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未来企业发展趋势

未来企业发展趋势

时间:2023-05-29 17:43:34

未来企业发展趋势

未来企业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信息化;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迫切需要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尤其是在当前云计算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本文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出发,结合建设单位信息化运用,对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现状

为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现状,经对全国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数据与相关信息收集。调查结果显示,已开展信息化工作的企业占比20%,而近80%的企业尚未开展该项工作。从已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649家企业看,大部分尚处于起步阶段,处于关键业务集成应用阶段及以上阶段的特级和一级资质企业合计仅为26%。企业信息化投入严重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对信息化的认识偏差较大,部分企业为信息化而信息化,或者为保“资质”而信息化的状况令人担忧。这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信息化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而上述企业所实施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并不理想,各核心系统的建有率偏低使用效果一般,系统集成大多只是单项集成,两个以上系统被集成的比例偏小。财务管理,成本核算、现金流监控,生产监督管理,工程项目管理,集中采购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系统的重要内容,但调查的结果显示并不理想,只有财务管理系统建有率较高,为68.10%,其中使用优良的有90.02%,其他系统的建有率均在50%以下。使用率较低、同时也是使用情况较差的后4名软件系统是:知识管理系统(使用率10.48%,其中,自认为使用优良的占69.12%)、电子商务管理系统(使用率6.32%,其中,自认为使用优良的占68.29%)、企业级项目管理系统(使用率15.10%,其中,自认为使用优良的占34.69%)、项目级项目管理系统(使用率25.27%,其中,自认为使用优良的占31.71%)。

信息化集成软件系统五花八门,集中度较低,应用最多的三家品牌也都没有超过6%。自认为建有集成软件系统的企业总数203家,占已开展信息化的31.28%。被集成应用的内容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财务(114家,占203家的56.16%)、办公自动化(98家,占203家的48.28%)、人力资源(91家,占203家的44.83%)和项目管理(72家,占203家的35.47%)等方面。由此可见,实际上这些企业的集成系统,大多还只能算是单项应用系统,具备集成应用功能的系统很少。

二、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

(1)智能延伸,数字与物质边界模糊。物质世界在线化。智能物体、设备及机器赋予物质世界更多的控制及更深刻的洞察。这不仅仅是物联网,而是一种新的连接智能,可增强人的能力、自动化流程,并将机器纳入人类的生活。对于企业来说,这将赋予其与现实世界的实时连接,从而让机器及员工更快、更智能地行动和做出反应。在此认为,数字技术与物质世界边界的模糊性将会为大型企业制造优势,因为后者可以利用自己的有形资产营造一种沉浸式的用户体验,从而一举超越自己的在线竞争对手。

(2)数据供应链,让信息流通。企业的数据规模在不断暴涨,但数据烟囱现象却依然严重,这限制了企业发挥大数据的优势。随着数据工具的成熟,笔者认为企业需要考虑数据供应链的搭建。所谓的数据供应链,是指一个受结果驱动、随战略调整的端到端数据提供流程,它可以将不受管理的数据烟囱变成集成资源、受管理的端到端过程,让数据分析从一门艺术变成一种工业化的、完全嵌入式的能力。数据是现代数字组织的命根,不仅仅是首要的IT资产,也应该是首要的业务资产。

(3)应用经济,软件是数字世界的核心竞争力。软件开发方式变了。尽管大型、复杂的软件系统依然存在,但企业端也在效仿消费者世界,开始迅速转向更加简单、更加敏捷、更加模块化的移动应用。应用将引发企业的运营革命,在数字化世界里,软件必须成为每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企业集约化经营,项目精细化管理。自十召开以来,企业进一步加快了转变发展方式的步伐,强调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强调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和体制环境。因此,运用信息化的先进手段提升管理水平,打造科技型、效益型、集约型、精益型的现代化企业,实现行业及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可谓大势所趋。企业集约化经营、项目精益化管理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同时,结合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佳实践案例,对行业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给出了实践性指导,旨在帮助企业了解行业现状、借鉴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及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参与。对国有企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结合自身特点,适时调整战略战术,制定契合企业实际的发展战略,以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1)企业应健全企业信息化管理部门,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企业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要在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中牵头,组织协调各相关业务部门和应用单位,共同推进项目实施,保证项目成功建设和推广应用。

(2)企业需要提高执行力。当企业发展战略或关键流程重新制订,并付诸实施后,企业文化应随之有所变化。只有当企业文化与新的流程步调一致,才能实现企业信息化的预期目标。

(3)企业信息化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企业信息化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从上到下,由内及外;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企业信息化涉及面广、投资量大,建设周期长。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走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从上到下,由内及外;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道路。

(4)企业自身要强化信息化意识。企业自身要强化信息化意识。我国企业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关键是在信息化的认识上的差距。而且,这个差距应该说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加之我国企业信息化投入严重不足,许多企业反映资金缺乏是企业信息化的一大瓶颈。因此,为了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企业自身必须本着“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大企业信息化投资比例和力度。

(5)企业要重视信息化咨询和监理服务。企业要重视企业信息化咨询和监理服务。专业咨询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寻找出真正能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符合企业现状和发展要求的信息化规划和实施方案;在制订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可以帮助企业发现企业急需解决的某些问题,并通过对所涉及的具体业务流程和环境的调查分析,提出理想的业务调整方案;为企业的有关领导提供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应用管理经验,协助其制订和完善本企业的信息化战略决策、建设目标和行动方案。

参考文献:

[1] 曹乾,赵磊.推进企业信息化的策略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03).

[2] 万晓曦.建筑企业借信息化冲破发展禁锢[J].中国建设信息,2014(01).

未来企业发展趋势范文2

继2008年和2009年大幅下滑之后,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在2010年出现小幅增长(1%),达到1.1万亿美元。这表明FDI流量在2010年已经触底反弹,但是距离强劲复苏尚有很大距离。全球FDI流量比危机前的平均水平下降了25%,比2007年的峰值减少了近50%。许多国家的政府已经开始削减公共投资,但是私营领域以FDI形式的投资却刚刚重新启动。

从整体来看,FDI流量的发展还比较缓慢,但是不同地区间却存在巨大差异。2010年,全球一半以上的FDI流入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占全球流出总量的30%左右。

从地区分布来看,全球FDI流入量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由于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因此2010年流入发达国家的FDI进一步减少。其中,欧洲吸收的FDI的降幅最大。日本由于发生了多起大规模的资产剥离交易,因此吸收的FDI也在减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流入美国的FDI大幅上涨,这是因为美国的外国子公司的利润再投资强劲复苏。即便如此,美国吸收的FDI也仅为2007年高峰期的一半。

其次,由于经济复苏的步伐相对较快,再加上国内需求强劲、南南之间的FDI流动方兴未艾,2010年流入发展中经济体的FDI上升了10%(达到5250亿美元)。发展中经济体的跨国并购价值翻了一番。在总体增长的前提下,不同区域之间仍然存在显著差异。

在2008年吸收FDI达到峰值后,非洲仍然保持着自2009年以来的下滑态势。2010年,北非止住吸收FDI不断下滑的态势,而部分国家当前发生的动荡所产生的影响在这里并未体现出来。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南非吸收的FDI仅为2009年的四分之一,这也是流入该地区的FDI大幅下滑的原因之一。

南亚、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发挥了领导作用,流入这些地区的FDI显著加快。中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吸收的FDI大幅增长。

尽管西亚的经济开始稳步复苏,但是全球经济危机仍在影响着流入该地区的FDI。石油资源富足的国家大规模增加政府开支,这有助于推动其经济向前发展,但是私营领域的条件仍然受到抑制。部分国家当前发生的动乱在这里并未体现。

跨国并购的蓬勃发展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吸收FDI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在强劲的国内外需求的刺激下,这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增长,再加上宏观经济基本面向好,大宗商品价格不断攀升,这些都是推动FDI加快流入该地区的原因。

第三,在2009年出现大幅下滑之后,转型经济体2010年吸收的FDI有了小幅回升。由于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经济复苏步伐加快以及股市的反弹,独联体吸收的FDI大幅增长,这也抵消了东南欧地区吸收FDI的下滑趋势。

第四,近十年来,流入最不发达国家的FDI一直保持15%的年增长率,它们吸收的FDI占全球流入总量的比例也从原来的不到1%上升到2%以上。不过,2009年和2010年流入该地区的FDI开始减少。2009年流入最不发达国家的FDI减少了12%,下降至280亿美元,2010年减少了14%,降至240亿美元。目前,最不发达国家并没有像其他地区那样,在危机结束后实现FDI流入量的复苏,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FDI是该地区资本构成的主要因素。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刚刚了一份有关最不发达国家的详细报告,除了评估近十年来该地区的FDI发展趋势外,这份报告还提出了一个最不发达国家投资行动计划。

此外,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投资者。2010年从这些经济体流出的FDI破纪录地达到了3770亿美元。这些经济体的FDI流出量占全球流出总量的28%,而2000年至2005年期间这个比例还在10%至15%之间。

从投资者在海外市场的“进入模式”来看,通常对变化的经济环境反应更迅速的跨国并购在2010年跃升了36%,从中既反映出股市资产价值的增长,也反映了收购者在执行此类交易时金融能力的增强。不过,酝酿时期更长、更能显示FDI复苏情况“健康”与否的国际绿地投资在2010年却呈现出价值和数量双双下滑的局面。

