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口支援

对口支援

时间:2023-05-29 17:48:24

对口支援范文1

坚持实施“东进中接”战略和“攻大求优攀名”对口支援工作思路,继续深入贯彻国务院在召开的工程移民暨对口支援工作会议。以引进高新技术项目、高效生态农业项目、旅游项目为重点,大力引进民营企业、名优企业和名牌产品落户;坚持引进和发展两手抓,积极培植对口支援龙头企业,支持和鼓励已落户对口支援企业滚动发展;进一步促进“会议”对口支援签约项目的开工建设投产。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把我市对口支援工作再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目标任务

(一)引进10家名优企业项目落户。其中区、县和县各引进2个项目。

(二)引进兴办10个社会发展项目。其中区2个。县4个。重点引进交通、广电、卫生、希望工程等社会公益事业发展项目,进一步促进库区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三)争取对口支援项目资金到位2亿元。为库区培训各类人才1000人次,通过对口支援安置包括移民在内的1000人就业,组织劳务输出1000人。

(四)支持和鼓励已建成投产的对口支援企业滚动发

(五)围绕龙头企业抓好基地建设。同时,努力发展特种水产养殖,抓好白桃、草莓、猕猴桃及中药材等种植基地建设,为龙头企业配套。

(六)继续组织市直机关做好对口支援溪河矿务局职工安置和县城搬迁工作。

三、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知名度将进一步扩大,吸引力进一步增强,这为我市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各县市区政府,市直各单位要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认真研究对口支援工作的新机遇、新特点、新领域、新方法,努力增强对口支援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切实把对口支援工作作为项目年活动的重要抓手,列入到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真抓实干,取得成效。市经贸委等部门要采取措施,改变市直企业合作载体不落实,配套能力不足的现状,争取市直企业对口支援合作项目有新的突破。

(二)精心组织安排。认真开展名优企业、名牌产品的信息收集和市场调研,精心筛选合作项目,选准合作对象和合作载体。要把民营企业项目、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旅游项目作为引进重点,要选择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项目,不断提高对口支援项目档次和合作水平,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上马。二是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同“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和有关省市“光彩事业促进会”联系,引进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和名牌产品落户;要借助今年国家移民局与科技部、农业部将联合组织的科技行”和“火炬(星火)计划行”活动的机遇,积极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同时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积极引进对口支援技术合作项目,提高库区科技应用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要加强同国家旅游局、全国旅游协会的联系,大力引进旅游开发项目,把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努力创造我市旅游名牌和旅游精品。三是市、县(区)办要加强同对口支援省市办的联系,积极组织回访求援。组织库区及移民安置区有计划、有目标、小规模、多批次地赴重点对口支援地区(江苏、上海、湖南、青岛、大连、黑龙江)和较发达地区(北京、浙江、广东、深圳、福建等地)开展对口支援招商引资活动。要重点瞄准民营企业、优强企业,扎实开展项目考察和引进洽谈。吸引沿海发达地区高耗电、大耗水、无污染的项目向库区转移。

(三)大力支持和鼓励对口支援落户企业滚动发展。要比新引进项目来得快、见效快,也是扩大对口支援成果,拓展对口支援合作领域,促进对口支援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措施。一是要加大对重点对口支援企业的扶持力度。各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单位要深入对口支援重点企业调查研究,帮助已落户的企业制定滚动发展的目标规划和年度计划。要重点扶持娃哈哈、汇源、均瑶、八峰、鲁能、澳柯玛、森达、AB洛兹、华扬、维维、椰风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支持和鼓励这些企业达产增效、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二是进一步协调各方,搞好跟踪服务。要认真听取对口支援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县市区计委、经贸委要积极支持对口支援企业的基建和技改项目立项。电力部门要保障电力供应。财税金融部门要积极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信贷支持。工商行政管理和技术监督部门要积极为企业维权打假服务。三是进一步配合企业,积极向支援方总部争取生产销售计划,拓展营销网络,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进一步抓好为娃哈哈、均瑶、汇源等龙头企业配套的原料基地建设,抓好区的奶牛养殖、水果蔬菜基地建设,确保龙头企业加工原料的供应,实现农企“双赢”五是开发区及市直有关单位要大力支持对口支援工业园和远安对口支援工业园建设。县要继续抓好江苏对口支援工业园建设,支持和鼓励园区对口支援企业扩大规模,滚动发展,扩大园区规模示范效应。

(四)加强跟踪督办和协调服务。这些项目为今年我市对口支援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要把促进签约项目的开工投产作为我市今年对口支援工作的重点来抓。一是对已开工建设的项目,要努力抓紧建设进度,保证建设质量,促其尽早建成投产;对尚未开工的项目,要组织专班,抓紧项目洽谈,使其尽快达成合同,为开工创造条件。要努力争取西安助邦天然消毒剂、温州奥康皮鞋、江苏淮阴辉煌太阳能热水器、内蒙古华荣多晶硅、安居猕猴桃酒、山东飞龙花卉基地、上海汇丽内外墙涂料、科诺BT生物农药、江苏茅迪黄姜皂素、山西绞股蓝皂甙等项目开工建设并投产。三是加强检查督办和跟踪服务工作。工委要落实专班,加强项目跟踪督办和协调服务工作,坚持实行一月一检查,一季度一通报,年终总结的工作制度。

(五)努力加快库区高效生态农业建设。要以增加农村移民收入为基本目标,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把农业资源开发与可持续性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库区的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二是要抓好示范。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要继续抓好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大扶持力度,把奶牛业和奶制品加工业作为库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支柱产业,把种植优质水果、无公害蔬菜、中药材以及发展规模化养殖业、水产业等作为库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抓好示范基地,总结示范经验,培植示范典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三是要与对口支援紧密结合。依靠对口支援引进优强企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同时,要依托已落户的对口支援龙头企业,深化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形成库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采取得力措施,为对口支援龙头企业配套建设好原料基地,促进库区农产品结构的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四是要搞好协调服务。市计委、移民局、农业局等部门要认真做好全市高效生态农业建设规划,抓好典型示范,为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项目立项、技术支持、资金扶持提供保证,搞好协调服务。

(六)继续组织做好市直机关对口支援库区移民工作。一是市直机关单位要充分发挥行业系统的优势。积极争取全国行业系统的对口支援,为库区争取资金和项目,促进库区行业搬迁工作。二是市直机关要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库区乡镇移民工作,市直各牵头单位要认真牵好头,组织其他单位为移民乡镇办好事、办实事。尤其是市直各单位要突出抓好对口支援县城搬迁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口支援县城搬迁动员大会的要求,凡承诺支持搬迁的资金要在今年上半年全部到位,确保县城月份实现整体搬迁的目标。市工委和市经贸委要拟定方案,动员组织中央、省在宜和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有关县市区支持原香溪河矿务局困难职工及家属的搬迁、安置。

对口支援范文2

【关键词】 对口支援;受援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成效;建议

一、引言

所谓教育对口支援,就是指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对口扶持和帮助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文化事业,以增强民族团结,达到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的一种活动。[1]为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差距,加快西部地区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实现教育公平,2001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首次确定北京大学与石河子大学等13对东西部高校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十年多来,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显著。

二、对口支援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和成效

2001年6月,教育部指定西安交通大学对口支援新疆大学,2005年1月,为进一步加大对新疆高校的支援力度,教育部又增加了武汉大学对口支援新疆大学,并在4月启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安排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11所国内知名高校对口支援新疆大学21个学科。

2010年,根据中央关于开展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精神和西部大开发的要求,为重点支持建设好新疆大学,使新疆大学在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中央决定启动对新疆大学新一轮的对口支援工作,助力新疆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按照教育部部署,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大学工作采用“1+3+6”模式,即由清华大学为组长、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为副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为成员的10所高校,采取多对一方式、团队化对口支援新疆大学工作。按照“整体设计、协同工作、重点突出、逐步实施、成效显著”的指导原则,努力实现我校在师资队伍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服务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等四个方面显著提升。

十余年来,支援高校通过接纳本校教师进修访学、为本校培养博士和硕士师资、选派优秀教师或专家学者到新大任职、任教等多种形式的支援工作,把超前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传输到了我校,为新大师资队伍的培养提供了便利渠道。

1、通过到支援高校进修访学,提高了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2001年至2012年期间,学校教师中赴对口支援高校进修教师共239人,占所有进修教师350人的68%;访学教师共32人,占所有访学教师81人的40%。在学习期间,支援高校为学校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并得到了很多教师的帮助指导。在科研方面,专家教授给了他们很多的指导和教诲,让他们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在教学方面,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学习教师在教学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通过“先进修、后考学”的方式,大部分进修学习的教师考取了支援高校博士。

2、通过支援高校培养博士、硕士计划,提升了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

2001年至2012年期间,学校教师中赴对口支援高校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教师共43人,占所有在外校在职读硕教师128人的34%;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共199人,占所有在外校在职读博教师361人的55%。各支援高校在招生、录取及培养等环节,均给予了我校适度的政策倾斜和照顾。在对口支援工作开展初期,西安交通大学与我校采取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办法,招录了一批我校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两年,随着教育部在对口支援高校批复定向培养研究生单独招生指标的实施,结合教育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支援高校已逐渐成为我校培养博士师资的主要途径,我校在支援高校读博教师占所有在外校读博教师的比例达到了70%。

3、通过支援高校选派优秀教师到我校任教,缓解了师资不足

2001年至2012年期间,支援高校共选派了72名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及研究能力的教师到我校任教,任教学科涵盖了外语、数学、机械、建工、电气等公共基础课专业和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有效的缓解了这些专业师资不足的状况,也把超前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传输到了我校。

三、进一步加强对口支援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建议

1、明确定位和发展目标,落实对口支援协议

从宏观构想上明确受援院校定位和发展目标,从而在对口支援战略和实施上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重点,[2] 制定务实的对口支援建设任务,将对口支援协议落到实处。在制定对口支援协议时,要根据近年实际执行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目标,利于对口支援协议落到实处。例如,支援高校招收博士单列指标受教育部管理,每年给新疆大学批复的指标数大概在十五个左右,在制定支援高校为新疆大学培养博士学历师资的建设目标时,不宜将此目标定的过高,在协议执行过程中,也要注意统筹安排各支援高校之间指标的协调,避免浪费指标,充分利用好国家给予的对口支援优惠政策。

2、依托支援高校优质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支援高校拥有优秀的教师和先进的网络教育资源,受援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加强与支援高校的信息共享,建立同步课堂、网络教室、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等,这是对支援教师亲自到受援学校支教的重要补充,同时,也减少了支教教师往返于校际之间的麻烦,提高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支援高校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优质资源,也可用于帮助受援高校牵线搭桥,为受援高校拓宽和提升对外交流的渠道和水平。

3、通过“人才工程”计划,带动受援高校学术梯队建设

支援高校可选派高水平教授(如博士生导师)到受援高校作兼职研究生导师,或应聘教育部“长江学者”、新疆自治区级“天山学者”等“人才工程”计划,带动受援高校学术梯队建设。此举产生的积极效应是多方面的、相互作用的,例如,“天山学者”在受援高校除从事科研工作外,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校“天山学者”之一,来校工作后就领导本学科学术团队建设,并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科发展需要,组建并带领了一支创新团队进行教学科研工作,并成功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此外,西部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交织融合,有特殊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人文现象,也吸引着人文社科学者的研究兴趣,[3]支援高校学者可以利用西部地区的地缘优势,对此进行研究,或与受援高校合作开展研究项目,也不失成为构建对口支援双赢模式的途径之一。

四、结论

对口支援受益于当今,见效于长远。在肯定对口支援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对口支援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展望未来,对口支援工作的重点应是在理念和模式上继续扩充,在战略和实施上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重点,以进一步深化对口支援工作,推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晁勤,加玛力汗・库马什,樊艳芳.对口支援在西部高校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效益分析[J].广西轻工业,2010(12) 151-152.

[2] 清华大学课题组.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的实践与经验[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 34-43.

[3] 闫卫华.关于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1) 81-82.

