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信息素养论文

信息素养论文

时间:2022-02-26 10:05:06

信息素养论文

信息素养论文范文1

1挑战

1.1行为上,读者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传统读者培训课堂人数下降在网络时代,课堂早已不是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惟一来源,有什么不懂的利用百度、Google进行自主式学习已成为大多数网民的共识。据CNNIC统计,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为4.90亿,与2012年底相比增长3856万人,增长率8.5%,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为79.3%。搜索引擎的大规模应用显示了人们信息获取方式的巨大变化,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利用网络自己解决问题。这一点在笔者对本校读者“以何种途径来了解数据库的使用方法”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印证,有高达72.1%的研究生、65.2%的本科生愿意选择以自主学习的方式来了解数据库的使用方法。网络为自主式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越来越多的读者拥有自己的电脑,在教室、宿舍,在任何方便的地点根据自己的时间学习自己想学习的内容。读者学习方式的变化导致传统读者培训课堂的人数进一步下降。

1.2内容上,大部分图书馆读者教育内容陈旧单一,难以适应新的标准要求信息环境不同,用户的信息行为不同,对信息素养的要求也不同。面对新的信息环境,英国SCONUL(SocietyofCollege,NationalandUniversityLibraries,国立和大学图书馆协会)2011年4月了信息素养七要素新标准:识别、审视、规划、搜集、评估、管理、。新标准与时俱进,增加了很多与网络学术环境相关的内容,如要会区分不同信息源、数据源之间质量、准确度、可信度、相关性、偏重等方面的差异,懂得控制检索的规模,能够高效地浏览网页、利用RSS开展课题跟踪,会使用文献管理软件进行知识管理和共享以及网络环境的风险防范等。新标准较之前纳入了更多与学术技能相关的内容,更注重对整个科研过程的体现,强调信息获取、管理、利用、传播等一系列能力的集中运用[1]。但目前大部分图书馆读者培训内容还是以馆藏资源的利用及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为主,缺乏对读者新需求、新内容的挖掘,难以适应网络环境下新的学术生态环境的需要。

2机遇和空间

2.1宏观机遇: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的一种基本能力21世纪是信息社会,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五个方面: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这表明,信息素养是融入信息社会的一个基本条件,如果没有信息素养,信息社会的潜能就无法充分发挥出来。中国对信息素养教育也非常重视,2002年第一届全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大学召开,会上形成共识,将信息素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目标的核心之一指出:高等学校必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也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2]。在2012年教育部高校图工委三届四次工作会议上,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组组长薛芳渝进一步指出,信息素质教育已成为图书馆的核心功能,直接参与学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这些宏观因素保证了21世纪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

2.2微观空间:读者的信息素养意识有待激发和提高图书馆读者培训课堂的普遍情况是:本科生的参与程度低,参与人数远远少于研究生。究其原因,主要是本科生不像研究生那样有较急迫的科研需求,他们除了大四写毕业论文外,其余时间基本上没有什么硬性的科研任务。这一现象在网络环境下依然没有什么改变。许多本科生对图书馆的认识是:借书、还书、上自习,他们不知道图书馆还有可供他们专业学习利用的电子资源。虽然他们中的许多人每天上网,经常使用百度、Google,但却不知道什么是数据库、有什么作用,更谈不上利用了。即使是研究生,在网络条件下也很容易偏离自己的学习方向,把时间浪费在聊天、娱乐、看新闻甚至玩游戏上面。许多同学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本来是想学习的,结果在网上东点西点,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就这样浪费过去了。网络发展了,读者的信息素养意识却并没有自动提高,依然需要相关工作者对他们进行引导,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意识。虽然现在的读者对计算机和网络很熟悉,经常使用百度、Google,但并不代表他们的信息素养技能就很高。王以君等在2011年对武汉大学图书馆读者使用搜索引擎检索网上信息熟练程度的情况作了一个调查,调查结果是:绝大多数大学生用户使用搜索引擎基本(初级)检索,没有达到熟练使用的水平。在使用搜索引擎“高级检索”查询网上信息的熟练程度上,武汉大学大部分本科生、行政管理人员及教师用户都未能达到熟练使用的程度,主要表现在信息需求的表达不准确和信息检索语言知识的不足。这些用户不知道如何利用数据库资源的“高级检索”,不知道如何利用布尔逻辑语言,也不知道如何利用“二次检索”筛选检索结果[3]。国外NguyenHongSinh等人在2012年的研究也表明,大多数用户在检索数据库方面不熟练[4]。2013年,国内又有学者对本科生信息检索能力做了实证分析,结论是50%本科学生对信息源的识别、检索词的选择、检索工具的取舍、高级检索策略的构建以及检索结果的评价都存在困难[5]。而据笔者在对学校读者培训工作中的观察发现,即使是对电子资源利用较多的研究生,对数据库的认识和了解也十分匮乏。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只利用过中国知网中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对别的数据库,特别是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外文数据库了解甚少。这些都说明当前高校图书馆读者的信息素养技能不容乐观,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教育工作仍然大有空间。

3对策

3.1改变观念,利用网络平台,创造泛在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目前,高校图书馆对信息素养教育的评价主要还是囿于传统课堂,如开展了多少场培训、来了多少读者等。但实际上,在网络环境下,读者并不一定非要到图书馆培训室才能接受信息素养教育。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用户的行为模式与学习习惯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必须适应这种改变,利用网络平台,创造泛在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泛在的信息环境突破物理空间障碍,不受固定时间限制,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机会,让读者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很方便地接收到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要创造泛在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首要是学习资源的网络化,即将与信息素养教育有关的资源提供在网上供读者自行学习与浏览。除了可以将馆内开设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读者培训讲座的相关课件放到图书馆网页上,还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对网络中的信息素养教育资源进行整理利用。目前,网上有关信息素养教育的资源很多,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有的是错误的,有的是已经过时的信息,图书馆员可以从专业的视角,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鉴别及再创造,提供系统、专业的信息资源与信息检索方面的资料,让读者能够方便、快捷地在图书馆网站上就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正确信息,而无需自己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中去进行信息的筛选和甄别。信息素养教育资源网络化除了按类进行组织外,还应该提供关键字查询功能及人性化的链接功能。对于读者想查询但资源中没有收录的问题,平台可以自动链接到图书馆的网络咨询台或者是相应的学科馆员那里。现阶段,国内很多图书馆已经将部分信息素养教育资源挂到了网上,但内容还不够丰富,组织方式也只是简单地罗列,亟需在内容及平台功能方面进一步充实完善。要创造泛在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除了在图书馆网站上设立信息素养教育专栏外,还要特别重视对博客、微信等新媒体的利用。博客内容广泛、形式灵活,是非正式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图书馆以博客的形式构建信息素养知识学习社区,对读者会更有吸引力。随着智能手机的使用,微信在高校读者群中相当普及,利用微信我们可以主动把最新的信息素养方面的信息及时传达给相关读者,也可以利用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即时解决读者在信息查找方面碰到的问题。手机微信是一种真正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贴身媒体,读者不管在哪里,都能够通过它直接获取信息。在手机微信中渗透信息检索知识,让信息素养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读者的日常生活中,于润物细无声中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是普及信息素养教育的最佳途径。

3.2质量为本,以信息需求为导向,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信息素养教育的途径固然重要,但其背后的内容才是读者关注的落脚点。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永远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根本。对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而言,提高教学内容质量并不是要一味地追求内容的高深,而是要根据不同的信息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事实上,在不同的学业阶段,对信息内容的需求是不同的:本科新生刚进入大学,对环境还比较陌生,对图书馆的利用以借阅图书为主。因此,新生教育可主要介绍图书馆的空间布局、馆藏目录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查阅电子图书。大二学生以完成老师布置的课程作业为主,对文献资源有一定的需求,可介绍一些常用的数据库及一些简单的检索技巧。大三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课程作业外,还要开始准备毕业论文,是本科阶段文献信息需求最迫切的时期,如何比较全面地获取学术型信息资源,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方法等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大四学生的重心大多在实习或找工作上,可适当为他们举办一些有关择业和社交礼仪方面的讲座,推荐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以做研究或做项目为主,要完成高质量的硕士论文或博士论文,自发性学习、碰到问题自己可以去查询相关资料的能力非常重要。因此,研一阶段是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不仅要全面,而且要与专业相结合,要有一定的深度,可侧重介绍一些专业外文数据库的使用。网络环境下,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人们可在搜索引擎、各种虚拟社交网络、图书馆网站等途径之间任意选择来满足其信息需求。OCLC对学生们的调查显示,89%的大学生检索信息时从搜索引擎开始[6]。网络时代信息素养的教学内容必须考虑信息环境的变化,如在信息意识方面,要加强读者对当前信息环境的认识,知道不同信息源类型的不同特点,了解纸质文献、电子期刊、网络文献及其它来源文献的相同和不同,树立持续获取新信息的学习习惯,把信息素养视为持续性的、始终贯穿整个科研乃至终身学习和工作过程的一种重要可迁移技能,而不仅仅是图书馆使用方法。在信息能力方面,要着重加强读者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鉴别能力。因为现在的读者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大量的网络资源,网络资源与图书馆购买的规范化数据库相比,其复杂程度要大得多,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地评价和利用是当前读者关心的问题,也是当前图书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此外,随着数字文献资源的丰富,一些与论文写作相关的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NoteExpress、统计分析软件SPSS等,在当前的高校图书馆读者中也很受欢迎。信息素养教育内容高质量的实现有赖于图书馆员的高素质,环境的变化使得信息素养与许多新技术紧密相连,无线上网、手机图书馆、信息可视化、Facebook图谱搜索等各种新名词、新技术不断涌现,新时期的图书馆员对新的信息环境、新的读者需求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对新技术、新内容要有善于自我学习的能力,与时俱进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信息储备与信息能力,才能提供真正高质量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

