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学术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湖南省计划生育条例通用六篇

时间:2023-06-05 09:55:12

湖南省计划生育条例

湖南省计划生育条例范文1

1.1重视学前教育的有关文件1983年3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湖南省教育委员会《关于发展湖南省幼儿教育的报告》。湖南省政府于1988年转发了《省教委关于发展湖南省幼儿教育的报告的通知》。2000年1月,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意见》。2005年8月19日,湖南省教育厅等单位下发了《关于加快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08年,根据建设教育强省的要求,湖南省教育厅颁发了《关于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学前三年教育的发展。

1.2规范学前教育机构建设与管理的有关文件为规范办园行为,2002年12月《湖南省学前教育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出台,200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印发了《湖南省幼儿园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2008年,湖南省教育厅制定了《湖南省幼儿园办园标准》。2004年9月28日,经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修订后的《长沙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由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实施。

1.3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文件湖南省卫生厅、湖南省教委于1995年2月《湖南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实施细则》。2002年7月,湖南省教育厅颁布了《湖南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意见》。

1.4示范性幼儿园标准的有关规定1991年,湖南省教育委员会颁布了《湖南省示范性幼儿园标准(试行)》。2003年9月,湖南省教育厅印发了《湖南省示范性幼儿园标准》的通知。与《湖南省示范性幼儿园标准(试行)》相配套的《湖南省示范幼儿园验收细则(试行讨论稿)》随之由湖南省教育委员会颁布。

1.5农村学前教育的有关文件1991年,湖南省教育委员会颁布《湖南省农村学前班管理办法(试行)》。2000年1月,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意见》。2004年2月,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2008年,根据建设教育强省的要求,湖南省教育厅颁发了《关于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学前三年教育的发展。

1.6民办学前教育的有关规定湖南省各级主管部门在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规范管理出台了一些文件,如株洲市出台了《株洲市民办幼儿园审批条件(试行)》、《株洲市民办幼儿活动站审批条件(试行)》、《株洲市民办托儿所审批条件(试行)》等规章制度,加强了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有效管理。

1.7学前教育师资建设的有关规定1987年,湖南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转发了省教委制定的《湖南省事业单位幼儿园教师职务聘任制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2008年8月,湖南省教育厅制订了《关于加强湖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意见》,以切实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湖南省在学前教育政策和法规方面所做的工作,在一定时间内很好地促进了湖南省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2湖南省学前教育地方性法规建设问题

2.1学前教育法规层级较低,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体系从湖南省学前教育地方性法规建设的现状可知,湖南省教育厅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台的属于学前教育地方性教育法律及规章的除了《长沙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外,其余的均属规范性文件。这些规范性文件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对全省学前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进行规范的文件;一类是对学前教育管理中的重要问题提出具体政策的政策性文件;一类是部分城市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建设的规定。这些规范性文件在地方性教育法规体系中层级较低,且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学前教育法规体系。同时,由于不同的部门对学前教育法规的表述各有不同,容易导致对相关表述的理解不一致或产生歧义。

2.2学前教育有关领域存在法律漏洞或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第一,管理体制脆弱,公办幼儿园发展空间萎缩。一些地方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前教育发展缺乏责任意识和宏观规划。目前,湖南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均未设立专门的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市(州)、县两级教研机构大多没有设置学前教育教研员,乡镇一级学前教育管理则更为薄弱。办园体制的改革使公办幼儿园面临发展困难。公办幼儿园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公益性和福利性的事业,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一些企业和事业单位为减少包袱,办园积极性下降,某些地方甚至公然“卖”园。第二,民办幼儿园存在种种隐患,需要进一步规范。近年来,各种社会力量所办的幼儿园发展很快,他们的出现一方面方便了群众,缓解了幼儿入园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为数不少的民办幼儿园存在场地小、环境差、保教队伍素质偏低、教学、安全、卫生缺乏督导和必要的法律保障,这必然会对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和学前教育的质量产生消极影响。第三,各种早教机构缺乏有力监管。当前,社会上各种从事0-3岁的早教机构大量涌现,大部分早教机构没有到教育部门备案,无教育部门监管,教育质量良莠不齐。一些早教机构收费昂贵,也无需接受物价局教育收费的监管。因为目前的学前教育法规并没有将社会性的早教机构视为调整对象,早教机构缺乏相关的法规保障,政府职能部门在管理上出现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第四,幼儿教师应用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等缺乏相应保障。当前,由于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不足,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地位的漠视,导致幼儿教师应有的法律地位和一些权利义务得不到相应保障。比如,幼儿教师的教师资格认定、培训、学习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尤其是占幼儿园教师总数70%的农村幼儿教师,身份与待遇的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必然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与教育质量的提高。第五,地级市学前教育管理制度相对不足。目前,湖南省制定本地区学前教育综合性管理法规的地级市很少,省内各地级市关于学前教育的管理制度相对不足,仅有长沙制定了《长沙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其他地级市仅在幼儿园管理的某些方面制定了相关规定,地级市学前教育规章、制度存在相当多的空白、疏漏和不完善之处,地方政府对本地区学前教育的管理势必受影响。第六,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总体滞后,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不规范。到目前为止,没有一部用以专门指导农村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农村学前教育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指导,这样的状况使农村学前教育资金、人员方面的调配得不到法律的保障,资源难以实行政策上的有效配置,农村学前教育难以走出困境。

3完善学前教育地方性法规体系对策

3.1制定新法规,提高立法层次,填补相关空白目前,湖南省尚无一部学前教育“基本法”——《湖南省学前教育管理条例》来统领湖南省地方性学前教育法规体系。我国已有一些省市制定了《学前教育管理体例》,如《江苏省学前教育管理条例》、《北京市学前教育管理条例》、《合肥市学前教育管理条例》、《淮南市学前教育管理条例》等,2013年安徽省已启动立法调研,《安徽省学前教育管理条例》正在酝酿出台。湖南省可以借鉴其他省市的立法经验,提高学前教育地方性法规体系的立法层次。除此之外,湖南省还应尽快制定的法规有:一是《湖南省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目前,民办幼儿园内外环境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隐患,需要制订相关的法规予以规范。二是《湖南省学前家庭教育指南》、《湖南省社会教育大纲》等。因家庭、幼儿园、社会的相互作用,应考虑制定《湖南省学前家庭教育指南》、《湖南省社会教育大纲》等。三是《湖南省胎教指导大纲》、《湖南省0-3岁婴幼儿教养指南》等。目前,人们对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需求不断高涨,但早期教育机构因无法律法规约束而乱象丛生,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规范早教机构,加强对他们的科学管理,推进我国托幼一体化建设已势在必行。

