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麦种植技术

小麦种植技术

时间:2022-08-15 10:17:25

小麦种植技术

小麦种植技术范文1

[关键词] 小麦 种植技术 分析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103-02

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因此,粮食的种植与生产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早在2008年,暴发了一次世界性的粮食危机,此次危机更是加大了人们对于粮食生产的重视程度。在我国,小麦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情况与人们的生活戚戚相关,小麦的产量对于我国社会稳定的维持都有着潜在的影响。因此,我们不得不重视起小麦的种植技术,使其保证我国人民群众的粮食需求。

一、小麦种植条件分析

睢宁县位于我国江苏省西北部,徐州市东南,属于淮北麦区。因其具备良好的经济发展与农业发展条件。淮北麦区的地势相对平坦,耕作层深厚肥沃,土壤肥沃,沟渠配套,便于耕种。另外,灌溉水资源相对充足,可以满足小麦种植的灌溉需求。江苏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阳光充足,小麦可以实现良好的光合作用。适宜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小麦的成熟与饱满。在睢宁县,小麦的种植条件良好,适宜发展小麦种植业。近些年来,多次被农业部评为粮食生产大县,相关部门也十分重视我县小麦种植业的发展,对其小麦品种进行进一步的优化,选择优质、高效、高产、广适、多抗小麦新品种,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补贴力度与补贴项目种类,落实小麦的高效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这使得小麦产量与质量都在不断的提高,小麦种植业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二、小麦种植技术分析

睢宁县的小麦种植业发展的风生水起,我们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选育优良的小麦品种

发展小麦种植业,良种是内因,也是主因。其最初阶段就是进行小麦品种的选择,因为小麦品种的选择是否适宜对于小麦今后的生长与收成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比如说,在小麦的产量方面,一个正确的品种选择可以提高小麦单产的一半。小麦品种的选择主要是以当地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与土壤情况为基础。徐州睢宁依据自己的种植条件,半冬性中筋品种选择徐麦30、济麦22、淮麦22、明麦1号、连麦5号等;半冬性强筋小麦品种淮麦20、烟农19等。,得到了增收。在小麦品种选定之后,要对小麦的种子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使其发芽率提高,进而提升小麦的产量。而小麦种子的处理指的就是对其进行晒种并精选种子,小麦种子常携带有病菌,要注意应用药肥包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便于准确计算播种量。对于精心挑选的小麦品种要进行试种,以发芽率高低来确定播量,一般来说,85%是发芽率的标准。其次,还要对小麦种子进行病虫害防治的处理,处理方式主要有包衣处理与拌种剂拌种两种。而拌种剂的选择是有一定要求的,一定要确定其对于种子没有损害作用。比如说立刻秀、全蚀净等等。这些经过处理的小麦种子要进行浅种,尝试在三到五厘米即可。

2.整地施肥,合理处理土壤

在进行小麦种植之前,要对种植地的土壤进行处理。深耕细作是必然的要求。可采用农用机械对土地进行深耕,使其突破犁地层的限制,实现蓄水保肥的作用,将深度保持在20厘米左右为最佳。对于土壤表面要尽量地保持平整,不可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最好做到土细而结实,不能出现虚空现象。在整地完成之后,要对土地进行施肥。土壤的肥沃程度对于小麦的产量有着关键的影响。所以,小麦种植对于土壤的施肥工作要求比较高。最好要运用科学的施肥比例,重视有机肥的施用,每亩施有机肥1000kg左右,适量进行有机肥的施加。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最好使用小麦专用肥每亩用量40kg,全生育期小麦肥料运筹一般为纯氮20kg,磷肥五氧化二磷10kg,钾肥10kg。另外,农民还可以将小麦与玉米秸秆还于田中,环保施肥。

3.重视播种期的选择

小麦播种期的选择,与播种量与播种深度一样,对于小麦的成长的作用十分重大。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小麦的播种期,会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对于小麦的播种期选择来说,不能过早更不能过晚,一般来讲半冬性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5号-10月25号,弱春性品种播期为10月20以后。要将其控制在适宜范围之内。如果种植过早,徒长现象极易出现,由于小麦过早地吸收了土地中的养分,很容易演变成为老弱苗。病虫害对于小麦的威胁会随之增大,很难实现健康成长。因此,各地必须以当地的气候为准,选择适宜的小麦播种期。

4.严格要求播种量

播种量,是小麦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单位面积内小麦的播种量都有严格的要求,而具体的播种量要以种植地的实际情况为准,特别是当地的自然气候环境条件。在高产田,由于土壤肥沃,可以控制播种量,采用精量或半精量机械播种,走“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技术路线,根据播量和行距要求调好标准,行距25cm,播深3-5cm;而中低产田地块播量可以适当增加,但是如果播种量过大,会使小麦生长在较为密集的环境之中,造成透气性差、采光不良的现象出现,小麦苗也会因此不能茁壮成长。只有采取适宜的播种量,小麦的密度才能恰当,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一株小麦苗抗倒伏性强,产量高。所以,农民在进行小麦的种植之时,一定要严格控制量。

5.选择最佳的播种深度

三到五厘米是小麦最适合的播种深度,不能与这个规格相差太远。如果小麦的播种深度太浅,极易使小麦的种子变得缺水干燥,不能正常发芽与成长,还会受到病虫的攻击。而小麦的播种深度过深,会对出苗有一定的影响,易形成“吊根”现象,造成弱苗的出现。所以,农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最佳的播种深度,确保小麦的正常成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因正确的小麦种植技术而实现了小麦的增收,本文从五个角度对小麦的种植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广大小麦种植者科学地进行小麦种植,为小麦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实现小麦的高产优产。

参考文献

[1]王启斌.小麦高效栽培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04).

[2]缪文华.生选6号小麦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J].农业科技通讯.2010(07).

[3]王安宁;留青;熊怀卿;程世昌;留汉尧.小麦高产栽培集成技术[J].农技服务.2007(01).

小麦种植技术范文2

[关键词] 小麦 种植技术 病虫害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045-01

小麦是我国主要农作物,其种植产量仅次于:水稻。由于农户大面积的种植,造成病虫害现象的加重。而且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病虫害的发生率也较高[1]。所以,农户在防治过程中,除了要强化种植技术外,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物理防治等,是当下防治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方法。通过分析不同病虫害的特性,简要阐述其防治技术。

1 小麦种植技术的应用

1.1 品种的选取要得当

由于小麦是喜温作物,对土壤的要求没有明确的限制,易导致农户大面积种植,但却也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所以,为了能使小麦的产量提高,品种的正确选取是非常重要的。农户在选取品种时,需要根据当地土壤的情况,选取经济系数高、光合能力强及抗病能力强的品种进行种植,这样可使小麦的生产力提高。此外,农户在种植期间,还可选取不同品种混合搭配种植,这样能为土壤肥力得到充分利用。

1.2 播种要适量及适期。由于各地域气候环境的不同,农户在种植小麦期间,需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适量种植。以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为例,通常农户在种植小麦时,一般都可选取每年的十月份种植。“寒露至霜降,种麦不慌张”这句农谚说的就是河南地区小麦的种植特点。这样不仅能有助于小麦的生长,而且还能提高小麦产量。

1.3 土地肥力的培育。为了能实现小麦高产,农户通常在种植土壤内增添充足的钾、磷以及氮等养分,或者选择的种植土地需要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含量等,这样不仅能提高小麦产量,而且还能保证小麦的质量。除此之外,农户在播种小麦前或者播种期间,对土壤实施深耕,可是小麦的产量显著提高。土肥的管理也要加强,为小麦选取的肥料必须是磷肥或者有机肥,这样能有助于病害的降低,同时还能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据调查,小麦在种植期间,所吸收的三分之二氮素营养都来自土壤中含有的氮,剩余的三分之一则来自投入的肥料。所以,当土壤缺乏肥力时,即便农户投放再多肥料,也无法实现小麦的高产。

1.4 小麦后期培育方法

为了防止肥力的浪费,合理平衡施肥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农户还要做好抗旱抗虫工作,定期除草浇水,这样既能使营养流失现象降低,也能使土壤的通透性得到提高。由于不同季节小麦的生长习惯不同,使其农户在种植期间,需要按照针对性的培育管理方法对小麦进行防治病虫害及除草工作。春季:虽然春季多雨水,但也不能满足小麦需求,所以,实施地下水位降低和清沟沥水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冬季:深中耕或者镇压的方式是冬季管理小麦的主要方法。此管理方法不仅有效提高小麦产量,而且还能是小麦的质量得到保证。

2 病虫害特点与防治措施

为了提高小麦的种植产量,除了要加强种植技术外,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实施也是非常重要的[2]。锈病、纹枯以及蚜虫病等是小麦的常见病虫害。锈病:能够严重危害小麦的麦叶与麦秆,并且随着病症的加重,还会长出红褐色或者黄色的粉包。其发病时间主要以春夏交替时期为主。纹枯病:能够严重危害小麦的基部叶鞘部位,并且病症的加重,还会出现纵向裂纹。其发病时间主要以小麦过拔节期后为主。蚜虫:主要以啃食小麦叶片的幼嫩部位为食,能够严重危害小麦的健康生长。而且该虫害多发于小麦抽穗灌浆期。

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在防治小麦病害时,农户可按照轮作的方式进行耕种,或者定期清理田地,改进调整耕作制度等,这样能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又或者农户在种植期间,可选取一些品种质量较高的小麦种植实施耕种,这样能有效提高小麦产量。此外,药剂的喷洒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锈病:农户可在50公斤的水中添加20g-30g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2.5%,或者100g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进行勾兑后实施喷雾防治。纹枯病:农户可在0.05至1公斤的水中添加10ml-15ml立克秀2%,或者20ml适乐时2.5%进行勾兑,并将其10公斤麦种放入后进行搅拌,这样可有效避免病害的发生。蚜虫:农户可在10至15公斤水中添加10g-15g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或者50ml-100ml氧化乐果乳油40%进行勾兑后实施机动喷雾。(2)生物防治:利用对小麦无害生物进行小麦病害虫的控制。农户可在田地内饲养一些病害虫的天敌,例如瓢虫等。这样不但能使小麦得到保护,而且还能使小麦的产量得到提高。而且,采用生物防治法还能有效保护农田的四周环境,减少虫害的数量。(3)物理防治:农户可选用紫外线、热力以及汰除病毒粒等方法对病虫害进行消除。由于大部分害虫都比较习惯光源,农户可利用紫外线对其进行大规模扼杀。这样不仅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而且也能是小麦的产量提高,确保其质量。

