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文章

小学生文章

时间:2023-05-29 17:38:15

小学生文章

小学生文章范文1

小学生励志文章:一棵行走的树

奥运赛场上曾有一位截肢运动员与健全人同场竞技,她就是南非著名运动员娜塔莉·杜·图伊托。

娜塔莉在6岁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超人的游泳天赋,从那时起,她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参加奥运会。2001年,一起车祸降临到备战雅典奥运会的娜塔莉头上,她不得不接受被截肢的命运。

对于一个游泳运动员来说,失去一条腿就等于失去了整个运动事业。躺在病床上的娜塔莉情绪低落到了极点,她感到自己的奥运梦想彻底地破灭了,口中不停地念叨着: “我没有腿了,我没有腿了。”

教练卡洛里完全理解她的心情。有一天,卡洛里对娜塔莉说:“宝贝,我能够让你继续游泳。”娜塔莉无精打采地回答:“亲爱的卡洛里,折了翅的鸟儿是不可以奢望飞翔的。”卡洛里说:“可是,没有腿的大树同样可以走遍天涯,你知道吗?”娜塔莉摇了摇头,说:“那是不可能的。”卡洛里微笑着说:“有一棵大树,总是在听栖息者谈论外出旅行的趣闻。听得多了,大树强烈地渴望能够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但因为大树没有腿,所以它没有办法去旅行。但是,大树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它把种子藏在果实里,在来年的春天,栖息者把种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让大树圆了旅行之梦。”听完了卡洛里的讲述,娜塔莉闪动着大眼睛,说: “亲爱的卡洛里,我知道该怎么去做了。”

5个月后,娜塔莉重新出现在游泳池里。第一次训练,仅仅游了25米,她就感觉筋疲力尽了,但是娜塔莉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这个坚强的姑娘对队友们说: “我就是想看看,我继续游泳会发生什么。”在教练的精心指导下,娜塔莉重新掌握了游泳的技巧,她通过锻炼上肢和腰部的力量来弥补下肢的不足,用左手代替左腿。终于,经过一段近乎残酷的训练,。伤后的娜塔莉游泳的速度甚至超过了她受伤前的成绩。2002年,娜塔莉成功获得在曼彻斯特举行的800米自由泳决赛资格——与正常人一起参加比赛。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娜塔莉所向披靡,一人独得5金。2007年,在全非运动会上,她战胜了所有健全运动员,勇夺1500米自由泳冠军,并和队友合作获得了女子4×200米接力赛的金牌。2008年,她终于站在了北京两个奥运会的赛场上,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实现了自己“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梦想。

当记者采访这个令人无比感动的姑娘时,她说:“有时候我也会哭,但是我会使自己相信好日子就在前面等着呢,只要你加油就行了。想想看,如果一棵没有腿的大树能够走遍天涯,那么一个活生生的人还有什么不能努力做到呢?”

相信一棵大树能够走遍天涯,其实就是相信永不放弃的执着最终能够创造奇迹。

小学生文章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创新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重视阅读,喜欢阅读,从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一、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与特点进行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活动中,需要仔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摸清学生的学习规律,并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规律,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的效率。在小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中,会经历感性与理性之间的转换,教师在了解学生大体处于感性认知的阶段后,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感染力强的文章,或者抒情散文一类的文章给学生阅读。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依靠强制性的方法让学生阅读,而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规律,灵活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持续的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让阅读教学真正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笔者在小学五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中,先摸清班上学生倾向于感性阅读还是理性阅读,然后,依据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在得知学生偏感性阅读的情况下,笔者选择了余秋雨的《都江堰》、《风雨天一阁》、《白发苏州》等文章让学生阅读。在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的量之后,笔者再根据学生的阅读偏向,选择不同的文章让学生阅读。通过这一教学策略,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写作能力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二、坚持以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阅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阅读的内容、文章的主旨学会文章的表达技巧之外,还需要让学生熟悉阅读的技巧,获得阅读的能力。小学生需要用到的阅读方法主要有四种,下面对这四种阅读方法进行分析。(1)快速阅读法。笔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阅读时,常常使用手指指着一个字一个字的阅读,这种阅读方法非常低效,还影响了学生整句、整段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2)目标阅读法。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似乎只是在认字,而不是在阅读,当学生阅读完时,完全不知道文章在讲什么。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前,需要设定一个目标。比如,在学生阅读《都江堰》一文时,要求学生找出都江堰的建造者是谁,弄清建造都江堰的作用是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学生使用目标阅读法阅读文章时,可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对文章的把握。(3)精细阅读法。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按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学生多读几遍就自然能理解文章的内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一些文章不理解时,让学生使用精细阅读法,多读几遍文章,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4)以意逆志阅读法。在小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出现从片面理解整体的情况,学生常常从诗句的单个词语、文章的单个段落来概括全文的立意,学生的这种阅读行为阻碍了学生对诗文真实内涵的理解。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取以意逆志阅读法,让学生从诗文的整体来理解诗文的真实内涵。例如,笔者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速度普遍较慢,在对文章的理解时,总是以一句话或一段落来概括文章的主旨。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使用快速阅读法叫学生怎样快速的阅读,在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之后,使用以意逆志阅读法,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来对文章主旨进行把握。通过这一教学方法,学生各方面的阅读能力都逐渐增长。

