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哈尔滨的冬天

哈尔滨的冬天

时间:2023-05-30 10:16:05

哈尔滨的冬天范文1

冬天的哈尔滨是冰雕的世界,哈尔滨的冰雕真是多得令人惊奇!大街上、公园里,随处可见。“冰雪大世界”里的艺术品更是形态各异、姿态万千,有滑梯、有长廊、有宫殿……哈尔滨的冰雕真是璀璨迷人,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冰雪大世界”的灯光五颜六色、交相辉映,照射在一座座玲珑剔透的冰雕上,就像一个童话世界。哈尔滨的冰雕真壮观啊!

冬天的哈尔滨是雪的世界,哈尔滨的雪真大呀!片片雪花急匆匆地落入人间。满天飞舞,有时能连续下两三天。哈尔滨的雪真多呀!树上、房上、街上、松花江上,到处都是白花花的一片。哈尔滨的雪真白呀!白得像柔软的棉花,又想牛奶,让人不忍用脚去踩踏。

冬天的哈尔滨是欢乐的世界,在零下三十多度的气温下,水里还有人在游泳。有老人、青年、有男的、也有女的,看冰城的人们多顽强,劈波斩浪,在水面上激起朵朵浪花。

我爱哈尔滨的冬天,我喜欢哈尔滨的冬天。

六年级:牙四小6年5班王子??

哈尔滨的冬天范文2

临走时我问她对哈尔滨印象如何。满心希望她会给我一个惊奇的赞叹。

她撇了撇嘴,说:我真难以想象,你怎么在这种地方住了那么多年。

评价只此一句,再无下文。她做编辑,喜欢简练和含蓄。

惊奇留给了自己。惊奇地想起自己十几年前刚到哈尔滨时,也对那些先于我们来到这儿的南方人说过同样的话。然而那时就有人回答我:哈尔滨这个城市的奥妙,看你怎么去品味和理解。如真在这儿住下来,没准儿就不想走了呢。

一晃就在哈尔滨断断续续地住了十几年。我不敢说我已了解了哈尔滨。但我想写以下的文字,寄给我妹妹以及其他来过和没来过哈尔滨的人。

都说哈尔滨的姑娘漂亮。作为南方人便有些说不出的嫉妒。

确实名不虚传。也许是松花江的水养人,哈尔滨姑娘的个儿高挑,皮肤粉白;随便在街上走,瞧哪个都惹眼。即使偶尔肤色有所欠缺些的,也定是用时下广告中最引人注目的面霜,将面孔抹得白雪公主一般。那白里透红、粗而不糙的丰腴,令黑黄单薄的南方姑娘望尘莫及。哈尔滨小伙便更“帅”,似乎未出娘胎就已规划过尺寸,又像是输入了篮球或滑冰运动员的基因,个个挺拔健壮,白脸再加上两撇黑黑的小胡子,风流潇洒中添了几分野性,绝对的北方男子气概。

刚到哈尔滨时,夏天去松花江沿,眼睛就缭乱起来。江堤沙滩游船满世界的五彩缤纷。还是八十年代初,哈尔滨姑娘的“布拉吉”就在江沿悄悄摆动了。后来眼见着一年年的“泛滥”――任是香港广州最新式最时髦的服装,坐着飞机就直奔哈尔滨而来。长裙短裙马海毛镶珠子的大毛衣配裙子、短毛衣牛仔裤加恤衫……即使是价钱昂贵,哈尔滨人连舌头也不会咋一下的。如想知道今年服装的流行趋势,只需在哈尔滨的大街上遛一趟,再赶着模仿,也还是领导新潮流。

所以哈尔滨的服装销售业挺发达。广州有什么哈尔滨就有什么。而广州没有的,哈尔滨也有。哈尔滨如今北靠苏联,东临日本南朝鲜,再加上满族蒙族赫哲族的民族特色,这四通八达的优势,别的城市就只好相形见绌。

都说哈尔滨人穿衣服“洋气”,可有衣服还看你会不会穿。

冰天雪地之中,哈尔滨姑娘照俏不误。长呢裙短筒靴外加一件鲜艳的长大衣,那个窈窕细巧,竟比南方还南方。寒风飞雪中挤车上班,风姿绰约却绝不感冒。那围巾系得也是另具一格,四四方方的一块绸巾,就能变着法子围出花样来:一边罩住头发,两个角斜着交叉,在颈子一侧打上一个结――这种围法在别的城市敢说找不着一个,是哈尔滨人的专利。

年轻人追求时尚,因而美中不足的是缺少哈尔滨人的服装风格。要想从服装中了解哈尔滨的文化和历史,眼光就得投向中年以上。

哈尔滨中年以上的女人爱穿旗袍。这个地方本应是旗袍的策源地,所以无论是绸缎是呢子是布料是长袖低开衩还是无袖高开衩,只要是哈尔滨的女人穿在身上,看着就顺溜就自然就正宗就生辉。好像旗袍就属于哈尔滨。这个感觉确立之后,即使在别的城市,若是有一件旗袍鲜艳地从街角移过来,恍惚就以为自己是在哈尔滨。

哈尔滨男人的骄傲主要表现在头顶上。享有天下一绝:帽子。既然身在寒带,帽子讲究些很是顺理成章。前些年流行贝雷帽,毛线编织的各种面料裁剪的――女人们很为男人的脑袋费了一番心思。于是开起会来,台下一片赤橙黄绿青蓝紫竞相争妍,式样之丰富别致亦如展销会。那帽子很得男人珍爱,一冬轻易不摘,总说冷,一直戴到春,忍一夏,秋风乍起,便早早地又戴上了。这几年流行或者说“复辟”俄罗斯大礼帽,优质呢面料、宽边,镶有各色缎带,再配上一件厚呢子长大衣,果然就绅士风度起来,很翩翩的,像是早年翻译片中的某个角色,冬天下大雪的日子,台阶上走来这么一位,轻轻掸着帽子上的雪花,微微喷着酒气――嗬,绝对的俄罗斯风味。

从马斯洛健康人格的五个需要层次出发来看哈尔滨人对服装的爱好,是否可见其中重要的一层:荣誉感的需求。

一般来说,南方人对于北方,最不敢恭维的,便是食物。日常的饭菜之粗糙和匮乏、随意和简便,常常是南方人宣泄不满的话题。

在哈尔滨住得久了,渐渐地,就觉得口胃有了变化。变化自然是在潜移默化之中,诸如炒菜不放葱炝锅,就觉得菜不香;吃饺子没有蒜泥,就不算是吃饺子;喝酒若是不拌凉菜,那酒也没滋没味儿。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的口味“南腔北调”起来,就不得不郑重其事地对南方人声明说:其实,北方菜有北方菜的味道呢!

哈尔滨红肠,是哈尔滨家庭餐桌上常见的一道冷盘。那红肠外面皱皱着有如树皮,切开却是鲜嫩的粉红色,缀着一星半点雪白的凝脂,肥而不腻,吃着有熏肉的香味;干肠细如手指,极长,因而卖时便将其盘成一卷或切成段,吃时无需蒸热,切片就可入口,全没有广式香肠的甜俗,也不知用何配方制作,香味极怪,含义颇深,又韧又硬,可嚼性较强,费时琢磨,却余香满口,回味无穷。

哈尔滨的酸黄瓜是极地道的。罐头瓶里必有洋葱芥茉籽和几片不知什么树皮,咬一口酸脆。有过比较,非哈尔滨出的酸黄瓜决不可买。烧鸡也是极入味的,且外观焦黄油亮,形象颇佳。还有配餐的面包,正宗的俄罗斯“大列巴”,枕头般大小,一个足有五斤重。

由此曾总结,哈尔滨人十分重视冷盘凉莱,多从俄国引起,系舶来品。地理条件所决定,不可算作本地特产。但后来发现,冷盘中有一种中式凉菜,竟成为我最喜欢的东北菜。那凉菜冬天用新鲜的大白菜丝萝卜丝干豆腐丝,夏天用黄瓜丝粉皮青椒,煸好细细的肉丝,再浇上葱姜蒜末香菜辣椒末酱油醋,最后大刀阔斧地搅和一阵,即成。鲜凉爽口,价廉物美,吃得满头冒汗,却爱不释嘴,欲罢不能。试着给家中南来北往的客人显露过几次,手艺照老哈差远,却也是杯盘狼藉、一抢而空。

