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应用写作课程论文

应用写作课程论文

时间:2022-08-09 20:14:32

应用写作课程论文

应用写作课程论文范文1

[关键词]写作课程 实践教学 改革

[作者简介]王焕玲(1972- ),女,河南南阳人,南阳理工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写作教学。(河南 南阳 47300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0167-02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理论,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较高的文学审美鉴赏能力,系统掌握文化传播或中文教育理论及相关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近些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网络编辑、报纸杂志编辑、办公室文秘、广告文案策划与写作等工作,这些岗位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写作能力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而言,写作能力是最能彰显本专业人才优势的素质之一,也是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一般都会开设基础写作、应用写作、广告文案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等写作类课程,这些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写作能力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一、应用型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类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开设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写作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该贯穿大学四年的学习之中,并且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就业需要。但是目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写作类课程一般只在低年级开设,缺乏写作能力训练的连续性。

2.课程重理论、轻实践。为了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必须在课程理论讲授的同时设置一些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很多高校的写作类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上尚属空白,即便有的安排了实践教学环节,也被教师安排为课堂练习,没有真正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提升写作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无法得到实现。

3.缺乏激励机制,无法调动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实践教学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但是由于目前高校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写作类课程的任课教师缺乏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致使实践教学流于空谈。

二、调整专业课程体系,科学设置写作类课程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该从专业的高度来设置写作类课程,保证学生每个学期都有写作类课程,保证每位学生在大学期间都能够有专人负责指导和监督,保持写作训练的连续性,让写作能力训练不断线。从一年级开始结合学生的其他专业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开设基础写作、应用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广告文案与写作、应用写作综合训练、企业内刊编辑、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课程,这样从基础知识和理论到具体文种的写作到综合写作,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1.第一学年:奠定基础阶段。新生在入学伊始,教研室便为其指定专业指导教师,由专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大学四年的专业发展,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趋向,为其制定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写作能力是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之一,专业教师应对学生四年的写作学习提出指导意见和明确要求,可要求学生四年中完成100篇文章的写作任务,每年完成篇目在25篇左右;写作类课程的考试成绩必须为良;必须在校内文学刊物和网站上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

2.第二学年:技能练习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开设基础写作、应用写作两门基础课程。基础写作课程主要讲授写作的基本理论及知识,教会学生如何提炼文章的主题、如何选取材料、如何布局谋篇、如何锤炼语言等,从各个环节教会学生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要求学生能够在赏析佳作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基本文体写作。在基础写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设应用写作课程,教师通过对各种应用文体知识和写法的讲解,通过各种应用文体训练,使学生能够进行行政公文、事务文书和专用文书的写作。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完成30篇以上的作品。

3.第三学年:专业提高阶段。在第二年的基础上使其进一步学习新闻文体和广告文案的写作,要求学生能够在校内外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新闻稿件,能够进行简单的广告文案与写作。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很大一部分会进入企业,从事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有必要开设一门企业内刊编辑课程,这门课程开设时可集中进行,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走进企业,使学生接触企业内刊,了解内刊运作的程序和编辑组稿的要求,指导学生参与企业内刊的编辑。这种集中实践的形式,将会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特别是新闻文体的写作能力。学年论文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必开的写作课程之一,这门课程一般开设在三年级的下学期,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写作技能的基础上初步进行专业论文的写作,这门课程能够使学生在较高层次上对专业知识与写作技能加以整合,培养专业的审美体验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表达能力以及专业论文的写作能力。

4.第四学年:应用验收阶段。在这一阶段,可以设置三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应用写作综合训练、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应用写作综合训练课程主要通过为学生设置相关实践情景,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进行各种文种的写作,强化之前的写作课程的理论及能力,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应用写作能力;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必须进行的专业论文写作环节,也是对学生四年来专业课学习的总结和验收环节,训练和测试学生的专业综合研究能力和专业论文写作能力。

三、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1.增加写作类课程课内实践时数。为了突出学科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汉语言文学专业大都开设了应用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广告文案与写作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由于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写作类课程的教师往往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在制订培养方案的时候,这些写作类课程的实践时数或者为零,或者比例相对较小,即便一些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安排了写作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但是由于受到学术型、理论型教学模式的影响,这些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往往被理论授课环节所替代,课内实践环节往往形同虚设。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必须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写作类课程实践环节的比重,最好能将理论与实践的比例保持在31 的水平,这样才能将实践教学落实下去。另外,为了确保实践教学环节能够确实被执行,我们还应该有详细的课内实践大纲。

2.开设写作类集中实训课程。为了强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应在高年级开设不同种类的集中实践课程,如应用写作综合实训、企业内刊编辑等课程,这些课程既有对学生专用文种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也有对学生专业综合写作能力的训练和考核。这些集中实训课程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模式,让学生利用这个机会参与到实际工作中,提前了解未来的工作岗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具体要求。例如担任应用写作课程、企业内刊编辑课程的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相关企业,使学生在企业集中实习,参加企业的行政工作和企业内刊编辑工作,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行业对专业能力的需求,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和采编能力。

3.搭建校内外实践平台。写作能力的培养不仅仅需要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练习。因此学校和写作课程的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文学刊物和校园网络,使之作为学生习作发表的阵地,鼓励学生参与院校的文学刊物,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校应该加强对外联系和合作,建立多家专业实习基地。学校可以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把学生分期、分批地派到企业,参与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和文化宣传工作,例如撰写日常行政工作文案、企业策划宣传文案、企业内刊文案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真正了解到行业对学生写作能力的需求,从而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好地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也更早地适应了社会的需求。

四、实施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开展实践教学

应用型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包括汉语阅读能力、汉语写作能力和交际能力等。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为了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督促学生加强平时的写作,需要给每位学生指定一位责任导师,由导师负责指导、监督、跟踪学生的写作。为了加强写作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也需要写作课程的任课教师投入极大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目前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无法深入推动,其原因之一在于任课教师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深层的原因是高校缺乏对实践教学环节工作的激励机制。指导老师为学生批改文章、带领学生参加企业实践活动总是在课外进行,教师不能得到任何形式的补助,而且这些活动耗费教师很大的精力,使其无法集中精力搞科研,而社会实践的成果又无法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要件,因此许多教师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将实践教学环节改为理论环节,把学生禁锢在课堂内、书本的教条上,使写作课程的教学与社会严重脱节,背离了设置写作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初衷,也就无法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是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面临的一个普遍的问题。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必须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必须使专业指导教师有足够的热情和精力,这就要求高校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改革,鼓励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积累实践经验;对积极参加实践教学改革的教师实施资金补助;对参加实践教学改革的教师在职称评定时予以职称晋升政策的倾斜;为教师创造实习、实践环境等,这样才能激发教师指导热情,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紧密结合实际,探索各门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各门写作课程的教师要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课程自身的内容和性质,逐步探索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基础写作课主要培养学生基础文体的写作能力,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鼓励和帮助学生创办文学刊物、利用网络平台写作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方式的探索,特别是在当今网络技术发达的时代,基础写作课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撰写博客文章,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应用写作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文种的写作能力,教师可通过创建新的实训模式、编写切实可行的实训方案、校企合作办刊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探索;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实践性较强,更应该创建开放式互动式写作教学平台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而不是拘泥于传统的文本和案例,应该想办法把学生拉出校园,发现身边的新闻,随地取材,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采访与写作能力;广告文案写作课程也要研究各行业对广告文案写作教学的要求,探索课程的实训模式,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写作能够与社会实践接轨,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潘连根,王静义,李佩伦.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版,2000(1).

应用写作课程论文范文2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课程建设;存在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李艳爽(1978-),女,河北唐山人,北京联合大学人文社科部,讲师。(北京 10002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2014年北京联合大学高等职业教育应用文写作课程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120-02

“应用文写作”课程是一门接近社会生活,内容繁杂,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但课堂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封闭、僵化、沉闷的状态中,不能很好地体现课程自身价值和满足社会需求。所以充分发挥应用文写作课程的作用,积极探讨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现状,把脉应用文写作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系统研究应用文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科学高效地进行应用文写作课程建设刻不容缓。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开设应用文课程已经将近15年的时间,15年来,应用文写作课程同样面临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共性问题。近两年来,任课教师从教师、学生、学科等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展开调整和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2013年12月初,为了了解当前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现状和改革成效,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意见和想法,对联合大学商务学院2013级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专业专升本177名学生就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方法、教材使用以及学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深切体会,分析探讨了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取得的成效。

一、当前应用文写作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性质模糊,教学环境封闭

首先,长期以来,对于什么是应用文,什么是应用文课程,什么是应用文课程的立科之本存在争论,由此造成教师认识模糊,理念不清。其次,应用文课程独立性较强,前后续课程的衔接不够紧凑和连贯,因此很多教学工作多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开展,眼界狭小,不能主动和专业课程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再次,应用文课程究竟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也存在很大争论,多年来,应用文写作长期以来在公共课与专业课的罅隙中尴尬生存和发展;应用文课程教学安排随心所欲,专业课学时紧张情况下就会压缩或取消应用文课程的开设。

