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过程写作法论文

过程写作法论文

时间:2022-07-19 00:06:14

过程写作法论文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1

(一)期初任务的设置:分组与论文选题指导为帮助学生在学期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论文,教师应拟定完整的课程论文实施计划,并在开学的第一周向学生布置论文写作任务,说明论文写作过程中各环节的时间进度要求。同时,向学生说明课程论文成绩的评定方式,要求学生从选题确定、大纲撰写、论文撰写等各环节全程认真参与。

(二)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大纲撰写和论文撰写指导管理类专业的法律课程多安排在第三和第四学期,即低年级阶段,多数学生没有写过学术论文。教师应对论文撰写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与管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如果遇到案例和法条使用方面的困难,教师还要进行答疑,帮助并督促学生顺利完成论文。

(三)论文的评价与交流:论文评阅和论文交流论文的评价应注重过程的考核。作者在课程论文中采用的评价方式由分组及小组成员分工得分(10%)、大纲得分(10%)、论文得分(70%)及论文展示得分(10%)四个部分共同组成,占课程总成绩的20%。论文完成后,进行课程论文演讲比赛。各组在论文基础上制作PPT课件,每组演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全班同学和老师进行点评。

二、课程论文在管理类专业法学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改进

笔者在所教授的法律课程中坚持要求学生完成课程论文,并将其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七年的课程论文写作训练过程中,笔者发现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在法学课程论文写作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需要不断完善。

(一)论文选题面窄,偏重理论研究课程论文能否做好,选题是关键。学生在论文选题方面最常见的问题是选题面偏窄、选题过大和选题偏重理论研究。对于选题,教师要提供具体指导。可向学生提供参考选题,在布置论文之初就告诉学生课程每部分的重点难点及相关领域还未解决的问题。或者结合当前热点案例,直接提出一些实际问题,交给学生研究,或者结合立法的热点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轻视论文写作,格式不规范从学生提交的课程论文来看,在内容结构和格式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有学生仍按高中写作文的模式来写课程论文,不重视研究专业文献,只是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感想,缺乏数据和资料的支撑。论文格式不够规范。教师应加强引导,端正学生态度,指导学生正确查阅专业文献,不仅关注论文内容,论文格式也要严格要求,还可在论文评分标准中适当增加格式规范的得分,引起学生重视。

(三)欠缺查阅学术文献的能力,写作能力有待提升笔者在开展课程论文的过程中发现,目前本科学生多数使用因特网搜索引擎查找论文资料,如百度、谷歌等,很少使用专业的学术数据库资源。这反映出学生欠缺查阅学术文献的能力,论文的学术性和专业性也不强。而对于本科学生来说,查阅科研文献的能力是评价其是否具有独立科研能力的关键指标,教师应在大学阶段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利用专业数据库检索科研论文的能力。

(四)案例和法条在论文中使用不当法学课程的课程论文写作,鼓励学生在论文中正确引用案例和法条,充实论文内容,突出论文的应用性。案例和法条的使用方法不当是课程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常见的问题是简单罗列案例和法条,而未结合论文内容进行评述。或者完全以法条代替阐述,全文都是法条的堆砌。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选择法学方面的科研论文,先让学生阅读和学习。让学生从模仿开始,逐步掌握案例和法条在论文中的正确使用方法。

(五)存在学术不端行为随着互联网的使用和普及,学生能够非常容易的通过网络查找到大量的论文资料并直接使用。为严肃学术风气,在确定课程论文成绩前,学校应通过论文答辩掌握学生论文完成的真实情况,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受大班教学和学时数所限,让全体学生进行论文答辩难以实现。建议教师根据论文完成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课程论文答辩。笔者在实践中通常会选择两类论文进行答辩。一类是写得非常好的论文。此类论文答辩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做了文献研究和小组讨论。检验各小组成员对论文思路的熟悉程度,判断论文写作过程的真实性。另一类则是可能存在抄袭行为的论文。对于这类论文,在答辩前可要求学生提供参考文献进行比对,并对有疑问的部分进行标注,在答辩现场有针对性地提问。如有充分证据证明学生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则对该组成员的课程论文以零分计,学生将没有第二次修改和提交论文的机会。

三、结束语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2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 写作教学法 现状分析

1.前言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总体英语水平和考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但英语写作成绩并未取得应有的进步(潘钧,1999,cited in陆振慧,2003)。不光是本科四、六级考生写作成绩不理想(满分15分,平均分总徘徊在5~7分之间)(蒋家平,1995;简庆闽、陆建平,2000, ibid),就连一些TOEFL取得较高分,且在国外学习生活了一年以上的中国学生仍发现自己的写作能力很弱(曾凯等,2001,ibid)。如何有效地、系统地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许多大学英英语教师开始反思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写作教学法,并在将这些教学法引进中国英语写作教学课堂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和有益的尝试。

2.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方法综述对比

2.1 成果教学法(the product approach)

成果教学法认为写作与语言知识(linguistic knowledge) 相关,重点在于词汇、句法和衔接手段(cohesive devices)的正确使用(Pincas 1982, cited in韩金龙,2001)。这种教学法在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占据了长期的地位。该法在写作过程中严格遵循熟悉(familiarization)、控制写作(controlled writing)、引导写作(guided writing)、自由写作(free writing)的步骤,全然不顾思维活跃的大学生认知水平远远高于其外语水平(陈传礼,2007)。成果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提供“刺激”,学生做出“反应”的过程。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学生都没有自由创作的空间。此外,再加上它根据写作的最终成品来判断写作的得失成败,忽略了写作的过程,这就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秦秀白,2000, cited in韩金龙,2001)。针对成果教学法的不足,20世纪70年代国外出现了过程教学法(the process approach)。

2.2 过程教学法(the process approach)

过程教学法始于70年代。顾名思义,它把写作视为一个过程,而不仅仅着眼于最终的写作成果。Guth(1989)把写作过程分为五个阶段,Keh (1990)分为七个阶段。秦秀白(2000)把写作过程看作是三个阶段。虽然大家对此意见并不统一,但过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共同的:它注重诸如从构思、资料收集、写作、修改到定稿等所有写作活动(Tribble 1996:37)。照过程教学法的要求,老师在写作过程中主要起辅助作用,重在开发学生的潜能。在这种练习过程中,学生不是学习(learn)而是获取(develop)写作技巧(writing skills),这种获取是一个无意识的潜移默化过程(韩金龙,2001)。过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注重写作技巧,认为写作过程中学生课前准备对写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但其缺点在于没有注意到文章体裁的区别,而对各种文体的写作都采用了同一套路,过于呆板(ibid)。

2.3 体裁教学法(the genre approach)

相对于成果教学法和过程教学法而言,体裁教学法出现的较晚一些。把体裁理论(genre theory)和体裁教学法介绍到国内也是最近两三年的事(秦秀白,1997,2000;韩金龙、秦秀白2000;方琰1998;王士先1998, cited in韩金龙,2001)。体裁理论认为交际目的是体裁的决定性因素,不同的语篇体裁(如求职信、科研论文、法律文书等)被用来实现不同的目的。体裁教学法强调三阶段写作教学模式:范例、仿写、写作。认为学生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模仿和分析范文提高写作能力。实质上,我们通过分析历年四、六级考题作文题目不难发现这种方法在应试和能力提升方面确实有一定的优势。虽然由2003年6月月以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作文题开始发生了一些较为明显的变化,它从以写作说明文或议论文为主变成更为灵活的写作方式,其中有描写、叙述、说明等多种形式(何芸,2005),但实际上从文体学意义角度,即按照写作的目的和表达的方法上讲我们把作文分为四类:记述文(narration)、描写文(description)、说明文(exposition)、议论文(argumentation)(ibid)。如果我们能把上述文体的语言风格和写作特点通过范文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熟练并最终能够通过仿写的方式予以练习、掌握的话,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Heather Kay与Tony Dudley Evans(English for Specif ic Purposes杂志的主编之一)曾举办过主题为“体裁教学法在第二语言教学(特别是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的专题研讨班,参加的就有来自澳大利亚、斐济、德国、中国香港、印尼、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地的48位代表(Kay &Dudley Evans 1998, cited in韩金龙,2001)。这一事实也表明体裁教学法扩大到世界许多国家、地区,已经是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韩金龙,2001)。虽然该方法有上述优点,但这种方法也存在着对写作技巧不够重视、学生较为被动等问题(ibid)。同时这种方法同成果教学法一样,认为写作同语言知识联系紧密。这样的一个后果就是没有注意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物质基础”,亦即写作素材的积累和信息量的输入。如果没有此作前这些“物质基础”的话,我们的写作就算掌握了各种文体的特点和语言风格,恐怕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近年来,该理论进一步发展为过程体裁教学法(the process genre approach),以期完善体裁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Badger &White 2000; 韩金龙,2001)。但该理依然尚处在探索、实践阶段。为了解决在写作中素材不足、“无话可说”的这种产出能力不足现象,一些英语界同仁提出了从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角度来提高大学英语写作。