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小麦种植产量,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小麦产量的提高,和种植技术的加强也有一定的联系。品种的选取要得当、播种要适量及适期、土地肥力的培育以及小麦后期培育等,是当下农户在种植小麦时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这样不仅能提高小麦的种植产量,而且还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带动我国农业经济产业的发展 。

参考文献

小麦种植技术范文3

关键词: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示范基地;政策支持

引言

基于新时展,农产品安全得到广泛关注,人们对谷物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国小麦种植业不断升级转型,各地陆续掀起绿色小麦种植浪潮。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顺应了时展要求,本文简要分析了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意义,并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方法进行了讨论,仅供参考。

1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意义

1.1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我国人口众多,粮食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品质和产量,不仅能够有效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还可以较大程度地改善国民生活品质。因此,在小麦生产过程中,须充分考虑其种植品质和产量,不断革新小麦种植技术,转变种植理念,提高小麦的品质和产量,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1.2有效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结合了新型育种优势,绿色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小麦产量,提升小麦品质。绿色小麦因其品德优良,能够适应不同的行业需求,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产业效益的提升,小麦相比于其他农作物产量较高,对外部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绿色小麦技术的推广能够有效增加小麦产量,人们在食用过程中深刻认识到绿色小麦的营养价值,引起大多数种植农户的青睐,意识到绿色小麦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带动其他产业链发展,如酿酒行业、面粉行业,均是以绿色小麦为原料[1]。绿色小麦作为一种绿色、健康、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农作物,对促进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有至关重的作用,能够有效推动相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3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基于绿色理念的进一步渗透,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绿色食品安全逐渐深入人心,绿色小麦具有健康、绿色、无公害的优势,符合绿色生态发展思路,具有较好收益前景在农业领域,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严重违背百姓对绿色食品理念的追求[2]。绿色小麦的诞生,转变了传统的种植方式,积极倡导秸秆还田,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农业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不再使用化学肥料,禁限制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最大程度上减少小麦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从源头上减少或避免农药等化学试药剂对人们造成的伤害,成为真正的绿色健康食品,从根本上保证民众饮食安全。

1.4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创新推广,减少了对土壤、水资源和环境的污染,实现了小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有重要现实意义。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为其他农作物种植提供技术参考,有利于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农户作为绿色小麦种植的直接受益者,对绿色技术的推广,能够有效提升绿色小麦产量与品质,增加农户收入,调动农户种植绿色小麦的积极性,推动农村地区不断向绿色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2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具体建议

2.1加大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宣传力度

农户作为小麦种植的重要人员,是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的中坚力量,相关部门要加大技术推广力度,转变农户传统的种植理念、指导农户选择机械化小麦品种,确保品种满足机械化种植要求[3]。基于绿色理念下,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举措,比如,印发关于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明白纸,并分发到农户手中,扩大技术宣传的影响力;鼓励支持农户引进现代化小麦种植技术,提高农户种植绿色小麦的积极性;开展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宣传讲座,邀请农学专家讲授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发展背景及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宣传农作物种植知识、绿色种植技术类别、绿色种植技术的意义,提高农户对绿色小麦种植的热情度。农业技术人员应在适当时期深入到田间地头给予现场指导,指导农户操作,提高农户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积极性,让农民真正了解绿色小麦种植价值,尽快掌握绿色小麦种植技术。鼓励农户借鉴国内外优秀种植经验,运用国外的先进种植理念,并应用在其他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开辟新路径,更好推动绿色种植业的发展,从而切实提升当地民众经济收益水平。

2.2建立绿色小麦种植示范基地

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行建立绿色小麦种植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是迅速推广的重要举措。将基地打造成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的平台,邀请当地农户参观学习,详细了解绿色小麦的种植过程,直观感受现代机械化设备在麦田中的运转操作,体会绿色种植技术优势,指导农户亲身体验机械化播种、科学施肥配方、田间病虫害预防治理,确保农户迅速掌握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各个环节。将示范基地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录制成视频,分发到农户手中,以便于在日后种植生产过程中反复观看学习。各地区要合理选择示范推广的小麦品种,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农户规模性种植。安排农业技术员对农户进行上门技术培训,帮助农户进行技术实践操作,带领更多农民参与绿色小麦种植。

2.3推动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信息化推广方式

创新技术推广渠道,加大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力度,须以经济效益作为切入点,提高农户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认同度,并实际运用到绿色小麦种植中。随着融媒体发展,绿色小麦种植技术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联合推广,科学运用互联网、微信、微博、小程序等网络平台广泛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在微信公众号以软文结合图片的内容形式,描述绿色小麦的种植过程以及栽培种植技术要点,并定期向农户推送相关消息,确保农户掌握最新小麦种植方面的动态消息。开设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户互动交流通道,农户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平台向技术推广人员免费咨询关于绿色小麦种植相关问题,技术人员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4提供相关政策支持

为有效推动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建议相关部门结合小麦统一供种等国家政策,给予绿色小麦种植农户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对农户提出的在种植绿色小麦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相关部门应尽快予以答复和解决,充分调动农户种植绿色小麦的积极性。同时要求农户不断提升综合素养与专业技能,积极学习现代化、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步伐,掌握绿色小麦种植要点,包括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因地制宜种植绿色小麦,结合传统小麦种植技术经验推陈出新,取其精华,稳步推动我国绿色农业推广进程。

小麦种植技术范文4

[关键词] 小麦 种植 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230-01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范围比较广,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现小麦种植机械化,不仅能减少劳动强度,降低成本的使用,还能促进利用效率的稳定提升,保证小麦种植产量的稳定提升。

1 小麦种植机械化问题

在小麦种植工作中,实现机械化虽然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效果,但是在某些方面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耕作的深度与浅度。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旋耕的深度要将其控制在20厘米之内,机械执行的翻耕工作在20厘米,该情况不仅会导致土层变薄、其根系也会比较浅。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的水分与养分无法实现充分利用,在降水与灌溉过程中,也会产生明显的渗漏现象,从而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在实现肥料下移工作中,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在施肥过程中,机械会实现旋耕工作,大多数的肥料会存在土壤表面,抑制一些肥料的充分发挥,无法促进肥料利用效率的稳定提升,也影响了小麦的实际生产产量。同时,没有对耕作的深度进行良好控制,在旋耕工作中,土壤比较疏松,当一些没有经验的人员在执行期间,更无法对播种的深度进行有效控制,该问题的产生也不会促进小麦的正常生长。如果土壤失墒快,存在的保墒性较差,不仅会影响到小麦的根部正常发育,降低小麦的抗旱能力,还能在最大程度上影响小麦的生产产量[1]。

2 研究小麦种植新技术

小麦机械化种植过程中,影响小麦高产的因素比较多,如:病虫害因素的影响、对肥料配置不够合理、对播种技术的使用以及对品种的合理选择等问题,都会在整体上影响小麦的生产产量。所以,为了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需要为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病虫害问题进行解决。还需要保证施肥量更合理,根据各个地区存在的不同条件,为其选择出合适的小麦种植品种,促进播种技术的优化使用。利用科学、合理的播种技术还能提高小麦的生产产量,尤其是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使用,能够为其提供有效保障。比如:复式播种技术的使用,虽然在程序上比较复杂,但在工作中,不仅能一次性完成,还能促进小麦生产产量的稳定提升。基于这种因素,在本文中,可以将单项播种技术与复式播种技术充分利用,保证能够将其应用到小麦种植工作中去,此种情况下,不仅能为小麦的高产性提供新技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促进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2]。

2.1 单项播种技术

单项播种技术的使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精少量播种,该工作执行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播种机械,还需要根据农业机械的具体要求,为其实现定量播种工作,这样才能实现更合理播种工作。在使用外轮式播种机械过程中,需要分析排种器播种的具体特征,该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与小槽轮型的排种机械是不同的,因为这种播种方式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一定的均匀性。近几年,随着精少量播种技术的普遍使用,不仅获得良好的使用效果,还能促进小麦生产产量的稳定提升。其二,实现精量与免耕工作。对于精量播种工作,为现代社会发展中比较先进的机械,实际播种^程中,要按照农业机械的具体要求有效实施。还要对植株的种植距离、种植行距、深度等因素进行控制,保证种子能够播到土壤中。当水肥都比较充足情况下,要选择在比较优质的土壤区域进行种植,但在该工作执行期间,要降低播种量,为其提供充足的光照条件与营养,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麦的种植产量。在精量播种工作中,对于排种器的选择,一般为水平盘式、椎盘式以及气吸式[3]。其中,为了实现均匀的排种工作,促进效率的提升,可以选择水平盘式,该方式能够执行单粒播种,也能减少使用的成本。对于椎盘式,不仅能够降低使用成本和经济性,使用与操作更简单,还能促进实现良好的可靠性与通用性。对于气吸式,主要是利用真空真流压力差来实现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仅能提升速度,还能促进小麦产量的稳定提升。

2.2 复式播种技术

复式播种技术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道岔麦浅旋耕播种,该工作程序比较多,能够一次性完成[4]。在工作流程下,主要是实现镇压、碎土等工作。近几年,随着技术的使用,该方式将浅旋耕与条播技术进行结合,不仅降低人力、物力的使用,促进小麦产量的提升,还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其二,免耕施肥类播种,该技术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遵循相关程序。在工作执行期间,主要为镇压、覆土等工作,其中还存在各个装置,在对其播种与施肥的同时,还需要实现镇压轮工作。在排肥与排种工作中,利用镇压轮,不仅能促进良好的操作工作,还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效果。所以说,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能减少施肥工作的时间,促进工作效率的稳定提升,还能使小麦获得更高产量。因此,需要在小麦种植工作中,要促进复式播种技术的使用,保证实现良好的应用作用。

总结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阐述可以了解到,为了促进小麦种植的机械化发展,促进小麦产量的稳定提升。在对其种植期间,需要根据种植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促进新技术的有效利用,保证小麦种植产量的稳定提升。尤其是单项播种技术与复式播种技术,能够获得更高效益,也能促进种植效率的稳定提升。

参考文献

[1] 孙福军.小麦种植机械化与新技术探讨[J].农家致富顾问,2016(18):44.

