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花木兰观后感

花木兰观后感

时间:2023-05-29 18:17:05

花木兰观后感范文1

抄到木兰从军处,惊叹古女爱国心。

同行将士痴呆劲,十二春秋难识人。

待到还我女儿貌,吓傻将军手下兵。

壮哉中华好儿女,爱国传统代继承。

关于花木兰的故事,华人世界妇孺皆知;花木兰的影视作品,不断改变不断演绎。从赵薇真人版本花木兰开拍到即将27号全球上映,风风雨雨,争议不断。

可当电影拉开帷幕,一切都平息了,都安静了。让电影说话,让观影的心说话。

电影花木兰从小村庄开场,父女之间针对“喝酒喝药”展开了智慧的碰撞,埋下了父亲体弱多病的伏笔,病在父亲疼在女儿心,代父从军便显得顺理成章。

影片刚开始就呈现出流畅的故事叙述风格,仅仅几十分钟,就交代了花木兰无奈离家、入军遇故人、与文泰相遇被识破女儿身却又相知、英勇杀敌巧有计谋等等情节,镜头切换自然,画面温馨却又透着少许悲凉——战争是残酷的,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的。

电影的后半段,增加了戏剧的冲突性同时更多着墨于人物的挣扎和成长。花木兰从抗拒战争到披荆斩棘,最后成为有勇有谋的将军,不料同僚妒忌,陷入危机;文泰从克制情感到装死奉献,之后为了拯救军队,交代真实身份,自动被俘;柔然的矛盾冲突…魏国的进退两难…重重情节柔和在一起,最后成功杀敌,却赔了两个人的感情,结尾淡然拥抱,引人深思。WWW.133229.CoM

电影的画面风格一致,柔美悠长后半部分呈现少许悲凉;故事虽有瑕疵但也总体讲述流畅,让人投入;但由于长度关系,剪切有点失调,有些铺垫做得不够,有点唐突;有些节奏缓慢,形成反差,但又不至于影响观感。着墨的几个细节处动人异常,音乐搭衬十分到位,让人情到深处不禁落泪。

演员方面,几乎没有遗憾。“九折”的“恶霸”形神兼备,提供了很多笑声;小房子的小虎,善解人意,单纯平和,一口清晰的taiwanguo语倒也可爱至极;胡军大叔适合任何粗犷的角色,基本完成演出任务;文泰深情款款,一向是陈坤的拿手好戏,“毒龙”过后的深情呼唤,战后初见女儿装的惊喜和无奈…陈坤都演绎的轻松自如,和赵薇气场吻合,让人信服。

影片中最让人惊喜的,无疑是花木兰——赵薇。赵薇一向是好戏之人,从小荧屏发光,到大屏幕发热,是挑战是锻炼,也是一种追求和坚持。这一次,可以说赵薇找到了最佳释放出口,来了一个集体大爆发。

不管是从军前的少女,还是初入军营的无知士兵;不管是逃避战争的胆小“男人”,还是意气风发在戈壁上鼓励部下的将军;赵薇通过从矫健的打斗、骑马身姿,充满了青涩、关爱、英勇、无奈、伤悲等等因素的眼神,让人忘记演员本身,全情投入,和这个平凡却又伟大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虽然电影里少不了冲锋陷阵的镜头,但同时对于人物的心理刻画也有不少。赵薇层层递进,全情投入,不断丰富角色。随着剧情的发展,“花木兰”这个人物在赵薇的演绎下更显立体,让故事更加具备可信度。从另一方面来说,这部电影是“戏不够,演员来凑”,演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剧情的少许遗憾,拯救了某些硬伤,赵薇在这方面功不可没,具备驾驭大片的能力和气场。

花木兰观后感范文2

根据中国故事改编的动画片《花木兰》,不仅看到了爱国爱家的闪光点,还挖掘出了属于花木兰自己的心路历程,就是如何找到真实的自己,如何开发潜藏的能量。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电影《花木兰》观后感,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电影《花木兰》观后感1

是谁,在那个刀光剑影的年代,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替父充军;是谁,在外数十载,忠心报国,无奈只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谁,在多少个无眠之夜,呓呓梦语,想着,念着远方的亲人。她就是那个不惧生死,不顾情长,一个不平凡的女子—花木兰。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是什么,让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如此,如此这般地虚度年华!她那时本是处于一个如花的年代,她却假扮男装,代父从军,保家卫国。可是大家别忘了,她是一个女子,她其实是不用去经历那些打打杀杀、血肉横飞的,古代女子应该在家里绣绣花、弹弹小曲儿之类的。可为了自己年迈的父亲,她牺牲了自己的幸福。明知道可能辞别后,再无期相见,却还是踏上了那条布满荆棘的路。

我仿佛还能依稀看见花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姿飒爽,听见战场上一声声响彻云霄的怒吼,豪气冲天,惨叫声此起彼伏!那血肉模糊,见证了一个女英雄的出处,巾帼斗须眉,谁说女子不如男?战后,血染沙场,铁甲战袍上沾满了鲜血,此刻,她终于胜利了。

凯旋归来,高高在上的皇帝正坐在明堂内。皇帝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无欲无求,她只愿得一匹千里马,快马加鞭地速速回家。回到家后,脱下束缚她已久的战袍。梳理打扮一番。同行的伙伴们都感到十分惊讶,这么多年,他们竟不知木兰是一个女子!终于回到了从前那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日子。从此,木兰又可以穿上美丽的裙装,变成一个黄花姑娘。那朝思暮想的身影不在是梦想,那时活生生是人啊!终于可以不再听那黄河流水鸣溅溅,取而代之的是那一声声和蔼、温馨的话语。

“花木兰”这个名词,这个人,以及她的事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人们心中!也许在多少个年后的今天,还会有人用花木兰的事例来教育女儿,谁说女子不如男!要做就应该做一个坚如磐石,韧如柳丝的女子!

电影《花木兰》观后感2

中国文化被别人搬上银幕,亲切,多少也有点别扭。根据中国故事改编的动画片《花木兰》,不仅看到了爱国爱家的闪光点,还挖掘出了属于花木兰自己的心路历程,就是如何找到真实的自己,如何开发潜藏的能量。影片采用了大量写意式的水墨画作为背景。山水,花草,庭院,田野。色彩并不是迪士尼通常的那种浓重,而是完全模仿了水墨画中的清淡。

当花木兰发现自己永远不可能做一个完美的贤妻良母时,外人否定她,认为她不能为家人争光;家人则鼓励她,希望她努力改变。是快乐地做自己?还是沮丧地迎合他人?可汗大规模的征兵,不得不让木兰做出了代父从军的决定。

军营的生活并不好过。每天从早到晚的耐力训练,让木兰有些跟不上他人的脚步。但她从未放弃,还是相信,生活虽不美好,但也不是太糟糕。

战场上,靠的不仅仅是力气,有时候也得靠智慧。木兰制造的雪崩,使军队胜利。当然,《花木兰》中的木须,也是功臣之一。在人生的过程中,每个人总是不断地在寻求自身的价值,这并不代表我们活在他人的眼光和掌声之中,而是对自身的一种自我肯定。当木兰都承认了自己其实只不过是假冒的时,她便接近了真实,因为她最终成就了最真实的自己。

终于,她为之努力,又发挥潜能的转折点出现了,替父从军、击败匈奴使她成了全民女英雄。

就像木须所说:“那是因为头盔太脏了,我给你擦擦干净。”也许再擦擦,我们就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发现自己的美与善良以及勇气。在故事中能令人处处得到启发。人,只有在发挥所长时,才能散发出强大的光芒。含苞待放的花朵,也有属于它的春天。

电影《花木兰》观后感3

这天,我们看了一场电影——《花木兰》。

最后一节课是晚自习,一个长达一个小时的一个语文课,但这节课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丰富有趣的。在学校看电影的经历,再一次发生了,这感觉好极了。

小时,我就能随口背出“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电影花木兰跟学过的这首诗并不太相像,但也无妨,最终都衬托出花木兰的英勇。看到这个电影,我脑海中浮现出“谁说女子不如儿男?”,“巾帼不让须眉”这类的话。

电影中添加了很多新的元素---木兰家的祖先显灵和小龙木须,小蟋蟀。他们的加入自是好的,让传统的情节发生了改变,故事更是一波三折,丰富了内容。切合我们发挥无限的想像力,突出主要人物。木兰的小马阿汗,它是一匹多么通人性的马啊!当然,这些动物的加入也大大增强了影片中的趣味性。

当然,我还不忘说这篇影片的中国元素。其实,我认为最具有我们中华文化元素的是影片的主人公---花木兰。花木兰所穿的衣服,她的行为举止这也是中国元素。最明显的,当属那古代的建筑以及古代庆祝的方式,如:舞龙舞狮。

这部影片让很多人认为影片中的木兰很吸引人,也许是因为她有时做事也会出错,也生活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年代,这让人觉得她是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的人,很真实。看完这部影片,我更对花木兰这一形象而歌颂。我并不知道是不是有这么的一个人,但是,她的精神却会被我们传承下去。你的执着,你的忍耐,你的不屈,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电影《花木兰》观后感4

我们观看了一部动画片,名字叫《花木兰》。

花木兰从小就知道孝敬自己的父母,知恩图报,知道自己的父亲年老体弱,如果去参军的话就不可能再回来了。于是她不顾自己是个女孩子,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想想我们现在个个都是独身子女,不愁吃、不愁穿,就像生长在蜜罐子里一样。认为现在的一切都是父母应该为我们做的,根本感受不到这是父母对自己的爱。因此也就谈不上去感恩了。

记得有一次,妈妈买了一只烤鸡回来,等到晚上吃饭的'时候,我发现最爱吃的鸡翅膀不见了,于是就不高兴了,向妈妈发起了脾气:“妈妈,你为什么你偷偷把鸡翅膀吃了,不留给我?”妈妈反问道:“为什么好吃的东西非要留给你先吃呢?孔融三岁就知道让梨,你都已经上学了,怎么还不懂这个道理呢?”妈妈的话让我哑口无言,想想自从上学以来,老师就一直教育我们要学会感恩,顿时感到羞愧万分,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从此以后,我就会有意识地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减轻他们的负担。比如吃完饭后收拾餐桌,自己的碗筷自己洗;有空的时候帮助妈妈理菜;父母累的时候帮他们捶背。这些事情虽然帮不上父母多大的忙,但是能让父母感受到了我的心意,他们都说我长大了,变得懂事了。

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匈奴人打了败仗以后悄悄地混进城,把皇帝抓了起来,机智勇敢的花木兰与战友们齐心协力,解救了皇帝,同时也赶跑了匈奴人。我觉得花木兰真的好勇敢,面对凶狠的敌人,一点儿也不害怕,反而显得非常镇定。想想自己要是在平时生活中遇到了歹徒或者小偷,准会害怕得要命,躲得远远的。再看看那些不顾个人安危,见义勇为的人,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电影《花木兰》观后感5

这个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观看了电影《花木兰》,看了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花木兰是北魏的一个女孩,那时北方柔然部落南犯,到中原抢劫。北魏皇帝下令从每户人家中抽一名男丁充军,花木兰家里只有父亲一个男丁,为了不让年老多病的父亲上战场,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战场上,花木兰隐瞒身份和男兵一起出生入死,她不仅勇敢,而且肯动脑筋,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好士兵,花木兰屡建奇功。后来,在一次战斗中受伤,人们才发现原来花木兰是女孩子……

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这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奇女子到现在都为人们所称颂。谁说“女子不如男”?花木的故事告诉了世人:巾帼不让须眉。

中国女性的吃苦耐劳是世界闻名的,但是她们的英雄事迹却很少为世人所知。古有巾帼英雄穆桂英、梁红玉、冯婉贞、秋瑾等,今有爱岗敬业、清正廉洁、公而忘私的任长霞、为人生注入真爱的朴今淑。在国难当头时,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指挥千军万马,驰骋在刀光剑影的疆场,勇气可钦可敬,事迹可歌可泣。正如近代革命志士、巾帼英雄秋瑾诗中所说的“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在和平年代,她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一曲曲巾帼英雄的赞歌。我常钦佩花木兰,钦佩她遇到困难时毫不退缩勇敢面对的精神。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困难,我们应该向花木兰学习,克服困难,不气馁、不放弃。长大以后也要向花木兰一样孝顺父母,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人。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

花木兰观后感范文3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当这一形象被拍成电影搬上了电影院的大荧幕,大家又会有怎样的感想呢?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假期观花木兰有感心得范文,欢迎大家参阅。

假期观花木兰有感心得范文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花木兰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又经历了什么故事呢?我带着这些疑问去看了电影《花木兰》。

一到“电影院”,当投影仪一打开,立马就有了电影院的氛围。这个微型电影院还包括用票换爆米花的过程呢,我感觉非常有趣!