对口支援范文3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开展对口支援(受援)工作的重要意义。

2006年下半年,教育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确定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南大学五所高校为我校对口支援高校,其中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南大学为全面对口支援高校。

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对于提高边疆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建设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对边疆地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对于边疆稳定都有着深远意义。校党委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对口支援工作的重大意义,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教育厅的领导下,认真部署、精心组织,紧密结合我校和内地高校的实际情况,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对口受援工作。

二、建立机构、明确职责,确定基本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首先,学校成立了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对口支援办公室,学校校长任组长,并划拨对口支援工作专项经费,从组织和财力上保证了对口支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根据对口支援工作的要求,校党委多次召开专题党委会议研究部署工作,确定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带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管理等各方面发展的基本工作思路和方法。

第三,深入各学院、各附属医院进行调研,了解各学科的现状和迫切需求,确定出受援目标,制定出详细的受援计划,并紧紧围绕学科建设,通过“借脑引智”、“借船出海”等方式做出可行性计划,引进人员、项目、成果和理念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实现与援建高校双赢的目标。

三、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以项目带动支(受)援工作,务求实效。

一年来,我校领导多次到对口支援学校走访,洽谈对口支援及合作意向,并通过援疆干部积极牵线搭桥,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很多实质性成果。

首先,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确立受援目标。我校积极围绕内科学、妇产科学、肿瘤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病原学、方剂学、生药学等学科博士点的申报条件,通过整合我校的特色项目,与对口支援高校积极开展合作,提高我校的科研水平、论文质量。以交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站工作人员和硕博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形式引进相近研究领域的高层次人员。以筹建重点学科和博士点实验室为基础,争取到2007年,建立“新疆特色环境、资源与健康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以联合申报科研项目为标准,提高我校科研申报质量。

其次,注重人才培养,学术交流,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医生报考支援高校的博士学位,通过对口支援工作,抓紧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几所对口支援高校共派出了40位骨干教师赴我校授课,并选派了6名援疆干部到我校挂职。目前,中山大学与中南大学已经同意接受我校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并在招生录取方面予以政策倾斜,我校有二十多名在职人员已经报考。中山大学医学院向我校赠送了部分教材和课件,我校基础医学院也选派优秀中青年骨干前往中山大学学习、进修。浙江大学专家来我校举办学习班传授生理学网络课程建设经验,帮助我校搭建生理学教学网站,并赠送了20多万元的精品课程上网管理系统软件。北京中医药大学计划同我校建立“北京中医药大学-新疆医科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专门为我校培养中医药学方面的高层次人才,目前此项工作已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吴忠道一行四位专家莅临我校指导工作,进行示范性教学和学术讲座。其中,陈争教授还将留我校工作三个月,帮助我校建设生物遗传学科以及合作组建“遗传学咨询门诊”等。以曾益新院士为首的中山大学中青年学者也来我校开展肿瘤学、眼科学、妇产科学、神经内科学以及人文管理学等学科的学术讲座。不仅提高了我校相关学科专业人员对本学科最新进展的认识,而且通过查房、手术等也除去了部分患者的痛苦。仅眼科就救治了20例患者的视力,使他们重见光明。同时,通过交流我校还将送派一批教学管理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前往中山大学等对口院校进修学习。

第三,加强科研合作

我们将把一些特色课题和优势研究资源拿出来,与援建高校共同立项、共同研究、共享科研成果,积极务实、合作交流、实现双赢。通过校际交流及谢富康、马金龙两位援疆干部的积极努力,中山大学与我校基础医学院建立了法医研究所和司法鉴定所,并建立了法医学教学与科研基地,既填补了我区司法鉴定的空白,也为我校的法医学教学和科研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洽谈了与我校包虫病研究所合作成立病原研究所,同时洽谈了在免疫学、药理学、遗传学等方面的科研合作事宜,并与中山大学联合申报了部级课题。

第四、其他方面

北京中医药大学每年将提供10万元的专项资金(我校以1:2配套)用于对口支援工作。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全面对口支(受)援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专家教授专程赴我校指导评估工作;同时帮助我校在法医精神鉴定方面给予技术和人员支持。与复旦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的具体援助计划正在细化,并派专人来我校考察,探讨合作和援助的具体项目。

我校在不断与对口高校合作的同时,还与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支援合作关系,特别是通过援疆干部在我校和学院担任领导,很好地发挥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如中山大学谢富康教授、山东大学马金龙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李志刚教授、浙江大学张晓明教授和沈乐良教授,把内地一流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带到了我校,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他们还积极主动寻找对口支援的合作项目,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我校与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合作,委托培养我校七年制临床专业学生在该校学习基础课程。

四、对口支援工作体会。

对口支援范文4

一、对口支援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校与华东师范大学本着积极务实的精神,以借助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增强我校的综合实力为目标,以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建设为重点,努力实现我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双方商定每年签订《华东师范大学与新疆师范大学200×-200×学年对口支援项目协议》,每学年度制定相应的《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新疆师范大学的实施方案》,通过对口支援项目的制度化安排,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此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四年来,华东师范大学以“办实事,求实效”为指导原则,积极调动全校上下各方资源,群策群力,努力促成优质的教育资源向我校输出,从而使我校在学科发展、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效率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进。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对口支援项目按《协议》和《方案》得到了顺利实施,成效显著。

二、协议的执行情况

(一)研究生教育方面:华东师范大学已将我校三位教授聘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并从2004年起陆续开始招生,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此外,华东师范大学还积极支持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免费接受我校部分学科硕士研究生前去修读课程。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截至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已招收我校26名骨干教师攻读博士学位,22名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另有6名教师到华东师范大学相关专业进修(免进修费),并参加科研项目的合作研究工作,这对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业务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支教方面:华东师范大学自2005年上半年起,根据我校实际需要,派遣教师到我校讲学,至今已有20人次到我校承担短期(一学期)教学工作,使我校师生能够通过最直接的方式接触到各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动态及最新科研成果,拓展了我校师生的理论视野。

(四)干部挂职交流:华东师范大学已派出一名干部到我校担任副校长;我校也派出了两名处级干部前往华东师范大学挂职学习,这为促进我校教育行政领导干部转变观念,吸收东部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经验,提高我校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五)图书馆建设方面:共建四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已向我校赠送六万余册图书和部分期刊光盘,赠送了部分办公设备,并且每年培训我校一名图书馆管理人员,对我校电子阅览室建设,提高图书馆馆藏图书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六)访问交流方面:对口支援关系建立以来,两校建立了学校领导互访制度,轮流进行访问,落实对口支援工作。四年来,两校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对各项工作的落实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三、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工作情况

2006年6月,教育部正式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确定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三所院校对口支援我校8个学科,我校分别与三所院校签订了协议。这是教育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以后,实施的又一项有利于新疆高校发展和学科建设水平提高的重大举措,该计划的有效实施,将更有力地推进我校的学科建设,促进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校非常重视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制定了落实该项计划的相关措施。

1、2006年6月---12月,所进行的主要工作为:

第一、与三所院校来参加签字仪式的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就开展具体工作达成一致意见;

第二、在全校范围进行广泛宣传,尤其是受援的8个学科,要求各学科认真研究自己的需求和三所院校相关学科的情况,积极寻找合作机会,主动与对方联系交流;

第三、2006年8月,中国科技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带领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及学科人员一行8人来我校访问,就具体开展工作进行了进一步交流,密切了两校之间的关系;

第四、组织、动员我校教师报考三所院校,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我校今年共有14人报考三所院校博士研究生,目前录取工作正在进行;已有3人被华东师范大学录取攻读硕士学位。

2、为了进一步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具体工作,利用该计划促进我校学科建设的发展,在我校完成学校及个学院“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制订工作后,2007年3月28日—4月9日,我校党委书记梁超同志带领我校研究生处、人事处及相关学科负责人共24人,分别前往三所院校进行访问交流,出访得到三所院校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本次出访采取的方式是:召开学校层面的座谈会、职能部门、学院和学科层面的会谈和进一步交流,双方就具体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磋商,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支教工作、学术交流等方面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并签订了会谈纪要,具体工作将从今年6月逐步开展:北京师范大学将于6月派专家来我校进行讲学;将在7月、8月分别与中国科技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两个全国性学术会议;9月,将派出我校近10名教师前往三所院校进修访学,并将就合作开展科学研究进行协商、落实。

3、在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中,我校确定了建立合作互惠平台的原则与支援学校进行协商,得到了对方的真诚支持,支援学校积极帮助我们想办法、提建议,表现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高度热情和政治觉悟。北京师范大学提出,虽然计划中所列是两个学科,但科研领域的合作和人才培养可以根据我们的需求而扩大学科领域。中国科技大学则应我校的要求将支援学科扩大到计算机科学,并在人才培养方面给以特别的政策和条件。华东师范大学将对口支援与援疆学科两个计划结合起来,对协议中的内容逐项落实。应该说我们和三所院校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随着各项计划的落实,必将对我校的学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4、在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过程中,除了教育部制定的三所院校,我校还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与其他高校积极联系,并得到了热情响应,如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虽然没有教育部规定的对我校支援任务,但都表示了积极态度,与这些院校的合作交流也将逐步展开。

在校党委对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高度重视下,目前全校正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开展各项工作,确定了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促进学科发展的原则,相信在未来两三年内,该项计划将取得显著成效,对我校学科发展将发挥积极深远的作用。

四、经验总结

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我校的四年期间,通过两校的共同努力、默契配合,对口支援工作进展顺利,对我校的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相关因素的制约,协议中的部分内容没有完全落实,主要是科研领域的合作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学术交流还不够丰富。

鉴于上述情况,为推动对口支援工作向纵深发展,在全面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今后的工作重点是:

(一)对口支援工作要认识到位。对口支援工作要从大局着眼,从长远部署,从实际入手。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对促进西部教育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战略和现实的重大意义。对口支援工作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受援院校必须全力以赴、抓住机会、鼓足干劲,为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懈努力,并将这种意识渗透到学校办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二)对口支援工作要领导到位。学校各级领导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所组建的专门工作小组不能流于形式,负责此项工作的学校领导要经常检查对口支援工作的进展和落实情况,确保一个流畅的主通道,综合协调和督促相关部门的工作。

(三)对口支援工作要措施到位。对口支援工作必须以切实可行、互惠互利为原则,具体措施必须具备较好的操作性和实施性,在实施过程中也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既要有利于支援院校工作的开展,避免使支援工作成为支援学校的负担,同时也要有利于受援院校在享受优惠条件的前提下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四)在目前已经开展的支援项目基础上,在未来五年内,我们将以建立双赢互利的合作平台为基础,努力加强科研领域的合作交流,促进我校科研能力的提高和学科建设的发展。

五、自我评价及建议

我校非常重视对口支援工作,认为此项工作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机遇,学校成立了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四年来,通过对口支援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落实,我校的师资队伍在结构和质量上都有了明显改善,学科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尤其重要的是,通过与对口支援学校的交流,我校的干部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方面有了显著转变和提高,这将对学校进一步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使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深化,各项措施能够顺利实施,根据以往的工作实践,我们建议:

1. 对口支援的目的是促进西部地区高校办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希望教育部能考虑单独设立有关西部地区重大研究项目的专项资金,进行专项经费投入,大力支持支援双方的科研人员联合申报,共同开展研究。通过双方合作开展科研工作,以求积极促进受援高校科研水平的显著提高,从而提升西部地区高校的研究水平。

对口支援范文5

自教育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以来,南京农业大学在对口支援我校工作中,以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校管理制度与运行建设为重点,积极发挥南京农业大学的学科、人才和管理优势,两校积极沟通,共同合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了多方位的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6年6月,教育部启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我校先后新疆农业大学与包括南京农业大学在内的等五所内地支援高校积极联系,主动协商,在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学科队伍、科研合作、学科建设条件、学术交流、图书馆建设、研究生培养等诸多援建方面达成一系列协议,援受双方积极沟通,共同合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了多方位的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开展的情况

(一)高度重视,明确目标,确保障援建工作顺利进行

南京农业大学与我校有着长期的来往和合作关系,两校领导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2002年教育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后,两校的对口支援关系得到明确,我校将支援工作作为重点议题列入了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校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多次专题讨论对口支援工作,确定由学校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抓,成为学校的一项“一把手工程”。为使对口支援各项工作开展得更为顺利,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校办、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处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南京农业大学对口支援新疆农业大学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口支援工作的协调、落实对口支援工作的部署和安排,明确了相关部门和学院职责,形成了良好的对口支援格局;建立援受双方之间高校领导和教师互访机制,两校主要领导每年进行一次会晤和交流,专项研究和协调支援工作。双方校领导、对口部门与院系领导以及学科教师互访50余人次,交流办学思想与经验,具体落实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干部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对口支援工作。两校及时总结对口支援工作经验,不断发扬成绩,先后签订校级对口支援协议3份,院级对口支援协议3份,进一步明确了以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学校管理为主的受援目标。每年召开数次领导小组例会,听取、研究、落实和检查我校在对口支援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情况,并形成会议纪要。此外,还编印了对口支援的专题简报,并拨出专项经费,列入年度预算,用于实施对口支援工作。

