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文字艺术

文字艺术

时间:2022-11-29 13:56:45

文字艺术

文字艺术范文1

书法艺术的黑白美

书法艺术所具有的美学内涵在于书法在黑和白、点和线的千变万化中,来表现人与宇宙的关系、人对自然的把握和感悟以及人内心情感的律动。

书法艺术中的黑,是指毛笔蘸取墨汁在白纸上像音乐有节奏地演绎一样留下的轨迹,即笔墨痕迹;白,是指白纸,就是白纸及笔墨痕迹之间的空白处。正是这种“黑字白纸”的相互映衬、相互烘托的鲜明对比,才使我们在审美视觉上产生了黑白美的第六感觉。

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开幕式上的《画卷》,就是充分利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黑白理念与文化元素,使其黑白极色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凸显异彩。这样的设计还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是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的作品,其设计多是注入了书法这种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黑白、点线的玄之高古的文化。

中国人最早创造的墨,从东汉人发明了纸以后,这两种黑白分明的单色材料经书家的手笔,图画成难以想象的艺术佳品。一幅幅深奥无比、淡浓相宜、精妙绝伦的佳作流传千古,被人们认为是至真魂宝永传流颂。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书法的代代相传,都脱离不了黑白美的表现形式,在书法中,黑白美有着一席不容置辩的地位,它们已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最根本要素,是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魂宝。

书法的色彩表现形式及手法

书法作为视觉艺术表现形式之一,除了流动的线条美、结字美、章法美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项就是色彩美。书法艺术的色彩,一方面浓缩于朴素、雅淡的自然色彩:黑、白,黑为墨色,白为宣纸色,此外还有画龙点晴的一点印章红色。此三色构成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丽色彩。另一方面,渗透着千百年来中华文化沉积下来具有独特浓厚的民族特色,形成根深蒂固的独特语言,根深在宇宙的本质上,蒂固在人的心理中,以致现在也无法冲破的神秘色彩。流动的黑色线条所产生的节奏、意态、趣味、张力等,呈现出静穆、高雅、激情奔放的情感色彩。白色的宣纸作为黑色魅力的表现载体,作为现实意境的实体,两者情景交融、托物言情,使黑白①②韵味意在笔先,神余言外,达到精神世界的升华。这些都是书法的表象带给我们的艺术享受,真正让我们沁人心扉、动人心弦的是那墨色的微妙变化。

唐代伟大的书画理论家张彦远的著作——《历代名画记》的第二卷《论话体工用拓写》中提到:“草木敷荣,不待丹绿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彩而淬。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运墨而五色具”是说仅运墨之色,就已经含蕴现实世界中的“五色”的变化。加一色便为“六彩”,关于“墨”与“色”的关系清人较前人尤为重视,论著颇丰,王原祁论“墨中有色,色中有墨”“设色以补笔墨之不足,显笔墨之妙”以及布颜图“以墨之六彩,夺造化之机”便可为证。然古人所谓“六彩”者何?华琳有言:“墨浓湿干淡之外加一白字,便是六彩。”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对墨色的运用是极其讲究的,任何东西的形成都有一定的法度,书法也不例外,包括书法中的运墨是讲究及其高的法度的。早在古代就有专门的论述著作。唐代欧阳询的《八决》中提到“墨淡则伤神采,艳浓必滞锋毫”。这里主要指墨淡的话就会伤作品的神采。晚唐卢携(与张彦远同时代人)正式提出了“水墨之法”,即“用水墨之法,水散而墨在,迹浮而棱敛,事若自然。纸刚则用软笔,策掠按拂,制在锋,纸柔用硬笔,充努钩碟,顺成在纸”,到元代这样的论及更加成熟,元陈绎曾就分析了水和墨之间的辩证关系,专以“血法”“肉法”来解释墨法中的水墨关系,即“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笔尖受水,一点已枯矣。水墨皆藏于副毫之内,蹲之则水下,驻之则水聚,提之则水皆入纸矣。捺以匀之,抢以杀之、补之,衄以圆之。”他从实用的要求、用笔的角度对书法的“水墨之法”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绘,这是对卢携“水墨之法”的进一步阐述。

书法上作品中的黑和白不是简单的色彩相加,是在微妙中提升作品的质量,增加作品的感染力,配合作品的其他要素构成美妙绝伦的艺术品,让人们在黑白的世界里感受到书法的博大精深。墨色的黑造就书法作品的优质线条,墨色的浓淡展现书法作品的节奏,黑与白的结合影响着书法作品的情趣。(如图一)林散之的行书作品,整篇笔墨一气呵成,线条劲健,节奏明快,情趣丰富,无丝毫造作之意。真可谓蔡邕《九势》中提及的“夫书肇于自然”。所以,精妙的挥毫留在纸上的痕迹,洁白的宣纸赋予巧妙的布白,乃是形成黑白世界精神意趣的重要因素。没有黑白的巧妙对应,没有虚实相生的艺术表现手法,就没有书法艺术。可以说是由于黑白的分布,才形成了中国书法有的空间美。那么笔墨派生出来的空灵动荡,富有节奏韵律的意境之书法,还在于黑白的处理和表现。失去了黑白,则这种内涵丰富的空间形式美也就会失去。

清代学者、书法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道:“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为书艺一大关键已。笔实则墨沈,笔飘则墨浮。凡墨色奕然出于纸上,莹然作紫碧色着,皆不足与言书;必黝然以黑,色平纸面,谛视之。”墨的色泽浓淡的表现形式彰显着艺术品的不同魅力,每个书家的习惯和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是浓,还是淡,只要是运用得体展现出流传享誉的佳作,墨的浓淡有风韵,关键在于掌握和运用。清朝就有浓墨宰相(刘墉)、淡墨探花(王文治)的评说。清代名臣刘墉写字用墨浓重,书风貌丰骨劲,味厚藏神,营造出一种雍容、静谧的美感,被后人称之“浓墨宰相”。与浓墨相反,擅用淡墨的王文治,人称之“淡墨探花”。王文治被认之为是董其昌书法风貌的再现,王文治十分敬崇董其昌,在他的《论书绝句》中写道:“书家神品董华亭,褚墨空元透性灵;除却平原俱避席,同时何必说张邢。”给出董其昌极高的评说。王文治在作书用墨上,喜用淡墨并使用得十分得道,其牵丝映带,脉络十分清楚。观其行书立轴(如图二),整幅作品疏朗有致,秀润淡雅,用笔规矩而洒落,笔墨中处处流露着才情和清秀特色。近代书家林散之先生对墨色有深层的理解,用墨极为讲究,曾说过:“墨有焦墨、浓墨、淡墨、渴墨、积墨、宿墨、破墨之分,加上渍水,深浅干润,变化无穷。‘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书法中色彩的功用

首先,墨色强化和丰富了书法作品的节奏。书法的节奏通俗的说就是书写的速度,不同时代、不同书体、不同书家,甚至同一书家的不同作品表演的节奏都不是完全相同的,一幅好的书法艺术品的节奏韵律除了线条的跳跃明快之外就是利用墨色的丰富变化来感染眼球的。我们专注于作品推进过程中的墨色浓淡、燥润的变化,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品“浓——淡——轻——重”的墨色节奏。如王铎的作品《赠汤若望诗翰》局部(如图三),作品节奏明快,行笔结字跌宕有趣,节奏过渡处衔接完美,单看这个局部的小节奏是这样的:强——强(一鼓作气)——柔——强——柔。整体感觉慷锵有力,震人心扉。其次,墨色的浓淡干湿可以展现出特殊的线条质感。

书法是在二维空间中展现的艺术,邱振中先生曾对书法艺术提及过一个“第二类空间”的概念:“用毛笔书写时,同时创造出两类空间。我把笔画在纸平面上分割出来的二维空间称为第一类空间。毛笔笔毫柔软,书写时除了在纸平面上运动,在垂直方向上也必然有运动变化,因此书写时的操作是一种关于三维空间的运动。这种运动影响到线条形状和质感的微妙变化,对于经过训练的观察者,这些微妙变化能唤起对相应的三维空间的知觉。我把线条变化所含蕴的三维空间变化称作第二类空间。”

通过墨色的轻重可以看出作品的“第二类空间”,可以看出线条的特殊质感——厚、薄、深、浅。虽然书法色相单一,惟墨而已,但是“墨分五色”可以幻化出各种不同的纯度和明度,给人增加立体的效果,浓淡墨运用得恰到好处就能营造出特殊的墨色层次。

再次,浓淡的有趣结合影响着作品的情趣。多使用淡墨写字者,作品情调会趋向于柔婉、萧散、阴柔;相反多用浓墨者,给人以厚重、雄浑、凝练之感。浓淡的有趣结合使作品更显情趣,更具有艺术感,更能吸引大众眼球。清代的戴熙《习苦斋画絮》中提到:“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清代的笪重光《画荃》中语:“虚无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以此来论及书法,道理是一样的。书法作品中的黑(笔墨痕迹)其“肆力在实处”白(空白、布白),“索趣乃在虚处”。这种黑由于白而得到充分显现,白随着黑而留下了大小相间的空白,虚处有实,实处虚解,虚实相容,彼此照应,相得益彰的表现形式,使书法艺术的妙趣,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和发挥。

