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表达心情不好的句子

表达心情不好的句子

时间:2023-05-30 09:05:03

表达心情不好的句子范文1

2、 失恋,就像沙漏,而泪水和心痛,是那涓流的沙,每一次思念的翻转,就会引起一次决堤--你会不由自主走到约会的老地方,寻觅熟悉的身影;街上某个相似的背影会令你栗然心惊。

3、 如果你注定不能给予我期待的回应,那么我们还是保持在安全的距离之外吧!

4、 结局和过程都有了,再去纠缠,连自己都觉得贪婪。

5、 腻了,连谎言都不用编制了,剩下只有冷淡敷衍。

6、 一个美丽的女人炫耀自己的美丽时,就开始变得丑陋了。一个聪明人炫耀自己的聪明时,就开始变得愚蠢了!一个有才华的人,当炫耀自己的才华时,就开始变得一文不值了!

7、 爱情走远的时候,恍惚之间总有东西在慢慢流逝在慢慢改变。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决定和选择我们想要的东西,不受那贫穷与富贵的牵绊,不被那利益束缚和左右,能看穿一切的说句:我愿意。遇上爱情,也就会变得宽容。因为爱你,我更自爱。

8、 没有什么忘不了的,总会在以后的时间忘了你,先忘了你的样子,再忘了你的声音,忘了你说过的话,现在不行,以后也可以。

9、 梦已逝,心已碎,留下只是在为离开做准备。

10、 你突然点醒我,我们相识的时间能够以年计算了,你找到了你爱的,而我,还在原地徘徊着。

11、 小时候,微笑是一种心情,长大后,微笑是一种表情。

12、 有些人,你费尽口舌,把心掏出来TA也不明白,有些人,你只字未说,TA却懂了。理解是玄妙的事,也是最稀缺的,有一个懂自己的人比什么都来得重要。如果TA不是你的亲人就应该是爱人,不是爱人一定是朋友,自私点,不要让TA擦肩而过。

13、 后来我继续喜欢你,继续心酸与孤独。

14、 如果你明明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你或者选择说出来,或者装作不知道,万不要欲言又止。有时候留给别人的伤害,选择沉默比选择坦白要痛多了。

15、 与其到处找借口,不如直接说一句我不爱了。

16、 别再为错过了什么而懊悔。你错过的人或事,别人才有机会遇见,别人错过了,你才有机会拥有。人人都会错过,人人都曾错过,真正属于你的,永远不会错过。

17、 伤感如同流水,哗哗流淌在内心深深处,执笔为卿,思绪断了又断,来了又来,只怕时间太快,只怕距离变远,只怕断桥残雪已是真实存在的遗憾。

18、 生命中,有一个人可以去惦念,是缘分;有一个人惦念自己,是幸福。有些事,在不经意间,开始。在不经意里,承诺。在不经意中,产生爱。有些人,在不经意时,分开。于是,各有各的生活,各自爱着别人。曾经的相爱,现在已互不相干。即使在同一个小小的城市,也不曾再重逢。

19、 第一次的爱,始终无法轻描淡写。

20、 有人说,一段新的感情可以治疗从前的伤痛。可是,无论怎样选择,我都难以重新来接受一份新的感情,宁愿孤独也不愿碰触那个滴血的伤口。

17、人这一辈子,真爱只有一回,而后即便再有如何缱绻的爱情,终究不会再伤筋动骨。

18、灿烂晴空和阴霾岁月的混沌年少,我也拥有过。

19、不要为了挽留一个不爱你的人,而变得可怜兮兮。

20、不论一个人多坚强,内心总有一块柔软的地方,不能触碰。

21、最浪漫的情话,是当那个已经跟你分手了的情人打电话来问:“你好吗?”你稀松平常的回答:“我很好。”而其实你还爱着他,你一点也不好。

22、有天当你想起我,时间已摆平所有的错,也学会不再问为什么。直到有一天,面对爱情开始吝啬,会不会怀念当初的炙热?一路上经过各自曲折,直到有一天,选某个人相濡以沫。

23、 人生不止,寂寞不已。寂寞人生爱无休,寂寞是爱永远的主题、我和我的影子独处、它说它有悄悄话想跟我说、它说它很想念你^ 原来`我和我的影子`都在想你`

24、在完美的彼岸刚刚上演了一场悲剧,所有的血与泪在枯萎的荆棘蕴育出一个花蕾,它将经历轮回的七场雷雨,然后绽放在潮湿的空气中。

25、鱼上钩了,那是因为鱼爱上了渔夫,它愿用生命来博渔夫一笑。

26、喜欢在你身上留下属於我的印记,却不曾记起你从未属於过我。

27如果有一天,不再喜欢你了,我的生活会不会又像从前那样堕落,颓废…我不想再要那样的生活,所以,在我还没有放弃你之前,请你,至少要喜欢上我。

27、其实我一直在你身边守候,等你靠在我肩上诉说,会不会有那么一天,你的温柔都属于我,我不会再让你难过,让你的泪再流!

28、你当我是个风筝,要不把我放了,要不然收好带回家,别用一条看不见的情思拴着我,让我心伤、

29、窗外下着雪,泡一杯咖啡,握到它凉了,才知道又想起了你。我的期待你如何才能明白!

30、第一次哭是因为你不在,第一次笑是因为遇到你,第一次笑着流泪是因为不能拥有你!

31、岁月就象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值得把握的青春,请保留此标记春年华,中间飞快流淌的,是年轻隐隐的伤感。世间有许多美好的东西,但真正属于自己的却并不多。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在这个纷绕的世俗世界里,能够学会用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也是一种境界。

32、我们的生活有太多无奈,我们无法改变,也无力去改变,更糟的是,我们失去了改变的想法。

33、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 34、在这个纷绕的世俗世界里,能够学会用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也是一种境界。

35、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36、简单安静的生活其实不幸福` 所以我只拥抱刹那`绵延持久的感觉根本不快乐 `所以我只信仰瞬间 ``

37、有些失去是注定的,有些缘分是永远不会有结果的、爱一个人不一定会拥有,拥有一个人就一定要好好去爱她。

表达心情不好的句子范文2

关键词:换词;换句;增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209-01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比较深的词句在课文中的意义和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是提升学生赏析和表达能力,加强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词句教学的基本要求。

深入剖析词句教学的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理解词义句意;二是品味词句,深入剖析句意。品味词句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词句在课文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让学生体味这些词句在表达上的准确、优美、形象,也就是赏析。

要达到理解词义句意的教学目标,常用的方法是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等。要达到“品味词句,深入剖析句意”的目标,我常常采用作比较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品出“味”来。

一、换词作比较

如《可爱的草塘》一课中,“浪花翠绿翠绿的,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中的“赶”,可以引导学生换上“接”字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可以看出:“接”是指前一层浪花过去了,后一层浪花跟上来:“赶”是 指前一层浪花还没有过去,后一层浪花就追上来,起弧的节奏快,能显示出浪花的活跃。这样——比较体味,学生队“赶”用在这里的含义和表现力就理解得比较深刻了。

又如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中写道“一位老奶奶双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把‘拄’换成‘拿’,好不好?”学生一比较,纷纷说:“不好,因为拄着可以看出是老奶奶快站不住了,必须借助拐杖撑地才行,从后面的‘背靠’也可以看出来。”我顺势引导学生:“老奶奶年纪大,快站不住了,还要在那里等候总理的灵车,这说明了什么?”学生便会得出:这表现了老奶奶对总理的尊敬、怀念、渴望见到总理的感情。这样,学生通过换词品味,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加深了对课文中心的理解。

换词比较法,通过换上相近的词进行比较,学生能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多进行这样的训练,能培养推敲词语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二、换句作比较

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中写小艇的样子时,出示下面两段话让学生比较,讨论:那一段写得生动?

1、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起来轻快灵活。

2、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学生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课文中的一段话写得生动。因为它用人们熟悉的独木船、新月、蛇作比喻,让人们眼前就有了小艇的样子。学生通过比较,锻炼了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领悟到运用比喻的精妙之处。

又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第一段时,我出示了以下两个句子让学生比较,让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3、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心理非常悲痛。

4、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两句话都写我悲痛的心情。不同的是第1句写的概括,第2句写得具体。第2句中虽然没有出现“悲痛”一词,但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我”极其悲痛的心情,句中不仅写出“我”如何悲痛,而且写出“我”悲痛的原因,感情非常真实,因此,第2句比第1句写得好。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句式的句子,可采用变换句式的方法加以推敲。

三、增删作比较

在课文中,有很多词句用得准确生动,包住着思想感情,是作者经过反复推敲之后写下来的。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没有抓住这些词句进行品味,那么,学生对于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些思想内容的,就会缺乏比较具体的、全面的了解。而培养和提高这方面的分析能力,这应是教学的重点所在。在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时,我常常使用增删比较法。

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时,学生通过读课文后会知道:课文表现了工作的劳苦、生活的简朴。但是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个中心的呢?那就要通过品味词句去了解了。如在教学这些句子“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他一句一句地审阅”时,让学生把带点的词删去,让学生比较;句子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比较,能够体会到:“一尺来高”用得好,它写出总理要审阅的文件很多:“一句一句”用得好,说明总理对每一句话都看得仔细。

通过这样抓重点词删除比较,不但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能知道:作者是运用这些词句去准确表达内容的。

