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护理诊断的分类

护理诊断的分类

时间:2023-05-23 15:45:24

护理诊断的分类

第1篇

【关键词】急诊患者;疼痛;护理;应对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74-01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机构开始重视患者疼痛的有效控制与处理,很多医院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患者疼痛的处理,特别是急诊科室[1]。急诊患者在入院的时候,常常由于各种创伤与疾病而产生疼痛。本文主要针对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260例急诊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260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196例,女性患者64例;年龄在21-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岁;其中急性肠胃炎59例,心绞痛41例,肾绞痛44例,头痛38例,外伤疼痛70例,其他疼痛8例。

1.2 护理应对方法

1.2.1 疼痛程度判断

护理人员应当重视急诊患者疼痛程度的判断,只有准确判断患者的疼痛程度,才能够针对性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对于急诊患者疼痛程度的判断,主要在于护理人员主动询问、认真聆听急诊患者对于自身疼痛症状以及位置的陈述。急诊患者中,儿童患者与老年患者是两个比较特殊的病患群体。老年患者,由于自身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疼痛感对于神经系统造成的刺激与年轻患者相比较而言,要下降很多,并且由于教育程度、文化水平较低,导致一部分老年患者无法准确的陈述自身的疼痛症状以及位置,不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儿童患者,由于年龄较小,还不具备准确陈述自身疼痛症状及位置的能力。因此,护理人员在对这类患者进行疼痛控制的时候,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定时进行巡察,实时了解与掌握老年、儿童急诊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对疼痛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对于一些使用了镇痛剂的患者,但是疼痛症状没有减轻,甚至加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实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相应的应对准备。一些学者认为,急腹症患者在进行诊断之前,不能够给予镇痛剂,这一观点受到了普遍的质疑,相关报道中显示,急腹症患者在进行诊断之前,给予患者适量的阿片类镇痛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烦躁等一系列不良情绪,便于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做出正确的判断,有利于急腹症患者的治疗。

1.2.2 提高患者对于镇痛药物的认知水平

临床治疗中,一些急诊患者由于担忧使用镇痛药物之后会上瘾,所以对于镇痛药物的使用犹豫不决,不愿意告知医护人员自身的疼痛情况,以此避免镇痛剂的使用。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主动的向急诊患者耐心的进行解释,主要在于对一些比较简单的镇痛剂药理作用对患者进行讲解,例如:短期使用阿片类镇痛剂,不会对药物产生生理依赖性与心理依赖性。实际上,在应对急诊患者的疼痛时使用镇痛剂导致的药物成瘾性的概率几乎为零。一些急诊患者为了减轻自身的疼痛,盲目使用镇痛剂,导致出现药物成瘾性;还有一部分急诊患者对于医生开出的镇痛剂处方不满意,要求增大镇痛剂的使用量。对于此类急诊患者,护理人员应当实时关注他们疼痛症状的变化,协助主治医生对转折的疼痛程度做出准确的判断,对镇痛剂用药方式进行合理的制定。

1.2.3 镇痛剂的副作用与药理作用

芬太尼、盐酸二氢吗啡酮、吗啡以及其它各类口服非类固醇抗炎药,都是急诊科室中常用的镇痛药物,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急诊患者疼痛程度与原因对药物进行合理的使用。护理人员在对急诊患者使用镇痛剂的时候,应当实时观察急诊患者疼痛程度有无改善,有利于医生为急诊患者下一步治疗提供相应的参考数据。在使用阿片类镇痛剂的时候,常常会伴有便秘、呕吐、恶心、呼吸抑制以及镇静等一系列副作用;过量使用盐酸哌替啶,会对急诊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其中,阿片类药物副作用最为严重的为呼吸抑制,一般发生在首次应用阿片类药物且过量使用的急诊患者身上,在起到止痛作用的同时,还会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抑制。当急诊患者出现呼吸抑制的时候,应当对其缓慢静脉滴注1:10纳洛酮稀释液进行治疗;对于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应当对其进行气管切开。镇静与嗜睡主要出现于首次或者多次使用阿片类止痛剂之后,主要的处理方法就是将给药间隔时间拉长或者减少个别药物的使用剂量,还可以对患者使用血浆半衰期比较短的药物。

1.2.4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急诊过程中,应当积极、合理配合医生的救治工作,特别是在急诊患者数量比较多的医疗中心或者大型医院的急诊部门。由于单纯使用镇痛剂并无法完全消除急诊患者的疼痛感,所以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安慰,积极、主动的与急诊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根据患者的病情向患者讲解相关的知识,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实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针对患者的病情,将本院治疗成功的案例介绍给患者,加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2 结果

本组260例急诊患者经过良好的护理与正确的应对措施,疼痛症状显著减轻,全部痊愈出院。

3 结论

相关的文献报道中明确提出,78%的急诊患者在入院的时候,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2]。有效的应对与处理急诊患者的疼痛,主要在于急诊科室医护人员迅速、准确的对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判断,对止痛药物的使用进行合理的控制,还要给予急诊疼痛患者心理慰藉与精心护理。

本组260例急诊患者经过良好的护理与正确的应对措施处理,疼痛感显著减轻,均痊愈出院。与李红芳[3]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良好的护理与正确的急诊应对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急诊患者的疼痛感,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为其他科室的治疗与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红玉.急诊患者疼痛的护理应对[J].中国临床康复,2009,42:124-125.

第2篇

关键词:护理诊断 精神科 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2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68-02

1 研究精神科护理诊断的意义

一般来说,护理诊断是以个人、家庭、社区等为单位,对其现有、潜在的健康问题、生命体征等反应的临床判断。护理诊断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人、在具体环境下、具体病理的具体表象而言的。对于精神科护理诊断进行研究,可以使护理者从患者的病理体征去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尽可能地培养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提高护理者的护理技巧,使得患者的病情尽快得到抑制或缓解,减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隐患。

2 精神科不同患者的护理诊断

2.1 精神科常见的患者类型。

2.1.1 按照表象特征的患者分类。一般来说,在我国,按照精神科患者的患病特征和行为特征等,可以将精神科患者分为:焦虑障碍患者、应激相关障碍患者、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情感精神障碍患者、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分裂患者、人格障碍患者、儿童青少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等。

2.1.2 按照年龄特征的患者分类。为了护理和管理方便,医学上也将精神科患者按照年龄进行划分,以便通过不同年龄的分类管理,使得各个不同的年龄阶层在各自的阶层能够得到交流,帮助患者减轻病情。通常来说,按照年龄特征常将精神科患者划分为老年患者、青壮年患者、儿童青少年患者三种。

