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

时间:2023-05-30 09:04:50

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范文1

抗结构化能力指的是当决策问题的表述方式从积极方式转换为消极方式,或从消极方式转换为积极方式时,决策者不受表述方式转换影响的能力。在管理工作中几乎任何决策问题都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述方式,表述方式不同意味着决策者的参照系不同,会给决策者带来不同的心理暗示。如果管理者的抗结构化能力强,那就意味着在工作中能够客观分析决策问题,做出比较高质量的决策。本着这一思路,在MBA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相同的教学内容或作业题目转换为不同的表述方式,考察和训练学员多角度看待同一问题,使他们感受到表述方式对决策者的心理影响。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员将同一教学内容或作业题目以不同的表述方式表达出来,使学员通过创造性的表述感受决策问题,提高他们客观分析决策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社会规范认可能力的教学方法改革

社会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决策能力强者对于社会规范的敏感程度和遵守程度都更高。对社会规范认可能力强的决策者更加为他人着想,自律能力更强,因此做出的决策更容易被员工与客户接受。在MBA的课程体系中,除了企业伦理类课程明确传授社会规范在管理中的应用外,各类课程更多地以职业规范或行业规范体现社会规范。因此,每门课程的教师都可以从授课内容中提炼职业规范或行业规范的内容,在课堂上采用案例讨论的形式使学生感受这些规范在开展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学员对这些规范的认可度,从而提升学员的社会规范认可能力。

三、提高自信能力的教学方法改革

自信能力的提升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缺乏自信,二是过度自信。缺乏自信的决策者容易固步自封或墨守成规,不敢做出有创见的决定,决策质量不高。相反地,过度自信的决策者容易忽视决策风险,对于决策成功的概率或决策收益过度夸大,因而容易做出冒进式的决策。因此,将自信程度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尤为重要。在目前MBA课堂对于学员自信度的培养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通常年龄较大的学员由于工作年份长,见多识广,自认为工作经历丰富,因此自信度过高;年龄偏低的学员由于涉世不深,对于工作和社会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自信度过低。面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降低年龄偏大学员的自信度,努力提升年龄偏低学员的自信度。具体而言,针对年龄偏大的学员,在教学内容与作业题目的选择上尽量给他们跨行业的内容和作业,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只是对本行业熟悉,仍需学习其他行业先进的管理思路与方法。针对年龄偏低的学员,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给他们机会扮演团队领袖的角色(例如案例讨论的小组长),使他们感觉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并不比年龄偏大的学员差,从而提升其自信程度。

四、提高运用决策规则能力的教学方法改革

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流程化决策在广大工业制造企业以及体系复杂的服务业企业十分常见,其特征是事先设定各种工作情景下的工作步骤和判断标准,也就是决策规则,而后在实际工作中员工根据工作的具体进展自己做出判断。因此,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决策规则是决策能力的一个重要维度。MBA的课程体系通常是按照管理职能划分的课程类别,每一类管理职能都具有自身独具特点的决策规则。为了提高学员运用决策规则的能力,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案例,请学员以组为单位从案例中提炼或设计决策规则,然后请其他学员按照这套决策规则重新模拟演练一遍案例中的过程,进而比较差异,体会决策规则的执行过程。也可以用学员的企业为样板设计完整的决策规则体系,将一个班的学生分组为企业各部门,模拟演练一个业务周期的运行。在这种模拟实战中学员对于决策规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将快速上升。

五、提高风险感知稳定能力的教学方法改革

对风险感知的稳定能力指的是决策者对于未来风险发生概率预测的稳定性。如果风险感知稳定能力强,那么决策者就能够做出比较连贯一致的决策,从而保证决策的效果。但是如果风险感知稳定能力弱,那么决策者就可能经常更改决策,从而降低决策质量。每一门MBA课程都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某个方面,而经营管理的每个方面都需要考虑在短期、中期、长期的时间跨度下的决策。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或作业题目时,可以考虑选择时间跨度长的案例或作业任务,从而训练学员在不同时期对于风险感知的稳定能力。此外,也可以选择一些历史比较久远的经典案例,将决策场景设定为案例起点,然后训练学员在不同时间跨度下的风险感知稳定能力。

六、提高抗沉没成本能力的教学方法改革

沉没成本在决策过程中是一个负面因素,在决策中导致大量的非理性选择,因此抗沉没成本能力是决策能力很重要的一个维度。沉没成本有可能导致决策者面对正确的选择停止投入从而决策错误,也有可能导致决策者面对错误的选择追加投入从而决策错误。由于时间、资金、精力都可能是沉没成本的载体,所以绝大部分MBA课程内容都会涉及沉没成本的分析与决策挑战。由于沉没成本影响决策质量的情况不仅在企业中常见,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所以教师不仅可以使用企业案例帮助学生认识沉没成本对于决策的干扰作用,还可以结合课程内容使用生活中的情景模拟沉没成本决策,使学生感受更加具体。

七、提高路径独立能力的教学方法改革

路径独立能力指的是决策者不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的能力。保持独立的判断能力是决策者很重要的基本素质,完成一项任务通常需要一系列的判断,因此在连续的判断中保持独立性就构成决策能力很重要的一个维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案例改编为决策实战模拟演练。每次演练时一位学生扮演决策者,其他学员扮演各种干扰因素,通过会议、电话、短信等各种沟通形式试图影响决策者的判断。在轮流扮演决策者的过程中,学员将体验到影响因素的心理作用,以及保持独立判断的重要性。

八、小结

决策能力范文2

一、强化党委决策能力是发挥核心作用的关键

国有企业坚持党的领导,其主要体现就是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而主导决策的能力则是检验其作用强弱的重要标志。企业决策和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决策起主导作用,管理起保障作用。企业党委的主导作用,主要在科学决策上,决策决定管理,决策正确了,方向明确了,管理按着方向走,企业的发展才会沿着健康轨道前进。因此,决策决定发展,决策能力越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率越高,企业的发展就会越有保障,就会发展越快。而党委是企业的神经中枢,是企业发展的政治主导和决策集体,决策能力越强,其核心作用就会越强,那么,其在企业的地位就会更巩固。因此我说,强化党委的决策能力是发挥核心作用的关键。

党委主导决策,分直接决策和参与决策两种。实行现代公司制度以后,有的单位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有的单位没有设立这两会,还是依靠党的委员会开展民主管理。设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党委决策应分为直接决策和参与决策两部分;没有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党委直接决策就成为企业决策的唯一途径。对于应该由党委直接决策的问题,如党组织自身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重大问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等,通过召开党代会、党委会、常委会等途径及时做出决策并组织实施。对需要党委参与决策的事项,如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中的重大问题,重要改革方案和重要管理制度的制定、修改,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等,党委主要通过商定决策议题和开展决策调研进行超前参与,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进入法人治理层面并参加总经理(或总裁)办公会议进行具体参与,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意见和建议方式进行及时参与。

科学决策是个复杂的劳动过程。在具体工作中,公司党委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在决策前深入调查研究、超前引导、把关定向,保证决策的可行性;在决策中参与论证、广泛征求意见、提出建议,保证决策的民主性;在决策后协调各方关系,积极宣传贯彻,保证决策目标的可行性。同时,对决策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动承担责任,积极化解矛盾,让企业经营管理层放手工作,推动决策顺利实施。

党委要敢于决策、善于决策。重大的战略机遇期,重大的形势动荡期,重大的企业困难期,企业党委更要敢于决策、善于决策、科学决策,及时出台政策,引导公司的经营方向、管理方向和全员的奋斗方向。只有党委充分发挥“先导”和“后盾”作用,公司才能形成有分歧能统一、有意见能沟通,顾全大局、密切配合的和谐工作局面。

二、基层党委在科学决策及能力上存在的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企业党委只有坚持科学决策,才能准确判断形势,准确制定决策,提高科学执政的能力,不断推动工作落实,切实肩负起带领全体员工实现稳健和谐发展的历史重任。从现实情况看,国有企业党委在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有的也存在一些影响决策水平的突出问题:

一是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存在差距,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决策理念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有的决策行为视野不开阔,谋划工作缺乏科学态度和长远打算;有的决策行为对客观规律尊重的不够,在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保证决策的客观性科学性方面做的不够;有的靠老经验拍板决策,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二是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上存在差距,做决策的指导思想还没有切实端正。有的单位决策上出现偏差,主要是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眼前与长远、总结经验与揭露矛盾、为事业负责与为小圈子谋利,决策工作与落实工作等方面的关系处理的不够好。有的单位领导层在决策时,考虑问题或者片面狭隘,或者搀杂个人私心,造成决策的随意性和片面性。