还有一种是增加比较。如在教学《舍身炸暗堡》一文时,有一句话“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教学这个句子时,在句子上添词变成“连长,让我去炸掉它吧!”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能够体会出课文的句子用得好,因为能够表达出请求任务时的坚定,毫不犹豫。

表达心情不好的句子范文3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初中语文古诗文背诵和修辞总结

.《论语十则》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则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扁鹊见蔡桓公》中,引申出一个成语是:讳疾忌医;蔡桓公用“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来表达对医生的反感。

3.《过故人庄》中,描写乡村秀丽景色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4.《钱塘湖春行》中,写出莺燕报春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野花与春草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书湖阴先生壁》中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山水生命感情,突出它们与人的关系的诗句是: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6.《游___村》中,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话是这首诗的诗眼,富有哲理。在《桃花源记》中,与以下两句诗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世外桃源

7.《木兰诗》中描写出片前的准备的诗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描写北方战场寒冷,环境艰辛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战事频繁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诗句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表现木兰不慕___厚禄的高尚品质,也反应北朝人民热爱和平,追求安定生活的诗句是: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木兰从军谨慎、机智的诗句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本诗,其原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8.《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西江月》中,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照《如梦令》中,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起承上启下的诗句是:兴尽晚回舟。

.《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其原句是:后遂无问津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是: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酬___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移山得到众人相助的句子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跳往助之;表现挖山艰难和决心坚定的句子是: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6.《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写居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与人交往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爱莲说》中,点明主旨、最能概括莲高贵品质、表明作用独爱莲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___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8.《观书有感》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9.《清平乐?村居》中,写小儿顽皮淘气的句子是: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0.《使至塞上》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论诗》中,常用来赞美人才的出现,人才辈出,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诗句是:___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春望》中,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现诗人对家人的眷念之情的句子是:烽火连___月,家书抵万金。

3.《五柳先生传》中,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环睹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先生的三大志趣是:好读书,性嗜酒,着文章。文中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的句子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中,抒发感慨,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表达心情不好的句子范文4

朗读,按其熟练程度和教学进程。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正确,即朗读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二)是流畅,即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连贯;(三)是传神,即能熟练地运用语音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风格和神采。

朗读技巧的训练主要应处理好如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安排好停顿

首先是语法停顿,即是根据语句的语法结构所作的停顿。定语较长时,距中心语远的定语后要停顿;状语较长时,状语后要停顿;宾语、补语较长时,宾语、补语之间要停顿;主语和谓语之间要作适当停顿。其次是逻辑停顿,又叫强调停顿。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特殊含义,可以在语法停顿的基础上变化停顿的时间,或者不是在语法停顿的地方适当停顿,从而表示出词组、句子、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再次是结构停顿,即是表示文章的段落、层次的停顿。停顿的时间长短是段落长于句群、句群长于句子。适当的停顿可使朗读者适当地换气,恰当地控制语速,更好地表达情感,可使听者更清晰地理解朗读的内容,受到更强烈的感染。

二、确定好重音

为了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感情的需要,往往要把某些词语和句子读得重些,这重读部分就是重音。首先是语法重音,这是由语法结构形成的重音,可分为词组重音和句子重音。词组重音:联合关系短语同样重读等等;为了取得很好的效果,除了重读之外,还可以用长音、顿音、急音、徐读等特殊手法来表达。

三、掌握好语调

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语调。语调包括语音的高低、强弱、缓急等。文句之别主要的字眼,或是前后彼此关联照应的词,发音需高一些。就一个句子而言,意义未完的文句,命令或呼叫的文句,疑问或惊讶的文句,需前低后高;意义完结的文句,祈求或是感激的文句,需前高后低。表示不平、热诚或确信的文句,其首位应加强;表示庄重、满足或优美的文句,句子的中部宜加强。含有庄重、敬畏、谨慎、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等情味的文句,须得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等情味的文句,应该急读。

四、打好朗读基础本功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不例外,就这点来讲,最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模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也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模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

五、朗读评价

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予恰当的表杨,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学生树立了读好的自信心,会读的更精彩。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评价时经常爱说的是:“你读是非常好”,“你读的真不错”之类的话,其实,教师应用心聆听学生的朗读,切实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给予肯定。学生们在教师的鼓励中会树立自信心,读的兴趣就会高。

六、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初步评语学生的自主品读

表达心情不好的句子范文5

一、把握好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解题技巧

(一)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方法、规则: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较选项,作出选择;主观题,依据上下文,作出回答。③仿写句子,要研究所给句子内容的特点,和句子形式的特点,要看清题干中的特殊要求。④变换句子,要借助句子相互变换的方法。

选用连贯句式的规则:用作衔接的语句,不论是冠于句首、嵌于句中,还是缀于句末,都不是“天外来客”,而是整个长句或句群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必然存在某种对应关系。

解语句衔接题,关键是要抓住对应关系,抓住能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语境中的关键词与选项中的关键词。抓住关系,牵住“牛鼻子”。做到:(口诀)

1.话题保持一致。 2.风格情调一致。

3.情理事理一致。 4.时间空间一致。

5.句式结构保持一致。 6.指代保持一致。

7.内容保持一致。 8.音节和谐一致。

(二)仿用句式题的解题方法:

1.弄清题目要求,掌握思考方向。内容上,仿句要集中反映文段的整体内容;句式上,要与例句相同;结构上,要与例句一致;写法上,要善于联想、想像。总之,应做到“形似而意谐”,形神兼备。

2.认真分析原句或例句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①理解原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意与原句句意一致。

②注意原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有时,原句在标点中也有暗示,如分号表示要写并列关系的复句,冒号表示要总括。

③注意原句的修辞方法,仿句要与之相同。

④注意原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等,仿句用词越像越好。

⑤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一致。

3.组织好语言。表达力求简明、连贯、得体,字数与例句一致,不应有太大的出入,注意上下文的照应,做到和谐一致。

(三)变换句式的解题方法:

1.认真审视题目要求,明确做题的“方向”。

2.仔细分析原句的特点,包括原句的句式特点,原句分句间的关系,原句的句子结构特点等,为变换句式打下基础。

3.依据题目要求,改变原句句式,同时相应地改变原句中的词语甚至句子的结构。如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就得将主动者与被动者的位置互换,表主动与被动关系的介词“把”“被”互换。再如长句换短句,最基本的就是使长句附加成分“消肿”,其方法有三:可以把长句附加语独立出来,单独成句;也可以利用复指来排列,重新组句;变换时,有时还应添加必要的句子成分或关联词语,有时还应重复某些词语或添加代词使前后呼应。

4.改后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改变了原句意思,改后的句子是否规范。

常用的句式变换方式如下:

1.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

主动句变被动句技巧是:宾语+被+主语+谓语;被动句变主动句技巧是:被字结构(不含被)+谓语+主语。

2.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

肯定句变否定句,常用的方法是将肯定句的谓语中心语改成与它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语,前面再加上否定副词;变双重否定句,则在肯定句的谓语中心语前加“不能不”“无不”之类表双重否定的词语,或者是让谓语构成“非……不可”的格式。

3.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

①肯定的陈述句变反问句:反问语气+否定词+句号变问号

②否定的陈述句变反问句:去掉否定词+反问语气+句号变问号

4.常式句和变式句的变换

常式句是符合一般语法规律的句子,变式句是为了强调某一方面的意思而改变句子结构形式、改变某些成分在句中位置的句子。变式句有两类:一是单句,包括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二是倒置句,即把原来的关系、位置颠倒一下。如“请你给我买一本精装的字典”是常式句,变式句应为“请你给我买一本字典,精装的”。

5.长句与短句的变换

①把长句里的附加成分抽取出来变成短句。

②把长修饰语提到句前使之成为分句或句子,同时在后面的句子里用代词复指它。

③将原来共同跟一个中心语的组合的成分拆开,组合成一组排比句。

④将联合结构改成并列的分句。

6.整句与散句的变换

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结构不整齐,长、短句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要使散句变成整句,就要使句子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能够体现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最常见的是排比句、对偶句。将散句变成整句,就是将散句变成排比句或对偶句。将整句变成散句正好与此相反。

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临场技法

1.读懂题意

考题往往对扩展的内容加以限制或提示,做题时一定要审清题目要求,认真揣摩题干的意思,弄清题目对句子内容、范围、句式、修辞、表达方式、重点、字数等方面的要求,尤其要体会题目中的隐含信息。

2.确定重点

原句的重点即这句话中说得比较含蓄、概括而有待丰富的内容,要围绕重点展开叙述、议论、抒情。

3.调动积淀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表达题是一种微型作文,它要求考生从素材库中选取最能契合题意的材料,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运用一定的修辞方式流畅而有个性地加以表达。

4.借助修辞

这里的修辞是广义的,除了能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常见的修辞格增强表现力外,还要能运用肖像描写、景物描写等表达方式描绘景物,刻画人物,增添情节,补充细节,用得体规范、优美生动的语言写出符合要求的文段。

5.注意立意

在用语言表达时,不但要格式正确,符合题干要求,而且要尽可能地表达出健康的思想感情。

压缩语段的基本要求是:

①准确筛选文段中的关键信息,保证重点不丢失。

②归纳相同信息,删除重复、冗余信息,以保证语句简洁。

③运用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如,恰当地使用代词、过渡性语句以及表示相通、相同、相反的词语(如“同样”“相反”“否则”等)。

