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审计专业判断

审计专业判断

时间:2023-05-30 08:52:41

审计专业判断

审计专业判断范文1

关键词:审计专业判断思考

2004年6月,李金华审计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报告掀起了媒体所谓的“审计风暴”以及李金华审计长被评为“2004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大奖”,审计工作顿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审计地位得到了提高,审计人员在感到荣誉的同时,工作的压力和面临的挑战也更大了,而社会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日渐显著,对审计专业判断的探讨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无论是对于提高审计质量还是丰富审计理论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适应新形势下作出良好的审计专业判断,这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面前的新任务。

一、审计专业判断

所谓审计专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依据一定的职业规则和自身的经验,对某一事项所作出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的能力。审计专业判断是确定被审计事项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简单说是运用审计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与经验,从多种可能的工作方案中做出取舍的决策。由此看出审计专业判断存在于整个审计过程,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具有重要性和普遍性。

二、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准则中具有重要性和普遍性

在近40多年来的职业审计及学术审计的研究文献中,有很多资料都强调了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指出:“在执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专业判断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因素。”Mautz指出:“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扮演着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近年来,solomon在一次研究中,在对近期的法庭意见及美国审计准则的全面回顾的基础上得出了结论,认为在当代财务报表审计的每一个领域中,审计专业判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我国的独立审计准则还是国家审计规范都强调了审计专业判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如我国制定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以及多项审计具体准则都规定审计人员应当运用专业判断。

三、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1.审计专业判断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主观上,判断作为思维的一种方式,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相同的事物,由于判断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做出的判断可能会大相径庭。反映在审计活动中,专业判断受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能力、责任心、智力的影响。不同的审计人员即使是对同一审计项目的重要性指标或水平的判断结果也可能会有差别,从而影响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因此,审计专业判断对判断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它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审计、法律等相关专门知识,并且能做到融汇贯通,与时俱进,创造出新知识。同时,审计人员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例如,一般审计项目都比较复杂,不是一眼就能看穿,一位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查阅会计记录并能很快地发现存在异常的事项,且能准确地指出问题所在,这些都是综合运用了平时积累的会计知识和经验来评价信息的正常与否,审计人员更多功夫是在平时的积累。所以审计专业判断能力的高低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强弱的根本体现,主观成份占有很大的比例。

2.对审计处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受审计对象的复杂程度、审计内容的广泛性以及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严密性影响,对审计专业判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对某一单位进行查证票据的真实性时,财务收支审计对“虚拟主体”的确定就要求审计人员应具有很强的专业判断能力。

3.审计环境上,受审计组人员组成、工作条件、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单位配合情况、外界干预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审计环境对审计专业判断功能的发挥起决定作用,审计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完成的,审计环境的发展总是对审计专业判断产生深刻的影响。审计环境的演进直接导致了审计专业判断的产生,并使得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活动中日益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审计专业判断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审计事项结论、审计意见及审计决定的正确与否,是保证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的核心手段。因此,研究环境因素对审计专业判断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审计署把2005年作为“严谨细致、提高质量年”,提出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增强审计人员职业敏感性和专业判断力,不随意放弃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的线索,特别是不遗漏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案件的线索,并注意依据对查出问题的性质和特点的判断,有针对性地收集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审计证据。如在审计实施阶段,选用何种审计方法,是否进行符合性测试,何时进行实质性测试,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的确定等问题,都需要审计人员准确细致的观察力,作出审计专业判断。因此,审计人员要有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坚韧不拔的工作毅力、清明廉洁的工作作风,需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心,有与时俱进、创新的意识,成为既懂得现代技术又精通各种业务的综合型人才,才能面对复杂审计事项和不确定审计环境作出良好的审计专业判断,保证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彤。审计专业判断基本理论探讨。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5)

2.刘素珍。论审计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5)

3.李若山。审计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7)

审计专业判断范文2

关键词:审计专业判断 改进策略 策略

一、审计专业判断的定义

审计的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审计目标,在审计过程中依据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运用审计专业知识和审计经验,对被审计对象做出合理、公平、公正的专业判断。良好的审计专业判断有助于审计人员运用最恰当的审计方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迅速把握审计风险,最后得出客观公平的审计结论。审计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专业知识、道德观念、能力水平等有关要素的有机统一和外在表现。在实际审计工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没有具体的故障可循,只能运用审计的专业判断,因此审计的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不可缺少的因素。

二、 审计专业判断的影响因素

1、审计人员的主观认识影响专业判断

审计专业判断是主观的感性认识的过程。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专业判断会受到审计人员的心情、性格、个人习惯、社会经验及知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最后会影响审计结论。复杂的审计环境会增加审计专业判断的难度,这样审计专业判断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它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审计、法律法规等有关的知识。审计人员综合能力专业素质能力强弱一般通过审计专业判断进行衡量,审计专业判断是衡量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核心指标。

2、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影响审计专业判断

在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复杂的会计环境和管理当局有操纵会计利润的趋势,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会计信息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不准确性、不完整性及不清晰性。会计信息是经过认定、估计、计量、汇总、判断所得出的结果,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计法律法规的弹性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模糊性。审计人员需要运用审计专业判断来处理会计信息的模糊性,确定其会计披露是否合理,在大量的模棱两可的事件之间做出合理判断。

3、审计环境对审计专业判断功能的发挥起决定作用

审计活动总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完成的,审计专业判断会受到审计具体环境的影响。审计专业判断是在审计环境的发展演变中产生,在审计环境的发展演变中,审计专业判断日益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4、审计职业竞争

在市场经济下,审计职业竞争日益激烈,这样导致审计主体在保持应有的审计程序的基础上降低审计成本,运用审计专业判断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审计程序,降低审计成本。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过程中会被审计人员更多的使用。

5、管理人员的首先行为

在审计过程中获取的审计证据大部分来自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提供的有关信息,管理层提供的信息会直接影响到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最后影响审计结论。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明确要求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提供真实可靠的审计证据。

三、改善和提高我国审计人员判断质量的措施

1、加强对审计人员专业判断培训的力度

审计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专业判断。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准则就规定了职业后续教育的内容,其中审计专业判断是职业后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专业判断培训的过程中,可以聘请国内外审计判断专家进行授课,要求国内外审计判断专家介绍其最新的研究成果。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促进审计人员之间的交流,互查审计工作底稿,分享各自的专业判断的过程。审计主体可以加强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其审计专业判断。

2、要提高审计专业判断水平,应用审计判断辅助工具是最现实的选择

应用审计判断辅助审计工具能够增加审计判断的一致性和客观性,能够将定性的问题定量化,从而降低判断失误的风险。专家系统就是模仿人类专家的决策能力的计算机系统,专家系统的出现是顺应信息时展的潮流,利用专家系统可以充分利用专家知识、降低工作成本。审计判断专家系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第一、它的开发成本或购买成本很高;第二、它计较机械,不像人类专家那样灵活,这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的。

3.实行集体判断

由于审计人员个人拥有的知识或信息是有限的,在进行审计人员个人专业判断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进行实行集体判断可以克服审计人员个人专业判断失误的问题。在我国,三级复核制度在会计师事务所得到了普遍的运用,通过三级复核制度,审计人员个人专业判断失误会减少。当然,并不是说对每个事项判断都必须由集体判断,只是要求对重要的会计、审计问题采用集体判断。

4、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会计业务本身越稳定,会计信息质量高,需要进行判断的数量就越少。随着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操纵的机会就越少,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进行专业判断的机会就越少,审计结论的可靠性会加强。在完善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当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刑法》等相关法规。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会增加。在这样的环境下,审计人员会按照准则要求及业务约定书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勤勉尽责,增加专业判断的准确程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首先对对审计专业判断进行探讨,并分析了影响审计专业判断的主要因素和审计专业判断的改进策略。在现实生活中,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健全,随着法律监督能力不断增强,审计专业判断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彤.审计专业判断基本理论探讨.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11

审计专业判断范文3

随着我国市场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对各种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的限制将逐步放宽,从而必然对审计专业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性日渐显著。

审计专业判断是指审计专业人员从事各种可能的工作方案中,动用审计及相关学科的知识经验,作出取舍的决策,由此看出审计专业判断存在于整个审计过程。审计专业判断有下列几个特点:

1.审计专业判断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判断作为思维的一种方式,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在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及性格、习惯、心态等因素都会被带到审计专业判断过程中去,从而影响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相同的事物由于判断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做出的判断可能会大相径庭。

正因如此,审计专业判对判断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它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法律等相关专门知识,并且达到一定熟练的程度。同时,审计人员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审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高低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强弱的根本体现,是衡量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核心指标。

2.审计专业判断同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密切相关

模糊性是相对精确性和肯定性而言的,会计信息的模糊性主要表现为会计提供的信息有不清晰性、不确定性和不准确性,带有许多人为和估计的成份。由于会计信息是经过估计、分类、汇总,判断和分配过程得出的近似结果,信息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可靠。由此决定了会计信息的不确定和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其中,会计法规的弹性对会计信息的模糊性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审计来讲,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提高,就需要审计人员在大量的模棱两可的事件之间做出判断,确定其适当性,由此提高对审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的要求。

3.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

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做出一系列重要判断:

(1)计划阶段

①运用专业判断确定是否接受委托。会计事务所承担任何一项审计业务,都应当与委托人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根据独立审计准则要求,在签署审计业务书前,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如业务性质、经营情况、经营分险,以前年度的审计情况、财务机构及组织工作等,根据了解的情况,审计人员动用专业判断来决定有无能力胜任,被审计单位的素质如何等,进而决定是否接受委托。若接受委托就可进一步安排审计工作。

②制定审计计划。接受了委托就应着手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人员必须运用专业判断为计划制定搜集适当的依据;被审计单位经营及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等。

(2)实施阶段

这是整个审计过程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审计人员必须运用各种会计知识,审计知识,相关知识及审计经验为审计目标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如,审计方法的选择,是否进行符合性测试,何时进行实质性测试,是采用统计抽样还是采用非统计抽样等,都必须依赖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3)完成阶段

整个实施过程结束后,审计人员就应根据收集的审计证据发表审计意见。根据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根据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发表审计意见,那么审计证据是否如此,审计人员须运用专业判断,如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审核,通过三级审核可以判断收集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至于出具何种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也须依赖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4.审计专业判断失误是导致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

审计失败是指审计师未能发现财务报表有虚假不真实的情况而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审计失败的原因综合起来有三种:即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存在缺陷,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了解不够;审计过程存在问题,其中专业知识是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的基础,专业知识缺陷必然影响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而对被审计单位经营了解不够及审计程序失当往往源于错误的专业判断。

5.审计环境对审计判断功能的发挥起决定作用审计活动总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完成的,审计环境的发展总是对审计专业判断产生深刻的影响,审计环境的演进直接导致了审计专业判断的产生,并使得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活动中日益扮演着更为重要角色。

二、审计专业判断的过程和内容

审计的目标是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审计人员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必须对有关独立审计准则的遵循和会计报表的表达作出专业判断。因此,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的内容可以分为有关审计准则的专业判断和有关会计报表的专业判断,其过程可概括为:审计质量根植于审计准则对特定项目及会计报表整体作出判断提出审计意见。具体内容为:

有关审计准则的整体判断有关会计报表的专业判断

__决定审计重要性水平_____是否存在重大错误?

__确定审计风险_____是否符合合法性?

__搜集审计证据与评价_____是否符合公允性?

__评价会计原则的应用_____是否符合一贯性?

__评估重大估计

(一)有关审计准则的专业判断1.决定审计重要性水平

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是审计专业判断所涉及的一个重要领域。影响重要性水平的因素很多,对重要性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重要性会因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改变,不同的企业重要性水平不同,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水平也不同。审计人员在对某一企业进行审计时,必须动用专业判断,根据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并考虑其他相关因素、才能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2.确定审计风险

对于客观存在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必须保持职业谨慎,运用专业判断,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各要素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

3.搜集审计证据与评价

审计活动围绕着获取什么证据,如何获取证据,如何评价证据等内容,这些都要运用审计专业判断。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质与量的判断受到重要性、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及审计证据的证明力等因素的影响。检查风险往往产生于审计人员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时做出的错误判断。有一些错误源于抽样风险、审计人员没有选中存在错误的业务样本,检查风险也可能是非抽样风险,如:审计程序安排不当;没有发现样本中存在的错误等。审计证据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4.评价会计原则的应用

审计人员出具审计报告前,须运用专业判断,评估被审单位会计原则应用的恰当性。国际审计准则和美国审计准则都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表明:“审计还包括评价管理当局所采用的会计原则……”因而,被审计单位可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用适合自己会计原则。但是选用特定的会计原则必须能符合企业的理财环境与生产经营特点,客观地表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5.评估重大估计

在被审单位的会计报表中,存在着一些管理当局所作出的“重大估计”,这就意味着会计报表本身也并不是完全依据事实来编制的,为此,国际审计准则和美国审计准则都要求审计人员在出具审计报告前,评估管理当局所作出的重大估计。被审单位管理当局可根据其实际情况对一些费用和损失作出重大估计,也并非完全排斥对能够确定的可能收入的预计,而是要求审计人员运用专业判断,全面考虑各种不确定的因素,慎重地作出科学根据的判断,评估被单位管理当局作出的重大估计的可靠性。

(二)有关会计报表的专业判断

对有关会计报表的专业判断,主要有:

1.对舞弊风险因素的判断

审计人员对舞弊风险因素意识的缺乏经常是引起审计失败的原因。如果审计人员能够了解重要的舞弊风险因素并能引起职业怀疑,然后利用专业判断综合而不是孤立地考虑这些风险因素,就能够减少未能查出舞弊的风险。

2.确定是否符合合法性。

确定会计报表是否合法性,是指审计人员应用专业判断判明,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及其财务处理是否遵循了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法规的规定。

3.确定是否符合公允性

企业对外报送会计报表后,会计报表使用人十分关注这些报表是否做了公允的反映,有无夸大业绩和资产,隐瞒亏损和债务等财务情况,审计人员的意见应合理保证会计报表使用人确定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

4.确定是否符合一贯性

这实质上是合理保证会计报表使用者确定已审会计报表可靠程度的另一方面,即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可比性的问题。根据企业准则要求,一贯性原则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应前后期一致;二是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如果发生变动,企业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企业如果在所审计的会计核算期内没有遵循上述原则,审计人员应在审计意见中予以揭示,以引起会计报表使用者关注。

(三)审计报告类型的选择

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结果和被审计单位对有关问题的处理情况,形成不同的审计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七号明确了在什么情况下应表示何种审计意见,然而,从目前的规定来看,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的区别仅在于程度不同,对于“个别”、“局部”、“重要”、“严重”等措辞的把握在实际操作中须依靠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来完成。新晨

三、专业判断影响因素的分析

制约专业判断合理性的因素很多,但下列因素应加以注意:

1.公认审计准则。公认审计准则提供了统一运用审计证据数量及质量的要求,阐明具体审计应达到的目标及达到的目标技术。审计人员若偏离准则的要求须给以妥善的说明。

2.审计职业的竞争。审计职业的竞争增加了成本——效益意识,这就使有的会计公司可能以较少的审计成本来完成审计业务,但由此也引出了一个问题:即对每一具体业务缺少足够的把握。

3.法律诉讼与职业管理。倘若发表审计意见的根据不是很充分,则有可能招致各种审计报告使用人的错误决策而审计人员,同时,职业管理委员会(如同业互检委员会)也可能会给以处罚。

4.管理人员的道德行为。审计证据中的一大部分来自于受审单位管理人员提供的有关信息,假如证据的提供人——管理人员行为不轨,缺乏应有的正直性,审计人员应明确要求他们提供可靠的证据。

5.相关团体的业务。相关团体业务所产生的固有风险大大高于非相关团体业务,因为这其中业务双方的一方有可能左右或影响另一方,比如,母公司左右子公司的业务。对此应注意收集适当的证据。

6.受审单位的性质。一般地,审计人员对国有公司比私有公司需要更充分、确切的证据,因为审计报告使用人对国有公司有较大的信任度。

7.财务状况。破产的威胁迫使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的合理性进行主观评价。因为受审单位一旦破产倒闭,各种依靠审计报告的受害人,必然指控经审计人员审查过的财务报告未充分揭示潜在的风险。对此,审计人员就要保证其工作质量,为审计意见辩护。

「参考文献

1.张彤:审计专业判断基本理论探讨:《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5)

2.秦荣生:论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中国注册会计师》1999(5)

审计专业判断范文4

[摘要]国外近二十年来在审计专业判断的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随着审计行业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审计事业的迅速发展,对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性日渐显著,对审计专业判断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应成为我国当前审计理论研究的最重要领域之一。

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各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的限制将逐步放宽,从而必然对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性日渐显著。

一、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与特征

1、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

国外近二十年来在审计专业判断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审计专业判断也正在成为理论界的一个关注热点。学术界对审计专业判断的描述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审计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决策时对各相关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的过程。审计人员的错误判断会导致不恰当的审计结论。

(2)审计专业判断是一种在长期业务培训实践中形成的感性认识,因人脑的作用带有一定的预见性。

(3)审计专业判断指运用审计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与经验,从多种可能的工作方案中做出取舍的决策。

(4)审计专业判断是确定被审事项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没有就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给出一个公认的定义。笔者认为,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中必须强调如下因素:一是判断的主观性,这是审计专业判断的本质属性;二是判断的普遍性,即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可以说是无处不有,无处不在;三是判断的重要性,审计师专业判断水平的高低不仅明显地影响着审计效率和效果,而且是审计师专业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之一。由此,笔者认为如下描述可以比较全面准确地把握专业判断的概念:审计专业判断是一种基于审计师专业知识和个人经验的本能判断,它广泛地存在于审计的全过程并且极大地影响着审计质量。基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对审计专业判断的特征进行进一步分析。

2、审计专业判断的特征

(1)审计专业判断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判断作为思维的一种方式,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在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乃至性格、习惯、心态等个人因素都会被带到审计专业判断过程中去,从而影响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相同的事物,由于判断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做出的判断可能会大相径庭。

正因如此,审计专业判断对判断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它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审计、法律等相关专门知识,并且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同时,审计人员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例如,一位经验丰富而机警的审计人员能很快地浏览一页记录并马上发现异常的事物,还能准确地指出问题所在。这种诊断并无任何不可思议之处,审计人员只不过是综合运用了他的会计知识和经验来评价信息的正常与否或可信与否。审计专业判断能力的高低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强弱的根本体现,是衡量审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核心指标。

(2)审计专业判断同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密切相关

模糊性是相对精确性和肯定性而言的,会计信息的模糊性主要表现为会计提供的信息有不清晰性、不确定性和不准确性,带有许多人为和估计的成分。由于会计信息是经过估计、分类、汇总、判断和分配过程得出的近似结果,信息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可靠,由此决定了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和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其中,会计法规的弹性对会计信息的模糊性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会计法规的弹性增强,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会明显提高,从而加大了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对于审计来讲,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提高,就需要审计人员在大量的模棱两可的事件之间做出判断,确定其适当性,由此提高了对审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的要求,而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性也就会因此受到更多的重视。

(3)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

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都要做出一系列重要判断。在计划阶段,要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确定重要性,分析审计风险,编制审计计划。在审计实施阶段,要确定审计重点,收集审计证据。确定审计重点时,要考虑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弱和经济业务的性质和特点;收集审计证据时,要考虑有关材料和被审计项目的相关性,考虑证据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在审计完成阶段,要对审计证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照审计标准,对问题加以定性,形成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这些都依赖于恰当的专业判断。

(4)审计专业判断失误是导致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

审计失败是指审计师未能发现财务报表有虚伪不实的情况而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审计失败的原因综合起来无外乎三种,即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存在缺陷;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了解不够;审计程序存在问题。其中,专业知识是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的基础,专业知识的缺陷必然影响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而对被审计单位经营了解不够及审计程序失当往往是源于错误的专业判断。另据美国TreadwayCom-mission研究报告指出:66%对注册会计师的控诉案件显示审计人员未搜集充分而适当的证据;36%对注册会计师的控诉案件显示审计人员对于审计过程所发现的潜在问题未能提高警觉或给予足够的专业怀疑。而审计师这些方面的能力恰恰取决于审计人员专业判断水平的高低。《蒙哥马利审计学》序言中有这样一段:“审计失败通常是由于管理当局的狡诈舞弊所致,或由于对于客户有意无意地随意运用或误用会计原则,审计人员缺乏高明的判断所致”。

(5)审计环境对审计专业判断功能的发挥起决定作用

审计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完成的,审计环境的发展总是对审计专业判断产生深刻的影响,审计环境的演进直接导致了审计专业判断的产生,并使得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活动中日益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期,在此背景下,审计职业的地位以及审计环境正处于转变之中,因此,研究环境因素对审计专业判断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审计专业判断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专业判断的过程进行描述,确定信息的某些特征对审计人员专业判断的影响

它包括如下内容:分析审计人员在进行专业判断时需运用的信息种类;研究审计人员对不同种类信息的信赖程度;探讨审计人员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加以综合的方法;确定信息选择和信息处理之间哪一个对审计专业判断的功效影响更大;分析使审计专业判断出现偏差的原因。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找出专业判断失败的原因。

2、研究审计专业判断的认知过程

它主要分析不同的知识和记忆在审计专业判断中的作用。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完成不同的审计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种类以及如何掌握这些知识、对这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如何将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审计工作中;探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对于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及搜集信息等工作所起的作用;分析影响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的记忆的因素,确定这类记忆对审计人专业判断产生的影响;研究专家与初学者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记忆的方式存在的差异及对审计专业判断的影响。

3、评价审计专业判断的质量

评价审计专业判断的质量,通常要调查审计师意见的一致性程度、审计师对于某项客观情况判断的准确性、审计师在较长时期内进行类似判断结果的稳定性,以及审计人员专业判断出现偏差的程度。它将有助于审计理论工作者以及审计实务界人士及

时确定审计工作需要改善的环节,以及是否需要制定补救措施。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会计学教授Trotman认为,在中国,审计人员在某些重要的审计专业判断上的一致性是审计专业判断研究的一个适当的出发点。同时,他认为由于审计专业判断在中国的历史不长,在开始进行这种判断的几年中,审计一致性可能相对较低,会计师事务所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审计意见出现分歧的领域的培训和复核过程上。

