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字化建设论文

数字化建设论文

时间:2022-07-18 21:15:34

数字化建设论文

第1篇

一、数字化档案馆的要求

要真正的建设数字化档案馆,在功能需求上要满足以下要求:1.信息机房要求。(1)有专用信息管理服务器机房。机房要求按专用信息机房建设,通风空调、防雷系统功能完善,电路使用强电弱电隔离。机房除原有电源和通信通道外需预留备用通道。(2)有专用的档案管理服务器,服务器要求性能稳定、具有可扩充性,网络接入具备光钎接入功能,电源有冗余功能。(3)服务器分为主用和备用服务器,一台服务器故障保证无间断切换。并且有在线同步自动备份功能。(4)有专用的网络防火墙和高速网络交换机,满足档案数字管理和使用要求。(5)机房电源要求双电源供电,并配置智能UPS系统,外部电源与UPS实现不间断切换。UPS保证外部电源中断情况下能保持持续供电2小时,以证档案服务器持续可靠供电。(6)档案机房需要内网与外网物理隔离,保证档案系统及机密档案的安全性。2.库房要求。(1)具备档案库房的建设的强制性要求,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2)库房内密集架结构结实稳定,最好使用钢结构密集架,接触边缘有强力密封条,不易损坏。(3)库房内密集架移动两侧具有固定闭锁功能,强压下不易移位。(4)密集架使用智能电控的,必须安装防爆和防火装置。(5)具有门禁系统和刷卡式存取智能密集架的,须有掉电自解锁功能。(6)库房通风系统、温控、湿控系统完善(最好选用远程电脑监控)。(7)库房内设置专门取电室和空调室,公共空间不设取电插座,线路排放使用暗排,并且预留备用通道,并做好防鼠隔离措施。(8)库房的字画档案、古籍档案以及实物档案与常规档案分别使用不同库房。(9)档案库房、阅览室、工作间要相互隔离。3.工作台与数字化处理中心。(1)根据档案馆的大小、档案处理数量以及工作人员数量合理配置一定数量的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数码摄像机、刻录机以及视频处理系统等常用自动办公设备(。2)数字化中心使用电脑实现内外网络物理隔离。(3)根据档案密级的不同,隔离档案数字化处理空间,设定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系统权限,防止密级档案泄密。4.档案馆展示中心。根据档案馆的大小,分类设置图片展示厅、实物展示厅及影视展示厅。现在的数字化档案馆,与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档案馆相差甚远。所以我们在档案馆的建设中要有发展的眼光,在新建档案馆时要做好规划和设计,为未来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减少重复投资,避免资源浪费。

二、未来数字化档案馆发展方向的设想

未来数字化档案馆的发展方向,是要在档案馆的建设、档案存储设备、档案管理工具及附属设备等方面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使用功能上将有一个飞跃式的变革。主要体现以下方面:一是档案密集架存储方式改变。从现在的集中排列式转换到立体框架式,每盒档案和对应电子档案光盘各有一个固定的立体架位和物理地址,电子文件在服务器上也有一个相应的存放地址。二是控制方式改变。档案存库、出库方式可以通过电脑控制和刷卡存取,有专用的自动存取卡槽,存入时自动扫描物理地址,自动传送到自己的立体空间位置。取出时根据自己选择想取出的档案,直接从电脑上调取。因特殊原因需要移库时,可以通过逐渐分批排序取出、通过现地刷卡和断电大量手动取出的方式进行。三是库房温控、湿控有专用的智能控制设备。设定后自动控制,在工作台电脑直接监控和报警,室内设备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四是防虫和消毒自动实现,在档案存取过程中,每次进出都会通过自动消毒和杀菌设备,并智能投放杀虫药剂。五是室内设置红外监控摄像和红外感应系统,对室内进行监控,防止非法人员和小动物进入。门禁系统与室内红外控制系统关联,门开后,室内红外扫描系统自动关闭,防止防系统误报警。六是档案的利用主要是利用电子档案,原始档案不公开借阅。七是重要档案的备份通过各地的档案中心相互备份,以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八是普通档案公开化。普通的档案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查阅,有利于档案的利用;权限档案可以通过设置个人密码,单向登陆系统查阅档案;重要和机密档案必须到各地的档案中心才能查阅。九是网络通信将以超级光纤传输或电力电缆传输方式为主,通过终端设备与用户对接。

三、信息化环境下档案管理人员技能要求

随着数字化档案馆开发和建设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档案管理对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未来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需求,需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多元化的知识培训。

(一)过硬的政治素质是保证档案机密性的前提条件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较强的政治敏锐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能严守党和国家机密,依法开展档案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确保档案和信息的安全。

(二)崇高的职业道德是档案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档案工作是基础性和服务性工作,要求档案人员热爱档案工作,忠于档案事业,有较强的工作责心,淡泊名利、不畏困难,用心钻研,把档案工作做细做实。把握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将档案信息仔细收集、整理归档并提供有效利用。要把服务意识贯穿于档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三)扎实提高档案专业素质是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关键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具有自己特定的工作对象。档案特有的形成规律,是档案工作不同于其他管理工作的主要因素。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档案基础知识和档案专业技能,掌握档案工作的理论原则和技术方法。把握各类档案的形成规律,熟悉档案工作流程,根据用户对档案信息利用的需求,对馆藏档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挖掘信息资源,汇编科研成果简介等,才能为档案的利用者提供深层次的档案信息服务。

(四)较强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力是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基本技能档案信息化管理包括档案管理数字化、档案利用网络化和档案资源共享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文件的产生、存储、归档、著录、保管、利用,都将由计算机辅助完成。对传统的单靠手工收集、整理档案和简单借还利用服务的档案管理人员来说,传统技能已远远不能满足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需求,不仅要精通传统的档案管理业务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常用软件工具、自动办公系统运用、自动办公设备和数码设备运用的能力。还要学会借鉴国内外档案信息化建设先进经验和成果,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各种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标准体系,并有效地指导实施档案数字化管理和运用,推动档案事业向前发展。

作者:汤光华李会香单位: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糯扎渡电厂筹备处

第2篇

[论文摘要]数字化医院这一概念已日渐发展和成熟,国内许多医院在数字化建设方面都作了积极的尝试,但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发人深思,尤其体现在开发模式上。本文对数字化医院的概念、分类和建设方法进行详细比较和研究,以进一步明确数字化在医院建设中的作用。并认真回顾国内外医院数字化建设的概念、类别和现状,深刻剖析了中国医院数字化的发展历程和建设策略。

现代数字技术和电脑信息处理技术现在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它帮助人们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工作着。在医疗卫生领域,它也逐渐扮演起重要的甚至不可替代的角色。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也对医院通_过数字化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为了进一步明确数字化在医院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本文将认真回顾了国内外医院数字化建设的概念、类别和现状,以阐明该项工作在医院管理和建设中的作用。

1数字化医院的概念

上个世纪末,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概念首先在IT行业被提出。20世纪90年代初,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出现了数字化医院(Di#tMHospital)的雏形。由于起步时间还不长,目前国内外对于数字化医院的理解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一些专家用广义和狭义来定义“数字化医院”。

1、狭义概念:指利用网络及数字技术有机整合医院业务信息和管理信息,实现医院所有信息最大限度的采集、传输、存储、利用、共享,并且实现医院内部资源最有效的利用和业务流程最大限度的优化的高度完善的医院信息体系。

2、广义概念:指由医院与医院间、医院与社区间连接构成的区域性的数字化医院服务体系。即在狭义数字化医院的基础上,加上了与之配套的多层次网络连接,从而实现在一定区域内的零距离医疗卫生服务。

随着“数字化医院”这一概念的日渐发展和成熟,逐渐形成了由数字化管理(DigitalSupervisal)、数字化医疗(DigitalTreatment)和数字化服务(DigitalService)构成的现代医院经营和管理模式。建设数字化医院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它不仅需要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计算机科学,而且还需要利用其它学科的成果。作为技术核心的计算机科学,包含了大型数据库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模数转换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同时,由于涉及卫生领域,因此还需要运用临床医学、药理学、检验学等知识和成果;除此之外,数字化建设还必需依赖管理科学和其它社会科学,如运筹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数字化医院建设将整合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疗服务为内容”、“以管理为抓手”的理念。它最突出的优势是能够高效整合和聚集能为病人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因此,医院数字化的建设和发展将对卫生服务有质的飞跃产生重大影响。