三是在充分发扬民主方面存在问题,没有最大限度地集中决策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从党委内部发扬民主的主体看,个别党委书记缺乏民主作风,习惯于传统的个人“说了算”,对领导班子中其他同志的意见尊重不够;从发扬民主的内容看,主要是在涉及人财物等事项上,充分酝酿、广泛听取意见不够。从扩大民主的渠道看,领导班子、职能部门、行业专家和职工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在一些企业单位还没有真正形成;从发扬民主的程序看,个别决策存在预案准备不充分,对列入会议的重要议题,事先不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的现象,个别酝酿不充分,程度不同地存在简单化、走形式的现象。

四是在依法依规决策方面存在问题,没有完全严格按照法规制度规范决策行为。纵观企业界,有的没有把讲政治贯穿党委决策全过程,存在同中央和上级党委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完全一致的地方,在服从全局、服务全局上没有完全摆正位置;有的决策行为没有把依法依规贯穿决策全过程,在依法办事、遵守制度上存在问题;有的缺乏监督机制,更没有纠错机制,决策错了照样执行,这种垄断性决策很容易造成失误。

五是畏首畏尾,在关键时期不善决策、不敢决策,贻误战机,与成功擦肩而过。平时对市场摸得不细,对时局看得不透,对家底掌握得不全面,大的问题面前无主见,当断不断,不知道怎么办;机遇来时反应迟钝,抓不住最佳时机,决策滞后,或者是决策不准,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所有这些都给企业发展带来损失。

三、进一步提高企业党委科学决策能力的思路

市场鏖战,风云莫测。只有不断强化党委决策能力,才能给企业发展以有力保障。要想提高党委决策水平,最少应从如下四个方面抓起:

(一)加强品德和党性修养,打牢科学决策的思想基础。对于企业的领导层来讲,品德是立身做人之本,党性是为官从政之基。加强品德修养,坚持党性原则,是保证党委决策正确性和科学性的前提和基础。品德好,凡事就不会先为自己打算;党性强,就可以在决策过程中排除各种干扰因素。作为班子成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注重在“三坚持三克服”上加强修养和磨砺:一是坚持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原则,克服功利主义。必须把决策的根本标准放在是否有利于三大效益的增长上,放在是否有利于对广大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调动上,放在是否有利于企业全面建设和又快又好地发展上。二是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克服本位主义。凡面对决策利益问题时,都要始终坚持把全局利益和大多数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本单位的利益和少数人的利益放在第二位,任何时候都要经得起利益调整的考验,任何时候都要维护整体利益。三是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原则,克服个人主义。在决策过程中,个人的权利必须尊重,个人的利益必须维护,个人的发展必须通畅,但当遇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就必须坚持集体优先,坚决克服个人主义。

(二)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打牢科学决策的作风基础。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是党委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要从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自觉把求真务实贯穿和体现到决策工作的全过程。要注重调查研究,要有虚心求教的态度,甘当群众的小学生;要有科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评价工作要全面客观;要有艰苦细致的作风,多到基层一线去,多到问题较多的单位去,察实情,听民意,找对策。坚持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要用新的视角分析和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去促进和推动问题的有效解决。要抓好落实,务求把既定的决策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决策能力范文3

1 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渊博的知识,是教练员决策活动的基石。教练员要顺利实施战略战术方案,就必须了解周围的特定环境,熟知天时、地利、人和等历史背景,弄清问题关键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练员的知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决策者的足智多谋,主要来源于其丰富的知识。决策活动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都是以雄厚的知识为基础。知识掌握的愈深愈广,其决策所达到的最佳化目标程度就愈高。影响教练员决策能力的知识有:一般科学文化知识,系指多学科的基础知识。第一,知识面越广,见解越深,对问题的分析越透彻。若知识面狭窄,就会影响其视野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水平。第二,本专业知识。它是避免瞎指挥,保证正确、科学决策的支柱。第三,决策专业知识。此类专业知识对决策的方式方法、程序、组织有着重要影响。一个具有完善知识结构并善于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的教练员,能给有才能的运动员带来理想的成绩。美国田径教练汤姆・特勒斯在对刘易斯跳远的助跑与踏跳进行周密计算后,依据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提出其助跑最后一步应是缩短平稳的踏跳,致使刘易斯在重大比赛中取得出色成绩,又如袁伟民、李安格教练根据中国女排的特点和生物力学原理设计的单脚起跳背飞扣球,为中国女排的多次获胜奠定了基础,至今已被大多数女排强队所延用,成为主要的得分手段和杀手锏。可见,教练员自身所拥有的知识结构与其运用知识的能力,不仅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也直接影响着比赛成绩。它是教练员决策能力至关重要的基础。

掌握知识的目的,是运用知识。是否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离不开聪颖的智慧。智慧是指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教练员在感知、记忆、想象与思维等认识方面的能力,是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教练员决策能力中的又一大要素。优越的感知,可使教练员根据目的、任务、目标,自觉进行观察分析,把握局势发展细微变化特点,概括局部与全局,并快速精确地判断,大胆、谨慎地付诸决策行动之中。良好的记忆,则有助于储存信息,全面而准确地收集素材,充实自己的头脑。而丰富的想象和思维,可使教练员根据客观实际需要积极能动地大胆创新。袁伟民在1982年世界锦标赛后,根据世界排坛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女排现状所制订的目标、任务,并大胆、果断地起用新手,使中国女排连连夺冠,享誉世界排坛。这与他那超人的智慧和卓越的决策能力是分不开的。

2 丰富的实践经验

经验是指教练员在竞技实践中直接或间接获得的知识。经验是影响教练员决策能力的动力因素。丰富的经验,是正确决策的重要条件,阅历广,体会深,对问题判断就会具有较大的准确性。特别是对实践中经常遇到与以往相似且共性的问题,其决策效果更为显著。在第5届全运会田径预赛中,朱建华越过2.26米后,向2.34米冲击(亚洲纪录)。第一次试跳失败(此时与1982年亚运会冲击世界纪录的情况一样),他想起胡鸿飞教练赛前给他的决策方案:出现此种情况说明还有实力,应大胆不失时机地向世界纪录冲去!根据教练意图,为节省体力,保持能量,朱建华果断提出向2.37米的世界纪录冲击。结果,获得成功。可见经验的作用不能低估。

3 稳定的情绪

情绪是影响教练员决策能力的又一重要因素。由于比赛的性质、规模、环境、成绩等,教练员的心理状态瞬息万变:有对比赛起促进作用的积极情绪,也有破坏正常比赛状态的消极情绪。其反应与教练员的神经类型、修养、知识和经验有关。比赛中急躁、紧张、六神无主,甚至脾气暴躁,怒不可遏或悲观失望、垂头丧气等,不仅消耗教练员本身的神经能量,分散指挥能力,也会给运动员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优秀教练员在重大比赛的决策中,尽管战况起伏跌宕,争夺激烈,甚至在比分落后情况下,也能根据比赛需要,严格控制自己的情绪,清醒地观察比赛动向,精确指挥,从容调度,临危不乱,用自身的情绪稳定运动员。在第23届奥运会女排决赛中,袁伟民用手势与眼神稳定运动员的情绪,并换上曹慧英带动全队的士气;且在获得发球权时,果断换上侯玉珠,结果连发两球得分,终以16∶14获胜。事实说明,教练员稳定的情绪,对于整个决策过程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对取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 坚强的意志品质

决策活动是一种意志行为。坚强的意志,是指主体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支配和调节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的目标。意志在决策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在表现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性和自觉性的同时,又体现了人类在实践中征服自然、战胜困难的顽强性、坚定性。坚定的意志是决策活动的条件,是实现目标、取得优异成绩的精神保证。在具有复杂性、特殊性的体育竞技决策中,坚强的意志是优秀教练员的先决条件。面对激烈化竞争,在短兵相接的竞技场上,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果断勇敢、自制顽强的品质,根本无法在极其困难的复杂条件下,实现决策目标并战胜对方。两强相遇勇都胜。只有具备这种意志品质,才能不失时机,果断行动,达到预定目标。反之,优柔寡断,踌躇不前,瞻前顾后,都会错失良机,导致败北。

