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金钱的故事

金钱的故事

时间:2023-05-30 10:27:43

金钱的故事

金钱的故事范文1

1、一位富豪到华尔街借了5000款,借期为两周,银行贷款必须有抵押用停在银行门口的劳斯莱斯做抵押。银行职员将他的劳斯莱斯停在地下车库里,然后借给富豪5000元。两周后,富豪来还钱,利息仅15元。这时候,银行职员发现富豪账上有几千万,问为啥还要借钱,富豪说:“15元两周的停车场,在华尔街是永远找不到的。”放在手里的钱无论多少,都只是存量,并不能产生额外价值。只有流动起来的钱,才能随着时间创造出更大价值。

2、一个守财奴,经过大半辈子的积蓄,终于累积了三万金币, 此外,他还拥有许多的田产房屋及各种财富。他准备以这些财富来好好享受,并拟定了之后的人生规划。 然而,死神来到他前面,要把他带走。 守财奴说:“ 那就请给我两天好了,两天时间,我将给你我的两万金币。”但死神还是不肯。守财奴要求只要一天,且将三万金币悉数交出,死神仍然拒绝。最后守财奴不得以的要求:“ 那么,请你给我一点时间,让我写完几句话吧!”这一次,死神终于让步了。 于是,守财奴含泪用自己的血写道:“ 人啊!请好好珍惜你的一生,我用我一生的积蓄,整整三万金币,依旧连一小时都买不到,所以要好好珍惜你现在的每一时刻,不要等到生命的尽头,再后悔。

3、古时候有个叫何岳的秀才,一天晚上他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第二天早晨,他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见到失主,便把钱还给了他。那人从钱袋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却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其实就可以算是我的东西了,可我连这些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你的钱呢?”那人谢过他之后就离开了。后来有一次,何岳在做官的人家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这里,里面有黄金数百两,官吏说:“等到我回来再来你这里取。”结果官吏一走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人说官吏的侄子有事情南下,何岳便委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给了官吏。

(来源:文章屋网 )

金钱的故事范文2

【英文摘要】Many of the Ming and Qing novelists based their stories on the motif of gold and silver.In the continuing variation of this motif,they expressed an unexhausted longing for prosperity through human efforts.Closely related to the silver monetary system,this motive embodied a literary mysticism that reflected the economic demands on the literary creation.

【关 键 词】金银母题/明清小说/主题学/货币制度/商品经济gold and silver/Ming and Qing Dynasties novels/literary motives/monetary system/commodity economy

【 正 文】

[中图分类号]1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42X(2000)04-0057-08

本文所论的有关明清小说中金银变化母题与货币制度,以明清小说中的银子意象为主,视现有的材料和论题需要,也牵涉到金与钱,它们在古代统属货币,故而为揭示其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性及行文之便,也一并论之。

一、明清金银变化母题的丰富意蕴

金银变化母题构设的种种神秘联想,是呈历史性、动态性发展的。其中银精意象具有人格意志,对主人的选择性逐渐增强。这种选择起初是否定性的,即不为非其主者所有,后陆续增加了主观正面的性质,惩恶扬善、儆世劝诫的用意明显地呈现愈来愈强的趋势。但是,只有到了明清两代,这一母题才焕发出异常耀眼的光彩。

首先,是有关金人、银人的描写大大增多,并且总是与幸运得主的经济状况改善紧密联系起来的。明人周八龙《挑灯集异》卷六写陆东皋将金银铸成两个人形,由于受到金银人出走之忧,于是凿其脚趾,使之再不能出家门。除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入话的描写之外,《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王渔翁舍镜崇三宝,白水僧盗物丧双生》也写王甲夫妇收留两个道士,天明见穿黄的是个金人,穿白的是个银人,家道自此富裕[1]。

其次,明清小说中金银变化母题传闻中,银子变化得最多、最常见的形态恐怕就是白鼠。清人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三十九回写冷于冰作法将贪官库银弄出,吩咐猿不邪等用白面捏做成老鼠,朝向平凉县知府衙门,化作青烟而去。而冯剥皮家的银子都化为老鼠飞走,拯救了凉州一府的黎民百姓。上述母题的展开,也有着内在表现模式的必然。白,契合银的颜色;鼠,似凸现了银成精后的神貌机灵和动作敏捷,同时又以藏银的所在多为地下、库府中有关--这也正是老鼠的惯常出没之地。以致民间竟有白鼠与藏银间存在必然联系的信奉。王圻纂集《稗史汇编》卷五引《葆光录》就说陈太家贫,但因供奉一僧三载,僧允以金为报,于是夜见一白鼠,雪色,缘其树,或上或下,忆起了有白鼠处即有藏的谚语,果掘得金。

其三,出现了银母、银树的传闻,褚人获《坚觚余集》卷二引《谢氏诗源》载:"薛琼家贫,苦无以养。有一老者以物与之,曰:'此银实也,种之得赡汝亲。'琼如言种之。旬日发苗,又旬日生花,花如钿螺,又旬日结实,实如樱李。种而收,收而复种。一岁之间,所得银实无限。琼曰:'真仙所赐,我岂可以自封!'凡有亲而不能养者,皆遍周之。"故事浓缩了时间,内容不仅与西域幻术母题融合,又与道教仙乡洞穴等传说有关。相信银精能如同种子、植物一般生长,将它附着在更为神异的母题上殖生,表达了盼望财富迅速积累增殖的强烈愿望。值得注意的是,收获银子后的用场,毕竟离不开行善及助人行孝。似乎若不如此,则暴得大财不祥。

其四,突出了金银意象在人心中的情感价值。落魄道人《常言道》第一回称时伯济祖传的金银钱,"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无翼而飞,无足而走,无远不往,无幽不至,上可以通神,下可以使鬼。系斯人之性命,关一生之荣辱。危可以安,死可以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故人之忿恨,非这个不胜;幽滞,非这个不拔;怨雠,非这个不解;命闻,非这个不发;真是天地间第一件的至宝……"实际上说的是金银本身。而渲染金银钱的功能,当本于西晋鲁褒《钱神论》的原创之语:"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清人李修行小说《梦中缘》第十回写吴瑞生逃难时拾到一布袋银子,紧接着就赋有咏叹,极符合人物心理,又投契阅读者的感受。清人以"银"为核心意象及"一字题"加以歌咏的,与千载之上以"钱"为题的几乎如出一辙。钱置换为金银,在货币流通作用上庶几一致,但在清人这里,银子却得天独厚,后来居上,于是对它予以歌咏,一唱三叹,也显然较前每具出蓝之色。如此,不仅金银流通功能情感化了,人们满心崇拜的情意表达也充分地仪式化了。

日本学者小野四平评论《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故事中人物语"横眼凡民,只知爱惜钱财,焉知大道"时指出:"这一段可视之为对当时一般性经济观念挑战的话,不也就是成功地从对金钱着魔之中解脱出来的人,开始具有的独特之语吗?对于以上升的商业经济带来的活力为背景而形成的、被健康合理的金钱观所支撑的一系列小说来讲,在《杜十娘的故事》、《十五贯的故事》、《一文钱的故事》以及《杜子春的故事》等小说中看到的金钱观,在我们面前明显地呈现出了不同的状态。其中虽然也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不同表现,但都寄寓着对金钱的难以否认的阴郁暗影。这不就可以看作是写出了自明王朝专制政治中产生的绝对权威正面临崩溃、从烂熟不断堕入颓废的明末文化的本来面貌吗?或者可以认为,这正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民众忐忑不安状况毫不掩饰的表现。"[2]可谓持论有据,只是忽视了杜子春(基本是唐代故事的复述)、杜十娘故事说的是银子(包括珠宝),而另两者说的是钱,其间不是没有差别。后者以"钱"为计量单位而不是"银",才能更加强调出为了这身外之物的不值得。

其五,银自为该得者、有缘者所有。张培仁《妙香室丛话》、徐昆《柳崖外编》等故事对于先前母题进行了踵事增华。尽管干宝《搜神记》卷九写一寡妇得金以及鸠化为金钩飞入张氏怀中;洪迈《夷坚志》甲志卷一二也写林茂先见白衣小儿后掘得银孩儿数十枚,下皆刻"林"字,银精似乎早知其主,但这在明清人这里才普遍化。落魄道人《常言道》第二回写时伯济祖传的金银钱,"要遇了有缘的,总肯跟他",强调了"缘",体现了对于物我关系纽带的关注。而这一"缘"维系了主客、物主关系,其中所强调的获取银精的伦理裁断,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其六,对于行善得善报的发展和对善念不终者的讥讽。张培仁《妙香室丛话》卷一三"银童"条引《闻见卮言》称,黄豫松遇一童求附舟,舟人坚拒,童突入舱中,黄悯其无所归,乃携至家,变作银人。但后来,黄之子亵慢银童,童遂去,家亦渐败落。所谓银主宰人命运,实际上往往也正是故事中的人的道德行为主宰着自身的命运。银人物我关系中对人的品性的强调,并不是静止固定的。这一阅世之识颇为清醒,又极有儆世意义,它说明银钱的占有者们地位并不巩固。就像落魄道人小说《常言道》第二回写时伯济在一个店中歇宿,"看见一人自称钱神,厉声说道:'目下你的名儿不好,我与你要暂离几日。'醒来却是一梦"。梦果兑现。而唐人薛渔思《河东记》写盐商龚播在雨夜送人过江,到岸看是个金人;王仁裕《玉堂闲话》以孝义闻名的章乙家,收留寄宿,原来是个银人。只不过是强调为善得报,倡扬乐善好施而已。而母题在清人这里则不仅强调善者得之,还形象地提出了银子到手如何持守的重要,实际上也是"道德持守"的象征。此与"宝失家败"母题紧密结合了。

