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

时间:2023-05-30 09:36:26

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范文1

[关键词]测量 过程 控制

中图分类号:TG1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4-0105-02

引言

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7.6条款:“组织应确定需实施的监视测量以及所需的监视测量装置,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提供证据,组织应建立过程,以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并以与监视测量的要求相一致的方式实施” 进一步明确了监视测量的要求。

标准所要求控制的主要是测量设备,在这里首先要明确与测量有关的概念。

一 基本概念

1 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注1: 一个过程的输入通常是其他过程的输出。注2:组织为了增值通常对过程进行策划并使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GJB9001B-2009 D4.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 测量:通过实验获得并可合理赋予某量一个或多个量值的过程。注:测量意味着量的比较并包括实体的计数。(JJF1001-2011 4.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3 测量过程:确定量值的一种操作。(GJB9001B-2009 D10.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4 测量设备: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测量标准、标准物质或辅助器械或它们的组合。(GJB9001B-2009 D10.4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5 测量方法:对测量过程中使用的操作所给出的逻辑性安排的一般性描述。注:测量方法可用不同方式表述。如替代测量法、微差测量法、零位测量法、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JJF1001-2011 4.5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

6测量结果:与其他有用的相关信息一起赋予被测量的一组量值。(JJF1001-2011 5.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7 影响量:在直接测量中不影响实际被测量的量、但会影响示值与测量结果之间关系的量。(JJF1001-2011 4.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8 测量误差:测得的量值减去参考量值。(JJF1001-2011 5.3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二 测量过程的控制

在一个测量过程中通常由测量人员将被测件与测量设备或计量标准相比较进行测量、校准、检定、测试等操作,测量过程的输出为测量结果,通常出具证书或报告。我们用测量结果极其不确定度是否符合预先规定的要求来衡量测量过程的质量。

1 测量过程控制的目的

为了贯彻过程控制中预防为主的原则,在航空制造业常采取统计过程控制(SPC)图,用以监控和分析生产过程的变异和趋势。

在生产活动中,即使生产条件完全相同,其产品的特性值也会存在波动(变异),原因在于存在一些人们无法控制的偶然因素,例如:原材料的微小差异,机械加工刀具的微小磨损,电源电压的波动等等。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随时了解产品特性值的波动,分析其原因。当过程仅受随机因素影响时,则认为生产稳定,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简称受控状态)。当过程中存在系统(异常)因素的影响,例如:原材料质量发生较大变化。计量仪器发生了系统性误差,刀具磨损严重等等,过程会处于统计失控状态(简称失控状态)。

所有的工作都是通过一个过程完成的。测量控制是将测量作为一个过程来考虑,监视和分析测量过程获得的数据,并采取纠正措施,使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连续保持在规定的技术要求之内。

2 测量过程控制的优点:

通过对影响测量过程的各个要素的核查,可及时发现测量过程的变化并采取纠正措施。从而实时地控制测量过程使之保持在规定的要求之内。使测量过程处于长期连续的质量控制之中。

测量过程控制的优越性,是以多项核查为代价的,这就意味着要增加工作量和提高测量成本。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是否需要采取测量过程的控制,对于最高计量标准采用的核查和控制图的方法证实其质量和可靠性是非常必要的。

3 测量过程的控制方法

1) 根据测量过程中需要控制的量的技术要求(量程,重复性等),来选择核查标准。特别重要的是核查标准必须有良好的稳定性。如果稳定性不好,则由观测到的测量过程变化,很难判定是测量过程引起的还是核查标准引起的,这样就达不到监视和测量的目的了。

2) 拟合理的核查方案。根据测量过程的特点建立数学模型,确定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核查数据库。核查方案的涉及应使影响测量过程的各种因素都有机会表现出来。如通过四个季节的核查反映温度和湿度的实际影响等。核查最好在测量过程运行中进行,可随机选择的时间对核查标准进行测量。

3) 确定控制图的控制极限。在被控的测量过程中对核查标准进行测量。将核查结果绘在控制图上。

4) 如果核查数据在预先规定的控制极限以内,表明测量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否则就是测量过程失控,应采取纠正措施直到受控。

5) 经过相当长时间后,对初始确定的控制极限进行必要的修订或更新。

4测量控制图(SPC图)的种类

SPC图是将从过程定期收集的样本所获得的数据按顺序点绘而成的图。SPC图是一种数据采集工具。任何反映所关心产品或过程特性的变量(计量数据)或属性(计数数据)都可以绘制成图。它有两个重要用途。可以体现过程随时间的变化与显示何时过程受异常因素的影响,出现失控状态。

SPC图既可以用来检测过程,也可以用来分析过程。它用于连续生产中可以检查所点绘的数据与控制限的关系来帮助评价过程的稳定性,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异常,提供异常因素存在的信息,以便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是生产达到受控状态。

SPC图是根据稳定状态下的条件(人、机、料、法、环)来制定的。

如果过程的条件发生变化,如设备更新,采用新型材料,改变工艺参数或采用新工艺等,这时SPC图也必须重新制定。

控制图的种类很多,在航空制造业测量过程的控制通常使用平均值控制图(图)及极差控制图(R图),

a)均值控制图:由图可见对某产品的某个质量特性,在测量过程中时间分别为t1、t2、t3、 t4、 t5、t6、 t7 时,进行了七组测量,每组取n次测量值的平均值i(i=1~7)为本次核查的结果,一般可取n=3~5次,在测量过程中将每次核查的结果画在控制图上,如图1所示。从图上可见,观测过程的平均值在t5时突变,说明引入了新的系统影响,应采取纠正措施。

b)极差控制图:一组观测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为极差。用R表示。同样在测量过程中时间分别为t1、t2、t3、 t4、 t5、t6、 t7 时,进行了七组测量,每组取n次测量值的极差Ri(i=1~7)为本次核查的结果,一般可取n=3~5次,在测量过程中将每次核查的结果Ri画在控制图上如图2所示。从图上可见,观测过程的极差值在t5时突变,说明随机影响增大,

三 结束语

在进行测量过程控制时,必须同时使用平均值控制图与极差控制图。用于观察产品质量特性的平均状态和分散程度的变化。由图检验测量过程的系统影响是否增大,由R图检验测量过程的随机影响是否增大。只有在两个图均在控制极限之内时,才称测量过程受控。统计过程控制图正是利用过程波动规律性对过程进行分析控制的。然而它强调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运行,从而使产品和服务稳定地满足顾客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 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过程控制范文2

关键词: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tage of cost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s, the implementation stage, the completion stage from five aspects of the decision-making stage, design stage and bidding stage, the project analyzes the specific measures of cost control in the construction, the project cost control and effective,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project investment benefit.

Key words: project cost; whole process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23.3

引言

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是工程建设管理的核心,全过程造价控制由于贯穿整个项目建设周期,可以较好地实现投资、工期及质量三大控制目标的有机统

一,从而成为现代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式。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可分为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与竣工决算阶段共5个阶段的控制,各阶段环环相扣,只有抓住了每个环节的重点才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1、工程项目案例

某工程占地面积57400m2,地上6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39415m2,其中地上部分30644m2,地下部分8807m2,采用框架结构。该工程能容纳办公人数985人,设有厨房、餐厅、办公室、会议厅以及宿舍房间373套等,按功能分为3个区,每个区为一个独立的功能区,通过连廊连接,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多功能综合基地工程,总投资约2亿元。

2、项目决策阶段

投资决策阶段对整个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具有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建设标准的确定、建设规模的决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选用等,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在项目建设各个阶段中,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最高,这一阶段的重点和核心是做好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同时加强对投资估算的编制和审查工作,使其真正起到决策和控制的作用。做好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做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搞好建设工程项目的经济分析与评价,才能确定投资估算。

本工程在初步方案中,地上建筑面积设计为31625m2,1、2区为7层。后根据实际功能需要,减少了部分办公区及娱乐休闲场地,1、2区改为5层,地上建筑面积减少981m2,减少投资约286万元。由此可见,正确决策是合理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特别是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选用等,将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

3、设计阶段

设计工作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最为突出。至初步设计结束,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为75%;至技术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为35%;而至施工开始,通过技术组织措施节约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有5%-10%。充分挖掘设计潜力,将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所在。

