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音乐专业毕业论文

学音乐专业毕业论文

时间:2022-05-28 12:49:38

学音乐专业毕业论文

学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音乐本科生;毕业论文;策略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毕业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文章。撰写毕业论文,既可以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技能的训练。本文拟从分析音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出发,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应对的策略,以提高音乐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一、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主要存在的原因有专业特殊性,其次是现在的学生写作能力薄弱。音乐专业属于艺术学科的一个分支。在考入高校时,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较低。而入校后,学生通常只注重演唱演奏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在对《艺术概论》《中西方音乐史》《音乐教学法》《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等这样的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学生普遍学习热情不高。这样的学习态度导致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普遍理论功底不够深厚和扎实,同时又缺乏文字功力的训练,因而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上常常难以驾驭。现在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导致学生平时练笔的时间少,而教师灌输为主要教学方式,必然导致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欠缺。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策略

1.加强学生对论文写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毕业论文(设计)应该是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检验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1]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专业课的特殊性,学生普遍出现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轻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一个只会演奏、演唱而不会表达文字的人,不能算合格的音乐教师或音乐科研工作者。毕业论文的撰写不单单是一次简单的写作过程,重要的是通过撰写论文,可以使学生掌握如何收集、整理和利用资料,如何利用图书馆检索文献资料,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是一次系统的实践机会。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加深和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使他们把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实际合理选题

正确而又合适的选题是决定文章内容和价值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往往直接决定论文的成败。毕业论文的选题首先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能够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把握“适中”的原则。本科生在校期间掌握的多是基础知识,知识面和掌握的深度都有一定的局限,选择的题目一般来说,宜小不宜大,宜窄不易宽,应尽量结合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和实践,并能体现教学与科研的统一。另外,学生要充分考虑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兴趣浓厚,研究的欲望就强烈,写作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3.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写作能力

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专业技能的学习以外,还要积累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知识。作为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启发学生对音乐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知热情,有意识地加强科研方面知识的讲授。在有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例如音乐史课、教法课、欣赏课等等,可以采用写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训练学生提炼论题、组织材料、运用论据、论证问题、阐述观点等的论文写作能力。另外,在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上,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留一些具有延伸性的,能融合相关课程的思考题,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

4.开设“音乐论文写作基础课程”

针对毕业生在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和技巧训练方面缺乏应有的实践经验,应开设音乐论文写作基础课程,系统地向学生讲述音乐论文从选题、资料收集和整理、撰写论文提纲、撰写初稿及论文修改到文论答辩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全面地掌握撰写毕业论文的技能和方法,以解决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答辩中所遭遇的诸多问题。

5.积极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指导老师的专业水平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保障。首先要建立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师生比结构均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做到有足够的指导教师以及指导教师有足够的精力指导毕业论文。其次,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从审定论文题目,指导学生搜集和阅读有关参考资料,确定题目,拟定提纲,一直到初稿至终稿的写作,都应发挥监督指导、启发促进的作用。通过毕业论文写作的教学实践过程,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科研方法与思路,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撰写毕业论文既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水平和运用能力的检验,也是大学生开始从事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实践的初步尝试。要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首先应对学生进行重视毕业论文写作的教育;其次,要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知识的根基,在平时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写作和科研能力,对进一步提高音乐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俊辉.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03期(15).

[2]傅利民.音乐论文写作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袁培. 常思则善――由毕业论文写作谈及“音乐学文论写作课程”的开设意义[J].黑龙江史志,2010,(7).

学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声乐演唱;本科毕业论文;管理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毕业论文管理方面,针对当前毕业论文写作的质量管理和论文管控等方面的改革工作,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调整。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设计工作是各大高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更是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或专业理论知识的方法之一。

一、音乐类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管理体系

(一)组织管理环节

1. 管理方式及内容

按照我国音乐类院校本科生论文管理的具体流程,在毕业论文的设计和指导方面,主要以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共同组建起本科生毕业论文小组的形式进行管理。本科生毕业论文小组主要负责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或设计的确定、分派指导教师、对导师指导过程的监控、对论文答辩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对论文或设计质量的评估及对答辩后的理论论文及设计类论文的存档等。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管理,需要从领导小组组建开始,贯穿整个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开题和答辩完成之后的存档等环节中。

目前,我国高校对于毕业论文的组织和管理按照各校具体形式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管理制度,如分级管理负责制,主要以毕业论文的具体工作为基础,在教务处的统一筹划和安排下,由本科生毕业论文小组、毕业院系、指导教师、教研室等构成整个毕业论文管理体系,从各自的职业范畴来对音乐类院校本科生论文的管理进行责任的划分。

2. 管理的弊端

分级管理负责制尽管条理明晰,对毕业论文管理涉及的各个负责部门的工作进行划分,以确保论文管理的各一个环节可以按照相关规定顺利开展,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信息传递不及时而导致失败或出现信息传递的失效等问题。音乐类院校本科生论文管理涉及教务处、教研室、各个系、本科生毕业论文小组、指导老师等多个方面,难免因为交叉管理和层级检测而出现制约论文管理规范性等的问题。

此外,由于各类高等院校在进行本科生毕业论文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具体的实践检验和调研单位的参与,如某学生的论文内容主要就某公司所筹办的音乐会的流程和管理等进行研究,在检验和监控论文质量时,指导老师、院方无法就该名学生是否深入实践进行调研而进行检测。此外,针对专业技巧等方面的研究,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借助案例来检验,但是学校和公司之间缺乏合作,无法为学生的研究提供第一手的研究资料或实验的机会。因此,在此方面当前音乐类院校本科生论文的命题研究方面很容易趋向毕业论文的设计而轻视理论性论文的现象。

(二)管理程序环节

我国各类音乐高等院校在进行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时,最容易出现管理问题的环节主要在管理程序的实施过程中。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管理需要覆盖到从选题到论文的写作,再到答辩和论文总结报送等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会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的全过程。按照不同的程序需要,目前每个环节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 选题环节的管理

对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环节的管理主要集中在选题时间、选题方式、选题的具体要求等方面。具体到时间的安排问题上,一般音乐类高校的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会定在第八学期,选题需要定在第七学期或第八学期。具体的选题时间需要按照各个学校和院系的具体安排来执行。在选题方式上,当前我国高校基本设定为学生自拟或院校代为拟题两种形式。在具体选题方面,学生必须按照自身的专业目标和教学的基本要求来确定选题,题目同时要提交指导教师审核。如果音乐类高校实施由学校代为拟题方式,则需要选择富有教研经验的专业教师来拟定毕业论文或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并提交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来审核,审核后提报到教务处做题目备案。在拟题过程中,必须要保障题目的设定数目多于现有的毕业生数目,避免出现学生的擅长领域与选题不相符,无法顺利选题的问题。在毕业论文的选题设计方面,以学生本科期间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核心,以激发学生创作激情为理念,从助力学生综合使用知识的角度来设计选题。

2. 写作环节的管理

对于选择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针对此类学生所选定设计的内容和在内容中对专业技巧的运用,校方必须明确毕业设计的流程和要求,对于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论文撰写两方面按照格式和内容分别列出明确的要求并将此信息传达到学生个人。格式要求由于涉及写作的规范性,因此必须统一,而毕业论文的内容要求则是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原则的基本规定。

3. 答辩和总结环节的管理

答辩环节在开题环节之前按职责分配到音乐学院的各院系,在具体的执行中同样由各个院系按照学校规定的章程和时间来组织和实施。音乐学院的各院系的具体答辩流程、规定、审核的方式及总结提报要有差异性,在对答辩和总结两个环节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对答辩的时间、组织方式、答辩的程序、论文成绩的审定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答辩结束后,学生的论文需要报送到各个院系的论文管理小组备案,对论文的归档进行保存,就论文的工作总结报告等方面进行存储并按照成绩进行汇总。

4.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时间通常集中在第八学期,而此学期一般是就业高峰期。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同样会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在毕业论文的选题方面,尽管目前采用学生自主拟题和学校代为拟题两种方式,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与企业之间合作的脱节,很多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在具体论证中,只能从理论角度进行论证或设计,实用性并不高。在对指导教师的资格认证方面,目前仅限于对本校的教师进行职称梳理,校企共建中的企业指导教师无法被纳入到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中来,论文设计和管理均具有局限性,尤其是校企共拟选题的设想显然缺乏落实的土壤。

