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湖南精神

湖南精神

时间:2023-05-29 17:48:09

湖南精神

湖南精神范文1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面对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我们的任务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大胆探索自己未来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小编为大家整理相关的2020视察湖南讲话精神材料资料,提供参考,欢迎阅读。

 

 

材料一

“创新是企业经营最重要的品质,也是今后我们爬坡过坎必须要做到的。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制造业也一定要抓在我们自己手里。”在湖南长沙考察调研时强调。就如何贯彻的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全县企业加快创新,推动全县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到XX县而言,就是需要做到“三个构建”。

一、构建高精尖创新体系,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围绕主导产业,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一要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全力推进XX实验室、XX平台等建设,积极对接国家战略,聚焦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基建、区块链等领域,推动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前沿、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应用,建设国家、省、市、县四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体系。

二要加快推进产业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围绕产业创新发展共性需求,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成果分享的新模式,突出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新型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技术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深度融合。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建设一批行业协同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等不同形态的协同创新组织,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的信用机制、责任机制和利益机制。

三要加快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围绕主导产业,加快科技大市场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促进在XX科研院所和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对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省重大科技专项的,按我县针对国家、省市科技项目县本级财政科技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相关标准给予支持。

二、构建高成长企业体系,形成高质量发展梯队。

坚持培育与引进并举,优先支持带动力大、成长性强、亩均效益好的企业,精准培育创新“尖兵”,构建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企业梯队体系。

一要大力推进实施科技招商计划。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载体,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发展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项目,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链,带动吸引上下游企业聚集。

二要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对新认定企业从全县技术创新引导专项资金中给予一次性奖励补助,大幅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规模和质量水平,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汇聚、产业升级中的支撑作用。

三要实施“瞪羚企业”培育计划。每年重点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的“瞪羚企业”,由本级财政科技计划资金采取事前立项事后补助方式,支持“瞪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新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活动,促使“瞪羚企业”迅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生力军。

三、构建高素质人才体系,提升高质量发展环境。强调,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

一要提升企业家队伍素质。继续开展企业家培育计划,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分行业、分批次组织企业负责人参加集中培训、考察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大力弘扬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务实奋进、主动担责的企业家精神,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崇尚实干的浓厚氛围。

二要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大力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围绕产业集群发展战略需求,择优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支持高层次人才在我县投资创办企业,对各类高层次人才及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对其创办或参与的企业(项目)优先安排资金支持。

三要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企业紧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坚持开展评选工作,强化表彰奖励,从而引导全社会尊重创新、崇尚创新、研学创新。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面对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我们的任务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大胆探索自己未来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材料二

根据长沙县委要求和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部署,近日,县委巡察组全面反馈了十三届县委第九轮巡察情况。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有关领导同志传达了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长沙高铁新城党工委书记沈裕谋关于巡察工作的讲话精神,要求被巡察单位做到“三个务必”,切实抓好巡察整改工作。

今年4月上旬至6月下旬,十三届县委第九轮各巡察组对9个县直单位党组织开展了常规巡察,对4个镇(街道)20个村(社区)党组织开展了村级巡察。巡察组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政治巡察定位,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任务,紧扣职责使命强化政治监督,聚焦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省市县委重大决策部署情况、聚焦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情况、聚焦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发现并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发挥了巡察利剑作用。

反馈中,巡察组指出了被巡察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不深入,贯彻落实“三大攻坚战”、深化改革等重大决策部署不细不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不彻底,干部职工履职担当欠缺,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有偏差,专项资金监管不到位,为民服务意识不牢,“微腐败”仍有发生。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未有效压实,“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党的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管理不够坚强有力。巡察中还收到反映一些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已按规定转县纪委监委等有关方面处理。

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要求,被巡察单位务必要提高站位、摆正认识,务必要立即行动、见到实效,务必要体现担当、主动作为。深刻认识党中央严巡察、实整改的决心以及县委正风气、肃纪律,护干部、促发展的用心,抓紧改、认真改、全面改,把党的全面领导立起来,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挺起来,把全面从严治党抓起来,以正确的态度、坚定的决心、务实的作风全力推进整改工作,进一步树立政治上风清气正、发展上风生水起、生态上山清水秀、社会上风平浪静的“新四风”,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心齐、气顺、劲足的浓厚氛围,为实现“率先现代化、追赶前三强”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湖南精神范文2

一枚普通铜板,承载着党员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的自律。“路上挖到一颗红薯,红军也要在地上放上几枚硬币”,食虽无主,纪律却常在心中,党员干部应时刻做到自廉。常持自警之心,卑以自牧。

电影中,徐解秀老人在三位女红军影响下脱下了裏脚鞋,重拾了自由脚党在长征过程中也出了一条理论联系实际、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変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我们应坚持创新引领,把握发展机遇。建立容错机制,降低试错成本。将从严问责与合理容错相结合,坚持对干部创新进行客观评价,公正合理对待,对该容的大胆容错,不该容的坚决不容,既确保让广大干部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又避兔拿容错当保护伞,出现纪律松绑情况。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创新成效。结合时代新特点、新形势、新任务,敢于突破传统敢于跳出常规,打破思维惯性与工作惯性,在干事创业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敢于提出新观点,善于学习新技术,勇于尝试新方法,将创新精神贯穿工作始终。

今年9月16日,到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考察调研。在参观完“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后,表示:“半条被子”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长征途中,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工人、农民、兵士以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出路在共产党主张的苏维埃红军,我们一定会胜利。贯彻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始终在思想上与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四个意识,牢记两个务必,坚定不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堅决抵制四风问题,不断増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亲与自我提高能力。常思权力之框,慎独于内。深刻认识党面临的四种危险与四大考验,牢记权力为法律所约東、为群众所服务、为人民所监督;筑牢思想防线,不踩红线、不越底线自觉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诚心接受群众监督、真心对群众负责,做到群众面前不为私心所抗,不为人情所困,不为关系所累,不为利益所惑。一双自由脚,承载着党员破日革新的勇气。

一床平凡被子,承载着风雨同舟的军民鱼水情。一床被子,一分为二,是共产党人与群众共冷暖的初心房屋被,集资修建,是共产党人为群众解愁的決心“半条棉被”暖了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心。坚定理想信念,做有“志"干部。“石可破也,而不可奇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奇赤”坚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理想信念,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提升干事本领,做有“才”干部。“打铁还需自身硬”,始终保有本领恐慌的危机感与紧迫感,把学习作为增强干事本领的重要手段。注意学习方式。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注重学习内容。学习政治理论,讲好业务本领,做好群众办法,干什么学什么、缺付么补什么让自己成为行家里手。

今天,我们更要坚定道路自信,兑现党的誓言和诺言,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肉相连、命运与共,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湖南精神范文3

裴士锋的《湖南人与现代中国》给读者描绘一幅近现代湖南人与众不同的思想史。这是一部以湖南人为主角的近现代中国史,而非既有的区域史研究。

作者研究视角的转换及其成就体现在与两种彼此相通研究取向的区别中。在近现代中国整体史研究中,北京及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现代性的先发地区,内地则是现代性被动的接受者。近现代中国区域史研究虽将论述的内容放置在地方,但贯穿其中的精神却依然反映对中心区域现代性的承接。本书作者则反是,立足湖南,挖掘湖南人的思想世界及对近现代中国的引领。

裴士锋笔下的近现代湖南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始终围绕对明末清初湖南乡贤王夫之的阅读与处理展开。从19世纪早期被邓显鹤以乡贤方式重新发现,王夫之进入湖南人的精神世界,并进而被塑造为近代湖南人的精神之父。曾国藩、左宗棠等广泛参与刊行王夫之著作,而王夫之论拨乱反正之道的历史著作亦为湘军将领提供意识形态。郭嵩焘则在王夫之著作中发现了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影子,并借湘军崛起建成船山学社,进而施展其改造湖南之计划。20世纪20年代船山学社尚为中国共产党初生的湖南支部提供保护空间。

作者此种极具想象力的写法,将湖南人独领数十年的内在精神世界与王夫之紧密联系在一起,让读者看到王夫之思想与后辈湖南人精神的互动及其影响,让人为之击节叫好。

学界历来强调王夫之的重新发现与晚清民族主义思潮间的关系,而本书则立足湖南地方重新解读了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及其影响。相比既有研究中简单的国族主义倾向,作者着力挖掘和强调与以全体中国为指向中国民族主义相区别的所谓湖南民族主义。这是本书的重心和主题所在,也是本书的贡献与争议所在。

作者对湖南民族主义的挖掘在于认定湖南具有近代中国其他省份无法齐备的特性:昂扬不衰的抵御自豪感,悍然重新塑造本地历史的反抗精神,优于他省的军事功绩;未受外国帝国主义直接欺凌的处境,可供自给自足的物质潜力。作者强调这些湖南特性,并勾勒出湖南民族主义谱系:许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如郭嵩焘、陈天华、黄兴、等均在其列,而实现湖南自治是为主题。作者所揭示湖南民族主义这一主题是否存在,又在多大程度上存在,这必将是争议所在――尤其是对中国读者而言。

持平而言,从郭嵩焘到早期,主张湖南自治的脉络确实是存在的,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可以上升到与中国民族主义相区别、甚至对立的湖南民族主义程度。作者所阐发郭嵩焘晚年在湖南展开主要受王夫之启示、由湖南学者发扬、且为湖南人谋福祉的湖南复兴计划,维新运动时湖南时务学堂中的激进言论,晚清革命风潮中湖南革命者黄兴、蔡锷、尤其杨毓麟有独立倾向的民族主义宣传,直至其后、彭璜对湖南共和国的追求等,恐怕更多是基于传统中国的乡土认同而非区别中国指向的民族主义。湖南自治之路与对国家层面民族主义的区别,恐怕更多是地方对中央政府应对局势不力的反映。更为重要的是,作者所述这些湖南民族主义的代表人物,更多的时候其努力的方向是整个中国,而非仅为一省的湖南。

当然,作者在最后总结中对其研究取向在坚持中亦多有反思。作者坚持认为湖南省特有的个性为了解近代中国打开了另一扇窗,可以弥补既有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偏重对外接触、中央政府所带来的缺失。这一视角转换确有贡献,深化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复杂性、中央与地方关系等的认识。作者反思并承认某些湖南人为湖南地方利益至上者,并不表示每个湖南人都是如此。换言之,与中国民族主义相区别的湖南民族主义,也并不是所有湖南人的坚持。其实,更进一步言,如果我们跳出作者所坚持的湖南立场,则无论是湖南还是被湖南人视为精神之父的王夫之,都不仅仅是湖南的,更属于整个中国。

这也是章太炎将王夫之塑造为汉民族主义精神之父的缘由,更是诸如作者所述等由湖南民族主义转向为中国而努力的根源。总而言之,作者所述湖南民族主义更大程度上是区别于中央的地方主义,是近代湖南人在无法通过国家层面救亡背景下的不得已之思。此书是一部充满天才想象力的杰出的思想史著作,但其所揭示的湖南民族主义只有一种思想上的可能,它不可能成为付诸于实践的中国的另一种未来。

作者为历史学博士、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教师

《湖南人与现代中国》,(美)裴士锋著,黄中宪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1月

湖南精神范文4

关键词:湖湘文化;民歌湘军;影响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87(2013)01-0092-04

