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探险家的故事作文

探险家的故事作文

时间:2023-05-30 09:47:42

探险家的故事作文

探险家的故事作文范文1

Abstract: Oil and natural gas, as the indispensable resource for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as mad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s to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 to speak, the use of oil and natural gas is the basis and premise for human beings into the modernized society, which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oil and natural gas for a country.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demand of human society for oil and natural gas becomes more large, so the drilling work is increasingly obtains the national attention. In drilling engineering, because the drilling work is easily the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environment, geology, weather, and so on, the risk of drilling also is larger. In order to further study the drilling risk and formulate strategies to reduce the risk, it is importance to make risk quantification of drilling engineering.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isk quantification of drilling engineer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parties.

关键词: 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风险量化

Key words: oil;natural gas;drilling engineering;risk quant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TE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6-0043-03

0 引言

对于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来说,钻井地点的随机性以及周围环境的复杂性,往往给钻井工程带来极大的难度以及极高的风险,而对于整个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工作来说,从最先的勘探导致最后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全过程的安全性是强调的重点,为了确保整个开采工作的安全性,对于各个环节的风险控制就成为了极为关键的内容,而本文主要分析了钻井工程过程中主要面临的风险,并探讨了风险量化技术,以期望能够提高钻井工程风险控制力度。

1 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体系量化的重要性

2014年8月,中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西部钻井有限公司旗下的长城40609钻井队在长庆油田实施实施日常钻井作业发生了井场闪爆燃烧事故,造成了多个井架和钻具以及其他的硬件设备被烧毁,直接损失高达300万元,通过调查发现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钻井队员在油层套管下放过程中钻井液没有循环充分,导致循环压井时间延后,导致地下油层的油汽进入到井筒中并快速向上窜升并在高压软管出口瞬间喷出,而在钻井过程中的金属和岩石摩擦产生高温和火星导致事故的发生,这就是钻井没有科学地评估出钻井液在实际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人员也没有采取科学的措施来判断钻井液是否充分导致事故出现。

对于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来说,其由于所面临的环境、技术、人员等多方面的制约,使得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为了确保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顺利的开展,需要对钻井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所有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来避免出现各类风险事故,所以建立起石油天然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体系就显得极为重要,而对钻井工程的所有风险进行量化则直接将各类钻井工程中的所有风险进行数字化,然后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以及计算,得到一个科学的量化评分,这个评分能够直观的反应当前钻井工程所面临的风险,并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帮助决策人员做出正确的决策。

2 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风险评估指标的量化

2.1 量化原则

根据以往的研究经验,为了方便对钻井工程风险指标进行量化和计算,而钻井工程主要面临的风险有固有风险和事故易发性风险,从而人员、监测、事故影响以及应急方面来确定出风险事故发展的严重性,然后再确定出每个指标的权重评分。具体的量化原则方便为了计算主要约定以下内容:首先是对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的固有风险指数G的指数评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工程在钻井过程中出现事故的几率就越大,其次对事故易发性指数Y的指数评分同样设置为0~100分,得分越高也就表示事故出现的几率越大;再者是事故的严重性指数S评分设置为0~10分,得分越高表示该事故的后果越严重;最后是风险评估值R值越高,表示工程遭遇的风险就越大,出现事故的几率就越大。

2.2 量化方法和过程

从上述的分析情况来看,整个钻井工程主要划分了三个量化指标,分别是固有风险指数、事故易发性指数和事故严重系数指数。

固有风险指数可以进一步划分出三个分项指标,这三个分项指标是地质、流体和环境指数,这些指标表示的是钻井工程固定的风险,固有风险指数就等这三个分项指数风险和,根据以往的专家和学者研究经验,这三个分项指标的积分分别如表1。

对于事故易发性指数,同样的也可以进一步将其划分为三个分项指数,这三个分项指标是设计、设备和管理指数,和固有风险指数一样,事故易发性指数风险等这三个分项指数风险之和,对石油天然气工程的事故发生有直接的关联,其计分表如表2。

在进行量化工作时,由于需要对所有分项指数进行赋值,整个过程较为复杂繁琐,并且量化专家的直觉以及经验判断对于量化判断极为关键,鉴于文章的篇幅原因,因此下文仅仅对固有风险中的地质指数量化进行简单的分析,地质指数风险主要面临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底层压力系统、层系和埋深、储集层物性级别、岩性和地层倾角、其他因素。地层压力系统在0.9~1.2之间单项量化风险评分为0~5分,在1.2~1.4之间风险评分为5~10分,在1.4~1.8之间风险评分为10~15分,大于1.8的风险评分为15~20分,合计风险评分为0~20分。层系和埋深分析指数,如果井深不超过4500m,那么单项量化风险评分为0~5分,井深4500~600m,风险评分为5~10分,超过6000m风险评分为10~15分,合计风险评分为0~15分;储集层物性级别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孔隙度不超过15%,渗透率不超过100*10-3μm2,风险评分为0~2分,孔隙度在15%~25%,渗透率在100*10-3μm2~500*10-3μm2,风险评分为2~4分,孔隙度在25%~30%,渗透率在500*10-3μm2~2000*10-3μm2,风险评分为4~7分,孔隙度超过30%,渗透率超过了2000*10-3μm2,风险评分为7~10分,总风险评分合计0~10分;岩性和地层风险因素评分,如果是工程钻井容易踏、易漏、易变等评分为0~8分,地层可钻性高、地质情况较好、倾角合理则风险评分为0~2分,合计总风险评分为0~10分,其他因素风险评分为0~5分。

接下来是后果严重系数量化工作,这表示的是事故发生后所带来的英雄哥和范围,系数越高则表明风险严重程度越高,主要的分析系数指标有影响范围系数S1,人员分布系数S2和监测应急能力S3,它们的指标系数分别如表3-5所示。

2.3 相对风险分值

相对风险分值=风险指数和*后果严重度系统=(固有风险指数+事故易发性指数)*后果严重度系数,最终得到的相对风险分值分数,然后即可根据风险分值分数进行分级标准设定。

3 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风险分级标准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中所有的指标进行评分赋值需要由经验极其丰富的专家来完成,风险的评分需要依赖专家丰富的经验和主观判断,虽然说不同的专家所赋值有所差异,但是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给予钻井工作一定的借鉴作用,根据本文所选择的指标体系以及评分体系,结合以往的研究数据和经营,再借鉴了一些钻井方面专家的建议,本文将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的风险标准分为了四个等级,分别是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Ⅰ级的风险总评分为不超过100分,表示钻井工作风险很低,Ⅱ级的风险总评分为100~200分,表示钻井工作面临中等风险,Ⅲ级的风险总评分为200~500分,表示表示钻井工作面临较高风险,Ⅳ级的风险总评分超过了500分,表示钻井工作面临极高风险。

4 建立风险评估指标量化的效果

2014年8月,中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西部钻井有限公司旗下的长城40609钻井队在长庆油田实施日常钻井作业发生了井场闪爆燃烧事故。经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调查,该起事故暴露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对钻井工程承包商的选择、考核把关不严,以包代管;承包商陕西省靖边县天通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全基础薄弱,安全管理松懈,违章违规作业,应急处置能力严重缺乏。试想,倘若当时40609钻井队能够对钻井风险评估进行量化分析,也就不会出现这次重大事故了。这次事故之后,中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全面深入开展了陆上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全面深入地对外包工程进行了清理整顿活动,40609钻井队建立了钻井过程中风险量化评估体系,至今没有再出现一起钻井事故。

5 结束语

总体来说,对于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来说,安全管理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为了能够确保钻井工程顺利进行,为后续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需要对钻井工程中所面临的安全风险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量化,通过数据来直观的观察钻井工程的风险,从而制定出最合理的防风险策略,为此本文简单的分析了钻井工程风险量化方法和流程,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管志川,魏凯,傅盛林,等.基于区间分析的钻井工程风险评价方法[J].石油钻探技术,2013,41(4):15-18.

[2]高晓荣,郭小阳,徐英卓,等.基于本体和CBR的钻井工程风险决策模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5(3):265-270.

[3]周锋.深水钻井工程风险综述[J].海洋石油,2013,33(2):113-118.

[4]张铁军,贾晓刚.基于IOWA算子的钻井工程风险评价因素重要度计算[J].西部探矿工程,2009,21(3):109-111.

探险家的故事作文范文2

[关键词] 滇西北 探险旅游 风险控制

一、序言

随着旅游的个性化发展,以单一观光层次为主的旅游产品已经不再能满足人们对旅游和休闲的心理要求,从而转向文化、休闲、探险等专业需求层次。探险旅游源于西方,目前在一些发达地区已相当普及,近年来,各种探险旅游活动也风靡中国,但由于起步较晚,游客与经营者对探险旅游知识的缺乏,与此相关的各种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各种应急保障措施不够完善,导致探险旅游事故频频发生。根据中国登山协会的不完全统计,1999―2009年,全国探险旅游死亡人数达160余人。而且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因为探险旅游死亡人数的逐年增加,探险旅游安全问题开始引起学术界、业界的重视,解决探险旅游安全问题迫在眉睫。

二、探险旅游综述

1.探险旅游的概念

探险旅游是指由探险旅游企业(如俱乐部、旅行社)或隔热组织设计的,在旅游者不熟悉的有安全保障的地方进行的,以满足旅游者个性化探险需求的,能使旅游者产生特使体验的,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所有旅游活动的总称。

2.探险旅游的特征

(1)动机的独特性

探险旅游这种旅游方式一般在其活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参与者在未知的行程中追求冒险和刺激。这种动机的独特性是探险旅游区别于大众传统旅游的一个体现。

(2)自主参与性和体验差异性

游客在探险旅游中能自主参与,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施展才干。由于旅游者个人体质、智力、情感、以及旅游需求的差异,不同的旅游者可获得不同的探险体验、情感经历和心灵体验。

(3)专业性与技术性

探险旅游的组织者要根据探险旅游项目的需要,向游客传授基本的野外旅行常识,如装备使用、露营、消毒及方向辨别等;还有探险旅游者必须熟悉掌握特殊知识技能,如漂流、攀岩、崖降等的专业技能。这些都要求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4)对安全的需求

人们对探险旅游的渴望不仅仅是猎奇和寻求刺激,也是为了达到人生的自我实现。因此,当危险超过了游客能力所能够承受的范围时,游客的体验水平便处于下降趋势。“绝对刺激,绝对安全”才是探险旅游的显著特点。

三、滇西北探险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风险的原因

1.滇西北探险旅游的发展现状

滇西北旅游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该区含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共24个县。

滇西北是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区,区内有两处位列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丽江古城―文化遗产,三江并流―自然遗产)、三处部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丽江玉龙雪山、大理)、三处部级自然保护区(高黎贡山―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白马雪山、苍山洱海)、一处国家地质公园(玉龙黎明―老君山)和许多新近崛起的旅游地。这对向往原始野性的大自然的探险旅游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滇西北的旅游基础设施、接待设施和城镇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尤其是制约旅游发展的交通设施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为开发滇西北探险旅游提供了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动和各级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努力下,滇西北旅游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以单纯的观光游览为主调的旅游产品结构正向科技和文化含量不断提升的各类特色旅游产品转化,包括探险旅游在内的多种专项旅游产品正在或即将被重点开发。例如,滇西北“香格里拉探险游”已被国家旅游局列为中国向世界隆重推出的11条部级精品旅游线之一;“茶马古道探险游”也是国家重点开发的旅游产品之一。由于旅游宣传促销措施得当,滇西北旅游产品不但在国内旅游市场具有很大的知名度,而且在海外市场,尤其是在港澳台地区和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亚洲旅游市场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但是,滇西北探险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安全隐患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从2007年至今,滇西北探险旅游死亡人数57人,其中在交通及坠崖的事故中,共有50人死亡,23人受伤;在沉船事故中共有1人死亡,11人失踪;在雪崩事故中共有3人死亡,19人受伤;在巨石滑落事故中共有3人死亡,2人受伤。而且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果问题不解决,势必要影响到滇西北探险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2.滇西北探险旅游存在的风险及原因

