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幼儿园大班教学论文

幼儿园大班教学论文

时间:2022-05-30 03:59:11

幼儿园大班教学论文

幼儿园大班教学论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的融入

摘要:对于幼儿园的儿童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其健康成长。在幼儿园大班教学当中,应当注重儿童的健康成长,贴近生活实际,让儿童在教育当中体会到轻松、自然、温暖、亲切。应当在儿童走进幼儿园的时候,使其感受到家一般的感觉,对教师产生像妈妈一样的亲切感。

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念 幼儿园大班教学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包含了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等部分内容,在我国教育领域当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幼儿园儿童来说,其成长与家长和教师是分不开的,幼儿教育与生活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尤其是在幼儿园大班教学当中,更是应该密切贴近生活,让儿童能够在生活当中收获知识,从而更好地向学校教育过渡。

一、活动材料

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主要载体就是各类活动材料,活动材料的选取,影响到儿童教育的效果,关系到儿童从教学中获取的知识量。因此,教师应当结合教学计划,尽量多选取适合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够引起儿童生活中共呜的活动材料。通过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能够更好地激发儿童的兴趣和爱好,使其能够主动地对材料进行观察和学习,从而获取知识。

例如,可以选取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花草、石头、种子、果实、树叶等材料,这些材料十分贴近儿童的生活,儿童对这些材料也十分熟悉。利用这些材料,教师可以组织儿童给石头涂颜色、利用花草制作装饰、用树叶做图画等。通过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儿童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塑料玩具是幼儿园儿童十分喜爱的,这些玩具通常具有十分丰富的色彩和形状,能够充分吸引儿童的兴趣和注意力。因此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可以对这些玩具加以利用,让儿童对这些玩具进行大小、颜色、形状的分类,或是进行加减、分合、排序等练习。

另外,教师可以与儿童家长进行合作,请家长帮助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布条、纸盒、饮料瓶、易拉罐、报纸等废旧物品,在清洁消毒之后,将其应用于幼儿园大班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教给儿童基本的制作方法,让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这些材料制作出自己能想到的东西。同时,教师要从旁进行指点和引导。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很地提高幼儿园大班教学的趣味性,让儿童能够在快乐的学习中收获更多知识。

二、学习内容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当中,阐述了生活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即教育是由生活决定的,而生活能够激发出教育的力量。例如,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的“一分钟体验”当中,由于时间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因此幼儿园儿童难以很好地进行认知。对此,可以将生活与教育紧密结合,利用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出具体的教学情境。通过跑步、运动、看动画片、静坐等方式,让儿童体验一分钟时间,从而更加直观地对时间进行感知。

在幼儿园大班的数字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例如,食品包装、钟表、宣传单等,让学生对其中存在的数字进行观察。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带有数字的具体图片,例如,电梯、红绿灯倒计时等。通过这些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让儿童能够直观地认识和感知数字,同时结合具体物象理解数字中的含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习方式

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且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中,对生活教育的定义就是将教育融人生活当中,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进行教育。例如,儿童在观察植物的时候,会产生植物是否长高的疑问。对此,教师可以借此进行“自然测量”的教学,带领儿童对植物进行定期测量和观察,通过不同时期的数据记录植物的生长。在“分糖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儿童分为若干个小组,给予每组儿童相应数量的糖果,让儿童讨论如何才能每人拿到相同数量的糖果。通过这一教学,让儿童学到“等分”的知识。再如,“数字含义”的教学,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包装袋,让儿童分析上面的数字代表什么。在儿童完成讨论后,教师再公布正确答案,同时进行讲解,这样就能够使儿童对这些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

在平常生活中,教师应当注重观察身边出现的教学机会,并且及时引导儿童在生活中进行学习。例如,当儿童在户外跳绳、拍球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儿童边游戏边数数。在儿童玩玩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一边玩一边给学生出题,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也能学到知识。

四、学习环境

结合幼儿园大班时期的儿童性格特点,在学习环境的构建中,应当注重生活化的体现。在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将语言、艺术、文学、科学等融为一体,并进行逐步渗透,使其能够对儿童的生活环境产生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在这样的学习环境当中,儿童能够更加主动地学习,在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更加符合自身特点。同时在教师的积极和正确引导下,不断增长知识,从而更加全面地成长。

例如,幼儿园可以在楼梯或墙面上设计各种不同颜色的数字排列组合,让儿童随时随地了解和感知各种数列和数字形式。这样,儿童在平时上下楼梯的时候,就会有意无意地观察和了解这些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观察能力。在儿童平常玩耍的走廊或操场,可以在地面设计一些棋盘、迷宫等图案,让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对各个方面的知识进行初步了解,为其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幼儿期是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尤其是对于幼儿园大班阶段的儿童来说,他们即将离开幼儿园,正式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因此,在幼儿园大班教学当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儿童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培养,使其能够更好地过渡到学校教育。在这一过程中,结合这一时期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融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具有极大的好处。将教育融人生活当中,使儿童在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学到知识,对儿童日后的成长十分有利。

幼儿园大班教学论文: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的思考

摘 要:当前,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智力发展作为教育重点,忽略了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当前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探究了一些应对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

音乐教学是提高幼儿园大班幼儿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由于幼儿园大班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足,不恰当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科学选用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喜欢音乐课程学习。

一、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现状问题

当前,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大班幼儿的社会活动、数学活动过多,而音乐教学的课时安排非常少,通常情况下只是在一些社会活动中渗透一些道德歌曲内容。即使有的幼儿园大班有音乐教材,也都是随意选择的教材,内容大多是借助音乐发展幼儿智力或者开展道德教育,弱化了音乐自身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影响作用,这就使得大班的音乐活动缺乏独立性,甚至处于不可控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幼儿园大班教师多为刚毕业的学生,虽然他们在音乐技能上都十分优秀,比如唱歌、弹琴等方面都是高手,但是他们在音乐教学经验、教学技能、选用教材方面有所欠缺,所以不利于音乐教学成效的提升。

二、提高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依据上文提到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的问题现状,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以期提高音乐教学实效,促进大班幼儿全面发展。

1.教师应充分认识音乐教学的作用

在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教学实效,必须充分了解音乐教学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最终提升教学效率。音乐犹如一种语言,可用于交流人的情感、观念与思想,在历史的各个发展阶段中,音乐都展现出了其自身独特的号召力及凝聚力,其影响力完全可以证明音乐教学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副科。在音乐欣赏中,我们不仅能了解到一定的文化传统,还能学习到音乐发源地的风土人情。幼儿园大班学生在学习音乐时,可对音乐节奏与歌词进行加工、改编等,这是幼儿探索世界、发展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从另一方面来讲,幼儿园音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幼儿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可了解到体育、语言、社会、自然、数学等领域的知识,对幼儿德智体全面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五指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见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这首歌不仅有简单明快的音乐节奏,而且可以学到一些数字知识。因此,幼儿园大班教师应充分了解音乐教学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加重视音乐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地高效完成教学活动。

2.重视音乐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作用

教师是音乐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兴趣直接影响幼儿的兴趣方向,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直接影响了幼儿的学习效果。所以,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高效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幼儿园应积极为教师提供提高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的机会,比如可定期为教师提供教学经验分享机会、邀请幼儿音乐专家到园讲座、选派教师代表到先进幼儿园学习等。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应具有较强的自学意识,不断学习新的幼儿音乐教学理论与技能,在日常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幼儿全面发展”为中心,积极尝试多种先进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幼儿音乐知识的传授,更应该重视对幼儿情感的引导。为了更恰当地选择音乐教材、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对幼儿园大班幼儿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兴趣爱好等有准确的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尽可能多地查阅资料了解该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音乐教材与教学方式。比如,有些青年教师不了解幼儿园大班学生的心理特点,所选择的教材内容过于艰涩,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幼儿审美及音乐素养的提升,而且还会使幼儿对音乐课程产生逆反心理。

3.灵活选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对音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依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音乐知识、习得音乐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音乐欣赏方式,提升大班幼儿的审美水平,让幼儿在欣赏中体会音乐中丰富的内容、感受音乐欢快而和谐的节奏。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开展音乐创编活动,让幼儿将自己熟悉的音乐歌词改编成其他自己喜欢的事物。比如,儿歌《数鸭子》,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将歌词改编成《数白鹅》,即使只改变了几个字,幼儿也会觉得自己会“写歌词”了,觉得自己是个很棒的孩子,在这种正面情绪的引导下,幼儿会更加喜欢音乐课的学习。

总之,幼儿园大班的幼儿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音乐教学对其身心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了解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予以应对,进而大幅提升教学成效,最终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教学论文: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中游戏教学的运用

摘 要: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语言能力是必须要具备的一项能力,3~6岁为该项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园语言教学作为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应十分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性。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因此,将游戏教学运用到语言教学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然而,当前幼儿园大班在运用游戏教学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基于此,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提升运用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游戏教学

语言教学是幼儿园阶段主要的教学科目,通过语言教学的开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然而,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幼儿园大班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存在“小学化”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有效提升。好动、爱玩是大班幼儿的突出特点,游戏教学正是充分融合了幼儿这两大特点的教学方式,通过游戏开展语言教学,可显著地提升教学效果。

一、游戏教学在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游戏资源比较少

大班语言教学中利用游戏教学时,需要丰富的游戏资源来支撑,但当前大部分的幼儿园中游戏资源都比较少,教师自主开发的意识也比较差,有限的游戏资源使得语言教学中可采用的游戏方式仅有几种,几次轮转使用之后,幼儿缺乏参与游戏的兴趣,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2.幼儿参与游戏的时间有限

大班在利用游戏进行语言教学时,教学时间为20~25分钟,理论上来说,这其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应该归属于幼儿,但真实的状况是幼儿参与的时间比较少。有的幼儿园仅在游戏即将结束时才让幼儿参与进来;有的直接在字、词的讲解中穿插游戏,幼儿基本上无法参与,与游戏教学的实质相背离。

3.过分强调游戏的规则

大班幼儿的年龄比较小,对规则的理解能力有限,违背规则游戏的现象经常发生。然而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时,过分注重游戏规则的强调,从而导致在短短的游戏中出现教师多次维持规则的行为,这不但影响了游戏的连贯性,同时也会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二、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中提升游戏教学效果的措施

1.更新游戏教学理念

在游戏教学中,幼儿通过参与、体验,获得相应的知识,这是一种主体性的体验,可提升幼儿感知的效果。教师利用游戏进行语言教学的过程中,首要的便是秉持正确的游戏教学理念,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在游戏教学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处于优秀的位置。设计游戏时,要兼备知识性和趣味性,而且要明确自身的引导地位,进而在教学中有效地发挥引导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语言知识,锻炼语言能力。

2.创造性地进行游戏设计

与其他科目教学相比,语言教学具备可渗透性的特征,语言即是人们生活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教学正常开展的重要支撑,任何一个科目的教学中,都存在语言教学。大班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要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机会实施语言渗透,提升语言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设计语言教学游戏活动时,要坚持创造性的理念,在游戏中增加语言因素,注重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语言教学游戏中,角色游戏、表演游戏都可以被多次运用,而且不会让幼儿有重复的感觉,而且在此过程中,还可以让幼儿锻炼语言能力。在进行《小狐狸画春天》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设计角色游戏,在课前,教师准备好头饰,包含小猴子、小熊、小刺猬和小狐狸,课上教学导入之后,教师请幼儿分别扮演小动物,表演他们迎接春天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加上自己的想象,并将自己的想象描述给其他小朋友,在此过程中,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同时语言能力及想象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3.增加幼儿园的游戏资源

网络中包含海量的信息,教师通过关键词的搜索,可以搜索出多种游戏方式。但游戏方式毕竟有限,教师要打开视野,以更为宽广的思路开发游戏资源。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打破采用“现成游戏”的方式,通过自创的方式使得幼儿园的游戏资源得到丰富。

