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时间:2022-02-28 13:50:17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范文1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规范;问题;处置建议

0 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作为指导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开展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其虽对各类工程不同阶段勘察目的、任务以及评价等有详细的要求,但在规范执行过程中发现其内部存在某些条款描述不具体甚至与其他相关规范标准存在冲突,给勘察技术人员正常开展勘察工作带来困扰。

本文就《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期能对当前岩土工程勘察准确有效开展有所帮助。

1 岩土工程勘察中重要性等级划分

1.1 问题描述

作为岩土工程勘察分级重要依据的工程重要性等级,不同的规范标准有不同的分级方法与标准。其中《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以下简称“岩土规范”)中对于住宅和一般公用建筑的重要性等级作了原则性的规定,30层以上可定为一级,7~30层可定为二级,7层以下可定为三级;《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中将建筑结构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以下简称“地基规范”)中也将地基基础划分为三个设计等级。与地基规范关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类似,《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以下简称“高规”)定义了甲、乙两种工程重要性等级。(相关条款详见各规范标准)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针对同一工程,不同规范标准中相关规定会存在矛盾。例如:对于体形复杂,高低层相差10层以上的一体高层连体建筑,其根据“高规”将会被确定为甲级(即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但按照“岩土规范”其勘察等级却被划分为二级。如此在场地等级与地基等级相同的情况下,依据这两个规范将会得到不同的勘察分级。

1.2 问题处置建议

对于该问题,笔者建议将“地基规范”设计分级以及“高规”中勘察分级标准引入“岩土规范”中,对工程重要性分级作如下定义:

(1)一级:超过30层或总高100m以上的建筑物;体形复杂,高低层相差10层以上的一体高层连体建筑物;对变形有特殊要求的高层建筑;重要高耸工业构筑物或总高200m以上的高耸构筑物;于边坡或靠近边坡位置建造的高层建筑以及高耸构筑物;对既有工程有较大影响的较大新建高层建筑;配有两层以上地下室的建筑物(软土地区一层以上地下室)。

(2)二级:不满足一级标准的高层建筑物;对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多层建筑;较为重要的高耸工业构筑物或总高不超过200m的高耸构筑物;边坡或靠近边坡位置建造的多层建筑以及构筑物;对既有工程有较大影响的较大新建多层建筑;配有两层及两层以下地下室的建筑物(软土地区一层地下室)。

(3)三级:7层以下且总高24m以下的建筑物。

2 勘探点数量及控制性勘探点比例

2.1 问题描述

“岩土规范”4.1.20条1款对勘察过程中各类勘探孔数量作了规定。4.1.17条则对高层建筑控制性勘探点最少数量作了规定,但这一规定与“高规”中规定不一致,存在冲突。此外,“岩土规范”中也未就除高层建筑外的其他建筑物控制性勘探点比例作出规定。

2.2 问题处置建议

(1)勘探点数量确定:对于每栋建筑物,甲级勘察等级勘探点点数应大于等于5个,乙级应大于等于4个,丙级则酌情减少;对于密集建筑群,其勘探点可统一考虑,结合使用。

(2)控制性勘探点的确定:控制性勘探点与总勘探点的比例应大于等于1/3,且勘察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应大于等于2个点,丙级则应大于等于1个点。

3 取样和原位测试的样本数量

3.1 问题描述

“岩土规范”4.1.20条、《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手则》以及“高规”4.1.7条均对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取样或原位测试的样本数量作了规定。

其中,关于“每个场地”的理解存在分歧,大多数勘察单位视一次勘察工程范围为“一个场地”。考虑到不同勘察工程规模可能为单栋建筑物,也可能是多栋建筑物。若仅根据少数满足规范最低标准数量要求的点所获取的力学性能去预测大面积场区地质情况,显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3.2 问题处置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应综合考虑一次勘察范围、建筑属性与高度,对取样和原位测试的样本数量作如下规定:

(1)对于具备采取原状土样的地层,应优先采取原状土试验作为基本控制指标。其次才考虑采用原位测试作为控制指标(如碎石土等)。

(2)有必要结合“高规”进一步明确“样本数量”,如勘察等级不低于乙级的建筑,每栋建筑物各主要土层内原状土取件数量及原位测试宜大于等于6件(组)次;丙级建筑物则严格要求应大于等于6件(组)次。对于各取样和原位测试点位竖向间距,勘察等级不低于乙级的建筑物,基底以下1倍基础宽度范围内宜取1~2m,其他范围以及丙级建筑物可结合土层实际情况适当加大间距。

4 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作为指导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开展的国家强制性标准,所有勘察活动都严格遵守该规范的相关规定,对于其存在的部分条款描述不具体或与其他相关规范标准存在冲突的情况,勘察技术人员应当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勤思考、善总结,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为岩土工程勘察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2]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3]JGJ72-2004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S].

[4]赖国任.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误区[J].大众科技,2007(9):26-27.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范文2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问题与策略

在各种各样的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岩土工程勘察直接影响着勘察质量的优劣,是勘察过程的重要一环,是为建设工程设计参数提供有效依据的可靠保证[1],在各种各样的工程建设之前,岩土工程勘察都必须是要按照基本建设规定程序严格进行的。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在岩土工程勘察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在实际岩土工程勘察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对了解到的相关问题和策略做一个研究总结。

一、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岩土工程勘察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岩土工程勘察前的准备不够充分。岩土工程勘察前的准备工作往往做的不好,尤其是相关资料不够详细,没有详细万全的岩土工程勘察前的前期准备工作,那么岩土工程勘察何谈有效进行,何谈高效高质量,只有承担勘察任务的公司充分做好岩土工程勘察的准备工作,认真对待,在实地勘察时再能得心应手,才能保证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保证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2]。目前来看,为了最大程度节约勘察成本,很多勘察公司没有对岩土工程勘察做合理的安排,尤其是前期准备工作,导致岩土工程勘察时问题多发,效率下降,妨碍了勘察的顺利实施,同时也影响了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殊不知这不仅浪费了公司的时间,也浪费了金钱,是得不偿失的做法。

(二)野外情况下岩土工程勘察质量不高。在野外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往往缺乏合理的安排,导致工作很难顺利进行,勘察质量不高。在野外条件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会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不确定性升高,经常遇到临时改变预先制定的方案,加上设备数量增多,这就造成设备监管问题容易出现漏洞,管理不到位问题时有发生,这也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计划性和可控性降低。在野外环境下,勘察资料记录人员的自身素质受到了考验,由于环境恶劣,加之工期紧迫,监管人员放松了对勘察记录人员的监督,若记录人员素质达不到,就会导致记录质量下降,最终导致记录的内容不能客观的反映所勘察的实际情况,这成为影响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又一个不确定因素[3]。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岩土工程勘察需要采集足够多的式样进行测试才能更真实有效地反映当地的情况,属于是以点带面的研究方法,若采集式样数量不足,则会降低勘察结果的可靠性,而采集式样测试是需要付出成本和时间的,很多勘察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和时间,往往会投机取巧,减少采集试样的数量,这是影响岩土工程勘察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此可见,野外岩土工程勘察质量会受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

(三)室内检验的规范性不强。岩土工程勘察的采样工作完成之后就要进行实验室的检验工作,首先检验人员的检验技能、专业素质和技术手段将会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若检验人员素质欠缺,操作不规范或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就很可能导致检验结果与实际出现偏差,而这样一个有偏差的实验结果又会带到下一步的数据处理当中去,一致一错到底,而对于数据整理人员,若统计知识不够深厚全面,处理的数据也可能出现误差,这是式样检验的又一不确定因素,比如,在对层状土进行检验时,由于土性差异较大,因此要多次进行对比,尽可能多的收集资料进行验证,才能确保检验的结果更接近于实际[4]。

二、应对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策略

(一)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前的准备工作。针对一些公司岩土工程勘察前准备不够充分的问题,相关公司应严肃认真对待,在岩土工程勘察前尽可能收集到详细的勘察资料,积极展开刚要和安全的交底。首先要提高勘察人员的自身素质,建立以个高素质的岩土工程勘察团队,保证勘查工作的高效顺利进行;其次,因地制宜,针对实际场地情况,选用不同的先进多样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可以提高勘察效率和勘察质量。

(二)同时做好勘察和设计工作。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与勘察设计工作相分离,是我国岩土工程勘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要同时做好勘察和设计工作,也就是岩土工程勘察一体化,而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实现岩土工程勘察中的计算机化,这就要求掌握大量而又先进的空间数据管理技术、地质统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以及岩土工程建模技术等等,来保证计算机化的实现。

(三)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对于目前市场上仍然存在的不规范问题,不光是要从岩土工程勘察公司自身解决问题,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措施,对岩土工程勘察企业行为进行约束规范,建立一套有效防范问题的体制机制,从而长远有效解决企业操作不规范问题,这包括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监督来保障。

(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高效进行需要一批专业素养高的技术人员来保证,无论是勘察前的设计人员,勘察时的勘察技术人员,还是采样后的实验人员,都要求其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才能保证最终结果的出现,因此要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在职人员的培训,适时提高培训标准,以带动整个勘察行业的发展。

(五)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科技含量。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已不能完全胜任现在的勘察需求,因此,相关公司应及时引进科技含量更高功能更强大的设备,以满足现代勘察的需求。

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为建筑工程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通过做好岩土工程勘察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勘察和设计工作、规范市场行为等策略,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贾少华.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12:210-211.

