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内部控制质量

内部控制质量

时间:2023-05-31 09:32:20

内部控制质量

内部控制质量范文1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策

内部审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部需求,可以有效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同时也是现代审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对象作为管理权力的执行者,掌握着企业或者政府的资金分配等权力,内部审计质量是相关机构高效运营的基础,因此,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下面重点分析政府行政单位内部审计体系,探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一、质量控制的问题与缺陷

(一)人员配置不合理

目前,国内缺乏较高级别的参照准则,导致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过程无据可依、无章可循。由于没有法律的保障,导致被执行部门产生抵制情绪,使得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不能正常进行,致使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作用受到质疑。除此之外,很多内部审计机构岗位配置不合理,没有根据实际需求配置岗位,很多单位根没有设置质量控制岗位,另外,一些审计岗位设置在单位财务部门,或者由会计人员兼职,严重降低了内部审核的权威性。

(二)体系机制不完善

财务监管仍然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侧重点,这种审计模式相对单一,基本只能保障原始单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都只注重事后监督,简化了前期评估以及审计控制这两个重要的环节。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则是针对内部审计的全称控制,包括事前调查与策划、事中实施以及事后监督等。除此之外,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都是财务人员出身,并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和相关的学习,对于专业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知识比较缺乏,很难深层次寻找问题,导致许多质量控制工作敷衍了事。

(三)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很多被审单位对内部审计存在错误观念,甚至抵触内部审核工作。内部审计不仅是对行政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督,同时也是对自身工作成果的反映,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实质上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二次保险。一方面,很多工作人员认为行政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不需要进行内部审计;另一方面,部分管理人员认为内部审计已经满足单位需求,因此不需要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体系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内部审计运行效率,优化公共资源配置。

(四)目标定位不准确

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体现在三个方向,包括总体定位目标、财务经济活动以及经济责任等。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但仍然缺少质量控制体系,很多内部审计机构只是单纯的执行了工作流程,没有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对质量控制的目标进行针对性调整。以财政部门为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点应该是资金与公共财产的审计控制为主,着重控制机构内部的资金流向。

二、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一)完善控制机制

内部审计部门本身具备较强的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岗位。比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下属单位及子公司比较多,可以在下属单位和各级公司分别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减轻单一审计工作模式,提高审计效率与准确性,因此,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管理岗位可以独立于内部审计单位,从审计全过程掌控内部审计质量。另外,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工作流程,只有严格规范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才能保证审计过程高效实施,将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详并认真分析,这样就能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

(二)提高控制效率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的应用,内部审计部门已经改变了传统手工查账方式,有效降低了内部审计错误率。因此,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与内部审计实现无缝链接,审计控制软件的利用可以有效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工作效率。审计控制软件在审计过程中可以节约很多人力物力,取数、编制底稿、出具报告等诸多环节都能够利用审计控制软件进行,同时降低了审计的耗时和和风险性。

(三)专业人才培养

近年来,全国各地对质量控制体系的应用已经逐步重视,高素质质量控制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人才缺口与内部审计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领域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财务、会计和审计技能,还要了解审计机构与被审机构的业务特点和流程,同时对于其它专业比如管理、法律、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也要掌握。高素质质量控制人才是支撑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的有力支撑,才能最大限度提高质量控制工作的整体质量与效率。

三、总结

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备积极导向作用,同时对于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也有着深远的意义。目前,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仍然难以满足实际应用,本文从质量控制的现状、问题、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根据实际问题提出了可行的改进措施,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健康发展。财

参考文献:

[1]白丹,成立才.加强和完善油田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

[2]郑敬枝.当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0,15:221-222.

内部控制质量范文2

【关键词】强制性披露;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目标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5)01-0063-01

一、内部控制质量概述

内部控制质量的衡量既要能反映企业内控制度设计的合理完整性,又要能反映其执行的实际效率效果。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内控涉及企业经营的层面广,所以对其质量的准确量化难度非常大。当前,针对企业内控质量的度量方法有定量和定性两种。定量法主要通过质量评价指数的构建,而定性法则是通过对内控报告的披露情况进行判断。前者因不能涵盖反映内控制度设计和执行的所有指标,所以虽具一定科学性,但不全面;后者则利用信号传递理论,说明企业为促使利益相关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会将高质量的内控信息及时向外界传递,故以此为依据对内控质量进行衡量也有其道理。

二、内部控制目标

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内控目标的范围也在不断延伸。但无论是COSO最早提出的“可靠性、合规性和效率性”三要素,还是COSO后来增加的第四要素“战略性”,又或是我国总结归纳出的第五要素“资产保全性”,都一直在强调要保证企业高效经营、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及保证企业遵循法律法规。

经营目标反映企业在委托关系下的内部管理需求,即只有管理层尽职履行受托责任,方能保证预期经营目标的实现;可靠性目标反映市场监管的需求,只有企业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方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增强投资者信心,提高企业潜在投资价值;合规目标同样出于监管需求,只是监管主体从市场变为了政府,基于法律制度的保护作用及企业自身形象声誉的建立,还有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在法律约束的范围内开展。

三、内部控制质量与内部控制目标关系分析

(一)内部控制质量与经营绩效

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与经营一致,即保证经营的效率效果。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促使企业在严格遵循既定目标的前提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借助内控信息反馈机制,实际与预期的经营状况能被及时进行对比,从而与预期产生偏差的项目能被及时发现,必要的纠正措施也能第一时间被提出,如此一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便能在预期的目标状态上实现稳定。可见,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按预期目标开展经营活动并实现预期经营绩效的可能性。

(二)内部控制质量与财务报告质量

设计完善及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高财务报告质量的基础。严谨的内部控制是财务报告可靠性的保证,因为既定的内控制度、程序和方法可在财务信息的生成和加工过程中直接发挥作用,如其在内部控制环境中董事会层面的体现:履责的董事会对管理层操纵盈余或粉饰财务报告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起遏制作用,从而提高财报质量,因为董事会要对财报的真实、可靠及完整性负责,所以在批准企业对外披露财务报告前,他们会对管理层出具的财报进行鉴定以确保其质量;又如其在内部控制环境中监事会层面的体现:监事会作为董事会与管理层间的监督机构,检查企业财务、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是其主要职能之一,因而履责的监事会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四、对策建议

(一)强化内控认识并优化内控环境

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发展壮大具有不言而喻的意义,故企业应以内部控制理念为主导,走符合企业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要求企业内所有员工共同参与执行,且企业管理当局应意识到自身肩负的根本责任。然而当前企业经营管理者普遍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全面,理解也存在一定偏差或局限:这其中,内控往往被视为单纯的会计信息稽核,仅与审计相关,而与绩效无关;又亦或出于对成本效益原则的片面理解,内控的实施被认为是徒增管理成本且降低工作效率的行为;更有甚者使内控被误认为是约束企业正常运行的无理条框。正因如此,过往部分企业在制定内控制度时偏离了其应促进管理科学化、提高绩效,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而单纯为了应付国家法律规章或企业股东。实际上,若企业管理层对内控不重视,忽略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严格执行之的意义,将会导致企业效率低下、信息传递阻塞、浪费甚至腐败丛生。因此,为了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性,防止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同时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企业管理当局必须真正意识到完善内控所带来的潜在收益,主动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学习,强化内部控制的理念,尤其是财务层面的职业道德意识和风险控制意识,减小利润操纵的空间,逐步完善内控制度。

(二)加强监督并加大惩处力度

虽然政府监管部门一直不遗余力的对企业内部控制及其信息披露进行引导监督,但是由于多数企业缺乏对内控体系构建及实施重要性的深入思考,所以企业间对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内控鉴证报告的披露程度不尽相同且信息凌乱,大多只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既定框架,只对内控政策或具体操作细节进行简短披露,缺乏实质内容,而且企业对内控报告的披露格式也缺乏统一范本,不利于市场及投资者有效的识别内控信息,也无法将不同企业所披露的内控信息进行对比。因此,相关监管部门应从信息披露的可读性和可比性出发,明确其可能导致的后果及解决对策,从而使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真实情况能够被投资者等利益相关群体所掌握。

(三)加强对内部控制披露信息的关注及认可

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能保证企业财务报告的披露质量,降低企业发生违规行为的可能,提高企业经营绩效。鉴于内控体系的优化设计及有效执行对企业经营产生的重要影响,内控信息这一全新的披露也必将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有且只有当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时,企业披露的年报、内控评价报告及专业中介机构的审核报告才能真正发挥效用,进而传递良好信号于市场;同时,只有当投资者等利益相关群体能够依据企业披露的内控信息对企业优劣进行判断,从而较大的减低投资风险、保护自身利益时,内控信息的作用也才真正得以发挥。故可以说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是企业披露内控信息的有力外部驱动。然而,企业内控信息当前并未得到投资者的完全认可,造成投资者没有对内控信息的披露作出适当反应,在投资者缺乏对内控信息关注的情形下,企业自觉披露内控信息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因此,投资者等利益相关群体应本着对自身利益负责的态度,提高对企业内控信息的关注,在衡量企业价值的时候,将企业内控制度健全度、内控运行有效性及内控信息披露质量纳入标准。与此同时,随着内控监管措施的强化,内控信息披露内容的规范程度及内控信息的含金量都会越来越高,即投资者可以接收到更多的增量信息,以更如实充分的了解企业,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钟玮,杨天化.资本结构、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银行类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93-100.

