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综合音乐欣赏论文

综合音乐欣赏论文

时间:2023-03-24 15:25:22

综合音乐欣赏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音乐欣赏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c)-0111-02

原国家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刘占山曾在2005年“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会”上强调:“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没有音乐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启迪健康人生、抵御各种腐朽没落思想的侵蚀和影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职学校的学生更需要加强美育,更需要通过音乐教育来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音乐教育是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完善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人文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形式,也是中职学生最喜爱的教育形式之一。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欣赏课是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和《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相关文件精神开设的。音乐欣赏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属必修课范畴。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欣赏课是为非音乐专业开设的普及性音乐课程,主要使学生通过了解音乐艺术的特征,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欣赏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探索,增强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和提升自身修养。

1 中职学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审美修养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懂得音乐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中职学生心理发展趋于成熟,内心情感亦日益丰富。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优秀的具有审美意义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大都具有旋律美、歌词美、和声美、意境美、情感美等审美特征,通过对这些音乐作品的欣赏,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心灵,升华学生的情感,从而帮助学生发现美、体验美、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

1.2 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创造能力

人类的创造力源于想象。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的时候,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音乐形象,并在情感上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作曲家的作曲是一度创作,演唱(奏)家的演唱(奏)是二度创作,音乐欣赏者的欣赏是三度创作。音乐欣赏训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也能丰富想象力,从而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1.3 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健全的人格

音乐是一门艺术性与思想性相融合的综合艺术。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柏拉图说:“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重要得多。”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欣赏艺术性和思想性俱佳的作品,使学生身心愉悦、精神振奋。音乐作品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都能起到净化灵魂、陶冶情操,使人觉醒、催人奋进、升华情感的作用。在分析作品艺术美的同时还要揭示作品的思想性,这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学生理想与信念的形成。音乐欣赏还能够帮助学生调整自我,控制情绪,唤醒和有效整合人格力量,帮助他们自我得到充分表现,情绪得到合理释放。

1.4 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道德素质

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贝多芬也说过:“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音乐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音乐形象反映和影响着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思想意识。它以生动的音乐形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学生追求真、善、美,激励着学生的整体精神面貌,升华了学生的思想境界。音乐教育能够将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道德伦理内涵,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够提高道德情操。音乐教育具有德育功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1.5 有利于拓宽中职学生的知识面

音乐艺术与文学、绘画、戏剧、历史、地理、舞蹈等多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遵循互通原则,把各种艺术形式或学科的各个方面充分融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丰富教学内容,并通过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集成多媒体素材,在教师指导下,基于多维视角、展开多元思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音乐欣赏过程是学生知识体系充实与完善的过程。

2 中职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中职学校以专业课为教学重心,相对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中职学校中,音乐课的比重较少,有一些学校将音乐欣赏设置为选修课,更甚者有的学校根本不设音乐课,学校重视的是其他专业课及文化课的学习,忽视音乐教育和美学教育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2.2 师资力量匮乏

音乐欣赏课不仅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音乐专业素养和音乐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以便引导和启发学生,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中职学校普遍存在音乐师资力量薄弱、学历层次不高、缺乏教学经验等问题,甚至个别学校没有聘任专职音乐教师。大多数学校没有设立音乐学科教研室(组),音乐教师的进修、培训、教研制度不完善,缺乏相应的学科考核、教研和评价体系。

2.3 教学设备投入不足

当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音乐教学设备配置不足的现状,很多中职学校没有专业的多功能音乐教室,缺乏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必备的教学乐器(如,钢琴等),难以使学生从听觉、视觉,多方位多渠道获得信息。即便是配备了多媒体设备的学校,也存在设备老化、使用不便的现象,不能满足音乐教学对硬件的需求。

2.4 教材选用不合理

中职学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专业人才,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中职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的教材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借用高等教育教材,参考音乐专业方面的教材,使用若干中职教师共同编著的教材,沿用高中音乐教材等。这些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弊端和缺陷,不能很好地适应中职学校教学特点。如高等教育教材理论程度过深,音乐专业的教材专业性质太强、要求过高,若干中职教师编著的教材范围受限、权威性较低,高中音乐教材侧重点不一样等等。从目前中职学校教材使用情况来看,不仅是书本教材使用方面存在问题,同时还缺乏配套的音像制品、多媒体软件、视频资料以及实物展示等等。

2.5 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多数中职学校音乐教师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音乐欣赏教学以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先对音乐作品的标题、内容、作者等进行介绍,再让学生去“听”音乐,忽视了学生是欣赏的主体。教师经常会将定论灌输给学生,或者把自己认为对音乐最好的理解传达给学生,造成学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不能将真情实感投入到音乐当中,这是对学生想象力的限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中职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的实施策略

3.1 充分认识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

“没有音乐的生活是不完美的生活,同样,没有音乐的中职教育也是不健全的教育。”新时期的中职教育在完善学生的心智、品格、体魄和社会行为规范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通识教育、人文关怀及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音乐教育特别是音乐欣赏教学则体现出其特有的价值和功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中职学校领导应该更加关注中职学校音乐教育,为其发展提供政策和制度上的保障和支持。

3.2 合理选用教材

音乐欣赏教材的选用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主,要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着眼于对学生潜力的挖掘和特长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才能展示和自我发展的空间,注重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与文学、绘画、历史、地理等多学科有机结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和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同时,还需要对教材进行优化整合,将基本教材与辅助教材相配套,文本教材与多媒体教材相结合,从而形成一套符合中职学校音乐欣赏教学要求并具有特色的教材。

3.3 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

中职学生音乐素养参差不齐,只有少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要提高全体学生音乐基础水平,就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开展行之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开设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迈进音乐殿堂,了解音乐创作背景和音乐语汇,掌握音乐基本规律,初步解决音乐欣赏活动中的困惑,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欲望。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小组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实效性。

3.4 加大音乐教育经费投入

中职学校音乐欣赏课程内容不同于音乐专科学校,是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艺术课程,内容广泛,包罗万象,根据其特点,音乐欣赏教学一般需要专门的场地和设备。中职学校应单独划拨专门的音乐教学经费,建设专业的音乐教室,并配备相应的乐器和多媒体设备,从而为音乐欣赏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硬件保证,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3.5 丰富课外音乐实践

为了更好地保证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必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参加校内外的各类音乐活动。如参加学校合唱队、乐队、歌唱比赛、综合性的文艺演出,或走出校门去观摩各类综合演出。在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外音乐实践热情的同时,课内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理实一体化。学生通过在音乐活动中的实践,体验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美的感知,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总之,中职学校音乐欣赏教学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它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活跃思维,发挥想象力,激发创造力,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中职学校应给予音乐欣赏教学足够的空间和地位,重视它并开展行之有效的改革,从而真正实现中职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马达.音乐微格教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2] 尹红.音乐教学论(修订版)[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第2篇

关键词 音乐欣赏 中职学生 综合素质提升

音乐具有教化的功能,音乐对人类的素质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于国家技能性人才输出的重要摇篮――中职学校而言,顺应时代潮流开展音乐教育,着力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可以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音乐欣赏在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就如何发挥音乐教育功能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音乐欣赏对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

在中职学生开展音乐欣赏教育,具有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启发学生创造力三种功能。

(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通过音乐欣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从欣赏的角度慢慢的去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生活的美好,逐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美的鉴赏能力,潜移默化的培养学会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使学生审美素质逐步提升。在中职学生中开展音乐欣赏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释放自己的情感,充分感受人生的丰富多彩。