看完这部电影,我之前的疑惑全都消除了。《花木兰》讲述花木兰替父从军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趣事。比如木须把单于的鸟变成“蒙古烤肉”;士兵们个个扮成宫中妃子,偷袭守门的匈奴士兵而去救皇帝。其中,花木兰他们打败单于,让他和礼花一起冲上天空,“砰”的一声爆炸成漂亮的礼花,那一幕最精彩,让我印象深刻。还有一些镜头也让我很惊讶,比如匈奴骑兵被大雪掩埋后,最后竟然能安然无恙地从雪堆里爬出来。

花木兰很勇敢,她一个女孩子敢独闯军营,挥刀杀敌。为了让年迈的父亲不去打仗,她自己挺身而出,替父从军,这说明花木兰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而且,她非常机智,敢于面对困难,化解各种难题。花木兰是我们女孩子学习的榜样。

假期观花木兰有感心得范文2中国文化被别人搬上银幕,亲切,多少也有点别扭。根据中国故事改编的动画片《花木兰》,不仅看到了爱国爱家的闪光点,还挖掘出了属于花木兰自己的心路历程,就是如何找到真实的自己,如何开发潜藏的能量。影片采用了大量写意式的水墨画作为背景。山水,花草,庭院,田野。色彩并不是迪士尼通常的那种浓重,而是完全模仿了水墨画中的清淡。

当花木兰发现自己永远不可能做一个完美的贤妻良母时,外人否定她,认为她不能为家人争光;家人则鼓励她,希望她努力改变。是快乐地做自己?还是沮丧地迎合他人?可汗大规模的征兵,不得不让木兰做出了代父从军的决定。

军营的生活并不好过。每天从早到晚的耐力训练,让木兰有些跟不上他人的脚步。但她从未放弃,还是相信,生活虽不美好,但也不是太糟糕。

战场上,靠的`不仅仅是力气,有时候也得靠智慧。木兰制造的雪崩,使军队胜利。当然,《花木兰》中的木须,也是功臣之一。在人生的过程中,每个人总是不断地在寻求自身的价值,这并不代表我们活在他人的眼光和掌声之中,而是对自身的一种自我肯定。当木兰都承认了自己其实只不过是假冒的时,她便接近了真实,因为她最终成就了最真实的自己。

终于,她为之努力,又发挥潜能的转折点出现了,替父从军、击败匈奴使她成了全民女英雄。

就像木须所说:“那是因为头盔太脏了,我给你擦擦干净。”也许再擦擦,我们就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发现自己的美与善良以及勇气。在故事中能令人处处得到启发。人,只有在发挥所长时,才能散发出强大的光芒。含苞待放的花朵,也有属于它的春天。

假期观花木兰有感心得范文3这个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观看了电影《花木兰》,看了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花木兰是北魏的一个女孩,那时北方柔然部落南犯,到中原抢劫。北魏皇帝下令从每户人家中抽一名男丁充军,花木兰家里只有父亲一个男丁,为了不让年老多病的父亲上战场,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沙场。战场上,花木兰隐瞒身份和男兵一起出生入死,她不仅勇敢,而且肯动脑筋,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好士兵,花木兰屡建奇功。后来,在一次战斗中受伤,人们才发现原来花木兰是女孩子……

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这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奇女子到现在都为人们所称颂。谁说“女子不如男”?花木的故事告诉了世人:巾帼不让须眉。

中国女性的吃苦耐劳是世界闻名的,但是她们的英雄事迹却很少为世人所知。古有巾帼英雄穆桂英、梁红玉、冯婉贞、秋瑾等,今有爱岗敬业、清正廉洁、公而忘私的任长霞、为人生注入真爱的朴今淑。在国难当头时,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指挥千军万马,驰骋在刀光剑影的疆场,勇气可钦可敬,事迹可歌可泣。正如近代革命志士、巾帼英雄秋瑾诗中所说的“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在和平年代,她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一曲曲巾帼英雄的赞歌。我常钦佩花木兰,钦佩她遇到困难时毫不退缩勇敢面对的精神。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困难,我们应该向花木兰学习,克服困难,不气馁、不放弃。长大以后也要向花木兰一样孝顺父母,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人。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

假期观花木兰有感心得范文4都说女人是感性的动物,一部灾难大片《2012》也可以看成是一部爱情片,从中引申出女人应该选择怎样的男人的话题。今天看了《花木兰》,也想从女人感性的角度来谈谈此片的观感。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里,有郭襄“一见杨过误终身”说法,看了《花木兰》后我也有了花木兰“一见文泰误终身”的感觉。

起初,花木兰代父从军,应该说是出于孝道,不想年迈老父命丧沙场,因此隐瞒女儿之身投入军营。其孝心、勇气可嘉,但也只是为小家的利害所趋使。影片的着重点也没有过多讲述花木兰怎样在沙场布兵用阵,运筹帷幄运用军事才能成长为一个将军,而是着墨于从人性挣扎的角度来阐述一个女人在全是男人的血腥战场上一步步的心理磨砺,变成一个能直面战争残酷、学会不感情用事不再像女人感性的花木兰的成长经历。但是,在影片一开始身为女儿身的花木兰即使身在军营也岂能不儿女情长,于是她遇到了文泰,一个她一生都会记得的人。

当片中的花木兰第一次面对敌军首领举起手中剑的时候,她的手是颤抖的,女人始终心慈手软,她还下不去这个手。可是在文泰的鼓励下,她终于举剑挥了下去。“擒贼先擒王”,她因此大破敌军的士气而立下战功和文泰一起升为了将领。从此,她和文泰一起并肩作战、屡立战功、功绩显著。但这时候的木兰还是一个感性女人,只所以能日复一日奔波在沙场上,我想是因为身边有文泰的陪伴,就像她自己对文泰所说的:“因为每一天早上起来,会想到他,会看到他。”才让她有力量留在这里去面对。而木兰的父亲说过,在战场上是不应该有感情的.,文泰也是这么想的。也许男人真的要理性的多吧?文泰觉得木兰是个将才,而只有帮木兰斩断感情的牵绊,木兰才能成长的更加强大。也许,他也是觉得在残酷的战争前面,冷酷无情才是最好的保护吧!所以,在一次战争负伤后,他假报死讯,来帮木兰斩断感情的牵绊,促使其在战场上变的更强大!而他这一躲就是数年,而木兰也真如他所期望的那样放下女儿心态征战沙场,在战争中变得冷酷而不感情用事,成了杀人不再眨眼的将军。诚然,战争是残酷的,在战场上心软也许真的会害死人。可我不明白文泰怎么可以一躲就是数年,把一个女人推到残酷战争的前面,让她去忍受失去心爱人的痛苦,独自去面对血淋淋的残酷,哪怕她成为了一个将军!

而当这个谎言被揭穿的时候,木兰是没有半点埋怨的。我不知道大多数的女性会不会和我有同感,我觉得如果换做是我,我不可能没有半点埋怨的,因为我觉得这数年的蒙蔽是对心灵的伤害,不管是有什么理由!难道文泰该决定木兰要成为一个将领吗?这是木兰要的人生吗?而文泰可以在背后一躲就是数年,这也是我所困惑的。而当文泰终于亮出他王子的身份时,也才让我觉得有了一定合理的解释。正因为文泰是王子,所以他考虑的可能首先就是国家的安危吧?木兰是难得的将才,他才要把她磨砺成一个建功立业的将领,而不仅仅是一个他爱的女人!这也许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差别吧?男人始终要比女人理性!他把木兰推到了国家大义的前面。当身临绝境他终于亮出身份站出去做人质,换回了敌军的撤退,不能说他对木兰没有感情,可在巩固国家大业的面前,儿女情长始终是退居二线的。

但是,木兰在战争中磨砺的再冷酷,骨子还是感性的小女人。因此,她冒险也要只身闯入军营救出文泰。我想,她哪怕为此献出生命也是无怨无悔的!最终,她终于在敌国公主的帮助下杀死了敌军的首领,救出文泰。但结局对她来说并不是美好的,她再一次“牺牲”在了国家利益前面。文泰做为王子要和敌国公主联姻,这样才能消除战争,睦邻友好!而木兰辞官回乡、陪伴老父度余生!

十二年啊!十二年戎马生涯、征战不息,带给木兰的是只见风吹日晒的憔悴容颜。女人有多少个十二年的青春荣华呢?特别是在古代,就算她十几岁投入军营,十二年过去也会是三十左右的年龄的,她能再有时间和机会去忘记文泰碰到一个一生会记得的人吗?真是“一见文泰误终生啊”!

郭襄一见杨过误终身是因为杨过已有了生死相许的小龙女,不能单方面要求什么。而我觉得文泰对木兰是残忍的,在所谓的国家大业面前,让木兰独自去承担战争的残酷和后果。从这点上看,木兰是可悲的!也许在特定的大时代环境下,人的命运是无法掌控的吧?特别是在古代,女子即使如木兰般的女性也是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可是现实生活中,难道就没有一见“文泰”误终身的了吗?不管是她遇到他,还是他遇到她,我想是有的,但愿能少点这种看似命定的悲哀吧!

当然,也正因为有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才让花木兰这个名字流芳千古。电影也是没有完全按照《木兰辞》的故事来演绎,而是发挥再创作,以上也仅是对《花木兰》这部电影的一点观后感,可能更多的是从女性的角度比较感性的来看这部电影了。

假期观花木兰有感心得范文5今天,我们班看了花木兰这部电影,讲的和书中不太一样,也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花木兰和这首诗。

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那时刚开始,木兰父亲对木兰说:“你看,今年的花开的多好啊,可看那,还有一堆没有开。不过,我相信,等它开花后,一定是万花丛中最美丽的一朵”这是父亲在鼓励木兰诗说的一句话。

在这部影片中,我最喜欢的是那条小龙,十分可爱,本来是一个被降了级的神仙,却还要装十分厉害的人物,十分可爱。

这部电影,让我更加生动形象的了解了故事情节,对木兰的'巾帼英雄的形象更加形象具体。其中两个小动物的加入,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而不呆板,还增添了许多乐趣。

花木兰观后感范文4

[关键词] 《木兰》 陌生化 文化侵略

木兰形象源于北魏时期的民歌《木兰辞》,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木兰故事走到大洋彼岸,迪士尼于1998年推出动画片《木兰》,在美国刚上映的第一个周末票房为2280万美元,最终在美国国内获得了1.2亿美元,以及全世界约共3亿美元的票房收入(其中中国贡献了1.2亿的票房),成为年度第二高票房的家庭影片。从票房上来看,《木兰》的收益远远大于2009年马楚成导演的《花木兰》(经统计,电影的最终票房为13.5千万美元)。在口碑上,也好于中国搬上大银幕的几部关于花木兰的电影。木兰故事如何在西方视野的改编下如此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即是对传统木兰故事的陌生化表现。

