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关于月亮的成语

关于月亮的成语

时间:2023-05-29 18:17:51

关于月亮的成语

关于月亮的成语范文1

1、白兔赤乌:月亮和太阳的代称。多借指时间。

2、月过中秋:指错过时机。中秋节时月亮最圆、最亮、最美,故用以比喻良机。

3、玉兔银蟾:传说月亮中有广寒宫,宫中有玉兔和银蟾。故以此比喻天上的明月。

4、海底捞月: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5、月衔半规:规:圆形。指农历初八、九或二十二、二十三,月亮上弦、下弦的日子。

6、樽前月下:酒樽之前,月亮之下。指对酒赏月的悠闲情境。

7、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8、月明星稀:月亮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了。

9、坠兔收光:兔:月亮。落月将光收回去了。指月亮落下。

10、月中聚雪:月亮里堆积着白雪。形容女子洁白而美丽。

11、日月相推:太阳和月亮相互交替出现。

12、金飞玉走:金:金乌,指太阳;玉:玉兔,指月亮。日月如飞。比喻时光容易流逝。

13、镂月裁云:雕刻月亮,裁剪云彩。比喻手艺极精巧。

14、月晕主风:晕:日光或月光通过云层时因折射作用而形成日、月周围的光圈。月亮周围出现晕圈,则是有风的预兆。

15、金乌玉兔:金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玉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借指时光。

16、闭月羞花:闭: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17、月晕而风:月晕:月亮周围出现的光环。月亮出现光环,就是要刮风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

18、秋月如珪:珪:玉器。形容秋天的月亮像珪一样的皎洁、晶莹。

19、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20、众星捧月:许多星星衬托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护着一个他们所尊敬爱戴的人。

21、争光日月:争:竞争。与太阳、月亮比光辉。常用以称赞人的精神、功业伟大。

22、飞金走玉:金:金乌,传说日中有三足乌,因指太阳;玉:玉兔,传说月中有玉兔,因指月亮。形容时光飞逝。

23、月坠花折:月亮落下,鲜花夭折。比喻美女死亡。

24、悬若日月:宛如太阳和月亮一样高高地挂在天空上。形容作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25、日升月恒:恒:音“更”,月上弦。如同太阳刚刚升起,月亮初上弦一般。比喻事物正当兴旺的时候。旧时常用作祝颂语。

26、日月如梭:梭:织布时牵引纬线的工具。太阳和月亮象穿梭一样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27、玉走金飞:指日月如飞。比喻时光易逝。玉,玉兔,指月亮。金,金乌,指太阳。

28、日月无光:连太阳和月亮都失去了光彩。比喻极其黑暗。

29、日月无私:太阳和月亮无私地普照大地。比喻普遍施与恩惠。

30、寒底捞月:捞:从液体中取物。从井底捞月亮。比喻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31、一月三舟:佛家语,同是一个月亮,三只船上的人看的角度各不一样。比喻佛家的道规只有一个,而因人理解不同而异。

32、井底捞月:捞:从液体中取物。从井底捞月亮。比喻做事白费力气,根本达不到目的。

33、月没参横:月亮已落,参星横斜。形容夜深。

34、乌踆兔走:指日月运行。兔,传说中的月中玉兔。借指月亮。

35、月晕知风:月晕:月亮周围出现的光环。月亮出现光环就知道要刮风。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

36、步月登云:步上月亮,攀登云霄。形容志向远大。

37、月盈则食:盈:满;食:通“蚀”,缺。月亮圆的时候就容易发生月蚀。比喻事物盛到极点就会衰落。

38、月落星沉:月亮落山,星光暗淡了。指天将亮时。

39、东兔西乌: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40、今月古月:指月亮古今如一,而人事代谢无常。

41、众口捧月:大家共同捧举月亮。比喻共同拥戴一个人。

42、嫦娥奔月:嫦娥:月宫仙子;奔:投向。嫦娥投向月亮。

43、戴月披星: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日夜赶路,旅途辛苦。

44、众星攒月: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

45、月闭花羞:闭:躲避;羞:害臊。闭月形容貂禅,羞花形容杨玉环。使月亮见了也躲避起来,花儿见了也自觉羞愧。形容女子貌美。

46、月明如昼:月亮照耀得像白天一样明亮。

47、水中捞月: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48、兔走乌飞: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49、花闭月羞:闭:躲避;羞:害臊。闭月形容貂禅,羞花形容杨玉环。使月亮见了也躲避起来,花儿见了也自觉羞愧。形容女子貌美。

50、山高月小:形容夜景的气势:从山下望去,山高高耸立,天上的月亮小而明亮。

51、披星戴月: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52、众星拱月: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同“众星攒月”。

53、日月重光:重光:重放光芒。太阳月亮重放光芒。比喻经过一番动乱后出现新的清明局面。

54、月晕础雨:月晕:月亮周围出现的光环;础:柱子底下的石墩。月亮出现光环就要刮风,础石潮湿就要下雨。比喻事物发生变化的前兆。

55、月落参横:月亮已落,参星横斜。形容天色将明。

关于月亮的成语范文2

月亮意象语文教学月亮作为遥不可及、高悬于夜空的神秘天体,在华夏先民的观念中积淀为具备了美的意蕴的形式,成为中华先民情感表达的一个象征物,并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衍申出多重内涵。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大多文质兼美、传承经典,当然少不了月亮意象,本文试图分析这些意象的呈现方式和不同内涵,谈谈如何根据意象的特点实施教学,高质高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月亮意象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呈现

意象是汉语言文本传情达意的重要形式,是创作主体通过感觉的想象而创造的一种具有强烈主观色彩、能被读者所感知的具象,是主客观融合的产物。月亮作为一种意蕴而想象的视觉、感觉的自然景物,能够为意象的塑造深化某种特定的意念,从而阐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并被不同时代、不同作者沿用、发展、创新,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思想感情,它们超越时空,成为凝聚汉民族精神意味、文化心理、思维方式的符号、载体。

月亮作为一种意象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主要通过课文和古诗词这两种途径呈现。课文中出现月亮意象较典型的有《嫦娥奔月》《望月》《月光启蒙》《二泉映月》等,课文中借对月亮的描写、对月亮意象的运用,或表达了人们对宇宙的美好向往和无限想象(《望月》),或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和流逝的美好时光的怀念(《月光启蒙》),或衬托渲染人们的愁绪与孤独(《二泉映月》)。

古诗词中有10首直接借月抒怀的诗词,这些作品中关于月亮的意象内涵大致可以分为四种:

1.渲染清幽的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4.蕴涵时空的永恒,抒发人生短暂、人生无常的感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其中以明月抒发对故乡、亲人、有人的思念之情的象征比较多。

由于意象的独特特点,注定不能像定理、公式的教学那样用概念化的方式去说明、印证,不能用条分缕析的方法去讲解、传授。应当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艺术的妙悟,领略母语学习的真谛,感受民族生命的律动。

