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阳光体育运动

阳光体育运动

时间:2023-05-29 17:46:50

阳光体育运动

阳光体育运动范文1

摘 要: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广泛开展的同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阳光体育运动的因素众多,涉及学生身心特点、体育安全、应试教育、场地器材、教师素质等。应采取积极策略—— 正确处理整体目标和局部需要、全局规划和局部发展、调控引导和各界配合、集体活动和个别指导、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等关系,切实推广阳光体育运动。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 影响因素 现状 策略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238-011 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2007年4月29日,“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迄今,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调动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但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1)重数量轻质量,各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普遍追求实施学校的数量而忽视实际效果;(2)在达标标准的测试层面争议颇多,例如各地、各校测试仪器、场地等是否标准,测试项目和成绩评定体系是否健全,测试分工是否明确,测试时间是否合理,测试人员是否胜任等;(3)学校中出现专门针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考什么教什么、测什么练什么的现象,阳光体育运动面临从素质教育流于应试教育的困境;(4)未能准确理解阳光体育运动实质,不知哪些工作属于阳光体育运动的范畴;(5)如何在特殊学校中,为残障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问题尚待研究。2 影响阳光体育运动的因素2.1 学生身心特点迥异小学生活泼好动,但神经系统处在不稳定期。阳光体育运动项目既要有趣味性、吸引力,又要有适当难度,使学生通过群体合作、集体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中学生逐渐步入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青春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并存。体育活动应与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积极意向紧密联系,以引导学生形成坚定、顽强、果断、自制、自信等优秀的体育品质,铸就强健、灵敏、健康的身体机能。2.2 学生安全压力较重学生安全,是悬在学校头顶的利剑,更是让体育教师胆战心惊的问题。教师组织阳光体育运动顾虑重重、战战兢兢,“宁可无功,但求无过”。于是,“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等如火如荼的背后,教师如履薄冰。轰轰烈烈的上级检查过后……坚持阳光体育运动何其困难。2.3 应试教育难辞其咎学生体质的明显下降,归根结底是由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所引发的。素质教育虽已提倡多年,但高考、中考的金榜作用依然十分强势,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迫于升学和就业压力,自觉不自觉地强调学生考试成绩,青少年从事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精力始终受到沉重课业和激烈竞争的挤压。2.4 场地器材存在短缺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西部某省中小学学生人均体育经费仅为l~3元,近半数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学校场地器材的短缺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直接原因之一。综上所述,缺乏足够的体育场地、器械设施已经成为制约推行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瓶颈”。2.5 教师素质有待完善各级学校体育教师主要从事体育技能的传授,其自身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知识的储备尚有欠缺,且缺乏实际有效的指导能力。作为阳光体育的运动主要推动者,体育教师如何能够担此重任?3 推广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3.1 科学合理性—— 正确处理整体目标和局部需要的关系科学合理性,其根本着眼点是要全面、系统、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既要坚持“达标争优、强健体魄”的总目标,又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分析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学生体质不同的现状,考虑地域、年龄、性别差别,强调规模与质量、短期效应与长期发展、重点示范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的有步骤、有层次、有计划的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3.2 适度超前性—— 正确处理全局规划和局部发展的关系部分学生体质较好、经济条件较高的地区、学校则可以“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确立具有一定超前性的更高的锻炼目标。阳光体育运动和学生体质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必须适时调整阶段性组合策略,以实现学生素质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整体活动效果。3.3 全员整合性—— 正确处理调控引导和各界配合的关系政府方面,应推出各项有利于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规章制度、政策法规,引导各级学校加大学生体育锻炼工作的力度。社会方面,教育部门、体育机关、各级团委、新闻媒体等要齐心协力,根据各自职能支持阳光体育运动,发挥积极作用。学校方面,领导要高度重视,师生要积极参与,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阳光体育运动的持续性。定期开展校际观摩、交流、调研、互助等活动,铆实阳光体育运动的成果。同时,以学校为龙头,牵动家庭和社区,资源共享的前提下, 将“校园阳光体育”和“校外健康锻炼”有机结合,形成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活链。3.4 统分针对性—— 正确处理集体活动和个别指导的关系一方面,阳光体育运动贯穿于集体体育活动,教师根据环境、时间、器材、场地等条件,组织学生开展适宜的集体体育项目,监督并保障学生运动锻炼。如,晨练、课间操等。另一方面,阳光体育运动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运动权。体育教师体育应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提供丰富全面的运动内容与形式,并在运动中为学生提供技术辅导和安全教育。3.5 动态层次性—— 正确处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体质既包含身体素质又包含心理素质。阳光体育运动既要重视学生身体机能的增强,又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其实施策略是多层次的、发展变化的,如体能层次、发育层次、心理健康层次、社会适应层次等。“标本要兼治”“软硬一起抓”,在保持实施策略完整性的前提下,理顺不同层次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交互性,使其互促互进,体质全面发展。4 结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迄今,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如火如荼。但在具体的实施和操作层面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重视和协力解决,才能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持续发展和健康成长。参考文献[1] 毛晓荣.西部农村中小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保障体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2.[2] 喻坚,王炳华,杨玲,等.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保障现状调查[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1):109-113.[3] 刘天宇,呉然豐,崔奎全.山东省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的多维审视及深度推进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4):74-77.

阳光体育运动范文2

1、运动健康,快乐成长。

2、每天阳光一小时,健康工作(生活)一辈子。

3、鸣奏青春旋律,抒写健身乐意!

4、青春无悔、激情无限。

5、我健康,我快乐;健康快乐一起来。

6、比拼激扬梦想,搏击磨砺锋芒!

7、奥运精神、永驻我心。

8、激情燃烧希望,励志赢来成功!

9、阳光体育,健康人生!

10、遵规守纪、团结互敬。

11、生命因运动精彩,体育让梦想成真, 青春因坚持美丽!

12、健康第一,锻炼为国。

13、我运动,我健康;我参与,我快乐。

14、做阳光少年,展自我风采。

15、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16、奥运精神放异彩,年轻健儿展风姿!

17、挑战自我、突破极限。

18、加强运动,增强体质。

19、快乐伴左右,锻炼就健康。

20、顽强拼搏、勇夺第一。

21、体育如花绽放快乐校园,青春似火燃烧亮丽人生!

22、顽强拼搏、超越极限。

23、热爱动动,增强体质。

24、青春拥抱梦想,拼搏成就辉煌!

25、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6、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勤奋学习 立志报国!

27、锻炼身体,报效祖国。

28、跑步使生命充满活力,人生因体育勃发生机!

29、阳光下锻炼,幸福中生活!

30、团结、协作、自强、自信;刻苦锻炼,增强体质。

31、齐心协力,互勉共进;勤学苦练,强身健体。

32、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33、坚持锻炼,健康成长。

34、我阳光,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35、强身健体、立志成材。

36、发展体育运动,健身报效祖国!

37、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38、飞跃梦想、超越刘翔 。

39、挑战运动极限,演绎健美人生!

40、热爱运动,热爱生命。

41、挥动激情、放飞梦想。

42、奋发拼搏、勇于开拓。

43、年轻健儿显身手,时代学子竞风流!

44、团结拼搏、争创佳绩 。()

45、生命需要运动,学习需要勤奋,人生贵在坚持!

