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男生贾里读书笔记

男生贾里读书笔记

时间:2022-11-24 20:55:02

男生贾里读书笔记

男生贾里读书笔记范文1

——读《男生贾里》有感(一等)

三明八中九(8)陈思宇指导教师:李培芳

我是在一个无所事事的午后拿起《男生贾里》这本书的,本是想消遣,便随意的翻开书页,我没有什么看书的心绪,只是单纯的扫过表面的字,极尽浅显,但却具有生命的灵动力。我慢慢被吸引,继而沦陷在那个富有鲜活生命力的世界里。

一个青春少年的世界,每一章的开篇都是贾里的一小段日记。“有种偷窥的满足感”,心里竟有这么一种奇怪的念想。第一人称的写法,将我带进贾里的生活。我像一个无形的影子跟随他,用他的眼睛观察那个世界,无声的洞察他的思想,与他一同经历那些异彩纷呈的事件与情节,很奇妙!

我斜倚在沙发上,阳光斑斑点点照在书页上,两个小时。我跟随着贾里走过了他的一年——初一,那段光华初绽的时光。我无法在故事中找到我的影子,我从未经历过其中的任何一件事,正因如此,他的生活对我来说如此新鲜,他的经历是我那时的梦想,如今的我得以在书中体验,有些缺憾,但依旧满足。他的生活,是艺术,每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在秦文君的笔下,在贾里的眼中都变得如斯美好,当时只道是寻常,虚长贾里两年的我,竟从未在意过那些细节,小小的,不起眼,点点滴滴的积累竟成了那一页页幸福的诗篇。

那么,这本书为什么能够如此真切地触动我心底里最柔软的那一部分的呢?

首先,是因为真诚。个人认为,一本书是否能够打动读者,关键在于它是否足够真诚。诚然,《男生贾里》是一本很真诚的书。本书作者秦文君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创作,所完成的作品自然是字里行间都充盈着作者真诚的态度与心声。“贾里”这一形象也作为一个媒介,很好地传递出这一点。书中有一个情节留给我极深的印象:以贾里为首的“老鹰服务队”去给独居老人佘阿婆送爱心,却导致老人腰部受伤,老人因腰伤被女儿接去养伤后,贾里写了一张小字条“真的好想念你”,贴在空无一人的佘阿婆家的门上。“真的好想念你”,短短六字,却是包含着贾里对佘阿婆真诚的抱歉之意、思念之情。以贾里为缩影的广大少年们重情重义的品质于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作者真诚的叙述以及贾里所展现的真诚的情感,都是打动我的关键所在。

其次,是因为本书所传递出的真善美的精神。《男生贾里》之所以能够如此深入人心、获得如此多的荣誉,是因为它向读者所表达出的是一些积极向上、蓬勃昂扬的真、善、美的精神、思想和文化。平心而论,《男生贾里》的语音风格实在称不上华丽,它有的是朴实而清新的平和之气。但它依然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而这力量的本质就是真善美的力量。儿童文学的受众面极广,尤其是其中还有很大比例的阅读人群是身心还处于可塑造的发育阶段的少年儿童。他们能否成长为一个心理健康、心智健全的人,取决于他们是否得到了良好的、正确的引导。《男生贾里》就是一位很好的引导者。书中关于父子间的亲情、同学间的友情、师生间的彼此尊重等都能够给予读者一个良好的榜样,使得他们能够领悟真善美的真谛,净化自己的心灵。所有文学的精髓在于心灵的纯真、善良和美好,那些华丽的辞藻、惊艳的佳句,都只是它的外衣。而决定他内涵的,还是它所向读者传递出的精神、思想和文化。

最后,是因为共鸣感。我相信,绝对不止我一人会在读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将书中人物和日常生活中身边的老师、同学、朋友们对号入座,会觉得书中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自己身边,这便是我所说的共鸣感。读一本书,相当于与此书的作者进行一次交心。没有人会愿意和一个与自己话不投机的人交心,因此也没有人会愿意和一个与自己话不投机的人交心。那么,是什么激发了读者的“共鸣感”呢?答案是作品贴近生活的真切感。《男生贾里》就是一本足够真切,足够有共鸣感的好书。记得其中有一个故事,说的是贾里的语文老师查老师因事出差了几个月,贾里班上的同学都因查老师的离去而无精打采。当得知查老师回来的消息时,大家都无比兴奋,并给回来的查老师一个大惊喜。贾里一行人心情的转变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的心情也不禁与他们一起跌宕起伏。这便是作者聪明的地方,把作品中的情节染上真切的情谊,共鸣感无需刻意去营造,自然油然而生。

男生贾里读书笔记范文2

《红楼梦》是千古一文,其格局文笔,思想性艺术性完美融合,是古典文学的巅峰,放眼世界文坛,无出其右。少时看老版电视剧,深爱之。高中时得红宝友相助,第一次系统的读了全书,是程高通行本,大为震撼,尤其是读到黛玉去世时,天空中似乎隐隐传来哀乐,当时也心中大痛!到北京后多次到西山脚下的黄叶村曹雪芹故居去过,那种萧索悲苦,令人感慨万千。

这段时间老友小马哥推荐,读《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刚刚看了两回,有点不喜。为何?看着宝玉一会为了这个妹妹悲伤,一会为了那个丫鬟流泪,基本没有点正事,纯粹一个纨绔子弟,哪有什么正道?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觉得女子清灵,应该让宝玉修修白骨观不净观,他就知道红粉骷髅了。不过仔细想想,红楼梦的重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封建王朝大厦将倾的悲鸣,曹雪芹吴梅村都是春秋笔法,微言大义,还是耐着性子好好看看吧!

读完了全本,情绪莫名,这样的结局,也太震撼了。偌大贾府,一点点囊里淘尽了,最终死的死,逃的逃,作鸟兽散。元春被皇帝杀,贾府被抄,贾赦流放死在途中,贾政被儿子贾环杀死,贾琏被砍头,王熙凤死在狱中,史太君病死,王夫人被鬼吓死,邢夫人被杀,贾环赵姨娘贾蓉贾蔷柳湘莲冷子兴薛蟠等率领流寇在贾府中杀来杀去,几进几出,基本杀绝了,也都不得好死。黛玉上吊自杀,宝玉湘云沦为数十年的乞丐,宝玉风雪孤独中跳海自杀,宝钗嫁给贾雨村为妾,最终却死在贾雨村当年欺凌的门子手里,妙玉惜春虽然遁入空门,但末世中庙庵也不得清净,妙玉被和尚欺凌,沦落风尘,鸳鸯司琪等成为恶奴,尤其在原版中为贾母自杀陪葬的忠奴鸳鸯,于此却最恨主子,与外敌窜通,致使黛玉屈杀小红,逼得黛玉自杀,贾府彻底沦陷……曾经风华绝代的荣宁二府,只留下李纨贾兰,多少有点念想。

一个家族如此,国家亦然。皇帝先是被流寇推翻,又有戎羌杀来,立了新朝,这就是活脱脱大明王朝末年的景象了。李自成起义军杀进北京城,最终却是满清夺了江山。书中多次出现王朝覆灭,汉人心中不甘为亡国之奴,戎羌也要屠尽前朝余孽。封建王朝的倾颓覆灭,终究是不可阻挡。这短短28回,从个人到家族到国家,一个个零落成尘,再也不复荣华景象!

我不是红学家,也不敢妄议这突然出现的《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是否是曹雪芹真笔,既然是吴氏本,也有人说是明末吴梅村所写,或者是别人写的交到吴梅村手里,到清代又转到了曹雪芹手里。如此种种,与我等无碍。但我个人感觉,这个版本,写的太悲惨,太直白了,矛头又直指清政府,曹雪芹毕竟出身贵族,而且曹家和满清皇族曾经走的很近,在当年文字狱盛行的年代,曹雪芹断不会如此幼稚。而在原版中,是没有明确的朝代概念的,这就更能指向两千年的封建王朝。

中国文学的精髓,最要中正平和,得之中道。红楼梦的地位,很大程度在于曹雪芹的春秋笔法,所谓哀而不伤。虽然程高本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结局也还圆满,不至于太悲惨。这是红楼梦能够保存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癸酉本,还是过于直接了。在这个版本中,宝玉黛玉也没有往日的清灵俊逸,动人心魄,黛玉小性子太狠,宝玉还爱男风,更别提宝钗见异思迁,心狠手辣了。一部文学作品,如果都是阴郁厚黑,没有一丝温暖,虽然往往是事实,却总是不让人爱之深的。

此外,文字功底上,这个版本还是差了些,略显粗糙。加之又有很多议论,尤其是黛玉,很多对国家世事议论,有很明显的末世微言特征,虽然讲的很好,却不一定符合黛玉的性子。尤其是92回,93回,96回,黛玉的言语,确实讲的振聋发聩,"天地之间,最尊贵的是人,人代上苍辖理方地,使之风调雨顺。若人间昏庸,或泰极丕来,盛极必衰。天厌世人,当可以洪水,地震,狂风等天灾减摧人口恒之,人有何资质夺天之权行凶霸道?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人人皆可死,他们为何不死?管他八大王,九山王的,迟早会有报应,真真人若无知可以祸国殃民矣!"这里的八大王,不就是张献忠吗?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个版本才是曹雪芹真迹。也附录于此,共勉。

《红楼梦》遗失的部分终于出世了

——读《吴氏石头记》后二十八回有感

李晓鹏

昨天熬夜读完了《癸酉本石头记》(又称《吴氏石头记》)后28回,非常确信这就是红楼梦遗失的后二十八回原作者所著真本。多少年的疑惑全都解开了。结局太惨了,惨不忍睹。

我不是红学专家,但是《红楼梦》前八十回庚辰本和甲戌本也各读过四五遍,从胡适到俞平伯到周老先生等大家的一些研究红楼们的代表作也读过,网上各种探轶闲聊也颇喜欢参与。这28回我只读了一遍,没有去做任何考证对照。里面有些地方要想挑刺是能挑的出来的,比如林黛玉在危难关头与贾府家人激辩男人应该怎么样才算是男子汉之类,似乎有些现代口语的痕迹,有后人传抄修改的可能。但我仍然非常确信这是原著,因为《红楼梦》作者的那种文字功底和写作水平那绝不是能模仿得来的,这后28回整体来说文字之好、构思之神是超过了前八十回的。

前八十回的写作水平有目共睹,所以很多人读到程高本就不往下看了(我也是这样),因为程高本后四十回写作水平就掉下去了一大截子。读一百二十回本就好像走路走着走着突然从悬崖上跌下去一般,是没法读通顺的。还有一些好事者像什么刘心武之类的续,那就不说了,我捏着鼻子也读不下五百个字。

我自己也写过一些书,非常理解作者构思一本书的那种思考过程。作者写一半之后,若后人想要来续,难度极大。齐白石跟学生们说过一句话:"学我着生,像我者死".文学艺术领域的顶级大师是无法模仿的。若有些人想要故意模仿红楼梦,写出来的东西一定是蹩脚的。若要把红楼梦基本不漏破绽的接上,而且文字水平又不输前八十回,而且还要保持原作的语言风格。那么这个伪作者的聪明才智恐怕须得是原作者才智的两倍以上,方能胜任。前八十回已经堪称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了,难道原作者死后世上竟然会有文学才能倍之的人为之续书而自甘于不留名字默默无闻吗?我是不相信的。

