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厂家工作计划

厂家工作计划

时间:2023-01-22 06:31:37

厂家工作计划

厂家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化工企业;厂区道路;道路设计

随着社会改革不断深化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为了满足化工企业运输、安全、生产、生活等要求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国家有关部门了许多与化工企业厂区道路设计有关的标准与规范,对厂区道路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结合常见问题提出比较科学合理的解决思路,为今后化工企业厂区道路的设计工作提供依据与参考。

1厂区道路平面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化工企业厂区道路设计是化工企业运输设计的一部分,我国大部分化工企业主要靠汽车运输,这也是最常见的运输方式。部分集中规划的工业园区以及沿河沿海的化工企业的运输方式还有水路运输、铁路运输、管道运输和栈桥运输。在化工企业厂内道路设计中,首先要了解当地运输系统的现状与规划以及当地自然条件与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选择能适应生产要求、投资省、运营费低、效率高、连续性强和安全可靠的运输方式。然后根据货物性质、流向、年运输量、到发作业条件(若场区地形起伏较大,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还应该结合竖向设计),进行厂区道路的平面设计,要做到运行顺畅、布局合理、避免货物流向的迂回和折返,使厂内外运输、装卸、储存形成一个完整的运输体系。

1.1厂区道路分类

按使用频率由高到低,厂区道路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道和车间引道。其中,依据GBJ22—198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主干道的定义为连接厂区主要出入口的道路或交通运输繁忙的全厂性主要道路[1]。在其他相关规范中对主干道的定义也基本参考此规范。在设计工作中,考虑到厂区平面布置的美观和设计的简便,经常把环厂道路看作主干道,一个大型化工企业的环厂道路宽度一般要求为12m。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大部分环厂道路的使用频率并不高,只是作为临时的物料运输通道和消防通道。在这样的情况下12m的宽度过于浪费,不符合目前国家提出的合理利用工业用地原则。同时,依据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及其他相关设计规范,主干道与周围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建构筑物的间距要求比其他种类道路与有危险性的建构筑物的间距要求要高很多,对厂区建构筑物的平面布置要求很高,这也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2]。在设计工作中,应该结合厂区将来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预先明确主干道和次干道的范围,合理安排道路宽度,不能将厂区的环厂道路全部看作主干道。

1.2道路交叉口路面内边缘转弯半径

交叉口路面内边缘转弯半径与按使用频率划分的道路类别有关,在GB50489—2009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及其他相关规范中均有类似的规定。要注意的是道路内边缘转弯半径最小为6m,而且应以3m递增,除特殊情况外,最好不要出现7m或8m这样的半径[3]。依据最新的GB50984—2014石油化工工厂布置设计规范,供消防车通行的道路路面内缘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2m[4],比以往的规范更加严格,这是为了适应近几年来工业区消防车大型化的趋势。由于厂区内规划的道路都应满足作为消防道路的要求,因此笔者建议在设计过程中除单独的人行道、装置内的消防道路、车间引道和生活区道路外,其他道路的转弯半径均为12m,以满足规范要求。

1.3停车视距

停车视距在设计过程中经常被忽视,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设计工作者对实际的厂区生产生活不太熟悉,二是停车视距对总图的平面布置影响很小。依据SH/T3023—2005石油化工厂内道路设计规范及其他相关规范,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可知,如果道路的内缘转弯半径为12m,那么在总图平面设计中可以用线段连接转弯内边缘的起止点,只要建构筑物的外边缘不超过该线段,且该线段与转弯内缘围成的地块内禁止种植阻挡视线的植被,就可以满足规范的要求[5]。该方法简单易行,可避免在设计工作中遗漏停车视距问题。

1.4消防道路最小宽度

在相关的标准与规范中,消防道路的宽度有两种规定,一种是不应小于4m,另一种是不应小于6m。刚开始从事化工企业厂区规划设计的工作人员很容易将这两个概念混淆。依据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其他相关规范,在厂区规划平面设计中,应该用道路将装置分割成占地面积不大于10000m2的地块,当装置占地面积大于10000m2且小于20000m2时,在设备、建构筑物四周应设环形道路,其宽度不应小于6m,而装置内的消防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6]。结合对其他标准与规范的理解,可知每个装置区的占地面积是有限制的。当某装置区的占地面积超过限制但是由于工艺要求等原因不能人为将该装置区拆分时,可在该装置区中间增设一条消防道路,其宽度不应小于4m,该道路可考虑为单行线。在装置区内布置设备、建构筑物时就应该考虑设置消防道路,而在厂区平面规划图中可不必体现该消防道路。目前我国大部分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都比较成熟,从生产安全角度考虑,装置区面积一般不超过10000m2,在此情况下没有必要设置装置区内的消防道路,因而厂区消防道路的最小宽度为6m。

1.5厂区道路与部分建构筑物间距要求

厂区道路与建构筑物间距可参考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其他相关设计规范,笔者着重强调在设计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间距要求。1)主干道与中心控制室的间距要求。在已废止的标准HG/T20508—2000控制室设计规范中规定:中央控制室不宜靠近厂区交通主干道,如不可避免时,控制室最外边轴线距主干线中心的距离不应小于20m。在HG/T20508—2014控制室设计规范中,该规定虽已被取消[7],但考虑到中心控制室中的设备不宜发生振动,在平面布置中若没有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仍应该要求控制室最外边轴线距主干线中心的距离不小于20m。2)厂内道路与冷却塔的间距要求。以机械通风塔为例,其与厂内道路的间距要求可参考GB50984—2014石油化工工厂布置设计规范以及其他相关规范。虽然各规范表中的数值相同,但注释不同。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应该以该规范为准,因为该规范的规定是比较详细和明确的。需要注意的是冷却塔的类型(如钢筋混凝土框架机械通风冷却塔和玻璃钢冷却塔)、冷却塔的大小(按单位时间处理水量的大小划分)以及冷却塔周围是否采取围护等都对厂内道路与冷却塔的间距要求产生影响。

1.6厂内道路与地下管网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预留厂内道路边缘与周围建构筑物的间距时,除了生产安全方面的考虑,还要注意为地下管网的布置留下适当的空间。尤其是在化工企业中,为了便于检修,地下管网一般布置在道路两侧,除非环境限制,否则一般不会将管网埋设在道路下。根据企业的工艺流程,在设计中应提前规划好工艺循环水管道、生活水管道、污水管道、消防水管道等的位置,根据经验确定管径,并根据规范确定管与管、管与建构筑物基础之间的净距,使预留的地下空间能满足地下管网布置的需求并节约用地[8]。当地下管线穿越道路时,管顶至路面结构层底的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5m,当不满足该要求时应加防护套管或设管沟[3]。管顶最小覆土深度为:人行道下0.6m,车行道下0.7m[9]。经过综合考虑,确定在设计过程中穿越道路的地下管道最小覆土深度为0.7m。在设计工作中容易忽略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规定[10],为了安全起见,建议将车行道下管顶最小覆土深度定为1m,在有重型车辆经过的地方加防护套管或设管沟以保证管道不被压坏。

2厂区道路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思路

在化工企业厂内运输道路上,为防止路面受到酸碱腐蚀,一般采用混凝土路面,厂前区可采用沥青路面。以下主要介绍钢筋混凝土路面的道路在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1道路结构层次分类及使用条件

道路结构由下到上各层的区分和定义在不同规范和图集中规定虽然相似,但也各有差异。结合规范和笔者的工作经验,道路结构由下到上可分为路基、垫层、底基层、基层、联接层、面层[11-12]。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路基和垫层的材料可能相同,基层和底基层的材料也可能相同。因为相关规范已对使用垫层和底基层的情况有所规定,但在设计中经常被忽略,所以应注意道路的使用情况和地质条件,使道路结构分层简单合理。道路结构材料的选用既要满足规范的要求,也要结合当地的施工经验和实际情况,使设计成品达到经济合理的水平。

2.2钢筋混凝土路面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在化工企业的运输道路上,为防止沉降和裂缝,一般采用设置接缝的钢筋混凝土面层。接缝的设置在GBJ22—198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和JTGD4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中均有规定,在设计中应优先遵循后者[13]。为方便排水,道路断面有单坡道和双坡道两种形式。该规范要求混凝土面板的最大宽度为4.5m。为了方便施工,根据笔者总结的设计经验,宽度小于等于4.5m的道路应为单坡道,宽度大于4.5m的道路应为双坡道。

3结束语

对每一项工程而言,化工企业厂区道路的设计工作都具有独立性,不仅要处理的问题各不相同,而且影响因素也非常复杂。在设计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认真分析,精心处理。通过综合考虑具体工程地质条件、现场施工条件、道路等级标准等因素,在进行充分研究论证后,选择最为合适的厂区道路设计与施工方案。同时,通过不断实际探索,总结出更多经济有效、科学合理的设计与施工方法。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政府和市场对化工行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厂内道路设计是化工行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严格依据相关标准与规范进行设计,及时总结成功的设计方法、问题处理措施,才能设计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质量优良的厂内道路。

作者:张雷锋 单位:北京众联盛化工工程有限公司太原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国家计划委员会.GBJ22—198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87.

[2]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

[3]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全国化工总图运输设计技术中心站.GB50489—2009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4]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984—2014石油化工工厂布置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SH/T3023—2005石油化工厂内道路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6.

[6]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7]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HG/T20508—2014控制室设计规范[S].北京:化工出版社,2014.

[8]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187—201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

[9]国家建设部.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10]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1]国家交通部.JTGD0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厂家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热电厂;总体规划;厂区;平面设计

现如今,全国各地的缺电问题越来越严重,使得电力开发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在2002年末的电力体制改革中,共有5个发电集团公司诞生,分别是中国大唐、中国电力投资、中国国电、中国华电和中国华能,使电源建设兴起新一轮的高潮。充分重视起热电厂总体规划工作,可以使扩建电厂与新建电厂工程顺利开展,同时还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热电厂总体规划特点及原则

1.1、热电厂总体规划特点

(1)政策性

热电厂总体规划必须和工业区或城镇规划相互协调,不能和城市规划存在抵触现象,同时还要节约用地,热电厂厂区与灰场等用地必须尽可能地使用劣地、废地、荒地,尽量少占或不占粮田和耕地,切实遵守国家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

(2)协作性

热电厂的总体规划必须具有十分大的协作性,不仅要多个专业之间进行配合,同时还涉及到诸多部门,如土地管理、铁路、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河道管理、水路以及公路,甚至和军事部门还有关系。有关专业的设计部门、科研部门与施工单位在必要时也会参加,如在交通运输设计中的厂外铁路专用线、大件码头与专用煤码头等专业性较强、项目较大的总体规划,这些规划通常委托相关专业单位负责设计与施工。

(3)综合性

热电厂的总体规划必须具备十分强的综合性,其在拟建电厂场地上,对电厂厂区、厂内外的交通运输、居住区、防排洪、水源地、贮灰场和除灰管线、供排水管线、出线走廊、环境保护以及施工区与施工生活区等工程条件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与选择,以解决近期与远期、可能与需要、电力系统和电厂、电厂和城镇周围环境影响以及规划等各方面之间的关系问题,同时对热电厂的本期建设与扩建设计进行有效指导。一个热电厂的设计一般要由锅炉、汽机、电气、运煤、接入系统、土建、除灰、总图以及水工等多项专业进行共同协作方能完成,热电厂的总体规划必须把各项工艺专业进行有机联合,处理好局部与总体、竖向和平面、人流和货流、地上和地下、施工和运行以及内外部关系。