4.游戏中充分尊重幼儿

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将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幼儿之外,还需要在游戏中充分尊重幼儿,坚持幼儿在游戏中主体性的原则。幼儿语言游戏教学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比较大,因此教师不应该刻板地遵守游戏规则,而是要给幼儿留有适当的发挥空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尊重幼儿,实现在游戏中教学。对幼儿不遵守规则的行为,教师应在合理的时间来引导,避免反作用,促使幼儿理解规则,并自觉遵守规则。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能力,教学中,通过游戏教学的运用,让幼儿在玩游戏中掌握语言知识,锻炼语言能力。在运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并合理地对幼儿进行引导,实现教学与游戏并重的目标,显著地提升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教学论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的融入

摘 要:对于幼儿园的儿童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其健康的成长。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当中,应当注重儿童的健康成长,贴近生活实际,让儿童在教育当中体会到轻松、自然、温暖、亲切。应当在儿童走进幼儿园的时候,使其感受到家一般的感觉,对教师产生像妈妈一样的亲切感。

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念; 幼儿园大班教学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包含了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等部分的内容,在我国教育领域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幼儿园儿童来说,其成长与家长和教师是分不开的,幼儿教育与生活之间,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尤其是在幼儿园大班教学当中,更是应该密切的贴近生活,让儿童能够在生活当中收获知识,从而更好的向学校教育过渡。

一、活动材料

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主要载体就是各类活动材料,活动材料的选取,能够影响到儿童教育的效果,关系到儿童从教学中获取知识量的多少。因此,教师应当结合教学计划,尽量多选取适合这一阶段儿童心理特点,能够引起儿童生活中共鸣的活动材料。通过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能够更好的激发儿童的兴趣和爱好,使其能够主动的对材料进行观察和学习,从而获取知识。

例如可以选取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花草、石头、种子、果实、树叶等材料,这些材料十分贴近儿童的生活,儿童对这些材料也十分熟悉。利用这些材料,教师可以组织儿童给石头涂颜色、利用花草制作装饰、用树叶做图画等。通过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儿童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塑料玩具是幼儿园儿童十分喜爱的,这些玩具通常具有十分丰富的色彩和形状,能够充分的吸引儿童的兴趣和注意力。因此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可以对这些玩具加以利用,让儿童对这些玩具进行大小、颜色、形状的分类,或是进行加减、分合、排序等练习。

另外,教师可以与儿童的家长进行合作,请家长帮助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布条、纸盒、饮料瓶、易拉罐、报纸等废旧物品,在清洁消毒之后将其应用在幼儿园大班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交给儿童基本的制作方法,让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这些材料制作出自己能想到的东西。同时,教师要从旁进行指点和引导。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很好的提高幼儿园大班教学的趣味性,让儿童能够在快乐的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

二、学习内容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当中,阐述了生活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即教育是由生活决定的,而生活能够激发出教育的力量。例如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一分钟体验”当中,由于时间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因此幼儿园儿童难以很好的进行认知。对此,可以将生活与教育进行紧密的结合,利用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出具体的教学情境。通过跑步、运动、看动画片、静坐等方式,让儿童体验一分钟的时间,从而更加直观的对时间进行感知。

在幼儿园大班的数字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例如食品包装、钟表、宣传单等,让学生对其中存在的数字进行观察。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带有数字的具体图片,例如电梯、红绿灯倒计时等。通过这些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让儿童能够直观的认识和感知数字,同时结合具体物象理解数字中的含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习方式

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发现问题,并且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中,对生活教育的定义就是将教育融入到生活当中,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进行教育。例如儿童在观察植物的时候,会产生植物是否长高的疑问。对此,教师可以借此进行“自然测量”的教学,带领儿童对植物进行定期测量和观察,通过不同时期的数据记录植物的生长。在“分糖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儿童分为若干个小组,给予每组儿童相应数量的糖果,让儿童讨论如何才能每人拿到相同数量的糖果。通过这一教学,让儿童学习到“等分”的知识。再如“数字含义”的教学,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包装袋,让儿童分析上面的数字代表什么。在儿童完成讨论后,教师再公布正确答案,同时进行讲解,这样就能够使儿童对这些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

在平常的生活中,教师应当注重观察身边出现的教学机会,并且及时的引导儿童在生活中进行学习。例如当儿童在户外跳绳、拍球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儿童边游戏边数数。在儿童玩玩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一边玩一边给学生出题,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也能学到知识。

四、学习环境

结合幼儿园大班时期的儿童性格特点,在学习环境的构建中,应当注重生活化的体现。在儿童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将语言、艺术、文学、科学等融为一体,并进行逐步渗透,使其能够对儿童的生活环境产生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在这样的学习环境当中,儿童能够更加主动的进行学习,在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更加符合自身的特点。同时在教师的积极和正确引导下,不断的增长知识,从而更加全面的成长。

例如幼儿园可以在楼梯或墙面上设计各种不同颜色的数字排列组合,让儿童随时随地的了解和感知各种数列和数字形式。这样,儿童在平时上下楼梯的时候,就会有意无意的观察和了解这些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观察能力。在儿童平常玩耍的走廊或操场,可以在地面设计一些棋盘、迷宫等图案,让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对各个方面的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为其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尤其是对于幼儿园大班阶段的儿童来说,他们即将离开幼儿园,正式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因此,在幼儿园大班教学当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儿童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更好的过渡到学校教育。在这一过程中,结合这一时期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融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具有极大的好处。将教育融入到生活当中,使儿童在生活中能够更好的学到知识,对儿童日后的成长十分有利。

幼儿园大班教学论文:在幼儿园大班教学活动中运用“讨论”的策略

摘要:通过对大班幼儿认知心理特点的分析,及“讨论”在大班教学活动中的意义,提出教师在大班活动中运用“讨论”时的策略:需注意幼儿的认知特点、意志特征、教师自身的态度、运用的方法等问题。并用事例说明“讨论”在大班活动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大班幼儿 认知特征 讨论 策略

一、大班幼儿的特点和讨论的涵义及意义

所谓“讨论”,即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目前它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传统的教育认为幼儿年龄小,知之不多,在幼儿园的课堂学习方式主要是被动听老师讲解。但心理研究表明,5-6岁的大班幼儿,他们爱说好问,观察力、理解力和语言能力增强,社会性有很大发展,并开始掌握一定的认知方法,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因此,在大班的教学活动中,完全可运用“讨论”这种形式,而且“讨论”对于幼儿来说,还有着重要而特殊的意义。首先,“讨论”有助于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如思维力、逻辑推理能力、知识建构能力、倾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商能力、交往能力等等。其次,它促进了生生互动,走向幼儿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他们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讨论”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幼儿在与同伴的讨论中表达自己的看法,交流已有经验,是一个很好的经验共享,共同提高的过程。再次,“讨论”给部分胆小内向的幼儿提供了一个锻炼的平台,给他们创造了更多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能较好地实现关注每位幼儿的发展这个教育目标。

讨论可从不同角度,根据不同标准分类。根据参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有教师参与的讨论和幼儿自由讨论;按参与对象的数量不同分为分组讨论、集体讨论、个别讨论;根据时间不同,还课分为活动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的讨论三种。讨论还可以有其他的划分方法。如:借助图片讨论、创设场景讨论、自选主持人讨论、不同观点辩论等等。

二、在大班活动中运用“讨论”的策略

第一,讨论前教师应根据大班幼儿已有的认知起始状态,以简介的语言提出讨论的内容及要求,让孩子明确讨论的目的。讨论要围绕中心问题展开,不能放任自流,变成自由聊天。

第二,根据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及心理特点(好奇心、求知欲强,喜欢提问),所设计的讨论话题应具有开放性,回归孩子的生活世界,讨论所涉及的事物应是幼儿熟悉,感兴趣,贴近他们生活的。并非任何话题都需要讨论,那些凭借他们已有经验或直接感知就能得出结论的,就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再去讨论。

第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意志特征、注意时间难以持久等特点注意控制好讨论时间、把握讨论节奏,以免幼儿失去讨论的兴趣。

第四,教师在参与讨论时要发挥特殊的作用。在参与讨论时,教师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参与者、倾听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既要深入到幼儿中间细心观察,充分了解他们讨论的进程、结果,并根据这些信息来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还要随时发现幼儿所关注的新的讨论点,引导他们拓展思路,加以延伸,使幼儿在互相讨论,启发的过程中整合零散的旧经验,主动构建新的知识经验。另外,教师还要在讨论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讨论”策略在大班幼儿活动中运用的具体事例

不同类型的“讨论”有着不同的目标、组织方式和作用,在大班的实际教学当中,往往根据教学需要,把几种类型的“讨论”结合起来运用。例如:在一次内容为“生活在地底下的动物”的科学活动中,我让全班幼儿思考“你知道哪些动物生活在地底下吗?”这个问题,由于孩子们已有部分相关经验,对此问题非常感兴趣,立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而我则作为一个观察者、倾听者深入他们中间观察。接着,我根据刚才观察了解到的情况,借助孩子感兴趣的动物图片引导他们认识了另外一些居住在地底下的动物,并让孩子们分小组讨论这些动物在生活习性方面有哪些共同点和区别。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中去,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参与讨论。若小组中的幼儿都积极动脑、主动参与,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能吸取他人经验进行简单概括和推理,那教师就不必介入;若教师发现某小组讨论没有中心,偏离主题,难以深入下去,则可及时介入,引导他们顺利将讨论进行下去。在活动结束部分,孩子们从要爱护这些动物联想到还要保护土壤,我趁机抛出问题:“怎样保护土壤?”这又让孩子们展开了一场新的集体大讨论……由此看来,各种类型的“讨论”结合在一起运用,会让幼儿兴致勃勃,教学活动变得更有互动性,更具趣味性。

“讨论”还要视当时的教学具体情况作适当、灵活的改变。接下来的例子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在语言活动――创编故事“小兔的红雨靴”中,我预先设计的是让孩子们借助图片,分小组讨论自己要如何创编这个故事。可是实施过程时却发现一个问题:每个小组的幼儿有5-6位,每人轮流讲述一次,等待的时间比较长,有的幼儿可不高兴了。哈!有了,何不让他们自由选择一位同伴,进行两两结伴讨论呢?他们是最喜欢和自己的好朋友在一起的,最重要的是大大缩短了等待的时间,使得每位幼儿都有讲述的机会了。接着,我又发现孩子们讨论的兴致特别高,边讨论还边比划动作,手舞足蹈的,正陶醉在自己创编的故事情节里。如果这时再配上道具就更好了。我突然灵机一动:操作区里有许多兔子头饰和动物指偶玩具,正好可以丰富当前的活动。果然,这样一来孩子们的热情更加高涨了……

总之,“讨论”的运用既要根据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又要考虑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还要考虑到“讨论”本身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把“讨论”灵活地运用。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抱着幼儿重在参与的态度,注意调动每一位幼儿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相信每位幼儿都会有收获的。

幼儿园大班教学论文:关于幼儿园大班国画教学的探索

【摘 要】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是世界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娃娃时期学习国画,能够有效提高孩子对于国画的认知和理解水平,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笔墨技巧,提高艺术欣赏能力,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运用笔墨语言传情达意,为日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论日后是否从事与之相关的行业,孩子每多一项兴趣爱好,也就多了日后抗风挡雨的一些力量。

【关键词】中国画 传统绘画 笔墨技巧

一、儿童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具有简练、概括的特点,用毛笔蘸墨画画,可小可大、可粗可细、可干可湿,描画自如、变化无穷,符合儿童画特点,孩子们很喜欢。儿童画国画,要求大胆准确,不能来回修改。眼、手、脑要协调动作,且与智慧、 想象和创造连在一起,这可促使孩子心灵手巧、聪明能干。孩子在学国画时,注意力集中,执笔、行笔要运气用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培 养他们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业裨益非浅。

1、儿童国画教学与美育相结合。不只是教孩子描画,同时传授与描画对象有关的生活知识,美的构成规律等,使孩子动手动脑长知识,对周围环境注意观察体会。我教授的每幅画又与一定的故事情节相联系,使孩子们在浓厚的兴趣中听和画。每当我边讲故事情节边画出示范画时,孩子们高兴得鼓起掌来,在他们作画时,总是那样津津有味、聚精会神。人的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美育,美育能影响人的思想感情。

