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

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

时间:2023-04-12 08:21:35

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

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范文1

[关键词]社区护理;高血压;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23-132-03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临床上高血压的发病率有着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合计农村和城市劳动人口,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以及控制率却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据统计,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仅仅为36.1%,治疗率则低至24.7%,可见人们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匮乏。而高血压不仅仅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同时对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严重的影响,目前,对于社区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较少见,因此,本文就社区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WHO诊断标准选取社区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确诊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58~82岁,平均(68.4±6.5)岁,干预前后患者健康状况、疾病状态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社区护理方法

1.2.1建立健康档案给研究对象建立社区健康档案,完善患者的疾病与健康情况资料,通过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连续性的观察和掌握,为患者下一步的医疗和保健做出决策和判断,尤其制定出高血压护理的干预策略。

1.2.2心理护理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尤其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较为脆弱,且情绪容易发生波动,容易产生悲观、烦躁和压抑等情绪,这些都是导致患者血压升高的原因,而且会影响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我们要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清楚地认识,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疾病,主动配合治疗。我们心理护理的策略主要为一对一与研究对象进行交流沟通,经常性的鼓励、暗示患者,让他们消除对疾病的恐惧等负面情绪,避免不好的心情给高血压治疗带来负面效果。

1.2.3饮食指导

帮助研究对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的饮食习惯是患者治疗高血压的基础,我们在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的策略主要是让患者清淡饮食,控制高糖、高脂肪含量的食物摄入,多选择蔬菜、水果这些维生素和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以及蛋白含量较高的食物,如豆制品和鱼类等。另外,每日摄盐量也应控制在6g内,腌制食品更是需要少吃。

1.2.4运动干预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患者缓解疾病,对于运动量,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做出合适的安排,运动内容最合适的为快走、慢跑、太极、家务活等,但是切记过量运动,以免给心脏、身体带来过量的负荷。

1.2.5健康教育定期向研究对象发放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宣传资料,开展关于高血压的专题讲座,组织高血压患者观看高血压健康宣传的视频等,让患者对高血压的危险性、临床表现以及危险因素等有个清晰的认识,意识到高血压治疗的必要性,对于社区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要对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并确保对患者的宣教到位。

1.3评价方法

对研究对象社区护理前后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进行调查,同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研究对象社区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包括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躯体功能四方面,一共有20个因子,分为74个条目,每条均1~5分,因子分由条目分相加或加权得到,每个因子的粗分为4~20分,再将四方面的因子按转化公式,每个方面分数最终转化为0~100分的标准分,标准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方法

所有统计指标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f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进行表示,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前后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比较

结果显示,100例高血压患者中,在护理干预前,对高血压知晓的为62例,知晓率为62.00%,有治疗高血压的患者为48例,治疗率为48.00%,血压控制达标的患者为7例,控制率为7.00%。该100例高血压患者在护理干预1年后,对高血压知晓的为100例,知晓率为100.00%,有治疗高血压的患者为78例,治疗率为78.00%,血压控制达标为28例,控制率为28.00%。社区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有显著提高,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

2.2护理前后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躯体功能的比较

护理干预前,患者物质生活状态平均得分(40.42±3.65)分,社会功能平均得分为(48.62±4.51)分,心理功能平均得分为(39.14±1.51)分,躯体功能平均得分为(44.21±3.47)分,在社区护理干预1年后,患者物质生活状态平均得分(44.68±3.61)分,社会功能平均得分为(57.34±4.29)分,心理功能平均得分为(47.33±2.31)分,躯体功能平均得分为(50.21±4.17)分,干预前后对比,患者在社区护理后,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躯体功能均显著高于社区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与患者的饮食习惯、食盐量、生活习惯和肥胖程度息息相关,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飞速提高,以及老年化程度的提高,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严重危害了我国中老年人群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对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不断深入研究,研发了不少能够控制血压的药物,但是,即使积极治疗控制血压后,若不注意,很容易再次复发。有研究表示,高血压患者在一次发作后复发率是55%,在2次发作后再次复发的概率是85%。而且,对于高血压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特效药。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高血压的长期非药物治疗。但是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多数患者难以持之以恒的注意血压的变化,很容易就产生懈怠感,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极其影响。

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范文2

张大爷今年60岁,近两年来,因其血压高达182/78毫米汞柱,被诊断患有高血压。虽然他吃了不少的降压药,但其血压却不见下降。经医生详细询问后得知,他经常出现眼睑水肿、反应迟钝、怕冷等症状。经检测其甲状腺的功能在减退,他被诊断患有甲减,需要服用甲状腺片进行纠正。3个月后,不但其甲减的症状有所好转,其血压也降了下来。

上文中的李女士和张大爷都是因为误将继发性高血压当成了原发性高血压,才导致了其开始阶段的治疗失败。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而高血压病准确地说指的是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又叫做症状高血压,这种高血压患者约占整个高血压患者的5%~10%,这类患者的高血压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只是一种症状。如上文中李女士和张大爷的高血压就是由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引起的。这类高血压的病因及治疗方法与原发性高血压截然不同。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若能及时发现其原发病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其高血压便可以得到根治,从而可免去终身服药的烦恼。那么,临床上都有哪些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呢?

一、肾性高血压:这类继发性高血压在临床上最为多见,是由肾脏疾病引起的,包括肾实质病变和肾血管病变。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该病晚期影响到肾功能时可出现高血压症状)、肾动脉狭窄、肾结石、肾肿瘤等疾病都可引起高血压。此外,由某些疾病(糖尿病、风湿病等)引起的肾脏病也可导致肾性高血压的发生。这类高血压患者可通过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对其原发病进行确诊,并可通过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来纠正其高血压。

二、由内分泌系统疾病引起的高血压:这类高血压是由于患者的内分泌功能发生改变而引起的。这类高血压极易因其原发病被患者和医生忽略而造成误诊。此类高血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甲亢引起的高血压:甲亢性高血压是由于患者体内的甲状腺素和儿茶酚胺的分泌增加,导致其代谢亢进、产热增多和血压增高。该病患者可出现明显的甲亢症状,其高血压以收缩压增高为主。对甲亢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控制其甲亢的症状。该病患者的收缩压不超过150毫米汞柱时可不必进行治疗。一旦其甲亢的症状得到缓解,其血压也会自动下降。

2.甲减引起的高血压:甲减性高血压是由于患者体内的甲状腺素分泌减少,导致其机体组织对氧的需要量减少,引起了其周围血管的收缩和血压的增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若出现了面目浮肿、怕冷、反应迟钝等症状时,应考虑其可能患有此症。