我个人写作水平未必怎么好,但对文字本身是非常挑剔了。单就小说来说,基本不读翻译过的外国名著,当代小说也很少看,只读中国古典文学,此外也就是金庸了。核心问题不是故事,主要就是觉得文字读着无法忍受。像莫言、高行健之流写的那些个东西,简直就是文字垃圾,用来侮辱中文的,得一千个诺贝尔文学奖也是无用。

这个二十八回本我只刚读了一千字,就已经很确信这跟前八十回是一个作者所写了。只是显然前八十回是经过精心修订的完成稿,而后二十八回还有些粗糙,但那种文学巨匠鬼斧神工摄人心魄的才华,是一以贯之的,绝无疑问。不需要再考证了。

昨天晚上虽然有很多事,但仍然毫不犹豫的放下一切,连夜读完,一直读到凌晨三点过。今天中午起来就早饭也不吃开始写这篇文章。

只有读完这后二十八回,才能理解前面八十回。之前包括俞平伯和周老先生在内的红学专家们的各种分析跟这二十八回相比,都显得非常小儿科了,就是文学天才和文艺工作者的区别。它的很多情节发展是让我这种读过多遍前八十回的人不敢相信,但是读了之后又不能不相信,无法不相信的。仔细思考思考之后,才发现前八十回确实是那个意思,只不过未读这二十八回之前自己想不来而已。

像宝玉的婚事。看了前八十回的判词等暗示,都知道宝玉和黛玉是结不成婚的,而宝玉是和宝钗结婚的。所以有人就推测这是贾母死后王夫人力主促成的。因为王夫人和薛姨妈是亲姐妹嘛。而黛玉是贾政妹妹的女儿。一般外婆(贾母)疼爱外孙女是天性,而嫂子(王夫人)和小姑(黛玉之母)则往往没有什么亲情。但这二十八回本里面,贾母去世以后,贾政提起宝玉的亲事,王夫人一开口就是黛玉,没有给贾政任何选择,完全没有提包括宝钗在内的任何替代人选。

这个看起来突兀,但细想之下其实必然如此。因为王夫人就宝玉一个命根子,这个亲儿子的幸福是比什么都重要的。宝玉每天干了什么,她肯定是天天盯着有人给她汇报的,很多事她嘴上不说但心里知道。像宝玉只喜欢黛玉这么明显的事情,当妈的会不知道?如果强迫宝玉娶宝钗,会有什么后果,她肯定翻来覆去想过。此外宝钗还有薛蟠这么一个到处闯祸的哥哥,将来保不定会出事连累到宝玉。这些事情她必然早想好了。娶黛玉,然后找个懂事的袭人来帮衬着。站在当妈的角度来看,这就是最好的安排。

而贾政竟然也没有提宝钗,却说的是妙玉。一方面是担心薛蟠,一方面似乎也对宝钗的人品有些意见。宝钗在同龄人中算早熟有心计的,但这点心计在贾政王夫人这样的过来人眼里还是不难看穿的。这一点上贾政和王夫人完全一致,都没有把宝钗列入考虑的范围,初一看颇为惊讶,细想之下也是理该如此。妙玉其实是贾政早安排好的人选,因为他跟妙玉父亲关系好,早年把她接到大观园来住就是为的这个。对于宝玉对黛玉的感情,贾政常年在外不太了解。他更多的从黛玉身体不好、性格冷漠这些比较浅的方面来看待宝黛关系的,而不像王夫人那样心细。后来王夫人意外去世,贾政在跟宝玉谈了之后,对自己的意见作了修正,让妙玉为正,黛玉为副,两个都嫁给她。宝玉竟然同意了。但妙玉经过反复思考,知道他这是被逼所为,遂偷偷离开贾府独自远游去了。贾政也就同意了宝黛的婚事。

后来宝钗的表现较为恶劣,设计害死了黛玉。而且这个计策是非常恶毒的。这是一大想不到。黛玉死后她和宝玉结婚,天天逼着宝玉读功名,宝玉无法忍受遂离家出走多年不归。在这种情况下,宝钗偶遇贾雨村,觉得贾雨村才是一心功名、有雄心抱负的男子汉,喜欢上了这个老男人。当时贾家薛家都完全败落,贾政、王夫人、薛姨妈和薛蟠都已死,宝钗竟然甘心嫁给雨村作了妾。后来她命运还可以,雨村正室死后就把宝钗扶正了。二人感情很好,对于经济仕途的学问有说不完的共同语言。贾雨村也一直步步高升,宝钗当了几十年的贤内助,这段时期应该是她十分幸福的时光。虽然后来贾雨村犯案抄家,她又跟着他被发配东北,最后死在那里,但相对于其她女孩儿来说,已是最好的结局,毕竟享受了多年幸福的家庭生活。

若单看前八十回,虽然觉得宝钗功利了一些,但绝想不到她对宝黛这样无情。可细想之下,前八十回仔细描写"冷香丸",说她的冷是娘胎里带来的寒毒,其实已说的颇为刻毒了。而贾政王夫人完全不考虑宝钗,对金玉良缘的说法不屑一顾,看似奇怪,实则必然。这些说法,在前八十回没有回应,是应在后二十八回的。

参与害死黛玉的人里面,还有鸳鸯。这也是一奇。因为她在前八十回里面扮演的是受迫害被逼反抗的正面形象,同时对贾母十分忠诚的。但其实她作为贾府里的底层奴婢,对整个贾府上层一直怀恨在心。不仅仅是恨一个贾赦,除了贾母外几乎所有的人她都恨。贾赦说她想嫁给宝玉,她是非常愤怒的。宝玉逗她玩儿,在宝玉看来是亲昵的举动,在她看来则近乎于侮辱,不过不得不强颜欢笑罢了。贾家败落以后,她一直想找机会报复并且占据一些贾家财产。只不过一直没找到机会。后来参与害死黛玉,有被逼的成分,也有自愿的成分。

这二十八回和前八十回的判词和脂批是完全对得上的。但是它不是那种感觉——根据脂批去编故事。而是浑然天成,既合理又奇妙,不是通过探轶考证能想出来的。看了之后就知道,一定是这二十八回故事先写成,脂批和判词再来根据它来写的。

男生贾里读书笔记范文3

和贾里一起重温岁月(二等)

三明市列东中学初二(11)班张慧文指导老师:林铃

我和贾里说过话,这是真的,就在那个浅蓝色的夏天,在那绘满星座的扉页上,我们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我跟随着他,走在星期一的小路上,只见他戴着崭新的校徽,一支钢笔吊在他的胸前晃啊晃。当别人说他像某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时,他笑得牙齿露出来了,白花花的,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我缩在路边的草丛里偷偷地笑,惹来一身的快乐。他在日记里写道:“我敢下赌注,世上像我这样不走运的男生并不多,假如我没有个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妹妹·····”看着他咬着笔头,叹着气的样子,我不禁摇了摇头,然后忍不住笑了起来,真是个普通又可爱的男孩!不是吗?好朋友鲁智胜迷上抽烟时,他竟然在烟上做了手脚,当我看到那个胖子在角落里被烟里喷出的火星吓得竟惨叫长达一分钟时,对贾里这个古灵精怪的小男生的喜爱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贾里说:“鲁智哪里晓得,在九十年代的今天,他的朋友家还有着外人无法想象的不民主。”唉,贾里又是为爸爸的偏心感到难过了,看着他闷头闷脑的样子,我也有些难过,他肯定不知道,爸爸只是想让他早些成为真正的男子汉。我跟在他的身后,看他经历一件件事,见证着他的成长,看到最后,贾里满脸严肃,像一个正在检阅过去十四年的大人物。他已经十五岁了,已经不小了不是吗?

我从蓝色的书页中走出,从贾里的世界走出,想起了很多。

贾里有一个让他烦恼的妹妹,却又别扭地爱着她。我的弟弟又何尝不让我烦恼呢?和我抢吃的,喝的,玩的,爸爸妈妈却老是叫我让着他。说弟弟还小,不懂事,你是姐姐,应该让着他。我很伤心,为什么我是姐姐,他还小?九岁了!已经不小了!看了《男生贾里》,读了贾里的故事,我感到有些羞愧,贾里嘴里虽总说着爸爸偏心,宠爱妹妹,行为上却总是帮着那个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妹妹的。我比弟弟大了整整五岁,为什么我不能做到全心全意地爱护他呢?

贾里在学校有他的三剑客,他们一起度过重重难关。他还给女生起绰号“卡门”,说她太胖了卡住了门,所以就叫卡门,把女生弄得梨花带雨后又手忙脚乱地安慰。他还有最好的朋友,小胖子——鲁智胜,会在他难过的时候用别扭的语句安慰着他,这就是校园时光最美好的情谊。这一幕幕美好的画面,爆笑的生活片段,勾起了我的回忆。我发现,我竟然从来没有去关心过以前发生过的美好时光与那些曾经让我欢笑过的人们。如果没有贾里的提醒,我的青春会不会留下一段令人遗憾的空白片段呢?会不会在几十年以后白发苍苍时却没有一段永远青翠的纯洁的岁月去值得细细品味和回忆呢?那就真的太遗憾了。

贾里的形象只是一个简单而又普通的小男孩,普通到就像现在的我们,他身边发生的事,大多也与我们相似,我们常常能在他的身上早到自己的影子,也能在他的身上找到自己的不足,或许,这才是我们与这本书产生共鸣的原因吧。

在贾里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不如说,我重温了一段与自己相似的快乐时光。

嘘,别吵,我要再看一遍这本书,谁也不能打扰哦。

男生贾里读书笔记范文4

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文学的,也不知是什么时候迷上了读小说,反正就是对文学,对作家情有独钟。现与大家分享、交流一下我个人的读书经历。

三毛:原名陈平,一位台湾作家,父母是古典文学教师,受家庭影响,五岁时就开始阅读《红楼梦》。三毛的文字如其人,像一朵绚丽多姿却又平淡无奇的云,洁白无暇而又飘逸灵秀。自由浪漫,坦率而又不失天真。自杀后,骨灰一半遗在了台湾的日月潭,一半遗在了大陆西北的鸣沙山(敦煌)。日月潭可以浸透《温柔的夜》,鸣沙山可以重温《撒哈拉沙漠的故事》。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大抵描绘的应该是她吧。

贾平凹:陕西、西安人,原名贾平娃。西安是六朝古都,厚重的文化积淀孕育、熏陶了他。善长写长篇小说和散文,其《废都》是对《红楼梦》的一次成功模仿,同《红楼梦》一个遭遇,一开始就被沦为禁书。散文:语言朴实、平和。小说:语言富有独到的地域气息,并有方言夹杂其间。其作品摆脱了那种浮躁、张扬、浅薄、晦涩、华丽的文风,整合并开创了一种现实感、趣味性、哲理性、深沉气质的风格。写小说难,难在有始难有终,高鄂对《红楼梦》后期成员遭遇的安排非常合理。