三、巧妙的调整阅读步骤

在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中,笔者主张“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的前提是对“序”的灵活调整。阅读的主要步骤为:初读(速读)、精度、悟读、熟读。在学生阅读文章时,首先需要初读,在初读的过程中,笔者主要要求学生对文章的生字生词进行标注与熟悉,大概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学生在大略的浏览了一遍文章之后,需要对文章进行精读,精读指的是,学生弄懂生字生词的意思,对文章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向教师求教,并且了解文章的结构、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熟悉文章的中心思想,欣赏文中的一些美词佳句,对文章中表达的东西产生一些疑问。在精读阶段完成之后,学生可以进入更高一层次的阅读:悟读。悟读即是领略学生的一些思想情感,明白文章背后表达的含义。在悟读之后,学生需要对文章进行熟读,通过不断的朗诵,了解文章整体的脉络,结构,思想感情,以及熟悉文章的表达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笔者在阅读教学课堂中,给学生布置完阅读任务后,会灵活调整学生阅读的顺序,或者直接省略、合并阅读的步骤,在《桂林山水》一课的阅读教学中,笔者直接省略了初读阶段,先在黑板上将学生没学过的生词写出来,并让学生熟悉,然后,让学生进入精读阶段,在这一阶段的阅读完成之后,笔者让学生进行段落的划分,并归纳出文章的主旨,让学生进入悟读与熟读阶段。由于笔者在阅读前解决了生字生词,学生的阅读速度有了相应的提高,对文章的理解也更深入,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使用这一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与阅读能力。

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尽量摸清学生的阅读偏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方法的选择上,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避免一味的采取灌输式教学,尽可能的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在学生阅读步骤方面,不应只死板的要求学生按照一种步骤进行阅读,可以根据文章的类型与内容的不同,采取灵活的阅读步骤。

参考文献:

[1]孙秀丽;;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年03期。

[2]沈小虹.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

[3]蒋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才智;2010年06期。

小学生文章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将内容、情节、手法、段落、语言特色、篇章结构等方面相似的文章进行比较,能使学生以辩证的思想对文章进行分析,识别文章的异同,提升学生阅读的有效性。教师通过对学生比较阅读的考查,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对学生的分析、对比、思维、表达等能力做出考量。

一、从文章的共同点入手进行比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内容上具有相似点的文章,其中包含旨在通过文章的表达披露当时的社会现实、讽刺人性的薄凉的文本。文章《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遭受了非人的待遇,在社会的最底层过着艰苦的生活,小女孩渴求奶奶将她带走,她不想一个人在冰冷的世界活着。文章《凡卡》中凡卡在给爷爷写信的过程中描述道:“我给你叩头了,我会永远为你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不然我就要死了……”凡卡不惜冒着被打的风险给爷爷写信,渴求爷爷带他走。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相似,主人公的遭遇相似,家庭背景相似,作者写作的出发点相似,揭示的主题相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对两篇文章的对比与分析,使学生对两篇文本进行思考:小女孩为什么要让奶奶带她走?凡卡为什么哀求爷爷把他接走?使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思考,领悟文本的写作主旨。

二、从语言的表达方式入手进行比较

文章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在不同的题材中变化万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不同的文体分为多种表达方式。例如,在记叙文中,可以分为顺叙、倒叙以及插叙。从表达方式上来看,可以分为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例如,倒叙的文章中,作者通过在文章的开始为读者创设疑问,引发悬念;插叙的文章可以很好地为读者进行内容的补充,使人物、事件更具体、鲜活,使文章曲折有致;顺叙的文章脉络清晰,富有条理,能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阅读,提升阅读效率。又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对比说明文中的描写与记叙文中的描写的相同与不同,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记叙文中的描写,更加侧重于写人叙事的形象与具体,而说明文中的描写更加侧重于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在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时,让学生明确在不同的文体中,相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起到的作用也是不相同的。

三、从语言的运用入手进行比较

教师在进行比较阅读时,可以依据不同的相似方面进行对比与分析,在语言的运用上,很多作者的语言运用相似,表达的意义与揭示的主题也近似。教师可以将这样的文本联合起来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作者语言运用含义的理解,提高W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与《凡卡》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对文本中语言的运用进行比较,感受两篇文章中语言运用的相似点以及目的。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描述道:小女孩死时,“两腮通红,嘴角挂着微笑”。在《凡卡》中,凡卡死时,“太阳升起来了,柔和的阳光照在凡卡瘦小的身子上,他嘴唇发白,嘴角却挂着一丝微笑”。在两篇文章中,两位主人公的命运都很坎坷,但他们在临死时都是带着笑容离开人世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种语言的运用方式进行思考与分析,感受这种语言运用的好处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从写作的技巧入手进行比较

教师还可以从文本的写作技巧上进行比较。不同的作者笔下文本的写作手法也不相同,教师可以对不同文本中的同一写作技巧进行分析,感受其在不同文本中的不同作用与价值。例如,对于“照应”手法的运用,在不同文章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各有不同,照应运用的位置不同,起到的作用也不同,有首尾呼应、段间照应等。从照应的作用上进行区分,又可以分为承上启下、承上、启下等。教师通过让学生分析文本中照应手法的不同运用,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总之,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用于各种文体,教师要善于将文章结构、论证方式、语言特点、表达方式等相似的文本,以及说明文中说明的顺序、说明方法等相似的文章放在一起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使学生在对文本进行比较阅读时,发散思维,寻找文章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卢澜.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3(4).