3.生长素增多引起的高血压:患者的生长素增多可引起体内的水钠潴留、细胞外液增多,从而可导致其血压的增高。生长素增多的患者可出现颧骨和下颌骨突起、手指粗大等症状。

4.皮质醇增多症引起的高血压:皮质醇增多症又叫做柯兴氏综合征,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皮质醇类激素过多而引起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的一种疾病,是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中最常见的一种病症。皮质醇可加强水钠潴留及肾上腺素收缩血管的作用,故皮质醇增多可导致血压的增高。皮质醇增多症的患者可出现中心性肥胖、满月脸、紫斑纹、骨质疏松、血糖升高、肾上腺增大等情况。该病患者多为20~40岁的青年女性。

5.醛固酮增多症引起的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多是由肾上腺皮质腺瘤分泌大量的醛固酮而引起的。醛固酮增多可引起人体出现水肿、高血压、低血钾、肌肉麻痹和心脏病等多种病症。该病多见于30~35岁的女性。

6.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嗜铬细胞瘤可阵发性地释放肾素活性物质,从而可导致血压阵发性地升高。该病患者的血压常突然升高(收缩压可达300毫米汞柱,舒张压可达180毫米汞柱)。这种阵发性的血压升高常由剧烈运动、改变、情绪波动、挤压腹部、排尿等因素而诱发。患者可同时伴有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焦虑、恐惧、视力模糊、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症状,甚至可发生左心衰竭和脑卒中。该病可一天发作数次,每次可发作数分钟或1~2个小时,也有持续发作半天至1天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该病患者有的可出现持续性的高血压,并可阵发性地加剧。这类患者多为20~40岁的青年。

三、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等可引起患者血压的异常升高。主动脉缩窄患者的上肢血压可明显升高,而其下肢的血压会降低、甚至无血压。大动脉炎患者的双上肢血压会有明显的不同,其一侧的血压会异常升高,另一侧的血压会降低、甚至测不出血压。这类患者在测量血压时应向医生提示自己患病的既往史,并应分别测量其四肢的血压,以明确诊断。

四、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神经系统对血压的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颅内病变引起的颅内高压可干扰大脑主管血管运动的功能而使血压升高。如颅内肿瘤、脑外伤、脑积水等疾病均可使颅内压升高。颅内压升高时患者可出现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神经水肿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呼吸深大等症状。

五、医源性高血压:医源性高血压是指在临床诊断或治疗中患者产生的暂时性血压升高的现象。这种高血压多发生在患者应用了某些药物之后,如使用了中枢兴奋类药物、儿茶酚胺类药物、阿托品等。只要注意患者的用药史,或在停用了上述药物后其血压可逐渐回落,即可对该病做出诊断。另有一类患者平时血压正常,到了医院血压就会升高。这类医源性高血压又叫做“白大衣高血压”,出现这样的高血压与患者的精神因素有关。

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范文3

高血压日趋年轻化

高血压一向被视为“老年病”,而国内最近一次医院门诊人群高血压抽样调查显示,在新出现的高血压病例中,35-45岁患者越来越多,约占63%,远高于其他年龄组,发病年龄高峰由过去的50岁左右明显前移。其中1/3的患者就诊前不知自身患高血压,规律服药、规范治疗者则更少。“更大的隐忧是人们对于高血压的疏忽和缺乏认识。大约七成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得病。年轻人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比老年人更为明显,高血压发病低龄化值得关注。”目前,全国约有2亿多高血压患者,也就是大约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30-50岁这个年龄段也是高血压病症的高发人群,但是年轻患者发病率也呈现升高的趋势。

超半数心脑血管疾病与高血压有关

患上高血压却不治疗,几年甚至十几年下来,心脏、血管、脑等器官渐渐受到损伤。血压升高会使得心脏负荷加重,心脏需要更加努力的工作,才能将足够的血液运送到全身。时间一长,心肌就会变得肥大,心脏功能受损。高血压还会损害冠状动脉血管,使其逐渐发生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供应给心肌的血液减少。两者的联合作用,最终会导致心律紊乱、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而一旦发生心肌梗塞、脑卒中(即人们常说的中风),或者脑出血,对身体的伤害就非常严重,甚至导致死亡。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吴淳表示,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我国心脑血管病发生和死亡者,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持续上升的势头就难以遏制。有研究表明,低危、中危、高危患者10年内心血管病发生危险分别为

“发病率高、控制率低”的背后

为何有这么高比例的患者不治疗?吴淳分析,这与高血压的特点有关,在患病早期,患者几乎没有不适症状,高血压也因此被医生形象地称为“无声杀手”。对于一些中青年人来说,高血压病的早期并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轻微,比如头晕。但病人可在稍事休息后好转。所以,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即使一些人通过单位每年的例行体检发现自己有高血压,也不当回事。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低的控制率呢?吴淳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公众接受的健康教育不充分,认识不到控制血压的重要性。一些患者即使前往医院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却不遵医嘱,经常出现症状消失便擅自停药的现象,反而造成血压波动加剧,控制不好。二是一些患者对于降压药的副作用看得太重,不愿意坚持服用降压药。“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是需要终身服药的。从医学专业的角度来看,降压药虽然有一些副作用,但相比其发挥的疗效来说,利大于弊。如果不将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人的心、脑、肾、血管都会逐渐受损,而且这种损害是无法逆转的。相比高血压对这些脏器的损害,降压药的副作用即使有,也是可以接受的。”对此,吴淳作出解释。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治疗高血压的经济负担。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每人每年的治疗费用在1000元左右,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来说并不轻松。上述诸多因素,造成了高血压 “发病率高、就诊率低、控制率低”的局面。

降压是可实现的神话

专家指出,高血压的发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对大多数轻型高血压患者来说,优化生活方式,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压。

限制食用胆固醇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鱼子、虾、蟹黄、墨鱼、牛髓。常吃多吃猪肝,对高血压及高血脂不利,故应适当忌吃为妥。

忌饮酒过量。现代有学者认为,白酒中的酒精成分在肝脏内影响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浓度升高,造成动脉硬化。同时可以引起心肌脂肪的沉积,使心脏扩大,引起高血压和冠心病。

限量摄入食盐。国内外许多医学专家都指出,吃盐过多是引起高血压病的重要原因。数据资料表明,与每日食盐摄入量小于6克者相比,每日食盐摄入量大于或等于12克者患高血压的风险增高14%,每日食盐摄入量大于或等于18克者患高血压的风险增高27%。

控制体重,适当增加体力活动。通过运动的方法来控制体重,对肥胖的高血压患者有较明显的效果,体重每下降1千克,血压平均下降16/1.3mmHg。运动能增强脂蛋白脂酶的活性,间接降低血高凝状态,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运动不宜剧烈,慢跑、步行、骑自行车、游泳、做体操、原地踏步等即可。

远离烟草。因为烟叶内含有尼古丁,会使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同时也促使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

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保持血压稳定,切勿擅自减量和停药。

链接>>>您知道怎么正确测量血压吗?