④合理地根据阅读材料及表达方式进行压缩,合理地根据材料结构和层次进行压缩,合理地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表达。

解题步骤如下:

①读懂原文,明确主要信息和侧重点,用提取要点法,归纳出内容要点并审清题目的要求;

②分析阅读的语段,明确语段文体,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弄清其内在的关系,辨明题型,确立压缩的角度;

③明确阅读材料的表达方式,找出关键语句,概括信息要点;依照字数要求,决定取舍;

④按题目要求,选择最佳句式,恰切表达,注意语言的连贯;

表达心情不好的句子范文6

关键词:语用学;叹词;分法分布;表意功能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58-02

语用学是对人类有目的的行为所做的研究,主要研究说话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所要表达的词或句子的潜在意义(underlying meaning),即说话人的言下之意或弦外音。这种言下之意体现了说话人的意图,正是说话人使用语言的目的(interlocutor’s intention)所在。因此,语用学是研究一个词、一句话在特定语境中的交际价值。另一方面,语言的运用依赖语境。从语用学角度看,语境并不是一个静态、凝固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因此,不同的语境环境下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尽相同。

一般语法书认为,叹词本身没有实在意义,只是表示感叹,惊喜,呼唤或应答,但在实际应用中,叹词结合一定的语境,能协助实词表达意义,表达说话人没有用言语表达出来的最深的内心情感。

本文拟从分类、句法位置和语境对叹词表意功能的影响方面对叹词进行研究。

一、叹词的分类

叹词主要表意功能是感叹,“感叹”即“因有所感触而叹息”。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情感的语法手段。在表情达意的语言中,恰当的叹词,会使情感传达得更准确、更充分,人物个性特征和性格更加鲜明突出。叹词的使用依赖语境,脱离了语境的叹词就没有实质的意义。

一般来说叹词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呼应语。用于表示呼唤或答应的词。如:喂、唉、矣、哦等。第二类:惊叹词。用于抒发喜、恕、哀、乐等感情的词。如:哼、啊、哎呀等。在了解叹词的分类之后,下面我们主要研究叹词不同的句法位置对其表意功能的影响。

二、句法位置对叹词表意功能的影响

马建忠曾提到“叹字既感情而发,故无定位可拘,在句首者其常,在句中者亦有之,句终者不概见焉。”后来的学者也多认为叹词的句法位置灵活,可位于句首、句中或句尾,在书面上一般用逗号、句号、问号或叹号同句中其它成份隔开。笔者认为,叹词的位置虽然灵活,但并非可以自由变动,在某些情况下它的位置似乎也是相当固定的。下面三种情况将对叹词不同的句式所表现出的不同感彩加以分析。叹词位于句首、句中和句末时所变现出的不同的感彩。我们假设叹词为X,则如下所示有:

(1)叹词用于句首:X,S+VP

(2)叹词用于句中:S,X,VP

(3)叹词用于句末:S+VP,X

下面我们来仔细讨论一下三种结构所体现的的具体的感彩:

(一)“X,S+VP”

当叹词用于句首时它一般都是为了突出某种感情的表达。例:

例1 哼,我跟你说,我娶你妈,我还抱老在的委屈呢?(Thunder雷雨)

例2 哦,天哪,我是死了的!(《雷雨》)

例3 嗖,革命党来了。(《阿Q正传》)

上面三句例句都是以叹词开头,它们突出了说话者的一种强烈的感情。如第一句中的“哼”表达说话者的一种强烈的愤怒感。第二句的“哦”在这里说明说话者的一种感叹。

(二)“S,X,VP”

当叹词用于句中时,例:

例4 你不该这么看我。——哼,我怕什么?

在这种句式也是感情表达的一种句式,只是感情表达在这种句式中程度次之。

(三)“S+VP,X”

叹词位于句末时,例:

例5 让我带了去,嗯!(《林家铺子》矛盾)

例6 是你……呀!(《创造》矛盾)

例7 “杀胚!你敢——”(《创造》矛盾)

这种句式在感情表达方面较弱。如果要表达的感彩非常强烈,一般选用第一种句式。

(四)“X”

此外,叹词还可以独立成句,作为独语句的叹词。一般是情感表达的最强音,当情感迸发却不知用何种语言表达时,就用一个叹词,将难以言状的情感表达出来,既字少,又信息量大,给人想象的余地。如蘩漪的一句台词:

例8 “明天?哼?”

运用独立句式表达了蘩漪内心的一种复杂的情感。可见叹词不同位置所表达出来的感情和要传达的信息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叹词的位置,向读者或听者传达信息,以便于他们能在第一时间准确的接受说话人的意思。

三、语境对叹词表意功能的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在《现代汉语词典》内约有59个叹词,我们对这些叹词逐一进行静态分析,每个词脱离了语境都不具有明确的词汇意义。正如黎锦熙先生的高论:“词本身毫无意义可说”,但是它们一旦出现在具体语境之中,便可以成为语言交际活动的话语内容。

由此可见,语言的运用依赖语境。从语用学角度看,语境并不是一个静态、凝固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同的语境中叹词所表达的意义也各不相同。其中一些叹词如:“嗯,啊,噢,哦”等当结合具体语境时它们还具有一定的客观意义。

(一)呼应语

在汉语叹词作呼应语中有“喂、哎、啊、哦、嗯”等。其中我们一般用“喂,哎”表示对人的呼唤,用”哦,恩”表示对别人问题的一种应答。例如:

例9 喂,老同学!朋友,再干一杯!(《杨梅烧酒》郁达夫)

例10 喂!喂!快点出来!(《唯命论者》鲁迅)

例11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药》鲁迅)

例12 嘿,小张。

例13 甲:(打电话)喂,你是小李吗?乙:嗯。

例14 甲:小王,别忘了明晚八点有聚会。乙:哦。

例15 嗯,就是你刚才见过的那位太太。(《雷雨》曹禺)

从上面例子所给出的不同语境可以看出例9-12是表对人的呼唤或与人的招呼,叹词“喂”和“嘿”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是相同的意思,都是对对方的一种呼唤。从例10-15是表示对别人问题的一种应答。叹词“嗯”和“哦”但村从字面意义上看,它们的意义是i比较模糊的。但一进入语境,乙所言则是对甲的一种源于反应。其表达的意义和明确。“嗯”表达“对”或“是我”的意义。“哦”表达了“我知道了”的意思,并含有主观上的一种应答。由此可见,在对汉语表呼应语研究时,先要结合上下文找出该叹词是为呼应语还是应答语。上下文即我们所说的狭义的语境。

(二)惊叹词

主要用于表现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下面根据叹词所表达的情感逐一呈现:

1、表示惊讶

在汉语中有“啊、哈、呵、唉、哇、哇噻”。例:

例16 哇,没想到你来了!

例17 啊,你就是小满同志。(《铁木前传》孙犁)

例18 哈,这么大事!(《光荣》孙犁)

例19 啊,三叔,你回来了么?(《烟影》郁达夫)

例20 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祥林嫂》鲁迅)

上述不同的叹词从语义学角度看其意义各不相同,但是从语用学角度看它们所表达或者说是传达的意义大致是相同的,即都表现说话人的一种惊讶之感。语用学把语言文字本身的意义很他们的使用者联系起来。这部分意义不是字面意义,但确是以句子意义为基础衍生出来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下之意。这正是说话人使用语言的目的所在。

2、表赞叹,赞同,感叹或喜悦

在汉语中有“哇、哇噻、唉、哈哈、嘿嘿、啊呀、啊等”。其中“哇,哇噻,唉,啊”等表示赞叹.“嗯、嗯哼”表示赞同,”啊、唉、呵”表示感叹,”哈哈”等表示喜悦.从下面的例子中我们来体会一下它们的不同用法。例:

例21 唉,女人究竟是女人。(《雷雨》曹禺)

例22 “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说。(《祥林嫂》鲁迅)

例23 啊啊,大约这就是人生!(《杨梅烧酒》郁达夫)

例24 唉,这就是我们憩园旧主人的下场。(《憩园》巴金)

例25 啊,我自己倒并没有想得什么伤心。(《杨梅烧酒》郁达夫)

例26 咳,好看,杀革命党,唉,好看,好看……(《阿Q正传》鲁迅)

例27 我们是从天上飞来的呢!哈哈!(《芦花荡》孙犁)

例28 哇噻,这小伙子长得好帅哟!

例29 哇,好漂亮的房子呀!

例30 甲:这道题的答案是选A吗?乙: 嗯.

例31 甲: 我能看一下你的书吗?乙: 嗯

例32 甲: 听说你其中考试全年级第一,对吗?乙: 嗯哼.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例21—25表感叹,例26—27表示一种喜悦之情,例28—29表示对某人或某物的一种赞叹.例30—31表示赞同,同意对方的意见,给出一种肯定的回答。在例32中,结合语境我们可以看到,“嗯哼”在这里不仅含有肯定对方意见的意思,同时也表现出说话人的一种喜悦自豪感。例如:

例33 甲:哇,你的车好漂亮哟!

乙:嗯哼。(即表达对甲的一种肯定有包括说话人内心的一种自豪感)

3、表示轻蔑、嘲讽、愤怒

在汉语中表达轻蔑,嘲讽,愤怒有“呸、哼、嗤、嘿、唷”等词。例:

例34 哼,妈的像你,见钱就忘了命。(《雷雨》曹禺)

例35 哼,我对自己都恨不够,我还配说厌恶别人?(《雷雨》曹禺

例36 嗤,就凭你也能考上大学!