民歌湘军的崛起,是继电视湘军、奥运湘军和出版湘军之后,音乐界界出现的“湖南现象”,是几代湖南音乐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民歌湘军的崛起也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延伸的产物。解读民歌湘军取得成功的深层次原因,必须从探究其文化背景出发。实际上,正是厚重的湖湘文化底蕴滋养并助推了民歌湘军的崛起与辉煌。湖湘文化是对湖南这一特定地域文化的称呼,是中国传统文化园中的一枝奇葩。“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湖湘文化蕴含的精神特质催生了近代湖南人才群体现象,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研究民歌湘军崛起的湖湘文化背景,对于促进民歌湘军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湘军现象

湖湘文化是自古以来生息在湖南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创造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千余年来,理论上的湖湘之学与地域上的湖湘之风,互为影响,融合升华,终成一脉,共同织就了湖湘文化。湖湘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既包括精神文化,也包括物质文化;既包括雅文化,也包括俗文化;既包括有形地域文化,也包括无形地域文化。

关于湖湘文化蕴含的基本精神特征,国内外学术界特别是湖南学术界进行过种种概括和总结,可谓见仁见智。笔者认为,湖湘文化的核心精神,渗透于湖湘血液之中,具有突出性、恒定性和普遍性。湖南人骨子里的湖湘文化烙印,是“湖湘基因”的根本构成,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湖南人的性格特征。例如“霸蛮”和“死硬”等特点。湖湘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主要表现在: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勇于承担,舍我其谁的自信品质;吐纳百家,兼收并蓄的融合精神;先忧后乐,心系天下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忍不拔,百折不屈的拼搏精神;经世致用、不尚空谈的务实精神;团结互助、帮扶推荐的浓郁乡土情结等。湖湘文化的核心精神,从古至今激励着湖南人,影响着湖南的政治、经济和生活;也为今天民歌湘军的崛起注入了不竭的精神动力,为民歌湘军的发展与成长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集团是清政府实现中兴的砥柱。“中兴将相什九湖湘”,湘军集团人才辈出。湘军的出现是近代湖南人才臻于极盛的契机。其后,湖南开始了人才群体的井喷现象。湘军已成为湖南人才和成功现象的精神象征,至今湖南人对此仍然非常自豪,并把湖南社会各方面的人才群体现象称为“湘军”。例如,称雄奥运赛场的体育湘军、引领媒体潮流的电视湘军、屡获政府大奖的出版湘军等。各路“湘军”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骄人成绩。“湘军”现象也极大地推动了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在民歌、旅游、教育、制造等领域,“湘军”现象也开始崭露头角。“湘军”何以成为同行业的翘楚?“湘军”现象何以层出不穷?究其根源,湖湘文化的潜在影响功不可没。正是湖湘文化背后的驱动,成就了璀璨绚丽的“湘军”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湘军”现象是湖湘文化这株千年老树,在不同历史时期开出的灿烂之花。

二、民歌湘军的崛起及其代表人物

民歌湘军的崛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从歌唱家李谷一操着浓浓的湘音,放下《补锅》的小铲子,走进中央乐团开始,民歌湘军迈出了征战北京乃至全国的第一步。而著名作曲家白诚仁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创作了以《挑担茶叶上北京》、《洞庭鱼米乡》等大量极具湖湘特色的歌曲,为民歌湘军在音乐征途上越走越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支持。此后,民歌湘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队伍越来越壮大,作品越来越经典,影响越来越广泛。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由人靓歌甜的“湘妹子”张也、宋祖英、陈思思、吴碧霞、刘一祯、易秒英、雷佳、王丽达、陈莉莉、谌蓉、廖沙、湘女、晏菲等一大批优秀的湘籍歌唱家或青年歌手组成的团队,开创了民歌湘军的新纪元,撑起了中国民歌演唱艺术的大半壁江山,唱红了中国,唱响了世界!除这些为广大观众所熟悉和喜爱的歌唱家或歌手外,还有中央民族乐团的傅莉珊,从星大光道脱颖而出后进入二炮文工团的张琛,北京歌舞剧院的米亮,以及何怡、王相周、曹晓静、虞珍妮、习慧敏、刘禹含、何美琳等中国音乐学院和艺术学院的学生,构成了民歌湘军的强大后备力量。

民歌湘军的成长,经历了无数次挑战,也取得了辉煌战果。(1)青歌赛战场:2004年,湘女雷佳、王丽达、陈莉莉一举包揽前三名。此后,王丽达又在2010年青歌赛上获得第一名。(2)国内舞台:2007年春晚,有8位湖南歌手登台!宋祖英更是自1990年以来每年亮相春晚;而李谷一的《难忘今宵》则是春晚结束的标志曲目。2004年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张家界慰问演出、2006年湖南电视台“情系大湘南”赈灾演出、2008年奥运会闭幕式演出、2009年湖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主题文艺晚会“湘江颂”等,民歌湘军更是集体接受检阅,彰显了雄厚实力与非凡成就!(3)国际舞台:当宋祖英成功在悉尼歌剧院、维也纳金色大厅、肯尼迪艺术中心举办个人音乐会的时候,当吴碧霞在国际声乐比赛上获得金奖殊荣的时候,民歌湘军走向了世界。当“嫦娥一号”飞往月球的时候,《难忘今宵》、《爱我中华》、《走进新时代》和《但愿人长久》“奔月进行曲”响彻寰宇。“从来不蓄湘累问,唤出嫦娥诗与听”。

放眼中国,有哪一个团队,像民歌湘军一样,在短短二三十年时间里,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属于自己的荣耀,源源不断地为中国民族声乐培养输送人才,并始终引领中国民族唱法的潮流。民歌湘军的崛起,称得上是音乐界的“湖南现象”。民歌湘军的崛起,是湖南人才群体现象的又一突出有力证明。

三、湖湘文化对民歌湘军的影响

任何一种现象的背后,必然隐藏着深刻的内涵。民歌湘军从出现到崛起再到辉煌,也不是一个偶然事件,必然存在深层次的原因。民歌湘军从领军人物李谷一、白诚仁到骨干力量宋祖英、张也等,再到一般队员湘女、晏菲等,均由湘籍人员组成,这是民歌湘军的最大共性与特点。湖南人特有的“霸蛮”性格与湖湘文化的千年积淀必然在系出湖南的民歌湘军身上打下深深的湖湘烙印。在湖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主题文艺晚会《湘江颂》上,宋祖英感言“难忘家乡的山,难忘家乡的水,难忘家乡的吊脚楼,难忘家乡的小背篓”,受到现场观众热烈欢迎;李谷一则仍然以她的十二个字总结湖南人的性格“吃得苦,霸得蛮,不怕死,耐得烦”,获得了全场热烈掌声。湖湘文化中的霸蛮特质、百折不挠、乡土情结等精神特质对民歌湘军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主体精神是民歌湘军崛起的源动力。凭着敢闯敢拼的勇气,民歌湘军创造数不清的“第一”。例如,李谷一是第一个成功由花鼓戏演员转变成为歌唱家的湘妹子。她运用气声唱法演绎的《乡恋》是中国大陆第一首通俗歌曲,开创了中国通俗音乐的先河。1985年李谷一到法国、荷兰等举行了个人独唱音乐会,是国内第一个到国外开音乐会的歌手。正是因为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才为民歌湘军的崛起做好了铺垫和准备。在随后三十多年里不断有湘妹子唱着花鼓戏走进北京,经过专业声乐训练后成为优秀的歌手或者歌唱家,使得民歌湘军站稳了脚跟。再例如,宋祖英从一个不谙世事的苗族小姑娘唱着《小背篓》走出了湘西的大山,走到了北京,走进了海政文工团,走向了全世界。宋祖英是世界上第一个先后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维也纳金色大厅、肯尼迪艺术中心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的歌唱家,是国内第一个在北京鸟巢举办演唱会、与多明戈等国际级大师的合作的歌唱家,她已经成了中国民族声乐的代表人物。你可以不喜欢民歌,但不可能不知道宋祖英,不可能没有听过她的歌。没有这种敢为人先的胆魄,就不可能有民歌湘军的崛起与辉煌。

湖湘文化“舍我其谁”的自信品格是民歌湘军取得成功的坚实基础。自信是湖南人性格又一大特点。“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的早年曾立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壮志;怀才不遇,几经沉浮的民国英才杨度在著作《湖南人》中唱出“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豪情;还有岳麓书院门口挂着的“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牌匾。无不表现出湖南人“舍我其谁,豪气干云”的自信品质。湖南人凭什么?凭的就是这种“舍我其谁”的信心与霸气。这种品质也同样映照在湘籍女歌唱家身上,“辣不怕、不怕辣”的辣妹子的“辣”味里面就充满了自信。吴碧霞是非常自信的,没有令人羡慕的身材与容貌,身材娇小的常德妹子能将湖南民歌《洗菜心》唱得柔肠百转,也能将咏叹调《晴朗的一天》唱得大气磅礴。自信的吴碧霞认为:一个人的歌唱机能完全具有足够的张力容纳,最重要的是这个人从主观上必须具有开放的歌唱观念和灵活的思维方法。她用实力证明了自信。同样,民歌湘军的成员都有着与生俱来的自信,也有着证明自信的勇气与执着。正是这种品质,为民歌湘军的崛起与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湖湘文化“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助推民歌湘军走向辉煌。坚韧执着、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造就了湖南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只要是认准的“理”,就会不计较个人安危得失,勇往直前,奋不顾身,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湖南人能吃苦,认死理,主张“扎硬寨”,“打死战”,“打脱牙和血吞”。正是这种不怕牺牲的死硬精神支持着湘籍歌唱家,只要认准了民歌事业,就会矢志不渝地走下去。例如,宋祖英的刻苦是出了名的,金铁霖说:“宋祖英成名前,一直住在我们学校地下室,我给她上课,只要一打电话她准在,感觉随时随地她都在等着上课。一般人很难做到这点。她的成功完全靠她自己的刻苦”。王丽达在2002年第十届青歌赛演唱《亲吻祖国》获得民族组银奖,2004年第十一届青歌赛再次获得银奖,但是性格倔强的她不满足于银奖,在声乐道路上加倍努力,孜孜不倦。功夫不负有心人,王丽达2009年获得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2010年第十四届青歌赛民族唱法专业组金奖。正是这种顽强与执着,才有了民歌湘军发展到今天的辉煌。

