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今日说法案例

今日说法案例

时间:2022-08-25 08:57:34

今日说法案例

今日说法案例范文1

【关键词】《今日说法》 亲和力 故事化 民生化 互动化

《今日说法》十年,水滴石穿的精彩。自1999年1月2日诞生至今,每天中午12:38都有五千万人收看,占午间全国收视观众的5%,收视率稳居中央电视台收视率前10名,成为让人们端着饭碗看的 “佐餐电视”,这说明它以自身的亲和力,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在节目定位、叙事风格、主持人风格、语言运用、选题样式、节目形式等方面,体现着《今日说法》作为一个法制类栏目特有的亲和力。

一、节目定位平民化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杨秀国教授认为:“亲和力决定影响力”。《今日说法》能形成午间五千万人的收视期待,与栏目本身所具有的亲和力是分不开的。其亲和力首先来自节目定位的平民化。

《今日说法》在十年的进程中,以“重在普法,监督执法,促进立法,服务百姓”为己任,将节目定位为“切入新闻事件、百姓参与、法学专家点评”。栏目制片人钱蔚用八个字概括“普法真谛,百姓情怀”。

在阐述事件、制作节目时坚持平民化的风格,用法律的视角解读老百姓日常生活,反映他们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难题,既普及了法律知识又充分体现了其服务百姓的特色。平民化的节目定位整体上决定了《今日说法》栏目接近百姓心理,接近百姓生活的路线,并把这种亲和力贯彻到节目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二、叙事风格故事化

作为一档法制类栏目,《今日说法》并没有走“大案特案”路线。而是通过讲故事的手法,把一桩桩发生在生活中的案例,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法理阐释,客观地叙述给观众。通过故事化的叙述使案例由枯燥变亲和,百姓乐于参与判断,在不知不觉中也吸收了他们需要的法律知识。

《今日说法》通过悬念设置、插叙、细节展示、架构矛盾冲突等技巧,形成了故事化的叙事风格,加强了栏目的可视性。如《穿越斑马线》中,节目一开始主持人就抛给观众一个悬念,为什么在同一条斑马线上,短短两天时间就死了两个人呢?记者分别采访路边琼山华侨中学的学生和学校对面卖小笼包的老板娘;接着分别采访了交通局副局长、司机、行人,从他们的角度看问题,发表各自的观点;展示类似交通事故录像;抓拍行人随意翻栏杆的细节镜头。通过各方的讲述,观点的对比,事件逐渐清晰,问题的原因也被揭示出来。

另外利用电视独有的声像结合优势,转换叙事视角,合理运用影视语言元素来调动观众的视觉听觉,使观众对案件内容理解更容易、印象更深刻。运用蒙太奇等电视技巧,人物形象鲜明,叙事条理清晰,各方观点相互交锋,利于故事的展开,也使得故事的讲述更丰富、更有吸引力。

三、主持人人际化

“人际传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具有较为浓厚的感彩,也正因为此,人际传播对态度改变的作用最显著。主持人形式把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传播效果大大增强”①。人际化的主持人以各自独有的个性魅力,逐渐成为了节目亲和力的符号。栏目制片兼主持人肖晓琳说:“主持人在演播室的表现,你是观众的朋友,而不是导师;是桥梁,而不是哪方面的代言人”。

10年来,《今日说法》陆续成功打造出四位明星主持人――撒贝宁、张绍刚、肖晓琳和路一鸣。撒贝宁以健康的形象,严谨的风格,谦虚内敛的态度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而张绍刚也以平民化的形象、逻辑缜密及健谈风趣的风格受到了众多电视观众的称赞。肖晓琳的严谨明快、平和明丽和路一鸣儒雅含蕴,平易轻松的风格也让观众津津乐道。几位主持人还拥有共同的节目人格:平民化姿态,站在观众的角度,提出观众最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说,四位主持人亲和的人格魅力是观众对节目产生情感依赖的重要因素。

四、语言通俗化

案例叙述的故事化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观众娓娓道来,使节目内容具易受性,收视群体具广泛性。在这里没有深奥的法律原理,有的只是针对案例朴实的法律解析。节目中,主持人的牵针引线、记者的采访、权威专家的点评、当事人的讲述,都是带有生活味的话语。即使是专家点评,也未出现艰涩的法理,而是通过比喻,举例等方式,把法理语言通俗化,易受化。有时,案件的讲述人,在曲折的叙述中,不忘加点口语化的幽默,就像是在和大伙聊家常。据说,栏目制片人审片时经常会对节目编导说:“去问你妈,去问你姥姥,他们看懂了吗?②”

语言通俗化表现在每期的标题上,如《温柔过后》、《父亲的第一次道歉》、《“冷眼”看嫂子》等,标题中没有出现法律专业名词的影子,都是很生活化的词汇和观众熟悉的事物。标题的字数简练,少则一两字,最多不会超过八个字,瞬间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观众花很少的精力就可以理解标题。

五、选题民生化

倾向民生的选题体现出的亲和力,也是吸引观众的原因之一。正如《今日说法》所表述的:“今日我们的‘说法’,讲述的可能不是您的故事,但却一定是您身边的故事。”所采访的多是发生在百姓身边的事,所解释的正是困扰着百姓的法律困惑。关注人的命运,不忽略弱势群体的声音,表现出浓浓的民生味和人文关怀。

《今日说法》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每期栏目的跨度都很大,今天讲诈骗团伙骗婚,明天可能讲爷孙俩被害的凶杀案,后天可能涉及到住房问题。但是据统计节目80%涉及到的都是民事纠纷,报道对象也都是普通人。这些人物形象真实朴素,观众有亲切感。普通人讲述普通人的遭遇,特别能引起观众的注意和感情上的共鸣。在各种各样的案例中,观众总能找到自己需要的法律知识。用制片人钱蔚的话说就是:“欢乐着中国百姓的欢乐,痛苦着中国百姓的痛苦”③。

六、节目形式互动化

节目形式的互动化体现在节目之内和节目之外两个方面。

首先在节目中,《今日说法》形成了“记者+百姓+专家”的互动组合。记者经常采访事件外的各色人物,让他们表达对案件的看法。而后镜头切回演播室,由专家发表观点。各种“说法”的互动提高了观众“观点参与”的热情。尤其是周六播出的周末反馈版让观众直接参与节目,回答观众关心的问题,追踪观众关注的案例。让观众参与其中、心随我动,也体现了受众本位的理念。

其次,在节目之外栏目组还陆续组织各种形式的特色活动,其中部分活动已成为每年定期播出的系列活动。如2001年12月4日,《今日说法》栏目举办《法制的力量》专题晚会。晚会上观众与一些官员进行了面对面的互动沟通。以年度法制人物评选为主线的“12・4”大型晚会,以高端访谈为特色的“两会特别报道”。每年“五一”、“十一”特别节目“说法做客,请你断案”,由群众与明星共同参与断案;还有以“青少年自我保护”为主题的暑期节目等等。节目形态的不断创新,节目的立体化运作,增加了节目的亲和力,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

此外《今日说法》还积极与新媒体联机互动,利用央视网开设今日说法网络版,设立“法律求援”、“观点交锋”、“论坛热帖”、“说法日志”等栏目,更直接灵活地与观众互动和交流。许多网友都在该栏目的网络社区留言、发帖,询问法律问题,参与每月一次的节目评选活动。

活动的举办,网络的利用,结合节目的播出,形成了节目内外联动,观众热情参与的良好格局。节目形态互动化营造的亲和力,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使《今日说法》品牌更加深入人心,生命力更加旺盛。

作为一档法制类栏目,《今日说法》最显著的就是以平民化情怀打造的亲和力,时时以受众为中心,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风格,朴素生动的阐释法理,解读中国人生活中的法律难题,使节目始终保持着浓浓的民生味。《今日说法》作为一档法制类栏目所具备的亲和力,还给予我们进一步的启示,用法制视角解读民生能够获得更大的报道空间,产生点滴记录中国法治进程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①张葵阳,《今日说法的传播学分析》[J].《新闻窗》,2008(2)

②蔡祥荣,《情系百姓立足普法――浅析如何坚持三贴近》[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5(3)

③钱蔚,《今日说法――普法真谛百姓情怀》[N].《法制日报》,2004-1-15

今日说法案例范文2

关键词 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风格;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5-0194-01