内部控制质量范文3

一、法国兴业行交易丑闻概况

据参考消息2008年1月26、30和31日报道,法国兴业银行从去年开始,31岁的电脑高手期货交易员热罗姆。凯维埃尔预计股市将出现上涨并投入超过个人授权许可的巨额资金进行交易。由于全球主要股市大幅下跌,导致在欧洲期货市场上的投资失误,造成了巨额损失。损失出现后,他通过修改银行电脑系统数据,编造交易掩盖其投资失误;他利用在监控交易的安全控制部门工作时获得的知识来逃避监管。他知道何时进行安全检查,实际上他就是他自己的监管者。维埃尔因违反信托合同、滥用计算机和造假已接受正式调查。凯维埃尔对调查人员说,他的一系列交易活动是从2005年他判断市场要走跌时开始的。这样一位资历较浅的人能掌握这么巨额的资金,其内部控制系统令人质疑,也引发了人们对兴业银行管理层信誉问题的新关注。在金融监管已经不断加强的今天,兴业银行的内部稽核制度何在?管理层的监管何在?风险控制何在?内部控制制度何在?

这不禁令人深思:为何欺诈再次发生,且愈演愈烈?自英国巴林银行非法交易案以来,金融监管已经加强,但在3年前,我国的中航油集团新加坡子公司在原油期货交易中亏损了5.5亿美元。现今法国的兴业银行的损失约70亿美元。事实上,期货交易本质上就是瞬息万变、极具风险性的。在加强法律监管的同时,如何加强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化解或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如何加强软控制?即用新的眼光重新认识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有关机构关注的内部控制研究的新课题。下面对去年法国和美国内部控制研究的状况及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法国兴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的新视野、新举措。

二、2007年法国与美国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成果及对比

(一)美国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基于风险观的内部控制”①

美国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②的专业会计师(PAIB)委员会于2007年8月了“基于风险观的内部控制”访谈文章。采访了10位高层资深的专业会计人员,主题包括:各类组织的风险的性质;如何建立一个关注驱动业绩和帮助战略目标实施的内部控制系统;提供有助于各个组织思考改善其内部控制方法的成功故事。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

1.基于风险观是内部控制系统建设的关键所在

认为风险是阻碍我们实现战略目标的一切事情。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同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参加访谈的资深专业会计人员大多认为:强有力的内部控制系统对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至关重要,是构成一个经营整体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部控制帮助管理当局设计、实施和保持控制,内部审计则确保管理当局的指挥棒到位,保证所有状况都是适当的。内部审计必须得到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高管当局的支持。内部审计经理要帮助管理当局理解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既有战略上的也有政治上的,要设法消除各种可预见的风险,并迅速及时地做出反应。CFO是内部控制效率的监管人。内部控制是一种责任,建立正确的政策和程序并确保持续地进行适当地监督,将有助于降低日常管理费用并巩固和增强已构筑的竞争优势。

2.观念的转变:对内部控制的谨慎依赖转变为主动的风险管理文化。

参加访谈的人员表明:尽管每个组织各不相同,但是风险管理本质上的东西已超越了不同的经营类型和风格的各类组织。企业风险管理之所以是成功的,是因为它真正增加了管理当局的风险意识,加深经理人员对风险的理解。但具体风险管理的方法和范围并不要求整齐划一,不是命令或指示,而是由每个经营公司自己做出选择。但最重要的问题是保持效果的同时要保持效率,使二者之间保持一个健康的紧张度。

现在内部控制必须由过去为了企业自身的缘故对内部控制谨慎的依赖转变为以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为目的、我们“能做”什么的一种文化。对于我们面临挑战和打算承担的各种风险进行适当的风险评估,能使我们做出明智的决策,有助于合理分配企业资源,实现可能的最好的效果。

3.要勇于面对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的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的过程,不只需要专业管理人员,也需要相关业务的风险管理人员与之配套,否则风险就会产生,而且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如进行产品开发时,需要引进的不只是产品开发的人,而且也需要风险管理的人与之相配合。

内部控制系统面对的最大的挑战总是来自于职业雇员与技术雇员这些人。他们对其专注的业务、技术领域有一个强烈而长期的认同,而对于管理控制他们很快就变得厌倦。当这种情况出现时,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绕过控制系统。工程师是这样,财务人员也是这样。出于他们自身的考虑,让他们重视这个系统是很困难的,但从他们工作的环境看,他们不得不把这个系统看作是有用的。这确实是一个难题。

4.内部控制系统对企业成功的影响

成功是把系统产生的可能性进行转换。风险管理和控制环境不是一种约束,而是一个可操作的概念。最终决定控制环境的成功是人的格调。如果花时间和金钱能确保招聘的新人是最合适的人力资源,那么控制系统的成本将会戏剧性地降低。

5.从失败中学习经验和教训

缺乏适当的责任是系统失败的原因之一;另外,员工的变动可能对企业造成伤害,所以控制系统保护的不应只是物质资产,还要保护人力资产。员工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投资于人并对其设立较高的期望和责任,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得到期望的“投资回报”。

(二)美国COSO内部控制监督指南讨论稿

美国COSO③于2007年9月17日了“内部控制系统监督指南”

(GuidanceonMonitoringInternalControlSystems,下面简称指南)的讨论稿,该指南更加充分地开发了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监督要素,适合各类组织改善其内部控制系统的质量。COSO认为,各组织在按照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适当地设计监督要素,发挥内部控制系统的功能时,通常未能充分利用监督要素或对此使用不当。该讨论稿旨在改进对有效的监督模块的理解,进一步阐明建立正确监督的原则,其目的是帮助各组织开发监督程序,更好地促进内部控制系统运行的效率和效果。该指南并不是如何监督的详细说明书,而是旨在帮助各类组织采取内部控制框架时应具有整体的监督观,确认对效果有关键影响的各个要素,通过监督识别具体的控制弱点

并对其减缓或消除。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最终的目标是在管理影响组织目标的各种风险时,适当地追求机遇。监督是一种运用成本效益的方法为内部控制系统持续有效提供及时的信息。其主要内容如下。

⒈监督及其基本原理

监督是由适当的人员对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所进行的恰当的、适时的评估,以及采取必要的行动。内部控制系统有助于各组织实现其目的和目标;使管理当局能够应对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效率,降低风险的损失,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法律法规的遵循④,但这有个前提:即当内部控制有效时,管理当局和董事会就能对实现一个组织的目的和目标起到合理的保证作用;反之,无论是管理当局还是董事会都不能对组织的目的和目标起到合理的保证作用。因而各个组织需要拥有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适时地评估其内部控制系统的机制,这个机制就是监督⑤。

监督活动和控制活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控制活动是有助于保证管理当局的指令得以贯彻的各种方针和程序,它有助于确保针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各种风险采取行动。控制活动以各种功能、在整个组织上下、各个层面存在,它们包括诸如各种各样的审批、授权、核查、核对、对经营业绩的复核、资产的安全以及职责的分工等。有些监督活动也能起到控制活动的作用,反之亦然。一项活动或过程如果只是在适时地发现和更正各种错误的范围内,则属于控制活动。例如,审核一项例外报告。如果只是出于识别和更正那些与错误有关的例外,则属于控制活动;反之,如果对同样事项审核是出于进一步查明造成这些错误的可能的控制弱点的根本原因,并帮助改进控制活动,以防止其后的控制失败,则属于监督活动。

COSO在2006年小的公众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指引⑥中提出了的20个基本原则,其中关于监督作了如下描述:

(1)持续的监督和(或)单独的评估使管理当局能够确定是否内部控制的各个要素随着时间的过去仍能持续地发挥功能。⑦其中持续的监督是指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服务于监督内部控制效果的有关各种活动,包括正常的管理和监督活动;对比、调节以及其他日常活动。单独评估则尝试通过评估某一个特定时期或时点的控制,对控制运行的可靠性做出推断。单独评估能充分利用持续的监督中运用的所有的技术,不过单独评估运用的不多,而且经常用于控制运行中紧急的抽样调查。

(2)应该能够识别内部控制的各种弱点,并以一种适时的方式向能采取更正行动的各方负责人进行交流,必要的要报告给管理当局和董事会。

2.高层对监督要有正确的基调

如果监督导致的对控制弱点的识别和更正在影响组织的目标实现之前就已采取,说明监督是有效的。有效的监督有助于保证和促进良好的内部控制的运行。无效的监督终将导致内部控制系统的崩溃。

各类组织要在高层建立正确的监督基调,表达整个组织对监督人、对内部控制重要性以及有关监督作用的期望。

3.影响监督的效率和效果的主要因素

(1)建立一个对实施监督有效的控制环境。具体包括:管理高层强调监督的重要性;有效的组织结构作为保证,任命具有适当的技术和威信的人执行监督作用。

(2)对监督程序进行优先排序。主要根据在管理和缓和风险方面控制的重要性来进行,从而抓住主要矛盾;并且应具有将监督资源在基本的风险层面恰当地进行分配的能力。

(3)建立交流结构,对监督的各种结果(包括控制的各种弱点),以适当和适时的方式向恰当的人报告,采取必要的更正行动。

4.监督者应具备的条件

监督者影响监督的效果。监督人决定监督什么、如何监督,以及对通过评估监督的信息得出关于控制效果的结论负责。无论企业规模大小,监督人为了设计和实施适当的监督程序,必须具有适当的技术、知识以及对控制所要减缓的风险的专业的理解。

