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

时间:2023-05-30 10:08:34

实用医学

实用医学范文1

英文名称:Practical Clinical Medicine

主管单位:南昌大学医学院

主办单位:江西医学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江西省南昌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9-8194

国内刊号:36-1242/R

邮发代号:44-119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2000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实用医学范文2

摘要:为了提高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文章首先阐述了医学院校开设医用数学实验课程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开设医用数学实验课程的现状,最后提出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医用数学实验课程设计思路。

关键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医用数学实验课程

一、医学院校开设医用数学实验课程的必要性

医用数学课程在医学院校中广泛开设,是高等医学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高等数学、数理统计、线性代数、运筹学、模糊数学等内容。数学课程开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医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方法为相关的医学课程打下基础,同时为医学生在医学实验、毕业设计、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传统的医用数学课程教学主要集中在理论讲授,过分追求数学理论的推导,数学知识严谨的证明,没有很好地实现数学和医学的完美结合,还不能充分体现数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实用性。医学生学习了数学系列课程,在面对医学实际问题时仍然束手无策,而医用数学实验可以很好地帮助医学生淡化数学理论推导,直接利用软件强大的数值计算、符号演算、图形处理等功能轻松实现医学问题中涉及的解方程、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数据处理等问题。医用数学实验课程的开设,势必能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数据计算及处理的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数学知识到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转变,促进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极大提升。

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开设医用数学实验课程的现状

近年来,医学院校开始意识到医用数学实验课程对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性,部分高校开始引入医用数学实验课程,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由于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师资力量较为单薄,开设该课程的院校较少。在已经开设该课程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中,由于数学课程总课时大量压缩、数学实验开设课时较少,开设情况和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缺乏科学的医用数学实验课程设计。科学、完备的医用数学实验课程设计是实现医用数学实验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通过分析高等医学教育中与数学课程教学紧密相关的现代医学问题,设计医用数学实验课程内容。现代医学教育中的问题大多是基于庞大的数据处理、数据计算、图形分析、多学科综合,因此在设计医用数学实验课程时应尽可能打破传统的以课程为基础的设计思路,逐步转变为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其次,缺乏开设医用数学实验课程的专用教学环境。数学学科在医学院校属于非主流学科的现状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存在,绝大多数院校的数学学科发展较为缓慢。数学学科拥有的专用数学实验室数量较少,严重影响了高质量的医用数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最后,缺乏调动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医用数学实验开设过程中,大部分教学模式是由教师根据实验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完成相应实验内容,教师进行督查三部分构成。学生无法提炼医学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能在医用数学实验课程中进行讨论、分析处理,学生建模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创新能力没有得到较好地挖掘。

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医用数学实验课程设计思路

针对目前医用数学实验课程开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数学学科发展的特点和医学生的学情,提出符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实际情况的医用数学实验课程设计思路。首先,打破以课程分类的课程设计,实现以现代医学问题为主线的医用数学实验课程设计。现代医学问题与数学相结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数学建模、数据计算、数据处理、图形分析等方面。充分利用MATLAB、SPSS、SAS等数学软件的强大功能,从实际现代医学问题出发,以问题分类为主,针对问题搜集整合数学方法,设计体现数学作为工具来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医用数学实验教学内容。其次,医用数学实验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助,以讨论形式进行。目前,数学实验课程内容大多数是教师课前设计好实验内容,学生在实验课上利用软件进行实验,教师监督学生完成情况,缺少学生主动发现和创新。医用数学实验课程设计中加入学生搜集问题环节,这样每一次实验课中处理至少3~5个学生寻找的医学问题,全班学生进行讨论,分组解决。教师还可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经典案例,逐步融入以后的医用数学实验课程教学中。最后,医用数学实验教学中着重体现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在医用数学实验课程设计中,利用软件命令处理问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小,在学生掌握好基本命令处理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加入体现数学建模思想的问题,教师的引导也应侧重于建模能力的培养,在处理新问题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利用软件的优势可以先计算出大概的实验结果数据,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以是否能够建立数学模型为主要评价标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建模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散式的建模,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总之,医用数学实验课程作为医用数学课程的有力补充,可以很好地建立医用数学与现代医学问题相结合的桥梁,该课程的开设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中应大力推广。整合医用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方法,以现代医学问题中的突出问题为主线设计医用数学实验课程,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医学实验分析,为学生在解决医学问题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并为其以后进行医学相关的科学研究提供更多的研究思路。

实用医学范文3

我国在中医、中西医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中的问题需要进行改革。文章首先分析了医学院校医用化学教学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概括医用化学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最后,为医学院校医用化学教学的改革实践提出几条建议。

关键词:

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宁夏医科大学2016年教育教学研究项目(NYJY1626)。

1.中医、中西医专业医用化学教学现状

(1)从学生角度分析。医学化学,顾名思义就是“医学+化学”的结合,因为有学科交叉,因此内容比较复杂、难度也比较大。学生在学习前本身就要有良好的化学知识作为前提。但是,当前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不足,无法满足现有医用化学对化学的需求。且很多专业学生认为,医学化学并不重要,学习仅仅是为了考试。

(2)从教学内容分析。当前,医学院校的医用化学教学内容过于落后,基本处于重视理念,不重视实践的阶段。有的专业则直接选择本科的教学教材,内容和本科教学同步。

(3)从教学方式分析。在具体教学中,医学化学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主要是以“满堂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且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教师未能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教学设备过于落后等,这些均对教学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4)教师本身的职业素质有待提高。在中西医、中医专业中,医用化学课程教学教师一般是由化学专业出来的。这类教师有丰富的化学知识经验,却没有医学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无法兼顾化学及医学两门学科,无法让医学和化学融合。

2.中医、中西医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1)学生主体原则。要把学生当成是教学主体,学生是学校教学主要的培养对象,在教学内容、方法改革中,均要以学生作为主体。

(2)实操原则。医学化学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操作性。中西医及中医专业主要以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人才作为目的。

(3)普遍性、应用性原则。需要拟订具有针对性的方案,以此提升学生兴趣,增加学生医用化学知识储备以及实践能力提升。

3.中医、中西医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

(1)教学内容改革。中西医、中医专业的医用化学内容方面,优化落后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拟订教学大纲,把教学内容的理论、实践性有机结合,并且补充最新现实需求内容的有关教学。

