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软件毕业论文

软件毕业论文

时间:2022-04-17 08:40:08

软件毕业论文

软件毕业论文: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中敏捷软件技术的应用

摘 要:提出了在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中采用敏捷技术进行过程控制的方法,从实际效果中可以看出,这种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有效提高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的质量,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关键词:毕业设计;敏捷软件开发;极限编程;软件质量

0 引言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和总结,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次实战演习;并且,它是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考核学校本科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内容。

软件开发是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开发的软件质量直接反映出毕业设计质量,而指导教师的指导和监控对学生开发软件的质量高低有很大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软件类毕业设计的特点、遇到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然后将敏捷软件开发技术应用于指导和监控软件类毕业设计,最后通过具体的实践对其进行总结。

1 目前状况及问题

1.1 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的特点

本科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中,软件开发占很大比重。而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与其他专业的毕业设计以及商业化软件开发又有很大不同,主要体现在:

(1)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生成可运行的、实现一定功能的、错误率较低的实际软件产品,而不仅仅是提交一份文档报告。

(2)设计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要将各人的成果整合,形成完整的软件;小组每个成员不是完全孤立的,每个人的工作都与其他人息息相关。

(3)项目小组一般只包括一个人或几个人,人数较少,远少于一般商业化软件开发项目小组的人数。

(4)小组成员没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没有足够的软件工程经验,一般没有作为一个团队的成员共同开发过软件产品。

(5)项目开发过程不完全,编码的结束即意味着项目的结束。项目不要求有完整的工程化的分析和设计文档。

(6)有些软件开发没有与商业项目挂钩,也就没有真实客户的需求对其进行功能和性能上的监控。

1.2 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上面的特点可以看出,普通毕业设计的指导方式或是工程化的控制手段,并不能适应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最终会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低下,学生得不到真正锻炼。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组成员各人任务不明确,能力参差不齐,并且有时没有充分地交流设计思想,最后导致软件各个功能模块无法有效整合。

(2)项目需求因为各种原因不断改变,软件不断修改,最终完成的软件产品达不到设计要求。

(3)编码开始后,软件的错误和缺陷不断涌现、不断累积,最终无法控制。

这些问题的产生,固然与设计选题、学生能力、实验环境以及教师的指导力度分不开,最重要的还是与教师的指导和监控方式有关。应当采用恰当的指导和监控方式,最大化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最有效地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推动学生逐步达到毕业设计软件质量和功能的要求。

2 敏捷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

采用适当的指导和监控方式,实际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软件开发应用适当的软件过程模型,也就是软件开发的工程化控制手段。

2.1 敏捷软件开发简介

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中的架构设计与程序开发在时间上是先后分离的,这种分离常常导致一些脱离实际的设计和脱离设计构想的编程,导致最终软件开发的不理想甚至是失败。鉴于以上问题,敏捷软件开发技术应运而生。

敏捷软件开发以交付而不是以构造为优秀,它强调的是交付对客户有价值的软件,而不是用户需求中所描述的软件。简言之,就是把一个大项目分为多个相互联系,但也可独立运行的小项目,并分别完成,在此过程中软件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敏捷软件开发方法提倡采用先进的技术和高水平的小型团队,并辅以人性化的管理,充分发挥软件开发者的才华,建立畅通的交流机制,使软件开发团队水平和软件质量共同提高。

敏捷式开发采用适应性方法,而传统的软件工程学采用的是预测性方法。敏捷式开发是以人为主的,而传统的工程学是以过程为主的。二者的主要区别存在于它们对软件开发过程的描述中,也就是说,敏捷开发实现当前最需要的功能,然后根据变化来修正和改进;而传统软件工程学一开始就将软件的各种架构预测好,然后采用固定的过程来实现这种架构。软件开发中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通常传统软件开发的失败主要原因就是不能很好适应这种不可预知的变化),因此就要找到一种新的方法能够更有效地适应变化,这其实也就是敏捷式开发方法所要达到的效果。

可以看出,上述的敏捷软件开发的许多特点正是与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的许多特点不谋而合,例如,小型的开发小组,适应性(适应不可预测变化)的开发机制,短期的交付(毕业设计一般都在半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完成软件的交付),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特点,建立畅通的交流机制等等。因此,将敏捷开发思想引入毕业设计中的软件开发,不失为解决后者诸多问题的很好尝试。

2.2 敏捷软件开发应用 敏捷软件开发技术包含若干的价值观、原则和实践方法。将其用于毕业设计的指导和监控,主要应包含如下原则的应用:

2.2.1 增量式开发

传统软件类毕业设计采用传统软件工程学指导方法,先进行需求分析,然后根据需求进行功能模块划分,接着开始编程。如果最初阶段不能很好地完成分析和设计任务,后面的软件开发将出现严重问题。

而在敏捷软件中,采用的是增量式开发,对于难度较大的软件设计,不是一步吃透功能,而是逐步添加功能,在改进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在笔者指导的一项毕业设计中,要求学生用Java编制网络实时通讯软件。采用增量式开发方法,先要求学生实现基本功能,即发送字符串到另外一台计算机,使用Windows的超级终端作为接收机进行测试;接下来要求学生实现程序互相发送和接收字符信息;然后,实现聊天室的多人聊天的线程控制;进一步可以实现数据库存储登录用户信息,并进行验证;最后,实现其他功能,例如网络硬盘,文件传输等等。在开发过程中,增量式设计能够让学生逐步进入高层次的内容,而不是一开始就进行高难度的开发。并且,通过逐步修改代码,可以提高学生阅读代码和优化代码的能力,学生的编程水平得到很好的提高。

2.2.2 可持续的开发速度

敏捷开发技术不要求团队一开始就尽全力完成任务,而是尽量保持一种稳定的、可持续的开发速度;团队的成员必须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警觉的思想。

在很多毕业设计中,一开始学生就以极高的热情和全力以赴的状态去工作,然而随着进度的延缓,错误不断增多,以及越来越复杂的需求变化,学生的热情迅速减退,最终影响设计成果。因此,指导老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不能让学生 的精力过早地消耗,要保持一个稳定的进度。

2.2.3 简单

敏捷软件开发方法采用最简单的方式实现当前最需要的功能。在毕业设计中,针对某一个功能,采用尽量简单的方式去实现,不需要考虑为了将来的功能而进行“提前的准备”。因为这种“提前的准备”往往会让学生考虑问题过多,反而忽略了当前最重要的内容。

然而,简单并不代表着功能的缩减,当某些功能的实现成为必须的时候,敏捷软件开发方法采用在代码上改进的方式来完成,并且以此为机遇,充分进行反省,让学生在改进中得到进一步提高。

2.2.4 结对编程

结对编程是敏捷开发和极限编程(XP)的重要实践,它是指两个程序员结对使用同一台计算机完成编码――其中一位控制键盘并输入代码,另一位观察输入的代码并寻找着代码中的错误和可以改进的地方。这种方式能极大地促进知识在团队中的传播,并有效降低代码的错误率。

在毕业设计中,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结对编程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交流,互补所短,互用所长,互相学习。例如,在网页制作类的软件开发中,ASP脚本编程人员和界面设计人员结对,能够充分利用二者的特点,将脚本程序和网页界面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功能完善,界面美观的动态网页。

2.2.5 适应改变

敏捷开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能够很好地适应改变,并且欢迎改变。这里的改变主要是指功能需求方面的改变。而敏捷开发对改变的适应,主要是通过增量开发,持续交付以及不断地改进与反省来实现的。

在毕业设计中,设计题目一经给出,主要方向不能变。然而选择题目的学生是变化的,个体能力有时候有很大差别,并且在开发中会碰到很多不能预知的技术问题。采用敏捷开发中的过程控制手段,可以有效地让毕业设计小组更好地应对各种变化,不会因为突发因素导致软件开发的失败。

2.2.6 个体激励和交流

毕业设计的重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采用的手段可以有很多。在敏捷设计中,强调个人能力在团队中的充分展示。把这种思想应用于毕业设计指导中,可以采取定期召开小型交流会议的方式,让每一个组员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对系统当前状态和改进方式进行畅所欲言的交谈。通过这种形式的交流,能够充分调动整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及时发现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增强整个小组的凝聚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2.7 反省

好的团队并不只是埋头工作,他们会思考如何工作和为什么工作。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当在适当的时机提醒学生对开发工作中各项内容进行反省,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去辨别可能或已经发生的错误。反省不仅仅是简单的思考过程,反省的后面应该紧跟着行动,学习是反省的行为,要能够将错误造成的危害尽早地阻止,并从中学习,以免同样错误的再次发生。

2.2.8 其他原则

敏捷软件开发技术还包含其他一些原则,在设计中包含了面向对象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例如单一职责原则(SRP)、开放一封闭原则(OCP)等等。要将这些设计原则应用到具体的软件开发中,需要学生熟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相关概念和技术。

将敏捷软件开发技术应用到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需要指导教师本身对它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并且勇于进行大胆的尝试一毕竟敏捷开发的很多实践是与传统软件工程学方法相悖的。指导教师可以先在某一门程序设计课的课程设计中采用这种思想,然后进行相应的调整,再将其应用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3 结束语

将敏捷软件开发技术应用于指导毕业设计,能够充分适应软件类毕业设计的特点。在实际采用这种方法对我校的两组毕业设计小组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这两组同学在对语言工具和相关知识不是很熟悉的情况下,采用渐进的方式,逐步实现设计要求的功能,并且不断对代码进行改进,软件完成的质量比其他小组明显要高。毕业答辩中,小组成员能够很清晰地阐述其软件开发进程以及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并且,小组成员通过毕业设计加深了交流,团队协作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小组成员个人的精神面貌也有了较大的改变。

软件毕业论文: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软件行业就业发展之路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软件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分析了软件行业有哪些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的工作。

关键词:软件行业;IT;就业

近几年来,面对社会再就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巨大压力和剧烈竞争,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优势不断下降,就业难度不断增加。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学生就业的单位层次和待遇在不断降低。那么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应如何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呢?根据现有的就业情况看最好的就是软件相关方面,毕业生的起薪48%在1500元以上(见下图),远远高于其他专业。

1软件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据介绍,计算机软件行业是目前的热门行业。2007年我国的软件产业增长率依然保持在30%以上。据招聘网站的统计,其相关职业单月数量达数十万,申请数量达到百万级。计算机软件领域是一个包括系统软件、Linux应

用、中间件软件、嵌入式软件、数据库软件、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教育软件、游戏软件、语音应用软件等在内的复杂的集合体。随着计算机深入各行各业,在大大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计算机的深入应用离不开软件,软件产业将成为21世纪拥有最大产业规模和最具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

从2007年的招聘情况看,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网络系统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等都有很多招聘职位,人才需求很大。尤其是软件测试工程师,继2006年的短缺之后,2007年仍然有很大的人才缺口,很多软件测试工程师都享受着地位和薪水的双高待遇。企业招聘人数很多,而且更青睐有经验的应聘人群。软件行业中从事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类工作的人员比重优势很明显,占到了从业人员总数的四成左右。从事销售类和软件工程师职位的人也较多。专家指出,中国的IT队伍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既缺乏高级IT人才,也缺乏技能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以及一大批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的技术人员。中国软件人才的“金字塔”型合理结构并未实现,软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需要三类人才: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级项目管理人员、系统分析及软件测试人员、熟练的程序员,这三类由高到低的人才结构并未呈金字塔型。在软件行业,具有3000元以上月工资的人员比例接近50%。

2全球软件发展总体概况

(1) 全球软件产业保持平稳增长。

(2) 各国形成自身特质发展。

美国:占据软件产业最上游:基础软件、产品标准、高端产品。

日本:大企业需求、大企业应用。

爱尔兰:软件产品本地化。

印度:软件出口外包。

韩国:数字内容、网游。

中国:国内信息化巨大需求、未来将影响软件产业分工的重要因素。

(3) 中国软件产业呈现以内需拉动型的增长模式。

这样看来,软件开发的确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好职业,那么如何成为软件工作者,如何发展呢?