如果说电视法制节目是监督社会秩序、指导社会发展的富有责任感的节目,那么法制节目主持人就是将普法意识与公平社会秩序带入民心的指引人。我国法制节目已经经历20多年的发展,随着国人法治观念的提升,对法制节目主持人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今日说法》对主持人的要求

1.1 节目的社会定位

《今日说法》是央视有名的法制类节目,它开播于1999年,当初以法制传播为先导,以真实案件为参照的节目定位让观众耳目一新。同时,它不同于其他法制类节目的案件还原设定以及多层次角度案件分析也为中国法制类节目开创了先河,将我国电视法制节目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对于节目本身来说,它首先定位服务于大众,一直以来都本着“以小见大,近民务实”的节目制作风格,它也衔接继承了“以说代播”的创新意识,以说法讲法的角度来展开节目,对观众而言增添了许多亲和力,不会显得死板,在不经意间就以点滴的形式记录了中国的法治进程。

《今日说法》对时事与案件的遴选十分讲究,本着普及教育功能性强为先、与时代共前进意识为主来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从小事件看大社会,凸显它们的真实价值。

最后,《今日说法》在节目主题的选材上并不将重点放在法律惩戒的严格性上,而是更加关注法制背后的人文关怀和道德弘扬,这也让观众更容易接受和认可,让观众感觉这就是他们需要关注的身边事,让法律普及教育工作更容易被深化。

1.2 《今日说法》对主持人的要求

《今日说法》节目的定位,也是对主持人的定位。由于法制节目的特殊性,它对主持人的要求也是特殊与其他节目类型的。比如说对主持人角色把握的主动权,即主持人的心理定位。《今日说法》节目并没有选择在观众看来更加富有经验和沉稳的中年教授型主持人,而是选择了像撒贝宁这样的青年人。这就是节目在告诉观众,说法讲法的人不在年龄,而在于扎实的法律知识储备与主持人令人深刻的正面形象。在这一点上,撒贝宁很好的为自己在《今日说法》中的定位打下了基础。他的主持亲切感、对节目节奏与情绪的转换把握与节目的严肃性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用谦和与热情扫去了法律与观众之间的心理隔阂,让人一想到《今日说法》节目,就会想到他。

在法制节目中,主持人不能急于甚至过分的树立自己的个人风格,这不但会影响到法制节目中法律普及大核心的主导地位,还会让观众感到反感。所以说,法制节目中的主持人一定要作为一个旁述人的角色出现,他应该是指引观众去看清真相,认清法理的指路人,尤其是在与节目的客座嘉宾交流时,以观众的视点将专家带入讨论的主题,而主持人自己隐蔽锋芒,完全代表观众的意愿来展开节目才是一个法制节目主持人应尽的

责任。

再一点,当下的节目都讲究互动,法制节目也不例外。《今日说法》节目中,主持人作为法律知识的引导者出现在大家面前,他所设置的案件场景重现环节、专家事后点评、与观众通过多媒体平台交流看法等等都是节目互动性的体现。而不同于其他类型节目的是,主持人如何将这些晦涩的法律道理化繁为简并传递给观众。也就是说作为法制节目的主持人,许多时候必须兼顾“专家”、“事件目击者”、“普法者”、“观众”等多个角色,并完美的做好这多方之间的衔接。这就需要主持人不但要具备良好的法律知识储备和绝对客观的态度,还要具备冷静的头脑和活跃的逻辑组织思维,甚至还要摸清大众的心理,准确的定位节目的走向和观众想要了解的内容。所以法制节目主持人作为一个“说法人”,想要正确的传递法律知识,赢得观众的信赖,也需要一个漫长的经验积累过程。

2 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除了法制节目本身对主持人的特殊要求外,主持人自身也要加强提高专业素养,以做到符合节目定位的要求与对节目节奏的把握。

2.1 精湛播音技术

播音技术是主持人的基本技术。法制类节目主题严肃且主观选择性强,所以主持人对观点的选择基本决定了节目的个性。例如说主持人在陈述案例过程时,最应该注重的是语言表达时重音的停连和感情节奏的带入,将观点抛出、内容点评、节目互动、专家提问这四点通过语言与情绪自然的融为一体,做到自由把控,让观众感受到节目进行的流畅性。举例说,“那么,犯罪嫌疑人的犯案动机是什么?”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就将观众的思路逐渐带入案件陈述中,而语言重音中突出“动机”二字,就主动的调动了观众的好奇心理,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主持人对案件的关注态度。

再者,主持时对语流的心理平面把控。所谓的心理平面把控就是指主持人的整体情绪与所针对节目中案件的某个特定内容的心态把握,这些会影响主持人语流语气的状态变化,从而展现出不同的主持感觉。这也是为什么同一档节目,不同主持人主持时会给观众带来不同感受的直接原因,即主持人整体情感的倾斜角度与传递方式的选择决定了细节会以不同的角度彰显于观众

眼前。

2.2 注重节目受众

对法制类节目主持人来说,“受众”具有节目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是主持人在工作中必须特别考虑的重要因素。在近年来,电视传播的对象感越来越被重视,偏向受众的选择与喜好才是节目制作的关键,这与社会发展的大潮流有关。法制节目的出现与广大人民群众权利意识的提高相辅相成,所以主持人如何选择法制节目中自己的定位,体现何种主持素质,都要优先考虑受众这一重要因素。但是,我国电视受众群体广阔且类型多样,受教育水平、欣赏水平、个好、地区文化、收视习惯的不同也造就了众口难调的收视现状,所以严格来说,电视法制节目所创造的受众人群就是“目标人群”,是具有一定范围的。因此无论是节目还是主持人,在节目制作与播出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目标受众人群来作出相应调整,尽量符合社会发展形势,及时调节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定位,以充分弘扬人文关怀为主,体谅受众,尽可能的满足大部分受众的现实需求和心理

需求。

3 结论

实际上,对电视法制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要求还包括许多。应该说,主持人的专业素养与心理素养是要符合法律素养和受众心理的。将主持人的个人魅力与电视法制节目的社会价值相统一、相融合,才能够更深层次的提升我国电视法制类节目的综合素质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岳婷婷.我国法制类电视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探究[D].河南大学,2014.

今日说法案例范文3

关键词 今日说法 标题 拟题思维 语言特色

中图分类号 G220 文献标识码 A

1999年2月,央视推出全新法制栏目《今日说法》,该栏目多次荣获国内大奖,成为了国内电视法制栏目的著名品牌。

综观该栏目成功的诸多要素,笔者以为其间离不开标题的精心制作。标题制作的尽心到位对节目的高效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拟从《今日说法》节目的标题人手,选取该栏目2005年1月至7月的88个标题,分析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借以归纳该栏目匠心独具的拟题思维和语言特色。

一、短小精悍 意味深远

“文以简为能,不以繁为巧”,制作标题更需惜墨如金。认真分析《今日说法》88个节目标题,可以看到:最短2字,最长9字,平均长度为5字。具体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该栏目标题总体上短小精悍,简洁凝练、干净利落。展现法制类栏目的制作风格,并通过标题递交给受众,这正是《今日说法》栏目组在拟题时将栏目定位于节目制作风格映射到标题中的思维体现。例如:

四字标题:婆媳之争(05.3.30);失踪之谜(05.2.27);桃子事件(05.2.25)

五字标题:车牌“绑架”案(05.3.25); 幼儿园谜案(05.5.10);追踪逃逸案(05.5.15)

六字标题:网吧里的悲剧(05.5.19);看不见的战线(05.6.24);泥石流的背后(05.4.15)

《今日说法》节目标题制作者在长度上把握短小精悍的标准,却在内涵上赋予其深远的意味,将对节目阐发的主旨以及对节目主讲案件的态度、观点融入其中,引人深思。例如:美酒成祸(05.6.8)用“美酒”与“祸”构成因果关系;赌徒末路(05.6.19)简洁明了地揭示出赌海无涯,回头是岸的道理。

二、组构精当 突显焦点

新闻传播中,标题制作者往往将焦点信息放置在焦点位置,达到有效传播主题信息的功效。而《今日说法》的标题制作者更是十分娴熟地将这一功能运用到了标题的制作中。主要表现为精选每日话题的关键词,进行恰当的组构,突显出每期节目的话题焦点,引人瞩目和深入思考。表现为两类:

1 突显事件发生的地点信息

事件发生地点具有代表性,警示意义,或者具有超出想象的可能,制作标题时都可将其放置在标题首要位置,引起受众的关注。例如:

网吧里的悲剧(05.5.19)、美容店引出的恩怨(05.4.27)、幼儿园谜案(05.5.10)。

2 突显事件的关键人、物

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物发生在事件中,能够引起受众地观看欲望,在标题中也能够彰显节目导向,一举两得,例如:

实习生的遭遇(05.1.4)、尴尬慑像头(05.2.23)、楼顶的羊群(05.4.13)。

哭泣的金钱松(05.3.3)、疯狂的(05.4.7)、岳飞夫人像失窃之谜(05.6.6)。

三、手法多样 设置悬念

借助节目故事,运用多种手法在标题中巧妙设置悬念,有效调动受众的好奇心、求助心、求知欲等心理,从而提升节目收视率,更利于节目传播法制理念和法理科学。分析88个标题,制作人设置悬念的手法有四类表现。

1 直接设问,引人求证

在《今日说法》的标题中,有大量的疑问句,如:

谁来帮帮这些孩子(05.2.2)、谁来救我(05.2.24)、为什么投诉我(05.3.20)。

在88个标题中,疑问句的标题共有12个,占总数的14%。从句子的基干构造和提问要求来看,有特指问、选择问和是非问三种。其中,特指问有10个,选择问1个,是非问1个。特指问有明显的“谁”、“何”、“什么”等疑问代词作特指标记。三种类型的问句要求人们或者法律对问题作出确指、选择和肯否判断。问题的设置暗含了节目制作者代表当事人发出疑问寻求解答的潜在思维。这些问题能够很好地引起人们的探知和解答欲望,引发受众从节目中寻求答案,参与解答和解惑的过程。体验和参与问题的求解过程。满足了受众的常态心理,是题目制作者心理学知识的巧妙运用。

2 设置谜面,引人寻解

‘在标题中,直接标记出“谜”、“疑”、“怪”、“不同寻常”等字眼,设置节目事件的谜面。引起受众的寻解之心。例如:

失踪之谜(05.2.27)、不同寻常的拍卖(05.3.1)、怪病(05.4.4)、小院疑云(05.4.18)。

3 深入挖掘,引人关注

标题中指出节目故事的核心时间和事物,运用“之后”、“背后”等暗示事件的继续和深层发展,表明节目对事件或事物的进一步挖掘,从而引发受众对节目的关注,使其跟随节目对事件做更深层次的或延续的探究。例如:

肇事之后(05.3.17)事故发生之后(05.5.26)工厂停工之后(05.4.29)。

4 突出超常,引人探究

日常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反差在案件中出现了,拟题者要及时把握住并设置到题目文字中,引起受众对反差的好奇与探究。例如:他将妈妈告上法庭(05.3.23)和楼顶的羊群(05.4.13)这两个标题。孩子和母亲反目成仇、告上法庭,超出常理,源于何事?;楼顶之上出现羊群超出常规,无法想象。这种超常的事件主题在标题中的体现能够一下子拉住受众的观看心理。

四、质朴平实 品味不凡

法制节目往往涉及暴力、凶杀、色情等等因素,但决不能利用这些吸引受众的眼球,以达到提高节目收视率的目的。

《今日说法》在这方面做得高雅大气,从标题可见一斑。综观88个节目标题,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案件涉及内容有:家庭纠纷、消费问题、青少年犯罪等等;案件性质有刑事、民事、行政等。但是在标题制作中,制作者充分表现出冷静、平实的心态,将贴近大众、亲近大众、关心大众的人文情怀融入标题,制作出了众多品位不凡的好标题来。例如:站在社会的立场或是亲历者的内心发出援助的呼吁:谁来帮帮这些孩子(05.2.2),谁来救我(05.2.24),这个孩子谁来养(05.5.24);用悲天悯人的心怀发出对故事中的人物、事物的关爱:哭泣的金钱松(05.3.3)我要带娃儿出山林(05.3.24),沉没的孤舟(05.3.28),痛失我爱(05.6.14);

尽管众多节目内容跟血腥、暴力等有关,但节目极力避免这些元素的渲染和放大,把标题制作的质朴平实,从新闻真实性、节目导向性角度揭示节目的主旨,表现出《今日说法》栏目拟题的不凡品味。

五、受众视角 关怀备现

《今日说法》的众多标题中都使用了人称代词,其中,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出现8次;第二人称代词“你”出现1次:第三人称“他”出现1次。其中第一人称“我(我们)”的频频使用充分展现出节目制作者站在当事人的立场,发出对法律、社会的呼唤。这是传播者深入生活、感受生活、参与生活的突出体现。

从受众出发的拟题视角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抒情性,第一人称的使用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节目内人物的思想和意愿:展示出节目“为百姓办事”的贴近情怀。例如:

谁来救我(05.2.24)、为什么投诉我(05.3.20)、谁动了我们的大楼(05.4.14)。

我要回家(05.5.20)、痛失我爱(05.6.14)。

六、巧妙仿拟 题旨盎然

标题具有导受与导向的双重功能。节目标题为了引导受众关注其内容,会使用多种手段。其中,巧妙仿拟、翻新广大受众耳熟能详的著名诗词、名人名言、流行语、影片名、歌词等,推陈出新、出奇制胜。这一手法在《今日说法》的节目标题中,也随处可见。例如:“天堂”里的车来车往(05.3.18)仿拟歌曲《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

标题讲究修辞艺术,仿拟人们熟知的语言格式,牵动受众的记忆联想,从而激发对节目的观看兴趣。仿拟手法的运用并非简单地对人们熟知的格式的相似仿用,而是要将节目内容与所仿拟的格式内容对接,找到共通点,这样就可以在受众的脑海中形成双重内容联想,从而激发共鸣。比如:节目《凯丽打官司》与《秋菊打官司》,主人公不同,但维权的艰难过程却如出一辙。受众很容易由前者联想到后者,再有后者推导出前者的内在情节,激发出对该节目的观看心理。

今日说法案例范文4

1.古今兼顾,以今为主

案例的取舍要恰当,就是说要有思想性、典型性、时代性,要能说明问题并具有感染力。追朔源远流长的历史,洞察日新月异的今天,思政课具有异常丰富的“案”源,然而,在有限的课时里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要求教师在案例的取舍上务必力求以今天,即当生的典型案例为主;同时,深入挖掘其思想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一,思想性。所选案例要有一定的内涵和深度,给学生以回味和思考的余地。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生能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理论知识和人生道理,开阔视野,拓宽知识,更能从思想上行为上反思、反省,活跃思维,引起共鸣。其二,典型性。选取的案例要有代表性,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给学生榜样的力量。教师对案例内容的准确概括、情节的生动描述、结果的深度追踪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澄清理论热点难点,排除学生思想中的困惑与迷惘,使学生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极大关注我国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其今后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其三,时代性。选取的案例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富有时代气息。思政课的案例较之其他学科案例有其特殊性,它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性与开放性两大基本特征,因此,案例的选择也要“与时俱进”。让学生在那些能反映时代的发展特征、当今社会的背景的案例中,学会历史地全面地认识和看待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理性客观地审视自身,并由此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明确前进的方向。例如,在讲到“爱国主义”时,“钱学森的中国情结”案例生动地诠释了“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拳拳的赤子之心”。这样的案例能深深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2.内外兼顾,以内为主

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相互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特别是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使我们十几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挑战。这种挑战表现在部分大学生在一些问题上常常表现出矛盾或多变性,对社会主导价值和信仰抱有更多的“游离”态度。因此,肩负培养“两拥护”(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两服务”(服务祖国、服务人民)大学生使命的思政课教师更应充分发挥思政课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优势,在思政课教学中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彻始终,这是思政课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性决定的。所以,教师选取教学所需要的案例时,要内外兼顾,以内为主。内外兼顾,能通过横向对比说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阐明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以内为主,能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学生自觉以马克思主义及健康、积极的思想指导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的。如果,教学中没能处理好“内外”两者的关系,往往会给学生一种“社会主义被冷落,资本主义受追捧”的错觉。例如,在讲到“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依法治国理念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并非如某些西方国家所讲到的那样“虚无”。“赵作海案”就是一个例子。运用这样的实例就是要让学生看到并坚信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哪怕过程比较漫长曲折。实际上,就是要教给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坚定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正反兼顾,以正为主