三、审计专业判断的作用重点

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所需做出的专业判断主要包括建立重要性水平、评估项目的审计风险、判断企业控制的可靠性程度、选择适当的审计程序、审计证据的搜集与评价、在分析性复核中确认显著性波动的原因、评价客户解释的合理性以及审计意见类型的确定等。

1、建立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是现代审计理论和实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决定审计风险以及检查范围、程序的直接依据之一。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是审计专业判断所涉及的一个重要领域。影响重要性水平的因素很多,对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重要性会因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改变,不同的企业重要性水平不同,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水平也不同。审计人员在对某一企业进行审计时,必须运用专业判断,根据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并考虑其他相关因素,才能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2、确定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对于客观存在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必须保持职业谨慎,运用专业判断,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各要素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例如,如果评估结果表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较高,审计人员就必须扩大审计范围,将检查风险尽量降低,以便使总体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反之,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行之有效,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较低,审计人员即使冒较大检查风险,但总体审计风险仍然较低。

3、判断企业内部控制的可靠性

内部控制与审计密切相关,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它能够及时提供企业内部差错和舞弊行为的专门分析资料,因此,审计人员在审计测试过程中通过专业判断正确确定内控系统的可靠性是审计过程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审计专业判断的重要内容。对内部控制可靠性的判断,必须建立在对内控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但根据国外的审计实践,在对小型企业进行审计时,不管实际情况怎样,一般都将控制风险定为最大值,他们认为,在很多情况下,高估控制风险,免去符合性测试而扩大实质性测试的选择更为经济。

4、审计证据的搜集与评价

审计活动围绕着获取什么证据,如何获取证据,如何评价证据等内容,这些都要运用审计专业判断。审计人员对于审计证据质与量的判断受到重要性、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及审计证据的证明力等因素的影响。检查风险往往产生于审计人员在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时做出的错误判断。有一些错误源于抽样风险,审计人员没有选中存在差错的业务样本,检查风险也可能源于非抽样风险,如:审计程序安排不当;没有发现样本中存在的错误;没有正确修正检查出的错误等。审计证据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

5、审计程序的选择

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具体实施审计时所采取的详细步骤或工作细则。在实务中,审计人员必须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和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当的审计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审计专业判断起着重要作用。

6、对分析性复核结果的评价

分析性复核的目的是初步判断审计约定事项的重点区域和审计风险,采用这种方法通过指标对比,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判断和确定重要的审计项目。但研究表明,除非被审计单位资讯健全以及审计人员有良好的专业判断能力,否则,分析性复核的作用不大。也就是说,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

7、审计类型的选择

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结果和被审计单位对有关问题的处理情况,形成不同的审计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明确了在什么情况下应表示何种审计意见,然而,从目前的规定来看,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的区别仅在于程序不同,对于“个别”、“局部”、“重要”、“严重”等措辞的把握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依靠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来完成。

8、对舞弊风险因素的判断

审计人员对舞弊风险因素意识的缺乏经常是引起审计失败的原因。如果审计人员能够了解重要的舞弊风险因素并能引起职业怀疑,然后利用专业判断综合而不是孤立地考虑这些风险因素,就能够减少未能查出舞弊的风险。

四、审计专业判断质量的评价标准

对于审计人员所做专业判断的质量,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评价:

1、审计人员意见的一致性程度

一致性是指多个审计师对同一审计问题所做出的专业判断的相似程度,它是用于评价审计师专业判断水平的最常用标准。当审计人员遇上审计诉讼时,论证其他审计人员在类似的环境中亦会做出同样的专业判断可以保护审计师,使之免于承担责任。同时,在会计师事务所中,设置诸如员工培训、审计手册及分级复核等制度的原因之一,就是提高事务所内部审计人员所做专业判断的一致性。

2、准确性

准确性是指精确度或与某一特定标准一致。理论上应以判断的准确性作为客观的、可衡量的标准。但是,在许多专业判断过程中,并不存在一个一目了然的所谓正确答案来作为评价的标准。因此,在审计实务中,一般以一组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的共同判断作为评价的标准,即将某一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与一组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所做的统一判断进行比较来衡量该判断的准确程度。

3、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在不同时间里,同一审计人员针对同一问题所做出的专业判断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在相同或类似的情况下,虽然时间不同或被审计单位不同,对同一问题应该做出相同的处理或反应。

4、可防卫性

对于报表使用人对审计报告的质疑,审计人员必须对其所做专业判断的理由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从而避免诉讼失败,这就是审计专业判断的可防卫性。高质量的审计专业判断应该具备较强的可防卫性。

[参考文献]

[1]KenT.Trotman.AuditJudge-mentResearch-OverviewAndOpportu-nitiesForResearchInChina[J].ChinaAccountingandFinanceReview,Volume1,Numberl,March1999.

[2]W.RobertKnechel.AuditingText&Cases[M].Northeast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Press,1998.

[3]R.K.Mautz.FundamentalsofAuditing[M].NewYork,JohnWileyandSong,Inc,1954.

[4]张立民。西方审计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

[5]莫茨,夏拉夫。审计理论结构[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

[6]秦荣生。论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注册会计师,1999,(5)。

[7]孙坤。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决策[J]审计研究,1998,(2)。

[8]蔚晶。注册会计师应有的职业谨慎[J].审计与经济研究,1999,(3)。

[9]刘国常。论审计判断及其作用[J]广东审计,1999,(3)。

[10]姚立中,任鹏。论会计信息的模糊性与失真[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2)。

审计专业判断范文5

关键词:审计判断;审计专业;审计准则

纵观近40年来的中外职业审计及学术审计的研究文献,有很多资料都强调了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mericanInstituteof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s,1995)指出:“在执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专业判断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因素。”Mautz(1959)指出:“审计专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扮演着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1995年,solomon在一项研究中,通过对近期的法庭意见及美国审计准则的全面回顾得出了结论,认为在当代财务报表审计的每一个领域中,审计专业判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各会计师事务所对此种观点也十分赞同。

一、审计专业判断的特征

国外近四十年来在审计专业判断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我国,审计专业判断也正在成为理论界的一个关注热点。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没有就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给出一个公认的定义。笔者认为,对审计专业判断的概念要给予科学的定义,须全面、准确地把握其特征。

首先,审计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体现。审计人员对审计对象的判断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不仅体现了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更多地体现了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审计是一门技术,是一个充满肯定与否定的判断思维过程。在这样一个判断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度的职业敏感以及明察秋毫的洞察力,就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其次,审计专业判断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需做出一系列重要判断,从制定审计计划方案、确定审计重点、设计和选取样本、评价抽样结果、核实审计证据,到审计风险的判断、重要性的评估以及通过综合收集的证据形成审计结论等,都需运用审计专业判断。

第三,审计专业判断同会计信息的模糊程度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核算的对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知识、信息、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逐渐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本和劳动力两大生产要素,成为会计核算的重点。同时,会计对资金运动的揭示,也由事后向事中以至事前变动。所有这些变迁都意味着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对象在质和量上都存在不确定性。对于审计来讲,这种不确定性因素越复杂,就越需要审计人员以专业的水平或眼光作出判断。

第四,审计专业判断偏误是导致审计失败的重要原因。审计判断偏误(judgmentbias),也称认知失误,是指可能导致审计人员作出错误判断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的后果是审计判断错误。导致审计判断偏误的原因综合起来无外乎三种,即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存在缺陷、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了解不够、审计程序存在问题。其中,专业知识是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的基础,专业知识的缺陷必然影响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而对被审计单位经营了解不够及审计程序失当往往是源于错误的专业判断。

二、审计判断偏误的影响因素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审计判断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心理过程,因此,审计人员是影响审计判断偏误最为直接的因素。任何一个审计判断都是针对一定的任务(客体)的判断,因此,审计判断任务就构成了影响审计判断偏误的又一个因素。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们可以把审计人员判断看作一个由审计人员和审计判断任务构成的系统。由于系统与其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审计判断环境同样会影响审计判断偏误。由此可以看出,审计判断偏误是审计人员、审计客体和审计环境的函数。

1.审计判断偏误的主体因素

首先,审计人员对风险的偏好影响审计判断偏误。在经济学中,根据人们对风险的态度把人分为风险偏好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厌恶型三种。审计人员在做出审计判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判断错误的风险,但承担风险的大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对待风险的态度。

其实,审计人员的知识差异影响审计判断偏误。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陈述性知识,它是由人们所知道的事实组成,这些知识一般可以用语言进行交流,它可以采取抽象和意象的形式;另一种是程序性知识,是指人们所知道的如何去作的技能,此类知识很难用语言表达。因此,程序性知识也就是智力技能,即完成各种智力程序的能力,而程序性知识是长期实践逐步积累形成的。所以,审计人员要进行审计判断,这两方面的知识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二者都是影响审计判断偏误的因素,不过后者影响更大。

第三,审计人员的经验差异影响审计判断偏误。一些研究审计判断的西方学者(比如Libby,1995等)把经验作了更加广泛的定义,认为经验是包括第一手和第二手与任务相关的能够提供在审计环境中学习机会的广泛的境况,它通过技能的形式影响审计判断偏误。Marchant(1990)也指出,间接经验形成一般知识,直接经验形成具体知识。依此就可以比较好地解释为什么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能够作出正确的审计判断,因为他们具有比较高的技能,而这些知识又需要长期审计实践的积累。

第四,审计人员主观努力程度差异影响审计判断偏误。努力程度是一个主观性最强的因素。在一项审计判断中,审计人员努力与否与努力程度大小都会导致审计判断偏误的不同。努力程度的大小应该是审计判断偏误的直接影响因素。

2.审计判断偏误的客体因素

首先,受审单位的性质。一般地,审计人员对国有公司比私有公司需要更充分、更确切的证据,因为审计报告使用人对国有公司有较大的信任度。

其次,公认审计准则。公认审计准则提供了统一运用审计证据数量及质量的要求,阐明具体审计应达到的目标及达到的目标技术,审计人员若偏离准则的要求,须给以妥善的说明。

第三,法律诉讼与职业管理。倘若发表审计意见的根据不是很充分,则有可能因招致各种审计报告使用人的错误决策而审计人员,同时职业管理委员会(如同业互检委员会)也可能会给以处罚。

第四,审计职业的竞争。审计职业的竞争增加了成本———效益意识,这就使有的会计公司可能以较少的审计成本来完成审计业务,但由此也引出了一个问题,即对每一具体业务缺少足够的把握。

3.审计判断偏误的环境因素

Libby和Lufut(1993)指出,审计判断偏误的环境因素包括:判断指南和技术辅助工具、多层组织的背景、责任关系、连续的多期的判断任务以及为了得到一个好的绩效的相当程度的货币激励、时间压力等。无疑上述环境因素都会对审计判断偏误产生影响,但这些因素基本上局限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范围比较窄。事实上,审计人员做出审计判断不仅要受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事务所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行业状况和社会环境等。因此,我们认为,环境因素应包括影响审计判断主体和客体的各种环境因

