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太空一日

太空一日

时间:2023-05-30 09:49:28

太空一日

太空一日范文1

1、《太空一日》主要讲述了作者对于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

2、《太空一日》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2017年春季修订版)新选入的课文,这篇课文选自杨利伟的《天地九重》。

3、该文中杨利伟乘坐的火箭是“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4、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来源:文章屋网 )

太空一日范文2

应用卫星、载人航天和空间探测,是航天技术三大领域。空间探测是利用航天器对地球大气层以外的整个太阳系内的空间,包括除地球以外的所有天体――太阳、月球、行星、小彗星以及彗星等进行就近或实地探测的活动。

空间探测可以根据其探测的对象和区域划分为日地空间探测、月球探测和行星探测。

日地空间探测是对以太阳为中心、地球运行轨道以内和地球磁层作用范围内的空间的探测。它包括对太阳的探测。

行星探测是对地球和月球以外的星球进行的探测活动。

日地空间离太阳最近,其环境受太阳的主宰,变化十分剧烈,对地球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与人类生存关系密切。几十年来进行的空间探测活动,大都是以日地空间为中心展开的。

科学家为什么对日地空间探测一往情深?

首先,进行日地空间探测有助于了解太阳活动。日地空间的状态直接受太阳活动的影响,必然会反映太阳表面活动的物理过程。由于太阳的巨大引力和极端恶劣的条件,在太阳表面直接探测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接近太阳进行探测也很困难。科学研究发现,太阳活动所表现出的电磁辐射形式,可以在地球上用光学或射电望远镜等手段来观测对日地空间、近地空间和人类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而太阳活动所表现出的另外一种形式,也就是物质抛射的影响,却无法用地面上的手段来观测,只有通过在日地空间的现场测量。因此,通过在日地空间各个位置进行探测,来反映太阳表面的物理过程,成为空间物理学家们研究太阳的重要手段。

另外,太阳是一颗典型的恒星,日层内发生的许多变化过程都是宇宙空间中典型的过程。例如,太阳风的产生和向外运动,激波的形成、特征和运动,等离子体波的激发和传播等。所以,日地空间被科学家视为宇宙空间的缩影和人类了解宇宙规律的实验室。

进行日地空间探测将为月球和行星探测开路。在世纪之交,世界上许多航天国家都提出了月球计划,中国也将实现探测器的月球探测。人类下一步还将建立月球基地,对月球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同时人类正在策划进行火星载人飞行,无数个探测器将飞往太阳系以外的深层空间,开展深空探测活动,而日地空间是月球探测、行星探测等探测活动的必经之地,只有对日地空间的环境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对月球和行星探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提供帮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日地空间探测实际上是为深空探测、行星和月球探测探路,而月球和行星探测又进一步推动了日地空间探测的进展。

能够促进对近地空间的科学研究,保证航天器的安全。日地空间环境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和作用于近地空间和地球,是影响近地空间和地球环境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研究日地空间环境的特征和规律,对近地空间状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近地空间环境预报所必不可少的。

我们知道,通信、气象等应用卫星都运行在近地空间,也就是处在日地空间环境中。太阳风压力的增强将压缩磁层顶的位置,大的太阳风暴发时有可能使磁层顶压缩到地球静止轨道以内,这就使在地球静止轨道上工作的通信、气象卫星暴露在日地空间环境之中。此外,当行星际磁场发生变化时,将会改变磁层内的状况,从而影响在磁层内运动的卫星。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近地空间状态,保证航天器的安全,就必须研究日地空间的变化规律。

可以促进航天技术试验,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在航天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新的技术进行试验验证。进行日地空间探测,可以推进航天新技术试验。比如,可以试验大推力运载火箭、远距离大容量数据传输系统、航天器姿态控制和测量技术、航天器的轨道修正技术等。同时,进行日地空间探测,是对航天国家运载火箭能力、远距离大容量数据传输能力、高精度姿态测量和控制能力等技术的实际展示。

日地空间探测是人类航天关注的热点

日地空间探测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于1959年~1968年发射了“先驱者”系列,1963年~1973年发射了“行星际监测台”系列,1964年~1968年发射了“轨道地球物理观测台”系列,对地球大气层附近进行了大量的探测活动。此间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次数增多,同时大规模的国际合作也拉开了序幕。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日地空间探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许多国家相继发射了专门对日地空间进行探测的航天器。其主要“代表作”有:前苏联发射的“预报”系列;由原西德与美国联合研制的“太阳神”系列;美国和欧洲空间局联合研制、由两颗卫星组成的“国际日地探测器”系列,其主要任务是执行国际研究磁层计划。

20世纪80年代以后,最具代表性的日地空间探测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和欧洲空间局联合研制发射的太阳探测器,它们首次近距离考察了太阳磁极,丰富了人们对太阳的认识。同时,美国、欧洲空间局和日本还联合制定了一个较大规模的日地空间探测计划,即:“国际日地计划”。其目的是研究日地空间从太阳表面,经过日冕、行星际空间、磁层至地球上层大气所产生的各种物理现象。该计划预计发射6个探测器,已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实施。美国研制3个,欧洲2个,日本1个。通过6个运行于不同的轨道、担负不同使命的探测器的相互配合和互为补充,来测量太阳风参数,研究太阳风起源,对太阳进行连续观测,获得太阳日冕、太阳亮度等数据。

太阳,是地球生命的缔造者,是万物之母。对太阳系广阔的宇宙空间物理现象进行探测,回答宇宙的起源、组成和演化,太阳系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寻找生命的起源,是21世纪日地空间探测的重要使命。

美国1990年4月25日发射升空的太空“老寿星”――“哈勃”空间望远镜可谓是空间探测器的“大哥大”。它可以从华盛顿看到澳大利亚悉尼的一只萤火虫,相当于在地球上能看到月球上两节电池手电筒发出的度亮。在太空中,它看到了星球诞生和死亡的壮丽景观,发现了未被发现的星球和行星,获得了有关宇宙的大小和膨胀速度的高精度数据,还看到了140亿光年的星系。这些重大发现,对于推测宇宙年龄,研究宇宙的起源及物质组成提供了重要的数据。经过航天飞机的几次太空维修,这个“老寿星”又焕发了青春。除此之外,世界上还发射了钱德拉X射线空间望远镜(见题图)、康普顿空间望远镜等一系列天文探测器,对太阳系和宇宙空间进行了大范围的研究探测,取得了重要成果。

我们将瞬时或短时间内太阳表面、太阳风、磁层、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的物理状态,称为“空间天气”。空间天气对航天器的正常运行、航天员的安全、无线电导航、卫星通信与短波通信、地面的输电系统等许多技术领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有时甚至会产生灾难性事件。因此,科学家对空间天气抱以极大的关注。太阳的变化是导致空间天气变化的源头,提高空间天气预报水平的关键是加强对太阳的观测。

2000年7月15日和8月9日,俄罗斯“联盟”号运载火箭分两次将欧洲空间局研制的4颗“团星”-2(CIuser-2)卫星发射升空。由于“团星”-2卫星坎坷的经历和在监测空间天气方面的重要作用,它们的发射入轨使密切关注该计划的全世界空间科学家松了一口气。

早在1986年2月,欧洲空间局为迎接“2000地平线计划”,确定了两个发射项目。其中一个是研究太阳和太阳高能粒子流的“太阳和日球层观测台”(SOHO)另一个就是主要研究地球磁层随太阳活动变化、提供太阳影响近地环境最详细资料的“团星”卫星,并把这两个项目作为整个“2000地平线计划”的第一块基石。1995年12月,“太阳和日球层观测台”成功发射,并发回了大量数据。1996年6月4日,“团星”-1却遭到失败,4颗卫星毁于一旦。此后,科学家们又重新研制了4颗卫星,这就是4年后的“团星”-2。

4颗“团星”-2卫星的每颗卫星都要进行11项科学实验,主要探测仪器有10个,其中包括电磁场测量仪器、粒子探测仪器等。由于携带了先进的科学仪器,“团星”-2将提供太阳影响近地球环境最详细的信息。这是人类第一次对地球磁场进行详细的观测和对磁层进行三维测量。“团星”-2的轨道特性可保障对磁层顶、磁尾、极光带等关键区域的观测,有助于更为详细的了解地球周围的空间环境。这对于人们认识空间天气的变化规律,提高空间天气预报水平,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今后10年~15年,随着卫星小型化技术的发展,人类将以新技术为依托,开展太阳系其它领域更大规模、更详细的空间探测。可以相信,通过对太阳系的探测活动,人类将会发现许多新知,揭开许多未知之谜。