按照投资估算进行初步设计,合理地编制设计概算,设计概算一经批准,不得任意突破,以确保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严格执行,在批准的概算基础上完成施工图设计,准确地编制施工图预算,力求概算不超过估算,预算不超过概算。要明确规定设计单位逐级控制工程造价的责任制,并辅以必要的奖惩制。设计阶段的控制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的决定性环节。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工程质量及使用效果,以及投资回报效益。要做到认真选择设计单位,收集整理勘察设计基础资料,按工程设计合同项目要求对设计单位的设计初稿监督和管理、审核设计概预算,应提出限额设计论点,概算应转变为项目寿命期的动态管理,大型工程一般采取设计竞赛方式,实行设计概算一票否决权,提高这个阶段的造价管理控制地位,能动地影响投资决策和设计工作,为全面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奠定基础。

本工程在设计上采用标准设计,栏杆、幕墙、门窗、管道等均采用标准构件,大大节约了设计、采购及施工的时间和费用。但却在初步设计阶段未能对工程所在场地进行详细勘测,概算中基坑支护、土方及桩基工程投资估算为399万元,后在施工图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勘测出越来越多的溶洞、土洞、软弱基层等,不得不采取措施进行地基处理,并将原设计桩径由f600增大到f800,增加投资近千万元。

4、招投标阶段

工程招投标是一种市场有序竞争的行为,对降低和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具有积极的影响。推行招投标制最直接的效果是使投标人之间充分竞争,而这种竞争最直接、最集中的表现就是价格上的竞争,使其下降并趋于合理,有利于节约投资、控制造价、提高投资效益。设计招投标可以使招标单位选择最佳的勘察设计方案。设备及材料的招投标更为重要,招标单位应根据招标的标的物的具体特点,正确选择设备、材料的招投标方式,进而正确选择好设备、材料的供应商。设备招标的评标、定标标准最重要的是设备质量性能的优劣、售后服务内容是否健全、供货时间以及报价是否合理、以及生产厂商的信誉是否过硬,这一过程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要求执行。

5、施工阶段

建设项目在施工阶段的资金占用量比例最大,是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组成部分。施工单位是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者,重点是对成本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还要处理好工程成本、工期、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施工单位对造价的控制目的就是力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把投资的发生有效控制在预先设定的投资限额内。在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①工程质量管理;②工程进度管理;③工程变更的管理。此外,对于能引起工程造价变化的施工签证、施工记录、设计变更等,除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认真核实,签字盖章确认外,还必须要有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专业造价人员的签字盖章,只有经过上述相关人员签字盖章的施工签证、施工记录、设计变更等,方可作为工程造价的编制依据。只有这样,这一阶段的工程造价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6、竣工决算阶段

建筑工程竣工决算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竣工决算反映整个工程的实际造价,也反映发包方和承包方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能力。及时办好工程竣工决算必须收集、整理竣工结算资料,包括工程竣工图、设计变更通知、各种签证材料等。这些资料的收集和取证还必须注意其有效性,如设计变更通知书必须由原设计单位下达的有设计人员的签名和相关印鉴;现场监理的签证必须有甲方工地负责人的签章并征得设计人员的认可等。在编制竣工决算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问题,有工程量计算上的失误,费率计取上的不准确等,但主要表现在对定额标准的理解上和对建设单位自身利益的考虑。具体问题为:重复计算工程项目和工程量;对定额中没有包括的材料,高估冒算;混淆定额各项目的适用范围;多次计取施工机械进出场费等。

为做好工程竣工结算,应建立工程量清单核对备案制度和内部复核制度,定期跟踪检查、监督管理,加强业务人员的素质教育,减少工程量清单中的差错率和杜绝违法违规行为。在工程竣工结算时,必须到工地现场核对,严格审查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材料调价是否有依据等,使工程造价结算确切、合理。

本工程现正处于施工阶段,作为该项目的造价全过程控制委托单位,把握好最后的决算审核阶段尤为重要,通过防止施工单位重复签证、虚报工程量和高套综合单价等以获取高额利润的行为,使这项工程的造价全过程控制工作圆满完成。

7、结语

从工程造价控制的各级主体来看,有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审计单位等,这个系统中的任何环节发生差错,都会给整个工程造价的控制造成很大影响。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就必须从项目的各个环节入手,找出控制要点,突出重点管理,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实施严格的造价管理和控制,这样才能建设工程总造价控制在估算的范围内。

参考资料:

过程控制范文3

【关键词】工程;质量;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工程质量的过程控制是质量管理以及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在进行建筑施工加强时,应该对工程过程控制能够在实际工程建设监控中确保质量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行,这些对于如何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管理人员对施工过程进行的管理称为工程的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现代化的工程质量已形成标准化、规范化,这些规范为建设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基础,按照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并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被建设的建筑物,其质量比较有保障。

2.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现在,许许多多的建筑施工企业按照ISO9000标准的要求建设,并严格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这使得很多的企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荣誉,但是也存在少数企业没能够获得预期的效果。追根溯源是因为企业在进行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时,没有系统的、全面的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分析,以至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时得不到相关的资源保障,使得质量管理体系不能够有效的运行。

工程质量的过程控制。

对建筑工程进行质量管理,可以说是一个过程控制的活动,从工程质量管理活动的先后顺利来看,可以将工程质量管理控制分为项目决策阶段、工程设计阶段和工程施工阶段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

三、工程质量全过程控制

如果企业想比较有效的全面实施质量管理,企业就必须对质量战略十分的重视,同时塑造自身的质量文化。因为仅仅靠全面质量管理本身的运行是无法全面解决问题,只有从战略策划的角度出发,并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战略策略中,只有如此才能够使企业文化的变革成功。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存在不足不是由于质量管理的思想和理论存在缺陷,而是由于客观情况变化太快,使得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压力倍增。因此,对企业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种情况下,可以反映出目前全面质量管理在技术和方法方面的不足,需要更进一步的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的的一中管理模式,它是作为一种手段存在,而不是作为目的存在,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时应该严格跟随目标的改变而改变。现如今的社会正面临着一场质量革命,将销售导向转变为更深层次的市场导向、人本向导。根据管理学的最新理论“结构应该追随策略”,就是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就应该追随它的方针和相应的策略进行调整,这也将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必须在质量经营中的改革中得到发展。

四、工程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工程建设也是一个体系,存在不同的建设阶段,在不同的阶段,都会存在许多隐藏的因素影响着工程质量。

1.项目规划阶段

(1)在进行项目规划的前期工作,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划,就立刻将项目上马。对工程的可行性没有进行详细的论证,有的甚至就没有进行论证,盲目的规定规模和标准,甚至连施工结构都制定了,这样造成了工程存在许多的漏洞,这将给工程带来许多的不利因素。

(2)工程资金筹集不到位。按照工程施工进度,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不能开工,有的企业不顾自身资金的不到位就盲目开工,以至于在资金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下,项目不得不下马,不仅造成了极大地资源浪费,同时还影响了工程质量。

(3)对于施工能力缺乏预先的估计。企业在进行建设之前,由于缺乏预先的估计,造成建设规模过大,施工能力不足的情况,材料供应和技术力量都难以达到要求,但是又为了赶工期造成工程的粗制滥造。

2.设计阶段

设计是一个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设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施工质量的好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进行设计初期,对于设计总的概算深度不足。由于设计深度不够、参考资料比较少、概算定量不够准确,当选用指标与具体的工程之间存在差异时,概算人员没有进行相对应的调整,以至于编制时存在漏项、缺项等问题。

(2)设计任务太紧,没有充足的时间对设计进行详细的考虑。

(3)对于地质、气象、水文等资料调查不够详细,使得设计出现偏差。

(4)对于工程进行设计的单位素质比较差,没有能力进行难度大的设计。

(5)设计单位的人员缺乏质量的保证措施,即使存在总把关,但是由于时间精力有限,造成忽视在所难免。

(6)对于工程的监理,没有深入到设计阶段,使得设计不能保证正确性和合理性。

(7)在施工图设计完以后,施工单位为了尽快完工,工程技术人员没有充分的时间对施工图进行熟悉,在进行技术较低时没有突出重点。许多的细节问题在进行施工过程中不断显现,以至于出现反复的设计变更,造成对施工质量产生影响

3.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的施工质量对于工程质量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1)进行技术方案交底。技术方案是一个工程施工的依据,有的工程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存在技术交底比较差,导致施工工序的质量达不到要求。

(2)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的质量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因此,不符合规范和标准的材料等不得进入施工现场,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加强对材料进行检验。