书法色彩所折射的思想

崔树强的《黑白之间:中国书法审美文化》中说道:“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书法品评中,常常由书法论到人,于是,很多人把书法美的特点归结为书家人格的美。扬雄《法言•问神》云:‘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所以动情乎!’”书法表现人的精神意气、情感意志,书法的美能折射出人格美。他在《笔走龙蛇(书法文化二十讲)》又说:“纸为白,字为黑,一阴一阳;纸白为无,字黑为有,有无相成;纸白为虚,字黑为实,虚实相生。可以说,宇宙是一幅大书法,书法是一个小宇宙。书法是艺术,也是文化。”这样玄之又玄的道理在书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黑白之间》第七章:无色之色——书法的色彩观中,作者立足墨分五色,从西方的色彩观到中国的色彩观,最终回到了中国哲学中的阴阳五行精神,进而谈到书法墨色和绘画色彩的运用所带来的各自不同的视觉美感,深入分析了色彩运用得文化意味。中国书画的择色,绝不是历史的偶然,中国人对于水墨的青睐、对黑白的重视,是有着深厚文化滋养和自觉的文化追求的。

文字艺术范文2

文字在首饰艺术中的运用也同样历史悠久。文字被运用于首饰艺术,是一种直接的情感寄托方式。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首饰中多出现“福”、“寿”、“平安吉祥”、“出入平安”、“健康长寿”、“长命百岁”等字样,多用于长辈与晚辈之间、恋人或夫妻之间、亲情友情之间、君与臣之间的相互赠予。

文字介入首饰是中国传统首饰艺术形式中的一种,但这种形式相比较更多的图形首饰(如云纹、龙凤等吉祥纹样),显得非常单调,工艺上通常仅为银、铜、铁等浮雕或透雕字体,千百年来并没有长足发展,而且这一类首饰的品位层次较低。大多存在于普通百姓中间。古代宫廷贵妇所佩戴的首饰一般很少见到有文字出现,而是在图形与材料美上极尽华丽繁复,并多由名贵珠宝与金银制成,这主要是由于穷苦百姓与王室贵族所处的生存环境以及命运归宿的不同,而导致艺术层次品位上的不同。今天,文字用在首饰艺术表现中的例子也较为鲜见,更缺少创新。当然,这也并非是一种社会行业的必须,只是在自觉状态下,有少数艺术家将文字运用于首饰设计中,而且也仅仅是一种尝试状态。著名当代艺术家徐冰曾将他的“英文方块字”表现在首饰艺术中。确也达到了一种新奇、有趣、独特的效果。

笔者曾对相关首饰资料进行了学习与翻阅,发现国外的古代首饰中,文字形式的首饰造型也并不多见。这说明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在古代文化教育不发达的境况下,视觉图形比文字形式更能让人类接受是一种普遍的共性。今天,在设计与艺术高度活跃的西方,经过现代手工艺术运动的洗礼,西方艺术家们早已摆脱了传统艺术门类的束缚,使首饰艺术已成为了一种充满着无穷艺术魅力的独立艺术门类。而且,各类艺术家介入进来并创造出的现代艺术首饰更突破了传统首饰,的狭小范畴,而成为极富艺术特色、极具情感个性的艺术品,并且与诸多其它艺术门类一样,有着独立的艺术尊严。其中,具有文字元素的现代艺术首饰也成为了一种崭新而独特的艺术形式。

文字元素运用于首饰,艺术中,在造型手法上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将传统文字元素表现在特定造型的首饰作品上,文字字体本身并没有改变,且多为平面效果,对首饰作品起到了装饰作用;一种是文字造型本身的改变,文字经过设计师或艺术家新的造型设计,而且借助相应的材质及加工工艺,使文字首饰具有三维空间造型和更加丰富的质感美,创造出以文字为主体的首饰艺术作品。

横观当今的艺术设计各领域,从事文字创新工作最多且成效最显著的是平面设计与广告行业。这里可以提供三点原因: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公共视觉符号,其媒介传播力是巨大的,因而其受众也是最广大的,其它艺术形式很难与之相提并论;二,文字传播只需最简约的材料就可以来实现,包括在任何二维或三维的材料媒介上;三、文字内容传达给人的感知更直接,比具体图形更具宽泛的联想性,也具更多的创新可能。因此,在平面设计与广告领域,利用文字进行便捷的传播则是自然而然的事。与此同时,大众对文字的视觉美需求不可能只停留在文字的几种基本字体上,这就刺激了平面设计与广告行业工作者在文字创新工作上的力度和深度,而且远远走在其他艺术行业的前面。

香港著名视觉设计师靳埭强先生是将汉字艺术创新运用于现代设计的杰出代表。长期以来,他立足于香港这片东西方文化高度交融的独特地域,把中国民族文化精髓与世界先进艺术与设计理念进行整合与创新,特别是在汉字、书法、水墨艺术与现代设计之间进行了艰辛而卓越的探索,产生了难以胜数的优秀设计作品。他让世界对中国汉字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汉字不只是一种具有语言文字传播功能的方块字,更是世界文化之瑰宝。可见,每一位中国本土设计师,把汉字艺术与他所从事的专业进行结合与创新,使本土文化得以发扬,在专业作品上铭刻民族文化烙印,努力打造本专业在世界同一专业领域中的独特面貌与地位,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首饰艺术领域也同样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首饰艺术在西方的成熟是基于多元的近现代艺术流派的繁荣与现代手工艺术运动对创新意识的提倡,而中国本土首饰艺术在近现代的发展跨度是远远不及西方的。但是,学习西方现代首饰必须避免一味地模仿其形式美感,避免造成精神层面上的表浅。所以,在现代艺术首饰中体现本土民族文化特征,并将其发扬光大,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鉴于以上浅显的认识,我曾实践创作过一套文字元素的现代首饰《文脉――关于汉字笔画》(艺术胸针设计)。

对于文字,我认为它既抽象又具象。抽象是因为它是一种符号;具象是因为每一个字已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固定的意义,我们对每个字都有可能产生图形性的联想。如果从每个字形的整体上进行创意,则受该字字义的局限,导致表现内容的狭窄。我在对汉字的结构与笔画分析的时候,发现汉字的每一笔画本身都透着精致与灵气,点、逗、横、竖、撇、折、勾……每一笔画都有精气神在里面:点,活泼玲珑;横,平衡稳重,勾,睿智犀利……在视觉上极具造型美感,汉字笔画与首饰艺术有着相通的精致美。

在对创作主题的推敲上,我定义为《文脉――关于汉字笔画》是因为:无论在东西方,无论在各领域,只要有其发展历史,就有各自的文化发展脉络,而文字则是记载与传承文脉的最好途径。汉字,则是东方文明之文脉的最直接承载者。每一个汉字都由汉字所特有的基本笔画组成,汉字及其基本笔画的规范与发展演变过程更是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同时,也铸成了东方文脉。但在现时代,西语东渐,汉字似乎受到了些许冷落。发扬光大汉字文化,传承汉字文化脉络,成了时代不容怠慢的责任。

《文脉――关于汉字笔划》艺术胸针设计,是将汉字笔划与首饰艺术进行了设计重构,使汉字这种抽象视觉元素成为了与人亲密接触的首饰艺术,这有益于提高人们对汉字文明的关注,提高对汉字作为文化脉络传承系统的保护、发展与创新意识。突破以往首饰以装饰美化为主要功能,而承载着文化使命,是这套艺术胸针设计的最高期望。

在文字元素的首饰艺术创作过程中得出几点认识:

首先,文字在纸面上的书写与表现可以千变万化,但在表现于三维形态的首饰艺术中,就会受到很多的限制。这是视觉与触觉相互转化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创作的难点。

文字艺术范文3

数字艺术来源于计算机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在艺术领域内的具体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类的创作欲望经历了大战后的瞬间短路,重新回到正轨上来。随着二进制的逻辑和数字理论的萌生和论证,全球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了,直到今天数字技术发展了近一个世纪的革命。人类社会因为数字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就是一个简单“0”“1”演绎出色彩斑斓的数字艺术世界。数字艺术到目前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和范围,大家比较认同的数字艺术描述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二进制综合演绎、其表达的效果必须有虚拟性和互动性。目前为止,数字技术在不长的时间里面经历的几代的进化,由一开始简单的一束激光,发展成几乎无所不能的艺术创作形式。过去只有专家能做出的艺术作品,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民间,数字艺术的创作也逐渐地走向民众化。

2数字艺术脱离于技术之外的美学要素

艺术世界,数字技术与传统艺术是相辅相成的,数字艺术利用高科技手段营造绚丽效果和视觉冲击的同时,离不开传统艺术的美学概念。数字艺术的表现力高于传统美学,而数字艺术的思想却大体遵循传统美学的脉络和传统美学的特征。

2.1传统视觉艺术形象的发展走向

我国的传统艺术通常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风尚、愿望、特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内涵,在炎黄子孙几千年文明的徽标和智慧的结晶。人类的美感和美学是一种对自然认识的本能的取向,传统的美学在人类对自然产生认识能力之初,就相伴而生了。在传统的美学概念中,人们对美的感受和描述,始终没有离开具体的事物、事件,研究的对象的不断进化,人类的美学观念也随之而变化。历经千年形成了现代我们眼中的美学。传统美学的发展变化多端,根据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经历了理性、感性的认知过程。慢慢地形成了美学依托于美感,美感被美学所阐释的美学发展模式。黑格尔在美学发展的历史上居功至伟,他在继承先贤美学理论的同时,将美学概念中加入了社会和哲学的元素,构建了较完整的美学体系。

2.2数字艺术中的美学演绎要素

现下科技的发展已经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地球两端的两个人。远隔万里,却依托于数字技术的存在,而可以自由的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或者涂鸦,都可以迅速地被世界各个角落能感知到。人们对数字技术的依赖造就了现在数字艺术的创作过程。数字艺术的美学概念是可以无极限的,是可以无限延伸。现代数字艺术中的美学新特征,首先意味着自由、智慧、开放。不同于传统美学观念,数字艺术的创作之初就源于展示、源于审美感受的分享欲望、源于创作者文化理念和价值被感知被认同的需求。数字艺术出现终结了过去传统美学一家独大的格局,使得艺术流派的概念越来越趋向于模糊和共存。

