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贫困大学生

贫困大学生

时间:2023-05-30 08:53:27

贫困大学生

贫困大学生范文1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心理贫困

心理扶贫。

一、“心理贫困”的定义。

1.何为“心理贫困”。

湖北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谢桂阳给出了以下定义:心理贫困,就是指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从而产生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上的变化。

2.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谢桂阳教授曾对湖北大学185名贫困生和271名非贫困生进行过心理测试,结果表明,同年龄的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个性特征和行为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更为敏感、拘谨;在心理健康状况上,他们心理健康水平过低———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性、精神病性的得分明显高于非贫困生。

无独有偶,宁夏大学学生工作部和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在校贫困大学生进行的一次心理调查结果也表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堪忧:在217名被调查的贫困大学生中,有73.27%的贫困生对生活状况不满意、64.51%的贫困生体会不到生活的幸福,还有52. 53%的贫困生存在抑郁状态或抑郁倾向。

从以上调查结果不难看出,相对于其他学生,贫困学生在人格和心理健康上更容易陷入“心理贫困”中,更容易罹患各种心理疾病。

二、贫困生“心理贫困”的表现。

1.性格问题。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公布的《中国贫困高考生调查报告》指出,在北京高校中,60%的贫困生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感到“羞愧难当”; 22. 5%的贫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

自卑、敏感、脆弱是一部分贫困生最普遍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会出现三种行为表现:一是通过优异的学习成绩来补偿因贫困带来的心理自卑;二是在盲目的攀比中产生无助感,自愧不如别人;三是逃避离群,仇视社会和他人,在心理极端脆弱的状态下容易采取极端方式对待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人际交往问题。

贫困生因贫困而自卑,但又有极强的自尊心。他们渴望融入集体,被他人接纳和认可,却又不愿接受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多数贫困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人际关系上趋于封闭,有的贫困生因经济困难而故意疏远同学;40%的贫困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因贫困受到打击,他们一般很少参加需要花销的集体活动,更有近20%的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

3.学习问题。

家庭贫困的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往往承载着家庭和个人对未来更多和更高的期望,他们中的一些人给自己制定了很高的目标。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一方面因期望值过高而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许多现实问题很难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而得到解决。贫困对学业的影响较大,他们除了与别人一样竞争之外,还必须为生计问题而奔波。这就使他们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焦虑的状态,使学习压力更大。

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强烈的自卑感、极度敏感脆弱的自尊心、拘谨压抑的性格、尴尬的人际关系、因期望值过高而产生的学业压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时候,就会引发问题行为。在贫困生的问题行为当中,比较突出的除了人际交往困难、学习失败以外,还有出走、旷课、偷窃、打架等。据统计,因学业不良而留级、退学、结业的学生中,贫困生的人数明显偏高。

三、心理帮扶的渠道。

1.完善勤工助学,提高贫困生自助能力。

现在许多高等院校对贫困生都采取传统的资助方法,从生活费、学费上资助,减轻经济方面的压力,但上述各种手段容易使许多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产生依赖心理。而勤工助学与其他资助方式最不同的一点就是“参与式”,学生不再消极被动的等待捐助,而是靠自己的劳动来自救。勤工助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减轻学习和生活负担,还可以克服大学生的依赖心理,培养大学生自主、自强意识。在勤工助学活动中,大学生们不断变换着自己的角色,在与不同的人和事频繁接触的同时,学会了应付多种多样复杂局面,增加了对社会和人的了解。最关键的一点是,通过勤工助学,贫困生从观念上摆脱了等待救助,学会了平等、积极、主动。

2.消除学校对贫困生帮扶的误区。

(1)对贫困生资助的宣传要合理。

学校在对贫困生进行经济援助时,很容易就把贫困生的资助做成对外宣传的工程,比如邀请受助学生公开谈感受、表决心,公开曝光等,殊不知很容易造成对贫困生自尊心的伤害。这种公开的宣传会使他们的生活状况完全暴露,加重敏感和自卑心理。因此,高校在宣传时应征得受助人同意,尽量保护贫困生的隐私和自尊,以合理的不伤害贫困生心理的方式来表彰献爱心的精神,鼓励受助贫困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2)对贫困生心理问题不能“一刀切”

有些心理问题不光是贫困生特有的,普通大学生群体也会存在类似情况。但有的高校政工干部经常把贫困生置于学校的焦点下,将贫困生与其他学生区别对待,放大贫困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殊不知这样对他们是一种很大的心理刺激,非但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反而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

3.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思想教育。

(1)建立一支过硬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创新心理辅导模式。

高校应建立一支以专业心理健康教师为主体,政工干部、辅导员为辅助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分清职责,各司其职。同时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其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在心理教育模式上一方面要秉承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另一方面要探索创新的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模式。

(2)大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多开设一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和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其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让他们知道自己需要改变的心理特点以及引起这些不健康心理的原因,学会如何改变自己的不良情绪,完善应对的方式。

(3)加强贫困生回报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有些贫困生在得到学校或社会的帮助后,对赞助人却很冷漠,也没有回报社会的意识。这给学校对贫困生回报社会的思想教育提出了要求。学校应有意识地将支助活动加以深化,变社会的爱心为自己成才的动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丰富回报社会的途径,例如参加志愿活动等,让他们通过公益活动在奉献社会中升华自己。

四、结语。

总之,对于贫困生而言,助困与育人不能相脱节。如何强化育人环境,形成和谐成长氛围,注重贫困生人格培养,这需要社会和高校不断地努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宫龙江。贫困大学生双重倾向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

贫困大学生范文2

    心理困境,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

    一、贫困生精神贫困的成因

    1、自卑心理和失落感较为普遍

    由于贫困生除了经济拮据外,往往也面临着知识面狭窄、交际能力薄弱、朋友稀少、难以融入群体等问题的困扰,这使得他们长期处于郁郁寡欢的不良状态,又容易因缺乏情绪调控能力,故造成长期孤僻抑郁的心理状态,自我封闭现象较为严重。

    2、情绪障碍严重

    贫困大学生之所以贫困,往往是由于父母离异、亡故、残疾、下岗等原因造成的,使贫困大学生不仅仅感到“穷”,还会因而感到“困”。因此,贫困大学生更容易被悲观压抑、焦躁不安、厌恶愤怒等负面情绪所困扰。云南大学贫困大学生马加爵事件和刘海洋泼熊案就是残酷的例子。