5.监督结果交流的重要性

有效的监督与收集和分析适当的信息有关,有说服力的信息(persuasiveinformation)帮助得出内部控制效果的结论。对已发现的控制的弱点要报告给负责控制运行的人,并且至少要向高一级的层次报告,从而使得适当的人能够对问题的严重性进行评估。适当地评估控制弱点的严重性,并及时的报告给可能进行更正的恰当层面,有助于保护组织并保持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

(三)法国内部控制报告框架的主要内容

法国于2007年1月由法国金融监督管理局内部控制指引框架,一是为了统一各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披露内容,使之便于投资者理解;二是为上市公司提供一套比较实用的管理工具;三是为了应对COSO报告。具体框架包括四个部分内容:

1.简介。对内部控制框架的主要内容等进行介绍。在这部分指出该框架主要是提出内部控制的一般原则,而不是要求强制执行的规定,更不是替代相关法律的规定;该框架主要是为了提高各上市公司董事会主席内部控制报告的可比性,以方便投资者阅读。

2.内部控制系统的构成。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

(1)权责分明的组织架构系统;

(2)内部信息系统;

(3)风险确认与分析系统;

(4)恰当地控制运营过程及减少相关风险的活动;

(5)对内部控制程序的持续监督检查系统。

为了保证所有控制系统对实现公司目标是相关和恰当的,需要对所有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监督和检查。一般而言,由管理部门实施这一检查,主要包括对所有已记录事故的分析,对控制活动执行效果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等进行监督检查。

3.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程序应用指南。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内部控制指引框架的重点。它适用除银行保险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的所有企业单个财务报表及集团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内容涉及到内部控制的所有控制要点。与财务信息的编制和处理相关的内部控制程序(即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以下称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生成程序、财务报表的编制和与内部有关单位的沟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保证:(1)财务信息遵守了适用的准则;(2)高级管理人员或管理委员会对财务信息的生成能够正确地给予指导;(3)公司的资产得到保护;(4)尽可能发现欺诈和财务报告问题;(5)所收到的信息以及用于内部控制的信息是可靠的;(6)财务报表及其他提供给市场的信息是可靠的。

4.附录。包括有关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的问卷调查以及内部控制指引框架工作

组介绍等。

法国内部控制指引框架的特点如下:一是该框架是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程序为主,虽然内部控制指引框架不仅限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程序,并且框架控制范围与对外披露财务报表的范围相配套。二是内部控制报告由董事会主席签发,但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构建、指导和监督的则是管理层。管理层向董事会报告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主要情况。

(四)法国内部控制框架与美国COSO框架、SOX法案的比较。

基于上面的介绍,不难看出法国和美国的框架有共性的地方,但差异也较明显,总的来看,美国的模式由1992年整体框架,经过2006年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指引的补充以及2007年内部控制监督指南的深化,加之2002年SOX法案的强硬规则以及随后不断的修改和调整,已经成为一种理想的和有效的模式,而法国的模式在有效性上会有所不及。二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

1.适用范围不同。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而法国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程序应用指南则适用于除银行保险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的所有企业单个财务报表及集团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法国兴业银行的交易丑闻无疑值得反思。

2.强制性不同。法国内部控制框架不是要求强制执行的规定,更不是替代相关法律的规定;而SOX是在美国上市的大公司必须遵循的法规。从法国兴业银行的交易丑闻中难以看出其内部控制的作用。

3.对财务信息的内部控制程度的要求不同。法国内部控制指引框架对财务信息的内部控制程度的要求不如SOX法案要求深入和详细。这尽管可以相对减少内部控制系统的启动和执行成本,但一旦发生巨额亏损,影响将不堪设想。

4.内部控制的监督人和组织安排不同。法国内部控制框架需要对所有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监督和检查。一般而言,由管理部门实施这一检查。这与COSO内部控制监督指南不同。它对于在高管层面以下进行的控制的监督,可由管理当局的人员或由他们任命的人员进行监督。然而对于直接由高管进行的控制,以及设计用于防止或检查高管越权的控制则不能由高管直接监督或直接报告,在这种情况下,监督应该由董事会(通常通过审计委员会或内部审计)进行。事实上,在两权分离的现实面前,证明董事会对管理当局的监督是必要的。

5.内部控制报告责任人不同。法国内部控制框架指引的规定是内部控制报告由董事会主席签发,但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构建、指导和监督的则是管理层。管理层向董事会报告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主要情况。显然这容易造成责任不明。SOX法案的404节要求经理人员对保持“适当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程序”负责,公司高管要证实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要求公司的审计师对之进行鉴证。企业必须建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显然这规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大多数公司丑闻与管理当局的参与或默许有关。法国兴业银行的欺诈丑闻中管理当局应该负何种责任值得深思。

三、提高内部控制系统的质量必须关注监督和软控制

无论何种内部控制的框架,都是为了化解风险,抓住机遇,更好地实现内部控制的效果,否则内部控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1.加强监督作用要寻找最适宜作监督工作的人。发挥监督作用就要求任命有胜任能力(Competence)和不受个人感情影响(Objectiveorobjectivity)的客观性的人。能力指的是一个监督人对控制和有关的过程的知识,包括控制应该如何运行?构成控制弱点的是什么?客观性既与用于监督所产生的信息有关,又与监督人的品性有关。对具有客观性的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或)履行监督程序,无需担心有个人的倾向,他们也不会为了个人的利益或自保而操纵信息。同时配备恰当的组织结构,明确监督的责任。

内部控制质量范文4

关键词: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企业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内部控制质量与内部会计控制质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内部控制发展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部分,其中,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包含内部会计控制包含授权与批准制度、从事经营或财产保管、职务分离与财务记录和审核的控制及内部审计等组织规划的所有方法和程序。在对内部控制进行专项分类之时,国内外曾出现了多种视点的三点论和五点论甚至出现了八点论,即包括内部控制目标的设定、内部控制环境的监测、风险的评估以及会计信息的沟通与资源监督。目前的内部控制框架大都建立了以企业风险管理为总导向的体系,标志着内部控制体系的日臻完善。现代企业大都实行两权分离的运营制度,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职业经理的职责就是负责全部生产经营的事项,而作为企业投资的资本使用者不能直接参与到经营活动中去。这样的“分工”很容易导致职业经理人与资本使用者在权益上发生冲突,矛盾的焦点就是。理论认为,企业是为了一系列经济契约在较低成本水平下为保证财务信息的合法与公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内部控制行为是必需的。内部控制的实质是现代企业存在优势的一种体现,内部控制体系的控制目标是企业组织的契约目标,照顾各方利益而达成的利益控制点,是内部控制的触发机制。本文对内部控制的利益双方主体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也只有对内部控制目标和会计信息质量进行重新认定,才会实现更高的信息质量管理水平。

一、内部控制主体与会计控制的原因分析

内部控制主体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与内部控制审计部门、有效的股东会,他们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动力。然而,我国目前有很多管理者缺乏一定的经验,在配建企业基层管理以及进行内部控制的时候出现了漏洞,在人员配备上资金使用上出现了失误。同时,企业内部控制的各个部门配备人员的素质也有待加强,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董事会以及监事会和内部审计人员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然而这些都需要控制主体有较高的操守与道德。美国自 2000 年生效的《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准则》强调人是推动内部控制良好运转的重要因素,强调内部控制中“人”的重要性。另外,在会计处理上出现了一定的失误,上市公司在会计报表编制的过程中,由于疏忽以及信息缺乏必要的准确性,从而会影响预收账款的真实性。在进行企业信息披露的时候,出现了一定的虚假性,缺乏必要的规范流程。信息的披露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因而其实施细则上容易出现漏洞,影响财务的预测数值。

二、完善内部控制质量和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策略

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越能有效抑制会计选择盈余管理,降低可操纵性应计利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同时内部控制环境尤其是公司治理结构也起着举重轻重的作用。首先,要按照规范化的内部控制理论来加强管理和建设,并对理论研究进行创新,在加深相关理论认知程度的同时,注重总结其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规律,以构建新的理论框架。而这些理论的创建要建立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很多理论能够在实施中不断进行细化,对其能够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此外,根据国际理论研究情况可以得知,我国需要在借鉴外国先进理论和经验的同时加强内部的理论控制,在企业内部要加大理论知识的传播,能够使企业认识到内部控制的原理,以便于进行推广和建设。

其次,要对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披露格式进行更深层次的规范,以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因而,要对公司中的八要素进行完整性的披露,更要对其各个综合因素进行整合。在实行自我评估的时候,要以独立报告的形式来进行披露,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评估报告的实际效果和质量,并且还能够以规范的形式对企业信息进行有效披露,能够提高企业信息的决策力度。再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保证内部控制功能的发挥。虽然 COSO 报告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并没有完全被纳入到内部控制环境中来,但公司治理在内部控制环境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需要进一步改善股权机构、设立合理的董事会规模、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强化监事会的功能,明确规定各个部门权益负责人的各项职责,尽量使其内部控制力量达到均衡,这样才有利于企业信息资源的深化与整合,有利于企业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