UNCTAD预计,2011年的FDI流量将在1.3万亿美元至1.5万亿美元之间。2010年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增加了跨国公司的公司利润和股市市值。这些有利的条件再加上2011年商业信心的增强,将助推跨国公司破纪录的现金持有量(约为5万亿美元)转变为新的投资。在开展战略投资,加强后危机时代的商业计划方面,跨国公司还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但是在2011年第一季度,绿地投资已经开始重新增长。

显然,这个乐观的前景仍然面临诸多风险。世界各地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10年出现“复苏性增长”之后,将放慢发展步伐。此外还有欧元区的债务问题、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动荡局势、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尤其是隐形保护主义)的抬头、货币波动等因素,都会带来风险。

二、投资政策发展

国家投资政策仍然保持两种截然相反的发展态势。一方面,许多国家想方设法通过自由化、便利化和促进政策来吸引FDI。另一方面,加强监管和限制FDI的趋势越来越普遍。

这些截然相反的发展受到了诸多因素的驱动。金融危机过后,由于需要更多私营资本,而且作为工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鼓励FDI的政策纷纷出炉,投资自由化和投资促进发展迅猛。各国政府推出的与金融危机有关的退出战略,以及政府在提供一揽子援助计划时所要求的国有资产处置方案也为鼓励FDI的发展发挥了作用。而新的投资管理规定和限制措施的目的恰恰相反,例如,加强监管、提高环境或社会标准、保护国内产业和个别“国内龙头企业”、确保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控制权,以及保障国家安全等。

这些政策――事实证明,它们也许只是个案――已经引起了人们对投资保护主义的担忧。在去年11月的首尔峰会上,20国集团领导人重申了致力于抵制保护主义,以及创造强劲的、可持续的平衡增长的决心。为了响应20国领导人的号召,UNCTAD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一道密切关注形势发展,通过《投资政策监测报告》和《世界投资报告》定期有关全球投资政策的总体发展情况。

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的《投资政策监测报告》显示,全世界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至少采取了83项影响外国投资的国家政策。其中,大约65%的政策措施有利于自由化和促进外国

投资。其余35%的措施与更严格的监管/限制有关,这是UNC―TAD在1992年起这项数据以来比例最高的一次。这些新的限制措施包括严格进入门槛、没收和国有化等。此外,国家对已有投资采取了更严格的国家监管措施,这也预示了“隐形”投资保护主义的抬头。

总体而言,政策发展是在自由化和限制这两个目标之间徘徊。决策者必须在自由化和监管之间取得正确的平衡,这对他们来说是个挑战。

在国际层面,国际投资协定(IIA)体系继续通过缔结新协定,以及根据投资者与国家争端解决机制(ISDS)的仲裁判决向前发展。仅在近半年,就有89个经济体缔结了82项新的国际投资协定。其中包括23个双边投资协定,51个反双重征税协定和其他8个国际投资协定。

2010年,在国际投资协定框架下提出的基于协定的投资者与国家争端解决案件的数量增加了25起。截至2010年底,已知的基于协定的案件总数达到了390起,对投资协定仲裁做出反应的国家和地区总数达到了83个。

各国仍然把国际投资协定当作保护和促进FDI的手段,与此同时,它们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这个体系提出的系统挑战和发展挑战。对许多国家来说,这个体系过于庞大,难以应对;对公司而言,它过于错综复杂,难以利用;对所有利益相关者而言,它又太过头绪纷繁,以致难以监控。与此同时,国际投资协定体系还是相对较小,难以覆盖整个投资领域。

由于缺乏多边投资框架,因此国际投资体系间的协调还比较有限,例如,无法避免竞相降低监管标准,或者提高激励手段和补贴的情况。同样,国际投资协定体系与全球经济体系的其他部分之间也缺乏协调机制,如贸易、金融、竞争或环境(如气候变化)政策。

为国际投资政策制定更切实有效的全球协调机制有利于鼓励和利用更多投资为发展服务。这种机制应该包括以下主要目标:

首先,巩固数目众多的协定,更好地应用这6000多个国际投资协定并且处理好由此产生的相关差距、重复和不连贯性等问题。

其次,完善投资决策过程中的国际协调机制,既要提高投资体系内的协调,也要提高投资体系与其他决策领域间的协调,如贸易和金融等。

第三,完善投资政策和发展战略间的关联关系,其中包括在国家一级投资政策的监管和自由化之间建立适当的平衡。

第四,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国际层面,在制定投资政策时都应该把发展放在中心舞台上,保证参与各方的利益。

三、企业发展

在制定投资政策过程中把发展作为中心点,以及完善投资政策和发展战略间的联系,意味着要确保外国投资有利于构建本地生产能力,并且支持国内私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构建强大的国内企业将增加对外国投资的吸引力,并且提高东道国的吸收能力,从外国投资中收获潜在利益。当今世界有下列发展趋势:

首先,本国私营领域的发展取决于能否成功融合在受跨国公司支配的全球价值链中。

其次,在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引导本国生产能力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变得越来越自信。

第三,此类产业政策的政策空间通常取决于或受制于在国际投资政策方面的努力。

从以上趋势特征来看,现在再也不能把投资决策与国内企业发展的决策割裂开来。我们必须以统一的方式来看待这两种决策。

最近,UNCTA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20国集团峰会都对许多国家出现的无就业增加的经济复苏现象给予高度关注,有鉴于此,制定有效的企业发展政策更切合实际。归根结底,国内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微型和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是在发展中国家创造就业机会的最重要的原动力。

一体化的投资和企业发展政策框架更适合解决以下问题:

首先,对当地生产能力建设(包括根本性的基础设施)的私营投资(也包括外国投资);

其次,处于金字塔底部的微型和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和投资;

未来企业发展趋势范文3

【关键词】P2P P2P网贷企业 SWOT分析

2014年以来,互联网在越来越多的金融领域中迅速渗透,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互联网也渗透入中国的P2P小额信贷行业。目前中国P2P网贷行业鱼龙混杂,公司资金链断裂,欺诈跑路等事情频发。P2P小额网贷产业如何在中国特定的国情下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是需要进行思考的问题。

一、中国P2P网贷企业的SWOT分析

所谓P2P网络借贷,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通过网络平台来完成的小额信贷交易。从2007年到2014年,中国P2P网络借贷发展迅速,但也涌现出诸多问题,基于中国基本国情,利用SWOT分析法帮助中国P2P网贷企业明确自身和行业发展现状,从而探索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途径。

(一)优势

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快捷的交流平台,网络平台没有时空限制,更有利于业务的开展。P2P网贷企业通过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分析报道,增加了透明度,从而使更多的出借者愿意通过这个渠道进行投资,而更多的借款人获得更低的借款利率。与传统的金融机构比,P2P网络信贷由于程序简单,从而降低了借款者的借款利率,提高了借贷款的效率。P2P网络信贷交易的快捷、方便使人们获得了更大的心理满足。

(二)劣势

征信系统的不完善。有价值的借贷信息仅限于提供给可信度高的部门如银行和信用管理机构,网贷平台对借款人信息的真实性审核难度大,容易造成贷款人的损失。信息保密性差。个人的私人信息暴露于每个可能的出借人下,这对保护贷款人的隐私是不利的。贷款人信息一旦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将会带来无法预测的损失。后期追踪考察力度不够,坏账风险大。网贷公司对于借出款项的使用用途的追踪考察力度不够,一旦有借款人将款项用于炒股等高风险投资,极易造成坏账风险。监管制度不健全。公司外部监管部门监管不善,对于某项业务是否超过了一般网站的经营范围都没有定论。公司内部监管制度不健全,导致了网贷企业高风险投资,出现了诸如携款潜逃等事件的发生。

(三)机会

(1)小额借贷市场需求大。据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融资需求在1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占了76%,相当于4 200万家中小企业群中有将近3 000多万家小微企业,且需求量均在100万元以下,民间借贷是一个未知的而且非常有前景的市场。紧缩的货币政策所引发的中小企业及个人融资难问题,以及通货膨胀导致的个人资产保值难问题等,都为小额借贷造就了大量的市场需求。

(2)国家金融改革政策的支持。2012年,随着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方案的出台,社会资本政策开始关注小微企业的贷款问题,大环境的放松促成了又一轮P2P小额贷款平台兴起新浪潮。

(四)威胁

(1)中国的P2P小额信贷行业环境混杂。由于门槛低,缺乏监管机构,P2P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速度无人能挡,惊人的发展速度势必会带来行业的混乱,P2P信贷公司服务水平参差不齐,P2P公司资金链断裂,投资者血本无归,欺诈等事情频发。2011年-2014年,P2P网络借贷平台像“哈哈贷”、“优易网"等跑路现象频发的P2P小额信贷新金融模式遭到了人们和媒体的质疑。