3目前软件工作现状

软件行业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如Office,Excel等等,会一点编程,你最起码可以做一个办公白领。熟悉网络的话,可以做企事业单位的网管、网络维护、建网站等工作。能熟练使用C++编程,熟悉操作系统,可以成为专职程序员,熟悉底层软件还可以成为系统工程师。能熟练使用JAVA,可以处理面向对象的企业型的应用开发,公司企业Web页面设计、Internet可视化软件开发及动画等,Web服务器手机上的JAVA游戏开发等等。熟悉Linux,完全可以在Linux世界里自由竞争,你只需要一台电脑连上Internet以及一个好的头脑就足够了。你的Linux战友们将会根据你的意见、你的代码和你的其他贡献来判断你的能力,不愁找不到工作。能熟练使用Protel,可以找设计电路板方面的工作,如设计PC机板卡等等。单片机熟练,可以找单片机开发编程应用方面的工作。小企业,小产品多多,其中也自有一番乐趣。对DSP有一定基础的话,可以在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或者数据采集、神经网络等领域谋求一个职位。熟悉ARM,可以成为便携式通信产品、手持运算、多媒体和嵌入式解决方案等领域里的一名产品研发工程师。熟悉EDA,能熟练应用HDL语言,熟悉各种算法,如FIR、FFT、CPU等等,同时掌握最新FPGA/CPLD器件的应用,把研制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块用于ASIC。

此外,我国软件开发工程师与测试工程师岗位比例为6∶1,远远低于国际水平。预计在未来10年内,我国IT企业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还将继续增大。在谈及测试人员的薪酬待遇时,企业方介绍“目前大多数公司给软件测试人员提供了双轨制的培训和广阔的发展平台。薪金方面也比较丰厚,具有一定经验的测试人员的薪水在5千到8千不等”。前程无忧2006年的薪酬报告显示,软件测试工程师在IT行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薪资也节节高升。初级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起薪从2000至5000元/月不等,若有三年工作经验的话,薪资在8000元/月左右,具体视不同地域、不同性质企业、测试工程师的不同能力而定。以3.5年左右从业经验的软件测试工程师各地薪资情况来看,北京地区该职位的平均年薪逾5.8万元,其中外商独资企业的年薪为全国之最,将近8.5万元,而其余各类型企业的年薪都在5万至6万元。上海地区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平均年薪为6.3万元,欧美独资和欧美合资企业的薪资不相上下,分别为7.9万和7.7万元。以上种种迹象表明,软件测试工作已成为IT职场上炙手可热的新“黄金职业”。

在今年北京国展招聘会上,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北京软件出口中心人力资源负责人介绍,本次参与招聘的企业将主要对软件测试工程师、J2EE高级软件开发工程师、JAVA开发工程师等岗位展开招聘;由于测试工程师等人才极其紧缺,大多企业都比较急,甚至有些企业像金山、联信永益等就直接打出“高薪急聘”字眼。也就是说计算机毕业生在软件行业中就业面临巨大压力的同时,也有很多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

4软件工作者如何发展

软件行业的门槛相对较低。初级的开发者很多,这些开发者大多从事最上层的基本开发,基本知识相对薄弱,几乎没有经验和系统思维,而且成长的空间也不大。在成长的初期,即软件工程师和高级工程这个阶段,是成长的关键。在软件工程师阶段,如果走不到高级工程师就只能转变角色去其他的领域生存,实际上就大学毕业生而言,最终成为高级开发工程师的并不多,大概有10:1的比例。大多数在初级工程师到高级工程师这个过程中选择了其他的发展方向,有一部分工作了数年依然是初级工程师的,很多时候感觉他们选择这个行业是完全错误的。在高级工程师阶段,如果继续发展自己的技术能力走技术路线,可能成为系统架构师、分析师、资深技术专家。如果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则可能成为团队的领导者,甚至成为一个软件开发企业的CTO。也就是说,要想在软件开发的道路上走下去,就必须先成为高级开发工程师。

要成为系统开发者、专业开发者、高级应用开发者,需要很高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逻辑、抽象、空间思维能力,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很好的基础,同时具有较大的提升潜力。而要成为简单开发者和初级应用开发者相对容易,因而使很多人走上了软件开发的道路。初级开发者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遇到障碍,能否跨过这个障碍成长为高级开发者就需要扎实的软件理论基础,较强的思维能力,努力的学习态度。由此可见,软件开发者的路是很不好走的。成为入门级的开发者相对容易,但是普通的开发者基本过了30岁就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了,如果没有成为高级开发者继而走上正确道路的能力和决心,在选择软件开发行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对于在技术路线上苦苦摸索的人来说,与其苦苦追寻,不如发挥自己的特长另辟蹊径;对于适合技术路线的人,一定要规划好自己的技术方向,努力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营造良好的人事环境,争取自己最大的发展空间。

软件毕业论文:对软件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思考

1背景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中国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和国内经济的下滑,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这对2009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今年的“两会”上,无论从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从会后的讨论,以及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如何保障大学生就业始终是教育问题的重中之重。

据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的数据显示,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预计为650万,而2007年和2008年毕业的495万和560万大学生分别还有100万人和15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大学生就业之难可见一斑。

高速发展的中国软件产业尽管也被世界金融危机所波及,但相对其他产业而言,影响要小得多,在短暂的调整后必将迎来快速的逆势发展。不过,软件企业对高校应届毕业生的选择吸收确实是越来越慎重,传统的招聘模式正接受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2高速发展的软件产业

来自2009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年会陈冲理事长的报告显示:自国发[2000]18号文件颁布后,我国软件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产业规模以年均超过30%的速度高速增长。2008年,我国软件产业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572.9亿元,同比增长29.8%。其中软件产品收入3165.8亿元,占41.8%;软件技术服务收入1455亿元,占19.2%;嵌入式软件实现收入1118.2亿元,占14.8%;系统集成收入1616.4亿元,占21.3%;IC设计收入217.4亿元,占2.9%。东部地区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389.2亿元,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84.4%,北京、广东、江苏规模位居全国前三甲;西部地区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659.7亿元;中部地区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524亿元。全国规模以上软件企业(注:统计术语。指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统计为16194家,软件行业从业人员接近180万。

中国软件产业在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软件科研和技术、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产品、软件增值服务、系统集成、嵌入式软件、IC设计、软件应用、软件人才培养全面覆盖、产业链配置相对齐全、完整的产业结构体系。

3软件企业招聘的主要形式

当前,软件企业招聘新员工的方式主要有社会招聘、校园招聘、中介招聘和推荐招聘等形式。

3.1社会招聘

社会招聘是通过在相关媒体招聘信息或直接参加人才招聘市场组织的招聘会,接收求职者简历并组织其参加后续笔试或面试的招聘形式。软件企业的社会招聘主要通过在前程无忧网、英才网、智联招聘网等招聘门户网站或CSDN、软件人才网等专业招聘网站进行。参加第三方(例如人才招聘市场)组织的综合性招聘会也是软件企业招聘的主要手段,不过由于近年来大量应届毕业生的参与,使得此类招聘会的命中率降低不少,软件企业参加综合性招聘会的热情也越来越低。

社会招聘有以下特点:

(1) 属于“守株待兔”型。企业相关信息后,只能被动等待求职者的参与,企业无法选择求职者的类型,对其真实性的甄别还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费用较高。软件企业招聘人员戏称社会招聘是“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来了一大堆”。

(2) 招聘范围广。企业通过媒体招聘广告,有广泛的受众群,一般会收到大量的应聘资料,还能起到宣传企业的效果。求职者只要对该信息感兴趣,都可以轻松投递简历。

(3) 筛选工作量大。由于网络求职相当便捷,对求职者没有任何限制,点点鼠标也不需要花费成本,往往造成简历“泛滥成灾”。以往软件企业通过增加招聘专员和加班加点还能应付,今年的情况却让很多企业不堪重负。某软件企业在网上6个职位,简历却达到5万多份,负责招聘的人员只能在简历的“海洋”中“大海捞针”。也难怪求职的大学生常常感叹自己发出上百份简历却如“石沉大海”,求职堪比中奖。

(4) 人力资源投入大。社会招聘最大的投入就是需要大量的招聘专员,有的外包公司有上百人的招聘队伍。这些公司以合理的价格招聘到适合的人才,显得尤其重要。

(5) 效果一般。尽管社会招聘对大多数公司都是必不可少的招聘手段,但除了有大量人力投入的公司有所回报外,很多中小公司的社会招聘真的可以用“摸”或“撞大运”来形容。企业参加人才招聘市场组织的招聘会,往往受到招聘会本身宣传力度和高级人才心态的局限,应聘对象的数量和质量难以保证。

3.2校园招聘

应届毕业生经历单纯、理论基础好、可塑性强,尽管他们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上岗后还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期,但为了培养更多的后备人力资源,有实力的软件企业每年会通过各种形式招聘一定数量的应届毕业生。其中,校园招聘就是企业通过有针对性地到高等院校中开展宣讲、接收简历并进行考试筛选的一种招聘形式。此类招聘活动通常由专门的“校园招聘”公司来组织,例如各大招聘门户网站都有这个业务,他们负责联系高校、安排行程和相关后勤工作,企业只需按照约定时间到相关高校开展校园宣讲和招聘工作即可。长期招聘大量应届毕业生的软件企业为节约成本(通过上述招聘公司来组织需要支付不菲的费用),往往根据以往录用毕业生的经验,逐渐建立自己固定的高校渠道,每年直接与高校联系,进行校园招聘。

校园招聘有以下特点:

(1) 属于主动出击型。软件企业根据自己使用应届毕业生的经验和同行经验,每年根据用人需求制定相应的校园招聘计划,重点考虑的因素有“到哪个城市去”、“去哪些大学”、“什么时间去最合适”、“有没有可靠的渠道”等。很多企业通过摸索逐渐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稳定的校园供应渠道,并与校方建立长期的供应关系,这种方式最有效,也最节约成本,对校企双方都是好事。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互相信任的供应渠道对招聘量不大的软件企业十分有效,而对用人需求量极大的服务外包企业来说,单靠固定的供应渠道很难满足招聘要求。据国内一家知名软件外包企业的校园招聘负责人所述,每年能向其稳定供应10人以上的高校或培训机构,就是他们需要重点照顾的“大客户”。遗憾的是,这样的供应渠道还比较少,他们每年还不得不到处奔波。

(2) 范围小,定位准。由于参加校园招聘会的高校都是企业希望录用毕业生的高校,经过了事先筛选,因此定位很准,企业去了一定会有“收获”。而社会招聘有更多的运气成分,赶上一批好的,录用率很高,赶上一拨差的,一个都招不到也是常事。然而,由于受到出差、支付校园招聘公司组织费或企业自己协调高校时间场地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软件企业的校园招聘能覆盖的范围还是很小。我所知道的一个招聘应届毕业生在1000人以上的公司,其校园招聘也仅仅集中在5~6个高校集中的省会城市,而且仅限于其中的2~3家知名高校。难怪很多普通高校,尤其是二线城市的高校都在抱怨来校园招聘的企业太少,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难上加难。

(3) 筛选工作量适中。相比社会招聘的庞大应聘者而言,校园招聘一般都经历宣讲会、收简历、笔试和面试这几个流程。因此相对而言,简历数量少得多,而且求职者类型相同,背景基本差不多,筛选难度不大,工作量适中,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4) 成本较高,效果较好。由于要花费出差成本,支付相关费用,还要有技术主管参与面试,因此校园招聘整体成本较高,普通的中小企业基本不会参加校园招聘。当然,校园招聘针对性强,企业对去哪些学校招聘都心中有数,所以整体效果不错。

(5) 有限高校,有限竞争。由于前面提到的多种原因,加上高校的特色大多不突出,同类学校之间差异不大,因此软件企业的校园招聘工作往往集中在有限的高校中进行,并面临其他软件企业的竞争。不过,也正是由于到学校招聘的企业数量不多,所以竞争也只局限在有限的范围内。

3.3中介招聘

中介招聘因为范围小,成本高,一般只针对企业急需的中高层人员,通过猎头服务的形式完成。不过,一些跨国企业由于招聘工作量大,也常常委托中介机构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初步筛选。

委托中介机构物色人才,虽然需要支付一笔不菲的佣金,但是被推荐的候选人一般都经过人才公司的筛选,有些甚至就是根据企业的要求有针对性地猎取而来的,因此招聘成功率较高,上岗效果也较好,一些规范化的人才公司还能提供后续服务,使招聘企业感到放心。

通俗地讲,中介招聘就是“花钱请人干活”,中介服务机构找高级人才是“专业活”,找初级人才是“体力活”。委托方成本高,但效果最好。

3.4推荐招聘

推荐招聘是通过公司内部员工或熟人推荐的形式招聘人才。企业一旦出现空缺职位公布招聘广告后,员工推荐合适的外部人才进入企业工作,如招聘专业人才和初级人才,员工推荐往往比较有效。员工推荐的优点是对候选人比较了解、招聘成本低、易成功、录用后能较快开展工作。有些软件企业为了鼓励员工积极推荐人才,还设置类似“伯乐奖”这样的人才推荐奖金。这种情况下,员工就是业余的“猎头顾问”。对于高校应届毕业生而言,通过老师、师兄师姐、亲戚朋友推荐找到工作的不在少数。

4软件初级人才招聘急需公共平台

“软件企业招聘难,大学生就业难”已经困扰软件产业多年。得益于软件产业的高速发展,双方凑合过了几年,尽管年年都很紧张,但似乎尚未到达底线。2009年的就业形势使得这一矛盾愈发突出。一方面,求职学生增多,软件企业的校园招聘“选才”手段要更高,以前很多企业自己出题还能将就一下,今年则对付不过去了;另一方面,以往企业依靠人力资源加加班、提提速,基本可以找到合适的人才,今年的网络求职数量翻了好几倍,单靠加班已无法完成筛选工作。企业需要有辅助其进行前期筛选的工具和平台。

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求职过程中要面临多次大同小异的笔试,还有更多公司的考试没有机会参加;对于软件企业而言,有的能够自己准备考试题目,有的根本没有能力提供考试,对学生的测试结果利用率也很低(仅限本企业使用)。鉴于此,行业协会、测评机构、软件企业、高等院校应该认真探索,通过建立公共测试平台和初级人才数据库,辅助企业进行招聘筛选工作。笔者认为,如果能够切实建立起得到行业企业认可的公共平台,必将大大促进大学生就业软件产业。

软件毕业论文:软件学院本科毕业实习模式改革

摘要:本文分析当前高校软件学院毕业实习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探讨适合毕业实习要求的企业实训模式,并以华南农业大学软件学院毕业实习模式为例,对企业实训的计划和实施过程进行了阐述。实践表明,企业实训模式能够使学生取得良好的毕业实习效果。

关键词:毕业实习;企业实训;软件学院;高等教育

1背景

毕业实习是软件学院本科教学计划中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认真抓好毕业实习工作,提高毕业实习质量,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关键环节[1]。

2003年11月广东省教育厅发出的《关于试办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2]中指出,在软件学院的发展过程中,建设一批能够培养大量具有竞争能力的实用型软件技术人才的基地,面向企业,产学研结合,为普通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软件技术应用型人才起示范作用,并以此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以及运行机制的创新。在该通知精神的指导下,针对软件学院毕业实习的特点,我院与IT实训企业合作,探索出校企联合进行企业实训的一种实习模式。近年我院的毕业实习按照这种新模式有序地进行,从以往软件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考核以及就业情况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毕业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软件学院本科毕业实习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各高校对这一环节也非常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计划以保证毕业实习教学目的的达标[3-6]。我校四年制软件学院本科毕业实习的教学计划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结束以后,为期三个月。实习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到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企业去,强化课程理论知识和开发技术体系,参与企业项目开发流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开发工作,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毕业设计和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足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根据以往我院本科毕业实习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毕业实习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在毕业实习的计划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软件实践教育方向模糊。软件实践教育的方向应该是面向就业技能培养和综合素质塑造。但是,学生在大学前三年中,大部分学习内容都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锻炼较少,这种情况导致学生理论和实践脱节。当前,软件实践教育的主要实施方案是在开设理论课程的同时,安排学生进行上机实验,而上机实验的内容和层次与软件行业的实时发展不相匹配,实践教育方向不明确。这种模糊的教育方向导致学生在毕业实训时因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差距太大而感到实训和工作压力过大。