1.2、总体规划原则

热电厂的总体规划原则:(1)热电厂的总体规划必须按照确定好的规划容量进行一次规划,连续或分期建设。(2)以厂区为中心,确保厂内厂外的工艺流程科学合理。(3)和工矿区或城镇总体规划相互协调,特别是要把电厂出线走廊和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处理好。(4)把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将建厂外部条件充分重视起来。(5)将厂址本身具备的自然条件与社会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纵观全局,统筹安排,将协作群体之间的关系考虑在内。

2、热电厂厂区总平面布置及生态环境保护

2.1、热电厂厂区的噪声源布置

在发电工程的设计中,必须高度重视环保问题。热电厂的噪声主要来自主厂房、循环水冷却塔、引风机、送风机、石灰石磨石粉厂、空压机以及脱硫增压风机等。防治噪声不仅需要生产厂家使设备自身噪声降低与工艺系统设计应用降低噪声措施,同时总布置设计也要采用相应的手段来降低噪声。

把噪声源设施设置在远离厂界外的民用住宅的地方;噪声源应尽量集中,这样能够有效阻止噪声传播,同时还有利于建筑降噪设计对策的采用。如把仪用、杂用以及除灰空压机在机炉集控楼的底层进行集中布置;把噪声源建筑物的门窗避开办公设施或民用住宅布置;有针对性的设置绿化隔离带;在厂界围墙的内侧设置隔音墙。

目前,很多热电厂都采用机力塔、冷却塔,这些设施噪声较大,而且影响范围较远。噪声污染不仅使厂内受到影响,同时还能影响到离厂外较远的地方。通常,在冷却塔周围200米内是噪声敏感区,不适合居住。厂址选择与厂区总布置必须充分考虑到噪声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如果疏忽,就会导致较大的环境污染问题产生,违背电厂建设和自然生态环境相容性原则。

2.2、热电厂厂区的飘滴源布置

热电厂的飘滴主要来自冷却塔,飘滴的影响面广,已经涉及到建筑设施与设备防腐、热电厂内外的道路交通安全以及环境卫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现如今,热电厂厂区总平面设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国内工程中,海水冷却塔也应用得越来越广泛,这使得上述问题更加突出。所以,布置冷却塔时必须充分考虑到飘滴的影响,并结合周边环境条件与当地气象条件,把飘滴对热电厂周边环境与厂区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2.3、热电厂厂区的粉尘污染源布置

热电厂存在的粉尘污染大多来自灰渣、煤粉、石膏以及石灰石粉等,其中较为严重的就是煤粉污染。环境保护必须全面,对当地整体环境进行保护。现如今,环保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有效减少粉尘污染,许多先进工艺系统的布置方式也相继出现,例如圆形密封式的环保型煤场与管状带式输送机的推广应用,这是最近几年热电厂厂区总平面设计的一大特点。管状带式输送机应用于输煤系统,能够将其噪音低、环保性能好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还能节省通风、采暖、照明、水力清扫以及消防设施,检修维护的工作量极小,而且运行十分可靠,能够节省一定的施工安装工期。

结束语:

热电厂的总体规划是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热电厂,热电厂通常都不是一次建成,而是一次规划,然后分期建设,最后达到建设或设计规模。设计人员与建设单位必须相互配合,把分期建设、长远规划与近期建设进行有机结合,充分重视工程总体规划,通过综合比较确定出最佳方案,最终为热电厂的生产运行及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与条件。

参考文献:

[1]李雪英.浅谈火力发电厂总体规划及厂区总平面投标方案[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06).

[2]朱驰.火力发电厂总体规划特点及问题探讨[J].山西电力,2005,(02).

[3]王进逆.浅谈火电工程施工总平面设计及定置化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1).

厂家工作计划范文3

工程建设一般划分为工程咨询和工程设计两个阶段。工程咨询阶段包括厂址选择、项目申请报告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总图运输规划。工程设计阶段包括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项目基本建设管理和项目建成投产前试运行的总图运输设计及管理。

本文将介绍工程咨询阶段总图运输规划的主要内容及深度。

一、 厂址选择总图运输规划的主要内容

1. 在国家规定的建厂地区范围内,按行业对工程项目布点的设想及其建设要求,选择一处经济合理具有发展前景和竞争力的厂址场地位置。

2. 收集完整的满足工厂总图运输规划设计工作的基础资料,并经分析、研究、归纳、编辑、分类成册。

3. 圈定能满足多方案比较、择优工厂总平面布置的主场地用地面积及其用地红线;工厂配套项目的规划用地面积、位置及其用地红线,初步形成工厂总体布局用地红线。

4. 提出两个以上主次干道围成的工艺生产车间场地,并在场地上示出工艺生产车间空间位置的总平面布置方案,经比较、评价选出物料运输流程相对最优,场地环境、自然条件及其形状利用相对比较充分的总平面布置模式。

5. 绘制厂址地理位置、厂址场地区域位置和总平面布置模式及其用地红线图。

6. 编写厂址选择总图运输规划说明书(着重厂址场地环境条件、自然条件和交通运输以及总平面布置方案的比较、评价等)。

二、 工厂项目申请报告总图运输规划的主要内容

编制工厂项目申请报告的目的:报国家发改委备案和国务院咨询公司评审,共同编制签发文件报国务院主管领导批示,报国土资源部审批工厂用地总面积,工厂主场地用地面积及其用地指标,核正项目用地红线作为下阶段设计的依据。要达到上述申报目的,总图运输规划主要内容如下:

1. 要认真、全面、仔细地分析、研究业主提供的工厂厂址场地位置、用地面积、用地红线;场地外部环境(指城镇现状及其规划和说明书;交通运输现状及其规划和说明书)条件和场地自然条件(场地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场稳定全面评估报告、地区水文气象等资料);或厂址选择报告及其收集的厂址所在地场地环境和自然条件等规划基础资料;业主对建厂的主要设想(一般由设计单位代业主提出工厂生产规模、主要工艺生产车间及其设备的组成,主要金属和物料平衡框图,工厂建设分期、分步实施的意图以及原燃料、辅料供应点)条件等资料;归纳上述资料形成对总图运输规划有用的资料,综合业主对工厂建设的设想和意图,形成工厂场地环境和自然条件的总概念;规划构思2个以上总平面布置与物料运输及其流程方案的总思路。

2. 按工厂主场地环境和自然条件、用地红线(形状)、厂外物料的位置和主要工艺生产车间组成,结合物料流程全厂的运输流程线,串(并)联连接工艺生产车间、全厂公辅设施和配套项目场地及其场地上建构筑物和设施的布置;场地间胶带运输机、铁路线路、主次干道路由和其他机械运输路由的连接布置,提出2个以上的总平面布置方案,经全面比较、评价、推荐物料运输短捷、顺畅、安全、可靠、连续的物料运输与充分利用场地自然条件、用地红线的最佳总平面布置模式(包括场地竖向布置规划,规划构思预留了主干管线综合布置和绿化用地布置)。

3. 由于编制项目申请报告时,不可能与城镇规划同步进行,因此仍按厂址选择阶段的工厂总体布局核实、调整配套项目的场地面积及其平面布置与主场地形成完整、统一的经济、有效管理的产品生产经营整体。

4. 按交通运输现状及其规划,物料交接点位置及其布置规划工厂物料运输及其运输设施。

5. 场地竖向布置、主干管线综合布置和绿化用地布置规划。

(1) 根据场地地形和地区水文资料,按《防洪标准》GB50201-94规定确定工厂防洪排涝标准,规划防洪排涝技术措施;论述厂内场地最低平土高程和平土方式(平坡式、台阶式);按工厂场地挖填土石方工程(包括耕植土、基槽余土和挖方松散系数)基本平衡估计开拓工程量。

(2) 根据推荐总平面布置方案中全厂公辅设施布置位置,初步规划主要能源介质位置;初步规划确定主次干道(包括路面宽、路面结构层和道路横断面)构成的通道宽度。

(3) 根据卫生防护条例和地区主导风向规划厂内主要污染源对厂内、厂外生产车间、公共场所等的影响,按规定规划防护距离和绿化防护林带位置、宽度,厂内按国家规定15~20%的绿化面积。

(4) 按建筑防火规范规定,检查落实甲乙类建构筑物防火安全距离,消防通道以及消防站的规划。

6. 确定并统计工厂主场地内工艺生产车间及其辅助设施、全厂公辅设施和配套项目场地用地面积及其用地红线,由主次干道构成的通道宽度及其面积及工厂总用地面积;分析主场地用地面积(扣除发展预留地和配套项目用地面积)及用地指标。应符合国内的平均先进用地指标,并正确划定主场地和配套项目的用地红线。

7. 提出总图运输规划的工程建设项目及其工程量和投资。

8. 编写工厂申请报告总图运输规划说明书。

三、 可行性研究总图运输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以国家审批的工厂申请报告中工厂总图用地面积和主场地用地面积和用地红线及推荐的总平面布置模式;工厂生产规模、主要工艺生产车间组成、金属和物料平衡框图,工厂可行性研究开工报告等文件,作为可行性研究总图运输规划的主要依据。

1. 稳定可行性研究工厂总平面布置模式规划方案。

(1) 结合可行性研究工厂场地所在地区修编调整的城镇规划交通运输规划环境条件和业主提交的最新测绘的场地地形图工程地质勘探报告等自然条件,作进一步分析、论证项目申请报告中推荐总平面布置模式的经济、合理性,

(2) 按进一步分析、论证会议上提出的局部调整主要生产车间场地和部分全厂公辅设施配套项目场地的平面布置及其场地内建构筑物和设施布置的意见来调整总平面布置,供总平面布置更趋集中、紧凑,更符合环保规定,物料运输流程更加短捷、顺畅,物料运输路由连接布置更加合理。

(3) 对影响总平面布置稳定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专题论证,如车间成品运输采用铁路还是道路运输方式,场地竖向布置的最低平土标高和场地平土方式、防洪排涝技术措施等专题的分析、论证。通过上述分析、论证工作,稳定了工厂总平面布置模式,为全面开展工厂可行性研究奠定基础。

2. 开展各工艺生产车间场地内总图运输可行性研究,包括各协作设计单位承担的工艺生产车间单元。

(1) 按各专业设计任务书,在单元用地红线范围内完善调整单元内建构筑物平面布置和物料运输路由连接布置,达到布置集中紧凑、规整物流短捷、顺畅;与车间内物流连接规范、正确,满足工艺生产工序要求,用地指标与同类单元相比是平均先进的。

(2) 确定单元内道路主要技术标准;规划单元内场地竖向布置;单元内能源介质主管线路由位置考虑。

(3) 估算单元内总图运输工程量;提交总图运输专业任务书和单元总图运输说明书。

3. 全厂公辅设施、配套项目和总图运输单元可行性研究;全厂公辅设施和配套项目单元总图运输和可行性研究与b)条的规划内容一致,在这一节中重点介绍总图运输单元可行性研究主要内容。

(1) 按工艺专业提交的工艺生产车间的运入、运出物料运输量,核实、调整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厂外物料运输量,各运输方式的运输量及其运输比;厂内物料运输量,各运输方式的运量及其运输比,作为厂内外铁路、道路、水路运输可行性研究的基础。

(2) 汇总工艺生产车间单元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总平面布置;逐步完善全厂公辅设施、配套项目单元的总平面布置;进一步落实场地城镇规划和交通运输规划的整体经济合理性;按厂内道路运输量和车流在各主干道路上的大致分布,确定路面宽度及其路网连接布置,形成初步的工厂总平面布置。