其七,与上面相联系,运去银走,银去财空,则是"宝失家败"母题的一个必然分支。运败银走,最为形象而给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入话,写八个白衣大汉告别金先,其实是锭银子离开运败的金家,谭正璧先生《三言两拍资料》找出了明人周晖《金陵琐事》、周元玮《径林续记》同类故事。但此前则失检。此外还置换为运败金银作鸟飞走,直到近代这类传闻还屡出不绝。此来自牛僧孺《玄怪录》卷三,写侯yù@①得四黄石后,石化为黄金,他买了十余个美妾。不料一老翁声称来索债,"尽取yù@①妓妾十余人投之于笈,亦不觉笈中之窄,负之而趋,走若飞鸟。yù@①令苍头驰马逐之,斯须已失所在,自后yù@①家日贫,却复昔日生计"。

其八,清人还使得有的沉寂千余年的小母题得到了复苏。如写一位拾银归还者住在银主空园中,见有猫入地下,夫妇俩从该地挖掘出了金元宝,与主人推让后均分,置办了产业[3]。而元魏时译经的金猫故事,写恶生王见一金猫,掘得金钱,却只是宿因得到的福报[4]。何以这一母题直到清代才骤然与千载之上衔接起来?而清人又将其实实在在地归结到行善得善报?值得探讨。

其九,明清人也有故意的"断条",像中古佛经启示了敦煌所藏句道兴本《搜神记》引《史记》的故事,说孔嵩与范巨卿两个真诚的朋友遇金互让,金与蛇互化,于是各取一段,结下了"段金之交"。这虽说也是演绎了《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朋友"重义轻利"的伦理力量,然而,这一带有文人虚矫气味的意蕴,却为明清时代的同母题故事所不取。

二、金银变化观念的神秘崇拜来源

金银变化观念的另一神秘崇拜来源,当是汉末以来万物可化为精怪及"物老成精"的顽强信仰。古人对于金银的情感态度,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那么有好感,那么满心崇拜的,而是敌对的、征服性的。金银固然宝贵,但它在人们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起初不是那么突出。至少金银精怪在中古人们的眼里,只不过是精怪的一种,似乎并无什么特别之处。曹丕《列异传》所载故事即是如此。《法苑珠林》卷五八引《白泽图》:"又金之精名曰仓@②,状如豚,居人家,使人不宜妻,以其名呼之则去。"这当被视为金精的较早记载,已初具形体,还与某种禁忌相关。

王充《论衡·订鬼》称:"物之老者,其精为人;亦有未老,性能变化,像人之形。"葛洪《抱朴子·登涉》也认为:"万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托人形,以眩惑人目而常试人……"物可变为最难变化的人类,金银自然亦可化为精怪活动。《拾遗记》卷七写白虎子,原来是个殷商遗宝玉虎枕作怪,王嘉认为:"凡珍宝久则生精灵,必神物凭之也。"那么,何以金银多化为虾蟆、老鼠之类的小动物呢?大概形状上的差异太大,金银毕竟属形体很小的东西吧。如金银这样的重金属,且有着直观形式美的物体,较早引起动人的神秘联想,不仅可能,且完全应该。《山海经·南山经》载:"niǔ@③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马。"《西山经》:"中曲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雄黄、白玉及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④,是食虎豹,可以御兵。"已留下了启人联想的饱满种子。

王嘉《拾遗记》卷五透露了中土与西域交流中对金这种贵金属的关注:"日南之南,有淫泉之浦。……时有凫雁,色如金,群飞戏于沙濑,罗者得之,乃真金凫也。当秦破骊山之坟,行野者见金凫向南而飞,至淫泉。后宝鼎元年,张善为日南太守,郡民有得金凫以献。"据此史实,加以金银变化母题的敷衍,墓中金器竟可变化为活生生的金凫雁。

刘敬叔《异苑》卷二"胡人识宝"也介入了金鸟变化母题,说有个不识宝贝的妇人得到了金鸟,而识宝的胡人却白白获取了藏金鸟的洗衣石。梁萧绎《金楼子》卷五则言:"玉之精为白虎,金之精为车渠……"已经接受了佛经故事带来的某种观念。《续齐谐记》载霍光车辖上的金凤凰常夜间飞去玩,此明显地来自《拾遗记》中秦始皇墓器金凫雁的载录机杼。

《夷坚志》支甲卷三写姜某夜归见一老人,仔细注目却不见了,后又见,"灼然可识,庞眉白首,髭髯如雪,著阜绿素袍姜大呼叱之,没于地",于是断定这是窖藏物欲出,果掘出一锭银子,继续挖却坚不可入,只闻金革之音,姜担心"无望之福或反致祸,乃止"。《稽神录》还说:"庐州军吏蔡彦卿……忽见道南桑林中有白衣妇人独舞,就视即灭。明夜,彦卿挟杖先往伏于草间,久之,妇人复出,方舞,即击之堕地。乃白金一饼。复掘地,获银千两,遂为富人云。"

关于金银可飞的说法,当起自唐苏鹗《杜阳杂编》的金化为蝶,可说是"时间就是金钱"、丧家的隐喻。洪迈《夷坚志》甲志卷一四还称李振妻王夫人多年无子。有一次晚步时,仿佛见一黄鸟飞舞树间,戏逐之,掘得黄金一块,祝曰:"此天赐妾也。虽然,暗昧之物,妾不敢当,但愿得一子耳。"明日再发已空,而当月有孕,生子后任至工部侍郎。舍金银方能得子,故事隐约觉察到了幸运的"一次性",寓含着幸运机缘不可滥用、应予珍视的思想。

唐人谷神子《博异志》写苏遏夜闻金精与烂木对话。掘出紫金15公斤,后当了冀州刺史。有专家将此故事与《一千零一夜》中的《商人阿里·密斯里的故事》比较,指出这类故事今天湖北、山东仍有,并认为故事是从中国传入阿拉伯的[5]。本文在此基础上再上溯,可知相关母题当更早得多。后秦传译的佛经称,佛与阿难在旷野中见一大毒蛇,某耕人近前看是块真金,拿回家,被国王捕系狱中,要加刑戮,于是人们这才解悟佛言,财宝真是使人心迷苦恼的毒蛇[6]。

金人、金化蛇的故事,至迟元魏已进入中土。八个道人在宴上被击,变成八盎金子,国王派人来,金子却化为毒蛇。国王只好说这就是你的福气[7]。据说这是奉行八戒--八关斋所得到的善报。而梁代佛经故事说,某家千斛谷被一个无头目手足的大肉块"谷贼"吃光,为补偿此,谷贼出卖了居住在大树下的金宝之精,并劝其转行福于天下[8]。元魏时译经说,一辟支佛乞食蒙卖柴人施舍,随后卖柴人道见一兔,他以杖撩之,兔变成死人又变成金人,而国王使者来,却仍是烂息死人的头和手,其一到了卖柴人手里便又成真金,国王只得认为这是个有福之人[9]。故事还与"逐兔见宝"母题相联系,说某人取薪途中见一兔,以镰遥掷堕地,化为死人又变成了一具阎浮檀金(注:参见元魏慧觉等译《贤愚经》卷一二《波婆离品》,《大正藏》卷四,435a-b。按,这几个金人、银人故事连同上面的《夷坚志》、《稽神录》中的故事,当为"二拍"同类描写较直接的取材渊源之一,谭正璧《三言两拍资料》和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均失检。)可是每当国王派人来察看就仍是死人,往返七次仍然如此。佛经元典中母题总是教训了国王,而明清的相关母题于此却不敢稍有涉及,而只是向市民阶层发家致富理想上靠近。

对于"金钱"一语,也有广义上的应用,如评论小说《金瓶梅》:"金钱既可以买官,当然也可以卖法,不仅金钱是官场的主人,而且法律也是金钱的奴隶。"像第十八回写朝中奸臣杨戬坏事,要办的亲党名单上有西门庆名字,西门庆就赶紧派人设法找到当朝右相李邦彦府上,礼物呈上,李邦彦"见五百两金银只买一个名字,如何不做分上?即令左右抬过书案过来,取笔将文卷上'西门庆'名字改作'贾庆'。"[10]按,这里的"金银"是复合词,而清人那里却多单单标明一个"银子",把"银子"意象明确化。

三、经济史上银变为中心货币的历史机遇

由上可见,金银变化的母题传闻,无论数量和种类均属清代最盛,繁复多彩又新意迭出,何以如此?除了前代文学传统的影响外,明代商品经济的积累,尤其清代的货币政策及其引发的对于银子的空前热衷,当为根本的原因。

据经济史家研究,银为本位货币的动态消长有个历史过程。《汉书·食货志》:"又造银锡白金。……故白金三品:其一约重八两";到了唐代,虽则唐诗有咏:"郭外相连排殿阁,市中多半用金银"[11],然而,"白银大体上是在唐代后期和五代时期进入流通领域而正式成为货币的,当然这时白银还只是在事实上而不是在法律上取得了本位币的资格。"(注:参见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05-506页;第四卷第523页。货币史家亦论:"白银在宋代比黄金重要。它不但具备黄金所具备的各种职能,而且在每一种职能方面,比黄金运用得更为广泛。在作为支付手段方面,帝王的赏赐,常常是金银并提,而用白银的次数更多。政府的开支,人民的税捐以及其他付款、对官吏的贿赂等也是这样。"见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2版,第418页。)唐代有阿拉伯人来中国游历,他们所写的游记说中国只是用铜钱为货币,金银只作为贵重品(注:Ancient Accounts of India and China by two Mohammedan travellers Who went to Those Parts in the 9th century,Translaid from the Arabic by the late leamed Eusebius Renaudot.Lundun,1733,p.20.转引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28页。),实际上银子并未完全取代钱币。宋代货币经济的最大成就,则是贵金属白银成为交流的主要货币。从此,中国的银本位制度才算完全确立,"所谓银本位制度,是说白银是各种货币(铜钱、铁钱、铅锡钱、楮币等)中的主要货币,一切货币的最终职能都是以白银来表现的。当其他种货币在流通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滞碍难行、流通不畅时,唯独白银是人人欢迎,亟求获得的一种货财,所以国家并没有以法律明文宣布白银为法币,但事实上则在起着法币的作用。"[12]