2国内外医院数字化建设之现状

在世界上,数字化医院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前沿课题。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已建成了无纸化、数字化医院~马来西亚中央医院(Se-layang医院)。美国阿拉巴马州伯明罕市,全球最大的医疗保健供应商HealthSouth公司与Oracle公司合作,投资1.25亿美元,筹建一所完全数字化和自动化的医院。

近年来,随着国内整体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医院开展数字化建设的步伐和力度也提高很快。许多医院数字化建设方面都作了积极的尝试。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病人可通过网络挂号或预约医生、在做完检查后,诊治医生会通过网络调出检查结果,患者可以通过计算机向医生进行健康咨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药库、药房、病区、门诊收费、住院以及门诊医生站系统以及检验信息系统已投入使用。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在小范围尝试应用PACS系统。新山子石油化工总厂职工医院用4年时间建设了医院计算机综合集成系统,包括医疗信息管理、数字化影像、医院财务管理系统等8个子系统。福州总医院自1998年推广应用“军字一号“高级版,1999年实施了检验联机管理、手术管理、血库管理、膳食管理和临床医生工作站等系统。2000年又投入建设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实现全院性医学影像网络并实现院内无片化管理。2001年开发了门诊诊问医生工作站。除此之外,在北京、广东、大连等省市的多家医院在开展数字化建设方面也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3常见的医院数字化系统包括:

1、医院信息系统(HIS,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

HIS就是应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等高科技手段对医院内大量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的现代信息系统,它能提供全院的经济运行状态、医疗质量状态、工作质量状态等等,以及获取各部门的信息反馈,从而使各部门的管理者进行计划决策、组织实施、协调控制。HIs是整个应用系统的主干,也是数字化医院的数据中心,起到了整合其它辅助系统的作用。

2、临床信息系统(CIS,ClinicalInformationSystem)

CIS主要目的是实现医院电子病历的全程管理。主要解决以下问题:电子病历的法律地位及技术标准;全程实现电子病历的业务流程标准;表格化医学文档标准格式;建立医学字典库集;国际系统医学术语(sNOMED)的改造和汉化:医学术语汉字输入法研究。临床信息系统(CIS)主要包括:门诊和病房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ERP)、图像储存和传输系统(PACS)、检验信息系统(LIS)、放射科信息系统(RIS)、危重病员监护系统(CCIS)等。

3、其它系统

(1)医院财务系统(FIS,FinancialInformationSystem)

它导入HIS中采集的诊疗收入和成本支出数据。集成标准化财务分析系统,正确评估医院的资金运作状况。

(2)医院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IntelligentDecisionSupportSystem)

IDSS由定量分析为主的决策支持系统和定性分析为主的专家系统结合组成。IDSS以模型库系统为主体,其模型库中包括数学模型、数据处理模型、图形模型等多种形式。涵盖医院的管理、医疗、科研等多种内容。IDSS将多个广义模型有机组合起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挖掘,使其辅助决策能力从运筹学、管理科学的单模型辅助决策发展到多模型综合决策。通过IDSS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客观、详尽的决策帮助。

4我国数字化医院建设中的若干思考

回首中国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历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与其他医院一样的共性问题,发人深思。从TT行业中流行的开发组织模式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委托开发、二是联合开发,三是自主开发。目前。我国大多数三级甲等综合性大医院采用的HIS开发组织模式都是提需求、出资金,委托软件开发商进行开发。实践证明在一些大型医疗机构中采用这一做法是相当不成功的。

随着卫生改革的逐年深入,医院对HIS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断增加新的需求,包括医教研工作职能结构的变化、医保政策的变化、医教研数据统计分析的变化等等。各个医院中运行的HIs基本上还是处于手工管理计算机模拟化的方式,尽管有些分析统计的数据,但还是只限于局部的、事后的分析。HIS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应付每月向医保局上报AB报表,应用水平不高,与HIS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没有充分发挥HIS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究其原因,HIS是MIS中最复杂的系统之一。不同于其它行业的MIS开发,HIS有着强烈的医疗卫生行业自身特点,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需求不确定性:由于医疗卫生行业正处于改革、调整期,由此导致需求不断的变化是HIS开发中遇到的最大困难。(2)医院内各部门间协调困难:HIS是一个高度集成化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要求各部门之间要有高度统一、严格规范和大协作的精神。

第3篇

关键词:如何推进;油田企业;数字化;管理建设

一、油田企业数字化的基本概念

何为数字化?数字化就是将很多多变、冗杂复杂、难以分析的数据转变为可度量、方便理解分析的数据、数字,再运用这些数字、数据来建立适当的数字化模型,然后引入计算机当中,形成一定的管理系统,这便是数字化的基本形式。那么,石油企业的数字化当然就是把油田企业中很多复杂难以分析的数据转变为可度量的数字、数据,把这些数据输入电脑中形成油田企业数字化有关的专门系统,进一步促进油田的开发、石油的开采与油田企业数字化的管理,从而,使油田企业跟上科技发展的潮流进行良好有序的发展。

二、油田数字化管理建设的基本内容

1.油田数字化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数字化的管理主要是运用于计算机网络,电子通信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管理技术,油田信息化管理实质上也就是一个连接油田井下和地面信息,双向传输信息和处理各种信息的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系统。让在地面上的人员了解井下石油项目的情况,从而更好的实施计划管理,勘探石油情况,评估石油质量,与井下人员更好的协调工作,完善配合,从而研究怎样开发油田,开采石油,对整个油气资源数据的了解和数字化的管理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加上数字化管理有遥测、虚拟现实、智能完井和数据集成的关键技术,从而,大幅度的降低了油田开发石油生产的成本,提高了是由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石油企业数字化的管理其实也是分成了三个层次的,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针对单个油井项目的开发,单独的采集信息以及进行简单的数字化管理。第二个层次是中段石油开采与油田开发的数字化管理,其中数字化管理是双向的,让地面人员和井底工作人员互通信息,比上各层次更有深度一些。第三个层次针对的是后续石油的储存管理以及如何营销等决策管理。

2.推进油田企业数字化管理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要想切实推进油田企业的数字化管理应该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首先,油田企业应该具备了解油田数字化管理的人才,组成一个优秀并且专业的团队。其团队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他们可以利用头脑风暴的方式选择出来合理的检测点,从而也可以确定出监测点的数据。检测点数据对于油田的开采来说是比较重要的资料,在油田数字化建设中需要将检测点进行统一优化分析。其次,其数字化管理的平台要不断升级优化。数字化管理平台如果一直停留在最初的阶段,一定是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与科学的进步,然而管理平台的建设与油田的开发、管理、储存环保工作息息相关,根据油田开发的工艺路线、安全环保要求上来看,管理平台的升级优化是必然的行为。然而油田应该采用效率更高、反应更快、成本更低的实用性数字化管理平台,不要盲目追求高端的数字化产品,此种行为无异于舍本逐末。数据采集工作需要实施二十四个小时的储存、探究、分析,及时完成数据分析的结果对数字化管理的效率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石油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一直停留在最初的科技水平,那么此家石油企业发展定会停驻不前,甚至倒闭。因此,石油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的逐步优化是很重要的数据管理平台升级的正常化,其应用系统的使用就会更加的正常化。数据化管理系统的优化逐步统一了各大系统的部署情况,提升了系统的优越性,同时也缩小了储存空间,使应用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也是推进油田企业数据化管理的必要条件之一。最后,油田企业数字化管理流程要时常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创新可以实现更高的工作效率,创造更方便的工作流程,也可以打造更舒适、更活跃的工作氛围。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好处不言而喻,只有时常创新数据化管理,才能保证石油项目有效率的开采,提高油田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水准,保障项目的协调性,以便于用较低的成本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油田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基本内容

1.油田数字化管理的数据收集技术

不同于早期的人工收集信息有很多缺点与弊端,现在的数据处理主要是有专业的电脑的系统,具有专业性、准确性、时效性的特点。油田生产时的关键数据主要利用温度变送器传达,可以通过传感器与测量仪器等设备进行收集数据,如此便可以更准确的了解油井和油田项目的情况,不像人工采集时那么费时费力,油田数据化管理更加方便、快捷。所以油田数字化管理的数据采集技术更好的进行了油田数字化的管理。

