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程造价培训论文

工程造价培训论文

时间:2022-07-12 00:56:48

工程造价培训论文

工程造价培训论文范文1

关键词 职业能力导向 高职 工程造价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Build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f Vocational

Project Cost Guided by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ZHENG Yangyang

(School of Traffic Engineering, Wuh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Wuhan, Hubei 430065)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project cost job requirements, analyzes the project cost professional career vocational ability to locate, and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cost in vocat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oriented; higher vocational; project cost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0 引言

近年来,新的职业教育改革开始朝着培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人才模式发展,在这种职业能力本位的培养模式中,职业技巧和能力是基本的教学单元,而最终的教学评价也不再以成绩评估为标准,而是以学生对某种职业技巧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为标准。能力本位的培养模式,以社会对职业人才的能力要求为标准,注重提高学生对职业技能的熟练运用,对理论知识的基本认知,对工作态度的责任意识,既能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也事实上为职业技术人才走出社会奠定了能力基础。

1 工程造价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工程造价的社会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工程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等,不同单位对工程造价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也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工程造价从业人员应具备专业的工程知识、社会科学的经济管理知识和丰富的从业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工程造价从业人员一般应具有制定建设投资计划、编制投资估算、施工图预算、编制招投标文件、工程索赔、编制工程结算与审核,以及项目技术经济分析和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等能力。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造价职业岗位还要逐步向其他社会领域扩展,从业人员会不断增加,工作内容和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且对工程造价的职业人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2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职业能力定位

从工程造价岗位的职业能力来看,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毕业后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工程造价管理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造价员岗位工作能力,能够熟练地进行建筑工程工程量的计算和计价工作,能适应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两种模式下的招投标及造价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业运用型人才。

就综合素质方面来说,教师应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文化素质,有崇高的品德和高度思想觉悟。就专业知识方面来说,教师要求学生应掌握相关的土建、装饰专业等方面知识技能,熟知相关的建材和施工等方面的技巧知识,了解与工程造价管理有关的合同法律条文知识,清楚工程造价管理的概预算的基本理论及编制方法等工程方面的知识技能。就能力方面来说,学生应具有专业化的准确识图、电子计算机软件应用和操作技能,掌握编制各种专业工程的概预算和结算的能力,能独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估工程项目经济成本的能力,独立进行工程招标和投标、和合作伙伴进行合同谈判、科学合理地进行合同管理的能力,以及灵活应对工程风险的能力。掌握好工程造价专业知识技能,学生还应具备必要专业核心能力:过硬的组织和实施工程建设与管理的能力,应对突发技术问题能力,对工程成本正确评估并报投价能力,有效监控工程进度能力,能在工程建设一线工作岗位上扮演包括施工员、预算员、监理员、质检员等职业在内多个角色的多面手能力。

3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系统建构

3.1 设置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体系与理论课程体系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建立与理论课程体系相结合的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是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形成的重要保证。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应该始终围绕职业能力本位人才模式培养,建立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实践课程体系,它包括认知实习、课程实训、模块化实训、综合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根据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层次地开设建筑材料市场调研、施工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工程造价编制练习、工程招投标模拟实训、工程造价软件应用实习、职业资格考试集训、毕业实习等实训课程,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突出实践教学,使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

3.2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内实训主要是在工程造价专业实验室进行实训锻炼,该实验室配应备专门的电子计算机预算软件、专门的电脑、详实的图纸和图集、所需要的定额等,学生可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以实际工程为蓝本,完成对真实工程的成本评估,进而完成工程的造价和文件的编制,通过实际操作教学能然学生在实践获得有效的工作经验和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

职业教育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建立具有综合性、职业性、开放性和先进性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还应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形成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的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顶岗实践、工学结合、假期社会实践等方法,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理论水平、实用技能方面能受到职业化的、专业化的全面培养和锻炼。

3.3 加强“双师”型教师素质培养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实际工作要求的专业化人才,因此对培养人才的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非常高,他不仅要求教师应该具备一般的过硬的教师专业素质和水平,还应能掌握和娴熟运用相关教学专业的技能和理论知识,所以,加强教师素质培养,强化教师的动手能力也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应鼓励教师的继续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通过企业实践、岗位实习、专家培训和小班教学等方式来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水平的提高。以企业实践为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在实践中运用并掌握专业技能,也为进行实践教学时更具有针对性铺垫基础。其次,可以尝试从企业具有优秀的专业技能并且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的人才到高职院校任教,以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最后,在充分发挥校内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在专业课的教学安排上可尝试聘请企业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一线专家到校指导或任教,一线工作者的教学更贴近实际,发挥其讲课的实用优势,促进学生的实践水平提高。

4 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对工程造价人才的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加。在建筑经济领域,工程造价人员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了我国工程建设的一支中坚力量,但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离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一段差距,特别是在实际动手能力方面。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对造价人员的要求,我们必须以能力本位培养人才为导向,建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技能的培养,这样才能缩短学生就业后与工作岗位的磨合时间。

参考文献

[1] 匙静,房荣敏,尉胜伟.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18.

工程造价培训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职交通土建类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045-02

交通土建类工程造价专业(以下简称工程造价专业)是一门研究道路、桥梁、隧道、港航等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费用的专业,它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及竣工验收阶段,涵盖的内容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进度款结算以及竣工决算等。工程造价专业在高职院校经历了十年的发展,至今已经为行业企业培养了诸多相关岗位的高技能从业人员,如计量员、造价员、采购员、合同管理员、监理员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也日益完善,增大了相关岗位人员的需求,并且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本文通过调查工程造价专业从业人员队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的实践,提出构建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为同类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从业人员队伍现状

(一)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短缺。从目前行业用工情况来看,工程造价相关岗位普遍存在人才结构性短缺现象。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勘察设计阶段来看,工程造价相关岗位从业人员中,大专层次以上的本专业人员占总数的65%,但他们从业年限大都在10年之内,缺乏深厚的专业技术底蕴及丰富的从业经验;从项目施工及竣工验收阶段来看,工程造价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中,大专层次以上的本专业人员仅占总数的20%不到,大部分岗位由非专业人员担任,他们不但缺乏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而且人员稳定性不够,流动性较大。例如,广西人才市场交通运输厅分场2011年12月统计的数据显示,广西在建施工项目中,大专层次以上的工程造价专业从业人员仅占12.8%,非专比例高达87.2%,结构极不合理。

(二)行业知识不全面。一个工程项目造价的组成非常复杂,它不仅涉及项目本身,还涉及项目的资金来源、项目所在地区的有关财政税收政策,这就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还要具备与工程造价组成有关的管理学、经济学等许多领域的知识。目前,大部分从业人员只知道依据国家颁布的定额及相关编制办法规定来完成各阶段造价文件的编制与审核,而对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评价、设计及施工方案优化、合同管理与索赔、风险分析与管理等方面了解甚少,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市场分析能力和洞察力不够。当今科技创新时代,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从业人员只有对市场材料和机械的规格及价格、实施工艺过程充分了解,才能作出准确的造价分析。但是,许多从业人员自我提高和继续教育意识淡薄,市场分析能力不高且洞察力不够敏锐,长期处于“闭门造车”式的工作状态,编审能力无法提高,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的管理。

以上可以看出,从业人员队伍的现状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仅就所在的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谈一孔之见。

二、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办学沿革及现状分析

工程造价专业作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龙头专业,兴办于2002年,迄今有8届毕业生近600人,现有在校生近400人。该专业拥有较为完善的与“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等其他专业共用的专业实训基地――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基地于2008年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示范性实训基地称号,实训条件能较好地满足专业上课需要。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该专业多年来一直在探索着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形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于2008年开始施行2年校内学习、1年校外顶岗实习的“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至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思路及实施内容上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努力,这也是下文重点探讨的内容。

三、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已经提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发展任务之一是:“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是指把学校的专业知识和职业岗位的工作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它体现了校企双方共同办学的特点,同时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内容如下:

(一)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与内容建设。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各门实践课程虽然已经完成了由传统知识传授为主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重大转变,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仍未能有效融合在一起,未能实现一体化教学;各门实践课程的实训项目之间关联不大,没有实现实践教学的系统化。

为实现一体化教学,我们可以加入企业元素,对于工程造价、工程招标与投标、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竣工决算等主干课程,让行业专家参与制定课程标准、承担教学任务,把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能力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使理论教学与满足行业企业要求的实践教学高度吻合,通过融会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一体化目标。

为实现系统化教学,对于各门实践课程的实训项目,我们统一以企业某真实项目为背景进行系统开发与建设。即打破传统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以同一项目各阶段所完成的不同工作任务为路线,开发实训项目并制订考核评价标准,使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更加系统化,从根本上解决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单一、各课程之间不协调的问题。

(二)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已有的、面向工程造价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是与其他专业共同使用的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它积极发挥着为学生提供实训操作场所、开展学生科技活动的功能,但与行业企业联系不够紧密,且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仍尚未开展。

为使实训基地建设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我们可以借鉴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广泛利用与广西交通运输系统各企业之间的熟络关系网,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为依托,以实践课程建设为载体,与企业共建共享互赢的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方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我们根据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及工作任务重新进行场地的规整、设备的配备,由企业添置软件及相关规范,为实践课程的实训项目提供技术和师资条件,企业可以利用学校的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和职工培训。校外实训基地方面,可直接将校外实训基地建在企业中的相关部门,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交流合作能力及创新探索能力,企业可以聘用学生为其创造经济效益,同时也取得一定的社会认可度。

(三)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以“服务求发展、贡献谋支持”为原则,充分利用工程造价专业的办学资源,回报行业企业长期对专业建设的支持,将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统合起来,在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同时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水平。第一,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横向科研课题的研究,为企业获取经济效益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我们的科技成果也有了转化的平台。第二,协助完成企业的工程项目任务,为企业分忧解难,如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建设项目各阶段的造价文件及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完成工程结算资料及竣工决算资料等。第三,以专业教育资源为基础,开展社会人员转岗培训、技术培训、预算员等工种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使专业教育融入社会、行业和企业中。