决策能力范文4

关键词:素质磨练;能力集合;危机管理;企业;决策者

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成功的决策者就没有成功的企业。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更要求企业决策者全方位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概括起来,笔者认为,企业决策者应对金融危机至少应具备以下五项素质和五种能力:

一、企业决策者应具备的五项素质

(一)道德素质

2008年9月27日,总理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开幕式和企业家座谈时指出:“企业是经济的主体,企业家要有道德。每个企业家都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每个企业都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合法经营与道德结合的企业,才是社会需要的企业。”广大企业决策者要按照温总理的要求,牢固树立平等互利、自由竞争、公平交易、以义求利、诚实守信、勤俭廉洁、遵纪守法等维系市场经济的基本道德观念,将道德、责任、能力集于一身去经营企业。道德是企业决策者品格的核心,是其事业的支撑点。假若把企业决策者比做一棵大树,道德就是这棵大树的根基。有了根基,大树就会枝繁叶茂、浓荫如盖。根基出了问题,这棵大树就会衰败、枯萎[1]。

(二)洞察素质

应对金融危机更需要决策者提高洞察力。一要善于捕捉信息。没有信息就谈不上洞察,洞察的过程是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决策者要有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强烈意识,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和灵敏畅通的信息渠道,从而更有效地实施管理和经营。二要目标对准未来。决策者要学会把握市场发展趋势,不断地对准未来,思考未来,经营未来。三要时刻抓住机遇。“一个好的机遇,胜过一大堆计划”。时刻寻找机会,在机会降临时能及时、果断地把握住它,充分利用它并去争取成功。

(三)识才素质

越是处在紧急状态,越需要决策者加强识才修养。一要善于发现人才。要像刘备对待诸葛亮那样,降贵屈尊,三顾草庐;二要善于使用人才。在用人上要眼明手快,当机立断;三要运用能人带动策略。有这样一个故事:挪威人爱吃沙丁鱼,渔民们若能将活的沙丁鱼带到市场,就能吸引人们争相购买。渔民能让沙丁鱼活下来的奥秘是在渔槽里放一条鲶鱼,沙丁鱼发现了鲶鱼就非常紧张,于是,就左冲右突,跳跃不停,这样一来,沙丁鱼在蹦跳中被运回了渔港。由此得到启迪:只要在人群中引进能干的人,就会使大家感到紧张,一紧张自然就会拼搏进取,如此一来,整个群体就会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四要善于保护人才。人才往往干得越多,“毛病”就越多,人们的意见和看法就越大,所以,人才是需要保护的。

(四)胆略、创新素质

决策者的胆略素质主要表现在对冒险的态度上,与常人不同的是常人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没有采取行动的勇气,而决策者却应当只要有七成把握,就拿出百分之三百的勇气。事实上,任何成功者,在其走向成功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冒险精神。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宁愿安于现状而不去冒任何风险,其实,追求没有风险,恰恰是最大的风险。

实践证明,有了知识和科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能够不断创新的。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决策者作为企业创新的主帅,其创新素质要比一般管理人员更显重要。一要强化创新意识。管理大师杜拉克曾经说过:“面对变化,只有创新。谁继承以往的做事方式,注定会带来灾难乃至死亡”[2]。这是对创新持久性特征的最精辟的解释。二要敢于面对失败。要创新,就难免会有失败,敢于面对失败是决策者所必不可少的精神。三要勇于持之以恒。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在不断创新中谋求长远的持续发展。

(五)情感、健康素质

决策者的情感素质主要体现在对人际关系的把握上。一要加强感情修养。要有热情的态度、坦荡的胸怀、诚信的风范、务实的作风;二要学会宽容。要宽容犯过错误的人或反对过自己的人。宽容是一种美德。

决策者一要有健康的体魄;二要有高雅的风度,风度来自于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广博的学识、宽广的胸怀和坚强的意志;三要有良好的仪表,这既是审美修养,也反映了对别人的态度。穿着得体、个体鲜活、整洁协调,就一定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二、企业决策者应具备的五种能力

决策者的能力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项能力的集合。

(一)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和非逻辑思维能力。时下,决策者尤其要加强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此例举几种常用的非逻辑思维方式,以供参考。

1.逆向思维。就是打破常规思维的惯性,有意识地从反向去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有这样一个故事:英国历史上曾有一个很节俭的国王,多次下令禁止戴金银首饰,但收效甚微。有一人献计,让国王下令:“全国只允许和小偷戴金银首饰”。由禁令反向为允许,结果很成效颇佳[1]。

2.侧向思维。就是虽然不与常规思维逆反,但换一个角度通过走第三条路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草船借箭”、“曹冲称象”等故事,都是典型的侧向思维范例。决策者在思考问题时采用另辟蹊径的侧向思维可以帮助在山穷水复疑无路时,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3.发散思维。就是让思路向多方向、多数量扩散的立体型、辐射型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的能力与敢于想象的品格有很大关系,只要不受一切原有的知识圈及所有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就能想象出许多与通常情况不同的、新颖的、独特的方式和方法。

(二)决策能力

决策者既要有战略眼光,善于综观全局,善于调查研究;又要懂得“谋之贵众,断之贵独”的道理;还要学会善于授权的艺术。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划船是水手们的事,船长的任务是把握方向。”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势必减少对全局的思考与控制力。生物科学对懒蚂蚁现象的研究成果颇有启示:生物学家发现在以勤劳著称的蚂蚁家族中,总是存在着一定比例的懒蚂蚁四处闲逛。将懒蚂蚁与勤蚂蚁分离开来,但两个蚁群又都重新形成了原有的懒蚂蚁比例。进一步观察发现,这些懒蚂蚁之所以四处闲逛,是为了搜集生存信息,以便指挥其他的勤蚂蚁更有效地获取食物,更快捷准确地寻求生机。懒蚂蚁现象表明: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懒于具体事务,却勤于思考创新的领导者。没有了这样的懒者,勤者极易无所适从,往往事倍功半。企业决策者要善于授权,把大量具体工作予以委托,这不仅体现对下属的信任,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也能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登高望远,去进行经营和开发战略性的思考和决策。

(三)应变能力

决策者的应变能力主要体现在遇到一些突况或非程序性问题时的应付和适应能力上,也是快速反应的一种表现。一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在变化多端的复杂环境下,“以不变应万变”是走不通的,要像弈棋那样在有限的格子里摆出无穷无尽的棋谱。二要变中生创,边干边创。要善于在差别与变化中及时地产生应对的创意和策略。如在有地区差别之时因地而变,在有季节差别之时因时而变,在有经营差别之时因竞争对手的变化而变,在有需求差别之时因客户消费心理的变化而变,等等。有这样一个故事:中国名茶“茉莉花”远销欧美,曾一度在东南亚不受欢迎。原来“茉莉”与“没利”谐音,当地人很忌讳,销路受阻。中国厂商得知后及时进行调整,将“茉”字添上了两个点,改变成“莱”字,与“来利”谐音,结果销路大畅。真可谓“时移则势异,势异则情变,情变则法不同”。

(四)塑造品牌能力

时下,企业竞争即品牌的竞争。品牌管理的核心是“顾客至上”。小天鹅洗衣机何以能占领较大市场?就在于秉承“顾客的需要就是标准,顾客的满意就是目标”的服务宗旨。例如,小天鹅曾为泰国生产了一批洗衣机,而泰国用户家的老鼠多,将洗衣机的电线咬坏。小天鹅洗衣机厂派人去检查,检修好以后说:“我们没有很好地考察你们的使用环境,没有装配能防老鼠咬的电线,这是我们的责任。”检修人员的一席话,凝聚着“顾客是上帝”的营销观念,塑造了企业的良好形象[1]。

(五)危机管理、自我控制能力

没有危机意识就不能成为优秀的企业决策者,因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危机正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危机管理已成为继市场营销、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等课题之后又一管理热点问题。因此,决策者必须了解危机管理的原则、途径、处理方法与策略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企业危机管理的相关技能,从而做到预防并妥善处理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类危机,使企业保持健康、良性的发展势态。

决策者面对压力和挑战,一要不喜形于色、不怨天尤人;二要主观愿望符合客观实际,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使自己的决策最终变成现实;三是在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时积极主动地与人进行建设性沟通,沟通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尊重他人,做到表里一致、认同对方、双向沟通[3]。只要换位思考、以诚相待、以理服人,就能使人们的心灵因沟通而阳光。

参考文献:

[1]刘华海.中小企业管理创新[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决策能力范文5

水瓶座的自我判断力不比任何人差,他们甚至更能准确分析投资项目的成败。是否听取别人建议完全取决于对方的分析是否符合自己的逻辑,因为他们仍然会保持自己认为的合理判断。不过,很多投资项目是靠商业感觉,过于理性的个性还是很容易令他们错失真正良机。

金牛座[4.21-5.20]

最善于理财的金牛座在投资上的判断是最不容置疑的。他们凭借自己对金钱天生的敏感和态度去认真评估项目的价值,最终得出合理准确的投资判断。因此,金牛座在投资决策上总是让人放心。当然他们对投资判断的过于自信,也让他们很少听取别人意见。

狮子座[7.23-8.22]

狮子座投资一向大手笔。我们不用担心狮子座在投资上的决策能力,他们对大方向的判断力比任何人都要出色,不需要任何人的建议,而且一旦主意确定,他们会很快开始执行投资方案。不过对细节把握的忽视也是他们的弱点,出现错误的判断也是相当正常的事情。

天蝎座[10.23-10.21]

天蝎座考虑问题可以说比任何人都深入,他们很容易透析到事物的本质,我们不用怀疑他们的分析和判断力,他们更没有必要去考虑别人的建议。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对利益的最大化的要求会是投资决策的重点。而天蝎座在投资判断上的直觉上也往往是最好的。

双鱼座[2.19-3.20]

双鱼座投资判断其实全凭感觉。但不可否认,有时候他们自己在投资上,感觉可能比理性更为重要。别人的建议对他们也形同虚设,因为他们未必能真的理解别人建议的道理是什么。不过这些不重要。双鱼座这种跟着感觉走的个性往往还真能帮上忙。

双子座[5.21-6.21]

双子座的聪明众人皆知,反应迅速也无人可敌。但他们过于自信和飘忽不定的思维方式,使得投资项目变得风险很大,经常改变主意,令他们自己都不明白投资的方向在哪里。别人的建议虽未见,得能左右他们的想法,但往往会给他们“新启发”,让他们“灵感闪现”。

处女座[8.23-9.22]

处女座没有金牛座那种投资天赋,也没有双子座那种机灵劲,但是处女座事无巨细的特点会对他们在投资决策有很好帮助。他们会把能考虑到的问题都分析清楚,知己知彼再去下手。但商机往往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处女座这样的方式很容易错过机会。

射手座[11.2-12.21]

射手座的运气一向很好,投资机会当然也少不了。他们对未来事情的判断更表现出其过人的能力。所以在投资选择上,他们多半会选择长线项目来作为自己的投资项目。但过于乐观的个性并忽视项目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会成为他们投资成功的绊脚石。

白羊座[3.21-4.20]

急躁的白羊座决定任何事情都一向麻利、从不犹豫,面对投资决策这样事关金钱的大事更是从来不含糊。不过白羊座这样过于急躁的个性在投资判断的准确性上并没有什么帮助,过于冲动的判断往往会让他们在投资上自食苦果。

巨蟹座[6.22-7.22]

小心谨慎是巨蟹座的最大特点。在投资决策上,他们会考虑很多事情,几乎是事无巨细,在投资决策上显得尤为“胆小”。他们会征求周围所有人的意见,会和所有人不停倾诉自己的担心,大家的意思,对他们的投资判断会非常重要。不过没办法他们担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天秤座[9.23-10.22]

做任何决策对天秤座都是极为有难度的事情,投资的决策更让他们难上加难。即便在投资方案很清楚、回报很丰厚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很难下这个决定。显然只有别人的建议或者帮助才能让他们下定决心,没有旁人的支持和帮助,天秤座自己是很难决策的。

决策能力范文6

摘要:学生能够选用合适的解题策略,能将解决问题的策略综合应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掌握好解题策略的标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在应用中进一步领会、贯通、强化各种策略。文章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策略问题。

关键词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1-0101-02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如何指导超越具体问题解法和结论,指向问题解决策略的形成,这是当前解决问题的教学区别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的本质所在。因此,学习应用题的目的不再是单纯的解题,而是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一、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解决问题”不仅仅是已学知识的简单应用,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很多学生都吃过药,可以布置学生回家看药的说明书,因为说明书上都标着:每天吃多少次,每次吃多少g,儿童减半等字样,让学生计算可以吃多少天。学习“利息”后,让学生自己去银行看看,银行的利息是多少?还可以尝试把自己的压岁钱存入银行。看银行利息表上的利率算出自己存的钱能得到多少利息。

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复习课》时,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老师逛商场时看见羊毛衫很漂亮,很想买一件,一件上衣150元,_____40%,羊毛衫多少元?你可以补充什么条件?学生纷纷举手说出如下条件:羊毛衫的价钱是上衣的40%;羊毛衫的价钱比上衣贵40%;羊毛衫比上衣便宜40%;上衣是羊毛衫的40%;上衣比羊毛衫贵40%;上衣比羊毛衫便宜40%。学生补充了六种不同条件,就使这道题变成了六道应用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学生自主提出并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思维有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练习不但锻炼了学生的编题、解题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我们要时时领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身边的数学”,要把解决问题教学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相联系,还要有意识地从生活中选取具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现实背景,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将生活中观察到的数学现象提炼成数学问题,形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问题的习惯。

二、学会读题,分析问题

新的教材、应用题不再是以单纯的文字出现,而是以图形结合、表格等形式出现,因为呈现方式的改变,有些条件不是用文字直接呈现,而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去分析隐藏在图画、表格中的条件、问题。要学会寻找习题中隐藏的一些有价值的因素,解决应用题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读题,学会分析题目,学会思考题目。例如,新教材数学第七册第88页的第12题是道图文结合的题目。讲的是生活中购物的情景,促销牌上写着“29元一件,49元两件”,一位叔叔说:“我有185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件?还剩多少钱?”要先让学生看图、读题,通过思考、分析、比较,得出应该尽可能地“两件两件地买”。让学生通过独立解答,大部分学生都得出185÷49=3(份)……38(元),3×2=6(件)。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不是只能买6件呢?学生马上想到余下的38元还能买一件。

有些学生对于题目给出的条件,不管三七二十一,全给用上去了,不难发现,学生在做题中缺少思维的批判性,缺少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处理教材时,可以加上一些没用的条件,给学生造成干扰。例如,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这样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要寻找有用信息,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深入理解题目的要义,判断分析出“条件与问题”,要教会学生将顺思维分析法和逆思维分析法结合起来,加深对问题的逐层理解,又可以使学生在分析问题中弄清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能力。

三、方法多样,学会“解”题

在教材中,有些习题的解法并不是唯一的,有的教师只是为了完成练习,而不注重方法的多样性。当遇上这样的题目时,要多多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在做应用题时,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按照解题步骤解题。在平时的练习中,就要使学生做题时养成习惯:想已知什么、想求什么、想解题应具备什么条件、想计算方法、想答案是否符合题意。

例如,在作业中有道题目:一家豆腐加工厂用40千克黄豆做了160千克豆腐,照这样计算,用120千克黄豆可以做多少千克豆腐?

1.正归一法:先求每千克黄豆可做多少千克豆腐。 160÷40×120。

2.反归一法:先求要做1千克豆腐需多少千克黄豆。 120÷(40÷160)。

3.倍比法:先求120千克黄豆是40千克黄豆的多少倍。160×(120÷40)。

4.列方程,解:设120千克黄豆可磨x千克豆腐。 120÷X=40÷160。

5.假设法:假设1千克黄豆可磨豆腐160千克,那么,1500千克黄豆可磨豆腐160×120千克,再根据实际÷40即可。160×120÷40。

学生能想出这么多方法来,说明了他们的手、脑、口全方位地参加了认知活动,锻炼灵活的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数学素质。教材中每道题目的安排都有其目的,教师只要多多思考它对学生的价值,那么小小的题目也能有大作为。

四、纠正错误,点化困惑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生成、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师生共同完成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发展的动态的生成过程。课堂上生成的学习资源是教学中一笔珍贵的财富,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利用生成的课程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课堂上资源的生成往往会出其不意,又很可能是学生的困惑之处。因此,教师应根据生成资源的特点,巧妙组织学生观察、思考,当堂解决学生的困惑。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向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课堂就是让学生出错的地方,课堂上错误的出现正是展示学生思维的最佳时机,即使有些错误是课前难以预设到的,但这些错误的信息能生成一些新的学习目标,为师生展开新的认识提供新的方向。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错误中捕捉新的、有价值的学习素材。让他们在尝试错误过程中锤炼自我,培养他们敢于克服困难的坚毅性格,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例如,在教学《平均数问题》时,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道题:“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行4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60千米。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学生出现了两种解法,解法一:120×2÷(120÷40+120÷60);解法二:(60+40)÷2。