(2)教学方法改革———分层次教学。根据之前教学经验分析,对学生开展学方式未有针对性,因此可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发展潜力开展教学,如分层教学方法:①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开备课。在这之前,要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基础、智力因素等,将各种因素综合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层次划分。②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分开式教学。在具体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共性、个性关系,根据教学大纲、课程内容,对学生开展整体式的分层安排,确保基本教学目的完成。③分层指导、训练。教师可对学生开展分组式指导或是个别式指导,不单对课堂上学生未理解、掌握的内容开展指导,又可对学生开展拓展性知识的指导。④考查的分层。在考试中,也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的考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对题目进行选择,或是拟订多份试卷,让学生可以更好选择。

(3)重视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不重视实验的教学,让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实验,开展研究、总结,对相应问题可以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当前是科技的时代,在多媒体技术进步的现代,可以利用此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医用化学的兴趣。

(4)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想要切实提升有关专业医用化学的教学质量,首要任务是提升教学者本身科学素养的水平,在教学中不断开展研究、总结并提升教学能力等。总之,在具体实践中,教育工作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整体效果、质量,在原有教学方法上创新,以此达到提升医学院校医用化学教学的质量。

作者:朱彦姝 马璀 单位: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中心 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用化学系

参考文献:

实用医学范文4

关键词: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9-0070-01收稿日期:2016-09-09

基金项目:宁夏医科大学2016年教育教学研究项目(NYJY1626)。

1中医、中西医专业医用化学教学现状

(1)从学生角度分析。 医学化学,顾名思义就是“医学+化学”的结合,因为有学科交叉,因此内容比较复杂、难度也比较大。学生在学习前本身就要有良好的化学知识作为前提。但是,当前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不足,无法满足现有医用化学对化学的需求。且很多专业学生认为,医学化学并不重要,学习仅仅是为了考试。

(2)从教学内容分析。 当前,医学院校的医用化学教学内容过于落后,基本处于重视理念,不重视实践的阶段。有的专业则直接选择本科的教学教材,内容和本科教学同步。

(3)从教学方式分析。 在具体教学中,医学化学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主要是以“满堂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且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教师未能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教学设备过于落后等,这些均对教学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4)教师本身的职业素质有待提高。 在中西医、中医专业中,医用化学课程教学教师一般是由化学专业出来的。这类教师有丰富的化学知识经验,却没有医学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无法兼顾化学及医学两门学科,无法让医学和化学融合。

2中医、中西医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1)学生主体原则。要把学生当成是教学主体,学生是学校教学主要的培养对象,在教学内容、方法改革中,均要以学生作为主体。

(2)实操原则。医学化学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操作性。中西医及中医专业主要以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人才作为目的。

(3)普遍性、应用性原则。需要拟订具有针对性的方案,以此提升学生兴趣,增加学生医用化学知识储备以及实践能力提升。

3中医、中西医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

(1)教学内容改革。 中西医、中医专业的医用化学内容方面,优化落后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拟订教学大纲,把教学内容的理论、实践性有机结合,并且补充最新现实需求内容的有关教学。

(2)教学方法改革――分层次教学。根据之前教学经验分析,对学生开展学方式未有针对性,因此可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发展潜力开展教学,如分层教学方法:①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开备课。在这之前,要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基础、智力因素等,将各种因素综合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层次划分。②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分开式教学。在具体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共性、个性关系,根据教学大纲、课程内容,对学生开展整体式的分层安排,确保基本教学目的完成。③分层指导、训练。教师可对学生开展分组式指导或是个别式指导,不单对课堂上学生未理解、掌握的内容开展指导,又可对学生开展拓展性知识的指导。④考查的分层。在考试中,也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的考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对题目进行选择,或是拟订多份试卷,让学生可以更好选择。

(3)重视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不重视实验的教学,让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实验,开展研究、总结,对相应问题可以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当前是科技的时代,在多媒体技术进步的现代,可以利用此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医用化学的兴趣。

(4)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想要切实提升有关专业医用化学的教学质量,首要任务是提升教学者本身科学素养的水平,在教学中不断开展研究、总结并提升教学能力等。

总之,在具体实践中,教育工作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整体效果、质量,在原有教学方法上创新,以此达到提升医学院校医用化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实用医学范文5

关键词:急诊医学临床实践;循证医学;运用方法

0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医疗事业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急诊是医院医疗服务的窗口,直接反映了医院医疗水平。所以,临床医护工作者应该在急诊过程中运用循证医学思维,结合临床实践,更好、更快的挽救急救患者的生命。目前,从急诊医学的发展角度来看,因其跨多个学科的特点,要求医护工作人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引用循证医学思维、学习循证医学得理念、更加具体的了解目前急诊临床实践的应用方法的。本文通过对急诊临床实践诊疗过程中的理念及其具体措施来探讨急诊医学临床实践中循证医学的应用[1]。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的82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救治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1名,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在8~58岁之间,平均年龄(25.36±4.24)岁。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病23例,突发事故致伤11例,肾绞痛患者7例;对照组患者41名,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在10~59岁之间,平均年龄(26.16±4.32)岁。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病22例,突发事故致伤10例,肾绞痛患者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类型、性别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以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治疗,方法如下。成立循证小组,包括医疗人员和护理人员共同研究急诊医学临床实践中应如何应用循证医学的成果和理论。首先对患者类型进行分析,包括病史、体征、事业检测结果等,并提出问题,探如何提高急诊科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护理过程中如何加强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怎样加强医师和护理人员的合作,提高医院整体的义务水平、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制定怎样的治疗和护理步骤、肾绞痛患者治疗的标准化流程、院前急救对整体急诊临床医学的提高等问题。在提出相关课题后,小组成员进行专项研究,共同对相关问题进行检索,总结相关治疗经验。本次共检索134篇文献,并分析了我院以往病理,得出如下几项理论成果:①肾绞痛患者应着重注意体征、症状方面的监测,并做好辅助检查;②院前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救治率,应作为急救的一部分在临床中推广;③医护人员应与主治医师加强沟通,并共同制定重症患者的护理计划;④舒适护理能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满意度[2]。此外还制定了相应的不同疾病急诊的标准化流程并在全员进行了推广。对我院的医疗设施、人员设置、科室分布都做了一定的调整。收集观察组患者的基本信息,着重对急诊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在治疗那过程中对先关流程和措施进行验证并改正。治疗结束后,收集两组患者在诊断准确率、治疗效果、护理及治疗满意度、治疗依从性评分方面的差异。满意度评价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级别。治疗依从评分包括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患者用药依从性、检查配合度等24个项目,共100分。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统计相关数据,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经过本次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5.12%,治疗依从性评分为(91.57±3.22)分。诊断准确率为92.68%,治疗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70.73%,治疗依从性评分为(73.64±5.63)。诊断准确率为75.60%,治疗有效率为85.36%。观察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3讨论在传统医学中,医生一般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自身所具备的医学知识、及临床经验来对病情进行诊断。而医生的临床经验往往带有主观性,凭借医生经验的治疗方法一般可能会影响临床疗效,耽误了正确的诊断延长治疗周期,增加病患痛苦,浪费医疗资源。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及科技的发展,一些新型的科学诊疗技术不断开展,并得到广泛应用,现代循证医便是其中之一。循证医学是近年来在医学的不断实践中发展起来的[3]。循证医学可以准确地应用当前最好的研究依据,并且结合临床医生的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与此同时,了解患者的愿望,将三者完美的结合而得出的治疗方案。循证医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的学习方式。主要包含了以下步骤方法:首先要根据病人的病史及对患者的检查结果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对其进行有价值的治疗方法匹配,找出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再次,检测临床证据的真实性、合理性及其实用性;最后,可以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对病人制定最有效的诊断及诊疗策略。循证医学的最大优势是可以诊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疾病,并有良好的预后治疗方案[4]。综上所述,循证医学取代传统的经验医学,将会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急诊临床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方法理念及其原则,是急诊医学临床的的有效手段,值得在急诊临床医学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利.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循证医学工作平台的构建和应用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2]杨德兴,李瑶,王碧成,等.急诊医学专业住院医师应用临床决策方法的探索与研究[J].重庆医学,2015,11:1524-1526.