3.3加强合作,协同多方力量,形成共赢的信息素养教育机制早在20世纪,美国学者就喊出了“信息素质:合作就是力量”的口号,认为信息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教学馆员的责任,而是教育机构各方面人员的责任[7]。在网络环境下,这种合作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因为网络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宽松的学习氛围。一方面,他们更加独立自主;另一方面,他们也更加需要引导。院系老师,特别是专业性授课老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必须加强与院系老师的沟通与合作。嵌入式教学是图书馆与院系联合的最有效的一种信息素养教育方式,即图书馆员与院系任课老师合作,将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合到专业课教学中,在提升读者信息素养的同时增强读者的专业学习能力。有案例研究表明,当教师与图书馆员合作时,图书馆员对教师和学生都会产生相当大的积极影响,教师也愿意在更深层次上与图书馆员合作[8]。此外,与学生团体合作开展团体性教育活动也是读者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与学校研究生会、学生会合作成立读者咨询委员会,由校研究生会主席、校学生会主席担任咨询委员会的会长、副会长,成员由校研究生会、学生会推荐的学生代表组成,每院两名,其中研究生、本科生各一名。他们除了随时反馈学生读者对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建议,还协助图书馆学科馆员在院系开展新生教育、参考咨询及各种培训服务。其中,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与读者咨询委员会在2013年上半年联合开展的“扬帆学术之路”研究生系列培训讲座,效果良好,参与者众,有针对性地解决了研究生在学习科研中的遇到的资源利用方面的问题。合作是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策略。网络环境下,加强合作,协同多方力量,形成共赢的信息素养教育机制,是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合作是全方位的,既包括馆内各个部门之间的联合,也要求与馆外各种组织合作,尤其是后者在网络化的开放式环境下显得更为重要。

作者:吴礼志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

信息素养论文范文2

1.明确教学目标及内容特点。

当前信息技术教学已经不能仅仅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而是要培养信息社会所需的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我们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还要认清计算机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区别。教学目的上:计算机课程主要是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而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教学内容上:计算机课程是主要包括基本原理、结构、核心技术及基本操作,而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信息技术、信息道德、信息法律法规等。教学方式上:计算机课主要偏向于操作、实践,而信息技术课程更偏向于网络环境下的任务驱动,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及自主性学习。所以信息技术课程是把计算机课程作为学习的工具,而主要强调的还是培养学生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和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2.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老师通过设置适当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去积极探索、发现知识的过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时老师也可以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围绕一个教学主题去进行学习研究,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去探究、去解决问题。教师在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法时,首先,要注意摆正位置,注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指导过程中要松紧有度。其次,设置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最后,任务设置要合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后,学生一般具备了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我们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例如,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我们可以设置一个小课题供学生练习。让学生针对课题,尝试分组完成一个电子黑板报。老师在其制作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指导,鼓励学生主动查阅互联网,搜集处理与自己所选主题有关的信息,这样学生在对大量的信息筛选过程中,就会对事物进行多层次了解。碰到问题时,尽量让同学协作解决,必要时教师指导。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也在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注重信息道德建设。

信息素养的培养是建立在信息道德建设的基础上。毕竟当前网络信息量大,繁而杂,很多也会对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例如,不良网站、暴力、黑客、网游等。我们在课程教学时,就要注意对学生的信息道德、法制观念的培养。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网络观,让他们健康成长。

5.展示学生作品,客观评价,正确引导。

积极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肯定学生的研究成果。初中生在这个年龄阶段,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鼓励。那么,我们教师就要尊重学生,对学生的作品要理解和欣赏,并把大家认为优秀的作品加以处理,然后上传互联网,供大家分享,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作者:王显林单位:贵州省兴仁县鲁础营回族乡民族中学

信息素养论文范文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设备到人员、从内容到方法都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结我校工作,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充分利用已有设备,上好信息课,搞好兴趣小组活动,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

我校从85年12台苹果机起家有了第一个计算机房,在此后七、八年的时间里,也只是增加十几台中华学习机。然而,我们始终让这个简陋的机房满负荷的工作,为同学们开设计算机课,还十分重视搞好兴趣小组。一至六年级均开有小组,有的组长年活动,有的组则是进行短期培训。从各个层面、各角度提高学生计算机的运用能力。从86年以来,使每一个走出北大附小校门的学生具有计算机初步的知识和掌握简单的操作技能并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校为重点中学输送了一批批计算机爱好者和优秀生。目前已有不少学生成长为国家计算机方面的优秀人才。这十几年来学校有千余名学生在区、市、全国的各类计算机比赛中获奖。学校12次获北京市团体第一,6次获全国全体一等奖。在今年首届北京市机器人编程设计比赛中,我校又获团体第一,将派代北京表参加全国选拔赛。学生的动画作品也获得北京市第二届中小学电脑作品比赛一等奖,并被选送到全国参加决赛。

随着学校的发展,我们十分重视增添现代化设施,用有限的经费建立了双向摇控闭路电视系统、配置100多台奔Ⅲ550到奔Ⅲ700两个局域网多媒体电子教室,而且光纤进校实现互联网,做到每个教研组每个教室都有计算机,均可全天候上网。这些硬件设施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奠定了物质基础。近两年来,我校重视组织学生进行网络学习。中国少年雏鹰网在我校发展了二百多名会员,我们为低年级会员讲解如何上网,如何收集资料,给高年级会员讲解如何制作个人主页。百家网站的技术人员为学生办班,介绍如何收发电子邮件。寒假和署假里请美籍华人田三文教授为高年级同学介绍他潜心研究30年的"因特网中文"。目前大队部正请大华风采网对各班网络管理员进行培训。

二.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

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同样具有"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使学生从小受到信息知识的熏陶和信息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社会还是音乐、美术等课,我校教师常常运用电脑,使用课件,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图、文、声、像、乐等形式结合起来,实现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尤其可喜的是我校各科教师普遍重视教给学生多种形式、多种方式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我校学生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有:(1)上网查寻;(2)到图书馆查阅;(3)在家庭藏书中寻找;(4)到书店查阅;(5)从报刊杂志上了解;(6)从广播电视节目中收听收看;(7)向他人咨询;(8)参观展览;(9)参观博物馆、科技馆;(10)参加各种活动等等。同学们课前收集、储存信息,课中传递、交流信息,课后运用、创造信息。学习资源成了学生的主动猎取的认知对象,成为学生用来获取知识,进行信息交流与传递,数据处理及思想表达的学习手段。这既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各层楼道张贴的经常更换的学生"手抄报"是我校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一个展示。

三.客观评价、正确引导,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老师的评价和引导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课上让同学们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交流,同学的赞扬、老师及时的肯定会使其更加自信,对收集信息、选择信息、使用信息更有兴趣。学校、年级、班里,少先队各级组织不断组织各种活动,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为同学们搭建展示自己信息能力的舞台,有利于将信息活动迁移到同学们的各类学习活动中去,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

教师集体的信息素养状况对学生的信息意识的启发和学习热情有直接的影响。我校有一支优秀的信息教师队伍。陈文慧老师在16年的计算机教学

信息素养论文范文4

1图书馆免费电子信息资源使用情况分析

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资源越来越多,为读者提供了很多便利。统计显示:学生知道图书馆网提供免费电子资源但很少用的占39%,;知道但未用过的占28%,不知道的占30%,说明我校数字资源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学生对我校信息技术构建和资源情况不尽了解,无法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信息,是导致数字化资源浪费和利用率不高的直接原因。

2对获取的重要信息收集和整理情况分析

调查显示,学生中经常进行摘要记录信息并处理的约占38%,偶尔记录一下的占47%,不作任何处理的占15%。说明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能力有所加强,但比例偏小。因此,加强学生对信息处理的教育、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质量仍然任重道远。

3获取信息资源主要途径情况分析

调查显示,因特网在学生获取信息方面排在首位占97%,和老师、同学交流占42%,使用传统的报纸、期刊等仅占到6%。说明学生获取信息方式的转变,传统图书馆虽然很重要,但图书馆与网络的密切结合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加强学校数字化环境建设,对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将起到基础性作用。

4对信息资源价值判断能力情况分析

调查显示,学生对信息权威性、适用性、可靠性等判断能力一般和差的分别约占40%和54%,说明我校信息素养状况不容乐观。要逐步引导学生对信息权威性、可靠性和适用性作出正确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甚至被不良信息所误导。