素,既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环境因素,也包括会计师事务所之外的环境因素。

三、审计判断偏误的形成机制

《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第二十七条规定,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应当对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事项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进行记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反映在审计活动中,审计人员的知识、经验乃至性格、习惯、心态等个人因素都会被带到审计专业判断过程中,从而影响审计专业判断的结果。审计专业判断具有主观性特征,这也是它的本质属性。因为明智公允的专业判断是审计人员对重要审计事项在合理认知预测基础上做出的准确而科学的审计决策,意味着审计人员所决定采取的审计程序和所选择的审计方法能节约审计成本,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反之,专业判断失误,意味着审计风险剧增,难以保证审计质量和实现审计目标。

导致审计判断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审计人员的所谓理性,但这种理性是有限的。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处理信息和分析具体决策时都会犯一些常见的错误,审计人员亦不例外。这些错误包括:不能明确决策问题、不能认识到审计所需的所有相关证据、在获取和鉴定审计证据时带有偏误等。这些错误都是有限理性的结果。

[NextPage]

1.高估能力造成偏误

这一偏误是指审计人员过分相信他们作出准确估计的能力,任务越困难,过分自信的倾向表现得越明显。比如,因为审计人员过分相信已有证据的适当性以及他正确解释证据的能力,所以在没有收集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就作出判断,认为某账户不会存在重大差错和弊端,而事实恰恰相反。

2.易忆性形成偏误

此项偏误是指审计人员在判断审计事项是否可能发生时往往根据被判断的审计事项是否容易被回忆并确定其发生的概率大小。一般而言,形象鲜明或近期的经验更容易被记起来,所以被认为发生的概率较大。比如,在审计人员刚刚完成的业务中,应收账款项目存在许多重大错报,因此就认为所有客户的应收账款项目都很有可能存在重大错报,即便是这种情况相当少见。

3.信息修正偏颇导致偏误

这一偏误是指审计人员以最初的信息作为判断的起点,但随后出现的新信息不足以抵消最初的影响。但随着行业竞争、人员调整等新情况的出现,审计人员往往不能根据新情况对原有结论进行修正,因而以不充分的信息作出的判断产生偏误就在所难免。比如,当审计人员对销售与收款循环进行分析性测试时,他以去年的实际偏差率5%作为今年的最初预期偏差率,但自去年审计之后,该循环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员调整,审计人员没能根据当前年度的变化作出适当调整,产生判断偏误也就在所难免了。

4.忽视大样本而造成偏误

此项偏误是指当审计人员要靠多次观察来获取信息时,往往忽视样本量,忘记了大样本通常更准确的事实。由于小数置信律的作用,审计人员只想到小样本中获得的数据同大总体的相似性,而没有考虑因为样本大小不同而导致其代表性的不同,因此在判断时往往高估小样本结果的可靠性。比如,在确定存货的控制风险水平高低时,审计人员只从客户当期记录的一笔业务中抽了4%,并信赖这一样本,从而造成系统性的抽样不足。

5.偶然性平均化造成偏误

这是指审计人员常常错误地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偶然性将使得各种情况发生平均化,也就是说认为随机结果总是随机的。此类偏误的常见情况是:当审计人员检查一系列销售数字时,他可能期望见到随机上下浮动的数字,并会错误地解释分析性复核程序的结果。

6.性格缺陷产生偏误

这一偏误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指审计人员过分相信他们做出准确估计的能力,任务越困难,过分自信的倾向表现得越明显,而过分的自信就会产生判断偏误。比如,因为审计人员过分相信已有证据的适当性及其正确解释证据的能力,所以在没有收集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就作出判断,认为某账户不存在重大错报,而事实上却存在重大错报。另一方面是指审计人员过分优柔寡断,畏手畏脚,裹足不前,该判断时不判断,导致审计结果出现偏差,从而引起审计判断偏误。

7.联想惯性偏差产生偏误

此项偏误是指如果审计人员曾见到某些审计事项在一起出现,他就会高估这些事项总是一起发生的可能性。此类偏误的常见例子是:审计人员过去见到当主营业务成本下降时存货周转率就下降,那么现在就不会充分考虑其他原因造成存货周转率下降的可能性。

8.频率判断偏颇导致偏误

此项偏误是指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判断时,忽视了某种情况在整个总体中出现的相对频率,从而导致他错误估计这种情况在特定情形下发生的可能性。

四、审计判断偏误的防治措施

首先,提高对判断偏误的洞察力和强化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防止出现审计判断偏误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高审计人员对判断偏误的洞察力。而提高洞察力的主要措施是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帮助其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作为负有经济监督使命的审计人员,应具备如下知识结构:一是会计及其相关知识,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证券和资产评估等;二是企业管理知识,如经济学、组织学、营销、国际贸易等;三是国家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公司法、经济法、税法等;四是相关外语知识;五是信息技术知识,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管理、计算机审计技术的运用以及计算机经营系统的评价。审计人员不仅要在以上学科方面具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还应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能够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专业判断。

其次,提高审计专业判断质量。提高审计专业判断的质量,通常要调查审计师意见的一致性程度、审计师对于某项客观情况判断的准确性、审计师在较长时期内进行类似判断结果的稳定性,以及审计人员专业判断出现偏差的程度。它将有助于审计理论工作者以及审计实务界人士及时确定审计工作需要改善的环节,以及是否需要制定补救措施。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会计学教授Trotman认为,在中国,审计人员在某些重要的审计专业判断上的一致性是审计专业判断研究的一个适当的出发点。同时他认为,由于审计专业判断在中国的历史不长,在开始进行这种判断的几年中,审计一致性可能相对较低,会计师事务所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审计意见出现分歧的领域的培训和复核过程上。

第三,牢固掌握审计准则,虚心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审计技术和经验。无论是国家审计准则还是独立审计准则,都要求审计人员在进行专业判断时须以审计准则为依据。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原有的审计准则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应注意保持和改善执业所需的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及时了解经济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新方法、新技术以及审计的发展动态,熟练掌握最新审计准则和实务标准,这样在进行专业判断时就能得心应手,尽量避免判断失误。同时,我国在加入WTO后,审计将逐步按照国际规则执业,由于我国的审计准则和程序与国际上有较大差异,虚心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审计技术和经验能够使我们少走弯路,结合中国的实际学习和借鉴其理论和实践经验有利于提高我国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

第四,提高审计队伍的整合协同能力。面对重大或复杂的审计任务,审计机关需要打破职能部门的业务界限,或组织下级审计机关整合审计力量联动协同作战。存在个体差异而且缺乏配合经历的审计人员被重新整合后,能否做到协调一致、整合联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专业判断的整体功效,快速实现审计目标,颇为关键。审计队伍整合后的联动协同能力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审计方案的认识实现快捷与一致;对执行审计计划、实施审计取证做到主动深入、相互补充、及时沟通;对审计处理包括信息处理达到迅速有效。总之,在实际整合联动审计中,须力争做到审计人员专业技术构成合理,思想认识统一,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求同存异,不同个体的专业思维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取长补短,相互协调,使审计专业判断的整体功效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五,汇众家之长,充分发挥集体判断优势。集体判断的最有效方式是向他人咨询或与他人共同作出判断。由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总是有限的,向他人咨询或与他人一起作出判断可以弥补个人认识的局限性,从而能有效避免或减少个人作出审计判断时产生的判断偏误。另外还可采取相互核查的方法来发挥集体判断优势,当一名审计人员复核其他审计人员的工作时,可以发现其他人出现的判断偏误问题。

第六,增强审计人员对审计政策的把握一致性。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审计方法和程序有长足的进步。各会计师事务所评价其所作的审计专业判断与决策,可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尽管审计专业判断的最为明显的评价指标是所作判断的准确度,但在实践中很少有人会将准确性选作评价的指标,因为在绝大多数的审计项目中并不存在一个一目了然的所谓正确答案并以之作为评价的标准。在有关审计判断的研究中,多个审计师的一致意见是用于评价某一审计师的有关决策质量的最常用的标准。关于审计工作中工作人员意见一致的重要性多年以来在审计文献中已有详尽的论述。例如,“审计人员应有的谨慎程度的标准应参照在类似的情况下,其他审计人员的谨慎程度”(Willingham和Carmichael,1971)。此外,当审计师遇上审计诉讼时,论证其他审计人员(特别是专业证人)在类似的环境中亦会作出同样的专业判断有助于保护审计师,使之免于承担责任。同时,在会计师事务所中,设置诸如员工培训、审计手册及分级复核等制度的目的之一,是提高事务所内部各审计人员所作专业判断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汪国钧。浅析审计专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审计,2003,(9)。

[2]肯·T陶物曼(kenT.Trotman),陆正飞,邱寒译。审计专业判断研究:有关研究的回顾及在中国研究的机遇所在[J].财务与会计,2004,(4)。

[3]孙坤。偏颇倾向:审计判断之因[J].中州审计,2004,(5)。

审计专业判断范文6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质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定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社会经济信息的重要性也将日益凸现。投资者不再完全依靠自身的能力去身体力行地搜取有关信息,而是更多地依靠社会大众传媒来获取。注册会计师对客户报表的审计信息就是其中一部分。因此,如何来提高CPA职业判断水平,从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合理地保证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信息的合法、公允,竭力为社会大众服务是当前CPA工作的重中之重。

导致我国CPA职业判断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改善我国CPA职业判断质量的措施也必须多管齐下。笔者认为,应从审计职业界、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个人三个层面入手。

一、审计职业界层面的改善措施

审计职业界,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以中国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自律组织——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代表的一个半紧密、半松散型组织。CPA职业判断水平既要受到审计职业界的影响,也会受到其他外部组织的影响。但是,其他外部组织相对于CPA、会计师事务所乃至于中注协来说都是无能为力的,比如国家法律、法规的制订和颁发机构等,因此,我们把研究的重点聚集在审计职业界的改善措施上。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理论研究,完善审计准则和审计质量控制准则。根据Donald R. Nichols and Kenneth H. Price(1976)的观点,如果执业准则的规定比较含糊,注册会计师就可以使其遵从企业意愿的行为合理化,不会担心招致监管部门的惩罚。与此相反的情况是,如果会计和审计准则更加规范化,执业准则中需要注册会计师主观判断的内容有所减少,那么审计职业界在职业判断方面更容易达成共识,单个注册会计师并不能把违反这些准则的行为合理化;同时,监管部门发现并处罚注册会计师不恰当行为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遵从企业意愿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审计职业界工作的重点就是花大力气加强会计准则和审计执业准则方面的培训,同时对于不适宜实际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以推陈出新。