思政课教师在讲授时,应注重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和教育。特别是涉及一些社会实际问题而学生对此又存在认识不足、消极情绪较多的热点难点时,更要注意把握分寸及方法。如果教师在讲授这些问题时,只讲“正面”例子,只宣传社会“阳光”的一面,积极、进步的内容,往往会适得其反,被学生认为“睁眼说瞎话”,“很假”,可能因此产生抵触情绪,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如果教师一味迎合“学生的口味”,大谈特谈“反面”例子,直击社会“阴暗面”和消极、不足的内容,又会进一步加剧学生固有的某些片面的认识,乃至偏激错误的判断,这都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目标渐行渐远乃至背道而驰。所以,本人认为,课堂上“正面”、“反面”的例子都要讲,但以“正面”内容为主。首先,教师要从性质上准确把握所选的例子是否兼具“正面”和“反面”性。这是防止教师因“以偏概全”可能给学生造成的不良印象,最终弱化教育效果的前提。其次,教师要从数量上平衡“正面”例子与“反面”例子在一堂课中的比重,即设计好“正面”例子该讲多少,“反面”例子讲几个,这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到哪一面才是社会的主流,这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本人认为,教师所选的“正面”例子应略多于“反面”例子,至少不能少于“反面”的例子。如果教师从“反面”例子讲起的,也要落实到“正面”教育。最后,教师还须从程度上把握,“正面”例子所能达到的教育程度(影响力、说服力)能否让学生重新审视“反面”例子,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正面”教育,从而变得更为客观理性。例如,在讲到“社会公德”时,教师可举出不少例子证明“不文明行为的存在”,如,新华社播发《在这里岂能乱丢废弃物———天安门广场清洁工的心声》,展现了我国社会公德方面的不文明行为,如此案例多了,学生会误认为“国人素质差”的印象。因此,教师在案例设计中,需再三斟酌、权衡利弊,以期实现教师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的统一,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4.虚实兼顾,以实为主

案例的虚实是指是社会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是客观存在的,还是教师杜撰虚构的。“实”的案例有事实依据,是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进行客观描述;“虚”的案例是那些教师为讲解特定理论内容且无法在生活中寻找到更适合的“实例”佐证时而杜撰虚构的情景。实例的运用可以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由于实例源于实践,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及人们的思想状况,这些案例大都生动活泼,有矛盾冲突及化解过程,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而且能引发他们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对自我命运的关心和追问。学生通过实例教学结合自身经验,再通过消化、内化成理论知识,因此,学生会感觉到学有所用、学即能用。而“虚”的案例要达到以上效果,往往需要教师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编写,且需达到与实际生活的情境严丝合缝的程度时才能“瞒天过海”,然而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也加剧了教师教学时的心理紧张度,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除非万不得已,思政课教师不要轻易使用“虚”的案例,而应在日积月累中建立起一个丰富而真实的案例库,由此达到对案例的运用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也使学生能将所学的思政理论延伸、深化、升华于现实生活之中。

作者:覃田 单位: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今日说法案例范文5

中医病历溯源

我们都知道在现代医学中,病人从就诊开始就有严谨的关于医疗活动的记录,“病历”就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记录。中医学也有与之类似病历的记录,只是中医的记录与现代医学稍有不同,中医的老祖宗把这种记录叫“医案”。医案可以追溯到西汉太仓长淳于意,他记录了二十五个临床治疗的病例,都是自己医疗实践的如实记录。到了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有“小青龙汤加减五法”的记载,也是一个医案。明清时期则出现了“医案专著”,如江《名医类案》、魏之《续名医类案》、《叶天士医案》、《吴鞠通医案》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从古到今,中医虽然留下了很多医案,但没有统一的记录体例。到明清时期某些医家开始意识到医案记录也要规范,如明代的喻昌就专门谈论过医案的规范书写问题,他认为医案必须记录“某年某月某地县,人年纪若干,形之肥瘦长短若何,色之黑白枯润若何,声之清浊长短若何,人之形志苦乐若何……一一详明,务令丝毫不爽”。他认为需要记录中医学辨证过程中观察到和归纳出的患者人口学情况、健康基本情况、病史和治疗史资料、疾病的症状和体征表现、治疗处理的思路和方法、治疗过程中的变化、预后等内容。

中医学在临症治疗时会因人、因时、因病、因地域、因疾病的不同有很多灵活变动的地方,也就需要有不同的治疗策略。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医学的每一次治疗都是一个个案,是难以复制的。因此《古今医案按》的作者余震说:“治疗的原则和方法是有限的,但是使用这些原则和方法的巧妙之处却是无限的,而医案则能反映治疗原则和方法,又能体现应用巧妙之处。”李龄寿在给《古今医案按》作序时说:“医之有方案,犹刑名家之例案也。”中医的医案记录和法学的案例一样,法律标准是有限的,但是依据法律量刑时有轻重出入,医案的作用也在于提供例案。这也正是历来中医学都非常重视对医案学习研究的原因。(欧阳军)

玄奘西天取经拜见到了谁?

在《西游记》中,唐僧要到达的目的地是西方天竺的大雷音寺,拜见的是如来佛祖。而现实中,玄奘西行目的地,没有雷音寺,更没有如来。真实的如来即释迦牟尼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并于80岁涅,而玄奘西行已经是公元6世纪的事情,中间已相隔千年,玄奘到那里当然见不到如来了。

玄奘要去的是当时令众佛教徒无限神往的佛教圣地那烂陀寺(在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以东的巴腊贡村),它是当时印度的最高学府。玄奘到达这里时受到的迎接盛况和小说也有得一比,那烂陀寺的僧众闻玄奘已抵金刚座,特派四位长老前往迎接,到达寺庄。更有二百余僧与千余檀越捧幢盖花香前来迎引,在众人赞叹围绕下将玄奘迎入那烂陀寺。

而玄奘到那烂陀寺时,正是德高望重的戒贤大师住持此寺。这时,戒贤已百余岁,据说是留寿等候玄奘的,对玄奘异常器重。玄奘在那烂陀寺学习五年以后,又四处游学,游历数十个国家,虚心向名师请教。随后又回到那烂陀寺,向他的老师戒贤汇报学习情况,受到戒贤的赞赏。

贞观十九年(642年),印度戒日朝的国王在曲女城举行了佛学辩论大会,请玄奘为论主,参加者有五印十八个国王、三千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两千人。当时玄奘讲论,大家可以随便提问题,但无一人能难倒他。会后,玄奘决定启程归国。

玄奘回国的消息传开以后,戒日王千方百计地挽留他,迦摩缕波国的鸠摩罗王表示,只要他留在印度,就为他造一百座寺院。可是,这些优厚待遇并没有动摇他回国的决心。

(刘博)

今日说法案例范文6

1.宣布训练重点①理清全文的层次,重点了解古今语汇的演变;②用本文阐述的道理解释古汉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

2.整体感知布置学生速读全文,概括文章三部分的主要内容,即完成练习一。

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时,教师可作如下小结:课文第一部分以《邹忌讽齐正纳谏》为例,从总体上展示语言演变的概貌,说明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着的。第二部分以语汇变化为重点,阐述语汇变化的种种不同,说明语汇变化最快、最显著的特点。第三部分用举例的形式简要说明了语法和语音的变化。

3.点击“重点”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尽量用“原文”回答练。教师在讲析“答案”(参见《教师教学用书》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分类、比较、举例、引用等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增强感性认识。

4.心领神会在梳理课文内容特别是研究课文第二部分的基础上,经过讨论,要让学生自我感悟,达成以下共识:①古今语汇变化较大,阅读古文既不能以今律古,也不能以古非今。②社会上出现的已经约定俗成的新的语汇和新的表达方法,要认真掌握和使用。③语言的演变具有阶段性、规律性,因而有些词义、有些说法、有些句式要区别对待。④学习语言是一辈子的事,要下真功夫才能学好。

5.迁移训练围绕练习三,先由教师提供一些实例给学生分析;再分小组编辑手抄报,手抄报的内容要求从不同角度展示语言在演变这一现象。

示例(注意加横线的词语):

①语音——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ui,今读shuai)。(贺知章《回乡偶书》)

②语汇——小大之狱(诉讼案件;今多指监狱、官司或罪案),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③语法——不吾知(即“不知吾”,宾语前置;今很少有这种用法)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屈原《离骚》)

