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系统工程论文

系统工程论文

时间:2022-04-28 04:18:39

系统工程论文

系统工程论文:智能组卷系统工程制图论文

1开发工具的选择

(1)VisualStudio2008开发平台.VisualStudio2008作为微软以.NETFramework框架为基础的开发平台,主要应用于生成移动应用程序、XMLWebServices、Web应用程序、桌面应用程序,其主要涵盖VB、C#、C++、J#开发语言等多项技术.所有语言的使用均来自相同的集成开发环境,此环境有利于创建混合语言解决方案和共享工具[3].(2)SQLServer2005数据库.作为VS2008的集成数据库,SQLServer2005主要被微软应用于企业级数据库平台中,此商品相较于之前的主品更具有安全性、管理性,其性能和可用性等方面同样较之前有很大幅度的提升,能满足工程制图试题库的开发需求.(3)AutoCAD二次开发接口的选择.工程制图试题库里的试题以AutoCAD软件为主绘制技术,在新建、试题入库、修改试题的过程中,系统借助AutoCAD的二次开发接口来和AutoCAD保持通信.AutoCAD的开发接口包含AutoLISP、ObjectARX、ActiveX/VBA、NETAPI四类.每类均有自己的优势.AutoLISP作为一种解释性语言,可以完成对图形库的修改和直接访问,也可以完成对AutoCAD绘图环境的扩充和修改,但程序运行慢、可读性较差;ObjectARX支持C++语言,作为开发技术主要面向对象,其运行速度快,功能强大,但开发速度慢对编程人员要求高;.NETAPI作为新开发工具依赖于AutoCAD2006以上版本的支持,.NETAPI以微软.NET开发平台为基础,对所有.NET语言均可以支持,尽管其完全面向对象,但是需要以AutoCAD环境为依托,受托管的外包类限制,功能并不完善[5].本系统在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的运用中需要从外部执行操作,因此简单文档控制及图形操作方面,开发工具使用ActiveX/VBA更为合适.

2试题库系统的设计

2.1试题参数设计

试题库系统的设计遵照规范化、一致性、完整性和合理性等原则,并确定了以下几个试题参数,包括:式中的n代表等级数,ni为评估值中第i个难度级别的实际人数,而xi则是其对应的权重,N是专家人数.(2)区分度.区分度的数值介于-1到1之间,是试题在不同能力级别考生的区分程度,其计算方法也可借用专家评估法,公式为:(3)章节划分.根据工程制图的教学大纲和知识结构,结合试题库试题的分层管理实际,把学科内容分为基础知识部分、点线面部分、轴测图部分以及零件装配图部分等,并进一步划分具体知识内容.

2.2功能模块设计

按照工程制图智能组卷系统的需求,整个系统可分为六大功能模块,包括用户管理模块、题库管理模块、组卷模块、排版模块、学生练习模块、试卷管理模块.(1)用户管理模块.按照该模块的人员构成和对程序功能的需要,本模块用户可分为管理员、学生、教师.其中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可管理所有功能,学生只有练习及密码修改的权限,教师可进行组卷及试卷管理模块的操作.通过明确的用户权限划分,保证工程制图智能组卷系统的稳定、有序.(2)题库管理模块.题库管理模块可以对题库进行维护,对试题进行添加、浏览、更新、删除等.Win-dowsAPI在此模块中得以应用,而DWG格式文件和图形文件的预览及存储技术同样融入在模块构建的过程中.设计所需的工程制图试题库需要用AutoCAD来绘制矢量图形,试题添加有两种方式,其一借助ActiveX接口来对AutoCAD调用以绘制新试题,其二是直接引入绘制好的试题,以DWG文件的格式.而系统以试题浏览功能的模式来帮助组卷老师和管理员从宏观角度了解试题组成.在浏览的过程中,每个知识点所涵括的试题数均需要按照知识点和章节与试题的对应来分类、统计、图形预览和显示试题参数[6].在充分了解试题的信息和基本类型之后,再做修改或删除,预览试题做图形核实,将需要修改或删除的功能汇集在实体预览框架内,一旦用户在浏览试题时发现有不适合考试应用或者图中错误的问题,就可以进行删除或修改,从而提高试题更新的有序性.(3)组卷模块.此模块是整个试题库系统的重点,主要用于对试题的生成和筛选.以组卷方式的差异性将组卷模块切分为自动和手动组卷两种模式.设计一个可以从题库中快速抽选最符合考试要求的试卷或试题需要一个精确的算法,此算法涉及到收敛快慢和全局寻优的问题.其中,随机法、遗传算法、回溯法、禁忌搜索法、误差补偿法、多约束优化多被用于对组卷的计算或者算法辅助的优化,在使用的过程中,混合算法效果必然优于单一的算法.在执行中,系统组卷需要用户预先输入平均难度、总分值、知识点范围、总答题时间等在内的目标参数,继而输入难度等级和各章节在总分值中的比率,并选择出适合的各题型的分值比例[7].经过用户对试题或试卷的浏览后,所有不满意的试题甚至试卷均可以作废并重新生成,使得工程制图试题库能够及时调整试题内容,提高其教学实效.4)排版模块.机械制图科目的试题与其他科目的差异很大,试题主要以图形为主,辅之以文字.通过借助AutoCAD软件,AutoCAD可依靠VBA进行控制,以确保自动排版.标准化的试题和试卷排版可保障整体图文混排设计的美观及精确,此外科学的排版算法也同样重要[8].(5)学生练习模块.在该模块中,学生依靠已登录的身份可对试题难度和具体的知识点进行选择,按照要求系统将随机抽取出题目并展示,学生使用本机上AutoCAD作图软件或者直接进行手工绘图练习,利用播放解题动画、三维模型的功能可帮助学生学习并理解解题的方法.由于图形试题具有特殊性,自动评分难度比较大,此模块无法控制学生解题过程并对此做出评价,因此只能作为学生辅助学习手段的一种,力求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6)试题管理模块.每道试题的分值、难度、估计解题时间等,从理论而言,均需以教育统计和测量学方法的测试为前提,当使用试题录入后,试题参数以专家经验为依据,因此不具备完全准确性,考试主要也是对试题的测试,按照每次考试的情况,对试题参数可进行修正[9].系统并不具备自动评分的功能,因此考试后还需人工判卷并统计每道题目的得分,并对试题的难度值进行修正.系统管理员对需要修正的试题参数进行调取存档,从试题库中调入试题并记录得分样本后,系统将对试题做出进一步的修正.

3结语

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工程图试题库设计和开发作为计算机辅助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实现教考分离和试题的科学化管理.通过AutoCAD及VisualStudio2008开发平台、SQLServer2005数据库等技术,科学设计工程制图智能组卷系统的用户管理模块、题库管理模块、组卷模块、排版模块、学生练习模块以及试卷管理模块.在开发试题库的同时,还应进一步探讨和开发试题库的网络化,并分析和考虑图形转换过程中的问题,包括图形界限、坐标转换、图层、线形和线宽等方面的问题.从单机版试题库升级到网络版试题库,将能更加凸显出工程制图智能组卷系统的优势,使工程制图智能组卷系统更好地服务于师生,提高工程制图教学的质量.

作者:陈英 李守英 单位:长春建筑学院 洛阳理工学院

系统工程论文:金融系统工程案例证券投资论文

1案例分析

在2001年,我国开始出现了开放式基金,这标志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进入了一个新型发展阶段,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国基金产品开始表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特征,保本基金、债券基金等新的基金产品相继出现,投资者有了很大的选择余地,这也为基金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在2002年,我国出现了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这就标志着我国基金产业进入了一个对外开放阶段。在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以及中国银监会了《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同年,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相继成立了各自的基金管理公司,这就标志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进入了银行与独立基金公司并存的发展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我国基金的市场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保险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纷纷涌进证券市场,基金管理公司的服务群体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大,以上的种种因素也对我国基金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短短十余年的发展时间中,我国的基金业得到了迅速的成长,基金品种也越来越丰富,基本上涵盖了各个国家的基金产品,如债券型、保本型、股票型、货币型、混合型、伞型、主题型等等,能够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从某种层面而言,证券投机基金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影响力最大的机构投资者。虽然基金产品评价的主要内容就是其风险收益,但是对于投资者而言,只需要关注基金产品的风险控制能力、收益能力、单一化风险与风险控制能力,这些因素都是基金综合实力的主要表现,但是,这些因素并非基金的客观业绩就能够反映出来,与其背后的因素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因素包括基金经理与投资团队的管理能力、投资能力、运作能力等等,经验丰富的基金经济与投资团队有着更加理想的风险投资能力与选股能力,因此,这也成为评价一个基金管理公司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

2金融系统工程案例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评价

目前,证券市场已经受到了学术界以及金融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的学者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对我国证券基金市场进行了评价,也构建出了适宜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发展的新型评价体系。就现阶段来看,现阶段的研究从新视野中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这就有效打破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模式,开拓了评价的思路,当然,证券投资基金的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很难在短期内得出相关的结论,而从现阶段的研究来看,对于证券投资基金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基金管理公司以及基金经理的研究还处在一个初级的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这就需要在研究中引入更加科学、复杂的理论。相信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完善与发展下,基金业必然能够得到不断的规范与成熟,这样才能够为证券投资基金行业的研究提供更加全面的理论支持。在未来阶段,不仅需要对现阶段的研究进行深化,还要积极借鉴国外的研究,引入新的研究思想,扩展相关的研究领域,不仅要科学的评价我国的基金投资发展情况,还要科学的总结我国基金投资业的特征,以此为基础来形成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估模式。考虑到金融市场的复杂性较高,各个金融实体之间的联系又十分的紧密,在进行分析时,必须要考虑到金融系统的相关思想。

3结语

总而言之,金融市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这一系统既是一个有机整体,也可以分为不同的板块,其内容涵盖到了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货币市场、期货市场等,这几个市场之间是可以相互影响的,与实体经济之间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全球经济的发展之下,金融市场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系统的规模也得到了不断的扩大,在现代社会,金融市场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既给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机遇,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必须要应用科学、全面的理论进行分析。

作者:赵雅男 单位: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系统工程论文:排水系统工程设计论文

1方案比较。

根据目前的市政条件,每次市政道路积水超过排屋半地下室标高时,道路积水就会通过小区雨水管网倒灌。解决的思路有二个:一是改善市政排水条件,避免道路积水;二是在小区内部解决,在道路积水时切断小区雨水管网和市政管道的连接,避免雨水倒灌,小区雨水需要用动力提升。分析第一个思路,需要市政配套的完善,解决时间需要和城市建设与规划部门沟通和落实,如果在近期一、二年内能解决,小区的排水设施建议按现状不变;其中第二个思路的解决方法有二个,第一个方案是完善排屋地下室的排水设计,低于地面标高的排屋地下室的雨水全部采用动力提升,这个方案的优点是投资小、运行费用小、管理简单,可采用全自动运行,平时只需要做日常的设备维护就可以了;缺点是提升设施的布置太分散,排屋区的雨水管网需要重新规划敷设,而目前小区已入住,室外工程已完工并投入运行,这种分散布置的施工会给小区带来大面积的不便。第二个方案是在小区的雨水排出口上设雨水提升装置。这个方案的优点是施工范围小,不需要改动现有雨水管网系统,对住户的影响相对小一点,缺点是由于自动闸门的价格较高,如采用手动闸门,对运行管理的要求会比较高。

经过几个方案的综合比较,本设计方案是在小区内增设四个雨水泵站及四个闸门井,雨水泵站设液位控制和液位报警,平时靠管网重力排水,当暴雨强度超过重现期或道路积水达到排屋地下室标高时,设定为报警水位,关闭闸门井闸门,启动雨水泵转换为动力排水。

2雨水量计算。

根据建设发〔2008〕89号文,查得德清的暴雨强度公式为。雨水量计算公式:Q=ψQF;室外道路重现期:P=2年;室外雨水管道设计降雨历时:t=15-20min;室外综合径流系数ψ=0.65;经计算,重现期都为2年,雨水量详见下列:一期东区:汇水面积为1.78(hm2),降雨历时为16(min),雨水量为284(L/s)。一期西区:汇水面积为1.24(hm2),降雨历时为16(min),雨水量为245(L/s)。二期东区:汇水面积为2.31(hm2),降雨历时为16(min),雨水量为368(L/s)。二期西区:汇水面积为3.08(hm2),降雨历时为20(min),雨水量为450(L/s)。

3工程设计。

根据各区域的设计雨水量,构筑物及排水泵的设计见表1。

4电气设计。

电气设备有动力盘及操作控制盘。控制系统采用全自动控制设定。现场控制柜设“手动-停-自动”控制选择开关;自动时,由液位开关进行控制;手动时,在现场控制柜上进行手动控制;就地时,可在现场按钮箱上进行控制。为减少人员操作,本处理系统可采用远程集中控制。本工程总装机容量为232kW。

5经济技术分析

该项目实施后,经历2012年暴雨的考验,小区内的雨水能及时排出,但是不能松懈日常管理和维护,需定期清通雨水管道,及时维护排水设备。建立汛期应急预案,专项管理,这是一个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工程。

作者:申屠扬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

系统工程论文:大型空分装置后备系统工程设计论文

摘要:大型空分装置后备系统常配套大型低温贮槽和低温后备泵,其接口管道减少冷量损失,防止低温液体汽化后对泵产生气蚀是工程设计的重点,本文对该系统工程设计及管道的布置提出了优化方案。

关键词:大型空分;后备系统;工程设计优化

1后备系统低温管道常规设计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空分装置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目前煤化工装置配套的空分装置,这些装置一般都要求空分装置在事故状态下其后备系统能连续稳定的提供气体。所以该类空分装置后备系统的液体贮槽和后备低温泵也配备的越来越大,贮存在贮槽中的低温液体产品通过贮槽下部的送液管经低温后备泵加压汽化后送至后续化工装置,其流程图见图1。低温液体贮槽的送液管道常规设计为不锈钢管道由贮槽内槽底部穿出内槽,在外槽外壁开孔后水平送出,贮槽外露部分送液管道用焊接有膨胀节的不锈钢保冷套筒内部充填珠光砂保冷,图2为液体贮槽常规的外接管道形式(管道未保冷)。通常贮槽供货商与用户的设计供货分工界限为贮槽外送液体管道上的送出截止阀,外露的低温液体管道通常用泡沫玻璃或聚异氰尿酸脂(PIR)等耐低温的绝热材料进行保冷后接至后备低温泵,图3为液体贮槽外接管道保冷后与低温后备泵的常规连接形式,贮槽至低温泵间阀门的保冷随管道同时进行。

2大型低温液体贮槽送液管道常规设计的问题和不足

大型特大型煤化工空分装置往往设置大型低温液体贮槽,一般容积都在1000m3以上,2000m3、3000m3已不鲜见,低温液体贮槽的送液总管的直径往往都在DN150以上,国内某项目60000等级的空分项目配套的1500m3液氧贮槽的外送液氧总管直径为DN200,新疆某煤制油项目100000等级的空分项目配套的两台2500m3液氮贮槽的外送液氮管也是DN200,并且全部都设置为双路送出,充分考虑了供液系统的安全性。如此大规格的低温液体管道若采用常规布置设计和保冷,即出贮槽后的低温管道到后备泵全部采用泡沫玻璃保冷,由于其密度为180kg/m3,施工后管道附加荷载大,且泡沫玻璃的导热系数为0.06W.m-1.C-1,为珠光砂的两倍,其保冷受现场施工质量的影响,并且管道上的阀门及仪表和排液管线接口在保冷施工中如处理不好,其保冷材料对接的缝隙部位往往会成为薄弱环节,在设备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跑冷现象(有些用户现场用PU硬质聚氨酯泡沫发泡保冷,虽然聚氨酯泡沫导热系数低,通常≤0.027W.m-1.C-1,但由于长期在低温场合下使用宜冷脆,现场发泡的施工工艺受北方冬季寒冷气温的影响较大,并且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SH/T3010-2013)明确规定其使用温度为-65℃-80℃,所以该工况应避免使用。如果工程布置中后备泵距离贮槽较远,其中间管道的跑冷损失更大,严重时会导致后备泵汽蚀,所以用户往往要求贮槽至后备泵的低温管道采用真空管道,但真空管道价格高,使用若干年后还会存在真空度下降,导致用户现场重新保冷。

