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寄生虫学论文

寄生虫学论文

时间:2023-03-27 16:58:43

寄生虫学论文

寄生虫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北京;农业;动物寄生虫;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032-03

Thinking Of “Veterinary Parasitology” Teaching Reform In The Urban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Li Qiuming,Shen Hong,Sun Yingjian,Li Huanrong*

(The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Beijing,102206)

Veterinary Parasitology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veterinary students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BUA). To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 city,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is continuing its momentum. 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have used the Veterinary Parasitology Course as an example,aligning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 teaching program of BUA,to describe the course teaching situation dynamic change. The authors have concluded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ducation reform,no matter how the curriculum credit hours are changed,only by consistent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hands-on practice teaching,the needs of modern urban agriculture for application oriented and graduates with extensive and multifaceted skills can be met.

Key Words:Beijing;Agriculture;Veterinary Parasitology;teaching reform

北京农学院作为首都唯一本科农业院校,多年来,一直以立足北京,始终坚持面向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围绕首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科技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1,2]。我国传统教育是讲的多,做的少,根据北京市现代都市型农业的人才需求,学校主动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践环节,挤压学时水分,突出专业特色[3]。在此大环境下,为达到教学效果,学以致用,凸显都市型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特色,进行动物寄生虫病学教学改革是必要的。本文就动物寄生虫病学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演变,结合本校的教学改革谈谈《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改变。

一、本门课程概况

《动物寄生虫病学》为我校动物医学专业必修课,98级之前课程教学只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少数学生的毕业论文三部分,为了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自99级本科动物医学专业开始植入课程教学实习周概念,以加强实践教学。随后,2001级兽医专业由四年制改为五年制,动物寄生虫病学的教学任务按2003年修订的课程教学大纲执行学分制教学计划,课程教学95学时(理论65学时,实验30学时),另单设置两周教学实习。同时,在课堂教学方面,2003年开始全面引入多媒体技术。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不断更新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我校以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淡化专业、优化结构、减少学时、更新内容、重视实践、突出能力培养、提高素质教育为原则,以培养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专业特色鲜明,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为目标,2007年重新修订教学大纲,积极推进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搭建不同课程平台,更多地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课程和能够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选修课程,增加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践实习[4,5]。为此,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教学调整为48学时(理论30学时,实验18学时),同时强调了实践教学,针对于本门课程的教学实习单独成课,赋予学分(30学时,2学分),且统一安排在小学期执行,以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下面结合我校的教学改革谈谈《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教学情况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课程教学改革

1.课堂教学方面。①授课方式改变。自2003年开始使用多媒体技术授课以来,本学科的教师始终致力于课件的不断完善与加工。寄生虫形态、颜色、包囊释放等均较抽象,如在介绍肝片吸虫形状和毛蚴释放时,通过播放数分钟的视频资料,远比教师口述虫体呈红棕色木耳状和卵盖打开毛蚴逸出要生动形象万倍。众所周之,由于课件承载的信息量较大,学生在听讲和做笔记上就会产生矛盾,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通常在第一次上课时就告诉学生课上只需作摘要性笔记,教师会把教学课件、视频资料或其他相关信息上传到校园网,供学生随时下载复习。课堂教学过程更是以启发式、归纳式教学为主导,充分结合临床案例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讲到血吸虫病时,在给学生观看病理图片和病人照片时提问:“为什么这种寄生虫可以引起肠道和肝脏结节的病理变化呢?”“它的虫卵是如何进入到肠道随着粪便排出到外界的呢?”这样能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然后再结合课中所讲授的知识对病例进行分析,大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动物寄生虫种类繁多,且每个虫种的形态、生活史、致病作用等皆不同,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教师把每一种寄生虫的生活史都绘制成流程图的形式呈现,授课时以生活史为核心,逐一展开对虫体寄生部位、中间宿主、流行特点、致病作用和临床症状等内容的介绍,并充分结合图表对虫体的形态、寄生部位、中间宿主和虫卵特征等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内容一目了然,重点突出,利于学生掌握和复习。②授课内容改变。据卫生部2001年6月~2004年12月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体重要寄生虫病调查结果,一些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呈迅速上升趋势,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使得人们的行为观点、生活及饮食习惯等发生了变化,寄生虫又以新的形式威胁着人类[6-8]。比如,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生鱼片、食蛇胆蛇肉和牛蛙,喜食七分熟甚至五分熟各类烤肉串。爆炒田螺和麻辣小龙虾等更是受到普通百姓的热爱。因此,华枝睾吸虫病、曼氏裂头蚴病、旋毛虫病、肺吸虫病和广州管圆线虫病等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发生的报道频见[9-14]。还有,北京作为宠物行业的领军城市,由犬猫引起的弓形虫病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5]。鉴于此,依据我国动物寄生虫病流行特点,动物寄生虫病学的课程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调整与更新,如,把曾经删除的血吸虫病重新纳入授课范畴,并且增加裂头蚴病、弓形虫、猪囊虫病和旋毛虫病等共患寄生虫病的授课时数,同时删减禽类的吸虫病、绦虫病,马属动物的绦虫病、线虫病,猪的圆线虫病和肺线虫病等内容[16-18]。

2.实践教学方面。①实验教学。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环境与设备条件是实验教学的硬件部分,也是实验教学的基本保障。我校于2005年投资20万元建立寄生虫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并配备了相应的生物安全设备和设施。自2006年至今,寄生虫实验室的条件有了很大改善,除了恒温培养箱、超声波清洗器、冰箱、鼓风干燥箱等基本常用设备外,甚至还陆续配备了数码显微照相系统、荧光倒置显微镜和大容量速冷离心机等较贵重仪器。2007年又补充了一批寄生虫和虫卵封片标本,使得实验课时学生镜检虫体压片不足的现象得到缓解。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动物寄生虫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粪便检查。过去教师在实验准备时大多随机地找一些家畜的新鲜粪样供学生检查,但是由于一些粪样中可能没有寄生虫卵或是数量较少,因此学生会检查不到虫卵,而失去兴趣,甚至怀疑检查方法的可靠性。为此,教师在准备实验时,除了课前1~2周号召学生采集自己家养动物粪样带到课中检查外,还把已经收集好浓缩的虫卵或卵囊掺入粪便样品中,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并且同学们在对自己采集的粪样进行检查时格外认真,尤其是检出虫卵后更是喜出望外,高兴之余,还会进一步与教师探讨虫卵的种类和如何防治等问题。在对寄生虫形态的观察上,上课前教师先对要观察的寄生虫进行简要复习,明确作业内容,强调应掌握的标本形态结构和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确保学生真正认识课上观察到的虫体并了解其危害。②实习环节。注重教学实习环节。考虑到本科生的知识面和操作技能的欠缺,实验设计依据实验室已有仪器设备和可购普通试剂为基础,以不超过本科生最大潜在认知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原则,将教学实习内容设计成多个实验题目,如:羊、犬、鸡和兔等动物粪便中寄生虫虫卵的检测、羊消化道内蠕虫的采集与分类保存、校周边环境中蜱的采集与鉴定、鸡球虫病的诊断和螨虫的检查等。每班学生亦分成四个小组,每组学生依据教师给出的题目,通过组员间的讨论、协商和文献资料查阅等方式制定出详细的实习计划和实验方法,再由教师审阅通过后予以执行。实习结束后,仍以组为单位按照教师预先明确的格式提交一份详细的纸制版实习报告及PPT演示文稿或自己录制的视频资料,同时要求每一位学生提交一份自己的实结。这种实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加强了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更主要的是学生在自己查阅资料、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和自己进行DV录制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同时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通过抽测考核实习内容证实学生对自己亲自操作,制作成视频或是小电影的寄生虫的认识达到了较高的程度。③科研训练。大力开展科研训练。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有实验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训练正是对学生的这种能力培养的最好形式。其中,要求每一位本科生必须完成的毕业论文又是最常见的一种科研训练方式。自2008年(2003级)至2012年共有28名学生在动物寄生虫实验室完成他们的毕业论文工作。除此之外,2004年我校开展了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竞赛,2009年了北京农学院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这些都有效地促进了在校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积极性。自2009年始,共有2006、2007、2008和2011级学生主持的四个项目在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教师的指导下成功申请并获批。经过科研训练,学生对科研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加之学生选择的科研项目多是自己喜欢的方向,或是与自己将来的创业相结合,故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积极性很高。

3.考试考核方面。过去考试出题时只注重试题类型,虽说卷面中至少包含了五种题型(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和问答等),但却忽略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核,试题内容多为记忆型考题,如直接问某种虫体的寄生部位、中间宿主和虫体形态等。2007级教学计划修订后,则依据全国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格式进行考题类型的调整,加大病例分析和诊断内容的试题比重,注重考查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按试卷成绩(60%)和实验成绩(40%)综合考评每一位学生的课程成绩,以达到加强实践教学的目的。

三、展望

我校2011级动物医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已经重新修订完成,按照北京都市农业发展要求,综合我国兽医管理制度、北京市畜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宠物行业情况以及北京市对动物医学人才的要求。2011培养方案在不改变07方案中加强基础通识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实行“4+1”培养模式,“4”是指在大学前四年系统完成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技能,“1”是学生在最后一年到生产实践中锻炼,且在“1”年的第二学期将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专业人才[19]。在2011培养方案刚确立不久,北京市教委已批准动物医学专业的卓越兽医师培养计划,且针对卓越兽医师计划配套了动物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9]。那么,在这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教学会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还有待通过对2011级及之后的兽医本科生的培养去检验。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动物医学专业的卓越兽医师培养计划综合试点改革项目会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王有年,杜晓林,范双喜.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1(1):15-18.

[2]郑文堂,华玉武,高建伟.坚持特色立校 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基于北京农学院发展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12,(9):16-18.

[3]杜晓林.初论地方农林大学招生与教学改革的关系-以北京农学院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2,(2):6-9.

[4]杜晓林,范双喜.北京农学院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Z].北京农学院,2007.