(三)监管程序环节

监管环节在不同的学校落实的方式不同,主要借助监督工作来开展,具体包括学校的自检、毕业论文撰写的中期抽查、毕业论文撰写完成之后的抽查、对毕业论文导师的抽查等。其中,学院的自查需要将抽查到的结果提送相关部门,中期检查则主要针对论文的进展和撰写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来进行检测。对于答辩前毕业论文的检测主要在于对毕业论文的重复率、抄袭、拼接等方面进行抽查和检测。前三个环节比较容易实现,第四个环节,即对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情况的检测,由于受到各类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很难进行有效的把控。

二、音乐类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体制改革

(一)明确管理意义,明晰管理方向

针对我国当前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阶段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对其进行整改就务必从源头出发,如明确管理体系构建的价值和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其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对毕业论文的管理本身,而在于如何以毕业论文为基础,对本科毕业生的知识架构、专业理念、专业技术、艺术素养及综合表现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和指导,力争在学生离开学校之前找出学生目前知识和能力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争取在就业之前加以完善。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是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考评的最为直接的标准和评估要素,同样也反映着高等院校的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等。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和设计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独立二级指标,应体现在音乐类院校的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里,按照具体的要求来执行考评标准。

(二)确定工作目标,提高质量意识

论文质量是教学质量的评估标准之一,同样也是学校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因此在对论文管理的过程中,务必按照每一个阶层的要求开展工作。在明确工作目标方面,注重管理和组织是首要任务;在监控教师和学生就毕业论文工作开展方面,需要在思想动员的同时,强化绩效考评政策,强调各个环节中管理的质量要求和行为规范要求,尤其在选题把关、指导教师的资格审核、训练指导、中期检查、审阅和评阅、答辩及最终成绩的考核和评定等方面,均需要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质量意识的前提是构建合理、科学的管理体系,以先进的管理理念、认真负责的管理精神和规范科学的管理方法等,力求在增加执行力度的同时,为论文质量的把控提供基本保障。

(三)建立校企共评机制,灵活运用考评标准

在一些音乐类高校,校企合作作为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的方法之一,应在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的同时引入企业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例如,如何筹划音乐会等方面所提供的经验课堂教学指导,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撰写的过程中,企业的指导人员也可以作为学生论文或者设计里,实践方面的指导老师。此种方式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们在毕业论文撰写和毕业论文设计时,融入更多的创意,在拓展他们思维空间的同时,也有利于就业后视角的开拓和提升其理论联系实际的熟练操作能力。灵活运用考评制度,将原本的传统考核和考评制度及规范延伸到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评中来,将实践作为评分标准之一,转移到企业的考评和管理中来,可以更有利于减少学校在毕业论文管理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

参考文献:

[1]刘平,周琪.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创新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1(10).

[2]黄灿.独立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2012(04).

[3]胡廉民,李英.地方本科院校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研究[J].内江科技,2012(11).

[4]贝金,王春雨.基于PDCA循环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J].科技与企业,2011(12).

[5]静文佳.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声乐教学分析及改革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04).

学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3

音乐教学活动本是就是一门具有艺术性与文化性的课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精神层次的追求也越来越重视,对音乐文化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区域音乐文化传承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对推动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朋友们搜集整理的音乐学毕业论文致谢,欢迎阅读赏析!

音乐学毕业论文致谢

历时三个月的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的大学生活在这个季节也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作为×××大学(改成自己音乐学专业所在的大学)音乐学专业的我即将告别大学生活,告别亲爱的同学和敬爱的老师,告别我的母校——×××大学(改成自己音乐学专业所在的大学)。回顾在×××大学(改成自己音乐学专业所在的大学)的求学生涯,感慨颇多,有过疑惑,也有过迷茫,但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

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感慨万千,思绪久久不能平静。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老师(改成自己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视野雄阔,思想深邃,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音乐学专业领域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音乐学专业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特别是音乐学专业学术上的新概念,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同时我还要感谢所有音乐学专业任课老师和辅导员,特别是—××老师„„(此处列举具体需要感谢的音乐学专业老师姓名)。在音乐学专业的学习过程中,这些老师给予了我很多的教导和很大的帮助。

学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

由于毕业生实习是就业工作的前奏,是检验音乐理论与技能以及个人综合教学能力的试金石,所以,指导好实习教学,是学校把毕业生推向市场、提高就业率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实习情况

1.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实习现状

(1)实习缺乏足够的时间;(2)实习缺乏全局性、系统性安排;(3)实习缺乏实质性的管理与指导。

2.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实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部分毕业生文化素质较低,艺术素养不高;(2)部分毕业生教学观念落后,方法陈旧、呆板,模式单一;(3)部分毕业生教学视角狭窄,缺乏音乐基础教育的观念;(4)部分毕业生的心理状态没有及时调整到位;(5)部分毕业生容易忽略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目前,艺术课程改革使高师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一方面遭遇中小学师资紧缺的困境,另一方面却是高师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无法顺利就业。这一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校扩招对就业形势影响较大;(2)就业率较高,但专业对口的较少;(3)择业观所造成不平衡性对就业造成较大影响。

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对策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客观评价自我

(1)坚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首先,高师毕业生应树立“有奋斗,有贡献,才有发展”的观念。其次,学校应坚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毕业培养全过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是实施就业引导工作的灵魂工程。

(2)珍惜眼前的就业机会,才能找到“适合”的工作

首先,毕业生要认清严峻的就业形势,珍惜每个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其次,毕业生要在普通的工作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

2.加强音乐基础知识与艺术素养的学习和培养,提高自身综合的素质,成为一专多能的“多面手”

3.增强职业责任感与角色认同感

综上所述,高师音乐教育应进一步明确自身所担当的社会任务,以社会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职业需求为杠杆,在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面前及时调整自己,这样才能使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明确自身定位,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实用性,有效缩短师范生与中小学音乐教师两种角色之间的距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吉人.正确理解音乐对于人的发展价值[J].中国音乐教育,2007(7):7-10.

学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师音乐专业 执教能力 策略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师资力量,我国要实现中小学音乐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音乐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优秀的音乐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执教能力。那么该如何提升音乐专业学生的执教能力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与社会调查,论述当今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执教能力的现状与不足,对提升高校音乐专业学生执教能力的对策进行分析。

一、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毕业执教现状

笔者通过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的调查,对现今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执教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和总结。目前,高师音乐专业毕业学生执教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未能及时做好角色转换

大部分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只重视音乐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登台亮相机会的争取,忽视了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教学实践。音乐专业毕业生在步入教师职业后,不能及时调整好自身的心态,常把学生时期的一些不良习气带到工作当中,遇到问题不愿意向有执教经验的教师咨询和学习。同时,对音乐教学缺乏积极性,把音乐教学当作“形式”来完成,在每个星期一两节音乐课的情况下对课程也是敷衍了事,缺乏教学自信和学科自尊,对音乐教学缺乏必备的热情。

(二)综合素养不全面

当前许多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素质状况与社会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一直以来,高师音乐专业的招生模式都是重专业轻文化的,这造成了学生文化知识结构单一。由于少部分音乐专业学生对国内外的音乐文化了解甚少,无法正确分析音乐作品所体现的民族风格和情感内涵,导致演唱和演奏作品时,无法诠释好作品的艺术魅力,甚至会出现曲解作者原来的意思的情况。

(三)执教能力欠缺

执教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指教学基本功,教师拥有扎实的基本功能有效转化为课堂教学能力,使课堂教学过程达到全面优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存在着忽视教案的准备、缺乏教学设计的能力、课堂节奏把握不当等方面的不足。

音乐专业毕业生初任音乐教师时,因为教学实践经验不足,知识构建不全面,语言表达能力弱,很多时候仅仅是拿着课本在念,需要自己表达时往往不知道下一句该说些什么,常常出现沉默的尴尬场面。音乐专业学生的教学经验不足,在课前尤其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教案来指导教学的流程,减少失误的发生。然而少部分音乐专业毕业生认为音乐课堂仅仅是欣赏音乐与视频,不需要讲解太多复杂的知识,于是忽视了教案的准备工作。