2.2 不同患者的护理诊断。不同的患病类型,其所产生的行为反应也不同,其潜在的安全系数也不同。如急性应激障碍病人一般都有比较暴力倾向,严重的患者暴力行为危险系数较高;而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则多会发生自伤和自杀行为;而性的人格障碍患者则多会发生对社会的报复,会出现爆炸、滥杀行为等,其危险系统则非常高。

不同年龄特征的患者,其病情表现出的临床特征也不一样。在临床护理上,必须认真进行观察,详细进行记录,以便为该病例提供较为详实的护理诊断参考。如精神分裂患者,在青壮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诊断上严重的可能表现为直接暴力伤人、杀人等攻击,而老年重症患者严重的则表现为破坏、暴力偷袭、向人抛掷东西等。

不同的患者受某种应激行为或者应激环境等的刺激,会产生不同的反映,这些都可以通过早期观察诊断出来,如轻微的强迫症表现为反复洗手;渐至严重就发展到个人无法控制某种观念和行为,迫使自己非得去干,如偷东西等;及至再严重就发展到无视自尊的行为,如在大庭广众脱衣服、赤身行走等;最后可能会由于某种强迫性观念产生暴力行为和杀人等。可以根据患者护理临床的表现,对患者的症状做出正确诊断,从而根据患者的表现,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

3 护理诊断在精神科护理的应用

3.1 对早期精神病患者的治疗。经过临床护理诊断之后,将患者分为早期患者、中期患者和重症患者,按照不同的病情进行临床护理,比较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缓解和痊愈。

在早期患者而言,他们具有比较正常的行为能力,只是在某些方面具有障碍,通过短期临床护理诊断之后,确定可以不必住院治疗的,可以将他们集中到一些疗养中心,通过义工等对其实施精神救助,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障碍,使他们逐渐趋于健康;同时通过社区医生、护士等定期对他们进行临床观察,观察这些患者是否得到好转,并详细做好记录。如早期的儿童孤独症患者,可以通过临床护理诊断之后,有意识引导患者与外界多加接触,让义工和其他家庭与患者多进行互动,逐渐消除患者的精神障碍。

3.2 对中期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在临床护理诊断上表现为中期的精神科患者,在对诊施治过程中,通过医生和护理者共同的讨论,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和患者的个性特点,为每个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促使患者尽快得到康复。例如,护理人员带领孤独症患者参与义工、社区等组织的活动,促使患者通过社会交往,锻炼自身的社交能力;让自闭症患者自己去买东西,使他们自己学会管理少量的金钱;给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制定任务,使患者在特定的期限内学会某种技能;通过对患者的分组,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合作和互助等等,使患者能够正常接触社会实际,减少社会对精神科患者的歧视,也使社会能够正确认识精神科患者,使患者能够尽快回归社会。

3.3 对重症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一般来说,可以将重症精神病患者划分为四个层次进行暴力预防管理,Ⅰ级暴力预防措施主要是针对患者的暴力倾向该如何实施缓和技巧;Ⅱ级暴力预防措施主要是让护理人员学会针对患者的暴力倾向怎样快速脱身,离开危险;Ⅲ级暴力预防则指通过申请对患者实施药物控制和约束;Ⅳ级则通过对护理者的训练指导,使他们能够应对患者暴力。此外,还有对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预防护理、行为和情绪引导管理,使他们的精神逐渐趋于正常。

总之,对于精神病患者,要结合其不同的临床护理诊断,确定其病情的属向,才能够因诊施治,为患者制定不同的个性化护理,促使患者尽快回归社会。因此,在今后的精神科患者护理中,必须做到要有详细的临床护理诊断,促使护理方案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尽快得到康复。

参考文献

[1] 覃远生.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6,129,131,134

第3篇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胸痛;抢救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84例急诊胸痛患者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电脑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试验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0±2.5)岁;发病时间0.5~10h,平均发病时间(5.0±0.5)h;疾病种类:心绞痛10例,急性心肌梗死8例,心肌炎8例,夹层动脉瘤3例,自发性气胸8例,其他5例。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5.3±2.3)岁;发病时间0.5~12h,平均发病时间(5.5±0.5)h;疾病种类:心绞痛9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心肌炎9例,夹层动脉瘤4例,自发性气胸7例,其他4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流程,护理人员带领家属排队挂号,简单分诊后实施抢救。试验组实施优化护理流程:(1)所有主治医师及护理人员参加培训,增强法律意识、提升服务技术等;定期开展模拟急救训练,提升综合护理能力;制定急救流程及管理制度,规范急诊操作。(2)优化分诊,接到出诊通知后,护理人员在2min内出诊,接诊途中联系家属,了解患者病情,指导家属帮助患者采取正确体位,告知患者不必慌张,以最快速度完成接诊;告知科室医护人员患者当前状态,做好急救准备,同时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判断,评估严重程度。(3)为危重患者开辟绿色通道,采取对症治疗,如心肌梗死患者实施生命体征监护、绝对卧床并吸氧,肺栓塞患者平卧、保持气道通畅、请专家会诊,对于无法明确诊断的患者,直接送放射科检查[3]。

1.3观察指标

(1)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2)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平均住院时间[4];(3)不良事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发生率[5]。

1.4数据分析

选择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抢救成功率为95.24%,护理满意度为92.86%,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76.19%,护理满意度为69.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试验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3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76%,对照组为19.0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第4篇

关键词:门诊;应急预案;医院感染;行为礼仪;患者满意度;护理管理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门诊护理工作的优劣、服务态度的好坏、护理技术的高低不仅反映门诊护理管理水平,还会影响整个医院的声誉[1]。门诊护士是患者就诊时首先接触的专业人员之一,与病房比较,门诊患者流动性大、流量大、病种杂、高峰集中、候诊时间长,同时受诊断不确定的影响,患者情绪更易急躁焦虑,这些特点不仅要求门诊护士有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需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做好门诊护理管理至关重要。有研究提出,按JCI标准实施护理服务和评估,对门诊护理质量提升有重要价值[2],但需更加重视员工资格及培训、公共设施及其安全性、信息管理等[3]。门诊护理管理的重点包括转化服务理念、沟通技巧、健康教育、创建良好的就诊环境等[4-5],但如何提升及培训未涉及具体内容,未见可借鉴的门诊护理管理规范。鉴此,笔者参照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6],于2015年3月对门诊护理进行规范及精细化改进,经9个月实践,效果良好,并顺利通过三级综合医院复审。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编制床位3300张,注册护士1500余人。日门诊量约6000例次;门诊有护理人员63人(包括护士长1人,副护士长1人),男1人、女62人;年龄22~54岁,平均38.0岁;学历:大专26人,本科36人,硕士1人。护理业务范围包括导医、伤口/造口诊疗、门诊消化内镜中心及各专科(内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整形科等)治疗等。