[3]李婷婷,周光帅,陈侃侃,等.苏北三甲医院临床医生对循证医学的了解和实践现状[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01:9-12.

实用医学范文6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发现,由于生源地域范围广,新生入学时计算机应用水平差异明显,具体表现为城市生源懒得听,农村生源听不懂,相信这也是困扰所有高校的一个共性问题。具体到医科类高校,学生主要以医学知识学习为主要任务,对于一些基础学科,如计算机、物理、数学等都很难有学习主动性,而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对计算机课程也是尽量压缩课时。一方面学校不重视,另一方面学生懒得学,这就使计算机教学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多数学校领导和学生对当今医学计算机信息学认识上有偏颇,而实际上我国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展了数十年,医院的仪器设备也基本步入了信息智能化阶段,试问,如果医学生只具备医学常识、诊断能力,如何能够在操作这些智能化设备时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呢?21世纪的医疗诊断模式绝对不会如19世纪那般单纯依靠医生个体能力,它是医生医术与医疗设备操作技术的有机结合。换言之,如果医生没有良好的医学信息学习背景作为从业支持,将来就很难在社会中谋得一席之地。

二、医学信息学教学改革探讨

2.1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11年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要求,内蒙古医科大学首先在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改革,在教学方式上采取了分班教学,学生入学后,根据现有的计算机水平选择初级班或高级班。初级班主要是针对基础差的学生开设的,讲授的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常用Office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安全、网页设计技术、Photoshop、Flash等。高级班是针对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及常用办公软件的同学开设的,讲授的内容主要包括: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医学信息系统、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远程会诊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医用数理统计软件等。计算机教学的基本建设之一是教材的建设改革,也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要做到这一点,应当注重计算机技术发展,准确定位对象,突出专业特色,动态及时更新。计算机学科有其特殊性,计算机教材应及时反映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医学信息技术方面的新成就、大趋势,不断推陈出新,缩短使用周期。笔者学校在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要求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组织专家编写了《医学计算机信息应用》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近6年的教材使用周期一般为一年半。

2.2计算机应用教学课程设置

就医学学生而言,教学主旨是所学专业与计算机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使用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解决医学专业领域所涉及的计算机信息问题。立足于这个出发点,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重点讲解医学本、专科生各专业在医疗活动中必须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如开设“医院管理系统”、“计算机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等课程,同时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开设有针对性的计算机知识讲座等。教师除在课堂上尽量讲解新知识外,还可就本学科的新知识、新进展开设讲座,拓展学生的信息面,邀请各大医院、各大医药公司人员来学校进行生动的校外辅导式互动讲座,如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具体应用、远程医疗的实施、远程教育操作模式、医学图形图像传输等,从而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从“逼着学”上升为“我要学”,让学生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课程。开展不同类型的选修课学生,使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渐转向主动学习,扩充其知识面。将计算机真正作为一种能够促进本专业发展的有利工具,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3逐步加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计算机较之其它学科有其特殊性,如果不实际操作,理论知识会忘得非常快。很多知识点如果讲理论需要大费周章,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几步就可以说明问题。因此,在该课程课时设置上,实验课时与理论课时比率为1∶1,同时还采取了以下诸多措施:首先,编写了一部与理论教学进度完全一致的配套实验教材,并在理论教材的同时更新实验教材内容,每次实习有一个具体内容,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做实验,避免实习的盲目性;其次,将教师教学课件及大量习题放到服务器上供学生下载,从侧面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自主自愿去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再次,彻底改革考试方法,采用笔试和上机操作结合(两者各占50分)的考试方式,完全改成无纸化考试,学生需要在机房答题考试,以强调上机实验的重要性,回避一些人为因素问题。学生学习结束时,能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上网查询、处理数据、录入论文排版设计与打印都要自己完成,为毕业后进行科研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打下扎实的基础。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内蒙古医科大学建设了医院信息模拟网络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医院信息模拟网络应用环境,在充分调动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充分了解医疗行业信息化应用。医院信息模拟网络实验室配合理论教育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际业务活动,使学生对医院的实际工作状况产生直观认知,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相互结合,医院信息模拟网络实验室使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理论,在实践中发展理论,从而培养学生掌握在信息化工作环境里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为以后顺利走上医疗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三、结语

实用医学范文7

关键词:微助教;预防医学;实验教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7年9月—2018年1月选择湖北医药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400人),口腔医学(100人),麻醉学(100人),影像学(100人)等专业部分学生共计700人为研究对象,男297人,占42.43%,女403人,占57.57%;年龄18~23岁,平均20岁。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共计10个班级,以随机数字表方法选取4个教学班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为1班和2班,共80人,男34人(42.5%),女46人(57.5%)采用微助教辅助实验教学模式;对照组为3班和4班,共78人,男33人(41.25%),女47人(58.75%)采用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2组学生的性别、年龄以及学习授课的课程内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学生(542人)均采用微助教辅助实验教学模式。