2.油田数字化管理的数据识别技术

此类技术就像是数学学科的验算,因为,石油产业就必须像数学一样,其数据必须要精准无误,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将数据采集完成后必须要进行数据的识别,在数据化管理中也有一套识别数据的第三方软件系统,通过此系统来验证之前采集的数据是否精准无误,然后进行加工处理,控制生产项目,采集项目的安全。其中一项数据识别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的看到数据的状态,在计算机数据对应上可以把采集到的数据用直方图或者饼状图的形态展现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把作业做到稳定安全与无误,这也就是数据识别的示功图智能识别的特别设计。然后,还可以更深度的把示功图与标准图对比来深入分析,最终得出比较准确的工程情况,这样可以提高相关工作者的注意程度,让他们认真负责的进行施工,保证油田项目的顺利开展。

3.油田数据管理远程控制技术

为了提升劳动生产效率,降低劳动者的工作强度,油田数据化管理就采用了远程控制技术。远程技术的基本作用体现在远程控制抽油机的启动和停止,可以远程调配输油作业,通过远程视频技术也可以看到没员工工作时的画面。管理者可以通过视频画面监督工人们的工作情况,在工作现场实施开展或停止,进一步提高了油田项目的安全性,从而加强了管理者的管理力度,以及提高了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另外,远程控制技术还可以及时了解工作环境的异常情况,从而作出较快、较合理的解决方案,或者是对工作者进行语音提示或者警告。如今社会,数字化管理技术在不断并广泛运用于各个行业管理之中,石油企业当然也不能落后。数字化管理也是各个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管理模式,油田企业作为资源的主要来源,也是中国经济的资源基础,更要抓住此次契机,转变好自身的管理方式向数字化管理进军,以促进管理技术的发展。要积极搞好石油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建设,切实发展好石油资源企业,提高其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石油业正常、顺利、有效率的发展与进步进而加强我国国民经济的提高。

作者:陈静 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政策研究室

参考文献:

[1]潘峰.油田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J].科技传播,2011(7):27,34

第4篇

1.1便于档案资料存储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下,原始的档案文件都是以纸质媒介进行整理、录入和存储,但纸质档案由于自身特点,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发霉、丢失和毁坏,再加上经常的翻阅利用,很难长时间进行保存,给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消极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单位管理成本。而对相关原始档案进行信息化处理,可将原始档案转化为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存储,不仅可极大节省存储空间和成本,还可最大限度地实现永久保存。

1.2实现档案数字资源共享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相关高校档案馆可利用网络对本单位档案数字资源进行资源共享,打破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时间、空间的限制。另一方面,相关需求人员刚可利用网络进行有计划、有效率、有针对性地搜索相应的开放档案,可更大限度地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将高校档案机构打造成为“永不关门”的档案室。

1.3节约大量人力财力资源

传统高校档案管理模式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档案整理、存储和打印。而在实现档案数字化建设之后可一次投入重复利用,不用再重复进行纸质档案保存和复印,不仅节省了占地空间,还节约了保管费用。另一方面,让管理人员直接进行电子文档拷贝,将计算机和网络的潜能充分利用和发挥出来,有效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而造成的纸张浪费和人力投入。

2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对档案数字化建设不够重视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和高校档案事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师生已经开始关注并了解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并开始引起高校相关领导的重视。但由于数字化建设尚属于初始发展阶段,很多学校领导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仍停留在传统观念上,缺少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正确认识,甚至仍然存在一些错误偏见。

2.2缺乏高素质复合型档案人才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对高校档案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仅需要熟练掌握传统档案管理技能,还必须掌握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成为不仅懂传统档案管理业务,又掌握现代数字技术的复合型综合人才。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普遍不高,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单一且严重缺乏现代信息技术知识,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下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2.3档案数字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撑就是必须具备专业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如果没有这些作为基础的话,就难以对现有原始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和处理,导致档案数字化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在现实中,由于目前高校档案工作经费投入不足,用于档案数字化的资金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全面开展。

3新形势下推进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3.1提高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思想认识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改革,高校档案数量和形式不断增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校档案管理人员面临着更为艰巨的工作任务。同时,由于高校自身社会功能日益增多,都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思想观念提出新的挑战。因此,高校领导干部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到提高档案数字化建设对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明确职责,加强对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的重视,有力推进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发展进程。

3.2提升档案管理人员数字化技术水平

高校数字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不是仅凭借几个档案管理人才或计算机技术人员就可顺利完成,需要所有档案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和配合。面对档案数字化的不断发展,高校必须重视并提升档案管理人员数字化技术水平。为此,作为档案业务指导部门,一方面必须加大档案管理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进而为高校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应加强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开设系统的培训内容供档案工作人员学习。最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主动进行继续教育,从自身实际出发,采取自学提高与脱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自身素质。

3.3加大对高校数字化档案建设的资金投入

由于我国的许多高校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在现实中,由于目前高校档案工作经费投入不足,用于档案数字化的资金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全面开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档案软件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重视加大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在资金预算、人才引进种技术配套方面尽量解决所需的经费,尽可能保证这项工作可顺利实现。与此同时,应将资金投入纳入到单位经费规划系统中,可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开展。

3.4保证高校档案数字信息的安全可靠

随着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不断发展,对高校档案信息的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高校必须制定严格的安全保密制度,并不断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技能和安全保密意识。另一方面,应采用较为先进成熟的档案管理系统和档案处理机制,将相关责任落实到个人。最后,必须建立严格的档案监控机制,引入切实有效的网络安全技术手段对“病毒”和“黑客”等行为进行预防和监控,确保高校档案数字信息的安全可靠。

4结语

第5篇

    网络已深深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 方面面。伴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大潮的推进,作为知识的殿堂——传统高校图书馆正面临着 一次全方位的技术革新,一个集信息储藏、加工、交互与传播于一体的崭新载体——数字图 书馆,正脱颖而出。数字图书馆替代传统图书馆,已是势之所趋。当前,如何加快地方高校 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主动跨入数字化时代,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区别只是图书馆在发展阶段上的区别,并不是本质意义上的区别 。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和Internet的畅通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 产生与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传统的图书馆,就没有日后的数字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这种既有区别又具有内在发展联系使图书馆人认识到传统图书馆 和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主体方向。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这样,才能焕发蓬勃的生机 与活力。高校数字化建设也应把握这一主体方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

    人力资源,即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 键。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 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 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 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获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 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并要通晓知识产权 (版权)保护和网络安全维护知识,即是通才、复合型的人才。美国报刊曾称:电脑图书馆管 理员、对答网络技术人员是21世纪头10年将问世的10种兴起职业中的两种稀缺人才。而在我 国 由于图书馆数字化起步较晚,计算机在全社会普及率不很高,目前,各类高校特别是地方高 校图书馆尚囿于传统的馆藏、借阅工作模式。工作人员中的“两多”和“两少”现象较为普 遍,即低学历者多,非图书馆专业毕业者多;图书馆学专业者少,懂信息技术者更少。因此 ,高校图书馆要实施数字化建设,首先要解决人力资源这条“短腿”问题,必须注重对现有 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突出图书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 步伐。同时,要花大力气进一批能驾驭计算机开发、运行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才,并配备若 干名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作好人力 资源的准备。

第6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资源种类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丰富。论文写作,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早已提上日程。论文写作,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包括全文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馆藏书目数据、构建网络导航等,这些资源在网络上为相关用户提供信息查询与检索的服务。地方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人才短缺、资金不足、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制约了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因此,本文通过对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对策。

1. 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现状与特点

1.1 现状

目前,地方高校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主要集中在中外文数据库的购买,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构建学科网络导航,以及建立数字化咨询与检索系统等方面。论文写作,图书馆。论文写作,图书馆。其中,以购买引进为主要形式,从专业数据库开发商那里采购各种中外文数据库系统,形成自己的数字资源体系。其次是通过馆藏资源数字化,对馆藏纸质资源进行扫描加工处理,进行数字资源建设。在地方高校图书馆中,自建的数字化资源所占份额较少,更为紧缺的是能够体现本地区或本校的特色数字化资源。在学科网络导航和数字化咨询与检索系统的建设中,地方高校图书馆由于经费不足,专业人员急缺等制约因素,投入时间和精力很少,导致建设成果不尽如人意。

1.2 特点

地方高校图书馆所拥有的数字化资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数字资源的文献类型不够全面。仅包括书目、报刊、期刊论文、硕博士学位论文、标准数据库、专利文献数据库等。从文种来看,各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主要是以汉语为主,外语类数字资源则较少。二是购买引进的全文数据库或含有部分全文的数据库所占的比例较高,几乎占据了半数的份额,其中采购全文数据库的数量更是逐年增加。三在馆藏资源数字化、学科导航建设等方面,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各地方高校图书馆都是有一定的区域差异。四是各馆的自建特色数据库与本区域历史文化因素和各高校的重点学科建设有较大关系,但是由于诸多原因,特色数据库建设得质量不高,所搜集加工文献的数量和种类也有限。