(3)施工组织的设计计划超出合理的施工工期,在进行建筑时,施工单位为了早日的完成工作,违背规定,以至于表面上竣工了,但是内部仍存在质量问题。

(4)施工单位的自身素质。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有些施工单位重效益、轻质量。有的用低价的劣质材料代替合格材料、或者偷工减料;有些施工单位缺乏质量检测设备和仪器,为应付检查或者验收,甚至伪造测试数据;有些施工单位机械设备陈旧,数量不足,不能满足现代化施工的要求。

五、解决工程管理存在问题的措施

为了达到预期的工程项目质量,我们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可以称为工程质量管理控制。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采取相关措施时就应该注意一下问题。以下是对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几点措施。

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政府机构促进企业建立并完善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机制,让每一个进行施工的企业的业绩,通过权威的网站对全社会进行公布,让全社会都对企业的能力进行了解,同时尽可能的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够良好的运行,使得优秀的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促进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进而促使企业主动提高工程质量,同时可以进一步的促进企业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使得企业良性循环的发展。

2.规范招投标市场

为了防止恶意的进行价格竞争的现象,从而创造出合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从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就必须具有相对应的资金保障,对于工程的项目投资金额一般都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资金不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回。当其他企业进行恶意的降价竞争时,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占得极大的市场份额。这样对于一个工程项目,特别是比较大的项目,将会造成巨大的亏损,可以使得一个企业陷入财政困境,甚至破产。因此,对于采取恶性降价竞争的企业,应采取曝光的手段对其进行惩罚,进而规范招投标市场。

六、结语

建设工程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这个行业的质量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其他行业的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加强工程质量的过程控制,不仅仅可以提高工程质量,还可以建立合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而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促进工程质量再进一步。

参考文献

[1]陆总兵 浅谈工程质量的过程控制 [J] 《建筑》 -2010年5期-

[2]付明,郭建国,杨新立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年21期-

过程控制范文4

【关键词】统计过程控制 全过程预防 控制图

一、SPC的基本概念

统计过程控制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的先进质量管理和控制技术,以过程的稳定性为主要目标,强调全过程的预防,能够有效地降低产品的不合格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SPC的详细解释为:S代表统计,SPC是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之上的,使用的是统计学的方法,如正态分布,控制图等来分析过程的变动,统计性方法是SPC乃至现代质量管理的基础;P代表过程,SPC的重点在于过程,过程是所有质量问题的根源,只有通过对过程的分析和控制,才能够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C代表控制,SPC是建立在3范围内的可预测的“控制”,在过程输出之前进行问题纠正,目的是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

二、SPC的基本思想

在整个过程控制系统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有人员(Man),机器(Machine),物料(Material),方法(Method),测量(Measure)和环境(Environment),简称做5M1E。5M1E是构成过程的要素,其中任何因素的变化都会导致产品或服务的变化,即形成不同的品质,它们是质量波动的根源。5M1E是质量分析和过程控制的对象。过程的单个输出(产品或服务)之间不可避免的差别叫做变异,也叫变差或波动。变异的原因分为偶然因素和异常因素两大类。

偶然因素也称作随机波动,随机波动是指过程性能所固有的、始终作用于过程的变异的原因,如设备的震动,刀具的磨损,原材料批与批之间的区别等。随机波动不易辨明、对过程影响微小,但不易消除。仅存在随机波动的过程是“受控”的过程,其输出是可预测的。

异常因素也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大,存在异常波动的过程是“不稳定”的,其输出是不可预测的,但能够采取措施避免和消除。SPC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异常因素出现的征兆,并采取措施消除其影响,过程维持在仅受随机性因素影响的受控状态,以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SPC强调过程在受控和有能力的状态下运行,从而使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的要求。

SPC的核心思想是预防,预防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预测过程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提供了早期报警的功能,以便操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废品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验证和检测的工作,减少了产品质量对常规检验的依赖性。对过程达到的质量标准作出可信的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SPC的发展历程

早在20世纪20年代,贝尔电话实验室就成立了以休哈特为学术领导人的过程控制以及道奇为领导人的产品控制研究组。经研究,休哈特提出了过程控制理论以及监控过程的工具——控制图。由于在过程控制方面主要应用休哈特过程控制理论,而现今的SPC理论与休哈特理论并无根本的区别。

休哈特的贡献就在于,应用他所提出的工程控制理论能够在生产线上科学的保证预防原则的实现。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特性总是波动的。按照休哈特的观点,这种波动可以分为两类,即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偶然波动由偶然因素造成,异常波动由异常因素造成。从一开始,SPC就被看作一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技术手段。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统计过程控制又被称为统计质量控制SQC。由于产品质量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地位,使统计过程控制己经在机械、纺织、汽车、电子产品等离散制造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四、SPC控制图

(一)控制图简介

控制图是SPC中最有效的一种工具,它是对过程质量特性值进行测定、记录、评估,从而进行控制管理的一种统计方法图,它是按时间顺序抽取的样品统计量数值的描点序列。图中有三条相互平行的水平线:中心线CL、上控制限UCL和下控制限LCL。控制图的纵坐标为控制对象特性,横坐标是时间轴,可以是周、日、班次、小时等等,一般以样本序号表示。从休哈特图可以辨别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可以通过它观察生产运行参数和质量指标的变化,分析生产过程状态。控制图就是统计假设检验的图上作业法。质量波动的原因=异常因素+偶然因素(随机波动)。异常因素始终存在,难以消除,但是对质量影响微小。偶然因素是时有时无,虽然对质量的影响很大,但是不难消除,是可以避免的。休哈特控制图的实质就是区分异常因素与偶然因素的。控制限就是区分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的科学界限。

(二)控制图的选用

按统计数据的性质来分,可以将数据分为以下两类:

计量值数据。计量值数据是指产品质量须经过实际测量而取得的连续型实际数据,例如控制对象的高度、重量、纯度、强度、时间和生产量等参数。由于计量值数据属于连续型随机变量,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即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来说,如果样本规模足够大,则从任意一个有限的均值为μ、标准偏差为σ的总体中重复地抽取数量为n的随机样本,样本平均数的取样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故计量值数据一般服从正态分布。

计量型数据所确定控制对象的质量数据是连续值。计量型控制图用来分析绘制计量型数据,从而来反映计量型质量数据的特征,其主要种类有:均值-极差控制图,均值-标准差控制图,中位数-极差控制图,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计数值数据。计数值数据是指可按个数数得的离散型质量特性值。计数值数据可分为计件值数据和计点值数据两类。计数型数据的控制对象是定性而不定量的,它与不良项目有关,往往只取两个值。计数型控制图用来分析、绘制计数型数据,从而来反映计量数质量数据的特征,其主要分类有:P图(不合格品率控制图),nP图(不合格品数控制图),C(缺陷数控制图)和U图(单位缺陷数控制图)。

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控制图的选用首先是根据质量指标的数据性质(计量型还是计数型)来决定的,SPC测量的质量数据可分为计量型数据和计数型数据,对应的控制图也分为计量型控制图和计数型控制图两大类。

过程控制范文5

中图分类号:E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11-320-01

摘 要 军费运行过程控制目标是通过实施过程控制所要达成的效果。军费运行控制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军费使用效益,形成最优的保障效果。本文首先谈了军费运行控制的必要性,然后重点对军费运行过程控制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 军队财务 军费运行 过程控制

一、军费运行控制的必要性

一是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增强财务保障能力。在军费额度不会有较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这就给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军费使用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必须加强对军费运行监控的研究,深入挖掘监控机制的整体潜能,才能增强财务管理保障能力,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二是抵御市场经济负面影响,规范军费运行秩序。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秩序不规范等因素的存在,给军队财务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以往的监控理念和机制难于应对巨大的冲击。必须深入研究市场经济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有针对性地研究监控对策,拓展监控范围,完善监控机制,把军费运行全过程置于有效的监控之下,促进财务保障效益的提高。三是优化军费运行系统,提高军费分配与使用效益。监控机制是军费运行机制的一部分,在确保军费良性运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我军多年实践看,军费运行效益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控机制。如果监控乏力,必然会引起军费使用效益的低下。研究设计科学的军费运行监控机制,加强监督控制,有利于系统机制之间协调配合,优化军费运行系统,促进军费运行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军费运行过程控制阐述

