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一年级数学学科总结

一年级数学学科总结

时间:2022-08-31 04:53:23

一年级数学学科总结

一年级数学学科总结范文1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抓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条件和前提,一年级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小学生对数学课产生学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怎样才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我们是这样做的:

    首先,“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并不简单的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知识的获得也不是靠传递完成的,真正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双方循着共同志价值取向而展开的生动的,富有灵性的交流与碰撞。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只有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研究的方向,让学生自己解决。

    再次,与学习知识整合,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与学习知识整合,不但可以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也可以使学生学过的知识,在活动中巩固,延伸、综合。

    如在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后,几个学生设计了以“关注老人、走近老人”的活动。

    二、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放开学生,让他们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努力探索,积极实践,让学生的探索活动向课外延伸,开放课堂,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角色”转变,教师应像学生一样参与活动的全过程。

    三、让学生有个“自由”的空间。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要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为学习提供探索的必要素材和机会。

    1、相信学生的潜能

    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可开发的,教学时教师的思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有时学生的思维可能会超越教师,超出教师的预计,出现新颖而又奇特的想法。

    2、提供发现的机会

一年级数学学科总结范文2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我校东莞校区非医学专业本科(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法规与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医学英语、应用心理学、国境卫生检疫、医学信息管理、医学工程、卫生统计及社会工作等专业)2008级、2009级、2010级及2012级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教学方法在2006级至2008级,使用《人体形态学》教材,共12学时理论课,授课内容为组织学基本组织及各论(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在2009级,使用《基础医学概论(一)》自编教材,共12学时理论课,授课内容为组织学基本组织。2010级使用《人体形态学》教材,共24学时,其中理论课18学时,授课内容为基本组织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增加实验课6学时。2012级使用《组织学与胚胎学简明教程》教材,共24学时,其中理论课18学时,授课内容为组织学基本组织及各论(在2010级的基础上,增加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实验课6学时。

1.2.2评价方法以相应年级学生基础医学概论(一)或组织学的考核评价教学效果。相应年级考核方式为:2006级-2009级,组织学、解剖学和生理学合卷得出基础医学概论(一)成绩,组织学占20%;2010级-2012级,三门学科单独考试,最后合成课程成绩,组织学占15%。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2结果

2.12008级、2009级、2010级及2012级考试结果2008级学生总人数708人,总成绩及格人数580人,及格率为81.9%,平均分为67.3分。2009级学生总人数813人,总成绩及格人数98人,及格率为12.1%,平均分为46.6分。2010级学生总人数810人,总成绩及格人数583人,及格率为71.9%,平均分为65.3分;其中组织学部分及格人数718人,及格率为88.6%。2012级学生总人数580人,总成绩及格人数499人,及格率为72.2%,平均分为72.2分;其中组织学部分及格人数551人,及格率为95.5%。

2.2相关年度的及格率的比较2008级与2009级及格率计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09级与2010级及格率计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0级与2012级及格率计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32010级与2012级组织学成绩比较两个年级的组织学部分及格率计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讨论

3.1教学改革前组织学教学状况在非医学专业组织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组织学较为难学。可能由于:①部分非医学专业学生是文科生,对于学习理科科目有困难,一些学生重视不足,认为学习基础医学知识对其专业不重要;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多少及深浅度的把握,也对学生学习有影响;③组织学研究机体微观形态结构,需要理解和记忆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在理论课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课学习,能够很好地理解这门学科。在2006级-2008级本课程开设初期,仅讲授理论课,学生未能在实验课中进行标本观察,难以理解组织学内容,因而本课程成绩平均分不高;但因组织学在课程考试中比例较低,最终未影响到相应学年的及格率。以2008级成绩为例,总成绩及格率为81.9%,平均分为67.3分。

3.2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体会2009年以教学整合为目的进行第一次教改,改用自编教材《基础医学概论(一)》,三门学科按系统进行内容整合编排,由于非医学专业学生对医学的学习及接受能力较差,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适应教材编排,导致该年度基础医学概论(一)课程成绩非常不理想,及格率较低,仅为12.1%,与2008级考试结果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2009年教改可能不适用于本院非医学专业学生学习。针对2009年教改可能存在的问题,于2010年进行第二次教改,①增加少量实验课学时,以利于学习和理解;②继续使用《人体形态学》教材,以提高学习信心;③组织学调整教学进度,删减部分系统学习,以减轻学习压力,目的是应对所用教材存在的缺点,教材为组织学与解剖学一起编排,使用过程中略显凌乱和不系统,不利于学习和复习。该年度基础医学概论(一)课程成绩有相应提高,及格率回升到71.9%,与2009级考试结果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2010年教改有利于本院非医学专业学生学习。为了解决教材存在的问题,2012年进行了第三次教改,①使用单独编排的《组织学与胚胎学简明教程》教材;②将之前删减内容补充进来。该年度及格率及平均分均有所提高,及格率为72.2%,平均分为72.2分,2010级与2012级总成绩比较结果显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这两个年级组织学成绩比较也显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单独编排的组织学教材更适用于本院非医学专业学生,学生也适应2012年组织学教学进度的调整。

一年级数学学科总结范文3

关键词 沈阳药科大学 体质健康 追踪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沈阳药科大学作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组成部分,学生的体质监测工作一直被视作重点工作来严格要求,每年定期组织实施、按时上报数据,但长久以来一直未对其进行动态追踪研究与分析。基于此,通过对1984年至2012年学生的体质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对比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各方面的指标,全面掌握多年来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变化特点和规律,为今后制定大学生体育锻炼指导、创新学生体质健康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沈阳药科大学一年级学生20935人,其中男生8639人,女生12296人。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等进行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身高比较

1984年至2012年男女学生身高均值总体呈增长趋势。男生最高为2011年175.97cm,最低为2005年166.89cm;女生最高为2009年160.31cm,最低为2006年154.63cm。全国19-22岁同龄男生170.84cm,女生159.33cm,整体情况较好。

2.2体重比较

体重是反应和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过胖和过瘦都不利于健康。统计结果表明:男生平均体重2009级最高(即67.07公斤),最低是1984级(即55.02公斤);女生平均体重2012级最高(即52.96公斤),最低是1984级。沈阳药科大学1984级至2012级男生体重数据总体上呈现逐渐升高的态势,期间虽有小幅波动,但整体趋势上升明显。与全国数据相比,后8年男生体重数据均高于2005年和2010年全国19-22岁同龄学生(分别为59.54公斤和61.06公斤),说明存在一定的肥胖问题;女生的体重数据变化趋于平稳,并有小幅上涨趋势,与全国数据相比,后8年体重数据仅仅略高于2005年和2010年全国19-22岁同龄学生(分别为51.17公斤和51.44公斤)。

2.3肺活量比较

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

沈阳药科大学1984级至2012级男生肺活量水平整体呈波浪式变化,从1995级至2008级期间处于下降区间,2009级之后出现大幅提高,可见中间将近有13年的时间学生的肺活量水平较低,身体机能水平较差;女生的肺活量水平从总体情况来看处于小幅下降趋势,尤其是从2005级至2012级期间,照比八九十年代的学生其身体机能水平有所下降。

2.4身体素质状况比较

立定跳远是反映人体下肢爆发力身体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各个年级学生的立定跳远数据统计结果表明:男生立定跳远平均成绩最高的是1999级(为237.32厘米),最低是2008级(为203.99厘米),从总体看自2005级开始出现显著下降的趋势,一直持续至2008级,而从2009级才开始逐渐恢复提高,但总体还是呈下降的态势,后8年数据普遍低于2005年全国19-22岁同龄学生水平(即233.70厘米),更低于2010年全国19-22岁同龄学生水平。

女生立定跳远平均成绩最高是1984级(为182.19厘米),最低值是2008级(为151.16厘米),从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女生立定跳远平均成绩呈直线下降的趋势,同男生一样,后8年各年级女生的立定跳远成绩也普遍低于2005年和2010年全国19-22岁同龄学生水平(即173.11厘米)。由此可见,沈阳药科大学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不容乐观,普遍存在下肢爆发力下降的问题。

3结论

(1)沈阳药科大学1984级至2012级男女学生身高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整体情况较好。

(2)男生体重数据呈现逐渐升高的态势,存在一定的肥胖问题;女生的体重数据变化趋于平稳,并有小幅上涨趋势。

(3)男生肺活量水平整体呈波浪式变化,有13年时间学生的肺活量水平较低,身体机能水平较差;女生的肺活量水平总体呈小幅下降趋势。

(4)男生的立定跳远总体呈下降的态势,2005级至2008级下降幅度最大;女生立定跳远呈直线下降的趋势,男女生均普遍存在下肢爆发力下降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6-75.