2. 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出现的问题

数字资源建设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和高素质专业人的支撑。但是地方高校由于各种原因,受到知识产权、重复建设、标准化建设、资金和高素质人才等不利因素的困扰,使得数字资源建设的进度缓慢。论文写作,图书馆。

2.1 缺乏专业人才与资金不足

没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将无法开展。地方高校图书馆最紧缺的是既掌握信息技术又具备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他们能够使用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术完成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工作。此外,经费不足严重限制了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和生存,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是地方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经费来源,由于受到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得到资金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数字化资源建设的需求,导致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举步维艰。

2.2 涉及知识产权的问题

在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中,由于图书馆员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强,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利用时,针对受到知识产权法保护的作品,未经网络作者的授权,而使用这些作品向其他信息用户提供服务,违法了法律的相关规定。在进行馆藏信息资源数字化时,以不合法的形式使用未进入公开领域的的作品,所引发的知识产权的问题。地方高校图书馆在使用电子出版物时,未经著作人授权,复制或套录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盈利服务,使得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这些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阻碍了地方高校图书馆事业的顺利发展。

2.3 数字资源的重复建设

由于没有统一规划,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的建设中,各自独立开展工作,刻意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目标,错误地沿袭了传统图书馆纸质文献建设的路线,没有充分发挥数字化资源高度共享性的优势。造成了采购数据库的学科结构不合理、数量和规模较小、联机使用率低,导致数字资源的重复建设和对有限经费的浪费。

2.4 数字资源建设的标准化问题

数字资源的标准化建设是数据交换、兼容和不同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条件,为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提供必需的基础。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资源建设中,由于经验不足或思维观念的限制,往往忽略考虑标准化问题,没有对数据加工建立标准,对数字资源的分类、著录和标引等没有严格的规范,从而增加了数据传输的障碍,导致无法建立数字资源共享的兼容平台,为信息用户的跨平台检索带来困难。

3. 解决问题的对策

地方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师生心中的知识殿堂。为解决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遇到的瓶颈问题,主要对策如下:

3.1 引进复合型人才与提高馆员素质

以科学化、制度化、明确化的方式大量引进复合型的人才,这些人才熟练掌握网络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同时又具备扎实的图书馆学理论,能够胜任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服务于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此同时,利用业余时间,以馆内组织自学或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等形式,努力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丰富专业知识,满足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需求。

3.2 增强馆员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

为促进数字资源建设事业的稳步发展,地方高校图书馆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在数字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知识产权的问题。图书馆员应学习和熟练掌握知识产权法以及有关的其它法律公约,提高知识产权的防范意识,在知识产权法规定的范围内,合理利用数字资源,避免引起知识产权的纠纷。只有这样,才能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数字化资源。

3.3 开展馆际合作,减少重复建设

应该着手建立地方高校图书馆联盟,在数字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加强馆际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做到统一规划、分工合理、资源共享,避免各馆重复性投入、开发和建设,保障数字资源的完整性、全面性和系统性,使得各馆的数字资源互不重复、各具特色。论文写作,图书馆。这样既减少对人财物的浪费,又能提高数字资源的建设质量和利用率。

3.4 统一数字资源建设的标准

数字资源的建设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建立完整的数据传输格式,制定数据分类标引的标准,遵守网络或联机数据传输协议,保证数字资源的通用性和标准化,为了实现真正的数字化资源共享,只有按公认的标准开展建设工作,促进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交流与传递。如果不这样做,就会为数据传输设置障碍,导致无法建立数字化资源共享的统一平台。

4. 结语

加快数字化资源建设,提高数字资源的质量,更好地为本校师生员工提供有效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当前地方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找出自身数字化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对症下药,才能使困难和问题迎刃而解,促进图书馆数字化工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革,王丽娟.关于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学刊,2006(3):99

[2]贾琳.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与管理[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6):28-29

[3]吴景贵.关于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01(6):54-55

[4]刘蓉.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1(3):14-15

[5]刘明广.广州大学城图书馆资源共享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8(7):31-32

第7篇

[摘 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档案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全国各地掀起了建设数字档案馆的高潮。但目前,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面临许多问题。本文对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数字档案馆建设对策,以期对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做出有益贡献。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建设;信息资源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117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2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档案馆作为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信息化的冲击。在该背景下,建立数字档案馆成为档案界研究关注的重点。

1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意义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意义就是数字档案馆所具有的价值或作用。目前,国内档案学者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意义具有不同的理解,但总的来说,数字档案馆建设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①使档案信息成为知识经济基础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②改善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③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有助于档案馆实现由完全实体保管模式向信息管理模式转变;④有助于档案馆保存社会记忆功能的实现,为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提供可能。

总之,数字档案馆建设满足了时展的需要。当今社会,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知识经济时代已然来临,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趋激烈。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由于信息资源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与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进一步说,对于知识(由信息转化而来的)占有的数量和质量以及配置得是否合理将从根本上决定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2 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各地掀起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高潮,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在数字化档案馆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2.1 基础理论相对滞后

当前,关于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础理论仍相对滞后,已有的阶段性成果更多的是关于建设意义和发展前景的宏观性描述,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此外,数字档案馆的发展更多依靠实践推进,缺乏理论支撑。基础理论滞后已成为数字档案馆发展的瓶颈之一。

2.2 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相对匮乏

目前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还相当匮乏,与充分满足社会利用的数字档案信息需求量相比,差距较大。数字档案馆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能力普遍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各地都在加大传统档案数字化,以此为突破口,丰富数字档案馆馆藏,但仍急于求成,且档案信息数字化也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难以形成有效“链接”。同时,在数字档案馆馆藏中仍存在结构单一的现象,影响利用成效,要形成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任重道远。

2.3 技术标准仍不完善

近年来,电子文件管理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标准研制虽然在提速,但还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电子文件著录标准、多媒体档案管理标准、全文数据库标准、数字档案馆评价标准等。缺乏相应的标准体系,不仅会使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成为“信息孤岛”,而且有可能造成电子信息永远消失。

2.4 缺乏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数字档案馆研发和管理过程中所需的具有现代信息素养,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效开展工作的人才队伍还未建立。当前,档案工作者队伍无论是在管理能力、管理经验,还是在技术运用和现代服务意识上,都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2.5 安全风险问题突出

在安全防护方面,数字档案馆安全风险问题依然突出。目前,虽然采取了异质异地备份等保护措施,加强对数字档案信息和载体的安全保护。但是,立足于网络档案信息安全和数字档案信息长期保存的数字档案馆安全保障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各种潜在的技术安全风险和网络攻击风险时刻存在,威胁着数字档案信息安全。

3 数字档案馆建设应采取的对策

在信息技术渗透日深、社会信息化发展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建设数字档案馆成为时代的必然。针对数字档案馆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3.1 对全国数字档案馆建设进行统一规划

底值蛋腹萁ㄉ璧哪康氖墙档案信息资源集聚和整合起来,实现档案资源社会共享,从而更好地为各级领导和机关服务,为社会各界服务,为广大公民服务。为此,数字档案馆建设在当前新一轮深入发展的关键时刻,必须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克服各自为政的局面。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档案馆具有海量存储、并发用户多和长期接受服务请求等特征,需要稳定可靠、可扩展的运行系统作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档案基础工作、网络环境建设、硬件环境建设和系统软件建没等。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前提条件,只有加强档案收集、鉴定、整理、存储、保护、检索等,保证管理工作科学、结构合理、运行规范,才能为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资源和工作保障。

数字档案馆网络环境建没根据用途不同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档案馆内部网(局域网),主要用于档案馆内业务活动的开展;二是与政府部门相链接的政务网(公务网),主要为政府部门提供档案信息及数字档案信息;三是与互联网相链接的公众网,主要为社会各界和民众提供信息查询和档案利用服务。

3.3 加强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来源广泛,主要来自四方面:一是立档单位向数字档案馆移交的电子档案;二是馆藏档案数字化后产生的数字化档案;三是通过网络从政府信息资源库、各行业专业数据库、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库中采集的数字信息;四是从互联网中捕获的数字档案信息。

3.4 加强应用系统与服务平台建设

数字档案馆应用系统是一个可根据需求不断扩展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应具备收集、管理、保存、利用四项基本业务功能,以及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日志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及其数据安全维护等功能。数字档案馆管理系统还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馆藏数字档案信息,要特别保障电子文件归梢形成的电子(数字)档案信息的可靠和可用。