白银作为货币的职能是巨大的。除了大宗价值支付、赏赐,白银还有效地发挥了货币的贮藏职能。而白银货币的排他性也很突出,它使得别的交换物都退居次要地位。明代中叶后,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作为流通的货币不能不大受重视。那么,何以清代有关银子的相关传闻特别多?这有着某种必然的经济史动因。可以说,金银变化母题的空前昌盛,得益于清初朝廷将银变为中心货币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清代商品经济大为发展,其商品交易重金银,乃是由于清政府除了顺治八年(1651)至十八年一度发行纸币贯钞外,再未发行国家纸币。货币流通大数用银,小数用钱。顾炎武《日知录》揭示了明末金贵银贱的发展趋势。《皇朝文献通考·钱币考-》认为:"大抵自宋迄明,于铜钱之外,皆兼以钞为币。本朝始专以银为币。夫因谷帛而权之以钱,夫因钱之艰于赍运,而权之以币。钞与银皆为权钱而起,然钞虚而银实,钞易昏烂,而银可久使;钞难零析,而银可分用;其得失固自判然。前代恐钞法之阻滞,并银与铜钱而禁之,至于用银者,以奸恶论,以钱交易者掠治其罪,亦为不揣其本末矣。"《皇朝文献通考·钱币考》还指出,乾隆十年,"嗣后官发银两之处,除工部应发钱文者仍用钱外,其支用银两,俱即以银给发,至民间日用,亦当以银为重。"钱泳《履园丛话》卷一讲银钱比率:"康熙初年,每白银一两,亦不过十余换;乾隆中年,则贵至二十余换;近来则总在十八九二十换之间。至于银价,乾隆初年,每白银一两,换大钱七百文,后渐增至七二、七四、七六至八十、八十四文。余少时,每白银一两,亦不过换到大钱八九百文;嘉庆元年,银价顿贵,每两可换钱一千三四百文,后又渐减。近岁洋钱盛行,则银钱俱贱矣。"当然,银为中心货币的副作用在所难免,王夫之《读通鉴论》即指出:"自银之用流行于天下,役粟帛而操钱之重轻也,天下之害不可迄矣";"走死天下者,惟银"。而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钱粮论》则认为,银作货币有两大弊病:以银交田赋,使民间之银"月消日耗","谷日贱而民日穷";以银作交换,"银轻而易赉",也就更能助长贪官污吏和盗贼的贪欲。但从这一角度看,又何尝不正刺激了人们对银子的渴求欲望,使银子在生命价值系统中的意义得到空前提升。对金钱的重视,不仅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渗透到人的观念层次和情感世界中来。

我国原本产银不足,《皇朝经世文编》卷二九九称:"皇皇以匮乏为虑者,非布帛五谷不足也,银不足耳。"康熙初年,反对禁海的慕天颜即揭示了银荒将至的隐患:"然银两之所由生,其途二焉:一则矿砾之银也,一则番舶之银也。自开采既停,而坑冶不当复问矣。自迁海既严,而片帆不许出洋矣。生银之两途并绝,则今直省所流传者,只有现在之银两。"(注:参见慕天颜的《请开海禁疏》,《皇朝经世文编·户政·理财上》(卷二六)。转引自沈云龙主编的《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731册,台湾省台北文海出版社1965年影印本,第964-966页。)乾隆末年到嘉靖朝,伴随中国本土产银渐渐减少,赵翼《粤滇杂记》也指出:"银本出内地……今内地诸山有银矿处,俱取尽,故采至滇徼。然滇中为乐马厂,岁出银数万而已,他皆恃外番来。粤闽二省用银钱,悉海南诸番载来贸易者。"这一状况持续至道光朝,魏源《军储篇》:"近数百年间钱粮改银以后,白金充布天下,谓非闽粤番舶之来,何自得之?是则中国自古开场,采铜多而采银少。今则云贵之铜矿多竭,而银矿正旺。银之出于开采者十之三四,而来自番舶者十之六七。"又据日本学者研究:"……到十七、十八世纪以及十九世纪初期,中国自外国接受了巨额白银的供给。在此依据上述考察对十八、十九世纪的流入总额进行概算,通过广东由欧洲诸国流入约三亿元,由美国流入一亿数千万元,再加上通过菲律宾以及通过南洋流入的,大概超过五亿元。"[12]因此,在下层民众那里,则更加以掘藏为一个主要的金银来源。于是,对于金银变化母题就不能不更加关注。

毫不夸张地说,上述金银变化母题简直成了古代社会金融状况的一个缩影。它揭示了银子的功用及其巨大诱惑力,指出银之于其追求者、获得者往往有祸福两面性。且如何对待它,更是对个体人品高下的一个重要检验。《红楼梦》即有许多重银的表现[13]。像王熙凤不惜伤天害理千方百计地敛银,就是显例。可见,文学母题在意识形态中占据的重要地位,不论经过多少加工置换,总大致体现了现实生活的价值与需要。

四、撙节尚俭、安土重迁与埋宝掘藏

金银变化母题的活跃,还与撙节尚俭等一系列的国民性格和藏埋财宝的民俗风习至为相关。首先,在"安土重迁"观念的支配下,古人不得已流落异乡时,为防意外变故,往往埋藏金银宝物。本来,在干宝《搜神记》卷九鸠飞入怀化为金钩的故事里,金子是飞来的,而后世却总是写埋在地下。《管子·五辅》言:"节饮食,撙衣服,则财用足。"《礼记·曲礼上》的"撙节"一语,孙希旦释:"有所抑而不敢肆谓之撙,有所制而不敢过谓之节。"其实节俭实为了积累,积累却每每非为扩大再生产,而是觉得埋起来最安全。于是撙节的落实方式之一便是埋宝。《淮南子·泰族训》载:"舜深藏黄金于崭岩之山,所以塞贪鄙之心也"。这与农耕民族早期的平均主义观念分不开。而宗法社会对于血缘、血亲后代的重视,又极为契合埋宝遗福后代的民俗心理。于是,富有便与对待金银钱财的态度挂上了钩。

有钱财总想化为金银储藏,而有藏宝便有掘藏,因而明清小说中描写掘藏获宝、发迹变泰的母题十分活跃。仅《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卷二一、卷二六,《三刻拍案惊奇》卷二四等卷中,就有类似描写多处。

佛经也早有掘藏发迹的记载。元魏译经说,贫穷的檀腻@⑤多次无意中遭祸,被捉获送至王处,一路上遇到雉及毒蛇等要求他代问疑难问题,他都照办了,于是王将树下釜金告知并相赠,他"掘取彼金,贸易田业,一切所须皆无乏少,便为富人尽世快乐"[14]。不过,埋藏金银的动机与隐秘方式,似主要来自于先秦帝王墓葬厚藏的死后享用理想与相关必要的防范措施,后世依然。有关金银变化的母题还将掘钱描写泛化。徐岳《见闻录》载巨商汪懋德窖中元宝出走,又一人窖金于瓮中变为蛤蟆,咯咯叫跳而去,"余独怪此物之性,所亲近者皆猥琐贪鄙之徒,见慷慨丈夫则匿迹远遁,每深恶之"。借题发挥,揭露了金银的罪恶。

然而,掘藏的痴想并不是都能实现的。潘纶恩《道听途说》卷三写村学究包某偶见两白鼠相逐入莲座侧,便假意与妻纷争,披发入庵,他耐不住佛门孤寂,又乞讨至死。包某追求的过程否定了初衷,失去了身家。故事讥讽掘藏世风,劝诫安分守己、勤劳致富,有着极强的反讽意味和儆世意义。

可是,虽说中古译经之于母题确立是根本性的,但是,明清通俗小说及传闻,却将幸运获得金银看成是人世莫大的幸福,期待着通过平凡人的平平凡凡的善行来得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那些不符合市民理想和生活阅历的东西,则是毫不客气地予以改造甚至摒弃。像佛经元典中,母题总是教训了国王,而明清的相关母题于此却不敢也不屑稍有涉及,却只是向市民阶层发家致富理想上靠近。其中所提出的幸运与不幸、幸运的长久与否、财富之于幸福等重要问题,表现了市民的企盼和下层社会对于发迹变泰的理解--不是苦心孤诣地经营扩大再生产,而是期待着不劳而获;即使是经商也靠着侥幸,如同《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又像《辽阳海神传》等同类故事那样。而鼓励这种期望侥幸、坐享其成的生活态度,无疑也有着保守落后的一面,其具体指向是享乐消费,而不是扩大经营,勤劳致富,因此,这些都未必值得提倡。

五、母题的深层文化启示及其结构功能

明清小说金银变化母题的文学功能,首先是提出了穷人一旦骤富后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坐花散人小说《风流悟》第一回,写曹有华夫妻同梦一白衣童子,一黄衣童子,果从床下掘出大堆金银。但其子曹孟瑚长大后因不满于现婚姻,竟被恶友设计骗去许多银子。这一教训使曹孟瑚训导四子都读书进学,诗礼传家。小说开篇以带有神秘色彩的银精显灵、暴获金银,构成了浪子回头主题的重要母题契机,从而尖锐地提出了由穷变富后个体如何适应、如何支配财富、如何消费的价值观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又不离安于物质现状、抑制个体的伦理规戒。