46、快乐体育,快乐成长。

47、阳光运动,增强体质。

48、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

49、拼搏奋进、永远进步。

50、坚持锻炼,身体健康。

51、强身健体,终身幸福。

52、我健康,我快乐。

53、展现自我、争创新高。

阳光体育运动范文3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高等学校;体质健康监测;实验室

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签发的教体艺[2006]6 号文件《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中提出: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制健康水平,教育部、体育总局、共同决定,从2007 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组织研制,于2002年正式并逐渐在全国推广实施。它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在学校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实验室,其作用不仅通过监测实验配合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并对学生进行课余自觉锻炼进行调控指导,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国内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仍从属于具体体育实践教学,体质健康测试实验仅仅作为体育课教学法的一个独立辅助手段,没有发挥其指导作用,更谈不上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参与意识。这样的测试及实验很难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基于以上情况,本文随机抽取国内35所大专及本科院校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各高等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实验室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今后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实验室建设及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一、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实验室现状

(一)体质健康监测实验室配置

实验室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体质健康监测实验室监测学生体质状况并为教学提供准确依据,应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等级标准及内容》规定执行。调查结果显示:35所高校全部配置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仪器设备。其中23所高校的体质健康监测实验室属于专用;12所高校的体质健康监测实验室为临时借用或在测试时使用,没有专用实验室;部分高校将体质健康监测实验室设置在学校用于存放物资的地下室。此外,实验室面积能满足监测任务的院校有11所,满足基定监测任务的院校有16所,不能满足监测任务的院校有8所。由此可见,部分高校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重视不够,与其它专业实验室相比较,没有给体质健康监测实验室好的环境配置和硬件条件。虽然体质健康监测实验室设立情况较前两年稍有好转,但基础设施简陋,扩招后学生数量多,矛盾仍很突出。

(二)体质健康监测实验室人员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35所高校的体质健康监测实验室普遍存在人员配备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职称结构、学历层次整体偏低。学历以学士为主,职称以中级为主,管理以教辅工人为主。其原因有三:一是体质监测与具体教学法相比较处于从属地位,二是实验人员队伍被认为“教学辅助”的观念所致,三是没有把体质健康监测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研究工作来看待。部分高校认为体质监测只是对每位学生进行一年一次的测试后把数据的汇总整理上报,仅仅安排教辅人员进行测试管理工作,不重视体质监测结果与实际教学的结合。个别高校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由教师带学生去测试,最后给出成绩即为结束。因此,应加强体质健康监测实验室人员管理工作,提高人员职称结构,改变管理人员可有可无的状况,使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真正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服务。

(三)体质监测实验仪器设备的配置

实验室建设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实验室仪器配备也是本科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体质健康监测仪器市场上良莠不齐,有些公司只看重经济效益,将仍在研发中的半成品投向各高校。在测试中仪器经常出现问题的现象各高校均有发生,虽经不断改进更新,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各高校仪器设备投资金额上从5万―50万人民币各不相同,仪器在功能上也差异较大。因此,应在仪器配备中使用较为成熟的产品,加大投资额,保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效率和数据结果的准确与科学。

(四)体质健康监测实验室运转及开放

体质健康监测实验室日常开放能满足学生的自我测试、调控与经常锻炼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调动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所调查的35所院校中,23所(占65.7%)体质健康监测实验室课余时间不对学生开放,因此,应加强高校体质健康监测实验室的开放工作,尤其是增加为学生锻炼提供服务的意识,提倡有序开放,为广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指导锻炼和阶段性监测创造条件。

二、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实验室的测试与实验状况

(一)体质监测形式

调研发现约30%的院校采用体育教学课进行以班为单位的测试形式,40%的院校采用课余活动时间以专业或班级为单位进行突击测试,30%高校采用以院系为单位进行突击测试。无论以上哪种测试组织形式均存在部分学生由于生理或病理等原因导致个别测试项目不能得到正常数据,从而影响部分学生的成绩,反映不出这部分学生的真正状况。分析发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80%的高校没有将学生体质监测这项工作任务纳入到正常的教学中,导致教师、实验管理人员工作量得不到落实,从而影响对测试工作的积极性。

(二)测试项目选择

《学生体质监测标准》试行方案中的大学生评价指标项目包括a:身高标准体重;b:台阶试验,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c:肺活量体重指数;d:50米跑,立定跳远;e: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女),握力体重指数。在具体监测中,90%的学校采用选定项目的方法进行测试。35所高校男女生除a、c两项反映身体体质状况项目进行统一测试外,对其于反映身体健康机能水平的b、d、e项目规定了男生全校进行相同项目的测试,女生全校进行相同项目测试。甚至许多学校几年内均采用同一项目进行测试,没有进行项目更换,导致项目单一,没有使学生全面认识到自身机能水平的实际情况。因此应在测试中全面进行测试,使学生在同一项中有所选择,或规定交迭进行监测,不能因1000米,800米等项目苦累而不测试,也不能因仪器缺乏而只测试1000米,800米,50米项目。而应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思想,对学生进行较全面的监测,使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也能看到自己的优势,从而为日常锻炼提供指导和帮助。

(三) 数据处理与反馈

通过对35所高校的监测数据整理工作进行调查,发现50%的高校采用手工和计算机同步进行数据整理统计。20%高校用手工进行汇总统计。30%高校采用计算机数据统计演算汇总。造成以上几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各高校仪器配置的技术含量不同和管理手段的差异以及投入设备的不同。这也导致了数据反馈给学生的情况差异较大,有的可以较快反馈,而有的则时间滞后。

建议在各高校构置测试仪器时,应考虑测试工作的实际需要和设备的完备,配备专业实验人员进行计算机管理和数据汇总反馈。

三、完善高校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的对策

通过对高等院校体质健康监测实验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制约和影响高校体质健康监测实验室运转和发展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为进一步完善高校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提供依据。

(一)提高认识,创新理念

应充分认识高校体质健康监测实验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下,通过体质健康监测配合课堂教学,改善学生的体质状况,同时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理念,并进行自觉调控,为人才的全面成长提供服务。因此,必须提高认识、加大投入、规范管理、不断加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实验室的建设和改进。

(二)加强实验人员队伍配备

应使人员配备合理,包括知识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人文素质等。实验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关的体质健康测试知识,还应熟练操作各种仪器设备,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熟悉计算机操作,尤其是数据整理、换算和汇总分析。因此,建议选

用高水平人才,也可培养现有教师,进行外出培训学习,掌握具有先进经验的测试管理办法,还可请专家到校传授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此外,还应提高监测工作的工作待遇,制定课时分配办法,使此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三)改进体质健康监测实验室体制

为了更好的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调控意识服务,应将高校内部具有的校医院、生理实验室、体育保健室等与体质健康监测实验室结合起来,避免资金分散,重复购置,使资源共享。在实验设计上使学生能认识自身状况,利用监测设备了解自我,从而使学生进行自我调控锻炼,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

(四)建立体质健康监测实验室开放制度

体质健康监测实验室开放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感知、自我调控;也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最大限度的利用设备,发挥社会效益,满足教学需要,为教学提供可靠依据和指导;还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应付考试、应付测试为主动锻炼。因此,应在配置好仪器设备的前提下,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培养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五)构建体质健康监测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体系

应将体质健康监测纳入体育教学环节。一方面,测试结果直接反映出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为制定课堂教学内容和锻炼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通过测试得以衡量和调整,二者相互协助,相互促进。测试工作涉及到具体组织、测试、数据整理和信息反馈,要保证其顺利进行,就必须投入大量工作时间,精力上投入大量人力,相关政策应给予工作量补贴,或规定具体的人次与工作量的折算。从而使实验监测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使人力资源结合起来,建立一个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却相对独立的实验管理教学体系。改革后的体系应将监测独立设课,按课程要求,编写相应大纲和教材、教案,确定相对应的测试课时数。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S].教体艺[2006]6号,2006,12,23.

[2]《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8.

[3]颜军,李宁川等.关于体育教育专业实验课程教法改革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14(9):37-39.