陌生化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艺术的目的是你对事物的感觉如同你搜检的视像那样,而不是如同那你所认知的那样: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陌生化’手法,是变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1]。在这里,陌生化产生于变形和扭曲,产生于差异和独特,陌生化要求主体“创造性地破坏习惯性和标准化的事物,从而把一种新鲜的、童稚的、富有生气的前景灌输给我们”[2]。在什克洛夫斯基提出陌生化理论后,德国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提出了戏剧中的陌生化概念:“把一个时间或者一个人物性格陌生化,首先意味着简单地剥去这一事件或人物性格中的理所当然的、众所周知的和显而易见的东西,从而制造出对它的惊愕感和新奇感。”[3]在动画片《木兰》中,价值观的陌生、叙述风格的陌生以及人物形象的陌生都给我们带来一种新奇感,能够让我们重新认识木兰故事。

一、价值观的陌生化

中国是儒家文化浓厚的国家,“忠”、“孝”二义占有崇高地位, “忠”和“孝”也是木兰故事得以展开最基本的核心,突出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儒家思想,也包含了政治教化的作用。

《木兰辞》的木兰从军是因为家中只有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弟弟,出于保家的尊父孝道之心。到了《隋唐演义》里的木兰面对征兵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吾观史书上边,有绣旗女将,隋初有锦伞夫人,皆称其杀敌捍患,血战成功,难道这些女子俱是没有父母的,当时时势,也是逼于王事,勉强出征,反得名标青史。”[4]突出的是一个“忠”字。在《北魏奇史闺孝烈传》中的作者更通过木兰的奋勇杀敌至吐血、到敌营下书宁死不屈、女将卢玩花的身世与回归等情节,来突出强化她的忠。《忠孝勇烈奇女传》中的朱木兰则是界于仙、人之间的人物,身上充满了忠孝节义的道德伦理,成了意识形态的符号。

在迪士尼版《木兰》中,消解了中国历代木兰故事中的“忠孝”, 注重表现个人奋斗与自由。故事开始讲述家人希望木兰通过相亲为花家光宗耀祖,她在相亲弄巧成拙后的独唱表现出“释放真我”的想法,木兰从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释放真我”的实践;而到了她因受伤暴露身份被弃雪山中,她说“也许我并不是为了爹爹,也许这么做只是想证明我自己有本事,这样往后再照镜子,就会看见一个巾帼英雄”,说明了木兰出征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通过自己的奋斗来证明自己,表现西方经典的“找寻自我”的文化价值观。而木兰最终拯救了中国,宣扬的也是西方影片中最常突出的个人英雄主义。

在爱情观方面,中国的《雌木兰》、《木兰将军》和《闺孝烈传》中涉及到木兰的爱情和婚姻,《雌木兰》中王郎娶木兰是被她的孝行感动;《木兰将军》中皇帝欲纳木兰入宫,也是因为她的“忠”、“孝”;《闺孝烈传》中木兰为了国家而让出夫人之位甘愿做妾,也是尽“忠”。2009年马楚成导演的中国电影版《花木兰》,虽然对原有的故事框架进行改变,但是“忠”、“孝”的表现依然是电影的重头戏,花木兰和文泰的爱情也因木兰大爱无疆的一番话“宁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国家安宁,不能让更多的亲人留下带血的军牌!”而终成遗憾。

迪士尼版《木兰》中替父从军固然是故事的主线,但木兰与李翔的爱情也是推动故事前进发展的另一动力。2004年推出的《木兰2》完全将两人爱情的发展作为主要的叙事内容,虚构了木兰和李翔护送三位公主去羌国完婚的故事,木兰“找寻自我”的意识也更被凸显出来。通过木兰的影响,三位公主最终放弃联姻嫁给自己的心上人,木兰和李翔也终成眷属,花木兰成了自由恋爱的典范,“冲破禁锢的先锋”。木兰在自己实现自由婚姻的同时也帮助公主实现了自由的婚姻。反映了在西方人的爱情观中,为了国家安全的联姻也无法超越个人的婚姻自由,不同于中国文化中推崇的为国牺牲、大爱无疆的精神。

二、叙述风格的陌生化

由于故事价值观的差异,对木兰故事的叙述风格也是不同的。中国的诸多木兰故事因为表现的是“忠孝仁义”的正统儒家思想,所以无论是在文本叙述还是在影像表达中都带有沉重、严肃、悲凉的意味。但是动画片《木兰》架空历史,突出表现花木兰对自我、自由的找寻,所以影片也是在一种自由轻松的气氛中来传达这种价值观。

木须龙是电影中最为出彩的配角,中文版木须龙是由陈佩斯配音,由此也可窥见木须龙在影片中制造的轻松搞笑的气氛。它的出场化解了祭拜祖先的宗庙里严肃的气氛,喋喋不休的问老祖宗是谁需要他的保护,还说“要是哪个傻瓜活腻歪了,敢找咱们家人的麻烦,让我来收拾他!”它的气势汹汹却被老祖宗的一番话压了下去,认识到自己只是个“敲锣的”。它在火苗闪烁的投影中高大的形象与它现实中的瘦小形成鲜明对比,它自高自大,爱吹牛却又不断的惹来麻烦:它导致阿宁、阿姚和金宝与木兰的争执,使他们难以遏制脚步撞倒了排队吃饭的士兵队伍,造成木兰被他人排挤的局面;行军路上,是它误点了弹药引来了匈奴军,最终导致木兰女性身份被揭穿。但是它作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因素是必不可少的,它鼓励木兰“既然一起开场,那就一起收场吧!咱们同舟共济、荣辱与共。”

除此还有许多调侃戏仿的幽默诙谐的桥段:木兰把装米的袋子戳上小洞绑在小狗身上,再用竹枝吊住骨头挑在小狗面前,小狗追逐骨头带着米袋狂奔,鸡群也跟在它后面跳来跳去啄食,直到包围正在祭拜祖先花弧;祖先的灵魂在灯红酒绿的神庙里进行狂欢式的歌舞表演;木兰为了应对能够光宗耀祖的新娘考试,在手臂上做小抄,在媒婆的考试阶段,还因为吉祥蟋蟀的捣乱而频出状况。导演在电影中创造性的将严肃的、标准化的规则破坏掉,变成一种新鲜的、富有生气的生活化场景,以此来营造一种轻松的叙事氛围来传达电影的价值观。

三、人物形象的陌生化

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中国历代各种版本的改编中,在我们的想象中,花木兰就是一个文武全才,为了“孝”而替父从军的女子,在战场上又是为了“忠”而全力战斗的将军。这也是为什么木兰故事在中国有许多版本,能为大众所知晓的只有最初的《木兰辞》。在西方人的解读下,故事并未脱离原有的文本,总体来说是符合原著,但是木兰却是一个全新的木兰了,她有恰符于年龄的开朗、活泼与调皮,有对爱情的憧憬,对自由平等的向往。传统的木兰身上显而易见、众所周知的性格被剥去,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现实中花木兰的另外一种可能性——可能有的情况、动机和原因,让人产生惊愕与新奇的感觉。或许现实中的花木兰是一个假小子,所以花弧才教她习武,从军只是想让她得到一种锻炼;或许花木兰就是像电影中所说的她只是想证明自己、想实现自我的价值而偷偷替父从军。这些都是有可能存在的,而这些可能性给予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为僵化的思维带来一丝活力。而中国古代各种改写的版本无一能够超越《木兰辞》的重要原因也就在于此,中国古代文化寻求的是国家和家庭的责任,集体的利益,从而压抑个人的需求,所以花木兰的形象毫无创新,故事主题不是忠,就是孝,反复的伦理教化让人审美疲劳。

四、对“文化侵略”的思考

迪士尼重新解读的花木兰的形象被赋予浓厚的西方价值观:追求自由、实现自我价值、平等、自由恋爱等等。这些价值观体现在木兰身上都是具有正面的积极的意义。一直以来,对《木兰》的解读多从文化侵略、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分析。认为导演在电影中附带了许多直指中国的文化符号,如电影开片的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展现,古筝、二胡等音乐元素的融合,还有长城、汉字、皇城、筷子、龙、熊猫、裹小脚等,但这些符号没有体现出其在中国文化中的本质意义,变成了作为吸引西方观众的工具。

《木兰》中表现了充满脂粉气的类似太监的宰相赐福、严格的男尊女卑的封建制度、为了光宗耀祖而进行的新娘考试制度,重复讲述古老中国的三从四德。而《木兰2》的全片都是在讲述木兰与包办婚姻的斗争。

电影中保留的这些中国封建社会的问题,虽然会让我们觉得有妖魔化、边缘中国文化的倾向,但是,这些问题却是在封建社会甚至现在都确确实实存在的。男尊女卑、压抑个性、包办婚姻、裹脚、人们的保守和封闭,在我们的文化中也是作为被批判的对象而存在,被认为是封建社会的特征弊端。作为一种历史事实,在其它话语的表达中存在,我们应该接受,而不是一味回避、遮羞。在本国话语形态下,是可以批判的,“他者”若是表现,则立刻被扣上文化侵略、后殖民的帽子,这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正视这种现象,并从木兰故事的成功改编中得到一些启示,传统文化如何古为今用,融入当下的积极思想,焕发新的光彩,才是我们当下最迫切的问题。

注释

[1][俄]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2]杨向荣.陌生化[J].外国文学,2005(1).

[3]张黎.布莱希特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p204

[4]褚人获.隋唐演义:上下[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

参考文献

[1]郭茂倩.乐府诗集: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9.

[2]徐渭.四声猿.雌木兰代父从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褚人获.隋唐演义:上下[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

[4][俄]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5]孙熙国,刘志国.全球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6]王倩.迪士尼镜头下的花木兰解读[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3).

[7]郑伟玲.“黄皮白心”的花木兰---细读迪斯尼影片《木兰》对中国《木兰诗》的变异[J].安徽文学,2009(5).

[8]余希.中西电影比较----以迪斯尼系列电影《Mulan》和中国电影《花木兰》为例[J].东京文学,2011(4).

[9]沈佳乐.歪曲的中国传统女性形象----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的女性主义批评[J].现代妇女,2010(6).

[10]鞠贵芹.女性主义视阈下的花木兰形象演变[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4).

[11]杨向荣.陌生化[J].外国文学,2005(1).

[12]冯毓云.艺术即陌生化——论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的审美价值[J].北方论丛,2004(1).

[13]迪斯尼电影《Mulan》[Z].1998.

[14]迪斯尼电影《Mulan Ⅱ》[Z].2004.

花木兰观后感范文5

[关键词] 《木兰辞》;改编;主题;情感;形象;人性

从北魏民歌《木兰辞》到《木兰从军》(1939)再到美国版迪斯尼动画《花木兰》又到2009版电影《花木兰》。众多的文学作品和影响较大的三部电影中,无一不描述了一个女扮男妆、替父从军、 英勇善战 、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塑造了一个歼敌无数,救国家和人们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巾帼英雄的形象。本文从主题、形象性格、剧情以及结局等方面对《木兰辞》与《花木兰》电影进行分析。

一、主 题

无论是《木兰辞》还是电影《花木兰》,“孝”“智”“勇”主题从始至终都贯穿其中。首先,孝。不忍父亲上沙场,受人欺辱,担心父亲会一去不复返,毅然决定女扮男妆,替父从军。她是一个典型的孝女,“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其次,勇。“巾帼不让须眉”,身经百战,所向披靡,成为一个世人景仰的巾帼英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而“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与男兵同行十几年,同伴还是不知道木兰原来是女流,展现了木兰的聪慧。《花木兰》电影基本诠释了《木兰辞》中的中国古典元素,传承“孝、智、勇”的主题,同时还加入了几个新元素:情、义、忠、背叛、和亲。

首先,情与义,包括爱情和友情。友情也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花木兰与小虎的友情,小虎与胡奎的友情缠绕其中。花木兰消沉时小虎痛心的训斥,他为救花木兰而被俘。小虎被俘时,胡奎冒死救他,捐躯沙场。友情使《花木兰》电影较《木兰辞》更感人、更真实。电影《花木兰》描写了花木兰的凄美爱情,两人由互相欣赏、付出,到成为知己、爱人。但是为了结束战争,让人们过上安稳的生活,又放弃了自己的爱。

