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调整作息时间的通知

调整作息时间的通知

时间:2023-05-29 18:24:13

调整作息时间的通知

调整作息时间的通知范文1

关键词:信息系统;网络;故障

1 定义网络故障

本预案所指的网络故障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整个或局部网络不能运行,各终端完全不能访问数据库,不能处理任何医疗工作的故障现象。

2 判断网络故障

当网络系统终端发现计算机访问数据库速度迟缓、不能进入相应程序、不能保存数据、不能访问网络、应用程序非连续性工作时要立即向网络中心汇报,网络中心工作人员对科室提出的上述问题必须重视并核实后给科室反馈信息。信息中心负责人集科室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如果故障原因明确,可以立刻恢复工作的,应立即恢复工作。如故障原因不明确、情况严重不能在短期内排除的,应立即通知相关负责人员,以利于在网络不能运转的情况下协调全院工作。

3 分类网络故障

按故障的严重程度一般分为三类

一类故障:服务器不能工作;光纤损坏;主服务器数据丢失;备份盘损坏;服务器工作不稳定;局部网络不通;数据表被人损坏;重点终端故障;规律性的整体、局部软、硬件故障。

二类故障:单一终端软、硬故障;单一病人信息丢失;偶然性的数据处理错误;某些科室违反工作流程要求。

三类故障:各终端由于不熟练或使用不当造成的错误。

针对上述故障分类等级,处理方案如下:

一类故障――由信息中心上报医务部,由医务部组织恢复工作

二类故障――由工程人员上报信息中心主任,由信息中心集中解决。

三类故障――由工程人员单独解决,并详细登记情况。

4 网络整体故障的首要工作

4.1 当信息中心一旦确定为网络整体故障,立即按上报程序向分管院领导汇报,信息中心应马上组织恢复工作,并充分考虑到特殊情况如节假日、重大会议、航班车次、人员外出及医院的重大活动对故障恢复带来的时间影响。

4.2 当发现网络整体故障时,根据故障恢复时间的程度将转入手工工作的时限明确如下:

4.2.1 10分钟内不能恢复--门诊收费、挂号、门诊药房转入手工。

4.2.2 6小时内不能恢复--原则上将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中心摆药室、入院、急诊检查、手术室、医技检查转入手工(具体实行时间及步骤由医务部护理部通知)。

4.2.3 48小时以上不能恢复--将出院核算转入手工。

5 整体网络故障的具体协调工作

所有工作的统一时间须由医务部或信息中心通知,相关单位严格按照通知时间协调工作,在未接到新的指示前不准私自操作计算机。

在无法保证整体网络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信息中心应先保证几个重点部门的使用,如收款处、住院处、门诊医生站、检验科等实时面对病人的科室。

门诊挂号工作协调:门诊挂号协调工作由收款处主任负责协调请示,如手工挂号的转入、转出时间等;当网络系统中断后,改为手工挂号;网络恢复后,及时将中断期间的患者信息输入到计算机。

门诊收费系统工作协调:由收款处主任负责总体协调,并与信息中心保持联系,及时反馈沟通最新消息;当系统网络运行中断超过10分钟时,应通知收款处转入手工收款工作;门诊收款负责同志应建立手工发票使用登记本,对发票使用情况做详细登记;进行手工操作时,药品划价由门诊药房进行,其他特殊治疗、检查凭小票划价;当系统恢复正常时,由收款处负责同志负责对网络运行稳定性进行监测,如不稳定,及时向信息科反映情况。在接到使用计算机的指令后,门诊收款负责同志应组织收款员逐步转入到机器操作。

住院费用核算系统工作协调:由住院处主任负责总体协调工作;原则上,不在核算室进行费用补录,防止帐目混乱;当系统停止运行超过3天时,对普通出院患者,推迟出院结算时间。对急出院的患者应根据病历和临床科护士工作站记录进行手工核算出院。[4]在网络停运期间出院的患者在核算时应追查是否还有正在进行的检查。

临床工作系统协调:床科工作由医务部、护理部共同协调;网络故障期间临床科室详细记录患者的所有费用执行情况;科室详细填写每个患者的药品请领单(包括姓名、ID号、费别、药品名称及用量),一式2份,一份用于科室补录医嘱,另一份用于到中心摆药领药;出院带药由经治医生负责掌握经费情况,如出现费用超支情况由医生负责;根据医务部通知时间及要求补录医嘱;如患者急需出院,应向核算室提供详细费用情况,对正在进行的检查应予以说明。

医技检查工作协调:在网络停运期间应详细留取、整理检查申请单底联;在网络恢复后根据检查单底联登记,通过手工记价补录患者费用;对产科出院快、其他有出院倾向的患者,应及时和出院处勾通费用情况。

中心摆药室工作协调:中心摆药应严格按照网络中心规定的时间及要求进行计算机操作;网络故障时根据临床科提供的药品请领单发药;网络恢复时对临床科补录的摆药医嘱进行发药补确认,同时与发药时药品请领单内容详细核对,如发现内容不符,必须详细追查;网络恢复后对出院带药处方及时进行录入;数据补录工作结束后应查看机器内库存与实际库存相符情况。

网络停运期间临床科室应恢复重症上报及手工日报等统计工作。

6 整体网络故障的工程恢复工作

由信息中心严格按照服务器数据管理恢复方案进行恢复工作,具体如下:

工作人员A可运行桌面上程序中间层测试,如果发现某个中间层有问题,具体查一下此中间层的内存使用情况和CPU占有率,如果确定中间层有问题,将此中间层从F5上撤下处理。工作人员B,检查网络连接状态是否正常;如果系统在规定时间之内系统无法正常恢复,工作人员C通知住院处、收款处、门诊部启动手工应急模式,工作人员D可通过院办发送短信通知病房护士站及医生站进入手工模式。在启动应急后,工作人员可继续监控系统及网络运行状态,以便找出问题的根本,解决问题。

7 网络修复后的数据处理

财务科组织核校患者费用情况。各门诊单位补录工作量,并补录综合查询信息数据源。中心摆药校查库存。临床科补录患者医嘱。病案室整理补录病历,统计室补充统计信息的生成。

调整作息时间的通知范文2

Abstrac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locomotive management, transportation and production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design of the locomotiv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dynamic control of the relevant posts locomotives, aircraft classes provide an effective means of information. This paper details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modern locomotiv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key technologies.

关键词:现代机车 运用管理 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 A

一、现代机车运用管理系统结构设计

(1)总体结构

系统采用三层架构,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部署Weblogic应用服务器,整合业务逻辑层;建立机车运用数据库,整合各机务段机车、机班信息。调度所、机务段、公寓、车站等相关岗位协同作业,共同管理机车“库内整备-机车出库-车站挂车-列车运行-机车入库”全过程,实现机车机班运用各环节透明管理。采用实时处理、实时通讯的原则。机车运用数据在各岗位间采用JMS实时传输,实时交互。调度所计划员编制日、班计划、阶段计划及随时调整计划,发送到机调、机调编制机车运用计划后上报值班主任审核后下达至各相关岗位,实现数据实时交换,避免数据重复录入,提高数据准确性。

(2)物理拓扑结构

系统使用现有的办公信息网,机务段各岗位、公寓等相关岗位均通过办公信息网络连接到路局的Weblogic应用服务器。机务段与机务段间的数据通信也通过路局主干网连接。各岗位之间的数据交换及消息通知通过JMs消息传递。

(3)逻辑功能结构

系统在路局、机务段、编组站分级部署,涵盖路局调度所,机务段机车运用、派班、整备、闸楼,行车公寓,编组站信号楼等岗位。采用Weblogie服务器的JMS消息传递机制,实现各岗位数据实时交互,协同作业。

二、现代机车运用管理系统功能

系统分为日班计划管理、机车运用、机班运用和系统维护四个模块。

(1)日班计划管理包括日班计划、调整计划、阶段计划、叫班计划等功能:日班计划分为客车、货车和行包日班计划,客车日班计划由客调负责编制、货车日班计划由计划员负责编制、行包日班计划由货调负责编制,编制完成后提交机调安排机车工作计划。机车交路、乘务交路等信息在基本图维护时录入,机车周转图根据日班计划、机车交路、乘务交路、机车动态等情况生成,遇临时调整机车交路或乘务交路。由机调在形成后的机车周转图中进行调整,自动列出变化情况提醒相关岗位。无基本图的图外临客,由客调编制时刻表,发送至机调录入机车交路和乘务交路后形成客调命令和交路图。由值班主任审核后下达。可根据需要下达随时调整计划。在执行阶段,计划台每过四小时向行调台下达一次调整计划,调整当前时间四小时后的开行计划,行调台编制三四小时阶段计划,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计划。

(2)机车运用包括机车整备、出库管理、入库管理、挂车管理等功能:机务段机调室签收调度所下达的日班计划、调整计划后,分发到机车整备,作为机车整备计划编制的依据,根据日班计划、调整计划、整备计划,编制机车运用计划。机务段收到叫班计划,由机调室签收后,自动下达到整备、机控室、闸楼、车站信号楼,整备室按要求安排机车,机控室按出库机车的位置安排调车作业计划。布置闸楼准备进路,闸楼向车站信号楼要牌,机车从闸楼出发时,通过系统向车站信号楼报开点,机车到车站后,车站信班员向闸楼报到点。列车编成后,通过系统通知商检看车,通知列检挂机车,看车。商检、列检作业完毕通过系统上报作业完毕时间。系统根据机车换挂信息及列车到达时间,自动将计划到机务段机控室、闸楼及车站列检等相关岗位,可通过系统通知列检摘机车、检车。机车入库由信号楼向机务段闸楼要牌入库。

(3)机班运用包括计划管理、派班管理、叫班管理、出勤管理、退勤管理、请假管理、工时管理等功能:机务段机调室签收调度所下达的日班计划、调整计划后,分发到派班室,作为乘务计划编制的依据。机务段收到叫班计划后,由机务段机词室签收,下达到派班室,系统根据配置的规则自动派班,派班规则一般分为轮乘制和包乘制,不同类型、不同方向的机班分组轮乘。客机、调小机车一般采用包乘的形式,临客为货机担当,一般为轮乘制。系统安排好乘务员后,就会根据乘务员的出勤地点来通知。由待班室或公寓出乘的,系统将计划分发到待班室或公寓,通过叫班机自动叫班,乘务员应答后自动记录叫班过程。从家中出乘的通过手机短信通知,乘务员回复后自动记录叫班成功。超过设定时间未回复时,提醒派班员电话通知。叫班成功后,乘务员到派班室出勤,通过手纹或脸识别系统确认身份并使用计算机答题、测试酒精、记录揭示命令、写卡后完成出勤工作,登机车出乘。乘务员出乘后,系统自动开始跟踪机车动态,遇调整计划乘务员劳动时间超过规定的劳动时间,提醒派班员进行确认。经确认后的信息反馈到调度所相关计划、机调、行调台,提醒调度员及时调整计划,防止超劳。乘务员到派班室退乘后,系统自动统计工时。