很多人家中都有血压测量仪,平日里也经常为自己与家人测量血压。但测量的过程是否规范,测量的结果是否真实,相信很多朋友也很不确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对高血压病的治延误,或者产生对自己已经患有高血压病的恐慌。下面就和大家讲讲,怎么正确测量血压。

现在我们所广泛使用的血压测量方法是应用袖带来压迫血管的测压方法。充气时,一旦袖带内压力超过动脉收缩压,血管被压闭,血流被阻断,血管的远端就听不到动脉的搏动音。放气后,当袖带内压力低于动脉收缩压时血管开放,血流恢复,产生动脉搏动音,听到第一声动脉搏动音(听诊音)时袖带内的压力即为收缩压。继续放气,当袖带内压力低于舒张压时,血管完全通畅,血流不再被阻断,动脉的搏动音消失,此时袖带内的压力即为舒张压。儿童舒张压以动脉搏动音突然变小时的压力来确定比较准确。由于血压的测量受到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正确测量血压需做到如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血压计:一般最常用的是汞柱式血压计,气压表式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亦常用。血压计的袖带宽度应能覆盖上臂长度的2/3,同时袖带长度需达上臂周径的2/3。如果袖带太窄则测得的血压值偏高,袖带太长则测得的血压值偏低。

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范文4

关键词:心血管介入;低血压;护理干预

目前,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及治疗过程中,血管介入术是极其重要的一种手段及方法[1]。但是,使用心血管介入手术进行治疗,所导致的低血压并发症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旦出现低血压,那么后果将非常严峻,因此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便显得极为重要,这样才能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本组抽取了120例心血管介入治疗导致低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探究心血管介入治疗导致低血压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60例心血管介入治疗导致低血压的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38~79岁,平均(56.8±2.1)岁。所有患者均存在显著的手术适应证,介入手术类型包括: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书患者22例、行永久起搏器更换术16例、行支架植入术20例。全部低血压症状都发生于手术后沙袋压迫穿刺点行止血过程当中。按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手术方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突发胸闷、恶心以及心率在短时间减缓,5min内降低至40~50次/min;血压降低速度显著,舒张压为50~60mmHg,收缩压为30~40mmHg.发生低血压患者均具备下述临床症状:周身冒汗、四肢发冷及脸色苍白;其中意识清醒21例、昏厥9例。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以连续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术后4h内每间隔30min对血压进行检测1次,对于心梗患者需每间隔15min对血压进行检测1次,并连续吸氧8h。手术之后不可太早下地,不然会致使穿刺部位发生皮下血肿。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严谨观察,包括胸闷、胸痛及伤口渗血等;同时测量患者体温,一旦有低血压 情况发生,及时告知责任医生,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人性化护理 患者患病后会有强烈的求生欲望,党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时,患者会出现诸多消极心理,如焦虑、暴躁等[2]。因此,在术前及术后,需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而能够充分配合治疗。对于护理人员,需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具备对抗疾病的自信心。

1.2.2饮食护理 术前,患者需禁食,通常为3~5h,同时禁水时间通常为1~2h,如果由于各原因导致手术时间推后,需让患者进食流质食物,通常补充营养,使患者能量供给得到有效保证,进而降低低血压的发生。术后,因患者血容量不足,2h后,需叮嘱患者饮水,通常在6~8h饮水1000~2000ml,以此使造影剂能够从患者肾脏排出,使高渗性利尿得到有效规避。

1.2.3伤口护理 在围术期,患者均行联合抗凝治疗,术后为了使血性并发症的发生实现有效规避,需对鞘管进行保留,保留时间不少于4h。把关前,需构建静脉通道,使用0.9%的生理盐水,进行快速静脉滴注。为了使迷走神经反射现象的发生实现有效规避,需使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后再行拔管措施,对患者的脸色、血压及心率等方面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患者是否存在不适应症状进行理解。采用弹性绷带进行包扎止血,主动询问患者是否存在麻木疼痛感。对穿刺部位进行严谨观察,观察时间为3d[3]。在3d内需严密观察伤口部位。

1.3判定标准 采取自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表" [4],满分为5分:①非常满意为5分;②满意为4分;③较满意为3分;④3分以下为不满意;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例数/n×100%。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所有患者在低血压发生10~30min后,血压及心率均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63.33%,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

3 讨论

心血管介入治疗便是,无需采取开刀手术,以体外操纵方式为基础,然后将导管或其他器械介入,进一步对患者体内病变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该治疗方法通过介入治疗具有的优势是创伤程度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且既安全又高效[5]。若左主干存在堵塞或狭窄状况,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为了使治疗风险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介入治疗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使心血管介入治疗发生低血压的因素主要为:迷走神经发射机血容量不够等。同时,如果药物使用不具合理性及尿潴留等也会导致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心血管介入治疗手术会致使患者人体自身技能组织受到人为阻碍,进一步发生局部损伤[6]。发生发射性低血压的几率相对比较低,一旦发生,需采取及时抢救措施,以此规避对患者生命造成的严重威胁。同时,相关护理人员需要有极高的责任意识,对患者采取人性化的服务模式,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使患者的痛苦得到有效减轻,并使患者的恢复时间大大缩减。

本组抽取了60例心血管介入治疗导致低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0例采取整体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①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所有患者在低血压发生10~30min后,血压及心率均恢复正常;②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63.33%,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

综上所述,在心血管介入治疗过程中,导致低血压症状发生的患者都是突发性的,并且并发症发展速度较快,其危害性较高,经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及抢救措施后,能够使患者血压、心率恢复正常,同时有效控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使患者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任绮华.心血管介入治疗致低血压的护理干预分析[J].当代医学,2014,06:127-128.

[2]王媛.庞艳蓉.心血管介入治疗引起低血压的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2,32:93-96.

[3]陈旭红.心血管介入治疗致低血压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2,33:362-363.

[4]杨晓青.心血管病介入致反射性低血压的临床护理体会[J].药物与人,2014,06:216.

