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两个责任考评报告

两个责任考评报告

时间:2022-12-16 23:12:33

两个责任考评报告

两个责任考评报告范文1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72;F83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9-0122-04

引言

自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第一代《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以来,全球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逐渐由环境信息披露转向包含经济、环境、社会等多方面的披露。美国《财富》杂志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纳入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评判标准之一。近年来,中国政府、资本市场、行业协会等各方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积极推动企业编制和社会责任报告,鼓励企业与利益相关方开展沟通交流。1999年,中国证监会做出规定,要求上市公司于法律意见书中说明公司是否因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产品质量、劳动安全等原因而产生侵权之债。财政部也在《2002年企业绩效评价标准》中专门增设了“综合社会贡献”指标,考核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9月制定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也于2008年12月了《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8年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及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披露工作的通知》,提出上市公司应当社会责任报告,2009年1月又《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引》,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做出了细化的要求。自国家电网2015年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以来,在多方力量的推动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截至2015年,已有701家企业了2014年社会责任报告。

但是,在数量高速增长的同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报告过于简单、框架不清、内容随意等,信息披露的客观性、时效性、平衡性等方面也有待改进。为了了解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情况,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质量和水平,本文以2014年独立社会责任报告的江苏省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江苏省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对促进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研究设计

本文选取了 2014 年江苏省在沪深两市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独立社会责任报告为研究样本。截至2014年12月31日,江苏省共有247家上市公司,其中2012―2014年独立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数分别为24、26、34家,占所有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分别为9.72%、10.53%、14.17%。由此可见,尽管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公司的比例在逐年上升,披露比例还是偏低,说明大部分上市公司并没有披露独立社会责任报告。

目前,国内尚未建立统一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指标体系,而高质量的社会责任信息应当有助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真实社会责任情况进行合理评价,进而为决策者提供最充分的参考价值。本文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角度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即以美国FASB1980年的NO.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为依据,从完整性、实质性、平衡性、可比性、可读性和创新性这六个方面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对于每一个质量特征,本文分别给出具体的评价指标,由此构成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在国外,内容分析法是使用最普遍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评价方法(Dan S.Dhaliwal,Oliver Zhen Li & Albert Tsang Yong George Yang,2011等)。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分别从完整性、实质性、平衡性、可比性、可读性和创新性这六个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打分。根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这六个方面的具体披露情况,打分时划分五个等级,相对应地给出0―100分,最后加权汇总得到每一个企业最终的社会责任得分。

企业社责任报告得分:(j=1,2,3,4,5,6)。

其中,为“六性”中每一个性质的得分,代表“六性”中每一个性质的权重。

二、江苏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现状分析

按照以上的评分方法,对江苏省247家上市公司2014年独立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分。得分情况显示,34家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得分均值为57.96。超过60分的公司有17家,占总报告数的50%。很遗憾,在90分以上的高分段没有一家公司。80―89.9分的有1家,占2.94%,为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得分81.05。该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内容比较丰富,可读性强,在报告中插入了很多图表和照片,但缺乏平衡性和创新性,对企业所存在的负面信息披露较少。70―79.9分的有1家,占2.94%,为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得分72.80。60―69.9分的有15家,占44.12%。这一分数段的公司数量最多,说明大多数公司已经有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意识,并按期进行披露,但是对披露的各项内容、结构、格式上都没有规范性,造成整份报告披露平庸。 50―59.9分的有10家,占29.41%。这一分数段的大多数公司在内容的完整性上相对欠缺。30―49.9分的有7家,占20.59%。这一部分的公司只是任务性地完成社会责任报告,由于还没有相关法律政策的硬性规定,所以有的公司并没有重视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

(一)按六大性质分析

本文从上述六大性质对2014年江苏省34家上市公司单独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2014年江苏省社会责任报告的完整性得分最高,平均分为72.82分。即报告内容基本能够涵盖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包含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制度、措施及绩效。大多数公司能进行公司结构、股东权益、员工福利、公益慈善、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披露,因此,多数公司的完整性达到了70分以上。完整性的最大值是90,最小值是22。其中,最大值得分来自于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完整性的指标(客户、员工、社区、一般社会问题等)来看,苏宁云商股份有限公司为客户提供安全、环保、优质产品,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并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还倡导绿色消费;为员工开展多种形式培训和组织文化体育活动,助力员工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为社区改善环境并建设基础设施,支持带动创建和谐社会的这些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较为完整。

实质性的平均得分为69.12分,即报告披露企业社会责任关键议题尚可。报告平衡性和可比性得分分别为65.18分和60.53分。这一部分得分不高原因有二:其一,企业出于利益的考虑,逃避对负面信息的披露或者故意遗漏实质性的负面信息,对报告使用者报喜不报忧。其二,对于社会已知晓的重大负面信息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未进行披露和回应,这也违背了平衡性的原则。其次,可读性和创新性评分都较低,分别为24.38分和22.82分,处于较差的水平。从研究中发现,综合得分在80分以下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几乎都是采用文字叙述的,鲜少使用流程图、数据图、图片等表达方式,可读性较差。由表2我们还可以看出这六大性质的标准差和方差都比较大,说明其离散程度较大,即各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内容的差异较大,也间接表明由于我国尚未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提出规范要求,使得各上市公司对其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没有参考的依据,导致披露出的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参差不齐。

(二)按行业分析

按照中国证监会2001年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标准,将所有行业划分为19类。江苏省247家上市公司所属的行业占其中的14类。其中,制造业是主力企业,共有200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80.97%。与其相差甚远,但仍位居第二的是运输仓储业,共有8家,所占比例为3.23%。而水电煤气、房地产、建筑业、公共环保、文化传媒、批发零售、科研服务、信息技术以及综合业的上市公司数都比较少,所占的比例都在1%―3%之间;金融业和采矿业的上市公司数都只有一两家,其所占比例也都在1%以下。笔者将上市公司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得分情况按行业分类统计,如表3所示。

从各行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数量角度来看,制造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最多,为20家。但由于该行业企业数量基数较大,其披露数量比例为10%,远远低于所有行业的平均披露水平。披露比例为100%的行业有采矿业和金融业,主要是因为这两个行业的企业基数小,分别为1家和2家,如化工业只有扬州市的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一家,而金融业也就只有南京市的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苏州市的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两家。科研服务、信息技术以及综合行业都没有企业单独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从各行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角度来看,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批发零售业、水电煤气和金融业,得分均值分别为81.05、68.73和66.38。但与披露数量比例排名前三的行业并不相对应,如水电煤气业在披露数量比例中位居第三,综合得分位居第二,两者偏差程度较小,因此,披露水平较高。类似的行业还有金融业和建筑业。而房地产业披露比例位居第四,综合得分位居第十,两者偏差程度较大,说明该行业只注重对报告的披露,而忽视对报告质量的要求。各行业所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完整性、实质性、平衡性这三大性质的得分较高,可比性处于中等水平,可读性和创新性得分较低。可读性不高的原因是大多数行业的社会责任报告陈述形式单一,不具有多样性。同样地,因为多数行业的社会责任报告鲜少与国外以及企业自身往期社会责任报告对比,且在内容和形式方面较为模式化,所以造成创新性普遍较低。

(三)按地区分析

在江苏省13个地市中,苏州市上市公司的数量最多,有75家,占江苏省上市公司总数的30.36%;无锡市位居第二,有44家,占17.81%;之后是南京市、南通市以及常州市,分别为31家、27家和21家,占比分别为12.55%、10.93%和8.50%。其中,上市公司数最少的是淮安市,只有1家,其他城市都在10家以下,所占比例都低于5%。各地市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得分情况如表4所示。

从各地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盗坷纯矗宿迁市以及扬州市的披露比例最高,均为33.33%。但是这两个披露比并不能表明这两个城市的披露情况最好,因为这两个城市的上市公司基数都较小,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数也较少。上市公司数最多的苏州市的披露比仅占13.33%,远低于南京市以及南通市的披露比。遗憾的是,淮安市、泰州市、盐城市、镇江市的披露比都为0,说明这几个城市并没有意识到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从各地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来看,江苏省社会责任报告综合得分的平均值为57.96,高于此平均值的城市有宿迁市、连云港市、徐州市、苏州市以及无锡市。对于宿迁市、连云港市以及徐州市来说,高于全省的平均值并没有什么令人惊喜之处,因为这3个城市的上市公司的基数较小,而且单独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数都只有1家。而相对来说,上市公司基数较大的苏州市以及无锡市的披露质量更高,原因可能是这两所城市的上市公司比较多,竞争比较激烈,提高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对其提升市场竞争力有一定的帮助。

由表4我们还发现,通常人们所认为的经济发达地区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较好,即经济较发达的苏南地区(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较高,苏中(泰州、扬州、南通)处于中等水平,苏北地区(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徐州)的上市公司数量过少,影响了其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评判质量。

三、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的分析,得出了以下几个结论。第一,相对来说,处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企业、行业占比小的企业、处于成熟期的企业的社会责任披露情况较好一些,而经济较落后(如淮安市、盐城市)、行业占比大(如制造业)、处于发展期(如创业板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相对较差。第二,与全国以及其他经济发达的省份来说,江苏省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情况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是,最近三年内,江苏省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在相对数和绝对数上都有所提升。第三,所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还不是很高,尤其是报告的实质性、可比性和可读性。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制定社会责任报告准则,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由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不够完善,造成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的内容和模式上差异较大,不同企业间缺乏可比性。因此,需要逐步完善我国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规范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增加定量信息,提高报告的可比性。同时,还应该规定企业对其所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负责。

(二)建立统一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我国尚没有统一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信息使用者无法有效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建立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绩效的考评和奖惩的机制,可促使企业积极进行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增强报告的披露数量和质量。

(三)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和责任报告披露意识

要使上市公司充分履行其社会责任,主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光靠政府相关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是不够的,主要还是要靠企业本身对社会责任的认同。因此,应大力宣传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加强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定期培训,使企业加强对社会责任会计的认识。

(四)强化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提高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

目前,社会责任报告缺乏第三方的鉴证,可信度较低。为了提高社会责任信息的可信度,制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审验标准,充分发挥独立第三方作用,与财务报表的审计一样,加强第三方的审计监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所的社会责任信息是真实、有效、完整的,提高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 杨海燕.英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机制启示及借鉴[J].财会通讯,2010,(3).