[2] 李非.江苏部分高校学生体质现状的动态分析与研究[D].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9).

[3] 常凤.近10年哈尔滨体育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3,31(2):8-15.

一年级数学学科总结范文4

高考 统计分析 公平性 新课改

一、背景和意义

为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推进素质教育,按照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江苏省从2008年起实施普通高考新方案,并对该方案提出了公平性、选择性、导向性、创新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等基本原则。在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结束以后,针对高考方案实施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省教育厅深入全省各地调研,研究并制定了高考方案的完善微调办法。高考方案及完善微调办法从2009年开始实施已有数年,省教育考试院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相关数据。现从统计分析的角度出发,检验改革措施的实施效果。

二、重点分析的问题

1.文理生源群体的实际不均衡性

根据2008高考方案设计的选择性原则,方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尽可能满足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特长进行不同的科目选择和学习需求。然而在现阶段,学生的科目选择还存在较多的功利因素,从而形成文化统考成绩较高的学生集中选择某些科目组,而一些统考成绩偏低的学生偏向于选择另外一些科目组。

(1)不同科目组考生的三门总分存在显著差异。许多科目组考生间的分数差异超过了本一线和本二线之间的分数差异,成绩最高的物理—化学科目组与成绩最低的历史—化学科目组的差异有110多分。(2)在新高考方案下,理科(选测物理)考生的文化总分总体上比文科(选测历史)考生要高,再加上文理分开录取的因素,理科生吃亏的说法不成立。(3)在理科考生内部,纯理科科目组(物理—化学、物理—生物)考生的文化总分明显比理科兼选文科科目组(物理—地理、物理—政治)考生成绩高;在文科考生内部,相应结论也成立。

根据社会普遍认识,考生共同考试科目文化总分之和的高低,基本上可以反映学生学习能力强弱,由此可以推断,现阶段不同生源群体的学习能力确实存在不均衡,文理分开计划、分开划线、分开录取比文理不分更具合理性。接下来分析在文理分开现状下文理科学生的录取机会。

如表2所示,在选测等级为A+A+至BB共10个相对较高的等级的考生中,处于本二线下的文科考生数都比理科考生数多。由于选测等级是按比例划定的,选测等级相同的考生中文科生在线下的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文科生的录取机会比理科生少。

2.分数与等级的匹配程度上升

2008高考方案(2007年4月出台)规定:“普通类考生填报本科院校志愿时,两门选测科目均需达到B级及以上等级。”在高考方案完善微调办法“选测等级要求由高校自主确定”的规定实施之初,部分同志曾担心中学会放松对选测科目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从表3、表4的数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选测等级要求下放给高校后,全省各地本二线上考生的选测等级均达率反而有大幅提高,分数与等级更加匹配,学生发展更加全面,这充分体现了高考方案设计的导向性原则,也落实了完善微调办法中“坚持改革、不断完善”的要求。进一步的数据分析表明,2010年本二线上考生达2B率为86.16%,2011年为86.22%,已呈现总体稳定趋势,可以推断学生有自己的擅长与爱好科目,分数与不匹配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等级下放给高校的措施是合理的。

表3 江苏省2008年与2009年普通高考选测

科目组合等级统计表

表4 江苏省2011年普通高考各科目平均分统计表

3.学生成绩的区域和科目差异客观存在

江苏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总体发达,全省经济社会各项指标均处于全国前列,同时由于历史沿革、地理位置等诸多原因,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现象非常明显,这种不均衡在教育发展乃至高考成绩上也有所体现。

苏南和苏中考生平均成绩基本上每一门科目都比苏北好,而且全省各市每门科目和总分在全省的排位基本一致,因此2008高考方案偏向于苏南或偏向于苏北的说法不成立。从“差异系数”指标值可以推出,在三门统考科目中,英语科目成绩在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比语文、数学科目的差异大一些,因此从照顾相对落后地区的角度出发,英语科目分值不宜过大有一定的道理。同时,从“标准差”指标可以看出,按照目前的语文160、数学160、英语120的分值安排,数学科目因总分值较大,所引起不同地区间的绝对差异已经超过了英语科目,相对其他科目也偏大。分析2008至2010年间的有关数据均可得出类似结论。因此,今后如对高考方案进一步完善微调,可以考虑以某种方式适当扩大英语科目分值。如果今后英语听力在高考之外单独考试,则高考英语听力的满分值以保持不减为宜。为进一步分析各科目之间的分数差异问题,可参考2010年的高考各科目平均分统计表。

表5 江苏省2010年普通高考各科目平均分统计简表

综合表4、表5可以看出,2010年化学均分低于生物、地理均分低于生物,2011年则正好相反。据此可以推断:不同学科之间的分数不等值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选测科目按学生测试成绩分布的一定比例转换成等级的办法有其合理性。另外,2010、2011年数学附加分均明显高于语文附加分,社会反响并不强烈,这说明文理分开后,文理科考生之间的分数不等值问题影响已经变小。与此相反,2008年关于文科生或者理科生吃亏的反映却非常强烈,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在同一录取类别内部分数不等值问题的影响非常大,不同选测科目成绩不宜直接计入总分。

4.学业水平测试优秀奖励政策微调合理

为了鼓励学生全面发展,2008高考方案设计了对学业水平测试一次性全A的学生加10分投档的办法。社会反映在公平性上有欠缺,并对成绩较为优良的学生形成了较大的思想压力。因此,从2010年起实施的新奖励办法改为学业水平必测科目“1A加1分、4A加5分”。

表6 学测优秀奖励政策改革前后数据统计表

2010年奖励办法调整后,学业水平测试6A的人数大幅下降,而其他各等级人数变动不多,据此可以认为这项改革对中学教学的导向性是强的,而且以往学生过多追求6A,确实学习负担较重。同时也可以看出统考分数与学测得A人数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进一步的计算则表明,各市得A率在全省的排名与其三门总分的排名基本一致。因此,从总体上看,全省各地在贯彻2008高考方案过程中没有走样,起到了引导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作用。

5.性别因素对考生选科与成绩有一定影响

社会上经常的公平性因素除科类、生源地区外,还有性别因素。

表7 2011年江苏省普通高考男女生相关情况分析表

如上表所示,男生偏向于选择理科,女生偏向于选择文科。在统考科目中,除了数学科目男女生成绩差不多以外,女生的语文和英语平均成绩都明显比男生高,验证了女生较男生更擅长于语言学科的社会一般判断。目前的科目设置确实语言学科的比重较大,从不同性别考生的公平角度看,如果能引入更多的科目计入统考总分,应该更为合适。

6.分数扁平化对录取有一定影响

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自2005年起实行平行志愿设置,平行志愿在减少填报志愿难度、降低考生落榜风险和避免院校断档的同时,也带来了分数扁平化等弊端,院校难以给进档学生安排专业。

自我省2008年实行“分数+等级”的高考方案以来,文化统考总分从750分降为480分,分数扁平化问题更加显著。我省给高校提供了“先等级后分数”、“先分数后等级”、“等级级差法”等参考专业方式。由于我省明确“语文、数学、外语为统考科目,突出基础学科的地位”,另外从实际操作来看确实存在着AB与B+B+、AA与A+B+等互相之间没有自然优先关系的等级组合,因此采用先等级后分数方式操作的院校极少,多数院校采用了先分数后等级或等级级差法。先分数后等级客观上比等级级差法简便易懂,即便是使用等级级差法的院校,其设置的等级级差分值都比较小,不会对排序成绩的分布形成大的影响。因此,在录取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三门文化统考分数,分数扁平化问题难以由引入选测等级来解决。

表8 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考普通类十分段统计表

江苏省2007年高考人数最密集的559~550的10分段有25194人,2011年人数最密集的319~310的10分段有30530人,大大超过2007年,分数分布更加扁平。

三、政策建议

1.开足开齐学业水平必修测试

在2008高考方案设计之时,学生均需参加高考方能录取,高考开考的语数外及选测科目不进行学业水平必修测试,目的是适当减轻学生负担。根据《纲要》中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考试招生制度的精神,我省逐步试点高职单招、注册入学等新型录取模式。2011年为高职单招单独组织了一次文化统一考试,注册入学则仍使用高考成绩录取。从长远看,这些类型的录取可以不使用高考成绩,同时根据上面的结论,我省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等级与文化统考成绩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应满足这些录取模式的选拔要求。