3.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是数字档案馆建没的关键。要通过数字档案馆建没的具体实践,培养一批在档案管理、系统开发与维护、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应用、档案数字化加工与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标准法规建设与信息安全、多媒体档案编研,以及数字档案馆运行与管理等方面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业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图书馆[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2]侯贵松.知识管理与创新[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第8篇

关键词:图书馆 数字化建设 探索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网络资源的迅速增加,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实现馆藏纸质文献的数字化已成为当前医院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1]。加强图书馆网站建设,根据医院医教研特色及医护人员需求,开发个性化、深层次的信息资源库,通过网络为读者提供便捷、准确的信息服务是医院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基本目标。

1 当前医院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现状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对原有传统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转化,二是开发建设新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并对二者进行科学的整合、重组、分类、组织,形成新的数字化资源体系。目前,国内的大部分医院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都停留在对原有传统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转化这一步上,在开发建设新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方面做得很不够。调查发现,国内大多数医院图书馆网站提供的服务局限于本馆概况、馆藏文献目录查询、读者借阅信息查询及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缺乏个性化、深层次的信息服务[2]。

2 目前可供医院图书馆使用的数字资源

2.1二次文献数据库

例如:MEDLINE、EMBASE系统、CBMdisc、CMCC重庆维晋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一些医学部门制作的各专科数据库。

2.2全文数据库

(1)《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由清华同方光盘服务有限公司,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联合制作,目前有全文数字化期刊1100多种,还有博士硕士论文医学库一共收录全国300多个博士、硕士和400多个重点学科硕士点的学位论文数万本,以专辑的形式发行。此外,CHKD标准化版,共收录1997-2002年各种医学文献130多万篇,日更新量1000篇左右,年更新量30万篇。

(2)重庆维普全文数据库。由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制作,有《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外文期刊数据库》、《维普报讯》。

(3)万方全文数据库。由万方数据库股份有限公司制作,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服务方式――镜像系统服务,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涵盖了有关医药、生物方面各个学科,各种类型的文献,例如:(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

(4)超星数字图书馆。超声数字图书馆由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兴建。为读者提供完善,全面的数字图书馆浏览、下载以及定制图书光盘等服务,已被列入“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在国家图书馆、广东省图书馆以及国内20多家高校图书馆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图书馆等得到了成功应用。目前日访问量已超过25万人次,数字图书馆资料已达3500万页,并且正以每天l0万页的速度递增,读者可使用超星读书卡上网浏览文献。

(5)上海图书馆建立的数字化图书馆资源。

(6)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工程。中国国家图书馆综合数字图书馆系统,有数字图书20万余册,中英文电子期刊8000余种,多媒体光盘4000余张等。

2.3互联网资源

3 如何加快医院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文献信息的产生、传输和利用的方式正在发生本质的变化,图书馆正处于一个信息环境的变革时期。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内外图书馆界正在掀起一股数字化的热潮。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将使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发生质的飞跃。

3.1加速医院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将优化馆藏信息资源

在网络信息不断发展完善的大环境下,医院图书馆正处于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化图书馆并存的发展阶段,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结构模式由单一的实体馆藏资源结构

模式向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资源共存的结构模式转变。既要较好地采集和保存传统文献,又要将网络版、光盘版等数字信息资源纳入馆藏资源建设范围,在馆藏结构上,加大数字信息资源的采集力度形成印制本和数字信息资源多种载体、多种类型并存发展的复合型馆藏结构。将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统筹利用,将网络化信息服务和非网络化信息服务有机结合,使所能提供给读者的馆藏扩大到整个信息空间,以保证读者全方位信息需求。

3.2加速医院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将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医院图书馆的信息需求具有多样性、真实性、时效性及专业性等特点,就目前情况看,任何一个医院图书馆都不可能独自依靠自己的馆藏来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在客观上要求文献资源建设中加强馆际间的合作,形成资源互补。实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后,利用网络平台,使多方位优势馆藏的联合,开展馆际间互借和文献传递工作,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成为可能。

3.3加速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将拓展信息服务的职能

医院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是被动的,局限的,单一的。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充分利用数字信息的特点,发挥图书馆自身优势,树立“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医教研提供优质服务。在服务方式上由“等待读者上门”为主动深入临床科室,积极与医护人员沟通,迅速、高效提供服务;在服务对象上,定期为学科带头人及专家教授等科研人员提供定题跟踪服务。数字化信息资源具有资源分布广泛,更新快,内容“海量”,检索方便等优点,拓宽了信息服务的领域,体现了信息服务的多元化,个性化[3]。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数字化图书馆的研究、开发和建设,可大大缓解目前医院图书馆存在的矛盾和困难,将使医院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促进图书馆和医院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丽萍.广东省医院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医院,2007,7(5):137―139.

第9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概念和特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数码存储与传输等技术的全面推广普及,使的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数字图书馆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成为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本文拟就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的情况做一些介绍。

1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1. 1 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信息图书馆。简单地说数字图书馆是用数字技术收集、存储和组织信息,并通过计算机网络查询和检索信息的一种现代化信息系统。它既不是图书馆的数字化概念和特征,也不是以印刷载体文献为依托的图书馆文献信息开发工作的简单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论文范文。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和图书馆资源的数字化是现代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过渡的必要阶段,但并不是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一个以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依托,以分布式的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库为基础,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目的的超大规模信息服务系统。它既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社会需求。

1.2 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开放式的硬件和软件的集成平台,通过对技术和产品的集成,把当前大量的各种文献 载体数字化,将它们组织起来在网上服务。从理论上讲,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引入管理和应用数字化技术的方法,它的特点是:

1、信息资源数字化:数字图书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各类传统介质的文献信息进行压缩处理并转化为数字信息。

2、信息传递网络化:数字图书馆将依托由高速宽带网构筑的因特网,以高速度、大容量、高保真的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将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和无数台计算机联为一体。信息传递的网络化带来了信息服务的跨时空、信息利用的开放化概念和特征,以及信息传递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3、信息利用共享化: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数字图书馆既能通过网络交换各自的数字化馆藏信息和电子出版物,也能使分散在各地的用户方便地利用大量的分散在不同储存单位的信息资源。不仅体现出跨地区、跨行业的资源无限的特征,还体现出跨地区、跨国界的资源共建的协作化和与资源共享的便捷性,充分体现了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共享性

4、信息提供知识化:数字图书馆不仅提供原始文献,还将提供更深层次的信息服务,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重组,形成符合用户需求的知识,或帮助用户找到解决方案,并对提供的知识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

5、信息实体虚拟化。网络环境下以各种文献为载体的知识信息,都可以方便地转化为数字形式,并在全球范围传输。任何一位拥有个人电脑的用户,都可以十分方便的享用在数字图书馆庞大的资源体系中分布式地存在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图书馆的资源论文范文。数字图书馆创造了一个奇特的信息空间概念和特征,用户对馆藏的利用将不在受地理位置的限制。

6 信息资源管理的自动化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就是能将文献信息管理全过程收集、整理、加和传输从传统的手工操作或半自动化完全过渡到自动化、智能化状态

2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内容和意义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摘要的。读者可以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快速获取自己所需的文献资料。

3当前高校数字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3. 1 技术问题 数字图书馆所面对的存储对象和技术领域远远超出了目前传统图书馆的范围,所涉及的技术有:数字化技术、超大规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分析与处理技术、信息抽取与检索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等。这些技术课题的突破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核心内容和最繁重的任务。

3.2资源浪费问题

从数字图书馆概念的提出到现在许多高校图书馆纷纷投身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行列,只有短短几年时间,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协调,数字图书馆标准不一,相关立法尚未制定和执行,各单位之间的利益又难以找到彼此都认同的平衡点,同时,有的单位抱着“急功近利”的思想而片面地追求数字化资源的量,有的单位则是忽视自身馆藏的特点和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概念和特征,这就造成我国不少高校在盲目地建设数字图书馆,合作建设少、各自为政多的现象屡见不鲜,各数字图书馆的用户检索界面、检索语言和管理系统等存在较大差异,不同馆的数据库各不兼容,各系统之间难以相互联通、应用,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上。