2.4 阅读与大学英语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两句古诗充分说明了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但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中对各门课划分过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分离,“使综合课教师放松了写作教学的责任感,使写作教学失去了很多宝贵的写作素材”。(杜金榜,2001, cited in陆振慧,2002)。但事实上阅读是意义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意义的创作输出过程,写作是一种模拟阅读的行为(刘成,2005;谢薇娜,1994)。此外,Wai - king Tsang (1990)对写作和阅读的关系作了实验研究,认为尽管阅读不能提高全面的写作能力,但对写作的很多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尤其可以增加一般知识,帮助拓展写作内容等(陆振慧,2002)。这种方法对于将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缺乏必要语境和外部信息输入(input)的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接触大量的、地道的书面语言,也只有在有足够量的输入前提下才会有输出。通过阅读保证足量的语言输入应是加强写作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途径。

2.5 图式理论和外语写作

“图式理论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F・C・Barlett上世纪30年代在其著作《记忆》(Remembering)中提出的”(张宁,2007)。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图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式(formal)图式,一类是内容(content)图式。形式图式包括语法知识以及有关不同类型原文的知识,如风格的差别、描写、记叙、议论、说明等。内容图式包括有关事物、事件内容的知识图式,如庆祝新年、中国改革开放等(李明远,1998;许雪芬,2004)。该理论认为写作是两种图式结合的产物。事实上从上面对两种图式范畴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形式图式属2.3中的体裁法的内容,而内容图式的内容则属于写作的素材和“物质基础”,这是2.4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所力图解决的问题。虽然图式法试图从认知的角度来解释写作的过程,但同体裁法和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相比,属于对同一问题不同视角的看法。

2.6 中英文差异对比法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上述各种写作教学方法,由2.1-2.5都是在力图解决写作过程中内容和形式的问题。其中一些方法强调了模仿亦即仿写在写作练习中的重要性。这些方法对于将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中国学生来说当然有着重要意义。但这些方法并没有解决一些问题,比如中国学生在解决了单词和语法问题,在了解了不同的文体风格之后为什么最终还是写出了中式英文这一问题的本源。事实上,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少语言学家和学者都在研究这一问题的根源,那就是思维对语言的影响。早在19世纪,德国的语言学家洪保特(Wilhelm von Humboldt)就提出了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刘润清,1999:57),以及20世纪受其观点影响的萨皮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刘润清,1999:179-185)也指出了思维和语言间的相互作用。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注意到:内容贫乏、连贯性差、语言干瘪、缺乏一致性、中心不突出、汉语式篇章结构等才是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最突出的问题。(马广惠、文秋芳,1999;王亚同、Jan Nash ,2000 ;蔡基刚,2002 , cited in陆振慧,2003) 这些错误皆由语篇意识差、语篇知识欠缺所致(ibid)。于是近年来中英文差异对比,尤其是在句式(流水句和树状句、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人称物称、形合意合等)和篇章(比如段落划分、段落主题句发展模式、主题思想的表达)等方面的差异对比分析有了较为详细的论述。而且这种观点认为在在保证大量英语输入的前提下,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对英汉两种思维模式及语言结构进行分析对比,使学生意识到英汉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在语言结构上的体现是非常有必要的。(刘宓庆,1993;蔡基刚,2003;施慧英,2005;郭丽君,2005;李文建 & 宋琳琳,2007)。

3.小结

以上我们简要综述了写作教学中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体裁教学法、阅读与写作结合法、图式法和中英文差异法各自的特点。事实上,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且学生英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写作教学初始阶段可以采取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模式,加大初学者的信息输入。在学生有一定积累的基础上结合体裁教学法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和语言风格,与此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中英文思维之间的差异在语言结构上的体现,并通过不断的操练能熟练应用上述方法。总之,要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不仅要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而且还需要掌握因不同思维模式和文化背景而形成的英语特有的句法和篇章结构模式,养成英语思维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英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Badger R, White G. A process genre approach to teaching writing [J]. EL T Journal, 2000, 54(2):153-60.

[2]陈传礼.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曲靖师范学院报,2(2007):109-113.

[3]蔡基刚.英汉写作修辞对比[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郭丽君,邓鹂鸣.汉英对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2005):92-95.

[5]何芸.大学英语写作改革及发展趋势[J].云梦学刊,3(2005):130-131.

[6]韩金龙.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J].Foreign L anguage World 4(2001):35-40.

[7]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陆振慧.语篇分析与英语写作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4(2003):96-99.

[9]刘宓庆.思维方式表现法和翻译问题[J].现代外语,1(1993):12-15.

[10]刘成.大学英语写作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教学方式探讨[J].河海大学学报,2(2005):86.

[11]李明远.1998.图式理论和外语写作[J].四川外语学报,2(1998):69-71.

[12]李文建,宋琳琳.英汉差异对比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4(2007):121-125.

[13]施慧英.英汉思维模式与大学英语写作[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2005):59.

[14]Tribble C. Writ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15]许均. 论翻译的层次[J].现代外语,3(1989):63-70.

[16]许雪芬.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写作[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4(2004):72-74.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3

医学论文的撰写方法,不单是一般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而是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在文字上的一种科学的表述和再提高,是撰写者在实际过程中知识广度和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医学科学自身发展的结晶。医学论文的撰写一般分为资料的准备、构思、拟定提纲、拟写草稿、修改等过程。

㈠、资料的准备

首先是围绕问题收集资料和研究资料,虽然在课题研究或临床观察之前,已对有关资料和学术动态进行了搜集和分析,但是在撰写科研论文时仍要查阅大量有关文献,以作为对已掌握的文献的补充、有人作过统计,国内外多数科学工作者查阅文献的时间约占整个科研工作的三分之一,如果没有这些最新的参考文献,要想使

论文达到新颖和独创性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查阅搜集文献在整个科研和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搜集资料的目的,是为撰写论文开拓思路,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在搜集资料时,应根据论文的需要,把与科研课题有密切关系并要引用的资料做好卡片,注明文献的出处、作者、题目、杂志名称、卷、期、页数、年代等,漏一不可。否则等到文章写好后,注明参考文献时才发现缺少项目,又得重新查找,白白浪费时间。

一般搜集资料分三步法:①根据研究课题选择检索工具;②确定检索方法;③查阅原始文献。搜集论文需要的文献资料应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在方法上沿用前人的,或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②在理论认识上支持本文观点的;③前人研究的结论与自己文章所述不同,需要加以说明的;④前人对本文所研究的

问题存在争议和正在探讨的。将这些资料搜集好后,编好序号,以备撰写文章时使用。

其次是对研究材料的准备工作,它包括对材料的取舍和整理,对实验观察数据资料的分析处理,合理选用适当的图、表和照片等等。这部分工作有时在试验结果分析时已经完成。

第三是提炼观点,明确结果,提出结论。在上述准备工作完成以后,要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和实验观察所得的资料,重新核对试验设计中所包含的思想,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一下设计中哪些观点在理论上成立,而在试验中得到证实;哪些观点在试验中没有得到证实或未完全证实,需要修改;哪些现象和指标超出原

来设想,而且可能有新的启示,需要进行新的分析。通过对试验材料的分析,提炼出试验材料能说明的观点和能得到的结果,提出结论,使试验材料和理论认识充分结合起来。

通过以上的准备工作,使理论和实践达到充分的统一,从而提高论文的水平。

㈡构思

构思是对整个文章的布局、顺序、层次、段落、内容、观点、材料、怎样开头和结尾的思维,构思是写文章不可缺少的准备过程,构思时文章的主题中心要明确,用以表现的材料要充分、典型、新颖,结构上要严谨、环环相扣,只有潜心构思,才能思路流畅,写好提纲和文章。

㈢拟定提纲

撰写论文之前,应先拟定提纲作为全文的骨架,使其形成结构,疏通思路的作用。拟定提纲,一方面可帮助作者从全局着眼,明确层次和重点,文章才写得有条理,结构严谨。另一方面,通过提纲把作者的构思、观点用文字固定下来,做到目标明确,主次分明,随思路的进一步深化,会有新的问题、新的方法和新观点的发

现,使原来的构思得到修改和补充完善。

提纲是论文的轮廓,应尽量写得详细一些,提纲的拟写多采用标题式和提要式两种。

标题式提纲,以简明的标题形式把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用最简明的词语标示出某部分或某段落的主要内容,这样既简明扼要,又便与记忆,是医学科研工作者常用的写作方法。例如实验研究型论文提纲通常用以下结构:

题目:……

1、课题对象:

①课题的提出;

②研究的目的。

2、材料与方法:

①实验目的、原理、条件、仪器和试剂;

②实验方法:分组情况,观察指标,记录方法;

③操作过程;

④出现问题和采取的对策。

3、结果与分析:

①结果;

②统计学处理;

③结果的可信度;

④再现性。

4、讨论(结论)。

5、参考文献

提要式提纲,是在标题式提纲的基础上较具体较明确提要式地概括出各个层次的基本内容,实际是文章的缩写。

以上两种提纲形式,可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选用,无论选择那一种,其目的在于启发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作者应做到既有纲可循,但又不拘泥于提纲,尽可能地拓宽思路,才能写出好的论文。