(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中职教育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满足国家建设和企业需求的技能技术型人才。这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知识,还要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中职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育,可以让学生通过在欣赏作品的旋律、聆听其中的歌词时,逐渐感悟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并慢慢内化于新,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此外,通过音乐欣赏教育,可以提升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他们创造出更多的与其他人沟通交流的机会和话题,帮助他们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实现自我认同感和肯定感的双重提升。

(三)启发学生创造力。中职学生是众多莘莘学子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她们毕业后将成为工程建设和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和中坚力量,是否具有创造精神将直接决定他们能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能不能实现自我价值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最直接的学科,每一个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都包含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表现力。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育,可以把音乐作品美好的创造与想象传递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的思维跟随音乐的旋律一起畅想遨游,富有活力,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活动。

二、充分发挥音乐欣赏提升中职学生综合素质作用的建议

从上一节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音乐欣赏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不是专业化的音乐人才教育,但对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中职院校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因此,中职院校应该注重引导中职学生喜欢音乐、欣赏音乐、参与音乐,争取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为更好的适合企业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科学选配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接受音乐欣赏教育的最好老师,而教材选用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本门课的兴趣大小。中职院校在选配音乐欣赏教材的时候,要在突出本校办学主题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专业的差别。例如美容美发设计专业的学生本身就有一定的美术基础,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聆听音乐,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画出他所想象到的音乐中的景象,并简单的讲述他对这首音乐的理解,最后教师再详细介绍音乐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所表达的意图。此外,教材内容要体现与时俱进的原则,要包含同学们熟悉且感兴趣的流行歌曲。

(二)丰富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率。中职学校音乐欣赏教育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欣赏教师要尽量打破传统音乐教育观念的影响,在使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恰当的引入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方式。因为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能够让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综合运用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可以在每一节课堂中都让学生推荐一首感兴趣的作品,通过老师与学生共同聆听、欣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提升了审美能力。

(三)丰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音乐欣赏能力。除了在课堂中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有计划的经常组织开展一些音乐实践活动。例如,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艺术表演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发现音乐的美,还能够提升自信心;还可以邀请音乐家来校讲座,增加学生的音乐欣赏知识,提高学生创新实践的理论基础;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音乐会,拓宽学生的音乐事业,丰富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晨.普通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大舞台,2009(02).

[2]黄霞.音乐教育在中专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建设对策[J].大众文艺(理论). 2009(07) .

第3篇

摘 要:我们传统的音乐教学法是发声、识谱、视唱、教歌、听音、练耳、节奏、齐唱。这种“填鸭式”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学生感到厌烦、乏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音乐教学是艺术,尽管有规定的音乐教材和相应的教学内容及要求,但音乐课堂教学给予了教师充分的时空,可以自由驰骋,自由探索,自由创新。

关键词:音乐教学 舞蹈 写作

《教师用书》提出“提倡学科综合”,指出“音乐课的综合性”。具体阐述到“音乐课的综合性是:一、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二、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间的相互联系。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间的相互联系。”而且“这种综合是以音乐为主的综合,而不是与其他学科平起平坐、不分主次的综合;是贯穿与各个教学环节的综合,而不是偶尔的、某个环节上的局部综合”。我认为,音乐课堂是教师演绎人生的舞台,是教师展现教育智慧的平台。在课堂上,我遵循《教师用书》中“提倡学科综合”的指导思想,充分运用综合教学法,优化教学效果。我的音乐综合教学法是综合地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具体表现在:朗读、唱歌、乐器、舞蹈、写作融为一体,通过这些活动不但促使学生在音乐学科内部各学习领域间能够横向联系,而且促使学生在各门艺术之间也能够互相联通、互相迁移。这样有效整合不但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而且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既培养了学生综合艺术之审美能力,又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以下是我在十几年的音乐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经验,现撰成此文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关于唱歌的教学

我校的学生狂热地热爱音乐,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我在唱歌教学中,打破那种“节奏练习―读谱―唱词”的教学顺序,总结出学习唱歌的方法―《学习歌》

学习歌

看题目,读词曲作家。

诵歌词,感情要丰富。

唱歌词,音准声好听。

跳舞蹈,活动身体好。

你我他,学习本领大。

例如在学习初中第十五册课本中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时,第一步是教师用亲切的语言指导学生集体朗诵《学习歌》,这个步骤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一目了然。

第二步是看题目,读词曲作家。这个环节分为四小步:(1)学习题目(2)聆听全曲(3)介绍创作背景(4)学习作者简介和音乐小知识。

第三步是诵歌词,感情要丰富。朗诵要求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这个环节目的是学生通过朗诵歌词,理解歌词内容,体会歌词意境,同时掌握朗诵技巧,提高朗诵水平。

第四步是唱歌词,音准声好听。这环节分五小步:(1)随音响学唱(2)随教师示范唱学唱(3)随钢琴伴奏演唱(4)学习唱谱(5)分析曲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一首新歌不到十分钟就学会了。先学会唱歌,再学歌谱就比较顺利,歌谱中的全音符、附点音符这些难点节奏都很快掌握。这个环节演唱、演奏、音乐欣赏是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

第五步跳舞蹈,活动身体好。这环节分五小步:(1)师示范跳(2)朗诵教授法,分解学习动作。(3)复习难点手语动作(4)师生载歌载舞(5)学生表演。这环节音乐艺术与舞蹈艺术相互联系,营造了 美好、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载歌载舞的能力。第六步你我他,学习本领大。这环节分两小步:(1)鼓励学生自由表演(2)以词的形式总结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轻捧腮霞飞,柔抚泪始干。爱心千千万万颗,诉衷肠,不孤单。欢乐同期待,风雨共追求。天涯知己若比邻,心祝愿,福平安。

这个环节,把音乐艺术与诗词艺术相互联系,既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又深刻地理解了歌曲主题。课后同学们说:“我喜欢写诗词,感谢老师给了我文学创作的机会,让我学到不少知识。”综观本节课是恰当地运用了综合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教师用书》中提出“提倡学科综合”的指导思想。

(二)关于欣赏的教学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的一种音乐实践活动,它是一种相对静态的教学形式。我将单纯的音乐欣赏与唱歌、跳舞及写作结合起来,总结出欣赏六步曲。

看 看题目,读词曲作家。

听 听歌曲,思考小问题。

说 说见解,师生共讨论。

唱 唱歌词,音准声好听。

跳 跳舞蹈,活动身体好。

写 写总结,尝试搞创作。

例如在中国江西民歌《十送红军》的欣赏教学中,第一步通过复习歌曲《采茶舞曲》进行导入,目的是唤起同学们对江南音乐特点的记忆,为下面的音乐欣赏、分析和表演做好准备。

第二步教师板书 欣赏六步曲:看、听、说、唱、跳、写。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欣赏歌曲的方法。

第三步看题目,读词曲作家。这环节系统学习歌曲的调式、节拍、速度、情感基调、词曲作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本歌曲的音乐知识。

第四步听歌曲,思考小问题。首先欣赏全曲,接着教师提问:(1)歌曲《十送红军》创作的历史背景(2)歌曲的演唱形式包括哪几种?(3)歌曲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4)结合刚刚了解的江南音乐的特点,试着分析《十送红军》的曲调特征。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独立思考,顺利地进行到第五步说见解,师生共讨论。