教师就这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分别让学生展开讨论。第一种算式学生检验了其结果的正确性后,让解法二的学生说解题思路。一名学生振振有词地说:“去时的速度加上返回的速度再除以2就是这辆汽车住返的平均速度。这个方法更简便。”许多学生纷纷点点头称对,可有学生指出:“那为什么计算结果与解法一不同呢?”教师趁机让学生就该生的解题思路与解这道题所要找的条件展开充分讨论,在讨论中辨析着这两种算法的真伪。在这个看似简便方法的深入研究中,学生搞清楚了这么做究竟错在哪,使学生对平均数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就是利用学生的这个错误作为进一步学习的素材,使课堂教学掀起了学习的高潮。

五、高效练习,形成策略

仔细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例题和练习,不难发现问题变化多于重现。有的是题材和情境不同,有的是条件与问题不同,有的是数量关系不同。以列表策略为例,列表的步骤、方式、内容是多变的。题目可以千变万化,但有一点不变,这些题都可以用画图或列表等方法整理信息、形成策略、找到解法。因此,教师必须吃透教材,以策略为抓手,以理解为线索,达到以不变应多变。例如,设计投篮比赛练习;小黑板出示相关信息:姚明在两场比赛中投篮30次,投中21次,得分42分。奥尼尔在三场比赛中投篮40次,投中30次,得分60分。解决下面问题:假设姚明保持这样的状态不变,下面五场比赛中姚明能得多少分?姚明平均每场比奥尼尔多(少)得多少分?

这样的设计意图让学生领悟到不管具体的问题情境怎样变化,列表的方法是不变的,是必要的,从而能够自觉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运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并通过列表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研究一个问题,就要让学生学得透彻,不仅知道解答方法,更重要的是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策略意识,习得策略技能。因此,教师不能过多地补充范例,必须坚持少而精的原则。练习难度大,形式单一,学生难免会陷入疲于应付的状态。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教材合理取舍、有效整合、恰当改造,力求练习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使学生的探索动力源源不竭。

总之,在“解决问题”教学时,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开放性练习的训练,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让数学真正成为生活化的数学。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马支鹏.小学数学教学设计[M].吉林:长春出版社,2005.

[3]朱德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设计类型与程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0,(1).

决策能力范文7

关键词 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阅读 数学模型 数学题解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043-02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做出了非常明确的指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这层意义上来讲,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确保其问题解决能力的实际发展与增长。我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多年,愿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首要前提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同样一道数学题目,如果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因为各种原因得出错误的结果;但是如果由教师以口头的形式对这道数学题目进行表达与陈述,那么学生的错题率将会大大减少。我个人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数学阅读水平与能力,而这是制约他们理解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这层意义上来讲,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这是切实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的首要前提。

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格外重视对学生实际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教导他们不管是平时的练习还是真正的数学考试都必须认真读题、仔细审题,在弄清该题目已知数量关系的前提下,将其所包含的已知条件与数学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找出该题目的具体解决方法。例如,针对小学数学问题数量关系单一、清晰、简单等特征,我会鼓励学生一边阅读题目,一边用笔将该题目已知的数量关系、关系词等一一标出来,如此一来,不但题目由难及简,而且具体的数量关系也变得更明确、更一目了然,而这些无疑都为学生实现对题目的更好理解以及更好的解决该数学题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小学低年龄段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求总和或者求差等类似的题目,像“一年级共有学生35人,二年级共有学生42人,求一、二年级共有多少名学生?”“一年级共有学生35人,二年级共有学生42人,求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多少名学生?”……对于这类问题,我通常会要求学生将“一年级学生35人”“二年级学生42人”“共有”“比…多”等关键词逐一勾出来,然后再根据自身所勾的关键词建立简单的数学关系,如此一来,学生很容易就能列出这类题目的等式“一年级人数+二年级人数=总人数”“二年级人数-一年级人数=多出来的人数”,如此一来,自然为学生更好地解决这类数学题目做好了最为充足的准备。

二、构建数学直观模型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手段

数学问题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总结与升华,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作为数学学科基础的小学数学更是具备了较多的生活实际元素,因此,也更能体现出以现实背景为代表的应用性特征。鉴于这一情况,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引导与启发学生逐渐发现生活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数学成分,把一个个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直观建模,如此一来,既符合了小学生由抽象思维向直观思维发展的特点,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促使他们在构建数学问题建模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对于所解数学题目的认识与理解,而这无疑将是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手段。

例如,“求平均数”不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学题目,更是小学数学试题中非常经典的一个重要题型。像“气象小组每天早上6点测得的一周气温如下:10℃、12℃、10℃、11℃、13℃、12℃、13℃,求一周的平均气温。”“小明家离学校有1500米,从家到学校需要10分钟左右,求小明上下学途中的平均速度。”等等都属于类似的题目。我在辅导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引领他们逐渐总结了“数学平均问题”的真正本质“总数总份式平颈s便壹饲通贡观的桶镏约悍治鎏庵械氖抗叵担佣咽导饰侍庾侍猓⑺忱饩龈梦侍馓峁┝顺渥愕谋U稀?

培养学生具备高水平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更是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来讲,一定要秉承“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不但要促使学生获得某个具体数学问题的答案,更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着重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如此方能保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应用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解决简单数学问题以及实践运用的水平与能力。

参考文献:

决策能力范文8

本研究尝试以职业成熟度理论的相关研究为指导,从参加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发展特点研究的2087名有效被试中,选取大学四年级中找到工作的学生2名和未找到工作的学生1名,深入探讨职业决策发展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所发生事件对求职行为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大四学生A(男,未找到工作),B(男,已找到工作),C(女,已找到工作)。

(二)结构化访谈

结合自编的职业成熟度问卷的测量结果,针对职业决策过程,访谈A、B、C。访谈提纲主要内容包括:①请你谈谈你父母的工作,以及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对你有影响吗?②对于你找工作,你最希望谁给你意见?你最希望得到的支持和帮助是什么?③家里的事情父母会询问你的意见吗?对于你自己的事情,父母都是怎样一个态度?④思考过自己未来的工作吗?如果有,都是怎么去收集有关工作的信息的?⑤有没有在大学阶段尝试自己想做的工作,如果有,觉得从中受益了吗?⑥学校有没有在“职业规划”方面给过指导,觉得有效吗?你有没有思考过你需要什么样的指导?⑦在求职的过程中,哪些行为在你看来是比较有效的,这些行为中有哪些是得益于以前的积累?⑧大学四年过程中,对于“职业”的思考,你觉得有没有什么变化?⑨就目前而言,你觉得自己在求职过程中还欠缺什么,哪些是原本可以在大学阶段弥补的?

(三)程序

访谈前填写一份职业成熟度问卷,并自我评价。访谈时间为60分钟。

二、研究结果

(一)个体的职业观念发展过程

A报告对未来职业有一些思考,但主意多、变化快,一直以来并没有确定自己想从事的职业,面临毕业,择业过程中比较盲目,主动探索职业世界的积极性不高。

大一什么都不懂,就想着怎么去适应环境,适应大学生活,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渺小,只能顺应环境;大二开始慢慢接触社团和兼职,其实也只是顺应潮流,那时候大家都这样,而且师兄师姐说,参与社团、做兼职能得到一些好处——主要指人际交往方面和扩大知识面等;大三基本上没有干什么,就是去图书馆看看书,看些自己觉得有用的东西,如名人传记、礼仪类和经济学类的书;大四,无事可干,找工作,可是又找不到工作,不知道自己想干吗,反正觉得自己肯定有工作的,肯定不会闲着,只要对薪金、工作性质要求低点就行。就是现在没有工作,我也不去收集信息。

B报告对未来职业的思考更多的是在找工作之际,是一种被动的成长。对于职业决策这一事件,他的思考和规划过程比较按部就班,好似一种主动顺应大环境的发展倾向,在被动中慢慢成长。