[3] 何丽梅,李哲,朱红,等.我国电力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及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1,(30).

[4] 程显平.如何建立社会责任会计及计量指标体系[J].中国会计报,2012,(7).

两个责任考评报告范文2

中组部《关于试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制度的通知》规定:“被考核者向各自的选举任命机关和上级领导作个人述职。”述职报告是随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出现的实用性文体,述职报告的写作越来越普遍,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述职者不仅包括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而且一般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在职务晋升、技术职务考核、岗位目标考核时,都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述职,便于主管部门和单位职工对述职者在任职期间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及德、能、勤、绩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判断。同时,述职者向主管部门、人事部门、专家组或本单位的职工陈述自己在一定时期内履行岗位职责的实绩、问题和设想,有利于相关方面了解述职人的工作情况,为公平竞争、合理上岗奠定基础。但是,实际工作中,述职报告的写作并不尽如人意,许多不能达到预期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述职报告呢?笔者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六避免”。

一、避免把述职报告写成单位工作总结,单位工作与个人工作混为一谈

述职报告和单位工作总结都采用自述的方式,对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进行回顾、反思、总结和评价。但是,它们毕竟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文种:第一,内容范围不同。单位工作总结是回顾整个单位的工作,重视过程性和全面性,注重展示整个工作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是全方位地反映情况,以便读者清晰地了解什么工作做得好,什么工作做得不好以及为什么。而述职报告重在叙述个人履行职责的情况,着眼于汇报个人是否胜任某职、履行职责的能力如何。第二,写作目的不同。总结作为常规性的工作回顾,主要目的是总结成绩,发现问题,寻找带有规律性的认识,以利于今后在实践中更有效地推动工作向前发展。而述职报告是上级主管领导、人事部门或有关评审组织对述职人任职期间业绩和能力的考核依据之一,也是群众评议的基础。因此,述职报告写作要比照某一职务的岗位职责来写,对自己任期内履行岗位职责时所表现出的德、能、勤、绩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估,自觉接受领导的考核和群众的评议。第三,写作主体不同。述职报告的写作主体是个体,单位工作总结的写作主体是集体。那些担任领导职务的写作主体,既要对过去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又要对过去履行职务的情况进行述职,很容易混淆这两个文种的界线。

二、避免把述职报告写成思想汇报,过多地谈认识

思想汇报是个人向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的一种应用文体。思想汇报是一种抽象的“报告”,其内容主要是汇报思想情况。当然,思想情况也要靠工作或事迹来体现,但被体现的思想终究也是思想,而不是工作或事迹。述职报告是要把任职期间的思想和行为如实展现出来,主要不是想过什么、想得怎么样,而是要实事实说。述职报告拒绝过多地谈思想认识,即使有深刻的思想认识也需要具体实践来佐证。思想认识不是不可以谈,而是要侧重谈依此思想怎么办的,有什么样的效果,反响怎样。述职报告也需要寻求规律性的认识,但要简洁,要以述职为基础。

三、避免把述职报告写成经验材料,谈喜不谈忧

经验材料是指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为了表彰先进、传播事迹、交流推广经验所写的材料。经验材料侧重成绩与经验,可以谈喜不谈忧。而述职报告必须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如实地反映情况,尊重客观事实,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工作成绩是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的集中体现,也是树立威信、赢得良好声誉的有力武器。理直气壮地展示成绩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大谈特谈成绩,一味地为自己唱赞歌,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视而不见,甚至有意掩饰失误、失利、失败,这是不可取的。成功的述职报告不但善于总结成绩,还要善于归纳问题,做到谈喜又谈忧。

四、避免把下属的工作成绩写入自己的述职报告,贪人之功

述职报告的内容要求真实、客观、准确,不夸大自己的成绩,不弄虚作假,避免把下属的工作成绩写入自己的述职报告,“贪人之功,据为己有”。现代社会中,一项工作往往是大家分工合作完成的,在写自己的工作成绩时,应该写清自己在这项工作中担任的具体工作、所起的作用、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领导干部主要担负组织、领导、指挥、协调工作,具体任务主要由下属完成。所以,在讲述工作成绩时要分清哪些是属于下属的工作成绩,哪些是属于自己的工作成绩。其中,自己独创的、具有实际效果和推广价值的做法应重点写好,包括自己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自己如何安排并指导实施的、出现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处理的等等。因而,要写入述职报告的,一定是与自己有关的,或组织协调,或监督指导,无“我 ”之事不提,无“我”之策不说。只有讲清个人所起的作用,才能看出述职者与政绩的关系。

五、避免离开岗位职责泛泛而谈,面面俱到

述职报告要围绕岗位职责,讲清楚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的、干得怎么样”。着重反映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进行的具有个人特色、个人优势的领导、决策和实践活动,这是述职报告的写作重点,是述职报告的精华之所在,也是组织和群众对述职人进行评议的主要依据。有一些述职者在写述职报告时,担心遗漏了自己的工作成绩,事无巨细,像流水账一样面面俱到,泛泛而谈。似乎成绩不小,仔细琢磨,就会发现所有的工作都平分秋色,毫无主次之分。甚至岗位职责之外的工作也大写特写,虽然一般来说做出较多成绩的干部、专业技术人员是能干的、有能力的,但这不等于说成绩和称职是一回事。因为,一个人离开职责干的事情越多,也不能证明其履行职责越好,反而证明其不务正业。这样的述职报告既不符合写作要求,也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所以,述职报告写作既要紧紧围绕岗位职责,又要做到突出重点。

六、避免格式混乱,不伦不类

两个责任考评报告范文3

[关键词] 审计报告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变化

一、准则名称解读

准则名称由原来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改为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1号——审计报告》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由原来的一个准则分成了两个新准则。名称上增加了主体“中国注册会计师”,强调了其责任,同时把审计报告分成了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两部分。

二、审计意见的形成解读

新准则与原准则相比,在“第一章:总则”与“第二章: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之间,新增加了一章“审计意见的形成”,对如何进行财务报表评价,形成审计意见做了明文规定。该章包括以下内容:

1.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根据审计证据得出的结论,以作为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2.在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已获取的审计证据,评价是否已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3.在评价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内容:(1)选择和运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并适合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2)管理层作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3)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4)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充分披露,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

4.在评价财务报表是否做出公允反映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内容:(1)经管理层调整后的财务报表,是否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一致;(2)财务报表的列报、结构和内容是否合理;(3)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

三、审计报告基本内容解读

新准则规定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与原准则相比,取消了范围段,而在引言段和审计意见段之间另加了“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两段。原来在引言段中提及的“会计报表的编制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责任,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程序的基础上对会计报表发表意见”,现被分别在上述两新增段落中进行具体表述,加以强调。其中:

1.“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 应当说明,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管理层的责任,这种责任包括:

(1)设计、实施和维护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而导致的重大错报;(2)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3)做出合理的会计估计。

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应当说明下列内容:

(1)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以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2)审计工作涉及实施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财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审计证据。选择的审计程序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包括对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注册会计师考虑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但目的并非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3)注册会计师相信已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其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

此外,新准则中的引言段内容除了取消“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外,还有的变化就是不仅要指明“财务报表的日期和涵盖的期间”,还要说明以下内容“指出构成整套财务报表的每张财务报表的名称和提及财务报表附注”。

四、审计报告类型解读

新准则根据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审计报告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两类,并分别以两个准则加以表述。当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附加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任何修饰性用语时,该报告称为标准审计报告。非标准审计报告,是指标准审计报告以外的其他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包括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的强调事项段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意见段之后增加的对重大事项予以强调的段落。新准则中明确规定除两种特殊情况(持续经营问题和其他重大不确定事项)外,注册会计师不能在审计报告的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断或任何解释性段落,以免财务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解。加上新准则进一步明确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有效遏制以强调事项段代替发表保留意见甚至否定意见的行为,避免了注册会计师借此操纵审计报告意见类型。它对规范审计报告,提高审计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五、审计报告日期解读

审计报告应当注明报告日期。新准则规定审计报告的日期不应早于注册会计师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包括管理层认可对财务报表的责任且已批准财务报表的证据),并在此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的日期。这样可以在明确管理层的会计责任后,再表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理顺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因果关系和时间顺序。

新准则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审计报告编制的格式和内容,明确了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的责任和依据。新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可以减少我国审计报告理论和实务与国际惯例的差异,这对我国审计发展的国际化、审计质量的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增强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

[2]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501]号—审计报告

两个责任考评报告范文4

[关键词]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报告 改进

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于2008年6月28日正式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制度在我国资本市场的正式开始。新规范要求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首先施行。执行该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相应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新规范的颁布与正式实施,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不仅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上市公司改善经营管理,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为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公司的更为全面而可靠的信息,保护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同时还可以保证国家法规得以贯彻实施。总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和国家、企业、公众的利益。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重要性

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自我评价,并对外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有助于优化公司内部控制并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其重要性至少包括:

1.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是公司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因素。

根据美国史丹佛大学及密歇根大学教授所做的实证研究,愿意主动提供信息的公司,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成为公司的股东。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成熟,投资者已开始重视公司治理和投资者权益的保护。鉴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比较严重,以致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财务报表缺乏信心,因而他们只能根据年度自我评价报告等附加信息去了解公司的内部控制的设计、执行及整改的情况,通过年度自我评价报告来测评财务报告质量,作出投资决策。所以,主动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的公司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2.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是公司改进内控系统的重要推动力量。