(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专业教师是学生的直接引路人和指导者,教师的职业道德、学术水平及职业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应建设由校内、校外教师组成的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中坚,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第一,对于现有校内专业教师,鼓励他们提高学历、提高职称,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学习,参加专业培训班,考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交通运输部甲级造价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鼓励他们到生产一线参与工程技术工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到一线岗位的需求情况,为我们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第二,聘用在生产一线具有丰富经验的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校担任兼职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工程造价培训论文范文3

企业的培训形式多样,培训工作效果也参差不齐,更甚者成为社会舆论炮轰阵地,可见培训工作确需解放思想,顶层设计,才能切实推动企业培训工作变革和创造培训价值。

企业培训变革的必要性

企业培训形式

国内企业培训的形式主要归纳有以下3种:

(1)思想论坛:针对某一专题举办大型思想论坛,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讨论、交流,思想碰撞,开发智慧,如中国建筑施工企业海内外投融资高端论坛等。

(2)干部类培训:采取一定的培训方法,使干部在理论、知识、态度、能力方面达到改进并取得绩效提升的过程,主要内容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文化知识,并将其同业务知识学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培训,如企业中青年干部培训、党支部书记培训、团委书记培训等。

(3)技术技能类培训:企业内部或相关业务部门之间,通过企业资深业务员工,举办有关业务知识、岗位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课程,开展有关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等方面的交流和经验分享,如财务管理培训、施工员培训、安全员培训等。

企业培训现状

企业培训有4种现象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

(1)一些企业培训工作,领导不重视,培训计划缺乏需求分析,虚有其表,不重其质,三四天的培训,课程安排方面随意“混搭”,课程安排毫无逻辑可言,班级管理松散,出勤率不高,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差,这也与工学矛盾突出、企业培训的特殊性和成人教育的不定性等客观原因息息相关。

(2)一些企业培训工作,师资安排方面虽然阵容强大,但是华而不实。短时间的培训,为学员聘请了XX专家、XX教授,授课内容海阔天空,这也恰恰说明了培训师资力量的缺乏。

(3)一些企业培训工作,太过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奢华培训使学习变质,完全达不到培训的目的,反而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4)培训者与被培训者的培训观念滞后,一方是疲于应对,一方则认为培训可有可无。培训前缺乏必须的需求调查分析,脱离了对主体需求的有效分析。培训中缺乏对教学效果的跟踪测评,使后期工作无据可依。培训后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不能对培训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价,培训制度、培训机制亟需完善。

企业培训变革的路径

透过现象看本质,以上几种培训现象,脱离了企业培训的本质,违背了企业培训的规律,失去了企业培训的价值所在,这些都是与企业的培训目的截然相反的。作为一个培训者,如何才能避免以上几种现象的发生,真正使企业的投入物有所值,真正使每一位学员学有所获,笔者做了如下3点思考:

第一,企业领导应高度重视培训工作,最好是做到“一把手工程”,重点推动。我们应该倡导所有的企业家解放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企业家要有大学校长的理念和心态,鼓励企业经营人力资本,承担学校的某些教育功能,如专利技术、课题研究等。这样的企业既能创造出优异的物质产品,也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产品。而企业家就是校长,管理层的高管们就是教授或教研室主任,高级技师和熟练工就是老师,新职工和学徒工就是学员。如企业中优秀的“师带徒”制度,就是典型的“干中学”培训体系,对企业人力资本的加速形成和积累的作用绝不亚于正规学校教育。

领导重视,顶层设计,明确分工,优秀的企业文化得以沉淀和发扬,高效的管理理念得以领悟和执行,科学的施工技术得以传承和创新,如此循环往复,在企业的发展中培养人、锻炼人、塑造人,企业的培训工作会形成一个良性高效循环(如图1所示),以较低的投入,获得巨大的人力资本。

第二,根据“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如图2所示),员工通过自身的劳动从企业获得了报酬,从而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对于企业给予的培训机会可以看作是一种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员工作为培训的主体应该懂得珍惜。与之对应,企业应当建立相应的员工培训激励约束机制,使之与员工自身的收入和晋升挂钩,最终使“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真正提高培训效果,创造培训价值。

第三,企业的培训工作,应导入以“岗位胜任力”为基础,以“绩效考核与能力评审”为手段,不断识别在各个岗位上工作的员工的“能力与绩效差距”,并将具有相同差距的员工汇总,构成受训的主体,形成总的培训需求。

鉴于此,企业培训工作的高效运转需要一个高效的培训管理团队。通过“特劳特定位法”分析,每一个培训项目都应该跳过以往的“普教模式”障碍,有明确的培训目的和培训对象,据此展开培训需求分析,“量身定制”培训方案,结合实际合理设置课程。师资聘请亦可内外结合(以我为主,以外为辅),开拓视野的同时,又切合企业实际,实现了培训效果的“软着陆”,体现了培训工作的“硬功夫”。

企业培训变革的价值追求

从价值工程的角度看,企业培训是指以人力资源的功能分析为核心,以提高人力资源的价值为目的,力求以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人力资源同岗位需求相适应的一项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不论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都离不开能力和岗位的组合,而培训工作正是抓住了这一关键,在使员工的能力和岗位适应达到最佳状态下,促使企业人力资本结构更合理,工作有效率,企业有效益,培训有效果。

结束语

工程造价培训论文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工程造价 “2+1”人才培养模式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C-

0086-02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系统地教授学生项目管理与土木工程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开展可行性研究、工程预结算、项目招投标、施工技术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成本核算等工作的能力,成为懂技术、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造价人才。通过专业学习和考试,该专业学生可以持有预算员、施工员、资料员、安全员、质量员、实验工、测量工(简称“五员两工”)等上岗资格证书,从事相关岗位的工作。当前广西区内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主要采用“2+1”人才培养模式,即高职院校将三年学制划分为两个阶段:“2”为第一阶段,即第一和第二学年,此阶段的学生在校内进行专业知识学习;“1”为第二阶段,即第三学年,此阶段的学生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实际工作岗位顶岗实习。本文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广西区内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采取“2+1”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有多年,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由于学制的调整,因而理论教学的强度增大。“2”模式中,学生需要完成公共基础课约550学时,专业理论课约960学时和专业实训课约300学时,专业知识集中,授课课时多,这就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校内时间中,按照教学要求掌握知识,其强度和难度都是非常大的。同时,专业知识学习占用了大部分的课内时间,这就减少了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时间,也会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理论学时和实训学时不均衡。两年的理论教学时间较短,要使得理论和实践教学均衡是比较困难的。许多专业技术课程完成了理论学习后,剩下来的实践课时已不多,而学生学习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无法在有限的实训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训相结合,影响了学生对专业技术的掌握和巩固。

(三)毕业综合设计无法很好地体现

学生水平。毕业综合设计作为两年在校学习的一个综合评定,主要是通过具体工程项目,学生将前两年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完成预算报价、投标文件制作、施工组织安排等设计。在“2+1”人才培养模式中,毕业综合设计安排在第二学年的期末,即完成了所有理论课程后马上进行。经过分析多届学生的毕业综合设计,发现许多学生未经过企业岗位的锻炼,完成设计任务的效果欠佳,对于指导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无法直观明确地解决。

(四)缺乏企业“订单式”培养,就业范围较广泛。目前全国约有3000家造价工程咨询机构,80万名工程造价从业人员,行业发展十分迅速。由于我国的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明确规定,凡是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建设、咨询等单位,都必须配备有执业资格的专业的造价人员,因此,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是良好的。但是,由于造价工作具有专业性和技能性的特点,一个企业不可能需要大批的造价人员,因而对该行业的人员提出“少而精”的需求,由此可见,企业大批“订单式”的需求是不可能的,也不会出现“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且造价行业从业方向多样,例如概预算方向、施工方向、招投标方向、结算方向、工程审计方向等,决定了该专业学生选择的多样性和拥有更加广阔的就业面。

(五)校外实习中,行业认可度不足。“2+1”人才培养模式中的“1”,即第三学年,学生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企业,但在未完全取得毕业证和某些上岗资格证书之前,许多企业对该类学生的认可度不高,认为其工作能力不强、动手能力差等,导致实习生获得的工作岗位和实习待遇都不够理想。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

(六)人文素质缺失在企业实习工作

中体现。高考分数和生源地等方面的情况是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原因。在“2+1”人才培养模式下,两年的在校时间较多地分配给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其他素质的培养占据较少的时间,就使得在“1”年的顶岗实习中,人文素质缺失凸显。例如,出现适应能力差、心理素质差、团队合作意识不强、做事缺乏持之以恒的信念等问题。

(七)校外学生安全稳定方面不易管

理。由于学生进入企业参与顶岗实习,脱离了学校的集中管理,且分布范围扩大,从事工作种类各异,使得第三学年的“实习年”中,学生的人身、财产等各方面的安全得不到直接有效的管理,不利于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开展。

二、对策

基于上文涉及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策略加以解决。

(一)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指导人才

培养方向。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主要围绕工程造价方面,同时涉及“五员两工”的工作。能够尽快熟悉和掌握岗位工作的技能,应当成为该专业培养的指导方向。因此,可以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作为专业培养的目标和任务,以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改革。例如,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可将一个完整的单位工程综合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专项实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工程量计算规则贯彻到实际工程的计算上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造价专业人员对图纸的识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将决定其计算工程量是否准确,因此,可在建筑识图课程教学过程中,减少画法几何部分,着重训练学生识读工程图的技能,加强平面标注的知识,令学生能识读一般工民建施工图,正确理解设计意图,从而更好地指导实际施工员岗位或预算员岗位工作。

(二)调整教学模式,权衡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时间。当前,各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授方法主要沿用“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即先将课本的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然后再针对课程内容安排实训。例如,根据2010年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工程系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方向)课程的标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根据教学大纲设计约为100个课程学时加30个单列周实训学时。该门课程是建筑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学习的时间较长,要求掌握的知识较多,难度大,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要求也较高。如果将理论教学和实训分开进行,会使许多学生出现“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的情况,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点,不能及时巩固,最终无法达到教学效果。因此,调整教学模式,权衡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时间非常必要。例如,可根据各专业课程的内容,将重点的知识点分为若干小块,根据知识点分配总学时,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在完成理论教学后,马上进行实训,通过实训对之前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达到“即学即练,即练即巩固”的目的。通过调整,突破传统教学“先学后练”的模式,实现“边学边练”的新模式,从而达到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从专业课程中系统接触整体工程项目的目的。