到大学后,对职业发展方面的思考好像并不多,真正去收集职业信息是大四面临找工作这个问题时才开始的,当然以前也从师兄师姐那里了解一些信息,如今年的就业形势怎么样啊,等等,很宏观。大一、大二基本上都只是在积累专业知识,好好上课,看看书,觉得专业学好总有好处;三大因为要去实习,开始主动接触与语文教学有关的东西;大四开始思考自己,找什么工作,自己到底适合不适合教师这个工作,当时觉得挺矛盾的,好像自己并不喜欢教师这个工作,但是想想如果丢掉了专业,不去做老师我还能做什么呢,所以后来还是决定根据自己的专业去找对口的工作吧。

C报告对工作很早就有朦胧的职业理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实践的增多,不断在吸收教师这一职业的相关知识,逐步确定了自己将来的职业,尤其在大学阶段。

就像我弟弟说我的,谁像我姐,上幼儿园时就想当老师,反正也没有一定想当老师,但是已经有一点目标了。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是在我初中时,有一次老师让同学上去讲课,我就凭感觉讲讲,没有意识到自己讲得怎么样,但是,老师和同学都觉得我讲得不错,很有当老师的架势,当时就觉得这回“小老师”做得很有成就感。大二时,去一个中专学校从事教学,别人推荐的,一个星期两次课,这个经历让我认识到教师这个行业比想象中辛苦,在知识储备上,觉得自己不会的东西真多,感觉到很需要学习、提高,但这并不影响我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反而坚定我从事这个职业的决心。我想这应该是我决定做老师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二)被试职业成熟度问卷的答题情况及比较

根据前后得分27%的分组原则,在2087份有效问卷被试中,这三名被试的得分,A和B处于中间组(A56.3%,B59.8%),C处于高分组(C85.4%)。在具体的因子上,C在自信心、独立性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A,在职业世界知识因子上得分高于A;B在主动性和自信心因子上的得分高于A;C在自信心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B,在独立性和职业世界和自我知识因子上得分高于B。

(三)个体的职业发展的关键事件及其对求职行为的影响

三、相关分析

(一)职业行为的有效性

从职业观念发展过程以及个体自我描述的职业发展中的重大事件来看,B和C探索职业世界的主动程度要高于A,同时,由于C比B更早地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在了解职业世界知识、培养相关的技能上更有针对性,所以在求职行为上,C比B表现得更为主动、求职行为也更有效,这点可以从B和C对目前所从事工作的满意度上看出:B觉得找到的工作离理想有些距离,但可以接受,C觉得非常满意。

决策能力范文9

一个国际小组研究发现,人们在深思熟虑或不假思索这两种决策模式中的转换能力,取决于大脑中两个区域的神经连接强度。在需要作出决定时,有人可以在不假思索和深思熟虑两种决策模式中依据不同条件快速转换,而有的人却总是感到左右为难。

来自阿姆斯特丹大学的比特・福特斯曼和英国、德国及澳大利亚等国同行设计了两个试验,分别要求受试者对一些简单问题进行判断。两个试验中,前者要求准确率而没有时间限制,后者则要求尽快作出决定不需考虑正确率。试验过程中对受试者大脑不同部位进行扫描结果显示,大脑皮层的某一特殊区域和大脑深处的另一特殊区域的神经连接强度,对受试者在两种决策模式中切换的能力具有决定性影响。

吃得太油腻脾气会变坏

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对数百名参试者进行了长达1年的跟踪调查。其中一组人员食用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另一组则主要食用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食物。

研究人员在研究刚开始、8周后、24周后及一年后分别对参试者的抑郁、焦虑、愤怒及疲劳等情绪变化进行跟踪记录。结果发现,虽然参试者摄入的热量一样,但情绪差别却很大。吃得油腻的人更容易发脾气、愤怒以及焦虑。研究人员解释,油腻的食物会影响大脑中某些化学物质的产生,从而使情绪不稳。

钙浓度异常可导致先天性心脏病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在胎儿形成时期,如果其调节细胞内钙浓度的机能出问题,导致钙浓度异常,胎儿就无法形成心室壁,从而导致先天性心脏病。日本庆应义塾大学与理化研究所的联合研究小组通过基因操作,培育出不含Ⅰ型和Ⅱ型两种三磷酸肌醇受体的小鼠胎儿。三磷酸肌醇受体是一种蛋白质,在细胞中负责调节钙浓度。结果发现,小鼠胎儿体内制造心室壁的细胞消失了。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由于生成心室壁和瓣膜细胞时,需要钙离子的参与,而细胞中钙浓度出现异常,会导致钙离子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多喝水能冲走坏心情

心情郁闷吗?多喝几杯水吧!美国《心理健康》杂志报道称,喝水能帮助人加速“痛苦激素”的代谢,及早走出抑郁情绪。

研究人员发现,激素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大脑制造出来的内啡肽能使人产生和满足感,因此被称为“快活激素”。但当人生气或受到恐吓时,人体就会分泌一种肾上腺素,也被称为“痛苦激素”,这种激素会让人心情低落、郁郁寡欢、没精打采。研究发现,人们分泌“痛苦激素”时,一般都处在应激状态,比如跟亲人吵架、受到别人责备等,严重时会引起大脑思维混乱、手脚发抖、想哭等。此时,多喝水能帮助身体排出“痛苦激素”。当然,汗水和泪水也有助于减轻坏情绪。因此,当心情郁闷时,可以多喝几杯水,跑跑步、做家务,让身体出出汗或者大哭一场。

科学家成功制成人工眼角膜

加拿大研究人员使用人造眼角膜成功使一些病人恢复视力,避免了致盲的危险。这些病人的治疗效果与接受眼角膜捐赠的效果基本相同。

使用人工角膜不仅可以使患者获得与接收角膜捐赠同样的视力,另外还可以杜绝使用捐赠者的角膜可能存在的疾病传染以及排异现象带来的风险。研究人员说,这可能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新进展,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这种人工眼角膜的出现,将对缓解角膜捐赠者的不足,满足患者使用需求起到巨大作用。

美国开发出结核病快速诊断法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快速诊断法,可在两小时内以高精确率诊断出一个人是否感染结核杆菌,以及体内病菌是否对常用抗结核药物具有耐受性。研究人员对秘鲁、阿塞拜疆、南非和印度的1730名结核病疑似患者进行的测试显示,这一方法能够甄别出98%的确诊病例、98%对结核病一线药物利福平具有耐受性的病例、近3/4在显微镜测试中被错误宣布为阴性的结核病病例。与此同时,它还能同时诊断是否伴有艾滋病病毒感染。

传统的检测方法不能同时检测这两种感染,也不能检测病菌耐药性,而且需要费时数周。

乳腺癌患者的伴侣易患抑郁症

丹麦学者研究发现,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男患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的比例高出常人4成。研究人员在13年内跟踪调查了100多万男性,其中部分人的女患有乳腺癌。研究结果显示,女患有乳腺癌的男性患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的比例要比常人高出40%,且女的病情越严重,男性患抑郁症的风险也越高。如其女因乳腺癌而死亡,这部分男性患抑郁症的几率达到正常人的4倍。

丹麦癌症学会教授克里斯托弗・约翰森指出,这项研究提示医护人员在治疗乳腺癌患者的同时,也应关注患者伴侣的精神健康。

生理周期让女性冲动购物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女性消费行为与生理周期有密切关系。女性一个月内的购物行为不断变化,冲动购买奢侈品行为的“高发期”集中在生理周期到来前的精神紧张期。

研究人员认为,女性在排卵期内进食量降低,过后需要增加食量,继而引发压力,消费行为发生变化可能由此引起。

研究人员还发现,排卵期时,女性的消费水平下降。这一结论与先前观点有所出入。因为科学家先前研究表明,女性在排卵期会渴望打扮得光鲜亮丽,从而吸引异性注意。这项调查结果帮助女性了解影响她们行为的因素,这样她们能够更有节制地消费。

高烧或能使癌症自愈

被“判死刑”的癌症病人通常只有等死一条路,但有些幸运者在未接受治疗的情况下癌症不治而愈。英国科学家研究称,高烧可能是这种离奇自愈的主因。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癌症病人的感染现象非常严重,从而会引起病人高烧,而这种高烧可使人体免疫系统自动“调挡”,处于高能量、高敏感度的状态,从而侦测出与正常细胞有细微差异的癌细胞,并全力攻击。高烧所引起的体温升高本身也可以破坏癌细胞。