多年来,美国、欧洲空间局、日本和俄罗斯都十分重视天文卫星的发射,并取得了重要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些科研成果不仅对于认识宇宙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有效防范太阳的危害提供了依据。天文卫星的问世,开创了空间天文学的新时代。

太空一日范文3

美筹建“太空联盟”监控东亚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美政府已经确定,将强化两国在宇宙监视上的合作纳入新的《日美防卫合作指南》之中,以真正推动“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与美军之间的情报共享。日本防卫省还计划在自卫队新设专门部队,在未来接管JAXA的卫星监视业务。

报道称,美国担心,“中国卫星攻击能力提高等原因,使得宇宙空间安全保障领域面临的威胁正在提升”。因而,美国重视与日本等同盟国、友好国在相关领域展开合作。今后,JAXA则可能将研究和监视对象扩大到对他国军事卫星或在安全保障上有重大影响的情报收集卫星等。

美国国务院主管日美宇宙合作事务的高官弗兰克・罗斯不久前对《朝日新闻》称,中国今年7月使用卫星攻击武器进行了试验,“(美国)非常担心中国(相关)能力的提高”。他还强调:“(美国)正筹划能够应对新课题的合作同盟,宇宙监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报道称,利用遍布世界各地的宇宙监视设施,美国军方监视着距离地面3.6万公里以内宇宙空间的卫星的安全。但由于国防费用被迫大幅削减,美国在东亚的监视能力“不甚充分”。

目前,JAXA通过位于冈山县的雷达和大型光学望远镜等两处设施,实施对宇宙的监视。日美两国政府今年5月商定,日本以后会将上述设施的观测数据提供给美军“联合太空作战中心”(JSPOC),并开始实验性运用。而从去年开始,美军已经向日本提供非公开情报。此外,日本防卫省方面已经开始研究在自卫队新设立监视宇宙的专门部队,分阶段地接管JAXA的相关业务。预计,在原定于年底修改的《日美防卫合作指南》最终修改报告中,将明确写入“扩充日美间宇宙监视合作”等内容。

日本太空战力不容小觑

值得关注的是,以往美日虽然在航天领域特别是航天情报侦察领域存在合作,但总体上是技术领先的美国说了算。在日美政府最近公布的《日美防卫合作指南》修订工作中期报告中强调,日美将强化在“宇宙领域”的同盟合作关系。有分析认为,这还与日本不断增长的太空军事实力有关。

近年来,日本一步步放宽了其对太空军事开发的限制。2003年,日本借着朝鲜导弹问题,事实上发射了侦察卫星。2008年,日本国会通过了《宇宙基本法》,规定日本航天技术可以被用于“专守防卫”的范围。从而打破了日本航天开发仅限于和平目的的“非军事利用原则”。2009年日本防卫省公布宇宙开发利用基本方针后,日本在扩大军队权力范围、推动太空军事化道路上迈出的实质性一步。2012年初,日本政府又修改《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设置法》(简称《设置法》),删除其中有关“宇宙开发限于和平目的”的条款。名古屋大学宇宙物理学名誉教授池内了指出,“通过强调中国威胁,日本迅速推进军事利用宇宙”。修改《设置法》是在《宇宙基本法》的基础上将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军事能力“彻底解放”。

表面上看,日本的军用太空开发活动依然受到严格限制,但军民两用技术项目的增加,凸显了日本在太空战略中以“民用”掩盖军事用途的事实。目前,日本的航天技术总体上与美国相差较大,在导弹预警、电子侦察等领域几乎还是空白,但日本拥有发达的电子科技,日本的H-2A运载火箭技术先进,运载能力几乎可以支持目前以及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应用卫星发射任务。而在光学成像侦察卫星方面的成果,也显示出日本在航天领域的潜力。美国可利用日本的卫星侦察中国、朝鲜的举动,而日本则可借助美国的成熟技术,发展导弹预警、电子侦察等卫星。一直以来,美国为了利用日本为其服务,而纵容日本在太空军事领域技术方面的发展。如今,日本的太空运载技术和控制技术已不可小觑,某些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阶段。如果日本与美国在太空领域取得进一步军事合作,将对中国构成一定威胁。

炒作“中国天空威胁”暗藏玄机

太空一日范文4

但乘坐火箭或航天飞机游太空,费用很高,风险也很大,普通人游太空,可谓是“游不起”、“不敢游”。能不能开发一种更经济安全的遨游太空的方式呢?

不久前,日本有家叫“大林建设”的公司对外宣称:公司将在2050年之前,建造一条通向太空的电梯,到时人们可以乘坐这部电梯,自由来往于地球和太空之间,实现价格低安全度高的太空“半月游”。

如果到2050年日本人真的建造好了这样的太空电梯,想必会有许多人愿意乘坐,前往太空潇洒一游,遨游太空将不再是梦。

到本世纪初,太空电梯的理论研究与实验更加细化完善,太空电梯的建造才有了“具体可行”的眉目。

各国搞太空电梯研究的科学家们一致认为应该这样做:在地面建造一个牢固的基坐,在太空建一个太空站(距离地面36000公里),先将太空电梯的一端系在地面基座上,然后将太空电梯的另一端发射到空间站系住,继而再以空间站为第二个基座,向更远的太空发射更长的一段太空绳索(约90000公里长),电梯距离地球的最远端再系一个重物(重力平衡器)。这样整个太空电梯就如一根很长的绳子,太空站是整个太空电梯的重心部分,远地端还有个重力平衡器。

有人质疑,太空电梯这样不会落下来吗?不会的,因为发射到太空的电梯会随地球的自转动而转动起来,电梯的转动会产生离心力,当离心力克服了地球对太空电梯的吸引力时,太空电梯就会“飞离”地球,不至于“掉”下来。

虽然向太空制造电梯的想法是靠谱的,但并不是说近期就会有一条太空电梯即将被建造出来——梦想成真的路上还有一些障碍。

材料障碍。铺设一条超过13万公里长的太空电梯,需要一根强度高质量轻的“绳索”,钢质材料质量太大,无法承受自身质量带来的太空电梯的下垂拉力。

资金障碍。修建太空电梯前期的建设花费非常巨大,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能承受这笔花费。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都有专项资金支持太空电梯项目,但这些资金用于搞实验尚可,要是“玩真”的就不足了。

太空一日范文5

1、穿过手指间的缝隙,“窥视”灿烂的太阳,不禁沉醉在它那耀眼的光芒。它所释放出的每一寸阳光,额哦都想拥有。躺在摇椅上,不知不觉睡着了,可阳光似乎还在我的梦里。忘却了城市的繁杂,我安心的享受阳光。

2、高悬天空 太阳偏午 雨后晴阳 太阳平西 太阳西斜 太阳偏西 太阳西沉 太阳西坠 太阳入山

3、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每日都看到落日余辉洒在大地上,然后消失殆尽。每日如此!不管是我停下手中飞舞的笔,望向窗外时,不管是在青葱的林荫里漫步时,还是在球场上汗如雨下时,眼角轻瞥,便能看见落日,看着落日的余晖拂过脸庞。

4、早晨,天刚刚擦亮,太阳还没起床,我迫不及待地来到阳台,等待着日出的到来。等了许久,一点阳光终于露出来了。不一会儿,太阳到了天空斜边,像一个红彤彤大火球慢慢地往上爬升,它爬得那么艰难仿佛一不小心就要掉下来似的,等了一会儿,太阳终于升上了天空,发出强烈的光芒,金灿灿的,像一块块金子掉落人间。

5、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幸福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充实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是畅怀的。但这样的日子并不是每天都存在,它是由自己的心情而决定的。

6、旭日将升 旭日当空 晓日初升 朝阳初升 朝阳灿灿 朝阳普照 朝阳火红 太阳升高 太阳高起

7、太阳渐渐落下去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紫色、红色、淡粉红色、橙色,真是美丽极了。过了几分钟我再看太阳,发现太阳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已经躲到云朵做成的家里去了,最后,一点点阳光全不见了。我自言自语的说:太阳又到地球的另一个地方,给那里的人们带去温暖了。