首先教师讲解(1):《十送红军》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反“围剿”失败,红军即将踏上长征路的背景下,流传在江西革命根据地的民歌。现在学习的歌曲是音乐家搜集整理后的作品,它保留了原民歌的基础素材,同时也有艺术上的加工与提高。”学生自觉地、积极地、热烈地讨论后,总结回答出(2):“歌曲的演唱形式包括男低音、混声齐唱、女声齐唱、女低音、男高音、男声齐唱”。学生从音响感知入手,逐步展开想象、联想引发的情感体验很深刻,回答出(3):“《十送红军》的音乐情感是留恋、企盼、祝福、深情等多种情绪为一体。”师生共同总结出(4):“本曲曲调特征是全曲分为三个部分,即一个主体(A),两个变体(B与C)。从而构成ABABCA的结构形态。”这两个环节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目的是培养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发展,最终达到自主地理解音乐的目的。

第六步唱歌词,音准声好听。学生先细心聆听范唱再学唱。这环节音乐欣赏与演唱相联系,目的是让学生深刻体验歌曲情感,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深厚感情以及对革命成功的强烈企盼,同时提高学生地演唱能力。

第七步跳舞蹈,活动身体好。师生根据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编配舞蹈动作。学生跳舞时动作不到位,显得局促不安,自信心不足。我及时表扬,鼓励他们克服害羞心理,勇敢大胆地跳,他们学得努力、投入。

第八步写总结,尝试搞创作。师生共同以诗歌形式总结歌曲主题。

十送红军

送红军难舍难分,

想红军鸿雁传信。

嘱红军早传捷报,

爱红军情深似海。

这环节唱歌与写作联系,目的是使歌曲主题思想深刻化,精炼化。同时锻炼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质。一堂课的结尾是课堂教学的“高潮”,学生在这环节注意力集中,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写了各种各样的诗歌表达主题思想,虽然文笔稚嫩,我仍然收集且装订成诗册。学生们有满足感、成就感。

综观本节欣赏综合课,不仅采用欣赏法,还综合多个角度、多个学科入手,采用看、听、说、唱、跳、写等多种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主动理解音乐的内容,掌握各种技能、技巧。有力提高了学生们的欣赏能力。

第4篇

关键词:音乐;高等院校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100-01

开设音乐欣赏课是为了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素质训练,反言之,这种训练应该是以音乐欣赏为基础的,所以说在进行创作或演奏(唱)之前,有必要经过大量的音乐欣赏,以此为前提,音乐家创作或演奏(唱)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供听众欣赏,并以此作为归宿。因此,在高等院校中,音乐欣赏无论对于创作者,演绎着还是听众,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一、音乐欣赏的定义理解及其三个层面的分析

音乐欣赏,顾名思义就是欣赏音乐。“是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然而,音乐欣赏又不仅仅是作为音乐实践活动中的接受环节存在,同时它也作为反馈信息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音乐创作和表演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中央音乐学院张前、王次著的《音乐美学基础》一书中,将音乐欣赏分为以下几种不同方式:纯音乐式、综合体验式、侧重作品式、刺激式和背景式。他们还指出这几种欣赏方式并非独立的,而是在欣赏过程中突出某一方式,也就是以某种方式为主,兼与其他方式结合,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的。

在当前专业音乐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专业人才讲起曲式头头是道,听一个作品能马上反映出曲式结构,甚至准确无误,而当问其对这首曲子有何感觉时,答案却是令人吃惊的:“没什么感觉!”之所以出现以上这种现象,多半是对音乐欣赏的认识上出了问题。针对这种现象,基于对张前、王次对音乐欣赏的解释,我认为可以把音乐欣赏划分为三个层面,即:感性欣赏、理性欣赏、感性欣赏与理性欣赏的有机结合。

所谓感性欣赏,就是对音乐进行感官上的欣赏,说白了就是感受音乐。是一种无须任何技术性的纯感官的体验。在我们周围有许多音乐爱好者,对音乐的感觉甚至浩宇专业音乐人士,必须说明的一点是,在此音乐感觉好的评判标准并不是以技术或技能来评判,而是以是否被音乐打动为标准。

然而如果只是处于一种感性欣赏的阶段,还不算真正的懂音乐,因此如果缺少了理性欣赏,音乐的诸多奥妙将永远不会被揭开,曾经有人问科普兰这样一个问题,他们的对话是这样开始的:“音乐能表达吗?”“能。”“表达什么?”“不知道。”仅从这简短的几句对话中我么很容易推出科普兰这一结论:即,音乐具有极大的神秘性。谁要否定它,他就显得有点愚蠢。因此我们要揭开音乐神秘的面纱,至感性欣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欣赏者要具备理性欣赏的能力。理性欣赏也是音乐欣赏的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此必须说明的一点是,在感性欣赏时,也会存在理性欣赏的参与;同样在理性欣赏时也会有感性成分在里面,只是在有某个阶段突出某种欣赏方式。这种界限并不是很明显,因此不能绝对化。

而真正能够达到音乐欣赏完美境界的是感性欣赏与理性欣赏的有机结合。既能被音乐打动,又能对音乐进行深入理解。两者在音乐欣赏中缺一不可,并且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会达到理想的音乐欣赏状态。而这种状态是很难达到的,因为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很容易造成两种欣赏方式的失衡。在理解了音乐欣赏的定义之后,应如何培养音乐欣赏的能力?也就是怎样才能提高音乐欣赏能力者一问题又摆在我们面前。

二、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多听。这是提高欣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果只对自己专业范畴的作品感兴趣,或只局限于很小的圈子里,音乐欣赏能力是很难得到提高的。因此应该扩展自己的欣赏范围。

其次,应对音乐理论知识多一些掌握。这主要是针对音乐爱好者来说,对于从未受过专业音乐教育的人来说,多了解一些音乐知识是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对音乐进行一定的分析和了解之后,才能真正走进音乐的内部,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欣赏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第三,应对相关的艺术作品也要进行了解。比如诗歌,绘画,书法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品本身就是他们在人生每一个阶段的精神产物。这会帮助我们了解他们的音乐。也就是说从他们其它艺术创作中会折射出有助于音乐欣赏的某种因素。

三、对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为了加强大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对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欣赏》课已列为目前高等音乐院校的教学内容,它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欲,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会控制情绪,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但目前的音乐艺术院校中很多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很多学生从小接受音乐熏陶不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机会太少。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第一,《音乐欣赏》课要把音乐基本理论知识作为主线,贯穿整个授课过程。在讲授过程中,指导学生认识五线谱,熟悉各类节奏,用嘴去唱,用手去拍,在学中唱,在唱中学,更好地提高欣赏水平。在欣赏一些名曲时,要让学生多听,其次要去模唱一些经典优美的旋律,主题片段,以提高学生头脑中的音乐储藏量。此外还应该多多关注一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的一些相关知识,这样更利于欣赏者去感悟和体会作品的主旨。

第二,我国的民族音乐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要让学生了解这些民族艺术瑰宝,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学中可以选择古今的优秀曲目,如《流水》、《二泉映月》、《梁祝》、《黄河大合唱》等,介绍一些音乐家的生平事迹和歌曲创作背景,在艺术氛围中进行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会极大地收到学生欢迎。