其次,借助于金银可变化的母题,有关行善、尤其是护坟修墓得到恩报以及墓葬不可侵犯的观念等,也衍发为相应的传说呈现。像《醒世恒言》卷一八中的施润泽拾银不昧,不仅避开灾祸,甚至别人家收藏的银子也化作八个穿白衣的小官人投来,真是"银子赶人,麾之不去"。明人陆粲《庚巳编》卷九载唐太宗昭陵附近村民取薪于山,逐白兔入巨穴,入隧道中为墓灯通了油路,得到银兔的酬报,但他贪恋其余更多的珠宝,以致走不出墓道,不见好就收,最终吃了官司。故事的新创意义在于,即使是有恩于墓主的、曾经做过善事的人,得到相应回报后也不可过于贪婪,否则也不免会受到惩戒。银兔在这里成为墓主报恩的材料,又是巧妙地吸引人来修复墓中设备的使者。

其三,对某些题材中独特情节的帮助。如公案文学中的官员断案,有时还借助这种银变异物的神秘信奉。如潘纶恩《道听途说》卷一写冤魂托梦,县宰查看死者遗孀居室似有秘密通道痕迹,于是假托见到白鼠,屋下必有窖金,当掘之。对这一有说服力的征兆及合理化建议,妇人反对也没有效果,后果然掘出被害者尸体。宰官"诈言白鼠以兴掘地之谋",成了破案的关键,而这一计谋是凭借官民认同的金银化鼠传说得以实现的。

其四,明清小说中金银变化母题还体现并密切了神秘思维与艺术思维的关系,反映了现实经济需要和神秘想像的刺激是如何对审美创造产生影响的。金银变化母题集中体现了古人物我关系、需要与价值关系及伦理的关系。法国哲学家李博(Th·Ribot)在《论创造性的想像》中指出:"拟人化是原始的方法,它是彻底的,它的性质永远不变……它赋予万物以生命,它假定有生命的甚至无生命的一切,都具有和我们相似的要求、激情和愿望,并且这些感情就像在我们身上一样,也都为着某种目的而活动着。"[15]类似金银变化这样的神秘性叙事母题,它作为神秘崇拜的艺术载体,又不断延伸着原始思维方式,使之持久地交织在中国古人的艺术思维中,并决定了相关理想愿望的叙事呈现,派生出一系列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而这些故事又总是围绕在金银意象上,集中体现了华夏古人的审美心象和运思特点。在古代文学尤其是明清通俗小说中,类似金银变化这样的母题并不在少数,对它们加以整理分析,当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深刻地理解和解释传统文学题材母题的深层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褚人获.坚瓠广集·金银山(卷六)[A].王文濡.笔记小说大观(第15册)[Z].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版,1984.427.

[2]〔日〕内田道夫.中国小说世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91.

[3]王培荀.乡园忆旧录(卷六)[M].济南:齐鲁书社,1993.360.

[4]杂宝藏经·金猫因缘·元魏吉迦夜共昙曜(卷九)[A].高楠顺次郎,等.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四)[Z].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版,1990.491a-b.

[5]刘守华.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98-102.

[6]马鸣.大庄严论·后秦鸠摩罗什(卷五)[A].高楠顺次郎,等.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四)[Z].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版,1990.289c-290a.

[7]杂宝藏经·波罗奈王闻冢间唤缘(卷九)[A].高楠顺次郎,等.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四)[Z].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版,1990.493c-494a.

[8]梁僧mín@⑥,释宝唱,经律异相(卷四八引譬喻经卷二)[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版,1987.

[9]杂宝藏经·元魏吉迦夜共昙曜(卷四)[A].高楠顺次郎,等.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四)[Z].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版,1990.471a.

[10]孙逊师.论金瓶梅的现实主义成就及其严重缺陷[J].学术月刊,1980,(11):65-72.

[11]张籍.送邵州林使君[A].张籍.张籍诗集(卷四)[Z].北京:中华书局,1959.58.

[12]〔日〕百濑弘.清代西班牙元的流通[A].南炳文,刘俊文.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六卷)[C].北京:中华书局,1993.467-468,449-486.

[13]沈端民.只有金银忘不了--谈《红楼梦》对金银作用的阐发[J].社会科学战线,1998,(4):138-147.

[14]贤愚经.檀腻@⑤品第四十六·元魏慧觉[A].高楠顺次郎,等.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四)[Z].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版,1990.428b-429b.

[15]〔法〕李博.论创造性的想像[A].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所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刊编委会.外国理论家作家论形象思维[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184.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辶加(橘去木)

@②原字口右加唐

@③原字木右加丑

@④原字马右加交

金钱的故事范文3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钱学森是我国的“导弹之父”,他在1935年赴美留学,拜冯。卡门教授为师,成为冯。卡门教授的得意助手,也是他的得意门徒。钱学森那是有着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工作条件。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钱学森的爱国故事,供大家参考。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1在钱学森3岁时,有非凡的记忆力,此时已能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还能用心算加减乘除。邻居相传钱家生了个“神童”。

5岁时,他已可读懂《水浒》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都是他心目中的英雄。有一天他对父亲说:“英雄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变的,那我也可以做英雄了。”父亲高兴地说:“你也可以做英雄。但是,必须好好读书,努力学习知识,贡献社会”。钱均夫经常给儿子讲“学习知识,贡献社会”的道理。这八个字完成了钱均夫的家训,深深地印在了钱学森幼小的心灵里。

在小学低年级时期,男孩子最喜欢玩用废纸折的飞镖。每次比试,总是钱学森扔得最远,投得最准。同学们不服气,捡起他折的飞镖仔细研究,原来他折叠的飞镖有棱有角,特别规正,所以投起来空气阻力很小;投扔时又会利用风向风力,难怪每回都数他投得最远最准呢!小小年纪的钱学森居然颖悟了某些空气动力学的常识,这不仅使同学们,而且使老师也惊叹不已。20多年后,钱学森果然成了国际知名的力学和空气动力学家,这是不是可以从他童年时代玩飞镖的悟性上看出点端倪呢?从这个意义上说,钱学森从小便显露出了良好的禀赋与非凡的天资

1923年7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为北京师范大学。钱学森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毕业。9月他升入北京师范附属中学,20年代的北师大附中学习环境特别好,真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培养天才的泥土”。这里有很好的校风,很好的学风;有一种民主的、开拓的、自学的、创造的空气;有一支水平非凡的师资队伍。教师,特别是高中教师很多都是师大的教授。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2今天,我在《科学》里偶然看到了钱学森的故事,才知道他不但是个火箭专家,还非常爱国呢!

他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又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深造学习,并于1936年转入加州理工学院继续学习,后来又拜著名的航空科学家冯·卡门为师,学习航空工程理论。钱学森学习十分努力,三年后便获得了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很想回国报效祖国,可是美国不准他回国,美国的海军次长金布斯说钱学森相当于五个师的兵力,就是枪毙了也不能让他回到中国去。但是后来,钱学森历经千心万苦,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并为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现。

这篇故事,我不禁想起了许多像钱学森一样热爱祖国的人,他们有的把自己的钱捐给国家搞建设,有的用自己的知识为国家谋发展,有的甚至为了国家的利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马上快到国庆六十周年了,我不由的问自己,我们又该如何的热爱自己祖国呢?我想作为一个学生,我们首先要学好课本,打好基础,将来才能跟好的报效祖国。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让我们想想像钱学森那样热爱祖国的人们吧,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呢?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3钱学森于1936年转入加州理工学院继续学习,并拜著名的航空科学家冯·卡门为师.不久,经冯·卡门的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从1935年到1950年的20--年间,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活上享有丰厚的待遇,但是他始终想念着自己的祖国。然而,钱学森回国却充满了波折。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一个美国上校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一个师,绝不能让他回去。”1950年9月中旬,钱学森办理了回国手续。他买好了从加拿大飞往香港的飞机票,把行李也交给了搬运公司装运。然而,就在他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忽然收到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的通知——不准回国!移民局威胁道,如果私自离境,抓住了就要罚款,甚至要坐牢!移民及归化局迫害钱学森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不少美国友好人士出面营救钱学森,为他找辩护律师。他们募集了 15000元美金作为保金,才算把钱学森从看守所里保释出来。1955年 6 月,终于在周关怀下,钱学森一家人回到阔别20--年的祖国。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电视节目,许多人为了得到一张绿卡,为了能够留在国外,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倾家荡产。我不知道国外有多好,但我知道一个像钱学森这样的人,是每一个国家都会敞开大门迎接的人。我希望我成为这样一个人。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4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钱学森知道了这个好消息,就要立刻回国,他情愿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也要回归祖国。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希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低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让他离开。”读到这里,我想大家气得心里咚咚跳,牙齿咬得咯咯响,太可恶了!

“我是中国人,我要报效祖国。”最后,钱学森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投入了祖国的怀抱中,和人民共同呼吸,共同患难,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心只想着报效自己最挚爱的祖国。

然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飞上了天空,第一枚州际导弹发射成功。”钱学森倾注大量的心血。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里至少向前推进20--年。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导弹之王”。

“我是中国人,我要报效祖国。”我想:钱学森爷爷一句简单而普通的话,却让我们大家读完这故事后从心底涌出天大的自豪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钱学森爷爷的敬佩之情。当然,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少年更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向钱学森爷爷一样报效祖国,把祖国的明天建设更好!