3.2修订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目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学前教育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因此,一些政策法规应予以修订。比如,1991年颁布的《湖南省农村学前班管理办法》至今已有20余年,已难以应对新时期农村学前教育变化所带来的挑战,需要予以修订。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的地位需要从法律上予以确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农村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另外,幼儿教师特别农村幼儿教师是需要关注的一个社会群体,他们的生存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学前教育质量的高低。学前教育教师的有关规定也应予以修订,在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实行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加强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幼儿教师法律上的保障。

3.3整合现有的政策法规首先,梳理并整合学前教育有关政策。湖南省制定的一系列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需要进一步梳理、整合到学前教育法规中来,并予以完善,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学前教育基本问题的规定;关于学前教育机构的规定;关于学前教育实施中各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等。另外,政策性文件中关于学前教育各个方面表述不一致之处,应通过法规予以统一。比如,可将《湖南省示范幼儿园标准(试行)》整合到《湖南省幼儿园(班)登记注册办法》中去。我们可以借鉴国际通用的准入制度,逐步取消幼儿园评级制度,所有的幼儿园都设置相同的准入机制,对所有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都进行同样的考核监督,保证每个幼儿的受教育质量大致平等。其次,针对地级市学前教育规章、制度存在相当多的空白、疏漏和不完善之处的问题,有重点地查漏补缺,予以完善。

湖南省计划生育条例范文2

410004;3.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长沙 410000)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问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湖南省当前城市社区体育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依据湖南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和特点,湖南经济与小康社会时期“全民健身计划”总目标,找出了影响湖南社区体育发展的因素,提出了湖南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湖南省;城市社区体育;城市;居民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0-1335-04

A Research on Countermeasure of Hunan Community Sports Development

PENG Jian-si1, GONG De-gui2, XIE He-gang3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12, Hunan China;2. Hunan Women's Vocation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4, Hunan China; 3. Hunan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angsha 410000, Hunan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present situation of urban community sports in Hunan Province by questionnaire, field work and literature review.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features, economy of Hunan and the general goal of “Fitness Plan for the Mass", it finds ou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Hunan community sports, and rai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mmunity sports in Hunan.

Key words: Hunan Province; urban community sports; urban; residents

城市社区体育是群众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入的必然产物。同时,城市也是地区开发的生力军,是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体育等活动的结合点,湖南省正处于国家中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中,湖南省的城市肩负着国家振兴和地方发展的重任。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现代社区服务不断完善,社区体育也不断发展和壮大。本文对湖南省当前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对湖南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进行探索研究,以期为政府有关部门发展社区体育制定发展计划,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湖南的长沙,衡阳、益阳、株洲、邵阳、湘潭、郴州、常德、自治洲等9个市和64个县城(市、区)社区。

1.2 研究方法 在访问、观察和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向各地、市体委群体科、市体育中心有关负责人、各社区健身点的居民,就体育活动的目的、形式与时间、社区活动管理者、场馆设施、活动经费等情况进行访问,发放问卷1 500份(长沙、株洲、益阳、湘潭、常德、衡阳各200份,邵阳、郴州、自治州各100份),有效回收率为79.3%。经相关分析和显著性检验 r 为0.84。

2 结果与分析

2.1 湖南省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 湖南省城市社区体育始于1995年,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规模化、层次化发展则是从世纪之交和新千年开始。湖南省地处我国南方中部地区,总面积21.18万km2,是一个拥有6 560多万人口的大省,社区总量3 000多个。湖南城市社区体育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高,发展成效显著。

表1 湖南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调查

调查表明,目前湖南城市社区体育组织,主要是以群众自发,自己管理为主要组织形式。社区体育的组织形式依然没有打破区域内单位封闭,分散小型的体育模式,没有将不同行业,不同隶属关系,不同年龄结构的人员组织起来。

近些年来,湖南省城区参加体育活动的居民逐渐增加,其中35.6%的人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身心健康,其次是为增加社会交住。调查表明,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积极与居民对社区体育的认识有很大关系,调查中显示,有38.5%的居民对社区体育的认识水平一般;对社区体育不太清楚的占28%,不清楚的占17.3%。

有38.2%的居民利用余暇时间从事日常社区体育活动。活动的内容有体操类、武术类、舞蹈类、气功类、球类、田径、麻将、朴克牌、棋类等。活动主要是在辖区内、庭院室内,小区空地等场所进行,而在收费体育场馆社会健身房活动的很少;活动时间上,以早晨为主。

社区内较大规模的计划性比赛,仍主要是各单位举办的比赛。参加者主要为本单位的职工,因此运动竞赛不能覆盖整个社区人群,竞赛内容单一,主要有田径运动会、球赛运动会等。

社区体育的管理者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体育指导者以义务服务为主,有偿服务为辅,多由离退休体育积极分子和其他人员充当,它们各占36.8%,街道社区的领导对社区体育不够重视的占47.4%,不重视的占31.5%。活动人群的性别、年龄存在较大差距,老年人最多,占60.5%,且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中年人相对较少。社区体育指导员少,每个街道平均不到2人,且分布不均。

调查显示,居民自发体育活动主要在本单位场地、庭院室内、小区空地进行活动,而在公共体育设施、场馆和收费体育场馆进行锻炼的排在最后;各单位组织的计划性体育竞赛,主要集中在体育系统、教育系统场地,而组织松散的日常社区体育活动,多在公园、公共空地和街头巷尾进行。社区内的学校、企事业单位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向社区内各界群众开放的很少,常开放的占20%左右。在体育配套工程是否用于满足居民的基本需要一项,调查中显示,不满足的占73.8%。