(2) 理论课程设置与软件行业发展需求不匹配。软件行业应用的快速发展,使得软件技术日新月异。这些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出现,能够更好地适应软件行业的应用复杂性和专业性,而高校软件学院理论课程设置不能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导致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直接应用于毕业实训和工作中。

(3) 师资力量跟不上教学计划要求。软件学院的教学内容需要紧跟软件行业的发展,当前高校软件学院的师资大多数都是教学科研型人才,缺乏软件行业企业的开发、设计和管理知识经验。这种情况导致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差距较大。

(4) 实习教学计划与就业导向脱离。软件学院的毕业实习一般都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项目开发案例作为实践内容,这样的实习教学计划事实上是本科教学的重复和再现。而且,在毕业实习的计划中,与就业导向有关的内容如工作前景分析、公司应聘面试和软件企业文化熏陶等环节几乎没有。

(5) 学生参加企业实习的目的性不强。企业实习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将学生大学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二是将实习经历转化为工作积累。所以企业实习最终是要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即全面地投入到工作中。但是,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很多学校的实习内容并未直接导向就业,目的性不强。

(6) 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深度不够。毕业实习一般都是大三结束后安排学生去企业实训,在此之前学校和企业的沟通力度不够,未能即时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和就业需求调整毕业实习计划,致使实训内容滞后单调,而且在学生毕业实习的过程中,由于对实习的目的不明确,学生实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往往不够。

以上这些问题是软件学院毕业实习计划和实施过程中必须得到合理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毕业实习就失去了作用和意义。

3企业实训模式探讨

毕业实习是软件学院本科毕业生的必修课,如何让学生通过毕业实习取得应有效果,毕业实习的模式是关键[7-8]。根据CC2005课程体系设置和当前毕业实习面临的主要问题,我院在毕业实习模式的设置过程中采取了以下相应措施,逐渐形成了一种主要以企业实训作为毕业实习内容的模式。在该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不同措施来解决毕业实习面临的主要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1) 学校和企业共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紧跟软件行业的实时发展,学校需要加强软件工程专业师资力量,选送教师去软件企业或软件培训机构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鼓励教师进行高新软件技术的学习、开发和研究工作。实训企业根据当年毕业实习的内容,安排具有相应理论教学资格和软件开发经验的工程师作为教师,教授毕业实习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指导学生的毕业实训工作。

(2) 学校和实训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为了使企业实训能贯穿学生的四年本科学习,学校和企业在学生大学一年级就开始执行合作协议,形成“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年的学校学习加一年的毕业实习。这种长期的合作协议使学校和实训企业可以共同承担人才培养风险,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共享。

(3) 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理论教学及毕业实习计划。按照CC2005课程体系结构和软件行业发展实际需求,学校和企业共同调整理论教学计划和企业实训计划,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4) 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毕业实训内容。根据软件行业的实时发展情况,校企双方共同确定毕业实训内容,明确毕业实习目标,使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学到用到的知识能够紧跟软件行业的发展,并能将其直接应用到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中。

(5) 学校和企业共同指导学生就业。毕业实习的最终目的是导向就业,所以学校与实训企业在合作协议及毕业实习内容中应对就业问题进行协定。校企合作协议约定:根据学生毕业实习的任务和方向,推荐学生去对口企业就业,口头签约率需要达到一定标准。这样企业在学生实训过程中存在一定压力,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实训。而且,学校和企业可以根据软件行业发展实时调整实训内容,紧跟软件行业的工作岗位需要,直接导向就业。

4企业实训实例

我院毕业实习以企业实训为主,建立了北京和成都两个企业实训基地。在我院探索出的企业实训的模式下,实习过程从内容到形式都较以往发生了较大变化。实习内容由学校专业教师与实习单位根据学生课程学习规划和企业开发项目共同商讨、研究而决定;实习组织由学院教师在统一计划指导下有序进行;实习指导以实习单位高级技术人员为主、以学校专业课教师为辅共同承担。下面以我院2008年本科毕业实习为例,说明企业实训的计划和实施过程。

(1) 实训目标。

熟练使用Java或者C#编程语言,掌握基于B/S构架的应用服务器软件的安装、配置、管理和开发。掌握J2EE或者.NET软件开发体系架构,能独立根据客户需求完成企业中小型软件设计解决方案。掌握主流软件企业常用开发建模工具和设计模式;深入研究和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岗位技术要求。掌握现代IT企业软件开发的规范和标准,熟悉软件项目开发立项、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结项等完整规范流程。在项目实训中养成良好的表达、沟通、协调能力,感受企业文化,体验团队合作精神。掌握快速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方法,培养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笔试、面试技巧,并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2) 实训特点。

实训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案例分析/项目过程体验(2周);第二阶段――专项技能训练/开发环境熟悉(2周);第三阶段――项目实战/技术综合规范应用(4周);第四阶段――探索性软件项目实践/毕业设计课题软件项目开发(5周)。实训过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使学生能更好进入角色、接受知识。

在案例分析/项目过程体验阶段,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案例贯穿软件工程的各个阶段,使学生对软件工程项目的全部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开发团队,使学生切身感受软件开发的全过程,了解现代软件企业开发需要具备的基本开发技能。

在专项技能训练/开发环境熟悉阶段,通过项目案例分解演示,使学生深刻理解项目中各个角色的工作职责和岗位技能要求,通过项目实践专项强化各个角色岗位职业技能,使学生以自己特有的角色积累软件工程项目实战经验。

在项目实战/技术综合规范应用阶段,通过项目开发团队,强调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提升个人职业素质,而不仅仅是技术开发能力。

在探索性软件项目实践/毕业设计课题软件项目开发阶段,实训学生根据前三个阶段积累的软件专业技能,独自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项目开发工作。在实训中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三个月的实训中保证每个学生完成8000~10000行的代码量,并且能够独立承担角色岗位的开发任务。

实训过程中,工程师对学生进行多角度考察和测评,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优点和弱点,便于学生能进行正确的定位。结合现代IT企业用人岗位需求,讲解编写简历规范、面试技巧,并请各个IT企业对学生进行实践考察、面试和座谈。

(3) 实训角色。

结合学生分组情况和自身条件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实训角色,包括项目经理、配置经理、需求分析员、数据库设计员、界面设计员、程序员和测试员等。

(4) 实训内容。

Rational 统一开发过程,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需求开发、用例设计、软件分析设计、软件编码技术(J2EE或.NET)、数据库技术(Oracle 10G或SQL Server2005开发实现)、软件测试技术、企业文化、项目过程体验等。

(5) 项目实战。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实训项目进行实战。如移动彩铃营销综合信息系统、网通大客户管理信息系统、行政执法管理系统、酒店数字化管理系统、积华医药物流管理系统、职业技术院校信息化系统统一平台、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信息管理系统等项目。

毕业设计课题项目开发阶段以项目组的方式进行,但在这个阶段不再区分角色的职责,而是每个项目组的学生根据小组选择的项目,自己独立完成项目中的某一个毕业设计子系统课题开发,包括从这个子系统课题的需求分析、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到子系统部署全部软件开发流程,最终以自己开发的子系统形成各自独立的毕业设计论文。

(6) 实训考核。

实训考核分项目组考核和项目成员考核两部分,实训学生成绩=项目组成绩×60%+个人考核成绩×40%。项目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开发涉及的软件工程及项目管理、数据库、开发语言、需求分析、系统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结题等。项目成员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掌握具体技术概念程度、编码习惯和熟练程度、职业素养、创新和钻研精神等。

(7) 实训总结。

实训结束后,学生需提交如下项目资料:项目组提交最终版本源代码工程、软件安装程序、用例模型、数据库设计模型、数据库文件;项目组提交软件项目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文档、模块开发卷

宗、测试文档、用户手册、项目周报、阶段评审记录、配置管理文档和软件质量保证文档等;实训学生提交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项目成果和实训总结报告。

5结语

以企业实训为优秀的毕业实习模式的形成和实施,可以改革软件学院办学体制,创新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优质软件实习基地,整合校企专业师资队伍,提高毕业实习质量,培养综合型软件人才,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实践表明,校企合作实施企业实训所培养的软件人才,可以更快地掌握软件行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能更好地适应软件行业发展的需要。

软件毕业论文:高职软件类学生校外毕业实训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高校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实训或毕业设计渐成趋势,随之而来的是对这些学生管理难的问题。本文基于我院多届软件技术类学生校外毕业实训管理的实践,总结了校外毕业实训管理的方法和经验,针对高校学生校外毕业实训管理难的问题,提出了全程跟踪管理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校外实训;实训管理;跟踪管理

1问题的提出

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实训或毕业设计是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社会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到校外完成毕业实训或毕业设计,特别是高职高专软件技术类的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实训已成为他们毕业实训的主要方式。

高职高专软件技术类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到与学校合作的IT公司实训基地;

到社会的软件技术培训机构;

学生自己联系的实训单位等。

学生到IT公司或软件培训机构等进行毕业实训,主要有以下优点:

通常是实际项目驱动,技术提高快;

实境训练,技术氛围好,学生进取心强,效果好;

接近社会环境,快速提高人际沟通和社会适应能力;

实训公司或培训机构推荐就业,就业效果好。

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实训有诸多好处,但对学校却出现了管理难的问题。虽然学生所在实训单位会对学生进行管理,但毕业实训作为教学过程中最后且最关键的一步,学校绝不能放任不管,而且还必须要严格管理。校外实训单位性质不一、实训地域分散、实训周期长短不齐等因素,大大增加了管理上的难度和工作量。因此,如何对在校外毕业实训的学生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关系到学生毕业实训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也是近年来许多软件学院甚至院校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

本文结合我院的具体做法,探讨了如何对校外毕业实训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为便于阐述,我们将校外毕业实训划按时间顺序划分为校外实训申请、实训过程和实训成绩评定等阶段,下面依次阐述。

2校外毕业实训申请的管理

为严格管理,我们要求学生到校外进行毕业实训必须事先申请,具体申请时间为毕业实训的前一学期末(两年制即第三学期末),这样学生在该学期结束后,就可以直接去校外实训,帮助学生提前就业。

基金项目:中原工学院2009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软件学院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工教(2009)27号)。

作者简介:韩玉民(1963-),男,教研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开发技术、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教育;车战斌(1964-),男,院长,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SOA、软件技术教育;买志玉(1976-),女,专业负责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测试。

具体操作流程要求学生申请校外毕业实训需要填写申请表、校外毕业实训任务书、校外毕业实训保证书等[1],内容如下。

校外毕业实训申请表:主要包括学生个人基本信息、校外实训单位、实训时间、课题名称及来源、个人申请理由、校外实训单位签章、学校审批意见等。

校外毕业实训任务书:主要包括校外实训课题的基本信息、学生承担的设计任务、工作进度安排、校外实训指导教师的基本信息、校外实训指导教师的意见和实训单位签会等。

校外毕业实训保证书:主要包括实训单位的联系方式、校外实训指导教师的详细信息和联系方式、学生家长签字和联系方式、学生保证条目和签字等。

上述申请资料主要为了确保学生是真正到实训单位进行实训或实习,且家长知情并同意。这样可有效防止学生离开学校到社会上闲逛而失控,是对学生负责。

通过学校审批的学生就可以按预定的时间到校外的实训单位进行实训。

3过程的管理

校外实训中最重要且最困难的是实训过程的管理,学生在校外实训时,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中途退出实训、与实训单位或培训机构发生矛盾、更换实训单位或中途就业等,甚至有的学生私自退出实训在社会上流荡。所以必须要全程跟踪学生的实训活动,才能及时掌握情况,及时与实训单位沟通并解决矛盾,防止学生出现意外情况。

我们对实训过程的跟踪管理,主要采取指定校内指导教师、对集中实训的学生指定临时负责人、学生要进行周报和月报、学校教师到实训单位探望学生等措施[1]。

3.1校外、校内共管机制

如上所述,我们要求学生在申请校外实训时要提供实训单位和实训指导教师的基本信息,这样可以与实训单位随时进行有效沟通。为了加强对学生的跟踪管理,我们还为每个学生都指定有校内的指导教师,他们主要负责与学生保持联系,如通报校内有关通知、收集学生汇报、了解学生实训问题、指导毕业实训报告撰写、批改实训报告等,并参与毕业实训成绩评定。这样就将校外实训学生的管理和指导责任到人,不会造成管理脱节。

3.2定期汇报制度,加强监管

为了及时详细地掌握学生实训情况和实训效果,我们要求校外实训的学生有周报和月报,即每周写周总结,每月写月总结,每一实训阶段要有阶段性的总结。总结的内容可以包括学习、生活、感想、心得、对实训单位和学校课程的意见、建议等方面。总结可以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校内对应的指导教师,也可以是纸质的。校内指导教师汇总后交学校实训管理部门。

通过学生的周报和月报,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实训情况,发现问题并尽快解决问题。同时学生会将实训机构一些好的做法反馈给学校,也会对学校课程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这对我们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除周报和月报外,对学生比较集中的实训单位,我们要求实训单位要对学校有正式的周报、月报,或阶段性的学生学习情况汇报,内容主要包括实训进展情况、目前的实训课题、每个学生本阶段的表现等,同时还包括实训单位对学校教学方面的建议。

3.3实地走访学生,了解第一手资料

为了能详细掌握校外学生的实训情况,在实训期间,对学生比较集中的实训单位或城市,我们会派出教师到实训单位走访、看望学生。主要活动内容包括与学生座谈、听取学生实训情况汇报、与实训单位座谈等。