(1)从客观角度出发

①自然条件恶劣,灾害频繁

由于滇西北三江并流带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区内多种地质灾害频繁、普遍而典型,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广泛发育。山地的生态地质环境、地质成景异常脆弱。

②交通不便,交通事故频繁

滇西北区域内盘山公路众多,部分路况不尽人意,再由于植被脆弱,一旦暴雨或地震,轻则泥土顺流冲刷而下淤积路面,重则大石块坠下形成塌方,或山体滑坡等事故,完全阻塞公路。因此,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区。

③地势高,游客容易产生高原反应

滇西北地势高,山脉纵横,分布有梅里雪山、玉龙雪山、哈巴雪山等山数十座海拔4000m以上的雪山。据统计,大约80%的游客都会产生高原反应。

(2)从主观角度出发

第一,旅游者盲目自信、缺乏安全意识、轻视活动难度,参与者仅凭一股热情投入到户外运动中去,无安全意识与常识作保证是很危险的。事故者没有基本的安全意识造成的严重后果是近年来发生事故的共通性。第二,设备供应不足、选择失误以及养护不当。

(3)旅游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服务意识较差

滇西北地区近二十万旅游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者仅占6%左右,远低于全国水平,具有专业水平的中高级管理、导游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4)救援能力有限

由于事故发生地点通常都处于交通、通信、医疗条件等不发达地区,目前在旅游所辖区,滇西北地区、云南省甚至全国都没有专业的救援队伍,给救援带来很大的困难。每次的救援任务基本由当地政府组织村民承担,而他们缺乏专业的设备和必要的技能培训。

(5)探险旅游者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险

在滇西北地区的几次事故中,受伤和遇难人员基本没有购买专门的户外运动保险,在事后处理中,给旅游景区、当地政府以及家人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四、滇西北探险旅游风险控制的对策

1.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真正把“保护优先”原则落到实处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大量森林的被砍伐,滇西北地区面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的现实威胁。自然环境、人居环境和气候都处于一种不断恶化的趋势之中;相应地,旅游环境也受到了影响和破坏,旅游者不得不跑更远的路才能看到保存尚完好的生态环境,而这又在无形之中带来了对所剩无几的宝贵资源的新的开发和破坏(例如对玉龙雪山的开发,从云杉坪到高山滑雪场再到牦牛坪,缆车索道越建越多,路越修越远,自然生态环境被人为改变的威胁也就越来越大)。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滇西北地区应坚定不移地将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突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性,突出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使旅游业发展真正走上旅游与生态良性循环的健康轨道。

2.旅游者的不安全因素的控制

应在参与活动之前对影响探险旅游安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认识,防患于未然,这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面对危险时的盲目性,因而要尽量做好详尽的防护措施:第一,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旅游目的地;第二,参与专业、正规的旅游企业组织的旅游活动;第三,量力而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旅游路线和探险内容;第四,参加探险旅游的相关培训,懂得自我救护,了解野外生存技巧;第五,充分了解旅游的内容,包括目的地的地域特征、天气情况、交通条件、救援电话、救援设施等;第六,配备探险所需要的装备,准备一些急救药品;第七,购买保险。

3.加强旅游组织经营者及管理者风险管理控制职能

(1)推行许可证制度

许可证是旅游企业或探险俱乐部等组织单位从事探险旅游活动的一种资格凭证,也是主管部门对经营者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安全性能进行评估后颁发的资格证书,它可以帮助游客辨别合格与不合格的旅游商。主管部门还应该对组织单位的经营状况进行定期考核,关于组织者的实力和信誉、安全或事故记录、等内容。若在规定期限内有重大服务缺陷的,予以惩罚甚至是取消从业资格,从而刺激从业单位加强管理,降低由于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2)高素质、高能力探险旅游从业人员的配备

这里指的是从业人员包括从事探险旅游的导游、领队、联络人员和司机。目前从旅游院校和其他渠道培养出来的导游或其他人才,尚不能适应从事探险旅游的需要。探险旅游的野外作业人员一般要求一专多能。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其具备应付各种困难和危险的专业素质及能力。

(3)规范操作、遵守检查培训原则

在探险活动(尤其是危险性大的活动)开始前,有必要对参与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检查,确定游客是否有能力完成探险任务,根据游客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工作分工,并根据分工内容对游客进行专业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尽量避免探险过程中危险事故的发生。同时从业人员在组织活动前,还必须对探险目的地进行初步考察,了解目的地情况,尽可能地排除或避开危险。

4.完善探险旅游安全救援系统

(1)政府牵头建立以滇西北景区景点为基地的救援机构

政府掌握着庞大的社会资源,建立有110、119、120等完备的公共安全体系。当地政府应负责牵头组织建立一个适合当地情况的高效、快捷的救援机构,在必要时与相关部门与组织做统一的协调工作,提高救援效率。

(2)滇西北当地救援人员的配置

首先在旅游地建立以景区管理员和当地村民为主要救援人员的救援组织,聘请国内外专家负责对他们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医疗急救常识;并且定期开展和不定期开展学习、培训和演习。利用他们对当地情况的了解,诸如气候、地形、语言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很大地提高救援效率。其次寻找户外运动爱好者作为救援队的志愿者,利用他们对户外运动的热情和经验,运用自身的专业技术和专有装备,也可以提高救援队的救援能力。

(3)救援装备的配备和通讯设施的完善

滇西北当地政府组织和景区管理机构应该为救援队建设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备一些必要的救援设备和个人装备,由景区管理员或当地村民负责保管,在需要时使用。另外,滇西北当地景区应建立救援通讯体系,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以保证救援工作的开展。

五、结束语

探险旅游是随着市场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专项旅游品种,具有广阔的市场,特别是在滇西北地区。虽然在运作中具有一定的风险,但对年轻旅游者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只要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旅游者三方采取积极的态度,对滇西北探险旅游中存在的问题足够重视,构建一个合理的安全保障系统,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以内,那么滇西北地区的探险旅游就可以得到长足、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传统:探险旅游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5)

[2] 关汉玉:探险旅游在我国发展的前景初探,黑河学刊[J],2010(8)

探险家的故事作文范文3

[关键词]物探 野外现场 风险分析 安全管理 评价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P63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137-2

1风险分析的相关概念与内容

1.1风险的概念

风险是指对潜在的、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害的一种度量,是有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包含两方面含义:(1)风险的存在意味着可能出现损失或者未能实现预期目标;(2)虽然损失发生与否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可用概率来表示其会发生的可能程度,而不能做出确定性的判断。物探野外现场的安全风险就是指在施工环境中和施工期间客观存在的,可能导致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可能性,受到现场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大的随机性。

1.2物探野外现场风险分析的内容

风险分析工作是一项系统且内容众多的工作,是对整个安全管理系统的综合评价和具体细节的严格评估。物探野外现场的安全管理,则是指应用系统分析,专业的风险识别技术,对安全关键点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相应的对策管理。

物探野外现场风险主要包括了风险的识别、风险对策制定、风险对策的实施、风险对策的评价等内容。其中风险识别是指认识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确认损失的根源、性质及范围,同时包括确认导致损失的有效、积极及直接原因,它是物探野外现场安全管理的关键。首先,风险识别要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工作,它是指发现并识别出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危险源,是控制危险源的基础。所谓的危险源是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存储的危险物质,其危险物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国家规定的临界值。这里的危险物指能够导致火灾、爆炸、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的一种或者多种危险物。

结合《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注》(GB6441-86)与物探野外现场施工的情况,总结出物探野外现场主要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如表1。

2物探野外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物探野外现场安全事故主要涉及到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人员、设备、环境是导致安全事故的原因,而安全事故又受制约于管理状态。(1)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了现场施工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他们存在有忽视安全隐患、不规范操作、危险作业、安全管理不严格等情况,而造成安全事故。(2)设备因素。由于设备存在有燃料存储不当、材料强度不足、设备零部件磨损和老化、安全防护缺乏的情况,造成事故。(3)环境因素。主要是自然环境和生产环境,自然环境指即岩石、地质、水文、气象等的异常变化导致的施工、设备和人员的伤害。生产环境主要是指噪音、振动、温度、照明等因素造成的伤害。(4)管理因素。管理因素是导致事故的间接原因。主要情况有:技术存在缺陷,即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存在设计缺陷;组织不合理,对现场缺乏安全检查指导工作;没有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措施及不认真整改安全隐患;安全培训工作不足等。

3物探野外现场安全管理评价与对策

物探野外现场安全管理评价需在遵循一定的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指标的确立,建立起多角度、多层次高效的评价体系。(1)科学性原则。即野外现场的评价指标体系,应以安全管理的相关理论为根据,根据评价指标间的逻辑关系、时间顺序等来构建。(2)系统性原则。即指标体系构成一个全面整体,而又层次清晰,因素优化组合的系统。(3)动态性原则。所谓动态性是指安全评价指标不但要能评价出物探野外现场安全管理的强弱方面,又能够指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安全管理的改善提高提供依据和指明方向。(4)客观性和实用性原则。评价指标的确定要根据客观实际进行建立,尽可能的反映出评价对象的实际安全状态,同时能够易于操作,以保证实施的效果。基于以上对风险分析的物探野外现场安全管理评价的分析,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和制定相关对策。

3.1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主要有五项内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和事故报告制度。将安全生产作业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同时投入一定的资金加强安全措施;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则要求制定明确的安全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安全检查主要是各层次或高层次的定期或不定时的检查,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力度。事故报告制度则要求建立对各类事故的相关预案和如实报告方案,以保证及时的处理事故和总结事故教训。基于风险分析的安全管理评价和对策,都可从这五方面进行制定和实施。

3.2安全教育

物探野外现场施工人员多在野外进行工作,由于野外工作的周期长,缺乏持续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存在有安全意识逐渐降低的现象。再者,由于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大和管理不到位,更加重了人员的安全意识的不到位的情况。安全教育主要从思想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方面入手。思想教育要经常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和纪律的教育,并结合本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安全实例和经验教训,进行多元化的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而技术教育,主要针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本专业、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方面的教育。最终达到思想上时时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又能够熟知相关的安全技术知识。安全管理评价则从思想教育、技术教育和安全教员三个方面评价和制定相关政策。

3.3安全管理机构

物探野外现场的安全管理机构是最为缺乏的,目前安全管理主要通过施工作业人员的自我意识来规避安全风险。根据系统风险分析的要求,建立起野外现场的安全管理结构是十分必要的。可通过配备一定数量的安全专(兼)职员,并建立人员轮班安全值日制度,将安全工作贯穿与整个野外现场施工作业当中。

3.4现场管理

物探野外现场是多工种交叉作业,设置有众多的临时设施,作业环境变化大、人机流动性大。所以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对施工现场的各种材料要统一布置,分类安放,并据各材料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安全评价指标有材料堆放、现场防火、施工场地布置和综合治理等四个指标。

3.5安全防护措施

物探野外现场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会接触到各类有损于身体健康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操作或机器设备,或者由于工作环境的恶劣导致的生理慢性职业病等,这些都是安全防护措施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安全防护措施要提高预防各种潜在危险对施工人员的伤害,提供充足的、免费的、质量合格的防护产品。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毒罩等。除此之外,还要不断的提高安全防护措施的设备的科技含量,做到有效简便。

探险家的故事作文范文4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causes of the kind of accident occurrence.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of the extraordinary big coal mine flood accidents which had happened in the past. Specifically, the causes of different periods and different disaster level accidents a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gnificant different causes are obvious in different disaster level accidents, and that the distinctive accident causes are the key reasons which lead to extraordinary big coal mine flood accidents occurring. A simple but important model of accident-causing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extraordinary big coal mine flood accident are provided for government and corporate managers.