表2 湖南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经费调查

由于经费短缺,一些体育竞赛,特别是能够激起居民参与体育热情的活动不能开展。另外,需要交参赛费的活动,参加的人数越来越少。

2.2 湖南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特征

2.2.1 政府重视,为城市社区体育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湖南省委、省政府多年来明确指出振兴湖南体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振兴民族精神、促进经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表3 湖南省全民健身版块计划

1984年8月20日,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振兴湖南体育事业的通知》;1991年5月,省政府批准发出《关于推动全省体育事业更大发展的通知》;1994年,省委省政府再次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的决定》;2002年,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又作出《关于加强体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措施和指标:全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3以上;全省2/3的县市区具有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训练馆在内的较为完备的体育设施。

2.2.2 符合实际的发展方略,夯实了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社会基础 湖南省在发展体育事业中,根据本省实际情况,构筑了城市社区体育事业发展的雄厚社会基础。

早在1984年,当省体委确立“一手抓金牌,一手抓群体”的时候,又及时提出了“金牌激励群体,群体铸造金牌”的思想,使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体育法》的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为营造体育社会基础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根据《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精神,湖南省于1996年了《湖南省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方案》,成立了湖南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指导委员会,14个市州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从1997年起,湖南省连续5年开展了全民健身宣传月暨全民健身节活动,有1亿多人次参加,涌现出千艘龙舟闹三湘、百万群众接力跑、50万人健身大展示、10万人体质大测试的全民健身渐新局面,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超过了全省总人口的1/3,全省有33个县市达到全国体育先进县标准。1998年,他们率先在全国首创了“大众体育运动会”,已连续办了两届;还连续举办了省直机关运动会;连续在岳阳和沅陵举办了多次国际龙舟大赛,在张家界举办了飞机穿越天门洞表演和凤凰南长城中韩围棋赛等产生很大社会影响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体育在农村逐步成为时尚,在城镇社区成为亮点。

2.2.3 湖湘文化促进湖南城市社区传统健身体育的形成与发展

2.2.3.1 湖南的自然风俗形成了众多的健身内容 湖南是一个拥有41个民族的省份,汉族和少数民族风俗互相渗透,传统的风俗中又常常保存楚、越古风。在这远古的遗风中,不乏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内容,使得娱乐、休闲、体育健身融为一体,不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使这些活动广为流传。如春节的舞龙舞狮、端午节赛龙舟、中秋之夜赏月游湖和九九重阳登山望远等,甚至湖南的婚俗中都包含了丰富的娱乐健身活动;还有小孩喜欢玩的跳房子、抽陀螺、打弹弓、踢毽子、跳皮筋、荡秋千、放风筝等;深受人们喜欢的摔抱腰、踩高跷、射弓、打飞棒、斗角、抵杠、上飞梯、散打、气功等。其中张家界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硬气功,更是历史悠久,闻名于世。

2.2.3.2 湖南的自然环境促使了健身活动的形成与发展 湖南地处云贵高原与江南丘陵、南岭山脉和江汉平原过渡地带,环境独特,只见层峦叠障,溪河湖泊星罗棋布,田园风光秀丽。生活在这种地理环境中,出行不便,其艰苦是可想而知的。人们就想出“荡藤过涧”、“撑杆越沟”、“抓藤爬崖”等办法,这就形成了健身活动。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湖南的山水养育了世代人民,也承载着湖湘人民生存发展的历史。在生活劳动中,湖湘人民练就了一身驾驭水的本领,并形成了多项水上体育活动(游泳和漂流)。湖南又属于丘陵地区,四季分明,田野风光修理和谐,淡雅宁静。居住在其中的人民,世代勤劳,悠然自得。休闲时在青山绿水、风光旖丽的湖边垂钓;春天踏青远足;夏天在田胧上、树荫下摔跤、扳手腕、顶扁担;秋天在收割后的稻田里、打谷场上、果树下扭秧歌、打腰鼓、追逐游戏;冬天在学地里堆雪人、打雪仗。这些民间休闲健身活动随处可见。

2.3 影响湖南省城市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

2.3.1 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目前, 湖南省大多数城市处于城镇化的起始阶段,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较弱,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湖南省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原来一些工业基础较雄厚的城市也出现了经济衰退现象,从而制约了城市社区的发展。

此外, 湖南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别也很大。比如,长沙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为他们拥有较多和较高质量的体育设施奠定了基础,体育设施建设已成为长沙市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湖南各城市体育设施完善程度的抽样调查的结果却不容乐观。

表3 湖南省城市体育设施完善程度调查

城市建设是我省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湖南省对城市建设的重视,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市的经济将发展到一个新的台阶,由此带来个人经济状况、体育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并由此而来影响着城市对体育事业的经费投入、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以及人们的体育消费水平,这是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3.2 城市的体育发展规划 现阶段湖南省城市规划仍然是以物质环境规划为主,加上城市的经济实力所限,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普遍不足,加之多年来湖南省的建设投资向城市倾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先天不足,造成了诸多如供水不足、排水不畅、用电是农网、通讯是农话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湖南省城市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缺乏体育方面的规划和内容,这主要涉及到城市体育发展的相关法规政策、忽视体育基本设施建设、体育文化活动缺乏组织与管理等。不少城市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注重基本生活设施建设,不注重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造成这些地方体育设施的运营和管理与城市发展处于失衡的状态。

另外,有些城市虽然经济发展了,包括体育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并不一定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在湖南省目前的城市体制下,城市领导的价值取向、水平和爱好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体育的发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的意见》、《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等法规、文件的制定和颁布实施,充分说明我国立法机关、政府有关部门已充分认识到了社区体育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这些法规、文件在很多地方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贯彻执行,不少地方政府和城市居民根本不知道有这些法规、文件的存在,很多体育行政部门的精力主要放在竞技运动上,对社区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人力分配、资金投入等方面比例过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提高地方政府部门、体育行政不明对社区体育的认识,使之加大对社区体育的人力、资金等的投入,对开展城市社区体育十分必要。