湖湘文化“兼收并蓄”的融合精神支撑民歌湘军越走越远。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民歌湘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秉承了湖湘文化“兼收并蓄”的优秀传统,将一切有利于民歌演唱的优秀元素为我所有。湖南省境内丘陵、山地广布,少数民族众多,山歌流传广泛,代表性的地方民歌就有桑植民歌、嘉禾民歌和梅山民歌等。这些民歌能够表达各种不同情感,有浑圆嘹亮的山歌、优美抒情的小调,有欢快活跃的花灯、低沉哀怨的曲艺,还有气势磅礴的号子、荡气回肠的薅草锣鼓等。千百年来,她总是“亲切的伴随着历史”(田汉语),反映着这“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湖南地方民歌为民歌湘军在发展过程中汲取营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地理优势。另外,源于民歌的湖南花鼓戏也是民歌湘军的主要“给养源泉”之一。行腔美、韵味足,几乎是所有湖南女歌唱家共同的特点,其根本原因是她们之中大部分都是花鼓戏演员出身,包括李谷一、张也、雷佳、王丽达、黄卓、湘女等。花鼓戏是最优美的地方戏剧之一,是行腔相当复杂的剧种,也是最接近民族唱法的剧种。民歌湘军成员可以随心地演唱《龙船调》、《洗菜心》、《思情鬼歌》、《刘海砍樵》等湖南民歌和花鼓戏曲目。有了地方民歌和花鼓戏的先天基础,经过专业声乐训练,再借鉴融合西洋唱法的发声技巧,民歌湘军就能集大成于一身,从容应对各种风格的民歌。

湖湘文化“乡土情节”的团结互助是民歌湘军立于不败的重要因素。近代湖南人才群体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湘籍人才之间的帮带、扶植和举荐。在这方面,湘军领袖曾国藩最为典型,他特别重视从同乡中选拔人才,认为“同县之人,易于合心”。他推举彭玉麟和杨载福于微末之时,重用罗泽南和李续宾于军旅之中。正是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互相援引、推荐、庇护、提携,利益攸关,结成一体,走向社会,发挥才智,形成影响全国的湘军现象。湘军如此,湘军以后出现的湖南人才群体,大抵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类似情形。民歌湘军亦不例外,李谷一在推荐湘籍民歌人才,帮扶湘籍女歌手成长方面,就像曾国藩一样不遗余力。绝大多数进京唱民歌的湘妹子都与李谷一有着或深或浅、或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张也的成长与成功,就与李谷一的帮助密不可分。在李谷一的帮助下,她1986年走进中国音乐学院,师从金铁霖,成为中国第二个民族声乐硕士,跻身于“中国民族歌坛四大名旦”之列。从来不收学生的李谷一破例收下了与自己性格相似的刘一祯,之后刘一祯进入空政歌舞团,成了家喻户晓的民歌演员。宋祖英对易秒英亦可谓关怀备至,曾经让出作品《月亮花儿开》,让易秒英充分展示自己的天赋。在国家大剧院“真爱如歌”慈善演唱会上,宋祖英也亲自到场助阵,给予易秒英极大鼓舞。对此,易秒英曾多次公开表示,“没有宋姐,就没有今天的我”。其实,湘籍歌唱家之间相互“抬桩”的事例不胜枚举。事实证明,没有湖湘文化“乡土情结”影响下的团结互助与相互“补台”,民歌湘军很难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湖南精神范文5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地域文化;建构

1 湖湘文化的特色与作用

(1)湖湘地域文化的特色。

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结构中的—个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千百年来,湖湘人物在历史舞台层出不穷,从蔡伦、欧阳询、王夫之、毛泽东、彭德怀等等,湖湘文化已受到世人的广泛瞩目与确认。根据湖南考古发掘和先秦文献考究,湖湘文化源自炎黄文化和前炎帝神农文化。《周易•系辞》将炎黄文化的基本精神高度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些文化传承迄今,成为湖湘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基础,形成了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突出的爱国主义传统指向以及个人对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可以概括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湖湘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就在于它具有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湖湘文化思想,以宋代胡安国为开创者,历胡宏、张拭、王船山、曾国藩、谭嗣同、杨昌济,以至毛泽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以理学的道德精神与经世致用的实事实功相结合,这种学术文化的特色一直延续到近代。

(2)湖湘地域文化的作用。

湖湘地域文化在全国赫赫有名,他们以特有的风采,引领湖南乃至全国文化的发展。回顾历史,湖南省的漫长历史,构成了湖南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繁衍至今,也影响至今,成为湖南省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指导精神。湖南文化现象最重要的标志是湖南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速度超越了湖南经济发展的水平,在全国处在靠前位置。另外一个标志是它的文化式样和文化形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又具有普遍风格,得到了广大受众的欢迎。湖南自然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都很丰富,这些资源成为湖南地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成了新时代湖南的文化品牌打;另外,湖南人特别具有不怕辣,不怕苦,不信邪、不畏难。勇于拼搏、敢为人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就是靠这种拼搏精神,靠这种创新精神,不断开创地域文化的新局面。

2 湖南新农村建设对地域文化的诉求

湖南省是全国文化大省,地域文化浓厚,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们不仅是湖南的历史见证,深刻反映了湖南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乡土文化;也是湖南历史文化和精神情感的根源。现在,湖南地域文化已经是湖南省进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的发展是整个湖南省农村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湖南省新农村建设不断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湖南作为一个远古文化灿烂的省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究竟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以保障广大湖南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进一步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湖南人民文化素质,使其享受到本区域的文化发展成果,已是当前湖南省进行新农村建设亟待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新课题。

3 地域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新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地域文化的支持。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从来都是相互促进的。新农村建设,既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新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没有地域文化的经济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同时,没有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地域文化也不能代表先进地域文化的前进方向。经济越发展,就越离不开地方区域文化的支持。

(2)地域文化可以促进乡风文明。

在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表征,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乡风文明”的本质是农村文明程度提升的问题,它包括文化、风俗、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地域文化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是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

(3)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地域文化的发挥。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于矛盾凸显期,农村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原有的区域界线和地缘关系进一步打破,各种矛盾将有所突出,各种利益之间的协调平衡也将更加困难。在这样的新形势面前,只有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地域文化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后富、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等各种关系,才能对社会的利益关系变化、生活方式变动带来的矛盾和问题更好地进行规范调节,以地域文化保持新农村社会协调稳定,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4)地域文化可以推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目前,农村的落后不仅体现在经济上,更突出体现在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上。这些问题制约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从人类全面发展要求看,在温饱解决后,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的愿望更加强烈,这就需要地域文化发乎作用,满足追求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的愿望,追求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的愿望。

(5)地域文化可以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人人享有公共特别是地域文化服务,这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农民的基本权利。加强和改进地域文化的巨大推动作用,增加新农村地域文化的投入,加强农村地域文化设施的建设,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新农村的文化生活质量,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全体公民都享有地域文化服务,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从而,为培育现代社会合格公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4 湖南以地域文化建构新农村建设新举措探析

(1)重视地域文化建设。

湖南省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对于地域文化建极为重视。并把地域文化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新农村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新农村建设开发规划,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实行地域文化建设落实责任制,把地域文化工作列入创建文化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单位的评价机制,将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情况作为文化单位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推动地域文化建设的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发展。

(2)多元投入,积极解决地域文化建设中资金短缺问题。

湖南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解决地域文化在新农村建设的经费投入和财政支出问题。地域文化的沉淀需要时代的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湖南的相关部门,积极把地域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内容,并积极筹措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域文化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确保了对地域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作用,促进了推进新农村建设更好、更快的开展。

(3)多方建立地域文化建设的机制。

湖南的新农村建设以地域文化促进措施。按照新农村建设整体部署,积极推动地域文化的发展机制,以地域文化建立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其次,加强人们对地域文化认知与对地域文化的思维提升,并且把地域文化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最后,大力发展地域文化的改善工作,该维护的维护,该推广的推广、该宣传的宣传。必要的时候可以有党委和政府联合进行,并且实行责任制,把对地域文化的创新机制工作落实到个人,做到人人思考地域文化;同时,把地域文化与新农村建设积极融合在一起,共同发展,互相促进。

(4)全面开展全民地域文化活动。

首先,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地域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各个负责单位要以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区创作出人民群众满意的、健康向上的优秀本区域文艺作品,要积极开拓面向农村群众,组织好重大革命历史和现实题材的红色革命文化的推进速度,以带动新农村建设的继续开展。其次,积极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加强对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实施湖南红色文化品牌战略,发展地域文化特色、红色旅游推广,等等。最后,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相关地域文化的文艺,加强历史文化的选题规划和区域文化建设,把地域文化题材纳入新农村建设中。

(5)实施地域文化推进工程。

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而培养新农民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以地域文化促进新型农民的培养。本文觉得,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必须提高农民的综合文化素质。湖南的实践已经证明,通过实施地域文化推进工程,使更多的农民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掌握了地域文化的内涵,增强了发展的本领。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大力发展地域文化,大力实施地域文化熏陶的促进作用,拓宽地域文化促进渠道,丰富地域文化内涵,不断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文化参与意识、市场经济意识,为农村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以地域文化达到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

5 结语

湖南省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多样性发展的载体和体现,湖南地域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深刻融合与促进,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内在积淀的个性解剖和继承发扬,也是弘扬民族精神,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缺少的内容。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应该积极了解地域文化的历史和现状,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的进行科学决策,以地域文化为湖南的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氛围,最终以地域文化促进并夺取新农村建设的新胜利。

参考文献

湖南精神范文6

[关键词] “湘派”;动漫创作;“湖湘文化”;结合研究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密码,是一个民族群体认同的表现形式。湖湘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历史文化形态,它有着自己稳定的文化特质,也有自己的时空范围。从空间上说,它是指湖南省区域范围内的地域文化;从时间上说,它是两宋以后建构起来并延续到近现代的一种区域文化形态。湖湘文化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蕴涵的区域文化,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极其重要的影响。研究“湖湘文化”及“湘派”动漫创作,不仅可以进一步挖掘和提升民族文化的内涵,推进民族文化传统在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创新性转化,而且对于探索和开发“湘派”动漫创作资源,推动湖南动漫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湘派”动漫创作离不开“湖湘文化”

从湖南动漫的发展来看,湖湘文化一直是“湘派”动漫创作的根,是它生长的营养,根深则叶茂。从1996年起,湖南依托长沙积极发展以动漫为特色的创意产业,目前已形成了原创平台、制作平台、传播平台、衍生产业平台和发展支撑平台等完备的产业体系,涌现了三辰卡通、宏梦卡通、山猫卡通、拓维信息、哆咪七彩传播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在播出的国产卡通动画片中占领了全国约60%以上的市场,并依靠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蕴不断催生出《虹猫仗剑走天涯》《天降小子》《山猫吉咪》《神厨小福贵》等“湘派”动漫作品。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是“湘派”动漫创作的不竭源泉。湖南动漫创作者只有弘扬湖湘文化,深入挖掘本土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创作出具有“湘派”特色的动漫原创作品。