1.2方法

1.2.1门诊护理管理措施改进前的门诊护理管理:按门诊护理常规,以科室为单位由门诊护理人员自行管理,管理标准各科自订。门诊护士长负责门诊相关行政管理,保证各科诊疗用品齐全,安全开诊。规范改进措施如下。1.2.1.1医院层面的准备工作成立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办公室,组建由院领导负责的院级内部审核小组,抽调部分骨干人员担任院级内审员,每一病区设1名内审联络员,完善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对照相关文件,解读《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对标准进行梳理与归类,并分解至各相关职能部门及科室,制定等级医院评审条款责任分工及目标。明确检查方式,包括查阅资料、跟踪核实、现场核查、访谈调查、模拟演练、考试考核几种形式。1.2.1.2门诊护理管理改进准备笔者依据医院及护理部的分工,从《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中筛选与门诊相关的条款进一步解读,整理待完善的资料及培训学习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类,包括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护理规章制度、护理工作手册、优质护理、护士绩效考核、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常规、护士在职培训教学记录、健康教育、应急预案流程、仪器管理、患者评估随访资料、院感职业防护、护理文化及科研。后续对15个资料的内容结合门诊工作性质进行补充及完善,完善的过程也是痕迹管理的过程。1.2.1.3完善门诊护理职责及管理制度①相关制度的修订及完善。修订及完善门诊工作管理制度、治疗室工作管理制度、发热门诊工作管理制度及门诊各诊区特殊工作制度等7项。②门诊护士职责的修订及完善。修订及完善门诊部护理人员工作职责,更新门诊各科护士岗位说明书,使每名护士明确岗位职责及工作质量标准。③门诊护士职业形象礼仪培训。邀请院外培训导师(中国形象设计协会职业资格认证高级形象礼仪培训师)进行职业形象礼仪培训,内容涵盖医院服务理念及医务人员职业素养、医务整体形象塑造、主动服务、医护服务用语、打造标准化医务服务之各窗口人员行为规范、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接待礼仪等。④操作常规的修订及完善。在上述培训的基础上,组织门诊各科护士对本专业操作项目进行梳理,修订操作常规,各常规中除操作程序和要求外,增加了护患沟通的比重,规定在每项操作前、中、后的告知、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以期达到门诊护患沟通标准化、专业化,使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治疗内容、程序及作用,充分配合治疗,减少医疗纠纷。1.2.1.4安全管理①门诊查对制度管理。要求各科室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所有操作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为执行原则,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同时制定并实施身份识别流程:执行各项操作前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或出生年月、门诊卡号如收到患者明确肯定的答复则执行操作;如患者提出疑问,立即复查,再次核对无误执行操作。特殊操作核对时让患者或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对有疑问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②门诊急救车配置及管理。为保障就诊患者突发病情变化时的急救,将门诊急救车、除颤仪进行重新配置:a.为保证急救效果,每层楼配置急救车,按就近原则使用。b.除颤仪使用规定。就近使用。以保证当医院内发现患者心脏骤停时3min内除颤仪到位。c.门诊大楼发生应急情况需紧急施救时第一目击者务必首先评估患者并给予必要的处置,立刻就近呼叫医生,同时其他人协助电话通知急诊科及门诊办公室,以快速启动急救反应系统,保证患者及时救治。急救车及除颤仪责任人落实到科室个人,以保障以上生命支持仪器随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护士长定期督查,同时将以上配置挂院内网予以全院公示,要求人人知晓。③门诊备用药品管理。门诊负责人反复与护理部质控人员、药学部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及护士沟通门诊各科备用药品种类及基数,整理出门诊各科备用药品清单,根据门诊药品管理特点制定门诊备用药品接班及管理登记本,便于规范门诊备用药品效期检查、基数管理、高危标识、药品存放等。1.2.1.5医院感染管理门诊患者具有流动性大、病情复杂、诊断待明确等[7]特点,感染管理难度大。鉴此,开展以“提高门诊护理院感管理的规范性”为题的PDCA循环。①原因分析。从人、法、料、环四方面因素进行问题分析。人:医护人员院感管理相关意识欠缺,不熟悉感染控制程序与规范,工作繁忙等;法:院感相关制度较零散,未进行系统培训;料:院感管理部门要求的配置或设施不到位、耗材使用不当;环:布局不合理。②制定改善计划并实施。a.整理各科院感控制规范并汇总,便于护士学习并遵照执行。b.与院感办沟通,联系厂家完善门诊各科洗手设施。c.培训门诊全部护士手卫生知识并进行考核。d.针对门诊各科布局问题,指定各科院感负责人开会,邀请院感办主任,讲解布局方面院感要求,并要求各科1周后上交本科室布局整改方案,方案经审核后各科启动布局整改工作并不断督促按计划落实。e.成立6S管理小组,确定各科负责人。组织全体门诊护士学习6S管理规范及要求,进一步改善门诊环境、物品、药品等管理。f.协同护理部每月对门诊各科进行院感质控专项检查,检查涉及门诊各科布局、物品管理、洗手设施及洗手依从性、正确性、废物分类及消毒剂的使用等方面,并对院感管理督查情况进行分析及总结。1.2.2培训及演练本次制定了门诊护理培训及应急预案演练计划。①培训计划。包括护理管理制度、门诊相关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相关管理制度、院感管理各类规范、各类文件、门诊医护人员须掌握的技能,如徒手心肺复苏及简易呼吸器的使用。②门诊应急预案及演练。预案包括应急预案、公共预案及专科预案[8-9]。应急预案:主要包括突发呼吸心脏骤停、癫痫发作、急性心肌梗死、低血糖昏迷等抢救预案及流程,其原则为诊区护士发现患者突发病情变化,就地救治、就近负责。公共预案:为门诊护士必须掌握的内容,包括停电、停水、火灾、泛水、失窃、地震、遇暴徒或冲突、患者跌倒坠床、职业暴露、信息系统故障等。专科预案:包括过敏性休克、误吸、人流综合征、术后出血倾向、输液反应、空气栓塞、肺水肿、低血糖、中心吸氧故障、中心负压吸引故障、用药错误、治疗错误、标本错误等。针对上述项目,每项编写详细的应急处置流程,集中全体门诊护士对所有预案进行专项演练,演练包括从第一目击者发现到在急诊医护的配合下,护送入急诊科进一步救治整个完整的过程。