其次,智:花木兰面对柔然的猛烈进攻,提出了自己独特缜密的反攻策略,使在场的将士都信服,足以证明她的智慧、胆识。

再次,忠诚与背叛:忠,面对国难,忠于国家,保家卫国,大将军的背叛是电影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情节,只有大将军的背叛,才能展现花木兰对国家的忠诚。

最后,和亲与和平。单于的女儿提出愿意与魏结亲,从此胡汉和好,永不再战,宣扬了和亲的主题,同时也展现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期盼。

二、性 格

《木兰辞》中花木兰是具有温柔的一面,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也有骁勇善战,忠于国家的一面,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也兼有孝敬父母,热爱家乡的一面,如“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的性格是刚柔并济,可坚可弱。

《花木兰》电影基本上传承了《木兰辞》中花木兰的形象。但较之《木兰辞》,花木兰形象融入了更多新元素,没有神化花木兰,描写鲜活,有血有肉,更人性化,有优点也有缺点。《花木兰》电影没有特别强调讲她的骁勇,而是展现女人特有的特征:柔弱与坚强、善良与杀戮、情感与理智。

首先, 柔弱与坚强。在面对生死战场时,花木兰会犹豫、会退缩、会无助,甚至会选择逃避,对战场和杀戮产生恐惧。当然,作为一个能在战场上麾下千骑,一声呼喊,万众呼应的女将军,她有堪比男儿的英豪气概和刚强。从这点看,花木兰注定要成为英雄,也注定了她的责任与命运。因为她的刚毅,花木兰对门独傲慢言语的挑衅,义正词严,不卑不亢,毫不畏惧。在援军不到,被围困峡谷的情况下,花木兰静静等候,不意气用事。门独试图用虐待残余俘虏的行径来激怒她,她仍然用毅力控制住了自己,带领军队镇守原地。最后,粮草没了,她准备率领将士勇斗强敌,以身殉国。战争使她放下了少女柔情和女人的软弱,肩负起责任感与使命,从一个带泪的柔弱女人变成了坚强的“花将军”。

与《木兰辞》相比,《花木兰》不仅刻画骁勇的花木兰,还把花木兰从一个替父从军的普通女子成长为英雄人物的过程做了生动描摹。

其次,善良与杀戮。《木兰辞》中木兰经过父亲同意才踏上了她的征战生涯,在赶赴战场时,“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渐渐”暗含着对父亲的不舍,对未来的恐惧。而《花木兰》电影却是自作主张,但是离别的情绪却是相同的――感伤与忐忑。《木兰辞》简要叙述了10年征战生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但是电影《花木兰》却把重点放在10年征战。

木兰不是天生的战争机器,她上战场的初衷只是为了尽孝,为了保护年迈多病的父亲,源于朴素的爱。初上战场,木兰英勇无畏,但当要挥刀砍下敌军首领的头颅时,木兰万分挣扎,她要亲手结束别人的生命,这与木兰想象中的战场有很大的差别。但木兰别无选择,既然选择了战场,就必须面对这些杀戮,战争就是你死我亡,没有同情和怜悯,也不允许有不忍!木兰深知这一点,而且她也深深地知道这样的杀戮,以后会更多。因此第一次立下战功,善良的木兰心中有的不是骄傲,而是恐慌与不安。木兰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她无法承受战场上无情的杀戮,无法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人如此迅速地离去,所以她想要放弃,她选择逃避,她一蹶不振,把心痛消磨在逝去的生命中,不愿再开始下一次的杀戮。《花木兰》电影所展现的人民对杀戮、征伐的厌恶以及对和平安宁的祈求。

最后,情感与理智。花木兰,一个女子,面对机智勇敢,支持她、鼓励她的文泰,陷入了爱的漩涡,懵懂的爱恋让花木兰陷入爱情且难以平衡把握,面对敌人的进犯,她一心惦记恋人的安危,前去助阵,没有持守自己的岗位,致使部下被偷袭,死伤无数。作为女人,柔弱、感情用事无伤大雅,作为将军,却是大忌。

战争结束,花木兰荣归故里,她放弃荣华富贵,回家孝敬父亲。为了国家安定放弃自己的爱情,将这一份感情珍藏起来。自始至终,木兰都是一个至情至善之人。

三、剧 情

电影《花木兰》对基本遵从了《木兰辞》的叙事,但是做了如下改编:

首先,家庭背景、从军的方式不同。《木兰辞》中木兰有父母姐弟,“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但是电影花木兰荣归故里,花木兰母亲已死,只有她们父女俩。电影中花木兰偷偷跑到战场,《木兰辞》中却不是,花木兰首先征求了爹娘的意见,因为下文还写到了“旦辞爷娘去”。

其次,情节重点的改编。电影直接省略了木兰为替父从军,东南西北多个街市转遍才买到战马和各路马具,爹娘对其从军的担忧和离别的不舍以及奔赴战场的路程。关于从军12年的戎马生涯,短短几句便将战斗之艰辛、困苦、惨烈描摹得如在目前。电影主要是情感戏,对于战争描写不多。

再次,木兰女性身份发现时间的改编。“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出门找朋友,朋友都吃惊,同行作战12年不知道木兰是女人。电影中演了文泰前来花木兰家,且他早已知晓花木兰的身份。

最后,结局的改编,这与作品也有所不同。《木兰辞》和《木兰从军》的结局显得很单调:木兰征战沙场,建功立业,最后荣归故里,拒绝荣华富贵,回家侍奉老父亲。没有感情元素的加入,显得美中不足。而美国迪斯尼动画《花木兰》和2009版《花木兰》都加入了感情元素,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但这两者的结局又有所不同:前者花木兰与将军之子李翔结为连理,使结局完美得没有一点遗憾;后者花木兰却为了救心爱的人,为了结束战争,让人们过上安稳的生活,放弃了文泰,让文泰和柔然公主结亲。

(一)改编优缺点

纵观全篇文章和电影,剧情改编了很多,其改编有出彩处也有败笔处。

出彩一:《木兰辞》中的花木兰是智慧、骁勇善战的,能抛弃一切女性的弱性去拼死卫国。《花木兰》中的花木兰不仅是骁勇善战的将军,更是一个怀有少女情怀的女性,有英勇坚强的一面,也有忧郁无助的一面,将其描绘得更具人情味。突出了“人”、女人,更具人性和接近真实。

出彩二:《木兰辞》中没有具体描写花木兰的孝、智、勇的表现,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和一个身披盔甲的将军轮廓。电影里有很多处将这种孝、忠、勇通过花木兰震动人心的言语传达出来,使花木兰的形象更加生动形象,有血有肉、深入人心。

败笔一:《木兰辞》写的是一个巾帼英雄靠孝、智、勇的意念,自己的英勇作战荣升为将军,保家卫国,表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花木兰》里的花木兰是靠爱,对文泰的爱来支撑着她去战斗,去变强大。当文泰走了,她随之也丢下军队,回去救文泰。文泰的离去使她一切感情基础都崩溃。花木兰这一形象让人感觉她只是电影里形式上的主角,真正的主角反而成了文泰,是文泰的隐忍与伟大造就了她的战功 。这是对古文主旨的重大改变,已经背离了原文的旨意。

败笔二:《木兰辞》中的结局即使说不上完全的喜剧,但也是乐观爽朗的,打败柔然,花木兰荣归故里,孝敬父母,战争停止,国家安宁,花木兰也穿上女装,像其他女孩子一样梳妆打扮。《花木兰》中也有这样的结局,但这样的结局不是以打败柔然为前提的,是花木兰牺牲自己的爱情去换取的,以和亲方式解决的。这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一个民族的悲剧。《花木兰》颠覆了《木兰辞》中结局的蕴涵。

败笔三:《木兰辞》中皇上赏赐花木兰时,花木兰谢绝赏赐,愿远足还乡。《花木兰》基本沿用这一环节,但添加了一个重要情节,花木兰说破了自己的女儿身请皇上赐罪,皇上不但没赐罪,还说了一句“国家有你这样的女人是国家的福气”。这点有悖于历史,花木兰假冒男人替父从军,触犯了严格的军规。在当时保守的年代,男尊女卑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即使花木兰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让皇上和大臣跳出保守的圈圈,改编有些牵强。

(二)改编注意事项

1.时代性

古代文学故事的改编,应当围绕原著,但是亦可对主题、人物性格等做出与时代相吻合的改编。

2.严肃性

《木兰辞》在改编中,插入了一部分不古不今不伦不类的台词,如小虎在里面的角色总是让人产生一种冷笑话的感觉,还有花文第一次见面时的抬杠,这是对文学的不严肃和不尊重,有悖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对历史的浅薄轻佻之嫌。

[参考文献]

[1]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C].北京:中华书局, 1979.

[2] 鞠贵芹.女性主义视阈下的花木兰形象演变[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04).

[3] 魏绍飞.木兰形象的文化变迁[D].四川大学,2006.

花木兰观后感范文6

【关键词】花木兰 形象 故事 文化融合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中国文学史上,花木兰形象在小说、戏曲、说唱和其它话语形式中有很多表现。这一形象最早源自于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其后,似乎大家都只记得常香玉的那句铿锵有力的《谁说女子不如男》。当世界闻名的迪斯尼动画制作公司,于1998年制作完成了一部长篇动画片《花木兰》(MULAN)之后,即刻在美国掀起了一股中国花木兰热。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在2005年的年初,迪斯尼又再度推出了续集《花木兰2》(MULAN 2)。

此片是以外国人的审美观来诠释中国古代的传说。迪斯尼动用了600多位动画师,历时四年将传说内容幻化为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的动画场面,其中不乏优美的配音和令人捧腹大笑的幽默。花木兰由华裔女演员温明娜以及喜剧明星艾迪墨非等著名好莱坞演员配音,百老汇作词家大卫吉波与马修怀德所制作的音乐。这些,也为花木兰成为世界经典动画人物作出了贡献。

我们在欣赏动画片的时候,愉快之余总有一种“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觉。这些,也引发我对于作为传统的花木兰“出国”后的再次审视。

“花木兰”形象“再读”

在迪斯尼《花木兰》(MULAN)中,由于西方文化中价值观和伦理观的介入,东方传统意义上的花木兰有了新的形象和新的内涵。

“再读”后的花木兰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花木兰是影片用浓墨重彩所精心塑造的典型人物,无论是她的外貌,还是她的语言行为等,都显示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影片通过描写一系列的生活事件与矛盾冲突,来刻画花木兰的内在形象,揭示出她的性格特长。例如,花木兰一登场亮相,就显示出活泼顽皮的性格,在母亲为她相亲时,她懒于画娥眉,去见媒婆时,竟然将女儿经写在手臂上:当他看到年迈的父亲接下从军书后,为了能够保护父亲,她毅然割发从军:尽管作为女性,她却非常勇敢和好强,在军中训练中,虽然她屡次失败。依然能够再次顽强面对。终于在爬竿取箭和勇救战士之后,成长为一个女性英雄,同时也得到了同伴的认同:她的聪明与机智也是影片大肆渲染的重要品质。当匈奴大举进犯,我军处于极度危险的时候,她急中生智炮击山顶导致雪崩,最终赢得了胜利。当匈奴夜袭京城,皇帝处于危难的时候,她假扮成宫女人宫救驾,取得最后的成功:她不图名利,当皇帝要嘉奖她时,她却辞官不做,要求返回故乡。影片还描写花木兰对李翔的暗恋,则写出了她作为女人温柔多情的一面。

到了《花木兰》(MULAN2)时,木兰的个性更是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阐发。《花木兰2》的故事剧情接续原本的电影,故事叙述当花木兰和李翔准备完婚之际,他们却突然接到一项被指派的秘密任务,为了抵抗强大的匈奴,皇帝决定拉拢其他临国,便指派李翔和木兰护送三位公主下嫁和番,以期能维持边疆和平。于是他们立刻启程动身,但是在途中木兰却发现公主们其实不愿外嫁异族,更糟糕的是居然还爱上了别人,一向崇尚女子自由意志的木兰,则作出了大胆的决定,那就是帮助公主和心爱的人一起逃走。在和李翔剧烈的冲突之后,自己毅然代替公主嫁给番王的儿子。这些,展现了木兰的为了维护真理的牺牲精神。在这部影片中,木兰的形象已经完全脱离了我国木兰诗中所塑造的传统的木兰形象,完全按照西方人的观念去塑造他们心目中的木兰,在遇到国家利益与个人爱情的冲突时。毅然选择了“要按照我的心去生活”。