与此同时,为了使援教教师安心工作,解决援教教师的后顾之忧,学校有关部门相互配合,为援教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落实专人负责援教课程计划、教学安排及有关对口支援工作,并在教工宿舍区为援教教师安排了两居室住房,购置了家具、电器、卧具、餐具等日常生活用品。各有关学院为援教教师安排专人负责反映和解决援教教师碰到的工作及生活问题,协助做好援教教师上课的各项准备工作。并积极采取激励措施,实行政策倾斜,为援教教师和干部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和空间,保证了支援工作得以长期顺利开展。

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后,与南京农业大学对口支援我校的工作便与援疆学科建设工作结合进行。

承担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内地五所高校——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都与我校有着长期的来往与合作关系,双方领导都高度重视援建工作。2006年教育部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后,我校将此项工作也作为学校的一项“一把手工程”。雒秋江校长为此专门召集与援疆学科建设工作有关的部门和全校各学院领导,传达教育厅动员会议精神和刘怡副主席的讲话,并且布置了如下工作:学校成立“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学位办;各一级学科所在学院的院长为对口支援负责人,负责对口支援项目的实施,各学科应指定具体办事人员负责联系工作;做好协议书的起草工作,各一级学科在协议书范本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对协议书进行充实和修改;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涉及的各职能部门都应认真负责地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同时要及时将计划实施的情况在校报和相关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各受援一级学科应高度重视计划的贯彻落实,积极主动与支援方联系协调,特别要注意将此计划的实施和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学校的学科优势,培养我们自己的师资队伍,利用支援方的资源,提高本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水平;各受援学科应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以5年为一周期。各项措施要具体且可操作,切忌宽泛空洞;没有列入对口支援的其他学科应主动寻找切入点,参与援疆学科建设计划。随后,校党委常委会议专题讨论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落实工作,校党委书记李宝城要求将此事当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党委常委会决定由雒秋江校长担任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彤副校长和阿不来提副校长任副组长,并落实了办公室的工作经费。在此情况下,援受双方先后签订校级对口支援协议5份,备忘录3份,学院级援建协议多份,进一步明确了以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学校管理为主的受援目标。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制定下发的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中国农大在教育部召开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工作会议之前,于2006年6月1日和2日,由副校长谭向勇率领的8人考察组来到我校,就两校在生物学、畜牧学、农业资源利用、农业工程等学科的建设和对口支援事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协商,达成了全面具体的合作共识。在两天的考察中,中国农业大学“长江学者”、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武卫华等专家为我校师生举行了5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并深入到对口学院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协商,专家们务实的作风得到我校师生的高度赞誉。6月2日下午,中国农业大学与新疆农业大学学科建设对口支援备忘录签字仪式在新疆农业大学举行。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刘怡、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孙也刚、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谭向勇及考察组7名专家、我校党政领导李宝城、雒秋江、阿不来提、张建华以及学校对口受援的相关学院的党政领导参加了签字仪式。签字仪式上,雒秋江校长介绍了两校在对口支援学科建设的协商、洽谈情况。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谭向勇说: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从前期筹备到具体实施,得到了双方领导的高度重视,此次达成了许多具体事宜,并都一一落到了实处,使每个环节都更具可操作性。这次对口支援是双方今后在更多领域进行实质性合作的良好开端。

十月上旬,我校党委书记李宝城、校长雒秋江、副校长陈彤、王涛等带领研究生处和我校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受援学科所在的学院领导赴五所支援学校进行回访,回访期间同支援学校就可能的支援项目和支援方式进行了认真探讨,并与支援学校签订了回访备忘录。

(二)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援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1、援教工作按计划实施。支援高校派教师到我校支教是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计划的一项重要工作,2004年以来,南京农业大学先后分5批派出14名优秀教师、2名优秀管理干部到我校援教和挂职援助,帮助开出新课和急需课程40门次,涉及农、理、经、管、工、法六大学科领域,直接授课1500余课时,保证了我校急需课程的顺利开设;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实施后,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也根据双方的协议,派出了教师和领导干部到我校挂职和支教;南京农业大学向我校开放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实验场所,优先安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并派出南京农业大学知名专家学者到我校进行学术访问和开展系列学术报告,对我校学科建设和学位点申报工作进行了指导和帮助;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天真教授等应邀到我校访问,陈彤副校长、王涛副校长会见了张天真教授,我校农学院领导与张天真教授就共同在我校建立棉花分子育种实验室的问题达成初步意向。9月6日至7日,陈彤副校长、王涛副校长和研究生处领导及学位办工作人员等先后走访了我校九个学院,就在学科建设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援疆学科建设”的作用等议题,分别与各学院领导、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教研室主任等进行了座谈,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大家普遍认为:日元贷款和省部共建等项目为各学院提供的仪器设备,部分地解决了各学院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一直以来存在的困难。有了设备,当前最急需解决的就是人才的问题。希望通过“援疆学科建设”,对口支援的五所内地重点院校能在师资培养、科研等方面切实为十个援建学科解决这些根本问题。我校党委书记、校长带队走访了五所内地支援高校,进一步就援建事项达成协议。对口的学校、学院领导或学科带头人先后来访11人次,了解我校情况,安排讲学、讲座、培训、指导等活动,促进了双方友谊。

2、开展师资委培、挂职锻炼及学生的联合培养工作。2002年以来,我校充分挖掘南京农业大学援教教师专业特长,通过“传、帮、带”,先后为我校培养了许多名专业课教师,我校受援院系的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双方互聘研究生指导教师,交流研究生教育经验,共同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南京农业大学已招收我校11名博士研究生和2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定向培养博士学位教师2名;指导30多名本科生毕业论文。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实施后,这一工作在五所支援学校展开,内地五所高校接收我校11人进修或攻读学位。

3、推进学术交流工作的开展。随着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实施,支援学校和我校间的学术活动及管理经验交流日益增多。来疆援教教师除了搞好课堂教学工作,还围绕交流科研成果、介绍学科前沿等内容,程度不同、各有侧重地开展了学术交流或专题报告活动,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举办学术讲座、专题报告40余场。

2006年9月2日,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棉花育种专家张天真教授访问我校,对农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指导建议,就共同在我校建立棉花分子育种实验室的事宜达成初步意见,并为共同开发新疆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就我校拟与南京农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成立“新疆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所”事宜进行了认真磋商。2006年5月10日,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土地资源管理专家曲福田教授访问我校,作了题为《中国土地非农化政策分析: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和《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学术报告,与我校经济管理学院的教职工进行了座谈,就我国公共管理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以及南京农业大学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作了专题讲座,并就相关问题与我校经管学院领导和教师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使该院师生很受到极大启发。

2006年7月23日,南京农业大学原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著名经济学专家钟甫宁教授应邀到我校经济管理学院,为学院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作了题为《应用经济学必须强调实证分析》和《应用经济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的学术报告。其务实的学风、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渊博的学识再一次给经管学院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6年8月中旬,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欧名豪教授、院党委书记吴群教授和郭贯成教授应邀前往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对学科建设进行指导,并参观了学院在哈密的实习基地,对学生的实习工作给予了具体建议。

2006年8月20日,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宋华明处长一行6人访问我校,就学科援建的有关组织和落实工作与我校研究生处进行了商讨。

北京林业大学援疆教师戴伟在我校资环学院工作期间,积极牵线搭桥,促成了资环学院在林业总局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研究站(新疆南山林场)建成了教学实习基地,该基地已挂牌。同时他还积极联系,促成我校资环学院和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利用德国专门基金,计划今年下半年在新疆合作召开中德生物多样性国际研讨会。戴伟援疆期满回京时,资环学院还专门给北京林业大学人事部门写了感谢信。

援疆干部、中国农业大学王涛教授来我校任副校长后,十分关心学科建设的问题。他力促在我校农学院与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建立“棉花分子育种实验室”,双方已签订协议(等新疆农大中心实验楼盖好后即可进入实施阶段)。他还积极地为我校申报第十批博士点、硕士点出谋划策,为申报成功出了不少力。

4、加强在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的合作。

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实施后,援受双方联合申报课题6项,目前正在实施阶段。

南京农业大学援疆教师麻浩教授,在我校工作期间,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亲自主持写本子,负责申报成功二项课题:一是教育厅创新群体的课题(作物遗传育种)20万,一是教育厅重大项目(鹰嘴豆)10万。麻浩教授还亲自参与这些课题的研究,在回到原单位南农后,仍然利用与新疆农大的工作关系,为我校农学院与南农作物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牵线,双方计划作为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每年由南农方面给我校农学院一个开放课题,提供经费支持。

我校动科学院的来自南京农业大学援疆教师韩兆玉,协助动科学院成功申报了伊犁奶牛高效生产技术研究的课题,经费8万元。同时他还积极下到地方上,利用动科学院与地方合作办班的机会,为地方技术人员提供培训支持。

我校经管学院来自南京农业大学支教教师吴未和梁亚荣二位博士,讲课方式得到学院领导和老师、学生的肯定和欢迎,他们制作的课件,都无偿提供给了支教学院。

我校林学院李霞老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成功后,主动邀请北京林业大学援疆教师高述民博士参与研究,提供了8万元经费支持。

由中国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和新疆农业大学蒋平安教授联合主持的有关罗布泊地区土壤的研究工作,进展顺利,中国农业大学在考察活动经费、仪器设备与人力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我校经管学院蒲春玲教授,在申报国家课题时,得到南京农业大学曲福田教授、吴群教授的指导,他们也积极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研究工作。南京农业大学钟甫宁教授来疆进行有关兵团保险的课题调研时,我校经管学院在人力、物力上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我校经管学院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生课程安排等方面得到了南京农业大学许多专家的咨询和建议。

5、协助我校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服务水平。

南京农业大学1999年即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评估,在本科教学管理方面具有优良的传统和扎实的基础。应我校迎接2007年9月份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需要,南京农业大学将投入10多万元开发并经过长期实践和完善的一整套教学管理系统无偿移植到我校,实现了成绩网上管理、教师网上报送成绩和学生网上选课,师生开展网上教学质量评价的系统也进入调试阶段,即将投入使用,这一系列的工作促成了教学管理从手工操作到信息化管理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和水平,在我校教学管理改革和本科教学迎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我校节省了约15万元的市场开发费用。另外,我校为借鉴南京农业大学评估经验,寻求帮助,先后由我校党委书记和副校长带队到南京农业大学参观交流,并在评估建设、图书馆建设和管理方面达成了援助协议。

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经王涛副校长联系,也表达了意向让我校研究生管理人员去到中国农大学习研究生管理软件,并提供软件,以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

6、支援方给予我校物质支持。

援建关系确立后,已不仅局限于学科之间。近日,河海大学图书馆利用工作人员个人捐款向我校图书馆赠送了4台计算机,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向我校图书馆赠送了15台电视机和DVD机,这种援建活动对于改善新疆农大图书馆的硬件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向我校资环学院赠送了1套电动取土机用于科研工作。

二、工作体会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是做好援建工作的前提。提高认识的基础在于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有关文件精神。学校多次组织召开专门会议,贯彻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各级部门从实践三个代表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高度,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认识援建工作的重要性。学校广泛开展了援建工作的宣传工作,确保认识上的“三个到位”,即学校党政领导的认识到位、各级部门的认识到位、教师的认识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各级领导多次利用各种机会到对口援建的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并邀请对方领导、教师到我校指导帮助,把援建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同时,为加强对援建工作的领导,学校要求各学院相应成立了管理机构,负责该项计划的实施。在工作中,凡是部门不能解决的事情,都提交领导小组讨论并得到落实,从而增强了学校受援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