对军费运行的监控不仅要注意结果,而且要关注军费运行的过程。因为只有过程的科学性,才能保证结果的科学性。要使军费按照既定计划运行,必须使人与人之间、上下级之间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保持一种和谐有序的运动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系统诸要素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和相互牵制,以产生最佳的整体效益。而要保持这种状态,就必须有效控制人们的业务操作过程。我认为,军费运行程序化是对军费运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机制。“程”是指规章、制度或形式;“序”是指区分或排列位置。程序是指事物运动的某种次序过程或环节。程序无处不在。凡是运行有序的系统,其中必然存在科学、规范、透明的运行程序,使系统内各要素能够在程序控制之下有规律地运行。建立科学的军费运行程序化机制,能够对军费运行过程实施有效的监控。首先,科学的军费运行程序,能够使人们的行为有章可循,有据可凭,避免“因人而异”而导致的军费运行偏差。其次,公开透明的程序,能有效地控制人们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克服“暗箱操作”带来的军费流失。因此,设置科学、标准、公开的程序化机制,是对军费运行过程实施监控的有效途径。

军费运行程序的设置要体现三个原则。

第一,科学性。这一原则要求军费运行程序的设置要符合客观规律性,人们按此行为能够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程序设置的目的和目标要符合实际,在清楚程序的意义和作用的前提下才能增强程序的科学性;程序设置要符合客观规律,要在“经济人”这个假设前提下科学设置程序,不能凭主观办事;程序设置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避免程序滞后。

第二,标准化。程序的标准化是对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的前提。一个过程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运行。各行其是、随心所欲在许多场合下都是出错和低效的根源。犹如交通,没有统一规则就会出现交通混乱,并进而影响交通速度。程序的标准化,一方面能够规范军费运行,减少军费运行过程的变异性,从而防止和减少军费运行偏差或效益低的现象;另一方面,重复地进行同种活动将有利于过程的改进,避免工作方法出现因人而异、变来变去的现象,由于标准化而达成的统一将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程序的标准化必须要让人们清楚地知道“该怎样做”,而不是“不该怎样做”。“该怎样做”是行为集合中的“子集”(如图1),具有明确的限定性;而“不该怎样做”是行为集合中的一个子集的“补集”(如图2),只具有较弱的限定性,不利于对行为的监控。

第三,公开性。“没有公开性而来谈民主是可笑的,并且这种公开性还要不只限于对本组织的成员公开。”程序的公开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全面推行的地方政府采购被称为“阳光采购”;再如美军“全资产可视性系统”的建立,其可视能力已达90%以上。可视化使军费运行过程的全程可控、多维可视变成现实。程序不公开,将使社会公众、广大官兵丧失监控主体地位,使军费运行过程得不到监控,导致某些人借暗箱操作谋取个人利益。程序公开化,可以使“缺位”的监控主体重新“复位”,将暗箱操作所带来的消极因素降到最低程度,将军费运行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考虑到军费运行过程中保密问题,程序公开化可分为两种情况,即不的程序和的程序。对于不的程序可利用现代的信息化手段,做到完全的可视化,让社会公众和广大官兵进行全程监控,真正发挥社会公众和官兵的监控主体任用。对于的程序,要对相关人员进行职责分工和适当授权。程序内任何一项业务都必须由两个以上个人来办理,而且经办人员只能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做出处理。这样就形成一个互相交叉、互相制约、互相检查的相对公开的内部监督过程。

过程控制范文6

关键词:DCS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 MACS系统

中图分类号:TP2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a)-0107-02

黄化工序是粘胶纤维生产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道工序,在黄化生产过程实现计算机控制对于提高粘胶企业自动化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黄化生产过程的生产工艺、设备状况、控制要求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针对黄化生产过程中安全防爆要求高、关键步骤需要人工干预等特点,从控制工程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对黄化过程控制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及实施方案进行了系统的设计,详细论述了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实现方法,并将这一套先进的DCS控制系统(MACS系统)成功投入运行,对控制系统投入运行后的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评估。

1 短纤黄化工艺设备及工艺过程

1.1 短纤黄化设备

湖北金环股份有限公司短纤黄化工序采用以两台新型的R133A型黄化溶解机为中心的两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包括黄化机、粗均化器、初溶解机、一次细均化器、中间桶、二次细均化器、后溶解桶以及碱站、老成、料仓等公用部分,实行连续批量生产。

短纤黄化设备包括黄化和溶解两部分。每台黄化机包括一台75/90 kW双速防爆搅拌电机、各种介质的控制和调节阀门及气缸二十余台。溶解机包括一台搅拌电机,两台循环电机,三台细均化研磨电机及控制阀门。另外,在黄化工序的公用部分还有碱泵、真空泵、碱纤维素料仓螺旋、调温水泵等大小电机三十台。

1.2 短纤黄化工艺过程

短纤黄化工艺包括黄化和溶解两部分。

1.2.1 黄化工艺过程顺序

等待状态、启动搅拌、AC进料、抽真空、真空测试、一次加氮、进CS2、反应、二次加氮、加溶解碱、黄化机出料、加冲洗碱、冲洗碱排、黄化机干燥、空机复位。

1.2.2 溶解工艺过程顺序

等待状态、进料、大间隙循环、中间隙循环、小间隙循环、初溶解出料、中间步、中间桶出料、空机复位。

2 系统特点分析及方案的设计

2.1 系统控制方案

控制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在保证整个制胶工艺过程高效可靠运行的前提下,兼顾操作的方便性和构成的经济性。根据制胶工序生产过程的特点,将制胶工艺过程从进料开始到黄化、到溶解,到最后出料纳入计算机控制;使整个生产过程能够按照预定的程序全自动进行。

控制系统的方便性体现在控制流程的简单明确和人机交互界面的简洁友好。可靠性的保证需要控制系统同时提供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

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系统控制方式设计了计算机自动、计算机手动、现场手动三种运行模式。

2.2 控制系统I/O点

整个系统的I/O点设计共508个点,系统设计实际配置为600个,留有一定的系统扩充余量。这508个包括以下几点。

(1)PT100输入17点,系统配置24个,冗余7点。

(2)模拟量输入43点,系统配置56点,冗余13点。

(3)模拟量输出8点,系统配置16点,冗余8点。

(4)开关量输出180点,系统配置208点,冗余28点。

(5)开关量输入250点,系统配置280点,冗余30点。

(6)脉冲量输入10点,系统配置16点,冗余6点。

2.3 控制系统的选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国产控制系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对国内几家控制系统公司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考虑了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经济指标、升级换代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了和利时公司的MACS系统。

MACS(Meet All Customer’s Satisfaction)控制系统是和利时公司第三代DCS产品,集DCS和FCS的优点于一体,基于当今最先进的现场总线技术,采用成熟的先进控制算法,具有多种冗余结构。

3 系统的硬件设计

系统的硬件模块要求。

FM171是16路继电器开关量输出模块,它用于对现场电机和电磁阀进行控制。

FM161是16路触点型开关量输入模块,它用于对系统的开关量输入信号进行检测,如阀门的开、关信号,电机的动作状态信号等。

FM141是8路模拟量输入模块,用于对黄化机内真空度的检测;各初溶解桶、高位槽的液位和各个泵出口的压力进行检测。

FM143是8路热电阻模拟量输入模块,用于对黄化机、各初溶解桶、高位槽、热水罐和料仓内温度的检测。

FM162是8路脉冲量输入模块,用于对CS2流量信号发信器、黄化机搅拌速度发信器、均化器间隙电机发信器等的脉冲进行计数。

FM151是8路模拟量输出模块,其输出的4-20mA信号主要控制黄化机热水罐的温度、氮气和CS2的流量。

4 系统软件设计

MACS系统软件。

MACS系统软件采用开放的平台,基于 Windows XP操作系统,具有图形化的人机接口技术,灵活的组态技术和数据库导入等特点。系统软件由组态软件FacView和监控软件ConMaker 两个部分组成。

组态软件FacView(Factory View)负责系统的在线监视、操作、控制、调试、维护,完成对图形和动画生成、各种人机交互界面、各种记录和趋势显示、各种控制功能实现的组态编程。

控制软件ConMaker(Control Maker)是用于开发控制方案的开发平台。其核心是由加拿大QSSL公司开发的分布式全32-bit微内核QNX实时操作系统。包含有控制方案编辑器和仿真调试器,是一套完整控制编辑和调试软件包。

本系统设置四种不同的用户环境:包括工程师环境,管理员环境、操作员环境和监视员环境,并且不同的用户环境具有不同的权限,分别有各自的用户名和密码,用以对各级用户进行分类管理。

监视员用户环境具有最低的权限,只能翻看各工序画面,查看报警,趋势,不能对工艺设备进行操作,不能修改工艺参数。

操作员环境权限高于监视员环境权限,可以浏览监视员级画面,如参数显示、流程图、报警记录、趋势记录等,对机台进行必要的操作,但不能修改工艺参数。

管理员级可以进入参数修改画面,根据生产的需要对工艺参数进行修改和整定PID参数,打印图表等,但不能执行退出监控系统等操作。

工程师环境具有最高的权限,除可执行上述所提的各种操作外,还可登陆下位机组态环境进行组态和下装程序。每种用户环境均可登陆上位机组态环境修改和新建监控画面,并对每种用户环境设置不同的权限密码,能从总图画面方便地切换用户环境。一般只在工程师站上定义有工程师用户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之礼,王庆瑞,邬国铭.粘胶纤维工艺学[M].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9,12.