音乐专业毕业生刚走上教师岗位上音乐课,即使课前做了非常全面和细致的准备,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仍会出现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对课堂节奏掌握不准,处理不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之间的关系。音乐课堂只局限于讲授简单的知识,缺乏合理的创意与构思,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来体会音乐的情感内涵,从而减弱了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二、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技能

当今的音乐教师正处在音乐教育改革的转型时期,新的教育理念要求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必须努力成为一名综合素质全面的音乐教师。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地。笔者认为,为了使每一个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都能完成好音乐教学,高师院校应注重培养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扎实的专业能力

音乐是一门强调技能的学科,它要求每一位从事音乐教育职业的工作者都应当拥有扎实的专业能力。音乐专业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专业能力:

1.歌唱能力

歌唱能力是每一位音乐教师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的演唱应当是优美流畅、富有情感表现力的。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以充满情感表现力的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和鼓励学生自觉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去体会和表现歌曲的风格和情感,帮助学生学会自信、大方地演唱音乐作品。

2.舞蹈编创能力

舞蹈是高师音乐学生的必修课,是“能歌善舞”的体现。舞蹈编创能力要求音乐教师不仅会跳、会教还要会编。如今许多中小学校都会在重要的节日举行联欢晚会,音乐教师要有能力选拔舞蹈人才组成校文艺队,教学生一些舞蹈身韵和基本手位、基本步。有演出需要时能尽快编排舞蹈,组织好每一次演出。

3.乐器演奏能力

乐器演奏能力同样是音乐教师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音乐教师在吹、拉、弹中至少要会一种乐器演奏和伴奏能力。在许多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钢琴和电子琴是最常用的乐器,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具备良好的钢琴、电子琴演奏和即兴伴奏的能力。教师要能够根据歌曲的旋律特征,选择和编配恰当的伴奏织体,增加音乐课的趣味性,达到创造性音乐教学的目的。

4.指挥和课外活动组织能力

音乐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指挥和课外活动组织能力。合唱在中小学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普遍存在。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学校组织建立的乐队和合唱队不断增多,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都有利于校园文化的进步和提升。音乐教师要积极学习和完善自身的指挥技能,做到完美地指挥好每一次合唱和乐队演奏。课外活动是学校普及美育的关键组成部分,音乐教师要具备组织合唱队、鼓号队、舞蹈队、乐队等兴趣小组的能力。

(二)全面的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每个学科的教师都必须具备的教学技巧,有助于教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高师音乐专业应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哪些教学技能呢?笔者认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应当具备课堂导入的技能、音乐讲解技能、多媒体演示技能、课堂管理技能等。

1.课程导入技能

导入就像一座桥梁,联系着新课的内容与旧课的内容,是开始一堂课的重要手段。有创造性、吸引力的导入技能有利于教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音乐教师在上音乐课之前应当利用音频、视频等条件设计好导入的部分,在新课内容讲解前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音乐讲解技能

是指教师运用规范的语言把课堂内容所要求了解的知识点清晰地表达出来。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若是具备生动活泼的讲解技能,能有效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点的印象,使学生在演唱时能够准确地诠释出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和情感。

3.多媒体演示技能

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学会运用各种多媒体辅助教具把课堂内容展示出来,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全面地掌握技能。音乐教师若能正确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例如在投影仪上播放一段音乐时,适当添以优美且具有感染力的引导语言,有助于学生将自己带入音乐所表达的意境中去,加深学生的体验。音乐课堂教学演示主要有乐器演奏、教学卡片、挂图、幻灯投影等②。

4.课堂管理技能

教师在课堂上要运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来维持学生的合宜行为,称为课堂管理技能。正确的课堂管理技能能有效约束学生学习的不良行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三、提升学生执教技能的策略

高师音乐教育肩负着为中小学培养音乐教育师资的重要任务,笔者根据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执教能力的现状分析,认为要提升高师音乐学生毕业后的执教技能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培养目标,突出师范性

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校提供优秀的音乐师资力量。在教学中务必要强调师范性,改革传统的重“音乐”轻“教育”的模式,注重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毕业之前,熟练地掌握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技能。师范类音乐专业的教学,不必钻得太深,要注重“一专多能”的培养。同时还应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强音乐教育理论课程改革力度,注重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制定“师范性”音乐教育模式。排除过于重视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训练,忽视音乐教学能力培养的弊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又要让学生“会学”“会教”。

高师音乐教育的音乐课程设置,应把基础音乐教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音乐教学方法的培养贯穿在所有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现在的“学”是为将来的“教”服务的。面向全体音乐专业学生,开展演唱、演奏理论课,突出师范性。合格的音乐教师应当能唱能跳能弹还能写能说,许多音乐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才深刻感受到,在大学时学的知识在中小学中都用不到,需要用到的都没学,以至于在中小学多姿多彩的校园音乐活动中无法适应和胜任。因此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引导所有的学生向“舞蹈家”“歌唱家”“演奏家”靠拢,不能背离了高师音乐专业的真正目标。应当引导学生区分好音乐学院与师范学院音乐系的区别,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技能和素质,将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都培养成合格的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音乐教师。

(二)重视理论教学,优化课程设置

音乐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依靠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综合知识基础。高等师范院校应当加强对音乐专业学生的理论教学,优化课程设置,为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储备打下良好的基础。

1.合理设置理论课程,培养学生执教能力

高校音乐专业理论课指的是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史论类课程和作曲技术理论类等课程。重点开展好基本乐理、视唱练耳、舞蹈、和声等理论课程,改革传统的不适应培养音乐教育者的落后教学模式,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好专业理论知识。在这些理论课堂上教师除了教授知识外,还应当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去教。技能性较强的学科如钢琴、声乐、即兴伴奏,应增加一些相关的理论课,例如声乐理论基础,为学生打好理论基础。增加音乐教材教法课时,使学生了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理论、目的和任务,为了使学生将来走向教坛能对所完成的任务有了解。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例如范唱的能力、运用专业术语讲解知识的能力、对他人的演唱进行指导和评价的能力。

2.加强学科融合,提高综合素质

艺术不是孤立的,音乐教育也不能脱离其他学科独立存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将来步入教坛打好基础,就要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重视其他学科的作用,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例如在教学中大力加强音乐理论课程与历史、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社会学、文学等学科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帮助自己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音乐知识。

(三)强化实践演练,提升排练能力

教育教学理论必须要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验证,从而转换为教学技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应当在课余时间多增加一些实践活动课。师范院校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解理论知识,还应增加学生的教育见习和观摩的机会,例如定期组织教育教学模拟试讲,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站在讲台后就应当把自己当成一名教师,大胆实施教学,管理课堂;同时还应经常带领学生到中小学音乐课堂中观摩学习或组织学生看一些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吸收前辈授课的优点,并充分了解中小学音乐课的教课方式和特点,为学生将来做好教育实习以及毕业后进行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名真正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有能力教好每一堂音乐课外,更应该具备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一直以来,音乐专业的学生都是在教育实习期间才能参与教学实践,得不到较大的锻炼和经验积累。师范院校应当给每一位音乐专业的学生提供各种独唱、合唱、伴奏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在课外组织一些文艺活动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有利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独立地开展开设鼓号队、合唱队、舞蹈队等课外兴趣团队,并组织好每一场文艺晚会。

结语

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审美感知教育,有着巨大的教育和陶冶作用,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其他教育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是未来音乐知识普及者、教育者中的中坚力量,因此提升音乐专业学生执教能力迫在眉睫。笔者认为,音乐专业学生应当在掌握好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了解一名音乐教师须具备哪些基本技能,在步入教师工作岗位后,要善于总结,找出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业余时间主动与有经验的教师讨论并学习前辈教师的教学优点,从而完善自身的执教能力,为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做贡献。

(注:本文为《地方本科院校声乐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RKJGY1312)

注释:

①李雁等.挖掘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力量[J].梧州学院学报,2007(4).

②靳晓莉.论新形势下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J].菏泽学院学报,2011(2).