[2]陈志芳.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建筑设计管理,2011,12:56-57.

[3]王东利.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探讨研究[J].城市地质,2013,04:15-20.

[4]韩飞.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业家,2013,05:43-4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范文3

【关键词】岩土勘察工程;地基设计;优化

1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的含义

岩土勘察是指对工程建设场地的环境地质、 岩土特征等进行查明分析,编制勘察文件。勘察主要包括勘探及采土试样、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室内试验、原位测试、现场检验和检测等内容,通过这些方法对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进行评价,编制各阶段所需要的成果报告。这些阶段可以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等。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的用于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地基在荷载作用下不会被破坏,从而能够保证其上的建筑物的稳定安全。构成地基的土体或岩体应当具备在膨胀收缩情况下形变较小的特点。地基设计就是对基础地面的单位实际压力、建筑物沉降值和地基滑动方面考察,要保证设计在地基可承受的范围内。

2 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岩土勘察与地基设计缺乏规范性

质量安全是建筑工程中首屈一指的问题,只有规范的岩土工程勘察和地基设计才能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问题。虽然很多企业已经制定了相对完善的岩土勘察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仍存在不能严格执行技术规范标准的行为。岩土勘察如果缺乏规范性,会给地基设计带来很大的影响,引发工程质量问题,甚至导致返工的不良后果,不但给建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损害了声誉。就目前来看,岩土勘察和地基设计缺乏规范性的主要表现有在受到地形、地质条件限制下不能顺利开展岩土勘察与地基设计工作、只选择性的对重点地段进行勘察,给建筑工程的质量带来安全隐患。

2.2 对环境条件的考虑不充分

在进行地基设计时,需要考虑周围环境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尤其在地震带或山体附近的建筑物,更要考虑多变的气象环境条件。因此,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如果没有将环境因素纳入到设计的考虑范围内,会给工程的进展和质量带来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影响施工进度。

2.3 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不畅

岩土勘察和地基设计作为一个工程整体性的勘察设计工作,需要多部门之间的共同交流沟通。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多数部门都是以报告的形式来实现信息共享,这种信息的传递方式效率低下且容易造成解读差异,所以各部门质之间的沟通交流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造成资源共享的不畅。同时,由于设计的最终结果可能与岩土勘察并不完全符合,所以更需要勘察和设计两个部门的交流沟通来实现数据的准确性。

2.4 勘察报告的严谨性不足,缺乏准备性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能够影响到岩土勘察和地基设计工作。而在实际的施工中,许多工程的工期延误都是因为前期的准备工作不足造成的,一般看来,准备性工作不足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能全面的进行资料收集、勘察所得数据的后期分析不准确、没有充分掌握勘察的深度及范围。由于岩土勘察工作在建筑工程中十分重要,所以如果在勘察报告中无法详细具体地展示勘察内容,不能严格根据规范标准执行勘察活动,会造成勘察报告的严谨性不足,缺乏实用性和价值性,为之后的地基设计带来不便,甚至会造成工期延误。

3 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的优化

3.1 重视工程与环境的共同作用

建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大,尤其是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可能带来不良岩土问题,所以在施工前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充分的论证并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同时,环境也能对工程施工带来影响,所以在进行岩土勘察和地基设计时,也要充分做好准备。

3.2 加强工程勘察前期准备工作

岩土勘查和地基设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其有效落实能够避免工程延期、停滞等问题的出现。因此,务必强化对岩土勘察与地基设计前准备工作的检查,通过充分理解建设项目的岩土工程特性,明确勘察的目的和相关技术技能,制定能够为勘查工作提供指导的岩土勘察方案,确保为地基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3.3 灵活运用多种勘察方法

目前国内的岩土勘察方法较多,应当结合实际的勘察目的和工程状况,综合御用各种勘察方法。例如当勘察深度不大且地下水位较深时,可以考虑探井的方法;而当需要划分的勘探点位可以考虑挖槽法;对于需要对地层承载力等指标进行快速勘察的可以采用触探方法等等。

3.4 提高报告与纲要编制的规范性

报告和纲要的准确性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提升岩土勘察工程与地基设计规范性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建筑勘察设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岩土勘察工程制度,量化审核标准,提高在实际工程操作中的技术性和规范性,确保得到的岩土勘察分析结构的科学合理性。另外还应当对勘察报告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勘察报告的实用性和价值性,督促岩土勘察人员根据规范严格执行勘查工作,对岩土勘察工作的质量进行把关,以为之后的地基设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5 提高工程勘察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

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是施工人员,因此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升工程人员的整体素质。所以在进行岩土勘察与地基设计时,需要提前做好培训工作,对工程中的重难点进行强化指导,提升团队的专业水平。可以通过建立考核奖惩制度激励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精神、经济甚至是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奖励,以不断提高工程勘察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

4 结束语

本文对建筑施工中的岩土勘察和地基设计的问题及优化措施进行了论述,作为确保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必须不断提高岩土勘察和地基设计水平,以保证建筑工程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曾鹏,周述军,包振宇. 关于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的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1(14) .

[2] 莫汝仁.岩土工程勘察的存在问题及措施分析[J].科技资讯,2008(18).

[3]李云.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 建筑知识: 学术刊,2011(3)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范文4

【关键词】GIS技术;岩土工程;勘察

GIS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属于较为先进的应用技术,不仅提升了岩土勘察的真实性,而且降低了资源的投入力度。岩土工程勘察中的GIS技术,具有信息化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勘察的效率,表明GIS技术的系统性优势,进而拓宽GIS技术在岩土勘察中的应用领域。

一、基于GIS岩土工程勘察系统的建立

GIS技术的应用,需在岩土工程现场建立勘察系统。GIS系统的建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析如下:

1、录入数据模块

岩土工程GIS勘察中,录入数据是最开始的工作,掌握GIS技术的勘察目标,确定GIS钻孔的位置,钻孔方案可以使用电子版,在电子版的基础上修改完成,再落实到岩土工程的勘察现场,合理利用岩土工程的现场资料,便于提高勘察的水平。

2、软件使用模块

GIS技术的软件使用模块,需要以本地地图为依据,采取软件分析的方式,获取最精准的岩土工程信息[1]。比较常用的软件有:MaPX、MapInfo等,研究GIS勘察时所需要的信息,降低GIS系统布设的难度,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GIS系统的安装,投入到岩土工程勘察的应用中。

3、二次开发模块

GIS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二次开发,是指软件、插件等的二次开发,符合现场操作的要求,避免岩土工程中的GIS勘察过于复杂。GIS技术的二次开发,是以小程序的方式进行,利用本地小程序,完成GIS的二次开发,打包的小程序应用到GIS技术中,辅助进行插件开发[2]。二次开发模块,是岩土工程勘察中GIS系统的必须环节,确保GIS技术融入到岩土工程的勘察中,也可按照岩土工程勘察的需要,设计需要二次开发的程序,强调GIS技术的服务性。

4、GIS运行模块

GIS运行在岩土工程的勘察现场,收集工程的勘察信息,积极利用GIS技术,发挥GIS技术的应用优势,在岩土工程现场输出勘察的结果,提供全面、准确的岩土信息,促使岩土工程勘察人员能够全方位的了解地质信息,制定有效的施工方案,发挥岩土工程勘察的优势和价值。

二、GIS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GIS技术应用在岩土工程勘察内,总结了多项学科的技术内容,推进GIS的信息化发展。GIS技术的实践应用,需要考虑岩土工程的现场情况,全面分析岩土工程勘察中对GIS技术的需求,再安排应用。