2、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是做好援建工作的关键。援建工作涉及到学科建设、师资培训,研究生培养,合作科研,学术交流等多项内容,如何使这一工作更有针对性,突出重点,这需要在广泛调研,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的基础上确定。我校党政领导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和学院落实受援项目,带领职能部门和学院学科负责人到五所内地高校实地考察,就援疆学科建设问题与五所高校反复磋商,最后确定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培养师资,定点培养研究生为重点,广泛进行合作科研,促进学科建设尽快上水平、上台阶。由于我校在援建工作中明确了工作中心,人员交流、援教教师支援建设重点课程等工作都配合这一中心,因而也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重心下移”,由两校相关学院之间签订合作协议,落实具体合作内容,从而充分调动学院一级在援建工作上的积极性,确保援建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加强宣传,是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条件。新疆农业大学成立了“新疆农业大学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和对口支援新疆高等学校计划宣传信息交流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领导任正、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领导任成员,以进一步宣传计划实施情况,加强校际间交流,及时将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向教育主管部门反映。援受双方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如宣传橱窗、校报、网页、简报等加强相互宣传,互派教师和学生到对方学校举办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等,对营造全校性的对口支援氛围,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今后工作方向

通过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实施,我们深刻体会到,这两项工作是教育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对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决定在十一五期间将把这两项工作当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1、继续围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开展更为广泛和有效的工作。我校已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十一五”期间援疆学科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确定了以项目为依托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在科学研究上,要以新疆特色项目为依托,争取与支援高校合作申报国家课题。另外,要进一步推动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拓展援建工作内容,落实好教师援教和双向干部挂职工作,落实好我校在职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委托培养和专业课教师的进修培训工作,发挥两校优势,落实好科技合作,不断加强实验室开放、学术交流和信息、资源共享等工作,努力使我校的办学水平再上台阶,为其长远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2、成立组织机构,将援建计划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我校计划于2007年6月上旬在乌鲁木齐召开“对口支援及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新疆农业大学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已经起草了工作委员会的章程,工作委员会将实行轮值主席制度,每年召开一次年会,总结研讨工作,成立这一工作委员会,是为了加强协调机制,是援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更好地促进援建工作的开展。

对口支援范文6

北京市:坚持“首善标准”和“科学援疆、全面援疆、真情援疆”的总体要求,开局之年援疆工作呈现出安居富民和棚户区改造年度任务按计划完成、教育援疆取得一批重要成果、援疆医疗服务直达群众心田、文化惠民效果初步显现、产业支援合作迈出坚实步伐、干部人才培训和智力支援收到良好成效、京和两地多层面交流产生良好社会反响、社会动员广泛积极展开、各项管理机制基本建立、全体援疆干部作奉献展风采等十大亮点。计划安排的168个项目100%开工,完工96个;累计完成援疆资金17.9亿元,年度计划任务圆满完成。

天津市:对口支援和田地区策勒、于田、民丰三县,实施的63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并完工,援助资金4.8亿元,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完工率均为100%。实施“三个一”工程安置当地就业过万人。为受援地培训教师1495人次。援疆医生诊疗受援地患者19012人。天津市企业与受援地签订协议项目28个,已有20家企业落地,实际投资额达到了25亿元。组织两地双向干部考察挂职460余人次,受援地干部赴津考察挂职交流556人次。

河北省:安排援疆项目17项,援助资金7.78亿元,目前已7个项目竣工,10个项目主体完工。着力推进产业援疆,签约重大合作项目50多项,总投资约813亿元;为巴州和农二师举办各类培训班99个,培训当地干部人才3900多人次;连续两年开展“10件实事”活动,成效明显,进一步密切了支受两省各族百姓感情。

山西省: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深入与受援地对接沟通,建立了山西省11个市结对支援阜康市12个乡镇和农六师14个团场的深层全覆盖,形成良性互动。两年来,共计安排援疆项目18项,安排援助资金1.99亿元,并实现了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完成率100%,援疆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辽宁省:紧紧围绕“改善民生、产业合作”两项主要任务,建立起体制机制创新、综合规划实施、干部人才培养、产业合作、团队建设管理“五位一体”的援疆工作结构。高水平编制对口支援综合规划,“百项百亿工程”强势起航;高标准实施干部人才培养工作,“百千万”工程全面启动;高效率推进产业合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成为两地共识,“百企万岗”工程助力受援地的跨越式发展。共实施的83个援建项目,援助资金6.13亿元,已有72个主体完工,其余跨年度项目均完成当年建设任务。

吉林省:坚持共商民生民利、突出吉林特色,安排援疆项目34个,援疆资金1.83亿元,且项目全部开工,资金一次性拨付到位,实现了援疆综合规划的良好开局。“长白计划”共接收1400余名各类学生参加技能培训;“灯塔计划”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干部培养,促进了交流交往交融;企业援疆、文化援疆、社会援疆推动各方力量,开展了“五化十帮”;联合监督检查“三个机制”已经形成;援疆干部人才致力“源头活水”,担当责任,倾心岗位。

黑龙江省:坚持用心援疆、用情援疆、用智援疆、用党的好政策援疆,对口援疆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形成了龙江特色。共实施项目69项,安排援助资金2.2亿元,且项目基本全部完工。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产业合作。注重实效,有针对性培养本地干部人才,累计在两地开办各类培训班215个,培训受援地区干部人才超过8000人次。全体援疆干部人才帮助抗灾自救、改善民生,争做好事实事。

上海市:对口支援喀什地区的莎车、泽普、叶城和巴楚四县。按照“民生为本、产业为重、规划为先、人才支撑”的总体思路和“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动员、企业参与”的援疆机制,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共安排援助资金17.15亿元,实施援疆项目126个;通过“招商、招工、招生”工作,扎实推进产业援疆工作,围绕教育、卫生援疆,各项社会事业工作深入开展,以人才援疆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展人才资源开发,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文化援疆亮点频现。

江苏省:是唯一一个对口支援两个地州的支援省,按照“要为受援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作出更大贡献”和“真情援疆、科学援疆、持续援疆”要求,江苏省科学编制援疆规划,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创新援建合作模式,共计在伊犁州直、克州(一市两县)、农四师、农七师安排援疆项目363个,援助资金15.65亿元。以提升素质为重点,扎实做好干部人才培训工作,精心组织了409名干部人才赴江苏挂职锻炼,组织了3.7万人次的行业各类干部人才接受业务培训和交流,组织开展了人才援疆“六大行动”, 树立了江苏干部人才援疆新特点。努力推进产业援疆,开启“百企千亿”等一系列产业合作项目,江苏省与自治区已达成投资协议总额1350亿元、项目130多个,一大批知名企业落户新疆。以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为援疆工作新亮点,充分发挥江苏办园区和港口建设的经验,从规划、人才培养、招商引资、平台建设等工作入手,把政府的管理优势和企业的市场资金优势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开发区开发建设。

浙江省:围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亮点、以促进阿克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落脚点”的目标,两年共实施项目149个,安排援助资金17.7亿元。重点实施了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城乡饮水安全、“双语”育才、健康普惠、农牧民增收、关爱温暖、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等民生工程。产业援疆共达成投资合作项目83个,协议资金643亿元,已到位资金41.38亿元。实施以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赴浙培训和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为重点的智力项目,培训各类干部人才1.7万人。

安徽省:选派了101名援疆干部人才进疆工作,建立前后方协调配合、援受双方合作共建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四个率先、一个基础”:援疆综合规划及修编规划率先获批,“四规合一”的援建规划体系基本形成;2011年度援助资金2.28亿元于当年年初率先全部拨付到位;促进受援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双语和职业教育、二甲医院、再造绿洲、加强基层政权和公安维稳能力等建设项目率先纳入规划并启动实施,2010年完工4个试点项目,2011年35个项目中30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率先启动深化和完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福建省: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对口援疆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民生建设进展顺利,50个援建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援疆资金4.8亿元全部到位,全面实现了援疆项目100%开工、援疆资金100%到位要求。产业对接成效显著,共引进产业对接项目31个,项目签约金额71.4亿元。智力援疆全面推进,派出400多名干部进疆开展援助工作,接收昌吉州干部人才2000多人赴闽培训,支医队员共接诊超过20万人次,开展各类手术1.8万余台,学术讲员共接诊超过20万人次,开展各类手术1.8万余台,学术讲座200余场;援疆教师开展继续教育培训一万多次;援疆农技人员全面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并成功引进两个食用菌品种。

江西省:援疆工作取得“三快三好”的良好局面。资金到位快,已到位援疆项目资金5.38亿元,资金到位率100%;项目进展快,已开工项目24个,完工14个;规划设计快,县城总规划修编、城镇体系规划、住房保障和城市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县城控规、乡镇规划已通过评审。教育援疆好;首批江西内高班学生在2011年高考中摘得克州理科状元、克州籍文科状元,80%以上学生达到二本以上分数线。产业援疆好;赣鑫钢铁项目到位资金2亿元,完成“三通一平”、5000万元投资和一期100万吨招投标,项目建设正在积极推进。培训援疆好;在江西培训365名干部、576名未就业大学生;在当地组织干部人才培训2250人次。

山东省:按照“民生优先、产业引领、智力支援、统筹布局、有序推进、建设精品、打造亮点”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民生建设、产业合作、干部人才、就业培训、基层组织阵地”五大任务,认真落实10.23亿元援疆资金投资计划,全力推进12个试点示范项目和85个援疆项目。帮助四县落地产业项目205项,计划总投资246亿元,累计到位资金49.3亿元,可增加就业岗位41838个。先后为四县培训各类干部人才3093人次,培训劳动力近万人次。投入2570万元高标准建设了17个城市社区、34个农村基层组织阵地。

河南省:贯穿“项目、资金、实施、受益”四个靠前。共计安排资金共计6.38亿元,42个援疆项目多数主体建成、部分投入使用。智力援疆深度推进,河南已选派计划内援疆干部和人才156人,垂直系统和短期支医支教等200多人,并开展大规模的双向培训、学习、挂职等交流活动。产业援疆稳步推进,21个河南产业援疆项目落地,项目总投资262亿元,到位资金17.69亿元。

湖北省:按照“双层全覆盖、有限无限相结合”的援疆模式,项目援疆取得新进展,援助资金2.7亿元,援疆项目59个。产业援疆实现新突破,引进企业33家,总投资达130亿元。智力援疆迈出新步伐,选派285名干部人才进疆工作,双向培训各级干部、各类人才5000余次,53个省直部门、15个市与受援方的县市和团场实行“一对一”帮扶,形成了多层次、全覆盖的对口援疆工作新格局。

湖南省:发扬“特别能干事、特别能拚搏、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团结、特别能自律、特别能学习、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全面推进经济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和科技援疆,已启动援疆项目52个,已完工38个,到位资金2.69亿元。选派干部人才136名赴疆工作,培训吐鲁番地区各级干部109人次。湖南省企业与受援地签约项目56个,总金额1830亿元。为吐鲁番培训355名教师,引进46名湖南教育专家来疆开展师资培训。援疆医生接诊病人16152人次,开展手术1092台次,培训带教人员2587人次。文化援疆亮点纷呈,援助吐鲁番拍摄了系列专题片,计划外援助吐鲁番地区16个文化项目。

广东省: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基础扎实、开局良好。2011年实施援建项目78个,投入援助资金10.78亿元,项目全部顺利完成。一年多来,广东省产业援疆签约、动工项目117个,合同投资总额261亿元,预计年产值超过465亿元,可带动就业达8万多人。制定了受援地干部人才培养方案,分层分批组织县、乡、村干部赴粤参观考察、交流挂职、跟班学习。医疗援疆、“双语”教育、青少年“手拉手”活动及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赴粤培训等工作有序推进。引进广东制度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创新援疆资金、项目监管机制。

对口支援范文7

关键字: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横向财政转移支付 对口支援

一、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概述

在缪勒看来,所有现代的民主国家一定部分地是再分配的国家⑴,而运用财政政策行使财政平衡权是国家进行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对于国家财力再分配而言,财政政策中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要且不可或缺。按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在各主体之间的流向划分,可以分为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和纵向财政转移支付。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单一的纵向转移模式;一种是以纵为主,纵横结合的模式。现今,世界上尚无单独采用横向转移支付方式的国家,其一般是作为纵向转移的补充被部分国家采用。目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单一的纵向模式。

我国的纵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模式下有三种类型:维护既得利益型一一包括税收返还和体制补助(或上解);财力转移支付型一一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等;专项转移支付型。

诚然,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缓解中西部地区财政困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这一制度也保留了旧体制遗留下的许多不合理因素,形成了一种"受益地区长期受益,吃亏地区长期吃亏"的内在运行机制,并把各省市之间财政收入差距的问题保留并且正当化。显然,这不利于妥善解决横向财政失衡问题。