(2)竞争激励,与银行机构竞争中缺乏合作。在国内,有马云的阿里系列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也在积极向金融业务进取,对P2P信贷企业是不小的冲击。同时,作为银行的竞争对手,中国的P2P小额信贷抢占了银行的一部分客户,同时银行为了应对竞争,也开始建立自己的小额信贷业务,因为银行的征信系统建立较为健全,且把信贷公司的托管拒之门外,这就为中国的P2P小额信贷企业带来压力。

二、中国P2P网贷企业的发展现状

鉴于上述对中国P2P网贷企业的SWOT分析,可以得出在中国现有环境中P2P网络信贷有其发展的必要性和趋势性,但也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P2P行业混乱,资质良莠不齐;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空缺;信用评级体系不健全,增加了信用风险;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资金无处托管,平台资金缺乏安全保障等问题突显。所以,中国P2P网贷企业要想未来获得健康发展,必须积极采取以下改进措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加强P2P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加强P2P行业内部自律,规范行业环境;建立P2P借贷资金第三方托管制度等。

三、中国P2P网贷企业的未来发展之路

(一)规模大的P2P平台的发展之路

(1)利用原有资源继续发展。如果我国P2P网贷行业继续现在宽松的政策环境,加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可能会发展出几家巨型的线上、线下结合的P2P企业。它们利用现有资源,优化结构,健康发展,淘汰一些经营不善的P2P借贷平台,兼并一些中小型公司,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2)与金融机构相结合的模式值得借鉴,并且也有可能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P2P公司将会引进和培育一批金融服务机构与之合作,对上下游行业进行有效整合,优化产业链。安心贷是2012年成立的国内第一家有金融服务机构来运作的网贷平台。据最近网贷网站在Alexa上的排名,安心贷以其新颖的经营方式,快速成长发展,已位居第二。

(3)寻找线上和线下的经营平衡点。线下部分过多会拖慢网站发展,发挥不了网络的优势,势必归于普通。现在许多公司采取合作和外包的方式,联合其他专业公司完成线下任务值得借鉴。

(二)规模小较稳健的平台的发展之路――专业化发展

目前我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网贷交易市场。业内人士认为,未来P2P行业将进一步整合,除了一些大平台利用原有资源继续发展外,规模小但较稳健的平台开始往细分领域发展,谋求以专业化赢得先机。部分P2P平台正在向典当行业进军。

参考文献:

[1]高彦彬,马孟君.P2P网络借贷模式考量―优势、劣势与前景[J].征信,2013,(90).

[2]谭中明.朱文瑶.我国P2P网贷行业典型运营模式比较研究[J].武汉金融,2014,(9).

未来企业发展趋势范文4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中小企业的融资通道过窄。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公司债发行的准入障碍,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由于我国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缺乏完备法律保护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影响创业投资的退出,中小企业也难以通过股权融资。

2.获得信贷支持少。因贷款交易和监控成本高等原因,银行不愿对中小企业放贷。同时,中小企业因资信等级低,缺乏抵押资产,融资成本高等原因,难以得到银行资金支持。

3.流动负债所占比例较大,而长期负债则占很少的部分。主要由于银行一般只会为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贷款,而由于各种原因一般不会提供长期贷款。

4.中小企业之间互相担保,申请贷款。一旦一家公司因经营不善而蒙受损失,则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若短期内急需资金,中小企业之间会互相拆借,或通过内部融资的方式解决。

5.自有资金缺乏。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内源融资,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据国际金融公司研究资料,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分别占我国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30%和26%,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足1%。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基本成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融资一般是通过两个渠道完成的。一是间接融资,即主要通过银行贷款;二是直接融资,即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企业股票上市等形式。但是,由于我国金融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象。

1.部分非国有中小企业经营效益相对低下,资信普遍不高。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一般较低,技术水平落后,难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市场需求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风险增大,中小企业原有的优势已逐步丧失,亏损企业增加。

2.部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规范。由于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制度落后,信息不透明,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查难度,银行经营面临的风险较大。

3.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中小企业担保难、抵押难。企业要办理一笔财产抵押,需办理财产评估、登记、保险、公证等手续,涉及许多职能部门,并要提供多种相关资料,对于习惯进行灵活经营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会带来很大的制约。

4.银行信贷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以后,在信贷管理中推行的授权授信制度,以及资信评估制度主要是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而制定的,使信贷资金流向国有企业和其他大中型企业的意愿得以强化,而且近两年来,银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行业”集中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贷款具有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在商业银行尚未将盈利最大化作为主要经营目标的前提下,这就影响了银行的贷款积极性。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1.政府层面——政府要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对中小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1)税收优惠。这是最直接的资金援助方式。政府可利用降低税率、税收减免、提高税收起征点和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等方法对中小企业给予金融支持。

(2)财政补贴。政府可采取就业补贴、研究与开发补贴、出口补贴等形式对中小进行金融支持。

(3)政府可以考虑在财政预算中建立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准备金,或设立中小企业办互助会等形式,设立风险投资贷款担保基金。

2.金融系统层面——加快银行等金融系统改革,改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

首先,具备条件的银行在进行改造时,要允许民间资本以建设投资基金方式参股。其次,国有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扩大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比例,并在贷款审批、结算、等方面提供给中小企业以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为中小企业筹集资金创造条件。最后,可适当考虑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

3.中小企业自身层面——中小企业要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

(1)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水平,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要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合法经营,规范管理,引进优秀人才,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来管理企业,规范行为,提高社会影响;要引进现代化管理模式,提高自身和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总之,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才能在资本市场上成功地进行融资活动。

(2)改善中小企业的信誉形象。中小企业的良好信誉形象在融资成功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小企业可以建设诚信文化,凝聚诚信精神,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中小企业应注重自身信用建设,大力提高自身信用水平,提高信用意识。

4.社会层面——构建信用担保体系、分散化解信用风险

在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信用担保体系时,首先,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担保,成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应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从市场准入、税收、资信共享等方面提供支持。另外,要建立再担保机构,降低担保机构的风险。担保是一项高风险事业,如果仅靠担保机构自身的资金实力,是很难实现持续经营的。因此,可以组建全国范围和省内范围的两级再担保机构,与直接面向中小企业的各种形式的担保机构一起形成的担保体系,来共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未来企业发展趋势范文5

关键词:直销企业;灰色预测模型;收益趋势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01

一、直销企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方法综述

直销企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指在对直销企业的市场调研、分析基础上,运用相关科学的方法,估计直销企业未来净利润的变化,为企业制定下一步发展战略起到重要作用。常用的预测方法可分为定性预测方法和定量预测方法。

定性预测方法是以专家为信息索取对象,通过对过去和现在发生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规律,对未来做出预测,并制定相关企业战略。该预测方法主要凭借专家的经验和判断能力,用系统的、逻辑的思维方式做出估计,从而预测企业利润。该方法简单易行、费时少,在各类预测方法中仍占主要地位。但存在片面性,准确度低等缺陷,所以该方法只能作为利润预测的一种辅助工具。定性的预测方法主要有:个人判断法,德尔菲法等。

定量预测方法是以相关统计资料为依据,运用数学方法预测直销企业下一季度的利润,常用定量预测方法有5种:(1)时间序列分析法:根据历史资料组成的时间数列,找出发展趋势的变动规律,推测未来,从而达到预测的目的。时间序列法中主要有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等。(2)回归分析法:从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出发,应用线性回归方程来分析经济变化规律。常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3)灰色模型预测法:GM(1,1)灰色模型运用较多。(4)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5)速度比例法:按净利润增长速度与总产值增长速度的比例关系来预测运量,适合总量预测。

二、直销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定量分析

灰色预测是一种对含有不确定因素的系统进行预测的方法。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来寻找系统变动的规律,生成有规律性的数据序列,然后建立微分方程,来预测事物发展趋势的状况。本文采用灰色模型,以安利公司为代表,用GM(1,1)灰色模型定量分析安利公司下一季度的利润,来纵观直销企业的发展趋势。

GM(1,1)预测(灰色预测)

第2步 光滑性检验:

由光滑比,可算得,,,当k>3时,利润的且,因此原始数据符合准光滑条件。

第3步 检验x(1)是否具有准指数规律

由,可算得,,,当k>3时,,准指数模型条件满足,故可建立GM(1,1)模型。

第4步 生成紧邻均值:令

第5步 对参数列进行最小二乘法估计,得:

其中,

第6步 确认模型

利润:

化简得利润为:

第7步 预测2014-12-31季度利润

当k=15时,,与上季度利润相比有所回升。

三、结论

1.通过GM(1,1)灰色模型的分析,安利企业下季度的净利润将为1941万元,较上一季度相比有回升趋势。同时可类似分析其它直销企业的不同数据来观望直销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如雅芳,玫凯琳等企业。单从本文对安利企业的分析,可预测直销企业未来境况良好,利润将会有所提升。

2.纵观直销历史,直销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将经历萌芽、发展、混乱、整顿、在发展、成熟这几个阶段。随着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直销的市场将会越来越大。随着直销法的建立,我们可以看到其未来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当今市场政治趋向良好、社会环境的逐步改善、互联网高速普及、市场经济环境的支撑的前提下,中国直销企业将随着新兴的网络直销将走上稳健之路。

参考文献:

[1]朱超余.离散灰色模型的拓展及其性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

[2]徐家湛.灰色预测模型在经济数列预测中的应用[J].北京统计,2004(6):48-49.

