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信贷年中总结

信贷年中总结

时间:2022-02-20 18:07:36

信贷年中总结

信贷年中总结范文1

xx中国工商银行信贷员个人年终总结报告

要想做一名优秀的信贷员并不容易,但并不是不能做到,而要看你去不去做?如何去做?我从最初的一名信贷员到现在的一名信用联社主任,经历了近三十多年来农村信用社的风雨历程,目睹了广大信贷人员风里来、雨里去的辛酸和不易。就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称职的、优秀的、与“三农”满意的、贴心的信贷员,我曾走访了辖内的信贷员及内勤、广大贷户以及信合家属,通过与他们的说细交流,经我详细整理,认真总结,我认为优秀信贷员要做到“三个十,即:牢记十大戒律摆正十个关系干好十件事情

一、牢记十大戒律 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三字经中有一句话是“子不教,父之过;女不教,母之错”。那么作为我们信用社一个单位来说是否应该这样理解:职工不教,领导之过,职工犯错,管理之错。我们近年来相继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办法,但是制度棚架现象非常严重,致使我们基层信贷员对制度的理解、执行以及贯彻落实有着偏差,使大家有时无所适从,不知何为,盲目从事,摸索着工作,人为的出现一些管理不到位现象,更有甚者,自己犯了法、违了章、出了错不知道究竟错在哪里。再之,制度追究不力,姑息和纵容了部分违章违纪现象,使之有章不循、充耳不闻、我行我素,损害了信用社的声誉,也使自己受到了挫折和经济损失。做一名信贷员就是要知道何可为何不可为,只要我们心中有一道制度“高

压线”;只要我们视制度如神圣;只要我们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只要我们心中装着集体利益,牢记“十大戒律”,就能作好信贷工作。

一戒不学无术,滥竽充数。信贷人员应该是熟悉政策,懂得业务,富有责任心,坚持原则,不循私情,善经营,会管理的高能人才,党的方针政策要靠信贷员的具体工作去贯彻,信用社的便民为民服务工作要靠信贷服务来落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知识需要随时更新,一些观念、一些技能也要作到与时俱进,不能凭老经验办事,凭相当然办事,要把一些科学决策融于信贷工作中。如何不认真学习提高,就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信贷工作的,那么在当今日竞争日趋激励的今天,将会被“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根准绳公平论断。

二戒自吹自擂,盲目许愿。我们信贷人员有自己的操作规程,有各自的工作范围、服务对象和贷款权限,要严格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开展工作,是自己的服务对象,要积极扶持;不是自己的服务对象,婉言谢绝;是自己的权限额度,主动适时办理,超权需审批的要作好基础工作,积极上报,切不可盲目许愿,点头拍胸,超越信用社集体审批组织之上,给自己造成被动失去威信,给贷户造成损失。诸如:房产盲目评估过户,盲目签订贷款协议,盲目办理公证手续,盲目办理担保抵押手续等。

三戒短期行为,重放轻收。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工资制度改革,实行按绩计酬,万元含薪制,这对调动职工积极性,加快信用社发展,增加信贷规模扩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全体信贷人员脑海里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要想多挣工资,就得多收贷款利息,要想多收利息,就得多放款,从我们目前执行情况看,大多数信贷员都能够坚持在安全前提下,加快资金流动周转,从而实现效益。今后,我们要坚持始终,不按一时成败论英雄,力戒短期行为,搞个人政绩,盲目的放大额垒大户,给信贷资金带来潜在的风险,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将责权利有机的结合,保证放得出,收得回,落实好我们提出的“四定四包”责任制,即:定服务区域、定服务对象、定贷款权限、定管理责任以及包调查、包发放、包收回、包效益,从而使我们的信贷管理工作步入一个良性循环轨道。

信贷年中总结范文2

关键词:信贷政策 信贷结构 经济增长方式

中图分类号:F83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1-196-03

一、引言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通过政策和手段的调整,改变或转换经济增长路径与方法,从粗放的、扭曲的和不可持续的增长轨道转向集约的、协调的和可持续的增长轨道。这需要多种主体共同努力,既需要微观主体调整要素配置方式和提高配置效率,也需要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配合。信贷政策作为政府配置资源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既是指导金融机构优化贷款投向,改善信贷结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积极因素,也是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

