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

时间:2022-06-30 09:47:09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范文1

在新课改的大形势下,我们的教育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

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了研究。

1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1.1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

1.2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2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地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2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

2.3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从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3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3.1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3.2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要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入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范文2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中语文;写作教育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一、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 

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二)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二、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 

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二)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 

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三)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 

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三、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一)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 

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二)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 

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以自能作文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高中作文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自己能写作文。因此,优化作文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以学生自己能写作文为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尽可能地使作文教学过程与作文过程接近,使训练过程与实用过程一致。作文教学的流程,可以概括为这样七步:开源导流,理论指导,范文引路,写作实践,反复修改,专题讲评,自我总结。 

(四)利用阅读来实现对写法分析和运用指导的加强 

最后要充分认识到写作教育跟阅读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阅读教育来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要把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取出来,结合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在讲明写作理论、方法等基础上,要具体分析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运用。例如,描写人物,把不同课文中的人物环境、神态、语言、动作、心理变化记录下来,并加以比较,不同人物应用不同的写作技巧,把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防止人物刻板,没有特点。再如,叙述事物,在把握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如何运用倒叙的技巧使作文生动,如何运用插叙的技巧,把事物的重点叙述得具体丰满等等。 

 

参考文献: 

[1]黄辰斌.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作文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7, (03) .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范文3

摘要: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培养的终极目标。在经过小学、初中两个阶段的教育培养过程后,学生一般都具备了一定水平的写作能力,但是如何针对职业高中这个特殊的教育阶段和群体,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锤炼与提升呢?本文以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例,简单分析了目前写作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参考新时期下学生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对职业高中学生写作的教育进行简单研究。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中语文;写作教育;锤炼;提升

众所周知,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各个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但是对于职业高中这个特殊的教育群体来说,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应对学生在走上社会和岗位以后,能迅速地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应该是职业高中语文教师所要思考和创新的内容。本文以实际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目前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中缺乏创新性、多样性和社会性

职业高中学生将来要面临就业和继续升学深造两种选择,因此,目前在很多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考试而设定训练题目和内容。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个人灵性的发挥,更不用说对于职业高中学生这个群体来说,这种只重视考试而脱离生活实践的教学方式,必然会使一部分学生在就业后难以处理一些与工作相关的公文和材料,因此,职业高中的写作教学的创新性应突出多样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2.作文教学仍局限于特定的课堂范围和时间内

由于受高考作文的影响,目前在很多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二、当前形势下职业高中作文教学的新思维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职业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我手写我口,抒写真性情

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地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种简单的应试作文。

2.写作应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与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与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3.在写作中追求更高的精神价值

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4.多筹并举,丰富写作方式

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入了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5.优化课堂作文教学方式和内容

作文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自己能写作文。因此,优化作文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以学生自己能写作文为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尽可能地使作文教学过程与作文过程接近,使训练过程与实用过程一致。作文教学并不一定只局限与课堂特定的范围内,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命题,启发,留待课下让学生搜集素材,再进行创作。

6.扩大阅读范围,提高写作水平

我们知道,目前的职业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写作教程,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要充分认识到写作教育跟阅读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阅读教育来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要把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取出来,结合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在讲明写作理论、方法等基础上,要具体分析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运用。例如,描写人物,把不同课文中的人物环境、神态、语言、动作、心理变化记录下来,并加以比较,不同人物应用不同的写作技巧,把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防止人物刻板,没有特点。再如,叙述事物,在把握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如何运用倒叙的技巧使作文生动,如何运用插叙的技巧,把事物的重点叙述得具体丰满等等。

写作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学问,在职业高中这个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只要语文教师能够本着从学生的升学、就业、实用等多种因素去综合思考,勇于创新研究,相信就不难搞好职高语文中的作文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范文4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中语文;写作教育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1.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1.1 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1.2 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2.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2 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2.3 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3.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3.1 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3.2 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3 以自能作文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高中作文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自己能写作文。因此,优化作文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以学生自己能写作文为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尽可能地使作文教学过程与作文过程接近,使训练过程与实用过程一致。作文教学的流程,可以概括为这样七步:开源导流,理论指导,范文引路,写作实践,反复修改,专题讲评,自我总结。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范文5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意义;途径;实验研究

1 理论背景

元认知的概念源于美国认知心理学家flavell。他提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即认知主体对有关自身任何认知活动的知识或调节,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flavell,1979)。他还将元认知知识分为3类,即:“人(主体)的知识”,主体关于作为认知活动加工者的自己和他人的知识,包括动机、自我概念和写作问题;“任务知识”,主体持有的关于从事一项任务所需信息资料,以及关于完成任务所需努力程度的知识,包括文章知识、对目的的考虑和对读者的考虑;“策略知识”,关于达到某个目标或从事某项任务过程中所用策略有效性的知识,包括计划、组织、评价和资源利用。而元认知体验是指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有意识的认知体验与情感体验。

吴红云在“教学活动条件下大学生英语写作元认知的特点”(2006)中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提出在英语写作教学活动中实施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的构想(见表1)。

2 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实施的意义

写作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它历经了从传统的西方修辞学到社会认知学的理论传承,从古典的修辞写作模式到过程化写作运动的范式转变,对英语写作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何通过理论传承和技术创新,解决中国语境中的英语写作教学问题,就成为一种有意义的事情(杨永林,2005)。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体现了社会认知写作理论和过程化写作范式的有机结合。社会认知写作理论认为作者、文本、语境三要素在写作过程中互为条件,强调写作过程中社会性学习的作用。而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以人(作者)为本(如评估写作中的强项和弱项及元认知体验等),强调优秀作文标准(文本)和教师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语境);过程化写作范式认为写作是思维和发现过程,是动用某些策略创造的过程,也是逐步开发文本的过程,在信息搜寻、前写过程、写作过程、改写过程、编辑过程等主要活动中“循环往复”地进行,并非“一蹴而就”的结果,而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强调学习者的自我评估和反思(思维活动)、阅读及策略知识的重要性(信息搜寻),将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融入写作过程的主要活动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是当代先进的写作研究和教学理念的结合。