按照《纲要》确定的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今后我省可以举办语数外的学业水平测试,这三门测试的等级要求不作为高考录取的硬性条件,只是为高校进行录取试点工作提供考试成绩。

2.适当增加以分数制计入总分的考试科目

根据上面的分析,目前的文化统考科目数较少,语言类学科的比重较大,客观上对某些群体(如男生群体)不利,而且分数扁平化严重,不利于高校录取操作。经过高考方案的完善微调,文理科已经分开录取,物理作为全体理科考生的共同考试科目,历史作为全体文科考生的共同考试科目,均不存在分数不等值问题,可以分数形式计入统考总分。

为确保考生对考试科目的选择性,考生除了物理、历史外的另一门选测科目可以不同,这些科目仍以等级制为宜。

3.外语听力列入必修等级测试,同时外语高考总分值保持不变

高考中的英语听力考试受环境、设备、考生心理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经过多年的经验教训,全省上下已达成共识,外语听力在高考期间一次性广播的考试方式风险太大,采用等级制机考方式则更为可取。曾有教学管理部门因采用等级制可能会削弱外语教学对此提出质疑。上面的分析表明,如果我省参照学业水平必修测试的方式管理外语听力考试,不会削弱外语听力教学质量。

另外,为了保证统考总分不再降低、分数扁平化不再加重,同时考虑到在这样一个全球化日益深入的时代,英语学科在高等教育和学生终身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已被社会广泛认同,即使听力部分从高考英语中剥离,英语的分值也不应再降低。

————————

参考文献

[1] 凌云.考试统计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盛骤,谢式千,潘成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郑若玲.公平——考试变革的主旋律.江苏高教,2007(3).

一年级数学学科总结范文5

关键词:采购;数字资源;比例;影响因子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5-0169-02

数字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在图书馆资源采购中的比例也处于逐年攀升的状态,甚至在很多馆中,数字资源的采购总量已经超出了传统纸质文献资源的采购。同时,伴随着数字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读者对数字资源的接受程度也日益增强。IPAD,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设备的出现,也使得数字资源的使用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计算机,各式各样的移动设备都是读者获取、使用数字资源的平台,空间、地域都不在是获取资源的限制。因此,如何选取适合于高校图书馆,适合于高校读者群的数字资源已经成为图书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 当前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的现状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采购并没有一个科学的规范与量化的比对,通常是数据库提供商将其开发的产品推荐给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部门,采购部门觉得适合学校的发展情况就将其作为试用数据库提供给用户使用,然后根据试用情况的结果并结合当年的经费划拨情况决定是否购买。同时,学术界也有一些针对数字资源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的研究,虽然对于开展采购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图书馆需要一套数字资源采购评价体系量化了解自身的数字资源结构,量化了解适合学校学科发展的数字资源结构,才能做好数字资源的采购工作,更好的为用户服务,为学校学科发展奠定基础。

笔者认为,由于现阶段无成型的数字资源采购评价体系,导致图书馆无法量化了解自身的数字资源特性,也导致图书馆无法量化了解学校在学科角度上对数字资源均衡性的要求。因而图书馆在数字资源采购中容易凭借自身的偏好,而不能系统、正确的看待整个学校在学科类别上的均衡。最终导致图书馆在数字资源的采购问题上有失偏颇,资源结构不合理,投入大,产出小,未能全面均衡学校所有院系、学科的资源需求。

2 建立数字资源评价采购体系的意义

要做出合理的数字资源采购决策,需要了解图书馆自身资源针对学校学科专业的结构比例,需要了解学校学科发展所需要的资源结构比例,而这些并不能单凭部门的喜好来决定,需要有一个科学、量化的过程,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理想的数字资源评价采购体系可以对数字资源从学校学科专业的角度进行量化比对,有助于图书馆了解自身数字资源结构特点。同时可以对学校院系、学科的数字资源需求进行量化比对,得到适合学校学科发展的数字资源结构比例。

科学获得数字资源现状和数字资源需求现状的量化数据后,图书馆可为数字资源采购作出整体规划。进而从科学量化的角度做好数字资源评估采购工作,避免采购工作中的盲目性,均衡各院系专业间的资源需求,构建适合学校学科建设的数字资源结构体系,为学校学科发展夯实基础,做好铺垫。

3 科学建立数字资源评价采购体系

3.1 了解图书馆现有数字资源结构

目前,高校的学科、专业日趋多样化,专业之间的交叉也较为普遍,例如外语专业的学生并不是单纯的学习外语,还需要掌握计算机的知识,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不是单纯的学习计算机技术,还需要适当的掌握外语。同时,数字资源之间也同样存在的交叉、覆盖、重复的问题。因此按学校学科类别对所有数字资源进行分析统计是一件复杂的工作,需要仔细的按系统化来清理,按量化来操作,详尽科学的分析是研究的基础,这样才能得出对学校发展有益的真实数据。

高校购买的数字资源包括期刊论文、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会议论文、电子书、试题、音视频文件等,需要根据内容分配不同的影响因子,一般来讲,博士论文的学术价值要大于硕士论文,影响因子就会较大,而期刊论文的划分更为复杂,以我校为例,《湖北经济学院学术期刊分级分类目录(2007年版)》(简称《目录》)是依据《2006年度CSSCI来源期刊目录》(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揽》(2004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和《200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的,《目录》中的期刊分为A、B、C、D、E五个级别。对于不同等级的期刊需要给予不同的影响因子。电子书中有专业性书籍与一般性书籍的区别,音视频文件中也有专业性教学内容与一般性科普内容的区别,因而也需要给予各自不同的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的确立不能盲目确定,需要集中专家、学者的力量统一定制,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综合影响,如期刊成立的时间,花费的成本,学术界影响等等因素都需要兼顾。而且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资源的类型可能还会增加,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给出不同的影响因子。

假设以10作为最大影响因子,博士论文与A级期刊的影响因子为10,B级期刊的影响因子为9,硕士论文、会议论文、与C级期刊的影响因子为8,D级期刊与专业性电子书的影响因子为7,E级期刊的影响因子为6,F级期刊与专业性教学类音视频文件的影响因子为2.5,试题类的影响因子为1.5,科普性书籍、一般性杂志与科普性音视频文件的影响因子为1。

依据制定好的数字资源影响因子就可以结合数据库在院系、专业中的具体应用而得出院系、专业实质上占有数字资源的比例。

一年级数学学科总结范文6

独立学院CET4成绩英语入学测试一、前言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一种尺度相关——常模参照考试,自1987年诞生以来,它始终是语言测试领域备受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迄今为止,仅就四级成绩而言,已有不少学者对它进行了大量研究,如刘春鱼对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性别差异的研究;刘旭东分析了高考英语成绩、主干课程成绩和性别与CET4成绩的关系;邵华对大学英语四级统考成绩与研考英语成绩关系的定量研究;万波对湖北省江汉大学2002级四级成绩进行了多因素分析;李红燕分析了大学英语四级首次通过率和高考入学重点率之间的关系;张其香对学生高考英语成绩与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但运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对独立学院学生CET4成绩的研究较少,我院教务人员每年虽对四级成绩进行分析,也只是统计各系过级人数和过级比率。本研究着眼于独立学院学生四级成绩,运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纵向分析学生四级单项和四级总分的关系,男女生和各系学生四级及四级单项成绩差异,并横向探讨学生入学测试成绩与CET4成绩的关系。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本文以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2009级和2010级非英语、非艺术专业161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908名,女生702名,09级学生867名,10级学生743名,这些学生都在开学参加了入学测试,且在第四学期第一次参加CET4考试。

2.数据来源及统计。我院每级新生入学后,都要参加有教务处统一组织的英语入学测试,测试题目由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和北京市大学英语研究会专门组编,试题难易适中,考试结果具有真实性、可比性的特点;四级成绩是每级学生首次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成绩,数据由我院教务处提供;所有数据都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3.研究问题。学生入学测试成绩与CET4成绩及单项成绩关系怎样?学生入学测试成绩怎样影响其CET4总分?学生CET4单项成绩对其CET4总成绩影响程度如何?男女生入学测试成绩,CET4成绩及CET4单项成绩有无显著差别。四个系学生之间和三个实验班学生之间的入学测试成绩,CET4成绩及CET4单项成绩有无显著差别。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1.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并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利用SPSS依次分析学生入学测试成绩与CET4总分及单项得分,统计结果见表1。

表1表明学生入学测试成绩与CET4总分及单项得分相关系数都达到了0.01水平(双尾),且都是正值,这说明它们之间高度正相关,其相关度强弱依次为CET4总分、CET4听力、CET4阅读、CET4写作和CET4综合测试。