2、用歌谣式的笔顺将对象分解组合,便于教与学,提高孩子对描画对象的理解与记忆,孩子很轻松地像写字、像玩插接玩具一样地把对象描画出来,兴趣盎然学画画的积极性更高。

3、教孩子画国画的对象以动物为主,从动物开始.动物是孩子们的天使,忠实可爱的好伙伴,它们有特点、有生气、有神采,孩子熟悉它、喜欢它,又可与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进行创作,是练笔的一种极好方法。

二、幼儿学习国画的益处与适合年龄

1、国画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体现着博大精深的中华精神,今天,作为新时代下的接班人理应把这一文化瑰宝得以继承并发扬光大。经研究表明国画可以培养孩子的神韵,陶冶情操,国画讲究的是意境,讲究内涵,讲究真,善、美的表现,一幅美丽的画不但画在纸上,更重要的是心灵的美丽,心美了画才会美,提高儿童传统美德的价值观。

2、有利于培养儿童养成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处事态度。在国画熏陶中的孩子观察能力比其它孩子更强,能提高孩子对事物观察的细致性。

3、国画和其他画种不一样,如素描油画可以随时修改;国画则落笔成形,不可更改,在绘画的同时不知不觉中锻炼孩子的判断能力、注意力。同时培养孩子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

4、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想象力。儿童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性强,通过学习国画知识,让儿童切身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内涵,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5、儿童在作画过程中根据所画内容的不同,需要用不同用途的毛笔和多种颜色,作画时根据画面的构图情况选用不同的毛笔,及调制颜色时根据绘画的内容自己动手调制。所以说儿童学习国画,可以增强儿童的辨色力。

国画适合多大幼儿学习呢?年龄太小的孩子,由于他们生理、心理发展水平有限,学习国画是不适宜的,小班和中班的幼儿手部小肌肉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的握毛笔,对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也很弱。而相对来说大班幼儿的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趋于完善,左右两半球能协同活动,思维的发展已由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所提高。与此同时,由大脑右半球主管的视觉系统、动作协调和空间关系知觉也都得到迅速的发展,这就为孩子开始学国画提供了条件。所以,大班幼儿学习国画是最为适合的。

三、国画教学中的问题及措施

1、幼儿对毛笔的用法难以掌握,幼儿习惯了拿铅笔的方式,突然变换拿笔姿势,孩子会非常不适应,有的幼儿还会用手去理顺毛笔,要不就是会把毛笔头弄得像个扫帚。老师还总是时不时的强调,比较枯燥,导致很多孩子都不愿意选择国画。

对此,我和全班幼儿共同讨论用笔姿势的重要性,引导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使其体验立笔画的细美观,错误的拿笔姿势画出的线条特别不好看。并及时的做出对比,引导幼儿去发现其中的奥妙。班里的好几支毛笔的头都掉了,于是“我的头很疼”谈话活动就此展开,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观点,将“为什么毛笔头掉了”找到原因,最终我们共同制定了保护毛笔的新要求,以及保护毛笔、正确洗笔的方法。为每组提供一块小抹布,而替代用手去挤压毛笔头的水分。同时用毛笔“跳舞”代替侧锋,毛笔“走路”代替中锋,拟人的语气孩子会很感兴趣,自己也会不断的重复牢记于心里了。

2、对墨的调和难以掌握,包括颜色。调墨时,幼儿判断力不是很准确,墨的浓淡、干湿不能掌握很好。毛笔中的颜料洗不干净,颜料盒中易混色。由于幼儿没有基础,所以老师进行了及时的调整,将墨提前调好,浓淡墨分开放,而且提供了蘸水的小抹布。再引导幼儿发现颜色的深浅变化、及墨色的各自表现。利用淡墨和浓墨的结合绘画出的小熊猫,引导孩子去观察和平时画的有什么比一样的地方,运用颜色绘画来体现出水果的汁多味美等。

3、纸质把握不是很好,以前的宣纸,吸水性强,较薄,重复的画纸就会破。后来改为黄纸,吸水性很差,幼儿更增加了重复画的动作,,国画讲究的是一笔成型的神韵,是不应该再描的。国画是好丑一笔过,绝对不能复笔,更不能像涂色那样把图形涂出来。针对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激励幼儿"大胆落笔,不要复笔,画错了也不要紧,所有的东西长得都是不一样的"。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作画,再也没有拘束和顾虑,幼儿就不仅敢画而且爱画了。

4、画面布局的把握不当,有的又会模仿老师的范画,而大部分幼儿会出现物品比例不协调,占纸的位置也是爱偏向左或是右。在构图上,采用孩子们所熟悉的游戏作为故事背景,如画《金鱼》时,出示范画并向幼儿介绍我的故事,孩子一听都乐了,我讲的都是孩子们最熟悉、最爱玩的户外活动,这样孩子们在创作的时候,金鱼就不会再“扎堆了”,而且孩子很感兴趣,原来金鱼也可以玩户外游戏,他们会很认真的将每条金鱼画好,画完之后自己还能发挥想象填一些海底的景物呢。

四、小结

幼儿国画教育是通过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开启幼儿智能,培养幼儿耐力,发展幼儿能力的活动。在探索之路上,我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十分愿意将我们的点滴收获与大家分享,愿中国画这一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发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幼儿园大班教学论文:对幼儿园大班进行音乐教学的思考

大班幼儿认知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教师在教育中容易片面注重智力发展,强调规则和道德教育,忽视了音乐教育,然而音乐教育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如果不重视幼儿音乐教育,就等于剥夺了幼儿生活天然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育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以有组织的乐音为形式,以丰富的思想感情为内容,把人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联想,发人深思,给人以精神力量,引导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激励人、鼓舞人驶进高尚的境界。《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总的培养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内容丰富,包括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

一、大班幼儿音乐教育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教学中发现,大班幼儿科学活动、数学活动、社会性活动比较多,但是系统的音乐教育活动很少,经常是在社会性活动的道德教育中渗透一些歌曲,教材的选择也具有随意性,利用音乐去开发智力,进行道德教育,忽视了音乐本身对身心发展的价值,忽视了音乐本身的规律。没有把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放到教育目的中,音乐活动处于失控状态,没有独立性

有些年轻教师个人音乐技能技巧很强,如钢琴特长,唱歌特长等,但是,对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不了解,选择教材过难或者不符合幼儿生理特点。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1.认识音乐教育的目的

充分认识音乐教育有自身特有的价值,不能仅作为教育的手段,更应作为教育的目的。

音乐如同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观念和情感的一种交流手段,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音乐都体现出它特有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它的影响力和作用力足以使它成为学习的一个重要领域。

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包含着人类文化的共性和个性。音乐能帮助我们认识自身,认识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同时,音乐也帮助我们认识其他民族和他们的传统与行为。

音乐学习过程中对声音加工、想象,尝试再现,是一种探索,包含着复杂的思维的运动。人的创造性,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音乐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在音乐学习中,幼儿能接触到数学、自然科学、社会、语言和体育等各领域,提供完整的教育情景。

2.教师在音乐教育中起很重要的作用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前面也提到了教师的兴趣会影响幼儿的兴趣,教师的业务能力会影响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身上担负重要的使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要求。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用高标准要求自己,明确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尝试各种教学方式,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注重情感的培养。其实,每个人都有音乐天赋,好的教育能使这种天赋保留和发展,不好的教育则有可能扼杀这种天赋。

此外,在师资培养的时候也应注意到,不仅要培养教师本身的技能技巧,更要培养教师的审美能力,对音乐的理解力,了解幼儿的身心特点,真正地进行幼儿音乐教育。

3.教学模式应该多样化,符合幼儿的兴趣,适合幼儿的特点

大班幼儿有一定的音乐理解力,教学形式和内容应该丰富多样,可以有欣赏活动,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学会欣赏美,在欣赏过程中感受艺术的神奇,也可以进行创编活动或与其他领域进行整合,如与美术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在教学法上也应该多样化,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有国外的,国内的,其他幼儿园教师的。教师更应该充分发挥主动性,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和特点设计教学方法组织活动,大胆地进行尝试和改革。

三、通过欣赏,提高幼儿的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人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班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必须有赖于歌词的引导和教师讲述的启迪,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在教学中,我一般这样引导幼儿:

1.通过讲解,了解音乐

幼儿对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较深刻的,在首次给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一定应尽量使幼儿对音乐产生一种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这个过程应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想象活跃,情感上也有所触动。例如,在欣赏《啄木鸟》时,我要求幼儿闭目聆听音乐,并跟随教师有感情的配乐讲解,在脑中展现出一幕幕啄木鸟为果树治病以及果树除虫后枝繁叶茂的美丽画面,使幼儿情不自禁地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深地感受乐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2.通过动作,表现音乐

如在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这组乐曲时,我先提出要求,让孩子们只用动作,不许出声,听一至三遍音乐,并观察孩子们的反应。结果,有的孩子很快用动作表现出了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我抓住时机,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动物角色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

3.通过图画,展现音乐

例如,在欣赏《嘀哩、嘀哩》这首曲子时,孩子们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我则鼓励幼儿运用画笔、大胆想象,在纸上把关于春天的种种美妙景物展现出来,从而完成这一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总之,对于大班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实践表明,孩子们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幼儿园大班教学论文: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之我见

近年来,早期阅读教育中的绘本教学作为一种新类型风靡幼儿园。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种图画与文字共同讲述一个故事的绘本读物特别感兴趣,我便尝试着对大班绘本的教学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一、与老师一同了解绘本读物

刚开始接触绘本时,与同年级组的老师一同备课中发现这样一些问题。有的老师说:“绘本不就是以前语言领域中的看图讲述吗?”“绘本跟图书有什么区别吗?”“对于绘本我们怎样更好地去备课、实施呢?”这一连串的问题值得我们老师去思考。大家一同翻阅相关书籍发现绘本与图书的区别。首先,从绘本读物的材质上与图书是不一样的,大部分的绘本都采用厚的铜板纸加工而成。其次,绘本的画面清晰可见,更注重细节,色彩鲜艳,可以让孩子通过某个细微的变化进行猜想。如在绘本《我是霸王龙中》,通过简单的画面,一下子让孩子知道霸王龙的外形特征,情节中通过反复出现霸王龙,并通过其他翼龙等反衬着霸王龙的形象,让孩子记住了绘本中的情节,同时也不失绘本读物中的美感。又如绘本《小威向前冲》,一般老师都会觉得这样的话题怎么跟孩子讲,也没办法讲。但大班的孩子对自己是怎么来的这一问题很好奇。为何不能跟孩子讲清楚呢?绘本《小威向前冲》通过布朗先生和太太穿针引线,给孩子讲述了“我是从哪里来的”。

绘本中没有那么多花俏的图案,没有大量的文字。但是它通过动态的、色彩鲜艳的画面组合在一起,简洁明了地告诉孩子讲述的内容,通过发现绘本中细微的变化,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都得到了发展。

二、与孩子一同收集喜欢的绘本读物

大班孩子喜欢听故事、看图书。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在绘本读物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绘本,教师再进行讲述。如绘本《爱心树》《猜猜我有多爱你》等都是从孩子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贴近孩子的生活。在《猜猜我有多爱你》时,孩子们听着绘本故事时眼眶湿润了,孩子感受到绘本故事中的那份爱,并且学会感恩与回报。图大、画面多是绘本的一大特点,大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他们通过观察图画中的角色关系,故事情节,能大胆地对故事进行猜想,活动中孩子们思维活跃,就连平时不爱举手的幼儿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真正做到了快乐学习。绘本学习对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都有很大的帮助,也是早期阅读活动中学习的一种方式。

三、与孩子一同阅读,实施有效绘本活动

幼儿是绘本活动中的主体,孩子在活动中通过口语表达这一形式,观察、理解绘本读物中的内容。在绘本中幼儿能体会情感,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想象力及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语言表达力。