1、GIS技术的应用环境

岩土工程的勘察环境,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影响因素,增加了GIS技术的应用负担。GIS技术使用时,提前规范岩土环境,排除环境因素的影响,维护GIS技术环境的稳定性。GIS技术的设备,选择岩土工程中的稳定位置,同时预防潮湿环境的影响,在GIS系统内配备电源,安排专业的人员操作并管理,规避GIS技术勘察中的风险,保障岩土工程勘察的严谨性[3]。岩土工程勘察环境对GIS技术的影响比较大,引起了诸多操作风险,所以勘察人员要监督岩土工程的环境,规范GIS技术中的环境控制。

2、检查GIS的安装系统

岩土工程勘察时,全面检查GIS的安装质量,强调GIS系统安装的合理性,规避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以某岩土勘察工程为例,分析其在GIS安装系统检查方面的工作。如:(1)按照GIS技术的应用规范,检查系统的设备安装以及接线情况,找出系统内的腐蚀、锈蚀的地方,保护GIS系统的整体性,预防GIS设备损坏;(2)GIS在勘察前,操作人员主动检查系统内设置的参数,促使其可满足该工程勘察的需求,该工程要求GIS系统能够达到根本的合格状态,提升GIS系统的规范性。

3、GIS技术的勘察应用

根据岩土工程的现状,分析GIS技术在勘察中的应用。以某紧邻地铁的高层办公建筑为例,分析岩土勘察。该建筑工程利用GIS技术得出地质勘察的报告,该建筑属于详细勘察的岩土工程类型,勘察等级为乙级,该岩土工程拟建2个过度70米的办公楼,3层地下室,深度=15m,采取逆作法的施工方式,由于地下室紧邻地铁交通,必须借助GIS技术,准确的勘察岩土工程。

首先根据该建筑岩土工程的实况,调节GIS技术内的数据参数,符合岩土工程的勘察要求,维护岩土勘察的精准性,严格按照岩土的情况调整,期间不能出现干扰GIS参数的因素,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约束GIS技术的勘察行为,布设所用的勘察点,熟悉掌握该建筑岩土地质的情况,同时得出地铁工程对岩土地质的影响,详细的评估岩土工程的稳定性,通过GIS技术对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制定施工与防护策略,明确该建筑岩土工程的场地、土层以及水文等条件。

然后该工程岩土勘察人员,对照勘察方案和现场的情况,安装GIS技术的组件,主要是预防工程勘察的过程中,GIS技术内的设备出现解体的情况,加强GIS技术专业性的控制力度,完善GIS技术设备的组装过程。由于该建筑紧邻地铁交通,所以GIS技术承载的压力比较大,其在勘察测量期间,受到地铁运营的干扰,地质受力不同,影响了GIS技术设备的组装情况,可能会出现装备解体的质量问题,为了提高GIS技术设备的应用能力,该工程要求勘察人员,注重现场设备的组装,优化工程勘察的环境。

最后是在勘察的过程中,始终维持GIS系统的勘察秩序,定期检查现场GIS设备的摆放,如果发现有问题的GIS设备,应该及时处理,以免影响建筑岩土工程的勘察结果。该建筑岩土工程勘察人员,将现场GIS收集的数据,导入到计算机内,利用相关的软件对现场的勘察信息进行解析,将各项信息填入到勘察报告中,汇总最终勘察的结果,应用到该建筑的施工建设中。

三、GIS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发展

GIS技术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关键,其在岩土勘察中的应用,推进了GIS技术的发展,促使其朝向一体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GIS技术一体化和信息化的建设,实现了勘察数据的共享,而且打破了GIS系统的接口限制,降低了GIS技术的勘察难度,勘察人员可以在岩土工程的现场,借助计算机,构建共享的数据库,同时构建勘察数据库,高效率的使用GIS技术勘察中的图像信息、文字信息等[4]。岩土工程勘察中GIS技术的发展,优化了勘察中的空间数据管理,完善了GIS勘察中的数据集成,促进了勘察数据的稳定交换。GIS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的推动下,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具备数字化、综合化的特点,满足了现代岩土工程勘察的需要,表明GIS技术的发展优势。

结束语

GIS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属于较为基础的测量技术,发挥较大的优势,改善岩土工程的勘察环境。GIS体现出了实践勘察的优势,按照岩土工程的需求,做好勘察与测量的工作,保障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性,以免引起勘察误差,为岩土工程提供的准确的勘察结果。

参考文献

[1]贾男.GIS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0:50.

[2]高磊.岩土工程勘察中GIS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1:119.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范文5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常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主要是针对拟建工程地基土体进行的,研究的是地基和基础、地基和地下工程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地基土体和场地的工程地质情况,目的是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为整个工程服务。本文通过对目前岩土工程勘察方法分析,针对实际工作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和管理措施。

一、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

(1)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工作分离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也越来越多的使用了新的技术和方法。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存在着设计工作与勘察工作分离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实际勘察人员没有参与到设计工作中去,导致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工作时,不能很好的理解获得的勘察信息资料,这就使得设计人员不能够将勘察信息运用到设计之中,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2)勘察的质量不合格

我国勘察工作的质量不合格表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大部分勘察单位只是一味地追求尽快完成任务,直接选择压低预算价的方案。其二,大部分企业没有将规章制度和规范给予高度重视。在钻探取样环节中往往不按照相关规定,导致测定的结果不够准确。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单位为了节省勘察时间,不使用取样机,直接将岩芯管取出来的原土作为取样品。还有的甚至只是取很少测量试点来进行勘测,剩下的数据都是伪造。

(3)勘察环节缺乏规范性

在岩土工程的勘察中,由于勘察市场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很多勘察公司都没有遵循严格的规章制度,这将导致勘察市场出现混乱的现象,不利于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更有甚者只是根据自身仅有的经验对勘察报告进行编写,这不仅影响了勘察工作质量的真实性,同时也助长了勘察人员错误观念的滋生。大多数的勘察公司为了谋取利益不顾一切的压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勘察环节不规范性的产生。

(4)勘察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在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中,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与勘察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关。目前,很多勘察公司为了节约成本,雇佣的勘察人员都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就导致在勘察环节中出现数据失误的现象。如在野外的勘察工作中,很多勘察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的系统的培训,对岩土的定名不准确,分层描述不详细,同一类型的岩土体的描述五花八门,进而导致钻探揭露的资料失去真实性和准确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无疑就影响了岩土勘察的最终结果的真实准确。

(5)勘察方式单一

受传统勘察方式制约,导致现在我国岩土工程勘察方式相对单一。在工程勘察过程中,因为赶进度,工期紧,无法引进先进勘察设备,甚至是在勘察目的不明确的情况下,就进行工程的勘察。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勘察目的和有效的勘察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勘察数据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另外,在工程勘察过程中,没有采用多种勘测手段相结合或是没有找到正确的分层标准,最终造成勘察数据的单一,勘察结果与工程司实际情况脱离。正是因为采取不合理的勘察方式,最终造成勘察结果数据单一以及取样不足等质量问题。

二、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对策

(1)实现勘察和设计之间的有机结合

目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勘察和设计之间的分离,因此,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实现设计和勘察之间的有机结合。勘察一体化,就是在勘察和设计之间实现互通交流,针对勘察过程中遇到的特殊性岩土问题进行交流研讨,这样可以避免对问题进行重复研究导致的人力资源浪费,提高勘察设计工作的效率,也可以保证勘察成果资料得到更充分的实际运用。

(2)加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重视

建设企业以及勘察设计企业必须要加强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重视,端正工作态度,认识到勘察质量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效果,施工建设场地岩土性质勘察是否准确,将会对工程结构造成严重严重影响。增强对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并配置相应的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对勘察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与管理,保证勘察功能能够顺利进行。随着我国各类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增多,尤其是投资规模巨大以及地质条件复杂的大型建筑工程项目,对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建设单位在选择勘察设计单位时,应严格审核单位专业资质,并调查其单位市场信誉以及其工作人员的能力,在通过全面核定后方可选定主要负责单位,以此来保证勘察质量。

(3)提高勘察工作人员的自身能力素质水平

要想勘察工作质量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自身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勘察单位要定期举行相关的技术教育和培训,并且要形成制度化,使其每个工作人员的素质都可以得到提高,做到知识能力及时地更新,要有计划地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参加知识讲座,最终达到提高勘察技术人员的知识深度和内涵得到全面的提高。

(4)建立健全相关监督制度

勘察单位必须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勘察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要借助政府部门的帮助,根据我国相关法律和法规,对相关投标中标的勘察单位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还要积极地配合政府的力量来实施监督全程化,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勘察工作在勘察前、勘查中、勘查后的工作都能达到要求。另外,必须要避免在监督过程中的不正当行为方式,这才可以提高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保障企业和国家的经济利益不受到任何的损害。