2.回归分析。利用SPSS回归分析可以得到研究因变量和自变量因素的经验线性函数,该函数关系可以反映两变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来预测。把入学测试作为自变量,CET4总分作为因变量,统计结果见表2。用Y表示学生英语四级总分,X表示入学测试成绩,依据表三中回归分析的结果,回归方程可表示为:Y=3.253X+269.140 X∈(0,100),且检验系数为0(

为了探测CET4单项对学生CET4总分影响大小,找出哪些是重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把CET4总分作为因变量,四项分成绩作为自变量,运用SPSS回归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由表3回归系数可以看出,学生CET4单项成绩对其CET4总成绩影响强弱的次序依次为听力、阅读、写作和综合测试,所有的回归系数都是正值且显著性达到了0.01水平(显著水平为.000)。

3.独立样本T检验

通过SPSS独立样本T检验得知,两年级908名男生在以上六类成绩上平均分都低于702名女生的平均分,且这种差异显著。

4.单因素方差分析。运用SPSS单因素方差分析,就不同研究对象在单个变量平均值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一一进行了研究,根据显著系数

表中显示信息系(a)学生入学测试成绩明显低于机械系学生,CET4总分低于经管系与人文社科系,CET4阅读成绩与人文社科系学生差异明显,CET4写作成绩与经管系学生差别显著;机械系(b)学生入学测试成绩显著高于信息系,CET4写作成绩平均分低于人文社科系学生,且差别达到显著水平(.026

四、研究启示及意义

两个年级学生入学测试成绩与其CET4成绩及单项成绩密切相关,入学测试成绩和学生四级听力成绩相关性最大,其次是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基础,重视各班学生入学测试成绩的分析,根据不同学生,给予合适的指导。

依据学生入学测试成绩,建立的CET4总分预测模型,为教务处预测每级CET4通过率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教师和学生更好的认识班级和自己情况提供了可操作公式,促使学生清晰认识基础,制定合理计划,逐步提高英语成绩。

在学生CET4总分影响因素大小的分析中,学生听力贡献度最大,回归系数为.424;其次是阅读,回归系数为.420。这就要求教师开展相关听力和阅读方法研究,切实提高听力和阅读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学生听力和阅读能力。

男女学生入学测试成绩,CET4总分和CET4单项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启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各班女生的带头作用,形成良好的学风,在具体教学中,多多关注男生,研究其学习特点,给予更多指导。

具体到各系,根据统计数据可知信息系学生入学基础差,听力水平尚可,要狠抓阅读和写作;机械系学生CET4单项成绩中,写作水平最差;对于经管系学生,写作能力尚可,需狠抓其听力和阅读;人文社科系学生听力水平有待提高。就实验班而言,仅发现经管实验在CET4总分和CET4听力上显著优于机械实验班。经管实验班是文科实验班,但在阅读和写作上并未发现明显优势。由于教学对象的差异,所任不同系的大英老师要具体分析所教学生,针对不同系别的学生给予具体的指导。

五、结语

本研究调查对象和研究内容的特色性使得该研究能丰富对CET4研究的维度和内容,为后来者提供实践数据和参考。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并未对学生入学测试单项成绩进行分析,调查对象也仅限于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的学生等。

参考文献:

[1]刘春鱼.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的性别差异[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3).

[2]李红燕,曹苏娜,曹贻鹏,刘艳霞.基于统计分析的英语四级通过率和入学重点率的相关性之实证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7).

[3]刘旭东,田家莉,薛素萍.大学英语四级成绩多因素影响分析[J].中北大学学报,2005,(4).

[4]邵华,王煜.大学英语四级统考成绩与研考英语成绩关系的定量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一年级数学学科总结范文7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021-03

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Freudenberger)1974年首次提出“倦怠(burnout)”这一概念,用于描述消极压力这一极端现象,即因过度紧张而使个人出现疲惫、焦虑、工作效率下降甚至身心衰竭现象等。随着研究深入,倦怠研究涉及护士、医生、警察等职业群体。后来,有学者提出,学生在求学期间也会产生倦怠,从而开始了学习倦怠的研究。

国外对学习倦怠概念的研究基本沿用Maslach关于倦怠的概念:由于过度学习需求而使学生产生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落。连榕认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我们认为,学习倦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学习压力而产生的情绪、行为、自我认知等一系列消极反应。具体表现为:(1)有疲惫感、缺乏兴趣、厌倦学习、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2)存在迟到、缺课、打瞌睡、低学习效率等行为表现;(3)对自我效能、专业发展、将来的成就评价较低等。

近几年,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大学招生规模也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同时,外界诱惑、专业压力、就业困惑、个人成就感低等使学习倦怠问题凸显出来。研究学习倦怠现象、学习倦怠背后的原因、学习倦怠相关因素及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成为最近教育学、心理学及教育改革等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为例,调查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剖析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特点,为高职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特点,促进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体抽样的方式,选取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三年制)800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17份,问卷有效率为89.13%。其中男生347人,女生366人;一年级227人,二年级226人,三年级260人;文科生347人,理科生175人,数字艺术生191人;农村183人,城镇254人,县市276人。

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连榕教授等参照Maslach的量表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此问卷共有20个项目,分为3个因子:情绪低落(8个项目)、行为不当(6个项目)、成就感低(6个项目)。问卷为5级计分,从“完全不符合”(计1分)、“比较不符合”(计2分)到“完全符合”(计5分)。分数越高,倦怠程度越严重,问卷中有8道题为反向计分。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65,分半信度为0.880。每个项目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在0.408~0.762之间(p

施测程序 采用集体施测,用同一指导语指导学生匿名填写问卷。

数据的统计处理 采用SPSS11.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差异显著性分析与方差分析。

调查结果和讨论

(一)高职学生总体学习倦怠情况

对问卷进行描述统计,得到表1中的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学习倦怠每题的平均得分为2.83,属于中等范围;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各因子的得分在量表中值3以下,接近3(分别为2.70、2.99、2.83)。

对学习倦怠每两个因子的均分做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学习倦怠各因子之间的差异显著,学习倦怠的各个表现中,行为不当最为严重;其次是成就感低;第三是情绪低落。结果见表2。

在总倦怠及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各因子中,被试选择“比较符合”与“完全符合”的比率分别为31.1%、29.61%、37.56%、26.67%,表明约有30%的高职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学习倦怠。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学习倦怠在各个维度中的表现,我们统计了各题目中学生选择“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的比率。

在情绪低落因子中,选择“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比率比较高的题目是:“我想学习,但学习很枯燥”,“考试总是让我厌烦”,“很难对学习保持长久的热情”,比率分别为48%、47%、40%;对题目“我对学习感到厌倦”,选择“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比率较低,只占17%。

在行为不当因子中,对题目“我课后很少学习”、“在学习上我觉得耐性不够”、“我很少计划安排自己的时间”,选择“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的比率较高,分别占44%、55%、38%。对题目“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法有欠缺,并不能完全付诸实践”,选择“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的比率最低,但也达到了20%。

在成就感低因子中,对题目“我能胜任大学的课程”、“专业知识的掌握对我来说很容易”,选择“完全不符合”或“比较不符合”的比率分别为55%、25%。

(二)人口学变量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研究

分别以性别、年级、专业等人口学变量对被试分组,对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个维度及总分等变量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

不同性别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 表3结果显示,在总体倦怠及情绪低落、成就感低因子上,高职男女生并无差异;在行为不当因子上,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行为不当方面,倦怠程度比男生还要高。

不同年级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 表4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在总倦怠及情绪低落与成就感低因子上,年级差异显著;而在行为不当因子上不存在年级差异。进一步多重比较显示,一年级学生的总倦怠、情绪低落、成就感低的倦怠分数显著低于二年级、三年级,二三年级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不同专业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 表5结果显示,在总倦怠及情绪低落与行为不当因子上,专业差异显著;进一步的多重比较显示,数字艺术专业的倦怠程度要显著低于文科及理科专业,文科及理科专业无显著差异;而在成就感低因子上,无显著的专业差异。

不同生源地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情况 下页表6结果显示,在总倦怠及三个因子方面,高职学生无生源地的显著差异。