[5]范双喜,董跃娴,吴晓玲.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1(1):44-46.

[6]汪明.重视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保护人类健康[A].全国人畜共息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全国人畜共息病学术研讨会,2006,29-36.

[7]刘孝刚.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与人类健康[J].现代畜牧兽医,2012,(10):11-14.

[8]路义鑫,宋铭忻,韩彩霞,等.浅谈家畜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6):83-85.

[9]高志良,林炳亮.华枝睾吸虫病流行情况及危害[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6):575-576.

[10]房其美,刘海泉,弓巧玲.一起210人旋毛虫病暴发原因分析及对策[J].肉品卫生,1997,(5):13-14.

[11]孟庆玲.三进山城拦截“怪病”[N].大众科技报,2006-7-30(第B02版):1-2.

[12]蒋月荣.北京友谊医院诊治3例北方少见曼氏裂头蚴病[J].首都医药,2007,(2):20.

[13]何战英,贾蕾,黄芳,等.北京市一起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疫情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0):1241-1242.

[14]刘阳,张影,路富荣.输入性旋毛虫病3例[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1,29(2):125-126.

[15]于咏兰,付丽娟,汪明.北京地区犬猫弓形虫病血清学调查.中国兽医杂志,2006,42(5):7-9.

[16]苏卓娃.近年来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8,11(4):324-326.

[17]才学鹤,丁军涛,骆学农,等.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治[A].中国畜收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长春:中国畜收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2006,130-133.

[18]陈启军,尹继刚,刘明远.重视共患寄生虫病的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08,(6):3-11.

[19]李焕荣,孙英键.都市农业环境下动物医学(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以北京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82-83.

寄生虫学论文范文2

1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需要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学生对课程也寄予了更高的希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需用一定的课时对课程的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查阅有关资料,开拓思路,写出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操作、方法与步骤,以及预期结果。无论是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还是在实验中遇到问题,除了教师的指导外,都要求学生自己去查阅文献资料,并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学生必须不断地跑图书馆、资料室;因此,学生掌握了多种文献检索的方法,熟悉了相关的资料、刊物,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寻找课题、开展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动物寄生虫病学实验教学目标除了学习巩固和培养实验技能外,还应包括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如实验设计方法、实验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和基本仪器使用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和追求科学真理的不懈精神。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也应转变观念,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实验环境,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大胆提问、大胆设想、大胆选择、大胆创新,使其不拘泥于一种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材料,而是给学生更多的选择自由。

2教师职责的需要

动物寄生虫病学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及生活史,另一方面要求掌握寄生虫的致病性、实验室诊断、治疗等;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临床诊疗经验,掌握足够数量的寄生虫临床病例,紧密联系临床实践组织教学。在实验课教学中,要教好学生,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寄生虫标本的形态特点,包括典型标本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辅导学生,对一些特殊现象给出合理地解释。同时,要求教师把书本上的寄生虫病诊疗知识具体应用到病例中去,使学生易于消化书本知识,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西南大学动物医学系寄生虫病学课程组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当地畜禽寄生虫的流行与环境卫生状况、生产经营方式,以及家畜屠宰场的肉类寄生虫病进行调查。通过这些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调查研究的能力,巩固了寄生虫学理论知识,也检验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及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感到所学内容在工作中是必需的,这些知识不仅能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还能保护人类的健康。

二、寄生虫病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

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传统的寄生病学虫实验教学多以观察玻片标本和瓶装标本为主,学生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玻片标本虽比较直观,但不能很好地反应各种寄生虫生活、运动、增殖的状态,在长时间观察后,学生会感觉头晕眼花,枯躁无味,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课教学效果不佳。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西南大学动物医学系寄生虫病学课程组增加了对当地标本的获取。根据寄生虫地理分布特点,深入到当地屠宰场、禽畜养殖场和农户进行实地采集,得到较典型的寄生虫标本。在动物寄生虫病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与致病、诊断有关的寄生虫各期形态结构,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对寄生虫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引起宿主寄生部位的病理改变进行观察,使学生初步掌握寄生虫的采集、检验技术,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对观察活虫兴趣很大,通过活虫观察,对寄生虫形态了解得更为深刻,而且也使学生掌握了一些实验操作的方法,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寄生虫病课程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因此,西南大学动物医学系寄生虫病学课程组通过设计人工感染鸡球虫病的综合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感染动物各种生产性能指标的变化,并比较预防性用药与治疗性用药的效果,用他们自己取得的实验数据去印证“防治畜禽寄生虫病应采取预防性用药与发病后用药治疗”差别。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意见,西南大学动物医学系寄生虫病学课程组对2008级动物医学专业的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83.6%的学生认为实验课的改革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提高动手能力,是一种较好的实践教学改革,值得推广。

3开展多媒体实验教学

传统的寄生虫病学实验教学模式是观察玻片标本、大体标本,并进行寄生虫形态绘图。为了改善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西南大学动物医学系寄生虫病学课程组利用多媒体进行动物寄生虫病学实验教学。上实验课时,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课程内容先有初步的了解,教师对形态学内容无需多讲,只简明扼要地介绍方法和注意事项,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重点观察虫体形态和动手操作。实验课上要求学生边观察标本边绘图,以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并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和准确细致地了解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寄生虫学绘图主要以诊断阶段形态为主。下课前再与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学生应掌握的标本形态结构和此次实验的难点、重点、诊断方法和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等。将多媒体技术用于寄生虫病学形态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寄生虫病学由复杂变为简单、由抽象变为直观、由静态变为动态,优化了教学过程,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又节省了板书时间,缓解了课时少、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结语与展望

寄生虫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  医学检验专业  寄生虫学检验  实践教学

        近年来,国家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强调加强实际工作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卫生职业院校也应该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纠正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倾向,增加实验、实习课时,明确实验、实习教学目标,切实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1]。

        医学检验专业的目的是培养与医学检验职业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医学检验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寄生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为了培养临床检验医师而设立的一门检验专业课程,是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实验诊断、流行情况、防治原则及其检验技术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在有关基础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正确运用寄生虫检验技术,进行临床及卫生标本的寄生虫检验,以了解或确定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或污染、寄生虫病的治疗及防控效果,为寄生虫病诊断和防控提供依据[2]。根据当前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在《寄生虫学检验》的教学中重视和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是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深化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学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1  开展寄生虫学检验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1  我国寄生虫感染现状[3]

        卫生部于2005年10月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许多寄生虫病在牧区和农村广为流行,农、牧民的寄生虫感染率、患病率较高,并导致一定的病死率,尤其是女性和儿童。同时,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显著增多,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准确的检验和诊断是治疗寄生虫病、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前提,所以,在卫生院校中开展寄生虫学检验的实践教学十分必要。

        1.2  目前《寄生虫学检验》教学现状

        《寄生虫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目前的《寄生虫学检验》教学在前期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虽然有操作的内容和动手的机会,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学生的动手能力远达不到临床工作的要求。而在后期的临床实习中,由于寄生虫感染以隐性感染多见,加之部分临床医生对寄生虫病不够重视,故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寄生虫检验的项目并不多,学生也得不到充分的锻炼机会。因此,如何在前期的理论学习中通过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  开展寄生虫学检验实践教学的可行性

        2.1  利用地域优势开展寄生虫学检验实践教学

        云南省红河州地处元江流域,属南亚热带,少数民族众多。该地有很多常见寄生虫病如蛔虫、钩虫、猪带绦虫感染、旋毛虫病、疟疾等,尤其是疟疾,流行范围广,感染率较高,症状较严重,是该州长期以来致力于重点防治的常见病之一。利用当地常见的寄生虫病进行实践教学,构建《寄生虫学检验》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使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将课堂理论教学贯穿于实践教学活动中,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行动中。这不仅加强了学生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操作等技能方面的训练,更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中去认识、去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寄生虫和寄生虫病。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中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总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

     2.2  利用第二课堂和假期社会实践开展寄生虫学检验实践教学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充分练习,熟练掌握各项检验技术。红河州卫生学校自开办医学检验专业以来,一直利用第二课堂和假期社会实践开展寄生虫学检验实践教学。我们曾多次带领学生到城区幼儿园进行蛲虫感染检查,到农村中小学进行肠道寄生虫检查,在流行季节到疟疾流行区进行发热病人的血涂片检查,使学生在课堂外得到充分的锻炼机会,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中,积极参加第二课堂和寄生虫学检验社会实践的学生在后期学习临床检验和微生物学检验时,其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其他学生明显提高,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也更能得到患者和带教医生的好评,在操作考核和理论考试中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成绩。

        社会的发展为我们培养新型卫生人才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改变观念,用新的眼光、新的思路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在医学检验专业开展《寄生虫学检验》实践教学,是顺应时展,符合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培养实用型卫生人才的有效教学途径,我们应该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加以完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出合格的新型卫生人才。

参 考 文 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寄生虫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寄生虫病;疫情;教学改革

医学寄生虫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医学基础课程,是预防医学、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中等卫校的课程设置中,医学寄生虫学与免疫学基础、病原微生物学合并为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内容多、学时少的客观矛盾。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习惯的改变,温室效应导致蚊虫等媒介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肿瘤、艾滋病患者和免疫抑制剂使用的增加等变化,寄生虫病疾病谱在悄然发生改变[2]。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重点、做好教学计划,在较少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中等卫生人才,是中等卫校医学寄生虫学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寄生虫病的流行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较大,并具有地方性、季节性和自然疫源性等特点[3]。寄生虫病流行的地方性特点决定了不同地区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寄生虫学课程应该与本地寄生虫病流行相适应[4]。我省各地州中等卫校的生源一般以州内为主,以我校(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卫生学校)为例,州内生源占在校生的80.7%,其余为省内其他地州,无省外生源,学生就业以州内为主,少数在省内其他地州。我省的寄生虫病疫情和全国相比、特别是和北方省分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在寄生虫学教学过程中依据我省寄生虫病疫情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重点是可取的。我们对卫生部公布法定报告传染病中的5种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近三年在国内、省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比对,为云南省中等卫校医学寄生虫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通过云南疾控资讯网获取2008-2010年中国大陆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云南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相关数据,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等软件对甲乙丙类传染病中的寄生虫病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对。