例37 哼,让大家说吧,周家大少爷看上他家的女下人,怕什么,我喜欢她。(《雷雨》曹禺)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例34-36表示轻蔑,而例37表示说话人的一种愤怒感。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例35中的叹词“哼”跟前面的例子中的“哼“单纯地从语义学的角度看是一致的,可是语用学强调语言使用时的语境因素,语境的不同,即使相同的叹词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和感彩。叹词”哼“便是其中一个例子。

4、表示疑问

在汉语中一般用“啊、哦、噢、嗯哼”表示疑问。例:

例38 啊。那么,你们那里兴留小辫吗?(《铁木前传》孙犁)

例39 啊啊,但是我这一双弱腕,怕吃不下一部黄包车的力。(《春风沉醉的晚上》郁达夫)

上述两个叹词“啊,哦”单纯从字面看,其意义模糊。但当我们结合具体语境来看时,可以发现例文中的“啊,哦,嗯”表示一种疑问的意义,即“真的吗?”或“是不是真的?”。从上面例子我们不难发现,“啊、哦、恩”等感叹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思,当它用来抒发说话人的赞叹情感时就表达感叹的意义,当它用来表达对说话人话语的质疑时表达一种疑问意义。因此,要了解叹词所表达的具体意义,我们必须结合语境来分析。

5、表示提醒

在汉语中叹词还有提醒的意义如:“嗳,呃”。例:

例40 嗳,我知道姑爷总有一天还要打死你!(矛盾)

例41 呃,刚才,呃——商会长来了,呃,说什么?(《林家辅子》矛盾)

四、结论

叹词属于虚词系列,本身没有实在意义,但在实际运用中,从语用学角度来看,叹词结合一定的语境,不仅能协助实词表达意义,还能表达说话人没有用言语表达出来的最深的内心情感。因此,结合具体的语境,叹词在表词达意方面具有不可否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尤翠云.从曹禺的剧作看叹词在话剧中的表意功能\[J\].咸宁师专学报,2000,(5).

\[3\]曹忠军.关于叹词和拟声词的词类归属问题\[J\].语言与翻译(汉文),2005,(3).

\[4\]于思湘.“哇噻、嗯哼”类新兴叹词语用义位探析\[J\].贵州名族学院学报,2006,(6).

表达心情不好的句子范文7

造句,是小学生说话练习的重要部分,但多数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常常囿于教材的示例,没有拓展开。那么,怎样才能突破教材的限制,使学生自如地将词语应用到语言中呢?

一、提供范式,给造句搭个梯子

师:请小朋友们找出课文中含有“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一组词语的句子,并读一读。

师:你能用上这组词说一两句话吗?

生1:小朋友有的唱,有的跳,还有的跑。

生2:花园里的花有的是白色,有的是黄色,还有的是紫色。

生3:同学们有的在写字,有的在读书,还有的在做练习题。

……

上述片段中,当教师提出让大家再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练习说得更恰当、更动人时,课堂出现了短暂的静默。大家似乎没有了思路。低年级儿童的语言习惯使他们不能准确地说出完整的句子。这时,模仿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可以给他们提供下列句子样式。

例:恐龙的外形千奇百怪,有的头上长着坚硬的角,有的背上插着长长的刺,还有的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长。

1.课间活动时,同学们有的______,有的______,还有的踢毽子,热闹极了。

2.冬天到了,小动物们有的飞向了南方,有的住进了洞穴,还有的______。

有了模仿的榜样,训练有了梯度,学生造句起来就得心应手,不再有畏难情绪了。一位学生说:“动物园里真热闹,有的小动物在喝水,有的小动物在散步,还有的小动物和游客一起拍照呢。”把句子说得合理、通顺、完整,造句的要求达到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二、创设情境,让造句真实可信

三年级下册有一题课后练习,要求用“专心致志”一词造句,许多学生觉得无从下手。我随机创设情境,让大家专心致志地做自己喜欢的事。瞬间,教室变了模样:学生们画画、看书、折纸、做手工……几分钟后,我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忆:哪些同学是专心致志的?他们的表情、动作有什么特点?他们在专心致志地做什么?

生1:我看到张同学在专心致志地看书,他的眼睛一直盯在书本上,似乎拔都拔不出来。

师:真会用词,“拔”字多么传神啊!

生2:王同学在专心致志地画画,她一会儿皱着眉头,一会儿微笑着,完全沉浸到自己的画作里面了。

师:她画得专心致志,你观察得专心致志,都是会学习的好孩子!

来源于生活的真实场景,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运用词语,又能训练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一举多得。

三、合理修辞,使造句活灵活现

小学阶段已经接触了许多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它们的恰当运用能增强句子的表现力与艺术性。因此,在指导学生造句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将学过的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句子中来,增强句子的表现力。

比如,学习了《水上飞机》一文后,要求学生练习用“谈笑风生”造句。

师:从文中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人们早就知道台风要来,就做好了准备,所以谈笑风生,根本没把台风放在眼里。

师:对。“谈笑风生”就把当时人们的心情表达出来了。咱们也用上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可以吗?

生2:海滩上,同学们谈笑风生,十分快乐。

师:同样以海滩为背景,谁能挑战用比喻手法造句?

生3:海滩上,孩子们聚在一起谈笑风生,仿佛一群快乐的小鸟。

师:拟人句行不行?

生4:海滩上,孩子们聚在一起谈笑风生,海水也跟着哗哗地笑起来。

相同的内容可以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造句,改变了句子单一的模样,使学生的语言得到了个性化的展示,丰富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样式。

四、添加成分,令造句丰满盈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已经积累了许多好词,只是不知道合理运用。通过添加句子成分,可以使句子与众不同,能将原有句子的意思深化、超越,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试看一教师引导学生用“流连忘返”造句的过程。

生1:台儿庄让我流连忘返。

师:古城台儿庄被称为天下第一庄,想想是什么样的台儿庄?

生2:历史悠久的台儿庄让我流连忘返。

师:哪些景物最让你流连忘返?

生3:历史悠久的台儿庄繁花似锦,让我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师:谁能用另外的词替换一下,变成新的句子?

生4:风光秀丽的台儿庄热闹非凡,使人流连忘返。

……

片段中,教师精心设计、独具慧眼,将目光聚焦在词语的转换中,引导学生造句。通过词语的不断变化,学生掌握了添加句子成分,改变句意的造句方式,也使句子有了灵性。

表达心情不好的句子范文8

古诗文默写的主要考点有:古诗词中优美句子的默写运用,文言文中的优美句子、重点句子,与课文有关的古代名言警句的默写和运用,常考的通常是格言、警句、俗语、哲理语、中心句等。

古诗文默写的主要题型有:

1.识记型。采用填写上句或下句的方式,多考查古诗文中名句的背诵。

2.理解型。采用提示名篇、内容要点及作用等方式。既考查对整篇诗文的背诵,又考查对记诵内容的理解。

3.开放型。只提出一种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任意默写,答案不唯一。

4.运用型。根据情景内容填写古诗文名句,既考查记诵积累,又考查对学过的古诗文灵活运用的能力。

复习时,要重视积累,强化课内篇目特别是古诗文名句的记诵,重视课外卡片制作等学习方法。平时对要求默写的字、词、句正确规范地书写,抓住意蕴深刻、富含哲理、警策励志方面的名言警句,对其进行归类整合,强化记忆。

【能力训练】

一、识记型默写

(一)请你根据上下句默写出相应的诗句。

1. ,铜雀春深锁二乔。

2.问渠那得清如许, 。

3.知汝远来应有意, 。

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

5.山河破碎风飘絮, 。

6.求之不得, 。

7.飞来山上千寻塔, 。

8.几处早莺争暖树, 。

9.惶恐滩头说惶恐, 。

10. ,五十弦翻塞外声。

11. ?归雁洛阳边。

12.相见时难别亦难, 。

13. ,天光云影共徘徊。

14.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

(二)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 ,甲光向日金鳞开。

2. ,芳草萋萋鹦鹉洲。

3. ,浅草才能没马蹄。

4. ,铁马冰河入梦来。

5. ,病树前头万木春。

6.世事洞明皆学问, 。

7.共看明月应垂泪, 。

8.两岸猿声啼不住, 。

9. , ,山河表里潼关路。

10.不畏浮云遮望眼, 。

11.牧人驱犊返, 。

12. ,孤帆天际看。好峰随处改, 。

13.行到水穷处, 。

14.因思杜陵梦, 。

二、理解型默写

(一)理解诗文手法,进行正确默写。

1.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 , ”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2.《望岳》中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

, 。

3.《使至塞上》中诗人自比,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情感的诗句是 , 。

4.李白《渡荆门送别》中“ , ”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5.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生动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词句是 ,

6.《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是: , 。

7.《钱塘湖春行》中运用了对偶手法描写动物迎春的诗句是

, 。

8.《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十年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的诗句是: , 。

9.《赤壁》中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 , 。

10.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写冬景的诗句是

, 。

11.杜甫在《春望》中通过描写花和鸟来表现诗人悲怆心情的两句诗是: , 。

12.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以比喻写愁绪的两句诗是: , 。

1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 : , 。

14.《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悲凉孤寂心情的诗句是: , 。

(二)比较默写。

1.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在《别董大》中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两句诗句是: , 。