    3、依赖心理较强

    部分学生把贫困的经济条件作为获得资助的筹码,一味地希望学校多给点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而不是自立更生;部分学生存在责任感淡薄、感恩意识缺失,缺乏一种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心态。当然,目前大学奖学金评比制度的不规范,也进一步加剧了学生的这种不平衡感和理所当然的依赖心理。

    4、恋爱困惑心理

    随着生理和性心理的发展需要,他们内心渴望与异性交往,而现实的困境又常常使他们陷入感情矛盾和困惑之中,在与异性接触方面总是表现得很被动,不能正确处理友谊和爱情问题,也不能很好地解决感情方面的矛盾和危机。情感方面的挫折又容易引发情绪波动,从而导致学习能力下降,厌学、早退、逃课等更多的问题。

    5、缺乏正确的金钱观

    有一些贫困生尽管经济拮据,却在虚荣心的驱使下,通过节衣缩食来美化自己的外表,甚至故意在别人面前乱花钱,可冷静下来后,又往往感到对父母的愧疚,从而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乃至心理失衡。

    6、业余生活单一,缺乏生活情趣

    贫困大学生因为家庭环境的制约和教育背景的原因,除了成绩优良外,没有什么特长。他们逐渐游离于校园文化、游离于集体之外,成为一个孤独的看客。很多人把业余时间用来看小说、光顾网吧、发呆或者睡大觉,精神生活单一,缺乏目标和积极向上的朝气,不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7、面对职业选择的迷茫心态和恐惧感

    大多数贫困生穷且志坚,他们在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时不仅要考虑自己将来的发展,而且还要想到家庭的经济问题。因此他们当中的许多人要么因眼光短浅和理想目标不够远大而得过且过、碌碌无为;要么因寄予了改变家庭命运的过高期望而脱离了实际,加之动手能力差、学习方法死板、个人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情绪控制能力较弱及对社会认识不全面等方面原因,加剧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就业的恐惧感,进一步加重求学过程中背负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不是单一的。当深深的自卑感、敏感多疑、强烈的自尊心、尴尬的人际关系以及期望值过高的就业压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时候,就会引发学习能力下降、旷课、出走、偷窃等问题,甚至导致暴力犯罪行为的产生。因此针对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维护校园稳定,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二、贫困大学生精神扶贫问题的几点建议

    1、营造“造血式”体系,切实减轻学生经济负担

    国家相关部门要继续深化“奖贷勤补减免”的贫困生资助体系改革,并力争将“输血式”资助转为“造血式”资助,达到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效果。因此,高校一方面要在合理利用现有有限资金的前提下,积极争取企业、社会团体、民间机构等社会力量补充高校扶贫助困资金的缺口,另一方也要合理统筹、优先安排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校园和社区参加各种勤工助学的公益劳动,让他们既获得报酬、弥补经济困难,又得到学习锻炼,让贫困生在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的过程中,感受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快感,从而克服依赖和自卑心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引导他们消除依赖心理,正确对待竞争。

    尽管政府和学校高度重视贫困生的工作,但在高等教育经费十分有限的  情况下,政府不可能一下子拿出巨额资金解决贫困生所有的经济问题。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自立意识,克服依赖心理,鼓励学生积极走向社会、参与实践、走自食其力的道路。同时也要教育学生转变思想观念,正视大学中存在的学习竞争、人情竞争、就业竞争等现实,引导学生通过改进方法、提高效率、勤奋付出和珍惜时间等方法来积极参与竞争,让

    学生在竞争中增强活力,激发潜能,提高素质。

    3、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精神救助体系

    要建立一支具有较高学历和丰富经验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为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保障;要建立起一套贫困生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体制,从而全面掌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并及时对有心理问题倾向的贫困生采取心理干预措施,把心理疾病都消失在萌芽状态,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健康成才;要以人为本, 结合学生的性别特性、地域特性和性格特点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服务,重视贫困大学生心理需求的个体差异,改进资助方法,保护贫困生的隐私和自尊心。

    4、创造条件让贫困大学生融入群体,在集体中成长。

    多鼓励贫困大学生参加科技、文艺、体育类等集体活动,也可以安排他们从事一定的社会工作,如担任学生会、班级或者学生社团的负责人,让他们在参加或者组织集体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其次,要注意通过对高校贫困生的审美教育来引导他们的生活情趣,鼓励并支持他们参与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和人际交往,丰富他们的兴趣爱好,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再次,探索勤工助学的新途径,磨练贫困生的意志,培养贫困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在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体会实现自身价值的快乐。鼓励大学生应利用网络的优势进行学习与交流,而不应沉迷于网络游戏和亦梦亦幻的网恋。

    5、营造关爱贫困生的人文环境。

    良好校园的建设,需要高校从高层领导到任课老师,再到基层学生干部从思想上、行动上去关心、重视学校中的这个“弱势群体”, 把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并加以研究开展。贫困生所需要不是人们对他们一味的怜悯和施舍,更不是异样的眼光,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人们对他们的尊重理解和平等对待。因此只有为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宽松环境,才能减轻因贫困因素给学生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社会也应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尽量避免对贫困生个体的追踪和曝光,让贫困学生能够在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温馨校园氛围中健康地成长。

    6、开展感恩教育,提升贫困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感恩意识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以及健全人格尊严,大学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教他们做人。高校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为榜样,在潜移默化中营造 “饮水思源”的感恩氛围。此外,感恩教育要贴近生活。切莫让学生感到感恩是英雄和伟人的事情,与自己太遥远。例如,一些高校在贫困生中开展了“受助者助人”、“爱心传递”等公益活动,倡导贫困生在受到社会、他人资助的同时,学会用自己的爱心来回报社会和他人,让他们在奉献社会中升华情感,提高素质,体验人生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7、开展就业教育,树立贫困生正确的择业观

    来自农村的贫困地区大学生在思想上往往承载着家人对其“十年寒窗,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殷切期望。因此,有必要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尽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准确定位和坚定人生方向,引导贫困生尽早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也唯有努力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才能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改变贫穷的现状。高校也应该积极与社会企业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把资困助学与学生的就业相结合,让学生有更多实习锻炼机会,方便学生顺利就业,提高就业率。