2.教材实用性不强,缺乏经典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但当前教材质量良莠不齐,落后于教学要求。笔者几年的教学中,不断为学生选择更出色的教材,但即便精心选择,仍然有72%学生对教材的总体感觉一般。教材缺乏时代感和时效性,内容往往过分偏重理论描述,而忽视了写作教材的实用性、时效性,编辑模式僵硬呆板,也缺乏质量较高、贴近学生生活的范文和针对性强的练习。调查显示,认为范文时效性不强的学生占47%,44%的学生认为教师给出的范文更有针对性。同时,很多现有应用写作教材不仅选编范文少,而且只选了范文,却没有编写针对“写”的阅读指导或评析;有的教材虽对入编范文作了评析,但一般也只流于简单空泛的评语式评判,而很少从文章主旨、思路、结构、组材、语言和表达等方面做出具体深入的解读。

3.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学方法研究不足

大多数教师缺乏社会实践。许多教师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在党政机关或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经验,有些应用文文种根本没有接触过,应用文写作中经常涉及到的相关专业知识不熟悉,讲课时显得捉襟见肘,只能敷衍了事。许多写作教师主要研究和讲述写作理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如同空中楼阁,对于如何引领学生了解应用文、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技巧以及培养应用文写作的思维习惯成为纸上谈兵,不能较好地将自己的写作经验转化为学生的写作经验,最终的结果就是教师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讲解写作原理和技巧,平淡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4.学生写作基础较差,思想认识偏颇

首先,调查显示,学生普遍存在知识面狭窄、应用文写作基础较差、缺乏写作兴趣的问题。有6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写作能力一般,23%的学生认为不太好。其次,对应用文写作重视和了解程度不够。在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前,71%的学生对应用文写作有点了解,19%的学生了解很少,这就影响学生深刻认识应用文的社会价值和学习效果。再次,从学校环境来讲,外语四六级的考试压力,以及高数等课程的全校统考,学生将精力放在外语、高数以及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应用文写作课程自然沦落成为凑学分的课程。调查显示,关于学校的写作风气,只有5%的学生认为好,而有60%的学生认为一般或较差。另外,在现代生活中,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写作因此变得宽松和多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觉得课堂上的写作教学指导可有可无,在需要提交作业时可以在强大的网络信息中寻找帮助。长此以往,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技巧不能得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依然处在较低的水平上。

二、解决应用文写作课程问题的对策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内容相对枯燥的课程,而“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合课程建设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转变理念,调整思路,通过对应用文写作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讨,改变应用写作课程的先天劣势,促进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良性发展。

1.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心理,突破传统的“我说你听”的教学观念,让“枯燥”的应用写作课“鲜活”起来,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培养写作能力,激发学生乐学、善学、巧学的积极心态。在教学过程中,以下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传统阅读法。现代信息理论认为:“读”是信息的输入、储存与积累,“写”是信息的输出、释放与应用;没有信息的输入、储存与积累,信息的输出、释放与应用便无法进行。所以,“读”是“写”的前提与基础,“读”得越多,对于“写”便越有益。针对应用文写作教学重写作轻阅读的状况,回归中国传统的写作习得方式,加强阅读。例如,毕业论文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从进入大学开始,论文就在学生的各类作业、科技大赛中显现。但是,学生往往为了完成作业而临时抱佛脚,对论文的内容实质以及论文的写作特性并不掌握。所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业,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论文资料,并介绍高水平的期刊杂志或网站,不给学生作业压力,只要求学生对所阅读的论文进行简单标注和勾画。学生通过阅读论文理解其深层文意和思路,领悟写作技法,包括结构、材料、语言的安排和选择等。从阅读开始的写作,为学生首先打开了一扇充满智慧和希望的大门,这不仅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而且减少了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学生从阅读中提高思维能力、文字能力,对应用文写作的兴趣自然也越来越浓厚。

(2)情境教学法。调查显示60%的学生希望老师采用情境教学法。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各种不同文体,联系生活实际,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学生在实际生活和今后工作中将会遇到或可能会遇到的需要运用应用文体来表达的较典型的具体情况,进行应用文的“仿真”训练,以促使学生由“机械写作”向“本能写作”转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假设和预测,设置一定情境,将实例穿来,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在实战中写作应用文。例如:设计“就业招聘会文种写作”情境模块。学生分别扮演公司招聘人员和应聘人员。学生分组情况在开学初已经固定,每组根据抽签确定身份。应聘人员完成简历、求职信的写作;而招聘人员则要查找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设定小组讨论流程。两组人员进行15分钟的现场模拟,教师和部分学生参观照相,招聘人员最后对应聘人员进行分析评价,教师最后对全体成员进行点评。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们的情绪高涨,态度认真,既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也为他们在不久的将来进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每一模块中,学生可以邀请教师参加小组演练、讨论和写作,教师则要与学生共同点评各小组完成的作品,让学生参与到教与评的过程中。情境教学变生硬呆板的文体知识讲授为生动具体的角色发言,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在情境活动中分担角色,体验生活,和老师亲密交流,从写作过程中体验到一种愉悦和享受,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3)实践教学法。91%的学生认为老师的写作练习量和模拟实训内容适量和适当。这样的调查结果进一步说明学生对自身写作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视,调查还显示72%的学生希望老师采用实践教学法。写作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它源于生活,也要融入生活。尤其是应用文写作更要取材于实际,为现实服务。实践教学法就是让应用文写作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中,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情境,通过对具体可感的实物的认知和体悟,让学生写出实用性、真实性强的文章,这样将大大增强应用文写作的张力,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例如,主题班会为实践教学提供了用武之地。老师事先让各组学生完成主题班会策划方案以及主持词、演讲稿等文件,然后遴选较好的方案和稿件并付诸实施。在主题班会中各组进行会议记录,在活动结束之后,完成会议纪要和活动总结,学生在整个班会从筹划到开展到后期总结的过程中紧张而又高效地完成各项实践工作,对这样寓教于乐的写作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写作质量也明显提高。

在情景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的使用过程中,团队合作贯穿课程的始终,既能减轻学生的工作量,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85%的学生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和练习,同时更希望老师也参与其中。当然,也有11%的学生认为团队写作工作量不均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设计更为合理的团队合作计划和考核标准,更要求同学们在课程中秉持良好的品德,诚实、自信、勤奋、勇于承担责任。

2.加强精品教材的编写和修订

积极进行教材建设,编写理论与实践并重、贴近学生特点的精品教材。教材的编写应充分体现应用文的理论深度和科学性。清楚地认识到写作教材不是简单的写作要求和技巧的展现,而是要在教材中建构写作的思维模式、逻辑框架,科学地引导学生有效、高效地写作。

教材的编写要适应当前社会变化和学生实际。虽然应用文文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办公信息化和网络化日益普遍,应用文文体也相应出现一些变化。应用文教材也要及时反映这些变化,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更接近现实社会,能够学习到洋溢着时代特色的语言,接触到最新鲜的事实,掌握新的文种及新的写作方法。范文的选择是应用文写作教材质量的决定因素,要精心选择规范、实用、新颖的范文,从文章主旨、思路、结构、选材、语言和表达等方面作出具体深入的阐释。在体例的编排设计上合理地调整理论知识与写作实训的比例,对写作理论的阐述和文体知识的介绍部分应适当的进行缩减;写作实训部分则应加大比重,其设计既要切合实际,又要生动有趣。

3.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尤其对于应用文写作教师,在备课中调整教学内容,掌握大量资料,与时俱进至关重要。首先,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慎重而大胆地选择最恰当的内容,比如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与金融专业学生的学习重点显然不能一样,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未来工作的需要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然后再具体准备每一堂课。其次,对教学内容的调整还应不断求新求变,剔除实用性不强和使用频率不高的文种,增加适应大学生实际需要和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实用文体。再者,大多数教材都缺少足够的实训题,教师应开动脑筋甚至打通人脉,从实际应用领域中找到具有典型性的正反例子,供学生模仿或者借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尽快树立学科意识,加强学术研究,承担应用文写作学科发展的责任。教师要注重提高实际写作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或挂职锻炼;有意识地增强政治、经济、法律等专业知识的补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聘请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文职专家到学校给学生做专题讲座。这些专家既为学生们带来了企事业单位最新最有用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也用自身鲜活而真实的实践经验弥补了专职教师的局限和不足,令学生受益终身。

在学校学科建设不断增强、专业设置不断调整的发展大潮中,应用文写作作为一门生存在专业课与公共课的罅隙中的课程不断遭到诟病。但是在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环境中,应用文以其自身独特的属性日益显现出它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面对当前的形势,开设课程的学校和任课教师,有责任正视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先天不足,积极投身到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中,开拓思维,不断创新,打破僵化、沉闷的教学传统,真正实现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具有较强写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丽清.应用文写作七环节项目教学法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

2013,(2).

[2]彭海河.大学应用文写作教学仍需以“读”为先导[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6,(9).