教师到实训单位看望学生,可以达到多方面的积极效果。一方面学校可以掌握学生实训情况的第一手材料;另一方面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关怀,学生对看望他们的老师非常欢迎,加深了教师与学生的感情,提升了学校影响力;另外还可以增进与实训单位的感情,有利于长期的实训合作和学生就业推荐。因此到实训单位走访学生,是增进学校、学生和实训单位多方感情的有效方式。

4毕业实训成绩评定

毕业实训作为学校教学计划的最后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实训结束后,需要对学生的实训效果进行评价,并给予成绩[1]。

如何对在校外进行毕业实训的学生进行客观评价是一个难题。我们采取的是实训单位成绩鉴定与校内指导教师成绩相结合的方法,实训单位成绩鉴定主要包括学生的技术能力、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态度、学习能力、小组协作与人际沟通能力、软件项目文档质量等方面,主要由实训单位的指导教师来考评。按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定,需要指导教师和实训单位签章。

校内指导教师给学生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包括学生毕业实训报告(论文)质量、学生实训期间对学校的汇报和联系情况等。

由于学生实训期间的主要工作是在实训单位完成,所以校外实训单位评定的成绩比例占总成绩的80%。实训单位成绩鉴定与校内指导教师成绩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方法,可以全面、客观、准确地对学生的实训效果进行评价。

5就业跟踪管理

在校外实训单位进行实训,实训单位通常会负责推荐学生就业,且通常是技术水平好的学生优先推荐,所以学生的就业时间跨度很大,管理难度增加。虽然有的学生已就业,但在真正毕业之前,都属于毕业实训阶段,学校必须负责管理。实际上,是由推荐工作的实训单位和学校共同管理,即就业跟踪管理。

就业跟踪主要为及时掌握学生的工作情况,如工作性质、薪酬、对学校培养方案的建议、用人单位的意见等。我们主要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学生保持联系,必要时会到就业单位走访,学生也会不定期地进行工作汇报。

6结束语

完善的管理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以及保证制度严格执行的机制,为此,我们制定了专门的《校外实习、实训管理办法》,并由教研室、学生部和教学部等部门联合对校外实习、实训的学生进行管理。在过去四届毕业生的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校外实训的学生没有发生过大的问题,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的严格管理也非常赞赏,认为体现了学校的人文关怀和管理到位。

由于校外实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实际工作中仍然会存在一些问题:

实训的岗位与所学专业不一致。虽然是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但有的学生喜欢行政管理、IT营销等,所以会进行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实训,使学校难以评定毕业实训成绩。

有的学生在实训阶段直接就业,无法完成完整的毕业实训项目开发,给毕业实训成绩评定带来困难。

个别自己联系实习实训单位的学生,可能利用个人关系开具虚假实训鉴定材料、随意拔高实训单位的实训鉴定成绩,扰乱了正常的实训成绩评定秩序。

对上述问题,我们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最根本的是要及时掌握学生在校外的实训情况。培养学生的最好结果是使学生都能顺利就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因此,对一些从事不对口专业实训和工作的学生,我们采取比较灵活的考评办法。

校外毕业实训管理是诸多高校面临的一个新的学生管理课题,随着校外毕业实训的社会化和管理制度化,校外毕业实训的管理将更加科学、完善,实训效果也会更好。

软件毕业论文: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指导研究与实践

摘要:高职学院软件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作为学院和教师要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让毕业设计的环节有序高效的进行下去,从而形成毕业设计的可持续良性循环。

关键字: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实践

一、毕业设计概述

在高职院校中,教学环节大概由专业理论课、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顶岗实

习等组成,其中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技能和水平,通过一个多月的毕业设计,使学生在调查研究、查阅资料、收集整理资料、使用工具等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尤其是针对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对于软件工程、软件生命周期、软件开发、软件项目管理等方面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并使得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以便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然而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作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师,发现毕业设计效果并不是十分的理想,本文就毕业设计及指导提出一点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二、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存在问题

1、不太重视毕业设计

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一般在大三的第一学期(也就是第五学期)后半部分进行,一般而言学生已经在此时签约了用人单位,部分已经去单位上班,学生在思想上认为毕业设计不太重要,在六七周的设计时间内,可在可不在学校,只要把论文完成了,提交给指导教师即可。所以,学生做毕业设计的时候,态度不积极,很多时间愿意呆在宿舍打游戏看视频,而不来机房与指导教师商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到马上进行毕业答辩了,有些学生就从网上随便下载一些论文,然后进行简单的修改,在答辩会上问的问题要么不会,要么答非所问,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

2、毕业设计内容不够充实

对于软件专业的学生而言,毕业设计大多为开发一个应用系统软件,严格来讲,件系统的开发完全要按照软件工程的七个阶段来执行,从前期的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到中期的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再到后期的测试和维护,每个阶段都有大量的工作可做。但是事实上,学生做毕业时并不是按照这个过程来执行,他们大多所选择的内容为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无非就是增、删、改、查、存、取等,这样的系统在课程设计周或实训周时已经做过,而且这些系统在网上可以很容易的找到。由此看来,毕业设计的内容缺乏灵活性、多样性,没有完全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安卓技术”等软件行业比较流行的技术结合起来,充分体现软件技术专业特色和软件行业特色。

3、论文格式不规范,文字表达不强

通过近几年的答辩前准备工作发现,很多学生在临上场答辩前一两个小时,都是忙于修于修改论文的格式,而事实是论文格式规范之前早都下给每一位学生,他们要么没有看论文规范按自己的想法来做,要么未严格按格式规范来做,论文中经常出现资料页不全、目录非自动生成、标题正文字体不合适、字体间距过大或过小、表无编号和名称、图无编号和名称、图片尺寸过大或过小、总结性的文字未完全针对本次设计、参考文献格式不正确、参考文献数目过少等等问题。学生常常在临答辩前忙于修个论文中诸如此类的问题,而延迟了正式的答辩时间。另外,论文整体文字表达欠缺,专业术语、专业描述不是特别到位,对于自己所完成的那部分内容没有突出重点和特点,有的论文长篇大论粘贴了十几页代码,完全没有把所有代码都放在论文正文中的必要性。

4、设计任务划分不明确、任务不饱满

通常一个毕业设计题目由三到五人完成,设计时间六到七周,但是纵观这几年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一个毕业设计任务往往由一至两人完成,其他学生或因工作因培训因其他而冠以名,收到的毕业论文往往是一个题目四五份相同的内容,有的甚至连总结部分都相差无几。所以整个毕业设计环节中学生之间的对任务的划分没有做到责任到人,人人负责一部分内容,而是由一两个人包办完成,其他同学进行复制拷贝,以应付最后的论文提交。此外,有的小组尽管按人数分配了任务,但是设计任务量偏小,三五天内就完成。

三、 毕业设计解决办法

1、 召开毕业设计动员会,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可以针对学生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松懈的状态,在大三第一学期第十周末考结束以后,由各个分院组织召开一次全分院范围内的毕业设计动员会,由分院院长带头发言、各教研室主任强调毕业设计要求和规范,各指导教师和学生签订毕业设计承诺书,进一步规范和严肃毕业设计这个重要的实践环节,让教师和学生从思想深处重视,从行动上执行,对于剽窃、抄袭、虚假等不端行为做斗争,一旦发现将严肃处理学生和对应的指导教师。

2、增加技术含量高的题目,促进知识的更新和外延

毕业设计不同于以往的课程设计、课程实训,应该围绕软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炼、软件行业岗位需求、软件工程开发模式等方面进行毕业设计题目的开发,作为指导教师可以指定毕业设计题目,但每年要有更新,不能一个题目沿用很多年。也可以根据当前的形式和学生的实际,选择一些跟生活、工作等紧密相关的题目,如汽车租赁系统、校园物流快递系统等,还可以让学生自拟题目,有的学生参加了安卓、IOS、物联网、嵌入式等方面的培训,也可以根据培训内容,自行确定工作量适中的毕业设计任务。有的同学未找到合适工作,而选择自行创业,那么就可以写跟创业相关的一些内容。

3、加强实践监控环节,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之所以难于把控,原因是在于毕业设计在大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之后的下一周进行,而随着招聘会的不断开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找到了工作,于此同时有的学生办理了离校手续,指导教师见不到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紧紧通过网路、电话进行联系。那么针对这个问题,学院有必要出台一套毕业设计监管制度,比如每周固定的时间让学生和教师进行通话联系,汇报本周以来完成的情况、遇到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教师进行一一记录,并且能够进行有效解答。同时每一周学生要完成一定数量的毕业设计任务,并且形成相应的文档资料提交于教师以备存档。

4、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大毕业设计奖励力度

毕业设计几乎是所有实践课程中进行时间较长的一个环节,那么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的大胆设计,尤其是有某方面爱好和特长的学生,更应该抓住这个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努力勤奋出好作品。作为指导教师也要给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不唯书本是图,要放开思路,拓宽视野,不断地进行修改和更新毕业设计内容,力求精品。学院也要从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支持,对于最后毕业答辩和毕业论文十分优秀的学生要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物质上的奖励,让此项制度良性循环,同时也让每一位学生秉着诚信、诚恳、诚实的态度完成好毕业设计任务。

四、小结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实战课,是学生由学校走向职位岗位前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作为学校要出台相应政策,实现奖励和惩罚并举,作为指导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完全按毕业设计规范来执行,作为学生要认真对待和用心完成毕业设计,三方齐心协力站好毕业前的最后一班岗,提交一份合格的高质量的论文。

软件毕业论文:软件工程思想在应用型高校毕业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软件类毕业设计质量不高的问题,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软件工程的基础理论,提出利用软件工程思想对计算机软件类毕业设计进行指导,以提高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毕业设计的质量。

关键词:软件工程;毕业设计;应用

一、引言

毕业设计是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的最后实践和综合实训阶段,是实现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拓展、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过程;也是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是对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强化训练和提升[1]。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通过了解社会,分析社会需求,深入实践,完成毕业设计的任务和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报告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对于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而言,毕业设计就相当于一般高等学校的毕业论文,但是毕业设计不同于毕业论文,它的组成部分不只是一篇学术论文。应用型高校的毕业设计注重的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学生毕业设计要求学生针对某一课题,综合运用本专业有关课程的理论和技术,自己动手动脑做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目的是总结、检查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是评定毕业成绩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毕业设计,可培养学生开发项目的基本综合能力,为学生就业能力中的专业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二、地方应用型普通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现状

近几年来,由于学校对毕业设计要求不断提高,学生从选题到设计再到写出毕业设计报告的过程中总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最终有个别同学没有顺利通过毕业设计,没有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情况时有发生,并且大多数毕业设计的水平不高,达不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和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做好毕业设计,提高学生毕业设计水平和质量,是地方应用型普通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毕业设计选题现状

最近几年,我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自进入大四秋季学期开始,在进行毕业实习的同时,也进入了毕业设计准备阶段:毕业设计选题,虽然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各级领导、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态度是都很重视,但是在选题时也会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选题不够准确。部分学生选题未经深思熟虑,所选毕业设计题目要实现的功能太多,在规定时间内不能独立完成,而最终只能实现部分功能,或部分模块。

2.题目相似或重复雷同。学生选题存在浑水摸鱼的思想,在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知识学习情况等确定研究选题,而是选择与他人类似或雷同的选题,甚至同一批毕业的许多学生选题一致。比如:“XX管理系统”等,除了可能冠以的系统名称不同之外,其余基本相同。

3.应用价值低。部分学生的选题是当前十分成熟的项目,没有研究的必要;有些选题已经被淘汰,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没有多大用途。

(二)毕业设计需求分析阶段现状

通过调查,许多学生选题完成后,没有对自己所做毕业设计选题进行仔细了解、分析,他们认为在毕业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编程,其他方面一带而过[2],从而造成毕业设计过程中主题经常进行修改,最终使得整个系统杂乱无章,无法继续进行下去。因此学生在毕业设计的需求分析阶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选题后未进行实际调查研究,甚至未查找相应的参考文献。

2.需求分析进行得不彻底、不准确,即使选题后查找了参考文献和资料的,也未做充分了解和分析。

3.在需求分析阶段没有写出需求规格说明书或系统分析报告就匆忙进入系统设计阶段,导致随着系统设计的逐步深入,原来确定的需求不能满足毕业设计的需要,正在进行的设计与开始的期望和设想又不相符。

(三)毕业设计系统设计阶段现状

在系统设计阶段,普遍存在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1.由于需求的不明确,在进行系统设计时,修改随意,没有严格按照软件开发的步骤进行。好多学生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并没有建出相应的功能模型,不管是用例图还是DFD图都没有,而且系统设计过程中功能随意变换,并且各功能模块的层次结构不清晰,使得整个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凌乱,不符合软件设计中“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

2.在软件设计过程中,不先进行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模块设计,没有软件的过程性描述,直接进行编码,存在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走到哪儿算哪儿的随意思想[3],当前内容没有做完便开始其他内容,使得整个系统设计杂乱无章。在这样的一种研究状态下,即使完成了设计,效率也非常低下,软件结构混乱,功能实现不完全,降低了软件设计的质量。

(四)毕业设计实现阶段现状

通常把编码和测试统称为实现。在进行软件设计后,就可以根据设计结果来实现,将软件的过程性描述编码,得到计算机可以运行的源代码。在实现阶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编码随意。学生在编码的过程中,不注意编程风格的把握,导致程序的可读性、可理解性、可修改性等较差,在答辨的过程中,要求指出某个功能模块的代码时,经常要花费很多时间才找得到。

2.测试和调试可有可无。大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的软件编码完成以后,从没有想过进行完整的系统测试,或者只对个别功能进行测试或是随意测试,没有按照测试步骤逐步进行;基本没有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一般只是最终随便输入几个数据简单检测一下,如果有错,修改了就算完了;也没有进行回归测试,没有测试计划,没有想过用什么测试技术来检测某一类型的错识,没有相应的测试用例,也没有测试结果分析。由于学生毕业设计都是一人一题,基本上是一个人完成所有步骤,就算有测试,在测试阶段也是自己进行测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自己对自己开发的软件进行测试是不可取的。