[4]王小杨,任强.对开放实验室的认识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5):113-119.

阳光体育运动范文4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定向运动

一、引言

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提出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对全国民族素质提高的重大战略决策。而对“阳光体育运动”所提出的新的要求,作为新兴运动的定向运动,它既能增强体质参与者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磨练意志和熔炼团队的运动项目。随着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更新,定向运动开始走进学校,改变了原有的体育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走出课堂融入大自然,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实现增进健康的目的,对于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开展阳关体育运动的背景

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实背景

①青少年学生健康指数下降。2006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10个部门联合进行的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7-22岁的学生超重和肥胖率持续增长,其中以城市男生最为严重;全国青少年视力不良率持续上升,其中以初中生涨幅最大,据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近视率局世界第二;青少年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以城市女性最为严重。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教授毛振明把我国目前大部分青少年的体质状况总结为:软、硬、笨、晕。

②当前学校体育课课程安排挫伤了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而学生只有通过学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进行身体的锻炼和对学习压力的放松。现阶段我国体育课“考核过关”制度,致使很多的学校放弃了学生兴趣比较大的课程如:篮球、足球、排球、网球等课程项目,有些学校由于场地器材的限制和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大多数学校只开展像武术、健美操等身体姿态多一些的规定性动作的课程甚至有些学校只开设象征性的体育课,单调枯燥的课程活动使学生上体育课感觉像军训。严重了挫伤学生对于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出现很多学生“喜欢上自由活动式体育课”的怪现象。

2.开展阳光体育的时代背景

①世界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一个国家健康的基础是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是关系国家的综合健康指数,关系民族的未来的大事。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是把体育健康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并由政府出台政策加强学校体育的开展,体育锻炼开展的目的一方面是注重学生的体质、运动技能和知识,另一方面是对学生情绪、态度、理想、意识、价值等抽象心理方面向健康的方向引导。促使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培养终身体育精神为重点,强调体育课程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健康的需要。

②电子化时代要求青少年学生走出室外,加强身体锻炼。网络作为青少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给他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青少年自控力薄弱,长期上网极易造成认知的困惑与惰化;长期身处网络,以情感为纽带的人际依存被人际关系所取代,网络中半真半假的交往,严重影响青少年情感的健康发展,淡化了他们与社会、与他人的交流,使他们失去了对现实环境的感受力,现实情感日趋冷漠。

综上所述:根据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作为新兴体育项目之一的定向运动,能够让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上朝着健康、理智、兴趣、实效、生动、创新的方面发展同时引导学生身体和心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定向运动与传统体育项目相比有许多优越之处,可培养学生开拓思维同时锻炼身体,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身体素质,也是未来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和探索的新领域。

三、开展定向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1.定向运动课程的局限性。定向运动课程的内容复杂、课的组织管理难度大、学生自身的局限性等都影响定向运动的开展。

2.场地和器材的限制。场地和器材的限制是制约各个学校开展定向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定向运动表面看虽然简单易行,但是需要特定的场地和器材。首先是足够的活动空间和距离,其次是相应的障碍物,再次是需要奔跑难度和不易于学生直接发现“点标”的越野环境。最后还需要有相应的电子计时器等。现阶段很多学校都不具备这些条件。

阳光体育运动范文5

2007年4月29日,李长春在北京宣布“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我国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

加强民族体育,强身健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青少年的健康是国家的财富,是国家复兴希望所在。“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我们要把青春体育运动的阳光洒遍校园,把“运动丰富人生”的理念植根于每一位学生心中。把规范学校体育工作当作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开齐开足体育课程,普及眼保健操、广播操和课外活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以科学的管理制度保证学生得到充足的锻炼,增强他们体育健身的意识,提高体育健身的技能。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利用快乐体育园地、大课间活动、传统体育项目训练等,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特色鲜明的体育竞赛和群体活动,形成生动活泼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学校应积极响应号召,全面启动“阳光体育运动”,把活动组织好、落实好。要求体育教师创新体育活动形式。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一位教师、学生和家长,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认真动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能在课间走出教室,走到操场上来,走到阳光中去,呼吸清新的空气,沐浴和煦的春光,踊跃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运动中领略体育的魅力,感受体育的美丽,体会运动的快乐。

2 民族传统体育

不同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及其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很大程度上是在地理环境差异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必然反映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如北方游牧民族的骑马、射箭等活动,就充分展示出北方各民族纯朴粗犷、热情豪放的性格;而南方水乡各族的跳竹竿、抛绣球等活动,则充分展示出水乡各民族的细腻、活泼的性格特征。

各民族具有自己的制度、风俗、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然而民族传统体育,其文化内涵既与民族思维方式有关,又与特定的文化氛围相联系。如武术,是我国多民族共有的传统体育项目。在武术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体系为:“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而“刚健有为”在武术对抗性和套路练习之中,成为中华武术魂。还有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骑马,就蕴含“刚健有为”精神,中华民族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推动下不断发展。

中国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都会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人物出现,人们为表达对他们由衷的敬仰和热爱,往往自发创造出某些体育活动以表纪念之情,如中国汉族的赛龙舟活动,最初就是为纪念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而创造的。再如摔跤,据说,在中国古代神话里,由黄帝与蛋尤角抵的故事而产生的角抵戏,就是摔跤的萌芽。

民族传统娱乐体育活动,一直是各民族最基本的体育活动形式。从外形看极接近自然,或就是劳动动作的再现或是动作技术的升华,而且大多数活动自由随意、很少有规则约束,且许多活动形式、器材简单,不受场地、人数限制。正是由于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更贴近生产、生活、自由随意,所以具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适应性普及性极强。

文化的传承需要一定模式和载体不断地去强化。民族体育本身就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一定模式。在体育课程中引人民族传统体育,通过开展与学生身体素质、心理感受、民族情感相吻合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到同一种源源流传的思想、意识、精神,潜意识中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得到加强,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从而得以传承,同时也对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起到积极的作用。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也将成为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的思想。将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诸如抖空竹、跳竹竿舞、长拳、太极拳、初级剑等引入校园,让学生陶醉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之中,重温与父辈曾经玩过的“把戏”,少了些规矩,多了些想象,少了些束缚,多了些自由,使学校正规教育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有机的结合,教学结构进一步优化。

3 阳光运动――民族传统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多达977种,每一种都具有鲜明的民族地方特色。由于与他们的生活、生产密切联系,符合本民族的活动规则与方式,也就越能被各族人民所接受。丰富的内容,人们可以根据年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锻炼,从而逐步实现“人人参与”阳光体育运动。

阳光体育运动范文6

一、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产生的意义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是一个民族健康素质的基础,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阳光体育运动活动的开展,具备重大的意义。对于学校体育的发展来说,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再现了体育运动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学校的体育依然肩负着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同样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拓宽了发展空间。在向体育要健康,向体育要快乐的今天,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将是学校日常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并纳入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形成制度。

二、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如何正确解决好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是全民族素质提高的关键,也是“阳光体育运动”的终极目标。然而就目前笔者所在的某铁路高专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具体情况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存在着没有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对体育态度基本上还停留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的现状;存在着一些体育工作者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不足,在正常开展的学校体育工作或活动上冠以阳光体育运动之名,就算是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着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实质理解不准,不知在工作中如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不知哪些工作属于阳光体育运动的范畴;存在着对“阳光体育运动”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理解》以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文件的一体化理解不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一知半解,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三年后实现提出的目标没有制订出长期、具体的计划和实施方案等。