小学生文章范文4

群文阅读教学强调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有机融合,通过点带线、线带面的方法逐步建立并完善现有的阅读体系,对于小学生语文阅读、整理、归纳总结能力的提升以及阅读量的扩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实现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当下每个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迫切关注的问题。

1.目前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理念滞后。我国很多农村小学教学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以及形成了单纯借助教材的教学来促使学生在短期内获得有效地成绩提升,一些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甚至未进行系统化的教学理论的学习,在教学时大多根据自身经验,注重在教学中让学生将一学期中仅有的数十篇课文嚼烂、嚼透,这样反复枯燥的教学方法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使得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低下。

1.2 阅读资源匮乏。丰富的阅读资源是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条件,然而当下我国农村小学语文群文教学受到农村经济水平较低、家长教育思想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仅能依靠有限的教材来进行学习,只能通过课本、电视来获取知识。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农村小学中一年读过一本以上课外书的学生所占据的比例在10%以下,教师教学资源不足、学校图书室书籍不足等都给群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1.3 教学设备落后。受到社会模式、教育经费不足、农村经济落后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小学的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大多学校仅仅依靠教科书、粉笔、黑板等传统的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大大降低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

2.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有效策略

2.1 按照文章主题进行分组。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在于文章的选择和分组上。由于群文阅读的文章数量较大,而为了避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混乱的感觉,就需要对文章进行有效的分组。老师可以将主题相同或类似的文章组成一组,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同一主题下各个文章的印象,而且有助于学生做出总结。另外,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每个单元为一个单位,然后根据主题进行分类讲解,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阅读水平也就提高了。另外,小学语文老师还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分组教学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群文进行分类,比如可以将具有相同目的、背景、情感等因素的文章组成一组。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小学语文老师经常会为学生选择有益于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文章。

2.2 根据结构层次和文章的难易程度对文章分分组。在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直接按照筛选好的文章进行教学显然是不合理的,筛选好的文章一般是杂乱无章的,因此,老师需要按照各个文章的结构层次和难易程度将这些文章进行分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按照先易后难、结构先简单后复杂的顺序进行讲解,这种方式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阅读特点,简单的阅文章帮助学生打下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学生在此基础上再阅读较难的文章就会得心应手。另外,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要讲求方式方法,比如可以选择一组中等难度的文章先讲解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思路对其他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分析,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一举多得。

2.3 善于提问引导,加强阅读效果。教师作为群文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就要努力发挥好自身的主体作用。在群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对文章中的核心问题进行提问,教师的提问一方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学生往正确的思路上引导,从而形成学生正确的阅读思维和习惯,加强了阅读的效果。在群文阅读中,阅读量是比较大的,学生的关注点可能都不同,因此老师要进行合理而有效的问题设置,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群文阅读的能力。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提问之余,老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小学生文章范文5

关键词:阅读 朗读 主线 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178-01

学生语文阅读习惯、方法的培养形成主要在小学阶段,小学阶段既是学生阅读习惯的起始阶段,也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塑造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方法的培养、矫正,才能为学生今后的语文阅读习惯、方法的形成,语文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激发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感性强而理性弱,记忆力强而理解性弱。语文学科则知识丰富,内容多样。把这两者联系起来的焊接点就是学生阅读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文本中学生感兴趣的资源,充分占有资料,并加以整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上课前教师应钻研、把握教材文本,挖掘出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有的也需要学生课前去搜集资料,去亲身感受。课堂教学时使用多媒体课件、故事讲述、表演等手段呈现,让课堂教学不再单调、充满活力。这也切合这一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爱好、习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如一年级上册《北风和小鱼》阅读教学时,一年级学生喜爱看动画片,这篇文章又非常形象、生动,教师可以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北风和小鱼的形象、对话。这样北风的凛冽、得意的样子,小鱼的淘气就通过画面、声音等突显出来,能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它们的形象,也能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和积极性。

2 阅读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谈出感受

2.1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不论是诗歌、散文、故事等都是富有节奏感、富有韵味的,非常符合小学生听唱儿歌,跟着节奏跳舞好动的习惯。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多去朗读课文,以朗读代替讲授,朗读出文章的节奏、感受文章的韵律,进而才能朗读出文章的韵味。如阅读一年级上册诗歌《江南》时,教师首先安排学生去大声朗读课文,让学生文中读出“莲、田、间”的押韵,读出“东、西、南、北”的对称感,读出“鱼戏”一词的反复感,才能读出鱼戏莲花的江南水乡的美景、读出泛舟水上欣赏美景的。又如二年级下册《蚕姑娘》阅读时,教师要让学生朗读出文中“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的蚕姑娘颜色、形体变化的节奏感,叠词词语的韵律感;朗读出“蚕姑娘”、“黄姑娘”、“白姑娘”、“蛾姑娘”的称呼替换感;朗读出“醒了、醒了”、“成了、成了”、“变了、变了”期盼蚕姑娘的急切感。这样才能让学生读出蚕姑娘的蜕变过程,读出蚕姑娘的魅力所在,读出对蚕姑娘吐丝期盼的韵味感。

2.2读出情感,谈出感受

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形象鲜明,情感丰富的。阅读时教师应让学生读出文章的情感,谈出自己的感受。当然小学生因年龄、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的感受非常有限,但只要是从文章触发的心理波动,都是可贵的,都应受到教师的肯定、重视,它们是学生情感、思想、文本碰撞所产生的火花,是创造的火花,能照亮学生语文阅读之路。如阅读一年级上册《草原的早晨》时,教师应让学生读出大草原早晨的宁静,读出牧民追赶羊群的快乐,读出大草原的蓝天、白云、辽阔无边的美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谈对大草原和牧民生活的感受,学生就会流露出向往、羡慕的神情。再如阅读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时,教师要通过文中母亲的叮嘱、白发、湿润的眼睛让学生读出母亲对即将远行儿子的牵挂、慈爱,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孟郊《游子吟》中母亲的真情,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母亲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生活的经历,学生想去谈,也能谈出感受来,才能在学生的心灵上烙上印记。

3 阅读应抓住文章主线,“数清线上的珠子数目”