2结果

改进前检查无菌物品管理、手卫生、空气质量、消毒液、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分别为84.88%(73/86)、81.05%(77/95)、86.67%(39/45)、84.06%(58/69)、77.33%(64/75),改进后合格率分别为96.59%(85/88)、98.10%(103/105)、96.15%(50/52)、98.61%(71/72)、95.18%(79/83)。参与2次考核的50名护士,理论与综合平均成绩分别从89.1、83.8分提升到改进后的95.9、91.1分。门诊患者满意率从改进前的90.24%(抽查205份问卷)提升到改进后的93.41%(抽查167问卷)。规范化改进稳定扎实地实行9个月,顺利地通过了三级综合医院复审。

3讨论

第5篇

一、分诊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我院规模的逐渐扩大,诊疗科室的细化,门诊量的激增,怎样使患者方便快捷,准确得到优质的医疗救治,门诊分诊工作得到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分诊队伍不断壮大,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二、分诊护士素质

2.1 分诊护士素质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形象,分诊台作为医院的窗口单位,在个人形象方面要严格按照护士的着装标准。在上岗前要仔细检查自己,不化浓妆,不佩戴首饰,戴好名签,服装整洁,举止端庄,工作期间不与熟人闲谈,不接打电话,为提高护士素质,我院还聘请了形体专业人士,为分诊护士进行专门的培训。如,面带微笑、行走、站立姿势、打手势、坐姿等都进行了礼仪方面的训练,可见院领导对导诊工作的重视。导诊工作在整个医院中也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2.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就诊的标准也在提高。这就要求分诊护士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不光要熟悉医院的环境、设施、科室分布等情况。还要掌握各科室的新技术、新业务以及各科疾病的基本特征、好发部位、临床表现等医疗知识。分诊护士必备的临床知识对病人及时准确的就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1],否则会影响到患者的就诊及时准确性。

2.3 热爱门诊分诊工作 分诊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看似简单其中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首先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爱岗敬业,热情诚恳,提高语言修养,善于自我调节,不能把个人的情绪带到工作中。认真倾听患者及家属的询问,分析他们提出的问题,用我们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准确无误的为患者做鉴别诊断,帮助患者满足他们希望了解的各种问题,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2.4 熟练掌握各科业务 为更准确的鉴别患者的病情、所属科室,分诊护士应掌握各科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流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不断进行学习各科业务,拓宽知识面,丰富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掌握传染病及流行病的特点,及时的将传染病送到传染科,防止交叉感染。保证了医院工作的正常进行,保证了病人能准确无误的分诊、就诊,保证了病人的身心健康。

三、创造良好就医环境,方便患者就诊

患者来到诊室就诊,分诊台内有具备丰富临床经验,资历较深的分诊员,耐心的指导患者进行就诊指导,安抚病人不要围观医师,在候诊区根据自己的候诊号码安心候诊,及时做好耐心细致的疏导工作,保证整个就诊秩序忙而不乱,并且能够及时正确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为病人提供一个有序、安静、整洁、温馨的就医环境[2]。并备有院内服务指南、各种疾病的防治、护理、饮食调节等健康指导,随时供患者翻阅。备有体温计、一次性口罩、手套、一次性口杯、开水,方便患者需要,并还为行动不方便的患者及重危患者提供轮椅、平车等交通工具。因患者碜圆煌的地区,有城市也有农村,面对不同层次的患者,我们要一视同仁,特别是农村患者,不能带有轻视的语言。要以简单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的向患者介绍,做好详细的解答,使不同层次的患者都能得到满意的服务。

四、体会

总之,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是做好门诊分诊工作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为患者营造出情切和谐的就医环境。要尊重、理解、关怀患者,要有良好的人文关怀,充满人性、人情味的服务[3]“让来医院的每一位患者治好病”而努力工作。

参考文献

[1]连爱珠,张晓云,崔佳佳.浅谈临床护理工作[J].心理医生,2010,9(3):41.

第6篇

我院为分析急诊护理对急腹症患者并发症预防效果的作用,特选取81例急腹症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比较其与一般护理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取得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急诊科收治的急腹症患者进行住院治疗的162例,其中男性70例,女患者92例,年龄在14-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58±4.76)岁,其中34例阑尾炎、31例胆结石、15例胆囊炎、15例肠梗阻、13例急性胰腺炎、7例心肌梗死、3例大叶性肺炎、10例肾结石、7例消化性溃疡穿孔、6例腹膜炎、4例输尿管结石、6例宫外孕、5例卵巢囊肿蒂扭转、4例急性盆腔炎、2例黄体破裂,病程均在4-48小时内。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协助医师稳定病人病情后遵医嘱转运至相关科室进一步治疗。

观察组则给予急诊护理,具体包括以下主要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患者就诊后,护理人员立刻进行病情评估,了解疼痛部位、时间、程度、性质及既往有无类似发作,观察患者表情、姿势,测量血压、脉搏,查看有无休克体征,如有,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根据病情情况给予相应体位及其他护理措施,期间患者出现疼痛加剧,或突然缓解后又进行性加剧现象应及时报道医师;2.严格遵循四禁原则:禁饮食、禁用止痛药物、禁灌肠、禁用泻药以免掩盖病情,向患者解释原因并给予心理安慰,消除患者紧张及恐惧,减少心理应激,从而减轻患者疼痛;3.陪同患者完成相关辅助检查,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大致判断患者可能疾病类型,以做到心中有数,临危不乱;4.对于危重患者,快速给予抗休克及各项生命支持,稳定患者呼吸及循环系统稳定,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5.所有治疗及护理措施详细做好记录,并标注对应时间,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必要时还可充当法律依据;6.患者病情稳定后,协助患者转运至相关科室进一步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费用及满意度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以患者入院72小时内发生为准,超过此时间段不计入统计分析;平均住院费用以患者入院至出院当天所有医疗费用总和计算,包括患者家属自费药物的费用,但不包括患者饮食及其自己要求而与本病无关的检查费用;满意度判定:患者出院时,采取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总分100分,80分以上计入满意率统计,计算两组患者满意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相比,*P

2.2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护理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情况(X±s)

与对照组相比,*P

3 讨论

第7篇

1中医护理诊断的意义

1.1增强护理人员的自主性和责任心中医临床长期以来医护不分,护理人员只是遵照医嘱进行被动性护理工作,中医护理诊断的确立,可使护理人员针对护理问题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增强护理的自主性和责任性。虽然在诊断的理论上医护分开,但在解除病痛、恢复健康的实际问题上殊途同归,产生相辅相成的作用。