张爱玲:一个不落俗套、本文由搜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身着红袍的前卫女子,个性十足。《倾城之恋》、《沉屑香》、《半生缘》…。她的文字更具个性:环境描绘、意韵烘托、心理剖析、想象丰富,读起来有如身临其境之感,饱含了对爱情的透彻思悟。她仿佛在告戒后代的女子们如何识破男人们的诡计,不过男人和女人的分工不同,男人天生就是在给女人使坏,女人总是用她的好来原谅他的坏。女人谈恋爱前应该读读张爱玲,失恋之后更应该读读张爱玲,做女人应该像张爱玲。

如果你对他们三位的情况比较了解,你会发现,三毛比较欣赏贾平凹的文章,贾平凹比较欣赏张爱玲的文章。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早年是上海艺术戏剧学院的院长(现已封笔终老,退出文化圈)。《借我一生》、《文化苦旅》、《霜冷长河》、《千年一叹》、《山居笔记》,从他的作品名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何等大气的作家,这里用作家来称谓他是有问题的,准确地说他是一位艺术理论家,并对历史有较深厚的研究。他的作品除《借我一生》以外,都与随笔有些类同。余秋雨犹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在向我们讲述国内、国外的历史、文化史。

0后: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春树,韩寒曾获得过《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一个另类的天才,精通语言的韵律,文字的巧妙组合与运用。其小说故事情节性差,所以语言上格外的努力,要求句句都出彩。这与其人生阅历有关,毕竟年纪小。大家都知道鲁迅、钱钟书、李敖是我国三位泰斗级的语言大师。从他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钱钟书和李敖的影子,他的《三重门》是对钱钟书《围城》的一次成功模仿,也就是《三重门》奠定了他在读者心中的地位。但有点刻板,钱钟书的诙谐幽默是流出来的,李敖的喜笑怒骂是溢出来的。韩寒出生在电玩时代,身上有太多的享乐因素。他并没有把文学当成一种真诚的生活姿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够敬业,而是把文学当成一种品位的炫耀,一种实现自己飙车梦想的手段。其作品娱乐性较强,有意思的东西不一定有意义,有意义的东西往往没意思,他应属前者。

从人性本位上讲,三毛与张国荣比较类似,都是因过早的繁荣而枯萎。三毛一生遭遇坎坷,无丈夫(其夫荷西因出海捕鱼遇风暴而溺水),无儿子。最终因难遭疾病的折磨而把生命交给了一只袜子。张国荣:一位电影演员,一位双性恋者,演技精湛,红遍影坛。当他把人间的悲欢离合,得失荣辱演尽时,跳楼自杀了,也许他们以为这样是功成身退吧。张爱玲与李清照类似,安妮与王菲类似,这里的类似是指艺术情调、文化品位、风格倾向等。

男生贾里读书笔记范文5

洋溪中学七年级(2)班张全超指导教师张贤惠

读着〈〈男生贾里〉〉,那活泼、乐观、开朗且充满责任心与爱心的贾里仿佛正活蹦乱跳向我走来。那一幅幅清纯的画面让我感到无比的舒畅与清快。那满含思索气息的文字,更是让我陶醉。之前的那些不宁心绪,也随着这书页的翻动,时光的流逝,一起消失。

在这里,我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看见草儿在倾听风的歌谣,孩子在田野里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任清风抚摸他们的头发,听草儿在他们身边私语。

积极的心态在其中萌生,心情愉悦的同时,我也感悟到了许多。

林萍是不幸的,父母不在身边的她,面对叔叔婶婶,她没能拥有无微不至的关怀。但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碰到了贾里一家。贾里他们用爱心让她感到了温暖。爱心,是世界上最好的良药。拥有一颗爱心,这世界将变得更加美丽。所以,请大家记住这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更好的明天!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其中少不了挫折与磨难。苦恼更是无处不在,但是人生的道路漫长,所以当同学不小心弄坏我们的物品时,我们应该像鲁智胜一样大度,宽恕。因为,友谊是无价的。我们更应该铭记查老师的那句话——有宽阔的海一般的胸怀,才能有海一般的深沉与尊严。同时我们也应该记住——不可以以貌取人。

也许你是一个出色的人,可有时候某些重要的东西却不属于你。你十分苦恼,万分不解,埋怨老师没眼光,埋怨上天不公平。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世界上最美丽的不一定是孔雀,同样,一只不起眼的燕子也不一定平凡。貌似在最平凡的位置上的你,也许就是这个舞台的最亮点。就像贾梅,她虽然是演老妈妈,但这个舞台最有难度的角色正是这个老妈妈。所以,我们应该对自己所处在的位置乐观的看待,因为有才华的你绝对会在属于你的位置。因此我们应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中的一切。

看,沙漠中的一株小草正迎着风,听着歌,欢乐地生长着……

初中生活里,各种千奇百怪的事情都可能发生,各种情绪更可能无处不在,也许你会与谁相处不好。但不管如何我们都必须共处三年,因此我们只能学会宽容,宽容他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更是无处不在。一大堆的事情可能让你十分难解,但相信在自己与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各种问题必会迎刃而解的。我们总爱天马行空的浮想,渴望被他人关注的心理更是随处可见。但浮想干“伟人”般的大事时,你是否忘记贾里爸爸所说的:“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的成大事”!无论如何,我们都应从小事做起,请抛弃那些无胃的幻想吧!

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宽容的力量,感受了爱给他人的温馨,也懂得了以貌取人的会产生的结果,更明白了应乐观面对自己位置与遭遇,点燃希望的火光……

男生贾里读书笔记范文6

【关键词】 《红楼梦》;中国文学;贡献

《红楼梦》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伟大的文学杰作。人称它是“国宝”,“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珠穆朗玛峰”,居“四大名著之首”,凡此种种。本文试浅谈《红楼梦》对中国文学的重大贡献。

一、《红楼梦》是一部以女性世界为主要内涵的杰出小说

小说将女性主要是青春女性作为真正的主角,极力赞扬、称颂他们的美丽纯真,同情其遭遇不幸。

世界由男女两性构成,而女性较男性来说,一般更具有美的情感色彩,身上也更易多些软弱与不幸,故而中外的文学作品中以女性为主角的居于多数,作者、作家往往借此反映时代、反映社会、表达爱憎、寄托思想。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意图主要是“为诸女子立传”,[1]由于作者的旷世文才和进步思想,因而书中才能真正将女性形象作为主要角色来精心塑造。书中虽男女人物俱写,但男性形象着墨多者只有贾赦、贾政、贾琏、贾宝玉等十来位,而女性形象远远占优、颇有点“重女轻男”。例如,贾府办得最隆重的喜事是元春省亲,像皇帝接驾;最隆重的丧事是秦可卿去世,如办国丧。再如,贾府最高统治者,位居家族核心的“太上皇”贾母,实权派人物王夫人,暗中较劲的邢夫人,可怜又卑鄙的赵姨娘,贾府的“总理”大管家王熙凤,寡居心静的李纨,更有黛玉、宝钗、湘云、妙玉、鸳鸯、晴雯、袭人等一大批青年女子。无论小姐、丫环、尼姑、戏子,作者都用其“爱心”轻重有别地细细刻画,喜悦其貌,欣赏其才,钦佩其德,怜悯其遭际坎坷。可以说曹雪芹是男权中心的中国古代少见的甚至可说是第一个将女性真正当“人”看待,全方位多视角深刻关注女性的作家。

再者,《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可以说就是曹雪芹巧妙构造的一个现实世界中的“女儿国”,她们由夫人、、小姐、丫环、尼姑、戏子、婆子、媳妇等女性人物组成,地位有别,来路各异,外加一个“特权人物”——贾母的心肝宝贝贾宝玉。这里有美不胜收的古典式园林建筑,迷人的四季自然风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这里成为了青春女子的幸福家园,情感乐园,是处在人间,位居都市的“世外桃源”。“大观园”的兴起到最美最盛到衰败正是书中这个女性家园、妇女乐园的命运历程,也是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命运征兆。

二、《红楼梦》超越了历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模式

《红楼梦》在描写刻画人物方面,写出了立体化的人,塑造了众多的圆形人物,使人物形象更逼真,符合现实生活,而不是中国古代一般小说中的简单化、单线条、平面化、定型化,它写出了人性的光辉点与不足之处。好人不是毫无瑕疵,坏人不是一无是处。各人的爱憎、性格、人生观、价值观取向也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人物性格符合生活的真实,很少给人以虚假、夸大的印象,达到了极高水平的“艺术真实”。以凤姐为例,她容貌姣美、精明干练、善理家政、嘴巧能言,但工于计谋、心狠手辣。她爱吃醋,可以“计赚尤二姐”;爱捉弄人,所以“毒设相思局”,让贾瑞最后惨死;她可以把平儿训练成高级助手,又在气恨贾琏时拿平儿出气;她自私贪财,在《红楼梦》第十五回——王熙凤弄权铁槛寺,写她为得到贿赂的三千两银子,害死了一对人命。爱摆身架又善讨人欢心,所以黛玉初来贾府,可以笑言“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2]

再如《红楼梦》的男主人公贾宝玉,英俊潇洒,饱有才学,温柔多情,极富个性,内涵复杂。书中的主要情节、人物多与宝玉紧密相关,作者的许多思想感情,显然也是通过他来表现的。他痴情,痴心于世间一切好女子,尤其关心爱护美貌的青春少女,年轻女子,时时处处费心施爱于小姐、丫环,为此有时甚至到了令人发笑的地步。但贾宝玉奉行的泛爱主义、博爱主义,是对美丽女性、青春女子的内心的欣赏崇拜和行动上的关心亲近,这一切基本不影响他对爱情的专注与痴心,虽然他也曾喜欢鸳鸯、晴雯、袭人,也曾和妙玉心犀相通,对湘云心存喜欢,更多次因“见了宝姐姐,忘了林妹妹”,但细心读过《红楼梦》我们可清楚看到这些都是宝玉钟情黛玉,喜欢林妹妹的陪衬烘托。如此等等,《红楼梦》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笔墨无论多少,都活灵活现,涉及社会诸多职业身份,三教九流,无所不括,丰富而精彩。这些都是曹雪芹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突破以往小说模式的典型例子。

三、《红楼梦》处处充满诗情画意,堪称婉约文学集大成者

我们知道,诗歌一般以精短语言美,耐品味见长,所以常以“诗”比喻一些美景或其它事物。《红楼梦》就是一个非常诗化的小说,这主要体现在其语言美、情节美、人性美三方面,特别是小说中的诸多韵文作品——诗、词、曲、赋、对联、歇后语等更是这部巨著佳作“诗化”的直接体现,它成功地表现了书中人物的身世命运、性格、才能、品德,充分展示了曹雪芹的诗歌才能、社会观和人生观。其中的“曲”与现当代之歌词毫无两样,通俗易懂如口语又俗中见雅,深刻而隽永。其中的“赋”如《警幻仙姑赋》、《芙蓉女儿诔》当属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赋之列。

《红楼梦》在人物、故事、环境描写中处处充满诗情画意,浪漫、温情、悲凉、凄美、奇幻、交错兼备,美感无限,它以“优美著称,细腻见长”,以写世情(爱情、友情、亲情、人情)为主,所以说《红楼梦》是婉约文学的集大成者,是意象开阔,大手笔、高水准的婉约巨篇大作。