8、仰望天际,西半天还是湛蓝色时,东面的空中已出现了丝丝光亮。远处房屋的背后隐着一道浅红色的光彩。待我取来纸笔,决定记下这一美景时,那道浅红的光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朱红中透着金光的云霞。原本丝丝的光亮趋走了另外一头的那片黑暗,使得整个儿天穹都亮了起来。虽然太阳还未抛头露面,但它一定已从东海岸边跃出了海平线――因为日光照在纸上泛出了淡淡的红光。

9、烈日当头 烈日炎炎 烈日灼烈 烈日灼人 日头正顶 日已中天 日头正毒 日轮当午 日当正午

10、火球高升 为乌飞升 一轮红日 一轮朝日 一轮旭日 喷薄欲出 喷薄而出 徐徐上升 红日高悬

11、笑脸是一轮温馨的太阳,问候是一缕关爱的阳光,那真诚的友谊和关爱是人生中刻骨铭心的难忘。那阳光般的真诚,阳光般的炙热,阳光般友谊,阳光般的爱恋,让每一个心灵都深情的向往。那带着牵挂的祝福,会为你疗治心灵的创伤,那带着微笑的问候,会送给你一片心灵的阳光。

12、一朵云霞下面出现了一个小小的亮点,火红火红的。之后,红点越来越大,当人们看清楚,那就是太阳时,都发出了惊叹声。现在的太阳只有一个眼球那么大,红色的光芒让人看了并不觉得刺眼。我们还想再看看太阳有什么变化,可惜天公不做美,有一大片乌云向太阳这里飘来,终于,太阳被乌云给遮住了。唉,我们只看到了半个日出。

13、头顶上的云是蔚蓝蔚蓝色的,脚下还是灰蒙蒙的云海,我们站在云海之上,真有种神仙的感觉。再看看我们的周围,早已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渐渐地,东方的太阳已升起了好高,顿时光芒万丈,好一幅美丽的图画。()

14、几分钟过去了,吹来一阵大风,太阳借着东风,猛地从乌云里钻了出来,那一瞬间,金色的阳光洒在了黄山这一片宝地上,映地我们的脸也金灿灿的。乌云也好像在害怕太阳的光芒,躲得远远的。本来灰蒙蒙的天空,霎时间变得灿烂无比。

15、红日欲出 红日未出 红日初升 红日喷薄 红日艳艳 旭日初露 旭日初升 旭日东升 旭日临窗

16、日悬高天 日悬中天 日正中天 日色过午 日头炽热 明日高挂 太阳高照 太阳毒辣 骄阳满天

18、东边天上打上了一层淡淡的一丝微红。这红色渐渐变深,慢慢扩大,我已感觉到太阳即将到来。原来,那微红是红霞,是太阳来临的前兆。太阳好象在跟我开玩笑似的,趁我一不注意时,一下子溜了出来,出现在众多高楼大厦中,只能隐隐约约看见它的圆脸蛋。此时,太阳变成了淡淡的桃红色,下半边变脸几乎与天连成一片,根本分辨不出哪儿是太阳哪儿是天。太阳就像一只失去自由的小鸟,被牢牢地栓住,缓缓向上“飞”,就算使出吃奶的劲儿,也只能“飞”高一点儿。一瞬间,这只“鸟”又“飞”高了一点,变成了橘黄色,变得越来越亮,但周围却没有任何光芒。又过了一会儿,太阳已经接近金黄色,天也变红了些。

19、夕阳将坠 夕阳将落 夕阳西坠 夕阳西照 夕阳将沉 夕阳斜照 夕阳映照 夕阳残照 夕阳晚照

20、落日,我家乡的落日。你就像是一幅会流动的画,流动的都是最美的色彩;你就像一场精彩的演出,精彩就精彩在它最完美的谢幕!

21、橙红的圆盘旁,拖着淡淡红晕。厚重的云层也被烧成了红色,天空也镶嵌上了余晖的印记。然后在树梢头停那么一会儿,还可以看着它散发出的一缕缕余晖,最后无声落幕。

23、日出旭旭 日出东山 日出三竿 日上三竿 日高三丈 三竿日出 日色东升 日头露脸 火轮升腾

24、落日,只剩下最后的一点残阳。秋风飒爽,菊开飘香,树下饮酒愁更愁。落日剩残阳,残阳更似血,余光辉波荡心湖,心湖更映阳,阳须血下忧愁心,梦想桃花源。

26、不出半小时,夕阳就挨上了水面,橘红色的余光照得湖水不停的闪烁。又过了一会儿,落日开始有些退缩了,她收敛了自己华丽的衣裳,变得越发暗淡下来,涨的通红的脸蛋也恢复了原色,又似乎是一位慈祥的老人。

27、红日高照 红日当空 赤日当空 赤日当天 赤日炎炎 赤日烫人 丽日当空 丽日高照 烈日当空

28、在大海与天相接之处,一条鲜红的弧线从海平面上缓缓的升起,慢慢地慢慢地,那条弧线跳出海面,蜕变成一个火红的皮球,那颗火球光芒四射,煞是好看,耀眼的光芒让人睁不开眼睛,当我还在回味这美丽的日出之时,太阳早已升到高处。

29、太阳当空 艳阳当空 艳阳骄骄 艳阳高照 艳阳普照 春阳灿灿 秋阳明丽 秋阳明媚 秋阳高照

30、当太阳升起一大半时,周围的事物完全被照亮,此时东方全是红的,像蓝天燃起了大火,烧红了半边天,十分壮观,此时,再伟大的人看到这幅景象,都会意识到自己的渺小。

31、我总爱透过指缝看太阳,看者它把自己的光辉撒满大地。从中午到晚上,在空中划过一条完美的弧线。妈妈却总是忙个不停,不一会儿,把阳台上的衣架挂满棉袄,雪地鞋也在角落排好了队。妈妈说要给它们一个“日光浴”,并说要让太阳给棉袄们洒上奇特的“香水”。我挂出一个大问号,妈妈只是神秘一笑,说:“太阳落山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太空一日范文6

这三件事发生在同一天纯属巧合,但从这些事本身,却能窥见太空探索国际格局的现状。“神舟11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是中国建立自己空间站的关键一环。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项目,有包括俄罗斯、日本、巴西以及诸多欧洲国家在内的15个合作伙伴,但中国被排除在外。如果国际空间站按计划于2024年停止运转,届时中国将成为唯一一个拥有轨道空间站的国家。

“斯基亚帕雷利”号折戟沉沙,对欧洲的太空探索无疑是一个打击。这是欧洲第二次冲击无人探测器登陆火星,2003年“猎兔犬二号”登陆器虽着陆成功,但随后失去了联系。还有一点不容忽视,欧洲的这个火星探索项目,合作方是俄罗斯。欧洲之所以选择俄罗斯,是因为美国中途退出。而美国是目前唯一一个在火星成功着陆并运转无人探测器的国家。美国前后发射了7个火星探测器,其中“机遇”号已在火星上服役了12年,“好奇”号也已服役4年。

“朱诺”号的引擎故障,对美国的太空探索来说,充其量只是一个技术性挫折。载人航天与无人探测,是太空探索的两大主要领域。在无人探测尤其是深空探索方面,美国已经把所有竞争对手远远抛在了身后。去年7月14日,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抵冥王星,成为第一个抵达这个距离地球59亿公里远星球的人类航天器。但在载人航天领域,美国这些年的停滞不前与中国的快速跟进,已在美国引发了太空霸主地位是否旁落的担忧。

谁主沉浮

太空探索是耗资巨大的事业。在衡量一国在这个领域的国际坐标方面,政府投入是一项关键甚至是决定性的指标。根据欧洲空间研究所2015年的报告,2014年全球政府太空项目支出总额为791.7亿美元。其中,美国以429.6亿美元高居榜首。从世界排名前八位的国家和地区中可以看出,美国的领先优势与其他对手不在一个数量级,其太空探索综合实力领先多少无需赘述。处于第二梯队的欧洲、俄罗斯、中国与日本,在政府支出方面差距相对较小。

欧洲太空探索的主基调是“太空自主”。2015年,欧洲空间研究所了《欧洲的太空自主》报告,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太空自主”的战略意义。目前欧洲太空探索的旗舰项目是火星探索与伽利略计划。俄罗斯制定了宏大的太空计划,比如2029年建立月球基地,但在经费上承诺的比兑现的多,进展并不被看好。日本在技术上的优势毋庸置疑,但它的短板在于“太不自主”。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2012年一份关于太空政策的报告提到,日本本可以成为理想的合作伙伴,但这个国家过于靠近美国,欧洲在短期内难以与其建立伙伴关系。