5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情况分析

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主要包括教师在课堂上介绍本专业相关文献、书目,专业前沿,网络资源情况,对学生布置若干专业问题,让学生去解决。这是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培养、提高其专业知识与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方面。调查显示,多数学生(66%)认为只有部分教师介绍或布置过,说明现在的教学仍然是以课本为主、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传统习惯。同时说明部分教师本身的信息素养状况也不能跟上时展,不能适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高质量人才的要求。综合分析表明,大学生在信息素养方面几乎没有很大差别,普遍信息意识不强,信息处理能力较差,不会对信息进行鉴别、提炼与创新。而作为理工科大学生,对专业期刊、数据库的利用是他们今后独立学习和研究的重要信息资源。

二、我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途径的改革与实践

1充分利用好图书馆新生入学教育,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

对新生开展多次图书导读活动,介绍文献基本知识,图书馆功能,服务项目,馆藏布局,如何查找文献,电子阅览室利用等。同时对学生进行图书分类、排架、书目检索系统使用的介绍和说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信息意识。

2构筑良好的信息环境,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有力保障

我校图书馆定期充实各类信息资源,不断完善信息检索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讲座与咨询活动,如电子图书、专业期刊的检索与利用,各专业数据库的使用方法,网络信息资源获取技巧,文献资源的共享,科技查新与文献传递,开展“信息检索竞赛”活动等等,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对用户进行培养教育,增强了师生的信息意识,调动了积极性,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为培养和提升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是信息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

3.1案例教学运用于教学实践中结合本专业的学术内容,让学生分组自行设计检索课题,通过上机实践操作,制定检索策略,不断修正、完善检索方案,最终形成检索报告。之后教师对一些典型案例优缺点进行点评。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一种较好的、灵活的教学模式。

3.2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学术论文的撰写。学术论文是各行各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功。大学生是未来科研工作的主力军,掌握学术论文如何撰写,有利于在工作中进行科学积累,促进学术交流,提高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信息素养。增加信息道德知识教育。教育学生处理好信息创造、传播、利用三方面关系,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尊重他人知识产权,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与活动,增强法制观念,培养自身信息道德水准。

3.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为了真正考核出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采用考试卷面、课题检索报告及撰写综述论文三结合考核方式,并将侧重点放在学生的检索报告和综述论文上。

3.4充分发挥图书馆网页作用,促进教学信息检索课教学均由图书馆教师担任,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技术,通过网页实习题库、实习要求、检索实例分析等教学信息,结合专业提出问题,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检索过程,并以邮件的方式提交检索报告,从而增强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综合素养。

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创新活动,是信息素养教育提高的关键所在

信息素养教育要与专业教师教育密切配合。我校各专业教师吸收大量学生参与到科研课题、论文、著作、学术研讨等活动中,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信息搜集、整理、研究、试验等工作,不但增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信息素养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信息素养论文范文5

论文关键词:信息素质;养成教育;大学生

信息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与进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指出:“谁掌握了知识和信息,谁就掌握了支配它的权力”。事实也证明了在当今社会谁驾驭了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信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高等院校对此更给予了高度重视,纷纷采取措施加大信息能力培养力度:美国大学和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CRL)于2000年1月批准并公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InformationLiteracyCompetencyStandardsforHigherEdu—cation)》。目前,已在美国、墨西哥、西班牙、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2001年11月,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核心委员会颁布的《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从信息意识、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提出了对医学毕业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尽管目前我国还没有类似的标准,但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6月13日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已明确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世界各国都已充分认识到了信息素质及其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种形式纷纷将其纳人到本国的人才培养体系中。

那么究竟什么是信息素质?高校培养的人才究竟要达到怎样的信息水准或应该具备怎样的信息素质呢?又怎样来达到这种水准或素质呢?

1信息素质的内涵

信息素质(InformationLiteracy)的概念是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Zurkowski)最早提出的,主要描述为:“所有经过训练的在工作中善于运用信息资源的人称为具有信息素质的人,他们具有利用多种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

从那时起到现在的30多年时间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信息素质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断丰富,对其所下的定义也逐渐趋于一致。目前较有影响、人们引述较多的是美国图书馆协会(AIA)信息素质委员会所下的定义。该委员会1989年1月10日在一份关于信息素质的最终报告中,对信息素质作了这样的描述:“作为有信息素质的人,必须能够知道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确定、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

而美国的《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对什么是信息素质作了如下定义:即“信息素质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要求人们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且有确定、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该定义明确了信息素质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理解:即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伦理。信息意识反映一个人的信息敏感性,这种敏感性使人能够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知道何时需要信息及信息的价值,使人能够定义并明确地表达信息需求,能够识别各种潜在的信息资源的类型和形式;信息技能反映一个人能够有效地检索所需信息,组织和实施有效的检索策略,批判性地评估信息及其来源,把所选择的信息融人自身的知识基础和价值系统中,并有效地利用信息完成一个具体任务的能力;信息伦理反映了一个人对与信息利用相关的政治、法律和社会经济问题的了解程度,以及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下合理合法检索、利用、信息的道德品质。

可见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对信息素质的定义与ALA的定义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这一定义虽然很简短,却把握住了信息素质这一概念的本质,因此也得到了大多数人和组织的认同与广泛采用。

2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构成要素

既然信息素质是一种能力,那么一个具有良好信息素质的大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信息能力呢,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归纳出一个具有良好信息素质的大学生应该同时具备以下几种信息能力:

明确需求信息的能力。明确信息需求能力是指能明确信息需求的内容与范围。具体包括:能够明确了解信息需求;能够识别各种类型和格式的信息源;能够评价获得信息的成本与效益;能够重新评价所需信息与范围等内容。

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高效信息获取能力是指能高效获取所需信息。具体包括:能够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或信息检索系统获取所需信息;能够构建与实施有效的检索策略;能够利用联机检索终端或采用不同的方法检索所需信息;能够在必要时调整检索策略、能够提取、记录和管理信息以及信息源等内容。

客观评价信息的能力。信息评价能力是指能客观、审慎地评价信息与信息源,利用知识基础和价值系统选择适当的信息。具体包括:能够从获取的信息中提炼信息主题;能够采用有关标准评价信息及信息源;能够综合信息要点形成新的概念;能够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而确定信息的增加值;能够确定新的知识对个人价值体系的影响,并使其融合于个人的价值体系中;能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了解自己是否能表达所获取的信息;能够决定是否修订初始的查询方式等内容。

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能力是指作为个人或作为群体一员,能有效利用信息实现特定的目标。具体包括:能够运用新的和以前的信息开发新的产品或项目;能够调整开发产品或项目过程;能够有效地将开发的产品或项目情况与他人沟通等内容。

信息道德的约束能力。信息道德约束能力是指能够理解有关信息使用的经济、法律以及社会因素,获得和使用信息时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有关法律。具体包括:能够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使用的相关道德、法律、经济和社会问题;能够在存取使用信息资源时遵守法律法规和信息资源提供的规定以及约定俗成的一些规则;能够对引用的成果表示致谢等内容。

信息安全的防护能力。信息安全的防护能力是指保障信息有效性的能力。具体是指能够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的能力。所谓保密性是指信息不泄漏给未经授权的人;完整性是指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的人篡改;可用性是指信息及信息系统确实为授权使用者所用;可控性是指对信息及信息系统实施安全监控。要具备上述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首先要具有信息安全的防护意识,其次是要具备信息安全防护的技术,并在信息道德的约束下,做好自身、他人及公用信息的安全防护工作。

以上就是信息素质的构成要素,或者说一个具备良好信息素质的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信息能力标准。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人们必备的一种素质,面向信息时代的高等教育必须重视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也是新世纪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

3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意义

信息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内外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创造者和未来的人才。信息素质是信息时代大学生素质结构的基本构成之一,是其掌握适应信息化社会生活的必备技能,对于提高他们在信息社会的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3.1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需要

创新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是一切创新活动的源泉。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表现在敢于突破原有的旧框框,重新思考、重新探索,大胆提出新的观念、新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大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够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突破旧的思维方式的束缚,另辟路径,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信息的不断刺激。信息的日积月累、触类旁通、产生灵感,就可以进发出智慧的火花,点燃创新的火种。这既是创新活动的开始,也是创新思维的形成过程。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信息素质,才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辩证思维过程对各种创新思维方法加以综合运用,从而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使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得到增强。

3.2是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

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基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学生要学会生存的本领,无疑应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从信息的角度来看也就是说要具备能够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敏锐地捕捉所需信息,主动、有效地检索和吸收信息的能力。而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就是赋予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大学生具备了良好的信息素质,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体,能主动获取知识,并能以灵活的方法突破学科界限,随时按照自己的兴趣或研究方向,进行相应信息的获取、分析、研究、利用,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或有所突破,为进行新的创造活动作知识储备。

3.3是大学生树立正确创新观念的需要

良好的信息素质不仅是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高超的信息能力,而且还要求具备高尚的信息道德。一般来说,信息道德是对人们的信息活动进行规范的伦理准则,是信息活动中调节信息创造者与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大学生对新知识、新技术充满渴望,也富于创新精神,但却往往忽视了应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应承担的责任。有的学生苦攻黑客技术,并以黑客身份攻击他人网站、破坏系统,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有的学生在网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和传播别有用心的谣言,造成人心不安、社会混乱;有的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制毒、贩毒和传播不健康的影视作品等。诸多现象表明:在大学生中加强信息道德教育,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刻不容缓。因此我们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更要培养他们遵守社会规范,利用创新能力为社会服务,为人类谋福利的道德观念。