[3]Amway. Quarterly net profit report. http:///.

未来企业发展趋势范文6

关键词: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趋势;职业教育;启示

职业教育相对普通教育而言,与经济发展和就业结构关系更为紧密,有助于劳动力的合理供给、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拓宽就业渠道,是促进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为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促进就业的作用,职业教育应当依据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来确定其发展思路。笔者在分析劳动力就业结构的现状的基础上,采用趋势外推法对我国未来五年内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并据此提出对职业教育发展思路的相应启示。

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的现状及变化趋势

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的产业特征1985年至2004年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各自所占份额及变化趋势见图1、表2、表3和表4。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份额大致呈下降趋势,已由1985年的近2/3稳定到90年代后期的1/2左右;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份额大致呈上升趋势,但是90年代后期呈下降趋势,而且已小于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量与份额;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与份额经历了快速上升的过程,并已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吸纳从业人员的主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从业人员总数从1978年的40153万人增加到2004年的75200万人,共增加了3504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49%。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分别由1978年的28318万人、6945万人和4890万人上升到2004年的35269万人、16920万人和23011万人,分别增加了6951万人、9975万人和18121万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98%、5.74%和14.8%。在增加的从业人员中,约19.8%的从业人员被第一产业吸纳,约28.5%的被第二产业吸纳,第三产业吸纳的约51.7%,已超过新增从业人员的一半,成为改革以来吸纳从业人员的主要力量。

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的所有制特征从1980年至2004年,在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从业的人员份额逐年下降,而乡镇企业和私营及个体企业在拉动就业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进入90年代,乡镇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已经开始超过国有单位。在吸收新增就业者的数量上,私营经济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1989年,全社会每100个新增就业者中,只有0.07个流向私营部门,1998年私营企业吸收的劳动力数量超过了当年全社会新增就业人数。1997年我国共有418万下岗职工在个体、私营经济领域中实现了再就业,占当年安置下岗职工总数的2/3以上。①私营、个体户的从业人员在1990年至2004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4.1%,而同期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年均增长率只有-2.5%、-5.3%。乡镇企业在有效增加产品供给的同时,在农村就地吸收了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成为农村增加非农就业的主要渠道。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在吸收从业人员方面的作用在逐渐减小。不同所有制从业人员数量与份额见表1,份额的变化趋势见图2。

注:表中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有关数据测算得出,下同。

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的产业结构变化趋势预测劳动力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分布,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有其发展方向和趋势,因此我们拟用趋势外推法对这种长期趋势进行预测。我们的假设是(1)其发展过程呈渐进性发展而非跳跃式变化;(2)未来和过去的发展规律一样,也即根据过去资料建立的趋势外推模型能适合未来的发展。首先,我们用时序(x)为自变量,时序数列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份额(Y1)为因变量来对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份额的变化进行趋势外推,如表2和图3所示。在图3中,散点是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份额的实际数值,曲线是根据实际数值拟合的指数曲线趋势线y=63.618e-0.0151x的图示,②利用这一趋势方程式对2004年之后的七年进行趋势外推可得出结论:在未来十年里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份额将会继续缓慢降低。同时,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过大,在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后,第一产业还是吸纳着近1/2的劳动力,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还将保持一定的增长趋势,所以第一产业还将继续发挥蓄水池的作用。与过去不同的是,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对继续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的技术要求提高很多。

最后,我们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份额的趋势进行外推,做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份额(Y3)对时序(x)的散点图并对数据进行曲线的拟合,如图5所示。

图5中,散点是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份额的实际数值,曲线是根据实际数值拟合的指数曲线趋势线:y=15.855e0.0346x的图示,④利用这一趋势方程式对2004年之后的七年进行趋势外推可得出结论:在未来七年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份额将会继续快速上升,并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吸呐从业人员的主要力量。从经济发展阶段看,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2000年在三次产业的产值构成比例中,第一产业占10%左右,第二产业已占到70%,第三产业占到20%左右,按照库兹涅茨研究得出的一般模式,当第一产业产值比重降低到20%以下,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高于第三产业并在产值构成中占最大比重时,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在工业化中期,体现在就业结构上,就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大量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考虑到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建国以来长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型发展战略,形成第二产业产值过高、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过低的扭曲的产业结构,表现在产业间的劳动力结构就是:改革之初,68.7%的劳动力滞留在第一产业内,第三产业的劳动力份额甚至低于建国初的劳动力份额。加之改革开放之后,第二产业内部减员增效、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并逐步实施,第二产业吸纳从业人员的能力有限,第一产业转移出的劳动力将继续地大部分为第三产业所吸纳,第三产业已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吸纳从业人员的第二大主要力量。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一般在60%以上,即使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马来西亚等国也已经达到50%。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平均增加就业岗位85万个左右。每投资100万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为:重工业400个,轻工业700个,第三产业1000个。在我国今后一段时期里,第三产业拉动就业的潜力仍然很大。⑤

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的所有制结构变化趋势预测我们用时序(x)为自变量,时序数列私营及个体企业从业人员份额(Y4)为因变量来对私营及个体企业从业人员份额的变化趋势进行外推,如表5和图6所示。在图6中,散点是私营及个体企业从业人员份额的实际数值,曲线是根据实际数值拟合的对数曲线趋势线y=3.3039Ln(x)+0.0884的图示,⑥利用这一趋势方程式对2004年之后的七年进行趋势外推可得出结论:在未来几年里私营及个体企业对从业人员的需求会继续增加,将成为劳动力就业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劳动力就业结构的现状及变化趋势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第一,乡镇企业在有效增加产品供给的同时,在农村就地吸收了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成为农村增加非农就业的主要渠道。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在吸收从业人员方面的作用在逐渐减小。城乡职业教育要联合起来,为留在农村本土从事农业以及非农就业和进入城市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的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以实现科教兴农,加快农民增收的步伐,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第二,劳动力就业结构中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和所有制结构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私营企业将成为劳动力需求增长较快的领域,提示职业教育要把“引导学生积极到第三产业和中小私营企业就业”的指导思想贯穿始终,并且要密切关注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用人才需求来引导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向,结合专业特色、积极采用学习周期长短结合的“模块化教学”、“产学结合”的灵活而实用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使职业教育能真正促成普通的劳动者向市场积极需求的能力型劳动者的转变。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创业教育”,多方面创造条件来引导、鼓励学生多渠道参与创业活动,不仅实现自我就业,还为他人提供就业岗位,从而为根本改善社会就业状况做出贡献。

注释: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发展报告1999[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212.

②徐国祥.统计预测和决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82.根据统计学统计预测原理,因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份额的时间序列值的一阶差比率(Yx/Yx-1)基本相等,所以选择指数曲线模型来进行趋势外推,利用计算机自动计算出该指数曲线的方程。

③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65.

④徐国祥.统计预测和决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82.根据统计学统计预测原理,因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份额的时间序列值的一阶差比率(Yx/Yx-1)基本相等,所以选择指数曲线模型来进行趋势外推,利用计算机自动计算出该指数曲线的方程。

⑤参见《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第4期第36页的“数字”栏目。

⑥徐国祥.统计预测和决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82.根据统计学统计预测原理,私营及个体企业从业人员份额的时间序列值的一阶差分、二阶差分、一阶差比率和一阶差的一阶比率均没有呈现出“相等或基本相等”的态势,本研究依据“排除原则”选取对数曲线模型来进行趋势外推,利用计算机自动计算出该对数曲线的方程。

作者简介:

张睿(1974―),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2006届管理学硕士,现在新乡医学院教务处教育教学研究室工作,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高等教育管理。

黄育云(1941―),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

未来企业发展趋势范文7

关键词 企业财务 财务会计报告 发展

一、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企业财务报告是一项能反映出企业发展现状和现金流量走向的文件,通常以书面形式存在,它能客观地反映出企业在一段时期内的财务状况,从而反映出企业在这段时间内的收支情况和育婴情况,并能够为企业下一阶段的计划产生指导性作用。下面本文将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和要求进行分析。

(一)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的研究,可以使企业能够根据其构成特点,对其产生的问题和反映出的企业运营问题以及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发展趋向相关信息,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合理的解读,从而促使企业不断完善自身运营和管理方面的能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对企业快速发展产生积极作用。财务报告主要有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几个部分,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财务会计报告中发挥作用最大的就是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它也是整个财务会计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以日常会计业务核算信息为依据.遵循一定的编制方法和格式要求对核算信息加以整理、汇总生成的报表,主要用于反映企业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是对会计报表编制依据、编制原则、编制基础、编制方法及其涉及的主要项目进行详细解释的书面文件。

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情况说明书是指为了解和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而提供的书面说明材料。

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要求需要从其生成及使用的特点来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三个方面。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但是其生成必须严格按照这三点作出要求。合法性,对外提供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执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根据会计报表的种类和格式,规范编制报表内容;真实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数据信息必须客观、真实、可靠,能够通过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对经济事实进行全面揭示,杜绝粉饰报表、弄虚作假的情况;完整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必须能够完整、连续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二、现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弊端和局限性