最后,要加强企业外部的监督。为了预防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可以充分利用会计师事务所以及证监会的强大力量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此外,我国还要积极引进国外监管部门的投资者以及债券人之间的权益处理经验,以更大程度上保护企业的权益。一方面,可以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在过程中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并积极参加培训,以增强内部监督体系的执行力度。另外还可以使各个监管部门积极配合,从而形成一定的联动监督机制。而企业内部的各个监督机制很容易出现权益交叠的现象,因此必须对各个监督部门进行资源上的调和与优化,使其互相配合。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时候,不仅要充分调动各个证监会的权责,而且要充分调动财政部和国资委以及审计署和中注协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到相关的内部控制中,以提高企业的监管效率以及监管的公正性。

参考文献:

内部控制质量范文5

内部控制亦称“内部管理控制”,是单位领导人员和职能部门通过管理工作使得经济活动按标准对其调整以达到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活动是所有经济组织管理活动的一部分,并一直认为是管理活动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与管理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随着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认识的不断深化,内部控制不断地赋予不同的含义,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内控制度的概念及其意义

最早提出内部控制概念的是,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它在《独立职业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检查中》首先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概念,认为:“内部控制和控制这一术语是为了保护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检查簿记事务的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1992年,美国会计学会(aaa),美国注协(aicpa),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财务经理协会(fei)和管理会计学会(ima)等多个专业团体组成的“内部控制委员会(coso)”公告,提出了由“三个目标”和“五个要素”组成的内部控制框架,成为迄今为止最为权威的内部控制概念。coso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同时指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我国则将内控制度作为会计监督的一个组成部分。中注协1997年实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七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称内部控制为“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包括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

从以上关于内控制度的概念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对于保证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内控制度能够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经法现在企业内部贯彻执行。因为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对企业内部的任何部门、任何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所发生的各类问题,都能及时反映,及时纠正,从而可能从根本上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和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如实和及时地反映企业状况,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二)内控制度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这主要是因为有效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如实地反映,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三)内控制度有利于防止贪污腐败等犯罪行为,维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贪污腐败等行为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监督不严密的基础上的犯罪行为,会带来资产的损失。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入库、记录、保管、领用、退库等各个环节,确保财产物资的完全完整,避免和纠正损失浪费等问题。从而也使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透明度比较高。

二、我国内控制度建设的局限性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既然内控制度对于保证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而且我国理论和实务界也都很重视内控制度的建设,那为什么我国会计质量低下尤其是真实性程度很低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呢?究其原因,应该说是由于我国内控制度建设的局限性导致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产权主体看,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产权界定不很明晰;从而使健全和这完善内控制度的受益主体也就不明确,缺乏来自委托方的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强烈要求。虽然我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成分是公有制经济,国家应该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但是对于由谁来代表国家行使这个权利并没有明确的规定,造成了事实上的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的缺位,内控制度建设的受益主体和监控主体都不明确。

(二)从内控制度本身来看,存在着制度不完善和执行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比如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会计人员兼职过多,使会计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第二,虽然建起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流于形式,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变成印在纸上或挂在墙上应付检查的条文;第三,内控制度执行比较困难,主要是由于人们法制观念淡漠,习惯于按经验和传统办事,同时,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也会影响某些人员贪污舞弊、弄虚作假等方面的利益,自然他们也就不愿去认真执行内控制度。

(三)我国传统的考核干部政绩、业绩的机制不完善,也是影响内控制度作用发挥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对企业干部政绩、业绩的考核都是以某些重要指标的完成情况为主要内容的,缺乏对其他相关指标的综合考察。在这种情况下,有些领导为在位期内出“成绩”,必然有两种选择,要么是一手软一手硬,重业绩轻制度,要么是指使财会人员弄虚作假。另外,为了完成考核指标,有些领导也需要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手段来“实现”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指标。自然,这些领导也就不需要也不会去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

(四)在内控制度建设中忽视伦理道德建设,也是影响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作用的一个原因。任何一项制度,包含的不仅是技术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反映一种生产关系和利益关系,在这项制度达到“纳什均衡”之前,它反映的生产关系和利益关系就可能有所失衡,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内控制度建设中同时通过共同的伦理道德规范人的行为,以使人的行为正确理解和执行该制度的规定,使企业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群体。以往谈到内控制度失灵的时候,总要强调人员素质低下是造成制度难以顺利执行的重要因素,其实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观点,因为造成制度难以执行,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人往往不是素质低下而是业务素质较高的,他们才有能力发现制度的漏洞钻制度的空子。因此,就需要在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建立伦理道德的约束,从而使每个成员都能自觉地按规范和目标行事,维护企业整体利益,这样内控制度也就能有效执行,会计信息质量也就得到了内因的保证。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从内因方面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受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内因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将这个理论引入到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中,可以得出,虽然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属于内因范畴的企业内控制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加强企业内控制度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保证。

为了解决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的现状,需要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正确认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由于内部审计是内控环境的一个特殊因素,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且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是通过内部审计来完成的,可见,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特殊因素,又要监督着企业内部控制支行,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独立于被审部门或人员,且直接向企业最高层负责并报告工作。

2、正确处理常现控制与例外控制的关系,内部控制的主要控制对象是企业的常现业务活动,如果企业发生求预料事项或不常发生的事项,则现有的控制将会失去效力,所以常现控制与例外控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内部控制中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的关系。其中一般授权是对办理常规性的经济业务的权力、条件和有关责任者作出的规定,特殊授权处理的是非常规性交易事项,内部控制应该明确一般授权与特殊授权的责任和权限,以及每笔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

3、正确处理“硬控制”与“软控制”的关系,其中“硬控制”是指内控制度中具有普遍约束力,“必须”的和“硬性”的规定,而软控制主要指那些属于精神层面的事物,如管理风格、管理哲学、企业文化及内控意识等,主要靠道德习惯等发挥其作用。与企业以前的内控制度相比,现在更加强调软控制的作用,企业必须不断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只有软硬兼施,实行综合控制,才能达到最佳控制效果。

4、正确处理内部控制的灵活性、经济性和简便性的关系,内控系统应该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如果内控制度太刚性,可能会对企业形成障碍,从而影响效率,同时,内控制度还应该简单易懂,以免产生理解歧义,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二)设计企业内控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根据新修订的《会计法》、证监会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财政部2001年6月22日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设计内控制度时应遵循的原则有:

1、合法性原则,即内控制度首先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规定。

2、相互牵制原则,确保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不同机构和岗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3、协调配合原则,是指在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各部门或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各岗位和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各项业务程序和办理手续需要紧密衔接,从而减少矛盾和内耗,以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连续性和有效性,避免只管牵制错弊而不顾办事效率的机械做法。

4、程式定位原则,是指企业单位应根据各岗位业务性质和人员要求,相应地赋予作业任务和职责权限,使资、权、利相结合,以增加每个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5、成本效益原则,即要求企业力争以最少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控制效果。

6、可执行原则,即真正做到严格执行内控制度,依照内控制度的要求处理企业每一项业务,要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使内控制度具有可理解性和适时性,使之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得到修订和完善。

7、整体结构原则,即企业内控系统,必须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并覆盖各项业务和部门。也就是说,各项控制要素,各业务循环或部门的子控制系统,必须有机构成企业内控制度的整体结构,各子系统的具体控制目标,必须对应整体控制系统的一般目标。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1、构筑严密的企业内控体系,具体应包括三个相互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层次是在企业“供产销”活动全过程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全过程;第二个层次是设立事后监督,即在常规性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和周期性的检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第三个层次是以稽核、审计、纪检部门为基础,成立独立的审计机构,通过常规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企业的会计报表等手段,建立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建立以上三个层次的内控体系对于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这主要需要通过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临时的检查与考核,看企业内控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何成绩,出了什么问题,然后据此进行鲜明的奖励与惩罚,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内部控制质量范文6

关键词:内部控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煤炭采选业

一、引言

相关学者指出当前我国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主要由于控制环境建设薄弱,风险意识淡薄,监督不力,导致企业存在安全生产隐患,资金利用效率不高,经营风险增大。那么是这些内部控制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什么因素在左右着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呢?已有的文献大多为规范性的理论研究,实证性的定量研究教授,并且现有的少量实证研究绝大多数局限于煤炭类上市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缺乏对煤炭企业内部控制总体的考察。为此,必须深入研究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从而为我国煤炭采选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针对性的意见和措施。

二、实证分析

加强和规范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煤炭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各类风险防范能力,促进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煤炭企业利益相关人和社会公众利益。已有学者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同时借鉴杨清香对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我们认为对我国煤炭采选企业内部控制产生影响的可能因素主要有公司治理水平、公司业务复杂性和公司财务特征等几个方面。

(一)相关说明

1. 内部控制质量的界定

在企业管理理论中,如何衡量内部控制质量是一个难题。本文借鉴已有研究与实践的做法,采用如下两个指标度量内部控制质量:煤炭企业是否公开披露董事会关于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和煤炭企业是否披露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审计机构对其内部控制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根据这个指标,将公司内部控制质量(ICQ)分为两个档次:内部控制质量较差(赋值为0),不公开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及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审计机构对其内部控制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内部控制质量较好(赋值为1),既公开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同时又公开披露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审计机构对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

这样定义是出于以下原因: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是促进公司加强自身管理、解除受托责任、保护资产安全的一种制度安排。煤炭企业提供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需要对公司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运作情况进行评价,这个评价的过程有助于管理层发现内部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并能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改进。此外,从信号传递的角度来看,对内控质量高的煤炭企业而言,自愿披露鉴证报告是一种有利并且有效的信号传递机制。内控质量越高的公司,越可能披露内控鉴证报告。