2.李白《把酒问月》中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诗句,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从这句中脱胎而来的诗句是:

, 。

3.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孟子》阐述这一观点的语句是: , 。

4.诗圣杜甫“侧身天地更怀君,独立苍茫自忧民”的两句诗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与《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句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6. 请写出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具有相同哲理的诗句:

, 。

7.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8.《天净沙·秋思》中与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 , 。

9.《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义相反的语句是 , 。

10.《红楼梦》中有句诗:“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中与之文意相近的句子是: ,

11.《夜雨寄北》中诗人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把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寄托于对未来相逢的设想,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除表达与亲人不能相聚的思念之情外,更能宕开一笔,用“ , ”的词句来表达他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

12.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的“ , ”也道出了类似的生死观。

1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三)根据诗文内容默写。

1.《论诗》中表达诗人赵翼期盼文坛盛世的诗句是:

, 。

2.《归园田居》中画龙点睛的语句是: ,

3.表达豪迈乐观之情,引用《秋词》中的诗句应是:

, 。

4.李商隐《无题》“相见时能别亦难”中传诵千古的名句是:

, 。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主旨的一句是:

; 。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诗人前路艰难,归家无期的处境是: ? 。

7.《观沧海》中最能体现诗人博怀的诗句是 ,

; , 。

8.《观书有感》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是 ? 。

9.《次北固山下》中写诗人思念故乡的诗句是 ?

。含有“以新代旧”哲理的诗句是 ,

10.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题的一句:

11.《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诗人民族气节和生死观的诗句是:

? 。

12.《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之“大观”的句子是:

13.《雁门太守行》中表明战士以死报效君主坚定决心的句子是:

, 。

14.李白的《行路难》中表现作者执著抱负与坚定信念的句子:

, 。

15.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中伤花惜时的两句是:

, 。

三、运用型默写

1.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像《〈论语〉十则》中所说的“ , ”,那么,建设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2.建设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共同的愿望。由此,我们想到《游山西村》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 ,

3.《诗经·关雎》表达了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思慕、爱恋之情,其中被我们常用来形容美貌女子的诗句是: ,

4.2011年8月15日,卡马乔在中国男足陷入低谷之际,出任国家男足主教练,可谓“ , ”,需要有相当的勇气与胆略。(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语句填空)

5. 教师节到了,你送给老师最好的对联是: ,

。(用李商隐《无题》句)

6. “扑朔迷离”常用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这个成语的源头句是: , 。

7.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来题景,它是由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颔联“ , ”衍化而来。

8 .有的干部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的一句名言“ ”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

9.面对金融危机,我们积极应对,攻坚克难,表现出无所畏惧、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这可以用王安石《登飞来峰》 中的诗句来形容:

, 。

10.读完莫泊桑的散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不由得使人想起《陋室铭》中的两句话:“ , 。”有这么多大腕级作家朋友的福楼拜,真是让人羡慕啊!

11.广州亚运会以《论语》所说“ ,

”迎来了亚洲各国的朋友。

四、开放型默写(除第5题外,都需注明作者和标题)

1.请写出两句古代诗词中写“山”的诗句。(必须带山名)

2.古代的诗人很喜欢写柳,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请再写出两句写柳的诗句。

(1)

(2)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在诗人笔下多姿多彩,请再写出不同的三句。

(1)

(2)

(3)

4.古诗词中有关亲情的名句灿若繁星,请你写出两句。

(1)

(2)

5.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 ,

”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景抒情,用“ , ”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李白在《赠汪伦》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无形为有形的名句是“ , 。”

6.如画的残阳,常映入古诗文中。试写出两句,供大家欣赏。

(1)

(2)

7.大千世界五彩缤纷,诗的世界姹紫嫣红。请写出三个涉及颜色描写的古诗句。(要求:出处应各不相同)

(1)

(2)

(3)

8.美国NCC对问题的歪曲报道,再一次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人们的爱国热情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请你写出两句相关的爱国名言、诗句或歌词。

(1)

(2)

9.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忽如一夜春风来, ”,巧用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烽火连三月, ”,运用夸张,表达了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落红不是无情物, ”,运用拟人,使落花有情,表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10.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两句与“雪”有关的完整的诗句。再写出两句与“大海”有关的完整诗句。

11.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描写了边塞的悲凉,相应的句子是 , 。

12.“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请写出古诗词中表现人们“辛勤劳动”的一联诗句:

13.古诗词中有很多关心民生疾苦的句子,请写出其中的一联。

14.调动你的积累,从古诗词中撷取一联描写塞外风光的名句。

15.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枫丹露白,冰封雪飘。这四季更替的美景,使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请你从熟悉的古诗词(曲)中,写出描写某一季节景物的连续的两句,并标明作者或题目。

句子: , 。

作者或题目:

16.请写出古诗文中描写月亮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17.请写出古诗文中体现农村和谐生活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18.请写出古代诗歌中表现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19.古诗词中常借“鸟”来写景抒情,请你写出一个这样的句子:

20.古代诗文中有许多蕴含着丰富人生哲理的佳句,读来耐人寻味。请按下列提示各写出两句。(课内外不限,要求上下句相连,意思完整)

对待生死:

对待别离:

表达心情不好的句子范文9

一、明确要求

语言表达连贯,指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排序,注意前后的照应和衔接。其基本要求如下:

(一)话题要保持统一:一个长的句子或者一个句群,只有话题统一,中心才能明确,语意才能畅达。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表述中,最好不要轻易改变主语。

(二)保持合理的句序:要使句序合理,条理清晰,句子间就必须讲究顺序。常见的句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由一般到特殊、由总到分、由重到轻、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因到果,也可以倒过来)。

(三)句式要一致:句式要一致:“一致”的内容比较多,像句子结构、短语成分等,贵在找出照应点。语段中的信息前后吻合,彼此呼应,在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如上下句保持相同的结构,可以同为主谓结构,可以同为动宾结构;可以同为主动句式,可以同为被动句式。这样,语气贯通。如果对同一事的陈述,上下之间句式不一致,则会阻断了语气的贯通。

二、解题方法

1.看对象,抓话题的一致性。统一的话题是保持语言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个句群,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中心问题,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分析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的性质和作用,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转换了陈述对象,话题的一致性因素就遭到破坏,语句也就不连贯。

2.看语气,抓语意的粘连性。语言运用的连贯问题,实际上是语气相承、语流通畅的问题。大凡表达效果好的句子句群,不仅上下文衔接连贯,逻辑关系严密,读起来也绝不会聱牙。因此,语气的相承、语流的通畅也是语言连贯的一个重要方面。

3.看句式,抓结构的一致性。一组在统一话题下的句子,对多种事物或一个事物的多个方面进行叙述时,他们各自的内部语法结构往往有组合上的一致性。也就是说,在备选句中,其结构与前后句结构相同的句子,往往是能保持连贯的句子。

4.看词语,抓语脉的相承性。语脉的前后相承,必定有显性或隐性的词语与之相对应。前面或后面出现了某一词语,再寻找相对应的词语,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确定其先后顺序,使其语脉的链条相承衔接。如表并列、转折、条件、假设、递进、因果等暗示性词语的使用。

5.看画面色调,抓情景的相融性。遇到写景抒情性的描写文字,不管它是写的什么景,抒的什么情,也不管是先写景后抒情,或先抒情后写景,抑或景就是情、情就是景,都应考虑情景的相融性。对于写景的复句或语段,要注意语境因素,要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别;气氛,有热烈、凄清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感情或悲或喜,态度或褒或贬。这一切,在同一文段里都应该保持和谐一致。一定要依据“情景交融”的原则来选择与文段画面色调相一致的句子。

表达心情不好的句子范文10

关键词: 韩汉翻译 长句 翻译技巧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交换,两种语言在各国社会习俗、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使两种语言在句子语序、习惯搭配、固定用法与文体修饰手法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翻译首先要关注两种语言句子表现的独特特征,熟知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才能成功地完成两种语言的转换。要成功突破韩语长句的翻译,首先需了解韩语长句的特点及韩汉两种语言的区别。

1.韩国语长句的特点及韩汉句式的区别

韩语属于黏着语,修饰成分往往相对较长,句子结构复杂。韩语是有形态的语言,可以用词尾和词形的变化表示相互间的关系,结构比较严谨,正由于这些特点,韩语较容易出现长句。韩语的长句往往是包孕句或是复句形式,句中谓语前的成分在语序上一般是自由的,依靠词尾连接成句①。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主要靠语序、虚词表示意义关系,属于逻辑性很强的语言,修饰成分相对较短。韩语和汉语在词的语法变化、句法结构等方面各有特色,韩国语句中中心语前通常有各种各样的修饰语,且修饰语篇幅长,很少使用逗号,甚至能够达到几十个单词。相反,汉语往往是短句,通过逗号把句子隔离开来,然后由短句构成复句,再由复句构成一个个句群②。

由此可知,在翻译时,尤其是长句翻译时,首先需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和策略,才能迅速地找到突破,然后根据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经过进一步加工处理,翻译出符合译入语语言特点的句子。最后在语言文字上进行加工推敲,从而使翻译有价值,达到翻译要求。