㈣、拟写草稿

拟写草稿就是根据提纲,把要写的内容依次连接起来,把实验数据和资料进行归类分析。它是对论文内容和形式的再创造过程,也是论文写作最重要的阶段。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4

关键词: 二语写作;教学方法;现时―传统写作

二语写作教学方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历了不断变化、不断完善的过程。每一种写作教学方法的产生都有自身的起因和条件。当人们意识到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不再能有效地促进二语写作时,新的写作教学方法也就产生萌芽了。二语写作教学方法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循环发展的历史。一种写作方法的全盛意味着其消退的开始。一种写作方法的消退又意味着另一种方法孕育与发展的可能。

一、控制性写作教学方法

许多学者认为,二语写作教学方法是由二语的口语和听力教学方法发展而来的。在20世纪60年代初,听说教学方法(the audio-lingual approach)在二语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很多二语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了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掌握各种语法和句法结构。因此,控制性写作教学方法便应运而生。控制性写作方法来源于Charles Fries的口语方法。他认为,就建构语言学而言,语言就是说话;从行为主义者的心理学角度看,学习就是一种行为习惯的形成。而学者Pincas认为写作主要集中在形式的准确性上。写作教学中要求严格使用控制程序,逐步形成习惯,避免由母语的干扰所造成的形式上的错误,切实增强适当的二语行为。所以,早期的二语写作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形成语言行为习惯,并针对这一目的进行大量的写作训练。学生用所给的材料严格按上面的规定进行练习,这样写作中就很少犯错误,而且也能相对容易地进行大量的写作训练。

然而,控制性写作方法强调的是语言结构的准确性,而不是语言的熟巧性和创造性。Erazmus 和Briere主张写作训练应该以自由写作的形式呈现,也就是作者取向的写作,逐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控制能力,提高写作的熟练程度。控制性写作要求写作者正确地运用以前学过的语言结构。语言教师就是读者,起着编辑和校对的作用,对作文表达的观点和质量不甚关心,而是注重语言形式。二语教学课堂是写作的背景,忽视了读者和写作目的在写作中的作用 。

二、现时―传统修辞写作教学方法

随着写作理论的不断丰富,人们逐渐意识到控制性写作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二语写作的需要。写作不仅仅是建构语法正确的句子,而且要写出题材、形式广泛的作文。现时-传统修辞法开始在二语写作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这种方法是把母语写作教学中现时-传统模式的原理与Kaplan的对照修辞理论结合起来。Kaplan认为本国语对二语写作的干扰不是句型,而是修辞。所以要对学生进行修辞方面的训练,而不是句法方面的训练。有必要给学生提供一种修辞形式让他们模仿。根据Tony Silva的观点,这种写作方法注重写作风格、段落组成和文章整体篇章结构的运用、构思和训练。同时侧重训练各种各样写作技巧,如阐述、举例、比较、对照、分类、定义、评论和分析等。强调文章结构的整体性以及写作文体,即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训练。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技巧,教师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训练学生段落和篇章写作能力。教师根据学生最后交上的作品评价学生的句子、段落和篇章结构组织和行文能力,教师据此写出评语,给出分数。该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行为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也体现了语言学得的语言心理学意义。我国外语写作教学长期以来就是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我们称它为成果教学法。上的语言处理过程及构成的观点相吻合。

三、过程写作教学方法

西方学者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分析,认为写作过程中其行为运行常常是重复性,其演进是非线性的。Tony Silva认为,“写作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只是线式的计划-纲要-写作的过程”,而是要像母语写作那样在创作过程中寻找新的思想。二语写作者在创作和表达思想时要用和母语写作类似的策略。Zamel认为,创作过程不是预设性的,也不是线性的,而是探索性的,创作就是思考的过程。Emig的个案研究和原案分析是对二语写作教学研究的一个突破,它被认为标志着写作过程认知研究的开始。她要求在活动过程中要特别注重预先计划和编辑。要注重把作者写作中出现的错误当作数据的来源。 Flower 和Hayes从70年代末开始对过程写作认知模式进行研究,大大推进了过程写作运动的进程。其观点是:创作过程中各种活动是相互联系的,反复发生,有可能是同时出现;创作是一种目的性的活动;熟练的作者与初学者的创作是不同的。

按照以上学者写作教学的理论,二语写作不再是对语篇信息机械的、简单的排列和组合;课堂写作活动不再是学生单打独斗,教师仅有总结性反馈的过程;依托语法或语言知识,采用纲要-写作-编辑的线性写作模式渐渐走进历史。过程写作教学方法主张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给予适度的帮助和指导,要求学生初学写作时不要刻意追求语言形式上的准确性,只关注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要在写作过程中通过不断反馈,发现新的思想观点、新的句型、新的词汇的用法,积累积极词汇,熟悉写作风格,掌握写作技能,体验写作过程的乐趣。

四、均衡写作教学方法

Raimes认为,有多少教师就有多少教学风格,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学习风格。就不同或相同的时空而言,写作教学方法在某些方面完全可能是重叠的、或是共享的。在写作课堂上很少发现教师只单独采用一种方法而拒绝兼用其它方法。虽然写作教学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但都不是孤立存在,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课堂写作教学活动不是由单一方法操控和渗透,而是多种方法兼容并蓄的过程。尽管这些技巧和方法的命名不尽相同,但它们有着相似或相近的理论与实践的假设基础。即写作本身是文本的建构,文本是创作的最终结果,写作是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写作者是为了读者和特殊目的而写,写作过程既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说,二语写作教学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各种写作方法和策略相互作用,权重和均衡的过程。Hobelman 和 Wiriyachitra把他们倡导的方法命名为现作教学法(Modern approach)。其方法是把交际法与过程写作法相结合的一种写作教学方法。以上理论通常有三种依据:(1)写作是为了与读者进行交流;(2)写作是为了达到特殊的目的;(3)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样写作被认为是目标取向的交际行为、认知行为,写作也是复杂的心智和情感过程。它要求学生时刻想着读者和写作目的。强调的是意义,而不是形式。写作不仅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种交流的行为。写作者心中要时刻装着读者和写作目的。写作者要有意识地预期读者阅读的期望、态度、兴趣和阅读目的 。

按照最新的写作教学理论,写作教学要求学生既要重视写作的过程,也要重视写作的产品。写作过程是独立学习的重要部分。均衡写作教学方法能鼓励学生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而不是传统的、机械的行为操练。总之,在写作课堂里要把以过程为主和以结果为主的方法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和读者,既要重视合作式的学习方法,也要强调给学生不同类型的范文进行学习的重要性,还要给他们大量的机会进行各种写作练习,以满足课外真实世界的不同需要。

五、结论

无论是控制写作方法,还是现时传统修辞方法、过程写作方法,或是均衡写作方法,二语写作教学方法体系或方法论都是学校教育演变和发展的产物。它的发展既涉及语言因素,也涉及写作者的个体发展因素,同时还涉及社会种群文化因素。尽管每种写作教学方法的理论和实践主张不甚相同,但都能折射出教育的时代性。二语写作教学方法体系既继承了语言写作的传统精华,也融进了时代的教育要求和特点。从强调写作中语法、句法技能的掌握和语言结构准确性的把握到主张写作的过程性和写作中方法运用的均衡性,体现了二语写作教学方法从重视语言知识到关注人的生长与发展的演变过程。在我国,英语作为外语其写作教学方法基本上学习和采用西方二语写作的教学方法。由于我们对其写作教学方法研究的历史不长,本土化程度不高,加之各种原因困扰着英语写作教学方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所以,汉语背景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的研究依然任重道远。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Tony Silva, Second Language Composition Instruction: developments, issues and directions in ESL. Second Language Writing-Research Insights for the Classroom Edited by Barbara Kroll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5

1.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

由于在职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态度。笔者发现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认识不足和主观态度不认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投入的时间极其有限,花费的精力少之又少。在部分学生看来,论文成绩不会影响其毕业,在这种功利之心的支配下,产生一种应付的心态;另外,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已是成年人,指导老师不会太严格,老师一定会让过关的,只要应付一下就行了,这就导致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出现消极的情绪,毕业论文问题较多。

2.学生盲目选题

选题缺乏科学性,缺乏现实指导意义。学生在选题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一时兴趣来定题,而且学生选题时对课题的了解不够充分,也没有一定的资料积累,只是很表面地根据题目来判断是否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因此这样盲目选题,导致论文写到一半后发现写不下去了,想要更改课题,或者只能勉为其难,硬着头皮往下写。还有个别学生选题时特别被动,没有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选题时举棋不定,最后甚至要求指导教师直接给他命题。

3.学生缺乏撰写论文的相关知识和能力

由于不少学生对如何撰写毕业论文知之甚少,平时又不注重对相关专业课题的思考、钻研,直到要毕业时才匆匆上阵。既不了解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也不知晓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和毕业论文的基本格式,更谈不上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盲目地选题、定题,这必然会影响论文的质量。