建立和维护内部控制,定期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设计、执行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对外披露,不仅是每个公司的义务和责任,而且也是增强外部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质量的信心的有效方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就像公司内控系统的一面镜子,反映出来的是公司内控系统的全貌。管理者出于减轻自身责任以及公司长远利益的考虑,不得不真正关注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不断对控制活动的各环节进行检查、反馈与整改,以健全与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以使经鉴证的年度自我评价报告里没有关于公司内部控制系统薄弱环节以及内控缺陷的描述,使公众对公司资产安全放心。

3.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是一个由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经理和相关员工共同实施的对公司内控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的结果。在评价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和被评价单位的经理与相关员工一起进行讨论,通过与会人员开诚布公、积极地发言,主动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仅彼此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还可以形成民主而有效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朝民主化管理方向发展,营造出浓厚的民主氛围,从而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全体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和法治意识,使他们自觉遵纪守法地工作。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现状

1. 研究目标

新规范已经颁布一年多了,现在上市公司执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并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的情况如何?都存在哪些问题?为研究这些情况,随机选取9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研究样本公司披露的年度自我评价报告的情况,以期对我国上市公司2008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情况窥豹一斑。

2. 样本选取

本文分析的样本是90家上市公司(其中沪市44家,深市46家)。样本信息主要来源于巨潮资讯网、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所在的官方网站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相关信息。为了使研究更加全面,还考查了上市公司在上述3个网站公开披露的其他资料,采用归纳、比较、统计等各种分析方法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加工。本文按上证所和深证所的行业分类随机选取各行业上市公司额的5%作为该行业的样本,四舍五入后不足1家的,为样本的全面代表性,取1家作为该行业的样本。虽然样本数量不多,但涵盖了全部行业,故此次分析大致可反映上市公司2008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现状。

3.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现状

虽然新规范是2009年7月1日才正式施行,但在已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的64家样本公司中,55.6%的沪市上市公司和6.5%的深市上市公司已开始按照新规范的要求编制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其中深市的天威视讯披露的篇幅较长,详细披露了公司的基本情况、内部控制基本目标、基本原则、五方面要素、实施情况、整改情况、改进和完善措施、自我评价结论等等,还披露了监事会、独立董事对报告决议和证券公司对报告的保荐意见。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8年度自我评价报告现状如下:

(1) 缺乏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动力。作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统一法规基石的新规范虽然早在08年已经颁布并且该规范强制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但该规范却是在去年7月才施行的,而此前上证所制定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没有强制要求对外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在调查对象中有高达59.1%的沪市上市公司(非上证所在09年年初文件要求必须披露内控报告的三类上市公司)没有对外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

(2) 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责任主体的认识不足。从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对于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责任主体这个问题我国上市公司的认识非常欠缺,存在“董事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xx公司”甚至没署明责任主体等等多种形式。此外, 98.9%的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年度自我评价报告没有负责人签字。上市公司对出具年度自我评价报告的责任主体认识不清,年度自我评价报告一旦出事,搞不清楚谁该由负责,会降低公众对公司年度自我评价报告的可信赖程度,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

(3)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格式极其混乱。由于现存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相关法规并没有对报告规定统一格式,这就使得上市公司出具的自我评价报告的格式比较随意,可谓五花八门,如报告名称一项有“xx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xx公司董事会关于公司2008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xx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关于xx公司2008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等等形式;报告内容一项,由于对年度自我评价报告须披露的内容缺乏详细的规定,而且对披露形式缺乏统一要求,使上市公司在报告里披露的内容和格式上存在较大的可选择性,每家上市公司都按照自己对相关法规的理解和对公司有利方面去编制报告。

(4) 公司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不够重视。只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对年度自我评价报告的核实评价不够重视,形同虚设。调查对象中,沪市上市公司仅有13.6%是以监事会决议或者包含在年度报告里的形式对年度自我评价报告进行评价,4.5%的上市公司监事会是以单独报告形式进行评价,沪市仅1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对年度自我评价报告进了评价,而且是以包含在年度报告里的形式;而37%深市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没有对公司内控报告进行评价。2、公司在其内制报告披露方面执行乏力。以沪市上市公司为例,虽然97.7%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设计方面都设置有董事会专业委员会负责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却有高达59.1%的上市公司没有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

(5) 对内控报告进行审核鉴证的意识不强而且形式多样。由于现存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相关法规只是鼓励上市公司聘请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进行进行核实评价,因此,对内控报告进行审核鉴证并披露是属于自愿性的。研究发现,在样本公司中,仅有23.3%上市公司聘请了审计机构对公司的内控报告进行了审核评价并对外披露。其中,45.5%是以鉴证报告的形式,22.7%是采用会计师事务所评价意见,31.8%是属于由证券公司出具内控报告核查意见,由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对内控报告进行审核鉴证并披露的意识不强而且还没有统一的审核评价报告格式。

三、改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措施

1. 加强引导,使公司管理当局认识到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重要性

政府一方面应该加大对内控自我评价报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对上市公司负责内控自我评价的人员的教育培训,使他们在组织进行内控自我评价和出具报告方面更为专业,同时也可以使管理当局充分认识到年度自我评价报告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应该借鉴欧美国家在内控自我评价方面的经验,引进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专业考试,参照CPA考试模式,有计划分步骤地发展我国本土的内控自我评价专业考试,对负责公司内控自我评价的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并要形成制度,对持证人员加强后续教育。此外,注册会计师协会还应该增加CPA考试科目《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中内控报告方面的学习考核内容以及CPA在后续教育中内控报告审核鉴证方面培训内容,以提高我国CPA在内控报告审核鉴证方面的专业胜任能力。

为什么全部样本公司都设置了审计委员等专门的内控监管机构,还有高达59.1%的样本公司没有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而且还有不少上市公司出现会计差错呢?关键在于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及出具报告机制的建设不够重视,审计委员会等公司内控监管机构缺乏独立性,对公司内控制度的监管乏力。因此,上市公司应该加强对审计委员会等内控监管机构的建设,通过人员的严格遴选和制定公司章程两个方面保证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其对公司日常运作活动的监督作用。

2. 明确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各相关方的法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

明确各方的法律责任,实行问责机制,制定对各种违法违规编制和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行为进行处罚的法律法规,有区别地对失职或违规的不同情况分别追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这对于保证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质量及完善其制度建设至关重要。由于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主要由董事会负责,参照美国《SOX法案》中要求在美上市的公司CEO和CFO必须对公司披露的信息真实性负法律责任的规定,应该规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出具由董事长、总经理、财务经理签字或盖章,并有保证报告内容真实文字记载,可以促使董事长和经理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披露更加谨慎,使其负起保证报告质量的责任;目前无论是证监会的《指导意见》还是《上市公司治理准则》,都没有关于监事会和独立董事法律责任的具体规定,不明确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法律责任,难使他们尽心地履行对年度自我评价报告进行核实评价的职责,故应在法律法规中进一步明确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法律责任。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对年度自我评价报告的核实评价应该以独立报告的形式而且要参加核实评价的全体监事和独立董事签字或盖章后才可以对外进行披露。对失职的监督,要坚决追究其法律责任,可以促使监事会和独立董事认真履行其监督的职责,对年度自我评价报告不再是公式化地发表意见或不作核实评价。

3. 制定详细规定,规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出具和鉴证

五部委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方面监管政出多门,管理混乱,存在监管盲区,这是年度自我评价报告之所不被上市公司重视的原因之一。借鉴美国由科索委员会制定内控标准并取得一定成效的经验,建议授权由2006年已经成立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的具体内容和格式做出详细规定,以规范上市公司的披露行为,加强制度的可操作性。首先要明确公司出具内控报告的责任主体。根据新规范,公司出具内控报告的责任主体应明确规定为董事会。其次,应该细化规定内控自我评价报告中应该披露的具体内容。没有明确规定,就会造成某些公司在出具年度自我评价报告时避重就轻,只是简单地描述一下,非常理论化,总体自我评价都是良好的,这也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违规和经营失败事件屡有发生的原因之一。最后,应该规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鉴证。聘请独立第三方对上市公司内控报告进行审核评价是保证上市公司内控报告制度有效执行的重要条件之一,而且出具鉴证报告可以提高公众对年度自我评价报告的信心,应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对年度自我评估报告进行鉴证报告。此外,由于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独立第三方不仅可以对上市公司年度自我评价报告起着中介监督的作用,可以用自己的专业水平去保证经鉴证的年度自我评价报告的质量,还与新规范要求相符合,所以应该规定上市公司的年度自我评价报告的鉴定报告统一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

参考文献:

[1] 杨有红.陈凌云.2007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J].会计研究.2009(6)

[2] 赵兴莉.新规范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架构[J],中国农业会计, 2009(5)

[3] 陈淑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基于内部控制报告的构想[J],会计之友,2007(12)

[4] 赵锡尧. 对美国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体系的思考与借鉴[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11)

两个责任考评报告范文5

学习四项监督制度一报告两评议办法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出台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其中《“一报告两评议”办法》中明确规定出:地方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接受对本级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我认为这是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监督的一项创新性举措,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为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提供了有力武器。