2.3.3 城市体育社会化程度 目前,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仍以行政手段为主要特征,对基层政府的依赖性很大,体育社会化程度较低。各城市在体育活动经费的来源途径上,主要的渠道是政府投入、税收和社会集资,而在依靠政策支持、权益出让和企业方面,响应率并不高。当然,社区体育发展的政府角色“越位”现象并不仅仅是政府造成的。在当前情况下,由于城市企事业单位缺乏参与社区体育的热情,致力于社区体育发展的民间组织不发达,加之社区居民长期以来养成的依赖政府的习惯,因此,行政色彩明显的现象在城市社区体育与文化活动中可能还会在一定时间内存在。

社会化是城市社区体育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政府在体育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应该是倡导、动员、一定的经济和政策支持、监督、评价和经验推广,广泛动员专业机构、专业社团、社区自治组织及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体育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力量的整合,用政策去促进社区体育资源的聚集和社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区体育资源的共建、共有、共享,形成社会集资为主,政府资助为辅,民办官助,民办民助,法人投资相结合的发展途径。

2.3.4 城市的社会环境和地方传统习惯人们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不仅取决于个人观念和个人需求,同时还取决于社会环境的容纳程度及其所能提供的保障条件,包括推广体育锻炼方法、宣传体育知识、健全体育法规政策、建设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居民区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公共体育场馆等。总的来说,目前,除了一些富裕城市外,湖南省城市开展社区体育活动的社会环境不够理想,体育法规政策不健全,社区体育指导员和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严重匮乏,居民缺乏体育锻炼的知识和方法。

表4 湖南城市社区居民对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

15个城市甚至无一名专职体育指导员,业余指导员的数量也极为有限,有43.8%和27.9%的居民认为是缺乏场地和没人指导影响了他们的体育健身锻炼。要改善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的社会环境,城市政府是最重要的角色,城市证据应该制定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平衡的体育发展规划,保证城市居民切实享有体育和健身的权利。

城市的地方传统习惯对城市居民的体育健身也有重要的影响。城市社区的地理状况与落后的思维方式总是这样或那样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心理,用保守狭隘的心态和习惯去衡量和评判国内外、城乡间的新人新事新风尚也成了一个重要特点。有的城市民间有着较长的体育健身和体育比赛的历史,中小学是传统运动项目学校,各种职工和居民体育比赛每年都有,有着良好的体育健身锻炼的氛围和环境,居民喜爱体育和健身活动,热中于体育和健身活动,并支持和鼓励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和竞技体育比赛。这些都对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有重要的影响。

2.3.5 城市社区居民的文化水平人们的体育参与程度与其文化程度有密切关系,大学组最高,高中组次之,初中组高于小学组和文盲组,这是多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价值观的结果。

表5 长沙市社区居民的文化水平调查

目前,城市社区居民的体育参与率较低,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主要是在校学生,其次是科教文卫人员以及政府机构工作人员,企业工人和城市农民参与体育活动较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城市居民,其锻炼频率和锻炼持续时间离国内体育人口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且大多数人只是把体育当作一种健身手段,尚未认识到体育的娱乐价值、亲和价值、教育价值和自我表现实现价值等深层次价值。因此,文化水平直接影响了城市居民的体育观和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成为制约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瓶颈”。

2.3.6 城市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 不同的个人收入水平是影响城市居民参与体育和健身锻炼的重要因素之一。

表6 长、株、潭三市居民个人收入与健身关系调查

调查表明:经济发展与城市居民健身锻炼的关系并非完全呈现直接关系或相关关系,而是呈现一种到“U”型,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居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体育锻炼曲线便会出现下降趋势,追求更多的经济收入,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为第一需要,健身的重要性下降。

3 结论与对策

3.1 结论 1) 湖南省社区体育健身群体以中老年为主体,健身群体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其中45岁以上的占76%。 在健身群体中又以46~60岁的年龄为主;社区体育健身群体以“街头巷尾和公共场所”比例最高,约占社区健身使用场地的32.0%,而在体育系统的场(馆)比例较低。2) 湖南省城市社区人员健身活动半径相对固定,多数在1 km范围内,基本上以生活区或居住区为中心进行锻炼。3) 湖南省城市社区体育健身项目逐步呈现多元化趋势,总体以传统的太极类和近年来兴起的健身操类和木兰系列为主;每天早晚都参加健身活动的约占健身群体的35.8%,每天早上参加锻炼的人群占健身群体的47.3%,每次活动持续时间在1~1.5 h的占38.0%。4) 湖南省社区健身消费在100元以下占48.60%,200元以下的比例为77.40%。总体消费特征呈双峰型。5) 社区健身的经费渠道呈多元化,但以“自筹资金”为主,县或县级市在该项选择上明显高于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网络以“群众自发组织”和非政府介入的组织形式比例高,表明湖南省社区居民自觉参与社区体育的积极性高。在健身活动中以“在职专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比例相对较低,而以“离退休积极分子指导”的比例较高。6) 湖南省社区体育资源配置总体滞后于社区健身活动发展的需要,现有体育资源亟待进一步重新整合和挖掘利用。

3.2 对策 1) 改善社区公共健身设施,提高利用率。2) 培育社区组织,加大体育组织网络化建设,形成自主发展动力。3) 拓宽融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支持。4) 增强健身意识,丰富健身方法,倡导科学健身。5) 积极引导健康理念,指导健身消费,培育社区健身市场。6)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提高社区健身活动的科技含量。7) 继续推进规模化、系列化、多样化具有主导效应的健身活动。8) 加快建设与形成层次清楚、约束有力、管理到位、活动有序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俞继英.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3):3-5.

[2] 汪伟信.社区体育发展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2):10-13.

[3] 任海.我国社区体育的产生原因、现状及问题[J].体育与科学,1998,19(3)18-21.

[4] 贺遐.突破“健身瓶颈”[N].中国体育报,2001-04-20.

[5]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6] 冯立天.中国人口生活质量再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7] 田雨普.我国城市居民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发展[J].体育科学,1986,6(2):11-14.