在绘本故事《我爸爸》这一活动中,首先,理解图书中所表达的内容,观察细节并大胆地表现。其次,通过观察夸张、变形的图画,大胆地表现。最后,让孩子爱自己的爸爸,萌发孩子对爸爸的情感。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爸爸是很熟悉的。活动前期,我让孩子收集有关自己爸爸的年龄、工作、职业、爱好等相关知识,并将自己爸爸的照片带到幼儿园来。在活动中我选择(英)布朗《我爸爸》 这一绘本与孩子共读。活动选材时从孩子生活中爸爸角色入手,让孩子在活动中有话可说。孩子们都为Peter有这样的爸爸感到自豪,既有可爱之处又能保护自己的孩子。活动时,我也将班级部分孩子的爸爸请进来参与活动,孩子们有的听着故事流泪了,有的走到爸爸面前,紧紧地抱住自己的爸爸。那场面很感人,让人难以忘怀,在活动中教师立足于幼儿的认知特点,层层递进,萌发孩子对爸爸的情感,还引导孩子们将绘本中传达的道理和情感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在绘本《一颗超级顽固的牙》的活动中,绘本讲述牙牙想要把要掉的牙齿弄下来的故事,我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现出来,活动中教师讲述得内容很少,主要以孩子的猜想,操作排列牙牙尝试五种方法的先后顺序。还让家长谈谈自己的孩子换了几颗牙,孩子与家长间的情感交流使活动更有深度。

在绘本教学中,我认为教师首先要了解绘本故事,然后再以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发展情况为基础,引导他们去思考。大班绘本教学中,教师引导、孩子参与、绘本故事情节的层层推入是缺一不可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画面,让幼儿感受画面的美感,另外借助图片内容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本好书,一个好故事,能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的快乐,给幼儿以启迪,绘本并不是一般意义上写给孩子的、带插图的书,所以在平时我们教师要学会剖析绘本图书的特点,了解读物所传达的信息,以引导者的身份跟随幼儿进行自主阅读,阅读过程中给予幼儿适当指导,最大限度地让幼儿自己去感知和领略。以上是本人对绘本教学的一点认识和感触,我相信,绘本教学的开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会受到更多孩子的喜爱,引领着他们健康成长。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育才幼儿园)

幼儿园大班教学论文:幼儿园大班教学中的儿歌教学方法简谈

摘 要:儿歌教学是幼儿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项目,通过儿歌教学不仅能够有效的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综合协调能力,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在传统的儿歌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引导学生跟着教师“学唱歌”,或者根据音像资料进行学习,学习途径相对较为单调,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比较单一。很难通过儿歌学习真正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所以在新时期就需要教师能够认识到儿歌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丰富教学途径、优化教学过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以便能够实现幼儿的综合发展与全面素质提升。

关键词:幼儿园儿歌;教学;方法;策略

一、有效朗读法

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儿歌歌词大多比较简单,唱起来朗朗上口,读起来也比较顺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运用儿歌的这个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朗读训练,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指导要点”中强调:“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儿歌朗读,就是把书面上的儿歌语言变为口头上说的语言,把无声的语言变为有声的语言,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语言的不同表达形式,丰富他们的学习感知。所以在儿歌的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运用朗读法,教授幼儿学习儿歌,也给幼儿创设想说、敢说的环境,从而丰富幼儿的语言,增长幼儿的知识、扩大幼儿的眼界。在朗读儿歌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首先是加深了记忆,且在朗读中自然加深记忆。幼儿的朗读过程,也是广泛吸取语言表现力营养的过程,随着语言的丰富、技巧的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也会随之提高。比如在教《小白兔》这首儿歌的时候,教师就要能够引导学生去进行朗读:“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儿歌中的韵律,再让他们进行朗读,读出其中的童趣,感受到其中的故事内容,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

二、图画展示法

儿歌大多是讲述一个故事、描述一件事物,具有较强的情境性与画面感。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借助儿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学习,特别是引导学生进行绘画,让他们通过自己对于儿歌的理解来进行图画展示,通过这样的途径就能够引导学生以儿歌内容画出符合儿歌的图画,加深幼儿对儿歌的理解,也可结合绘本活动,培养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启发幼儿的想象空间,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比如在教学《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绘画,比如可以指导幼儿学画彩色蘑菇:。先画出半圆形的蘑菇盖,再画出长短、粗细不同的蘑菇柄,然后指导幼儿用简单的线条装饰蘑菇盖,并为每个蘑菇涂上喜欢的彩色,当然也要指导学生注意在画画的过程中蘑菇要画得有大有小,不要排列得很整齐,不然就显得比较死板。在画小姑娘的时候不要给学生圈定范围,让学生自由发挥。有的学生画的是一个仙子一样的小姑娘,有的学生画的是一个农村的小姑娘……在学儿歌的过程中画蘑菇、画人物,就能够有效的加深幼儿的感性认识和对歌词的理解、记忆,并很快的记住儿歌,在下次唱歌的时候自然会想象到自己的画,提升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

三、歌唱演示法

歌唱是学习儿歌过程中学生学习结果的呈现,也是学生自我能力的一个展示。但是由于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认识,加上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与成长条件,加上学生自身的生理差异,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音色、不同的口音特点,在唱歌的时候也就会有不同的表现。所以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进行分层评判,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每个人都能够有所进步、有所提升。据最新研究发现,一个人的音乐才能始自儿时歌谣的熏陶,因此,让充满儿童情趣和具有教育意义的儿歌伴随着幼儿成长,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幼儿园儿歌教学的歌唱法,是儿歌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幼儿音乐的启蒙教育。通过演唱儿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愿意参加儿歌咏唱,初步感受歌唱儿歌所表达的音乐之美和对儿歌的进一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丰富学生的歌唱方式,比如可以采取齐唱、独唱、重唱、合唱,培养幼儿掌握歌唱的不同方法,感受不同的歌唱效果,提升他们对于儿歌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歌唱效果。

四、游戏渗透法

游戏是幼儿园孩子们最喜欢的一项活动,游戏不仅能够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合作协调,提升他们的实践技能。其实在儿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用游戏渗透,激发和加强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愉悦感。幼儿边玩边唱,使整个游戏富有节奏感,从而提高游戏的兴趣,丰富游戏的内容。如在教学《丢手绢》这首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丢手绢的游戏:让十余个幼儿席地围圈而坐,多媒体播放丢手绢儿歌:“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幼儿一边做游戏,一边唱儿歌。在游戏活动中加入儿歌因素,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儿歌,在唱儿歌中开展游戏,极大的丰富了游戏内容,调动了幼儿学习儿歌兴趣,激发了幼儿学习儿歌潜能,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活跃他们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边唱边玩,能够很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提升儿歌教学的效率。

五、舞蹈表演法

我们常用“载歌载舞”来表达喜庆时候的氛围,其实歌舞本是一体,都是根据一定的节拍进行演示。幼儿时期的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学习效率也相对较高,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舞蹈表演,让学生进行全身运动,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锻炼他们的身体机能。在儿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善于通过舞蹈表演来培养幼儿的肢体语言,丰富学习儿歌内容,加深幼儿对儿歌印象和记忆。比如常见的《小毛驴》、《小兔子乖乖》、《数鸭子》等等,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在乐曲伴奏下翩翩起舞,让学生能够根据音乐的节拍进行舞蹈,提升他们对于节拍的感知能力,加深幼儿对儿歌的感受和理解,从根本上提高儿歌教学效果。

总之,儿歌作为幼儿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与学习感知,为他们的有效学习与快乐学习创设条件,为他们的健康发展与全面发展铺平道路!

幼儿园大班教学论文:幼儿园大班歌唱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 要: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陶冶幼儿的情感、心灵的启迪、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幼儿情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歌唱活动作为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也是幼儿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是音乐教学中身心感受、体验审美情感的直接手段。本文通过对幼儿园大班幼儿歌唱活动的现状分析,找出当前教师开展大班歌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寻找相应的对策,从而促进教师有效地开展歌唱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 ;大班幼儿;歌唱教学;现状分析;对策

音乐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发展幼儿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歌唱活动就是音乐活动中幼儿用来表达情感的主要形式,是音乐教学中感受、体验审美情感的直接手段。歌唱活动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是,在我国培以及实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在歌唱活动的开展中,很多老师遇到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所以我选择这个课题来研究。首先,在歌唱活动时,有的老师会要求孩子唱歌时要面带笑容,唱的声音要好听,并且还要把感情唱出来。可是孩子们的表现却显得有点被动,有些孩子还能按照老师说的来做,有些孩子还是无表情的重复唱。当老师问孩子们对歌曲有什么样的感受时,他们的回答都会是喜欢,但我觉得这个词从孩子口中说出不太像是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其次,有的老师认为唱歌是最容易进行的,只要自己会唱,孩子就会跟着模仿。那么这样的话,歌唱活动的目标就仅仅是把一首歌教会,让孩子能明白歌词的意思就可以了。所以在上一歌唱活动过程中,导入欣赏、分析歌词、教唱歌曲便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这堂课的所有环节。幼儿是学会了歌曲,但歌唱活动的价值却并非只限于此。另外,有一些老师还是专业声乐老师,所以老师重视的是幼儿歌唱技能的训练。在活动过程中很严格,反复练习,反复强调,这样其实是打消了孩子对唱歌的兴趣,从而让幼儿产生了排斥,所以老师也忽视了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本文重点是针对大班幼儿这一年龄阶段的歌唱教学进行研究,为什么我会选择大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原因如下:

第一,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已经有了一些歌唱的经验以及比较好的歌唱条件。对于小班幼儿,一个是由于他们年龄太小,还有他们的音准有所欠缺,音域也比较低,歌唱活动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让幼儿喜欢唱歌。在中班的幼儿,他们的音准还算稍微好一些,音域也相对宽一些,但对于有些难度比较大的歌曲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中班主要强调更多的就是对音准和节奏的把握。到了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些对音乐的基本掌控能力,音准音域都会好很多,包括在理解歌曲和肢体表现上,对一首歌曲的感受也都有了一定的能力。第二,大班是幼儿园中的最高年级,大部分幼儿毕业后就会直接进入小学一年级,在音乐方面的学习与小学音乐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大班的歌唱活动对幼儿进入小学音乐课起到了重要作用,开展好歌唱教学活动也是对幼小儿童衔接的一个重要内容。

新的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研究和推进,歌唱教学的发展也有了新的教育要求①。就不仅仅只是要让幼儿学会唱歌为目的,而是要将幼儿自身对一首歌曲的理解、感受、表现及创造作为重要培养内容。幼儿将自己的情感带到歌曲中去,就会使一首歌曲更有生动从而使歌唱教学更有意义。

对于幼儿园大班孩子来说,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以及自己去创编歌曲,这些也都是在新的课程改革以及《纲要》中所提到的。作为现在的幼儿音乐教师,当然也要根据这样的任务目标,在歌唱教学中去积极研究与探索、大胆实践。可是在实际的大班歌唱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我从大班歌唱教学的现状着手进行了研究。

本文共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本论文问题的提出以及研究本论文的意义及目的。

第二部分分析了大班幼儿歌唱教学活动的现状。

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当前大班音乐教师开展歌唱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为本课题的重点部分,提出了对当前形势下的幼儿歌唱教学的解决对策。

本次研究方法主要有案例分析法、谈话法。

大班幼儿的听觉能力明显比较突出,他们对声音的运用也更加自如,对音准、力度、速度的控制能力逐渐增强,他们基本可以唱准七声音阶的歌曲旋律,而且还知道切分节奏和休止符,还有的幼儿连半音都能够准确的听出来。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尔文很重视对幼儿早期音乐教育启蒙,他采用柯达伊的手势教学法,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听辨音高,可以循循渐进的唱准每个音,从小就培养幼儿“音乐对位的耳朵”。②

1.音域的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的音域已经相对较宽了,可以从C1唱到C2,随着他们年龄增长和语言发展,也能够记住许多歌词以及所唱的歌曲旋律也比较多样化,他们一般可以准确的唱出旋律的音高。

2.音乐创造力的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的创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在理解了歌曲的基础上还可以为歌曲创编一些动作,从而将歌曲变得更加生动。而且现在很多幼儿园都配有打击乐器,幼儿还利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编配,使歌曲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化。

一、幼儿园歌唱教学的现状分析

本次谈话主要是通过面谈形式进行的,其对象是本人所在实习地幼儿园大班幼儿的一些音乐教师。谈话内容有三个问题,下面就是结合问题、结合与教师的谈话,具体进行以下的分析:

问题一:在开展大班歌唱教学的活动中,您有哪些困惑?