    8、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净化校园环境

贫困大学生范文3

“90后”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事实上内心很脆弱、很自卑、自我否定、抑郁孤独、消极、逃避、无助;二是人际交往困难,因为自卑与自尊难以平衡,致使他们有渴望融入集体的愿望,但又觉得别人的资助只是出于同情和怜悯,导致他们难以合群;三是身心难以平衡,身心状况欠佳。经济压力带来的不仅是心理上过于紧张,而且在生理上欠佳,使得身心发展严重受挫,对他人的善举失去了应有的反应。资助政策与感恩教育出现脱节。多年来,国家和高校一直致力于制定和完善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政策和措施,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但在实际开展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如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确保资助的公平、公正、公开上,而对资助之后的工作不到位、不及时;同时,在落实各项资助政策时,重物质轻精神。许多贫困生尽管获得经济上的资助,但精神上尚未脱“贫”,还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心理问题。此外,在资助工作的开展中,感恩教育工作没有落到实处。造成资助政策与感恩教育出现一定的脱节。社会与家庭功利思想对受助学生的影响。社会转型时期的多元文化的冲击,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也对部分“90后”贫困生的思想意识与道德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价值取向上有重自身利益、轻集体利益的倾向。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品性的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少贫困家庭中的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迫切,只看重子女的学习,特别是对子女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培养时,更是从个人利益出发,家庭感恩教育严重缺失。

加强“90后”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具体措施

基于当前“90后”贫困大学生复杂的心理特点,让贫困生心存感激,并不仅仅因为社会给予了他们更多物质资助和精神关爱。过多地强调外界的付出,反而会强化贫困生的弱势地位,使他们将感恩误解为“还债”,这样的感恩教育不但不能取得效果,反而容易使贫困生走向感恩的对立面,一边接受社会资助,一边又愤愤不平,这就失去了感恩意识培养的基础。实施感恩教育,必须以平等的姿态对待贫困大学生,通过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使他们学会正确看待所受资助,心怀感恩,学会感恩。高校中,尤其辅导员要及时发现贫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主动关注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校园的温暖和师长的关爱;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勇敢的面对现实,贫穷是暂时的,不必自惭形秽;要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不卑不亢,化压力为动力,用自己地努力奋斗,赢得今后更好的生活。创新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感恩意识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感恩教育应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贫困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恩,从点滴做起。通过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感恩教育活动,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例如每逢节日引导学生通过一张贺卡、一封感谢信、一个电话、一个短信等,感恩资助自己的人;召开感恩主题班会或讲座,宣扬一些自强自立、努力学习成才的贫困大学生典型,以身边的人教育身边的人;依托学生会、班级等各级学生组织,在开展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传递感恩教育的内容;以感恩主题作为假期作业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和父母一起完成,发挥家庭在感恩教育中的正能量;利用社会实践平台,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深入社会开展感恩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的感恩外显为自身的实际行动……以此让学生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激励、自我完善。感恩教育对于做好当前“90后”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德育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感恩教育任重而道远,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在方式、方法上进一步创新和丰富,为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作者:仓伟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贫困大学生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 精神贫困 人文教育 健康

一、精神贫困的内涵

精神贫困是相对于物质贫困而言的。物质贫困是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未得到满足的一种状态,精神贫困是指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困扰和压力时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或精神空虚等现象。通俗地讲就是没有理想、胸无大志、自卑,没有积极向上和豁达的生活态度。在人生的道路上,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遇事敏感且束手无策,表现为不自信,往往容易丧失学习的热情。

二、精神贫困的表现

1.敏感

高校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渴望独立,自尊心强,虽对自我情绪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控制能力,但在激情状态下,表现为容易感情用事。他们具有强烈的审视自我的动机,社会心理学家菲斯汀格指出“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的认识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与条件的比较而实现的”。正因为如此,他们对他人的评价比较敏感,对他人的言行志向都会折射向自身,常常感觉世界太不公平,情绪往往比较极端。

2.自卑

有些大学生在中学时期是班上的佼佼者,他们大都有较强的优越感和自尊心。但当他们进入大学校园后,就会发现“强中自有强中手”,忽然觉得自己变得无能、渺小,自己已没有赢得别人尊重的本钱,自我评价过低,对自己的办事能力总持怀疑态度,不能在众人面前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人际关系较为紧张,总认为自己的学识才智或外貌体型不如别人而否定自己,于是产生了极强的失落感、自卑感。

3.空虚

作者在访谈中有些学生反应:“上大学后,在过了一段无所事事的日子后,感到了空虚和厌倦”。学生中也盛行流传“学不在精,作弊就灵,功不在深,会看就行”;“学点东西玩玩,做个实验玩玩,搞个调查玩玩,谈谈恋爱玩玩。”正如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所说:“没有谁比青年人从他们孤独心房里,更加用憧憬的目光眺望窗外世界了,没有谁比青年在深沉的寂寞中更加渴望接触和理解外部世界了。”但当大学生面对各种压力及成堆的社会要求时,他们便失去了生活的主动,在功利主义人生观的驱动下,迷失在物质世界,精神世界日渐空虚。

三、精神贫困的原因探析

高校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既有教育和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莘莘学子们从校园到校园,缺乏现实磨砺,对逆境往往无所适从,因而在一个富于挑战性的千变万化的现实社会就难免暴露出种种“贫困性”特征。

1.教育培养模式的影响

长期以来虽然我国传统教育已取得了伟大成绩,但重知识传授轻精神倡导的缺陷又对当今大学生精神状态的“贫困性”有着直接的影响。人其本质是具有相对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生存模式、独立的思想和相对独立的成长过程及人生阅历的个性化的人,但高校教育的过度标准化、统一化的教育模式,严重阻碍和压抑了学生个性的独立成长和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形成。

2.对新的高校生活的不适应

大多数大学生第一次离开家乡,离开父母,他们进入大学伊始首先要面对的是适应陌生的大学生活,但大学和高中的学习生活差异较大,让一些学生很难融入。他们因此对自己的种种不适应感到“羞怯”。在当地学校出类拔萃,但进入大学后面临重新定位的问题。例如很多农村学生从贫困的乡村进入繁华的城市之初,心灵都会受到强烈的震荡,当没有找到适当的解决途径时,往往会“纵容”自己“得过且过”。