3.1抓住文章主线

小学语文课文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自然、社会、人情等方面的知识。虽然短小,但都有主线串联,可能是事物,也可能是人物,还可能是情感。教师让学生阅读时,应让学生抓住文章串联的主线,才能抓住文章的纲、文章的灵魂。抓主线的方法可以采用找中心句,找中心事物、人物、情感,要简明而有效。如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阅读时,可以让学生抓主线:、井,抓住两者的关系,也就抓住本文的内容及要表达的情感。再如三年级上册《三袋麦子》阅读时,教师要让学生抓住本文的主线:麦子。因为本文写了土地爷爷发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吃――小牛把麦子掺杂粮吃――小猴把麦子种进地里――小猪吃完麦子――小牛剩半袋麦子――小猴麦子堆得满满的,每件事都与麦子相关,抓住了麦子这一事物就抓住了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

3.2“数清线上的珠子”――理清文中内容

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抓住文章主线,还要让学生数清线上有几颗珠子,珠子的大小,了解珠子的颜色、质地等,才能算真正了解这串珍珠、读懂文章的内容。因为这里所说的珠子就是文章的各部分内容,否则只能是走马观花,看不清文章的细节,抓不住文章全部内容。如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阅读时,本文的主线是北大荒秋天的景色。但这篇文章的珠子就是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小河、原野。写了天空的一碧如洗、傍晚流云色彩的变化多端,写了小河的清澈见底,也写了原野的热闹非凡、一派丰收的景象,文中运用了许多拟人句,生动、形象。让学生理清这些内容,才能从事物、颜色、空间等真正感受北大荒秋天的美丽。

4 拓展延伸,让阅读充满动力

小学生文章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良好的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探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通过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文字水平

语言文字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手段,通过阅读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语言文字,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2.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课本中的文字都是比较经典的作品,通过阅读教学能够将作品中的思维方法和写作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增长知识和智力。

3.阅读教学有利于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够从文章中学习到好的品德,对学生思想的启迪、真善美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教学具有被动性

当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不是考虑到学生是否喜欢、是否能够理解。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强迫学生接受。教师对文章的提问缺乏针对性,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的思考时间过少,对教师的讲解不能够完全接纳。例如,在阅读教学课中《小桥流水人家》,教师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关于故乡的文章,使学生感到很失望,没有兴趣进行具体探讨。

2.缺乏有效的阅读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备课时没有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发掘,一味依照教科书中的教学参考进行文章讲解,对文章把握不够,教学目标自然没有针对性。而且大多老师更愿意从自身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学生的位置看待文章,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能够把握学生的情感,达不到阅读教学的高效性。

3.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被淡化轻视

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通常会从自身角度出发看待文章,没有给学生自我阅读的时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学生始终是听老师在讲台上自我感觉良好地演讲,实则对老师所讲并没有具体思考的时间,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也没有寻找答案的兴趣,使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不能在阅读教学课上得到阅读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化被动为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中,老师是占据主动地位的,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学生被动接受,艰难地理解老师的意思,而没有形成自己的看法,得不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化被动为主动,让孩子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的辅导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先对课文阅读、查字典,先有初步的理解,然后针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指导,解答相关问题。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感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而不是强迫学生接受,这样学生也愿意阅读,能够在阅读中得到更大的收获。对于情感比较强的文章,教师可以借助于角色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进入情境当中,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体验与语言实践。

2.设定有效的阅读教学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小学阅读教学更是要丰富学生的精神。教师在阅读课前需要设定有效的阅读目标,引导学生对阅读文章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课上进行示范,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根据此问题进行针对性思考解答,学生可以仿照教师的思维方式对文章进行解读,把握文章的重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思考想象的余地,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使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思考的成就感,更深层次地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3.激发学生的合理想象,培养个性化阅读

阅读教学需要学生走进文章,积极主动地参与文章的思考和学习,尤其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当然,合理的想象是建立在文本之上的,不能够脱离文章胡思乱想。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设置悬念,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个性化思考。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情绪,可以使用动画、图文等,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的领悟。

参考文献:

小学生文章范文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应用探究

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部分,学生本身的阅读能力对理解能力的强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学生日后语文水平的提高及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但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及写作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价值

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小学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学校及教师重视的教学内容,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写作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具体的写作技巧与写作方法,从而对文章的深层含义进行思考与探索,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在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就是阅读与写作。由此可知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阅读与写作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存在显著差异,写作能够提高学生的读能力,而阅读又能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两者结合,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文章内容。例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对文章每个段落的大意进行概括,同样在写作教学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先列出文章的具体提纲,再进行写作,从而保证文章的连贯性。

二、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积累丰富的语言

语言是人类通过思维方式进行交流的一种工具。小学生的阅读经验较少,语句的积累明显不够,许多学生在写作时明明脑中有许多新颖的想法与构思,但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往往写不出满意的文章,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积累的词汇量太少。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并且灵活生动地运用在实际写作中,从而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不同的表达手法,要求学生进行转变,从而取得不同的效果。例如,在学习《草原》一文时,文中有一句“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让学生在不改变原有含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形态的转变,使用修辞手法,做到灵活运用。

2.深化文章内容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生正处于发展阶段,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存在困难,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大多数的语文课文都隐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文章进行仿写,合理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提高对作者内心情感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烟台的海》这篇文章时,文章主要描述了烟台的四季,表现了烟台人民对烟台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文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来表现作者的内心情感。课后,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类似的写作,运用修辞手法描写自己的故乡,并结合故乡的人、物及景色表达自身情感。通过这种方法增强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并熟练运用各种手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3.创新想象延写

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文章情节进行适当延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学习《装满昆虫的一袋》一文时,法布尔总是喜欢捡一些贝壳与石子,虽然遭到父母的反对,但是他仍然会在放鸭子时偷偷去捡一些来玩。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法布尔放鸭子时遇到什么进行续写,让学生自行想象:法布尔在放鸭子时会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法布尔为什么会这么喜欢昆虫?法布尔的父母最后有没有改变自己的看法?通过学生的种种想象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利用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综合训练,促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培养自身的阅读兴趣与写作兴趣,从而提高语文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诸瑞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6(2):75.