2. 数据来源及相关说明

本研究以2009年度上交所A股煤炭采选业(采用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没有像传统做法那样将深市A股包括进来是因为,两市有不同的上市规则,在内部控制方面有系统性差异,因此直接将两市公司直接放在一起考虑没有意义。截至2009年年末,沪市共有15家煤炭采选类上市公司。本文实证分析中使用的数据资料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和上交所网站等公开网络。

因为煤炭采选类上市公司较少,采用基于大样本的统计检验和回归方法获得的结果不具有实际意义,因此本文后面的分析采用更简单直观的方法。

(二)内部控制质量总体情况

在被调查的15家公司中,共有6家煤炭企业对外公开披露了董事会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自我评价报告及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自我评价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据搜集到的数据,披露的核实评价意见均为无保留意见,因此无法再具体根据核实评价意见对内部控制质量进行更进一步的分类)占40%,这些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相对较高。其他9家煤炭采选公司没有披露会计师事务所对自我评价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占60%,有的公司甚至没有披露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这些煤炭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相对较低。由此可见,我国煤炭采选类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总体不高。

(三)公司治理水平与内部控制质量

1. 理论分析

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实施的内部环境。一般来讲,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完善的公司治理有助于良好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世界各国公司普遍存在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问题,即控股股东利用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掠夺公司资源,从而牟取私有收益,损害其他股东利益。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的制度环境还不够完善,并且上市公司的投票权都是“一股一票”,控股股东“掏空”问题更为严重。La Porta等研究发现,外部分散的小股东和公司控股股东之间经常出现严重的利益冲突,在缺乏外部监督的情况下,在股权集中度高的公司中,控股股东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牺牲小股东利益,由此就会造成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下降。据此,作者提出研究假设:煤炭企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显著负相关。

2. 实证分析

根据上面的分析,作者以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为公司治理水平的代表变量,搜集了公司的相关数据。数据显示,样本公司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最低为18.09%(贤成实业,600381),最高为75.90%(山煤国际,600546),平均为55.59%,可见“一股独大”的现象在煤炭采选类公司中普遍存在。表1列示了内部控制质量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关系。

从表1可以看出,内部控制质量较好的公司,其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比例较高,而内部控制质量较差公司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对较低,这与前面的理论分析相矛盾。经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内在原因是,我国煤炭采选类上市公司多为国家控股,国家会处于长期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考虑而不“掏空”上市公司,因此,虽然煤炭采选类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高,但外部分散的小股东与公司控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并不严重。

(四)公司业务的复杂性与内部控制质量

1. 理论分析

对内部控制的需求与公司经营环境有关,从事复杂交易和多样化经营公司对内部控制有较高的需求,业务的复杂性使得实施内部控制时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有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业务复杂程度正相关。另一些研究结果还表明,内部控制缺陷出现概率大的公司往往在公司运作上更加复杂,公司业务复杂的表现形式很多,包括兼并与重组多、分部较多或国外收入占的比重较大等。也有国外学者基于在年报中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公司的样本研究了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因素,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有存在并购重组等重要组织变化、组织结构复杂等特质。作者提出假设:公司业务复杂程度与内部控制质量负相关。

2. 实证分析

煤炭企业所控制的子公司数目越多,其经营情况往往就越复杂,这类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可能性也越大。一般情况下,如果在不同的地区或不同的市场都设有子公司,则这些子公司经营环境和经营业务不同,客观上就增加了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难度。因此选择所拥有子公司的数目(Segments)作为煤炭企业经营复杂性的变量。作者从样本公司的年度报告中搜集了公司所控制的子公司数目情况,数据显示在15家煤炭采选类上市公司中,拥有子公司最少的是恒源煤电(证券代码为600971,拥有3家子公司),最多的是山煤国际(拥有28家子公司),平均为10.80家。表2按内部控制质量高低分别列示了拥有子公司数目情况。

可见,拥有子公司较多的公司,其内部控制质量较低,而那些拥有子公司较少的煤炭企业,其内部控制质量则相对较高。也就是说业务复杂的公司,其内部控制质量较低。这与上面理论分析的结论一致。因此出于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的考虑,应适当限制煤炭采选公司开展多种经营,如年度报告显示,山煤国际子公司的一些业务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性很小,造成公司业务复杂,内部控制质量下降。

(五)公司财务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

1. 理论分析

实际投入内部控制建设的资源数量以及内部控制需要投入的资源数量,必然也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而只有财务状况较好的煤炭企业才有能力对内部控制进行投入,因此公司财务特征会影响其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也发现,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越差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也就越难以得到改善,内部控制的质量可能越低。Mitchell Franklin认为财务状况不佳的公司连维护其公司日常运营都有困难,它当然就更难在建设和维护内部控制系统上进行投入了,公司会认为内部控制系统等不会为核心营运能力增加价值,由此影响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据此,作者提出研究假设:公司财务状况与内部控制质量显著正相关。

2. 实证分析

蔡少娜研究表明发生亏损的公司存在内控缺陷可能性更大,也有研究发现披露内控重大缺陷的公司整体上比那些没有披露重大缺陷的公司盈利能力要差。本文选择基本每股收益指标度量公司财务特征。作者从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中检索出了样本公司2009年度的基本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最低为0.17元/股(圣成实业),最高为2.22元/股(兰花科创,600123),平均为1.17元/股。下表按内部控制质量高低分别列示了不同类公司的平均基本每股收益。

由表3可以看出,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公司其基本每股收益也较低,而基本每股收益较高的公司,其内部控制质量一般较高。这与上面的理论分析相一致。因此公司财务状况会对内部控制质量产生重要影响,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更有能力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高内部控制质量,而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又将有利于公司健康发展,从而形成良性互动。

三、结论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了煤炭采选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问题。发现企业业务越复杂,其内部控制质量越低;公司治理水平越高,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盈利能力强的公司,其内部控制质量普遍高于盈利能力弱的公司,这可为监管机构和煤炭采选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赵哲.我国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10(04).

[2]杨清香.内部控制理论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10(05).

[3]林斌,饶静.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J].会计研究,2009(02).

[4]胡卫民.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D].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Dyck A, Zingales L. Private benefits of control: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4(02).

[6]张兆国,闫炳乾,何威风.资本结构治理效应: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6(05).

[7]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 et al. Law and financ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8,106(06).

[8]Ge W, Mcvay S. The Disclosure of Material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after the Sarbanes-Oxley Act[J].Accounting Horizons,2005,19(03).

[9]Franklin M. Sarbanes Oxley Section 404: Can Material Weakness be Predicted and Modeled? An Examination of the ZETA Model in Prediction of Material Weakness[D].Walden University,2007.

内部控制质量范文7

内部审计工作要真正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就必须实行质量控制。本文通过对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探讨,分析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现状,提出构建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框架设想,据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包括:审计方案的质量控制、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审计日记的质量控制、审计底稿的质量控制、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审计档案的质量控制等。内部审计工作真正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就必须实行质量控制。

1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现状

医院内部审计主要围绕医院内部经营活动开展监督、检查,相对于民间审计和政府审计,其执行效率相对较差,强制性也较弱,因而不太受到重视,受医院内部影响较大,医院内部审计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1.1 医院内部审计受重视程度不够 《审计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是一项政策性较强、涉及面较广、涉及相关部门核心利益的一项工作,需要医院高层直接领导和大力支持,审计部门应由医院的主要行政负责人直接领导。但真正由“一把手”来领导的并不多,多数是由分管院领导主管,也有部分医院是由纪委负责人主管,内部审计工作常常处于例行公事的应付局面之中,使审计工作流于形式。

1.2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不高 受传统的审计经验和思维模式影响,内部审计重微观轻宏观,容易把监督与服务对立起来,往往就事论事。过分强调其监督职能,忽视了其他职能,为监督而监督,难以发现医院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无法对内部控制进行全面把握,无法对其深入全面的进行评价,不能从服务宏观需要的角度出发,对审计情况作深入分析,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提出有价值的决策参考建议。于是造成了审完问题仍有,越审问题越多,审计人员疲于应付等各种状况,致使医院审计工作质量不高。

1.3 医院审计工作的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医院内审人员理念未及时转变,内审方法模式仍以账务基础审计方法为主,未能及时开展风险基础审计,较少考虑审计风险控制因素。原始的审计手段已显出滞后的疲态,导致审计成果无法直接利用,审计重点不突出,审计成果缺少关注等情况。医院内审人员也受到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等的限制,不能很好的完成内审任务。缺乏内审人员之间和医院内审部门之间的先进经验交流;缺乏上级主管部门对医院内审部门及内审人员的培训及业务指导等。

1.4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系统性、规范化 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与审计工作规范化的要求出现较大差距,缺少事前的审计计划、事中的审计程序和报告期的审计复核。审计工作底稿不完整,使得审计复核、审计质量控制根本无从谈起,使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陷入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不良循环之中,降低了医院内审工作的效率,同时医院内审工作面临较大的审计风险。

2 构建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框架

为了提升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当务之急是需要构建有效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框架。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框架是指医院内审组织及其人员为实现审计质量目标,按照内部审计准则以及规定的审计质量标准进行审计质量管理的有效的整体活动,使内部审计质量处于制度保障状态。