印度是个特例。尽管在经费上属于第三梯队,但印度在“花小钱办大事”上是全球知名的。欧洲坠毁的“斯基亚帕雷利”号火星登陆器耗资10亿美元。印度2013年发射并成功进入火星轨道的“曼加里安”号探测器,耗资仅7300万美元。而且,这是全球第四个、亚洲第一个成功进入火星轨道的探测器。不仅如此,与中国、日本一样,印度有着完备的载人航天、月球探索和火星探测计划。从这个意义上说,印度在太空探索上带有明显的第二梯队的特征。

中国太空项目起步时,美国已经完成了载人登月。目前中国的太空项目经费,仅相当于美国的1/10。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中国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判断都不符合事实。但国际社会之所以有这样的观感,关键在于近年来中国在太空探索上步伐稳健、进展迅速。以载人航天为例,有学者把2003年中国首次载人航天,视为第二个“太空时代”到来的标志。事实上,中国也是自那时起唯一一个在载人航天上有所建树的国家。

载人航天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它是综合科技实力的体现,在受关注度以及政治意义上,也是无人探测没法比的。所有人都知道美国是第一个实现载人登月的国家,但人们并不太关注苏联是第一个把无人探测器送上月球的国家。除了国际空间站项目,美国这些年在载人航天上没有任何新的动作。2011年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不得不以每位航天员7000万美元的价格,向俄罗斯购买“联盟”号飞船的座位,才得以往返国际空间站与地球之间。

2013年12月14日,中国的“玉兔”号月球车成功登陆月球,成为1976年以来首个在月球实现软着陆的无人探测器。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取消了小布什政府时期制定的包括重返月球在内的“星座计划”,事实上冻结了载人航天。针对中美太空实力对比,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学者詹姆斯・刘易斯认为,如果中国“赢”,那将不会是因为更好的技术,而是更好的战略和更坚定的承诺。“中国擅长设定目标、投入资源,然后持续地向目标迈进。相比之下,令人担忧的是美国可能失去了经营大型国家项目的能力。”

.

格局在变

太空探索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还是以经费为例,梳理欧洲空间研究所2011年至2015年的年度研究报告可以发现,2010年至2014年,全球政府太空项目支出总体上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715.0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791.7亿美元,但美国无论是政府支出的绝对数量还是在全球的占比都在一路下滑。2010年美国政府太空项目支出占全球67.6%,2014年下降为54.3%。而且,在太空项目支出占GDP的比例上,美国也从2010年的0.33%降至2014年的0.25%。

在太空项目支出上,美国政府投入下降的同时,处于第二梯队的欧洲、俄罗斯、中国和日本太空项目经费却保持稳步增长。如果这个趋势持续下去,美国太空项目政府支出在全球的占比,没几年就会降到50%以下。历史地看,政府投入在确保美国太空霸主地位上起着几乎是决定性的作用。196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预算达到历史最高值,占政府财政总预算4.5%。那一年,美国首次载人登月。冷战结束后,NASA年度预算在政府预算总额中占比再也没有超过1%。近十年来,更是降至0.5%以下。

10月11日,奥巴马总统在CNN网站上刊登题为《美国将大步迈向火星》的文章,重申美国在本世纪30年代载人登陆火星的目标。曾负责研究NASA载人航天的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专家约翰・萨默尔近日对媒体表示,根据他们的研究,载人登陆火星将耗资5000亿美元,而承担这一项目的NASA,年度总预算不到200亿美元。奥巴马政府2010年公布载人登陆火星计划后,NASA的年度预算几乎没有增加。在财政减赤机制启动后,下届政府增加预算的空间也不大。

美国遥望火星的这些年,太空探索的国际环境却没有一成不变。在詹姆斯・刘易斯看来,太空探索的国际环境,与美国主导建立国际空间站时期相比,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认为,最重大的变化是中国太空能力的提升与太空项目的进展,另一个变化就是美国这些年没有载人航天的能力,让西方国家只能依靠俄罗斯进出国际空间站。客观地说,詹姆斯・刘易斯所说的这两个变化,并不能证明美国在太空探索实力上的弱势,但毫无疑问会侵蚀美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导力。

今年6月15日,联合国外空司与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签署协议,使联合国成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能够在中国的空间站上开展空间科学试验。但作为联合国成员国的美国,其宇航员却不能进入中国的空间站,因为2011年国会的一项法案禁止中美进行任何太空合作。但美国的国内法案却不能束缚其“太空盟友”的手脚。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上述报告注意到了这一点,建议欧洲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联系。美国不能与中国开展太空合作,给欧洲创造了一个历史性机遇。事实上,中欧太空合作近年来不仅有了顶层设计,也开始了制度化的合作。

美国加州大学2015年公布了一份题为《中国梦、太空梦》的报告,认为中国正通过太空项目,将自己打造成军事、经济和技术强国,并以牺牲美国领导力为代价,这会对美国利益产生重大影响。国际空间站是美国在太空领域体现全球领导力的主要平台,2024年退役后,这个“领导平台”将不复存在。那时,美国将面临“如何领导”的尴尬。鉴于中国对空间站使用权的开放态度,2020年前后建成的中国空间站,将成为事实上的国际空间站。从这一点来看,美国领导力被牺牲,原因不在于中国有多高明,而是更开明。

.

未来趋势

目前,美国国内对重新评估奥巴马政府太空政策的呼声越来越大,下届政府很可能会做出政策调整。一种可能性是,改变载人登陆火星项目的“单干”形式,在确保美国绝对主导的前提下,拉欧洲、日本等“太空盟友”入伙,分担成本和风险。另一种更大的可能是,弥补载人航天方面的短板,比如重提重返月球计划。詹姆斯・刘易斯认为,载人登月没有登陆火星那样的技术难题,在月球上建立永久人居设施,尽管困难但并非不可能。而且,这可以避免国际空间站退役后美国没有人在太空的局面。

太空一日范文7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世界范围的新军事变革朝着纵深持续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社会经济和新军事变革的面貌,并引发了军事领域一系列革命性变化。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军事装备竞争日益加剧。武器装备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的趋势,各种武器装备联结为一个有机体系,远程攻击能力大大增强,打击精度空前提高,杀伤力成倍增长,由此带来的军事力量对比失衡的局面更加明显。发达国家加大军费投入,抢占新的军事制高点,加快研发高新武器装备的势头有增无减。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强劲势头,促使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如印度、韩国等,也加大了军费投入力度。

最近一个时期,美国正在紧锣密鼓地抓紧外层空间军事战略布局及反导武器系统部署,其独霸太空的战略图谋昭然若揭。美国作为后冷战时期太空军备竞赛的带头羊,从自身的战略利益和称霸太空的目标出发,一再拒绝中、俄关于太空非军事化和不搞太空军备竞赛的建议,大力发展太空武器,把太空军事化作为实现其太空战略的主攻方向。2002年,时任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亲自领导一个研究小组,着手进行太空战研究。得出结论说,在太空发生全面战争难以避免,只是时间问题。该小组建议美国提前进行准备,必须第一个占领太空,拥有与其地位相适应的太空武器。此后,美国太空武器研发加速向前推进。美国用于太空的军事开支是其用于太空民用开支的三倍,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同类开支总和的95%。现在,美国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卫星导航系统,在太空飞行的卫星达447颗,比其他国家所有卫星的总和还要多,其中绝大部分是军用卫星。美国正在太空抓紧部署反导系统和反卫星系统,企图建立起先发制人的太空武器库。2007年2月,它借口中国试验反卫星武器,宣扬中国“太空”,进一步强化了太空军事化与战备行动。公开推出名为“太空作战”的文件,提出必要时要“先发制人”打击他国的卫星和指挥系统,瘫痪对手的太空对抗能力;增拨巨款,研制代号为“BASIC”的最新式间谍卫星和代号为“猎鹰”的极超音速太空轰炸机,前者能辨别地面25厘米大的物体,后者能在两小时内摧毁地球上任何一个目标和其他国家的太空设施。美国还在2008年2月21日,用海基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导弹摧毁了一颗美制低轨道卫星。这是第一次从地球上成功拦截并击打脱轨的、无规则运动卫星的试验,从而印证了美国反导系统具备反卫星能力。对其他国家特别是中、俄的卫星和其他太空设施,构成了现实威胁。