谈话结果:很多老师在开展歌唱教学活动时还是存在很多困惑的,有的老师会说到唱歌前的练声该如何进行?到底应不应该进行练声?有的老师说歌唱活动的环节如何能够巧妙的设计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积极的参与?有的老师提出在歌唱活动中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应如何体现?还有的老师觉得歌唱活动最大的困难在于让幼儿主动去参与活动的方法不够好。

分析: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能够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所认识。从以上可以看出,很多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环节上、在设计教学内容方法上以及师幼互动的方法上存在着困惑。

问题二:在开展大班歌唱教学的活动时,您是采用哪些教学方法的?

谈话结果:通过谈话,了解了教师在开展大班幼儿歌唱教学时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节奏朗读法、欣赏感受法、图片演示法、整体教唱法以及分句教唱法。

分析:通过谈话发现教师在开展大班歌唱教学活动时所采用的方法还是比较多的,但从整体活动来看的话发现这些方法只是在活动的某一个环节上所采用了,对于整个活动的效果还不是很好。有些老师还是会将幼儿唱会一首歌为重点,忽略了歌唱中幼儿的表现、合作、创造的重要性。

家长谈话分析:

本次家长谈话主要是通过面谈形式进行的,其对象是本人所在实习地幼儿园

大班幼儿的一些家长。谈话主要的内容有如下:

问题一:您的孩子会不会把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歌曲唱给自己的家人听呢?

家长回答综述:有一些家长说在家里能听到自己孩子把幼儿园里所学的歌曲唱给我们听,其他的家长则说孩子会显得很害羞,所以也不太愿意唱歌给我们听。

问题二:您的孩子在唱歌的时候是不是会一边唱一边跳?

家长回答综述:少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会将在幼儿园里学的歌曲用边唱边跳的形式去演唱,却有大部分的家长说在家里不太经常看到自己的孩子边唱歌边用动作表演出来的样子。

问题三:您的孩子是否会和您经常谈论一些在幼儿园里学习唱歌时有趣的事情吗?

家长回答综述:几乎是大半部分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很少和家人谈论在幼儿园里唱歌时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分析:通过与大班幼儿家长的谈话,可以看出其实大部分孩子还是很喜欢唱歌的,毕竟唱歌是孩子的一种天分,他们会用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对唱歌是感兴趣的。有的幼儿在幼儿园里学了歌曲,但却不愿意在家人面前给他们表演,可见幼儿园里开展的歌唱活动并没有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大胆表现的能力,也有少数幼儿是愿意把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歌曲与家人分享的,而且是带有动作的表演形式。从家长的回答情况来看,很多家长还是希望老师能在歌唱活动中多给予孩子一些表现表达的机会,让孩子能够变的更有自信,更大胆。

二、大班幼儿歌唱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本人对实习所在幼儿园大班幼儿歌唱教学活动的现状、大班幼儿老师开展歌唱教学的能力以及大班幼儿歌唱的兴趣、能力的分析,我发现大部分的老师都能够认真的去设计、组织开展歌唱教学活动,并且也知道歌唱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但从以上也不难发现教师在歌唱教学活动中是存在一些问题的,综合以上分析,具体的归纳将如下。

1.作品的选择问题

教唱歌曲是歌唱活动的主要内容,歌曲是歌唱活动主要的学习材料,所以选择的歌曲直接影响着歌唱的质量。对于现在的幼儿,他们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兴趣也越来越广,尤其大班年龄阶段的孩子们,他们更喜欢新奇的、能够吸引他们的事物。他们眼中的世界也更是充满了乐趣和变化,对于枯燥的学习内容是不怎么有兴趣的。然而有些教师在选择歌曲的内容上就没有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去选择,而且选择歌曲的歌词、曲调都不太符合大班幼儿,这就存在了一定问题。

例如歌曲《看谁懂礼貌》,它的音域虽然是八度,可是问题在于它的最高音1(C2)在这首歌曲里面频繁出现。

从案例中看出教师为幼儿选择的这首歌曲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唱起来还是会比较吃力,是有一定困难的。

2.歌唱教学内容形式单一的问题

大班幼儿歌唱活动更多注重的是他们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要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才能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

例如歌曲《两只小象》:两只小象呦,河边走呀呦。扬起鼻子呦,钩一钩呀呦。教师在教唱这首歌曲时,只是用最普遍的一种齐唱的方式让幼儿进行学唱。

从案例中看出教师在歌唱教学活动中给幼儿教的方法很单一,这样导致了幼儿学的方法也比较机械化。在活动中,幼儿唱歌的兴趣不是很高,所以很多幼儿不愿意给家人演唱自己在幼儿园里所学的歌。

3.导入的环节设计问题

好的导入环节会让老师抓住孩子,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兴趣。可是现在有的老师进行歌唱教学活动的时候,一些孩子的注意力就根本没在老师那里,自己玩自己的,使得老师也没有很高的兴趣去上好这节活动。

例如歌曲《颠倒歌》,教师在刚一开始就直接进入主题,和幼儿讲述歌曲中的内容,紧接着就开始教唱歌曲。

从案例中看出,教师并没有为这节活动做更多的想法,没有很快就让幼儿觉得这首歌曲很有吸引力,所以活动刚开始太枯燥。

4.教师的自身问题

在幼儿园里开展的歌唱教学活动其目的不是为了去培养一个歌唱家,对于幼儿的歌唱技能当然也不能做专业性的要求。大班幼儿的音准把握相对于小、中班的幼儿是好很多的,而且他们也掌握了一些歌唱的基本方法。现在有些教师是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外聘幼儿教师,所以她们对于歌唱的知识是非常欠缺的,自身歌唱水平也不是很高,这就影响了幼儿在歌唱活动中学习的效果,幼儿并没有为之所感染,也就没有办法培养幼儿的能力了。

5.歌唱教学价值的忽略问题

歌唱教学活动作为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仅让幼儿去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而且也同时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表现力。有的教师开展歌唱教学活动目的仅仅是为了让幼儿学会歌曲、能够把一首歌完整唱下来,并没有让孩子们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唱歌,让幼儿爱唱歌,愿意唱歌,但却忽略了歌唱教学活动的其他价值。大班幼儿他们的能力已经明显的增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见解,他们的情感也更为丰富。所以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把目标建立在歌唱的兴趣上,而是应该遵循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在歌唱活动中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表现能力。

三、大班幼儿歌唱教学的对策研究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对作品的选择,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形式单一,教师导入环节的设计不够丰富,教师自身水平的欠缺,教师对歌唱教学的价值挖掘的不够深入,这些都是当前大班歌唱教学活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那么现在面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应该提出合理有效的策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使大班歌唱教学活动更好地开展,促进大班幼儿更多能力的发展。

1.作品的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在幼儿歌唱教学中,合理的选择歌曲其实就是让幼儿唱适合自己的歌曲,这样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一首歌曲是由歌词和曲调组成的,所以我觉得应从这两方面考虑。

歌词方面

选择的歌词内容必须是健康向上的,必须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也就是说,歌词的各个方面都应该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歌词的内容只有让幼儿所熟悉以及理解并且能够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幼儿才可以用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去演唱歌曲。

大班幼儿他们会对一些押韵的句子、象声词感兴趣,对于一些比较滑稽、幽默的事情常常发笑,例如《颠倒歌》,歌词唱的是把袜子套在耳朵上,鞋子带在头顶上,公鸡会下蛋,母鸡会喔喔啼,小鱼在天上飞,小鸟在水里游,他们就会觉得很有趣,这在我实习代课过程中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教师为幼儿所选择的歌词内容还应该宜于用动作来表现,例如歌曲《小老鼠》,它的歌词内容就很形象,幼儿听了之后就能够用动作表现出来。这样的话歌曲会更容易让幼儿所接受和喜爱。边唱边做动作是他们最为直接以及最自然的一种音乐表现活动,这样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幼儿可以很好的记忆歌词、提高肢体协调性和节奏感的培养,而且也是帮助幼儿表达情感的方式。

曲调方面

为大班幼儿选择歌曲的时候,也要注意歌的曲调方面,比如调的高低、强弱还有长短。在幼儿园里很容易听到有些幼儿在唱歌的时候喊着唱或者是跑调了,其实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教师所选择歌曲的音域是不合适的,虽然可能有的幼儿音域会比较宽一点,但从目前整体上来说,幼儿都不适合唱音域太宽的歌。像大班幼儿,他们的一般音域为c1-c2,但也有一部分幼儿唱到c2这个音的时候会感到吃力,所以为了保护幼儿的嗓子,教师还是要注意选择适合大班幼儿的音域范围。选择的幼儿歌曲速度不能过快,但也不能太过于慢,幼儿他们不善于用太长的气息唱拖长的音,而且大多数幼儿喜欢活泼欢快的歌曲,那也就是说,选择速度中等的歌曲会更适合幼儿。对于大班幼儿,他们的唱歌能力在不断提高,教师是可以选择一些速度稍快的歌曲并且能让孩子们唱出歌曲中速度的变化。节奏和节拍也是教师为幼儿选择歌曲时应注意的问题。大班的曲调节奏可以有少量的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以及切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是有一点难度,大班幼儿学习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对提高他们唱歌的灵活性以及唱速度稍微快一点的歌曲的能力有一定的好处。附点音符在歌曲中有特殊的作用,大班幼儿学习带有附点音符的歌曲,不但能够让他们体会歌曲的不同感情,而且也培养了幼儿一定的节奏感。音乐中还有带一些休止符和切分节奏的歌曲,选择这些歌曲给大班的孩子是很有帮的。幼儿期歌曲旋律的结构应该是短小而工整的,一般为大班幼儿选择的歌曲可以有6-8个乐句,不过也可以唱乐句稍微长的或是乐句不是很工整的。

例如歌曲《学做解放军》,这首歌曲的音域有九度,可是它的主旋律是在1-5之间进行的,最高音和最低音处于弱拍,出现的次数也少,唱的时候就一带而过,所以唱起来就不会感到很困难。

2.丰富幼儿的演唱形式

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表达歌曲不同的演唱效果。对于幼儿已经学过的歌曲或者还未学过的,教师应该去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来表演歌曲的演唱方式,帮助幼儿对歌曲的理解,提高歌唱表现力,不同的演唱形式对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歌曲中的强弱、快慢等不同表情的控制力都有很大帮助,所以只有丰富了演唱形式就可以为每一个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使每一个幼儿能够很好发展。歌曲的演唱形式就应该有多种多样。

独唱:教师让一个幼儿独立演唱或者独自的表演唱。

齐唱:教师请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幼儿一起整齐地唱同一首歌曲。

接唱:教师将一首歌曲分成几个乐句,由几个幼儿或者几组幼儿轮流一句句的接唱。在这种接唱的过程中,就要使每个幼儿必须集中注意力,使一首歌曲唱得连贯、流畅。这样也就对幼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像一些结构完整、乐句也划分的比较清晰的歌曲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演唱。

例如歌曲《咚咚锵》,我敲小鼓咚咚,我敲小镲锵锵,咱们两个一起敲,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教师可以将这首歌曲分为四个乐句,将幼儿分为四个小组,一个小组轮流唱一句。

对唱:教师让一个幼儿与另外一个幼儿或者是小组与小组之间以问答的方式唱歌曲中的问句和答句。

例如歌曲《小朋友想一想》,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耳朵长?耳朵长是白兔,白兔耳朵最最长。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两个组,一个组唱歌曲中的问句,另外一个组唱歌曲中的答句。

领唱齐唱:教师让一个幼儿或者几个幼儿唱歌曲中比较重要的部分,集体唱歌曲中配合的部分。

轮唱:教师分两个声部按照一定间隔先后让幼儿开始唱同一首歌曲。

例如歌曲《欢乐颂》,蓝天高高,白云飘飘,太阳公公在微笑。教师将幼儿分为两个组,先引导第一组的幼儿开始唱,然后唱到蓝天高高完时,引导第二组幼儿开始从头唱起,第一组就一直唱完,第二组接着唱完为止。