二、对口支援与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辨析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区贫富差距显著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市场调节的非均衡性和效率性,使得现有贫富差距不可能单纯依靠市场来平衡。我国的特殊国情要求我们在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时,必须尊重现状,充分发挥国家财政的再分配职能,实现财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

在对各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研究中,许多学者提出了我国应当效仿德国,实行以纵为主、纵横结合的财政转移支付模式,以解决我国当下地区贫富差距过大的困境。

针对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构建,很多学者通过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⑵进行了详细分析,为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推行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文不再针对此问题进行分析,而是根据大部分学者在研究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中的现实基础论据,即对口支援,探讨其与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关系。

笔者认为我国的对口支援并非真正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我国现阶段仍然是单一的纵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体系。对口支援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辨析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以期通过对两者的认知,为我国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构建和完善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中国特色的对口支援

中国特色的对口支援是经济发达地区对上级指定的欠发达地区或民族地区给予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是一种基于财政平衡视角下的政府行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口支援最早可追溯到1979年的全国边防工作会议。1992年国务院提出和发动对三峡工程库区移民的对口支援。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对口支援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成效之高让世人为中华民族的团结而震撼。

几十年来,我国的对口支援行动渐趋成熟,具有如下特点:规模不断的扩大,由"结对子"到"举国行动";内容日渐的丰富,由初期的物资"硬件"扩展到人才、技术等"软件"支援;战略功能渐趋成熟,从"输血型"向"造血型"战略功能转变。⑶

客观来说,我国的对口支援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维护国家稳定团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对口支援的大规模深入实施,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1)对口支援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对口支援在实行过程中是基于政治任务而非法律义务,是一种"政治动员"的模式;(2)对口支援的激励机制不完善。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的任务是为辖区民众谋福利,作为政治任务的无偿援助机制存在严重激励不足问题;(3)对口支援的评估机制欠缺。对口支援存在着政治责任属性,感情因素掺杂其中,对支援地乃至其他地区经济和社会影响欠缺有效评估机制。

(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是在既定的财政体制下,同级的各地方政府之间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一般是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以达到缩小差距、均衡财力的目的。规范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基于客观因素科学测算各地区的收入能力和支出需求,进而决定横向转移支付的方向和规模。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单一纵向转移模式,但也有国家例外,德国、瑞典和比利时等国家实行纵横结合的模式,其中尤以德国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最为健全。

德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转移支付制度,并不断根据新的情况加以修订和完善,逐渐形成了较完善的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⑷

在德国,横向转移的具体操作分为三个步骤:先测定各州居民人数,然后由联邦和州财政部门分别测算出"全国居民平均税收额"和"本州居民平均税收额",最后是在富裕州和贫困州之间实行横向平衡的资金划拨。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都是由宪法明确规定的,据此而划分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范围也由法律形式确定下来。⑸德国横向的财政平衡,与我国目前的对口支援政策相比要系统、规范得多。

诚然,德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实践中是较成功的,但这种相对完善的横向转移制度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由于联邦和所有州的参与,这个平衡体系非常复杂且不透明;缺乏责任制,混合的资金来源掩盖了各级政府的责任等等。所以事实上,我们无法断言平衡系统是否应该向那个方向发展⑹。

(三)对口支援与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辨析

2008年5月12日暴发的汶川地震震惊世界,中国的对口支援再次引起广泛关注。2008年6月8日,国务院颁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规定:"非地震灾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当地人民政府的安排,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支持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此后又颁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这次对口支援被称为"建国以来最大的横向转移支付服务"。⑺

对口支援是否意味着中国存在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口支援是否属于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范畴,能否成为中国构建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实基础?

中国式的对口支援不是制度化、规范化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它在中央的领导下开展,行政命令色彩浓厚,与真正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相比差距甚大。然而,中国目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迫切需要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因此对口支援承担起了这种历史的重任。

1、对口支援并非规范化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却具有横向转移支付的雏形

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国家各级政府间明确基本职能、财权与事权、收入范围和支出责任前提下的财政再分配活动⑻。中国目前尚未从立法层面考虑横向财政转移支付问题,即使在《财政转移支付法》的起草过程中,对此立法也是尽可能地回避。但是,中国的现实问题迫切需要这种横向的转移支付,因此,对口支援机制承担了这项重任。正如学者指出的,我国地方政府之间虽然没有一个规范化、法制化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但具有横向转移性质的"对口支援"早已存在,它是在中央政府的鼓励和安排下,各省、地区之间出现的一种非公式化、非法制化的转移支付。⑼

笔者认为,虽然我国始终未将对口支援表述为横向转移支付,但从本质上来说,对口支援就是横向转移支付的表现,但因为其仍属于政策层面的操作,所以对口支援和规范化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不能彼此混同。

2、内容上,对口支援超出了财政转移支付的范畴

按照联合国《1990年国民账户制度修订案》的定义,转移支付是指"货币资金、商品、服务或金融资产的所有权由一方向另一方的无偿转移。转移的对象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实物"。由此可见,财政转移支付强调的是一种财产的转移。德国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相对完善,但也主要是从资金和实物方面规范的。

相比之下,我国的对口支援自产生以来,就是全方位的支援,不仅是物资的支持,还包括项目合作、教育等内容。中国对口支援的范畴可以说已经超越了现有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具有比资金援助更为深入的内涵。⑽因此,笔者认为,这是中国式横向转移支付的特点,也是其突出的优点。这一优势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制度局限,是可以在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的创新。

3、中国式对口支援机制具有明显的政策主导性特征

由于相关法律的缺失,中国的对口支援机制主要是作为一种政策措施来落实的,因此,具有明显的政策性特征。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要在2006年的移民工作会议上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继续发扬社会主义大协作精神,切实把对口支援库区移民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其内在的逻辑很简单,因为法律规范和法律责任的不到位,所以我们把它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是最好的。⑾

当然,在对口支援汶川地震灾区的行动中,国家开始重视法制化建设,但是,条例和方案的内容仍体现了中央权威下的政策导向性特征。这仍然离我们追求的法制化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还有很远的距离。

三、结论

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仍是单一纵向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有关政府间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尚未建立,未上升到严格意义上的制度层面。此外,制度的实施更需依靠法律、法规的支撑和保证。

通过对对口支援机制的研究,笔者认为,现实中国可以考虑以对口支援为基础,参考德国模式的做法,构建起中国式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当然,学界对此观点并非完全一致。例如,有学者明确指出:对口支援机制的改革方向应当是将其定位为临时性的应急措施,仅在发生特大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时才启用,而不宜继续扩大规模和实施范围,更不应将其常态化。⑿

上述考虑不无道理,但将对口支援局限为"临时性的应急措施",不一定能满足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需求,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因此,笔者建议改革对口支援机制,将其作为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实基础,在法治轨道上完善中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体系,推动区域协作和协调发展。

注释:

⑴[美]丹尼斯C・缪勒著,杨春学等译:《公共选择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9页

⑵参见 王达梅:《构建横向援助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月第46卷第2期

姚原:《关于我国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探讨》,《财会研究》,2010年第9期

⑶伍文中:《从对口支援到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文献综述及未来研究趋势》,《财经论丛》,2012年1月第1期(总第163期)

⑷中国财政学会"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课题组:《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第58期(总第2114期)

⑸赵永冰:《德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财经论丛》,2001年1月第1期(总第86期)

⑹Ministerial Bernd Semmelroggen,Financial perequation in Germany:Evaluation of the existing system,Contribution to the project:Reform of the fiscal transfer system in the P.R.China,16th August 2006

⑺李旭章:《抗震救灾需要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创新》2008年第4期,第114页

⑻王恩奉:《建立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改革》2003年第1期,第61页

⑼丛树海主编:《财政支出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81页

⑽徐阳光:《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立法与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构建》,《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⑾同10

对口支援范文8

关键词: 高校 对口支援 重心下移 问题 对策

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的通知》,正式启动了高校对口支援工作。2005年4月,教育部为进一步加强对口支援工作,实施了“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新疆所有高等院校(包括兵团高校)都纳入了对口支援计划。从2007年起至今,对口支援的重心下移到学院层面,这使得对口支援工作有了更大的进展,对口支援形式更加趋于灵活,内容更加贴近基层需要,支援与受援双方的接触越来越频繁,支援的层面也越来越广。应该说,这一举措标志着对口支援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在提升受援高校办学水平、健全学科体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对口支援工作重心下移过程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使对口支援更加富有成效。

一、对口支援下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费不足。

对口支援工作重心下移到学院后,出现了经费紧张问题,阻碍了该工作的深入开展。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和财务情况。目前,面对本科生规模逐步缩小、成人教育严重萎缩、科研竞争日趋激烈、办学压力越来越大的形势,许多学院的财政情况不容乐观,每一项经费支出都要经过反复论证和讨论。因此,考虑到学院的长远发展大计和国内高校间的竞争力,支援高校和受援高校的相关学院在资金使用方面比较谨慎。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支援学校政治方面的正收益最大,学术方面只有很小的正收益或零收益甚至负收益,而经济方面则完全是负收益,不能弥补所付成本。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支援学校完全处于经济负收益即纯支出状况的行为是不理性的,也是不可长久的”。①受援学院本身就很困难,如果再承担相关的差旅费、招待费、对方交流人员的额外补助费、讲课费、考察费等经费支出,则无异于雪上加霜,不仅不能实现对口支援的目的,反而会加重受援学院的负担。据了解,受援高校有许多学院正为支出较多的对口支援经费而暗自叫苦,而有些教师也对此颇有微词。

(二)支援人员难派。

对口支援是以政治任务的形式启动的,是在双方的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之外进行的。支援方要从教学人员安排中抽调教师或者管理人员开展对口支援工作,这势必影响学院的工作安排和支援者的教学科研工作。此外,受援学院急需的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在支援学院恰恰也是紧俏的,在两者不能兼顾的时候,会选择放弃支援,一旦政治任务压下来就只好退而求其次。由于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相隔遥远,受援学校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差,各地习俗、生活习惯、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都有较大差异,支援者在报名前会经过数度权衡和思想斗争。因此,如果没有很强的激励因素,则恐怕很难吸引优秀的支援者。

(三)计划执行不力。

根据教育部和学校的要求,各个学院都制订了相应的较为详细的对口支援计划,但是,由于学院事务繁杂,对口支援工作毕竟不是本职工作和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学院里的其他工作随时可以临时取代它。目前,既没有一个指导对口支援重心下移的文件或规章制度,又没有任何奖惩办法,对口支援工作抓得太松,使学院失去了约束和动力,以致出现了上级检查时临时抱佛脚做工作应付差事的情况。同时,在对口支援工作中,有些支援高校为了完成教育部下达的任务而草率敷衍,选派的支援人员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不高,不能真正起到支援和带动学科发展的作用。

(四)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发挥不明显。

对口支援重心下移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促进受援高校的学科发展和建设。但是,对口支援第一阶段形成的北京大学“文化西援”模式、清华大学的教授团模式、浙江大学的联合科研模式、西南交通大学的重点学科突破模式、上海交通大学的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模式却没有形成规模,以致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支援高校派出的学科带头人往往因种种条件限制不能很好地发挥学术带动作用,工作还没开展起来就到了返回原单位的期限,导致支援工作的半途而废或成为“尾巴工程”。

除此之外,个别支援人员没有按照教育部和学校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受援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给对口支援工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解决对策及建议

根据教育部提出实施对口支援计划“要以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以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建设为重点”的要求,在对口支援重心下移时应统筹兼顾,着力解决好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真正发挥出对口支援工作的应有作用。

(一)制定政策,加大投入,设立专项资金。

西部地区缺乏高级专门人才,努力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西部高校科研与社会需求的结合,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任务。西部高校的振兴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几代人的努力。国家相关部门应将对口支援工作纳入到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中,使之制度化、常规化,保证该项工作长期、高效开展。

建议教育部加大对口支援资金支持力度,彻底解决对口支援中的经费短缺问题。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在划拨给高校的教育经费中也要单列对口支援经费,专款专用,以供支援高校开展各项对口支援工作。同时,扩大资金投入渠道,借助社会力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鼓励企业、个人及其他社会团体捐助或资助对口支援工作。