[2] 对山别克・也尔真.探讨小麦种植机械化问题与播种新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4):27,29.

小麦种植技术范文5

[关键词] 冬小麦 高产优质 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8-0157-02

1 冬小麦生产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小麦需求量不断增加,冬小麦也应该确定其发展方向,目前来说冬小麦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1)在小麦的品种方面,要培育具有早熟、高产以及抗病虫害性能的品种。(2)麦田灌溉面积要扩大,灌溉方法要改善。(3)针对小麦化肥品种要改进,进一步提高麦田的肥力。(4)小麦生产要机械化转变为自动化。(5)通过改良小麦品种和改进小麦的栽培技术来增强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提高小麦产量。

2 冬小麦高产优质规范化种植化技术

2.1 选种与播种技术

2.1.1 选优良品种

有些地区小麦品种存在多、乱、砸的现象,有些小麦品种质量差,导致小麦冻害比较严重,造成小麦减产严重。因此,需要加强小麦品种的筛选和对比工作,通过各项对比来选择具有抗冻性且高产的小麦品种作为小麦的主要种植品种,为小麦的高产奠定基础。

2.1.2 选择最佳播种时期

小麦要实现高产就需要适当早播,小麦要想达到优质生产则需要适当晚播,因此要达到小麦高产和优质的双重目标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两种条件,选择小麦的最佳播种时期,在这一时期进行播种一方面可以防止因播种过早为造成的冻害,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小麦养分的消耗。另外,在还能使小麦根系发达,促进小麦对营养的吸收,增强小麦的抗冻性,从而保证小麦产量。

2.1.3 机械化播种

机械化半精量扩行播种的优点是深浅一致,节种增产、苗情均匀,有利于通光透光,提高播种质量,降低小麦倒伏率,提高小麦产量。

2.1.4 旋耕镇压

旋耕是机耕的一种整地方法,被大面积采用,但旋耕也有很多缺点例如耕层浅、表土空虚、漏水漏肥情况严重,土壤中所留的空隙比较多,不利于小麦根的发育,还容易造成小麦的冻害。为了弥补旋耕的缺点,可以使用旋耕镇压技术,实现播种技术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播种时带镇压器,另一种是在出苗后使用机、耙等辅助工具,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小麦在冬前经常会出现旺长的情况,实施全面镇压,对促进弱苗的生长控制旺长具有重要作用,帮助小麦的前期茁壮生长,避免后期出现倒伏现象。

2.2 施肥技术

为提高麦田的肥力可以在麦田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这样的措施有利于增强小麦的抗倒伏性和提高小麦的品质。在以往小麦的施肥中通常不重视有机肥,田地里的农作物秸秆都被浪费。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是通过了解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来对土壤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施肥。例如在秋种时控制有机肥在一定范围,对氮、磷、钾肥料进行合理配比,以节省种植成本、增加小麦产量。

为提高小麦产量,需要应用施肥技术,进行分期施肥,把施氮肥的时间后移,合理分配肥料用量,确保小麦生长后期的施肥量,可以有效限制节间伸长,使小麦的麦穗增大,颗粒增多,粒重增加。例如在小麦的拔节中期在田间追施尿素,对防治小穗小花的退化很有效果,提高小麦的结实率。

2.3 除草技术

化学除草的方式适用于面积比较广的麦田,除草的目的是让小麦能够让小麦吸收足够的水分和养分,避免杂草与小麦争夺。在对麦田进行化学除草以前需要进行除草剂的除草试验,进行对比的主要内容有使用方法、使用量以及使用时期等,把对比的结果作为依据,来选择科学有效的除草方法。另外。要注意在小麦的拔节期不能使用除草剂。

2.4 冬小麦的病虫害综合防治

小麦从种植到收获经历的是时间较长,小麦生长期间的病虫害发生较多,为对病虫害进行控制,需要采取统一预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施药的方法,利用综合配药技术,在返青拔节期使用井冈霉素加高效氯氰菊酯兑水的配置对小麦喷雾,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防治小麦的纹枯病等病害。在小麦的抽穗期和灌浆期可以用多菌灵加吡虫啉兑水的方式喷雾,对小麦的锈病、白粉病以及赤霉病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5 小麦的冬前管理

首先在小麦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合理补种。另外还需要浇冬水,浇好冬水的作用是有利于年后保持良好的墒情,墒情良好可以推迟春季第一次肥水。通常麦田土壤在浇过冬水以后,墒情会比较好,这时候要及时划锄。

2.6 春季管理

在返青期和起身期锄地。小麦在返青期和起身期不需要进行追肥和浇水,需要尽早进行划锄,而在小麦的拔节初期需要追肥和浇水,不同的品种小麦的追肥浇水时间是不同的,如果是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比较适宜在拔节初期进行浇水和追肥;如果是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在地力水平较高的条件下,比较适宜在拔节初期和中期进行浇水和追肥;对于地力水平高、群体偏大的麦田适宜在拔节中期至后期进行浇水和追肥。

2.7 后期管理

小麦的后期管理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1)开花水和灌浆初期水。在小麦的开花期进行灌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花,增加小麦的穗粒数。另外,可以使麦田的土壤深层蓄水足够,可供小麦的生长后期利用。(2)蜡熟末期收获,麦秸还田。高产麦田需要采用氮肥后移技术,蜡熟中期千粒重还处于增长时期,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获籽粒的千粒重最高,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最优。在对小麦进行收货时,提倡使用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的方法可以使麦秸还田。

3 结束语

冬小麦高产优质规范化种植技术主要体现在选种与播种,施肥、除草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另外,加强小麦的田间管理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推广冬小麦高产优质规范化种植技术,并让技术得以大范围应用对提高区域内小麦的产量都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秀春,王成霞,苏晓云.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4,(18):195-195.

小麦种植技术范文6

关键词 小麦;西瓜;棉花;种植技术

小麦―西瓜―棉花立体种植模式,一般产小麦6t/hm2,西瓜37.5t/hm2,皮棉975kg/hm2,收入在3.75~4.50万元/hm2。目前,小麦、西瓜、棉花立体高效种植发展到1.33万公顷左右,已成为我县大田作物种植的新亮点。

1种植规格

施足底肥、整地之后,以27cm为1带,每2带之间作1条地埂相隔。于10月上旬在每带中播种9行小麦,行距2cm,小麦共占地16cm宽,每带留11cm空行,冬前培育小麦壮苗,空当休闲过冬;翌年解冻后,在空当中间按33cm距离挖坑或开沟,坑直径2cm左右,坑沟深25cm左右,坑(沟)内施入农家肥料和氮、磷、钾混合肥,并与土混匀,盖覆表土。于4月上旬在坑上播种西瓜,密度1.125万株/hm2。播种时应将播种穴整成锅底形,底深5cm以上,直径1cm,然后盖上地膜,使每1个播种穴成为1个自然小温室,保证瓜苗出土后受地膜保护,不致遇晚霜被冻坏。可在膜下生长15d左右,然后再破膜放出瓜苗;棉花要育苗,于5月中旬移栽于西瓜行两边,行距7cm。经过精心管理,小麦于6月初收获完毕,随即将瓜蔓引入麦茬地,在7月上、中旬西瓜成熟,随即收获清园,并加强棉苗管理。

2栽培技术要点

2.1合理搭配品种

麦、瓜、棉套作,选择品种比较重要,特别是麦、棉都必须在高产前提下求早熟。棉花早熟早腾茬,为土壤深翻、小麦适期播种提供时间;小麦耐迟播,早熟,缩短了与棉花、西瓜共生期,又为棉花、西瓜培育壮苗、高产优质争取了光热空间。因此,小麦宜采用高产、耐迟播的半冬性品种烟农19、周麦18等;棉花宜选用高产、中早熟、抗病、结铃集中、品质好的中棉29、皖棉11、皖棉29、保铃棉410B等;西瓜宜选用丰产、优质的早熟和中早熟品种。

2.2科学确定小麦的播期与播量

该种植模式,棉茬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小麦播期较晚,一般要求应在10月20日左右(霜降以前)拔完棉杆,腾出茬口。试验证明,此时拔棉杆,棉花色泽好,可比霜后花高出一个品级。我县南部乡镇的农民还将拔下的棉株在田边地头直立堆放整齐,上覆塑料薄膜加温,使棉桃在短期内集中吐絮。此外,还可在棉花生长后期喷洒乙烯利催熟,棉花腾茬后,突击施基肥,耕翻整地,争取在霜降前后播完小麦。小麦的播量应根据麦、瓜棉套种方式和播期具体确定。一般来讲,由于麦瓜棉套种,小麦田间种植面积相应减少,要夺取小麦高产,小麦单位面积播量应较单作增加20%~30%。

2.3施足底肥

预留空档,越冬前要深翻整地,把耕作层深处土壤翻到表土层,利用冬季低温、雪雨、风化等自然条件消灭各类病菌,疏松改良土壤。小麦播种前整地时,施入腐熟农家肥75t/hm2,专用复合肥750kg/hm2,尿素225kg/hm2,硫酸钾15kg/hm2;春季种瓜空当整地时再开沟施入过磷酸钙450kg/hm2,尿素150kg/hm2,硫酸钾150kg/hm2与饼肥750kg/hm2。