三、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

(一)健康理念的确立———高校体育发展的方向健康是指生理上的健康和心理上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真正的健康要“五快”“三良好”,吃的快、便的快、走的快、说的快、睡的快,良好的道德、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为人处事能力。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我国的教育方针一再强调受教育者要德、智、体育全面发展,但是学校体育落后于社会发展,不适应现代的需求,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从大的方面讲,受我国经济条件的制约,教育的滞后和体育战略上的某些偏差是造成体育教育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微观上分析,学校体育教学的观念,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的陈旧僵化也是一个主要原因。体育教学的落后主要体现在重传授技术,忽视学生身心全面的发展,特别是人的心理教育;教学内容陈旧,只重视知识本身,不重视知识的更新与根据人的发展有针对性地选择知识;教育方法呆板僵化,忽视学生的主动性,这样的教学很难谈到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也难适应“阳光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健身理念的需要。总的来说,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尽管有了较大的发展,正朝着培养“健康”的人的方向发展,但在思维方式、教学理念等方面并不突出,高校体育要树立培养健康社会劳动者的目标,站在培养“健康”人的高度考虑学校体育发展,体育教育的改革不容忽视的内容,从实际情况看,健康理念尚未得到各高校的重视。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高校体育发展的核心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包括体育教育功能、促进智力功能、情操陶冶功能、心理疏导功能和社会实践功能。校园体育文化内涵的形成对拓展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我国长期以来,对体育教师养成和体育教师成长始终占主导地位的“运动技能专业化”价值取向,人们评价一名学生是否上好了体育课,也主要就是看其自身是否掌握了相对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师对学术的疏离,学术信念不坚定,学术使命感不强,体育文化也未受到重视。这种状况会直接导致体育课教学的内容、方法以及效果等。早在民国时期,留日归国学者登科在其《改善全国私立体育学校之管见》一文中指出:“这样徒重术科,轻视学理,直等江湖卖技之流,一量出而作教……安能望其能够对学校及社会有所贡献之欤……与其照现在培植千百个半途异志,只知跑跳,不明学理遗害青年的体育教育,不如造就一个修身为业,学有深究,术有擅长的真实同志。”由此可见,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通过潜移默化的方法将体育以文化的形式深到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内心,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而言亦十分重要。

(三)教育系统文化优化———高校体育发展重要的使命

高等教育系统文化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学术系统文化的最高层次,是由国家高等教育的固有传统和管理体制的作用形成的对高等教育目标、运作和制度规则的认识。主要体现为:(1)入学信念。高等教育要面向什么人、为谁开放、也就是什么人才能进入高等教育系统。同时还包括对入学者衡量的标准是什么,合适的入学人数等问题的态度、价值取向及假设。(2)专业信念。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发展纯学术”、“促进教育民主”、“个性发展”和“社会变革”还是“为各行各业培养合格人才”。(3)就业信念。教育系统为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也就是其毕业生要到哪里寻求工作岗位。在这方面,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也有所不同,有的是为政府、事业单位输送人才,而有的则为企业输送人才。(4)研究信念。对于高等教育的研究与教学是否结合或怎样结合,各国持有不同的信念。

四、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之我见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努力构建“阳光体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求全体师生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以阳光体育运动为载体,以体育运动为题材,培养学生从“要我运动”转变为“我要运动”,从“学校组织我们运动”到“我们自己组织运动”的自我锻炼意识,吸引广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努力构建“阳光体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二)加强合作、完善制度,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

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离不开学生工作处和体育部门的通力合作。体育部门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建立和发展学生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加强对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校团委、学生工作处、辅导员(班主任)协助体育部(体育教研室)做好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认真动员和组织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基本上要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积极营造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使阳光体育运动能够持续、健康的开展下去。

(三)增加投入,创设环境、努力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高校要进一步加大对体育的投入,加速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增添必要的体育健身器材,改变和完善现有的体育设施条件,创造良好的课外体育锻炼环境,延长对现有体育场馆开放时间,提高现有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切实为阳光体育运动深入开展和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与优质的服务以及自由活动的空间,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与爱好,更广泛地选择体育锻炼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四)深入改革、积极创新,努力创设课内外一体化课程体系

创设课内外一体化课程体系,可以使课内和课外达到完美的统一,为学生自学、自练和自我创造,参与竞赛,体现自我价值,培养竞争意识创造良好的氛围。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习空间大,弹性强,有利于调节,能让学生在理想的环境与氛围中担任不同角色,对发展学生个性,弘扬创新精神能起到卓有成效的催化作用;对于提高健身意识和体育素质,掌握终身锻炼方法及保持体育教学效益的连续性也不为益处。

阳光体育运动范文7

关键词:阳光体育;大学;方法;途径

1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应试教育的不断增强,已经较少的学生能空出时间走出课堂进行体育运动,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了学生身体状况的日益下降。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学生身体状况总体是好的[1],但仍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水平呈进一步下降趋势,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等问题。同时从1985年起,我国共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体质监测数据表明,尽管青少年的营养和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青少年的部分身体素质仍在继续下降,发胖率、近视率不断攀升。结果的公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媒体在争论,学者在反思,政府部门在进行原因的研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06年底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三部门联合,一起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以此为基础来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身体素质。

2什么是阳光体育运动

2007年,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决定,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以下简称阳光体育运动)。[2]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力争用3年的时间使85%的学生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每天锻炼1h,掌握至少两项体育技能[3]。阳光体育运动大致可以概括为让学生在学习后走出教室,进行跑步、篮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达到学习和运动相统一,使学生的时间向运动方面有所倾斜,在提高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体质。

3阳光体育开展的阻碍因素

现在的大学中,很多学生有很充足的时间,但是大多数同学都是把时间花在其他与学习无关的方面,大部分学生无法保证每天1h的体育活动,甚至有的学生一周都很难保证一次体育锻炼。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和对相关专家的询问,其原因主要有以下5点。

3.1宣传力度不大,学生认识不深刻

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自从国家开始实施,宣传力度不断加强,但我国幅员辽阔,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阳光体育运动在一些地方得到了很好的宣传,但是在一些教育发展相对较薄弱的地方,宣传力度远远达不到,很多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表示还很陌生,只听说过这个事情,但具体的怎么实行则很模糊,学生作为知识的受教者,体育锻炼的开展取决于自身对体育运动作用的了解和国家阳光体育运动的了解。宣传力度达不到,学生根本无法阳光体育运动的本质意义,那样实行起来则无从谈起。学校应加大阳光体育的宣传力度,使阳光体育运动的概念深入人心,这个应该是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实施的前提。

3.2学校领导不重视,课外体育活动开设较少

很多学校只重视抓学校的建设,而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目前有些急功近利的学校领导不仅对“阳光体育运动”置若罔闻,甚至把公共体育必修课都给“砍掉”了[4]。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不仅仅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宣传,更需要下级部门进行完善的开展。部分学校仅仅拿国家的政策进行宣传,但是在落实这一块却远远不够,学校单纯追求在教学业绩方面突出,对于学校体育课程和学生的身体素质则关注较少。

3.3阳光体育运动机制尚需完善

很多学校对阳光体育开展初期做了大量的宣传,而当宣传期过去,则无人问津,甚至被人们遗忘,这样就很难保证阳光体育的顺利实施。学校应制定长期的监督运行机制,从而保证学生的每天锻炼。学校体育计划的长期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加强监管的力度,保证阳光体育运动落到实处。

3.4体育课内容过于老旧,体育活动过于单一

学校体育课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体育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学校体育也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课程,身体素质的提升对于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形成终身体育的锻炼习惯有着推动的作用。虽然现在的体育课程摆脱了以前那种“放羊”的体育课形式,但是很多的体育课都是一学期一成不变地进行,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疲惫,对体育课产生抵触,更无法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和创新,学生对于体育课在心理上形成疲惫心理,那么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则难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进行。