若想了解一种理论、一种方法、一种原则是否能解决中国语境中的英语教学问题,最直接的莫过于将其应用于英语教学活动中。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契合点在于:(1)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2)强调学习的交际性和同伴合作精神;(3)强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4)强调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该原则并非仅仅着眼于某项具体的写作任务,更重要的是它致力于贯穿整个学校教育甚至是终生学习的过程。这与我国英语教学的最根本要求是一致的。

3 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实施的途径

根据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我们将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的实施纳入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多以精读和听说课为主。写作课占的比重小;二是因为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着输入和输出的关系,阅读的目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和总体语言水平,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熟悉不同类型文章的写法(ur,1996)。该原则与大学英语精读课结合的方法是:在完成从课文理解、问题讨论互动、语言技能训练、综合练习等一系列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布置一项与精读课文题目相似的写作任务,进行写作练习。将精读课融入写作教学具有两重意义:一方面可为学习者的写作输出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把课文理解、问题讨论互动、语言技能训练、综合练习一直到写作的各个教学环节融合在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考察,扩展写作“过程教学法”到阅读这一准备阶段。此外,作文题目的拟订还应考虑到是否适合学生的自由发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的应用:实验研究

本文所提倡的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旨在与大学英语教学实际相结合,在不专门开设写作课的情况下,采取将写作融入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进行。具体写作模式采用前文提到的“扩展过程写作法”。检验这个构想的有效性如何,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学实践。为此,笔者在有关同事的帮助下,对某校2007级的非英语专业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15周的对比实验。两个班的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相仿(v2他们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写作成绩作为衡量标准),由同一个老师任教。实验班采用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下的“扩展过程写作法”进行写作教学,对照班也采用“扩展过程写作法”,但在教学中不实施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在实验阶段共要求学生完成了6次习作,写作文体有记述文、议论文、信件等等。实验前后利用课堂时间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主要考察学生对待写作的态度和兴趣;另一个考察指标是学生的6次作文成绩。采用整体计分,即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写作评分标准,由两位老师为作文评分。评分结束后,对两位老师评出的成绩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检测,得出6次作文成绩相关系数均在0.75—0.79之间(相关性在0.01水平就是有意义的)。说明两位老师评出的成绩可靠。取两位老师给出的分值的平均分,得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作文分数,取6次作文分数的平均值,然后使用spss统计软件,检验这两个班的成绩有无显著差异。

从表2写作成绩对比中不难发现,由于两个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验班学生的写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两者之间的差异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本次实验数据证实了以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指导下的扩展过程写作法教学确实会影响学生的写作成绩,能帮助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表3调查问卷中有6个关于学习用英语写作的兴趣和态度的问题,其中前3项属于一般的概括性问题,后3项涉及英语写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统计结果显示,实验前后对照班的写作态度无明显变化,而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态度却有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实验班的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有明显提高,并且对英语写作更有自信了。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范文6

关键词:说课;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02

说课首先是要围绕基本要素。说课要求的三要素是:开什么课、为什么开这门课、怎么开好这门课。围绕这三个要素,说课可按照以下的基本程序展开:(1)设置课程的必要性以及本课程对应的岗位技能情况的调研分析;(2)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思路;(3)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建构;(4)学情分析;(5)依据课程目标(教学大纲)分析教材;(6)说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7)说明优化教学过程的设想;(8)说明教学效果的预测。在基本要素具备的前提下,说课重点应突出课程的特点,而针对学情说课则是关键。由此,形成了我的应用写作课说课教案。

一、课程性质及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我院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依据,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体育人才。应用写作课是我院各系各专业的必修课程,作为一门职业素质课,目的在于培养我院学生具备基本的应用文写作技能以适应就业市场的基本人才需求。

本课程具有鲜明的技能性、实用性和实践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知识、技能、素质要求

知识:通过应用文的教学,使学生懂得应用文的基础知识;

技能:能够掌握应用文的格式和写作方法,会写、能写日常生活工作中常用的应用文;(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思维的过程)通过学习和写作训练,使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质:具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等。

应用文尤其是行政公文其格式(如从用纸到用字到标点)要求相当规范,在学习和写作的过程中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写作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学生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与我院培养学生具有体育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的目标也是相一致的。至于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待下面“教学思路”部分分析。

三、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情况分析

(一)学情分析

体育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应用文写作技能更是欠缺;学习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同学目标不明确,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学习有畏难情绪。

(二)教材及课程内容的选择

选用陈子典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应用写作》。该教材是21世纪高职高专通用教材。

本课程安排36学时,2学分。结合学时安排、学生的实际,选择常用的公文(通知、通报、请示、报告)、常用的机关事务文书(计划、总结、调查报告)及常用的日常应用文进行教学。

(三)课程的重点及难点

重点: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的写作。

难点:13种公文的应用及通知、请示等常用公文的写作。

四、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思路(结合“计划”的教学谈)

(一)既教书又育人(针对课程的实用性特点和学情)

1、加强课程学习重要性认识的教育:

针对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实际,把该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及作

用(特别是在就业岗位中)的教育从一开始至学期结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第一堂课,我先让学生收集自己知道的、见过的和用过的应用文并说出其作用。最简单的如请假条、新生入学须知等,如“计划”一课,讲计划的作用时,用中国的一句古话引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就是说的计划。引导学生认识大至国家的发展(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到亚运会的举办,小至班的春游活动,再到个人的职业生涯都离不开计划的制订,藉此机会告诉学生从进大学校门的那天开始,就要对这三年规划好,先确定好目标,再好好想想如何实现该目标,如该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要考取哪些证书等等,不要因为未做好规划蹉跎岁月而后悔。让学生体会到计划制订得合理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事情的成败、影响个人一生的发展,从而引导学生重视对计划的应用,进而认识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2、注意选取与体育及学生实际有关的范例进行教学和训练,让学生切实感到能写、有用。如代系写学生违反纪律的批评通报、写亚运志愿工作总结、体育俱乐部运营情况的调查报告等。