2.结果

2.1.中国大陆法定报告寄生虫病疫情

2008-2010年国内报告血吸虫病病例数分别为2 948例、3 521例、4 317例,共10 786例,呈上升趋势。疟疾分别为26 358例、14 098例、7 389例,共47 845例,呈递减趋势。黑热病分别为500例、509例、361例,共1 370例,2009年到2010年呈递减趋势。包虫病分别为3 033例、2 676例、2 515例,共8 224例,呈递减趋势。丝虫病无报告(表1)。

2.2.云南省法定报告寄生虫病疫情

2008-2010年云南省报告血吸虫病病例数分别为19例、22例、42例,共83例,呈上升趋势。疟疾分别为3 640例、2 777例、2 170例,共8 587例,呈递减趋势。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无报告(表2)。

3.讨论

以上结果表明,在我国卫生部门的重视和医疗卫生人员的努力下,法定报告传染病中5种寄生虫病的流行在国内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控制,但除丝虫病已基本消除外,其他4种寄生虫病仍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潜势。在我省流行的有疟疾和血吸虫病,其中疟疾发病率国内、省内均呈递减趋势,但我省三年病例总数占全国的17.95%,流行势头较强,为重点疫区。血吸虫病受中间宿主钉螺的影响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我省三年病例总数仅占全国的0.77%,病例数不多,但从发病数来看云南省与全国均呈上升趋势,有抬头的倾向,形势不容乐观。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学生来源、毕业后就业去向、突出寄生虫病的地方性特点等因素[5],我省中等卫校在寄医学生虫学教学过程中,应将疟原虫、血吸虫作为重点虫种进行教学。

云南省是我国的一个旅游大省,地处边境,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众多,医疗卫生人员不足、设施欠缺、技术落后,寄生虫病的流行与内地省份相比有着更为复杂的影响因素,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除了要重视卫生部法定报告传染病中的这些传统重点寄生虫病,还应加强对近年来发病率上升、对人类危害较大的一些寄生虫病的调研,如机会致病寄生虫中的弓形虫、隐孢子虫等及食源性寄生虫中的旋毛虫、华支睾吸虫等,并及时将相关虫种引入医学寄生虫学的教学重点[6],以适应寄生虫病流行的时代性特点。

参考文献

[1] 钟越.提高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效果的探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9,29(2):115-116

[2] 赵金红,唐小牛,高锡银.医学寄生虫学理论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282

[3] 汪世平.医学寄生虫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2-24

[4] 周书林,高锡银,唐小牛.医学寄生虫学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12(9):870

寄生虫学论文范文5

临床寄生虫学是医学的一门重要形态学课程,是一门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寄生虫学教学在临床检验专业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在临床寄生虫学教学过程中,结合临床检验专业教学实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明确培养目标

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在医疗和卫生防疫第一线工作的、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临床检验专业的学生,就是培养面向基层、具有较强理论基础及有一定独立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医学检验技术应用型人才。临床寄生虫学的教学应遵循上述培养目标,以今后工作中的实际要求为准则来进行理论与实验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2 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

《临床寄生虫学》作为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在医学院校所设课程中的重要性,随着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的变化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由于内容多、篇幅大,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我们对原来流行广、危害大,但经多年积极防治已消灭或基本消灭的寄生虫,由重点掌握改为一般了解内容。针对目前寄生虫流行特点,新现和再现寄生虫病流行增多,对近年来普遍关注的机会致病寄生虫和食源性寄生虫作为授课的重点,讲述其流行动态、诊断方法、防治原则、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进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实用性。

3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1提前公布学期课程计划

课前充分的知识准备,不仅可以精简教学内容,更可使课堂讲授重点突出,能更大地发挥课堂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然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是在上课开始的前一刻才知道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在知识准备上的不充分,一旦跟不上教师节奏就会失去学习兴趣,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在学期一开始就会提前公布寄生虫学理论课和实验课课程计划,安排指导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2利用多媒体课件等先进教学手段

在临床寄生虫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特点,直观、立体地将静态微观的寄生虫形态以动态直观形式展现出来,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和接受,增强课堂学习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3引入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通过在讨论中层层诱导、步步深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交流与合作机制,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加强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寄生虫学与检验技术的学习,一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能做,二是认识寄生虫——能看,二者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检验专业对形态学的学习需要掌握与诊断寄生虫感染有关的形态以及与虫种鉴定有关的形态结构,这样镜下形态的学习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我们通过改善实验室条件,将多媒体技术、电子显微镜应用于实验教学中,组织观看录像及进行临床病例讨论。寄生虫检验学实验中,除常规的病原学检查方法,如粪便直接生理盐水涂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等外,还增加了小鼠旋毛虫活体检查、自检粪便查寄生卵及包囊、自身蠕形螨检查等内容。通过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实验课的主体,充分调动其学习热情,锻炼和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证明,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紧密联系,不仅强化了操作技能及寄生虫形态的学习,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5 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的改革

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也是永恒主题。我们把临床寄生虫考试分成两大部分:理论考试和实验技能考试,综合评定成绩。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70%,采用笔试的方法,重点考查对寄生虫的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和防治,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实验技能考试占总成绩的30%,着重让学生掌握与寄生虫诊断和致病有关的发育阶段实验诊断方法。针对临床检验专业特点,我们的实验技能考试又分二个方面:一是平时成绩,通过实验课的实验报告的课堂提问、设计性实验的课题设计与撰写来打分,占总成绩的15%;二是期末实验考试占15%,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在镜下寻找所学过的寄生虫标本或大体标本进行辨认,从混合标本中找出指定的标本。通过这两大方面的考核,学生既掌握、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加强了实验技能的操作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可以培养出高质量、有能力的综合型医学人才。

总之,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中应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根据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和趋势,结合临床检验专业特点,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出适合时展需要的实用型高素质医学人才。

寄生虫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寄生虫学检验 教学改革 教学做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061-02

《寄生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其特点是基础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理论与技术并重。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寄生虫基本理论及人体寄生虫检验技能,将来能独立从事人体寄生虫检验,为寄生虫病的诊断提供依据。人体寄生虫种类较多,虫体及虫卵形态各异,生活史复杂,检验方法各异。如何教好这门课,完成国家教委规定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为祖国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走出校门即可上岗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以适应医学检验事业需要。为此,几年来我们进行了《寄生虫学检验》“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探索。

1 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

《寄生虫学检验》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在医学院校所设课程中的重要性,随着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课时变得越来越少,但教学内容没有太多的变化,在有限的课时内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基于这种情况,我们从实用性和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和教材章节顺序进行了调整。把课程的理论内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有机的组合和统筹安排,统一制定模块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进度。以学生够用、适用、会用为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删减和编排,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教学顺序采取医学蠕虫(线虫纲、吸虫纲、绦虫纲)、医学原虫(根足虫纲、鞭毛虫纲、孢子虫纲)和医学节肢动物(蛛形纲、昆虫纲)。对已经消灭或基本消灭的寄生虫改为一般了解内容,对食源性寄生虫以及近年来普遍关注的机会致病寄生虫作为掌握内容。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比接近于1∶1,这样更有利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 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中心

“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中心也称专业教室。“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要有与专业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所以,要实施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验教学的“一体化”场所。我校在此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把两个形态学数码互动多媒体实验室作为教室供检验专业学生使用。这样就满足了一体化教学的硬件设施。如黑板、多媒体教学设备、显微镜、各种寄生虫的大体标本、玻片标本等等。该实训中心为教师提供了理论教学的场所,理论讲解完后紧接着就可以在该中心进行显微镜下观察或大体标本观察或检验技术操作等训练。这一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一位教师主讲并指导实操,因此,该一体化实训中心为教学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提供了保障,真正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保证了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3 利用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寄生虫检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一体的特点,把一些看似枯燥乏味的内容,通过Flash、幻灯片等具有鲜明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和接受,增强课堂学习氛围,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蛔虫为例,蛔虫生活史在人体内发育过程比较复杂而且抽象,利用多媒体Flash制作成动画,可以真实的演示蛔虫在人体内的发育全过程,蛔虫卵通过什么方式进入人体,幼虫在什么部位孵出,以及幼虫在人体内怎样移行,经过哪些组织器官。同学们一目了然,不需教师的过多讲解。多媒体的应用,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加教学的容量。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省去传统教学中的板书、画图、擦拭的时间,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与信息。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学中除了运用讲授法外,还应结合运用其他教学方法,如演示法、案例分析法、观察法、提问法及讨论法,以加强学生对讲授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4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过去传统的《寄生虫学检验》教学模式是先在教室讲授理论,下次课或者更长时间以后去实验室上相关内容的实验课。由于实验课和理论课之间的时间距离,学生对所学习的寄生虫及其虫卵的形态以及检验方法的操作过程都有所淡忘,教师还要将理论课的知识重新复习,不仅会耽误教学时间,还会影响教学效果,长此以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由于它是在一体化的实训中心以一体化的师资对学生进行一体化的教学安排,因此,能使每一次课都能讲授、示范、观察、操作同步进行,突出了现场示范,增强了直观性,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让他们对知识产生亲切感,对检验技术产生熟悉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蛔虫模块为例阐述教学过程:第一部分蛔虫形态,教师多媒体课件讲解成虫形态,大家观看图片和实验台上的蛔虫大体浸制标本,接着教师讲解虫卵形态,结合多媒体图片,教师快速在黑板上绘出虫卵结构图,此时同学内容是掌握了,但具体镜下什么样同学茫然,接着指导学生把虫卵玻片标本放到自己面前的显微镜下观察,就几分钟时间,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让老师看他们找到的视野。第二部分是蛔虫的生活史,前面已做说明。根据生活史分析第三部分内容蛔虫的致病性,此处采取分组讨论法,讨论后各组由组长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第四部分是实验诊断,这部分内容是检验技术专业学生重点学习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粪便直接涂片法检查蛔虫卵),接下来利用实验室准备好的实验材料,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粪便直接涂片法检查蛔虫卵的操作。学生们在身后的实验室边台上制作标本片,做好后就可以放到身前的显微镜下观察。一节课就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时间与空间融为一体,在真实环境里,教师演练示范、讲解技巧,学生及时训练、形成技能,理论知识的讲授融贯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5 进行社会实践教学