维生素C可改善急诊病人心情

柑橘类水果中丰富的维生素C有助于改善急诊病人糟糕的心情。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犹太人总医院的研究报告表明,要改善急诊病人情绪,医生只需开出适量的维生素C。

加拿大研究人员随机让一组急诊病人服用维生素C或维生素D。结果发现,补充维生素C的病人情绪快速改善,而且这种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服用维生素D则没有出现这样的效果。

早期研究发现,急诊病人普遍存在血液维生素C和维生素D水平偏低问题。但是大多数医生都忽略了这一问题,病人很少得到维生素C补充。研究认为,亚临床维生素C和维生素D缺乏与病人心理异常关联极大。

人在高处老得快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用实验证明,住在楼上的人要比他楼下的邻居老得快,因为时间在高处比在低处流逝得快。研究人员使用原子钟测量后发现,位置每升高一英尺(约33厘米),两地的时间在一年中就相差10亿分之一秒。研究人员表示,这点差异对人的一生来说实在是微乎其微,人们根本感觉不到,但对地球物理学家们却具有实际意义。根据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时间理论,时间流逝的速度依赖于物体所处的位置,距离引力源越远,时间过得越快,越靠近引力源,时钟转得越慢。以前,这项理论只在天文学方面得到证实,今后,研究地球的科学家们也可据此对地球重力有更深入的了解。

酗酒孕妇日后健康隐患大

芬兰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孕期酗酒的女性日后无论在心理方面还是在身体方面都更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应向女性普及有关孕期饮酒危害健康的知识。

决策能力范文10

一、建构问题原型,促进问题迁移

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不外乎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在原有原型的启发下,结合具体的数学情景,在原有模式下分析和解决所面临的数学问题;第二种情形是没有现成的“问题原型”可以作为借鉴,需要自己重新构建解题模式,需要有更多的创新思维参与解题活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构丰富的“问题原型”,并且要促使“问题原型”的迁移。“问题原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生建立新的数学概念、性质、定理的过程,这类“数学原型”具有原创型,是形成和发展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基石,它的衍生性和再造能力最强;另一类是典型数学问题的解题过程,具有多样性、灵活性的特点。

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在新的概念、性质、定理的教学时,不能简单地将概念、性质、定理直接交给学生,然后做大量的习题,用以理解、内化刚刚接触的概念、性质、定理,而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在概念、性质、定理的产生过程上,尽可能地讲清楚形成的背景,是因为遇到什么困难或解决什么问题而提出某个概念或性质、定理,还要让学生了解概念、性质、定理是怎样由假说通过实验探究验证加以修正,再实验探究验证再加以修正,最后才形成教材中呈现出的概念、性质、定理。另一方面,在进行习题教学时,应选择衍生和再造性较强的例题,也就是通常所指的典型例题,为学生建构比较完备充分的“问题原型”库,具体要兼顾到以下几点:既要有顺推法又要有逆推法的解题思路;解题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都应经常涉及到,例如,比较和鉴别、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类比和联想、猜想与直觉等方法;让学生经常接触到数学问题解决的一些特殊方法,例如,整体法、设而不求法、反证法、推测法、极端假说法、虚设法、等效法、图解法、极值法等。分析讲解时,更多是怎样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原型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新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分析新的问题与已经掌握的原型之间的异同点,以原有的原型为基础,结合新的问题情景衍生或再造出新的“问题原型”。

二、形成直觉判别,养成反思习惯

直觉是运用有关知识组块和形象直感对当前问题进行敏锐的分析、推理,并能迅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向或途径的思维形式。在数学中,直觉的判别是指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数学对象、数学现象、数学过程、数学系统的结构、特征、规律等等的一种迅速的识别、直接的理解和整体的判断。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提倡学生动用大脑中的全部知识,运用类比、联想、猜想等,充分发挥想象力,从宏观上对问题进行整体分析,抓住数学问题的框架结构和本质关系,弃掉一些次要因素的影响,确定解题的总体思路和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凭直觉大胆地进行猜测,先理出大致的总体的思路,再具体着手推理、运算。同时,教师要不断地纠正学生这样的坏习惯:一拿到题目,匆匆读完后就进行具体的运算,只要能算出具体的数值就算出来再说,有了这种坏习惯的学生往往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解题时手忙脚乱,经常忙了很长时间后,才发觉是错的,由于考试时间有限,每道题目都蜻蜓点水般几个简单的得数,感觉每道题目都会点,就是不能得分。

三、培养建模意识、熟练使用工具

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实质上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性质、定理,将问题给出的数学情景,抽象或简化成各种概念模型和过程模型,用数学的公式或方程表达出来,最后运用数学知识解得结果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非常重要,很多学生只知道背公式、性质、定理,解题时简单地套用公式,有时候问题解决了,也不知所以然,这次能得出答案,过一段时间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又不会做了,有了数学建模的意识,分析、思考问题会比较透彻,容易抓住问题的实质,能够将解过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形成“问题原型”,并能够做到触类旁通。

作为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对相关的教学知识了如指掌,在例题教学过程中,对遇到的数学知识要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这些数学知识。在寻找例题时,要兼顾到常用数学工具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只有在教师循序渐进、有意识的安排训练下,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分析、讨论数学问题的能力才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决策能力范文11

关键词:财务管理 财务决策能力 能力 培养 教学质量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042-02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财务的认识更加全面,其不再仅仅局限于金钱的利用之上,而是将更多地财务辐射内容予以考量,从而让财务的内容更加丰富,让财务管理的意义和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对于高校教学来说,在进行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财务决策能力,这是时展的要求,也是其未来走上社会之后所必须剧本的能力之一,更是企业对于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能要求之一。也正是因为此,如何提升学生的财务决策能力就应当成为教师所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做好学生财务决策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更是教师的职责所在,需要引起高度关注与重视。

2 大学生财务管理及财务决策能力基本状况

由于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的居多,学生的独立性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大学阶段的学生,其生活费来源主要还是依靠家长的供给方法来保障,只有少数学生能通过适当的兼职来解决生活费,由于大部分学生过惯了饭来张口的生活,因此在消费观念和投资消费上,呈现了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没有计划性的消费理念,消费盲从性也比较多,这就让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难以在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培养,不仅让学生对于金钱的浪费浑然不知,而且让学生的理财意识趋于淡化,让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无从提高。生活中的理财能力偏差对于学生未来走入社会之后的财务决策能力造成影响,通过调查数据显示,近80%的学生对于自己的财务没有管理意识,在剩余的20%学生中,也只有5%学生对于自己的财务管理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近75%的学生从未考虑过对自己的财务进行规划和管理。因为大学生对于财务管理意识的缺乏,让其在财务决策方面的意识更加缺失,财务的流出成为“随意而为”的“决策”,其决策能力更是可见一斑。

3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中财务决策教学现状

3.1 以理论教学为主

在进行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还是偏重于理论教学,加上课程设置中的偏重性,让课程教学中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学生理论课程的开展。虽然学生可以从财务管理中学习到诸如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折旧等理论,但是对于其应用则较为抽象,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来进行记忆的,这对于学生财务决策能力的培养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对于推动学生决策能力的养成来说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

3.2 实践教学难以触及财务决策

高校所进行的实践教学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说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更是效果显著。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对于财务管理教学来说,短暂的实践或者实习并不能让学生进入到财务决策能力的角色,其在实践中更多的还是对会计基础知识的应用,更多的还是基层知识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的实习工作, 以及实践更多的是让学生进行一种工作的体验,在培养学生财务决策能力方面的作用不大,甚至可能会淡化学生财务决策意识。

3.3 生活o助不够

谈及财务决策,人们想到的更多的是其在企业中的应用,在单位中的作用。殊不知,很多时候,生活中的各种事项同样需要我们进行财务决策,对于家庭而言,甚至一台电视机的支出,一台笔记本的购买都涉及到财务决策。而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琐事,都被学生们所忽略,没有从中养成更好的财务决策能力,对于学生财务决策能力的培养不够。而且,在此方面,教师的引导性也出现不足,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获得感知,依然让学生的目标“当存高远”,造成给予学生的辅助有所缺失。

4 财务管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财务决策能力的路径

财务管理并不是简单的财务知识学习,其更加偏重于管理层面,更加需要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掌握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提升学生的财务决策能力和水平,为学生进入岗位之后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更好地进入高层发展提供条件,为学生财务决策能力的应用夯实基础。