实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让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接受党员干部群众的民主评议,不仅看干部选拔任用的过程,更看干部群众对本地区、本部门选人用人的满意度,改进了干部监督视角,完善了干部监督方法,对于有效地解决选人用人上“表面走程序、背后搞不正之风”的问题将起到积极作用。对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逐人进行评议,是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评议的延伸。将两项评议结果进行对照、综合分析,有利于客观评价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也有利于发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要推进具有区域特色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实现甘肃交通运输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必须要依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能力、作风上过得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领导干部是各级决策者和权力的主要行使者,党的执政能力直接体现在党的领导干部的作为上。在全面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新时期新阶段,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建立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为全省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近年来,我厅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不断扩大公开范围,坚持做到公开、透明,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不断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力度,大力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一是以扩大民主为着力点,充分体现公平、公正。规范地执行了民主推荐、沟通酝酿、组织考察、会议票决、任前公示、任职以及民主测评、实行试用期和聘任期制等工作程序。始终把德才兼备、群众公认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把民主推荐作为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履行的程序和严格执行的制度,把组织考察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环节,把民主集中制原则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根本行为规范,把“会议决定”作为民主集中的关键环节,不搞“一言堂”,确保集体决定落到实处。把积极探索和改革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作为重要任务,全面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积极试行差额选任制,坚持对中层干部和下属单位领导干部采取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的方式选拔任用。二是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努力构建完备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体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透明度。我厅不断探索新时期干部选任工作的新特点,对新提拔的干部进行“离任审计”和“任期调查”,并有意识地把新提拔的干部放在灾后重建和抢险救灾等艰苦岗位上进行培养和锻炼。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着力构建完备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体系,初步形成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完整链条,探索了一条符合甘肃交通运输工作实际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新路子。

交通运输部门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在体制上与地方有所不同,不能完全照搬《“一报告两评议”办法》,但从我厅近年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实践来看,《“一报告两评议”办法》的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对我们省直部门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同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将以学习贯彻《“一报告两评议”办法》为契机,以促进全省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健康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强化干部选拔任用过程监督,加大约束力度,改进监督方式,增强监督效果,真正选好人、用好人。我们党组一班人在选人用人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在贯彻落实《“一报告两评议”办法》中地位特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本着对党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对全省交通运输事业负责的精神,带头认真学习、严格贯彻,认真履行选人用人职责,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选人用人的社会公信度、群众满意度,为加快全省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要带头学习、模范遵守。要组织党组一班人和机关干部、直属单位负责人认真学习、正确把握《“一报告两评议”办法》的精神实质。要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有关制度,遵循选人用人的规定与程序,科学行使党组书记选人用人的权力,以最坚决的态度同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作斗争,维护选人用人制度的严肃性。

二要带头落实、严格把关。要认真履行选人用人的指导、监督、把关责任,坚持全面识人、科学选人、正确用人,防止简单以票取人、重过程不重结果和唯年龄、唯文凭、唯资历选用干部等倾向,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不断健全选人用人机制,改进考核评价办法,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制度

两个责任考评报告范文6

省委带头示范,一级带着一级干

这是自2014年开始的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以来的第三个年头,省委高度重视,省委常委会研究工作方案,总结运用2015年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经验,突出过程控制和细节把握,提出“三个延伸”,即向前延伸强化述前准备,向下延伸指导督下抓两级,向后延伸抓好跟踪问责问效,进一步提高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省委书记王东明就党建述职提出明确要求,27次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党建工作。省委组织部牵头,会同省纪委机关、省委宣传部,抽调21个市(州)党委组织部分管基层党建副部长和省直机关工委、省国资委党委、省委教育工委组织人事处长共70余名干部,组成9个督查调研组,在2016年11月上中旬,对21个市(州)和4个省直系统党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督查调研,随机抽查87个市直部门、57个县、101个乡镇、278个村(社区)、65个企事业单位、25个园区,访谈、座谈党员干部4000余人,全面深入了解党建工作完成情况,深挖细查问题10类60项1340条,为扎实开展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提供了详实依据。

2016年12月23日,省委常委会用1天时间专题听取党建工作述职,邀请了21名省第十次党代会基层一线代表列席省委常委会,对述职对象进行现场测评、提出意见建议。在每名同志述职后,王东明同志进行点评,为全省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开好头、定好调、明确了标准要求。

“‘一对一’点问题、‘面对面’提要求、‘点对点’教方法,真是针针见血、句句有力,让人既红脸出汗又加油鼓劲。”会后,一名市委书记在谈到东明书记点评时这样说。

突出向前延伸“下深水摸活鱼”,述前

准备先行一步

“喂,你好,我是省委督查调研组的,请问你现在的党组织关系在哪里,你是怎么参加组织生活的?”省委督查调研组的同志在成都市督查调研党建工作完成情况时,拨通了一位失联后又重新联系上的党员的电话。

为提高述职评议考核针对性,省委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在召开述职评议考核会前都要开展督查调研,严格把关述职报告,做到述之有据、评之有理、考之有依。各市(州)党委组织部参照省委做法,整合资源力量,专门组建督查调研组,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督查调研,把准备工作做在前面。达州市组建6个督查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部领导带队,联合市纪委机关、市委宣传部,抽调各县(市、区)组织科长,开展全覆盖督查调研,并随机抽查园区、学校、医院、部门、乡镇和村(社区)党组织72个,总结党建工作特色案例35个,查摆问题7大类51条。

为了确保述职报告质量,各级组织部门建立层层把关制度,严把述职报告审核关。绵阳市、阿坝州等地组建述职材料审核小组,实行各审核小组预审、分管部领导初审、组织部长复审、市委书记逐一审核的“四级把关审核”制度。遂宁市船山区将“账实相符”作为把关述职报告的第一原则,成立述职报告“联审”小组,按照组织部门业务科室初审、联审小组审核、区委书记终审的程序从严把关,确保述职报告情况真实、特色突出、问题具体、措施可行。

突出向下延伸压力传导到位,指导督导下抓两级

“参加今天述职会议的有省委组织部的……”“省委组织部都派人来参加我们的述职会了!”在雅安市的一个县委常委会听取乡镇党委书记述职会议上,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感慨地说“规格真高”。

为扎实抓好党建述职,省委组织部制定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分工方案,明确每个督查调研组对所负责的市(州)和省直部门从督查调研、审核述职报告到指导述职评议会议、抽查下一级述职评议考核全程负责到底。上级组织部门指导现场点评时,注重将督查调研掌握的情况与市(州)党委书记和省直系统党组织书记述职情况结合起来,看县(市、区)委书记述成绩是否实事求是、述问题是否具体深入、述整改措施是否具体有效,有效防止各种形式主义、“走过场”。市、县两级党委组织部组织精干力量成立指导督导组,共派员9800余人次全覆盖指导下一级党组织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随机抽查指导下两级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会议1100余场次。

“对党建工作督查、问责少,对领导班子成员履行党建‘一岗双责’、党支部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督导不力。”“存在‘重经济建设、轻党建发展’现象,对党建工作研究不深入、不系统、不经常。”“党建责任意识松懈,督促落实力度和典型推广不够,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氛围不浓。”……各级党组织书记在述职时,既查摆抓党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又查摆个人履职方面的突出问题和形成原因。21个市(州)党委书记和4个省直系统党组织负责人共点评面上共性问题128个,对每个述职单位平均指出个性问题9个,每个县(市、区)党委书记平均指出述职单位个性问题11个。

突出向后延伸强化责任落实,抓好跟踪问责问效

述职结束意味着整改提升的开始。在述职结束后,省委向21个市(州)和4个省直系统逐一反馈意见,提出需要整改的问题120余条。21个市(州)和4个省直系统向下级党组织累计反馈意见4000余条,坚决杜绝一述了之、“空对空”等问题。各地根据上级党委组织部反馈情况,对照会议点评、自己查摆、群众评议中指出的问题,党委书记牵头进行归类梳理、制定整改方案,从责任落实、班子建设、干部作风、基层党建、经费保障等方面分类分项,逐一建立问题台账、责任台账、整改台账,全省市县乡村建立台账9万多个,明确责任人、任务书和时间表,确保在下一年度述职评议时逐一“交账”。

“今天的述职会让我看到了县委抓党建、抓基层、强党建的决心和信心,也给我传导了压力、增添了动力,我要以这次述职会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措施,真正履行好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德阳市的一名乡镇党委书记在述职会后这样谈道。

两个责任考评报告范文7

美国财政部托管“两房”,美国第三大证券公司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美国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汽车可能破产。美国自去年肇始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化为今年的金融危机,危及到实业经济,并最终演变为全球金融风暴,导致世界经济衰退。

点评:华尔街的金融家们发明创新的次贷,本想解决美国穷人的住房问题,然而当众多金融机构见利忘“义”、见利忘“险”,完全把它当成赚钱的工具,只考虑怎样从中获利,完全缺失企业社会责任之时,次贷危机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南非新法律要求公司加强对社区的投资

自2008年1月下旬开始,南非公司需要提供投资当地社区的证明,以继续其与该国的公共机构开展业务。基于《2003年黑人经济授权法》,新法案要求年营业额72万美元以上的公司至少要将年净盈利的1%用于社会经济发展项目。依据Trialogue报道,22家南非大型公司已经承担了每年46亿美元社区投资的三分之一。

点评:南非的新法明确了企业对社区的贡献程度,这要引起到南非投资的企业的重视,因为它说明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对社区的投资,不仅得到更多的关注,更变成了对公司的一个法定要求,这一法案或许会吸引更多负责任企业到南非进行投资。

美国最高法院许可跨国界污染诉讼

美国最高法院拒绝审理加拿大矿业公司Teck Cominco提出的上诉。Teck Cominco公司向美国最高法院提出上诉,意图阻止Colville Confederated印第安部落成员对它向哥伦比亚河倾倒废料的指控。

点评:美国最高法院对上诉的驳回,实际上是肯定了组织可以进行跨国界的污染诉讼。跨国界的污染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了,然而司法管辖、法律适用等一些问题往往导致我们只能无奈接受“邻居的馈赠”。这一突破,为各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开辟了新的通道,严惩污染环境的元凶,让跨国企业更好地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召开年会并揭晓最受读者喜爱报告奖

2008年5月7-9日,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可持续发展与透明度全球年会,会上公布了自2007年启动的网上最受读者喜爱报告奖的评比结果。这是GRI举办的首届报告评比活动,吸引了来自70个国家的1725人参与。

点评:报告是一个组织与内外部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的一个重要工具,GRI发起让读者去选择最受欢迎报告的活动,增进了报告沟通的价值。