2.4营养钵育苗移栽

棉花育苗移栽,为缩短麦、瓜、棉共生期,棉花最好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一般在4月10日前后育苗,5月10~20日移栽,苗龄30~40d,密度根据麦瓜棉套种方式和棉花品种特性等具体确定,一般在3万株/hm2左右。

2.5加强田间管理

2.5.1小麦。小麦在返青后要早管、早追肥、早浇水,要注重拔节肥,抽穗开花期喷施叶面肥,以防早衰及倒伏。

2.5.2西瓜。西瓜借小麦浇返青水之机浇好底墒水,及时整好地,适时播种,盖好地膜。瓜苗出土后,既要注意防晚霜冻害,又要防高温烫苗。晚霜过后及时划开地膜放风,经7d左右的时间放风炼苗,放苗出膜,用湿土盖好放苗孔。这期间,要适当控制小麦用水,防止浇水降低地温影响瓜苗生长或徒长。

收割小麦时,留茬高度应控制在3cm左右。小麦收获后,西瓜要立即拉蔓,让瓜秧通过棉花行向垂直于麦茬方向伸长。瓜蔓紧紧缠绕在麦茬上,避免风大损蔓伤根。伸蔓以后,无籽西瓜生产旺盛,分枝力强。特别是土壤干旱浇水后,大量分枝不断从根部生出,此时要立即对根部进行培土,杜绝分枝再生,空耗养分。开花期抓紧人工辅助授粉,可在每天6~7时采集授粉品种的雄花,8~11时对无籽瓜进行人工授粉。授粉时反卷雄花的花瓣在无籽瓜雌花的柱头上均匀地涂满花粉,1朵授粉花朵可给2~3朵无籽瓜雌花进行授粉。幼瓜鸡蛋大小时,要抓紧在瓜根附近开窝追施粪肥,并浇1次水,促进西瓜膨大。

小麦种植技术范文7

关键词:小麦栽培;关键技术;种植效益;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099

当前,我国的小麦产量在不断增加,但是统计总体的生产水平以及获得的种植效益并未得到相应的提升,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相关的技术。伴随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与提高,对小麦类食品更加青睐,对与小麦的需求量也相继增加。所以现下不断深化小麦栽培关键技术,推动种植效益的提高是重要的探究内容。

1 小麦栽培期间关键性技术概述

1.1 合理选取小麦种植品种

种类不同的小麦对于环境的适应性、抗病性能上均具有不同的情况,面对不同的地质以及气候,需要做到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所以,种植小麦前,需要农业工作者详细地调查了解该地区小麦种植效益以及气候环境,充分利用当地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选择最佳小麦品种实施农业生产种植。例如,对于土地贫瘠地段,不应种植喜好肥水品种。对于春小麦以及冬小麦的选取,必然要根据地区气候环境所指导,南方以及华北地区种植冬小麦,东北地区种植春小麦。

1.2 小麦播种关键技术

需要浇足底墒水。包括耕前灌水和耕后灌水,耕前灌水为收获秋作物以后,于浇水后翻耕,耕后灌水为先整地再灌水。灌水通常采用灌机实施,因为其不对适期播种产生影响,也可避免水资源浪费;适期播种。早播或者晚播都会对小麦的品质与产量产生影响,因此,种植的时间应该科学的把控。例如,冬小麦通常可于田里过冬,一般在9―10月份进行播种,次年的4―5月份收获,春小麦通常在3―4月份播种,8―9月份收获;半精量机条播。对于分蘖力强以及成穗多的冬性和半冬性品种可减少播量,对于成穗较少以及分蘖力弱的春性品种适量增加播量。

1.3 小麦“一喷三防”技术以及氮肥后移技术

小麦的“一喷三防”技术主要指小麦生长后期,把杀虫剂、杀菌剂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进行合理调配,通过喷施药有效防控病虫害、防干热风以及防早衰,进而对获得良好的粒重以及粒数;氮肥后移技术为在底施有机肥、钾肥、磷肥或者氮肥等基础上,以实际需要作为依据,把氮素化肥的底肥减少至55%左右。实施氮肥后移技术,能够提升氮肥应用的效果,保障单位穗数增加,提升产量,还可增加后期籽粒蛋白质含量,获得良好的质量。

1.4 加强田间管理以及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严密做好冬前、春季、后期管理工作。其中,冬前管理工作在前阶段足苗的基础上实施早期肥水促进,确保培育壮苗使其安全过冬,具体管理工作包括培育壮苗、施好腊肥以及因苗管理、积尿浇麦、冬灌和中耕培土。春季管理包括巧施返青肥、用好拔节肥以及做好春灌与防渍工作等。后期管理,注重防治自然灾害,养根保叶将粒重以及籽粒品质进行提升;小麦的气象灾害主要包括旱涝灾害、霜冻、干热风以及春季暖温连阴雨天气等,要采取针对性的防御举措切实降低灾害程度。

2 有效提升种植效益的科学策略

2.1 提升单位产量

为获得较高的种植效益,有效提升小麦单位产量是关键内容。所以,需要培育质量优越的小麦种植品种,将小麦抗病虫害性能显著提升,进而提升小麦的高产。需要不断强化对小麦抗逆栽培技术的研究,提升单位面积产量。土壤的贫瘠会对小麦的单位产量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农业种植者提升农田的土壤肥力,降低对农药化肥的应用量。

2.2 积极培育小麦新品种

同质量较差小麦相比较,优质小麦虽然价格更高,但是仍然存在市场竞争力。对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今社会,人们对食品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优质小麦在生产的增效作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用于制作优质糕点,也可远销国外。因此,需要采取高产栽培技术进一步提升小麦的质量。

2.3 推动规模化播种

为了获得更高的小麦种植效益和水平,应该将小麦发展的规模不断扩大,并发展为规模经济形式,推动实现高效高产以及优质化的小麦种植模式。需要延长小麦生产的产业链,提升市场竞争力。在此期间,还要提升农业劳动者种植技术以及素质,使小麦种植更具专业化。

3 结语

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其质量的好坏对人们的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并且经小麦加工的食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所以对小麦的需求量也随即增加。当前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小麦的栽培关键技术也获得不断提升,通过不断的研究,推动小麦种植效益的增加成为一项永不止步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小麦种植技术范文8

关键词: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均匀种植;小麦无垄联合耕播机

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均匀种植,彻底颠覆了传统栽培理论,从根本上变革了沿袭上千年的“行垄种植”方式,小麦苗株全田覆盖,最充分地利用了全部农田资源,在简化栽培、省工省事的前提下,可亩增小麦100kg,亩节本30-50元;不仅可大幅度增产节本,而且节水、节能效果突出,抑草、抗倒、抗干热风效果明显。其理论、技术、产品的创新具有划时代意义。

中国3.6亿亩小麦普遍应用可年增产小麦360亿kg左右,农民年增收可达800亿元。小麦作为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将近中国的十倍,小麦的大幅度增产对世界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本文系统介绍了这项技术的研究背景,无垄栽培的理论基础与技术体系,创新点与价值意义。

1 小麦行垄种植方式的形成、发展及其理论缺陷

在刀耕火种的原始栽培过程中,小麦撒播种植是毋庸置疑的。历史发展到传统农业阶段,至少在两千多年以前,聪明的先人们伴随着耕播机具,尤其是播种楼的发明,进行了小麦种植方式的革命,由原始的“手撒匀播”变为“行垄耧播”,极大地提高了小麦的种植作业效率。小麦的行垄种植方式的革命性影响,不仅引领了小麦栽培理论与技术的形成与发展几千年,而且也引领了农机具发展几千年乃至引领了现代农机学的发展,整地方式从“耠松”、“犁翻”到旋耕,播种机具从木楼到播种机,收割从镰刀到收割机再到联合收割机,无一不是在行垄种植基础上发展的。可以说小麦的“行垄种植”在引领耕播机具发展与小麦栽培理论发展的同时,也束缚了人们的思维几千年,以至于所产生的巨大思维惯性也愚弄了当代学者的大脑,人们在农艺学以及农机学领域的研究被禁锢于行垄种植的理论与技术框架内。虽然近些年来中国的个别学者曾跟踪调研小麦手撒种旋耕播方式的技术效果,并得出撒播可增产的结论,但是未对行垄种植的理论与技术提出任何质疑。

理论溯源,小麦行垄种植是几千年前先人们在原始撒播基础上,伴随着耕播机具的发明,以牺牲物性发展和农田资源浪费为代价,以提高效率为核心的种植方式革命。其理论原核是效率,技术特征是将小麦“有行(距)无株(距)”地集中在行线上,而行间垄地资源浪费,其技术效果由于种苗集中拥挤,竞争激烈,导致根少苗弱产量低。所以,行垄种植的传统理论与技术带有违背小麦生物学特性和浪费农田资源的先天理论缺陷,这种先天缺陷在传统农业以及近代农业的小麦低产乃至中产水平下是隐形的,在现代农业高产种植条件下这种理论缺陷凸显,成为物性发展与资源利用的理论障碍。

2 小麦行垄种植的农艺特征与技术缺陷

2.1 小麦行垄种植的耕播程序特征

沿袭了几千年的行垄种植方式的耕种程序主要是耕、播、压三道工序。

耕,实际上是一套整地的程序,传统的人畜的耠松或犁翻或是机械铧式犁耕翻,一般要在施肥之后经过两次作业才能把地整好,耠松、犁翻后都要耙耱;近十几年来,中国的麦农已经普遍使用旋耕机整地,撒肥后旋耕两遍,在玉米秸秆还田的情况下,在撒肥之前还要秸秆还田两遍;仅耕的程序拖拉机就要进地4次。

