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金融机构营销策略探讨

金融机构营销策略探讨

时间:2022-08-02 10:25:46

金融机构营销策略探讨

金融机构营销策略探讨:探析金融机构营销战略的演进与障碍

摘要:现代金融机构营销战略的演进过程大致包括了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营销导人期、60-70年代的营销传播期、80年代的营销创新期、90年代的营销拓展期。我国金融机构营销存在市场体系不完善、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障碍,应从体制机制变革、营销策略调整、产品研发与组合创新三个关键环节人手,创造一流的营销业绩。

关键词:金融机构 营销战略 发展障碍

一、现代金融机构营销战略的演进过程

(一)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营销导入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前,银行完全处于卖方市场,虽然市场上有许多的金融机构,但服务内容大多一样,很难形成产品差异化,营悄对于银行而言相当陌生。后来,商业银行的市场优势地位发生了动摇,由于其它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储蓄业务领域展开了激励竞争,改变了原有银行业垄断格局。一些有远见的银行逐渐意识到银行提供给客户的金融产品具有规模经济性,同时也意识到金融业的服务是在与消费者高度的接触中进行的,服务方式、服务程序、服务标准、服务环境、服务人员、服务质量对消费者的体验有很大的影响,而且还意识到金融产品提供与消费的不可分性。许多银行便开始借鉴工商企业的做法,使用广告和促销手段,可竞争对手也紧随其后,纷纷仿效。1958年,全美银行协会会议第一次公开提出了金融业应该树立市场营梢观念,对当时的银行经营进行了客观分析,扭转了金融从业人员对营销观念的排斤态度,银行营销管理时代正式到来。

(二)20世纪60-70年代的营销传播时期。20世纪60年代,西方银行零售业务竞争不断加剧,一些银行进一步认识到金融产品的时效性,如果金融产品服务推广不够及时,就可能引起顾客的厌烦甚至对该产品的质量产生怀疑,为此开始注重提高服务质量,注重对金融服务需求回应的即时性,试图把公关活动变为营梢管理,以促进金融产品的梢售。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获得加强,营梢管理作为银行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1973年,一些英联邦银行均设立营稍部,从事营梢研究和统计活动。从此,研究市场营销,建立营梢机构,开展营销活动等成为精明的银行十分重要的战略组成部分。

(三)20世纪80年代的营销创新时期。20世纪80年代,一些银行逐渐意识到必须寻找一种新的方法以区分自己和竞争者,开始从创新的角度考虑向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事实上,金融产品服务类别的多样性、应用范围的广泛性、实际内涵动态发展性、风险与收益兼备性的特征,都要求银行业必须不断进行创新,并在创新中强化风险管理,紧密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强化产品的附加服务和功能的延伸拓展。一家银行若要长期维持产品和服务特色优势,必须注重品牌营梢,实施产品服务的系列创新。西方国家金融管制的放松以及各国间金融业发展不平衡,使得商业银行绕过金融管制,提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成为可能。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银行致力于金融工具、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服务等方面创新,拓展其金融产品的深度和广度,以满足客户更深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西方银行界研究证实,一种新的金融产品推出后,竟争对手在半年内就可以掌握,由于金融产品缺乏专利保护,银行之间可以相互模仿采用,开发新产品的银行便失去原创优势。一些银行开始意识到,应该有所选择,实行差异化营销,通过市场细分定位避免因盲目投资造成资源损失,通过产品、服务、人员、渠道、环境、过程、形象的差异化建立起竞争优势。

(四)20世纪90年代后的营梢扩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银行业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营梢管理改革。银行逐渐认识到营销管理不单是广告、促销、创新或定位,而必须视为整体,只有当银行的各种营销职能以及营销部门与其它部门协调一致为顾客服务时,才能达到银行与消费者双赢局面。与此同时,银行业服务与消费者的关系持续是可以通过建立产品、工具、服务、客户关系体现的。为了保持银行的优势地位,获得持久业绩,就必须加强对营梢环境调研和分析,制定适合本银行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策略,制定中长期和短期的营销计划。同时不断创新服务营销、交易营梢、关系营销、整合营销、网络营销等新概念和新路径。一个完整而有效率的市场营销应包括前期的市场调研、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进行市场定位、中期的金融产品推出、营梢策略组合以及后期的售后服务、营梢风险监控等方面,不仅要将市场营销的竞争、成长理论运用于银行业各类企业成长发展策略,而且还要考虑到银行业的高风险因素,研究风险管理与营梢联动问题。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开展网络营梢和国际营销成为可能,金融机构营销发展的方向将大大拓展。

二、我国金融机构营销的障碍分析

(一)市场体系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金融机构营销策略的制定和价格组合的正确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建设虽然有了很大的进展,但金融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交易机制还不成熟,利率的确定虽然已经考虑了资金供求关系、物价因素、公众储蓄意愿和通货膨胀等因素,但市场化程度依然不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金融机构营梢策略的制定和价格组合的正确选择。