1.2教学方法

1.2.1实验教学的内容和目标

预防医学课程实验教学内容以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内容为主。医学统计学内容有课题设计调查和资料录入、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定量资料的统计推断、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秩和检验、直线相关与回归,统计图表等5个SPSS电脑实验模块,共15个学时。流行病学内容有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临床疗效研究设计,诊筛试验评价,案例讨论等5个讨论分析模块,共15个学时。教学目标为掌握流行病学方法的有关知识与方法,掌握SPSS软件的基础操作,通过课程考核。

1.2.2实验组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组采用微助教辅助实验教学模式。(1)流行病学实验内容授课程序为:未对学生进行分组,课前老师布置案例和问题,要求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上课时由教师对各模块知识进行讲授分析,学生在实习教室里听讲,课后在微助教里布置作业,要求作业提交;(2)医学统计学实验内容授课程序为:未对学生进行分组,课堂中由教师在实习教室里示范讲解如何运用SPSS软件录入数据、统计描述、统计推断,随后学生自行在电脑上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巩固训练,并在微助教里答题并进行提交。

1.2.3对照组实验教学方法

对照组实验教学采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1)流行病学实验内容授课程序为:未对学生进行分组,课前老师布置案例和问题,要求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上课时由教师对各模块知识进行讲授分析,学生在实习报告上手写作业,由老师批改;(2)医学统计学实验内容授课程序为:未对学生进行分组,课堂中由教师在实习教室里示范讲解如何运用SPSS软件录入数据、统计描述、统计推断,随后学生自行在电脑上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巩固训练,并手写实习报告交由老师批改。

1.2.4上机操作成绩

实习课程结束实验组和对照组统一进行上机操作考试,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利用网络教室,考试时由教师下发试题,学生接收后作答并进行提交,由老师批改,统计学生分数。

1.2.5实验教学效果问卷调查

实验课结束后利用微助教进行调查问卷,对2015级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影像学等专业部分学生共计700名学生进入相应问卷课堂编号,匿名填写两种方式的实验教学效果评价问卷,由教师进行总结评分,根据学生提出的意见进行反馈。问卷调查采用电子问卷,回收率100%。

1.2.6评价方法

(1)实验成绩:每次实验报告;(2)上机操作成绩;(3)实验教学效果调查:学生学习效果自我评价、实习课作业方式认同感等。

1.2.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组的年龄、成绩、微助教辅助实验教学效果评价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析,2组的性别分布比较采用х2检验分析。

2结果

2.1成绩比较

(1)实习成绩:实验组实验报告成绩平均分为(90.88±4.45)分,对照组实验报告成绩平均分(91.08±4.8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4,P=0.870);(2)上机操作成绩:实验组上机操作成绩平均分为(76.45±7.50)分,对照组期末总评成绩平均分(76.12±6.1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2,P=0.903)。

2.2学生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调查

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结果显示,有高达87.43%的学生更倾向于电子化作业,只有7.57%的学生倾向于手写实验报告的模式,有5%的学生认为两者均可。

实用医学范文8

    【关键词】  建构主义;临床实习;教学

    【Abstract】  Clinical teaching is different from theory teaching.Cultivating innovative medical talents needs to construct a new medical teaching model. This paper , in the light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structivism theory , probes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heory in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Key words】  constructivism; clinical practice;teaching

    临床医学教育是一门相对实践性较强的科学,对临床医学生来说单纯的理论知识在临床疾病认识中是不够的,对疾病的认识不仅要有理论还要有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并在结合中达到融会贯通,由于任何一个疾病在不同的个体上都具有不同的表现,每一个患者都是既有同一疾病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在临床实习和实习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患者作为中心,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进行设计场景,把医学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和技能、疾病实际表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的环境中复习医学基础理论,在操作和实践中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实现从单纯理论认知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知识建构的转变。其教学将会比普通的教学模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涵义和构建医学临床教育新模式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当代欧美国家兴起的一种社会科学理论,在教学方面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的过程,强调学习的非结构性和具体情境性以及学习中社会性及其相互作用,建构主义提出了情境性教学模式,通过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使学习者在具体的环境中通过自身的参与主动建构知识体系,通过合作学习和交互式教学而实现的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作用[1]。建构主义关于知识与学习的见解和观点在国内外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们认为:知识具有情境性,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原有知识经验,主动对知识做出合理的解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学习伙伴,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重视教学活动与主体交往,重视教学策略,重视发展性评价,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重视教学模式的建构等。

    临床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带教老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目标、课程及其结构、教学条件、教学程序和教学评价这六个教学中的关键因素都与理论教学不同。临床教学必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临床带教老师和学生之间也是不同于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关系,而是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因此我们必须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医学人才为根本目的,积极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充分依靠临床教学中的先天优势,实现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整合的优化,努力创造出一种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的,体现学生本位、重视能力培养、适合培养新型医学人才的教学模式[2]。构建既能与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并为打破旧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思想与观念的束缚,建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以“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为基本取向,教学过程以“学生为本”、“能力为本”、“探究活动为本”的医学临床教学新模式。

    2  临床实习教学具有建构主义教学的先天优势

    临床实习教学是培养医学生的一个重要过程。三年的医学基础理论学习结束后, 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医学理论知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奠定了基础。如何在该基础上完成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变是临床医学教学的重点。在这一阶段不仅是单纯的对前三年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复习、回顾和再现,而是多学科基础理论在临床上的运用和实践,同时又要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掌握理论指导实践的具体方法,培养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技能,学习临床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如果说前三年的教学是理论的教学,那么临床实习就是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和综合,同时又是在学习中对基础理论的加深和升华,是培养临床医生的转折点[3]。

    临床实习中学生面对的是病人,每一个患者都是一个现实的情景,如果教师能够积极的引导,配合适当的教学技巧,将是一个有趣和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知识的建构将起到有效的促进。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以个体的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在社会交互作用中,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和新知识意义的过程。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进行指导和适时的帮助,使学生在主动与患者的交流中、加上教师的讲解说明、问题探讨、交流互助实现对理论的再现和回顾,达到多学科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和应用,进而把前期基础学习中各学科相互独立的知识点进行连接和重组,完成知识、技能和理论之树的构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利用临床上以患者为中心的多种学习环境要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3  临床实习教学中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式