山西省朔州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电行业“一枝独秀”主导朔州经济高速增长的趋势明显,每年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高达80%,对GDP和财政收入的贡献率高达70%。但朔州市经济高速发展是以高能耗、高排放为代价的,发展方式粗放、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单一,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转型低碳发展是必然选择。如何充分发挥信贷政策的资金形成作用、导向作用、集中作用和风险管理作用,提高金融信贷对资本形成的贡献度,从而优化信贷资金在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以及不同期限上的配置与配比,实现信贷政策与地方产业政策的有效对接,形成合理的信贷结构,对外生推动地方调整经济结构,全面撬动地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效促进地方经济转型、科学、快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朔州市贷款总量及信贷结构变化特征

1.贷款总量与经济总量正相关,呈逐年扩大趋势。近年来,朔州市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经济总量逐年攀升。2011年末全市GDP总量、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855.2亿元、474.6亿元,分别是2001年GDP总量、固定资产投资的9.84倍和18.76倍;人民币存量贷款与经济总量呈正相关关系,达到262.5亿元,是2001年的2.89倍。贷款总量与经济总量保持了平稳增长,增速基本一致,而且数据显示,2001年~2011年间朔州全市GDP与贷款总量、投资额与贷款总量的相关度都在0.9以上,经济发展对信贷资金的依存度呈逐渐上升态势。

2.贷款总量与经济金融形势和地方产业政策紧密相关。一是贷款总量与宏观形势紧密相关。从2001年以来,货币政策经历了稳健、从紧到适度宽松,再回归稳健的历程,朔州全市贷款总量适度增长,基本与政策形势相吻合,保持了12%的年均增长率。特别是2008年,面对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贷款余额仍保持了当年新增39.36亿元,较年初增长29.95%的势头;为积极响应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2009年在贷款新增35.23亿元的推动下,创造了朔州经济低碳发展的“朔州模式”。二是信贷增量与地方产业政策紧密相关。从2004年朔州全市行业结构调整“2261”工程的实施,到全省经济结构调整的“1311”规划,再到2011年“四化一体”东部区和“三新一城”建设规划的稳步推进,朔州经济正逐步从“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低附加值”的生产方式走出,转向了初步集约化。这其中贷款总量逐年稳定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

3.贷款总量与经济金融环境深度相关。近几年,朔州全市逐步加大经济金融环境的建设力度,全面打造“诚信朔州”,对改善全市投资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域外银行贷款纷纷投放朔州。异地银行贷款余额从2009年末的34.24亿元,增加到2011年末的130.03亿元,当年新增69.78亿元,2012年6月末贷款余额进一步扩大到168.4亿元,当年新增38.37亿元。而且各类金融机构也加快了进驻朔州步伐,目前,省内已有4家商业银行、2家村镇银行落子朔州,2012年6月末,新设银行机构当年新增信贷投放18.48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5.39%。贷款总量与朔州经济金融环境明显改善深度相关,域外贷款和新设机构贷款为朔州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4.贷款行业结构:贷款向经济主导行业集中,其他行业贷款满足率得到提高。煤电作为朔州经济的主导产业,一直是银行机构竟争放贷的热点行业,2011年末,朔州全市煤电行业贷款达到92.33亿元,占全市贷款余额的38.7%,是2001年的1.8倍;2011年当年新增34.27亿元,占全市当年贷款新增额的73.26%。农业贷款支持力度加强,2001年~2011年农业贷款平均增速保持在10.5%。

5.贷款期限结构:中长期贷款增势高于短期贷款,票据融资非理性扩张明显。2011年末,中长期贷款余额达到124.28亿元,当年增加33.66亿元,余额、新增额分别占全市贷款余额和新增额的45.72%、54.53%,新增额占比超过短期贷款33.22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煤炭、电力和交通行业。票据融资份额占比扩大,增长迅速。2011年末,票据融资余额为21.58亿元,占各项贷款的7.945,2012年6月末,余额进一步扩大到42.71亿元,当年新增21.13亿元,增长97.8%,同比多增加15.89亿元,多增长18.16个百分点。