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我们通过多方努力进行了了社会实践教学。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利用我市常见的寄生虫病进行实践教学。带领学生到市区幼儿园做蛲虫感染的检查、城乡结合处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的调查、我校学生螨虫感染的检查以及到屠宰场和动物园取动物粪便做相应的检查等。寄生虫检验技术社会实践教学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我市的寄生虫病防治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向社会进行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为我们的实训中心积累了一定的标本,也为我们教师教学提供很多案例。总之,社会实践教学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情,不是三件事情。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由此可以理解,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教学做”合一的统一过程,其实质是理论联系实际,教育联系实践,学以致用[1]。“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以岗位为前提的教学理念,能有效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对教师来说,“教中学、学中做、边教边学、边学边做”不仅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而且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策略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2]。

参考文献

寄生虫学论文范文7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

Shallow talk on human prasit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Wulamu Mamuti, Liu Jun, Zhang Bing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11, China

Abstract: Through gradually compression of teaching ours of human parasitology, it seems to be very important to reform human parasit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outline. This is need to compress traditional verification experiment, increase Comprehensive and innovative experiments, to reflect subject fusion during the experiment, and emphasize to cultivate students’ self-directed learning,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iscussed about how to reform human parasit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outline according to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Key words: human parasit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人体寄生虫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健康有关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机制、诊断、流行规律及防治对策的科学,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主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寄生虫是与人类共同演化的最古老的病原体,其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可以追踪到从东非起源的智人(Homo sapiens),公元前3000年的古代中国和古埃及医学书籍里就有关于寄生虫病的文字记载。最近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的全球性蔓延,耶氏肺孢子虫和微小隐孢子虫病等新型机会性致病寄生虫病的困扰又对人类提出了新挑战,说明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古老而不断发展中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人体寄生虫学的实验教学任务不应该只局限于巩固和验证理论教学的内容,而同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根据20余年来积累的一线教学经验试图探讨关于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改革思路。

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自从我校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等专业普通本科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时数从以前的理论课和实验课各36学时压缩到目前的理论课24学时和实验课16学时以来,对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带来了一定的实际困难。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传的教学模式未能得到适当调整和改革,人体寄生虫学传的实验教学多以教师先讲解、示范,学生观察寄生虫玻片标本和瓶装标本,然后根据所观察到的标本形态特点绘图及撰写实验报告,这些过程都要在两学时的实验课完成,但学生观察的内容与教学时数压缩之前基本一样。显得时间特别紧张,有些学生为了应付完成实验报告甚至不经过观察标本就开始绘图、撰写实验报告,使寄生虫学实验课的整个过程显得比较枯燥无味,学生在实验室只是应付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这就大大影响了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使得实验课仅仅成为了一个过程,效果不佳。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需要多增加一些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内容并相应压缩一些验证型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新乡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安排阿米巴原虫、阴道毛滴虫、疟原虫等一些常见寄生虫活体标本的观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锻炼了动手能力。而这些寄生虫活体标本和新疆比较常见细粒棘球绦虫圆头蚴等也可以在我实验室培养或动物接种保种,可供学生观察。另外,我们也制作了关于牛带绦虫的简单视频用于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最近3年来我们通过组织临床医学7年制2005-2班和临床医学5年制2007-1班的部分学生开展的“乌鲁木齐市在校大学生面部蠕形螨感染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和“乌鲁木齐市市售蔬菜寄生虫污染情况调查分析”等大学生设计型实验项目,在培养大学生科学思维、课题设计、独立实验操作和所学相关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等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同时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对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懂得了通过实验课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将来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以上事实提示我们,将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内容从单纯静止状态的标本形态结构观察为主的验证型模式逐步过渡到静态验证型和动态综合型及设计型实验教学模式,从而适应21世纪的学科发展模式和学生的求知欲。这样既符合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又符合当今学科融合的需求和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 实验课中体现学科融合

由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使寄生虫学的学科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和更新,这些学科的发展对寄生虫种系发生的研究、虫株的分类、致病机制研究和寄生虫病的诊断等提供了新的技术。这些技术应该融入到寄生虫学实验课的内容中。例如:通过增加包虫病的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实验等,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性思维能力。另外,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创新性实验设计内容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激发他们创新思维潜能方面也可以起到关键性作用。我们于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与微生物学教研室和免疫学教研室合作,在临床医学7年制2008-2班全体学生中举办的创新性实验设计比赛提出,当代大学生对多学科融合的探索性学习更为感兴趣,学生利用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知识对病原微生物和人体寄生虫的致病机制、宿主对病原体的免疫机制等方面设计出了新的研究思路。这不但对他们所学过相关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更为培养他们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意识方面起到了示范性作用。

3 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

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在于其无法替代的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一体化的功能,人体寄生虫学作为一门形态学科既有大量的形态学知识,又涉及生态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而在实验教学时数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单纯用传的教学方法在有限时间内传授大量的信息已经很困难了。曾经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有些寄生虫已基本消灭,但再现可能性还存在,因此,目前尚不能从教学大纲中删除。在实验教学中这些标本的来源很紧缺,现成的活体标本和典型的病理标本更难以得到,而依靠多媒体强大的图像、动画、视频记录和再现功能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可在有限的时间内播放关于寄生虫形态、生活史、流行因素、典型病例和寄生虫病诊断操作方面的资料,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这些资料可以拷贝给学生或放到学校网页供学生自学。学校应加大多媒体课件制作和购置的经费投入,以保证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人体寄生虫学虽然是一门比较古老的学科,但也是发展中的学科并且涉及现代医学的各个领域。为适应21世纪医学教育,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的内容需要从传的验证型为主过渡到以验证型、综合型和设计型为一体适合于当代大学生求知需求的实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彬.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医药世界,2006,4:145-146.

[2] 田春林,胡文庆,廖红.LanStar 2000多媒体网络系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5,19(2):17-19.

[3] 田春林.改革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9:157-158.

[4] 刘俊燕,杨秀珍.改革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8(1):75-77.

[5] 苑文英,高艳华,杨梅.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改革[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17(3):74-74.

[6] 杨毅梅,申丽洁,李伟,等.寄生虫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热带医学杂志,2005,5(6):878-879.

[7] 李辉.浅谈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15(2):55-55.

[8] 马书堂,郑世荣.现代教育技术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6,1(3):236-236.

寄生虫学论文范文8

【关键词】肺吸虫;误诊;漏诊;实验室

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又称肺吸虫(lung fluke),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及美洲的25个国家和地区。卫氏并殖吸虫成虫主要寄生于肺部,故又称肺吸虫。肺吸虫病在我国的分布较广[1],而且是危害人体健康较严重的一种寄生虫病。据蒋朝东等报导,肺吸虫病误诊率高达55.48%[2]。现站在实验室角度从五方面探讨临床上肺吸虫误诊原因,综述如下:

1 全血细胞计数及分类

是检查肺吸虫感染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应重视和分析嗜酸性细胞升高的原因。据瞿晶[3]等报导,肺吸虫患者绝大多数外周血嗜酸性细胞明显增多,一般在10~30%,有时高达80%以上。据袁萍[4]介绍,现阶段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类仪应用广泛,该仪器大多为二分类与三分类,不能准确分出细胞类型,尤其是对嗜酸性细胞的检查,故从细胞学检查上不能有效地为诊断肺吸虫病提供实验依据。

2 免疫学诊断的误差

早在1982年,陈桂光前辈[5]就报导用于检测肺吸虫病的免疫学方法就有皮内试验(ID)、补体结合试验(CF)、间接血凝试验(IHA)、对流免疫电泳(CIEP)、琼脂双向扩散试验(AD)、后尾蚴膜反应(CHR)、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等7种之多。肖占军等,指出ELISA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有限[6]。有文献分析部分患者在被误诊误治期间曾大量应用过激素,抑制了病人的免疫功能而使体内肺吸虫抗体水平下降以致不能被检出[3]。

3 镜检

虽然在检验诊断中是一种原始的检验手段,但在很多时候却是不可替代的检验方法。在显微镜下看到虫卵或成虫或是其它生长时期,基本上就可确诊为寄生虫感染了。据河北北方学院的张进顺老师统计,一次粪便涂片镜检检出寄生虫虫卵和成虫只有40-50%的几率。原因有:

3.1 检验者的理论知识不扎实,未能准确分辨出虫卵或虫体。肺吸虫的卵及成虫形态较为复杂,据有关文献描述不同地区的肺吸虫还有区别[7、8],四川肺吸虫卵比较饱满,呈卵圆形,卵壳较薄,而厚薄基本均匀,多数虫卵左右对称,前1/3常较后1/3稍长,有的虫卵在无盖端增厚,或具有小结。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行的《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这本教材[9]对肺吸虫成虫与虫卵是这样描述的:虫卵呈不规则椭圆形,金黄色,大小为80~118um×48~60um,最宽处在近卵盖一端。卵盖较宽,常倾斜,亦有卵盖丢失而缺卵盖者。卵壳厚薄不均匀,末端明显增厚,卵内有1个卵细胞和10余个卵黄细胞,卵细胞常位于虫卵中央略偏前部。成虫虫体肥厚,腹部扁平,背面隆起,似半粒花生。活虫呈红褐色,死虫呈灰褐色。压片标本呈椭圆形,长7.5~12,宽4~6,厚3.5~5,长宽之比约为2∶1。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在虫体横线之前,两吸盘大小略同。消化系统有口、咽、食管和肠管,后者分为左右两支,顺着虫体两侧向后延伸至体末。卵巢1个,分5~6叶,呈指状,与盘曲的子宫左右并列于腹吸盘之后的两侧。在虫体后侧中央可见有排泄囊,排泄孔开口在虫体末端。