(二)教给学生应用文学习和写作的方法(针对学情)

本课程的教学,从文书的内容到格式,都需注重足量的循序渐进的系列实训;注重课堂讨论、范文借鉴、病文析改,在培养、训练乃至强化学生写作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1、对常用公文,利用公文内容模块及结构模式实行套写。

2、注重应用文书段落展开方式的运用,激活学生写作的思维、提高成文能力。

再以“计划”为例。计划由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可让学生依顺序分为三部分进行练习,先写前言,再到主体。计划的主体包括目标、措施、步骤(或要求),目标、措施、步骤(或要求)也称计划的三要素。让学生按三个要素构思,然后口述自己英语A/B级复习应考的计划提纲。

3、注重例文“点评”,引导学生体味例文的写作运思。冲击学生的思维习惯,促使写作思维的养成,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

以学生的计划习作为例进行分析。从习作中看到,学生虽理论上知晓计划的三要素,但真正写成计划时,仍有缺乏目标或措施不够具体的情况存在。在此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它们之间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关系。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课程的技能性和实践性特点)

根据高职教育以及课程自身的特点,坚持“理论够用实践为主”的原则。根据课时安排,循序渐进地学习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和常用文体知识;同时,经过范文的学习,经过多练多写,逐步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写作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有情景模拟写作、案例写作、病文分析与修改,一个题材多种写法的写作和写成若干个文种的写作,整理课堂讨论结果的写作,课外社会实践的写作,等等。

(四)注重课堂内、外教学的结合(针对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1、以系(部)日常工作为载体,进行写作训练。如让学生代系(部)制订“新生杯篮球赛方案”、“书法比赛活动方案”等。

2、以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进行写作训练。结合课程教学,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公文写作比赛、“党在我心中”、“我为亚运添光彩”等征文比赛,并指导推荐学生参加全省的决赛。

通过实践,扩大应用写作训练领域,增加应用写作经验,达到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课程,提高应用写作能力的目的。

3、利用网络教学。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师生通过网络互动交流,有效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五、课程的考核方式

考试形式:笔试、闭卷。测试学生对应用写作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文书写作水平。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范文7

关键词:作文一体化;语文实践;阅读尺度;有效教学

《初中作文一体化学习指导》是“十一五”广东省教育科学课题《义务教育阶段七~九年级作文一体化训练有效性研究》的研究成果,是紧紧围绕现行的初中语文课程,立足单元主题板块的编写体例,结合初中学生写作、阅读、综合性学习的实际,依托快速作文技法,选择、重组、整合、提升而成的,具有鲜明特色。

一、对“初中作文一体化”的认识

1.“初中作文一体化”的界说

“作文一体化”是我们“十一五”广东省教育科学课题《义务教育阶段七~九年级作文一体化训练有效性研究》的核心概念,是指以教材内容为主线、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快速作文为技法、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导的写作教学形式。它是语文教材、学生生活和教师写作教学研究等教学资源的一体化,是写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教学目标与内容的一体化,是写作过程与发展性评价手段紧密结合的一体化。“初中”是指义务教育阶段七~九年级学段,是对“作文一体化”的时间限制。这也包含着“作文一体化”可以在“初中”之前或之后开展的意味。因此,“初中作文一体化”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七~九年级学段开展的作文一体化,是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对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是对多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

2.“初中作文一体化”的性质

(1)“初中作文一体化”是一种写作教学新模式。“初中作文一体化”的教学环节主要有:活动开启、阅读推荐、主题活动、技法指导、写作实践、成果展示与反思。一个主题学习一般历时四周,课堂教学需用6课时。这些教学环节与时间安排用“一体化教学安排表”清晰呈现,再加上各教学环节有清晰的操作流程,整个教学过程就特别清晰,便于操作。整个教学过程贯穿发展性评价,注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动态过程。

(2)“初中作文一体化”是一种语文实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表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一种作文教学模式,“初中作文一体化”理当是“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包括听、说、读、写、积累、感悟、科学训练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语文实践,借用一个说法,就是“培根”,即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到语文之根、人格之根。“初中作文一体化”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包含了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其中的“主题活动”是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设计有演讲、朗诵、辩论、竞选、摄影、拍卖会、影视欣赏、情景剧表演等活动形式,是语文实践最有特色和创意的体现。

(3)“初中作文一体化”是写作教学的必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规定,“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更提出,应注重写作教学与综合性学习之间的关系,“注重作文与做人的关系”,“应多从写作去考察评价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就是围绕单元教学主题,把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编在一起,安排在每一个单元后面,与课文阅读教学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单元教学主题。这是一种提倡,更是一种有效学习的必然。“初中作文一体化”正是积极响应了这种倡导,用“主题活动”把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再与阅读相联系,构成了教学内容的完整统一。学生在写作前,有阅读借鉴、活动体验,有感受交流,有技法指导,遵循了写作的科学过程。这是我们追求写作教学有效的必然选择。

3.“初中作文一体化”的教学内容及相互关系

通过对教学资源、教学目标与内容、写作过程进行了选择、重组、整合、提升,“初中作文一体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阅读、活动、技法、写作四大教学内容。四大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个相对密闭的“主题”学习内容;各“主题”学习内容统一起来,就构建成一个完整的、自足的写作教学内容系列。它又把发展性评价这一评价手段“内置”各教学内容,使每一个教学内容都具有自我评价发展功能。“初中作文一体化”的阅读、活动、技法和写作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阅读、活动、技法,位于底层,构成写作的根基。它们相互联系,互相促进。阅读明确了活动的主题,积累了写作的技法,活动的开展、技法的学习反过来促进阅读理解,使阅读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活动为技法的运用提供了最真切、具体的材料,技法的运用让活动中零乱的材料变成有序的写作素材。阅读、活动、技法都是为写作服务的,共同为写作准备写作的主题、内容、语言、结构等。