[8] 刘德佩,等.我国城市居民体育现状及其发展战略思考[J].体育科学,1990,10(1):11-13.

湖南省计划生育条例范文3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民工;教育

2016年,湖南省城镇化率达到50.89%,低于全国城镇化率为57.36%的水平,这为湖南快速推进城镇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湖南省农民工数量接近1800万人,在本省务工的达到500多万,外出务工的超过1200万。随着湖南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和乡镇企业就业。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工已成为湖南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就业流动性强,亦工亦农,大部分长期在城市居住、生活和工作,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湖南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建设目标,加快农民工在城镇定居进程、提升农民工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是一个重大的战略任务。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劳动者和新型产业工人的主要机构,在培养高技能劳动大军、促进湖南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建设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职业院校也可以抓住湖南加快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机会改革招生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湖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大量高素质劳动力。

一、湖南农民工的基本特征

(一)湖南农民工数量继续增加,增幅大幅下降

在湖南,外出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人数均有增长。2016年,湖南省农民工总量1745.1万人,比上年增加17.9万人,增长1%,其中外出农民工1216.2万人,增长1.4%。增长总量比2015年的28.3万减少10.4万,下降幅度36.7%;增长率比2015年的2.4%下降1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达41.7%。这说明湖南农民工总数量虽然还在增长,但增长幅度开始出现大幅下降,这与人口结构的变化相一致,也说明依靠劳动力数量增长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经济增长的主要依靠力量应该转移到劳动力素质和技能的提高方面。

(二)新生代农民工比重继续提升

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1980年及以后出生)占同年龄段农村从业劳动力的比重为78.9%,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比老一代农民工(1980年以前出生)高出45.7个百分点。新生代农民工年纪轻、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思想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对融入城市有较强烈的期望,这为新生代农民工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尽快适应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湖南农民工在三次产业中的就业分布出现明显变化,但仍需继续提升

湖南农民工在三次产业中的就业比例日趋合理,与经济发展三次产业的比例逐步协调。有37.5%的从事第三产业,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62.0%的从事第二产业,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0.5%的从事第一产业,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2016年,湖南三次产业结构为11.5:44.6:43.9,其中服务业年均增长11.3%,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9%。从农民工就业结构与湖南省三次产业结构相比较,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中的就业比例仍然偏高,第三产业对农民工就业的吸纳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

(四)湖南农民工跨省流动比例在逐步下降,但仍然偏高

在跨省流动的农民工中,湖南农民工93.5%的流向东部地区,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2.2%的流向中部地区,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4.3%的流向西部地区,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c。可以看出,农民工跨省流动的比例在逐步下降,这与全国流动人口下降的趋势相一致,说明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对本地农民工的就业吸纳能力在逐步增强,但在1745.1万人中仍有1216.2万人外出就业,占比高达69.7%。这说明湖南仍需加快经济发展、努力为本省农民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五)湖南农民工期望在城镇就业、定居的比例在不断提升

根据课题组对湖南农民工的调查,在50-60岁年龄组的农民工中,18.7%期望在城镇定居;在40-50岁年龄组的农民工中,31.7%期望在城镇定居;在30-40岁年龄组的农民工中,75.7%期望在城镇定居;在20-30岁年龄组的农民工中,85.7%期望在城镇定居。从数据来看,随着农民工的年龄变化,年轻农民工期望在城镇定居的比例大幅度提升,特别是40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期望在城镇定居的比例超过四分之三。这说明,只要条件达到,他们大部分人期望定居在城镇,而不是像第一代农民工一样最终选择归乡。

二、湖南职业院校目前在农民工教育培训方面的举措和困境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职业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农民工培训方面,湖南省政府和职业院校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做出了许多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近1800万农民工的庞大需求相比,职业院校参与农民工培训还有很大的潜力需要挖掘,在政策、措施和资金来源上还需要创新。

(一)政府关于职业院校参与农民工培训的政策支持力度仍不够

2008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面向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紧急通知》(教职成厅[2008]6号),该文件主要针对金融危机引发的农民工返乡潮而制定的,该文件只对中等职业学校面向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作了要求,按照文件要求,湖南省只设立了6个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在学制安排上时间较长,招收具有初中学历的,学制原则上为3年(含顶岗实习一年);招收具有高中学历的,学制为1年(含顶岗实习半年)。2015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5]32号),提出实施“春潮行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星火计划”、“雨露计划”、“技能培训促就业行动”、“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等培训工程,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对农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对在岗农民工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对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人进行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对具备中级以上职业技能的农民工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到2020年,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50万人次以上,参加社会保险全覆盖、劳动合同签订率稳定在90%以上,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能够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实现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循序渐进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这是一个较全面的农民工培训计划,但培训数量偏少,对年龄大、文化低的农民工没有给予适当照顾。

(二)职业院校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从农民工培训实施效果来看,职业院校的参与积极性不是很高,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办学机制僵化。职业院校长期以来从事的是学历教育,按照各专业招生计划进行招生、制定教学安排、实施既定程序的考核,职业院校的硬件设施、师资结构和数量、管理模式、评价体系都是按照政府给予的各类计划进行的,他们没有足够的条件和精力保质保量地去完成政府分配的农民工培训任务。二是办学经费短缺。到2016年为止,湖南省职业院校仍然没有达到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生均经费拨款,部分招生不好的学校已经入不敷出,没有足够的经费去承担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任务。三是职业院校目前的办学条件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不适应。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是从以前的中专、技工学校转型而来,重学历教育、轻技能训练的特点仍不较严重,许多教师缺乏企业现场的工作经历和实际操作技能;职业院校的课程安排理论课程较多、课时较长、实践技能可安排不足且质量低下,不能满足农民工培训之后即上岗的要求,这与农民工急需实用技术培训的需求相脱节。四是职业院校农民工培训管理难度大。由于职业院校的硬件设施都是根据招生计划建设的,宿舍安排、就餐安排、教室安排、师资安排、实训安排、课程安排等都会给职业院校正常的教学管理带来冲击,很多职业院校并没有能力承接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三)职业院校在校企共同培训农民工方面存在欠缺