3.4是大学生创新实践和终身学习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国民信息素质的需要

信息素质的核心在于消化、吸收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信息素质,才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选择科研方向与项目进行创新实践:通过主动地寻找、发现和捕捉最新、最具价值的信息,将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研究,在充分吸收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据有关研究,人们从学校教育中所获得的知识只是人生所获得知识的5%一10%,其余90%一95%的知识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获得。学习将成为个人生存、竞争和发展的终生要求,而信息素质是人们终身学习的必备条件。因此,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打下终身学习的基础。

目前,我国公民的信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据有关文献中报道:美国国民的信息水平总指数为71.76,日本为69.97,中国仅为6.17。而我国当前大学生淡薄的信息意识、较差的信息能力、较低的信息安全防护技能以及不容乐观的信息道德等现状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在各级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中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而迫切的。

4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养成教育途径

信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终身教育过程,是一种以利用学习资源为导向、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手段、以实现终身学习为目的的教育。因此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通过个人、教育机构或是社会单方面来完成,而是需要通过大学生自身、院校和社会等多种途径的共同努力才能达成最终目标。

4.1院校途径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目前我国中小学已经把有关信息素质教育内容纳入到了课程体系,这对于从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中小学阶段的信息素质教育限于其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及接受能力,还只能是一些最基本的以操作应用为目的“信息扫盲”式教育。因此,系统的信息素质教育还是要在高等教育阶段完成。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基地,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养成阶段。在校教育也是大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因此高校也是培养大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主阵地,在校教育也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1984年2月,当时的国家教委颁发了“教高(84)004号”《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文件,文件明确指出文献检索与利用课不仅有助于当前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是教育面向未来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吸取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学和研究能力、发挥创造才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件下发后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成为各高校普遍开设的课程,并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课程也在不断的深化,内容也在不断的拓展,已成为培养学生信息素质与能力的基础性课程。

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国内高等院校的信息素质教育还存在许多需进一步加强与提高的地方:一是必须尽快出台相应的评估标准。尽管我国高校开展信息素质教育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目前我国仍然没有制定一个成熟的信息素质能力评估标准和方法,理论研究也尚处于初级阶段,这对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而美国于2001年公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已在许多国家推广实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此,国内高校必须加快大学生的信息素质能力评估体系的制定,将学生的信息素质能力评价与学业成绩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检验我们的教学水平,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能力;二是必须加快课程标准建设。目前,我国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主要还是通过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来实现,但其内容大多偏重于诸如文献类型、检索语言、检索工具、检索方法、各类工具书的使用方法等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对信息知识、信息法律、信息经济、信息伦理、信息文化等多方面的系统介绍。显然,继续将它作为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提高其自学研究能力的一门课程已不能适应信息时展的需要。因此,应该尽早启动信息素质教育的课程标准建设,并纳入到高校各专业、各层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从顶层设计给予重视;三是必须大力加强教学条件建设。许多学者一致认为,大学生信息素质在校教育应该主要依托院校图书馆来实施,但就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图书馆而言,其完成教学的软硬件基本条件距达到信息素质在校教育的目标尚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为:师资匮乏、教材陈旧、资源局限、实验条件简陋等等。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质还必须大力加强教学条件建设,要加大信息素质教育的师资培养力度,要编写具有学科专业特点的信息素质教育专用教材,同时还要加大信息资源建设力度,并创建优越的信息素质实验教学条件。唯有如此才能达成大学生信息素质在校教育的目标。

4.2社会途径

个体处于一个复杂的社会网络中,信息流始终贯穿整个网络。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社会信息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教育的实践性的特点也要求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社会信息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一是社会信息化水平。社会信息化是指包括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等信息活动的规模相对扩大及其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作用相对增大的过程。社会信息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养成,一个信息化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大学生在信息的选择范围、信息环境、硬件设施上都会有优越的条件,自然容易形成较高的信息素质。所以为了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就要求全社会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不断地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所以要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就必须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二是社会公众的信息意识。信息素质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它更强调人们精神意识层面上文化底蕴、内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密切结合。因此一个良好的信息氛围能促进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也就是说,单纯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往往收效并不显著,要从全社会考虑,从社会共同发展的角度,提高全体公民的信息素质,为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提升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所以要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就必须强化社会公众的信息意识;也是公共信息网络。

互联网不仅仅是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平台,同时也是接受信息教育的平台。网络文化、网络技术、网络普及程度和发达程度对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需要建立完善、健康的公共信息网络,使大学生能够产生良好的感性认识。所以要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就必须健全公共信息网络;四是要建立就业的信息能力标准。目前国内企事业等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时,已经比较重视专业素质、外语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等能力的评价,但对于人才的信息素质评价尚缺乏足够的意识。而从企事业长远发展角度讲,应该把人才的信息素质评价纳入到选拔过程,这样不仅可以选拔到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同时也可以促进人才自身的信息素质自我培养的意识,是一个双赢的举措。所以要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还必须建立健全人才就业的信息能力评价标准。

4.3自身途径

信息素养论文范文6

综合目前学术界对“信息素养”的解释,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句话:信息素养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及信息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细分的话,信息素养实际上包括了三个方面的能力:首先是对信息工具的掌握及利用能力,也就是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的使用能力;其次是信息处理能力,就是利用各种信息工具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解读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最后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信息社会中,知识的呈现是基于信息的。学习者面对的知识世界是信息的海洋。“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对知识的探索、发现和创造是以一定的信息过程,即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所完成的。”如果想获取知识,信息的认知能力、鉴别能力和加工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国内的研究者普遍认为,后工业化时代,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获取、鉴别和有效利用信息自然成为人们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而对于远程教育学生来讲,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拓展知识领域、提高学习效率、完善知识结构则是必备的能力素质。对于参加远程教育学习的学生来说,信息素养的具体作用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察。一是对于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自主学习是个人适应社会发展,不断获取新知识,提升个人持续发展能力的个性化学习。与学校教育完成不同,远程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更多时候是处于分离状态的,自主学习的完成依赖的是个人掌握及应用信息工具的熟练程度。二是对于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迫使人们时刻面临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信息选择。身处高度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每一次人生选择,每一项重大决策的制定和推行都离不开信息的收集、分析及判断。个人成功与否无疑与信息素养密切相关。总而言之,“信息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们在未来职业中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二、现代远程教育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现状

我们曾经在2011年针对学生媒介使用状况做过简单的问卷调查。调查的学生人数为177人,均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的学生。调查结果显示,远程教育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普遍较弱。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新媒体已经成为青年学生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在平时接触的媒体选项中,选择互联网、电视、手机、报刊、广播等媒体的比例分别为92%、54%、49%、24%和5%。81%的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超过1个小时以上,有一半的学生上网时间超过了3个小时。以网络和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学生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为了解学生的信息素养状况,我们设计了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您对自己信息处理能力的判断”。选择“较好”“一般”“精通”的比例分别为54%、27%、14%,学生对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的评价普遍不高。第二个问题是“能否通过互联网完成课程学习”。有101人认为“能”,占64%。34%的学生认为“不完全能”。总体上,能够通过互联网完成课程学习的同学只占六成,明显偏低。其余学生只能依靠教师、同学的帮助完成学业。相对于毕业论文、调查报告,课程学习涉及到的信息处理难度是比较低的。单纯的课程学习尚且如此,那么更复杂难度更高的学习就可想而知了。不过在遇到学习难题时,有148人选择上网寻找解答,比例高达94%。这表明学生的信息意识还是很强的。第三个问题是“在信息处理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我们列举了几个简单的选项,分别是“不知道怎么样去围绕主题收集信息”“不知道通过哪些具体渠道收集信息”“对于收集的信息不能有效整合为我所用”,选择比例分别为67%、56%、51%。这表明在信息深加工阶段,学生虽然有较强的媒介使用意识,但综合使用能力,特别是对信息的深度处理能力比较欠缺。对于参加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的学生来说,学生与教师之间始终处于分离状态,学习主要是依靠个人来完成。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毕竟有限,学生要想学得更多、更好还必须求助于网络新媒体。“因此,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学生通过教学媒体获得教育资源的多少和优劣将直接关乎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学生不仅要运用媒体很好地接受、消化教师所提供的资源,还要善用这些媒体去自主地获得教育资源,辅助自己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远程教育推行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远程教育学生的信息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从调查的情况看,远程教育学生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很难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结构的完善。因此,信息素养教育应该作为一种普适性的课程在始业教育阶段大力推行。

三、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路径

1.构建数字图书馆平台

对于高校来说,充分利用图书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无疑是最好的选择。首先,对图书馆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为适应远程教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必要对纸质图书资料进行电子扫描转换成电子图书,建立数字图书资料库,以方便学生远程阅读、下载、复制;在图书采购方面应扩大电子图书的采购,借助中国知网和万方期刊网建立数字期刊库等。其次,对图书资料进行合理的整理及分类。为让学校更方便快捷地收集信息,必须做好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合、分类工作,并建立方便的检索系统。现代远程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优势也有不足。它的优势是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自。它的缺点是教学分离,学生与老师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和辅导机会较少,课程学习需要借助大量的辅导材料进行。图书馆是图书、资料的汇集中心,理所当然地成为专业学习的第二课堂。学校可以通过介绍数字图书的分类、检索软件、检索方法等提高学生使用信息工具的技能。可以开展专题学习训练,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如何围绕主题进行信息的检索、综合及分析。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利用人才优势、资源优势等开展专题讲座,从理论方面提升学生对信息素养的认知。