1.2突出了辨证护理及整体护理的原则中医护理诊断揭示了病人产生该问题的病因病机。其病因常涉及到生理、心理、社会、家庭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分析病机则能把握机体整体的反应状态,从而增强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观念。

1.3有利于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中医护理诊断的概念,指出了护理诊断包括对病人潜在的健康问题的提出,这有利于护理人员针对潜在的问题采取主动性护理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促使病情向好的方向转化。

1.4有利于护理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护理诊断的规范化、系统化,既有利于教员有条理、按系统的教授课程,又便于学员从中医护理学理、法、方、术的系统理论结构来全面理解和掌握中医护理学知识。中医护理诊断标准化、规范化的开展,将有利于临床科技资料和信息的储存、整理、分析、提取和交流,有利于中医护理科研工作的开展。

1.5促进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的完善中医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分支,应有其独特的服务范畴,知识体系,科研内容和理论基础。中医护理诊断的规范化,将促进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以便与现代科学接轨、渗透和移植。

2中医护理诊断的内容

每个具有诊断意义的命题都应具有4个内容或组成部分,即名称、定义、诊断依据及原因和证候类型。

2.1名称是对病人护理问题的概括性描述,这

些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2.1.1现有的,或称存在的,是指病人当时所呈现的行为反应。

2.1.2潜在的,是指有促发因素存在的,若不加以预防和处理,护理问题就一定会发生。

2.1.3可能性,是指护理问题是否存在还不能肯定,尚须进一步收集资料予以证实或排除。

2.2定义是对名称的一种清晰的、正确的表达,并以此与其他诊断相鉴别。如焦虑、恐惧都属情志的改变,但焦虑的定义为模糊的不适感,其来源对个人来说通常是非特异的和不可知的。而恐惧的定义则为由于一种被认为是危险的明确来源所引起的惧怕感。

2.3诊断依据是指有此诊断的病人所具有的一组证候,有关病史和检查结论是作出诊断的依据。这些有关资料可以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的,并且各种根据对诊断的意义也不同,按其重要性,临床常分为主要依据和次要依据。前者证实一个特定诊断所必须存在的证候及资料,后者是指可能出现的证候或资料。

2.4原因及证型原因是指引发护理问题的诸多因素,包括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因素等。证型是指疾病引起的,决定护理问题性质的病变反应状态,这些证型都具有一定的判断标准。

3中医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

护理诊断和医疗诊断无论在概念的内涵和内容实质上都是不同的。医疗诊断表示疾病的病理变化,包括与其病理变化相应的症状、体征和实验检查,它是通过医疗手段来解决问题。护理诊断表示病人由于疾病影响所存在的或潜在的行为反应。这些常表现为病人的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及应付环境的能力不佳或丧失,这些问题是需要用护理手段来解决的,它们的区别在以下4个方面。

3.1护理诊断是在病人日常活动及生活中的反映和影响而产生的健康问题,而医疗是用一个确切的名称来说明其症状及病理变化。

3.2一种病常有数个护理诊断,它可以随病情变化而变化;而医疗诊断是一种病理变化,一旦确诊不会改变。

3.3护理诊断是用护理手段来解决,而医疗诊断是用医疗手段来解决。例如:患肠痈需要手术的病人,医疗诊断:肠痈、脓溃期。护理诊断:善惊,心胆气虚,恐惧手术,脘腹胀满,术后腑气不通所致:生活能力低下,术后气血不调,经脉不利。

第8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飞行训练基地,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现有航空活塞发动机的使用和维护状况,简述了几种故障诊断技术的概念,着重介绍了基于故障诊断专家方法在机务维修保障中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 航空活塞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诊断专家系统

0 引言

现阶段,民用和军用的航空活塞发动机基本采用的是机械液压控制方式,除通讯和仪表设备外,较少的使用了电子控制装置,同时,由于在使用中通常应用人工监测和手动记录的方式,因此,可获得的准确测量参数也较少,机务维护检修主要依靠维护人员的经验和维护手册提供的排故程序。存在排故效率低、排故难的情况,研究数据表明:一个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其判定故障的准确原因及部位的时间要占到整个排故时间的78%~85%,而排除故障的维修工作只占15%~22%,随着保障任务量的加大,仅靠专业技术人员本身的经验已逐渐难以满足对发动机进行性能和状态监控的需要。

航空活塞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就是在保持发动机完好状态下,根据发动机提供的各种工况讯息,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查明它产生的原因、轻重程度及发生的部位,然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维修方案和处理措施。无论在民用还是军用机务维修保障中,都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1 故障诊断方法分类

故障诊断方法可按照理论及应用技术的不同分为:数学模型方法、信号处理方法和人工智能方法。

1.1 数学模型方法

通过检测信号或物理参数变化,与标准值对比,得出诊断结论。该方法由于无法获取系统的内部模型,抗扰能力和鲁棒性较差,被现有的新方法所取代。常用的方法有:状态估计法;参数估计法;一致性检验法。

1.2 信号处理方法

利用信号分析理论,挖掘信号内部的故障信息,无需建立数学模型,因此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但是,对被诊断系统内部的逻辑信息没有较好地利用,欠缺推理的知识性,在故障诊断发展中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常用的方法有:基于小波变换的方法;基于输出信号处理的方法;基于信息融合的方法。

1.3 故障诊断专家方法

将知识引入了诊断中,通过一定的智能技术实现了对故障问题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大大地提高了故障诊断的水平,也是现今故障诊断技术的热点和主流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基于专家系统的诊断方法:模拟专家进行故障诊断的一种人工智能方法。但知识获取的难点问题严重影响了该方法的应用。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诊断方法:通过模拟人体神经系统而构建的一种具有自适应、超高维性、较强非线性的动力学模型。但是其所需的样本基数较大,复杂系统学习过长等缺点影响了其实际应用。

基于故障树的诊断方法:通过对被诊断系统建立树状逻辑模型,可以清晰明确地推导出引起故障发生的根源事件。具备定性和定量分析能力,可以查看系统内部的逻辑信息,便于挖掘系统的薄弱环节。但是,如果被诊断系统过于复杂和庞大时,会对故障树的建立带来一定困难,也会导致割集求解困难。

基于案例推理的诊断方法:通过收集被诊断对象同类型的故障案例和试验阶段的故障测试数据,存储到案例库中,当有新的未知案例发生时,通过检索和相似度计算即可查找到对应的处理办法。该方法可缩短诊断的推理路径,提高诊断效率,无需建立数学模型和领域知识,易于接受,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