2.韩语长句汉译技巧探析

韩语的助词和词尾系统丰富,且属于黏着语。因此,韩语中长句一般以复句和包孕句形式出现,韩语的复句指由多个分句组成,分句有连接词尾连接,句子由终结词尾结束整个句子的长句。包孕句是指由一个句子形式经过变形后充当句子成分的句子,一般构成间接表达长句和长定语句。韩语的这些复杂定语可以活跃在各种句子之间,灵活修饰句子中主语、宾语、状语和谓语等主要成分。由此,韩语的长句类型一般有:一般复合长句、间接表达长句、长定语句(主语定语句(包括主语中心词定语句)、宾语定语句、状语定语句、谓语定语句等)。

2.1一般复合长句――把握句子内部逻辑关系

一般复句是指由多个分句由表示各种关系(并列、转折、让步、原因等)的连接词连接而构成的句子。

例1③:史无前例的财政和货币(原因)避免了2008年金融危机经济的完全崩溃(让步),这次事件仅次于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顺成)可以称之为历史上第二大经济危机的程度,规模巨大。

分析:首先,此句有三个明显表示句子关系的连接词,由此分析出此复合句有两个分句组成,其中前一分句与后一分句是让步关系。然后,分析各分句的句子结构,前一分句是表原因的句子,直接按因……的结构翻译即可。后一分句翻译时注意汉语表达简洁明快的特点,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翻译出即可。

译文:尽管空前规模的财政货币支援政策避免了2008年金融危机转化为全球经济的彻底崩溃,但是,这仍然是世界历史上第二大经济危机,仅次于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

小结:一般复句的翻译关键突破点是把握整个句子内部关系,通过断句找出句子内部逻辑关系,然后分析各个分句,翻译成符合目的语的表达即可,同时在翻译时注意一些关键词汇的翻译。

2.2间接表达长句翻译――引语内句子充当宾语

韩国语中为表达严谨和准确,经常出现间接表达的情况,此句式的特点是整个引语里的内容是整个句子的宾语。例如:

例2:①自由主义者②人应按成就而非身份来获得回报,给穷人投票权就是破坏民主主义③主张。

分析: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语①,谓语③,引句②,②是引语可以把此句单独充当句子宾语。

译文:自由主义者主张人应按成就而非身份来获得回报,给穷人投票权就是破坏民主主义。

小结:对于间接表达长句,通常将引句内容充当宾语,先翻译句子主干内容,引语内容太长时可以先找合适词代替句子宾语,然后把长宾语单独拿出来处理。

2.3长定语句翻译

韩语的定语表现形式较灵活,善于使用长定语句来表现句子的包容性④。按定语可以修饰的成分划分,长定语句类型有:主语定语句(包括主语中心语定语句)、宾语定语句、状语定语句和谓语定语句等。

2.3.1主语定语句。

主语长定语句是指修饰主语的定语句型,句子的主语处于被修饰限定的地位。韩语与汉语的一个明显区别是韩语的主语不突出,往往前面带有很长的修饰定语。

例3:主语中心词定语句―主语中心词前定语单独处理

①长跑比赛中,无夺冠实力的选手开始遥遥领先,乍一看好像挺风光的,但很快就会被一个个后来者甩在身后的②现象非常③多见。

分析:整个句子的主干是②③。②是主语中心词,前有很长的定语,翻译时要考虑到目的语句式的特点,为了避免中心词前长定语的累赘、中心词不突出,可以把中心词前的长定语拿出来作为中心词的解释和说明。

译文:在长跑比赛中,常出现这种现象:一些本来无夺冠实力的选手开始遥遥领先,乍一看好像挺风光的,但很快就会被一个个后来者甩在身后。

小结:在韩国语中,“事实”“场面”“情况”“想法”等词语前面经常会出现例文3中这样的结构,在翻译时,可以使用指示代词“这”把定语“事实、场面、情况、想法等”提出来,而长定语作为对“事实、场面、情况、想法”的解释和介绍。

例4:主语定语句――突出主语,把主语前定语转化为谓语

①对通货膨胀持极度敌对的态度的②自由市场经济学家们③经济稳定的话,储蓄和投资被增加,以这种结果促进经济增长④主张。

分析:句子的主干为②④③,主语前有定语①,汉语的特点是主语突出,所以把主语前的定语单独拿出来,可做谓语,这样就避免主语前定语太长,而使主语不突出的弊端。

译文:自由市场经济学家们对通货膨胀持极度敌对的态度,他们主张经济稳定的时候,增加储蓄和投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小结:韩语句子主语前有长定语修饰的情况,在翻译成汉语时,要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主语突出,常把主语前长定语处理为谓语。

2.3.2宾语长定语句――把定语转化为对中心语的解释或是介绍说明。

所谓的宾语长定语句是指宾语前有长定语修饰的句型。

例5:①我④许多慈善家并没有认真评估其资金用到其他方面的长远成本和利润,就把资金投入到看着不错的项目的③事实②想指出

分析:句子的主干为①②③,此句的宾语中心语是③,而其前面有很长的定语,长定语不符合汉语句式特点,所以在翻译时,可以先把句子的主干翻译出来,然后把这些定语当做中心语的解释或介绍。

译文:我想指出一个事实:许多慈善家并没有认真评估其资金用到其他方面的长远成本和利润,就把资金投入到看着不错的项目了。

小结:宾语定语的情况,翻译时先将句子主干翻译出来,然后把定语当做中心词的解释或介绍单独处理。

2.3.3状语定语句――长定语单独处理,添加相应指示代词。

所谓状语长定语句是指表示时间、地点等状语成分前有长定语修饰成分的句型。

例6:第一个殉教者异次顿在②新罗国还没有确立国家的统治体制的①智澄王七年诞生。

分析:此句中时间状语“①”前出现了长定语②,在翻译时为了避免句子略显冗长把长定语单独提出来,然后添加适当的指示代词,做另一个句子的状语。

译文:第一个殉教者异次顿诞生于智澄王七年,那时新罗国还没有确立国家的统治体制。

小结:翻译状语定语句时把长定语单独拿出来,然后添加相应的指示代词,做另一个句子的状语。

3.结语

韩语长句翻译需根据类型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技巧。复合长句翻译――把握句子内部逻辑关系;间接表达长句翻译――引语充当宾语;主语中心词定语句―主语中心词前定语单独处理;主语长定语句――突出主语,定语转化为谓语;宾语长定语句――定语转化为中心语的解释或是介绍说明,必要时添加相应指示代词;状语长定语句――长定语单独处理,添加相应指示代词。还可以把长句的翻译技巧归结为一个:断句理清关系找主干处理定语成分译文大意。当然,只是韩语长句翻译的技巧,这只是翻译的第一步,要做好翻译还需要了解两种语言的民族习惯、及价值观等知识,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韩语长句的翻译质量。

注释:

①王懿.文化语言学视域下汉韩长句翻译研究.

②李民,宋立[M].韩汉翻译研究理论与技巧[M],P192.

③注:例句均按韩语表达顺序表述.

④张敏,朴光海.韩中翻译教程(第二版),P190.

参考文献:

[1]李民,宋立.韩汉翻译研究理论与技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7,第一版.

[2]申慧淑.韩汉翻译中复杂定语的翻译[J].首都外语论坛.

[3]王懿.文化语言学视域下汉韩长句翻译研究[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5年春季号).

[4]钱歌川.翻译的基本知识.修订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5]余高峰.科技英语长句翻译技巧探析[J].科技翻译研究.

表达心情不好的句子范文11

关键词:心理认同类“把”字句;认知;隐喻;主观性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2)03―0204―03

心理认同类“把”字句是句式之中出现两个宾语的一种特殊的“把”字句。雷可夫&约翰逊(Lakoff&Johnson 2006/2009)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中解释,我们的思考是根据从日常生活所经历过的经验中概括出来的抽象概念进行的。只有存在隐喻,才能存在抽象概念。没有隐喻就没有抽象概念。比如,对“Love”来说,如果没有和“魔法、魅力、疯狂、缺陷或养育”等联想的隐喻,不就容易完美地表达“Love”①。这意味着我们的概念系统就是隐喻性思考。隐喻性思考是无意识地发生起来的。因此,可以说我们在通过隐喻推导出的抽象概念中生活着。

为了理解心理认同类“把”字句的隐喻性,我们首先必须理解意像图式。意象图式是认知语义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一些有代表性的学者对意象图式分别下了如下定义:约翰逊(Johnson 1987):意象图式是感知互动及感觉运动中的不断再现的动态结构,这种结构给我们的经验以连贯效应。吉卜斯&科尔斯顿(Gibbs&Colston 1995):意象图式一般可以定义为空间关系和空间中运动的动态模拟表征。奥克利(Oakley 2007):简单地说,意象图式是为了把映射到概念结构而对感性经验进行的压缩性的再描写。

吴为善(2011)指出意象图式有如下特征:1)意象图式是一种高度抽象的模拟。2)意象图式属于语域的范畴。3)意象图式具有正负参数。4)意象图式具有静态与动态特征。②本章根据雷可夫&约翰逊(Lakoff&Johnson)的意象图式的研究进行分析。

意像图式是由约翰逊(Johnson 1987)提出来的用语,其指在人们的身体动态、事物的操作、知觉的相互作用里反复的模式。他指出了图像图式的四种特征:1.意像图式是虽然具有图像性,但它不局限于视角的图像。它可以认识到在触觉经验上的图像图式。2.意像图式具有图式性。所谓图式,把经验抽象化或构造化之后能得到的知识。因此,意像图式是将通过各种各样的身体经验形成的影像更抽象化或构造化的知识。3.一般意像图式受通常知识的影响。4.意像图式不但是组织经验和理解事物的结构模式,而且是一种组织化的连续再现的构造模式。③