[2] 王森,纪纲.仪表常用数据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8.

[3] 孙洪程.翁唯勤.过程控制工程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3.

[4] 王常力,廖道文.集散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3,6.

过程控制范文7

关键词:造价控制 建设方 结算阶段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172-01

目前我国执行的是2008年12月实施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通过对规范理解不难发现建设方对造价管理越来越重要,不再是原来的一点控制而转向全过程的造价控制。下面笔者将从四个阶段阐述如何做好全过程造价控制。

1 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项目在经过投资决策后,控制项目投资的关键在于设计。据相关资料分析,设计费用仅占工程造价的1%左右,但正是这1%设计却对整个工程造价的影响却达到80%左右,为了能在源头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可采取下列管理措施。

1.1 控制设计标准

建设方应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积极与设计单位配合,并尽量向设计方提出详细设计要求,提供全面的相关资料,使设计人员掌握第一手资料,设置专人开展技术经济分析。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可以缩短设计时间,减少无效设计,也可以保证在经济合理前提下方案切实可行。

1.2 控制限额设计

建设方在设计合同中应着重明确限额设计的责任,要派专人分解建设项目总投资额,使设计人员清晰地意识到设计应考虑经济因素,并进行多方案的比选,尽早发现问题进行纠偏,在既能满足工程质量和功能的前提下又不能超出投资限额。若因为设计原因超出投资限额,设计人员必须无偿修改、返工直至保证限额设计不被突破。

1.3 利用互联网信息系统

利用网络信息系统积累已完工程造价数据,掌握国内行情的经济指数、构建建筑材料及设备等实时造价数据。造价控制人员应及时将建筑材料动态、工程经济指数提供给设计人员,为严格控制限额设计提供条件。

2 招标阶段的造价控制

施工招投标是造价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方最为关心事情。建设方应明确造价控制贯穿于招标方案的确立、标段划分、工程量清单编制、控制价确定、签署合同等各环节中,这部分工作质量优劣对投资控制尤为重要。

2.1 标范围的确定

建设方只有明确了招标范围,才有利于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及控制价的编制。通常情况下,招标人把一个项目分为若干工程并分别进行分包,如建筑、装饰装修、电气、智能化、设备及绿化等专项工程。这种做法可以选择更多的承包方使建设方的选择面变广,但相应使建设方的管理难度增大,合同数量增多,无形中增加大量的协调工作。还有另一种招标人把上述内容打包交给一个承包单位,优点是工程管理难度降低、合同数量减少,但相应的具备这些项目的承包方较少从而减少了项目的竞争性。

2.2 控制价确定

招标控制价中主要组成部分为直接费,这其中的人工费、机械费都可以通过当地的造价信息查询。这里主要谈一下材料费,安装工程的设备随着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造价所占比例,根据相关资料厂房类项目约占总造价的50%~60%。例如:1台高压开关柜进口价格可能是十几万,中外合资大约是8~9万,而国产大厂约在4~5万,一般小厂可能只有2~3万,可见这种差别反映到投标报价上更会放大,给评标工作带来难度。装饰工程也面临以上同样问题,如一块红榉板,从十几元到八、九十元不等。综上所述安装设备和装饰材料价格变动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所以品牌及产品参数的要求一定要体现在招标文件中。

2.3 合同方式选择

招标人在确立一个好的承包单位后应根据工程规模、工期长短等因素考虑承包方式。对于工期短、工程规模不大宜采用固定总价承包方式,对于工程规模较大、工期长的项目可采用可调价格,但同时尽量限制可调价的范围;工程款的支付,尽量采用按形象进度节点支付,并设定支付比例以减少项目的资金压力或融资成本。

3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3.1 工程进度款控制

建设方造价控制人员应对工程进度款的支付严格控制。工程进度款支付是投资控制的有效手段,是工程质量和进度的有力保障。只有按图施工,并经监理人员质量检验合格,计量核实的形象部位,再由造价控制人员计算工程量并出具审核报告,才能作为支付的依据。

3.2 工程变更控制

造价控制人员应与现场工程师一起严格审查工程变更,应对变更可能带来的工程造价变化估算风险,应在满足使用功能、美观的前提下选择更加经济的施工方案。在保证变更目的情况下,尽量用价格低的材料替代价格高的材料。

4 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

有很多建设单位认为结算阶段才是造价控制的重点,只要把控制的力度放在平时就能达到快速而准确的工程结算。此部分的重点主要在于竣工结算是否与合同相违背、结算是否采用定额和工程计量规则、是否按造价主管部门的调价规定进行调整等,对工程变更、工程量增减、材料替换及不重不漏。

总之,造价控制毋庸置疑在项目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当前以投资控制为主线的项目管理中显得更加重要。因此,通过不断增加项目实践机会,及时总结项目项目管理中造价控制的经验,增进项目之间的交流,对推动我国项目管理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继德.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3.

过程控制范文8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成本控制;规范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实施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成本信息的归集和分析非常值得重视。要准确收集成本费用,分析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及时做出调整,分期、分项收集整理成本资料。公司的财务、审计部门要充分发挥其监督指导职能,必要时进行过程审计。主管部门还应对项目成本控制体系运行是否有效,以及责、权、利落实情况定期进行检查,以督促其提高工作成效。

一、准备阶段即项目施工前的成本控制

1.组建一个项目经理部是整个施工准备阶段的首要任务。事实表明,一个项目的经理部的总体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成本管理的成败,而一个富有管理经验的、良好的项目领导团队,能够成功带领其项目的全体员工去完成或者超过预期的各项目标任务,避免造成项目引起的经济上的亏损,从而加大了项目成本,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因此,要积极组建由具有较强责任心、密切配合、团结合作的人员组成的项目经理部。

2.成立项目技术组织和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根据项目内容拟定经济可行的施工技术组织,项目内工程技术人员、现场管理人员、材料员之间明确分工,互相配合,形成一条龙的管理,这样可以保证施工方案的有效落实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次依据制定的合同工期、业主要求、项目的性质、规模、复杂横渡、现场等要素确立合理的经济的施工方案,方案内容包括施工的方法、机具、材料、顺序、进度等。

3.提出成本控制目标,进行成本预测。一个工程在签约后,企业就应根据给定的施工的各种组织设计和方案、人工、机械和材料的市场价格的相关资料,及时编制出成本控制计划以及下达成本的控制指标,层层分解目标成本,纵向上要分解到主体施工、施工准备、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的使用费用控制;横向的则要分解到不同施工工艺即单位工程、分项工程和分部工程等的费用控制。

二、控制项目施工过程的成本

1.施工成本管理应从工程投标报价开始,直至项目竣工结算完成为止,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成本作为项目管理的一个关键性目标,包括责任成本目标和计划成本目标,它们的性质和作用不同。前者反映组织对施工成本目标的要求,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化,把施工成本在组织管理层和项目经理部的运行有机的连接起来。施工成本管理就是要在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包括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并进一步寻求最大程度的成本节约。

2.控制施工的质量和工期。企业信誉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质量和工期是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在施工企业中,并不是越高的工程质量就越好,企业要在确保施工质量能够打到设计要求的这一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成本,合理处理好工程成本和工程质量之间的关系,达到一种双赢的状态。施工中还应根据施工经验,分析具体的施工条件、施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等的情况,考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进行全方位的部署,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而由于业主本身造成的工期拖延的要及时收集证据,为争取拖延工期费用和避免业主索赔时做好准备。