小学生文章范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感;措施

一、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性

语感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当将语感培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1.有利于革新传统的学习模式,发挥人文学科应有的向导作用。如今,我国教育的内在发展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多数小学学校并未给予学生人文素养应有的重视。毫无疑问,这种做法背离了新教育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才能使学生贴切地感受文章内容,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此,语感能力培养使语文教学焕发了生机,有助于人文情怀在小学生群体的散发,使学生在感受崭新教学理念的同时,发挥出积极性,更加热爱学习。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的审美能力获得有效提升。小学生已经具备符合自身年龄智力的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因此,当面对语文段落篇章时,语文教学目标不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读读看看,不再是被动式的接受,而往往会从审美角度对学生进行考评。可见,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够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敦促其用心体会相关文章的深刻涵义,去体会段落篇章的真正用意,去挖掘其中的美,并形成自己的想法或看法,为自己的阅读过程呈现一个良好的效果,进而游刃有余地进行语文学习。不难看出,语感拿捏得到位,文章的主旨及文字所透出的内涵美才能被学生享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美化他们的心灵。

3.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新要求。培养小学生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能够使学生平心静气地进行独立思考,考虑每个词语句子的作用,使自己的思维为文章的理解服务,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缜密,思想更加饱满。综合能力有所提高,素质教育目标才能得以实现,一旦学生具备了相应的素质,在今后的学习中便会得以有效巩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二、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可行措施

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不是一句空谈,而需要教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小学生进行不懈的培养,使他们在快乐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升语感能力,提升语文整体教学水平。

1.从朗读训练寻找突破口,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灵敏的语感。良好的朗读训练能够使学生把握住每个字词的语音高低快慢,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打动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通过朗读来掌握文章的基调,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所言所感,深刻理解文章的主旨。

首先,教师要加强朗读示范行为。语文教师一般都具备较好的朗读能力,能够准确地掌握文章基调。因此,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力,语文教师就应当提升朗读示范频率,使学生从教师的朗读中去寻求语感信息,感受文章的魅力,进而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例如,在进行巴金《鸟的天堂》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喜悦并充满神秘的语气,提高轻柔缓慢的语音来进行朗读,这种融入感情的朗读,能够将学生的思维打开,让他们想象大树的样子,想象群鸟的景象特征,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文章的优美,最终激发其朗读乐趣,逐渐实现较好地把握语感。

其次,带领学生采取多样的形式教学朗读,活跃学生的语感思维。不同的文章感情基调不同,需要运用的朗读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注重朗读方式的合理选择。感情奔放豪迈的,应当选择全体学生齐读;感情婉约细腻的,可以要求学生跟随录音进行朗读;文章注重描绘写景的,可以播放一些契合文章主旨思想的轻音乐,再让学生朗读,使学生懂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与音乐的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处;对于戏剧文学作品,则应当分角色进行朗读,使学生掌握每个角色的性格特征。比如,在教高鼎的古诗《村居》时,可以先让学生去聆听录音,感受“草长莺飞”的诗意,然后由教师指明一个学生进行朗读,由其他学生进行点评,从而也能够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

2.通过适当的背诵,积淀学生的语感。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经典的篇章。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背诵联系。当然,这种背诵不是以平铺直叙的机械口述为目标,而应当让学生有感情地进行背诵,在背诵中带有应有的感情,就是培养学生语感的过程。例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描写了雷锋叔叔的先进事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掌握“小溪”“细雨”“小路”等几个意象的前提下,对全文进行背诵,并制订一定的背诵标准,让学生在背诵时将对雷锋叔叔的怀念语气表现出来,从而表达出对雷锋叔叔的敬爱之情。这样,学生就能够按照这一背诵标准来进行背诵,从而注重每个字词的读法,深刻领会每个句子之间的衔接停顿等问题,继而增强自身的语感能力。

3.让学生体会具体语境,深度挖掘语感。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不同的语感。在《买木雕的少年》一文中,“诚恳”“语无伦次”“遗憾”“洁白”等词语都有着深层的涵义,只有明确这层涵义,才能更好地把握住阅读语感,更好地理解文章。针对这些很常用的词语,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并引导他们认识到这些词语的用处,“诚恳”表明了少年真心希望把木雕卖出去的内心想法,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他的家境,他才十五六岁就出来卖东西;“语无伦次”表现出“我”喜欢木雕,却苦于行李没有地方装下木雕而不能购买的犹豫心理;“遗憾”表现了少年在看出我喜欢木雕,并希望“我”买下木雕,却得知“我”无法买下木雕的失落心理,同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失落的表情;“洁白”表面上描写的是牙齿,其实更在彰显着少年内心的纯洁。这样,通过对字词句的理解,就提升了学生的语感能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将更加深刻到位。