从动漫创作内容上讲,湖南早期的动漫作品,例如《蓝猫淘气3000问》《虹猫蓝兔七侠传》《虹猫蓝兔光明剑》《西母霸龙家族》《奇奇颗颗历险记》《风筝手》《丛林奇遇》《奇志碰大兵》《倒霉蛋》《刘海砍樵》《孟姜女》等,无一例外都强调湖湘文化推崇的内容。正如《道德经》所讲:“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这是告诉人们,要知美丑,分善恶,努力进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除此之外,湖湘文化强调敢为天下先,勇于奋斗,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正如《虹猫仗剑走天涯》《天降小子》《虹猫蓝兔光明剑》等故事讲述的道理一样。湖湘文化历来倡导朴实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如动画片《神厨小福贵》等;湖湘文化历来具有崇尚真理、兼容并蓄的风格,如动画片《蓝猫淘气3000问》等故事讲述的科普知识以及融入的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的动作设计等;湖湘文化强调“百事孝为先”、 勤劳朴实的传统美德。如动画片《刘海砍樵》讲述生活贫困的樵夫刘海与妻子胡秀英细心照顾双目失明的老母亲的故事。《孟姜女》是中国四大古典爱情传说之一,它也代表了湖湘文化和湖湘精神;湖湘文化历来崇尚进取创新,反对因循守旧。湖湘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文化。长沙动漫在湖湘文化“与时俱进”特质的影响下,坚持创新原则,在业务拓展和技术革上新招不断,成效斐然。如动画片《蓝猫淘气3000问》技术革新方面,在全国首创无纸化全电脑动画制作技术,把动漫生产从传统手工绘画中解放出来,使原创动画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三辰卡通成功研制出把信息技术和传统卡通制作工艺有效结合的“动画软件集成系统”,国际卡通资深人士预言,蓝猫的艺术生产流水线推动了一场21世纪的卡通产业革命。三辰卡通还斥资2 000万引进国外动态捕捉系统和亿万次集群渲染设备,使公司三维制作水平达到国内顶尖,国际一流。宏梦公司的“虹猫”品牌率先带动了图书和音像制品销售的火爆,医药、服饰、玩具等相关衍生产品的开发成为新的营销亮点,并实现了卡通文化与旅游经济的创新联动,成功探索出一条新型动画产业化可行之路。湖南拓维公司在2006年6月与微软达成在亚太地区首个基于知识产权的转让,与微软共享技术成果,共同开发、联合运营。拓维在微软的个性化脸谱处理技术基础上,进行了技术创新和业务内容整合,大大降低了动漫的制作门槛,成功推出真人动漫秀、手机动漫彩信专刊、手机动漫游戏、手机动漫短剧等系列产品,使得普通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获得或DIY自己的动漫形象,并获得各种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应用。

从动漫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上讲,它曾是“湘派”动漫发展初期原创作品的一大亮点,无纸化全电脑动画、水墨动画片、手机动漫、泥塑木偶片、剪纸片、二维与三维结合动画、三维立体动画等,在“湘派”动漫创作中都有所涉及,并获得国内外动漫艺术界的认可。湖湘戏剧种类繁多,譬如花鼓戏、湘剧、祁剧、辰河戏、巴陵戏、傩堂戏、皮影戏、木偶戏、苗剧、花灯戏等,而湖南的舞蹈、曲艺、乐器、音乐、山歌各有特色,在全国有相当大的影响,都可以引入到动漫作品之中。湘西的剪纸艺术、凤凰的印染艺术、湘南的竹木雕刻、益阳的小郁竹器艺术、苗族的刺绣艺术、土家族的建筑艺术、瑶族的服饰艺术,无不是湖南动漫艺术应该吸收的艺术元素。“湘派”动漫创作人不断从湖湘文化中汲取营养,取得了喜人的成就,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鉴于此,动漫艺术界称誉湖南动漫创作人为“动漫湘军”,湖南长沙因此成为“动漫之都”。

近年来,湖南有一大批民族风格浓郁的本土动画作品:《蓝猫淘气3000问》《虹猫蓝兔七侠传》等无纸化全电脑动画类型;《西母霸龙家族》三维立体动画类型;《虹猫仗剑走天涯》《风筝手》等二维与三维结合动画类型;《奇志碰大兵》等手机动画类型。尤其是首创无纸化全电脑动画制作技术、动态捕捉技术及个性化脸谱处理技术的运用使影片丰富多彩,体现了湖南传统的美学思想和民族风格,在中国动漫界独树一帜。

二、把握“湖湘文化”的精髓,推动“湘派”动漫艺术的发展对本土文化的实质要领,领悟其核心精髓。湖南有悠久的文化传统,“湘派”动漫可创作的题材异常丰富,湖湘历史人物、文化典籍、民间故事、风土人情、宗教故事,都是“湘派”动漫创作应该立足的深厚文化土壤。目前,湖南各类动漫游戏制作企业超过100家。仅长沙市就有原创动漫游戏制作企业10余家,卡通研发、制作、教育和传媒机构18家,动画工作室120余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年使用书号、刊号近1 200个,出版发行动漫书刊报1 861种2 251万册,衍生产品近18 000种,产值近60亿元。从大力发展动漫原创、制作、出版、发行,到衍生产品生产、动画教育、媒体播出、再到动漫体验、节目表演、动漫会展、新媒体传播等,“湘派”动漫的盈利空间和外延张力大有可观。

近年来,湖南动漫工作者创作出了许多优秀作品,如:《天降小子》所具有的湖南本土建筑的古朴风格;《奇志碰大兵》所充满的湖南本土相声逗笑的情趣;《风筝手》里的古雅格调等都是湖湘文化元素在动漫中应用的典范,让人记忆犹新。近年来,《刘海砍樵》《讨学钱》《少年》《牛郎织女》《孟姜女》等湖南人耳熟能详的故事纷纷成为动漫题材被搬上荧屏。“湘派”动漫的快速发展,涌现出大量动漫明星,如虹猫、蓝兔、蓝猫、小福贵、奇奇、颗颗、兔宝宝、山猫等。湖南动漫界渐渐有了统一认识:要想提高本土原创动漫的水平,就需要从湖湘传统文化中吸取力量,就要打造湖湘“故事、形象、风格、精神”为主要特点的动漫作品。目前,湖湘动漫文化正在升温。如湖南怀化籍美女漫画家夏达作品《子不语》在日本极具知名度的高端漫画杂志Ultra Jump上连载,并迅速风靡日本。《子不语》在日本的全面推出,宣告中国内地原创漫画首次正式打开日本漫画市场的大门,是中国原创漫画不断成长的最有力的证明。《子不语》也因此获得第五届金龙奖最佳少女漫画奖。此外,“湘派”动画片也频频在世界各大动漫节或比赛中获奖,如:2001年8月,《蓝猫淘气3000问》动画片被吉尼斯上海总部宣布创造世界最长动画片吉尼斯纪录;2001年11月,《蓝猫淘气3000问•星球大战》卡通片获第中国电视“金鹰奖”电视美术片优秀作品奖;2002年12月,《蓝猫淘气3000问•恐龙时代》卡通片获第2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电视美术片最佳作品奖;2005年10月,《天降小子》动画片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优秀国产动画片,向全国推荐。并获“中国动画成就奖”;2006年,《虹猫蓝兔七侠传》在国家广电总局主审的年度全国少儿节目精品及动画精品评选中获得全国优秀国产动画片一等奖;2007年,《神厨小福贵》在国家广电总局主审的年度全国少儿节目精品及动画精品评选中获得全国优秀国产动画片一等奖;2009年,山猫卡通《大懒猫》等系列原创动漫节目喜获“世界华裔青少年华文卡通原创大赛特别奖”。

湖湘文化不仅能够在动漫作品主题的精神思想方面确立追求真善美、正义的创新前提原则外,对于动漫人才的培养方面也可以发挥其巨大作用。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与湖南人霸蛮、敢为人先、有胆有识的精神和性格,有利于培育创新人才。湖南禅宗文化发达,禅宗在创新与开启智慧方面的追求不仅有利于培育创新人才,也有利于不断破除前人的束缚和成见,不断创新“湘派”动漫作品主题、内容及形式。

对湖湘文化需要从发展的角度把握,做到与时俱进,使湖湘文化与动漫艺术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结合既包括对传统文化、道德的传承与新的解读,又包括对新时期文化与道德的认识和应用。例如,就传统而言,忠、孝等在新时期就需要有新的理解,“忠”,应该是忠于党、国家和人民,而不再是封建君主;“孝”,不应该再鼓吹“割肉喂母”“卖身葬父”之类的内容。此外,经济的全球化使中国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际经济大循环之中,它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文化全球化。对外开放构成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关系,它意味着中国文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封闭自足的体系,而是一个处于开放和互动的全球化网络之中的民族文化。这对湖南动漫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湖南动漫工作者需要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练就敏锐的判断力,要善于吸收国外先进文化的思想,并且重视吸取世界民族文化精髓。

三、结 语

湖南精神范文7

摘要:湖南电视节目主持人是湖南电视文化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梳理湖南电视节目主持人生存的文化环境――湖湘文化的特点,进一步探析湖南主持人群体的深层心理特征。

关键词:湖湘文化;湖南电视;湖南电视节目主持人;群体特征

中图分类号:J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8-20-2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蕴涵丰富,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结构中一个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区域文化之一,始于南宋时期的湖湘文化是一个多层面的复合体,从广义上说,涵盖了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包括了湖湘人民在漫长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狭义上的湖湘文化,则偏重于精神和文化层面,涵盖了湖湘地区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长期以来,湖湘文化所具有的经世致用、敢为人先、兼容并蓄、实事求是等优良品格积淀在湖南人的文化认同和行为方式之中,为湖南发展的每一个时期都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生存空间。深受湖湘文化影响的电视湘军,于上世纪90年代在湖南这块并不被看好的中部地区迅速崛起,对中国电视的观念演进和版图重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电视同行和专家们将这种影响称之为“湖南电视现象”。

作为电视节目代言人的主持人,与电视文化是一种共生关系。一方面电视文化和电视媒体为电视节目主持人提供了生存空间,另外一方面,主持人是电视文化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视节目内涵的诠释者。伴随着湖南电视节目的崛起,湖南电视节目主持人经历了主持理念的变迁、驾驭节目状态的变迁和节目主持风格的变迁,逐步由被动走向自觉,由单纯播报走向对节目的丰富呈现,出现了李湘、何炅、汪涵、谢娜、李锐、张丹丹、马可等一批具有个性特色的主持人。

湖南电视是湖湘文化的载体,又是湖湘文化的组成部分,既依托于湖湘文化又超越了传统的湖湘文化,成为当代湖湘文化的标志之一。作为电视品牌代言人的主持人,受到湖湘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其颇具特色的主持风格,成为湖南电视在应对电视节目同质化竞争中的重要壁垒。本文通过梳理新时期湖湘文化的特点,探析湖湘文化如何滋养和培育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湖南主持人群体。

一、秉承“经世致用”学风,具有顺应时展潮流的特征

关注现实、体用结合的经世学风,是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之一。“经世”一词,首见于《庄子・齐物论》:“《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王先谦在《庄子集释》中将其解释为“经世之事”。湖湘学派在创立之时便已形成经世致用的学风,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书本知识与实践行为相结合,尤其注重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这种经世致用的学风,可以追溯到先秦汉唐时代,战国时期的屈原,西汉时期的贾谊,以其忧国忧民的行动实践了这一学风。到了宋代,随着湖湘学派的创立,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学风正式形成,并在后世不断发扬光大。胡宏兄弟继承其父家风,主张从事学术的目的是“明体”以致用,更是把“传道以济斯民”作为宗旨,贯穿于岳麓书院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培养出了一批具有实干精神的湖湘人才。南宋以后,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学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这种学风熏陶下,近代湖南产生了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蔡和森、等一批兴邦济世的人物。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了各种文化间的相互碰撞与融合,面对经济和文化格局的变化,90年代中期湖南电视人凭借湖湘文化赋予的经世致用、关注现实的态度,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开始探索湖南电视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创造了多个备受观众喜爱的名牌栏目。形式各异、花样翻新的电视栏目既为湖南电视节目主持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和考验。湖南电视节目主持人群体传承了湖湘文化经世致用学风的精髓,立足于“转型期”的湖南电视现状,开始探索与之相适应的主持风格。《快乐大本营》节目主持人何炅、李湘摒弃了以往过于文学、书面的表达方式,主持风格呈现出生活化、平民化的特点,他们的成功标志着娱乐节目主持人彻底走下过去高高在上的“神坛”,开始朝着市场化、大众化、平民化的方向发展。1998年湖南卫视《晚间新闻》节目在确保节目导向正确的前提下进行大胆尝试,打破了新闻报道“八股腔”的模式,追求贴近性、娱乐化的节目风格,主持人李锐、张丹丹平实的语言和风趣的解说与节目风格相得益彰,凸显了主持人的个人魅力。湖南电视节目主持人群体继承了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传统,使得这一群体呈现出顺应时代潮流的群体特征,他们顺时而动、遇机而发,形成了自身独有的优势,出现了汪涵、马可、何炅、李湘、李锐、张丹丹等一批名牌主持人,成为湖南电视最鲜活、最具个性的品牌代言人。