2.3数字艺术在传统美学上的延续和变革

我国传统美学向数字艺术进化过程,源于二进制和计算机技术的引入。美学从萌芽初期就注定美学理论的发展是不断的革新中达到完善的。数字艺术虽然在表现形式和载体上有别于东方传统的美学艺术形式,但美学中约定俗成的通用认识不会被改变,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美学文化遗产,在数字技术的渲染下,得到了更加详细的诠释。这就使当代数字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基于多年来传统艺术对现实的表达和数字艺术对虚拟认知现实的表达,当代的数字艺术的发展,在体现生动活泼的时代精神的同时,以数字手段展示我们的传统美学的理念。

2.4数字艺术在技术与美学中的相互影响中得到了平衡

数字技术的进步速度世人瞩目,数字技术的便利让众多的创作者声名鹊起。人们在讨论数字艺术的同时,往往联想更多的是某个编程高手,某个电脑大师,而往往忽略了创作本身的艺术价值。这是一种说说上的误区。当前数字艺术展示社会各个角度生活缩影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于技术服从于艺术规律,将特效制作更替为特效创作。开放性的数字艺术应该在传统美学基础上,使艺术和技术同时发生了质的飞跃,创作者的艺术观得到了跳跃式的升华。

3数字艺术在传统美学的助推下多元化、全方位展示美学概念的可能性

数字艺术领域的美学特征,因其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就决定了数字艺术能够涵盖大多数的艺术形式,以虚拟化的形式表达出来。传统美学形象表现语言在数字技术作用下成为多维表现语言,过去观其形,得其神艺术欣赏形式,数字艺术领域内也变成了“READ时代”。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和互通,通过数字技术能够跨越时空,将传统美学感受表达的酣畅淋漓。也许人们现在的欣赏角度仅仅停留在对数字艺术带来的视觉盛宴的视听享受上,但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FLASH、3D、MAYA、EFECT等数字工具的不断更新,数字艺术对传统美学的阐释必将更为确切和深远。

4结束语

文字艺术范文4

艺术理论论文3700字(一):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与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建构论文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文化和旅游部下属规模最大的研究机构,一直致力于中国艺术的发展,并不断地有新的开拓、新的想法、新的追求,现在创办《艺术学研究》这份杂志,我觉得这对于中国艺术学的学科发展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艺术学的学科设置及相关研究是近十几年来逐渐兴起的一个重要议题,最早大概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之初,教育部在国务院指导要求下重新调整高校的学科目录,要缩减50%的学科名称,需要将400多个缩减成200多个。我当时担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和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靳尚谊先生都参加了这次学科目录调整的讨论,当时就讨论过艺术学科。从教育部和高校的管理角度考虑,有艺术学这样的一级学科是有好处的,因为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类学科比较多,统一起来利于管理。但是,从学科建制和学理层面上,能不能设立艺术学这样一个一级学科,囊括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曲艺、相声、杂技等各门类艺术?这件事情我们当时心里有点没把握。

之后,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想在艺术学的学科建构上有所作为。一次,在评教育部的重大理论项目时,这两所高校都申报了艺术学理论体系建构的课题。不过,两所高校所展开的角度不同。北大是希望建立一个完整的艺术学理论体系。北师大想先从调研着手,计划把国内100多所设有艺术学科的综合类高校和艺术院校都调研一遍,在此基础上探索建构艺术学理论体系的可行性。我当时是总评委,觉得这两个角度都有可取之处,考虑到两所高校都想做这件事情,都在努力做,跟教育部的思路也比较一致,所以就给教育部科技司建议,不如都予以通过,批准他们去做。但最后据说只能有一个指标,至于花落谁家,进展如何,我就不知道了。

就这两所高校当时所提交的课题申请书,其中北大的类似于王朝闻先生做的艺术概论,一块一块并置,美术还是美术、音乐还是音乐、戏剧还是戏剧、电影还是电影,各种艺术形式对应各个章节,比如说八种艺术形式就八个章节。作为艺术概论,作为教材使用可以,但是从学理上来看,这样是不够的。我也意识到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但做起来恐怕不是太容易。不过,这么一来,倒是把艺术学的学科建制问题摆在了研究者的面前。以前大家可能没有去深入思考这件事,只是觉得教育部归口管理,比如说工科、理科,各自也都囊括很多专业门类,却没有人去建立一个工科,或者理科的学科理论体系。而当时北大和北师大之所以提交艺术学理论体系建构的课题申请,跟学科的发展建设也有关系。比如,学校想要成立艺术学院,希望囊括电影、戏剧、舞蹈、音乐、美术、書法等一切艺术门类,但生源有限,老师也有限,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这些都统起来一块教,让学生什么都会,他们大概有这层考虑。

以上所讲是我经历中两个印象比较深刻的点。

当时的情况跟国内高校学科结构和建制的历史背景有关,我们现在的思考也都是基于这个背景,即中国高校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院系调整参照借鉴了苏联模式,而苏联模式其实源于欧洲高校的学科设置模式,一门一门的并列方式。比如今天我们所讨论的“诗、书、画”,在50年代以来中国高校的学科结构里是没有的,因为这是中国本土的文化。所以,我们的学科结构,包括要解决的问题都有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历史背景。西方的学科体系在世界上为大家所公认,无论中东、南美等,世界各国大学里面的学科基本都是这样的分类方式。而至于由此衍生出来的一些问题,比如我国传统中诗、书、画是如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什么我们现在把这个传统弄丢了,当前语境下能否重续这个传统,以及如何重续,等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对此,我虽然没有系统探究过,但觉得围绕中国传统这样一个角度和立场去展开确实是一条可以试探的路,这跟教育部的学科结构不太有直接的关联性,可以回避因学科结构所造成的那些困惑。但是,我们反过来也要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诗、书、画之间,那种紧密的相关性是在什么层面上相关,这是我们首先要在思路、逻辑上理清楚、想明白的问题。

从广义的文艺理论来说,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们把文艺作品分为形式和内容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是我国近百年来最常用的、或者最普泛化的一种研究切入方式。比如,在评论中国画或者油画的时候,谈论较多的是画作的内容或形式,表现的内容可以相同,形式却不同,油画用的是油画颜料这种形式,国画用的是毛笔和墨。这种分辨在当下西方理论中恐怕都觉得过于粗糙,但在我们现在的语境中还是比较有效的,可以把两个基本部分区分清楚。以今天的议题为例,如果讨论其中的相互关联性,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内容方面,比如说诗所描写的内容,同时也是画所描写的内容,和书法稍有不同,但是书法又和字、词、句这样的文字表达联系在一起。所以,诗、书、画三者之间至少在内容上有比较密切的关联,但关联程度不一样,还可以细分,比如诗和画关联性就很密切,相比之下,诗和书关联性稍微弱一点,但是书和画关联性又很密切。这是一个层面。

第二个层面就是广义文艺理论的形式问题。形式到底有没有关联?相对而言,形式上的关联也要细化。比如,诗的形式和画的形式显然是两个领域,诗是由词、句、章节组成,语言当然是其最典型的形式;画是由笔墨构成的,属于可视的形象性的语言形式,或者叫视觉形式语言,而且是视觉形式语言中以中国的笔墨工具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在世界上几乎独一无二的形式语言;书法也是一种形式语言,书法具有实用功能,写出来的字马就是马、牛就是牛,除了实用功能以外,书写过程中笔画抑扬顿挫所留下的痕迹又具有语言性,书写的字本身就是语言,但是这个语言不是书法的本体语言,书法的本体语言是抑扬顿挫、枯湿浓淡所形成的语言特征。所以,书的语言特征跟画的语言特征有密切的关联性,叫作“以书入画”,现在也有艺术家说是“以画入书”。但是,“以诗入画”是语言上的关联性还是内容上的关联性呢?我认为“以诗入画”主要是内容上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我国文艺理论中的审美境界层面,即意境和境界上的关联性,这其中有很多话题可深入展开。诗和画在表达人欢喜、爱慕、悲哀、寂寞的感情,以及在感情中所达到的意境和思想境界上,有密切的关联性。相比而言,书法只与其中的一部分有关系,比如评论王羲之的字“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这就是对书法意境和境界的形容,但这个形容跟诗和画的境界、意境又很不一样,其中也有关联,只是比较抽象,王羲之没有画出龙跳天门,也没有画出虎卧在什么地方。所以,我认为我们要仔细分辨不同艺术门类、不同研究对象之间的相关性及它们的区分和界限,这也是学界目前应该做的事。实际上,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联经常是三维的、立体的网络状,把这其中的相互关系理清楚是非常重要的。