无论你是怎样的人,心里都要眷恋着祖国,心里首先要想着报效祖国,热爱祖国。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5这几天,我看了钱学森的故事。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年轻时在

金钱的故事范文4

一、单选题(共3题;共6分)

1.存入银行1000元,年利率是3.56%,两年后可得本息共多少元?列式正确的是(

)。

A. 3.56%×2             B. 1000×3.56%×2             C. 1000×3.56%×2+1000             D. 3.56%×2+1000

【答案】

C

【考点】百分数的应用--利率

【解析】【解答】解:两年后可得本息:(1000×3.56%×2+1000)元。

故答案为:C。

【分析】两年后可得本息=两年后的利息+本金=本金×年利率×年数+本金,据此代入数值解答即可。

2.李伟将压岁钱2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三年,年利率是2.75%。到期后,银行支付的利息是(

)元。

A. 55                                          B. 165                                          C. 2165

【答案】

B

【考点】百分数的应用--利率

【解析】【解答】解:2000×2.75%×3

=55×3

=165(元)

故答案为:B。

【分析】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根据公式计算利息即可。

3.某原料供应商对购买其原料的顾客实行如下优惠措施:1、一次购买金额不超过1万元,不予优惠;2、一次购买金额超过1万元,但不超过3万元,给九折优惠;3、一次购买金额超过3万元,其中不超过3万元九折优惠,超过3万元部分八折优惠。某厂因库容原因,第一次在该供应商处购买原料付款7800元,第二次购买付款26100元,如果他一次购买同样数量的原料,可以少付(

A. 1460元                               B. 1540元                               C. 3780元                               D. 4360元

【答案】

A

【考点】百分数的应用--折扣

【解析】【解答】解:7800+26100=33900元,26100÷90%=29000元,7800+29000=36800元,30000×90%+6800×80%=27000+5440=32440元,33900-32440=1460元,所以可以少付1460元。

故答案为:A。

【分析】该厂实际付的钱数=第一次购买付的钱数+第二次购买付的钱数,第二次购买没有打折前花的钱数=该厂第二次购买实际花的钱数÷一次购买金额超过1万元,但不超过3万元打的折扣,所以该厂没有享受优惠前一共花的钱数=该厂第一次购买付的钱数+第二次购买没有打折前花的钱数,所以一次购买需要花的钱数=没有超过3万元打折后花的钱数+超过3万元打折后花的钱数,然后与该厂实际付的钱数作差即可。

二、填空题(共2题;共3分)

4.近几年我市快递业务量逐年递增,预计今年将同比增长近两成,“两成”改写成百分数是________%。周叔叔去快递公司应聘,该公司每日基本工资80元,另外每送一件快递再加0.5元。如果周叔每天送n件快递,一天可以拿到工资________元。(1天工资=基本工资+送快递另加的费用)

【答案】

20;0.5n+80

【考点】百分数的应用--成数

【解析】【解答】解:“两成”改写成百分数是20%;周叔叔可以拿工资:0.5n+80(元)。

故答案为:20;0.5n+80。

【分析】第一问:几成就是百分之几十;

第二问:用一件快递再加的钱数乘快递件数表示出送快递另加的费用,再加上基本工资即可表示出一天可以拿到的工资。

5.某商场在“六一”期间益智类玩具打“六六折”促销,也就是把这类商品优惠了________ %。

【答案】

34

【考点】百分数的应用--折扣

【解析】【解答】解:六六折=66%

1-66%=34%,商品优惠了34%。

故答案为:34.

【分析】打“六六折”意思是现价是原价的66%,便宜了原价的34%。

三、解答题(共5题;共30分)

6.王老师要买60个足球,三个店的足球单价都是25元,你认为王老师到哪个店买合算?

【答案】

解:甲店:60÷(10+2)=60÷12=5(组),5×10×25=1250(元);

乙店:60×25×80%=1500×80%=1200(元);

丙店:60×25÷200=1500÷200=7(个)......100(元),60×25-7×30=1500-210=1290(元)。

1290>1250>1200。

答:乙店合算。

【考点】百分数的应用--折扣

【解析】【分析】先根据“要买足球的数量÷(优惠买的数量+优惠送的数量)=买几组优惠的数量,甲店花的钱数=买几组优惠的数量×优惠买的数量×足球的单价”、“乙店花的钱数=要买足球的数量×足球的单价×折扣率”、“要买足球的数量×足球的单价÷购物优惠的价格=满几个购物优惠的价格......剩余的钱数,丙店花的钱数=要买足球的数量×足球的单价-满几个购物优惠的价格×购物优惠的价格”,代入数值分别计算出甲店、乙店、丙店买完足球需要花的钱数,再进行比较,哪个店花的钱少即在那个店买合算。

7.“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六一班设置了班级图书角。

(1)图书角里有故事书和科技书共140本,其中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

,图书角里的故事书和科技书各有多少本?

(2)为了扩充图书种类,李老师准备为班级图书角购买一套原价1000元的图书。这套书在当当网可享受“每满200元减80元”的活动,在淘宝网可享“折上折”,即先打七折再打九折。请你算一算,在哪个网上购书更优惠?

【答案】

(1)解:科技书本数:

140÷(1+)

=140÷

=80(本)

故事书本数:140-80=60(本)

答:图书角里的故事书有60本,科技书有80本。

(2)解:当当网:1000-1000÷200×80

=1000-400

=600(元)

淘宝:1000×70%×90%

=700×90%

=630(元)

答:在当当网上购书更优惠。

【考点】百分数的应用--折扣

【解析】【分析】(1)以科技书本数为单位“1”,故事书和科技书的总数是科技书的(1+),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故事书和科技书的总数除以占科技书的分率即可求出科技书本数,进而求出故事书本数;

(2)当当网:先确定1000元里面有几个200元,就是减少几个80元,这样计算出总价;淘宝:用原价乘70%,再乘90%即可求出折后价格。比较后确定哪个网上更优惠即可。

8.六一儿童节,爸爸给松松买了一套儿童桌椅,一共用了266元。其中桌子按标价打了七折实际用了210元,椅子按标价打了八折。椅子的原标价是多少元?

【答案】

解:(266-210)÷80%

=56÷80%

=70(元)

答:椅子的原标价是70元。

【考点】百分数的应用--折扣

【解析】【分析】用一套的售价减去一张桌子的售价求出一把椅子的售价,然后用椅子的售价除以80……即可求出原来的标价。

9.邮局汇款的汇费是1%,在外打工的小明爸爸给家里汇钱,一共交了38元的汇费,小明的爸爸一共给家里汇了多少元?

【答案】

解:38÷1%

=28×100

=3800(元)

答:小明的爸爸一共给家里汇了3800元。

【考点】百分数的应用--税率

【解析】【分析】给家里汇的钱数×汇费率=汇费,据此可得:汇费÷汇费率=给家里汇的钱数。

10.某品牌运动服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八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20元的方式销售,爸爸要买一件标价520元的这种品牌运动服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答案】

解:A商场:520×80%=416(元)

B商场:5×20=100(元),

520-100=420(元)

416<420

答:A商场省钱。

【考点】百分数的应用--折扣,最佳方案:最省钱问题

【解析】【分析】A商场:标价×折扣=售价;

金钱的故事范文5

今天,我和哥哥们开展了一次辩论会,主题是——什么才是珍宝?激烈的辩论会开始了~(我是反方,哥哥是正方)

反方辩友:“在我认为金钱就是珍宝,对方辩友,你认为呢?”

正方辩友:“你所说的话太俗了,现在人都追求高尚,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珍宝!”

反方辩友:“错,现在拥有金钱能拥有一切,史上多少人,因为没钱而无法生存,而有钱的可以享受一切!”

正反辩友:“你说的不无道理,可是很多人也因为有钱而丢掉性命,那些贪官虽然有钱,但是后果还不是别人暗算就是被皇上抄家!而且还有一个故事说:一个樵夫,在山上砍柴,不小心把斧子丢掉了河里.....最后他还得到了一个金斧头和一把银斧头。而另一个贪婪的人却......””

"得得得,别说了,这个故事地球人都知道。总归那只是大人哄小孩睡觉讲的故事,一点依据都没”我说道。

正方辩友:“那好,你应该知道唐玄宗吧!当年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开明,还不是因为他重用才能,深受老百姓的爱戴,而后期他却骄奢成习,不顾老百姓的身心,任用奸人,导致了安史之乱,使唐朝走向衰落!所以心灵美才是珍宝,只有心灵美才能拥有金钱!”

我道:"哦!你赢了”

通过这件事我懂了什么才是珍宝。

你懂了吗?

金钱的故事范文6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孩子的财商教育何尝不是如此。给孩子零用钱,不如引导帮助他树立正确的财商观念。同样,留给孩子一笔丰厚的遗产,不如让他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让孩子不要陷入金钱的误区中。

所谓“财商”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作家罗伯特.T.清崎(Robert T. Kiyosaki )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提出的。而中国财商教育第一人汤小明将财商定义为一个人与金钱(财富)打交道的能力。他认为,金钱文化已强势地渗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与金钱打交道的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幸福,财商教育也由此应运而生。的确,成年人需要接受财商教育,孩子更需要,让孩子从小就接受财商教育,让他们正确理解金钱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摆脱由不良金钱观所沾染的恶习。

孩子喜欢谈论金钱应该制止吗?

如果孩子喜欢在大人面前谈论金钱的话题,此时,家长千万不要认为孩子是钻进了“钱眼儿”里。孩子对金钱话题感兴趣,说明他们的财商正处于萌芽阶段,如果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客观的金钱观念,对他日后的成长将大有裨益。

著名的思想家梁漱溟曾说过:“不管你认同与否,今天我们生活的样法已经深深打上了金钱的烙印。金钱文化已在今天快速发展并且繁荣起来了。一方面,它让我们的生活更迷茫、更浮躁,甚至颠倒了生活的本末,带来执着痛苦;另一方面,金钱又促进了商品的交换和财富的增加。”诚然,我们在审视自我生活时,我们是如何看待物质生活与金钱的呢?是否将工作仅作为谋生的工具,每天面对繁重的工作,心中满是牢骚与不满,丝毫得不到快乐呢?面对物价飞涨的现状,我们是否越来越看重金钱,而忽视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金钱的重压下,作为家长,该如何与孩子沟通,让他们长大了不为金钱所奴役呢?