二、继承“兼容并蓄”传统,具有博采中外主持之长的特征

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是湖湘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湖湘文化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种区域文化,是各种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结果。被奉为湖湘文化创始人的胡安国、胡宏父子是福建人,张是四川人,作为湖湘文化主要阵地岳麓书院的许多山长也不是湖南人,湖湘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可见一斑。湖湘文化的创立过程也体现了兼容性的特征。“朱张会讲”使湘学兼容闽学,学问更趋精粹纯正,黄宗羲在《宋元学案・南轩学案》评说:“湖南一派,在当时为最盛。然大端发露,无从容不迫气象。自南轩出而与考亭相讲究,去短集长,其言语之过者,裁之,归于平正。”湖湘文化创立后,兼容性成为其显著特征,这一特征影响了湖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后来湖湘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996年,湖南电视人在全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浪潮的冲击下,意识到电视屏幕的竞争也将来临。比起发达国家,中国电视观念和经营思路尚处在初步摸索阶段,与其长期摸索,不如直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湖南电视人秉承湖湘文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精神内核,在借鉴《美国偶像》的基础上,制作出了《明星学院》《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等一系列产生广泛影响力的中国式选秀节目。借鉴西方的节目制作经验,也给湖南电视主持人提出了新的要求,毕竟国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节目,都有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出色主持人。而中国大陆地区传统的主持人对节目的可控空间十分有限,往往是按照文稿和导播意图进行主持,这样的观念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媒介发展的要求。受湖湘文化浸润的湖南主持人敢于向西方和港台主持人学习,不断完善和拓展湖南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风格和类型。讲笑话、模仿、表演,这些欧美主持人在节目中常用的表现元素,被湖南电视节目主持人个性化地运用到了节目中,成就了马可、汪涵这对极具本土化特色的主持搭档。湖湘文化兼容并蓄、博才众长的传统使得湖南电视节目主持人在激烈的媒体竞争时代,通过开掘传统的湖湘文化,引进吸收外来文化,形成了自身独有的优势,成为湖南电视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南精神范文8

关键词: 湖南高校 湘商文化 教育意义 教育原则 教育方式

湘商文化教育指的是通过教育教学、专业实践等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湘商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一批批传承、一代扬,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湘商文化,知晓湘商精神,并将其融会贯通到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促进人们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这对中国梦的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政课程的改革、传统文化的教育都意义非凡。

一、开展湘商文化教育的意义

1.利于湖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湘商文化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湘商人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一代又一代湖南商人,以通变求新的商业智慧、心忧天下的济世情怀、勤劳务实的优良作风,叱咤风云、鼎新中华,创造出无与伦比的商业价值、谱写出一曲曲荡气回肠的商场赞歌。他们表现出来的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务实风格、和谐心态、诚信作风,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是湖湘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当下,加快推进“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成为湖南新的伟大目标,在富民强省的征途中,湖南省各大高校内,若能大力推行湘商文化教育,让莘莘学子领略湘商风采、学习经营策略、感受成功之道,感悟博大精深的湘商精神,这对他们的成长成才大有裨益。毕业之时,他们会将所学带到神州内外,带至各自家乡,在为当地建设发展作贡献的同时,也扩大了湘商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影响力。

2.有利于深化湖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影响,人们追求个人利益与财富,封建主义,以及一些西方腐朽没落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亟待树立新理念、探索科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心智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源远流长的湘商文化,主要包括理实一体的商业伦理――湘商伦理文化,独树一帜的经营艺术――湘商经营文化,全面高效的企业管理――湘商管理文化,等等,其中体现的像讲求商业道德、发扬创业精神、注重人才培养、提倡艰苦奋斗、努力开拓进取、灵活审时度势、严格反腐杜弊,这些都是湖南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他们那种走出去奋力拼搏争夺市场,持续提升自己报效社会的精神,也是当代大学生成功实现中国梦想的重要精神内容。这说明湘商文化、湘商精神,都具有跨时代的现实意义。

3.有利于提升湖南高校学生人文素养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本质和基础。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湘商文化教育不仅能促进人的智力因素发展,实现传统文化知识的传递,而且能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净化学生的心灵,以及陶冶学生的情操。一方面,湘商文化汇聚了湘商的理想追求、经营艺术、管理法则、用人理念等,对培育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升其人文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湘商文化对增强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民族精神、提高审美情趣,提升人生境界,促进和谐发展都有独特功用。

二、开展湘商文化教育的原则

1.正面引导教育的原则

正面引导的原则,是指在思政教育过程中,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向学生指明正确的方向,引起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机,使他们不断进步,这反映了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目的要求,我们的学校应当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富有主动精神和创造性的年青一代。湘商文化凝聚着湘商多年的心血,是湖湘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在思想意识多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利用湘商文化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学生进行正面引领,让他们有学习热情、前进方向和社会责任。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学校指教育教学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两者结合中掌握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湖南高校开展湘商文化教育,要落脚在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上,即使学生获得更多实践机会,使大家能不断提高认知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3.扬弃并举的原则

在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过程中,对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的扬弃,需要我们重点审视,只有将传统文化的合理因子与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精神财富有机融合,才符合发展方向。在湘商文化教育中,我们也要坚持扬弃并举的原则,把湘商文化的研传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符合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传承下去,与之相背离的坚决摒弃,尽力实现湘商文化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三、开展湘商文化教育的方式

1.积极组织教学研讨

组织编写优秀教材。湖南高校可以利用进行湘商文化教育的优势,组织本校骨干力量,与省内其他科研院所或兄弟院校联合,将五千年湘商发展历史进行整体性梳理、并结合典型案例整理成册,体现了湘商文化的研究成果。比如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就编写了全省第一部湘商文化教材――《湘商文化教程》,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开设湘商相关课程。首先把“湘商文化”设置为全校的选修课,以及商科专业的专业课,然后遴选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文社科类专业教师担任湘商文化课程教授事务,同时鼓励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湘商文化的研究。如湖南商务职院人文旅游学院阙庆华老师在教授湘商文化课程中,就完成了《湘商文化资源的高校德育功能研究》申报书的撰写,并成为2016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一般课题。

号召学生进行研讨。在校学工处或校团委的领导下,成立相应的湘商社团,或者湘商文化研究协会等一系列学生团体,定期开展相关话题的探讨和系列文化活动,对湘商文化进行学习和交流。如湖南商务职院的学生团体湘商文化践行会,就定期举行关于认识湘商文化的活动,有读书会、朗诵赛、演讲赛、文化沙龙等,效果好。

2.大力丰富授课形式

采用非学术性形式。在讲授湘商文化的过程中,要将其历史性、文化性与学生文化基础与学习兴趣共同考虑,不要成为学术讲座,而要深入浅出地讲解,增强授课内容的趣味性,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多媒体形式。在信息时代,要全面采用多媒体形式授课,文字、图片、视频、声效等综合运用,能增强授课的感染力,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关注,加深学生对湘商文化的理解,让学生感受湘商的魅力。

采用理实结合形式。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在湖南商务职院的湘商文化课程中,每一章节之后,有文化沙龙、拓展训练,既让学生结合课本谈及自己对湘商的认识,又有课后实践活动,让大家在实践中加深对湘商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3.扩大校园覆盖范围

利用多种媒介。各高校可以利用校报、校园网、校电视台、橱窗、海报、板报等传统媒介,广泛开展现代湘商的系列报道,以及解说湘商文化与湘商精神;同时,利用微信、飞信、微博等新媒体将一些湘商的经商成就、经验、方法等介绍给学生,让大家学到更多湘商知识。

组织各种活动。可以举行“诚信为本”宣读会,开展以湘商精神为主题的班级团学活动;举办“湘商文化”读书周,研习湘商文化;可以举办湘商文化艺术节,以歌舞小品、器乐表演等各种形式展示湘商风采;还可以以真实故事为依据,摄制体现当代学生为实现湘商新人梦想而不懈奋斗的微电影,等等。

举办专题讲座。湖南高校可开设湘商大讲堂,邀请知名湘商代表、湘商文化研究者等,举办专题讲座,宣讲湘商文化的历史、精神内涵,并分析湘商文化,这样可以培养师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湘商文化的影响力。

4.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组织学生考察文物古迹。三湘大地留下了历代湘商的足迹,造就了一大批从事湖湘文化研究和商业研究的专家学者。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组织学生参观湘商历史遗迹,与湖南商会联合创办特色专业的实践基地,组织访问专家和学者等社会考察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湘商文化。

组织学生参观现代湘商企业。近年来,三湘大地涌现出众多影响巨大的知名企业,湖南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参观,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湘商的伟大及湘商文化的魅力,树立其自信心,让湘商文化深入心中,并付诸实践活动,利用自己所学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的新湖南而作出自己的贡献。

5.切实坚持实践育人

积极开展校内实践。如针对湘商精神中的“诚信”,要在校内考试中加以运用,如考试前号召大家联名签署考试诚信书、召开诚信宣誓大会;平时给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将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计入其中,让学生形成从学习到生活都自觉遵守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

努力开展社会实践。如针对湘商精神中的“责任”,可鼓励广大学生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助人为乐、心怀天下的品质,让湘商救世济人的社会责任感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如湖南商务职院开展的“传递爱心,点燃希望”爱心助学活动已开展9年,参与学生达2000多名,为益阳安化鱼水学校等多所学校的学子点燃了人生希望。

参考文献:

[1]廖佚.湘商文化的内涵研究[J].全国商情,2015(7).

[2]周忠新,孔军山.湘商文化教程[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6.