合唱:教师分两个不同的声部互相配合的集体演唱歌曲。合唱的形式也有很多种,但对于学前儿童的幼儿来说,适合的合唱形式有以下几种:(1)教师分成的两个声部一个声部唱歌词,另外一个声部则在歌曲的休止或是延长音的部分唱适当填充式的词曲;(2)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用同样的旋律唱衬词;也可以一个声部用哼唱的方式唱旋律,另一个声部按节奏朗诵歌词;(3)教师让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固定的音型或者延长音。

歌表演:教师让幼儿边唱边表演动作或者是教师让两个幼儿互相合作边对唱边表演动作。

例如歌曲《小鸡小鸭》,小鸡小鸭,碰在一起。小鸡叽叽叽,小鸭嘎嘎嘎。叽叽叽,嘎嘎嘎,叽叽叽,嘎嘎嘎。一同唱歌,一同游戏。教师让幼儿两两为伴,一个幼儿扮演小鸡,另外一个幼儿则扮演小鸭,分别边唱边表演出歌曲中的内容。

3.活动导入环节多样化

歌唱活动导入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迅速进入歌唱学习的良好状态。如果有一个好的教学导入环节,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和帮助的。以下是本人所提到的几种导入方法。

游戏导入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合于歌曲中带有那种可以边玩边唱的游戏歌曲。歌曲的内容多为游戏中的动作、游戏规则等。这样的歌曲内容便于歌曲学习和游戏学习的互相作用,也会让幼儿感到十分有趣。在歌唱活动刚开始的时候,以“从游戏开始”。

例如歌曲《找朋友》:第一、教师教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教师先做示范开始带领大家玩,开始玩的时候自己清唱歌曲。第二、幼儿两两为伴,教师也找一个幼儿当伙伴,从头开始玩游戏的时候教师就带领所有的幼儿唱歌曲。第三、全体幼儿和教师都站在一起,大家一起唱歌曲,然后找自己的伙伴。

故事导入法

听故事对于幼儿来说可以说是很乐意的,故事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活动刚开始的时候,一个有趣的故事会使孩子们很快安静下来,教师可以抓住这样的机会,把幼儿的注意力都转到自己身上,以便于达到导入新内容的目的。但前提是教师所讲的故事内容要能和歌曲的内容联系起来。在讲故事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利用图片或者与歌曲有关的图景来加以配合。

例如歌曲《小小的船》,教师在教唱这首歌曲时最好先让幼儿看一张表现歌曲内容的图片或一段视频,让幼儿可以在美好的环境中演唱。再例如歌曲《迷路的小花鸭》:教师可以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上的内容:有一个池塘,池塘边上有一棵柳树,柳树的下面有一只小花鸭正在伤心地哭。教师问幼儿:小花鸭为什么在哭?幼儿回答完教师完整地讲述第一段歌词中的故事:因为小花鸭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所以它在伤心地哭。教师紧接着继续指着图,把第一段歌词所讲的故事唱给幼儿听。教师再提问幼儿:猜一猜后来是谁看见了小花鸭?是怎样帮助小花鸭的?那帮助了小花鸭的人心里会是怎样的呢?最后,教师会根据幼儿所回答的改编第二段歌词中的故事,然后唱给幼儿听。

律动导入法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园里不管他们是说话,回答问题还是唱歌 ,幼儿都会用动作配合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点把歌词的内容用一些肢体的动作表现出来,从而使歌曲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再例如歌曲《幸福拍手歌》,这是一首很活泼欢快的歌曲,幼儿也很喜欢。在歌唱活动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引导幼儿有节奏的做身体的律动,比如可以做拍手、拍腿、拍肩膀的与之歌词内容相同的动作,这样不但会引起幼儿的兴趣,而且也会让幼儿很快投入到活动中去。

情景表演导入法

情境表演导入法主要适合于比如像歌词的内容所反映的是幼儿可以看了就很明白的情境或者事,幼儿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的。这种情境表演有很多方式,可以由教师或者幼儿做一种哑剧表演也或者歌表演,也可以由教师或者幼儿利用教具做表演,还可以由教师在投影上播放有关的情境表演。

例如歌曲《谁饿了》,教师可以用动作对歌词的内容进行表演,比如“一只大猫出来了”(教师模仿猫走路的样子)“肚子饿得咕咕叫”(教师做出表现肚子难受的样子)看见了小老鼠”(教师做出看见食物时很开心的样子)“啊呜啊呜吃完了”(教师先做出狼吞虎咽的样子,然后再做出吃饱后很满足的样子),然后教师提问幼儿想一想刚才老师所表演的是什么,一步一步引导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所回答的组织歌词,并且是边做动作边唱给幼儿听,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边唱边做动作。

谜语导入法

大班幼儿都很喜欢猜谜语,所以利用这种方法,孩子会很喜欢,很感兴趣,教师要注意的是猜的谜语内容要与歌词的内容相符。

例如歌曲《总是和我在一起》,在教这首歌曲时,教师就可以先用有关影子的谜语:我跑他也跑,我跳他也跳,我招手他招手,我弯腰他弯腰,阳光下月光下,总是和我在一起。用这个方法来导入活动,一定会有更好的效果。

4.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提高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对幼儿充满爱心,对幼教事业充满热情,要有足够的责任心和耐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一名幼儿音乐教师,从事着幼儿音乐教学,就应该用歌声美化幼儿、用歌声感染幼儿,用自己的情感陶冶幼儿,和幼儿建立一种良好融洽的师幼关系。在平常的幼儿园生活中,教师应该与幼儿打成一片,多与幼儿沟通,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做到尊重每一个幼儿,对每一个幼儿都是一视同仁,正确教育幼儿,让幼儿真正的喜欢他的老师,同时取得家长的信任。

提高教师良好的音乐素养

作为一名幼儿音乐教师,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是重要的。首先我想说的是教师的歌唱能力,一个教师歌唱水平的高低,对幼儿的听声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应用正确的演唱方法、好听的声音、还要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才能让幼儿更好的学习。其次,在歌唱教学中,为歌曲进行钢琴伴奏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让幼儿掌握歌曲的音准、快慢、强弱以及节奏。如果幼儿音乐教师有很好的弹奏钢琴能力,可以很好地掌握伴奏音型,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歌曲不断变化,那将对上好一节歌唱活动有很大帮助。最后,一名好的幼儿音乐教师还应具备分析歌曲的能力,这样也会引导幼儿对歌曲作品的正确把握。

提高教师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

作为幼儿音乐教师,不能说是必须要有很丰富的音乐专业知识,但必须有很好的技能技巧和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在开展一节歌唱教学活动时,能根据幼儿的特点准备相应教具,让幼儿很愿意去学习。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才能对幼儿所提出来的问题做以回答,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各种事物。教师也要学会在教学中反思,这同时也是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过程。

5.注重幼儿审美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歌唱活动是一种抒发和表现幼儿情感的艺术活动,从歌唱活动中让幼儿去感知歌曲、领悟歌曲,从而给予幼儿美的享受。教师应该更多的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幼儿在这过程中感受美、表现美。同时,还要进行更多的审美教育,比如在欣赏、歌唱、创造、演奏等的方面也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歌唱也是人类的一种交流方式,教师应该注重幼儿在歌唱活动中的合作,可以让他们通过相互的商量进行歌唱的各种形式,一起合作为歌曲配器演奏,一起合作创编歌曲等等。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而且也使幼儿在歌唱教学中体会到了更多的愉快。大班幼儿更喜欢创造,因为那样可以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满足。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应启发幼儿开动自己的脑筋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歌唱,引导幼儿为歌曲创编歌词,为歌曲选择合适的乐器进行演奏,根据歌曲创编动作,去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帮助幼儿体验创造的乐趣,在想象中不断创新。

为歌曲创编动作

边唱边跳是孩子的一大特点,如果能为一首歌曲创编与之相应的动作,那对发展大班幼儿的创造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在大班,对歌曲动作创编的要求也比较高。

例如歌曲《火车开啦》,歌词是: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车开啦,咔嚓咔嚓火车跑的多么好,火车司机,开着火车,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向前奔跑。首先,等幼儿将新歌曲反复学习学会后,教师组织并引导幼儿可以自由组合成三人或四人小组,然后创编与歌曲相搭配的动作。其次,教师播放歌曲音乐,所有的幼儿自由组合表演。最后,有愿意在全班小朋友和老师面前表演的组合为大家进行表演,教师与幼儿互相讨论,然后再鼓励幼儿交换伙伴进行新一轮的自由表演。

为歌曲创编歌词

为歌曲创编新的歌词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而且也增强了幼儿运用词汇的能力。

例如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歌词是:有些勤快人呀,正在厨房劳动。他在炒菜,他在煮饭,他还在蒸馍头。他在炒菜,他在煮饭,他还在蒸馍头。有些懒惰人呀,正在厨房睡觉,他不炒菜,他不煮饭,他也不蒸馒头。他不炒菜,他不煮饭,他也不蒸馒头。教师教会幼儿歌曲并引导幼儿理解歌曲中人物的不同性格后,再让幼儿想出人们可以在厨房里进行的其他劳动,把这些劳动组织成歌词。要注意的是歌词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区别。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演唱新的歌词。

为歌曲创编伴奏

对于大班的幼儿这一方面有很好的挑战性。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拍击身体的部位或者是用乐器演奏的方法为歌曲伴奏,更有创造。

例如歌曲《春天》,当幼儿已经学会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幼儿用三角铁、小铃或者铃鼓为歌曲伴奏。还有歌曲中像有关马儿奔跑,蒙古风格的歌曲,可以适当的加上双响筒打出踢达踢达的马蹄声,这样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够更好地唱出歌曲的感情和增强节奏感。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对幼儿的教育应该是快乐的教育,让他们在美好的环境中快乐成长。作为现在的幼儿音乐教师,必须要转变新的教育理念,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开展大班的歌唱教学活动时,要认识到他们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歌曲内容,设计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环节,灵活的运用多种能调动他们积极参与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组织教学能力,教给孩子们正确的歌唱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本文的分析也仅仅代表了一部分,是有可能存在偶然性的。本文仅对本人所在实习地幼儿园的大班教师歌唱教学的情况做了分析和研究,希望把这些也可以带到其他的教学中去,尤其在大班年龄阶段的教学中,更多地注重幼儿多方面的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教学论文:幼儿园大班成语教学微探

摘要:成语是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大班开展成语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教学中,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做到:精心选材,激发兴趣;形式多样,灵活学习;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家园共育,促进成长。

关键词:大班;成语;教学

一、精心选材,激发兴趣

在进行成语教学的准备阶段,我翻阅了很多关于成语的书籍:如《成语故事》、《成语词典》、《幼儿成语大全》等,在网上搜索了相关的成语视频和课件。这样一是为了更好挑选适合幼儿学习的成语,二是为了让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有所提高,以便进行传授时能给予幼儿准确的成语定义。经过筛选,我选择了幼儿最容易理解接受的和与实际生活接近的相关成语。如从一到十的数字成语:“一五一十、三言两语、五颜六色、七上八下、十全十美”等;故事性的成语:“井底之蛙、狐假虎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十二生肖相关的成语:“胆小如鼠、对牛弹琴、生龙活虎、马到成功”等等,与生活接近的成语:“一心一意、兴高采烈、津津有味、相亲相爱”等。

二、形式多样,灵活学习

1.借助实物、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成语。

有些成语借助图画、实物来教能让幼儿更形象地理解,如在学习“熟能生巧”时,我特意找来一枚铜钱,让幼儿亲眼目睹铜钱眼之小,亲手尝试往铜钱眼里倒水之难,让幼儿明白卖油翁之所以能做到,正是因为他天天反复练习,熟练后掌握技巧的缘故。在学习成语“鸟语花香”时,我出示了一幅美丽的图片,图中花园里的花都开了,小鸟在高兴地歌唱,小朋友很轻松地学习了,同时也理解了其中的含义。在春游活动中幼儿们看到公园里的花开了,树上停着许多小鸟,聪明的幼儿马上就讲出了“鸟语花香”,使成语得到了很好地运用。