4.学生论文的书写格式不规范

学生对论文写作环节了解不到位,导致论文的格式不够规范。不少学生把论文的大写、缩写、斜体、字体、标题、序号、列举、著录等都当作枝节小事,无关紧要,完全忽略了这些方面的要求。因此,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论文的标题空泛,旨意不明,拟写的提纲、摘要、关键词不具备应有的功能;列出的参考文献不够规范,其结果是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很难达到教学要求。

5.学生语言基本功差

较突出的问题是言语的表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论修养与思辨能力,不会借助相应的理论知识对其论点予以逻辑分析,也不善于以清晰的思路、严密的论述阐明自己的观点,这就使得论文思路不清晰,论证层次欠分明。(2)英语语言功底差,用词、语法错误百出,有的学生不会用英语表达,只好借助电子工具,结果机器翻译的东西,内容可想而知。可见,语言基本功成了影响论文质量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6.与指导教师配合不力

大多数学生根本不清楚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对写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不清楚,甚至是毫无计划。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学生能够及时和指导老师沟通并请教老师,很大部分因素是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就是随便写写,于是我行我素,东拼西凑将就了事。结果是指导老师经常抱怨老是联系不到他们的学生,因为学生总是以工作太忙为借口。

二、导致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

1.学生的学习动机

很多学生表明自己读书就是为了增加就业砝码,说白了就是“混文凭”。这样不纯的入学动机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缺乏研究意识。安心学习、静心做学问对他们来说是不可能的事。他们的主要注意力不在学习和科研上,而在于其结果;其努力的目标不在于如何去完成任务,而在于完成任务的回报。为了文凭而学习成了部分学生的真实写照。因此,此类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会寻求用最少的时间完成学业,以最小的努力获得足够的学分和完成粗制滥造的毕业论文。

2.学校的课程设置

目前我校成人教育课程设置上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专业课相对较多,综合实践课少;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因人设课”现象较普遍。这就导致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不够宽厚,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十分肤浅,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缺少问题意识,不会发现问题。另外,学生学习的很多知识要通过实践才更有意义和价值,而理论课多,实践课少会影响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仅停留在课本上,不能通过相应的科研实践使其变成自己的知识,同时阻碍了学生进一步开展创新活动。同时,我国大部分成人教育培养缺少论文写作课程,因此学生在学习阶段很少参与科学研究,没有科研论文写作的经验。进入写作阶段也是从模仿论文写作起步的,由于缺少论文写作方法和技巧,到了写论文的时候就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三、解决对策

为了加强本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管理,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实现培养目标,针对本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学生对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

无论是学校还是指导教师,都应向学生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把毕业论文写作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认识到毕业论文写作是完成本科教学内容的重要步骤,是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学生毕业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强化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内在需求。从以往的经验和现实的情况看,即便将来毕业生不是主要从事研究工作,专业写作能力的强弱同样会影响到其择业和未来的职业生涯。

2.完善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式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6

医学论文的撰写方法,不单是一般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而是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在文字上的一种科学的表述和再提高,是撰写者在实际过程中知识广度和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医学科学自身发展的结晶。医学论文的撰写一般分为资料的准备、构思、拟定提纲、拟写草稿、修改等过程。

(一)、资料的准备

首先是围绕问题收集资料和研究资料,虽然在课题研究或临床观察之前,已对有关资料和学术动态进行了搜集和分析,但是在撰写科研论文时仍要查阅大量有关文献,以作为对已掌握的文献的补充、有人作过统计,国内外多数科学工作者查阅文献的时间约占整个科研工作的三分之一,如果没有这些最新的参考文献,要想使论文达到新颖和独创性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查阅搜集文献在整个科研和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搜集资料的目的,是为撰写论文开拓思路,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在搜集资料时,应根据论文的需要,把与科研课题有密切关系并要引用的资料做好卡片,注明文献的出处、作者、题目、杂志名称、卷、期、页数、年代等,漏一不可。否则等到文章写好后,注明参考文献时才发现缺少项目,又得重新查找,白白浪费时间。

一般搜集资料分三步法:

①根据研究课题选择检索工具;

②确定检索方法;

③查阅原始文献。

搜集论文需要的文献资料应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在方法上沿用前人的,或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

②在理论认识上支持本文观点的;

③前人研究的结论与自己文章所述不同,需要加以说明的;

④前人对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存在争议和正在探讨的。将这些资料搜集好后,编好序号,以备撰写文章时使用。

其次是对研究材料的准备工作,它包括对材料的取舍和整理,对实验观察数据资料的分析处理,合理选用适当的图、表和照片等等。这部分工作有时在试验结果分析时已经完成。

第三是提炼观点,明确结果,提出结论。在上述准备工作完成以后,要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和实验观察所得的资料,重新核对试验设计中所包含的思想,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一下设计中哪些观点在理论上成立,而在试验中得到证实;哪些观点在试验中没有得到证实或未完全证实,需要修改;哪些现象和指标超出原来设想,而且可能有新的启示,需要进行新的分析。通过对试验材料的分析,提炼出试验材料能说明的观点和能得到的结果,提出结论,使试验材料和理

论认识充分结合起来。

通过以上的准备工作,使理论和实践达到充分的统一,从而提高论文的水平。

(二)构思

构思是对整个文章的布局、顺序、层次、段落、内容、观点、材料、怎样开头和结尾的思维,构思是写文章不可缺少的准备过程,构思时文章的主题中心要明确,用以表现的材料要充分、典型、新颖,结构上要严谨、环环相扣,只有潜心构思,才能思路流畅,写好提纲和文章。

(三)拟定提纲

撰写论文之前,应先拟定提纲作为全文的骨架,使其形成结构,疏通思路的作用。拟定提纲,一方面可帮助作者从全局着眼,明确层次和重点,文章才写得有条理,结构严谨。另一方面,通过提纲把作者的构思、观点用文字固定下来,做到目标明确,主次分明,随思路的进一步深化,会有新的问题、新的方法和新观点的发现,使原来的构思得到修改和补充完善。

提纲是论文的轮廓,应尽量写得详细一些,提纲的拟写多采用标题式和提要式两种。

标题式提纲,以简明的标题形式把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用最简明的词语标示出某部分或某段落的主要内容,这样既简明扼要,又便与记忆,是医学科研工作者常用的写作方法。例如实验研究型论文提纲通常用以下结构:

题目:……

1、课题对象:

①课题的提出;

②研究的目的。

2、材料与方法:

①实验目的、原理、条件、仪器和试剂;

②实验方法:分组情况,观察指标,记录方法;

③操作过程;

④出现问题和采取的对策。

3、结果与分析:

①结果;

②统计学处理;

③结果的可信度;

④再现性。

4、讨论(结论)。

5、参考文献

提要式提纲,是在标题式提纲的基础上较具体较明确提要式地概括出各个层次的基本内容,实际是文章的缩写。

以上两种提纲形式,可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选用,无论选择那一种,其目的在于启发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作者应做到既有纲可循,

但又不拘泥于提纲,尽可能地拓宽思路,才能写出好的论文。

(四)、拟写草稿

拟写草稿就是根据提纲,把要写的内容依次连接起来,把实验数据和资料进行归类分析。它是对论文内容和形式的再创造过程,也是论文写作最重要的阶段。 草稿的拟写方法有多种,实验研究论文的撰写多采用顺序写作法,即按照医学论文的规范体例或提纲顺序阐述自己的观点,分析实验数据。也可采用分段写作法,此种写作法多是作者对论文的中心论点已经明确,或提纲已形成,但对某一层次的内容没有把握或没有考虑成熟,而暂放一下,可先写好已经成熟的段落内容,待内容成熟或进一步实验后再写作,这样不受顺序的先后限制,采取分段写作,最后依次组合而形成初稿。完成全文后,需进行前后对照检查,使全文风格一致,层次清楚,衔接紧凑,这种写法最好每次完成一个完整的部分。

(五)、修改

修改是论文写作中不可缺少的工作。无论是初写者还是经验丰富的作者,在初稿完成后都要经过一番审读、推敲、修改才能定稿。有人认为完成初稿只是完成写作的一半工作。作者把自己的科研成果以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搞科研费心事,写作费心事,修改更费心事。修改是对初稿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对文字进一步加工和润色,对观点进一步订正。

修改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即文题是否相符;

论点是否鲜明;论据是否充分;

论证是否严密;

布局是否合理;

结论是否科学客观;

用词是否符合医学术语;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7

“共生写作”给作文教学带来了什么?