二、月亮意象的教学方法

1.联想想象,感受月情

运用形象思维,发挥联想和想象,去把握月亮意象,这既符合文学欣赏的规律,又切合小学生的实际。由于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的限制,小学生一般不是从理性上去审视作品,而是从感性、经验的角度去阅读欣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作者所塑造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幅色彩鲜明、栩栩如生的美丽画面,从而得到美的感受。

如《静夜思》教学,教师一连设计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李白的话,对着月亮,你在想什么?”、“对看着明月的李白,你想问他些什么?”“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月光照到地上为什么称霜呢?”学生由己推人,想到冰冷的月光洒在地上像白霜一样寒冷,体会到李白孤身在外,月光如霜,心比霜还冷。学生不仅对月亮的意象理解得更深刻,而且透过李白对月的描绘,感悟诗人的孤独情怀。由此可见,激发学生驰骋自己的想象力,可以激活情感.感受月亮所传达的情感信息,深入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

2.情境体验,品悟月意

如何引领学生畅游“意象的河流”,将文本抽象枯燥的语言符号转化为生动鲜活的形象,特级教师施建平执教《泊船瓜洲》运用的是创设情境、学生体验的方法。施老师先范读课文,用简笔画勾勒出诗人、船头、江水以及一轮明月的形象,同时播放音乐《春江花月夜》。在栩栩如生的简笔画的引领下,在意蕴深远的古典名曲的启发下,在施老师娓娓动听的话语的帮助下,学生迅速进入诗歌写作的情境,充分体验到在诗人肩负改革大计,为了国家大事,已经离家很久,现在虽近家门,却又无法归家的感慨;体验到作者发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来自灵魂深层的呼喊;感悟作者通过月亮所表达的那种强烈的思乡之情和复杂的人生况味。

诗歌如此,课文也如此。《望月》中宁静的夜晚,皎洁的月光,银色的海面,留给人们很大的想象空间,舅舅和小外甥的对话给学生带来了经验的比照和心灵的碰撞。教师首先和学生共同欣赏文本,让文本的审美意蕴感动大家,接着引导学生讨论:“你有没有看过月景?谁来说说你看到的月景?”“在小外甥眼里,月亮是什么啊?”“长大的舅舅借着月亮想说什么呢?”通过一系列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到小外甥眼里的月亮、舅舅眼里的月亮、引用古诗中的月亮和作者笔下的月亮,都是一个月亮,在不同的人看来却是多样的,寄托着不同的情思。正所谓披文显象,显象得意,月亮的意象也逐渐明晰。

3.拓展延伸,升华月韵

关于月亮的成语范文3

关键词:语文;儿童;经典;阅读;启迪

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这是大家历经新课改的浪潮,在实践、反思再实践之后的共识。这里的“真”,即语文教学的本质。小学语文教学的“真”,首先须呼唤“儿童语文”的回归。一方面是要尊重儿童,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自然规律,适儿童之天性;另一方面是要遵循汉语言文字本身的规律,激发阅读兴趣,倡导阅读体验。呼唤“儿童语文”,就是呼唤基于儿童的本质语文教学,只有这样,才使语文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一、经典引领――“绿阴不减来时路,深得黄鹂四五声”

如今,功利已成为成年人的一个代名词,并且这个代名词逐渐下沿至儿童身上。教学的功利追求,课堂的功利摆设,现实的功利操作,都会让儿童沦落为“精神品质的奴役”。关于语文的功利,每当教师让学生加入自己的感情大声读一下课文时,听到的只是生硬的模仿和情感的播音器,段落的划分和主题的概括已经掩盖了文章所能体现的生命的跳动和升华。教学没有把智慧、真、善、美、自由、公正、希望和爱的种子深深埋于书本中,也没有意识到挖掘出这些人间终极价值的重要性。也许,以前这个根源大家没有找到,而如今,我们需要利用童年的根源去纠正这个功利化的倾向,面对纷繁难辨的现实,如何重启纯真与理想,突破功利的狭隘空间呢?那就应该唤醒儿童的本真,唤醒教师尊重生命的本真。作为教师,我们的课堂要有儿童纬度,小语教学要有儿童纬度。我们要以坚定捍卫者的心志去捍卫童年,去追寻童年文化。这种童年文化的生成并非天然生成,它需要认可、尊重、培植和放大。孩子过早地将社会定格好,“伪大人”般的生活让他们确实丧失了许多童年的纯真;我们正需要用感动贯穿经典文化的童年文化,让他们回望童年。

特级教师周益民就曾尝试用经典文化的主题进行诗化教育,使儿童徜徉于经典的情趣之中,展“童本”之真。例如周老师就曾以《童年的月亮爬上来》为主题上了一节童谣童诗诵读课。我们先看周老师的选题:月亮。这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经典。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不再是一个星球,它也成为千古文人墨客表达心迹,抒怀的精神品质寓所。神秘、含蓄、宁静、空灵、深远……无以计数的诗词赋歌月亮,流传世代的神话故事等传说月亮;世世代代的孩子、大人向往月亮。月亮的经典文化代表了人类的理想。于是,月亮与童年结合在了一起。但月亮是成人的文化,如何将其顺应孩子的天性演变为儿童文化,这是必须考虑的。其实,月亮更寓予了母性色彩,也富有童话的光泽。在儿童的眼睛里,月亮是诗,是梦,是可以对话交流看法的。这种合理的统一使月亮的童谣童诗里生成了儿童对文化的建构。于是,儿童用他独特的感性建构了月亮的世界。而教师用他独特的文化融合点帮助孩子完成了建构。这种经典的传承不再是一种灌输,而是一种启迪,更是一种对心灵的哺育。孩子用自己的语言编织了月亮世界,其实就是自己美好心灵的反映,在想象而又朴实的语言里,儿童精神品质获得了永恒。

“绿阴不减来时路,深得黄鹂四五声。”大家要让孩子不忘来时路,只有重回来时路,才能走好去时路。

二、语文阅读――“念文本之悠悠,独沧然之涕下”。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过多的分析,已消融了孩子的兴趣。如今,机械的模仿训练,仍然充斥着孩子对语文的热爱。他们没有闲暇去读喜爱的书,没有精神品质的洗礼。背诵、积累、分析已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头号大事”。从事语文教育的老师,似乎没有发现,语文的学习其实更多的需要在一种平静与闲暇之中才能完成。只有那样,大家才能摆脱“我要去记住”的桎梏,追求心灵的一份真实,让自己回归至阅读中去感受,去领悟,才能“念文本之悠悠,独沧然之涕下”。

孩子的兴趣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并以理性及感融的视角去关注,才能真正激起孩子对文化的渴望。

当兴趣产生后,就有了阅读的欲望,于是,“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成了大家帮助孩子选择阅读材料的标准。另外,我们作为教师,仍需加强方法的指导。以同一种方式去阅读各种不同的资料也是当前的学生阅读中的问题之一。实际上阅读的种类是种各样的,依据阅读动机和读物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探究性阅读、理解性阅读,评价性阅读,消遣性阅读、创造性阅读等,大家应根据不同读物内容的阅读目的,引领孩子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另外,在阅读中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任务情境,确立相应的话题。话题应把握几个原则:宜大不宜小,宜宽不宜窄,宜整不宜碎,宜少不宜多。尽量避免对错的区分、优劣的比照。比如:中高年级学生开始对人物传记感兴趣,可以设计这样的话题:选择一位你喜欢的人物,课下阅读有关材料,并对这一人物写下你的看法。