(二)金融机构营销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使我国银行业汇率风险进一步增加。另外,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和人民币升值挤压部分外向企业利润,也增加出口企业的信用风险。中资银行海外发展需要在营销战略上、营销管理上、营销技能上做全面准备,从实际出发制定可行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国际化经营。

(三)金融机构营销地区发展不平衡。总体上看,我国金融业创新的空间还有待拓展,再加上营销管理水平不高,营稍幅度极为有限。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偏好、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等,构成了一个整体的市场运行环境,直接影响到营销的创新和效果。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网点多集中在沿海及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城市金融网点过于集中,竞争激烈,收益相对较小。

(四)金融机构盈利能力偏弱。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总体优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个别银行的指标可以和外资银行相抗衡。2004年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以来,商业银行的收益率平均值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见下表),表明盈利能力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但从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员工人均利润等指标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盈利能力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较弱的原因除了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外,存货款业务占比过大和冗员过多也是重要因素。 

三、若干建议

加入wto以后,我国金融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竞争压力,虽然具有先天优势,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但由于缺少个性化的服务,很难进一步吸引消费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加强内部管理外,扩大经营范围,加快金融创新,实施营梢策略,将会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一是应从体制机制变革、营销策略调整、产品研发与组合创新三个关键环节入手,建立专营中小企业的信货机构,强化传统负债业务和资产风险管理业务的创新,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降低资本消耗,扩展服务范围,延伸服务功能;强化金融产品品牌营销,通过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 ) ,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精准营销,以提升客户价值,增强金融机构盈利能力。二是金融服务业必须通过资源利用、流程再造和构筑优秀能力实现企业成长,把金融产品营销同顾客的忠诚度和企业内部员工的满意度、忠诚度等关联因素链接在一起,设立营销管理部门以专门负责市场调查、企业的市场定位及其新产品的设计与推广,熟练营销技术,提高人员素质,在推进成本领先营梢战略的同时,强化业务系统的完全自动化处理,所有业务系统整合并加以磨合,实施全行系统网络集成,建立健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技术服务支持体系,采取产品差异化营销策略,凸现、沉淀、累积客户的满意度.提升客户的忠诚度,创造一流的营梢业绩。

金融机构营销策略探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市场营销研究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三农”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制约了农村的发展。而农村金融问题有时给农村发展造成制约的重要瓶颈。现在农村很多中小金融机构本身的营销理念、手段和策略都非常的落后,很难满足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的实际需要。这便要求我们详细的分析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策略来改进,解决当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营销中存在的问题,给农村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金融;市场竞争;营销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也在不断的升级,特别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农村金融市场也愈加的繁荣,在争夺农村金融市场份额的时候,各种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非常的激烈。而想要在农村金融市场份额中占有一席之地,便必须解决存在的问题,帮助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更好的进行市场营销。

一、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进行市场营销的时候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定位观念欠缺

在市场营销中,明确目标市场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国家战略性的调整了农村金融市场,农村的中小金融机构已经逐步的将以往国有商业银行退出所留下的空白填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中小金融机构的作用也愈加的重要。但是由于中小金融机构本身不具备市场定位观念,在开拓市场的时候比较盲目,经营规模的扩大也让其经营更加粗放,并没有全面系统的对业务重点以及竞争战略进行规划,也没有明确选择开拓新兴的业务领域,业务开展的重点过于模糊。

(二)金融产品的开展和客户消费的实际需要不相符

对于进入产品而言,其生命便是创新,若是没有进行创新,便很难更好的发展。但是若是过度的重视金融创新,没有将创新和客户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仅仅是为了创新而进行创新,金融产品的创新很容易误入歧途。信息化的发展,也很好的推动了现代金融市场的进步,农村的一些中小金融机构也开始不断的进行各种金融产品的推出,但是其在推出的时候,往往是在人较多的地方进行宣传单的发放,设置咨询点,没有将多媒体的作用运用进去,没有协调金融产品创新和促销,这也会给客户消费以及产品推广造成很大的影响,新产品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导致开发浪费的出现。

(三)不够重视金融服务营销

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分离开来之后,国有商业银行机构不断的收缩,农村信用社面对的竞争也比较少,现在农村信用社等一系列的中小金融机构已经基本将农村市场垄断,而垄断的出现导致这些金融机构工作的时候也比较懒惰,效率低下,其发展的过程中不需要面对生存危机,其和市场接触要比其他重心是城市的银行少很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服务以及产品营销方面不够主动,甚至认为市场营销便是进行产品的营销。在和客户交流的时候,还是居高临下,长此以往必然会被市场淘汰。

(四)重视营销存款,对组合营销不够重视

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很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过度的重视存款,其在经营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存款的组织。甚至有些职工甚至是管理人员,认为市场营销便是存款营销。这也导致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市场营销很难有效的进行,市场营销发展也比较畸形。