3.管理安全控制。众所周知,建筑业时常发生安全事故,这样一来就会增加项目成本,很有可能造成项目的亏损,进一步影响到企业的声誉及其发展。这就要求企业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一方针政策,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根据安全管理的要求投入足够的资金,做好各项预防措施,安检部门更应定期巡回检查,及时整改隐患,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4.控制人工费用。在工资计算方式上尽可能采用计件工资或者承包的方式,这样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施工的质量,还有利于减少误工、返工的发生;严格控制经费的开支,控制费用的审批程序,一人多岗,减少管理成本;另一方面,劳务队伍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具有多年经验的管理正规的人员,及时签订劳务分包的合同,办理每月预结算,控制好零星用工数量,将这部分开支降到最低点。

5.控制材料费用。降低各种材料的费用消耗,是降低工程成本的一大突破口。在坚持“货比三家,择优选用”这一原则基础上,组织专人负责对材料的价格市场行情展开全面调研,选择质优价廉的工程材料,对大宗材料以及机械设备则实行统一的公开招标和阳光采购,从源头上控制施工材料的采购价格,按照施工的进度有计划的安排材料供应,避免造成材料积压引起的资金占用;建立材料台帐,制定严格的材料验收入库制度;领发料要严格遵循审批手续,严格按照定额限额发料,以便明确责任;做好材料保管盘点和余料的统收工作,防止材料的浪费和丢失。2012年我公司就控制材料费用进行了成本管理控制,以“降低材料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为管理目标,强调从源头入手,加强采购成本控制,计划采购,减少库存积压,健全材料采购制度、材料价格档案和评价体系,加强现场材料管理,降低使用成本等等控制材料费用的项目成本控制措施,以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6.控制机械使用费用。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全部施工机械故障中,有80%以上的机械设备故障是由于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的机械损害,加重了施工项目的管理成本。在国内施工企业中普遍实行的定人、定机制度有利于降低设备故障费用和机械使用费用,但是如果人员流动性大的实际环境中很难实现定机定人,再加上对机械使用的不熟练,往往出现很多的故障和浪费,必然造成了高额的施工机械使用费用。所以,要考察实际情况配备合理的、经济的施工机械,建立设备的日常定期保养以及检修的制度,加强操作机械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机械的完好程度,生产效率,减少和避免发生机械事故。注意设备配件的采购,加强管理,配件是设备的易损物件,做好及时更换,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使用机械设备,禁止违规操作,以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加强正常机械配件更换的审批和监控,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7.控制环境污染。施工中应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物以及噪声、振动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应建立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责任落实到人,并保证有效运行。对不可避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损坏予以治理,保护环境,造福人类,防止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失调,促进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8.控制现场管理费用。这一块费用与工程施工成本直接相关,贯穿在整个的施工过程中,内容较多,包括了可控项目和不可控项目。项目部应该以人性化的理念加强管理,正确处理好内部,内部与业主、监理及其他相关人员之间的关系,一起倡导节约的理念。

三、控制项目竣工后的成本费用

1.及时办理竣工结算和工程验收。项目部要尽快组织人员、机械在工程项目结束好做好退场的工作,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做好资料的整理工作,完善各种材料手续,组织人员在规定时间进行工程验收,提交竣工报告,为工程的决算提供依据。

2.分析、评价和控制项目成本。根据会计核算、业务核算以及统计提供的资料,在项目结束后,对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成本升降的各影响因素认真进行分析,通过和预算成本、目标成本、类似工程项目成本比较分析,找出各影响因素减少和增加的原因,从而改进管理方法,制定出实际可行的控制成本的措施,为以后的项目施工提供成本控制的经验。

参考文献:

杜训:施工项目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李洁玉:建筑施工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研究。时代经贸,2008

丁昌海:全过程成本管理之路。施工企业管理2010年

岳建光、张礼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公寓出版社。2007

过程控制范文9

[关键词]质量监控;PDCA;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TP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8-0126-02

自动化技术是当今举世瞩目的高技术之一,也是我国今后重点发展的一个高科技领域。《过程控制》课程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为了培养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自动化技术而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过程控制》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理论、工程实践能力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如何通过《过程控制》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达到从事过程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运行及研究的要求;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应用型人才,是我们进行专业课教育的一线教师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要通过一种闭环的运作机制,改进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验证改进效果,再改进教学过程,以实现教学的“持续改进”。这个过程类似于ISO/TS16949质量体系中的PDCA循环。

P-plan(计划),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实验大纲、考试计划等在实施课堂教学前的所有计划。所有计划的制订都围绕“提高教学质量”一个中心。

D-Do(执行),执行所有已经制订好的计划。

C-Check(检查),通过必要的手段来检查计划的有效性。

A-Action(处理),总结经验。不合适的进行改进,并更新到计划中,然后重新一个PDCA的循环。

1 计划

质量策划是指确定质量以及采用质量体系要素的目标和要求的活动。教学中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有一个详尽的计划,做到计划在先才不会在行动时造成混乱。任课教师应结合学院软硬件条件以及根据调研获得的人才需求,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后续课程或后续工作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课程设计和重组,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1.1 理论教学计划

《过程控制》应该安排在几年级授课,前提条件是相关的基础课程已经学过,课程中的内容哪些需要传授、哪些需要自学;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非重点内容;同时还要计划本门课程需要安排多少学时,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每个星期安排多少学时等。

1.2 实践教学计划

《过程控制》这门课程的理论与工程实践有很强的关联性,除了强调课堂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综合性外,还要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联结,实践对于该课程是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仅是实验环节,还应该包括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课堂教学的学习要为掌握实践技能作铺垫,所以一定要对理论与实践进行周密安排,当理论教学进行到什么阶段时相应安排一定的验证性实验和演示实验,当理论教学进行到什么程度时相应安排一定的综合性实验以及何时适当补充创新型实验以及实验的内容是否有实际应用价值,能否与现代应用相结合、实验室的装备是否符合要求等。

1.3 教案

教案可以说是计划中的计划,即每一堂课实施的详细计划。

2 执行

执行是为达到预期目标所采取的行动。执行的对象是过程,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按照学期初制订的各个计划按部就班地认真执行。

2.1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要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规章,按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进行教学活动。《过程控制》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结合工程实例,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有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这样会使学生有种成就感,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过程控制》课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黑板+粉笔”与“计算机+大屏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既给学生有较充裕的时间思考,又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2.2 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过程控制》课程的基本建设。根据当今高等教育人才质量培养目标,应该按“就业岗位一综合能力模块一能力要求一课程体系”模式来构建课程体系,应重点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监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所以我们选用的教材具有基本概念新、知识面广和基本技能全且工程实例多综合性强等特点。

2.3 教学研讨和教师培养

为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应定期举行教学、教育法研讨会。在会上教师交流教学经验,研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在对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反思中,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互相取长补短,逐步提高教学水平。学校对新教师制定详细的培养流程,包括岗前培训,课堂教学验收,跟踪听课,等等。

2.4 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把以专业教学为中心,以专业要求与语言能力的有机融合为目的,实现学科效益与外语效益的“双赢”,培养复合型的适应国际化竞争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目标实施双语教学环节。

3 检查

3.1 理论教学的检查

常用的手段就是考试,可包括书面考试和口头考试,书面考试通常是阶段性的,在大学的教学中常安排在每个学期末进行,而口头考试则可以随时进行,课堂提问,是一种很实用的方式。有时在与学生的聊天中也可以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3.2 实践能力的检查

布置一个设计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其设计的可行性,布置的任务一定要与当今工业应用相联系,如果该任务是一个“过时的”或者“不可能的任务”,那么可以说教学过程基本失败,也就无法达到教学目的。

4 处理

处理的目的是将一段时间教学反映出的问题和不足,通过一定的改进措施即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其完善,然后更新到计划中去,再通过下一个PDCA的循环验证其有效性,这样无限的循环下去,教学质量就会持续的提高。

过程控制范文10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质量缺陷;过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 U443.15+4文献标识码: A

钻孔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钻孔偏斜

成孔后如果桩孔垂直度大于等于1/100,不能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即为钻孔偏斜。

造成偏斜的原因:⑴施工场地不平整,地面软硬不程度不均匀,钻机底座未安置水平或钻进时钻机底座产生不均匀沉陷或移位,钻杆随之偏斜而未及时纠正;⑵钻机部件磨损严重,接头松动,钻杆弯曲,钻头、钻杆中心轴不同轴;⑶在地质软硬交接处钻孔或碰到孤石钻头受力不均使钻孔偏移;⑷施工检测控制不到位。