关键词: 特别重大事故;事故致因;比较研究;致因差异

Key words: extraordinary big accident;accident causation;comparative method;distinctive accident causes

中图分类号:X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8-0074-03

0 引言

煤矿水害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仅2001-2010年间,发生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水害事故9起,死亡560人。尽管煤矿安全条件逐步改善,煤矿水害防治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矿井水害仍是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1],尤其特别重大水害事故的不时发生警示着煤矿水害预防和治理中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

1 煤矿水害事故致因研究现状

针对煤矿水害致因已有研究,水害事故发生发展的基本特征、规律和事故主要致因已基本明确。但以往对煤矿水害事故致因的研究偏重于一般事故,极少针对性系统地研究重特大事故,特别是未区分一般事故与重特大事故的致因差异,致使没有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灾难性水害事故的预防。因此,研究重特大水害事故致因及预防是有必要的。本文以特别重大水害事故为研究对象,分析有据可查且可靠性较高的事故资料,采取对比研究方法,比较不同时期特别重大水害事故的致因差异和不同灾难级别事故的致因差异,研究特别重大水害事故致因机理,以便有效地指导重特大水害事故的预防。

2 2001-2010年特别重大水害事故致因分析

据统计,在2001-2010年间,中国共发生65起煤矿特别重大事故,死亡3754人,其中发生9起煤矿特别重大水害事故,占13.8%,死亡560人,占14.9%。水害事故发生次数仅次于瓦斯事故,事故情况如表1所示。

2.1 直接原因 对事故资料进行调查分析,有据可查的8起事故中,有7起非法违规生产,有5起与开采防水煤柱有关,有4起水源为采空积水,有2起冒险作业,有1起未探放水,有1起忽视自然降雨。

2.2 间接原因 8起事故的间接原因:①无视国家法律法规,证照不全,违法越层越界开采,逃避政府监管;②水文地质不清,探放水措施缺失;③隐患治理不足,违章指挥、冒险作业;④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缺少相应技术人员和设备;⑤政府监管部门监管不力,存在贿赂等违纪违法现象;⑥安全意识淡薄,心存侥幸;⑦安全管理混乱;⑧对极端天气重视不足。

2.3 伤亡扩大原因 在8起事故中,事故扩大化因素:①违法越层越界开采,隐瞒井下事故地点;②巷道式采煤;③巷道布置混乱,多点作业;④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缺乏应急处置装备;⑤安全培训不足;⑥严重超能力、超强度和超定员生产;⑦抢险救援过程中态度不坚决、执行力不强;⑧事故瞒报。

3 不同时期特别重大水害事故的致因对比分析

对《中国煤矿事故暨专家点评集》[1]中的资料进行统计,2000年前发生9起特别重大水害事故中死亡462人。事故次数的统计为非完全统计,但事故资料具有较高可信度,事故情况见表2。

3.1 不同时期直接原因对比分析 以2000年为界,对表1和表2中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对比,发现引起煤矿特别重大水害事故的直接原因在不同时期并未发生太大变化。相同原因:非法违规生产、越界越层开采、忽视透水征兆、冒险作业、抢工作进度、水文地质不清、盲目放炮、挖通其它矿井积水、未执行探放水、未治理水患和忽视自然灾害等。不同原因:2000年前事故存在工程质量低劣和非科学应急救援;2000年后事故采空区积水为水源增多,开采防水煤柱导致事故增多,违法越界越层开采导致事故增多,存在超强度开采。

对直接原因的差异进行分析,工程质量低劣和非科学应急救援在2000年后的特别重大水害已不是重要的直接致因,是因矿井工程技术及事故应急救援技术装备的进步。采空区积水为水源增多,体现了煤矿开采生命过程中的变化,主要源于对采空区积水透水危险性认识的不足和防范措施的不到位,这点在董书宁和虎维岳的论著中有详细论述[2,3,4]。违法越界越层开采、开采防水煤柱和超强度开采为2000年后特别重大水害事故的重要致因,一方面因煤炭形势好转促企业追求短暂利益而忽视安全,另一方面因煤矿监管机制不完善,对违法违规生产难以有效监督监管。

3.2 不同时期间接原因对比分析 对不同时期事故的间接原因进行对比分析,差异主要表现:在2000年后,设计原因(不合理、错误和缺失)和非科学应急救援(无应急预案和凭经验办事)不再是事故主要原因;但腐败和事故瞒报开始成为主要原因。尽管科技进步迅速和行业规章制度不断完善,设计缺陷仍会存在并继续成为很多严重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8]。所以不能因为设计原因导致特别重大事故的可能性降低就忽视设计因素。在2002年后,国家对安全生产事故责任人的责任追究越来越严厉,事故背后的腐败和隐报瞒报被更多地揭露,但这些行为如何被杜绝目前依旧是难题。

3.3 应急救援对特别重大事故的影响 对不同时期事故伤亡扩大原因进行对比分析,2000年后伤亡扩大原因类型增多,但没有非科学应急救援和因无人指挥而错失宝贵的撤退时间等方面的原因。所有伤亡扩大原因都应在事故预防中被重视。

在煤矿事故中,科学应急救援能有效避免事故扩大和降低人员伤亡。1985年李家沟煤矿纯粹因救援而导致61人特别重大死亡的事故是罕见的,从此可看出应急救援和应急救援预案的重要性,单凭经验办事是不可取的。2010年王家岭矿“3.28”特别重大透水事故,被困153人,在不懈的救援努力下,在事故发生后的第9天,成功救出115人。尽管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投入人力和物力巨大,但其救援效果非常明显。因此煤矿应急救援系统建设应不断加强。

综合考虑不同时期特别重大水害事故直接致因、间接致因和伤亡扩大原因的对比分析结果,认为不同时期事故原因几乎完全相同,并未找到有效预防特别重大水害事故的方法,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并未发生根本改化。

4 特别重大水害事故与一般水害事故的致因对比分析

利用特别重大水害事故与一般事故的致因对比分析研究不同灾难级别事故的致因差异。两者主要原因均已在前文表述,其对比分析如表3所示。

致因基本不同和完全不同意味着这些原因在特别重大水害事故中起到重要作用。管理方面:违章指挥、冒险作业主要指在明知有重大危险的情况下故意冒险作业,这与普通情况下的违章作业有本质区别,前者所承担的风险远高于后者。安全管理混乱与安全管理水平薄弱也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安全管理处于无序状态甚至是完全的缺失,不但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更易使得事故扩大化。腐败和瞒报行为,逃避政府监管,虚假工程平面图,隐瞒作业地点,抢险救援过程中消极行为,巷道布置混乱、多点作业,严重超能力、超强度和超定员生产,这些原因在一般事故中不常见,却是促使灾难性事故发生并使其事故伤亡扩大的原因。技术方面:一方面,矿井只有一个出口,采掘防水煤柱,忽视透水征兆,盲目救援和缺乏应急救援器材装备等技术缺陷是致使发生特别重大水害事故的原因;另一方面,精细探查预测技术装备落后、防排水系统不完善、防治水技术和手段落后等在特别重大水害事故致因中并不起重要作用。

不同灾害级别水害事故致因的比较结果表明,不仅特别重大水害事故与一般水害事故的致因差异非常明显,而且差异的事故致因是特别重大水害事故发生的关键原因,是有效预防特别重大水害事故的重点所在。

5 特别重大水害事故致因机理及预防

5.1 特别重大水害事故致因机理 基于不同时期特别重大水害事故致因和不同灾难级别水害事故致因的比较结果,认为特别重大水害事故的发生有内在的事故致因机理,并不是一般事故的简单扩大化。差异的事故致因是导致特别重大水害事故发生的关键原因,与一般事故致因共同导致特别重大水害事故的发生。建立特别重大水害事故致因机理,如图1所示。

特别重大水害事故的发生分两种情形,一种是一般事故致因和致因差异共同导致特别重大水害事故发生;另一种一般事故致因先导致一般水害事故发生,在致因差异的影响下,促使一般事故转化为特别重大事故。

5.2 特别重大水害事故的预防 预防特别重大水害事故的发生,尤其关注差异的事故致因,重视以下预防措施:

①政府安监及相关部门加强煤炭监督管理,杜绝煤矿腐败和瞒报行为,避免企业逃避政府监管。②杜绝严重超能力、超强度和超定员生产。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杜绝安全管理混乱,杜绝在明知有危险情况下违章指挥和冒险作业。④提高采矿技术水平,强化技术管理。⑤采取最基本的技术保障措施,杜绝严重违背开采规律的现象。⑥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⑦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注重应急救援系统建设,杜绝救援过程中消极行为、盲目救援和缺乏应急救援器材装备。

6 结论

①2000年之后事故致因并未发生太大变化,灾难性的重特大事故发生有其内在规律。②一般水害事故与特别重大水害事故存在明显的事故致因差异,差异的事故致因是导致特别重大水害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③提出煤矿特别重大水害事故致因机理及预防措施,为煤矿水害事故的有效预防提供了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捷帆,李文俊.中国煤矿事故暨专家点评集(上下册)[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7.

[2]董书宁,虎维岳.中国煤矿水害基本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35(5):34-37.

[3]董书宁.对中国煤矿水害频发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的探讨[J].煤炭学报,2010,35(1):66-71.

[4]虎维岳.矿山水害防治理论与方法[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5]丁尚仁.煤矿水害的防治[J].煤炭技术,2001,20(11):34-35.

[6]余茂君.煤矿水害6大致命隐患[J].劳动保护,2006(9):96-97.

探险家的故事作文范文5

关键词: 高校学生 体育伤害事故 市场化 医疗保险

1.研究目的

解决高校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医疗保险问题;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建立学生与保险机构之间的“体育宝”保险模式;厘清学校与学生的体育伤害事故医疗的责任关系,促进高校体育运动开展和向更高水平发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高校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医疗保险。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医疗保险的有关资料,借鉴国内外对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医疗保险研究成果,重点阅读国内较有影响的体育类期刊和体育学院学报关于体育保险方面的研究成果;查阅保险机构关于高校体育伤害事故医疗保险的赔付案例;通过网络搜索有关体育意外伤害保险方面的视频资料,重点观看高校体育伤害事故医疗保险。

2.2.2访问调查法

采用对部分学校教师和领导面对面访谈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座谈的方式,对家长电话访问的方式,对保险机构的领导与业务员面对面和电话、网络视频、电子邮件访问的方式,获取以前未知的信息。

2.2.3定性分析法

通过对高校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医疗保险问题的分析,归纳医疗保险的类别和机构,分析商业保险机构、社会非营利性的基金公司和政府专项资金投入对研究对象问题的解决可行性高低次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2.2.4探索性研究法

根据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公司合作创设余额宝的商业盈利模式,探索学生与保险机构建立商业合作模式,设计类似于余额宝的“体育宝”保险产品,学生通过购买“体育宝”产品,解决体育伤害事故医疗保险问题。

2.2.5描述性研究法

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和保险机构赔付案例的分析,探索高校学生与保险机构两者之间的合理对接和赔付标准双赢共存的模式。推导今后高校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医疗保险可否实行专业化定制的、有针对性的、特定人群的商业保险模式。

3.结果与分析

3.1高校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对个人和学校影响甚大。

3.1.1对学生的影响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强盛打下坚固的基础”[1]。但是近年来,学生的体质却普遍下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在校学生各类人身伤害事故频繁发生,特别是在体育运动的过程当中。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引发学校和学生间的纠纷的案例中,体育伤害事故占到了第3、4位[2]。这主要是由体育运动本身所具有的实践性、运动性和风险性导致,体育伤害事故较多地集中于学校体育实施的过程中或在学校体育教学、活动、训练和竞赛等环节当中,而且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社会影响日益增强,给受害学生及家长在身体和精神上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简单说,要想继续开展学校体育,体育事故就是难以避免的。由体育事故伤害的结果来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伤筋动骨(韧带断裂、骨折)、致残(身体某些器官失去正常功能)、致死三种情况。学生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则对个人和家庭影响甚大。轻则影响正常学习,重则影响个人前途和家庭负担。因参加耐力跑测试而猝死的案例时有发生。