(五)没有正确的理解关系营销

对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市场营销而言,进行关系营销是非常重要的,关系营销会和竞争者、客户以及政府机构等营销对象互相作用,所以在营销的时候,应该重视良好关系的建立,实现各方的目标。但是有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对关系营销的理解存在偏差,甚至认为市场营销便是简单的吃喝和拉关系,认为自己和客户的关系是互相利用。这种营销也导致了这些中线金融机构很难进行稳定客户群的建立,只会浪费大量的资源,提高业务风险,给经营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社会腐败之风的滋长。

(六)没有落实以人为本,忽视了内部营销

对于金融企业而言,想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行内部营销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策略。由于长期受到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中等级也比较分明,普通员工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往往被忽略,工作的时候,员工也仅仅根据上级的命令进行,管理人员和职工之间关系淡漠,团队精神也被忽略,员工主观能动性也很难真正的发挥出来。特别是80后和90后的员工个性比较鲜明,对事物看法具有自己的主见,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若是还是不重视内部营销,上下级很容易出现碰撞,从而给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正常进行造成严重威胁。

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做好市场营销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进行现代市场营销理念的树立

在进行市场营销的时候,必须做到下面几点。首先,需要认识到市场营销过程中客户是其中心。想要更好的发展便必须进行客户中心理念的树立。其次,将市场作为市场营销的导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非常重要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想要更好的进行市场的开拓,便必须将市场作为导向,进行市场的学习和研究,掌握其规律,只有掌握了市场规律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最后,必须认识到市场营销目标是效益。市场营销的深化,最重要的便是提高经济效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需要进行客户、效益、市场的现代市场营销理念树立,重视客户忠诚度的提高,满足农村金融市场竞争的实际需要。

(二)根据实际需要来定位市场

金融企业在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前,需要细分市场来找到合适的机会。所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需要科学的进行市场定位,重点经营自己擅长的领域,从而更好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就整体而言,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规模比较小,产品也比较单一,其地位是市场补缺者。但是其还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该根据市场的需要来选择科学的市场策略,扬长避短,更好的参与到竞争中去。

(三)进行服务营销,让客户满意

首先需要重视金融产品的挖掘,对客户的消费进行引导,开发客户喜欢的产品,并且还应该根据客户心理方面的需要来进行产品的开发,提高金融产品本身的广度和深度。其次,需要做好全面服务质量管理,进行质量保证体系和标准化服务质量管理的引进,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最后,需要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引入进来,全面的对客户资源进行观察,进行客户价值以及潜在需求的挖掘。

(四)重视部门设施和流程优化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也愈加的激烈,现在农村金融市场也已经逐步转变成为了买方市场,若是中小金融机构还不转变观念,那么和客户之间关系会更加疏远,无法获得更多优质客户。所以,需要根据客户群体的需要来进行金融产品的设计,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在进行流程银行建设的时候,需要根据高效和精简的原则进行,优化部门设置,巩固和客户的关系。

(五)做好关系营销

首先需要重视和客户关系营销,在关系营销的时候,可以选择阶梯式价值让度方式进行,对长期问题客户给予更多的价值让度,这样能够更好的巩固客户。其次,需要重视和同业合作关系的发展。竞争对手不可能被完全消灭,所以,需要重视共赢和合作,互帮互助。最后,需要重视和政府关系的处理。金融机构想要更好的发展,需要政府提供支持,所以,金融机构需要在推动地方经济更好发展的前提下协调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进行良好外部环境的营造。

(六)落实以人为本

首先,金融机构必须善待员工,处理好和员工的关系,这样员工才能够产生归属感。其次,还需要将内部关系理论,进行客户观念树立,明确分工,完善考核制度,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

三、结语

在新的时代,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想要更好的发展,便必须从市场出发,认识到市场的实际需要,落实服务理念,不断的根据客户需要来进行产品的创新,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只有这样才可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竞争,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作者:蔡幼吉 单位: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淄博办事处

金融机构营销策略探讨:金融机构营销的演进与障碍探索

论文关键词:金融机构营销战略发展障碍

论文摘要:现代金融机构营销战略的演进过程大致包括了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营销导人期、60-70年代的营销传播期、80年代的营销创新期、90年代的营销拓展期。我国金融机构营销存在市场体系不完善、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障碍,应从体制机制变革、营销策略调整、产品研发与组合创新三个关键环节人手,创造一流的营销业绩。

一、现代金融机构营销战略的演进过程

(一)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营销导入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前,银行完全处于卖方市场,虽然市场上有许多的金融机构,但服务内容大多一样,很难形成产品差异化,营悄对于银行而言相当陌生。后来,商业银行的市场优势地位发生了动摇,由于其它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储蓄业务领域展开了激励竞争,改变了原有银行业垄断格局。一些有远见的银行逐渐意识到银行提供给客户的金融产品具有规模经济性,同时也意识到金融业的服务是在与消费者高度的接触中进行的,服务方式、服务程序、服务标准、服务环境、服务人员、服务质量对消费者的体验有很大的影响,而且还意识到金融产品提供与消费的不可分性。许多银行便开始借鉴工商企业的做法,使用广告和促销手段,可竞争对手也紧随其后,纷纷仿效。1958年,全美银行协会会议第一次公开提出了金融业应该树立市场营梢观念,对当时的银行经营进行了客观分析,扭转了金融从业人员对营销观念的排斤态度,银行营销管理时代正式到来。