3.个体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青少年群体,是一种不成熟的社会存在,作为正在准备进入成人社会的“准成年人”来说,只是处于社会文化的边缘。世界上著名的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马赫列尔也提到青少年意味着“脱离童年进入成年,在这个阶段中,青年还没有完全超越前一个阶段,也还没有进入后一个阶段……同低于成年人的不成熟状态相适应,青年被认为是处于不同于成人社会的边缘状态。”正是这种边缘状态,使他们一时还无法找到自己的标准和自己的价值定位,强烈的渴望被社会尊重,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而又常常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

四、精神贫困的预防和引导措施

1.加强人文精神教育

人文精神是包含在人文科学中的共同东西,凝结为人的价值理性、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通过广泛的人文知识渗透,人文思想剖析以及人文讲解者个人学术魅力来感染、熏陶、启迪大学生,帮助他们自我判断、自我接纳。同时,人文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格调、情感和价值取向。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导致行为。信仰和理想都是人的一种精神需要,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的向、憧憬和追求,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并最终能够内化为激励人的斗志,增强人的信心,鼓舞人奋发前进的持久精神力量。认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解除精神贫困,有效地培养他们正确的认知能力,提高大学生观察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分析和正视眼前的现实。

3.构建良好校园文化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爱和归属”的需要,说明一个好的环境能够给人以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支持。良好校园的精神氛围,对大学生们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他们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各高校可以开展一系列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活动,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和切身体会,以榜样带动人,以精神鼓舞人,倡导同学之间相互关怀、真诚接纳和共同进步的理念,促使更多的人远离精神贫困。

4.倡导运动精神

我们应将高校体育运动制度化,“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并不仅仅指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延长生命,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激发活力,呼唤热情,克服慵懒,刺痛麻木,从而使生命因血液不断循环奔涌而生机勃勃。运动不仅可培养强壮的身体,坚强的意志,而且还可以培养和树立健康而明朗的生活态度。

5.倡导奋斗精神

今天的大学生基本上属于80年代初“抱大”的一代,依赖性强,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那么轻而易举,理所当然,似乎没有责任也不太懂义务。为此我们应在高校提倡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锻炼能力、磨砺意志,培养坚忍不拔的品质,在此过程中增强自信,消除自卑,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增进心理健康水平,努力塑造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申丽娟.加强大学生情绪管理[J].素质教育论坛, 2008,(2).

[2]苏国红.虚拟自我与心理健康[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3).

[3]上海心理热线.进入青春期为何特别孤独[EB/OL].

贫困大学生范文5

你们好!我是来自四川省xx市xx县xx镇xx村x组的贫困学生xx,xx年xx月xx日出生于xx村xx社。家有6口人,爷爷奶奶,爸妈,哥哥和我。爷爷奶奶年过八十,身子虚弱,长期卧病在床,需要人照料;爸爸妈妈长期在xx镇xx村四组务农,凭此微薄收入维持家庭日用;哥哥也不得不因此辍学,外出务工,以求补贴家用但现下,我的继续求学为 家庭带来了新的经济负担,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无从着落,因此特向你们申请贫困扶助!

我知道,此次贫困扶助是 国家关心,领导重视和老师帮助下发起的旨在为我们贫困学生提供一定经济援助,以帮助贫寒学子实现梦想的助学工程.我保证,在此后的求学生涯中,一定孜孜不倦,力争上游!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完善自身品格.做一个有文化,有素质,有道德,有理想的新时代青年!争取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申请日期:

贫困申请书范文(2)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是xxx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名普通学生。

xxx年当我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我真的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终于可以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学习;忧的是,每年xxx元的学费从何而来?父母拿着我的录取通知书四处奔走,东借西凑,当我9月份我到大学报到时,终于把学费的钱教上去了,可是每月的生活费又成了家里的负担。好不容易度过了大学一年级的学习。可是如今,能借的钱都已经借完了。父母不再年轻,母亲体弱多病,家境亦无好转,面对每年2500元的学费以及哈尔滨高昂的生活开支,亲朋好友的帮助简直是杯水车薪!而我除了要完成学业之外,还兼任了社会工作,业余打工的所得很是有限。但是,我依然坚定地选择了大学这条路,因为我知道,在求学成才面前,任何经济上的困难都是暂时的、都是可以战胜的。我不畏惧困难,更不讳言贫穷,所以我郑重地写下了这份贫困申请。 我在大学本科学习期间积极上进,遵纪守法,无任何违法违纪行为,品学兼优,诚实守信,没有任何不良行为;我希望在哈尔滨学院这个人才荟萃的大熔炉里,能够继续创造佳绩,早出成绩、早日成才,早日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申请人:

申请日期:

贫困申请书范文(3)尊敬的校领导老师:

您们好!我叫***,系**学院**级*****专业*班的学生。自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我就怀着“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坚定信念刻苦读书,努力钻研,生活素来节俭,因此还可以勉强维持。但是自从今年年初,由于物价飞涨,我就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即使再节俭也是难以维持的,所以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向学校申请国家助学金,希望在我大学里能够顺利的学习,圆满的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以求将来能够更好的回报社会!希望领导批准!

下面我就简要的介绍一下个人的基本情况:

我是于****年从**省**县****中学考入我校软件测试专业就读的。我来自于一个不慎发达的城镇,家里有四口人,我和姐姐同时上大学,靠父母做些小买卖,家里收入微薄。家庭的重担压的父母腰都弯了,脸上布满了皱纹,父母为供我和姐姐上学,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衣缩食,含辛茹苦,呕心沥血,生活的压力使得父母双鬓班白。知道自己大学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所以在学校里我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时时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妥善处理好学习和生活两者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全面发展,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和学院领导及老师的帮助。我深知学生在学习上始终应以学业为主,所以我在入学第一天我就从未放松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端正、谦虚的学习态度,积极配合老师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课下虚心向同学请教,认真预习及完成老师所留的作业。通过不懈的努力我的成绩逐步的得到提高。与此同时自觉扩展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课外长期坚持自学,在空余时间里经常在图书馆或通过上网的方式查阅资料来充实自己,及时补充课堂知识的不足,通过这些拓宽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在生活上,我朴素节俭,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尊敬师长,并在平时积极和同学交流沟通、融洽和睦地相处。大学的学习生活,是我人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在这期间,我不与同学比吃穿,只比在大学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工作时与别人的互动、交流也使我的性格变得开朗多了,提高了我与人交往、为人处世的能力。

大家自从得知我的经济情况后,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给予了我莫大的关心和帮助,可以说在我人生的困顿时刻,是集体让我感受到了如亲人般的温暖,我非常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帮助!