写作,位于顶部,是“初中作文一体化”的目标,由阅读、活动、技法三者自然交融而成,受三者制约。但一个个相对密闭的“主题”学习内容,由于有明确的写作目的,也会制约对阅读、活动、技法的选择。

写作、阅读、活动、技法又通过发展性评价这一内置的评价手段,促进相互之间的紧密联系,使教学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因此,写作的自由受到三者形成的根基限制:根基越宽广,写作在同一高度水平面的位置越自由;根基越厚实,写作越能自由达到可能的高度。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提高,大多数学生只能在同一水平、甚至是低水平徘徊。

我们也可以清楚看到:阅读、活动、技法三者任何一个向广度发展,都会使写作的根基扩大。同时,三者只有协调向上发展,根基才能更深厚。这也就意味着,写作要想取得自由,必须在阅读、活动、技法三者的广度、深度和相互关系上下工夫。

二、基于《初中作文一体化学习指导》的阅读

《初中作文一体化学习指导》是课题的研究成果,以“阅读推荐”“主题活动”“技法指导”“写作实践”的形式,具体呈现了“初中作文一体化”的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特色。这种特色集中体现在:它精选教材课文、课外经典与美文,整合教材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提升教师写作教学研究资源,重组写作过程。

基于《初中作文一体化学习指导》的阅读,实质上是一种阅读教学行为,是课堂的阅读教学和课外的阅读实践的综合。它是以“阅读推荐”为具体教学内容,以“课文链接”“名著推荐”“美文欣赏”和“阅读积累”的形式展现。

为什么要如此安排?这来自于我们对阅读尺度的精准把握:必需、够用、精要。

这里所说的阅读尺度,首先是一种阅读的标准,是要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的;其次是一种阅读的策略,是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实践,是在充分考量“初中作文一体化”的教学内容及相互关系下作出的明智选择。因此,基于《初中作文一体化学习指导》的阅读,具有如下的特点:

1.主题式

这是对教材单元主题特色的继承与发展。单一、明确的主题有利于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阅读的四部分内容都紧紧围绕明确的主题展开,使某一段时间的阅读视阈相对固定,便于集中精力,利于丰富对主题的认识,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2.主线型

各主题之间呈线性关系。不是直线,而是螺旋线。如四大板块“关注”“体验”“感受”“感悟”的顺序安排,就由浅入深,从直观体验到感受思考,螺旋线发展,遵循了学生能力发展的特点,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利于学生能力的逐层提升。每一板块的三个主题,又力争涵括学生同一认知层面的生活整体。

3.主动性

阅读的关键在学生,教师只是起引导、激发兴趣的作用。因此,材料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又给予精神引领、思想熏陶。如“名著推荐”中,选择了曹文轩的《细米》、姜戎的《狼图腾》、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安妮・弗兰克的《安妮日记》、龙应台的《目送》等,都是学生特别喜欢读的书目。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然很高,读得主动。在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运用,再加上内置的发展性评价方式,让学生能随时调整自己的阅读状态与过程,也会推动学生的阅读向自主、自觉发展。

三、对写作的有效性

基于《初中作文一体化学习指导》的阅读,对写作的有效性具体表现在哪?判断标准是什么?“有效教学”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提出来后,不少专家、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阐述。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广义地说,凡是能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也有人认为,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论述虽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即以学生为教学、学习的主体。

1.判断有效性的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的“写作”有具体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还有实施建议。但综合起来而言,就是要让学生达到写作的自由,即写作选择的自觉、写作过程的自主和写作评价的自由。这也就成为我们判断基于《初中作文一体化学习指导》的阅读,对写作的有效性的标准。

2.对写作的有效性具体表现

(1)促进了学生写作选择的自觉。围绕主题的大量阅读,使学生有了丰富的写作积累,如主题思想、写作素材、写作技法、语言表达等。学生面对每一个具体的写作任务时,就会有自觉的选择。如2013年广州市中考作文题目《出错》,就与“关注自我”“关注他人”“体验生活”“体验情感”等主体阅读有直接的关联,学生有很大的选择空间,能够自觉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内容来写,当然也就能写出较高质量的考场作文来。

(2)促进了学生写作过程的自主。基于《初中作文一体化学习指导》的阅读,每一个阅读主题的完成,都会有一段较长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同时进行写作任务。学生就拥有了写作的自。

(3)促进了学生写作评价的自由。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随机的评价较多,这就需要学生形成自动评价:关注自己的阅读态度、关注自己的阅读发展。同时,也就促进了学生写作评价的自动:评价自己写作的态度、写作的发展。在形式上,可以自评、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觉得哪种方式适合自己,自动选择。

总之,只有阅读达到了写作所需要的尺度,学生的写作自由才会真正到来,这也就促进了学生的自由生长。

参考文献:

[1]王希愚.初中作文一体化学习指导[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

[2]崔允.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范文8

关键词: 元认知 作文教学 作用

黑格尔曾经说过:“艺术家的这种构造形象的能力,不仅是一种认识性的想象力、幻想力,而且是一种实践性的感觉力,即实际完成作品的能力。这两方面在真正的艺术家那里是结合在一起的......按艺术的概念,这两方面――心理的构思与作品的完成(或传达)是携手并进的。”而在我国写作学界,关注更多的是作品的完成,对作品的心理构思则关注很少,这就使学生们对作文的要求――立意深刻、材料充实、条理清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文面美丽等还是比较明白的。但是,究竟进行怎样的写作思维操作才能达到这种写作境界,则不甚了了,或根本不知道。

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转关注成品为关注学生在习作时的认知活动。当代国外写作学者已经十分深刻地指出,语言生成的活动是一种写作思维的活动过程:“在整个写作中,写作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的过程。”①因此,当作学研究与写作教学的本分应该放在写作思维上。元认知的提出无疑暗合了写作学的这种要求,所以,元认知应该适时地引入写作教学。

“元认知”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社会认知发展心理学的创立者、斯坦福大学教授约翰・弗拉维尔提出的。他认为,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包括对自我的认知能力和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的认知,以及对二者相互作用的认知。②也就是说,元认知可以被广泛定义为任何以认知对象和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者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它之所以被称为元认知是因为其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③