(三)学生先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再完成毕业综合设计。根据2010年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工程系工程造价(公路工程方向)课程的标准,当前“2+1”人才培养模式中,毕业综合设计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约安排6周,共180学时。毕业综合设计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工程项目,结合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完成项目预算报价、招投标文件以及相关手算工程量等工作。然而,由于学生都是刚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短短的课程实训并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学生的毕业综合设计存在专业软件操作不当、预算报价不准、技术标文件施工安排不合理、手算工程量不准等问题。如果学生在完成“2”模式中的理论学习后,直接进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进行锻炼,则可以通过实际工作的内容,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查缺补漏”,自我完善知识的层次。然后在“1”模式的第三学年的后期,再返校完成毕业综合设计,这对学生自身的知识完善和提高毕业综合设计质量将有很大的帮助。

(四)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提高行业认可度。虽然校内学习时间较短,理论学习强度大,但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例如,通过各类讲座、专业咨询和团队活动等方式,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的目的;在课程学习中,适当安排团队合作完成课程内容,例如分组完成测量作业、团队完成项目手工算量、分组完成材料试验等方式,锻炼学生团队合作和发挥专长的能力;举办系列的专业技能比赛,锻炼学生完成工作的责任心和持久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了,各类品质和能力得以在工作中体现,这样才能改变企业对实习生的某些片面的看法和态度,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高职教育的推行。

(五)多渠道管理,加强学生实习阶段的安全。学生进入企业参加工作,“分散性”就成为主要问题。很多高职院校都出现过实习生在实习阶段出现安全事故的案例,因此,加强学生实习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可通过多渠道管理,加强学生实习阶段的安全。即通过多种方式建立一条学生与教师紧密关联的线路,使教师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了解学生实习阶段的工作、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动态,从而保证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例如,实行分组管理制度,即一个实习指导教师管理若干学生,将这些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设置组长,组长负责收集和掌握同组同学的实习变动情况,督促同学们定时与指导教师联系,汇报实习情况。此外,还可以建立实习QQ群,将实习学生统一起来,教师可以通过平时的沟通聊天,掌握学生实习期间的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潘艾华.对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J].中国成人教育,2011(3)

[2]郝金镇.高职院校政策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

工程造价培训论文范文5

一、多维立体化教学的基本概念及思路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着力培养具备技术水平要求及职业素质要求的专业人才,是今后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索一条符合实际要求,满足职业教育要求的新路子势在必行。为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教育教学及参与工程管理实践工作的经验,提出采用多维立体化教学方法对现行的工程造价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多维立体化教学是一种利用多元化教学资源,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开展理论及实践教学,采取科学的多样化综合考评方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其中,教学资源多元化是指教学用由纸质教材、电子教材、网络课程、Flash仿真教学等组成的教学包,教学手段及方法多元化是指除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授课、现代视频及网络教学外,增加以项目为导向,任务驱动方式模拟岗位工作,用实践指导教学,形成“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新格局。工程造价课程采用多维立体化教学模式,势必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能贴近实际工程管理岗位,突出理论知识应用,培养对工程造价管理及控制、工程造价文件编审的技能。

二、工程造价课程的多维立体化教学改革方案

工程造价课程改革的目标围绕职业能力培养,有针对性地构建实用性、专业性、综合性、最新性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实现多维立体化教学。1.教学资源建设为实现多维立体化教学,首先着手组织一体化教学资源包。编写或选择采用所在行政区域现行计价政策及地方定额的教材作为主教材,并根据主教材编写电子教案,作为课堂上多媒体授课的教学内容;建立学生未曾见过的施工工艺及抽象的施工技术FLSH仿真及视频,去辅助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并提高教学效果;组建现行地方定额及计价规则政策电子文件库及相关专业课程辅助电子教材,利于引导学生参考学习工程造价课程所涉及的内容知识点;建立工程案例资料库、试题库及造价软件使用专题讲座资料。2.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直观生动的多媒体教学,建立网络空中课堂,增加工程造价软件培训及案例实训培训,多方向多手段地建立多维立体教学法,使学生边听边学边做,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将教学资源放入网络空中课堂中,并与工程造价信息等平台网站链接,方便学生温故知新,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及综合应用的能力,同时,通过空中课堂上的网址链接查阅工程造价信息,逐渐培养学生关注政府部门工程造价政策及市场物价变化对工程造价影响的习惯。加强并重视造价软件的训练,将造价软件使用以专题课方式单列并增加造价软件电算化培训,积极与广联达造价软件公司合作,让企业参与软件培训,组织参加造价软件使用比赛,调动学生学习造价软件的热情,营造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氛围。以项目为导向,任务驱动方式模拟职业岗位开展案例实践教学,教师拟定一个单项工程,设置好项目从立项到竣工不同阶段的投资估算、概算文件、预算文件、工程量清单造价文件编制所需技术文件及编制要求,分阶段指导学生完成项目造价文件编制,明晰不同阶段造价文件的关系及区别,掌握工程造价组价技能。3.综合考评方式改革过去单一的课程知识考核方式,采用综合考评方式,期终考试总评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基础理论知识卷面考试、软件操作使用测试、编制工程造价文件大作业。这种方式的考核,真实全面反映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注重岗位职业应用能力学习与培养。

三、总结

近年来,工程造价计价模式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定额计价转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程量清单计价,相关的理论及计价规则不断地变化更新,构成了工程造价课程改革的必然。同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教学设备应用及网络技术发展,为实施多维立体化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新的教学模式更适应职业岗位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贴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

作者:向群 单位: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工程造价培训论文范文6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3001505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决策部署[1]。国家经济增速放缓,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就业难情况日益严重,地方普通高校应响应国家号召,反思本身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向应用型教育体系转变。同时教育应面向市场需求,市场应引导教育改革,普通高校应致力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对于应用型人才,目前尚无权威性的定义。当今社会把人才区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两大类,并从学术型的对应视角来定义应用型人才,其实二者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应用既包括技术性操作应用,也包括知识和技术的开发应用。地方普通高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或理论型人才,也不同于技术操作性人才,主要培养的是知识应用型人才,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强调既要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也要有应用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2]。

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设置要求

(1)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这要求重构教学内容,转变理论知识传授脱离实际应用、教学内容滞后的状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强调理论知识的基础性,又要重视理论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领域的联系,加强教学内容实践性、生产性和生活性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学内容层面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2)加大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形成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求从学生应用能力形成的规律出发,围绕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合理设计分层分类的实践教学。(3)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形成教学、实践、培训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以实践性、应用性课程安排学生实习实训,将理论与实践通过实习实训结合,强化学生知识应用、知识转化和技能操作等实践应用的能力。

高等建筑教育2016年第25卷第3期

刘海芳应用型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二、应用型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工程造价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土木工程技术及安装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工程造价方面的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编制工程投资估算、概算、预算、编制标底、投标报价和工程竣工决算的能力,具备建设项目投资分析、造价确定与控制等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上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与国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一致,主要问题是如何完成工程造价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前提,下面通过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探讨应用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与不足。

(一 )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成

本专业通过多年研究整合了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内容,调整了具体课程学时,形成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图1)。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基础课程包括公共基础和学科基础,在大学一年级就让学生接触到工程造价概论、建筑材料、建筑工程识图、工程测量等这些学科基础课程,让学生了解本专业是“培养什么人”[3],培养学习兴趣。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CAD绘图、房屋建筑学、工程力学、工程经济学、工程结构、建筑工程合同、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等,通过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本专业是“如何培养人”[2]。本校的工程造价专业分为建筑工程造价、装饰装修工程造价、安装工程造价三个方向,建筑工程造价方向对应课程有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装饰装修工程造价方向对应课程有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建筑装饰工程造价等,安装工程造价方向对应课程有建筑设备技术、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造价等,各方向还有对应的软件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具体构成见图1。

图1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流程(二)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对应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实践方面要精于研究型大学,基础知识方面广于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型技能让毕业生尽快在就业市场中立足,宽厚的基础知识也为未来的快速发展提供广泛空间。为此在课程设置中综合考虑了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表1为本专业课程与造价师资格考试科目对应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符合执业资格考试内容需要。表1工程造价专业开设课程与注册造价师资格考试科目的对应情况

注册造价师考试科目注册造价师考试内容工程造价专业开设课程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

(土建)工程地质、工程构造、工程材料、工程施工技术、工程计量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学、建筑材料、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

(安装)安装工程材料、安装工程施工技术、安装工程计量、通用设备工程、管道和设备工程、电气和自动化控制工程建筑电气、建筑设备安装技术、安装工程造价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及其基本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工程项目投融资、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建筑工程合同、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项目投资与融资建设工程计价建设工程造价构成、建设工程计价方法及计价依据、建设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预测、建设项目发承包阶段合同价款的约定、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合同价款的调整和结算、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编制和竣工后质量保证金的处理工程造价管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工程计价、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工程计量与计价、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程合同价款管理、工程结算与决算工程造价案例分析课程设置完成后建立课程负责人制,课程责任人根据课程建设指标体系和实际情况明确提出具体建设方案(包括思路、措施等),并根据课程组每一任课教师的专业特长和能力将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如课堂讲授效果、实践性教学、课程教学研究等任务落实到人,定期对工作进展进行检查和小结,该教学效果明显。

三、强化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践教学模块构成

工程造价专业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必须合理有效。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实践训练模块主要分为基础能力训练模块、单项能力训练模块、合成能力训练模块和综合能力训练模块,后三项属于专业训练模块。其中单项训练模块在大学二年级完成,主要包括房屋建筑学专业实践、工程经济学课程实践、建筑工程识图课程设计、工程结构课程设计等,主要培养学生识图、绘图、简单设计和分析的单项基本能力。合成训练模块在大学三年级完成,包括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践、建筑装饰工程造价实践、安装工程造价实践、建筑工程造价软件实践和施工组织设计实践等,主要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编制建筑工程造价文件、装饰工程造价文件、安装工程造价文件及利用相关软件进行操作和管理的能力。综合训练模块在大学四年级完成,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本校采用“3+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最后一年中,考研的学生可以专心复习准备考试;准备出国的学生可以专心学习外语;准备就业的学生可以在毕业实践单位的实际岗位积累工作经验,以便更好地寻找就业单位。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设计,可具备将工程造价专业知识与工程实际结合的能力。