哈尔滨热菜的特色比凉菜稍逊。名声在外的是猪肉炖粉条,即使再升一格也是一锅烩之类。其实一锅烩,也是大有可为――比如酸菜氽白肉,就烩得不同凡响。酸菜丝儿必须是“蹁”过几层的,刀功须极细,肉必须是肥瘦搭配的五花,还必须有筋筋道道的冻豆腐宽粉条辅助,炖出满满一砂锅,寒冬腊月的,腾腾直冒热气,那是个什么气氛!我至今只要在冬天回到哈尔滨,总是死乞白咧对我的老邻居说:我要吃酸菜氽白肉。

近几年哈尔滨的涮羊肉也逐渐盛行。哈尔滨称为“吃锅子”。那锅子也与别处不同,锅里是必须有一只螃蟹垫底的,至于远道而来的螃蟹是否新鲜且另当别论。然后是羊肉猪肉牛肉统统“一锅端”上,如有鱿鱼猪肝蛤蜊什么天南海北的新鲜玩艺儿则多多益善来者不拒,餐桌上必得如往常待客冷盘炒几十道落成个宝塔状才算甘心作罢。其汤味之复杂或者多元,可谓独创的“哈尔滨浓汤”,充分体现出哈尔滨人兼收并蓄、融汇贯通的口味与宽容胸怀。

如是在一家专营锅子的餐馆,客人只须往桌边一坐,两个彪形大汉抬着一只煤气罐咚咚直奔你的座位,然后将煤气罐塞进桌下,拉出一根管线,接通桌上的煤气盘,哧地划一根火柴,火苗轰然而起,锅里的水旋即沸腾,便有系着白色三角头巾的姑娘排成一队送上大盘大盘的生肉蔬菜――那情形何等壮观。那个时刻我总是为哈尔滨人蓬蓬勃勃的生命热情所感动所鼓舞,哈尔滨人活得多么洒脱多么痛快呵!

所以哈尔滨人买菜,不用篮子而用筐。冬天的大白菜土豆自不用说,就是夏天的黄瓜西红柿豆角,也成堆成堆地摊在街上的菜站,主妇们便成筐成筐地往家买。我有一次在集市买菜,因是偶尔做饭,又没有冰箱,只能各样买一点儿,弄得小贩大为不解。顺便买一小块姜,那卖菜的瞪了我一眼,说:就这么点儿,咋卖呀?给你得了!

还在哈尔滨念书的时候,我就在星期天或是节假日,自己一个人,徒步走过大街小巷的许多地方。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无论是那些赭红色的“洋葱头”大圆屋顶建筑、拜占廷式的东正教教堂,还是太阳岛上形状各异的玩具似的别墅,中央大街光滑的石子路,都使我深深入迷。

我曾久久地徘徊于大直街与中山路交叉的那个巨大的转盘道口,寻找那座今天已永远地留在哈尔滨人的记忆和遗憾中的美丽的教堂遗迹。在我的想像和憧憬中完成它昔日的灿烂与辉煌。

然而更吸引我的,是街边道旁那一座座普通的苏式民居――绿色的木围栏,一棵矮矮的丁香或是樱桃树,隐隐地露出雕花的木屋檐、刷着油漆的门斗和阳台……那房子的一角总有一个宽大的玻璃房间,几乎是三面透亮迎光,里面摆满过冬的花草,据说称为花房。

这些精致的小楼许多年来大概已是几易其主,而哈尔滨的大部分市民都已住进了公寓楼房。虽然住房的外观与其相距甚远,但室内的装修和陈设,却保留了苏俄文化的影响。

我在几年前搬进作协分配给我的单元房时,房间的墙壁都已按照哈尔滨人的习惯,分别贴上了浅蓝、淡绿和银灰的壁纸。在接近天花板的画径线上方,每个房间都印有不同的几种图案,或如水波、或如树叶、或如花卉,勾出一种古典的雅致与宁静,如置身于一个小小的宫殿,一抬眼便能享受艺术的情趣。我留神观察了几家的墙,竟然没有一家的图案是重复或雷同的,这在南方的城市,定是一个时髦的新事物。在哈尔滨,却是一个连“”中都没有被破坏的传统。

由于寒冷,门窗都是双层的。在两层玻璃之间,撒上些干燥的锯末。过冬前在窗缝门缝上仔细地糊好纸条以免透风。那纸条为免室内的热气洇湿,必得贴在外面的,相传为东北三大怪之一。然而开了春却有了麻烦,将门窗一一拆封,因是双层,我需擦洗的玻璃无以计数。

家家的地板都是极干净的,进门必换鞋,无论街上怎样的泥泞,家里总是温馨又舒适。一般卧室小小的,有一张大大的铁床。那铁床的床栏镀“金”包铜,晶光铮亮的,还饰有精美的鸟形或天使的铜雕,让人觉得哈尔滨人睡觉,很庄严。

家具也和南方有很多不同,哈尔滨人重视喝酒,所以那只厚重的酒柜必占一席之地。最不可缺少的是家家必备的一张大拉桌――椭圆形、黑或烟色,架着六根粗壮的桌腿,待客或合家团聚时,将桌子中央活动的长板拉开,便是一张其大无比、气派非凡的长餐桌子。任是吃锅子吃饺子还是喝老白干,都可痛痛快快地铺张。那桌子平日不用时,盖上绣花或是钩花的台布,蹲在屋角,如一头大象。

哈尔滨的冬季长久,于是家家都爱养花。下雪的日子,从窗玻璃朦胧的冰凌中,隐隐透出一枝鲜红的绣球、一朵明艳的扶桑,那情景何等动人。到了夏天,满城的波斯菊瓜叶菊金盏花迎风摇曳,还有从白色的门廊上垂挂下来的啤酒花绿色的瀑布,令人心荡神怡。

春天的哈尔滨风大,走路得侧着身子,免得灌一口冷风,呛着。

夏天的哈尔滨风凉,走在江沿,走在街心,步履轻快,很惬意。

秋天的哈尔滨人走得行色匆匆,要做各种过冬的准备,挺忙乎。

冬天的哈尔滨人走得小心翼翼,满地的积雪被行人的脚步压成了冰,四处溜滑。整个哈尔滨犹如一个巨大的溜冰场,一不留神就会摔个屁股墩。唯有上学的孩子,嘻嘻哈哈地专拣有冰的地儿走,一只脚往后一蹬,双脚一并,就从冰道上“出溜”过去,想必比走路的速度快上好些。人行道上,便留下一小轱轳一小轱轳灰白色的印迹。

冬天的哈尔滨人爱说:冻脚。今天走着上班,冻脚不冻脚,是气温的标志。以前的棉袄,厚厚的毡底,虽暖却笨。如今都爱美,城里没人穿那玩艺,都是薄薄的棉皮鞋,啥也不当。但宁可冻脚。反正走一走,就暖和。别看零下几十度的,走急了,还出汗。

冻脚的机会主要在等车的过程。冬天的公共汽车开得慢慢吞吞,汽车也怕打滑。也跟个人似的,冷得哆嗦,车门就永远也开不大。上下的乘客,便像麻袋里的土豆似的,一个个往外蹦。好在都久经考验,尽管身子臃肿些,手脚还灵便,互相挤一挤,彼此没有怨言。售票员更是彪悍强健,竟然就能在拥挤不堪的车厢里挤上一个来回,一边挤一边挨个乘客扒拉,亦或就熟人似地拍你的肩膀杵你的后背,很是尽职地让你买票。你惶惑地企图躲避,而车窗上满是冰凌,望出去灰蒙蒙,犹如一个闷罐,你甚至无法知道自己已经到了哪一站。所以冬天之“行”难有愉快的记忆。

只有一次,靠车窗的座位上坐着一个年轻的母亲,带着她的小孩,那孩子先是对着窗玻璃哈气,然后从被裹得严严实实的羽绒服中伸出胖胖的小手,用手指在哈过气的白霜上抠了一个小小的孔,那个孔恰好容得下一只眼睛,孩子就从这个孔里,张望着外面的世界。我恍然明白哈尔滨人在严寒中行走,是有许多窍门的。后来也如法炮制过几回,其乐无穷。再后来就发现还有人在冰凌上刻字,比如:不冷。

行路难,哈尔滨的出租汽车业便出奇地发达。无论冬夏,满大街呼呼跑着的小汽车,招手即停,开门就上,停车付钱,下车走人。那车脏兮兮的又旧,多是私营,司机收费倒不漫天要价,你问他多少,他满不在乎地听着流行歌曲说:你看着给吧。既慷慨又亲切。哈尔滨人想得开,遇有生病看戏送站什么的难事就说:打的。很港派的。于是公共汽车那部分不方便,就让“打的”给弥补了,行路便也不难。