2.1 建立健全有效的审计组织控制体系框架 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主要由该内审机构主要负责人负责,相关人员应该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优化医院审计组织结构,逐步设立医院审计质量管理机构。积极组织医院内部审计人员认真学习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方针、政策、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医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水平。

2.2 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 对重要的审计任务应制定系统的制度规范,使审计任务开展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关键环节上必须加大质量控制的力度,例如在医院物资采购方面要增加工作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超过一定金额的物资设备采购,内部审计部门要进行全程审计监督。在对基建工程的资金筹集、招标过程、事前预算审计、事中控制、事后决算审计等进行明确规定,并贯彻到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基建工程节约、高效、安全。

内部控制质量范文8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审计资源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和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内部审计在高校管理和防范财务风险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也面临更多、更新的挑战。内部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的生命线,内部审计质量的优劣会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进而对整个内部控制情况产生重要影响,加强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努力提高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是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意义

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就是由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和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内部审计质量标准,使高校各项内部审计管理工作和内部审计业务工作按预定目标和在规定程序中运作,以便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和内部审计工作效率。高校内部审计质量包括高校内部审计计划的质量、高校内部审计程序的质量、高校内部审计方法的合理性、高校内部审计报告的质量和审计建议书质量等诸多具体质量因素。

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内部审计效用的发挥程度,因而必须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质量控制。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于防范财务风险和审计风险,保证高校内部管理控制效果,促进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提高职业水平、业务能力,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有着重要意义。wWw.133229.coM首先,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前提。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是高校管理工作发展的内在需求,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才能使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满足高校内部控制管理的发展需求。通过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可以发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的漏洞和不足,加强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可以减少影响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提高的不良因素的发生或形成,对一些已经存在的影响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通过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也可以及早应对,从而达到提高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目的。其次,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提高高校内部审计效益的需要。内部审计工作与其他各项经济工作一样,都要讲究经济效益。高校内部审计效益体现在以较小内部审计投入取得较大的内部审计效果,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满意的内部审计效果。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就是以不断提高内部审计效益和效率为目的的,即提高内部审计效益和效率有赖于搞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最后,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需要,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和完善,是在对其质量控制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摸索的前提下实现的。

二、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

(一)高校内部审计程序质量控制

高校内部审计程序质量控制是指对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执行业务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促使高校各项内部审计活动都能合理高效的进行并能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实现必要的审计效果。在过程控制中对于内部审计质量标准不符的质量偏差应即时记录,迅速反馈,专人分析,进而筹划应对问题的对策。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程序控制主要体现在对内部审计计划的控制上。

高校内部审计计划是对高校内部审计的预期范围和审计行为的实施方式所作的规划,是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从接受高校校长委托的审计任务到出具内部审计报告的整个过程基本工作内容综合计划。

制订审计计划需要考虑被审计部门的基本情况;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费用预算;审计小组组成及人员分工;审计重要性的确定及风险的评估;对专家工作的利用等具体问题。这一阶段的主要控制点是审计风险的评估。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由于高校内部审计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其所面临的任务日趋复杂艰巨,同时高校内部审计须支持成本效益原则,因而高校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着审计风险。这要求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制订内部审计计划时应充分考虑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避免审计风险或控制审计风险水平,找出高校内部审计计划执行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并分析原因,以便制订出高质量的高校内部审计计划。

制订了高质量的审计计划之后需要注意的是如何确保审计计划的执行。落实审计计划需要相对完善的制度、组织机构及有较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制度、机构和人员是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载体,没有完善的制度、健全的机构和高素质的人员就无法对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进行控制。高校内部审计计划的严格执行是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点之一,在此过程中面临着问题的发现、信息的反馈和分析、质量控制体系方法的改进等诸多问题。计划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阻碍计划执行的制度、部门和人员都要认真记录,并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改进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这一阶段应有专人或部门对高校内部审计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抽检,对审计范围、重点审计领域、审计进度、重要性标准执行和小组分组情况、分组任务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了解有无未执行或未很好执行计划的情况,如存在未按计划进行审计的情况,应写明造成问题的详细原因并录入审计工作底稿。如果是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审计活动,要检查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审计目的,如未达到预期目的应写明原因,以便改进。

在计划制订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应及时全面的处理。组织团队对高校内部审计计划制订和执行中所发现的问题及写明的造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应对问题的措施,并保证措施的落实或执行。整个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贯穿于按照审计计划执行审计业务的整个过程,因而这也是进行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过程。

(二)高校内部审计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

高校内部审计的关键环节是指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具有重大影响的高校内部审计活动。高校内部审计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计划中所列的重点审计领域和环节中采取的必要的手段和措施。

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前提是找出审计活动中的关键点。在高校内部审计的计划准备阶段就要确定审计项目的关键点,重点审计领域和重点过程控制部位。比如,在某一审计活动中,特定的人和物可能就是审计的重点,在其中可能包含重要的审计信息,隐藏着极大的审计风险。在高校内部审计活动的实施阶段,关键点可以按审计内容确定。内部审计报告的关键点是内部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证据的全面整理、分析与综合。判断是否为高校内部审计关键点的标准是看其是否会对整个高校内部审计活动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确定高校内部审计关键环节之后,根据具体环节的特点,按照内部审计计划和审计小组的分工,指定专人进行关键环节质量控制。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应对每个质量控制关键点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相关责任人员应提出可行的控制措施,以保证内部审计质量。对关键环节的内部审计情况也应进行抽检,确定相关责任人员是否按规定执行了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并达到了预期效果,每个高校内部审计人员都要对自己所负责控制的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标准严格执行。

(三)高校内部审计资源质量控制

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需要制度、机构和人员等内部审计资源,制度是体,机构是用,人员是魂。内部审计资源是内部审计活动得以进行的根本,高校领导的委托是内部审计活动进行的驱动。要搞好高校内部审计资源质量控制,一定要从根本入手。制度是体,没有完善的制度,就没有体系可谈,再怎么说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都是虚的,因而要集思广益,要在审计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制度。机构是用,完善的审计制度需要对应的执行机构,制度是建立机构的前提,机构是贯彻制度的组织,二者相辅相成,皆不可或缺。人员是魂,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审计制度的执行者、审计组织的责任者和审计行为的实施者,占据了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全部精髓,以人为本、善用优质审计人员是高校内部审计资源运用的中心。要有相应的制度保证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对高校内部审计制度、机构和人员情况,应建立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对于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成果高校领导应足够重视。

总的来说,合理的分配和运用高校内部审计资源是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徐启哲,刘赟.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65).

[2]李胜利.谈内部审计质量控制[j].经济师,2004,(8).

[3]陈艳军.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点和方法[j].内江科技,2009,30(10).

内部控制质量范文9

近年来,内部审计制度对社会高校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改善高校的管理形式,也能够维护高校的合法权益。内部审计能够对高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重视高校的内部审计,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能降低高校组织的经营风险,促进高校企业的发展。文章主要分析高校企业审计质量控制基本内涵和意义,同时尝试探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手段,加强高校企业的审计监督,在内部审计中创新审计方法,做好预防工作,提高高校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水平。

关键词:

高校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高校组织的内部审计控制能够规范高校的经营,降低组织管理、发展风险,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能够强化高校的经营管理。近年来,我国的审计部门完成很多的审计项目,提出很多科学、合理的审计建议,通过加强审计质量的控制,能够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提高高校组织管理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范围不断扩大,逐渐由最初的查错防弊转变为价值增值型服务,并且内部审计定义进一步的完善,通过系统化内部审计的规范化评价,不断改进企业经营的风险管理制度,重视全面审计,不仅能够突出审计重点,还能够加强独立核算,提高对高校内部活动的监管能力。

一、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基本内涵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属于科学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根据一定的要求或规定的标准,对审计项目进行立项调查,内部审计是建立在审计的要求上,对组织进行控制,对组织的风险、治理进行检查与评价,整个过程是通过增值服务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要想实施内部审计,就要做好基本的设计工作,具体审计流程如下:审计立项—审计测试—审计报告—审计追踪—项目评价等,在审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审计规范进行,审计人员要做好自律工作,保证整个内部审计的公开性。现代高校的内部环境受到诸多影响,在内部审计上,应该将审计重点放在经营管理工作上,具体的活动如下:高校组织与多经单位的关联活动、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情况、教学预算执行以及支出活动、废旧物资处理活动,加强对这些经济活动的审计,保证审计质量监控,能够促使高校组织内部控制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意义

(一)推动高校内部审计事业发展必要选择

高校组织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是推进审计事业发展的必要选择。内部审计中,项目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也是必须要控制的重要因素,要想保证内部审计的工作顺利开展,就要重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审计质量。

(二)有利于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能够发现运行中存在的异常经济、管理活动,并及时针对不正常的行为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审计项目的质量监控;同时也能够对高校的财务信息准确性进行了解,发挥监督、控制作用,有利于投资者进行正确的投资和资金支出;另外,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强化内部审计的管控,降低经济活动的风险;最后,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可以有效规避高校管理、运行风险,规避教学、教育决策漏洞等。

(三)有利于规避审计风险

高校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能够有效的规避审计风险。内部审计,从开展现状来看,企业中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从而决定审计风险大小。审计风险等级的主要因素是内部审计项目的质量,双方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内部审计质量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只有不断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做好管控工作,才能够有效的降低审计风险就,提高审计质量。

三、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手段

(一)规范内审质量控制的衡量标准

要想规范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衡量标准,先要遵守求同存异的原则,保证审计基本工作规范一致;另外,要充分考虑不同的部门工作的特异性,制定不同的审计标准;同时,内部审计还要与时俱进,随着审计工作变化对审计标准进行完善、调整,以此适应不同经济环境下审计行为;最后,内部审计工作要有效的挑选审计资源,能够选择有用的资源信息进行质量控制,以此提高工作效率。

(二)优化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

环境内部审计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内审协会监管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内审工作向行业自律转变。一般内审协会都会在机构内部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检查委员会,由委员会实施内审的质量检查,或者是定期开展活动,探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问题,总结内部审计经验,推进内部审计质量的发展。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内部审计组织可以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对基本的审计标准、审计软件、审计职责等知识与能力进行培养;另外要保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不会受到高校内部其他因素的因素的影响,让审计人员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

四、结语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高校内部结构的变化,高校组织要想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就要加强内审质量控制,做好内部审计工作。高校在发展中,要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主动支持内部审计,树立审计权威,扩大内部审计的影响,增加单位价值的必然选择,同时要充分发挥审计职能,坚持内部审计的正确方向,要将提高审计质量作为高校的发展战略来进行推进,以此不断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开创内部审计事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孙舟天洋.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初探[J].现代商业,2015(8):204-206.