(二)细化实践环节的任务和目标

本专业开展了“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工作[4],重构了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以及实践教学的软硬件环境,理清了实践教学的思路,重新设计实践任务书,制定详细的实践考核指标和实践指导措施,让实践教学的效果得到了充分保证,具体内容见表2。通过实践教学巩固了理论教学成果,为培养与市场需求相接轨的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表2细化实践环节的任务及目标专业实践学时培养目标具体任务工程经济学课程实践1周掌握建设项目的财务评价方法分组进行,每组数据资料各异,编制项目的现金流量表、计算工程经济学各种参数,分析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进行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分析项目的风险承受能力房屋建筑学专业实践的设计设计中学教学楼,绘制图纸目录、设计说明、门窗表、底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立面图。立面图包括主要立面及侧立面 、剖面图(需剖到楼梯)、楼梯间详图(包括一、二层楼梯间平面图,附计算过程)建筑施工技术实践1周熟悉建筑施工工艺参观在建工地,让学生向现场专业人员学习,在现场实践中亲自体会本专业生产生活的经历;最终整理实践成果,编写实践报告施工组织设计专业实践2周掌握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根据图纸绘制出施工平面总图、列出场地平整、三通一平的人、材机需求量表;编制施工组织,按照所给定的图纸编排主体施工的工序;列出主体施工个主要分项工程的劳动力、材料、机械的需求;编制出主体施工的流水施工图,编制装饰工程的施工工序和人、材、机需求量表;完成整体施工的组织设计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实践3周掌握中型建筑工程的造价编制主要任务有二:一是对《工程造价课程实践图纸资料》中的二层培训楼进行钢筋工程量的手工计算(占40%);二是对广联达办公大厦进行指定部分(土方和基础必做,其余楼层包括地下室、一层、二层、三层、四层含屋面根据指导老师随机确定某一层进行)的土建工程量计算(含柱梁板墙门窗楼梯等图纸完整内容,含措施项目,不含装修和钢筋),并利用13清单规范和08定额进行清单计价,计取各项费用,计算工程造价(占60%)建筑工程造价软件实践1周掌握应用软件进行造价计算的能力广联达办公大厦图纸,框剪结构,筏板基础,二级抗震,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平屋面。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计算钢筋和图形工程量,对得到的工程量进行组价,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表建筑装饰工程造价实践1周掌握高级装修工程造价的编制学生完成给定图纸(一套)的室内装饰工程量的手工计算工作,并套取相应定额,计取各项费用,计算工程造价(要求利用统一格式的工程量计算表、预算表)安装工程造价实践1周掌握建筑的水暖电安装工程造价编制学生完成给定图纸(水电任选)的安装工程量的手工计算工作,并依据2013清单规范编制工程量清单,依据相应定额进行清单计价。(要求利用统一格式的工程量计算表、清单计价表)四、完善应用型工程造价专业建设的具体措施

通过多年教学和实践体系的不断研究和整合,现有教学和实践体系构成已趋于合理,教学效果突显,但还有一些方面仍需完善。

第一,加强新知识、新技能的引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的教学效果,工程造价专业一直在不断地引入新知识,包括从03平法图集到11平法图集的更新,从08清单到13清单的引入,还有地方定额的更新换代,以及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介绍等。近几年随着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的推广使用,对造价专业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专业教师更应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能力,继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相关竞赛,组建学生竞赛指导团队,以便取得更好的竞赛成果,逐步把BIM知识引入到课堂教学。

第二, 加强师资实践能力培养。虽每位教师教授的课程和擅长的领域不同,但由于工程造价专业实践较多,有时实践安排比较集中,需要的指导老师较多,要求专业教师有综合的实践能力,这是现有教师需要强化学习的方向,为此应鼓励教师参加实践培训,增加专业教师的实践训练,鼓励专业教师取得注册师执业职格,建立一支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专业化的教学团队。

第三,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继续努力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把企业需要的知识融入教学,把企业的的先进技术引入教学,校企联合办学,进一步细化校外实践基地的信息反馈制度,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专业教学,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基地在专业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五、结语

在国家普通高校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的政策下,工程造价专业本身的定位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本文从课程和实践两大方面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经过多年的调整和改革,教学和实践体系基本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但还要通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引入,通过加强师资实践能力、校企合作等多途径继续完善现有的教学体系,为工程造价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希.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J].陕西教育:高教,2015(12):33-34.

[2]刘焕阳.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2(12):67-70.

[3]尹贻林.应用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工程科学,2015(1):114-119.

[4]郝丽,刘海芳.以职业竞争力为导向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J].高等建筑教育,2012(3):57-60.

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system setting of applied engineering cost specialty

LIU Haifang

(City Institut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600, P. R. China)

工程造价培训论文范文7

【关键词】工程造价 基本技能 实训

技能分成两大类,一是基本技能;二是专门(或专业)技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社会、 用人单位、职业对人才的需要,向“复合型”、“多面手”发展。大多数企业事业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素质(技能)的具体要求是: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基本功扎实,动手能力强,操作技能熟练,上岗工作适应期短;知识面广,能力宽泛,适应性强;掌握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知识;具有较强的社会交流能力、交往能力;具有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思想觉悟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这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体现了社会、用人单位、职业、市场对职业学校毕(结)业生的基本要求。

技工学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为地方经济服务,为行业服务,培养真正能适应未来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未来就业岗位的需要的学生。高级技工工程造价专业培养面向建筑行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它与实际工作中的工程招投标,工程计价,工程审计,工程资料管理等工作密切相关。本专业就业岗位主要是施工企业的造价员和资料员。

而目前的教学模式仍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虽然也穿插有参观、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但均不够深入,与现实工作场景毕竟相差甚远。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学到知识技能,而知识的应用技能、操作技能及职业综合素质在课堂内是永远也学不到的。这一模式必然造成学生技能的缺乏,从而影响市场竞争力。

就此,我校管理工程专业科在不断探索,找准专业定位: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把强化专业应用技能,培养良好的岗位职业能力视为工程造价专业的唯一目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深化改革,谋求发展。

一、深化教学改革,确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发展的基础

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以及培养过程的总体设计,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体制的基本依据, 也是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具体体现。我专业科在制订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计划时,以调研职业岗位群分析职业行动能力分析学习领域分析确定课程体系编写专业培养方案专家论证制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专家论证定案程序为基本思路,先对从业人员现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等几个方面,走访了学校所在地的湖南建工集团总公司、中建五局等几家大型国有企业及私有的有市场优势的小型企业,充分了解建筑业的人才市场需求,对就业岗位进行分析,得出工程造价专业最直接的就业岗位是工程造价员,扩展的岗位群为资料员。

实践性教学体系主要是通过三个模块、四个层次来构建。三个模块是指知识技能实训、操作技能实训和技能证书实训。知识技能实训是指学生通过实训熟悉或掌握基本理论的一种实训或实验,如:各种实验、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操作技能实训是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种实训,如:建筑施工各工种(钢筋工、抹灰工)基本操作技能;技能证书实训主要是学生通过考核取得各种证书的实训,如:CAD证、预算员证、材料试验工。四个层次主要是指基本技能实训(建筑识图制图实训、计算机应用实训等)、专业基本技能实训(建筑材料实验、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等)、专门技能实训(建筑工程算量实训、安装工程算量实训、清单计价实训等)和综合技能实训(毕业设计、模拟工程招标投标等)。在学时分配上,实践教学学时占总理论教学学时的44%,而理论教学学时还包含了数学、英语、思政、体育等基础课,从而加大了专业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间。

在课程体系安排上,构建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岗位能力训练,确保实践能力训练不断线:第一学期进行整体感觉认识实习、《建筑材料》认识与实验集中周实训;第二学期进行《建筑识图》和《水电工程识图》集中周实训;第三学期进行《建筑工程预算》、《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建筑资料制作与整理》课题设计集中周实训;第四学期进行《安装工程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设计集中周实训和常用岗位工种操作实训;第五学期进行造价员考证模块教学;第六学期进行毕业综合实践和毕业设计。同时,保障计算机技术应用和学习不断线:第一学期开《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第二、三、四学期开《CAD》、《图形算量》、《计价软件》;第六学期利用计算机进行毕业调研、毕业实习、模拟管理工程招标投标和毕业设计。针对核心课程,在学时分配上理论和实训各半,有些主干课程更偏重实训部分,另外,应紧跟市场,紧跟社会,拓宽专业知识面,以便更好适应社会,附加如《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等课程,穿插《三法一条例》、《安全法》等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专业规范知识;并进行安全、组织、预算、管理等案例或名人专家讲座,尽可能与社会接轨。

教学体系的科学合理安排主要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了专业技术不是考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也体现了技工教育理论知识够用,注重实践操作的原则。

二、加强基础建设,为培养基本技能创造良好的保障条件

首先是建立一支具有特色的师资认伍。我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已获得“双师型”教师资格的占80%以上,最终要求达到100%。教师是教育的先驱,办学特色的首要条件是以师资队伍为中心的人力资源,课程的开发和落实都要靠教师,师资队伍代表学校的力量和水平。只有结合技工教育的要求和特点,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实力较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才能有效地传道、授业、解惑。

其次是加强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需要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养成。因而,在能力培养上,应注重环境的建设。根据专业特点的要求,为满足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校除相继建成了建材实验室、钢筋算量工作室、资料制作与整理实训室、预算工作室,满足了正常的实践性教学;还将对外承揽业务,由我专业科教师具体负责,并为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了较好的实战条件,是我专业科产学结合、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

工程造价专业各课程的教学均可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教与学和师生互动的社会交往仿真情境,边学边做,现场模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用,经反复练习,使学生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方面得到发展。另一方面,为后期向实战型现场转变典定了基础,既培养了学生的市场运作能力,又避免了单纯消耗性实习的弊端,节约了大量的实习经费。