美国太空强军行动再度引起“连锁反应”。航天大国俄罗斯自然不甘落后。早在前苏联时代,它就进行了多次反卫星试验,其太空军备技术不在美国之下。现在,俄罗斯的综合国力正在迅速复兴和壮大之中,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太空军事威胁,也在不断加强太空战力,发展并拥有定向能武器、杀伤卫星与“天雷”等太空作战系统。最近,俄太空部队司令弗拉基米尔透露,俄将进一步提升太空作战能力,赋予太空部队发射各种军用航天器和打击敌方太空武器系统的任务;发展反卫星武器等“杀手锏”兵器是俄确定的太空复兴计划的重点。在全球战略上,俄罗斯接连以高调姿态提出了新的军事战略。俄准备花费五万亿卢布重振军威。面对美国在东欧家门口部署反导系统的严峻态势,它先后试射了一系列“具有革命性技术突破、可供跨军种使用的洲际导弹”。近期于2008年9月18日,俄从潜艇上成功试射“布拉瓦”多弹头战略导弹;10月11日、12日又以前所未有的密集程度试射4枚洲际导弹,表明与美国反导系统相抗衡。俄还在冷战结束后首次派出可携带洲际导弹的战略轰炸机到美国后院――南美委内瑞拉搞军演,实质上也是一次宣示力量和反击“北约东扩”的政治行动。

欧盟作为世界主要的航天中心之一,在发展太空军备方面具有很大潜力。它正在发展的“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堪与美国军方拥有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相媲美。2007年11月,欧盟为“伽利略”提供24亿欧元(约合48亿美元)资金,计划将其建成为一个由50颗卫星组成的导航网络系统,建成后,“伽利略”的功能将超过美国的GPS,将为欧盟发展航天军备打下坚实基础。除航天以外的其他军备领域,欧盟也毫不示弱。如英国这个老牌帝国,它的上下两院从2006年吵到2007年,终于通过了更新战略核武库的拨款计划,准备花费150―200亿巨额英镑更新以核潜艇为主的战略核武器。其实,英军新型核潜艇的设计程序早已启动。法国近日也提出了宏伟的军备发展规划。

在亚太,日本与澳大利亚于2007年签署了安保合作联合宣言,与美国等少数国家不断强化其军事同盟。这个横跨北南半球太平洋海域的同盟,其针对的国家众所周知。近年来,日本积极扩充军事实力,把借助军事因素作为实现政治大国战略中的重要步骤。在高额军费的支撑和国内右翼势力的推动下,日本原已强大的军事力量仍在快速膨胀。日本已制订了未来几年内全面更新自卫队武器装备的计划。日本声称自己是资源贫乏的岛国,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几乎都依靠进口,而且在海疆领土上与周边国家有诸多争端,因此要把海上自卫队作为优先发展的力量。据《简氏防务评论》透露,日本海上自卫队拥有亚洲最强的宙斯盾驱逐舰队,已经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常规海上力量。在新一轮的日本海军建造计划中,主力舰更是要向着更大型化、更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日本也亟欲在发展太空武器上有所作为。早在2005年,日本即成立了太空战略司令部。随后其太空军备事业取得重大进展,于2007年2月成功发射了四颗间谍卫星,构建全球监视网络,并研发“准天顶”卫星定位系统。日本还宣布将投入570亿美元的巨资加快其“天军”建设步伐。最近,日本又通过《宇宙基本法》,首次允许太空用于军事领域,并授权军方掌控所有间谍卫星,从而为其实行太空军事化提供了法律依据。

由于少数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的做法,有了新的发展。在这种态势下,许多新兴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在抓紧更新武器装备,加强军队建设和国防现代化投入,冀望以此来增大其在政治多极化战略格局中的发言权。如印度也在加紧研发和部署太空武器。2007年8月,印发射了首颗军事侦察卫星,并决定在2007―2011年的第11个“五年计划”内发射11颗不同类型的军事侦察卫星,建立对有关国家进行定期侦察的太空情报网。印还拟建太空司令部,向现太空进行“军事”的态势日趋明朗。最近,关于韩国的军事动态也值得关注,从最新“黑豹”坦克服役到组建战略机动舰队,韩国在“自主国防战略”指导下,一边加快军队的现代化更新,另一边努力建设和完善国防工业,以期真正实现国家的完全“独立自主”。韩国大力加强军备也是出于保护经济命脉的需要。韩国三面环海,资源贫乏,主要能源和原材料绝大多数依赖进口,90%以上原油进口和60%的出口都经过海上航线前往马六甲海峡。这也是韩国注重发展一支强调远程作战能力的海空军的主要目的。

上述事实表明,一场太空领域的军备竞赛已经拉开帷幕。这是由美国挑起的。现在它反而诬称中国造成“太空威胁”,完全昧于事实和良知。中国的太空事业是为了和平目的,中国发展有限的反卫星武器完全是为了自卫,纯粹是防御性的。中国不会参加包括太空军备竞赛在内的任何军备竞赛。

(摘自11月24日《学习时报》)