(5)加强工程勘察方式管理

想要加强对岩土工程勘察方式的管理,首先应针对岩土工程特点,按照不同勘察具体要求进行,保证勘察工作在进行过程中能够具有针对性的完成。其次,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划定勘察阶段,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可行性阶段、初步勘查以及详细勘察等阶段。其中可行性阶段主要是按照建设勘察地场合来完成,而初步勘察阶段则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勘察工作进行初步设计,并扩大设计要求;而详细勘察阶段则是确保设计工作能够满足实际建设需求。最后,明确勘察目标,从目标对象下手,根据不同对象实际需求选择具体勘察方式,从而做到对症下药,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来完成对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以求能够不断提高勘察质量。

(6)明确勘察工作的工作对象,规范市场行为

岩土工程的相关企业在进行工作时应该明确,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工作对象就是地基、基础以及地下工程之间的关系。同时,在进行勘察工作之前,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部门,也应明确整个勘察工作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这需要与施工队伍之间进行协商,使得设计和实际勘察工作可以紧密的结合。在实际勘察工作进行时,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找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解决。

除了要明确勘察工作的工作对象之外,还需要针对目前市场上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进行约束和制约。这不仅需要勘察单位内部自觉的约束一些不规范行为,还需要国家不断完善勘察企业的机制体制,来约束勘察行业中的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岩土工程勘察企业中,应设置专门的部门对整个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进行全程的监督,这可以有效避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收益,还可以提高勘察工作的质量。

(7)采用岩土工程勘察新技术

首先,更多地利用数字化勘察技术,一种是数字化建模方法,另一种是地形建模方法。其次,建立数字化岩土勘察工程数据库系统,这种系统是基于地理数据和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建立的。与此同时,在勘察作业过程中,注意新技术应用,例如,通过使用多通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克立格法、回归分析等方法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准确性。

(8)加强对项目的勘察纲要与合同的日常审查与监督

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查中,如有必要,聘请专业监理部门负责监督,避免出现不规范作业、编制虚假记录、不按相关规定布孔等行为现象的发生。加强勘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减少勘察活动中的违规行为,提高勘察成果的科学性,为工程建设打下坚实基础。除了要加强对现场的勘查工作之外,还应做好周边环境条件的调查了解,为后续工作提供充足依据。

三、结语

总而言之,岩土工程勘察结果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是保证工程结构施工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的前提。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必须要在工作中严格地按照相关制度和规范进行工作,不断地积累相关技术知识,及时加强对新技术的创新。并不断提高勘察人员专业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岩土工程的勘察质量。

参考文献

[1]林义华.岩土工程勘察思路的探讨[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2011,(15):69.

[2]陈耀武,刘拥军.岩土勘察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19-20.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范文6

关键词:电力工程;岩土勘察;质量;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TU1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电力建设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电力工程日益增多的需求,就应该认真研究岩土勘察新方法,以提高岩土勘察质量,有效地提高电力工程的建设质量,保障电网运行安全。

1 影响电力工程岩土勘察质量的原因

1.1 岩土勘察存在的问题

1.1.1 野外描述与实际施工环境不符。野外描述不规范,没有认真调查,简单的将岩土的分层概括下,没有按照现场实际去分析和描述,使用的术语也不符合勘察标准,这样的野外描述根本不能保证勘察质量的,一定要严格执行勘察规范,野外描述与实际施工环境相符,才能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

1.1.2 地层分层存在问题。现场钻探时,未按照勘探规范将工程地质按照单元分层,没有按照现场实际情况将岩土层的成因类型和沉积环境以及力学强度等勘察分析项目进行分门别类的划分;没有按照规范划分岩石的风化带,将各类不同的风化带划分到一类风化带,敷衍了事,这样就严重影响勘察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设计、施工,不能保证电力工程的质量。

1.1.3 现场放样不规范。没有按照勘察规范使用坐标系统,很多钻孔坐标系统是没有闭合的。现场放样所使用的仪器不合格,更严重的是有的现场还使用皮尺和地质罗盘等简单工具进行现场测量,这样根本不能保证勘察质量。

1.1.4 勘察回次进尺存在问题。为了加快勘测进度,存在回次进尺过长和回次采芯率没有控制,一味地使用水钻加快进度地勘察,在勘察中遇到地下水位以上和松散土层时还是使用水钻,这样容易破坏岩土芯的原状结构,不能准确勘测土样的含水量,容易出现岩土编录的错误;在勘探中,岩芯采样太少,特别是特殊地质条件下,不能准确判断风化岩中的夹层风化和囊状风化,容易出现漏层现象,严重时会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1.1.5 取土器、标贯器不合格。取土时很多勘察项目不是采用标准的取土器取土,而是直接在岩土芯中切土裹样,导致很多室内测试的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失真,出现矛盾的现象,勘察施工中对流塑~可塑的土样应采用薄壁取土器取土,硬塑以上的土样应采用双重或三重管取土器取土,方能确保钻孔内取出的土样保持原位特征。标准贯入测试前未规范要求先行清除孔底残碴,预先贯入15cm并记录锤击数,再进行正式测试,每 10cm 记录一次锤击数;标准贯入器不合格,触探器刃口发生卷口也不及时更换,更为糟糕的是很多勘察单位不配备标准的自动落锤,凭经验填写。

1.1.6 地下水位观测。大多数场地未作初见水位观测,静止水位的观测没有进行洗孔,也未按要求观测静止 24h 的地下水静止水位,导致所观测到的地下水静止水位、水层不准确;对于有降水要求的地下工程未按要求进行抽水试验,提供各岩土层的渗透系数。

1.1.7 终孔层位存在问题。在进行钻探时,为了赶进度,个别勘探班组用摆放整岩芯去蒙骗勘探施工技术人员,实际没有钻探,有的在石灰岩地区却故意将溶洞忽略,这样的钻探队伍将严重影响钻探数据的正确性,必须加以制止。

1.2 内业资料整理存在的问题

对于野外及室内测试分析所收集的分散、零乱的原始资料必须经过岩土工程师运用所掌握的岩土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便于设计人员结合场地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是岩土工程勘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勘察质量的高低也从这一环节中得到体现;主要存在的质量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2.1 对岩土参数统计理论不熟悉。在岩土参数的统计与分析中,不问青红皂白,对异常值不加分析剔除,一律参与统计分析,导致分析误差过大,标准差、变异系过大,得出场地分析不合理、不正确的结论,这主要是对统计概念、理论不明确所至,岩土参数是建立在置信度为95% 的数学期望值,其代表值是服从概率正态分布的。

1.2.2 对岩土参数的取值不理解。对岩土参数的标准值片面地理解,不论什么岩土参数均提供标准值,其实"标准值"有其确切的定义,也有其明确的使用范围,对材料的强度和出现的荷载而言其标准值是存在的,而对于岩土的大多数物理性质参数其只有基本值,是不存在标准值的。

1.2.3 对荷载和承载力概念不明确。根据有关规范规定,岩土的工程特指标有标准值、平均值及特征值;而荷载可分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荷载有三种代表值:标准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对于永久荷载只有一个代表值——标准值,可变荷载有三个代表值:标准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对承载力概念不明确,术语不符合规范要求。

2 提高电力工程岩土勘察质量的方法

2.1 加强电力工程地质勘察队伍的安全和质量意识,建立完善的各级责任制度,严格规范勘察施工程序和质量监督体系,保证电力工程的勘察质量和数据正确。

2.2 完善施工图的各级审查制度,加强施工图审查工程师的技术水平,大力推进工程咨询制度,用制度去保证质量。

2.3 加强现场管理,在现场勘察中各级人员到岗到位,施工人员规范测量和准确记录、现场严格审查,加强验收的质量,对重大电力工程项目要执行会审制度,保证勘测报告真实可靠。

2.4 制订质量管理标准,逐步提高勘察装备的技术水平,在电力工程勘测中实行现场勘探、现场取样以及勘探设备系列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2.5 制订完善的技术体系和技术法规,由于岩土工程技术标准众多且复杂,很多与现在的情况不符合,这就要求必须制订符合实际情况和适应现在勘探技术的技术体系和技术法规,用技术保证质量,用制度规范质量。