鉴于农民工文化底子薄、流动性大、经济负担能力有限的特点,他们需要的是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短期的、费用不高的技能培训,这些要求仅仅依靠职业院校是不能很好完成的,要能圆满地完成这个任务,需要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进行紧密合作,这些合作包括职位设置、技能设置、课程设置、培训时限,如果在这些方面不能达成实质性合作,校企共同培训农民工的效果就会打折扣。目前,职业院校在与企业合作的各个方面还在逐步探索之中,许多方面还没有形成坚定的共识,仍然存在着职业院校热、企业冷的局面。因为企业的第一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职业院校的办学目标是人才培养质量、就业率、社会评价、行政考核等多指标最大化,双方的目标并不一致,在没有强有力的制度约束的情况下,校企的合作天然的就是职业院校对企业的需求更大,企业对职业院校的需求较小,双方地位和利益的不一致决定了校企合作的脆弱性。在农民工培训方面,许多企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完成,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的能力基本上起不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

三、促进职业院校参与农民工培训的对策

(一)政府加强对职业院校参与农民工培训提供强力的政策支持

农民工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之一,对其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事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成败,政府应该继续加强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制度体系建设、教育体系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加财政、税收、转移支付等政策支持力度。从制度和政策层面引导社会、职业院校、企业重视农民工职业技能的培训,在助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数量红利即将耗尽之际,通过提升广大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来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出人口质量红利。

(二)职业院校加强参与农民工培训的能力建设

职业院校作为最能适应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机构,要改变目前僵化的办学体制、招生体制、考核体制、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向既注重职业类学历教育、又注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方向发展,不断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创造更加有利、便利的条件。

(三)e极吸引企业参与农民工培训工作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受益最大的是企业,企业作为农民工的最终使用者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方面也具有最大的发言权。政府部门要制定适当的政策让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有足够的动力参与到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鼓励大型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开办针对本企业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鼓励同类型中小企业联合与职业院校共同开办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让企业和职业院校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方面都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四)提高农民工自身参与职业培训的意识

农民工是其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最直接的受益者,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职业技能水平,还可以提升工资水平、延长其职业年限,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加强对农民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益处的宣传力度,让农民工认识到参加职业技能培的好处,才能真正提高农民工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唐文君.职业院校开展农民工培训研究[J].中国培训,2008(08)

[2]林利芝.职业院校利用专业优势进行农民工培训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8)

[3]黄娟.高职院校农民工培训的理论分析与实践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1(07)

[4]王运宏.高职教育要参与培训农民工[J].机械职业教育,2009(12)

[5]左世元.农民工继续教育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0)

[6]张博,陈亚勤.从企业角度分析农民工的培训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2(11)

[7]张子凤.农民工群体边缘性:一个值得成人教育关注的问题[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01)

[8]夏兰.城市农民工职业教育网格化管理分析[J].文史月刊,2012(S3)

[9]曾阅林,李健,罗诗文.高职院校参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路径研究――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J].成人教育,2013(05)

[10]欧本谷.政府补贴培训供需失衡及其治理[J].职业技术教育,2016(25)

基金项目:

本文是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湖南农民工的教育需求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5CCR002)的研究成果之一

湖南省计划生育条例范文4

《实施方案》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湖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攻坚时期。进一步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提高全省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更好地为创新型湖南建设服务,根据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和《湖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结合湖南实际,湖南省科协联合21个成员单位,共同确定了“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总体奋斗目标:到2015年,全省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显著发展,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在2010年的基础上提高2.8个百分点,2015年力争达到5%的目标。

以“五项行动”“五个工程”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实施方案》提出,要围绕指导方针和奋斗目标,突出湖南特色,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五项行动”: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推动“五个工程”: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实施方案》对“五项行动”进行具体分工,明确了各任务的牵头单位,要求由省教育厅、共青团省委牵头,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校内科学教育,丰富校外和课外科学教育活动,发挥社区和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未成年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由省农办、省科协牵头,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应湖南农村需求的科学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着力推动农民科学素质的提升;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加强对城镇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开展日常性职工科普教育活动,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加强进城务工人员的科学素质提升,围绕湖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提升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由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现代科学知识教育,在选拔录用、综合评价工作中体现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要求,切实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养,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由省科协、省妇联牵头,以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文明和谐的学习型社区为目标,搭建社会化的社区科普工作格局,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

《实施方案》要求,优化整合社会科技教育资源,加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教育培训,推进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利用湖南动漫产业较发达的优势,促进原创性科普作品创作,在建设数字湖南的大背景下推进动科普资源数字化建设,推进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利用湖南影视传媒较发达的条件,鼓励各类媒体兴办科技栏目,提升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与科技传播能力,推进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积极发挥湖南省科技馆的示范作用,重点在市(州)和有条件的县(市)发展主题、专题及其他具有特色的科技馆,巩固发展科普教育基地,到2015年,国家科普教育基地达到30个左右,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达到100个左右,力促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每年培训1 000名农村实用科普人才,培养300名社区科普人才,稳定专职科普人才队伍,壮大兼职队伍,发展志愿者队伍,推进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以扎实稳妥的保障措施保证五年目标的实现

《实施方案》在组织领导上明确,湖南省人民政府领导方案实施工作。各有关部门、单位和人民团体按照要求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省科协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合同有关方面共同推进全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全省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作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

在政策法规和经费投入上要求,在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有关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法律法规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进一步明确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及公民个人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各级财政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十二五”期间,全省各级政府要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湖南省计划生育条例范文5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现有7个校区,占地2700余亩,建筑面积119余万平方米。主校区西偎麓山,东濒湘江,风光秀丽,是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之一。