(3) 开展总图运输可行性研究阶段重大技术专题论证,如总平面布置模式、运输设备、铁路信号集中闭塞设备、铁路轨道结构及其排水形式等专题。

(4) 在这基础上提交以总图运输专业为主体的各专业和外协各设计单位的第一次任务书。

(5) 按厂内道路运输量,估算各主次干道的车流量以及分别按给排水管线、电缆和隧道架空动力管架用地宽度和铁路、胶带机通廊及风动输送管道等用地,核实主次通道宽度;规划主次干道路技术标准,道路结构层材料厚度及其标准横断面。

(6) 按综合原料场输入、输出胶带机通廊及其转运站的路由,作平面连接布置(有可能局部调整综合原料场内部布置和胶带机通廊与工艺生产车间物料交接点的转运站布置)。

(7) 进一步落实场地竖向布置,形成主场地平土标高,场地台阶布置;挖填方坡度值,土边坡处理;防洪排涝技术措施,桥涵等位置及其布置。

(8) 规划落实给排水和污水出入口及其方向;高压电线入厂交接点,电信交接口及其它管线如天然气、氧气等交接口;规划场地外绿化用地宽度、长度,场地内绿化用地。

(9) 估算总图运输可行性研究各项目的工程量;修改提交各专业设计任务书;委托技术经济、工程经济、环保设计任务书。

(10) 编写总图运输可行性研究说明书。

厂家工作计划范文4

1.在厂长和总会计师领导下,负责全厂资金调配、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推行现代化管理方式,进行企业经济核算和分析工作,并反映其成效。    2.严格执行国家财经制度、财经纪律以及财务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遵守国家政策、法令。保证国家、工厂利益不受侵犯。    3.根据工厂年度生产经营综合计划编制全厂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和成本计划,并加强管理,促进各项经济指标实现。确保按期组织税利上缴,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    4.组织制订储备、生产、成品资金定额,严格费用开支,加强成本管理,搞好经济活动分析,搜集、整理、积累历年各项原始资料,指导车间经济核算工作,促进工厂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5.负责企业资金管理,监督其增减变动,负责盘盈、盘亏、报废清理、货款结算、催收和处理等工作。做到情况清楚,手续完备,数据准确,处理及时。    6.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搜集整理价格资料,负责制订厂内劳务、产成品、半成品、物资等的计划价格,并督促检查有关部门和车间对材料、产品正确计价和销售。    7.负责财务历史资料、文件、凭证、报表的整理、搜集和立卷归档工作,并按规定手续报请销毁。    8.负责对全厂重要经济合同的审查会签。并监督经济合同的执行,确保工厂利益不受损害。    9.负责组织起草财务方面的管理制度及有关规定。    10.根据工厂方针目标展开要求,负责本科方针目标的展开、检查、诊断和落实工作。    11.负责完成厂商临时布置的各项任务。

厂家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节水;再生水回用;规划

太原市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旱少雨,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之一。据统计,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43 m 3 ,仅为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52%,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7.4%。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太原市 经济 持续增长,城市用水量需求也大幅度提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短缺等现象突出,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和社会 发展 的重要因素,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开源与节流,二者相辅相承。“开源”即: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可利用程度、扩大可利用水资源的范围(各种类型低质水和海水利用,以及水的再利用;跨流域或地区调水)、提高供水工程系统的供水能力。城市污水资源化是将城市污、废水净化后,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回用,使之成为城市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太原市政府于2006年委托有关单位编制了《太原市中水回用工程规划》。

1 太原市污水回用现状

2004年太原市每天污水排放总量约60万m 3 ,集中处理量为36万m 3 /d,污水集中处理率61%。太原市现有污水处理厂六座,分别为北郊污水厂、殷家堡污水厂、杨家堡污水厂、河西北中部污水厂、赵庄污水厂、南堰污水厂,其中赵庄、南堰污水厂为 工业 废水处理厂,分别隶属于太原钢铁集团和太化集团。

太钢厂内轧钢和冶炼水闭路循环水,由赵庄污水处理厂回供4万m 3 /d;南堰污水处理厂利用杨家堡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深度处理后回供太化集团2万m 3 /d;北郊污水处理厂回供太钢1万m 3 /d,用于高炉直流冷却水。由于农忙季节农灌,达不到回供量,已经停止回用。

除了对污水厂出水深度处理回用外,太原市有11家单位实施了建筑中水回用工程,合计日处理量为3 200m 3 。

2 可利用污水量及再生水需用置

预测2010年太原市工业排水量为41.96万m 3 /d,生活综合排水量为28.78万m 3 /d,公建排水量26.91万m 3 /d,其他包括 自然 村排水量4.17万m 3 /d,共计101.82万m 3 /d。规划2010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回用率达50%以上。

(1)回供工业。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制定了 企业 再生利用规划,回用规模10万m 3 /d;太原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南堰再生水厂扩建后深度处理规模将达到5万m 3 /d,回用于新增建设项目和内部杂用;太原市第一热电厂生产用水取自晋阳湖,由于水位下降,目前缺水量5万m3/d,这部分水可利用污水厂的再生水;山西国际电力有限公司七期热电工程供热机组生产日耗水量约5万m 3 /d。

(2)再生水用于景观用水。汾河治理二期工程完工后,北延段至森林公园西门以北500 m,南延段至长风大街。由于渗漏和蒸发,平均损失水量约3.8万m 3 /d,利用再生水进行补充。

城西水系位于太原市古城以西,最北端在北郊污水厂附近,途经森林公园、黑龙潭公园、饮马河公园、西海子公园、南海子公园、迎泽公园。除了满足渗漏和蒸发的需要外,还需要部分水量确保水系的流动,共计需水量约1万m3/d。

(3)再生水用于城市杂用。城市绿化、冲洗车辆、浇洒道路、冲厕、施工、消防等需水量,预测2010年达到4.5万m 3 。

(4)可预见再生水需水量总计。2010年可预见再生水需水量总计34.3万m 3 /d。

3 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的水质及处理工艺

再生水厂水源来自污水厂二级处理出水,回用于工业冷却、城市杂用、景观水体等,如果按较低标准考虑,则用户需要再次处理,不利于中水推广。因此,再生水厂出水水质按以上3种用途中的最高标准考虑。经比较,再生水厂采用传统的混凝一沉淀一过滤一消毒的处理工艺,技术成熟、管理方便、经济可靠。

4 再生水厂规划

(1)赵庄再生水厂。赵庄再生水厂已经建成,在赵庄污水厂厂区内。处理规模15万m 3 /d,处理水全部回用于太钢。

(2)北郊再生水厂。北郊污水处理厂的改扩建工程包括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设计规模为8万m 3 /d,实际回供规模为6万m 3 /d。分别供给城西水系和汾河公园2万m 3 /d、4万m 3 /d。

(3)杨家堡再生水厂。杨家堡再生水厂位于杨家堡污水厂二级处理构筑物以西,设计 规模为8万m 3 /d,实际回供规模为6万m 3 /d,用于城市杂用水和汾河公园补充水。

(4)殷家堡再生水厂。2010年城南污水厂正式启动后,殷家堡污水厂彻底改建为再生水厂,再生水源为杨家堡二级处理出水。设计规模为8万m柏,实际回供规模为6万m 3 /d,用于城市杂用水及高新技术开发区、山西大学、财经大学等高等 教育 园区内的杂用水。

(5)河西北中部再生水厂。河西北中部再生水厂位于河西北中部污水处理厂东南角,设计规模为15万m 3 /d,回供规模为12万m 3 /d。分别供给太原第一热电厂5万m 3 /d、汾河公园2万m 3 /d。

(6)南堰再生水厂。南堰再生水厂位于南堰污水处理厂的西南角,由于现在的二级处理出水达不到深度处理进水水质要求,水源使用杨家堡污水厂的二级出水,日处理量为2万m 3 /d。拟对南堰污水处理厂改造并新增再生水处理规模3万m 3 /d,全部利用本厂二级处理出水,处理规模5万m 3 ,回供太化集团。

(7)城南再生水厂。城南污水厂与再生水厂同步实施,预计2010年投产运行。其中再生水厂设计处理规模10万m 3 /d,回供规模8 m 3 /d,厂址选在城南污水厂、规划长治路之间的三角地带。回用水供汾河公园及城市杂用。

(8)规划再生水厂供水量总计。规划再生水厂的设计规模总计69万m 3 /d,回供规模总计53万m 3 /d,再生水厂及再生水管网

投资估算总计为4.1亿元。

5 中水回用管网规划

中水回用管网近期按再生水厂的位置各自在附近形成一个回用管网的子系统,远期将这七个子系统连接成环。

(1)赵庄再生水厂子系统。再生水回用于太钢集团,回供管网敷设在太钢集团内部。

(2)北郊再生水厂子系统。再生水回用于城西水系和汾河公园。回用水管道出厂后,一部分沿滨河东路铺设到森林公园,进入城西水系。另一部分供至汾河公园。

(3)杨家堡再生水厂子系统。其再生水回用于城市杂用和汾河公园补水,回用水管由厂北引出沿学府街向西至平阳路,沿平阳路向北经新建路至北大街。主要供学府街以北地区的道路、绿化以及其他城市杂用水。回供汾河的管道沿学府街铺设至滨河东路,再沿滨河东路绿化带向北至森林公园门口。

(4)殷家堡再生水厂子系统。再生水回用于附近高教区及建筑小区,作为该区域的城市杂用及建筑内部中水使用。

(5)河西北中部再生水厂子系统。回供太原第一热电厂的回用水管沿新晋祠路向南,在长风西街与新晋祠路交叉口折至旧晋祠路,沿旧晋祠路南下进入一电厂。

回供汾河公园的回用水管出厂后向东至滨河西路,然后沿滨河西路的绿化带向北铺设至森林公园西门。

(6)南堰再生水厂子系统。其再生水回用于太化集团,回供管网敷设在太化集团内部。

(7)城南再生水厂子系统。其再生水回用于晋阳街以南的南部新区城市杂用水、景观用水及 经济 技术开发区 工业 用水。

6 投资估算

再生水厂估算包括征地、拆迁、青苗补偿等项目,总计投资1.98亿元;回用管网估算不包括征地、拆迁、青苗补偿等项目,仅为工程费,总计投资2.35亿元;再生水回用全部工程总计投资4.33亿元。

7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缺乏系统规计划。在太原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尤其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方面缺乏统一规划。这势必会造成重复建设和决策失误。因此,太原市再生水回用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城市水资源合理分配与开发利用计划。就再水回用规划本身而言,还应兼顾用水大户的集中回用与分散用户的就地处理回用之间的关系。

另外,城市雨水利用、矿井水回用规划也是城市节水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应紧密结合,统筹安排。

(2)城市污水收集与处理回供设施不到位。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滞后于城市 发展 ,二级生物处理率低。再生水设施的建设,特别是给用户输送再生水的支管建设不配套。因此,强化城市污水管网与污水处理工程、回供设施的建设是推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关键。

(3)相关法规和政策不够完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需要健全的法制保障和全面的统一管理。而太原市污水再生利用的法规和政策还需要完善。因此,应对再生水的利用出台强制性的政策,用具体的条例对再生水的使用做明确规定。对水资源排序,真正实现优质的水用在高要求的地方,低质的水用在低需求上,实现一个水资源总的合理分配。