播,通过播种楼的开沟器按行开沟将种子播到土壤行沟里,自然覆土。

压,用镇压器将播好种的地镇压踏实,上实下虚。

综上,目前中国在小麦夏玉米两作区,小麦的耕种程序多达六次作业。

行垄种植田间苗株分布呈现“一维线性”特征,苗株有行距无株距地呈“行线”集中分布,是以“一维行距”为表征的“麦行”营养空间。

2.2 小麦行垄种植的技术缺陷

(1)种子在行沟内集中拥挤,个体间苗期的争水、争肥,对小麦分蘖和成穗的影响较大,严重影响产量,直接限制了作物生产潜力的发挥;

(2)行间宽垄及缺苗断垄是对土壤及其肥力资源的浪费;(3)行垄种植造成大量的水分行间土表蒸发;

(4)因化肥沟施烧苗,故行沟播种却不能对应行沟施肥,营养与种苗需求分离;

(5)耕种程序繁琐,费工、费能、投入高 。

3 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的理论基础

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均匀种植,以物性发展为本,其理论核心是小麦的生物特性及其适应的系统建构,在小麦综合特性的协调、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群体最佳与个体最优;技术关键是均匀株距,将小麦苗株田间分布的“一维行距”改为“二维株距”,使小麦在群体最大化的前提下,每棵单株独立地占有农田中的面,把行垄种植中种苗集中的一条线变为每棵小麦都享有独立均衡的营养空间;产品创新在于农机、农艺的融合,机械化撒肥匀种,以耕代播,在简化耕种程序的前提下实现小麦机械化均匀种植,消灭了行间裸地。其技术效果是通过麦株均匀分布,均衡地占有农田资源,实现根多苗壮,杆粗叶绿,穗多穗大产量高。

3.1 小麦的生物学特性(植株形态特征与栽培生理特性)

从小麦植株特征与栽培生理特性上可以发现小麦最适于单株均匀分布:

(1)“有效光合器官的终生冠层性”。小麦的植株特征为“天穗”矮秆作物,拔节期株高不足20cm,孕穗期50cm左右,叶片功能已经开始从下到上的逐步衰亡,灌浆期间的光合器官为倒二叶以上。所以,小麦有效的光合器官终生都在冠层。只有麦株均匀分布才可以使该光合器官充分通风受光。

(2)“营养临界幼苗性”。小麦磷营养临界期为三叶期,种、肥分布要求相互适应。机械化撒肥匀种的无垄栽培实现了“肥种相济”。

(3“匍匐” 特性。冬前的匍匐生长是小麦的生物学天性,是小麦冬前壮苗最重要标准。均匀种植可充分展现小麦“匍匐” 特性。

(4)“苗壮产丰”特性。小麦高产的关键基础是“壮苗”,“麦喜胎里富”。其原理是壮苗根系发达,根活力强、功能好,以至于茎秆粗壮、叶不早衰,穗大粒重。均匀分布单株有效营养空间大,利于形成壮苗。

(5)自组织、自调节特性:种子深浅不同,分蘖节位层分布趋同;弱苗、弱蘖至拔节期自行萎缩退化,成穗者生长,无穗者消亡,即小麦的两极分化特性;单株分蘖量、质因营养条件而表现出巨大差异,即分蘖发育弹性。

(6)小麦叶片的分工特性,小麦叶片作为最主要的光合器官具有按时段分工性,“功成身退”。冬前叶片功能是发苗,主要分蘖生根,遇冬而退;春后前4片叶主要功能是发棵、孕穗,最上两片叶为灌浆长粒的光和器官。

(7)一次旺盛生长特性,“麦无二旺”。小麦一生有一次旺盛生长的特性,因栽培措施,可发生在冬前、早春(返青、起身期),拔节、孕穗、灌浆等不同繁育时期,栽培措施的调节在于使小麦的旺盛生长发生在孕穗、灌浆的生殖生长期间。

(8)温光反应特性,温敏感,光迟钝。小麦有极其敏感的温反应特性,在出苗、匍匐、返青、春化等各个阶段,都对应严格的温度指标,尤其返青初期,以现代之高科技手段无法测量的温差变化,小麦则能以突出的直观变化予以表征,小麦对温度反应的灵敏性远远胜过狗鼻子对气味反应的灵敏性;相比之下,小麦对的光反应则特别迟钝,以至于灌浆期间一般林荫遮光的条件下,尤其枣树行间种植的小麦,其产量与正常麦田没有明显差别。

上述这些特性是确定小麦种植方式与特定生长阶段栽培措施重要理论依据。

3.2 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的增产机制

(1)麦种均匀分布对应土壤均衡施肥,小麦单株发育无营养竞争,适应三叶期小麦磷肥“临界期”的栽培生理特性,确保壮苗。

(2)单株均匀分布适应小麦“有效光合器官终生冠层性”与小麦天穗的植物学特征,能够最充分地利用光风资源,通风透光性比行垄种植更好。

(3)无垄栽培充分利用了小麦的自组织、自调节特性,种子深浅分布差异在分蘖节位层上趋向一致,麦苗稀密通过单株分蘖调节,实现群体均匀。

(4)将“边行优势”升华为“单株优势”。“无垄栽培”将“行垄种植”的小麦田间分布的“一维行距”变为“二维株距”,将“苗株集中的线”变为“单株均布的面”,也即把“一维”的“麦行营养空间”改为“二维”的“单株营养空间”,小麦个体在群体大幅度提高前提下得以最充分地发展。

(5)充分展现小麦苗期的匍匐特性,实现与小麦生物学特性相适应的真正的“壮苗”。

(6)最大限度增加亩穗数,全方位提高产量构成三因素指标。

(7)最大限度提高水、肥、地利用率。以最小的叶面积系数提早覆盖地表,减少土壤蒸发;消灭了行间垄地与断垄缺苗。

(8)“以苗抑草”,利用苗草不同步自然现象,与“余苗自萎”生物学特性,使麦苗优先占满营养空间,抑制杂草生长,避免养分、水分浪费。

(9)抗倒增产(增强抗倒性能),倒伏问题一直是行垄种植实现高产的一个瓶颈,无垄栽培均匀种植在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提高了小麦抗倒性能。在个体方面,无垄栽培均匀种植小麦个体得以充分发育,根系发达,茎秆机械组织发达,抗倒性增强;在群体方面,因亩穗数大幅度提高且单株均匀分布,灌浆期间穗穗相依,茎茎相靠,避免了行垄种植条件下的垄空内的穗行摆动而增强抗倒性能。

(10)抗干热风增产。由于机械化无垄栽培小麦种植均匀,个体发育充分,尤其根系发达,植株与叶片活力强,不早衰,落黄性好,抗干热风效果明显。

3.3 小麦的需肥需水规律与水肥调控

3.3.1 小麦的需肥规律与施肥要领

(1)NPK需求比例3-1-3

(2)肥营养临界期为苗期,三叶期为p营养临界期

(3)肥营养关键期为拔节期(磷为苗期),穗发育,

(4)一足一晚:底肥充足,春追要晚(控基部节间),拔节追肥

3.3.2 小麦需水规律与灌溉要领

(1)需水临界期为苗期

(2)需水关键期为拔节、孕穗、灌浆期

(3)两足一控三关键:底墒足、冬墒足,早春控,关键期拔节、孕穗、灌浆期灌。

4 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的农艺特征与技术效果

4.1 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的农艺特征

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利用小麦无垄联合耕播机撒肥匀种机械化、耕播压一体化的联合作业功能,实现小麦无垄均匀种植。可在秸秆还田一遍的情况下,一次作业同时完成撒肥、匀种、旋耕、镇压、筑埂等5项作业,减少了秸秆还田与旋耕作业各1次,以耕代播,减少了播种与专门的镇压程序,共可减少拖拉机进地4次。镇压效果上虚下实。

无垄栽培苗株田间分布特征为“二维平面”,是以二维株距为表征的单株营养空间。

小麦无垄联合耕播机的匀种匀肥装置,耕刀的密集设置,复合镇压装置等创新设计保证了种与肥均匀分布,旋耕一次成型,镇压效果达标的联合作业功能。

4.2 机械化无垄栽培均匀种植的技术效益

(1)增穗、增产:

亩穗数达到50-55万,穗重不减,增10万穗;可亩增100公斤,增产率20%左右。

自2009-2011年连续三年专家实收测产结果单产增幅都超过100公斤,2011年河南、山东两省实收测产结果单产增幅都超过120公斤。

(2)省事、省钱:

耕播一体化,撒肥、撒种机械化,拖拉机减少进地4次,节本30-40元。

(3)节水、节肥、节地:有效提高水、肥、地三种资源的利用率。

4.3 小麦无垄栽培均匀种植的增产效果4.3.1 增产途径

亩增穗5-10万,穗增粒3个,千粒重增2克。产量构成因子全方位提高,打破了行垄种植条件下一直未能破解的产量构成因子穗数与穗重的高度负相关性。

4.3.2 增产特点

(1)品种增产潜力达到理论极限的唯一种植方式,增产幅度大;

(2)“无中生有” 的大幅度增产,地、水、肥、种等相同条件下大幅度增产;

(3)减少投入、简化栽培省工、省时、省事的大增产。

5 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均匀种植技术进步特征与创新点

5.1 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技术的进步特征

5.1.1 增产的独到性

(1)、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产,可增产20%左右;

(2)、产量因素同时提高,亩穗数增5-10万,穗粒数增2-3个,千粒重增1-2g;

(3)、减少投入、简化栽培条件下大幅度增产;(4)、小麦品种潜力极限发挥的最佳方式。

5.1.2 节水的独到性

以最小的叶面积系数覆盖地表,减少土壤蒸发,是提高水分利用率的最佳的农艺技术;其节水效能延续到玉米前期,且效果更为明显。

5.1.3 简化作业节能的独到性

施肥、耕、播一体化简化作业节能;作业条件宽泛,秸杆还田作业简化节能;在技术上解决机械化施化肥烧苗问题,真正实现了机械化。

5.1.4 应用范围与应用前景的独到性

应用范围适用于各种麦类作物,适用于各种生态类型的平原麦类作物种植区域,故应用范围极广。

5.1.5 技术创新的独到性:

农艺农机跨学科创新,是一农艺理论创新为指导的上千年种植方式的根本变革与农机产品创新的完美结合,是理论、技术、产品三位一体的综合创新,是一项具有发展方向性的替代技术,具有革命性。

5.1.6 推广应用的独到性

农业科技创新的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它的生产实践性,实验室技术、试验田技术所形成的成果其可推价值具有不确定性,直接推广风险、弊病相当大,极易造成劳民伤财。这项发明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它既不是实验室技术又不是试验田技术,它是“大田技术”,从10年前的农艺试验到近三年的实收测产,都是在大田中农民自己种出来的结果,最具可推性,推广无风险,预期效果有保障。

5.2 在农艺上与同类技术相比的不同之处即创新点

(1)学术理念“以作物为根本”,以小麦的系统生物学特性为理论研究核心,在充分利用与展现小麦完整的生物学特性基础上,全过程把握与适应与的小麦生长发育规律,构建了小麦无垄栽培均匀种植的全新的也是全方位归真的理论体系;建立了小麦无垄栽培的技术体系,创造性地实行无垄栽培的均匀种植,使小麦的群体与个体同时得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从而在种植方式上实现小麦品种的极限生产潜力,是小麦几千年来从行垄种植到无垄栽培的一次革命;在农艺理论突破基础上完成了农艺技术和农业装备完美结合的技术创新。

(2)打破了行垄种植条件下一直未能破解的产量构成因子穗数与穗重的高度负相关性,小麦无垄栽培均匀种植可在大幅度提高亩穗数的前提下同时提高穗粒数与千粒重,即可使小麦产量构成的三因子同时提高以大幅度增产,在种植方式上实现小麦品种的增产极限。

(3)提出了小麦群体与个体调控的全新理论与技术,即“放大群体,解放个体”。把小麦行垄种植40-45万穗的高产群体提高到50-55万穗,通过均匀种植解放个体,均衡小麦单株的营养空间,使小麦单株按照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充分发展。

(4)“以苗抑草”。利用小麦的自我调节栽培生理特性与苗、草不同步的自然现象,合理均匀密植,不给草留生长空间以有效地抑制杂草。

(5)“以苗节水”。麦苗的全田覆盖不仅抑制杂草而且控制了水分的土壤蒸发,使行垄种植“垄地”蒸发的土壤水分全部参与生命过程,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节水。利用小麦的两极分化特性,拔节后弱苗、弱蘖萎缩,完成抑草、节水使命后,为壮苗壮蘖成穗让出水分、养分供应,实现穗多、穗大、穗齐而大幅度增产。

(6)“两极分化特性”的创新。小麦两极分化特性在传统理论中仅指分蘖而言,此项成果把小麦两极分化特性的内涵扩展到“苗与蘖”;而且通过旋耕播种所形成的种子在土层的立体分布,发现且利用了这种生物学特性。萎缩的弱苗、弱蘖不仅起到节水、节肥的突出效果,而且具有疏松土壤防止板结,营养回田的作用。

(7)“单株优势”的升华。“边行优势”是行垄种植的重要的理论基础,其根本缺陷在于违背小麦生物学特性,且从概念的内涵讲,边行优势意味着非边行的劣势,行边之优势意味着行内劣势。无垄栽培的均匀种植确保每一棵麦株的充分发育,将行垄种植传统理论中的“边行优势”升华为无垄栽培理论中的“单株优势”。

(8)“撒播”方式的科学升华。

小麦人工撒播方式,在中国江苏等南方稻麦两作区的稻茬麦,因其特殊的生态条件,早有传统,北方麦区主要是华北,近10多年由于旋耕整地逐步替代了铧式犁翻耕,个别农民因懒图省事偶尔应用,后有奇之者效之,个别专家也有跟踪调查且得出增产结论。但是,无论南北之专家主流,均极力反对,尤其江苏,2007、2008两年专家们视之为洪水猛兽,大力呼吁封杀这种方式,斥之为原始、落后,懒惰、粗放种植。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将小麦“人工撒播”升华为科学,在实现小麦栽培理论归真的基础上引发了种植方式与农机产品的技术革命。

“以作物为根本”、“以小麦的生物学特性为核心”、“无垄栽培”、“放大群体,解放个体”、“以苗抑草”、“以苗节水”,以及“以耕代播”等一系列新概念,既是理论与技术上的创新,又是小麦栽培与农机设计理念上的创新,对小麦栽培与育种以及农机学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且实际上正在发挥着这种理论意义。

5.3 在农机产品上与同类技术相比的不同之处即创新点

(1)首创性地将在旋耕机上实现机械化撒肥撒种功能,在旋耕整地的过程中完成化肥匀施、种子匀播,耕种一体化。机械化撒肥攻克了化肥行沟播出现烧苗现象的技术难题;机械化撒种实现了小麦无垄栽培的均匀种植,解放了个体,扩大了群体,形成了实现小麦品种增产潜力极限发挥的种植方式,使撒种技术上升为科学,催生了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的全新理论及其农艺技术体系。

(2)复合镇压装置分层镇压。镇压是小麦栽培非常重要的关键措施,镇压效果与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出苗,而且对小麦苗期发育尤其是抗逆性能至关重要。此项装置首先是旋耕机后可调性强制性镇压,根据墒情与土质通过丝杠调节镇压力大小;其二是滚框与滚轮复合镇压,大直径滚框在前,镇压深层土壤,其一端轴头作为排种排肥的动力输出;小直径滚轮居后,镇压表层土壤。镇压效果上虚下实,利于出苗。

(3)加密复合耕刀。旋耕机原初设计,一般两次作业才能完成合格的土壤作业要求,尤其是碎土功能不能一次达标。加密复合耕刀设计,是在刀轴基础上在原来两耕刀之间增加一个直刀,刀密加倍,一次完成作业。

(4)“全田免耕播种机”。科学地讲,“小麦免耕播种”的提法是荒谬的,即使是浅耕,也是有违小麦生物学特性的。小麦种植对整地质量要求严格,做到“深、细、实、平”才有利于麦苗生长发育,形成壮苗,以至于高产。但是就近年大力推广的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来讲,其实质是只耕苗带以播种,既不是免耕播种,更不是全田免耕播种。按照专家们对小麦免耕播种所下定义,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技术所实现的满天星式的均匀种植是真正意义上的“免耕播种”——全田免耕。

(5)“以耕代播”。小麦无垄联合耕播机的作业特点是将种子与肥料均匀地撒于地表,省去了种肥开沟器,是将旋耕机耕地功能进行了延伸,耕地作业程序同时完成播种程序,即耕地过程中将种子耕播入土。

6 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的技术存疑与实效

6.1 种子入土深浅与一致性问题

主要表现为露籽与深籽。经初步调查,露籽率与深籽(6cm以下)率均不足2%,由于小麦的自组织、自调节特性与能力,分蘖节基本集中在距地表2-4cm处土壤中。

6.2 小麦生育期内田间操作问题

(1)无垄种植可正常进行田间畦埂作业,即不影响分畦作埂。

(2)中耕问题,即使行垄栽培,农民已不在对小麦进行中耕,无垄栽培无需中耕。

(3)打药等问题,既可适当小心踩麦而作,也可预留作业垄埂,但农民宁可牺牲垄埂之便以追求更高产量。关于机械化防治问题,尚属新的课题,是植保与栽培学科融合的问题,不可能单纯为了防治而防治,不顾及产量代价。另外,行垄种植条件下能够实现的,无垄种植也可以实现,充其量不过是机具简单调整而已。

所以,小麦生长期间的田间操作不成为问题。

6.3 播种量

依播期之早晚与麦区生态差异,北方麦区适播量为15-25kg,黄淮麦区为13-20kg,无垄栽培科学地提高了基本苗与亩穗数容量,相同穗重条件下可增10万穗,这是其主要的增产机制。

6.4 通风透光

通风透光是重要的作物栽培因素,也是小麦栽培史上一直追求优化以提高产量的技术关键之一。无垄栽培使小麦生长发育对通风透光需求的满足达到了极致。其原因,就小麦之植物学特征而言,植株形态为“天穗”,籽粒灌浆的光合器官为植株上部二叶以上之器官且“朝天”露摆,无垄栽培所形成的麦株均匀分布才能最有效的确保小麦光器合官最充分地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接受光照。这是一个简单的“晒场”原理。而原来的行垄种植,无论行距如何调节,行内的株间拥挤,必然造成大部分小麦植株光合器官的通风透光受阻,影响小麦灌浆而导致减产。

6.5 对于下茬的影响

(1)套种问题:由于机械化收种与鉄茬播种,夏收夏种之间的农事消耗可以为零,加之几十年来的温室效应,气候变暖,在冀中南正常年份玉米平播可以选择110天左右的长生育期品种,不影响种麦。即使套种也可以通过播种控制插板方便地任意预留。

(2)玉米播种问题:虽然无垄小麦茬地建立了庞大的根系网,由于均匀一致,播种作业比行垄种植茬口更为平稳。正是无垄种植麦茬全田均匀覆盖,对玉米保墒极为有利,节水效能更好。

小麦种植技术范文9

关键词 高产创建;小麦;蚜虫;纹枯病;产量

中图分类号 S435.12;S4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093-02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effects of new technology of high yield plant protection on wheat growth and disease and pest Control have been observed by field tria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w technology of high yield of plant protection had no adverse effects on wheat emergence and seedling period.This new technology of plant protection could promote wheat tiller,made the root strong,and increased the thousand kernels weight and yield of wheat as well.The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the new technology increased production by 9%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The new technology of high yield of plant protection had good effects on control wheat aphids and sheath blight.