由于前面阶段的文档不完善,也不重视测试过程,不清楚是否实现了系统最初设计的功能,是否达到相应的性能要求,总以为程序做出来后毕业设计就完成了,使得毕业设计经常在更换运行环境或答辩时发生错误和问题,从而使得设计得不到好评甚至无法通过。

(五)毕业设计应用现状

最近几年,我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设计投入使用数量接近于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设计不完全,未进行测试和调试,存在的错误和缺陷较多,文档和数据不完整,导致所开发的系统或软件不能方便地转让、变更、修正、扩充和使用,也没有为后期培训、维护留下完备的资料;因此,不能投入到真正的使用过程中,也不能实现系统或软件产品的效益。

三、软件工程思想的应用

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简称为SE)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软件工程中的软件生命周期是一个软件从软件定义、开发、运行和维护,直到最终被废弃的整个过程[2]。地方应用型普通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基本都是开发一些中、小型应用系统或软件,因此,学生毕业设计也要经历软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严格遵守软件工程的各个原则,这样有助于解决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通过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运用软件工程的观点、技术和方法来指导毕业设计,这样既节约了毕业设计的时间和学生的精力,也能做出最优质的毕业设计。

1.选题过程中的应用。毕业设计选题就是软件生命周期的问题定义中的问题提出阶段,选好题目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也是写出高质量毕业论文的前提。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必须在对选题做了充分调查、分析,对检索的参考文献、资料有了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提出。(2)必须符合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培养目标的要求。(3)以选择工程性较强的课题为主,确保有足够的工程性训练。(4)要有明确的设计成果,对于较大型任务的课题要明确阶段性成果。(5)要达到规定的工作量,难易度适中,确保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个课题工作。(6)要围绕生产生活实际,所选题目一定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具有一定的价值。(7)原则上一人一题,对于较大型任务的课题,每个学生必须有独立子课题。结合以上几点,分别从专业基础、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进行取舍,最终得出选题。

2.开题过程中的应用。在毕业设计的开题过程中,需要明确所选题目的选题依据(包括选择课题的背景、选题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选题研究现状(包括目前国内外对本选题的研究情况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内容与方法,而这些就是软件工程中需求分析阶段应该做的事情。

需求分析指的是在建立一个新的或改变一个现存的电脑系统时描写新系统的目的、范围、定义和功能时所要做的所有的工作[3]。因此开题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进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具有决策性、方向性、策略性的作用,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需求分析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软件开发的质量。开题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大量地阅读相关的研究资料,同时根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对当前毕业设计的研究进度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毕业设计的具体方向,写出毕业设计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得到相应的设计提纲,解决好设计什么,如何设计的问题。因此,应用好软件工程的思想来指导毕业设计的开题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学校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要求,在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报告中,要求要有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等相应内容,而软件工程中的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简称DFD),它是从数据传递和加工角度,以图形方式来表达系统的逻辑功能、数据在系统内部的逻辑流向和逻辑变换过程。它是描述系统中数据流程的图形工具,它标识了一个系统的逻辑输入和逻辑输出,以及把逻辑输入转换为逻辑输出所需的加工处理[3]。因此,在这个阶段,要指导学生按照DFD图的要求,确定设计的功能,然后根据系统分析结果写出分析报告,就得出毕业论文中系统分析阶段的初始文档。

3.在实践研究环节的应用。根据需求分析(开题阶段)的结果进行软件的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注意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软件工程对于设计阶段的指导原则来进行设计。将概要设计阶段需求分析得到的DFD转换为软件结构和数据结构,即是根据需求确定软件和数据的总体框架,设计出软件的结构,也就是要确定系统中每个程序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以及这些模块相互间的关系。然后再进行详细设计,设计出每个模块的实现算法、所需的局部数据结构,并且对每个模块写出过程性描述;为每个模块设计出一组测试用例,在进行测试时就以此测试用例来进行测试。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还不是具体地编写程序,而是要设计出程序的“蓝图”,以后将根据这个“蓝图”写出实际的程序代码。因此,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设计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防止学生盲目的进行编码。

4.在实现阶段的应用。在编码的过程中,要注意编程风格的把握,编程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程序的可读性、可测试性和可维护性。

在测试阶段,可以进行交叉测试,即学生之间可以两两交叉,相互测试,以更好的达到测试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在测试过程中要注意运用软件工程的测试原则和测试思想,严格按照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的测试步骤进行,利用白盒测试技术进行单元测试,黑盒测试技术进行其他测试,并且在找出错误并修改后要进行相应的回归测试,确认修改了错误并且没有引入新的错误,这样有利于找到软件中的各类错误,提高软件的质量。因此,在软件的测试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软件工程中的测试原则来进行,不可随意进行测试,并且要注意测试文档资料的收集整理,要有相应的测试计划和测试报告。对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和想法,指导教师要给予支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来要求学生,保证高质量的毕业设计的完成。

5.在毕业论文(设计)报告方面的应用。对于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而言,不单单是完成了一个系统的设计,还要有相应的设计报告,而设计报告的编写过程中,很多学生存在文字表达能力不强的现象,为了完成报告,就有可能会抄袭,特别是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文档材料不全的情况下更为严重。因此,在学生进行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中,指导教师都应该按照软件工程的观点来进行指导,并要求学生在各个阶段都完成相应的文档。这样在毕业设计报告撰写的过程中,只要将各个阶段的文档进行合并、整理就得到相应的设计报告,并且是一篇重复率不高的高质量的设计报告。

6.在毕业设计实际应用方面的应用。因为学生在整个系统或软件过程中均按软件设计规范准备了文档和进行了完整的系统测试,从而为系统或软件的专利申请提供了充分必要的资料,并为毕业设计的实际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在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对软件工程思想在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及方法中的应用研究,逐步实现学生毕业设计的实际成果转化,从而为应用型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相应的借鉴。

软件毕业论文:采用Protel软件提高高职应电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职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毕业设计,对高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设计中,引入Protel软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质量。

【关键词】高职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毕业设计质量 电子线路CAD

【基金项目】本文系绍兴市教育科学2014年度规划课题“应用电子线路CAD设计软件提高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GJ14025,项目主持人:周旭丹)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48-02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职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阶段[1]。它既是对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技术与能力的检验,也是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综合的检查[2]。它既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理论结合实践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阶段,又是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检验。做好毕业设计,对高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以培养面向现代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及组织管理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来说,在毕业设计中引入Protel软件开展“基于产品研发过程”的课题研究,意义重大。本人在指导应电专业学生开展毕业设计中积极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将Protel软件引入应电专业毕业设计的可行性

Protel软件最早是Altium公司在80年代末推出的,经过了Protel DOS版,Protel 98,Protel 99 SE,Protel DXP等多个版本,目前最高版本是altium designer。在电子行业众多的CAD软件中,它当之无愧地排在众多EDA软件的前面,是电子设计者的首选软件。该软件具有电路原理图SCH绘制、原理图元件制作、电路仿真、PCB印制电路板设计、元件封装制作、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图表生成、电子表格生成等强大的电子产品开发的功能。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内容涉及电子电路的设计,包括运用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单片机、可编程逻辑器件等相关知识与理论,同时还要在万能电路板上进行元器件的安装和电路板的焊接。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还需要加一个面包板的环节,就是学生要先在面包板上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验证,若电路验证成功,则再到万能电路板上进行。在毕业设计中运用Protel软件,将极大缩减电路验证的流程,并大幅提高电路的可靠性。Protel软件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有效衔接了电路设计与电子工艺制作,电路设计的合理性与否得以较可靠验证,而PCB板的制作使得电路连接简单轻松,焊接的工作也简便了不少。对学生来说,毕业设计的过程,成为检验和巩固并提高其系统专业知识的过程,同时还锻炼了逻辑思维、整体意识和时间管理能力。

2.引入Protel软件后应电专业毕业设计的步骤

学生选定毕业设计课题后,一般需经过以下七个步骤完成最终的毕业设计作品。

2.1 确定电路设计方案

根据所选课题的设计要求,结合专业已学的电子线路、单片机、PLC技术、CPLD可编程技术等相关知识,确定可实现的几个方案,通过在经济上、电路可靠性上、电路性能方面等比较各方案,选择出最佳的电路设计方案。

2.2 绘制电路原理图

根据电路设计方案,打开Protel软件,进入原理图编辑器,先设置图纸参数,后查找或制作所需元件,并把它有序放置到原理图上来,调整元器件之间的位置和间隔,再放置接插件、电源、接地符号等。然后,对电路进行连线,连线完毕放置网络标号。生成材料清单,检验所用元器件的Designator、Value、Footprint、Simulation等重要参数是否设置合理;生成网络表,检查电路信息,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最后,对整个电路进行编译ERC校验,确保电路正确。

2.3 电路仿真及方案修正

Protel DXP提供了10 种分析仿真方式,包括直流工作点、直流扫描、交流小信号、瞬态过程、Fourier、噪声、传输函数、温度扫描、参数扫描以及蒙特卡罗分析等。电路原理图绘制完毕后,设置仿真方式并指定要显示的数据节点,系统进行电路仿真,生成sdf 文件,同时打开窗口显示分析结果。观察电路仿真结果,分析仿真波形是否符合电路设计要求,如果不符合,则重新调整电路参数进行仿真,直到满意为止。

2.4 设计PCB板并打印图纸

电路仿真达到满意结果后,就可以进入PCB印制电路板的设计了。一般的步骤是先进入PCB编辑环境,定义PCB印制电路板,可自定义板框大小,也可以采用软件自带的PCB板制板向导来实现;接着从原理图导入网络表信息;再是对元件封装进行合理美观布局;然后进行布线规则的设置,线宽大小建议在12mil以上;最后是自动布线,布线成功后就可以使用热转印纸按1:1的比例依次选择不同层进行打印。

2.5 制作PCB板

PCB图纸打印好后,分五步完成。第一步是曝光,选择合适大小的曝光覆铜板,打开多功能制板系统抽屉式曝光机,将图和覆铜板放入,曝光约90秒左右后完成;第二步是显影,调制好一定浓度的溶液,并加热到50摄氏度左右,将线路板放入显影槽进行显影;第三步是蚀刻,蚀刻时间一般需要十几分钟;第四步是钻孔,根据焊盘大小选择不同的钻头进行钻孔;第五步是表面处理;若为双面板,还要进行第六步,过孔。线路板经过以上步骤后,可用万用表检测电路是否均连通,以保证后面的步骤顺畅进行。

2.6 元器件接插并焊接

把选用好的元器件接插到合适的位置,用电烙铁、松香等对元器件进行焊接,这里要注意不要出现虚焊、假焊和漏焊现象,要尽可能做到焊点表面完整、连续和圆滑。

2.7 电路调试

电路焊接完毕,则需要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工具对电路进行调试,发现故障,进行电路分析并排故,直到电路功能正常为止。一般来说,毕业设计的电路相对简单,在前面几个步骤都顺利的情况下,电路调试基本都能成功。有出现问题的,往往都是电路设计方案本身存在问题,并在仿真阶段也是含含糊糊过去的。

3.引入Protel软件后应电专业毕业设计的实效

将Protel软件引入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设计后,总体来讲,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大大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学生对专业的自信加强了。毕业设计系统地考验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引入Protel软件后的毕业设计里,学生既有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提取、运用和消化,又有基于产品研发过程的专业实践的锻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的专业自信明显提升。

二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毕业设计过程中,碰到的可能是对某个元器件用法和功能的不熟悉,也有可能是对电路参数大小比较模糊,这些都需要学生去查找文献,提高自学能力;另外,在电路设计、电路仿真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参数不符合要求,需要修正和调整,这个过程可能是反复的,考验的是学生对某项任务的坚持不懈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此外,还培养学生的严谨和细致。

三是学生毕业论文的内容充实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进行梳理和笔录的内容就可构成毕业论文的优秀内容了。学生经过毕业设计的亲身实践,有过程,有感触,必然言之有物。

四是学生毕业就业的专业对口率提高了。引入Protel软件后毕业设计,不仅让学生对专业更有自信,同时学生对Protel软件的掌握也加深了,对制板的流程也熟悉了,在就业过程中,Protel绘图员工、制板工等相关岗位的工作也能承担了。

4.结束语

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设计中引人Protel软件,改变了过去毕业设计只注重理论设计的纯教学性的做法,采取理论设计与实践制作相结合,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相结合[3],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方式相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

周旭丹(1977―),女,浙江宁波北仑人,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电子与通信工程。

魏王懂(1977―),男,浙江诸暨人,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汽车专业负责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汽车电子技术。

软件毕业论文:新形势下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举措初探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在对软件工程毕业生市场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介绍本科生的就业现状,并对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举措做出一些探索。

关键词: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举措

自高校扩招后,我国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2014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创纪录的727万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加之,我国软件工程技术起步比较晚,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虽然起步较晚,但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支持中国软件行业的发展,短短几年,已经开发出属于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软件技术,制定出一系列的符合国情的政策和发展计划,取得不小的成功。

一、软件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

1.毕业生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数据研究表明,我国软件出口规模达到215亿元,软件从业人员达到72万人,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市场需求约计11.1万人,职业需求在“电气信息类”中排名第三。软件工程人才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毕业生主要在各大软件公司、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研究所、国防等重要部门从事软件开发、研究、设计与应用等工作。目前,我国对软件人才的需求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高校计算机毕业生中的软件工程人才还很缺乏,尤其是高素质的软件工程人才极度短缺。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集中在北上广等沿海地区。巨大的人才缺口不仅使IT行业“全线告急”,更使得IT企业求贤若渴,重金抢购。未来几年,国内外高层次的软件人才将供不应求。根据学校招生就业处历届本科毕业生校内招聘用人需求统计资料,2012~2013学年由学校主办的双选会、集团专场、日常招聘等各类招聘活动中,共计有1123个岗位需要软件工程类毕业生,2013~2014学年共计有1234个岗位需要软件工程类毕业生,用人需求涨幅接近10%。