参考文献:

[1]李鸿雁.音乐剧与音乐课[J].中国音乐教育,2007(3).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2011(9).

[3]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J].中国音乐教育,2009(1).

[4]郑太年.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任友群,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学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社会需求 高校音乐专业 就业

一、高校音乐教学与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音乐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轨

一方面,随着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能力的提升,音乐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发展市场。而另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音乐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却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困境。一般说来,高校音乐专业设置主要分为五类,即音乐教育类、音乐表演类、音乐学类、作曲与指挥类、艺术管理类。音乐教育类学生就业,主要倾向于学校或社会力量的音乐教育;音乐表演类学生就业,倾向于报考专业音乐表演及演奏团体;音乐学类、作曲与指挥类理论性较强,适合从事专业的理论研究;艺术管理类属于近年兴起的应用型学科,就业方向为剧院、剧团经营管理及文化产业类的经营管理等。

当然,这些只是理论上的专业与就业衔接的理想模式,而事实上呢,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态与理想状况相差甚远,非但没有达到“无痕对接”,相反地,矛盾和冲突却是愈演愈烈。一方面是社会需求缺口,另一方面则是学成找不到工作,这种现象越来越成为音乐专业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矛盾。

(二)音乐专业学生就业难的自身问题

学生就业难与其自身的问题是密不可分。由于受个人对音乐的喜爱程度、高考时的文化分数影响,许多没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无奈地”选择了音乐专业,报考的盲目性和选择的局限性导致他们根本没有考虑到将来的就业问题。而初入大学后,考入大学的兴奋感以及摆脱了高中的学习压力后的完全释放,加之同专业的学生大多不热爱学习,学习氛围散漫,导致很多学生学习不认真不努力,专业知识低下,也不思进取,很少有学生会思考四年后的就业这个问题。而有些学生的就业观念不更新,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缺乏认知,以及自身的职业定位不合理,眼高手低,对就业期望值过高,不愿从基层干起,种种这些原因,导致音乐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强,最终陷入就业困境。

二、高校音乐教学与社会需求“对接”的思路分析

(一)音乐教学与社会对音乐娱乐审美功能的需求相对接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也同样得到了进步。音乐作为一种精神消费,其市场非常广阔,无论是男女还是老少,都能在庞大的音乐类型中找到自己所喜欢的音乐形式,因而其商业价值可谓极大,音乐的商业价值指音乐本身在成为商品后所具有的价值和在消费场所带动下形成的音乐产业。人们为满足其娱乐审美需求而去购买各种跟音乐相关的商品或者进行音乐消费,如观看营业性舞台音乐表演,购买音像带、唱片、CD、以及音乐播放器MP3、MP4等。从音乐的娱乐功能讲,音乐满足了人们的感官(视、听)需求,即无论是自身表演还是观赏,不论是自我娱乐还是聆听享受,音乐都满足了自身或他人的生理和精娱乐神审美需求,因而进一步推动了音乐产业的进步与发展,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声乐、器乐、舞蹈等形式外,时下的许多节庆、电视节目网络传媒等,音乐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大要素,有着广泛的市场。

因此,高校音乐专业课程设置上,可适当增设“环境音乐学”、“消费心理学”、“音乐与心理”等方面的内容,培养、锻炼学生认识音乐(音响)在社会生产劳动中的重要作用,学习、掌握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相应的音乐形式(节奏、音色、旋律等)的应用技巧,还要关注校园围墙外的音乐新动向,探索和研究发展音乐在更广泛领域里的应用。适当增加“舞台表演”、“音乐修养”、“音乐制作”等相关领域的训练。学校还可以与此类企业联系,通过校企合作,代为包装、培训,也可使学校的音乐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达到最佳配置,发挥最大效用,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性音乐人才。

(二)音乐教学与社会对音乐医学治疗功能的对接

众所周知,当人们疲倦货伤心时,总喜欢选取适当的音乐来自己我放松和疗治。欣赏优美的音乐可以缓解人们的疲劳,使人获得心灵的抚慰,让人兴奋或平静,减少苦难的压抑和重获新生和希望。音乐在治疗上的功用,是有史可循的,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听音乐益于健康的记载。而且很多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都有类似的表述。科学意义上的“音乐治疗”应该起自上世纪的二战时期。当时,由于医疗条件不足,在恶劣的战场环境下,美军伤亡较高,但是在音乐环境下的一些医院,士兵伤口的发炎、感染情况相对较低,死亡较少。随后逐渐发展成一种“音乐治疗”。

因此,高校应该以社会对音乐的医学治疗功能为导向,探索一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道路。如在高校音乐专业课程中,相应的设立“音乐医学”、“音乐与心理健康”、“音乐治疗”等课程,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医学、生理、心理健康知识及与音乐的内在关系,学习音乐在其中的独特作用,重点是学习音乐在人们精神世界里的作用,并运用运用音乐手段来缓解病痛和解决心理疾病。以此来对接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拓宽音乐专业学生就业之路。

(三)音乐的智能开发功能与教学设置相对接

欣赏音乐活动,或参与音乐活动,可促进左脑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发人们的智商和情商。在参与音乐活动中,对乐器运用和演奏是一种触觉和感觉的训练,是生理运动与心理感觉相联系的活动,使人的感官神经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功能得到加强。高校的音乐专业教学,可以相应的增设音乐与智能开发的课程,比如“音乐美学”、“音乐价值论”等课程,可以从审美、社会角度,发掘智力潜能开发的形式、方法、途径,更可以由此不断探索音乐之于智力开发的新领域,打破高校音乐专业生的就业瓶颈。

三、结语

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精省文明建设也必将成为时展的趋势,音乐对作为精神文明的一个分支,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学在音乐专业教学上,要利用教学资源,改革教学设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让音乐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对接,充分发挥和扩大音乐的社会功能和社会需求,拓宽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学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7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趋势,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信息化的趋势,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的趋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以及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等,都对我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一、国内综合性大学音乐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学校办学目的、培养目标不明确

随着前几年艺术高考的持续升温,除了原有的九所音乐院校和部分师范院校所设的音乐专业教育外,众多的综合性大学也开始纷纷兴办音乐专业教育。但是与以培养高精尖音乐专业人才为目的专业音乐学院和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的的高等音乐师范教育相比,综合性大学的音乐专业办学目的、培养目标仍没有明确定位,专业设置比较盲目,只是以经济效益为前提的短期行为,很难得到长足的发展。

2、学生选拔和淘汰机制不合理

由于音乐专业的特殊性,高等学校的艺术招生过程是在入学前完成的,而近年的高校扩招,除了一部分热爱音乐专业、立志从事音乐事业的学生外,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音乐专业是因为上不了其它更好院校的无奈选择,这些学生缺少学习热情,没有上进动力,加上目前专业教学的“一锅煮、一勺烩”方式,缺乏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而且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学生不务实、急功近利现象不乏其人,如此以来,毕业生质量必然出现一个整体性的滑坡。

3、师资队伍薄弱,配套教学设施紧缺

由于综合性大学争相新办音乐专业,师资队伍薄弱和配套教学设施紧缺成了影响高校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音乐教育的特殊性,专业教学中需要教师与学生1对1的教学方式,而目前许多教师不得不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导致没有充分的时间对自身的教学进行认真细致地研究、总结和回顾。同时配套教学设施紧缺,生均教学音像设备、音响、图书资料、乐器等的拥有量明显减少,长此以往教学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

4、毕业生无法适应社会音乐人才需求

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设置结构同社会人才需求结构不匹配。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们应该承认20世纪90年代以前传统音乐教育中单一的精英音乐表演专才的教育,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已有所改善,这直接体现为综合大学艺术学科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但人们对专一表演技能固有的崇尚情怀以及至今仍旧无法舍弃的对表演技艺的盲目追求仍然没有完全转变。而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也大多没有注重自己的办学特色,把提高教育质量简单的理解为聘请名师、增加硬件投入、上热门专业等。因此,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培养的学生,既缺乏师范类学生音乐教育才能,又缺少专业艺术团体所需要的音乐专业表演技能,毕业生无法适应社会音乐人才需求。