湖南精神范文9

一)、上半年亮剑精神与企业文化宣贯、行动与实施情况

20__年上半年,猪价行情低迷,养殖者积极性降低,牲猪存栏量减少,饲料需求量减少,但湖南事业部以“坚定信心、咬死目标、搞准方法、强化执行”的指导方针,发扬亮剑精神,虽未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但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体措施如下:

1、落实亮剑精神与企业文化的宣贯,提高文化执行力

湖南事业部就亮剑精神与企业文化的宣贯作了统一部署和安排。下属各单位严格按事业部的要求,组织员工观看《亮剑》,要求每位员工每两月写篇心得体会,组织以亮剑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由湖南事业部统一命题,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考试。通过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有效地提高文化的执行力。每月对落实非常到位的标杆进行表彰,营造了一种良好的亮剑精神与企业文化的学习氛围。

2、采取一系列营销策略应对行情低迷

以“强化预混料、突破动保、有效经营配合料”为产品发展方针,为更专注、更专一、更有效地突破预混料销售,实施营销组织裂变,成立专门的预混料、动保销售队伍。针对行情低迷的现状,各销售单位积极应对,自主创新,探索出了一些非常优秀的营销模式,如湖南大北农鱼料销售部充分悟透市场,为精干人员,有效整合资源,创立了本地科普员“员工化”的营销模式;郴州大北农、长沙分公司召开招商会,整合收猪贩,扩大预混料销量,湖南大北农猪料销售部创立了“1151推广模式”和“135市场调查、客户开发模式”。

3、切实改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安全度

杜绝货款赊销,提高存货周转速度,进一步精干产品,精少成品库存数量。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联系,按照有关优惠政策,郴州大北农与湖南大北农积极争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目前各项材料已准备好,正在审批阶段。长沙大北农与中国农业银行联系,贷款200万元到位,另100万元贷款也即将到位。

4、克服一切困难,奋战湖南大北农工程建设

因气候、地基等原因,使湖南大北农工程建设难度大。但是湖南大北农基建组克服一切困难,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只要有时间,就日夜加班,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同时严格搞好统筹安排,严格核算基建成本,控制各项费用,小到一块磁砖,为大北农集团节省了近50万元费用。

5、强化员工的招聘和培训,打造一支具有狼性的团队

根据需求,加强与湖南农业大学、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安化职业中专等农业院校的联系,多渠道进行员工招聘,招聘后勤员工20余人,营销员40余人,生产工人40余人,其中骨干人员10人,确保了湖南事业部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加强以干部培养为核心的人力资源工作,培养8位总经理,充分信任,授权到位,靠舞台加强责任,靠实践提高能力,靠干部培养带动员工培养。进行新员工培训两期,拓展训练一期,开办中南大学MBA研修班,并每月月底进行营销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打造了一支能吃苦的狼性团队。

6、加强事业部发展规划工作,提升公司品牌形象

为引进资金,瞄准湖南省高新技术产品和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这个目标,湖南事业部通过反复研究和推广,开发了低磷环保型高效小猪阶段浓缩料6302,该产品已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并得到了鉴定专家的一致好评,该产品居国内同类行业领先水平。加强与省乡镇企业局、省畜牧水产局、省饲料工业办等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参加了省农办组织的“农资三下乡”等活动,湖南省副省长徐宪平视察了湖南,公司品牌形象有效地得到了提升。

7、加强技术服务工作,促进产品销量的上升

销售单位指定专门的技术服务专家,更专一,更到位。加强市场服务,举办各类科普讲座,深入农村进行科技服务,为农民解决实际生产问题。针对疾病流行情况,印刷了各种疾病防治资料,特别是服务专家做好了大猪场的技术服务工作及疑难猪病的诊断工作,解决了许多生产实践问题,为养殖户挽回经济损失,并使一些大猪场用上了我们公司的预混料,如长沙分公司服务专家孙灿华一季度成功开发了9个大型猪场,有效地促进了产品销量的上升。

8、控制各项成本,做到节支增收

针对行业形势严峻,为树立全员危机,降低差旅费、手机费报销费用,人员招聘方面,尽量招聘地方科普员,减少开资。对营销员实行末位淘汰制,做到压力与动力并存。减人不减薪,加薪不加人,提高人均效率。优化配方,降低成本。加强成品保管,减少破损现象,节约每度电、每滴水、每张纸。

9、举办郴州乡村动物防疫员专科班与养殖班,培养农村优秀创业人才。

为培养有志农村青年成长,促进中国农业产业化、科技化、国

际化发展,组织50名乡村动物防疫员,与郴州市畜牧水产局、中国农民大学合办郴州乡村动物防疫员专科班、养殖专科班,对学员进行动物免疫法规条例、传染病知识、免疫学等养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农村优秀创业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自己的贡献。二)、上半年目标完成情况(对照年初制定目标)

预混料销量3620吨,完成计划59;配合料销量28210吨,完成计划56;兽药销售额187万,完成计划32;利润(估计)528万元完成计划40。

三)、对照年初制定目标找出差距及原因分析

主观原因:1、营销员人员素质和服务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2、基础管理、基本流程有待进一步清晰;3、产品质量和产品竞争力有待加强;4、动保行业规范给我公司动保销量造成较大影响;动保产品与市场对接不到位,反应速度慢。

客观原因:1、猪价低迷,牲猪存栏量减少,饲料需求量减少;2、湖南瘦肉精事件导致猪出口广东受到影响;

二、下半年工作规划

一)、下半年亮剑精神与企业文化宣贯、行动与实施计划

继续做好亮剑精神与企业文化宣贯,多种形式,强化执行,将其落实到位,并树立标杆,通过标杆示范作用,落实到位,确保干部深刻认知大北农文化,普通员工认同大北农文化。

二)、年度预算纠偏,调整下半年工作目标

根据实际情况,下半年目标为:预混料销量目标5610吨;兽药销售额目标330万元;配合料销量目标:61640吨。

三)、下半年工作规划

继续以“坚定信心、咬死目标、搞准方法、强化执行”为指导方针,发扬亮剑精神,争取完成06年工作目标,具体规划为:

1、继续加强员工企业文化和亮剑精神的学习,提高执行力文化;

2、坚持“强化预混料、突破动保、有效经营配合料”为产品发展方针,争取更大市场占有率;

3、加强员工培训工作,提高员工基本技能和素养;

4、做好湖南大北农开业工作,确保顺利投产;

5、继续加大阶段浓缩料的研发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竞争力;

湖南精神范文10

关键词:山水文学;旅游价值;颂山;咏水;文化素养

湖南山水秀甲天下,湖南山水文学随之亦很发达。湖南山水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的南楚到明代,为古代湘楚文学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代表人物有屈原、阴铿、李群玉、胡曾、周敦颐、王以宁、乐雷发、冯子振、欧阳玄、李东阳等;第二个时期,从清代到中日甲午战争,为湖湘经世文学时期, 其文学代表人物有王夫之、龄前魏源、曾国藩、何绍基、郭嵩焘、邓辅纶、王闿运等;第三个时期,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为资产阶级文学时期。其文学代表人物有谭嗣同、陈天华、宁调元、易顺鼎等;第四个时期,从“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为新民主主义文学和社会主义文学时期,其文学代表人物有欧阳予倩、田汉、丁玲、沈从文、张天翼、周扬、周立波、康濯、莫应丰、古华、谭谈、孙健忠等。湖南旅游业的深层次发展要求加强山水文学的研究,重视山水文学的作用,以促进和发展文化旅游项目,增强在国际旅游业中的竞争能力。

一、湖南山水文学的特点

1.湖南山水文学的血液凝聚成浓郁的浪漫风韵。www.133229.cOm如楚辞中的离骚、天问、招魂,湘楚巫文化中的祭祀,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漆画等,其不同于黄河流域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追求对称和工稳,而是更跳跃、更激情、更浪漫。二千多年间,从屈原到欧阳询、怀素,到王船山、魏源、曾、左、彭、胡,到谭嗣同、王闿运、齐白石,到黄兴、蒋翊武、蔡锷、毛泽东,这种情怀和精神一以贯之。

2.湖南山水文学在“经世致用”学风哺育下具有广阔的政治视野。“经世致用”,即重视实践的务实精神,是实践理性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参与意识的集中体现,这一普遍性范畴一旦与英雄主义相结合,就成为—种“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给湖湘文化提供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湖湘文化“经世致用”的精髓,体现在人才类型上,湖南人才以政治、军事人才为主体。近百年来湖南涌现出大批出类拔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3.湖南山水文学具有边缘文化地位潜质中的执拗的乡土情结。湖湘知识群体大多具有鲜明的湖湘性格特征,那种“蛮”、“倔”、“刚”、“烈”的性格特质成为他们的群体性风格,他们充分地保持了具有悠久历史的本土文化的传统。

二、湖南山水文学的旅游价值

现代旅游业本质上是满足旅游审美需求的社会文化现象。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发强烈,旅游者将愈来愈不满足于山水景物的浅层观赏,而追求从文化的高品位上,从我国的自然、人文景观与华夏民族文化的契合点上去获得一种审美愉悦,去探求认识生活、美化心灵的真正价值。这其中当然包括从山水文化作品中寻求并且感悟我们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厚重美感。品位高雅的湖南山水文学是湖南旅游文化的精华和骨干。那些浓笔重彩地描绘自然、人文景观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将以其独具而不朽的艺术魅力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审美需求。

(1)颂山。岳麓山及岳麓书院:岳麓山景区荟萃了湘楚文化的精华,名胜古迹众多,集儒释道为一体,革命圣迹遍布。座落在山中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冠。我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为风景绝佳之地。此山流下的文学点墨颇多,开发价值大。武陵源及桃花源:驰名中外武陵源景区中的桃花源,境内古树修竹,古藤异草,清泉小溪,石阶曲径,亭台碣碑,仿若仙境,为东晋诗人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所述避秦绝境原型,后人所称“世外桃源”真迹。此地文学品位颇高。凤凰与沈从文:沈从文是文学大师,凤凰城则是历史文化名城。沈从文自凤凰城出,凤凰城因沈从文显,这人与城的关系确实耐人追寻。沈从文一生共出版《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此地文学韵味十足。

(2)咏水。洞庭湖与《岳阳楼记》: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见其风光之绮丽迷人。洞庭湖浩瀚迂回,山峦突兀,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历代文人墨客都对美丽的洞庭湖作过热情的吟咏。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从岳阳楼的视角(居高临下)对洞庭湖变化多端的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至,脍炙人口。洞庭湖的气势雄伟磅礴,洞庭湖的月色柔和瑰丽。即使是在阴晦沉霞的天气,也给人别致、谲秘的感觉,激起人们的游兴。

碧波万顷的洞庭湖称为为“天下第一水”,实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关。

因为这些使我们引为自豪的旅游珍品,是以我们民族所特有的感情的视角去观察和描写的,其中融进了富于历史继承性和民族文化的特质。这些经过历代筛选的山水文学珍品,在思想内容上,是充分民族化的,闪烁着中华民族魂的光辉;在文化样式上,则因为文学所特有的情感要素,而有着其他旅游文化样式所不可比的感染力和跨时空的审美价值;所以,应视为旅游文化中的最有光彩和最富魅力的部分。

山水文学来源于古今的旅游活动,旅游者在游览观光中,通过相关联的山水文学珍品,领悟到一定历史时代的生活风貌,以及生活在彼时彼地的政治、军事、文化名人的性格、命运和精神力量。因此,按照现代旅游学的理解,山水文学也是一种旅游资源。充分宣传和大力传播这些山水文学珍品,实际上是把我们民族所创造的文化精华展示出来,在世界上树立起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美好的形象。这不仅会提高它们所描绘美景的知名度,而且它们本身也将包孕着华夏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超越时空而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相映生辉,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山水文学在相当的程度上,宣传、开发并且保护着著名的旅游景观,提高这些景观的文化品位和审美价值。在各旅游胜地,凡能与历代名家的传世之作相关联的,都要附之以说明,我们的导游和接待人员也均不会忘记向游人作介绍,旨在增添景观的艺术光彩。山水文学同时也像卫士一样,保护着中华民族这些不可多得与复制的旅游瑰宝。