国际劳工组织和经合组织联合就劳工关系召开会议,倡导在全球化进程中推进负责任的商业行为

2008年6月23-24日,经合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年会。经合组织联合国际劳工组织共同主办了一场针对企业社会责任新议题和发展的高层政策对话,政府、商业界、劳工组织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会议的主题是“全球化进程中推进负责任商业行为”。

点评:近年来,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全球越来越受到关注,国际劳工组织和经合组织都在各自领域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结合点上开展了大量的活动,此次这两个组织联合召开高层次的研讨会,对劳工关系、利益相关方参与和负责任商业行为等议题展开讨论,对推动全球化进程中负责任的商业行为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APEC峰会上倡导全球责任理念

2008年11月23日,为期两天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结束,大会发表了《利马宣言》,根据利马宣言,APEC承诺在18个月内解决金融危机。企业社会责任首次被纳入领导人会议议程,这也是东道主国秘鲁试图打造的APEC合作新亮点。国家主席在会议上发表题为《坚持开放合作,寻求互利共赢》的重要讲话,他提出“规范引导,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主张,并表示“当前的金融危机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在市场运作中采取谨慎、稳妥、负责任的态度,充分顾及整个经济平稳运行,认真应对各种风险和隐患,主动防止因自己经营不当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冲击。这是每一个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点评:金融危机阴云弥漫,全球经济衰退已成不可逆转之势,各界都在积极准备“过冬”,企业是否还要履行社会责任引发热议,APEC峰会各国领导人对危机原因和企业、各界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所达成的共识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正如中国国家主席发言指出,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各国政府和企业、社会应该联合起来履行社会责任,保证社会的平稳发展。

全球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门户网站上线

2008年12月4日,欧洲企业社会责任协会主办的最重要的盛会在布鲁塞尔召开。本届主题为“为CSR做好准备:欧洲联盟2008会议――为一个更具有竞争力和负责任的欧洲而发起欧洲企业社会责任协会工具箱行动”。会议独家呈现了欧洲CSR联盟发起的CSR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为一种实用工具,全球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门户网站上线。

点评:登陆这一网站,你会发现无论是供应商、采购商、生产商、销售商,要打造一个更负责任、更具竞争力的供应链,在这个网站上都有你可供参考的倡议、规则、指南、工具、守则,这一网站将所有供应链管理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结合起来,同时自动添加、时时更新和持续改进的功能,为全球的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分享、交流的平台。

德国可持续性荣誉大奖创业先锋奖揭晓

2008年12月5日,德国首个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荣誉奖项创业先锋奖揭晓。约有350家公司参加了此次评奖,其中超过一半的公司是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

点评:当前,评判一个企业的优劣不再单纯看它的经济业绩,企业自身的可持续性以及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此类评奖活动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欢迎。

道琼斯和芝加哥气候交易公司联合推出碳排放指数

道琼斯指数和芝加哥气候交易公司联合推出两项新的排放指数(系列指数中的首批),这些指数有助于投资者进入日益繁荣的全球碳交易市场。该市场的市值预期2008年就将超过1000亿美元。

点评:气候变化所引发的全球气候异常还在影响着人类,然而我们已经开始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来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如今,碳排放指数的推出意味着低碳经济已不只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它已经走入现实,带来了实际的市场和价值。

欧盟委员会突出企业社会责任在促进发展和提高欧盟竞争力上的重要性

两个责任考评报告范文8

1、建立责任体系。成立镇专项行动指挥部,制定行动方案,出台考核办法和问责办法。实行网格化管理,全镇范围内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做到每一条道路、每一个街巷、每一条河道、每一个村(居)、每一个单位、每一个角落都有联系领导,都有具体责任单位、责任人。

二、严格考核

2、考核时间和方式。全镇专项行动从4月中旬至7月底进行。由镇指挥部牵头,每月对各村(居)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一次考核。

考核分三个时间节点进行。第一次考核时间跨度为2014年4月9日至2014年5月9日,二级考核完成时间为5月15日,一级考核完成时间为5月20日;

第二次考核时间跨度为2014年5月10日至2014年6月10日,二级考核完成时间为6月16日,一级考核完成时间为6月21日;

第三次考核时间跨度为2014年6月11日至2014年7月20日,二级考核完成时间为7月25日,一级考核完成时间为7月底。

3、考核内容。严格对照镇党委、政府下达的专项行动计划,突出重点、难点、亮点,考核各村(居)以及各部门在专项行动中履行职能情况。同时考核各级干部在专项行动中的表现。对专项行动中工作不力等情形进行问责。具体考核办法由镇指挥部另行制定。

4、突出控违拆违成效和道路绿色通道等重点绿化工作成效。各村(居)及相关单位部门控违拆违、重点绿化工作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控违拆违工作不力和重点绿化工作不力的进行专项问责。

三、严格问责

5、对专项行动过程中工作不力、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的,按照《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进行问责。

问责采取以下方式:告诫或责令作出检查、通报批评、停职检查、调离工作岗位、责令辞职、免职。以上问责方式可单独使用,也可合并使用。

6、对控违拆违成效和道路绿色通道等重点绿化工作成效进行专项问责。

(1)各村(居)搭建的违建,7月底前未拆除的,以及“脏乱差”和“破烂不堪”现象没有消除的,其村(居)负责人教育实践活动不过关,依据有关规定给予警告或以上处分、就地免职;

(2)镇机关事业单位搭建的违建,7月底前未拆除的,以及“脏乱差”和“破烂不堪”现象没有消除的,部门负责人教育实践活动不过关,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其部门单位负责人警告或以上处分、就地免职;

(3)去年9月以后新增的违建,7月底前未拆除的,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各村(居)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警告或以上处分、就地免职;给予镇市容办主任、执法中队中队长警告或以上处分、就地免职;

(4)窗口地区、镇域内主要出入口道路两侧、高速公路以及干道两侧“脏乱差”和“破烂不堪”现象没有消除的,给予所在村(居)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警告或以上处分,情节严重的,分管负责人就地免职。

(5)高速公路的绿色通道、出入口的绿化,干线公路两侧的绿化,进城进区主要出入口道路两侧的绿化,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任务的,给予相关责任单位部门一把手和分管负责人警告或以上处分,情节严重的就地免职。

7、对考核结果进行问责。

村(居)组。每次考核对各村(居)进行排名,考核中列后两位的村(居),在全镇通报批评。第二次考核列后两位的,在全镇通报批评的同时,对各村(居)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对第三次考核列末两位,并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1)在本镇考核中曾列末两位的;(2)全镇在区指挥部考核中曾排在末位的。对上述末位村(居)党(总)支部书记免去其书记职务,对主任责令辞去主任职务;对倒数第二位的村(居)党(总)支部书记给予告诫并责令做出检查,对主任给予停职检查。

部门组。镇考核中对任务没有完成的部门,在全镇通报批评。连续两次镇考核中任务没有完成的部门,对部门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给予告诫并责令作出检查。因工作不力在区考核中扣分较多导致本镇排在全区末位,扣分最多的项目对应的部门,部门负责人免去职务、调离工作岗位,分管负责人免去职务。

两个责任考评报告范文9

关键词: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构建;企业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13703

1 管理会计报告概述

1.1 管理会计报告的主体与目标

管理会计报告的主体指的就是管理会计报告的使用者,主要包括企业最高管理层,中层管理层以及基层管理者。企业的最高管理层需要了解企业的整体效益,会计报告是主要的参考依据。企业中层管理者注重整个企业的运营,会计报告为其提供企业运营的相关信息。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基层管理者提供所负责项目的详细、简单明了的会计报告。

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财务报告,管理会计报告,将这二者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内部管理会计报告和外部财务会计报告体系。通过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企业管理者优化资源配置,做出合理的决策信息,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总之,管理会计报告就是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的参考依据。

1.2 管理会计报告的功能与作用

管理会计报告根据企业以往的财务会计数据总结出具体的规划,为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决策分析依据,管理者根据决策分析为依据,对企业的整体预算进行规划,做出正确的决策指导企业的运营。管理会计报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工作流程,有利于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组织。管理会计报告对于企业财务、运营、管理等进行分析、规划和总结,管理者再进行正确的决策,对企业的运营进行有效的控制。企业各个部门可以根据管理会计报告提供的预算业绩与实际业绩进行对比,是企业各个部门进行考核、评比的有效依据。总之,管理会计报告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中占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障了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企业管理目标的前瞻性,加强企业管理者决策的正确性,促进企业人性化管理方式的形成。

1.3 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特征

现代企业管理报告体系必须具有实用性,不仅仅是以理论为依据,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报告方式,例如口头式、报表式、叙述式等;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不断变化,充分体现现代管理的特点;体现其服务性,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与经营状况;管理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重点体现对生产经营决策的影响;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的信息必须具有时效性,能够体现出企业当下最及时和有效的信息。管理会计报告重点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最及时、有效的信息,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4 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基本框架

根据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主要功能与职责,笔者将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基本框架分为三个部分:预算报告,决策控制报告,责任考评报告。预算报告主要是对企业的营业、资本、财务进行预算报告,决策控制报告主要包括投资决策报告、筹资决策报告、经营决策报告、控制分析报告,责任考评报告分为预算评价报告以及业绩评价报告。这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企业管理会计总体报告。

2 我国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现状

管理会计报告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纵观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仅有少数先进企业成功运用现代管理会计报告,发挥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作用,但是总体上来看我国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发展还不成熟。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也不完善,使企业在应用的过程中缺乏理论的支持,不能将企业实际与理论基础相结合。许多企业管理者缺乏对管理会计的正确认识,不重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企业也缺少管理会计专业人才,我国也没有相关机构对管理会计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这些原因都是造成我国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不完善的重要原因。

现如今我国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主要还是依附于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也是按照财务会计的培养方式。大多数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低,往往是将管理会计的职责和功能分配带财务会计的各个岗位中,缺少完整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企业关注的会计报告还是按照财务报告流程进行的,而不是站在企业经营战略目标高度去重视管理会计。