主持人语

“共生写作”,是黄厚江老师“共生教学”的思想在作文教学上的体现。共生写作教学主张:用作文教作文,在作文中学会作文,老师和学生一起写作文。共生写作教学有丰厚的实践土壤,操作性强,成效明显,深受一线教师欢迎。本期,特邀请“共生写作”首创者黄厚江老师谈谈共生写作教学带来的几个转变,帮助我们加深对共生写作教学的认识。徐飞老师对共生所引发的关系重建做了深入的思考,向浩老师就一节课例分析了共生写作教学与传统写作教学的异同,李永红老师对共生写作与生活化写作在使用文本方面的共通点进行了梳理。四篇文章,既有宏观的理论探索,也有微观的课例分析,相信会激发起大家的共鸣与思考。

本期主持:徐飞

我们从成功的写作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共生写作的教学方法之后,有不少教师问:什么是共生写作教学呢?共生写作教学有什么样的价值呢?共生写作教学和其他写作教学方法有什么不同呢?这里我们对最后这个问题做简略回答。简单地说,共生写作教学的特点是实现了“四个转变”。

一、把“结论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

我们一直以为,结论教学是语文教学最为普遍也是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这是语文教学低效率的主要原因。语文共生教学就是针对语文教学的结论化和过程缺失,在丰富的课堂实践和大量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共生理论总结提出的教学方法。

所谓结论教学,就是教学过程以结论为中心,把结论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学生掌握结论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或者是直接将现成的结论传递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被动接受现成的结论,或者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为了推导、印证一个既定的结论。

结论化写作教学的常见表现,就是教师出题目、学生写作文的反复循环。学生就是反复写,教师就是反复打分数,写评语。所谓写评语,常常就是给学生的作文贴一个结论性的标签,评价学生作文好还是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结论性的作文指导课,就是讲写作知识,讲写作技巧,讲高考、中考的评分标准,就是告诉学生什么样的作文是好作文,什么样的作文能得多少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以结论为中心的写作教学其实既没有“教”也没有“学”;即使有“教”有“学”,“教”和“学”也是脱节的,教师的“教”并不能对学生的写作发生作用。

在结论式的写作教学之中,写作课上没有写作,教师没有写,学生也没有写。我们常常看到写作教学课上,要么是以读为主,读名家作品,读学生优秀作文,读中高考的满分作文;要么是以讲为主,讲写作的道理,讲写作知识,讲写作方法,讲写作技巧,讲评分标准。而共生写作教学的核心主张是用写作教写作,在写作中教写作,大家一起学写作。在写的过程中学习写作知识,感悟写作规律,掌握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共生写作教学的写作过程,是一个互相唤醒、互相引领、互相促进的写作过程。教师用自己的写作体验唤醒、引领、激励学生的写作,学生也用自己的写作体验互相唤醒、互相引领、互相促进。

二、把教师由“教练”变成“陪练”

教师在作文教学课堂中应该是什么角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表现。有的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中的角色就是交通警察,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指出学生有没有违规,在哪里违了规;有的教师在作文教学课堂中就是法官,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宣判学生在哪些方面违背了法规,应该受到什么样的处罚;有的教师在作文教学课堂中的角色就是裁判,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判定学生作文的优劣,谁应该获得什么样的奖惩;也有的教师在作文教学课堂中的角色是编剧和导演,他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编写好的剧本和要求演出;也有的教师在作文教学课堂中的角色就是教练,他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应该怎么写作文。大概最后一种认识和做法最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可,不少老师也是自觉地承担这样的角色。

应该承认,在前面种种角色定位中,教练的角色是比较合理的。假如真的是一位懂写作、会写作的教师,或许真能成为对学生很有帮助的教练。假如教师自己本来就不懂写作、不会写作,或者以前曾经懂、曾经会,而现在已经很久没有下水了,甚至身体早就发福了――即使下了水也游不动了,只是站在岸上根据游泳的书本讲一些游泳的知识和方法,对于学生的写作帮助肯定就不大。其实,即使真的懂写作的教师,站在岸上讲述写作的知识和道理,也不如跳进水里和学生一起游泳,一边游一边指导,对学生的帮助更大。

而在共生写作教学之中,教师的角色是教练但同时更是陪练,是自己跳进游泳池或者跳下河和学生一起游泳。跳进了水里,和教学对象的距离更近,更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能够更好地融合。共生写作教学,最基本的课型之一就是师生共生写作,即教师参与学生的写作过程,学生参与老师的写作过程。这种师生相互融合的写作活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能够最直接地影响学生的写作方式、写作行为,改善学生的写作过程。

学习场理论也可以充分说明这一转变的重要性。场的概念来自物理学。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的确存在,比如引力场、磁场等。著名心理学家勒温最早将“场”这个概念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学习场这一概念。他认为,学习是场的认知结构的变化,是指和谐的多元互动的学习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过程诸要素完美结合、和谐共振的一种具体的学习场景、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协调的学习环境。学习场的构建,意味着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不再立足于教学系统之外,而是系统中的一分子,作用于学生的学习,积极地参与学生经验的变革;同时,教师自身也反作用于学生,成为交互教学中的一种能力的存在。教师由“教练”变成“陪练”,就是把自己置于课堂学习的系统之内,而不是置身其外。

三、把“个体写作”变成“群体写作”

传统的写作和写作教学,都是非常个人化的,都是相对封闭的。而共生写作教学,开放了个体的写作空间,把个人化的写作行为集体化,这对于提高写作课堂教学的效用,意义是显著的。它一方面充分发挥了教学现场的作用,利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写作的活动,丰富写作体验;另一方面,它优化了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同伴关系,让写作的主动者带动写作的被动者进入写作的境界,让写作的先进者带动相对的后进者融进写作的过程。一般认为,最理想的教学现场也就只是一个合适的教学情景,而共生写作教学特别注重发挥学习现场的教学价值。共生教学认为,教学现场既是最好的教学资源,也是有效的教学手段,而这一点在写作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显著。叶圣陶先生曾经创办过一个“生生农场”,就是让孩子们自己学习种菜,学习种庄稼。这一理念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写作教学有着不同寻常的借鉴意义。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教师在作文评讲时,总是喜欢读优秀的作文,试图以此引领和改善其他同学的写作。这或许有一点作用,但不能不说这对作文教学的理解过于简单化。共生写作教学以为,就像大孩子带着小孩子做游戏,作文教学不只是读优秀的作文,而是让优秀的、会写作的同学带动其他同学一起进入写作的情景。大家一起讲故事,人人都能成为讲故事的高手;大家一起写作文,人人喜欢写作文。

学习场既是一种学习环境,又是一种学习系统,它是指所有事件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整体。它是这个整体中的所有人、所有事物发挥作用的关系场,是一种刺激、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在内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习环境”。“大家一起讲故事”的群体性的共生写作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具体的学习场景、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协调的学习环境,发挥这个“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整体”的作用,刺激促进学生的写作活动。学生的写作不再是孤立的、被动的,而是在一种合作的、开放的、主动的、活跃的氛围中进行。

四、把“割裂的写作”变成“融和的写作”

共生写作教学反对以写作知识、写作理论、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以及名家名篇和学生优秀习作的阅读为主的作文教学,但共生写作教学并非不要写作知识,不要写作理论,不要写作方法,不要写作技巧,不要名家名篇和学生优秀习作的阅读,只是将这一切都融合在写作的过程之中;而不是像结论教学那样,把知识、结论、方法、技巧的学习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根本目的,而且把这些东西的学习完全外在于写作的过程。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8

一、依据中学生特点,合理组织教学

初中阶段是人生极为重要的时期,也是关键时期。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也应有进一步发展。各门学科都要求学生发展自觉观察力,但是初中学生在观察复杂事物或现象时,往往看不到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他们的注意力发展较为缓慢,记忆也停留在机械的记忆表层。想象多为有意识、有目的,想象中创造成分日益增多,情感发展正处于转折期,对意志、品质的理解往往还欠全面正确,心理发展与现实存在很多矛盾。根据以上中学生诸多特点组织学习好议论文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掌握议论文结构;2、体会文章中论点、论据和论证;3、把握议论文语言;4、效仿优秀文章的练笔。

二、课前组织预习、认真备课,把握课堂前奏

学生对刚接触议论文会发现有很多与其他文体不同点。例如,议论文重在说理,有一定的层次感。论点、论据、论证井然有序,语言严谨、准确,但又不乏生动性等特点。因此,课堂预习时,一定要把握学生对这些新事物好奇心理,有组织预习。

三、教会找论点、论据和论证的方法

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找论点,看一看作者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某一问题看法是什么。找论点方法很多,首先可以在文题中找;其次在文章开头找;再次在文章结成尾里找。有的文章在论据表述中突出论点。相继论点以后找论据,看作者用什么方式表述的,是用道理论述的,还是摆事实讲道理。论证主要是过程和方法。

多管齐下 殊途同归

教师撰写作文评语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而中学生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不稳定性,在写评语时一定要善于挖掘出掩盖在文字背后的学生的情感、态度并加以评价,用真心、诚心打动学生。我在平时撰写作文评语时,十分注重以下几点:

一、从语言来看,评语更加注重感情的交流

教师不仅在作前指导中贯彻了“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这一原则,而且在作文的评语中,也最注重“真情实感”。这种作文评价观充分体现了语文教育对人本主义的重视。作文评语就是一个体现――教师对学生作文中所表现出的感情表示自己的态度。