2.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开展信息素养培训

在线学习平台是现代远程教育机构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的教学服务综合支持系统。在线学习平台一般包括网上作业系统、网上测试系统、教学辅导系统、师生互动交流系统、网上教学直播系统等。在线学习平台面向学生和教师开放。教师将学习资料上传到相应的系统,学生则通过远程登录系统查看资料。在线学习平台资料丰富,囊括了课程学习的各个方面。但是在线学习平台不只是一个课程学习系统,还是很好的信息素养训练平台。在线学习平台可以在两个方面对信息素养培养起到很好的作用。第一,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教师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将学习信息上传,学生则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远程终端访问在线学习平台,搜寻自己需要的相关知识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整合、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在线学习平台不仅是课程知识学习平台,更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日常沟通、交流、互动的平台。教师可以及时更新信息,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反馈学习信息等方式,使学生慢慢养成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第二,在线学习平台对于传授基本信息技能非常有帮助。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登录网络系统,学会通过搜索引擎寻找信息,学习如何下载、存储信息,如何围绕课程学习中的难点重点问题搜索信息等,从而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为更深入的信息素养学习打下基础。

3.做好信息素养教育的统筹规划

信息素养论文范文7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信息共享空间的核心理念、服务内容、空间设施及资源体系,分析探讨了如何构建IC的资源体系,使IC成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知识管理目标的工具。

论文关键词:信息共享空间;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Commons)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新型、动态的信息服务模式,是围绕综合数字环境,利用方便的互联网络、功能完善的电脑软硬件设施以及内容丰富的图书馆资源,在训练有素的参考咨询馆员、IT专家、写作指导等各方面教师的共同支持下,提供信息的获取和与之相关的各种参考咨询服务,以培育用户的信息素养,促进用户的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

1IC的核心理念

随着IC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实践的不断拓展及其服务范围、服务内容的不断推陈出新,IC的核心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许多专家和学者对IC理念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空间共用、资源共用”、“用户交流互动”、“维护信息共有”等,揭示了IC的本质含义。

2IC的服务内容

IC的服务内容直接体现其核心理念,所以对其服务内容的设计至关重要,IC主要的服务项目包括:(1)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内容:书目查询、电子图书阅读、数据库的搜索查询、馆际互借等;(2)参考咨询服务。IC都应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帮助每个进入IC的师生解决研究上或者是技术上的问题;(3)学习指导服务,其中包括有远程教育课程、馆员学习课程、网页设计课程、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多媒体设计课程等面向学生、教师和馆员的各种指导及培训服务;(4)IC通过多方的合作。利用IC的空间与设施开设其他各类型信息服务,如写作辅导、专业教育、就业辅导等;(5)提供一个鼓励、指导以及支持不断改进的文化环境和机制,这是学术图书馆不可或缺的

3IC的空间设施

馆舍空间与布局是IC规划与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项目之一,服务区的设计要符合读者学习及研究的习惯和方式,有利于资源存取和使用,在确保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将多种服务融合在一起,便于个人及群体读者的学习、交流和协作研究。常见的IC服务区有:

(I)信息服务台:信息服务台是IC中的综合服务站点,主要为初次到信息共享空间用户提供有关IC内所有服务、功能和资源的基本信息,也提供有关图书馆、学院的一般信息,并针对用户的需要,指引用户到能满足其需要的功能区域中去。

(2)小组学习区: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集体学习和讨论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用作小教室,用于对学生进行各种培训、共同学习、探讨课题使用。该区是促进协作学习和研究的最佳场所,可以设立电子教室、讨论室、指导读者写作与提高研究技能的指导室、帮助读者开发数字作品的多媒体制作室和交流区等。

(3)个人学习区:个人学习区主要满足用户资料查询、阅读等的需要。可以设立信息资源查询区;多媒体文件设计、制作、视听的多媒体功能区;写作实验室,指导读者写作与提高研究技能。

(4)休闲区:供用户在学习、研究和创作疲惫后稍作休息,读者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交流、讨论问题。休闲区的环境设计应优雅,购置舒适的桌椅,可以放置少量的报纸或休闲杂志。

(5)外语自助学习区:对我国大学生而言外语学习非常重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外语学习看、听、说、写的特殊要求,并提供自助辅导软件、帮助读者提高外语技能。

4IC的资源体系

信息共享空间是集信息资源、各类软硬件设施于一体的一个综合性动态服务模式,其最大特点是资源共享。因此,要加强电脑终端、打印机等硬件设施的建设,同时强调文献数据库、电子图书、学位论文、各类免费软件等信息资源的建设,提供知识导航、跨库检索、开放链接等知识管理方式,建立信息共享空间合作模式,确保IC成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知识管理目标的工具。

4.1软硬件资源

硬件资源包括PC工作站、可出借的笔记本电脑、刻录机、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等。不同服务区的电脑配置可以不同,但同一服务区的电脑配置应尽量一致,尽可能多安装工具软件和应用软件,操作界面应简洁、方便和统一。此外,尽可能多地提供网络信息点和电源插座,无线网络应覆盖整个IC区,这样可在不增加电脑的情况下扩展IC的计算功能。

软件配置:获取电子资源必需的软件工具:各种应用软件和专业软件,比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多媒体播放、办公软件、压缩与解压缩软件、文献管理软件、扫描与图形处理、CD刻录、远程服务、在线通讯工具等通用软件,以及数学、统计、GIS等专业软件。为了方便读者,应提供界面一致、快捷方便的软件入口菜单,并提供从简洁到详细的电子版使用指南。

4.2信息资源

IC不是电子阅览室和计算机实验室简单的组合,也不是虚拟资源概念下的数字图书馆,而是综合实体空间、虚拟资源和技术的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不仅可以通过学科导航和知识导航自由地存取网上资源、网络数据库以及多媒体资源,而且还可以方便地使用各种印刷型图书、资料和工具书。因此,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必须考虑多种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内容丰富、自由存取、方便快捷、结构合理的信息资源体系非常重要。

4.2.1印刷型资源

印刷型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及音像资料等,配备的图书主要是常用工具书:百科全书、字典、写作指导、电脑手册和传记等;期刊、报纸主要为休闲类,便于读者放松。

4.2.2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建设应重视多种形式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完善的知识导航系统等,具体包括:各种资源库的建设、网站建设及与校园内外其他部门合作建设的资源。

信息资源库建设是一项繁重的工作,目标是建设海量的数字信息资源,包括两部分内容:购买的数字资源: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学位论文、各种索引数据库及各种专业数据库等。自建的数字资源:整合现有的数字资源,建立索引库;收集、组织网络信息资源,建立资源指引库;数字化传统的信息资源,建立数据库。

与校园内外其他部门合作建设的数字资源:图书馆要与远程教育中心、教育教学中心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共同开发、建设资源。整合远程教育相关学习资源和各开放教育教学等资源及各学习软件:把教育教学中心的教学资源,分散在各教学部门和各职能部门的教育教学、政策法规及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整合,使图书馆用户不需要跑各有关部门就能解决相关问题;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集教学实验、语言实验室、网络信息实验室和多媒体制作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于一体.为师生提供多媒体教育教学服务,整合其资源形成资源库。

网站建设,包括主页设计、功能模块的设计以及栏目设计.可以设计3个模块:虚拟学习模块,上载一些学习软件、培训课程、教学课件等专业学习方面的相关资料,还要包括网上合作学习社区等:服务模块,可以设置学科导航、知识导航、专题论坛、lC服务设施查询与预约系统、虚拟参考咨询窗口,由专家和图书馆员提供实时在线或电子邮件形式的信息咨询服务;资源块,将建设的信息资源库挂到主页上,设置检索条,实现本地资源以及外地资源的一站式检索。

4.2.3人力资源

建设一个成功的信息共享空间需要具备多种条件和因素,IC人员的配置及其服务能力是最终决定性因素。

信息共享空间需要多方面的专家和工作人员的支持,可以说,各类人员提供的服务是IC内除硬件设施和信息资源以外,最重要的支撑因素,包括:

参考咨询专家.负责为用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帮助用户收集信息资源或提供资源线索:

在线的学科专家,通过网络以及专家导航系统平台,将用户和各个专业的学科专家联系起来,有针对性地为用户解答专业问题:

普通图书馆员或技术人员,信息共享空间需较多的工作人员支持它的正常运行,每个区都需要馆员或技术人员随时提供帮助.可以采取聘用学生雇员的方式.招聘一些计算机技术较好的学生协助服务:

同时IC中要组建一个技术团队.他们是解决信息共享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开发图书馆所需软件、维护IC正常运行的技术支撑他们一般不直接为用户提供信息咨询,而是为需要帮助的图书馆人员提供技术咨询。