3.1.2对学校的影响

目前独生子女占多数,再加上事故责任、救助和赔付还不完全条例化、明晰化,学生一旦出现体育伤害事故,就给受害学生及家长在身体和精神上带来极大的痛苦,与此有关的法律纠纷也随之出现,使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影响。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情况一般比较复杂,涉及多方面因素,赔偿责任人和赔偿标准等,常令有关方面,甚至法院感到棘手难断。加之,我国现有法律的有关规定过于原则性,缺乏可操作性,导致有些案子久审难断。同时,大部分遇到这类事故的受害者监护人常常诉诸法院,迁怒学校,甚至认为凡是在学校里面发生的事故,学校都应该负责。在具体处理过程中,学校往往投入大量精力解决纠纷,正常教育秩序被打乱,其他学生正当的权利受到损害等[3]。公益性的学校体制与市场化的社会发生冲突,致使部分学校为了减少这方面事故的发生,取消一些容易和可能导致体育事故发生的体育项目,如力量性的投掷项目和耐力性的长跑项目。长此以往,导致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不能得到均衡发展,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学生,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3.2高校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医疗保险严重缺失。

2009年4月国务院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但针对体育伤害事故医疗保险救助范围很有限,一是免保条款的限制。免保条款的限制是指在免保条款中列出的事项不在制度的保险范围之列。查阅各省市的免保条款发现,几乎所有省市都将责任事故排除在社会保险范围之外。如天津、北京、广州等地规定:因医疗事故和其他责任事故造成伤害和后遗症的医疗费用不在保险范围之内。二是起报标准的限制。起报标准限制,通俗讲就是只有花费达到了一定程度才能报销。起报标准的设置将一些花费数额较少的小的伤害事故排除在保险之外[4]。简单地说,有明确事故责任人的事故医疗保险机构不予赔付、简单的伤害事故医疗不予赔付、超过一定限制的大额事故医疗不予赔付。学生体育伤害事故也确实有其特点:不可预知性、伤害程度轻重和事故责任模糊难以认定,可以说专门针对高校学生体育活动伤害事故保险暂时还没有,不利于高校体育运动的发展。

3.3国外和上海自贸区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保险运作方式多样。

上海自贸区是国家经济市场化模式的一个试验区,也是未来全国经济运行模式的示范区。其中包含金融方面外商独资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机构的设立。上海自贸区允许外商独资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和专业医疗机构设立,表明了国家是想在上海自贸区这块“试验区”内探寻外国保险机构和医疗机构是以什么模式进行合作和运转的,社会运行机制及政府运作制度,试验成功即可全国推行。也就是说国外主要发达国家成功的运作模式就是我们今后可以借鉴的模式,应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己的运作模式。下面我们看看国外主要发达国家是如何操作的。日本政府1959年制定了《日本学校安全会法》,并根据此法成立了日本学校安全会。日本学校安全会的正式运作是从1960年开始的,其目的是促进学校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充实普及学校安全的同时,对进行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管理下的学生灾害进行灾害救济补偿。运作方式是学校及学生家长共同出资,国家出事务运营资金的大半,作为援助资金。这一制度具有国家、学校及学生家长三者互助共济性质的损害赔偿的补偿制度[5]。加拿大教育局除了为学校体育教学制定体育安全教学规范之外,还为学生统一办理了安全保险,一旦发生事故,就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6]。美国是世界上保险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20世纪50年代就出现了体育保险公司。目前,美国的体育保险已经成为美国保险业的重要经营内容和巨大的保险市场。学校体育保险作为美国体育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学校市场,出台了各种各样的保险险种。如巨灾医疗保险、校级重大医疗保险、中学全明星比赛保险、中学体育保险、中小学生意外保险、大学体育保险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美国学校体育的顺利进行[7]。总结归纳,大致可以分为学生、学校、社会三方筹资政府主导方式;社会商业保险方式;个人市场化模式。

4.结论与建议

4.1高校体育伤害事故医疗保险潜在市场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不仅将启动中国新一轮的经济改革与开放,而且意味着自贸区肩负着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大责任。就是通过试点,让自贸区建立起一套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社会运行机制及政府运作制度。这些模式、机制及制度都是未来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样本。根据对国家教育部网站统计数据查阅得知: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人数2012年为23913155人;2011年为23085078人;2010年为22317929人;2009年为21446570人。2013年还没有统计数据,但可以预测不会低于2000万人。假设每年每人入保100元,则是20亿,200元则是40亿,300元则是60亿。专门针对高校学生体育事故医疗保险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的市场。

4.2依托经济市场化前景,多方筹资解决保险资金问题。

我国实施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完全市场化经济制度,而且高校绝大多数是公立公益学校,财政上完全由政府拨款来运行,在体育伤害事故医疗保险的保障上再由高校出资显然心有余力不足。在学生完全自愿的前提下,借鉴日本的模式由三方共同出资完成医疗保险,一方是学生、一方是国家、一方是社会,学生自然是家庭出资,国家一方资金可以由体育收益来支出。查阅中国体育网站得知,2012年体育收入1104亿,返回50%,发行费用15%,余下386.4亿,中央和地方各占50%。其中中央专项公益金57.96亿,占30%;民政部9.66亿,占5%;国家体育总局9.66亿,占5%;全国社会保障基金115.92亿,占60%。地方193.2亿的使用坚持按照体育发行宗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拿出部分收益资助高校体育保险合情合理,顺理成章。财政部还公布了2013年1-8月份,体育机构销售852.42亿元,同比增加155.15亿元,增长22.3%,未来的资金也是保障的。如果按照每年每人投入100元,则2000万学生20亿,只占总收益的大约5%,完全可行;社会一方的资金则是允许成立民间社会体育保险基金公司,由各方愿意资助教育或体育事业的人士捐助和赞助。捐资助学是我国的传统,只要有透明的运作过程,就可保证资金源源不断。

4.3开发专门针对高校学生体育伤害医疗保险的产品“体育宝”。

“体育宝”必须是由各家保险机构推出的专门针对高校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医疗保险的一种金融产品。首先由学生自愿申请购买,然后国家注入等额资金,社会体育基金跟进等额资金,三方各自承担三分之一。运行过程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是金融保险机构市场化,各方保险机构均有参与机会,不论国有、民间、外资,利于充分竞争。二是网络化,类似于淘宝网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合作的余额宝,在线购买,终端可设电脑和手机。三是便捷化,可与多家支付公司合作,网上银行,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百付宝等众多支付机构合作,方便学生的购买和操作。四是透明化,学生、国家、社会三方出资方,不但可以随时查阅资金到位情况,而且一旦出险,就可以查询全程医疗和保险过程,满足各方知情权,有利于医疗保险模式的良好运行,形成多个保险机构争取、政府投入与社会资金资助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预示着法无禁止即可为,创设高校自己的体育伤害事故医疗保险模式,既有利于解决学生的保障问题、厘清学生与学校的责任问题、推动高校体育的发展,又能给金融保险机构做大做强提供潜在的市场化前景预测。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中国教育报,2006-12-25,第1版.

[2]李怡.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赔偿案例的法律分析与学校体育保险救济[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5).

[3]吴志宏,杨安定.中小学生伤亡事故案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王润,丁红娜,姜文鹏.我国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在解决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河,2011,9:16.

[5]孙金蓉.日本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现状及事故补偿制度的考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6.

[6]李爱民,樊可.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境外的经验与启示[J].新课程研究,2012.3.

探险家的故事作文范文6

鸡一定得下蛋吗?连小朋友都知道,鸡就是应该下蛋,不下蛋怎么能行呢!可是真的就有一只叫做卡梅拉的小鸡反对下蛋,认为下蛋是最最无聊的事儿,她觉得生活中应该有更好玩的事儿可做……

这只小鸡就是童书《不一样的卡梅拉》的主人公,她个性十足,有着丰富的幻想能力和冒险精神。作为一只柔弱小小母鸡,卡梅拉从小就不甘平淡,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并且勇敢地付诸行动,追求梦想。因为无法抵挡想看海的强烈愿望,卡梅拉带着满腔热情深夜独自离开家,展开了一只小鸡的海上探险之旅……

童心中寻找创意

《不一样的卡梅拉》是法国著名儿童文学家约里波瓦为孩子们奉献的又一经典童话书籍,适合2~10岁的幼儿阅读。书本以第一人称为口吻,讲述了小母鸡卡梅拉和她子女的历险故事。在作者笔下,卡梅拉家族的每个人都敢于幻想,勇于尝试别人不敢想的事情,他们的成长之路自然也不安于平淡,充满着惊险刺激和新奇。凭着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和天真无邪的童心,在一个个幽默故事中使孩子迅速融入情景,贴近心灵。全书画面细节丰富,故事的起承转合非常完整,新意不断,笑声不断。

除了故事本身以外,绘图也为本书的成功增加了不少分数。美丽细致的画面处理和奇幻斑斓的色彩元素,把故事情节充分融入平面之中,其中的细节处理更是令孩子们哪怕看了十遍以后仍能找出新鲜感。画家很好地消化了作者的想像力,随着孩子们能从中不断发现故事背后的故事,发现画面里隐藏的情节,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颠覆经典的幽默

除了靠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丰富的想像力牢牢抓住小读者的心,作者还运用了大量颠覆经典和历史名人的段子,故事里还套着另外的故事。在第一章《我想去看海》中,小鸡卡梅拉在海上竟然遇到了大探险家哥伦布,还险些被拔光了毛煮来吃,多亏她保证用每天早上下一个鸡蛋给哥伦布当早餐才保住性命(她可是最反对下蛋的啊)!谁想到,在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世界壮举里竟然还有一只小鸡的参与呢!

在后面的几册中,作家依旧拿典故和名人颠覆搞笑,现代表现主义绘画大师蒙克的代表作《呐喊》、让世界上第一个热气球升空的蒙特哥费尔兄弟、圆桌骑士和天文学家伽利略……无一不在卡梅拉的生活中进行着本色演出。作者巧妙地把名人融汇到故事当中,自然生动却没有丝毫生硬感,大大加强了故事的可读性和戏剧性。

包容中快乐成长

《不一样的卡梅拉》全套共6本,每本都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命名,如《我想去看海》、《我想有颗星星》、《我想有个弟弟》、《我去找回太阳》、《我爱小黑猫》和《我能打败怪兽》,让孩子感觉一下子拉近了距离。在充满个性和天真的想法中,孩子们从卡梅拉家族的故事里获得了关于理想、亲情、责任、勇气和爱的启发,对成长有了自己的了解和思考。

除了满足孩子的阅读欲望,这只伟大的小鸡卡梅拉还为家长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作为家长,要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那些似乎很难理解的个性想法,在成长的道路上要保持他的那份调皮和天真。成功的关键,就是要有独特的想法和见解,因为你和别人不一样!正如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专家――萝卜探长所说的那样:“读不一样的卡梅拉,成就与众不同的你!”