四、《红楼梦》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红楼梦》一书,曹雪芹主要是欲借贾府兴衰这一社会线索和宝黛钗的“木石前盟”、“金玉良缘”这一爱情线索描绘一个“艺术的现实”,以此来表述作者的悲喜爱憎,对人世的思考、见解。这些都决定了作品主体不仅是写实,是现实主义,而同时由于情节中大量涉及感情、爱情、亲情、友情、人情,尤其是爱情,曹雪芹为清代社会形势(曹家被抄败落,文字狱盛行)所迫,也必须多些虚构,又决定了作品中很有些浪漫色彩。具体来说,书中有大量动人的“闺中友情”,男女爱情,眷眷亲情,脉脉人情,书中有大量精彩的景物描写,将人世主宰定为“警幻仙姑”这位女神,把主体故事“放”在了一个奇妙的构思之中——女娲补天,剩石一块;石得灵性,幻化人形;落入凡间,红尘一场;重归天界,石头记之;僧道偶遇,抄入人间;雪芹得之,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始有千古奇书——《红楼梦》,因此,我们可清楚地看到:《红楼梦》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五、《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真正的悲剧,故事情节曲折多变的大悲剧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3]它的感染力、吸引力也即在此。然而相对西方悲剧而言,中国古典文学中纯正的悲剧并不多见,如《长恨歌》写唐玄宗的政治悲剧及他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则悲矣,但尚有道士用法术为二人沟通灵魂;《窦娥冤》是经典的冤案悲剧,但有窦天璋事后为女儿昭雪,更有才子佳人,郎才女貌,悲欢离合之后,高中状元,夫妻团圆的大量俗滥之作,不胜枚举。这些都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真正的悲剧比较缺乏。而《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从总体上、大局上是悲剧、大悲剧——贾府由盛转衰,大观园诸芳流尽(大都命运结局很不幸),宝玉出家。再从细处看,情节里又是悲中有喜,喜中有悲,时喜时悲,悲喜交错,深合生活的辩证法。让读者并不因其是大悲剧而不忍看,不爱看,相反乐于读,喜于读这个令人感慨万千,思悟万千的大悲剧,真正的悲剧。

六、《红楼梦》描绘封建贵族大家庭生活的巨幅画卷,是明清世情小说的顶尖之作

《红楼梦》以其宏伟的结构,宽阔的视野、丰富的内容,博大的蕴涵,精美的文笔,多彩的人物,清晰的线索,突出的主题给中国文学贡献了一部美轮美奂、美不胜收的伟大小说作品。而就内容而言,它写的是封建贵族大家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主要是贾家的生活,它描绘的正是这样一个巨幅画卷,展示的正是以贾家贵族为主的众生百相图,生动、详细、全面地描述了封建贵族中老爷、公子、太太、小姐、丫环、小厮等人的起居生活,展示的正是明清时期的世态人情,因而我们称之为“世情小说”。

明代中国的古典小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繁荣,出现了分别代表当时小说四大流派(神魔小说、历史小说、英雄小说、世情小说),最高成就的“四大传奇小说”——《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而到了清代,由于《红楼梦》的更优秀,它取代了淫彩浓重,不为中国传统道德、主流社会欣赏的《金瓶梅》,而成为世情小说的代表之作,于是才有了我们今人熟知的“四大名著”之说。总体来说,《红楼梦》是明清世情小说的顶尖之作。

七、《红楼梦》卓越的思想体现在突出的进步观点,众多的奇妙高论方面

《红楼梦》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它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非凡的艺术技巧上,还体现在它卓越的思想成就上。书中从始至终,有很多突出的进步观点,众多的奇妙高论。例如:主奴平等意识,尊重女性,礼赞富有青春活力,才情横溢的清纯丽女,同情不幸者,揭批萎靡困顿腐朽不堪的众多男性贵族(宝玉等少数除外),讽刺淡视孔孟之道、科举考试、官场、批判佛教道教,发表人生见解,表述文字和艺术看法等等,枚不胜举。

综上所述,《红楼梦》为中国古典小说、中国古代文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做出了诸多的绝优贡献,它不愧是中国古典文学单个作品中最美最高的峰巅。从而成为后人顶礼膜拜的对象,评赏议论的热点、学习借鉴的榜样。曹雪芹这位清代伟大的文学家,给我们后人留下这笔丰厚的文学遗产,值得我们永远珍重。

【注 释】

[1] 参见.红楼梦,第一回.

男生贾里读书笔记范文7

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社会生活,将其攫取、裁剪,再加以创造,《红楼梦》这幅画卷就这样展现在我们眼前。一经问世就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是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欢迎大家参阅。

红楼梦读书心得1“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

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

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读书心得2本来以为可以写很多文采飞扬的文字要述说我多红楼的感慨,可是细细想来却也有些迷茫,迷茫这亘古不变的历史,也迷茫这千言万语的爱情故事。有人说红楼梦是一部女人的血泪史,更是对清王朝衰落的见证。但还是有很多人值得我们去深究。比如荣国府的贾宝玉。

宝玉,这个出生便咬着一块玉,并且深受贾母疼爱。但是他人关于他的说法很多有人说他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有人说他是“乖僻邪谬,不近人情”;有人说他是“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然而我说他是多情的。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就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其父贾政认为其必是“淫魔色鬼”“酒色之徒”。其实不然,他对薄命司令青春守寡的李纨、“枕霞旧友”的湘云、远嫁的“蕉下客”探春、悲观绝完后青春出家的“藕榭”惜春、跳井而死的金钏儿、含泪而死的可卿……他无不痛心疾首黯然悲叹。“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岁月貌为谁颜?”

说宝玉是个情圣,集中地体现在他对林黛玉的爱情之中。他们的爱情是一种新型的,历从未有过的,属于未来的爱情。这种爱情如此纯真、深挚、坚贞。林黛玉本是一个"情痴"、"情种",他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他的生命所系。只是,这个世界不符合他的梦想。他对林黛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至死靡它。然而,他们爱情又是经历着风吹浪打,始终分隔的。在那样的环境里,其痛苦可知。

并且文章不仅反映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最终未修成正果的悲惨故事,也反映了新世界必将冲破旧世界的束 缚,暗示着清朝的衰落。

红楼梦读书心得3《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我早就心向往之,尤其是耳畔响起“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佛柳”那悠扬的越剧时,我更是读之入神。

《红楼梦》讲述的是因皇亲而荣华富贵的贾府逐渐走向没落,最后因家庭成员获罪被抄家,终于繁华成空的悲剧故事。《红楼梦》里,有精明泼辣、圆滑狠毒的王熙凤,多愁善感、才思敏捷的林黛玉,叛逆多情、贪玩厌学的贾宝玉……而我也是众多痴人中的一个,也曾偷偷地为宝黛抹了不少眼泪,暗恨自己不在小说的章节中,不能帮他们一把。有时会为了它坐在角落里暗自伤神,因为,大观园里有在我心中留下抹不去痕迹的人。

此人便是林黛玉,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黛玉是美的。她原是三生河畔的一株仙草,集天地之灵气,下世为人,故,她是有灵性的,她的诗也是有灵性的。然而,她的身世却让她的性格十分敏感,有些偏颇,旁人叹她尖刻,而我却觉得恰是如此,她才能诗风玉琢,因为敏感是诗人的神经。“质本洁来还洁去”道尽心中无限事,在我心中,她是纤尘不染的仙子。

当读到《葬花吟》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时,我似乎看见花一朵一朵地凋谢了,花瓣随风满天飞舞,花儿那曾经的清香,也没有了。可是谁会来怜惜它们呢?只有孤单瘦弱的林黛玉!但是当林黛玉也香消玉殒时,还有谁会来怜惜花儿,有谁会来想念可怜的她呢?难怪她要发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当林黛玉听说宝玉和宝钗成亲,她的病情恶化,奄奄一息,上气不接下气时,她把自己最心爱的诗稿、手绢和着自己的泪、自己的血都烧光时,真让人潸然泪下!她烧的岂只是诗稿,而是她所有的寄托!她的灵魂!

看完书,掩卷思考。我觉得宝玉和黛玉悲剧式的结果,让我感怀不已。一部红楼梦,它是声声控诉,封建思想毁了多少有情之人。可冷静思考,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他们,结果自然是注定的。想到自己,成长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美好新社会里,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和谐大家庭里,我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放飞自己的梦想。

红楼梦读书心得4“红楼梦,半夜做。只从此迷上石头记,恋上红楼梦。”——题记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你一个女子,深受曹雪芹的怜爱,“两弯罥眼眉,一双含情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拂风。”任谁见你都会夸你标志,只可惜身世异常凄凉,但好在你来到外祖母身边。我想在别人眼里你是幸福的,你深受贾母喜爱,宝玉和宝钗对你又十分关心。可什么都不缺的背后,你的痛苦,又有谁理解你呢?

宝玉失玉变痴呆而你在重病中。当你听到珍珠妹妹说宝玉娶宝钗时,你内心绞痛,变得神情呆滞,直接去找宝玉,你们俩的对话多么让人心疼啊!“黛玉说道:宝玉,你为什么病了。宝玉笑着说到:我为林姑娘病的。”你回到屋后,贾母来看你,你气喘吁吁的说道“老太太,你白疼我了。“这一句字字戳中我泪点,你可知,如果我在当时,一定会把你拉住,不让你去,不让你走,只恨这时空之差。在宝玉误娶宝钗拜堂成亲时,你两眼一翻,一缕香魂就此归天了。这是你不知道的,紫鹃想说话却未成,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直流,李纨探春为你痛哭时有一阵奇妙的音乐之声,这是上天痛苦的表现啊!“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溅泪,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你在金陵之地,绚丽的绽放,可又无声的凋谢,为何上帝偏就要你离开,你不过只是一株绛珠仙草罢了。但我不知你是否愿意离开,其实走了也好,腐朽的贾府已不再是属于你的地方,倒不如回到太虚幻境。继续做你的绛珠仙子。

总是会想若没有那仙石的传说,你离去时,是否还会那么痛苦,爱是一种缘分,若你可以再来一声,请不要再陷入那无法挽回的缘分之中。

一本厚厚的红楼梦,浸在醉人的花香最早在红楼梦里,不愿起来,只想永远沉睡下去。

红楼梦读书心得5红楼梦是一部超越时空的巨着,作者曹雪芹更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他的笔下一个豪门大族由盛到衰,其中的故事各个耐人寻味,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宝玉、黛玉的真挚爱情更令人唏嘘不断,不敢妄作评论,只愿说说我读后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其中重要的部分我觉得除了写一个大家族的兴衰,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纯洁的爱情。最主要的是写女人,一个个形象都已印入我的脑海,不禁浮想联翩。在这部小说里我最喜欢的是晴雯,她才貌出众,敢爱敢恨,性格率真,口角犀利,嫉恶如仇,真乃一女中豪杰,但却因此引起贾府主子的不满、恼恨,最后被逐出大观园,病死家中,不禁让人黯然泪下。金陵十二钗,每个人的命运都不相同。尤二姐、尤三姐的.悲惨故事,尤三姐为了爱情,情愿献出宝贵的生命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尤二姐贪慕虚荣嫁与贾琏做二房,王熙凤的狡猾奸诈,心狠手辣的她逼死了尤二姐,甚至连死都没有个墓碑。迎春大丫环思棋与潘右安从下就相互爱恋,最后却都为了爱情献出宝贵的生命。让人不禁为他们的命运慨叹唏嘘。黛玉葬花的柔情几人知?黛玉与宝玉真心相爱却因为封建礼教和家族的不容,而最后导致了这场悲壮的爱情悲剧,有情人终不成眷属。曲折的故事情节,性格分明的人物,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男生贾里读书笔记范文8