(二)20世纪60-70年代的营销传播时期。20世纪60年代,西方银行零售业务竞争不断加剧,一些银行进一步认识到金融产品的时效性,如果金融产品服务推广不够及时,就可能引起顾客的厌烦甚至对该产品的质量产生怀疑,为此开始注重提高服务质量,注重对金融服务需求回应的即时性,试图把公关活动变为营梢管理,以促进金融产品的梢售。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获得加强,营梢管理作为银行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1973年,一些英联邦银行均设立营稍部,从事营梢研究和统计活动。从此,研究市场营销,建立营梢机构,开展营销活动等成为精明的银行十分重要的战略组成部分。

(三)20世纪80年代的营销创新时期。20世纪80年代,一些银行逐渐意识到必须寻找一种新的方法以区分自己和竞争者,开始从创新的角度考虑向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事实上,金融产品服务类别的多样性、应用范围的广泛性、实际内涵动态发展性、风险与收益兼备性的特征,都要求银行业必须不断进行创新,并在创新中强化风险管理,紧密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强化产品的附加服务和功能的延伸拓展。一家银行若要长期维持产品和服务特色优势,必须注重品牌营梢,实施产品服务的系列创新。西方国家金融管制的放松以及各国间金融业发展不平衡,使得商业银行绕过金融管制,提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成为可能。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银行致力于金融工具、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服务等方面创新,拓展其金融产品的深度和广度,以满足客户更深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西方银行界研究证实,一种新的金融产品推出后,竟争对手在半年内就可以掌握,由于金融产品缺乏专利保护,银行之间可以相互模仿采用,开发新产品的银行便失去原创优势。一些银行开始意识到,应该有所选择,实行差异化营销,通过市场细分定位避免因盲目投资造成资源损失,通过产品、服务、人员、渠道、环境、过程、形象的差异化建立起竞争优势。

(四)20世纪90年代后的营梢扩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银行业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营梢管理改革。银行逐渐认识到营销管理不单是广告、促销、创新或定位,而必须视为整体,只有当银行的各种营销职能以及营销部门与其它部门协调一致为顾客服务时,才能达到银行与消费者双赢局面。与此同时,银行业服务与消费者的关系持续是可以通过建立产品、工具、服务、客户关系体现的。为了保持银行的优势地位,获得持久业绩,就必须加强对营梢环境调研和分析,制定适合本银行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策略,制定中长期和短期的营销计划。同时不断创新服务营销、交易营梢、关系营销、整合营销、网络营销等新概念和新路径。一个完整而有效率的市场营销应包括前期的市场调研、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进行市场定位、中期的金融产品推出、营梢策略组合以及后期的售后服务、营梢风险监控等方面,不仅要将市场营销的竞争、成长理论运用于银行业各类企业成长发展策略,而且还要考虑到银行业的高风险因素,研究风险管理与营梢联动问题。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开展网络营梢和国际营销成为可能,金融机构营销发展的方向将大大拓展。

二、我国金融机构营销的障碍分析

(一)市场体系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金融机构营销策略的制定和价格组合的正确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建设虽然有了很大的进展,但金融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交易机制还不成熟,利率的确定虽然已经考虑了资金供求关系、物价因素、公众储蓄意愿和通货膨胀等因素,但市场化程度依然不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金融机构营梢策略的制定和价格组合的正确选择。

(二)金融机构营销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使我国银行业汇率风险进一步增加。另外,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和人民币升值挤压部分外向企业利润,也增加出口企业的信用风险。中资银行海外发展需要在营销战略上、营销管理上、营销技能上做全面准备,从实际出发制定可行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国际化经营。

(三)金融机构营销地区发展不平衡。总体上看,我国金融业创新的空间还有待拓展,再加上营销管理水平不高,营稍幅度极为有限。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偏好、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等,构成了一个整体的市场运行环境,直接影响到营销的创新和效果。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网点多集中在沿海及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城市金融网点过于集中,竞争激烈,收益相对较小。

(四)金融机构盈利能力偏弱。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总体优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个别银行的指标可以和外资银行相抗衡。2004年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以来,商业银行的收益率平均值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见下表),表明盈利能力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但从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员工人均利润等指标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盈利能力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较弱的原因除了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外,存货款业务占比过大和冗员过多也是重要因素。