结果讨论

(一)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学习倦怠的总体情况

从总倦怠均值及各因子的均值(见表1)与已有的大学生及高职生学习倦怠研究结果相比,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在学习倦怠总得分及各因子项目平均得分居中。统计分析显示,约30%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学习倦怠现象。这表明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生的学体情况是正面的、积极的,但不容乐观。其中,行为不当较为严重,其次是成就感低与情绪低落。这些结果与王翠荣、连榕、龚芸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与任怡的研究结果不同。行为不当反映了学生学习计划、学习方法比较欠缺,学习耐性不够,时间管理能力也需加强等诸多问题。

(二)人口学变量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

相比已有研究结果,性别对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并不一致。郭彩琴的研究表明,男生在各个维度上倦怠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郑荣奕、邢强的研究表明,高职学生在总倦怠及各因子倦怠得分上,高职女生的倦怠程度更高;黄李娜对中职学生的研究表明,中职女生学习倦怠程度强于男生,尤其是情绪低落及行为不当方面。本研究表明,男女生在成就感低与情绪低落因子上无显著差异;在行为不当因子上,女生的学习倦怠程度显著高于男生。这说明在学习行为表现上男生要比女生略积极一些。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男生的社会压力更大一些,可能更多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学习动机比较强;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更多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女生出勤、完成作业情况较好,但在操作、实践、实习环节可能比较薄弱。性别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可能跟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关,性别对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仍需更多的研究支持。

不同年级高职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不同。一年级学生表现出比较好的学习状态,学习情绪比较饱满,对专业的认同感较高,成就感也较好。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动力、成就感显著低于一年级学生,此状态一直持续到三年级。一年级新生刚进校,面对着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对一切感到新鲜,能够认真对待学习。进入二年级后,可能面对更多的挑战和选择,如社会活动、兼职、社团等等,相对于学习,可能对社会实践更有兴趣和成就感。表4表明,二三年级学生学习倦怠更多地表现为情绪低落及成就感低。因此,教师应注重提高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状态,同时,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和热爱,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数字艺术学科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低于文、理科学生。主要体现在行为及情绪表现上,数字艺术学科及文、理科学生在成就感方面差异不大,与连榕等的研究一致。与偏重于理论知识传授的文、理科相比,数字艺术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密切,更注重形成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专业能力。因此,在高职院校,专业规范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重要因素。文科、理科专业除了重视理论讲授外,还要进一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加强知识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文、理科专业的学科建设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或者实践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农村、城镇、县市学生在学习倦怠方面并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高职学生生源地并不是影响学生学习倦怠的重要变量,与郭彩琴等对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研究结果一致。

结论

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学生学习倦怠情况总体是正向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因子中,行为不当倦怠程度最高;学生在学习计划、学习方法、时间管理能力等方面仍需加强。

性别、年级、学科等影响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女生的行为不当比男生表现还要严峻;与一年级新生相比,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更严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与成就感低。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专业的热爱度等。数字艺术学科的学生学习倦怠程度明显低于文科及理科学生,这给文理课学科建设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Maslach C,Leiter M P. The Truth about Burnout[J].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 Publishers,1997:189-193.

[2]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5):632-636.

[3]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29(1):47-51.

[4]王翠荣.高职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7):743-744.

[5]龚芸.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个体因素与对策[J].职业与健康,2010,26(20):2286-2289.

[6]任怡.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在高职院校的试测[J].理论与现代化,2007(3):120-122.

[7]董银银,姬会会.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1):8-9.

[8]郭彩琴,肖海燕,马存根.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人格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9):1062-1064.

[9]郑荣奕,邢强.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心理特点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7):172-174.

[10]黄李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0.

作者简介:

一年级数学学科总结范文8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一年级期末考试质量监测分析报告

根据《沁源县教育科技局关于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测的通知》精神,结合《长治市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办法》,对本校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总结、分析,初步把握 一 年级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促进我们更好地把握 年级教学策略,现对本次教学质量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第一部分成绩分析

一、基本情况

今年我校 一年级参加教学质量监测的学生总人数为 人,其中总分达优秀段的人数有 7人,优秀率为 63.6% ;有 3人及格,及格率为 27.2%,最好成绩为298分。

二、年级总体监测结果分析

(一)总分分数段情况

本次年级教学质量监测总分 300 分,全校最高分 298分;全校总分超过 270分(总分90%)的尖优学生7人,占参加测试总人数的 63.6%,总分超过 240分(总分80%)的优秀学生10 人,占参加测试总人数的 90.1 %,总分达180分及格分数线的学生10人,及格率为 90.1 %,总分低于90分(总分30%)的学生数0人,占考试总人数的0 %。

我校 一年级质量监测分数段统计汇总表

尖优段

优秀段

良好段

合格段

285-300

270-285

210-270

180-210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3

27.3%

4

36.4%

3

27.3%

我校一年级质量监测总分分数段统计汇总表

学校

参考人数

平均分

及格人数

及格率

优秀人数

优秀率

高分人数

高分率

低分人数

低分率

柏子小学

11

264.5

10

90.1

7

63.6%

3

27.3%

1

9.9%

(二)年级单科一分四率

语 文

数 学

道德与法治

科 学

英语

平均分

87.1

85.9

47

45.6

及格率

90.9%

100%

100%

100%

优秀率

63.64

45.46%

72.73%

63.64%

高分率

45.46%

18.2%

45.46%

63.4%

低分率

9.1%

第二部分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语文部分

本次语文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做题马虎,粗心大意,只听题目,不自己思考问题要求,缺乏认真审题的习惯,缺乏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书写不规范,卷面不够整洁,书写习惯不好;拼音的巩固不够,没有完全区分各类拼音;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够规范、正确;阅读量少,阅读训练不够,积累少。

二、数学问题

学生计算题出错,不理解解决问题的含义,基础知识不能很好地转化为试题内容。

三、道法

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造成不必要的丢分;考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很多学生不会变通,造成失分;学生的基本常识缺乏。

四、科学

1、选择题除了学生粗心失分,其他全对。

2、课堂上练习过的依然错误,说明巩固不到位。

3、部分学生数字敏感度较差,排序题不能完全做对

第三部分 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年级数学学科总结范文9

关键词:医院 人力资源管理 科研管理 现状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221-02

盛华医院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医院。临床科室机构体系共开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皮肤科、口腔科、门诊科、急诊科、药剂科、病理科、理疗科等27个科室。

1 盛华医院人力资源总体情况

1.1 盛华医院人力资源总量分析。截至2009年底,盛华医院共拥有在岗职工1088人,从1996年到2009年医院人员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1.2 盛华医院人力资源结构现状。医院人力资源总量上是呈现下降趋势,2000年在职职工人数为1217人,降低到2009年的1088人,降低幅度达10.59%,平均年递减率为1.17%。但专业技术人员则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即从2000年的610人上升到2009年的741人。管理人员人数也略有上升。近9年来,操作服务人员数量有下降,即从2000年的340人下降到2009年的185人。如表2所示。

2 盛华医院专业技术人力资源结构分析

在盛华医院专业技术人员中,2000年正高级职称人数所占总体比例为1.56%,到2009年该比例已增加到5.07%;副高级职称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3.91%增加到了2009年的8.90%;中级职称人数比例也有所上升,初级和无级别人数比例均有所下降,具体见表3所示。

在盛华医院专业技术人员中,2000年医院没有博士研究生,到2009年已增加到19人,在同期在职人员的2.14%;硕士研究生所占比例由2000年的1.96%增加到了2009年的2.48%;本科和大专毕业生比例也有所上升,中专及其它学历人员比例有所下降,具体见表4所示。

3 盛华医院科研管理现状分析

3.1 科研产出情况。1996-2008年,盛华医院科技人员发表的科研论文及专著情况详见表5。学术论文,以提供双刊号,并为第一作者统计。由统计资料可见,1996-2008年,医院科技人员发表的科研论文数及专著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3.2 培训及继续教育情况。盛华医院主要采用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高层次人才培养、继续教育、学历教育、考察等切实有效的措施,有的放矢的培养造就各方面人才。与国内多家医院建立了业务关系,实行专业定点培训,主要以送外专科进修、参加高级培训班及国内高层次的短期学术活动,聘请著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指导工作等。

在医院人才培养方面盛华医院还采取了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方式,对年轻医务人员主要采取岗位培训,注重基本功的训练,确保其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基本技能操作熟练。目前,医院基本形成了技术设备配套完善,专业分布及人才层次结构趋于合理的格局,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动力与后劲。

4 盛华医院人力资源数据分析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1996-2009年间盛华医院在总用工人数下降的情况下,专业技术人员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管理和操作服务人员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作为事业单位,用工富余的现象的到改善,同时医院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而后勤服务工作走向社会化,部分工种的消失,如瓦工、木工、幼儿园、花窖等,减轻了医院内部管理的压力及负担,使管理者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提高医疗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上来。