到了夏天,哈尔滨人就鲜活蓬来。太阳一落,街头舞曲悠扬,男男女女就在门前的空地翩翩起舞,这般随意的露天舞会,这般的热烈和浪漫,敢说别的城市绝无。到星期天,说走,就上太阳岛,太阳岛的野游是哈尔滨人每年隆重的节日,于是啤酒红肠酸黄瓜松花蛋铺满杨树林间的草地,收录机的音乐回荡在太阳岛的上空,白色的沙滩上闪烁着五彩缤纷的游泳衣――好一个绚丽的哈尔滨之夏。

有一次从北京去哈尔滨,一上火车,满车厢的东北乡音。前后左右的乘客,都穿得漂亮。我对面的一对小夫妻,自费去北京旅游回哈,她很响亮地宣布说:咱哈尔滨人不攒钱,有钱就花,这叫会生活。

哈尔滨的冬天范文3

关键词:哈尔滨市区;冬季户外健身;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1-0036-04

1研究目的

哈尔滨市地处我国东北边疆,冬季寒冷漫长,冬季进行户外健身活动可以提高人体耐寒能力、预防感冒、改善生活方式、提高身心素质。通过调查发现,近年来哈尔滨市区居民对冬季户外健身活动的认可度逐年提升,但受气候条件、工作压力等因素制约,哈尔滨市区居民冬季户外健身活动尚未得到较好的开展与普及。因此,有必要对哈尔滨市区居民冬季户外健身活动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加速“十二五期间哈尔滨市民全民健身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促进哈尔滨市区居民冬季健身活动较好的普及与开展、增强居民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理论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参与冬季户外健身的哈尔滨市区居民。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查阅、搜集、整理近年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专著等,为论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2.2问卷调查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哈尔滨市南岗区、香坊区、阿城区随机抽取主要的健身场所进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共发放了1200份问卷,回收1098份问卷,回收率为91.5%,其中有效问卷1027份,有效率为93.5%。

2.2.3专家访谈法对黑龙江省体育局主管社会体育工作的领导、哈尔滨市体育局主管社会体育工作的领导进行访谈,对黑龙江省社会体育学专家、哈尔滨市区高水平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进行访谈,了解哈尔滨市区居民冬季户外健身现状。

2.2.4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问卷运用SPSS17.0进行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哈尔滨市区居民冬季户外健身活动开展现状

3.1.1哈尔滨市区居民参加冬季户外健身活动的性别和年龄特征

由表1可见,在哈尔滨市区参加冬季户外健身的居民中,男性占51.2%,女性占48.8%。男性比女性高出2个百分点。男女比例趋衡。呈良好态势。而36—45岁年龄组,男性比例占8.9%,女性占7.4%,在这一年龄段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1.5%,说明,女性工作及家庭压力,无更多时间从事户外运动,应加强这一年龄段女性健康的重视度;开发这一年龄段女性的健身特点,提高这—年龄段人群的健身比例。

3.1.2哈尔滨市参加冬季户外健身活动居民的区域特征

根据表2调查结果显示,南岗区占13.8%,道里区13.6%,道外区13.1%,香坊区13.2%,这四个主城区的冬季健身情况相对于卫星城区的冬季健身情况较好一些,近几年政府对主城区的健身投入情况,有明显改善;而平房区12.1%,松北区12.5%,阿城区10.7%,呼兰区11%,四个卫星城区,相对里中心城区的距离较远,设施相对不够完善,政府投入的力度相对缓慢,突显经济发展与区域建设的不平衡。

3.1.3哈尔滨市区居民参加冬季户外健身活动的动机在参与冬季户外健身活动的动机调查中(见图1),选择“促进健康”的占55%,其次是休闲娱乐的占29%,社会交往的占10%,竞技比赛的占1%,其他占5%。结果显示,以促进健康作为第一动机的人群仍然占大多数,较之前几年相比,人数有所上升,由于工作压力的加大,患病率的提高,走出户外健身已经被大众所认可,人们有意识的参与到冬季户外健身中来,但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健身动机仍处于初级的层次。

图1哈尔滨市区区居民参与冬季户外健身的动机组成图

3.1.4哈尔滨市区居民参加冬季户外健身活动所选择的健身项目

从表3中可以看出,滑冰占9.9%,滑雪占24.0%,冬泳占1.2%,冰球占1.3%,这几项为哈尔滨冬季特色户外健身项目,除滑雪人数较往年有所上升之外,冬季人们参与到特色健身中来的人群并没有逐年上升,而非冬季特色健身项目,仍然占主导。市区居民唯独滑雪的热情与日俱增,参与人数不断增加。健身走29.6%,扭秧歌7.2%,太极拳7.2%,健身操9.3%等简便易行也容易组织的项目比较流行,但主要集中于中老年;年轻人更倾向于有消费的滑雪项目。冬季户外健身项目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未突显出哈尔滨冬季健身特色。

3.1.5哈尔滨市区参加冬季户外健身活动居民的职业构成从图2看中,学生占21%,社会在职占26%,退休半退休人员占30%,个体业主占17%,其他占6%。由于离退休人员有着比较多的空闲时间,因此在冬季户外健身方面的参与度较高,参与度较低的是个体业主人群,这个群体的人主要是工作比较繁忙,劳动量大,因此无更多闲遐时间参与到冬季的户外健身活动中;建议多开发适用于个体业主及社会在职这两类人群的健身项目,加大对这部分的健身投入,让社会的中流砥柱阶层,重视户外体育锻炼,提高健康意识,增强工作动力。

从表4可以看出,每周锻炼时间在1~2h之内的人数较多,占总人数47%,这部分主要参与的项目种类较多,在冬季也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锻炼时间。每周锻炼1h以内的占24.9%,这部分人群主要是晨练和晚饭后散步的人群,由于这两个时间段天气比较寒冷,因此人们选择进行短时间的锻炼。2~4h的占21.1%,而每次健身时间超过4h的仅占6.9%,这部分人群集中在组织时间较长,准备过程比较繁琐的项目上,比如滑雪,冬泳等。

3.1.7哈尔滨市区居民每月用于冬季户外健身活动的消费支出情况明,我市居民用于体育消费方面的支出还是较低的,一方面,对体育健身投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是哈尔滨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区居民的家庭经济收入息息相关,导致无法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户外健身中。极少数人群投入冬季户外健身消费,100—200元,占9.5%;200—300元,占4.3%;300元以上的人群则更少,只占到3.0%。哈尔滨每年都举办冰雪节,冰雪游园会,让更多市民参与其中,无疑是拉动体育消费的又一途径。

3.2哈尔滨市区发展冬季户外健身的主要制约因素

3.2.1政府管理机构对于群众体育工作的缺失是制约冬季户外健身的重要因素

(1)体制,法规的不完善。哈尔滨市区居民参加冬季户外健身,并无相关法律意识,居民参与户外健身中,如遇到危险,或生命财产遭到损失,得不到相应保障和赔偿。居民法律意识单薄。在健身区域无相应的规章及标识。

(2)缺乏冬季户外健身的平台。目前哈尔滨市区内尚无大型、公益性户外健身场所,许多市区居民虽有心想参与其中,但不是费用较高,就是交通不便利,诸多因素制约冬季户外健身前行的脚步。

(3)政府部门没有相关的各级管理组织,对于群众体育工作重视度不够。哈尔滨市区全民健身活动,少之又少,在各级政府文件中极到关于全民健身的实质性文件,且执行力度不够。

(4)投入经费不足。政府对于群众体育的经费投入不足,我市目前的大部分体育经费投放在竞技体育方面;对于群众体育资金来源少,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投资,由于得不到适当回报,也鲜有参与其中者,现有的资金流入方式主要是靠居民自主缴费。

3.2.2场地设施的缺失是制约冬季户外健身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是体育场馆及冰雪运动场地的缺失;另一方面是社区健身场所设施的滞后。经过走访哈尔滨市多个社区,发现哈尔滨市的居民社区很少有建设体育建设器材的,且即便有,数量也少,功能单一,趣味性差,仅适合老年人参与简单的锻炼,甚至虽然知道如何使用,但并不知道其真正的作用,所能达到的效果不佳。健身人群单一,无法吸引年轻人的兴趣和参与度。器材的利用率偏低,不适宜冬季使用。久、老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疏于维护,多已破损无法使用。严重制约着冬季户外健身活动的开展。

3.2.3缺少冬季户外健身指导人员制约市区居民的参与度目前情况来看,哈尔滨市缺少高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从正规专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人员很少有参与此项工作,多兼职为主。而现有的社会健身锻炼中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正规的培训,更多为体育爱好者自发组织,不能对居民的社区体育活动进行科学的指导。尽管高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但学生毕业后,少有从事该项职业。导致健身方法不得当,起不到健身效果。运动损伤时有发生,致使参与度有所下降。