(4)系统维护包括用户管理、交路管理、参数管理、报表管理等功能:用户管理主要对用户、角色和权限进行管理,创建用户时根据用户角色分配默认的权限,可根据需要创建不同的角色。也可给具体的用户赋以指定的权限。交路管理用于机车、机班交路进行配置,按车种类型、区段进行配置摸乘、换挂、立折地点及图定标准作业时间、列车牵引机型、重量及列车换长等参数,可指定车次、区段逐趟进行配置。报表管理用于配置报表项号及各项逻辑关系,报表格式,用于自动生成相关报表。系统在调度所、机务段、编组区段站三层实现机车运用全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实现机车整备、派班、叫班、待乘、出勤、出库、挂车、开车、到达入库等过程各岗位间信息共享和作业过程安全卡控。系统与计划管理子系统、机调子系统、列调子系统紧密结合形成机车机班运用信息库,为掌握机车、机班运用状态提供有效手段,实现对机车、机班的高效管理。

三、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实现

(1) B/S和C/S相结合

系统采用C/S、B/S混合结构模式。使用本地数据进行报表统计时,采用C/S结构,使用查询功能时,采用B/S结构。既满足快速生成所需报表的要求,又能减少客户端的压力,提高作业效率。

(2)身份识别技术

系统采用指纹或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身份确认。乘务人员预先在系统中注册个人指纹或人脸信息。乘务员或添乘干部在出退乘时通过指纹可人睑识别身份。根据出乘计划预先装载人员信息到内存,提高身份识别速度。

(3)酒精测试技术

系统采用酒精测试仪进行酒精测试。乘务员或添乘干部出乘前使用酒精测试仪进行吹气测试,并记录测试数据,含酒精时不得出乘。防止乘务员饮酒后出乘。

(4)自动叫班技术

系统采用叫班机进行自动语音叫班。系统根据计划自动控制叫班机进行叫班操作,直接进行语音叫班,乘务员按下应答器进行应答,系统自动记录叫班时间、应答时间及语音录音,并确认叫班成功。经3次叫班乘务员仍未应答时,提醒叫班人员人工叫班。

(5)短信叫班技术

通过移动、联通或电信短信平台,将叫班信息形成文本内容,发送到乘务人员手机进行叫班。乘务人员接收到短信后,按叫班短信的回复提示进行回复。系统根据回复的短信,确认短信叫班成功。叫班未成功时提醒工作人员打电话通知。

(6)信息安全技术

定义了角色分配、权限管理功能。可以按设定的角色分配权限,也可根据需要自定义新的角色或为指定操作人员赋以特定的权限。并自动记录操作日志.提供灵活的日志查询功能。

单一的人工上报数据有可能存在误报,利用AEI扫描的机车信息结合运行图记载的列车实际运行情况,分析核对机车号码,与车站上报不符时提醒相关岗位核对确认。

(8)即时通信技术

采用Weblogic服务器的Ⅲs即时消息传输机制,确保各相关岗位数据交换的准确及时。

(9)时钟同步技术

安装自动校时系统,并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及各相关岗位客户端安装时钟自动同步软件,实现各岗位时钟同步,确报各岗位报点的准确。

结语:机车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促进铁路机车运用各部门紧密协作.实现机车、机班运用的流程化管理,提高机车运用效率,为调度部门应变决策和团队协作提供有效手段,为保障铁路运输安全,提高运输生产效率和效益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铁 提高机车运用效率的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05(11)

调整作息时间的通知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知识认知流程;优化重组

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内涵,是运用信息手段对教育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通过受教育者对知识的信息化认知过程,从根本上提高其知识水平和思想素质。信息化教学对知识认知流程优化重组的过程,是与辩证唯物认识论的逻辑过程相一致的。它使人们的认识立足于实践,沿着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反复过程,落脚于以理论指导实践,其间始终贯穿着一条强化信息化认知流程的红线。这是信息时代人们深化对世界的认识和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之道。强化学生的信息化认知过程,以信息化对教学业务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使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对足量感知信息的接受,增强其对感性知识的认知,以加强其所学理论的实践基础

辩证唯物认识论强调认识立足于实践。正如同志在《实践论》中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这种理论告诉我们,一切知识与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反映着实践。由此出发,辩证唯物认识论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让人们通过很好地感知世界而正确的认识世界。人们感知世界,首先要通过自己的感官看、听、溴、尝、触摸外界事物,以之直接感知和接收外界信息,这是人们获得一切信息的基本方式和从根本上所依据的认识形态。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需要感知的信息越来越多、其所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单靠人的感官直接感知信息难以满足获取这些信息的需要,为此而必须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间接获取更多的信息。古代人们间接获取感知信息主要依靠文字手段,辅以烽火传信、飞鸽传书等方式。到了工业经济时代与当今的信息时代,声像载体、电子计算机、信息网络等现代化的先进传播技术相继出现,人们得以利用它来跨越空间、时间及时获取丰富多彩的感知信息,由此而为自己更好地感知世界与认识世界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为获取与书本知识相关的直感信息而亲自参加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实验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各种音像和网络手段获取大量的间接感知信息与感性知识,将此作为对其所获直感信息的补充并大大丰富其内容。在这里,有一个处理好获取直感信息和获取间接感知信息的关系问题,这就是:首先必须使学生能够充分获取直感信息,凡是书本上涉及的知识内容都要让他们先获得其直感信息,就如同志所讲的,你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尝梨子。在此基础上,要进而围绕所学知识内容,相应地向学生演示更多的相关间接感知信息,并使之很快地接收它。对于间接感知信息的演示,一是要注重与学生已获取的直感信息相关联的间接感知信息内容的演示,如学生做过某方面的科学实验,可相应地演示其他学生或其他学校所做的类似实验内容,以使其加深对已获得直感信息的记忆;二是要注重对于与学生已获取的直感信息相关的信息内容的系统性演示,如学生参加了某企业的一项或几项生产劳动,最好能够通过声像、文字相应地展示该企业的整个生产活动过程,以使其将点上所获直感信息变为对整个面上感知信息的掌握;三是对间接感知信息演示的内容要在书本知识与直感信息内容的基础上向广度、深度有所扩展,以便能够使学生从众而取精。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获得各种直感信息的基础上,接收到更多的间接感知信息,从而大大增强其对有关所学知识的感知程度。

二、在发挥感知信息感应作用的基础上,通过进行信息整合、加工处理与信息分析,促进学生实现感性知识向理性知识的提升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在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的同时,又强调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并指出,这种飞跃是人们认识过程的深化和质变。由此出发,如何运用信息手段使学生将所得到的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就成为教育信息化需要解决好的又一关键问题。从为学生将感性知识向理性知识提升提供必备的条件考虑,教育信息化开创的相关业务运作流程如下:一是以充足感知信息的感应作用作为使学生夯实实现这种认识飞跃的实践基础;二是对信息进行整合与加工处理,以使之由感知信息向具有条理化的理性认知信息升华;三是通过信息系统分析,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深化的逻辑思维活动,从而生成正确的理性认知。这三方面内容贯通在一起的信息化活动,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快捷地实现其感性知识向理性知识的飞跃。

感知信息表现感性认识,所反映的只是事物的现象和个性特征。只有大量的现象与个性特征表现出来的共同特征,才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对这种由众多现象与个性特征共同反映出来的事物本质规律的把握,才能形成对事物的理性认识。由此,信息化教学必须在使学员学习某种理性知识的时候,尽量多地接触和掌握与之相关的感知信息,以这些众多感知信息各自演绎产生的共性效果及其强大的感应作用,来拱托理性知识的存在并强化其在人们心目中的树立。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已有信息进行整理、筛选与加工处理。信息的加工处理,是以满足信息的某种应用需求为目标,通过对原始信息进行提炼、归纳、整合、分析、演绎、推理和调适,以使之得到优化。学校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信息加工处理,目标就是将其原来所掌握的散乱感性知识,通过优化提升为更有价值的理性知识。接下来学校要引导学生开展信息分析,并相应地使其按照辩证唯物认识论的科学逻辑,与信息分析结合起来从大量感知信息所表现的现象中找出事物的本质内涵与内在规律性,从而得以获取真正的理性知识,完成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三、运用信息集成手段促进学生将其所掌握的知识转换为自身的智能本领

随着信息在整合、处理、撑着人们的认识过程从实践到理论、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但是,即使人们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也只是完成了辩证唯物论所指出的认识运动的前一半,还将继续要完成的是其后一半即能动地改造世界。而人们要想能够改造世界,就必须具备改造世界的本领,这就需要将自己原来仅仅用于认识世界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智能本领。在信息化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将其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真正的智能本领,借助于信息集成手段是必要的选择。

信息集成手段的运用,是教育信息化中信息演进过程由知识阶段向更高层次的智能阶段发展的需要。这里的所谓信息集成,其内涵是指,集成主体为实现其特定目标,创造性地对集成要素进行优化,并按照预定模式构建某种有机体系统,以最大程度地提升集成体的整体性能,从而有效地实现特定功能目标的过程。从教育信息化角度讲,它所要进行的信息集成,是指对信息演进到其高级阶段的知识形态的集成。其集成主体就是求知求进的学生,该主体通过对知识的集成而要实现的特定目标就是将它们变成自身的某种智能本领,为此而要设法把已掌握的相关信息、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运用信息集成手段进行教学,对受教育的学生来说,除能够获得一定的智能本领外,还能够得到以下有益的锻炼与提高:一是集成活动作为一种有意识有选择的行为,有利于启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二是信息集成过程融入了教学双方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有利于发挥作为集成主体的学生的创造精神并提高其创新能力;三是从集成本身具有动态性的特点、集成活动可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特征出发,能够培养学生灵活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四是从信息与要素的集成具有开放型和海纳百川的特点出发,有利于学生学得更多的知识并实现学以致用。

四、发挥信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纽带作用,促进学生把已有知识、智能转化为生产力

辩证唯物认识论不仅强调从实践到理论的重要性,更强调理论再回到实践中去的重要性,把后者称为认识的又一次并且是更为重要的飞跃。这次飞跃是人们的认识过程从认识世界转换的改造世界的飞跃,这就要求学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使学员将其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并使之转化为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产力。而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为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很好地运用于实践并使之转化为生产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环境条件和技术保证条件。

信息化手段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知识向生产力转化,主要是通过发挥它的链接、协调、渗透、融合、扩展和创新等方面强有力的功能来实现的。信息作为理论与实践相互赖以存在的中间载体,能够有效地在它们之间发挥无可替代的链接、协调、融通作用。在信息化教学中,所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从一开始就通过信息的纽带作用紧紧与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并且随着知识认知从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转化,再到理性认知应用于社会实践这一过程的发生与完成,每一次知识认知阶次的提高,伴随着都要在信息作用下提升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理论与实践在整个知识认知发生的过程中不断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最后形成两者全面融合并实现扩展、创新。到此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就能够顺理成章地向生产力转化而产生实实在在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了。当前,因特网跨越空间、时间的全球化运作,为学生们在学习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造了最好的条件。学校在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的形式上,可采取学生到工厂农村锻炼、厂校挂钩、学习和研究挂钩等做法,并把这些做法与学生学习和平常的信息网络沟通、信息交流、信息共享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对促进学生实现将其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都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1].实践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北京,2011.