三、若干建议

加入WTO以后,我国金融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竞争压力,虽然具有先天优势,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但由于缺少个性化的服务,很难进一步吸引消费者。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加强内部管理外,扩大经营范围,加快金融创新,实施营梢策略,将会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一是应从体制机制变革、营销策略调整、产品研发与组合创新三个关键环节入手,建立专营中小企业的信货机构,强化传统负债业务和资产风险管理业务的创新,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降低资本消耗,扩展服务范围,延伸服务功能;强化金融产品品牌营销,通过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精准营销,以提升客户价值,增强金融机构盈利能力。二是金融服务业必须通过资源利用、流程再造和构筑优秀能力实现企业成长,把金融产品营销同顾客的忠诚度和企业内部员工的满意度、忠诚度等关联因素链接在一起,设立营销管理部门以专门负责市场调查、企业的市场定位及其新产品的设计与推广,熟练营销技术,提高人员素质,在推进成本领先营梢战略的同时,强化业务系统的完全自动化处理,所有业务系统整合并加以磨合,实施全行系统网络集成,建立健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技术服务支持体系,采取产品差异化营销策略,凸现、沉淀、累积客户的满意度.提升客户的忠诚度,创造一流的营梢业绩。

金融机构营销策略探讨: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营销体系的建立和创新

服务营销在服务创新中处于重要位置,因为营销即是对内部服务的一种管理,又是对外服务方式和手段的改善和创新,即围绕着服务目标实现而进行对内部服务资源的组合和优化,努力提高营销方法和手段来满足农村金融市场需求。服务营销创新主要包括内部服务管理创新、对外服务营销传递和服务营销评估体系创新等。

一、内部服务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创新

(一)明确服务对象和目标。从“三农”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农村金融服务是实现“三农”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促进城乡经济互动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市场化步伐。从农村金融市场需求角度分析,农村金融是为了满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的资金需求,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农村金融机构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以这三个服务目标为宗旨,这样即能使自身取得发展的同时又能更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互惠多赢的局面。

(二)建立服务组织和管理体系。农村金融机构有了明确的服务目标后,为了实现这些服务目标就需要在组织内部整合资源,建立起围绕着实现这些服务目标的经营管理部门,建立起以服务为导向的内部组织结构。减少管理层次,提高内部服务信息传导效率和内部资源的服务效率,实行“扁平化”的组织管理,提高员工的业务熟练程度,简化服务流程,整合服务资源,增强农村金融机构的整体服务能力。

(三)建立和健全服务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服务制度目的是确保实现服务目标,起着对服务过程的管理和监督作用。农村金融机构要围绕着服务目标实现的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服务质量管理和监督制度,使服务能够有序、高效、标准化的开展。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制度包括服务考核制度、服务奖励制度、服务监督制度等,建立起奖罚分明、绩效挂钩的考核制度,对服务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管理。

(四)建立统一、规范化的服务标准。标准化服务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顺利的开展和服务品牌的形成,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整体美誉度,这是内部服务质量管理的需要,也是对外实现服务质量的保证。农村金融机构根据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服务标准体系,树立员工的统一服务意识,通过组织培训来实现员工的整体服务的统一。

二、对外服务营销功能传递创新

(一)细分服务市场,找准服务功能定位。细分服务市场是建立在对农村金融市场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寻找服务市场中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农村金融市场划分为不同客户群体,根据不同的细分服务市场提供有针对性、差异化的服务来满足不同金融服务需求,找准服务定位,因为农村金融机构根据自的资源状况和市场竞争情况来确定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细分服务市场,找准服务定位,有利于把有限的金融资源投入到农村金融市场中实现价值和效率的最大化,通过建立差异化的服务有利于在客户心中形成独特的服务印象,同时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发现市场机会。

(二)不断满足客户需求,建立客户的满意度。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的起点是满足客户的现实金融需求,但是在服务过程中要超越客户需求,要满足客户的潜在需求,即要做到满足客户想要的服务,又要提供客户没有想到的服务,这样使客户在服务过程得到不同的需求的满足,使客户更加满意。

(三)诱导服务需求,创新服务手段。诱导客户服务需求,就要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具体有:一是采用营销策略,比如上门营销、适当的促销手段。二是进行金融产品的开发,通过提供有市场、有创意、有经济效益的金融产品来满足客户的潜在金融需求。三是提供多样化的农村金融产品来满足不同层次的差异性的金融需求。四是加强服务广告宣传,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金融抑制现象,使客户更加了解农村金融服务信息,刺激农村金融市场。

(四)优化服务组合,建立服务品牌。农村金融机构的人力资源、多样化金融产品、服务方式和手段、农村金融市场的现实和潜在金融需求等这些构成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内部和外部资源,这些资源的生存和发展,是相互依存和互为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对这些服务资源的组合,使农村金融服务更加合理、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更具有效率。

三、服务营销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创新

农村金融机构有计划、有目标、有标准的进行服务营销,因为服务是永无止境的,这就决定了服务需要不断地修正和创新。建立起有检查、有跟踪、有总结的服务营销评估体系,通过对客户的满意度调查和服务计划的实施情况以及服务目标实现的状况,找出服务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的修正和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使服务更加完美。

(一)服务组织管理体系中的监督和评估

服务组织管理体系中的监督和评估体系主要是指农村金融机构利用本单位的内部人力资源进行彼此之间对服务行为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服务营销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能高效、科学、规范、标准的持续开展下去,这是农村金融机构进行服务管理的最有效方法和措施。根据监督和评估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直接监督和间接监督、现场监督和非现场监督、随机抽查和现场检查等不同方法,充分利用员工的监控视频进行自我和相互之间的自查和自纠活动,上级对下级进行监督和评估。