《红楼梦》本书贯用北京方言,看官可透过表面用心观测到曹雪芹先生极力反对封建思想,批判封建腐败。大家都读过《红楼梦》了吗?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红楼梦》高中生读书心得体会及感悟范文2021,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红楼梦》高中生读书心得体会及感悟1一曲《红楼梦》,将人世间的哀情道遍:一首《葬花吟》,把宝黛带之间凄美的情丝化为虚无,把无尽落红悲声唱尽。悲哉,叹千古幽情终虚化;泣哉,怜痴情儿女尽成灰;忧哉,恨百代家业只凋零。红楼兴衰,世间百态,人间离合,便是曹雪芹倾注一生的血与泪记录的。那被记录下的凄美的文字成就了旷古无今,悲情凄美的《红楼梦》。

谈起《红楼》,又有几人不知,几人不晓?《红楼梦》倾注着曹雪芹一生的心血,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朵耀眼的奇葩。小说从四大家庭清末的荣辱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二人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二府由盛及衰的过程。曹雪芹以他细腻的笔触,悲凄的情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人情世态的历史长卷。他所写的贾府繁荣似锦的日子,可能有反映康熙盛世的意思,但作者亲自经历了自己家族的没落,深深感悟到福祸相依的道理。所以书中也暗示了封建制度腐败和必然衰败的道理。

就如《红楼梦》第四十回所写一样,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曹雪芹通过刘姥姥的眼睛再次描写贵族生活的浮华、浪费和奢靡,也为后来家族的没落埋下伏笔。姹紫嫣红的大观园,虽隔断了世俗与肮脏,可贾府的衰落并不可逆转,小小的一园不可能避免着另一爱情悲剧上演……

那一年,那一天,阳光晴好,碧空如洗,一位水一般的姑娘怀着一颗忐忑的,期待地走进了为她一生所牵的大院深宅,遇到了命中的他。她多愁;他多情,从此,她在这深宅里植根他的身边,她的心,她的情,都被他牵绊。她是黛玉,痴痴葬花,他是宝玉,痴痴恋她。

其实曹雪芹对黛玉,是充满怜爱与惋惜的,“两弯罥眼眉,一双含情目。娴静时似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这样的女子上天不知如何创造,但是,真实中这样的一个女子,身世却异常凄凉。自幼丧母,不久又丧父,父母双亡的她无奈寄人篱下。在别人眼里,她黛玉是幸福的,贾母,王夫人对她疼爱至极,宝玉视她为红颜知己,她对宝玉有情,宝玉对她有意。可又有谁知道她的苦楚?本与宝玉之间的金玉良缘,却因宝钗而缘尽。她只是失了父母的孤女,不比她,有母亲疼爱,哥哥护着,她只是有着那满腹的才华和那段青梅竹马的牵绊。她的心,为宝玉愁;她的泪,为宝玉而落。

可是,纵使她为曹雪芹所怜爱,她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她与宝玉有着青梅竹马的牵绊和两情相悦的情丝;也终究敌不过世俗的婚姻,终究敌不过那为“冲喜找玉”而将新娘换成宝钗的做法。她回到自己的院子,因积郁的愤怒,一口刺眼的鲜血喷到地上。在自己所爱之人和另一个女子的良辰吉时,这个水一般的女子走了,化为虚无。

在常人眼中,黛玉或许是尖刻,多疑,柔弱的。更有甚者,认为黛玉太过任性,自己造成了这一幕牵动人心弦的爱情悲剧。在他们看来,当今社会更需宝钗这样贤静庄淑的人。而在我看来,她却是在柔弱中带着几分刚硬,似翠竹一般不屈、刚毅。她在金陵这个灵秀之地,绚丽的绽放,又在金陵这个腐朽之地,无声地凋落。上天注定她最终要离开,或许,在她看来,腐朽的贾府已无她的容身之处,倒不如回到太虚幻境,继续做自己的绛珠仙子。这应是她最好的选择。

曹雪芹的一生同这《红楼梦》中二为主人公凄美无果的爱情一样,挥洒着自己的血与泪。只是同样,就算他倾注一生的血泪,红楼一记也终未完成。这又何尝不悲?可这也并不妨碍人们对《红楼梦》的痴迷和喜爱,在红楼之梦中,看到贾府的支离破碎,看到黛玉为情心碎,不禁感慨万千:

红楼倾倒,碎了梦,亦碎了心。心碎,情碎,梦碎,惟凄美长存于世,牵挂至今……

《红楼梦》高中生读书心得体会及感悟2《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书中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惨爱情故事和荣国府宁国府的兴败为线索。本书的描写非常细致,可见本书作者曹雪芹批阅十载的心血。其中有关于林黛玉的细节描写,让我深深地明白了,黛玉寄人篱下生活的不易和谨慎。就以她初至宁国府时的描写为例,“他近日所见的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从这一小段的描写可见林黛玉的谨慎、自尊,也正是因为这些,林黛玉在宁国府才会那般小心,唯恐被人耻笑了去。却因为她本身的性子与此格格不入,所以她才会过得那么艰难,最后有了黛玉葬花这一情节,也奠定了她死于屋中的悲惨结局。

又说贾宝玉,虽是出身富贵。受尽了宠爱,却终是落了一个出家为僧的结局。最终与相爱的人阴阳两隔,不得再见,也是可怜。悲痛到了极点。看破红尘,出了家,可能也是他最好的结局吧。回忆起他初见林黛玉的风流潇洒,不禁有些许伤感,曾头戴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传,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那是多少女子心目中的意中人?被多少女子当成心中的朱砂?却被情所困,被那残酷的封建所摧残,最终为僧,不知引发了多少多情读者的伤感。有多少人因为他的爱情不如意,家道中落而伤心落泪。

读完一整本《红楼梦》,心中感触颇深。不禁发问“问世间情为何物?”回答为“直教人生死相许。”但是我认为生死相许并不痛苦,最为痛苦,最让人承受不了的是生死离分,阴阳两隔,死者或许是解脱者,生者才是最伤神的人,而贾宝玉偏偏活着,忍受着日日思人之苦,同时也承受着家族的压力,可谓到了一定的极限了,不禁让我心疼,曾经玉面翩翩的公子,竟落魄至此,心酸不已,久久不能回神,依旧沉在伤神之中,或许这便是《红楼梦》的魅力所在吧。

《红楼梦》高中生读书心得体会及感悟3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个朝代,腐朽的王朝在堕落,这里没有亲情,没有仁义,却有着凄凉无情但又纯美如水的爱情。

黛玉是水,这已无可非议。即是从姑苏水乡走来的女子,是为白甘露之恩的降珠仙子下凡投胎,她自然带着股清甜的水气。“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她有着喜怒无常的性格,爱哭的脾气,与那作诗作词的才情,无一不带着水的特征——柔美,空灵,变化无常。然而黛玉有她坚守的一面:对宝玉的爱情,用情之深深至泣血。我觉得,这种爱情视富贵官爵为泥土,建立在互相欣赏,心有灵犀的基础上,干净飘渺。但,它始终是空虚的,如肥皂泡一般,会随时破灭。“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宝钗则不然,她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纠葛体,且不论她在“宝黛恋”中的角色,看她为人处事:和气中带着坚强,待人接物亲厚、一视同仁,在被言语冒犯后一笑置之,是一个委婉内敛的人。她从小受到正统教育的熏陶,深受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毒害,为人行事遵守三从四德,纲纪伦常。宝钗如山,稳重,守分,才知。她的柳絮词更托出她的沉稳,贾母不也如此夸她!“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他们的爱情是大家认定的金玉良缘。

只可惜宝玉是个情种,他只看到山水各自的好,看到钗黛各自的美,最终选了一瓢水。也许曹雪芹想歌颂的就是如此干净纯美的爱情。为了真爱的人可以抛弃一切世俗名利,甚至可以背上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罪名。但这并不现实,在封建社会里,把握如水的爱情是很难的,纵然它灵动纯洁美丽,也只是从人们的手中一点一点滑落罢了。曹雪芹曾惨痛地写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寞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繁华,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亦写尽了在这所有繁华掩盖下的因男尊女卑引起的重重悲剧:被折磨至死的迎春,青春守寡的李执,远嫁的探春,跳井而死的金钏……想到那些我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女子,最终都逃不了的凄苦命运,真觉得造化弄人。有貌怎样?有才怎样?有家世又怎样?那些曾经拥有的一切竟然无法换取一个简单幸福的生活,这才是她们最大的悲哀。这样的红楼,是对这个人情冷暖世间的社会的无情的鞭挞。但,任是无情也动人!

《红楼梦》高中生读书心得体会及感悟4浅读《红楼梦》,细细品悟古典文学的巅峰巨作,令我感慨万千。

人生繁华似梦,几多欢喜几多愁。身在大富大贵之家,贾宝玉的性格与封建大家族的立业思想显得格格不入。宝玉多随性而为,终日与家中的女孩们厮混,在旁人看来,这是不思进取,碌碌无为的表现。作为家族的嫡系男丁,他理应承担着光宗耀祖的责任,参加科举,步入仕途,将贾家发扬光大。然而在宝玉看来,终日埋在书堆里的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这变成了他与家人们的尖锐矛盾所在。可以说,贾宝玉是封建社会的叛变者,他不兴科举考试,追求本心。然而现实多磨,宝玉在现实的种种遭遇下看淡儿女情长。

无论在哪种时代,许多看似不合人心的东西依旧在滋生,多少血与泪的例子供人们领悟,但是该来的总会来。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令人趋之若鹜,老一辈人对新生一代的严格要求,对于仕途的执着追求,让人不厌其烦。但其实即使是当代人,对于学业高低,工作条件依旧保持着相似的观点。父母之命,长辈的语重心长,也是为着后辈们着想。所以我认为对于仕途的抉择,应该保持一个平常心来看待,不求荣华富贵,只求问心无愧,无愧于本心,无愧于为之奋斗的青春。

世态炎凉,在贾家的大院里,家人之间的关系不想表面上那么和谐。勾心斗角时有发生,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家族式的家庭里,这样的感悟时时令人寒心。当情亲与利益挂钩的时候,家人之间的距离便越走越远了。因为他们之间最基础的信任变成了泡影,时刻提防着对方,保护自身的利益,即使不愿参与其中,任然改变不了卷入利益纠纷的命运。在这样的家庭里,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无论你愿不愿意。可见生来富贵,不愁吃穿的日子并不像表面那样潇洒快活,在笑脸的背后,又蕴藏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这也印证了一句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上帝是公平的,当他赐予你富贵的时候,你的知心朋友变少了。有的时候,钱也是一种诅咒,让你看不清靠近你身边的人原始的面目,何其可悲,孤独的道路,只有一人前往。