三、结语

小学生文章范文9

小学数学教材的一大特点:数学知识大都是通过习题形式体现的。教师用“例题”进行教学,用“习题”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数学习题”好比磨刀石,使学生的思维越磨越锋利。因此,研究“数学习题”和重视撰写“解题指导”类的文章,是提高教学质量、使生巩固深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解题指导”类的文章与“教学一得”类的小论文一样,是青年教师步入写作之途时最适宜写的一类文章。一方面是因其内容丰富,材料易收集;结构简单,层次易安排;题材单一,中心易突出。另一方面是青年教师数学知识基础扎实,解题能力较强,即使暂时还没有一定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但只要是有心人都能学写这类文章。此外,全国不少的报刊都设有类似“解题指导”的专栏,如解题技巧、解题研究、思考题解析、思路点拨、巧思妙解、奥林匹克学校等。《小学青年教师》的“解题指导”也是常设的一个专栏。这些专栏都为注重研究解题指导的青年教师,提供了发表自己习作的园地。为了帮助广大青年教师读者写好“解题指导”类的文章,下面谈谈笔者的写作体会。 一、“解题指导”类文章的写作材料 “解题指导”类文章的写作材料主要来之于课本中的例题、练习题及思考题,还有从其他渠道收集来的有一定研究价值的习题。所选的习题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要能为文章的中心服务。这类文章的基本结构一般也是三段式:绪论——文章的开头,简要说明写作的动机;本论——文章的主体,介绍解题方法、窍门,充分展示思考过程,有机渗透解法、学法等;结论——文章的结尾,归纳小结解题规律、心得体会等。需要说明的是“解题指导”类的文章结构比较简单而灵活,有的舍去绪论,有的舍去结论,还有的绪论、结论都舍去,而在本论中夹叙夹议。这种没有固定模式的文章就比较容易写了。 二、“解题指导”类文章的写作要求及注意点 写这类文章切忌就题论题,列举出题目的解法就完事。如,介绍一题多解,有人把一道题的20多种解法一一列出,成了解法的堆积,这是欠妥的。又如,探讨思考题的解法,只介绍大家熟知的一般解法,或与参考书中雷同的解法,这也是不行的。“解题指导”必须在“指导”上做文章。要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指导性。首先,要选好题。好题应具有以下特点中的一条或几条:(1)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启发性;(2)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或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3)具有较强的探索性;(4)具有一定的开放性;(5)具有发展的余地,即由此可以引出新的问题和进行深入的思考。在选题后,要对所选的题目进行如下的思考。 (1)题目有哪些不同的解法?哪种解法简便?怎样指导学生探求简便解法?自己要尽量地想出来,并逐一解答。 (2)题目的答案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有限的应有几种?无限的是为什么?怎样探求? (3)解题的难点在哪里?解决难点的关键是什么?怎样才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4)题目中蕴含着什么样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以归结出什么样的规律和结论? 只有把所选的题目研究透彻,写作时才能运用自如,提炼出新观点、新方法,从而给读者以新的启示。 三、如何撰写“解题指导”类文稿 现以《小学教学》月刊已发表的“解题指导”的文章为例,谈谈如何撰写此类文章。 1.总结一类题的解题规律。如《钟面上的数学问题》(《小学教学》1998年第5期),选的是学生熟悉的、有趣的、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作为论述的中心。文章写法采取的是三段式:绪论——点明钟面上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并非人人都熟悉,对钟面作简要分析后指出:钟面上许多问题可以转化成行程问题;本论——运用转化思想解决几种常见的钟面上的数学问题(从两个方面列举了8道例题,加以说明);结论——总结钟面上的数学问题的解题规律。只要找准路程、速度、时间,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去思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该文中心突出,论据充分,观点明确,能给读者较大的启迪。 类似的文章有:《一类分数变化题的解答方法》(《小学教学》2000年第9期)、《用图上作业法探讨分油问题》(《小学教学》2000年第7~8期)、《一类连环填空题的解法》(《小学教学》1999年第3期)等。 2.介绍一道题的多种解法:如《巧思妙想一题多解》(《小学教学》1999年第9期),题目选自课本中的思考题。该文舍去了绪论,文章一开头就直接出示题目,介绍引导学生探索该题的6种解法(这就是文章的本论),然后就给出结论,简要说明探索这道题多种解法的作用。文中介绍了参考书中没有给出的、较新颖的解法,有利于拓宽读者的解题思路。 类似的文章很多,课本中具有多解的思考题、星号题及有关竞赛题,都可作为论述的题材。 3.列举一类题的解题思路。如《稍复杂的行程问题解法例谈》(《小学教学》1999年第1期)。该文通过6道例题列举了稍复杂的行程问题的4种解题思路:(1)变“先后”为“同时”;(2)变“同向”为“相向”;(3)变“相距”为“相遇”;(4)变“单程”为“多程”。虽然既无绪论,也无结论,但对每一种解题思路都分别在例后作了评析,使读者看后觉得思路清晰、层次清楚,并且明确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解题策略,因而能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 类似的文章有:《组合图形题解法例谈》(《小学教学》1997年第4期)、《解“行程应用题”的几种特殊方法》(《小学教学》1998年第6期)、《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几种解题思路》(《小学教学》1999年第11期)等。 4.展示某种思考方法的应用。如《演示法解思考题》(《小学教学》1998年第6期)。该文的绪论中明确地说明思考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运用演示法能帮助学生理清数学关系,启发学生形象思维,既解答了难题,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本论中列举了课本中的3道思考题,较详细地展示了如何以物代替条件,启发学生思维,探索解题途径。我认为,此文对用演示法解思考题的过程及作用都已讲清楚了,所以舍去了结论也是可以的。 类似的文章有:《用字母表示数解题》、《从整体分析解题三例》(《小学教学》1998年第9期)、《借助直观演示解一类表面积的计算问题》(《小学教学》1998年第1期)、《转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小学教学》1997年第8期)等。需要说明的是:这方面的题材十分广泛,如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思考方法:割补、分解、平移、旋转、翻折、等分、等积变形等;解答应用题的思考方法:分析、综合、转化、对应、假设、代换、集合、消去等,都可以分别论述它们在解题中的应用。 以上列举了“解题指导”类四种不同结构的文章作为范例,既表明这类文章结构简单而灵活,又说明可从如上四个方面取材。其实可取的题材还有不少,如探讨一道题的全部答案,纠正解题中的常见错误,寻求解答难题的突破口,探索解题捷径的多种方法,具有多余条件题的解法及作用,挖掘隐含条件探寻解题途径,等等。 综上所述,“解题指导”类的文章可写的题材在小学数学课本和小学数学教学中处处可以捕捉到,且很适合青年教师试笔。大家不妨按照本文所提的要求去学写“解题指导”类的文章,也许能帮助你跨出通向成功之途的第一步。