    3.1  以学生为中心创造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  在临床教学中, 坚持学生自己主动建构临床知识体系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促进和帮助作用。在结束基础课的学习阶段之后,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并建构了最基本的医学知识结构体系, 他们有能力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医学知识结构体系。通过主动的建构过程, 学生能够形成其特有的思维方式, 能够独立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对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3.2  以患者为中心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  知识的建构需要从环境中获取信息, 学习环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在临床医学的教学过程中, 建立一个生动、逼真及实用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医学知识,利于学生的知识体系建构,更有利于在实践中运用前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问题情境的设计[4]。根据学科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提出相应的不同层次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主动性学习精神,通过问题情境使学生进行联想, 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去认知、吸收和同化当前所学的新知识,在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去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建立新的方法,进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

    3.3  通过教师-学生-患者之间的交互式学习和交流, 强调在建构中的互动作用  教师在安排教案、教具和病例要有选择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学科的基本结构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建构与临床医学各学科相符的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感知、观察和理解,以自身的认知结构与学科的基本结构交互作用,丰富和修正自身的知识体系。

    另外,临床医学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实现人机交互及远程交互。通过建构的互动作用, 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与智慧被整个群体共享, 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改进,提高学生的整体医学知识水平[5]。

    【参考文献】

    1 刘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系列文章(三) 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探析.中国学校体育,2008,(6):24-26.

    2 李玉林,孙志伟,丁红枫.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现代教育技术与医学课程的整合.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5):34.

    3 沈慧,李敏.建构主义理论对医学教育的启示.西北医学教育,2007,(6):68-69.

实用医学范文9

激励,即激发鼓励,是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创造一定的条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出色地完成既定学习目标。文章从情感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以及评价激励四个方面论述了医学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实施激励法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经验。

关键词:

生理学;激励教学法;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从教学心理学角度来讲,激励就是激发和挖掘人的内在动力和潜力,鼓励其朝向某一目标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美国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激励教学法,就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给予学生适时适量的激励,充分调动其进取意识及主观能动性[1]。医学生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医学生理学实验是通过动物实验将医学生理学理论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笔者所在的山东大学医学院在为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包括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预防医学、药学等专业)开设医学生理学的同时,也同步开设了医学生理学实验这门实验课程,先后安排8次相关的实验课,以便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形象的感性材料,提高其学习医学生理学的兴趣,同时也是帮助医学生形成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实验课上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组通常以3到5人进行实验操作,在有限的时间内(一般为4节课)共同协作完成每次实验任务,几乎没有机会让每位学生从头至尾独立完成每项实验。其次,由于某些实验操作上比较困难,学生在失败几次后通常会以消极的态度去面对,而不去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容易丧失积极性。另外,由于学生较多,教师只能根据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而无法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课堂表现打分。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那些学习态度不认真的学生“滥竽充数”的机会,不能认真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学以致用,基本上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机械地进行操作,大部分时间只是记记数据、看看结果,照葫芦画瓢,这样的实验教学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笔者在医学生理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各类学生的特点及教学要求,灵活使用激励教学法,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1情感激励

在实验课堂上,细心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常犯的错误,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使实验课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展开。学生在操作中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当操作不当或不能完成操作时,给予耐心的演示和指导,提出改正方案,并鼓励其动手练习,始终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通过表扬其优点,鼓励他们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快速进步[2]。当某些小组积极性提高或实验完成的比较理想时,及时给予鼓励并在实验结束后的课堂总结上进行表扬。笔者在实验课堂上经常和学生交流,揣摩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并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验中的困难,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实验,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可敬又可亲,使他们喜欢老师,从而喜欢上老师的授课,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例如,耳蜗微音器电位实验中,因实验动物豚鼠长相可爱,部分同学总想着将其带回宿舍饲养而不去认真做实验。笔者在示教结束后便跟学生约定:成功引导出耳蜗微音器电位的小组,老师将为其豚鼠高歌一曲以验证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他们顺利引导出耳蜗微音器电位,进而观察到老师的歌声被耳蜗换能后从音箱里播放出来的实验效果,加深其对耳蜗感音换能功能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2目标激励

夸美纽斯曾经说:“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来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更不会产生掌握它的需求。”因此,笔者在每次实验课上都会注意向学生介绍本次实验的目的以及该实验方法和技术在科研或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努力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迫切需要,让学生自己意识到掌握该项方法的必要性,从而以最大的积极性去完成实验。例如,在家兔动脉血压调节实验中,由于颈总动脉插管这一操作比较困难而使很多学生知难而退。示教过程中,笔者就向学生讲述台湾阳明大学医学院王锡岗教授的实验室对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要求:实验操作考核中,每名研究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30min)完成大鼠股动脉插管的操作才能顺利通过中期考核。学生受到该激励,从实验的一开始就确定了“我一定要插管成功”的目标,从而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发挥最大主观能动性而完成任务,使学习的过程由“我要学”过渡到“我会学”,进而提高教学效果[3]。

3榜样激励

罗阿谢姆曾经说过,“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可见榜样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实验课上,教师的示教操作以及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笔者在实验带教过程中首先注重努力扩宽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其次在示教过程中严格按照动物手术操作的要求给学生演示,从佩戴口罩、手套到静脉打麻醉针、气管插管,再到实验结束后处理实验垃圾和动物尸体,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其次,笔者在平时也注意搜集一些身边的案例讲述给学生,以启迪和感染学生,帮助其发挥更大的潜能。例如,在蛙心灌流实验中,由于蛙心插管这一技术难度较大,很多学生在失败几次后便失去了耐心和信心。笔者便将身边一位教授当年报考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生的经历讲述给学生。当年这位教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协和医科大学的初试后,却因为在随后的实验技能操作考试中抽签抽到了“蛙心灌流”这项考题而操作失败,最终与协和擦肩而过。学生在听到身边这个真实的故事时,一般就会产生“我也要达到协和医科大学的入学标准”的心理,从而更加用心地完成实验。因此,在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树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可供学生模仿的榜样,尤其是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榜样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