IC提供一种协作服务环境,需要计算机人员的技巧,参考咨询人员的信息检索技术与媒体人员的制作技术问的合作。在IC环境里工作,要求专业人员了解整个信息技术系列.熟悉读者使用他们的方式,善于与个人和群体合作。此外,大部分IC除了有自己专职的工作人员外,还招聘有一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学生作为助理工作人员。尤其是参考咨询馆员,他们要解决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不仅是知识导航员、学习指导员和环境管理员,还应该是读者的良师益友和研究助理.甚至还要充当心理咨询医生。他们不但要熟悉图书馆服务的各项内容和规章制度,熟练掌握图书馆各种资源的获取方法,还要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背景。因此要不断对他们进行培训。

信息素养论文范文8

【关键词】信息素养能力/大学生/高等院校

一、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

1.1信息素养能力的构成和实质

信息素养能力是在信息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学生运用科学的信息策略独立寻找、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个性特征和信息技能。任何信息活动都是在学生已有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策略的定向调节和控制下进行的,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策略,则信息活动的定向和执行环节就不可能实现,也就无法形成相应的信息素养能力。因此,我们认为,构成信息素养能力的基本要素是信息基础知识、信息基本技能和信息基本策略。前两者在后者的统整、导向下,内化并结构化、网络化,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即构成了信息活动者的信息认知结构。从静态来考察,信息认知结构就是信息活动者的加工、同化新信息,处理新信息的“先行组织者”,它在不断同化、激活、加工、提取、储存所获得的诸多信息,使之处于有序的、组织化和网络化的状态。因此,信息素养能力的实质就是结构化、网络化、程序化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策略。也就是说,信息素养能力不是空洞无物的心理官能,也不是泛泛存在的一般信息能力(Informationability),它的基本要素是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策略,是实实在在的专门化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策略结构系统,即所谓的信息认知结构和信息操作方法系统。

1.2信息素养能力的形成过程

信息素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通过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策略的获得及其广泛迁移,经过不断的信息活动实践,从而使它们得到不断综合和概括而实现的。这一形成过程,从信息活动者的内因分析依赖于学生对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策略的掌握质量及其结构化、网络化和程序化水平,依赖于信息活动者一般智力水平以及信息活动为核心的非智力因素控制。从外部环境来分析,主要受以下教学因素的影响:①知识的外部结构化水平;②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水平;③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水平;④教学评价的适时性和促进性水平。

信息素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分层递进的。首先,学生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策略,这是构成信息素养能力的基本要素,但它不等同于信息素养能力。其次,学生通过积极地思考和不断地整合,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要素与原来的知识技能相互作用,内化为结构化、网络化的信息知识技能结构,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的结构化、网络化水平是决定信息素养能力水平高低和发展程度的关键;再次,在解决特定任务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运用一定的信息策略、方法,以信息活动任务和问题类型为线索和中心,将不同信息知识技能结构进行组块,实现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方法、信息策略的融会贯通和高度网络化、系统化,形成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程序化的信息活动经验结构,这标志着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和状态。

由此,我们可以将信息素养能力的形成过程划分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三个阶段,由低到高依次为:第一阶段,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策略要素的学习掌握;第二阶段,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结构的组织与形成;第三阶段,程序化的信息活动经验结构的构建。

随着信息活动的进行,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对信息活动的定向和控制作用不断增强,使学生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的学习不断深入,信息活动任务的难度不断增加,从而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也在不断达到新的水平。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要遵循知识、技能和策略的学习规律,分阶段进行整体建构,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不同,相应的教与学的起点行为也不同,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活动内容和方式必定随之而异。只有全面优化这些因素,才能加速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二、信息素养能力的结构

信息素养能力是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在信息活动中的统一。从信息素养能力的构成和实质来看,信息素养能力的结构是静态的,它是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策略经过内化和概括化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信息认知结构。但从信息素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来看,这个结构是动态的。其动态性一方面表现为信息素养能力是在学生信息活动中形成的,是以信息活动为内容中介,通过信息活动而形成和发展的,并随着信息活动的丰富、信息活动内容的深入,信息素养能力的结构也在不断完善和深入发展;另一方面,信息素养能力在信息活动中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已经形成的信息素养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新信息技能的学习,并为顺利地进行信息活动提供符合信息需求特点的信息活动程序、步骤、策略和方法等,提高了对信息知识掌握的速度和质量,从而又促进信息素养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就是说,信息素养能力结构是一个多因素、多形态、多层次的结构,它具有以下特点。

2.1信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制约信息素养能力发展的信息心理基础

信息素养能力是学生在信息活动中通过对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策略的内化和概括化而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信息心理特征,信息活动是信息素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信息活动是学生信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协调运作的过程,信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制约着学生掌握信息知识技能的速度和质量,制约着信息素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水平。信息活动中智力因素主要是由信息感知、信息记忆、信息思维、信息想象、信息语言等信息心理因素构成的,它直接参与信息过程的具体操作;而非智力因素通常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信息过程,但对信息活动起动力和调节作用的信息心理因素,如信息动机、信息兴趣、信息情感、信息意志、信息性格等。忽视了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就不可能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学生的信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水平是信息素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内在信息心理基础。

2.2基本信息能力和综合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能力在信息活动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信息素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与学生所进行的信息活动方式和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的信息活动是由内部信息活动和外部信息活动两部分构成的,即有两种形式的信息活动,内部信息活动即信息心理活动,它是通过信息语言、信息行为对信息需求的感知、言语表达等信息心理活动,以实现对信息需求的内化和概括化。这一信息活动过程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学生的信息观察、信息思维、信息表达等信息心理能力。这些信息心理能力虽然彼此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是学生进行各种信息活动必备的基本信息能力。外部信息活动,在信息活动中主要是学生的信息实践操作性活动,如信息查寻、信息选择、信息评价、信息利用等,这种直观的外部操作可以加速学生掌握信息技能的内化过程。信息活动的外部活动必须有内部活动的参与和支持,二者是不可分离的。外部信息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基本信息心理能力的发展,而且在外部信息活动中学生通过对信息知识的操作运用,逐步学会获取信息策略,形成信息实践操作技能,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想象的策略,从而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信息实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新知识能力等综合信息能力。这些综合信息能力需要多项基本信息能力的支持,是在学生的基本信息能力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有关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策略的结果。

信息活动是学生内部信息活动和外部信息活动的统一,二者在信息活动中相互转化,从而实现学生对信息知识的系统掌握和信息能力的全面发展。信息素养能力在信息活动中直接表现为信息观察、信息思维等基本信息能力和信息查寻能力、信息选择能力、信息评价能力、信息利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信息创造能力等综合信息能力,信息素养能力水平的高低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不同信息活动或信息活动的不同阶段中的信息行为表现加以测量和评价。

2.3信息思维能力和信息活动策略是信息素养能力的核心

学生的信息活动是一种信息思维活动,信息思维贯穿于信息活动的始终。离开了信息思维活动,任何信息能力都难以形成和发展。从信息素养能力在信息活动中的表现形式分析,我们认为信息思维能力是信息素养能力的核心。信息思维活动是一种指向信息问题解决的间接的、概括的信息认知过程,概括性是信息思维基本的特征,也是信息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学生通过信息思维获得的信息知识的概括性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信息素养能力的发展。因此,抓住了概括能力,也就抓住了信息素养能力的基础与核心。培养学生信息思维的概括性是发展其信息素养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的信息过程是一种运用信息策略的活动过程。无论是信息知识的掌握、信息问题的解决,还是要具备信息素养,都得运用一定的信息策略。如果从信息素养能力的形成和实质来看,信息策略比信息知识和信息技能具有更高的概括、更强的迁移性和更广泛的适应性,在信息素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信息素养能力的核心。信息策略是学生在信息活动中有效活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它是由直接对信息进行查寻、选择、评价和利用等信息过程的具体方法和对信息活动过程调节和控制的信息认知策略两大部分组成的,就是说,信息策略具有方法性和自我调控性两大特征。研究表明,造成学生信息素养能力不同的原因并不是他们的信息知识水平,而是他们信息元认知水平不一致。因此,我们认为,信息元认知策略是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关键成分,在信息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把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策略纳入信息素养能力的构成之中,强调信息素养能力的实质是结构化、网络化、程序化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策略,强调信息活动是信息素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一能力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它对信息知识、信息技能的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结构和功能要求,也为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使信息知识、信息技能教学与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不再是孤立的两张皮;其次,它也找到了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即构建具有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信息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主动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文勇等.高等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再探.情报科学,2001,19(2)

信息素养论文范文9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基本素质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档案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档案法律、法规,全面细致、扎实认真地做好企业档案基础工作,牢牢掌握企业档案信息源开发利用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发展企业和谐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档案工作是一项专门业务工作,是一项涉及多种专业,多种学科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有一批具备一定的档案专业知识、文化科学知识和较高政治素质的档案专业的专门人才。档案管理的特点、性质、任务决定和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精湛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1良好的政治素质是做好企业档案工作的前提和准则

企业档案工作对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高的政治素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准则。档案工作者要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体来讲,就是要正确履行《档案法》的义务;较全面地了解党和国家各时期的方针、政策;树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卓识的远见;充分认识档案工作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应具备甘愿寂寞、甘受清贫的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全身心地投入到档案工作中,才能坐得住凳子,不被外面得世界所左右,将自己主动融入知识经济的主战场,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行业特点,一切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项中心工作,将档案这一重要的知识载体,自觉地融入知识经济的大潮中去,从而发挥档案资源的巨大作用。