元认知的概念传入国内后,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在教学中运用元认知也成为广大教育家密切关注的问题,元认知在每个学科领域都能发挥较为强大的作用,在写作界,也有部分学者引入元认知进行写作教学。刘登文在《元认知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及培养方法》一文中提出: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并提高学生作文的基础等级,更重要的是这种培养中包含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温梅等人在《元认知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指出:写作教学中,启发学生获得并掌握正确的元认知知识,是形成作文能力的基础;丰富学生的元认知,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内驱力;指导学生调节和监控写作过程,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核心。魏光虹在《元认知理论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中提出:运用元认知理论指导作文教学设计,最成功的一点就是指导学生回到自然思维,回到生活的本源,感受生活,反省自己,主动地调节自我与外界的关系,从而激发出思维的火花,激活创作热情。马建梅的《基于元认知理论的写作及写作教学》这样阐述元认知在写作过程中的作用:写作过程中的元认知其实质是对作文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调节,它表现在写作主体根据命题的要求,选择适宜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监控作文活动的进程,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地相应地调节写作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无论学生认知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越高,对这一认知的具体操作过程的支配、控制、监督和调节作用就越强。把元认知和作文教学相结合,就会形成一种较高层次的带有策略性学法,它会指导学生总结对学习对象调控的方法及对自身学习过程的认识。在我国学者的研究中,大多数人把元认知引入作文教学只是单纯地把元认知的结构以公式的形式代入写作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元认知知识、丰富学生元认知体验、在写作时进行元认知监控。这样的研究只是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并没有把元认知与写作真正地结合起来。元认知与写作的结合不应该只是理论上的借用概念,而应该贯穿到写作过程的方方面面,在写作实践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对元认知的理解,生成各自的写作元认知的定义,从而在实践中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在本文中,笔者定义的写作元认知为:写作元认知是主体对自身写作活动的认知,包括对自我写作能力的认知和对写作过程的认知。具体地讲,是指写作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写作能力、写作目标、写作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又是写作主体对写作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

元认知在写作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元认知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写作主体在写作过程中的主宰作用

作文教学是一种十分特殊的心理过程,是师生双方以作文为中心进行的教与学的协同活动过程。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只是主导者,真正的写作主体是学生,是变化的内因,因此学生认识自己的写作过程,调节自己的写作策略或写作过程就显得十分重要。可以说,元认知是学生能够清楚了解自己作文的“指明灯”。它使学生不仅思考为什么写作、如何写作,而且监控写作过程,反馈写作水平等。元认知的结构、特点和实质等决定了它在学生写作活动乃至个体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智力的核心成分,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还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使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写作策略,这正是元认知核心功能的体现。元认知恰好为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提供了重要手段,可以说元认知的培养与主体性教育相辅相成。它能提高学习认知效率,快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而将“元认知”这一概念引进到作文教学中后,学生不再把写作作为一个受命而作的过程,而是写作主体自由地抒发自己感情的一种方法,从而意识到写作主体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写作活动成败的关键是写作主体的修养、能力、学识、思维、情感、审美、经验、体验等各种因素形成的一种合力的大小。要提高主体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就必须先从全面提升主体的综合素养入手。一种是通过有意识、有目标、有计划的学习和体验获得提升,另一种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感受和积累,获得提升。当元认知引入到作文教学,学生意识到自己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时,就不仅会在写作过程中自觉运用元认知,在日常生活、课外阅读时也能下意识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自己写作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在学生一系列准备活动中就已经展开了。

二、元认知能够培养学生清晰的作文目标意识

只有知道自己在朝着哪方面努力,并且明确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学生在写作训练中才会有动力,有效率。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不仅会大大提高学生对自我作文水平的认识程度,更会使学生明晰自己每次作文想要达到的目标,在对自我作文水平和作文目标认识的基础上,学生能在学习中依据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策略和思维策略,并针对目前的不同的作文任务和作文素材选择最恰当的作文方法和技巧,以保证提高作文学习的效率。例如,明确自己在某个阶段的作文学习方向:或在语言方面努力,或在文章结构方面下功夫,或是摸索合适自己的作文体裁等。

三、元认知有助于写作客体的生成

写作客体指进入写作主体视野并激发起写作欲望,经过写作主体加工改造后成为写作行为描述对象的客观世界。写作是从认识写作对象开始的,把元认知主动运用到写作中的学生,面对大千世界能够有意识地把别人忽略的细节纳入到自己写作客体的范围之内;在写作过程中,面对众多的写作客体,懂得元认知的学生能够抱有一定的写作目的去认识事物,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选取最符合文章观点的客体,写出更加生动的文章。

四、元认知能够提高学生作文过程中调控思路的能力

影响作文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写作主体对作文本身的认识水平及其对写作过程的把握和控制能力。因此,学生对写作活动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是构成写作能力的两个重要元素,这两个重要的元素恰恰暗合了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也就是说,元认知能够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尤其是作文过程中调控思路的能力。元认知监控表现在学生根据写作的要求,选择适宜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监控写作活动进行的过程,不断取得和分析反馈信息,及时相应地调节自己的写作过程,坚持或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学生主动地进行自我反馈是非常重要的,它使学生能及时发现写作进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调节,从而减少写作时的盲目性、冲动性,提高写作活动的效率与成功的可能性。

如果把写作活动的过程分为聚材、构思、表达和修改四个阶段,那么写作主体在每个阶段就都发挥着这种主宰作用。元认知引入写作教学之后,学生能有意识地在聚材、构思、表达和修改,进而每一个阶段都知道自己在朝哪方面努力,并且明确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学生在写作的每个环节中才能有的放矢,有利于监控自己的行为。能够把元认知自觉运用于写作过程中的学生,在聚材过程中因为明确了作文的目标所以在选材时能够选取充分展示个人独特经历、突出人物个性的材料,还能在生活中、阅读的作品时有意识地发掘写作客体,使之成为适合作文的材料;在构思过程中元认知能够帮助学生设计完整的写作蓝图,从内涵到体式对写作进行全面的预构,即梳理思路,描画轮廓,构建框架,并策划可操作的程序;在表达过程中元认知又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对构思中孕育的“雏形”进行更为传神的表述和更为准确的传达,能够根据作品想要达到的效果驾驭语言、选取适合的表达方式;在文章完成后,元认知还能够帮助学生根据主题对文章进行增补、删减以收到最好的效果。

元认知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大,不仅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提高作文水平,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拥有学会学习的能力。当学生主动运用元认知策略进行写作时,它的作用就会潜移默化地迁移到语文教学的其他领域,进而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调动并发挥接受教育个体的主体性。因此,重视并研究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注释:

①[美]唐纳德・奎德语,转引自裴丽娜主编.当代国外语文教学.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179.