????学习和研究山水文学,从中得到启迪与陶冶,也是提高旅游工作者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所必须的。旅游工作者特别是旅游高中级管理干部不仅要有经济头脑和管理才能,还应当富有一种艺术气质,这是旅游事业的文化传播和审美活动的性质所决定的。旅游工作者的文化品格与审美情趣的高低决定其工作的优劣;决定其能否捕捉到文化旅游信息,能否开拓旅游市场,为繁荣旅游事业,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目前,湖南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层次较低、审美修养较差,由此所造成的拓展文化旅游市场的掣肘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实证明,山水文学的艺术润泽和美育启迪,会如同春雨一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旅游工作者趋向高雅与文明,自觉地抵御来自各方面的“精神污染”,推动旅游事业健康文明地发展。

三、开发湖南山水文学旅游价值的途径

1.开发与保护湖南山水文学遗产。在旅游业成为朝阳产业的今天,要进一步加强旅游业和文学的互唤互动和互用,以文学为核心的文化力量为动力,使山水更具有文化品位,更具经济价值。如开发屈原的辞赋,开发著名诗人李白、孟浩然、王昌龄、杜甫、韩愈、柳宗元、李商隐流寓湖南时留下的不朽之作,开发宋元明时期湖南著名的文学人物有周敦颐、王以宁、乐雷发、冯子振、欧阳玄、李东阳等。开发在乡先贤王夫之、陶澍、贺长龄、魏源、曾国藩、左宗棠的湖湘经世派文学群体的作品。开发散文方面以曾国藩为领袖的桐城古文湘乡派及吴敏树、邓辅纶等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开发诗歌方面的何绍基、王闿运等名家的作品。开发 “革命党之大文豪”陈天华熟练地运用了人民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及浅显的白话文写作的《猛回头》、《警世钟》等作品,用于发展文化旅游业。

2.开发伟人、名人文学旅游资源。湖湘文化最引人注目之处,就是在这个地域文化的熏陶下,涌现出一代又一代有思想、有抱负、有个性、有才情的知识群体,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文化的社会化功能,故成就为炳耀史册的思想家、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开发湖南山水文学旅游价值,应充分发挥本省历代文化名人众多的优势,继续加大对文化名人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工作。要大力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培育一批文化名人,创造一批文化名品,修复一批名人故居。

3.提高导游员的文学素养,讲解、宣传湖南山水文学。开发湖南山水文学旅游价值,必须提高导游员的文学素养,让导游讲解、宣传湖南山水文学,彰显湖南山水文学旅游资源的魅力。导游员讲解、宣传湖南山水文学时,要做到言之有情、有神、有力。言之有情是指导游员在带团过程中要对山水、对游客有感情;言之有神是指导游员的讲解应具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文学性等,其讲解内容要经过综合性的提炼并形成为一种艺术,让游客得到一种艺术享受;言之有力是指导游员使用的语言应该是简洁明快、比喻适当、铿锵有力、耐人寻味,以增强湖南山水文学的旅游价值。

参考文献:

湖南精神范文11

所谓“山水,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从中可以看出,南宋四大家在山水画绘画史上有着重要转折点的地位,以李唐为首,刘松年继之,至马远、夏南宋山水画绘画风格臻于成熟。由于北宋到南宋地理环境的转变,家国处境和心理情感的变化,南宋四大家寻求绘画上的突破,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绘画风格,从而也得到了不同的意境之美。目前,对南宋四大家绘画赏析多从绘画的艺术风格入手,但是对绘画的意境没有太多具体的论述,本文将从情景交融、畅神精神、诗画一律的角度结合具体作品对南宋四大家的山水画意境美进行研究。

南宋四大家

作为南宋画院的元老级人物,李唐经历了北宋与南宋两个朝代。在北宋时期,李唐家住北方太行山一带,其山水画作品以此为题材,运用全景式构图,彰显北方山水的浑厚魄力。自南渡后,李唐接触到温婉清幽的江南山水,一改之前的全景式构图,着意于表现诗意的山水,他的《清溪渔隐图》(博物院藏)成为南宋山水画风的开篇之作。饶自然在《山水家法》中对李唐作出了准确的评价:“南渡以来,推为独步,自成家数。”

刘松年是南宋职业宫廷画师,钱塘(杭州)人,居于清波门,终身与西湖相伴,沉醉在西湖美景之中,以绘西湖景色见长。他的《四景山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描绘了西湖的四时之景,笔法细腻,观察细微。刘松年沿袭李唐的绘画风格,对山水、人物皆通,山水画多表现江南山清水秀、云霭弥漫的景色,并巧妙的将青绿山水和淋漓的水墨结合在一起,笔法细腻优雅,是南宋四大家中最具个人风格和特色的画家。

马远出生在绘画世家,马氏家族大多为宫廷画师,后世赞誉的“一门五代七画家”里,就有六位供奉于宫廷。马远沿袭了李唐的水墨技巧,画风简约豪放,构图巧妙,意境悠远绵长。马远构图独具新意,多取一角之景,使其山水画独树一帜,被称为“马一角”。他绘画的重要特色是诗意无穷,山间溪流、渺渺云烟、青翠山峦等经过他的描绘都能流淌出诗一般的意蕴。

夏擅画山水、人物,尤以山水见长。笔法苍劲,水墨淋漓,因其画风与马远极为相似,后世多以“马夏”山水相称。夏构图上取半边之景,世称“夏半边”,其画突出近景,舍去中景,远景处理的飘渺清幽,因而画面显得空灵,意蕴深长,极致的表现出山水的空灵美。夏在水墨技法的运用上达到了“酝酿墨色,丽如傅染”的境界。明代吴门画派代表人物文徵明称夏的画“全以

趣胜”。

南宋四大家山水画的意境

一幅好的山水画作品,除了笔墨技法之外,妙就妙在它的“意境”,正如郭熙谈意境所说“故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此之谓不失其本意”,此为最佳。南宋地处江南,氤氲山水,为四大家的创作提供了素材,他们自创山水画风格,所绘作品充分体现出了情景交融、畅神精神、诗意内涵的意境之美,将山水的意境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1.情景交融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即景中有情,情中见景。画家在绘画创作中出于对景色的喜爱与领悟,将对景色的情感绘于作品中,看起来为景,实则包含着作者的个人情感。郭熙眼中山川的姿态是有情之物:“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将山的四时之境描绘的细致入微,达到了情与景融的意境。

南宋四大家处于江南的烟雨朦胧的秀美景色中,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上做到了可圈可点的地步。李唐的《清溪渔隐图》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边角构图的新篇章,树木、房屋、溪流自成一景,天地的空白处被抹去,树木的顶端忽略不计,整个场景被放大,仿若置身其中,能听到风吹过的声音和潺潺的流水声,有身临其境之感。江南之景在李唐的笔下多了些跳跃的欢快,皆是因李唐将自己的喜爱之情与景色融为一体,才会绘制的如此婀娜。

西湖作为国都的胜景,受到帝王的喜爱,必然也受到画家的垂青。刘松年在这些画家中可谓是翘楚之一,他所绘的西湖图景深受赞扬。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描绘了西湖的春、夏、秋、冬四时之景,并配以水榭楼台,构图布景有序,对西湖不同时节的景色刻画的极其到位,西湖春天的春暖花开,夏天的柳岸荷花,秋天的秋高气爽,冬天的白雪皑皑,无一不被刻画进了刘松年的画中,情感注入景色之中,情与景相互烘托。

马远绘画构图巧妙,大胆创新,极富特色的是“一角”构图。《山径春行图》(博物院藏)中,马远一改前人取景之法,以平视角度取代俯角视图,出现了高山不见顶,近山高,远山低的情况,此图也是马远的一角构图的运用,将马远对春行的愉悦与清幽的心境绘于图画之中,从而使得画面充满了质感。

夏的《溪山清远图》(博物院藏)无疑将山水之情寓于图画之中。该图是长卷画,展现了千里的清幽山川,山水被烟云笼罩,山庄茅舍若隐若现,宛如山间有翠笛声声,清幽之境跃然纸上,前人陈川曾有题诗曰:“人家制度太古前,鸡犬比邻往还少。”一语道出此画的苍古淡雅。

在李、刘、马、夏的作品中几乎都能体现出情景交融的情趣,江南山水风景秀丽,他们把对风景的喜爱注入到绘画的创作中,形成的了情景交融的意境,这是山水画的必然要求,也是优秀的作品和画家必须具备的。南宋四大家正因为山水画中情景交融的运用,才展现了其独特性。

2.畅神精神

所谓畅神指自然景物本身的美可以使欣赏者心旷神怡,精神为之一畅。首先提出畅神的是宗炳,他在《山水画序》中提倡“澄怀观道”、“澄怀味象”的山水画精神,就是以澄清、空明的胸怀,在自然山水中见出宇宙的生命,旨在从山水审美中反映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体现了在审美经验中重生命感悟的自身完满和自我超越的境界。徐复观说:“所谓‘澄怀味象’乃‘清洁其情怀以玩味由道所显之象’。”“味象”的关键是一种精神的升华,超越审美对象本身而获得一种精神的自由。徜徉山水是文人名士的一种时尚,南宋也不例外。从南宋的四大画家的作品中亦可见到他们的这种

情趣。

李唐的《松湖钓隐图》(博物院藏)采取的是截景式的构图,展现了清新的山水风景,近处松树斜垂于湖畔,远处的山景若隐若现,水面氤氲着水汽,一叶扁舟行于湖上,上方是大片的空白之景,显示了天空的开阔,使整幅画面虚实相生,静谧的心境跃然画上。他的《采薇图》、《清溪渔隐图》等作品无一不是他对山水的畅神的体现,李唐沉浸在这山水之中,体会到了一种人生淡雅的境界和对生命的追求。

刘松年的西湖之画,如《秋窗读易图》、《松下双鹤图》、《四景山水卷》,淋漓的笔墨,空灵的画面,足以感受到西湖水波的荡漾和曼妙的烟雨朦胧中的西湖,将他对西湖山水的倾慕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他对西湖的描绘,是对西湖自然雕琢的美景的喜爱,他纵情于这山水中,在西湖的美景中体验山水的生命之感,从中体会生命的价值。西湖的四季也是他生命中的四季,他与西湖融为一体。西湖无论是浓妆还是淡抹,都是他的挚爱,刘松年一生与西湖相伴,这种畅神已经与他的生命融为一体。

马远、夏有“马夏”之称,他们分别具有“马一角”、“夏半边”的称号,他们的写景构图极具特色,通过对边角之画的选取,生动诗意的描绘出了山水的姿态,将对山水的喜爱,诠释为“一角”、“半边”,更加的细致优雅。马远的《寒香诗思图》、《踏歌图》、《梅石溪凫图》等作品对山水景色的领悟蕴含着他对人生的思考,对生命境界的追求。夏的《松崖客话图》、《雪堂客话图》、《遥岑烟霭图》、《梧竹溪堂图》等,风景设色层次分明,半边构图,与马远之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尽显畅神之情。