应用写作课程论文范文3

关键词:职业导向 应用写作教学 职业意识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实际写作技能为目的基础课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设起,已走过三十多年的历史。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应用文写作在传递信息、处理事务、沟通关系方面都有广泛的实用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越是进步、发展,写作这种古老而又常新的人际交流手段就越发显得必要而且重要。”目前应用型和职业技术院校大多将《应用文写作》开设为通识课或选修课,其课程设置目标是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学生胜任岗位的知识和技能。

笔者所在的独立学院面向全院本、专科学生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程,作为一门公共通识课,意在使学生掌握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首先,学生重视不够。同为公共通识课,《应用文写作》不像《大学语文》有文学意蕴,不如《大学英语》《大学数学》为考研必备,也不比《大学体育》类的课程接人气,学生普遍将其列入边缘课程,学与不学一个样,未能充分认识到该课程对于今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其次,教学时间有限。应用文内容庞杂,种类有几十种,与学生学习生活、未来职场关系密切的有十多种,本科16学时的教学时间安排对于文种繁杂的应用文只能是走马观花、一扫而过;再次,教学方式我弧Sτ梦男醋骺纬唐重理论阐释,教师大多都采用讲授法,即按照文种的类别,依次讲授其文种特点、写作格式、例文分析、注意事项等。教法较为程式化,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也弱化了应用写作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实践证明,优秀的职场工作者应具备良好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尤其在现代社会职场中需要具备运用书面语言进行沟通关系、处理事务的能力。鉴于上述情况,当务之急是重新审视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选择以及固定化的考核模式,需要积极探索应用文写作的课程教学改革,以就业和职业为导向,强调课程价值指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应用写作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养成,包括职业的适应能力和胜任职业的能力。

一.强化职业意识,明确课程目标

为用而作是应用文写作的源动力,实用性是应用文的基本使命。本质上,大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是为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服务的,应用文写作作为大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能力之一,集中体现个人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当前很多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明确要求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更不必说国家公务员选拔考试中的申论文体。基于此,应用文写作教学需要从实用、应用的角度出发,从职业、就业的目标设置课程。

为了增强职业意识,不同专业鲜明的行业特色要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有所体现,因而在教学内容就不能整齐划一、一刀切,除了通用的几种党政公文和常见的日常事务文书计划、总结外,不妨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化处理,梳理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应用文种,罗列出教学重点。以本校为例,法学专业学生的教学重点是法律事务文书;酒店旅游专业学生的教学重点是使用频率较高的礼仪文书,如演讲稿、欢迎辞、开幕词等;金融、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重点是经济事务文书;广告专业侧重讲授广告词、广告策划书等。虽说本校通识公共课教材统一,但教师可在教材的基础上开展教学,还可结合专业特点,自主补充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应用文种。如工程项目的专业在教学中开设招标书、投标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增加网络新闻、微博的写作。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学以致用,能够让教学内容与未来职场息息相连,激发学生学习、写作应用文的兴趣和热情,那么,职业意识的需要将成为学习应用文写作的直接驱动力。

二.模拟职场任务,整合教材内容

目前,应用写作教材的编写基本上都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框架,按照文种类别以章节编排,党政公文、事务文书、礼仪文书、经济文书、法律文书、信息文书、毕业论文等是编写的普遍体例,其中文种理论阐释的比重偏大,从概念、特点、种类、结构到要求,进行面面俱到的介绍分析。教师若参照该体例进行讲授,对学习者而言,应用文写作的理论性与实际情景脱节致使其积极性不高;对使用者而言,缺乏有效的实践训练致使学难以致用。如何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技能对接?如何让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实用又够用?这是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德国在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兴起“职业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其核心是“旨在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在专门构建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职业从业资格的传授,以使学生有能力从容应对那些对职业、对生计以及对社会有意义的行动情境。”该教学理论即通过重新组合教学各要素,为学生设置与专业对应的职业情景,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据此,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创设学生职场情景,模拟职场工作任务,从课程知识体系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职业为中心可为解决当前写作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

以笔者所在的法商学院为例,培养的学生其就业对象大多是企业,所以熟练掌握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各类应用文种的拟写和使用将是胜任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综合考虑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专业知识等维度,采取项目化的教学内容,突出写作任务和写作情景,有针对性的设置职场求职、职场策划、职场沟通、职场事务几个与职业密切相关的内容,在每一个项目中模拟职场任务,将学习应用写作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将学习内容与职场任务高度对接。如职场事务项目中虚拟一个“新产品会议”,工作任务中首先要召开新产品研发工作会议(会前的的计划、通知,会后的总结、简报、纪要等),然后新产品研究信息(市场调查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产品说明书等)。通过职场任务的步步推进和典型工作场景的设置,重新整合了教材内容,兼顾了应用文写作所需的语言技能和胜任职业所需的职业技能。

三.借力微课互联网,创设职场情景

学习写作理论,是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基本纲要。而应用文文种类繁多,课时偏少,如何理解、消化写作理论?如何准确驾驭文体写作技巧?如何实现理论到职场场景的能力转化?作为一门行文规范程度较高、强调应用和实践的课程,应用文写作不妨借力信息技术和微课程的高效优势,变革传统重讲授和例文式的教学模式。

微课程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即视频时长短、主题集中、内容精要、视听结合效果震撼,在短短几分钟内聚焦写作理论的重难点,缩短教学讲授时间,以可视化和生动化的方式呈现写作理论和写作案例情景。鉴于典型的写作案例是学生陌生的、具体的职场情景是学生未曾接触的,学生由于缺乏身临其境的职场体验,很难主动地将学习中的“知”转化为实践中的“行”。在具体的应用写作实践中,作者是谁?在整个事务关系中处于何种位置?文种写给谁看?他和作者关系如何?撰写的应用文要解决什么问题?写好之后在什么场合使用?一系列处理写作应用文类需要的组织、协调、应变、创造能力借助互联网资源和现实性的职场情景视频,可以加深学生对写作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实际写作的技能,培养学生在职场工作中的对具体事务的判断能力、应变能力,与他人合作处理信息的沟通能力、交际能力。

在微课教学模式下,集中高效的学习方式可以预留更多的实际写作训练时间,教师可以创设职场情景,把写作任务放在情景之中,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并充当不同的社会角色,以职业人的身份实战演练。如总经理下达年度工作计划,要求超额完成任务,设计部电脑设备陈旧请示更换新电脑,销售部人员紧缺申请增加人手。在模拟整个职场事务中,加深学生对几类文书的理解和运用,纠正写作知识的偏差和疏漏,在一定意义上,微课为传统的写作教学课堂注入了活力。

四.评估职业角色,拓宽评价途径

应用文写作课程传统的评价方式基本由一张试卷来决定,一场考试和一两次作业的考核与测评容量有限、手段单一,致使学生临时突击、背诵写作知识要点来应付,但机械记忆写作理论知识并不能评价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下,毕竟生活和职场都是动态而真实的。因此,应用文写作的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建立多元、动态、科学的评估体系,即考察写作主体在具体的生活情景和模拟的职场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行文过程中对人对事的情感态度、合作意识、进步程度等动态表现。这种评估体系重在全面评价学业成就,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的潜在能力。

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需要将职业意识、职业角色、职业能力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其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在对接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素养的基础上注重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效果,教师在模拟职场情景进行写作训练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学生在学习情景中的各种表现:比如学习、写作态度是否认真主动、积极探索;任务的完成是否进入职业角色,技巧运用如何;学习、写作的成果格式是否规范、表词达意是否妥当等。教师要及时指导和记录相关信息,确保评价过程的准确性。

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主场在课堂,检验学以致用的舞_在社会生活和职场。测评职业写作水平即是评估是否实现了职业角色的培养,是否在角色的体验中认知、承担了多种职业能力的锻炼。例如学生为校广播台的投稿,为院系活动提供的应用文稿,为实践基地完成的项目稿甚至撰写的中期论文,都可以纳入课程综合评价体系,因为只有重视写作实践,才能让应用文教学的“学”与“用”真正联姻,才能切实的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助力。

结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变革和创新势在必行,为了学生能够适应和胜任未来的职业和岗位,教师应该从课程的目标设置、教材内容的整合完善、教学方式的变革、评价体系的多元科学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要素出发,以能力的培养为中心,不断强化职业角色意识,通过写作训练和实践最终将应用写作的技能转化到就业和职业应用的广阔天空。

参考文献

[1]张军.现代应用文书写作教程(第二版)第1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

[2]刘晓伟.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应用写作.2015(03)・

[3]谢复玉.基于微课程的“应用写作”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4(06).

[4]杨谨瑜.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应用写作教学改革刍议[J].当代职业教育.2013(05)

[5]曹洁萍.谈高职应用文教学职业角色的培养与实现[J].职业与教育.2007(09).