例如,一个学生的作文写自己怎样收养了一只被别人遗弃了的小猫,表现了一种对孤独可怜的动物的深切同情。我的评语就写道:“小猫的遭遇真可怜,它在雨地里发抖的样子和凄苦的叫声,使我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现在它终于有了一个体贴的朋友了,我真为它高兴。”我认为评语不应该是对学生作文作冷峻的评价,而应该是对学生内心感情的理解。只有这样的与学生心心相通的评语,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作文的价值,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有些语文教师平时很少写作,对于文章的构思和写作过程已经陌生,他们在“精批细改”时往往以单一的标准来评改,轻视与学生心灵的沟通。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被剥夺了,思维活动被忽略了,激情被抹平了,剩下的只能是不见成效的令人头疼的写作。

所以,我们写评语时要满怀深情,尊重学生的不同语言表现,多一点商量,多一点鼓励,多一点热情,如“瞧你这枝生花妙笔把公园写得多美呀!”“再读读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多想在你的作文里看到生动的表情和对话”……

二、从内容上,评语更加重视对写作过程的考查

我国学生的写作往往是一个封闭的、静态的过程,主要途径是课堂作文:教师当堂命题,学生当堂写作,然后是当堂收卷。教师评价作文一般分三步走:1、读通全文,在原文点画圈注:品味精妙的词句,改错字错词,找病句.2、精心点评:开篇是否新颖精练;选材是否扣题;语言是否流畅; 结构是否完整等等 3、总批:有何建议。 客观上讲,我们在写作数学评价上只注重结果,是人为地在学生头脑中事先划定一个框框,禁锢和限制学生对生活的自由表达。写作结果是很重要,但如果把它摆到第一位,可以说没有把握写作评价的关键。

我认为作文评价关注的不是写作的结果,而是学生写作的过程,如考查写作前学生搜集了哪些资料,考查学生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考查学生是否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考查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等。这种评价导向,促使学生既要奔波于图书馆查资料、奔波于社会搞调查,又要把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成文,还要排版设计,打印装订。

三、从方式来看,作文评价更加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我国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是教师的“一言堂”,好与不好由教师定。这种评价方式从某种意义上养成了学生的惰性,也淡化了学生的写作责任意识。

为提高评价的客观性,特别重视整合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力量。

(1)家长的参与在客观上形成了家庭与学校的合力,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例如,在学生写作《童年时代的回忆录》这一作文之前,先在《家长通知单》里请求家长谈谈对孩子成长过程的感想,并勉励孩子继续进步。学生的作文完成以后,教师常常请求家长对孩子的作文予以评价。这样,就建立了教师、学生、家长共同评价的体系,在学生作文后面设立“同学评”、“家长评”、“老师评”几个栏目。同学和家长的意见可以不拘形式,既可谈对作文思想内容的看法,也可以谈对作文词句和章法的看法,不求全面,有什么感觉就写什么感觉。老师的意见则可以全面些,并有一定的综合性。这种多元化的作文评价方式,促进了作者和读者之间感情的交流,给学生以多方面的反馈,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文章的优缺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写作兴趣。另外,由于教师评改作文的任务被多方面分担,吸收了多方面的意见,教师更有可能跳出就文论文的怪圈,给学生更多的交流、指导。

(2)让同学之间互相修改作文,互写作文评语; 让家长监督孩子是否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让老师对学生作文过程及结果进行终端评价。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9

不同学科都有着其独特的逻辑体系,法学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研究和论文撰写方法也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对于非法学本科的法学研究生而言,在法学研究和法学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难免会受到过去所学学科的影响。而本文正是基于对法学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逻辑体系——至少对于部分非法学本科的法学研究生而言——给非法学本科的法学研究生的学习带来的困扰的理解,结合阅读梁治平《清代习惯法》过程中对法学的研究思路进行的体会,对法学理论研究及法学论文的撰写进行了研究。不论是对于非法学本科的研究生还是对于法学老师而言,这样的研究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对于非法学本科的法学研究生而言,可以提供相应的学习借鉴;对于法学教学的老师而言,或许可以从这样的个案中发现非法学本科的法学研究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盲点,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升教学的效果。

二、《清代习惯法》研究及论证方法回顾

《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一书由梁治平著,并于1996年由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的《“法律文化研究中心”文丛》系列图书的组成部分,在《清代习惯法》的主题部分,作者共分十个部分对《清代习惯法》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作者不仅对“法”和“习惯法”的概念进行了回顾,并且对“社会”与“国家”的关系、“习惯法”和“习惯”和关系、“习惯法”和“社会”的关系以及“国家法”和“习惯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作者将习惯法的调查报告、清代与习惯法相关的官方档案以及清代的民间契约书作为研究的原始资料,以“习惯”与“习惯法”为研究的切入点,对“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研究。梁治平对“社会与国家”问题的研究,不论是研究的方法还是论证的方法都体现出一个法学理论大家所具备的特质,对其研究方法和论证方法的回顾和学习,不论对于法学理论学习、研究还是对于法学论文的撰写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一)《清代习惯法》研究方法回顾

文献积累在法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甚至有学者提出“法学就是法律文献学”的观点,在研究中,需要积累大量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研究文献和研究资料。梁治平在《清代习惯法》中对“社会与国家”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证的过程中,无处不体现出文献在研究中的作用,而文献的积累和使用,也是梁治平《清代习惯法》研究方法的重要体现。梁治平在《清代习惯法》中对文献的积累和使用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等三个方面。

在研究对象的文献积累和使用方面,梁治平在研究“清代习惯法”的过程中,不仅使用了前北京政府司法部1920前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民商事习惯调查的基础上印行的《民商事习惯调查报告录》,而且还使用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及其他档案馆的清代司法档案,并使用了大量的清代民间契约文书,这些数量庞大的资料都为梁治平研究清代习惯法提供了坚实的研究基础,而在《清代习惯法》中,作者也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充分的使用。

在研究方法的文献积累和使用方面,在《清代习惯法》的导言中,梁治平就大量的使用了罗伯托·昂格尔、黄宗智、沟口雄三和岸本美绪等学者的研究方法,在《材料、概念与方法》一章,作者更是直接将E.A.霍贝尔概念及方法体系引进到对清代习惯法的研究中。梁治平对研究文献的应用充分的体现出其对这些研究方法相关的文献的掌握程度,也反映出研究方法的文献积累和使用在法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在研究成果的文献积累和使用方面,在导言一章中,对罗伯托·昂格尔、黄宗智等学者的研究方法的引用的同时也是对其研究成果的使用,在《导言》一章中对梁启超和梁漱溟的研究成果的引用、在《民间法、习惯和习惯法》一章中对千叶正士的“法的三重结构”以及《再论习惯法》一章中对ArthurHendersonSmith、R.格尔巴特、胡先缙、MartinC.Yang等学者对“面子”的研究成果更是充分的体现出梁治平对既有研究成果的掌握程度,这些研究成果方面的文献积累对梁治平对清代习惯法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论证基础。

(二)《清代习惯法》论证方法回顾

在阅读《清代习惯法》的过程中,大量文献积累和使用不仅为结论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作者对各种论证方法的熟练使用也使得论证更为严谨。作者在《清代习惯法》中使用了大量的论证方法,本文并不一一进行赘述,仅就作者使用较多的演绎证明方法、归纳证明方法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方法进行回顾和说明。

演绎证明方法的使用方面,以《习惯法与国家法》一章为例,作者通过对“小传统”和“大传统”这一一般性原理和原则作为论据,对作为小传统的习惯法和作为大传统的国家法进行比较论证,并继而对习惯法和国家法的相互影响、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以及两者的联结人和联结点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说明。作者在其他章节中还有大量演绎证明方法的使用,这一方法的使用不仅使得论证更易于展开,而且为其结论的形成做了很好的准备,也使的整个论证过程更为合理和完整。

归纳证明方法的使用方面,主要体现在《再论习惯与习惯法》一章中,在该章中,作者在回顾E.Ehrlich、P.Bohannan、L.Pospisil、RoscoePound以及SybilleVanderSprenkel等人对“法”的定义的基础上对“法”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除此之外,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回顾已有的研究成果过程中,也大量的使用了归纳证明的方法。使用归纳证明的方法,通过以已有研究成果为论证的基础,对一般性的原理或论题进行的论证,使得所论述的原理和论题更为客观合理。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方法的使用方面,主要体现在《习惯法起源举例》和《习惯法制度考略》两章(虽然其他章节中作者依然有使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方法,但是以这两章的使用最为广泛),在习惯法的起源举例中,作者枚举了自然、社会变动、智虑者、祖先崇拜、迷信、感情、道德和流传等8种习惯法的起源,而在接下的“习惯法制度考略”中将习惯法的制度归纳为婚姻、析产与继承、永佃及一田两主、典与卖、找贴、会、中人等8个种类,作者通过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方法,有效的解决了在习惯法起源和习惯法制度论证中面临的困难,对习惯法的起源和习惯法的制度进行了论证。