3大型低温液体贮槽外部管道的优化设计思路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设计时应将贮槽外的低温管道与后备泵的保冷整体考虑,工程设计时应将上述管道、阀门等都设计在后备泵的保冷结构内,即低温贮槽外部需保冷的低温工艺管道和后备泵整体设计在一个小冷箱内,则上述管道和低温泵的保冷可整体采用珠光砂,其后备系统冷量损失可减小到最低程度,此设计特别适用于后备低温泵兼作空分冷箱备用泵的大型煤化工空分装置。

4后备系统保冷工程设计优化实施案例

我公司在内蒙某煤化工项目工程设计中将后备低温泵的工艺管道与贮槽送液管道整体设计在一个保冷箱内,管道既整体美观,冷量损失又小,此外泵后的回液和回气管道也可利用冷箱内空间布置。此项目液氮、液氧贮槽均为500m3,内筒直径φ8000mm,外筒直径φ10300mm,为了预留出泵与贮槽间管道的安装空间,贮槽基础净空设计为2.5米,基础顶标高3.15米。低温后备泵的流量为52000m3/h,泵进液管道口径为DN150,泵后液体回流管道口径为DN100,回气管道口径为DN40。此外,设计时在泵前进液水平管段上设置了DN15的虹吸管线,此管线可利用管道中液体与气体的密度差将汽化后的气体虹吸至内槽气相,使泵前液体处于动态,便于泵体更快地冷却,除后备泵进液管道是向泵入口上坡外,其余管道水平方向上均有向贮槽上坡的布管设计要求,且泵后回气管路的坡度最佳为45°。上述几个管道在贮槽内槽上的开孔部位不同,但其出贮槽的位置均设计在泡沫玻璃砖绝热层外缘与外槽内壁之间的基础部位(此空间长度有840mm),管道在此夹层利用自身走向的改变增加柔性,来减小管道的二次应力,可取消贮槽原有设计中管道上的膨胀节。管道需下穿贮槽基础至后备泵冷箱,管道下穿时需设计在保冷套筒内,此设计方案需土建专业配合基础开孔设计。贮槽基础设计时其开孔顶面需预埋钢板来焊接固定保冷套筒,并起到封闭保冷套筒与基础之间缝隙的作用,套筒顶面稍高出基础上的细砂混凝土层,并注意施工时防止细砂混凝土等杂物落入套筒内部,影响套筒保冷效果,保冷套筒设计为腰形,截面尺寸长度为1550mm,圆弧半径为R550mm,高度为1350mm,保冷套筒考虑安全因素宜全部采用不锈钢材料,筒底板采用不锈钢板与上穿工艺管道焊接后将筒体封闭,与贮槽同时充填低密度、低导热系数的干燥珠光砂,与贮槽外筒构成一个整体保冷结构,套筒下面的工艺管道及后备泵单独制作保冷箱并充填珠光砂保冷,图4为该项目中的贮槽基础开孔方位和尺寸,结构梁的设计应避开开孔位置。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此设计方案要求管道布置专业与土建专业密切配合,开孔方位及尺寸条件要做到准确无误,土建施工图经管道布置专业确认无误后方可现场施工。

5空分装置后备系统工程设计的发展方向

空分装置后备系统在工程设计中应贯穿模块化的系统设计思路,可利用三维工厂设计软件将该系统作为整体模块设计,后备泵、保冷箱及管道仪表可以在工厂内预制安装好整体撬装发货,既保证项目的实施质量,又加快现场的安装进度。并且此方案具有可扩展性,当一台低温贮槽对应多台压力等级的后备泵时,可在贮槽的不同角度设计多个保冷套筒和低温泵冷箱,或者根据实际管道布置情况将多台泵的小冷箱合并。如果现场占地面积紧张,贮槽基础净空允许时还可以将泵冷箱反向布置在贮槽基础下面,此方案设计时需考虑低温泵的吊装空间。

作者:王伟 裴红珍 单位:开封空分集团设计研究院

系统工程论文:气象局观测站防雷系统工程设计论文

摘要:江西是全国雷击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雷电灾害防御是全省防灾减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防灾减灾的薄弱环节。文章从南昌市气象局观测站原防雷工程及存在的问题的实际出发,进行全面规划、综合防治,设计了该防雷方案,可以为其他气象台站防雷减灾工程建设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防雷系统;气象观测站;完善工程;雷电灾害防御;雷击灾害

1概述

南昌市气象局观测站始建于1950年,地处北纬28.6°、东经115.92°的市郊。现有三层的综合观测业务楼、十层的雷达楼及一些一层的附属房,由于地势比四周高,所以比较容易发生观测仪器设备被雷击现象。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进步,高科技的气象观测仪器设备不断更新,集成度也越来越高,雷击观测仪器设备的现象每年都会发生几次,虽然前期台站也做了一些防雷工程和设施,但一直不是很理想,仪器设备被雷击的情况仍时有出现。为了进一步改善南昌市气象局观测站的业务运行环境,保障气象观测仪器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南昌市气象局计划对观测站防雷系统进行完善。

2现场勘测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我们经过测试、调查、询问台站工作人员,对南昌市气象局观测站整个防雷状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具体情况及存在问题如下:

2.1综合观测业务楼

2.1.1一楼电源线路暗敷引入,无地线。不能给机房用电设备提供安全保护接地。UPS机房从墙缝处插入电源,插入处无安全保护接地。因前端市电输入无安全保护接地,所以凡用UPS输出电源的设备同样没有安全保护接地。当设备产生静电或漏电时无法及时释放,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及人员安全;电话通信线路从室外直接引入,输入端有电话信号防雷器,但防雷器未接地,线径偏小、地线过长。当感应雷及雷电波沿着电话线路侵入时不能对侵入的过电压进行有效的释放,从而影响网络通信设备安全运行:值班室电脑的电源线及网络线输入端未采取防感应雷及雷电波侵入措施。当感应雷及雷电波沿着这些线路侵入时不能对侵入的过电压进行有效的释放,从而影响网络通信设备的安全运行。电脑曾遭雷击损坏;一楼所有设备未做等电位联接,静电地板未接地,接地引入母线线径偏小。当感应雷及雷电波侵入时不能迅速形成等电位,从而影响机房设备的安全运行,不能迅速形成等电位而造成的电位差造成设备击穿损坏现象。2.1.2二楼电源线路暗敷引入,无地线。不能给用电设备提供安全保护接地;新增的6kVA/UPS市电引入无处接,UPS输出未敷设线路。市电墙缝插入处无安全保护接地。因前端市电输入无安全保护接地,所有用电设备都无安全保护接地。当设备产生静电或漏电时无法释放,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及人员安全;二楼电话通信线路从室外引入,输入端安装了电话信号防雷器。但保护电平偏高,地线连接太长,防护效果不良。当感应雷及雷波沿着电话线路侵入时不对侵入的过电压进行有效释放,从而影响网络通信设备的安全运行;二楼电源及网络线输入端未采取防感应雷及雷电波侵入措施。当感应雷及雷电波沿着这些线路侵入时不能对侵入的过电压进行有效释放,从而影响网络通信设备的安全运行。电脑曾遭雷击损坏;所有设备未做等电位联结,机柜、电缆槽、静电地板未接地,接地引入母线线径偏小。当感应雷及雷电波侵入时不能迅速形成等电位,从而影响机房设备的安全运行。不能迅速形成等电位而造成的电位差造成设备击穿损坏现象;值班室从室外气象自动观测站及雷电定位仪引入的信号线路安装了信号防雷器。信号防雷器选择及安装位置不恰当,防雷器地线与计算机外壳连接,而计算机外壳未能与安全保护地连通,又没有等电位接地,所以当感应雷及雷电波沿着这些线路侵入时不能对侵入的过电压进行有效的释放,从而使机房电脑设备及串口隔离器易遭雷击损坏。2.1.3三楼机房光端机通信线从室外气象台一楼用光缆引入,输出端与集线器设备联连接。光端机电源端口、集线器的电源、信号端口未采取防感应雷及雷电波侵入措施。当感应雷及雷电波沿着这些线路侵入时不能对侵入的过电压进行有效的释放,从而影响机房设备的安全运行。机房电源线路暗敷引入,无地线,不能给机房用电设备提供安全保护接地。2.1.4综合观测业务楼电源系统已在2011年进行了一次整理,有防感应雷及雷电波侵入措施。但总配电柜的市电电源从室外架空引入,应选择10/350us波形的防电涌保护器。现完善的是8/20us波形的防电涌保护器;业务楼有接地网,接地电阻6欧姆左右(要求小于4欧姆),机房没有等电位接地汇流铜条;未做等电位连接措施;大楼电源线路从配电室的总配电柜引入,在大楼背面墙上位置分支,未设置断路器,存在安全隐患。2.1.5一楼、二楼、三楼机房有部分从室外引入室内的电缆直接从窗户引入,存在防雨、防鼠安全隐患,并且影响机房美观。大楼房顶避雷针使用时间较长,表面已轻微腐蚀,存在安全隐患。

2.2室外气象观测场

气象观测场位于观测业务楼东面,内有两套自动气象观测站,其风塔避雷针直接安装在风塔上。不符合《气象台(站)防雷技术防范》(QX4-2000)要求,存在安全隐患。后面那套的风塔自带避雷针,避雷针引下线为BVR16mm2铜芯线,线径偏小,存在安全隐患;气象自动观测站的各种观测仪器设备的金属外壳已接地,但由于有些接地使用时间较长,连接点腐蚀严重,接地电阻很大,存在安全隐患。观测仪器设备前端的各种采集通信线路及电源线路输入端未采取防感应雷及雷电波侵入措施。当感应雷及雷电波沿着这些线路侵入时不能对侵入的过电压进行有效的释放,从而影响采集器设备的安全运行。数据采集器、雷电定位仪至机房的通信线路没有全程屏蔽至机房,不能起到良好的屏蔽作用,从而响通信的安全运行。室外L波段测风雷达在观测场的西边,处于避雷针保护覆盖范围以内,接地电阻良好。

2.3雷达楼

十层的雷达楼位于观测场正南80m左右,一楼光缆光端机通信线从室外用光缆引入,输出端与集线器设备联连接。光端机电源端口、集线器的电源、信号端口未采取防感应雷及雷电波侵入措施。当感应雷及雷电波沿着这些线路侵入时不能对侵入的过电压进行有效的释放,从而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整栋大楼有良好的地线。九楼雷达机房光端机通信线从一楼用光缆引入,输出端与路由器设备连接。光端机电源端口、路由器的电源、信号端口未采取防感应雷及雷电波侵入措施。当感应雷及雷电波沿着这些线路侵入时不能对侵入的过电压进行有效释放,从而影响机房设备的安全运行。

3方案设计依据和准则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防雷技术规范》(QX2-2000)《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QX3-2000)《气象台(站)防雷技术防范》(QX4-2000)

4防雷工程建设总体设计

本防雷工程的设计在既有的防雷装置基础上进行完善,在不影响整体效果的前提下能利用既有防雷装置的尽量利用。具体设计方案如下:

4.1综合观测业务

4.1.1在大楼总配电柜输出端,安装WLF-DBJ-50-385-3+1(10/350us)型电源电涌保护器以更换既有的(8/20us)型电源电涌保护器。对从室外电力线路侵入的感应雷及雷电波进行B级过电压防护。4.1.2在大楼背面墙上新设一只分配电箱,以减少安全用电隐患。分配电箱总断路器的输出端再安装从总配电柜换下的(8/20us)型电源电涌保护器。对从室外电力线路侵入的感应雷及雷电波进行C级过压防护。4.1.3在一楼机房UPS电源前端设置WLF-DBl-20-385/1+1型及WLF-DBl-10-385/12电涌保护器,WLF-DB1•20-385/1+1型电涌保护器与WLF-DBl-10-385/12电涌保护器中间串接30A滤波器。对从电源线路侵入的感应雷及雷电波进行D级过电压防护。二楼机房UPS电源前端:设置WLF-DBl-20-385/3+1型电涌保护器,对从电源线路侵入的感应雷及雷电波进行D级过电压防护。4.1.4在一、二、三楼网络通信线路输入端设置WLF.FL909EN.5-12-JRJ45型的网络信号电涌保护器,对从网络线路侵入的感应雷及雷电波进行防护;大楼全部电脑设备的电源线路输入处安装WLF-DBTl-10/2+1型电涌保护器,对从这些线路上侵入的感应雷及雷电波进行防护。大楼的机房增加引入一条不小于25mm2的接地母线,增加接地汇流铜条。把机房静电地板、金属外壳、电缆槽道做等电位接地联结处理。4.1.5在二楼的室外气象自动观测站通信线路输入处安装WLF.FL90981-5-24-RS232数据信号型多功能电涌保护器,对数据信号线路上侵入的感应雷及雷电波进行防护;二楼机房设一只配电箱,用YJV4+l0电力电缆从总配电柜处引入市电。在配电箱市电总断路器输出端设置WLF-DB1•40-385/3+1型的防电涌保护器。6kVA/UPS从配电箱接市电,UPS总输出(220V)电源进配电箱50A两路双电源断路器,当发生UPS故障维修时手动切换。双电源输出处设三路断路器及WLF-DB1•20•385/1+1型的防电涌保护器,三路断路器分别对一、二、三楼的UPS电进行控制。三路UPS电分别敷设至一、二、三楼机房。4.1.6在三楼机房设置等电位接地回流排,在光端机设备的电源线路及网络通信线路的输出处安装WLF-DBTl-10-RJ45型多功能电涌保护器及WLF-FL909C1-5-12.RJ45•8L型电涌保护器,对从这些线路上侵入的感应雷及雷电波进行防护。在三楼大气监测仪前端电源线路及网络通信线路的输出口安装WLF-DBTl-10/2+1型及WLF-FL909EN-5•12-RJ45电涌保护器,对从这些线路上侵入的感应雷及雷电波进行防护,并做好等电位联结接地。4.1.7统一整治大楼内凌乱的线路,把窗户引入的线路改为从墙上开孔引入机房,并做好防水、防鼠及防火处理,把机房多余及没用的线路清除掉,以改善机房的整洁度;监控系统的所有设备目前都已损坏,建议重新安装监控系统,把旧的线路拆除,并做好防感应雷及雷电波侵入措施。

4.2室外自动气象观测站

在室外自动气象观测站数据采集器前端的各种采集通信数据线路输入口安装WLF-FL90981•5-*-*数据信号型多功能电涌保护器,对数据信号线路上侵入的感应雷及雷电波进行防护。在观测站数据采集器前端的电源线路输入端设置WLF-DBS16-10/2+1型电涌保护器,对电源线路上侵入的感应雷及雷电波进行防护。观测站内对设备接地不达标的进行整改,并做好防腐蚀处理。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室外观测场南面的旧避雷针,安装新的独管式避雷针。