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范文5

高血压急症有哪些

据统计,约5%的高血压患者会发生高血压急症。常见的高血压急症有高血压脑病、高血压伴颅内出血、高血压伴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伴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伴急性左心衰、高血压主动脉内膜剥离、高血压妊娠子痫、3级高血压水平伴视神经水肿、进行性靶器官(心、脑、肾、眼等)损害和严重的围手术期高血压等。高血压急症如不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

构成高血压急症的决定因素是血压增高的程度,特别是血压增高的速度和是否存在急性心、脑、肾、眼等器官损害,这些较血压增高的绝对值更为重要。高血压急症患者往往伴有上述器官的功能障碍,不及时、适当地降压,可引起不良的后果。然而,在高血压急症救治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误区。所以,高血压患者及家庭成员了解一些高血压急症的现场急救及血压降至何种程度才适宜等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高血压急症救治中的误区

误区1:血压降得越低越好

关于高血压急症的治疗,降低血压的益处是十分明显的。抗高血压治疗可以降低脑卒中发生率35%~40%,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20%~25%。但有些患者家属,往往急于把血压尽快降下来,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殊不知,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并不要求把血压迅速降至完全正常水平,更不是把血压降得越低越好。当高血压患者平均动脉压降至120毫米汞柱时,即可出现心、脑、肾、眼等器官缺血性损害。因为长期严重高血压患者需要比正常人略高的血压才能保证脑循环最低限度的血流灌注量,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顺应性差(即血管内容量随压力升高管壁扩张的能力,如血管壁增厚,则顺应性降低),如果过快、过度地降低血压,反而使心、脑、肾和视网膜的血流量急剧减少,引起失明、昏迷、抽搐、心绞痛和肾小管坏死。

高血压急症患者降压的原则是要根据治疗前血压水平,使收缩压下降50~80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30~50毫米汞柱为宜。此外,根据病情差异应强调降压治疗的个体化,如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应避免降压治疗,除非合并心衰、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缺血、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或收缩压大于2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大于110毫米汞柱时才适当降压。因急性脑卒中时迅速降压的危险和益处尚不清楚,应把血压控制在中间水平(160/100毫米汞柱)为宜。

对于高血压急症患者最简便有效的现场治疗是舌下含服能迅速降低血压的药物。如下表:

以上药物都有程度不同的副作用,如硝苯地平可引起血压骤降,反射性地出现心动过速等。所以应用以上药物时要密切监测血压。

误区2:忽视一般治疗

当高血压患者在家发生高血压急症时,家属能否正确处置对患者的救治效果是十分重要的。作为第一目击者,首先不要惊惶失措,因为这会影响患者的情绪。而此时患者的情绪变化可以使血压骤升而加重病情。患者出现焦虑不安时,家属不但要安慰患者,还应帮他服用安定等镇静剂;同时把患者放在一个正确的。高血压脑病患者一般都肥胖,颈粗短,容易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发病时若有呕吐物或痰液,也容易阻塞呼吸道。对于这类患者,正确的是:患者侧卧位或平卧位,把头转向一侧,以便患者痰液和口腔分泌物的清除。

不幸的是,很多患者家属并不知道的重要性,一旦患者发病首先把患者抱在怀里,或采取半卧位,或使患者高枕卧位,这很有可能造成患者窒息或加重病情。正确的做法如图所示,即一手放在患者肩部,另一手放在患者的膝部,两手同时用力使患者身体沿一个轴线转动。对于昏迷的患者,千万不要给其喂水,以免引起吸入性肺炎。有条件时也可以给患者吸氧。在有条不紊地做以上一般处理时,等待救援人员或救护车的到来。这些看似很简单的一般处理,却能赢得时间,有利于后续的治疗,大大减少高血压急症患者的病残率和病死率。

误区3:用药不对症

很多高血压中风患者家中备有牛黄降压丸,危急时刻首先服用。其实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宜用平肝泄火类药物,特别是牛黄降压丸。中医药认为,高血压治疗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或益气健脾化浊为主。中老年高血压急症患者宜用长生降压液、还精煎等。应用中药要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缺血性脑病的中医治疗多用祛风通络、护肝止痉古方,如人参再造丸、大活络丸、补阳还五汤和地奥心血康、葛根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出血性脑血管病可用醒脑静注射液、β-七叶皂甙钠来抑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用生脉注射液控制和稳定血压,用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活血化瘀。

在用西药治疗时也要注意药物的作用特点和副作用,如β受体阻滞剂在降压的同时减少脑血流量,利血平、甲基多巴、可乐定等在降压同时影响患者神志,故应慎用或禁用。

高血压急症的预防措施

高血压急症要尽早治疗、个体化治疗、整体治疗、长期治疗,以便恢复功能、重返社会。救治高血压急症,最好是未雨稠缪,以预防为主,千万不要“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那么怎样预防高血压和高血压急症呢?首先要认真改变生活方式。有资料统计,节制饮酒、戒烟、坚持适量体力活动(特别是规律的有氧活动,如快步走,每周4天,每次30分钟以上),可使收缩压下降4~9毫米汞柱;膳食适当限制盐的摄入,每天6克即可,可使收缩压下降2~8毫米汞柱;进低脂和饱和脂肪酸少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超重或肥胖者要减轻体重, 保持正常体重也有益于降压。讲究心理卫生,这不仅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手段,也是其他心血管病乃至糖尿病治疗不容缺少的基础。高血压患者均需认真、持久地将上述各项措施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已经服降压药物的患者,应定期到医院随诊,听从医生的嘱咐,不要自己随便减药、停药。

相关链接

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范文6

老张患有高血压20多年了。多年来他摸索出一条经验并常常告诉别人说:“我的血压一到夏天就自动降下来。每年过了‘五一’我就停药,省事又省心。”今年老张也是如此,刚进5月份就不再服用任何降压药了。一个多月后的一天夜里,老张突然觉得头痛得厉害。家人给他拿来止痛药,却发现他出现了嘴角歪斜、言语不清的症状。大家赶紧将他送往医院。医生为他测得的血压为188/106毫米汞柱。经做CT检查证实他患了脑出血(出血性中风)。经过抢救,老张的命虽然保住了,但却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

老张的经历说明,高血压患者在夏季不可麻痹大意。临床研究发现,夏季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高发季节。由于夏季的气温高,人们会大量出汗,加上周身血管处于舒张状态、血流缓慢,因此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会有所下降。其收缩压大约可降低12毫米汞柱,其舒张压大约可降低8毫米汞柱。血压骤降可引起高血压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而高血压患者在夏季的睡眠质量会有所下降,容易造成自主神经紊乱,入睡后血压会升高,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脑出血。那么,高血压患者在夏季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要注意监测血压:在夏季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常常是降中有变。因此该病患者在夏季最好能经常在家中自测血压。即每日定时测量晨起、午后及睡前的血压,使血压的变化总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如果不能自测血压,可以每隔3~5天到医院测量一次血压。如果发现自己的血压随着气温的变化发生了明显的波动,则更要加强对血压的监测。如果患者昼夜的血压值相差较大或波动不规律,应去医院进行24小时的动态血压监测。

2.要多饮水:人在温度正常的情况下每天排泄的水分约为2300毫升,在夏季高温的环境下每天排泄的水分可达3300毫升左右。运动量大时人体每天排泄的水分则高达约6600毫升。高血压患者如果体内缺少水分可使血容量降低、血液黏稠度增高,容易发生心肌梗死或脑梗塞。因此,高血压患者在夏季要多饮水,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可以饮用白开水或浓度不超过l%的淡盐水,或通过多吃水果、蔬菜等来补充水分。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要养成少量多次、定时饮水的习惯。不要等到口渴时才饮水,尤其是在睡眠前后更要补充水分。