审计质量控制准则是为了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力求符合审计准则要求针对事务所做出的一系列具体规定。它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提高CPA职业判断水平的重要基础和衡量标准。因此,加强质量控制准则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对各事务所的监控,促使CPA职业道德建设。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对于规范注册会计师道德行为,提高职业判断水平和维护良好的职业形象都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学术界总是希冀注册会计师能够自身培育或反省来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美国学者马库斯·阿瑞刘思(Marcus Aure-lius)曾言道:“A Man should be upright,not kept upright(人本应正直,而不应被迫正直)”。事实上,在物欲横流的市场大潮中,要求每一位注册会计师都能自觉地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作为行业自律组织的中注协,就有责任、有义务一方面大力宣传职业道德建设在审计鉴证业务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对各个事务所的业务监控,甚至于作业检查,并辅之以抽点的方式来考案各个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遵守情况,然后惩恶扬善,奖惩分明。对于违规者,严惩不贷。换句话说,在CPA不能做到自身正直的情况下,“被迫”正直也是必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CPA的个人行为往往与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利益要求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每当CPA放弃或忽视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时,往往是其所在事务所“授意”或默认的结果。因此,加强CPA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在基层,而监管的权力重心却在各级注协。只有把职业道德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我国CPA职业道德水平低下的局面才能有所改观,CPA职业判断水平才能有所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才能有所保证。

(三)适当加大CPA法律责任,尤其是强化处罚执行力度。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过轻,尤其是执行力度太差,是导致我国目前CPA职业判断水平低下和审计质量差的另一诱因。因此,适当加大CPA法律责任,并强化执行力度是突破目前困境的根本出路。

审计责任是注册会计师对委托人和被审计单位的应尽义务。虽然新颁布的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把审计责任表述为“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不再明确具体地规定要“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但是,保证审计报告的真实,合法,显然是CPA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要完成这一责任,则必须以正确的审计职业判断为前提。对于不能完全履行审计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必须加大对其的处罚力度,特别是加大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追究,使得诉讼成本大于违规收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形成强大的压力,促使其独立、客观、公正地去执业,并寻求高质量的审计职业判断。

(四)加强对审计职业判断的研究,提高CPA职业判断能力。CPA职业判断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审计实践活动。作为行业组织的各级注协来说,一方面可以通过竞发课题的方式来引导人们加强对CPA职业判断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资助著作、教材的出版等方式来加强对CPA职业判断的理论研究以及推广与普及;此外,还可以通过资深注册会计师的经验推广和宣传来实现这一目的。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丰富理论,两者相结合,才更有利于提升我国CPA的职业判断水平。

(五)加强社会交流与沟通,呼吁有关部门加大立法和执法力度。加强社会交流与沟通,呼吁有关部门加大立法和执法力度,可以迫使被审计单位正直。CPA审计质量低下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CPA被收买,使得职业判断朝着有利于管理当局的方向倾斜。这是CPA的职业道德问题,与职业判断能力无关;二是由于审计时间、审计抽样、审计经验等原因,使得CPA职业判断的结论发生错误;三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的不健全、不完善,使得被审计单位有机可乘,而且违规收益大于违规成本,导致被审计单位错弊太多,CPA无法将其逐一发现,审计职业判断就难免发生偏差。因此,审计职业界应加强与社会的交流与沟通,呼吁有关部门加大立法和司法力度,尤其是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尽量缩小会计主体的违法空间,同时,加大对各种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双管齐下,尽量迫使被审计单位正直。

二、会计师事务所层面的改善措施

会计师事务所是注册会计师所依附的组织,每个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都是会计师事务所组织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制于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和指导。因此,要提高CPA职业判断,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转贴于

(一)发挥团队精神,实行集体判断和专家判断。发挥团队精神,实行集体判断和专家判断,有助于CPA职业判断水平的较快提高。因此,每个CPA在作出各个判断、决策时,都应该征询并认真考虑审计项目中其他成员的意见,以及时发现问题,开阔思路,克服个人偏见。尤其是利用多个注册会计师的经验和智慧来集体“会诊”,并共同作出判断或决策时,其判断质量明显要优于单个CPA的判断。这也正是在职业判断中往往用一致性作为衡量审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原因。

与其他专业领域的专家一样,审计专家具有更丰富的经验、知识和专业技能,其职业判断的正确性一般会远远高于一般审计人员。在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的情况下,往往把他们的判断结果作为衡量审计职业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专家在提升审计判断质量方面的作用。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提高CPA职业判断的动力所在。激励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物质激励(如金钱、用品等),也可以是精神激励(如表扬、升职等)。来自于会计师事务所的激励,有助于提高职业判断绩效。由于CPA对会计师事务所的依附性,CPA收入的增加、职务的升迁、良好的声誉和成就感、被认同感,都可以激励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工作更加投入、更加敬业、更为谨慎,从而对被审事项把握得更全、认识更深,做出的审计判断也就更准确。

(三)组织文化建设是CPA作出恰当职业判断的思想基础。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中代表其成员的特性,并影响其态度和工作方法的惯常行为方式的综合体。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一个组织,注册会计师的行为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在一个重视审计质量和信誉的会计师事务所,CPA的职业判断一般会比较高。而在一个把经济利益高于一切的会计师事务所里,则很容易因过于看重目前经济利益而降低职业判断质量,并忽视可能的审计风险和法律责任。从长远来看,是得不偿失的。因此,作为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组织,建立一个具有积极向上、讲诚信、讲质量、重信誉的良好文化氛围的会计师事务所十分重要。

(四)优胜劣汰,聘用受过良好专业教育和专业培训的审计人员,解聘专业技能差的审计人员。优胜劣汰,聘用受过良好专业教育和专业培训的审计人员,解聘专业技能差的审计人员,可以提高会计师事务所整体的职业判断水平。毫无疑问,一个受过良好专业教育和专业培训的审计人员,其专业技能越高,就越能正确地评价各种审计事项,并做出合理的判断。一般来说,经理人员的技能应高于高级审计人员;高级审计人员要强于一般审计人员。

(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事务所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事务所审计工作质量控制制度,是提高CPA职业判断水平的有力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照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要求,结合本所的实际情况,制定健全完善的全面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制度,加强对CPA执业行为的监督与检查,以合理保证按照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业务准则的规定执行业务,确保各种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执行,并最终确保审计职业判断的质量。

(六)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责任分担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责任分担制度,是提高CPA职业判断水平的动力所在。将风险和责任按照归责原则在事务所和CPA之间进行合理分担,其目的是将审计风险和责任与CPA的审计的过程和结果挂钩,与CPA的职业判断过程和结果挂钩。这样,可以强化CPA的风险意识,促使CPA谨慎执业。

(七)加强与国内外事务所间的人才交流。加强与国内外事务所间的人才交流,是提高CPA职业判断水平的有益尝试。不同事务所可能涉猎的审计业务不同,有些业务可能某些事务所从来未曾涉猎;或即使涉猎的审计业务相同,也会因为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能、执业经验、执业环境等原因而使得职业判断的结果有所不同。因此,加强与国内外事务所间的人才交流,尤其是与国际四大会计公司等著名事务所的交流,可以锻炼出高素质的审计人才。

三、注册会计师个人层面的改善措施

注册会计师是审计职业判断的主体。他(她)既是有关判断信息的收集者,也是审计判断的最终作出者。因此,培养合格的审计人员,是提高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能力的重中之重。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确保审计工作独立、客观、公正。独立是指在给定的情况下提出意见或进行决策时,有助于无偏见地作出判断的情形。而客观是做出无偏见判断的一种意识状态,表现为公正和不偏不倚的执业方法。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公正是客观性的评价基础,因为“如果缺乏公正,审计师的意见只不过是发出声音的铜管或者叮当作响的钹”。独立和客观作为执业人士的基本立场,可以使其避免将职业判断屈从于他人的意愿下,从而也将会如实和公正地作出审计结论。显然,注册会计师在独立、客观和公正地实施最高标准的职业判断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会计师事务所也都应当制定必要的政策和程序,以便从实质和形式两方面确保执业的独立、客观和公正。

(二)加强学习和培训,丰富知识,努力实践。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注册会计师必须在审计过程中不断地接受新知识,补充新经验。途径有三:一是通过自学或接受继续教育,不断从书本中学习有关审计判断的理论和方法,以及他人的成功做法与经验,并运用于自己的审计实践中。学习使人进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二是通过借阅本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底稿,从中领悟和学习他人审计判断的方法,以及形成审计结论的逻辑思维过程和判断过程。三是直接参与经验丰富、审计判断水平高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过程,从中边观察、边领悟,或在其亲自指导下开展工作,直接从审计过程中获得审计判断的经验,这是注册会计师提高职业判断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三)充分关注职业谨慎,减少工作失误。整个的审计过程,无不含有丰富的职业判断;而每一个职业判断,无不是细微之处见方略。换言之,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都是建立在一个个细小的审计线索或审计证据上。如果在执业过程中麻痹大意,忽略了审计过程中的蛛丝马迹,则很有可能错过了揭露被审计单位差错甚至舞弊的机会,从而导致审计风险乃至于审计失败。

(四)发挥群众智慧,推崇集体判断,减少随意性。虽然在审计过程中每一个注册会计师都要按审计计划的安排各司其职,并独立完成各项任务,最终向项目经理负责。但是,审计工作同时也是一个多人合作、团队努力的过程。从审计业务的承接到审计报告的出具,每一个审计小组(项目),都是一个团结的整体。他们必须群策群力,发挥群众智慧,为完成共同的审计目标而努力。因此,对重要项目、业务复杂、审查难度大的项目,实行集体判断,可以提高审计判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个人判断的随意性,预防和克服职业判断偏见,减少审计工作失误,降低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S].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张继勋.审计判断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审计专业判断范文7

论文关键词:审计职业判断,职业判断运用职业判断质量

 

一、审计职业判断含义

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在审计工作中需要大量的专业判断,从而导致审计风险不断扩大,因此,了解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职业判断的运用并提高其运用质量是有必要的。尤其我国并实施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新审计准则,新准则对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必然影响到财务报表审计中涉及职业判断的运用,因此,重新审视审计职业判断的含义,是新时期审计工作的需要。

(一)何谓审计职业判断

张继勋教授认为,审计职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根据其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识别和比较对审计事项和自身的行为所作的估计、判断或选择。”它是审计工作的精髓,审计职业判断的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质量。作为审计决策时对相关审计证据和其他相关因素进行的一种综合分析和判断,良好的审计职业判断不仅是高质量审计工作的基础和源泉,也是高质量和高效率审计工作的表现财务论文,因而是审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不懈追求的目标。

(二)新准则下的审计职业判断

1、提高了对审计人员的要求

新准则中新的审计模型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新的模型中引入“重大错报风险”概念,并规定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首要的必要审计程序,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和实施审计测试前必须适当地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对于实施审计的注册会计师而言,无论是对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还是将风险划分为报表层和认定层两个层次,对注册会计师本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全程关注,不仅要求注册会计师具备很高的专业技能水平,丰富的执业经验,还要求他们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如经济法规、经营管理、生产工艺和流程、评估知识等,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判断力。

2、提高了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要求

新模型把审计流程分为三部分:①风险评估程序;②控制测试;③实质性程序。新准则把第②③部分统称为“进一步审计程序”,并指出仅靠风险评估程序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流程改进后,要求注册会计师全程关注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并将风险评估作为整个审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可见,能否合理评估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将成为评价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站。流程改进使得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此在评估风险程序中实施的职业判断对整体审计质量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