(二)建立客户评价体系

客户评价体系是对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营销体系最直接的评价方式,通过客户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营销体系的评价,收集客户众多的意见和建议,分析研究客户的意见和建议来改进和创新服务营销行为和组织方式,特别是通过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办理和操作等服务流程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客户的建议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建立便于农、服务于农的农村金融服务营销功能。

(三)从业务业绩来评价服务营销体系

农村金融机构从各个经营周期的业务发展状况和所取得的业绩来评价服务营销体系,比如通过对市场份额、增长速度、增长幅度等指标进行分析和研究,从数据分析研究中找出服务营销体系中存在问题,找出形成的问题原因,制定方案和措施进行有针对性解决和补救。

(四)与同行业服务营销的对比

农村金融机构通过与同行业服务营销的对比,发现自身在服务营销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学习同行业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形成和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学、高效的服务营销体系。

金融机构营销策略探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精准营销体系研究

摘要:文章论述了精准营销的概念,对精准营销与传统营销进行比较,并提出了精准营销的三大优势。随后,以苍南农村合作银行为例,对实施精准营销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论证了实施精准营销是优化客户服务、提升经营能力、获得稳健发展的需要。结合苍南农村合作银行精准营销实施情况,详细阐述了精准营销的六大实施流程,并提出确保六大流程顺利执行的三大保障机制建设措施。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精准营销 苍南农村合作银行

一、精准营销概述

精准营销就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客户精准定位的基础上,通过顾客沟通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定制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精准营销打破了以产品为中心的传统营销理念,实现了营销策略由“产品导向”向“市场和客户需求导向”的转变,并在提升客户服务价值的同时,实现了对目标客户群的准确和高效营销。

精准营销的定义体现了精确、精密、可量化、高效益等深层次寓意及优秀思想,与传统营销相比,精准营销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比较优势。

1.提高“顾客让渡价值”。“顾客让渡价值”是指顾客获得产品或服务的总效用价值与顾客为获得产品或服务付出的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精准营销实行的个性化营销策略,增强了产品价值适应性,提高顾客满意度,从根本上提高了顾客购买产品获得的总价值,同时减少了客户为获得预期产品或服务所付出的精力和财力成本。

2.提高产品推广成功率。精准营销是连接企业供给与客户需求的桥梁。精准营销的突出特点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每一种产品的设计都是基于客户需求的挖掘,是建立在客户消费偏好模型基础上的营销模式。这种模式能够轻易、清晰锁定细分的目标客户群体,知道哪些客户喜欢的是哪些金融产品,需要的是哪种金融服务,并根据需求情况,进而将客户潜在或即时需求的产品有针对性的推送给客户,同时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售后产品应用服务,有效提高了产品推广的成功率。

3.提高营销资源效益。精准营销是在目标客户群体细分的基础上,根据目标客户群体的生活习惯等特性,优化各类营销资源配置,集中优势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合适的营销渠道和促销策略对客户实施精准的“制导式攻击和突破”,打破了传统“广撒网”的营销模式,节约了营销成本,提高了营销资源效益。

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施精准营销的必要性分析

1.实施精准营销是持续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经济收入和金融知识的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对金融工具的便利性、盈利性的敏感度和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顾客需要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已具备了较为庞大、且结构复杂的基础客户群。如何满足这个庞大客户群体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已成为摆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面前不可忽视的问题。截至2012年6月,苍南农村合作银行的客户数已经达到99.11万户,占全县人口总数的83.29%,人均存款1.42万元;小额贷款客户数已经达到10.3万户,占全县家庭总户数的30.29%;中间业务客户数已经达到51多万户。要持续满足如此庞大客户群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苍南农村合作银行亟需通过对庞大客户群的特征行为及特定属性进行数据定量分析归类分析,确定满足不同群体的特定金融服务模式。

2.实施精准营销是实现从比较优势到综合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目前,苍南农村合作银行存贷款规模已连续8年位居苍南县各大金融机构首位,网点数约占全县金融机构网点数的50%,员工数占全县金融从业人数的40%,但这些优势主要是依靠以资源禀赋为基础,在长期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这一竞争相对缓和的目标市场上建立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属于比较优势。发展由比较优势向强调综合竞争优势的战略转型已成为苍南农村合作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精准营销战略的引入将极大增强苍南农村合作银行对各类客户的甄别和攻关能力及速度,不仅可以巩固、提升其自身在传统市场的地位,还可以提升服务新兴市场客户群体能力,是实现从比较优势到综合竞争优势的转型的关键所在。

3.实施精准营销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稳健发展的保障。精准营销可以优化苍南农村合作银行的现有资源配置,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整合效用,创新各类金融产品,并整合渠道资源对接维护各类客户,培养各细分目标市场的忠诚客户群体。同时,通过精准维护的实施,提高对高价值客户群的攻关和管理能力,培养忠诚的高贡献度客户群体。以资源优化配置,丰富产品体系、拓宽业务范围、培养多层次忠诚客户群体,提高抗系统性风险能力,进而实现稳健发展。