6.贷款主体结构:支持经济增长的主体仍是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支农主体未发生变化。从贷款新增主体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于其他银行机构。2011年末,朔州全市新增的64.87亿元人民币贷款中,国有商业银行新增了32.68亿元,新增占比达50.38%。农村信用社仍是支农主力,2011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当年新增贷款25.2亿元,其中涉农贷款占新增额的95%以上,涉农贷款在全市农业贷款中的份额占比和增量占比都在90%以上。除上述机构以外的其他银行机构,2011年新增贷款5.28亿元,余额占比和增量占比分别为3%和8.14%。从贷款主体行为分析,国有商业银行营销的对象多为地方支柱产业和重点项目,对中小企业和弱势群体支持较少;农村信用社等营销主体多是中小微企业和涉农主体、弱势群体,是地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力量,为经济转型注入了新活力。

7.贷款区域结构:经济发展区域间贷款投放存在较大差距,与区域经济规划发展趋势一致。朔州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新区,2011年新增贷款在全市新增贷款中的占比为87.54%,2012年6月末占比仍达到87.48%,贷款投入远远高于西部县区的平鲁区和右玉县。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朔州规划建设的“四化一体”东部新区,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25.8亿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占全市总量的8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12.1亿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占全市总量的87.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7.53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69.02%,增长31.63%,贡献率66.35%,贡献率高出西部县区32.6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2.11个百分点。

三、信贷结构变化对地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1.贷款集中度高,影响经济多元发展和结构调整。在贷款投放上,朔州市贷款行业集中、期限集中和主体集中的趋势明显,不仅增加了银行机构风险,不利于银行机构转型发展,同时也限制了经济多元化产业的培育,不利于促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虽然,近年来,全市通过资源整合促进了煤炭产业升级改造,通过延伸煤炭产业链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通过培育发展新能源,促进电力产业低碳化,但主导行业支撑经济发展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转型发展面临的任务仍然艰巨。特别是受贷款行业集中影响,部分中小微企业贷款需求受到挤压,满足度仍然不高,2011年,全市小企业贷款式仅增长3%,2012年上半年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低于全市贷款平均增速14.7个百分点,小企业贷款下降3.55亿元,薄弱环节获得的信贷支持难度增加。

2.贷款在三次产业中投放不均,影响产业结构的协调性。一是第三产业贷款占比较低。本外币贷款分产业分析,2012年上半年,朔州全市第一产业贷款余额仅为4亿元,较年初减少1.02亿元,第二产业贷款余额145.74亿元,较年初增加25.43亿元,第三产业贷款余额47.19亿元,较年初增加7.45亿元,贷款过度向第二产业集中,造成了一产、三产信贷承载能力弱,第一、第三产业贷款占比小、增量少的状况,影响了三次产业发展协调性和共同促进经济增长的灵活性。二是第三产业中生产业贷款占比较低。贷款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业等传统服务业,2012年上半年,贷款共计新增6.73亿元,占第三产业贷款新增额的90.3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生产业贷款仅增加0.72亿元,贷款投入到科技创新领域较少,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动力不强。

3.消费贷款占比小,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不强。 “十一五”期间,朔州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6年的62.8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39.59亿元,增长122.0%,年均增长22.1%,消费品市场步入了“九五”以来的快速发展期,与“九五”和“十五”期间相比,“十一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分别加快了10.2和10.3个百分点,表明消费品市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虽然消费贷款的投放也在快速增长,但量小、范围窄的特点明显。2011年朔州全市消费贷款余额达到7.63亿元,较“十五”期末的2005年增长了49.6%,较“十一五”期末增长了46.7%,2012年6月末,消费贷款余额增加到9.24亿元,也仅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7%。而且,消费贷款品种少,只有住房消费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其他品种的消费贷款发展迟缓,消费贷款对推动消费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小。

4.信贷供求结构性矛盾较突出,影响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信贷需求方面,大型、中型企业信贷需求有所下降,而小型企业信贷需求依然旺盛。在信贷供给方面,大型银行存款资金充裕、贷款投放不足,而中小银行存款资金紧张、贷款投放乏力。综合供求两方面情况看,在现行金融体制下,当前的信贷供求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大银行主要服务大企业,难以顾及小企业。因此,大企业贷款供给相对过剩,而小企业贷款供给相对短缺,信贷资金优化配置效率不高。