[2]王侨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初探[J].中国内部审计,2008(12):48.

[3]娄舒昂.供电企业内审质量研究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2(7):176,249.

内部控制质量范文10

关键词: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合理建议

一、引言

决策有用性原则是会计信息质量最主要的特征,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决定了经济决策的准确性,其真实性和可靠性是经济决策的重要保障和实施前提。目前,在广阔的经济发展领域中,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决策失误问题普遍存在,并且对企业和我国整体经济发展都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不仅对市场经济秩序造成混乱,而且还为我国未来经济决策作出了误导性的发展方向,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控制已尤为重要。

1.内部控制的界定

对会计信息实施内部控制主要集中于企业内部,因此,内部控制是由企业的领导层和员工共同参与实施的,保证企业资本运营效率,确保财务数据、财务报表、财务报告等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并遵循一定的法律准则而实施的一种合理保证的措施。

在其定义中充分体现出了内部控制的三大发展目标,其一,保证企业资本运营效率,是实施内部控制的一切出发点;其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是实施内部控制的最终结果;其三、遵循一定的法律准则,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和前提条件,所以要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体系,实施内部控制是必须采取的措施。

2.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产生的有利作用

(1)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透明度

实施内部控制不仅仅局限于对财务部门的控制,其对企业来说,从生产到销售需要有许多部门和人员组成,企业的所有经营环节和经营活动都是在控制下共同实施,所以内部控制是一个全方位、整体化的监管过程。在经营活动中加强内部控制确保了各个职能部门的会计信息数据完整化,并且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进行相互监督,相互监管,形成了完整的内部监管体系和制约机制。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使得内部控制实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实施原则,确保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降低了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营管理中的难度。

(2)内部控制有利于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度

在实施内部控制前必须确保具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控制实施的保障和前提,在确保各个环节人员共同遵守制度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实施的目的。会计信息需要各个职能部门提交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费用、收支等材料,将会计信息的管理制度规范化,各个职能部门才能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流程执行,一方面是会计信息在收集过程中简单化并具有条理性,有利于会计人员的检查和账务处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能及时发现会计数据中的错误,并给予及时纠正与改进,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度。

(3)内部控制能有效确保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必须以现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制定前提,确保国家的方针、政策切实落实到企业中去,所以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有效的对企业的各个部门的实施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监管,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同样具有监督与控制的作用,保证会计工作的处理方法好原则符合国家总体执行方针,提高会计信息披露和财务报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二、内部控制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几个主要要素

在深入探讨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的重要影响的同时,企业的内部控制构成要素也不容忽视。企业的领导层构成、组织机构的设立以及对职员的管理体制等各内部控制要素对会计信息质量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因着眼于企业的内部发展机制,更加切合实际的分析能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几方面内部控制的因素,主要分析以下几方面:

1.领导层的构成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产生的影响

领导层是企业和事业单位最核心的部分,其经营决策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在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于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水平的高低,领导层的构成将对其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来源于领导层构成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领导层的综合素质水平包括管理能力、业务熟悉能力以及未来规划能力。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领导层具有远见性和前瞻性,一切的管理都是以企业未来的发展作为出发点,置身长远利益考虑,具有详细周密的未来发展规划,所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更是如此。领导层在着眼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我国企业长期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彻底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另一方面,领导层对内部控制在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领导层要有重视和意识到内部控制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作用,才会加以实施并且长期坚持,不断改进企业内部存在的财务问题,提高内部控制在会计信息质量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领导层的构成对会计信息质量水平的高低具有较大影响。

2.组织结构的设立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会计是企业的财务信息处理的直接参与者,在会计信息质量水平中起着决定作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会计数据、会计核算以及出纳工作等各方面的影响,设置不同的职能部门能有效牵制并相互监督,防止,、中饱私囊等现象出现,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公司设置各个职能部门,并对职能部门配备相应人员,一人一职,各尽其职,能在最大程度上限制人员、职位、职责混乱的现象,杜绝了、弄虚作假,损害公司利益的现象的出现,保障公司利益的完整可靠性。公司组织结构设置科学合理能是各个职能部门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公司经营效益的最大化,也为会计信息处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能结合多方力量为决策机构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对会计信息质量水平的提升也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3.内部控制中的人力资源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水平

人是内部控制的活动主体,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最为明显,高效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更从根本上保证职员较高的综合素质水平,对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内部控制中的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素质水平和业务处理能力,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监督控制作用,肩负着保障公司利益不受损害,确保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所以,配备高素质的内部控制人员不仅能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转,而且还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更好的社会效益,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如果内部控制人员素质较低,不仅不能发现会计信息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而且还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及时对出现的财务问题给予纠正,甚至经不住利益诱惑,与挪用公款、做假账等损害公司利益的低素质人员为伍,从中获利。所以,加强内部控制高素质人员队伍的建立确保企业长远利益至关重要。

三、利用内部控制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合理建议

1.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构建完善内控组织结构

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组织机构要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制定出符合本企业发展的内控体系,才能使内部控制对企业的运营管理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需权衡各个职能部门的利害关系,在不损害任何职能部门的切身利益的情况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符合各个不能的内部控制条例以及需要遵循的规章制度,才能使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和全体职员共同遵守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谐的共事环境。在建立内部控制环境后,还需要不断的对公司员工进行教育,提高公司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使其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强化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水平,优化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加强内控监督体制建设,成立评估审计机构

仅仅依靠企业内部控制达到企业长效运营的目的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充分发挥评估审计机构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内部控制对企业的整体管理具有重要的约束和监督作用,但其监督职能的发挥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评估审计机构对其不断完善和提高。就会计信息而言,内部控制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对财务信息的具体处理过程以及企业的资金收支状况缺乏监督和审计。成立评估审计机构能通过会计数据和财务报告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隐患,及时提出解决措施,防患于未然,减少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成立评估审计机构还能督促会计人员减少平时会计工作处理的失误,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会计信息量的同时保障会计信息的质。

3.提高内部控制理论学习,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各个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体系或者制度的制定不尽相同,提高员工学习本企业或者单位的内控理论学习,才能更好发挥内控理论的作用。首先,领导层应深入认识和了解内部控制理论以及其对企业或者单位产生的重要,为职工起到示范作用。再次,定期对员工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学习,扩大内部控制理论在企业中的普及范围。最后,借鉴国外先进的内控理论知识,结合本国实际制定出更符合本企业和单位发展需要的现实理论,通过信息沟通,提高内部控制理论的实用性,使其真正作用于会计信息的监督和控制,及时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4.提升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

要从整体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水平,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加强会计人员的约束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尤为重要。会计人员需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金钱利益面前要学会不断控制与自我约束,遵守职业道德,不违背职业底线,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做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会计监督部门和企业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会计人员的监督与控制,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在提高其业务能力的同时增强其自身素质,并对其会计信息工作的处理及时进行审计与评估,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造假账、偷漏税等不良行为及时给予制止,并给予严厉惩罚,从根本上整顿会计行业的不良之风,建立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

要将内部控制的作用真正发挥到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中去,不能将内部控制体制和制度形同虚设,在控制和监督会计信息工作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其对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监督。对自身素质低或者职业道德意识差的会计人员及时予以警告和教育引导,使其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素质。在会计人员自我约束和他人约束的双重作用下,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的素质水平将不是难事。因此,加强内控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杉.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研究综述[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2]季侃,陈艳.基于内部控制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来自我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现代管理科学,2011(2).