4.3雷达楼

4.3.1在一楼光端机电源线路输入端及网络线输出端设置WLF.DBTl-IO-RJ45型多功能电涌保护器,对从这些线路上侵入的感应雷及雷电波进行防护。4.3.2在九楼机房内光端机电源线路输入端及网络线输出端设置WLF-DBTl-IO-RJ45型多功能电涌保护器,对从这些线路上侵入的感应雷及雷电波进行防护。在设备的通讯接口输入端(曾遭雷击)设置WLF-FL909EN.5-12。RJ45型数据信号电涌保护器,对从数据信号线路上侵入的应雷及雷电波进行防护。

作者:吴骁 单位:南昌县气象局

系统工程论文:防雷系统工程设计论文

1工程概况

石佛寺水库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据气象资料,年平均雷暴日在26.9d以上,为中雷区。其水库前方办公楼、调度楼有局通信网络机房、防汛视频会商系统、防洪调度综合自动化系统、闸门启闭系统、地下水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多个重要系统。石佛寺水库库区历史上发生了多次雷击事故,通信网络机房等大批设备被击坏,网络通信全部中断,严重影响汛期正常防汛工作,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与重要数据损失。石佛寺水库防雷系统工程,主要保护对象为前方办公楼、前方调度楼、泄洪闸启闭机室。工程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直击雷防护措施,属于三类防雷建筑物,采用避雷针、带、网,引下线,均压环,等电位,接地体,将被保护范围内的直击雷引入大地泄放。对前方办公楼、前方调度楼两个建筑分别加装避雷针,即在每个建筑的两侧分别安装避雷针,在楼顶加装避雷带,并对避雷带做防腐处理;感应雷的防护措施,涉及到前方办公楼的网络通信机房、防汛视频会商控制机房、前方调度楼的启闭机控制室以及泄洪闸室;接地系统措施,包括接地设备选型、接地系统安装。

2防雷工程设计

2.1直击雷防护设计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按照三类建筑物进行防雷设计。在门卫室屋顶安装LTP-01-S避雷针。避雷针总高度不小于5m,避雷针安装引下线连接到防雷接地网。引下线材料可选用镀锌扁钢(圆钢)。避雷针与塔杆采用电焊或气焊,保证连接牢固,以满足直击雷防护的要求。

2.2感应雷防护设计

建筑物的供配电系统如果只加装一级防雷保护措施(电源避雷器),是无法满足要求的,感应雷在电源系统内部造成的过流过压无法有效释放会对电源系统造成破坏。因此,必须遵循“层层保护、级级泄放”的电源系统防雷原则,对其采取至少三级防雷保护措施。主要保护范围: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如信息机房)、计算机网络系统防雷保护、重要网络设备(如交换机、服务器等)、电话通信系统的电话交换机。此外,设计时应注意合理敷设均压环,等电位联接的形成,电位差的消除,对雷电入侵的有效防止等。在室外引入室内的有源线路(室外监控设备等)上,都要加装与设备相对应的电子避雷器。

2.2.1针对机房供电系统的防护

在后楼办公楼、门卫室的室内主配电处并联安装LTSPD40KA/4-S(共2套)型三相电源避雷器,作为防雷系统的电源保护。该避雷器具有模块更换和失效指示等功能,放电电流上限可达40kA,能对由外部电源传输线引入的感应雷电流进行有效抑制。在后楼办公楼、门卫室的室内分配电处并联安装LTSPD20KA/2-S(共2套)型单相电源避雷器,作为防雷系统的保护。该避雷器具有模块更换和失效指示等功能,放电电流上限可达20kA,能对由外部电源传输线引入的感应雷电流进行有效抑制。在前办公楼二、三楼的楼层主配电处并联安装LTP380-40/385V-S(共2套)型三相电源避雷器,作为防雷系统的电源保护。该避雷器具有模块更换和失效指示等功能,放电电流上限可达40kA,能对由外部电源传输线引入的感应雷电流进行有效抑制。在前办公楼二、三楼的楼层分配电处并联安装LTSPD20KA/4-S(共2套)型单相电源避雷器,作为防雷系统的保护。抑制由外部电源传输线引入的感应雷电流。该避雷器带失效指示、可更换模块等功能,最大放电电流达20kA。

2.3接地系统设计

2.3.1接地设备选型

接地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离不开接地设备的合理选择,接地设备的接地方式也是要慎重考虑的一个方面。设备接地方式一般分为六类:建筑接地、防雷接地、直流接地、交流接地、设备接地、静电接地。严格依据国家有关设备接地原则(“同地不同线、地线分类接、禁止串共用、一点接地法”)的规定,应用不小于40mm×4mm镀锌扁钢连接地网,以最小接地电阻值将接地电阻接入电路。同时将不同类别的接地母线合理布置,即分别单独地从外引至机房形成汇流排,方便机房内其他设备工作地线的引出,以此有效减少因接地线布局不合理而造成的干扰杂波对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还能及时将电源发生故障时的大电流或者雷电流引入地下。同一地网不同接地引线的引入点距离需在5m以上。

2.3.2接地系统安装

此次地网施工地点选定为门卫室的外侧空地,接地体按联合地网形式组合,纵向埋深为600~800mm,横向埋距为5m,采用40mm×4mm镀锌扁钢连接地网,连接点焊接处理,并做好防腐措施。在外墙距地面1.5m处或是合适位置做接地测试盒,引上线采用BVR35铜线引至实验室内汇流排。

a.接地材料选择。工程选用非金属接地模块、铜包钢接地棒、降阻剂。其中非金属接地模块具有吸湿效果好、保湿性和抗腐性能强、无污染、使用寿命长的优点,还能通过扩增接地体本身散流面积的方式降低土壤层间的接触电阻并保持长期稳定。

b.施工工艺。严格依据国家有关设备接地原则(“同地不同线、地线分类接、禁止串共用、一点接地法”)的规定,应用不小于40mm×4mm镀锌扁钢连接地网。同时,为减小接地模块及接地极间的相互影响,其埋设间距不小于接地材料的2倍。接地模块连接采取并联方式。用镀锌扁钢做汇集与接地模块的集心进行焊接。焊接必须符合工艺要求,不允许虚焊、漏焊。坑槽回填,以降阻剂与细沙为原料,搅拌均匀后分层填设,每次添加填料约为30cm厚,适当洒水浇实。必须要注意的是,要将不同系统不同用途的接地母线分别独立引至机房形成汇流排,确保其他设备接地地线和工作地线的合理引出。根据标准要求,此次工程接地阻值不大于4Ω。具体安装方法为:非金属接地模块、铜包钢接地棒和降阻剂组成接地网,在门卫室的外侧空地挖接地沟,深度距地面600~800mm深以下,安装接地模块、铜包钢接地棒,回填物也由降阻剂与良好的土壤均匀搅拌回填。后办公楼的接地利用原有接地系统做引线入户为防雷使用。

3结语

通过该防雷工程设计实施的综合防雷工程,防止了水库建筑物遭受雷击的灾害,确保了构筑物、建筑物内工作人员的安全,其防雷效果显著,在雷雨季节正常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许学娇单位:辽宁省石佛寺水库管理局

系统工程论文:构建高校系统工程的师德建设论文

一、自我因素

道德更多的是基于内心信念与原则的坚守,道德力量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源于内心的自律与自控。为人师表,关键是能够做到以身立范,身体力行,为学生、为公众树立一个思想和行动的榜样和楷模,否则,教师便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教师至少应该具备比一般大众更高的道德标准和要求。对多数以教师为业的普通教师而言,能够以教师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求自己,遵循教师基本职业道德要求,体现一名社会公民应该具备基本行为规范,才算是尽到了其基本的职责。而要做到这点,需要教师能够从自身做起,激发内心强烈的职业荣誉感、使命感和认同感。从内心真正认识到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特殊要求,进而真正萌生严格要求自己的动机,摒弃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然而,师德的自我修养,并不是通过简单的倡导便可以顺利实现。毕竟,“道德义务的应当要求,只是对那些具有道德感的人才有效,而对于那些缺少道德感或者对于道德根本不屑一顾、弃若敝屣的人,道德义务的处境就尴尬可怜。”[2]对照这一论断,看周围为人师表之人的不当行为表现,可知依靠自律达到师德建设面临的艰巨挑战和巨大障碍。而这恰恰是构建师德建设系统工程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身为社会精英知识分子一员的高校教师,更应注重自身德行的修养,通过自我不断的反思和警醒,完善自我,达到一种“君子必慎其独”的自律境地。高校教师应不断强化自己的职业使命感,致力于“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理想追求,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行为标准要求自己,面对不公正、不正义的不良风气,敢于仗义执言,真正体察民众心声,为民众诉求鼓与呼,代表社会公德与正义,能够像闻一多那样“拍案而起”,如鲁迅那样“横眉冷对”,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为民众树一个是非正误的评判标准。做到这点,当然可以说是达到了一名教师至高的师德标准,体现了一名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和公理正义感。教师之所以可以成为一个阳光下最伟大的职业,究其根本,就在于教师能够从知识、思想和行动上超越“小我”的局限,张扬“大我”的风采,以自己身体力行的言行,为社会树立道德的风向标,为公众树立行动的楷模和示范。这一境界,当是一名教师的至高境界追求。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加强教师的自我修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但毫无疑问,单单依靠这一环,还不足以保证师德建设的顺利实现。在自律基础上,借助利害关系人的作用和影响,可以对师德的提升与完善做出有益修正和调整。

二、利害关系人因素

所谓的利害关系人(stakeholder)这一概念,指的是教师日常接触的相关人员。道德是相互之间交往形成的内心约束。借助与教师日常工作和行为有着密切联系的利害关系人这一因素,有助于对教师师德发挥有效影响。教师生活与工作中,会有诸多人员建立并维系一种社会联系。像同事、学生、彼此了解的邻居等,均属于利害关系人范畴。教师正是通过与周围人群的社会联系,彰显自己的价值观、信念和师德,进而借助自身言行,影响周围其他人的道德表现。教师在与利害关系人的相互联系中,彼此之间的影响是双向互动的。教师得体的表现,如果能够及时获得关系人的肯定、赞同和支持,那么,教师的行为往往会获得有效正向回馈,进而获得维持这一表现动机强化。反之,如果教师的言行受到周围关系人的否定、抵制和反对,那么,教师往往会在收到他人的负面反馈后,形成更为深刻的反思,进而调整和改变自己在言行、思想和师德方面的表现。某种程度上讲,教师自律启动的是内心的力量,利害关系人则表现出极强的他律特点。有什么样的氛围,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道德规范。师德的内涵及标准,很大程度上是在教师周围人的眼光中逐步修正和形成的。因此,借助利害关系人对教师师德的评价、规范和作用,是对教师自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补充和完善。目光如炬,他人的眼光,如尺子一样,丈量着身边人的道德标准;人言可畏,他人的评价,如正义之剑,高悬在每一个人的心目之中,判断并审视着每个人的言行与思想。利害关系人的评价、判断、好恶和褒贬,是监督、约束、规范和培育师德的另一种力量。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体的好恶是鲜明,道德正是通过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正误、好恶、褒贬、赞同和反对、抵制和对抗之中,不断修正着自我,调整着自我,进而走向不断的发展与演变的。激发利害关系人道德的评价力量,形成利害关系人畅所欲言、敢作敢为的社会风尚,无疑可以将师德建设纳入到教师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之中,在教师自律的同时,强化了其交往人群所起到的他律作用,对教师师德的规范和培育,可以发挥直接而现实的作用和影响。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心术不正之徒,奢谈自省、自律无益;身心不修之人,则难以融入其生活与工作的小圈子,小环境。因此,古人才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就教师而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究其实质,是修身过程中如何激发自我内心的良知与良性,进行专业知识和道德修养两个领域提升与完善的路径和方法。修身结果如何,修身目标何在,究其根本,是需要回归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回归到投身社会、经学致用的理想实现中。可见,家齐是验证身修、身修拓展的初始一步,亦可以说是关键一步。这里所谓的“家”,可以看作是与教师关系密切、联系紧密之群体。因其紧密的联系,密切的关联,教师日常的言行举止才得以在“家人”眼光和言语的修正和评判中,逐步得以提升与完善。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疏离越来越大,再加上社会及个人对隐私的尊重,教师与利害关系人之间交往和接触,不像以往那样紧密和关切,这使得利害关系人亦难以形成对教师全面、深入的认知和了解。利害关系人要做出全面、系统地评价,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及,即便是在广泛推行360度考评理念的时代,亦难形成对教师全面、系统的评价和判断,而缺失了这种系统、全面的关系人的评价,则无形中在教师师德的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空白和残缺的遗憾。古人所谓的举考廉式的察举制度,实则借助关系人的眼光,基于对被举荐人全面系统的观察和了解,在注重其知识能力的基础上,依据其道德品行表现进行人才任用的机制。察举制的实质,正是依据关系人对被考查人员日常生活与交往的全面、深入了解而形成的道德评价,做出任用与否的判断与抉择的。一屋不扫者,自然无法寄希望其可以具备一扫天下的理想、襟怀和作为。关系人评价不佳的教师,自然也无从希望其可以成为引领社会风尚、感召世人前行的师德标兵、师德典范。察访民意,信赖民意,提升关系人对道德评价和道德操守坚持的信念,无疑会对师德建设氛围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价值。

三、组织因素

一般来说,高校教师归属于一个具体而真实的组织——学校而存在。组织可以借助有效的评价、激励、培育和奖惩机制,对教师师德做出切实有效的调整。学校是教师工作中归属的一个群体,一个组织,学校对教师工作进行安排,做出要求,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和奖惩,并通过直接的聘用关系,对教师日常行为进行详细而全面的管理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是教师行使教书育人职能、彰显师德风范、体现自身社会价值的重要平台,因此,学校对师德建设负有直接的、不容忽视、不容推卸的义务、职责和使命。发挥学校在师德建设中的重要平台支撑和保障功能,是师德建设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学校作为教师日常工作和行为的直接管理者,可以用来影响和培育师德的手段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包括培养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与评价机制的师德质量监控体系[3],对教师行为和道德表现做出引导、培育、规范、约束、激励和惩戒。营造良好的环境,以人为本,在尊重教师的前提和基础上,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教师言行做出恰如其分的引导和规范,是学校管理者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职责。在学校各项管理过程中,应该秉持这样的理念:将教师视为大学的支柱和灵魂,通过各项管理制度的推行,保障教师的自由,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避免在“学而优则仕”的不良影响下,使得大学教师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就将自己的命运和生活交给了政治,从而导致其对学术本身的理解是基于对权力占有的渴望,致使学术追求具有强烈的价值取向,很难保持知识本身应有的客观性。功利式的诉求,使得大学教师不再具有对学术的自由探索精神。[4]在师德建设系统工程中,组织因素应该对师德建设起到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而不应成为师德建设的障碍和羁绊。

四、社会因素

教师是社会的一员,其行为必然会受到社会因素的调整和影响。社会因素对师德的影响可以分为公众舆论和法律法规两大类别。社会对师德问题的关注和争议,是推动师德演变和改善的有效动力。引导更多媒体、更多公众参与到师德内涵的争论、评议和界定之中,师德建设便有了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师德内涵亦将更深刻地反映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师德建设更可保持其历久弥新的风尚和面貌。公众舆论更多地表现为氛围和环境的塑造,体现的是对师德的柔性约束。道德如若进一步恶化,往往会超出道德所能调节的范围,此时便需要借助法律法规的硬性约束,扬善惩恶,借助法律法规的力量,对践踏师德和公平正义之类的恶劣行径做出制裁和惩罚,避免师道沦丧、士风日下给社会带来的更大破坏和伤害。教师应该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行使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和使命,并在法律法规的遵守方面,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彰显教师为人师表的道德风范。