④现代汉语中保存古代汉语的意义和用法:a.疑惑是载着黄昏,沿途散下它阴暗的影子,遂(于是;今很少单用)又自近至远地消失了。(何其芳《黄昏》)b.有一时,就是民国二三年时候,北京的几个国家银行的钞票,信用日(名词直接作状语,一天一天的意思;现代汉语里名词不直接作状语)见其好了,真所谓蒸蒸日上。(鲁迅《灯下漫笔》)

⑤社会上出现的新词语——作秀(意思是炫耀,做作,故弄玄虚,含着诙谐调侃的味道,带有轻微讽刺的倾向)、酷(形容一切有个性、有特点、与众不同的事和物)。

教案点评

《语言的演咬》尽管属于节选,但它的篇幅较长,涉及的知识点也多,适宜长文短教。即根据本单元的教学总要求确定该文的训练重点,力争在两课时内攻其“重点”,不及其余。

(设计B)

教法展示

1.用导语激发学习兴趣导语:常听说,高考卷中出现的似曾相识的作文,被评卷教师说成是由考生“克隆”出来的;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也往往被人们戏称为是如何如何“克隆”的。由此可见,“克隆”这个新词已不单指无性繁殖了,它的使用范围在扩大,它的涵义在发生变化。对于这种现象,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如是说:“世界上万事万物却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

2.由《邹忌讽齐王纳谏》引文切入要求学生齐读或背诵引文之后,阅读分析文字,并作标记、思考、归纳,总体上了解语言演变的概貌。

3.引导学生完成统所设计的结构提纲可以逐段朗读,逐空填写,适当补充和解释古汉语中的类似的语言现象。

4.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大致了解语法和语音的变化情况。

5.比较阅读用一节课的时间要求学生将《语言的演变》和《语言与文学》作一比较,列出发言提纲,谈谈两文的异同。通过比较阅读,希望一石三鸟:加深对两文的理解,培养鉴赏能力,训练口头表达。如果课业负担不重,可以让学生课外将“发言提纲”整理成文。

教案点评

《语言与文学》和《语言的演变》,共同的话题是“语言学”,且都是从语言的三个要素——语音、语(词)汇和语法——切入的。有所不同的是,前者侧重论证“语言与文学”的关系,后者着重阐述“语言的演变”。基于此,教学时既要注意两者的共性,又要突出它们的不同,通过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C)

教法展示

1.一读课文,弄清“大小分类”,完成练。朗读时要求全面仔细,逐字逐句。

小结:课文第一部分从总体上举例说明古今语言是不断变化的,并分“三种情形”进行说明。第二、三部分把语言的演变分为三大类:语汇、语法和语音。大类之中分小类,如将语汇的消长分为旧词消失、新词出现、外来词渗透等,将古今词义的变化分为词义缩小、扩大、转移、弱化等,将事物名称的改变分为词语替换和忌讳引起词语的变化等。

2.二读课文,了解三种举例类型。重点朗读课文一、三部分,以默读为主。

小结:课文中出现了三种举例类型:一是假设举例,如第一部分假设孔子与颜回、子路谈话,朱熹闯进去完全听不懂说什么。二是典型举例,如为说明古今汉语差别大而举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例。三是列举举例,如用形声法说明汉字无论声母、韵母、声调都已有很大变化时,就列举了“江、潘、泣、提、通、路、庞、移、谅、悔”等例字。

3.三读课文,领悟比较和引用说明方法的妙处。为节省时间,可单以第二部分为例进行朗读,渐渐领悟。

小结:没有古与今的比较,就无法说明语言在不断变化;不引用文献资料,就只好空对空地发一番议论而已。课文很好地运用了这两种方法,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4.课外完成练习三,方法参见设计A。

(王国彬《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2)

今日说法案例范文7

今天,法院要审理一桩环保案件。

“请原告、被告到庭!”法官叫到。

“今日对鼠厂长污染水源一案,现在开庭”!咚!原告青蛙,为何告鼠厂长?“它污染了我的家。”“怎么污染的?”法官问。“它把污水排到了河内,这儿有污水化验单和水质检验单。因此,我要求鼠厂长治理小河并赔偿我精神损失费三十万元。”

“法庭调查结束,现在进行法庭辩论!”法官说。

青蛙对着鼠厂长说:“你侵占了我家”“谁说是你家?小河是大家的,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你管不着!”青蛙又说:“既然是大家的,你却占了小河,排放了污水。”

法官说:“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结束,现在休庭,由审议庭做出判决,”咚!法官说着敲了锤。

一会儿后,法官说:“现在对鼠厂长污染小河一案,继续开庭”咚。

青蛙证据确凿,本院予已采信,因此,根据《森林水源污染法》和《水源污染暂行条例》判决如下:“鼠厂长赔偿青蛙精神损失费三十万元,并治理小河。今日口头判决,十五日内送去判决书,如有不服在接到判决书后十日内从本院或森林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现在闭庭。”咚。

今日说法案例范文8

“泛黄”社会中的孩子们

日本传统文化在性的方面比较宽纵。日本的古代神话,对性就毫不避讳。而对日本人来说,性也绝不仅仅是床帏之事,更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当代生活中,性也是件很自然的事情。比如,日本一些地方至今定期举办以性为主题的运动会,现场随处可见生殖器造型,人们也都兴致勃勃地带着孩子参加。再比如,日本传统的“汤”(即洗澡堂)是男女混浴的,有些地方至今如此,常让没有思想准备的外国人“面红耳赤”。

日本文化吸收了很多儒家思想,唯独对女性并不看重。二战以后,女性性态度更加开放,甚至把处女之身和没有性吸引力等同起来。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日本的“”产业极其发达,拍摄的演员并不受到歧视,产品也十分普遍,人们进出成人用品店就像进出超市一样自然。

问题是,社会对性的开放,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没有太多分辨与自控能力的青少年。在超市,每一家货架都可以找到专门出售色情杂志的区域。这个区域并不禁止儿童进入,杂志也放得不高,孩子伸手可及。虽然这些色情杂志不允许打开翻阅,但大幅的色情封面封底照清晰可见。

过早地接触“黄毒”,给孩子们带来了不小的危害。比如,它造成了日本少女的性早熟和性开放。2005年,日本共同社对45所高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高三女生发生过的有39%,男生为30%。《朝日新闻》还刊载过一名17岁少女的故事,她从上中学起交过50多名男友,已经记不清发生过多少次性关系。在她看来,男友就像衣服,而漂亮的男友就是“漂亮的衣服”。

“”是指用身体换取金钱,在少女中也不罕见。在东京的新宿、涩谷一带,有些少女晚上就在街头游荡,有的被诱骗去,有的被老色鬼盯上去“”,给1000至2000日元(约合80到160元人民币)就可以得手。

大量出版的黄色出版物也刺激了性犯罪。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曾发生一系列诱拐杀害儿童案件,后来警方发现,凶手宫崎的住所藏有大量色情录像和书籍,那是他犯罪的主要诱因。

为什么要限制黄色动漫

其实,不少日本人早就注意到了泛滥对青少年的恶劣影响。19世纪50年代,日本就出现了“恶书追放运动”,禁止涉黄的有害图书出版发行,并收缴、焚烧了不少黄色刊物。时至今日,一些日本母亲仍坚持不懈地主张“扫黄”。她们成立了全国性的专门组织,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主张“将色情读物从我们的街区赶出去”,敦促政府立法管制色情产品。曾有一位家庭主妇在电视节目中说:“我是孩子的妈妈,自己不怎么看这些东西,但是在商店,有过激性描写的杂志就放在那里,孩子怎么能不受它们的影响?”