孩子的阅读增加了他们的“心灵能量”,而学会分享则让他们更加走向“人性”的深处。正是因为分享,使得阅读成为了一种快乐,其阅读心理中产生的是无法比拟的。分享如同瀑布落差产生的壮观,如同空气流动磨擦产生的凉风,给人的心灵以启迪,以震憾,这样,语文阅读便产生了自觉,自觉便造就了心灵成长。

三、智慧点化――“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在语文的阅读中,学生的智慧从什么地方来?智从文本中来,在反复研读中生成智慧。文章本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正因为作者构思巧妙,语言的贴切,表达的准确,使得文本具有了艺术的魅力。作为教师,就是要持着这种魅力,并将它传递给学生。因此,应首先用作者的智慧去启迪教师的智慧,用教师的智慧再去启迪学生的智慧。在读中生疑,在思中生问,在问中生智慧。寻求多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学习多样的语言表现形式、结构表达方式,去建构自我的心灵世界。这种建构首先需要教师的帮助,儿童缺乏自主建构的体系,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中去生成。因此,文本解读、课堂生成、问题设计显得非常重要。在其中,也许学生能自我醒悟,这是一种直觉;也许需要点拨才能知道,这是一种引领;也许要告诉才能学会,这是一种指导。这就不得不要求大家在关注语文阅读的同时,要做一个倾听者,一个发现者,随时关注学生的成长状态,去激活、唤醒、启迪、点化。在语文的阅读中,为什么需要教师?正是因为文本中作者构建的智慧文本,学生没有能够“悟”透,需要教师带领大家去追寻,方能达到“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境界。

在经历了以上三个方面的探索以后,大家发现孩子真正与“童年”为伴,真正畅“童心”所欲,真正显“童年”之真。阅读,只有阅读,才能打开儿童心灵的一扇扇窗,只有关注儿童的心智,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本质。

参考文献:

关于月亮的成语范文4

【关键词】感知;欣赏;品读;体会;仿写;抒情;感悟;升华

1问“美”

苏教版第四册《月亮湾》一课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教学中,我紧扣“美丽”一词,引导学生按“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的顺序阅读文本,并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徜徉于月亮湾这山清水秀的美景中。这时,一学生带着满脸的兴奋,好奇地问我:“老师,月亮湾在台湾吗?”学生的这一质疑虽然完全出乎我的课前预设,但让我欣喜,“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能思则能疑,相反,不思考,当然也就无所谓疑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此时的孩子已经感受到月亮湾美得让人陶醉,在他的心目中祖国的宝岛台湾就是最美的地方,所以天真可爱的学生油然而生这样有趣的问题。我灵机一动,随即对他说:“月亮湾是作者的家乡,像月亮湾这样美丽的村子我们祖国很多地方都有,台湾有、浙江有、安徽有……我们江苏扬州也有。”为此,课后我特地查了相关资料,又明确地告诉学生:月亮湾在江西婺源县紫阳镇东,那儿有一座狭长的小岛,小岛夹在两岸之间,形状犹如一弯月,月亮湾的美景深得游客的喜爱。

2读“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为载体的,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除了让学生正确理解语言文字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品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在品读中促进他们情感的发展,领悟到语言之美,文中之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在琅琅书声中获得了美的享受和情感体验,并由此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月亮湾究竟美在哪儿?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并想一想月亮湾哪儿最美,然后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我尊重并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朗读是低年级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语言的重要途径。在朗读指导时,我引导学生欣赏像“月儿”一样弯弯的小河,感受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那种优美恬静的感觉;再抓住“小桥”、“绿树”、“桃花”、“清清的”、“倒映”、“灿烂”等词语,借助相关图片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画面中直观地感受月亮湾依山傍水、红绿相映的迷人景色,从而理解文本内容,体会课文所描写的自然美。通过自读自悟、看图助读、美读竞赛等手段,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品词析句及多种形式有感情的朗读,文字的优美、语言的魅力已经融入了学生的心田。与此同时,学生真切体会到作者对月亮湾由衷的赞美,对家乡无比的热爱。

3写“美”

我们的语文课堂,如果仅仅让学生感受到美,体验到美,那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尽力训练学生去表达美,创造美,以达到积累和发展语言的目的。

月亮湾虽是一个普通的村子,但美不胜收。作者流露在字里行间的真情感染了学生,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体会,不由自主地喜爱上月亮湾。我抓住这一契机,问学生:“如果你是一个游客,当你来到美丽的月亮湾时,你会怎样夸她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跃跃欲试,一个说:“月亮湾真美呀!”另一个说:“月亮湾水真清,花真多,我喜欢月亮湾!”还有一个更是简洁:“月亮湾水美,山美,人更美!”……学习这样的美文,课堂气氛如此活跃,就此结束这节课未免有些遗憾,如何延伸?我产生让学生动动笔、试写美文的念头。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学过一首优美的诗歌――《水乡歌》,何不尝试让学生模仿这首诗来写儿童诗,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我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先说说月亮湾什么多?学生回答道:桥多、树多、花多、鱼多、茶多……然后让学生做小诗人,仿照《水乡歌》的格式练笔,经过指导、练写、交流、修改,富有童真童趣的小诗便出炉了:

其一其二月亮湾什么多?月亮湾什么多?

花多。树多。

千朵花,万朵花,千棵桃,万棵柳,

花儿朵朵像朝霞,银杏水杉连成排,

开满堤岸映满河。欢迎游客经常来。

其三其四

月亮湾什么多?月亮湾什么多?

茶多。鱼虾多。

千个芽,万片叶,千条鱼,万只虾,

远远望去满眼茶,想吃鱼虾就去抓,

采茶姑娘乐开花。喜得渔民笑哈哈。

……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稚嫩纯真、富有生活气息的小诗让我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学中,这一设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在这种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充分地发挥了自身的潜能,从而增强了他们的主体意识。

4悟“美”

关于月亮的成语范文5

揭开月亮神秘的面纱李琳琳

太空中的圆月,是一个带着面纱的美人儿,凄美,孤傲,神秘,充盈着神奇的传说。你想了解一个真实的月亮吗?揭开月亮神秘的面纱,让我们一识月亮的真面目吧。

其实,“月亮不亮”, 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指的是月亮本身并不会发光。月亮之所以会有光亮,靠的是反射太阳的光。月亮反射太阳的光,是跟太阳有“君子协定”的,是有条件的;月亮靠 “借光”给太空和地球增添了光彩,并且美化了自己,赢得了欣赏和赞美。我们不能不赞赏月亮生存的机智!