《教师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的颁布实施,为教育领域的运行与管理奠定了基本的法律框架,如何借助法律法规的刚性约束,结合师德建设,进行法律法规层面的设计与探索,亦是时展对师德提出的全新课题。可以肯定的是,法律法规的科学设计与有效运行,必然为师德建设提供基本的约束和规范,是师德建设系统工程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综上所述,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全社会都要支持师德建设,为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5]从教师自身、利害关系人、组织、社会四个层面构建师德建设的系统工程,可以为师德提升、完善、监督、约束、引导、培育奠定基础,提供框架性、系统性的借鉴与指南。

作者:林祝君1冯学东2段勇辉1工作单位:1.北京政法职业学院2.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系统工程论文:学生系统工程下的养成教育论文

一、规范学生行为是保障

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都是一个长期、复杂、艰苦的过程。小学生的可塑性强,自制能力差,学校要小处入手,大处着眼,做好“两个一工程”。“两个一工程”指的是立足规范每一天,做好养成教育的每一个细节。做为学校要抓好“两个一工程”,就必须立足实际,做到多引导、多示范,坚持不懈,抓细节、抓训练、抓培养,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标准,根据中心校实施方案归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从礼仪、学习、生活和节俭四方面,正面规范学生行为习惯。1.从培养习惯入手。我们常说良好的习惯益终生。当我们审视面前的学生时,当我们静下心来反思时,很多情境就会浮现在眼前。做为学校,重点要以抓“三课”为突破口,就是把新一年入学的第一课上成养成教育的第一课,把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课上成养成教育的学期例会,把每周的班会课上成学习习惯养成的总结评比会、部署动员会。在抓好这“三课”的同时,要把良好习惯的培养贯穿到学生平时的每一节课中,贯穿到学生学校生活的每一刻之中,坚持经常化、系列化,才能收到实效。2.从细微之处入手。细节决定成败,习惯的养成也不例外,要从细节抓起,起点要低,步子要小,小到系扣子、系鞋带、书本摆放、剪指甲、文明举止、尊重他人等。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是不可忽视的,它是养成教育的起点,一个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恰恰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各班级要把这些细节纳入到评比细则之中,激发出学生自我参与、自我约束的内动力,效果会更好。3.教师要身体力行。教师要时刻牢记身教胜于言教这一经验之谈,更要努力来践行,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之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做出样子,要时刻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这样养成教育的种子就会植根于学生的心田开花结果。

二、抓好各学段衔接是关键

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想真正的收到实效,决非一朝一夕之事。低、中、高三个年段要进行有效对接,学校的引领、指导很关键,要制定相关的实施、评价细则,让教师抓起来目标明确,能站在全校各年组的高度来开展工作。在开展养成教育活动中,针对各年段学生的特点,要关注以下两个个方面:一是关注起点。学生一入学打个什么样的底很关键,学校要制定学生入学学习习惯养成细则,一年级班主任要选责任心强的教师来任教,教师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来抓。二是关注衔接。就是在在教育内容上,各年段要进行合理有序的衔接,要注重教育内容的有序性、承接性,不能产生断层。从内容到形式上,要形成内在的体系,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搭建平台是有效载体

学生各方面的习惯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的要求要协调一致,班级的要求要与学校的要求一致,家庭的要求要与学校的要求一致。学校要形成养成教育的网络化。从少先大队、中队到小队,从支部、关工委到少先队,从个人、班级到学校,要形成多重的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养成教育需要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它需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单靠学校教育是不行的,家庭、社会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学校要把教育的平台拓展到家庭、社会之中,要通过学校的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让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的做法,并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从而把对学生各方面的养成教育推向家庭、推向社会,这样会形成一个很好的教育优秀力。通过召开“孝敬父母,从我做起”的专题会。“百善孝为先”,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从自己做起,要理解父母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体贴、关心父母,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孝敬父母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长大才能尊重他人,才能懂得如何做人。通过“弘扬雷锋精神,做雷锋式的好少年”主题报告会,讲述雷锋不平凡的一生,雷锋的事迹再次震撼了学生心灵。并通过典型案例,说明了我们身边处处有雷锋。同时教育学生学雷锋要明确目标,学雷锋要树立远大理想、人人要有梦想、学雷锋贵在坚持、学雷锋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使养成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四、传承与发扬是根本途径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可现在在学生身上得以传承的,有渐行渐少的势头。教育人肩负的责任非常重大,有责任、有义务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在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身上传承光大,这就要从学校角度拓宽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开展《我的优点比你多》、《我心中的好榜样》、《我们身边的小雷锋》等活动,从小处入手,从大处着眼,坚持长抓不懈,让每一个学生活出自己的精彩,让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更加光艳夺目。总之,学生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养成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优秀内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标,以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目的,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真正把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才能使养成教育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奠基工程。

作者:于春林工作单位:吉林省东辽县平岗镇中心小学校

系统工程论文:系统工程下体育俱乐部简述

本文作者:杨文英庞国忠工作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一)高校竞技运动俱乐部是学校运动队通过训练以提高竞技水平的体育俱乐部。多数是由特招运动员或从普通学生中选拔出具有高水平体育能力的学生组成各专项运动队,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专门的运动训练来完成各类体育比赛。竞技运动俱乐部既可让高水平竞技运动得以提高,又可以带动大众体育的发展,而且还能提高大学的知名度,实现其隐性价值。目前,许多大学在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中,纷纷打出体育竞赛的特色招牌,以期获得名牌效应和社会效益。个体自发组织的体育俱乐部(简称为全民健身俱乐部)是一些个体或是教职工、学生,或是社会人士因为共同的爱好而自发结成的体育团体。目的是锻炼身体,交流心得,以技会友。目前这种模式的体育俱乐部在各高校有一定数量,如太原理工大学的气功、武术、舞蹈、乒乓球、羽毛球团体及社等等。这类体育俱乐部很好地利用了高校的场地、器材和人力资源,带动了大众健身,发展了大众体育运动,它日渐成为高校体育的一部分。也有少数学校还将参与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学生的参加情况记入体育课成绩,也是体育教学的很好延伸。

(二)高校体育俱乐部系统工程的功能总体来讲,高校体育俱乐部系统工程的各分支机构相互作用、互为补充,既保证了高校体育教育的完整性、连续性,又拓展了高校体育的功能,将娱乐性、社会性融入。1.高校体育俱乐部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2.随着社会休闲时代及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健康必将提到一个更重要、更突出的位置。高校势必要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承担更大的责任,那么高校体育俱乐部也必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3.社会的发展赋予了大学教育更深远的使命,高校教育也在不断地尝试改革,而高校体育俱乐部可以说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成功标志。高校体育俱乐部改变了原有的高校体育教学、训练和服务模式,使整个高校体育教育更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更适应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同时也将更加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4.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参与者(包括全体学生、教职工、周围社区的居民以及社会人士),一方面锻炼了体质,掌握了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另一方面,在运动中培养了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还增强了他们的交际能力、社会活动和社会适应能力。参与者在体验高校体育文化的同时,也会受到高校健康向上、青春时尚、动感激情氛围的感染,进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完善其心理特质[10]。

高校体育俱乐部系统工程存在的问题

1.由于管理经营者不同,各体育俱乐部各自为政,相互间的联系有待加强。五种俱乐部隶属于不同机构,没有统一规划和管理,容易造成一方面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资源不足。它们之间缺乏相互联系,也容易形成局部的体育死角而无人问津等。2.各体育资源分配不均,需合理配置资源。比如,专业训练馆和一些个人承包的场馆,在非训练时间被闲置,而健身俱乐部往往因为场地不足造成练习时间不固定,锻炼次数减少;教学俱乐部和学生单项俱乐部、健身俱乐部某些项目因为缺乏专业师资而开展不力,而专业俱乐部具有高水平师资力量,又缺乏大量的参与者而造成师资浪费等。3.体育经费成为制约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关键,经费的筹措是一个大问题,有待解决。比如,许多学生单项俱乐部因为经费不足而解散;一些俱乐部因为经费缺乏无法引进热门项目而造成活动内容滞后,无法吸引更多会员参与;有些俱乐部由于经费不足,无法进行师资定期培训,一些大型活动、比赛也无法正常进行等。4.有些分支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定位不准,经营理念不正确而导致发展滞后。一些体育俱乐部没有全面考虑受众体的年龄、喜好、经济状况、体质状况等而推出一些项目,导致经营不善;一些学生单项体育俱乐部好大喜功,往往基础和普及工作没抓好,急于去搞比赛,造成大量学员参与度不足而退会等。5.各俱乐部的训练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单项运动俱乐部和全民健身俱乐部需有更专业水平的教师指导,教学俱乐部某些项目的开展需得到专业教师的培训。

促进高校体育俱乐部系统工程发展的建议

结合文献资料和借鉴国外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成功运营,对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系统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1.高校体育俱乐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从经营管理到教学培训,再到后期的呈现结果,以及各分支机构相互之间的协调等,都应由学校进行统筹兼顾、科学管理。2.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比如,协调好场地利用的时间及合理的器械重复利用;竞技体育俱乐部可派出专业人才对学生单项运动俱乐部和全民健身俱乐部予以指导。3.经费问题由学校协调解决。除用于管理费之外,学校可将上缴的体育俱乐部经费调拨一部分给以健身为主的体育俱乐部。比如,学生单项运动俱乐部受经费困扰,不能很好地发展,学校可以加强支持力度。4.进行校际合作,共同调研,制约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不利因素。比如,教学的问题、管理的问题、经费的问题、项目设定的问题等,只有将这些问题解决了,运行才会走上正轨。5.各分支俱乐部也要积极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比如,学校竞技运动俱乐部,其项目的选定、学员的质量、教练员的水平等都是决定其发展的关键,管理者要科学建章立制,统筹安排。学校与社会联办的体育俱乐部要解决生源的问题。教学型体育俱乐部是高校体育的主力军,其发展直接关系到大学体育建设的成败。它目前虽然在各高校有了很大发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决策者和管理层加强科学管理,办出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俱乐部。6.各分支俱乐部要积极合作,扬长避短。比如,学生单项俱乐部与教学俱乐部协作配合,学生的活动与体育成绩和选修成绩挂钩,进一步扩大影响,发挥高校体育文化事业的中坚力量作用。竞技体育俱乐部可通过比赛表演、社会体育指导等增加收入,解决资金匮乏的问题。盈利性体育俱乐部通过对其他非盈利俱乐部的支持,来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成员加入进来,解决生源不足的难题。

系统工程论文:无线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引言;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功能要求;频段及频点的选择;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工程设计;结束语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目前国内地铁专用无线通信系统主要采用数字集群技术进行组网、中心与沿线车站的设备间通过有线通信传输通道连接,实现全线场强的覆盖、地铁无线通信系统采用的制式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网络结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按基站设置方式的不同可以有几种系统结构、地铁专用无线通信系统采用中、小区制系统结构进行组网、场强覆盖、地铁隧道区间内场强的覆盖方式无外乎两种、专用无线通信覆盖的区域内同时并存商业移动通信网、地铁已经成为大型城市综合经济文化实力的重要体现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在我国城市地铁通信系统中,专用无线通信系统是高速运行的地铁列车与车站运营管理人员之间唯一的通信手段,担负着提高运营效率、确保行车安全及地铁乘客生命安全的重要使命,为列车调度、维修调度、防灾环控调度、车辆段调度等提供无线通信保障。本文结合工程经验,扼要介绍地铁专用无线通信系统的工程设计。

关键词:地铁;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场强;漏泄电缆;天线

0引言

目前国内地铁专用无线通信系统主要采用数字集群技术进行组网,主要由设置在中心的集群中心交换设备和操作控制台;设置在车站的集群基站、功分器和耦合器、天线和车站电台,敷设在区间的漏泄同轴电缆及配件;设置在车辆段等处的光纤直放站、操作控制台;设置在机车上的机车台以及为移动工作人员配备的手持台等设备组成。中心与沿线车站的设备间通过有线通信传输通道连接,实现全线场强的覆盖。

1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功能要求

地铁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具有选呼、组呼、全呼、紧急呼叫、呼叫优先级权限等调度通信功能,并应具有存储功能、监测功能等。

2频段及频点的选择

地铁无线通信系统采用的制式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所采用的工作频段及频点应由当地无线电管理部门批准。

3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工程设计

3.1网络结构

根据地铁线路的特点,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按基站设置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以下几种系统结构:

小区制:在控制中心设置交换控制设备,在地铁沿线各车站设置基站,交换控制设备与基站之间通过有线传输通道连接,地铁沿线架设漏泄同轴电缆实现全线场强覆盖。小区制的缺点是投资较高,列车司机与行车调度员之间的通话存在较多越区切换;优点是信道利用率高,系统的故障弱化能力较强,最大特点是能够实现车站值班员与列车司机之间无须拨号即可建立通信联系。

中区制:在控制中心设置交换控制设备,在地铁沿线的重要车站设置基站,其它车站设置射频放大设备,交换控制设备与基站之间通过有线传输通道连接,地铁沿线架设漏泄同轴电缆实现全线场强覆盖。中区制在设备投资、信道利用、越区切换频次、故障弱化能力等方面均介于大区制与小区制之间,不具备小区制的小三角通信功能,也不存在大区制的车载设备在列车进出车辆段时正线通话组与车辆段通话组不能自动转换的问题。

大区制:在控制中心设置交换控制设备和基站,在地铁沿线车站均设置射频放大设备,地铁沿线架设漏泄同轴电缆实现全线场强覆盖。大区制的优点是投资较小,列车司机与行车调度员之间的通话不存在越区切换;缺点是信道利用率不高,故障弱化能力较差,不能实现小三角通信,尤其是列车进出车辆段时正线通话组与车辆段通话组不能自动转换。此外,大区制系统结构不易扩容也是其致命弱点。

综合上述对大、中、小区制三种系统结构的分析比较,建议地铁专用无线通信系统采用中、小区制系统结构进行组网。

3.2场强覆盖

地铁专用无线通信系统信号场强覆盖区域通常分为:隧道区间的覆盖、车站站台的覆盖、车站站厅的覆盖。

地铁隧道区间内场强的覆盖方式无外乎两种:采用隧道天线作为辐射源的空间波覆盖方式及采用漏泄电缆作为传输线和分布天线的覆盖方式。前者投资小,安装工程量小,但场强覆盖难以控制,会对隧道内的电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无法为控制越区切换、降低同频干扰等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场强分布精确设计,实际使用先例很少;而后者投资较大,安装工程量较大,但由于采用漏泄电缆能够实现对电磁波传播和辐射的严密控制(既保证了自身系统的抗干扰又能降低对其他无线系统干扰的可能性),因此在国内外地铁的建设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推荐采用漏泄电缆解决隧道内的场强覆盖。

采用漏泄电缆实现区间场强覆盖时,当区间太长时需在漏缆中间加设放大器对射频信号进行放大。常用的放大器有两种类型:射频直放中继器和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光纤直放站。两种放大方式对比如下:

下行载噪比

采用射频直放中继器放大的是由基站获得的信号,可以获得较好的载噪比;光纤直放站由于光端机噪声系数的增加,其信号的载噪比不及射频直放中继器。

上行噪声

采用射频直放中继器的上行噪声较小,对基站的影响较小;采用光纤直放站的上行噪声较大,对基站的影响较大。

可靠性

由于射频直放中继器是一级有源设备,可靠性较好;光纤直放站包含近端射频调制、光路传输、远端射频解调、射频放大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是串联工作的,其中每一个部分出了故障,都会导致整条链路故障,可靠性较差。