从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政府就通过多部立法以控制色情产品的生产销售,特别是努力减少对儿童的伤害。1964年,东京都通过了《青少年育成条例》,内容主要是限制18岁以下青少年接触有害的印刷出版物,为他们创造更为健康的成长环境。今年2月24日,东京都又对该条例提出修正案,将动漫等涉黄的“非写实”文化作品包括在受管制出版物范围内。

动画、动漫之所以被单独拿出来说事,是因为其中所充斥的色情元素,已经到了非限制不可的地步。日本是当今世界“第一动漫大国”,漫画业每年利润在6000亿日元(约合470多亿元人民币)。而近年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日本动漫越来越追求感官刺激,许多色情漫画出现女性身体、场面等,描绘的对象也常常是未满18岁的少女。而青少年,恰恰是这些漫画作品的主要读者。

此次修正案规定,凡是动漫或电玩作品中出现看似儿童的角色,不一定要裸地表现,只要与暴力、有关,政府就可以对该作品进行管制。这是法律第一次对动漫产品中打“球”的涉黄内容做出规定,消灭以往色情作品管制的一个盲区,因此也非常引人注目。

六成网民反对“扫黄”

然而,这一修正案虽然得到议会的批准,在社会上的反响却出乎不少人意料。据媒体报道,在网络上进行的调查中,竟然有60%的投票者不支持这一修正案,日本舆论界对这一修正案也议论纷纷。

其实,早在修正案审议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多不同意见。有人提出,修正案不少条款语义不明。比如,有人问,成年人穿上中学生校服进行性表演,这是否在管制之列?议员们经过激烈辩论,认为不算。但是,马上又有人提出,如果是真人,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其是否超过18岁,但对于漫画中的人物,又如何判断其年龄呢?如果仅凭“画上的角色看似儿童”,这么去执法随意性恐怕太强。

修正案虽然是东京都的,大阪的人也争论不休。有人问大阪市长桥下彻:漫画里有穿泳装的儿童算不算色情作品呢?年轻气盛的桥下脱口而出:算!于是,马上就有好事的人在网上写道:“从今以后,连游泳池也不敢去了……”意思是说,如果儿童穿泳装就涉嫌色情,游泳池岂不成了色情场所?

日本出版界和艺术界更是强烈反对。角川书店、讲谈社等传统出版巨头认为,在已有《反儿童卖春法》等法律的情况下,再增加这样的规定,不但不会保护青少年,反而会“折断漫画事业的翅膀”,束缚从业人员的思想。据悉,已有10家日本代表性的漫画生产企业和出版商宣布,联手抵制在东京召开的“东京漫画大会”。据说,连日本首相菅直人都在博客中对此表达担忧。

当然,日本社会对这一修正案的反弹,或许根本还在于人们性观念上的原因。漫画家细川的想法就很有代表性。他说:“议员们投票支持(法律通过),是不会犯错误的。就像主张对抽烟的人收重税一样,谁也不能说这在道德上不对。但是否合理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总是喝纯净水,难道就能换来健康吗?”

今日说法案例范文9

从“今日说法”中觅商机

今年29岁的薛继先在郑州打工时,因缺少技术,奔波半月多也没有找到工作。后来他跟着老乡走街串巷收起了破烂,虽然发不了大财,也算是能解决温饱。

每天忙碌之后,薛继先总喜欢在临睡前翻翻书、看看报。家里仅有的几部书都被他翻烂了。现在好了,每天收回这么多旧书废报,他心满意足地在暗淡的灯光下享受读书的乐趣。

薛继先最爱看的是当地出版的《大河报》,特别是里面的“今日说法”栏目,刊登的都是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很有学习借鉴意义。看过后,他觉得很有收藏价值,于是便把“今日说法”都剪了下来,时间久了,积攒了厚厚的一摞,为了便于阅读收藏,他用丝线装订成书,并用牛皮纸制作了封面,没事便拿出来翻翻。

这年的收麦时节,他回了老家。一天,薛继先和一位亲戚在闲扯中得知,亲戚不久前惹了官司。他一听,觉得和剪辑的“今日说法”中一个案例很相似。他就把自己的“今日说法”拿给亲戚和律师看。案例中的很多关观点和法律条文是律师都没有掌握的,律师很感兴趣,越看越爱不释手,问书是哪里得来的,如果主人肯出售的话,他愿出100元买下。

薛继先万万没有想到不足2公斤的废纸竟能卖100元,是卖废报的几十倍,虽然感到有点可惜,但还是欣然同意了。

收罢麦种上秋,薛继先又回到郑州。此时,他心中已有一个朦胧的念头。如今的报纸有各种各类实用、知识性很强的版面或栏目,并且出版快,这是图书所不能比拟和包涵的,但因为不容易保存,很易丢失,如果把这些优秀文章分类剪辑成书,说不定还能像“今日说法”那样赚上一笔。

薛继先不再进工厂收废铜烂铁了,他白天到机关收废旧报纸,晚上坐在废旧报纸堆里挑选、剪辑文章,不久他便剪辑了适合不同年龄段读者需求的“鉴宝”、“情感倾诉”、“财富”、“健身美容”等三十多本“图书”。

为了让这些“图书”更美观,消除人们“废旧报纸不干净”的抵触心理,他从老乡那里借了几百元钱,买回了裁纸机、装订机,去掉带污迹的纸张,又让文印室制作了精美的封面,打印出部分目录、书名。他还按照文章的内容分了栏目,部分页面配上插图,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最后装订成书后,再统一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

这些“图书”摆到夜市上后,立刻受到读者的青睐,购买者逐渐增多。薛继先虽然没有把“图书”的价格定得太高,但三个晚上他还是挣到了400元。

尝到甜头的薛继先更坚定了要把剪辑报刊作为事业的信念。他的“图书”走红市场后,开始有人向他预订了。2005年8月,一位退休的老先生找到他希望他能从最新的报纸上剪一本医疗饮食保健的书。薛继先很快完成了,这也为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他开始将量身定制“图书”作为一项特色服务推出,比如在律师楼中宣传类似“今日说法”的剪辑“图书”,在白领女性居多的写字楼里宣传美容健身方面的剪报集锦。这项服务更是让他财源滚滚。

“图书”里的大文章

2006年7月的一天,薛继先到一家单位收购废旧报纸,看到一工作人员的案头摞了很厚一叠报纸,他习惯性地问道:“这报纸卖不?”工作人员说,这些报纸上还有很多有价值的文章没来得及剪辑。薛继先眼睛一亮,如果自己免费承揽下剪辑报纸的业务,剪辑后的“边角料”归自己所有,也许会受到他们的欢迎。他把自己的想法一说,工作人员高兴地说:“这下可省了我不少麻烦!”

这项业务的利润要比薛继先剪辑卖“图书”的利润高许多,他每接下一笔这样的业务,基本上可以得到50公斤的“边角料”,价值80多元,并且他还可以从这些“边角料”里再剪辑出有价值的文章。因此,他很看重这块生意,制作了名片和宣传单四处散发,使业务量不断上升。

今日说法案例范文10

特保案是奥巴马对其国内的妥协

今年4月,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以中国轮胎扰乱美国市场、导致美国工人失业为由要求美国政府对从中国进口轮胎发起特保调查。

6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建议美国政府今后连续三年依次对中国输美乘用和轻型卡车轮胎分别加征55%、45%和35%的特别关税。

按照程序,美国总统奥巴马必须在9月17日前就该起特保案做出裁决。由于奥巴马在竞选时曾承诺保护美国工人利益,但他上任后一直强调美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高度重视发展中美关系,为了兑现他的承诺和平息国际的舆论,最终奥巴马选择了一个折衷的方案,即美国将在今后3年内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依次征收35%、30%和25%的特别关税,低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早前建议的关税税率。

美国向世界做出了错误的榜样

奥巴马关于轮胎特保案的决定打破了前任总统布什的惯例。布什执政时期美国政府曾对中国发起6次特保调查,但最终均未采取特保措施,其中有4次遭到布什总统的否决。这起案例引起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9月1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强调,美国对中国轮胎制品采取了特殊保障措施,中方已承受即发表声明指出这是滥用“特保”措施,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情况下,向全球发出了一个错误的信号”。

中国最大的轮胎生产商佳通轮胎美国分公司执行副总裁维克・德罗利奥对此深表失望。他说:“奥巴马此举与其早前声称的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公开承诺自相矛盾,这样做不但不能增加美国的就业岗位,而且会加重普通消费者的负担”。

由美国轮胎进口商组成的美国自由轮胎贸易联合会警告说,对中国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将导致轮胎销售业内2.5万人失业,而且美国消费者每年花在更换轮胎上的开支也将增加7亿美元。

华盛顿智库美国传统基金会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史剑道对记者表示,轮胎特保案是奥巴马政府在对华贸易政策上的重大失误。史剑道称,对中国输美轮胎实施特保措施不仅对中国轮胎企业和工人造成沉重打击,而且也有悖于美国的整体国家利益,可谓损人不利己。

9月15日,《华尔街日报》在社论中警告说,奥巴马总统即使并不想发动贸易战,但是保护主义冲动一旦释放将很难控制。从同意签署这一个曾经被布什政府否决过6次的“特保条例”那一刻开始,奥巴马总统就应该知道他打开的将是一个很难再关上的缺口。当“轮胎特保案”成为“榜样”之后,来自美国其他行业的“保护”要求正在聚集。