探险家的故事作文范文7

论文关键词 户外运动 驴友 搜救

浙江省宁海县有近一半面积是山区,“七山二地一分田”,山水美丽,pm2.5值低。这几年县政府将宁海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进行整体规划建设,首创了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向大众化发展,以此吸引了本地及周边城市的驴友到宁海来休闲旅游。

一、户外运动的安全事故不容忽视

(一)宁海的户外运动发展迅速

户外自助旅游集休闲、旅游、探险与挑战于一体的生活方式。宁海到目前已经建立了500多公里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根据沿途的自然风景和植被分成具有健身功能的落叶步道、砂石步道、木栈道、砾石道等。步道沿线有报警点、露营区、休息站、接待站以及垃圾处理系统等辅助设施。每个周末都会自发组织一群驴友,费用aa制,集体登山。每年5·19旅游日当地政府均有组织户外运动比赛。在2012年县人大会上,代表们提出了登山旅游的安全议案,要求政府相关部门采取措施预防登山安全事故发生。

(二)户外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休闲运动方式

户外运动是一项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新兴运动,参与性和体验性强,形式多样,回归运动的自然性,探险旅游者能得到一种不走寻常路的内心体验。

广义的户外运动几乎涵盖了所有在户外进行的运动,包括各项体育赛事。狭义的户外运动指的是在自然场地进行的体育运动,感受自然的运动,包括一些极限运动,如野营、攀岩、漂流、远足、探险等大众可普及的休闲娱乐方式。本文所探讨的是狭义的野外登山休闲运动为主。

(三)户外运动的主体

驴友一般以中青年为主,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俱乐部的会员,他们大都有户外运动的经验,经过相应训练,有专业人士带队;第二类是网上结识见面,在一个领队的号召下,志趣相投就一拍即合出游,领队可能是“老驴”,但没有带队资格证,自行决定出游线路,这类人群最为常见;第三类为由单位组织的自行车、登山、远足等户外运动爱好者团队,群体相对固定。

户外运动一般自由结合、自愿参加,由一个或数个领队负责安排活动路线、出发时间和行程等事宜,领队对于其他参加者没有绝对的管理权力,乘车费用由参与者aa制平均负担;采取的一般不是常规的旅行社的旅游线路,遇到也不是常规的气象条件,带有一定的野营探险性质。

(四)户外运动事故频繁发生

2009年8月台风“莫拉克”到来之际,宁波8名“驴友”网上发帖自发组织进山去感受台风,结果在鄞州区龙观乡的铜坑村遇险,一女驴友滑入溪流失踪,遗体在两个月后才被发现。2011年崂山公安分局共接到发生在崂山风景区和沿海一线的遇险求助80余起,有150余人被困风景区求救。

当前驴友都有自己的qq群,一次户外探险从qq群或论坛发起,不问姓名、不问职业,相伴而行,花钱少,旅途自由。除了俱乐部和登山协会的比较专业外,其他的在网上召集,素昧平生,团结协作精神自然被打折扣,加之驴友对出游路线不熟悉,缺乏专业应急能力,很容易引发事故。“老驴”胆大不怕,“新驴”无知无惧,一旦遇到意外便会陷入混乱,自救能力差,只能依靠外界救援。

(五)户外运动的风险种类

户外运动带来的风险因素可分为四个方面:

一是参与者因素。驴友缺少相关户外专业知识的培训,缺乏户外运动经验,对登山中潜在的危险认识不够周全,在身体不适情况下盲目行动,过于自信,且参与者相互缺乏沟通,或者刻意隐瞒不适宜户外的疾病。

二是设备因素。设备数量有限,选用不当,安装错误,维修保养不当,或设备本身存在安全隐患,机械故障。有些设备不适合某些特殊参与者使用,或系假冒伪劣产品。

三是环境因素。天气的骤然变化,山洪暴发,山体滑坡,野生动植物的袭击,雪崩,政治动乱,战争频发,流行性疾病等。

四是组织管理因素。无户外运动组织资格、资质,无专业领队,缺乏完备的户外运动计划和应急预案,时间、路线和地点选择不当。

二、户外运动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户外运动社团管理不规范,监管缺位

户外运动社团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方式多元性,且户外运动行业整体发展时间短、速度慢、市场运行不规范。具备相应资格的专业户外技能培训的更加少,领队无证上岗现象较为普遍。

行业管理不规范,监管机构缺位,政府部门在驴友人身安全管理制度上不完善,加之缺乏有效的救援机构。一个及时、有效的户外运动救援系统,能够保障探险旅游活动正常进行,有很多伤亡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二)领队缺乏资质

领队是安全的重要因素和关键所在,我国早在2005年就开始了户外领队的资格认证工作,但目前真正拿到领队资格证的人却寥寥无几。正规机构组织的户外运动中,很少发生重大风险事故;而风险事故绝大部分发生在非正规机构组织者和爱好者自发组织的活动中,这是由于组织者经验不足或忽视安全问题,从而导致重大事故的频频发生。

(三)驴友未经专业培训,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户外运动的危险性、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内容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参与者必须面对一定的风险。驴友未经专业培训,缺乏专业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选择成本低自发组织的活动。户外运动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危险性很大的运动项目,如果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训练,缺乏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如何防范风险,如何应对困难,如何在野外保护自己等方面的经验不足,一旦发生意外往往束手无策,无法救援。

三、户外运动出现事故的责任承担

(一)安全责任是法律的空白

目前我国尚没有针对户外运动伤害侵权的相关法律,法院在判决此类案件时没有统一的标准。如号称中国户外第一案的南宁79事件宣判结果,领队以及队员全部都要承担责任,一次60元的aa制活动赔偿金额高达21万元。2007年北京灵山23岁夏子冻死事件,北京海淀区法院判决两名网友和发帖网站对夏子的死不承担责任。这两件类似案件对当事人责任判决结果截然不同,让人无所适从。

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行为承担一定的责任。一个人只有在他握有意志的完全自由去行动时,他才能对他的这些行动负完全的责任。 而自愿承担危险并因此遭受损失的情况下,不得请求加害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原则。我国一直用“受害人同意原则”作为加害人的免责事由。

(二)高额的搜救费用是争议的焦点

户外事故之所以比一般的安全事故更引人注意更多的是政府救援的代价过于高昂引发争议。每次驴友探险发生事故,都在网上引发救援是否有浪费公共资源之嫌的争论。遇到较大的救援活动,不算人力和时间成本,光花费就至少上万元。崂山警方向民警配发了新购置的包括救援绳、夜间搜救灯、安全帽、破门器、灭火毯在内的救援设备,而这些设备耗资18万元。

救援费用应该由驴友来承担的声音并不在少数,但当前各地还没有制定出有关户外运动的规章制度,处罚也缺乏依据。

(三)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

国外很多人酷爱户外运动,18世纪西方国家就有了最初的户外运动,在法律、管理等各方面都比较完备。凡是具有探险内容的旅游活动,都由专业的旅行社或旅游公司组织,有非常强大的保障能力,以产业化、公司化、法律化模式运作。英国还建立了一套相当完善的救援体系和机制,有海岸救援、山地救援和空中救援,山地救援和空中救援有时又是共同联系的一体。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户外运动法律、法规实施的合理成果,并结合我国户外运动事业发展的实际,推动户外运动法制化进程。

四、降低户外运动风险的对策

(一)完善户外运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户外运动管理法制化、常态化才能造就户外运动的产业化。国家需要通过立法层面来引导和规范这种新兴发展的体育产业,以利各方需求。制定关于户外运动事故责任认定和赔偿的专门法律,确保各项活动运作和争议时有法可依,能够及时确定责任人并使受害人获得相关赔偿。

首先要明确户外运动到底归谁管,尽快明确责任认定以及快速救助的责任人。其次对户外运动社团设立准入门槛,完善户外运动社团相关法律制度,明确规定俱乐部成立条件、注册登记、法人资格、经营方式等。完善行业服务标准、组织管理办法、从业人员培训制度、监察制度资格认证制度和技术等级制度,把户外运动纳入法制化管理轨迹。再次,对网上自发组织的户外活动作出专门的规范,明确户外运动或自助游活动的发起人、领队以及参与者的责任和义务,一旦发生意外,就明确的责任人来承担法律上和经济上的责任。

(二)严格户外运动社团的资格认证制度

我国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制要求各户外运动的领队资格认证,杜绝无证带队探险,取缔非法领队,保证整个户外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事户外运动社团必须具备相应的硬件条件、培训力量,对从业人员建立严格的选拔、培训、考核、认证等准入制度,经国家审批和体育、工商部门注册,接受当地体育行政部门管理。明确规定户外从业人员的资质、能力、经验、技术、装备质量等,严禁无资质和资质欠缺者组织此类活动。

(三)完善我国户外运动有偿救援体系

户外运动发展较早的欧美等国,经过几十年的完善,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野外有偿救援体系。户外救援以盈利性的救援公司为主,由救援公司最近的救援点实施就地救援,出动直升机或救护车,费用由保险公司承担。如果没有买保险,费用由自己承担。

当前我国地方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救援工作基本上都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牵头,户外运动社团中有一定技能的志愿者参与,现已出现公共救援、公益救援和商业救援三种结构性分类。

(四)政府部门积极参与引导

户外运动从本质内容上属于体育运动范畴,但却又明显带有旅行社组织旅游团的商业性操作模式。政府要建立相关机构,专门负责自助旅游团队的监管和联系方式,细分市场,同时还要加强人才培养。建立户外运动的备案和登记制度。应加大对户外运动场所进行资金投入,完善我国的户外资源信息共享:一是提高信息的精确度。对景区内可能发生的风险定期加以预报监测并进行通告,如不同月份、不同地区,哪个地段易发生洪水,易出现雷电,易形成泥石流等,特别是有一定危险系数的山峰、河流、草原等,把天气要注意是事项向社会公布,并设计出不同人群需要的自助游线路,并标出不同的安全系数等级。二是建立责任制,在每一个市、区旅游局建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景区要设立配套设施,负责安全问题。三是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以及时应对;四是加强检查,特别在旅游旺季时,由相关部门联合进行检查。

探险家的故事作文范文8

[摘要]探险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活动,近年来,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广泛阅读国内外探险旅游文献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整理归纳,先界定了探险旅游的概念与分类、探险旅游的特点,进而对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并针对探险旅游中的重点问题,即安全管理。从探险旅游风险评估及保障机制两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其研究主要热点和盲点,以期为探险旅游后期研究提供基础性理论支持。

[关键词]探险旅游;安全管理;风险评估;保障机制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及消费能力的提高,并得益于交通及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旅游及休闲需求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旅游细分市场中的生态旅游、自然旅游及以探险旅游为代表的特种旅游便应运而生。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前期,生态旅游、自然旅游、探险旅游这3种特殊旅游细分市场才得到快速的发展。

近年来国内外有大量关于生态旅游和自然旅游的学术著作以及论文问世,但是有关探险旅游的研究仍然处于启蒙状态。这是由于探险旅游一直被归入生态旅游或自然旅游的亚类中,未单独进行研究。直到近几年,探险旅游越来越受旅游者的欢迎,发展速度几乎超过了其他两种旅游形式,而探险旅游事故的频频发生,也逐渐引起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

1探险旅游的界定

1.1概念

探险旅游(adventuretourism)是有人引导的商业旅游(guidedcommercialtour),它的主要吸引物是依托自然环境特征的、需要特殊体育或者类似设备支持的、令游客激动的室外活动(Buckley,2006)。加拿大旅游委员会把探险旅游定义为:发生在非同一般的、异国他乡的、遥远与荒野的旅游目的地的活动,涉及一些非传统的交通与各种难度的活动。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探险旅游的外延已经扩大,不再是少数专业探险者们“勇敢者”的游戏,已经开始渐渐向大众旅游形式过渡,以登山探险旅游研究为例,贝蒂和胡德逊(Beedie&SimonHudson,2003)就认为在登山运动中,专业登山运动员和旅游者的界限已经慢慢模糊,这就使得探险旅游的研究具有更广泛性的意义。总体看来,西方学者对探险旅游的定义强调了冒险性、结果不确定性、环境性、个人自主参与性与商业性的特征。

1.2分类

探险旅游的复杂性以及多面性决定了其活动的多类型性。从探险旅游对地理环境的特殊要求,部分学者从活动所附属的地理环境角度进行研究(表1)。

另外,探险旅游活动也可根据风险程度的不同而分成“软探险”旅游和“硬探险”旅游(Lipscombe,1995)。“硬探险”指旅游者愿意到偏僻的环境,挑战内在的危险。这种危险是自然真实的而不是人造的,对于参与者来说具有高危险性、高参与性,富有挑战性,并且对于参与者的身体条件有极高的要求(Mallett,1992;Peterson,1989;Rubin,1989),包括登山,高空速降,洞穴探秘,跳伞运动以及潜水等;“软探险”旅游者相对而言是初学者,他们寻求一种被设计好的新奇活动。而这种活动也能给他们带来兴奋感以及感情的抒发(Lipscombe,1995)。因此“软探险”旅游在游客参与性程度上较被动,此类旅游包括丛林步行,徒步旅行,骑马,皮艇漂流等等。