信号传输时延

在放大器不级联的情况下,射频直放中继器对原射频信号的附加时延小;光纤直放站附加时延大。

延伸距离

射频直放中继器只能单向延伸覆盖范围;光纤直放站可以从中间向两端延伸,因此后者的延伸距离长。

级联放大互调影响

射频直放中继器级联放大时互调影响较大;光纤直放站级联放大时互调影响较小。

以上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但总的说来,当放大器不级联时,采用射频直放中继器比较合适;反之,当放大器需要多级级联时,则采用光纤直放站更为有利。

车站站台场强覆盖通过区间漏泄电缆或在弱场强区增加小天线方式来实现,站厅层采用吸顶全向天线来进行站厅的场强覆盖。设计计算链路损耗时空间损耗采用自由空间模型公式。

根据无线信号传输模型,自由空间损耗计算公式为:

天线覆盖场强电平计算公式:

P(天线覆盖场强电平)=天线口功率+天线增益-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假设车站场强覆盖设计指标为:专用无线通信网95%的地点及时间(概率),移动终端接收信号的场强电平应不小于-85dBm;按瑞利衰落法进行计算,基站、移动终端接收端的比特误码率不超过4%(信噪比≥19dB)。

按照设计要求满足场强覆盖最小接收电平设计参数:

覆盖范围边缘场强的最小接收电平门限取决于:

边缘场强取值=接收机灵敏度+衰落储备+干扰余量

因此,在满足信噪比≥19dB和可通率(时间、地点覆盖概率为95%)的要求下,最小接收电平设计取值:

下行(基站至车台):每载波≥-85dBm(车台天线输入端)

下行(基站至手机):每载波≥-85dBm(手机天线输入端)

上行(车台至基站):每载波≥-88dBm(基站接收端)

上行(手机至基站):每载波≥-88dBm(基站接收端)

专用无线通信覆盖的区域内同时并存商业移动通信网,因此工程的设计须考虑网间的相互干扰。经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专用无线通信网和商业移动通信网在隧道内漏泄电缆安装间隔≥0.45米,其隔离度可达78dB,如公网POI和直放站设备相关指标符合国标的条件下如此可减轻或消除网间互调和带外杂散发射干扰的影响。站厅内专用无线通信网天线和商业移动通信网天线安装间隔≥4.5米,可以减轻或消除网间带外杂散干扰的影响。

4结束语

上述内容是本人参加地铁工程建设以来积累的一些理论和经验,在此总结起来与同行交流学习,尚有不足之处,诚请各方同仁指教。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已经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批人口密集,公共交通拥挤的城市已经有数条地铁线路投入运营使用,仍在加大地铁工程建设,武汉、成都、重庆、沈阳、西安等地也掀起了地铁建设工程的高潮,地铁已经成为大型城市综合经济文化实力的重要体现。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繁荣发展,地铁无线通信系统也将在地铁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地铁专用无线通信技术也将不断成熟完善。

系统工程论文:思维方式管理系统工程项目成本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引言;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及其不足;定额控制法存在的问题;企业定额的编制;建立动态成本控制信息系统;结语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成本管理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源泉、成本目标是成本控制的基本,成本目标来源于工程项目成本的测算、一般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方法主要有制度控制、定额控制、合同控制、周期过长,无法及时反映工程实施过程中成本的计划值与控制值之间的偏差、企业定额是工程项目成本测算的优秀、企业定额章节的划分、确定企业定额编制的方法、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指标的确定、建立项目部与企业局域网络办公一体化网络系统、实现预算软件与企业定额库的共享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通过对项目成本控制方法的分析,阐述了目前工程项目动态成本控制存在的缺陷,指出企业定额编制的失真是导致动态成本控制不能实现的关键,介绍了企业定额编制的具体方法,同时提出建立动态成本控制信息系统是工程项目动态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项目管理;动态成本控制;企业定额

1引言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优秀为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源泉。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一般包括五大环节,即成木的预测、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而成本的控制是五大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对工程项目成本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最终使工程项目成本获得好的效果。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指:为实现工程项目的成本目标在工程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中对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控制与纠正即将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费用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即实施成本的动态控制。成本目标是成本控制的基本,成本目标来源于工程项目成本的测算。

2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及其不足

一般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方法主要有制度控制、定额控制、合同控制。

(1)制度控制。主要是建立健全项目各种责任制度的实施办法、项目成本管理实施细则、材料进出管理实施细则、项目结算审计细则、机械及周转性材料租赁管理细则等等,是企业实施成本动态控制的前提和保障。虽然各种成本控制的规章制度齐全了,但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按章办事,在很多项目中还普遍存在,特别是中小型及私有企业,以包代管、不重视管理的现象是建设领域中依然存在的弊端。

(2)合同控制。主要是签订好项目经理部与公司管理部门、公司智能部门、项目部管理班组成员之间的承包合同和岗位责任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与权限、考核与奖罚等细则,解决双方之间监督与被监督、指导与被指导、协调与被协调、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问题,实现效益共享、风险共担。

(3)定额控制。是企业根据自己的企业定额进行人、材、机消耗指标的计划、核算、和控制。企业应当编制的定额与费用指标主要有:施工定额(含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它直接费定额、现场经费定额、周转材料维修保养定额及其它定额等。

在这三种控制方法中,制度与合同控制法,主要是管理手法上的控制,定额控制法与项目成本测算大小密切相关,定额控制法是项目成本控制的基础优秀,直接关系到项目成本控制的实际效益。

3定额控制法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现在大多数建筑业企业对成本控制采用的基本做法是:工程开工前,按照施工图预算制定成本计划;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经验概算值对成本进行控制;工程完工后,汇总完成的数据。具体表现为:采用计划报表、统计报表的形式作为未发生及以完成工程成本的计划控制数据和核算控制数据。这些数据的采集周期一般为一个月,由于周期过长,无法及时反映工程实施过程中成本的计划值与控制值之间的偏差,成本动态控制的意义丧失;其次成本计划值的编制大多数企业没有按照自己的企业定额来编制,而是在预算定额的基础上下浮若干百分点,这样编制的成本控制指标从一开始就已失真,那么对实施过程中的成本进行动态控制就成为空话;再者,计划成本与统计成本报表的编制均为项目的预算员、成本核算员、会计员等完成的,而实际的施工管理人员参与的过少,对于每天完成的工程量和工程资源的消耗几乎没有详细的日志记录,造成报表中工程成本信息严重失真。

成本动态控制中之所以出现这些缺陷,其根源在于项目管理者对企业定额的认识不够,对成本控制只看表面,控制的深度不够,控制的周期过长,缺乏将企业定额运作在项目管理的意识,不能将本企业的生产力水平用定额的形式准确地表现出来。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推行“市场形成价格,企业自主报价”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企业自主报价的基本要求就是进行成本测算,没有成本测算就没有自主报价,所以企业定额也是企业进行成本测算的先决条件。建设部关于《建设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建设部107号令)第三条规定“建筑工程施工发包和承包价在政府宏观调控下,由市场竞争形成”。这种指导思想与美国计价模式基本接近:即以大型承包商的实际资料为依据,《建筑工程费用文件》(定额、指标、费用标准等),并提供给各承包商作为投标报价的依据。承包商根据自己的经营情况和市场情况进行报价,然后再竞标。美国的工程价格是自由市场价格。而英国则是承包商根据政府颁发的标准工程量计算办法及其定期的各种价格指数,结合企业内部的估价标准和对风险的预测进行报价,英国没有统一的定额。

总之,企业定额是工程项目成本测算的优秀,成本测算的精确与否对项目成本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地位,没有初期的成本真实的测算,项目成本控制就无从谈起。因此工程项目成本动态控制的关键问题是:编制属于本企业自己的企业定额。

4企业定额的编制

4.1企业定额章节的划分

可参考地方预算定额章节,结合本企业常用的施工工艺、施工机械、施工手段等进行适当增减。划分的原则:一定要适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企业施工技术的特色、管理的特色,这步的关键是:除了划分出一般大众章节外,还要能列出和企业自己管理水平相符合的特殊章节,要能真正为项目成本动态控制服务。

4.2确定企业定额编制的方法

统计分析法、经验估计法、比较类推法和计算法是定额编制的常用方法。在编制定额时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对相关的国家、行业和地方定额进行研究,摸清企业定额编制原则、方法,包含的内容和定额水平;二是对相关国家、行业和地方劳动定额、预算定额进行比较,确定之间的水平相差幅度,然后根据企业历年已完工程的成本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确定各个分项子目企业定额消耗水平;三是以初步确定的企业定额框架和内容,通过反复征求意见和试点运行,验证定额水平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及时收集整理,逐步形成定额系统和完善定额子目内容。

4.3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指标的确定

4.3.1人工消耗量的标准确定

(1)计时测定法。从研究时间消耗的基本工作开始,以研究工时消耗为对象,以观察测试为手段,通过密集抽样和粗放抽样等技术进行直接的时间研究,确定人工消耗量。首先确定企业实际和正常施工条件,确定施工过程每一工序的工时消耗,然后再综合工作过程的工时消耗。对所得数据与现场工时消耗情况和施工组织设计条件联合起来进行整理、分析研究,以获得可靠的、有技术根据的基础资料。这是一种准确程度较高、比较科学的方法。

(2)经验统计法。运用统计分析的原理,把过去一段时期内企业同类工程实际消耗的统计资料(如施工任务书、考勤表等与之相关的资料)和原始记录,经过整理,结合当前生产技术组织条件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所需的数据。此方法包括常规标准和新技术、新工法、新工艺两个面层,主要对项目工程现场进行实际测定,对已完工程可以参考结算资料,将收集到的各种类型工程相关的消耗指标数据,进行必要的数理统计处理,条件允许时可以建立一些主要消耗指标的数学模型以便为成本动态控制所用。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易行,根据这种方法编制的定额消耗量接近实际的消耗水平,但是需要搜集大量的工程结算资料,所选项目要有代表性,并且要其资料齐全。对于还不存在企业定额的企业来说,这是一条编制企业定额的捷径。4.3.2材料消耗量的标准确定

常规材料消耗量按实际消耗测定,并测定其损耗系数;对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因素的材料,可以调查其他专业施工队伍的含量作为标准,待完工核算盈亏,调整含量标准。

(1)观察法。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实地考察,在施工技术、组织及产品质量均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材料的品种型号、质量也符合设计要求,操作工人能合理使用材料和保证产品质量时,测定完成某一合格单位产品的施工过程所需的材料消耗量。在该方法中,所选定的观察对象须符合下列要求:建筑结构典型、施工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材料品种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被测定工人应节约使用材料并保证产品质量。

观测成果中包括必要的材料消耗量和不可避免的材料消耗量,但是只有必要的材料消耗量才可以用于定额的编制中,并且要对其进行分析整理,以确定较为准确的材料消耗量。

(2)试验法。在实验室通过专门的仪器设备确定材料消耗量比施工现场测定的数据要精确,这是因为实验室的条件比施工现场的工作设备条件好。但是对于从实验室取得的数据并不能直接用于定额的编制,因为实际的施工现场的条件与实验室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因此所取得的数据要与施工现场的条件相结合,考虑在施工现场的影响因素。

(3)统计法。指根据分部分项工程材料的发、退料数量和完成产品数量以及本企业已完工程的历史材料进行统计和计算来编制材料消耗量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不需要组织专人测定或试验。但是这种方法依赖于公司的历史数据和在建工程,因此,对于常见的项目准确性可能会较高,对于不常见的项目或是变化较多的项目,因为样本数据有限,其准确性程度可能会较低。

4.3.3机械台班消耗量的标准确定

首先应该区分开是自有机械还是租赁机械。在施工中确定采用哪些机械方式,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历史资料测定临界值,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定机械台班的小时生产率是测定机械台班消耗量的基础.首先根据企业机械装备实际和正常施工条件,在施工现场测定机械的小时生产率,再根据小时生产率和利用系数确定出机械台班消耗量。个别项目由于机械和操作方法不同水平出入较大时,可以经过测定进行调整,缺项部分进行补充。这种现场测定的方法是我国多年来专业测定定额的方法,技术简便,应用面比较广。

4.3.4其他费用的确定

施工组织及施工技术措施费的确定可参考已完工程历史资料确定其临界值,再定出不同规模工程的取定系数,采用宏观计划指标控制和完工后核算相结合模式。项目部管理费的确定,按配备人员工资、保险、办公及招待费等子目消耗内容进行测定。其他相关税费按当地收取标准计算。

4.3.5企业定额编制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定额作为企业的内部资料,在其编制过程中会受到许多来自企业自身条件和招标人要求以及工程现场自然环境的限制和影响。

(1)工程项目质量要求的影响,不同的工程项目质量对消耗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项目部应根据招标人的要求调整企业定额水平进行报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动态控制。

(2)施工方案的影响。

不同的施工方案和措施对人工、机械的配置、进场先后顺序、工作时间、使用数量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从而导致完成相同的工作量可能会有不同的资源配置要求,不同的资源配置可能引起企业定额相应部分的消耗量的变化。项目部因根据本项目的施工方案的特点及时将企业定额的相关消耗做一调整,然后再进行报价和成本测算。

(3)施工企业自身条件的影响。

企业等级的差距、员工素质的差距、企业机械装备的差距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影响到企业定额编制水平,影响到企业定额消耗量的多少,这些来自企业自身条件的影响会直接关联到企业定额的编制水平和准确度上。

(4)施工季节、环境和条件的影响。

施工季节不同对施工过程的要求不同。比如在北方进行冬季施工时,就要考虑防冻保温的问题,混凝土中要加防冻剂,现浇混凝土构件外要加草袋等。雨季施工时要考虑从施工现场抽排水的问题。不同的施工环境和条件对人工、机械、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资源调配等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不同的施工环境与条件也会引起企业定额相应部分消耗量的变化,每个项目应充分考虑季节、环境、施工条件对项目成本的影响。

(5)工程项目特征的影响。

建筑物的高低、外形形状的复杂性、项目的大小都会对产生不同的消耗水平,项目报价时应考虑这些差异在项目成本中的影响,对企业定额做及时的调整,完善本项目成本测算工作。

编制企业定额时要考虑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每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引起企业定额中的变化,消耗量是为编制企业定额服务的,所以消耗量的变化会引起投标报价时综合单价的变化。但每个企业不可能将所有的影响因素都反映到定额中,所以在编制企业定额时应留出一定的空间,允许项目管理者随时根据实际的影响调整企业定额的消耗,使项目上能及时进行成本测算和投标报价。

5建立动态成本控制信息系统

动态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变化多端的竞争环境下,通过快速的成本信息传输和成本决策机制,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并管理未来的经营目标,促使企业保持经营成本与风险成本的相对优势、战略地位相对提高的一种创新成本管理系统。这个系统的建立需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支持。

(1)建立项目部与企业局域网络办公一体化网络系统。网络时代给当今社会的进步带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网络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工具。对建设工程而言,应抛弃其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向精细管理迈进,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的建立是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获取效益的必要途径和手段。目前建筑企业公司一级网络管理基本都能部署,但到项目一级,企业的管理基本局限于一般文件的下载和传递,与项目成本控制的衔接还停留在数据的查看,功能的延伸性缺乏,应该开发适合本企业的项目管理软件,使之与企业管理软件能有机衔接,达到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的融合,实现全部管理信息的动态化。