Key words high yield establishment;wheat;aphid;sheath blight;yield

榧涌旄卟创建植保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1-2],保障粮食高产稳产,2014―2015年,笔者在明村镇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内和小麦种植大户安排进行了“小麦高产创建植保新技术示范试验项目”,以验证植保新技术对当地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明村镇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内的唐戈庄和陶戈庄的小麦种植大户农田内,地势平坦,栽培条件均匀一致,前茬作物为玉米。土壤质地为轻壤,pH值为7.5。其中唐戈庄示范区土壤含氮78 mg/kg、磷20 mg/kg、钾110 mg/kg、有机质12.2 g/kg,陶戈庄示范区土壤含氮75 mg/kg、磷20 mg/kg、钾110 mg/kg、有机质12.2 g/kg。唐戈庄示范地小麦种植品种为烟农24,陶戈庄示范地小麦种植品种为济麦22。2个示范地小麦播种时间均为2014年10月17日,播种量均为90 kg/hm2,均于2015年6月20日收获,收获方式均采用机收方式。

1.2 试验设计

每个示范区设2个处理,即植保新技术方案试验区和常规处理区。植保新技术方案试验区:处理面积6 667 m2。播种期,常规用种量减少10%~20%,每100 kg种子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酷拉斯)300 mL拌种(包衣);冬前分蘖期至返青起身期,参照当地常规管理除草;拔节期,用30%苯甲・丙环唑(爱苗)300 mL/hm2防治纹枯病等病害,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阿立卡)150 mL/hm2防治蚜虫;抽穗开花至灌浆期,用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阿立卡)300 mL/hm2防治蚜虫,18.7%丙环・嘧菌酯(扬彩)1 050 mL/hm2保叶增产。

常规处理区:处理面积666.7 m2。播种期,按当地常规用种量播种;冬前分蘖期至返青起身期,参照当地常规管理除草;拔节期、抽穗开花至灌浆期,病虫害防治参照当地常规用法。

1.3 调查内容与方法

1.3.1 对小麦生长的促进作用。分别于越冬期(2015年1月5日)和返青期(2015年3月26日)2个生育时期监测小麦主茎叶龄、单株茎蘖、3叶以上大蘖和次生根(条)数、总茎蘖(穗)数、根鲜重及长势长相。

1.3.2 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效。在抽穗期和乳熟期分别调查蚜虫发生程度。每个处理5点取样,每点固定10株,调查全株活蚜虫数量;在枯白穗显症期调查小麦纹枯病[3-4]。每个处理5点取样,每点不少于100株,调查各处理白穗数。

1.3.3 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小麦成熟收获期,实地调查每个处理的穗数、穗粒数,并测定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5-6]。

1.3.4 安全性评价。进行安全性观察。每次药后调查,可目测各处理,观察药剂的安全性,确定有无药害并确定药害程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小麦生长的促进作用

由表1可以看出,冬前分蘖期(2015年1月5日)调查结果表明,2个农户的新技术方案示范区都能促进小麦的生长与分化,农户1的新技术方案示范区小麦主茎叶龄、单株茎蘖、3叶以上大蘖较常规处理分别增加0.2、0.6、0.4个,农户2的新技术方案示范区小麦主茎叶龄、单株茎蘖、3叶以上大蘖较常规处理分别增加0.2、0.2、0.4个。

由表2可以看出,返青期(3月26日)调查结果表明,农户1的新技术方案示范区小麦茎蘖数、20株根鲜重较常规处理分别增加125.64万个/hm2、3.08 g,农户2的新技术方案示范区小麦茎蘖数、20株根鲜重较常规处理分别增加132.36万个/hm2、2.88 g。

2.2 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效

由表3可以看出,2个农户的新技术方案示范区抽穗期和乳熟期对蚜虫的防治效果都达到50%以上,且对蚜虫的防治效果持续时间较长。

由表4可以看出,2个农户的新技术方案示范区对小麦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相对防效都达到70%以上。田间调查均未发现小麦白穗。

2.3 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由表5可以看出,2个农户试验区都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农户1的新技术方案试验区小麦实际产量为7 995 kg/hm2,比常规处理增产660 kg/hm2,相对增产率为9.0%;农户2的新技g方案试验区小麦实际产量为7 665 kg/hm2,比常规处理增产 735 kg/hm2,相对增产率为10.6%。

2.4 安全性及抗逆性

2014年冬季平度市温暖干燥,2015年春季连续温暖干旱,田间调查2个农户的小麦均生长良好,未出现冻害。加上试验地块水浇条件较好,整个生育期均未出现药害和肥害。

3 结论与讨论

酷拉斯种衣剂对小麦出苗及苗期生长无不良影响,壮苗效果突出,因而可以减少播种量,并且可以很好地抵御低温、干旱等逆境,对地下害虫和小麦早期的纹枯病和根腐病等也有很好的防效[7];爱苗属三唑类广谱内吸性杀菌剂;阿立卡属微囊悬浮剂型杀虫剂,杀虫谱广,具有速效性和持效性;扬彩属广谱杀菌剂,兼具保护和治疗活性,对小麦后期病害有较好的防效,同时可以延缓叶片衰老,健壮植株,抗倒伏能力强,提高千粒重,进而提升产量。

通过试验,高产创建植保新技术的实施顺利达到预期的目标,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示范结果表明植保新技术控害试验区在小麦生育期对病虫害防控效果显著,对小麦出苗及苗期生长无不良影响,并且能够促进小麦分蘖,使植株健壮,增强抵抗力,延缓衰老,从而降低全生育期病虫害的发生,提升小麦千粒重,增加产量,值得推广应用[8-10]。

4 参考文献

[1] 张阳.小麦高产创建植保新技术试验[J].现代农业,2016(4):50-51.

[2] 谢天丁.小麦高产创建植保新技术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4(9):99-103.

[3] 朱桂华,魏义平.立克秀拌种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J].江苏农药,2001(2):45.

[4] 陈付琴,费秀华,刘福海.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纹枯病和散黑穗病效果[J].现代农药,2006(5):45-46.

[5] 张玉涛,潘月庆,胡星宝,等.立克秀与高巧种衣剂混用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J].山东农业科学,2011(6):97-98.

[6] 李有成,高桂立.小麦高产攻关创建活动之农业集成技术[J].小麦研究,2009(1):28-30.

[7] 韩明娟,宋培培,胡星宝,等.酷拉斯种衣剂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J].科技向导,2015(6):186.

[8] 郑景荣.小麦(稻茬麦)高产创建植保新技术试验初报[J].农家科技,2015(8):67-68.

小麦种植技术范文10

[关键词] 小麦 高产栽培 核心技术 配套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124-01

小麦作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主要粮食作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提高我国小麦种植的产量,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且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国内对于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再加之我国近些年来一直不断推行“退耕还林”政策,因此,提高我国农业粮食产量、解决粮食问题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由于小麦在我国的种植非常广阔,且面粉也是我国人民主要的饮食食材,所以,栽培高产量小麦对于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麦高产栽培的核心技术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对于小麦作物的栽培情况会严重影响到小麦的生长及其产量。经过我国小麦栽培技术的发展,现在对于小麦的栽培已经可以实现较高的产量。在小麦的选种、育苗、培植等各个阶段合理、科学的栽培技术才能保证小麦的产量。

1.品种的选择和种子的选购

小麦的品种有很多种,不同的品种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也具有不同的生长要求。对于小麦种植品种的选择,其重点就在于根据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在小麦品种的选择上,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其具体的实施办法为。

1.1小麦品种的适宜生长环境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对于气候、土壤等的要求,是决定小麦是否适宜该地区种植的主要条件。根据拟种植地区的气候环境、土壤条件,以及水文因素等,选择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品种。例如,在常年降水量较少、气候较干旱的地区,应选择耐旱能力较强的小麦品种;在常年气温较低、日照条件较少、霜冻期较长的地区应选择耐寒能力较强的小麦品种。

1.2小麦种子的质量

小麦种子的质量会严重影响到小麦的出苗率和小麦苗的成活率,如果对小麦种子的质量把握不好,不仅会对小麦的种植造成严重影响,还会给人们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小麦种子的选择上,一定要严格把好质量关,选择质量优秀的种子进行种植。

2.科学种植

在小麦的种植上,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对小麦的种植技术、经验等不断进行研究,以求达到提高小麦种植产量的目的。

2.1在开始小麦播种时,要按照科学的播种密度把握播种的数量,从而保证小麦的生长密度有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在播种中要确保小麦的种植整齐、端正,并要避免有漏播、重播等现象的发生。

2.2在小麦种子出苗后,还要及时对未出苗的地方进行补苗,对病苗、死苗等生长状态不佳的小麦面进行替换。

3.足墒足肥

足墒足肥,就是指在对于小麦种植的土地,土壤中要保持有充足的水分和肥力,可以满足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对于水分和其他养分的需求。足墒足肥是保障小麦茁壮生长、产量提高的重要基础。

3.1足墒的基础在于合理的对土地进行灌溉

由于不同地区的年降水量不同,土壤的潮湿程度也不相同,因此,合理灌溉就要求在对小麦种植地灌溉时,要充分考虑目前土壤中所含水分情况和此种小麦品种对于土壤含有水分的程度的要求,有时还要考虑到天气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以求将小麦种植地的土壤水分始终保持在最适宜小麦生长的程度。

3.2足肥的基础就是对土地进行科学的施肥

土壤具有充足的肥力,是确保小麦茁壮成长、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条件。由于在小麦苗生长的整个周期中,不同的生长阶段其对于养分的需求量并不相同,因此,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就要根据小麦生长的具体需要合理施肥,保证土壤肥力和土壤中含有的营养元素始终保持在最有利于小麦生长和最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的条件下。

二、小麦高产栽培的综合配套措施

1.科学管理

在提高小麦种植产量的过程中,在种植、栽培上的技术应用只是一部分,对小麦生长的科学管理,才是确保小麦茁壮成长、提高小麦种植产量的关键因素。做好科学的管理工作,就要求在培植小麦的过程中,要做好小麦生长中的每个阶段的栽培工作。要根据小麦的生长情况适时的进行冬灌、施冬肥。另外,科学管理还包括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的及时补苗、保证足墒足肥等。