4评价激励

评价激励的核心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效给予及时反馈和恰当的评价,使学生在完成某一阶段的课程之后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4]。笔者所在的山东大学医学院生理系通常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判断学生在该次实验中的表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学习感到被动,一些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同学也存在应付的心理。比如,笔者在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中发现抄袭现象比较明显。为此,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做实验的间隙批改上次的实验报告,并及时评讲总结实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将反馈信息及时回馈给学生,同时给予客观准确的评价(将评语书写于学生的实验报告中),并挑选出优秀的实验报告向其他同学展示,鼓励学生取长补短,互相交流。另外,山东大学医学院还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利用建设精品课程的机会,开发了“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网上平台,将教学录像等资源与学生共享,学生利用其账户登录系统后还可进行相关的虚拟实验操作,如此可让学生随时利用网络资源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另外,虚拟平台还为学生提供了考试系统和师生互动功能,让学生可以根据自我需要进行相关知识的自我检测,并将疑问或建议反馈给带教老师,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总之,激励教学法主要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通过情感激励,建立了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通过目标激励,可刺激学生产生争取达到目标的强烈愿望,促使其通过努力实现目标,获得成就感;通过榜样激励,可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有真实感和亲切感的榜样,更容易使之受到激励;最后,通过评价激励,使学生及时得到反馈和客观准确的评价,调整学习态度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可见,激励教学法在医学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可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激励的作用下取得成功。当然,目前激励教学法在医学生理学实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课堂时间分配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每次实验课时间一般为4节课,对于蛙心灌流、动脉血压的调节等难度较大的实验来说,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学生虽然积极性很高,但是没有充足的时间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实验。另外,无论采取何种激励方式,都应避免以下两个误区,以免弄巧成拙。①片面夸大激励法的功能,不敢批评学生,怕伤害其积极性。②“教条主义”。以为激励形式在任何场合都可使用,结果牵强附会,生搬硬套,达不到预期效果[5]。

参考文献:

[1]金丹红.激励教学:策略与方法[J].新课程(综合版),2013,(7):49-50.

[2]叶岩.浅谈教学中表扬艺术的八种策略[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3,(3):191.

[3]王滨,肖宇,王月飞,等.应用激励教学法提高生理学教学效果[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2):241-243.

[4]余文森.试析传统课堂教学的特征及弊端[J].教育研究,2001,(5):50-52.

实用医学范文10

关键词预防医学;实验教学;设计性实验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换,以及国家建设“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中预防为主方针政策的实施,预防医学在医学教育体系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1]。实验课程作为预防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是,目前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导包括选题、实验方法的确定和仪器试剂的准备等整个实验过程,学生缺乏参与,难以激发兴趣,严重影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2]。因此,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要,改革现有预防医学教育模式的要求迫在眉睫。近年来,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笔者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开展了设计性实验教学,以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项目以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010级预防医学专业一个教学班为研究对象,开展预防医学设计性实验教学,遴选的前提条件为该班已进行过医学科研设计和医学文献检索等课程的教学,对科研工作有初步认识。

1.2方法和步骤

1.2.1选题:组织学生按各自兴趣,每5~6名组成1个实验小组,每组负责不同的实验项目,由组员选出1名组长,负责与该组指导教师沟通。每名小组成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再根据教学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提出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然后咨询带教老师,进行可行性性论证,确立小组研究方向,制订具体实验方案。题材的选择是设计性实验顺利完成的关键,因此选择实验题目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实验内容不能超出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和知识水平;(2)实验题材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3)实验开展应基于实验室现有的条件。1.2.2课题实施:学生按照所在小组讨论设计的实验方案,申请仪器设备和试剂等实验材料后独立开展课题研究,并记录实验数据,指导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验进程,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对贵重或特殊仪器的操作给出指导性意见。1.2.3实验报告(论文)的撰写、答辩:各实验小组完成实验后,整理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撰写实验报告(论文),准备答辩事宜。具体而言,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科研论文格式要求撰写相应的实验报告,包括综述、前言、实验器材与试剂、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讨论等部分,并反复修改直至定稿。各实验小组推选1名同学采用PPT形式报告整个实验过程,时间限定在10~15min。1.2.4评价:听取汇报的评委由系部非指导教师组成,评委现场打分,其他组同学可以提问,实验组同学当场回答,答辩成绩纳入学生毕业论文总成绩。待整个实验结束后,由系部主任召集所有学生进行点评,全面分析此次设计性实验的收获和缺陷,提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实验的意见,明确未来预防医学实验教育研究和改进的方向。为正确评估设计性实验的效果,对参加此次设计性实验的全体同学发放问卷58份,回收58份,回收率为100%。

2结果

对回收问卷的整理分析,结果见表1。调查显示学生对设计性实验开设的必要性以及设计性实验有助于加深对预防医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有了统一认识,持肯定意见的达100%。而认为设计性实验有助于提高学习预防医学课程的兴趣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的学生达98.3%。

3讨论

设计性实验作为近年新兴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通过自行查阅文献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选择仪器和试剂,自主完成实验,撰写实验报告(或论文),直至完成答辩。教师全程起指导作用,并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的准备、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精确的点评,从而让学生接触科学实验研究的各个阶段,完成科研全过程的训练[3]。与现有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模式相比,设计性实验教学更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设计性实验全面促进了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首先,设计性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升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现行的实验教学中,大多采用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学生按部就班、机械重复的教学模式[4],枯燥乏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实验能力的发挥及展示,降低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设计性实验给予学生相当的自由空间,从实验设计到论文撰写,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实验任务[5]。其次,设计性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视野的局限和创新意识的缺乏是我国医学教育的薄弱环节,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完成实验,充分发掘其潜能。学生在实验准备阶段,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反复比对,选择最优方案,以达到选题新颖、方法适当、结论科学的目的,完整经历了一次科学研究过程培训,对提高学生科研素质大有裨益。第三,设计性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现有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包办与实验有关的所有事务,滋长了学生的惰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展,迫使学生必须自己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勤于实践的基本科学习惯,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最后,设计性实验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也不能年复一年的简单重复,需要根据学科的发展,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专业技能,同时加强师德师风修养,耐心细致地解答学生问题,严谨求实地指导学生工作,自身素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总之,鉴于我国医学教育中观念陈旧、模式落后的积弊,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引入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灵活应用,而且能强化学生的科研素质,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邹云锋,张志勇,韦小敏.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浅谈〔J〕.高校教育研究,2008,14:34-36.

[2]杜宁,崔刚,刘芳,等.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35(4):75-76.

[3]周美娟,江丽红,欧程山,等.设计性实验在放射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1):78-80.

[4]周国勇,喻欣,黄念芳,等.讨论在设计性实验中的定位、实施及效果初探〔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2):350-351.