基于粗糙集的诊断方法:通过约简即可得到诊断系统表中各属性之间的逻辑规则。该方法多和其他智能方法配合使用。

2 故障诊断专家方法应用的可行性

由于我国的民用和军用飞行学院长期大量使用采用活塞发动机作为动力装置的初级教练机,因此培养了一大批一线航空活塞发动机维修的机务和技术人员,积累了大量的专家级的维修和排故经验,而这些宝贵经验是广大技术人员智慧的结晶,为建立故障诊断系统的知识库提供了专业知识和事实数据,为故障诊断的人工智能化提供了可能。

基于上述航空活塞发动机的结构和维护特点,考虑在故障诊断工作中各种人工智能方法的实用性,采用基于故障诊断专家的故障诊断系统,可以将专家与技术人员的经验储存在计算机中,并且可以将众人的经验结合起来,更有效的利用,采用合理的推理方式,还可以诊断出以前单个维护人员不能确定的故障,达到更好的诊断效果。利用维护人员的经验及排故手册,生成知识处理和诊断推理模块,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专家系统,可以使用在维护人员的日常维护中,提高航空活塞发动机的排故率。

3 故障诊断专家方法应用的优越性

(1)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小。

(2)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能减少因人员疏忽而产生的错、忘、漏现象,降低因疲劳或情绪因素导致的偏差和错误,能够细致周密、快速准确、高效低耗地进行工作。

(3)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可使广大机务维修人员的经验得到充分保留,避免因人员变动、岗位交替而产生的技术流失。

(4)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能使航空机务保障系统内的不同地区、单位和部门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总结、综合、精练和发展。这使广大机务维护人员有了一个通力合作及相互参考学习的新场所,将有力地促进了机务保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5)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能汇集多个领域众多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以及他们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广博常常是单个人类专家所不及的。

4 小结

第9篇

关键词:急诊医学;急诊护理;缺失;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364-02

急诊是医院重要的部门之一,如今很多城市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都有急诊室或者是急诊科,并有着相应的医护人员。急诊不同于医院的其他科室,病患送到急诊科,一般都是比较紧急,而且病症也十分的复杂,整个科室的流动性非常大,当病患的病情进入危重阶段,就必须转入专科部门,进行具体诊疗。我国的急诊医学逐步发展,但是要不断提升急诊水平,必须建立完善的医疗体系,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随着医学领域的发展,急诊医学水平也在迅速提高。急诊他是一门解决急性病和危重病的学科,并且要研究如何更有效、更迅速、更有组织地抢救急危病例,和处理灾难医学所遇到的问题,急诊在整个医疗体系中作用非常之大。

在整个急诊体系中,急诊护理也非常重要,在短时间时对紧急、危重病患做出诊断治疗,在良好的护理水平上减轻病人的痛苦。在急诊处理中,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整个急诊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急诊护理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作为急诊科的医护人员,要掌握多方面,综合性的医学知识,并且要有危急意识,团队意识,凭借娴熟的专业技能,严谨的办事态度和高效的沟通能力努力发挥整个急诊科的作用,提升医院的急诊水平。

一、目前急诊护理的缺失

急诊护理的缺失是目前医疗卫生应该关注的现状。急诊医学不只是单一的科室,而是涉及到各种不同科室的交流与合作。虽然绝大部分城市的综合医院和一些专科医院都设置了急诊科或急诊室,并有着相应的医护人员。一些专业设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目前的许多医院并没有很好的发挥急诊科室的作用。急诊科室没有得到深度重视,仅仅是解决了行政管理问题,并没有进行系统化的投入,急诊医疗体系和急诊医学水平没有得到很完善的发展。尤其是专业人员的培训不够,急诊医护人员的医学素质不够高,导致医护人员在接诊时出现问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不够熟练,急诊护理意识不强,办事态度不够严谨,与人沟通能力不够,这些问题都导致急诊护理的缺失,进而影响整个急诊医疗体系的建立健全。

二、解决急诊护理缺失的办法

1、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医院护理理念需要明确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具体护理时并不能一刀切,粗放对待,而要从护理病患的精神、心理等个方面着眼,综合考量,制定一个最佳的方案,这个方案要能够把护理人员和患者很好的联系起来,达到良性的互动与沟通,发挥护理的效用。尤其是针对急诊而言,更需要有着专业的护理人员凭借良好的护理理念达到良好的效果。对于急诊病人,要重视在他发病之初的处理和护理工作,应该从病人发病之初或受伤之际就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诊治,并将他安全转送到医院,立即接受急诊室医师有效的初步诊断的治疗和护理人员的护理,然后根据病情,安排他们的转归。急诊护理一方面要在急诊病患到达医院后,马上开展现场急救,在最短时间内使送达患者得到最好的救助治疗;另一方面,每一个医护人员,尤其是与病人走的最近的急诊护理,要有着人道主义关怀,体恤病者的痛苦,同情他的遭遇,尽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急诊护理服务。

2、提高急诊医疗护理水平

由于急诊工作的特殊性,对护士的专业护理技能要求非常高。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是完善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一环,必须依照急诊工作的特点与要求,对急诊护士进行相关技能素质的专门培训,根据病情的不同,重症护理水平要求不断增强。除了专门的技术、素质培训,更要建立监督体系,进行严格管理,全方位提高急诊护理水平。护士要有极强的责任心,积极主动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把急诊护理工作落到实处。急诊护理工作的紧急、繁重对护理人员的要求非常高,这就必须多方面、多渠道加强护理水平,制定相应的急诊护理应急预案,采取各种方式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提高急诊医疗护理水平。

3、不断培养急诊护理人员的判断思维

急诊工作的特殊性,对相应的医护人员要求也较高,在工作之中会碰到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病情多而且复杂,急救仪器和技术都不太容易掌握。急诊护理人员要处理好这样的各种问题,加强患者的护理水平,提供良好的急诊医疗救助体系,作为医院而言要不断培养急诊护理人员的判断思维,不仅要具备各方面的医学知识,还要冷静思考。

4、医疗护理要提高自我防护水平,妥善处理医患关系

自我防范意识在医疗护理之中显得十分必要,急诊工作的紧急、繁重导致各种医疗问题频发,这就需要医护人员提高提高自我防护水平,妥善处理医患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在急诊救助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急诊护理的安全,从急救物品的管理,整个急救过程的监管和业务知识技能的水平等方面着手,切实增强自我防护水平。再忙再乱也不能出差错,为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一定要本着对患者负责任的心态着手进行医疗救治,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保护自身的安全,妥善处理医患关系。