3.2.4气候因素是制约市区居民参与冬季户外健身-又一客观因素哈尔滨市冬季长达5个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下,寒冷的气候极大的削弱了市区居民参与户外健身的热隋,部分人将冬季健身的场所逐渐从室外转换到室内,收费较高,部分学校的体育馆,由于没有创收计划并不对外开放,因此哈尔滨市的室内健身场馆远远不能满足全市500多万人口的冬季健身需求。哈尔滨拥有着非常丰富的冰雪资源,但是由于冰雪场地的修建耗费资金巨大,因此鲜有组织为市区居民建设相关的场地设施;冰上项目只有滑冰普及度较高,冰壶、冰球等项目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未能在市区居民中普及。滑雪项目近几年的参与人群有上升趋势,但仍然没有成为全民健身项目,参与人数仍然有限。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哈尔滨市区居民冬季户外健身活动的现状并不理想,健身人群年龄结构呈橄榄型状态,青少年和老年人居多,中年人没有更多闲暇时间参与到健身活动中。

(2)健身场地,设施不完善,大部分居民多以小区周边的健身场所为主,并没有结合哈尔滨冬季健身的特点合理利用气温条件,增强体质;滑雪热枕颇有上升。

(3)社区内没有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多以自发形式为主。

(4)政府主导项目较少,缺乏正规的、专业的、系统的冬季健身体系。

4.2建议

(1)中年人处于社会的中流砥柱,建议其单位或社区内针对人群设置合理有效的健身方式或健身场所;有组织,有规模的带动健身人群。

(2)设置合理的健身场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新更多的健身设施和场地,有利于市区居民的使用;宣传设施的使用与维护,合理利用资源。

(3)高校应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与实用性,进行有针对性,时效性强的培养方式,能够真正走入社区,走进企事业单位。为全面提高我市居民的整体素质献计献策。

(4)政府加大宣传力度,为市民搭建冬季户外健身的平台,加大投入力度,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性的健身场所,突出哈尔滨冬季特色,打造人文气息。

参考文献:

[1]詹英.冰雪健身运动在黑龙江省城市社区体育中的开展[J].冰雪运动,2009,31(2):84-87.

[2]胡佳哲.论我国北方季群众体育的冰雪效应[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3):20-21.

[3]刘满金,王敏,刘芳.我国冬季休闲体育产业存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58-60.

[4]武玉元.浅谈黑龙江省冬季体育休闲战略[J].冰雪运动,2006(2):110-112.

[5]侯 宇.东北三省冬季大众休闲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哈尔滨的冬天范文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伦美奂。

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蔟蔟的,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

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

“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哈尔滨的冬天范文5

说起哈尔滨的风景名胜,那就要属中央大街了。

中央大街始建于1900年,北起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南接新阳广场,全长1400米,路面都是由光滑的方块花岗石铺成的,看起来凸凹不平,走在上面就像是在做足底按摩一样舒服!

我最爱去中央大街玩了,那里有我最喜爱的肯德基、德克士、马迭尔冰棍儿、华梅的大面包……一路上吃着酸酸甜甜的冰糖葫芦,在熙熙攘攘人群中感受着这里的气氛,品味着这条百年老街的风情。

在中央大街上一路走到尽头就是我最喜欢的松花江了!冬天的松花江别有风味,站在江边就看见江面上人来人往,气氛火热:有打冰陀螺的、有坐狗拉爬犁的、有坐马拉车的、有打大滑梯的……人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我最喜欢玩的是冰爬犁:将小铁棍狠狠地插入冰中,手再使劲往后一推,冰爬犁就“嗖”的一下,向前冲出去了。

冬天的松花江我们的母亲河,真是我们小孩子的乐园啊!我爱哈尔滨,我爱哈尔滨的冬天,我更爱哈尔滨冬天的中央大街!

黑龙江哈尔滨道里区哈尔滨市新阳路小学三年级:王宇唯

哈尔滨的冬天范文6

如果你没见过黑龙江的冰,你想象不到冰会有那么美轮美奂的形态;如果你没见过黑龙江的雪,你无法了解雪会表达那么丰富的情感。人们常说,冬天的黑龙江省,是当之无愧的冰雪之冠,是奇幻多彩的童话世界,是充满欢笑的冰雪天堂。

黑龙江省是中国纬度最高的省份,是真正意义上的“北国”,中国的“东极”和“北极”都在黑龙江省境内。从地图上看,黑龙江省居于中国“雄鸡”的鸡冠处,翘首东望,昂扬挺拔,神似“中国之冠”。冬天的黑龙江省,是当之无隗的冰雪王国,黑龙江省的冰雪,更是当之无愧的“冰雪之冠”。冬季主打“大美雪乡”、“鹤舞雪原”、“北极圣诞”、“秘境冰湖”、“冰雪森林”5条精品线路。

主题1 冰雪之冠・大美雪乡

线路:晗尔滨+亚布力+雪乡/晗尔滨+凤凰山

产品主题凸显哈尔滨冬季冰雪艺术及文化优势,亚布力以滑雪为代表的优质丰富的冰雪项目体验,雪乡的北方乡村及雪地特色,同时结合凤凰山高山雪原雪谷景观,继续彰显和发挥黑龙江“冰雪之冠”的资源品牌优势。

主题2 冰雪之冠・鹤舞雪原

线路:晗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五大连池

产品主题充分挖掘黑龙江省西部区域的冰雪休闲旅游及特色民族文化体验,借助大庆、齐齐哈尔成熟的温泉度假酒店资源,结合扎龙湿地雪地观鹤,五大连池火山地质地貌旅游资源以及五大连池新增设的温泉娱乐体验,给人以丰富的冬季度假体验。

主题3 冰雪之冠・北极圣诞

线路:晗尔滨+漠河+北极村+北极圣诞村主题产品围绕神州北极的地理位置最北点和冬至节极夜现象,以及北极圣诞村的特色圣诞文化,打造一条极地圣诞特色旅游线路,该产品更大程度上满足了户外运动爱好者的需求和愿望。

主题4

冰雪之冠・秘境冰湖

线路:哈尔滨+虎峰岭+横道河子+牡丹江+镇泊湖

产品主题充分挖掘黑龙江东部牡丹江地区的冰湖、冬捕节、神秘的萨满文化、横道河子历史文化和虎峰岭高山冰雪景观等旅游资源,核心围绕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镜泊湖壮美的冰瀑雾凇、悬崖冰川跳水、镜泊湖冬捕、萨满村落满族传统民俗体验和超级冰雪娱乐等资源,打造冰雪之冠・秘境冰湖冬季主题旅游产品。

主题5 冰雪之冠・冰雪森林

哈尔滨的冬天范文7

在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大型主题公园是1989年开业的深圳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得益于荷兰“马都洛丹”小人国。锦绣中华将传统的山川和人文古迹以微缩模型的方式展现出来,取得了轰动性的成功,开业一年就接待了超过300万的游客,1亿元的投资仅一年的时间就全部收回。主题公园在我国的发展越发迅速,呈现多种形式,冰雪主题公园就是其中一种。

哈尔滨冬季漫长,气温低,日照短,黑夜长,地理上的优势造就了哈尔滨具有冰天雪地的自然风景。从1963年起,哈尔滨已有举办冰雪公园40多年的历史,再加上哈尔滨特有的欧陆风情,使哈尔滨以它的洋气、大气、豪气文明于世界。每年冬天以三大冰雪主题公园(即冰雪大世界、冰灯公园和太阳岛雪雕公园)为依托的哈尔滨冰雪节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推动哈尔滨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为黑龙江地域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

哈尔滨以独特的气候和多年来冰雪产品的经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冰雪主题公园风格,利用丰富的冰雪资源,吸引游客进行较为全面的观光,形成以生态、猎奇、观光、娱乐为主的大型冰雪乐园,兼顾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不同职业人群喜好,利用较为闲置空地进行公园建设。以冰雪大世界为例,近年来,冰雪主题公园建设较为完善,主要由冰灯、冰雕、雪雕、生态植被和室内取暖建筑等部分组成,吸引游览观光游客量得以攀升。

从目前的冰雪主题公园(以冰雪大世界为例)规划分析,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轴线中心景观区:在冰雪大世界布局上,存在着明显的全园性轴线。沿中心轴线左右配置冰雪主题景观。近几年,冰雪大世界主要由入口大门以及巨型冰雕构筑物组成,有利于游人出入公园,便于城市交通的组织和结晶的形成。这条轴线贯穿全园,清晰严谨,气势恢宏,直切公园主题,醒目自然。