2.借助课件、多媒体教学,帮助幼儿理解成语。

不少成语都包含着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如不知变通、不肯努力的“守株待兔”,自作聪明的“画蛇添足”,自己欺骗自己的“掩耳盗铃”,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等等。我为这些成语故事设计相关的教学流程,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幼儿们在生动的形象、曲折的情节、优美的语言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如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用了一段动画视频就让幼儿轻松地理解了词语中蕴涵的意义,幼儿们如临其境,教学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3.借助游戏的形式,巩固幼儿对成语的理解。

在定期学习成语的同时,我也尝试安排了多种成语游戏。如猜成语等小游戏,这些小游戏深受幼儿的喜欢,它可以是听故事梗概猜成语,也可以看图片或者表演来猜成语。例如:守株待兔,只要老师说故事中的有一个农民不好好种田每天等着天上掉馅饼下来,幼儿就可以反应过来是说出“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画图画猜成语,让幼儿和老师一起边画边说,或者边说边画:眉眼弯弯,嘴角上扬,很高兴的样子,是“眉开眼笑”;眉毛紧皱,嘴角下弯,一副愁苦相,是“愁眉苦脸”;眉毛竖起来,眼睛瞪起来,是“横眉竖眼”;还有就是看表演猜成语,幼儿将故事表演出来,请大家猜成语、说意思。如“狐假虎威”,一名幼儿弯着腰走路,说话尖声尖气,另一幼儿昂首挺胸,大摇大摆。下面的幼儿很快就猜出他们演的是狐狸和老虎。接着“狐狸”带“老虎”来到了森林,小动物们都吓跑了,当“老虎”恭恭敬敬地拜“狐狸”为大王时,下面笑声、掌声不断,大家也都猜出了他们表演的是“狐假虎威”。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结合环境创设,进行成语教学。

我们着力创设了“浸润成语”的园际、班级环境,将“浸润成语”的环境融于幼儿园新学期的环境创设活动中,创设了园际环境――“成语长廊”,班级挂饰、墙饰等,让幼儿浸润在成语世界中,另外还选择了在晨间和起床后给幼儿倾听一些成语故事,午餐前播放优秀成语视频,离园前让幼儿讲述、表演成语故事,让幼儿在轻松愉快中习得成语。

2.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成语教学。

如:在环境创设“天气预报”小板块中,如果天气很好,就贴上“晴空万里”“风和日丽”的图片和成语字卡;如果天气阴有小雨就贴上“绵绵细雨”的图片和成语字卡;如果雨越下越大,就贴上“倾盆大雨”“风雨交加”的图片和字卡。

3.结合一日生活,引导幼儿善用成语。

例如,早上幼儿来园时,教师可以运用成语表扬“某某小朋友把桌子擦的一尘不染”“某某小朋友正在一丝不苟地擦椅子呢”等等。这样幼儿不仅能熟悉成语,还能无意识地学习成语的应用,比教师一本正经教幼儿如何应用成语要有效得多。

4.结合日常生活让幼儿用成语说一句话。

了解成语的意思后便是引用成语说话。幼儿刚开始用成语说话较简单,如“五颜六色”:气球五颜六色,某某东西五颜六色,但与教师的“蓝蓝的天上飘着五颜六色的气球”相比较后,他们造的句子也比较优美。

四、家园共育,促进成长

只有家园合作,成语学习才会真正取得实效。我们通过开设成语讲座、观摩成语集体教学活动,提高家长学习成语的意识,营造家庭学成语氛围,在家园共育中引导幼儿学成语。

因此,为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每次成语学习之后,我把相应的成语字条张贴在家园互动栏中,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成语教学内容,并检验幼儿的学习、掌握情况。起初幼儿们是在家长的提醒下讲述成语故事,一段时间之后,家长们惊喜地发现,离园回家的路上,幼儿们迫不及待地主动给家长讲成语故事,而且语言表达越来越流利,越来越绘声绘色,有些幼儿还要求家长帮助记录下成语故事,第二天交给老师看。在家长的鼓励和支持下,幼儿学习成语的积极更高了。另外我们还组织开展“每周两个一”家园互动活动,即每周一位家长深入班级与孩子一起说成语;每周一个家庭在升旗活动中进行“家庭成语学习”表演。

幼儿园大班教学论文:幼儿园大班教学中孩子们综合能力的培养策略简析

摘要:幼儿园大班孩子年龄大致在5-6岁左右,此时正是他们各项认知能力、情感态度成长的初级阶段,幼儿教育对于他们的当前阶段成长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意义。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能够重视他们的综合发展与全面提升,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多个角度做好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以便能够培养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能力,为他们的成长发展与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育;能力;培养;策略

一、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基本载体,而对语言的基本表达能力、表达技巧则是每个人都必备的基本技能。幼儿时期由于孩子们的综合认知较弱,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往往很难有效进行,比如讲话断断续续,对于自己的想法不能有效的表达等等,这不仅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而且还会造成在学习生活中的一些误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以便能够促进他们自由表达、科学表达的实现,提升他们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效率。

很多孩子在大家面前不敢大声讲话,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孩子敢于进行表达,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与思考,对于他们的回答则要及时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提升说话的勇气。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也要从自身的语言表达入手,给孩子们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比如要规范语言,在叫孩子们吃饭的时候说“吃饭啦”而不要说“吃饭饭啦”,避免一些重叠词的运用,引导孩子们养成正确的表达方式。还要教会孩子们使用礼貌用语,比如对于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打搅到别人的时候要说“对不起!”等等。

二、培养孩子的思考思维能力

《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如果一味学习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应用书本的知识,学的东西都不能被有效的整理、吸收、运用,就会导致自身陷入迷茫的境界。幼儿时期正是一个人学习知识的关键阶段,在此时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对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思维习惯,培养他们的思维思考能力。

但是在幼儿时期,孩子们对于事物的综合认知不全面,思考的时候往往存在片面的因素。比如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以为是医生,而不知道可能是厨师或者科研人员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的拓展知识面,比如要将医生、厨师、科研人员进行对比,引导孩子们进行观察,根据不同的工作场景以及工作特点进行思考,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也要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自己进行一些思考,而不是直接就问老师或者家长。例如在夏天的时候就要想到看天气预报来判断天气会不会很热,要不要带雨伞等,或者根据早上的天气状况来判断今天会不会下雨?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不断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培养孩子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传统的幼儿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把幼儿当做一个“知识的容器”,把自己的知识往他们脑子里“浇灌”,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快速的提升孩子们的理论知识技能,但是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他们对于学习的厌恶,抹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新时期我们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注重孩子们自身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去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教学“浮沉原理”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孩子们探究怎么让铁皮浮在水面上,前提是不能借助外力,比如用绳子提着或者放在泡沫上面。给孩子们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究。很多孩子刚开始的时候都感觉很困难,有坐船经验的孩子就会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发现将铁皮弯成“船”的样子就能够让铁皮浮起来。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让孩子们对于浮沉原理有一个自身的认知,让他们认识到铁皮在什么样的情形下能够受到水更多的“浮力”,提升他们对于浮力的认知。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善于引导,鼓励孩子们多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自主性,而不能简单的进行知识的灌输,以免导致孩子们养成思维懒惰的习惯。

四、培养孩子的合作交流能力

合作是当前世界发展的一个主题之一,也是现代人才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能够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与综合实力。俗话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特别是在幼儿时期,正是孩子们各项认知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就需要教师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他们的学习难度与学习压力。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例如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合作力量大的音像素材,让学生认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之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环境,比如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任务,让学生之间能够进行合作分配、共同完成。此外还可以引导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合作交流的一些契机,有意识的进行合作交流,以便能够提升效率,更好的实现目的。

五、培养孩子的实践操作能力

俗话说“学以致用”,在幼儿的能力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他们实践技能的提升。以便能够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更好的实现他们自身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比如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实践活动,让他们敢于和人交流、和人合作,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另外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多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情境,比如给他们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比如支持孩子参加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例,如支持孩子参加一两个兴趣小组,在教育过程中提高孩子的实践能力。也要支持并指导孩子进行没有危险性的创新尝试。孩子在学习、游戏、生活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创新的想法并进行尝试。教师要认真思考,做出判断,如果对孩子的身心没有危险性因素,应该给以支持并进行指导,以便能够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手脑并用、综合发展。

幼儿园大班教学论文:幼儿园大班教学的加减策略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强调“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本论文从多层阐述了幼小衔接中的加减策略,了解幼小衔接的关键点,帮助教师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教学;加减策略

幼小衔接的工作是家长一直关注的一个话题,它直接影响到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一大转折,孩子从幼儿园做小朋友,变为上小学做小学生,角色变了,要求变了,家长、老师的期望值也变了,孩子面对新的环境自然就会产生诸多的不适应。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又如何在幼小衔接的重要时刻把这项承前启后的工作做做得更好?经过几年的大班教学总结的经验,在这里我浅谈一下在幼小衔接中的加减策略。

一、增加幼儿对小学的向往,减少他们的恐惧感。

大班幼儿因为新鲜感大多向往小学的学习生活,愿意做一名小学生。但也有一些幼儿,由于周围的亲戚朋友对小学生活作过不恰当的描绘,使得他们对上小学产生惧怕心理。增加孩子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向往;增加孩子的求知欲望,积极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理,启发孩子多动脑筋;加强大班幼儿自理能力、学生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告诉孩子幼儿园与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的区别,使孩子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信心迎接小学生活的来临。

二、增加实效上的衔接,减少形式上的衔接。

对于幼小衔接工作,许多幼儿园与小学都采用了外部环境及学习方式改变的这一形式,如桌椅摆放形式的变换,课时数量、课节时间、午睡时间、游戏时间的增减等上的变化,而这些改变的真正目的却被被忽略。而对于幼儿而言,必要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责任感和独立交往能力的培养为他们进入小学生活和今后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

1、要加强幼儿的社会性适应

我们需要努力创设条件,在各项活动中有机渗透,使幼儿能够自然地理解、接受。如:运动中加强孩子的交往能力,班级集体中加强责任意识,具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等。每一环节的有意识引导,使我班孩子在只有这些能力的同时,真的有了一份长大的感觉。

2、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为此可以开展相应的活动,如组织本班幼儿开展“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象,这些活动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另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还在常规上还需要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尽少使用在小、中班时对幼儿常用物质奖励法,注重激励幼儿发自内心的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3、增强幼儿的阅读兴趣,促进学习的能力的发展

学习的能力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班级中可以开展阅读活动,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幼儿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老师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三、增加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业务联系,减少分歧。

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目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都存在一定差距,《纲要》指出“要与小学做好衔接工作,为幼儿一生发展打好基础”。所以,增加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的业务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1、增加幼小教研,搭建平台

小学、幼儿园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教育机构,工作中极少往来,老师间的教学缺乏最基本的沟通、了解。因此,幼小双方可共同搭建教研平台。

2、幼小教师在教育方式上的衔接

幼儿大班教师教育方法的改进: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制订一套行为规则,要求幼儿自觉遵守,自我监督,学习自主、自律;开展趣味竞赛活动,让幼儿体验胜负,培养上进心。让幼儿感受经过努力取得胜利的喜悦,学会挑战困难,并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克服骄傲与自卑情绪;恰当调整学习方式。教师选取适用的学习内容,相对延长集中与安静活动时间,强化任务意识,并对幼儿的作品、作业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小朋友合作学习,互相评价。

小学教师教育方法的改进: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教师应主动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为学生营造同伴间合作、交流的氛围,提供互相帮助的机会,增进同学间团结友爱的情感;调整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个体持续发展。我们应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客观地描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重视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持续发展;采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生活活动、动手操作活动、游戏活动、班会活动,给幼儿提供合作、交流、探究的机会,提高学习自主性。