内部控制质量范文11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指的是为了保证电视台或事业单位达到其预定目标而实行的相关程序、制度与策略。在2008年6月,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以及银监会等部门机构联合了关于内部控制相关说明文件。文件中指出,内部控制质量体系的建立是为了确保电视台或单位保持符合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而正常进行经营活动,并保证其资产的安全状态与财务报表等数据的真实可信。最终使得电视台得以提高其经营管理的运行效率与收益,实现其长期的发展目标。内部控制质量体系的内容中包含了以下几个部分:风险评估、环境控制、活动控制、信息传递以及审验监督。

风险评估指的是企事业单位针对有可能使得内部控制目标不能实现的各种因素进行风险评估,以对于这些因素在未来是否会引起内部控制对于目标达成的问题与其影响程度进行确认。评估的结果对于企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质量体系有着很大的作用。环境控制指的是会影响到内部控制质量体系的实行效果的各类因素。环境控制是内部控制质量体系中的其余部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的前提与基础,它对与内部控制质量体系的切实执行与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有着直接且重要的影响。活动控制指的是帮助管理人员确定其政策或决定是否实行到位的程序制度。其中包含了预算、计划、验证、复核、调节、盘点、登记记录、职责分配以及确定资产安全等等方面。

信息传递指的是使用内部控制质量体系产生计划、工作等必要的信息,然后确保信息可以及时得被有相关需要者了解掌握。其中包含了跟内部控制质量体系的任务目标相关的各类信息在企事业单位内部的传递以及与环境的信息传递。审验监督指的是针对内部控制质量体系的执行进行效果评价的程序,这其中包含了风险评估是否按照预定期限进行了准时的苹果,评估结果是否准确可信;内部控制质量体系的执行是否适合具体的工作环境;信息的传递是否及时、通顺等等方面。而监督一般涵盖了专项监督、持续监督两类。专项监督指的是由企事业单位内部专门安排的工作人员或是外部的专门机构针对一定的目标进行监督。而持续监督指的是在企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中进行的监督,其中包含了管理层的例行监督与管理、工作人员执行工作任务的监督等等方面。

二、目前我国电视台的内部控制质量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1.电视台的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目前,部分电视台的管理人员并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质量体系的作用,其管理理念没有适应新情况新环境的要求。因此,这就使得许多电视台在管理上对于内部控制体系不够重视,无法针对电视台的经营策略、运营水平、成本控制以及未来的发展策略等等方面实行科学、合理的控制管理。

2.电视台负责实行内部控制工作的相关人员专业水平低在实际中,由于部分电视台对于内部控制质量体系缺乏真正的认识,负责实行内部控制工作的相关人员普遍存在着对于内部控制质量体系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此外,许多负责内部控制工作的人员均没有接受过严格、专业的教育培训,因此导致其业务能力较低、思想认识不足。这就使得电视台难以进行科学合理、客观有效地内部控制质量体系的构建工作。

3.内部控制质量体系的相关制度不完善我国许多电视台的内部控制质量体系的相关制度还很不完善,对于其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也没有进行明确的职责确定,权责分工极不清晰。这就使得各类内部控制质量体系的相关制度的计划安排与具体的执行工作相脱节,不能满足电视台实际的工作需求,也无法起到真正的控制作用。

三、构建电视台内部控制质量体系的原则

构建电视台内部控制质量体系时,需要对于制约性与综合性给予一定的重视。同时,要符合电视台未来的整体发展策略的要求,并有利于电视台做好其运营成本的工作,提高运营收益。目前我国电视台内部控制质量体系的构建原则一般包括了以下几点:

1.电视台内部控制质量体系的构建需要具有一定的制约性。因为电视台的内部控制质量体系是专门针对电视台的一种整体控制管理,所以,其内部控制质量体系应当具备科学合理、有效可行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流程,以确保内部控制质量体系的目标功能与监督作用得到真正实行。

2.电视台内部控制质量体系的构建需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电视台的内部控制质量体系需要将电视台内部的日常运营与其他各类业务管理均包含其中,以确保实现电视台内部的各部门之间协调统一的综合管理。

3.电视台内部控制质量体系在电视台内部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电视台的内部控制质量体系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做好全面、系统、整体的管理控制,其中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就是电视台的运营项目与风险评价。所以,电视台内部对于其内部控制质量体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地位与思想上的认识。

四、电视台内部控制质量体系构建完善模式

1.确定电视台的内部控制目标为了做好电视台的内部控制工作,就需要确定电视台的内部控制的工作目标,这是构建电视台内部控制质量体系的基础与前途。然后按照设定好的内部控制目标,设置、规划符合电视台实际工作要求的内部控制架构。在开展电视台的内部管理工作时,需要把控制目标进行细分,并对于容易使得内部控制目标发生偏差的流程、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管理与严格控制。

2.对电视台预算的控制管理加强资金作为支撑电视台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对电视台的内控管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电视台预算资金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是促进电视台正常发展的根本保证。发挥预算控制对电视台内控管理的重要作用能够有效避免各类资金问题的发生,通过制定预算控制指标及体系,并对电视台实际运行中产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控制和分析,有助于实现电视台发展目标。

3.建立并完善风险评估体系现代电视台管理理念已经将风险评估控制作为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对电视台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有很好的保证作用,并且提高决策的可行性与时效性,全面对电视台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有助于降低风险的发生率。在建立并完善电视台风险评估体系的过程汇总应以其经营发展策略为导向,从根本上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并以相应有效地控制措施降低其发生率,有侧重点、针对性地将风险预防作为控制管理的关键内容,通过及时对潜在风险进行调整和避免是保证电视台顺利发展的重要手段。

4.进一步加大电视台内控制度的监管力度电视台管理与控制工作中,从电视台内部的方面进行管控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电视台管理者在建立相应监督体系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大电视台内控制定的监督与管理力度,对内控行为的实际实施过程进行动态化管理,以实现内控的实效性。其中,可以采取内部审计等手段对内控制度的实施进行监督,并对各项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确定和跟踪。在电视台内部构建内控环境,改善体系制度,加大监管力度等是提高内控水平的必要途径。

五、结束语

内部控制质量范文12

关键词:高校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高校组织的内部审计控制能够规范高校的经营,降低组织管理、发展风险,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能够强化高校的经营管理。近年来,我国的审计部门完成很多的审计项目,提出很多科学、合理的审计建议,通过加强审计质量的控制,能够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提高高校组织管理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范围不断扩大,逐渐由最初的查错防弊转变为价值增值型服务,并且内部审计定义进一步的完善,通过系统化内部审计的规范化评价,不断改进企业经营的风险管理制度,重视全面审计,不仅能够突出审计重点,还能够加强独立核算,提高对高校内部活动的监管能力。

一、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基本内涵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属于科学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根据一定的要求或规定的标准,对审计项目进行立项调查,内部审计是建立在审计的要求上,对组织进行控制,对组织的风险、治理进行检查与评价,整个过程是通过增值服务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要想实施内部审计,就要做好基本的设计工作,具体审计流程如下:

审计立项―审计测试―审计报告―审计追踪―项目评价等,在审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审计规范进行,审计人员要做好自律工作,保证整个内部审计的公开性。

现代高校的内部环境受到诸多影响,在内部审计上,应该将审计重点放在经营管理工作上,具体的活动如下:高校组织与多经单位的关联活动、财务内控制度建设情况、教学预算执行以及支出活动、废旧物资处理活动,加强对这些经济活动的审计,保证审计质量监控,能够促使高校组织内部控制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意义

(一)推动高校内部审计事业发展必要选择

高校组织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是推进审计事业发展的必要选择。内部审计中,项目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也是必须要控制的重要因素,要想保证内部审计的工作顺利开展,就要重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审计质量。

(二)有利于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能够发现运行中存在的异常经济、管理活动,并及时针对不正常的行为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审计项目的质量监控;同时也能够对高校的财务信息准确性进行了解,发挥监督、控制作用,有利于投资者进行正确的投资和资金支出;另外,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强化内部审计的管控,降低经济活动的风险;最后,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可以有效规避高校管理、运行风险,规避教学、教育决策漏洞等。

(三)有利于规避审计风险

高校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能够有效的规避审计风险。内部审计,从开展现状来看,企业中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从而决定审计风险大小。审计风险等级的主要因素是内部审计项目的质量,双方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内部审计质量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只有不断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做好管控工作,才能够有效的降低审计风险就,提高审计质量。

三、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手段

(一)规范内审质量控制的衡量标准

要想规范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衡量标准,先要遵守求同存异的原则,保证审计基本工作规范一致;另外,要充分考虑不同的部门工作的特异性,制定不同的审计标准;同时,内部审计还要与时俱进,随着审计工作变化对审计标准进行完善、调整,以此适应不同经济环境下审计行为;最后,内部审计工作要有效的挑选审计资源,能够选择有用的资源信息进行质量控制,以此提高工作效率。

(二)优化内部审计质量的控制环境

内部审计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内审协会监管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内审工作向行业自律转变。一般内审协会都会在机构内部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检查委员会,由委员会实施内审的质量检查,或者是定期开展活动,探讨内部审计工作中的问题,总结内部审计经验,推进内部审计质量的发展。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内部审计组织可以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对基本的审计标准、审计软件、审计职责等知识与能力进行培养;另外要保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不会受到高校内部其他因素的因素的影响,让审计人员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

四、结语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高校内部结构的变化,高校组织要想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就要加强内审质量控制,做好内部审计工作。高校在发展中,要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主动支持内部审计,树立审计权威,扩大内部审计的影响,增加单位价值的必然选择,同时要充分发挥审计职能,坚持内部审计的正确方向,要将提高审计质量作为高校的发展战略来进行推进,以此不断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开创内部审计事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孙舟天洋.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初探[J].现代商业,2015(8):204-206.

[2]王侨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初探[J].中国内部审计,2008(12):48.

[3]娄舒昂.供电企业内审质量研究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2(7):17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