(2)块状分布组合:各种游乐项目五花八门,占地面积不同。以2013年冰雪大世界为例,2013年第十四届冰雪大世界总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共分9大景区,每个景区各有特色又融合其中,通过形成一条自由的游览流线,可以使游览者在迂回曲折中体验不同的游乐感受,避免产生乏味和单调的感觉。

(3)中西、现实与虚幻、观赏与娱乐等多种对比组合:冰雪大世界在区域划分中体现了多种风格,从样式上课分为俄式风格、欧美风格、中国传统风格;从形式上可分为现实风格和虚幻卡通游戏风格;从功能上可分为观赏与娱乐式风格,这种多种风格的存在相互融合,符合当下人的欣赏品味,符合各年龄层对冰雪游乐的需求。

(4)递进式组合:以层层递进的环境关系,产生对比、渐变而达到主题环境的高潮。在音乐广场就采取了这种方式,设计者不仅在空间组织上布局合理,而且在许多细节处理上更加巧妙。为了强调功能的不同分区,利用音乐的风格,提示人们识别所处区域的特征。引领人们走进音乐与光影完美组合的世界。

(5)三维空间以外的时间轴规划。在传统的以陆地面积为主要分布规划以外,还存在以时间轴为主的多维分布。例如,在整点会有花车巡游、歌舞表演等节目,让游客应接不暇,提升主题公园的梦幻感,达到主题公园的目的。

尽管从局部冰雪主题公园的规划剖析,哈尔滨冰雪主题公园已经日渐成熟,但是从冰雪主题公园外在建设上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不足。

(1)控制投资,突出亮点。近几年,冰雪大世界主要以迪士尼风格、中国背景风格为主,虽然2013年已经将冰雪主题公园分为九大景区,但是在景区的展示上依然存在壁垒,不够突出,甚至有时忽略了哈尔滨地域性特色。哈尔滨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由于哈尔滨历史中的多国移民,使整个城市具有文化多样性的特色,存有世界建筑艺术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以俄式风格更为突出。如果将冰雪大世界做以规划,可以将哈尔滨俄式风格各式娱乐、饮食、表演等融入其中,突出地域性特色,由此带动冰雪样式旅游工艺品的推新。

(2)品牌树立,完善“面”式分布。哈尔滨冰雪主题公园规划目前仅呈现点状分布,主要以江北“冰雪大世界”、江南兆麟公园、“冰雪主题冬季游园”以及防洪纪念塔“江上乐园”为主。众所周知,哈尔滨除了冬季观赏外,还以冬季运动滑雪而出名。在滑雪场可以设置与主题公园相对应的滑雪场地,从而从视觉上、形式上达到区分雪道的目的。例如,少儿游戏场所可以以迪士尼风格为主,相应设施建设以与冰雪大世界主题环景区相同,使少儿从视觉和形式上区分少儿区域。

除了以上较为突出的主体公园聚集地以外,还要利用居民社区附近公园建设较有吸引力的冰雪活动,使冰雪主题公园形成覆盖面较广的发展。目前,居民越来越重视精神层次的提升,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居住环境的改变从内在绿化环境转为周围生态环境的扩大化需求,大量生态型开放式公园在城市出现。正如著名景观设计师布劳姆称:“公园能打破大量冰冷城市构筑物作为一个系统,形成在城市结构中的一个网络,为市民提供必要的空气和阳光”,因此,对居环境改善和优化的重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量现代化小区附近的开放式公园的出现,可以将大量冬季绿色植被放置其中,形成具有东北特色的生态公园环境景象,有利于城市的绿化发展,由“点”状区域性主题公园转换为较为开放式的“面”式以城市为主的主题公园形态。由此形成链式生态环境,让游客、居民置身于主题公园中,从而打造冰雪主题城市品牌。

(3)外延开发短缺,冰雪主题公园制约。冰雪主题公园仅在冬季才得以建设,为期时间相对较短,如果以本年度12月开园开始,次年3月中旬拆园,存在时期仅为4个月左右,从冰雪大世界的宣传期算起,也仅为5个月左右。以此循环,空档期较长,不利于冰雪主题公园的宣传与建设。目前,智能手机用户逐日增长,如果可以研发以冰雪主题公园为主的手机APP软件或者游戏,此传播方式可大大提升冰雪主题公园的宣传力度,达到常年传播的目的,形成手机中的冰雪主题公园。

(4)雪期变短,硬件设施缺乏。全球气温日渐转暖,温室效应日趋明显,雪线下降,对于黑龙江来说,这种气候特征对冰雪旅游时很大的挑战和冲击。近年来,我国邻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相继瓜分我国冰雪市场。从省份上看,吉林长春、内蒙古等地冬季也退出很多冬季旅游项目,打造冰雪主题公园面临巨大挑战。

哈尔滨的冬天范文8

哈尔滨的冬季漫长而寒冷,温度多在-20度以下,银装素裹,白雪皑皑,被人们叫做冰城。冰城的由来不仅仅是由于这里的冰雪资源丰富,更多的还是哈尔滨悠久的冰雪文化。

哈尔滨地处中国的最北端,松花江从全境穿流而过。每到冬天的重大节日,人们便把松花江里的冰取出来,作成冰灯以增加节日气氛,久而久之,哈尔滨的冰灯便吸引了多方来客。大家在这里举行滑冰、打冰橇、乘冰帆等冰上运动。从此哈尔滨冰雪文化活动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从1985年开始,每年1月5日哈尔滨都要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冰雪文化节。

在文化节期间,冰雪改造成的冰雕、冰雪艺术品将夜幕下的哈尔滨装扮成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冰雪世界。不仅如此,哈尔滨还有亚布力滑雪度假区以及二龙山滑雪场、欧亚之窗滑雪场两个亚洲最大的滑雪胜地,成为了亚洲重要的冰雪文化发源地,所以,冰城的名称便被大家叫开了。

(来源:文章屋网 )

哈尔滨的冬天范文9

哈尔滨市沙尘暴时空分布规律

1时间分布规律

1.1年代分布特征

通过对哈尔滨市沙尘暴发生次数进行年代统计,可得到以下规律(图3)。

(1)哈尔滨市在20世纪70年代沙尘暴出现次数最多,60年代次之,80年代明显减少,90年代最少。在70年代,沙尘暴年均发生14次,其中最高可达8次/年,是一个高频爆发期。而80年代年均7.5次/年,90年代年均为1.1次/年。70年代沙尘暴发生的次数是80年代的近2倍,是90年代的10倍之多。这表明,哈尔滨市沙尘暴发生的总次数年际间变化在60年代前呈上升的趋势,70年代之后呈下降趋势,而且下降的速度很快(图3)。

(2)进入21世纪以来,沙尘暴发生次数又有上升的趋势,但等级较一般,主要以扬沙、浮尘为主,出现增长的阶段(图4)。不难看出,哈尔滨市沙尘暴发生的规律明显,年际间发生频数具体特征的变化,强与特强沙尘暴天气呈上升趋势,这与人口增长、不合理生产活动、荒漠化越来越严重、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失衡,及全球背景下沙尘暴近十几年来,整个北方沙尘暴进入相对活跃期,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1.2季节分布特征

根据观测资料,哈尔滨市沙尘暴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沙尘暴活动最强的月份是在温度适中的3-4月。表2是1961-2010年间累年沙尘暴按月和季节统计结果,表明哈尔滨市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占全年总数的85.07%,少数发生在秋季和冬季,极少数发生在夏季。

春季,该区气温回升,土壤表土层中的冰融化,土层松动,再加之,大气强对流空气变得不稳定,到4月平均风速达到最大,这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和动力条件。在加上干燥疏松的下垫面、与高空环流的有机配合使沙尘暴在4月爆发次数最多;8月地表植被覆盖良好,庄稼使表层土壤固结,加上夏季雨水多,不易形成沙尘暴,而冬季以2月居多且以浮尘天气为主(图5)。图5哈尔滨市及区县沙尘暴月暴发频数变化图Fig.5MonthlydistributionofduststormsinHarbin(1961-2010)表2哈尔滨市城区及周边区县沙尘暴月份及季节分布(1961-2010年)Tab.2MonthlyandseasonaldistributionofduststormsinHarbin(1961-2010)沙尘暴次数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月份345678910111212月份总数541329913302115358季节总数285161816季节分配率(%)85.074.786.374.78