[3]乌家培.经济、信息、信息化[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4]陈士品.21世纪初期英美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2.

调整作息时间的通知范文4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日益完备。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沟通理论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沟通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应用能实现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指导。然而,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沟通障碍问题普遍存在,加强对沟通理论的有效应用有利于克服沟通障碍,实现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加强沟通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主要从员工管理、绩效管理、企业决策和文化整合等方面着手。

二、现代企业加强沟通的重要性

在现代企业管理学理论中,沟通是指个人或者群体之间的信息、思想和情感传递过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沟通的目的和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对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传递,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传递达成个人和群体之间的理解与共识。卓越的思想只有传递给他人并获得理解,达成个人或者群体之间的共识才有意义。变化,是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新时期,市场瞬息万变,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快对信息的传递和反馈速度,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形势。这就要求加快企业沟通的速度,实现企业沟通管道的多元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的人员结构变化较大。同时,现代企业员工日益呈现出知识化和年轻化的特征,现代企业员工更多地追求实现自我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得到了发展和广泛应用。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加强沟通理论的有效应用。

三、企业管理中的沟通理论

(一)沟通的功能

从现代企业管理角度来看,实现控制、激励和协调作用是沟通的主要功能。控制是指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权利等级、行为规范以及正式指导方针,企业员工必须遵守和执行。实现现代企业的控制作用有赖于高效的沟通。企业必须加强沟通,实现企业方针政策对员工的有效传递,并实现企业员工抱怨和不满对企业管理层的及时反馈,为企业提供适时调整的依据,确保真正实现控制作用。激励是指企业要使员工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改进措施,实现对员工的激励有赖于持续高效的及时沟通。协调是指在企业管理上实现企业行动的一致性。企业协调的基础和方式是沟通,沟通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协调。企业的协调要求企业行动一致,企业行动一致有赖于思想统一,企业思想的统一需要充分发挥沟通的功能。另外,沟通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情绪表达。沟通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情绪表达机制,有利于企业员工及时释放在工作中的挫败情绪和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增强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的信心。因此,高效的沟通有利于控制和激励企业员工的行为,有利于创造良好的企业心理环境,促进企业员工的发展。

(二)沟通的要素

完整的沟通过程由三个必要的因素组成:一是要有信息的发送者,即信息源,二是要有信息的媒介物,即信息通道,三是要有信息的接受者。只有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三者实现合理匹配才能形成高效的沟通。在完整的沟通过程中,信息源的作用和地位举足轻重,信息源决定了信息和信息通道的选择。信息的准确性和信息表达的逻辑性与技巧性,受信息发送者价值观和知识、态度、技能的影响较大。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也深受发送者价值观和知识、态度等的影响。

(三)沟通的方式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常见的沟通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方向性沟通。企业管理者或领导将工作目标、注意事项分配告知下属属于自上而下的沟通。员工将工作情况、意见和建议汇报给上级属于自下而上的沟通。在企业同等级员工之间存在的横向沟通属于水平方向的沟通。二是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要根据企业特点建立正式沟通渠道,突出领导地位,以实现对信息精度和速度的保障,采用全通道式的沟通网络,实现各方的相互交叉。非正式沟通是指信息传递与交流不在正式沟通渠道之内,而是借助于非正式场合的交流和信息传播。三是文字沟通和口头沟通。文字沟通是通过各种书面文字形式实现的沟通,比较严肃和直接,具有较快的信息传送制度,但反馈效果较差。而口头沟通相对耗时耗力,但是具有良好的信息反馈效果。

四、沟通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一)沟通理论在企业部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企业由各个不同的部门组成,企业的正常运转有赖于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企业各部门之间,在客观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对各部门的差异性进行协调,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求同存异,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对于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加强沟通理论在企业部门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对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实现对各部门之间差异的迎合,促进各部门对企业信息的接收和理解。从而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沟通提供准确客观的信息依据,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有利于实现高效的企业运转,加强对企业部门的管理。

(二)沟通理论在企业文化整合中的有效应用

文化整合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企业良好的文化整合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然而,企业员工具有不同的文化素养,企业要求企业员工实现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必须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对企业员工进行文化整合,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制度的执行力度。这就需要加强沟通理论的有效应用,促进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使企业员工与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形成共识,从而实现企业文化的有效整合。

(三)沟通理论在企业决策中的有效应用

企业决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是企业决策的基础,企业决策的效果有赖于信息的反馈。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反馈有赖于高效的沟通。为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企业决策要准确快速地对市场作出反应。准确的企业决策离不开真实可靠的信息,迅速的企业决策离不开信息的快速传递。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有赖于沟通管道的通畅,沟通管道的科学选择决定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企业要加强对沟通通道的建设,实现沟通通道有效的信息过滤。在企业决策中,充分的沟通有利于准确快速地把握信息,增强企业对信息的理解,有利于企业决策的有效执行。另外,企业决策过程中的沟通能有效反馈相关意见,实现对企业决策失误和偏差的有效纠正。

五、结语

调整作息时间的通知范文5

传统的美术教学由于过于强调学科知识本身,存在着某些素质教育方面的缺憾,如课程的综合性与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等。而新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并提出了新的美术教育理念:“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内容;在这一新的美术教育性质与理念下,我们认识到,美术新课程降低了美术知识与技能的难度,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以及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材具有趣味性、开放性、立体性、选择性等特点,为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美术教学越来越呈现出美术课内容的繁多与教学课时量的稀少,美术形式的多样与教学方法的单调等种种矛盾,而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摆脱教师、课堂与书本这“三个中心”的束缚,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可见,网络情境的形象性、教学内容的多媒性与集成性、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与开放性以及教学信息的多重刺激性等等优势,能有效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既可以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又能帮助学生展开协作学习,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时间和周期,同时形式更加生动,方法更加简便,范围更加广泛,效率更加高,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又不受书本知识与时间、空间的限制,大力拓展书本以外的知识,为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拓展了一条新路。能有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全面改观,使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地位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一、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基础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渐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较为系统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原有经验、智力结构等为基础来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的。它所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就美术教学而言,它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实践性等特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运用到美术教学中的指导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图、文、声并茂的、生动形象的动态的、静态的学习资源,在教师合乎情理的指导下进行主动探究,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因为“一切真理应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发现,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

二、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特点

1 自主性

它包含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动性和自主选择的权力性两层含义。在网络中,各种美术资源都能找到,学生完全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思想,浏览自己喜欢的图片,搜索自己好奇的资料,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求知心,又能同时被不断激起新的探求欲望。

2 随时性

时间、空间上的方便自如,只要学习者需要,随时可以进入相应的网站进行学习,网络的超时空性连接特点为学生的学习时间作了充分的保证。

3 探究性

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从老师那里获取已成定论形式的知识,而是利用信息技术在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库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搜寻各种信息,对他们进行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与个人知识背景相联系的知识学习。同时这一探究性特点也体现着人对现代技术本能的占有欲望。

总之,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自主探究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视角去选择、组织和运用美术资源,通过协作、交流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而这种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美术新课程虽然非常重视个体的自我发展,但是它也不否认外部引导,亦即教师的影响作用,需要教师有计划的启发、点拨、和引导。

三、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积极作用

1 增强美术学习的兴趣。

信息技术对美术教学的介入,给美术学习带来浓厚的学习气氛,以极大的程度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主要指图式化信息)设计制作出来的电子作品大大弥补了学生想象力丰富但表现力匮乏的缺憾,充分说明了与美术教学的整合对于学生而言有着超越具体绘制作业的魅力,这种魅力有助于聚合学生的神与情,从而使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由此看来,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继续在其他美术学习领域加大信息技术的介入,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 提高自主学习的信心。

学生普遍通过信息技术下的“任务驱动”学习,使自己更增强了自主探索的信心,每完成一个任务就增长一份成就感,也会对下一次探究产生期待感。学生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进行学习,便是自主学习特征的一种体现,也是美术课程标准所特别强调的“过程与方法”体现。只要善于把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就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同时也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信息技术能让美术课堂“活”起来,把信息资源“用”起来,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让学生的学习精彩起来。

3 信息能力在加强。

信息能力可以概括为:信息系统的使用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理解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信息表达能力等几个方面。学生在现有的一定信息系统使用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过程进一步提高了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理解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信息表达能力。即首先通过网络查询自主获取信息,然后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筛选、判断、处理信息,最后将信息素材按照学习任务的要求进行合理加工,制成电子报告,网络,从而实现有效的信息传播。学生信息能力提高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的过程,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参考文献

[1] 贾欣.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体验教学.中国体卫艺教育.2008/06

调整作息时间的通知范文6

【关键词】中学地理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6-0122-02

一、改革传统的授课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授课模式主要表现为:“满堂灌”、“一言堂”,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活动。可适当增加“花色品种”并尝试改进,如学生主持“听我说”节目,即每个学生准备某方面的地理知识,每堂地理课轮流主持3~5分钟“听我说”节目,由于学生参与性强,又有上台“成功”演讲的机会,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自然会得到提高。 尝试把地理课上成游戏课,游戏活动很容易吸引人的兴趣,更不用说天真活泼的青少年,在地理课上适当增加游戏活动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如通过拼板游戏,能很快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知识;由学生扮演导游在课堂上“周游”全国、世界;担任“环保局长”答“记者”问;地理扑克、地理棋的使用等等。有条件的可实施开放式教学。地理知识是自然与社会有机结合,地理课只有回归自然,走向社会,才会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如讲“天气预报”可在气象台上;学习地图知识,可带学生去野外,指导他们实际运用;可去环境监测站学习“环保知识”,并了解本地污染及治理情况等。

二、优化生动的教学语言,增加必要的课外活动。

师生的交流都是通过语言来传达的,从某种意义讲,教师语言能力的高低可以决定大部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上。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提高教学语言应用能力,尽可能多的使用风趣、生动、幽默的语言,还可以采用特殊地理语言,如地理谜语、谚语、成语、别称、诗歌、歌曲等。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过于简单:书、图、粉笔、嘴显然不适合现代学生,因此必须采用信息量大、快捷、准确、直观的多面体教学,如幻灯、电影、电视、电脑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兴趣持久,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才能使他们深深爱上地理,认真钻研地理知识。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报、阅读杂志,不定期编辑地理手抄报、墙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如请一些专家谈“热点”问题,如中东和平、气候异常、环境保护、臭氧空洞、经济一体化等;组织兴趣小组,如天文观察、环境监测、乡土调查、地理摄影、教具制作等;经常组织地理知竞赛,地理游艺宫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大型社会调查或乡土考察,并及时写出相关小论文;暑假开展夏令营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在玩中培育持久的兴趣。