2探险旅游的特点

2.1对刺激的追求

探险旅游对于旅游者的核心吸引力并不体现在风险本身,而是隐藏在风险后面的刺激感和不确定性。卡特(Cater,2006)认为对风险的追求不是这些活动的核心吸引力,不能简单地把风险理解为冒险的动机。研究显示,旅游者加入探险活动的首要动机是追求恐惧感和刺激感,而不是追求具体的冒险活动。最成功的探险旅游经营者是在能够降低实际风险程度的同时,把刺激感内化于其中(见图1)。

2.2对安全的保障

沃尔(Walle,1999)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例,证明了在探险旅游活动中如果没有安全的保证,更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不能得到满足的。游客通过环境冒险与自身能力的互相作用来获得一种挑战自然的探险体验。因此活动具有的危险程度与游客的体验水平以及技能有积极的关系(Ewelt,1997,1989;Ewert&Hollenhorst,1994;Martin&Priest,1986)。但是危险程度与游客的体验水平决不是正比关系,当危险程度超过了游客能力所能够承受的范围时,那么游客的体验水平便处于下降的趋势。“绝对刺激,绝对安全”才是探险旅游的显著特点。

3探险旅游供需文献回顾

3.1探险旅游需求

随着社会发展,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追求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关注环保问题、对质有较高的要求等等。旅游者,更确切地说是“新旅游者”(Poon,1993)希望从他们的假期中获得一定收益,比如说独一无二的经历。“新旅游者”一个主要的特征就是从日常生活中逃脱出来,并获得一定的自我实现(Swarbrooke,Beard,Leckie,Pomfret,2003)。而探险旅游所涉及的极具参与性的活动可以满足旅游者彻底逃脱日常生活的需要,并使其获得“最高体验”(Maslow,1976)。

3.1.1选择探险旅游因素:内因+外因

两个方面的因素限制着旅游者对探险旅游的选择,一个内在因素,一个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即探险旅游者的动机,促使旅游者寻求可以带来满足的假期经历的内在需求。由于探险旅游的不同特性,参与者的动机也就各不相同。利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分析,可以发现探险旅游是为了实现较高层次的需求:自尊和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大多数旅游者选择探险旅游是因为一系列不同的原因而不是一个。在美国的世界探险旅游展览会上,对178个展览商的调查报告指出“获得新的经历”、“自我成长”、“高兴与激情”是选择探险旅游的重要原因(sungetal.,1997)。外在因素,即探险旅游者外在条件,譬如年龄、能力、活动的类型等。探险旅游与大众旅游相区别的主要特征危险性,导致对探险旅游者的年龄、能力、身体健康情况有一定的限制。而探险旅游的不同活动类型,又放宽了这个限制。

学者一贯认为探险旅游是年轻人的游戏,经济资讯机构(EconomicIntelligenceUnit,1992)有不同的观点,指出追求探险和激情的态度,才是探险旅游者的决定因素。约翰等学者(Swarbrooke,Beard,Leekie,Pomfret,2003)认同后者的观点,认为相较于年龄,生活方式的选择对旅游者参加探险旅游更有决定作用。但一旦决定选择探险旅游,年龄、能力与探险活动类型选择有紧密的关系(Loverseed,1997)。更重要的是,旅游者的健康情况也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如卡特(Cater,2000)指出,一些旅游经营者要求他们的顾客出示健康证明。

随着探险旅游市场的发展,旅游经营者需要了解影响旅游者选择探险旅游的动机是什么,从而对其经营决策、营销推广有所帮助。探险旅游涉及面广,以及研究关注少都决定了在这方面的研究仍需要一段很长的路程。

3.1.2不同类型的探险旅游者

对探险旅游者直观的认识是那些追求硬探险旅游的旅游者。而忽略了软探险旅游者。而探险软-硬系统更有助于增加旅游产品类型以及扩大旅游市场(Swarbrooke,Beard,Leckie,Pomfret,2003)。软探险旅游具有一定可知的、较低水平的危险,对旅游者的初始技能要求不高。而硬探险旅游者参与的活动,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对其技能和以前的经历有较高的要求(Hill,1995)。因此软性探险旅游能吸引更多数量的旅游者参与到探险旅游中来。这些观点在和克里沃(Muller&Cleaver,2000)对“婴儿潮”的研究中得以体现,其研究结果显示在五年之内56%的旅游者参与过探险旅游,而其中的大部分是软探险旅游。

正如上文提到,不同个体选择不同类型的探险旅游有不同的原因,如年龄、能力等。也致使有的旅游者认为是探险旅游的,其他一些人认为不是;有的认为是软性探险旅游,而在其他一些人眼中是硬性的(Beard&Wilson,2002)。因此,有些旅游者在探险旅游中得到满足,自我肯定,这种探险活动可能使另一些人恐慌,感到焦虑,这也就不能满足其初始的动机。随着旅游者动机的改变,以及在每次探险活动中经历的积累都可能使每个探险旅游者向高难度的探险旅游者类型转变(Fluker&Turner,2000)。

3.2探险旅游供给

随着需求的迅速发展,探险旅游产品供给也面临着一个发展更新趋势,一些作者把探险旅游产品的这一发展趋势作为其研究的重点。早期的研究较偏重于单独的旅游产品,如潜水旅游团队的结构(Tabata,1992)、骆驼旅游(Shackley,1996,1998)、登山活动的商品化(Johnson&Edwards,1994)、潜水活动的商品化(Livet,1997)、观鲸旅游(Davisetal.,1997)、鳄鱼旅游(Rvan,1998)、海上探险旅游产品(Cater,2000,Jennings,2003)、美国的探险旅游产品的子类(Sungetal.,2000)等。这些研究更关注某一次旅游的组成和某一个旅游团的结构。

后期的研究焦点开始以某个具体探险目的地为背景,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吉拉得(Giard,1997)、布思(Booth,2001)、戴维森(Davidson,2002)、弗莱德曼(Fredman,2003)、赫伯利(Heberlein,2003)等学者分别对法国、瑞士、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等一系列旅游目的地展开了实地研究。某种特色旅游产品项目也被置于一个更具体的背景下加以研究,例如:野生动植物旅游就曾被柯廷(Curtin,2003)、舍科(Sekhar,2003)、里德(Reid,2004)、贝若(Berrow,2003)等学者在新西兰、爱尔兰、东非等地加以研究。中国-随着旅游产品的综合化和多样化发展,学者们的视角也更为全球化和系统化,开普(Cape,2003)从全球范围调研了潜水旅游的发展情况,陈(Chelaetal.,2003)归纳了依据季节的预测方法,克劳蒂亚(Cloutier,2003)从更宽泛的角度总结了探险旅游商业层面的一些问题等,此阶段的研究更具有可比性和广泛性。

4探险旅游安全管理

由于国外公共安全体系比较完善,国外学者对探险旅游的研究重点放在探险旅游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风险评估研究上,对探险旅游安全保障机制的研究比较欠缺,而国内文献多从保障机制方面人手,提出探险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包括探险旅游预警系统、监控系统、救援系统和保险系统。

4.1风险评估研究

克利夫特等人(Cliftetal.,1997)、维克斯和佩奇(Wilks&Page,2003)及佩奇(Pageetal.,2005)通过对苏格兰的专题研究,提供了一系列探险旅游活动及事故数据的回顾,得出最危险的探险旅游活动是骑马、四轮越野车和雪上运动。对于活动研究的热点则主要集中在了登山、滑雪及潜水运动方面。

威廉(William,1999)回顾了北美的登山事故,马尔科姆(Malcolm,2001)报告了新西兰库克山国家公园的登山伤亡率,穆萨等(Musaetal.,2004)得出到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89%的游客会受到高原反应、呼吸疾病以及肠道感染的影响。

雪上运动事故也吸引了普遍的关注:艾特肯(Aitkens,1990)、普劳尔等(Pralletal.,1995)、古莱特等(Gouletetal.,2000,2001)、哈格尔(Hagel,2004)等学者不仅分析了雪上项目的基础数据,而且比较了滑雪与滑雪板运动对身体不同部位的伤害度,头盔和护腕的影响,以及技术及经验的作用。

特瑞维特等(Trevettetal.,2001)、维克斯及戴维斯(Wilks&Davis,2000)分别统计了在奥克尼郡、昆士兰、美国及日本的潜水死亡率,泰勒等(Tayloretal.,2003)概括的回顾了潜水类活动的伤亡情况。

新西兰作为一个探险旅游大国,探险旅游安全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他们运用一系列一手或二手数据来评估确定探险旅游伤害的性质与程度,尤其是本特利(Bentley)和佩奇(stephenJ.Page)等专家在对事故及安全管理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特利和佩奇(Bentley&Page,2001)研究了新西兰的探险旅游事故,在其中把旅游者的人生安全作为评价的一个新范例提出;本特利等学者(Bentley,Meyer,Page,Chalmers,2001)通过对新西兰健康信息服务中心提供的从1982-1996年的数据,分块讨论了在分析伤害问题时选取的变量因子,分别是事故发生地、事故种类、具体活动、住院天数、伤害程度、地理空间分布、事故年份及月份、年龄、性别,为系统的分析提供了框架参考,最后总结出高风险的旅游项目通常为独立的,无引导的旅游,例如登山、滑雪、徒步远足等。骑马和脚踏车被认定为是商业探险旅游活动中最容易发生事故的项目,跌落是最经常的事故。而本特利、佩奇和基思(Bentley,Page&Keith,2007)同样探究了探险活动中伤害赔偿的模式和趋势。通过对一个地区12个月来事故的归纳总结,发现总体趋势是单独行动的项目要比商业组织的项目发生事故概率大,如骑马、徒步行走、登山、冲浪等,滑索及喷气船项目要求赔偿的金额最多。在人员比例中,年轻男子受伤占了大部分,跌落也被反映为是最普遍的事故类型。两篇文章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彼此的观点。

本特利等学者(Bentley,Page&Laird,2001)接连通过两篇文章,将研究对象锁定在从业者身上,通过对从业者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从问卷统计结果建立起一个从经营者角度对通常风险因素界定的框架。27项探险旅游项目被列入,其中被认定为具备最高风险的是雪地运动、蹦极以及骑马;而滑落成为伤害最主要因素。

佩奇等学者(Page,Bentley&Walker,2005)用对比研究方法调查了新西兰和苏格兰探险旅游的安全体验。通过比较方法有助于帮助分析在不同地理范围下旅游发展和变化的区别和联系,这种空间上的横向比较研究为理论的应用提供了更普遍的意义。

本特利和佩奇(Bentley&Page,2007)对1996-2006年的7篇探讨新西兰探险旅游安全问题的文献进行了一个综合比较归纳,包括列表对比了各文章中所用到的一二手数据来源、探险旅游伤害问题程度、不同种探险活动的风险排序、探险旅游安全问题风险因素排序、综合建立起了一个概念化的模型。

4.2保障机制研究

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这是旅游界公认的管理底线。旅游安全对于旅游者、旅游经营者以及旅游管理部门来说,都是不可逃避的话题。探险旅游作为旅游的一个细分市场,由它的特性(绝对安全、绝对惊险)决定了安全是其首要问题。因此从安全预警、安全监控、探险旅游救援、探险旅游保险以及探险旅游法规和教育培训6个方面对探险旅游保障机制的研究是探险旅游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国内相关文献着重从游客、组织及探险旅游管理部门管理的角度切入探求保障体制的建立。

4.2.1游客角度的研究

旅游者个人因素是探险旅游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冯麟茜,2007),由于旅游者的不安全行为以及个人原因,不按规范操作行事、卖弄炫耀、不按照统一的步骤,安全意识不足、过分自信和无经验导致事故发生占到多数(侯国林,2005;张进福,2006)。刘德谦(2006)就近几年的沙漠探险指出现阶段旅游者自身安全意识较弱,未对可能遇到的危险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得到诸多学者的认可。与常规性的探险旅游相比,旅游者需要从技术、体能以及心理都要做好准备(Ewert,1997、1989;Martin&Priest,1986;Hall&Weiler,1992;马洪曼,2007)。针对不同类型的探险旅游,对旅游者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洞穴探险旅游与漂流旅游(李海东、保继刚,1995;张瑁、林刚,2004;王仁庆,2005)。因此对游客的管理是探险旅游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