2空间分布规律

2.1区域分布特征

张丽娟等(2001年)利用1954-2000年哈尔滨市沙尘暴的资料及黑龙江各站点的气象资料绘制了黑龙江省沙尘暴区域分布图,文中参考其部分数据并结合最新的气象资料,对黑龙江省沙尘暴地域分区图进行了局部修改(图6),可以看出,黑龙江省沙尘暴主要分布在西南,存在两个高发区有中心,哈尔滨市就是其中一个。

哈尔滨市中部城区从1961-2010年共发生沙尘暴335次,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6.7次,无沙尘暴的年份占13.3%;双城市从1961-2010年共发生沙尘暴270次,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5.4次,2000年后以扬沙、浮尘为主,其中2001年次数最多,达13次。

2.2降尘通量时空分布规律

从2009年3月-2010年6月利用自然沉降法逐周进行收集哈尔滨市呼兰县、双城市的自然降尘,沉降在一个敞开的容器中。采样后用重量法测定降尘量。结果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从大气中自然沉降的颗粒物质量,来计算出大气降尘向地面输入的通量。降尘量的计算公式:M(t/km2•Day)=10000(W1-W0)/SD(1)式中:M为降尘总量(t/km2•Day);W0为空容器的重量(g);W1为降尘加容器的重量(g);S为容器的面积(三次平均值)(cm2);D为截隔采样的天数。经过公式(1)计算,得出:呼兰县2009年的降尘通量为0.5301t/km2,2010年的降尘通量为0.6085t/km2;双城市2009年的降尘通量为1.1690t/km2,2010年的降尘通量为1.4057t/km2;从月份来看,呼兰和双城降尘通量最大月份均在4月份,呼兰4月降尘通量为2.893t/km2,其次为3月;双城4月份和5月份的降尘通量相当,均达到6.146左右,其次为3月份,与沙尘暴暴发的季节分布特征保持一致。

哈尔滨市沙尘暴发生气象条件

1与大风日数的关系

大风是沙尘暴发生的动力条件,但往往沙尘暴发生的日数少于大风日数,因为除了受大风影响外,还受下垫面因素的制约,一般来讲,沙尘暴发生的次数与大风日数呈正相关(图7)。

对于沙尘暴起动风速的研究,最早拜格诺根据实验结果提出:起动风速与沙砾粒径的平方根成正比(表3),这个结果经过了反复的实验和验证,然而,启动风速还和地表性质、沙子含水率、地表粗糙度等有关,如地表沙子含水,增加了沙子的粘滞性,这样要求沙子的起动风速值加大,鉴于此,在不同的地区,沙尘暴起动风速按照实际情况而定,根据哈尔滨市沙尘暴的监测情况可以看出,哈尔滨市沙尘暴的风速大于8m/s时,可出现沙尘暴天气。

2与风速、风向的关系

从风向、风速关系图(图8)中可以进一步看出,在3-5月,风向为偏南风(S-WSW)条件时,沙尘暴发生次数占总次数的83.39%;西北风向(W-N)时,沙尘暴发生次数占总次数的11.86%;出现东风(NNE-SSE)时,出现沙尘暴的次数仅占4.75%。由此可见,在西南风条件下,沙尘暴出现的几率最大。

2004年5月8日,双城市11:10分发生沙尘暴天气,持续4个小时之久,平均风速7.8m/s,瞬时风速最大达到18m/s,据地面监测记录显示,在距沙尘暴发生5分钟后瞬时风速达到10m/s,到14:50分地面风速逐渐减小,地面能见度好转,沙尘暴天气接近结束。哈尔滨市沙尘暴天气发生前风速很小,但在沙尘暴发生的5-10分钟内,风速迅速达到最大,风速的急速增加可以为沙粒的起动提供必要的条件,沙尘暴结束的15分钟内,风速只有2-3m/s,在沙尘暴整个天气过程中,风速呈波动式变化。

3与气温的关系

1961-1988年,哈尔滨市沙尘暴当日、前一日、次日平均气温曲线(图9),绝大多数情况,沙尘暴当时平均气温高于前一日和次日的气温。在温度偏高的情况下多发生沙尘暴,进一步说明了沙尘天气的发生与低层大气层结的不稳定和强对流有关。春、夏季节,地面受热增温快,容易产生空气层结不稳定,满足沙尘暴起沙的热力条件。春季出现气温回暖的突变情况,很容易诱发沙尘天气,因为春季增温后疏松的表层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但并不表示,气温增高就会发生沙尘暴,气温对沙尘暴的影响不是绝对的,是相对复杂的。

在年际变化或年代变化中,主要是通过调整大气环流减弱了风的作用(动力条件),从而间接地影响了沙尘天气的发生;季节变化中,主要是冬季(气温低)向春季(气温高)过渡时,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沙尘物源(物质条件);月际变化中,主要是3-8月份在降水量极小、地表覆盖状况差、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地面受热增温快,易满足空气层结不稳定(热力条件),这一结论在很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得到了共识。

哈尔滨市沙尘暴与下垫面因子的关系

1与地貌的关系

广袤的高原、众多的沙漠沙地等地形地貌条件是沙尘暴区域分布特征的下垫面因子之一,为分析哈尔滨市沙尘暴与地貌的关系,根据研究区受影响的风向分别选择了西南向、西北向两条剖面线:A-B剖面,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哈尔滨市市区;C-B剖面,呼伦贝尔沙地-哈尔滨市市区。这两条剖面贯穿了哈尔滨市沙尘暴移动所经过的几乎全部地貌类型,并与哈尔滨市沙尘暴的移动路径相吻合,最大程度的反应了地貌与沙尘暴之间的关系。由剖面A-B(图10)、C-B(图11)可以看出,引起哈尔滨市沙尘暴的主要风向的地貌组合显然不同,西南向主要是以平原为主,无遮挡,地表起伏不大,沙源地主要有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拉林河流域的沙化地;西北风向地貌组合为呼伦贝尔高原-大兴安岭山地-松嫩平原,由于大兴安岭的阻挡,使得呼伦贝尔沙地很难进入哈尔滨市,只有近距离的嫩江流域的沙化地为沙尘天气提供物源。

综上所述,西南风为哈尔滨市沙尘暴的主导风向,沙尘暴发生次数占总次数较大比例的原因与地貌的组合存在密切的关系,沙源以远源为主;其次为西北向方向,以近距离沙源为主。

2与植被、土壤的关系

根据2009年7-8月的哈尔滨市实地调查数据,依据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和黑龙江省《关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补充规定》中土地利用标准,结合不同类型土壤的岩性、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度特征等因素,将哈尔滨市区、呼兰区、双城市划分一级土地利用类型9个。

哈尔滨市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旱地为主,其次为沙化地。旱地为人为的垦殖活动,其提供的悬移颗粒较多,而沙尘暴中悬移颗粒的多少,主要取决于风速的大小和荒漠化的程度,因此,旱地为沙尘暴提供大量的粉尘沙源物质,而沙化地的颗粒较粗,其提供的粉尘相对旱田较少,发生跃移的可能性更大。

结论与讨论

(1)哈尔滨市沙尘暴时空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年代变化特征:沙尘暴发生次数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次数最多,是一个高频爆发期,60年代次之,80年代明显减少,90年代最少。进入21世纪以来,沙尘暴发生次数又有上升的趋势。1)季节分布规律:主要发生在春季,占全年总数的85.07%,少数发生在秋季和冬季,极少数发生在夏季。2)空间分布规律,沙尘暴发生次数哈尔滨市西南方向双城市比北部呼兰区的多,主要受地貌因素和风向的控制。

(2)哈尔滨市沙尘暴天气条件特征明显。沙尘暴发生的日数与大风日数呈正相关:风向为偏南风(S-WSW)时,尘暴出现的几率最大,其次为西北风,东风最少。

(3)沙尘暴发生与地貌的关系组合密切。西南向主要是以平原为主,无遮挡,地表起伏不大,沙源地主要有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拉林河流域的沙化地;西北风向地貌组合为呼伦贝尔高原、大兴安岭山地、松嫩平原,由于大兴安岭的阻挡,使得远源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很难进入哈尔滨市,只有近距离的嫩江流域的沙化地为沙尘天气提供物源。

哈尔滨的冬天范文10

龙江省省委书记吉炳轩出席开幕式,副省长孙尧致辞,哈尔滨市长宋希斌宣布哈尔滨冰雪节开幕。

芬兰驻华大使、美国、朝鲜、法国、德国驻沈阳总领事馆总领事等驻华使节,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及国家旅游局有关领导出席开幕式。

19时30分,第14届冰雪大世界举行开园仪式,“林海雪原”户外冰雪实景演出和特色“冰上杂技秀”、“俄罗斯风情秀”室内文艺演出,让观众如醉如痴。松花江面和冰雪大世界同时燃起璀璨的焰火,整个冰城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更把冰雪节开幕当天活动推向最高潮。