三、关注学生的信息反馈,实现教学的优化选择。

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特别注意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所谓反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输出的信息,经过施教对象处理后产生的教学效果再输送回来,并对教学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在地理教学实施前,对教师备课有决定性影响的反馈信息,主要包括教学大纲、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的教材体系,以及教学的时数等指令性信息,这类信息是教师备课的根本依据。教师只有熟悉、掌握、吃透这类信息才能做到心中有底,方向明确。备课时才能明确中心,突出重点。掌握这类信息,主要依靠学习教材、教学大纲以及上级教学的指示。其次,包括来源于教学对象的信息。如教学对象的地理基础知识水平、心理特点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这类信息是教师决定讲授内容的深浅、选择教学形式的重要依据。获取这一类信息,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调查研究。调查学生的档案,判明学生的整体水平,通过摸底测试的形式,调查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程度,判明学生的整体水平和个体之间的差别;通过个别谈心的形式,征求学生对地理教学的意见和要求,判明学生的接收能力;通过与班主任、班干部交谈等形式,广泛了解学生的特点、特长。只要把握住这类信息,就能使备课更具针对性而避免随意性,选择教学手段则更具准确性而避免盲目性。把握了上述信息后,必须进行整理,通过去粗取精,找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信息,才能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定好教学基调,把握住地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抓准难点,突出重点,解决疑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在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试讲,进一步调整教案,提高备课质量,达到教学内容、手段的选择优化。

四、重视师生的沟通理解,倡导积极的教学模式。

在地理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只有善于捕捉学生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理解,才能争取教学效果的优化。其反馈信息的沟通主要有三种渠道:一是学生。教师要想法不断地从学生那里获得实质性的反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信息输送给学生,课堂上,学生更多的反馈信息表现为姿态、脸色、眼神等。教师要细心地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通过眼观四座,可获得整体的反馈信息。通过抽查学生的听课记录或与学生交谈获取信息。二是班主任。每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接触都较密切,了解甚多,能随时听到学生的反馈,可向他们了解获取信息。三是采用各种手段,主动获取信息。例如要检查学生对讲课内容是否理解,可采用提问法,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判断自己讲授是否清楚恰当;可采用组织讨论法,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获取必要的反馈信息。在听课议课活动中,可主动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获取信息;让学生填写教学反馈表获取信息;通过批改学生的书面作业等形式获取反馈信息。对地理教学过程中获得的反馈信息,应即时处理的则应根据学生反映作适当调整。通过不断调整,修正教学内容和手段,力争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地理教学完成后,应对教学进行全面的总结,整理所获得的反馈信息,从而为下次教学提供反馈。整理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看是否达到教学要求和目的,检查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是否运用得当,检查课前的预测、课中的调整是否合理。测验、考试是评估教学效果、评定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获取整个地理教学总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二是全面综合教学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状况进行自我评估,通过对总的教学反馈分析,为下次教学找准努力的方向,提供反馈信息。

调整作息时间的通知范文7

[关键词]课改、信息、整合、四性

信息整合的的实验教学”是指把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之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有机结合起来,使之产生聚集效应的过程,即运用系统方法,在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诸因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维持整体的过程或结果,是一个动态的有机渗透的教学过程。既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教学的工具和手段,作为学生获取知识与能力的认知工具,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在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

一、在新课标下,信息整合中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而教学内容也主要是靠一些描述性文字和补充说明的图片、图表,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以知识为关键要素的信息时代,传统教学模式里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信息技术的介入,为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带来了活力。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原理公式,微观的化学反应现象具体化,并宏观地展现出来,使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很容易实现情境教学。

在新课标准的指引下,信息技术已经在课堂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可将一些不容易反应或反应缓慢、有一定危险,实验较难实现的内容制作成课件,通过动画效果来虚拟实际的反应过程,将抽象的一些化学反应式化为具体可见的分解合成反应。这些演示效果对教学影响很大,可以把无法通过正常操作的实验由CAI课件的效果来实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优化了教学过程,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在新课标下,信息整合中实验教学的互动性

新课程的教学特别强调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超文本性和网络化等特性。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同时使个别化学习、协作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得以结合,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门理想的学习认知工具,而且极大地拓展了教育教学的时空领域,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三、在新课标下,信息整合中实验教学的应用性

在课程整合的实验中,信息技术与中学美术学科整合的应用性体现在计算机软件的特点上。如:Photoshop、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金山画王等软件适合中学生制作有创意的电脑绘画及图片处理;适合中学生装饰画、贺卡设计、标志设计、图片设计等;适合中学生制作出电脑动画与多媒体作品等。

如在上《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的教学就可以体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电脑、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条件下,个别化教学模式、小组协作学习模式、远程实时交互的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在线讨论等等,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积极。课上,通过分组教学系统,及时而高效的反馈学生的自主提问;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实时登录网上商场、电子银行,浏览悉尼城市风光;运用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查检资料,验证、补充教学内容……通过这些方式,多途径学习,交互式学习,多维角度构建知识。控制系统的功能,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人机之间、生生之间、师与一生之间、师与多生之间多层应用。在这种整合课上,信息技术成为教与学的工具和媒介。

四、在新课标下,信息整合的实验教学的开放性

调整作息时间的通知范文8

关键词:网络教学、agent、对象模型、个性化教学

随着网络的普及应用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节节攀升。对于教育来说,由此带来了教学模式的重大变化,从传统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扩展到internet环境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教学。通过对传统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研究可知,传统的辅助教学系统能以数字方式将表现教学内容,通过对图、文、声、像、动画以及活动影象等信息进行计算机系统存储、加工、传输和呈现,用户可通过人机交互方式使用课件,以便辅助教师教和学生学。而借助于internet的远程教育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学习终身性和资源共享性等优点[1]。充分利用这些优点不仅可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要,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但据初步调查表明,大多数学习者在网络学习时,会遇到不同程度上的困难,主要原因是其普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

(1)以呈现教学材料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必要的交互手段;

(2)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采用相同的教学策略,缺乏智能性和适应性,难以实现因材施教;

(3)由于知识结构是松散无关的,掌握学习主动权的学习者面对众多信息而无所适从,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迷航而偏离学习目标;

(4)采用了不同的数据资源管理标准,不利于教学资源共享以至于造成大量重复劳动。WWW.133229.cOm

(5)缺少有效、敏感的响应与反馈、测试与评价系统,无法真正构建出学生的主动学习环境。

agent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人工智能中,80年代后期成长起来,目前已成为当今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信息工程领域和网络通信领域十分活跃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agent具有的自主性、反应性、主动性等一些重要的行为特征对网络教学系统来说是很有意义的,因此agent/多agent系统特别适用于网络教学系统的开发。

1agent概述

基于agent的教学系统将人工智能的技术引入系统,软件agent是具有推理和决策能力的软件,是一个有反应的,主动性的,内在激发的软件实体,在面对变化的环境的同时,能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软件agent也是一个计算机程序,它的内部又可以细分出很多小的功能模块,使程序具有模块化和一定的弹性。其特点如下:

(1)自治性:agent能够根据知识库中的事实和规则进行推理,运行于复杂环境中的agent还应具有学习或自适应的能力。

(2)自主性agent是一个独立自主的计算实体,其动作和行为是根据本身的知识、内部状态和对外部环境的感知来进行控制的,它的运行不受人或其他agent的直接干涉;

(3)目标导向:能够根据高层的指示,负责决定如何来完成任务。

(4)社会性agent可以通过某种agent协作语言与其他agent或人进行交互和通信,在多agent系统中,agent应具有协作和协商能力;

(5)有弹性:完成任务的方式不固定,由实际情况来决定执行顺序和所要调用的程序,以反映外部环境的变化。

(6)适应性:可以对先前的经验进行积累,由使用者的喜好来决定自己的行动。

(7)移动性agent作为一个活体,它能够在互联网上跨平台漫游,以帮助用户搜集信息,它的状态和行为具有连续性。

2基于多agent的教学模型

现实世界问题是极其复杂的,而单个agent的功能是极其有限的,单个agent一般很难完成给定的任务,此时需要通过适当的体系结构把多个agent组织起来形成多agent系统,以共同承担一个任务,来弥补单个agent之不足,使得整个系统的能力超过单个的agent。基于多agent技术的系统是指多个agent相互通讯、彼此协调,共同完成作业任务的系统,它不仅具备一般分布式系统所具有的资源共享、易于扩张、可靠性强、灵活性强、实时性好的特点,而且各agent能够通过相互协调解决大规模的复杂问题,使系统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可靠性和自组织能力。在多agent系统中,单个agent是一个物理的或抽象的实体,能作用于自身和环境,操纵环境的部分表示,并与其他agent通讯,具有感知、通讯、行动及控制和推理能力等基本功能。多agent技术的这些特点,使得其在处理基于互联网的知识问题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网络教学突出的特点表现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通过网上虚拟课堂进行交互式的自主学习;教师则要通过课程设计,采取创设问题情景、在线专题讨论、归纳总结、评价激励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使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体系,培养创新精神,进行广泛而又深入的学习。

由于网络教学是一个复杂、庞大、不可预测的信息系统,一般会覆盖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应该将其划分成子问题,并构造多个具有一定功能的agent,由这些agent去分别处理子问题。当子问题之间出现相互依赖时,系统中的agent必须能通过协作来控制依赖性。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构造的基于多agent的网络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

整个模型分为三个部分:界面,分析和建议。

界面:负责与用户直接沟通,询问的功能是记下使用者的基本资料。展示是将教材内容通过输出端口提供给用户。诊断是判断用户的学习能力,知识结构。记录的功能是记录下学习者与系统互动的所有历程。界面由界面数据库取得与某一用户对话的模式和画面。

分析:分析从界面中的诊断,记录,询问等三个子那里获得的用户资料,分析后再将所的结果存入其中的学生基本资料库,学习成就资料库和学习资料库中。

建议:建议获得分析资料库的内容,再由其评估分析出学习者之间的差异,建议根据这些差异来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此多系统中,为减少之间的直接沟通,故将相互的沟通信息放置在界面中的全局数据库中,由主控程序负责通知相关的模块,当然,主控程序也可以单独形成一个模块。

模型中涉及5个基本数据库,即学习资源库、系统全局知识库、教学策略库、界面库和学生模型库(含学生基本信息与学

习中间信息);3类基本用户,即教师、学生和管理者;6类agent,即教师agent、学生agent、管理者agent、人机交互界面agent、教学agent和管理agent。下面具体介绍部分agent的功能。

学生agent。学生登录网络教学系统以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学生agent。它一方面要为对应的学生提供交互界面,引导学生的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教学agent从教学策略库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给学生以指导,在学习结束后将学生的学习结果返回学生模型库。另一方面学生agent还要调用目前登录学生的学生基本信息和学习记录,查看学生以往的学习情况,根据这些记录为学生本次学习呈现最初的学习资料。学生agent在用户的整个学习期间要不断地通过人机交互界面agent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为用户下一步学习做相应的准备。同时还负责将本次学习的最终分析结果返还给学生信息库以便为下一次学习提供资料。

教师agent。教师登录网络教学系统以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教师agent。一方面,教师agent负责教师与网络教学系统的交互,通过教学agent对教学的过程进行相关的指导和监控,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反应,指出哪个学生的理解或答案是最好(或最坏的)并做出解释。如果学习方向出现偏差,则予以及时纠正。此外,还可以从试题库中抽取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以加强理解。另一方面,教师agent还是专业知识的资料库和主动收集者,能对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专业的最大的资源数据,建立相关的课程或课程框架(指包含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步骤等)供教学agent选择。并可根据教师的干预和学生的反应对本身的知识库进行主动的调整和扩充,主动从网络上获取相关的信息,重组成为更有意义的知识。