一旦撕破了美妙神话的包装,月亮的真实面目便显露了出来:一个裸的死寂的星球。月亮质量很小,表面根本吸引不住空气,是个真空地带,所以无法传播声音;由于月亮表面没有大气层,不能进行热传递,所以表面温差太大;月亮是个干枯的可怜的世界,表面没有一丝水,因此根本没有生命活动的有机体,只能是个死寂的世界……这都是客观事实,你不会因此对月亮大失所望吧?认清了月亮的真面目之后,平静以待就行了。晚上那个光灿灿的月亮,不是照样妙不可言吗?

但是,俄罗斯物理学家却没有平心静气地对待月亮,他们认为是月球的引力使地球倾斜且旋转缓慢了,因而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灾难。他们竟主张用6000万吨级导弹将月亮一举轰毁。是的,月球委实存在着一些有损人类的缺点,可怎么就因此忽略了月球对于人类的巨大益处呢?何况月球一旦毁灭之后,你知道会给我们人类带来什么严重后果吗?首先,如果将月球炸毁,是否就一定能使地球的现状得到良好的改观,还是个未知数。事实上,月球的丧失会对地球的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而极为不利的影响。这一点却是确定的。例如,如果没有月球使地球减缓一半的自转速度,地球将12个小时就自转一周。想象一下,一天只有12个小时,会是怎样的情景?人类学习、工作和休息的时间规律将会一团糟。那时,我们再后悔,怕是来不及了。其次,月球被炸毁后,剩余的碎片会严重污染地球大气层,那可真是一举多失了。再次,月球的矿产资源特别丰富,如果人类在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里能够开发利用月球,那会使地球和人类受益无穷。否则,那损失将会不可估量!而且,没了月球,人类将月球作为外星移民基地的设想,也就黯然破灭了。何苦呢?最后,没了月球,也就没有了隆重的中秋节、月亮节,没有了月亮给人们带来的光明、诗意、浪漫和向往。这又是多么巨大的精神损失!

月球是属于太空,属于全人类的。少数人无权置月球于死地。人类呀,善待月球吧。

人类万岁!月球万岁!【问题诊断】

这篇作文读来文从字顺,富有知识性。可稍加品读,却平淡无味。作者只是忙于把自己所了解的月球知识和素材比较有条理地说明了一番,总体看来缺乏一种新意和亮色。

第一,本文的表达手法陈旧老套。说明文最基本的要求是平实而有条理性,但如果在表达手法上别出心裁地选取一个新颖的角度,能够生动有趣地介绍事物,阐释事理,就能避免平淡乏味,从而生动多彩,岂不妙哉?比如把被说明的对象拟人化,用第一人称来自叙身世,现身说法,这样,语言就一下子活了。例如高士其的《庄稼的朋友和敌人》,就运用了拟人手法介绍庄稼的5个朋友和3批敌人,把庄稼与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的复杂关系说得清清楚楚,文章既易懂又风趣,诱人一读。

第二,本文的说明语言单调乏味。说明文的语言以简明朴实为常见,但这样的语言难以生动起来,如同《揭开月亮神秘的面纱》这篇作文的语言。叶圣陶先生说过:“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因此,说明文的语言若能够增强生动性,自然是上策。怎样才能使说明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起来呢?其实,只要在语言表达中多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恰当加入描写文字或风趣幽默的文字,引用俗语、歌词等,这样的语言自然能使整篇文章活泼出彩,趣味盎然。

关于月亮的成语范文6

关键词:科学施教; 语文素质; 学习能力

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改革为灵魂,科学实施教育创新以学生的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乐趣。科学施用教法,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学习激情。最终让学生的综合性、实践性得到提高,本文就这些方面的问题谈谈一些教学建议:

一、科学施教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当前课改下许多教学内容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考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认真改变以往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在思维能力的散性发展。教材上有许多涉及农村题材的文章,我们要善于抓住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进行大胆的发散思维与想象思维。为了创新,必须强调发散思维与想象思维,没有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就不会有任何创造性的萌芽和创造性的成果。可以说一切创造都起源于发散思维与想象思维。例如,我们在教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发散思维,想想自己小时候有没有与鲁迅类似的经历,有没有与鲁迅类似的体验。也可大胆想象,如果你是当时的鲁迅,你会怎样做?再如,我们教学《孤独之旅》时,我们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体会小主人公失学放鸭的经历,大胆想象小主人公今后的人生会怎样。当然,对于其他文学名著,我们仍然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与大胆想象。如教学《孔乙己》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联想到当今大学生中的“孔乙己”,他们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的现象。也可以大胆想象,孔乙己断腿之后会怎样。再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可让学生作假设性想象,如果遇到的是百万富翁的于勒,文章情节会怎样。通过这样的发散与想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自然就会培养起来。

二、实现教育创新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我在教学中,我们要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兴趣,把握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一些现有的学习资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他们的方法,终究会让综合性学习这门课程大放异彩。

1.激发学生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兴趣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关键,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一开始以民主的方式就开展什么活动、开展方法征求学生的意见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作用。例如,在开展《探索月球奥秘》活动时,课前我广泛征集学生意见,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的说进行一个有关月亮的诗词朗诵比赛,有的说举行月球奥秘常识抢答赛,有的说举行与月亮有关的歌曲汇演,最后综合多数人的建议把全班分成四组,分别是“说月亮故事组”、“唱月亮歌曲组”、“诵月亮诗词组”、“道月亮知识组”来开展活动。由于大多数学生看到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与学习方式来开展活动,所以他们都能兴致勃勃的参与活动之中,对“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为什么仍喜欢月亮文化”这一问题,学生的讨论很激烈,发言也很积极:有的说,月亮很皎洁,很美,人们都很喜欢;有的说《嫦娥奔月》的嫦娥很动人,人们都喜欢嫦娥,也就喜欢她的故事;有的说,月亮圆,代表团圆,我们都希望一家人团团圆圆,所以也就喜欢带给我们希望的月亮文化……虽然学生的发言不是很全面和成熟,但还是表现出他们对这一次活动有较浓的兴趣。

2.善于把握实践的机会

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善于把握实践的机会,因为实践是把课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践可以让学生既获得切实的感性知识,又可以系统地检验课本知识的真实性,把抽象的、主观的东西转化为形象的、客观的理解,所以我们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时,要“沟通”课堂内外,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这一综合学习课题时,因为它有三项活动可供选择,分别是“风流人物谁与争锋”、“丰功伟绩到处传扬”、“豪情满怀吟诵华章”,从三项活动看,都偏重于让学生从历史资料古文典藉中去寻找“千古风流人物”,通常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历史教材、历史故事中去寻找,到图书馆去检索,或是上网输入相关的关键词诸如“历史英雄或英雄故事”等进行搜索,可能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学生就能完成,而且也能达到“了解这些曾经在历史上建立功业,对中华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的效果。其实就目前中学生的知识储备来说,可能有的学生不查任何资料也能完成这项工作,但其实际意义不是很好或者可以说学生的热情不是很大,因此我决定另辟蹊径,从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出发,把调查对象略加修改,让学生亲自去实践,调查、打听我们本地的“风流人物及其故事或诗文”,并且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去探索、搜集。一是根据地名特点去寻访、探究;二是到地方文化档案馆去查找;三是采访地方文化专家或老人,打听有关传说或记载。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结果取得了许多令人感到意外的收获。比如有学生抄下了地方碑刻的名人诗句,丙洲籍同学的调查让全班同学更深入地了解了民族英雄——陈化成,这一实践、调查提高了他们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热情。