4.2.2组织角度的研究

目前组织探险旅游主要通过3种途径:个人、网络、俱乐部,因此组织程度低,是我国探险旅游最明显的特征。探险旅游的管理由于受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因此这是较难保障的。旅游组织起到关键作用。而在3种组织方式中,一些较大的俱乐部也承担着探险设备的供应,设备因素在探险旅游风险因子也占有较大比重(王小利、张树夫,2006)。组织要加强旅游者安全教育,使其深入了解并理解探险旅游的危险性。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选择适合参与的项目。出发前制定计划,加强对旅游者体能和心理训练(冯麟茜,2007)。由于探险旅游刚刚兴起,从探险旅游发起组织、旅游景区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旅游景区中,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开发与管理办法不配套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新开发的旅游区安全意识薄弱,存在种种安全隐患;一些旅游企业没有专门负责安全保卫的机构,旅游安全设施及管理的滞后,是引发安全事故最大的隐患(侯国林,2005;赵怀琼、王明贤,2006)。组织在探险旅游的救援中也起到了作用。冯麟茜(2007)指出,应建立民间和政府“合作”的救援组织。研究者也指出大多数时候“向导”代表探险旅游发起组织对探险旅游队员进行管理,考虑探险旅游的特殊性,向导不仅要具有普通导游的素质,还应能与参与者保持良好的沟通、设置救援队伍,保证第一时间救援、突发事件准备、保持器械良好运行、危险预报和信息传递的通畅顺利等(侯国林,2005;冯麟茜,2007)。

4.2.3探险旅游管理部门角度的研究

旅游管理部门应协同探险旅游组织或督促探险旅游组织做好安全预警。探险旅游涉及面广及诸多复杂因素,所以政府需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做好安全预警,政府首要做的就是对探险旅游资源进行风险等级评定(Bentley、Meyer、Page、Chalmers,2000;席建超、刘浩龙、齐晓波、吴普,2007;Bentley、Page,2007)。探险旅游安全事故的特殊性、紧迫性及其影响的重大性,建立一个及时、有效的探险旅游救援系统,有很多伤亡事故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加强高科技在探险旅游游安全救援体系中的应用,使得探险旅游安全救援成为保障探险旅游活动正常进行和维护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郭零兵,2005)。探险旅游所处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在作探险旅游的救援工作。但是救援工作所要求的技术性,以及救援过程中的高成本,导致最终的救援行动迟缓甚至不及时(肖爱莲,2001;冯麟茜,2007)。买保险,这是多数人会想到的转嫁风险和责任的方法。国外的保险公司对滑雪、水上、空中等高风险运动设有“特种保险”(王卫平,1997)。卡伦德和佩奇(Callander&Page,2003)以新西兰探险旅游活动的安全和管理为着眼点,调查了发展中旅游法律支撑框架,讨论了经营者与旅游事故的责任关系,倡导安全经营和规范立法。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保险制度是旅游赔偿中最符合帕累托效用最大化的一种方式。借鉴国外探险旅游成功的例子,这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从系统的探险旅游保障体系来看,在探险旅游开始前政府或旅游管理部门就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来规范,使危险隐患被扼杀在萌芽中,而不是等到有重大危险事件发生了,再去针对事件做出政策。马红漫(2007),冯麟茜(2007),刘德谦(2006),郑晋鸣(2006),王小利、张树夫(2007)等提出了建立探险旅游申报制度、类似“领队”或导游的资格认证制度、责任认定制度、保险制度等制度。

5以往研究的局限及可创新之处

(1)迄今为止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其中以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为甚,大部分研究以此两地为例,表明这两地的探险旅游现状及研究在全世界居于领先水平,对于世界不发达地区或者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分析很少。

(2)国外研究以实证研究居多,通常以某地某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为例,研究方法为数据收集法、访谈法及在某一时期对某特定旅游群体进行追踪调查研究,概念性研究相比国内较多,但是还未出现一个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探险旅游安全管理模型,研究多停留在点上。定量分析上,只有一些较为简单的统计分析,缺乏深度定量模型。如何进一步挖掘国外实证与定量研究对我国探险旅游安全管理的实践指导意义将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3)在风险评估研究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从各角度层面列举了系统的评估因子指标,为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研究范式,但其中的不足在于文章基本是在一个大的探险旅游背景下讨论各种类别探险旅游活动的风险性排序与时间空间分布规律,但是缺少对同一类型旅游活动的风险性等级评价(如登山探险旅游风险级别判定),可以进一步细化以提供更加具体实用的指导性意见。目前国内对探险活动的风险评估手段和方法不一,缺乏权威性,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可创新之处。

探险家的故事作文范文9

【关键词】煤矿 透水事故

近年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为了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相继颁发了《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特别规定》446号令以及《矿长保护矿工生命的七条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并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对矿井自然灾害进行了重点预防和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总体煤矿安全形势趋于好转。但是水害事故还屡屡发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矿井水害预防和治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抓好矿井防治水工作是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如何能够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理矿井水害是当前从事煤矿防治水工作人员亟待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所以在此我结合多年工作体会就煤矿水害防治谈一下自己想法和对策,供诸位同仁们参考借鉴,以起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共同为煤炭事业安全发展贡献点力量。

根据近几年山西省境内发生的水害事故统计:掘进工作面占总透水事故的65%,采煤工作面占19%,井巷占9%,其他地点占7%。

一、客观原因

(一)积水范围不清,盲目开采引发水害事故

煤矿整合重组后,矿井井田内不同程度有多个已关闭的小煤矿存在。在以前这些小煤矿大都不是正规开采,没有可靠的实测图纸资料,甚至还存在超层越界现象,所以对过去已开采巷道和采空区以及空区积水范围很难确定。在没有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情况下盲目采掘,势必引发透水事故。

(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变的复杂化,容易引发水害事故

随着矿井产能迅速提升,开采深度不断延深,矿井水文地质情况变的更加复杂,相应受奥灰水、太灰水威胁的程度也愈加严重。如果不及时对矿井的水文地质类型进行重新划分,并进行有效地预防和治理,将会发生不可预见的突水事故。

(三)排水系统能力不足,易引发水害事故

在矿井整合设计中,对矿井水文地质的复杂程度评估不准,矿井的充水因素和涌水量预估有误,致使设计的排水设备和管路选型小,水仓容量有限,致使矿井排水系统能力严重不足,不能在8小时内排出矿井24小时的最大涌水量,这样就大幅度地降低了矿井的抗灾能力,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重大隐患。一旦发生透水事故后果不可设想。

(四)预测预报不精准,引发水害事故

水害预测预报是一个非常复杂工程,由于煤矿防治水技术力量薄弱,探测手段比较单一,提前所做的预测预报精准度不是很高,有时可能还造成误报,错失了防治的最佳时机而引发水害事故。

二、主观因素

(一)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指挥、违章冒险作业

截止现在矿井都建立健全了防治水机构和各项管理制度,强化了安全责任制,组建了专业防治水队伍,配备了物探、钻探设备,并组织实施。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干部职工对水害认知度不高,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为超额完成任务,赶时间、抢进度,急功近利,不坚持探放水原则,视法律法规与不顾,违章指挥、违章冒险作业,盲目生产,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二)防治水力量薄弱,水害预测预报不精准

煤矿防治水工作专业性强、责任大,风险高,愿意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少,特别是专业地质、水文地质的技术人员少之甚少,几乎成为“矿宝”。很多矿因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和先进的物探设备,导致防治水技术力量极其薄弱。另外由于矿井井田勘探程度低,整合后又没有进行补充勘探,造成矿井井田水文地质不清,采空区积水不明,水情水害预报不准,甚至产生误区,错失水害治理最佳时机而引发水害事故发生。

(三)制度不落实、措施不到位,违章指挥、违章冒险作业

有极少数的矿在防治水过程中,制度形同虚设,措施落实不到位。比如在探放水时,领导重视不够、图省事、怕麻烦、怕影响进度,不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在井巷掘到危险区时仍不能严格执行探放水制度,甚至有明显的透水预兆时还不停止作业,撤出人员,继续冒险作业,导致突水事故发生。

(四)没有建立联防预警机制,雨季汛期隐患排查不到位

有些煤矿我行我素,不按规定与当地气象、防汛部门和相邻矿井签订预警和联防预警合同,不储备足够防洪救援物资,甚至在暴雨前后不对地面废弃关闭井口、泄洪渠和排水河道以及易发生自然灾害(滑坡、泥石流、尾矿库)地点进行全方位的排查,或者排查不到位、隐患治理不及时,导致在暴雨后大量洪水从地面裂缝和塌陷区溃入井下造成水害事故。

探险家的故事作文范文10

最近,我读了一本著名探险故事书,它便是史帝文生所著的《金银岛》了。故事发生在十八世纪,杰夫.何金斯是一个小男孩,他渴望并且热衷於出海寻宝。有一次,他到了金银岛寻宝,与海盗、水手打交道,亲身体验到船员之间真诚、忠实、虚伪、残暴的种种现象,目睹了一幕幕令人惊心动魄的故事。

读了这本探险故事,使我感触良多。主人翁杰夫.何金斯原是一个胆小、害羞的孩子。父亲去世后,他便开始了探险。在探险之旅中,初时杰夫只是一个船舱裏的服务生,但他却勇於与敌人搏斗,后来更从海盗手中夺回大船,并自命为新任船长。虽然杰夫.何金斯经常易於冲动,但他所表现出来的非凡勇气和过人胆识,足以令我佩服不已。杰夫.何金斯凭著勇气与胆识,由一个胆小怕事的小男孩变成一位夺回大船的英雄。而我们有时遇到难题,便自乱阵脚,不努力探讨解决的办法。试想想,若我们也有杰夫那种勇於尝试和敢於探索的精神,许多难题不是都能迎刃而解吗?

在故事结尾,杰夫返航后,并没提到他分到多少财宝,他反而发誓再也不去寻宝了。还时常受到噩梦困扰,梦见大海和金币。金币令杰夫做噩梦,而不是富贵梦;一味追求物质的满足,最终只是徒劳;贪婪和欲望永远不会带来美好的生活。如果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恐怕便不会发生一些野心家为争夺名利而不择手段的事情了。

《金银岛》是19世纪英国作家史蒂文森的成名作,也是一本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书中描写一个叫吉姆的孩子,从一个海盗那里,偶尔得到一张埋藏巨额财富的荒岛地形图,这事引起了当地乡绅屈利劳尼先生的兴趣。为了找到这笔财富,他们驾驶了一艘三桅船去荒岛探险。不料船上混入了一伙海盗,他们在独腿西尔弗的策划下,妄图夺下三桅船,独吞这笔财富。吉姆在无意中得到这一消息,他配合屈利劳尼先生同海盗们展开了英勇机智的斗争,最后终于战胜了他们找到了宝藏。

在斯蒂文森巧妙的安排下,浩瀚的大海、荒凉的孤岛给读者创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引领读者进入了一个笼罩着幻想纱幕的境域。一个接一个似明实暗、似松实紧的悬念创造出一环紧扣一环的迭起高潮。充满着孩童情趣的生动对话、风浪迭起的气氛渲染使小说从努至终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而同时又洋溢着一股朝气与热情。

探险家的故事作文范文11

一、小说的人物是海盗情结的逼真载体

《金银岛》故事的主人翁吉姆,是一个十岁大的小男孩,吉姆的父母在黑山海湾旁经营一家旅馆名为「本鲍上将。小吉姆从小就生活在旅馆里面,也见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听到了各种各样的事情,这直接就在他的幼小的心灵里面种下了一颗探险的种子,而这颗种子每天在渐渐地长大。