第10篇

【关键词】高年资护士;急诊分诊;优势作用

急诊分诊对急诊工作而言至关重要,分诊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是否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甚至关乎到患者的生命危险。在工作中,通过分诊护士对病人病情所进行的简单、迅速、直接的评估、判断、分类以及排序,病人的医疗需求便能立刻得到关注,必要时刻,面对危重患者还能实施紧急且有效的治疗及初步的护理措施,最终确保危重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因此,高年资的护士在急诊分诊工作中的优势作用便显得尤其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中医院,急诊科分为急诊内科和急诊外科,两个医疗团队,一个护理团队。一直以来,急诊分诊由全院导医轮流担任,2014年开始,根据科室工作实际,增加了急诊高年资护士转岗担任导医,采用导医与急诊高年资护士轮流分诊。

1.2方法

观察2014~2016年所有急诊就诊患者的分诊情况,按导医分诊组和高年资急诊护士分诊组,主要观察分诊的及时性、准确性。

2结果

相比于导医分诊,高年资急诊护士对病情评估更加准确,分诊更加及时,对一些突发状况的应对更加沉着冷静,体现了高年资急诊护士分诊的效率和质量,优势明显。

3讨论

3.1高年资护士具备较强的评判性思维和急救思维

高年资护士在急诊工作的时间长,接触的患者多,长期与各种患者打交道,能够在见到患者的第一时间,根据患者的病情、主诉、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快速的诊断、分类、评估和判断,从而使得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与此同时,在长期的工作中,秉着“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高年资的急诊护士比导医具备更多的职业责任心和判断力。因此,较强的评判性思维和急救思维对急诊分诊工作而言至关重要[1]。

3.2高年资护士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临床经验

首先,高年资护士在多年的工作中已经形成了沉着、冷静、机敏的心理素质,能够在紧急的状态下凭借着过硬的心理素质将自身真正的实力发挥出来,并且能在复杂的医疗事件中进行有效的安排。其次,高年资的护士具备较强的临床经验,对待医院的规章制度、流程程序都十分清楚,一旦遇到紧急问题,他们能够对病人进行有效的救治。因此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临床经验对急诊分诊工作至关重要[2]。

3.3高年资护士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能力处理好并维

护好与患者之间的良好关系高年资护士年龄偏大,具备丰富的职业经历和临床经验,他们能够在分诊的同时随时关注病患的情绪,做到有问题及时安抚,从而与病患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如果遇到复杂的问题,高年资护士凭借自身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有效解决医疗纠纷,从而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对科室及医院未来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3]。

总之,急诊科是医院抢救病患的重要场所,而分诊台是急诊的第一窗口。分诊工作至关重要,分诊护士是第一个接诊、评估病情的人,分诊的准确性、及时性与医疗救治密切相关。高年资急诊护士因为经验、心理素质、技术等各方面的优势作用,成为医院急诊护理工作的骨干,但由于急诊工作的特殊性,高年资急诊护士不可能长期从事急诊一线护理工作,医院只要因势利导,充分利用高年资急诊护士的优势作用,必能确保急诊工作质量和安全的全面提高。

作者:赵淑芳 姚学倩 周瑞云 单位: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

参考文献

[1]宋金兰.高年资护士在急诊分诊中的作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

第11篇

关键词:园林;病虫害;网上查询系统

中图分类号:S126 文献标识码:A

1 园林病虫害查询系统现状

现阶段成型的网上查询系统多数为农业方面,涉及到园林的查询系统较少,关于园林病虫害防治的网上诊断与预测几乎没有一个成型的系统体系。

2 构建园林病虫害查询系统的意义与作用

2.1 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地位重要

园林植物保护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美化环境、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吸滞烟灰和粉尘、吸收CO2等有害气体、减少噪声污染等功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生态环境系统。

2.2 园林病虫害防治经验需要共享

近年来,园林病虫害发生的种类、数量呈递增式发展,病虫害的种类繁多、分布广,而防治工作专业性又强,专家数量少,区域性防治技术力量薄弱。防治经验的共享,可以让大家去用同一个资源,最大限度的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2.3 利用网络平台构建查询系统意义重大

利用互联网构建园林病虫害网上诊断与预测系统是将园林植物学、植物化学保护、农药学、农药毒理学、作物栽培学、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网络技术等集成,实现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远程诊断与鉴定以及病虫害测报信息、综合防治方法检索、专家视频诊断、历史资料查询等功能,系统不仅可以用于植保实践技术指导,而且可应用于植物病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中,对提高园林植物病虫害诊断率、推广植保综合防治技术、降低经济损失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园林病虫害查询系统内容

3.1 信息查询

园林病害的查询和园林虫害的查询。

3.2 查询内容

概述:中文名称、别名、分类、学名、危害植物、危害部位、危害特征、地理分布;症状;发病规律;防治方法。

4 查询系统的构建方法

4.1 程序架构采用3层结构

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采用3层结构模型,前端客户为瘦客户设备(Browser),表示层放在前端,应用层放在应用服务器上,数据层单独用一个服务器。与传统的C/S方式相比,这种3层(Browser/Web/Server)结构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浏览器软件,减轻了网络和客户机的负载,具有统一的标准,维护起来相对简单,并且支持跨平台。

4.2 程序模块的设定

4.2.1 信息查询

信息查询模块按病、虫对信息进行分类,提供了按寄主植物进行查询的功能,用户可在病、虫目录下浏览相关的病、虫害的名称,进而查看某一种病虫害的详细资料,包括其概述、症状、规律、防治措施等信息。

4.2.2 图像识别

图像识别模块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了矩形度、紧实度、生长度、球状性、叶状性、似圆度、偏心率以及7个Hu不变矩,将这14个特征作为特征向量,通过模式识别算法对输入的特征向量进行识别,得出目标害虫的类别。模块采用B/S架构,用户可通过从网页上提交待识别害虫的图片,系统自动分析图片,给出害虫种类识别结果。

4.2.3 辅助诊断

辅助诊断模块采用二叉式分类树结构的专家系统主要服务于对分类知识没有什么了解的用户,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一步步推理得出最终的鉴定识别结果,以使用户能够对系统中提到的各种特征有更为直观的认识,以更好地得到鉴定识别结果。

4.2.4 在线诊断

在线诊断模块通过远程数字视频会议及远程数据交互协同实现病虫害的远程会诊和本地区重大病虫害的一些会商。对于某些重大的突发害虫,或是用户在远程网络诊断其它子系统中不能得到解决的问题,通过约请行业专家进行远程会诊。专家与诊断需求方、专家与专家之间可以通过音、视频交流、文字交流、电子白板、图片共享及浏览器协同等功能进行交流,对病虫害进行远程异地在线会诊。