太空一日范文8

日出旭旭 日出东山 日出三竿 日上三竿 日高三丈 三竿日出 日色东升 日头露脸 火轮升腾 火球高升 为乌飞升 一轮红日 一轮朝日

红日高照 红日当空 赤日当空 赤日当天 赤日炎炎 赤日烫人 丽日当空 丽日高照 烈日当空 烈日当头 烈日炎炎 烈日灼烈 烈日灼人

日悬高天 日悬中天 日正中天 日色过午 日头炽热 明日高挂 太阳高照 太阳毒辣 骄阳满天 日已中天 日头正毒 日轮当午 日当正午

太阳当空 艳阳当空 艳阳骄骄 艳阳高照 艳阳普照 春阳灿灿 秋阳明丽 秋阳明媚 秋阳高照 余辉灿灿 令人目眩 色彩斑斓 日头正顶

高悬天空 太阳偏午 雨后晴阳 太阳平西 太阳西斜 太阳偏西 太阳西沉 太阳西坠 太阳入山 一缕阳光 一团红光 一丝亮光 金盘滚动

太阳落山 太阳西下 太阳落坡 夕阳正美 夕阳如血 夕阳如丹 夕阳如火 太阳嫣红 夕阳欲坠 晚霞夕照 艳艳阳光 放射光芒 金辉斜照

夕阳将坠 夕阳将落 夕阳西坠 夕阳西照 夕阳将沉 夕阳斜照 夕阳映照 夕阳残照 夕阳晚照 金光万丈 光芒四射 光芒万丈 万道金光

夕阳西落 夕阳西下 夕阳西沉 夕阳入山 夕阳余辉 残阳似血 残阳如血 残阳夕照 残阳消尽 朝晖满地 金色阳光 金光耀目 金光万道

斜阳淡照 斜阳落山 红日平西 红日西斜 红日西坠 红日西沉 日近黄昏 日头西落 日头偏西 阳光直射 日光斜射 朝晖灿烂 灿烂朝晖

日影西斜 日傍西山 日头西斜 日头压山 日头西沉 日头西坠 日薄西山 日落西山 日头刚落 阳光暴热 阳光炫耀 阳光西斜 阳光暗淡

日落西天 日出日落 金乌西坠 落日熔金 落日余晖 西山日落 一轮斜日 一抹夕阳 一缕夕阳 阳光耀阳 阳光艳丽 阳光正烈 阳光很足

徐徐降落 阳光初照 阳光抚照 阳光普照 阳光和煦 阳光明媚 阳光明丽 阳光灿烂 波光粼粼 一轮旭日 喷薄欲出 喷薄而出 徐徐上升

红日欲出 红日未出 红日初升 红日喷薄 红日艳艳 旭日初露 旭日初升 旭日东升 旭日临窗 旭日将升 旭日当空 晓日初升 朝阳初升

1、忽然,迎面升起一轮红日,洒下的道道金光,就像条条金鞭,驱赶着飞云流雾。

2、这时候正是早上八九点钟,明亮的阳光在树叶上涂了一圈又一圈金色银色的光环。

3、金色的阳光透过缝隙,洒在褐色土地滋生的小草上。

4、金灿灿的阳光倾泻下来,注进万顷碧波,使单调而平静的海面而变得有些色彩了。

5、朝阳把它的光芒射向湖面,微风乍起,细浪跳跃,搅起满湖碎金。

6、早晨,太阳像个刚出门的新媳妇,羞答答地露出半个脸来。

7、太阳更低了,血一般的红,水面上一条耀人眼睛的广阔的光波,从海洋的边际直伸到小船边沿。

8、阵阵春风,吹散云雾,太阳欣然露出笑脸,把温暖和光辉洒满湖面。

9、太阳正被薄云缠绕着,放出淡淡的耀眼的白光。

10、金灿灿的朝晖,渐渐染红了东方的天际,高高的黄山主峰被灿烂的云霞染成一片绯红。

11、远处巍峨的群山,在阳光照映下,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显得格外美丽。

12、春天,那太阳暖洋洋的,它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浑身舒坦。

13、刚刚起身的太阳呵,精神抖擞,红光四溢,把整个世界照得通亮。

14、太阳一到秋天,就将它的光芒全撒向人间。瞧,田野是金黄的,场地是金黄的,群山也是金黄的。

15、海面上跃出一轮红日,鲜艳夺目,海空顿时洒满了金辉,海面由墨蓝一变而为湛蓝。

16、天空被夕阳染成了血红色,桃红色的云彩倒映在流水上,整个江面变成了紫色,天边仿佛燃起大火。

17、太阳落山了,它那分外的强光从树梢头喷射出来,将白云染成血色,将青山染成血色。

18、炎炎的烈日高悬当空,红色的光如火箭般射到地面上,()地面着了火,反射出油在沸煎时的火焰来。

19、太阳泛起火红的笑脸,使朦胧的校园豁然揭去纱帐。

20、天际出现了一抹紫红色的朝晖,像绽开的红玫瑰。

21、冬天的太阳像月亮一样苍白无力。

22、灿烂的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空隙,透过早雾,一缕缕地洒满了校园。

23、阳光被层层叠叠的树叶过滤,漏到他身上变成了淡淡的圆圆的轻轻摇曳的光晕。

24、太阳刚刚升上山头,被鲜红的朝霞掩映着,阳光从云缝里照射下来,像无数条巨龙喷吐着金色的瀑布。

25、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照耀着白茫茫的大地,反射出银色的光芒,耀得人眼睛发花。

26、火红的旭日刚刚透出海平面,给美丽恬静的大海抹上一层玫瑰色。

27、红艳艳的太阳光在山尖上时,雾气像幕布一样拉开了,城市渐渐地显现在金色的阳光里。

28、天空一碧如洗,灿烂的阳光正从密密的松针的缝隙间射下来,形成一束束粗粗细细的光柱,把飘荡着轻纱般薄雾的林荫照得通亮。

29、晚秋了,太阳懒洋洋地挂在天上,像个老公公露着笑脸在打瞌睡。

30、那刺穿云块的阳光就像根根金线,纵横交错,把浅灰、蓝灰的云朵缝缀成一幅美丽无比的图案。

31、太阳慢慢地透过云霞,露出了早已胀得通红的脸庞,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张望着大地。

32、和煦的阳光,透过稠密的树叶洒落下来,成了点点金色的光斑。

33、没有敢抬头看一眼太阳,只觉得到处都耀眼,空中、屋顶、地上,都是白亮亮的一片,白里透着点红,由上到下整个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条都是火镜的焦点,仿佛一切东西就要燃烧起来。

34、深秋的太阳像被罩上橘红色灯罩,放射出柔和的光线,照得身上、脸上,暖烘烘的。

35、太阳在朝霞的迎接中,露出了红彤彤的面庞,霎时,万道金光透过树梢给水面染上了一层胭脂红。

太空一日范文9

让我们来聆听史上女航天员的“传奇”吧。

第一飞天女

——捷列什科娃

世界上首位女航天员的捷列什科娃是一名跳伞运动员。1963年6月16日,代号“海鸥”的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号飞船上天,飞行了2天22小时50分钟,完成了生物医学和科技考察计划,证明妇女也能在太空正常生活和工作。

第一女指令长

——柯林斯

柯林斯在1991年7月和1995年2月曾两次担任“发现号”航天飞机的驾驶员,实现了与“和平号”空间站的历史性会合。1999年6月23日,柯林斯成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第一位女指令长,带领4个航天员飞上太空。2005年,作为“发现号”航天飞机指令长的柯林斯驾驶隔热瓦受损的“发现号”在太空中做了一个“转体后空翻”,技艺惊人。

太空行走第一女

——萨维茨卡娅

1982年8月19日,萨维茨卡娅成为世界上第2个苏联女航天员。1984年7月25日,她走出礼炮7号空间站,在舱外进行3小时39分钟的活动。在舱外,萨维茨卡娅用30千克的万能工具连续完成了切割、焊接和喷涂等复杂任务,为今后建造永久性航天基地积累了重要经验。

五进太空女飞行员

——香农?露西德

1943年1月14日出生在中国上海的香农?露西德是迄今唯一五进太空的巾帼,最后一次上天时她已经53岁。香农在“和平”轨道站上连续工作、生活了188天,而美国男航天员以往的最长纪录只是115天。她在太空生活的累积时间超过了223天。

亚洲首位女飞行员

——向井千秋

现年60岁的向井千秋是日本、也是亚洲首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向井千秋曾是一名外科医生,1985年后,成为日本第一批应试合格的3名宇航科技研究人员之一,并于1994年和1998年先后两次体验“从宇宙看地球”。

年龄最大女飞行员

太空一日范文10

(武汉大学附属中学高三3班 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太阳作为地球的能量之源提供了地球99%以上的能源。文章简单介绍了太阳对地球的能量传输,包括太阳电磁辐射和太阳风,阐述了太阳风暴的概念、形成和表现形式以及太阳活动周期,并简要分析了超级太阳风暴可能出现的条件。介绍了太阳风暴引起的地球空间环境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造成的影响,回顾了近30年较大的几次太阳风暴对人类生活造成的显著灾害;最后介绍了人类对太阳风暴的监测和预警现状。

关键词 :太阳风暴;地球空间环境;地磁暴;太阳风;灾害性空间天气;太阳活动周期

中图分类号:N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3.037

1 背景

200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在一份特别报告中警告称,新一轮太阳活跃期即将到来,并将在2012年达到顶峰,届时地球可能面临超级太阳风暴的袭击。

如果超级太阳风暴来袭,地球空间环境和人类生活将会受到什么影响?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一个科教短片《太阳风暴》非常生动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短片开头这样描述:“在外太空有一种武器威力比原子弹强1亿倍,一次攻击就能让地球上的一块大陆陷入黑暗,瞬间从太空时代退回石器时代。这种攻击并非来自人类武器,而是来自于太阳。”片中描述了1989年3月太阳风暴给人类活动带来的一些灾害。1989年3月发生了近代科学史上罕有的超级太阳风暴。在此期间,由于高层大气加热、膨胀使卫星高度的大气阻力增加,使“太阳峰年卫星”提前陨落、大量飞行物轨道改变,造成新发射飞行物的跟踪辨认困难;美国民用、军用极轨低高度气象卫星无法释放因磁场异常变化所积累的力矩,而影响姿态。对地静止通信卫星为维持其正常姿态,两天内所耗的燃料相当于正常运行一年的用量;这期间因电离层扰动,低纬度无线电通讯几乎完全失效,轮船、飞机导航系统失灵,海军的卫星高频通讯网络在全球范围发生中断;高能粒子流量这期间的突然增加,致使日本同步气象卫星指令系统一半失效或永久损坏,宇航员眼睛的视网膜受到高能粒子轰击而闪光;加拿大魁北克省输电系统因强大的感应电流烧毁了主变压器而引起电网损坏,600万居民停电9h之久,损失功率近200亿瓦,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美元。在这个太阳活动高峰期里,高能粒子造成我国“风云二号B”气象卫星于1990年提前报废。这次空间灾害性天气事件,给众多国家的空间、地面技术系统造成了巨大损失,使政府有关部门和日地物理学家、卫星工程技术专家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空间灾害的严重性。