由《MULAN1》到《MULAN2》,迪斯尼的花木兰已经离那个“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木兰,离那个“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木兰相去甚远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木兰,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西方女性,一个为了个人的爱情勇敢、坚强的女性。

“木兰从军”故事的全球性定位

《花木兰》是以全球观众为营销目标的,迪斯尼在创作中对其故事做了非常大的改造。《花木兰》把故事的重点从“孝”转到了“忠”。同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点。爱国主义是具有世界性和现代性的主题,同时也是恒久的主题。《花木兰》中的主角,不仅仅是为了孝顺父亲而易装从军的中国传统的妇女,她更是个有着报效国家志向的女英雄。通过这样的改编,让一个传统封建意识浓厚的故事,能够被全世界的观众所接受。

不仅如此。电影对故事最大的改变在于对东西方不同文化价值观念的改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观念: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家庭荣誉、效忠国家固有的价值观念,在此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是美国人追求自我、追求个性的观念也被加了进来。在孝顺与忠君二者之后,影片成功的为木兰增加了争取自我价值实现的理念。比如在影片最开始时,木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Now I see that ifwere to truly to be myself I would break myfamily’s heart”,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之下,花木兰才会在冰天雪地被同伴遗弃后反思自己时,说出了“也许我是为了我自己(而代父出征)……”。

2、人物刻画:电影在人物刻画上体现了中西合璧。花木兰勇敢地去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中西文化的冲撞、相融之后,花木兰的形象得以重建并得到主流意识的认可,这种生成文化认可赋予其新的“身份”:忠孝之道和自我追求跨越了种族与国籍的界限。

3、人物外型:画面上的花木兰以及其他的所有人物,都长着地地道道的中国面孔。黑色的头发,黑色的眼睛,黄色的皮肤。同时。电影也注意了处理匈奴人和汉人在外型上的区别。

4、动物:跟随在花木兰身边的两个小动物――一条红色的小龙和蟋蟀。这是美国人喜爱的表现方式。红色的小龙是地道的中国式,蟋蟀也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花木兰的战马在电影中也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和主人公的亲密感情在电影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5、场面:片中展现出来的中国古代战争的宏伟场面,也与西方的战争场面不同。匈奴的彪悍、狡猾、残忍和中原军队的纯朴、率直、勇敢都在电影中得到了体现。另外,中国人传统的庆祝场面也在凯旋之夜表现出来。借助迪斯尼一贯的夸张手段,电影的场面充分地张扬了视觉的观感。

6、情节:影片对花木兰情节最重要的改写,使由“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的传说改写成了战场上被军医发现为女儿身。 将木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军旅生涯简化为一次战斗。电影中的爱情情节的加入,即花木兰与李翔的爱情在为电影增加观赏性的同时,也体现了美国人的戏路。

迪斯尼对花木兰代父从军故事的重建,立足于重建者自己所属的特定历史现状和社会环境,赋予故事以新的意义,成为一部新的历史。新历史主义批评家路易-芒特罗斯所说:“我们的分析和我们的理解,必然是以我们自己特定的历史、社会和学术现状为出发点的:我们所重建的历史,都是我们这些作为历史的人的批评家所作的文本建构。”[2]p268因此,我们可以说,作为中国传统的花木兰故事依然会出现新的历史性的创作版本。而迪斯尼的动画版的木兰也只是中西方文化融合过程中的一个范本。

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民间传说是一种文化资源,引进改造之后再返销回来总有些异样。木兰的爱情和自我追求都是故事的新元素,迪斯尼利用这段经历重建了花木兰的故事。在文学评价与再创造中,存在着一个价值的文化再生产的问题。“我们并不是在一个原始的宇宙中活动。我们所遇到的事物,不仅在某种程度上总是已经事先由特定的文化和语言加以解释并分类,而且总是已经由我们的同类伙伴们事先评价过,从而带有他们原来估计和评价的标志和印记。”迪斯尼的《花木兰》正是在这样一种前期评价的基础上被认识的,又通过对故事的进一步的认识和评价再创造的。创作过程总是伴随着一个极其复杂的评价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花木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评价反馈循环的产物。“这一循环不仅网罗了由写作过程及对该过程的反应所引发的艺术家自己兴趣及手段的不断变化的经济,也网络了其假设读者的一切变化的经济”,其假设读者的“迫切利益、各种遭遇的情形、满足的对立根源是艺术家试图去预言或直觉地加以推测的。作者自己对每一决定是否合适的理解,将对这些因素做出反应”。迪斯尼在创作《花木兰》这部作品时,实际上已在某种程度上包含了未来观众的评价,在影片发行、公映、欣赏、评价、以及认同的过程中,都经历了一系列泛在的或内隐的判断。

花木兰观后感范文7

[关键词] 《花木兰》;迪斯尼;全球化语境;传播策略

从20世纪至今,世界上可以和迪斯尼先生相提并论的人寥寥无几。在非洲一些贫穷的国家里,人们尤其是孩子们可能不知道克林顿、奥巴马,但都会知道唐老鸭、米老鼠、白雪公主……迪斯尼先生一生中获得过几十项奥斯卡金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动画奇迹。他创造的迪斯尼就像一个神话风靡全世界。20世纪90年代以后,迪斯尼公司更是以强劲的势头陆续制作出了很多轰动全球的经典动画影片。《花木兰》就是其中之一。1998年6月19日《花木兰》首次在美国放映,不到两个月仅在全美国就取得了105亿美元的票房业绩。后来又以花木兰在亚洲的知名度,迪斯尼又在亚洲各国狠狠赚了一批。当然,迪斯尼创造的类似票房奇迹的动画影片还有很多。像《虫虫危机》《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都有上亿美元进账。20世纪90年代以来,迪斯尼每年基本都能拍出一部赚钱的轰动片,这是让同行业望尘莫及的。迪斯尼何以取得如此成功,作者拟以取材于中国诗歌的《花木兰》为例进行探讨。

一、多元文化融合的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单一的美国文化受到了挑战。在全球化的语境下,迪斯尼为进一步实现国际化及跨国资本的全球化而面临着一系列的调整与适应,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因此文化融合就成为迪斯尼与国际合作的经营策略。在新的形势下,迪斯尼的运作原则之一就是多元文化融合。迪斯尼不仅在美国文化中探寻世界性的因素,并且在世界其他国家寻找能够美国化的传说故事或其他素材并按照迪斯尼的面貌打造它们。电影《花木兰》取材于南北朝时的乐府民歌《木兰辞》。诗中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一在中国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故事。电影《花木兰》就充分发挥和利用了多元文化互融的优势,将诸多中国元素和文化成功地纳入了影片当中,但却用美国面貌重新打造了它们。

在中国人的心中,花木兰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淑女。《木兰辞》开篇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就为我们勾画出一位传统的、淑静的侍女形象。在诗的末尾,木兰从战场上凯旋而归时“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描写,展示了木兰作为传统女子,对其女性本身面目的期盼和渴望。影片中的木兰虽然外表是典型的东方女孩形象: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但被刻画成了一个活泼、顽皮的女孩,全无淑女形象。电影开场的木兰相亲场面就是很好的说明。木兰在相亲时,把女孩子应该奉行的“三从四德”的行为规范抄在手臂上,最终没有通过媒婆的考核并受到媒婆的责骂。木兰喜欢李翔,就大胆追求,主动去接触、帮助、保护他,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展示了美国人推崇的自由爱情。中国的木兰替父从军是出于孝心,至今木兰仍是中国子女尽孝的典型。影片当中的木兰代父从军的动机不全是为了尽孝。当然对父亲的爱是她的动机之一,为了不让年迈又身有残疾的父亲前去征战。中国式的孝道是无条件的付出和给予,影片中的父女间的爱是双向的,父女之间就像朋友一样。木兰相亲失败后,父亲与她在花园里促膝谈心、委婉劝慰,体现了典型的美国式父女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体现出了个人主义的气息、迎合了美国人的价值观。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美国人宣扬个人主义至上、崇尚个人努力所取得的成功。美国人心目中的典型英雄形象无一不是通过个人努力取得成功的。木兰被发现女儿身后,被李翔遗弃在冰天雪地中。她说道:“或许我不是为了父亲来的,或许我只是想证明我能行。当我拿起镜子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一个‘有用的人’和‘值得尊敬的人’。”通过这几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木兰在相亲失败、没有给花家带来荣耀后,想证明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和想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

影片中还有祠堂、祖宗、皇上等中国符号。在木兰家的祖宗祠堂里,供奉着花家的列祖列宗的牌位。在中国祠堂关系到一个家族的历史和根基,是个非常庄重、严肃,每逢节气和有重要事情的时候都要烧香祭拜的地方。影片中的花家的祖宗们常常为木兰的事吵作一团。木兰偷偷剪去长发、偷走父亲的盔甲和兵书代父从军后,祠堂里的祖宗们开始讨论如何保住花家的荣耀、到底谁的血统不好导致木兰贸然行事……

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元素和符号都用美国面貌打造了。影片开场背景的一幅幅的泼墨山水画就很中国,把中国的山水意境表现得细致入微,突出了中国画力求表现外部世界,不求精致写实但求意境幽远的写意风格。片中极富立体感的人物造型、建筑背景造型融入了中国绘画、美学、建筑学等技巧,具有浓厚的中国风。迪斯尼将中国的花木兰成功搬上银幕,将东方文化进行了西方价值观念和制作技巧的融合。这是全球化语境下一种新的制作方向。

二、娱乐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战略

娱乐是动画片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动画的本质。观看动画片是娱乐的一种方式。动画片不是纪录片和宣传片,不应该把它作为说教或传教的手段。富有积极意义的主题绝不排斥愉悦观众的娱乐性,娱乐性绝不是动画片教育性的附属品。中国的动画片往往是儿童教育的辅助手段之一,其动画喜剧不是单纯的逗笑,而是用笑来为严肃的主题服务,让人从笑中获得教益才是目的。中国动画片中的很多人物形象都过于“程式化”,大多停留在日常平凡生活的教育,缺乏新意和时代气息。《宝莲灯》中的沉香显然是一个正义凛然的小英雄,嘎妹则更像苦大仇深的白毛女喜儿。这样一味说教式的人物组合不是仇恨就是斗争,也就很难产生戏剧精神,很难满足观众的观赏期待,也就没有什么娱乐性可言。因此,有人夸张地说中国的动画片往往是10岁以下的孩子看不懂,10岁以上的孩子不愿看。动画片本身是集视听为一体的娱乐性艺术,如果把它当做一种说教的工具,以上说法也就不足为怪了,没有市场竞争力也是很正常的了。迪斯尼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它的动画片在情感渲染、故事处理及人物设置上更符合观众的欣赏心理:把严肃沉闷的主题变得更容易接近,把哲理变得更具趣味性、观赏性;注意表现主人公的心理,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让人在笑过有所感悟。

迪斯尼很多获得奥斯卡奖的动画片都是成功的例子。《狮子王》中的辛巴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巨大的压力和责任面前,它选择了勇敢面对。辛巴最终战胜了恐惧,成为百兽之王。这部影片其实就是用动物寓言来讲述人类自身的故事,辛巴的成长过程可信又感人,在很强的娱乐性当中讲述了成长和责任的故事。《海底总动员》中的小丑鱼爸爸玛林一直谨小慎微,做事畏手畏脚,是远近闻名的胆小鬼。有一天在大堡礁小丑鱼尼莫冷不丁被渔船捕走,为了救心爱的儿子,玛林开始了艰巨而又危险的拯救儿子的历程。在热心而又健忘的好友多瑞的帮助下,玛林终于克服万难,与儿子团聚。影片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阐述了勇敢、团结、友爱、互助及亲情的力量。《超人总动员》讲了超能先生和他的妻子为了保护地球和坏蛋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简单有趣的故事情节中突出了超人爸爸永不言败的勇敢精神、超人妈妈的善良和助人为乐以及他们勇敢承担拯救世界的责任。值得提起的影片还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但正是迪斯尼动画片突出了对人、亲情、友情、家庭的极大关注,在娱乐中体现的始终是乐观、向上、正派、信任等极具内省精神的价值观,才使迪斯尼影片仍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受到全世界的父母和孩子们的喜爱。