2.6 全面开展电力行业地质勘察的信息化建设,组建共享的信息化数据库,共同分析技术难题,充分利用勘察新技术和新型软件系统。

2.7 合理布置钻孔位置。收到勘察任务书,必须认真分析,理解设计意图,必要时应与设计者共同探讨,以便达到充分理解的目的,这样才能合理布置钻孔位置,保证勘察质量。

2.8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勘测方案。要根据电力工程的特点和建筑物的类别和安全等级,根据施工地点的地质条件,制定符合现场实际的勘测方案,按照勘察规范去布置钻孔位置和数量,准确地分析数据,出具科学详实的勘测报告。

参考文献

[1]周建国.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范文7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

1、理论与经验的关系

岩土工程勘察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土力学的理论、工程地质理论、工程力学理论等,这些工程理论都是一种半科学半经验的理论,很多理论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如很多公式都是经验公式。岩土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利用自己的工程经验,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建立相应本构模型,运用合理适宜参数,加上良好的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岩土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扎实的基础理论同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工程判断力是同等重要的。在学习和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隐藏在公式和规律背后的背景知识和真正实际内涵及其假定边界条件。而积累经验的过程可分为分析与预测现场观测对分析、预测和现场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和总结3 个过程,可见积累经验的过程也离不开理论的支持。笔者认为:理论与经验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具有同等的地位,过分强调哪一点都是不合适的。笔者讨论此问题,目的在于目前很多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过分强调经验,而对理论的学习和运用不足,这种现象对岩土勘察技术的发展不利;同时用于对年轻技术人员的传、帮、带上,不利于年轻技术人员的成长,甚至会出现以讹传讹。

2、与设计沟通的重要性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要求:房屋建筑工程在进行详勘之前,应收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在此笔者要强调勘察前与设计沟通的重要性,因为勘察成果的直接使用者就是设计人,在进行勘察前,勘察人应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弄清楚拟建物工程特性,这样勘察工作就能作到有的放矢、经济合理,提供给设计人最直接、最有用的勘察成果。如:现在很多高层建筑都带有裙房,这种项目在勘察前,必须要弄清楚设计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及联接方式;还有一些主体不高但跨度很大的建筑,采用柱基布置的勘探孔深度就与采用筏基布置的勘探孔深度有很大差别。所以必须要重视勘察前与设计的沟通。目前有的经营人员和技术人员对此认识不足,造成勘察项目的返工。笔者讨论此问题,目的在于提醒经营与技术人员重视承揽项目和实施项目时与设计的沟通。

3、注意各种等级的划分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量布置时,应按相应的分级标准,确定项目的相关等级。如勘察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拟建物安全等级、重要性等级等。因为这些等级的划分直接决定了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只有充分了解了各种等级,布置工作量时才能作到安全、经济、合理。

4、注意经济性

岩土工程勘察,应在满足规范、规程要求的前提下,用最经济的勘察手段和工作量实现勘察目的和任务。同时达到相同的勘察目的和任务,所用成本的多少,可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技术水平的高低。针对当前岩土工程勘察现状,目前的勘察成本在一定条件下还是可以节约的。如:对“桩基础一般性孔深入到桩端以下3~5 倍桩径,且不小于3m,对大直径桩不小于5m”这一要求,如勘察方案布置的一般性孔为50 m,根据控制性孔资料,40m处分布有良好的桩端持力层且能满足桩基设计要求,项目负责人现场可将50m的一般性勘探孔调整为45m(当然按权限该上报审批的进行上报审批),这样就可节约不少工作量,从而达到经济的效果。再有土工试验项目的选取,也是一条实现经济勘察的重要途径,希望岩土工程技术人员予以重视。

5、重视规范、规程的学习

规范、规程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依据,对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评价等均提出了详细的、可操作的要求,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要重视对规范、规程的学习,充分了解其要求,这样在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就不至于出现诸如工作量布置不足、原状土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足、未划分抗震地段等问题了。另外规范、规程中的条文说明,技术人员也要认真研读,条文说明中有丰富的信息,对于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及正确理解规范、规程具有重要作用。

6、房屋建筑和构筑物岩土工程详勘的目的、任务

(1)查明勘察范围内场地原始地形、地貌,岩土层的成因、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分析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2)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旧基础、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及其分布范围。

(3)查明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包括: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活动断裂等)和特殊土(包括软土、填土、污染土、湿陷性土、膨胀土、红粘土、多年冻土等)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的建议。

(4)查明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补给及排泄条件,地下水位,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评价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基坑工程还应查明各土层的渗透性质,分析评价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动水压力及浮托力的作用和影响;预估产生基坑突涌、流沙(土)或管涌等地下水不良作用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提供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

(5)基坑工程还应查明基坑周边环境,提供基坑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分析评价放坡开挖的可能性和基坑边坡稳定性,适宜选用的支护结构类型及其稳定性,基坑开挖与降水对地基变形、周围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

7、结束语

使岩土工程技术人员理论与经验、细节决定成败、重视规范学习等方面能有所启示。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赵成刚,白冰,王运霞. 土力学原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3]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

[4]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范文8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L75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在施工前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这是因为岩土勘察工作不仅仅是建筑物地基设计的基础工作,而且也是为建筑项目施工提供各项地质资料的主要手段。因此,岩土勘察工程中获得的各项技术参数的精准度是决定随后工程项目基础设计合理性和安全性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项目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在现代工程建设中,也不断给岩土工程勘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我国的勘察单位已经开始向企业靠拢,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勘察单位更加注重利益而忽视了工作质量,同时,由于现代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很难适应工程项目快速发展的需要,由此暴露了很多问题。本文主要讨论了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1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分析

1.1 岩土工程的作业面狭窄

岩土工程勘察中,大量结果的获得是需要通过众多实践的。但是,如果在岩土勘察中没能对施工现场的岩土进行分析,就无法获得准确的岩土性质信息。而这些数据信息也是以后岩土工程顺利进行的主要依据和后期工程做出及时改进或调整的重要依据。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中,我们会详细的了解施工现场的岩土地质情况,而往往忽视了施工现场周边的地质情况。也可能正是周边的地质情况会是影响后期工程施工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在实际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还存在着以下几点不好的现象:不能灵活的运用相关规定;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忽略了地区工程活动等。这些现象的存在都影响工程勘察的工作效率。

1.2 工程勘探点深度的设计不科学

由于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不同,在实际的勘察过程中往往会获得不同的勘探深度,同时因为复杂的勘探环境,导致勘探点密度的选择以及定位不够精准,这些因素通常会给后期的工程项目进行埋下安全隐患。而且,在实际勘察过程中有些勘察人员未能严格按照勘察规定进行现场勘察,未能对地质环境进行严格的划分,进而使得测量结果不稳定,也不够准确,这也为日后的工程建设带来严重的影响。

1.3 工程勘探操作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现象

国家对岩土工程勘察有着详细的规定,用以约束在勘察中可能出现的不符合规定现象的出现。但是,在实际的勘察中,很多的勘察企业并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操作,例如勘探孔的深度不符合要求。部分勘察单位在处理样品的过程中,并没有做到及时的将样品进行封蜡送检,而且在选择样品数量时,也仅是满足 6 件这样肤浅的最低标准。实际中存在的这些不规范的操作,对于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不良的影响。

1.4岩土工程勘察地点的选择不够明确

在实际中,由于不同建筑物的基础建设和形式各不相同,因此,在岩土勘察中也应该根据建筑物的具体资料来选择最佳的勘察技术。特别是对不同地貌和建筑结构所使用的勘察点选择和深度都有差异。同时,还要根据土壤层质地以及地形地貌的不同,科学的变化勘察点深度。但是,在现实中的勘察点选择则通常会过于笼统,并没有严格按照实际的地质地貌、地下岩土以及建筑物类型等进行选择。

1.5 工程勘察技术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

岩土工程勘察中,对所有的技术人员都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只有专业技术过硬,并通过技术考核的人员才可以正式上岗。但是,目前我国的勘察单位为了能够节省资金,经常雇佣农民工进行勘察作业,由于这些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其测量的结果不得不使人产生严重的质疑,也很难保证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

1.6 勘察单位的经营模式相对企业化

由于近些年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工程建设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导致很多勘察单位的经营模式越发的接近企业化运营。而且,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导致一些勘察单位更加注重利益,而忽视了工程的质量。除此之外,勘察单位内部监管部门的松懈,对勘察质量的要求降低,原本应该严格的监督和监管过程变得形式化。而且,在施工现场,经常会出现为了加快工程进度而使得操作不够规范,进而严重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

2 相应改进措施的探讨

2.1 加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规范性

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规范勘察前的准备工作;在正式开始勘察工作前,详细的了解施工地点的地质水文等资料,同时还要明确勘察工作的主要矛盾,详细制定设计方案。二是选择合适的勘察手段;不同的勘察方法有着不同的优缺点,在进行勘察工作中,需要因地制宜,选择恰当的勘察方法。三是要加强对岩土工程的分析检测;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岩土可能会随着季节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与实际勘察的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加强岩土工程的检测,有利于针对性的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2.2 增加对专业勘察人员和设备的投资