3、对职业判断中的出现的部分新内容提供了准则指导

近年来不断涌现了一些新兴行业或新兴业务,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需要对这些事项特别关注。由于业务性质特殊,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这些企业时,往往难以仅依靠职业判断来控制风险,需要相应的准则指导其审计工作。执业准则体系补充了诸如《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准则、《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准则等针对特别事项的具体准则内容。另外,针对最新修订的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执业准则体系也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准则,以指导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降低由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的审计风险。这些准则的,为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运用合理的职业判断提供了指导,新准则指南的陆续出台财务论文,也使得在审计实务中进行专业判断具有了更强的操作性。

二、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职业判断的运用

(一)编制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是注册会计师为完成报表审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它是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保持合理的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基础保证。一个具有良好职业判断能力的注册会计师,应能在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了解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职业判断,正确确定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策略、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使计划与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相符,避免因审计计划的不断变动造成审计成本的增加,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二)确定审计的重要性及其水平的高低

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重要性的认定及重要性水平高低的确定是审计人员的一种专业判断。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及评价审计结果时,审计人员都必须运用重要性原则。就某一特定单位的会计报表而言,其重要性水平是客观存在的,但它并不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标准,需要审计人员通过判断加以确定。判断的准确性依赖于审计人员的判断能力、方法和经验,也离不开被审计单位特定的环境。不同企业的重要性水平不同,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水平也不同,审计人员在对某一企业进行审计时,必须根据该企业面临的环境,并考虑其他因素才能合理地确定。

(三)估计审计项目的风险水平

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在合理运用专业判断考虑有关事项评估出重大错报风险,并可以确定出检查风险以及审计总风险可以接受的水平。由于审计风险只是一种可能性,只能由审计人员进行合理的评估。所以在其基础上确定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实际上也很难准确地去界定,审计人员所作结论的公允性势必会受影响。因此,合理估计审计项目的风险水平就成为审计判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甚至直接决定着审计质量的高低及审计结论的公允性。

(四)判断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可信赖程度

新准则的实施已经弱化了审计人员对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依赖性,但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仍需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以确定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信赖程度。审计判断置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能否预防各类舞弊的能力中,测试各个控制环节和措施是否达到要求财务论文,以确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可靠性、健全性和有效性,在内控测试

中至关重要。

(五)运用职业判断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在收集、分析、取舍审计证据的过程中,一方面,审计职业判断为审计证据的收集确定了领域和方向;另一方面,对收集到的审计证据需要运用职业判断进行分析取舍。整个审计过程就是不断收集、取舍审计证据,最终做出审计判断的过程。

(六)选择适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在审计工作中,不同的审计对象有不同的审计内容,需要运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也会有差别,所以确定适当的审计程序以及明确程序中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以实质性地执行审计程序,均需依赖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

(七)确定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

由于审计工作的测试性质和固有的局限性以及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审计人员可能得到的证据有很多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因此绝对肯定的审计意见是难以形成的,在形成审计意见时,仍然存在某些重要的错报或漏报未被发现的可能性站。所以,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作出某种结论以及判断出具何种意见的审计报告,都需要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做出合理的判断。

三、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职业判断的质量提高

(一)审计主体自身素质的提高

从审计主体看,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实现合理职业判断的关键,所以我们应大力提升审计判断主体的素质和能力,从根本上保证合理审计职业判断的作出。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自身素质:(1)支持终身学习,掌握坚实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及时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体系,以适应信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2)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准确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与发展规律,在纷繁多样的经济现象和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发现经济事项的真相,学会按照程序理性的思路去思考和解决审计问题,保证审计结果的合理性。(3)增强诚信意识,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执业中自觉地排除、抵挡来自外界的干扰和诱惑财务论文,以合理地作出审计判断。(4)严格遵循审计准则的要求,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应有的职业谨慎,规范执业。(5)发挥集体优势,实现审计的集体互动,克服判断的主观片面性和个人偏见,及时发现问题,尽量减少审计职业判断的差异。事务所内部亦应明确建立严格的内部质量控制机制,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审查制度,以确保审计人员就某一领域所作的审计职业判断将被更富于经验的审计人员所复核,保证审计执业的质量。

(二)审计工作外部环境优化

审计工作外部环境的优化在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职业判断的质量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优化审计工作外部环境:(1)建立有效的审计市场,规范业务委托关系,保证审计委托关系的正当性;建立一套信誉评级机制,使审计提供的产品有所区别。(2)保证政府、行业监管部门监管到位。(3)完善审计法律法规处罚制度,细化法规操作。(4)加大社会舆论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审计性质与职能的认识与了解,使其能合理而理性地利用审计报告结论。

参考文献:

1.张继勋审计判断及其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J] 2007/09

2.刘明辉论审计职业怀疑的合理边界会计研究[J] 2007/08

3.段小法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博弈分析财会通讯(综合版)[J] 2007/09

4.韩洪灵审计职业判断:一项基于透镜模型的研究审计研究[J] 2007/03

审计专业判断范文8

    审计职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根据其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识别和比较,对审计事项和自身的行为所作的估计、判断或选择。审计职业判断是一种思维形式,受主观影响比较大,其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即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随着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审计风险的不断扩大,审计人员要想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面前不迷失方向,抓住实质要害,做出客观的判断,就必须在审计业务中真正实现由过去简单的“审计程序执行”到位理念向“审计风险控制到位”理念转变,将审计风险控制到最低。审计人员必备的素质有两个方面:一是基本素质,即作为一名审计人员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知识;二是综合素质,即职业判断能力,它是审计人员学识、经验、能力和道德水平的综合反映。为此,应通过不断的业务理论学习和审计实践,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和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一、培养正确的审计职业判断意识

    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制定,审计证据收集、评价和整理,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抽样审计,分析性复核等具体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要面对实际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的经济事项,依据有关规定,做出专业判断,并对这种事项进行记录和反映,而且还要向决策者提供决策的备选方案,因此,审计人员在主观上树立职业判断意识,是提升职业判断能力并能够真正运用职业判断能力的前提条件。审计人员必须要从过去只需要根据审计制度的明确规定作简单的是非判断向职业判断迈进,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从更广泛和开放的视角思考审计环境。

    二、提高审计职业判断能力

    审计判断的基础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审计人员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即审计理论、审计准则、会计原理、经济管理、计算机操作及数据库、网络技术等知识,这是提高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基础。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持续的自学、后续教育、外出培训,吸收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从书本中学习有关审计判断的理论和方法,学习和领悟他人审计判断的技巧,以及形成审计结论的逻辑思维过程和判断过程,把握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把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内在规律,明确审计责任,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能够最大限度地有效完成工作。

    审计经验是从审计实践中获得的,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在不断训练、长期实践中积累形成的,优秀的职业判断能力不仅需要审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而且还要具备高度的敏感性和较强的洞察力,因此,审计人员更要在实践中学会分析、判断、总结,积累经验,对审计中不断出现的复杂的、具有不确定性的经济业务以及各种影响因素,能够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经常探讨出现的新问题,做成功与失败的总结,互相交流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锻炼思维能力,积累起丰富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可以直接参与经验丰富、审计判断水平高的审计师的审计工作过程,从中边观察、边领悟,或在其亲自指导下开展工作,直接从审计过程中获得审计判断的经验,这是审计师提高职业判断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三、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

    只有诚信的审计人员才能客观、真实地进行审计工作,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强化职业道德意识,提倡和监督审计人员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是提高审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保障。只有加强诚信教育,强化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才能夯实审计职业判断的精神基础,促进审计职业判断的健康发展。

    制定审计部门工作人员廉洁自律的制度,对个人的廉政行为做出具体规定,做到严之有据。对审计人员在接受任务时和在完成任务时应分别做出廉政承诺,将报告执行廉政纪律情况进行规范,做到严之有方。加强对重要岗位、重点环节特别是财务管理情况的监督,堵塞各种漏洞,定期进行内部审计或专项检查,并将结果公布,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将审计人员应遵守的纪律以书面形式告知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并请他们予以配合。加强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廉政制度的宣传与普及,让审计人员像熟记财经法律法规和行业财务制度那样,熟记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廉政制度规定。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努力营造出审计人员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廉洁自律的浓厚氛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审计环境和审计对象日益复杂,审计人员应在严守职业道德的前提下做出职业判断,不断提升职业判断能力。这样,审计人员才能做到从原则上把握问题,从实质上认识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审计工作者在履行职责时,不仅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同时还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应对审计职能转变的新形势,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掌握审计发展的动态,勇于实践新的审计理论和方法。审计工作者只有不断的努力学习、开拓创新,才能强化服务大局意识,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承担起审计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审计工作者德才兼备,具有高尚品德、正直人格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审计工作者必须用先进的价值观念来规范自己,严格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以客观的态度作出合理的判断,保证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审计专业判断范文9

审计职业判断是指审计人员根据其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识别和比较,对审计事项和自身的行为所作的估计、判断或选择。审计职业判断是一种思维形式,受主观影响比较大,其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即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随着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审计风险的不断扩大,审计人员要想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面前不迷失方向,抓住实质要害,做出客观的判断,就必须在审计业务中真正实现由过去简单的“审计程序执行”到位理念向“审计风险控制到位”理念转变,将审计风险控制到最低。审计人员必备的素质有两个方面:一是基本素质,即作为一名审计人员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知识;二是综合素质,即职业判断能力,它是审计人员学识、经验、能力和道德水平的综合反映。为此,应通过不断的业务理论学习和审计实践,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和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一、培养正确的审计职业判断意识

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制定,审计证据收集、评价和整理,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抽样审计,分析性复核等具体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审计人员要面对实际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的经济事项,依据有关规定,做出专业判断,并对这种事项进行记录和反映,而且还要向决策者提供决策的备选方案,因此,审计人员在主观上树立职业判断意识,是提升职业判断能力并能够真正运用职业判断能力的前提条件。审计人员必须要从过去只需要根据审计制度的明确规定作简单的是非判断向职业判断迈进,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从更广泛和开放的视角思考审计环境。

二、提高审计职业判断能力

审计判断的基础是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审计人员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即审计理论、审计准则、会计原理、经济管理、计算机操作及数据库、网络技术等知识,这是提高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基础。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持续的自学、后续教育、外出培训,吸收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从书本中学习有关审计判断的理论和方法,学习和领悟他人审计判断的技巧,以及形成审计结论的逻辑思维过程和判断过程,把握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把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的内在规律,明确审计责任,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能够最大限度地有效完成工作。

审计经验是从审计实践中获得的,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在不断训练、长期实践中积累形成的,优秀的职业判断能力不仅需要审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而且还要具备高度的敏感性和较强的洞察力,因此,审计人员更要在实践中学会分析、判断、总结,积累经验,对审计中不断出现的复杂的、具有不确定性的经济业务以及各种影响因素,能够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经常探讨出现的新问题,做成功与失败的总结,互相交流工作经验,只有这样,才能锻炼思维能力,积累起丰富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可以直接参与经验丰富、审计判断水平高的审计师的审计工作过程,从中边观察、边领悟,或在其亲自指导下开展工作,直接从审计过程中获得审计判断的经验,这是审计师提高职业判断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三、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

只有诚信的审计人员才能客观、真实地进行审计工作,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强化职业道德意识,提倡和监督审计人员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是提高审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保障。只有加强诚信教育,强化审计职业道德建设,才能夯实审计职业判断的精神基础,促进审计职业判断的健康发展。