4开展阳光体育的途径和方法

大学中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去参加体育运动,体育活动的多样性是在初高中无法相比的,各种社团、俱乐部是大学生开展体育运动坚实的保障,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体育锻炼的途径,同时学校开展的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等更激励和吸引着学生从事体育活动。大学中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方法有以下4点建议。

4.1加大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

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不断开展,宣传力度日益提升,但是有的同学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概念还比较模糊,甚至有的更没听说过,这样就无法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实施。加强阳光体育的宣传,使更多学生理解阳光体育的价值,从而使他们主动投身到体育运动中。好的宣传,能使阳光体育的概念深入人心,为阳光体育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在某学校的操场西南角墙壁上,赫然写着这样一行文字“,每天锻炼一小时,轻松学习每一天,快乐生活一辈子。”这话似乎有点夸张,细处想是颇有道理的。有个理论叫作:7+1>8。在这里不妨用其来解释学习和锻炼的关系。就是7h的学习加1h的锻炼,效果绝对大于8h的学习效果,每天锻炼1h,身体有活力了,学习状态好了,学习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这些宣传的话语无形中推动着阳光体育运动的更好发展。

4.2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时间,确保运动的时间得到落实

“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是国家宣传阳光体育的运动标语,也突出了阳光体育最根本的内容。1h的时间虽说不太长,但是养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这1h的作用是很大的,这个也是保证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实施的前提。学校领导加强对阳光体育运动参加的监管力度,学校应该出台更多措施来保证学生每天运动1h,促进学生参加课外体育运动,最终形成终身体育的锻炼习惯。比如:有的学校早起跑步,出勤的成绩和学生的最终成绩挂钩,这样就保证了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但是这只是表面上让学生参加了体育运动,应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每天锻炼1h的生活习惯。例如某校为了落实每天锻炼1h的方案实施,每天锻炼1h阳光体育运动时间由课间操、眼保健操、体育课、体育活动等时间组成,在时间上进行了详细的安排,课间操每天上午第二节9∶30~10∶30,时间为30min,并进行详细的组织实施。

4.3利用体育课时间,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时,他将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因此应该在室外体育活动上,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参加体育运动,这样能够使他们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这点就要求学校体育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开展体育选修课,让学生来进行自主选择体育课,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让其在课外时间更好地参加体育活动。例如开设以“跑步、球类、力量、健美操、武术”等社会体育项目为课余的体育活动内容,保证每天活动1h,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定期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因地制宜,锻炼身体的能力。野外自然环境宁静优雅,空气清新、地形条件多变对于开展体育活动非常适宜,组织学生开展长跑、爬山等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因地制宜地选择项目。可以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并使学生在快乐中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丰富课间体育活动对学生从自身的体会中认识体育的价值,培养体育兴趣,奠定终身体育基础具有很大的帮助。学校在抓课间操质量的同时,向学生推行课间跳绳、跳橡皮筋、打羽毛球、乒乓球、排球、飞环、踺球、呼啦圈、单双杠练习、散步等体育活动内容,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于学生自觉锻炼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4.4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开展体育活动

在进行体育活动中,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各种体育运动。也许有的学生适合从事这种体育运动,也许有的不适合。这样就要求学校开展多项目的体育活动,不能只开展常见的大项如篮球、足球、排球等,更应该开展一些运动小项如乒乓球、跳绳等,满足同学们不同运动的需要。同时应该根据部分身体有残疾的学生开展体育保健课,使其在无法参加室外的体育课的情况下,对体育理论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使其身体素质发展有一个良好的指导。

4.5大力开展体育竞赛,创造校园体育氛围

如今的校园是多样化的校园,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如校园歌手争霸赛、健身操大赛等。良好的体育活动气氛能够有效地带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好的体育氛围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投身体育运动,各种篮球、足球、排球等运动竞赛,能够调动大家体育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能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为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各种运动协会像轮滑、瑜伽、羽毛球等不断地开展和完善,使学生在锻炼过程中不再是一个人在运动,而是有组织地在进行体育活动,这样无形地带动着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了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氛围。

5结语

阳光体育运动是国家大力实施的校园体育活动,对于促进学生的体力、心理、智力不可代替的作用。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需要改进和提高,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足,这些有各方面的因素。在不断的开展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和调整。最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从而达到全民健身的要求,各方面力量多管齐下,最终能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进行。

作者:葛传华 单位:贵州省毕节卫校

参考文献:

[1]钱云飞“.阳光体育”背景下学生参与课余体育现状调查报告[N].科技创新导报,2009-04-21(05).

[2]马春建.河南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39(5):185-186.

阳光体育运动范文8

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正受到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由于制度落实上的缺失,导致20多年来青少年学生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下降,高身材、低体质的特征日趋加重。2006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阳光体育运动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以上等级,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在目前学校的现状下,如何有效地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在学校的广泛开展,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基本内容得以落实,从而达到遏制学生体质下滑的趋势,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使“阳光体育运动”成为一种长效机制坚持下去。

1.加强宣传学习,强化建章立制,为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打造思想和制度基础。

国家发起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后,需以立法的形式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开展。另外就是通过在各类考试当中,加大体育考试所占比重,引导各级学校重视体育,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学校的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通过检查、评比、展示等形式,督促学校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学校方面,通过完善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保证学生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严格按照师生比例配备体育教师和体育辅导员,充分利用场地和器材,推进具有学校特色的群众体育运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健全各项具体制度是保障。所有制度应与师生、班级考核挂钩,不断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强身健体的积极性。定期开展体育竞技比赛,大力表彰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对在运动训练方面有突出成绩的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教师进行奖励。增强青少年体质,学校是关键,一定要保证上好体育课,切实保证青少年每天锻炼一小时。同时,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重视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让增强体质成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2.加强素质教育。改变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为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解放思想。

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把新课程改革进行到底,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的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学生能从繁重的作业中走出来,到操场、到阳光下,充分享受大自然的关爱。学生成绩评估体系要从单一的评价视角转向多角度、多方法的综合质量评价。既要评价教学效果,又要评价教学过程:既要评教师的教,又要评学生的学;既要考评知识、技能的学习成果,又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和体育能力培养,以及思想、意志、品质,还要考虑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与努力求知程度。

3.加强体育资源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阳光体育运动提供物质和人力支持。

体育教师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亿万青少年身体健康的促进者,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要重视对体育教师的能力的培养,加强业务素质、师德师风的提高。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离不开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各级政府及学校,应大力增加对体育设施器材的经济投入,为广大生生提供质量保证、设备良好、数量充足的体育场地和健身器材,为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学校应重视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通过条幅、展板、墙壁标语、口号、专题会议和活动使大家响应阳光体育、热爱阳光体育、参与阳光体育。走进校园,“每天坚持运动一小时,健康快乐一辈子”、“热爱体育运动,关爱生命健康,创建美好生活”等积极、阳光的标语口号每天都可以看到和听到。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应特别重视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玩在学校,学在学校,乐在学校”,让学校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4.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丰富阳光体育的内涵。

在运动项目的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广大师生的兴趣爱好,同时结合不同地域的特点传统,开展具有鲜明特色的体育运动,达到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的目标。在认真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后,课外体育活动要求突出学生特长,使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掌握一到两项锻炼技能。成立各种体育活动小组,由体育教师担任教练和指导。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小型竞赛与传统体育比赛,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农村中小学可以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学生喜爱的乡土体育项目和传统体育项目,每个年级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设计不同的运动方式,学校要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见,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运动项目。学校要有充足的项目供学生选择,并经常举办各种课外活动和假期活动,充实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我运动,我快乐”,营造“阳光体育”的氛围,吸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走到操场上、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健康成长。