3.对现有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在培养学生识别语文课程资源的眼力,培养学生开发语文学习资源的能力,所以要调动学生留意并关注身边可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而农村中学有着农村特有的优势:优厚的自然、文化资源,富有浓郁气息的地方色彩,丰富多彩的乡土教材,学生对农村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这些都是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重要资源。例如:在进行《寻觅春天的踪迹》这一综合性活动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走进乡野,融入自然、关注自然、感悟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中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提升能力。

总之,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实施,作为新时代的下语文教师,我们要认真改变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模式,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让教学效果有着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献

关于月亮的成语范文7

1、使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孩子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理解“月亮属于每个人”的深刻含义。

3、掌握本课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热爱,发展学生的想像力。

4、练习采用查资料或询问的方式解决自读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所表达出的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感情。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即将来临,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关于月亮的民间传说、月球的知识等。今天我们一起谈谈对月亮产生过的奇妙想法,发生过的和月亮有关的故事好不好?

2、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贾平凹的文章《月迹》

[板书课题]

课件:月亮

二整体入手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全文。说一说月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全文,

思考:孩子们在那里寻到了月亮?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板书:

中堂竹窗帘儿里穿衣镜上

院子里沙滩上上湾下湾

3、小组交流。对照课文,看看自己说的是否合理,并且能概括说出来。

4、全班汇报。

三抓住特点感受美丽。

理清了顺序,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月亮的特点,从而感受月亮的美丽。

1、默读全文,想一想:作为一名讲解员,你将怎样把月亮介绍给大家?你喜欢月亮,为什么?你会向讲解员提出什么问题?请标记在书上。

2、放声自由朗读全文,特别要多读读自己喜欢的句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月亮的美丽。

3、讨论课后“思考?练习”

看图,读课文,孩子们在那里寻到了月亮?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吗?

4、全班汇报。

四、回到整体,扩展延伸。

老师小结:

本次讲解我们就进行到这儿,请各位讲解员回去后,查找一下有关月亮的相关资料,明天我们接着讲解。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了解月亮的特点。

二分组研讨总结观察方法。

按照空间位置变化的顺序

[板书]

中秋之夜“我们”在院子里听奶奶讲故事,盼望月亮出来。

“我们”盼望已久的月亮进了中堂,然后又匆匆走了。

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了进来”先后出现在

全班汇报。

这些变化其实是月亮的什么的结果?

三口头、习作练习。

1、把你知道的有关月亮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们。

2、选择自己喜欢的按一定的顺序和观察方法说一说,再写下来。

3、各组选派代表,和全班同学交流。

检查字词。

利用词语卡片认读,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说清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识记生字。

把你喜欢的描写月亮的词句摘抄下来。

老师小结

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1、2自然段。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二、指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写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三、学习第3段。(3-23)

这一段篇幅较长,我们把它分为

[板书]

望月、议月、寻月

月亮没了踪迹,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在奶奶的提示下,追出了屋子,追进了院子。看到了另一番情景:

奶奶的讲述勾起了孩子们对月亮上事务的无尽联想。

思考:孩子们在哪里寻找月亮?

葡萄叶瓷花盆爷爷锹刃

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吗?

四、再读课文,读中体会;每个人心里的月亮其实就是每个人心里对月亮充满的喜爱之情。

五、布置作业:

读课文,预习课文后半部

第四课时

一、复习学法,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前半部,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24-29)

1、请一个学生读一读课文。

思考;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吗?

[板书]

大家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了

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在去找吧

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月亮是我们要的

月亮是个好

月亮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那月亮不是我们印在天上的印章吗?

三、小结谈话:

孩子们在院子外的小河边,看到了映照在沙滩上、下湾里的月光。当孩子从彼此的眼睛里看到小小月亮时,他们突然明白了:“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四、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只要有一颗追求美好的心,不但能拥有美丽的月亮,而且能拥有美好的整个世界。

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各自的体会。

五、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关于月亮的成语范文8

关键词: 儿童诗 童心 情感 想象 语言

儿童诗如自然的清风和细雨融进孩子的世界,滋润着孩子的心灵,传递着无限的快乐。儿童诗富有魅力,因为它来自于最纯真的一颗心,一首诗就是一个最美丽的梦想。儿童诗是从童心里流淌出来的,抒写童心是其艺术品性的核心。童心指孩童般纯真之心。明代李贽《童心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1]儿童诗表现儿童的情感、性灵和体验,是以儿童为本位的、体现儿童心理和意识的诗。儿童诗具有独特的艺术品性,儿童诗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儿童诗是童心的诗意传达,解读儿童诗的关键就是体验童心。

一、感受单纯的儿童情感

诗歌是以抒写情怀为主要内容的,儿童诗则抒写儿童眼中的世界,表现儿童的内心体验。成长中的儿童有着活泼的天性,心灵总是比较纯真,比较率朴,比较明朗的。儿童诗善于抒写儿童的独特的思想情感,这种情感不仅能使儿童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而且能把成人读者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儿时的梦。

如获得“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的作品《十四岁,蓝色的港湾》(膝毓旭)写出这一特殊年龄段儿童独有的感受,情感抒发得自然、贴切、生动、有趣。其中有这样的诗句:“要说男孩子勇敢真是勇敢,就是枪子飞来也不眨眼;要说女孩胆小真够胆小,看见豆虫一蹦老远。希望多有几个叹号,叫大人们都刮目相看,可脑子里问号总也拉不直,古怪的问题常让老师为难……”诗人于幽默风趣的描写中,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宣泄出来,使人感到这就是活泼快乐的儿童所具有的,盎然的儿童情感溢于言表。[2]

二、体味特有的儿童情趣

金波在谈儿童诗的写作时曾指出:“要给儿童的思想感情穿上一件色彩绚丽的衣裳。”强调儿童诗必须有儿童情趣。[3]儿童情趣就是作品给儿童带来的美感。儿童情趣与儿童独特的审美心理相吻合,或者说儿童情趣来自儿童独特的审美心理。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好动,认识事物直观形象,儿童诗要写得生动形象,活泼幽默,有趣味性,给儿童以美感,能引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只有富有儿童情趣的儿童诗,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才能长久地贮存在孩子的记忆中,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记。

优秀的儿童诗诗人总是适时地表现儿童的天真、活泼、敏捷和任,总是以乐观积极的笔调托起童心和童趣。冰心在《寄小读者》中写道:“因为我若不是在童心来复的一刹那间拿起笔来,我绝不敢以成人烦杂之心,来写这通讯。”她的儿童诗《雨后》:“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描绘了孩童雨后水中嬉戏情景,充满童真童趣。诗人含着一颗纯真的童心去发现儿童生活中闪光的场面,把雨后玩水的场景写得活泼有趣,表达出了儿童的情感和愿望、喜悦和欢乐,充满童稚的兴味。