本届冰雪节以“满城冰雪,欢乐天地”为主题,开展冰雪文化、冰雪艺术、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经贸五大板块,百余项活动。哈尔滨市整合资源,倾力为游客和市民打造地方特色突出、文化品位突出、冰雪魅力突出,具有参与体验性、艺术观赏性、国际交融性的冰雪嘉年华。

“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文化旅游系列活动,丰富了哈尔滨夏季旅游内涵,“冰城夏都”旅游品牌的树立,为哈尔滨打造了一个前景无限的文化旅游产业,也让城市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哈尔滨独有的欧陆文化、溯源百年的冰雪文化、民众内心的休闲文化、大气豪爽的关东文化??经过独具匠心的整合与构建,形成了一年四季,以“湿地节”、“啤酒节”、“哈夏音乐会”、“国际冰雪节”等城市节庆为依托的中国北方城市的独特魅力。

“让更多的游客来哈尔滨观光,了解哈尔滨,爱上哈尔滨”成为哈尔滨市旅游局责无旁贷的使命,作为哈尔滨旅游的指导者、规划者和服务者,他们可谓殚精竭虑,一年四季都在忙碌着。值此第29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盛装开幕之际,记者专访哈尔滨市旅游局局长田岚。

《今日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经历了29年的发展,每一届冰雪节的创新点为哈尔滨冬季旅游注入持续的魅力。请您介绍本届冰雪节有哪些特色和亮点,哈尔滨冰雪节的魅力在哪里?

田岚:以“满城冰雪,欢乐天地”为主题的第29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更加突出了冰雪节的国际交融性和体验参与性。

国际交融性方面,今年冰雪节,在冰雪主题景区设计上国际元素更加明显。冰雪大世界引进了“白雪公主”、“冰河世纪”、“愤怒的小鸟”、“蓝精灵”等国际顶级动漫代表作品,打造世界级的冰雪动漫乐园;在主要冰雪旅游景区和城区主要景点沿途街路,安装了百余块中英文双语路标,为海内外游客游览景区提供方便快捷的指引服务;在冰雪艺术赛事上,继续举办国际冰雕、雪雕比赛,广泛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与哈尔滨在全世界26个国家的31个友好城市开展“远亲近邻”大型海外促销推广,进一步加快世界冰雪旅游合作组织成立的步伐,与芬兰、加拿大等国家开发北极游产品和高端滑雪旅游产品上进行广泛合作,扩大冰雪的国际影响力,加强冰雪旅游产品国际市场的深度合作。

在突出体验参与性方面,冰雪大世界增加炙手可热的动漫游戏“愤怒的小鸟”等参与性元素;太阳岛雪博会设置了游客参与体验区;松花江冰雪欢乐谷为市民和游客打造免费游览的开放式园区,市民或游客自带冰刀可以在冰场一次玩个够,冰滑梯、堆雪人、打雪仗、掏雪洞活动项目特别受到小朋友的喜爱;南岗区在马家沟沿岸5公里区域内建设冰雪欢乐谷、儿童冰雪乐园、主题活动区和冰雪向前冲等四大板块主题景区,形成集公益性、参与性、观赏性、群众性于一体的大型冰雪文化旅游健身集聚区;周边几大雪场增加雪地越野滑雪等项目;我们还推出了“百姓游冰城”大型惠民行动,通过政府向低保户赠票、发放景区代金券、发放景区优惠联票等方式组织景区让利于民,让更多市民先游起来,对外展示哈尔滨满城冰雪的欢乐形象。

哈尔滨作为冰雪旅游的发源地,冰雪文化已经深植城市发展命脉,并渗透在哈尔滨人的生活中。随着冰雪旅游的发展,冰雪旅游产品升级换代,从观光型单一旅游产品向观光与体验参与相结合发展是未来哈尔滨冰雪旅游的发展趋势,也正是吸引海内外游客的魅力所在。

《今日中国》:2013年全年,哈尔滨将“力争实现接待旅游者5587万人次,同比增长10%,总收入66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5%。”,未来的一年,哈尔滨市旅游局将以怎样的方式和信心来完成该既定目标?

田岚:2013年,我们将继续举办“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办好湿地节、啤酒节、五花山赏秋节,继续办好第30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以城市节庆活动为牵动,提升哈尔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冰城旅游由冬季独秀向两季繁荣、四季发展转变。我们将不断创新夏季节庆活动的内容,培育和壮大夏季旅游品牌,将推进国际冰雪旅游联盟的建立,加强与各冰雪城市的联系与合作,推进冰雪文化与产业发展。我们将把旅游与惠民结合起来,让百姓享受旅游业发展的成果。

2013年,我们将启动建立“旅游云”,进一步完善哈尔滨旅游资讯网站,建立旅游企业数据库,完善电子商务和旅游咨询网络系统,建立旅游志愿者服务体系,完善旅游咨询、集散服务、网络支付、安全管理体系,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要求。将加快旅游产业项目建设步伐,促进松花江避暑城、东北亚温泉小镇、四季冰雪乐园、海洋世界等旅游龙头项目启动建设,推进湿地路网、沿江整治以及景区建设,形成主体园区、特色餐饮、水上航游为特点的湿地产品体系。将加快金龙山、吊水壶、松峰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和凤凰山、亚布力、帽儿山、元宝村等景区建设进度,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16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开发农家乐、渔家乐、采摘园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将举办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大赛,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

哈大高铁的开通,为哈尔滨带来了很多发展机遇,2013年我们将利用省内“6+1”、东北“4+1”区域合作组织,构建3小时黄金旅游圈。面向华北、华东等地,建立广告互播、客源互换机制。发挥哈尔滨省会龙头作用,共同推进东南部至虎林,东部至同江,北部至黑河,西部至满洲里等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开发。

哈尔滨的冬天范文11

1、松花江:这个是黑龙江的最大支流,涵盖东北四省。松花江全长一千八百四十公里,流域范围很广。在冬天的时候,这里温度会低至零下三十度,结冰期长达五个月。

2、哈尔滨滑雪场:位于尚志市东南部,距哈尔滨市190公里。这里有很多滑雪场地(高山滑雪场、自由式滑雪场、跳台滑雪场和冬季两项滑雪场)。

3、文庙: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端文庙街北,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一座孔庙。建于1926年,占地2.3万平方米,目前是黑龙江现存最完整的仿古建筑。结构为南北向三进院落,典型的三进式仿清古建筑群,它雄伟壮观的气势,向人们展示着空间之美,这里免费开放。

4、哈尔滨庄园: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哈成路,占地面积60多万平方米,园内景美别致,建筑别具心意,很适合和家人一起去玩,来到这里可以让你感觉到异国风情。

5、龙塔:是哈尔滨的一个塔,塔高336米,亚洲著名的高钢塔。塔内景点有210米高空秋千、190米室内外观光平台和181米观光层,属于4A景点,门票150元,是一个非常有特色、值得一玩的塔。

6、哈尔滨步行街:它北起江畔的塔广场,南接新阳广场,是哈尔滨的一条商业步行街。这里全长1450米,宽21.34米。哈尔滨步行街,以其独特的欧式建筑和精彩纷呈的生活文化,向人们展示了它的美感和不同。

(来源:文章屋网 )

哈尔滨的冬天范文12

关键词:哈尔滨旅游产业;资源分析;产品转化

一、资源分析的内涵

昂普(RMP)分析是在1999年由吴必虎提出的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理论模式,简称R分析法。这种分析方法不仅要对资源R(resources)和市场M(market)条件进行充分分析,并使它们与产品P(product)有机结合,而且更加强调资源、市场和产品之间的统一、互动关系。[1]对于昂普分析而言,资源分析是基础,市场分析是方向,产品分析是核心。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分类系统中,旅游资源的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2]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旅游产品开发的前提条件便是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本文资源类型分析是指对哈尔滨的各类旅游资源按照其属性的不同进行类型划分;资源特点是指对其独特性、组合特点及资源开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科学分析。其目的在于确定哈尔滨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和开发顺序,明确建设方向,是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重要内容。

二、资源类型

1.欧陆文化旅游资源

1903年,横贯欧亚大陆的中东铁路通车后,哈尔滨作为东方连接欧亚铁路的交通枢纽,迅速成为了远东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战略要地。20世纪上半叶,先后有19个国家和地区在哈尔滨设立了领事馆和代办处,有近二十万欧洲侨民先后流亡到哈尔滨侨居,这深刻影响了哈尔滨的音乐、建筑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各个领域。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文艺复兴式、巴洛克、拜占庭、新文艺运动派和俄式建筑随处可见,中华巴洛克式建筑是人类建筑史上中西合璧的典范。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主要有中央大街、圣•索菲亚教堂、华梅西餐厅、哈尔滨秋林食品及各国领事馆旧址、哈尔滨市道外区原中华巴洛克建筑群等。