我曾经无比渴望能够考到大城市,看看外面世界的精彩,现在我做到了,可是在郑州这样的城市,就必须得承受很高的物价。每每自己乱花了一块钱,我总会十分自责,想到在家时,父母常常会为几毛钱和商贩或商贩争论半天,我曾经觉得很没面子,其实那是我不懂父母的钱赚的多么不容易。

可是自从今年年初,物价飞涨,我突然发现曾经饿肚子的时候那种无助甚至是绝望的感觉又死灰复燃了。虽然上个学期我以俭朴的作风能勉强应付,但是在飞涨的物价面前对保持我的生活水平来说已经是无济于事。

虽然我的家庭经济情况不是很好,但是我一直没有放弃过努力,始终相信有努力就会有收获。为了能够圆满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也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回报父母、回报社会,我郑重地向学校递交申请—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请院领导给予审核!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以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要求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以求有更优异的表现!

此致

敬礼!

贫困大学生范文6

大学生的贫困证明范文 尊敬的学校领导:

我叫***,是****系****专业****班的学生,出生在一个贫穷而又落后的小山村。家中有四口人,父母文化浅薄,在家务农,由于多年的劳累,父母两人身体状况十分差,农业收入低微,所以全年收入十分微薄,还有一个弟弟正在****中学部读书,家中一年省吃俭用的钱大多都供给了我和弟弟读书。而我从小热爱美术,高中时在学校选择了美术专业。今年我圆满的完成了XX年的学业,光荣的参加了高考。当我得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全家人都很高兴,但我毕竟是我那个家族里难能可贵的大学生,也是我们村子里多年以后才出的大学生。但是从事美术专业的院校学费都有那么高,对于农村的家庭来说真是一个天文数字。为此家中面临着巨大的学费压力,家中实在是拿不出足够的钱来送我上大学,可是我又不想因为贫困而丧失上大学的机会,我知道这个社会如果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是无法生存下去的。所以我一定要完成我的学业。故申请有关部门证实学生的家庭情况,定于特困生类型,以便学生能在校获得各种补助及助学贷款,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 *

****年**月**日

 

贫困大学生范文7

论文摘要:贫困大学生是大学校园中很大的、特殊的群体,贫困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创建和谐校园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阐述了实现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工作建议以缓解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而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不仅是社会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毕业生数量日益庞大,在社会经济结构性调整和人力资源需求增加有限的前提下,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攀升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逐渐凸现出来。贫困学生作为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近年来,国家下大力气建设完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使得贫困学生入学难、在校读书难的问题已经有了较大改观。与此同时,贫困学生就业难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贫困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愈来愈成为制约其充分就业的主要因素,关注贫困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课题之一。

一、关注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整体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加巨大。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贫困生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高校贫困大学生入学难和读书难的问题已逐渐改观,与之相比,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仍是高校就业工作的薄弱环节之一。关注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实现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是我国高校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1997年扩招起,贫困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是大学生中重要的群体。以2006年为例,全国高校共有在校生1700多万人,其中贫困大学生的比例在20%~30%之间。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教育部周济部长在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做好对家庭经济困难并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已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实现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是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的必然要求。教育的重要功能在于减少社会不平等,贫困阶层提升自己。能够接受高等教育被贫困家庭视为改变命运的捷径,但如果越来越多的贫困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将动摇人们对教育甚至社会公正的信心。高校贫困学生能否实现充分就业,既关系到千万个家庭,也关系到学校与教育的使命,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未来。对贫困学生施以援手,是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的必然要求。

二、贫困大学生“就业难”因素

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涉及社会、家庭和个人三大方面因素。

1.社会因素

(1)国家整体就业形势的压力预计2008年全国共有应届高校毕业生559万人,比上年增加了64万人,是近年来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仍维持在900万左右,高校毕业生已超过新成长劳动力半数、新增就业岗位半数。劳动保障部连续几年对全国103个城市就业市场抽样表明,需求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岗位约占总岗位的22%左右,2008年解决高校毕业生供求总量和结构性矛盾的任务非常艰巨。

(2)高校在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误区目前,高校的贫困生政策重点仍然放在物质和资金资助上,“奖、贷、助、补、减、免、缓”等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体系较多,促进贫困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政策较少。同时,一些高校的贫困生就业工作还很不平衡,侧重就业指导,忽视心理辅导,教学方法单一;侧重普遍教育,忽视个别教育,针对性不强;侧重就业安置,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片面追求就业率。

(3)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存在误区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有意无意的在求职者中寻找高分毕业生、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等,而贫困毕业生具备这些条件者较少,被企业拒之门外,失去了一些就业的机会。

(4)其他不和谐社会因素社会转型期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急功近利的思想,某些社会舆论的不正确导向,以及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消极现象、社会腐败问题等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例如,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和社会机制不够完善,人才市场的就业竞争还存在一些不公正的现象,大部分贫困生本想通过就业改变命运,然而现实和理想有时差距甚远。

2.家庭因素

(1)经济因素对贫困大学生的影响巨大近几年毕业生求职成本(形象包装、制作简历、电话费、门票费、路费、食宿费等)不断攀升,贫困家庭再支付了高额的学费后,已无力支付学生用于求职的费用。求职投入上缺乏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贫困大学生成功就业。

(2)贫困家庭社会关系少,缩小了毕业生就业渠道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关系网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有数据表明,通过朋友介绍工作,一般成功率达34%;通过亲属介绍工作,一般成功率在27%。学生毕业求职,通过朋友和亲属介绍找到理想的工作是两条重要途径。与普通毕业生相比,贫困大学生由于社会关系少或过于简单,在就业途径选择上的余地也就少了。

3.个人因素

(1)成绩因素贫困大学生中除了个别人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外,其他大多数表现平平。大部分贫困学生在校期间一边学习,一边打工,难以安心学习,学习成绩不佳,而且由于基础原因,外语、计算机水平有限,这些都在就业时成为一道门槛。