第三,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在简介作品后,先由教师自己演奏或演唱,或是边介绍边演唱,还可以请学生参与进来,让更多学生克服害羞、胆怯,投入到音乐中来,由于现场的情感交流,音乐作品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中国民歌时,根据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特点,让同学们演唱各自民族的民歌,既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表演欲望,还从歌曲的演唱中让同学更加热爱家乡。同时,不同风格的民歌之间也可能在交流中找到契合点相互借鉴,从而更有助于学生去欣赏和理解。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感性欣赏到理性欣赏再到两者的有机结合,是音乐欣赏逐步提高的过程,中间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界限,感性欣赏中孕育着理性欣赏,理性欣赏也应是建立在感性欣赏基础之上,当两者有机结合并共同发生作用时,音乐欣赏的能力便达到了一定的境界。音乐欣赏的高标准就是感性欣赏与理性欣赏的有机结合。如果对音乐仅仅是感性欣赏而不进行理性欣赏,就会失去对音乐精髓的把握,反之则会丢掉音乐的灵魂。用诚挚的心灵去体会和感悟音乐,用充实的大脑去辨别和了解音乐,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真正达到音乐欣赏的高标准。

当今社会音乐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人们越来越多的接触到不同形式的音乐,对听众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若以一种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现代如此多元的音乐世界,其结果必然是大失所望。因此随着音乐多元化的发展,听众的耳朵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积极的去聆听并接受这个多元的音乐世界。多听,并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音乐欣赏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此文为四川音乐学院院级科研项目《音乐欣赏课对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CY201230

参考文献:

[1]戴树根.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第6期.

[2]蔡仲德著.中国音乐美学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修海林,罗小平著.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4]金文达著.中国古代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第5篇

关键词:中职音乐;欣赏教学;思考

纵观当前的中职音乐鉴赏课堂,会发现多数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特别高,课堂氛围比较沉闷,音乐教学一般都是采用单一的音乐欣赏教育,为学生播放音乐是每节课的必要步骤,教师备课就是为学生搜集他们喜欢的流行音乐,甚至有的音乐教师直接让学生看电影,中职音乐欣赏教学的功能完全丧失,很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对中职音乐欣赏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一、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成效

1、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成效

把学生看做教学的主体是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措施,对每个阶段的教学工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主观意识也越来越强,特别是中职院校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叛逆心理。所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的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在音乐欣赏课程设置和学习内容选择的时候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设置符合这个年龄段特点的教学课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感和激情。抓住现代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特性,找一些当前的流行歌曲,与学生一起探讨,亲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完善自我,确保教学活动的开展。比如,在欣赏中加入对周杰伦音乐的欣赏,可以给学生播放《龙拳》,让学生了解RAP曲风的格调,之后让学生进行分组编排简单的RAP歌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状况,让学生保持音乐欣赏的激情,从不同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强化学生对艺术的认知能力并通过自身的感悟表达出来是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目的。

2、课外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提高教学成效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欣赏一些高雅的音乐,可以在课余时间给学生在校园中播放一些古典音乐,积极发挥群体效应,让学生耳濡目染。此外,要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在课外的交流与沟通,学生可以针对音乐欣赏的问题与老师探讨,既可以是在QQ上,也可以是在班级群里,甚至是在院校贴吧中。教师可以通过微博以及空间等与学生分享当下流行的一些音乐曲目,让学生自己找出自身学习的薄弱环节,针对这些薄弱点加强学习和训练,启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曲目进行比较和评价,提高其音乐分辨能力和自身的综合艺术修养。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习兴趣

1、创设具体的教学情景,培养学习兴趣

在音乐欣赏课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和渲染,也可以运用实物的演示以及多媒体动画等手段来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一个愉悦的分为中进行音乐欣赏。比如,在欣赏德国作曲家韦伯的舞曲《邀舞》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立一个特定的情景:在一个装潢非常考究的舞会中,一位绅士正在向一位美丽大方的女生发出舞蹈邀请的情景。当邀请的主题在低音区展示的时候,显得比较低沉而且浑厚,当女士婉言拒绝了邀请的时候,需要高音区的配合,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而有了情感方面的体验。创设具体的教学情景,除了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之外,还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在进行“西北民族音乐赏析”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西北恶劣的自然环境与当地豪放、高亢、诙谐的曲风形成的强烈反差作为素材,通过形式多样的设计,创设西北地区民族音乐曲风的表达情景,让学生领悟到在较恶劣的环境下和逆境中颓废、失望是没有出路的,还让学生明白恶劣的环境和逆境正是培养和树立坚韧、乐观品质的沃土,这对学生的情感以及品质教育的意义非常明显,也非常直观。

2、实施互动教学方式,培养学习兴趣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实施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多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动态。比如,在欣赏民族乐器吹笛子的时候,因为这种乐器比较常见,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针对笛子的特性进行资料收集,之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积极发言,介绍了他们喜欢的笛子曲目以及笛子的种类等等,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学生发言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总结,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欣赏曲笛独奏《姑苏行》以及梆笛独奏《牧民新歌》,学生在谈论与发言之后,在欣赏的时候能够更加有感触,明确不同种类的笛子所演奏的不同音乐特征。

三、紧密结合其他学科,提高综合素质

1、结合心理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新时期音乐教学的改革要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教会他们在音乐欣赏能力提高的同时,学会认真看待自身的情感世界。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性情,用优美的旋律来消除学生的叛逆和拘束心理,让他们变得平静,减少大起大落的心理负面情绪。教师还可以有意识的让学生接触除音乐之外的心理学科的知识,让他们通过了解这些知识来增加对音乐欣赏的认识。比如,当面临期末考试或者其他方面压力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班得瑞的钢琴曲,通过这些音乐来舒缓学生的压力,让他们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进而对于音乐欣赏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2、了解历史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音乐带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在对一些音乐进行欣赏的时候,需要了解其整体的创作环境,这样才能更好的体会音乐的风貌,给欣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给学生欣赏《黄河大合唱》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当时的历史背景,这部作品创作于抗日战争年代,作者冼星海知晓民众的痛苦与无奈,并对共产党有非常大的信心,在他加入共产党之后去看望诗人光未然的时候,听他朗诵了《黄河吟》,受到启发创作了这首曲子。通过这样的背景讲解,给学生普及了历史知识,让学生感受到了伟大的抗日气魄,还激发了学生爱国热情。

结论

音乐欣赏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发展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重视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不断摸索改革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充实起来,注重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欣赏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杨赛萍.中职音乐欣赏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3(8)

第6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 活动 音乐教学 整合

一、探究学习与音乐新课程标准

1.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学习方式,以课题形式进行的探究性学习只是其一个方面,是以探究为本的教学的具体体现。探究的另外一个方面是指基于探究的教学。

这里指的探究学习,不仅是在科学领域的探究学习,而且也是人文学科中的探究学习。在人文学科中的探究学习是以“人本主义”中罗斯杰“完整的人”的思想,马斯洛的对人的需求的分析,以及皮亚杰的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为依托和指导,倡导尊重人的本性、潜意识和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师生沟通协商,在教师的帮助下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据此,我们认为音乐课堂的探究学习就是指学生本着科学精神,用类似科学探究的形式,针对音乐的基本知识、技能、审美体验和文化特征,积极主动的获取、分析、验证、运用,提高音乐的表现能力、审美情趣,并尝试与其他学科综合以促进音乐的学习。

2.音乐新课程标准解析。

(1)课程性质与价值

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2)课程的基本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3)课程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情感体验、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过程与方法: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