庄子曾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人也如此,我们到底需要多少物质享受呢?住数百平的大洋房、开上百万的豪车、戴奢华的高档珠宝、吃高档的餐馆……追求过分的物质享受却不身体力行,让自己沦为金钱的奴隶,是何等的悲哀呢?所以,让孩子在财商启蒙之时,就引导他们明白盲目追求金钱的害处,告诉他们真正的富者,不是为金钱工作,而是为自己的兴趣、事业努力的人,他们在自己的事业中获得金钱,同时也获得了精神的享受。因此,家长不要耻于跟自己的孩子讨论金钱,而应该积极地帮助他们健康地认识金钱是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而不是沦为金钱的奴隶。

孩子迷上怎么办?

有人认为,买可以以小搏大,如果够幸运的话,2元钱可以变身500万元。也有不少人因此以研究号码为乐趣,成天泡在站。如果孩子被家长这种不理智的行为所影响,小小年纪也想着通过发财,荒废了学业,岂不是一幕人间悲剧吗?

过分痴迷于,与古人所说的守株待兔并无区别,说白了就是希冀不劳而获来收获财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我们要牢记的道理,也是我们要教育孩子的生活教材。

在《财商伴我成长》一书中提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淘金者名为彼得·弗雷特,他与其他的淘金者都想挖到金子成为富翁。但是事与愿违,六个月后,他一无所获,甚至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当他决心离开这里时,他发现地上长了嫩绿的小草。一个种花的念头让他豁然开朗。既然挖不到金子,倒不如付出劳动,让土地开出美丽的花朵。后来,他将花朵卖到集镇上,没过多久,他就成了富人。这个故事说明了,靠运气发财倒不如付出自己的努力,让生活更充实也更快乐。如果孩子产生了“不劳而获”的念头,不如给他讲讲这则故事,也可以送给他一粒种子,让他亲自播种、照顾它,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体验到通过劳动收获硕果的快乐。

从小告别月光

年轻人刚步入社会,不懂得储蓄,花钱大手大脚,变成了“月光族”。事实上,这一现象背后影射出80、90后在小时候并未受过良好的财商教育,故而长大工作后,在金钱的管理上欠缺火候。

“月光”的害处,不用赘述,却不能不引起家长的重视,娃娃的教育要从小抓起,财商教育也是如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引导孩子养成储蓄的习惯,譬如压岁钱、零花钱都可以成为孩子储蓄的对象。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参观银行,了解银行的作用,告诉他们多余的钱可以存在银行里,既遏制乱花钱的习惯,也可以产生利息。家长也可以给孩子讲讲“钱生钱”的道理,从存钱的利息可以扩展到基金、股票、债券、黄金等理财方式,让孩子由浅入深地地了解财富增值的方式,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理财观念的小种子。

让孩子了解价格的秘密

金钱的故事范文7

明代有一种仅见的大型方穿镂空钱,其铜质精良,钱体大而厚重,双龙的眼睛圆睁,张牙舞爪,造型独具特色,大有惟我独尊、不可一世之势,有明代官窑瓷器和宫中织锦中双龙图案的韵味。钱的两面涂有朱砂,当为宫中之物或贵族用品,为镂空钱中罕见珍品。

至明清时期,镂空中的双龙也趋于末路,龙的形象已呈呆滞,生气全无。不似龙而似“虫”,龙的披麟状若算子,故有人将此种类形的双龙戏称为“弹簧龙”,十分形象贴切,预示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行将寿终正寝的兆头。虽然清代有一种双龙镂空钱,在其边缘上铸造了一圈“寿”字,似乎在为大清王朝唱挽歌,但历史终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凤也是中国古代四灵之一,双凤题材的镂空钱品种稍少于双龙题材。最早所见双凤镂空图案为唐宋时期,凤穿牡丹是双凤题材中最常见的形式。双凤题材中的珍稀品是辽金时期的方穿双凤,边廓带有刻花且两面图案有异的品种更为稀见。

双凤钱中有一种出自云南,也有人说是双孔雀。云南是孔雀的故乡,那里的先民把孔雀的形象和钱币结合起来是再贴切不过的事了。

双凤镂空钱的早期版可追溯到宋,到明清仍有铸造,花钱中大跨度的铸造现象是很常见的。由于其构图典雅,面世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故宋以后历代均有铸造,以致到今天,伪品也还是层出不穷。早期版边廓珠圈清晰深峻,铸造精整,铜质密度大,有压手感。晚期版珠圈模糊,孔雀及尾的线条弥漫不清,钱体已趋轻薄。

由唐宋到明清,千余年来,双凤题材的镂空钱从未间断。构图中的双凤有的丰满,有的修长,有的繁复而雍容,有的简约而空灵,有的写实,有的夸张。

双狮逐钱也是镂空钱中的大宗,狮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吉祥、威武。在民间的舞狮中,戏狮人手持的所谓“绣球”,也是由几面钱形所组成的球状物。可能镂空钱也是吸取了这样的画面,因此,也有人将这种题材的镂空钱称之为“双狮戏绣球”,一般是两只可爱活泼的小狮子在追逐两个“金钱”。所见有大小数种,大的珍稀,狮的形象更加图案化一些;小的精美生动,活泼可爱。宋辽金至元明均有铸造。

鹿谐音“禄”,又传说鹿是长寿仙人的坐骑,故在镂空钱中多有表现。一般以双鹿的形式为常见,通常饰以吉祥草,造形美观。

“回头鹿”镂空钱,小型,此钱两面各有一鹿跳跃在吉祥草中。此钱中小鹿回头凝视的一瞬间极为生动传神,是镂空花钱中的精品。此钱中的小鹿形象两面有别,造型不同,为早期镂空花钱的特征之一。这种镂空钱的铸造年代应为晚唐至宋,存世极少。

双鹿镂空钱大型厚重精美者少见,铸造年代由宋至明,边郭有单轮有双轮,也有三重轮的,也有边郭饰以珠圈的。

楼阁钱是云南镂空钱的另一杰出代表。年代同孔雀钱。分大小、方穿圆穿、精细繁褥与简约写意数种,铸造均精好。其中小版和圆穿较少见。

“花前月下”镂空钱也是云南地区特产。花前月下、指天为盟的情景,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和渴望。此种钱现代伪品极多,鉴别的要点是伪品通常厚,线条粗糙,没有出土或传世特有的包浆,新品包浆没有自然气息。

云南地区所产镂空钱还有一种“状元归故里”故事钱,存世稀少。表现了高中榜首的状元郎,骑着高头大马回乡省亲的情景,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楼阁上有一似老妪的人物倚窗眺望,盼子归来。马前有书童伺候,行进前上方有报喜的瑞鸟。整个画面喜庆祥和,是镂空钱中的珍稀品种。与此镂空钱相似的还有一品,画面是一位妇人和一位男子,似是表现相送的场景。如果是的话,很可能就是“状元归故里”故事的前半部分,表现了母亲送子求学的场景,而“状元归故里”则是功成名就、不负母望的美好结局。用两枚钱讲述一段故事,这在镂空钱甚至在所有花钱中是绝无仅有的,也可以说是镂空钱中的“套子钱”了。

云南所出更珍稀的镂空钱还有一种是三个人物,一坐一跪一立,似道教文化中的老子授经故事。目前只发现了一枚。

云南所出镂空钱中还有一种是若干个人物手拉手的图案,其含义一直没有得到答案。近查资料,在云南古滇文物中,常有一种圆形青铜饰物上,外缘饰有许多人手拉手围成一圈的装饰,这应是庆丰收或是喜庆的跳舞场面,镂空钱中的这种构图的含义,至此已经迎刃而解了。

镂空钱中还有一种表现老鼠题材的品种,取材于民间的“老鼠偷油吃”的传说。民谣有:“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这种老鼠题材的镂空钱,正是表现老鼠偷油吃的一个瞬间,老鼠的眼、耳、须、爪、尾等刻划得细致入微,特别是它狡黠和贪婪的神态令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是镂空钱中的神品。民间风俗,农历正月二十五为“填仓节”,是日,粮商米贩祭“仓神”,仓神即老鼠。据说当晚不许点灯,老鼠要在这天晚上嫁女。

镂空钱中还有一种表现兔子的品种,所见有四兔和五兔,年代在明以前,也是镂空钱中的珍稀品种。

镂空钱中的动物题材,属12生肖的品种,其用途可能和生肖避邪有关。

镂空人物故事钱中有双人鱼一种,对其内涵,多数人认为是一双男女足下踏一鱼,表现了劳动或生活中的情趣。但如果对清晰的版别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两个人物的着装更像是士兵的铠甲,两人手举之物也更像是盾牌。故笔者认为这枚镂空钱表现的是战争的场面,两个着铠甲的士兵分别代表了楚汉双方,更妙的是以一条鱼代表了江或河,是古人虚实手法的杰作,因此笔者将它命名为“楚汉相争”,至于是否准确,则需请方家评判。

还有一种是一个妇人和一条硕鱼相对,有的说是妇人在庖鱼,有的说是表现了渔人的生活,但都觉得不甚贴切。前者,妇人临厨可表现的内容何其多也,为什么单要撷取庖鱼呢?后者,渔人的生活用男性表现才更合适。因此,此钱表现的内涵还是有待破解的一个谜。古人常常将鱼和性联系在一起,那么这个有丰满妇人和硕鱼的镂空钱是否也和表现有某种联系呢?