昂格雷尔&斯契密德(Ungerer&Shmid 1996)说:“意像图式是与我们的世界经常相互作用的基本的认知结构,它不应该理解成抽象的原理,而应该理解成比具体的范畴和原理更为基本的精神图式。在意像图式之中有几种图式:容器图式、力量图式、平衡图式、经络图式、连接图式和尺度图式。其中,心理认同类“把”字句是可以说是与经络图式有关的句式。”④

约翰逊(Johnson 1987)认为,“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非常多的与空间连接的经络。比如,在我们早上起床之后就去卫生间或去厨房或从家到商店去,进一步扩展,可以说在从地球到月球之间也有经络”⑤。这样的经络事列具有三个共同的因索;出发点-到达点-连接出发点和到达点的场所。约翰逊(Johnson 1987)用下文图示揭示了经络图式的性质:

A B

首先,“离开A到达B”意味着A是出发点,B是目的地。这样的出发点和目的地用隐喻可以表示一个状态和另一个状态,而且可以是一个移动的扩展,变化前是出发点,变化后是到达点的隐喻。其次,他认为虽在经络中没有单独的方向,但某一个物体或人为了通过经络,不得不附加方向性。再次,我们可以想象这一条线的空间化是我们理解时间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就人们经过一个通道来说,这意味着时间流动的意识。因此从经络图式角度来看,把动词看做移位的驱动力,把它前后的NP1和NP2可以看做移位前后的出发点和终点。心理认同类“把”字句中出发点是在主语或说话人(认定者)的控制下进行的。在“你把那个杯子拿过来”中,通过“拿”的作用,“那个杯子”发生了移位。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那个杯子’是在主语的控制下发生移位的。在主语的控制下的对象是受到主语的行为影响之后,达到产生某种状态变化或结果的阶段,这就是终点。如果换做心理认同类“把”字句,如“我把他当做好朋友”,我们可以理解为:“他”和“好朋友”是两种不同的状态,在认定者(我)的主观意识作用下,“他”移动到“好朋友”的位置。因此,心理认同类“把”字句可以看做是一般移位句的隐喻,它们的共同基础是经络图式。

在上述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心理认同类“把”字句式除了具有物理空间移位“投射(mapping)”到心理空间的隐喻性以外,同时具有施事(认定者)的主观认定性,即施事对“把”字宾语暂时赋予一种新的认识。因此,该句式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色彩。在张黎(2007)对“把”字句的研究中,他认为“把”字句是“一个有层次的复合命题,其最外层是说话人对N和S之间的缘由关系的主观认定,其中间层是‘事象界变’S,其底层表达的是有界变关系的、表达客观事象的单纯命题S1和S2。‘把’字句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N和S的关系上,‘把’字句的事象界变性主要表现在S内。”张先生还说“N(主)和S(把字宾语)分别代表有‘主观认定’的事象,其中,N代表说话人所认定的、与S有‘缘由’关系的主体,S指被‘主观认定’了的、由两个命题组成的、有变化关系的事象。‘把’字句的作用就在于说话人在陈述一个变化了的事象S时,同时认定了其同N间的缘由关系。”张先生对事象界变的解析是:N1―〉事变缘由,把―〉潜性主观认定,N2―〉变体,XV2(C/O)―〉结果性界变。由此可以看出,汉语“把”字句的主观性所在就是它具有“主观认定性”。如,“我把作业写完了”和“她把孩子说哭了”中“我”和“她”就是事变缘由,“作业”和“孩子”相当于变体,“写完了”和“说哭了”是结果性界变。

沈家煊(2002)指出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是表达“主观处置”。他认为:“‘主观处置’的概念不同于‘宽泛意义上的处置’,‘主观处置’的核心是‘说话人的认定’。”⑥不管说话人或施事者是否处置“把”字宾语,认定对象,都可以使用“把”字句。如果说话人或施事者不认定“把”字宾语,就使用动宾句。他将“把”字句的主观处置义的主观性理解为说话人的情感、说话人的视角和说话人的认识。

在下面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主要通过沈家煊、Lyons、Edward Finegan 三位的研究来分析和探讨心理认同“把”字句的主观性。

1.心理认同类“把”字句表达说话人的视角

“视角”就是说话人对客观情状的观察角度,或是对客观情状加以叙说的出发点。⑦这种“视角”主观性经常以隐晦的方式在语句中体现出来,最典型的例子是动词的“体”(aspect)。但在汉语中动词“体”标记不是像英语那样丰富多彩。一般汉语用“了、着、过”来表现过去、过去完成、现在进行、动作结束、动作完成等。下面我们探讨心理认同类“把”字句中视角如何表现出来。例如:

(①)我把他当作我的老师。

(②)我把他当作我的老师了。

例(①)表示说话人“我”对“他”的主观判断,可以理解为一般性、经常性的看法。但例(②)是说话人“我”经过某种事情,把“他”当作老师了。即以前没把他当作老师,但现在把他看作老师。虽然表示一种“我”的主观判断。但这种主观判断似乎强调一种状态的变化。当然这种变化可能与句尾的“了”字有关,因为句尾的“了”可表示新情况的出现(张斌2007)。因此,上面两句虽然都是心理认同类“把”字句,但是它们带不带时体助词“了”,所表达的说话人(认定者)的视角也是不同的。

2.心理认同类“把”字句表达说话人的情感

库诺(Kuno 1977)认为,在语言学之中说话人的“情感”是与“感情移入”有关。⑧就感情移入而言,是指说话人在文章中把自己记述的事件和参与者结合起来的现象。

(①)他是我的老师。

(②)他应该是我的老师。

(③)我把他当作我的老师。

下面我们分别探讨一下上面三句话中“感情移入”程度。第一个例子“他是老师”:表示完全的客观事实描述,不带感彩;第二个例子“他应该是老师”:蕴涵说话人的一点推测;第三个例子“我把他当作老师”:强调说话人的主观认定,焦点在于“我的老师”。也许“他”根本不是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但是在说话人(我)的主观认定下,“他”便成了“我的老师”。因此,上面三句话中的“感情移入”程度一个比一个高。

沈家煊认为“移情”主要指心理上两种不对称的东西,在心理上有着情感量上的不同:同情、钟情和厌恶。

根据库诺的“感情移入”的说法,我们可知在心理认同类“把”字句中说话人或主语的移情如何表现出来。本来这类“把”字的宾语,它们具有客观性。按照沈家煊和张黎先生的“把”字句基本的语法意义就是说话人或主语的主观处置,我们便可以得出说话人或主语(认定者)与“把”字宾语之间存在主观认定的关系。一旦,进入心理认同类“把”字句,“把”字的宾语NP1受到“把”和“V成/为/作”的影响,产生了移情,产生的移情便通过N2表现出来。因此,NP2自然含有主观性,即NP2就是说话人或主语想要达到的目标或结果,并且说话人或主语的心理判断的焦点都在N2上面表现出来。

3.心理认同类“把”字句表达说话人的认识

沈家煊(2001)认为,说话人的“认识”主要与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有关。例如:

(①)他应该是老师。

(②)我把他当作老师。

前一个例子中含有情态助词“应该”,它是一种模态(modality)成分,体现的就是说话人的一种认识。“应该”强调推测,这种推测当然来源于说话人的认识,也是说话人的一种主观性判断。后一句中虽然没有沈先生所说的情态助词或情态副词,但是整个句式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该句是句子主语(认定者)的主观看法,即“他”即使不是老师,但是由于主语对他的学识或才干等的认识,仍然认为他可以作自己的“老师”。这种主观上的认定与自己的认识是分不开的。因此,心理认同类“把”字句实际上表达了主语或说话者(认定者)对“把”字宾语的一种新的认识。

总之,心理认同类“把”字句的语义特点十分明确:第一是它具有隐喻性,表示“人们把物理空间图式投射到心理空间层面的结果”;第二是说话人的主观性,说话人的主观性主要是通过说话人的视角、情感、认识表现出来。在说话人的视角、情感、认识心理认同类“把”字句式除了表示物理空间‘投射到’心理空间的隐喻性以外,同时具有施事和“把”字宾语是缘由关系的主观认定的意义,表现说话人对对象的判断或评价。心理认同分类“把”字句的主观性在说话人与“把”字宾语之间存在主观认定的关系上表现。如果进入“S+把+N1+V成/为/作+N2”的句式,“把”字的宾语N1受到“把”和“V成/为/作”的影响,产生了移情,产生的移情转移于N2。

表达心情不好的句子范文12

[关键词] (~てしまう) 任务性 非可控性 完全性 瞬时性

1 引言

日语动词加(~てしまう)作为动词的完成体的表达形式,在许多场合都被使用,是日语表达上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表达形式。但是,从实际的学习者的日语交际考察中得知,和日本人相比,日语学习者使用(~てしまう)的语言意识差距较大,一般的学习者不论日语水平的高低,(~てしまう)的使用率都显得较低,而且可以说是尽量回避使用。即使是用了,也出现较多的误用和错用的情况。为此,笔者作了进一步的调查,结果发现,日语水平低的学习者容易出现漏用的错误。如某同学诉说自己弄丢了钱时:“昨日 布を落としました。”因为少用了(~てしまう),在语言感情上体现不出丢了钱包这件事情发生的结果对自己的心理和情绪的影响。而日语水平高的学习者则容易出现一些不恰当的使用,如某同学叙述假期去旅游了:“旅行に行ってしまいました。”在没有任何语言背景下,多用了(~てしまう)的表达是不恰当的,明显是和(~ます)的平述句的用法相混淆了。另一方面,学习者在使用(~てしまう)时,多数是用在表示后悔、遗憾的心情方面,至于用于表达动作、作用的完成的语言意识显得较差,而且,在这一方面表达上出现的错误也较多。