2.冰雪文化旅游资源

哈尔滨冰雪旅游资源的开发无论在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因素还是资源本身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哈尔滨素有“冰城”之称,是世界冰雪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与日本札幌雪节、加拿大魁北克国际狂欢节和挪威奥斯陆滑雪节并成为世界四大冰雪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冰雪艺术景观最多、冰雪娱乐项目最全的“冰雪迪斯尼乐园”;太阳岛雪博会是我国雪雕艺术的发源地,是国内规模最大、艺术水平最高的雪雕盛会;亚布力滑雪场是我国第一座符合国际标准的国际旅游滑雪场,拥有高、中、初级雪道15条,其中高山雪道为亚洲之最。

3.音乐文化旅游资源

音乐历来是哈尔滨最闪耀的一张城市名片,已成为这座城市熠熠生辉的旅游品牌。20世纪初,伴随着中东铁路的开通,西方传统经典音乐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入哈尔滨,哈尔滨成为我国接触欧洲古典音乐最早的城市。2010年,哈尔滨以百年交响乐历史和五十年“哈夏”音乐会历史积淀为基础,成功获得了联合国授予“MusicCity—Harbin,China”(音乐之城)荣誉称号,成为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成为中国第一个“音乐之城”。2012年5月,哈尔滨中央大街启动“音乐之街”活动,2014年,中央大街首届“老街音乐汇”上演,让视觉、听觉的享受留住游人的脚步,使哈尔滨的城市品位得到极大提升。

4.红色文化旅游资源

哈尔滨作为全国第一个获得解放的大城市,红色历史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枢纽城市,成为了传播俄国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的重要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1923年10月,在陈为人的领导下,中共哈尔滨小组正式成立,是我们党在东北建立的第一个地方党组织。在抗日战争期间,哈尔滨经历了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反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的前赴后继,以杨靖宇、赵一曼等英雄人物为代表的抗联战士,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景点有侵华日军第731罪证陈列馆及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等。

5.金源文化旅游资源

女真源自三千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至唐时期称黑水靺鞨,辽至金时期称女真。哈尔滨市阿城区的金上京会宁府一直是女真建立的金帝国的早期都城,历经了金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代皇帝,作为金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达38年之久。女真族的社会生活多以捕鱼、狩猎为主。至今在哈尔滨冬捕、冬钓等活动依然盛行,如松花江开江节不仅是对女真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也成为哈尔滨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南方游客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其中更具代表性的景点有哈尔滨市阿城区金上京会宁府、哈尔滨市阿城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陵及亚沟石刻等。

6.森林湿地旅游资源

哈尔滨的森林及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全市以地带性植被红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及人工林等为主。现有森林面积约232.4万公顷,其中天然林面积140.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3.8%,野生植物种类950种左右。[3]目前,全市有部级森林公园12个,如哈尔滨国家森林公园、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6个;自然保护区16个。此外,哈尔滨松花江湿地旅游资源南北以松花江两岸提防为界限,东起大顶子山,西至涝洲畜牧场,总面积为1080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景色最为优美的城市河流湿地。太阳岛湿地、呼兰河口湿地、伏尔加庄园等独特的自然湿地景观构成了哈尔滨独具特色、面积约为12.5万公顷的生态资源环境。

三、资源特点

1.旅游资源种类丰富,特色鲜明

特殊的地理地貌、气候条件和人文历史为哈尔滨带来了种类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欧陆文化、冰雪文化、音乐文化、红色文化、金源文化等。由于地处高纬度,冬季漫长且雪质较好,使得冰雪旅游资源成为了哈尔滨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哈尔滨有全球最大的冰雪艺术景区———冰雪大世界、最高水平的雪塑艺术博览会、流光溢彩的冰灯公园和充满激情的滑雪运动,是全球最具特点和最热闹的冰雪旅游城市。夏日的哈尔滨气候凉爽,美丽的松花江、太阳岛充满了和谐浪漫,浓郁的欧洲风情和都市文化,国内外闻名。

2.旅游资源组合较好,配置合理

旅游资源组合按照旅游区范围大小具有一定层次性,既包括单独旅游区的不同类型吸引物组合形态,也包括更大范围风景区不同旅游资源种类的配合状况。[4]从哈尔滨的旅游资源看,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相互映衬,组合较好,配置合理。其中包括水域风光8处、建筑与设计27处、人文活动3处、地文景观11处、生物景观1处及遗迹遗址2处。较好的资源组合为哈尔滨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吸引了具有不同需求的旅游者前来感受哈尔滨这座城市独有的魅力。

四、产品转化

哈尔滨市旅游产品开发要求开发者对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分析和科学研究,根据哈尔滨自身资源优势及旅游者偏好进行产品的开发和转化。

1.欧陆风情类旅游产品

欧陆风情类旅游产品是指依托哈尔滨独特的欧陆风情旅游资源而开发的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包括建筑、教堂、美食等的旅游产品。针对欧陆风情类旅游产品应策划不同的线路供游客选择,突出观光、求知、体验、娱乐,开展“欧陆风情之旅”主题旅游。如建筑艺术游,中央大街历史文化街区—霁虹桥—红军街历史风貌保护区;教堂文化游,索菲亚教堂—犹太总会堂—犹太纪念馆;这对于哈尔滨旅游产业发展呈现出的“冬夏两季热而春秋两季冷”的现象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填充和弥补。

2.冰雪文化类旅游产品

冰雪旅游产品是针对冰雪旅游客源市场这一特定的客源市场,侧重满足冰雪旅游者休闲、游览、娱乐、体验等方面的需求,需要设计者与经营者有针对性研发与供给的冰雪旅游产品。[6]哈尔滨的冰雪旅游产品包括冰雪大世界和太阳岛雪博会等冰雪节庆活动;冬泳、国际冰雕、雪雕等冰雪赛事活动;书画、摄影展、冰上婚礼等冰雪文化活动。从冰雪体育产品、冰雪文化产品以及冰雪节庆产品等方面对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品进行深度开发,不仅可以使冰雪旅游接待地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对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将起到巨大作用。

3.红色文化类旅游产品

红色旅游产品是一种思想性、教育性和感召性都很强的专项旅游产品,其内容分解为历史过程、革命精神和物质景观三个部分。其中,展览馆是红色旅游产品历史过程的主要构成,如日军“七三一”部队侵华罪证陈列展馆;革命精神是红色旅游产品的灵魂与核心,旅游中较多地体现在纪念堂、陵园。如尚志烈士陵园、东北烈士纪念馆等;物质景观是红色旅游产品的物质载体,主要包括这一段历史过程中所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伟人故居等,如萧红故居。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不仅可以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容,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民族凝聚力。

4.历史文化类旅游产品

历史文化旅游产品是指渗透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类活动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遗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旅游产品。哈尔滨发展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可打造近郊文化圈层,挖掘金源文化、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并推广历史文化旅游专线,如:阿城金源历史文化1日游,金上京历史博物馆—金上京会宁府遗址金太祖陵公园—会宁公园—阿城清真寺。其发展能够使各个旅游区(点)在整个空间布局下的功能价值和定位,并精心设计功能分区,而且能够发挥旅游集聚优势,并进行资源整合。

5.避暑休闲类旅游产品

避暑休闲类旅游产品即消夏休闲产品,是指将观光、度假、漂流、登山、露营、摄影、修学与科普等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旅游产品。哈尔滨市区内可形成以北岛、东山、西湖、中河的山水森林城市为自然依托,欧亚城、音乐城、啤酒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文化内涵的都市避暑休闲度假地格局;市域内县(市)形成以玉泉狩猎旅游度假区、玉泉-平山休闲度假区、亚布力旅游度假区等精品项目为主要依托的避暑旅游带。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哈尔滨的旅游资源,还能够使哈尔滨成为四季可游的全年候旅游地。

作者:杨铭铎 张新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宁宁.体验经济视野中的节事类旅游产品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2]龚晨枫.RMP(昂普)分析下磐安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2):97-98.

[3]张然.关于中国旅游业旅游资源组合的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5.

[4]徐文婧.哈尔滨冰雪大世界SWOT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商业文化,2011:上半月(04),103-104.

[5]吴必虎.区域旅游开发的RMP分析———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1(1):10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