三、服务行业,依托行业,强化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经验告诉我们,发展职业教育不能离开行业的参与和支持。高级技工工程造价专业培养面向建筑行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它与实际工作中的工程招投标,工程计价,工程审计,工程资料管理等工作密切相关。专业基本原理、方法、单项技能等,均可以在校内通过讲授、实验、实训完成,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到建筑工地进行。我们利用所在区域的优势,与湖南建工集团六公司、二公司、长沙智多星软件公司、湖南中堂项目管理有限等单位合作,有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这些企业为学校提供人才需求的种类、规格、数量,为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培养目标的确定提供依据;行业主管部门及时提供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国内外发展动态,使学校及时掌握行业发展信息。企业同时为学校提供有实际经验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作为我校的兼职教师,他们除了从事专业教学、实习指导外,还参与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的建设和修订。学生在这些企业的工地顶岗工作,在工地技术管理人员和实训教师指导下进行制图员、预算员、资料员等岗位的实训,真正走出课堂,走进岗位,真刀实枪的干起来,从而受到较为全面的、系统的岗位技能训练。真实环境下的真实岗位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项目中的设计创新、施工技术和管理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经过职业规范化训练,完成关键能力的培养,达到完成职业道德素质和企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目的。

另外,这不但解决了学生实习问题,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学和生产的结合;也为专业教师提供了从事工程实践的现场,为培养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提供了条件;有利于产业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交流;又使科技人员能够及时地接触新知识、新工艺。

四、建立、建全各项管理制度,抓落实,促实效,确保技能的实现

1、在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确立教学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培养目标,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建全检查监督机制,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职能部门,上有系主任主管,下逐层设立实训中心主任和各部门负责人,任课教师也列为目标责任人。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建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学生各项技能的培养、考核扎实到位,达人人考核成绩合格。

2、在校外实训基地,引入现代学徒制,通过签订学生培训合同或协议,在企业内设立组织教学的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实习计划、实施、监督、检查与整体协调,实施教学目标标准化管理。学生进入企业实训基地后,按所制定的培训计划和实训教学任务书进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要有详细的实习日记,实训结束时由企业及指导教师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给出评语。对于成绩不合格者,将继续实习,直到合格。否则,将不得毕业。

我专业科紧抓两项制度的落实,一方面确保技能得以实现,同时,还轻而易举的考取了工程造价专业相关的各类岗位证书,为后期就业提供了绿色通道和通行证。

工程造价培训论文范文8

【关键词】电气制造企业 人力资源培训 问题 对策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时代,电气制造企业若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从提高员工工作技能、职业道德素质及专业水平做起,深入了解员工当前工作中的不足,在把握企业发展所需和员工自我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为员工提供尽可能多的培训机会。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立足电气制造企业当前运行现状,以解决电气制造企业当前面临的人力资源培训严峻形势。

一、电气制造企业展开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培训及管理关乎到电气制造企业是否能够顺利运行,而且与企业人事部门人才机制设立有着密切关系,处理好人力资源培训方面的工作为企业运行减轻许多负担,同时提高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

首先,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通过人力资源培训可以使得员工认同企业的发展目标和企业价值观,同时认同企业的文化建设,愿意在企业发展指标的指导下共同努力。通常情况下,企业可以让员工从培训中感受到企业惯例的制定缘由,并且培养员工自觉遵守企业的规定,能够上下团结一心处理一切难题,携手并肩获取努力成果。

其次,提高了员工的整体技能。电气制造企业一般组织的培训都是培养员工专业技能和技能水平的,经过了培训,员工的整体水平能够满足企业发展对他们提出的高要求,经过不同岗位技能培训和规范技能训练后,员工的个人能力会得到提升,能够胜任企业交待的工作任务。

最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很多员工在企业不甘心总是做一些反复枯燥的事情,因此,企业考虑到了这一点,为员工提供到大型企业参观学习、出国进修、到社会上机构进行历练及在员工休息时为员工提供一些技能锻炼机会等,员工通过了解外面的世界和其他企业,认识到提高个人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工作中就会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中,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个人价值。

二、电气制造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缺少系统组织的培训规划。很多电气制造企业觉得只有员工在平时工作时多积累经验,就不会出现原则性错误,忽略了人力资源培训规划和组织,只看到了员工为企业创造了多少价值,没看到员工个人对技能、知识的高需求,企业通常是为了应付检查做个样子,走一走流程,准备一周或者十天的时间进行员工培训,根本没有做好培训规划,培训效果自然不理想。

其次,培训太过注重理论方面。电气制造企业中用于生产的新技术层出不穷,在培训中总是会涉及到生产时所要更新的技术知识和企业运行知识等。但是,很多企业都是在培训时讲的十分清楚,但是没有给员工提高将学到的理论用于实际工作的机会,缺少一定实践性,与电气企业实际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

最后,没有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电气制造企业展开员工培训不是为了提高员工技能,而是一种行为安慰,因此,很少电气制造企业会展开培训目标及培训过程的细致分析,缺少专业培训指导,往往是凭借一时需要展开员工培训,忽略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培训比较盲目、比较一概而论,培训质量不理想。

三、提高人力资源培训效果的对策

首先,电气制造企业上下员工树立正确的培训观。企业要率先提出“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培训理念,要从每一位员工的需要出发,结合员工岗位技能所需、个人知识所需做好培训规划工作,结合员工未来的岗位发展提供相对应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进而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体系,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能够积极认真参与到企业组织的培训当中。

其次,选择适当的培训方法展开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选择适当的方法并不是说要摒弃到传统的旧观念,而是适当将培训理念加以更新,吸收旧培训观念的精华,融入新培训理念,从提高员工的文化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入手,对不同岗位和特点的员工制定相对应的培训手段,理论联系实际为主,加强培训实践环节,促使培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根据员工需要制定企业原有的人力资源培训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提高培训效果,激发员工工作动力的有力手段,因此,可以适当制定激励机制,让培训过程与员工的个人价值实现相挂钩,比如推出具有人性化的“培训积分”机制,培训效果与员工的个人表现积分相联系,积分高可以与薪酬相挂钩,也可以获得企业的奖金福利等,通过激励机制的实施,员工能主动参与培训。

最后,要依据实际情况对人力资源培训效果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只展开培训远远不够,还要针对培训进行切实的效果评估,从评估中了解培训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并针对不足进行调整和完善,尤其是员工在培训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经过评估才能为今后的人力资源培训提供实际可参考的评估数据。

四、总结

电气制造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确实不能一朝一夕看到效果,要经过漫长的工作后才能看到效果,人力资源培训过程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理想。因此,电气制造企业应该谨慎对待人才培训,明确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性,从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出发制定培训的规划和方案,才能促使企业员工整体技能有所提高,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颖.培训在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浅析[J].科技创业家,2012(19)

[2]张荣.教育培训—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3]李华健.电气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29)

工程造价培训论文范文9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比较;创新

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和各具特点的教学模式,我国的高职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重10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也初步提出了一些适合国情的高职教学模式。为了使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可持续发展,对国内外典型的高职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和创新研究,对于深化高职教学改革,进一步充实、完善和深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高职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一国内外高职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一)模式概述

1.CBE模式

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意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该教学模式是美国休斯顿大学,以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性学习”和“反馈教学原则”以及“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开发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主要流行于北美,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运用较为广泛,90年代初逐渐在各国推广,现在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习和运用CBE教学模式。

CBE教学模式的原理:(1)任何学生如果给予高水平的指导都可以熟练地掌握所学的内容;(2)不同学生,学习成绩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学习环境不充分,而不是学生本身的差异,大多数学生,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条件;那么在学习能力,学习进度,学习动力等方面都会很相似。(3)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学,而不是重视教。(4)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生接受指导的方式、方法和指导质量。

CBE模式的内涵:CBE教学模式分为四个阶段:职业分析形成DACUM图表、学习包的开发、教学实施与管理、教学评价。

GBE模式的特点:(1)以职业能力作为进行教育的基础、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以通过职业分析确定的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的科目;根据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的专项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和学习的教育体系和学习计划。打破,了传统以学科为科目,以学科的学术体系和学制确定的学时安排教学和学习的教育体系。CBE中的能力系指一种综合职业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知识(与本职相关的知识领域)、态度(动机、动力情感领域)、经验(活动的领域)、反馈(评估、评价领域)。这四个方面都能达到方构成一种专项能力。一般以一个学习模块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职业分析工作,综合能力与专项能力的确定是由采自企业的专家和专门课程设计的专家组成顾问委员会完成。(2)以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而不是以学历或学术知识体系为基础,因此,对入学学员原有经验所获得的能力经考核后予以承认,可以用较短的时间完成原定课程。(3)强调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管理者和指导者,负责按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各项能力提供学习资源,编出模块式的“学习包”一“学习指南”,集中建立起学习信息室。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按学习指南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学习计划,完成学习后,先进行自我评价,认为达到要求后,再由教师进行考核评定。(4)办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性和严格的科学管理。课程可以长短不一,随时招收不同程度的学生并按自己的情况决定学习方式和时间。毕业时间也不一致,易做到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由于学生入学水平,学习方式不同,而且相当程度的个别化,这就要求有一套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的需要和发挥设备的作用。

CBE模式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原国家教委,通过“中国——加拿大高中后职业技术教育交流合作项目”(CCCLP)引人中国,并在许多高职院校得到广泛应用。

2.“双元制”模式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其根本标志是学生一面在企业(通常是私营的)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一面在部分时间制的职业学校(公立的)中接受包括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在内的义务教育。这种“双元”特性,主要表现为企业与学校、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紧密结合,每一“元”都是培养一个合格的技术工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职业技术教育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的话,那么,“双元制”教学模式则可以说是这一“秘密武器”的“发射机关”所在。

“双元制”模式的内涵:“双元制”是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的一种成功的职教模式。“双元制”模式的“双元”特性主要表现在:(1)职业培训是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机构——企业和职业学校中进行的,并以企业培训为主。(2)企业的职业培训由行会负责监督与管理,它受《职业教育法》约束;职业学校的组织、管理则由各州负责,其法律基础是各州的(学校法)或《职业义务教育法》。(3)受训者兼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受训者根据他与企业签订的培训合同在企业里接受培训,他是企业的学徒;另一方面,根据{学校法},受训者在职业学校里接受理论课教学,他是学校的学生。(4)教学文件由两部分组成。企业严格按照联邦政府颁布的培训规章及培训大纲对学徒进行实践技能的培训;职业学校则遵循州文教部制定的教学计划、大纲对学生进行文化及理论知识的传授。(5)培训者由两部分人员担任。在企业里实施实践技能培训的师资称为培训师傅,在职业学校里教授普通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的师资称为职校教师。(6)职业教育经费采源于两个渠道。企业及跨企业的培训费用大部分由企业承担,职业学校的费用则由国家及州、镇政府负担。