[6]赵春辉,孙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开发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10)

应用写作课程论文范文4

关键词:微课;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一课多用;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H319

基金项目:1. 广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专业”(GD2013104);2. 广东省哲学与社会科学“十二. 五”规划项目“外语学科专项”(GD15WZ14)

一、引言

2010年,佛山教育局率先在国内组织开展了全市中小学教师优秀微课资源征集与评审活动,首次正式给出微课概念 并开展了一系列微课建设实践与应用研究。由此可见,在我国,微课兴起于中小学教育领域。随着微课在中小学教育领域的成功实践,微课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等特点被广泛认可,在各个阶段、各个层次的教育领域中迅速传播,成为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热点。

在中国知网(http:///)的搜索器中,用检索关键词的方法,查找以微课为关键词的文献,截至目前,共有2334个条目。按发表年度查看,会发现2013(92条)至2015年(1552条)间,相关文献数量增长迅速,并且有望进一步增长。

2012年12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推动和促进了微课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建设和应用。2015年6月,外研社组织开展了第三届“教学之星”大赛 ,并将本届大赛的主题设定为“微课与翻转课堂”,探索微课的设计、制作及其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由此可见,微课在高校英语教育的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中,已然备受关注与推崇。

随着微课在各教育领域中的建设与应用,对微课概念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现阶段普遍认为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本文在教育教学方式变革这一宏观的逻辑框架中,以英语专业某一门具体课程的教与学活动为微观切入点,探讨微课在变革具体课程的教与学活动中的有效应用。具体来说,本文结合当前三本院校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课的教学现状和该类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提出借助微课来转变该课程现行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将微课运用到课前预习、建构翻转课堂、导师研修和即时在线学习中。

在以下论述中,笔者结合入职以来的教学工作经验,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课的教与学现状为例,探讨在本校现有条件下,具体课程的微课建设与应用,希望借此为同类学校提供有益参考。

二、三本院校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课的教与学现状

根据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外语系2012级英语专业本科生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术论文写作课作为专业必修课开设于第七学期,共计16个学时。笔者以旁听和随机采访上课学生的形式,深入调查了该门课程的教与学现状。

从教学模式的层面上来说,该课程仍然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法,尽管课堂上也会有师生间的问答活动,但这类互动基本局限在概念性的问答。比如,教师提问摘要的内容应该由哪几部分组成,接着抽点学生回答。但学生光知道摘要的内容通常由六个部分组成(主题阐述、研究目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研究结果和总结与启示[4]),是远远不够的,这充其量只能是在写作过程中起一个指引的作用。当学生实在无从下手时,能够以此为指В找到突破口。但如何才能写好摘要?什么样的摘要才算得上是一个好的摘要?关于这些问题,在课堂上缺乏分析、讨论。又比如教师在讲授“提纲 (outline)”这一小节时,给同学们举例说明提纲有三种写法,第一种是标准提纲,第二种是小数点提纲, 第三种是短语提纲,并要求同学们要掌握第一种和第二种提纲的写法,以及第一种和第二种提纲之间该如何转换。但是,实际上是不是每个同学都掌握了提纲的写法呢?他们在写提纲的时候出现了哪些细节的问题呢?这些问题仅凭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解决不了的。

从师资力量的层面上来说,大多数院校在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课时,都是采取一名教师包干整个年级该课程的教学工作的做法。仍然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外语系为例,只有一名教师负责讲授该课程,然而2012级英语专业需要学习这门课程的本科毕业生却有384名。就该课程而言,师生比例为1:384,客观上说,光靠一名教师是无法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也无法统计归类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尽管通过课后练习的形式,可以摸到一些问题。但不得不考虑只有一名授课教师如何能在一周内批改384份作业且还得一边归类由此反映出的同学们在知识点掌握上存在的问题。即便该教师能在一周内完成上述工作,但也很难做到连续8周都如此,且不说该教师可能还得承担其他课程的教学或是学术科研任务。

从学习效果的层面上来说,经过8周16个课时的学习,同学们在面临毕业论文写作任务时,仍然觉得压力山大,无从下手。从认知负荷理论 的视角来分析,很显然,学术论文写作课的课堂属于教学单元内容艰涩、知识点繁多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当中,学习者的认知负荷过高,其知识建构活动将受到阻碍,导致教学进行十几分钟后学生注意力开始涣散。借旁听之机,笔者观察了2012级英语本科1班和2班的课堂学习情况,发现:(1)到课率并没有达到100%,可见少数学习者在学习该课程时建构的知识体系并不完整。第二,到课的学生无法将100%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90分钟的授课当中,有不少同学尤其是位置靠后靠边的同学时不时会摆弄手机,或是整堂课都在做与该课程无关的事情(比如,赶下一门课程的作业、考研复习、备考专八。)第三,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程学习上的同学也不能确保100%理解掌握授课内容。课堂的90分钟只能确保教师完成知识的传授,并不能确保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知识的内化需要通过学生课后完成作业或实际操作来实现。考虑到三本院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普遍偏低这一客观事实,即便教师布置了课后作业,也无法确保所有学生会完成,更加无法确保他们能够认真完成。另外,鉴于该课程1:384的师生比例,即便所有学生都认真完成了课后作业,教师也很难做到逐一批改并进行总结。结合笔者指导毕业论文写作和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的经验来看,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选题缺乏新颖性、论文格式不规范、框架结构不严谨、理论基础薄弱、文献资料掌握不全面等。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同学们普遍不知道该如何选题、如何搜集文献资料、如何围绕中心论点统筹各个章节的内容以及如何撰写开题报告等。甚至有同学不知道如何清除地表述论点、如何提炼关键词、摘要和正文当中的introduction部分该写些什么内容。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术论文写作课无论是在教师的教学层面还是学生的学习层面都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改善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三本院校英语本科毕业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水平,亟需转变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

三、以微课为依托的新型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

国内外微课建设与应用的成功案例表明,微课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突破口。与传统课件相比,微课既具备优化和辅助教学的功能,还具有自足性、易传播、一课多用的特点。为有效延长学习时间、弥补传统的90分钟课堂讲授的不足(例如,缺乏课堂讨论、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笔者提出建构一个以微课为依托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并使微课“一课多用”的特点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具体设想如下:

第一,依据教学重、难点制作若干个10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为确保准确把握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普遍遇到的难点问题,拟从三个渠道搜集数据确定视频内容:(1)抽样查阅上一届毕业生的论文,按成绩等级各抽十份,分别总结各个等级的论文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再进行交叉比较,确定若干典型问题;(2)随机采访10位有论文指导经验和参加过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的老师,请他们回顾各自在指导和评阅学生论文时发现的突出问题,并例举一些典型案例;(3)针对学术论文写作课的教学效果和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SPSS进行数据分析。

第二,将微课视频应用到学术论文写作课的课前预习当中,并逐渐建构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过程的颠覆。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学生是主动研究者,课堂内容以问题探究为主。 具体来说,要求学生在课下观看视频资料,完成视频末尾的思考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记录总结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和疑点,在下一节课前汇总给教师。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回顾视频中的关键知识点,集中讲解学生们在预习中碰到的难点、疑点,带领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或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讨论。例如,教师可以制作一段介绍具体的选题方法的微课视频。对于本科生来说,比较易于领会和操作的选题方法是检索已经学过的课程、清点知识储备、确定大致的研究方向。在这堂微课当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专业课程并从中归类几个选题范围,再逐个例举大的选题范围内可供参考的论题。学生通过微课中提供的选题思路,确定好大致的选题范围,试探性地搜索相关资料。课堂上,教师将选题范围一样或类似的学生编成小组,要求学生就自己的研究兴趣、选题思路和搜集的资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依次进行指导。这样一来,有助于学生扩宽研究视野、进一步明确选题,还能有效避免重题现象。

第三,将微课视频应用到论文指导教师的研修中。学术论文写作课是为毕业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服务的,但几百名学生的论文指导工作无法由该课程的任课老师一力承担。论文指导工作必须得由其他老师共同来完成,但是不是所有的指导老师都熟知学术论文写作理论呢?未必见得。根据以往经验,学生论文终稿的格式五花八门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此外,是不是所有的指导老师都足够重视论文指导这项工作呢?或者说他们有没有充分意识到毕业论文于毕业生而言的重要性呢?也未必见得。不少学生反映在写作过程中并没有从导师那得到足够的有效指导;导师也没有及时督促学生提交论文稿件,导致论文修改时间仓促。在交叉评阅论文时,仍然存在结构、格式、语法方面的重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借助第七W期毕业论文动员大会之机,以微课为依托对论文指导教师进行培训。第四,将微课视频应用到学生的论文写作过程中。论文撰写和修改工作主要集中在第八学期。作为应届毕业生,除了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还要忙着找工作,不停地参加笔试、面试,以及参加毕业实习。实际上,大多数同学的毕业论文都是在离校的状态下写成的。在这种状态下,导师很难实现即时的指导。但在移动终端设备和互联网的辅助下,学生可以通过再次学习微课视频寻求即时解答。甚至还可以通过微课平台和在线的同学进行讨论,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四、结语

将微课应用到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课的教与学活动中,必将促成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微课的建设。在确定该微课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必须先系统地总结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将有助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同时也将有助于各导师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规避这些问题。将微课应用于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形成翻转课堂,有利于改善该课程的教与学效果,有助于挖掘学生的独立学习潜力、培养协作意识,从而有效提升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水平。将该微课应用于教师研修,除了能解决一些论文指导工作中的切实问题,还能启发教师革新所教课程的教学方式、学习微课制作策略与技术。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启示 [J]. 远程教育杂志. 2013(4):36-42

[2]. 胡铁生,周晓清. 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J]. 现代教育技术. 2014,(2):5-13

[3]. 杨满福,桑新民. 对MOOCs浪潮中微课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届高校微课大赛的分析 [J]. 教育发展研究. 2013(23):1-5

[4]. 周开鑫. 英语专业学生学术论文写作手册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4

[5].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J]. 远程教育杂志. 2012,(4):46-51