3.2 检验者在涂片时取材不当或取材时间不当。如取粪便涂片时应选取带血或稀便部分进行镜检,并且厚度应适当。查不同寄生虫所取标本也有不同,如查疟原虫应取全血;查肝吸虫卵可取粪便标本。取材时间也同样很重要,如查疟原虫最好在患者发热时抽血检查;查蛲虫则最好在患者熟睡时,在其处取标本检查。而肺吸虫则可根据临床症状不同选择,如肺型的选痰液查虫卵,脑型的选择脊髓液查虫卵,皮下型的选择组织活检找童虫[10]。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实验室人员要减少肺吸虫病误诊、漏诊率,应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①增加检验者自身有关肺吸虫理论知识和提高对肺吸虫检验的技术水平。②对实验室结果应重视,加强与临床沟通,以免片面分析试验结果。③优化实验设备,提高检验能力。④进行免疫学检查时应综合分析结果,并选用敏感性较高的实验方法。

参考文献

[1] 余森海.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的报告I.虫种的地区分布[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4,12(4):241

[2] 蒋朝东,段明,李黎,等.肺吸虫病86例误诊原因分析[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04,2(4):186-187

[3] 瞿晶,王中全,晋雪香,等.肺吸虫病误诊原因的探讨(附三例报告)[J].临床误诊误治,1993,6(1):9-11

[4] 袁萍,潘大明.以贫血为主要表现的钩虫病18例误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1999,2(1)71

[5] 陈桂光.肺吸虫病的病原和免疫学诊断研究的现状[J].福建医大学报,1982,1(1):64-72

[6] 肖占军.包虫病诊疗现状[J].肝胆外科杂志,2002,10(5):394-395

[7] 钟惠澜,曹维雯.四川肺吸虫形态学与生活史的进一步研究[J].动物学报,1974,20(1):8-23

[8] 董长安,黄玉英.斯氏并殖吸虫(肺吸虫)的形态观察[J].江西医学院学报,1963,11(13):11-16

寄生虫学论文范文9

【关键词】 儿童; 肠道寄生虫感染; 蛲虫; 钩虫; 调查分析

doi:10.14033/ki.cfmr.2017.8.08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8-0154-02

人体肠道寄生虫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尤其是在少年儿童中,肠道寄生虫感染发生率更高[1]。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可以对地区健康水平进行反映。寄生在肠道的机会性致病原虫、共患寄生虫对人类健康、公共卫生构成了严重威胁。针对免疫力低下儿童、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年老体弱患者更加容易感染寄生虫,诱发疾病,甚至会诱发发生[2]。目前关于肠道寄生虫的研究不断深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贵港市港北、港南、覃塘三区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目的,对贵港市三区儿童粪便检查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贵港市港北、港南、覃塘三区儿童粪便标本,共计选择1902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有男987例,女915例,其中农村儿童792例,城市儿童1110例,受检儿童年龄在0~14岁。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2012年1月-2015年12月,贵港市三港北、港南、覃塘区儿童粪便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儿童肠道寄生虫检验结果。

1.2.2 检查方法 采用一次性粪便采集盒,收集受检儿童新鲜粪便,每份重10~20 g,在与儿童的信息进行核对,无误后,在4 ℃条件下保存,当日送检。寄生虫检测以《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挑出实施细则》实验室检验标准为依据[3]。

1.3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寄生虫感染检出情况统计

本次研究中共收集得到得到粪便标本1902份,检出肠道寄生虫感染标本共计293份,所有感染的儿童,均未出现混合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5.40%;寄生虫感染标本中,蛲虫感染率最高,钩虫感染率最低,见表1。

2.2 不同年龄段受检标本检出情况比较

3~6岁儿童和7~11岁儿童的寄生虫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2岁以下儿童和12~14岁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比较

经统计,本组受检儿童粪便标本中,农村儿童792例,检出肠道寄生虫感染者186例,检出率为23.48%;城市儿童1110例,检出肠道寄生虫感染者107例,检出率为9.64%。显然,农村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高于城市儿童(P

3 讨论

在人体内,肠道寄生虫生长过程相对较为复杂,不同的发育期,可以定植在人体的不同部位,因此,临床病变表现并非局限在肠道[4]。在寄生虫防治工作中,早期发现儿童是否存在肠道寄生虫感染,多采集新鲜粪便展开寄生虫感染检测[5]。

在临床上,肠道寄生虫疾病多数是由于肠道线虫寄生所引起,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多数肠道寄生虫疾病的发生与当地经济水平、卫生条件、居民生活习惯、健康意识等诸多因素有关,能够对地区健康水平进行反映[6-7]。肠道寄生虫以鞭虫、蛔虫、钩虫、蛲虫比较常见。蛔虫在小肠寄生,能够产生毒素,对肠黏膜造成损伤,对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产生影响,在感染后,儿童会因受到毒素及机械损害的刺激,出现机械腹泻,多数表现出肠炎、慢性腹泻;感染钩虫后,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贫血,患儿营养、发育相对较差,同时消化功能也会紊乱[8-10]。由于疾病种类不同,临床表现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针对肠道寄生虫的传播途径,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对疾病的蔓延进行有效控制[11]。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贵港市港北、港南、覃塘三区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目的,对贵港市港北、港南、覃塘三区儿童粪便检查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本次研究中共收集得到得到粪便标本1902份,检出肠道寄生虫感染标本共计293份,所有感染的儿童,均未出现混合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5.40%;寄生虫感染标本中,蛲虫感染率最高;钩虫感染率最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寄生虫感染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3~6岁和7~11岁检出率较高。本组受检儿童粪便标本中,农村儿童792例,检出肠道寄生虫感染者186例,检出率为23.48%;城市儿童1110例,检出肠道寄生虫感染者107例,检出率为9.64%。显然,农村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高于城市儿童。这一结果与文献[12-13]报道结果相似,由此证实,贵港市港北、港南、覃塘三区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可知,蛲虫感染最多,年龄多集中在3~6岁和7~11岁,农村感染率高于城市,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蒋智华,张鸿满,司爱国,等.广西白裤瑶地区居民肠道寄生x感染现状调查[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7(2):139.

[2]李东丽,鲁德领.河南省近十年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调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1,22(6):431-434.

[3]文进,米海珍,刘兰.驻马店市某医院2011年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0):2451-2452.

[4]邵林刚.加强健康教育对肠道寄生虫疾病的预防的作用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3):433-434.

[5]万国忠.15263例粪便常规寄生虫的调查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276.

[6]聂少萍,沈少君,麦哲恒,等.广东省农村学校厕所及卫生设施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6):706-708.

[7]赵群力,张萍,李新爱,等.2000-2009 年济南市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7(12):930-932,941.

[8]孙卫江,曹江华.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调查[J].新疆医学,2014,44(2):98.

[9]黄亚非,李腊梅,钟继荣,等.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幼儿主要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2):200-202.

[10]李薇,杨娟,师敏,等.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拉影镇与芒市遮放镇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14,14(1):99-102.

[11]马杏宝,蔡黎,张小萍,等.2002-2009年上海市人群肠道寄生虫病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1,11(6):693-697.

[12]诸廷俊,陈颖丹,许隆棋.我国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蛔虫病3年防治效果[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1,6(5):114.

寄生虫学论文范文10

General situation of variety of food borne parasitic diseases and their endemic in Anhui Province

【Indicative abstract】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for health and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food sanitation to control endemic of foodborne parasitic diseases.

【Key words】 parasitic diseases; trematodiasis; cestodiasis; acanthocephaliasis; protozoal diseases; endemic

随着社会大环境多种因素发生了变革,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一些人传统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使安徽省食源性寄生虫病的种类在增多,流行范围有不断扩展的趋势,对此应引起足够重视。现综述安徽省食源性寄生虫病计15种,其中吸虫7种,绦虫5种,棘头虫2种,原虫1种及流行概况。

1 吸虫病(trematodiasis)

1.1 中华分支睾吸虫病或称肝吸虫病(clanorchiasis sinensis) 中华分支睾吸虫(简称华支睾吸虫)由Mc Connel 1874年首次从印度一华侨尸体的胆管内查见。日本小林晴治郎1910年发现鲤鱼科的淡水鱼为本虫的第二中间宿主。武藤昌治1918年发现纹沼螺为本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以后我国学者徐锡藩、唐仲璋等对中间宿主内容作了重要补充。梁伯强、杨简(1937)、侯宝璋(1955)对本虫的致病机理都有较深的研究。

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各国,中国、日本、韩国、越南、菲律宾均有不同程度流行。有人认为Heanley 1908年首次报告在我国发现本病病人[1]。1908年后还有几位国外学者在中国发现本病病人,例如,Whyte在潮州,Jeffrey和Day在上海,Cadbury 1914年在广州,Vickers 1916年在梧州均发现本病病人。目前有人报道,Boott 1903年首先在汉口发现华支睾吸虫,但不能确证这是最早的发现记录[2]。

综合全省各地调查资料(李雪翔、杨兆莘、鲁乐泳1961年;陈庆伟、吴忠铭1989年;陈启仁等1986年;钟读敏等1990年;吴忠铭1991年;徐伏牛等1992年;吕大兵等1992年)表明,华支睾吸虫病在安徽省广泛存在,尤以淮北较为严重。淮北地处平原,沟渠塘内淡水鱼、螺类较多,厕所简陋,人粪容易入水。猫、狗、猪等保虫宿主,放养野外,据调查当地鼬、田鼠感染率亦较高。青少年从沟、塘中捕捉小鱼用菜叶、面皮、泥包裹烧成半熟而食,是主要感染方式。上述条件构成了华支睾吸虫自然疫源地的长期存在和循环。