制定审计部门工作人员廉洁自律的制度,对个人的廉政行为做出具体规定,做到严之有据。对审计人员在接受任务时和在完成任务时应分别做出廉政承诺,将报告执行廉政纪律情况进行规范,做到严之有方。加强对重要岗位、重点环节特别是财务管理情况的监督,堵塞各种漏洞,定期进行内部审计或专项检查,并将结果公布,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将审计人员应遵守的纪律以书面形式告知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并请他们予以配合。加强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廉政制度的宣传与普及,让审计人员像熟记财经法律法规和行业财务制度那样,熟记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廉政制度规定。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努力营造出审计人员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廉洁自律的浓厚氛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审计环境和审计对象日益复杂,审计人员应在严守职业道德的前提下做出职业判断,不断提升职业判断能力。这样,审计人员才能做到从原则上把握问题,从实质上认识问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审计工作者在履行职责时,不仅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同时还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应对审计职能转变的新形势,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掌握审计发展的动态,勇于实践新的审计理论和方法。审计工作者只有不断的努力学习、开拓创新,才能强化服务大局意识,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承担起审计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审计工作者德才兼备,具有高尚品德、正直人格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审计工作者必须用先进的价值观念来规范自己,严格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以客观的态度作出合理的判断,保证审计质量,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审计专业判断范文10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对策

推进我国独立审计事业的长足发展,必须对职业判断情况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独立审计的实务操作中,部分注册会计师对职业判断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与认识。这与我国近年来审计事业的快速发展与独立审计准则的强调是分不开的,但是总体来看,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第一,职业判断意识欠缺。每个人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会计人员也不例外,在平时的实务操作中,会计人员往往过分倚重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已经规定的固定标准、计算比例、会计方法,倾向于使用一些原则性较强的标准来指导实务操作,而对每个会计问题背后蕴涵的经济涵义却考虑较少,会计变成了一副空壳,仅有固定的模式和僵化的教条,造成审计职业判断意识变弱。

第二,缺乏独立性。审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其结果有时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有些情况下,会与管理层的目标产生分歧,此时,审计职业判断必须服从经营目标的要求。审计职业判断是软约束,现代会计实务要求,一切会计行为必须要服从于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所以,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不能始终如一地执行相关原则,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制度性会计失真。

第三,借助职业判断造假现象层出不穷。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政策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的可选择性,这为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进行操纵提供了可能,实务中,利用会计职业判断造假,并伪造会计信息的情况屡见不鲜,银广夏案件,湖北蓝田股份公司财务舞弊案。因此,国家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政策一旦选定,不要随意变更。所以,审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判断,只有在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允许的空间内才是合情合理的,超越了这个界限,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甚至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一、审计职业判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归根结底是由审计人员做出的,审计人员的主观认识地位极其重要,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审计职业判断的结果会有一定的影响。深厚的专业知识水平恰恰是做出正确的审计职业判断的前提,审计工作中,审计工作效率常受审计人员个人性格、当时心情及人际沟通技巧、社会经验,个人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较高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审计人员降低审计风险。然而,当前的审计实务中这样的人员相对比较少,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确实有待提高。

(二)对审计风险的评估不够。审计风险的主要决定因素有检查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审计实务中,许多执业的CPA会员在对被审计目标的风险进行评估时,对检查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风险评估时常出现偏差。实务中,审计人员注意力有限,经常顾此失彼,结果导致对某些信息的错误的重视,进而产生错误的风险评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总是倾向于寻找与自己的期望一致的信息,而对其他信息的嫌弃和忽略使他们不能得到正确的信息。如果审计人员主观上认为某一会计账户出现错报的风险较低,就很可能在心理上导致他去努力寻求支持这种结论的审计证据,而忽略从相反的角度找证据。

(三)审计控制质量体系不健全。现阶段的审计工作流程中,缺少较为全面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对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也未能进行明确的责任认定。在审计实务中,审计质量层级体系会诸多因素影响,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会受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高低影响。有关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及技能严重不足,有些专业人员受自己个人素质的影响,特别喜欢主观臆断,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做出自己的专业判断时往往不能进行有效准确的推断,审计质量就得不到合理的保证。维持审计控制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实施,必须要明确相关人员的审计责任,实务中却严重缺少了对审计责任认定的环节。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常常因为没有明确审计责任而造成任务分工不明确,从而无法保证审计资料的正确和完整,进而损害审计质量。

(四)审计收费体制不合理。收费机制问题是审计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重要表现,被审计单位恰恰是会计师事务所的雇主。在对被审计单位开展实务工作时,这种无形的限制使得会计师事务所投鼠忌器,针对被审计目标提供的会计信息不敢放开手脚去进行基于专业水平的认定和评估,损害了独立性。审计收费机制本身的不合理,客观上加剧了审计风险,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审计效果,现实操作中极有可能出现审计效率高而审计效果偏低的状况。 审计收费机制不合理,是独立审计在治理结构上的缺陷,表现之一就是CPA一方面要对目标单位进行审计,并承担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发表审计意见的责任。另一方面,审计主体在没有审计业务的情况下,无法保持持续经营,大部分是依靠被审计单位支付的审计费用来实现持续经营,这种弊端给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水平带来了极大阻碍。

二、提高审计职业判断水平的策略

(一)提高审计主体的综合素质

首先,对注册会计师加强培训和指导。其次,积累执业经验。在平时执业过程中,不仅要勤动大脑,勤记笔记。注重分析比较以往的数据,有目的地训练逻辑思维能力,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时刻保持风险上的谨慎,执业过程中,要全面地看问题。在执业过程中,取证要充分适当,长此以往,有利于提高CPA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另外,要不断加强自己用审计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审计职业判断的方法很多,每位注册会计师不可能把所有的方法都用在某一次审计判断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对某一项判断适合用哪几种判断方法,那么在这些方法中,哪个既能保证效果,又能兼顾效率,筛选出来后,考虑以后是否能够继续使用这种审计方法进行审计的职业判断。。

(二)加强审计风险评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其中,“知己”,是指正确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评价自己的专业能力能否胜任目前的工作;所谓“知彼”,那就是对被审计目标的基本信息,进行详细充分的了解,包括对被审计单位本身的经营与财务状况、管理者的品行、CPA的职业判断应用情况,包括对企业所处的行业地位。这些因素都能从侧面反映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和控制风险,以便事务所的从业人员对企业做出正确的风险评估。通常而言,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经营状况了解的越充分,审计人员做出的职业判断越准确,CPA对每一家公司的审计时间是有限的,审计成本也是其必须重要考虑的因素,造成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状况无法取得必要的了解,所以,加强对这些方面的深刻了解,加强对审计风险的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建立健全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质量控制细则,所有的工作职能之间相互进行分工和牵制,对审计过程中容易出现重大错报风险的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并反复地审查审计报告及设计资料,保证资料的完整和准确性,如果确属必要,进行再次审核。同时在事务所内部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保证对审计人员相关的审计工作绩效进行定期审核,以确保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顺利开展。在我国CPA事务所中,三级复核制度被广泛使用,它是一种非常典型的集体决断方法,在促进我国CPA审计职业判断水平的提高方面,集体决断具有一种独到的决策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事务所审计的三级复核制度还应该从三个层面进行改进:首先,明确界定各层级复核人员的经济和法律责任,真正使各级复核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注重加强各层级复核人员的执业培训,切实提高各层级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最后,控制好各个层级的复核环节包括的复核人员,在实际的三级复核制度中,一般而言,每个复核环节均由三名甚至更多的经验丰富的=的审计人员构成,多个复核人员共同符合,从而得到可信度较高的复核结论。

(四) 改革审计收费机制。国家审计机关、独立审计单位无论在在经济、工作形式上都要有一定的独立性,这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中要有客观公正的心态,在实际的审计工作流程上也要实现真正的独立,最终使审计专业判断工作在不受任何无关因素的干扰下顺利进行。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保证审计判断工作更好地进行,及实质与形式上的独立,审计单位主要依靠被审计单位支付审计费用来维持正常经营并开展审计工作的机制应该予以转变。审计单位可以在外部单独设立一个中间机构,并委托中间机构向被审计单位收取一定的审计费用,中间机构据此可以为被审计单位提供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信息,供其参考筛选,并负责后期的对审计效果进行的绩效评估。通过这种制衡机制,力求摆脱审计主体依靠被审计单位的审计费维持生存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审计人员做出科学合理的审计专业判断,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文章立足于审计职业判断的概念与内涵,阐述了独立审计中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所起的重要性,结合审计职业判断的发展现状,对审计职业判断在实际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

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加强审计风险评估,建立健全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改革审计收费机制,以风险导向为核心,以提高审计质量为目的,才能将审计职业判断的效用发挥到最大。

虽然当下的审计职业判断由于多方面的因素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在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倒逼之下,审计职业判断必然能肩负起注册会计师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任,其前景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郭少楠,巩春丽.风险导向审计与审计职业判断[J].中国证券期货.2011(3):58-63.

[2]李丽萍.浅谈职业判断在或有事项处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3(4):76-78.

审计专业判断范文11

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增加,经济活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也与日俱增。使得会计信息处理的复杂性以及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日趋增加。因此会计判断的使用在日常的账务处理当中的运用也越来越频繁。审计职业判断作为会计判断的再判断,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逐渐成为各监管机构以及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为了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从业人员就必须提高其职业判断水平,尤其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运用,更要求注册会计师在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职业判断作出决策。本文旨在分析能够提高审计职业判断力的因素,并对提高审计职业判断力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一、审计职业判断的含义及特征

根据《国际审计准则第200号――独立审计师的总体目标和按照国际审计准则执行审计工作》中的表述,审计职业判断,是指在审计准则、会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要求的框架下,注册会计师运用相关专业训练、知识和经验,作出适合审计业务具体情况、有根据的行动决策。依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职业判断首先是要作出“决策”,也就是说通过审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账务处理,会计信息是否合理、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真实状况,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情况以及风险点作出一个初步的判定。在这个判定的过程中,需要审计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知识以及经验,同时具备相当的职业道德,并遵照准则的要求进行一系列的工作。这一系列的工作都在为最后的判断提供必要的证据性的支持。

我们可以说审计判断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审计过程就是一系列审计判断的有机结合。有效、合理的审计判断能够有效地减少审计工作量,还能够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同时还有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

从审计职业判断的含义当中可以直接归纳出审计职业判断具有以下特点:

1.主观性

“判断”一词本身就具有主观性,在审计工作当中这种主观性变现得更加明显。审计从业人员除了对被审计单位会计人员作出的会计处理以及会计信息的账务处理、计量等事项作出合理性判断外,更重要的是要对其自身主观行为的适当性、有效性以及必要性作出判断。尤其是对或有事项等不确定性事项的判断,更要求审计从业人员用专业的眼光和一定的职业水平来作出判断。而目前在审计职业判断领域只有纲领性质的文件,既无有效的规范和技术指南,也没有行业“约定俗成”的如何进行职业判断及决策的指导文件供审计从业人员来参考与遵循。这就使得审计从业不得不发挥主观能动性,依靠自身的专业能力来完成职业判断这一决策过程。