学习者对(~てしまう)的用法存在着以上这些普遍性的错误,究其原因就是没能很好的理解(~てしまう)表达形式的真正意义。那么,(~てしまう)表达形式的实质意义是什么呢,它和(~ます)表达形式有怎样的差别,本文围绕这一中心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2 (~てしまう)句与(~ます)平叙句的语义区分

(~てしまう)的定义:是动词的完成体,表示动作、作用的全部完成和结束,相当于完了。当动作完成体表示的结果不是讲话者期望出现的,或讲话者做了无意要做的事情时,句子会产生因无可挽回而感到遗憾、惋惜、后悔等语气。(来源于《新编日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例)a.束のことをすっかり忘れてしまった。

b.もうい使っていないから、使い方は忘れてしまった。

从定义可见,(~てしまう)的定义强调的是“完成”和“结束”,如果把“完成”和“结束”删除,“表示动作、作用”这就变成了(~ます)平叙句的定义了。由此可见,(~てしまう)的意义较之(~ます)平叙句的意义多了“完成”和“结束”的限制。

但是,在既往的研究中,较多的是把(~てしまう)和(~ます)放在“时”的范畴上作对比,这是不科学的研究方法,因为(~てしまう)是属于“体”的范畴,虽然“体”的意义和“时”的意义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它们不可以各自隔离起来对比。日语中“时”的范畴意义是由平述句(~ます)来表达出来的,当“时”的概念意义确定之后,要在语言中增添某种感彩的意义的话,这就是“体”的范畴意义了。(~てしまう)和(~ます)平叙句的区别就在于多了心理感受的这种感彩。

在语义聚合关系上,(~てしまう)句与(~ます)平叙句的语义所表达的意义是属同一关系的表达,也就是说,它们表达的意义是相近的。既然(~てしまう)句与(~ます)平叙句是类属近义,那么它们的意义存在着怎样的实质上的差别呢,由于定义概念只是概括性地表达了(~てしまう)的意义,所以显得抽象难以掌握,如果只凭定义概念,相信学习者还是难以掌握(~てしまう)的正确用法的,这也是以上分析的造成学习者出现较多误用的主要原因。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定义概念的意义作更深层次的微观分解。

3 (~てしまう)意义的微观分解

从语言形式上,与(~てしまう)对应的现实意义就是“动作、作用的全部完成和结束”,但是在其微观层次里还蕴藏着语言体系或言语体系中都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意义,只有这些微观层次意义的组合才能表达出现实意义。例如,“哥哥”的意义有四个微观意义:“亲属、同胞、年长、男性”,它们是由分解了“哥哥”的意义而得来,并不存在于自然语言。与此同样,(~てしまう)本身也存在着复杂多样的微观层次的意义,这也就是形成(~てしまう)的意义及用法的复杂多样性。

虽然(~てしまう)表达的意义复杂多样,但是,其内容也就是在(~ます)平叙句的定义“表示动作、作用”上添加了“完成”和“结束”的意义,也就是说,(~てしまう)表达形式可观察到的现实意义是“完成”与“结束”的两种意义,因此,只有对“完成”与“结束”表达的意义作更深层次的微观分解,才能够全面正确地理解(~てしまう)的真实意义。根据(~てしまう)在现实的语言表达中的各种用法,本文对其微观意义作以下的分解。

(1)(~てしまう)的完全性和瞬时性

对于(~てしまう)完成体的完了的特性,我们不妨用以下的例子来作分析,为了明了起见,我们把(~てしまう)能够和(~ます)同等使用的句子用“”来注明,否则,用“×”。

例(1)(~ます)句(~てしまう)句

a、少しみました/×んでしまいました。

b、しくみました / × でしまいました。

c、ゆっくりみました/×んでしまいました。

d、やっと みました/×んでしみました。

e、全部 みました/ でしまいました。

f、わりまで みました / んでしまいました。

g、あっというに みました / んでしまいました。

h、一に みました/んでしまいました。

以上是一组状语副词修饰(~ます)句和(~てしまう)句的例子。由例句可见,(~ます)句和a~h里的任何一个副词一起使用都不会产生矛盾。这是因为(~ます)句不涉及任何情感主题,是对客观事实毫无感彩地描述,只是陈述过去“む”的事情,所以无论状语是“少し”也好“全部”也好、“ゆっくり”也好“一に”也好,都可以修饰“みました”。但是,“んでしまいました”带有完了的意义,a~d里的副词“少し”、“しく”、“ゆっくり”和“んでしまいました”一起使用的话就会感觉不相配了。与此相对,e~h的“全部”、“わりまで”、“ あっという”、“ 一に”和“んでしまいました”一起使用就非常匹配。由此可见,能够使用(~てしまう)来表达的语句的意义首先是完全的、短时间的,也就是说,(~てしまう)具有“完全性与瞬时性”。

(2)(~てしまう)“完成”的任务性

(~てしまう)的现实意义是“动作、作用的全部完成和结束”。提到“完成”的意义,自然而然地存在着一个“任务性”的微观意义,脱离了“任务性”意义来谈“完成”是毫无意义的。“任务性”动作、作用的发生并完成是由动作行为者的意志所驱使。“任务”的性质有两种,一种是承受外界的指令而肩负的某种任务,另一种是出自自己一直想完成的事情。如:

例(2)a、1日に レポトをいてしまった。

b、この仕事は今日中にやってしまおう。

c、言ってしまったよ、好きだって。

d、暇なうちに行きたいところへ行ってしまった。

a句表达的是面对“レポト”的任务,经过努力终于把“レポト”给写完了,b句表达面对“仕事”的任务,决心在某时把工作做完。c句表达了说话人把积攒在内心已久的又难以说出口的心里话终于讲了出来,d句表达了说话人趁着难得的空闲,去了自己一直以来想去的地方。

两种情况都是行为者“本意的”、而且动作及作用具有“应该的、艰巨的”意义。

(3)(~てしまう)“结束”的非可控性及心理性

定义中所谓的“结束”即并非是动作的行为者或承受者能够控制的动作、作用的发生并完了,而且其结果已无可挽回,并对现实造成某种影响。

例(3)a、布を失くしてしまった。

b、社に怒られってしまった。

c、思わず笑ってしまった。

d、急に先生に褒められて、が赤くなってしまった。

e、弟のケキを食べてしまった。

f、彼女に怒ってしまった。

以上a、b两句体现了定义补充部分的“当动作完成体表示的结果不是讲话者期望出现的,或讲话者做了无意要做的事情时,句子会产生因无可挽回而感到遗憾、惋惜、后悔等语气”的意义。但从c、d两个例子来看,与其说是“遗憾、惋惜、后悔”,不如说是“不可控的”。由此可见,无论是“遗憾、惋惜、后悔”,还是“不可控”都在“结束”的意义上体现出来了。因此,笔者认为定义中可以不加“遗憾、惋惜、后悔”的补充说明,加了反而容易是到学习者误解。

e、f两句表达的动作、作用虽然是出自于行为者的意志,但并非情愿,是处于某种无奈,不得已才这样做,也属不可控。e句表达了动作行为者可能出于肚子饿的原因,不得不把弟弟的蛋糕给吃掉了。f句表达了动作行为者本来不该生气的,但由于某种无奈,最终还是对“彼女”生气了。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非可控性的表达可以是“本意的”,也可以是“非本意”的,但是都具有“非情愿的、心理的”的意义。

4 总结

由以上的分析可见,(~ます)平叙句与(~てしまう)句属于类属关系,实际上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即属概念和种概念的关系。属概念是指一般的大概念,种概念是指具体的小类概念。类属关系也就是上下位关系。上位即属概念,下位即种概念。语言中具有类属关系意义的表达是属于上下位意义的表达。(~てしまう)句表达的意义是属于(~ます)平叙句意义的下位意义。上下位意义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越是上位意义的表达,它的意义越概括、抽象,所以(~ます)平叙句能够表达更加广泛的意义。越是下位意义的表达,它的意义越丰富、具体。所以(~てしまう)句表达的意义较之(~ます)平叙句,更加强调了说话人的情感色彩。总体而言,(~てしまう)并非孤立的,由于(~てしまう)句是在(~ます)句的基础上加上补助动词“てしまう”,从而增添了“完成”和“结束”的意义。“完成”和“结束”是(~てしまう)的现实意义,其微观意义包括了:“任务性或者非可控性、完全性以及瞬时性”。任务性具有“本意的、应该的、艰巨的”意义;非可控性具有“本意或非本意的、非情愿的、心理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酒入郁子,等.外国人が日本教によく100の.凸版印刷株式会社,2004.

[2]村英裕煮.日本教の方法.凡人社,1999.

[3]田野村忠温.代日本の文法.和泉,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