学校设有24个学院,开设92个本科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学校拥有伦理学、英语语言文学、中国近现代史、发育生物学、理论物理、基础数学等6个国家重点学科,湖湘文化研究、课程与教学改革及其哲学与比较研究、现代合成与分离分析化学、蛋白质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9个“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哲学、生物学、物理学等3个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政治学、音乐与舞蹈学、体育学等22个“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目前,化学、临床医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基本科学指标)前1%;拥有1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8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以及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中心;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湖南师范大学中心、国家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等14个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心);拥有省部共建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石化新材料与资源精细利用、动物多肽药物创制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蛋白质组学与发育生物学、微生物分子生物学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蛋白质化学及鱼类发育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及中药分析、低维量子结构与调控、高性能计算与随机信息处理4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多倍体鱼繁殖与育种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农业部鲤鲫遗传育种中心;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生物发育工程及新产品研发”、“量子效应及其应用”3个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拥有湖南鱼类遗传育种中心,体适能与运动康复等7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及多肽药物等2个湖南省工程实验室,拥有5个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5个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是湖南首批省级重点智库;拥有湖南省道德建设研究基地等8个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县域发展研究中心等5个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拥有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精品课程1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6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教学成果奖9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是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单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8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含双聘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含双聘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7人,中组部“”人选3人,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7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含学科特区3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4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国家“”青年项目1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者等33人、财政部“会计名家培养工程”1人,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人选14人、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13人(含青年“百人”5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68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37人、湖南省“有突出贡献的社会科学专家”1人、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12人,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计划人选13人。

学校先后同40个国家和地区的156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人员交流、教学和科研合作,并分别与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韩国圆光大学、美国南犹他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学校图书馆藏书392余万册,其中古籍22万余册,订购各类文献数据库103个。学校主办14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7种;学校出版社为“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国家一级出版社。

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输送毕业生40余万人,培养了一大批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校友遍布海内外。在校学生3.6万人,其中研究生近9000人,长短期来华留学生1000多人,已形成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格局。

面向未来,湖南师范大学将始终秉承“仁、爱、精、勤”的校训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湖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坚定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水平综合型大学。

(相关数据统计截止至2017年10月)

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说明

一、招生方式和学习年限

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方式共有三种:普通招考、硕博连读及“申请-考核”制。我校博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非脱产学习的博士生,学习年限不得少于四年。

二、报考条件

(一)普通招考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

4.有两名所报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5.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

(二)硕博连读

见《关于开展我校2017年度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工作的通知》。

(三)“申请-考核”制

见《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通知》。

三、报名程序

(一)报名方式:网上报名。

(二)报名时间

硕博连读网报时间:2017年12月1-4日

“申请-考核”制网报时间:2017年12月7-11日

普通招考网报时间:2018年1月4日-2月23日。

(三)报名要求

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博士生网上报名系统”(yz.chsi.com.cn/bsbm),先行注册,注册成功后进入报名系统,按照网上说明和网上报名步骤填写提交相关信息,同时上传照片和身份证复印件。

所有在网报系统中学籍学历审核结果有问题的考生需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 chsi.com.cn)上做好学籍(应届生)/学历(往届生)认证,获取书面《电子注册备案表》或《认证报告》。

同时所有考生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证书查询”( chinadegrees.com.cn/)网站打印学位证书查询结果(限2008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期间获得学位者)。不能查询或查询未果者须在“中国学位与教育文凭认证”网站(chinadegrees.cn/cn/)上进行已获硕士学位(往届生)认证,获取书面《认证报告》。

学历或学籍认证办理可联系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或者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机构。湖南的机构为:1.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历学位认证中心,咨询电话0731-84402928、84402947;2.湖南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咨询电话0731-82816660、82816663。

请确保个人信息和报考信息准确无误,并牢记注册号、密码、以及报名号。

(四)网上支付报名考试费:

普通招考及硕博连读考生需网上支付报名考试费(350元/人)。

普通招考考生若在规定时间内未按要求完成网上支付,本次报名无效,不予安排考试。支付报名考试费后一律不退还,请考生网上支付前仔细核实自己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是否正确填写报考信息等。

“申请-考核”制考生不需网上支付报名考试费,其缴费方式及缴费金额详见《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通知》。

(五)提交材料

普通招考及硕博连读考生网报成功后,请于2018年2月28日前,将如下材料提交或邮寄(以当地邮戳为准)至我校研究生院考务办公室(原件及学历学籍学位验证材料在复试前审核):

①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考生单位签署报考意见一栏可不签署);

②两份专家推荐书(需加盖专家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公章);

③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供学生证复印件,国外获得硕士学位者需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提供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证书复印件);

④身份证复印件。

考生请于2018年3月8日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查询上述材料接收情况。普通招考考生若未按时按要求提交上述材料,本次报名无效,不予安排考试。

“申请-考核”制考生提交材料的具体要求见《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通知》。

考生提交的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凡以假证明、假学历以及其他不真实材料报考的考生,取消报考资格或录取资格。

四、考试及考核

(一)普通招考

1.准考证:2018年3月26日-4月1日在报名网站下载准考证。

2.普通招考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3.初试时间:2018年3月31日-4月1日;

初试地点:湖南师范大学;

初试科目:外国语、两门专业课(共三门)。每门科目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各科目的满分为100分;考试方式均为笔试。外语初试只考基础外语,听力测试和专业外语考试在复试期间进行。其中报考外语专业的考生选考二外时,复试中加试口语而不考专业外语。

4.复试在录取之前进行,具体时间和相关事项另行通知,请考生关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招考工作通知。

复试比例:复试人数与招生计划的比例为3:1。复试名单根据招生计划从上线考生中按初试总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

总成绩核算办法:总成绩=初试总成绩(总分为300分)+复试成绩(总分为200分,复试小组成员各自独立给考生评分,其中招生导师记分占50%,其他成员记分共占50%)。

(二)硕博连读

见《关于开展我校2017年度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工作的通知》。

(三)“申请-考核”制

见《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通知》。

五、录取

根据学院的招生计划,参照考生的申请材料审查和评价结果、初试和复试成绩,以及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结果、体检结果等做出综合判断,择优录取。

六、学费和奖助体系

学费:所有纳入招生计划的博士研究生都要缴纳学费,具体学费标准按国家及省物价部门有关文件执行。

奖助体系:为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在国家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情况下更好地支持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相关文件精神,我校设立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学校设立“三助”岗位,并提供岗位津贴。