李伟说,“该案例将产生多米诺效应,一方面,使得美国业界在奥巴马的举动的鼓励下,会提出更多的类似要求另一方面,也会使世界各国次美国的做法,对更多的中国产品进行进口限制”。

据悉,美国纺织业和工人联合会也正在酝酿对中国输美纺织品提起特保调查申请。而中国的月饼也由于食品安全等问题被挡在了美国市场之外。

奥巴马总统的这一决定更大的影响在于它将有可能改变中国轮胎业在整个WTO成员中的生存环境。因为按照《美国2000年中美正常贸易关系法案》第二章第421节条款(即特保条例)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6条款的相关规定,美国在本土通过的这一针对中国轮胎的特保行动,WTO其他成员国可以以贸易转移为由,同样对中国轮胎实施特保措施。

9月17日,阿根廷政府已经表示将效仿美国对中国轮胎启动反倾销调查。

今日说法案例范文11

经过对资本主义两大法系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英美法系国家与大陆法系国家在法律制度上虽然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却在走融合的道路,不同法系国家都在努力探究如何来借鉴对方法律制度中的合理因素。单就作为英美法系国家主要法律形式的判例法而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短短几十年里,其合理内容即为属典型大陆法系国家的德国、日本所借鉴,德国联邦行政法院适用判例的案件占总案件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日本编篡法律大都结合以判例。判例制度大有越来越为成文法国家注意和借鉴的态势。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成文法国家,能否且有无必要采用判例制度呢?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

首先,我们从判例制度的合理性或积极方面来分析。(1)我们知道,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即使法律体系极为完备的成文法国家也不可能以制定法的形式将这种变化全部、及时地概括其中,况且有些法律精神本身难以通过制定法而只有经法官对具体案件的理解与阐释才能表达出来,适用判例恰恰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判例对成文法国家的适法补充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社会各领域飞速发展且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的中国,制定法律、颂布司法解释正处于繁忙时期,何不也来假借判例制度减轻一下自己的负担呢?有人说中国的法律、司法解释在制、废速度上太快了,缺乏应有的稳定性,我看这一说法不无道理,适用判例,少制定一些内容交叉重复、质量不高的条条款款不是更好吗?(2)判例法所要求的是法官要具有演泽即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思维能力,注重的是法官对具体案件所涉法律原则、法律精神的理解与阐释,也就是所谓的“自由心证”。单就这一点来看,法官须要有深厚的法学功底并善于逻辑分析与推理,否则难担审判重任。重说理,说理见精神,说理有新异,这就是判例法至今魅力之所在、不衰之根本。目前我国法院正推行审判方式改革,强调法官审案无论在认定证据、事实还是分析评判上都要重说理,这或许是我们学习人家长处的一个举动吧,尽管人们普遍认为我国法院的审判方式改革还局限于现行法律规定的框架内,法官的思维方式审案方法还局限于一般到特殊的定式,但总是进步了。可喜的是,上海法院审理的全国首例婚内强奸案开了个好头,法官对案件所涉法律精神的理解明显突破了现行法律规定却又符合社会理性、宪法精神的要求,起着独树一帜、召示后来的作用,这是一次可贵而又成功的司法实践,笔者相信这样的实践一定会越来越多。(3)由于存在法律冲突、法官自由裁量权等因素,在成文法国家也难免会出现法官处理同一或类似案件结果迥异的现象。比如法律规定可以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情况下,对同一刑事案件被告人的处罚,法官基于自己的理解或出于某种目的,有的选择从轻、有的则选择减轻或免除,大相径庭。了解这一情况的当事人或案外群众自然就会对法律的公正产生怀疑。适用判例法,实际上就是法官审案进行案与案的比较,成文法国家若能兼采判例法,法官审案就多了一个参照系数,这无疑有利于法官适用法律处理案件保持较高的准确性和相对的平衡性,有利于全面提高案件质量。在当事人和广大群众看来,比较而得的一致或基本一致就是公正,法官办案不为公正,追求什么呢?

其次,我们看到判例制度具有超越不同社会制度而能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借鉴和利用的属性。判例制度虽然最早产生于英国,此后为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利用而成为这些国家的重要法律制度,但这并不能说明判例制度为资本主义国家所专有,正如商品经济首先出现于资本主义国家而又不为资本主义国家所专有一样。判例制度是一种法律制度,它有执行社会公共职能的重要一面,而这种社会公共职能是任何国家的法律都有的,是国与国之间法律能够相通和相互借鉴的基础。借鉴判例制度好的一面,掌握适度,这对我们有什么不好?建立判例制度,固然有法院立法、法官立法的含义,但用不着大惊小怪,其实法院颁布的司法解释就是法院立法或准立法的先例,大家也不用怀疑中国大陆会因此而走上“三权分立”的道路,因为人民法院始终都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当然,中国建立判例制度必须体现出中国特色。首先,判例法的地位要恰当,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中国判例法仍只能与司法解释地位相当,不能超越宪法,甚至不能与基本法律平起平坐,可称准法律,适用时当然具有法律效力。其次,判例的适用对象应扩大,下级法院可适用任何一个上级法院的判例,任何同级法院之间可相互适用判例,这主要考虑到基层、中级两级法院审案面广,特色案例多。再次,判例应由最高人民法院所设专门机构统一编篡并向社会公布。各级人民法院报送的案例是否作为判例由最高人民法院确定,这是法律统一实施原则的必然要求,将确定下来的判例公布是判例为公众所知并承认其效力的途径,也是法院不断改进和完善判例编篡工作的必要手段。最后,法院编篡的判例在司法实务中应具有最大限度的合理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对不符合该“三性”要求的,应适时删除。

中国的司法改革必须面向世界。当我们日益感觉到世界法律文明向我们逼近时,我们要作好接纳的准备,不要让她们擦肩而过。在世界大舞台上我们要敢于和善于洋为中用。笔者祈盼中国早日建立自己的判例制度,并相信,这一制度的建立一定能使中国的法官们更好地树立起现代公正司法的理念。

今日说法案例范文12

在我校进行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的评选,在评选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教学案例,很多人认为教学案例就是教案;最近从网络上也看到一些所谓的案例,应该来说不是很规范的,甚至有的博友在博客也写了一些案例的博文,从环节和结构来说,也不是很完整的。为此我把2006年我参加安徽省优秀案例评选并获得一等奖的《历史不能重演》一文刊登于博客,能够抛砖引玉吧。

历史不能重演

一、背景:

1、历史学科教学的特点:一是为结论和观点服务,讲求史论结合,以史带论;二是为社会现实服务,用历史来演绎当今的社会;三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自己理解历史;四是对未来社会发展,从历史的角度探求一般规律。因此本案例的分析就是要求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二战后日本社会发展的历史和当今日本政坛上频频出现的政治怪圈。

2、选择这一课题的现实背景材料: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引起日本国内、周边国家、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二、过程

1、案例课题

《历史不能重演》

2、实施过程

多媒体展示背景材料①:《纽伦堡审判》的部分内容:1945年11月20日-1946年10月1日的大审判: 判处被告共22名(其中一人缺席)。判处绞刑者12名:戈林、里宾特洛甫、罗森堡、凯特尔、施特莱歇尔、约德尔、绍克尔、弗兰克、弗利克、卡尔腾布龙纳、赛斯-英夸特、鲍曼(缺席)。判处无期徒刑者3名:赫斯、冯克、雷德尔。判处20年徒刑者2名:席腊赫、施佩尔。判处15年徒刑者1名:牛赖特。判处10年徒刑者1名:邓尼茨。被告巴本、沙赫特、弗里切被宣判无罪,予以释放。以下各组织被宣判为犯罪组织:德国政治领袖集团、秘密警察和保安勤务处、党卫队。

多媒体展示背景材料②《东京审判》的部分内容:东京审判从1946年5月开庭到1948年11月宣判终结,共历时近两年零七个月。其间共开庭818次,法庭纪录4.8万余页,出庭作证的证人达419人,出示文件证据4000多件,判决书长达1213页,规模超过了纽伦堡审判,堪称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审判。1948年11月4日—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东条英机、土肥原贤