3.3知识产权问题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加工、整理、复制、翻译、利用、传播等都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进行的,网上信息由于具有高度流动性,必然对传统著作权保护的地域性和时间性产生冲击,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知识产权,而这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面临的主要法律问题。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法律规范,互联网就不能健康发展。如何既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又让各类文化科技成果纳入数字图书馆概念和特征,为更多的人服务,一直困扰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同时网上信息形态的多样性又对传统知识产权法的稳定性与适用性提出挑战,而随着公众权利意识的增强以及人们利用数字图书馆认识的增强,在网络资源的使用中,如何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就成为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3.4 资金问题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个庞大、系统、长期的工程,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的购置、网络布线工程、人员培训、数字化资源的更新、馆藏文献的数字化转换等等,都需要充足的经费作后盾,但经费不足偏偏又是困扰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老大难问题。重点大学及进入“211工程”的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开发有专项拨款,而普通高校图书馆经费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学校拨款,近年来图书、刊物价格大幅度暴涨概念和特征,以致许多馆连每年的纸质文献购置、业务培训、科研、奖励等各项基本经费都难以维持,开展数字图书馆建设更是举步维艰论文范文。

3. 5 安全问题。数字图书馆的特点之一, 就是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而数字化状态下存储的信息, 极易受到外力的干扰与破坏, 如不可抗拒力的破坏、自然环境的影响、人为的破坏、特别是计算机病毒的入侵, 都会对整个的信息资源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 自身的技术问题、管理员的技术问题, 也会对信息资源造成破坏; 另外还有法律问题、产权问题、寿命问题、阅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一加以解决。3. 6 图书馆员素质问题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兴起,馆员队伍中专业人员与技术人员少、工作热情欠缺、年龄老化等问题突显出来。由于图书馆地位历来没受到足够重视,致使计算机、自动化等方面的人才择业时很少会将图书馆置之优先考虑的范围,同时馆内不少人才又跳槽另谋高就。对现有馆员队伍缺乏系统的、有计划的在职学习和培训,馆员的业务水平难以出现质的提高,知识结构和观念落后陈旧,无法适应提供数字化信息资源服务的4 对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若干建议4.1 加强数据库建设。 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数据库建设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工作。高校图书馆之间联网后,数据库将成为读者查询文献的重要资料库。这就要求图书馆一方面做好按类回溯建库工作,实现馆藏书目数字化;另一方面建设各种专题数据库概念和特征,根据各种专题类型分门别类,制作全文数据库,让信息资源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为实际工作服务。

4.2 标准与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在进行高校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数字资源库的过程中,应借鉴发达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经验教训,尽早制定统一的适合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源描述、标识、查询、交换和使用的标准规范及法规;尽量使用国际标准,对那些不是按标准格式进行组织的资源库,也必须考虑数字项的充分描述,并要有灵活的接口,以保证日后对数据的转换与衔接;同时在进行资源库的加工过程中要考虑对版权问题的处理,以做到充分地尊重知识、尊重智慧,使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在建设伊始概念和特征,便遵循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发展原则。4.3 加快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数字图书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学历和专业素质,需要掌握多方面知识结构的人才,如计算机、网络信息加工与管理、知识产权与保护、数字图书馆运营与管理等方面人才。图书馆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方能保证数字图书馆建设持续不断地顺利进行论文范文。加强馆员队伍知识结构的调整,引进既专于图书情报学知识和技能,又掌握先进的自动化、网络化技术和一定的外语水平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系统地组织在职员工进行业务技能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进

4.4 开发新的信息资源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要求图书馆必须注重信息资源的建设。数据库资料是数字图书馆的重要信息来源,数据库建设与网络建设互为一体。在从事网络建设的同时,必须考虑数据库的建设,注重信息资源库的扩充与更新。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信息时代新的信息不断涌现,用户的信息需求不断发生变化,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库存就要进行扩充和更新。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库的运行与维护关键词表的扩充与维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据库的质量。4.5 保持自身特色重视特色馆藏的数字化转换。只有加强具有本馆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才能更好地在资源共享中受益概念和特征,这也是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大亮点。

5 结束语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本质是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实用的服务,目前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和读者的具体需求还有很大的距离,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相继正式启动,但是要建设好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杨宗英等.数宇图书馆的发展.见:情报学进展(第四卷).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2盛小平.数宇图书馆体系结构的比较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2,(12)

3初景利.国外对数字图书馆概念的认识[J].图书馆,2001(6):1-4.4邓香莲.数字图书馆的研究起源与概念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1):18-20.

第10篇

摘要:文章从共词分析的角度分析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研究现状,以CNKI为数据源,选取2000―2015年发表的数字图书馆领域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为样本数据,借助BICOMB2书目共现分析系统以及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等工具,利用共词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得出目前高校数字图书馆领域存在的7个研究主题。

中图分类号:G25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4-0034-03

1文献来源和方法研究

文章从CNKI选取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统计来源,利用高级检索功能,设定检索条件“‘篇名=数字图书馆’并含‘高校’”并选择“精确匹配”,将检索时间限定为“2000年1月1日”到“2015年5月31日”,共检索到1,049篇文献。笔者借助BICOMB2、EXCEL、SPSS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数据统计与分析

2.1文献增长规律研究

笔者统计了2000年到2015年5月31日各年份的发文总量和累计发文量,如图1所示,以2011年为分界点,2011年之前的各年份发文量呈上升趋势,2011年之后各年份的发文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5年是部分调查)。该领域的研究文献累积量呈逐年递增的态势,并逐步趋于平缓。经过多年的研究,数字图书馆研究渐渐进入平稳期,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增速会减慢。

根据普赖斯对科技文献增长阶段的划分,国内高校数字图书馆领域的研究已跨越起步阶段和大发展阶段,趋向于学科成熟阶段。

2.2期刊来源统计

2000―2015年5月31日发表的有关高校数字图书馆领域的1,049篇文献共分布在415种期刊上。其中,《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和《现代情报》的刊载论文数量最多,仅此两种期刊即刊载了近11%的论文,足见它们对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关注度较高。前36种期刊的累计发文量超过总数的50%。S.C.布拉德福在《文献工作》中写道:“如果将科学期刊按其登载某个学科的论文数量的大小,以渐减顺序排列,那么可以把期刊分为专门面向这个学科的核心区和包含着与核心区同等数量论文的几个区。这时,核心区与相继各区的期刊数量成1:a:a2……的关系。”[2]将415种期刊按其累计发文量降序排列,按照核心区、相关区和区的载文总量n1:n2:n3=1:a:a2的比值关系,经测算a=4.5,据此确定累积发文量占总论文数34.6%的前16种期刊(见表1)为该领域的核心区文献来源。其中,《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论坛》《大学图书馆学报》等属于北大期刊目录cssci(2014―2015)来源期刊,其累积载文量占整个核心区期刊载文量20.9%,符合二八定律,这20%左右的高质量期刊可以弥补该领域文献质量整体不高的不足。为检验期刊分区的准确性,绘制布拉德福分散曲线,如图2所示,核心区分界点C的坐标为(1.2363),曲线AC拟合指数增长的拟合优度达0.971,CB拟合直线的拟合优度达0.9827,因此,可判定高校数字图书馆领域的期刊分布符合布拉德福定律。

3基于共词分析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主题内容分析

3.1高频词的选定

主题词频分析直接从知识的产生、发展上正面剖析科学文献的动态规律,是研究知识运动轨迹的最有效的方法。关键词作为主题词的一种,既可以揭示论文的精髓,又可以通过其词频的高低揭示某一领域的学科发展热点。笔者利用BICOMB2.0从1,049篇论文中共提取关键词3,177个,对关键词进行筛选后,共得到有效关键词2,816个。在高频关键词的选定问题上,笔者借鉴杨爱青等经过实证分析提出的词频g指数,以此确定高频关键词的阈值。根据词频g指数的定义,某一个研究主题关键词的数量分值为g,当且仅当此研究主题的关键词总量N中,有g个关键词其累计出现频次不少于g2次,而g+1个关键词其累计出现频次小于(g+1)[3],计算出g=40,确定该领域的前40个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如表2所示。

3.2因子分析

为了解决聚类分析时聚类个数难以确定的问题,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经验,参考因子分析所确定的因子个数寻找聚类分析的分类点来解决这个问题。[4]为了降低主题关键词对聚类效果的影响,笔者剔除了“数字图书馆”“高校数字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高校”等四个关键词,构建36×36的矩阵。对新构建的矩阵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发现其Lilliefors显著性水平小于0.05,拒绝正态分布假设,且通过判断变量的峰度系数和偏度系数并结合观察变量的Q-Q概率图,也发现其不符合正态分布规律。鉴于矩阵数据不满足正态分布,本研究采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36个关键词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抽取相关分析中的相关系数形成相关矩阵。基于相关矩阵,利用主成分法、协方差矩阵与平均正交转方法进行因子分析[5],共提取8个公因子,如表3所示,前8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91.389%,前6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接近80%,结合因子个数碎石图,可以将高校数字图书馆领域的研究主题确定为6~8类。