5.教师要积极投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形成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阳光体育运动包含了全民健身的中心议题,教师及教辅人员既是阳光体育运动的指导与管理者,更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参与者。在推进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要重视教师的参与程度。广大教师再也不用整天埋头备、讲、批、辅,可以积极投身到声势浩大的体育运动中了,教师的体质也会得到很大改善。和学生一起嬉戏玩耍是快乐的事情,是和学生增进感情的大好时机,师生在课堂上的关系也将会更加融洽。阳光体育运动既能愉悦师生的身心,又能增强师生的体质,还能拉近师生距离,师生将会一起在阳光运动中展开灿烂的笑容。教师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可以促进教师劳逸结合,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榜样,努力营造“人人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氛围。

6.加强体育安全管理,为全民参与阳光体育保驾护航。

学校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对学生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安全运行。完善学校体育和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完善安全措施。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加强对大型体育活动的管理,做好应急预案,防止发生群体性安全事件。所有学校都要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推行由政府购买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的办法。

参考文献:

[1]肖姗,王慧君.《开展“阳光体育”的几点认识》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9

[2]卢杰.《农村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问题和对策》体育教育2008年第1期

阳光体育运动范文9

关键词:阳光体育有效措施发展建议

为全面提高青少年的体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于2007年4月开启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项目,它是中国政府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一项主要措施,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一项重要工作。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建设、开展学生体育竞赛、全国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大课间体育活动、创建中小学快乐体育园地、冬季长跑活动等。其要求是“创造条件形成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使85%以上的学生有条件每天锻炼一小时”。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严格执行国家体育课时规定,不断提升体育课教学质量,并通过要求每一个在校大学生每天坚持锻炼一个小时来促使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同时学生应掌握至少2项运动技能,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因此,研究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实际效果,促进阳光体育运动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必要性

阳光体育运动是改善大学生体质,促进国家兴旺发达的前提基础。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是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只有他们身体健康,体质良好才能促进国家发展,推进社会进步。然而调研显示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素质情况并不令人满意,根据最新的大学生体能测试标准,学院女生的及格率为59.7%,男生及格率为64.5%,表2汇总了2013年学院男女体测各项目的平均成绩和各项及格率,从中可以看出女生肺活量及格率、仰卧起坐及格率较低,男生引体向上及格率、50米及格率以及肺活量及格率较低。总体看来学生的整体体能素质较低,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令人堪忧,因此,必须加强阳光体育运动,创造良好的运动氛围,鼓励全员参与体育锻炼,号召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锻炼,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二、阳光体育运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现有场地设施不足

体育场地设施是保障阳光体育运动有效开展的物质基础,调查显示68.7%的学生表示参加体育运动缺乏场地设施,其中男生占49.1%,主要是因为男生喜欢进行球类运动,这些运动往往需要足够的空间和相应器材。除此之外,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运动,调查中73.2%的人选择在学校体育场运动(见表1),然而由于体育场面积有限,当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课程教学同时开展时,就会出现学生和教师争夺体育场地的情况,直接影响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开展。

2.运动形式单一

学校开展的体育项目较为单一,大多以跑步为主,没有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

(1)大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不深。大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决定了他们参与积极性的高低。虽然“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已经在全国全面启动,并且95%的学生表示听说过该项目,但是调查显示全面了解其意义大学生只有71%,很多学生将阳光体育视为一个形式,这就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直接影响了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效果。

(2)大学生缺乏体育健身意识,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调查显示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频率较低,其中65.9%的男同学每周锻炼次数为3-5次,45.1%的女同学偶尔参加一次体育锻炼;同时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较短,每天锻炼30分钟以下的占44.3%,其中女生居多。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有惰性,缺乏积极性,不感兴趣,从而影响了阳光体育的有效开展。

三、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建议

1.加强舆论宣传,构建阳光体育氛围

充分发挥政府、高校各级行政部门的作用,做好阳光体育运动宣传管理工作。政府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指导各高校成立相应工作机构,通过主题教育、校园网络、通知通告等形式宣传阳光体育活动,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理念为阳光体育运动建设良好的软文化环境,营造优良的舆论氛围。促使“达标争优,强健体魄”等口号和思想在学生中得以广泛传播,促使学生从思想和情感上自觉接受阳光体育运动,自愿进行体育锻炼。

2.完善相关制度,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阳光体育运动不是简单的一个体育项目,它是促使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项系统工程。各高校应当在政府的主导下,严格遵循《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并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记录体系,将其作为学生评奖、毕业和就业的重要依据。同时各高校要制定相应的阳光体育运动实践方案,在公平、公正、真实原则的指导下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监督评价机制,保障阳光体育有序开展。

3.完善运动场地,备足体育器材

准备充足的运动器材、完善运动场地是有效开展阳光体育的前提基础。高校应当加大对校内体育场所的投资,购买安置一些体育器材,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求,缓解学生锻炼场地设备不足的窘状,充分调动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4.丰富活动内容,完善组织形式

为弥补学校组织活动的不足,各高校可以成立学生体育社团,例如,武术协会、健美操协会、足球协会等,以社团为单位可以在社团内部或者社团之间进行体育锻炼,开展体育竞技,学校可以对优秀社团以及具有示范效应的活动进行奖励,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活跃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氛围。

参考文献:

[1]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探讨[J].体育学刊,2007,(08).

[2]刘平.“阳光体育”:体育课程发展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09,(140-141).

阳光体育运动范文10

[摘要]阳光体育运动计划旨在推动广大青少年从教室走向操场,在大自然中享受阳光,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进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农村中学的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与实施状况并不十分理想。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运用创新思维与方法,从创新阳光体育运动宣传方式、挖掘体育运动新内容、创新体育运动方式、创新阳光体育运动活动时间、创新教师引进和经费筹措机制等方面开展工作,能使农村中学的阳光体育运动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农村中学;问题;创新

2007年4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北京联合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计划。该计划旨在推动广大青少年从教室走向操场,在大自然中享受阳光,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通过锻炼增强体质,改善身体健康状况,进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到现在,该计划已经实施整整10年了。在这10年里,阳光体育运动的“健身心、助成长”作用得到凸显,它的育人功能不断增强。2015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文简称“双创”),神州大地从此掀起创业创新浪潮。在此背景下,在教育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研究如何创新性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意义尤为重要。

一、农村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

对于农村中学,要贯彻落实好教育部的阳光体育计划,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目前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与实施还没有达到理想中的状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在农村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首先在于对这项计划的思想认识不够。因为现阶段,学校工作的重心主要在升学率、教学排名方面,阳光体育运动自然就摆在了次要位置。在许多农村学校,甚至正常的体育课都难以保证,总是被挪作他用,更不用说开展每天1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了。很多农村中学的体育锻炼活动是零星、碎散的,不成体系,起不到锻炼学生身心的效果。(二)体育师资薄弱在许多农村学校,没有配备专门的体育教师,基本上都是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由于体育师资匮乏,阳光体育运动计划往往难以正常开展实施。很多学生喜欢的诸如羽毛球、足球等体育运动项目,也由于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指导而难以开展,这也使得学生的锻炼积极性被打击。(三)资金投入不够在一些农村中学,由于经费不足,导致体育锻炼器材匮乏、运动场地不足,也限制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有些农村学校虽然开始投入了一定的经费,购置了一些体育锻炼器材设施,但缺乏后续的保障维护经费,一段时间过后,器材损坏和磨损消耗后,没有得到及时的维护与补充,阳光体育运动计划也就此终止。(四)缺乏监管与奖惩机制在某些农村地区,阳光体育运动计划有没有真正开展与落实,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有些开展的时候也只是走走过场敷衍上级,学校或主管单位抱着消极的态度应对阳光体育运动计划。对一所农村学校而言,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得好或坏,在考评方面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久而久之,学校、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就渐渐消失殆尽。