三、精准营销实施流程

精准营销活动是一项从精准定位、产品营销到营销成果反馈的一系列循环流程,近年来,苍南农村合作银行的精准营销发展模式,为该行抢占业务先机、控制营销成本和管理风险、提升优秀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该行的精准营销开展情况,精准营销实施流程主要有六个环节:

1.客户信息收集。收集客户信息是实现营销活动有的放矢的保证,是实施精准营销的第一步。客户信息的收集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特定营销目标而收集某些行业、地理区域等特定群体的基本资料及金融服务需求相关信息,往往是银行特地组织客户信息收集活动或在前一阶段的营销活动中收集。另一种方式是基础性的客户信息收集,主要是发生在客户在银行开户等在接受银行产品或服务时留存银行的信息。

2.数据分析和挖掘。数据分析是以一票否决性因素或特定模式为甄别依据,对前一阶段所收集的海量数据进行初步筛选,是数据预处理阶段。数据挖掘是在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技术,对客户的贡献度、活跃度、渠道偏好、信用等级等客户特性进行聚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关联分析技术,对客户贡献度、活跃度以及不同渠道关联情况等客户特性之间的双特性关联度或多特性关联度进行分析,进而挖掘不同价值客户的潜在或即时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确定营销目标客户群体。其中,客户贡献度分析主要包括客户给银行带来的存款、中间业务等各项收益类因素;客户活跃度分析主要包括客户存取款次数、刷卡消费次数等各项交易强度类因素;客户渠道偏好分析主要分析客户在互联网、自助电子设备、传统网点等渠道上发生业务交易的情况;信用等级主要分析客户还款记录等因素。

金融机构营销策略探讨:金融机构营销战略的演进与障碍分析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在我国的发展也不断成熟,金融机构不断增多,经过调查分析,目前,就我国的市场经济来看,关于金融机构营销存在的市场体系不完善,地区之间存在发展不平衡,并且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大等问题,所以,要想整体上提高金融机构的营销战略,消除营销障碍,必须变革体制机制,调整营销战略,加强产品研发与产品组合,为金融机构创造一流的营销业绩。

[关键词]金融机构;营销战略;演进;障碍

本文主要研究的金融机构是银行,通过对银行的研究分析,折射出金融机构在营销战略中的障碍,提出若干建议。市场营销战略的含义是指:企业要把顾客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一般来说,企业获得顾客需求量以及购买力的信息、商业街的期望值是根据以往的销售经验取得的,然后通过获取的信息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经营活动,把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相互协调,达到统一意见后,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给顾客,实现企业的销售目标,这一个整体的过程就是市场营销战略的概念。一般来说,市场营销战略包括四个因素,简称为4Ps,即Product(产品)、Promotion(促销)、Price(价格)、Place & Distribution(通路与配销)。如果在四个因素中再加上Politics(政治)和Public(公共关系),就称为6Ps,把这六个因素运用到营销过程中去,就形成了六方面的营销战略。

1 金融机构营销战略的演进过程

1.1 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营销导入期

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银行在市场上处于垄断格局,完全是属于卖方市场,银行与市场上很多金融机构的服务内容大同小异,无法形成产品差异化,并且,对于银行来说,营销是非常陌生的。后来,其他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储蓄业务上与商业银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一些有先见的银行开始意识到金融业的服务是与消费者高度挂钩的,消费者的体验直接受到服务方式、服务环境、服务标准、服务程序和服务质量的影响。于是,许多银行开始借鉴工商企业和服务行业的做法,大量使用广告进行促销。1958年,全美银行协会会议第一次提出了金融业应该树立市场营销观念,从此扭转了金融从业人员对营销观念的排斥态度,迎来了银行营销管理时代。

1.2 20世纪60—70年代的营销传播时期

20世纪60年代,西方银行的零售业务竞争越来越激烈,银行开始逐渐意识到金融产品的时效性,意识到如果产品服务推广不够及时,顾客可能会对产品感到反感甚至会怀疑该产品的质量,所以,银行要提高产品的服务质量,就必须注重产品的售后服务,跟踪服务,以此来促进产品的销售,提高销售业绩。同时,还要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培训,引起他们对营销战略的关注。1973年,一些英联邦银行开始在银行内部设立营销部,建立营销机构,对市场进行研究,适当开展营销活动,提高营销管理。

1.3 20世纪80年代的营销创新时期

如果要区分自己与竞争者的不同,银行必须寻找一种新方法,不能困于旧的固有的营销模式中,要以创新的角度考虑客户的需要,向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在80年代,很多银行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一般来说,金融产品服务的类别多种多样,风险与收益兼备。银行如果不根据产品的这些特征,对产品服务进行创新,加强风险管理,紧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注重品牌营销,那么银行就会在竞争中失去优势。所以,银行要想满足客户更深层次的要求,就必须对产品服务进行更详细的追踪,开拓产品的深度和广度。一些研究表明,在一项新的金融产品推出之后,不到半年内就会有类似服务的产品相继推出,因此,即使一些银行具有原创优势,但由于金融服务没有专利保护,所以,模仿程度极高。所以,银行要有进行差异化管理,通过市场细分避免盲目投资,建立产品、服务的差异化,加大竞争优势。