3.3聚类分析

共词聚类分析法是将距离较近的主题词聚集在一起,形成概念相对独立的类团。通过聚类分析关键词之间的亲疏关系,可以进一步反映高校数字图书馆研究热点与趋势。[6]考虑到相关关系矩阵过于离散的情况,笔者用1与相关关系矩阵相减,得到相异矩阵进行分层聚类分析。结合因子分析的结果,聚类结果共分为7类。

3.4主题内容分析

3.4.1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海量资源存储技术。目前,DL中流行的海量信息存储主要有三种实现技术:DAS、NAS和SAN[7]。DAS适用于数据量较小,资源共享要求较低的数字图书馆早期阶段。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数字图书馆开始采用可以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NAS。以数据存储为主的SAN很好地满足了数字图书馆系统的扩展性需求,其强大的存储、共享及数据备份能力,更是吸引着数字图书馆的眼球。DAS存在于DL的早期发展阶段,必将被NAS和SAN所替代,而SAN或SAN与NAS的融合将是未来几年网络环境下海量存储的发展趋势。

3.4.2云计算时代的高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数据安全问题。云计算技术的兴起给高校数字图书馆带来全新的发展空间,并由此催生了移动图书馆,促进了高校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与软硬件共享,使数字图书馆逐渐朝着一站式服务迈进。同时云计算的复杂性、开放性等问题也给数字图书馆的网络数据安全带来全新的挑战。部分学者从软硬件安全风险、管理风险等角度研究云时代高校数字图书馆面临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数字水印技术、VLAN技术等技术并通过构建云存储的安全分层模型等以解决数字图书馆面临的安全瓶颈。

3.4.3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与评估研究。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主要包括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服务网络建设、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是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建设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8]基于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现状,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有利于图书馆的发展。目前,学界多是基于实证分析探究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情况,或是提出新的评估对策,或是构建新的聘雇体系,以期为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提供借鉴意义。

3.4.4Web2.0环境下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式探究。目前,有关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研究主要包括个性化检索、信息定制与信息推送、数据挖掘、虚拟咨询服务等方面。基于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的RSS技术、本体、数据挖掘技术等逐渐成为高校数字图书馆研究的重点。移动图书馆的出现促使高校数字图书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伴随着微信等社交应用的发展,高校数字图书馆开始谋求全新的发展空间。

3.4.5高校数字图书馆馆员素质要求和用户教育。高校数字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强调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这就为数字化时代的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也越来越重视馆员的职业道德与服务能力的培训。目前,高校图书馆多是通过讲座、会议、参观等形式,对馆员开展培训工作,但培训工作存在形式单一、力度不足等问题,对此,郝晓梅从培养馆员人文精神、完善馆员培训机制、创造和谐文化氛围等方面讨论馆员的培训策略,[9]王秀华依据实践经验,介绍了一条馆员培训多元化与个性化模式。[10]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同样也对用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用户教育的途径主要有集中培训、远程辅导、用户交流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扩大了用户教育的途径,用户的信息素养日益提高。

3.4.6基于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的资源共建共享。以信息资源的共建和共享为核心的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的出现,极大地减缓了高校图书馆的经费来源和海量数据的存储的压力,有效地促进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出发点和核心理念。目前有关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资源共享的研究,主要是从资源共建共享的经验介绍、策略建议、知识产权保护、评估与保障机制等方面展开讨论。

3.4.7高校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对策研究。依托网络技术、信息挖掘技术、可视化技术等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呈现泛在化、社会化、嵌入式等特点。有学者指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尚不成熟,存在个性化、主动性、专业性不足等问题。目前,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高校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如:张雅男从服务科研人员的角度,构建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架构,并就各模块提出了相应的对策。[11]王根探讨了知识服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提出了规避知识产权的建议。

笔者结合该领域的发文数量走势和文献来源统计分析,得知该领域的研究已进入趋于成熟的阶段,但同时存在着理论研究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今后各高校数字图书馆应进一步致力于服务图书馆用户的实践,促使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均平,马凤.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论文的计量学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0(17):27-31.

[2]邱均平.信息计量学(四)第四讲文献信息离散分布规律:布拉德福定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4):314-315,316,320.

[3]杨爱青.我国图书情报学科研究态势的可视化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2.

[4]马费成,宋恩梅,张勤.IRM-KM范式与情报学发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24.

[5]李武,董伟.国内开放存取的研究热点:基于共词分析的文献计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6):105-115.

[6]王佑镁,陈慧斌.近十年我国电子书包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共词矩阵的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5):4-10.

[7]景民昌,鲁玉珍.数字图书馆中海量存储分析与实现[J].现代情报,2004(1):114-115,183.

[8]宁风英.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现状及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5):41-42.

[9]郝晓梅.高校图书馆的馆员培训策略[J].情报杂志,2011(S1):251-252.

[10]王秀华.馆员培训多元化与个性化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滨州学院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6):91-93.

第11篇

【摘 要 题】实践研究

【 正 文】

1 调查情况介绍

为了配合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十五”期间的建设和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CADLA,下称联盟)工作的开展,2002年4月,CALIS在成员馆中间发放了《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调查表》;2002年5月和6月在联盟理事馆(注:目前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理事馆都是CALIS成员馆。)中间发放了《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情况调查表》和《教学参考书数据库情况调查表》。

截至2002年6月30日,共回收《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调查表》89份,其中书面报告22份,电子版报告67份。这些调查报告中有29份来自综合性院校,34份来自工科院校,9份来自人文社会科学类院校,来自其他专业性院校,如医学类院校、农林院校和师范类院校的报告分别为5份、4份和6份。图1给出对提交调查报告的学校按地区进行统计得到的结果。根据统计数字和图表可以看到,此次在CALIS成员馆中进行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整体情况。

附图

图1 提交调查报告的学校按地区统计的结果

对于在22个联盟理事馆中间进行的“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情况”和“教学参考书数据库情况”重点调研,各单位均及时对调查内容进行了反馈。

针对上面的三份调查,本文第二部分从几个主要方面对各成员馆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第三部分给出CALIS在“十五”期间将要建设的两个子项目“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在成员馆中间开展的情况;最后对目前成员馆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汇总。

2 整体分析

通过CALIS的宣传和培训,大部分成员馆意识到开展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调查结果显示,在2000年前后成员馆根据各自对数字图书馆的理解、现有基础、阶段性工作重点、人员情况,开始从专业性或校园范围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数字资源、基础设施等各方面进行建设,全面推动图书馆向电子化、数字化方面发展,并在资金投入力度方面予以重视。

2.1专业性、校园范围的文献保障体系

众所周知,CALIS在“九五”期间建设了三级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四个全国中心、七个地区中心分别构成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在全国和地区范围内行使文献信息保障功能。但是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原因,这些中心还不能满足所有高校图书馆和用户的全部需要。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目前有10个学校正在开展专业性或校园范围内的文献信息保障系统建设。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正在构造有一定规模的“中文教育数字图书馆”,将分布于国内外的中文教育资源纳入统一的检索系统;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理念以及相应的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建设“财经文献资源信息中心”的设想;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西南地区电子信息学科与文献信息中心”的建设已具雏形;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受北京市教委的委托筹建了“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多功能蒙古学文献信息研制服务中心”的建设颇具民族特色;安徽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福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图书馆,依托校园网建立与本校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相配套的,以信息服务为重心的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

2.2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

考虑图书馆的工作特点,针对图书馆的需要,研究和开发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急需的各种应用系统,已经被列入各成员馆的计划中。本次调查发现有16个图书馆正在应用系统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其中开展数字图书馆原型试验系统研发的学校主要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图书馆,这些图书馆研制的内容包括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元数据、信息存储与检索、互操作等相关技术与解决方案;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0余所高校图书馆开发了“视频点播系统”,采用大容量存储设备存储多媒体资料在校园网内提供多媒体视频、音频资料的网上实时点播;复旦大学图书馆正在开发“图书馆电子资源跨平台检索系统”,实现统一界面查询,读者可以通过书刊名、文章名、关键词、著者、媒介类型、数据来源等检索项(包括组合检索项),查询系统连接的各个数据库;天津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图书馆专门成立了“特色资源数字化加工中心”,开展纸本文献数字化、多媒体资源加工、电子剪报、数据库制作发布的相关硬件环境设备建设及软件支撑平台建设,形成数字化资源的收集、加工、分类标引、整合、发布、更新、维护等的完整系统;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开发了“专题数据库系统”,为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提供平台,包括开发、分类、全文检索、远程查询、科学管理和升级等功能,能全面、准确、高效地达到网络化数据库系统的应用标准;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利用相关技术,建立了标准化的知识服务系统平台,开发了“服务子系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包括信息定制、协作咨询、知识挖掘、多媒体教学、VOD点播、重点学科导航等;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正在集中力量,依托CALIS西北地区中心搭建一个统一的软硬件平台,建设地区性数字资源中心、数字化中心、存储中心、交换中心以及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开发中心,为用户提供集成化的智能服务。