1911年Houghton在芜湖市于500例病人粪便中查出华支睾吸虫卵1例,但患者是江苏人,尚不能肯定在本省感染。安徽省的华支睾吸虫病最早是由宫崎一郎(1911)在芜湖市发现的[2]。他调查了当地1 148名小学生,虫卵阳性者20名,阳性率为1.7%;检查29只猫,27只阳性,共检出虫体10 244条。夏立照、李家泉、陈树仁(1961~1964)在合肥地区检查家猫33只,31只阳性,阳性率为94%,曾在一只家猫胆管内,检出成虫104条;夏立照、江宝 白令1994~1998年在合肥检查家猫16只,7只阳性,阳性率为43.8%,每只猫的感染度是2条至17条。分析原因主要与家猫吃到的生鱼机会较多有关。刘晓明、陈大林(1993)在市售猪肝内发现肝吸虫,感染率为11.5%(10/87)。

1.2 姜片虫病(fasciopsiasis) 1843年Buski在伦敦航空医院一具印度水手尸体的十二指肠内发现本虫,1857年Lankester描述并命名,1899年Looss确定其分类地位。Kerr(1873)在广州市发现首例病人;1893年浙江绍兴县被证实为本病的流行区。

姜片虫病主要分布在日本、越南、缅甸、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但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诸省及台湾省。

唐后俊、袁有赉(安医学报1962,5(1):10)在安徽省当涂县湖阳公社西峰大队,进行了姜片虫流行病学调查,对象主要是农民,感染率为51.2%(486/950),猪的感染率为74%。1979年我们对合肥郊区农民进行姜片虫病调查和治疗,感染率为18.5%(125/677)。(安医学报1980,15(5、6):27)。陈启仁、陈蓉芳(1984)报道芜湖市郊区小学生姜片虫的感染率为22.36%(72/322)。(皖南医学院学报1984,3(1):7)。王宗植(1985)报道皖南旌德县三溪乡姜片虫的感染率为9.1%(60/662)(寄生虫病防治与研究1985,4:25):周锡芳、杨大林(1986)报道芜湖市郊区小学生姜片虫的感染率为19.73%(119/603)。(皖南医学院学报1986,5(2):121~122)。

1.3 并殖吸虫病(paragonimiasis)又名肺吸虫病 安徽主要是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临床上引起肺型并殖吸虫病。

肺吸虫由于生活环境及各种寄生宿主的改变,而分化成为许多种类,成为人体寄生虫中最复杂的一种吸虫,世界记载的约有50种,分布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大洋洲许多国家。

Manson(1880)于台湾发现肺吸虫病人。应元岳(1930)在浙江绍兴发现2例病人。吴光(1936、1937)在安徽绩溪、歙县豹(panthera pardus)体内发现肺吸虫,1951年又报道在绩溪的石蟹体内查见囊蚴(中华医学杂志1951,37(8):680)。蚌埠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1964)在石台县七里公社采到囊蚴,感染动物获得成虫。安徽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1980)用采自安徽休宁的肺吸虫囊蚴,注射入犬腹腔,4个月后解剖犬肺获成虫。1978年我们在岳西县采到数十只川卷螺和石蟹,分析表明安徽徽州地区有肺吸虫病流行的可能性。1974年底,上海寄生虫病研究所在黄山茶林场豹粪中查到肺吸虫卵,1977年上海后方古田医院又从豹体查到肺吸虫。1973~1978年经蚌埠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上海市传染病总院医疗队、上海后方古田、瑞金、长江医院等单位的广泛调查,已知歙县、绩溪、宁国、旌德、泾县、祁门、广德、石台、贵池、东至、太平、青阳等12个县有肺吸虫病流行。

1977年5月,上海后方瑞金医院儿科,收治1例来自安徽繁昌的7岁男孩,他们从痰中查出大量肺吸虫卵,可以说是安徽首例肺吸虫确诊病人,因为过去的病例报道,都是根据免疫学诊断。1977年上海后方古田医院,在繁昌桃冲查出24例痰卵阳性病人。休宁县卫生防疫站于1980年,确诊一例住在县医院的9岁男孩痰卵阳性病人。

刘雪霞、杨大林、周德刚(1985)报告从安徽歙县坑口所采集的溪蟹体内检获卫氏、三平正和扁囊等三种并殖囊蚴,分别人工感染家犬,获得成虫(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5,3(1):59),三平正与扁囊并殖吸虫,是否也能与卫氏并殖吸虫同样感染人体,待进一步研究。

杜义木、徐筱鸥(1996)报道了1976~1979年旌德、宁国、休宁肺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川卷螺,鉴定为黑螺科放逸短沟蜷(semisulcospira libertina),自然感染率为0.35%(56/16 004)。第二中间宿主是长江华溪蟹、浙江华溪蟹、米虾(采自宁国)。华溪蟹的感染率为70.2%(536/763),感染度为20.4个/只,平均每克蟹感染3.13个肺吸虫,最高的一只蟹体内检出444个肺吸虫囊蚴[3]。安徽徽州的肺吸虫保虫宿主是犬、猫、黄鼠狼、云豹、狼、水獭等[3]。生吃蟹人群的皮试阳性率32.7%(288/850);熟食蟹人群的皮试阳性率为10.52%(289/2746),提示阳性率高低与感染方式有关。

1.4 棘口吸虫病(echinostomiasis) 是由于棘口吸虫寄生在人体所引起的疾病。棘口科吸虫种类繁多。分布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日本、苏门答腊、印度、泰国、罗马尼亚、马来西亚、前苏联及我国。全世界已报告600多种,其中寄生于人体有20余种,我国有10余种。

1.4.1 藐小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 liliputanus) 最早由Loss(1896)在动物肠道中发现。在安徽动物体内发现亦有三十余年[4],但因其虫卵与常见的姜片虫卵形态颇似,易于误认,致使迟迟未被发现。肖祥、汪天平、吕大兵等(1991)首次在安徽和县发现人体自然感染藐小棘隙吸虫,他们在和县陈桥洲调查发现人体感染率为13.4%(325/2 426),其中男性为14.2%(176/1 240),女性感染率为12.6%(149/1 186),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本次调查犬的感染率为60%(21/35),猫的感染率为45.4%(5/11)[4]。肖祥等(1995)报道,经常喝生水的居民的感染率为20.1%,较不喝生水居民的感染率1.5%高12.6倍,主要感染方式是尾蚴直接经口(肖祥自身试验!),而囊蚴经口感染为次要[5]。

1.4.2 日本棘隙吸虫病(echinochasmusis japonicus) 林金祥等(1982)首次报道国内人体感染病例。刘广德等(1982)于广西发现病例,吴德明等(1990)于江苏发现1例。肖祥、汪天平、吕大兵等(1991)于安徽和县陈桥洲发现自然感染4例[4,6]。

1.4.3 抱茎棘隙吸虫病(echinostomus perfoliatus) 张国芳(1991)综述报道,安徽繁昌县11例,望江县、芜湖市郊区也发现病例[7]。

1.5 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 是牛羊等哺乳类常见寄生虫,人偶有感染。我国已报告50余例,分散在15个省(市)。安徽含山、桐城均有病例报告。王原等(1989)报道桐城的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54.96%(1 175/2 138),其中肝片形吸虫、异形科吸虫的感染率均为0.047%[8]。据南京医学院沈一平报道,人体肝片形吸虫病,大多因生食带有囊蚴的水生植物而致感染。

2 绦虫病(cestodiasis)

2.1 猪带绦虫病(taeniasis solium) 这是安徽省绦虫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流行历史悠久,病例呈散发型分布在全省各地。由于生吃或半生吃含有猪囊尾蚴(米猪肉),经2~2.5个月发育,在小肠长成成虫,多为1条,少见有2~3条感染者,夏立照等(1994)报道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40例,其中猪带绦虫病人16例,混合感染囊虫者9例[9]。

2.2 猪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 cellulosae)又称囊虫病 Barnes(1922)报告首例患者后,国内先后报告病例很多。由于吃了病人虫卵后,经2~2.5个月发育为囊虫,在人体皮下、肌肉、眼、脑等不同部位寄生,产生相应症状,以脑囊尾蚴病最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夏玲玲(1996)报道2例眼型囊虫病,手术中取出囊虫证实。在30例囊虫病中,脑型占20例,皮肌型8例,肺型2例[10],脑型比例大,可能与病人症状严重,主动到门诊就诊有关。囊虫寄生在临床少见部位,极易误诊。胡国俊等(1998)报道男性乳房猪囊虫病1例,术前拟诊为左乳癌,术后病理诊断为猪囊虫病[11]。刘晓红等(1997)报道在阜阳地区收治的128例的脑囊虫病例中,确诊前误诊为原发性癫痫等疾病者61例,误诊率高达47.65%(61/128)[12]。

2.3 牛带绦虫病(taeniasis saginata) 牛带绦虫在我国散发分布于内蒙、新疆、西藏、云南、四川、广西、贵州、台湾等少数民族地区。安徽不是本病流行区。夏立照等(1994)报道1例,(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4,7(增刊):116)。

2.4 缩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diminuta) 又称长膜壳绦虫,主要寄生于鼠类,偶然寄生于人,全国公开报道约40例,陈启仁、徐伏牛(1985)报道1例,(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5,3(1):11)。夏立照、陈树仁(1990)报道1例,驱出有完整头节的成虫9条[13]。

2.5 曼氏裂头蚴病(sparganosis mansoni) 由于敷贴或生食蛙、蛇肉等原因,导致裂头蚴寄生人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以皮下、眼部、腹壁为常见,侵袭眼部可导致失明。李时珍(1596)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人体敷蛙后出“小蛇”,分析认为裂头蚴可能性较大。1882年Manson在我国厦门人体肾脏附近曾发现裂头蚴。我国李希杰(1926)、唐仲璋(1956)对本虫生活史作了进一步的观察。樊培方、丁化祥(1976)报道1例寄生在阴茎包皮下,(蚌埠医学院学报,1976,(2):42~43)。夏立照(1976)报道1例,致眼失明(内部资料)。杨兆莘、王增贤(1979)报道3例(安医学报,1979,5(1):4~5)。陈启仁(1985)报道1例(内部资料)。