[6]. 刘名卓,祝智庭. 视频微课的实用学分析 [J]. 开放教育研究. 2015,(2):89-96

应用写作课程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应用写作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教学思考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用文作为信息的载体和交际工具,不仅运用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作为个人能力与素质的体现,逐渐被纳入企事业单位人才评价标准的视野。应用文写作能力不仅成为衡量当今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准,而且成为许多员工安身立命的重要能力。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实用的文章”指的就是应用文。应用写作就是培养学生应用写作的课程。那么何为应用写作呢?应用写作就是通过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等人文素养,并逐渐转化为个人综合能力,为就业和创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笔者所在院校针对社会这一需求在很早的时候就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程,强化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常年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现笔者就教学过程的探索谈谈对应用写作教学的认识。

一、应用写作教学的现状

1.在应用写作教学过程中,笔者曾经对高职和本科院校进行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普遍开设应用写作课程,本科院校只针对部分专业开设专业性写作课程或者应用写作选修课,开设的学期在大一或者大二,总课程大约30课时。现有的应用写作课程教材一般涉及的文种不少于20个,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学生对应用写作的掌握只限于表面,再加上当代大学生的实用主义观念很强,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应用文写作可有可无。很多院校尽管开设应用写作课程,但形同虚设,学生没有学到应用写作的知识,写作课程在实用型人才培养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高中语文教学主要学习议论文、记叙文等文学性文体的写作,应用文作为常识性内容安排在初中阶段学习。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对于应用文的重视度不够。而且应用写作与文学创作不同,它是一门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课程,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且格式规范、结构严谨、内容准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明。没有记叙文的有声有色,议论文的深入浅出,抒情文的强烈感情,学起来相对较枯燥,导致部分学生对应用文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和兴趣。

3.在教材建设方面。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可选的教材版本很多,但这些教材始终没有突破介绍文种的概念、特点、种类、写作注意事项、例文、练习题这一传统的编写思路,内容庞杂,重理论、轻训练,例文远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职业需求,写作训练单一、陈旧,无法开拓学生思路。

4.在教学方法上,应用写作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传统模式“知识传授+例文分析+写作练习”,任课教师先讲理论知识,然后通过例文分析总结写作格式,最后出题让学生仿写练习。这种教学模式貌似循序渐进,实则弊病很多,收效甚微。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学以致用,应对应用文写作教学进行探索。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普通人才培养有着本质的区别,应用教育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因而应用院校培养人才定位明确,它培养的不是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是职业定位: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培养使学生知晓“做什么”和学会“怎么做”,掌握相关岗位的必备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根据专业的职业岗位要求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二是学术定位:以学生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也就是要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知识、较广的社会人文知识和丰富的现代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技术改造、管理、研发和创新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思考辨析能力、应用写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

在借鉴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探索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笔者认为应用写作课程应遵循“人的发展”和“职业准备”的课程理念,突破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知识学科结构和知识体系,依据“职业活动为导向、能力素质为本位、项目任务为载体”的思路,按照“职场需要、按专业发展优化、按照职业成长”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构建基于项目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凸显课程对接校园活动、对接职场、对接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教学改革思路。

三、应用写作教学改革探索

1.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以“实际、实用、实践”和“必需、够用”为原则,以项目为载体,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现行教材基础上结合专业优化教学内容,把应用写作分为校园类、职场类、其他应用类等,然后根据学生对这一学科需要的实际情况,按一定顺序讲述各个部分的内容,先讲校园类的应用文,如求职信、个人简历、实习报告、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接下去讲述进入社会后可能需要到的职场类应用文,如公务文书、事务文书、合同等,最后其他应用类。这样的教学安排既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又顺利对接职场需要,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使其乐于学习,并用于实践之中。

2.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创设文体情境,以学生的实践教学为主导,以解决实际问题满足实用需要为目的,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搜集写作材料,确定写作目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写作任务。如让学生直接参与学校举行的各种大型活动,如学校召开的毕业生双选会、运动会、学代会等各种比赛活动,还有日常班务活动,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感受工作需求,收集各类写作素材,学会写作通知、简报、计划、总结、个人简历、自荐信、海报、议案、演讲稿等应用文种,把枯燥乏味单调的应用文写作理论变为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操作技能。教师可以结合学校团委的社会调查工作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做社会调查,然后指导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等。课堂教学同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大大拓展教学内容的空间,而且让枯燥的应用写作变得鲜活起来。

3.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应用文文种不同,写作要求也不一样,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需求,应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学院的硬件设施开展多媒体教学,利用项目任务创设情境,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讲评教学法等。如调查报告的写作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任课教师给出调查报告的题目,学生分组讨论,确定调查对象,明确调查方法,展开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形成调查报告。总结和报告的写作教学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总结是事务性文书,报告是公务文书,两种文书分属不同的类别,在格式上有明显的区别,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总结和报告的例文让学生明确其区别。在语言掌握上也是如此,应用文语言和文学性语言区别很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犯语言的错误,任课教师可以通过例文的对比让学生明确应用文的语言特点,然后掌握应用文的开头、结尾等专门用语,并用于写作之中。

应用写作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应用写作的知识,具备写作能力,任课教师无论是任务的设定还是案例的分析,一定要明确学生是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抽象的写作理论有具体真切的了解,再通过学生的写作实践将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

4.师资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应用写作教学效果不佳和师资队伍难以满足教学要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应用文写作课的教师主要是师范院校文学院培养的教师,他们语言功底深厚,熟悉写作理论,但缺乏对专业课程深入的了解,没有行业实践背景,教学过程重理论轻专业实践,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而专业职业需求无法体现,结果是学生只是简单机械地照搬、模仿例文,无法动笔进行专业写作,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有些院校意识到这种教学的不足,由专业教师进行教授,能弥补语文教师专业的不足,但由于他们写作知识不系统,过于强调内容而忽视理论知识,背离写作教学规律,教学效果难以让人满意。要强化教学效果就必须加强应用写作教师的队伍建设。学校可以通过鼓励语文教师通过顶岗锻炼深入行业一线,熟悉行业职业岗位,增强教学的专业职业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授课内容,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专业水平,强化教学效果;鼓励专业教师学习应用文写作理论,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与水平,使教学活动符合写作教学规律,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应用写作这一职业基本技能。

参考文献:

[1]陈风平,等.公文写作精品课程建设探.应用写作[J].2007(2).

应用写作课程论文范文6

关键词: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论文课程;教师指导

毕业论文写作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是学生取得毕业资格、获得学士学位的必备条件。为了更好地规范高师院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教学与指导,我们以长春师范学院英语专业2009届学生

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设置及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的设置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并未规定高校是否需要开设毕业论文写作课程,因此鲜有高校把毕业论文写作纳入教学计划中。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开设毕业论文写作课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毕业论文撰写能力,并且培养其独立思考、探索的科研能力。我校2009―2011三年开设了毕业论文写作课程,笔者仅以此为基础得出一些经验:

1.课时安排

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二年级与三年级开设写作课时,教师可以渗透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安排学生查阅资料、写学期论文等。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把毕业论文写作课程与教师单独指导相结合。

2.教学内容

毕业论文写作课往往涉及如下内容:论文选题、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文献检索、写作技巧、专题写作、研究方法、论文格式、论文修改、常见错误评析、论文答辩及注意事项等。近年来,我国出版了很多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方面的专著与教材,但考虑到此门课程的实用性及学时的局限性等因素,任课教师需要自行选择与整理,总结出适合所教学生学习程度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清晰地掌握论文写作要领。

3.教学方法

此门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学形式应该是教师讲授与学生操练相结合。教师讲完每章节内容后,布置相关任务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之后再根据其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或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互相评价与修正。同时,教师也应该提供优秀论文与问题论文供学生参考、借鉴,让学生从评论者的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通过讲解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下一步的工作,通过实践又能使学生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4.考核办法

本课程以考核学生的平时任务完成为主,辅以期末考试考查理论知识及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平时的任务形式包括小组活动、资料搜集、实验设计等,而期末考试可以以开卷形式进行或是要求学生事先准备,写与所选题目相关的文献综述、论文各部分,如引言等。

二、教师的针对性指导

论文写作课只是为学生建构了毕业论文写作的大体框架,而具体的实施则需要指导教师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辅导。两者应同步进行,相辅相成。

1.毕业论文的选题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完成质量

在论文写作课初步介绍完论文选题之后,教师可以给出和自己研究方向紧密相关的论文题目供学生选择。这样,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研究中,做到教学相长。

2.指导学生科研方法,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教师还应该着重注意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避免学生思路闭塞以致题目陈旧、没有研究价值。另外,由于专业特点,很多学生选择了英语教学法,但他们的论文往往只限于文献研究,并不能真正与教学相联系。教师可以指导并帮助学生结合论文课上所讲的科研方法,设计试验,做调查分析等,真正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3.要加强对毕业论文的监督力度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强化指导与监控,力求避免抄袭现象。同时,也要督促学生合理规划时间,及时与老师沟通,保质保量地完成论文撰写工作。

毕业论文写作是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前最后一项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它的顺利完成需要学生、学校和教师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希望规范的教学及指导能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研究态度,形成严谨的学术作风,为他们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小蔷.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策略研究[J].成人高教学刊,2010(2).

