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石油钻井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石油钻井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时间:2022-09-13 08:49:00

石油钻井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石油钻井技术随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对其应用需求量的扩大而获得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开采工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且其本身具有较高的专业性要求,因此,我国现行的石油钻井技术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从根本上来说,石油资源的应用需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通过对钻井技术应用现状的研究找到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这项技术的有效应用和完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1石油钻井技术的现状简析

首先,现行的钻井技术中,在我国石油开采中应用比较广泛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的技术类型包括保护油层技术、高效钻井技术等。另外,除了以上已经发展应用成熟的技术外,我国目前的石油钻井技术进一步向深海领域扩展。其次,在深海区域进行石油开采的主要支持技术则包括了深井钻井技术和分支钻井技术。从客观上来讲,深海区域的石油资源蕴藏总量比较大,且油田也具备一定的规模,但其开在过程中受到环境和技术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深海区域的地理环境和地形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且海洋环境与陆地环境本身就属于两个不同体系的环境类型。另外,在技术开发上,由于深海区域的现实条件影响,要在此区域进行石油开采,就必须将技术开发重点放在能够实现大跨度位移的钻井技术,避免井内钻屑对海洋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另外,我国目前的钻井技术研发成果还包括钻头地质导向系统技术以及连续油管钻井技术。从这些现状的分析中可总结得知,我国的石油钻井技术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成就。

2石油钻井技术中的问题分析

2.1钻井速度问题

石油开采的工作中,应用什么样的开采技术,会直接对原油产品的出产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而在钻井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决定着钻井工作是否顺利进行的要素是钻头,目前我国的石油开采工作中,PDC型号的钻头是普遍使用的,这种长期使用一种型号的钻头进行石油开采工作的情况,必然会对钻井的速度造成一定的限制。

2.2缺乏特殊工艺支持

除了钻井设备本身对开采工作的与影响,不同的油井类型也同时影响着钻井技术的实施。我国目前的钻井技术常用的领域包括了水平井的钻井、侧钻法进行水平井的钻井。但除此之外,在需要利用特殊工艺来完成的钻井工作来说,我国的石油企业对其的掌握和应用还比较缺乏。

2.3储油层的保护力度不够

石油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但从开采企业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的石油开采企业,一贯的将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点放在了开发上,而对于储油层的保护却没有提起足够的重视,这也是我国石油钻井技术研究中的一处缺陷和空白。

3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趋势

3.1大规模自动化发展趋势

这种发展趋势主要是针对石油钻井技术实施的设备方面来讲的,石油开采过程中,机械设备的先进性越高,则石油开采的效率和质量也会同步得到提升。我国目前已在交流变频调速的电驱动石油开采设备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类开采设备的负荷能力更强,能够满足规模的开采需要。自动化的性能能够结合开采深度对设备的马力自行调节,适应不同深度的开采作业需求,这种设备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开采过程自动化程度的提升,使得开采工作实施时的安全系数也获得了一定的保障。另外,如果发生一些紧急的安全事故,此设备的短时间增距倍数可最高达到2倍以上,体现出了很强的应急能力。

3.2智能化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技术已经在我国社会生产中的各个领域开始发挥作用,在石油钻井技术中也不例外,只有钻井技术实现了智能化,才能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利用率的提升,从另一方面实现了人力和资源成本的节约。在石油钻井技术智能化发展的进程中,与钻井作业实施相关的测量技术,采样技术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典型的研究成果包括了测量系统、随钻地震采集装置等。

3.3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网络平台和技术的发展,不仅对智能化进行的加快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其本身也能够应用到石油钻井技术中。对于石油开采企业来说,在3G或4G网络的支持下发展视频监控和中央控制系统,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具体表现,通过网络渠道进行信息的传输,提高了传输效率、克服了远距离信息接收的障碍、也满足了大面积信号覆盖的要求。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便于石油开采企业对钻井技术实施过程和质量的监管。

4结束语

总之,我国的石油钻井技术已经在能源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刺激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明确此技术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才能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个明确的认知。

参考文献

[1]张艳成.浅谈我国石油钻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7,(2):95-96.

作者:王小雷 苗磊 单位: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