现如今,市场环境及市场局势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企业必须跟随这种变化的脚步才能使自身不被市场发展的浪潮所吞没,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在市场环境及企业发展变化的同时,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和局限性,这些弊端将严重后果影响企业的正常有序的发展,不但会对企业现状的反映情况造成误差,影响管理层对企业管理强化措施的实施,同时会使管理层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走向判断失误,并且对未来发展规划的制定产生偏差,造成企业发展障碍。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信息的单一性,无法满足使用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在社会经济日趋复杂的今天,企业组织形式在市场竞争当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会计信息使用者大量增多。

(二)会计信息的滞后性,严重降低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只有具备时效性的信息,才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如果信息过于滞后,那么很有可能使企业错失商机,而会计信息滞后.则会造成信息的使用价值大幅下降。

(三)会计信息以货币计量为主.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知识经济时代下,无形资产、人力资源、金融衍生工具等成为了企业资产和价值的重要部分,加之企业信誉、声誉、产品销售渠道等因素也会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一定影响,所以以货币计量为基础的现行财务会计报表,已经无法全面反映这些内容和因素。

三、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

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和经营模式的不断变革,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这种随企业而生有推动企业成长的产物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在其暴露出的漏洞的基础上,必然会出现破而后立的现象,如果不发展就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企业财务报告必然会围绕着为企业发展服务的重要目标而向更优秀的方向发展。

(一)发展分层次财务会计报告模式为了满足不同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多样化需求,构建分层次财务会计报告模式成为了未来发展趋势之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核心内容,涵盖全部符合相关性、可定义性、可计量性和可靠性标准的信息;财务会计报告中涵盖所有符合相关性、可定义性和可靠性标准的信息,以及不能可靠计量的无形资产、知识资本等信息;财务会计报告中涵盖所有符合相关性和可靠性标准的信息,以及不符合可计量性、可定义性的衍生金融产品等信息。

(二)发展交互式报告系统

交互式报告系统是未来财务会计报告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在交互式报告系统下,可以有效缩短编制时间、减少报告周期.使企业可以根据决策需要和经营状况合理调整报告的时间.提高报告的可靠性和实效性。此外,交互式报告系统还可以让信息使用者参与到报告生成过程中,让企业管理者监督财务信息的变动,从而确保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重视非财务信息的披露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财务报告应当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予以重视.而若是仍由会计部门负责所有的信息披露。则有可能影响实际工作效率。为此,应采取分布式报告的方式.让各个相关部门都一并参与到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工作当中。

结束语:通过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研究与其发展趋势的分析,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对企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它通过对企业的资金财务状况进行统计归纳,能够反映出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状况和在下一阶段的发展趋势,能够有效地知道企业管理者和领导层对企业现阶段状况和未来走向的把握与调控,从而保障了企业的稳定发展。推动企业的发展和保持企业现有状况的良好是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功能,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围绕着这个目标的实现而实行的,其发展趋势向多样化、层次化、实时化以及更高的保密性和互动性前进,到时将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作用,外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和动力。

未来企业发展趋势范文8

趋势 创新的专业导航

人人都梦想可以拥有一个水晶球,似乎预知未来从来都是一个迫切的愿望,之于那些和消费有直接联系的行业更是千方百计的想知道,下一季潮流到底会刮怎样的风?

中纺信息中心已连续多年在intertextile面料展上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近几年的intertextile面料展上,趋势展示的面积越来越大,就如同纺织行业的那个水晶球,业内人士来到这个业界最大展会的目的之一便是想从这里得到更多关于“未来”的讯息,期待自己提供的产品将真实地出现在未来的市场中,而且大受欢迎。

如今,将“趋势”这种抽象的前瞻概念进行的艺术加工越来越细致,具象化、明了化使这支水晶球拥有了更多个“面”,从视觉图片到灵感物到色卡到实物样形成一个立体式的趋势形式帮助设计师、采购商全方位的理解趋势的主题、色彩的搭配、面料感觉甚至转换成衣款式效果的具体指导。这些都使关注者非常直观、系统地了解到下一季的主要流行元素,非常便捷实用,就像那个直指未来的“魔法工具”。

今年的趋势更有针对性地按男装、女装风格主题分类,方便专业买家直观判别所需品类产品的流行走向,在实物展示中还着重突出技术和产品优势,将供应商的最新创新成果分类展示,以“创新产品索引”为概念,如同立体的新品目录,便于采购商查询,以更加快捷的找到适合自身需求的供应商及产品。

在本届在intertextile面料展上,“水晶球”向观众了2010春夏纺织品流行趋势,转动它,将看到分为“绿野寻踪”、“理性都市”、“心灵驿站”、“逍遥乐土”的四大主题,下一季的总体概念是“繁华的泡沫正在逐渐消退,喧嚣之后人们开始重新寻觅方向,摒弃过度的奢华,又回到审慎和反思的时节,收敛起发展到极至的消费主义、个人主义。重拾节俭的美德,选择低调、简朴、自然却又有禅意的生活,展现人们日益推崇的低限美学;科技更加智能,却只为创造更加简单朴实的生活;简化繁琐的工作,融入家庭,融入自然,享受生活的本身。在科技的魔力下世界变化得太快,新的伦理关系,新的亲情关系,以及新的生活态度正在重建女性世界的规则越来越影响人们的生活,对于提倡右脑经济模式的现代社会更具意义。同时女性不再为取悦男性而生活,更加独立而自侮而在男性坚定的意志中,亦增添了些许柔美。

在色彩流行上,一方面,低调成为主要的感觉,黑色仍是设计师最常用的颜色,并且在2010春夏显得极为重要,不同层次的灰色贴近自然、合理,也是设计师着墨最多的色彩设计方向;另外,高调的亮丽荧光色不再大面积出现,而更多地作为点缀色出现驼灰、灰调的肌肤色、灰绿、气态灰构造出空灵氛围;润泽饱和的蓝色是重要的点缀配色并带来艺术气息,蓝色更多地趋向阴暗和苍白感带有宗教色彩的深棕色、深墨绿、和浓烈的香料色将在未来一季展现神秘的感觉。另一方面,极度饱和的红与橘红像旷野中的篝火给人带来希望;棕色趋向泥土、木材或者铁锈的色调和泥土色系带来置身荒野的轻松;精致的粉彩色则带来新一季的科技感与未来主义气息。

除大的方向之外,细分的四大主题也都在2009春季intertextile面料展上有所呈现,趋势在每年的面料展上都是非常吸引眼球的高关注度组成部分,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重视,增强的趋势理解,可以帮助企业从按订单生产的被动局面转向以消费市场为导向的自主研发,增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有效新品”在产品结构中的比例。总而言之,细化的趋势研究及推广工作都是为了推动中国纺织企业的产品创新意识,帮助企业产品开发人员增强创新能力、打开思路。而借助大型展会开展交流更容易直接指导企业产品开发,这些概念性的趋势将作为研究成果,和由此转化成的行业示范性样品一起在展会上面向全行业,以此达到指导下游服装企业和国际买家便捷采购的目的。

精彩论坛 汇集专业声音

如果说趋势是可以预知未来的水晶球,那么也不是每个人都拥有“魔法师”的“功力”会去让它清晰明了地显现,所以,还有各种论坛、讲座如同“魔法学校”,让业内人士学到更多可以灵活运用的“咒语”,更加清晰、准确地把握行业、产品的发展方向。

今年的intertextile面料展上,举办了30多场论坛与讲座,本届面料展的系列论坛活动首次划分板块系列,提出“专场”的概念,例如:流行趋势板块――服装趋势专场;纺织产品开发板块――集成开发专场麻纺织新技术新产品推介专场;纺织产品开发板块――技术专场;市场与法律板块等等,主讲嘉宾都很有“分量”,这样的细分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参展商“对号入座”,既有针对开发设计人员的,也有针对企业管理层的,非常清晰。系列论坛活动还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国际性和前瞻性突出。在趋势方面,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Bibi Ronehi女士解析了2010年之夏面料趋势;C&T Union总监延度泳女士侧重在2010春夏颜色焦点和面料全球趋势;中国流行色协会趋势研究中心主任招霞女士带来的《从2010/2011年秋冬色彩流行趋势看金融风暴对时尚色彩的影响》则非常应景,她将在柏林召开的第92届国际流行色委员会会议的内容带到讲座中来,与观众分享来自中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际流行色委员会成员国的20多名代表商讨的2010/2011年秋冬的色彩流行趋势以及金融危机对其产生的影响方面的内容。着重分析面对金融危机,每个国家对色彩不同的解释,讲座以重点国家为例进行色彩流行趋势的分析,非常具有国际水准和前瞻性。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产品事业部的资深流行趋势研究员也综合了经济环境、市场需求、生活方式等因素,从上文谈到的4个主题人手阐述本季纺织品的流行概念、相应的色彩及织物风格,协助设计师利用趋势信息拓展创作思维,并深入分析棉、毛、丝、麻、化纤、针织6个品类纺织品2010春夏的色彩、整体趋势和开发要点,为企业制定未来以及开发计划提供时效性的指导。