2.6 微小膜壳绦虫病 由微小膜壳绦虫或称短膜壳绦虫,寄生于小肠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虫卵可不经中间宿主直接经口传染,并在宿主体内引起自身感染,形成顽固性寄生。鼠类普遍感染本虫,可能为人体感染的传染源。安徽含山县、望江县有病例记载,尚待进一步论证。

3 棘头虫病(acanthocephaliasis)

3.1 猪巨吻棘头虫(macracanthorhynchus hirudinaceus) 是猪体肠道较为常见寄生虫,犬、猫及人体偶有感染,辽宁、山东是主要流行区。中间宿主是鞘翅目的天牛、金龟子等。在辽宁为大牙锯天牛,山东为曲牙锯天牛和棕色鳃金龟。李立、贺霞凤、刘生光等(1982)报告1例(蚌埠医学院学报,1982,7(4):314)。

3.2 隐棘新棘体虫六安亚种(neosentis celatus liuanensis)[14] 报道情况不详。

4 原虫病(protozoal diseases)

4.1 弓形体病(toxoplasmosis) 弓形体常称弓形虫,又名弓浆虫,寄生在有核细胞内。1908年Nicolle和Manceaux 从北非刚地梳趾鼠(Ctenodactylus gondi)脾涂片中发现本虫,故命名刚地弓形虫。国内学者于恩庶等(1957)首次报道由福建猫和兔等动物中分离出弓形体。钟惠澜等(1957)首次由1例病人肝穿刺涂片中发现弓形体。谢天华(1964)又报告江西省的1例人体弓形体病。陈观今、刘达宏报告,至1987年11月止,全国报告病例共39例,其中检查病原体31例,血清学诊断8例[15]。

弓形虫病世界各地人群感染率平均为25%~50%。我国猫、兔、猪等动物感染率为50%,人群感染率平均为4%~9%。我省70年代陈智铭、李宗寅用血清学诊断方法,对动物的弓形虫病做过调查。80年代蚌埠医学院沈继龙、孙新对弓形虫病的免疫学诊断,做过较系统研究,并有多篇论著发表。目前门诊对拟似病人仍用抗体测定方法,病原诊断仍存在困难。

5 讨论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准确定义未见定论,概括地说,指人吃了某些动物的肉类(包括贝壳类)或某些植物而感染的寄生虫病。致于经口吃进其他食物、水源污染的寄生虫不在此列,如蓝氏贾第鞭毛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肠螨病等。线虫纲旋毛形线虫病,是一种典型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吃了含旋毛虫囊包的生猪肉、羊肉而感染。认真查阅文献资料,迄今安徽省未见公开报道,应引起同仁们注意。与吃肉有关的肉孢子虫病(全国报告37例),肝毛线虫病(鼠类常见病),均不能排除人体偶然感染的可能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饮食结构变化,经济昆虫的幼虫和蛹(食用蝎子、蝉、蝇幼虫、蚕蛹等)已摆上餐桌。人们吃生的或半生的肉类日益增多,如涮羊肉、涮火锅等,无疑给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增加了绿色的通道。今后,应加强食品卫生法规性检疫,加强健康教育,宣传预防为主,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做到奔小康先健康。最重要最实际的防治对策,就是把好口关,防患于未然。

作者简介:夏立照,男,62岁,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医学昆虫和蜱螨

参考文献

[1] 钟惠澜主编.热带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948~964.

[2] 李秉正,王恩荣,曹颖林,等编著.华支睾吸虫与华支睾吸虫病.沈阳:沈阳出版社,1997.34~67.

[3] 杜义木,徐筱鸥.皖南地区肺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概况.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6,2(4):46~47.

[4] 肖 祥,汪天平,吕大兵,等.人体自然感染小棘隙吸虫首次发现.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2,10(2):132~135.

[5] 肖 祥,吕大兵,汪天平,等.小棘隙吸虫病感染方式的研究.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5,13(3):197~199.

[6] 肖 祥,汪天平,吕大兵,等.安徽省首次发现日本棘隙吸虫人体感染.寄生虫病防治与研究,1992,21(2):98.

[7] 张国芳.安徽省人体及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虫种名录.寄生虫病防治与研究,1991,20(4):252~254.

[8] 王 原,孙开全,乔国维.桐城县人体肠道寄生虫分布调查.寄生虫病防治与研究,1989,18(2):75~77.

[9] 夏立照,沈际佳,李家泉,等.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40例.寄生虫病防治与研究,1994,23(2):102~103.

[10] 夏玲玲.吡喹酮治疗囊虫病30例效果观察.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6,31(2):148~149.

[11] 胡国俊,靳培琦.男性乳房猪囊虫病一例报告.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8,16(2):112.

[12] 刘晓红,刘晓明,陈庆伟.61例脑囊虫病误诊原因分析.寄生虫病防治与研究,1997,26(3):156~158.

[13] 夏立照,陈树仁.缩小膜壳绦虫病1例.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0,6(2):32.

寄生虫学论文范文11

【关键词】消除蛔虫病;统计报告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62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888-02蛔虫病曾是我市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据1988――1992年全国抽样调查全国蛔虫病平均感染率为47.00%。我市抽样调查蛔虫感染率为41.1%[1]。经过近20余年全市大面积防治和预防宣传,并按照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2]的要求,连续监测,至2009年后我市蛔虫病感染率一直稳定在1%以下,达到了基本消除蛔虫病,现报告如下:

1资料来源及方法

1.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市疾控中心及各县区历年蛔虫病感染调查、监测和驱蛔虫统计报告,国家及省级专业杂志公开发表的我市蛔虫病相关论文;人群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来自多年来的调查统计。

1.2寄生虫病调查及监测方法按照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要求,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抽调市县区专业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后,开展调查监测。

2结果

2.1历年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及监测统计显示,1989年蛔虫病感染率为41.10%,1999年下降到17.49%[3],十年下降了42.55%,至2009年后稳定控制在1%以下,见表1。

3结论

3.1蛔虫病是肠道寄生虫病最常见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感染率高,危险大,可导致人体营养不良、贫血、消瘦、体质差、异常出血、乏力、厌食、腹痛、腹泻等症状,长期不治可以引起胆道蛔虫病、肠穿孔等并发症。儿童感染后严重影响身体发育。我市1989年参加全国人体寄生虫抽样调查时显示,蛔虫感染率为41.1%,经过近10年防治后,1999年调查显示感染率为17.49%,之后按照卫生部关于印发《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的通知要求,我市加大了人群驱治寄生虫病的工作力度,2007――2009年,全市三年累计对3岁以上人群开展驱虫达1959550人次,三年累计驱治率达80%,达到了卫生部60%全民驱治规划的要求。2009――2013年连续五年按照卫生部《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要求进行监测,蛔虫感染率均在1%以下,达到了消除蛔虫病的目的。

3.2消除蛔虫病的经济分析我市现有人口250万人计算,如按1984年蛔虫病感染率41.1%计算,全年每年要有1027500人感染蛔虫病,平均每人检查治疗费用10元,总费用可达到1027.5万元人民币;如按照3.8%患胆道蛔虫病[5],我市每年可39045患胆道蛔虫病,按每人治疗费用1000元计,总计费用将达到39045万元。仅此两项我市每年累计就少埙失近5000万元。

我市蛔虫病的基本消除,促进了我市儿童生长发育,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取得了不可估量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玉丑,郑卫军,李香枝,等.漯河市人体寄生虫抽样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1990,6(11):522.

[2]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Z].2008:574.

[3]卫生部关于印发《2006-2015年重点寄生虫防治规划的通知》[Z].2008:569.

寄生虫学论文范文12

关键词:医学标本馆;寄生虫标本;公共卫生服务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exhibition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 of Medical specimen museum of SunYat-Sen University. The propaganda model of popular science and the corresponding effect on public health service was also discussed. Further improve the exhibition, conduct various forms of popular science activities, establish the digital specimen database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were suggested.

Key words:Museum of medical speciman;Hunman parasite specimen;Public health service

1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公共卫生状况

1.1流行现况 我国是寄生虫病流行严重的发展中国家,经过60多年的积极防治,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各地寄生虫病流行程度和防治情况差异较大[1]。许多寄生虫病仍在农村和牧区流行,农、牧民的寄生虫感染率、患病率较高,并导致一定的病死率,尤其对女性和儿童,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2]。某些食源性寄生虫病、虫媒病在城市时有暴发[3,4,5,6],2014年夏秋季广州市登革热暴发流行等。据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11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的构成,寄生虫病仍居第19位次[7]。

1.2公共卫生及防治现况 我国寄生虫病仍然是一个严重影响健康的社会问题,而寄生虫病流行状况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公共卫生、也是其公众福利及社会文明的一种重要指标[8]。寄生虫病的流行与传播有别于病毒、细菌等病原病,其特征是人的行为因素占主导地位。许多寄生虫病是人们主动接触病原或处于“无知”的情况下感染,因此,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和防范意识,避免造成寄生虫病的伤害至关重要[9]。

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认为,人不仅是生物的人,也是社会的人,它强调从整体化、社会化的观点来研究人体与疾病,既重视生物因素在致病中的重要作用,又重视患者的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在致病中的影响。寄生虫学专家Rogers在总结近100年寄生虫学进展报告中指出:控制寄生虫病最有效的办法不是药物和专业卫生服务,而是良好的社会经济状况、积极的公共健康教育、适宜的卫生政策和必要的卫生设施 [10]。

因此,寄生虫病不仅仅是生物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要控制和消灭寄生虫病,除了依靠生物医学科技进步,还要考虑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在疾病防治中的主导作用,从而形成现代疾病防治的社会医学防治模式[11]。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与人们的行为密切相关,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引导和教育群众逐步改变不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习惯和饮食、卫生习惯,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轻来自寄生虫病的危害。我们利用医学标本馆资源,宣传寄生虫病的防治知识,从普及寄生虫病防治常识入手,促进寄生虫病的公共卫生服务宣传工作。