3 企业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

3.1 构建原则与整体思路

现代管理会计报告应该是贯穿整个企业运行的始终,不能将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割裂开来,在构建企业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目标导向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目标导向原则指的是在构建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时要以满足企业管理者的决策需求之一目标为重点,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管理会计报告信息。相关性原则指的是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的信息必须有利于进行决策和控制企业的运营,管理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还要保证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帮助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发挥和运营进行预测。及时性原则指的是管理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必须具有及时性和时效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管理会计报告的功能与作用。灵活性原则指的是管理会计报告的形式与财务会计报告的形式不同,它的形式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的,可以根据企业具体的需要通过图表、文字、数字等表现形式进行报告。成本效益原则指的是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信息所耗费的成本不能大于信息所产生的收益,这二者要保持适当的比例,这样才能使企业获取最有效的信息和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根据以上分析,以现代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为出发点,在遵循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原则的基础上,设计体系构建的整体思路。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整体思路主要是以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为出发点,遵循体系构建的原则,具体设计出包括预算报告、决策控制报告以及责任考评报告在内的管理报告内容。

3.2 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内容

3.2.1 预算报告

全面的预算报告主要包括营业预算报告,资本预算报告以及财务预算报告。

企业经营业务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以营业预算报告为依据,营业预算报告包含销售预算报告,生产预算报告和成本费用预算报告。销售预算报告对企业产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和时间范围内的销售额和销售总量进行预测报告,预测报告不仅需要考虑市场的行情,还需要考虑企业产品本身的数量和价格,充分考虑影响产品销售的因素,制定出合理的销售预算报告。生产预算报告主要指的是在预测期间内的企业产品的销售数量、期末存量以及生产数量的预算报告。生产预算报告是以销售预算报告为基础的,之后才能对产品期初和期末存量进行编制。生产预算的编制对时间要求精确,因此要注重生产预算的编制时间。成本费用预算报告对预测期内的成本费用进行规划报告,制定出目标成本费用水平。成本费用预算报告为企业的各个部门的成本费用控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有效的控制了企业各个部门的成本费用,提高企业对成本费用的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的资本预算报告分为投资预算报告与筹资预算报告,先进行投资预算报告,再进行筹资预算报告,资本预算报告是企业进行资本支出的依据,有利于扩大企业投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投资预算报告的编制内容主要有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预计,对固定资产处置的预计,对无形资产投资以及其他资产投资的预计,债券、股票、现金股利、基金、期权等投资的预计。筹资预算报告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需要筹集资金的数额和筹集方式进行预计和报告,为企业资金的良好运转提供理论参考。

财务预算报告主要包括现金收支预算报告,损益平衡预算报告,财务状况预算报告。现金收支预算报告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情况进行预算报告,如现金收入、支出、不足等情况。损益平衡预算报告就是对企业的经营利润进行预测,具体分析企业经营利润增长的原因,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财务状况预算报告主要是根据企业的资产预算、营业预算、财务预算等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资财务资产状况进行预算,将企业资产的规模与分布进行预算报告。财务预算报告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准确的掌握企业在预算期内的财务状况,根据预算制定准确的决策,保障企业决策的准确性。

3.2.2 决策控制报告

企业在完成预算的前提下,需要落实制定的各项预算,这就需要发挥决策控制报告体系的作用。决策控制报告体系主要分为决策模块和控制模块,主要为企业管理者进行投资、经营等决策提供依据。决策控制报告体系主要包括筹资决策报告,投资决策报告,经营决策报告,控制分析报告。

筹资决策报告主要是依据企业经营状况、企业对外投资状况以及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情况,对企业筹资的方式、途径、数额、结构等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筹资决策报告是企业管理者进行筹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投资决策报告是根据企业内部的资金情况,将适合企业投资的项目进行比较,制定出适合企业情况并能够为企业创造出最大价值的的有利投资项目报告。企业根据投资决策报告可以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例如企业资金充足可以选择投资金融资产等外部投资方式。

经营决策报告分析企业不同的经营方案所带了的利益,企业根据经营决策报告制定出最优的经营决策。经营决策报告要重点体现企业不同经营方案的相关收入与成本的关系,这样才能清楚的体现出最优的经营方案,促进企业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控制分析报告中首先需要设定控制的标准,也就是耗费的限额,分析比较实际开支与控制标准,根据二者之间的差别进行分析,找出具有差异的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消除差异。控制分析报告为企业的开支耗费提供参考依据,只有企业全员参与配合,才恩呢该使开支得到合理的控制,达到控制的预期效果。

3.2.3 责任考评报告

责任考评报告指的是对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工作业绩进行评价的报告。责任评价指的是按照不同的评价方式,将企业各个部门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对每个责任中心进行统一评价,形成企业的责任评价体系,有利于企业花费最小的成本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责任考评报告体系主要分为预算评价报告和业绩评价报告两部分。

预算评价报告根据不同的责任中心可以分为成本中心预算评价报告,收入中心预算评价报告,利润中心预算评价报告,投资中心预算评价报告。成本中心预算评价报告是对成本费用的责任中心进行评价的报告,主要是评价成本费用的实际消耗与预算额之间的差异。收入中心的预算评价报告指的是对整个企业的收入中心的实际销售额与预算销售额进行分析,与整个企业的销售目标为参考,对整个企业的销售情况进行评价报告,有利于保障企业收入,不断增加企业的销售总额。企业的利润中心指的是以企业利润指标来评价各个责任中心的业绩,企业的利润中心预算评价报告不能忽视部分的可控制利润,要以各个部门的可控边际利润为评价指标。企业的投资中心拥有更多的自和决策权,投资中心的管理者可以自主确定企业产品的相关决策,投资中心的评价主要包括投资贡献率与剩余利益率,在投资中心的预算评价报告中需要重点突出这两个方面。

业绩评价报告主要包括财务业绩评价报告,经营业绩评价报告,综合业绩评价报告。企业的财务业绩评价报告指的就是根据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总结出适合企业财务评价的标准,再对企业的整体财务业绩进行评价的报告。企业在选择财务业绩评价标准的时候要注重选择能够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标准。经营业绩评价报告根据企业的相关财务报表,计算出企业的经济增加值,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报告。综合业绩评价报告是对企业的整体业绩进行评价的报告,从整体上评价企业的业绩。综合业绩评价报告不能仅仅关注企业的财务业绩,应该对企业进行完整的评价,例如客户对企业服务的满意度调查,企业文化,企业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等。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足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构建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具有现实意义。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主要包括预算报告、决策控制报告、责任考核报告三个部分,企业应不断加强现代管理会计意识,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单小飞.关于管理会计概念框架构建的思考[J].国际商务财会,2015,(05):1618.

[2]许叶红.从财务核算视角看商业地产服务行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J].中国总会计师,2015,(05):6667.

[3]林娟.基于价值链视角分析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5):164165.

[4]姜世毅.现代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09):321.

两个责任考评报告范文10

1.1管理会计报告的主体与目标管理会计报告的主体指的就是管理会计报告的使用者,主要包括企业最高管理层,中层管理层以及基层管理者。企业的最高管理层需要了解企业的整体效益,会计报告是主要的参考依据。企业中层管理者注重整个企业的运营,会计报告为其提供企业运营的相关信息。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基层管理者提供所负责项目的详细、简单明了的会计报告。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财务报告,管理会计报告,将这二者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内部管理会计报告和外部财务会计报告体系。通过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企业管理者优化资源配置,做出合理的决策信息,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总之,管理会计报告就是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的参考依据。

1.2管理会计报告的功能与作用管理会计报告根据企业以往的财务会计数据总结出具体的规划,为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决策分析依据,管理者根据决策分析为依据,对企业的整体预算进行规划,做出正确的决策指导企业的运营。管理会计报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工作流程,有利于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组织。管理会计报告对于企业财务、运营、管理等进行分析、规划和总结,管理者再进行正确的决策,对企业的运营进行有效的控制。企业各个部门可以根据管理会计报告提供的预算业绩与实际业绩进行对比,是企业各个部门进行考核、评比的有效依据。总之,管理会计报告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中占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障了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企业管理目标的前瞻性,加强企业管理者决策的正确性,促进企业人性化管理方式的形成。

1.3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特征现代企业管理报告体系必须具有实用性,不仅仅是以理论为依据,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报告方式,例如口头式、报表式、叙述式等;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不断变化,充分体现现代管理的特点;体现其服务性,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与经营状况;管理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重点体现对生产经营决策的影响;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的信息必须具有时效性,能够体现出企业当下最及时和有效的信息。管理会计报告重点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最及时、有效的信息,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4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基本框架根据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主要功能与职责,笔者将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基本框架分为三个部分:预算报告,决策控制报告,责任考评报告。预算报告主要是对企业的营业、资本、财务进行预算报告,决策控制报告主要包括投资决策报告、筹资决策报告、经营决策报告、控制分析报告,责任考评报告分为预算评价报告以及业绩评价报告。这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企业管理会计总体报告。

2我国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现状

管理会计报告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纵观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仅有少数先进企业成功运用现代管理会计报告,发挥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作用,但是总体上来看我国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发展还不成熟。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也不完善,使企业在应用的过程中缺乏理论的支持,不能将企业实际与理论基础相结合。许多企业管理者缺乏对管理会计的正确认识,不重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企业也缺少管理会计专业人才,我国也没有相关机构对管理会计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这些原因都是造成我国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不完善的重要原因。现如今我国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主要还是依附于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也是按照财务会计的培养方式。大多数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低,往往是将管理会计的职责和功能分配带财务会计的各个岗位中,缺少完整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企业关注的会计报告还是按照财务报告流程进行的,而不是站在企业经营战略目标高度去重视管理会计。