“双元制·模式的特点:(1)同生产紧密结合。“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即可投入工作。(2)企业的广泛参与。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3)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德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随时分流是一个显著特点。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人高等院校学习。近年来,有许多已取得大学入学资格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也来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目的是在上大学之前获得一定的职业经历和经验。(4)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这种考核办法,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

“双元制”教学模式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原国家教委引入中国。当时主要在中等技术学校中进行试点,经过20年来“双元制”自身的发展与完善以及在我国的实践表明,“双元制”教学模式对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3.MES模式

MES(ModulesOfEmploy-ableSkills)意为模块式技能培训,是国际劳工组织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借鉴德国、瑞典等国的“阶段式培训课程模式”以及英美加等国的“模块培训”等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开发出来的职业技术培训模式,旨在帮助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改变在技术工人培训上效率低下的状况。

MES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MES的开发完全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理论基础之上,是运用“三论”思想的典型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

MES模式的内涵:MES以为每一个具体职业或岗位建立岗位工作描述表的方式,确定出该职业或岗位应该具备的全部职能(Function),再把这些职能划分成各个不同的工作任务(Tasks),以每项工作任务作为一个模块(ModularUnit简称MU)。该职业或岗位应完成的全部工作就由若干模块组合而成,根据每个模块实际需要,确定出完成该模块工作所需的全部知识和技能,每个单项的知识和技能称为一个学习单元(LearningElement简称LE)。由此得出该职业或岗位MES培训的、用模块和学习单元表示的培训大纲和培训内容。

MES有自己专用的教材形式——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表示某个单项的知识或技能。对职业分析确定出来的各模块,MES把每个模块再进行实际操作步骤划分,根据完成每个操作步骤的需要,从认知(Cognitive)、动作(Psychomotor)及态度(affective)几个方面确定出完成该步骤所需的全部知识和技能,然后对每个单项的知识或技能进行完善和规范,以每个单项的知识或技能编写一个小册子的方式,开发出MES培训的专用教材——学习单元。每个模块的培训,就由完成组成该模块的若干个学习单元来实现。

MES模式的特点:(1)缩短了培训与就业的距离。MES突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系统的培训模式,建立起了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体系的培训新模式。这就使培训更加贴近生产、贴近实际。(2)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MES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动机最强烈的时候,选修最感兴趣和最为需要的内容,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的效果就越好。(3)有利于保持学习热情。MES中的每个模块都比较短小,又有明确的目标,所以,有助于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并在较短的时间内为获得成功而满怀热情地奋斗。(4)具有开放性和适应性。它可以通过增删模块或单元来摒弃陈旧的内容和增添新的内容,从而保证了培训内容总体上的时代性和先进性。(5)具有评估反馈系统,对社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有快速反应的能力。

MES模式于1987年通过国际劳工组织引人我国。对于该模式,国家没有采取行政手段和财政支持,而是鼓励有关单位自行采用。十几年来,我国在推广运用MES模式开展技术培训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

4.国内高职教学模式

从文献资料和有关报道来看,国内探索的高职教学模式大概有:“五阶段周期循环高职教学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产教结合模式”以及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等。在这些模式中,我们认为“五阶段周期循环高职教学模式”(简称:五阶段职教模式)较为科学、系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下面主要对该模式进行介绍。

“五阶段职教模式”是借鉴国外先进的高职教学模式,结合中国国情,在全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市场调查与分析、职业能力分析、教学环境的开发、教学的实施、教学管理与评价”等五个阶段,做了较为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课程设计理论和一般系统理论、营销学\技术经济学、质量管理学等现代科学理论,设计开发的一套较为完整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能力本位高职教学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分为五个基本阶段,具有周期循环提高的特点,我们称之为“五阶段周期循环职教模式”。

“五阶段模式”的理论基础:以能力本位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从实际出发,运用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课程设计理论和一般系统理论、营销学、技术经济学、质量管理学等现代科学理论。

“五阶段模式”的内涵:

第一阶段:市场调查分析阶段。此阶段的工作分为两项:一是市场调查,主要研究国家特别是本地区的有关政策,调查人才市场需求,正确作出专业设置的决定;二是专业开办的可行性研究,就是根据人才需求,决定培养方式、学制等,并进行经济分析,决定是否开设此专业。

第二阶段:职业分析阶段。经过市场调查分析,确定了开设的专业,就需要研究专业培养目标。根据职业教育能力本位原则,应用职业能力和素质分析方法,进行培养目标专项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分析。各个专业从现场聘请优秀第一线人员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确定某职业和岗位所需的能力领域(Areaofcompetencies)和技能(skills),并最终形成一份职业能力图表。

第三阶段:教学环境开发阶段。由教学环境开发专家\行业专家和教师组成教学环境开发小组。(1)开发教学软环境。①技能分析,对职业能力图表中的全部技能进行分析,列出每一个技能的全部操作步骤与活动内容:必须够用的理论知识;工作态度;考核评价标准;用到的设备、工具、材料与人员及安全须知。②技能组合分析,通过技能分析将相近的便于一起教学的技能组合在一起,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并形成课程体系。③教学进程计划开发,按教学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律,将各个课程和技能按学期排列。④技能整合学习指导书的开发,为了使相关的一组技能形成能力,针对这一组技能开发一份学习指导书。(2)开发教学硬环境。包括①教室的设计;②实训、实验场所的设计;③资料室的设计;④实习基地的建立。

第四阶段:教学实施与管理。教学实施过程分为四个阶段:①入学水平测试。②制定学习计划。③实施学习计划。④成绩的考核与评定。教学管理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增设市场、教学开发与评估和学生就业咨询等部门;②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管理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③教学设施设备和工具等要存取使用方便,便于指导教师观察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④建立健全学生学习档案管理制度。

第五阶段:教学评价与改进。教学评价是职教模式周期中,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学评价必须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以保证模式的顺利运行和周期提高。教学评价包括:学生培训目标评价、教学环境评价、教学过程评价、教师评价和教学评价的评价等。

“五阶段模式”的特点:(1)以市场为导向。强调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2)以能力培养为中心,重视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3)以科学方法为指导,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4)具有自我完善的功能。

总之,“五阶段职教模式”针对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在市场调查与分析、职业能力分析、教学环境开发、教学实施、管理与评价等五个阶段,均较CBE、MES等教学模式有较大的发展和创新,得到职教专家的高度评价。

另外,传统的“三段式”模式,虽然教学体系较为完善,但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看,显得力不从心;然而,大多数教师和管理者对“三段式”轻车熟路,加之国家对高职教学尚无规范性要求,对高职人才没有统一的标准要求,而教学模式的改革又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教学“革命”,因此,多数高职院校仍然采用旧模式。

(二)对上述模式的分析与比较

国外的CBE、双元制、MES等高职教学模式较为成熟,且这些教学模式都有各自的成长土壤和适应环境,但是,由于它们建立在职业教育学的科学基础之上,因此具有很多的共性,主要表现为:(1)采用非学科式的、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2)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获取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的“完整的行为模式”;(3)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4)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从传统的主角、教学的组织领导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监督者和学习辅导者;(5)采用目标学习法,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评估。

国内的“五阶段周期循环高职教学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产教结合模式”等,除“五阶段模式”外,“产学研结合模式”和“产教结合模式”在系统性、科学性以及各个环节的衔接、评价体系等方面均存在许多问题,尚处在探索阶段。下面将CBE、MES、“双元制”、“五阶段模式”和“三段式模式”等进行列表分析比较:

二高职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教学模式是课程观、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及其评价体系等的特定组合形式,即教学模式是由一定课程观指导下的、课程内容及其进程和安排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特定组合方式。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技术的进步,对应用型人才的规格要求发生变化,必将导致教学模式的变革。我们应根据高职的培养目标,从诸要素的特定组合形式来研究高职教学模式。要求高职教学模式必须在内容、结构和指导思想诸方面有所创新。

(一)课程观的创新

学科课程论、活动课程论、问题课程论、个性课程论等各种课程观,都有其特长和一定的适用条件,实践中也不是单一的课程观的使用,高职的课程观在采用能力本位课程观的基础上,更应朝着·多元整合型”方向发展。因此,吸取各种课程观的长处,形成一种“多元整合”课程观,可能是适应多元、多变的现代化和高技术时代的一种上策。

(二)课程结构的创新

课程结构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体现在课程计划方案中的专业定向结构,它反映了在一定的学制年限内,学生所面对的专业范围的变化和专业方向的选择;第二层次是指课程中不同性质(常以文件、技术基础和专业课为区分方式)和不同教学内容要素(通常以知识、技能、态度和能力、个性为区分方式)的各科目在纵向(时间维度)和横向(空间维度)的排列组合结构;第三层次是指一门或若干门相关课程中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某种方式和准则的编排结构(如·广域课程”或“综合课程”中的内容结构)。高职课程结构应努力实现综合化和模块化。高技术要求学生能够跨学科地掌握宽广的知识面,而单学科的课程结构,不仅因门类多而加剧时数的膨胀而挤占实践教学的时间,更会造成不必要的“过度学习”的浪费,而且还割断了学科之间的联系,难以形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综合能力,造成“学而无用”。将相关学科适当综合化,既发挥了学科课程的特长,又能克服原有以单科分段为主要特征的“刚性”结构的弊端,符合高技术和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课程模块化也可实现课程结构的柔性化,使多功能地、高效地、更灵活地适应高技术发展多种要求,也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价值取向的创新

教学内容是由知识、技能和态度三要素所组成,基于不同的培养目标,对于三者的选择和组合就有个价值取向问题。

1.在知识领域

首先,要处理好理论知识和经验知识的关系。那种认为“高职只需强化理论知识”的观点是不确切的。必须在知识的价值取向上将理论知识与经验知识并重。高职教育中应防止轻视经验知识的绝对价值;当然,也不能产生相反的倾向。第二,在知识的选择上,要适当加强基础知识。根据培养目标要求,适当加强文化基础知识和技术基础知识(理论的与经验的)是有必要的,有利于提高高职人才的适应性。第三,要加快知识更新。第四,要扩大知识面。