预防措施及处理办法:⑴将场地夯实平整,当地基土太软时,应填石渣和枕木支撑并保证其均匀着地,保证机台水平稳定,钻杆垂直,钻进过程中机架不晃动并经常检查校正;⑵钻机就位后,应保证转盘、钻杆的卡盘和护筒在同一垂直线上,在不均匀地层中钻孔时,采用自重大、钻杆刚度大的钻机;⑶当遭遇孤石、地质软硬不一时,应控制钻进速度,上下反复扫空,当偏斜严重时应回填砂与粘土混合料,待回填土沉实后再钻进;⑷严格进行过程控制,及时进行检查检验。

2.塌孔

钻孔进程中,如发现孔内水位突然下降,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汽包,出渣显著增加,而进尺缓慢或停止;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护筒内水位突然溢出护筒,随机孔内水位迅速下降,且孔内有气泡等现象为塌孔。此时用测深锤测量孔深,如深度有异常变浅现象,则可证实已经发生了塌孔。

造成塌孔的原因:⑴土质松软,进尺过快泥浆护壁来不及形成泥膜,泥浆密度及稠度不足起不到护壁作用;⑵护筒埋深不够,下端孔口土质软,在水压作用下漏水;⑶操作不当,如钻机直接触及护筒、吊放钢筋笼时碰撞孔壁⑷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等。

预防措施及处理办法:⑴在松散易塌的土层中,适当深埋护筒,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在泥浆中适当加入粘土制浆,提高泥浆质量,选用密度、粘度和胶体率较大的泥浆;⑵加大护筒的埋设深度,使护筒底端不漏浆,确保孔内水位及水压,给孔壁增加侧压力;⑶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时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接长时加紧焊接;⑷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错开交通拥堵时间段。

缩径

缩径即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造成缩径的原因:⑴软土层受地下水影响和周边的振动;⑵塑性土膨胀;⑶钻头磨损严重,焊补不及时。

预防措施及处理办法:⑴采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⑵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的速度,使孔壁形成泥皮保证其不渗水,也不会引起膨胀;⑶及时对钻锤进行补焊或在其外周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刀片,在钻进或起钻时起到扫空的作用。

桩底沉渣量过多

对于承载桩来说,如果沉渣量过多,当桩受荷时会发生沉降致使承载力失效。

造成桩底沉渣过多的原因:⑴检查不及时,清孔时间短或不进行清孔;⑵泥浆比重过小或泥浆注入量不足难于将孔底沉渣浮起;⑶钢筋笼吊放过程中未对准孔位碰撞孔壁使泥土塌落孔底;⑷清孔后待灌注时间过长致使泥浆沉积。

预防措施及处理办法:⑴加大清孔工序时间的控制,重视沉渣厚度的检查;⑵成孔后,钻头提高10cm-20cm,保持慢速空转保证清空时间不少于半小时;⑶采用优质泥浆并控制好泥浆比重及粘度;⑷吊放钢筋笼时使钢筋笼与桩中心保持一致;⑸钢筋笼下放完成后检查沉渣厚度,若超过规范要求应进行二次清空。

护筒冒水

护筒外壁冒水严重会引起地基下沉,护筒倾斜和移位造成桩孔偏斜甚至影响施工。

造成护筒漏水的原因:护筒埋设不密实、护筒水位差过大、钻头起落时的碰撞。

预防措施及处理办法:埋设护筒选用含水量适当的粘土并分层夯实、在护筒适当的高度进行开孔使护筒内保持合适的水头高度、钻头起落应避免碰撞护筒,当发现护筒冒水后应立即停止钻孔,用粘土在四周填实加固,护筒严重下沉或位移时应该重新定位后安装护筒。

二、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1.钢筋笼上浮

钢筋笼的位置高于设计标高。

造成钢筋笼上浮的原因:⑴吊筋长度计算不准确;⑵由于混凝土从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钢筋笼上浮;⑶浇筑时间过长引起上部混凝土初凝与钢筋笼有了一定的握裹力带动上浮。

预防措施及处理办法:⑴准确计算吊筋长度确保钢筋笼初始位置的正确,并与孔口固定牢固;⑵严格控制导管提升速度及幅度;⑶加快混凝土灌注的速度,缩短灌注的时间或掺入外加剂,防止混凝土顶层进入钢筋笼时流动性变小;⑷当发生钢筋笼上浮时,应立即停止灌注混凝土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及混凝土面高度,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筑,上浮现象即可消失。

堵管

水中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无法继续进行的现象。

造成堵管的原因:⑴初灌时,隔水栓堵管;⑵机械故障或其他原因使混凝土在导管中停留时间过长,初灌的混凝土已经初凝增大了管内混凝土下落的阻力造成堵管;⑶导管进水造成混凝土离析。

预防措施及处理办法:⑴由于混凝土塌落度过小、流动性差、夹杂粗骨料粒径过大、拌合不均离析粗骨料集中而造成,此时应用长杆冲捣隔水栓或混凝土使隔水栓或混凝土下落;⑵灌注前对机械进行检查并有备用机械,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缓凝剂,当初灌混凝土已经初凝应将导管拔出采用重新封底的方法但要进行检测排除断桩的可能性;⑶应确保导管连接密封性使用前应拼装试水试压,为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良好应确定最佳配合比必要时加入外加剂。

断桩

混凝土凝固后不连续,中间被冲洗液等疏松体及泥土填充形成间断桩。

造成断桩的原因:⑴封底时由于导管底端距孔底过远混凝土被冲洗液稀释,使水灰比增大造成混凝土不凝固,形成混凝土桩体与基岩之间被不凝固的混凝土填充;⑵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导管提升或起拔过多露出混凝土面或因停电、待料等原因造成夹渣,出现桩身中岩渣沉积成层将混凝土桩上下分开的现象;⑶受地下水影响或导管密封不良冲洗液浸入混凝土水灰比增大形成桩身中段出现混凝土不凝体;⑷浇筑时间过长上不混凝土已初凝形成硬壳加之泥浆中残渣不断沉淀,造成堵管引发断桩。

预防措施及处理办法:⑴成孔后应及时清孔防止孔壁坍塌,清孔时间应根据沉渣厚度而定,清孔后及时灌注混凝土避免孔底沉渣超过规范规定;⑵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控制混凝土面的标高和导管的埋深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配备发电机和备用搅拌站;⑶导管连接应可靠使用前做好水密性试验,在地下水活动较大的地段事先用套管或水泥进行处理确保止水成功;⑷确保混凝土供应速度和质量,到场后进行塌落度及外观检查确保其和易性和流动性。

结语

由于灌注桩基的特殊性和隐蔽性,其质量控制主要是事前预控、事中控制和事后检测,出现问题后补救对增加施工难度及成本投入,因此管理人员必须全面详细地熟悉整个施工工艺流程,事先提出控制和检验标准并落实好自检及报验程序形成自上而下的重视理念,从而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为上部结构的施工提供良好的基础。

本文是本人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查阅相关并与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的一些体会,就相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处理意见,欢迎同行们批评指正给出修改意见。

参考文献:

过程控制范文11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实施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152-0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程招投标工作的实施,施工企业的竞争也趋向了白热化,投标单位为了获取工程项目,纷纷竞相压价,工程即使中标,项目利润也很微薄,致使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严重危及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向管理要效益”已经成为当今所有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主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已尤为重要。

1 成本控制在整个建设项目过程的重要作用

1.1 成本控制在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作用

在这一阶段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项目投资决策之前,通过做好可行性研究,是项目的投资决策建立在科学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从而实现项目投资决策科学化,减少和避免投资决策的失误,提高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

1.2 成本控制在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作用

建设项目确定后,即开始进行工程的设计。人们为了完成拟定的建设项目,可以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案以达到不同的经济效益。而成本控制在这一阶段起的作用就是对涉及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各方案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在功能上是否满足需要,在经济上是否合理;选择经济效果最佳方案,为改进建筑设计,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依据;为对建筑设计中采用的各种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技术路线的经济效益进行计算、比较分析和评价、为实现建设项目投资效果、为选用最佳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3 成本控制在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作用

建设项目一经策划确定设计确定的前提下,在实际施工这一过程只要能做到按计划进度实施即可,成本控制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前期招标以及签订合同时,应考虑周全。编制清单及控制价要充分考虑当下以及将来有可能发生的状况,并将所有风险包含在合同内。第二,在施工过程中,熟悉定额内容,严格执行合同约定,减少不必要的经济签证,严格控制工程进度款的支付。

1.4 成本控制在建设项目竣工阶段的作用

建设项目竣工后,项目基本接近结束,在这一项目阶段,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结算审计工作上,这一过程主要目的是做到不冤枉承包方的每一分钱,该给的一分不少,但同时要严格控制我们给出去的每一分钱。