镂空钱中有一类是表现以鱼为主题的题材。多为双鱼,也有三鱼、四鱼等,大小均有,最小的不足2cm,大的有5-6cm。鱼在中国早期的文化中隐喻为,两性欢悦,鱼水交欢。后取谐音演变为富余、富裕。富裕是人类的共同企盼,故在辽金后,鱼的题材屡见于铜镜、花钱及其他的装饰纹样中,在镂空钱中也屡见不鲜了。不过,在镂空家族中,鱼仍是比较少见的品种。

镂空钱中最大一族是花卉钱,表现的主题是各种花草植物。“花钱”的称谓也正是源于此。中国传统文化概念中几乎所有的吉祥植物花卉如牡丹、、桃花、莲花、金银花、梅花等等,在镂空钱中几乎都能找到。铸造年代从魏晋至明清连绵不断。比较早期的是莲花,和汉魏时期佛教大盛不无关系。有一种大型精美的花卉镂空钱,穿为并列三孔,当为金元时期的产物。比较珍稀,晚期版见于明和清初,铜质由青铜转而黄铜。

镂空钱中有几种不明意义,一种很像现代汽车的方向盘;一种很像轮船所用的舵轮。一种像是围着穿孔排列了五枚元宝。它们多出自契丹故地,其形态显然是受到草原文化的影响,前者很象是决穿的扩大化,民间图案中常常把决穿的四角放大到边郭,并以此作为钱币的图形。像舵轮的一种也可能有佛教中的转的影子。像五枚元宝的一种究竟是什么意义,至今没有合理的解释。它们应为辽至元明之物。

和其他花钱一样,镂空钱的铸造也有官炉、民炉之分,一些大型精美、铜质密度大的镂空钱应出自官炉。一些大型精美的双龙钱还有可能是宫钱。既然镂空钱是用来祈福的佩物,那么,宫廷和民间就都有使用的需求。

镂空钱有墓葬中出土的报道,前些年,湖南洛塔吴作厅出土一批东西,有铜狗,有镂空花钱(双龙钱)。考古资料上写着:“土家族梯玛祭祀器”。同时出土的还有其它祭祀品,估计此枚镂空钱也应具有同样(祭祀)的功用。但这仅仅是个孤例,不能因此而断定镂空钱具有这方面的功用,也许这枚镂空钱只是被人临时抓来“兼职”的。

根据目前所见,我们可以大致将中国古代镂空钱划分为几个阶段:

汉、唐、五代是镂空钱的发生、发展期;

宋、辽、金及元是镂空钱的鼎盛期;

明、清是镂空钱的没落期。

镂空钱从汉唐宋元以至明清民国两千余年间,一直受到官民的喜爱,成为花钱家族中的一宗。现在人们把厌胜钱习称为“花钱”,其实,“花钱”一词最早就是专指镂空钱的。根据大量传世和出土的镂空钱实物来看,可以总结出一些特有的规律,早期的镂空钱比较小型,如汉唐(唐早期)时期的,这种现象可能和汉唐(除三国吴铸行过少量大钱外)较少铸行大钱有关。自晚唐五代始,大钱渐多,两宋时期,特别是南宋,政府铸行大钱,花钱自然也受其影响,故宋元时期的大花钱多,花钱中的一些直径较大且厚重的品种,多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这种现象说明花钱的大小形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行用铸币的影响。

镂空钱的艺术表现力强,内涵丰富,创作手法灵活,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题材设计纹样独特的视觉魅力,构图之浪漫,想象之大胆几达极致,因表现内容而各臻其妙,有的思极纤巧,细腻繁复,有的富丽恢宏,大气磅礴。无论是构图设计还是铸造工艺,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其工艺的复杂程度以及艺术成就,是行用货币和花钱中以吉语为代表的文字类花钱无法与之相比的。就此而言,镂空钱的艺术品位,在花钱大家庭中,应与艺术成就极高的神怪花钱比肩,同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金钱的故事范文8

第五单元: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

“金钱”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写作这个作文题我们可以讲述一个与“金钱”有关的故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也可以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可以是人们为了追求金钱而迷失自我的事情,也可以是体现真、善、美,弘扬正能量的故事。记叙过程中,要表达一个观点。关于“金钱”,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金钱是肮脏的,但也有人认为,只要取之有道,金钱就是干净的;有人觉得,有钱能使鬼推磨,但也有人认为,金钱不是万能的;有人视金钱如粪土,但也有人认为,没有金钱绝对是不行的……那么,你对金钱持什么样的观点呢?可先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引经据典,加以论证。

马路对面有一家小面摊,卖我们这儿的特色面条――鱼汤面,由于口味正宗,价廉物美,再加上店主服务热情,生意一直红红火火。现在,我揣着一张50元假币,准备前去品尝一碗鱼汤面,完成父亲下达的任务――把这张假钱花掉。

今天早上,我和父亲一起去菜市场卖芸豆,刚进市场没多久,就来了一个骑电单车的中年人,看上去一脸的坏笑。只见那人先在其他摊位买了一些青菜,最后径直来到我们的摊前,开口便说买10斤芸豆,掏出一把钱,漫不经心地从中间抽出一张50元递给父亲。父亲接过钱,脸上笑开了花,忙让我找那人20元,还多抓一大把毛豆送给他。

哪曾想,卖完芸豆后,父亲拿着这张“大票子”去小店买酱油,顺便兑换些零钱回来时,却被告知钱是假的。父亲气得脸色发青,眼里满是痛楚,午饭也没吃。

很快,父亲便有了主意,他“命令”我拿着假钱去消费,把它“转”掉。

我虽然一百个不情愿,但迫于无奈,还是骑着车出了家门。不知不觉就来到了一家面摊。这家面摊的老板娘人老实,就来这试试吧!

已经过了午饭时间,没几个顾客,见有客人上门,老板娘忙招呼我坐下,然后熟练地抓起一把面条下到锅中,一只手不停地用长筷子搅拌,另一只手取碗,舀鱼汤,添佐料……不一会儿,一碗热气腾腾的鱼汤面就端到了我面前。

“孩子,快吃吧,一定饿坏了……”老板娘一脸温和地看着我。

我不禁想起了我的母亲,她平时也是这么温柔地看着我吃饭的,我顿时觉得心里暖暖的。我更想起了我的父亲,为了维持生计,给母亲看病,供我上学,父亲起早贪黑地劳作着,满脸风霜,就像这位老板娘一样。老板娘赚钱也不容易呀,我怎么能把假钱“转”给她?

用筷子搅了一下面条,一个荷包蛋静静地卧在碗底,我的心猛地一颤。老板娘笑了:“吃吧,免费送给你的,你正长身体呢,中午光吃一碗面条可不行。”

我的眼睛瞬间湿润了,一滴眼泪悄然落进了碗里。

吃完面条,我拿出自己的5元钱,交给了老板娘。然后找个僻静处,咬着牙,把那张50元假币撕得粉碎。

点评

本文围绕一张假钱,记叙了父亲收到假钱后让“我”花掉假钱,最终“我”却把假钱撕掉的全过程,既描写了面摊老板娘的热情、温和,也表现了“我”的幡然醒悟,可谓曲折生动。在行文过程中,既有精彩的动作描写,如老板娘下面条时的“抓”“搅拌”“取”“舀”“添”等;也有生动的心理描写,如面对温和的老板娘,“我”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起老板娘的不容易;还有鲜活的神态描写,如父亲“脸上笑开了花”“脸色发青”等,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金钱的故事范文9

读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有感

我喜欢读书,可我更喜欢读故事书。今天,我又读了一本《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书。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掩卷沉思 ……

他们夫妇俩住在一间破烂的小木棚子里,后来渔夫救了金鱼,渔夫答应报答他们。渔夫妻子没完没了地向金鱼提条件,金鱼也依次帮他们实现了。妻子得寸进尺,想要做海上的女霸王,统治大海一族,惹怒了金鱼。最后,他们又恢复了老样子。

这就是贪心的下场。渔夫妻子真是贪得无厌,如果她早知足,早就享受到好日子了。以前的荣华富贵也不至于一无所有了。

说起贪心,我也有过一段经历。

小时候,我去商店买盐 ,售货员把找回的钱放在柜台上,我当时没在意,就拿起钱揣兜了。回家才知道,售货员多找了钱。我把这件事隐瞒了下来。最终,纸包不住火,事实暴漏了。我的下场真是惨极了。

我日后一定要远离“贪心”这个魔鬼远点,做一个好孩子。所以,我要劝告大家,贪心不但不会给我们带来好运,带给我们的往往是惩罚。像古代那些贪官,虽然有时贪心会给他们一些利益,但最后哪个逃过了正义的手掌心?那个没被处死?那个没接受惩罚?……

读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后,我以贪心的渔夫妻子为耻,以善良正义的金鱼为荣。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金钱的故事范文10

读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有感

我喜欢读书,可我更喜欢读故事书。今天,我又读了一本《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书。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掩卷沉思 ……

他们夫妇俩住在一间破烂的小木棚子里,后来渔夫救了金鱼,渔夫答应报答他们。渔夫妻子没完没了地向金鱼提条件,金鱼也依次帮他们实现了。妻子得寸进尺,想要做海上的女霸王,统治大海一族,惹怒了金鱼。最后,他们又恢复了老样子。

这就是贪心的下场。渔夫妻子真是贪得无厌,如果她早知足,早就享受到好日子了。以前的荣华富贵也不至于一无所有了。

说起贪心,我也有过一段经历。

小时候,我去商店买盐 ,售货员把找回的钱放在柜台上,我当时没在意,就拿起钱揣兜了。回家才知道,售货员多找了钱。我把这件事隐瞒了下来。最终,纸包不住火,事实暴漏了。我的下场真是惨极了。

我日后一定要远离“贪心”这个魔鬼远点,做一个好孩子。所以,我要劝告大家,贪心不但不会给我们带来好运,带给我们的往往是惩罚。像古代那些贪官,虽然有时贪心会给他们一些利益,但最后哪个逃过了正义的手掌心?那个没被处死?那个没接受惩罚?……

读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后,我以贪心的渔夫妻子为耻,以善良正义的金鱼为荣。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金钱的故事范文11

2.7万元“馅饼”从天降

6月初,南京市一名下岗女工杜女士被一个烫手的“馅饼”砸了个正着。原来那天她去中央门某银行取款时,因为银行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杜女士本该取的3000元居然被给成了30000元,多了一个小小的零,却足足翻了十倍!