(2)实现预算软件与企业定额库的共享。目前各种概预算、投标报价均实现了计算机化,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概预算软件,将本企业定额库与概预算软件实现共享,同时建立企业自己的人工、材料、机械的即时价格系统,各项目部可随时对当天完成的工程进行成本计算,与计划成本进行对比核算,及时进行纠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将成本的控制实现真正的动态化。

(3)实现项目管理资料网络化。项目施工管理人员每天记录的施工日志,除了记录工程进度完成情况、质量安全隐患与事故、检查验收等内容外,应将每日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和与之对应的资源消耗量准确记录,并将其日志发于企业局域网上,供成本核算人员使用,解决施工管理人员不参与成本控制的弊端,使收集到的实际工程数据不再失真。

(4)配备专职网络数据维护人员,配备专职企业定额修订人员。动态成本控制就在于其及时性,只有成本控制所需的各种数据信息能做到及时采集、及时更新、及时修订、及时增减,才能保证动态成本控制的实现。因此专职的网络数据维护人员和企业定额修订人员的配备是必要的,这些工作人员必须要懂相关的技术知识。

6结语

工程项目动态成本控制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按系统工程的思维方式去抓落实,特别是企业定额的编制,需要有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依托,而编制过程的严肃性和科学性,是整个编制过程的不能忽视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企业一把手挂帅,层层落实、层层核查,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万事开头难,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就会有收获,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系统工程论文:我国经济法治系统工程研究论文

1.课题的由来

1985年7月,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七五计划建议座谈会”期间,根据会上提出的“力争在七五期间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经济法规体系”的精神,草拟了《为七五计划配套的七五经济立法规划设想》。8月2日,总理批示:“原则同意,可征求有关方面意见,报国务院。”之后,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广泛征求了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领导人、专家学者数百人的意见,其中参加这一座谈会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8月底的“全国科技立法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搞好七五经济立法规划的实施。这一建议得到与会者赞同。10月4日,钱老在审阅《七五经济立法规划设想》(第2稿)时来信指出:“为了保证即将制定的几百个法规的内在协调性,以及与更上一级法律、法规的一致性,建立法治系统工程已刻不容缓。”钱老对政府立法工作的关心以及所展现的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可以使我们的传统观念和方法面临巨大变革的现代科学技术,使我们认识到,为了加快经济法治建设,尽快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组织跨学科的软科学研究,确已刻不容缓了。

1986年初,在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和中国经济法研究会负责人顾明、王正明等同志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专门研究经济法治系统工程的课题组。该课题并被列入国家科委首次软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经济法治系统工程研究总课题分三个层次进行。

(1)建立法律法规的检索系统:当时组织了北京大学法律系的法制信息中心、计委的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务院法制局信息中心等单位开展这项工作。10多年来这项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各种版本的法规检索光盘已十分普及,广泛服务于各个方面。本文对此不再作介绍。

(2)建立经济法律专家系统:由法规检索、法律问答、典型案例分析和专家的技术逻辑思维这4个部分组成。

(3)建立整个经济法治系统工程:把立法专家的技术性逻辑思维编成计算机逻辑规则,对法律法规草案进行定量分析,运用系统工程技术辅助判别法律法规草案和立法规划、立法计划等项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层次性,以及是否完善、周密、准确、并进行可行性模拟试验和调整。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国家的整个经济法治的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并优化,进一步和国家的社会、经济系统一起相互作用,达到社会、经济、法律这三个系统的整体配套,相辅相存。运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调整日益复杂多变的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行为,调节和控制整个经济的运行,使经济活动的新秩序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

2.经济法律专家系统

2.1建立经济法律专家系统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在当前我国的经济法治实践中,由于不少案件情况错综复杂,千差万别,而立法还处于一个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而且立法即使再完善,也不可能与实际情况形成一一对应关系,因此,案子的审理结果往往取决于司法人员自身的法律专业素质和主观好恶性,一旦受到非法律因素的干扰,在所谓合法的范围内还会出现种种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现象,甚至留下可以进行权钱交易的隐患,极大损害法律的公正性。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上述矛盾的缓解和法律应用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技术条件。计算机可以集中所有法律规定,集中法律专家(优秀的法官、律师、学者)群体的经验和典型案例为一体,用计算机模拟,不断地再现专家群体的思维方式,代替专家处理浩瀚繁杂的各种案卷资料、数据,使司法领域许多无法想像的定量分析得以实现,进而提出审理案件的几种可供选择的对策性方案,供司法人员决策定案。这项研究如能实现,则不仅在提高司法人员的业务素质,避免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避免感情用事,避免权钱交易,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而且还将为立法和司法的进一步协调,为建立第3层次即整个经济法治系统工程,为法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等等奠定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基础。

而且,把计算机用于对依法审理案件问题的判断,要比用于对疾病的诊断和对治疗问题的判断更容易。因为法律条文是固定的、刚性的、强硬的,其适用的幅度有一定的限制,而同一种疾病的症状,由于人体各异,可以用各种不同的药方治疗,或用同一种药方能治疗几种疾病。因此,可以预料,法律专家系统的研究要比医疗诊断专家系统容易实现。80年代末,华东政法学院青年教师史建三曾致力于研究盗窃罪的审判专家系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可惜因种种阻力而难以为继。

2.2建立经济法律专家系统的思路和构想

专家系统是把各专门领域中专家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编制成程序,输入计算机,使其具有专家智能。80年代以来,各国对专家系统的开发领域日趋广泛,从医学诊断、地质勘探、遗传工程、化学合成、公司管理、法律案例处理,到军事目标的跟踪与控制、星球大战系统、反弹道系统等等,均大量采用专家系统。目前,在美国已有3万多个不同功能的专家系统、智能机器人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作用,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在这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效。

一个基本的专家系统应包括资料库、知识库、推理机制、解释功能和知识获取功能等部分。专家系统的一般工作流程大致为:专家经验-事实和规则-编码输入计算机-输入问题的提示-计算机归纳推理-决策-输出结果。用智能软件建立的专家系统,也可叫知识性查询、咨询性查询,或叫专家机器人。

经济法律专家系统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1)汇集各种有效的法律法规;(2)汇集法律专家的办案经验、处理问题的逻辑思维和资料依据(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有关专著、法律界的动态信息等等);(3)汇集各种典型案例分析资料等。以这些丰富的存储为基础,建立针对不同方面或专题的各种专家咨询系统。每个专题的专家系统都能把本专题所涉及的问题,根据案件事实和证据,依照法律,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过程(专家经验),为用户(法官、检察官、律师)提出一种或多种可供选择的审理方案,并附上相应的具体法律条文和典型案例作参考。根据所解决的具体问题的不同,经济法律专家系统可分为法律专家咨询系统、法律专家辅助判案系统、法律专家辅助教育系统等。我们也可以根据财政、金融、保险、贸易、公司、专利、商标等等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不同,对经济法律专家系统进行另外的分类。经济法律专家系统的功能包括:

(1)启发式功能-需要由专家系统揭示,启发用户思路,使其在计算机的操作中,能够简要准确地表达所要咨询或解决的问题及其难点;

(2)透明性功能-专家系统在运行时,要把其解决问题所依据的材料及推理过程,在屏幕上显示,因为用户往往不仅要知道解决问题的结论,还需要掌握其推理的过程和方法,及其所依据的全部资讯。

(3)灵活性功能-对专家系统存储的各种资讯材料,要能够便于修改。由于我国的法治建设尚在发展中,需要依法解决的问题日益复杂多变,法律法规的立改废日益增多,这就要求专家系统能够随着我国立法的增多及法治建设的逐步完善,而不断地改进,还要具备一定的灵活

性,以应付各种变化。

(4)权威性功能-专家系统的工作水平一般要达到实际工作中的专家级的水平,进而还要达到专家群体的水平。由于用户的法律业务水平相差很大,因此,专家系统所提供的各种资讯、经验、知识、方法等等,必须是第一流的,具有权威性的,这是专家系统能否成功且被人们接受的关键之所在。

我们可先从最常见的经济合同入手,建立经济合同纠纷处理的专家系统。我们可以根据一般合同纠纷处理的过程,即从合同的签订(是否有效)-履行(能否履行)-发生纠纷的原因(各类合同纠纷的不同特征)-责任分析(何方责任)-过错分析(大小主次)-解决纠纷的方案(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结案(决策定案),等等,来建立经济合同纠纷处理的专家系统的运作流程图。

按照合同的分类,分别建立合同专家系统的分支系统即子系统,如购销合同的专家系统,建筑工程承包合同、运输合同、供电合同、仓储合同、租赁合同、借款合同、保险合同等方面的子系统。在每个子系统中,我们可分别根据其纠纷的特点,总结出孩子系统所涉及的法律内容、专家经验(资深法官和律师)。实际操作时,把事实与责任的各种要件输入计算机,经过推理,向用户(法官、检察官、律师)提出解决纠纷的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同时与法律法规和案例的检索等一起,构成一个具有权威且实用性强和高效率的法律专家系统。

3.建立整个经济法治系统工程

3.1经济立法亟待科学化和系统化

法治的基础是立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立法决策出现了新特点:由对单一问题的决策,发展为对社会、经济、技术诸多方面问题的综合决策;由集中统一的决策,发展为多样化、多层次的多级决策;由只考虑国内因素的决策,发展为必须兼顾国内外因素变化的决策;既有相对稳定的长期目标决策,也有应变性的决策等等。所有这些,都对立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一项政策与法律的正确与否,往往在实施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后才能看清,而到那时即使发现有错,要改的余地已经很小,有的甚至是不可收拾。而且,现代社会的立法问题,一般是多因素的、动态的、大系统的综合性问题,如果孤立地研究某项立法决策,只会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能取得整体效果。

因此,必须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提供的研究复杂问题的系统工程方法合理地和从整体上规划我们的立法乃至法治工作。可以通过科学的预测,收集有关事物的发展规律、质和量的变化、时空的变化、实施的可能效应等动态数据,掌握立法决策所需要的未来发展趋势的信息资料,预测其实施以后可能产生的对经济、技术、社会的连动效应,尽可能杜绝立法中可能存在的某种缺陷,并使经济立法发挥其超前功能。可以通过对多种因素进行动态的综合分析,充分考虑并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限制性因素、风险因素等对立法的影响。可以把社会问题模型化,在计算机上做实验、通过多方案的模拟和预测,优化选择。例如,为搞清某种人口政策正确与否,可以做今后几年至几十年的人口预测,通过模拟比较,定量分析,选择其决策方案。十多年前的这一尝试在我国很成功。

现在的立法、执法、司法当中的不少事关全局的大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科学的决策,而且其决策的复杂性和难度大大增加了,这些都必须引起法律工作者的重视,要以历史的责任感认真对待,不然就会造成失误以至失职。

3.2经济立法系程工程的思路

从多因素的动态定量分析中确定罚则规定罚则是法律规范人们行为的最终手段,对违法行为惩罚的高低强弱,直接作用于人们的各种行为,其杠杆效应的正负与否,关系到社会秩序的走向。例如,我国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要遏制这种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制定征收排污费的标准是一个关键。但是,如果订得太高,企业交不起,等于没罚;如订低了,企业宁愿交排污费而不去治理污染,反而使排污行为合法化、扩大化。要使罚款标准科学化,就必须进行各方面的定量分析,例如要测算有多少企业排污,其排污量如何,治理污染的实际费用如何,这些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等等,进行多因素的动态分析,通过预测和模拟,找出罚款的最佳点,以便达到既触及企业的切身利益,又使其具有承受能力,使污染的治理落到实处的目的。其他如对违反产品质量等等许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违法行为的各种罚款,都应对各种相关因素进行测算,进行多方案的定量分析比较,择优选择。

从经济信息中产出法律手段来控制信息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间,由于大量重复引进冰箱彩电洗衣机生产线,大量购进各种轿车等等,国内市场受到冲击,大量产品造成积压,造成极大的浪费。如果通过对经济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监控,随时掌握并预测我国市场的供求情况和承受能力,建立预警系统,就可以早在“成灾”之前发出警报,及时采取措施,相应的法规,限制某种进口,避免各种失误。对国内一些行业的一轰而起,重复生产和建设的管理与控制亦应如此。一些与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立法,要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现实与动向,就要以研究经济信息为基础,不断收集、跟踪、统计各种市场信息、改革信息、查处各种违法行为的执法反馈信息、打击各种犯罪的司法反馈信息等等,加以定量分析研究,作为立法的依据,调节某些规定的宽严松紧,争取做到从研究经济信息中产生法律法规,用法律手段调整人们的经济行为来控制信息。

建立企业运行机制的立法模型增强企业活力是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要建立间接控制体系,运用法律手段搞活企业,就要从研究企业行为着手,建立企业经营运行机制的模型。要对企业从注册登记开始,到破产的整个漫长的生命周期的各种行为,包括劳资管理、承包责任制、资金周转、原料与成品和价格与市场的关系、上交税利与扩大再生产的关系等等,进行考察,看看有多少是受到法律法规的调节控制的,有多少是没有法律法规调节控制的;有多少是各种规定失之过严使其窒息的,有多少是重复规定且相互矛盾使其行为紊乱的,有多少是失之过宽或无法可依使其放任自流的。然后全面系统地建立运用法律手段调节控制企业行为的立法模型,从而形成能够调动企业内在动力,使其自我发展自我抑制的经营机制,以适应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现实。

建立经济立法系统工程长期以来,我们的立法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是专家拍脑袋、领导拍脑袋的手工作业,是各有关部门就立法中对权力义务的分配与再分配作扯皮调和的产物,是在立法与司法机关各自为政、相互脱节、立法工作者对司法实际不甚了了的情况下作出的。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在立法阶段就应考虑到:每立一个法,能够解决多少问题,同时又会产生多少新的问题,怎样分步骤加以解决;每立一个法,需要扩充多少司法人员、执法人员、普法人员;每立一个法,因此而转换了某种原有职能和机制,是否需要简化多少机构,减少人员;每立一个法,需要投入多少执法经费,又能产出多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等。对于立法草案的未来实施及其效果进行多方案的仿真模拟比较,分析每一方案的利弊得失,特别应注意某些不确定因素,限制性因素对立法草案的决策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才能使法的施行落到实处

建立整个经济法治系统工程在完成前述许多工作的基础上,进入更高层次的研究我国立法的中长期规划和近期将要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草案的可行性方案等问题的阶段。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来看,整个法治建设(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监督、研究、教育等方面)是一个内在关系复杂、连锁反应和互动效应很强、相辅相成、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大系统。一件件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的正确与否,社会的承受能力如何,究竟是在作用还是在反作用于社会经济生活等等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仅凭简单的推理和定性分析,已很难作出准确全面的判断,只有遵循系统科学的一般规律,才能求得系统内部结构的合理完善。不能只孤立的研究某项立法决策,而应该在经济技术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大背景,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之中,对多因素进行动态的综合分析,既考虑经济技术因素,也考虑政治社会因素,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使之相互作用、协调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其综合效能。对我国经济法治乃至整个法治建设的立法、执法、司法等过程,从信息论角度来看,就是收集、鉴别、处理信息的过程;从控制论角度来看,就是不断掌握和分析信息,使法治系统按一定的目标运行,实现法治系统的最优控制的过程。在不断的立法活动中,将大量的社会经济关系的信息输入并体现在法律规范之中,再通过不断的执法司法普法活动,将法律规范转换成各种具有法律效力的经济杠杆(乃至政治杠杆)、经济参数和信息并进行输出,作用于经济生活(乃至政治生活),去规范、引导人们的各种行为,从而调节和控制整个经济运行(乃至政治运行)。