有一天,旅馆来了一位脸上带着刀疤、身材高大结实、非常引人注目的客人,原来他就是比尔船长。正是比尔船长的出现,让小吉姆心中的种子最终发芽生长。他的这样的心态变化正是西方人的海盗情结。虽然小吉姆只是一个十岁大的小男孩,但是在他的骨子里流淌着的是西方人喜欢探险、向往流浪生活的血液。所以小吉姆非常喜欢听比尔船长讲故事。每次听到这些故事,小吉姆骨子里的冒险基因就会被唤醒,他就会热血澎湃,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过着这样的生活。所以他对这些经历又爱又怕。怕是他幼小的年龄对这种危险和刺激的本能反应,而爱则是他对海盗们的冒险和刺激生活的一种期待,是对未来能够过上探险、刺激生活的梦想。他这种矛盾而又合理的心理状态正是西方人海盗情结的典型的代表,反映了西方人骨子里的冒险精神。

在这样的向往与期待中,小吉姆的机会终于来了,他离梦想中的生活越来越近。没过多久比尔船长因为饮酒过度,加上昔日的海盗同伙寻仇上门,受到惊吓突然身亡。而小吉姆无意间发现了比尔身上带着一张藏宝图,那是海盗们千方百计寻找的,往日海盗普林特船长遗留的藏宝图。拿着藏宝图的小吉姆心潮澎湃,他意识到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他的梦想就要实现了,他终于可以开始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探险之旅了。小吉姆拿到藏宝图之后,没有一点点的害怕,有的是满心的激动和对于未来的憧憬。于是,小吉姆毫不犹豫的把它交给了当时兼任地方法官的利弗希医生。而事情的发展也和他预料的一样,利弗希医生同样满怀梦想,向往着探险和刺激的生活。当利弗希医生拿到这张藏宝图之后,虽然知道寻找宝藏的探险之旅充满了艰辛与风险,甚至有可能丢掉性命,但是血液里充满了冒险精神的利弗希医生还是决定要去寻找宝藏。于是金银岛寻宝夺宝的历险故事就这么开始了。而此时的利弗希医生的表现,再次地展现了西方人的海盗情节。利弗希医生在拿到藏宝图之后,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安逸、幸福的生活,冒着被海盗追杀的风险,把小吉姆藏在船舱里面,开始了梦想中的寻宝之旅。而寻宝的过程,就是探险的过程,这样的冒险之旅,不断和海盗们斗智斗勇的刺激过程,正是他追求自己梦想的旅程,也是体验海盗生活的旅程,他们喜欢这样的刺激与激情的较量。而这,让他们骨子里的海盗情节再次升华。在冒险中,他们总是迎难而上,永不言弃。而他们也真正地享受着这样的刺激生活。

比尔船长临死前告诫小吉姆,要随时警惕有个独脚水手。所以小吉姆便时刻在留意这位真正的海盗的一举一动,同时在观察他们的同时也在从他身上学习一些东西。医生和村长买下了一艘漂亮的纵帆船,带着小吉姆一起出海寻宝。心怀不轨的海盗们乔装打扮,混在水手堆中上了寻宝船。他们的组织者正是阴险诡诈的独脚水手,此时,他的化名是高个子约翰 西尔弗。而小吉姆正是他的克星,他一次次的阴谋因为小吉姆的原因一次次被化解。在这次极其凶险的寻宝航程中,躲在大木桶中的小吉姆,及时发现了海盗们群体叛乱的阴谋。此时的小吉姆本来是可以和村长、法官借助外界的力量来解决这些海盗,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他们骨子里的冒险精神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觉得他们应该像其他的冒险家一样,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他们相信他们也能够像小说中的英雄一样靠自己的智慧和计谋,战胜这些在人数比例上占据着绝对优势的海盗。所以,聪明的小吉姆和村长、法官一起,并没有揭穿海盗的阴谋,而是一往无前,凭借着他们的机智和勇敢同匪徒们周旋。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充满了艰辛和险恶,而他们也在这样的生活中体验着冒险生活的刺激,让自己的心灵获得了极大地满足。

文章从始至终一直以紧张而刺激的冒险生活穿插在故事之中,而故事中的主人翁们,也一直沉浸在这样的刺激、血腥的生活中,身心都因为这样的生活而获得了极大地满足。这是他们的梦想与追求,他们也成为西方世界人们海盗情结的代表,小吉姆、村长、法官分别成为西方世界不同年龄、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职业的人的代表,而他们毫不例外地迷恋着这种冒险的刺激生活。

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其海盗情结的真实内心的反馈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西方世界的居民,作者也不例外地怀有海盗情结。他在文中对人物的描写,尤其是对小吉姆从一位普通的小旅馆老板的小孩,在冒险中逐渐地成长起来,并最终在和海盗们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带着大笔的财富回到了故乡。这是作者对小吉姆的肯定,也是作者内心对于冒险之旅的一种向往。他把自己对冒险的渴望寄托在小吉姆身上,以小吉姆刺激的经历实现自己的冒险体验。同时,故事完美地结局也是作者对于冒险生活的认可,作者认为只要你足够的勇敢、机智,你就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战胜邪恶,你必将在冒险中享受到生活的刺激,并在享受中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满足。作者这种趋向性的写作意图也正是其内心海盗情结的真实反馈。

三、《金银岛》的畅想也再次印证了作者在小说中迎合了西方世界的海盗情结

《金银岛》一经问世,便立刻风靡英国和美国,尤其是被美国人推崇备至。史蒂文森也因此一举成名。《金银岛》无可争议地成为了一本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

《金银岛》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迄今为止,《金银岛》已经多次在好莱坞被改拍成电影、电视,并且每次改拍都依旧十分受欢迎,受到西方世界各个阶层的热捧。有中国学者甚至下了这样地结论 :如果说中国的孩子是看着《西游记》长大的,那么毫不夸张地说美国的孩子就是看着《金银岛》长大的。所有这些事实都证明了《金银岛》可以算是有史以来最好看的海盗小说。

探险家的故事作文范文12

关键词: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管理;培训

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头等大事。它既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职工身体健康和国家财产的安全,同时又为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作为从事地质勘探的基层单位,由于其生产具有点多、面广、从业环境恶劣、人员及装备投人量大等特点,使得其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大,从业风险高,因而备受企业和社会的特别关注。如何有效地加强基层野外地质勘探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直是各地质勘探单位的从业人员长期研究的课题。

一、认真作好项目的二次踏勘

对于单位来讲,在项目投标前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踏勘,以编制投标计划书。但由于野外生产区域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使得对作业区域的了解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吃透,尤其是有些地下设施、障碍和潜在的风险。因此二次踏勘,可以在一次踏勘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深化、细化,对于正确认识项目风险,进行安全生产方案制定十分必要。内容上应包含地理、地貌;交通能源天气水文疫情医疗条件、风俗、政策与法律规定、工区建筑、环境敏感点和当地人的安全意识等。

二、严格风险评估和相应的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演练

安全管理是动态的,可能有些风险是随着施工进行各类因素发生变化后而产生的,因此风险的评估和相应的预案,甚至计划都得进行及时的变更。因此建议单独列此项内容,有助于施工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操作。另外应急预案的演练从目前国内勘探生产来看,一般一个项目的风险达四五十种,因此预案演练是不可能一一进行,但可针对项目安全特点的关键因素进行演练,其它的都必须在项目工前教育中全部宣贯到位。

三、着力工前培训

一方面除了企业与员工参与国家及相关部门的强制取证、认证培训外,厂处级机构每一项目结束都要对员工实行为期1个月的专门整训。作为基层队站,每一个项目开工前都必须作好项目施工任务、形势与安全交底,要员工了解新项目、新工艺、新环境、新制度、新目标,知道什么该做,什么可以做。同时要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同质量要求、施工计划、设备管理与操作相结合。另外对于培训结果要进行考核,合格者方能进行参与项目作业。对于培训要有档案记录,有可追溯性。对于过程培训,除定期要求的项目外,应因时、因情况而进行,将培训工作贯穿于项目的始终。

四、地质勘探的安全技术培训管理

地质勘探的安全技术培训管理包括一般性生产技术培训、一般性安全技术培训和地质勘探专业安全技术培训。一般性生产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地质勘探生产单位的概况,野外生产作业的基本情况,各种野外勘探生产设备、仪器的性能以及勘探工人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操作技能和经验。一般性安全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地质勘探生产单位野外作业的基本安全技术知识,有关地质勘探生产设备的安全生产和安全防护技术知识,高空作业安全知识,有关电器、动力设备、起吊设备的基本安全知识,道路交通运输的一般安全知识,防火防爆的一般安全知识及一般消防制度和规章,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和发生伤亡事故的报告程序及处理办法等。地质勘探专业安全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地质勘探野外生产作业的专业知识和地质勘探安全生产技术,地质勘探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以及地质勘探生产作业人员的个人安全防护知识等。

五、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地质勘探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就是将安全生产要达到的目标,用一个个具体的目标值(千人重伤率、损失工作日、整改率等)规定下来,然后实施与考评。

(1)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具体为:①无重大事故即重大事故“0”目标,是指无重伤、无死亡事故,无一次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以上的机械设备和交通事故;②千万元产值轻伤率小于1.5;③事故损失工作日不超过所有参加地质勘探生产作业人员的总数目;④其他各项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如安全教育、安全检查评比、事故隐患整改、三违情况等也提出相应的目标。

(2)目标设立后,及时进行分解,形成目标管理体系,同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

(3)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目标的考核。目标考核是一种奖罚相结合的激励措施,对于安全生产目标完成得好的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没有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的,要进行必要的处罚。通过安全生产目标的考核可以了解和发现安全生产目标制定得是否合理,实施措施是否有力得当,从而可以为今后安全生产目标的修改提供依据,有利于改进以后的安全生产管理。

六、地质勘探的野外作业安全管理

地质勘探的野外作业安全管理是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在具体进行地质勘探野外作业前必须结合勘探区域、勘探季节等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作业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

(1)地质勘探野外作业安全管理,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出队前应对全体地质勘探生产作业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确定其健康状况能否适应野外生产。

(3)检查野外生活用具和必要的医疗急救、保健药品的准备情况,如需野外宿营时,还应检查宿营装备的准备情况。

(4)组织地质勘探野外生产作业人员学习野外作业安全知识和职业安全卫生知识,了解勘探区域的地质、地貌特点及地理概况,必要时还应模拟野外环境进行业务训练。

(5)出发前检查交通工具、通信联络工具的性能,确保它们性能良好,能可靠运转。

(6)根据勘探区域是否在山区、林区、平原、草原、高原、沙漠、沼泽、水上、放射性区域等不同作业区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区域性安全生产作业计划和劳动保护措施。

(7)根据勘探季节是否在高温、寒冷、降雨、降雪、雷电、风暴等不同季节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季节性安全生产作业计划和劳动保护措施。

(8)地质勘探野外生产作业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从事特殊作业工种的人员,还应持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上岗证。

八、地质勘探的伤亡事故管理

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地质勘探伤亡事故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事故报告。地质勘探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者地质勘探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勘探单位负责人。发生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时,应当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2)事故调查。事故调查应根据发生伤亡事故的程度组织相应的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事故调查要做到“四不放过”, 即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得到处理不放过;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3)事故处理。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以及对事故责任者提出的处理意见,由发生事故的勘探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处理,伤亡事故的处理应分清责任,按章处罚。

(4)伤亡事故档案管理。伤亡事故处理结案后,应将各种相关资料归档,建立伤亡事故档案。伤亡事故档案应做到完整、有序、查找方便,有条件的还应存入计算机中。

结语

地质勘探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与人、机、环境等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虽从以上八个方面对地质勘探的安全生产管理进行了论述,但实际地质勘探野外生产作业情况复杂多变,甚至还有一些难以预料的事件发生。所以,要搞好地质勘探安全生产,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在实际地质勘探野外生产作业中,要及时总结地质勘探安全生产过程中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并结合生产实际,制定详细的地质勘探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确保地质勘探的安全生产,确保地质勘探生产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机械设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