三、法学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的常犯错误反思

在阅读《清代习惯法》的过程中,在被作者的研究方法和论证方法所折服的同时,也对一些广泛存在的法学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常犯的错误进行了反思,特别是对当年学术界在法学研究中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和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反思。与梁治平作为法学大家在《清代习惯法》中所体现出的丰富的研究文献积累和严谨的论证所形成对比的是,在当前的法学研究和法学论文撰写过程中常犯的错误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资料积累不足、研究方法选择不当和研究结论缺乏坚实的基础等三个方面。

在研究对象资料积累不足方面,在研究的过程中,在选择好研究的对象后,需要收集大量与之相关的研究资料,对于法学研究而言,由于法学研究的特殊性,在研究的过程中,不论是使用理工科以及管理学科的调查和统计的方法进行法学实证研究还是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都需要积累大量与之相关的研究资料,只有在丰富的研究资料和文献积累的基础上才能保证研究结论的客观性和公允性,而这,却恰好是非法学本科的法学研究生的短板。

在研究方法的选择方面,研究方法的选择需要依据研究的对象而定,在确实研究的对象后,需要根据所需要达成的研究目标选择合理的研究方法。而对于非法律本科的法学研究生而言,由于缺乏系统的法学理论学习,在进行法学研究的过程中掌握的研究方法相对较少,在选择研究方法时也缺乏应有的灵活性。

研究结论缺乏基础,即论证的严谨性方面,其本身也是由于研究对象资料积累不足和研究方法选择缺乏灵活性的直接结果,在法学研究和法学论文撰写过程中容易出现简单罗列观点、论证不合理以及逻辑不合理的问题。

四、法学理论研究及论文撰写方法的建议

对于当前的法学研究和法学论文撰写过程中常犯的研究对象资料积累不足、研究方法选择不当和研究结论缺乏坚实的基础等问题,应当分别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克服。特别是对于当前的法学理论研究和论文的撰写,更是应当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克服,提升自身的法学理论研究能力和法学论文撰写水平。

首先,应当加强文献积累。加强文献积累,具体而言,包括加强研究对象相关的资料以及文献的积累、加强研究方法的文献积累和研究结论相关的文献积累,对于还未确定研究对象的法学研究生而言,主要是加强研究方法方面的文献积累。

其次,应当加强法学理论学习。对于法学而言,在研究的过程中,既可以从实证的角度进行研究,也可以从理论的高度进行研究,但是要想在法学研究中取得成果,只进行实证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在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分析现实问题的理论实质,因此,在加强法学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应当特别重视部门法学理论、法理学甚至哲学方面的理论学习。

最后,应当加强写作锻炼。在法学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论文的好坏会直接受到作者写作水平的影响,而写作水平的提升,除了不断的进行写作之外,并没有其他的捷径可循。在加强写作锻炼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文献积累和法学理论学习,多动笔,唯有此,才能撰写出合格的法学学术论文。

结语

本文以非法学本科的法学研究生的视角,结合阅读梁治平《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的体会对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学论文撰写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研究中对法学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常犯的研究资料积累不足、研究方法选择不当和研究结论缺乏基础等问题进行了反思,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文献积累、加强理论学习和加强写作锻炼的提升法学理论研究能力和法学论文撰写水平的建议措施。由于学习法学的时间较短,并囿于当前的写作水平以及研究时间的限制,文中未免存在不足之处,对于这些不足,期待读者和同行专家的批评指正,以便在以后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梁治平.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1996.

[2]邵六益.社科法学的知识反思——以研究方法为核心[J].法商研究,2015,02:111-119.

[3]陈瑞华.法学研究方法的若干反思[J].中外法学,2015,01:22-28.

[4]於兴中.法学研究中的科学方法[J].浙江社会科学,2014,09:140-144.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10

一、苏教版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苏教版语文教材设置了“写作实践”与“写作指导”知识版块,然而从实际的作文教学来看,缺乏系统性、规范性,教师没有目标,也找不到相应的方向。不少教师觉得教材提供的写作指导和实际的作文训练无法匹配,不能有机地融为一体,因此出现了随意批改,布置作文缺乏针对性的现象,讲评时不够规范,缺乏理论和习作的密切结合。如此一来,苏教版作文教学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事实上,应该最大限度地优化和整合现行语文教材的诸多写作指导知识和资源,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提升苏教版写作教学的策略

1.重视教材例文,实现读写结合

写作教学既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指导,也需要强烈的写作意识和勤奋的写作训练,必须多读多写。习作能够体现出写作者的综合修养,牵涉到方方面面的东西,比如文字运用的能力、文化水平与知识面等。因此必须要多读多练。语文老师要通过日常教学和训练,提升学生遣词造句、提炼主题、构思篇章的框架和结构,精准地使用诸多表达方式、联想与想象的意识和能力等。要求学生模仿优秀的佳作,模仿读过的和学过的各种文章的立意、结构、修辞、造词造句。所以,必须将写作训练和阅读密切结合起来。通过学习这些课文,让他们对这些知识在课文中的体现形成较强的感性认识,然后有意识地将它们运用到作文中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充实教材写作内容

在作教学的过程中,要持续积累和充实写作教学的相关内容。比如第三册主要是关于写作议论文的相关指导知识:“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它向学生充分地证明,在写作议论文的过程中,论据有多么重要,这是对论据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但是却很少说明如何使用这些论据。在教授这个知识点的过程中,应该补充如何论据的相关技法:(1)叙述定向法;(2)以据定点法;(3)概括列举法;(4)以面代点法(或点面结合法);(5)联新求异法;(6)以旧翻新法。

再比如,第四册重点论述了写作记叙文时必须“要具备描写意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讲解书本上的相关方法,而且还论述了与此相关的方法,比如延长过程、细化动作;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刻画事物的神韵;再就是变换写作的角度,丰富写作的层次;第四是进行类比联想,丰富其内涵。在介绍这些写作方法的过程中,还提供了相应的例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让学生扎实地掌握了这些知识点。

3.作文教学要开放

为了打造开放性的作文教学模式,要求教学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从诸多角度去命题。多元化的写作主题更吻合他们的写作水平。多样化的命题层次和角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提升其思维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使其具备更敏捷的思维,使其写作富有个性,且更新颖。除此之外,还要不限文体,进一步彰显主题意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发挥余地。让学生运用所擅长的文体,充分地展示才华和写作能力,展现较强的个性。“文体不限”理念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而科学的写作理念,这符合当前高考作文的实际命题趋势。开放型的作文教学要求语文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大量地“输入”作文材料和写作技能,才能更好地反映生活的面貌。比如作文生活化是为了训练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从自己最熟悉的地方人手,由小及大,循序渐进地提升写作水平。

4.写作指导教学的有序性和综合性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11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运用

在高校的应用文写作在教学过程当中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存在着各方面的缺陷与不足,给教学质量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在这一背景下,高校需要积极应用案例教学法来改良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技巧。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所谓案例教学法指的是教师从教学大纲的要求出发,组织学生阅读案例并且展开讨论、思考与交流,改进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加深他们对于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并且在此过程当中提高他们的探索欲望[1]。案例教学的过程业绩是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从而发现解决对策的过程。一方面应用案例教学有利于增加学生实践方面的知识。高校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方面,文种多种多样,既包括党政机关公文也包括企业的日常办公文体。这就需要学生了解党和政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经济常识以及写作基础知识,同时积极应用到写作当中。案例教学的时候教师能够提供现实例子,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从而增加他们对实践知识的了解。能够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2]。对案例的鉴别会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案例教学能够改进学生的鉴别能力。教学过程当中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解剖案例,从而分析问题并且查找影响因素,应用理论知识权衡加以解决,实现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准确把握各种应用文文种。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合理选择案例。合理选择案例可以说是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案例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所以需要根据教学的目的,针对性选择写作案例。案例既可以从教材上选取范文,也可以从网络资源当中查找典型材料,同时还能够从书籍报刊当中收集。与此同时,教师也能够收集一些现实生活当中的应用文。完整案例需要包括背景、标题、问题、解决措施以及讨论等环节,提出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需要发人深省[3]。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从教学目的出发,选择那些难度合适、时效性强同时问题特点鲜明的案例,这样才可以有的放矢,其中案例内容应当同教学的知识点相结合。应用文课堂教学环节,正面案例以及反面案例需要并重。教师可以使用正面案例阐明理论知识点,同时利用反面案例来总结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对比“范文”以及“病文”,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应用文的写作,改进他们的判断水平以及写作质量。

第二,分析讨论案例。教学需要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的内容,这也是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案例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作为理论知识以及具体案例的介绍者,需要引导教学过程,提供材料之后由学生去分析材料从而发现案例当中的问题,然后由教师诱导学生却解决问题,最后加以点评[4]。案例分析以及讨论是案例教学最为核心的步骤。学生在阅读案例并且进入到案例情景后,需要教师提出针对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案例的思考与分析。在这一环节,需要确保学生作为讨论主体,教师则听取他们的讨论进程,并且引导他们深入展开讨论。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性以及积极性,主动表达自己观点,从而锻炼他们的表达技巧。在讨论的环节需要将重点放在学生讨论方面,不过教师也不能无所事事,而是要在合适的时候为学生提供指导,确保案例当中的文种剖析紧贴教学的目标。讨论结束之后,教师需要总结分析学生的讨论概况,综述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点出讨论当中那些具有启发性的结果。