3.要注意降温避暑:高血压患者在夏季更要注意降温避暑。因为天气炎热造成的血压波动会给该病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为此,高血压患者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利用风扇、空调、冲凉等)进行纳凉、散热。其所处的室温不要调得过低,可恒定在27摄氏度左右。游泳也是高血压患者解暑的好方法。它可使人体散去过多的热量,同时可起到降低血脂、减少脂肪储备、强身健体的作用。

4.要根据血压水平调整用药的剂量:在夏季,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都会有所波动,因此要随时调整降压药的用量。尤其是服用利尿剂的患者,更要注意调整用药的剂量,否则易使血压降得过低,从而出现头晕、乏力、心绞痛、脑供血不足等症状,甚至会导致脑梗塞或脑出血的发作。还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在调整用药剂量时不能自行其是,而要由医生根据其血压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5.对血压的控制要适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在夏季虽有所下降,但仍然会高出正常的血压值。对于那些患有动脉硬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稍稍偏高些的血压有利于其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此时,如果忽视个体差异,一定要把血压降至正常的范围,这不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而且容易引发缺血性脑中风。所以,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血压的控制要适度。

6.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即使在夏季血压有所下降的情况下,高血压患者仍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仍要注意消除那些可使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比如,早晨起床时的动作要缓慢、要控制饮食、坚持运动、坚持定时排便等。

总之,前文中老张的“经验”不可取,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引以为戒。■

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范文7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临床护理

高血压患者在门诊及病房非常常见,长期存在高血压可以导致心脏肥大、肾功能衰竭、血管内膜损伤,长此以往可威胁患者健康甚至生命。我国对高血压认知不够,普及范围不广,人们认识不高,服用药物不合理因此导致不良后果。现将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入住我科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总结,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依据第八版《内科学》作为参考标准:收缩压在18.7 kPa(140 mmHg)或以下,舒张压12.0 kPa(90 mmHg)应视为正常血压。收缩压达到或超过21.3 kPa(160 mmHg)和舒张压达到或超过12.7 kPa(95 mmHg)者为高血压,二者之间为临界高血压。收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60例高血压患者,年龄63~78岁,平均年龄(69±3.5)岁;男37例,女23例,病程3~13年,吸烟32例;高学历23例,中等学历28例,低学历9例;规律服药12例,间断服用30例,不服用8例;高血压但无器质性损伤患者29例,高血压有心功能损害患者22例,高血压心衰患者11例。

1.2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数据统计,入选本组的患者计量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结果采用t检验,设定P

2 结果

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对比,见表1。

3 护理策略

3.1心理宣教 老年患者通常有基础疾病,被告知再患有高血压时,可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现患者有疾病常识,高血压通常可导致其他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最为常见,部分患者可产生焦虑情绪。此时医务人员需要与患者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向患者详细解释高血压的病因及并发症,明确告诉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高血压可以恢复[1]。我们在病房内定期组织患者观看宣传视频,并配有护士进行讲解和补充,对患者提出的疑虑给予系统解答,同时在科室内制作高血压宣传专栏。鼓励患者与患者之间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可以很好地安抚患者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

3.2药物安排 老年患者在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方面明显均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能力减退的更加明显,加之降压药物很多,单一用药经常无法达到满意效果,往往会采用联合用药。老年患者因药物种类和商品名称繁多,药物剂量、时间很难做到清楚记忆。我们对患者药物进行统一管理发放,同时告诉患者药物明称。当患者经过治疗后好转需要改换药物或剂量时候,及时告知患者,并向患者解释清楚对于自带药物患者及时督促患者按时吃药。部分患者得知患有疾病后通常会有求医心切的想法,往往会多次就医、四处寻药、食用偏方,有些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和病史无细致的了解,没有向患者交代药物的相互作用治疗效果不明显,使患者失去治疗信心[2]。

3.3w格检查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是必要的,仔细的体格检查可以发现实质脏器的情况。对入院患者使用标准的水银气压计或者经过验证准确的电子血压计,按时进行血压监测,对于血压较高患者可以每日监测2~3次,必要时对不同和四肢的血压进行监测比较。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臀围,观察患者患者面容,是否有甲亢突眼或下肢水肿情况,是否有二尖瓣面容[3]。病程时间长,血压控制差,尤其是既往有基础疾病患者,入院后进行系统检查,除检查血压外,还要检查眼底,了解视网膜情况,做心电图检查和超声心动检查,了解心室情况,还应注意心尖波动的范围和强度。有些高血压患者可患有腹主动脉瘤,进行腹部触诊的同时,进行B超检查也是必要的。

3.4饮食指导 高血压患者要严格遵循合理饮食原则。根据患者自己的体重指数计算所需的总热量,多食用玉米、稻谷、豆类等食物,少食用葡萄、苹果、甘蔗等含单糖量高的食物,防止血脂升高。日常做饭多食用植物油或调和油。其内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其可以使胆固醇氧化,降低自身胆固醇含量;同时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凝聚,防止血栓形成。同时多食用含有亚油酸的食物,亚油酸分解产物是微血管内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增加血管弹性,延长使用时间,预防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血管破裂。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每日最多食用6 g,有助于减少体内钠水潴留,减少回心血量,预防血压增高[4]。钙不仅可以强健骨骼还可也以增加血压的稳定性,如花生、红枣、海带灯;钾不仅可以维持血压也可以降低部分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如豆类、土豆、鱼等。有研究显示,高血压与体内缺镁有相关性,日常多食用坚果、酸奶、鱼类等。

3.5出院随访 患者出院后可渐渐忘却医护人员的嘱咐,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来了解老年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服用药物情况。苏秋兰等[5]对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院随访护理,就患者的心态、饮食、体质、运动情况进行指导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遵医行为明显优于未干预组,其对稳定患者血压有临床意义。还可以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调整药物、指导锻炼,按时复查。本组所有病人接受了电话随访,遵从了出院指导。出院随访还可以增加医患沟通,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为医护人员的形象进行了很好的维护。

经过对本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数据比较显示,合理的护理策略可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取得满意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都艳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及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2):392.

[2]姜洪萍.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现状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1):76-78.

[3]袁海珊.护理干预在健康体检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1):2949-2951.