2.可验证性

尽管判断的过程中,判断主体的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具有相当经验以及知识水平的审计从业人员,在给定相同信息的情况下,作出的审计判断应当基本相同。这是因为审计职业判断的过程是逻辑的、合理的。符合人们对于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也就是说合理的判断,体现的是对客观事物存在情况的一种准确与理性的把握。尽管科学合理的审计职业判断也不能避免小概率事件的发生,但是审计人员在承受这种风险的同时,要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也就是无保留意见当中“合理保证”的含义所在。那么作出合理保证的过程当中,审计人员要通过各种方式与渠道,包括但不限于,审计经理以及合伙人对工作底稿的检查、“二签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意见以及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的复核等,而这些措施的目的无一不是在对审计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审计判断进行二次判断,进而对审计职业判断作出的决策进行验证。

3.不均衡性

审计判断最核心的内容是实质上市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一场博弈。而博弈的双方进行博弈的基础却存在差异。这一差异表现在信息的不对称上,这里的信息不仅指会计信息,也同时包括被审计单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等非会计信息。根据博弈论原理,当参与博弈的一方对其他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及收益函数信息了解的不够准确、或者不是对所有参与人的特征、策略空间及收益函数都有准确的准确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博弈就是不完全信息博弈。因此,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博弈就是典型的不完全信息博弈。也就是说审计人员由于受到时间,审计成本等因素的限制,对于被审计单位的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甚至一些“内部信息”并不是能够通过追加审计工作时间以及审计成本就可以获得的,这无疑给审计从业人员进行准确、合理的审计判断增加了不小的难度。特别是在被审计单位有主观意愿进行财务信息的捏造、隐瞒时,更是会通过限制审计人员接触敏感信息,甚至是提供不实的信息的方式,促使审计从业人员作出不合理的审计判断。这无疑更增加了审计职业判断的风险。那么对于审计从业人员来说,或者说作为不完全信息博弈当中劣势的一方,审计从业人员要做的并不是去弥补信息不对称这一不利条件,而是利用现有的信息及资源,尽量去达到博弈学当中的“均衡”。使得审计判断的决策最大可能地对审计一方有利,使得审计判断尽可能地准确合理,保证审计质量。

二、影响审计职业判断力的因素构成

1.专业技能

众所周知,在审计这一专业领域当中。专业技能是知识与经验的有机结合。我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定,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合格,并从事审计业务工作两年以上的,才可以申请注册。可见,知识与经验对于审计专业技能的重要程度。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陈述性知识,一种是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激活的传播来完成,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更多的依赖于程序化和自动化;陈述性知识的获得速度较快,图式经历的时间稍长,命题往往在几秒钟内就被掌握,程序性知识获得速度要慢的多,有的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陈述性阶段才能进入程序性阶段。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就是陈述性知识向技能的转化过程。练习与反馈是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重要条件。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有助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按照安德森教授的定义,审计人员掌握的“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审计人员所积累的“经验”属于程序性知识。在审计判断这一过程中,特别是面临重大审计风险时,程序性知识的掌握较陈述性知识相比要更为重要。但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点是,理论知识的掌握是经验能够有效、快速积累的基础。一位专业技能水平出色的审计从业人员,是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充分结合,并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合理运用的。换句话说,具备丰富的知识与经验,但是不能将二者有机的结合,或者说不能有效地在审计工作中运用,则不能认为是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

2.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相关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足够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可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法律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要强制执行的一种审计方法。审计判断,是一个作出逻辑决策的过程。为了保证决策的合理性、有效性,就必须要求作出的决策是建立在信息充分、准确的基础之上的。这些信息的获取,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并且审计人员还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以及必要的更新。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审计人员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需要收集、整理、分析以及更新的信息是多方面的,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6)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可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不仅只是了解被审计单位与财务相关的信息,还有了解与被审计单位经营策略,行业状况等与财务没有直接联系,但却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要影响的信息。在实务审计中,这些信息往往会被审计人员所忽视。从而导致审计人员对于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在进行审计职业判断的过程中就难免出现偏差。

3.审计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

审计职业道德是提高审计人员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审计作用的基础。众所周知,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审计丑闻,并非是审计人员专业技能不够或是对被审计单位了解不足所造成的。而是审计人员没有保持必要的独立性,协助或者是对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舞弊行为选择视而不见。因此,审计人员想要在保持审计判断的准确性或是提高审计判断的质量,保持必要的职业道德操守是先决条件。如果审计人员不能保持必要的独立性与职业操守,那么在进行审计判断时必然不能保持必要的客观态度,那么作出的判断的质量可想而知。而解决这一问题并不能通过技术层面的手段去解决。目前,我国第三方独立审计业务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大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保持并逐步发展自身的业务,非常重视与客户保持良好的业务关系。在保持良好的业务关系的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到被审计单位的一些“灰色”地带。这时,审计人员,特别是事务所的高层领导就会受到来自于被审计单位的压力,或者是利益诱惑。这个审计人员能否对被审计单位的“灰色”地带是否合法、合规作出公正、合理的判断更加需要审计人员自身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

三、提高审计职业判断力的几点建议

1.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

审计人员在提高职业判断力的方式上,一定要注意理论知识的提高与实践经验积累的有机结合。目前,我国不少审计从业人员执着于资格证书的取得,特别是注册会计师资格证,是每一个审计从业人员的努力方向。但是,如何将理论知识的作用在审计工作当中发挥出来,或者说如何能正确、有效地利用理论知识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这就离不开实践经验的帮助。实践经验作为一种程序性的知识,获得的周期较长;而且程序性的知识并不能通过简单的表述进行传递,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可意会不可言传”。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某些审计判断并不是单纯的“是”与“否”,“对”与“错”的判断,而是对于一些模棱两可的会计处理,或是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审计风险进行识别的过程。这时,单纯的理论知识就稍显乏力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实践经验一定比理论知识重要。实践经验的积累是以一定理论知识的提高为基础的。如果没有理论知识为基础,实践经验的“量”能够提高,但是没有保证这些经验的“质量”,甚至会积累一些“错误”的经验。试想,在不了解原理知识的情况下,单纯地模仿前人的经验去进行审计判断,其结果充其量时“照葫芦画瓢”,有时则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因此,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是提高审计职业判断必要的,也是有效的途径。

2.重视对被审计单位非财务信息的了解

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通常都将重点放在与被审计单位财务信息紧密相关的部分。对于行业状况、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层变动等非财务信息往往只是“走过场”式的了解,甚至为了节约成本,不去对这些信息进行了解。而在进行审计判断时,这些看似与企业财务毫不相关的信息,往往能够给审计人员提供有效的信息,特别是当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有主观意愿进行财务舞弊时,审计人员接触到的财务信息往往都是虚假的,甚至审计人员会被限制接触某些敏感的财务信息。审计人员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进行准确、有效的职业判断就必须要借助非财务信息的帮助。因此,审计从业人员对于被审计单位非财务信息的了解,将会显著其进行职业判断的准确性、有效性。

审计专业判断范文12

1、重视了解测试,做到心中有数

审计告诉我们,了解测试应贯穿于CPA审计的全过程,但现实中,注册会计师很少将这项工作看成是搜集审计证据的有机组成部分。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测试,形成对被审计单位环境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整体评价,在此基础上,决定审计的风险所在,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审计程序。具体讲:(1)了解客户所处的经营环境,如形势、行业情况以及客户所面临的风险;(2)正确评价客户的控制环境,尤其要对最高管理人员的品行、经营思想及经营作风给予适当评价;(3)了解客户的组织结构、产品、制造过程及设备情况等;(4)实地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及设施;(5)询问内部审计人员、管理当局及其知情的第三者,如律师、前任注册会计师等。

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实施了解测试,必须关注以下环境对会计系统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影响:(l)管理当局缺乏诚实、正直的品德;②财务报表存在舞弊;(3)企业快速成长而忽视必要的控制;(4)缺乏良好的控制制度;(5)公司强调人治,某人可以控制整个交易过程;(6)公司的经营权和控制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等等。

2、正确运用分析性复核,地把提审计质量

由于分析性测试结果不易直接作为审计证据,其客观性、可靠性容易令人怀疑,因而注册会计师在应用中的积极性不高,审计工作底稿中很少见到分析的应用及其结果。实质上,分析性复核程序的运用,也应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在审计计划阶段,分析性复核程序帮助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获得更好的了解和确认资料间的异常关系及意外波动,以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及范围。在审计的实施阶段,分析性复核不仅仅是其他实质性测试的一种补充,它也可能是审计中获取有关账户余额和交易相关的特殊认定的审计证据的有效方法。在审计报告阶段,分析性复核程序被用于对被审计单位的整体合理性做最后的复核。

实务中,有的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也做了分析性复核,但对于分析性复核程序发现的异常或意外的事项,不相应追加细节测试,同样也会招致审计失败。因此,注册会计师实施分析性复核程序时,必须注意分析性复核的结果应被其他程序取得证据加以佐证或解释,否则,实施分析性复核程序将没有任何意义。

3、围绕审计目标,有效地选择和控制审计程序的实施

(1)审计程序的实施应由CPA主动控制,不能被外部条件或被审计单位牵着鼻子走。如函证的寄发和收取,应由审计人员亲自进行,不能借助被审计单位的手;审计人员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生产车间,应根据审计需要选择路线和观察的,不能听任被审计单位的安排等等。如果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被审计单位提供什么,注册会计师就审计什么,该实施的审计程序没有实施,该取得的审计证据没有收集,一些重要审计程序被被审计单位控制,一些重要的审计证据根据被审计单位需要提供,注册会计师就会落入被审计单位会计造假的“陷阱”之中,成为会计造假的“帮凶”。

(2)CPA应保持应有的执业关注,及时对异常事项或不熟悉的情况做出积极反应。独立审计准则要求注册师在执业中应保持应有的执业关注,随时了解异常事项、非常规事项,经过初次评估控制风险——再次评估控制风险——最终评估控制风险,不断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和异常事项的出现,修改审计程序,补充取得审计证据,直到足以支持发表正确的审计意见为止。如果注册会计师对例外事项和异常现象没有做出适当的评价和解释,可能会导致审计失败。

(3)取得审计证据不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因此审计人员不能僵化地“比葫芦画瓢”,为取得审计证据而取得证据,必须对取得的证据进行审慎,判断其来源是否可靠、证据是否真实、是否具有证明力,是否能够支持审计结论。

4、运用审计抽样,降低抽样风险

审计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即根据总体中的一部分样本特性来推断总体的特性,而样本的特性与总体的特性或多或少有一点误差,这种误差可以控制,但一般难以消除。因此,不论是统计抽样还是判断抽样,如果根据样本审查结果来推断

总体,总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差,即审计人员要承担一定程度的作出错误审计结论的风险。如何降低这种抽样风险呢?换句话讲,如何能够保证随机抽样抽出的样本满足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呢?这除了要求抽样必须遵循随机原则外,离不开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在运用审计抽样时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从总体来看,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有:内部控制结构控制能力差;重要的数字遗漏,对项目的错误评价和虚假注释,项目的流动性强,项目的交易量大,萧条,财务状况不佳,抽样技术局限性等。这些风险的控制和不确定因素要由注册会计师正确的专业判断来加以解决。

5、运用专业判断,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