(2)择业期望值高,择业观不合理贫困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家庭是四处举债读书,学生希望尽快收回高昂的教育成本获得高回报;有的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读书意味着要出人头地,改变命运,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可以衣锦还乡、光耀门庭。择业期望值较高和不良的择业观使许多就业机会擦肩而过。

(3)心理承受能力较低,综合素质欠缺特殊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直接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尤其在进入高校以后,由于贫富差距的明显,更容易导致他们的自卑心理。又因为经济或心理原因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失去了许多锻炼机会,造成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较差,综合素质欠缺,这必然会导致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处于劣势。

三、新形势下,高校开展“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领导,全员参与

首先,高校要从感情上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每一位贫困毕业生;其次,切实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要调动全校上下的力量,千方百计帮助贫困毕业生充分就业;再次,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用人单位的支持,从而在政策、经费、服务、项目等环节上得到更多的帮助。

2.深化改革,建立贫困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

高校要结合国家现有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政策,整合各方面力量,制定适合校情的贫困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出台优惠政策,为贫困学生圆满完成学业提供经济上的保障;加大对贫困生勤工助学活动的指导和支持,拓宽勤工助学渠道,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与自助机会。同时,要教育贫困大学生以适当方式回报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感恩意识的培养。

3.努力创造和谐的就业环境

就业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减少人情因素,对待毕业生要一视同仁,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鼓励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互相帮助和支持,让贫困大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消除贫困大学生因经济困难而产生的精神上的自封自闭等消极影响,在为贫困大学生提供经济保障的同时,也要为他们就业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4.采取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引导贫困学生树立健康的就业观

对贫困大学生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合理定位,调整就业期望值;树立“全方位、多渠道”的就业观,要选择能发挥作用、有益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职业岗位;引导学生拓展就业思路,勇于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到西部去、到边疆和基层去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同时,在心理素质上提供咨询与辅导服务,要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要引导他们树立信心,激发自强精神,强化竞争意识,以形成面对就业不畏困难、勇于进取的心态。

5.提高贫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切实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择业过程遇到的问题

为贫困大学生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尽力为其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勤工助学岗位,通过工作实训达到培养贫困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就业能力的目的;通过提供免费的外语和计算机等级培训等,促使其掌握现代应用技术;引导他们参加校内外各项活动,以扩大知识领域,锻炼交往能力,锻造健康心理。

6.采取“一对一”的帮扶方式,拓宽就业渠道,为贫困生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建立贫困家庭毕业生信息库,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其就业;深入开展走访用人单位工作,邀请他们走进学校,为贫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搭建交流平台;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广泛发动教职工参与就业工作,重点帮助贫困大学生就业;免费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查询,提供远程面试;做好贫困大学生毕业跟踪服务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就业是民生之本”。关注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重视贫困大学生就业工作,实现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主义公平原则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要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采取有效措施对贫困毕业生重点指导、重点服务、重点培训、重点推荐,全方位、系统周全地帮助贫困毕业生实现就业,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立明.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初探[J].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6):43-44.

[2]唐国胜,刘国普.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探究——以构建和谐校园为视角[J].职业圈,2007(15):22-23.

贫困大学生范文8

贫困证明

兹有我_______省______市/县_________________区/镇_______________街道/村___________________居/村民____________,其家庭人口共_____人,家庭主要收入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月人均收入_______元。其子/女____________现在重庆工商大学读大学,因家庭贫困,生活非常困难,实无力交纳学校学费。

特此证明

证明人:(公章)

年 月 日

注:凡需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在暑假办好下列手续,9月开学时带到学校办理。

1.家庭经济状况证明(此证明)。由乡(镇)或街道办理处级及以上行政管理部门填写空白并加盖公章(如“****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有效,而“******办公室”的公章无效)。

2.父母的身份证复印件。用a4纸复印,要求要清晰无误。

3.父母的户口复印件。用a4纸复印,与各自身份证上的姓名及身份证号完全一致,否则由管辖的派出所出据证明并加盖公章,要求清晰无误。

4.贷款学生本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和学生证复印,若身份证上的姓名、号码与学生证上不一致的,由所管辖的派出所出据证明并加盖公章。

贫困大学生范文9

关键词:高校;勤工助学;就业创业

勤工助学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勤工助学是一项有偿性的社会活动,为广大学生尤其是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身才华、培养自身能力的空间,它可使大学生获取经济上的帮助,也能让他们锻炼相应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培养品格。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生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在高校大规模扩招而社会就业岗位供给不足的情况下,特别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而高校動工助学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因其有偿性、实践性、教育性等特点,不仅成为大学生缓解经济困难的重要途径之一,也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贫困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一)就业期望值过高。从1999年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已经从“天之骄子”变为“大众化劳动力”,然而十几年的学校教育的成本太高,高额的学费对于困难学生和家长来说是极为沉重的负担,因此,贫困大学生及其家长都期望毕业后能够“走出农村”,找到一份薪水较高、地域较好、单位性质相对稳定的工作。但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却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更多的毕业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只能进入社会的一般岗位或者边远地区就业。过高的就业期望值与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之间的差距,成为贫困大学生就业的一大障碍。

(二)家庭经济条件受到限制。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化发展越来越深入,大学生就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多机会,大学毕业生必然要制作精美的简历、打造良好的个人形象、频繁参与各种跨地域甚至跨省市的招聘会。而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来实现。贫困大学生由于自身经济条件限制,往往无法获得与其他学生相等的机会。

(三)综合素质欠缺。由于教育经历和家庭背景的差异,许多贫困大学生在入学时的知识面比如英语能力、计算机水平、文体特长等方面比较薄弱。笔者了解到不少贫困大学生在入学前甚至没用过电脑、U盘等物品。在大学期间,大多数贫困大学生更加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学业成绩的提高,反而忽略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人际交流等方面,贫困大学生往往缺乏自信,不善言谈,同时又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很少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从不主动担任学生干部,往往失去很多锻炼自我、获得认可的机会。这些都阻碍了他们能力的培养。由于综合能力的欠缺,该群体学生往往容易表现出自卑、消极、悲观的心态,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四)社会关系薄弱。在当前紧张的就业形势下,不少家庭都是各尽所能、各显神通,为子女的就业寻求各种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对于毕业生就业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简单,很多都是来自农村、山区、偏远地区家庭,他们在社会上所能获得的帮助极少。在自身能力无法做到突出的情况下,获得理想就业岗位的机会要比家庭背景好、社会关系多的学生少得多。