知识与技能: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音乐越相关文化。

(4)内容标准

感受与欣赏: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题材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

表现: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

创造:探索音乐与音乐即兴创造、创造实践。

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3.音乐新课程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相通性。

从以上课程标准(课程的性质与价值、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可以看出人文学科的探究活动在音乐新课程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习方法趋向生活化,加强了音乐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综合。

(1)当今音乐教育的使命就是要使学生懂得人类社会的多样性,了解各国和各地区文化之间具有的相似性,高度重视音乐教育的人文价值,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的体验。

(2) 音乐教育本身成为音乐教育要达到的目标,或者说目标即在过程中,体现在方法上。这种认识无疑会影响音乐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最后,标准拓宽了音乐学习领域,把“创造”、“音乐文化”列为音乐课程内容。加强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体现了开放的、多元的课程内容设计。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感受欣赏教学的整合

感受和欣赏教学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音乐的独特见解,帮助学生建立音乐与生活、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感受和欣赏音乐的积极性。

在感受和欣赏教学中,突破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学习方式,而代之以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索研究”新颖学习方式,这种更适合学生需求的学习方式,既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探究学习。

2.通过人文学科真善美的综合渗透,提高学生感受和欣赏音乐的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判断音乐艺术真善美的是非标准,这种是非标准不是来自音乐本身,而是来自于人文学科在音乐教学中的综合渗透。当然这种渗透是伴随着音乐欣赏进行的,而不是枯燥的讲哲学道理、美学道理、社会道理。

3.注重实践体验是感受和欣赏音乐的突出特征,鼓励学生对所听的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音乐是非语义的信息,它的这种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教师创设一个环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创造,独立的感受音乐,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之一,体现了两者的相通性。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音乐欣赏 现状 改进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0109-02

音乐欣赏课程是高职院校为加强大学生以审美为核心的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而开设的一门选修课,该课程是高职高专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必要补充;是高职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音乐品味,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还能拓展知识结构,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如何充分发挥音乐欣赏课程促进高职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阐述自己的一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课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水平较低

随着高职招生形势的进一步严峻,也迫于学生就业生存竞争的压力,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过多地侧重实际操作技能课程,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忽视了音乐欣赏课对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作用。好多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也很难愿意腾出时间去欣赏,导致学生道德失范、信仰危机和价值偏移等负面现象。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被学生接受,学生的发展就不是全面的发展。笔者曾调查过几所高职院校,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不高、文学修养与音乐修养也较低,大多数学生喜欢音乐尤其是流行音乐,但是不识五线谱与简谱,音乐技能基础几乎为零,仅有少数学生懂点乐理知识、会点乐器演奏,但水平有限。他们选修这门课程也是处于情绪化的状态,没有真正想通过这门课程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获得有更好的艺术修养,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去选修音乐欣赏课的。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上还不尽完善

许多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音乐欣赏选修课,但由于授课教师不是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而是以音乐专业的标准要求学生,一味地强调深奥的专业知识,导致学生在上课的初期往往热情高涨,但待一段时间后便失去了学习兴趣,出现“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欣赏课”的现象,无法达到开设音乐欣赏课的真正目的。

(三)授课教师思想上不够重视,忽略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相反的,也有好多高职院校的欣赏课教师片面认为高职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就是放松课,随便拼凑点内容就行了,教学方法按照文化课教学模式采用机械式的“满堂灌”,学生仅学到一些概念性的知识,或是寻找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自行欣赏,教师不给予恰当的讲解与背景的介绍,使音乐欣赏课成为“放松课”等。教师教学没有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授课中存在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二、如何改进高职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

(一)授课教师要纠正思想上的偏差,提高重视

教师既要充分认识本门课程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并调整教学目标、内容,加强总结,不断改革和修正适应艺术素质要求的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最好编写一套适合本校的音乐欣赏教材,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富有时代特色与雅俗共赏的音乐和歌曲,或加入红色歌曲与优秀通俗音乐曲目的学习。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欣赏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质水平。

(二)授课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学习,要“与时俱进”

对高职生进行音乐教育,教师是关键。作为音乐欣赏课的教师,除了要有过硬的美学素养和专业知识、技能外,还应具备广博的学识,不仅仅是音乐方面的知识,还应具备文学、史学、美学等广义的相关知识。教师知识不全面,就会缺乏对音乐欣赏课程全面的驾驭能力。音乐欣赏课的内容涵盖优秀中外声乐曲、器乐曲、中外歌剧与舞剧、中国京剧与优秀地方戏曲,理论方面有基础的欣赏理论知识与简单的视唱等。在授课中要灵活穿插一些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辅助内容。一堂精彩的音乐欣赏课没有教师丰富的知识为基点是很难筑建的,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教师在授课中要营造活跃的课堂互动氛围

任何学习,兴趣是关键。教师可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启发骨干学生带头参与并带动多数学生参与,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打破传统的“教师满堂讲、学生满堂听”的教学模式。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尽量采用互动式教学,努力营造生动活泼、新颖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沐浴在优美的音乐情境中,充分地感受美,使情感得以激发和深化。让学生重点去感受作品中音乐主体形象和人文内涵,而不是过多地纠缠于作品的曲式结构等专业性偏强的分析,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每次课可以班为单位推荐1至2名优秀同学进行才艺展示,教师与学生共同点评,也可以由学生向老师推荐一首自己喜欢的曲目供大家欣赏,但要能说出推荐的理由,并由教师做出进一步的讲解,增加与学生共同唱歌、讨论的时间。

(四)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视频的欣赏时间要适中,不可过长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扩展音乐课的教学容量,视频适当运用也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但若过多地运用,将会适得其反。把课堂上的大量时间都花费在欣赏视频上,真正要传达的知识却没有时间去深化和拓展,也很难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意图和教学特点,毕竟多媒体教学终究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首先,应该根据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和多媒体的特性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补充;其次,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课堂信息量大大增加,所以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授课进度,突出重点和难点;第三,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中,教师既是课件的操作者和使用者,还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所以在教学中显得比较主动,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课件以外自身主导性的发挥以及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调节。每首曲目欣赏完毕,要先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感受,教师再进行补充,时间允许可让学生对某一首曲子反复多听两遍。

(五)音乐欣赏课程应结合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要针对所学专业特点合理安排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古典与通俗、声乐与器乐的比重,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因人制宜、灵活安排。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选择欣赏作品时要结合高职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尽量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音乐,尽可能地避免选择那些结构复杂、枯燥、高难的音乐。如在介绍音乐家时,除了介绍音乐家生平、创作思想、作品的创作背景外,还可以加入一些音乐家的趣闻轶事,或是分析音乐家的性格形成及特点,这样既可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六)积极营造全校浓郁的音乐艺术氛围,开展多种音乐活动

首先,可以在学生比较集中的地方,比如图书馆、展览厅、食堂、教学楼、宿舍等地方安排布置得充满音乐艺术气息,以影响和熏陶学生;其次,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种音乐活动,比如:学校合唱团、乐队,校内外组织的歌咏比赛、综合性演出等课外活动,同时学校还可创造性地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音乐名家进校园”等活动,把音乐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和鉴赏能力,陶冶大学生的音乐情操,丰富校园的健康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音乐欣赏这门课程对高职生将会越来越重要。要充分利用、挖掘各种音乐素材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针对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搞好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的设计,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边听课、边参与中接受教育,从而使学生喜欢这门课程,进而自觉接受教育,通过音乐育人使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成为符合国家需要、适应时代需求同时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修养的新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黄银镇.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刍议[J].艺苑,2009,(6).