2 成本控制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施方法

2.1 成本控制目标的设置

控制是为确保目标的实现而服务的。一个系统若没有目标,就不需要、也无法进行控制。目标的设置是很严肃的,应有科学的依据。这个目标既有先进性又有实现的可能性,目标水平要能激发执行者的进取心和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能力,不能太高也不能过低。

2.2 以设计阶段为重点进行全过程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在设计阶段,影响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为75%-95%;在技术设计阶段。影响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为35%-75%;在是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项目造价的可能性为5%-35%;很显然,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施工以前的投资决算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控制项目投资的关键在于设计。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包括项目造价和工程交付使用后的经常开支费用(含经营费用、日常维护维修费用、使用期内大修理和局部更新费用)以及该项目试用期满后的报废拆除费用等。

2.3 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

从技术上采取措施,包括重视设计多方案选择,严格审查监督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深入技术领域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从经济上采取措施,包括动态地比较投资的计划值和实际值,严格审核各项经费支出,采用对节约投资有利的奖励措施等。为达到提高项目投资效益的目的,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把经济与技术有机结合,要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项目造价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中。

3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途径

3.1 投标阶段工程成本控制

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获取工程项目的源头,在该阶段成本控制工作是编制竞争力强的投标报价,通过对工程项目事前的目标成本预测控制,确定工程项目的成本期望值,然后考虑适当的利润确定投标报价。根据施工图纸分解工程项目,一直分解到工序,结合施工现场的踏勘情况,按照工序计划成本确定方法预测投标成本,该成本是施工企业的成本期望值,然后根据竞争对手的技术、管理水平及其投标技巧等情况考虑适当的利润,确定投标报价,这样的报价反映了施工企业的先进水平,预测事前的目标成本期望值尽可能低,利润就有较大的弹性空间,竞争力优势明显,而且一旦中标,利润非常客观,极大的提高经济效益。所以投标阶段开好源是非常关键的。

3.2 施工准备阶段工程成本控制

1 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的主要依据,项目施工中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对投标过程中技术方案作必须的技术论证,并结合现场实际,根据规范、合同、工期等,对当期施工项目的施工进度,施工方法、质量、安全等各方面作出最优的施工安排,合理配置资源,制定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的目标与措施,确定合理的施工程序和施工顺序,使施工过程具有科学性,以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2 合理确定项目目标责任成本。工程中标后开工之前,施工企业应确定项目经理部的目标责任成本;项目经理部应根据目标责任成本编制工序计划成本确定作业层的考核指标。

3.3 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成本控制

1 技术措施。为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在施工阶段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技术措施来控制成本,技术措施主要是确定施工方案,不同的施工方案使用不同的施工机械、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等技术措施和不同施工工艺组织措施,就会产生不同的工期,发生的费用也不同,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的规模、性质、难易复杂程度、现场情况、设备供应情况和人员供应情况,制定几个施工方案,然后进行相互对照比较,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此外,及时应用最新和最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及时修正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尽可能地降低材料消耗和人工消耗。

2 经济措施。经济措施推行工序计划成本经济承包责任制,按工序计划成本进行分解目标计划成本,落实到项目经理部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班组,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好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的审批和支出,严格控制实际成本不得突破工序计划成本,同时动态地对工程项目的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进行差异分析找到成本变动的直接原因和改善差异的有效方法,严格控制实际成本不得突破工序计划成本。同时严格控制间接费和管理费用的支出,把施工实际成本控制在目标计划成本之内。及时做好签证和索赔工作并进行成本分析,同时调整目标计划成本。确保低成本、高效益目标的实现。

3.4 结算阶段的工程成本控制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进入工程结算阶段,在结算时,工程造价人员根据施工图纸、中标价格、签证费用、索赔费用进行全面的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直接成本并与调整的目标计划成本对比,对项目经理部进行考核,项目经理部对班组进行考核,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奖罚。

4 结束语

降低工程项目成本的途径,应该是既开源又节流,或者说既增收又节支;只开源不节流,或者只节流不开源,都不可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投标阶段是施工企业开源阶段,而在施工准备工作阶段、施工阶段,一直到竣工结算阶段等过程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是施工企业节流阶段,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效益的好坏。同时必须健全成本管理责任制。施工企业必须从以上几方面的做好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使施工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过程控制范文12

关键词:建筑工程审计;风险控制;过程控制

近几年来,我国建筑工程行业越来越膨胀,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工程质量不高、施工工期拖延、工程造价变高等等。所以,开展建筑工程审计工作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工程审计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是企业加强成本控制、增加利润的基础和保障。

一、工程审计及其风险的概述

工程审计是指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及其相关的审计准则,独立的审计机构及其审计人员通过审计技术对建造工程的过程中有关工程造价的活动和审查、监督及评价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工作的活动。检查建筑工程中涉及的投资额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以及价格结算的准确性,检查是否有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行为是工程审计的主要目标。工程审计风险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没有遵循相关的规定和标准、没有按照正确、真实的资料,从而得出错误的工程结论的风险。工程审计风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审计人员自身素质欠缺带来的风险,另一种是施工过程中的突发风险。工程审计的结果不仅影响到项目投资收益,也关系到和项目有直接联系的各个主体的直接利益,所以工程审计风险存在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

二、存在建筑工程审计风险的原因

1.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在进行审计工作之前,一些审计人员没有做好充分的调查、查证准备工作,没有及时的把一些审计资料进行梳理、归档,没有遵循相应的审计准则如没有执行三级审核制度等,审计记录也不够全面,这都为工程审计风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由于不健全的管理体制和不规范的项目管理,使得工程审计越来越表面化,为了应对检查而审计,使审计具有风险性。

目前,我国出台了很多与工程造价有关的法律法规,例如《审计法实施条例》、《建筑法》、《审计法》等等。这些法律法规有利于工程审计工作的顺利展开、推动了我国建筑市场的规范化、对提升建筑工程投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对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法律地位作出明确的指示。

2.不能有效的对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量进行判断。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确定量。比如自行对施工材料的供应价格进行查找,这是建筑工程的一个核心环节。在施工过程中,时常会有一些材料是特殊的型号,这些材料的价格又无处可查,这就为审计风险埋下了不利的因素。再或者,在长时间的合作过程中,供应商和施工单位之间形成了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但在实际的结算过程中需要遵循当前的市场价格,这就导致的价格的不一致,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3.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过低。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工程审计在建筑行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就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审计人员是整个审计活动的核心人物,其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审计的质量。与此同时,内部审计也是工程审计的方式之一,其审计程序不规范、独立性比较弱,这都是造成审计人员素质问题的重要原因。在缺乏独立性时,审计人员与被审计人员会有比较密切的关系,这使得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由于人情关系而影响公正、公平的审计。

造成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过低的因素有许多,比如审计经常与会计相混淆,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相关知识匮乏,发现不了审计材料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影响审计质量,阻碍工程审计的发展。不但专业的审计人才稀缺,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也相当缺乏。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审计人员的觉悟能力较弱,对审计公正性没有概念,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将导致审计风险的出现。因此,在这个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需要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

三、建筑工程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1.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完善法律法规,使得工程审计有法可循。有了法律的约束,审计工作就会变得井然有序,减少了不确定性的出现,审计单位获得的信息就会更具有真实性,降低了审计风险。因此,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全面的审计法律环境是预防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重视工程审计的质量,可以通过三级复核制度和管理档案等方式。这样一来,使工程审计不再为了检查而审计,使审计工作更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和专业性。所以,应该规范审计单位的建设,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2.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工程审计的核心人物就是审计人员,因此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根据不同的审计人员具有的不同的自身特点和需求,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培养,引导进行审计人员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同时巩固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提升审计人员的能力以适应时展的需求。其次,加强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认识,了解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最后,审计单位可以设立惩罚机制,对表现优秀者进行鼓励,对职业道德败坏者进行严惩。努力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程审计队伍。

3.采用科学、先进的审计方法。审计质量是整个审计活动的关键,只有较高的质量才能使其行业得到持久的发展。因此,采用科学、先进的审计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采用这样一些方法,比如风险导向型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动态的控制工程造价等方法,这都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另外,根据工程审计的特点,在审计时还可以灵活运用多种审计方法,将不同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结合,对风险的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建筑工程审计是建筑行业的一项重要的环节,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加强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是审计工作的一个前提。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采用科学的审计方法,从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风险,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董清波,张建设.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解析[J].科技展望,2015,25(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