2精湛的业务素质是企业档案工作者立身之本

精湛的业务素质是档案工作者必不可缺少的,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企业档案工作者要有广博的基础知识。档案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学和文化等广阔的知识领域。种类繁多的档案形成于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机构或人物,具有很多不同的复杂的特点。对它们的管理和使用,实际上就是对它们内在的知识内容进行不断地分析与综合,使其便于科学的利用,充分发挥其参考凭证作用。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要对分散的各种档案等进行处理和整编,进行科学地整理与鉴定,选择与编研有价值的材料,主动向利用者提供系统的知识。这实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具体说来,档案工作是由收集、整理、编目、鉴定、保管、检索、利用、编研等各项业务环节有机地构成的。这些环节都有一定专业的研究领域。例如,整理工作必须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这就要求档案工作者全面具备各个方面的知识水平。

2.2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系统的档案基础理论以及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基本素质。档案工作者要适应知识经济,必须要掌握现代化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手段的更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使档案管理与企业工作同步发展。

档案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不仅包括档案管理学,而且还有文书学、档案文献编纂学、科技档案学、中国档案史、外国档案史、档案学理论与历史、档案学概论、档案保护技术学等等。全面系统地掌握档案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必须抓住两个环节:一是要全面学习,持之以恒,既要有计划地学习档案学的专门著作,又要学习和掌握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规章、实施办法等文件。二是要勇于实践,认真总结。实践出真知,通过总结才能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仅要总结成功的经验,而且要总结失败的教训,通过总结,探索档案工作的规律。

适应市场经济竞争是对档案工作者的办事能力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档案学理论知识的综合反映。办事能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为此,档案工作者不仅需要具有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专业的技术能力、具有参与能力和高效管理能力,还应该具有不断开拓进取的创新能力和高效服务的能力。

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可以说,知识经济就是知识创新,创新的经济。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面向未来,面向知识经济,首先,档案工作者观念要创新,这是创新的基础。无可否认,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对档案工作的影响仍然存在。所以作为当代档案工作者,决不能被传统观念所束缚,而应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观念。观念创新了,工作就会出新思路,新招数。其次,多干实事,少说空话。这是开拓创新的必然要求,又是巩固发展大好形势,搞好档案工作的基本经验。再次,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抓住机遇,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有一种使命感,认认真真抓创新,扎扎实实促发展,把档案工作“无所作为”的困惑转变为“大有可为”的振奋。要兴利除弊,大胆改革,使档案工作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所谓高效服务的能力,就是把服务于知识经济和企业的发展,作为企业档案工作者开展工作的立足点和着眼点,而服务意识的强弱,服务效率的高低,事关企业事业的发展。为此,档案工作者要提高企业档案工作的科技含量,强化服务手段,开拓服务渠道,使档案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也只有这样,档案工作者因为“有为”而就“有位”了。

2.3还需要及时掌握和熟练应用现代化的办公手段。随着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要求档案工作者还必须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掌握档案现代化设备的使用。编研工作对档案工作者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对编研作品质量高低,起着决定性、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要求档案工作者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来管理档案。

总之,档案工作者对知识面的要求很广,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一定的文字、文化水平,以及一定的有关专业知识水平。做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的,知识面要求更宽,应该是个“多面手”;做内部管理和编研工作的,知识不仅要有广度,而且要有深度,要有独立的工作能力和协作能力。

3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档案工作者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精湛的业务素质,而且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主要表现在:

要热爱档案事业。热爱自己的事业,愿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贡献一切力量,这是档案工作者首先应当具备的职业思想。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它,体会它的意义,才能感觉到档案中的乐趣。热爱才有追求,追求才能勤奋,勤奋才有成果。

要有珍档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档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档案工作者甘当幕后角色,甘做人梯,默默无闻,扎实工作。企业档案工作者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艰苦拼搏的顽强作风,进一步做好档案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务。

要有甘于寂寞、甘于清贫的品质。档案部门既无钱,又无权,条件又很差,开展工作难度大,终日在做繁琐的收集、整理、编目、保管、提供利用等具体业务,这些工作许多都是在库房理关着门进行的,是不被人们了解的。特殊的环境,需要档案工作者培养一种甘于寂寞,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品质,充分体现自身的人才价值。

4企业培养和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的途径

4.1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人的智力、人的素质是不能引进的,对于培养和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来说,关键是教育。因为教育是提高档案工作者必不可缺少的“充电器”。知识的产生和获得必须依赖于教育,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信息时代,教育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可以预见在未来社会教育同经济发展的关系将会越来越密切,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只有依靠教育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持续地推动企业的发展。档案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所以必须为在市场经济大舞台上唱配角的档案工作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4.2加强继续教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档案工作的内容和服务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档案专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特别是对未经岗位培训的档案工作者来说,强化继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继续教育是对档案工作者进行知识和技术更新、提高的有效途径。通过继续教育,以达到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开发档案人员的创造能力及管理水平,以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4.3提高培训质量。只有经过培训,掌握了丰富知识的人,才是最大的财富。知识经济的到来,迫使我们在人才培训或培训机制上必须要有相应的调整、改革,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要进行重新审视和改变,更新教育和培训观念,改革传统的办学和培训思路,应试教育必须从档案人员的素质、智能所取代,突出企业档案教育特点和实践的针对性,注重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秦斌歧.浅谈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7.(4).

[2]郑红.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几点思考[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信息素养论文范文10

不管学生在小学的表现如何,到了初中后,对于一个新的环境肯定有一种适应过程,原来的不良习惯不会一下子暴露出来,利用这一时间,在开学一阶段内进行养成教育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当然,这个养成教育不仅仅是第一节课。养成教育的第二方面是纪律与卫生。要求学生做到到电脑房上信息技术课必须从自己班级教育门口开始排队,整齐有序地到电脑房门口。进入电脑房后要遵守电脑房的规则。第一学期我先让学生四人为一组,组成学习小组,并由学生自己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本组的学习、纪律、卫生,组员互相监督,互帮互助。养成教育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有的班级两周下来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纪律习惯,但有的班级起伏变化很大,持续了三个月左右基本稳定下来。这虽然和班主任的管理有关系,但信息技术课堂上是由我们信息技术老师自己管理的,想要有自己的管理特色,就要持续不断地抓始业教育,直至一个学期的结束,甚至更长。养成教育的第三方面是要让学生能静下心来看书。课堂上要让学生有看书的习惯,不能以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玩的课,上课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书。因此笔者和研究小组成员也一起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探究学习+任务驱动为主,看书后,让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这样一方面是培养学习习惯,少讲空话多看书;另一方面,自己看过书本后,通过不断的巩固练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感受信息技术课堂的魅力所在,而不仅仅是浏览网页,过把网瘾。

2培养外来民工子女信息素养要因材施教

2.1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制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

我们所用的教材是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教学用书编委会编制的信息技术新教材,书本所蕴含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是针对普通水准的本地生,对于外来民工子女而言,如果纯粹按书本内容的进度,按本地生的接受能力去实施教学,是无法正常完成的。因此,在实施教学时我对书本内容进行了变动,主要是增加一些基础知识,同时增加练习课时。这样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的充足的时间来完成作品,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比如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文字处理与运用”一开始的第六课就直接是“页面设计”,而对于民工子女而言,这样突兀的引入,会很难接受,考虑到这样的实际情况,笔者增加了旧教材中使用过的“成立编辑部”内容,让学生有思想准备,对电子杂志的设计有一个酝酿过程。后面的内容,基本上每完成书本上的一课时内容,就增加一节练习课,让学生消化,在练习中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与创作作品的水准。但即使是这样,在制作“版主荟萃”时了花了近两节课“,文件合并”也超过1课时。这样时间花下去是值得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平时交作业上传率最高的一个班,一般42人中有39人上交,还有3人在智力或动手能力上确实有点小问题。最差的一个班39人中有35人上交。这样的作品上传率在民工子女学生身上已经是很高了。