二是具有专业深度。今年的专长论坛还深度联合了纺织工业协会下属专业协会,专业性更加突出,例如,在麻纺织产品开发方面,有题为《苎麻面料的发展前景》讲座,阐释苎麻面料近年来在消费领域的流行趋势,苎麻面料的性能优势,苎麻面料的开发现状,国内国际市场苎麻面料的风格特征介绍以及苎麻面料的开发前景。还有关于高档麻类色织面料的开发重点以及创新空间。在技术层面还有苎麻生物脱胶精干麻纤维物理性能分析等等,层次多,内容新。

三是强化了针对管理的内容。Bruno Schenk立达中国纺织系统技术中心总监带来《节能高效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的讲座;斯托尔国际时装技术中心培训部培训师徐宗雄告诉毛衫生产商,想要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使用便捷的生产管理软件,是企业制胜的关键所在,并讲述如何高效地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掌握前沿的毛衫针织技术。针对如何控制纱线的质量成本,提升成品附加值这一问题,乌斯特技术公司中国区销售经理徐斌提供方法帮助企业建立纺织供应链的质量管理体系。

纺织企业在实施ERP中存在很多风险,能否获得符合企业管理需求并随着企业成长而发展的ERP系统是成功的关键。应需而变的纺织企业ERP实施方法是根据管理需求模型直接构造实施ERP系统的实施方法,能够适应企业不断变化的需求。江苏丹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ERP项目总监姜宏博士解读了应需而变的纺织企业ERP实施方法。这部分内容可以满足企业管理者思维更新的要求。

未来企业发展趋势范文9

关键词:黑龙江;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经济水平

黑龙江的产业结构变动是在近几年开始逐渐进行的,受到经济发展的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从现阶段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来看,目前的产业结构已经受到严重的打击,想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有有利优势,就要将改变产业结构作为最基本的发展问题。对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确立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是目前的首要目标。

1黑龙江省大庆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概况

1.1从产业结构偏离的角度分析

黑龙江省大庆市产业结构调整状况在近些年中较为活跃,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经济水平的提升。从总体趋势来看,现阶段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偏离的情况正在逐渐减弱,产业结构处于逐渐平衡的发展趋势。在进行产业结构偏离的计算中需要利用产业结构中产业各自的劳动力比重值与产业结构中各产业的产值比重值。计算结构表明黑龙江省在近些年的发展中虽然产业结构偏离数值正在逐渐的减小,但是仍然处于产业结构偏离的状况。事实表明黑龙江省农业的劳动效率低下,农业所需的劳动力要比其他产业所需的劳动力多,但是随着人均经济水平的提高,从事与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要比以往有很大的减少,这更加使得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偏离的状况严重化。除第一产业农业来说,第二产业所表现出的特点是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少,劳动效率也是处于低下的状况。第三产业在近几年来的发展较为稳定,越来越多的第三产业进行扩大与发展,这对劳动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1.2从产业劳动生产率的角度分析

产业劳动生产率就是产业结构中各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除以产业结构中各产业就业的比重,产业劳动生产率能够很好地说明地区的产业结构状况,在进行分析时作为重要的数据参考。提高产业劳动生产率是现阶段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目标,只有使黑龙江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才能保证经济效益的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水平的发展。在产业结构中,表现出的各产业劳动生产率趋于平均则说明地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均衡,对提供就业机会的能力以及经济水平实力都较强。相反,表现出的各产业劳动生产率相差较大则说明地区各产业发展不均衡,这对未来发展十分不利,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

2黑龙江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能源结构与消费结构不均衡

能源结构与消费结构不均衡是黑龙江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想要有效地调整产业结构就必须要解决能源结构与消费结构的矛盾。黑龙江省的能源占有量在发展的初期还是较为充足的,但是随着发展的不断进行,越来越多的能源用于黑龙江省的建设与人均利用,这就造成能源短缺的情况发生。能源结构从以往的较为平衡逐渐遭到破坏,缺少能源的支持使得黑龙江省的未来发展受到极大影响。黑龙江省的消费结构在近年来也呈现大幅增长的状况,消费水平的提高虽然能够促进经济水平的发展,但是在促进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增加了资源消耗的负担。能源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发展特点使得它们的整体发展不均衡,能源结构的减弱提供不了消费结构逐渐增加的能源需求,所以在现阶段发展中两者的矛盾变化趋势对于黑龙江省产业结构平衡化目标的达成十分不利。能源结构与消费结构的不均衡状况如果持续恶化,这对于地区的产业发展具有严重不良影响,最终将拖垮整个地区经济,这种结果十分严重。从整体上来说在黑龙江的工业中还是以制造业和采矿业为主,这两种产业都属于重工业。在制造业与采矿业中不能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调整,对资源深加工比较少,使得后期增值比较小。这种状况的产生对黑龙江产业结构的未来发展十分不利,如果不改变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黑龙江的整体发展就会落后。

2.2重工业与轻工业比例失调

黑龙江省大庆市的产业结构中重工业的数量较多,最为突出的重工业就是石油业。大庆市的石油储备量较为充足,所以在石油开采方面占有很大优势。除石油业以外,其他重工业经过石油业的带动也呈现出发展较快的趋势,重工业的发展使得大庆市的经济发展得到基本的保障,在就业职位提供上起到重要的作用,为黑龙江省的劳动力安置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虽然在重工业方面有较好的发展,黑龙江省大庆市的轻工业却一直处于较为低迷的发展趋势,轻工业作为重要的产业之一是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平衡的重要因素。目前在黑龙江省的整体发展中,轻工业的数量较重工业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这种重工业与轻工业比例失调的状况引发了很多严重的问题,重工业和轻工业比例失调是高碳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状况的存在首先使得不同技术人才的就业机会不相同,轻工业数量较少使较多的轻工业技术人才不得已去往其他地区就业,这将进一步恶化轻工业发展较慢的问题,对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十分不利。重工业与轻工业比例失调还会使得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滞后,经济水平的提高是保证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在建设过程中对经济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

2.3对国有企业改革缓慢

在黑龙江的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重要的发展目标,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始终无法做到彻底改革,改革的速度也处于缓慢的状态。国有企业在黑龙江省的比重较大,国有企业的数量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减小的趋势,作为支柱产业国有企业对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国有企业的发展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发展模式的落后使国有企业不能很好地适应快速发展的今天,国有企业想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有有利优势就要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革。现阶段黑龙江省的劳动力数量正在不断地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得不到就业的机会,国有企业作为主要的企业形式应当对劳动者增加情况进行缓解,加速国有企业的改革,使国有企业扩大规模从而能够使更多的劳动力得到就业的机会。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所以在现阶段黑龙江省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对国有企业进行必要的发展,提高国有企业的发展前景,这对黑龙江省经济水平的稳定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国有企业改革缓慢的状况也将引起其他企业的发展,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企业相互竞争的关系对于所有企业的共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国有企业的发展缓慢将打破这一平衡关系,其他企业的发展势头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3黑龙江省未来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及定位

3.1优化能源结构

优化能源结构是黑龙江省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能源作为重要的发展基础受到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目前黑龙江省的整体能源所有量处于逐渐下降的趋势,优化能源结构已成为现阶段最为重要的发展目标。优化能源结构要从节约能源方面入手,能源储备量的逐渐减小迫使黑龙江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寻找新型的能源物质来代替不可再生能源。积极建设新型清洁低碳能源基地,利用清洁的新型能源进行替换,对新型的能源进行合理必要的研究,分析其使用过程中的特点,保证新能源的安全性。低碳环保意识也是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内容,提高低碳意识将有效地减小能源的浪费。在进行低碳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生活方式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传统的生产过程中对于能源的利用量十分大。传统的生产方式需要进行必要的改变,改进生产方式,解决能源加速减少的问题。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作为省级管理部门的未来长期目标,长期的机制能够有效地对低碳经济进行实施,能够很好地保证能源不被浪费。在建立长效机制的同时还要加强法规标准的确立,严格的法规能够最大程度上制约能源浪费的发生,加大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力度。

3.2调整重工业与轻工业的产业结构

重工业与轻工业的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是现阶段黑龙江省面临的难题,所以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想要平衡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就要将调整重工业与轻工业的产业结构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内容。发展低碳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使得黑龙江必须改变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的现状。以建立重工业低碳发展模式为切入点,将低碳经济的发展观念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低碳经济的实行需要在重工业的生产过程中严格进行。在重工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还要对黑龙江省的轻工业进行提高与发展,根据黑龙江省的发展状况,引进合适的轻工业进行投资,合理的增加轻工产业的数量,使轻工业的发展促进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平衡。调整重工业与轻工业的产业结构不仅能够使黑龙江省的产业发展更加全面,还能够对黑龙江省的经济水平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传统的产业结构中,重工业一直是支柱产业,其生产成本也十分可观,低碳经济下的重工业发展能够使生产成本进行大幅的减小。轻工业的发展对于黑龙江省的经济水平提高也有重要的作用,轻工业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产业,所以想要使黑龙江的经济水平在短时间内进行提高就要发展轻工业。

3.3加快对国有企业的改革

国有企业在黑龙江省占有重要的发展地位,所以想要调整目前的生产结构就要加快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使国有企业在未来的发展空间更大,有利于促进经济水平的提高。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首先就要对现阶段黑龙江省的国有企业的发展状态进行细致的研究,根据黑龙江省的未来发展方向来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模式以及发展目标进行确定。将国有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相应合理的解决措施来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使国有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有有利地位,促进黑龙江省的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4结语

现阶段黑龙江省大庆市的产业结构变化较快,这对于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现阶段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发展不够均衡,但是经过细致的分析与研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来对产业结构加以调整,这就能够很好地改善黑龙江省的产业结构,使未来应该加强发展的产业进行加强,对产业结构平衡不利的产业加以调整。黑龙江省产业结构的平衡将促进经济水平的提升,对未来的发展十分有利。

作者:金丹 单位:佳木斯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国林.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J].天津政协,2013(9).