2.在技能领域

由于社会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各类教育对技能都有新的要求,只是在性质和水平上不一致。技能不只有水平(熟练程度)的差别,还有类别的区分,因而,对不同类型的教育,各类技能的价值是不同的。技能可分为:再造性技能(应用程序或算法:对一个已知的“问题”类型应用某种已知的程序或算法。如减法、造句。);创造性技能(应用理论和策略:解决·新问题”、“发现”一种新程序,如证明定理、写作等。);动作技能(身体动作与感知等:感知动作技能、重复性或自动化的动作,如打字、跑步。);智力技能(决策、问题解决等:“策略”技能或“计划”技能,如文件页面设计、踢足球)。

对于高层次的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来说,智力技能的价值显然要高于动作技能;在高技术、:高服务、高管理的环境中,其“价值化”更会不断提高,因而,在高职教学模式中,对于技能的选择,必须从正常的方向加以创新。在智力技能方面,高职应提高创造性智力技能的比重,而削减再造性智力技能的训练时间,以突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更多地从事“如何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技能的训练,使高职的实践教学有正确的方向;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要改变只需按固定程式完成的模式,而要选择需要创造性思维的设计课程。

在动作技能方面,高职人才应有一定动作技能的基础,但不宜片面追求熟练的再造性技能训练,因为这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所必需。如果是在技能型人才基础上培养技术型人才,更要重视创造性动作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中更多地获得解决问题的直接经验。

(四)其他方面的创新

高职教学模式的创新,除重点考虑以上几方面外,还应注意以下内容:(1)高职教学模式的构建应有利于降低办学成本;(2)教学模式中应注意优化专业设置;(3)整个教学模式的教学软、硬环境要有利于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邓泽民。CBE理论与中国职教中的实践[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5.

[2]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杜,2001.

工程造价培训论文范文10

关键词:工程招投标;项目化教学;教学模式;模拟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4-0084-03

作者简介:王潇洲,男,硕士,教授,注册一级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建筑工程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技术及项目管理;刘伟明,男,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及项目管理;许秀凤,女,本科,高级实验师,土木实训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实验实训及管理。

工程承发包是在建筑市场上通过招投标完成的经济活动,工程招标投标及合同管理能力是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核心竞争能力。《工程招投标实务》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等土建类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也是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一门训练课程。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参与建设工程招投标的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要求全面掌握工程招投标的程序流程,接受编制招标文件、编制投标文件、组织开标和评标等实际工作的训练,为后续的毕业综合训练课程和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职业能力基础。

一、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课程设计理念

《工程招投标实务》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与企业合作共同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本课程设计坚持以下理念:①以招投标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②围绕施工员、造价员岗位标准和岗位应具备的能力目标进行课程设计,在招投标的各阶段中,用工作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③以行业企业、学院实训基地为依托,用真实的工作环境实训,使学生掌握招标、投标全过程及相关文件的内容,体验招投标过程中的实际场景;④在任务的训练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引导,营造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学氛围;⑤根据市场动态,及时与行业企业研讨,调整、更新相关教学内容。

二、基于项目化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

1.基于项目化教学选定课程内容。深化课程内涵建设,按照“职业性、实践性和开发性”的高职教学要求,课程内容以“三个导向”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以工程招投标应用及合同管理能力培养为导向,确定知识内容与实践结合的课程结构体系;以现场教学和实训为导向,确定知识内容教学的“序”;以应用为导向,确定知识内容教学的“度”。

基于工作过程构建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本课程的学习领域是“建筑工程任务承揽”。以工程招投标程序流程为线索,进一步设计学习情境,确定课程内容,整合、序化为5个学习性项目:项目01 建筑市场的认知,项目02施工招标实务,项目03施工投标业务,项目04开标和评标,项目05 合同签订与管理。

2.课程内容按“三个阶段”组织安排。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行“411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即“4”学期的理论学习、“1”学期的毕业综合实训、“1”学期的顶岗实习,最终具备职业顶岗能力。围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411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工程招投标实务》课程以工程招投标业务流程中的工作任务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在完成课程教学阶段的单项技能训练(5个项目)的基础上,内容组织与安排还要实现课程团队设计的“三个阶段”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如下表。

三、基于项目化教学的“三个阶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实施“三个阶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单项技能训练、现场综合实践训练“三个模块”。按“三个阶段”组织安排教学内容:

(1)第一阶段。理论教学和单项技能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项基本能力。在课堂理论教学中,按照实践岗位能力的需要融入5个单项技能训练。①项目01:通过对建筑市场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建筑市场的有形化,了解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基本功能,体验工程发包与承包以招投标的方式在交易中心完成的过程,掌握交易过程中对主体资格的要求;②项目02:通过对招标方工作的训练,使学生能编制招标公告、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公告,组织投标预备会,编制工程标底或投标最高控制价;③项目03 :通过投标方工作的训练,使学生能完成投标项目的前期工作,申报资格预审,提交相应保函,编制投标文件,签订合同;④项目04 :组织开标、评标和定标,评标后发出中标通知书,拟定合同条款,签订合同;⑤项目05:通过对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作的训练,使学生能拟定合同条款,签订工程合同,全面履行合同管理,正确确定索赔事项,编制索赔报告,成功索赔。

(2)第二阶段。1周的课程设计,模拟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提高专业综合实务能力。

(3)第三阶段。“411三阶段”培养模式中“1”的毕业综合实训。从事造价管理及招投标方向的毕业生,通过技术标(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商务标(单位工程工程量清单及报价)的编制,形成真正的职业能力,取得职业资格,最终形成全面就业适应能力。

2.“三阶段”模式的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1)提前开设建筑工程计量计价课程,并安排建筑工程计量计价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提交工程量清单、工程量清单计价成果。

(2)授课的过程中,将工程造价知识与招投标知识有机结合。

(3)同时开设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软件,帮助学生掌握工程计价、工程计量、工程项目管理等软件实际操作,使学生能用软件完成模拟招投标文件的编制。

(4)在教学过程和毕业设计环节中,组织学生参观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观摩某个工程招投标现场的开标活动,完成较高水平的工程招投标调研报告。

(5)课程结束后设置“招投标模拟”教学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实际工程全真模拟,让学生“真题假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保证了教学效果。

四、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课程团队建设

1.“三位一体”的课程团队。课程团队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途径,提升教学队伍的建设。特别聘请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2名行业专家作为课程兼职教师,分阶段介入课程项目训练教学过程,以行业培训师的身份对学生进行招投标见证人员培训,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工程招投标理念和实战技能。“双师”专职教师“+”行业培训师“+”企业工程师,三方联手组建师资队伍,打造出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团队:①“双师”专职教师:本教学团队有3名专职教师,他们100%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或企业锻炼经历;有2名为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评标专家;②行业培训师:2名广州工程交易中心管理专家,以行业培训师的身份进行招投标见证人员培训;③企业工程师:2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课程团队与造价咨询公司合作成立招投标工作室,带领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文件的编制,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2.运用综合教学手段保证教学质量。课程团队编写了适合于高职教育的课程教材、课件、网络课程及课程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做”一体的教学,课堂教学和模拟实训两个方面的教学质量都得到了有效保证。

(1)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工程招投标实务》是院级精品课程,课程网站内容包括:学习指南、网络课堂、互动平台、习题测试、拓展资源、教学录像、案例分析、实例讲评。学生可随时登录网站(http:///skills/solver/classView.do?classKey=43327)学习。

(2)适合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角色模拟和案例教学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使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录像等,PPT课件尽量避免大段的文字表述,所有主要内容以框图化、表格化、图片化的形式重新整合,不仅表述准确又简约,而且信息量大且图文并茂。

(3)综合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实施理论考试(应知考核)与技能实操考核(应会考核)并举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这种过程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岗位技能的掌握、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是“素质、技能、知识” 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评价方式。

五、基于项目化教学的招投标模拟实训

工程招投标模拟是综合实训环节,其过程设计如下: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代表招标公司和不同的投标人,投标人之间竞标。招标人、投标人各自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通过一系列的任务训练,展现招标、投标、评标全过程的工作细节,小组成员在任务中分别赋予不同的角色,通过亲自完成不同的角色的工作,亲身体验招标、投标、评标全过程的实际场景,掌握招、投、评标的业务流程与操作技巧。

以工程招投标实训中心为依托,用真实的工作环境开展实训模拟,使学生熟悉招标、投标工作流程及工作内容。采用广泛应用的招投标软件编制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采用最新的电子评标系统和评标方法,对学生编制的投标文件进行评分。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全过程,掌握招投标的业务流程与操作技巧。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构建以任务驱动、规范化招投标程序流程为主线的模拟实训模式。开展“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既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与实际工程相同的真实招标、投标、评标全过程的环境和职业氛围,又为学生在毕业顶岗锻炼期间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打下基础。

《工程招投标实务》课程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三个阶段”教学模式,紧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岗位标准和岗位应具备的能力目标进行课程设计,从单项技能训练入手,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将实践内容有序展开,实践内容由浅入深,与课堂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并实现与相关课程(工程造价、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的有机衔接,践行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设计理念。以工程招投标程序流程为主线的模拟实训,提升了学生的工程招投标理念和实战技能,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剑波,陈扬.项目教学法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中的实践与探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0,(11).