勘察人员和设备是直接影响勘察结果稳定性和准确性的主要因素。首先,勘察单位应该加大对勘察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勘察人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尤其是要丰富勘察人员的实践经验;其次,加大对勘察设备的资金投入,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购先进的勘察设备,尽量避免因为设备的落后和老化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现象的出现。

2.3 规范岩土工程勘察市场行为

不能仅仅依靠勘察单位本身来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要依靠法律和政府的约束来规范勘察市场,规范勘察市场行为。加强对勘察单位原始数据和资料的检查、监督力度,避免造假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除此之外,监督单位还要将检查工作延伸到勘察工程的现场。

2.4 明确勘察依据

岩土工程勘察纲要是保证是勘察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因此,首先要制定合理的勘察纲要,为后期的勘察工作提供依据。在工作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严格审查勘察报告,尤其是要对报告中的勘探质量和资料数据分析等进行逐一的严格审查,同时还要特别重视场地稳定性的评价工作等,防止勘察报告中出现重复性描述;其次,提高对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再次,加强对勘察合同以及勘察纲要的管理审查。

2.5注重勘察队伍的培养以及人才业务素质的锻炼

勘察队伍是勘察的基础,具有一支专业素质和专业技术过硬的勘察队伍是勘察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同时也是勘察公司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和加强勘察队伍的建设,落实对于勘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增强其业务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以及编写和分析勘察报告的能力。

2.6逐步完善勘察管理体制, 规范勘察行为

由于勘察结果对于一项工程的顺利完成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需要规范的管理制度来对整个勘察过程进行约束。所以,勘察单位有必要制定严格的规范制度,严格的约束勘察人员的行为,以求能够保证勘察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要确保勘察结果的可靠性,避免出现技术性失误以及人为失误情况。除此之外,在岩土勘察作业过程当中,还有必要对整个勘察市场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检查,而且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勘察管理体制,避免勘察单位出现不合理以及造假的现象发生。

2.7 采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针对不同的勘察环境选择相应的勘察技术手段,例如可以使用克里格法进行有效的控制勘探点布置的随意性,同时,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精确度,在岩土工程分析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瞬态波勘探技术和高密度点发。

三、结束语

岩土工程勘察是保证岩土工程项目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勘察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好后期的整个工程项目。因此,必须要确保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及时解决勘察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改进勘察技术手段。除此之外,社会也要提高对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视,并以此来促进勘察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米兆静.浅析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范文9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质量

1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

1.1 资料搜集不全,任务不明确

设计意图明确,才能有的放矢,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明确规定详勘时应“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但不少勘察报告前期资料搜集不全,拟建工程的结构形式、地面整平标高等情况不清,设计单位的勘察技术要求缺乏。

1.2 勘探工作量及测试取样不合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对不同建(构)筑物的勘察间距、勘探点数量、位置及深度布置都有明确规定。实际操作中不按规范要求布置勘探点的情况却十分普遍,如在建筑物周边、角点无勘探点,孔间距超过规范要求,孔深不符合要求等;对需要进行液化判别的场地勘探孔孔深达不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深度要求;取样、原位测试勘探孔数量过少,达不到强制性条文规定。

一些勘察报告在取样、原位测试数量上不考虑取样、测试的代表性和均匀性,只求满足取样或测试6件(次)的要求,对软弱下卧层不进行取样分析,甚至于为满足每层岩土6件要求而将应当分层的层位加以合并,对数据的变异性不作分析、剔除异常值。

在按公式计算承载力特征值时,抗剪强度指标值应为基底下一倍短边宽深度内土的抗剪强度标准值。当基础底下为多层地基土或地基土的状态变化大时,如何提供合理的抗剪参数更需斟酌。

1.3 勘察测试手段、方法的不适宜性

对勘察手段、取土器规格、取样方法的适宜性和合理性缺乏了解。如对静力触探设备不定期标定,单纯采用静力触探取代全部勘探工作;在碎石层中做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不连续、不提供修正结果;没有清除孔底浮土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原位测试结果与现场鉴别及土工试验成果不吻合的情况时有出现。

1.4 岩土分类、描述欠准确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在第3.2、3.3条中规定了岩石完整性分类和对粘性土、粉土的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描述,弥补了其他鉴别方法的不足。如何进行目力鉴别,规范岩土描述,《土的分类标准》有详细介绍。但作为勘察第一手资料,原始记录质量低劣在目前业类极为常见,岩土分类、描述与相关分析测试结果不一致的现象突出,已严重影响到勘察成果的质量,甚至导致错误性结论。

1.5 土工试验及岩土参数选择

土是由固、液、气组成的三相松散性材料,土质变化错综复杂。由于岩土的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试样采取、运输、加工扰动等因素的不确定性、试验仪器和操作方法的差异性及试验人员的自身素质问题,测试结果失真难以避免。故加强土工试验问题和试验成果的综合分析必不可少,这样才可避免相关指标间的矛盾,更好地了解岩土的差异性,客观地评价地基土的强度变形特征。不少勘察技术人员对试验原理不清楚、对试验成果不进行分析评价,仅作为附表附在勘察报告中,甚至勘察报告提供的有关参数与试验成果南辕北辙。常见的问题有:

1.5.1 原位测试结果与土工试验成果互相矛盾的现象时有出现;

1.5.2 参数统计时对相关联参数,往往不一致;

1.5.3 根据原位测试与土工试验确定的岩土参数指标与推荐的结果不符;

1.5.4 提出地基土承载力指标时不了解容许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的内涵,不明白承载力基本值、标准值、设计值、特征值几个概念的本质区别。

1.6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的深度不够

1.6.1 地下水的分析评价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是地基基础设计和基坑设计施工十分重要的依据,地下水的升降变化对基础影响极大。规范要求“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判定水和土的腐蚀性”,并对水文地质参数测定、地下水作用的评价作了详细规定。

在勘察过程中对地下水的类型分析含糊,对多层地下水没有严格分层观测地下水位,往往以混合水位代替,水样的分析数量不足,水质分析报告中不注明地下水类型、腐蚀性评价不考虑环境类型和地层渗透性影响;对近年地下水的变化幅度,历史最高水位、最低水位更是避而不谈,对需要施工降水或隔渗工程不进行水文试验。

1.6.2 地震效应的评价

规范规定在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地区勘察时,应划分场地类别,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地段,对地震液化进行判别进行了明确规定。勘察中常见的是对高层建筑的剪切波速测试数量不足,对场地覆盖层厚度把握不准,甚至于没有3个勘探点就进行液化判别或按错误分层进行液化评价,液化判别时的地下水位深度不考虑设计基准期内的年平均最高水位或近期内最高水位而采用勘察期间的平均地下水位等。

1.6.3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深度不足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14.3.3条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基本内容进行了概括。不少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还停留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水平上,缺乏有效的、实质性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如对原始数据的合理可靠性不作深入探讨,仅作简单的数理统计,便作为其他分析的依拒。

2 原因分析

2.1 勘察市场问题

尽管国家对勘察市场的收费和承揽业务的范围有明确规定,但目前勘察市场依然混乱,竟相压价、转包、分包、挂靠或出卖图章的现象依然存在。

2.2 规范理解问题

对规范理解的分歧,勘察企业中普遍存在。如基坑工程中,规范要求“在开挖边界外,勘察手段以调查研究、搜集已有资料为主,复杂场地和斜坡场地应布置适量的勘探点”,部分勘察人员认为在基坑周边均需布置勘探孔,而另一部分技术人员则对此持相反意见。

3 几点建议

3.1 严格执行建设程序、规范市场行为、推行全程化监理。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是工程建设必须遵守的程序,是国家一再强调的十分重要的基本政策。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范文10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建筑工程也越来越多。岩土工程的勘测是建筑地基设计的基础,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有重要影响,在建筑工程建设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从而给建筑施工提供地质资料以及技术资料,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从而使工程的质量受到影响。该文就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岩土工程勘察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 问题 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8(a)-0035-02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整个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作为基础性的设计,给建设工程提供地质勘察结果,而地质勘察结果的质量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基于此,需要重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严格控制勘察结果的准确性,保证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