2.招聘要求及薪酬待遇分析。目前IT企业对IT人才有四项素质要求,即专业技能、项目经验、权威认证和高等学历。超过80%的IT企业对用人学历有要求,其中要求为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岗位占到46%,超过70%的用人单位希望求职者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如果单纯地讲就业,专业技能与项目经验则是优秀要素,是企业最为看重以及个人在企业日后发展的关键因素。软件工程专业相关职位属于高薪岗位,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在国有经济单位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平均劳动报酬最高,达到6300元人民币。据来校招聘单位所提供的薪资水平,可以看出:软件工程岗位的具体薪资待遇在地域间又有些许差异,一级城市(如北上广等城市)初-高级软件工程师的待遇在4000~9000之间,内地其他省会城市(例如山西省)一般在2000~6000之间。随着毕业生从业年限的增加,劳动报酬也呈线性增长,从业年限在6~7年间的软件工程毕业生,月薪资可达到1万元以上。

二、软件工程专业的就业现状

1.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对IT人才的需求标准逐渐提高,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IT行业就业情况最好的地区集中在北上广等几个发达地区,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近几年对IT人才的招聘情况来看,这几所城市对软件工程类毕业生的招聘标准逐年呈现出“水涨船高”的趋势。很多企业钟情于有一定工作经验且学历较高的硕士生、博士生等高端人才,因为他们能够迅速进入工作角色,承担起某一职位的工作任务。正因如此,近两年来,一些虽有高学历但刚毕业尚无就业经验的毕业生则被拒之于求职门外。其次,省内IT行业发展不成熟,企业提供的就职岗位较少,而省内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人数较多,考虑到地域问题、户口迁移问题,部分毕业生更愿意选择省内企业,加大省内软件工程的就业压力。再次,中部地区的软件行业相比其他地区还处于发展阶段,目前我省的软件行业规模不是很大,在软件制作上,有些软件企业只是采用了一些软件工程的思想,距离大规模的工业化大生产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其中有管理体制、市场、政策等问题。

2.毕业生继续奋战考研、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率持续上升,大学生在摆脱就业压力和个人追求方面有新的认识。学院2014届未就业的毕业生选择“继续考研”、“继续考公务员”的比例分别占未就业毕业生人数的28%、11%。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想通过考研缓解就业压力。一些毕业生认为读研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在学术上更上一个台阶。一些毕业生认为考研除了学历上更高一层次外,在单位就职时的工资基准也会相应地高一些,甚至有助于找个更好的就业单位。综合来看,在巨大的就业形势面前,考研是毕业生根据个人的职业规划及自身实际情况做出的取舍。参加国考、公务员考试及事业单位招考的人数率创下新的纪录。这与国人求稳的心态不无关系,更多的人看重的是上述单位的福利待遇好、社会地位高等。总之,毕业后选择暂不就业,继续参加各类招考的学生占未就业毕业生的很大比重。

3.毕业生进行就业选择时多持观望的保守态度。学院领导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平台,积极联系知名IT企业及实训单位,通过与企业多种模式合作、组织招聘会等方式,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大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针对毕业生举办“IT人才专场招聘会”等多场招聘活动,大力创造就业环境,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新领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数毕业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谨小慎微,在工作过程中也会对所选企业的各个方面提出质疑,多持观望的保守态度。“今天就是先来看看,不着急签约”、“以后招聘会的单位会越来越好”、“还想再看看”,不少毕业生对企业抛来的“橄榄枝”并不上心。

三、主要举措及努力方向

1.以提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先后召开专题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并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制度改革、教学秩序规范、资源投入保障等各个方面制定并出台一系列的改革举措,进一步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学院长期以来一直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断促进教学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学院逐步推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把创业基础课程、就业指导课程列入必修课,并在校内建立山西省共享式软件人才实训基地,设立多个实践创新项目,增强毕业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及校企联合研究室,进一步改善学生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更好地实施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促进教学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为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供保障。

2.面向行业需求,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引导毕业生“顶天立地”地就业。着力扩大就业市场覆盖度,挖掘行业重点单位需求,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学院坚持毕业生“走出去”的就业方针,将保证毕业生就业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针对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层次和质量的任务,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积极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大力创造就业环境。学院积极联系知名IT企业及实训单位,通过与企业多种模式合作,积极联系用人单位,举办专场招聘活动,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大力创造就业环境,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新领域,为用人单位招聘提供精细、“一站式”服务,对地处欠发达地区的重点单位实行分类服务。依托学校软件学院硬件设备优势,为不能到场的企业和单位提供远程实时的在线视频招聘,积极开展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统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本院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的满意度,切实使就业工作服务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加强就业工作保障度,为实施高质量和均衡就业战略“保驾护航”。加大政策引导力度,落实专项经费。利用新媒体推进网络化就业指导教育,使学生多渠道捕捉就业信息,强化择业就业意识,做好择业定位并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实现理想就业。开展“一帮一”活动,对就业有困难的毕业生建立学困生档案,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服务。建立“毕业生回访与发展跟踪制度”,了解毕业生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不断增强就业指导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3.以保证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完善就业工作机制,构建就业工作常态化。实施“一把手”工程,将就业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要点。成立由学院院长、书记、副书记、辅导员、学习导师、专业教师和班主任组成的就业工作组,配合学校建立校、院、班三级体系,为就业工作提供组织支撑。落实“三个到位”,为就业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认真做到就业中心专职工作人员稳定、专职工作经费稳定,积极争取社会赞助,建立关于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服务中心,有效保证就业工作的开展。健全制度体系,为就业工作夯实基础。积极贯彻落实学校出台的就业规章制度,根据实际需求出台完善学院的就业规章制度,为就业工作夯实基础。

软件毕业论文:基于毕业产出导向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分析国内高校在软件工程课程零置上的侧重点以及软件职业技术资格考试内容,提出以SWEBOK V3中知识域的要求为课程内容基础框架,基于毕业生的产出能力导向进行教学大纲、知识内容和考核方式改革,通过监控学生成绩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长期持续改进。

关键词:产出导向;软件工程;课程改革

1 背景

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的主要优秀课程,软件工程课程一直很受关注,围绕着课程教学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也比较多。目前,正在各高校进行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为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建立工程教育与工程师制度衔接、提高工程教育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和提高我国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所做的一项合格性评价,在给高校工程教育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提出了对教育理念、教学过程管理、教学内容更新换代等方面的挑战和调整要求。

2 课程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软件工程课程使用的教材主要有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郑人杰《实用软件工程》和国外翻译版《软件工程》。教学内容主要有软件工程概况、可行性研究、需求工程、传统的软件设计、面向对象设计、编码、软件质量与保证,项目计划与管理、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等。软件工程是一门强调实践的综合性工程课程,各高校在具体课程安排上各有侧重。

例如,复旦大学(54学时)的课程重点首先是结构化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这两部分内容超过了1/4总学时;其次是软件测试和软件项目管理,分别约占总学时的1/6;课程特色在人机界面设计和Web工程上。清华大学(48学时)把面向对象方法UML和RUP作为重点,占总学时的近1/3;其次是结构化分析与设计,占总学时的1/4;软件过程及软件工程管理是另一重点,通过学生合作小组或参与项目组进行软件开发,在实践中理解软件过程的意义和作用,培养软件项目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浙江大学(理论32学时、实践32学时)重点讲述软件工程的常用方法,包括分析模型的建立、总体设计、软件测试等,其特色是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方法和实践,通过从需求单位抽取出的大型模拟案例进行项目开发,锻炼学生的系统设计、开发、谈判、沟通、写作、团队合作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职业素养。

通过对国内几所高校课程教学特点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国内高校软件工程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虽然有的院校做到了实践与理论并重(1:1),但是大多数院校还是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以讲述概念性基础知识为主,课程的内容主要有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软件测试和项目管理,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具介绍较少,目前软件工程课程更像是一门导论课程。

3 面临问题分析

3.1 工程专业毕业要求对课程的影响

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足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专业知识技能、终身学习能力及人格、国际视野和责任感等能力素质,这些素质要求可以保证学生毕业进入职场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和从业能力。产出导向是工程教育认证中重点关注的部分,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外部条件配备均以有利于学生达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毕业要求反作用于课程设置,要求课程的内容建设、教学方法改进、过程监督以及成绩考核都应围绕这一要求,细化产出导向的要求和能力指标,设置相应知识点并调整各自的重要性比例,从知识点授课和实践能力两方面落实能力培养,达到毕业产出的要求。

3.2 与软件工程课程相关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分析

工程教育认证是将来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基础和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已经在土建、环境、核安全等领域开展试点工作,实现了对工程人才的社会评价及国际间人才资格互认。在我国,与软件工程课程相关的全国性考试还有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对全国计算机与软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职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和专业技术水平测试。笔者对与软件工程课程相关的资格考试内容进行解析,以软件设计师为例进行重点分析,见表1。

从表1分析内容可见,软件工程基础考试内容。与课程教学大纲知识点一致,在信息安全知识和标准化知识上给出新增内容,这与SWEBOK2013知识体系一致。考试科目“软件设计”以上述知识为基础,考查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在最近几次考试中有考题涉及数据流图、UML图的应用分析,与课程授课侧重点也相符,更侧重于实例的应用能力,需要实践积累与运用。

3.3 SWEBOK V3和课程对应关系分析

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基于软件工程知识体系SWEBOK(software engineering body ofknowledge)、计算机教程软件工程卷(computingcurriculum-software engineering,CCSE)及其中的软件工程教育知识体(soft engineering educationknowledge,SEEK)而建立起来的。2014年,IEEE计算机协会了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指南第3版,该版将原来的10个知识域扩展到15个,与现有软件工程课程大纲的比较结果见表2,其中有分布到其他课程中的知识点未加以说明。新增和修改的相关知识点需要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落实。

4 基于产出导向的软件工程课程改革与建设

4.1 课程教学目标修订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进行基于产出导向的软件工程课程改革和建设。课程教学以使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具有工程问题需求分析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技术完成系统设计、实施和维护的能力为目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理论、方法、技术标准以及计算机辅助工程和环境等知识并通过实验灵活应用;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软件开发模型、开发过程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掌握需求分析的任务与原则,传统面向对象需求分析方法、设计过程与一般性概念以及文档的编写;掌握程序设计方法,增强编程实践训练,掌握软件测试技术与纠错性软件维护方法;掌握UML建模技术,能在软件工程过程中使用常用建模工具,能运用建模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了解专业开发活动涉及的标准、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实施软件工程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进

根据毕业产出要求及SWEBOK V3新修改版,我们对教学内容作如下调整:①在64学时课时中,将理论与实践课时设定为1:1;②在需求分析和设计部分新增人机界面和系统安全知识;③独立介绍软件复用部分知识,结合软件设计模式讨论软件可复用性;④在软件质量保证和项目管理部分新增软件产品标准和行业标准、国内外法律和法规;⑤在软件维护部分新增软件退役和迁移。

每一章都提供参考资料,教师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其中的部分内容,根据课程内容的进展情况布置相应的任务、思考题和作业,引导学生通过Intemet或其他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以拓宽知识面,了解软件工程领域最新实践研究成果。为了使学生建立起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化意识,较系统地掌握按照工程化思想开发与维护软件的方法和技术,教师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从软件企业开发和维护实际大中型软件的角度出发,结合成本、风险、效益、进度、过程、质量等多种因素系统地分析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问题,突破以往要求完成某一给定知识点作业的单一思考问题局限。此外,构造实验环境用于课内工程项目实践,通过模拟项目的开发,锻炼学生的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软件工具的使用能力、语言交流能力、文档编写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项目实践引导需贯穿理论知识学习始终。

4.3 考核方式与持续改进并行

课程强调过程考核,总成绩分为平时和期末两部分,分别占50%。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实验能力和实验报告撰写情况等。其中,课堂表现主要从学生上课是否专心听讲、回答教师提问是否正确以及分组讨论是否积极、正确、有独特见解等进行考核,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运用工程基础知识及本专业基本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作业方面重点考核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的程度;课内实践教学环节重点考核学生的工程问题需求分析和设计能力,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技术完成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并对设计文档进行审查的能力;期末考试将按照课程教学目标全面考核学生课程学习的效果,选取一定数目的学生成绩为样本,计算该课程对毕业要求贡献的达成度并通过建立阀值定量评估课程教学质量,通过不断提出持续的改进意见并实施,切实加大课程对提高毕业产出能力的贡献。

5 结语

笔者基于毕业生产出能力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了修订,完善了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梳理,最后通过改变考核方式对课程进行长期监控和调整,实现课程的持续改进。下一步工作将重点关注课程中学生自主能力导引体系和毕业生能力评价反馈机制的构建。(编辑:宋文婷)

软件毕业论文:思索软件在大学毕业论文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本设计是基于高校毕业论文的系统设计,可以完成论文的申请,上传,查看,评价,统计等一系列管理操作。采用SQLServer2008+MicrosoftVisualStudio10+ASP+C#做为开发工具,用户可以使用它编写可以运行VBSCRIPT、JAVASCRIPT等脚本语言的以.asp为后缀名的应用程序,再用Internet服务管理器进行网页的浏览。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毕业论文;系统设计;软件

一、背景意义

如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已近是亘古不变的潮流了,而且全国大学网络的正在以高速的发展节奏和社会潮流接轨,各种计算机网络化已经逐步取代繁琐的传统办公模式。大学毕业设计作为大学生四年学结的最重要环节,我们完全有必要实现网路管理化,可以减少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工作时间和负担,让繁琐的毕业设计过程采用网络化数据库统一管理。通过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大大方便了学生、老师及学校管理员。社会科技在不断的革新,我们的生活、工作和获取知识的方式结构都发生了完全的更新和进步,传统的方式在不断的改变,这是社会发展的毕竟之路,也是走向未来的毕竟过程,所以使得各种传统方式得到不断的简单、方便和先进是十分重要和必须的。然而在许多大学和高校里面并没有在毕业这一环节上实现信息化管理,所以这一部分的工作所有都是由人工来完成,然而人为的物理操作必定存在许多缺陷,比如大量的毕业生信息需要处理,工作量就十分的庞大,到处都是纸质资料,不易整理和保管,还容易丢失,另外最麻烦的是需要更新和修改的资料的情况,其次就是学生和指导老师之间关于论文进行的交流和联系都是线下的,会受到各种不定因数影响,影响这一环节的进度和质量。有着网络的基础,系统可以采用了目前十分流行的B/S结构和Web技术,使得操作交流都变得十分简单和快捷。最重要的是通过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完全避免人为物理操作的不足。