1.4 20世纪90年代后的营销扩展时期

西方银行业在20世纪90年展迅猛,对于营销战略也越来越重视,进一步推动营销管理的改革,并且在营销战略上逐渐意识到营销管理不只是促销、定位等,而应该把营销管理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把每一个步骤分开管理,营销部门要与银行里的其他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又要相协调一致,共同为顾客提供高质的服务,这样才能在金融业这个激烈竞争的行业中保持竞争优势,达到银行与消费者互利双赢的局面。对于银行业来说,一个完整而又有效率的市场营销应该要包括:分析市场机会、确定市场目标、选择市场营销战略、营销风险监控、市场营销活动管理、售后服务等,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需要与顾客之间建立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新型的主动性关系,这种关系需要企业在更高层次上,用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建立,同时还可以依靠计算机和网络的快速发展,拓展营销发展方向。

2 金融机构营销战略的障碍分析

2.1 市场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但是,市场体制依然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依然很不完善;我国金融市场建设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金融产品市场化的程度依然不够高,尽管利率的确定也考虑到资金供求关系、物价因素和通货膨胀等因素,但是,关于金融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交易机制还是很不成熟,因此,如何正确选择营销战略,确定价格组合,需要市场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2.2 受外部环境影响大

这几年,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不断加大,我国银行汇率风险进一步增加,加上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这一系列的因素都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营销利润变薄,信用度不断下降。

2.3 赢利能力差

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指标能够与外资银行相抗衡,赢利能力大大优于四大国有银行,这样说明了,国有银行的赢利能力还有待加强。存贷款业务的比例过大、冗员过多、银行内部机制体制不完善等都是影响国有银行赢利能力的原因。

2.4 宏观环境因素

宏观环境因素是指企业运行的外部大环境,对于企业来说,这个环境既不可以控制,又不可以影响,但是对于企业营销成功与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人文环境。①人口因素:人口数量与市场构成的关系;人口城市化与市场的关系;世界人口年龄结结构变化与市场的关系。②人口的地理迁移因素:客流的移动特点和规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购买动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③家庭、社会地位阶层影响细分市场。

(2)经济环境:国民生产总值;个人收入,反应购买力高低;外贸收支情况。

(3)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短缺和保护,环境的恶化,疾病的影响。

(4)技术环境:技术对企业竞争的影响,对消费者的影响。

(5)政治—法律环境:政治格局的稳定和国家的政治法律环境都直接影响着营销战略。

(6)社会—文化环境:教育水平,宗教信仰,传统习惯。

2.5 微观环境因素

微观环境因素是指存在于企业周围并且密切影响其营销活动的各种因素和条件,一般包括供应者、竞争者、公众以及企业自身等。

(1)供应者:是企业资源的保证,成本的控制;但是对于银行来说,可以忽视这个因素,因为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一般都是服务产品,不需要原料供应。

(2)购买者。①私人购买者:人多面广,需求差异大,多属小型购买,购买频率较高,多属非专家购买,购买流动性较大。②集团购买者:集团购买者数量较小,但是购买者的规模较大,属于派生需求,集团购买需求弹性小。

(3)竞争者。①竞争者及其数量和规模;②消费者需求量与竞争者供应量的关系。

(4)公众:金融公众,政府公众,市民行动公众,地方公众,企业内部公众,一般群众。

(5)企业内部各部门协作:决策、指挥、开发、执行与反馈、监督、保证、参谋机构。

3 加强市场营销战略的建议

3.1 完善市场营销战略的管理

一般来说,金融机构要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制订一些较长时期的战略规划,通过制订的战略规划来确定企业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同时,还要在企业内部成立一个强而有力的营销组织,并且完善这个组织,认真执行企业制订的营销计划,根据制订的营销计划目标,建立一个高效的营销组织结构,加强执行力度,保证目标的完成。

3.2 适当延长企业产品经营线

在营销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的时候,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金融机构要适当的延长自己的产品经营线,增加企业自身的产品服务种类,使产品经营线复杂化,避免由于产品经营线过于单一而带来的风险。

3.3 加大对终端网络的建设和维护力度

对于一个金融机构来说,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那么其产品服务就必须要多样化经营,不能过于单一,机构生存的依靠不能只是某一两个产品或者服务,而是要依靠终端网络在市场中生存下来。只有这样,在危机发生的时候,金融机构才能快速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终端网络,及时调整企业现在正在经营的产品和运用的经营战略,把风险尽量降低。

4 结 论

在现代的商业经营中,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成功,企业就要懂得未雨绸缪,看清市场趋势,时刻树立危机意识,关注市场动态,合理把握自身的优势,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善于抓住机遇,吸取同行的经验,正确处理危机,提高自身经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