管理者agent。一般说来,教育教学活动包括一系列的管理,如课程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等等,因此有必要在网络教学系统内部建立管理agent来负责整个系统的智能协调。管理者登录网络教学系统以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管理者agent。管理者agent主要通过管理agent负责对整个教学情况作宏观的调控。管理agent主动获得其他agent的数据和资料,并自动地生成相关的管理数据,如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地区分布、学习者水平统计、教师工作统计等,协助管理者进行有效而快速的反应。同时,管理agent还要担负起诸如其他agent的增删管理、名录和地址管理、通讯链条的管理职责。

人机交互界面agent。人机交互界面agent主要负责学生、教师、管理者与教学、管理子系统之间的交互联系,并记录交互过程。特别地,人机交互界面agent要负责登记学生个体目前的学习状态,以此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触发教学agent,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同时,人机交互界面agent还要通过交互信息,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给出提示、结论和参考信息,控制讨论范围和讨论时间,对学生的非学习性浏览发出告警声音,对学生的解答和知识探索给予激励的评价。

3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基于多agent技术的网络教学系统是一个复杂、庞大、不可预测的信息系统,其设计与实现将涉及诸多关键技术。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数据模型的组织、agent的构建及开发技术的选取。

3.1数据模型的组织

在教学系统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对象,考虑到系统的扩展性和移植性问题,在对象建模时,参考了“远程教育规范”和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并且每个对象都有相应的扩展。

(1)知识点模型

知识点是描述教学领域知识的完整的教学单元,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各种关联及其关联程度称为知识点关系。若学习知识点a,必须先掌握知识点b,则b称为a的前驱知识点,而a称为b的后继知识点,其关联程度有强弱之分。知识点及其关系的集合称为知识树[7]。

知识点::=<知识点标识,知识点名称,关键词,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学习内容,难易程度,教学重点,重要程度,学习时间,媒体资源,强前驱知识,弱前驱知识,强后继知识,弱后继知识,扩展基>。

在网络学习中,知识点为基本学习单元,相应某一学科的知识点编码和知识树如图1:

这样的知识点编码和知识树结构,清晰的反映了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某一知识点为例,可以方便的找到该知识点前驱和后继知识点。树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被赋予唯一的编码,方便了知识点的查询、增加和删除。学习者在学习某一知识点时,its可以很容易的对其进行前驱知识测试和后继知识提示。根据web日志挖掘出的频繁访问路径[8],调整知识树结构,形成适应网络学习的知识点关系网络和导航。

(2)学习资源模型

学习资源的媒体类型分为: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五大类。

资源信息::=<资源标识,知识点标识,关键词,描述,有效学习时间,大小,使用环境,反馈评价,扩展基>

资源标识编码如下规定:t开头表示文本,p开头表示图形(图像),a开头表示音频,v开头表示视频,f开头表示动画,通过特定开头字母确定素材类型。

(3)学习者模型

定义:学习者模型是指对学习者属性的详细描述,包括个人信息,安全信息,学业信息,偏好信息,关系信息,学习行为六个元组。描述如下:

student_model_dadabase=(student_model(i)|i=1…n)

student_model={个人信息,安全信息,学业信息,偏好信息,关系信息,学习行为}

a.个人信息是与学习者绩效的度量和记录没有直接联系,主要与管理有关的个人信息。一般说来,这类信息属于个人隐私,是机密的。

个人信息::=<学习者标识,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电话,email,扩展基>。

b.安全信息是有关学习者安全凭证的信息。

安全信息::=<学习者标识,登录口令,扩展基>。

c.学业信息是与学习者的学习相关的一些简要信息。

学业信息::=<学习者标识,学习课程,完成情况,扩展基>。

d.偏好信息描述可促进人机交互的参数选择。

偏好信息::=<学习者标识,情感,兴趣,媒体偏好,学习类型,扩展基>。

e.关系信息是描述学习者与其它系统用户(如教师和其它学习者)之间关系的信息。

关系信息::=<学习者标识,关系,程度,扩展基>。

f.学习行为是描述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点的相关操作信息(如作业信息、练习信息、测试信息、提问信息和媒体学习信息)。

学习行为信息={作业信息,练习信息,测试信息,提问信息,媒体学习信

息,扩展基}。

作业信息、练习信息和测试信息的结构相同,如下:

①作业(练习、测试)信息::=<学习者标识,知识点标识,起始时间,完成时间,总用时间,有效时间,正确信息,错误信息,难度信息,扩展基>。

②提问信息::=<学习者标识,知识点标识,提问时间,提问内容,回答时间,回答人,回答内容,满意程度,扩展基>。

③媒体学习信息::=<学习者标识,知识点标识,媒体资源,起始时间,结束时间,总用时间,有效时间,学习次数,扩展基>。

通常,理想的学生模型student_model由教师agent产生。然后在学习过程中,相应的教学agent根据学生个性化思维特征及每个学生的活动进展确定其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学习进度,从而建立当前的学生模型。教学agent要运用模糊理论处理学生模型student_model的模糊信息,挖掘模糊信息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模糊关系。

(4)规则模型

规则采用人工智能中加权不确定性推理方法得出,知识的不确定性表示形式如下:

ri:ifei(ωi)thenhi(cf(hi,ei),λ)

其中,ei是知识的前提条件,它既可以是一个简单条件,也可以是用and及or把多个简单条件连接起来所构成的复合条件。hi是结论,它可以是一个单一的结论,也可以是多个结论。cf(hi,ei)是该条知识的可信度,称为可信度因子(certaintyfactor)或规则强度。(可信度是对事物为真的相信程度的一个量化表示,其初始值由领域专家确定,阈值范围为-1~1)。λ是阈值,它对相应知识的可应用性规定了一个限度,只有当前提条件ei的可信度cf(ei)达到或超过这个限度,即cf(ei)≥λ时,相应的知识才有可能被应用。ωi(i=1,2,…,n)是加权因子,ωi是阈值,其值均由领域专家给出[9]。

条件信息::=<规则标识,条件标识,关键词,内容,可信度,加权因子,扩展基>

结论信息::=<规则标识,结论标识,关键词,内容,可信度,λ阈值,扩展基>

学习者规则信息::=<学习者标识,规则标识,可信度,扩展基>

3.2个性化学习agent的功能结构

个性化学习策略的实现建立在群agent技术上,是一种特殊的移动,一般情况下需要特定上下文运行[3]。移动(多)运行期间在虚拟机之间迁移,不需要中止程序的执行。该模型中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拥有移动(多)运行所需的运行上下文,在运行上下文移动(多)可以执行任何合法的动作。采用agent实现的个性化学习的结构如图2所示。

管理agent负责整个系统的管理工作,包括用户的加入、登录,处理交互、协作信息、分析行为、上传下达等事务。教学agent和存储在数据库中相应的整体知识结构模型、学习主体个性知识结构模型相结合,实现教学中的教师模型[6];学习agent和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相应的学习主体个性知识结构模型相结合,实现教学中的学生模型;协作agent实际上是由参与协作学习的学习者与网络终端计算机进行交互后,形成协作学习者agent。协作agent根据协作学习者(学生模型)中提供的关于学习者的个人特点,按照一定策略,如学习水平、思维方式倾向等划分而成的;通信agent按规定的协议上传或下达教与学过程中信息,完成各种教与学活动(移动)和数据库系统的通信。

教学agent和学习agent结合实现与学习主体的个性化教与学。协作agent分配任务时,按照协作学习小组agent的对外特性来确定任务的分配方式,并将任务具体到协作学习者agent,由学习者agent具体实施或通过协作完成任务。管理agent中的行为分析功能用来确定教与学事务的类型(教学、学习、协作等),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如认知特征、操作方式等)和知识结构动态分析,将其结果通过“上传下达”操作提交应用服务器,以便处理该学习个体的下一个活动指令。

3.3agent的实现技术与策略

目前,研制开发多agent应用系统可以采纳corba(commonobjectrequestbrokerarchitecture,公共对象请求体系结构)、dcom(distributedcomponentobjectmodel,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javarmi(remotemethodinvocation,远程方法调用)等多种分布式对象构件技术。由于corba是一种开放的分布式对象计算框架标准,其不仅内置了“软件总线”,可方便地实现不同程序之间的通信,而无须考虑这些程序的设计方式、编程语言和运行平台,而且提供了一种“即插即用”的软件环境,能够自动地完成许多一般性的编程任务,如对象的注册、定位、激活,请求的分发和异常处理等。同时,corba中的接口定义语言idl还提供了到java、c++、smalltalk等语言的映射,可以方便地实现网络上不同平台的对象相互之间的交互。因此,实现基于agent的网络教学系统的最佳方案是采用corba与java的相结合技术,并采用三层客户/服务器模式,即:

⑴用户界面层。即基于浏览器的网络教学系统用户界面,使用普通的浏览器。web浏览器作为客户层,提供图形用户界面,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它通过http协议从应用层的web服务器下载超文本页面,同时下载并执行内嵌在页面中的javaapplet。这些javaapplet中corba客户对象通过内部通信机制同应用服务器中有关教学agent对象进行互操作,教学agent对象封装了相关的操作,它们之间通过内部协议彼此通信,并能够访问数据层的数据库对象,以协同完成客户请求。

⑵管理服务器层。由传统的web服务器、管理信息库和应用网关组成。corba和http组成的中间层几乎可以由任何一种服务器平台来支持。corba对象作为一个中间层应用服务器,将业务逻辑封装起来。同时,服务器端的corba对象还能与其它使用corba的客户或服务器交互。

⑶数据层。是corba对象能访问的所有数据库,包括系统所用到的所有数据及知识库。

个性化学习结构模型中的通信应用程序采用组件技术开发,实现分布式系统中的通信编码与解码、前台与后台数据库的连接等功能。这种数据库连接技术与以往的ado/asp技术相比,具有7个主要优点:减轻网络负载、减小网络时延、支持协议封装、异步和自治执行、动态适应、自然异构以及健壮性和错误容忍等。个性化学习策略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6],依靠教学实现。系统针对某个在线学习者,教学通过管理的分析后提交的教学指令,获取相应课程知识结构图中的相关结点的内容,如教学的概念、原理、方法、公式、问题、问题解读、试题、答案,以及这些内容的表达

方式、教学策略等[8]。在学习者与系统交互的过程中,管理不断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并与教学、学习的协调,即可动态调整或扩张该学习者的个性化知识结构图,使其个性化的知识得到新的建构,同时更新数据库中的学生模型数据。

4结束语

基于多agent技术的网络教学系统具有以下主要特征:⑴学生无需按照系统设计者的预定教学序列学习,教学序列是学习过程中优化产生的;本文来自范文中国网。⑵能提供具有智能性、自主性的agent服务,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兴趣,根据其学生水平智能调整课程难度,这样可最大限度挖掘每个人的潜力,从而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⑶对于教师来说,能够减少重复劳动,准确把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提高教学效率。