西方的哲学、美学、文艺理论非常丰富,传入中国一百多年以来,对我们的文艺影响巨大。我认为这影响绝不是负面的,而是正面的,否则我们不知道其他的文化脉搏、其他地域的文明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什么贡献。如果我们不了解世界性大范围的发展和历史,我们就不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处于什么位置。在引入、翻译、诠释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确实应该回过头来多看看自己的文化传统,有哪些东西是可以再拿出来重新加以研究的,不能像20世纪初期那样用比较激进的、简单的方式把传统一棍子打死。在这点上,我觉得现在的时机较好,国家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研究、继承和弘扬,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大环境。但这件事情要做好,不能关起门来自说白话,要响应中央的号召,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这项意义重大的工作,同时要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放在国际化的平台上、国际化的背景中展开,这样才知道我们自己所处的位置。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圆照之象,务先博观。”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不知道世界上有白种人、黑种人,就会偏执一隅,以为全世界都是黄种人,而只有了解到世界上的其他人种,才会知道原来我们只是其中的一种。这样的自我了解和自我設定既不是否定自己的优越性,也不是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而是助于我们更全面、整体、客观地看待、分析、解决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曾在也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的一场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以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为两端的中国艺术的一个整体格局的构想,当时我所着眼的是中国艺术之后几十年的发展走向。在这样一个可以预测的历史时段中,我认为我们文艺界的一个基本格局应该是枣核形的一个形态,一个尖端是对中国传统的深入研究,另一个尖端是对现代西方的深入研究,中间是一个交融互动的混融区域,这个区域很大,但是两端比较小。所以,我提议要加强两端的深入研究,只有这样,中间的混融区域才能够蓬勃发展,才会混融出各种各样有意义的成果,如果两端研究做不好,中间的混融成果一定是浅薄的。如今距当时的那场学术研讨会,已四十年过去了,回头再看,我依然认为这两端研究是一个根本问题,也是我国文艺界最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现在有一个非常好的优势环境,信息的获得前所未有的便利,便利的程度是我们在几十年前根本无法想象的。环境是新的,任务是新的,但是我们要做好,终归要从脚下做起。

艺术理论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播音主持艺术理论与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基本要素及其发展现状、播音主持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对目前播音主持艺术理论与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播音主持;艺术论;教学研究;创新

一、传媒视角下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基本要素

电视是现代传递信息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电视传媒在开展的过程中,如果想要获得更高的认可程度和观众的喜爱程度,就应该对播音主持人艺术形象和主持风格进行管理。为了获得更多的观众,播音主持需要保持自己良好的形象和气质。当然,播音主持人的艺术形象应该和主持的节目风格具有非常重要的联系,只有注重整体风格的协调统一,才能让播音主持栏目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机遇。

同时,播音主持人自身的素质和人格魅力也是非常必要的。播音主持与其他传播媒介相比是一种有声的艺术,所以播音主持的语言技巧对艺术内涵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艺术形象和适当的语言技巧有利于播音主持模式整体的突出和统一。

二、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发展现状及创新

任何一个时代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传播方式。如今人们对信息的渴求程度逐渐加深,播音主持行业为了适应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展着,人们对播音主持工作行业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然而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媒体的类型更加丰富,人们接收新闻和信息的方式也在不断扩展,这种现象对于播音主持行业也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

在新时代的发展现状之下,广播媒体行业受到其他媒体方式的强烈冲击,在传承传统播音主持艺术中精华的部分之外,--也需要对传统播音主持艺术的方式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发展过程中谋求有利的条件。

首先应该对传统的播音主持观念进行革新。很多人在业余生活中想要获取更多的媒体消息和新闻,大多数的观众更愿意选择一些视觉冲击力更强的媒体方式。这就需要播音主持专业的学习人员不断地增强自身的素质,学习新媒体下播音的理念。以一个更加全新的形式给观众带来享受。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对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进行着重培养,让其认识到创新对这一行业来说的重要性。

播音主持的专业技巧和素质对+播音主持人來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训练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积累,单纯地对语言进行培养是无法达到当今社会需求的,需要对播音主持的播放风格和节奏进行更加全面的把控,只有这样才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加全新的体验。

三、播音主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播音主持在广播电台行业和电视台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播音主持在如今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各大高校也在着重培养播音主持方面的人才,这个学科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获得了大量的经验和成果。然而面临其他媒体种类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冲击,传统的播音主持教学方法已经显露出越来越多的不足之处。首先播音主持专业与其他教学专业相比存在着一定的独特性,由于这个专业在实践的过程中,对于专业的技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所以在传统的教学方案中,应该针对教学的计划和教师的创造性思想进行更加全面的开发。对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方案,可以看出如果是单纯的参考普通院校的教学模式是无法达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要求的。应该根据目前市场现状的分析和我国经济社会对播音主持专业发展的需求及就业现状等几个方面更加明确地确定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播音主持专业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有声的语言进行训练。每一个学生对语言的个体理解和感悟都是不同的,所以就需要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高校的教师应该对学生整体学习情况和学习的进度进行全面的把控。

文字艺术范文5

艺术,包括很多种,如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建筑、语言等。

我喜欢的艺术是书法。我喜欢练字,喜欢书法。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我饱尝了艰辛。虽然曾经想要过放弃,但一次次收获的喜悦,让我坚持了三年。

那是三年前的一天,爸爸带我去参观书法现场大赛。当我走进那现场时,就被这种连空气都带有墨香的气氛沉浸到无可救药,此刻,一个学习书法的念头在我的心中萌生。

就这样,爸爸给我报了一个书法班。从此,我便走上了,书法艺术之路。刚开始,我是从笔画开始练起的,横、竖、点、撇。。。。。。一下一下地练。由于我对书法的热爱,我可认真了,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五年级时,因为要期末考,功课很紧张。是不是要放弃呢,我心开始动摇了。爸爸,看着我那么犹豫,就带我去小区的书法室参观参观。当我走进书法室,“梅花香自苦寒来”七个大字赫然映入我眼帘,同时也引起了我的反思:是啊!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艰难困苦,才能取得成功。于是,我又很认真地学书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书法越写越好,每次参加书法比赛都能获奖

辛苦的劳动让我有了收获。书法,它让我在勤学苦练中享受成功的快乐。这就是真正的艺术1

六年级:钟雪儿

文字艺术范文6

作为一种抽象元素,主题汉字的字体设计本身就是由点、线、面组成的,同样的它们也可以再次构成新的点、线、面。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这种点线面的构成表现会使汉字的字体设计带有明显的内容与基调,人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汉字的字体设计所要表达的情感,达到包装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沟通桥梁作用,同样也是视觉美感的再创造。将“中华”汉字的字体设计,具有很好的视觉效果,便于识别、记忆。“京”字,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的“中国印”标志设计选择了“京”作为文字图形的一个符号。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在跑步的运动,突出了奥运运动健康主题;同时人们通过这个汉字的字体设计知道了2008奥运会在“北京”开展的;另外“京”字符号设计成了一个像“文”的文字,凸显了“人文奥运”的时代主题。文字的现代图像化同时融合了“北京奥运”、“人文情怀”和“运动主题”三个主题信息,并且以中国印章(篆刻)这一最为深刻的古老的艺术的形式出现,既突出了这个汉字图形化的时代主题,又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古老的文化艺术,起到了传扬中华民族文化的效果。

二、汉字的设计定位与艺术设计的关系

(一)汉字定位与艺术设计的形象战略关系

汉字的字体设计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最突出的特点是易于识别,充分体现了产品信息化、视觉化、艺术化等视觉语言特征。汉字的字体设计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是企业文化与品牌形象的整体而简练的概括,汉字的字体设计在艺术设计中无论表达什么、指示什么,无论是寓意还是象征,含义与企业文化都应是相统一的。在艺术设计中,既可以利用汉字的字体设计作为诠释商品属性的媒介,通过改变字体本身外形和字体的结构进行图形化处理;也可以从版面空间排版关系上进行合理利用与调配,即将文字看作是最基本的点、线、面元素加以编排设计,使其具有极强的形式美感。但无论哪种表现形式都是从文字本身去寻找可以运用的图形元素,根据商品属性进行汉字图形化字再设计,增强商品的视觉表现力,体现出产品品牌的风格形象。

(二)汉字的设计定位与艺术设计的视觉形象关系

有时候主题文字的图形化在艺术设计中占据了一大部分甚至是全部,这种主题文字本身的图形化设计可以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对字体进行增减笔画、添加装饰或改变字体结构来拓展字体形象,强调字体所传达的深刻含义和视觉效果。

三、汉字字体设计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一)汉字字体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从概念上来说,面的形成是由线的移动轨迹所产生的。面的不同分割和布局都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可以产生轻松感,也能形成压迫感,映射出不同的视觉动势。主题文字的存在使整个包装版面相当生动饱满。以面构成时,统筹各元素的关系和画面的和谐,在必要时甚至可以在包装上做出些空白处理,在立体包装上,还可以将文字编排进行两个平面之间的跨越,增强视觉张力和艺术效果。汉字的字体设计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书法字呈现

书法的笔墨意韵具有一种流动方向性,不可重复的书写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图形化的表现,是一个以时间带动空间,以动作过程带动视觉的表现方法。如:茶叶艺术设计就是以书法字呈现,中国文字的古韵将茶叶的绿色韵味充分体现出来,艺术设计是产品投放市场的首要印象,下面的茶叶包装给人焕然一新的初步印象,引起消费者的好感。

2.拆分文字笔画

将一个或者多个中文字的笔划进行拆分,结构重组,这时文字的识别性降低,但是图形化增强,一般需要注释。拆分后重新组合的文字失去了直白的解释功能,但新的图形形态具有更加深刻的寓意。月饼包装,“回”字的巧妙变换,充分体现了月圆中秋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美好愿望,包装生动、形象地传达了产品的主体思想。