实用医学范文11

关键词:虚拟现实;医学教学;交互性;心脏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2-7786-02

Abstract: Virtual reality is a computer systems which can create and experience the virtual world. People can operate, control and reach some special purposes in this system.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about virtual reality in medicial fields has been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application and realization about technology of virtual reality used in heart med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Virtual Reality; Medical Education; Interactivity; Heart

1 概述

虚拟现实是指用计算机生成的一种逼真的三维环境,在电脑模拟产生的一个虚拟世界中,用户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维空间内的事物,它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仿真技术、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等许多相关学科领域交叉、集成的产物。虚拟现实系统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浸没感(Immersion)――用户在模拟环境中的真实性,交互性(Interactivity)――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实时可操控性),构想性(Imagination)――虚拟现实技术具有广阔的可想像空间及环境。虚拟现实强调了在虚拟系统中的人的主导作用,实时交互性是虚拟现实技术最本质的特征和要求之一,也是虚拟现实技术的精髓。

虚拟现实技术开始于军事领域的需求,现在已开始从高端领域全面走向专业应用领域,在娱乐、教育、艺术方面的应用占主流,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2 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正在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

国外的起步较早,美国作为虚拟现实的发源地,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进行了人体解剖图像数字化资料研究,90年代末,开展了虚拟解剖学、虚拟放射学、虚拟内窥学等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目前,已研制出了人体虚拟解剖,一套完整的人体虚拟解剖系统,学生利用在虚拟的组织和器官问的模拟操作感受触觉反馈,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手术要领和技术。从而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我国与国际相比,虽有一定的差距,但目前已引起政府、科技界的高度重视,九五规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等都把虚拟现实列入了研究项目。目前,已成为当今最有影响力的高新产业技术之一。国内一些重点院校,已积极投入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从2004年首届虚拟现实峰会举办以来,中国虚拟现实峰会已成为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业内活动。绿色医疗研究院也在2012年的峰会中正式宣告成立,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和IT技术的不断发展壮大,虚拟现实在医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临床培训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采用虚拟现实系统来辅助医学教学,可以使教师与医学学生以三维的形式看到人体结构的形状、位置及器官间的相互空间关系等,从不同角度,真实模拟及分析,从而获得前所未有的直观感受,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是传统的文字、二维图像、生物标本所不能达到的学习效果。

3 虚拟现实技术在心脏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现

心脏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是一个结构复杂、快速活动的立体器官,一直都是临床医学研究的重点。心脏病很可怕,它限制人的活动、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威胁人的生命。然而更可怕的是人民缺乏对心脏病的认知。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使得三维虚拟心脏的教学应用成为可能。不仅可以应用于医学学生的教学中,也可以应用在心脏的科普教育中。

虚拟现实在医学教育的应用与实现需要以下几个步骤:三维虚拟心脏的建模、三维心脏模型的表面纹理贴图处理、虚拟心脏动画及交互功能的仿真。

适当动画可以让画面更生动有趣,便于表述心脏的工作及病变情况。用FFD修改编辑器和动画的设计,可以充分体现心脏的跳动过程。完成了对心脏结构及血管系统的可视化处理后,最后将在3DMAX中完成的模型及刚体、柔体动画导入虚拟现实引擎平台,在后期引擎中调整贴图色彩、优化作品,编写交互脚本及交互界面设计,程序调试正常、作品。

用计算机系统可以帮助医学生试验不同的选择,分析病理问题,操作虚拟的心脏模型,不会危害到患者,对心脏的医学教学、病理分析、科普教育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4 小结

本次设计虽然仅仅涉及了心脏结构及心血管方面的虚拟现实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研究技术,并结合硬件,融合较完整的心脏病理知识,向临床实践靠拢。在医疗诊断、手术模拟方面进行实践与应用。随着我国医疗事业和IT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虚拟现实在医学中的应用将更广泛、深入。

参考文献:

[1] 田茵.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医学教育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27):6165-6166.

[2] 李伟光,付晓男.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2):3200-3201.

[3] 田茵.虚拟漫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2008(36):72.

[4] 田茵.虚拟现实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3):715-717.

实用医学范文12

【关键词】虚拟仿真;基础医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457(2017)29-0021-002

虛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国家教育部早在2013年8月就已下发通知,要求各高校积极开展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之后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开始着手此项工作,2014年03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对全国各高校申报材料进行遴选后确定了100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和军队高等学校作为首批“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其内容涵盖地理信息、医药医学、电力能源、工业制造、军事战场等各个领域,旨在通过这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的,持续推进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推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1]。乘着这个东风,我们购买了上海梦之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借助他们强大的技术力量和支持服务体系,初步构建了可用于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网络平台——《深圳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网址http://xnfz.szu.edu.cn/),并逐步在我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推广使用。

1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优势

建立“虚实结合”实验教学模式,是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2]。借助虚拟仿真技术,我们可以展现传统实验难以展现的学科前沿技术,对受场地、资源、伦理等条件限制较难开设的医学类实验和教学尤其必要。它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建了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使学生可以在虚拟的实验环境中体验同样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效果。其突出的优势如下:

1)突破了时间、空间和仪器套数的限制。虚拟实验打破了传统实验的模式,学生不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可实行网络远程教学,师生可随时、随地进入虚拟仿真实验室进行

虚拟实验操作,瞬间观察到一些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观察到的变化过程,还可以进入大到宇宙宏观物体,小到原子分子层面内部观察现象[3],这是电视录像和多媒体无法达到的。

2)避免真实实验或操作所带来的各种危险。医学基础实验操作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部分对人体有毒有害微生物菌种和毒品,利用虚拟技术进行实验,可避免人体直接接触危险的或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实验,还可以降低传统实验教学中大量废弃试剂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4]。

3)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涉及高危或极端环境,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以及需要高成本、高消耗的大型或综合性实验项目,虚拟仿真实验可以真实、全面的展示教学内容,从而提供给学生更多学习实践机会。

4)大幅降低教学成本。虚拟实验减少了教学实验耗材的实际使用量,尤其对于医学院校的实验教学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实验动物和人体标本,如能采用虚拟实验进行辅助教学,可大大减少实验耗材经费的支出,大幅降低实验教学的耗材成本。

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模块结构:

上海梦之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所开发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系统采用了J2EE技术和B/S构架模式,二维和三维技术,结合程序控制,实现虚拟仿真的实验操作。该教学平台分为前台操作系统和后台管理系统两大模块,前台操作系统主要包括学生实验模块和教师教学模块,后台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学校管理、实验管理、考核管理、公告答疑管理、系统管理等模块,每个模块下面包括3-4个不同的功能。该平台具备丰富的题库系统,提供在线自测自评功能,为学生的自我巩固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教师可以在本平台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还可以上传个人教学资源、布置批改实验报告、网上考试、答疑等;学生可通过平台进行成绩查询和实验报告的在线提交和查看批阅情况。这些功能的设置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减少教师们的重复劳动,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内容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主要针对以下三类教学资源:一是,真实实验无法开展或高危实验;二是,大型综合的虚拟实验资源;三是,成本高、资源(包括能源和实验原材料)消耗大、污染严重的实验教学资源。