当然,基于多agent技术的网络教学系统尚处于研究和实验开发阶段,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符合中国国情、符合未来学习模式的人性化远程教育系统必将开发成功。

参考文献

[1]高金岭主编.教育技术与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

[2]沈军.网络教学中个性化策略研究.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3.4:589-595

[3]邓晖.论网络环境下的学生特征分析系统设计[j]..开放教育研,2003.1

[4]曲红亭,申瑞民.基于数据挖掘的个性化学习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vol.29no.82003.5

[5]申瑞民,许彦青,张同珍,申丽萍.基于多的智能型网络教学环境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4

调整作息时间的通知范文9

关键词 :网络教学、agent 、对象模型、个性化教学

随着网络的普及应用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互联网用户数量节节攀升。对于教育来说,由此带来了教学模式的重大变化,从传统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扩展到internet环境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教学。通过对传统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研究可知,传统的辅助教学系统能以数字方式将表现教学内容,通过对图、文、声、像、动画以及活动影象等信息进行计算机系统存储、加工、传输和呈现,用户可通过人机交互方式使用课件,以便辅助教师教和学生学。而借助于internet的远程教育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学习终身性和资源共享性等优点[1]。充分利用这些优点不仅可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要,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但据初步调查表明,大多数学习者在网络学习时,会遇到不同程度上的困难,主要原因是其普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

(1)以呈现教学材料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必要的交互手段;

(2)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采用相同的教学策略,缺乏智能性和适应性,难以实现因材施教;

(3)由于知识结构是松散无关的,掌握学习主动权的学习者面对众多信息而无所适从,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迷航而偏离学习目标;

(4)采用了不同的数据资源管理标准,不利于教学资源共享以至于造成大量重复劳动。

(5)缺少有效、敏感的响应与反馈、测试与评价系统,无法真正构建出学生的主动学习环境。

agent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人工智能中,80年代后期成长起来,目前已成为当今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信息工程领域和网络通信领域十分活跃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agent具有的自主性、反应性、主动性等一些重要的行为特征对网络教学系统来说是很有意义的,因此agent/多agent 系统特别适用于网络教学系统的开发。

1 agent概述

基于agent的教学系统将人工智能的技术引入系统,软件agent是具有推理和决策能力的软件,是一个有反应的,主动性的,内在激发的软件实体 ,在面对变化的环境的同时,能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软件agent 也是一个计算机程序,它的内部又可以细分出很多小的功能模块,使程序具有模块化和一定的弹性。其特点如下:

(1)自治性:agent能够根据知识库中的事实和规则进行推理,运行于复杂环境中的agent还应具有学习或自适应的能力。

(2)自主性 agent是一个独立自主的计算实体,其动作和行为是根据本身的知识、内部状态和对外部环境的感知来进行控制的,它的运行不受人或其他agent的直接干涉;

(3)目标导向:能够根据高层的指示,负责决定如何来完成任务。

(4)社会性 agent可以通过某种agent协作语言与其他agent或人进行交互和通信,在多agent系统中,agent应具有协作和协商能力;

(5)有弹性:完成任务的方式不固定,由实际情况来决定执行顺序和所要调用的程序,以反映外部环境的变化。

(6)适应性:可以对先前的经验进行积累,由使用者的喜好来决定自己的行动。

(7)移动性 agent作为一个活体,它能够在互联网上跨平台漫游,以帮助用户搜集信息,它的状态和行为具有连续性。

2 基于多agent的教学模型

现实世界问题是极其复杂的,而单个agent的功能是极其有限的,单个agent一般很难完成给定的任务,此时需要通过适当的体系结构把多个agent组织起来形成多agent系统,以共同承担一个任务,来弥补单个agent之不足,使得整个系统的能力超过单个的agent。 基于多agent技术的系统是指多个agent相互通讯、彼此协调,共同完成作业任务的系统,它不仅具备一般分布式系统所具有的资源共享、易于扩张、可靠性强、灵活性强、实时性好的特点,而且各agent能够通过相互协调解决大规模的复杂问题,使系统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可靠性和自组织能力。在多agent系统中,单个agent是一个物理的或抽象的实体,能作用于自身和环境,操纵环境的部分表示,并与其他agent通讯,具有感知、通讯、行动及控制和推理能力等基本功能。多agent技术的这些特点,使得其在处理基于互联网的知识问题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网络教学突出的特点表现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通过网上虚拟课堂进行交互式的自主学习;教师则要通过课程设计,采取创设问题情景、在线专题讨论、归纳总结、评价激励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使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体系,培养创新精神,进行广泛而又深入的学习。

由于网络教学是一个复杂、庞大、不可预测的信息系统,一般会覆盖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应该将其划分成子问题,并构造多个具有一定功能的agent,由这些agent去分别处理子问题。当子问题之间出现相互依赖时,系统中的agent必须能通过协作来控制依赖性。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构造的基于多 agent的网络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

整个模型分为三个部分:界面,分析和建议。

界面:负责与用户直接沟通,询问的功能是记下使用者的基本资料。展示是将教材内容通过输出端口提供给用户。诊断是判断用户的学习能力,知识结构。记录的功能是记录下学习者与系统互动的所有历程。界面由界面数据库取得与某一用户对话的模式和画面。

分析:分析从界面中的诊断,记录,询问等三个子那里获得的用户资料,分析后再将所的结果存入其中的学生基本资料库,学习成就资料库和学习资料库中。

建议:建议获得分析资料库的内容,再由其评估分析出学习者之间的差异,建议根据这些差异来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此多系统中,为减少之间的直接沟通,故将相互的沟通信息放置在界面中的全局数据库中,由主控程序负责通知相关的模块,当然,主控程序也可以单独形成一个模块。

模型中涉及5个基本数据库,即学习资源库、系统全局知识库、教学策略库、界面库和学生模型库(含学生基本信息与学

习中间信息);3类基本用户,即教师、学生和管理者;6类agent,即教师agent、学生agent、管理者agent、人机交互界面agent、教学agent和管理agent。下面具体介绍部分agent的功能。

学生agent。学生登录网络教学系统以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学生agent。它一方面要为对应的学生提供交互界面,引导学生的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教学agent从教学策略库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给学生以指导,在学习结束后将学生的学习结果返回学生模型库。另一方面学生agent还要调用目前登录学生的学生基本信息和学习记录,查看学生以往的学习情况,根据这些记录为学生本次学习呈现最初的学习资料。学生agent在用户的整个学习期间要不断地通过人机交互界面agent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为用户下一步学习做相应的准备。同时还负责将本次学习的最终分析结果返还给学生信息库以便为下一次学习提供资料。

教师agent。教师登录网络教学系统以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教师agent。一方面,教师agent负责教师与网络教学系统的交互,通过教学agent对教学的过程进行相关的指导和监控,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反应,指出哪个学生的理解或答案是最好(或最坏的)并做出解释。如果学习方向出现偏差,则予以及时纠正。此外,还可以从试题库中抽取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以加强理解。另一方面,教师agent还是专业知识的资料库和主动收集者,能对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专业的最大的资源数据,建立相关的课程或课程框架(指包含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步骤等)供教学agent选择。并可根据教师的干预和学生的反应对本身的知识库进行主动的调整和扩充,主动从网络上获取相关的信息,重组成为更有意义的知识。

管理者agent。一般说来,教育教学活动包括一系列的管理,如课程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等等,因此有必要在网络教学系统内部建立管理agent来负责整个系统的智能协调。管理者登录网络教学系统以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管理者agent。管理者agent主要通过管理agent负责对整个教学情况作宏观的调控。管理agent主动获得其他agent的数据和资料,并自动地生成相关的管理数据,如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地区分布、学习者水平统计、教师工作统计等,协助管理者进行有效而快速的反应。同时,管理agent还要担负起诸如其他agent的增删管理、名录和地址管理、通讯链条的管理职责。

人机交互界面agent。人机交互界面agent主要负责学生、教师、管理者与教学、管理子系统之间的交互联系,并记录交互过程。特别地,人机交互界面agent要负责登记学生个体目前的学习状态,以此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触发教学agent,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同时,人机交互界面agent还要通过交互信息,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给出提示、结论和参考信息,控制讨论范围和讨论时间,对学生的非学习性浏览发出告警声音,对学生的解答和知识探索给予激励的评价。

3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基于多agent技术的网络教学系统是一个复杂、庞大、不可预测的信息系统,其设计与实现将涉及诸多关键技术。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数据模型的组织、agent的构建及开发技术的选取。

3.1 数据模型的组织

在教学系统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对象,考虑到系统的扩展性和移植性问题,在对象建模时,参考了“远程教育规范”和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并且每个对象都有相应的扩展。

(1) 知识点模型

知识点是描述教学领域知识的完整的教学单元,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各种关联及其关联程度称为知识点关系。若学习知识点a,必须先掌握知识点b,则b称为a的前驱知识点,而a称为b的后继知识点,其关联程度有强弱之分。知识点及其关系的集合称为知识树[7]。

知识点::=<知识点标识,知识点名称,关键词,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学习内容,难易程度,教学重点,重要程度,学习时间,媒体资源,强前驱知识,弱前驱知识,强后继知识,弱后继知识,扩展基>。

在网络学习中,知识点为基本学习单元,相应某一学科的知识点编码和知识树如图1:

这样的知识点编码和知识树结构,清晰的反映了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某一知识点为例,可以方便的找到该知识点前驱和后继知识点。树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被赋予唯一的编码,方便了知识点的查询、增加和删除。学习者在学习某一知识点时,its可以很容易的对其进行前驱知识测试和后继知识提示。根据web日志挖掘出的频繁访问路径[8],调整知识树结构,形成适应网络学习的知识点关系网络和导航。

(2)学习资源模型

学习资源的媒体类型分为: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五大类。

资源信息::=< 资源标识,知识点标识,关键词,描述,有效学习时间,大小,使用环境,反馈评价,扩展基 >

资源标识编码如下规定:t开头表示文本,p开头表示图形(图像),a开头表示音频,v开头表示视频,f开头表示动画,通过特定开头字母确定素材类型。

(3) 学习者模型

定义:学习者模型是指对学习者属性的详细描述,包括个人信息,安全信息,学业信息,偏好信息,关系信息,学习行为六个元组。描述如下:

student_model_dadabase=(student_model (i) | i=1…n)

student_model ={个人信息,安全信息,学业信息,偏好信息,关系信息,学习行为}

a. 个人信息是与学习者绩效的度量和记录没有直接联系,主要与管理有关的个人信息。一般说来,这类信息属于个人隐私,是机密的。

个人信息::=<学习者标识,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电话,email,扩展基>。

b. 安全信息是有关学习者安全凭证的信息。

安全信息::=<学习者标识,登录口令,扩展基>。

c. 学业信息是与学习者的学习相关的一些简要信息。

学业信息::=<学习者标识,学习课程,完成情况,扩展基>。

d. 偏好信息描述可促进人机交互的参数选择。

偏好信息::=<学习者标识,情感,兴趣,媒体偏好,学习类型,扩展基>。

e. 关系信息是描述学习者与其它系统用户(如教师和其它学习者)之间关系的信息。

关系信息::=<学习者标识,关系,程度,扩展基>。

f. 学习行为是描述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点的相关操作信息(如作业信息、练习信息、测试信息、提问信息和媒体学习信息)。