(4)再生水回用规划需继续完善。由于实际情况国电太一七期工程改址,实际再生水需用量减少,使河西北中部再生水厂设计规模远大于回供规模。

河西北中部再生水厂、杨家堡再生水厂回供汾河管道由河道下游远距离输送到河道上游。不仅工程造价高,而且输送距离远、垂直高差大,造成能源浪费。建议将汾河分南北二段,北郊再生水厂补充水供应北段由上游补给;南段则由河西北中部再生水厂、杨家堡再生水厂回供,补充水直接由下游进入坝前。

(5)潜在用水大户没有包含在回供范围内。1995年-2004年太原市工业取水调查结果表明,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第一热电厂、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矿总公司、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第二热电厂、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太原华学工业集团公司、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等是太原市用水大户,而其中只有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太原第一热电厂、太原化学工业集团公司接纳城市再生水。

一方面城市再生水厂设计处理规模远大于回供规模,部分再生水找不到出路;另一方面,潜在用大户没有条件取用再生水。因此,城市再生水回用规划管网布置应萤点考虑用水量大的单位。

厂家工作计划范文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油田对油田下属的采油厂计划管理与基建项目管理愈来愈关注,这就给油田采油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促进油田效益,为中国石油业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作为油田下属的采油厂副厂长,要求严格加强对计划管理与基建项目管理过程的监管,强化对基建项目的审计监督,才能确保油田在实现有限财力中发挥最大作用,不断提高油田效益。为此进行了详细的调研,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厂目前计划管理与项目建设管理现状:

**年油田公司给我厂下达的预算指标与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面对巨大的成本压力,全厂上下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采油厂管理实际,完善QHSE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各级管理岗位的任务和职责,消除管理盲区,优化管理流程。强化物资供应、井下作业、地面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提高了油田施工和作业质量。但是,有一点明显不足,我厂原来计划管理只局限于生产指标,对于项目计划基本处于空白、失控状态。我厂目前计划管理与项目建设管理现状就是这样子的。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突出矛盾。

计划管理失控,不够规范。作为油田下属的采油厂,没有积极向油田公司争取油田投资,平时没有注意加强对重点项目和大项成本的管理,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生产经营目标。内控体系建设方面,没有突出过程管理,简单来说,就是没有抓住控制难点---结合计划管理与项目建设管理。在用工计划管理方面,没有很好的严格控制计划外用工。不注重强化业务培训,举办采油工程技术、现场监督、井控作业等自办培训,力度不够大,效果不明显。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厂原来计划管理只局限于生产指标,对于项目计划基本处于空白、失控状态。计划管理失控,不够规范。该问题存在的原因是采油厂的盲目追求上产,但是基础管理又跟不上,基础环节薄弱。

四、解决的对策及建议。

新班子成立后,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厂今年的指导思想,通过调研,决定实行计划管理与基建项目管理。开展此项工作以来能积极控制费用支出,降低成本,等等,

1、进一步理顺计划管理机制体制,明确职责定位,规范工作程序,增强计划执行力,保障计划严肃性;

首先必须对现有的计划管理与基建项目管理的管理模式进行局部的调整,组建一支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骨干力量,负责计划管理与基建项目管理工作的监督。各部门、各单位在管理职责的指引下成立以“管理一把手”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其次是改变观念,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管理意识。除了聘请有关专家举办计划管理与基建项目管理知识培训班外,还要利用会议宣讲计划管理与基建项目管理的重要性,讲评具体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求各级领导将计划管理与基建项目管理的要求融入日常工作,同时加大计划管理与基建项目管理结合的投入力度,整改目前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同时在各类改革的竞争竞聘考试考核中引入计划管理与基建项目管理知识,使各级管理人员切实体会到计划管理与基建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使各级领导和职工进一步认识。

2、提高项目建设的管理水平和建设质量,搞好职工住房建设,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完善配套设施,增强企业发展实力。

油田按照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统一进行了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建设,在油田范围内建成了一大批经济适用房,以成本价向职工出售,基本解决了城镇中低收入职工家庭的住房问题,大大缓解了商品房的高价格供给与低收入居民之间的矛盾。

同时建立住房补贴制度,住房补贴的发放对象是无房职工和住房未达标职工。无房职工是指职工及其配偶,既未以房改成本价或标准价购买公有住房,也未以规定的普通公有住房租金标准承租公有住房的职工。住房未达标职工是指职工以房改成本价购买或按规定的普通公有住房租金标准承租的公有住房建筑面积,未达到住房补贴面积标准的职工。职工现住房建筑面积核定按国家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执行。住房补贴建筑面积标准如下:一般职工65平方米;科级飞中级职称、技术工人中的技师、25年工龄(含)以上的一般职工75平方米;副处级、高级职称、技术工人中的高级技师85平方米;住房补贴发放对象的审核工作,由职工所在单位负责,油田住房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检查各单位实施情况。各单位在审理职工住房补贴时,要对职工及其配偶住房状况、享受住房补贴建筑面积标准、工龄等进行核实,按规定计算职工应得的住房补贴额,经公示后,对符合条件的职工计发住房补贴。理和审批工作。无房和住房未达标职工的一次性住房补贴资金专户存储,个人账户设立、缴存、支取、结算等工作由油田住房委员会办公室统一管理。职工离退休时,其账户内的住房补贴资金余额一次性发给本人,并进行销户。

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完善配套设施,增强企业发展实力。完善配套设施,可以建立篮球运动场,羽毛球运动场地,健身运动小型公园活动区。职工休闲活动场所等等。

3、积极控制费用支出,降低成本

为了降低成本,实行计划管理与基建项目管理,厂里决定改变原来用大变压器拖单井、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同时也消除了“油大头”架线,农民无偿乱用电的浪费。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费用45.81万元。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改革效果,令采油厂全体职工欣喜不已。

同时改良了采油大队建制,在全厂划分8个作业区;对480口高投入、低产出的井实行了承包,采油成本大幅度下降;全厂井下作业系统“公司化”改组、改制,专业化重组内部市场竞争机制基本形成,我厂把计划管理与项目建设管理结合的改革措施实现了大家梦寐以求的想法,把采油系统的改革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在成本预算上,深入开展管理创新、挖潜增效和修旧利废活动。确立了挖潜增效项目,全程实施标准化质量监控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提高工作绩效、顺利完成了财务一级核算体系的推行、成本管理信息新系统应用等工作。

4、注重基建项目管理和加强计划管理,严把项目立项关,通过深化基建项目管理,强化过程监督和结算管理,对167项工程项目进行审核,审减资金1500万元,有效提高了投资效益。严格执行合同及油田市场管理制度,杜绝了事后合同、不合格队伍的引进及招(议)标违规行为的发生,**年共签订各类合同三百多份。

5、建立健全了能源监督管理制度,对机械采油、供配电系统、集输系统以及供热、供水系统进行了能耗监测和调整,提高了能耗计量的准确性,使用电管理更趋规范,注水系统也实现经济安全运行。积极推广应用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进一步优化油田厂注汽、锅炉经济运行方案,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

厂家工作计划范文7

一、基本情况

县城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最初由县环保局负责实施,项目可研和初设分别于2010年11月和2011年3月经省发改委批复同意,由于原批工程建设厂址现状过洪断面仅为74.5米,无法满足新的防洪规划要求(嘉陵江过洪断面为110米),加之用地面积偏小(仅为14亩),征地拆迁难度大(拆迁对象为14户住户、1个修理厂和1个加工厂)。经请示省发改委批复同意,将原建厂址夹门子村鲁光坪变更为夹门子村夹门子沟出口右岸阶地。

根据省发改委《关于省县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为1.5万m3/d,总占地面积27亩;生产工艺为微曝氧化沟工艺,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污泥处理采用机械浓缩脱水工艺,臭气处理采用生物除臭工艺;共规划污水管道26.992km,其中污水主干管及箱涵13.965km(其中压力主干管0.305km,过河主干管及箱涵0.356km),污水干管6.315km,污水支管6.712km;工程规划年限近期为2010-2015年,远期为2016-2025年;服务范围为县城中心区(菜籽坝、狮凤路、电厂工业园、老城综合区、钢铁厂、火车站)六个片区,服务面积2.03km2,服务范围内近期人口7万人,远期人口11万人;估算总投资8928万元,其中污水处理厂投资4308万元,污水管网投资4620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内投资84%,地方自筹16%;污水处理厂经营成本为297万元/年,污水单位经营成本为0.542元/m3。

二、工作开展情况

1、在多次邀请县上领导、原设计单位技术专家会同国土局、住建局、环保局、发改局和城关镇等有关部门负责人重新对比选厂址进行现场考查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专门委托广州市浩蓝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市水文局和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大队分别提交了厂址比选论证方案,并于2011年6月15日,在政府专题会上研究确定夹门子沟口右岸为建厂厂址。

2、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土局、城关镇及夹门子村两委的大力配合下,于2011年7月中旬完成了厂区4户住户的拆迁安置工作和征地预审工作,同时购买了厂址所在地鸿兴页岩砖厂,拆除了全部厂房,进行了场地平整,为正式开工建设创造了基本条件,2011年7月26日正式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

3、及时邀请广州市浩蓝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市水文局、市环境工程规划设计院、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大队和县田园测绘中心等设计单位的技术专家对夹门子厂址进行了现场踏勘,分头开展勘测设计工作。6月下旬完成了地形图测量和洪水位复核,并提交由广州市浩蓝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变更设计;委托市水文局编制的防洪评价报告,9月23日通过专家评审,11月10日通过市水利局批复;委托市环境工程规划设计院编制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9月2日通过专家评审,11月16日通过市环境保护局批复;委托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进行的地质勘探7月中旬开工,11月上旬完工并提交广州市浩蓝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施工图设计;委托广州市浩蓝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开展的项目可研于10月31日通过专家评审,11月1日通过省发改委批复,12月16日初步设计通过省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7月25日厂区防洪河堤工程完成招投标并开工建设,11月上旬建成;8月中旬完成供电工程并为防洪河堤工程建设和地质勘探提供正常用电;9月14日厂区供水工程完成招标并开工建设,12月30日供水工程建成。

截止年底,各项前期设计报批工作及附属工程建设均已进入收尾阶段,已累计到位资金503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338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65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5050万元,占年度目标任务(5000万元)的101%,其中投资1800万元,建成污水集中收集管网(箱涵)4.5公里;投资1400万元,建成城区排污管网7.8公里;投资500万元,建成厂区防洪河堤工程843米;厂区供水工程完成投资100万元;供电工程完成投资100万元;征地拆迁完成投资500万元;设计报批等前期工作完成投资650万元。

三、存在问题和今后打算

厂家工作计划范文8

以苏联援助的“一五六项”为中心制订一五计划

1951年,中共中央决定,从1953年起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的提议,中共中央决定由、陈云、薄一波、李富春、聂荣臻、宋劭文6人组成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在领导下,陈云具体组织中财委在1951年试编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粗略纲要。由于当时资料不全,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争还在进行,全国经济建设的大局也还未定下来,尤其是还未能争取到苏联的全面援助,因此,这个计划纲要只能是一个试验,不可能作为正式的计划。

1952年,由于国民经济的恢复比预想的顺利得多,朝鲜战争大局已定,中央决定加快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并决定计划编制好后,8月份拿到苏联,征求老大哥的意见,争取他们的帮助。