(二)制定激励政策,定期进行交流。

在对口支援资金能够满足工作需要时,应全盘考虑,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对积极认真参与对口支援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并予以重点培养、优先提拔、优先晋级,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对申报校际、院际联合课题的,国家要优先照顾,鼓励支援一方在受援学院兼任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对以受援学院名义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要予以支持和资助。

在制定激励政策的同时,各学院要制订长期的规划,轮流安排人员,把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个人,责任明确,确保每年都有政治素质过硬、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支援者来到西部相对落后的高校支教。同时,受援高校的各个学院也要制定长远规划,选拔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轮流到支援高校进修学习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参与支援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在实践中学习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学习支援高校重大课题的申报和研究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造就一支充满活力的学术梯队,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配套的监督、检查和协调机制。

为保证对口支援工作的扎实、有效,要杜绝对口支援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走过场的做法,必须建立配套的监督、检查和协调机制。对口支援的上级管理部门和各个学校的对口支援办公室要对照各学院制订的工作计划,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各学院的对口支援工作进行检查,如实反映对口支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症结所在,认真研究对策,促进对口支援工作的有效开展。对工作中应付差事,敷衍塞责,不认真执行上级要求和学院工作计划的单位,要查清原因,追究责任,切实把对口支援工作落到实处。

负责对口支援工作的相关部门要做好各学校、各学院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关系协调工作,使对口支援工作在良好、融洽、真诚、务实的环境中不断向前发展。

(四)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把对口支援工作推向深入。

实践证明,我国高校的对口支援工作成效非常显著,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经验和运行模式,在提升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背景下,建立对口支援的长效机制,不断把对口支援工作推向深入,就成为今后对口支援工作的努力方向。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曾说:“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100年不动摇。”②就是着眼于长远,做好了将此项工作长期进行下去的打算。在对口支援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和创新对口支援的运行模式,整合相关政策,调整实施重点,由点及面,调动全国重点高校在各个学科领域全面铺开对口支援工作,使科学的教育和科研理念、技术、方法得以在西部欠发展的高校广泛应用,使东西部高校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同时,受援高校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积极的态度改善支援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注意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为对口支援提供物质和后勤保障。

当然,随着对口支援工作不断走向深入,我们的经验和做法会越来越成熟,成果会越来越丰硕,东西差距会越来越小,校际、院际之间的合作关系会更加密切,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会有一个整体性的提高,资源的优势组合也将极大地提升双方在国内和国际高校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这都是我们所期盼的,一定会实现。

注释:

①康凯.对口支援成效及推动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发展的经济学模型[J].医学教育探索,2004,(01):6.

②闫卫华.关于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01):82.

参考文献:

[1]李延成.对口支援:对帮助不发达地区发展教育的政策与制度安排[J].教育发展研究,2002,(10).

[2]陈国珠,徐剑.对口支援西部高校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4,(23).

[3]康凯.对口支援成效及推动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发展的经济学模型[J].医学教育探索,2004,(01).

[4]陈大柔,谢艳.高校教育扶贫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4,(03).

对口支援范文9

一、熟悉情况、融入环境,尽快进入对口支援干部工作角色。

一方面,利用网络资源和书籍资料,学习xx历史、人文、地理情况,学习xx党政机关的政策、规章和制度,掌握xx工作重点、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熟悉xx地方习俗、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另一方面,积极陪同驻村干部深入村居,深入农户,同村民们交朋友,加强沟通,交流感情,增进友谊,从最基层了解民情社意,倾听老百姓的呼声。

经过近二个月时间的深入调查研究,走遍了xx大部分的乡镇,深入到xx乡的每一个自然村,走访了各村的在职村“两委”干部和部分老干部,对xx特别是xx乡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对xx乡各行政村有了比较深刻的记忆。

在生活方面,积极克服自己在吃饭、住宿等方面的不同习惯,快速融入xx乡机关工作同志的集体生活,适应并安心于现有的工作环境,从而使自己在短时间内就能切实进入对口支援干部工作角色。

二、理清思路、摆正位置,认真开展各项工作。

到xx乡工作后,组织安排我协助乡党委分管组织、宣传和统战工作,我欣然接受,但自觉任务很重。组织、宣传和统战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和政策性,必须明确思想,理清思路,摆正位置,真抓实干,大胆探索,努力提升工作成效。

xx乡总面积49.6平方公里,总人口8371人,辖7个行政村34个自然村。乡党委下属11个党支部,共有党员335名。公平、公开、公正是我一贯坚持的工作原则,多走、多看、多听、多问、多干是我一贯坚持的工作方式,积极、认真、负责任是我一贯坚持的工作态度。

2、组织、宣传和统战工作。

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以“围绕和谐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主题,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推进xx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组织制定了xx乡2008年党建工作计划,全面部署年度工作任务并抓好各阶段的落实工作。

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工作水平,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严格按照年初制度的工作计划,全面抓好落实工作,努力为xx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促进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增进团结,凝聚力量,有效整合统战资源,搭建交流、联谊、工作平台,探索基层统战工作的新路子,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3、驻村工作。除了线上的工作,乡党委还按排我进驻xx村。xx村共有人口1137人,党员37人,分布在xx、xx和xx三个自然村。该村的有利条件是紧邻xx水库,森林资源丰富,xx到xx的公路从村中经过,村两委办公设施较好,香菇种植略呈规模,但也存在村“两委”班子成员不团结、主要劳动力外出多、外出村民务工多等不利因素。进驻该村后,从规范村级制度建设入手,协调村“两委”班子团结,理清思路,制订计划,以创建文明村、生态村、卫生村等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任务。

4、乡党委政府部署的其它工作。在做好本职和驻村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党委和政府做好抗雪防冻、抗洪救灾、计划生育、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等工作。

三、突出重点、全力攻坚,努力解决群众热点和难点问题。

1、xx村xx道路建设。xx村xx道路建设工程由于路基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二次意外事故,拖延了时间,并造成了资金上的严重不足,村两委将路面宽度下降到xx工程要求的最低限度3.5米,这已无法适应xx村的交通需求。得知情况后,我及时在乡班子会议上进行了分析,并主动找村两委干部交流意见,鼓励村两委干部拓宽筹资渠道,建议把路面宽度建设为4米,方便来往车辆交汇、停放、装卸和通行。现路面水泥浇灌已全部完工,车辆交通自如,赢得广大群众的好评。

2、xx村自来水建设工程。xx乡xx村是乡政府所在地,地处山区,但水资源严重缺乏,饮水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乡党委安排我协助负责xx村自来水工程建设。我积极协同村干部一起定方案、立项目、报审批,现该建设工程项目已争取国债项目资金支持,并已顺利通过了投招标,预计明春可进场施工。

3、xx村xx自然村机耕路建设。xx自然村同xx乡主干道xx线隔溪相望,交通极为不便。进驻xx村后,村民经常同我商讨修路计划,积极性很高。经过近半年时间的筹备、策划和用地处理,于今年10月份开工建设,现路基已基本完工。

4、xx小学帮扶工作。xx村小学是xx乡唯一的一所村级小学,全校共18位学生,分一、二两个年级,在一个教室由一位当地老师负责教育。学生大多是因家庭没有经济条件送孩子到xx乡中心小学而留下来的,教学条件、设施和环境都很差,学生的学习用品也相当缺。经过同有关单位、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联系,恳请他们的帮助,现学校已经有了标准蓝球架、乒乓桌等体育设施和羽毛球、呼啦圈、足球、跳绳等体育用品,基本的学习用品也有了保障,操场硬化工程正在施工中,预计年内可以完成,其它方面的帮扶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中。

5、xx中心小学道路修筑。xx乡中心小学地处xx乡政府所在地后的小山腰上,学生上学都要爬一段山岭,由于年久失修和竹笋生长及人为挖笋破坏,道路受损严重,一到雨雪天气,更是泥泞难行。小学生奔奔跳跳走在这坎坷的路上,大家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经多方联系,现已筹足修路资金,正在与施工单位洽谈修筑事项。

四、注重交流、及时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对口支援工作对我来说是新领域一项全新的工作,在虚心请教第一批对口支援同志的同时,更注重彼此之间的交流,共同商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已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围绕今年干部对口支援目标和任务,采取更加扎实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我们在xx工作的五位同志,建立了定期交流制度,充分发挥组长的职能作用,利用聚餐、座谈、讨论等形式,组织大家开展交流活动,分析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交流各自的意见和建议,统筹各单位的职能和资源优势,谋划下一步工作计划。

同时,我们还倡议建立了全市“139富民攻坚计划”对口支援干部工作qq群,为兄弟县(市、区)的工作同志提供了联系、沟通和交流的有效平台。

五、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维护对口支援干部的良好形象。

对口支援范文10

关键词:对口支援 振兴发展 自剑中心 赣州崇义县 思考

Reflections on Cycling and Fencing Centre’s Partner Assistance to Chongyi for Its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YU Lixian

(Cycling and Fencing Administrative Centr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of China, Beijing 100049, China)

Abstract: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partner assistance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carrying it through. Cycling & Fencing Centre’s partner assistance to Chongyi County over the last three years is of great success, which is due to its convincing inherent logical supports. The implement of partner assistance should be integrated with the Centre’s characteristics, reflect the intrinsic needs of Chongyi’s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Long-term mechanism and multi-stakeholders’ collaboration maximize the efficiency of partner assistance.

Key Words: partner assistance;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Cycling & Fencing Centre; Chongyi, Ganzhou Area; reflection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082-0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1]和《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实施方案的通知》[2],国家体育总局于2014年6月印发了《国家体育总局对口支援赣州崇义县振兴发展工作实施方案(2014-2020年)》[3]。同时,国家体育总局还建立了对口支援江西崇义县工作协调机制,并向28个直属单位制定和提出了每一年度的重点工作方案及责任分工。

一、认识对口支援

1.对口支援不限于“扶贫”,其终极目标在于振兴发展

对口支援即经济发达或实力较强的一方对经济不发达或实力较弱的一方实施援助的一种政策,它涵盖多种类型,如灾难援助、经济援助、医疗援助、教育援助等。但是,对口支援活动如果仅仅作为对贫困的帮扶工作来实施的话,则非常不确切。对口支援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崇义县经济、产业、文化各个方面的全面进步与发展。振兴发展是受援一方自身主动成长的过程,而不以被动地接受援助为目的。从这一点来说,对受援单位施以科技、智力、政策等方面的对口支援活动,远比资金或物资方面的帮扶更具意义。

2.对口支援是长期进程,要面向未来和着眼于社会全面持续发展

2.1 对口支援是一项长期活动,主要体现在赣州崇义县的贫困落后,而落后面貌的总体改善,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发展水平存在的差距巨大,改善这种局面必然要经历对口支援活动帮扶下相当长期的过程。

2.2 对口支援是一项长期的政策。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国家体育总局制定了为期7年的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方案,保证了对口支援活动的一贯性。同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7年的实施方案也必定只是初步工作,截至2020年对口支援活动的阶段性成果之后,继续进行别种形式的对口支援活动,或者另行制定下一阶段的对口支援实施方案,也都是极有可能的。

3.对口支援工作要充分依托对口双方的特点和精准响应受援一方的内在需求

3.1 国家体育总局实施的对口支援各项方案,充分体现了各直属部门、各项目中心的特点和内在价值。

体育总局系统所实施的各项对口支援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是各单位各尽全力和充分发挥各自独特能力的结果。比如说,有的中心长于钱(资金)的帮扶,而有的中心长于物(物资)的帮扶;有的单位长于政策支持和在赣州的先行先试,而有的部门长处在于发展运动项目;有的中心以普及群众体育和推广全民健身见长;有的中心则以竞技体育的优异成绩从精神上鼓舞国民。体育总局在分配对口支援任务和制定责任分工时,充分考虑了不同单位的特点,并向其提出不同要求。

3.2 对口支援的各项具体活动,以更大程度地体现社会效益、提高崇义人民的振兴发展意识、面向学生未来发展,才是更深远意义上的支援。

给钱给物的支援不当,会造成当地对支援资金和物资的依赖,甚至会造成实质上妨害其长远的振兴发展。有限的资源用于当地教育、学生的培养和开阔眼界,使其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远比改善其当下生活更为重要、更为关键、更显迫切。科技、智力、政策等方面的对口支援活动比资金或物资的帮扶具有更大的意义,这一点在自剑中心对口支援部署会上已经达成了共识[4]。