三、数字技术与电影技术的融合策略

数字技术在动画制作中的运用也就是最近十几年才有的事情。但其对动画制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由于传统的手绘方式已不再有竞争力,迪斯尼开始与在电脑合成图像技术方面领先的皮克斯公司进行合作,使用数码技术。数字技术与电影技术的融合方式给迪斯尼带来了新的活力。迪斯尼借助数字技术创作的作品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了票房纪录。《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获得了2004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美食总动员》获得了2008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数字给动画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极大地增强了动画的真实感,借助计算机的强大计算能力,迪斯尼完全实现了其对真实感的追求,数字技术使动画的质感以及光影达到了逼真的程度。《花木兰》中运用高科技手段设计的外敌入侵、长城烽火等宏大场面和地雷作战等神奇的场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恐龙》由于片中的1 300个特效镜头的运用,使影片画面美轮美奂,几近达到完美的境地。片中的陨石雨撞击狐猴大本营算得上最惊天动地的一幕了,超巨大的陨石从天而降,这一不可思议的自然景观被表现得惟妙惟肖。《超人总动员》首次以人类为主角,以往的主角都是一些玩具、昆虫、怪物、小鱼之类。在过去的90年代计算机动画虽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仍然很难表达人类的许多关键性特征,像头发、肌肉、皮肤等很难做得像真人一样逼真。但在《超人总动员》中,迪斯尼再次创造了一个有数字技术生成的崭新世界。里面人物的头发、肌肉等特征简直可以以假乱真,皮肤简直吹奏可弹、头发简直伸手可触……数字技术与电影技术的融合达到了极致,使观众沉浸在亦真亦幻的奇妙世界里不能自拔。

四、结 语

迪斯尼运营到现在已有八九十个年头了,它代表了全球动画的最高水平。正是迪斯尼善于从世界各国的文学名著及传说故事中提取素材,再用美国现代化的价值观和高科技的数字技术加以包装,在高度的娱乐氛围中,突出了亲情、爱情、友情、勇敢、童心、忠诚、梦想、沟通、善良等简单而永远不衰的全人类富有教育意义的母题,它才创造了事业与收入上的一个又一个高峰。我国的动漫电影如何重塑曾经的艺术辉煌,成功地借鉴迪斯尼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对推动我国动漫电影的发展、重显美好时光,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美国电影美国文化[M].米静,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 兰鲜凤.论从《木兰辞》到电影《花木兰》的改编[J].电影文学,2010(16).

[3] 张楠.从迪斯尼电影《花木兰》看美国文化霸权[J].高教论坛,2011.

[4] 王艳华.跨文化视角中的《花木兰》[J].台州学院学报,2008(02).

花木兰观后感范文8

我们以20世纪末的两部中美动画片为例,分别是1998年美国迪士尼动画公司、迪士尼佛罗里达动画工厂出品的《花木兰》与1999年上海美术制片厂出品的《宝莲灯》。

一、美国人眼中的“花木兰”。

动画片花木兰是一部由美国人在自己的理解下制作而成的一部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选题比较独特,内容兼有美国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古老中国的传统风格。给了我们广大观众全新的不一样的感受。

在古老的中国,有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名字叫作花木兰,身为花家的大女儿,花木兰在父母开明的教悔下,一直很期待自己能花家带来荣耀。不过就在北方匈奴来犯,国家正大举征兵的时候,木兰年迈的父亲竟也被徵召上战场,伤心的花木兰害怕父亲会一去不返,便趁着午夜假扮成男装,偷走父亲的盔甲,代替父亲上战场去。花家的祖宗为保护花木兰,于是派出一只心地善良的木须龙去陪伴她,这只讲话像连珠炮又爱生气的小龙,在一路上为木兰带来许多欢笑与协助。

在600位多位迪士尼动画师,孜孜不倦历时四年的时间,将传说内容幻化为令人目不暇给的动画场面,其中当然不乏优美的配乐与令人捧腹大笑的幽默!影片中的一对活宝--木须龙和蟋蟀,两个原本毫无拉拢的个体出现在了剧中,成了影片的一大看点,他们极尽搞笑之能事,木须龙活跃万分,蟋蟀则低调行事,但两者结合在一起则闹出了很多笑料。这条龙虚荣心强,爱面子,具有人性一面,此外,这龙还有疯的特点,让人极为喜爱,活脱就是活宝一个。在雪山跟匈奴一战的时候,这头龙还在雪崩的时候拿个铠甲冲浪,令人发笑不已。 而对于出身于古老中国家庭的花木兰,她自小便是个聪明伶俐,志气高昂的女孩,虽然她一心一意想要父母为她这个女儿感到骄傲,但似乎常常弄巧成拙,令她自己伤心不已。当她得知年迈的父亲将被徵召入伍,以对抗日渐入侵的匈奴时,花木兰不禁为父亲的安危感到忧心,突生的勇气促使木兰决定告别家乡,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就像是得到祖先们的庇荫。

从军之后,花木兰靠着自己的坚持的毅力与耐性,通过了许多困难的训练与考验,也成为军中不可或缺的大将。然而,就在赴北方作战时,花木兰的女儿身被军中的同僚发现,众家男子害怕木兰会被朝廷大官判以只好将她遗弃在冰山雪地之中,自行前往匈奴之地作战。幸好在这么艰难的时刻里,木须龙一直陪伴在她身边,不时给她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而凭着一股坚强的意志与要为花家带来荣耀的信念,木兰最后协助朝廷大军抵挡了匈奴的来犯,救了全国。

由迪斯尼制作的动画影片《花木兰》别出心裁,给了我们不一样视觉感受。影片对花木兰的故事进行了改编,但没有改变具体的史实。影片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影片具有幽默、风趣的风格,看起来给人酣畅淋漓的感觉,非常轻松。这样的风格是极受观众喜爱的。

二、中国人眼中的“沉香”。

199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了史上投资最大的一部商业动画长片《宝莲灯》。

《宝莲灯》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三圣母爱上了人间书生刘彦昌,触犯了“天规”,被其兄二郎神压在华山底下。在天宫,三圣母的儿子沉香从土地爷口中得知自己的身世,立即带着母亲的宝莲灯逃回人间。在孙悟空的指点下,沉香以顽强的毅力和过人的勇气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终于达到了“灯人合一”的境界,战胜了二郎神,救出了母亲。

关于影片可以引用一组数据来进行说明“由国家一级动画设计师、导演常光希执导,著名电影导演吴贻弓担任本片艺术指导,著名作曲家金复载任音乐总监。该片总投资1200万,历时四年后才露面。全片前后共有超过300位工作人员参加制作。总共绘制逾150000幅动画画面、2000余幅背景,镜头2000多个,全片人物近50个。在各个环节上都采取了与国际接轨的动画片制作方式,尤其在音乐制作一项上,更是破天荒打出了令人惊喜万分的“全明星战术”。为了让精美的电影画面得到最佳的声音诠释,美影厂决定邀请中文歌坛的巨星级人物担任片中三首主题歌及插曲的代言人。”

三、《花木兰》与《宝莲灯》的表现形式比较分析。

1、动画的民族性

艺术是丰富多彩的,每个民族的艺术,总是要打上自己民族的文化烙印,每个艺术家总要表现出自己的民族文化意识和个性特点。具有民族特性的作品《宝莲灯》,歌颂了人类最高尚的母子之爱,充分体现了中华古老的民族精神。

美国因其历史短暂,本土原创题材少,曾借用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进行动画再创作,制作了动画片《花木兰》。迪斯尼公司的《花木兰》,充分展开想象能力,借用中国古代花木兰的故事形象,演绎出具有美国式传统独立、好强、叛逆精神的人物内核,将现念融入古老的传说中,重新塑造出一个善良、勇敢、独立的美国式花木兰形象,大受欢迎。

纵观中国动画发展历程,辉煌的主要原因是对民族特性的挖掘和表现。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使中国动画寻找到了自身独特的语言表达系统,形成了具有民族性的风格。美国的历史短暂,不过几百年,但动画却具有特定的民族化语言,形成了美利坚民族乐观进取的个性:对自己深信不疑,把依靠自己作为哲学信条。美国人勇猛、坚强的冒险精神和代表权利、意志的父亲精神使他们相信:不冒险就不会有大的成功,胆小鬼永远不会大有作为。

花木兰观后感范文9

关键词:苏州园林;植物;造景

“餐翠腹可饱,饮绿身须轻”,园林中花木所带来的意境往往让人感受颇深。走进苏州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往往是充满生机的繁花芳草、嘉木修竹,顿感精神爽朗,给人一种观赏水墨山水名画的感觉。观赏园林的人都会被园林中或青翠、或葱茏、或婀娜飘逸、或亭亭玉立的各种花木景观所吸引,沁人心肺、神向往之,这就是花木的神奇作用。

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植物种类众多,可供选择的花木种类也相对较多。一般大型的苏州园林,至少都会使用上百种花木,而小型苏州园林花木的种类也有40~60种之多,有的甚至能达到80~100种。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大多数倾向于使用当地的原有花木,不仅成活率高,而且更能突出当地的地方特色,让人领略到地道的当地风情。

1.园林的花木分类

1.1观赏型花卉

花是植物中最美丽的一部分,色彩艳丽、气味芬芳,在园林中起着点缀作用。常绿型的花卉有山茶、桂花、广玉兰、杜鹃、栀子、金丝桃、六月雪、瓶兰、含笑等;落叶型的花卉主要有牡丹、芍药、月季、白玉兰、紫玉兰、梅、桃、杏、李、海棠、紫薇、丁香、木槿、木芙蓉、蜡梅、紫荆、绣球、迎春、连翘、珍珠梅、棣棠等,其中牡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富贵的象征。除此之外,玉兰、海棠、迎春、牡丹、桂花等蕴含吉祥如意、美满幸福的含义,深受园林建造者们的喜爱。美丽的花卉,既丰富了园林色彩,又给园林带来吉祥美好的寓意。

1.2观赏型果木

这种植物主要是作为特定季节欣赏之用,春、夏、秋、冬各有不同种类的观赏型果木,比如枇杷、桔子果实金黄,经常被造园者选择栽种在特定主题的庭院之中,每到秋天落叶缤纷,这些果木很好的点缀了园中景色。还有南天竹、构骨、火棘红果等四季不衰的果木,在百木凋敝的冬日里,很好的弥补了园林中色彩单调的缺陷。

1.3观赏型树叶

观赏型树木枝叶色彩鲜艳,有些形状奇特,比如红叶李、山麻杆、洒金桃、叶珊瑚、红枫、南天竹等树木色彩鲜艳,为院中的景色增添了不少色彩;瓜子黄杨、八角金盘、丝兰、棕榈等树叶形态各异,使园林富有情趣。在这些树木中,最有特色的是槭树,槭树种类众多,色彩形态多样,无论是单独栽种还是群体种植,都能成为园林中一个极具特色的景观。

1.4林荫类树木

这类树木组成了园林中最主要的树林及林荫。常绿型树木主要有桧柏、白皮松、罗汉松、黑松、马尾松、柳杉、香樟等;落叶型的树木有皂荚、黄连木、枫杨、梧桐、银杏、榆、榔榆、朴、榉、槐、楝、臭椿、合欢、梓、皂荚等。在建园时,一般大多选择高大、枝叶浓密的树木,比如说枫杨。