2.防治病虫害

对于小麦的病虫害来说,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小麦一旦发生严重病虫害,其影响将非常严重,将造成小麦的大面积减产,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小麦的病虫害防治,也是确保小麦产量的重要配套措施。

对于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措施,主要是依靠向小麦喷洒农药,有时人们在小麦种植前也会对种子进行一些前期处理,以达到预防一些病虫害的目的,实际表明,这种做法的效果也还不错。例如,在小麦生长中常易出现锈病(俗称黄疸病),为了预防这种病的发生,在种植前用适量的15% 粉锈宁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将会有效的防治这种病症的发生。

3.适时收割小麦

在小麦的收割期,要把握好小麦的收割时间,既要确保收割小麦的产量,也要保证收割的小麦的质量。在收割时,尽量保证在小麦质量最好的时期内进行收割,同时还要注意避免因天气原因造成小麦的倒伏、落粒,从而导致小麦减产的现象发生。经过长期的种植实践可以发现,在小麦生长到蜡熟末期的时候,是小麦的最佳收割时间。这时,小麦的麦粒含水量在16%~20%,麦粒积累的干物质最多,是麦粒质量最高的时期。

三、结语

对于提高小麦的产量,重点在于科学的栽培小麦。不过,没种小麦品种的产量毕竟有限,要想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小麦产量,还需要相关科研人员不断研制、培育出产量更高、质量更好的小麦品种。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不断提高我国小麦单位种植面积的产量,同时也提高了我国农业用地的利用率,也满足了我国人民对粮食的基本需求。

参考文献

小麦种植技术范文11

关键词:小麦;生产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091

我国小麦的种植面积仅次于玉米和水稻,年产量在10亿t以上,在我国粮食产业和农业种植产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麦产业的持续性发展对实现农民增收、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小麦的种植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小麦的产量、质量和收益,当前面临的重点工作就是总结先进的实用种植技术,进而找到提高小麦种植收益的有效途径。

1 小麦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现代化机械与农业技术相结合对提升种植效益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人力资源也是种植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城市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民的人均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生活格局和生活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的劳动力紧缺,使得人们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过度依赖机械化,忽略了人力的投入,使小麦种植的收益大不如前。

通过对小麦生产的研究发现,小麦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多,种植户对整地过程不重视、机械作业不规范、小麦的生长过程管理不当、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用药盲目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小麦产量和效益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为了将小麦的效益提高到理想的高度,实现产业进程的良性发展,必须调整之前的种植模式,大力推广可以提高小麦产量与产业效益的新技术,使种植户掌握与灵活运用到实际生产当中,为小麦的增产、增收、增效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2 提高小麦种植效益的有效途径

2.1 优化良种的市场份额

优良的种子是高产、稳产的基础,抗性好的种子可以有效节约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但是当前市场上的良种覆盖份额有限,即便有也是价格高的让农民望而止步,而且现在有很多不良经销商以错充好,一味的追求利益,将品质不佳、出芽率低的种子推荐给种植户,由于种植舻闹识淡薄,随意盲从,使种植压力加大,种植效益也受到了影响。还有一部分种植户,在种植时选用自留种,由于自留种没有经过专业的处理,种植后病虫害发生的机率较高,防治过程中自然加大的投入成本,也是造成低效的普遍现象。因些,加大优化良种的市场含有量、严惩不法经销商、净化种子市场,是提高小麦种植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2.2 优化小麦生产管理方法

小麦种植成本与种植效益成反比关系,除了选择良种可以降低种植成本外,小麦种植的产业布局、生产中基本的机械化设备的配比、种植条件的改良都是保障小麦收益增长的重要因素。改变小麦种植原有的产业布局,不断扩大小麦的种植面积,逐步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提高在生产中基础机械化设置的支持,让有限的物资投入创造更多的价值,相对程度上可以说,在没有改变投入成本的情况下,通过产业布局的调整,使小麦产业的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进而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达到增效的目的。

2.3 优化种植条件

改良土壤、增强土壤肥力可以优化农田的种植条件,是农业中提高产量的最直接的方法。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盲目施肥是不可取的,不但破坏了土壤结构,还会对小麦生长产生消极的影响。秸杆还田是增加土壤肥力的理想方法,不但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还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土壤的松软度,确保强化小麦的抗寒能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机率,提高小麦的产量。

2.4 优化小麦病虫害防治方式

针对小麦的常见病虫害防治,不要自扫门前雪,对联合片区内的种植范围要统防统治,这样可减少病害的传染和害虫的迁飞,大大增强防治效果,在不增加管理成本的基础上,增强防效,提高收益率。

2.5 优化小麦的精深加工

农业产品加工业是在农业产品正式出现在市场上前,进行的预处理环节,有助于促进农产品中间需求的提升,有利于初级农产品需求量的提高。小麦的深加工处理是连接小麦生产销售的重要环节。另外,有利于促进初级农产品需求量的提升。我国农产品显然处于起步时期,小麦深加工处理只能达到20%左右,精加工所产生的效益十分微薄。鉴于此,拓展小麦的种植、生产和销售产业链,开发小麦精加工的相关产品,对促进小麦转化增殖无疑是有所裨益的。因此,政府等相关部门,务必要加强对小麦种植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延长小麦的生产产业链,从而提高小麦种植收益。

小麦种植技术范文12

 

关键词: 优质小麦;影响因素;发展对策;山东聊城

 

 

聊城市发展优质小麦有较长的历史,早在1986年就从山东农业大学引进PH82-2-2小麦品种种植,主要分布在东阿县、茌平县,1988年面积达1.67万公顷,1995年以来又引进了PH85-4、PH85-16、济南17、济麦19、烟农19等。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聊城市优质小麦发展一直没有起色,2005年种植面积仅达16.53万公顷,属于起步早,进度慢。 

 

1影响优质小麦生产的因素 

 

1.1品种混杂 

许多优质品种在生产推广过程中由于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造成新品种引进后,很快混杂、退化,不仅严重影响产量,同时也严重影响品质。 

1.2品质不稳 

小麦品质年度之间变化很大,许多优质品种往往生产不出达到企业指标要求的商品麦,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除品种自身原因外,主要是栽培技术不配套,生产条件差,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作用。 

1.3产量较低 

由于生产条件、栽培技术、品种不配套,优质小麦产量4 500kg/hm2左右,比普通小麦产量偏低,影响农民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影响农民收入,限制了优质小麦的发展。 

1.4种植不规范 

优质小麦种植分散,缺乏区域性主导产品,单品种种植面积较少,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按照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操作,不仅不利于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同时加大了管理和收购的难度。 

1.5产业化水平较低 

本市大型小麦加工企业较少,在实行订单农业过程中,由于技术不配套,生产不出合格商品,使订单无法落实。 

1.6种植效益低 

由于技术不配套,种麦成本高,加上没有实行优质优价,使种植优质小麦和种植普通小麦效益基本一样,在产量偏低的情况下,甚至出现不如种普通小麦收入多的现象。 

 

2优质小麦生产发展对策 

 

2.1应用优质专用小麦品种 

品种是决定品质和产量的基础,经过大量田间试验,并与室内化验分析相结合,筛选出了适宜聊城种植的强筋小麦品种:济南17、烟农19、济麦20;中筋小麦品种:济麦19、淄麦12、济麦21、潍麦8号等优质小麦新品种,促进品种的更新换代。

2.2科学配比肥料,实行配方施肥 

经大量试验证明,用肥不科学是小麦成本高的主要因素。在各种元素种类上,各种必需元素配比不合理,某一种元素偏多或过少;在施肥方法上表施较多,造成浪费严重,同时对提高小麦品质不利。因此,一要增施有机肥料,不断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供肥保肥能力;二要根据土壤各种养分状况,实施配方施肥,适当增加微量元素;三要改进施肥技术,采用深施、分层施、集中施的施肥方法,提高肥效,降低成本;四要在氮肥应用上采用氮肥后移延衰技术,将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减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春季追肥由返青期或起身期后移至拔节期,提高小麦品质,使小麦产量、品质、效益三提高。 

2.3采用综合节水栽培技术 

农水浪费是小麦成本增高的又一因素,在节水技术上实行工程节水与农艺节水相结合,在工程节水方面有:塑管深埋代替渗漏严重的水渠,利用“小白龙”输水软管直接灌溉,以节省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损失。在农艺节水方面有:秸秆覆盖,采用化学保水剂拌种,适时中耕等,减少水蒸发损失。为提高小麦品质,在用水量和时期上,视农时季节情况把浇水安排在小麦需水关键的起身拔节期及孕穗期,在浇水量上,禁止大水漫灌,并后期适当控水。 

2.4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为使小麦生产保持持续发展,在耕作技术方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有机械化秸秆还田,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建立浅耕与深耕轮耕制度,减少对土壤的破坏,以免造成流失;有一定坡度的地块适当采用免耕技术。 

2.5完善改进传统技术 

主要有适期播种技术,根据品种特性,我市适期为10月5日左右;提高播种质量技术,采用机耕机播,淘汰普通耧播;大力推广精播和半精播,节省种子,达到适宜播量,提高播种及出苗质量;开沟造墒技术,节约用水,使小麦达到足墒播种的目的。 

2.6综合防治病虫害 

采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减少污染,重点做好对小麦地下害虫、蚜虫、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提高小麦的抗逆性。 

2.7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政府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好农业、种子、农机、水利、科研等部门的关系,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采用边试验示范、边加强技术培训,边加速推广的技术路线,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要采取区域化种植,实行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统一管理、统一供种;实行订单农业生产,提高产业化水平,根据企业加工对小麦品质的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订立生产合同,以质论价,统一收购;实行优质优价,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宋璐,瞿爱莲,常辉.优质小麦标准化生产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技推广,2007(3):19-20. 

[2] 原野,崔树芳,申振江,等.优质小麦示范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科技推广,2006(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