通过表4和表5可以看出,在对2000年与2009年盛华医院人力资源在职称结构、在学历结构进行比较后,可以看出医院人力资源总体水平在以上三方面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护理人员学历结构提高最快,其主要原因有:国家对护理学教育的重视,近些年来,各大医学院校先后开设护理学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及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医院新入护理人员门槛的提高,随着医院发展,医院把新入护理人员的标准定位在本科及以上学历。由于医院整体水平的提高,在职职工对自身素质要求的提高,近年来,90%以上的护理人员继续深造高一层学历教育。由于前面三项原因的共同作用,未来医院护理水平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护理学科研能力有所加强,对医院诊疗综合水平的提高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一年级数学学科总结范文10

各县区教育(教体)局,直属有关学校(事业单位),机关各处室:

现将《济南市2018年初中学生毕业评价及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济南市教育局

2018年4月27日

济南市2018年初中学生毕业评价及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教基厅〔2018〕5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鲁教基字〔2018〕8号)精神,现就济南市2018年初中学生毕业评价及学业水平考试工作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毕业评价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求,初中学生毕业评价结果由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中考)成绩两部分组成。

(一)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坚持内容全面、主体多元、方法多样、注重过程、结果客观的原则。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思想道德、学业水平、合作与交流能力、运动与健康水平、审美与表现等五方面。其中的“学业水平”评价内容主要是针对初中学生在校三年日常各学科学习成绩的阶段性和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表现、小组学习、活动参与、出勤以及期末考试测评等。

综合素质评价成绩以“等级+描述性评价”的方式呈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一个学期为一个评定时段,最终的终结性评价形成办法是将学生六个学期的评价结果按照一定权重计算得出结果,按照A、B、C、D、E五个等级确定该生综合素质评价总评成绩。评价结果由学生和家长签字确认。

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是初中学生毕业及升学的重要依据,该成绩为E级的学生不得领取《义务教育证书》。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由市教育局负责统筹,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和监督,具体评价工作由各初中学校负责组织实施。为更好地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公平与诚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将在现有学校内公示的基础上,逐步实行网上评价方式,全过程公开、公示。

(二)学业水平考试(中考)成绩。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考试成绩是初中学生毕业及升学的主要依据,未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的学生(根据政策规定要求录取的推荐生、直升生除外)不得领取《义务教育证书》。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范围覆盖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其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信息技术等学科为考试科目,综合实验操作(生物、物理、化学三个学科实验操作的合并)、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为考查科目。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学科采用分数评价方式,语文、数学、英语各150分(英语学科含听力测试30分)、体育与健康50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分数评价部分的总成绩为500分。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地理采用等级评价方式,分为A、B、C、D、E五个等级。信息技术、综合实验操作、音乐、美术、综合实践采用等级评价方式,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

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地理学科考试卷面分值每科均为100分,依据全市实考考生卷面成绩位次由高到低划定为A、B、C、D、E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等级20%、E等级5%。如果等级划定过程中因同分压线考生人数超过上述比例时,将按照实考考生卷面成绩位次由高到低15%、45%、75%、95%最接近的累计比例依次划定A、B、C、D的等级,剩余的为E等级。

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参照普通高考加分政策,严格控制特殊考生加分项目。因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分数评价部分的总成绩发生变化,原照顾增加30分的现调整为26分,原照顾增加20分的现调整为18分,原照顾增加10分的现调整为9分。

2018年初三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体育与健康以及初二年级的生物、地理科目的考试评价工作由市教育局负责统一组织实施;信息技术、综合实验操作科目的考试评价工作由市教育局统筹管理,制定考试指导性意见,具体由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每个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自主选择;首次考试等级“不合格”的考生可本着自愿的原则再考一次。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考查科目的评价工作由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制定实施指导性意见,由各初中学校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务组织

(一)考试形式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按照“学完即考”的原则,初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为生物、地理;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考查)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综合实验操作、音乐、美术和综合实践。其中,文化课学科采取闭卷考试方式,信息技术学科采取上机操作的方法进行考试;综合实验操作采取现场操作的方法进行考试。音乐、美术和综合实践的考查方式由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实施意见。

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考试办法详见《济南市2018年初中体育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工作实施意见》。

(二)考试时间

初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中考)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11日至13日;初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14日。

具体安排如下:

年级

时间

上午

下午

初三年级

6月11日

9:00-11:00语文

3:00-5:00 物理 化学(同场分卷)

6月12日

9:00-11:00数学

3:00-5:00 道德与法治 历史(同场分卷)

6月13日

9:00-11:00英语(含20分钟听力测试)

初二年级

(含重考考生)

6月14日

9:00-10:00 生物    10:50-11:50 地理

信息技术、综合实验操作、音乐、美术、综合实践学科可于初三第二学期组织考试(考查)。

(三)考点设置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点设置及考试组织在市教育局统一领导下,由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负责具体实施。考试具体安排详见《济南市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工作手册》。

(四)考试报名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网上报名。凡具有我市初中学籍的初中毕业生或具有我市户籍在外地就读的初中毕业生均可报名,具有高中阶段学校学籍或学历的学生不得报名。往届生及外地返济学生的报名工作由学(户)籍所属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负责。

(五)命题原则

1.命题坚持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原则。考试内容应促进初中教学改革,引领学生主动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命题依据课程标准,考查的主要内容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于考查学生对高中阶段学习乃至终生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关键能力。在考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突出以学科核心素养与能力为主的命题思路,加强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增强试题的基础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试题总体难度系数为0.7左右,杜绝设置偏题、怪题,力求体现能力立意、素养导向,整体试题题量适当、难度适宜,充分发挥其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的正确导向作用。

(六)考试经费

根据《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育局财政局关于实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济政办发〔2009〕22号)文件规定,我市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支付项目、标准及所需费用参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全额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不向学生收取费用。

(七)评卷及成绩公布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有文化课考试科目均实行网上评卷,有关要求详见《济南市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工作手册》。

三、高中阶段学校录取办法

(一)普通高中学校录取工作

依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鲁教基字〔2018〕8号)中关于“要落实学校招生工作自主权,结合特色高中、学科基地建设,逐步实现高中学校确定录取标准和录取方法,在规定的招生范围、标准和计划内按照择优、公开、公平的原则自主录取学生”的规定,普通高中学校自2018年开始,逐步深化“分数+等级”的录取办法。高中阶段学校可根据自身办学需要对报名考生提出特殊等级录取要求,可根据办学实际每年进行动态调整,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1.报考普通高中学校的等级和分数的基本要求为:考生其综合素质评价总评等级、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均须达到D级(含)以上等级;信息技术、综合实验操作、音乐、美术、综合实践均须达到“合格”;2015年及以前入学的初中学生其初二生物、地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均须达到当年考试评价的C级(含)以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四科总成绩(含特殊考生加分)达到全市普通高中最低录取资格线(含)以上。

普通高中学校录取的推荐生的等级和分数除应具备报考普通高中学校的等级和分数的基本要求外,其综合素质评价总评等级须达到A级;初二生物、地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均须达到当年考试评价的A级。

普通高中学校录取的指标生的等级和分数除应具备报考普通高中学校的等级和分数的基本要求外,其综合素质评价总评等级、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均须达到C级(含)以上等级;初二生物、地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均须达到当年考试评价的B级(含)以上。

普通高中学校测试确定录取的特长生的等级和分数应具备报考普通高中学校的等级和分数的基本要求,2015年入学的初中在校生其初二生物、地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均须达到当年考试评价的C级(含)以上。

如高中招生学校对本校录取的推荐生、指标生、特长生(含特色课程及项目)、统招生有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科特殊等级要求的,考生需要达到招生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科特殊等级要求但不得低于D级,且无其他“不合格”等级学科。

说明:2015年及以前入学的初中学生,其初二生物、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已确定为C级和D级的考生本着自愿的原则,可参加2018年度的生物、地理重考;参加重考(不含前次考试时缺考)的考生成绩依据新的划定办法等级为C级。重考达到新划定的C级的2015年入学的在校生,符合指标生条件的可参加指标生录取;重考达到新划定的D级且符合报考普通高中条件的可报考普通高中学校。

2.符合报考普通高中条件的考生在报考提前公示有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科特殊等级要求的普通高中学校时,须在达到报考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科特殊等级要求的前提下,再按照考生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四科总成绩(含特殊考生加分)依据招生计划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不能满足学校提前公示的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科等级特殊要求的考生将不予录取。