3.文字留白

汉字字体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可以突出产品的亮点,体现在平面广告的构成要素的差异化创意方面。汉字字体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形状、大小、色彩、深浅,发散,组合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和心灵感受和不同层次的艺术魅力。近几年来商业广告设计艺术中汉字字体的表现形式获得了多角度的视觉效应,显露时代风格。“花开富贵”礼品袋,清新简约的字体和简洁,四周的空白留给消费者适当的想象空间。在立体包装上,还可以将文字编排应用于包装与产品之间的跨越,加强包装与产品之间的联系“。花开富贵”礼品袋的包装设计中选取具有东方古韵的折扇汉字字体装饰,在外包装上,生机勃勃的蝴蝶和牡丹清晰了反应了礼品的高雅,在“花开富贵”三个字的运用上,利用不同的字体、字的不同大小突出的特色品牌,整个包装采用文字图像化的设计,除了保留花开富贵文字标志、红牡丹、蝴蝶外以及少量的商品信息外,几乎不再运用任何的图案装饰,整体包装效果简约鲜明,达到优雅的视觉效应和心理效应,传达了源远流长、品味生活的一种从容态度。这种充满文字图形化的设计使得整个包装更加突出品牌形象,成功地在其功能和情感诉求上达到了一个平衡考量。

(二)汉字字体设计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案例分析

汉字字体作为网页设计的一种元素,直接影响着网页的整体形象。汉字字体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作为一种网络信息传播平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带来与传统媒体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效应。在隶书与楷体、黑体与宋体之间浓淡变化形成缤纷的色彩层次,字体的线条为虚实相生,字体的大小、粗淡可以随意调整,使网页艺术设计产生出悠远豁达之意境,将中国汉字的意境融入到新媒体传播中。

(三)汉字字体设计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案例分析

将汉字字体以标记、点缀、插画形式应用在书籍装帧中,带来焕然一新的效果,对汉字字体文化也起着传播的作用。无论从装饰性还是艺术设计的设计运用上,都继承了汉字字体的线条特征表现出来的灵动韵致。书籍中的汉字字体插图,营造了文化、活跃的氛围,使书籍焕发活力。如《星火燎原》一书选用了的狂草,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不用其他元素,仅凭这四个字已经凸显出书籍版式设计的特色。另外,有的书籍装帧采用了书法家的书法来题写书名,由于书法家的知名度和对书的理解与创作,提升了书的艺术个性;有的将书法字体与图书的内容、构图、图案等元素搭配,并在边缘关系处寻找新的灵感融入主观的意念,书籍装帧的效果就更加富有感染力。

(四)汉字字体设计在唱片封套设计中的运用案例分析

根据汉字字体提炼出丰富多变的图案,通过线条组合,可运用到与中国的唱片卡套设计中,唱片卡套设计不仅仅要是汉字字体的引用,还是对中国文化艺术精神的继承。随着音乐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艺术设计的开发,汉字字体文化开始以唱片卡套这种形式随着唱片的热卖以更快更新的渠道传播,使汉字字体艺术与现代平面广告设计接轨,实现音乐与画的和谐共存,让唱片外观既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又不失时尚气息,既反映出唱片音乐的主题,又使唱片封套充满了文化底蕴。

四、结论

文字艺术范文7

1.1数字技术和皮影戏剧的关系

古代的皮影实物很难保存,在如今也都很难真正见到,但是通过数字化的艺术创作手段能够有效的将目前现有的文献信息内容完美的保存在珍贵的图像当中,并进行数字化的修复工作。然而从这一点上来看,数字化的剪纸能够对戏曲的剪纸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而且在这方面也承载着绝对的优势,这都是围绕着数字化剪纸艺术后续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随着我国动漫产业的不断兴盛,在动画方面的传播也开始不断的发生,大多数传统的戏曲都为我国动画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思路,而且根据相应的生动活泼的体系,直接走进了现代人的现实生活当中,从而有效的完成了古典艺术方面的现代化转换行为,并因此而获得数量更多的现代化的观众[2]。皮影在古代一经出现就直接成功的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的线描艺术,通过刀具,能够分别在纸张及皮革上面刻画出各种不同的情况,再结合皮影线条方面的自由柔和度,通过各种长短、粗细以及曲直等多种形态来生动的表现出所要塑造对象的具体形态、动态方面的特征。

1.2数字技术和剪纸艺术的关系

剪纸主要是以纸张作为材料,通过剪和刻的方式来实现,再通过印染和套色的方式来作为辅助,通过一种镂空的效果来促使其产生一种虚实呼应的结果,从而有效的展现出各种生动的形象,促使剪纸的内容情节更加的具有趣味性。剪纸的形式有很多,有染色、套色以及单色等。有些动画MV经常会受到人们的议论,他们认为这只是将剪纸的团放在flash当中重新的绘制一遍,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是进行简单的临摹,那就只能说明是用一种数字的手段来进行的,这就必须要真正的考虑到剪纸的创作背景、设计思想以及制作的流程等,通过对民间艺术美学的研究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沉淀,再结合flash,以此来有效的扩大剪纸艺术所具有的艺术价值,从而实现创作空间的拓展,真正继承和传播了剪纸艺术的精髓。

2.剪纸艺术在皮影动画当中的应用

2.1皮影人物和flash人物的对比

真正的皮影道具的制作有着非常严谨的制作工艺流程,而且在制作的过程当中,必须要真正具有皮影制作经验的制作艺人才能够完成这个任务。而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就完全可以忽略这个过程,只需要注重皮影绘制的效果,同时也无需镂刻和施色等操作,只需要通过PS等工具来绘制相应的皮影人物的身体部件即可,同时将此类的部件直接导入到flash当中转换成各种元件,然后在flash当中进行补间或者是调节骨骼的操作来实现人物的动作目的。

2.2皮影表演方式和flas的对比

皮影戏通常都需要三根竹棍来对人偶进行操纵,其中一根系在胸前或者是背上的主棍,这根能够有效的保证皮影人偶的稳定重心,保障其整体的运动性。另外两根则系于双手之上,促使其形成一种生动和流畅的表演性动作,当需要加入一些其他的道具时,则通常会将木棍增多,具有非常强的艺术工艺性[3]。而flas当中的补间操作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能够通过关键帧的设置来调出主要的动作,再通过补间形成连贯的动画动作,非常的方便。

2.3图像绘制创作

Flash当中的图形都是由工具选项当中所包含的所有绘图工作绘制而成的,而且所有图形的形式非常的自由,能够随意的对相应的工作进行局部的修改和选取,但是唯一的缺点就是将各自不同的图形放在同一层时,上面的图形通常会覆盖住下面的图形。而绘制对象就不一样,因可以对其进行直接的修改,同时也可以双击进入到内部来进行编辑和操作,其所具有的最大特点还是在绘制对象的本身基础上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存在,因此就可以将两个绘制对象进行相互覆盖,同时对二者的之间的位置大小以及角度等进行编辑修改,还可以通过笔触来使用填充的属性加以修改。

3.结语

文字艺术范文8

[关键词]数字电影;数字艺术;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网络文化;人文精神

一、数字电影到数字艺术

艺术与人类文明同行,身处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当代的艺术表现形式已呈现出瞬息万变的景象,传统的美学观念和艺术式样遭到了新美学体系的挑战,一个崭新的数字艺术时代已经来临。人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的手段更为简捷方便,数字电影艺术方兴未艾。

数字电影,即制作工艺、制作方式、发行方式、传播方式等全方位数字化。数字电影不再以胶片为载体,以拷贝为发行方式,而是以数字文件的形式,通过网络、卫星直接传送到终端用户。从技术与艺术结合的角度来看,数字电影艺术属于艺术和科技高度融合的多学科的交叉领域,涵盖了科学技术、艺术审美、教育、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数字电影是数字艺术在这个时代的精彩典范,数字艺术的概念可以追溯到计算机诞生的1946年,但是数字艺术(包括数字电影艺术)得以成为一个自主的艺术样式还是近些年的事情。

数字艺术泛指使用各种数字、信息技术制作的各种形式的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它利用计算机以及相关数字化设备进行艺术活动,不仅以数字化设备为创作工具、创作对象和创作手段,还以数字化设备为传播和展示的媒介。数字艺术不经意间延伸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对传统艺术审美的认识。对于数字艺术的判断不再沿袭以往对经典世俗艺术概念的理解,而是对艺术概念的全新诠释。数字艺术的创作主体是人,是具有一定艺术才能,从事一定艺术活动的人,这与传统的艺术内涵相似,要求艺术创作主体要有创造力和想像力。不同的是,数字艺术的本体是超媒体,它是在主体对象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在数字化时代,超媒体在一定意义上充当了人的表征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字艺术扩展了艺术的概念:艺术媒体传播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使得人们更加依赖于技术和物质。数字艺术这一新的艺术形式使得艺术创造从平面到立体,从空间到环境,从单向到交互成为可能,为艺术家全方位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崭新的平台。

二、解读当代数字艺术的文化背景

数字艺术已逐渐逼近世界的文化主流,对传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彰显了一个虚拟的非物质世界,甚至有学者提出 “我们可以完全预见未来的数字艺术将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流艺术”的观点。解读当代数字艺术的文化因素,正是因为大众文化的需求、消费文化的刺激和网络文化的支持,数字艺术包括数字电影艺术在21世纪的今天展现勃勃生机。

1.大众文化:数字艺术以商品的形式扩张。

数字艺术存在的背后隐含着多样的文化背景,商业是数字艺术最本质的发源因素,数字艺术的商业性决定了它的审美指向必须符合大众审美普遍关注的方面,数字艺术的整体格调亦会随着大众的品位变化而变化――数字艺术容易表达一种大众文化的力量。正是由于大众文化的培育和纵容,挑战了个体精英文化的话语霸权,为数字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受众基础。

参照南帆在《双重视域――当代电子文化分析》中对大众文化的理解,与传统的文化形式相比,大众文化具有一种裸的商品性,它也不打算掩盖自己和资本的关系――通过能够大批量生产的文化产品的消费,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标。这使得畅销小说、商业电影、电视剧、各种形式的广告、通俗歌曲、休闲报刊、卡通音像制品以及时装模特表演等等,不仅构成了大众文化的主要成分,而且成为只有在买和卖的关系中才能实现自己文化价值的普通商品。