1.5藤蔓类植物

藤蔓类植物主要用来点缀假山、墙壁等,给这些单调的景观增加了不少色彩和生气,这些植物生性喜爱攀援,有效填补了花圃、墙壁这些地方的空白。主要运用的植物有凌霄、葡萄木香、蔷薇、木香、薜荔、络石、常春藤、金银花、铺地柏、紫藤等,有些藤蔓类植物经过人工修剪,还能单独成为一景,比如说紫藤等。

1.6竹类

竹子在中国古代代表着气节,深受古代人民的推崇和喜爱。梅、兰、竹、菊这4种植物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的品质。竹子四季常绿,生长能力及环境适应能力强,是园林植物种植的重要选择。

1.7水生以及草本植物

草本常用的有玉簪、紫萼、蜀葵、虎耳、芭蕉、芍药、、萱草、书带草、诸葛菜、鸢尾、玉簪、紫萼、秋海棠、凤仙花、鸡冠花等,这些植物主要种植在花台中供人观赏。水生植物中,比较常用的有芦苇、荷花、睡莲等,其中又以荷花的使用最多。

2.优化园林植物配置

2.1植物与建筑之间的配合

园林建筑四周的花木,主要起衬托作用,在花木的选择上应该与建筑本身的格调、内涵相互映衬,丰富建筑本身的内涵及特色。在建筑四周选种的花木应该挑选颜色鲜艳、气味芬芳的植物,栽种时应该和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影响建筑的通风。如果是水边的建筑,依水的一面不能栽种高大的乔木,否则会影响游人的视线。

2.2植物与山石的配合

如果假山上石头多而土较少,则应该配以高矮不一的常绿花木以增加参差和错落感。让人远远望去郁郁葱葱,整个山头弥漫着浓郁的绿色,有效地丰富了假山原本单调的颜色。如果假山是由奇石堆砌而成,为了配合假山的雄伟挺拔的感觉,一般选用低矮的灌木丛。

2.3与水体配合成景

花木兰观后感范文10

关键词:影片《花木兰》;传统观念;自我探寻

影片《花木兰》并没有将木兰塑造成一个无所不能的纯粹英雄,也没有将注意力搁置在宏大的战争场面上,而是通过木兰在战火中的个人成长,来描绘一位由“柔弱女子”到“巾帼英雄”,由“儿女情长”到“大局为重”的典型中国女性形象,鲜明地展现了反战主题,同时呈现了在传统观念裹挟下的人物自我的探寻历程。

生存与超我

影片中花弧出场时说:“只有打过很多年仗的人才会知道,战场上没有勇士,有的只有死人和疯子,讲感情……傻瓜!”这句简单的台词抛出了生存与本我的矛盾:在战争年代,只要还活着,我便不能成为我。

木兰代父参军是她人生路上的第一道分岔口,她在中国传统观念的潜移默化下选择了尽孝,这是她超我的表现,也是她生存理念中必须承担的责任。但作为女人,木兰情感细腻。当她在战场上目睹了一次又一次的死亡时,她表现出了脆弱及恐惧。影片并未回避木兰的害怕,反而真实地加以呈现,来表明是责任让她学会了在恐惧中前进。木兰在军令的威吓中完成了她最不愿意做的事――杀死了柔然的将军,同时她意识到:战争是由不得自己的。

影片中多次出现挂军牌的场景。军牌是士兵的象征:这块军牌绝对不能离身,生要见人,死要见牌。当木兰第一次和文泰清洗带血的军牌时,文泰说:“其实我很怕血,我爹不喜欢我,嫌我没出息,连只兔子都不敢杀……”木兰说:“你不是害怕,不是不敢,你是不愿意。”而当木兰对自己喊出“我不怕你”时,她在痛苦中决定去接受现实,努力改变自己性格中的“缺陷”。但这只是她思想上的飞跃,当付诸行动时,她又一次感情用事了。当在战场上中了敌人的诡计而害死了很多士兵,包括曾经的好兄弟“秀才”,当木兰的逃避换来了文泰的“死”,当费小虎一席激情燃烧的话――你好自私!你为死了的人,还是活人活?文泰哥希望你成为好的将军,如果见到你这个样子,他好失望!――震撼了她的心灵,当昔日的兄弟一个个离去,绳上的军牌一日日增多时,木兰才终于发生了行为上的质变:逃避,停止不了战争;害怕,只能让我们失去更多!从今以后,我会变得更加强大,保护你们每一个人。你穿上了将军的战甲,你就不再是自己,这就是战争!

伍尔芙说:“作为一个女人,我没有祖国,作为一个女人,我不需要祖国。”但作为一名中国女性,尤其是在战争面前,性别歧见被一定程度规避了的时候,无论是普通女性还是女英雄,都在积极地为国而效力,在忠孝节义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她们为了和平而甘愿“自我牺牲”。影片中另一位女性柔然公主美丽大方,心地善良,尽管她没有木兰的体魄和能力,但她仍想用自己与大魏的联姻来换取和平。“我想做魏国的皇后,是为了柔然的子民,世世代代不再受战火之苦”,她没有意识到“自我”,她只是想他者更好地生存,她超我的一面是中国女性的思维方式:国未太平,何以家为?

死亡与本我

影片中木兰和文泰的爱情是导演的自我发挥,而在这一发挥中,我们发现:只有面对死亡,他们才能真情流露。

花弧在出征前对木兰说:“天上多了颗星星,就是我去找你娘了。”这是他面对未知命运时的坦然及释然。而当木兰军队遭遇“毒龙”之后,文泰为救奄奄一息的木兰,给她喝自己的血。两人蜷在一起,木兰说:“我梦到我死了,你们都走了,周围一个人也没有。”文泰说:“我每天晚上都数过星星,一个都没有多,所以你一定不会死。”但活着的下一刻的幸福在哪呢?他们都看不到。但也正是因为没有下一刻,他们才能在此刻将心如此真挚地袒露,此刻的他们不是身负重任的将军,只是彼此爱恋的情人。而之前木兰率兵营救文泰,中敌人之计时,她面对文泰的斥责反问道:“如果你是我呢?你不会来吗?”文泰含着泪决绝地回答:“我不会!”在文泰诈死时,木兰一度萎靡不振,小虎劝文泰去告知木兰真相而被文泰拒绝时,小虎说:“你们两个好孤独。”在现实面前,木兰和文泰除了隐藏感情,就是一方在被迫成长。

马斯洛的“存在焦虑”指出“存在”使人们有选择生存方式与道路的自由,但是人们又不能离开群体而孤立地生存,他们有义务维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群体――人类社会。鱼和熊掌,不可皆得,舍生取义,大丈夫之所为也。在责任面前,无论是木兰,还是文泰,抑或是任何一个士兵,他们都只能选择为他者谋幸福。但当死亡临近,当面对绝境,他们便可以放下身份,放下道德,脱下那些镣铐,拾起自身的欲望。“粮食没了,没有办法再守下去了,大将军真的不会来了,要是再没有药,你跟兄弟们就撑不下去了。就是死,我也要死在战场上,你会陪我吗?”“陪!”“文泰,我一生也不会忘记的人,是你。”

自我的探寻

在战争结束后,文泰被迫接受了可以止战的政治婚姻,木兰平静地回家,做回一个“漂亮的女将军”。尽管文泰在最后反悔了,想与木兰私奔,但木兰却理智地拒绝了他。

“你曾经说过,如果用生命换取国家的安宁,你会去做。”“让我放弃生命容易,让我放弃最爱的人,难!”文泰再一次将死亡与本我联系在了一起,这注定了结局的悲怆,活着的他只能戴着镣铐跳舞。木兰说:“不要再有更多的小虎,不要再让更多的亲人最后只等到一块带血的军牌。”木兰厌倦透了战争,她曾与柔然公主说:“我替父从军,只是为了尽孝,从来都没想过要建功立业,更没想到有一天,会变成战场上的屠夫,这12年来,我内心没有得到一刻释怀。”而她之所以能在血淋淋的战场上坚持下来,是因为“在战场上死去,生命像雨水落入大地毫无痕迹,如果那时候,你爱上一个人,希望会从泥土中重新绽放,热烈地拥抱生命”。尽管木兰的内心无时无刻不在逃避战争,但因为爱情,因为每天早晨醒来就可以看见文泰,所以她隐藏了她逃避的一面,用爱情的信念支撑着一路走下去。

在战争年代,她借爱情的力量而坚持着去争取和平。而如今,当战争画上了休止符,她又怎会因爱情而摧毁这份和平。但她的爱情呢?木兰和文泰都还活着,并且都要继续活下去,他们知道因自己的身份会有许多的情非得已。中国的传统哲学并非提倡将“个人看成绝对主体”的个人主义,所以木兰和文泰也不会为了小我而远走高飞,因为他们有着“在很远很远的地方,那些人都与我有关”的同情心及大爱。

花木兰观后感范文11

    摘要 综述了广玉兰的特性、观赏价值及在植物造景和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提出广玉兰在园林绿化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广玉兰;景观设计;应用 1  广玉兰特性及观赏价值广玉兰( M. Grandif lora L. ) ,又名荷花玉兰,木兰科,木兰属,常绿乔木。广玉兰树姿雄伟壮丽,抗逆性强,叶大光亮,四季长青,花大而洁白美丽,花色艳丽,花香宜人,树姿优美多态,其聚合果成熟后开裂,露出的鲜红色种子相当美观。同时,具有较强的耐干旱、耐脊薄、抗烟尘、抗污染优良品质[1] 。广玉兰是一类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园林、庭园绿化树种。早在唐代,木兰科中的广玉兰就被人工栽培在园林或庭院中,视为名贵的观赏花木。清漪园(颐和园前身) 的乐寿堂、清花轩及排去殿以东、长廊以北,有大片广玉兰栽植,花开时节一片芳菲。随着、园林绿化业的飞速发展,广玉兰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使用形式亦更加丰富多样,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中,是优良的城市绿化及观赏树种[2] 。 2  广玉兰在植物造景中的应用广玉兰是优良的城市绿化及观赏树种,在园林的造景中,一直被列为骨干树种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2. 1  独立造景 广玉兰的配置形式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2 类。自然式配置以模仿自然、强调变化为主,具有活泼幽雅的自然情调,有孤植、丛植、群植等方法;规则式配置多以某一轴线为主,呈对称或成行排列,以强调整齐、对称为主,给人以雄伟肃穆之感,有对植、列植等方法。 2. 1. 1  孤植。在空旷的平地、山坡或草坪上,配置单株广玉兰,以体现其树形美,展现为空旷地上的主景,称为孤植。孤植主要表现树木个体的体形美,一般作为视觉中心处理。广玉兰树型优美,可孤植成景。广玉兰的孤植艺术在古代文献中就有记载,它是以单株广玉兰为主体的庭院绿化设计,风格特异,在现代小型宅第中仍有应用。南京灵谷寺大草坪上孤植着一株广玉兰王,形如巨伞,在周围成片的广玉兰林的映衬下,个性鲜明,具有“鹤立鸡群”的效果;镇江焦山景区广玉兰广场中也有一株孤植广玉兰,广场呈方形,广场中央用卵石做成一个大圆,圆的中心取广玉兰花开四瓣的特征,以荷花形瓣状砌成花坛,花坛中心栽培一株姿态优美的广玉兰,俯视其景,方中有圆,圆中有花,不仅体现出“花开月圆,幸福圆满”的寓意,而且点出了广场主题[3] 。 2. 1. 2  对植。用2 株广玉兰分别按一定的轴线左右对称的栽植方式,称为对植。对植多用在公园、大型建筑物的出入口两侧,或磴道石级与桥头的两旁,它有烘托主景的作用。它不但可丰富建筑物的画面,而且还赋予建筑物以时间和空间的生机动态感,常和厅、堂殿、轩等古建筑配置在一起。 2. 1. 3  列植。按照一定的株行距成行栽植叫做列植。列植主要体现植物的整齐美、线条美,树龄相近的广玉兰一般树型近似,按直线或曲线以等距离栽植,很容易取得整齐一致的艺术效果。在园林中,广玉兰一般作为行道树、林带及水边等绿化栽培或作为树墙,绿篱栽培。列植构成的景观显得整齐而有气魄,主要配置在规则式的园林绿地。南京灵谷寺道路的两侧就是以广玉兰与其他树种配置作为行道树栽培的,使道路两侧的植物景观富有层次变化,十分独特。桂林市不少街道,都栽植广玉兰做行道树,四季长青,满城秀色。每到夏季幽香四溢,为这一风景胜地增色不少。 2. 1. 4  群植。凡种植20 株以上,100 株以下的同种或异种树木组合在一起的配置方式,称为群植。树群是园林的骨干,常用它来组织空间层次和划分景点区域。群植主要体现树木的群体美、协调美。将不同树龄的广玉兰按一定规律配植,能够呈现出优美的广玉兰林景观。苏州光福和杭州满觉