4.2.5 视频点播

视频点播模块为广大园林植物保护技术员提供了内容涉及各类城市园林植物的病虫害综合防治信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等的科教片,可作为广大植物保护人员的技术学习资料,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4.3 查询系统页面栏目的设定

4.3.1 信息查询

栏目分为园林植物病害查询及园林植物虫害查询两个栏目,通过选择可以查看到指定物种病害的概述、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办法等信息。

4.3.2 辅助诊断

栏目分为园林植物病害辅助诊断及园林植物虫害辅助诊断两个栏目,在不知道植物遭受何种病虫害时,通过系统提供的病虫害植物的外部基本特质描述自主判断该植物遭受到何种病虫害,进而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进行治疗。

4.3.3 智能诊断

栏目分为园林植物病害智能诊断及园林植物虫害智能诊断两个栏目,在不知道植物遭受何种病虫害时,通过系统提供的病虫害植物的外部基本特质描述中也无法自主判断该植物遭受到何种病虫害时,利用智能诊断自主描述植物遭受病虫害特征,系统通过数据库检索判读疾病,进而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进行治疗。

4.3.4 图像识别

栏目为园林植物虫害图像识别,用户通过借口输入植物病虫害图像,系统通过预定程序自动检索,给出害虫种类识别。

4.3.5 综合防治

栏目提供按植物的不同种类,选择性查询该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4.3.6 测报信息

近期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预报信息。

4.3.7 视频点播

园林植物病虫害预防措施的视频文件。

5 查询系统的数据更新与维护

第12篇

由于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缺陷具有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在各种缺陷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使得缺陷诊断过程较为复杂,单一的诊断方法难以满足需求。为了能够更精确的判断缺陷类型,需要综合多方面的缺陷信息进行推理。

【关键词】多参量 缺陷 专家诊断 二次设备

为全面综合诊断电力二次设备缺陷,参考已有电力二次设备缺陷诊断方法,结合已采集的基准数据和电力试验数据,利用自适应算法优化网络和信息归纳演绎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参量的电力二次设备缺陷综合诊断模型。

二次系统针对基于其缺陷特征信息,根据不同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划分缺陷特征参数来构建关系网络,从不同侧面反映二次设备的缺陷原因,同时结合证据不确定推理的输出改进证据体的基本概率分配赋值,充分体现证据体对单个障模式识别的可信度。

1 二次设备缺陷诊断的概括模型

按照融合对象的层次不同,将信息融合划分为低层(数据级或像素级)、中层(特征级)和高层(决策级)。如图1所示。

数据层融合:直接融合由检测终端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合并分析。

特征层融合:信息融合的中间层,对特征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处理。

决策层融合:高级融合,它的结果能够为控制决策提供依据,此层融合直接面对决策目标,融合结果对决策水平有直接影响,因此该层融合在一个或几个信息源失效的情况下也应该能够继续工作,具有容错性。

2 二次设备缺陷诊断的融合模型

2.1 实现方法

步骤一:数据层融合。通常所提取的特征信息应是数据信息的充分表示量或统计量,据此对原始数据信息进行分类、汇集和综合。当缺陷发生时,站内将集中出现大量预告信息、监控报警信息及事故信息,本方法将二次系统配置信息、设备在线监测信息、综自告警信息、通信网络在线监测信息等信息统称为原始数据。系统利用从多个智能变电站智能检测分析仪终端采集到的原始数据来提取特征信息。

步骤二:特征层融合。在综合分析和处理的中间层次过程,缺陷诊断应首先对告警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处理,并对原始告警信息进行处理,以一定的通用知识结构将其进行表述,按照不同类别的缺陷特征信息进行不同诊断规则的匹配。这里的包含一次设备工作状态、二次智能装置工作状态、通信网络性能、通信设备工作状态。

步骤三:决策层融合。综合诊断过程中,将根据缺陷特征信息分别进行二次智能装置工作状态、输入/输出回路完整性、通信网络性能、通信设备工作状态诊断,然后综合分析中间推理结果,最后将综合诊断结果输出,并给出相关诊断解释说明。

步骤四:诊断分析专家库的建立及完善。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缺陷诊断对象主要包括合并单元、保护装置、智能开关(包括智能组件及开关操作机构)、测控装置、通信网络以及通信装置(主要为交换机),因此,可根据缺陷诊断对象对知识库进行分类。由于专家系统获取缺陷信息的全面程度,决定了其推理规则的适用范围,同时,当有新的缺陷案例出现时,通过专家系统的学习机制可对规则库进行更新完善。

2.2 举例

这里以二次设备缺陷引发开关拒动故障诊断为例:

涉及到的原始数据主要包括GOOSE跳闸报文、保护及智能终端装置自检报文、goose组网通信设备信息等。

事故发生期间,保护装置检测到故障时,向相应的开关发出报文动作信息,报文传输逻辑过程为保护装置--GOOSE网--智能组件,因此,开关拒动诊断除需要对GOOSE跳闸报文诊断、智能组件(包括开关本体)进行诊断外,还需要对保护装置及GOOSE网通信设备工作状态进行分析,才能确定开关拒动原因为本体缺陷或者是其他设备原因引起。例如,若检测到保护装置有跳闸报文发送,但智能组件没有接收到跳闸报文,特征层则可得知开关状态正常,决策层分析拒动原因来自于通信网络异常,如果智能组件有跳闸报文接收,则误动原因为智能组件缺陷或者为开关本体缺陷等,决策层需要再进一步的诊断。

3 总结

对于缺陷诊断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采用本文所提出的多参量的设备缺陷诊断技术更适合问题的解决,并克服了组合爆炸问题。由于缺陷与征兆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因果关系,在综台考虑所有征兆参量的基础上判断设备可能发生的缺陷,就可以有效提高缺陷诊断的准确性,降低漏判的可能性,消除在线监测中测量误差的影响。变电站内各设备及通信网络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检测出全部缺陷,并将告警信息进行无差上传,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缺陷特征信息或告警信息不全的情况,这时系统可通过其他相关告警信息缺陷进行辅助诊断,并且推断缺陷告警信息的缺失部分,辅助校验诊断结果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毕天姝,倪以信,吴复立,等.基于新型神经网络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22(02):73-78.

[2]吴姜,蔡泽祥,胡春潮,等.基于模糊正态分布隶属函数的继电保护装置状态评价[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40(05):48-52.

[3]杜林,李欣,王丽蓉,等.电力系统暂时过电压多级支持向量机分层识别[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40(04):26-31.

[4]郑维明,张沛超,王锡生.数字化变电站中闭锁逻辑自动生成专家系统[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17):125-129.

作者简介

孙金莉(1982-),女。硕士学位。现为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自动化及故障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