②J.H.Flavell.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 new area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inquiry.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34:906-911.

③J.H.Flavell.Cognitive development(2nd ed.)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Prentice-Hall,1985:140.

参考文献:

[1]董奇,周勇,陈红兵.自我监控与智力.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2]李晓东.成就动机与学业求助研究.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

[3]阎立钦,倪文锦.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姜英杰.元认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周勇.元认知监控的研究方法.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3).

[7]姜英杰等.析元认知的基本涵义.中小学教育管理,2004,(4).

[8]马建梅.在写作教学中运用元认知知识的意义.理论探索,2005.

[9]邵志芳.认知心理学:理论、实验和应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10]刘登文.元认知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及培养方法.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9).

[11]温梅,温禹,董丽娟.元认知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6).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范文9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中语文;写作教育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

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了研究。

一、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

2.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二、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地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

3.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从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三、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1.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2.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要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入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范文10

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其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实现应用文写作课程服务与学生适应性的研究,能不断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动机,并最大化地实现应用文写作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在素质教育改革逐渐推进的教学背景下,实现应用文写作课程服务平台的构建,最大化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他们对于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认识,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应用文写作;课程服务;适应性;平台

应用文写作是非常实用的一门课程,对于提升学生公文写作能力和扎实的写作基本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学模式多以应试教育为主,很少从学生的角度来展开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应用文教学效果。实现应用文写作课程服务于学生适应性对接的研究,不仅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还能促进素质教育改革的顺利实现。

一、当前应用文写作课程服务范式

目前,高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模式主要分两种:一是“理论+文种范文”模式;另一种是“课堂教学+文笔训练”模式。首先“,理论+文种范文”模式是很多高校教学中普遍应用的方法。一般在教学时,教师先将理论和写作方法教给学生,再通过范文展示的方式来进行,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而“课堂教学+文笔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更多地倾向于应试教育,即在课堂理论教学、学生复习之后,再通过测试和训练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考查。比较这两种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前者在一定程度上侧重于感性认识,而后者则较多地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应用文写作课程服务于学生适应性原则

(一)学生的心理接受度及学习能力在应用文写作课程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学生的适应性主要体现为学生的心理接受度及学习能力。学生的心理动机决定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度,这是教学的出发点,它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学的质量。换言之,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适应性,就必须要根据他们的心理动机、习惯特点、兴趣度等因素来进行合理化的教学设计,以便于使教学内容与他们的需求有效对接,从根本上提升应用文教学效果,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二)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应用文写作是一门比较实用的学科,因此,应用文写作课程服务学生适应性还应体现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换言之,要从职场适应性这一角度出发进行应用文写作教学设计,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应用素质,从根本上促进素质教学改革。对职场要求进行准确定位和调查,以此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最大化地填充教学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

三、学生适应论视角下应用文写作课程服务研究

(一)打造高校应用文写作服务平台打造高校应用文写作服务平台,应不断提升学生对应用文写作课程服务的适应性,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第一,可建立应用文教育专业网站,学生可通过网站来查阅下载学习资料;同时,学校还要结合社会现实需要来及时更新网站信息,为应用文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第二,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借助这一平台来实现应用文写作交流,并查找相关资源,不断提升应用文写作能力。总之,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适应性,提升教学效果。

(二)开发校级应用文写作精品课程开发校级应用文写作精品课程,是不断实现应用文写作课程服务与学生适应性的关键。首先,要善于大胆地打破教材的限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及实际应用等要素进行课程创新,开发出适用于本校教学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服务体系。尽可能地让课程教学更加接近实际应用,实现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并重,以此提升应用文写作教学效果。

(三)以职业化为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以职业化为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是提升应用文写作课程服务与学生适应能力的关键。第一,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从职业化的视角来进行,构建详实、丰富的教学体系,最大化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第二,在应用文写作过程中,要善于将教学内容现实化,要求学生将知识转化成个人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进行应用文写作,从而不断地提升写作水平。总之,应用文写作课程服务与学生适应性是相辅相成的,既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更要使所学知识适用于实际需要。

四、结语

对于应用文写作教学而言,积极实现课程服务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对课程服务与学生适应性进行研究,不断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开发出一套合适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服务体系,通过打造应用文写作服务平台、开发校级应用文写作精品课程、以职业化为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从根本上来提升学生对于应用文写作课程服务的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更好地实现个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海.浅谈“就业导向”下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建设[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4):4-5.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范文11

>> 项目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项目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论《应用文写作》课程项目教学法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构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阶梯式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应用文写作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应用文写作课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应用文写作”中的应用 项目化教学法在高职应用文写作中的应用 浅论“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技工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中的应用 论“案例-互动”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任务型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 实践教学法在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案例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的运用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物业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运用初探 案例教学法和校内外实践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简析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项目式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的实践 项目式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的实践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应用文写作课程具有实践性和交叉性相统一的特点,项目式教学法是一个较好地契合和体现这些特点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根据项目式教学法原理提出的“项目驱动”教学方案是一个较好提升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的方案。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法应用文写作课程实践