二、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

1、进一步明确办学思想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在新的历史时期,各类高等学校都要不断调整和明确办学思想,真正做到把人才培养放在首要地位。当前,特别要妥善处理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发展学校规模,教学与科研、社会服务,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等方面的关系。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高等学校的领导,都要把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形成制度,确保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2、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从整体上讲,符合时展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核心是面向21世纪,增强富有时代意义的质量意识和加强素质教育。高等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未来社会对高质量人才需求的紧迫性,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要强化质量意识,并且摒弃旧的人才质量观,建立起现代的人才质量观。在基础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上,树立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的思想;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的思想;在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上,树立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以及加强因材施教,相互协调发展、综合提高的思想。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基本设施建设

针对目前基础课教师普遍短缺,青年教师队伍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科研团队不成熟等突出问题,高等学校要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在政治思想上,教育、培养他们热爱教师工作,牢固树立起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敬业、奉献精神。在科研上,努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水平和素质,创造条件使他们在本学科科研领域迅速成长。在教学上,制订教学工作规范,通过理论和实践培训以及教学工作压担子、严要求等措施,使这些中青年教师在树立优良的师德、拓展专业知识和提高教学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和提高。

4、拓宽专业口径,调整知识能力结构,构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社会职业技术岗位的分工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存在的发展不平衡性,以及高等学校办学基础、办学条件的差异,决定了人才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决定了不同学校承担着不同的人才培养任务。因此,要求高等学校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和自身条件,确定办学层次和类型,自主确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出受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人才,创出学校的声誉和特色。可通过调减、合并与职业对口的狭窄专业,扩大专业口径,对一些确有一定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可在宽口径专业内设置柔性的专业方向或选修课程进行培养,进一步利用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发挥综合性大学、多科性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为各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服务。

三、“音乐学+汉语言文学”双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实证

为了切实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自2007年度启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以来,全国各高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教学组织形式等多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形成了一批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且形成了较完善的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校“音乐学+汉语言文学”双专业于2009年被正式确立为江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

1、积极探索双专业培养模式。我校在“音乐学+汉语言文学”双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设立之初,从综合性大学培养音乐人才的实际出发,采取扬长避短,与专业音乐院校培养“专才”、师范院校培养“教师”错位培养的模式,突出综合性大学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学科优势,把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定位在满足社会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城乡社区及群众文化馆、站所需要的既能从事组织、辅导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又具备一定文字处理能力的文秘人才的培养需求上。精心打造音乐学、汉语言文学有机结合的本科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造就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就业竞争力的复合型、应用型“艺文”人才。 转贴于 2、科学制定双专业教学课程方案。实验区紧紧围绕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不断的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突出音乐学和汉语言文学双专业课程特色,结合双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加强“复合型”双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逐步实现从设立之初的“4+1”(学制)双专业单纯课程叠加教学体系向“3+2”(学制)双专业主干课程有机结合平行课程教学体系的过度和完善。培养计划中的课程设置,把音乐学和汉语言文学两个专业的课程分为两大体系,从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学时分配比例上,突出以音乐学为主专业,汉语言文学为背景专业的办学特色。系统开设了《乐理与视唱练耳》《中外音乐史》《多声部音乐写作与分析》《电脑音乐制作》等音乐理论、音乐技能课程;还开设了包括《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基础写作》《秘书理论与实务》等多门文秘方向所需的专业课程;新创《综合艺术》实践教学课程,融音乐理论、音乐技能、文员素养于一体,有效地推动了双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实践的创新。

3、合理构建双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实验区根据双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十分重视抓好实践教学环节。制定了针对双专业教学特点,寻求传授理论知识与参与社会实践的最佳组合,强化包括专业实践教学、实习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以及毕业实习在内的实践环节。具体做法是:(1)新创《综合艺术》实践教学课程,提高专业实践教学在创新实验区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要求同学们在不断地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环节中,提高策划、组织、编排各类文艺演出的实际操作能力。(2)建立固定与不固定相结合的实践基地。实验区现有4个固定的双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每年在校内、校外不定期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有专门的经费资助。(3)开设实验区精英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选拔部分优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强化提高学习,为他们量身设置个性化课程,以最大效率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4)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养和引进这两个渠道增加专业实践教学教师数量,提高专业实践教学水平,规定每位教师在完成指导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同时,必须完成每学年一次的师生专业实践展示。

4、改革双专业招生录取方式,选拔优秀生源。为保证音乐学、汉语言文学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验区从生源选拔源头抓起,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不断完善和实施符合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专业成绩与文化成绩各占50%比例的综合排名录取方式,取得较好实际效果,积累了有益经验。所招生源的高考文化成绩每年都在各省艺术类考生中名列前茅,大大提高了音乐类学生学习中文专业所需的人文实力和毕业考研的竞争力。

5、积极开展理论研究。针对综合性大学如何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的新课题,结合实践需要不断展开理论研究。目前已有《理工科院校学生艺术素养培养体系的研究》《音乐剧中声乐表演艺术多元化的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辅助教学与科研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13项省级社科研究项目、省教改课题立项与结题。发表《音乐与诗的结合》《加强大学语文教育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让学生在合作中主动、全面学习》《高等学校人文教育及其融合途径》《江西高校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等有关论文40余篇。主编《艺术导论》或参编《大学音乐与艺术语言教程》《音乐鉴赏》等多部高校教材。

6、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见成效。(1)社会认可:实验区培养音乐学双专业人才的创新举措,得到了武汉大学、河南大学、中国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等高校一些知名教授的充分肯定。2008年12月12日《经济晚报》刊登的《华东交通大学打造复合型人才提高就业率》文章以及2009年5月19日《江西日报》刊登的《高校专业与就业市场怎样找到平衡支点》文章均登载介绍我校音乐学双专业办学特色,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2)参赛获奖率高:实验区创建以来,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和学生素养培养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多次获得教育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厅、省文联、省社联等多部门颁发的集体和师生个人各级、各类奖项。(3)双专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双专业的本科学习背景为毕业生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渠道,2008年10月,2009届毕业生一次性签约率达到34%,位居全省高校音乐学专业首位,毕业生代表参加了省委书记、省长出席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并作了经验汇报。2009年和2010年音乐学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仍在全省同类专业中排名前列。这既是对音乐学、汉语言文学双专业教学成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音乐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艺文”人才效果的直接检验。

结论:目前高等教育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还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不同专业的思维理念和认知方式存在差异,如何更好地交叉融合,互相取长补短,还有待深入研究提高。现代综合性大学中的音乐学专业只有在教学中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在教育模式中积极创新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办出自身特色,不断积累实力,提高办学水平,努力提高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抓住社会变革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孙灿成主编.学校管理学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教育部人事司组织编写.管理创新与学校发展[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学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8

【关键词】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234-01

一、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创业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音乐专业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大多数父母觉得只要能为孩子寻找一个好出路,就不惜重金对孩子进行各种艺考培训,所以对孩子的未来就业回报期待值也较高,希望孩子能在音乐方面成为颇有造诣的音乐才子,然而,并不是所有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在离开学校后都能进入大型的音乐制作公司,多数毕业生还是从最基础的音乐工作室创作开始的,甚至有的音乐专业的学生直接放弃了本专业,转入其他行业的工作[1]。另外,有的学生出于好面子的原因,觉得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对自主创业产生了排斥的心理。

(二)毕业生无法承担创业成本。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毕业生来说,四年的大学专业学习已经消耗家里的大部分资金,毕业后不但无法立刻就业回报家庭,还要再次向家里要自主创业的基金,这对很多毕业生来说,已经难以负担。虽然国家相应扶持一部分创业资金,但是对整个创业过程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创业资金的不足,也使一部分音乐专业毕业生对自主创业望而却步。

(三)高校课程设置缺乏相应的创业锻炼。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只是进行理论声乐课和乐器练习的学习,并没有受到相关的创业培训。

虽然大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相关课程,但是针对性不强,一方面,就业指导课程与学生自主创业的关系不接近,没能与实际创业过程相结合,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专业的创业指导教师进行创业指导,会影响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和理解,无法对创业实践有深刻体验。