学习行为信息={作业信息,练习信息,测试信息,提问信息,媒体学习信

息,扩展基}。

作业信息、练习信息和测试信息的结构相同,如下:

① 作业(练习、测试)信息::=<学习者标识,知识点标识,起始时间,完成时间,总用时间,有效时间,正确信息,错误信息,难度信息,扩展基>。

② 提问信息::=<学习者标识,知识点标识,提问时间,提问内容,回答时间,回答人,回答内容,满意程度,扩展基>。

③ 媒体学习信息::=<学习者标识,知识点标识,媒体资源,起始时间,结束时间,总用时间,有效时间,学习次数,扩展基>。

通常,理想的学生模型student_model由教师agent产生。然后在学习过程中,相应的教学agent根据学生个性化思维特征及每个学生的活动进展确定其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学习进度,从而建立当前的学生模型。教学agent要运用模糊理论处理学生模型student_model的模糊信息,挖掘模糊信息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模糊关系。

(4) 规则模型

规则采用人工智能中加权不确定性推理方法得出,知识的不确定性表示形式如下:

r i:if ei (ωi) then hi (cf ( hi,ei ),λ )

其中,ei是知识的前提条件,它既可以是一个简单条件,也可以是用and及or把多个简单条件连接起来所构成的复合条件。hi是结论,它可以是一个单一的结论,也可以是多个结论。cf(hi,ei)是该条知识的可信度,称为可信度因子(certainty factor)或规则强度。(可信度是对事物为真的相信程度的一个量化表示,其初始值由领域专家确定,阈值范围为-1~1)。λ是阈值,它对相应知识的可应用性规定了一个限度,只有当前提条件ei的可信度cf(ei)达到或超过这个限度,即cf(ei)≥λ时,相应的知识才有可能被应用。ωi (i=1,2,…,n)是加权因子,ωi是阈值,其值均由领域专家给出[9]。

条件信息::=<规则标识,条件标识,关键词,内容,可信度,加权因子,扩展基>

结论信息::=<规则标识,结论标识,关键词,内容,可信度,λ阈值,扩展基>

学习者规则信息::=<学习者标识,规则标识,可信度,扩展基>

3.2 个性化学习agent的功能结构

个性化学习策略的实现建立在群agent技术上,是一种特殊的移动,一般情况下需要特定上下文运行[3]。移动(多)运行期间在虚拟机之间迁移,不需要中止程序的执行。该模型中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拥有移动(多)运行所需的运行上下文,在运行上下文移动(多)可以执行任何合法的动作。采用agent实现的个性化学习的结构如图2所示。

管理agent负责整个系统的管理工作,包括用户的加入、登录,处理交互、协作信息、分析行为、上传下达等事务。教学agent和存储在数据库中相应的整体知识结构模型、学习主体个性知识结构模型相结合,实现教学中的教师模型[6];学习agent和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相应的学习主体个性知识结构模型相结合,实现教学中的学生模型;协作agent实际上是由参与协作学习的学习者与网络终端计算机进行交互后,形成协作学习者agent。协作agent根据协作学习者(学生模型)中提供的关于学习者的个人特点,按照一定策略,如学习水平、思维方式倾向等划分而成的;通信agent按规定的协议上传或下达教与学过程中信息,完成各种教与学活动(移动)和数据库系统的通信。

教学agent和学习agent结合实现与学习主体的个性化教与学。协作agent分配任务时,按照协作学习小组agent的对外特性来确定任务的分配方式,并将任务具体到协作学习者agent,由学习者agent具体实施或通过协作完成任务。管理agent中的行为分析功能用来确定教与学事务的类型(教学、学习、协作等),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如认知特征、操作方式等)和知识结构动态分析,将其结果通过“上传下达”操作提交应用服务器,以便处理该学习个体的下一个活动指令。

3.3 agent的实现技术与策略

目前,研制开发多agent应用系统可以采纳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公共对象请求体系结构)、dcom(distributed component object model,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java rmi(remote method invocation,远程方法调用)等多种分布式对象构件技术。由于corba是一种开放的分布式对象计算框架标准,其不仅内置了“软件总线”,可方便地实现不同程序之间的通信,而无须考虑这些程序的设计方式、编程语言和运行平台,而且提供了一种“即插即用”的软件环境,能够自动地完成许多一般性的编程任务,如对象的注册、定位、激活,请求的分发和异常处理等。同时,corba中的接口定义语言idl还提供了到java、c++、smalltalk等语言的映射,可以方便地实现网络上不同平台的对象相互之间的交互。因此,实现基于agent的网络教学系统的最佳方案是采用corba与java的相结合技术,并采用三层客户/服务器模式,即:

⑴ 用户界面层。即基于浏览器的网络教学系统用户界面,使用普通的浏览器。web浏览器作为客户层,提供图形用户界面,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它通过http协议从应用层的web服务器下载超文本页面,同时下载并执行内嵌在页面中的java applet。这些java applet中corba客户对象通过内部通信机制同应用服务器中有关教学agent对象进行互操作,教学agent对象封装了相关的操作,它们之间通过内部协议彼此通信,并能够访问数据层的数据库对象,以协同完成客户请求。

⑵ 管理服务器层。由传统的web服务器、管理信息库和应用网关组成。corba和http组成的中间层几乎可以由任何一种服务器平台来支持。corba对象作为一个中间层应用服务器,将业务逻辑封装起来。同时,服务器端的corba对象还能与其它使用corba的客户或服务器交互。

⑶ 数据层。是corba对象能访问的所有数据库,包括系统所用到的所有数据及知识库。

个性化学习结构模型中的通信应用程序采用组件技术开发,实现分布式系统中的通信编码与解码、前台与后台数据库的连接等功能。这种数据库连接技术与以往的ado/asp技术相比,具有7个主要优点:减轻网络负载、减小网络时延、支持协议封装、异步和自治执行、动态适应、自然异构以及健壮性和错误容忍等。个性化学习策略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6],依靠教学实现。系统针对某个在线学习者,教学通过管理的分析后提交的教学指令,获取相应课程知识结构图中的相关结点的内容,如教学的概念、原理、方法、公式、问题、问题解读、试题、答案,以及这些内容的表达

方式、教学策略等[8]。在学习者与系统交互的过程中,管理不断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并与教学、学习的协调,即可动态调整或扩张该学习者的个性化知识结构图,使其个性化的知识得到新的建构,同时更新数据库中的学生模型数据。

4 结束语

基于多agent技术的网络教学系统具有以下主要特征:⑴学生无需按照系统设计者的预定教学序列学习,教学序列是学习过程中优化产生的;本文来自范文中国网。⑵能提供具有智能性、自主性的agent服务,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兴趣,根据其学生水平智能调整课程难度,这样可最大限度挖掘每个人的潜力,从而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⑶对于教师来说,能够减少重复劳动,准确把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提高教学效率。

当然,基于多agent技术的网络教学系统尚处于研究和实验开发阶段,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符合中国国情、符合未来学习模式的人性化远程教育系统必将开发成功。

参考文献

[1] 高金岭 主编. 教育技术与教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8月

[2] 沈军.网络教学中个性化策略研究.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3.4:589-595

[3]邓晖. 论网络环境下的学生特征分析系统设计[j]..开放教育研,2003.1

[4]曲红亭,申瑞民 .基于数据挖掘的个性化学习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工程. vol.29 no.8 2003.5

[5]申瑞民,许彦青,张同珍,申丽萍.基于多的智能型网络教学环境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4

调整作息时间的通知范文10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临床生物化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5.052

现代教育技术平台是教师进行教学、科研和培养教师教学素养的基地,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信息技术应用于医学教育领域,实现“多元学与教”的教学模式,是当代人才发展的需要,也是时展的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的教学过程相融合,实现多元学与教的有机整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对教师教学素养、教学能力和信息化技术的能力的提升均有重要作用。

1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特征,并涉及现代教学观念的指导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的新型教学模式,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全面运用计算机、多媒体以及与网络通讯相关的先进信息技术,来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发展,从而适应信息化环境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重点强调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特定的教学目标为核心,运用信息技术作者和信息资源,比较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再现,通过创新理想的教学与学习情境,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营造出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的良好氛围。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即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进一步实现“学校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信息化教育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信息化的学与信息化的教。信息化教育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性人才,而真正实验信息化与教育的整合,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才能准确把握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信息技术与临床生物化学课程整合的优势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对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

(1)信息技术与临床生物化学课程整合,有利于实现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信息化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具有的优势,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生动的图片和视频,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能便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并利用有利的教学情境,利于学生将相关内容进行联系、总结,更为优势的是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胰岛素抵抗这部分内容时,我们使用形象的图片和视频,直观显示胰岛素的作用及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效果,这样在轻松的教学氛围里,学生既对知识有了足够的掌握,又能改变了过去教学方式枯燥、课堂气氛沉闷等现象,提高了教学效果。

(2)信息技术与临床生化课程整合,可以实现教学的过程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艺术性、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使用图片、动画、视频,既可以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同时又能增加艺术性、趣味性。例如在学习妊娠生化这部分内容时,对于胎儿的发育过程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形象、生动、立体地展现出来。利用信息技术将flas与教学资源有机结合,可以形象地说明在胎儿发育特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而不是简单枯燥地让学生去记。在这种教学情境下,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3)信息技术与临床生物化学课程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学习缺乏主动性、探索性。授课教师也不能有效地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而完成因材施教,同时仅限于课堂有限的时间,也不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灵活性,利于学生更好地系统掌握相关知识。比如动脉粥样硬化的这部分内容,知识点较多,同时与临床结合较为紧密,单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传授,学生了解的知识是很有限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W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有的放矢地选择性地通过多种途径主动获得知识,这种模式更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利用现代先进的通讯科技,也为碎片式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等完整时间。利用学生主动成为知识的构建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信息技术与临床生化课程整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医学检验专业已有原来的五年制改为四年制,同时改授予理学学士学位,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受到医学检验操作系统训练,具有临床医学检验及卫生检验的基本能力。信息技术与临床生化检验课程整合,能有利于学生理解最新临床相关检测项目,同时启发学生的科研精神,在开放实验室的条件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课堂的有效延伸。但目前我校的临床生化检验课程存在设备陈旧,实验课教学偏重教材的知识讲授,并有部分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与现代医学检验发展现状相脱节,不能有效满足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信息化教学与临床生物化学相整合,使学生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构建者。例如临床生物化学综合性实验的开设,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5)信息技术与临床生化课程整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群体动力学是对组织内部作用力的研究,是指来源于集体内部的一种“能源”,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不同知识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组内成员相互补;②集体协作学习有利于自尊、自重情感的提高。群体动力学理论为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提供了重要启示。在合作学习思想的指导下,学生相互协作发现、探索、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并有所感悟、有所创造。信息技术的运用会使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进一步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调在实践中完成学生自身知识建构,有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例如在讲授糖代谢紊乱这部分内容时,我们采用病例分析的方式,让同学自由分组,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分析病例、查找资料、动手实验、制作汇报PPT、汇报人汇报、组间评分、组内测评等方式,使学生对糖代谢紊乱有了完整的认识,同时能将病理、生理等多门学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而亲自动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更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课件的制作体现了各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小组间同学相互协作以及组间评分和组内评分,体现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精神、包容意识以及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汇报人的汇报更是展现和提升小组和个人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发挥了个人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学生问的相互合作,而这种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不容忽视的。