“树人网”http://www.shuren100.com

小学生文章范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文本细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180-01

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老师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文本细读的能力。文本细读不仅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深入了解,还培养了学生优良的阅读习惯。可以促使小学语文学习质量的全面提升。但怎样才能使学生正确的学会文本细读呢?下面根据经验总结出一些文本细读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各位老师提供参考办法。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文本细读应用的理解误区

1、老师一味追求拓展延伸,忽略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新课标的不断改革下,拓展延伸语文知识在语文教育方面备受关注。语文课本的特点是综合能力强,各学科的知识点都可以在语文课本中体现。通常老师在课堂上都会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扩展延伸,老师要拓宽知识面来达到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对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引导学习,组织学生积极的进行探索讨论。如果老师把拓宽其他学科的知识视为语文教学重点,那么语文教学的质量很难得以提升。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更加关注语文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文章理解能力等各方面内容,将拓展延伸其他学科知识作为辅助教学,方能达到语文学习的质的飞跃。

2、老师代替了学生进行自我理解

虽然是小学语文教育,但是授课内容一样很多。所以课堂时间应用起来也显得非常紧迫。这就致使很多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朗诵课文的重要环节,通常只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快速浏览阅读,然后对文章进行讲解。这种做法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对文章的朗诵主要是来体会作者的心境、情感。但是快速浏览式的阅读方法,怎么能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表露呢?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将课文朗诵作为授课重点。老师在文章解读方面通常过分的进行了自我理解,忽略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受。学生只是单纯的听老师灌输学习内容,自己没有真正的进行思考理解。导致课堂气氛沉重,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教师一味的灌输个人理解知识,学生有的时候听的不知所云,怎能让学生做到自我理解呢?

二、小学语文教育应用文本细读的方法

1、开展一系列的课外文章朗诵活动

在对课内文本细读以后,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文章的阅读。老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好文章,好书籍的阅读。老师可以推荐学生一些优秀的国内外经典名著、或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进行书籍的选择阅读,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知识面。同时,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开展一些有利于提升阅读能力的朗诵活动。

2、不同年级学生制定不同学习计划

老师要依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来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例如借景抒情的文章表现方法,在低年级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只需要进行一定的了解就可以。但是在对高年级的学生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重点是要让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这些文章写作方法的应用。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通过阅读对文章中作者表达出来的情感流露产生共鸣。其次,老师要将教学重点放在语言表达方面。文章作者通过优美的词汇及修辞方式的应用来展现出情感世界。学生通过对各种修辞方式的学习理解应用到实际中去。在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详细阅读,对各种修辞手法加以理解之后,老师还要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冲破自我理解,深层次的了解文章内含的哲理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3、老师要根据语文特点来讲解课文

首先,老师要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掌握情况进行细致的了解。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文章的情感和意境,还要教导学生学习文章所用的叙述方法和语言组织的美感。同时,对课文的构架、内容特点、表达方式都进行细致的解读。这些内容可以为学生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其次,老师要对文章中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进行总结,把握文章的核心,让学生通过文章的学习掌握写作的方法。

4、老师要对文章作者的情感进行还原

语文课文阅读授课过程中,老师和学生要进行紧密的配合。有的课文有着鲜明的情节性,思想感情时起时落。老师在对课文进行朗读之后,要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文本细读。亲身去体会课文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提升学生自身的感知力。在某些特殊的文章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发挥一定的想象力。比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文章,有一段动情的描写,就是说一位父亲为国而战,孩子在家苦等父亲平安的归来,但是不幸的是父亲战亡,再次回家的时候,孩子只看见了灵柩,悲伤至极的孩子,跪倒在父亲的灵柩前嚎啕大哭。本文的作者将孩子得知失去父亲那一刻的悲痛心情通过生动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背景环境描写体现出来。在对文段的学习中,老师为了加深学生的情感理解,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失去了父亲的小孩,我的当时会是什么样的?”“以后以这种方式与父亲相伴,我又会在父亲的灵柩前说点什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将学生的思绪带入当时悲伤的气氛中去,进而对作者的情感进行理解、感受。还原了作者的情感,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人物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含义。

参考文献:

小学生文章范文11

一、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陶冶学生情操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影响学生,将课文中的情感直接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潜意识里陶冶学生情操,可增强辨识文章的能力,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的心理情感健康积极,提升了思想道德品质。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中教师要身体力行,明辨是非黑白,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二)提高审美水平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可以从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入手,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学生从文章中感受语文魅力,体会文字的优美,在纷繁的作品中找到关键点,开发智力潜能,丰富内心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积极影响下快乐成长。

(三)激发学习热忱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词散文蕴藏着作者浓浓的情感寄托,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小学语文教师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保持乐观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激发学习热忱。