(四)社会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关注不够。毕业生自主创业不仅仅需要学校与家长的正确配合和对待,还需要社会给毕业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不断关注支持毕业生的创业。目前,国家也在鼓励并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但是有的地方政府对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并不重视,认为这是学校的责任,在国家相关政策的督促下,也只是进行形式上的关注,并没有真实调查,深入实际状况[2]。

二、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树立自主创业观念。学校在就业教育方面要积极做到树立学生的自主创业观念,要让毕业生明白,就业形势的严峻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呼吁大学生正确面对就业问题,抓住机会,勇敢尝试,特别是针对音乐专业的毕业生,要用实际的创业成功典型,不断影响学生的创业意识并积极付诸实践。

(二)设置创业实践活动。学校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仅可以吸引学生积极进行校园活动,努力展现自己,也可以让他们在活动中学到不一样的知识。比如创设新型的创业实践小组,号召大家一起进行创业,汇聚多数人的智慧,共同分享劳动成果[3]。地方政府可以联合当地的一些知名企业创造一些实践基地,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资金运转,引导和鼓励音乐专业的学生参与进来,将自己的音乐才华展示出来,在小规模的创业基地真实体验自主创业的艰辛和乐趣。

(三)构建创业知识体系。创业过程是一个需要综合知识历练的过程,地方高校音乐专业设置应该趋于多样化和应用化,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将多层次的音乐领域统筹到一个具有应用型的专业体系中,结合创业教育与音乐专业课程的学习,搭建艺术实践平台,完善音乐专业的就业指导体系。

三、结语

加强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的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合理解决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树立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增加创业实践的锻炼以及社会、国家、学校全力的配合和支持,可以不断增强学生自身的就业优势,扩大学校教育的影响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和输送优质的应用型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舒畅.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分析及教育问题研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28-30.

[2]周邦春,石瑾.地方高校应用型音乐专业人才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大众文艺,2014,(17):245-247.

[3]陈仲华.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

作者简介:

学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9

一、研究高师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必要性分析

肩负着在社会中传播音乐文化的重要使命及培养基础音乐师资的任务,高师音乐教育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不断地输送人才,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高师音乐教育却一直没有找到自身真正的定位。一方面从我国目前就业形势来看,我国各地中小学校的音乐师资大多数呈饱和状态,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对高师音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造成困扰。不少学生迫不得已选择其他行业,以至于学生在学期间没有动力和目标,甚至荒废学业。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相似,通常是以传统的小规模授课为主,并以其他一些课程为辅助的教学模式。不仅忽视了培养基础音乐师资的使命,还和以培养演奏、演唱等专业表演人才为目的的音乐学院相混淆。并且高师院校在师资方面远不如专业音乐院校,生源的平均素质低,导致培养出的毕业生就业时无法与专业院校的毕业生抗衡。在保护和继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人才时,把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同发展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相结合,是一个比较好的思路。一方面,从高师音乐院、系建立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相关专业入手,着手创办不同于专业音乐院校的具有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兼具理论知识、专业技巧和实际教学能力的优秀毕业生,为学生就业问题答疑解难。另一方面,利用高师院校分布广泛的优点,与各地方的特色文化如民间曲艺等联系起来,制定出有利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有利的社会氛围,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的“非遗”保护事业。不仅在基础音乐教育之外开辟了广泛的就业渠道,也提高了整个高师音乐院校的教学水平。

二、探索高师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师音乐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目前高师音乐专业培养模式存在重技术、轻理论、重教学、轻实践等普遍问题。高师音乐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经历多次改进,但由于整体教学定位不精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课程安排上,以钢琴、声乐等为主的必修课是专业技能培养方面的主要课程,对其理论方面的研读比重较小。并且在理论课程方面重视西方专业的传统理论和历史,忽视中国在其专业领域的历史,至于地方民族的传统音乐理论更是没有一席之地。教学过程中,重视西方艺术,一些必修课均以西洋曲目为主,主要学习西洋美声唱法,中国的声乐及唱法均为辅。学习过程中教学实践经验几乎为零,存在一定形式主义,没有真正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忽视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以致用。

(二)发展文化遗产事业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现有培养模式进行优化与互补

以就业方向为指导,加强社会实践,从新生入学时开始加入实践课程,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并做出及时改进,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并掌握自身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在社会上举行宣传活动,到人员密集的场所进行演出和讲解。建立完善的上岗实习体系,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历、学习并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成为专业人才。让实习不流于形式,帮助学生尽早建立职业角色意识。在专业技术课的授课上应增加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的比重,比如多布置中国乐曲,使学生能够了解到一些地区的民族艺术。同时在声乐课上增加中国声乐课程,增强自己的民族文化底蕴。并且注重学生的个人素质及文化修养的提高,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和文明程度的培养,以满足音乐教育师资素质方面的要求。

三、结语

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目前缺乏符合自身专业定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探索出与自身特点和专业特长相结合统一的高效教学模式,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无法体现出高师音乐教育的特点,制约了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前景,阻碍了其未来繁荣发展的道路,因此,改革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任务迫在眉睫,应当树立新的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观,以学生为本、加强培养实践能力。重新对高师音乐教育进行定位与精准分析,正确结合高师教育的特点发挥其作用并达到教学目标。探索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道路,研究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高师音乐教育在地方音乐教育中的带头作用。

作者:陈郁单位: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学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10

面对当前所面临的形式,我们必须要积极寻找对策,只有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才能够培养出更好的优秀毕业生,为音乐学的毕业生增加就业渠道而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现阶段教学课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调查发现,我国个高校当中的音乐教学一直在不断地模仿其他高校的教学模式,很多年都没有什么变化。在高校进行扩招之前,我国所包含的音乐专业只有重点的省市大学才会存在,但也仅仅是小规模招生,同样学生的普遍素质也比较高[1]。在这种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音乐专业的学生素质水平非常的高,许多的毕业生在一毕业就被签往个重点艺术团等单位。这就能看出来在当时的重点院校当中的音乐系课程的培养与当前社会所需求的专业学生相符合。

而在各高校扩招之后,许多的高校当中都建立了音乐系的学科,导致了在社会当中音乐专业的就业人数成几何似的增长。在高考当中历年都是有学习艺术了课程就能在毕业当中加的政策,这样就导致了有大批的学生在学习当中成绩比较差,但是为了更加顺利的上大学而选择了音乐类艺术特长,这些学生学习音乐只是应付考试,其自身的音乐能力很难达到专业的标准,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的存在而导致了音乐毕业生水平的降低。在这样情况下许多的高校当中只是为了培养中小学教师,选择了放低了就业生的姿态,而对于本科当中就业生更好的目标是初中教师以及高中教师。这也就进一步的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感觉的更加力不从心。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属于天赋一般的艺术考生,自身的艺术音乐功底不够扎实,而高校当中的课程教育水平过高,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存在。例如在当前教学当中,有部分高校的练习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两个升降旋律,但是这并不是最基础的要求,但就目前来讲只适合更高专业素质的音乐系学生,而对于这种为了考试而考试的学生来说已经成为了不可能的事情。更有部分高校当中教学培养模式过于注重理论教学,没有重视学生实际的能力。比如说《合唱指挥》、《音乐鉴赏》等比较实用的课程都被忽略掉了。

还有的学校当中过分注重民族文化、美声文化的教学,无论是上课还是考试都在这两方面进行培养,把专业的教师当成未来的演员来进行训练,学习音乐的人都知道,对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掌握在青少年时期是最好的时候,同时也因为儿童处在变声期声带容易受伤,所以对于现阶段的学生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训练显得极为重要。但是对于现在所接受教育的学生来说,对如何能更好的练习童声发音方面的知识一概不知,所以这就要求了我们在音乐专业的课程应进行调整,符合现代社会所需。

很多高校的音乐毕业生在就业时候很难胜任对小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再加上毕业生人员逐年的增多,和社会当中待就业人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才会有许多的说法就是毕业相当于失业的一说。所以我们目前所进行改变的是对于中小学音乐课程的转变,以适应新社会所需求的人员为出发点,加强高等院校教育的改革模式,深化了解课程所需,全面调整当前音乐和社会的对接,这样才能更好地从根本上面解决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二、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