在有关部门较成功地建立了《人口控制模型》、《国家宏观经济最优控制模型》、《财政价格与工资综合平衡模型》、《农业政策分析模型》、《金融控制模型》、《国民经济发展年度预测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建立经济法规体系的模型,包括某项立法的模型,以及为围绕解决社会经济的某个重大问题而需要制定或修订几个配套法律法规的模型;建立中长期立法规划模型,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监督的综合配套模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型等等是可能的。

4.评价与展望

在1987年2月的全国科技立法研究工作会议上,与会的科技界、法律界的专家学者在评议本人主持的经济法制系统工程课题的初步报告中指出:“该课题研究为法学发展提出了新的清晰的思路,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虽有一定难度,但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建议把它继续做好,并希望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年7月,钱学森先生看了课题报告来信指出:“只要坚持下去,我国的经济法治系统工程是可以搞成功的。”与此同时,吴世宦先生也来信肯定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1990年3月,在北京大学召开的“立法与现代化国际研讨会”上,美、德等国学者认为:“这为法律研究提出了新的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之上的思路和方法,是十分有意义的。”

系统工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所面临的许多困难,除了这种横跨文理两科的研究工作要受到研究人员知识结构的束缚和制约外,由于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差别,在社会系统中很难把系统的目的与标准阐述清楚,另一方面系统科学方法本身所需要的技术和科学-软科学还很不成熟,有的尚处在潜科学状态,有待作长期艰苦的探索。

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在更大程度上推动着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法治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其变革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现代法律及学科的形成与发展需好几代人的时间,而当今法治领域的信息革命却只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发生了,并使我们认识到这将使整个法律领域发生多么巨大的变革,这就要求法律界具有消化吸收当今人类最新成就,借其推力,创造新生产力的能力。

系统工程论文:系统工程理论在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的意义

[摘要] 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对于锻炼大学生知识综合能力、提高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的重要环节。从当前本科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难题分析入手,通过对系统方法论与系统工程基础理论的回顾,指出其对本科论文写作的重要意义,期望系统工程基础理论和方法论的学习能够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理论内容。

[关键词] 系统工程;毕业论文写作;霍尔三维模型

一、毕业论文与系统工程

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锻炼大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毕业论文的撰写,使学生能够以社会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来汇集知识以解决问题,把所学的理论和技能与社会实践结合。毕业论文写作是我国高校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对于社会应用型人才、科技型人才的创新意识和技能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毕业论文也是对大学生所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其解决问题的水平直接反映着一所高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1]。教育部高度重视高校毕业论文写作这一教学实践环节,强调确保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性,在本科教学评估中,毕业论文写作是集中反映高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考评环节。从国外的情况看,国外大学生毕业论文成果常常是对一个学生全部大学生涯的一次终结性体现,对于学业成绩的等级划分、学位的授予,以至劳动就业市场上雇主的决定和研究生导师的选择均是至关重要的显性成果[2]。目前,我国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整体下滑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探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和完善现有毕业论文教学模式乃至学生培养模式,提高本科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当前急需研究和加以解决的课题。

在大学教学研究中,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质量和水平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从CNKI中国知网搜索“本科毕业论文”,2000年以来有700条文献在讨论和研究有关毕业论文的问题,并且呈现研究数量逐年增加、研究质量逐年提高的现象。对于目前大学教育作为一种“国民教育”,毕业论文是一种大学生从学生走向社会的学习阶段检验,对于教学主导型大学来说尤为重要。

作为特定实践范畴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综合集成的实践体系或行动体系。它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与技术,将解决特定领域问题的工作,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即“系统”,进而针对系统的目标,高效地综合集成各学科、各领域的成果及资源(如法律、制度、标准、人才、技术、设备、信息、文化、艺术、资金等等),认识目标系统的规律,并努力使特定的目标系统变得最好、最佳或最优。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国的神舟载人航天计划等,都是具体的大规模系统工程。毕业论文是针对某一领域问题而探寻规律及解决办法,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二、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1. 缺乏研究问题的辨识与界定能力

选题是确定实践问题的内容选择,是毕业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写作成败的关键。如果不能够确定一个研究的科学问题,那么后面环节的意义就无从谈起。在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选题环节,目前通常由专业教师依据制定的培养目标,根据现实社会存在的客观问题来拟订,或者由大学生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共同商定,很少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由选择题目的。学生不直接参与选题,不是自己去发现现实社会中的科学问题,导致大学生缺乏科学问题的辨识能力。表现在选题时常常是选择的问题只看到表面现象而不明实质,找到一些伪问题来研究,根本谈不上会有什么好的成果和创新观点。如《某产业市场营销战略分析》,学生往往集中于市场竞争战术的分析,对营销手段、广告方式等的分析耗费了大量篇幅,到了“战略”研究,却一笔带过,忽略了企业市场竞争的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以及产品创新等竞争战略问题,从而缺乏对问题的辨识和研究范围的界定。

目前,在我国中学和大学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注重理论学习,以学习的知识为中心去找问题,而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为中心,形成为解决问题的理论知识集合,这也是我们常讨论的系统工程,是把社会系统由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集合。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是我们高等教育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求我们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我们大学生目前恰恰缺乏对实际问题的辨识和以问题为中心来形成理论和知识的集合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2. 缺乏论文的谋篇布局能力

论文结构和问题功能分析是解决实践问题的重要研究手段,缺乏研究问题结构和功能的分析,不知道“为什么?”谈到论文,很多学生对论文整体模糊不清。缺乏毕业论文问题的实际认识与分析能力。选题意义是什么?问题的结构是什么?研究的思路和框架如何定?对这些问题没有“成竹在胸”,所以就不知解决问题从哪里开始。找不到专业知识和理论对问题的解释,更难形成自己应对所研究问题的理论知识体系。同时,系统分析问题和科学表达问题能力下降,突出表现在论文谋篇布局上,不知道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清楚问题的逻辑结构,无能力进行问题的系统分析,写出来的论文令人无法判断其问题的系统结构,论点与论据偏离,归纳演绎等混乱,立论、本论和结论无法统一等。

3. 缺乏对所研究问题的系统思考

大学教育在理论学习阶段忽视了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造成大学生以考试为中心,以知识点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主,不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定势,使学生缺乏针对实际问题来综合集成知识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不是以问题为中心,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会发现问题,更不会以问题为中心来综合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往往表现在虽然学生已经获取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常常无法发现现实问题,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能够以问题为中心集成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侧重于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没有主观能动性。

4. 缺乏研究问题的建模能力

建模是指通过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建立起变量、参数之间确定的关系,求解该数学问题,解释、验证所得到的解,从而确定能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建模是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点,是启迪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以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成为大学生应用能力水平的重要体现,是理论课和实践课之间的桥梁。目前,大学生对建模的兴趣和热情较高,但由于缺乏建模相关系统理论的指导,集成知识和理论的能力欠缺,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他们没有能力构建所研究问题的模型[4]。

5. 缺乏搜集资料的方法与手段,不会搞调查研究

对于选题的资料收集是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环节。由于大学生对很多问题的认识仅仅是通过查阅期刊、借阅图书或查询网络资源等手段获得第二手资料,不注重实地调查,没有第一手材料的支撑,无法形成对选题准确定位,导致论文不符合实际,也无法形成切实的论证,毕业论文既没有理论意义也无实践意义。直接观察法是指对所发生的事或人的行为的直接观察和记录,是取得第一手原始资料的前置步骤。例如,在进行商场调查时,调研人员并不访问任何人,只是观察现场的基本情况,然后记录备案,一般调研的内容有某段时间的客流量、顾客在各柜台的停留时间、各组的销售状况、顾客的基本特征、售货员的服务态度等方面的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入的调查研究是论文写作的基石,对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占有和文献资料收集是写好毕业论文的重要一环[5]。

三、用系统工程理论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

1. 系统方法论是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论基础

系统论是研究现实系统或者可能系统的一般规律和性质的理论。系统概念已普遍运用于现代科学的各个领域中,不仅应用于技术方面,而且也被应用于研究社会系统上。系统论的整体性、系统与环境、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分析、系统建模、系统决策等对于培养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突破思维瓶颈,提高科研素质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系统工程概念与毕业论文选题的辨识能力

顾名思义,“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就是科学地认识和运用特定事物或问题(即“原型系统”)的规律,使特定事物(即“原型系统”)达到满意状态或特定问题(即“原型系统”)得到满意解决的工程实践,当然也包括这个工程实践全过程所涉及到的所有因素。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学生往往善于抓住问题的部分进行深入研究,把局部研究的结论等同于总体问题的结论。其实不然,因为局部因素的特征和规律无法替代和代表整体。

在质量管理中,常常用鱼刺图来分析解决问题,产品质量是由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测量六大因素组成。当分析机器对产品质量所产生影响时,我们会把研究中心专注于机器去解决问题,而忽视了产品质量整体因素,机器与人、材料、方法、环境、测量都是相关联的变量,它们的整体才是产品质量的整体。毋庸质疑,整体性的思考才是思考的科学方法,系统概念的整体性和系统工程概念的运用将是我们识别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和理论基础。

3. 系统逻辑思维能力与毕业论文研究问题逻辑

逻辑关系是任何系统中的基本关系之一,逻辑结构也是任何系统中的基本结构之一。思维的逻辑性,是思维的品质之一,指的是善于在思考问题时遵循逻辑规律,如因果逻辑、并列逻辑、时间逻辑等。在人的各项素质中,逻辑思维素质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系统工程的这一法则要求研究和解决任何问题,都要把握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以及逻辑结构。培养系统的逻辑构造能力或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写作论文时的思维更加缜密、更加流畅。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使表达者思维清晰,语言精练,结构紧凑,具有逻辑性。强化系统的逻辑构造能力或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毕业论文将是一个培养系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系统分析的目的,就是构建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模型。根据系统的关联性,系统内部与外部间在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任何单个关联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系统其他要素的变化,最终在整体上影响系统的特性与功能。发现关联性,是透过现象抓本质的重要手段。数据挖掘、预测科学、系统动力学等方法与技术的关键,就是探寻系统内外各要素(包括数据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因此,对任何事物、问题或系统进行分析、研究时,必须显化并理清其关联性。

4. 系统结构与层次的分析和毕业论文研究问题结构与层次

马克思提到:“系统的结构表示的各要素之间组成的形式。结构是系统的构成形式,是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方式,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结构。”毕业论文作为一个研究问题的对象系统,它有不同的结构,毕业论文问题界定的系统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系统本质的变化,在研究中如果想要系统功能优化,必须注重系统的结构分析。

任何系统组成都有着自己的不同层次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可以成为包括该系统在内的更庞大系统的要素,同样,作为系统的要素也具有内部结构,相对于下一层次它又是一个系统。企业的公司系统包含了人力资源系统、财务系统、生产系统等。人力资源系统包含了招聘系统、考核系统、培训系统等。毕业论文的问题层次也是一样的,我们要善于划分问题的层次,并能够根据问题的层次性来构造和研究问题[6]。

5. 系统工程定量方法的应用

任何事物或任何系统,既具有质的规定性,也具有量的规定性。17世纪,数学研究出现了巨大的转折——人类创造出了变量(变数)概念,得以研究事物变化中的量与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和图形间的相互变换,从而使数学成为描述运动规律和辩证规律的工具。数学理论和方法往往具有非常抽象的表现形式,但正是这种非常抽象的表现形式,极其深刻地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于人类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和人类活动的所有其他领域,通过构造和运用各种数学模型,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先进手段。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把握事物或系统,自然比单纯定量地把握系统,更进了一步。正如马克思所言:“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定量化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引入数学方法后出现的新术语,是指将原先只用定性方式描述的问题,也用数学的定量方式来描述。定量化的成果使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问题的表述更加科学、更加完整,也是人类科学(尤其是仍以定性描述为主的自然科学学科和社会科学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常用的数量化方法有指数法、累积分数法、统计分析法、综合判断法等。定量化革命是在原先定性描述、定性研究基础上质的飞跃。它能够揭示事物发展程度,提炼一些普适性的规律。研究问题只进行定性分析不能准确描述一个系统,只有运用定量化分析方法后,人类对事物或系统的认识才能由模糊变得清晰,由抽象变得具体。

6. 霍尔三维模型与本科毕业论文写作

霍尔的三维结构模式(Hall three dimensions structure),又称硬系统方法论(Hard System Methodology,HSM),是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A?D?Hall)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论。它的出现,为解决大型复杂系统的规划、组织、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思想方法,因而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霍尔三维结构是将系统工程整个活动过程分为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所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这为我们系统思考毕业论文的写作问题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在时间维度上,我们系统思考学科培养计划和培养过程,分析存在的课程设置、课程教学问题。逻辑维是指时间维的每一个阶段内所要进行的培养内容和应该遵循的思维程序,包括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优化、决策、实施7个逻辑步骤,也是我们论文研究选题的逻辑。知识维表明我们研究问题所需要的经济、管理、商业、法律、社会科学、艺术、等各种知识和技能,以问题为对象,形成理论和知识的集合,来解决实际问题[7]。三维结构体系形象地描述了系统工程研究的框架,对其中任一阶段和每一个步骤,又可进一步展开,形成了分层次的树状体系,这给我们思考各层次的论文写作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考范式。

四、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见,系统工程理论应该是毕业论文写作的理论基础。因此,大学本科课程学习阶段应加强《系统工程》理论的学习和系统工程方法的训练,这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问题为中心集成理论和知识的能力将是一个提升,能为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打下基础。

系统工程论文:CAD教学系统工程教育论文

1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实施了一系列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包括已经实施的本科院校评估工程、质量和品质提升工程。为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教育部先后发文,同时,为推动协同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教育部提出“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并对计划实施提出面向4个方面的意见,即包括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创新中心、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教学质量和改革不仅要对接国家政策,契合国家总的战略目标、战略思想、指导意见,同时还要对接好区域市场,需要学校根据区域发展定位、生源质量、师资状况、实验设备情况来具体实施完成。江汉大学是地方院校,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宽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工程类人才”。主要培养应用性、实用型人才,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尽力帮助毕业生缩短承担实际工作任务的过渡时间。教学质量与品质提升遇到的困难主要还是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所以在实施模式选择上需要考虑。产学研培养模式的问题不在于学校能否培养出所需的人才,主要在于国内多数企业动力不足,很难主动与学校对接并将利润流入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所以学校教学质量与改革对教学目标定位所选取服务的产业很重要。同时教改需要依据规律性东西,形成可以持续且循环复制操作的体系,并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以适应整个大环境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借鉴发达国家的工程教育模式,在原有教学体系基础上加以调整和改进,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可行性。本文主要探讨以CDIO(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作)思想为导向,构建CAD教学系统的模式、提出优化方法和实例。

2CDIO教学模式

2.1理念分析

根据当前对工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当前国际主流为全面工程教育理念。因为现代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不再是局限于单一学科的问题,这里面有现代科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深层次原因,所以,对现实中问题的解决也不再是传统方法,需要多学科、多层面和跨时空交流与合作,对人才素质能力培养提出新的要求。CDIO是基于全面工程教育理念的具体实现手段,2004年由4所国际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组合KnutandAliceWallenberg基金会研究探索形成。它是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对目标群体实施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课程教学方式,主要以“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为重点,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2.2体系结构

CDIO体系严密,并具备全面实施过程和结果检验的12条标准。12条标准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

2.2.1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

涵盖标准2、标准3、标准4,主要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培养方案上要体现和满足CDIO工程教育模式、思想和方法,体现“宽基础、高素质”培养要求。