[2] 李博雯.浅谈音乐欣赏课在高职院校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0,(2).

[3] 荣珊珊.如何在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J].职业,2009,(33).

第8篇

关键词 视听结合 高职院校 音乐欣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音乐是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学会欣赏音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审美情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想象能力,提高其思维创造力。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大力推崇音乐欣赏教育,并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音乐欣赏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并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欣赏不仅要通过“听”来感觉,还应该通过“视”来感受,“视”能够把学生“听”到的东西进一步具体化,同时视觉,作为一种人们重要的学习和收集信息的手段,能够在音乐欣赏课中发挥积极作用。

视听结合是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发展趋势,通过研究视听结合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音乐欣赏的教学质量,还能够带给学生一些新的体验,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参与和想象空间。

2我国普通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

2.1学校对音乐欣赏课的开展重视严重不足

普通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术技能的学生,虽然很多学校也在高喊素质教育,但是落实能力较弱,学校对音乐欣赏课的开展重视严重不足。

作为一个普通高职院校,学校往往会把学校发展的战略重点放在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扩大学校规模上。所以会出现一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很高,但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却不够高的现象。一些高职院校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也许会开设音乐欣赏课,但是很多时候都会半途而废,并不能够把音乐欣赏课坚持开设下去。有一些高职院校很积极的开设了音乐欣赏课,也能够把音乐欣赏课坚持开设下去,但是并不能够保证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质量。之所以会出现以上几种情况,就是因为学校对开设音乐欣赏课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2.2授课老师综合素质有限,对音乐欣赏课的认识严重不足

同样由于学校对音乐欣赏课的不重视,音乐欣赏课还处在一个尚不完善的阶段,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设计尚不明确,因此授课教师在不能够明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情况下,很难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也很难认识到音乐欣赏课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开展音乐欣赏课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由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等种种原因,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学科发展尚不完善,而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较普通高校的学生素质较差,学习底子薄,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对授课教师素质要求较高。但是当前的情况恰恰相反,高职院校的授课教师综合素质非常有限,同时对音乐欣赏课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再加上学校的重视不足,对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要求不够严格,因此并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

2.3教材质量参差不齐,不能满足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需求

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而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加上高职院校学生本身音乐素质不高,因此必须选用合适的教材来进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当前市面上的音乐类教学教材种类虽多,但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材几乎没有,更不要说浅显的只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方面的教材了。

近年来,人们对音乐欣赏课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有关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开展研究少之又少,即使是针对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研究中,也并未明确应该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体系。因此当前有关音乐欣赏课的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并不能满足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需求。

3视听结合教学模式在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意义

音乐欣赏课的开展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欣赏课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视听结合作为一种新型音乐欣赏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感官上认识到音乐独特的魅力。也可以这么说,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既离不开“听”,更离不开“视”,只有视听结合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视觉去培养学生利用眼睛来认识音乐的形式,通过听觉来培养学生去感受音乐的韵律,通过视听结合,音乐不仅仅能够以声音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能够以画面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这种艺术的魅力,因此视听结合教学模式在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意义。

4视听结合教学方法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实施要点分析

4.1在音乐欣赏课上充分利用视觉的学习优势

自古以来,人们都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式来学习的,其中视觉是人们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调查显示略有八成的信息是人们通过视觉所得到的,因此在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充分利用视觉的学习优势,为学生们营造一个更加丰富立体的学习环境,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音乐中所包含的优美旋律和生动节奏,来刺激学生的听觉,为学生们打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听觉盛宴;同时再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通过播放精彩的音乐演奏场面或音乐声波模拟画面,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立体的学习环境,肯定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看得见的音乐”一定会给学生带来更加丰满的音乐欣赏效果,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2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现代技术提高视听结合的教学效果

4.2.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分析

多媒体是集声音、图像和视频为一体的新型互联网技术,因此多媒体不仅能够提供图像和声音这两种形式的信息,还能够提供视频信息,能够完全满足视听结合这种教学模式的需要,人们甚至可以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把声音以波、泼墨等形式表现出来,真正做到视觉和听觉的完美结合。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立体的,既有声音,又包含图像的音乐欣赏学习氛围,让音乐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同时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给学生以音乐美的享受。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体现了教学模式的先进性和与时俱进,它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音乐欣赏课抽象和难以理解的缺点,让音乐变得更加立体和具体,因此多媒体技术在音乐鉴赏中的应用具有重大优势。

4.2.2多媒体技术在视听结合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加具体形象的展示音乐作品的魅力。例如,老师在教授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如何欣赏中国传统音乐时,可以根据选用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中国传统泼墨画中讲究以“虚”来展示“实”,寥寥几笔也能够表达丰富的内容,展示广阔的空间。而中国传统音乐的“大音希声”与中国传统的泼墨画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因此可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泼墨画,让同学们“看”到中国古典音乐的特征,从而加深同学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同时也能充分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令音乐脱下神秘的面纱,更加形象的展示在同学们面前。

4.2.3多媒体技术的利用有利于音乐欣赏课进一步拓展向课外

多媒体技术的依托是互联网技术,而互联网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方便同学们随时随地的进行搜集资料和学习,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欣赏的积极主动。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学习音乐的网上论坛,并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多多参与进来,针对不同的音乐作品积极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并通过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4.3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师的整体素质

当前高职院校中音乐欣赏课的看展效果不理想,与授课教师的素质水平较低脱不开关系,因此必须提高音乐欣赏课授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当前的教师水平较低,严重制约了视听结合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欣赏课上的应用,为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视听结合教学方式的顺利开展,音乐欣赏课的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工作;然后,提高自己多方面技能,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技能,因为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离不开多媒体的应用;最后,教师必须对音乐这门学科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多门音乐类型和其特点;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多多了解其他的艺术形式,例如绘画、电影等,因为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有时要求把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教学。

参考文献

[1] 彭丽娜.基于校园课程资源网的高职音乐欣赏主题教学设计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14.

第9篇

关键词:高职;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探讨

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做到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敢于打破传统的“传递――接受”的教学方法,将感情作为主线,学生作为教学主题,将审美体验与情感作为教学基础,信任学生对音乐理解与感悟能力,给学生留下感悟音乐的空间,引导学生创造精神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坚持学生作为音乐欣赏课的主体

学生主体指的是在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在教师的积极指引下,能恰当处理和外部世界联系之时所展现出来的基本的功能特征。具体来说就是能动性与创造性。

能动性指的是学生作为音乐教学活动的主体,能积极主动的去接受知识。在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参与到音乐欣赏课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欣赏能力与音乐素养,完成良好审美观的构建。创造性是将探求与知识的求新为主要的标志,是学生主体性的最高的体现。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创造性指的是提升学习活动与学习结果发生联系,还指学生主体的品质与基本特征。学生在所处的学习环境中具备创造性的学习态度。学生在整个教育主体性,充分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作为具备思维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的确立,将进一步促进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思考。

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主动去聆听,善于发现与发掘体验,积极用心去感悟音乐,将自身融入到音乐之中,才能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去发掘作品的深度,进而去创造性的聆听音乐,并善于通过音乐来展开联想,想象听觉之外的事物。