二、初步调研

浏览了各大类型和类似的网站,毕业论文管理管理系统,我同样采用了当前很流行的B/S结构来开发。

通过各个高校去实地考察,很少有大学开始使用此类系统来管理毕业论文。另外,大多数学生和老师都希望高校能完善此块的建设,来减少毕业生和指导老师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并且此系统会有效的减少学校在此类工作的成本。由于只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技术上的要求和开放难道并不是特别大,做好策划工作就好。所以完全可以由大学生和本校老师来指导完成。

最后我们考虑到费用,因为不是企业级的网站,而是校内开发,功能和维护性的要求并不是特别高,所以费用基本可以忽略不记。综上所述,系统的开发无论从技术上、经济上,可行性都是相当高的。对于各大高校是值得去开放和使用的。

三、开发过程中问题

在开放过程之前,我们需要选择何种编程语言和环境。语言和环境的选取对系统的开发难度和时间长度都是有直接的联系的。为了减少开发周期,减弱开发费用,提高产品的质量,对系统做出需求分析报告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本毕业论文的系统,是可以完成论文的申请,上传,查看,评价,统计等一系列功能的。那么采用SQL Server2012+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2++C#做为开发工具。在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不提倡无模型的随机开发方式,不可以想到什么功能模型就随手开发什么代码,这样不规范的开发,不仅使得开过过程处于混乱,而且大大地降低了系统开发效率。我们可以适当的利用一些经典的开发模型,典型的开发模型有:1.边做边改模型(Build-and-Fix Model);2.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3.快速原型模型(Rapid Prototype Model);4.增量模型(Incremental Model);5.螺旋模型(Spiral Model);6.演化模型(evolution model);7.喷泉模型(fountainmodel);8.智能模型(四代技术(4GL));9.混合模型(hybrid model);10.RAD模型;我们要尽量避免原始老旧的开放模型,这样可以避免许许多多开发问题。但是要根据系统的大小,和开发的难度来做决定,有句话说的好杀鸡焉用宰牛刀,太多复杂的模型适合庞大的系统开发,然而用的一般的小系统上反而会增加开发难度。

软件毕业论文:高职院校软件专业毕业设计 问题分析与改进建议

摘 要:高职院校毕业设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课题质量不高、学生在校外实习、课题与就业方向不符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学生不重视毕业设计,进而导致设计质量下滑。针对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笔者以高校管理者与指导教师的视角,对毕业设计制、学生及指导教师进行了深入调研,并且提出了改进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 毕业设计 不重视 改进

1 前言

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本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放在最后一个学期,导师基本由校内教师担任。但最后一年学生把重心放到对自己未来更有影响的就业上,或是参加专升本寻求深造机会,校内导师被迫远程指导,缺乏监督力度。同时,设计课题内涵良莠不齐,部分课题不符合社会需求,让学生感觉实用性不强,学生不重视,进而质量下滑,降低了教学水平。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调研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2 现状调查

对重庆5所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及所带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样本中包含200名毕业生、50名指导教师。数据如下:

3 调研问题分析

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学生不重视,学生不能在校设计。需要分析学生为什么会不重视,并剖析其不能在校设计的原因。

3.1 课题内涵与需求有偏差

如表1所示,课题与学生工作方向是否吻合,以及是否一志愿选题,对成绩影响较大。调研中发现: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Java开发,而选题时选了C#开发(选题先于实习);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非IT工作,从而对所选课题丧失兴趣;部分学生单位实习后技能提升,回过头发现课题内涵与商业开发存在差距。此外,部分学生未能选中一志愿课题,调配课题与期望不一致,所以就抱着对付一下的心态。综上,课题本身质量是影响学生最后设计成绩的重要因素。

3.2 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

表1及表2的数据充分证明,不合理的时间安排,是导致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最后一个学期是找工作的关键期,在就业压力下学生忙于参加招聘会和面试。找到工作后,用人单位往往还要求到岗实习。同时,最后一学期也是专升本的关键期,寻求深造的学生亦会忙于复习参考;另有学生为提高竞争力,会选择参加推荐工作的技能培训;这都是造成学生不重视以及不能在校实习的重要原因。

3.3 自拟课题质量偏低

表3数据分证明,对外承接工程,或教师科研需要课题,具有充分驱动力可让教师在课题建设中投入更多精力,进而提高了课题与社会生产的适应性,提升课题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自拟课题往往是为了毕业设计而设定的课题,教师缺乏动力对课题进行改进,易与社会脱节。表3的统计数据也证明了选择自拟题目的学生,其优良成绩的比率显著低于其他学生。

3.4 其他因素

沟通不畅:师生双方无法面对面地沟通,存在着教师因工作忙碌疏于督促,或学生缺乏主动性的情况。(1)教师经验缺乏,高校中具有丰富项目经验的教师本来就比较少,近年又引入了大批年轻教师,这些教师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更缺乏项目开发经验,在指导中明显表现出不足。(2)优秀教师任务重,优秀指导教师既要承担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又要进行繁重的教学任务,容易顾此失彼。

4 问题整改建议

4.1 加强课题库建设

课题分为对外承接工程、科研需要、自拟等几个类别。对自拟课题,须经学校专家组评审及指导,以增强与生产实践的联动性。增大来自对外承接工程及科研需要类课题,这类课题具有较强实践性,教师出于自身利益,也会对课题投入更多精力,对学生的要求也会严格,这必然提高设计质量。另外,考虑到学生未来就业不同,宜对课题难度适当分档。对不同档次的课题,设置起评成绩;有志于投身IT行业的,可选中高难度;其他学生可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

4.2 改进设计模式,消除时间冲突

在设置课题时,要确定本专业所针对的主要就业岗位,以及岗位所需技能,再结合实际选择对应实训项目,作为本专业学生大学期间不同实践课程教学项目。学生在专业课教师的系统指导下,逐渐完成毕业设计的雏形,在最后一个学期里,再根据学生就业实际情况,予以整合,就成为了一篇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设计。如此,不仅降低了最后一个学期的工作压力,还提升了学生在校期间教学质量。

4.3 加强指导教师能力建设

在毕业设计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与管理,可采用如定期开见面会、网上探讨等方式,学生将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取得的成果等汇报给教师以便教师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指导。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招聘教师时,倾向于在企业从事过一线工作、既有学历又有工作经验的人员,更好地将学校的理论知识与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相结合。

5 总结与展望

毕业设计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应注重课题的针对性与适用性,使毕业设计内容与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技术岗位相一致。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毕业设计的机制建设,让设计贯穿整个大学教育,减少最后一学期压力。注重对教师的培养,提升指导技巧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

软件毕业论文: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摘要:分析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软件企业对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提出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措施,强调通过建立和完善毕业设计的管理制度,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的监控;构建完善的毕业设计管理平台,提高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水平;改革毕业论文形式,建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软件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设立是国家教育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为满足国家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于2001年批准成立的。重庆大学软件学院是国家首批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应用、遵循标准、适应团队、把握技术、熟知领域、外语优良”的软件工程人才。10年来,软件学院十分重视软件工程专业的工程化教学改革,采取多项政策和措施促进工程型软件实用人才的培养。本科毕业设计是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因此,对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进行改革,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软件实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 软件企业对软件工程专业培养人才的要求

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对该行业从业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国内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学基本上仍使用传统的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缺少对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因此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又能迅速适应业界环境的高素质创新型软件人才,是软件企业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2 目前本科毕业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阶段缺乏全过程的管理与监控。

毕业设计全过程的管理与监控不够规范,缺乏专门的组织机构。毕业设计的一些主要环节疏于检查和监督,因此存在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问题,如选题陈旧、重复率高、与软件产业发展需求不适合等。

教师指导水平有限且精力投入不足,同时没有对教师指导工作的有效绩效考核,使得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不够重视;某些学生由于有就业压力,便将主要精力放在人才市场和各类招聘会上,没有意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最后只能通过拼凑和抄袭完成毕业设计。

2)毕业设计阶段缺乏规范化的指导性文件。

毕业设计工作持续时间长,涉及所有毕业生和教师,如果没有规范化的指导性文件能够让指导教师和学生了解毕业设计工作的意义、目标、计划、流程、论文规范化格式、质量评价标准、成绩考核等具体实施细则,明确自己在该项工作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整个毕业设计流程对自身承担工作的质量要求,那么很难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3)毕业设计文档资料缺乏有效管理。

毕业设计成果是学校的重要知识和信息资源,完善的文档资料管理有助于毕业设计工作的传承和创新。长久以来,毕业设计作品和论文主要采用人工管理。学生答辩后提交资料袋,资料袋中包括毕业设计相关文档和设计作品的刻录光盘,但由于管理人员对毕业设计资料的重视程度不够或人员不够,导致毕业设计资料管理不善,出现查询困难、答辩记录丢失等情况,为以后查阅、成果展示及下届毕业生的论文指导工作带来不便。

3 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改革措施

1)成立毕业设计管理小组。

为了加强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监督,软件学院专门成立毕业设计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教学副院长、正副系主任及学生助管组成,负责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监督工作,包括从选题、审题、任务书下达到开题、中期检查、答辩、成绩评定、推优的全过程。

2)建立和完善毕业设计的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毕业设计管理小组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特点建立学院的具体工作规范和有效的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和监控制度,加强毕业设计制度建设,使得从选题、下达任务书到学生的开题报告,从每周汇报、中期检查到设计文档撰写、论文撰写、论文重复率监测、论文评阅及论文答辩,都有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及管理规章制度;构建集中管理与跟踪管理、周报提交、外出请假、抄袭检测、讲座出勤等平时成绩评定标准;完善从平时表现、系统设计实现质量、论文或设计文档质量、答辩水平等多方面衡量的客观、公正的综合成绩评定标准和推优程序。在毕业设计全过程管理中,力求做到有章可循及有据可查。

3)多元化的毕业论文形式。

多元化的毕业论文形式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特点,软件学院对毕业论文形式进行改革。毕业设计形式包括传统方式和新方式,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则由指导老师负责。

传统方式是指毕业生完成开题报告并翻译一篇相关课题的英文文献,然后对软件系统进行需求分析、设计和编码实现,或者对相应算法进行研究、分析和编码实现,最后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为了面向软件企业需求,培养学生的软件设计能力,新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系统设计文档编写能力。毕业生前期仍然要完成开题报告、英文文献、系统分析设计和编码,最后提交系统设计相关文档。系统设计相关文档由以下文档构成:①项目开发计划;②软件需求说明;③系统设计说明;④数据库设计说明;⑤用户手册;⑥测试分析报告;⑦项目开发总结。根据软件工程学科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学校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和软件设计文档国家标准,软件学院制定了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文档规范。

为提高学生科技论文写作水平和研究报告的演讲能力,软件学院面向软件工程专业所有应届毕业生,在其毕业设计阶段开设8学时的“科技论文写作规范”“研究报告演讲技巧”讲座,强调科技论文写作的规范性和可读性,锻炼学生演讲研究报告的能力。

4)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和监控。

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和监控面向的对象是学生和教师。软件学院毕业学生做毕业设计有不同情况,如有在校外软件公司做毕业设计的,更多的是在校内做毕业设计,因此需要有相应的不同管理模式。为加强学生培养质量和降低指导教师管理难度,软件学院提供集中管理与跟踪管理方式。

集中管理是指学院设置固定机房和机位并安排助教作为管理人员,由指导教师给学生安排机房,由管理人员负责学生的日常考勤,学生需及时向指导老师汇报学习情况,学生若有事必须请假。跟踪管理主要针对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要求这类学生完成校外毕业设计申请,由管理小组协助指导教师对校外学生进行跟踪,为这些学生提供及时的毕业设计信息服务。这类学生必须每周与学校指导教师联系,以便教师详细了解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进度。这种具体的制度和规范,对在校内进行毕业设计和赴外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进行了有效监控。

针对指导教师的管理,毕业设计管理小组采用不定期检查和周报提交的方式。毕业设计规范要求每位指导教师每周指导时间不少于2小时,指导教师需要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下一阶段工作部署与指导,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不定期检查指毕业设计管理小组根据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系统中登记的指导时间和地点,不定期对教师的指导情况进行检查。周报提交是指学院建立的毕业设计定期报告制度,教师和学生每周均需要将周报提交到系统上,教师主要汇报每周对学生指导情况以及学生毕业设计进度和质量,学生主要汇报每周的毕业设计进度、毕业设计遇到的问题等。毕业设计管理小组每周对周报进行汇总分析并,及时了解毕业设计情况,对学生和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统一解答。

5)构建完善的毕业设计管理平台。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完善的毕业设计管理平台,提高毕业设计管理水平,使毕业设计管理更加规范化。软件学院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使用的管理系统包括:重庆大学本科毕业设计系统、重庆大学网络教学综合系统、重庆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实践教学平台。

6)建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评价体系。

建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评价体系,要求所有

一学生和指导老师每周都要将周报提交到EOL(重庆大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平台。毕业设计管理小组每周对毕业设计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并将检查情况告知所有指导老师。指导老师每周提交周报次数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量挂钩;学生考勤情况、周报提交情况、平时检查情况会被记入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不合格将被取消答辩资格。

软件学院强调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一定要进行软件系统设计和实现,毕业答辩包括系统演示、用PPT讲解毕业设计主要工作、答辩教师提问等多环节,答辩老师根据学生工作量、完成质量、论文或设计文档质量、答辩情况进行评分。学生毕业设计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指导教师成绩、交叉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构成,以保证评分的公平性。