2 太阳风暴的概念及形成

2.1 日地能量传输

对于地球而言,太阳是我们的能量之源,地球诞生以来所消耗的能源99%以上都来自于太阳。太阳的能量之大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在《太阳风暴》短片中讲到,太阳的能量来自其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这种反应每秒产生的能量比地球诞生以来所消耗的所有能量还多。日常生活中,我们首先感受到的太阳能量就是阳光的照射。由于阳光对地球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造成地球上的冬夏交替,让我们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和夏天的炎热。武汉的夏日,烈日当空,站在大太阳下不动都浑身冒汗,但如果能躲进树荫立刻倍感凉爽。武汉的冬天则是天寒地冻,身上裹得像个粽子也抵不住阵阵寒意,但如果能阳光下晒上几分钟,立刻觉得浑身舒坦。仅仅由于阳光对地球直射点的少许变化就造成四季温度的巨大差异,太阳的威力可见一斑。此外,由于阳光对大气的加热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都不相同,还会造成地球高层大气的全球尺度环流。实际上,阳光除了对地球提供热能,还能造成高层大气的电离进而形成导电层,而正是地球上空的导电层让人类的远程无线电通信成为现实。当然,造成大气电离的阳光并非我们熟悉的可见光,而是远紫外波段和X射线波段的太阳光辐射。

我们知道,光其实是一种电磁波,太阳可见光和其他波段的光辐射统称为太阳电磁辐射。太阳在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向地球提供能量的同时,还以另一种形式也在向地球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前文所说的太阳风暴对地球的袭击正是来自后一种形式的巨大能量。

2.2 太阳风暴的形成原因

2.2.1 太阳风

大约100年前,人们发现每次太阳出现大耀斑之后2~3天,地磁场就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使人们想到太阳耀斑可能伴随着太阳粒子发射,由于太阳和地球相距大约1亿5千万公里, 2~3天的滞后时间表明这种粒子发射的运行速度约为1 000km/s,也就是数百万km/h。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研究,科学家们终于发现太阳上的这种粒子发射是连续不断的,我们称之为“太阳风”。与地球上我们熟知的风大不相同,太阳风是太阳大气不断向外喷发的带电粒子流,典型速度大约400km/s,也就是144万km/h,最高速度超过500万km/h,而地球上最强的台风速度才几百km/h。太阳每时每刻都在以这种“风”的形式向地球输入能量,但这种能量输入主要发生在极区,然后通过在地球空间的能量释放过程造成全球性的影响,而太阳电磁辐射在向阳面所有纬度都有能量输入。太阳活动平静期,太阳风对地球的能量输入与电磁辐射的能量输入大致相当,但在太阳活动活跃期,太阳风携带的物质和能量显著增强。

2.2.2 太阳风暴的表现形式

通俗地说,太阳风暴就是太阳表面的大爆炸,大爆炸首先表现为太阳耀斑。一次太阳耀斑爆发的能量可以提供美国数千年电力。耀斑产生增强的电磁辐射,9min就可以到达地球,引起低层大气电离增强和强烈的无线电波吸收,进而导致整个向阳面的的无线电通信中断。1~2h之后,高能粒子到达地球,对太空中的宇航员带来致命伤害,卫星的许多电子器件和太阳能电池板也会造成毁灭性破坏。

太阳耀斑能量惊人,却还并非造成1989年3月魁北克大停电的元凶,而只是一场惊人破坏的第一阶段,耀斑就好比开枪后的闪光,造成破坏的是随即而至的子弹,也就是跟随在耀斑之后的日冕物质抛射。一次日冕物质抛射可以携带数十亿t的物质并加速到数百万km/h,其2h内的能量可以提供美国10万年的电力。日冕物质抛射也可以看成是显著增强的太阳风,它向地球输送的大量物质和能量引起地球空间环境的巨大变化,进而对人类活动造成不可估量的灾害,我们称之为地磁暴。地磁暴可以导致强大的地面感应电流,足以摧毁人类的任何大型地面电网,还会造成输油管道的破坏,导致大面积供电中断和石油泄漏,所幸这种强大的地面感应电流只在局部出现,但太阳风暴越强,其可能出现的区域也越广。地磁暴还会强烈改变高层大气的电离属性,造成卫星导航以及飞机或舰船的导航信息达到几公里的误差,甚至造成导航和通信链路的中断。地磁暴造成低层大气加热上升导致卫星轨道高度的大气密度增加,卫星运行阻力增大而掉落失踪,甚至坠毁。1979年7月磁暴期间,美国宇航局的太空实验室就因空气阻力增大逐渐脱离轨道,最终坠落坠毁在印度洋和西澳大利亚上空。

3 太阳风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1 以往太阳风暴对人类生活造成的显著灾害

过去25年里,已有多次太阳风暴对人类活动造成显著灾害性影响。1991年4月的强磁暴造成美国缅因州核电厂发生灾难性破坏;1997年1月的太阳爆发事件使美国AT&T公司一颗价值2亿美元,设计使用寿命12年的同步轨道通讯卫星仅服务3年就提前报废,损失高达7亿美元;1998年5月的多次太阳爆发事件导致美国银河四号通讯卫星失效和一颗德国科学卫星报废,无数的通信中断造成金融交易陷入混乱;2000年7月14日欧美的GOES、ACE、SOHO、WIND等重要科学研究卫星受到严重损害,如美欧合作耗资20亿美元的SOHO太阳科学卫星的探测器减寿一年,日本的 ASCA卫星失控,AKEBONO卫星的计算机遭到破坏;2003年10月底至1月初的太阳爆发事件产生广泛的影响:瑞典的Sydkraft电力集团报道,北欧上空强烈的地磁诱导电流引起了变压器事故,导致一套系统崩溃及电力供应中断。航空公司在其高纬度航线中采取了从没有过的飞行方式来避开高辐射能级和通信中断区域。航程变更给航空公司的每次飞行增加了10 000~100 000美元的开支。该太阳风暴被怀疑是导致价值640 000 000美元的ADEOS-2飞行器损毁。由于此次太阳爆发的高强度和变化性,绝大多数易受空间天气攻击的工业部门在运行过程中都经受了某种程度的影响。

1989年3月的太阳风暴虽然是迄今为止对人类活动造成破坏最严重的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但还并非史上最强的太阳风暴。1859年9月1日早晨,英国天文学家理查德·卡林顿用装着过滤器的望远镜观测太阳表面时,他发现太阳表面喷射出了一道明亮的闪光。然而卡林顿不知道的是,那团明亮的斑点是一团带着电荷的等离子云,它正朝着地球的方向疾速飞来。48小时后,“超级太阳风暴”就袭击了地球,导致热带地区的夜空都能看到极光,这些极光是如此明亮,以至于人们在午夜时分不用点灯都能阅读报纸。“超级太阳风暴”导致当时的许多电报机都瘫痪。这次太阳风暴是有记录以来强度最大的一次,如果用参数来衡量,它所造成的地磁暴强度达到1989年3月地磁暴的3倍。不过在1859年,世界主要还依靠蒸汽机和肌肉劳力在运转,所以当年的“超级太阳风暴”并没有给人类带来过于严重的灾难。

3.2 太阳风暴对当今人类生活的影响

时至今日,人类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更拥有前所未有的先进科技,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方便和自由在太阳风暴来袭时恰恰成为我们的弱点。如果再发生一次和1859年同样级别的太阳风暴,虽然生命不会受到威胁,但地球上所有依赖电力的设施和系统都可能受到毁灭性打击。回到本文的开始,美国科学院预计的超强太阳风暴在2012年并未出现,这种预计的依据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太阳活动的特点。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活动呈现11年的周期,大约每11年达到一次太阳活动峰值,在太阳活动峰年期间容易发生强太阳风暴。这种太阳活动周期的另一个特点是如果前一个太阳活动周的下降期特别长,下一个太阳活动周的上升期可能特别短,可能达到的峰值也异常大。1859年的超级太阳风暴正是发生在这种情况。2009年也是类似,上一个太阳活动周的下降期按趋势应该在2007-2008年结束,并开始新一轮活动周的上升期,但直到2009年,新一轮太阳活动仍未有上升的迹象,这与1859年前后的太阳活动特征很相似,因此科学家们警告在新一轮太阳活动峰年,也就是2012年可能发生前所未有的超级太阳风暴。