[2]闫成磊,刘超,李宇欣,等.低碳经济域下的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18).

[3]尚慧丽,姜述弢.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效益研究[J].商业研究,2012(3).

[4]何小川,李国祥.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调查报告[J].黑龙江金融,2014(10).

未来企业发展趋势范文10

[关键词] 企业市场营销预测

企业的市场营销预测是建立在市场信息和企业内部资料的基础上的,它把与企业未来产品发展有关的各个方面情况汇集在一起。营销预测既要给企业设定的方向与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相适应,也要为市场营销的科学决策划出一张宏伟的蓝图。

市场营销预测是对未来的预见和推测,是企业根据得到的各种营销信息和资料,运用一定的方法或数学模型,对于营销有关的未来状况作出估计和判断。如对一个产品的市场需求预测,对一个地区的市场购买力预测等。

市场营销预测可以为企业的营销决策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从而为企业制定计划目标和作出各种营销决策提供资料和依据。企业进行市场营销预测的基础是广泛而周密的营销调查研究。

一、市场营销预测原则

1.连贯原则。即把未来的发展同过去和现在的发展状况联系起来,任何割断历史联系的预测都是不可取的,其预测结果也往往是片面的或不科学的。

2.相关原则。也称系统原则。一切事物发展的内部要素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营销环境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等作为企业营销系统的要素也都是相互关联的,一种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对其他因素发生影响,因此,企业的市场营销预测应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变化情况及相关作用。

3.类推原则。由于许多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相似或类同性。掌握了某一类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就可以推测其他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即“举一反三”、“依此类推”。利用这一原则在市场营销预测中,可以使我们从一种产品或服务的变化趋势,也可以从自己企业状况相似的企业的发展变化中分析本企业的发展趋势。

二、市场营销预测种类

1.预测范围。预测范围可分为宏观市场营销预测(如对全国市场需求变化的预测等)和微观市场营销预测(如对某一企业产品的销售情况的预测等)。

2.预测时间。预测时间可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短期预测和近期预测。长期预测是指5年以上的预测。这种预测要求把注意力放在商品销售的长期营销方向上,一般用于新厂的建设以及扩充,添置新机器、新设备的投资计划安排、商品结构的变化、潜在市场的需求、商品的生命周期阶段的预测等。中期预测是指1年~5年间营销因素变化的预测。主要用于生产周期较长产品的设备及原材料的采购,企业经营在近期内应做的改进的预测。短期预测是指一年内营销情况的预测。主要为了解决在较短的时间内,企业应该采取哪些经营策略,或对原有策略进行哪些方面的调整,以及对消费者应提供的商品数量等。近期预测是指一两个月内的预测,如节日市场需求预测,这种预测能使企业选择最适当的时间、地点和产品的供应量。

在一般情况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因预测时间的长短而不同,预测时间越短,其误差越小。但是,由于预测内容的差别,有些预测又必须是长期的。因此,各企业在进行预测时,要根据被预测的内容和决策的需要来决定。

3.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定性预测是对营销因素未来发展的性质的判断或推测。如某产品需求量变动趋势是增长还是减少的预测。定量预测是对营销因素未来发展的程度和数量关系的预测。如某产品的市场需求在五年内将增加多少的预测。为了保证预测的准确性,一般在采用定性预测后再采用定量预测,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4.单项预测和综合预测。单项预测是对某一项产品或某一个问题的预测。这种预测一般用于解决某一方面的重点问题,如重点产品的发展,某一产品的式样、价格变动将对顾客引起的反应等。综合预测是指对包括许多项目的综合影响所进行的预测,这种预测应用的范围较广,可用于企业全部营销情况的预测、产品群的预测等。

5.乐观预测和悲观预测。乐观预测是对营销状况未来变化趋势的从宽估计。乐观预测容易鼓舞人们的斗志,但在预测时要注意不能过分乐观,以免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甚至造成损失。悲观预测是对营销状况未来变化趋势的从严估计。悲观预测一般都有可靠的资料及市场调研作基础,但企业过于悲观容易趋于保守。在这种情况下,目标虽然容易达到,但有时会错过良机,影响营销事业的发展和壮大。

三、市场营销预测的内容

市场营销预测的内容和步骤正确与否是决定市场营销预测是否科学合理的关键。抓住了这一关键问题,就能使企业的市场营销获得成功。

1.市场需求预测。市场需求预测是市场营销预测的最重要的内容。一个产品的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和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营销环境和一定的营销方案下,由特定的顾客群体愿意购买的总数量。

第一,产品的市场需求。即市场需求八要素。(1)产品。市场需求的预测要确定一个产品种类的范围,是哪一个产品,是哪一种产品还是那一类产品的市场需求。(2)总数量。一个产品市场需求量的大小可用实物量(如1亿吨)、金额数量(如1亿美元)或相对数量(如占20%)来衡量。企业进行预测前应明确其衡量指标。(3)购买。在市场需求衡量中,确定“购买量”必须明确是指定单数量、装运数量、付款数量、收货数量或消费数量。不同的指向,市场需求的“购买量”将很不相同。因此,在市场营销预测中明确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4)顾客群体。市场需求的预测可以针对整个市场或任何一个、几个细分市场。不同的市场既不同的顾客群体具有不同的购买和需求方式以及不同的需求量。(5)地理区域。市场需求的预测应依据明确定义的地理边界来衡量,如下一年度轿车的需求量预测是指美国国内,还是中国国内,还是在世界范围内。(6)规定的时期。市场需求的预测应有一个规定的时期。可以指下一年度或未来五年,或21世纪头十年。预测的时间越长,其准确性越差。(7)营销环境。市场需求受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影响。每一产品的市场需求预测都应该详尽地列出人口统计、经济、技术、政治和文化环境所作的假设。(8)营销方案。市场需求也受一些可控制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企业制定的营销方案的影响。大多数的市场需求对产品价格、促销、产品改进和分销努力都多少有些弹性。因此,市场需求预测就要求对未来的行业价格、产品性能和营销费用作出假设。

第二,市场的预测。企业所要预测的市场是潜在市场还是有效市场;是合格有效市场还是渗透市场。潜在市场。是指对某一确定的市场供应品自称有些兴趣的一群消费者。有效市场就是对特定的市场供应品有兴趣、有收入和有通路的一群消费者。合格有效市场是对一个特定的供应品,感到有兴趣、有收入、有通路和有资格的一群消费者。渗透市场是指实际购买该产品的一群消费者。

2.市场购买力预测。市场购买力预测是指对市场上现有的购买力水平和潜在的购买力水平的预测。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市场购买力是由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决定的。因此,对购买力的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化趋势。(2)国家的工资政策和投资政策的变化趋势。(3)基本建设投资增建趋势。

3.企业资源预测。企业资源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原材料供应的保证程度。(2)能源的保证程度。(3)使用新材料的可能性。(4)资源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及发展趋势。

4.市场占有率预测。市场占有率预测是指对一个产品、一系列产品或企业上市销售的所有产品,在市场同类产品总量中所占比重的发展趋势的预测。在进行预测时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要统计分析本企业产品历年的市场占有率,从数量比例、成本高低、质量优劣等方面排列名次,以分析本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并推测出来。(2)要调查、预测竞争者的情况,掌握竞争对手的经营策略及变化趋势,并预测可能出现的新的潜在竞争对象及对本企业产品的威胁,以全面把握竞争形势。(3)要预测市场上可能出现的新产品,尤其要预测新产品在质量、成本、价格等方面与本企业产品的异同,加以评价,从而进一步对代替老产品的状况及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以便及早采取措施。

5.产品生命周期预测。产品生命周期预测是市场营销预测的重要内容,这种预测不仅包括预测这类产品在市场上将要经历哪几个阶段,更重要的是要预测各阶段的转折时间,即何时进入发展期或成熟期,尤其要注意何时进入衰退期。为了追却预测产品的衰退期,还应对产品的市场饱和点及代用品的出现情况进行预测等。

6.新技术发展趋势预测。新技术发展趋势预测是对技术发展对产品发展影响的预测。技术发展对产品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在生产上的应用,即会创造出新的产品已取代老产品,又会产生新的产品需求。这种预测主要包括对新技术、新发明、新设备、新材料等所具特点、性能、应用范围和应用速度、经济效益的预测,以及它们对社会生活和本企业产品的影响程度的预测。

未来企业发展趋势范文11

关键词:塑料制品行业;市场现状;发展趋势

1前言

由于塑料制品应用范围广泛,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市场前景比较广阔。从我国目前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来看,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塑料制品行业正从传统的塑料产品向新材料方向发展,同时新的生产工艺也逐步替代了传统生产工艺,使塑料制品的产品性能和环保特性更加突出。基于塑料制品行业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塑料制品行业的市场现状,并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对提高塑料制品行业发展质量,提升塑料制品企业效益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此,我们应有正确认识。