二、勤工助学在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方面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是在大学阶段通过各种途径循序渐进培养的,在这个过程中,勤工助学作为一种全方位、多类型的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品德素质、智能素质和身心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途径。

(一)勤工助学与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大学生通过参加勤工助学,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便于深刻地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尽管改革开放带来了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巨大进步,但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地区发展还不平衡,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各项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从而使得大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国家对人才、对知识的需求,主动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当代大学生容易受到各种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的影响,而通过勤工助学,通过切身的社会实践可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二)勤工助学对于学业的保障,促进了学生顺利地就业创业。笔者所在的南京师范大学学生勤工助学的数据调查显示,有86.7%的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是为了缓解自己大学期间的经济困难,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勤工助学,每月可以获得200—300元的劳动报酬,加上国家奖助学金等各类形式的助学金,经济困难学生每月能够有足够的生活费保障生活。学费可以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贷款解决,完全能够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生活要求,做到生活上经济的“自立”。这有助于学生减轻思想压力,为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保障,是学生未来良好就业创业的基础。学生通过参与勤工助学实践,可以真实地体会参与劳动、管理和获得报酬的过程,能够更实际地面对以后的就业,同时,在确定就业期望值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更多地考虑到自身家庭条件的现实因素和社会需求的实际,从而确立自己合理的就业期望值。

(三)勤工助学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要是以书本知识为主,获得的知识基本上都是间接的、系统的理论知识。但很多理论知识往往难以直接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而勤工助学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实践过程,它可以使大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实现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使所学知识得到检验和发展。同时,大学生走出书本学习,参与勤工助学,乃至于走出校园,不仅丰富了社会阅历,而且能够学到社会礼仪、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加强了学生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这些能力的提高都符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需求。

(四)勤工助学对大学生身心素质的锻炼。从学校勤工助学管理角度看,大多数高校所能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数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上岗需求,学校会采取岗位招聘面试、召开勤工助学双选会等形式根据“择优录用”的原则来确定各岗位的参与学生,这就给广大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一个“竞争上岗”的机会,让他们在校园内就体会就业竞争的压力,进而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在学生参与勤工助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以及工作关系中的压力需要他们去处理和协调,这对锻炼学生在工作中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有利。很多高校不断提升勤工助学层次,加大了“助教”、“助研”、“助管”等智力型岗位的开拓,这对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他们必须要勇于面对困难、接受困难挑战,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另外,大学生适当参加社会劳动也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

(五)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岗位责任感。勤工助学作为一种较规范的有偿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同的岗位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各岗位的负责人会根据参与学生的王作表现,对他们进行考核。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真正工作的感觉,并在参与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岗位责任感,为学生日后适应就业岗位提供经验。勤工助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增强做事的责任心。

(六)勤工助学对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参与学校勤工助学的管理中培养的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等也是学生创业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各高校在安排学生勤工助学时,很多的勤工助学项目如校园超市、校园物业、校园报亭等都是在让学生自主管理,学生项目负责人作为老板的身份在管理着这些岗位,从管理到经营,大大提高了学生创业能力。同时,不少高校还设立了学生勤工助学创业区,有意识地用勤工助学的资源鼓励贫困大学生创业。

贫困大学生范文10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国家助学金;贫困程度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168-02

自2007年开始,每年国家出资设立了国家助学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2010年国家还提高了生均资助标准及资助范围。可是,目前为止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对贫困生进行认定,这严重影响了贫困生资助的效果,也成为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难点。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着力探索贫困生贫困程度认定的科学、有效、可行的办法,进而使贫困生按照贫困的程度获得相应的资助,使资助工作更科学、更深入人心。

一、高等学校“贫困大学生”内涵的界定及特点

贫困问题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改革开放后,虽然我国经济社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贫困问题依然存在。在高校,贫困大学生还占有一定的比例,特别困难的学生也仍然存在。目前,国内对于贫困大学生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贫困生应该包括以下特征之一:贫困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无经济来源或经济来源单一、脆弱,收入较低;求学期间无法支付学杂费或支付学杂费较为困难;求学期间无力解决基本的生活开销或解决基本的衣食住行有困难。人的健康发展有许多需求因素,贫困大学生由于物资资料的匮乏,总体而言表现出一些共性。具体如下:或强或弱的自卑心理,往往过低的对自己进行评价,经常妄自菲薄,信心不足;或多或少的嫉妒、虚荣心理;或多或少的焦虑、孤僻的心理,进入大学后很多的贫困生失去了往日学习成绩优秀的优势之后,其他方面又和经济条件好的同学有差距,逐渐的自惭形秽,往往会陷入焦虑、孤僻的怪圈;贫困生还会表现出或多或少的自大、冷漠、外表强悍内心脆弱等特点。

二、高等学校“贫困大学生”贫困程度的认定与认定结果的使用

了解、熟悉贫困生的内涵和特点,有利于我们对贫困生程度的认定,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只掌握这些基本信息,我们仍然无法对贫困生的程度进行准确认定。要想清晰准确的认定贫困生的贫困程度,本人主要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认定。

1.认真详细地建立班级学生信息库。新生入学后,尽快建立健全班级学生信息库,详细地掌握班级学生的各种信息状况,比如:班级学生来自的地域,家庭成员构成,父母的受教育及职业、健康状况,家庭经济收入状况等。不刻意地了解、登记新生的信息,往往信息更真实、更准确。

2.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开学前三天),立刻收集班级学生带来的各种贫困证明、能够证明贫困的资料等。随后组织提交贫困证明材料的学生写出书面申请,在申请别要求写明自己家庭困难的原因、家庭的收入和支出状况等。

3.班级组成以辅导员为组长的贫困生认定小组。贫困生认定小组的成员应包括辅导员、班干部代表、团支部干部代表、党员代表、寝室长、普通学生代表,要注意申请助学金的学生不能加入贫困生认定小组,须回避。一般50人的班级,贫困生认定小组成员控制在10人左右,依据班级的实际特点确定人数。