4 结语

虽然2012年预言并未成真,人类这次躲过一劫,但在不久的将来是否会出现和1859年同样级别甚至更强的太阳风暴呢?如果真的来袭,人类又该如何应对呢?专家指出,要应对太阳风暴,首先需要提高对太阳活动的预报能力,其次需要了解太阳风暴可能给地球带来的影响。近30年来,越来越多的天文望远镜和成像仪等高科技观测设备被用于太阳表面的监测和研究,人们对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活动特征的了解日益深入,对太阳爆发事件的预测能力越来越强,但由于缺乏对太阳内部物理过程的观测,太阳活动的物理本质仍然难以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人类对地球空间环境的认识也日益完善,但仍有很多现象难以解释其物理本质。

参考文献

1 王劲松,焦维新.空间天气灾害[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

太空一日范文11

当年参与研制工作的科学家还记得,1998年11月20日是寒冷的一天。那一天,俄罗斯“曙光”号功能货舱作为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在哈萨克斯坦的一个航天发射场升空。继“曙光”号为空间站“奠基”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和欧洲国家开发制造的组件十年内先后升空、对接,将国际空间站打造为眼下有3间卧室、1间浴室和1间厨房的太空家园。

空间站扩建工程仍在继续。十周岁“生日”这天,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为空间站送去大量新设施,包括厕所、厨房、健身器材、睡眠隔间等。今年,空间站常驻宇航员有望从3人扩编至6人。

十年来,国际空间站的功能定位逐渐转变。它最初被视为人类在太空开展科学研究的实验室;现在,它更多地被用于了解宇航员身体状况,成为人类继续探索月球和火星的“太空备战基地”。

太空中的家

当你抬头仰望晴朗的夜空时,可能会发现一颗小星星正在闪闪发光,而这可能就是绕地轨道上飞行的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是由欧洲航天局的11个成员国以及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巴西总共16个国家联合建设的。按照最初的计划,国际空间站全部建成后可以容纳7名航天员在上面长期生活和工作,最多可容纳15人同时进行科学考察。

自2000年第一批宇航员抵达空间站以来,来自全球15个国家的167人先后到访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的第一批3位长期居民是在2000年10月31日从地球上出发的,两天后到达国际空间站,就像地面上刚迁入新居一样,一切都杂乱无章。航天员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设法让自己可以在站里安全地生活,他们需要架设太阳能发电设备,安装氧气发生装置和水净化系统,并对空间站的所有系统和计算机进行检查。

由于国际空间站是由美国和俄罗斯联合掌控的,因此也被相应地分成美国部分和俄罗斯部分。通常是美国人在美国舱进行他们的实验,并处理美国方面的日常事务,俄罗斯人则在俄罗斯舱进行他们自己的实验和处理俄罗斯方面的事情。但有分也有合,在进行共同的实验、出舱活动或出现紧急情况的处理时,两国航天员会联合行动。

当新机组的航天员即将来到空间站时,老机组的航天员开始忙碌起来。他们要将需要带回地面的东西收拾好,交接的事准备好,以便迎接新居民的到来。在新居民到达时,空间站上就会进行交接仪式。

克服孤独的心理障碍

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中,并不总是心情愉快。想象一下几个人长期处在密闭狭小的座舱中,与地面有限的联系及失重所造成的不适感都使航天员产生了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他们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忧虑、厌倦、抑郁、思念亲人、人际关系紧张等。这些心理反应如不克服,将会影响到航天员的健康和工作。

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来自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民族,因为语言和社会文化的差异,更容易导致成员间关系紧张或意见分歧。

为了减少航天员出现的心理障碍,科研人员采用了很多心理支持方法。在飞行前,加强航天员心理素质的选拔和训练,让同一飞行组的航天员们较长时间生活在一起,互相熟悉,建立友谊,并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在飞行中定期让航天员与自己家人通话,航天员在太空中也能参与自己家庭事务的决策;允许航天员与地面信件来往;航天员可以收听本国新闻和有关消息;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定期与航天员进行私人的心理会谈,了解航天员的需要或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心理学专家可以通过这些会谈为航天员、飞行医生和飞行控制中心提出积极的建议。

航天员的太空生活

丹尼尔・布奇是国际空间站第四考察组的美国航天员,他在太空中喜欢记日记。从下面他的日记中,我们可以了解航天员是怎样度过他们的太空生活的:

我们在空间站采用的是宇宙时间,每天早晨6点钟起床,晚上9点30分睡觉。有时,由于有事,我们得改变工作日,例如有宇宙飞船或联盟号太空货船要与我们太空站连接时。

我们每天会收到几条必看的指令,那是我们每天工作的一部分。我们看完这些指令,再将其打印下来。我们读邮件,洗漱,吃早点,浏览一天的工作计划,还要和控制中心的地勤人员开早会。每个控制中心都配合我们工作,或向我们派送新任务。

我们的日常工作包括对所有设备的安全检查,拍摄飞船内外的照片,还要做科学实验。我们每天还有大约两个半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一般在下午5点30分吃晚餐。我们吃的是俄罗斯和美国的食物。在太空口味会变。我原本喜欢吃热的和辣的,而现在不再喜欢吃辣的了。还有,我原先在地球上喜欢吃的东西,现在不想吃了。我们都盼着宇宙飞船或者俄罗斯太空货船的到来,因为这意味着我们的家人和朋友会捎来新鲜的水果和其他很多好吃的,还有信件和礼物。

节假日,我们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睡觉、发电子邮件和看电影,还用一部与互联网通讯系统连接的特制电话给朋友和家人打电话,能够和家人通电话是很特别的。当我们说我们是从太空打来电话时,人家都以为我们在开玩笑,太好玩了。

国际空间站的作用

国际空间站上的生命科学研究,可分为人体生命与重力生物学两方面:人体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可直接促进航天医学的发展。

例如,通过多种参数来判断重力对航天员身体的影响,可提高对人的大脑、神经和骨骼及肌肉等方面的研究水平。国际空间站还能给研究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航天医学、材料科学、流体物理、燃烧科学等提供比地球上好得多、甚至在地球上无法提供的优越条件,直接促进这些科学研究的进步。

同时,国际空间站的建成和应用,也是向着建造太空工厂、太空发电站,进行太空旅游,建立永久性居住区(太空城堡),向太空其他星球移民等载人航天的远期目标接近了一步。

航天科学家会利用更多的医学、生物、空间技术等在太空中做实验,他们的辛勤工作将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太空一日范文12

英国一家信托机构于近日刊登招聘广告,招聘一名牛仔,男女不限。据了解,共有36人参加应聘。通过面试和骑马测试后,霍索恩・思韦特击败其他应聘者,成为英国200年来首位女牛仔。

800万平方米

沙特阿拉伯正在兴建全球最大的女子学校,规划中校园面积为800万平方米,可容纳4万名学生。据悉,这座大学坐落在沙特首都利雅德市郊,预计2010年建成。校园内将有一座图书馆、多处会议中心、15个院系、多处实验室和一个拥有700个床位的医院。沙特政府官员支持学校推行绿色环保的理念,大约4万平方米的太阳能板发电后将向学校提供16%的取暖电力和18%的空调所需电力。

4 000个

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纷纷“瘦身”,大幅缩减招聘人数,大学毕业生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2008年11月15日,大连人才招聘会共提供职位约4 000个,进场应聘的大学各层次毕业生却有4万余人。

150米

阿联酋迪拜的工程师们日前宣布将打造世界上最高的喷泉。这座喷泉计划位于迪拜塔人工湖附近,喷泉的底座长275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的长度。该喷泉将在2009年竣工,届时喷泉可以将22 000加仑(约83 000升,美制)的水推送到150米的空中,接近50层楼高,被认为是世界上喷水最高的喷泉。另外,为了让喷泉喷射的水柱更加绚丽多彩,工程人员使用了6 600多处灯光;同时水柱还会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一旦竣工,该喷泉将成为迪拜又一标志性的景观,预计每年将吸引1 000万名国际游客。

158克

近日,日本一所高中饲养的母鸡产下一枚个头超大的蛋。鸡蛋长8.1厘米,重158克。这所学校饲养了大约480只母鸡,所产鸡蛋颇受附近主妇青睐,但大多为中型鸡蛋,如此巨蛋前所未有。老师把蛋壳敲破倒入盘中后看到,除蛋黄和蛋白外,蛋中居然还有一个中型鸡蛋。

3秒钟

2008年11月16日,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州,200名跳伞者打破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跳伞者从2万英尺(约6 000米)的高空跳下,在空中摆出德国国旗的造型并保持了3秒钟。此前的纪录是2006年由156名德国人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