7)加强诚信机制建设

为了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学术诚信氛围,软件学院使用“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防抄袭检测。抽检比例为应届毕业论文的50%,抽检名单由毕业论文管理系统随机抽取。另外,各答辩小组推荐的优秀毕业论文为必检对象。

软件学院制定论文抄袭的认定标准(建议文字复制比不超过25%)和处理办法,对有问题的论文,责成指导教师对检测结果予以认定和说明或督促学生修改,取消被认定抄袭论文学生的答辩资格;对各答辩小组推荐的优秀毕业论文进行,不合格的论文取消优秀。

4 结语

培养适应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软件工程人才,提高软件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毕业设计的改革势在必行。通过2届学生的毕业设计改革证明,建立和完善毕业设计的管理制度,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的监控,充分利用毕业设计管理平台,实现多元化的毕业论文形式,建立合理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评价体系,加强诚信机制建设,能极大地促进师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投入热情和精力,提高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水平,有效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软件毕业论文:拓宽软件高职毕业生就业门路的经验和做法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新成长劳动力规模的庞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了僧多粥少工作难找的现状,高校毕业生求职前景不容乐观。我校——闽江学院软件学院是以“培养实用技能型软件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作为福建省软件职业教育集团的龙头院校,在毕业生就业问题上我们也备感压力,本人通过对自己就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分析,就如何应对就业形势的变化,提高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探析。

学院毕业生综合情况分析

软件学院有一个本科专业(专升本)和十个专科专业毕业生,每年毕业生中以大专为主。学院有高职单招、普高、五年专三种性质的学生,从大专生自身劣势讲,学生整体素质普遍不高,这是其就业时一个很大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基本素质不高、学习底子薄、自制能力不强,这也是大专学生最明显的群体特征之一。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大专学生习惯差、学习主动性不够,很难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软件学院学生优势就是,我们采用的是双证教学,学生在正常完成学业的同时也完成了相关知名IT企业的认证,在资质和动手实践能力上与同类院系学生相比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在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时我们要有别于本科院系,不能拘泥于传统,形成一套有自身院系特色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

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措施和经验

1.校企合作搭建学校与企业的共赢平台

学院根据专业教育需求,与微软(中国)公司、北京全美教育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思科系统公司、上海微创软件有限公司、戴尔计算机(中国)有限公司等众多国内外知名IT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实施软件实训计划,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教学上,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借鉴国内外软件企业在技术、培训等方面的经验,建立了实训工程,通过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训,不断提高学生项目分析和研发水平。我们拥有福建省高职教育软件类唯一的省级网络技术实训基地,并在省内同类院校中率先开设了“学生创业园”,由学生团队携带项目入驻园中,按照企业模式进行项目开发。依托学生创业园是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零距离配合,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贴近、实训教学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近年来从学生创业园走出的毕业生就业率几乎达到100%,毕业生就业单位中不乏国内一些知名的IT企业。

2.发挥辅导员作用,帮助毕业生提高择业竞争技能

作为思政工作者,学院每位辅导员都认真对待毕业生就业问题,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对学生的前途负责,对社会的稳定发展负责。辅导员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不仅要帮助学生全面而又充分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势。还要向学生强调、让学生明白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鼓励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学生就业指导课原则上安排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授课,通过就业指导课,辅导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的求职应试方法和技巧以及自身职业定向,在指导过程中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方法解决毕业生就业中出现的问题。辅导员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形势、掌握政策、更新观念、调整期望值、增强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就业能力和整体素质,促进和帮助毕业生最终实现就业。

3.收集就业信息组织供需双向选择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载体,在丰富社会生活,沟通人际社会关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充分使用现有的网络和现代化服务平台,快速便捷的开展就业信息宣传和服务。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充分利用网上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访问快捷、查询便利等特点,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快速、高效的信息服务。就业指导中心项目负责老师从林林总总的就业信息中筛选出有效信息,通过学院的学生短信平台及时的给我们的毕业生,使毕业生在择业中赢得主动,增加选择的余地,从容就业。学院还采取“请企业进来和毕业生走出去”的就业指导策略,每年的12月份中旬,定期在校园内举办毕业生校园招聘会,每年的招聘会都能够吸引100多家企业到校开展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活动。我们请用人单位到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增加用人单位对学院专业设置、知识结构、人才培养情况的了解,从而有利于用人单位挑选使用所需的毕业生。另外,我们还联系企业安排毕业生组团走出去参加用人大单位的面试,如飞毛腿电子公司、网龙公司、中国移动、冠捷电子等企业。对用人单位我们还常常利用学校推荐的方法,减轻企业频繁地参加各层次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活动而造成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减少就业信息的重复和毕业生的就业盲目性。从而达到企业招到人,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互利局面。此外,学院还积极调动全校力量特别是职能部门、专业老师的力量积极为学生寻找就业岗位,为学生的就业做力所能及之事。

4.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鼓励和引导毕业生下基层

通过学院广播台和宣传栏报道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的先进典型,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定期召开毕业生就业政策宣讲会,组织毕业班辅导员参加政策学习,引导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切实转变就业观和择业观。在宣传政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响应号召义无返顾地走向农村,走向基层一线兢兢业业地工作,还有的毕业生通过“三支一扶”的政策从事支教、支农(含林业、水利)、支医和扶贫工作。实践证明,大专生在基层还是大有可为,他们在基层照样可以谱写出一曲曲壮美的青春之歌,我们的毕业生通过基层工作,深入了解社会生活,了解基层疾苦,在社会的大熔炉里陶冶情操,磨砺意志,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也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这些政策的落实对提升学院毕业生就业率有着深远的影响。

5.广泛开展创业项目建设

自主创业日益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充分利用国家的扶持政策和项目,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如鼓励支持学生自发组建创业社团组织、参加各类创业计划大赛、广告和营销策划大赛等创业竞赛活动。2008年4月,YBC闽江学院服务站正式成立,该服务站以软件学院学生创业园为基地,辐射全校师生,开展了一系列扶持青年就业创业及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站每学年举办三到四期的YBC创业培训、淘宝大学培训、定期开展创业大讲堂及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创业孵化推荐等。帮助致力于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进行资金扶持和技术指导, 引导学生理性择业,优质就业,成功创业。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展我们学院形成了以“专业培养+团队搭建+项目孵化+能力塑造+创业扶持”为特色的一套较为完整的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的服务体系。这一体系得到了广大毕业生的一致好评,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门路。

6.弱势群体毕业生的就业措施

弱势群体毕业生在这里我们主要指家庭贫困毕业生和身患残疾或形象有缺陷的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帮扶工作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解决他们就业难问题也是全社会的问题。开展弱势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上我们通过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对弱势群体毕业就业问题心理教育方面入手、引导帮助他们调节心理压力,提高挫折的承受力,提高就业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以便选择合适自己的职业。另外,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动为弱势群体毕业生联系落实就业实习单位,提供多渠道的招聘信息,搭建用人单位与他们双向选择的平台,积极向企业推荐,专门为弱势群体毕业生开设“就业绿色通道”,帮助他们掌握择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对于基础薄弱、应用能力较差的学生,学院还组织专业教师给他们“开小灶”,加强辅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优秀竞争力。毕业后对弱势群体毕业生我们还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他们的就业状况,对未就业弱势群体毕业生实行教师包干制,坚决不让一位弱势群体毕业生待业或失业。

在面对新的就业局势下,学院将就业工作纳入整体工作规划,把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通过自身在就业指导工作上不断的探索和积累,走出了一条符合学院发展的道路。连续几年来,软件学院在同类院校中就业率一直位居前列,毕业生分布各行各业,通过回访,我们了解到用人单位对学院应届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满意度达到了90%。学院也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结构,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拓宽就业门路,最终适应当前的就业服务新需要。

(作者单位:闽江学院)

软件毕业论文:做好软件建设是提高理工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措施

摘要: 针对理工科类专业实践环节多,毕业论文多有硬件要求,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各方面存在不足,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不高的问题,提出有效提高论文质量的快速方法为完善制度,合理选题,做好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及现有教师队伍建设和指导模式改革等软件建设,以期对本校和兄弟院校提高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措施;软环境

1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多为专升本的院校[1],其基本上本专科教育并存,多数以专科教育为主,定位是培养大量下得去、 留得住、 用得上,富有实干精神和开拓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它通过升本的机遇大量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实验室建设,使学校科研工作得以快速发展。其功能和以往相比,除了教学以外,加大了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即立足于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在为地方培养人才的同时,利用自身在科研上的优势,通过参与社会经济技术活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2]。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扩张,它们已成为中小型企业发展的人才库和技术革新的思想库[3]。

2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

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是大学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研工作的初步训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本科生毕业和授予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4]。而理工科类专业主要培养科学型、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其实践环节多,毕业论文多有硬件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因地理位置的制约,在生源质量、经验交流等方面处于劣势,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再加上历史原因,和老牌本科院校相比难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教学条件有限、师资力量缺乏、学生重视不够和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学计划不完善,就业与考研复试冲击,学生普遍存在论文基本攻薄弱等因素[5-8],这些不仅制约着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而且还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不高。

3提高毕业论文的措施

硬件的改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而要解决当前的困难,更有效的方法是做好软件建设。

3.1 加强动员,完善制度,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论文效率加强动员,提高学生的认识。让学生知道撰写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本科阶段必须完成的一门必修课,是与毕业直接关联,获得学位、求职或继续深造的先决条件;让他们明确撰写论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个人才培养过程,是科研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文献资料查阅能力等的形成和提高过程。学校和系部统一思想,对不合格的论文决不手软,只有确定了明确的标准并能够得到严格的执行,才能够使学生打消侥幸心理,有压力去完成。学生重视,基本功扎实,可以提高实验(设计)数据的准确性,进而提高论文写作质量,减轻老师指导的难度。

3.2 通过合适的选题来弥补硬件的不足优化选题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除了在选题方面严把质量关,做到难易适宜外,还可以通过合适的选题来弥补硬件的不足。

3.2.1 与地方企业联合,利用企业的经济优势共同研究和开发科研课题,为学生毕业论文提供素材。论文(设计)命题一直或部分时间到科研合作单位、实习单位或有工作意向的单位进行,完成后由学校进行考核。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自行在企业中得到锻炼,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避免从书本到书本的纸上谈兵,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通过毕业论文的训练得到锻炼,学到实际本领,提高创新能力,同时也解决学生在就业和学习方面的矛盾冲突。

3.2.2 加强与资深的科研院所合作,实现两类院所师生的“双赢”。很多资深的科研院所高级职称和博士较多、科研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而充足,很多对新升本科院校来讲很难申报的前沿课题,但对省重点高校或更高层次的高校老师手中往往有两个或更多的项目却课题组人手不够,这正是新升本科院校的缺口。因此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加强与这些高校或研究所联系,利用他们的课题和资源优势解决自己课题方向老套、脱离实际、仪器设备不足等问题,为新升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注入一定的活力,让更多学生有进行科研工作同时完成毕业论文的机会,实现两类院校师生的“双赢”。

3.2.3 做设计类课题。现在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有个人电脑,可选择应用计算机进行毕业设计。调查发现历届理工科毕业生,无论是在工厂从事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在公司从事经营贸易,还是在政府机关就职,几乎都需要使用计算机。作为培养掌握最新科技人才的高等院校,当然应该顺应这个潮流。

3.2.4 选题时间提前、内容放开,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完成论文(设计)。一方面可以鼓励教师让学生参与到自己或学校立项的科研课题或实验室建设课题中。一方面毕业论文(设计)与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过程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对某一问题的质疑、改进或推广,只要能够体现学生科研能力,都可以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教学实践中的综合性或创新型实验,只要能够体现水平的,也可以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教师可以不定期的向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结合,鼓励学生自己选题,利用兴趣这一强大动力提高论文质量。

3.3 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处理好实习、考研、就业与论文写作之间的冲突,同时通过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提高基本功。狠抓教学质量,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好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准备。开设专业文献检索、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训练方面的课程,使其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提高外语与计算机水平,对于论文有关文献的查阅以及日后论文的撰写、排版、定稿都大有帮助。改革实践教学,强化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构建由简单到综合,由单一到复杂,循序渐进的系列化实践教学体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适当引导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范文,从内容到形式,反复揣摩,以便能够有效地借鉴它、模拟它。同时,老师可每学期给学生布置一两个与其专业相关的写作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评语有针性的攻克自己写作的弱点,争取每写一次论文就能进步一点。课程实习、学年实习和毕业实习都有总结报告和社会实践报告,这些写作都可以较早地培养学生的论文意识,对于毕业论文的写作有着素材储备、技能准备等多方面的作用。

3.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指导模式改革

3.4.1 现有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指导老师科研能力培养,鼓励其勇挑科研重担,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为提高论文(设计)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实习、参与工程项目设计等,组织指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深入生产和工程实际,在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经验,为指导论文(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指导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加强指导教师的师德修养,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可适度聘请外校教师或企业高工参与到论文指导中来。

3.4.2 论文指导模式改革首先可采用教师团队指导方式,即以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为组长,在充分考虑老师的专业特长与教龄基础上,组建毕业论文指导团队,对学生进行指导,这种方式将发挥教师在各个领域的知识优势和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更全面的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可以较好的完成论文指导任务,同时也培养了青年教师论文指导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其次可采用双导师制。对于校内课题,青年教师可以作为副导师、高职称教师的助手身份参与指导论文。因为教授经验丰富,但是指导学生时间相对较少,而青年教师精力充足,时间多,但是科研能力相对薄弱,需要不断提高。每个学生都配有导师和副导师,可以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这种联合指导方式,真正体现了教授“传、帮、带”的学科带头作用,加速了具有知识创新和科研攻坚能力的学术人才的形成,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将大大提高,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课题来自企业的采用校企双导师指导制,这样做可以将学校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更有利于学生尽快的融入企业文化。

综上所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硬件的改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要提高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可以从完善制度,合理选题,做好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及现有教师队伍建设和指导模式改革等软件建设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