在作者的描写里,我看到了几多红衣锦绣,富贵荣华,身居高位的人所享受的一切是那样的丰富,吃喝主行无时无刻都在透发着奢靡的气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些身处底层的人渴望着富贵人家的残羹剩饭。有条件的肆意挥霍,没有条件的只能画饼充饥,一穷一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唏嘘不已。这些富贵人家的物质生活建立在底层平民的艰苦生活之上,辛苦的劳作,平白无故的为他人做了嫁衣,着实无奈。

人间百态,有丑恶也有美好。心存小善,才能成就大善。

作者曹雪芹以个人经历为蓝本,写下这本著作,供后世品读赏玩。《红楼梦》里有着众多形形色色的奇女子,她们就如画卷中的美景,让人们把握其中的特色与优点。一场奇艺的梦,让金陵十二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一首首诗,让她们的命运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人暗自揣度后续情节,让人深感作者的用心良苦。因由作者的个人原因,更是让后续的故事产生一个个不一样的版本,以印证诗中的寓意所在。

多少因果了却一桩桩情缘。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之间感情戏码令我感慨,就以我自身的观点来讲,宝玉更适合与林黛玉在一起,只可惜现实不允许,最终导致了感情悲剧的发生。但是我同样理解贾宝玉和薛宝钗在一起的意义所在,为了更好的将家族延续,薛宝钗的确更适合坐这个位置。多说无益,“敢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可悲可泣。

看《红楼梦》,宛如在看一场生动的大戏,令人身临其境,感受另一个时代不一样的魅力所在。

《红楼梦》高中生读书心得体会及感悟5红楼,多么熟悉而又神秘的名字。自它问世以来,多少红学家前仆后继,倾其一生只为解得其中真味。对于这部自成学问的奇书,我早已慕其美名,值此寒假,有幸一探其奥秘。

当我拿到这本厚达九百多页的大“百科全书”时,我的心不得不为之惊叹,甚至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但读书本来就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不然怎能领会其中奥妙?于是便下定决心,这个寒假,就纠缠上这本“顽物”,一定要把它看完。

初读《红楼梦》,困难就接踵而至。一张薄薄的纸页上挤满了令我眼花缭乱的文字,包括生僻字、文言文,许多诗词更是让我摸不着头脑,其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则是让我糊里糊涂,如置身云里雾里,难得其中真味。有时读着,竟睡意难忍,趴在书上睡了过去。

但这些并未阻挡我要将它看完的决心。我开始做笔记,自己手绘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图,切身体会到这个封建大家庭的复杂。我学会借助外物,无论是厚重的词典还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都在此过程中助我一臂之力。

最令我着迷的,自然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纠葛了。一次我读到一个场景:贾宝玉和林黛玉互表心意,用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以及很多我不知道的典故,便在网上查询,终于得知这是贾宝玉在向林黛玉表露自己的真心。在此过程中,我既收获了知识,又对书中的内容有了理解,那样一种心领神会的感受,更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难以言喻的昙花佳境,让人回味无穷。这样读书的兴趣和快乐自然就如期而至了。

在长达二十多天的纠缠后,我终于将这本书“啃”完了。但我却不能就此满足,因为书中还有很多内容是我还不理解的,还有更多的深意和奥秘没有被挖掘。这样,我的感受和收获可能就很有限。于是我选择了在网上翻看别人的读书笔记和书评,以及一些著名红学家如周汝昌的著作,与他们的思想和心灵交流后,便有豁然开朗、拨云见日之感,《红楼梦》中的奥秘也才逐渐隐现。

男生贾里读书笔记范文9

[关键词]经典魅力;人生处境;人心人性;古今相通

《红楼梦》《西游记》等文学名著,过去一般只在读书人中流传,如今拍成影视了,接受者为芸芸众生、普通大众,仍然受到普遍欢迎。而且,即使到了国外,也依然受欢迎,其“粉丝”真可谓古今中外、男女老幼了。如此受到广泛欢迎,原因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内在深层秘密的。笔者以为,除了直观的影视形式招人喜欢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作品深层的、内在的思想魅力。观众对其中的世故人情并不陌生,而是“似曾相识”,总感觉和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内心相似相通,因而看他们似乎就是在看身边的人和事,乃至于是在看自己。这说明,就外在形态而言,古典作品中的生活早已离我们而去,但是就其深层的人生处境、人生体验而言,古人与今人依然相通。

这种相通,正是人们喜欢古典作品的内在原因。这种相通,少数文化层次较高、具有一定文学艺术修养的人可能有意识,而更多的普通观众是无意识的。普通大众只是喜欢而不知为什么喜欢,只是感觉亲近却不知道为什么亲近。这就需要作一些理论的分析和阐释。

本文以《红楼梦》《西游记》为例,说明在人生处境、人心人性等深层面上,古今人是相通的。艺术经典的魅力就在这里,所以它依然活在现代人的心里,仍然给现代人的生活以启发。

一、贾宝玉的困境是文明社会所有人的困境

贾宝玉的最大特点是喜欢自由,愿意按照自己的天性自由自在的活,不愿意受任何约束,然而他又不得不接受家庭、社会所加给他的各种各样的约束,他不得不生活于自我与社会的夹缝中。

首先,贾宝玉不喜欢读书,一听读书就头痛。其实他也不是不喜欢读书,而是不喜欢四书五经和八股文。他喜欢的是能自由抒发个人感情和灵性的唐诗、宋词,是歌颂自由恋爱的《西厢记》和《牡丹亭》。

其次,就人际交往说,宝玉喜欢和姐姐妹妹们在一起,而不喜欢和污浊男人在一起。他的著名言论是:“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所以看见女儿便清爽,看见男人便觉得浊臭。”这里说的是“女儿”而不是“女人”,在宝玉眼里未出嫁的女孩清纯如水,不受世俗污染,所以可爱;而女孩出嫁变为女人就变得势利,面目可憎。宝玉说男人浊臭也不是指所有男人,而是指被功名利禄污染的男人。秦钟、柳湘莲、蒋玉菡重情义,不俗气,就是宝玉的好朋友。

第三,讨厌仕途经济,拒绝家庭和社会安排的常规道路。贾宝玉是贾府的继承人,这一角色要求他热衷仕途经济这一套,而贾宝玉却偏偏极为反感这一套。林黛玉不劝他入仕,他视为知己,薛宝钗和史湘云因劝他入仕,他立马翻脸要把她们赶出去,可见他对仕途经济的人生之路厌恶到何种程度。

第四,家庭要求他承担责任,而他却拒绝承担,他沉浸乃至于陶醉在个体心灵的天地里,追求情感的满足。“茫茫人生苦海中惟一的慰藉便是众人的或各人的眼泪,是女孩子爱自己的真情。陶醉在这样的‘情’中,结束痛苦的人生,这就是宝玉的‘主义’,这就是宝玉的宗教,这就是宝玉的价值观。”

总结贾宝玉的主要特点可以看出,他一生喜欢沉迷于自我而讨厌社会,他始终处在自我与社会冲突的困境中,他一生活得好累,终于忍无可忍,出离红尘遁入佛门。

细想,贾宝玉身上的矛盾,或者说自我与社会冲突的困境,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也不仅仅是那个特定时代的,而是文明发展进程中整个人类的矛盾、整个人类的命运、文明社会所有人的困境。由此看,《红楼梦》不仅写了过去(那个时代),也写了现在,而且还写了将来――将来的社会也不可能完全没有了个人天性与社会性的矛盾。如此看来,贾宝玉形象的意义将永远不会失去。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大约都是一个贾宝玉,他的痛苦可能在你身上重演着。不同在于,他在艺术中,因此他可以按作者的安排出家;而你,终于摆脱不了复杂的社会关系之网,你要在这里挣扎一辈子,由此看,岂不悲乎?

我们平时总说《红楼梦》深刻,总是不大理解,这里我们通过对贾宝玉的文化分析,证明了这一点。《红楼梦》是永远不朽的,其价值是永恒的,因为它揭示了人类生活中最深层次的东西。

二、跟着感觉走还是跟着理念走

看过《红楼梦》的人总爱问一个问题:你喜欢林黛玉还是薛宝钗?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两个最著名的女主角,各有鲜明个性,各有大批“粉丝”和贴心朋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原因很简单,林、薛二人分别代表了两种人格类型,两种处世态度。这两种人格、两种处世态度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广泛存在于观众之中,所以她们也就分别获得了与自己相同相似的观众的喜爱。林、薛的区别即观众的区别,也即人群的区别,人生的区别。

因为观众对林、薛的性格和故事都已经比较或相当熟悉,所以在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根据笔者的理解,她们二人性格和处世的最大区别在于,林黛玉立身处世的立足点是自我(或个性、天性、个人),简单说即跟着感觉走;薛宝钗立身处世的立足点是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简单说即跟着理念走。

林黛玉是可以理解的、可爱的,而薛宝钗也是可以理解的、可爱的,可是,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黛、钗二人的性格及处世态度、生存策略是截然相反的。问题在哪儿呢?怎么理解呢?

表面看起来“不可思议”,其实深一层想也符合情理――这两种人都和观众内心相通,都是观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从内心愿望说,从自然本性说,人人都想活成林黛玉,林黛玉就是每个人。然而,坚守自我困境多多,活不痛快,甚至无法活下去,结果是转向薛宝钗。换句话说,内心里人人都是林黛玉,现实中人人都是薛宝钗。黛、钗二人代表了人的两面,所以她们都获得了读者和观众的喜爱。偏爱林黛玉的人,还年轻着呢!入世尚浅,还沉浸在自己的梦中;长大后就成了薛宝钗,至少是理解了薛宝钗。

林黛玉和薛宝钗代表了两类可爱的女人,这两种性格各美其美,但不兼容。“钗黛分离”(对立),反映了人的局限――人很难十全,甚至不能两全;“钗黛合一”反映了人们的理想――能兼容该多好啊!所以曹雪芹常常将钗黛并举,希望一个女人同时兼有林、薛两种性格。理想是美好的,可是实践起来却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人的困境。

三、猪八戒形象代表了人性的普遍弱点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是和孙悟空同样成功、同样受人喜爱的艺术形象,成功的标志是,自作品发表四百多年来,古代人喜欢,现代人也喜欢;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喜欢;老年人喜欢,小孩子也喜欢。也就是说,不论古今中外,不分阶级,不分民族,不分社会,不分时代,也不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人见人爱,正所谓不折不扣的“大众情人”。

猪八戒为什么受到如此普遍的欢迎呢?这里的秘密是,和孙悟空相比,猪八戒太大众化、太接近普通人了,可以说他就是我们中的一员,就是你、我、他。猪八戒身上集中体现着普通人的优点和弱点,是芸芸众生的缩影。