杜女士回忆说:“去取钱的时候已经下午4点半啦,当时拿着我丈夫几天前才存进银行3000元的存折,然后在一个柜台就要求全部取出,手续完成后,银行服务员将钱放进了一个信封。拿到钱后我没有清点,就急忙塞进包里往金桥市场跑,所以当时也没有发现银行多给钱。”

等到杜女士要拿钱付款时,刚一拿出信封就感觉不对劲了,因为3000元和30000元的厚度相差很大,打开信封一看,才发现里面竟然是3捆未开封的百元大钞,这下杜女士惊呆了,清点之下,才发现银行多给了自己2.7万元之多。这可真的是天降馅饼了。不过面对银行的这份意外“大礼”,杜女士一想到前些年的“许霆案”,就直冒冷汗,紧接着急忙返回银行退还这笔钱。

三次还钱均遭拒

然而,令杜女士心惊肉跳的奇妙旅程这才刚刚开始。她做梦也没有想到,当她赶到银行后,还未说明来意,杜女士就被赶出了大门,工作人员隔着门缝说:“银行下班了,正在结账!”

身上揣着银行多给的2.7万元现金,坐立不安的杜女士说什么也不肯就这样回家。好在过了一会,一辆运钞车驶来,银行大门开了。杜女士想借机进入银行还钱,这时该支行的行长走上前来,杜女士急忙说明来意,谁知这位行长也是连听都未听,就迅速将杜女士关在银行大门外。

面对这样的尴尬境地,杜女士被逼无奈只好选择报警。“许霆的事情大家都还记得,我好害怕”。杜女士担心自己多拿了银行的钱,成为下一个“许霆”。当中央门立交桥派出所民警赶到后,杜女士将取款过程说了一遍。于是,杜女士在民警陪伴下第三次找上银行要还款,但银行给出的答案是:“银行不差钱!”便又不负责任地将他们赶出门外。

由于三次还款被拒,杜女士只好将2.7万元现金暂时交给派出所保管。就在当晚,银行发现账面现金不对后,才急忙兵分两路连夜追款,一路向派出所赶去,一路寻找杜女士的家庭地址和联系方式,在确认客户杜女士已将2.7万元暂时保存在派出所时,前来追款的银行工作人员悬着的心这才放下。

在派出所办理现金移交手续时,由于得知杜女士希望得到道歉的要求,经派出所联系,双方在南京下关白云亭宾馆门前见了面。可到来的行长仅向杜女士口头表达了“谢谢”二字,并称事故原因主要是该柜员是一名新手操作不当所致,行长说完这些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

本是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件,却由于银行在整个事件中所体现出的令人惊讶的傲慢和霸道作风,激起了网民的一致愤慨。网友“细水长流”气愤地数落了银行的一系列霸王规矩:“ATM取出假钱,银行无责;网上银行被盗,储户全责;银行多给钱,储户义务归还;银行少给钱,离开柜台概不负责;ATM机故障少给钱,用户负责;ATM机故障多给钱,用户盗窃;广东开平银行行长贪污4亿元,判2年;多吐17万元给老百姓许霆,判无期――这就是咱中国的银行!咱们老百姓既惹不起,也躲不起!”

“在路上”则分析说:“像杜女士这样的情况绝非偶然!这样的银行失职、失责事情多了去!但他们从来不找自己的原因,总是找客户的责任!在这起事件中,强势集团与弱势群体行为的差异一目了然,可到底是谁给了银行如此霸道的权利?”

“华夏雄鹰”进一步分析说:“不管银行多给钱还是ATM机多出钱,都不是储户主观故意造成,错在银行,却为何只追究储户责任?此是何法?!银行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许客户还钱,难道储户就不能告银行故意引诱犯罪吗?”

这一事件之所以会在网上引起广泛热议,关键在于杜女士遇到的心烦事并非孤立个案,而且由于近年来银行在面对中小储户时早已霸道成风,许多老百姓在与银行打交道时都遇到过类似事件,所以才会对银行的所作所为“义愤填膺”。

面对银行一而再、再而三地体现出的傲慢和霸道作风,我们不禁要问:银行的底气从何而来?我们中小储户在与银行发生纠纷时,难道只能任银行宰割吗?

相关链接

银行霸道由来已久

许霆案

2006年,广州一名保安员许霆在某商业银行ATM取款机上取款时发现取款机系统出现错误,本想取款100元,结果ATM出钞1000元,而银行卡存款账户里却只被扣除1元。于是许霆和同伴郭安山利用这个故障先后三次共取走了17.5万元。案发后,广州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许霆以非法侵占为目的,伙同同案人采用秘密手段,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已构成盗窃罪,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此案判决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激烈辩论。2008年案件重审,许霆改判处5年徒刑,退还所有赃款并处罚金2万元。

多发工资银行也霸道

2008年,由于银行出错,400多人的广东水口国康电子厂超过80%的员工被多发一倍工资,多发工资总计有几十万元。银行发现问题后,立即冻结没有取出钱的账号,并在民警护送下,到国康厂向工人追讨多发的钱。按照名单,由工厂方面协助,分批把工人请到食堂,要求工人退还多发的工资,以致影响了该厂当日的生产。

对于部分声称钱已花完无力还钱的员工,银行要求其在一张写明非法取钱、保证还款的保证书上签名。如不还款,银行威胁要将其名字在网上公布,还要报警追究刑事责任,而且知道员工家地址,可以找员工父母要。

设局“抢劫”储户

2009年,江苏宿迁出租车司机冯新良接到一陌生电话,自称是冯新良老客户,要冯新良亲自开车来接人,到了指定地点――珠江路上一家银行网点,竟有两个陌生男子上前,一个抓住车门,另一个质问冯新良银行存折在哪里,让冯新良以为遇上了抢劫。原来,银行盘点账目时少了4000元,通过监控录像,确定少的4000元打到了冯新良存折上,于是以“用车”为名将冯新良骗到银行。结果报警后查证,此事与冯新良无关系。银行却只是推说因为刚参加工作的实习生“业务不太熟悉”才出现差错。

要储户自己给自己填“感谢信”

金钱的故事范文12

    犯罪嫌疑人甲某,某县教育局下属某校原校长。

    2001年末,乙某(某县教育局局长)到甲某任校长的某校找到甲某说,快过年了,需要一笔钱给领导拜年,让甲某想办法弄点钱给他。甲于是采用虚构事实的方式,虚报冒领了属于该校所有的五万元公款,于2002年年初(即旧历2001年年末)的一天将五万元公款送给了乙某。后案发。

    分歧意见:

    对于本案应该如何定性,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甲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因为据甲某的交待,甲本人不具有占有的故意,而且这五万元钱一分未被其揣入腰包,相反,是全部送给了乙某。根据贪污罪的犯罪构成四个要件,甲某并不完全具备,故甲某不构成犯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甲某将贪污来的钱送给他人的行为不影响对其贪污行为的定性,应该追究甲某的贪污罪的刑事责任。

    评析意见: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即甲某构成贪污罪,具体理由如下:

    第一,从构成贪污罪的犯罪主体上看,甲某所在的学校是公立学校,而甲某本人是国家的正式干部,根据《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因此,甲某的身份符合贪污罪中关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特殊要求。

    第二,从构成贪污罪的主观要件上讲,甲某在主观上是具有占有五万元现金的直接故意的。虽然形式上,甲某是在其上级领导乙某告诉他让他想办法弄点钱,于是甲某才拿出学校的钱去送给乙某,甲某不是自己起心要从单位的公款中虚报冒领这笔钱。但是,甲某对于乙某的明显的索要行为,并不能够从自己的合法收入积蓄中拿出这笔钱来。于是,当甲某为了一不动用自己的合法收入储存的钱(况且也不够五万元),二不使自己出去举债来凑足这笔钱,而妄想借鸡生蛋、玩空手道地打起了自己所全权管理的某县某校的资金时,甲某在主观上就已经具有非法占有的直接故意了。更何况,甲某在采取一定的行动,最后终于将这五万元公款从学校帐上骗取出来时,他主观上的占有故意已经明白无误地显露出来。

    然而,针对这主观上是否存在着的直接占有故意,甲某辨称:我并没有占有这笔钱,事实上,我已经把钱送给了乙某,乙某可以作证。乙某也说收了这五万元钱,但乙某又说已把钱拿来给领导拜年了。针对甲某的诡辩,笔者认为,就是甲某这种把钱送给乙某的行为,也同样显露出了其非法占有公款的主观故意。从常理上讲,当一个人要把一大笔钱赠送给别人时,对方会认为你是把属于自己的钱即自己拥有完全所有权的钱送给他;对赠予方来讲,你在行使民法上赠予的权利时,是否是应该对赠与之物拥有完整的所有权呢?如果赠予方没有完整的所有权,你又怎么能随意处分不属于自己的赠予物?打个形象的比喻,一个小偷很想向希望工程捐款,以表达自己的爱心,但他又没有钱,所以他就去偷,在偷了一大笔金钱后,他把偷来的钱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自己不留一分钱。难道,就因为小偷事后没有完全占有、得到一分钱,把钱全部捐了出去,就能否认他在盗窃时对失主的财产没有占有的故意?进而去否认他的盗窃行为?

    第三,在客观方面,甲某利用自己是某县某校校长,全权负责全校的人、财、物的职务之便,采用虚报冒领本单位的五万元公款据为已有,数额巨大,其行为符合贪污罪的本质特征。而甲某占有五万元公款得手后又将钱送给乙某的行为,只是甲某非法处分赃款的事后行为,不能将它与贪污行为本身混为一谈,认为甲某并未实际占有就不是贪污行为。因为当甲某将五万元公款从单位帐上拿出来据为已有时(不论其事后对钱财如何处分),其犯罪行为已经完成,这正如上面所举的小偷的例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