3信息技术与临床生物化学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独立性强,很难形成完整的信息化体系。临床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独立性强,各章节间联系性较差,学生很难做到融会贯通。部分教学内容数字化,抽象、枯燥,很难形成完整的信息化体系。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关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重点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材是教学内容、学习任务的承载者,因此要合理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后,学生应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实现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也要能对课堂实现收放自如。在现阶段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地偏重于现代技术的使用,不顾内容和实际教学的需要,盲目使用各种媒体,忽略了教学方法的配合,甚至忽视教材脱离教材。

4解决问题的对策

(1)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现代高校教育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大力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是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也是决定教育信息化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高校教师应及时转化角色,更新观念提高信息素养。高校可根据自身条件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教授信息素养的培训制度和相应的教师信息素养的评价体系,偏于学校及教师能准确地了解教师的自身信息素养水平。高校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使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课件使用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临床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性均较强的学科,单独重视理论教学而忽略实践动手能力,不能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临床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创造不同的教学情景下,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调整作息时间的通知范文11

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是实现技术创新的关键,其可以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还可以对用户进行准确的定位,为信息的交换提供了平台,有利于创造出新的产品以及服务方式。很多欧盟国家都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还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以及政策保障,促进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创新,丰富了平台中的资源与信息,还促进了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在当前协同创新的理念下,国家相关部门为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都提供了资源保障,但是在构建的过程中,存在无法适应创新服务发展的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应做好知识协同重构等工作。

1基于知识协同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

进入21世纪后,很多行业都进行了创新,引进了较多先进的技术,而且结合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市场发展需求,对发展策略以及经营方式进行了改革,在创新的理念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也要进行知识的协同与创新。从欧美国家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与发展中,我国可以得到一定启示,在基于信息资源整合转变到基于知识协同的趋势下,我国在对传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进行优化时,也要丰富平台中的资源信息,还要为大众提供免费的技术咨询,为行业创新提供免费的参考信息。结合欧洲创新信息服务平台运行的流程,我国构建面向协同创新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时,应做好行业监测,还要联合多个合作伙伴,使其承担不同的任务,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中,包含了多个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行业,这可以满足不同行业创新的需求,也可以实现优化组合,保证平台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从而促进协同创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从之前信息整合的方式转变为协同创新以及信息共享为主的平台后,更加注重知识的共享,在平台中还应用了多项信息、网络技术,提供了多种技术保障服务,还引进了创新型人才,可以保证平台中聚集更多的优质资源。在技术方面,面向协同创新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强化了创新主体间的知识协同,在以往的平台中,信息的整合主要是通过网络间各系统的物理互联形成的,这种资源以及服务共享的方式具有成本高、效率低的缺点,在完善与改进的过程中,首先要提高知识的利用率,所以要拓展服务的渠道,为更多的人提供免费的咨询,加强信息的传递;还要加强对平台中信息资源以及服务的整合,提供集成化、动态的服务;还要合理配置资源,做好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的发挥出创新团队人才的价值,并根据创新的需求对人才进行合理的调配。

2面向协同创新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与实现

在对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进行完善时,首先要做好创新工作,这与工作环境有着较大的关系,在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建立一支高效的工作团队,加强对资源的利用,在对知识与信息进行传递的过程中,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在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后,还要加强知识的协同,这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2.1体系结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在当前创新的理念下,构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分别是用户层、逻辑层以及物理层,这三个层面又有不同的功能模块,需要对资源进行整合、存储以及调度。面向创新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突出了以下特点:平台通过对系统资源库整合来提供服务;资源选择和调度取决于用户的创新需求;平台基于虚拟组织机制提供动态支撑服务。

2.2虚拟组织的创建与运行管理。基于知识协同的虚拟组织创建和运行是实现协同创新的关键,因此面向创新的信息服务平台应提供虚拟组织的配置机制。虚拟组织是根据市场机遇和创新需求组合成动态联盟。虚拟组织中各个成员之间的合作往往具有任务导向性,它是围绕研发项目而组成的临时性组织,具有高度的敏捷性,其规模和成员也是处于变动之中,组织的边界往往具有不确定性。虚拟组织根据合作形式表现为:知识联盟、知识社区、虚拟产业集群、虚拟R&D等多种形式。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实现虚拟组织的创建。基于SOA技术构架,创新主体通过注册操作将有关的创新服务信息予以公布,同时通过查询已经注册了的服务的相关信息,挑选合作伙伴,通过一定的评估体系,组建虚拟创新组织。虚拟创新组织通过多个服务组合来完成一个特定的创新项目,采用Web服务流语言来完成这些服务组合的流程管理,实现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协调。

2.3平台服务的组织。虚拟组织创建后,信息服务平台基于任务流驱动,完成资源配置与协同服务。根据创新需求,利用任务管理模块实现对创新项目或任务动态分配,并管理任务执行的状态,实现资源的动态配置。通过任务分解模块将任务分发到虚拟组织的各个成员,然后针对每个业务活动找出该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单元,把各个知识单元与特定的业务过程结合起来。建立业务活动和知识单元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资源调度从信息资源库中抽取信息,完成知识表示、知识组织、知识检索过程。在服务组织上,面向协同创新信息服务平台应提供集成化的创新信息服务,避免孤立、零散的服务利用。立足于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物质资源等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围绕创新价值链提供全方位的支撑服务。平台应注重规模效应,服务项目的设置向综合项目发展,因此,包括专家支持服务、标准服务和知识产权服务、政策咨询服务、资金获取服务、创新管理服务等,面向创新构建开放化、社会化的服务支撑体系。

3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相关部门需要做好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工作,这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共信息平台中包含了较多的信息资源,而且在对信息进行传递与利用的过程中,都是免费的,参考与利用这些信息,可以促进企业的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本文对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进行了分析,还对其体系框架进行了介绍,相关工作人员应做好技术创新以及细节优化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实现信息共享,做好冲突调度,从而推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更好的发展。

作者:唐麟 单位:天津市信息中心

调整作息时间的通知范文12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2年共发送飞信3109条,其中公共信息456条(包括各项会议及业务学习通知416条,制度变更40条),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信息726条,新技术指导196条,护理资信376条,护理管理改革485条,一对一信息交流250条,护理质控存在问题620条。

2.1信息知晓率比较使用前医护人员信息知晓率为82%(82/100),使用后为98%(118/120)。使用后医护人员信息知晓率高于使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工作满意度比较使用前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为90.0%(90/100),使用后为96.5%(116/120)。使用后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高于使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护理管理成本比较护理部每个月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讲座2次,共24次;每个月进行业务学习及护理查房各1次,共24次;每月小讲课4次,共48次;医院会议通知按10次计,护理质量管理信息费用0.15元/条,电话费市话0.2元/3min+(后)0.1元/min。使用前电话费用多于使用后,通话时间长于使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护理中采用移动飞信业务,具有以下优点。

3.1提高医护人员信息知晓率病房质控存在问题时,护士因倒班或休假,对患者病情动态变化、整改措施不能及时传达。本研究中,各项文件要求阅读签名,但未使用移动飞信前仍有部分人员没有签名;部分制度变更、护理改革、优化流程等,在传达时间上有局限性,且科室有休产假、哺乳期、婚假、积假等情况,难以及时获悉信息。而使用了移动飞信可把文件精神摘录编辑成短信发送到每一位护士手机中,本研究中只有2%护理人员因手机没电或故障等原因没有及时获知信息,使用后护士对信息知晓率明显高于使用前。

3.2提高护理质量在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过程中,护理流程的优化、工作职责的调整、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均需要全体人员积极参与,护理部行政查房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护士长在工作实施过程中进行调整、护理组长质控发现的问题均需要及时动态反馈并作统一规定。本研究中未使用移动飞信前,护理人员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面存在局限性,信息反馈不全面、不及时。实施移动飞信业务平台后,随时反馈质控护理存在的问题,护理组长可以通过飞信责任到人并及时反馈,制定整改措施,通过飞信传达使各项措施均得到有效的落实执行,从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3.3及时获得护理资信新进展因护理资信快速发展,护理理念的更新,护理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对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护士对获取资信的渠道是有限的,科室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的推进存在困难,理解能力因人而异,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提高。使用移动飞信后,可发挥每一位护士潜能,要求护士每个月进行小讲课、业务学习或外出进修,阅读护理专业杂志,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与护理组长进行沟通,由护士长或护理组长摘录后与全体护士分享,提高护士积极性。在护理新技术方面,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及时提出,通过收集护士意见,找到相关解决问题的措施,利用飞信进行调整,追踪问题解决程度,取得良好效果。

3.4提高管理时效为创建市优质护理服务病房,护理人员的培训、服务意识、护理理念、工作职责调整需要大量的管理时间,利用护士休息时间召集全科护士组织学习,容易造成护士抵触情绪,而经常组织学习,休息时间得不到保证,影响工作质量,创建工作进度受到一定程度阻滞。实施飞信传达信息后,护士长把创优精神、目标、意义用飞信方式灌输到每一位护士心中,在工作职责调整时将文字表达方式与飞信并用,让大家明白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的目的及意义,尽量使用飞信解决问题,减少组织培训次数,把重要的培训按质按量完成,从而提高管理时效,护士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

3.5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护理工作难免出现不良事件,针对不良事件,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通过一对一的飞信方式与护士进行沟通,了解发生原因,护士更容易接受并主动上报,然后再组织责任人员及全体护士对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吸收不良事件教训。要充分满足护士的自尊和受人尊重的需求,创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并每逢节假日发送问候语,拉近同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感情。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与工作表现及护理队伍稳定性直接相关。

3.6降低护理管理成本本研究中需使用电话或信息通知护士,但经常有护士电话关机或未能及时接听,且电话通知耗时过多,并传达不全面,准确性也因人而异;使用飞信后,信息传达既准确无误,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飞信有定时发送功能,不影响夜班人员休息,信息接收准确无误,不造成听觉偏差。

飞信一次可以免费发出200条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短消息内容可以输入90个英文字符或45个中文字符,且短信有储存功能,每次发送内容不需要记录,随时可以查看历史记录,减轻工作量。从表1中看出,医护人员每月至少可以节约240min的时间去管理患者,从而提高护理管理效率。与原来打电话逐一通知或发短信传达相比,飞信组节约了每月发信息费及电话费约100~150元,降低了科室成本。与戴莉敏等报道的用飞信达到成本低、速度快、安全性能高,切实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