在陈云领导下,中财委开始第二次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7月,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次编制完成。尽管时间仓促,经验和数据不足,但这个计划还是较为详细。计划印出来以后,共有25本小册子,主要包括《关于五年计划轮廓的方针》、《中国经济状况和五年建设的任务》以及钢铁、有色金属、机器、汽车、船舶、电器、化学、建筑材料、电力、煤矿、石油、纺织、轻工业、交通、邮电等发展计划。5年基本建设计划投资505亿元,拟请苏联援助我国工业建设项目91个。

7月1日,计划草案印出来后,陈云致信,对这个五年计划的编制情况进行了说明。他说:“这次写的五年计划的主要点是在今后五年中要办些什么新的工厂。因此在这一方面花的工夫较多。原有工厂的生产方面,也写进去了。但估计这一方面的生产数字一般是低的,可能超过。将来需要好好再讨论的。所以首先集中力量研究今后五年中新办工厂,是为了七八月间可以向苏联提出一个五年中供我装备的要求。”这个计划提到中央后,中央政治局进行了讨论,认为可以将这个计划带到苏联征求意见,并作为向苏联提出援助的基本根据。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工业基础是微不足道的,技术力量、管理水平都极其低下。要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不争取外国的援助是有巨大困难的。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向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提出了援助请求。

8月,中共中央决定组织代表团,以为团长,陈云、李富春为副团长,带领30多名专家访问苏联。

当时没有大飞机,一架飞机只能坐16人。中共代表团分乘三架飞机,从北京西郊机场起飞,飞了三天,第一晚在伊尔库斯克,第二晚在新西伯利亚,第三天才到莫斯科。到达莫斯科后,陈云和我国的专家一起,在苏维埃旅馆下榻。

这次代表团的主要任务是就第一个五年计划和苏联有关方面交换意见,重点是争取苏联的援助。在莫斯科,、陈云等与苏方代表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会谈。期间,和陈云两次会见了斯大林。

苏联领导人详细研究了中方提出的计划,对计划方针和要达到的目标,表示欣赏,但对计划本身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这个计划草案,还不能算是五年计划,不仅不是计划,即使作为指令也不够。斯大林在会见、陈云时还就中国的一五计划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他认为,计划草案中考虑的五年中工业年平均增长20%的速度是勉强的,建议降到15%或14%。他还强调,计划不能打得太满,必须留有后备力量,以应付意外的困难。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会谈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苏联同意帮助中国设计一批企业并提供设备。争取到苏联对中国工业化的援助,是中共中央代表团这次访苏的最大成果。

9月下旬,、陈云先行回国,留下李富春和一大批专家与苏联专家一起做进一步的工作。

回国后,陈云把中财委日常工作交给薄一波,在1952年底至1953年初,根据苏方的建议,全力以赴地对“一五”计划进行了第三次编制。由于长期夜以继日的工作,积劳成疾,陈云病倒了。1953年3月,他不得不暂时离开工作岗位,到外地休养。这样,编制“一五”计划的工作也暂停了下来。五年计划未定,计划的第一年只能通过年度计划来体现。1952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长期计划纲要的指示》,确定制定五年计划的一些重大问题。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但苏联对援助中国一五计划的态度仍然十分积极。4月,苏联政府经过研究,就中国“一五”计划的问题给予了正式的答复意见,并就中国“一五”计划的有关内容编制了一些详细的图表等,供中国参考。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一些项目也基本上确定下来了。于是,新成立的国家计划委员会根据这些意见,对“一五”计划进行了第四次编制。这一次,陈云因病在外地休养,未能参加。

但是,第四次编制的“一五”计划仍不能令人满意。而这时,按照预定的时间,“一五”计划已进入实施阶段了。特别是1953年7月朝鲜战争双方实现停战,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外在威胁宣告解除,全力加快国民经济建设步伐的条件已经具备。五年计划编制工作的滞后成为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的重大制约因素。对此,和党中央都非常着急。1954年初,根据工作发展的需要,中央决定成立由陈云、高岗、李富春、邓小平、邓子恢、、贾拓夫、陈伯达组成的五年计划纲要编制八人工作小组,(陈云任组长),以加快“一五”计划的编制。

于是,陈云又投入了第五次编制“一五”计划的工作。这一次要求计委从2月15日起,一个月内,拿出初稿,然后,交由陈云领导的小组迅速定稿。计委的同志感到时间太紧,压力很大,向请求延长一些时间,只同意给他们延长5天的时间,要求3月20日必须拿出初稿。

接到指示后,2月19日,陈云即召集中央财经、文教各部部长开会,布置编制“一五”计划的工作。会上,陈云传达了的指示,同时指出:“编制‘一五’计划的工作不能再拖了。规定的时间非常紧,但现在编制‘一五’计划有很多有利条件。首先,苏联援助我们的项目已经定下来了,项目是141个,设计和设备安装的时间也大致排好了,这就使我们更有把握了。其次,朝鲜战争已经停下来了,军费和意外的支出都减少了。第三,总路线已经宣布,而且经过广泛宣传已深入人心。第四,我们已经有了几次编制计划的经验。因此,短时间内完成这一任务是有可能的。”

会后,各部和计委根据陈云的指示,迅速展开工作,并按预定的时间及时向陈云提供了所需的材料。接到计委和各部提供的材料后,陈云自己也组织了一个小组,这个小组由他和张玺、梅行、周太和、邱纯甫5人组成。张玺是计委的副主任,周太和和邱纯甫是陈云的秘书,梅行是请来的笔杆子。5个人昼夜兼程,开了14次会,用了15天的时间,将这些材料进行了归纳、整理,并于4月初拿出了第五次编制的五年计划纲要初稿。这一初稿于4月15日印好后,送到了手里。6月29日至30日,陈云就“一五”计划的有关问题向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了汇报。国家计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初稿)》正式出笼。

虽然一五计划是以苏联援助的“一五六项工程”为中心,是在苏联的指导帮助下制订的,但陈云的基本立足点还是自力更生,没有盲目、教条地搬用外国的经验。他说:“苏联专家搞的表太复杂,不能完全照办,必须和我们的现状结合起来。中国是农业国,不可能把每家有几个鸡、几头猪都统计起来。中国开始建设时,计划的线条是粗的,将来由粗到细。”他在总结“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后提出:“研究合理的比例关系,决不能只依靠书本,生搬硬套,必须从我国的经济现状和过去的经验中去寻找。”陈云的这种态度得到了的肯定。

10月,、刘少奇和在广州集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共同审阅了国家计委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草案(初稿)》。11月,陈云主持召开了11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一五”计划的方针任务、发展速度、投资规模、建设重点、工农关系、地区布局和人民生活等重大问题再次进行了讨论,对初稿提出了若干修改和补充意见。经过中央政治局讨论和、刘少奇、的审阅,中央责成国家计委对五年计划纲要草案再作进一步修改。这些修改,基本上是以初稿为基础的,没有再重新编制。

1955年3月31日,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对陈云主持起草的“一五”计划草案进行了审议,并决定原则通过这一草案。6月,中央委员会根据全国党代会提出的意见,对草案再次进行了修改。7月30日,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并正式通过了“一五”计划。

以粮食换机器

在短短5年中,苏联政府动员了大量人力、物力,帮助新中国编制计划、援建项目、供应设备、传授技术、代培人才、提供低息贷款,并且派出3000多名专家和顾问来中国帮助建设。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国际关系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但这种援助不可能、也不应该是无偿的,而应该是互利的。通过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规模引进成套设备、技术资料和管理方法来建设中国工业化的基础,需要大量的资金,特别是外汇资金。中苏两国协定中规定,中方在1954年至1959年间提供钨砂、铜、锑、橡胶等战略物资作为援助的部分补偿。但中国经济刚刚从战争破坏中得到恢复,国内需求尚难满足,可用于出口的物资就更为紧缺,再加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外汇资金极其紧张……那么,用什么东西去换回中国的工业化呢?陈云认为,只能在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上打主意。

1950年6月6日,陈云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发言,提出:“中国是个农业国,工业化的投资不能不从农业上打主意。搞工业要投资,必须拿出一批资金来,不从农业打主意,这批资金转不过来……搞经济工作一定要多方考虑,统筹兼顾。现在我们是在粮食、棉花上打算盘。”他在1954年9月的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进一步明确这个“算盘”的内容,那就是:“我们必须进口大量的机器装备,来建立我国的工业基础,以便在若干年以后,把我国改造成为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为了进口机器装备,我们必须用出口物资去交换。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农业国家,能够出口的主要物品是农产品。”

但是,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并有了很大增产,但过去长期被抑制在极低水平的消费,特别是粮食、油脂、肉蛋等主要农副产品的消费有了很大增长,供求关系本来就比较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消费增长的需要和国家建设需要之间就出现了矛盾。

在生产还不能大量增长时,只能在消费上打主意,在保证国计民生的的基础上先外销后内销。1953年10月,中共中央指示对外贸易部:“密切内外销结合,扩大内外交流,保证供应工业建设的需要”,“凡对国计民生关系重大的商品(如粮食、大豆、植物油等),保证国内供应是需要的,但不能只强调这一方面……还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挤出来,以供出口。凡对国计民生关系较小的商品,应积极组织出口;有些商品(如肉类、花生)更可适当节减国内消费,以满足出口需要。”1954年7月13日,陈云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加强市场管理和改造私营商业的指示中,在商业工作的部署上,又专门就处理内外销关系提出:“关于商品内销和出口的关系,除粮食、油料等物资特殊规定限量出口外,其他物资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内市场的销售应服从出口的需要。有些商品如肉类,应压缩国内市场的销售,保证出口;有些商品如水果、茶叶和各种小土产,应尽量先满足出口,多余的供国内市场销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必要的出口,以换回国家建设所必需的工业设备。”

对于这种做法,陈云在1954年9月的讲话中解释说:“减少消费,当然是一件不舒服的事情,但是我们必须在两者之间选择一个:或者是暂时减少可以减少的消费,以便完成国家工业化,由此来建立我国能够进一步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基础,使我们有可能在将来迅速地增加各种消费品的产量;或者是尽其所有在国内消费掉,因而不能建设工业,使我国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全国人民应该自觉地节省凡属可以节省的消费品,以便供应出口”,“不但是现在,而且是今后十多年内,只能采取节省国内消费、首先供应出口的办法。只有工业基础建立以后,工业装备的进口可以减少的时候,这种情况才能有所改变。”

虽然陈云主张先外销后内销,但为兼顾国内市场供应,在出口商品的数量上还是有所控制的。一旦发现出口过多确实影响到国内供应时,他又立即纠正。1953年食油供应紧张,陈云计算后指出:1952年出口总量为29万吨,1953年出口增长至33.7万吨,出口增加8万吨。这与误认为1952年食油积压有关,是带有盲目性的,直接导致了1953年食油供应的紧张。11月13日,陈云为中财委起草食油供应情况的报告建议:为了缓和食油市场的紧张程度,1954年食油出口,比原定控制数字减少10万吨。1956年11月11日,在猪肉和各种副食品供应紧张的状况下,他又提出在1956年已减少5万吨猪肉出口的基础上,1957年出口猪肉再减少10万吨,油脂减少7万吨。他说:“我们主动地减,比和外国先订合同,出不了那样多,而被动地减要好一点。”

陈云的主张得到了的肯定。1959年在一个会议上说:过去陈云曾经提过有些东西应该内销服从外销,我很赞成这样提。我们要节衣缩食保证出口,否则六亿五千万每人多吃一口就吃掉了。

逐项摸清建设项目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特别是成套工业设备的引进,对陈云和整个财经部门而言,都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大家都没有经验。陈云对这项工作的处理态度,是既积极热情,又慎重稳妥。他要求对引进的项目逐项审查论证,并从中学习、总结经验,不许草率从事。