二、广田弘毅、坂垣征四郎、木村兵太郎、松井石根、武藤章等7人绞刑;判处荒木贞夫、桥本欣五郎、畑俊六、平沼骐一郎、星野直树、木户幸一、小矶国昭、南次郎、冈敬纯、大岛浩、佐藤贤了、岛田繁太郎、铃木贞一、贺屋兴宣、白鸟敏夫、梅津美治郎等16人无期徒刑;判处东乡茂德有期徒刑20年、重光葵有期7年。

3、设置并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以及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和所掌握的史学理论与方法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教师从中进行引导大家从共性的角度分析比较说明两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异同点,

二战后对德国和日本的处理、处理不同原因以及对两国社会的影响:

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和所学的知识能够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教师给予适当、适量的补充即可。

多媒体展示背景材料③《中德日三国建立战争纪念馆》文字材料:

背景材料一:1995年,为纪念二战结束50周年,德国政府建立了一座战争纪念馆。这座战争纪念馆名为"恐怖之地",这里将长年展出纳粹德国党卫军和秘密警察(盖世太保)的犯罪历史。德国建设部部长托普费儿称这一纪念设施为"裸露的伤口"。他说:"我们需要这个经常作痛的伤口,以便时刻警示我们。"

背景材料二:日本政府也在1995年建立了纪念馆。纪念馆坐落在靖国神社旁边。纪念馆最主要的展品是日军官兵用过的衣服和靴子,至于展示日军罪行的展品一件也没有。日军退伍军人、联合会主席崛江正夫解释说:"修纪念馆的初衷是……悼念战争期间死亡的灵魂。这样,他们的子孙就能以此为荣。"

背景材料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日本前驻华大使中江要介在他的《中国的走向》一书中谈到:"只要进门环视四周,即可看到整整齐齐排放着的日中战争时期的新闻照片、各种证件等。这些东西大部分是控诉受到日本帝国主义残害而牺牲的中国人民的情况。……出口处前面的墙壁上贴着一幅大型彩色照片,那是1972年发表日中联合公报声明时拍摄的照片。……而且还附贴了含有下列意义的说明:我们日中两国人民经历了眼前所看到的不幸历史,但以1972年的日中邦交正常化为转机,我们两国已经发誓今后要子子孙孙友好下去。"

4、组织学生准备并书面回答:针对三国建立纪念馆的不同目的谈谈你的认识:组织学生展开学习、讨论、发言和总结:

学生甲:正视历史,立足现状

二战结束以后,德国的纳粹党受到了国际法庭审判也受到了人类道德法庭的审判,一些罪犯受到了惩罚,他们也正视自己在二战中的种种罪行。因此德国政府建立了一座战争纪念馆,那里长年展出纳粹党的犯罪历史和罪行档案,供青年人了解德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页,建造这座纪念馆的真正目的就是以这经常作痛的裸露的伤口来时刻警示德国人,同时希望通过这些来向全世界遭受迫害的人民赎罪,以表他们的诚心。

而与德国纳粹党受到同时惩罚的日本,其罪行也是更加的多,就拿日本在中国制造的"南京大屠杀"等就足以说明日本的侵略性与丑恶嘴脸。但日本政府根本就没有懊悔和内疚之心,更没有向世界人民赎罪的意思,多次违背世界人民的共同意愿而公开参拜靖国神社,还称东条英机之流为民族英雄,1995年建立的纪念馆。主要目的是纪念和悼念战争期间死亡的魂灵,让他们的子孙世代以此为荣。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中国也建立了一座关于二战的纪念馆,那里展示着中日战争时期的新闻照片与各种物证等,那些东西大部分都是控诉受到日本军国主义残害而牺牲的中国人民的情况,主要目的是控诉日本的侵略罪行,牢记过去,中日人民时代友好下去。

我们要吸取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教训,认识到日本给我们带来的战争苦难,我们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屹立于世界大国之林。

学生乙:维护世界和平

二战结束后,德国、日本、中国分别建立了战争纪念馆,其目的是各不相同的。德国、日本两国作为二战的发动国与侵略国,所建纪念馆理应是为了反省战争的罪行,倡导和平,警示后人。

反观日本,其建立纪念馆的目的竟然是为了纪念战犯,供奉侵略者!事实证明,日本政府从没有真正承认过侵略历史,从没有真正反省过真正罪行。近些年来日本国内右翼势力沉渣泛起,日本政府也一再做出令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乃至于世界人民痛心的事情。

德日两国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如此大的反差,其根源在于两国法西斯势力被清除的程度不同,德国在纽伦堡审判可谓彻底扫除了德国的法西斯势力,致使国内走上正确的道路。而日本的东京审判则不然,它不仅量刑较轻,而且包庇纵容了一大批战争罪犯。后来这些战犯进入政、军两界,成为右翼势力死灰复燃的根源。

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苦难和损失,我们有义务把这段艰辛的历史告诉后人,让他们时时谨记凄惨的过去,为了日后的和平而努力。正视历史,维护世界和平是永远而且必须的。

学生丙:反思战争

历史的长河里有血,有泪,有痛苦,也有喜悦。历史就像是一面镜子,反射出人世间的真善美和假丑恶,所以面对历史,我们要看清楚,用这面镜子照出真实的自我。

德国建立战争纪念馆是为了吸取战争的教训,揭露和反思自己犯下的历史罪行。以此来让新一代的德国青年了解德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这是一种正义的友善的举动,直面历史,让德国国民更清楚的了解过去,表达出他们对死于纳粹铁蹄下的人们的沉痛哀悼。这种做法会使德国与被压迫民族的关系变的和谐,推动世界和平的发展。日本建立纪念馆是为悼念战争期间死去的亡灵,这完全是为了洗脱历史罪名。日本政府的做法是一种不敢承认历史、自欺欺人的表现。尤其是日本内阁参拜靖国神社,这更是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表现。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在日本不断有人为侵略战争开脱,企图重温军国主义旧梦。日本政府的行为维护了自己的"自尊",却伤害了被压迫人民的感情。和德国人相比,西德总理勃兰特下跪、总统赫利发表了赎罪书、科尔成立了"赎罪委员会"……日本政府难道就不觉得汗颜吗?而中国人民放出友善的和平鸽,就希望从日本政府那里衔到和平的橄榄枝。对待历史,有人认为是不堪回首,有人认为应该吸取教训,有人却极力回避历史。历史是不变的,有罪恶,我们要敢于承认,有辉煌,我们要弘扬和发展,但我们不能在历史的页篇上留下污点。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美好的。当我们面对战火硝烟,面对痛苦的人民,面对无助人民的呐喊……难道我们的心灵就不会被触动吗?难道一战、二战和大大小小的战争给我们的伤痛还不够多吗?……当今世界的趋势是和平与发展,但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和种族歧视等一片片乌云,还不时地笼罩着蓝色的天空,这其中有国家间的利益在搅局,但我们应该认清全人类的根本利益是什么。经济要协调、平等的发展,有矛盾要用和平方式解决,要积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国家与国家间交往虽以利益为重,但不能干涉内政和侵犯主权,就像江泽民所说的"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三、小结评价

本节课:一是学生的准备是非常充足的,而且每个同学都根据自己掌握的或多或少资料写了自己的认识;二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情绪是比较高涨,同学们个个踊跃发言,表现出学生较高的自主意识;三是从学生回答的内容来看,都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知识进行组织语言,资料相对丰富,观点明确并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情感。

四、教学效果

一是学生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从中体会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二是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三是学生开始感受和体验到如何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规范,并且感悟到应如何发掘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到主动的探究、建构知识。

五、教后小结

案例教学是一个很新颖的教学方式,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老师都应该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尤其是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即将推行,对课文重点知识的梳理,对社会热点知识和贴近社会生活内容的阐释,成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对于教材改革、教学改革和高考改革都将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六、教学反思

虽然本节课内容精彩、充实,学生的情绪也很高涨,但还有稍许的不足:一是学生的认识上还比较肤浅,不能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二是大部分学生由于掌握的资料的不够,只是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完成作业,还不能够自己寻找针对性的材料来补充课堂;三是学生的学习时间的制约和教师的精力的困扰,案例教学还不能够广泛的展开等。因此案例教学目前也只能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七、部分学生习作附录(限于篇幅,这里只列举部分学生习作的标题):

附录一:紧握和平的橄榄枝

附录二:现代版的"忏悔"

附录三:跪下的那一刻

附录四:维护世界和平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