三、欣赏丰富的儿童想象

想象是诗歌的艺术特征,不仅为孩子们所喜爱,而且可以引导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儿童诗是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儿童对话。

谢采筏的《海带》:“我真想见见海的女儿,/但每次都没找着,/今天总算不坏,捞到了她的飘带。”作者以无限深情的笔触写出对“海的女儿”的思慕。独到之处在于奇巧的想象:通过海带――“海的女儿”的飘带的优美联想,创造出一个空灵美的“意象”。

邵燕祥的儿童诗《小童话》:“在云彩的南面,/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树叶说:我们想/像花一样开放。/有一群花朵说:我们想/像鸟一样飞翔。/有一群孔雀说:我们想/像树一样成长。……”诗歌开头就把儿童从现实引发到想象中的“遥远的地方”,并在想象中完成“叶子花”、“小蝴蝶”、“孔雀杉”这些美丽形象的再创造,展开丰富的遐思。然而诗人的用意不仅仅在于此,而是继续和孩子一同展开想象的翅膀,由物及人感悟出诗意之所在。“遥远的地方”是“傣家的村寨”,“那花朵,蝴蝶和孔雀杉/都变成小姑娘”,从想象的世界再回到现实,而这现实中傣家小姑娘的美丽形象仍然需要小读者进一步联想,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

四、咀嚼天真形象的儿童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要求更集中、更凝练地反映生活,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力求表现出“语言的音乐”。儿童不喜欢过于深奥、散漫、冗长的诗句,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是生动浅显、朴素明快、朗朗上口的诗。儿童诗的语言是诗美和童心的反映。儿童诗的语言是诗的,也是儿童的。儿童诗要用儿童本真的语言表达,用儿童喜爱的方式表达,才更易使儿童们接受和喜爱。

高洪波的儿童诗《笑》:“可是我知道,/你们怕变小,/变小了,/要考试,做作业,背课文/有那么多的烦恼/所以,你们不愿笑!//我想不笑/可又做不到。/有烦恼,也要笑/因此,我总长不高。”这样的儿童诗,语言平易、朴实、口语化,非常贴近当代社会独生子女的心态。

儿童诗《月亮》:“每一棵树梢,/挂一个月亮。/小鸟说:‘月亮和我好。’//每一湾池塘,/漂一个月亮。/青蛙说:‘月亮和我好。’//每一个脸盆,/盛一个月亮。/宝宝说:‘月亮和我好。’”富有很浓的儿童气息,把自然界的生物都拟人化了。这首诗的语言很有特色,树梢上“挂”一个月亮,池塘里“漂”着月亮的倒影,脸盆里“盛”着月亮的倒影,小鸟、青蛙、宝宝便觉得月亮来到了身边,跟月亮好。诗中选用了贴切的动词来表现各种事物与月亮的自然关系,使画面充满了“动感”。每段首句用了一定的量词来限定形象,对引导儿童学习量词十分有用。重复性的句式更加便于儿童记忆和创编。

儿童诗讲求感情真挚,讲求情趣,讲求丰富的想象,讲求修辞炼句,它直接抒写儿童的内心情感,表达儿童的主观情绪,是童心的再现,是充满童趣的诗的意境。徜徉在儿童诗的海洋里,浸润在纯真无邪的童心里,必将收获一份抚慰精神世界的温暖和幸福。

参考文献:

[1]张辉.论冰心儿童文学创作的童心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11.

关于月亮的成语范文9

2. 清风带去我的祝福,明月捎走我的问候,送你一丝风儿,赠你一缕月儿,风月无边,人间有情,中秋快乐!

3. 今夜明月圆,家家人团圆,幸福好因缘,快乐朋友缘,甜蜜爱情缘,愿你日日花好月圆,中秋更是幸福团圆!

4. 月是中秋分外明,我把问候遥相寄;皓月当空洒清辉,中秋良宵念挚心;祝愿佳节多好运,月圆人圆事事圆!

5. 明月,高高挂天边;思念,慢慢积成山;回忆,幕幕显眼前;渴望,年年你我圆。祝你中秋节快乐!

6. 今秋又是月圆时,清风只影度中秋,思念佳人千里外,明月传情表我心。祝你中秋节快乐,人月两圆!

7.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送你一个月饼,无限的思念和祝福尽在其中,中秋节愉快!

8. 月是中秋分外明,我把问候遥相寄;皓月当空洒清辉,中秋良宵念挚心;祝愿佳节多好运,月圆人圆事事圆!

9. 用浪漫做皮;用温馨做馅;幸福做蛋王;懂得品味的人不需要多,只有你一个!关于中秋节的祝福语

10. 朋友,不管你现在身处何方,今晚一定要看看那被你遗忘已久的月亮,许个愿吧很可能就会实现!中秋快乐!

11. 千里试问平安否?且把思念遥相寄。绵绵爱意与关怀,浓浓情意与祝福,中秋快乐!

12. 我将你的手机号告诉了个陌生人,他叫月老,他会在中秋月圆夜帮我告诉你:我心思你,我心念你,祝你中秋快乐

13. 明月本无价,高山皆有情。愿你的生活就像这十五的月亮一样,圆圆满满!20xx年中秋节祝福语大全

14. 又是一年月圆夜,月下为你许三愿:一好似月儿圆,二愿日子更比月饼甜心甘情愿,三愿美貌犹如月中仙。

15. 月亮圆、胃、家庭、的钱包是圆的。祝节日快乐,家庭团聚的时候,快乐!不要错过我,嘿嘿! !

16. 爱是阴虚,有些人说再见。希望从今天起,月亮是圆的,你永远都是快乐的!祝你中秋节快乐!

17. 发送香甜的月饼,连同一颗祝福的心……祝你过得每一天都像十五的月亮一样圆满成功!

18. 祝福中秋佳节快乐,月圆人圆事事圆,愿你每一天都像十五的月亮一样的成功,

19. 祝您一切圆满美好!