4.辅导员安排布置不同班级的负责人(一般为班长、生活委员)互相整理班级已提交的贫困生证明、申请书等材料,罗列出贫困原因。具体格式如下:

这里特别要让班级负责人在整理材料时要认真、仔细,整理的信息一定要忠于原材料,不篡改,不杜撰,并对其他班级学生的贫困信息进行保密。整理完毕后,班级负责人要把整理后的贫困原因和班级信息库里的信息进行对照,标示出信息完全不吻合或出入较大的同学。最后辅导员要逐个地审核对照,保证信息准确,并初步判断出信息有可能造假的贫困生。

5.组织班级贫困生认定小组进行打分量化认定。在打分前有几点特别要注意:为保护贫困生的隐私,打分前须把打分表从第一个裁剪线处裁去贫困生的姓名、学号信息,裁剪掉的部分,辅导员秘密保管;将已裁去姓名、学号信息的贫困原因信息表复印,复印的份数与评定小组人数一致;提醒贫困小组成员一定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打分(打整分,即1、2、3、4、5、6、7、8、9、10分),贫困程度愈高打的分愈高;现场收回全部打分表进行统计,算出每个同学的总分,进行排名;从第二个裁剪线处裁掉贫困生贫困原因信息(贫困原因信息由辅导员回收粉碎),辅导员取出姓名信息和后面的排名信息粘贴一起作为打分、量化排名的最后结果。

6.组织班级贫困生认定小组对打分排名结果进行逐个评议。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对申请资助的贫困生生活、开销状况的了解、观察、调查对贫困程度和贫困名次明显不符合的进行调整,对贫困程度和贫困名次有出入的进行微调。评议实行举证,举手表决,大多数(一半以上)同学赞同就调整、微调。

7.全体测评小组成员对最终评议后的结果进行举手表决,认为合理、公正、最接近实际状况的人数要达到测评小组成员的90%以上。最后,排出最终贫困程度顺序在班级进行公示。

8.公示期内有意见的可以查看原始资料,排名依据等,如果发现问题进行再调查再排序再公示直至无任何人有意见。

9.把班级测评结果上报系部、学院进行公示。

10.学校把结果上报地方管理部门落实发放助学金。

三、高等学校“贫困大学生”认定结果的检验

认定的目的是为了使真正贫困的学生受到相应等级的资助,把不贫困、不该受到资助的同学排除在外,力争做到科学、公平、公正。因此,为了使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最接近真实状况,还要对认定的结果进行反复验证。本人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通过三种方式对贫困生认定结果进行检验。第一,长期观察、考察,即从受助学生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进行考察。关注助学金的用处、用法,也关注受助学生受助后的表现。由于班级受助的同学都生活在一起,有利于对比比较,因此这种方法最适合于辅导员使用,也是最科学的。第二,通过电话回访的方式进行检验。即不经意打电话到受助学生家庭所在的基层单位进行电话回访。可以通过聊天的方式详细把握受助学生的实际经济状况。第三,接到受助学生家庭进行回访。近两年我校有计划性地进行贫困生家庭回访,直接和学生家长面对面,了解实际情况,收到了不错的效果。这种方法比较直观,但是检验的比例不高。此外,对于情况特别复杂的受助学生,还可以把这三种方式相结合,混合使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贫困大学生范文11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是xxx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名普通学生。

xxx年当我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我真的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终于可以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学习;忧的是,每年xxx元的学费从何而来?父母拿着我的录取通知书四处奔走,东借西凑,当我9月份我到大学报到时,终于把学费的钱教上去了,可是每月的生活费又成了家里的负担。

好不容易度过了大学一年级的学习。可是如今,能借的钱都已经借完了。父母不再年轻,母亲体弱多病,家境亦无好转,面对每年2500元的学费以及哈尔滨高昂的生活开支,亲朋好友的帮助简直是杯水车薪!而我除了要完成学业之外,还兼任了社会工作,业余打工的所得很是有限。但是,我依然坚定地选择了大学这条路,因为我知道,在求学成才面前,任何经济上的困难都是暂时的、都是可以战胜的。我不畏惧困难,更不讳言贫穷,所以我郑重地写下了这份贫困申请。

我在大学本科学习期间积极上进,遵纪守法,无任何违法违纪行为,品学兼优,诚实守信,没有任何不良行为;我希望在哈尔滨学院这个人才荟萃的大熔炉里,能够继续创造佳绩,早出成绩、早日成才,早日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大学生贫困申请书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学生高志华,男,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人,就读于贵院电商系XX级会电6班。我出生在一个贫穷而又落后的小山村。家中有四口人,父母文化浅薄,在家务农,弟弟正在读小学。由于多年的劳累,父母两人身体状况极差,全年收入十分微薄。家中一年省吃俭用的钱大多都供给了我和弟弟读书。

今年,我得到四川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全家人都很高兴,因为我毕竟是我们村子里多年以后才考取的一个大学生。但是大学学费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真是一个天文数字。为此家中面临着巨大的学费压力,家中实在是拿不出足够的钱来送我上大学,可是我又不想因为贫困而丧失上大学的机会,我知道当今社会如果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是无法生存的。为了我能完成学业,亲戚朋友凑足了入学的相关费用,但入学后的生活费用几无来源。故申请学院考虑到我的家庭情况,能给予各种补助,帮助我顺利完成学业。恳望批准。

此致

敬礼!

大学生贫困申请书

尊敬的各位校领导:

我是xxxx级xx本科x班的学生,家住在农村,父母是农民,知识水平不高,我们家是村上的贫困户,重点扶助对象,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均来自那几分微薄的农田收入,平日生活拮据,家里房屋破旧,里面那仅有的几件家具都还是父母结婚时置办的,厨房还是搭建在家里的过道上,在雨下得特别大的天气里,炉火都升不起来,更不用说要想在该吃饭的时间里吃饭了,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贫困大学生范文12

国家并没有相关政策规定大学生贫困、低保户能够免除学费。但国家针对大学生贫困、低保户颁布了相关政策。大学生贫困、低保户可在地方政府申请针对对贫困大学生的地方补助;入学后可申请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上列助学金需要保持良好的成绩,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另外国家也有针对的大学生助学贷款,大学生贫困、低保户可以在户籍所在地方政府及所在大学进行办理。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