大众文化暗含的复制性与商品性要求,在数字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发挥,商业电影、音像制品、网络影像等等大众文化关心和需要的形式不仅表现为商品,更需要有审美意识上的突破。数字艺术暗合了这一文化要求,也更加表达了大众的声音,所以我们才会看到高特效电影的高票房、数字摄影的流行、卡通漫画大行其道。而从属于大众文化的视觉文化更是数字艺术发展的良好温床。从文化格局的意义上来说,视觉文化提供给了我们一个建构更公平,更充满包容性的文化语境的契机,呈现一种大众化的发展倾向,视觉图像成了从事摄影、电影、电视、广告、艺术设计等研究者共同关心的问题,这就迫使数字艺术快速地成长起来适应外在环境的急切需求。

2.消费文化:数字艺术符合形象消费的需要。

从表象上看,数字艺术成为当今时尚消费的代名词,各种使用数字、信息技术创作的数字艺术在存储、浏览、视听形式上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生活和思维方式的改变。但是从消费文化的实质来分析,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消费结构的变化,使得数字娱乐产业消费成为了消费领域的主导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消费文化刺激了数字艺术的高度发展,是商业与经济的需要使得数字艺术作为符号与影像的代名词进入到买与卖的流通领域。

暂且不论中国到底有没有进入后现代,以符号和影像为主要标志的消费现象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争的事实,正如迈克・费瑟斯通在《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提到“闲暇消遣、艺术作品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为文化工业所过滤;随着文化的高雅目标与价值屈从于生产过程与市场的逻辑,交换价值开始主宰人们对文化的接受”,可替代性大众商品文化,是费瑟斯通对大众文化中商品影像的功能的看法。在大众文化中,人们对商品的消费主要是消费它们的形像――从形像中获取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因此,影像就代替了使用价值,成为使用价值的代用品。

消费文化使用的是影像、记号和符号商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消费市场对多媒体影像、电子游戏、电脑动画、影视广告等数字艺术作品的需求已经达到供不应求的局面,数字艺术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商品,一旦有了经济利益的驱动,数字艺术的发展更像离弦之箭。这种社会发展的需求使得各大电视台、广播电台和影视机构、网站等全面设立与之相关的技术创作室,专业的广告、设计、动画公司也纷纷成立,国内外近200所高校设立了相关专业。毫不夸张地说,数字艺术正走出艺术和设计的范畴,以独立的力量服务于社会,也意味着另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的诞生。

3.网络文化:凸现数字艺术的主流方向。

在网络中,现实被边缘化、虚拟化,而这种虚拟世界本身带来的是对现实世界秩序的消解以及产生了新的属于网络的秩序,带来新的属于网络的文化观念,即网络文化,它制造出不同于现实的距离感和虚幻感,隐含了新的精神生活方式,并且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艺术经验,网络改变着世界也创造了新的艺术形态。

数字艺术的交互性决定了它与网络文化密切关联,艺术的创作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形成一种崭新的生存体验,数字艺术互动的基本特性令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艺术家,或者是参与到数字艺术行为中来,传统的精英文化意识被打破了,在这“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时代里,网络正在创造一个又一个神话,虚拟数字艺术作品在交互式的随意性和复制的无差别中更能使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变得模糊,甚至被消除。数字艺术把图像变成了一种瞬时的空间性存在,个体和公众的交互体验在网络的技术的支持下成为新的艺术审美方式。也正是如此,网络文化推动着数字艺术朝公众的方向发展,无论是艺术创造还是艺术体验,无论是真实再现还是现实的虚拟,网络文化将奠定数字艺术的主流艺术地位。

三、当代数字艺术潜在文化问题的思考

“艺术的数字化是一柄双刃剑,它为文艺的生产和传播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同时,也布下了形形的文化陷阱”。数字艺术发展到今天是历史的必然,是科技作用于艺术的必然结果,但是作为一门艺术,仍然存在着潜在的文化问题,诸如缺乏对人文精神的关注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或许任何艺术形式的发生、发展必经一段艰苦的路程,数字艺术该如何完善自身,成为一种持久的艺术形式,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人们在欣赏凡高、莫奈等大师的艺术作品时,内心世界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人文精神,感受到历史的积淀和朴素生活之中的人性美,得到精神的愉悦和满足。这种通过艺术作品内涵所催人深省的淳朴的美,实质上就是人文性的最好体现。所以,现在的数字艺术急切的需要传统文化精神的介入,因为人文精神是艺术作品真正打动人们心灵深处、抚慰人们情感世界的精神之源。

数字化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文化领域由于历史、民族、信仰等各种因素所造成各自的文化传承、艺术样式以及审美观念,正逐步在数字艺术时代被解构、重组。然而作为消费品的数字艺术被人们广为接受的同时,也传递了它的内在文化,所以关注数字艺术对传统文化的有力继承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是维护本民族艺术精神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抵制跨国的文化霸权和技术霸权的需要。

四、结语

中西方文化的历史和环境差异必然造成不同的艺术差异,本文对数字艺术的探讨也只是停留在国外理论和一般文化特性之上,尚未对中国具体问题作出具体的分析。中国的数字艺术貌似轰轰烈烈的展开,其背后还是隐藏着诸多问题:诸如中西方理论的差异、国内数字艺术理论研究的空白、数字艺术的创新、教育、技术等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当代数字艺术的文化因素分析,了解数字电影乃至数字艺术发展过程中的欠缺,探寻文化对艺术发展的实质性影响,以期数字艺术在人类未来的艺术之路上走的更长远。

[参考文献]

[1] 南帆.双重视域――当代电子文化分析[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2] 罗兰・巴尔特,让・鲍德里亚. 形象的修辞[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 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4] 周智.新潮涌动:世界数字艺术[J].中外文化交流,2003,(5).

[5] 李云,王巧.关于数字艺术的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0):3.

[6] 黄坚.网络时代数字艺术的文化分析[J].艺术,2005,(2).

文字艺术范文9

关键词:艺术字;图形化处理;分解图片

艺术字是经过专业的字体设计师艺术加工的汉字变形字体,字体特点符合文字含义、具有美观有趣、易认易识、醒目张扬等特性,是一种有图案意味或装饰意味的字体变形。当今社会,艺术字被广泛应用于宣传、广告、商标、标语、黑板报、企业名称、会场布置、展览会, 以及商品包装和装潢,各类广告、 报刊杂志和书籍的装帖上等,越来越被大众喜欢。  制作艺术字的软件也有很多,如AE艺术字、photoshop、Ulead  COOL  3D等等,由于我们的学生是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由于学校的特点,学生基本上都是女生,女生更爱美,她们经常要在自己做的电子小报上添加一些漂亮的、个性化的、艺术性的文字,怎么能做出符合小报要求又具有特色的文字呢?用艺术字制作的软件?她们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没有学到这些专业软件,她们开设的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接触更多的是office办公软件,那么用办公软件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呢,笔者反复探索,最终想到了word 2007本身自带的艺术字,对这些艺术字进行图形化、变体等深加工便能满足要求。

word 2007的艺术字功能可以得到很多充满艺术色彩的文字效果。不过,经常与word 2003打交道的我们在打开word 2007时发现;它自带的艺术字样式方面并没有给我们多大的惊喜,仍旧是原来的那么几种,用来用去总觉得缺乏太多的变化,也无法获得必要的灵感。其实,我们是武术之乡,上课时要求学生做一个宣传武术的电子小报,能不能更凸显“武”字呢?根据需要,我们深度挖掘word 2007的功能,制作出了更酷、更个性化的艺术字——武。

1、在word  2007中新建一个word文档,单击“插入”,在插入面板中单击文本组中的“艺术字”,在弹出的艺术字列表框中选择左上角第一种样式单击,在打开的“编辑艺术字文字”对话框中输入“武”字,并选择合适的字体和字号。单击“确定”按钮后得到艺术字。

2、选中艺术字,按ctrl+c组合键复制,然后在“开始”面板中单击剪贴板组中的“粘贴”按钮的下三角箭头,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选择性粘贴”命令,弹出选择性粘贴的对话框。

3、在此对话框中单击“图片(Windows 图元文件)”选项,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将复制的艺术字以Windows 图元文件的形式粘贴到文档中,如图1所示。

4、右键单击快速访问工具栏,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点击“自定义快速访问工具栏”,此时会弹出“word  选项”对话框。在此对话框中单击“从下列位置选择命令”右侧的下拉列表,单击展开的下拉列表中的“不在功能区中的命令”,在命令列表中找到“分解图片”命令并单击,然后单击“添加”,单击“确定”按钮之后,可以看到在快速访问工具栏中多了一个“分解图片”命令。

5、选中刚才复制的Windows 图元文件格式的艺术字图片,单击快速访问工具栏中的“分解图片”按钮,则艺术字图片被分解成若干部分。如图2所示

说明:分解之后的文字,不相连的笔画部分可以被单独选中,并当做用绘图工具绘制的形状对象来处理,这样的话,就可以对文字的某个局部笔画进行特别处理,从而得到与众不同的效果)。

6、按住Shift键的同时选中“武”字的左边部分,然后在“格式”面板中的形状样式中选择“强调文字颜色6”,单击“形状填充”按钮为选中的部分填充红色;然后按照同样的方法对该字的右半部分应用“强调文字颜色6”样式并填充黑色。

7、在插入面板中单击图片,选择一张和武术有关的图片,单击“插入”,选中此图片,单击格式面板中的“文字环绕”按钮,在展开的命令中单击“浮于文字上方”,然后移动至如图3所示的位置。