2我国塑料制品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从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的市场发展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塑料制品行业产业规模较大,塑料制品种类齐全

目前我国塑料制品行业已经发展成为全产业链的行业,从原料采购、产品制造和市场销售,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整体塑料制品产业规模较大,每年的产值约在百亿元左右。并且经过多年的产品研发,塑料制品的种类相对齐全,塑料制品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全面的应用,有效的满足了市场需求,提高了塑料制品的市场占有率。某些特种塑料还赢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对丰富材料市场和增加塑料产品供应品类具有重要作用。

2.2塑料制品行业在环保要求下正在进行全面的产业升级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塑料制品面临了发展瓶颈。为了提高塑料制品的环保属性,满足塑料制品的发展需要,塑料制品行业在环保要求下,正在进行全面的产业升级,除了合理选择原材料之外,还在产品制造工艺上进行了全面创新,保证塑料制品在产品性能和环保属性上达到预期目标。从当前塑料制品的产品供应来看,具有环保属性的塑料制品越来越多,对繁荣市场和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对塑料制品行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2.3塑料制品行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塑料制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除了国内的厂家之外,外资企业的进入也给塑料制品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目前外资品牌不但在产品性能和环保属性上比较突出,在品牌价值和市场占有率上也比国内企业有一定的优势。为此,在市场竞争中,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内企业只有对此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并在发展战略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保证塑料制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最终提高塑料制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从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来看,虽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并且对产品环保属性要求更高,但是由于塑料制品行业已经在前期着手进行了产业升级,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塑料制品行业所面临的总体压力不大,其未来走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塑料制品行业产品的环保属性将更加突出

随着国家对塑料制品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塑料制品行业在发展中,也将产品的环保属性作为了研发重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产品研发上的努力,目前塑料制品行业在产品的整体环保属性上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并且有些产品已经具备了可降解的属性,对满足环保要求和提高产品性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未来的我发展中,塑料制品行业的环保属性将更加突出,环保属性将成为塑料制品行业的重要发展标准,对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促进。

3.2塑料制品行业的生产技术和产品工艺将更加先进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在多个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基于对塑料制品行业的了解,以及塑料制品在市场中的应用,高性能塑料产品将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将会对塑料产品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基于这一现状,塑料制品行业将会在生产技术和产品工艺上进行不断创新,保证塑料制品行业能够在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上得到有力支持。因此,未来塑料制品行业将在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上得到有力发展,为塑料制品行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基础。

3.3国内塑料制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更高

目前国内塑料制品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除了来自外资企业的竞争之外,国内企业间的竞争也比较激烈。随着国内塑料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塑料制品企业在生产技术和产品特性上有了较大提高,并且在生产成本控制上取得了积极效果,使国内塑料制品企业能够在市场占有率上获得较大提高,满足塑料制品企业的发展需要,为塑料制品企业提供有力支持。

4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从我国目前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来看,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塑料制品行业正从传统的塑料产品向新材料方向发展,同时新的生产工艺也逐步替代了传统生产工艺,使塑料制品的产品性能和环保特性更加突出。基于塑料制品行业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塑料制品行业的市场现状,并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对提高塑料制品行业发展质量,提升塑料制品企业效益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莉,王琪,王茹.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4(05).

[2]杨芳.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的新材料研究与应用[D].四川大学,2014.

[3]肖良建.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的新技术与新工艺运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4.

[4]刘纵曙.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D].北京化工大学,2014.

[5]卢晓英.我国塑料制品行业的未来发展走势[D].吉林大学,2014.

未来企业发展趋势范文12

近日,2017中国消费市场发展年会暨第二十五届中国市场商品销售统计结果新闻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国美联合中华商业信息中心了《2016年我国家电市场运行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2016年家电市场总体运行情况、家电市场发展特点及2017年家电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通过大数据挖掘中国家电消费市场的升级潜力,给家电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家电市场回暖零售企业加速转型

从近五年家电市场的情况来看,随着国家政策红利消退,2014年开始,我国大型零售企业家电销售额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下滑。但随着以国美为代表的零售业谋求积极转型,2016年国内销售额实现了三年以来的首次正增长。

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家用电器零售额同比增长0.5%,增速较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其中,空调市场回暖趋势明显。

报告显示,家电市场消费群体年轻化特点显著。其中,80后家电消费占据主要消费的74%,成为家电产品的主要购买者。

报告指出,作为核心的用户群体,80后更注重科技、时尚与生活方式的结合,注重产品性价比,以及注重多元的精神需求,其中80后消费者对新兴消费形式接受度高,是线上购物的主力人群。

在新消费主力的影响下,使用新功能,新科技商品成为新时尚,产品功能保持快速更新迭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出席新闻会的专业人士普遍认为,自主终端和VR等智能应用更加普遍,家电行业将继续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实体店将给消费者智能化和场景化的购物新体验。

此外,消费升级作用明显,消费者对家电需求呈现高端化、时尚化、个性化特征。

报告认为,消费升级背景下,线上中高端消费人群不断扩大,过去依靠价格优势迅速扩张的家电网购市场,也在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将带动家电行业及产品结构全面升级。

同时,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消费者希望参与到购买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商家也将目光聚焦于同消费者的社交互动上,零售业的社交化趋势愈加明显。

业内人士表示,在家电零售市场回暖的过程中,电商告别流量竞争,深挖消费潜力,线上线下进一步加速融合;零售企业也完成了从“商品为王”模式到“渠道为王”模式,再到今天“消费者为王”模式的转型,积极探索“新零售”模式下的行业发展新契机。

六大趋势主导2 0 1 7年家电市场

报告认为,市场集中度将继续提升、家电健康概念日益深化、厨电市场将保持较快增长、农村市场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继续将智能化、多渠道方向发展将、舒适家装体验将成为未来家电的六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市场集中度将继续提升

在家电产品普及率接近饱和,改善型需求潜力巨大的背景下,家电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愈发明显。2016年国家陆续出台家电新标准,标准提升和市场规范将更有利于大品牌的发展。同时,2017年家电企业生产成本持续提高,大企业对原材料议价能力明显强于小企业,因此家电市场强者愈强的局面将更加明显。

趋势二:家电健康概念日益深化

从生活方式的改变,到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以及环境卫生的重视,也反映在家电行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在购买家电时,为家电产品所带有的健康功能付费。报告显示:企业通过提升产品健康功能,并引导消费者进一步通过使用家用电器产品,提高对健康安全的诉求将成为2017年家电行业的一大亮点。

趋势三:厨电将保持较快增长

人们家庭观念和品质要求的持续提升,厨电的需求量将保持较快增长。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快速出现,未来,厨电市场高端产品占比将进一步扩大。据中怡康测算数据显示,2017年,家电整体规模将达16403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白色电器、褐色电器、厨卫电器、生活电器零售额同比增长分别为0.5%、5.4%、9.9%、11.9%,厨房电器和生活电器产品增速远高于传统家电的增长。

趋势四:农村市场潜力很大

城市电商市场日趋饱和,增长空间有限,而农村电商潜力无穷。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以国美为代表的互联网电商开始向有着巨大人口和市场潜力的农村发展。根据报告可看出,我国城乡家电市场差距依然明显,随着国家层面政策的支持,家电行业也将更加注重农村消费潜力,实体渠道和电商渠道将继续下沉,以高品质、同价格的商品为广大农村消费者带来生活的便利。

趋势五:智能家电成为新热点

智能家电正在成为新的热点。报告指出,2017年,我国家电生产企业将继续朝着智能制造方向发展,销售端则更多地呈现多渠道统合发展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销售方面,电商与实体点的竞争关系依然存在,但“线上+线下+物流+服务”的模式逐渐成为主流,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零售模式,成为更多家电企业转型的新思路。

趋势六:舒适家居引领消费升级

报告指出,未来5年间,中央空调、中央新风、中央净水、智能家居、中央热水、中央供暖等非传统意义的家电零售新模块,平均市场潜在消费能力都将达到千亿元以上,舒适家居未来五年内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由于家装与家电消费群体高度重合,将传统家电零售和智能舒适家居紧密结合,将为消费需求升级带来更优选择。

家卖场向“家电+家装”提供商的转变

在新零售模式中,互联网加实体才是新的发展趋势,在电器方面,国美在线正式提出“不止有家电”的品牌定位,开启了“家庭消费生态链”布局。通过家电加家装,实现家电卖场向提供商的转变。在零售方面,通过“零售+娱乐+休闲”模式,将零售与体验相结合,VR智能乐园建设,探索VR影院的可复制模式;成立电竞、网咖公司;深化烘焙教室,成立餐饮公司。在服务方面将服务产品化,突出国美与其他零售商的差异性,提高服务的门槛。国美用科技的力量将零售行业进行科技化的转型,让客户通过产品体验,了解产品后再下单购买,这种以用户为核心的服务体系相信更能被大众接受。这种线下体验店多场景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新的交互渠道,也为商家创新了销售场景,最终实现平台、商家、消费者三方良性生态闭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