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欣赏《黄河大合唱》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时,教师需要给学生以适当的提示。比如音乐使用急速的下行音调和较为密集的音调来展现暴风骤雨,朗诵穿插其中,再引出船夫的号子声,启发学生对音乐的素材进行分析,选取演唱所采用的形式,这样更容易让学生去感悟音乐所描绘的具体情景。在进行音乐鉴赏之时,虽然不同学生所提的观点不尽一致,但是其感触还是比较接近的。教师在充分肯定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之后,教师再向学生介绍《黄河船夫曲》的背景知识,然后施行分段欣赏,积极引导学生分析创作者所使用的表现手法,进而让学生对音乐的创作手法,加强对音乐的理解。[1]

二、采用灵活教学方法

1.形象组合法

从对音乐理解的形象出发,对作曲家塑造音乐形象采用的基本手法,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与音色等构成音乐美的基本元素,进而从整体上感受音乐并理解音乐。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将作品的内容进行有机的组合。比如将表现“英雄”“春天”与“森林”等相关的主题进行有机的组合,靠音乐的形象来产生丰富的联想,将学生逐渐带入到音乐的意境之中,从对作者创作音乐与如何表现音乐形象这一视角来更好理解音乐,通过多种音乐形象组合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与审美情趣。

2.提问与设问相结合的方式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假如在课堂上使用提问与设问相结合的方式,则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将要欣赏的乐曲可以先不进行讲解,而是按照教学的需要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在明确问题的情况下去欣赏音乐,以便能确保学生能使用一种主动的心态去感触音乐。在学生已经听完了一段音乐之后,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谈谈关于曲子的情节、形象与风格的基本感受,让学生从乐曲中所获得的审美很好的表达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并开拓其思维,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养成欣赏音乐的好习惯,进而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当今音乐欣赏课所必备的一种是手法,作为音乐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应该熟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基本理论,明确基本的操作技能,从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基本要求出发,选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能够给学生创设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调动起课堂气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质。[2]

总之,高职音乐欣赏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的作用是其余的学科所不能取代的,所以,高职院校应该给音乐欣赏课以足够的发展空间,达到音乐欣赏课的基本教学目的,切实提升高职学生音乐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仝智倍.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初探[J].三门峡职

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9~31.

第10篇

[关键词]音乐欣赏;鉴赏能力;审美功能;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它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同时它还具有发展想象力,培养创造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等作用。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因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尤为重要,它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前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文化是培养道德文明和智慧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音乐欣赏课呢?作为新世纪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要想取得较好的欣赏教学效果,我们必须转换旧教育观念、旧模式。尽自己所能为学生创设一切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全方位置身于课堂教学,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下面我就结合本人的实际工作谈一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一、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 多听、多欣赏各种类型、风格的音乐作品。音乐欣赏能力的形成,首先是要多听、多欣赏音乐。听的多了,自然慢慢地就能听得懂,这是一个相对的过程。开始觉得好听,就要经常去听。当然,开始时可能只是一种朦胧、初步的感受。如果继续昕下去。就能逐渐感受到音乐的变化和特点,不如能够辨别出不同特点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同时对音乐所表达的感情、意境也会有所领会。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说是听得懂音乐了。多听音乐,还应该多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不断扩大自己的音乐欣赏面,正如科普兰所说的那样:全部投入音乐意味着要扩大自己的趣味。只喜欢传统类型的音乐是不够的。趣味像灵敏度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但这两者都可以通过明智的练习得到发展。这就是说对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新的和旧的、保守的和现代的音乐都要听。这意味着尽可能不带偏见地聆听。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从对音乐作品的比较和鉴别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总之,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只有通过欣赏者自己的聆听、欣赏。才能逐步获得音乐欣赏能力,除此之外是没有其他捷径的。

2 学习有关音乐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学习一些音乐知识,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需的。特别是欣赏一些比较大型的、结构复杂的音乐作品,例如交响曲、协奏曲、歌剧等。更要尽可能多学习一些音乐知识。音乐知识的范围很广,学生不可能全部掌握,这就要求有选择地学习和掌握一些音乐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一方面是关于乐理的知识,例如音阶和调式、主题和旋律、节奏和节拍以及乐谱的读法等。学习这些乐理知识,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对乐曲进行理性的纯技术分析,那是音乐理论家的任务;而是要求学生学了这些理论知识,去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另一方面是关于音乐背景的知识,这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作品的风格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道路、创作个性以及具体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等。学习这些知识不是为了对音乐作品进行概念上的分析。而是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音乐作品的外部音响形式,而且还能通过这些音乐知识去进一步了解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音乐作品。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一要多听各种类型、风格不同的音乐作品:二要学习有关部门的音乐知识:三是提高文化修养,丰富生活阅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一要靠音乐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去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这样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自主、探究、交流的生动过程,实现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全面发展过程。

二、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与综合效应

音乐欣赏是一项音乐审美活动,它的基本意义是从中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音乐欣赏的对象多种多样,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围绕着音乐的审美体验这一中心来进行的。如果说音乐欣赏的作用。那么,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就是最基本的作用。

而所谓音乐欣赏的综合效应,按我们的理解是指伴随着审美体验所发生的其他效应。例如:欣赏军乐队演奏威武雄壮的进行曲,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还会产生振面精神、整齐步伐的效应;欣赏女声演唱的温柔恬静的摇篮曲,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还会对婴幼儿产生催眠的效应;人们在劳动歌曲的演唱和欣赏中,既可获得审美的体验,又可产生统一劳动节奏、鼓舞劳动情绪的效应,这些都可以说是音乐欣赏所产生的综合效应。

总之,音乐欣赏从其作用与效应上说,最基本的是审美体验。与此同时发生的各种综合效应,无不是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实现的。而综合效应的发生又丰富和扩展了音乐的审美效应,使音乐欣赏在给人以审美愉悦的同时,又能多方面地发挥作用。

三、日常教学中,在音乐欣赏等方面进行的几点尝试

1 创设情境,引生“人情”。在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学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许多音乐信息,这种无意识的听,往往都是“听而不闻”,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一种不良的听觉习惯。这种不良的听觉习惯如果不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地加以纠正,那么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听觉分析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而且,这种听觉的不良习惯还会延续到课堂教学上,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校的音乐教育。由此可见。加强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听”的艺术,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农村中学的学生,知识比较窄,不能理解一些音乐作品的意义和内涵,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审美能力。每个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利用这一特点。将音乐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陶冶了情操。如欣赏《DoReMi》时,在欣赏歌曲前先播放美国好莱坞音乐剧《音乐之声》的一个片段,然后简单地介绍一下影片的主要内容。在欣赏歌曲的时候,学生就能更全面地了解歌曲是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坐在草

地上所唱,从而也更理解了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

2 鼓励参与,引生“动情”。高尔基说过:“在听音乐时,得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平时接触知识面比较窄。认识事务很浅显,所以联想不够丰富。但在音乐欣赏中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而且自我表现欲望很强。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因此。音乐欣赏课堂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歌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欲望。为学生创造一切“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歌的理解。这样学生进入了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就能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绪。即使有个别学生精神不集中,教师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作出调整。这种全体参与,不要求“动”的统一、优美,只需要与音乐情绪吻合,教师就应给予充分肯定。

3 课堂延伸,引生“燃情”。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人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音乐教学,应建立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这是最能体现其审美教育本质的一个特征。