    垅等成为赏广玉兰胜地,就是由于群植广玉兰数千亩,而形成广玉兰林景观,广玉兰的群体美得到极致的表现。 2. 2  与其他植物的配置 在确定广玉兰的搭配植物时,应考虑两者的协调关系,包括对土壤条件、光照、温度、水分及养分的要求;搭配植物的枝、叶、花、果要求能够丰富、补充和提高广玉兰的景观色彩。广玉兰四季常绿,与其他植物配置时,一般作为背景树种,或基调树种。广玉兰与桃树相配,可以突出桃树的春花烂漫;与红枫相配,可体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还可以突出“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艺术效果;与牡丹、荷花、山茶等配置会出现春天牡丹怒放,炎夏荷花盛开,仲夏玉兰飘香,隆冬山茶吐艳的四季花景。此外广玉兰作为基调色彩或背景树种,还可以与松树、紫荆、紫薇、槐树等众多树种配置。 2. 3  与山石、建筑物的配置 广玉兰不仅可以与其他植物配置成景,还可以与山石、建筑物相配置,映衬山石或建筑物,完善山石景观和建筑景观。长沙岳麓山散植大量的广玉兰,体现广玉兰“花雨”的意境。苏州的几个园林中,都有很多广玉兰,尤以怡园、留园为最,大多在广玉兰丛中造一个亭子,供游人休憩时欣赏广玉兰。广玉兰与置石相配,能体现广玉兰的姿态,又可以映衬置石,如果置石上嵌刻上有关广玉兰的诗词,则使景观更加具有意境。焦山公园的广玉兰园中放置了一些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太湖石,并在上面刻有诗词、楹联,人们穿行其中,观树赏石,意趣无穷[4] 。 3  广玉兰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3. 1  道路绿化中的应用 广玉兰树姿优雅,四季常青,病虫害少,因而是优良的行道树种,不仅可以在夏日为行人提供必要的庇荫,还能很好地美化街景。但栽种时应尽量选择较大一些的苗木,干径3~6 cm,高度2. 8 m 左右较为适宜。过小,则易遭破坏;过大,则移栽成活率低。长沙市20 世纪80年代中期在五一路上栽植的广玉兰,现大多高8 m 以上,冠幅达4m×4m以上,胸径达15 cm以上,且树冠丰满圆整。道路绿化时,广玉兰与色叶树种(如五角枫、乌柏、枫香、银杏等) 配植,能产生显着的色相对比,从而使街景的色彩更显鲜艳和丰富。在绿化带应用中,将广玉兰与红叶李间植,并配以桂花、海桐球等,不仅在空间上有层次感,而且色相上又有很大的变化,打破了序列空间的单调,产生一种和谐的韵律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5] 。 3. 2  公共绿地中的应用 在面积较大的绿地中,广玉兰可孤植挺立于草坪、花坛中及园路转弯处或交叉路口,让人欣赏其雄伟壮丽的姿态、硕大莹洁的花朵和闻其浓郁宜人的芳香。广玉兰也可群植于开阔的草坪上,让人欣赏其林立挺拔的树干,伸展饱满的树冠以及朵朵浮立于树冠之上的大型花朵,给人以恬静的美感。广玉兰也可通过与其他植物配植,构成美观的树丛或生态群落。与樱花、桂花、紫薇、红枫、梅花、金丝桃、南天竹、杜鹃等进行群植,广玉兰居中,其他小乔禾、灌木、地被植物由高到低,依次向外排列,并通过高短搭配,乔灌穿插,落叶与常绿、观叶与观花植物相互交织的手法,可构成一个花、叶兼具,色彩丰富,错落有致的群落景观。广玉兰也常配植在建筑物周围与其组景,通过相互因借,相互补充、对比、烘托等手法,使人工美与自然美有机地组合起来,从而使建筑物与周围的景观更为协调一致,使建筑物产生出一种生动活泼且具季节变化的感染力。 3. 3  单位附属绿地中的应用 广玉兰有较强的抗烟尘、抗污染、消毒、滞尘的功能,在工矿区能良好地生长。据测定,尽管广玉兰叶片含氟量高达0. 005 84 %,仍未呈现任何受害症状。1 kg 广玉兰叶片(干重) 能吸收4. 8 g 氯化物,对二氧化硫、氟化氢也有较强的吸收能力。1 m2 广玉兰叶片滞尘量达7. 10 g ,而且其枝叶挥发出的有机物质还能杀死空气中的有害细菌、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净化空气的效果较为显着[6] 。长沙市在污染严重的煤矿区、电厂、化肥厂及其生活区内都大量栽植了雪松、广玉兰、紫薇、女贞、香樟等滞尘、消毒、杀菌功能及抗性强的树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广玉兰有着诸多优良品质,已愈来愈多地为人们所青睐。随着育种栽培、修剪造型、养护管理技术的提高,人们在不断地试验、探索扩大广玉兰的应用范围,如矮化培育、盆栽观赏或人工修剪成球形、塔形、卵形等。 4  讨论广玉兰是园林造景艺术中广泛运用的植物材料,园林绿化应根据自己的条件,因地制宜地使用广玉兰,否则会带来景观的不协调。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广玉兰应该与其他植物、山石、建筑物等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充分利用广玉兰极其丰富的观赏价值,表达出既经济、适用又美观的园林效果,为人们创造出舒适优美、赏心悦目的学习、生活、工作、休息和游憩环境。尽管广玉兰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优良绿化树种,但也有它自身的不足之处,在城市绿化中应加注意: (1) 广玉兰小苗前5 年生长缓慢,作为行道树或带状绿化时,很容易遭到人为的破坏,影响其成活率和保存率。除精心规范栽植外,强化管护尤为重要。最好在树穴边埋设水泥柱,将广玉兰树干捆扎固定,减少晃动,并辅以科学的水肥管理,使其达到城市绿化标准要求。 (2) 广玉兰大树(直径15 cm以上) 移植极难成活,而当景观营造需要栽植广玉兰大树时,则应认真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保障移植的成活率。①尽量缩短途中运输时间,并疏枝、摘叶、包干,减少水分散失; ②起苗时,土球尽可能带大,少伤根系,尤其是主、侧根尽量保持完好; ③挖大穴,换上腐殖土;④埋三角桩,固定支撑树干; ⑤加大管护力度[7] 。 (3) 广玉兰冬季难以经受零下14 ℃以下的低温气候,北方地区栽种要加强防寒防冻措施,这也是目前影响广玉兰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 李捷. 中国木兰科植物修订[J ]. 石南植物研究,1997 ,19(2) :30 - 35. [2] 刘玉壶,夏念和,杨惠秋. 木兰科的起源、进化与地理分布[J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5 ,3(4) :17 - 20. [3] 湖南农业区划委员会. 湖南省农业区划[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83 - 85. [4] 彭春良,颜立红,夏晓梅. 湖南木兰科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J ].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5(1) :12 - 13. [5] 王刚勇. 广玉兰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J ]. 安徽林业,1999(1) :24. [6] 李修鹏. 木兰科植物在环境绿化中的应用[J ]. 浙江林业科技,1999 ,19(1) :53 - 57. [7] 吴绍球. 优良城市绿化和观赏树种[J ]. 广东园林,2001(2) :28.

花木兰观后感范文12

常见的园艺品种

1 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e)

别名玉堂花,落叶乔木,高达25m,径粗可达200cm,树冠幼时狭卵形,成熟大树则呈宽卵形或松散广卵形。叶互生、倒卵形,先端短而突尖,基部楔形,表面有光泽;嫩枝及芽外被短绒毛,冬芽密被淡灰绿色长毛。冬芽具大型鳞片。花先叶开放,顶生、朵大。花被9片,直立,钟状,芳香,碧白色,有时基部带红晕。u荚果,成熟后开裂,种粒红色。3月开花,6~7月果熟;种子心脏形,黑色。

原产于江西庐山、安徽黄山、浙江天目山、湖南衡山及贵州,分布于海拔500m~1000m的林中。白玉兰性喜光,稍耐阴,颇耐寒,可露地越冬。爱高燥,忌低湿,畏水淹,栽植地渍水易烂根。喜肥沃、排水良好而带微酸性的砂质土壤,在弱碱性的土壤上亦可生长,但不耐盐碱,土壤贫瘠时生长不良。寿命长,可达千年以上。在北京、西安等城市,也可见人工栽培的百年大树。

白玉兰于早春先花后叶,满树银葩,清香袭人;花瓣飘落时,仿佛雪片纷飞,地面一片洁白,蔚为壮观。实生的大树常主干明显,树体壮实,雄奇伟岸,生长势壮,节长枝疏,然花量稍稀。嫁接种往往呈多干状或主干低分枝状特征,节短枝密,树体较小巧,但花团锦簇,远观洁白无瑕,妖娆万分。故不同种苗之白玉兰园林应用中情趣各异,在小型或封闭式的园林中,孤植或小片丛植,宜用嫁接种,以体现古雅之趣;而风景游览区则宜选用实生种,以表现粗犷纯朴的风格。上海市于1986年将其选作市花。

2 广玉兰(M,grandiflora)

别名荷花玉兰、洋玉兰。常绿大乔木,高20m~30m。树皮淡褐色或灰色,老树呈薄鳞片状开裂。枝与芽有铁锈色细毛。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广玉兰原产北美洲东南部,清末引入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城市有广泛栽培。它性喜光,幼时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有一定的抗寒能力,特别是实生的广玉兰相当耐寒。适生于向阳、肥沃、湿润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在碱性土种植时易发生黄化,忌积水和排水不良。根系深广,抗风力强。对烟尘及二氧化硫气体有较强的抗性,病虫害少。因其枝、芽、叶背及叶柄均密被锈褐色绒毛,具有较强的吸尘功能,更加之叶色终年常绿,花朵硕大,香气浓烈,近三十年已成为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中应用广泛的骨干树种之一。

广玉兰树姿优雅,四季常青,病虫害少,因而是优良的行道树种,不仅可以在夏日为行人提供必要的避荫,还能很好地美化街景。道路绿化时,广玉兰与色叶树种配植,能产生显著的色相对比,从而使街景的色彩更显鲜艳和丰富。在绿化带中,将广玉兰与红叶李间植,并配以桂花、海桐球等,不仅在空间上有层次感,而且色相上又有很大的变化,打破了序列空间的单调,产生一种和谐的韵律感,能取得较好的景观效果。广玉兰在庭园、公园、游乐园、墓地均可采用。大树可孤植草坪中,或列植于通道两旁;中小型者,可群植于花台上。北京大觉寺、颐和园、碧云寺等处均配植于古建筑间,与西式建筑尤为协调,故在西式庭园中较为适用。

3 二乔玉兰(M.soulangeana)

别名红黄玉兰。Soulang-Bodin于1920~1940年问,将白玉兰与紫玉兰杂交后育成的杂交种,本种花被片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紫色或时有近白色,芳香或无芳香,有数十个品种。近几十年来,浙江省嵊州市木兰新品种研究所选育出‘常春’、‘飞黄’、‘丹馨’、‘红运’等品种,其中‘常春’一年能开四次花。二乔玉兰的一些新品种,近几年在全国各地的园林绿化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并出口到欧洲。

4 天目木兰(M.amo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