二、自剑中心的对口支援活动

自总局办公厅下发对口支援赣州崇义县振兴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以来,自剑中心在2014-2016年的过去三年中,高度重视、倾情帮扶,主管部门科训部积极跟进、周密部署,相关部门财务、行政、党办及各项目部全力以赴、鼎力支持,赣州崇义县体育局主动对接、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对口支援各项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效。

1.资金方面

自剑中心财务部、行政部以最大限度帮扶为前提,经过多轮全面、周密的科学论证,已按既定方案向崇义县体育局拨付专项资金一笔和捐赠办公电脑一批。

2.项目方面

自剑中心的5个奥运项目部都依托项目实施了具体的对口支援活动。2015年的自行车“绿色骑行”是由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主办的以倡导全民健身、绿色出行为主题的自行车项目系列活动。自行车部将崇义站活动列为2015年最重要的一站,同时下拨体育公益金10万元作为活动经费。自剑中心铁人三项部于7月26-31日在崇义县金坑乡开办了“2015中国体育铁人三项青少年夏令营”,铁人三项部主任王建国出席了相关活动并为营员授课。

3.先行先试方面

结合国家队运动员奥运会备战的调整训练和励志教育,自剑中心击剑部、现代五项部协调国家击剑队和国家现代五项队,选派了4名优秀击剑、现代五项运动员,由中心书记、副主任王宣庆亲自带队,赴崇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并与当地学生互动。

7月19-25日,2015年全国现代五项青少年夏令营在东莞市举办。夏令营优先考虑安排崇义县金坑乡的贫困学生参营为办营前提,以有利于学生了解项目、增长见识为办营必要条件,有力地保证了整个活动的圆满成功。

击剑夏令营虽然在自剑中心所在地北京市石景山区老山举行,但自始至终秉持了与现代五项相同的办营理念,优先吸收了来自崇义的8名贫困学生参营,注重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们的教育成长。

4.人才培养方面

崇义县金坑中学和金坑中心小学的两位老师,经由崇义县体育局选派,参加了在广东省惠州市举办的2015年全国马术三项赛锦标赛的赛事裁判工作。赛事期间,两位老师参与了马术比赛裁判工作,在工作中了解和学习马术运动,为赛事的成功举办做出了贡献,受到赛事组织者的好评。

三、自剑中心对口支援工作的社会效益及其逻辑支撑

1.自剑中心对口支援工作的社会效益

1.1 自剑中心的对口支援工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崇义的振兴发展

崇义县体育局作为自行车“绿色骑行”活动的承办单位,精心、细致地筹备和成功举办2015年中国绿色骑行(崇义阳岭站)山地自行车赛暨崇义县全民健身大联赛自行车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对自行车运动在崇义及辐射周边地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剑中心自行车部领导还在活动期间,就赛事组织及后续交流合作与崇义县体育局交换了意见。双方一致认为,此次活动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还将在竞赛组织、裁判员培养、赛道设计与建设方面给予崇义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1.2 自剑中心的对口支援工作加强了与崇义的联系,增进了双方的友谊和了解

特别是参加夏令营,尤其是参加现代五项夏令营的崇义学生,与夏令营所在地东莞的当地孩子们结成对子,直接住在当地营员家中。他们一起看书、共同生活,不仅了解了现代五项运动项目,而且增进了友谊、增长了见识。

1.3 自剑中心的对口支援工作对于崇义体育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

无论是在崇义当地组织活动,如自行车绿色骑行和铁人三项夏令营,还是邀请当地体育专业人才走出来参加学习,如参加高水平马术赛事裁判工作,崇义的体育人才均以较高的专业素养、端正的态度,积极学习、加强交流,赛事组织和比赛裁判方面的专业技能大大提高。

1.4 自剑中心的整体管理水平有所提升

对口支援工作实质上是一种双赢的活动过程。崇义县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受益于对口支援,而作为对口支援输出单位的自剑中心并不把这项活动单纯当作政治任务,也同样从中收获颇丰。作为5个奥运项目的管理中心,自剑中心的工作目标并没有仅仅局限于奥运争光。通过筹措专项经费、出台相关规定、建立交流机制、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各项活动等,自剑中心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1.5 自剑中心的体育工作思想得到了升华

自剑中心全体人员在对口支援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总局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资金支援、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工作,为崇义振兴发展贡献力量。实施对口支援工作的相关人员始终牢记肩负的神圣使命,在工作中锤炼品格、磨砺意志、增长才干,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国家体育总局系统增光添彩。对口支援工作加深了自剑中心对国情的了解,增强了政治意识、全局意识、责任意识,体育工作思想得到了全面升华。

2.自剑中心对口支援工作积极社会效益的逻辑支撑

2.1 自剑中心项目管理特点

作为5个奥运项目的运动管理中心,自剑中心设有自行车、击剑、现代五项、铁人三项和马术5个项目的部、队编制,及财务、行政、场馆、党办、人事等相关职能部门。除了运动项目在竞技表现方面的突破外,自剑中心的各项事业也都获得了全面发展。这是自剑中心帮扶崇义县以资金和物资的必要基础。

2.2 自剑中心项目的竞技成绩特点

自剑中心所承担国家体育总局的对口支援任务,与其所管理5个项目的最高竞技水平关系密切。其时,自剑中心的自行车、击剑、现代五项等项目已在世界杯、世锦赛上普遍获得优异成绩,而且在民众极为看重的伦敦奥运会上取得了成绩目标的巨大突破,击剑项目更是在2个小项上获得金牌。这些成绩是优秀运动员赴崇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或奥运冠军行活动成功举行的先决条件和成绩基础。

2.3 受援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特点

自剑中心在实施各项对口支援活动时,充分考虑了崇义县的环境、经济发展程度、交通状况、地方特产等。而接受对口支援的崇义县,在普及项目、承办比赛或各种体育活动时,更是根据自身条件,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2.4 领导重视、规划有序;精心组织、合理实施

自接到总局关于对口支援工作的文件通知,自剑中心主任王伟第一时间批复科训部牵头,各项目部、党办、财务、行政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主管科训部和国家现代五项队的许海峰副主任要求科训部明确对口支援的重要意义,并选派最优秀的国家现代五项队运动员赴崇义参加活动。自剑中心书记、副主任王宣庆指派党办和科训部人员专门赴崇义实地考察和调研,加强与当地的联系,并亲自带队,与击剑和现代五项冠军运动员赴崇义参加活动。

科训部主任陈笑然对照有关要求,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对口支援专题会,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科学论证最合理的对口支援方案,积极、认真学习相关政策、规定,并贯彻落实。亲自参与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形成严谨的工作计划,为持续一贯的对口支援工作开了个好头。

四、讨论与建议

1.开展对口支援工作要密切结合项目中心的特色和管理上的特长,真正反映赣州崇义县振兴发展的内在需求。笔者并不认同持续的资金、物资支援是对崇义县振兴发展的最有效帮扶。对于以体育和运动项目为特点和优势所在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通过发挥自身在运动项目管理方面的专长,对崇义体育事业的某些方面或小的环节能有所促进,才是做好了自己的份内之事。“消化”部分地方土特产未尝不可,但通过类似活动试图拉动地方经济则一定是奢谈,因为体育从业人员的经济专长(如果有)不足以拉动崇义县的经济发展(当然对经济有贡献,但毕竟有限)。

2014年的重点工作方案非常明确地要求,群众体育司每套5万元的健身路径器材10套[5];青少年体育司捐赠14万元健身器材和4万元图书[6];体育基金管理中心10万元健身器材[7]。其后几年方案中,类似要求却没有再次出现。国家体育总局从未将对口支援的工作目标限定于资金和物资帮扶,而是全面地设定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设施四个方面[8],这无疑是科学和务实的。

了解崇义的内在需求,对其振兴发展才有真正帮助。贫困与落后只是崇义振兴发展的根本原因和表现形式,改变这种状况有多个方面和不同层面的需求,而不同的需求还处在动态发展之中。实事求是地讲,考虑在当地建立自行车(2014、2015年任务)或铁人三项(2016年任务)比赛路线,效果不会很好,因为没有结合考虑当地经济、环境、交通、项目普及等各项客观条件。也正如上述提及,自剑中心在开发比赛场地等方面的优势和特长并不显著,还不足以对崇义县发展相关体育产业形成真正助力。缺乏逻辑支撑的勉强努力必定是毫无意外的“事倍功半”。

2.建立健全对口支援工作和有效沟通的长效机制。长效机制是了解崇义真正需求的基础,还保证了既定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的有效推进。自剑中心的多个项目部满心热忱地计划在崇义举办赛事,可是临近实施层面却蓦然惊觉:如果没有公益金的资助,办赛的难度很大;甚至头年并未将此项活动列入年度赛事计划,踌躇满志的方案无奈地戛然止于“计划”。

对口支援不是一、两年的短期活动。自剑中心已经在思考组建由中心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对口支援专项经费;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建立与崇义的全方位互动交流机制。

3.多方共促效果好。媒体的宣传当然重要,各类对口支援活动也不乏宣传热点。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充分借助和利用好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广泛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活动。自剑中心从不把对口支援活动当作是执行上级指派的任务,而是注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中心的日常工作中,始终牵挂崇义人民和学生;决不凭借一己之力,而是经常琢磨在自己组织、管理的活动中,能否安排和多多安排崇义人员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调动赛事或活动承办方的积极性,为解决参与活动崇义人员的交通、食宿费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文件,国发[2012]21号

[2]国务院文件,[2013]90号

[3]国家体育总局文件,体群字[2014]63号

[4]自剑中心对口支援部署会,2016年5月25日

[5]国家体育总局文件,体群字[2014]63号,第8页

[6]国家体育总局文件,体群字[2014]63号,第9页

[7]国家体育总局文件,体群字[2014]63号,第13页

对口支援范文11

【关键词】 对口支援 新疆经济社会 跨越式发展 建议如何

如何

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提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新疆的长治久安。因此,要立足于切实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和全国各地的支援,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前后,对口支援部门先后制定了对口支援新疆方案。在新形势下,新疆如何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优势和全国各地的支援,新疆的发展应进行怎样的战略选择,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是新疆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着新疆经济的发展。从新疆2009年的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例为17.8:45.1:37.1,与同期全国三产比例10.6:46.8:42.6相比,第一产业占比较大,第三产业占比较低。而且,三次产业内部的结构层次比例不合理,第一产业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的比例为69.2:2.1:24.5:0.9:3.3,种植业比例偏大,且农业种植结构相对单一,林业、牧业、渔业等比例偏低,农林牧渔服务业发展落后,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低,农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第二产业是以原料和原料的初加工为主,重工业比重大,加工业比重小,主要依赖于煤炭、石油、石油化工等,结构单一,对能源和资源消耗大,对环境的污染也比较严重,经济增长难以摆脱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的模式。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不健全,导致了新疆旅游业、信息业等行业不发达。

从产品结构上看,资源开发型产品比重大,高附加值的产品少。新疆企业在分工合作中处于分工的末端,生产的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这类产品耗能高、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低下。以番茄为例,新疆是番茄种植基地、番茄酱加工基地,番茄酱产量占全世界市场份额的25%,而出口的最主要形式为原料型大包装番茄酱,产品单一,又多为贴牌生产,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2、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

新疆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表现为北疆经济明显好于南疆经济,而北疆经济又主要集中在天山北坡经济带。以天山为界,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南疆人口占全疆人口的46.5%左右,其中少数民族占到90%,但其生产总值仅占全疆经济总量的25%左右,财政收入仅占全疆的20.1%。南疆的37个县中,有21个部级贫困县,占全疆部级贫困县的78%。其中以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构成的南疆三地州,人口占全疆比重的30%,但GDP比重仅为9%。南北疆经济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大,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收入较低,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而北疆经济又主要集中在以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和克拉玛依市为轴心的天山北坡经济带。天山北坡经济带以全疆5%的国土面积、23%人口创造出了全疆54.8%的生产总值、47.6%的财政收入和54.4%的税收,经济核心地位凸显。天山北坡经济带是集加工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农牧业以及石油化工、煤炭开发为一体的综合经济带,它是新疆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3、社会不稳定