1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问题

因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目前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其主要有:(1)专业性人才匮乏[1]。目前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专业人才较少,且费用相对较高,部分企业为了节约建设成本,聘用综合素质较低的农民工实行外业勘察,而农民工大多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岩土工程勘察培训,导致岩土工程勘察结果可靠性不强,从而影响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2)市场竞争大,勘察市场存在压价情况。由于勘察市场的竞争比较大,有些勘察单位没有按照相关规定收取勘察费用,使得中标的企业勘测费比较低,而企业为了节约经费只能采取偷工减料等方式,导致勘察结果的质量得不到保障。(3)勘察的技术相对落后。目前,大部分的企业依旧沿用传统的岩土工程勘察方式,而且勘察的设备都比较老旧,已经难以适应建设工程的勘察需求,勘察设备老旧、技术落后等问题,是造成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存在大量问题的重要原因。

1.1 从外业工作方面分析

由于建设工程需要进行整体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其任务量较大,但是时间相对比较短,再加上开展勘察工作之前没有进行周密的部署、计划,当勘察工作出现问题时,外业工作基本已经完成了,因此给建设工程的安全埋下了隐患,目前外业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1 对地下水的测量不够重视

对地下水进行测量,是岩土工程勘察外业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地下水位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而勘察单位对地下水的测量不重视,甚至忽视这一项测量工作,会给整个建设工程造成严重影响。有的勘察单位在勘察过程中,出现勘察地层中既有潜水含水层又有承压含水层的情况下,没有对其实行分层测量,从而导致勘察结果中,地下水勘察质量不明确,给建设工程埋下安全隐患。

1.1.2 勘探点的深度不符合要求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勘察的具体深度,一般取决于勘察点的基础结构,基础结构的形式不同,具体勘察点的深度也有所不同。但是,在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对勘察深度没有进行准确的计算,不规范的勘察现象层出不穷,在勘察市场竞争相对比较大的地方,不规范的勘察更加普遍。

1.1.3 勘察中原位测试、取样不规范

依据勘察相关的规定中,岩土工程勘察的原位测试及取样件数不能低于6组,而且需要保证原位测试、取样的代表性、均匀性,保障勘察结果中的数据准确、可靠。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勘察单位基本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原位测试、取样的工作,有的件数不够,有的件数够了但是没有考虑其代表性、均匀性[2],从而导致原位测试、取样分析出的结果和实际情况有出入,影响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

1.2 从内业工作方面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内业工作主要有整理相关勘察资料、检测岩土样本、书写勘察报告、购置设备仪器等,而内业工作中经常出现如下问题:(1)整理相关勘察资料存在不规范现象。在对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没有把资料的异常值及时提出,使得均方差系数太大,从而使统计结果与实际不相符。(2)对岩土样本的检测不规范。检测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实验,导致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悖,检测报告不可靠。比如,在进行粉土检测时,没有按照要求对粉土的粉粘性进行测试,使得一些高粘性的粉土判定成液化土,导致结果出现偏差。(3)勘察报告内容不规范。编写时注重报告的结果,很少提及意见,参数存在缺失的情况等。(4)选购设备时没有充分考虑勘察的需求。

2 岩土工程勘察的优化对策

2.1 强化勘察市场的监督及管理

为了使我国的勘察市场更加规范化,应强化对勘察市场的监督及管理,建立健全岩土工程勘察的管理体系[3],保证勘察市场的良性竞争,提高勘察质量。第一点,应注重勘察工程前期合同的管理、审查工作,从而明确勘察的目的,进行针对性的勘察,减少盲目勘察、越级勘察的情况发生。第二点,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现场进行有效监督、管理,保证勘察工作的规范性,从而提高勘察结果的可靠性。第三点,严格要求勘察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对勘察报告的编写加强审核,减少报告中出现参数缺失的情况,应注重勘察稳定性的评价,避免勘察报告只注重结果的情况出现。

2.2 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

我国地质勘察的技术,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比如,物探技术、地质测绘技术、遥感技术、地学信息系统等,因此,勘察人员应把这些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融入到岩土工程勘察的实际中,改变以往传统、单一的勘察方式,利用先进的勘察技术提高勘察的质量,确保勘察的精确性、可靠性。

2.3 强化技术人员培训

目前,我国面临着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现有勘察人员综合素质不达标等问题,许多的勘察企业把注意力都放在了维护市场份额上,而很少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为保证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勘察企业应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注重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4],通过定期的专业技能学习,强化勘察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2.4 制定工程勘察的相关规范制度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是目前我国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规范标准,虽然这个标准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具有指导作用,但是我国的地域辽阔,且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哪怕是地基土层的名称相同,也可能因为其他因素造成影响,使其力学性质出现差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建设工程的安全,其中规范的指标、内容等,对一般地区具有可行性,但是对于地质条件特殊的地区,勘察规范的内容过于保守、不适用。基于此,各地区的相关部门应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台适用当地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制度。

3 结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勘察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勘察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使勘察结果准确性不高,进而对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应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督及管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强化对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制定工程勘察的相关规范制度,以此保障勘察结果的质量,同时确保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甲腾,吴立新,杨宜舟,等.岩土工程勘察场地立体空间建模与可视化信息管理[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5(1):122-125.

[2] 贾洪彪,唐辉明,隋旺华,等.地质工程专业的发展与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研制[J].中国大学教学,2015,29(3):10,40-43.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范文11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概念;地震效应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s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dition of the foundation, and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get to have in the operating process geotechnical parameter, and then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se parameters based types Suggestions,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so as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accurate, the specific geological material. 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problems of th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were introduced,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thod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Reconnaissance; Concepts; The earthquake effect

中图分类号:DF7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岩土工程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利用这门技术,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为地基处理和施工提供准确、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技术参数是广大岩土工程师的追求。本文仅就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旨在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为地基处理和施工提供准确、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技术参数。在岩土工程勘察实施过程中,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就基础及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给予充分的论证和分析,最终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成果质量。

1 岩土工程勘察概念

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设计施工提供各类土的设计参数,其报告质量对工程的安全和造价起到重要作用。勘察成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的工程安全和工程造价。一份高质量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满足相应规范的基础上,不仅要真实客观地反映勘察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地下水、岩土性质和不良地质现象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应该进行正确合理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提供合理可信的岩土工程参数和建议。

2 野外勘探工作方面

2.1勘探深度及勘探间距

影响勘探深度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地层工程地质性质不同。如:埋藏较浅且工程地质性质好的密实碎石土及基岩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浅,而工程地质性质差的淤泥及松散填土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深,这就要求在勘探前对勘探区域地层大致情况有所了解,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基础形式及结构形式不同。再者,地基复杂程度不同,勘探点间距不同。在勘探时遇复杂地基情况,应按规范要求加密勘探点,不能局限于经济或时间等因素而坚持原勘探方案不变,否则难以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情况,埋下工程隐患。

2.2野外地层划分

野外地层的正确划分是室内资料整理的关键因素,对较大型的工程由于施工多采取多钻机平行作业形式,技术人员较多,各勘探班组往往各行其是,最后资料汇总后难以统一,给室内整理带来很大困难。为避免这种问题应将所有技术人员首先集中到一起共同勘探一到二个钻孔,统一编录形式,并派专人现场负责勘探区域整体野外分层连线,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勘探质量。

2.3取样和原位测试

在采取Ⅰ,Ⅱ级原状土试样时不按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操作,对所取试样也没有及时贴标签、封腊,不及时送试验室进行试验,导致土样严重失水,致使土工试验成果中含水量、孔隙比、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和抗剪强度指标严重失真。在标贯和动探试验时没有清除孔底残土就进行试验,在静探试验中不控制贯入速率,造成试验数据失准。有的勘察单位现场勘察时,为了抢速度,钻探取样不执行规范,往往是2~3m才提一次钻,结果往往造成分层位置不准确,或漏掉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如薄层软弱透镜体,小裂隙等。此外取样时,有的不用取样器,而直接从岩芯管中取原状土样。更有甚者是个别单位原位测试时,现场只做少量几个,其余的照此编造了事。

3 室内土工试验工作方面

3.1室内测试

通常室内测试的问题主要是岩土样送达试验室后未及时开样测试,或不按操作规程要求进行试验操作。例如对要求饱和的土试样,未按规范要求达到饱和时间进行测试;固结试验的压力值达不到上覆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的要求,很多测试未按规范要求进行平行测试,提供的岩土报告可靠性差,出现很多与现场矛盾的数据;对于高烈度地区在规定的抗震判断深度范围内的粉土未做粉粘性含量测试。导致高粘性含量的粉土也判定为可液化土,造成投资浪费等现象。因此,土工试验室应及时将送达的土样进行开样测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要求进行试验操作。