第三,写作修改案例。案例之后是学生围绕案例展开的思考,学生在此过程当中形成完整的认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技巧,案例分析同学生的写作能力间还存在这明显的不同。因此在案例交流讨论之后,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就是需要让学生根据案例当中的情境,来开展应用文写作方面的练习。在写作过程当中,教师需要要求学生使用案例分析得来的理论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这一方面是体验案例教学成果的可靠方式,另一方面也是应用文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学生写作环节往往会进一步发现问题,从而督促他们展开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法。这就有利于学生深入把握案例教学的内容。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应用文写作的实践,合理设计练习题目,让学生能够在练习当中培养自己的能力,锻炼他们的应用文写作技巧。教师需要介绍写作的尝试,让学生熟悉常用文体的写作格式。学生在具体的应用文写作环节,应当根据案例或者是其它的范文,从教师的要求出发,模仿范文的语言以及结构,来写出规范合格的应用文。通过写作以及修改,确保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写作知识转化成为工作需要的应用文写作技能。

综上所述,同传统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比较而言,通过使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拓展教学的内涵,有利于调动学生热情,从而改进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可以掌握所需要的应用文写作技能。教师也需要在此过程当中持续探索,从而不断发现合适的案例,在课堂教学当中积极应用,不断提高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晓珏.论“案例一互动”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意义[J].现代语文(中旬),2015,12(9):102-103.

[2]沈文嘉,单青.试论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5,6(2):123-125.

过程写作法论文范文12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系列课;写作能力;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262-02

写作能力是最能彰显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优势的素质之一,也是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为了达到这一要求,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近几年来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写作课程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在“实用、实际、实效”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设置写作系列课,建立写作教学的长效机制

写作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是该专业毕业生的主要特色和优势。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一般只开设一门基础写作课,仅开一个学期,课时量少,讲授的知识有限,达不到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目的。因此,为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的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了写作系列课,即基础写作(第一学期)、应用文写作(第二学期)、新闻写作(第三学期)、文学写作(第四学期)、学术论文写作(第六学期),大学四年写作教学不断线,这样就使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训练从大一到大四不仅具有阶段性,而且具有延续性,这是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第一学期开设基础写作,这一阶段主要是奠定基础阶段,讲授的是基本的写作理论,包括“写作材料的摄取、写作思维的运行、写作主旨的生成、写作结构的构建、写作语言的驾驭、写作表达方式的选择”等[1],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夯实“会写”的基础。

第二学期开设应用文写作,这门课主要使学生了解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理论和文种常识,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类文种的写作要求和写作格式,旨在培养学生常用公务性、事务性文书及办公室工作所需要的各类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办公室工作奠定良好的文字功底和写作基础。

第三学期开设新闻写作,这门课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牢固掌握关于新闻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熟练运用新闻报道的两种主要体裁——消息与通讯,写出合格的新闻报道作品,为学生从事新闻媒体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学期开设文学写作,主要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主要文学文体,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文学评论的写作基本规律和写作个性,旨在提高文学写作能力与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其文化素质与审美人格。

第六学期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这门课是学生经过一定阶段的专业课学习后进行的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训练,属于最后的应用验收阶段。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学术论文的特点,熟悉从选题到终稿的各个步骤的要求,培养其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满足学期论文、学位论文乃至毕业后的论文写作方面的要求,为顺利地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是自我性写作,二是社会性写作。这样,一方面论专业有看家本领,另一方面,出校门以后,“笔杆子”立刻就能适应社会需要,立刻能发挥作用,这是未来的出路。因此,我院开设写作系列课的初衷和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我性写作和社会性写作的能力,最终适应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需求。

二、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讲授的趣味性

写作课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很多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成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采用范例教学法,将作品范例与写作理论相结合是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写作课的学习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同时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做法是,在讲基础写作和文学写作时,注重写作课与其他文学课之间的相互融合与渗透,把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之作融入到写作课的教学中来,将文学与写作理论相结合。因为“文学是人学,也是心学,是心灵为之生,为之死的精神家园”[2],文学充满着灵性之美,能够深深地打动人,所以在写作课的教学中,将文学作品纳入到理论当中,赋予理论以情感,使学生深入其中,领略到文学的魅力,在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这样能增强学生对写作理论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在讲新闻写作时,除了从理论上进行准确、清晰、透彻的阐释外,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取大量的时效性的新闻作品进行介绍分析,加深学生对新闻写作基本原理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另外,应用文写作和学术论文写作作为技能课和实践课,其写作的规范性要更强,在教学中,应从经典范文出发,在经典范文的基础上提炼和概括写作理论,即为学生提供优秀范文,讲前用例文引路,让学生对相关写作理论有感性认识,讲后用例文分析印证写作理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理论,这样既加强了写作的技法指导,同时也使学生的写作变得更加规范。

三、精讲多练,优化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

写作课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写作的过程就是一种实践的过程,写作能力、写作水平必须通过实际训练才能得到提升。因此,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系列课安排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为5:5,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正确处理理论知识传授和写作训练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首先选准知识点精讲细讲,使学生进入写作学理论体系,形成写作和研究的氛围,其次根据每章节的重点进行写作实践训练,加大学生的写作任务量,将写作训练从大一到大四贯穿始终,使“写作训练既有阶段性又有延续性”[3],实现最终目标——每人写作各种文体的文章平均40篇左右。

具体做法是,大一第一学期重点在讲授写作理论的同时,加强一般文体训练,重点在于记叙文和议论文的训练,要求学生一学期的训练篇数每人平均不得少于10篇,学生训练主要由任课教师督促完成,本学年完成后,将学生习作结集成册,设计出封面、目录、前言、后记等,并进行评奖,第一学期的训练旨在培养学生写作的基本功。

大一第二学期重点训练实用文体,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5:5的原则,即第一节课教师精讲本节课主要知识点,第二节课围绕讲过的知识点进行应用文体的训练,同时让学生结合社会实践,训练社会实践中运用得比较频繁的应用文体,一学期学生训练的应用文体的总数多达15种。

大二重点训练新闻写作和文学写作,训练的方法基本相同,即每章节的训练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单项训练,安排片断式的单项训练题目,每章教学中穿行不少于2次;第二部分为综合训练,安排较复杂的全面的综合训练题或撰写综合作文,每章教学后安排1次;第三部分为社会实践,在相应的单元安排一些写作社会实践活动。

大三重点训练课程论文。各门任课教师相互配合,要求学生每门课撰写的课程论文不得少于2篇,并由专业课教师督促完成,最后把写作情况汇总给汉语言文学教研室。

大四重点训练毕业论文的写作。由论文指导老师相互配合,重点训练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初步的科研能力,最后要求他们写出格式规范,内容有一定创新性的学术论文。

传统写作课的教学内容以理论教学为主,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忽视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德强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优化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之后,精讲多练,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和中心,学生通过大量的写作训练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实际技能,切实提高了写作水平。写作成果显著,学生把自己四年来创作的作品编辑成册;学生在各类报刊、杂志公开发表自己的作品;出版学生作品集《新绿》,里面集结了学生优秀的原创作品;学生参加各类征文比赛,多次获得省级奖项,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08级学生季含宇的文章获全省高校庆祝建党90周年征文大赛二等奖,但梓睿获三等奖;学生的毕业论文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每年都有多篇论文被评为院级优秀毕业论文。

四、建立写作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科学的评价结果不仅可以为教学提供有益的反馈,帮助教师不断获得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写作情况和写作水平,改进写作方法,促进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首先,要建立一个科学化的写作评价体系,由于每一门写作课程的性质不同,就决定了每一门课的写作评价机制也是不同的,仅以基础写作为例,基础写作的评价考核标准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优秀应满足如下条件,即文章切题,主题突出、材料相当充实、结构完整,段落之间连接紧密、行文流畅,语言生动、格式规范,书写及文面比较美观。良好的评价标准是主题较突出、材料充分、结构完整,段落之间衔接较好、语言通顺、格式较规范,字迹清楚,无错别字。合格的评价标准是文章内容大体与题目相符,但材料不充分、结构完整,段落顺序合乎逻辑、语言不够通顺,文面大体整洁。以上是优秀、良好和合格的标准,不能达到合格要求的均为不合格。建立好写作评价体系后,按其标准进行评价。在评价方式上,贯穿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切实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领悟修改意见,自觉做好修改工作。

其次,要对教师的评价结果进行公布和讲评。由于写作具有个体创造性的特点,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必然是“文如其面,各有不同”,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文章必须全批全改,以笔谈代替一部分辅导,加强写作指导的针对性。每一次批改之后,要用一个单元时间对批改和评价结果进行讲评,讲评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改进。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尽可能客观,以正面和鼓励性评价为主,在教授学生自评和互评时,也应该强调这一策略,因为只有在不断的鼓励下学生才能有继续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参考文献:

[1]董小玉.现代基础写作[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