由于地理位置、民族、宗教、文化等因素影响,新疆社会还不稳定。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在西方反华势力的推波助澜下加紧渗透,新疆民族分裂主义活动呈上升态势,严重破坏了民族团结,“三股势力”在国际恐怖组织的支持下,制造了一系列恐怖事件,这都给新疆的安全与稳定蒙上了一层阴影。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7·5”事件以前,“三股势力”在全疆各地制造了上百起暴力恐怖事件,造成了200多人死亡、400多人受伤。而乌鲁木齐“7·5”事件,又造成了197人死亡、1721人受伤及重大财产损失。社会不稳定因素给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不安定的社会环境阻碍了资本的流入,严重制约了新疆经济的发展,造成新疆局部地区处于贫困状态,而这种贫困状态又成为“三股势力”发展的温床。因此,只有推动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才能维持新疆的长治久安。

二、全国对口支援新疆

汶川地震后,中国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援建机制,而正是基于该有效援建机制,中央提出了对口支援新疆的战略。根据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确定了纵向与横向相结合全面对口支援新疆的方案。各部委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优先向新疆倾斜,19个省市分别结对援助新疆12个地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2个师。

1、纵向援疆

新疆区域振兴离不开国家资金、政策的支持。“十二五”期间,中央投资额继续向新疆和兵团倾斜,新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模将比“十一五”期间翻一番多,达到2万亿。新疆将率先进行资源税费改革,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对新疆困难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优惠;实施差别化产业政策,放宽在新疆具备资源优势、在本地区和周边地区有市场需求行业的准入限制等。各部委的援疆策略更注重于政策层面,目前32部委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推动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2、横向援疆

在各部委援疆的同时,19个省市也展开了“结对支援”。援疆省份在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位对口支援新疆,着力保障民生,重点解决各族群众就业、教育、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同时,通过引进内地企业,着力支持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本次支援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支援范围扩大。受援方由过去的新疆10个地州、56个县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个师,扩大到新疆12个地州、82个县市和兵团12个师。在支援省市中,新增了安徽、山西、黑龙江、吉林四省和深圳市。二是调整结对关系。以支援方综合实力和受援方实际困难,尽力使支援双方强度匹配。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及深圳等经济实力强的省市对口支援贫困程度较深的南疆三地州;地域上相对集中,便于展开工作,尽可能安排一个省市对口支援一个地州或一个地州的几个县市和师团场。三是重点支援基层和南疆。新疆主要困难难在基层、难在南疆、难在国家扶贫县、边境县和团场。结对支援打破了传统单一资金转移的援建方式,援建省份通过对口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全方位的支援,来强化新疆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推动新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三、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相关建议

1、调整产业结构

调整三次产业比例,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在三次产业中,要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第三产业比重。在产业内部,要优化产业结构。第一产业,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一是要降低种植业所占比例,增加林业、牧业、副业的所占比重;二是要对种植业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增加特色作物种植面积,建设农作物生产基地,走种植多元化道路。第二产业,一是要加强新疆能源基地建设,把新疆建设成我国西部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煤炭生产基地;二是要加强对生产技术的改造力度,引进新工艺、新设备,开发新产品,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生产效率;三是要降低重工业在二次产业中所占比例,着力发展加工业,夯实新疆工业基础;四是要延长产品价值链,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第三产业,一是要依托新疆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新疆旅游业;二是要以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为契机,把乌鲁木齐、喀什建设成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

        2、培养经济增长极

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必须培养新的经济增长极。喀什和霍尔果斯分别是南疆、北疆重镇,在经济发展、地理位置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喀什是南疆集铁路、公路、航空为一体交通枢纽中心,其地处南疆核心地带,与五国接壤,是辐射南亚的中心城市,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区位优势明显。喀什应该抓住深圳对口援建的契机,使其成为带动整个南疆地区及西藏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霍尔果斯口岸是西北最大的国家一级公路通商口岸,是中国与中亚五国、俄罗斯等“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经济、地理联系最为广泛而密切的边境贸易口岸,地缘优势突出,是新疆乃至全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同时,霍尔果斯口岸拥有中哈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进出口加工园区、国际物流中心,为其成为北疆经济增长极提供了基础保障。中央新疆工作会议提出在喀什、霍尔果斯各建一个经济特区,为其成为经济增长极提供了政策支持。加快喀什、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建设,不但能够解决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而且也为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保障。

3、注重民生工程建设

注重民生工程是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重点。新疆应抓住全国对口支援新疆的历史性机遇,重点突出民生工程建设,增加新疆各民族群众的可支配收入,健全新疆社会保障体系。一是要处理好新疆经济发展与人民群众收入增加的关系,通过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居民收入,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化;二是要解决好经济发展需要与人民群众利益冲突之间的矛盾,在土地占用补贴、棚户区改造等方面适时调整补贴政策,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三是要大力推行公租房、廉租房建设,推行医疗全面改革试点,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四是要加强基础教育建设,推行双语教学,优化教育资源。

4、处理好“输血”与“造血”的关系

全国对口支援下,新疆必须强化造血功能。强大的外部资本援助只能暂时让新疆得到发展,而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必须增强本土中小企业的自生发展能力,强化地区经济的“造血功能”。因此,在对口支援过程中应避免短视现象,采用项目帮扶、产业拉动、技术培训、科技支撑的方法,切实增强新疆本土企业的竞争力,完善自身的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技术引进的质量和水平,为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提供持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周斌:新疆产业结构特征及发展变化趋势分析[J].决策咨询通讯,2010(1).

[2] 方珊媛:推动新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实事求是,2007(6).

[3] 阿布都伟力·买合普拉:关于加快南疆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J].新疆社会科学,2007(6).

[4] 闫海龙、张永明:天山北坡经济带战略地位提升对新疆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J].经济研究参考,2010(34).

[5] 高枫春: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J].实事求是,2004(4).

对口支援范文12

【关键词】对口支援;基层医疗;中医药;经验;体会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547

我院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精神,自2005年以来,按照“努力做到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的指导思想,以及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与红安县中医医院结成了对口帮扶关系,对该院开展了长期的、可持续性的医疗支援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受援单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对提升当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现将我院“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工作开展情况介绍如下。

1工作业绩及做法

1.1重点专科蓬勃发展

2005年红安县中医医院只有脑病专科开始启动湖北省“十五”中医重点专科的申报工作,但对如何创建、如何抓内涵建设、如何提高中医治疗、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尚不十分明确。为协助其重点专科创建工作,我院安排脑病科学科带头人亲自带队指导,并由医务部负责组织落实,一方面安排红安县中医医院工作人员到我院医务部、脑病科、针灸科等相关科室学习临床业务和管理技能,并从基础设施如中医治疗仪、中医电针治疗仪配备,到中医特色优势发挥等专科建设工作的全过程,对其进行辅导;另一方面,医院协助其开展了“针刺联合弃杖丸治疗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研究”的课题研究,为专科创建打下了良好基础。经双方的共同努力,红安县中医医院脑病科的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有了质的提升,专科内涵持续深化,并于2008年顺利通过了省卫生厅组织的评审验收,晋级为省级重点专科。同时,其省级科研项目“针刺联合弃杖丸治疗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研究”于2012年通过专家组鉴定,课题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成为红安县卫生系统第一个取得省级科研成果的单位。目前,该院脑病科已成为红安地区医疗卫生的龙头科室和亮点工程,对老百姓的医疗服务能力大大提升。

我院曾先后派出5名骨干赴红安中医院骨科进行帮扶,通过坐诊、教学查房、手术示教,2011年,骨伤科被评为黄冈市中医重点专科,2012年,创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科创建中,从文字资料的准备到科研课题的选择,我院选派骨科主任、技术督导和科研博士前往该院,对其专科建设予以辅导。2012年6月,该院骨伤科已成功地申报为湖北省“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康复科是黄冈市中医院重点专科,康复科虽然建科时间长,但一直以门诊工作为主,2012年6月正式开设病房之初,我院医务人员支援期间,将科室内部医疗质控管理、病历书写、质量控制一系列重任扛在肩上,夜以继日的工作,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就将科室工作理顺,使康复科工作迅速步入正轨,2011年顺利通过了黄冈市中医院重点专科评审验收。

现在红安中医院重点专科发展已初规模。2008年6月脑病科被评为湖北省“十五”中医重点专科,2011年8月康复科、骨伤科被评为黄冈市中医重点专科,2012年8月儿科被评为黄冈市中医重点专科,2012年6月骨伤科被评为湖北省“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13年8月儿科通过了湖北省县级中医重点专科初评,2013年9月肿瘤科、普外科、妇产科、麻醉科、五官科、护理部申报红安县县级重点专科。

1.2新业务、新技术优势明显

1.2.1“冬病夏治”。“冬病夏治”业务是帮扶开展最好的新技术,从2005年至今冬病夏治业务从最初不到100人发展到2013年1600余人,在红安县广大病患者中有极大影响,业务已辐射到麻城、大悟等周边地区,还有部分在外务工人员,让家人购药邮寄到外地使用。每年无偿提供林氏祖传秘方研制的未用敷贴膏药,派专业人员进行敷贴并对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敷贴穴位以及敷贴宣传等细节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每年冬病夏治工作,都有专家亲临现场答疑解惑、指导工作。

1.2.2“冬季膏方进补”。妇科教授田洁支援期间,指导冬季膏方进补工作,使之逐步规范,她首先从妇科病人开始,宣传“冬膏方进补”的好处并应用于临床,在临床获得较好疗效后,对红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冬季进补工作一年一个台阶的向前发展。

1.2.3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2005年至2008年红安中医院基本没有开展中医护理操作,陈一平护师支援期间,积极鼓励开展中医护理操作技术6项,2008年至今先后接受6名护理人员到我院进修学习,到目前为止临床各科护理人员都能开展中医护理操作,每科开展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不少于2项,今年准备每科开展 4项,脑病科2012年被评为“全国优护病区先进病房”。

1.2.4中药制剂规范。2010年药剂科主任朱道勤支援期间,先后在制剂室、中药房、中药库工作,在工作中他发现在中药制剂方面存在的不足,他悉心指导制剂人员,对丸、散、膏方的制作制定了一整套规范的流程和技术操作规范,使中药自制制剂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1.3技术梯队不断优化

医院要发展,首先要人才。从2005年至2013年间,我院先后红安县中医医院14名医师、6名护师、2名药师和5名管理人员前来进修学习,并派驻教授前往当地进行中医、中药、中医护理基础理论、临床经验讲课,达34期。不仅有效提升了红安县中医医院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更为其优化技术梯队形成了长效机制,为增强其自身造血能力打下了良好基础。

1.4科研创新跃上新台阶

科研创新一直是当地医院发展短板,没有人才、没有方向、没有思路,想搞科研无从下手。2006年,在支援期间,我们专门安排了医院的科研力量前往该院开展工作,从科研最基础知识讲课,如何选题、如何临床研究、如何结题、如何查新等等。通过帮扶,2005年至今红安中医院荣获黄冈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红安县科技进步奖四项,成功完成一项省级科研课题,2013年8月骨伤科和儿科分别申报湖北省“十二五”中西结合科研课题一项。

1.5公益形象品牌牢固树立

对口帮扶工作使我医院与红安县中医医院结成了深厚的兄弟情谊,在我院的参与下,协助红安县中医医院开展了多项走进社区、走进福利院、面向农村等多项义诊。通过公益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当地老百姓能切身体会到上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而且有效提升了受援单位的公益服务形象和社会效益。

2体会

2.1领导重视是关键

对口支援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医院领导对顶层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领导的重视,才能带动全院职工,根据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和受援单位的实际需求,开展好对口支援工作。我院在与红安县中医医院结成对口帮扶单位后,即成立了以医院院长为组长,业务院长为副组长,医务部、党务部、院务部、后勤服务部、护理部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部、负责日常工作,使对口支援成为医院工作的重点,保证其高质高效推进。

2.2精心组织是保证

对口支援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2],涉及到医疗、护理、药学、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只有精心的组织,才能形成广泛的意识,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投身到对口支援工作去,从而保证工作的顺利推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3加强沟通是重点

对口支援的目的是要提升受援单位的医疗技术水平,因此,在推进此项工作中尤其要切合受援单位的工作实际,要解决其实际需求[3]。我院在对口支援红安县中医医院中,双方密切联系,通过交流,了解了当地的基本状况及医疗情况,广泛的征求了其当时的医疗需求,并由院领导带队,医疗、护理、后勤等相关工作组深入调研,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疗扶持工作作好了准备,并经过双方共同磋商,达成了对口帮扶中长期工作意向,为后续支援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莹,苏明丽. 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的做法和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1(4):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