20. 15月亮绕圈时,我看到月亮和那只狗。不溜狗狗,假的假神的电话。祝中节快乐。

关于月亮的成语范文10

【关键词】模糊词;唐诗;月亮;修饰

一、引言

自然界的物体,可能没有哪一个像“月亮”这样能够渗透并影响到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

自从有了人类,月亮,这个地球唯一的卫星,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其高悬夜空,或升或降、或缺或圆、或阴或晴的周期变化,深深吸引了人类。

对月的崇拜,便有了“嫦娥奔月”、“常羲生月”、“天狗食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唐明皇游月宫”等的中国神话传说。

对月的向往和憧憬,便有了人类欲上九天亲月、揽月的强烈愿望,便有了我国明朝的“万户飞天”,便有了前苏联的“月球9号”、美国的“阿波罗”、欧洲航天局的“智能1号”、日本的“月亮女神”、中国的“嫦娥工程”等飞月、奔月、登月、探月的实践壮举。

对月的认识,便有了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鬼节)、下元节、观潮节、花朝节、七夕节、中秋节等与月有关的民间节日。

对月的喜爱、赞扬和歌颂,便有了冰轮、冰镜、嫦娥、婵娟、妲蛾、丹桂、娥影、娥灵、方晖、飞镜、悬钩、桂魄、皓彩、晖素、金蟾、银阕、幽阳、月魄等不胜枚举的月亮别称与美称;便有了二月兰、六月雪、九月菊、月月红、月月菊、月见草、月季、月桂等植物花卉的芳名;便有了北京的月坛、承德避暑山庄的月色江声殿、湖南道县的月岩、广西桂林的月牙山、甘肃敦煌的月牙泉等名胜风景的雅号;便有了月饼、月亭、月台等名称。

对月的怀念、依恋和寄托,使月亮成为自然物中最突出的描写对象,与月亮相关的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可谓浩若烟海,而其中李白的《静夜思》《月下小酌》、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张继的《枫桥夜泊》、苏轼的《水调歌头》等作品脍炙人口,成为千古绝唱。

毋庸置疑,在我国,“月亮”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笔者仅就《唐诗一百首》中对月亮的模糊词修饰现象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二、模糊词简述

1965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控制论专家查德(L.A.Zadeh)发表了著名的论文《模糊集合》,最早提出了“模糊”的概念和理论。此后,模糊理论便逐渐渗入到人工智能、生物学、医学、经济学、地理学、社会性、心理学、语言学、符号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至今,模糊理论在语言学上得到了较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所谓模糊词“指的是那些外延界限不确切,具有游移性的词。”以往,也许过于注重强调语言和文字的准确性、精确性,从而忽略了自然语言及文字中大量存在、俯拾皆是的模糊词。毫无疑问,语言学正因为有了精确性和模糊性,才使人类对世界有了全面立体丰满的感知、认识、表达和描绘。

模糊词从意义上可分为:名词性模糊词(如“朋友”“过去”“古代”“窗前”)、形容词性模糊词(如“快”“大”“雪白”“好”“坏”)、动词性模糊词(如“抓”“拿”“爱”“恨”)、数词性模糊词(如“二三个”“七八个”)、量词性模糊词(如“些”“点”“堆”)、副词性模糊词(如“微”“几乎”“十分”“偶尔”“经常”)。

模糊词从结构上可分为:下无明确界标,上有确定界限模糊词(如“热水”“老年”“高个子”);上无明确界标,下有确定界限模糊词(如“冷水”“婴儿”“矮个子”);上下均无明确界标模糊词(如“温水”“中年”“中等个”)。

三、《唐诗一百首》中对月亮描述的总体概况

《唐诗一百首》含有月亮的诗共40首;“月”字共80字,确指月亮的有70字/词;诗名含有月亮的有5首(《春江花月夜》、《把酒问月》、《月下独酌》、《月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一首诗中提及月亮最多的当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全诗共36句,16处有月亮,几近一半;修饰月亮频率较高的字主要有“明”(14个)、“落”(5个)、“夜”(5个)。

无修饰的月亮有10处,如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月下独酌)。

四、《唐诗一百首》中对月亮的模糊词修饰

《唐诗一百首》含有模糊词修饰月亮的诗共32首,模糊词修饰的“月亮”共61处(其中模糊名词27个、模糊形容词22个、模糊动词10个、模糊副词2个)。浅析如下:

1.模糊名词

①时间模糊

宏观时间。常用泛指时间的词有“时光”、“时节”、“日月”、“年月”、“年华”、“年岁”、“岁月”等,系典型的模糊词。李颀的“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送魏万之京)、白居易的“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长恨歌)句中的 “岁月”“日月”,不再指月亮,已经延伸转化为大时间的概念了。

过去时间。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李贺的“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金铜仙人辞汉歌)、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句中的“月”均指过去的月亮,分别以“古时”“汉”“旧时”等模糊词进行了修饰。

现在时间。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把酒问月)句中的“今月”的“今”系模糊词,意为“现在”“当今”。

关于月亮的成语范文11

关键词:意象 月亮 思乡

一、引言

意象论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一直是中国诗学、文学和文艺理论研究的热门课题。近些年来,意象论也是古诗英译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意象作为诗歌意境中的基本元素,是构成其肌体的细胞,是古诗审美形象的外在物化。近来,翻译界逐渐重视意象的翻译问题,此举对于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研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静夜思》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千古名作,诗中的“月亮”寄托了诗人对故土无限的思念之情,如何传神地翻译“月亮”,做到既保留中国文化,又传达出古诗的意象美,是诗歌翻译者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试从意象角度来评析《静夜思》中“月亮”的英译。

二、意象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换言之,“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是一种借物抒情。当诗人有了一个想法,就会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物象呈现出来,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说:“用你的想象套上人间的这辆大马车去飞奔。”意象不是神秘的东西,是诗人头脑中灵动一瞬间的想法,读者通过作品读出其中的意象之美感,也就是“审美刺激”。

意象是中国古典文论和美学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主观情感和外在物象的结合。《周易》中可见意象作为哲学范畴的雏形而出现,到了汉代,意象则作为审美概念出现,而后,陆机在《文赋》篇中提出“隐”“曲”“喻巧”的用法,拓展了意象的内涵。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在《文心雕龙》的《神思》篇中谈到,“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绎)辞;然后使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具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尤端。”指出了意象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意”和“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也是中国诗学所重视的内容。谢榛称“景乃诗之媒”;王夫之说“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直至王国维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意象在西方诗歌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英美意象派所提倡的Image(意象)指的是运用想象、幻想、比喻构成各种具体感知的意象,倡导把自己的情感渗透到意象中并通过意象暗示给读者,这也恰恰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庞德说,意象是智力和情感在时间上的瞬间复合体。这表明,西方人眼中的image(意象)类似于中国传统文论中的意象,也是客观事物与主观感情的统一体。

三、“月亮”意象

诗歌是凭借意象说话的,诗歌的语言也是意象的语言。意象在诗歌艺术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作为意象物质外壳的语言形象对于诗歌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由此,陈植锷在《诗歌意象论》中谈到,“一首诗歌艺术性的高低,取决于语言意象化的程度如何。”月亮作为一种古往今来人们所熟悉的自然景物,常常通过人们感官上的微妙变化,升华为一种特定的情绪,直至成为某种意象,从而诠释、实现“言外之意”的深层内涵。

《静夜思》是借明月抒发思乡之情的千古佳作。比起李白的同类作品,显得别具匠心:诗人将月亮与自己对故土的怀念之情有机结合,借明月抒发对故乡的眷恋,创造了“思乡的明月”。这是李白的首创,开创了全新的“月象”。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意(作者主观的情意)与境(客观的物境)的交融分为“移情入境、体贴物境、物我情融及情随境生”三种形式。所谓“情随境生”,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解释到:“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换言之,诗人起初并没有自觉的情意念,当他在生活中遇到某种物境,忽然有所感怀,于是便借物抒情,达到意和境的交融。由此而看,李白的《静夜思》是即景之作的代表,它的意境交融形式属于“情随境生”。

以下是《静夜思》的英文译本,为了节省篇幅,我们仅评析诗中有“月亮”的译文。

(1)I descry bright moonlight in front of my bed.