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范文8

关键词:社区护理 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02―0102―02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在我国,由于人口的老龄化,健康教育的欠缺,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居高不下。高血压患者出院后的社区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患者实现完全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前提和保证。笔者对40例高血压病患者,在进行生活方式和服药情况调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加强了社区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严重心、肾、肝功能衰竭的高血压患者。其中,男21例,女19例,平均59.6岁,收缩压164.z5±15.Z3mmHg,舒张压97.37±17.53mmHg。按照WHO/ISH分类方法,Ⅰ级高血压14例,Ⅱ级高血压15例,Ⅲ级高血压8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3例。

1.2方法。根据所掌握的临床资料,在社区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协助下,对40例已出院的高血压患者一一上门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并发放相关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在患者较集中的社区组织由患者和家属参加的高血压患者护理与健康保健座谈会,进行集中面授,在公共场所举办健康教育专题宣传专栏,发现患者康复过程中出现问题给以及时纠正和正确护理。

2 社区护理措施

2.1 制定严密的护理计划。根据门诊资料和家庭访视资料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社会支持系统和社区、家庭、环境等情况。根据评估情况做出护理诊断,建立慢性病档案,制定严密的护理计划。

2.2健康知识宣教。在患者集中的社区针对具体情况,定期召开座谈会,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常见症状、发展后果、治疗原则、预防措施、血压监测的方法,特别要向患者宣传高血压病发病与精神过度紧张、肥胖、吸烟、酗酒、高钠饮食等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介绍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表现,若血压在短期内(数小时至数天内)急剧增高,出现头痛、乏力、视力模糊等,应及时通知医生。

2.3心理护理。要加强自我心理调节。情绪紧张、急躁生气、心理不平衡等,都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在家访和心理咨询过程中,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及有关社会心理因素进行心理疏导。提出改变不良性格的方法,教会患者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通过其自身努力,保持心理平衡。在护理过程中使患者在理解病情的基础上以“接受、支持、保证”的原则进行治疗性接触,使患者得到直接的心理援助,并拥有高血压相关的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2.4饮食的护理干预。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保持血压平衡,干预的核心是饮食的“质”与“量”。“质”是改善和调整饮食结构:保持高纤维素,低盐及低脂饮食;“量”是控制饮食的总热量,保证能满足机体的生理需求。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摄盐量应低于6g,超重者还应注意限制热量和脂类的摄入。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类、瘦猪肉、兔肉、豆类制品、脱脂牛奶。蔬菜宜选用含维生素、纤维素高的新鲜蔬菜,如芹菜、萝卜、胡萝卜等。水果选用含钾和维生素高的,如香蕉、山植、柑橘等。多食用有降脂作用、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海蜇等,食用油应选择植物油,少吃动物油。忌食腌制品、皮蛋及含钠高的食物。积极向病人宣传酒的危害,帮助病人戒烟禁饮烈性酒,饮酒不超过25ml/d,尽量不饮酒。

2.5身体锻炼指导。要求注意劳逸结合。但高血压患者尽量避免长期休息。必须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和体力劳动,作适当的运动,在遵守动静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上可根据年龄、体质情况进行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等。心率偏快的高血压患者可进行适当等张运动如体操、骑自行车等,如有严重心血管并发症者,要求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运动中应避免俯身、低头或憋气的动作,呼吸尽可能地深慢均匀,以免使血压急剧升高引起头痛,头晕。

2.6指导病人的血压监测。定期给病人测血压,以便及时根据血压的高低来调节用药的剂量。患者家中最好准备一个血压计,教会病人家属测血压的方法。家庭测量血压应注意两点:第一,血压计应准确无误,每年至少到有关医疗部门校正一次,以免因准确性下降而影响对疾病的判断。第二,家庭成员必须经过医务人员的正规训练方可测血压,在家中测血压最好由青壮年担任,老年人由于身体条件差,如视力、听力下降,测血压时易造成很大误差。

2.7安全用药指导。首先要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并告知用药期间的各项注意事项,熟悉各种降压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毒副作用,注意观察疗效和用药的不良反应。从低剂量开始。如果低剂量反应较好但未达目标血压,适当增加该药物的剂量。要注意合理的联合用药;加用小剂量的第二种抗高血压药物,而不是加大药物的剂量,目的是使两种药物都使用小剂量,而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如果一个药物的疗效反应不佳,或是耐受性差,可换另一类型药物,而非加大第一个药物剂量或加用第二个药物。尽量使用一天一次具有24h降压疗效的长效药物。优点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更平衡地控制血压,将血压的波动减少到最低程度,并尽可能地保护靶器宫,减少发生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危险性。3结果

经过详细调查,凡接受1年以上社区护理的高血压患者防病意识明显提高,经问卷测验,他们回答高血压病理基础知识和自我护理与健康保健常识的正确率大多在75%以上,血压明显下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接受社区护理后40例高血压患者血压平均下降了25~40mmHg,接受社区护理期间仅有1例患者因高血压复发或高血压并发症而再次入院接受治疗,发病率仅2.5%。

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范文9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b)-0144-02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主要并发症有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慢性肾脏病等[1]。临床实践显示高血压是能够预防及控制的疾病,若患者血压能够得到良好控制,脑卒中和心脏病发生率可明显降低,同时患者生存质量亦会显著改善。因为高血压治疗过程漫长甚至需要终身治疗,老年患者经常出现难以坚持的现象,从而导致血压控制不佳,且反复无常[2]。本社区自2012年5月开始,对社区14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11月本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145例,年龄均>60岁。诊断标准: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根据血压水平,可将高血压分为三级,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 mm Hg或舒张压90~99 mm Hg;2级高血压:收缩压 160~179 mm Hg或舒张压100~109 mm Hg;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 mm Hg或舒张压≥110 mm Hg[8]。全部入组患者中,男性69例,女性76;年龄61~80岁,平均69.3岁;1级高血压31例,2级高血压77例,3级高血压37例。患者首次就诊于本社区中心时均建立完整的个人档案。

1.2 护理方法

1.2.1 运动护理 运动可以帮助患者健体降压,但高血压患者锻炼次数少,应培养患者坚持长期运动的习惯。但不能盲目运动,进行运动指导前应进行相关检查,排除有运动禁忌证者后,鼓励患者进行有氧户外运动[3]。

1.2.2 饮食护理 1级高血压患者有效控制钠盐摄入量即可,2、3级高血压在严格控制钠盐摄入量的基础上,可适当减少服药量[4]。患者每天食盐量应低于6 g,尽量控制腌制品的食用;降低脂肪的摄入量,食物中脂肪含量应小于25%;多食果蔬,多喝牛奶,适当补充钾盐以及钙;尽量控制饮酒,饮酒量每天不超过50 g,并严禁吸烟[5]。控制体重,使BMI

1.2.3 心理护理 指导患者合理分配作息时间,减少脑力劳动,保持生活环境舒适,避免噪音及精神紧张,出现情绪波动或服药不规律时,可进行听音乐、下棋、练太极拳及绘画等活动,稳定患者情绪及心态[6]。