2.3数字资源建设

第12篇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数字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6-0180-02

一、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基本情况与研究的现实意义

数字信息资源量急剧增长,使得各图书馆在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建设和管理上的矛盾日益突出。因为网络与数字资源的无序、杂散、无法查找、不可控制,所以图书馆要着重解决数字资源的有序化、门户化、使用方便。如何有效地建设和管理这些数字资源,使之能够高效利用、长期保存,在教育、科研、政府管理等领域为广大读者、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提供日益丰富的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1]。

(一)国内外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现状

图书馆已经进入到传统实体图书馆与虚拟数字型图书馆结合发展的新时代,国内外近20年,由于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一直在重点宣传和发展传统图书馆以外的数字技术与资源建设,我国的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建设理念和起步也有15年左右,目前是我国最权威、技术和管理手段最先进的图书馆,各省级公共图书馆近10年来也陆续进行一些研究性的建设,并已初见成效。

(二)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现实意义

在“资源建设引领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下,文献资源建设尤其是数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显得更为重要。数字图书馆的重要职能是为读者服务,而我们建设数字图书馆进行信息服务所围绕的中心基础就是数字资源的建设。把握好数字资源建设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是提供优质、健康、高效服务前提,是各层级与使用部门有效检索和利用公共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基础保障[2]。

二、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资源组织模式,是对海量、分布式、多媒体、多格式的数字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管理的一种新型服务方式。数字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方法主要为三种:采购资源、创建资源和整合资源[3]。

(一)采购的数字资源

图书馆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后再提供给一定的读者群的数字资源。这些数字资源内容丰富、数据量大,是目前图书馆数字化馆藏资源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以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作为研习参考的主要对象,通过大量材料搜集,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考察学习,与技术、服务部门密切进行各项数据与项目的交流,走访大量读者、科研单位、信息使用机构等拿出重要一线需求数据。

(二)创建的数字资源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馆藏文献数字化,另一种是专题知识库。各个图书馆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特点,通过大量数字馆藏构建的专题数据库、特色数据库和数字资源库。通过对本馆资源的数字化为起点,基于现在多项地域特色的数字资源进行更多、更有特色、更实用的自建数据库,为地方经贸、政治文化、民族信仰、地方教育提供数字信息资源[4]。

(三)整合的数字资源

可以从网络上免费开放获取的数字资源。利用统一检索应用软件、专业门户和再次加工信息等方式,对包括开放的网页资源,免费获得的调拨、征集与捐赠合作的数字资源,组织对获得的电子期刊、书籍和其他数字资源进行二次整合并对读者开放。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从组织到研究出阶段性的成果可能要2到3年时间,但是结合具体工作,我们就要有更大的前瞻性。“国家图书有绝对的资源(包括文化位置、人才、技术理论、管理方法和经费),建设二期工程也从2001年立项开始到2008年正式开放,用了近8年的时间进行建设与调整”[5]。我们不能与国图二期比肩,时间跨度再提前两年也是可能,从立项研究到成果应用,至少也是5到6年的建设跨度(保守预计)。这期间需要有大量的数据对比分析,和长期需求追踪调研,这是一项长期跟踪性的研究课题,要时时根据科学技术手段的进步革命和数据信息的生命周期,对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方向、方法及内容进行调整,不能模式呆板,一成不变。

三、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大量数据分析和实地数字图书馆的考察,发现我们很多数字图书馆都存在着如下几点问题:

(一)各图书馆同样内容资源重复建设

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下大力气,但重复建设内容居多,尤其是期刊类、电子书类,当然,问题有很多原因,由于工作不细致造成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数据商自身建设本身就是重复,最为突出的就是以VIP、CNKI、万方三大全文数据库为代表的内容交叉。

(二)建设资源相同化,没有突出自身特点

各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只有标准规范,并没有落实到各个细节,以致很多图书馆在建设时,大多参考其他同级馆的建设内容和结构,而没有对自身需求和本馆特点进行大量考察和论证,造成数字资源建设的相同化程度高,建设没有自身特点,并未突出本馆实际需要。

(三)资源建设主要面向对象单一

各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内容主要是面向自身的主要读者群,以其他读者群为辅,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图书馆都存在资源建设服务对象的单一问题。公图服务内容大众化,对儿童和特殊人群覆盖少;高校太注重专业与教师,科技类占比过高,而忽视人文社科的文化培养等多面需求,中小图书馆又太依赖于数据库供应商的成品数据,自身需求和反馈建设无法在数字资源的建设中得到实现,从而未完全达到预想效果。

(四)建设资金匮乏与版权问题有待解决

相当一部分图书馆对建设资金的吃紧感到无奈,这是看地方财政和学校的重视程度而定,从而数字资源建设资金就制约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另外相当一部分图书馆在采购数字资源时,对合同把关不够严格,过度信任数字资源提供商所提供的服务合同,对其内容未详细审核和增加利于自身权益的条款,以致常有图书馆因版权问题与原作者或原版权持有人发生纠纷,这是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必须要规避的严重问题。

四、解决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问题的创新方法

(一)紧随时代步伐,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和谐建设

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要考虑到我国对文化事业的重视与支持和“十二五”及“十三五”期间国家级大部制的改革方向,积极、实时地对所建设的数字图书馆及数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进行有效的改进与撤并,利用多方系统单位优势,减少重复与不必要的建设费用和内容,减少重复资源建设的反复与人才、技术、财政的浪费,从大层面上响应党中央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6]。

(二)突出特色数字图书馆及资源数字化的优势和力量

以笔者工作省份为例,边疆大省,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对外贸易以俄为主,以俄最近,优势也最明显,我们有俄语最好的大学系,有最近的边贸口岸,未来更会在两边经贸上大有作为,这就要求我们做好文化软实力基础工作,大量收集边贸信息,俄方及周边国家的政治、军事、文化、地理、经济等信息,利用网络科技与手段,更好地进行双方文化交流,保障与促进双边在生活、旅游、经贸等所有领域的往来与交流合作。

(三)重点建设、支持有利于青少年发展计划和特殊人群指导教育的资源

人类的未来掌握在下一代的手里,我们也要利用现有的数字信息资源对未来世界的主人进行大量有意义的教育与学习指导,尤其是要利用数字资源的庞大与便捷,更高效地为青少年及儿童的健康成长与进步,做出大量指导与辅助工作,更要用数字图书馆的先进性与我馆优秀人才技术力量,对部分残障人士及弱势群体进行大量帮助,指导并帮助其学习、生活、就业和应对各种类型的社会问题,发挥图书馆关心下一代和关注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作用[7]。

(四)利用多方渠道争取资金经费,严格规避版权风险

各图书馆应有自己的经费筹集委员会,做出更多的努力,使财政增加对图书馆的经费支持,保证图书馆经费以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必要的服务。要积极争取企业资金对图书馆的帮助,让企业支持成为图书馆经费来源的重要一员。

图书馆全员要认真学习相关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知识,如果一个作品的版权所有人的合法权利没有在图书馆网站上显示或显示信息有误,则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继续跟进[8]。合理使用版权政策中对作品的使用规定,在采购合同中尽量规避风险,明确不在图书馆责任范围内的情形。

建设好数字图书馆,是对未来图书馆服务的一种前瞻性工作,是传统图书馆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结合,建设好数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对数字图书馆有着特殊的重要性,我们要共同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上刻苦研究,更高效和高质地建设好各种文献资源,为社会和读者提供更好的基础文化服务。

参考文献:

[1]魏大威.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务[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

[2]毕强.数字资源建设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刘炜.数字图书馆的语义描述和服务升级[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

[4]申晓娟,周晨,韩超.《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指南》解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1):38-45.

[5]申晓娟,赵悦,胡洁.2005―2009年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综述[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0,(3):1-14.

[6]郑淼磊,梁晨.近10年国外数字图书馆重大项目进展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