4.1 树立财务新观念,培养财务决策的灵活性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把握和财务管理新观念,教师应该设立专门的技术讲座,讲解应从概念开始,运用实例教学的方式来阐明知识的重点和应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坚持体现财务观念的理念植入,急需要帮助学生分析财务决策所需要注重的方面,也需要提升学生决策存在的风险,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问题的全面分析,做好财务决策的灵活性转变。在进行观念植入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以市场为导向,在进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投资和投资设计,坚持以金融市场为背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有效投资,同时以观察商品市场供求关系为准则,提升其风险防范意识,做好相应的前期准备,尽可能地降低财务决策风险,提升决策准确率。强化理论学习是学生财务决策能力提升的基础,只有让学生的知识领域广泛,让学生的应用技能纯熟,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财务决策能力,才能够让学生的财务决策意识逐渐萌生。

4.2 运用启发式教学,从生活中培养学生财务决策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课程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而更加重要的则是生活的感悟,生活的感知,通过生活来提升学生的财务决策能力。首先,教师要具有生活意识,认识到生活对于学生财务决策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通过生活案例的引入,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财务决策。其次,教师要注重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引导学生将眼光放到生活之中,从生活中挖掘细节,从细节中窥探财务决策机会,从机会中把握决策时机。第三,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结合生活实践进行相应的决策。只有让生活成为“老师”,才能够让学生学习到真知,

才能够让学生的知识不断得以丰富和提升。第四,教师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相应的情景,通过情景教学的开展让学生的决策能力得到提升,为学生决策能力的应用创建极具真实感的环境,既让课堂教学的氛围得以渲染,也让学生的财务决策兴趣得到激发。

4.3 构建实训基地,培养财务决策能力的综合性

在实际教学中,知识点是分散开来的,但知识的运用从来都是一个整体的综合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将知识点紧密的结合,整合知识点,整理知识结构,夯实学生财务决策基础,培养学生整理横向知识结构和纵向延伸的知识结构,巩固知识体系。教师还要做好实训基地的培养,让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拥有“用武之地”,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更好的施展。此实训基地的建立一方面可以是企业,也就是开展校企联合,让企业为学生决策能力的施展提供机会和场所,也让企业在此过程中中不断挖掘人才,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寻找更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提供渠道。如果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则需要注重在校企之间达成协议,切实提供的是让学生能够进行财务决策的岗位,而不只是重复性的简单劳动岗位。另一方面,院校也可以在校内进行实训基地的创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既让学生成为实训基地建设的当事人,也让学生成为财务决策的当事人,既培养学生的财务决策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5 结语

学生财务决策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财务管理教学是非常好的培养学生财务决策能力的平台,需要教师予以好好利用。教师要对培养学生财务决策能力予以高度重视,对课程教学内容予以丰富,对教学形式予以多样化,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化、合理化,为学生财务决策能力的提升夯实基础。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在实践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让学生的财务决策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在实践中得到提升,真正让学生掌握财务决策的本质。

参考文献:

[1] 李献刚.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决策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4,23:183-185.

[2] 陈东.对企业决策型财务管理构建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03:239-240.

[3] 宋慧晶,王同孝,孟凡斌,李双双.高校财务管理决策初探[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6:55-57.

[4] 何存花,姚晓民.基于决策矩阵的财务管理系统实时性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4,21:179-181.

[5] 卜珊.财务决策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企业导报,2014,10:42+44.

决策能力范文12

1 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渊博的知识,是教练员决策活动的基石。教练员要顺利实施战略战术方案,就必须了解周围的特定环境, 熟知天时、地利、人和等历史背景,弄清问题关键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练 员的知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决策者的足智多谋,主要来源于其丰富的知识。决策活动中的想象力与 创造力,都是以雄厚的知识为基础。知识掌握的愈深愈广,其决策所达到的最佳化目标程度就愈高。影响教练 员决策能力的知识有:一船科学文化知识,系指多学科的基础知识。知识面越广,见解越深,对问题的分析越 透彻。若知识面狭窄,就会影响其视野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水平。第二,本专业知识。它是避免瞎指挥,保证正 确、科学决策的支柱。第三,决策专业知识。此类专业知识对决策的方式方法、程序、组织有着重要影响。一 个具有完善知识结构并善于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的教练员,能给有才能的运动员带来理想的成绩。美国田径 教练汤姆·特勒斯在对刘易斯跳远的助跑与踏跳进行周密计算后,依据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提出其助跑最后 一步应是缩短平稳的踏跳,致使刘易斯在重大比赛中取得出色成绩,又如袁伟民、李安格教练根据中国女排的 特点和生物力学原理设计的单脚起跳背飞扣球,为中国女排的多次获胜奠定了基础,至今已被大多数女排强队 所延用,成为主要的得分手段和杀手锏。可见,教练员自身所拥有的知识结构与其运用知识的能力,不仅直接 影响着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也直接影响着比赛成绩。它是教练员决策能力至关重要的基础。

掌握知识的目的,是运用知识。是否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离不开聪颖的智慧。智慧是指运用知识的能力 ,是教练员在感知、记忆、想象与思维等认识方面的能力,是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 教练员决策能力中的又一大要素。优越的感知,可使教练员根据目的、任务、目标,自觉进行观察分析,把握 局势发展细微变化特点,概括局部与全局,并快速精确地判断,大胆、谨慎地付诸决策行动之中。良好的记忆 ,则有助于储存信息,全面而准确地收集素材,充实自己的头脑。而丰富的想象和思维,可使教练员根据客观 实际需要积极能动地大胆创新。袁伟民在1982年世界锦标赛后,根据世界排坛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女排现状所制 订的目标、任务,并大胆、果断地起用新手,使中国女排连连夺冠,享誉世界排坛。这与他那超人的智慧和卓 越的决策能力是分不开的。

2 丰富的实践经验

经验是指教练员在竞技实践中直接或间接获得的知识。经验是影响教练员决策能力的动力因素。丰富的经 验,是正确决策的重要条件,阅历广,体会深,对问题判断就会具有较大的准确性。特别是对实践中经常遇到 与以往相似且共性的问题,其决策效果更为显著。在第5 届全运会田径预赛中,朱建华越过2.26米后,向2.34 米冲击(亚洲纪录)。第一次试跳失败(此时与1982年亚运会冲击世界纪录的情况一样),他想起胡鸿飞教练 赛前给他的决策方案:出现此种情况说明还有实力,应大胆不失时机地向世界纪录冲去!根据教练意图,为节 省体力,保持能量,朱建华果断提出向2.37米的世界纪录冲击。结果,获得成功。可见经验的作用不能低估。

3 稳定的情绪

情绪是影响教练员决策能力的又一重要因素。由于比赛的性质、规模、环境、成绩等,教练员的心理状态 瞬息万变:有对比赛起促进作用的积极情绪,也有破坏正常比赛状态的消极情绪。其反应与教练员的神经类型 、修养、知识和经验有关。比赛中急躁、紧张、六神无主,甚至脾气暴躁,怒不可遏或悲观失望、垂头丧气等 ,不仅消耗教练员本身的神经能量,分散指挥能力,也会给运动员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优秀教练员在重大比 赛的决策中,尽管战况起伏跌宕,争夺激烈,甚至在比分落后情况下,也能根据比赛需要,严格控制自己的情 绪,清醒地观察比赛动向,精确指挥,从容调度,临危不乱,用自身的情绪稳定运动员。在第23届奥运会女排 决赛中,袁伟民用手势与眼神稳定运动员的情绪,并换上曹慧英带动全队的士气;且在获得发球权时,果断换 上侯玉珠,结果连发两球得分,终以16:14获胜。事实说明,教练员稳定的情绪,对于整个决策过程起着不可替 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对取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 坚强的意志品质

决策活动是一种意志行为。坚强的意志,是指主体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支配和调节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的 目标。意志在决策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在表现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性和自觉性的同时,又体现了人类 在实践中征服自然、战胜困难的顽强性、坚定性。坚定的意志是决策活动的条件,是实现目标、取得优异成绩 的精神保证。在具有复杂性、特殊性的体育竞技决策中,坚强的意志是优秀教练员的先决条件。面对激烈化竞 争,在短兵相接的竞技场上,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果断勇敢、自制顽强的品质,根本无法在极其困难的复杂 条件下,实现决策目标并战胜对方。两强相遇勇都胜。只有具备这种意志品质,才能不失时机,果断行动,达 到预定目标。反之,优柔寡断,踌躇不前,瞻前顾后,都会错失良机,导致败北。

5 良好的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