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的工业项目,有些在经济恢复时期就开始了前期工作,后来才正式列入“一五六项工程”。新中国的第一个汽车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就是这样的。

旧中国是很落后的,现代工业基本上是空白,连火柴、铁钉都被老百姓叫做“洋火”、“洋钉”,更不用说造汽车了。新中国成立后,大家都急于看到自己的国产汽车。1949年底到1950年初,访问苏联期间,就请求苏联帮助中国建设一个汽车制造厂。苏联方面答应了,很快派来了专家。

这个工厂应该建在哪里呢?陈云主持会议讨论了3次。苏联专家设想,苏联有名的斯大林汽车厂建在首都莫斯科,中国的第一个汽车厂是不是也建在首都?国内的意见也不统一,提了好几个地方,比如石家庄、太原等。陈云说,是不是可以放得远一点,设到西安去?但陈云没有独断专行,而是充分听取意见,不断思考。

经过充分讨论,这些意见,包括陈云的意见都被否定了。如果这个工厂设在西安,按生产3万辆汽车来设计,光电力就需要2.4万千瓦,而西安只有9000千瓦,修电站就需要好几年的时间;需要的木材量达2万立方米,在西北砍木头,山都要砍光;运输也是问题,每年运输量100万吨,而西安到潼关铁路的运输量不超过200万吨,光汽车工厂就够它运了。北京也不行,工厂每年钢铁需求量超过20万吨,北京的石景山钢铁厂要五六年后才能达到这个生产能力。其他地方也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

经过两个月的讨论,会议最后确定,从电力、钢铁、木料、运力等各方面条件来看,中国的第一个汽车工厂只能够设在条件比较好的东北。苏联专家这才出发到东北去勘察。为了保证万无一失,1951年1月,陈云提出,开工建设时间定在1953年7月,留下两年半的时间做准备。

陈云从中得到很大启发:他说:“外行的事多了,要下决心学习。不学习,经济建设一窍不通,那就搞不成。”

经过3年时间的建设,1956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组装出第一批国产解放牌汽车,结束了中国没有汽车工业的历史。1957年10月18日,陈云来到长春,视察第一汽车制造厂。他对厂长饶斌说:这个厂我们花钱多,要好好看一看。他在一汽视察时,几乎一整天都在车间里,对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看得非常仔细。他还问到生产中的主要困难,要大家通过勤俭办厂来解决。他风趣地对大家说:苏联1945年进军我国东北时,汽车的驾驶室都是木头做的,木头总比钢材好解决吧!说完,他自己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看到我国第一个汽车工厂欣欣向荣的景象,陈云非常高兴,那神情,就像父亲看到长大成人的孩子一样。

有了这次的经验,陈云对其他建设项目更加小心谨慎,严格审核,苏联帮助设计和建设的156项工业建设项目,不少是由陈云亲自召集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干部认真审查后才决定具体方案的。

有的项目,连给中央的审查报告都是陈云亲自起草的。1952年2月4日,他在为中财委党组起草的审查哈尔滨铝合金加工厂初步设计议定书给中央的报告中,建议:“我们建设新型工厂没有经验,而过去的基本建设中已有很大浪费,因此对于每个工厂的建设计划及初步设计,应该认真地慎重地加以研究审核,这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学习。今后,各级工业交通等部门凡是建设新厂,都必须切实审查设计,决不可草率从事。”中财委党组决定:建设投资50万元以上的新工厂须报中央,较大和大型工厂的初步设计议定书须经中财委党组审核,政务院党组和党中央核准;对于设计的审核工作,应力避拖延又必须切实认真。

搞大规模的成套设备和技术、管理制度的引进,当时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在这样一次机遇面前,干部中难免出现一些急躁冒进的情绪,看到好东西就想要。陈云头脑很冷静。旧中国畸形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和巨大的贸易逆差,使国民经济对外国资本产生严重依赖性。新中国的对外经济交流贯彻的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为此,虽然面临出口创汇能力不足的种种困难和苏联全面支援中国工业化的特殊条件,陈云仍然主张要保持外汇平衡。他说:“我们必须力求不借外债。为了保持外汇的收支平衡,应压缩不必要的进口。”根据他的指导思想,新中国在外贸计划和外汇安排方面,实行“以出定进,进出平衡,瞻前顾后,留有余地”的原则。

陈云主张,压缩进口首先应在进口结构上有所选择,优先保证国家建设所必需的技术设备和重要物资的进口。1950年6月,他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讲话说:“进口什么东西,要严加管制;出口的东西要放宽尺度,凡是能够出去的东西,不管鸡毛蒜皮都可以出。这样我们就主动了。”1954年4月1日,他在外贸部的报告上批示,要尽量少出口油料、大豆等物资,大米、布匹要在小麦、棉花能进口的条件下才出口,尽量选急需的物资进口,减少非急需物资的进口。

旧中国从1873年至1947年,每年进口的机器设备从没有超过进口总额的10%。而1950年,工业装备、工业原料及交通器材的进口已占进口的第一位。在对苏贸易上主要是换入工厂装备及原料和交通器材等,日用品(主要是煤油和白糖)仅占从苏联换入货物总值的3.1%,与其他人民民主国家,如对捷克和波兰的贸易,工厂装备和工业原料占80%,轻工业品占20%。

在进口安排上陈云管得极严。他主张进口要考虑外汇支付能力和国内配套能力,循序渐进。1950年3月19日,他同薄一波致电在苏进行贸易谈判的李富春、叶季壮,发去重工业部可自行生产的机械清单,请他们不要订购这些机械。27日他们又去电,说以前提供苏方的机器订货单,详查后发现很多国内能自制,要求从订单中删去。

厂家工作计划范文9

为认真贯彻落实××××2006年经营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开展“建立计划指标对标体系及规范厂用电计划管理”活动的意见》(××××计[2006]100号)要求,发挥计划管理工作的全局性、中心性作用,全面提升计划管理工作水平,健全计划指标对标体系和评价体系,规范厂用电及非生产用能管理,确保计划指标的科学性、准确性、先进性,使计划管理工作“先进科学,合理有据,指导全局,切实可行”,全面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现就在公司内全面开展“建立计划指标对标体系及规范厂用电计划管理”活动制定实施版权所有方案。

一、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开展“建立计划指标对标体系及规范厂用电计划管理”活动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2006年工作会议和公司三届一次职代会的会议精神,充分发扬“严细、高效、超越”的企业精神,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健全完善计划指标对标体系为手段,以进一步规范厂用电管理为重点,使计划工作真正实现闭环全过程管理,全面贯彻落实公司的战略计划,确保计划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先进性,以计划指标的先进性推动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活动的目标:以提升管理,提高效益为目标,建立计划指标对标体系的评价体系,规范厂用电计划管理,确立计划指标的科学性、先进性目标,建立营运改善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二、活动实施的具体要求

2005年4月份起,××××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营运改善工作,要求各单位建立指标对标体系,优化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我公司做了大量工作,已经基本摸清了情况,制订了相关措施。本次活动要在去年的工作基础上,制定明确的措施、规定,细化完善各项计划指标体系、规范厂用电管理的各项程序和目标,具体要求如下:

1.认真组织学习××××2006年经营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开展“建立计划指标对标体系及规范厂用电计划管理”活动的意见》(××××计[2006]100号),提高对开展此次活动重要性的认识,认清在当前煤炭价格居高不下,发电利用小数大幅降低的情况下,开展此次活动,是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营运能力的提高,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是企业实现自我提高、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

2.对公司的指标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摸清家底,建立涵盖公司各方面的关键指标体系,分解落实,真正找出差距、查摆存在问题。

3.认真研究国家电力法和有关法律、法规,避免政策、法律风险,确保各类用能合法有据,符合规定和要求。

4.把指标对标工作作为公司生产经营工作的主线,并与“管理提升年”活动结合起来,从小事做起,严格“精细化”管理,通过对计划指标的分析和查评工作,不断改善提高日常管理工作,优化各项指标,全面提升企业效益。

三、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自查互比、建立体系阶段

各部门对历年来的计划指标完成情况、设备改造情况及厂用电情况进行详细排查,通过自查建立指标体系,制定完善规范运营措施,特别是从管理方面制订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实施措施,力求此项活动取得实效;各部门要将自查情况、指标统计有关数据、设备改造材料及相关试验等支持材料报计划经营部。

完成时间:4月20日前完成

第二阶段:根据体系,对标管理,完善提高阶段

各部门要进一步检查,严格计量,严格统计,严格计划管理,要和其他计划指标一样进行全过程管理,要建立日报、月报和年报制度,建立定期工作制度。版权所有

时间安排:5月20日前完成

第三阶段:全面落实、持续提升阶段

各部门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全面总结活动中的经验和不足,按照动态、可持续的原则,力求从思想观念上进一步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制度措施并规范实用,紧紧围绕企业低成本运营、资源节约、管理现代化等目标,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努力培育和形成创新管理体系,逐步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时间安排:全年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建立计划指标对标体系及规范厂用电计划管理“活动的深入开展,达到活动目的,经公司研究,决定成立本次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全面领导和组织活动的开展以及具体指导、协调、检查、总结等工作。

1、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工作小组

组长:

成员:

“计划指标对标及规范厂用电计划管理”活动办公室设在计划经营部,负责活动方案的制定、指导、信息资料收集、整理和检查等日常工作。

附件:1.计划指标对标体系表

厂家工作计划范文10

关键字:化工厂 防爆 通风系统

引言

现代科技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化工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多,包括药品、化肥、溶解乙炔等,这些产品出现和成熟离不开化工企业。同时现代化工企业的爆炸事故日趋增多。因此化工企业防爆通风的研究成为安全研究的重要方向和核心问题。

一、爆炸危险场所的划分

对化工厂防爆通风进行深入的研究必须对爆炸危害场所进行划分。过去我国按照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危险程度和物质状态的不同,对爆炸危害场所进行划分。这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它充分考虑了爆炸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还顾及了我国化工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国情。但它与国际划分标准不匹配,导致国际上很多的研究成果不能很好的应用于我国的化工企业中。

因此,我国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的规定又参考德国、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相关准则。新的标准以爆炸性混合物的出现频率和持续时间为依据,同时参考释放源的位置,将爆炸危险场所划分为0区、1区和2区。具体划分准则为:

0区。两种情况:在化工厂室内,爆炸混合气体连续出现,同时造成化工厂室内可燃气体浓度升高;爆炸气体短时、高频率的出现在化工厂的室内。这两种情况下化工厂室内的区域被划分为0区。

1区。指在正常操作时,可能周期地或偶然地产生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场所。这里的周期通常较长。因此化工厂内1区内爆炸气体的含量很少,出现频率很低。

2区。2区是指在正常操作范围内不会产生爆炸混合气体。即使极少情况出现的违规操作引起了2区内产生了爆炸混合气体,存在的时间也会很短。正常操作是指化工厂正常运作时的开车、转运、停车等一系列动作。正常操作过程中所有化工厂的设备都在其参数变化的合理范围之内。

可见,新的划分标准需要充分考虑释放源的位置和释放源的释放量。实际操作中通常按照释放源产生的爆炸气体对释放源进行分类,然后对比释放源在化工厂空间中的位置来确定防爆危险空间。这种化工厂防爆危险空间的确定方式具有实用性和较高的学性。