七、其它说明

1.请考生在报名及考试前后密切关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 yjsy.hunnu.edu.cn),查阅相关信息。

2.所有考生报名前须与报考导师及相关学院取得联系,以便咨询报考信息。

3.我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及生命科学学院可招收硕博连读生和“申请-考核”制考生,上述学院导师本年度若已招收硕博连读生或“申请-考核”制考生,一般不再接收普通招考考生报名,请报考上述四个学院的考生报名前与报考学院或导师联系。

报名及初试联系部门: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考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731-88873095

湖南省计划生育条例范文6

专业教师下企业

在湖南各职业院校,教师下企业已经形成制度,渐成风气。从2005年起至今,湖南铁道职院每年暑假都有100名左右的专业课教师,组成10多个项目组,带工作任务,奔赴工厂和车间、公司和企业,开展暑假顶岗实践,他们从企业带回的经验,又生动地应用于每一堂专业课教学中,使下企业的最终受益者是广大学生。这个项目名为“百名教师下企业”。

农业类院校专家坚持下企业、下基层,“在希望的田野上写论文”,自觉地担负起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地处衡阳、并无地理和区域优势的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着力打造“本土培养型”和“专业技术型”教师团队,长期以来,教师们带着问题深入生产一线实践锻炼,带着成果返回学校,涌现了一大批知名专家,如联合国湖南油茶项目副总指挥长、国家948项目首席专家姚先铭研究员,定量植物区系学创始人、湖南省首批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左家哺教授等。

与基础教育相关要求不同的是,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历年来鼓励教师在外面兼职,拥有教师或某项管理者“两个身份”,不仅所有主体专业、特色专业的专业课教师须在规模以上企业挂职锻炼或顶岗实习2个月以上,还注重放大“名师效应”。学院专业带头人、注册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王亚利副教授,既要完成每周12节课的教学任务和专业系部的管理工作,又兼任某金属构件公司财务总监,成为公司的重要人物。

桑植县职业中专副校长彭吉权为了掌握高山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技术,为学校的专业教学和扩展服务,背上被子上到桑植县海拔2000米的白石乡高山,与当地蔬菜公司的专家吃住在一起,呆了2年,直到掌握全部种植技术和销售流程后才下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拿教鞭,又拿扳手”;“手上有油,身上有灰”……这些生动的描述,正是职校教师们下企业实践操作的真实写照。

聘请技能大师

由于职业教育门类全、品种多,职教师资如果单靠教育系统内培养,包括下企业锻炼,都将是一项浩大而永远无法完成的工程。因此,多数职业院校目光向外,引入兼职教师,延请各行各业的技能大师执教职业教育,成为职业教育师资建设的又一条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的24.5%以上,中职学校约占23.2%。

职业院校聘请兼职教师有据可依。由省编办、教育、财政部门联合下发的文件《湖南省高等学校编制标准(试行)》《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机构编制标准(试行)》,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其中规定了关于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的政策及相关比例,为职业院校聘请兼职教师提供了政策保障。

长沙市政府还下发了关于在公办职业学校实行编制到校、空编人员经费包干的意见,实行“自主聘用、动态管理”,大力实施技能型人才进校园计划。2008年以来,长沙市职业教育引进技能型人才300多名,全市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4.5%,“双师型”教师拥有量领先全省。

建立大师工作室,组建和充实教研团队,是湖南职业院校引进行业企业大师的一个办法。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全国首开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2007年3月即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代表性传承人、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刘爱云担任学院客座教授,向学生传授湘绣技法技艺。同年,学院开始建设刘爱云大师湘绣工作室。刘爱云大师湘绣工作室现有成员27人,其中不乏部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一级画师、省级刺绣大师等,形成了由刘爱云大师领衔的湘绣传承创新团队。

长沙民政职院先后吸纳了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副会长方嘉柯等18名行业知名专家和技术骨干参与专业建设与教学。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的动漫专业,也建设了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他们大多来自三辰卡通集团、宏梦卡通等知名大型动画企业,具有多年的企业工作经历和丰富的动画制作工作经验。

建立四级培训网络

湖南为了有计划、有步骤、有保障地提升中职教师专业水平,全面提升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2010年初,建立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与考核制度,专业教师培训计划分五年实施。从已经进行两年的培训看,已取得明显成效,省市级共培训3600多名中职专业教师,实行培考分离,培训合格率达96.88%。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训中心主任谭耀辉介绍,该校受省教育厅委托,已举办四期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班,“每一期培训班历时42天,中途只有2天休息,其余时间都是‘魔鬼式的训练’,真刀真枪地学习,来自全省各市州的中职学校教师们,将扎实过硬的专业技能带回学校的教学实践中。”

针对中职学校培训学习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等实际,许多培训基地考虑各种因素,安排不同指导教师授课,因材施教,保证各个学员都有收获。工业职院培训基地特意请来江麓机械厂的技能大师熊德辉,专门指导学员中技能水平较高的对象;长沙航院基地聘请了部级名师、焊接协会副秘书长邱葭菲教授以及4名企业技师担任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培训师。

湖南近年积极组织中职专业教师参加教育部的培训,先后有1090名中职教师参加了部级培训,其中因成绩优异被推荐出国培训的有46人。全省形成了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国家、省、市、校四级培训网络。

以项目引领师资建设

湖南从2007年开始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十一五”期间连续3年立项建设了一批职业教育重点项目,其中包括中、高职院校省级专业带头人项目,对省级专业带头人的“双师素质”提出明确要求,建设期为两年,建设期满验收时须达到相关要求才能认定为省级专业带头人。“十一五”期间,通过立项评审、中期检查和验收等环节,全省共培养了省级专业带头人596名,这批专业带头人成为全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优秀代表。

通过项目建设打造优秀教师团队,湖南各高职院校迈出新步伐。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机制,积极投身环保应用科研和技术服务,着力提升科研能力,有取得“国家注册环评工程师”、“清洁生产审核师”等各类资质的教师150多人,打造了一支在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等专业方面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推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