1.2.4 用药护理 依照医嘱按时服药,坚持每天测量血压,观察血压变化情况,杜绝任意减药、忘记服药以及停药现象。

1.2.5 定期复诊 社区护士应该督促患者依照血压控制情况,按时复诊,以及时发现并发症,从而尽早进行对症处理[7]。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调查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此量表主要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8]。4个方向共由20个因子74个题目构成,每个题目的评分规则均为极不满意1分、不满意2分、比较满意3分、满意4分、非常满意5分。将每个方向得分换算成百分制分数,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9]。另外调查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血压控制、并发症及满意度情况

护理干预后患者血压控制率、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情况均显著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血压控制、并发症及满意度的比较[n(%)]

2.2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护理干预后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x±s)

3 讨论

生活质量是人类在日常生活及社会生活中的主观感觉和功能能力的体现,对于老年人而言,生活质量指老年人对自身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美好程度的评价以及感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难度大,并且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高血压已经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10]。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不断推广,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已经成为社区服务工作的重要部分。

老年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首先应为患者建立健全完整的个人档案,护理干预中要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饮食、运动指导,同时严格要求患者实施定时复诊,以评估血压控制情况[11]。社区护士应该引导老年高血压患者学习血压控制相关知识,使血压持续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尽量避免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随着社区护理干预的实施,应及时调整老年患者的个人档案,根据血压改善情况制定后期血压控制方案。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P

综上所述,针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恰当的护理干预,不但能够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还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值得在社区推广。

[参考文献]

[1] 石艳伟,白俊萍.高血压患者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9):72-73.

[2] 谢静,陈秀丽.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4):175-177.

[3] 谢建秀,陈水琼,叶翠华,等.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9):119-120.

[4] 孙中霞.672例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社区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9):78-81.

[5] 王会芳.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体会[J].中国农村医学杂志,2010,8(1):55-56.

[6] 李彩云,卢燕.关注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22):155-157.

[7] 聊红琴.基层医院高血压病的防治[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11):1750-1753.

[8] 刘祥其.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影响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2):378-380.

[9] 曹国良.老年高血压研究进展[J].医学临床研究,2012, 29(9):1820-l823.

[10] 宋春丽.5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8):67-68.

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范文10

【关键词】 护理干预;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影响作用

目前我国的老年化加剧,导致高血压患者逐年增加,高血压极易导致发生心力衰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等疾病[1]。高血压是一种严重的危害到了人类身心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致病原因较为复杂,往往会涉及到家族遗传史、社会环境、情绪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单纯的给药治疗方式很难从根本上将高血压进行控制,还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严格的遵医嘱咐,将血压水平控制在较为合理的水平[2]。研究表明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有较大的影响,从而可以使老年人的血压得到良好的控制。我院就对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00例,其中男210例,女90例,患者的年龄在61-87岁之间。300例患者中,合并脑梗死患者有70例,脑出血患者有10例,冠心病患者60例。患者的社会背景,123例为退休教师或者干部,105例为退休工人,72例为农民;患者的教育背景,129例为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103例为小学水平或者是文盲,68例为初中文化水平。

1.2 研究方法 我院参照大量临床资料自行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含的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日常生活、治疗、血压监测等方面的遵医情况。对所有患者在采取护理干预之前和之后,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护理干预前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的变化以及血压检测情况[3]。

1.3 护理干预

1.3.1 用药指导 绝大多数的患者需要口服降压药物来达到降压效果,在患者服用降压药的时候,护理人员必须按照医生的嘱咐,指导患者合理的服用降压药物,并且保证患者在服药期间的血压是持续稳定的,不能血压刚降下来就立即停止用药,血压一升又开始服用药物,是血压出现反复波动的情况,这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1.3.2 嘱咐患者戒烟并限制饮酒 烟中含有的尼古丁会使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导致机体的心率加快,同时还能够促使肾上腺大量的释放儿茶酚胺,促使小动脉收缩,最终导致机体的血压升高。人在饮酒的时候,高浓度的酒精会导致机体发生动脉硬化,使得血管的脆性增大,从而加重高血压的症状。

1.3.3 嘱咐患者低盐饮食和适量运动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其每日的饮食中盐的摄入量要低于3-5g。对于控制钠盐的摄入量,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可以采用小勺将具体的盐量进行量出,使患者更容易理解接受,促使患者能够做到自觉的不食用含钠盐较多的食物以及腌制品,还要鼓励患者少吃动物油脂,多食用植物油脂。同时要鼓励和督促患者多到户外进行适当的运动,例如打太极拳或者是慢跑等运动,都会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好处。

1.3.4 督促患者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 护理人员要合理的安排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督促患者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指导患者要注意劳逸结合,防止出现精神的过度紧张和疲劳,使患者保持轻松、稳定的良好情绪和精神状态。

1.3.5 血压监测 护理人员要教会患者家属检测血压的方法,正常值的范围并且告知其血压监测的重要性。要保证老年患者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血压测量,并且将测量结果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观察得到的数据用SPSS17.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 结果

护理干预之后能够严格遵循医生嘱咐的患者例数显著多于护理干预之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研究表明,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稳定的情绪,实现了戒烟限酒、规律生活、定期复查的目的,从而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遵义嘱咐的行为,使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方庆丰.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不佳的原因调查[J].护理研究,2010,14(4):155-156.

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范文11

【关键词】社区;老年;高血压;抑郁症

高血压是我国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1]。老年高血压患者身体机能差,常伴随其它疾病,因此存在较复杂的心理反应。抑郁是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国内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的抑郁症患病率达15.8%。抑郁症严重影响着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而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症的患者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社区,所以社区护理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康复显得极为重要。现将我院护理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症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9月至2010.年12月,我社区共收治59例高血压合并抑郁症的老年患者。其中男33例,女26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9.5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29例,中学及中专文化者23例,大专以上文化者7例。所有患者的高血压诊断均符合WHO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病。Ⅰ级高血压11例,Ⅱ级高血压39例,Ⅲ级高血压8例。所有患者均经老年人抑郁症量表(GDS)评分确诊为老年抑郁症,得分均在11分以上。老年人抑郁症量表共包含30个项目,要求患者或家属对每个抑郁症项目回答是或否,每项“是”表示抑郁得分为1分,最高为30分。0~7分视为正常;8~14分评价为轻度抑郁症:15~22分评价为中度抑郁症,23~30分评价为重度抑郁症。排除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及听力、视力障碍的患者。

1.2 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在口服降压药稳定血压的基础上给予抗抑郁症药物治疗,护理方面结合结合高血压护理和抑郁症护理。

1.3 统计处理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配对设计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配对X2检验对健康生活行为执行率进行比较。P

2 结果

2.1护理前后患者的健康生活行为执行率.护理干预前,老年患者的健康生活行为执行率明显较低。护理干预后,老年患者的健康生活行为执行率均显著升高(P

表1护理前后健康生活行为的执行率比较(n,%)