猪八戒的优点是憨厚朴实,在高老庄干活不惜力气,取经路上肩挑行李不辞辛苦,顽敌面前也不示弱,即使被俘也不投降。但是他的弱点也很明显:好色和贪食过于常人;偷懒、贪小,偷偷摸摸地积攒私房钱。他偷懒贪睡,叫他去化斋、巡山,却一头钻进草丛里呼呼大睡。一事当前,不顾同伴的安危,先算计自己不要吃亏,有时因此而临阵脱逃。“革命”意志不坚决,遇到困难就想散伙回高老庄。他的这些毛病反映了人性的普遍弱点,不光是猪八戒有,而是人人都有,所以他获得了人们的理解和同情。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明白了猪八戒的优点和弱点,明白了观众为什么那么喜欢猪八戒的原因。虽然猪八戒身上有那么多的弱点,观众并不讨厌他,反而感到他很亲切。因为观众心灵深处也有一个猪八戒,观众从猪八戒身上照见了自己的影子,因而恨不起来。关于这一点,网上诸多文章有共识,有的文章的标题直接就是“我们都是猪八戒”。

四、孙悟空的人生路其实就是

文明社会每个人的隐形路

孙悟空原本是一块仙石,迸裂化为石猴,因探水帘洞有功而被尊为美猴王,率群猴在花果山过着无忧无虑、纯净自然的生活。后来在菩提祖师那里学得浑身武艺,有了武艺就急于表现,遭到祖师批评,祖师料他将来必惹祸患,将他逐出师门。为了弄到如意武器,他大闹龙宫取走了定海神针金箍棒,又到阴曹地府从生死簿上勾掉了自己的名字,从此可以永生不死。这显然破坏了既定的社会规矩,于是龙王、冥王相继告状。玉皇大帝听从太上老君的对策许以官位以招安孙悟空,悟空高兴接受,认真勤恳工作,后知官职微小又造起反来,要求做最大的官“齐天大圣”,做了大圣又感到有职无权,于是有“大闹天宫”的英雄壮举。大闹天宫失败,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压了五百年没有出头之日,后来在菩萨的推荐下,悟空皈依唐僧,开始西天取经。取经路上逢妖降妖,遇怪捉怪,立下汗马功劳,被如来佛封为“斗战胜佛”。孙悟空成功了,成功的标志是得到社会的承认,社会给予了最高礼遇。

以上是孙悟空的人生之路,大致可以用以下关键词串联起来:自然―社会―冲突―反抗―失败―归顺―奋斗―成功。

仔细想想,孙悟空所走过的路不就是文明社会里每个人所走过的路吗?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时都是“自然人”,而后就开始了被社会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充满个人和社会的矛盾冲突和斗争,这种斗争可能不像孙悟空那样激烈和外在,而大多发生在心里内部(“叛逆”)――那是一个多么艰难多么痛苦的过程啊!个人渴望自由而社会规范(“紧箍”)要严加约束,你听从了则罢,不听从就受惩罚,在激烈的碰撞冲突甚至是失败挫折中最后终于接受了社会规范,半情愿半不情愿地遵守社会规范,按社会游戏规则办事,努力奋斗和拼搏,终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获得了社会荣誉,即所谓的“成功”。

所以我们说,孙悟空的人生路其实就是文明社会每个人隐形的人生路。孙悟空外表是神猴,精神实质却是人;而且是每个人,因为他与每个人内心相通。在孙悟空身上,观众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和内心,所以人们喜欢他。

文学(艺术)是人学,道出了文学艺术的本质。人,人生,人生经验,人生智慧,人的灵魂,人的精神困惑,人的根本处境,这一切,从根本上说古今是相通的。人的外在生活与时代、社会相关,时代风云、社会冲突具有特定时空性,时迁世移,此一时彼一时;而人的深层处境,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自然天性与社会性的冲突,跟着感觉走还是跟着理念走的生活态度,人性的弱点等带有根本性的终极问题,是永远存在的,并不因时代、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观赏古典作品,同样可以引导我们认识人生,反思人生,从中受到启发,汲取人生智慧。事实证明,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之所以具有永恒魅力,就因为具有深层精神意蕴。经典揭示了一个基本道理:在人生处境的深层面上,古今人相通。

注释:

① 王蒙:《双飞翼》,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256页。

②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59页。

男生贾里读书笔记范文10

【关键词】红楼梦;戏曲;西厢记;探析

在中国的传统文体学中,不同文体如诗、词、曲、赋、小说等所表现的文学内容和个人情感是不同的。而明清小说在表现社会生活时常常楔入诗词曲赋,在《红楼梦》中,诗词曲赋和小说叙事主体融为一体,成为表现小说情节的有机部分,是一部“文备众体”的古典小说。小说中有关戏曲的提及和描写对于小说文化意蕴的构成和人物形象塑造、小说情节发展有重要作用。

一、《红楼梦》中的戏曲描写及其特点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它兼备各种文体,据相关研究统计,诗词曲赋及其他各种韵文总计二百余篇,其中诗八十余首,对联二十余副,词十八首,曲十六首。这些具有高度艺术表现力的诗词曲赋等形式的运用,不仅与小说的叙事融为一体,而且对于塑造典型性格、展示人物内心思想、推动情节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曹雪芹在《红楼梦》描写中大量地穿插了听书看戏的情节。据笔者统计,在《红楼梦大辞典》中,“戏曲”一编里写到的戏曲词语条目多达80余条。从回数上的分布来看,第1回到93回,前后有30回,占全书四分之一中写到的戏曲名目40余种。其中第17-18回、第22-23回、第29回、第54回的戏曲描写尤为集中突出,可以说戏曲穿插其间,甚至以演戏看戏成为重要内容。

第一、买优伶,养戏班。养戏班在宋代就出现了,被称为“家乐”。《红楼梦》中荣宁二府是“钟鸣鼎食,诗礼簪缨”的世族之家,所以逢年过节,喜丧大事,家集宴庆等都是必要摆酒唱戏的。小说第17-18回中,为迎接元妃省亲,喜讯一传出,立即派人南下姑苏去买优伶进行排练。

第二、点戏看戏。第18回写元妃归省,大典之后题诗,然后是看戏。在点戏时提到了《游园》、《惊梦》等八出戏,表演了六出戏;第22回写贾母要为薛宝钗过生日,“便自己蠲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他置酒戏。”生日当天在贾母内院搭了家常小巧戏台,先后点了《西游记》、《刘二当衣》、《鲁智深醉闹五台山》等戏,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当时主要的流行戏曲。

第三、谈论戏曲。小说中有多处通过小说人物之口谈论戏曲,并且通过不同人物引用戏文或是戏中人物、故事和诗词典故等。如在小说22回中写宝钗生日唱戏时,林黛玉信手拈来《妆疯》一折戏来讥讽宝玉的得意忘形,使在场的史湘云也笑了。在54回中有一段贾母论戏的描写,通过贾母论戏的描写来说明这位出自名门的老太君看戏着实很多,把《西厢记》、《牡丹亭》等背得烂熟。

二、《红楼梦》中对《西厢记》的提及和描写

《西厢记》是关于崔莺莺和张生的恋爱故事,它起始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后经苏轼、毛滂等人的传播,流于民间,成为民间说唱文学的题材,再到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使崔莺莺和张生两人的恋爱故事广为流传。小说中不仅写了《西厢记》中很多戏曲名目,甚至有时还作为回目,如第23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惊芳心”。据笔者粗略统计,小说中提及《西厢记》书名、人名、诗词名句等达20余处。

首先,对于书名的提及。在第23回中写到《西厢记》(回目)、《会真记》;其次,对于《西厢记》中人名的提及。在第1回和51回中提及红娘,在第2回和35回中提及崔莺莺(或双文),在54回中提到惠明。第三,对于戏名的提及。第49回写到“闹简”,第54回写到“惠明下书”和“听琴”。最后,对于戏词名句的援引和对戏曲的议论。小说中有多处引用《西厢记》中的唱词来展示人物之间的对话。如第23回中宝玉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第26回中黛玉吟“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宝玉对紫鹃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等,这些都是从《西厢记》中信手拈来的现成句子。

小说中不仅嵌入了如此多的《西厢记》中的人物和戏曲名句,还通过人物之口对其进行评议。如在小说第23回中写宝玉在烦闷中偷读《西厢记》,黛玉经过发现后亦拿来读,在宝黛心目中,《西厢记》“真真这是好书”,读后“余香满口”。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西厢记》写情、唱情与《红楼梦》中所写宝玉黛玉之间的恋爱融为一体,并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宝黛产生了共鸣。因此,宝玉不断引用《西厢记》中的戏文来试探黛玉的心迹,而黛玉内心充满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痛苦矛盾,所以亦用里面的戏文表达自己的自叹自怜,倾述自己的春困幽情。

三、《红楼梦》中《西厢记》等戏曲的审美功能

中国古典戏曲对于小说创作的影响和文化渗透在于戏曲动作化的叙事思维丰满了小说人物形象的可观、可感、可触。戏曲的情感化,即描写人物的真情实感,创造典型的艺术境界,也改变过去的静态描写,从而用动作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以展现人物的内心情态,使小说故事、人物更具美感。《红楼梦》中戏曲描写的审美价值及其功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展现了《红楼梦》时代的风尚。小说写的是世族荣宁二府,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上层社会对戏曲的偏好情景,通过作品中一些人物之口说出贾府和一些王公贵族都养戏班、蓄优伶,使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的一种风气。可以说《红楼梦》的戏曲描写真实而典型地再现了清代前期的时代风貌。

第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和环境氛围的渲染。如对于《西厢记》的描写,小说第40回中写黛玉在行酒令时脱口说了一句《西厢记》中的“纱窗也没有红娘报”,当时只是宝钗看了黛玉一眼,并无下文。但到了第42回,宝钗竟由此“教训”了黛玉一番,迫使黛玉大作“检讨”。在情节安排上,前回故事留与后回说,发展了故事情节,完善了故事情节。

第三、通过对《西厢记》等故事的描写来升华小说的主旨。《西厢记》中崔莺莺与张生在爱情婚姻上是处于男女不平等的地位。而《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婚姻观是建筑在男女完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宝黛的爱情是双方在生活中不断了解、倾心、自愿决定的。《西厢记》中的爱情婚姻是向现代爱情婚姻发展的萌芽阶段,而《红楼梦》中所写的男女结合则是以共同理想、共同的人生信仰为基础的思想观念。这种变化是《红楼梦》对《西厢记》的继承与发展的结果。

四、结 语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几种文体往往是相互交融、彼此渗透的。《红楼梦》中对戏曲的描写,尤其像对《西厢记》、《牡丹亭》等家喻户晓的古典著名戏曲的引用和融入,使小说在叙事上更简洁精练,更形象具体地传达出人物的思想性格,从而使《红楼梦》得以成为一部内容广博、思想深刻的鸿篇巨著。

【参考文献】

[1](清)曹雪芹,(清)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胡文彬.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M].北京:中国书店,2005.

[3]冯其庸,李希凡.红楼梦大辞典[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4]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0.