一、应用文写作课程引入项目式教学的必要性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构建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项目运作中遇到的困难,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等要素构成,它基于职业工作任务确定教学内容,再把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每个单元教学都以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作业来结束,并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项目教学法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应用为本位”的价值取向,是一种被验证了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尤其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之所以要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应该引入和运用项目式教学法,是因为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特点与项目式教学法相契合。

1、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特点

应用文写作课程具有实践性和交叉性等特点。

实践性。实践性是应用文写作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一方面表现为应用文除了与生活紧紧相连、不可分割的实用性外,自身无论是写作内容还是文体格式,都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快速发展而不断丰富扩展。现实生活里,从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到社会团体或个人,人们处理事务、交流信息、沟通协调,每一具体环节都少不了用应用文体来完成。因此本课程中所讲授的每一章节都属于实践性写作操作,例如公文处理办法,各类文书的写作等课程,这些内容都需要学生先懂得组织运作,后实际撰写,才能真正掌握应用文写作;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应用文写作大量的实践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交叉性。在整个应用写作教学的内容可分为七大模块,分别是应用写作概述、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社交礼仪文书、司法文书、经济文书、学业文书等。它覆盖和融合了文学、行政学、档案学、经济学、管理学、司法中涉及文书写作内容,在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应用文写作成为典型的交叉课程。

二、应用文写作课程引入项目式教学法的实践

在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式教学法,就是让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个一个“项目”工作来完成教学活动。开展这种方式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活动,必须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教学将被抛弃。下面就以工作计划文书写作“活动策划方案”这一文种为例,说明项目教学法的设计要点和教学环节。

工作项目一 确定项目及制定计划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此项目。教师根据文种特点以及任教班级学生的特点确定项目,并把项目分解为若干内容,制定上课计划,准备上课所需的材料。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分组,每组成员4~5个人。上课前几天把设计好的工作任务单发给各个小组,要求小组成员按任务单上的要求查阅资料,找出相应文种的写作技巧及相关知识,然后由小组讨论生成统一答案,回答与此项目有关的问题,以备课堂上各小组之问互评、教师点评。鉴于我校学生社团活动较多,活动策划方案的写作能力对学生来说也是必需的,因此,在工作计划文书的学习当中,笔者从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写作任务为“校运会活动策划方案”,并设计出工作任务单发给各小组提前准备。

工作项目二 小组讨论

在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中,教师将项目任务交予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起咨询、指导及解答疑难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接受活动策划方案写作的任务后,各个小组展开讨论,分析完成活动策划方案写作所涉及的知识,组员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对范文的篇章结构特点进行讨论学习。组长负责总的组织协调,各组员落实具体的工作任务,遇到困难共同解决。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的水平和特长,确定分工,这些具体任务包括制作小组分工计划表、手绘制作海报、资料收集整理、活动策划方案撰写、代表汇报成果等。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在相互协作中达到自我学习目的的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工作项目三 资料收集及整理,撰写活动策划方案

确定了小组分工后,每个小组成员都承担一部分责任,根据自己的项目主题按时完成各自的任务,有负责查阅整理资料的,有负责活动策划方案撰写的,有负责手绘海报制作的,有准备负责汇报成果的,大家共同协作,遇到困难共同商量解决,互相交流,共同完成写作任务。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主动挖掘各自的潜力,如领导能力、绘图制作能力、沟通能力、演讲能力、创新能力等,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同心协力,忙碌于完成项目的任务,课堂秩序紧张而有序。教师在各个小组之间观察活动开展情况,引导有序完成任务。

工作项目四 成果展示与评价

当规定完成时间结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分别把小组分工计划表、手绘制作海报、活动策划方案稿张贴在黑板指定处。在教师引导学生统一活动策划方案撰写的结构、语言、内容等的评判标准后,开展学生成果评价环节。首先由各个小组派出代表,介绍该组的作品构思、小组协作完成情况;然后每个小组的成员均参与评价,每人一票,轮流上台,投给除本小组外的其他小组,以得票数多的作品为优胜,选出前几名,并对该小组全体成员进行加分奖励。此阶段项目能让学生掌握活动策划方案的撰写标准与评价标准,并在评价他人作品中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与不足。

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在整个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负责。运用项目教学法教学,打破了以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深入参与项目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与技巧训练,让学生更积极地、有目的地展开自主学习。这种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应用文写作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教学,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项目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和评估方式,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设计项目内容,采取多元化的评估方式,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着教师授课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与应用文教学有关的师资培训,提升教学情境的设置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教师还要贴近市场需求,及时地将最新的信息资源整合到教学之中,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写作问题。 参考文献 [1]赵洁.浅析项目教学法对关键能力的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4):26.

[2]高静.高职写作课对教师的新要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11):68.

实用文体写作教程范文12

[关键词]写作课程教学 文秘 职业能力培养 教法研究

[作者简介]李君玲(1973- ),女,河南南阳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经济贸易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文教育和教育管理。(河南 郑州 45004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2-0184-01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能说明一个人在既定的职业方面是否能胜任工作,一个人在职业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和发展潜质。现代职业教育以学生掌握职业技能、获取职业岗位为要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大学写作课程是高校教育中综合素质培养非常集中、实践能力要求非常突出、社会应用非常广泛的课程之一,是高校大学生应足够重视、勤学勤练,是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充分能力储备的一门课程。文秘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处理公共事务及文书撰写能力,并能熟练操作现代办公设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充分挖掘写作课程教学对于培养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尤为重要。

一、写作课程教学对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现状

写作主要是写作者运用语言符号,通过特定的文种类型能动地展示其认知、感情、精神的积淀及思想认识的过程。当代大学生无论是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还是时代的要求,都需要他们积极表达对社会人生、相关事件的独特看法,但实际状况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写作兴趣减退,有时候感觉没什么可写,写作积累严重不足;即使写出文章,也是为了应付任务,内容脱离实际。二是写作课程教学缺乏引导带动,教师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成不变的写作知识传授、文体文种介绍,收效甚微,很难激起学生向往、悦纳的激情,学生日渐倦怠,教师苦不堪言。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来说,写作能力是日后从事秘书职业的看家本领,但由于写作课程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不会立竿见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乏于练笔,能力得不到提升,在书面语言表达方面未能表现出专业优势,整体职业能力培养状况堪忧。