[2]吴俊.关于本科院校开设英语毕业论文写作课的思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08.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曹佳[(1981―),女,汉族,长春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作者:孙莉莉(1975―),女,汉族,长春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应用写作课程论文范文7

[关键词]开放大学开放教育写作教学多媒体互交网上教学趣味教学

一、利用网络、手机app、微信等多种媒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网上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技术、手机app、微信等媒体资源开展写作课程的网上教学,是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顺势之举。教师通过课程论坛、QQ群、微信群、微博等渠道,学习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与学生多方面沟通,促进师生、生生情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开放教育学生创设全新的网络教学环境。

(一)创建网络教学模块,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师生、生生交流

在国开学习网平台,教师设计写作类课程空间,将课程讨论区分为五个模块,设为公文基础知识模块、精彩范文赏析模块、病文纠错模块、互动模块、课程资源推荐模块,同学们可以方便快捷的进入任一模块学习、发帖、交流、讨论。在公文基础知识模块,教师各种文种的概念、结构与写法,可以通过图片、图表、文字等形式,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高效地掌握写作要领。在精彩范文模块,教师上传佳作供学生学习、模仿,积累写作素材。在病文纠错模块,教师在网上一些不规范的行文材料,供学生找错,引导学生在课程论坛指出错误并进行改正。在互动模块中,教师将学生的习作,利用网络展示在论坛上,让同学们互评互改。通过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探究、总结、归纳写作要点。引导学生掌握不同文种的注意事项,学会依据不同文种进行不同的结构安排。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写作技巧和方法的同时,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在课程资源推荐模块,教师在论坛中推送写作类课程视频公开课链接、网络精品课程链接、试题库链接、主要参考书目推荐,以求拓展学生的课程知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加快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既节省了时间,又缩短了空间距离,即使不见面也可以直接对话,共同学习范文的精彩,改正病文的错误。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二)开展网上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师利用课程QQ群、微信群、课程论坛,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次活动推选一名学生为小组长,组内同学轮流当组长。在学生学习新闻文体写作时,教师将任务在微信群、QQ群或论坛里,各组学生在组长带领下,分工协作,共同讨论,拟出采访方案初稿,组内同学讨论修改后,确定采访方案,各小组学生依据方案,利用网络、图书馆、手机等媒介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等资料整理好编写新闻,最后设计版面,编写报纸。教师将学生习作审阅后,把编写较好的报纸,开辟宣传专栏在微信群或课程论坛中予以展示,让所有同学交流互鉴。

(三)组织网上写作知识竞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通过课程网上论坛、QQ群、微信、微博等方式,设计写作知识竞赛题,分为必答题、选答题、抢答题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对表现好予以奖励。组织演讲比赛,指导学生写好演讲稿,并将演讲稿背熟,在家录制视频,录好视频后上传到课程讨论区竞赛专栏,学生互相打分,集体评议,选出一、二、三等奖,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四)举办网上学生学习作品展,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教师利用课程QQ群、微信群、课程论坛,将学生课下学习的相关读书笔记、学习心得、阅读资料以图片、音频或视频形式上传,分享每个人的学习经验、方法,互通有无,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成效。网上学习作品展,形式直观多样,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又弥补面授教学不足,还加深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增进师生、同学感情。

二、面授教学,运用专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病文分析法、积分奖励法、系统训练法等,化枯燥课堂为趣味教学

开放教育的学生都是成人,来自各行各业,在年龄、生活阅历、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很大,入学前的语言文化水平也参差不齐,学习经历及教育背景也不同,有的学生长年在外地工作,有的学生虽然在本市生活但工作比较忙,还有的学生一边照顾孩子一边上学,等等,学生情况都比较复杂而且各不相同,给面授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必须改变机械训练的课堂教学方式,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策略。为了有效地吸引学生主动参加学校的面授辅导,在教学策略上,应采用专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病文分析法、积分奖励法、系统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营造趣味课堂。

(一)运用专题教学法,精选九项专题,开展面授教学

为了更好地解决工学矛盾,写作课程的面授教学进行了压缩,只有两次,所以面授课的教学内容就很关键,精心选择哪些专题内容能够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需重点考虑的。在专题教学中,分设九项专题。专题一介绍写作课程的学习原则、各章具体学习要求与学习内容。专题二通过分析近十年二十套写作期末试题真题,归纳、总结考试题型及答题对策。对重点题型和难点题型进行详细讲解,总结答题规律,便于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专题三至专题七,对写作中需重点掌握的公文进行讲解,阐释其概念、总结其结构与写法、结合试题材料进行写作训练。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应用文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文章分析与写作实践。专题八提供五套自测题,便于学生巩固复习知识点。专题九是写作课程考核说明,介绍课程考核相关要求与内容。

(二)善于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快、有趣的课堂氛围

写作类课程教学中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比如模拟角色情境、创设问题情境等,将枯燥、抽象、无趣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直观、有趣的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写作类课程第三章公关文书中自我介绍写作时,教师在教学中,先将教室布置成求职场地,为同学们分好角色,教师当面试官,学生充当求职者,依次进行自我介绍,根据学生语言的表达、语气、语调,教师给予不同的指导意见。学生依据点评意见,对初稿予以修改、提炼、完善;进而提高写作水平。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的主动性,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应聘胆识与技巧。再如,在学生学习会议记录与会议纪要的区别与联系时,让学生模拟一次会议情境。先确定会议主题,布置学生课前准备,课堂让学生分角色:会议主持人、中心发言人;其余学生都是与会者,让他们既听会又做记录。然后,依据会议记录要求将所记录的文字整理成“会议记录”,最后再将“会议记录”提炼成“会议纪要”。通过多种教学环境的创设,加强面授教学的趣味性,化枯燥抽象知识为形象可感场景。这样,学生对于写作从硬着头皮去写转化为轻松快乐地写作,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依据不同教学内容,运用案例法进行教学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类课程的兴趣,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鼓励学生主动从生活中、工作中、网络中收集案例,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感知,进而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在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实际水平,引导学生先分析案例,再展示范文,最后诊断病例,通过大量的综合性训练,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要领的掌握,引导学生转换思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联想到案例材料中。教师依据案例设置不同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归纳、总结写作规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四)运用病文分析法和积分奖励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应用写作的特点是格式的规范化与程式化的写作,让学生掌握其特点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教师若只重视教授格式,剖析结构,灌输写作理论,势必形成教师教得呆板、学生听得乏味,其效果必然很差。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病文分析法,将一些格式不规范的公文或有错误的例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纠错。每节课根据同学们找出问题的多少、难易程度,老师予以不同的积分奖励。将每节课所得积分进行累加,于学期中与学期末分两次进行兑换奖品(学习用品)。运用病文分析法和积分奖励法,有效地调动同学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加深同学们对于难点知识和重点知识的掌握。

(五)采用“范文引导、评析思辨、仿拟创作”训练法

这是一种非常系统的教学方法。讲,主要是指教师的知识传授。教师必须把写作课程的重难点知识,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清晰、准确地讲解、传授给每位学生,使学生牢记这些理论要点。练,指的是学生在有了写作理论基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写作技能的过程。这是巩固理论知识,进而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练,有课内练,课外练。课内练,一般按照“范文引导、评析思辨、仿拟创作”等过程进行练习。例如教师在讲授会议记录与会议纪要的区别与联系时,创设会议情境,引导学生快速记录会议内容,进而练写会议记录,再将会议记录的文字提炼成会议纪要文体。在讲解请示与批复的区别与联系时,先为学生提供些写作材料,让他们根据所给材料拟出“请示”文稿,继而再针对“请示”拟出“批复”文稿。课外练,主要是让学生到不同的行业部门进行各类实用文体的训练。评,即讲评环节,这是写作教学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讲评的方式和方法有多种。可在课堂练写完成后及时让学生先互评,教师再抽查讲评;也可让学生分组评议各自习作的优劣,再选出不同类型且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稿,教师予以针对性点评。通过“范文引导、评析思辨、仿拟创作”系列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范文与自己的文本对照比较中,获得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在教学实践中,讲、练、评结合法反复运用,不仅可以发现学生写作易出现的共性缺点,还可以让学生在比较鉴别中,巩固写作知识与技巧。

应用写作课程论文范文8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 应用文写作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2

目前,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建设也愈来愈受到足够的重视。作为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应用文写作以其自身具有的综合性与实用性,决定了这门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然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现状仍不容乐观,如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模式老化、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仍普遍存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育理论为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途径。下面,该文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出发,就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方向及策略谈点浅见。

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育理念符合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1)当前,我国正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民跨入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起着主导与推动的作用。

2)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按照“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中国创造战略规划,加强中高职协调,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3)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等职业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去,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加强实践育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知识的渴望,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人才。

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越发重视实现工学结合,在课程改革上尤其重视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建设。“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倡导“旨在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在专门构建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职业从业资格的传授,以使学生有能力从容应对那些对职业、对生计以及对社会有意义的行动情境”的教学理念。“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主张突破原有学科体系的框架,把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并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建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模式,这一崭新的职业教育理念符合我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1.2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育理念符合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应用文写作是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应用范围广、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职业核心能力训练课,更是一门人文素质课。其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应用写作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常用应用文体写作的基本写作技能,培养学生更好地与社会融合、更科学地处理好公私事务的能力,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以及科研中的写作需要。它为实用而作、以用为本,其自身所具有的综合性与实用性,决定了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现代社会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现代办公的基本写作技能,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文的写作技能,如何结合学生专业及未来职业生涯进行写作技能训练,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及企业对实用性技术人才的需求,成为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中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系统化的工作环境和过程为其搭建平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理论,突破传统学科知识体系课程模式,构建以工作过程知识为课程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以生产出产品或提供服务为目的的课程模式,给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应用写作课程论文范文9