我们所了解,学习音乐的大学生在高考阶段都会选择一门特长来进行学习,有可能是声乐、或是舞蹈、或是乐器类。等到上了大学以后学生们受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了学生们对这一方面的意识非常的强。将主要的学习精力以及学习时间都放到了自己选择的方面,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毕业后学习的知识浅薄、单一[2]。出现了只会唱歌不会跳舞,只会跳舞而不会弹奏的情况。而通常情况下学校对于音乐教师的需求量也非常少,除了个别音乐专业的学校以外,其余的学校都是只有一两名教师的需求,这也就造成了学校对于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学历够高,同时还要专业知识面丰富,从而导致了许多大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对扩招后的毕业生造成了许多的矛盾。

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教学当中注意到这一点,全方面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做到理论与技能相结合,根据现阶段发展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学习机会,让理论联系到实际当中去,是自己能够成长为适合现代社会适合学校教育所需的人才。想要能够培养出能力出众的学生,就必须要学生有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時也要有不断地创新意识以及创新精神,用自身的能力作为现代音乐教学的核心理念,也只有这样的学生在未来的毕业当中才会更加具有优势。

三、开拓新的就业领域和就业目标

在许多的学校当中很多待就业的毕业生在学习期间就没有给自己树立一个良好的正确定位,同时再加上大学期间一直生活在艺术生氛围的光环当中,导致了很多大学生对自未来毕业的期望值过高。不能更加准确的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心里仍然想着毕业后要有稳定的工作,高额的待遇,经调查了解许多的毕业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了去一线城市进行发展,宁愿没有工作而整日进行漂泊也不愿下到基层进行教学和工作,所以我们在教学当中应该提前给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和思想,让学生意识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降低就业期望值,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树立起先就业安顿、后择业发展的思想理念[3]。

在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就业岗位除了教师等还可以考虑去其他行业进行工作,比如主持人、音乐艺术培训班、驻场歌手、同时还可以学习导游文化,目前我国旅游行业日渐发达,对于这方面的人员非常短缺,在学生毕业后也可以考虑从事这种行业,此外我们还应当积极配合国家要求,例如援助西藏、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进行就业。也可以选择自主创业,但是作为自主创业起点非常的高,除了自身要有一定的能力以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的要求。在大学学习期间应当早些对自己的未来做打算,多考取一些职业资格证书,为自己将来就业等问题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不仅如此,也可以进行考研学习,目前研究生毕业后就业形势还是非常好的,所以考研也是解决当前就业难的一个重要的选择。

四、加强就业方向的培养

首先,在学校当中我们应该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拿到课堂当中去,将就业课程纳入到教学当中,提升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强调学生在毕业后在社会当中所体现的价值,为学生在毕业前做好职业规划和职业目标。帮助学生分析现阶段社会所需要的职业状况,让其根据市场当中的经济规律来调整自己就业期望值,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能够与社会相接轨。

其次,根据音乐专业这一特殊学科的特点进行研究和教育。应当经常邀请比较有名的音乐学者到学校当中为学生进行就业知识的讲座,邀请已经在社会当中立足前途较好的学生到学校当中为学生分析现代社会当中对毕业生的要求[4]。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大学生深入基层进行学习和了解,为将来奋斗而打造更好的基础。

最后。利用网络平台的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好更稳定的招聘信息就业。目前许多的网络招聘当中都是欺骗应届毕业生为准,好多学生由于刚出校门,社会经验不足,屡遭上当受骗,而同时当前学习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机会主要来自校内的招聘会,这样就导致了毕业生再就业当中供选择途径又变得少了很多。所以当前我国应该为各专业的毕业生搭建一个更加完善的供求平台,来保证学生的利益。同时对招聘信息等应进行严厉的监管和检查,一经发现绝不姑息,从根本上杜绝大学生上当受骗的可能。使企业、单位等能够更好的了解到学生的信息,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更加全面的就业平台。

在学校当中设立就业指导的教学模式是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到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过程,所以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与社会接轨,为了学生树立更好的目标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基础。高校当中设立和实施就业指导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学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11

[关键词]农村 音乐教育 影响因素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246-01

音乐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课程,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内心情感,还能够塑造学生人格的魅力、陶冶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然而,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更加凸显出了农村音乐教育相对滞后的现状。

1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为解决农村教师的生活问题,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用来改善教师的住宿与办公条件,对农村学校的投入也有了相应的增加,但是条件依旧简陋,宿舍仅有十几平方,床、衣柜,桌子,以及必须的生活用具,没有供暖设施,附近也没有像样的医院、大型超市与健身中心。同时,农村教师的日常工作压力也较大,多数教师跨年级、跨科目教学,一个教师承担几个班的主要课程,有的还要兼上音、体、美等课程,通常一周要上30节课,而收入却与劳动不成正比。据调查,工作10年左右的农村教师,中教二级水平,算上绩效工资平均每月收入仅1300元左右,而那些刚毕业入校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只有每月七、八百元的收入,这点工资对他们来说难以维持生计。部分学校音乐教育观念落后,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课程计划中的音乐教育科目形同虚设,长期被主课占用。90%以上的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和多媒体音乐设备,必备的音乐设施如钢琴、风琴等乐器多数都不具备。

2 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对音乐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2.1 农村音乐教育观念的落后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根本因素

目前,我国虽然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对农村中小学的影响远没有想象的那么深入。经过实地调查,大部分农村中学始终以升学率为主,小学音乐课以“副科”的角色出现,代课老师为非音乐专业老师,音乐专业的老师只能教授所谓的“主课”。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家长对音乐教育的态度,严重阻碍了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也是影响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根本因素。

2.2 城乡环境的差异使毕业生望而却步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毕业生都愿意选择招教考试作为毕业出路,但是以农村工资待遇较差,生活条件较苦,与大中城市相比差距较大等为借口不愿意到农村任教。也有部分学生担心一旦到农村任教,再想回城很难。这部分学生通常来自农村,因而对农村有感情,有回到农村贡献自己力量的愿望;同时,他们身上还背负着跳出“农门”、脱贫致富的重任,所以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走出去的机会,往往在社会观念和家庭压力下,他们会选择到农村以外的城市发展。

2.3 农村环境难以发挥自身特长

农村学校音乐课长期不被重视,甚至可有可无,音乐课由普通兼职教师担任,不设专职教师,致使有音乐专业技能的教师白白荒废了自身专业,这些因素直接影响音乐专业毕业生对工作的选择。音乐专业毕业生,前期投资高,花费大,只有在农村就业成本纯收入大于在校时的投资成本,学生才会选择到农村就业。另外,由于经济欠发展,人们收入普遍较低,学生家长一时间难以做到花费很多的心思和金钱让孩子接受音乐培训,由此也导致社会音乐培训机构少之又少,音乐专业毕业生在课余难以招募到学生,音乐专业技能难以发挥。

另外,婚姻问题也是影响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重要因素。能在农村任教的教师普遍是专科或本科学历,既选择在农村任教,就要有扎根农村的决心,而现实生活中要找到符合一定学历要求的结婚对象却往往较难,很大程度地影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3 针对农村音乐教育现状的解决对策

3.1 改变农村教育观念,配备专职教师

我国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音乐教育作为培养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各教育部门都应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端正对音乐教育的态度,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相应的考核计划,建立系统的综合评价体系。同时,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足音乐课,由专职音乐教师任课,课余积极开展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

3.2 加大对农村音乐设施的建设与投入

音乐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是实现音乐课程标准化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入,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按计划给予适当的乐器和教具配备,以保证正常、稳定的音乐教学。

3.3 改善农村教师生活与工作环境

在生活上,虽然目前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有了明显的增长,国家对农村学校的投入也有了相应的增加,但是每年的相关配套投入难以得到保证。各地政府应组织专人,把农村教师应获得的待遇落到实处,如建设教师周转宿舍,解决暂时有困难年轻教师的住宿问题;把农村教师也纳入医疗、住房政策范围内,使农村教师也能享受到医疗保险、住房等惠民政策中。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学校的投入不能仅仅是发放政策,还应有一个稳定的保障制度,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平稳发展,才能提供给教师发挥自己才能、展现自己实力的舞台,给教师提拱了舒心便捷的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够留住教师资源,吸引新生教师力量!