3企业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

3.1构建原则与整体思路现代管理会计报告应该是贯穿整个企业运行的始终,不能将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割裂开来,在构建企业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目标导向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目标导向原则指的是在构建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时要以满足企业管理者的决策需求之一目标为重点,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管理会计报告信息。相关性原则指的是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的信息必须有利于进行决策和控制企业的运营,管理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还要保证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帮助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发挥和运营进行预测。及时性原则指的是管理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必须具有及时性和时效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管理会计报告的功能与作用。灵活性原则指的是管理会计报告的形式与财务会计报告的形式不同,它的形式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的,可以根据企业具体的需要通过图表、文字、数字等表现形式进行报告。成本效益原则指的是管理会计报告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信息所耗费的成本不能大于信息所产生的收益,这二者要保持适当的比例,这样才能使企业获取最有效的信息和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根据以上分析,以现代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为出发点,在遵循现代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原则的基础上,设计体系构建的整体思路。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整体思路主要是以管理会计报告的目标为出发点,遵循体系构建的原则,具体设计出包括预算报告、决策控制报告以及责任考评报告在内的管理报告内容。

3.2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内容

3.2.1预算报告全面的预算报告主要包括营业预算报告,资本预算报告以及财务预算报告。企业经营业务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以营业预算报告为依据,营业预算报告包含销售预算报告,生产预算报告和成本费用预算报告。销售预算报告对企业产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和时间范围内的销售额和销售总量进行预测报告,预测报告不仅需要考虑市场的行情,还需要考虑企业产品本身的数量和价格,充分考虑影响产品销售的因素,制定出合理的销售预算报告。生产预算报告主要指的是在预测期间内的企业产品的销售数量、期末存量以及生产数量的预算报告。生产预算报告是以销售预算报告为基础的,之后才能对产品期初和期末存量进行编制。生产预算的编制对时间要求精确,因此要注重生产预算的编制时间。成本费用预算报告对预测期内的成本费用进行规划报告,制定出目标成本费用水平。成本费用预算报告为企业的各个部门的成本费用控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有效的控制了企业各个部门的成本费用,提高企业对成本费用的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资本预算报告分为投资预算报告与筹资预算报告,先进行投资预算报告,再进行筹资预算报告,资本预算报告是企业进行资本支出的依据,有利于扩大企业投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投资预算报告的编制内容主要有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预计,对固定资产处置的预计,对无形资产投资以及其他资产投资的预计,债券、股票、现金股利、基金、期权等投资的预计。筹资预算报告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需要筹集资金的数额和筹集方式进行预计和报告,为企业资金的良好运转提供理论参考。财务预算报告主要包括现金收支预算报告,损益平衡预算报告,财务状况预算报告。现金收支预算报告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情况进行预算报告,如现金收入、支出、不足等情况。损益平衡预算报告就是对企业的经营利润进行预测,具体分析企业经营利润增长的原因,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财务状况预算报告主要是根据企业的资产预算、营业预算、财务预算等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资财务资产状况进行预算,将企业资产的规模与分布进行预算报告。财务预算报告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准确的掌握企业在预算期内的财务状况,根据预算制定准确的决策,保障企业决策的准确性。

3.2.2决策控制报告企业在完成预算的前提下,需要落实制定的各项预算,这就需要发挥决策控制报告体系的作用。决策控制报告体系主要分为决策模块和控制模块,主要为企业管理者进行投资、经营等决策提供依据。决策控制报告体系主要包括筹资决策报告,投资决策报告,经营决策报告,控制分析报告。筹资决策报告主要是依据企业经营状况、企业对外投资状况以及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情况,对企业筹资的方式、途径、数额、结构等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筹资决策报告是企业管理者进行筹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投资决策报告是根据企业内部的资金情况,将适合企业投资的项目进行比较,制定出适合企业情况并能够为企业创造出最大价值的的有利投资项目报告。企业根据投资决策报告可以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例如企业资金充足可以选择投资金融资产等外部投资方式。经营决策报告分析企业不同的经营方案所带了的利益,企业根据经营决策报告制定出最优的经营决策。经营决策报告要重点体现企业不同经营方案的相关收入与成本的关系,这样才能清楚的体现出最优的经营方案,促进企业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控制分析报告中首先需要设定控制的标准,也就是耗费的限额,分析比较实际开支与控制标准,根据二者之间的差别进行分析,找出具有差异的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消除差异。控制分析报告为企业的开支耗费提供参考依据,只有企业全员参与配合,才恩呢该使开支得到合理的控制,达到控制的预期效果。

3.2.3责任考评报告责任考评报告指的是对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工作业绩进行评价的报告。责任评价指的是按照不同的评价方式,将企业各个部门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对每个责任中心进行统一评价,形成企业的责任评价体系,有利于企业花费最小的成本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责任考评报告体系主要分为预算评价报告和业绩评价报告两部分。预算评价报告根据不同的责任中心可以分为成本中心预算评价报告,收入中心预算评价报告,利润中心预算评价报告,投资中心预算评价报告。成本中心预算评价报告是对成本费用的责任中心进行评价的报告,主要是评价成本费用的实际消耗与预算额之间的差异。收入中心的预算评价报告指的是对整个企业的收入中心的实际销售额与预算销售额进行分析,与整个企业的销售目标为参考,对整个企业的销售情况进行评价报告,有利于保障企业收入,不断增加企业的销售总额。企业的利润中心指的是以企业利润指标来评价各个责任中心的业绩,企业的利润中心预算评价报告不能忽视部分的可控制利润,要以各个部门的可控边际利润为评价指标。企业的投资中心拥有更多的自和决策权,投资中心的管理者可以自主确定企业产品的相关决策,投资中心的评价主要包括投资贡献率与剩余利益率,在投资中心的预算评价报告中需要重点突出这两个方面。业绩评价报告主要包括财务业绩评价报告,经营业绩评价报告,综合业绩评价报告。企业的财务业绩评价报告指的就是根据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总结出适合企业财务评价的标准,再对企业的整体财务业绩进行评价的报告。企业在选择财务业绩评价标准的时候要注重选择能够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标准。经营业绩评价报告根据企业的相关财务报表,计算出企业的经济增加值,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报告。综合业绩评价报告是对企业的整体业绩进行评价的报告,从整体上评价企业的业绩。综合业绩评价报告不能仅仅关注企业的财务业绩,应该对企业进行完整的评价,例如客户对企业服务的满意度调查,企业文化,企业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等。