符合报考普通高中条件的考生在报考无提前公示有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科特殊等级要求的普通高中学校时,按照考生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四科总成绩(含特殊考生加分)依据招生计划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二)职业类高中阶段学校录取工作

“3+4”贯通培养、五年制高职(含三二连读)录取按照省招生考试部门有关政策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中专、技工学校)可根据专业需要确定本校相关专业技能测试要求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报考有相关专业技能测试要求的学校时,须在达到报考学校专业技能测试要求的前提下,再按照考生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四科总成绩(含特殊考生加分)依据招生计划从高到低择优录取。若考生报考无专业技能测试要求的学校时,可按照考生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四科总成绩(含特殊考生加分)依据招生计划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2018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各项详细规定见《济南市2018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意见》。

一年级数学学科总结范文11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学科结构;产业结构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世界各国经验表明,在既定的经济总量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就业容量的扩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当今全球产业结构升级的步调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之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协调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根本途径。

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是高等教育结构在现实的经济产业结构条件下的社会写照,包括层次结构、学科结构、地域结构、所有制结构等。毕业生就业学科结构作为毕业生就业结构的组成部分,是指不同类型的学科和专业设置之间的比例关系,是一种横向结构,是学科发展和社会职业要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合理的学科结构应该满足学科发展和社会职业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1]

本文从毕业生就业学科结构入手进行实证研究,把握产业结构变化对于毕业生就业存量和增量影响的趋势,并提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学科结构的优化策略,探索既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又有利于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水平的对策措施,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2000~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及初次就业率(截止毕业当年8月31日)分别为:107万(70%)、114万(70%)、145万(74%)、212万(75%)、280万(73%)、330万(72.6%)、413万(72%)、495万(71%)、559万(73%)、611万(74%)、639万(76.6%)、660万(77.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毕业生基数逐年扩大,而初次就业率增幅不明显,失业毕业生规模不断增大。目前毕业生就业难表现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供需失衡,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毕业生人数的连年增长导致供过于求,产业结构升级的加速与高等教育的滞后性导致一些市场需求弱化的人才类型仍在进行大量培养,不少大学生在考大学填报志愿时盲目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这就造成了高校的人才供给超出了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数量。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人才总量不足,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科技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紧缺,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失业毕业生规模也不断扩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结构性失业,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才市场职位空缺与大量失业现象的并存。[2]

二、毕业生就业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研究 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业的劳动对象、劳动手段不同,所需劳动力的数量、规模不同。这就要求培养劳动后备军的高等教育部门按各经济部门、产业发展设置各种学校、专业,并与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产业结构的比例相适应。新的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要求教育部门设置新的专业,培养新的专业技术人才。

学科结构不仅能够反映出科技发展和知识进步所形成的学科分野,也能够反映出社会分工和职业差别,并且关系到高级专门人才的结构,对于分析毕业生人力资本使用效率问题意义重大。有鉴于此,分析产业结构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学科结构之间的关系,将其作为评价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合理与否的直接指标,可以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效度。

1.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

我们选择江苏省的统计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江苏是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的经济强省和教育大省,研究江苏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先导意义。

关于专业分类,在研究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13745-92),将各个专业分为五个学科门类,即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以及人文与社会科学。文章分别考察5大学科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各层次就业人数分别以XK(研究生)、BK(本科生)、CK(专科生)表示。产业数据以gdp、age、sec、ter来表示,对应标签分别为国民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文中的高校毕业生是指纳入国家教育部招生计划之内的高等学校毕业研究生、本科生与专科生。

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局公开的《江苏统计年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来源于江苏省教育厅的《江苏省高校就业状况白皮书》,选择毕业当年就业人数以及毕业生就业分布状况进行统计。①

2.各指标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尤其是2002-2010年增幅更为明显。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呈持续稳定增长态势,2007年以后,第一产业增长缓慢,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第二产业居于主导地位。目前江苏省处于工业化后期前半阶段,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自然科学方面,研究生就业人数增长缓慢,本科生就业人数在2007-2008年获得跨越式发展,专科生就业人数连续多年增长不明显;农业科学方面,研究生就业人数连年持平,本科生就业人数在2005年出现峰值之后缓慢减少,专科生就业人数存在小幅度增长;医药科学方面,研究生就业人数持续稳定增长,2009年起速度变缓,本科生亦然,专科生就业人数逐年增加,未出现波动;工程与技术科学方面,研究生就业人数经过多年的持续增长后于2009年开始下降,本科生就业人数呈现曲折上升态势,专科生就业人数自2002年起直线上升;人文与社会科学方面,研究生就业人数自2007年起逐年减少,本科和专科生就业人数连年持平。由此可见,高校毕业生不同学科的就业人数与产业结构相关,但是存在3-4年的滞后,而关系国计民生的医药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就业人数总体上比较稳定,较少出现波动。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式向大众化发展,各学科的招生和就业人数在1992-2001年阶段逐年增长,2002年以后开始出现不稳定因素;二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急需大批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应用型学科不论是招生人数还是就业人数都会逐年增大,而基础型学科比例会逐年减小。关于不同学科就业人数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由下面的相关系数矩阵表格来验证。

3.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研究

分别研究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不同层次、不同学科就业人数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通过对比研究,相关系数矩阵结果表明:研究生、本科生中农业科学就业人数与三大产业的相关性相对较小(见表1、表2),医药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就业人数与第二、三产业具有较强的正向相关性(见表1、表2、表3)。这说明,以农业为主导的第一产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较小,以技术密集型行业为主导的第二、三产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较高。而且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需要较多的是应用型学科,所以近年来高校招生构成比例就出现了基础学科型人数相对下降,应用型学科毕业生人数相对上升的现象。而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是否长期稳定,需要进一步的验证。4.各指标ADF检验

各变量时间序列的ADF检验结果显示(见表4)第一产业数据不平稳。这说明第一产业是江苏省的劳动力转出产业,正在走向小部门化,对高学历人才需求非常有限。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数据相对平稳是因为第二产业是主要的经济产出产业,是江苏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很有潜力发展成为最主要的劳动吸纳产业,是解决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产业。

三、总结与对策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联动发展的关系,产业结构的演进决定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学科结构的变化,同时,学科结构也反作用于产业结构。合理的就业学科结构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良好的发展。二者互动互联的吻合程度取决于高等教育对市场需求变化反应的灵敏度:如果学科结构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求,则会阻碍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如果学科结构过度超前,则会导致教育过度。二者的相关性具体表现在:

第一,产业结构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学科结构具有一定制约性。高等学校的学科设置及发展既受内力的作用又受外力的作用,内力指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外力主要指社会产业发展的需求。当今,高校的生存与发展除了要依托国家的教育政策、财政投入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以外,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生源。充足的生源是一所大学办学的最关键一环。近年来愈演愈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使得学生在入学时越来越注重专业的选择,这就给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业生就业学科结构应该以产业发展为导向,根据现实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做出适时适度的调整,紧跟产业发展脚步,真正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避免高等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顺利接轨,更好适应经济发展。

第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学科结构的优化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高等院校是知识创新的主要发源地,是知识经济的动力,也是企业改革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驱动器。各种学科专业相互渗透和发展,往往会促成新科技成果的诞生。这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市场的发展会不断出现新的方向。当前高效低耗的经济形势使得某些产业逐渐萎缩,在客观上也刺激了某些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而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主要受科学技术进步与文化发展的影响。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加快技术革新速度,尽快发展壮大这些急需人才的新兴学科,以满足国际社会对此方面人才的需要。高等院校要通过提前培养人才对已有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新兴产业的诞生、发展起导向作用。

高校毕业生是改善劳动力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所需人力资本的重要来源,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比区域经济增长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作用更明显。结合江苏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下文简称“十二五”),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学科结构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自我调节机制,以更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对照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江苏确定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物联网和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和海洋工程装备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江苏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647亿元,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测算,到2020年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8%。政府提出的这一目标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对人才需求的风向标,应以此为契机,科学做好各类人才需求的预测,合理设置专业结构,并以此来决定培养人才的规格与不同学科专业在不同学校中的规模比例,加快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布局的优化。