一、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的困境

目前,高职院校在应用文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学校方面,将应用文作为边缘学科,在专业课程计划上,随意删减,或增减课时,或选用不规范教材,据调查,部分高职院校曲解所谓的工学结合“2+1”模式,加大专业课教学课时,对应用文写作,课程设置比较随意。这门课程与《大学语文》同时遭遇尴尬地位。开设方面,有《大学语文》便没有《应用文写作》,大语与写作不同时开设。任意取向一方都是不正确的,要知道,大学语文强调的是人文底蕴,对应用文写作具有基础帮助;教师方面,大部分教师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理论化教学普遍存在,很少结合学生未来职业未来需求,按工学结合模式要求进行教学,学校普遍面临师资力量短缺,针对应用文写作课程,没有专门的写作教师来担任。要不就是校内某行政岗位上的教师兼任写作教学,要不就是纯粹文科毕业的老师来担任。很少有专业内熟悉专业内容并擅长写作的有经验的教师来担任。因此,应用文课堂教学效能不高。学生普遍存在对应用文写作课兴趣不高,甚至存在抵触心理等现象。应用文写作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文科类写作的重要部分,应用文写作授课效能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平衡发展,同时,严重关系到高职院校“实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因此,在工学结合大背景下探讨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课堂有效性,具有实质的意义。

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应用文写作有效性教学的要求

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谈起。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指通过整体化的课程设计,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一个综合性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使学生能对理论和实践进行整体化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通过经历工作过程获得了职业意识和方法,通过合作交流与沟通并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作为文科类课程,应用文写作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有效性教学应该具备哪几方面要求呢?

首先,应用文写作课程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基于工作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体现专业特点,扎扎实实以写作能力为专业技能作补充。这就要求对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计划上,要根据教学大纲规定:“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以必需、够用为度”根据专业教学内容进行删减

其次,是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一体化,通过构建任务、项目,能用理论解决工作实践中的问题。

再次,动态化教学,与时俱进,以应用文为切入点,了解社会方针、政策,社会生活面貌,提供职业思考方法。了解这些要求后,如何提高应用文写作课堂有效性呢?做出以下探讨。

三、增强应用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几种教学法

(一)以专业为基础,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必须认识到,在众多高校应用文开设中,学时是极为有限的。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写作》课程应该注重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使之成为专业技能的补充。因此内容上各个专业应该是有侧重的。比如在建筑艺术设计系中,招标书这一部分对于该系学生来说就是应该重点掌握的内容,对于汽车服务与维修专业的则不然。对于文秘专业,行政文书就是重点。在进行行政文书教学,也应该把机关行政级别基础知识做下普及。本着“必需、够用为度”,各专业教学内容都应该做一次合理删减、调整。

(二)创设情境,以项目教学为导向,丰富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特定的具体的场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感,引起学生一定的体验,从而帮助其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在个人简历、求职自传、求职信、应聘信、竞聘辞、经济合同书等等教学内容均可各自形成教学项目。通过指导,让学生相对独立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具体做法是,每一种或几种文体都是一项任务,每一项任务都设置一个情景,用一定的课时完成此项目。比如在进行个人简历、求职信、演讲辞等内容时班级提前策划一个招聘会,让学生在招聘会前准备相应的资料,进行招聘角色模拟。这些与学生就业息息相关,高效地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切入实际生活,结合学生实际中掌握写作能力,有效地激发课堂氛围跟学生学习兴趣。

(三)汲取生活实际例子进行案例教学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极为紧密的学科,有的是学生以后就业后需要用到的文种,比如通知、工作计划和总结等;有的在学生学习生活中有所体现,比如倡导书、通报等。在教学中,选取的文种案例最好是源自学生实际生活。在授课中,涉及到常见行政公文,就需要跟国家、社会的相关方针政策结合起来讲,让通过文体知识、文体写作了解国家、社会风貌。比如在借条这一章中,就引入近年江门居民在祖屋中寻见解放前写给先祖的借条,这可以作为一个案例来学习,可以从借条的法律规定来解读借条的有效性及怎么处理日常生活中会碰到的由借条引起的经济小纠纷;同样的,倡议书这一文种跟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群体中的募捐等活动需要用到倡议书。从学校布告栏里寻找近期的倡议书直接作为案例来进行学习,让学生知道应用文是活的科目,其教学内容就来源于生活,与他们的学习存在着关系。

(四)互动式教学,实现学校、社会互动式学习

应用写作是社会实践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安排适当的真正的实践,以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可开展一定课时的课外实践课,建立见习单位。见习单位可以包括社会行政实体,比如市政府,法院,事业单位和企业等,让学生接触到了本真的现实生活,真切地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内涵。通过实践学习,巩固深化了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更深刻了解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从而鞭策自己进行能力训练、学习

综上,在应用文教学上,工学结合大背景下探讨课堂教学有效性,于当下的应用文教学改革还是十分有益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反作用于理论。更多的教学实践探讨必将推进应用文学科教学。

应用写作课程论文范文10

力的培养离不开应用文写作这门最主要的公共基础课,但高职院校目前教学效果却令人堪忧,因此本文主要列举了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所面临的现状及其窘境,期待有志之士能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质量。

主题词: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材;教师;学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应用文是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处理公私事务时使用的一种具有固定或惯用格式的文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能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学习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然而在许多高职院校中,应用文写作基本处于可有可无、可教可不教的边缘化状态,在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成为教学中的盲点。

目前,高职院校关于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 学校方面,应用文写作课程普遍不受重视

高职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应用文写作课程普遍不能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是很多高职院校仍未将应用写作课作为必修课开设。

第二是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应用写作课,但基本上都是所有专业通用一本教材,一种教学模式,缺乏专业个性化教学。

第三是随意减少课时,应用文写作一般统一安排为60-80学时,有的高职院校则随意削减课时。须知,应用写作课程是涵盖极广,短时间无法进行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写作训练。

第四是开课时间不够合理。很多院校把应用写作课安排在一年级,而新生缺少社会实践,对应用文写作认识有限,不能够了解其重要性。

二、教材方面,现行教材编写针对性不强

当前应用写作学科发展迅速,除了常用的公文写作外,出现了财经写作、司法文书写作、商务文书写作、广告写作、科技写作等诸多市场需求的写作门类,而许多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程却仍然是一本教材通天下,且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粗线条的教材体例,缺乏实际指导作用。不少高职应用文写作教材,大都体例雷同,都是按文种类别逐个排列,先涵义特点,后结构格式,继之写作方法,最后几篇例文,相似度极高。高职应用文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应用文写作教学必须解决好"怎样写"的问题,但这些教材讲得最多的是一般性知识,即写作载体是什么的问题,较少涉及写作主体该怎样做的问题,学生学完后依然未明白怎样写。

第二,教材内容繁多。大部分教材对各种应用文的介绍面面俱到,洋洋洒洒几十种。而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课时非常有限,一般安排一学期,高职学生基础知识又较为薄弱,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学习这么多文种,效果可想而知。

第三,教学重点不突出。时代的发展,使得行政公文在应用写作的中心地位被经济类文书所取代是大势所趋,但目前绝大多数教材仍从传统观念出发,以行政公文为教学重点,这种安排明显错位,会大大削弱应用文教学的实用价值。

第四,例文陈旧,练习老化。绝大多数教材选用的范文,以上世纪90年代左右例文为主,没有贴近学生特点及其生活,不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教材练习重在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教师方面,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急需完善

目前承担应用文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毕业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其文字基本功较扎实,但缺乏商务、科技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积累和政府办公实践经历,单一的知识结构容易造成他们讲课落入理论到理论的俗套,不能设计足够的实践环节。

应用文写作一般都是合班上课,班额过大,课程学时有限,教师无法"因材施教"、进行分类指导,这就迫使教师在讲课时只能侧重解决应用文"是什么"的问题,不能解决应用文"怎么写"的问题,只能专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能专注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致使学生难以将写作知识转换为能力。

四、学生方面,很多学生学习兴趣低落、态度冷淡

应用写作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既要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基本技能。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他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阶段应用写作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上大学后又未得到正确引导,因而对应用文写作兴趣低落、态度冷淡。

在实际的应用文写作课上,不少学生的课堂表现欠佳,上课积极性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大部分学生没有将应用文写作落实在"写"上,只满足于对教材和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很少按照自己的思路独立进行写作,致使学习效果不佳,写不好重点应用文的现象很普遍,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写不好公文,经贸专业学生写不好企业策划文书和涉外经济文书等;