二、农村中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方法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针对农村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如何开展,不妨用创新的思想、方法来面对,以有效改善当前该活动开展不尽如人意的现状。(一)打破思维定式营造浓厚氛围在农村中学推进阳光体育运动,首先要改变以往拉条幅、写标语、放广播的宣传方式,可以尝试一些新的途径。如举办一届阳光体育运动会,设置一些人人都熟悉的比赛项目,让比赛变得更加大众化和有趣味性。还可以在学校选拔出一些有运动特长的学生,让他们做体育锻炼小老师,带领其他学生进行阳光体育运动。同时还可以在校园寻找学习成绩好且热衷于体育锻炼的学生,把他们树为榜样,树立正面典型形象,打破应试教育那种学习至上的惯性思维,让阳光体育运动入脑、入心。(二)因地因校制宜挖掘创新方式在农村中学,体育运动形式其实丰富多彩,例如男生爱玩的滚铁环、抽陀螺、武术、乒乓球、足球、篮球等,女生爱玩的跳橡皮筋、踢毽子、跳房子、跳绳、舞蹈等,可以说项目和内容非常广泛。所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不必拘泥于形式,学生喜欢玩什么就让他们玩什么,只要有利于发展身心素质就行。这也是一种创新的思路,它摒弃了原有的僵化做法,有利于使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农村中学阳光体育运动还可以开展既有竞争性又兼顾观赏性,既富有娱乐性又带有健身性的项目,例如呼啦圈、跳竹竿舞、集体拔河、摸石头过河、定时定点投篮等,把活动变得既具有多元化又不失群体化和艺术化。通过创新的手段和做法,让人人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给所有学生带来满满的收获。有些农村中学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与实施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比如每年定期举办家庭亲子运动会、校村联合运动会、教师与村民拔河比赛、拓展运动等,使整个地区的体育锻炼氛围变得非常浓厚。村民对子女参与阳光体育活动也非常支持,子女需要买什么运动装备,则是无条件支持。他们的做法自然也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整个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事业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三)灵活安排阳光体育运动时间农村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很多之所以流于形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时间安排太机械,一般利用早操、大课间或者下午课后进行,时间很有限,这就无法达到这项活动开展的目标。若能好好开发利用校园第二课堂活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就有很大余地。比如首先可以在学校成立一些体育社团组织,如武术协会、散打协会、乒乓球协会、街舞社等,鼓励学生加入各自感兴趣的社团,这些社团可以定时或不定时地开展活动,可以是下午课后,也可以是晚上,还可以是周末,这样就不受场地和时间限制,也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延伸。另外,每年的寒暑假也可以考虑安排阳光体育运动,例如暑假可以安排游泳比赛,寒假可以安排长跑活动等。总之,阳光体育运动可以不局限于校内,不受常规课程时间约束,使该活动常态化。(四)创新奖惩机制保障长效性阳光体育运动的受众主要是学生,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可以把学生日常在阳光体育运动中的表现记录下来,及时、恰当地予以评价,并把评价结果纳入学生评优、学业成绩的考核体系中。还可以设置“阳光体育运动之星”“阳光体育运动赛季之星”等奖项,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学校层面,则要严格实行奖罚分明的奖惩机制,对弄虚作假,该活动开展不到位的学校,要进行批评教育,乃至追究校领导责任。(五)确保师资投入师资力量不足,经费、场地、器材不足,是导致农村中学阳光体育运动不能有效开展的重要原因。对于农村中学而言,体育教师的编制计划可能难以突破,但可以通过其他办法解决,比如可以采取学校之间体育教师交叉替补教学,聘请体育教师来校授课等方式。经费筹措方面则可以打开思路,采取众筹、募捐、企业赞助等方式,只要不违规违法,各种方法都可以尝试。兴建好的体育场地、设施,可以采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办法,在课余时间及节假日无偿向周围村民开放,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创新无止境,办法总比问题多。在“双创”的大背景下,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要解放思想,转变思维,群策群力,这样,农村中学的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与实施一定能够取得新突破、新进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既定目标也一定能够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周多涛.探讨农村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学周刊,2016,(01).

[2]李伦辉.基于创新教育理论的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探讨[J].人才资源开发,2016,(08).

作者:刘智 单位:樟树市黄土岗中学

阳光体育运动范文11

阳光体育运动是一场覆盖全国的学校体育活动,为了让学生的体质健康得到加强,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在学校中鼓励学生以身体锻炼的方式来实现这些目标。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的学生是阳关体育运动的实施对象。但是现在其外延不仅仅是学校内部,课堂里面的体育锻炼,还是由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互配合的体育活动工作。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将学校体育教育不断拓宽。

2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必要性

2.1保障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我国中小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体育。全面开展阳光体育是新时期提高全面素质的重要举措。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让学生能够对体育运动锻炼持正确的态度,并最终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从而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结合相关文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供具体的指标,为学生身心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2.2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有一定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此标准的主要目的在于通测试和评价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可是在不同地方和不同等级的学校会有不同的学情,同一标准在不同学校可能适用情况不一。通过本研究,力图能够完善健康监测制度,并科学地指导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2.3指导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在国家重视体育的前提下,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虽然是短期的,但是可以大力发展学校体育教育。为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培养学生的终身锻炼的意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提高青少年群体质量,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强有力措施。

3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受到制约,其主要瓶颈是教育环境。由于受传统的偏智育的应试教育和地区不均衡的教育资源的影响,学生休息时间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够充足,最大原因是学生承受太大的学习压力。片面追求升学率致使学校领导和老师忽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缩减了体育课堂与锻炼时间。此外活动项目单调乏味、教学方法落后、学生体质监测工作不足、体育资金投入欠缺、家长错误观念等因素无不严重制约着阳光体育运动的推广实施。就目前而言,国内中小学在开展阳光体育过程中,组织性不强,比较松散,没有在整体上全面实施。所以,阳光体育运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管理上的模仿性,较少学校会根据自身情况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客观因素有以下3个方面。(1)学校方面。学校中的校园文化氛围因素,由于学生的文化课负担较重,学习的压力较大,所以学校的体育文化建设意识不强。学校场地器材制约,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运动场地和健身器材的保障,而通过访谈得知,很多学校由于受场地和器材的限制,学生在想参与的情况下没法参加体育锻炼。(2)家庭方面。在家庭里的部分则强调家庭环境的因素,父母对待体育锻炼的态度及参与锻炼的积极性会对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产生直接影响。(3)社会方面。主要是指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方针政策等。