二、写作课程教学对培养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对策分析

1.充分认识写作课程教学对培养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优势。写作作为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作者充分挖掘自己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将思想物化为语言符号的过程。其中的构思酝酿、意识引领,关涉对写作者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考量。文秘专业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主要为办文、办会和办事,不仅需要扎实的文字功底即语言表达能力,可谓其显性能力;也需要较强的沟通协调、思维谋划能力,可谓其隐性能力。而写作课程教学充满对发展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优良思维品质的良好空间,可充分挖掘写作课程教学对培养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优势。针对目前学生写作兴趣不高的现状进行调查,摸清原因,从改革写作教学观念、调整写作教学内容、改变写作教学环节的具体操作方式入手,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养成自觉的写作意识和良好的写作习惯,激发学生写作主体性。针对文秘专业学生写作能力不突出的现状,从写作课程设置和具体写作教学内容的调整上下功夫,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不同工作岗位的写作要求,体现专业优势,在人才市场上增强竞争力。针对写作课程对培养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倾向所具有的可能性,从改革写作教学的环节入手,充分训练文秘专业学生应有的职业能力素质。

2.依据文秘专业培养的目标和写作课程教学的规律,加大写作课程教学对培养文秘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改革。具体做法可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写作课程设置上,安排基础写作课程和应用写作课程,视文秘专业学生写作的理论要素和技能培养同等重要。可尝试将办公自动化的部分内容与应用文书写作和文书处理的相关内容有机融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办公自动化和网上办公等实际工作能力。二是在教学观念上,教师要大胆创新,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传统写作理论和现作特征的有机融合,变“以文为本”为“以人为本”,变只关注“一成不变的东西――写作模式传授”为处处重视训练“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东西――写作思维训练”,充分挖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其以后尽快增强职业意识、完成职业角色转换、增强沟通协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在教学环节上适当改革调整,重视写作教学环节中的阅读训练和思维训练,以写作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拓宽学生知识面。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狠抓学生的“阅读”环节。一方面,充足的阅读是产生深刻体会和感触的前提,生活中的很多美文佳作都是根据阅读材料思索感悟的结果;另一方面,阅读实践是学生感悟积累写作经验、收集写作资料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可以激起读者旧的生活积累,二者碰撞融合,促使读者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针对阅读材料中存在的疏漏和失误,让学生去发现,引导他们抱着审视、批判的理念,敢于对手头的材料进行质疑。只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才能有更多的思想碰撞和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充满耐心。在教学中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阅读潜质,引领他们到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阅读。阅读的视野打开了,思考的空间拓展了,学生就会在强烈的阅读感受中体验求索发掘的乐趣,产生乐于阅读、勤于思考、善于表达的情感倾向。当然,教师要注意搜集经典的阅读材料来引导激活学生,要根据社会现实和学生的接受实际,选定适当的教材、编写有针对性的训练题,或开展深入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具体的教学环节得以实施。四是在实践教学方面举办相应的活动,如以应用性文种为主体的写作比赛、引导学生创办系刊班报、筹办某次活动需要准备相应的文稿、到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实战训练等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提高工作能力,历练综合素质。这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和相关部门的配合。通过适当的奖励来表彰先进,鼓励竞争,形成课内课外、知识实践、专业职业的结合。

3.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中提升写作能力。笔者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周围的事件感到十分漠然,总认为“现实生活”与“写作”是两张皮,很难使两者有机融合。这就需要教师“对症下药”,引导帮助。一方面,教师要在“应用写作”课程的文种讲授顺序上,打破传统单个文种分类讲解模式,根据实际工作过程中文种的使用情况,将在同一工作背景下出现的多个文种有机组合在一起。如处理行政事务性工作,需要事前筹划、事后总结、中间调研、过程管理、宣传发动、绩效考核等环节,需要用到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规章制度、工作简报、述职报告等应用文书,教师讲授时可针对一个实际工作案例,将多个文种运用衔接穿去,使学生感到既成体系,又与具体生活和工作实际自然融合,掌握了文种,直面了实践,学会了运用,增强了文秘职业意识和能力。这样,教师的教学过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实际工作过程和学生课程学习的无缝衔接。在“文书处理”课程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实训室的便利条件,辅以有针对性的情景模拟实训题,对公文格式、公文制发程序、公文处理程序等核心内容组织课堂实训,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直观性和系统性,枯燥的内容在形式上稍加调整,就可以变得鲜活多样。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文秘职场和社会实践。每一次授课都可以提出文秘职场中与写作相关的问题,运用“问题解决写作教学法”,使写作与职场实践紧密结合。每一次职场实践都包含着明显的或潜在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去发现、分析和完成。如公司要组织一个大型会展活动,你是办公室文字秘书,首先要拿出活动的方案草稿;申请活动的经费需要向领导提交请示;还要向公司各部门发出活动的通知;公司员工准备演练时,要代总经理拟写一个动员讲话文稿;活动具体组织安排时,要向有关的传媒机构呈送邀请函、递交宣传稿;活动进行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活动进展,出版活动动态简报;活动结束时,要写出活动总结。上述职场任务的完成,直接要求学生开动脑筋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当然,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以事件内容为中心,以策划运作为要旨,以写作操作为过程,让学生意识到写作的价值。兴趣慢慢培养,学生自然会逐渐品尝到创造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快乐。写作的素养慢慢提高,以写作技能来助推职业能力的提升也自然会“渐入佳境”。这需要教师首先有引领的意识,其次有启发的素材和具体的职场案例,再者有娴熟的课程驾驭组织,最后要对学生的写作文稿进行鼓励和评议,使他们加深在写作过程中互相交流、思想碰撞、身心体验,逐步使学生养成爱生活、爱思考、爱练笔的写作心理习惯。学生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和较强的文书写作能力,职场意识不断增强,感悟体验和沟通协调能力随之提升,文秘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就必然得到了很好的历练和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