男生贾里读书笔记范文11

《红楼梦》这本书永远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息,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黛玉的葬花吟,宝玉的种菊,湘云的如梦令,宝钗的临江仙……都让我感触至深。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红楼梦读后感,请您阅读。

红楼梦读后感1我,一个爱读书的小女孩。今年暑假我读了许多书籍,有幽默无比的《淘气包马小跳》;有让我笑口常开的《笨狼的故事》;有写出了女孩心声的《贾梅日记全传》;还有情节感人的《红楼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红楼梦》。

《红楼梦》这本名著很感人,别看我年纪小,才读了一遍一至十回,我还真懂得了不少,也时常掉眼泪。我觉得,当时的社会很奢侈,贾府的贾母很有权势,说话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都听她的。但她特别疼爱贾宝玉,把他当作心肝宝贝。也许因为是贾府上上下下都是姑娘,只有贾政(贾府的老爷)和贾宝玉两个男人吧。

贾宝玉有一个表妹叫林黛玉,她很爱哭,但很有才华,做诗、画画样样精通。她和贾宝玉很谈得来,经常一起玩耍,两小无猜。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样样精通的小女孩,爱好很广泛,读书、画画,弹琵琶、办小报……。呵呵,好像跟林黛玉有些相似,我也很爱哭,而且,哭起来没完没了。不过,这些应该改正,现代的孩子要坚强些,不要那么多愁善感。我觉得,林黛玉在我心里是《红楼梦》里最喜欢的人物,也是最感人的人物!

自从我看了《红楼梦》以后懂得了许多道理,我很佩服曹雪芹,他可以写出这么好的作品,把里面的人物写得那么栩栩如生,好像就站在我面前。我要向他学习,练好作文基本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红楼梦读后感2红楼梦读到尾声时,便会使人看尽大观园中的人情冷暖。

贾母,在我刚刚阅读《红楼梦》时我认为她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她对宝玉的宠爱,对黛玉的热情,让我感到大观园并不是冰冷的,它是温暖的,因为贾母。但随着之后的阅读,直至黛玉死后我看到了贾母的冷漠与无情,一位慈母的形象在我心中破灭了,我对于大观园的幻想也逐渐消失。

王熙凤,她无疑是《红楼梦》众多人物形象中最引人瞩目的,相信她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成功、最精彩的文学典型之一。她英俊俏丽这一点相信在第三回中已经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她聪明伶俐大观园中上上下下都需要她来打理,她杀伐决断,谈笑风生体现了作者反对男尊女卑的思想倾向。她在大观园中的累累恶行,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自私贪婪,阴险凶残,生活糜烂的卑劣品质。她的性格是多样的也是统一的,善恶兼具。

晴雯的性格与黛玉有些许相似。她们都心高气傲,真诚直率,眼光敏锐,口齿锋利。但不同的是晴雯只是一个奴婢,她没有黛玉的多愁善感她比黛玉更来得开朗,刚强和泼辣,敢说敢笑敢怒敢骂,不像黛玉那样娇贵高雅,我甚至觉得与晴雯相比较黛玉显得有些许懦弱。晴雯做不出“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诗词但她却可以拖着生病的身体勇补雀金裘。

大观园中有纯洁,勇敢的女孩子也有冷漠虚伪的妇人。每每读一遍红楼梦每每会有新的感悟,红学是有趣深奥而又令人悲伤的。趣在于看宝玉与大观园中的女子相处,悲在于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与封建礼教残害了多少纯洁无辜的少女。

红楼梦读后感3《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读后感4“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开篇,作者就给予我们一个神秘的印象。前世的情缘,后世来还。大多数读完这本书的人或许都怀有一份感叹,感叹结局的悲哀。黛玉无可奈何,抱憾而终;宝玉穷困潦倒,看破红尘。

书中以林黛玉和贾宝玉坎坷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用贾府的兴衰作为背景,通过它,揭示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透露出作者心中那份不满与愤怒。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她从小体弱多病,造就了她倔强、孤僻、特立独行的个性。但她的诗情画意和聪明灵秀总是不断的吸引着我。她每次与姐妹们作诗赏画,总是那么的才气逼人。她总幻想着与贾宝玉的爱情有朝一日获得认可,所以当她的爱情幸福被扼杀时,她表现得那样的勇敢、决绝。而最让我怜惜的,是她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薛宝钗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但读完这本书,我不禁开始同情她。她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但她也是一个典型的服从者,这是悲哀的,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所支配。与林黛玉相比,就显得更加悲哀,因为林黛玉追求了自己的幸福,并且得到了那份真诚的感情。而宝钗的一生“愚昧和不自知”到头来,只能任由生活来将她深深埋没。

我感叹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佩服那些敢于与封建斗争的人们,同情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亦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如此的让人捉摸不透。

红楼梦读后感5这几天,我读了一本《红楼梦》,让我欲罢不能。每每读到佳句,欢喜的紧,读到伤心处,泪眼连连。

《红楼梦》以贾府衰亡为主要线索,全书以贾府为中心,描写上至朝廷,官场,下到市井、乡里的人情世故和风尚习惯,可谓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最吸引我的就是上至宝玉,金陵十二钗,下至丫头都是那么的具有才华,个个都出口成章,让我刮目相看,更让我崇拜得五体投地。印象最深的就要数黛玉和宝钗了。

黛玉或许是从小体弱多病,又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因此养成了她多愁善感的个性,她的眼泪总是又多、又细、又长。空有了一颗玲珑心和无人可及的诗情才艺,真是让我倍感遗憾啊!

反之,宝钗从小就在大户薛家出生,又有母亲和哥哥的疼爱,她的性格就大家闺秀所具备的大气了,因此也更得长辈们的喜爱了。更是“是非面前绕道走”,连丫头们都喜欢她。而我又觉得她虽然表面上是风光了,但做每件事都要思前想后,肯定是件特累的事。

《红楼梦》里对每个人都是刻画得入木三分,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心思,读了以后真是受益匪浅,更感到世态炎凉,真真假假,到头来都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红楼梦》引人入胜的地方数不胜数,真不愧为是文学史上的瑰宝啊!

红楼梦读后感6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本书反映的思想倾向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和主张。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放奇光异彩。

红楼梦的情节结构在以往传统小说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重大突破。它以改变了以往如西游记等一类长篇小说情节和人物单线发展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艺术结构,使众多人物活动于同一空间和时间,并且情节的推移也具有整体性,表现出作者卓越的艺术才思。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形象;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读者仅仅凭借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

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小说里的诗词曲赋,不仅能与小说的叙事融为一体,而且这些诗词的创作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切合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口气。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卓越成就,因而使红楼梦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或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自己崭新的面貌,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使它足以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不逊色。

红楼梦读后感7《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又名《石头记》全书共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创造了一大批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如,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贵族公子贾宝玉,娴静稳重的薛宝钗等等,为我们演绎了一段精彩的故事。

如:“黛玉葬花泣残红”早晨宝玉和黛玉在聊天。宝玉无心说了一句冒犯黛玉的话,黛玉哭着就跑了出去。黄昏,黛玉以为宝玉被别人叫去一整天,心中担心,晚饭后过来看他,丫环没听出来是谁,没让黛玉进去。

男生贾里读书笔记范文12

东汉时,有个叫苏章的人,朝廷派他到冀州担任刺史。刚刚上任,有个失明老头状告清河郡太守贾明贪赃枉法、欺压百姓、残害无辜。苏章看过状纸,不觉心头一冷,喃喃自语道:“难道是他?”

原来苏章小时候有个朋友也叫贾明。在他的记忆里,贾明小时候不仅读书勤奋,也和他一样从小就立下了报国安民的远大志向,那时候他们一同读书写字,一同练功习武,后来又一同出来做官。做官以后,各奔东西,就渐渐失去了联系。

这个贾明就是那个贾明吗?苏章自从看过状纸,心里就一直考虑着这个问题,不过他认为从朋友贾明小时候的情形来看,犯这样罪行的可能性很小,何况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多着呢!想到这里,苏章心里稍有安慰,但究竟是怎么回事,苏章决定亲自去查,先微服私访一番。

且说这位清河郡太守贾明,还正是苏章小时候的朋友。自从当上清河郡太守,贾明仗着手中的权势,胡作非为,失明老头所状告的一点也没错。冀州新来了个刺史,他是知道的,但究竟是谁,他却不知道。失明老头在刺史那里告了状,该怎么办呢?他正和他的一班手下商量对策:有的说把失明老头抓起来,有的说把老头逐出清河,还有的甚至说干脆把那老头干掉算了……议来议去,大家意见比较统一的还是给失明老头一笔钱,让他把状子撤回来。

正在这时,只听见衙门外闹哄哄的,原来是一个乞丐吵着要进来见老爷。贾明见是一个乞丐,连忙叫衙役把他Z走。

贾明的属下依计而行,试图用金钱买通失明老头撤诉,可这老头非常固执,断然拒绝了他们。这些属下也都是如狼似虎之徒,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对老头大打出手。正在危急时刻,那乞丐又来了,搭救了这位瞎眼老头,而且扶着老头走了。

那个乞丐不是别人,正是微服私访的冀州刺史苏章。他将老头扶到自己家里,倾听老头诉说苦情。现在他完全清楚了,此贾明就是彼贾明,是他小时的挚友,且状纸上所述的事完全属实。

这就使苏章为难了,他想起了小时候和贾明的相处,想起了他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难解难分的情谊,再看看手中状纸上所书贾明的罪行……儿时的朋友,多年不见,如今终于有机会见面了,却是以这样的方式见面,苏章痛心极了。想来想去,他终于打定了主意……

此时的贾明却得到令他高兴不已的消息――冀州新来的刺史是他小时候的铁哥们,他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当年苏章家境贫寒,经常受人欺侮,是他屡屡出手相帮,他想苏章是不会为难他的。贾明的那些下属提醒他还是小心为妙,贾明便打算备一份厚礼,以叙旧为名,去对苏章进行贿赂。

就在微服私访的第二天,苏章带着衙役来到了清河郡。也就在这一天,贾明准备亲自到冀州府跟苏章“叙旧”。恰巧在贾明上轿准备出门之时,苏章派人来邀请贾明到他下榻之处赴宴。贾明一听,喜上眉梢,他口里喃喃念着:到底是多年好友,心有灵犀呀!

酒席上,苏章对贾明十分热情,又是劝酒又是敬菜,你一言我一语,谈论着儿时的趣事,述说着别后的生活,谁也看不出来他们各自的心事。酒足饭饱之后,贾明借着酒兴对苏章说:“现在好了,你是我的顶头上司,如果发现我贾明有什么过错的话,请多多担待。”

苏章不动声色地说:“我们今天相聚确实不易,就专叙朋友之谊吧!其他的事以后再说!”贾明被苏章这几句话说得一头雾水。苏章又继续说道,“从明天开始,我作为冀州刺史,就要正式办案了。”贾明这时心里好像有些明白,吞吞吐吐地说:“我不明白你的意思。”苏章说:“你真的不明白?”贾明还真的猜测到了苏章说话的意思,但他不愿意相信。苏章只好单刀直入地说:“你不要装糊涂了,我虽然刚刚到任,就已经听说你这些年贪赃枉法,聚敛了许多不义之财。如果你想宽大处理,劝你还是早早坦白自首为好!”贾明见苏章已把话挑明,便又嗫嚅着说:“难道你一点也不顾及我们当年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