四、增加家园联系,共同做好衔接工作。

幼小衔接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重要。由于学前儿童数量逐年减少,多数幼儿园已从超负荷运转到主动去争取生源,家长也从注重园所数量和服务水平转而注重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并经常把幼儿园是否教小学所需的知识作为衡量其质量高低的标准,这也是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幼小双方都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采取普遍家访、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和学校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随着幼小衔接工作的深入与细化必然有一些新的误区与困惑逐渐派生出来,这就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多探索,多研究,从实践中寻找答案,逐渐解决幼小衔接中出现的问题。

幼儿园大班教学论文:幼儿园大班语言故事教学初探

【摘要】故事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能够对幼儿实施良好的品德教育,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丰富幼儿的知识,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对于大班幼儿,故事还能帮助幼儿积累一定的词汇,对于语言能力的综合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把握好大班幼儿的关键经验是选择孩子喜欢的故事,运用适宜的指导策略,帮助幼儿欣赏故事、理解故事、表达想法,从而实现故事教学的优秀价值。

【关键词】大班 语言 故事教学

爱听美妙的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故事是孩子最易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大班幼儿正处于与小班幼儿衔接的关键阶段,许多故事都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引导幼儿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大班语言故事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把握大班幼儿的关键经验,选择适宜故事

《纲要》中明确指出大班语言领域故事与童话方面的关键经验是:接触多种题材和形式的优秀故事、童话,乐于欣赏、讲述作品的内容,感受和体会情节的曲折起伏、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作者所具有的丰富想象力;作品所具有的浪漫色彩。幼儿乐于复述、讲述和表演故事与童话。另外,从故事长度来看,用于课堂教学的故事不宜太长,因为幼儿在听故事时正处于紧张兴奋的状态,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有限,大班幼儿也不过只有15分钟左右,太长的故事会使幼儿疲倦,失去听的兴奋。只有情节突出的故事孩子才会喜欢,正如英国教育学家安德普・莱特所说,大段的描述是运用故事教学所忌讳的,于故事教学的故事尤其如此。

因此,针对大班幼儿的关键经验,我们在选材时,要注意选择主题鲜明;情节曲折、起伏;能刻画一定心理活动的故事,特别要侧重感悟人物心理和角色性格特征。如故事《等明天》《白雪公主》《老狼整容》《猜猜我有多爱你》《金鸡冠的公鸡》《胖嫂》《小熊请》等。

二、认真分析故事,做好经验准备

教师在选择好故事以后,应全面分析故事,找出影响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关键词和句,并对幼儿进行前期经验的丰富。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名词、动词已经不再难以理解,难点则是对形容词的把握和体会,如故事《金鸡冠的公鸡》中,黑黝黝、高耸耸、急腾腾,幼儿初次接触,不易理解,活动前,则可借助高山、河流的图片帮助幼儿熟悉、理解这些形容词,为幼儿顺利倾听、理解故事做好铺垫;再如,故事《等明天》中有一句话“难道今天不就是你昨天说的明天吗?”孩子很难理解这句话,因此,在活动前,我向幼儿介绍“昨天”“今天”“明天”是三个好朋友,并与幼儿玩游戏“猜猜这是谁?”在游戏中幼儿很好地理解了这三个词的关系,在倾听故事时,也能轻松理解这句话。

三、围绕优秀价值,设计故事教学

活动的设计是故事教学的关键,语言教学环境下的“听故事”不同于作为娱乐消遣的“听故事”,后者主要是用于“听”或“乐”,除了这些别无其他的目的;而前者主要是“寓教于乐”“教”才是目的,围绕故事所展开的各项活动是达成“教”这一目的的途径。

首先应明确故事教学的优秀价值:倾听―理解―表达。教师应把握好优秀价值来组织设计故事教学。

1.倾听

倾听是幼儿接触、熟悉故事的唯一途径,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幼儿有效注意力的时间,为幼儿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发幼儿的倾听欲望。一棵大树、一座房子,几件简单的道具就能营造出森林等与故事有关的情境,便可将幼儿带入故事中。在倾听故事前,教师还可以提一个问题,让幼儿有目的倾听,提高倾听的目的性。如在执教故事教学《猜猜我有多爱你》时,我用小兔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了幼儿听故事的欲望,并且提问:“小兔要上床睡觉了,它问了兔爸爸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是什么问题吗?”由问题顺利过渡到第一遍倾听,孩子们带着问题、带着疑惑,听故事的欲望更加强烈了。

另外,幼儿在倾听故事时,教师要正确、恰当的使用教具。第一遍倾听,教师可借助故事中主要形象,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中的小兔子、《老狼整容》中的老狼,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在第二遍倾听时,教师则可利用反映故事的大背景图及故事中人物角色的图片,让幼儿整体感受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在第三遍倾听时,教师变换可操作的拉线教具、插入式教具。每一次倾听,教师借助不同形式的材料,给幼儿不同的视觉感受,让幼儿每一遍倾听都有新鲜感,情绪高涨。

此外,幼儿在第一遍倾听故事时,教师最好采取自己讲述的方式,利用语调、表情感染幼儿;在讲述时,教师还可以做相应的动作,肢体语言的运用可以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提高故事的理解度。

2.理解

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得到相关经验的提升,提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教师应明确每个问题的提问目的,做到问题要有针对性、递进性、个体差异性。第一遍倾听后,教师可根据故事的名称、人物角色进行提问;在第二遍倾听后,教师可问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并且注意追问,提升问题的递进性。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提问简单、直接的问题,帮助幼儿梳理信心;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可根据幼儿原有经验,利用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提炼。活动前词汇的丰富、适当故事中难以理解的词汇都可为幼儿理解故事扫除障碍。

3.表达

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为幼儿设计表达活动。对于大班语言故事教学,往往会涉及到一些社会性目标,因此教师可让幼儿结合自身感受和经验,谈一谈“如果你是××,你会怎么做?”、“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等。若以熟悉故事中角色的对话作为目标,教师则可为幼儿准备头饰,创设情境,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复述语句。教师还可以用延伸活动,让幼儿在表演区进行故事表演,从而理解、表现故事中角色的性格,复述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如《小熊请客》。

总之,幼儿园大班故事教学,要以幼儿为主体,以兴趣为中心,遵循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倾听、理解、表达中得到语言的发展。

(作者单位:162850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旗民族幼儿园)

幼儿园大班教学论文:幼儿园大班麦秆画教学初探

【摘 要】本文重点探讨了幼儿园大班幼儿麦秆画教学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提出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麦秆画的创作兴趣和热情应把握五个原则。在对幼儿进行麦秆画的教学活动中,不但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麦秆画;初探

麦秆画始于隋唐时代。它取材于田野之间随处可见的小麦秆,具有绿色环保、装钸效果好、艺术感染力强等独有的艺术特性。因其出色的工艺价值和表现技巧,文化部将其正式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对幼儿进行麦秆画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操作协调能力,同时幼儿的耐心细致、有序的习惯都会得到锻炼与培养,也让幼儿学会了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挖掘身边可以再利用的物资,改造和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具体的麦秆画教学,引导幼儿去感受、领悟和表现它的无限魅力、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和热情,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认为在麦秆画教学中应遵循以下的教学原则:

一、主动性原则

以幼儿的兴趣为切入点,充分挖掘幼儿身上潜在的能力,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1.在大自然、生活中体验、感受

在幼儿的眼中,大千世界是非常丰富精彩的。在认识周围环境和体验环境的变化中,幼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生活中的各种物体都可以用麦秆画来表现和装饰。如制作花瓶前,带着孩子去参观花店,引导幼儿观察瓶的特征、形状和花纹等。幼儿作画之前的观察积累了很多的感性经验,这样就能使他们在制作过程中表现出更丰富多彩的内容。幼儿天生有与大自然亲近的本能,大自然是其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经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亲近大自然。如带领孩子去草地上看看花朵的开放和凋零、观察四季的变化等;带领幼儿走向社会,参观农贸市场等,逐渐地幼儿养成了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事物的习惯,对周围的事物有了切实的感受和体验。走进自然,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也感受到大自然是人们生活创作的源泉。

2.欣赏作品、感受独特魅力

麦秆画是通过对麦秆的加工,制作出富有美感的物品的过程。欣赏作品可以使幼儿体验到丰富的情感,良好的情感体验教育可以转化为幼儿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强烈的认识兴趣和学习的欲望。所以在每次活动前,教师出示的范例或作品一定要能激发孩子制作的兴趣。如:教师制作黄河水车、眼镜、乌龟、手链等生动有趣的作品,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兴趣中产生创作的欲望,幼儿在接下来的制作过程中也非常的活跃。以欣赏和比较的形式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让幼儿从中领悟到美好的东西是可以互相借鉴,可以灵活运用的;美是相通的、没有界限的。

3.让环境创设与幼儿的学习过程结合起来

幼儿的作品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意义重大,教师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充分的展示给别人,并引导幼儿个性化的表达。而教师对于幼儿作品的重视、积累的行为,也正是对幼儿能力的肯定。教师将幼儿制作的麦秆手链、眼镜等作为玩具使用、其它的麦秆画作为艺术品装点幼儿园室内外环境,成为幼儿园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在三八、五一、中秋、教师节等节日,将幼儿制作的麦秆画作品作为礼物送给亲人等。使幼儿的努力与创造,体现出相应的价值。幼儿在参与收集、布置环境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教师收集、处理材料的方法,形成了粗浅经验,也感受到了自然材料的无穷魅力,以及变废为宝的惊奇,最重要的是在逐渐练就一双发现的眼睛。

二、经验性原则

在麦秆画的制作活动中,以幼儿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生活为源泉,以废旧材料为主体,整合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引导幼儿多角度多感官去观察、发现、讨论、思考,逐步形成丰富多彩的麦秆画作品。

(1)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幼儿尝试麦秆画的多种创作活动,把麦秆、麦草、玉米皮等材料引入进来,使材料更加丰富,扩大了幼儿想象的空间,更好的发挥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作力。

(2)将麦秆画的制作,渗透在各个领域不同的活动中进行。如:科学领域中的“数的认识”需要制作数字点卡,教师就可以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制作。只要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时设计合理,就能在任何的教育活动中为幼儿创造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

(3)选择与幼儿已有经验有一定联系又有适度拓展的内容,使幼儿有足够的兴趣积累新经验,表现新的认识和感受。如:在制作《山里人家》时,我们在用麦秆拼好山、房屋、树木等,再用小块泡沫切割成小屋,用绿纸剪成草地,也可以让幼儿用笔添画,这样既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而且增强了画面的质感。

三、合做性原则

创设团结的学习气氛,使幼儿之间建立相互尊重、理解、关心、信任的良好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发扬合作精神、提高交往的能力。在活动中幼儿分工协作,如:让幼儿共同合作制作一幅画。有的幼儿剪,有的在正面涂上胶,粘贴到材料的反面,有的用镊子将麦秆夹到底板上粘好。在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选择、制作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对幼儿的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指导外,还可以用提问、暗示、创设情景等方法进行启发和引导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装饰、粘贴和制作,让他们在创作富有创造性的作品过程中体验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四、循序渐进的原则

一是帮助幼儿积累多种表象幼儿表象的积累还应特别注意表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教师可让幼儿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的方式来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二是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在麦秆画的制作活动中,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三是引导幼儿多欣赏佳作,学习其造型、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幼儿对于造型、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的学习,可以通过欣赏的途径来获得。四是引导幼儿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相结合。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增加绘画的内容,可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五、创造性原则

为幼儿搭建一个广阔的创意空间,让他们在宽松、自主的创意活动氛围中尽情地发挥想象,创造地表现美。鼓励创新,增强幼儿自信。我们允许幼儿有自主选择自己偏爱的表现方法的机会,鼓励幼儿展现自己眼中的世界,体现自身的价值,从而让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比如我们给每位幼儿提供了一张房子的图案用麦秆来装饰,活动中,孩子们大胆创作出新颖奇特的艺术作品,发展想象与创造。

麦秆画是我们艺术瑰宝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根普通的麦杆经过幼儿拣选、刮平、绘制图案、粘贴等工序就变成了美丽的花朵、可爱的小动物、诗意的风景等“艺术”作品。我们要用睿智的眼光与孩子们一起去观察、去思考、去想象、去创作,和孩子们一起领略它的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