3.2内业资料整理

对于野外及室内测试分析所收集的分散、零乱的原始资料必须经过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以便于设计人员结合场地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是岩土工程勘察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当前该环节主要存在的质量问题有以下方面:

(1)对设计概念与理论不明确。在岩土参数的统计和分析中,对异常值不加分析剔除,一律参与统计分析,导致分析误差过大,标准差、变异系数过大,得出场地分析不合理、不正确的结论。

(2)对岩土参数的取值不理解。对岩土参数的标准值理解片面,不论什么岩土参数均提供标准值。对于工程特性指标(例如标准贯入锤击数、原位测试所得土的强度指标和室内测试土的强度指标等)必须提供标准值、基本值或特征值,土的一般性物理指标统计其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就可满足要求。

岩土层划分及其物理力学参数的确定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成果。勘察人员在录入试验数据的过程中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错。在勘察报告的编写过程中,试验数据及编录表的录入约占10~15%的时间,因此实现试验数据电子版本的通用及野外编录工作的电脑录入,可以大大提高勘察报告的编写速度。

3.3设计、勘察人员的互动

在工程建设中,设计人员往往忽略了勘察报告中在基础处理形式及施工方案方面的建议。勘察和设计往往隶属不同的部门,勘察部门在勘察报告提交之后,就万事大吉;设计部门收到勘察报告时,只看剖面图、柱状图和岩土参数,对地基处理建议等重视不够。此外,勘察人员由于工作的局限性,偏重于查明岩土情况,勘察报告中的建议往往比较空泛,久而久之,设计人员对勘察建议重视程度降低。这种现象对于具体工程是不利的,也不利于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作为勘察部门,勘察前应与设计部门进行沟通,因为勘察成果的直接使用者就是设计部门。在进行勘察前,应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弄清楚建筑物工程特性,这样勘察工作就能做到目标明确,为设计部门提供详实有效的勘察资料。

4 岩土工程分析方面

4.1天然地基均匀性评价

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对地基均匀性评价都有明确规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标准。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试图从定性定量方面作一些努力,与同行探讨。对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应首先确定其平面和深度范围,根据工程勘察阶段和任务的不同,其范围也有很大区别。在工程可行性研究和选址阶段,应首先确定场地所在的工程地质单元,在整个工程和周边一定范围内进行评价。而在详勘阶段对建筑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多以建筑物水平投影面积为评价范围,即常以建筑物角点包络线所占的面积为评价范围。其深度评价范围,首先应明确拟建工程的用途、结构、荷载及发展、地区设防标准等多方面的情况,一般而言,应满足以下原则:

(1)地基主要受力层:对于条形基础为基础底面以下3倍基础底面宽度,对于独立基础为基础底面以下1.5倍基础底面宽度,且评价深度不小于5m;

(2)压缩层深度范围:对天然地基浅基础、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可按变形比法确定其评价深度;

(3)对于大面积基础其评价深度范围应不小于1倍基础宽度。

4.2关于地震效应的问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场地做剪切波速试验有明确规定,但这个规定没有区别强地震区和弱地震区,而且地基处理后其剪切波速值也发生了变化,场地地基土类型及场地类别也有可能因此发生变化,这种情况在岩土工程评价及地基设计时有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重要的建筑物必须进行剪切波速测试,确定场地覆盖层厚度的钻孔应达到覆盖层一定深度,其直接影响场地类别判定及建筑工程的抗震造价。对于液化判别,目前规范要求以标准贯入试验为主,以静力触探为辅,有经验的地区可采用剪切波速。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布置工作量,即可减少标准贯入击数偶然误差引起的差异。液化判定时,应对不少于6个液化判别点分别计算,综合判定;对于薄层有时会出现一层点数不够的情况,出现该情况时应采用静力触探或补充工作量来增加判别点情况,不宜轻易下结论,特别是对于出现一层仅有两个液化点且液化结论不同的情况,更应补充工作量来增加判别点。

4.3忽视生态环境的论证

一些勘察单位对岩土工程设计、施工论证不足,其结果是导致灾难性后果。如建筑场地四面紧邻高层建筑物或马路,对于这种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时,除了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的一般要求进行外,还应重点论证工程施工及运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但勘察报告中常常忽略这方面的工作,致使无法满足岩土工程施工及设计的要求。基坑开挖时使用的很多技术手段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反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加以归纳、分析,对其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旨在纠正岩土勘察中的不规范行为,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为地基处理和施工提供准确、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技术参数。

参考文献

[1]顾宝和、高大钊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范文12

关键词:经济性;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理论与经验的关系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不断的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土力学的理论、工程地质理论、工程力学理论等,这些工程理论都是一种半科学半经验的理论,很多理论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如很多公式都是经验公式。岩土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利用自己的工程经验,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建立相应本构模型,运用合理适宜参数,加上良好的判断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岩土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扎实的基础理论同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工程判断力是同等重要的。在学习和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隐藏在公式和规律背后的背景知识和真正实际内涵及其假定边界条件。而积累经验的过程可分为分析与预测现场观测对分析、预测和现场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估和总结3个过程,可见积累经验的过程也离不开理论的支持。理论与经验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具有同等的地位,过分强调哪一点都是不合适的。讨论该问题,目的在于目前很多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过分强调经验,对理论学习和运用不足,这种现象对岩土勘察技术的发展不利。

2 与设计沟通的重要性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要求:房屋建筑工程在进行详勘之前,应收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在此有必要强调勘察前与设计沟通的重要性,因为勘察成果的直接使用者就是设计人,在进行勘察前,勘察人应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弄清楚拟建物工程特性,这样勘察工作就能作到有的放矢、经济合理,提供给设计人最直接最有用的勘察成果。如:现在很多高层建筑都带有裙房,这种项目在勘察前,必须要弄清楚设计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及联接方式;还有一些主体不高但跨度很大的建筑,采用柱基布置的勘探孔深度就与采用筏基布置的勘探孔深度有很大差别。所以必须要重视勘察前与设计的沟通。目前有的经营人员和技术人员对此认识不足,造成勘察项目的返工。讨论此问题,目的在于提醒经营与技术人员重视承揽项目和实施项目时与设计的沟通。

3 注意各种等级的划分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量布置时,应按相应的分级标准,确定项目的相关等级。如勘察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拟建物安全等级、重要性等级等。因为这些等级的划分直接决定了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只有充分了解了各种等级,布置工作量时才能做到安全、经济、合理。

4 注意经济性

岩土工程勘察,应在满足规范、规程要求的前提下,用最经济的勘察手段和工作量实现勘察目的和任务。同时达到相同的勘察目的和任务,所用成本的多少,可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技术水平的高低。针对当前岩土工程勘察现状,目前的勘察成本在一定条件下还是可以节约的。如:对“桩基础一般性孔深入到桩端以下3~5倍桩径,且不小于3m,对大直径桩不小于5m”这一要求,如勘察方案布置的一般性孔为50m,根据控制性孔资料,40m处分布有良好的桩端持力层且能满足桩基设计要求,项目负责人现场可将50m的一般性勘探孔调整为45m(当然按权限该上报审批的进行上报审批),这样就可节约不少工作量,从而达到经济的效果。再有土工试验项目的选取,也是一条实现经济勘察的重要途径,希望岩土工程技术人员予以重视。

5 重视规范 规程的学习

规范、规程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依据,对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务、评价等均提出了详细的、可操作的要求,岩土工程技术人员要重视对规范、规程的学习,充分了解其要求,这样在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就不至于出现诸如工作量布置不足、原状土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足、未划分抗震地段等问题了。另外,规范、规程中的条文说明,技术人员也要认真研读,条文说明中有丰富的信息,对于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及正确理解规范、规程具有重要作用。

6 房屋建筑和构筑物岩土工程详勘的目的任务

6.1 查明勘察范围内场地原始地形、地貌,岩土层的成因、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和变化规律,分析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6.2 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旧基础、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及其分布范围。

6.3 查明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包括:岩溶、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活动断裂等)和特殊土(包括软土、填土、污染土、湿陷性土、膨胀土、红粘土、多年冻土等)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的建议。

6.4 查明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补给及排泄条件,地下水位,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评价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基坑工程还应查明各土层的渗透性质,分析评价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动水压力及浮托力的作用和影响;预估产生基坑突涌、流沙(土)或管涌等地下水不良作用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提供基坑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

6.5 基坑工程还应查明基坑周边环境,提供基坑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分析评价放坡开挖的可能性和基坑边坡稳定性,适宜选用的支护结构类型及其稳定性,基坑开挖与降水对地基变形、周围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