我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包括机能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和临床医学PBL教学六大类共73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其中机能学14个、生化与分子生物学28个、病原生物学28个(包含微生物学12、病毒学3和寄生虫学13)和临床医学PBL教学3个虚拟仿真实验。每个虚拟仿真实验里包含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视频、虚拟实验操作、思考题等内容。实验目的可使学生在虚拟实验前充分了解虚拟实验操作所需达到的要求;实验原理通过文字或动画形式全面生动的描述;实验视频真实呈现实验操作全过程;思考题涵盖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类问题;虚拟实验操作首先進入虚拟实验项目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器材页面,让学生对实验项目有总体概念。通过虚拟的动画演示和互动操作,依靠虚拟仿真技术准确还原真实实验的操作步骤,具有实验操作提示功能。实验内容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流程完全模拟实验室中的操作过程。实验可以反复操作,使学生有更多的尝试与实践的机会,减少实验资源的耗费。实验过程中穿插相关知识点考核以及操作要点提示。

在虚拟实验操作环节还配备相应的知识库,里面可查到与该实验相关的知识点,或者在每一个实验步骤配有文字提示,选错了可按提示纠正实验操作,实验全过程有语音解说或文字解说,尤其适合学生实验前的预习或课后的复习,比如在《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这门虚拟实验课程中,医学细胞培养综合实验、移液枪基本操作、电泳基本操作等都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实验,学生做这些真实实验前,随时可以登陆本平台进行自由学习,学生预习中遇到某个实验环节不明白的可以反复重播,反复操作练习,直到熟练并完全掌握为止。熟练全部实验步骤后,再回到实验课堂开始真实操作,既可减少课堂中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实验时间,又可缩短学生实验摸索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准确率和学习效果。

4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后台管理:

4.1管理员后台管理系统的功能:

后台管理系统分管理员、教师个人和学生个人三个管理模块,管理员后台管理系统包括个人资料管理、公告管理、账户管理、课程管理、学习统计和系统管理六个模块,个人资料管理里可以修改用户个人密码;公告管理可各类公告通知新闻等;账户管理可以导入或删除教师和学生用户,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班管理等。在课程管理中,既可以对已有的课程进行设置管理,也可以通过“导入课程”新添加用户所需的课程;可以对每一门课程进行个性化的设置,比如添加课程学习课件图片,知识点,考试题库,实验报告,是否允许学生加入为助教,是否允许访客浏览等等;通过“用户管理”,不仅可将已有的用户添加到这个课程中,还可以对已申请参与课程的用户进行审核。学习统计可以查看课程内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成绩和时间,并可以通过设置计算规则以学习进度、成绩和时间作为评分依据来生成每位学生的最终实验课成绩。

4.2教师用户系统的功能:

教师用户系统包括个人信息资料管理、教师个人教学管理和课程申请三个管理模块。在人信息资料管理中可以添加或修改个人资料和密码,在个人资源区可上传各类教学资源,公共资源区可以查阅系统中其他老师共享的教学资源,在日程表中可以记录或标记某日的教学活动(类似备忘录);在教学管理中可以查阅个人课程所有学生的学习详细情况,可以给学生进行分组管理,可以上传实验作业和考试卷并在网上进行批改,可以进行学生答疑等。在课程申请中教师可以查阅已有的课程和申请添加新的课程。

4.3学生用户系统的功能:

学生用户系统包括个人信息资料管理、学生个人学习管理两个管理模块。个人管理部分的功能跟教师的模块功能相似;在个人学习管理模块中,学生可以选课学习,可以向任何教师提问并查阅老师答疑的回复,查阅本班或本小组同学,还可以在系统中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批改情况,或查阅测验或考试成绩等。

5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使用反馈

虚拟实验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它的出现将有效缓解实验经费、场地、器材等方面普遍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能够突破传统实验的“时空”限制,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自由地、随时随地登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虚拟实验不足的一面。我们曾对14、15级临床专业共109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普遍认为,虚拟实验占传统实验比例在20-40%左右比较合适,他们认为虚拟实验更多的适用于拓展性实验而不是教学大纲(下转第73页)(上接第22页)内的实验;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实验课前预习和实验考前复习更适合使用虚拟实验,随时都可以进行学习,方便省时。尽管学生普遍反映真实实验和虚拟实验相结合的模式可以加深他们对实验原理、步骤、实验细节的掌握和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但他们普遍认为虚拟实验不能替代真实实验,“虚拟”不叫实验,因为虚拟实验无法锻炼动手能力,没有实际操作就无法积累实践经验等等。由此可见,虚拟实验最适宜作为传统实验课程的辅助和补充,应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或者用于弥补现实教学中内容的不足,丰富实验内容,拓宽学生学术视野。对于很多受现有教学条件所限无法正常开展的基础医学类实验(如人体器官的活动、病毒实验等等),则可借助虚拟实验让学生亲临其境开展相关实验,扩大了实验教学的覆盖范围。

6虚拟仿真实验的展望

我国虚拟实验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刚刚开始,一些理工科院校如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走在前列。从各地高校在不同学科开展的虚拟实验教学改革[5]中可以看出,虚拟实验技术作为一个新型的教学媒体,以其自身强大的功能,在医学院校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和临床技能训练中起着广泛应用,具有传统实验无可替代的优点,然而虚拟仿真实验与实物操作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虚拟实验的过程是看不到、摸不着实物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也是虚拟实验中无法完全复制的,因此虚拟实验只能作为实验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实验教学。此外,从技术上还可以进一步开发个人移动终端版本,让学生能随时随地应用虚拟实验;在实验项目设计方面,还可以增加基于知识点的微视频、微动画、微考核,拆分冗繁的实验过程,设计问答式提示以引起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思考和知识点的回顾等。总之,基于网络的虚拟仿真实验其优缺点都是显而易见的,它对未来医学教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还能使虚拟技术进一步应用于医学其它领域,如远程手术、合作治疗、医疗救护等紧急医务处理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作者:陈献雄等

【参考文献】 

[1]王森,李平.2014年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分析[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04):82-86. 

[2]孙建林,贠冰,姜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相互融合协同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09):208-210+214. 

[3]李莉,张英,成军,李占军.分子生物学虚实结合实验教学模式的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10):22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