另外,在教师职称等方面,国家应该给予农村学校相应的政策倾斜。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信息不够发达,许多政策性措施、基本建设,先进理念等都优先在大城市推行,对于处于劣势的农村,如果能够在教师的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教学研究活动等方面优先考虑,给予农村教师一定的政策倾斜,相信定能够使农村教师感觉到教育行政部门对其的尊重,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平衡。

3.4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毕业生加以引导

据了解,广东省为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让更多的师范毕业生积极投入到农村去就业,拟定出台了一项关于毕业生到农村去上岗退费的优惠政策,既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农村的师资不足,一举两得。我省的相关政府部门,也可根据农村教育师资现状与目前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出台一些吸引优秀专业毕业生,并且易推行的优惠政策,从而正确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就业,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 李迎春:农村教师生存现状研究――基于河南省的调查[J]中州学刊2010年7月

[2] 杨爱萍: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和就业指导对策研究[J].北方音乐,2014年12期

[3] 黄建华、何正华、傅大党:关于农村教师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3期

[4] 慈航:农村教师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1期

学音乐专业毕业论文范文12

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决议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并与1997年开始招生试点工作。我国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为中小学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提供一条道路。

教育硕士是具有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高素质人才。学科教学(音乐)(文中简称学科音乐)是属于教育硕士门类下的学科之一,学制多为2年,获得该学位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要掌握音乐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懂得现代教育基础理论和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的理论及方法;具有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并创造性的开展中小学、中职音乐、舞蹈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的音乐教师。

二、学科音乐专业招生现状

自1996年开设置教育硕士,发展至今已走过12年历程。随着我国本科生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国家大力支持学生考研,同时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也在不断扩招。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共有53所高校开设学科音乐专业研究生培养点,各院校计划招生人数也是存在明显的扩招现象的。

例如: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学科音乐计划招人40人,其中推免6人。海南师范大学,2018年学科音乐计划招生17人,其中推免5人。然而,尽管每年的招生人数在不断的增加,但每年的实际录取人数却往往达不到计划招生人数,即使进行专业调剂,有些院校依然招录不满。这又存在怎样的原因呢?接下来我们便从问题的起源开始具体分析。

三、学科音乐专业报考现状

据统计,学科音乐专业在多数高校常年属于招生不满的状态,每年都需要进行调剂,其主要原因要三个方面:

(一)对学科音乐专业知之甚少

学科音乐虽然是音乐类,但是却属于专业学位硕士――教育学中的教育硕士,专业代码045111。而音乐教育则属于学术型硕士――艺术学中的音乐与舞蹈学,专业代码130200。同属于音乐教育这个大的方向,却感觉相距甚远。学生在备考期间选择专业时,首先会搜索艺术类别中的音乐专业,同时受教师和高年级学生考研专业影响,多数会选择音乐教育、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等理论专业。像学科音乐这样一个音乐与教育之间的交叉学科,很少被学生所熟知,因此报考人数较少。

(二)初试内容与本科专业不符

即使有一些同学偶尔得知这一专业,但在诸多思量会后也会选择放弃,因为其考试内容与自己的学习经历不完全相符。学科音乐专业初试四门科目,分别是政治理论、英语(二)、教育综合(333)、业务(二)。政治理论与英语是全国统一考试,业务一与业务二由招生单位出题。业务二为本专业的课程内容,多数学校设为:中西音乐史、音乐教学法、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等科目;而教育综合(333)属于教育领域的知识,其中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四门课程。对于本科阶段是音乐学专业的同学来说,教育相关知识还稍有学习,但是对于音乐表演的同学来说,无疑是完全跨学科式的考试。对于一个陌生的事物,人往往是选择逃避的,因此同学们可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放弃。

(三)英语分数线相对较高

学科音乐隶属于教育类别,因此在国家规定的单科线上不同于艺术类别。2018年艺术类英语单科分数线为36(A区)或33(B区),学科音乐则要求为44(A区)或41(B区)。对于艺术类考生来说,英语是考研的一大阻碍,单是英语单科线,便让人望而生怯。实际上,英语确实绊倒了不少走在考研道路上的音乐学子,很多音乐考生因为英语未达到单科线,而名落孙山。人的心理会自动选择规避风险,为了避免将来因英语不过线而落榜的局面出现,学生在报考时就不选择此专业,或是勇敢的选择了,但却没能阻止落榜局面的出现。

四、学科音乐专业培养现状

近年来,高校和社会各方面纷纷表示研究生质量有所下降,其原因定不是单一的,下面便从教师、学生、培养单位三方面具体分析:

(一)专业导师资源不足,质量有所下降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而临的首要问题是导师队伍严重短缺。大部分学校出现一个导师一届带五六个研究生,但毕竟导师的精力有限,带的学生过多难免会出现指导不够全面。[1]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导师制度仍以职称为准则,只有正高或副高职称才可以带研究生,具有深厚资质的教师数量不多,而刚刚晋升教授或副高职称的导师,在教学和心理方面准备不足,从而造成导师质量有所下降。一些新增硕士点的综合大学中的音乐专业,其借助的是综合实力,在音乐领域的研究生培养能力不足,由此也导致了研究生质量的下降。

(二)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实践经验

学科音乐专业以培养具有教学研究能力的音乐教师为目标,因此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必须严格要求,但是研究生考试首先以笔试进行筛选,考试合格即为符合要求,具有一定的应试特征,在某种程度上有考察学生“背书能力”的倾向。尽管笔试之后还有面试环节,但学生按照复试内容集训一段时间也可以基本达到,甚至有些学生复试成绩不理想,但招生单位考虑到计划招生人数与生源不足等因素也勉强录取,从而使得一些专业技能不足的学生也成功走入到研究生队伍。此外,一些学校为了支持鼓励学生考研,默认备考学生可以不参加教育实习活动,身为准音乐教师却没有教学经验,没有真正的上过一节音乐课,由此可见实践经验、教学能力的严重匮乏。

(三)培养单位课程设置缺乏连接性

学科音乐专业,重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实行双导师制度,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研究工作。开设有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与专业选修以及实践教学等课程。从整体来看,课程设置符合研究生阶段的深化学习,但是对专业技能的加强有所忽视。目前,大多数学生在本科阶段的专业技能学习并不牢固,到了研究生阶段很多培养单位按照国家拟定的培养方案开设课程,更多的是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音乐教师专业技能的强化,由此便造成了音乐教师教学技能的不足。专业基础的薄弱,为研究生毕业后就业困难面下了伏笔。从本科到研究生的链接,有两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一、每位学生本科阶段专业方向不同,从音乐学到学科音乐的顺延是一脉相承的,都属于音乐教育。但是本科为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报考学科音乐,在学习经历上本身就存在不足,缺乏对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音乐教学法、教师职业道德等知识的学习,研究生阶段对他们来说是“全新的世界”而非升华与强化。

第二、由于各院校音乐学专业课程开设不一致,培养出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例如在音乐教师技能大赛中的“五项全能”――声乐、钢琴、钢琴弹唱、舞蹈、合唱指挥。这体现了音乐教师专业技能的综合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很难做到五项“全能”,都多多少少的存在“偏科”现象,这种现象可能持续到研究生毕业,因为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没有“查漏补缺”的课程设置。

四、就业方向

按照国家培养方案的要求,学科音乐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最理想或最对口的岗位应该是中小学音乐教师。但实际却存在许多偏差,其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一)高不成低不就

尽管国家培养的目的是弥补中小学音乐教师数量不足,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但是很多学生毕业后不甘心从事基础教育,其中主要原因是中小学音乐教师薪资较低,其次认为读研究生就是为了能够有个更好的工作机会,如果最终终究是要到中小学工作,那么本科毕业就可直接参加工作,无需考研了。想进入高校工作,但是目前高校招聘普遍要求博士文凭,因此形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4]。

(二)与本科生之间的竞争

同时期毕业的一些音乐学院或高等师范的本科生虽没有选择考研,但是其自身专业技能过硬,毕业后直接从事音乐教育行业,已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在应聘音乐教师岗位中,这些本科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对于质量并不高的研究生来说,未必能够竞争的过他们。

(三)音乐教师需求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