第11篇

[关键词]音乐欣赏;音乐教学;教学改革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是提高人类综合素质,陶冶人类情操,洗涤人类心灵,开启人类智慧的金钥匙。随着素质教育的兴起,音乐欣赏已经步入了大学校园,发展成为一门较为普遍的艺术类选修课。但由于种种原因,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为更好地发挥音乐欣赏课的素质教育作用,提高音乐欣赏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教师在音乐欣赏中的引导作用

教师是教育工作中知识的主要传播者,有“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认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调动一切手段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把握,引导学生在理解作品内容、了解作品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亲身体验和感受音乐形象的内涵,升华情感、充实精神。

教师首先要重视各种音乐知识的普及性教育,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其次,教师要选择好教学内容,结合大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充分考虑他们的音乐基础现状,从他们喜爱的音乐作品出发,广泛选择古今中外、不同时期带有社会普遍意义和代表性,而且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优秀音乐作品,多形式、多角度的对他们实施审美教育。再次,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感性体验,重点培养学生理解、领悟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多听、多接触音乐作品是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在指导学生聆听感知、理解作品的前提下,鼓励学生经常性、主动地、对比性的去欣赏不同的音乐作品或同一部作品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提高直观理解力,促使其音乐感受从情感欣赏阶段上升到理性分析阶段,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好的理解音乐形象,从而真正具备音乐作品的独立欣赏能力。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分析、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对作品进行三度创作,有效提高学生的欣赏层次。

二、注重音乐基本理论的教育

音乐这门艺术形式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但是音乐欣赏并不是喜爱就可以学好的,它要求学生具有基本的音乐素质和一定的审美水平。因此,进行音乐欣赏之前应该加强对学生音乐基本理论的教育,力争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大学生实现欣赏层次的有效提升。

乐理是音乐的基本语言,事实证明,是否掌握丰富的乐理知识是影响大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重要因素,一个人的音乐知识越丰富,他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审美水平就越强。因此,我们应首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音乐的基本规律,了解音乐的语言、音乐的社会背景和音乐的不同形式,通过反复练习,逐步感受音乐的节奏、音准、音色、旋律、强度、力度等音乐元素,循序渐进的解除音乐欣赏困难问题,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为学好音乐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方面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要把学习的兴趣归还给学习者,使其成为一种自觉意识,由“被动”变“主动”,由“课上”延续“课下”。只有在欣赏中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找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音乐欣赏深入学生内心,从情感上注重对音乐的学习。

四、注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这一辅助教学方式已在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中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与音乐结合可以为高校音乐欣赏教学提供更为宽广的空间。

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来的高校音乐欣赏教学课件,将文本、图片、声音、动画及图像等各类素材加以集成,不仅能够有声有色地将授课内容进行形象而直观的表达,还能够帮助大学生不断提升音乐欣赏能力,是一种十分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方式。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当密切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那些适合于制作课件的相应软件。其次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应当将精力集中于重点和难点内容,不应当去追求面面俱到。最后要多方搜集相应素材,主要包括购买一些必要的多媒体制作软件,到网络中下载相关资料等,如果时间有限的话,还可以和同事进行合作制作,不仅能够节约时间,还可以共享资源。

五、注重校园音乐环境的建设

高雅、健康的音乐作品拥有丰富的内涵,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加大高雅、经典的优秀音乐作品在校园内的宣传和传播力度,使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内随时随地感受到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对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普通高校应把音乐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落实课程改革计划,将音乐欣赏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大力普及音乐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同时,要通过开办校园广播、举办音乐会、举行音乐比赛、参加社会活动、专家讲座等各种形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音乐活动,为青年学子提供更多的音乐实践场所和展示自身能力的机会,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得到不断提高。

总之,高校音乐欣赏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药注重培养高校学生的音乐修养与人文精神,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音乐欣赏;多媒体技术;作用

一、高校音乐欣赏普修课程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

1.促进教学氛围的营造

对于非音乐专业而参与音乐欣赏课程学习的学生来说,由于这类学生自身的音乐理论知识不够全面,缺乏对音乐欣赏的造诣,所以,当其参与到音乐欣赏课程中,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很难激发自身的音乐学习兴趣,严重的甚至还会对音乐欣赏教学质量造成不利的负面影响。为了避免此种问题的出现,教师更应该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教师在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环节中,还可以将音乐与视频进行共同播放,对于学生全面理解音乐更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

2.有助于对音乐欣赏普修课程教学结构的优化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欣赏课程中的有效应用,给传统教学方式带来了十分显著的影响和变化,不仅实现了对当前课程教学结构的转变,同时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在高校音乐欣赏普修课程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多媒体技术中所涵盖的生动性、形象性特点也对音乐欣赏课程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作用。不仅能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还能显著提升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于学生欣赏音乐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

二、当前高校音乐欣赏普修课程中多媒体技术的主要问题

通常情况下,高校音乐欣赏普修课程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对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产生显著积极影响,还可以实现对学生的音乐兴趣激发和提升,大大提升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今后学生的综合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但是这项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果不能将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必然会对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经过实际研究发现,当前这项工作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

1.教师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能力有待提升

虽然当前高校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多数都是专业教师,但是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仍然不具备全面的工作经验,甚至存在操作基础薄弱的问题,这对于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必然是一项较大的影响。虽然当前参与高校普修课程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学生仍然以非专业居多,但是为了实现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全面提升,在对多媒体课件进行选择的环节中也要对文本、图片和音乐等素材进行科学搭配,确保学生的视听效果更为突出。而对教师多媒体技术应用基础薄弱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其一,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并且受到传统教学思想和方式的影响比较深远。其二,当前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加速了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媒体软件更新速度的提升,其功能也更为全面,但是留给教师的适应时间却是十分短的,所以也对教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2.对学生知识体系构建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给当前学生的发展虽然带来了比较显著的优势作用,包含全新的技术知识,但是这一技术的出现也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非音乐专业学生而言,更是会因为缺乏一定音乐理论知识基础,所以在对音乐欣赏课程进行学习的环节中就会存在明显的费力问题。同时,在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应用的环节中,教师往往还会穿插很多音乐知识,如果在教学中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散,比如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这也对学生音乐整体知识结构构建产生了明显限制性作用。

三、对多媒体技术在高校音乐欣赏普修课程中改进的对策

为了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进行提升,实现音乐欣赏普修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在今后教学环节中更需要对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整,从而在优化当前教育工作的同时,在多媒体技术的科学帮助下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提升,并为后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重要保障。

1.对教师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进行提升

通过对上文的研究发现,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教育的重要组成环节,也应该对自身综合素质问题进行关注,特别是对自身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视。所以,教师除了要具备传统教学能力,还应该掌握更具现代化代表的科学技术应用能力。为了对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大帮助,也应该对学生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强化,在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对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进行熟练掌握,因为计算机是多媒体技术中最为关键的设备,只有借助计算机平台对相关课件进行设计,才能将课程中需要的音乐、视频、动画等进行更为直观的展现。其次,教师还应该对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提升,特别是要加强对音乐制作软件的应用,通过此种方式实现对音乐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音乐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知识结构体系完整性问题的构建

非音乐专业学生往往缺乏完整的音乐学科理论基础,所以学生在对音乐知识进行学习的环节中必然会存在较大的难度。为了改进当前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主要学习特点进行教学计划的安排,确保知识结构体系完整性的有效构建,因为如果这项工作存在明显分散性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只有音乐教师认识到这一问题,才能对音乐欣赏教学设计工作进行更合理的安排和分析。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