I suspect it to be hoary frost on the floor.

――徐忠杰译

(2)I saw the moonlight before my couch,

And wondered if it were not the frost on the ground.

――TR.S.Obata译

(3)In front of my bed the moonlight is very bright.

I wonder if that can be frost on the floor?

――Tr.Amy Lowell译

(4)So bright a gleam on the foot of my bed――

Could there have been a frost already?

――Tr.Witter Bynner译

(5)I wake, and moonbeams play around my bed,

Glittering like hoar-frost to my wandering eyes;

――Tr.Herbert A.Giles译

(6)Athwart the bed

I watch the moonbeams cast a trail

――Tr.L.Cranmer-Byng译

(7)Seeing the moon before my couch so bright,

I thought hoar frost had fallen from the night.

――Tr.W.J.B.Fletcher译

(8)Abed, I see a silver light,

I wonder if it's frost aground.

――许渊冲译

(9)A splash of white on my bedroom floor.Hoarfrost?

I raise my eyes to the moon, the same noon.

――翁显良译

纵观《静夜思》中有关“月亮”的译文,我们发现大多数译者都忠实于原文,将“月亮”翻译成“moonlight,gleam,moonbeams,moon”,如译文例(1)~(7)。只有许渊冲和翁显良两位先生对原诗中最重要的意象――“月亮”进行了再创造,将它翻译成“a silver light”和“a splash of white”。

清冷的秋夜,寂寥的庭院,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独居异乡的李白抬头望见那同照故乡的明月,随即产生无限遐想,想到了家里的亲人,想到了故乡的一切。李白由望月到思乡,完成了诗歌构思的初始阶段──意境交融过程。译者也正是抓住诗人当时的心里,将月亮译成“a silver light”。月亮同银子本无联系,但从颜色角度看,两者还是具有相似之处,恰如银子般颜色的月光,写出了月光的冰冷苍凉,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让人顿觉悲从心来,开始无尽地想念起自己的故乡。

类似地,在翁显良先生的译文中,“月亮”被译成“a splash of white”,这是从液体的角度来描写月光,寂静的夜晚,月光如同流水般洒在诗人的房间内,这儿的水既可表示月光之色,又可显示月光的流动感。下雨的时候,人们的情绪往往是伤感忧愁的,译者在此别具匠心地将月光和水联系在一起,也是为了凸显诗人李白在寂静夜晚看到月光如流水般洒在房间时,那种因空寂冰冷的环境而产生的孤独感,继而引发悲凉的思乡情绪,同样突出月光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

翻译的重点应该放在移植诗歌精髓或诗种上,放在移植意象、创造意境上。译者要首先移情入境,融入原诗所创造的意境之中,进而在对象(意象)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对其在目的语中重新构思,进行再创造。然后采用突出(foreground)渲染或转换添加等手法,在译诗中突出中心意象。中国诗歌评论中有“诗眼”一说。“诗眼”是一句诗或整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或一个词,是诗歌的点睛之笔,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诗句。在诗歌翻译中,抓住原诗中的意象,对它进行加工创造,是其在译文中变得传神突出,成为整首诗的关键词句,是每位诗歌翻译者应有的追求。

四、结语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象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解读意象则是在解读心灵,解读情感,是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扩展作品的情境,从中领会和捕捉作品中更深远的东西。读诗不仅要读其语言本身,而且要透过语言的表象,读出它背后所蕴涵的深意。“诗在言外”,译者应准确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再现原诗的意象美。

参考文献:

[1]林玉鹏.移植诗种――论意象是诗歌翻译的灵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2]罗竹风.现代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

[3]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关于月亮的成语范文12

笔者所谓的“横向勾联法”是将初中汉语知识中的词类、合成词的结构、短语结构和句子(单句)结构的一般情形····作横向勾联,比较异同,让学生触类旁通。实践证明,运用此法教汉语知识,适合于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及其认识能力,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并列式合成词的勾联①朋友(名词,两同义语素并列)亲朋好友(名词短语,两“定+名”结构并列)他有一个好朋友。(句子,名词“朋友”作宾语)

②观察(动词,两同义语素并列)察颜观色(动词短语,两“动+名”结构并列)他在观察动静。(句子,动词“观察”作谓语)

③是非(名词,两反义语素构成)招是搬非(动词短语,两“动+名”结构并列)我们要分清是非。(句子,名词“是非”作宾语)

④买卖(名词,两反义语素构成)买与卖(动词短语,两动词并列)正午后一点的时候,他又拉上个买卖。(句子,名词“买卖”作宾语)

例③中名词“是非”与动词短语“招是搬非”的勾联,以及例④中名词“买卖”与动词短语“买与卖”的勾联,求结构之同,存类别之异。

二、偏正式合成词的勾联⑤红旗(名词,前偏后正)红色的旗帜(名词短语,“定+名”结构)红旗高高地飘扬。(句子,名词“红旗”作主语)

⑥雪白(形容词,前偏后正)像雪一样白(形容词短语,“状+形”结构)四周是雪白的墙壁。(句子,形容词“雪白”作定语)

偏正式合成词中,特殊的如“火车”、“白菜”之类,虽不能勾联出“火之车”、“白色之菜”式的短语,但依照⑤⑥的思路,是不难理解其为偏正式结构的。

三、支配式合成词的勾联⑦管家(名词,支配式)管理家务(动词短语,“动+名”结构)这应该是管家的职责。(句子,句词“管家”作定语)

⑧签名(动词,支配式)签署姓名(动词短语,“动+名”结构)他没有签名。(句子,动词“签名”作谓语)

例⑦“管家”和“管理家务”的勾联,正好求结构之同,存类别之异;而⑦⑧的类比,又说明,结构相同的词并不一定词性相同,前面①与②⑤⑥也可说明这一点。

四、陈述式合成词的勾联⑨地震(名词,陈述式)大地震动(主谓短语)地震发生了。(句子,名词“地震”作主语)

⑩月亮(名词,陈述式)月儿明亮(主谓短语)天边升起了月亮。(句子,名词“月亮”作宾语)

⑨⑩将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渗透到词、短语、句子之中,举了这个“一”,反“三”也就不难了。

五、补充式合成词的勾联提高(动词,补充式)提得高(动词短语,“动+补”结构)这样就提高了工作效率。(句子,动词“提高”作谓语)说明(动词,补充式)说得明白(动词短语,“动+补”结构)这是要说明的问题。(句子,动词“说明”作定语)

以上仅就合成词的几种基本形式,以构词方式和词性为端点,勾联起短语和句子。这样,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将语素与合成词之关系、词与短语之关系、词与短语和句子之关系作横向联系,便于学生形成系统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