8、选中左侧下方的部分,在“格式”面板中单击“插入形状”组中的“编辑顶点”命令,之后按照如图4所示的编辑顶点(可能顶点太多会看不清楚,可以在状态栏中向右拖动显示比例的按钮放大到400%,这样便于编辑顶点),目的是把横笔画拉长超过斜勾。

9、编辑之后,退出编辑顶点模式,得到最后的效果,如图5所示。

10、如果需要,可以再选中全部组成部分,点击右键,在弹出菜单中点击“组合组合”命令,将它们组合成一个整体,方便移动,这样,艺术字的制作工作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怎么样?这样的艺术字,即把艺术字图形化后进行艺术色彩的设置又配有实物图,不但形象,而且更酷、更个性,确实很艺术吧。

参考文献:

文字艺术范文10

一、数字媒体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集成人类理性思维和艺术性思维,在表现形式上、创作过程部分或全部依靠数字科技手段的新艺术形式,称为计算机生成艺术或计算机图形艺术,简称为CG(ComputerGenaratedArts或ComputerGraphicArts)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受控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工业设计和信息设计在表现形式、表达内容和传播形态上密切相关。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成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开始走进艺术领域,促进了艺术发展,更新了艺术的表现形式。数字媒体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在数字化时代得以普及和繁荣,以其数学化技术特征和交互性传播特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具有可实现信息更加高效、便捷、人性化和艺术性的沟通的优点,已全方面渗透至包括摄影、摄像、电影、电视、报纸、书刊、动画和网络等各种媒体和包括传统绘画、平面设计、展览展示、建筑和工业设计、旅游业、咨询业、计算机游戏及远程教育等信息服务行业甚至整个社会的公共媒介系统。作为与传统艺术不同的新兴艺术形式,归属于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具有独立的艺术形式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具有创作工具数字化、作品展示交互性、作品呈现多样性、表现题材广泛性和艺术传播大众化的特点。

二、旅游文化传播

旅游是指旅游者离开定居地,为体验不同文化和经历,本着对另一个地方的向往,选择去这个地方旅游,以实现认识这个地方的目的。旅游过程中,除了对旅游地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色、人文特色和历史遗迹等观光外,对旅游地文化的认识和传播逐渐成为旅游者的新追求。正是这种新需求,有利于推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这也是旅游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和理想境界。深挖旅游地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是旅游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旅游文化与旅游活动同步产生,但被得到关注和重视仅有20多年的历史。旅游文化被晏亚仙先生在《旅游文化管见》中被完整定义:是基于区域规划和建设思路,以山水景等自然景观和文化传统为框架,以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民族文化等精神文明为内容,以文学、艺术、展览和科研等多种途径为手段,为国内外广大旅游者服务的综合性活动。如果说旅游的灵魂是文化,那保证旅游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就是传播。旅游文化的传播贯穿于整个旅游过程,传播的内容主要包括山岳景观文化、水景观文化、生物景观文化和特异景观文化等自然景观文化传播,人文景观文化传播,包括宗教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社会景观文化传播及企业文化传播等。旅游文化的传播者可以是旅游者、旅游地居民等旅游主体,也可以是旅游社和旅游地职能部门等旅游中介。其中旅游者既是旅游文化的传播者,向旅游地居民和来自其他旅游居住地旅游者传播自己居住地的文化,也是旅游文化的接受者,可以接受旅游地的文化和其他游客的文化传播。随着数字化信息社会的发展,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字媒体业已为旅游业中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体,旅游文化呈现出视觉化传播和媒介化传播时代特征。一方面,可以为旅游者提供丰富多元、生动形象的视觉化旅游文化信息内容,提高旅游地的吸引力,且以旅游者角度出发,提供符合旅游者的需求和接受方式的信息,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文化信息服务,充分发挥媒体的传播作用,实现有效的旅游文化传播。

三、数字媒体艺术对旅游文化传播的影响

旅游文化的传播是不同地域间景观、人文、社会和民族文化等文化信息的流动,数字媒体艺术的兴起和发展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文化旅游者及传播效果等方面均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影响,渗透至旅游文化传播的各个角落,在传授关系、传播形式、传播媒体、传播效果和传播意义等方面产生了下列的影响:

(一)传授关系依托于电视媒介和平面印刷媒介的传统旅游文化信息基本上属于被动型媒体,信息和旅游者形成的是给予与被给予的单一关系,旅游者仅可以被动接受信息。基于主动化传播是传播的重要属性这一思想,数字媒体艺术介入下的旅游文化传播以其强大接受力和传达效果实现了旅游文化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主动传播。旅游者可根据个人情况和实际需求选择旅游文化信息,从灌输式传输的消极接受过程到互动双选的主动参与过程,通过双向沟通、合作、互动和反馈过程,旅游者从传统的旅游文化接受者角色主动转变为旅游文化的传播大使。基于数字技术数字化和高容量的特点,数字媒体艺术增强了旅游文化传播的时效性和丰富性,打破了旅游文化传播的时空性。旅游文化的传播作品的制作过程中,从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中均采用数字化形式和数字设备完成,利用计算机将实拍素材和图像合成实现非线性自由编辑,经数字保存、压缩和传输技术完成高质量影像作品至旅游网站、旅游电子地图、旅游电子杂志、网路虚拟旅游等数字终端设备上,均以数字化的形式打破了旅游文化传播的时空性。

(二)传播形式无形的旅游文化经数字媒体艺术视觉听觉综合处理后,具有多感官体验的综合表现,有利于实现旅游文化信息传播的最好传播。基于数字技术和创意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增强旅游文化的视觉感知,加之文字、声音、图片和影响等新型形式组合的巧妙使用,不仅有助于增强旅游者对文化信息和内涵的视听感官效果,而且会以全面化和立体化,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效果,吸引旅游者以主人翁身份参与旅游文化传播活动,开阔旅游文化传播新视野和高效互动性。新数字媒体介入下的旅游文化传播中,艺术创造过程中采用的非线性数字技术及多层面性、大发散性思维模式,集自然、社会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综合考量,依赖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平面、三维、静态和动态的数字制作,追求更逼真的图像、图形、影响、文本和音频等多种组成的表现形式,开阔想象力和创意思维,带来更具表现力和传播力的作品,维性的创意设计语言集中聚焦旅游者的注意力,对传播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加强对传播内容的印象、识别度和记忆度。

(三)在传播媒体上,实现了多媒体的整合传播和新旧媒体的延续与共融基于计算机虚拟完成平台和资源的整合,打破传统媒体各自为政的格局。在结构上,通过调研各媒体的优劣,优化组合,借助统一的数字形式整合众多单一的传统媒体为一个多元媒体组成的扩媒体传播平台,即数字传播媒体。在功能上,数字媒体集成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途径,构建了高效、高容、多元的传播方式,彻底打破时空限制,方便旅游者自主选择。新媒体的出现并不会完全取代旧媒体,旧媒体也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反而会在新的数字环境下继续适应和演进。一方面,考虑到年龄较大的群体对新媒体的尚未充分适应,另一个方面,在数字媒体的帮助下,传统媒体也实施了相应改革,在内容制作和传播方面全面实现数字化。

(四)传播效果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数字媒体艺术这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引起了旅游者的注意。数字媒体艺术多元化的设计帮助旅游者选择性理解,充分挖掘和彰显了人文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通俗易懂方式帮助旅游者顺利读懂人文景观文化。数字媒体艺术通过多种手段加深旅游者选择性记忆,帮助旅游者多记住有意义的旅游文化信息,同时忽略或抑制不友好的旅游文化信息。新数字媒体介入下的旅游文化传播中,艺术创造过程中采用的非线性数字技术及多层面性、大发散性思维模式,综合考量自然、社会和环境等各种因素,依赖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平面、三维、静态和动态的数字制作,追求更逼真的图像、图形、影像、本文和音频等多种组成的表现形式,开阔想象力和创意思维,带来更具表现力和传播力的作品,聚焦旅游者的注意力,对传播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加强对传播内容的印象、识别度和记忆度。

(五)传播意义旅游本身是综合文化需求、文化交流和人际交往的活动。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旅游文化传播可以实现追求文化差异,领略不同区域人文差异,寻求文化认同,探索文化环境的跨文化交流。数字媒体不仅有利于信息高度沟通,加大对话时空密度,丰富沟通内容,更能保证文化交流的及时性、互动性、个性化、全面性和直观性,尽最大可能避免跨文化传播的障碍。作为贯穿于旅游全过程的旅游文化传播,基于视觉形象的社会化和商业化行为,旅游文化实际上是每时每刻均有经济和消费相关,数字媒体艺术促进旅游文化传播的同时,也是基于数字媒体的方式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播新的旅游消费咨询、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过程。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旅游文化传播改变了传统旅游的模式,改变了破坏环境,破坏地方特色的粗犷式旅游模式。现代科技手段在旅游业的应用,保障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数字技术和传播技术以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实现由传统单向、静态、被动的传播方式到动态、交互主动的传播方式的过渡,旅游者可通过网路自主在线观看、下载保存和沟通分享旅游文化。数字技术可通过扫描、拍摄、模拟等重塑传统传媒手段无法还原的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技艺民间音乐等即将消失或业已消失的旅游文化,不仅可以通过配合文献解译、现场解说和文书解释为旅游者提供素材,还可以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保存下来,子孙后代可以通过数字化方式一睹历史,实现旅游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延续。