二、情感教育的实施方式

(一)培养学生情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教学服务于学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如果学生没有情感上的触动,教师就没有办法晓之以理,所以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使情感与教育双重结合,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学习中的闪光点,体会成长中的艰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例如:在《和时间赛跑》一文,文章描写外祖母去世后主人公的伤心,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图片和音乐,为学生朗读课文渲染气氛,酝酿学生的情感,在主人公和太阳赛跑时,教师可以加快语速,模拟场景,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融进文章,情感得到释放。在情感教育实施中,应该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情感创造机会,提高语文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二)进行语言激励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活跃,逐渐呈现出个体独特性,教师可以利用孩子对新事物的好奇,吸引学生的语文注意力,在实施情感教育中综合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进行语言激励,指导学生正确地克制自己的负面情感,发挥情感中积极的一面。教书和育人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失的环节。

(三)发挥人格魅力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小学生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处于教学的引导地位,有着指示标的作用,学生只有先认可老师,才能更好地跟随老师学好知识。情感教育的实施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创新教学理念,消解自身的负面情绪,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亦师亦友,带给学生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让学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四)拓展思维空间情感教育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的想象,感悟文章主旨,领会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对《自然之道》一文的学习,老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文章主人公思想感情的变化,试问学生如果自己是文章中的小幼龟是希望获得帮助,还是靠自己的努力爬向大海,进一步提问如果文章中的主人公再次遇到类似的情况会如何处理。这样,教学充分活跃了学生的大脑,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拓展思维,升华感情,最大程度上发挥了情感教育的作用。

(五)正确解读词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是由一个个词语组成的,文章中重要的词语能够体现作者的创作立场,表达文章主题,反映文章更深层次的含义。因此,实施情感教育,要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明确文章主旨,加深学生对词语的解读。如“狼牙山五壮士”中“壮烈豪迈”这个词语,单独含义是形容气魄大,勇往直前,但是这篇文章表现了五壮士临危不惧,英勇抗敌的强烈的爱国情怀。教师在情感教育实施中要结合全文内容,正确讲解词语含义,从文章的情感出发,贯彻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生文章范文12

引导学生写出极富个性的佳作,教师应注重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的作文中多一些“亮”点是语文教师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创新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有必要且重要。

一、题好文半篇

“题好文半篇”,拟好标题,是文章的第一个“亮点”。

作文应合时而发,因此,文题也应符合时代特点,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因此,拟题应独具匠心,拟出新颖别致、含义丰富的文题。如写妈妈的爱的文章,避免《我的妈妈》的老套,不如拟为《享受唠叨》;写环境保护的作文,少一些“记一次环保活动”的作文,拟定为《我与飘飞的塑料袋》;写家人、老师、朋友与“我”之间的误会,拟题为《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或者直接引用歌词而拟定为《明明白白我的心》;写《我的爸爸》的作文,看似朴实,但如果题目改为《世上不仅仅妈妈好》,或者《世上只有爸爸“坏”》……这些文题,给人一看,比较新颖,使人眼前一亮,吸引读者读下去。

二、凤头豹尾

1.把好开头关

古人把文章的开头称为“凤头”。“凤头”,众所周知,小巧、玲珑、靓丽、引人注目。一般情况下,文章开头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开门见山。开门见山,就是单刀直入,开篇就进入主题;对比法。对比法就是一正一反进行对比,一般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抒发感情。对于写人记事的文章,抒发感情是揭示文章主题的主要方法,也是文章的重要部分。抒情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在文章的开头抒情,可以使读者直接融入真情中。如写母爱的文章,文章可以这样开头:如果我是一艘小船,妈妈就是我的港湾;我是一棵种子,妈妈就是一方热土;我是白云,妈妈就是万里长空……母爱,在我心中永驻。这样的开头,排比的巧妙运用,饱含浓情蜜意的抒情,深深吸引读者的眼球。直入情节。如写《一场家庭风波》时,开头直入主题:妈妈“偷看”了我的日记,我心里结了个疙瘩,上课一直魂不守舍,好不容易等到了放学,我要和妈妈长谈一下了……这样的开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促使读者有好奇心而探究这个事情的前因后果。

2.注重结尾

照应开头。文章结尾如果能照应开头,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

篇末点题。对于抒情类的记叙文,如果文章的开头不以抒情开篇,那么, 在文章的结尾处画龙点睛,或议论或抒情,将文章推向高潮。

三、突出主题

学生习作中人物描写方面欠缺、叙述欠生动、表达方式单调。 尤其是在表达方面,学生在叙述事件的经过时,如同白开水,索然无味,在叙述时,不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细节的描述等,致使文章的主题部分,空洞无物、言之无序。因此,对于文章的关键部分――“猪肚”,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填好“猪肚”,有了“凤头”和“豹尾”,再加上大肚翩翩的“猪肚”,文章便自然和谐,亮点颇多。

1.抓住中间为文章增加亮点

记叙文关键在于中间部分的过程,过程的记叙和描写,不能像记流水账,应重点突出。

选取的事例要小,从生活中截取一个甚至某一片段做详尽的描绘。记叙过程要少评论、少议论,对所记的人或事不评判,文章主题的揭示,应通过事例体现,不是凭空的主题的强加。抒情时,应融于所记叙的人或事中,否则,所抒之情也没法感动读者,会有空穴来风之感。

2.语言亮起来

注重语言翻新。《我和妈妈》的片段:妈妈是古典派,我是现代派,郑板桥的字画是她的心肝,墙上的明星相片是我的宝贝……“古典派”、“现代派”的对比,“心肝”和“宝贝”的引用,我和妈妈的代沟凸显在读者面前。

巧用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会给文章的语言平添几分姿色。

大词小用。学生在《小豆豆》中这样描写:要去掉小豆豆,要靠“内功”……我只保留了“约法三章”……镜子中,我脸上的小豆豆“大势已去”,只剩下三两个“残兵败将”还“坚守阵地”,与之道声“再见”为期不远了。这段对“小豆豆”的描写,所用的词语,显然是大词小用,但贴切、形象,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