二、化工厂防爆通风的必要性

化工厂爆炸带来的危害性极大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给社会带来了恐慌。现代越来越多的化工厂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提高的同时也增加着人们的安全隐忧。人们由于化工知识薄弱,其潜意识里已经认定了化工厂不安全。在这种状况下当出现化工厂爆炸的相关事故时,会进一步点燃人们对化工厂不安全的恐惧感。

给相关化工产业带来了危机。当今社会关注以人为本,在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的核心价值地位。化工厂的爆炸事故会带来大量的人员伤亡,这就要确保广大人民的利益,整顿化工产业,甚至停止相关的化工产业。这就会阻碍了我国化工产业的发展。

阻碍了整个化工产业的发展。化工产业作为一个整体,当其中的某个产品和环节受到重大影响时,这种影响在一定时间内会发酵、扩大。最终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将阻碍使我国化工产业的整体发展。

因此如何避免和预防化工厂的爆炸事故成为化工产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课题。而避免化工厂爆炸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风换气。因为引起化工厂爆炸的爆炸源产生的是易燃、易爆的可燃性气体,这种气体通过通风换气的方式将其排掉;化工厂爆炸的根本原因是易燃、易爆气体的出现和浓度的增加。当浓度增加到爆炸范围内时,就会发生爆炸事故。而化工厂通风系统可以很好的改善室内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室内的温度和压力是可燃气体是否爆炸的重要因素。当室内温度升高、压力过大时,室内发生爆炸的易燃易爆气体的浓度下限会降低,这就导致了爆炸事故出现几率的提高。而化工厂室内的通风系统可以很好控制内部气体的温度和压力,从而降低发生爆炸事故的可能。

三、化工厂防爆通风系统的设计思路

首先,确定化工厂室内的爆炸危害区域。根据最新的爆炸危害区域划分规则,同时考虑到释放源的位置和空间的大小,对化工厂室内的爆炸危害区域进行划分。这里要说明:很多研究者认为区域等级的划分是化工厂防爆通风系统设计的首要工作。这个工作开始于防爆通风系统的设计初期,结束于划分等级的完成。本文通过调查大量的案例同时结合相关的理论,发现这是防爆通风系统设计的一个误区。对于区域爆炸等级的划分工作,开始于设计的初期,但是它并不会随着区域爆炸等级的划分完成而结束。换言之:区域爆炸等级划分的相关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使在整个通风系统设计完成后,也需要定时的对防爆区域进行考查。

其次,确定各区域的具体参数。将整个化工厂室内按照最新的爆炸危险等级划分成各个区域后,对各区域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包括:确定可燃气体种类、渗漏可燃物散发量、油漆物件表面散发量、按可燃物泄漏放散量值估算指标、通风换气次数、最少通风量等。这些数据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可依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同时查阅相关的手册。

再次,确定通风系统中的主要通风设备。化工厂的主要通风方式可分为负压式通风和正压式通风两种。负压式通风是指通风设备的动力主要目的是将室内的空气抽出。在抽出空气的同时,由于气流的对流作用,室外的空气进入室内。例如空调,中央空调等;而正压式通风则刚好相反,它的动力设备的主要目的是将室外的空气注入室内。在室外空气注入室内后,室内的压力变高,此时室内的空气通过其它的方式排到室外。例如:排气扇、抽风机等。对于两种通风方式要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合理的选择。对于室内可燃气体浓度非常高的情况,通常采用负压式通风。而其他状况则根据需要选择。

最后,确定系统的设计方案。将制定好的方案实施,并按时监测系统的运行是否良好,对系统进行及时的调整和维护。

四、结论

本文基于我国化工厂爆炸事故频繁、防爆能力较弱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化工厂防爆通风系统设计方案思路。设计方案中充分结合了化工厂防爆工作中的各个要素。对于整体的设计方案有待实践的验证。

参考文献

厂家工作计划范文11

关键词:卫星城;闵行;工业布局;人口压力

1958年是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总路线”和“”思想的指引下“乘风破浪”,在全国掀起了巨大的高潮。就上海来说,正确贯彻市委关于上海城市建设改造方针,充分利用上海附近地区建设条件,合理布置工业,调整工业布局,分流市区人口,缓解城市发展压力,成为了当前工作的迫切要求和首要任务。以此为契机,由市政府统一规划,上海卫星城建设轰轰烈烈拉开了帷幕。而工业基础相对良好的闵行地区便成了这次建设的先行者,成了上海市着重建设的第一个卫星城。

笔者在查阅上海城市建设及闵行发展的相关档案和对有关人士进行口述采访的基础上,试图就“”时期(1958~1961)闵行卫星城建设对上海工业布局调整及城市人口变迁方面的影响作一简要的分析,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1 工业布局的调整

上海工业在其发展初期主要是沿江沿河分布,工业布局不合理,由此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工业化战略及城市建设方针的指引下,上海步入新的城市转型时期,即由消费性城市逐渐向生产性城市过渡。这一城市定位的变革刺激了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城市工业布局调整,“在‘一五’时期,上海重工业有了较大发展……‘一五’计划完成时,上海工业结构开始向重、轻、纺织并举的方向发展”。[1]在此过程中,基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考量,1958年起,按照“大分散,小集中”的规划原则,上海市政府因地制宜,陆续兴建了一批卫星城镇(表1)。①它们往往是在某一行业主导下,以工业建设为灵魂,以居住生活设施相配套,逐渐发展并趋于完善,“因工而兴”的属性及显著的工业化特征使其常常被冠以“工业卫星城”的称号。

闵行位于上海市南郊,黄浦江上游左岸,原是上海县管辖的一个市镇,是县的政治、经济中心和农产品集散的市镇,解放初人口约6000余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电机厂、上海汽轮机厂来闵行建厂,随着工厂、学校的不断发展,至1957年底,闵行镇已由先前的农业市镇渐渐转变为一个小型的工业城镇,人口达3万余人。

1958年,闵行被规划为一个新的工业卫星城,一批工厂企业按照政府统一规划,或就地新建,或直接将厂址从市区迁入闵行。1958年下半年,计划来闵行建厂的企业有17家,包括锅炉厂、重型机器厂、上海汽轮机厂、上海电机厂等。后来,尽管一些厂因计划变更,不来闵行,但截至1959年,闵行已有工厂22个,包括国有工厂7个,地方国营工厂7个,公私合营工厂4个,自作工厂4个,总体厂房建筑面积为324000平方米,比1949年增长

31倍。同时,为了适应工业人口的迅速增长,闵行新建了18万平方米的工房和三万平方米左右的商业网。

闵行这些工厂大多是一边生产,一边基建,一边迁厂。其中,原来在这里正常生产的基础上进行扩建的有汽轮机厂、电机厂;原来在市区生产,迁到这里来扩建,进行两头生产同时扩建的有上海锅炉厂、重型机床厂、重型机器厂;原来在市区生产,开始到这里来扩建,但生产仍在市区的有上海机器厂、新民机器厂等。

将闵行规划为工业卫星城镇,有其有利条件:第一,在现有工厂的基础上组织产品配套、工艺协作;第二,利用现有建筑、水电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基本建设;第三,利用现有的公路、航道与上海以及各地区的经济联系。闵行的工业生产是配套协作的,闵行是以机电制造工业为主的卫星城镇,在上海,机电工业的发展是与产品配套、工艺协作、设备共同利用、原料综合利用等有关的。根据调查,在产品配套方面,电厂设备主要有四个部分,其中锅炉部分和汽轮发电机部分在闵行已经配套生产,由锅炉厂、汽轮机厂、电机厂共同承担,在这两部分中缺少的开关、仪表,则是与上海市区工厂合作。在工艺协作、设备共同利用方面,目前电机产品的大型配件和热处理是以重型机器厂为中心,与汽轮、电机厂协作解决,但有些大型配件,现在还要依靠上钢五厂供应。闵行卫星城与城市中心区之间的“共生”发展,有利于市区工业的“有机疏散”,促进了工业布局的调整,对上海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具体历史条件下,受主客观因素制约,闵行卫星城的工业规划及建设也存在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一般而言,城市规划在国家大政方针及政策的指引下,还需要依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如规划布置采取适当措施,留有余地,对城镇发展可以不致发生困难。但是规模确定过大,对近期建设就会造成不良后果。闵行的城镇人口规模一度估计发展到三四十万人,安排的建设项目过多,预留的工业备用地过大,就扩大了规划范围,使近期建设安排框框过大,工业建设不够紧凑。此外,对于公共建筑的建设,有些偏早、偏多,有些偏迟、偏少,有些标准偏高,有些标准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许多不良影响。最后,由于市区重型污染企业向卫星城的转移以及人口的急剧膨胀,使得卫星城的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的威胁。

2 市区人口压力的缓解

1950年,“有关部门公布了上海人口的精确数字:全市共有4980992人,其中市区4141229人,郊区人口839763人。”[2]从1950到1957年,由于人口出生率大幅度提高以及外来人口的迁入,“上海人口增长了近200万,达6896948人。”[2]人口的高速增长对于城市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

卫星城设立后,市区工厂企业的外迁以及工厂的大规模招工,使市区人口大规模外流,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人口增长的压力。

1957年底,闵行人口31000余人。1958年闵行被辟为卫星城后,从市区来闵行建设的工业项目剧增,大批工业基建人员及家属迁入闵行,闵行的工业职工人数比去年增长近一倍。随着工业建设的持续跃进,闵行工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如表2②所示),直到1961年精简职工,这种趋势才得以缓解,而此年4月,闵行总人口已达76600人。

闵行卫星城工业职工数量的大幅上升,主要是源于卫星城工业“”时期工厂的大规模招工。1958年闵行卫星城建立时,工业发展速度较快,某些岗位对职工技术水平要求较低,一些工厂企业为了加快生产速度,纷纷进行了大规模招工。

上海电机厂、上海汽轮机厂也不例外,1958年,两厂进行了大规模招工,学徒工数量剧增(如表3②所示)。后来,随着生产的逐步稳定,虽然学徒工数量有所下降,但在程度上较为缓和,没有出现剧烈下滑的局面。

下面将对“”时期电机厂及汽轮机厂的具体招工情况作一简要介绍,来说明工厂招工对于人口变迁的影响。

第一,上海电机厂的招工情况。自1952年上海电机厂以上海市内的公兴厂为基础迁来闵行开始建设后,由于自身发展需要不时招工进厂,1958年由劳动局统一从社会招收一批工人,多以学徒身份进入,学徒三年后转正。原上海电机厂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徐金宝先生回忆说:“1958年,我20岁,正读高中,因为身体不好,休学在家,恰逢,上海电机厂招人,当时不知道闵行在哪里,就知道去当工人,很光荣,后来就成为上海电机厂的第五届新工人。”③据上海电机厂厂史记载,上海电机厂在58年这届招收进厂的艺徒共有2700人。当时的招工,鱼龙混杂,据徐先生回忆:“我当时作为高中毕业生,在厂里面就是很少的了,大部分工人文化程度不高,有的初中毕业,有的在社会上做小生意,有理发的,有摆菜摊的,这些从社会上招收的工人大部分都没有念书,所以进厂之后会进行统一的培训。”③