4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具体对策

体育教育要完成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任务并非朝夕之事,阳光体育运动能全面持久的开展亦非易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全面支持,使学校体育工作能够携各方之力顺利开展。学校方面则需自觉将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为学生营造一个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使学校的体育工作在家庭和社会的监督下高效率完成。本节针对研究中涉及的家庭、学校、社会3个方面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出建议。4.1学校方面:转变应对,加强学生工作。首先,学校要做好4个方面的转变:转变体育观念,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从竞技类体育转变到终身体育;转变教学方法,实现学生被动参与体育锻炼到自觉主动锻炼的转变;转变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暂时提高身体素质,而是实现全面发展的长久性目标;转变教学评价从以往的结果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做好这些转变的同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做。(1)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指导思想要坚持人本位的基本方向,并将健康第一的理念贯彻到体育课程中,增加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并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在体育课堂中传授学生日常中的卫生保健、营养膳食和预防疾病等知识。(2)学校安排足够的体育课时,特别是针对六年级和九年级升学班的学生,不能挤占他们的体育课课时。上课时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运动强度和体育课程的趣味性,使其充分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并形成规律健身的良好习惯。同时,学校要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3)在满足基本条件的情况下,尽量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求提供多样的健身器材,逐步完善学校的体育设施。而且要保证体育器材设备的安全性,让学生安全锻炼。(4)在高校中对体育专业教师的培养要与中小学的实际相结合,增设专门的阳光体育研究工作室,这样可以更加系统地研究其理论和有效发展的途径,也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论建设和长远发展。同时,中小学校在招收体育教师时应当增加研究生的计划,提高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使毕业生能够胜任中小学体育教学并推广阳光体育运动。而且要定期组织体育老师参与职业培训,提升体育专业技能。4.2家庭:完善自身,营造良好环境。作为学生的第一老师,家长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阳光体育运动如果能够走进每个家庭,得到家长的支持,在家庭环境中为孩子树立终身健身的观念,才能形成浓厚的体育氛围和基础。为此,家长树立正确观点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健身理念。在思想意识上,家长摒弃“唯智论”的教育观念。家庭教育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智育发展,更要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加强体育锻炼,促进孩子智育、德育、美育、体育及劳动的全面发展。4.3社会:开创制度环境,提高体育认识度。首先,在宏观政策上,建立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公民自觉参加体育运动,形成全社会的体育锻炼氛围,以此来带动在学校中广泛开展体育活动。其次,为了让学生的节假日也有充分的锻炼条件,需要在各个生活的社区中配套建设体育公共设施。同时,根据人口投入适量的社会公共体育设施,让学生在社会中能够免费从事体育活动,比如健身馆、健身广场和游泳馆。最后,在全社会中广泛宣传和营造的健身氛围,逐步加强公民的健身意识。

作者:刘小军 应依岐 单位:庆元县体育中心 缙云县体育事业发展中心

参考文献

[1]方云伟,运动不足成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主因[N][EB/OL].人民网,2006.

阳光体育运动范文12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拓展训练,快乐体育

 

2006年12月,“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正式启动,由此,面向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体学生的一项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拉开了序幕。2007年4月29日,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这标志着“阳光体育运动”正式进入学校校园,标志着全国学生开始了追逐“阳光”之旅。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除确保上好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外,还要求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拥抱阳光,享受运动的快乐。拓展训练的发展为“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它是以体验式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动态教育模式,把拓展训练纳入“阳光体育运动”中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它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对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有着重要的意义。1 阳光体育运动:政策与理念的结合体

1.1政策的导向作用

为认真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毕业论文,快乐体育。。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于2007年4月29日在北京举行,这标志着“阳光体育运动”真正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毕业论文,快乐体育。。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共同成立全国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制定实施细则,领导和组织全国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要求“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制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制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1],并通过阳光体育的抓手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的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深入人心,这与“全民健身计划一二一工程”是相吻合的,可以说,阳光体育运动是全民健身的具体化的延续,是现阶段全民健身开展的重点。毕业论文,快乐体育。。

1.2理念的浸润作用

所谓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享受阳光的温暖,享受运动的快乐,让运动给学生带来轻松,带来快乐,带来健康。

“阳光”是一种比喻,也是一种意想,而教育也是一种观念,一种模式,用“阳光”来指代教育,是为了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同时他也是一种理念,是一项关系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方针政策。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着和谐的思想,它是人与大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和谐等三大和谐的结合体。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中,学校体育的首要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以普及为主,学校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文娱活动,使学生投入大自然中,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以利于锻炼学生的身体,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原副司长曲宗湖就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出:“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加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2] “质量意识要升温,教学改革要深化”[3]是当今时代培养大批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要求,也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历史责任。

2、拓展训练:时代的新宠儿 拓展训练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方式 [4],自1995年传入中国以来,随着人们思想的转变和认识的加深,人们对拓展运动功能的不断认可及其自身的创新和发展,逐渐在各级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拓展训练学校、拓展训练营、拓展训练培训公司、拓展训练中心应运而生,使拓展训练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逐渐演化成了一种适合中国特色的、以野外生存为核心的、良好的训练方式。这种训练方式对人们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把它深入到广大青少年群体,则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内容,即“把原有的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的、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将体育活动与社会、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5],通过一定的动态活动,让学生经过自身的实践和体验过程,使其学会适应社会、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磨练意志、理解、体察和原谅,以此来促进心理品质和综合素质的完善与发展。它教育目的隐蔽,教育方法间接,充分体现了“无意识教育”和“形象化教育”的特点,使青年能够在一些具有挑战性、刺激性、娱乐性的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实现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的高度和谐统一,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3共享与同强:阳光体育运动与拓展训练的关系

3.1阳光体育运动对拓展训练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阳光体育运动”倡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满足身体和精神的高品质的生活需求。“在所调查的五万人当中,处于‘亚健康’状态者约占73.6%”[6],治疗“亚健康”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拥抱阳光,参加户外运动,参加拓展训练。

“阳光体育运动”是一种快乐体育,将阳光体育运动纳入拓展训练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密切联系,融为一体,这更有利于双方的快速发展,同时阳光体育运动对拓展训练的大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这是由于他们具有多方面的相同点:首先,都符合国家素质教育的内涵和要求。阳光体育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通过这一活动,意在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毕业论文,快乐体育。。拓展训练除了有自我教育的显著特点外还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其次,两者都与我国的教育宗旨一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全面发展,重点是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二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年青一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毕业论文,快乐体育。。”[7]最后,二者均为生命带来了朝气。毕业论文,快乐体育。。“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的生命是非常活泼和灵活的,是充满朝气的,“阳光体育运动”给学生带来了阳光和希望。青少年时期正是好盛时期,他们需求探险,想要寻求一种刺激以释放压抑已久的心灵来感受真正的阳光,拓展训练给他们提供了适时的机会,在成功与失败中,让他们享受快乐与辛酸,磨练意志,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让学生更深刻的领悟的团体力量、团体精神的重要性,在训练中学习和培养客观地评价自己,使自己与他人、群体及社会保持和谐关系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3.2拓展训练为阳光体育运动拓宽了路径

拓展训练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训练模式。随着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拓展运动已不知不觉的被引入体育教学中,“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也顺应了这一潮流,现在教学理论越来越重视“活动”在教育环节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和显著效果。随着我国学校体育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学目标与拓展训练培养的目标日趋吻合,也使在“阳光体育运动”下引入拓展运动成为当今体育教育的创新点。我国著名学校体育研究专家曲宗湖教授指出:拓展运动对于学校体育所倡导的到阳光下,到大自然中去活动的理念是一致的,它符合健康体育的观念。学习成绩越来越好,这是本质目标;身体越来越棒,这是学习好的附加条件。国家教育部推出“阳光体育活动”计划,其目的也正是希望通过身体素质的提高来达到学生的身体和学习双向发展。而拓展训练则是阳光体育的启明灯,它为阳光体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N].教体艺[2006]6号,2006

[2]全爱清.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健康第一”思想与终身体育意识培养[J].焦作大学学报,2007(02)

[3]鲍明晓.质量意识要升温,教育改革要突破[J].体育教学,1999(05)

[4]吴长青.学校体育引入拓展训练的意义与可行性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6(01)

[5]顾长海.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之一——将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6(08)

[6]刘大海,庞大庆,宋晖.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改革实践与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03)

[7]周光耀,代江,林勇.全民健身背景下的阳光体育运动[J].知识经济,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