南宋山水画中畅神精神无处不在,四大家对山水的畅游情怀的融入,才使得山水画更加具有意境,不但山水在画面上淋漓尽致的体现,其中的畅神精神也跃然纸上,具有天地的生命之感。

3.诗画一律

“诗画一律”由苏轼提出,他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写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或曰:非也,好事者以补摩诘之遗。”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上所题之诗能体现出画面的意境,为画作文字的解释,而画又为诗提供了画面感,更加的具象,但画中的诗不是画家直接拿来,画也不是诗的直接转换,而是加入真实的感情,并与现实生活接触而得来,正如石涛对意境的理解:“诗中画,性情中来者也,则画不是拟张拟李而后作诗;画中诗,乃境趣时生也,则诗不是便生吞活剥而后成画。真识相触,如镜写景,初何容心。今人不免唐突诗画矣。”郭熙说:“更如前人所言:‘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南宋四大家在诗画一律的运用上也是相当的成熟,增添了山水的意境美。

诗画一律的运用一度成为科举的试题形式。据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记载:“马醉狂述唐世说云:政和中,徽宗立画博士院,每召名公,必摘唐人诗句试之。尝以“竹锁桥边卖酒家”为题,众皆向酒家上著工夫,惟李唐但于桥头竹外挂一酒帘。上喜其得“锁”字意。”可以看出当时宣和画院的科举取士采用“以诗作画”的形式,而且李唐的绘画抓住了“诗眼”,遂画出了新意。这是以诗为题创作绘画的形式,从诗入手去构思画面,具有诗意的绘画能达到诗画同构的境界,从而诗和画结合来体现意境。

马远的《踏歌图》中题诗“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诗中表现了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颂扬了生活的安贫乐道。图中山峰高耸,云烟飘渺,丛林若隐若现,画下方有一位老人手拄拐杖,踏歌而行,其他人手舞足蹈,氛围欢乐。诗画的表达相辅相成,意境通过这两者的结合传达出来。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画中一叶扁舟居于湖中,舟上渔翁身体前倾,全神贯注的注视着水面。而其他地方取大片的空白之景,展现了冰雪的大片覆盖,体现了孤寂萧凉之意,突出了“独”字的意境,传达出深远宽阔的意境。此画与唐代柳宗元的绝句《江雪》相应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巧妙的将诗画意境结合,可以领略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境界。

南宋画家中诗画的运用非常普遍,四大家更是如此,将诗与画结合为绘画增添了色彩,意境悠长而耐人寻味。

综上所述,南宋四大家在江南找到了属于他们的一片天地,充分利用自然山水的地域优势,吸收山水风景的美色,为我所用,寄情山水间,同时,继承山水画的技巧,水墨的运用灵活自如,有所创新,开创了边角取景的构图法,开一代画风之先河。在山水画中注重情景的交融,以情衬景,以景烘情。他们徜徉在山水间,关心山水本身,从山水中思考人生,寻求生命之感。他们将诗与画结合,通过诗画的相互补充,展现出诗意的境界,寻求深远的意境美。南宋四大家的绘画对元、明绘画,甚至对日本的绘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湖南精神范文12

[论文关键词]湖湘文化;服刑人员;改造

文化是生产力,是一个国家、地区乃至行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在监狱文化建设的大背景的推动下,所创造出来的民俗文化改造的创意性文化改造模式,在坚持常态性文化改造模式的同时,已成为监狱文化改造罪犯的新颖手段。湖湘文化以其鲜明的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存在于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在了解罪犯改造的特征基础上,将犯罪人这个特殊的群体置身于湖湘特色文化中,进而突出民俗文化的改造作用,从而有效提高监狱改造质量。

一、湖湘文化的渊源

湖湘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南下的中原文化,在文化重心南移的大背景下,湖南成为以儒学文化为正统的省区,被学者称为“潇湘洙泗”、“荆蛮邹鲁”;唐宋以前的本土文化,包括荆楚文化。这两个渊源分别影响着湖湘文化的两个层面。在思想学术层面,中原的儒学是湖湘文化的来源,岳麓书院讲堂所悬的“道南正脉”匾额,显示着湖湘文化所代表的儒学正统。从社会心理层面,如湖湘的民风民俗,心理特征等,则主要源于本土文化传统。这两种特色鲜明的文化得以重新组合,导致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形成。

所以,探讨研究湘学者,能发现湖湘文化中的儒学正统特色,无论是周敦颐、张南轩,还是王船山、曾国藩,他们的学术思想、学术追求,都是以正统的孔孟之道为目标;而考察湘人者,则更会感觉到荆楚山民刚烈、倔劲的个性。当然这两种文化组合是相互渗透的:湘人的性格特质,又受到儒家道德精神的修炼,故而能表现出一种人格的魅力和精神的升华。如曾国藩在自我人格修炼时追求的“血诚”、“明强”,常使我们体味到这种二重文化组合的妙处,“诚”、“明”的理念均来自于儒家典籍和儒生对人格完善的追求;而“血”、“强”的观念又分明涌动着荆楚蛮民的一腔血性。包括曾国藩组建的湘军,其成员主要是湖湘之地的山民,曾国藩既看中了他们的质直、刚劲的湘人性格,又要求他们学习儒家道德和文化修养,体现了他对这种二重文化组合的自觉运用。

二、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对服刑人员改造的有益启迪

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淳朴重义”

“淳朴”,即敦厚雄浑、未加修饰、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脱之性。“重义”,即强烈的正义感和向群性。“淳朴重义”更加凸显了湖南地域特色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等外向关系处理的准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儒家为基准,儒家的核心范畴是“仁”。儒家劝诫人们奉行忠恕之道,营造出一种将心比心、关心他人、互相宽恕、忍让谅解的社会和谐气氛,这对于正确处理民警与服刑人员之间的矛盾,服刑人员与服刑人员之间的矛盾,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服刑人员行为规范》的第四条(明礼诚信、互助友善、勤俭自强)与上述的理念不谋而合,充分体现了行为规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勇敢尚武”

即临难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与“淳朴重义”融贯,构成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强力特色,具有鲜明的英雄主义色彩。也就是钱基博先生所说的:“湖南人所以为湖南,而异军突起以适风土者,一言以蔽之曰强有力而已。”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可以理解为:服刑人员在日常改造中,要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抵制内心的不良改造情绪,改恶向善;明辨是非,在面对监狱的反动势力要勇于和其作斗争;不畏生死,在自然灾害事故中,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和财产能挺身而出等等。

(三)“经世致用”

即重视实践的务实精神,是实践理性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参与意识的集中体现,这一普遍性范畴一旦与英雄主义相结合,就成为—种“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给湖湘文化提供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作为在监服刑的罪犯来说,最务实的莫过于积极配合监管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和家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调动罪犯的改造积极性,将这种湖南人特有的精神品质得以充分发挥。

(四)“自强不息”

是“天行健”的宇宙精神的基本形态,而在湖湘文化中,则将它列为“人极”的范畴,视为文化的“极则”。这就赋予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哲学依据。正是由于这点,湖湘文化具有了“独立不羁,遁世不闷”的特殊品格。在率先发明栽培稻的湖南先民文化传统中,还蕴含着一种惯于发扬主观能动性,敢为天下先的性格特征。这些性格和精神,一脉传承迄今,成为湖湘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基础,形成了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突出的爱国主义传统指向以及个人对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监管工作中,要鼓励服刑人员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全面地审视自己,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获得从宽待遇,进而获得行政或刑事奖励。

三、湖湘文化建设在改造服刑人员中的作用

(一)湖湘文化建设在服刑人员集体教育中的效应

在监狱开展的各种宣传教育活动中,营造弘扬传统文化美德的大环境,进而突出湖湘文化的特殊作用和共鸣启示。比如在监舍墙上挂贴湖湘文化中的一些精髓故事、名言、格言,引导服刑人员学习优秀的湖湘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美德。举办湖湘文化经典名篇的背诵比赛,如《楚辞》之作,忧愁幽思,奏出湖湘大地古老而悲壮的爱国乐章;贾谊伤怀,《鹏鸟》抒志,与屈原一脉相承,奠定湖南文化心怀天下,爱国忧民之精髓,陶冶一代代湖南志士之情操,让服刑人员从中领略到中华民族固有的道德观念和优秀的伦理文化。将这些知识内化为理性的人生,持之以恒地实施教育,在服刑人员的群体中极易形成辐射和整合的效应,这种精神一旦固化,将大力推动监区的文化建设和改造氛围,对服刑人员的改造起到积极良性循环作用。

(二)湖湘文化建设可以进一步促进服刑人员的教化

以传统文化中的“孝道”促进服刑人员的教化,以传统文化中的“亲情”促进服刑人员的教化。湖湘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地域性文化,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家庭、重视家庭中的人伦亲情美德。现在我国监狱中的所谓“亲情帮教”,正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亲情作为奖励,运用监狱外的多种社会资源,形成社会与监狱共同矫治的教育感化体系,对罪犯起到良好感化教育作用。以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促进服刑人员教化,这种人道观念对服刑人员的教育和反省起着积极的创新作用。

四、湖湘文化建设促进监管改造工作创新和发展

(一)湖湘文化建设可以提高民警的个人素养和创新改造理念

湖湘文化作为一种乡土文化,地域性非常强,基层监狱司法工作人员大多来自省内,湖南作为家乡,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和亲切感,那么自然而然地对于湖湘文化有着更深的理解和领悟。湖湘哲学思想,以宋代胡安国为开创者,历胡宏、张拭、王船山、曾国藩、谭嗣同、杨昌济,以至毛泽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以理学的道德精神与经世致用的实事实功相结合,这种学术文化的特色一直延续到近代……近代史上湖南人才辈出,虽然他们的政治立场可能很不相同,但其讲理想、重经世的学术文化风格却是—致的。”监狱民警要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服刑人员。现在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竞争愈来愈激烈,矛盾愈来愈复杂。作为一个监狱民警,不仅要有丰富的法律知识,而且要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监狱民警经常面对的是一群心理扭曲的犯罪群体,自身的心态非常重要,所以民警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新营养,化解服刑人员中存在的矛盾,化解民警与服刑人员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监狱民警要从“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个角度切入服刑人员的改造切点之中,将服刑人员引向善的方向、美的方向,从而有利于服刑人员的积极改造。

(二)湖湘文化中丰富教育改造的理论内涵,对于创新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刑人员教育感化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湖湘文化的教育理念:“重视学思并重与知行统一,重视独立思考与理性批判。”《监狱法》明确规定,监狱的首要任务是将服刑人员改造成为守法的公民。鉴于此,基于传统文化的存在,监狱的亲情电话、亲情帮教活动等方式,容易被服刑人员所接受,从而使服刑人员改造过程充满了人道主义和谐。同时,监狱在服刑人员中用《弟子规》等传统文化作教材,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灵洗礼,用传统文化重建服刑人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监狱的本质是国家法定的刑罚执行机关,监狱具有惩罚和改造双重作用,应当理性看待传统文化建设中的各种感化手段实施,应该把握适度的原则,防止极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