2.2 护理前后患者抑郁症得分情况护理干预前,老年患者的GDS评分均大于11分,平均得分为(18.5±6.2)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GDS评分平均得分为(8.2±2.7)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GDS评分明显下降(t=9.88, P=0.00)。

3 护理体会

3.1心理护理老年抑郁症患者长期保持焦虑抑郁情绪使血管长期处于紧张的高阻力状态,久之即形成高血压。而老年患者得知自己患高血压病后过度紧张担心,可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及进一步加重抑郁情绪。因此,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症的患者其抑郁情绪与高血压互相影响,互为因果,长此以往便形成恶性循环[2]。心理护理可以帮助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症的患者恢复正常心态、控制其病情、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生活质量。我们给予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症患者如下的心理护理:①从各种角度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挖掘其患病的诱因,生活经历对其患病的影响等。②护士要本着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去主动关怀体贴患者,与患者之间建立情感和爱的桥梁。③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可以及时了解老年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及时帮助和开导老年患者,使老年人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持久的发展,对减轻和预防抑郁症有重要意义。

3.2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讲座中护士有针对性的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相关医学知识、注意事项,告知其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邀请治疗效果好的病友讲诉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切身体会,最大程度的调动患者积极性,帮助其从根本上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食欲不佳的高血压合并抑郁症患者,要教会其在烹饪过程中注意搭配食物的色、香、味,以刺激和增强患者的食欲。

3.3 争取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关怀老年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家庭关怀和社会关怀关系紧密,因此,护理人员应帮助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症的患者争取尽可能多的家庭关怀和社会关怀。长期独居、无配偶、家庭关系不和睦、不受家人尊敬、与家人缺乏沟通的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护士要注意加强家庭教育和社区服务管理,尽量让家属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多关心老人的心理想法和身体健康情况,鼓励倡导家属发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尽量让患者维持良好和谐的家庭关系。社会关怀方面,护士要充分利用社区服务的优势,多组织患者进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社区活动,以消除其寂寞感、失落感,恢复其自信心。

参考文献

高血压患者心得体会范文12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健康教育;血压控制达标率

作者单位:277000 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内科 高血压是社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在我国高血压患病总数已超过2亿人,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49%[1]。目前我国高血压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诸多高血压危险因素之中较重要的一方面,而这些危险因素靠药物和高精的技术是不能解决的。许多高血压患者都常存在诸如:“无症状不吃药”,“有病猛吃药”等错误观点,其危害甚至大于高血压病本身。因此,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及预后尤为重要。健康教育是从其健康要求出发,研究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整体护理,达到促进保持和恢复健康的目的。健康教育是预防高血压病的主要手段,可激励患者积极参与健康维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进行长期有效、规律的治疗以延缓病情进展,减少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只有通过健康教育,转变人们的观念,提高社会人群的自我保健能力,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得以控制和解决。通过健康教育使高血压患者克服单一药物治疗以及恐惧药物治疗的不良心理,充分的健康教育有助患者获得知识,提高自信,减少心理压力,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至2011年3月来我院其临床诊断符合高血压的62例老年住院患者,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60~89岁。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性别、年龄、症状轻重、主要类型等差别无显著意义。

12 方法 指导患者应用降压药原则:小剂量用药可减少不良反应,在患者能够很好耐受的情况下增加药物的剂量或联合用药。合理的联合用药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血压,同时使不良反应减至最低限度。在治疗过程中不给患者频繁更换药物,用约2~3周后疗效反应差,再给患者更换另一种药物。尽可能的使用一天一次具有24 h降压疗效的长效药物,将血压的波动减少到最低限度[2]。

62例均由专门医师指导应用降压药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住院期间每天测血压2~3次,出院随访每周测量血压1~2次,8周时进行血压控制达标率的评估。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在患者住院时,开始血压控制到血压接近正常这个时期进行的,进行了五次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减轻体重、戒烟限酒、放松及释放压力。

121 合理膳食 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要求膳食中各种素食品种齐全,比例恰当。而高血压患者则强调限制脂肪,用低脂奶制品,低胆固醇、高维生素、中等量蛋白的鱼类蛋白有一定促进肾小管排钠和降压作用,也可减少钠的摄入。给患者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在食物选择上应选豆类或豆制品、冬瓜、萝卜、山楂等。碳水化合物占全天总热量的50%~60%。高皿压患者的饮食原则应为:①控制热量摄入,保持理想体重(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②少吃食盐,每天摄入量少于6 g。③增加含钾和钙丰富的食物摄入量如:燕麦片、青豆、油菜、橘子等:④不抽烟,不喝浓茶和浓咖啡。⑤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晚餐要清淡易消化。

122 减轻体重 采用的方法是控制饮食和体育锻炼。控制和减少膳食脂肪和总热量摄入。增加体力活动量,每周3~4次,每次30 min以上。进行有规律的有氧体育锻炼。也可短时、多次运动,但每次持续时间10 min,运动效果具有时间累加效应,运动项目可选择散步、快步行走、慢跑、太极拳。运动时以微出汗为佳。

123 戒烟限酒 吸烟会影响降压治疗的效果,增加心血管发病率;大量饮酒与高血压发病呈正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大量饮酒会导致高血压,男性饮酒量越大者血压值越高,如限制饮酒量则可以降低血压,男性饮酒量越大者血压值越高,劝导患者戒烟限酒,饮酒量以50度白酒每日

124 放松及释放压力 对于精神压力大、心情抑郁的患者尽量了解导致其心理紧张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调节,使之保持乐观的心态,缓解精神紧张。指导患者注意劳逸结合,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或培养患者个人爱好,使心情放松。

13 疗效判断标准与分析 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血压控制达标率。达标:血压降至140/90 mm Hg以下,超过此数值则视为未达标。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压控制达标率,分别为91%和77%,P

3 结论

健康教育作为卫生保健战略措施已得到了世界的公认,它在增进人群健康方面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它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对于一个人来讲,从生到死都需要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最广泛、最持久的教育,是永恒的主体。总之,高血压治疗治疗过程中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在临床工作中,针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育机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有效地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可减少或延缓高血压对血管和脏器的损害[3]。

4 讨论

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的信念,养成健康的行为。高血压病是终身性疾病,要鼓励患者树立信心,调动自我能力,建立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戒酒或少饮酒,饮食、运动和控制体重等)。随着高血压病知识、信息的增加,对疾病的认识越深,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就越高。老年患者的血压控制越接近正常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如果没有对老年患者进行适当的教育,即使医生开出正确的处方,长期治疗也难以做到合理和持久,甚至失败。医务人员的定期宣教或与患者的沟通,起到强化患者行为的作用;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药物治疗,强化了药物治疗依从性;同时也提供了社会的支持,给患者以安慰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其治疗依从性。因此,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我们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有效的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用药依从性,取得了满意的血压控制达标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对保护患者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减少病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8(1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