目前江苏高等院校专业种类完备,覆盖面较广,但是与产业发展脱节,存在划分过细和急需科类重点不突出的问题,缩小了毕业生的就业出口,增加其就业难度。首先,针对第一产业劳动力转出的现实状况和“十二五”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要结合实际,重点培养有利于推进农林、港口、海洋、交通等行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的专业人才,以提高苏北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其次,江苏仍处于工业化阶段,特别是苏中地区,要加快产业转移步伐,在保证建筑、机械、化工、纺织、建材、医药等专业人才数量的同时,要按照江苏省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的规划进行适当调整,对于优势学科、特色专业和新兴产业领域的学科,要进行重点扶持,创新培养模式,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做强做大,并带动传统产业的创新提升;苏南地区除了要继续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科技服务等生产业所需人才之外,还要积极寻找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大力扶持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商贸等专业,以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在调整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高等教育办学理念,不能单纯迎合市场需求,要平衡长线学科与短线专业的关系。

总之,在当前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和加快“两个率先”进程的任务引领下,产业结构的调整要能够带动毕业生就业增长与人才合理流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学科结构的调整也要能够服务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高等院校要优化人才培养服务,建设经济转型升级时期的人才支撑体系,根据产业结构的演进主动调整毕业生就业学科结构,以适应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同时应注意,一定时期内的产业结构与毕业生就业学科结构的协调是相对而言的,不存在绝对的平衡,应该适时、合理地进行调整,以保持二者的动态平衡。

注释:

① 基于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原始数据,首先进行预抽样。采用Stata10.0软件,以完全随机的方法在2008、2009、2010年江苏省毕业生就业样本中抽取1%的样本量,将“专业”变量中所有属于第一产业的赋值为1,属于第二产业的赋值为2,属于第三产业的赋值为3;再将“就业单位名称”变量中所有属于第一产业的赋值为1,属于第二产业的赋值为2,属于第三产业的赋值为3。考察“专业”和“就业单位名称”两个变量分别在对应一、二、三产业中是否有相关性。结果显示为高度相关,二者与对应分析结果一致。在总体样本中采用直接抽选法对样本分学历层次进行单纯随机抽样,共抽取样本5000份。运用SPSS17.0软件对抽取的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将“专业”变量中所有属于第一产业的赋值为1,属于第二产业的赋值为2,属于第三产业的赋值为3;再将“就业单位名称”变量中所有属于第一产业的赋值为1,属于第二产业的赋值为2,属于第三产业的赋值为3。进行crosstabs分析,选择“专业”变量作为行变量,“就业单位名称”变量作为列变量。选中“Chi-square复选框”,考察二者是否对应。结果显示,大部分毕业生样本所学专业对应的产业与就业单位所对应的产业一致,即进入非本专业就业部门的毕业生人数少,没有统计学意义。因此,选择用各样本的专业变量对产业结构进行考察。

参考文献:

一年级数学学科总结范文12

关键词:国家示范;职业院校;辅导员;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29-02

一、研究对象

选取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运用网络问卷调查法,通过网络填答问卷、回收问卷,主试经过审查确定有效问卷后分析问卷。

2.文献综述法:查阅中国知网()、百度()、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图书馆的期刊网和图书馆相关书籍进行文献研究。

三、研究结果

国家示范职业院校辅导员师资力量的基本情况。

1.国家示范职业院校辅导员人口学变量的基本情况。

分析上表可知,示范院校辅导员专职教师是这个辅导员队伍的主体,占总人数的80.9%,兼职教师作为辅导员队伍的辅助力量,占总数的9.1%;从性别分布角度看,男女教师比率相当,男辅导员占总体人数的百分率为54.6%,女辅导员占总体人数比重的45.4%;从年龄段分布情况来看,辅导员队伍呈现以青年教师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的特点,20~30岁辅导员占总体人数的比重为53.9%;31~40岁辅导员占总体比重为36.9%,41~50岁辅导员占总体比重为5.9%,51岁以上辅导员占人数总体的比重为3.3%。

2.国家示范职业院校辅导员师资力量的基本情况。考察示范院校的师资力量包括辅导员的学历情况、职称情况、学习培训情况以及辅导员的政治面貌共四个方面。

从辅导员的学历情况来看,专科学历人数为12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1.2%,本科学历人数为363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37%,硕士研究生人数为498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50.8%,博士研究生人数为7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0.7%。从培训间隔时间来看,间隔1~2年参加培训的人数为289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29.5%;间隔2~4年参加培训的人数为332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33.9%;间隔4~6年参加培训的人数为296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30.2%;间隔6~8年参加培训的人数为63人,占总体人数百分比为6.4%。从职称结构来看,无职称的辅导员人数为289人,占总人数百分比为29.5%;初级职称人数为441人,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45%;中级职称人数为218人,占总人数百分比为22%;高级职称人数为25人,占总体比重的2.5%。从政治面貌角度看,党员人数为885人,占总人数比重为90.4%;团员人数为57人,占总体比重的5.8%;派人数为12人,占总人数比重的1.2%;无党派人数26人,占总体比重的2.6%。

3.国家示范职业院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在福利待遇中,依据辅导员满意度百分比,各项指标以此排列为优惠住房满意度(约占45%)>保险保障满意度(约占28%)>公积金满意度(约占12%)>医疗保障满意度(约占11.2%)>退休保障满意度(约占3.8%)。从辅导员对于现行的考核实施办法满意情况来看,按照人数百分比以此为:认为岗位职责与收入两者相匹配(占59%)>认为考核办法非常科学(占15.9%)>认为考核办法不科学没有体现工作特征(占13.6%)>认为考核实施办法没有效力(占11.5%)。从辅导员的职业态度取向来看,非常乐意从事辅导员工作人数(占73%)>迫于无奈选择人数(占18%)>职业态度淡漠人数(占5%)>职业盲从人数(占4%)。

4.分析与讨论。(1)辅导员队伍以青年为主体,凸显老中青相结合的年龄结构特点。辅导员各年龄段分布中按照人数比率排列为20~30岁>31~40岁>41~50岁>51岁以上,其中20~30岁辅导员占总体人数的53.9%,成为辅导员队伍中的主体力量,51岁以上辅导员人数占总体人数的3.3%,人数最少,但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角度看,高龄辅导员以其年龄和经验优势,能够起到引领、导向及以老带新的作用。本研究结论符合中共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关于培养一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老中青相结合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队伍的要求。(2)辅导员队伍呈现专兼职相结合、男女比例适中的特点。专职辅导员占总体辅导员人数的80.9%,兼职辅导员约占总体人数的19%,说明示范院校专职辅导员是构成辅导员队伍的主力军,兼职辅导员作为辅助力量协助专职辅导员共同参与完成学生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4号令,在辅导员配备中,要求高校辅导员的配备应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当设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本研究结论说明,示范校建设符合教育部24号令的相关规定。在男女辅导员比例上,男辅导员占总体人数的54.6%,女辅导员占总体人数的45.4%,男女辅导员间差异不大,比例适中。(3)辅导员队伍整体学历较高,接受培训机会较为合理。辅导员队伍的学历结构,呈现出正态分布的态势,专科学历人数总体比重为1.2%,本科学历占总体比重37%,硕士研究生占总体比重为50.8%,博士研究生占总体比重的0.7%。专科学历和博士研究生分别位于正态分布的两端,符合统计学规律的特点。部分教师学历有待提升。从整体上看,辅导员队伍学历还是较高的。从接受培训的时间和年限来看,辅导员能够接受一定层次的培训,时间间隔不长,有利于辅导员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和发展。(4)辅导员职务岗位设置不够健全,政治素养有待提升。辅导员队伍中无任何职称的人数比重为29.5%,说明近三分之一的辅导员所在学校未设置辅导员职务岗位,近半数的辅导员拥有中级以下职称,探究其原因,可能与其工作年限和工作经历有关,多数辅导员由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工作时间短,管理经验不足等条件的制约,现处于初级职称范畴中。党员辅导员是辅导员队伍的主体,约占整体辅导员人数的90.4%,还有近5.8%的辅导员未加入、成为正式党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明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政治素养的提高很有必要。(5)辅导员保障系统不够完善,退休保障制度仍需加强。辅导员的保障体系分为保险、公积金、优惠住房、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五个方面,调查中,发现很多学院辅导员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完善,很多学院没有辅导员的退休保障,因而本调查中,仅有3.8%的辅导员对于退休保障表示满意,学院应根据自身学院实际情况,酌情予以处理,提升辅导员保障质量,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6)辅导员考核标准效度不够,辅导员职业态度需要转变。近25%比率的辅导员认为考核标准不能体现工作价值,不能体现职业特征,需要全面考虑辅导员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制定切实有效的考核标准。辅导员的职业态度分为四个等级,73%比率的辅导员非常乐意从事辅导员的工作,说明27%的辅导员的职业态度不够端正,需要加强认识,加深职业理论学习,培养职业兴趣,转变职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