2 医学标本馆寄生虫标本概况

2.1医学标本馆概况 中山大学医学标本馆于2011年11月建成启用,是一个融多学科、多功能、开放性、高技术、网络化以及资源共享等特点于一体的现代化标本馆,馆内收藏的标本是中山大学医科140多年来的历史见证。自开馆以来,接待国内外、省内外参观者2万多人次,得到医学界同行的认可和广大市民的好评,获批广东省、广州市、以及越秀区三级科普教育基地。

医学标本馆的展示标本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解剖学、医学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等学科的标本超过12万件,其中病原生物学相关标本4万余件,涉及病原体种类近200种(株)。人体寄生虫液浸标本679件、干制标本320余件、玻片标本2万余件。展示地点位于医学标本馆和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展示内容包括实物标本、彩色图文、电镜图片、LED图像、视频资料、科普宣传卡和画册资料等。

2.2寄生虫标本及其相关展示内容

2.2.1直观实物标本 以液浸标本和干制标本为重点,展示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发育各时期虫体与相关宿主标本,及组织器官病变等实物标本。

2.2.1.1蠕虫相关标本 包括常见吸虫、绦虫、线虫的液浸标本、干制标本和玻片标本。以华支睾吸虫展台为例,展示了华支睾吸虫成虫液浸标本、染色玻片标本;第一中间宿主纹昭螺、长角涵螺等螺类干制标本;第二中间宿主草鱼、麦穗鱼等鱼类液浸标本;终末宿主家猫模型干制标本;成虫寄生人体及多种哺乳动物,引起肝胆病变的液浸标本。其他蠕虫标本亦如此展示。

2.2.1.2原虫相关标本 包括溶组织阿米巴原虫致宿主肠壁溃疡、肝脓肿、肺脓肿、脑脓肿的液浸标本;疟原虫致宿主肝脏、肾脏、脑组织病变的液浸标本;弓形虫致胎儿畸形的液浸标本等。

2.2.1.3医学节肢动物标本 包括按蚊、伊蚊、库蚊三属成蚊的干制标本和玻片标本,蚊幼虫和蚊蛹玻片标本,蚊幼虫液浸标本;家蝇、麻蝇、金蝇三属成蝇的干制标本,蝇幼虫和蝇蛹液浸标本;美洲大蠊、澳洲大蠊、德国小蠊等蜚蠊成虫液浸标本和干制标本,蜚蠊生活史发育各时期虫体的干制标本;硬蜱、软蜱、蜘蛛、蝎子、蜈蚣等液浸标本和干制标本。

2.2.2显微镜下观察标本

2.2.2.1蠕虫标本 包括常见蠕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等吸虫幼虫;裂头蚴、猪、牛囊尾蚴、原头蚴等绦虫幼虫;常见绦虫头节、幼节、成节、孕节、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班氏微丝蚴、马来微丝蚴标本;旋毛虫成虫、幼虫;广州管圆线虫、粪类圆线虫幼虫等线虫的幼虫整封标本和切片标本。

2.2.2.2原虫标本 包括常见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结肠内阿米巴原虫、齿龈内阿米巴原虫、布氏嗜碘阿米巴原虫、微小内廷阿米巴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阴道毛滴虫、隐孢子虫、结肠小袋纤毛虫、人芽囊原虫等肠道和腔道寄生原虫的标本;杜氏利氏曼原虫、刚地弓形虫、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3d疟原虫等寄生于血液和组织内的原虫标本。

2.2.2.3医学节肢动物标本 包括硬蜱、软蜱、恙螨、革螨、疥螨、蠕形螨、尘螨;按蚊、伊蚊、库蚊三属蚊的成蚊、蚊卵、幼虫、蛹;白蛉成蛉、蛉卵、幼虫、蛹标本;三属蝇卵、幼虫后气门;体虱、头虱、耻阴虱成虫、虱卵、幼虫;6种蚤类的成蚤、卵、幼虫;臭虫成虫、幼虫等玻片标本。

2.2.3彩色图文展示

2.2.3.1食源性寄生虫病系列展板 包括华支睾吸虫病、罩澄虫病、曼氏迭宫绦虫病与曼氏裂头蚴病、猪带绦虫病与猪囊尾蚴病、牛带绦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旋毛形线虫病等食源性寄生虫病彩色展板。

2.2.3.2虫媒病系列展板 包括恙虫病、登革热与登革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虫媒病。

2.2.3.3其他寄生虫病展板 包括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蛲虫病、阴道毛滴虫病等肠道、腔道寄生虫病相关图文。

2.2.4寄生虫图片LED展区

2.2.4.1电子显微镜拍摄图 包括肠道、腔道、血内、组织内寄生原虫;蠕虫卵、幼虫;医学节肢动物等寄生虫电镜图142幅。

2.2.4.2光学显微镜拍摄图 包括寄生虫及其相关生活史各时期虫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图260多幅。

2.2.4.3直观拍摄图 包括常见寄生虫及其相关宿主的液浸标本、活体标本、寄生状况和病变特征等彩图近200幅。

3医学标本馆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

3.1人体寄生虫学展区在公共卫生服务应用中的意义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当前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三大措施之一,被WHO列为21世纪前20年全世界减轻疾病负担的重要施政策略。健康促进策略对促进人类健康行之有效,不仅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寄生虫病也如此[11]。大部分寄生虫病是可以通过健康教育达到控制、消灭的目的,如食源性寄生虫病、肠道寄生虫病、虫媒病等。

3.1.1资源优势与传承 中山大学医学标本馆作为对外服务的窗口,免费向社会大众开放,是向社会传承中山大学先进文化的载体,在传播大学文化、博爱精神、普及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山大学医学标本馆向公众展示的寄生虫标本,是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和寄生虫学教研室从事相关工作的老一辈专业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服务师生、服务大众、向广大市民开放,开展人体寄生虫学科普卫生宣传活动,既是传播大学文化,也是对前辈辛勤劳动的尊重和实验技术的传承。

3.1.2实现人体寄生虫病原始级预防 近20年来,WHO提出的观点值得关注,例如:未来死亡率的下降,大部分靠非卫生部门的努力;教育是决定健康状况的关键因素等。据联合国开发计划暑/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倡议的热带病特别规划,2000年以后要求防治的8类10种主要热带病中,除麻风病、登革热和结核病外,其他5类7种都是寄生虫病[12]。

疾病的四级预防观念提出并强调,在疾病发生前的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首要和有效手段,是现代医学为人们提供的健康保障。国际上提出的四级预防,是在原三级预防的基础上增加了原始级预防,其目标是要避免已知的、与综合发病危险性有关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模式的因素出现和形成,其目的是挖掉滋生蔓延疾病的土壤,较第一级预防更具主动性和超前性。

我国近年来针对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已有组织开展四级预防工作,邀请社会团体、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参与,通过科普讲座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对寄生虫病而言,也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健康卫生教育起到预防效果。中山大学医学标本馆依托丰富的寄生虫标本资源和专业人才资源,开设了一系列的公共卫生科普宣传教育,实现了人体寄生虫病原始级预防的功能。

3.2服务内容及实施途径

3.2.1开展卫生科普知识讲座 面向广州市中、小学生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与中山二路小学、执信南路小学、东川路小学、执行中学等结成服务对象,向学生和市民宣传卫生健康知识,预防寄生虫病的基本常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生活理念。

3.2.2制作科普读物,宣传防病知识 制作华支睾吸虫病、曼氏迭宫绦虫病与曼氏裂头蚴病、猪带绦虫病与猪囊尾蚴病、广州管圆线虫病、钩虫病、蛔虫病、蛲虫病、旋毛形线虫、恙虫病、登革热、流行性乙脑炎等一系列卫生科普宣传读物,向参观人员介绍,提供其选取阅读,对防治寄生虫病起到积极的作用。

3.2.3开展肠道寄生虫检查及卫生宣传教育 自2009年以来,我们走出校门,前往广东省多个贫困地区、学校、敬老院等基层社区开展科普卫生知识宣传,免费检查肠道寄生虫,开展一系列的防治寄生虫病的宣传活动,向社会群众传播健康观念、大学文化和精神。

4结语

医学标本馆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和广东省各级科普项目的支持下,计划将现有的标本种类建成数字化标本库与信息化管理体系,使其成为集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科普教育、文化传播为一体的综合性和多功能的场所。

计划在病原生物学展区增加以下内容:①继续收集寄生虫标本的种类,增加数量,制作精品标本,补充实物标本的展示内容;②制作寄生虫病和虫媒病等疾病展板,补充近年来仍然分布流行或爆发性流行的,由病原体所致疾病的相关宣传展板,如片形吸虫病、包虫病、疟疾、弓形虫病等寄生虫病,以及食源性细菌病、结核病、麻风病、艾滋病等常见细菌病和病毒病的展板,进一步增加病原生物学科领域的宣传展示力度;③提供咨询查询与虫种鉴别对照服务;④招收专业志愿者服务团队成员,提供寄生虫病诊断服务;⑤开展网络平台和微信平台方面的宣传服务;⑥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卫生科普讲座、课程,向广大群众宣传科学卫生知识,为促进公共卫生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周晓农.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形势与今后防治科研重点[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1,23(5):473-475.

[2]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办公室.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23(5):332-340.

[3]何战英,贾蕾,黄芳,等.北京市一起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疫情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0):1241-1242.

[4]陈家旭.我国暴发片形吸虫群体感染事件的警示[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12,31(6):593-594.

[5]郭鹏娟,甘标,詹希美.登革热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29(5):567-570.

[6]宋贺超,齐文杰.立克次体病的诊疗防治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20):1738-1741.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2.

[8]余森海.处在十字路口的我国寄生虫病防治事业[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3,21(1):1-3.

[9]赵琴平,董惠芬,蒋明森.关于寄生虫病防治研究的几点思考[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3,25(6):564-569.

[10]黄敬享.寄生虫病防治的重要策略-健康促进[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3,21(3):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