2.2在信息教学中渗透生活常识,进行思想教育

比如在原八年级“画龙点睛”一课教学中,让学生制作不同类型的图表,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以小见大,式微而至远,做实做透“学案课堂”,建构了合乎学情又彰显信息课程本位的教学秩序。以下是这一课的教案:第二十课画龙点睛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将自己生活中的消费数据用Excel统计,并用合理的图表展示。2.能合理选择创建图表过程中的数据区域。3.掌握设置图表类型选项的方法。4.了解几种常见图表的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晒账单来体会图表的优势,并能用图表来展示自己的账单数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统计自己的消费数据,用图表合理展示,一方面增进对图表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合理的消费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图表的创建。2.图表类型和选项的设置。3.区别不同图表的使用。教学难点:图表的创建过程。教学过程:引入:有没有同学在淘宝上有购物经历?总共花了多少?今年恰逢淘宝10周年,许多人在淘宝上晒账单,有人十年才花了几千元,有人花了几百万。接下来我们也一起来晒晒自己的账单,请大家打开自己已经创建好的“个人消费调查表”,有哪位同学敢来晒自己的消费账单?再请一位同学来晒晒,(对两位同学的每月消费作简单比较)。那我们来看一下,别人是怎么晒账单的。淘宝专门推出了图表形式来晒账单,只要你消费过,就有“支出走势”,看了之后,大家觉得哪种形式晒账单好(各有优势)?如果两者合在一起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怎么用图表来晒自己的账单。一、创建图表任务1:将自己每个消费项目的百分比先用柱状图图表表示出来。请同学们把书翻到78页“画龙点睛”这一课,自己看书本,摸索下怎么创建图表。(一)柱形图图表1.打开“个人消费调查表”,选择“插入”菜单的“图表”或者直接单击工具栏上的“图表向导”按钮,选择第一种“柱形图”。2.单击“下一步”,在弹出的“图表向导-4步骤之2—图表源数据”,选择作为创建图表的数据源范围(“A2—A7”及“A10—D10”)。应该按哪个键才能选择不连续的数据区域?“在系列产生”行与列中选择列,请注意,我们的目的是每个消费项目的百分比,如果选择所有数据太杂乱。3.单击“下一步”按钮,弹出“图表向导—4步骤之2—图表选项”对话框,在标题选项卡中分别输入“个人消费调查”“、调查项目”“、百分比”。4.在“数据标志”选项卡中,在“值”前面的框中打勾。5.单击“下一步”按钮,选择“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选项。6.展示优秀学生作品。7.思考:如果在创建图表时忘了添加数字,怎么办?8.展示修改优秀的学生作品。(二)折线图图表下面,我们就来试试如何用折线图图表晒账单,请同学们仍然在原来的工作表中创建折线图图表。任务2:将自己每个月的“合计”消费金额账单用折线图图表表示出来。注意选择不连续数据源区域时要按住Ctrl键。(在学生做的同时可以展示优秀作品。)(三)饼图图表任务3:用饼图来表示每个消费选项占的比例。思考:柱形图、折线图、饼图各有什么特点?类型特点柱形图擅长比较数据间的大小与多少的关系折线图按时间轴表现数据变化的趋势饼形图也称扇形图,适用于描述数据之间的比例分配关系二、改变图表类型柱状图可以变折线图吗?饼形图可以变柱状图吗?三、谈谈你的消费观我们已经初步学会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回过头来结合自己的个人消费调查表,请同学们来说说你眼中的消费观。要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勤俭节约,不乱花父母辛苦赚来的钱。古人说“:节俭朴素,人之美德。”

2.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能,提高信息素养的意识

2.3.1利用自助式学习充分挖掘学生个性资源利用自助式学习对民工子女学生的作品原创意识不断强化与训练,充分利用自己所熟知的文化生态资源进行创作。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堂外,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定下作品主题、设计合理的版块,再获取素材并创作。这样可以激发他们更强的自主创作意识,能让学生有机会将生活体验和情感因素融入到作品创作中,创作出比较有个性化的、有创造性的作品,提升民工子女的信息素养,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2.3.2利用研究性学习促进原创氛围的形成让民工子女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能促进课堂原创氛围的形成。在初中信息技术有关内容的教学中,让以民工子女为主的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解决自己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自主展现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这类作品往往兼有欣赏价值与实践价值,而且能让各个层次的民工子女学生都有发挥长处的机会,对于学生各方面发展都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2.3.3逐步引导信息素养较差的学生,最终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大部分学生在信息课上玩游戏表现较差的原因一般都是自己有点放弃自己,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得更好,通过游戏反而能够得到自豪感。对于这样的学生,笔者采用逐步引导的方法。例如八年级上册是以制作网站为主,学生的大半学期都在使用FrontPage制作网页。一个班里都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偷偷玩游戏,老师走过去就立马打开要求的界面,但是作品一点都没有进展。对于那些学生,一开始告诉他们只要应用最基本的知识制作简单网页,数量可以比其他同学少一两张,做到这样期末就可以及格了。因为这样的诱惑很多玩游戏的学生就愿意跟上课堂进度制作网页。随后笔者要做的就是告诉他们做得很好,如果再加点东西你的网站将会更好,而且根据这几天的表现还看到了“良好”在向你招手,甚至“优秀”的曙光也看到了。课堂上对该学生明显的进步进行全班表扬,逐渐让其找到丢失已久的自信心,让他明白学习中的自豪感是无法用游戏来代替的。一步步引导,最终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民工子女的信息素养。2.3.4为学生的作品建立电子成长档案,充实课堂原创文化生态将优秀的民工子女作品上传到校园网及教师机,成立一个优秀作品库,按作品类型分类,通过积累,慢慢形成一个充实的作品资源库。优秀作品库的建立,通过展示,对民工子女学生创作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可以为今后的教学开展提供范例。通过不断的循环累积,逐步完善课堂原创文化生态,良好的课堂原创文化生态将进一步促进民工子女信息素养的提升。

3设立奖惩制度与量规评价相结合

信息素养论文范文11

(1)灵活性。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由于借助了信息技术工具以及网络技术,使学生学习更加灵活,时间和空间都不受限制。Internet互联网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交流的最常用平台,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获取知识,无论是使用电脑还是pc、或者是手机,都使移动学习方式随处可见,让学生学习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2)自主性。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为学习中心。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主导地位,变为学生寻找信息、解决问题的指导者。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培养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积极地参与,还要独立地、自主地完成认知过程,并反思。

(3)实践性。做中学是建构主义的思想,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在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中,需要动手操作的实习实践课程居多。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还要亲自动手操作实践,反复操作,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标。将实体教学改为虚拟教学,降低教学成本,提高了操作安全性和教学质量。

(4)交流性。人的学习最初都来自实践、来自面对面的交流。交流与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化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互助越来越方便和多样化。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实现了师生之间交流、学生之间交流、学生与信息化智能系统的交流。

(5)探究性。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教学软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疑性、趣味性,教师或软件会创设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通过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学习、自主地探索、自由地发挥。

(6)创新性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有实践、有趣味、有自主、有交流。其中,实践是创新的源泉;趣味性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强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学生敢于创新,才会产生创新的思维。

2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优势,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与职业教育学科内容的整合。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内容的整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以信息化形式呈现,如会计电算化教学模拟软件、DinerDash策略等软件;另一方面,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理念,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综合性学习等[5]。我国职业教育重技能教育,学科多为实践类,非常适合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为适宜一种或几种的现代信息化教学模式,如电子讲稿与在线测试整合,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整合,教育游戏与合作探究整合,无论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2)创设问题、提出设想、实践操作、交流合作、巩固创新的学习活动过程。无论是短暂的课堂教学还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探究的机会,结合教学,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根据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富有个性的学习任务,同时提供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并创造一个互动的交流环境。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通过在自主探究、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学习、自主地探索、自由地发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学生要进行互评,形成良好的及时反馈的过程性评价。活动结束后,学生要积极反思和实践操作,以便于巩固创新。

信息素养论文范文12

(1)利用相关专门学科教学培养高校师范生信息素养

“计算机基础”和“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肩负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的重任。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应当从信息素养构成要素的方方面面起到教育作用。虽然部分高校的此课因实验室配置的缺乏和落后而沦为理论偏重的学科,但信息素养教育终究应当是此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目标。一般专业的师范生,通过这两门公共课可以培养一定的信息素养。

(2)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在师范生的专业学科和其他交叉学科中,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式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了解的信息可能比教师多,所以教师的任务将转变为引导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适当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经常为学生提供相关领域教学资源的关键字、下载网址、交流网址、筛选方法等,适当利用WebQuest网络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发现学习,掌握一定的本学科在线学习方法,潜移默化当中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3)通过各种实践活动

人的学习最初都来自实践,信息素养技能的培养也同样缺不了实践活动。除了以上两个途径,学校每一个部门、甚至社会其他相关机构,都应当为师范生创造更多与信息技能相关的实践活动机会。例如,学校计算机相关院系或者图书资料室可以定期开展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竞赛、计算机操作比赛、信息检索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比赛等,各个院系可以让学生充分运用网络及所学的知识进行创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还可定期组织以信息技术与教学设计、CAI课件、电子报刊、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网页制作为主要内容的电子作品评选活动。参加这些各级各类的实践活动,对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会起到巩固和促进作用。

二、高校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实施原则

(1)目标性原则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教学目标也要整合。信息技术的选择与运用的目的是为了优化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不能为了媒体选择上的多样性和技术的复杂性而失去教学的目标。

(2)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这是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冲击后,现代师生观的重要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例如,在WebQuest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探究方向和学习方法,合作进行探索、实践、交流,从中培养的信息素养能更好地支持未来人生中的终身学习和创新。

(3)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获得的经验也是更为有效的经验。教学中,学生更喜欢上网检索资料、进行课题研究、动手做实验、听案例等形式。信息素养教育只有从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发展规律出发,采取多种形式的实践,使得教学活动更加丰富,让学生多获得“做的经验”和“直接经验”,再结合适当的理论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资源多样性原则

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也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较好遵循的一个原则。教学资源多样性,可以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教学内容的范围等多方面体现。网络时代的信息更新速度很快,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教师掌握的知识也有可能不是最新最权威的。所以,首先,确立一种师生合作伙伴式的关系;其次,多样性地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来支持学生的学;最后,重视新的教学时空观。教学内容的形式和部分教学范围可以利用教材而不能局限于教材,适当拓展和提供教材以外的资源,让那些对某一部分知识有兴趣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探索和实践。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