第二,上海汽轮机厂的招工情况。上海汽轮机厂,前身是通用机器厂,1952年以来经过多次扩建,尤其58年以后发展较快,对工人需求量大。据姜良鉴先生(1950年分配到汽轮机厂人事部工作,后曾相继担任区党委办公室主任、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区劳动局局长)回忆,“汽轮机厂的招工由市劳动局、失业救济委员会、军人专业委员会三部门统一负责,一般由三部门安排,厂里也可申请招工。有的也自己找,私人介绍的也有。1958年招了800多人,已经很多了,这一年招职工的汽轮机厂厂车到徐家汇,人山人海,一人工作全家来送,后来只好人满了车子马上走。汽轮机厂在‘’时期招了很多人,职工来了,有的住草棚子、单人宿舍。”④

上述两厂的招工盛况,反映了“”时期卫星城的工业建设对社会劳动力的巨大吸收能力。城市中心区的广大无业者、自由职业者、高校毕业生被吸纳到城市的边缘地带,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这对于当时城区人口的外迁与缓解市区人口压力意义十分重大。

另外,闵行人口的这种大规模机械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政府的推动有关,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卫星城人口规模远景的估量上。1954年,由华东工业部主持的“闵行镇市政规划委员会”曾对闵行发展进行过规划,当时确定闵行是一个以机械工业为主的小城市,估计远景人口是60000人。1958年,闵行开辟为上海市的卫星城镇后,又进行多次规划,初步确定远景人口规划为15万人,至1958年下半年,曾估计将达30万―40万人。这种人口规模远景的夸大,某种意义上使得闵行人口的增长受到较小限制。

闵行卫星城人口的大量增长,虽大大缓解了城区的人口压力,但就卫星城本身的发展而言也造成一定的负担。服从于工业化优先的原则,轻视和限制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城市设施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职工反映“四大难”:第一,买菜、看病、找对象难(重工业多,男青年职工多,女青年少);第二,文体活动难;第三,乘车难;第四,住房难。这四大难使很多职工从向往闵行,转而想离开闵行迁回市区。闵行区仍存在产业结构单一的情况,未形成多元发展状态,基础设施建设和娱乐公共设施亟待完善。

总之,闵行卫星城的发轫,是上海市政府在城市转型和工业化进程中为调整工业布局、缓解人口压力而采取的重大战略选择。这一举措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虽然在具体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但在当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已实属不易。

注释:①表中资料来源于《关于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初步意见》,上海市档案馆,A54-2-718。

②《关于闵行规划和建设问题调查研究报告》,闵行档案馆藏,档案编号:A6―1―0076―002。

③对徐金宝先生的采访整理资料,内部资料。

④对姜良鉴先生的采访整理资料,内部资料。

参考文献:

厂家工作计划范文12

关键词:绿色建筑理念;现代工业厂房;规划设计;科学选材

引言

住建部明确指出,绿色建筑理念指的是,在建筑物使用寿命期间,相关的建筑单位应当做好节材、节地、节能以及节水的工作,将环境保护作为建筑的基本理念,切实做到减少污染的排放,为使用人员的生产工作、科研工作以及日常居住提供安全、适用、高效、健康的环境,建设可以和自然环境共同生存的现代工业厂房。近几年间,住建部对发展与推广绿色建筑理念非常重视,并将其设立为我国未来建筑企业的发展方向。

1绿色建筑理念在现代工业厂房中的规划设计

我国还没有可以借鉴的现代绿色工业厂房的建筑实例,能否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现代绿色工业厂房,需要工作人员在充分理解绿色建筑理念的基础上,做好现代绿色工业厂房的规划设计工作。建筑单位的相关设计人员应当从规划设计工作入手,将厂房的设计尽可能地做到节材、节地、节能以及节水的要求,将环境保护作为设计的基本理念,切实达到国家规定的建筑标准。1)重视现代工业厂房中的节能问题。由于建筑在生产区内有较大的空间跨度,为了让室内的自然采光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在实际的生产建筑过程中,一般采用开天窗和光导技术让室内得到良好的自然采光。这样不仅做到了建筑物节能的要求,同时还可以充分让建筑物的使用者享受到自然光线。为了让建筑物具有保温节能的功效,工作人员可以将挤塑板、发泡混凝土等材料在建筑物的屋面与外墙等处进行保温处理,与此同时,可以对建筑物进行相应的外遮阳处理,这样不仅实现了建筑物保温的要求,还让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得到了有效地控制。除此之外,可以将太阳能制热装置安装在建筑物中,还可以将日间的太阳能收集储蓄,用在电力设备中,为使用者提供充电、照明等功能。对可再生资源的挖掘工作也可以进一步的深入,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手段,用科技合理地提高现代工业厂房的建设工作。2)注重立面造型设计。立面造型设计在现代工业厂房规划设计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内容,通过对于立面造型科学地进行设计,可以更好地对于绿色建筑理念加以贯彻。例如在TCL移动通信新厂房规划之中,在对其立面造型进行设计时,主要是从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出发,该设计通过对于建筑的形态以及空间充分地加以利用,同时对于环境精心地进行塑造,创造出了一个“绿色、低碳、环保”的高科技园区建筑,使得每一个建筑都有各自的“园”和“院”,在横向线条的高度统一下使得简洁明快的建筑效果得到了有效地体现,同时又使得各个建筑没有失去自身的特色。窗和墙之间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营造出了一种统一和谐的感觉,使建筑更加有韵律以及动感,并使园区建筑和集团周边的建筑色彩协调一致,有效地达到了融合共生的效果。符合绿色设计理念的要求。3)将环境保护作为建筑生产的基本理念。在处理噪声污染的方面,应当在充分掌握施工环境的地质特征,与建筑物的基础相结合,进行共同处理,让地下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在地下室安置发出噪声较大的工作设备,在地下管廊中埋设与工程相关的动力管线,除此之外,还要在建筑过程中进行一系列除尘、除异味等措施,这样不仅有利于噪声污染的降低,还可以让生产区间产生的异味、粉尘得到有效地控制,极大地改善了厂区的工作环境与后期的居住使用环境。4)让人性化的管理与生产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进行现代工业厂房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时刻谨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的需求,对不同功能区间以及厂房的平面布局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安排,争取让最终的设计结果更加舒适、高效,为工作人员创造出良好的生活与生产空间。除此之外,为了让职工与职工之间在生活与生产方面的沟通更加便利,可以将生活区与生产区连接在一起,以地下连廊的形式,实现有机贯穿,让“以人为本”的和谐、绿色理念得到充分实现。5)让建筑物与周边环境得到充分的融合。要对建筑物周边的人文环境以及自然环境进行深入的考察与分析,在对周边环境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可以在观景区、内庭中建立相应的休闲配置、生态配置以及景观建筑,让现代工业厂房具有独立的生态景观区域,不仅让厂房具有自身特色,而且还推广了绿色建筑的理念。与此同时,在对TCL移动通信下一代产业基地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对建筑过程中所用到的所有材料进行严格地选控,尽可能地选用绿色节能的材料,让人文和谐与绿色建筑的概念得到突出,使建筑物与周边环境得到充分的融合。6)进行科学全面的论证工作。在进行现代工业厂房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聘请相关的专家参与进来,对需要设计的项目开展科学、全面的论证工作与优化工作。首先,在最初的设计方案阶段,应当聘请相关的专家、领导针对绿色建筑理念开展论证工作,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其次,在设计过程中,让聘请的专家切实地参与到设计工作中,时刻注意绿色建筑理念的落实。为了让工业厂房达到现代化的管理要求与生产要求,专家们应该在该项目生产工艺特点的基础上,展开全民的论证研讨工作,并对设计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这样才能为现代工业厂房的绿色建筑理念打下良好的基础。7)在将绿色建筑理念应用于现代工业厂房规划设计之中的时,还要注重建筑的功能,因为建筑的功能对其是否能够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进行TCL移动通信下一代产业基地设计的过程中,就结合建筑物的实际功能来对于绿色建筑理念更好地进行了应用。如TCL移动通信办公研发大楼是为研发及行政人员等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的场所,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南方潮湿炎热的气候及高科技企业的特点,通过生态的建筑手法组织建筑功能。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小进深开间对于采光通风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办公空间的划分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绿色中庭的设置有助于提高空间的活跃性和舒适性,同时也增加了南向办公空间。在绿色中庭的底部,通过减柱的方式设计大空间无柱会议室或多功能厅。除绿色中庭外,为矫正长板式建筑带来的透视变形效应及降低南方东南风对建筑产生的风屏效应,在功能满足的前提下南北两侧均设置了两处空中庭院,增大了建筑与外界的接触面,使凉风进入建筑,降低热能损耗。多层次的绿色生态空间,为员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提升了办公的空间品质。

2现代工业厂房建筑中的科学选材

1)突破以往的结构设计系统,选用更加科学合理的网架屋面结构材料。在经过严密的探讨之后,绿色环保的发泡砼材料(即太空板材料)得到了成功的研发与应用。由于传统的钢结构PVC卷材柔性屋面系统只有大约10年的使用寿命,而发泡砼材料的使用寿命可达50年,将这种材料应用到现代工业厂房的建设中,极大地提高了工业厂房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由于太空板材料是新型的环保材料,属于废弃物的回收使用,因此,利用太空板材料还有助于保护环境。由于其具有较轻的结构重量,每平方米可以承重150kg,打破了以往柔性系统屋面的承重极限,太空板材料还具有防渗、保温的材料性能,并且可以帮助工作人员简化施工操作,有效地降低了相关的费用,在现代工业厂房的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2)选用科学合理的吸音降噪材料,让生产环境更加舒适。由于生产区域会制造出很大的噪声,为了让工作在一线的生产员工可以得到更加舒适的生产环境,让生产中制造出的噪声音量尽可能的降到最低,建筑单位应当积极开发与推广新型绿色降噪产品的使用。通过全面分析各种不同的新材料,并进行详细、缜密的论证工作,可以将绿色的玻璃纤维材料引入到会产生较大噪声的卷接包生产区域,让其尽可能多的覆盖住这个区域,将噪声控制在85dB之内,以达到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这种材料来自于废弃的玻璃纤维,具有开孔方便、维护方便、防火、轻质以及易安装的优点,将这种材料广泛的应用到现代工业厂房中,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还能够切实达到吸音降噪的效果,让环境得到充分的改善。3)采用新型墙材代替传统墙材。在现代工业厂房建设过程中,与传统黏土砖对比可以发现,新型绿色建筑轻质墙材具有保暖性能好、自重轻等优势,还具有保温、隔热、隔音、环保、防火等优点。TCL移动通信下一代产业基地在进行设计过程中,采用了绿色建筑理念,主厂房选择了新型绿色建筑轻质墙材,不仅使整个工期缩短50%,还有效节约了时间成本、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使大楼更好地满足于绿色建筑需求。同时,新型绿色建筑轻质墙材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厂房整体的重量,达到了美观大方的视觉效果。除此之外,其他材料的选择,也要尽可能考虑到绿色建筑的理念,注意材料功能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均和,以经济选材、就近选材、绿色选材以及使用选材作为选择材料的基本原则。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还要主要材料的美观,让材料的欣赏价值与使用价值并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工作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工业厂房的设计人员不仅要注重建筑物的使用价值,还要照顾到使用者的心理因素,在设计中加入为工作人员减压的考虑,争取为职工创造出更加轻松的工作环境,让建筑物更加舒适、更贴近使用者的心灵。通过将绿色建筑理念引入到现代工业厂房的规划设计任务中来,希望可以让环境得到良好的改善,为社会创造出更好的生活、工作环境,达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杨美荣.工业厂房建设项目绿色施工对策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15):191-192.

[2]金邦才,徐伟民,郭妙贞.现代绿色工业厂房的设计及建设实践[J].建筑设计管理,2012(4):39-4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