4结束语

两个责任考评报告范文11

三、如何处理一府两院的报告制度由于宪法对一府两院与人大之间的关系所作的不同规定,也由于宪法赋予政府与两院不同的职能,所以对报告工作制度应当分别处理。1.政府报告工作的制度应予规范化政府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的制度有充分的宪法依据,也有相当的合理性,应予保留并进一步规范化。理由是:第一,行政权力的内部结构的特点是首长负责制。由于实行首长负责制,同时基于职权与责任相对应的原则,首长应当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也应当承担报告不被通过的法律责任。第二,就上下级关系而言,行政机关实行上下级隶属制,上级机关可以对下级机关的工作下达命令甚至代行其工作。所以首长应对下级机关的工作承担责任。第三,行政权本身的主动性使得它有较大的危害社会的可能,所以人大必须加强对政府的监督,政府向人大报告工作理所当然。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如何进一步规范这一制度,特别是要确定否定的法律后果。对此,我们提出如下设想。第一,关于常委会否决政府工作报告的处理方法。第一个事例中,人大常委会在未通过报告的同时作出了相应的决定,要求重新修改报告或者改进工作,并继续报告。第二个事例情况不清楚。这两个否决工作报告都是由人大常委会作出的,都是对某一(方面)具体的工作不满意因而没有批准报告。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是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进行的,一般来说是对政府日常工作进行经常性监督,一般处于政府实施行政事务过程之中。对于此类工作报告不满意并不批准的,由审议报告的常委会作出责令修改报告、改进工作并继续报告的处理是可行的。我们认为这种处理方式可以在今后的立法中明确规定下来。当然,人大常委会否决政府工作报告后作出的处理措施应当与宪法、法律的授权一致。至于设定法律责任,立法时可以考虑规定:人大常委会根据否决工作报告的具体情况,包括否决报告的次数、存在问题的严重性程度、造成后果的影响大小、整改措施的方案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外在的干扰等综合因素作出不同的责任设置。比如,常委会可以向人大会议报告,建议人大质询和提出罢免案;对于严重的行为建议人大提出弹劾等。这样既考虑了实际情况不,又能有效地追究失职者的责任,将政治责任追究纳入法律的轨道。第二,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否决政府工作报告的处理方法。虽然至今尚未出现一年一次的全国人大会议否决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情况,但是立法应当预见到这种可能。显然,人大不通过政府工作报告的后果要比常委会不通过工作报告严重得多。采取的对策措施也应当有所区别。我们认为,代表大会开会期间的事务较多,代表们可能受到的影响因素也难以估计。即使大多数人作出的决定也可能是不理智甚至是不妥当的。为了防止否决工作报告权力运行的无序性和可能导致的滥用自由裁量权,今后立法时应当明确规定哪些情况下可以否决工作报告。否决工作报告后,如何处理未被通过的工作报告?能否如同事例三、四中由人大或者人大主席团作出决定,继续向常委会报告,由常委会审议,向下一届人大会议报告?我们认为这样做不妥当,一般来说没有必要。因为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 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对于这部分内容,继续报告不再具有实质性意义。除非是工作作得确实不错,仅仅因为写报告的水平和质量问题有可能和有必要改写报告的(当然这并不表明书面资料的工作报告由于写作水平低下不需要承担责任),才有可能和有必要作出继续审议的处理措施。一年一度的工作报告中另一部分内容是下一年度甚至五年计划和十年规划的工作安排和设想。我们认为如果仅仅是代表们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设想和未来工作打算等内容不满意,一般不会也没有必要作出否决工作报告的决定,因为政府不可能对于未来的一切工作安排得周到完美,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靠代表们共同出主意想办法安排未来的工作。可见对于报告不满意主要是对过去工作情况的不满意。代议民主制决定了即使议会的判断是失误的甚至是不理智的,责任者也应当承担责任。这是政治责任的特点。正如我国台湾学者萨孟武指出的,就政治上的责任而言,行政是否合理法律上没有任何标准,在民主制度下以公意为衡量标准,公意认为是就是,公意认为非就非,而表示公意的,直接为人民,间接为议会,所以政府对人民或议会负政治责任。(注:萨孟武:《政治学》,三民书局1986年版,第160页。)当然这也过于强调政治责任的随意性。我们认为,考虑到代议制下民主的间接性特征,应当立法对政治责任作出相应的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将来立法可以设置两条责任途径:一是人大在作出否决工作报告时,同时对政府首长 提出罢免的议案,交人民代表大会表决。根据表决结果再作出其他相应的决定。二是规定政府首长应当提出辞职,人大进行表决。当然,严重失职者还应当设置弹劾制。2.关于检察机关报告工作的制度由于检察机关的工作是“行动‘多于’裁判”的,检察机关的积极作为权力足以对社会构成可能的危害,检察机关的消极不作为又可能造成法制的空转乃至崩溃。因此,人大应当加强对检察院的监控,检察院向人大报告工作的制度构想具有合理性。但是我国目前检察院的横向领导体制却无法实行真正的检察长负责制度;(注:根据《宪法》和《检察院组织法》规定,现行检察院实行双重领导制,即对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检察院组织法》规定是“报告工作”),受上级检察院领导。但实际上决定性的领导体制是以横向为主。)要对下级检察院缺乏实际控制权力的检察长承担全局性的工作责任是不合理的,也无法达到制度设计者的目的。因此,笔者建议首先改革检察院领导体制,将现行横向领导体制改为纵向领导体制,将检察院统一由最高检察院领导,实行“准军事”制度。在这方面,前苏联以及我国古代有丰富的文化传统可继承。在实行检察制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向人大报告工作的制度。3.法院报告工作的做法应当坚决停止法院报告工作的做法之所以必须停止,除了上述宪法上的理由外,在法理上尚有如下理由。第一,责任形式与法院内部结构的矛盾行政机关是高度集权的,舍此不能完成行政职能,法院则不然。法院的结构必须适应高度分散的依法裁判的法官的工作需要,集权构成是对司法公正的最大威胁。因此,法院内部体系实行独立工作与独立责任的原则,这是世界各国的通例。院长作为行政首脑,只应对法院的行政事务负责,他不应也无法对具体审判工作负责。因为既然具体案件的审判权由主审法官行使,责任也理应由他自己承担。(注:在现代国家,审判责任是豁免的,即在法官尽职的前提下,允许法官出错,因为法官非神。裁判的基础在于对事实的认定,而在事实不明的条件下一定要裁判,就难免出错。豁免审判责任的目的在于放手让法官依法裁判。至于法官在审判中故意枉法裁判,那是刑事责任或公务责任,而非审判责任。此类责任则更应由法官自己承担,而不能“株连”院长。)人民代表大会不通过法院工作报告,表明代表机关对法院整体工作不满意,这种评价的对象是每个法官工作的整体印象。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元的,绝大多数原因并非法院院长所能左右得了的。据此,要院长负责不但是不公正的,而且也无法达到设立报告制度的目的。有人可能会说,不通过报告表明院长领导不力,这或许有些道理。但是不要忘了,院长权力有限。如果院长作为法官裁判不公,或作为院长领导不力,可对他提出罢免案甚至弹劾案,(注:我国目前无法官弹劾制度,这是立法上的疏漏。法官弹劾制是大多数国家实行的制度。有人说,有了罢免制,何必又设立弹劾制。这种看法看似有理,其实不然。罢免只涉及职位之存在,而弹劾关乎罪与非罪。)这才有效且公正。从法院上下级组织形态来看,也不适宜实行报告制度。法院内部不实行隶属制而是实行审级制,法院由同级人大选举产生,上级法院无法也不应该干涉下级法院的审判(审级及审判监督是例外,但那是针对个案)。法院院长报告的是全局性的工作。就最高法院院长来说,他的报告包括了全国各级法院的工作,高级、中级法院也有类似的情况。这就十分明显 :下级法院并不对上级法院负责,而出了问题却要上级法院院长承担,这是明显不公的,且也达不到制度设计的目的。第二,责任形式与法治国家里司法功能的矛盾依现存司法体制,法院院长向人大报告工作的制度不但无法达到设置报告制度的目的,而且会将法院改革引向歧途。因为法院院长为赢得人大代表的赞成票,必然会强化对法官工作的干预,这必然会进一步强化法院的行政化趋势。这包括两方面:一是法院院长的行政首长化,法官成为院长的办事员;二是上级法院成为下级法院的行政领导,使审级制度虚化。众所周知,司法独立的实质是法官独立,在法律问题上应当由法官说了算,这是法治国家的重要特征。历史,特别是人治国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法官自主地位的丧失必然带来法治无法建立,甚至是国家的灾难。因此,我国法院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根治组织行政化的积弊。而报告制度一旦真的起作用,其结果正好与法院改革的目标相反。第三,在法官评价之外再设一高于法官的评价权威的做法可虑如前所述,在法律问题上,法官应当有最终权威,那不仅是因为现代宪法赋予了这一权威,也因为法官 具有专业优势。法官群体受到专门的规范与观念的训练。同时司法评判并不存在一个“绝对正确”的结果,判决只是法律所许可的众多“可能正确”的判决中的一个;而且诉讼双方对正确判决与否的评价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对立的,甚至许多情况下由于双方从各自利益、情感出发对判决有过高的企求,因而双方都对判决不满。可以相信,即使在司法较清明的国家,有涉讼经验的人大部分都会对法官裁判不满。所以法院裁判的最终性是法院权威的保障,如果在司法权威之上再增加一个权威,必然在整体上损害司法权威。另外,我国的人大代表除基层以外,绝大部分为官员兼任,人大评价权威高于司法权威的做法起码使人们对行政诉讼及其它官民诉讼的公正性产生怀疑。应当指出,由于腐败难以遏制,由于人们对司法在反腐败中的期望,由于对司法腐败的批评之声日甚,目前的司法改革呈现出严重的情绪化倾向,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一味强调对法院的监督,特别是人大对法院的“个案监督”。这种做法不但与宪法规定的法院独立审判的原则不符,也与人们实现司法公正的初衷相悖。沈阳市人大否决法院报告的行为表现了人大对法院工作的关心,表明人大代表参政议政意识的增强,对法院工作也会有促进作用,这是值得高兴的。但是也应当看到,这种评价本身只是民众当前对司法普遍不满的表现,是明显情绪化的。如果使之严格制度化,将产生对法院院长不利的后果(例如罢免、弹劾),那将会对法院院长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而这种压力又会通过院长的权威及行为传导给法官,将对司法公正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人大代表本身将成为超越司法评价的特权人物,这是深可忧虑的。

两个责任考评报告范文12

一、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先离后审”使审计工作形成“马后炮”,导致审计成果运用差。中办、国办两个《规定》指出:“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调任等事宜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从实际情况看,有的地方把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看作无足轻重,干部离任由组织部门先下达调任通知书,到新的单位上班几个月后,才通知审计部门实施审计。形成了“离归离、任归任、审归审”的局面,审计成果运用差。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责任审计事实上成为了一种事后行为,对离任者经济责任的界定及任职去留无实际意义,使离任审计流于形式。即使发现了离任干部存在问题,但由于人已调离,形成离任与离任审计不相联系的局面。

2.审计报告难以落实。前任遗留的问题,让后任去处理,后官不翻前官印,继任者对存在的问题无所谓,不会积极整改,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3.先离后审,不仅使经责审计工作流于形成,而且对干部队伍建设产生负面影响。领导干部已经离任,调任或提拔,审计报告已失去作为干部任用参考依据之一的价值,干好干坏一个样,降低了领导干部事业心、责任心,不利于干部队伍建设,同时,也挫伤了审计干部的积极性。

4.审计对象的自查报告时效性差,内容过于简化。审计对象的自查报告应于组织部门发出审计委托书后着手准备,在实施现场审计时提交审计小组。但是,由于审计对象都已调离、提拔、任用,经济责任审计的结论就不可能被有效利用,自查报告就不会被审计对象重视。导致自查报告不能按时提交,内容过于简化,不能全面的反映审计对象在任职期间的经营状况,无法为审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规定》,使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加关心、重视和支持经济责任审计,切实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使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应当依法接受审计监督,积极支持和主动配合经济责任审计;使社会各界更加了解和认识经济责任审计,扩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社会影响,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使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强化依法审计意识,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

2.审计关口前移,避免“马后炮”。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经常性,制度化的工作,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纳入计划管理,根据被审计对象的任职期限,开展任前、任中和离任审计,通过任前审计从源头净化干部队伍;通过开展任中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实现监督的连续性。而且任中审计所积累的审计结论可直接为离任审计所应用,使经责审计工作有序进行,解决离任审计存在的“马后炮“问题。

3.重视利用审计结果。各级党委、政府要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加强领导,将审计结果与干部任用有机结合,干部监督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中办、国办《规定》实行“先审后离任”的操作程序。

4.评价离任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不是审计部门一家所能完成的。审计部门要积极主动的与组织、纪检等部门多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审计报告的作用,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预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用人上的腐败。

5.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使经济责任审计有章可循。建立一套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价离任者任期业绩,界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为了使审计人员的评价有理有据,应制定一套科学、规范、实用性较强的评价体系。要对每个指标的内涵、外延进行明确界定,对评价标准进行量化,把定性分析评价与定量分析评价结合起来,使审计评价工作具有可操作性。以统一评价口径和考核标准,对于定性评价标准,应紧紧围绕经济责任来建立。突出真实性、合理性、效益性原则,效益性目标应明确界定。同时还应对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评价。对于定量评价标准,应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科学地从数据角度界定,分析衡量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