五、教学方面,课堂教学模式化严重

受教材及教学内容的影响,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相当一些教师都是依照教材实施形式单调、僵硬的教学方法,即以课堂理论为主,之后例文分析,最后布置作业,在讲理论的时候也完全按照"定义作用分类格式要求举例"的套路来。这种以教材为"话本"、以文体为纲的教学模式,完全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独创性,其结果便是学生一看教材都懂,合上课本全忘;"照猫画虎"尚可,自主写作能力缺失。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地背离了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目标,影响了教学效果,与当前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不相适应。而且,虽然许多院校已将多媒体辅助教学引人课堂,但是这些所谓的"多媒体"大多停留在ppt幻灯水平,至多是在教学内容提纲基础上添加了一些声音和图片而已,其教学效果难孚众望。

目前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所面临的这种现状令人忧虑,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必备技能,应用文写作能力甚至成为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所以,更新传统观念,改善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师水平和教学效果,强化大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无论是为提高和完善应用文写作教学本身,还是满足社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都将具有现实而长远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7)

[2]高卫红,高职生应用文写作现状及教学对策[M],丽水学院学报,2006(8)

应用写作课程论文范文11

关键词:欧洲语言通用标准;法语写作;行动教学法

欧洲语言通用标准(简称“欧标”)已对外语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参考标准”,不仅在法国和全世界的法语联盟中被使用,而且在实施法语教学的院校中也被广泛采用作为课程标准。传统的法语写作课程往往脱离国际语言标准的大环境,缺乏实用性,没有针对欧标的细则。因此,引入一个好的参考框架并制订规范的课程标准是很有必要的。

一、建立欧标体系下法语写作课程的意义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简写CEFR)是一个权威的体系,可以为教学、考试、教材提供标准。它描述各个级别需要达到的语言程度、掌握的文化常识以及应具备的沟通能力,定义各个语言工作者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认证学生的语言能力。以欧标为参照的法语写作课程标准设计的首要意义,旨在更新课程标准与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写作课程设计思路

1.与欧洲语言通用标准相匹配的教学内容

欧标所规定的写作标准,主要是针对具体生活化场景和职场中所需的应用性文章的细则,因此将写作课程分为以下几个主题:(1)描写与叙述,包括:人物描写、景色描写、描述场景和动作。(2)应用文写作,包括:简历、私人信件和公务函件。(3)说明和论证,包括:演讲、论证(自由格式)。(4)商务介绍,包括:说明书、公司宣传册、项目招标细则。(5)论述表达看法,包括:引论、结论、本论和文章详评。(6)汇报,包括:摘要汇报。(7)表达观点,包括:电影评论、深度报道。

同时,新设计的写作课程每课包含四个部分,对应学习的四个步骤:(1)Article――文章实例:给出学生该主题的范文并进行结构分析和讲解。(2)Exercises――习题: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3)Travail personnel――个人写作: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开放性主题写作,然后教师进行批改和讲评。(4)Travail en group――团体作业:由教师给出一个任务,比如团体撰写一个调查或者商业广告等,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围绕交际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欧标要求法语写作具有生活化、情景化、职场化的特质。新的法语写作课程设计参考了这些特质,使学生浸润在法语文化之中。实施行动教学法,倡导以行动为导向,强调每一次写作都是为了完成特定的环境下的交际任务。这恰恰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和语言应用能力,更契合欧标实用性的特质。

根据写作课自身特点,兼顾课内与课外、讲授与训练的关系。课内教师通过实例训练讲授写作技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课外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写作任务,对相关词汇、语法和句型进行总结。同时,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理解各种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培养运用法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3.教学评价和考核的调整

一是考核原则:(1)考核原则应全面考查学生写作能力,不能只局限在一张试卷上。(2)考核不能只是一次或几次的考试,应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二是考核方案:(1)平时成绩,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①课堂出勤参与度;②课后笔记、书面作业;③个人、小组写作练习和报告。上述这些项目作为学生平时成绩一并记入考核成绩。(2)期中测试、期末测试。主要检验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程度,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三、欧标参考下的法语写作课程实施建议

1.教师资质

大学本科为法语专业,法语基础知识扎实的教师。先期对教师进行有关欧洲语言学习统一标准的知识、内容以及等级考试要求等的相关培训。

2.实训条件

实训基地应该有多媒体教室,相关多媒体设备配备齐全。

3.教学资源

以欧标要求为指导,建立法语写作素材数据库。

综上,欧标体系作为法语写作课程参考体系的引入,带来了法语写作课程的创新和改革。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进一步以欧标为框架,强调写作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Julien Portier.法语写作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应用写作课程论文范文12

【关键词】教学;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

应用文写作课作为在高等职业学校各个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是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联系尤为紧密的课程,它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应用写作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的提高。然而,在传统的应用写作教学中,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注重知识传授,轻视写作实践;强化理论规范,轻视岗位实习;重文章本体,轻视写作主体能力培养。那么,如何在应用写作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使毕业生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更胜一筹,一直是高职高专院校应用写作教师思考和亟待解决的课题。基于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应用写作课教学改革,对传统的应用写作课程体系提出了挑战,开拓了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新领地,对提高应用写作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自身在高职课程体系中的特殊价值,起到了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一、工作过程导向产生的背景

工作过程导向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德国职业教育界展开了一场大辩论,直接动因是德国曾经卓有成效的“双元制”陷入前所未有的窘境,辩论聚焦于职业教育该如何跟上时代的发展。面对职业教育遇到的挑战,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在其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作过程导向思想”(Arbeitsprozessorientierte Berufsbildung),并认为它“能够改善、弥补职业教育所暴露出的缺陷”。该思想在提出后迅速被德国学术界所认同,并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南。

本世纪初,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传入我国,并对我国近年来职业教育领域,特别是课程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著名职教专家姜大源为首的职业学校实践人员,在德国学习领域课程基础上,对开发方案、开发方法、课程模式、课程结构等方面的研究,系统性和科学地提出并实践了这一新型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现已在我国许多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试用,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并在逐步推广,已形成相对成熟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及其开发框架。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由劳动组织方式、不同的工作内容、工具以及主观工作能力来决定的,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的、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优点是注重经验和策略层面能力训练,体现思维过程的完整性,便于学生掌握。

我校在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改革中,尝试采取了这一适合高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教学方式,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写作应用文的兴趣。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对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就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目标而言,不仅要解决和实现其工具性问题,重要的应该是考虑到高职生就业需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关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提出:“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为特征。”因此,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根据培养学生职业实践服务为宗旨的培养目标,就需要我们的应用写作教师,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自觉地转变观念,注重应用写作理论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步提升,将职业活动贯穿于应用文的写作教学中,突出它与专业、生活的联系,为专业课程和社会实践服务。

(一)加化岗位实践,提升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应用写作课程开发,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直接获得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的。其实,关起门来只讲授应用写作理论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只有投身于社会实践,才能获得丰富素材的途径。目前大学生的写作根本问题还是无话可说,这个问题光靠理论知识的传授是绝不可能解决的。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从根本上解放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才能激活写作主题的内在机制,了解到与白己的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有助于学生形成明确的职业意识。

基于工作过程的应用写作,强调的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的实习环节中获得写作技能,让学生带着写作任务进入企业获单位实习,并将其作为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考核内容。这样可以使应用写作与其他专业课程更加充分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协同发展写作技能与分析思维能力。比如在实习之初,可以让学生代表学校向实习厂家写一份函,以完成沟通接洽环节任务;也可以实习写一份倡议书,下厂时携带学校介绍信;在实习期问了解厂方生产、管理、销售等有关的规章制度,撰写企业操作规程、加工承揽合同;根据白己的实习活动撰写实习工作日志;实习结束后总结经验感受,写作一份实习报告;同时写一封感谢信,对厂方的盛情款待和热情指导表示感谢。因为带着写作任务去实习,学生在实习中就会具有目的性进行“有意注意”。当然由于学生白身认识水平的限制,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应用文作品在内容思想上不够深刻等等,但是从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角度来看,毕竟一次比较成功的实践。

教师还要巧妙的利用各种可以提高应用写作能力的实践机会,结合每个学期专业课程的实习机会,去布置任务学写应用文。例如在土木建筑专业第二学期,大部分学生均要进行专业实习,教师可以在这个阶段布置计划和总结的写法。同时在实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的专业岗位工作任务,来撰写岗位工作的流程,增强感性认识,缩短理论和实践的差距,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好的写作素材。

(二)教师转变观念,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

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应用写作教学中,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尤为重要。教育者要克服旧有的思维惯性,摒弃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其实表面上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轻松了,但一些无形的大量案头工作却增加了。教师是个设计师,也是个主持人,教师要为遇到困难、问题的学生提供咨询、帮助,并与学生一起对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这时候,又是个咨询顾问。教师角色的多样性,意味着教师工作方式将发生改变,从个人狭小的教学领域走出,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多方位地涉及相邻学科、相关学科、乃至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教师缺乏对工作世界的了解,如果作为一名教师,不了解相关的专业工作流程,又何谈指导学生写作,变革教学观念,这将是应用写作教师面临的更大挑战。

就我国目前职业学校师资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职业学校任教,没有企业实践经历。同时,我国的职业学校教师绝大多数接受的是学科课程模式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基本上还停留在理念层面,实践层面还比较生疏。因此学校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使职业学校的教师真正成为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双具备的“双师”。

总之,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要掌握学科特性,正确处理好理论学习和岗位实践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才能形成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良性循环,促进学科建设,提高应用写作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新凯.工作过程导向项目课程设计的实践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张秀国.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