2.2.2项目设计与评估

涵盖标准5、标准6、标准7、标准8、标准11和标准12,工程项目设计是CDIO实施的主要部分;标准7和标准8主要体现综合性学习和主动学习;标准11和标准12构成评估体系,包括学习评估和专业项目评估两个方面。

2.2.3教学理念

涵盖标准1、标准9、标准10,标准l主要是CDIO教育理念,要求专业目标反映CDIO理念;标准9和标准10主要包括教师基本能力、产品、过程和系统构建能力的提高。

2.3借鉴性分析

2.3.1成熟度分析

CDIO具有完备的能力体系结构和实施检验标准,中国教育部2008年前后引进试点,具备一定成熟度。

2.3.2课程体系分析

CDIO对学生跨学科知识和文理并重提出要求,比如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组织协调与交流能力等。课程体系需针对教学培养方案对学习目标、综合课程设置、工程类课程设置等做出相应调整,大类培养和专业教育相结合。以项目设计为导线从而有机划分课程群进而系统地整合课程体系,并以此为优秀组织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教学内容。可根据CAD教学课程体系调整改进实验教学体系,增强实验体系模块化、层次化和系统化,形成由基础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项目进阶模式,从而使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求知欲、自信心、探索精神、开创精神和锻炼团队精神。

2.3.3教学理念方法与评估分析

主要是在教学方法上体现现代工程教育,由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可以对过去多媒体开发思路和传统教案组织方式加以改进。评估体系主要改变原有评估结构适应项目体系结构,可以增加CDIO能力因素评估环节,比如学习经历、人际关系技巧、系统构建技能、团队合作知识等,可以利用先进通信技术采用非传统评价手段。

2.3.4项目设计分析

项目设计是重点部分。项目要求具备综合性,体现学科知识与工程训练的融合,同时契合实际,从而实现综合学习与自主学习过程。可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引入相关企业、研究所实际范例。

3基于CDIO的CAD教学系统构建

3.1课程体系结构调整

基于CDIO的学科课程体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围绕“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思路要求,以项目为导引构建课程群。根据项目规模划分项目层级、明确层级顺序和课程时间顺序,构建项目鱼骨架图。比如专业课程由单门课程支撑一个三级项目,一组优秀课程群支撑一个二级项目,一组二级项目支撑一个一级项目。图1所示主干显示包含CDIO全过程的一级项目,由主要优秀课程构成。工程制图及CAD属于二级项目下的优秀课程,CAD系统、CAD/CAM分属于后续二级项目下课程。

3.2教学理念方法与模式

为了由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对信息的传达方式和手段优化,这里主要提出3个方面的措施。

3.2.1教学信息逻辑结构图处理

传统图学教学教案设计一般采用办公处理软件Word或者PPT对文字信息进行顺序加工处理并展示。版式中大量文字以适合传统阅读模式的线性形式表述。结合CDIO对培养学习目标群体综合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探索采取更加符合形象思维训练和加深知识记忆的方法和手段,并将该方式方法融入教学教案设计表达以及素材开发元件制作的脚本设计中。主要思路为遵循形象创建规律和知识逻辑结构传递为主线,对图学的内容进行并行化处理,并加入思维形式注记,见图2。首先,将教学内容中适合做并行转化处理部分筛选出来,选用适当辅助软件工具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添加思维注记形式如概念型、符号型、类化型、证明型、森林型、赋权树型等,改变现有教学教案的线性文本结构和属性,增强重点、关联、图像、色彩、视觉节奏、维度等信息,达到强化学习活跃度、增强思维训练的目的。实现方法是首先针对某一知识点找出主题作为根结点;其次对文本信息内容进行分层,将各层内容关键词作为根结点的主要分支,各层内容依次按先后和重要程度划分作为分支的子项;再次标识出整体内容中的关键要素,标识出各分支内容之间的关联与区别;最后插入相关图示作为注释说明,并调整各元素颜色、粗细、结构等以增强视觉效果表达。在转化处理过程中应注意首先主题需明确,各层级关键词需经过提炼保持简明扼要,便于理解和掌握;其次尽量将某一主题内容放置在同一幅面中,而且尽量保证每组的分支数在合理的范围内,并控制分支之间的密集度,如果内容超出单幅面容纳范围。则可以采取子图分解的方法加以解决。教学内容中一些具有相似性属性的图形信息可以集中分析展示。这里的相似性属性不仅仅是从逻辑概念或工程图的内容进行划分,而且可就工程图学本身的图形所具有的审美性加以汇总,这对于提高学习目标群体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所裨益。

3.2.2基础课程辅助教学系统开发

传统辅助教学系统主要基于Authware、Director等MCAI软件开发,这类系统根据程序开发者初期拟订教学思路和教学实施过程编制固定脚本,因此封装打包后无法修改,存在教学实施中开放性、通用性不强的问题。一方面教学实施者在教学中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形成个人的单堂课程教案进行个性化施教;另一方面教学实施对象实验中无法根据自身情况形成个性化学习,比如无法根据自己对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空间想象能力程度来适时调看相关命令、参照三维实物模型和相关理论知识点。针对上述需求,笔者研究了CAD基础课程工程制图数字化立体教学系统。该套系统由专业数字化教学素材库、多媒体展示系统、网络展示系统3部分组成。增强个性化修改定制功能,整个平台系统呈现一种开放式结构。辅助教学多媒体展示系统主要辅助教师课堂教学,利用教学系统开发平台进行开发并按照一定的框架结构集成所有制作元素。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引用素材库内资源比如数字教案、数字化挂图、平面工程图、数字三维模型、动画等形成个性化教案进行教学讲解,可以根据前述CDIO理念以及便于项目化教学需要来组织教学内容,把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形象直观的图像、动画、虚拟模型,解决传统教学对于教学重难点突出不够、表达效果差等问题。网络展示系统主要用于辅助学生自主学习与测试,学生通过网络随时调用库内矢量模型实时拖曳、动态观察、动画放缩不失真、易于控制播放,调用自动绘图命令讲解动画学习计算机绘图方法;网络习题集涵盖理论重难点、提供实时自测和正误判断,便于学生自由学习、深化巩固知识。整个系统设计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针对工程制图具体内容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资源库内各分类单元的元素素材收集、设计与初步制作;其次根据使用目的和场合要求搭建展示平台框架;然后将各分类单元元素分别集成于开放平台下,形成满足本地和网络化展示应用;再次根据CAD具体内容完成基础部分内容设计,可以与工程制图结合,融入前述系统中。整个系统进行测试并投入运行,使用情况好,其方法和系统平台也适用于其他课程移植,便于实施开展开放式、自主性、个性化的教学。

3.2.3信息反馈和评估

建立非传统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教学信息反馈和评估采取动态方式,包括实验教学部分以及后续综合项目部分,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交流工具如QQ、微信等动态收集信息;所有项目实施采用开放性实践方式面向高年级学生开展,分小组按批次对学生实施。同时增加非传统评价环节,比如综合项目中对整个过程中的图书馆资料查阅、方案设计和选择、具体实施和运行、总结和归纳的各环节进行评价,成绩构成由各环节成绩按百分比组成。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就学生设计实施中提出的问题开展分析讨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解决方案,以达到锻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最后以书面总结的方式按小组形成报告,通过小组答辩形式综合确定成绩。

3.3综合项目设计

3.3.1设计目标意义

学生在掌握CAD基本知识和理论后,可以通过CAD综合性实践项目获得综合素质提高,达到深化知识、了解科研程序的目的,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钻研科学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善于创造、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笔者曾就利用在研究课题结合实际工程问题项目方案做过相关讨论,本文就CDIO中增强人文素质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对综合项目设计做进一步改进,以期增强综合项目的多元性和复合性,培养学生开阔视野、创新探索、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3.2项目设计内容

方案主要内容为创意平面图形设计。利用已有的平面图形绘制基本软件完成创意图形。平面设计软件选用矢量图形软件,如AutoCAD、Coreldraw、Fireworks等。要求设计图形具有一定品味、色彩配比合理、反映创意人独有特征,具备材料运用对象并可以加工为相应的艺术品,有一定珍藏价值。运用AutoCAD、Flash完成,适于纺织品材料,可作为年节礼品。将民间有关福禄寿的相关纹样用于基本形构造,整体图案可以应用于木板雕刻、建筑装饰镶嵌或其他诸如艺术玻璃镶嵌工艺。为运用AutoCAD完成秦骑马佣平面图形设计,该图案可以应用于木板雕刻,作为旅游纪念品具有收藏价值。

4结语

教与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知识传达的互动过程,传达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科技内容、综合素质或创新能力等的培养,还涉及思维和心理方面的训练。借鉴发达国家已有并较成熟系统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通过对已有体系加以改进、同时增加综合素质和创意元素培养,不仅达到深化CAD课程内容的目的,还使学生获得其他能力锻炼,对适应当前或未来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提升学生个体学习满意度和价值认可具有现实意义。整个系统对提高CAD教学质量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胡珺 万宇杰 蔡敢民 单位:江汉大学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

系统工程论文:资料信息系统工程施工论文

1系统目标

(1)为了能够与快速发展的建筑行业,需要建立全新的资料信息系统,从而更好的保障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保持较高的效率与质量,完成施工中的标准化与规范化。(2)资料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够有效的改善原有的资料保存过程中的随意性问题,将相关人员从繁杂的资料信息问题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效的提高整体施工的效率与质量。

2资料信息系统功能介绍

资料信息系统的完成能够有效的解决施工中的表格、报表等问题,使各个资料、信息能够完整的保存在计算机当中,而且保证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方便在使用时进行查找,其主要的功能介绍如下:(1)本次所设计的系统主要使用的技术分别是internet技术与数据库技术,这两项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的保证整体系统对大量信息与表格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完成整体系统的信息化。(2)资料信息系统还应当具有数据输入、输出以及打印功能,这样就能够提高资料输入、输出时的效率,提高整体系统的应用时间,使整个施工过程能够快捷的进行施工。(3)在进行数据与资料的输入时,因为施工过程中每一天都会有十分多的资料与数据,所以需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将数据输入到系统当中,而且收集到的信息需要进行分类与整理,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障资料数据的可靠性与真实性。(4)数据库与数据汇总、统计、计算功能的引入能够有效的提高效率与数据存储量。因为数据库本身就具有较大的容量,而且能够实现对数据的分类整理,另外,相关功能的引入能够保障数据在存储时更加专业,输出的报告也更加直观,便于工程技术人员的读取。(4)数据输入到系统当中后,最重要的是需要能够快速、方便的进行查找,只有这样才能够算整体系统的成功。所以本系统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便是能够对存储到系统内部的信息进行快速、准确的查询。本次系统在查询方面所采用的方法是将目录的结构建立成为树状的形式,从而能够更好的完成对资料信息的分类与整理,以此来方便工作人员更好的浏览所需要的信息。

3资料信息系统所具有的特点

在对功能介绍完之后,需要对本次系统的特点进行介绍,所谓特点就是本系统中各个模块的功能。(1)本次系统能够很好的适应各个施工情况,并严格按照国家的统一用表进行设计的,相关技术参数等也都与国家通用的相关参数相当,便于各个单位进行使用。(2)本次系统在数据处理与自动化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准,相关的编辑功能十分全面,对于操作人员的使用十分方便,易于上手,而且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指标都集成在了整体系统当中,十分全面。(3)本次系统无论是在数据的保存还是安全方面都有着较高的保障,系统中设置了相关的用户权限,从而有效的提高整体系统的可靠性。另外,对于每一个用户都会建立相应的权限,用户只能够在他的权限下完成相关的操作。

4系统的流程与实现

4.1系统的流程

本次系统的主要流程是:将需要存储的数据进行整理,之后输入到系统当中,并使用系统内部设定好的相应模块进行编辑,如果资料没有批复要求刚能够直接存储到数据库当中,如果资料有批复的要求则需要通过扫描之后才能够将该信息存储到数据库当中去。之后需要对数据库中的资料进行整理,生成有效的目录,以方便后期的查找与使用,最后,如果需要某些资料时,则可以快速的将资料查找出来并进行打印。

4.2系统的实现

首先,如图1所示,是整体系统的功能结构框图,由此图可以看出整体系统的主要结构组成。够有效的实现工程的增加、修复以及删除,而且在需要查找时,能够很方便的查找,其基本操作方法与WINDOWS系统相似,十分便于使用。

作者:邢炜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系统工程论文:计算机系统工程软件设计论文

1计算机系统工程方法的内容

1.1系统工程方法的概述

系统工程方法作为现代科学决策方法,主要将相关问题及情况分门别类,确定边界,侧重各门类之间内在联系,确保处理方法的完整性,采用全面和运动的观点、方法分析主要问题及整个过程。其具有综合性、科学性、实践性等特点。利用系统工程理论指导软件开发和维护,主要使用工程化概念、原理、技术及方法开展软件开发、维护的工作。当前,软件开发方式主要存在三种方式:自顶向下的结构化方法;基本要素为对象、类、继承等的面向对象方法;简单的形式化方法。采用系统工程方法是用系统的原理、方法研究系统的对象,立足整体系统,制作出科学的工作计划及流程,有效地完成任务。

1.2系统工程方法的基本内容

系统工程方法依从系统全局观点,从系统与要素、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出发研究相关对象,实现最佳处理问题的目标。其基本内容有:全面调查研究有关资料和数据,提取有效信息,系统了解相关问题信息,进一步确定完成任务所需条件;提出相关方案,展开定性和定量的理论分析,进而进行实验研究,客观评价系统技术性能、经济指标,注重社会效果,为最终方案在理论和实践上做铺垫;经由系统分析与综合,比较和鉴别出最优系统设计方案进行实施;依据系统设计方案,制定有效计划,将开发研究出的系统投入使用,并对系统的性能、工作状态及社会反应作出相关评价和检验。

2系统工程方法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应用

2.1提出任务

计算机软件开发交办单位针对软件开发系统向开发人员提出要求,布置相关开发软件任务。在提出任务阶段,交办单位下达任务书,并与开发人员签订合同,同时,对项目有直接管理权限。开发人员需对任务书认真研究、分析其内容。

2.2论证和批准

开发人员对需开发的软件系统进行可行性研究,从而提出有效方案,后由专家学者做评审工作,并通过主管部门的批准,再进行系统的开发工作。这是软件系统开发的首要前提,需开发人员经过精心搜索有用信息做储备资源,调查市场行情,综合考虑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以及法律可行性等问题。

2.3需求分析

可通过网上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用户在软件系统方面的期望,从而对开发软件系统的功能、性能、运作速度、设计限制等进行总体分析,制作出严谨的规格说明书,以支持后续软件的开发进程。

2.4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

软件的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是软件开发的重中之重。软件概要设计依据上述准备工作,建立起目标系统软件的整体架构及总体结构与模块间的互相联系,设计完整的数据结构,从而定义各接口和控制接口。同时需要对相关部分进行审核。而软件的详细设计则是对概要设试,以便用户使用手册的编写及完善。

2.5成果鉴定与推广应用

最后,开发人员需将开发设计出的系统软件,在用户实际使用环境中试安装,并在责任时间里运行,在通过正式鉴定后交付用户,并提供指导用户使用与在用维护服务。同时,在用户使用阶段,开发人员需关注软件运行进程,并对软件系统进行维护。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系统工程方法在计算机软件设计方面应用较广,同时起着重要作用。结合系统工程方法的特点,在计算机软件设计阶段可规范其流程,促使计算机软件设计进程加快,同时提高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为软件系统研发速度的提高打下基础。

作者:王应邦 孔春丽 单位: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