四、结语

文字艺术范文11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将汉字作为图画,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而言也满足汉字的造字法则,汉字的确呈现出图画的特征,然而这不是汉字的实质特点。通过对以下几个汉字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其中道理。比如“析”字是由“木”与“斤”连个字组成,“斤”在古代的意思是斧头。也就是说“析”的含义是用斧头将树干剖开,目的是为了查看其内部的结构以及纹理,十分形象地体现了这一事物过程的本质内涵。而“剖析”一词就是这样演变出来的,反映了“析”字的实质含义。再比如“艺”字的甲骨文写法呈现出一种为人栽培植物的意象。由于种植的好,就变成一种技能,因此艺术也是一种才能、技能。而古人对于“艺”字的解释的确是植物栽培的全部过程,也有人思想中对将来培育结果的理想与期望。从而也就产生了“园艺”“艺术”等名词。

一、民族文化艺术在文字设计中发挥的作用

民族艺术是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逐步汇聚成的一个宝库,为现代设计尤其视觉设计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养分。而文字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民族文化艺术在文字设计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不少古老的民族艺术比如篆刻、书法以及各种民间艺术都对现代字体设计有好的启迪作用。中国书法是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其英文“Calligraphy”的意思是“美丽的笔迹”,中国书法的独特造型及其审美形式,是现代设计的重要物质基础以及表现手法。比如仿宋体的笔画、线脚全部是从书法的笔制演变过来的,而目前广泛使用的楷书、隶书等印刷字体也全部是是从书法中提炼出来的。古代的很多书写字体都会现代字体设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草书、行书等字体具有较强的动感韵律,这些字体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的瑰宝,更是文字设计中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因此书法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得到了更加广泛地运用,不仅在标识设计方面大量运用,甚至能够运用在英文字体的设计方面,使得字体的表现的内容以及艺术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篆刻艺术尽管是古代常用的艺术形式,但同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刻制的字体通常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字体间变化多样,具有很强的美感以及艺术价值,这些都是现代设计师的创作灵感源泉以及生动的表现手法。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就是篆刻在字体设计方面得到很好的运用,“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将其中的“京”字非常巧妙地设计成一个在舞动奔跑的人,既保留“京”字的原本形象,同时又将其巧妙嵌入肖形印当中,还包含了十分浓厚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气息;并且图案下的“Beijing2008”也是运用一种书法,与图案镶嵌有机结合,显示了极强的民族精神以及民族韵味。

二、民族文化在文字装饰上的应用

在字体装饰上,民族艺术对现代文字设计也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字体着色红色是得到大部分中国人认可的颜色。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及其代表色红色就运用的非常广泛,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里,红色代表着喜庆、吉利,红色具有消灾保护平安的心理安慰作用,是一种比较吉祥的符号,“中国红”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最具感染力的一种表征色彩。比如在六七十年代的“红色招贴”,其中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万岁”“伟大领袖”等都运用的都是红色粗字,使得其传播效果更加强烈。而在西方国家,在字母中运用金色、棕色的色彩能够更好地体现庄重与典雅。

2.字中带图字中带图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在文字内部填充图案,而文字的外轮廓得以保留,其内部往往用花卉、人物、动物等进行填充,从而实现字画融为一体。比如中国的很多吉祥图形文字“福”“富”以及“寿”等,都是运用花鸟虫鱼等纹案进行绘制,再加运用重彩进行描绘,使得一些具象的图形与文字完美融合起来,从而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以及无限的想象空间。又比如在欧洲早期的部分教会,在传播经文教义的时候,通常会在字母的设计上运用大量的花草或者动物纹样,从而使得教义变得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宗教主张也就能够被更多的平民百姓所接受,进一步提高其宗教势力以及社会影响。还有就是一些笔画被纹样所取代,比如人物、动物、植物等。比如汉字“连生贵子”通常运用花卉莲花、花生花、莲子以及桂花等取代汉字的部分笔画,尽管文字本身的笔画造型有所改变,但是与图形装饰完美结合,使得文字更加图形化,具有更强的观赏性。

3.文字图形化运用图形使得文字的笔画造型产生变化。也就是使得文字的笔画成为一种具象或者抽象的形态,比如英文字母在笔画中延伸出来的线条,这些线条是弯曲的,具有很强的动感与装饰性,英文字母尚且如此,在汉字中其变化将更加灵活多样,将文字的部分偏旁部首变成图形,这在部分具有抽象意义的动词以及形容词当中运用比较多,比如用钱币替代“富”字当中的“田”,用心型取代“心”字中的一点,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设计师的想象力以及创造性。

作者:张真 单位:重庆科技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文字艺术范文12

关键词:数字虚拟技术;环境;艺术设计

数字虚拟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改变了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和手段,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方法,创新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形式。并且,数字虚拟技术的便利性和高效性促进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快速发展。但是,人们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对数字虚拟技术过度依赖,任何设计环节都依靠数字虚拟技术,缺乏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深入思考,导致环境艺术设计内涵缺失。并且,部分环境艺术设计师依靠数字虚拟技术过度追求商业利益,而忽视了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对数字虚拟技术的运用存在很多问题亟须解决。研究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能有效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对环境艺术设计创新有着深刻意义。

1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

1.1设计方案的优越性

传统环境艺术设计主要依靠手工设计操作,设计细节的修改也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甚至需要重新设计。而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的修改和完善十分方便,能够及时纠正环境设计中的局部问题和全局问题。具体来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虚拟数字技术可以省去复杂的人工设计操作,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计算机设备的物力特征等,自由选择设计的色温值和照明度,并通过设计预览来预览设计效果,及时发现设计中的不足。

1.2互动性

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根据客户要求来进行,而设计过程中也会融入设计师的思想。但是,环境艺术作品的设计需要满足客户的要求,作品功能等要得到客户的同意。因此,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需要与客户进行互动和沟通。并且,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要素众多,如果在设计之前没有形成符合客户需求并正确表达设计思想的设计方案,很容易激化客户和设计师的矛盾而重新设计,浪费大量的资源。而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能够利用先进技术让客户在设计软件上预览设计成果,并根据客户的意见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进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原则

首先,目的性原则。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必须坚持目的性原则,明确环境艺术设计的目标,并掌握设计内容、设计效果和设计环境,避免凭借设计师的主观意愿进行盲目性的环境艺术设计。其次,艺术性原则。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坚持艺术性原则,明确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审美和艺术价值,积极创新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为环境艺术设计发展增添活力。为此,环境艺术设计师应该充分运用自己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经验来创新艺术形式,向人们展示更加丰富多彩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另外,设计师应该熟练掌握数字虚拟技术,使用数字虚拟技术为环境艺术设计增添亮点。再次,集成性和交互性原则。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能够给受众以强烈的感官刺激。而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感染力和感官刺激来源于数字虚拟技术的集成性。数字虚拟技术集成了多种设计技术和设计软件,并对不同的设计技术机型优化组合,才能呈现出良好的设计效果。另外,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能够与受众进行互动和沟通,强化受众的情感体验。最后,真实性和科学性原则。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主要面向社会公众,设计内涵必然会影响到社会发展。为提高环境设计的社会效益,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必须坚持真实性和艺术性原则,采用科学的设计方法和现实生活中的设计材料,设计科学合理、符合社会现实的环境艺术作品。

3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

3.1过于依赖数字技术

数字虚拟技术、艺术、创意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核心要素,而在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三种要素之间的有机整合并不是三种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运用基于数字虚拟技术将创意和艺术连接起来,创造具有艺术价值的创意产品。虽然数字虚拟技术比传统的手绘设计更加方便准确,但是数字虚拟技术也有一定的缺陷,会在一定程度上模糊设计线条和颜色,影响环境设计的整体效果。然而,在数字虚拟信息的支持下,环境艺术设计师为了节省设计时间和精力,过度依赖数字虚拟技术,忽视了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价值和情感表达。

3.2过度追求商业利益

虚拟数字技术创新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方式和途径,有效提高了环境艺术设计产品的价值含量,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常用技术。然而,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十分重视数字虚拟技术带来的商业价值,数字虚拟技术成为环境艺术设计商业炒作的噱头。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过中为追求商业价值而过度重视数字虚拟技术的运用,忽视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内涵和艺术魅力。另外,还有部分环境艺术设计师在过度追求商业利益的过程中陷入了唯技术论的错误之中,一味使用数字虚拟技术而违背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属性,将数字虚拟技术放在第一位,忽视了艺术设计的内涵和审美。

3.3文化内涵缺失

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将环境艺术设计与文化内涵相分离,忽视了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文化因素,导致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缺失。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过度重视数字虚拟技术的应用,而忽视了环境艺术设计展示的时代风格和时代精神,虽然设计出了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但是这些环境艺术设计产品由于文化内涵的缺失很难引起大众的情感共鸣。

4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策略

4.1合理利用数字虚拟技术

首先,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正确对待数字虚拟技术,充分认识到数字虚拟技术的辅助作用和服务地位,将艺术设计放在第一位,使数字虚拟技术为艺术设计服务。其次,环境艺术设计师应该合理利用数字虚拟技术,熟练掌握虚拟技术,充分了解数字虚拟技术的缺陷,避免数字虚拟技术缺陷对环境艺术设计效果的影响。最后,环境艺术设计师不能一味地依靠数字虚拟技术来进行环境艺术设计,而应该将数字虚拟技术与传统的手绘设计相结合,将数字虚拟技术作为设计的辅助手段,充分运用自己的创意和思维进行环境艺术设计。

4.2合理追求商业价值

基于数字虚拟技术的环境艺术设计应该科学处理环境艺术设计的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合理追求环境艺术设计的商业价值。为此,环境艺术设计师不能一味地追求数字虚拟技术带来的商业价值而违背和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要在保证艺术设计内涵的基础上,运用数字虚拟技术来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何博知.虚拟现实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