工程造价培训论文范文11

摘要:针对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的不足,作为专业老师,我们应该改革教学方法,对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进行反思,强调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意义,提出全新的教学模式,以期培养出优秀的造价人员。

关键词:工程造价 教学 实践

1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1.1树立新的办学理念,突出创新,突出特色

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互利共赢。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创造条件让受教育者“知”与“行”融会贯通。高职院校应从学生就业岗位群出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学校课堂教学内容,调整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工学结合,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知”与“行”融会贯通。企业不仅提供学生的实训场所,能以主人翁的角色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参与课程开发、参与教学、提供实习项目、参与教育评价,企双方应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企业提供学生真实实习岗位、工作环境,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职业技能和能力,使学生缩短与就业后岗位磨合,为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提供服务。学校师资参加企业投标,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院校现成师资为企业培训提供直接服务。

1.2结合新的工程计价形式,引入工程量清单理念

当今的建筑工程计价方式在向国际惯例靠拢的大趋势下,以清单计价方式代替定额计价方式势在必行。但是定额计价作为我国建筑领域长期采用的一种计价方式,有其科学性及合理性。清单计价虽与定额计价不同,在消耗量方面也还是参照了定额的一些规定,所以在给学生讲预算与定额时,笔者有意将定额消耗量中的一些计算思路在清单中的应用介绍给学生,同时在讲定额计价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方面时与清单计价进行对比,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1.3教学互动方面

积极与学生沟通,及时开展实践教学,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问题的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改革以往单纯的只由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形式,保证所有同学均有一套和专业方向一致的清单计价定额、一套完整的施工图纸,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问题、生硬的文字说明具体到计价定额和图纸的实际内容上,丰富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1.4强化工程造价专业教育实践性教学

在理论教学方面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重点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课程设计是教学环节中第一个实践性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应围绕一套完整的施工图,让学生模拟建设活动过程中的招投标程序,一是让学生自己编织工程量清单,二是让学生根据工程量清单以及相应的政策法规合理取费,完成招标控制价的编制。将课堂内教学延伸至课堂外,鼓励学生多接触施工现场,学习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合同管理、工程价款结算等。增加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

学好预算这门课,学生除了要掌握手算工程量的技巧以外,熟练运用电脑计算工程量,套定额取费算总造价也是一项必须掌握的技能。我们应安排一定学时,用于上机实操,让学生结合自己手算的工程量计算书及相关定额一步步到电脑上去查相应的定额子目,输入工程量后由电脑计算并汇总定额直接费,按规定调整有关费率,计算总造价;教学生用所学的CAD知识,在电脑上绘制各层的建筑平面图及结构平面图,利用电脑计算工程量并抽钢筋,将机算结果与手算结果对比,找差距并分析原因。通过一段时间上机实操训练,学生对算量套定额又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大胆进行教学改革。

2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2.1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访问学习

为了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实践经验,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深入企业进行访问学习,及时了解目前行业的发展动态,学习工程造价方面的新规范、新理论、新技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拉近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距离,另外,通过访问学习,及时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拓展毕业生就业途径.

2.2增加对专业课教师培训经费投入

由于工程造价信息更新较快,计价规范和费用定额一般每5-10年需要更新,从事工程造价专业课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规范的出台,行业教育协会或建设主管部门都会组织相应的教育培训.需要高职院校在经费方面增加对相关教育培训项目的投入,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相应的教育培训。

2.3鼓励教师参加执业资格考试

建设行业已经建立起12种注册执业资格制度,工程造价有注册造价师.教师在鼓励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建议学生考取具有从业资格的工程造价员证书,把注册造价师作为远期目标。专业课教师应具有注册造价师证书,实现专业课教师双师型素质的目标。

3信息化课程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

3.1案例主导教学

工程造价信息化课程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有所不同,专业课程的讲解十分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传达,而信息化课程则十分注重技术操作性的应用,主要是教授学生如何把曾经学过的理论知识通过软件操作实现。所以,造价软件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不同于专业课程,而把案例作为教学中的主导因素,理论讲解为案例服务,设置完整教学内容。

3.2学生主体教学

工程造价信息化课程往往都是在信息化试验室完成教学过程,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可以通过更灵活的方式设置教学环节。通常可以引入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们分组讨论,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教师可以设置合理的评分方式,如自评、互评、教师评相结合,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能够激发他们更多的思考,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3.3多环节综合教学

工程造价信息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相应的实践、竞赛、实习等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方式走入社会和企业看看,之后,对他们的体验过程进行讨论或者总结,在一系列的体验和总结之后,相信学生们会对造价信息化在实际中的应用有更深刻的理解。

4结语

针对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只有加强系统化教学,优化课程设置,帮助学生打下扎实、广泛的专业技术知识;强化实践性教学,处理好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好成长的模式、搭好成长的阶梯、营造成长的环境、创造成长的机会,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造价人员。

参考文献:

[1]王岩.独立学院工程造价专业概预算课程教学思考[J].山西建筑, 2009, 35(20)

工程造价培训论文范文12

[关键词]模具建构主义设计能力评价

[作者简介]王正才(1968-),男,浙江温岭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产品开发与生产、磁性液体开发及应用、企业管理等;熊瑞斌(1974-),男,江西瑞金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CAD/CAM/CAE、先进制造工艺及装备;娄用够(1968-),男,浙江宁海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模具CAD/CAM。(浙江宁波3158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103-02

近几年来,人们对高职模具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培养目标逐渐清晰,提出了工学结合、项目化教学、订单式培养等培养模式。但从学生的就业状况看,高职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需求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达不到“零距离”的要求,甚至出现适应不了模具行业的技能要求而改行的现象。目前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注重专业的体系完整,但与企业联系不紧密;注重理论结构,但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实习教学停留在感性认识而缺乏岗位技能培养等。本文在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对高职模具专业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模式的特点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如下特点:自我要求不严,不良习气较重;怕吃苦,缺乏劳动观念;逆反心理比较严重;学习上不刻苦,学习方法欠缺,存在学习焦虑现象。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创新改革。当前,注重学习者能力培养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关注和实践的热点。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最早提出可追溯至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学者,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以后又经多位科学家、心理学家的深入研究,逐渐形成现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所以,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

二、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设计能力培养方案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不仅体现于某门课程的教学中,还应体现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例如,在模具专业的设计能力培养过程中,以“一线贯穿制”突出新旧知识线索的联系,将模具设计与造型的相关知识贯穿于课程方案的始终。通过几年来的调查分析,模具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比较明确,如何培养熟练掌握中等复杂模具设计和产品造型能力,服务于生产、管理第一线的模具设计应用型人才,是模具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学生动手能力强应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征,应以“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技能排训练”的思路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我们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顺序为主线,把多门学科知识及技能围绕解决问题而交织综合起来,确定四条能力培养主线,即模具设计与造型能力、模具零件加工与装配能力、成型设备的维修与调试能力、机械模具及家电企业的班组管理能力。本文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着重对模具设计与造型核心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遵循高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的规律,使学生的获得认知、参加活动、增加体验、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模具设计能力培养的学习中得到和谐统一。模具设计与造型能力培养模块如下图:

模具设计与造型能力培养模块图

在课程内容方面,按照职业工作过程来设计课程体系的每一个项目。通过完成若干个难度递进、内容复合的典型工作任务,使学生熟练掌握中等复杂模具的从业能力和资格。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以工作任务作为驱动,模拟模具开发项目管理,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典型项目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理论知识。

三、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从建构主义理论来看,学习问题必须在真实的情景中展开,必须是一项真实的工作任务;要求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协作学习。在教学中,要根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认知心理顺序,建立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工作能力、认知水平,创设自主学习的各种教学情境、智力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目前模具设计工具采用二维和三维设计软件,软件工具的学习和运用不适合分散的课堂教学,因此需要安排在机房里进行集中的教学。学会软件的操作后还需要巩固,我们把模具设计的训练在每个学期集中安排。

在教学情景的设计方面,充分体现各个阶段能力培养的要求。在模具设计与造型能力培养的第一阶段,通过机械制图、autoCAD、UG等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执行制图标准、空间想象能力和熟练使用二维及三维软件的能力。为结合第一阶段的学习,我们安排模具企业的生产性认识实训,在实训过程中让学生尽快认识并熟悉模具结构和零件名称。同时在autoCAD课程的学习时安排模具零件的抄图训练。在能力培养的第二阶段,通过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模具结构设计,通过5套以上模具结构的抄画训练,强化模具CAD软件的运用能力,为更深层的模具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能力培养的第三阶段,主要提高模具设计的实战能力,我们把模具设计综合训练课堂放到企业里,针对企业开发的实际产品由企业指导老师下达设计任务书,介绍设计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并在模具开发过程中参与设计评审。为了克服学校老师或企业老师单独授课的缺陷,采取校企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模具设计的全过程,设计制作出真实的模具,完成模具设计课程设计和模具制造课程设计的教学任务。

以上三个阶段的不同教学情景安排,做到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操作训练到综合的系统设计。依据以上模具设计过程不同阶段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不断交互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

四、实施过程反馈评价和成果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曾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否能够有效进行,取决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教学过程的适时反馈是提高人数众多的高职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我们把反馈评价分为四个环节:

1.即时反馈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结合项目边学边做,实行“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设计训练阶段,教师对学生设计任务完成的情况在课堂上进行打分评价。

2.适时反馈评价。在督导听课评价反馈的基础上,我们定期组织与学生进行交流、谈话,收集教学的情况和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困难,把信息反馈给任课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效率。

3.形成性考核评价。在课程考核中,各门课程有平时学习的形成性考核内容。学期初,每位教师针对具体课程,提出形成性考核方案,形成性考核在课程考核中的占分比例为40%~100%。100%的形成性考核在期末将不进行期末考试,全部由平时的考核组成。重点对学生的课程笔记、课程作业、平时上课情况记录和学生的课外学习进行考核。

4.成果考核评价。成果考核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了课程后能做什么,也就是评价学生有什么样的能力,所以成果评价是课程能力导向的指挥棒。课程的考核要包括体现能力的成果评价,不应只有理论知识的考核。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完成了某一专业项目、课程设计、制作了真实的模具等,可以请校外的专家、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第三方考核评价。例如,设计制作真实塑料模具的评价以生产出塑料件是否合格作为评价标准,而没有条件制作真实模具的通过成型CAE(Moldflow等)分析软件来验证设计的模具是否合格等。

五、结语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特点,结合模具设计的工作过程,合理安排和执行教学计划,通过生产性认识实训、专业实训、设计能力强化训练、顶岗实习等环节的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了中等复杂模具设计的技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以上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在各种设计大赛中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在第三年顶岗实习期间,有20%的学生从事模具设计或产品造型设计工作岗位。通过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改革实践,为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条有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王军民.关于高职模具专业岗位对接的教学改革[J].职教论坛,2009(17).

[2]马文君,郑利群.浅谈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目标—自主—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0(26).

[3]吕占京.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8(26).

[4]夏薇,梁洁,曾建民,苏广才.基于CAD实验导航的模具专业教学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4).

[5]张正祥.高职模具专业CAD/CAM技术教学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