5.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短期性,影响贷款对产业结构调整先导作用的发挥。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个长期过程,尤其是部分经济增长薄弱环节的培育和发展需要一定时间,而商业银行的利润回报则要求在短期内实现。如“三农”、民生、节能减排等领域均存在“社会效益好、自身效益低”的状况,自主创新则往往需要较长的研发和转化时间,中小企业普遍经营稳定性较差,破产清算难度高,这些都对以逐利为目的的信贷资金缺乏吸引力。由于这些领域的增量信贷往往无法在银行会计年度内提供较大利润贡献,出于逐利和避险的经营要求,银行信贷结构调整进展相对较慢,进而影响其对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作用的发挥。

6.贷款地区分布不均衡,影响了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2010年,朔州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试验区,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机遇,同时也对如何提高县域经济金融支持力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从朔州辖属6区县的贷款分布情况看,除朔城区外的其他5区县贷款余额仅占到全市的50%多,与5区县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的70%明显不匹配,而贷款最多的朔城区是右玉县贷款余额的9.5倍,工行、中行、建行分别有2个、2个和1个县支行贷款余额为零。信贷资金向经济发展较好县域流动的趋势,加剧了欠发达县域信贷资金供求矛盾,不利于各地区均衡、协调发展,也不利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四、优化信贷结构促进地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考和建议

1.政府应主导营造信贷促进地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政府主导是基本前提。建议政府积极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新能源、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减免税收、财政支持和补贴、低碳领域技术创新、支持绿色信贷等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发展,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有效吸纳信贷资金跟进。同时建议政府继续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奖惩双向措施推动落实贷款风险补偿、担保体系扶持、中小企业还贷周转金等政策,提高信贷资金支持弱势群体和薄弱环节的积极性。加强统筹、协调、规划,拓宽产业、环保、财政等信息与金融信息的交流渠道,提高各类政策与信贷政策的协调度和融合度,提高信贷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

2.加强信贷引导力度,合理运用政策工具,增加银行业机构支持实体经济资金。人民银行在积极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认真执行人民银行上级行出台的各类指导意见的同时,要根据地区经济金融实际,适时制定年度指导意见和其他配套措施,引导全市银行业机构明确支持重点,加大对全市主导产业、新兴产业、节能减排、产业转移等重点领域和“三农”、中小微企业、民生领域的信贷投入。同时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杠杆效能和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效用,对全市达到考核要求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给予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优惠,在制度框架内增加其可用资金,以缓解银行业机构的季节性资金需求压力,并指导银行业机构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建设,针对不同的贷款主体实行差别化利率,减轻经济实体融资成本,支持全市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健康发展。

3.银行机构要有效贯彻各项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优化贷款投向。银行业机构优化信贷投向,通过对信贷投放提前布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是银行业机构支持地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日常经营中,要走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前,积极研究支持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主动改进经营机制、明确经营方向,加快经营理念、客户结构、盈利模式和业务流程的转型步伐,研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金融服务的新需求,把握信贷营销主动权。在信贷投放过程中要做到有进有退,对产能过剩、“两高一资”等行业,要实行主动退出策略;对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潜力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实施主动跟进营销策略;同时积极介入,加大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民生等领域的支持力度。要全力支持民生保障工程,加大对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设施的信贷投入,促进民生持续改善,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4.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着力改善金融服务质量。要以优化金融组织结构和金融产品结构为重点,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体系。要继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探索引入国内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完善大型银行金融机构体系;要进一步放宽金融业准入门槛,培育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鼓励和支持大企业和民间资本出资参股、控股或独资组建中小企业银行、信贷专营机构、微型金融组织等新型金融机构,有效满足中小企业、“三农”的小额信贷需求;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联合贷款和银团贷款,加强与担保机构的合作,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和业务流程,积极满足工业产品升级换代技术改造的资金需求,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金融服务环境,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5.制定倾斜政策,引导金融资源向欠发达地区流动。鉴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特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县域之间,其金融发展程度的差异性较大,建议制定倾斜政策,引导金融资源向欠发达地区流动,扶持其发展优势产业,壮大发展滞后县域经济实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协调推进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林跃勤.财政支出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金融,2008(7)

2.孙华荣,向珂,孙欣华.从山东信贷结构看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金融发展研究,2010(6)

3.李雅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最新研究述评.金融发展研究,2010(6)

4.岳毅.我国产业化升级与商业银行服务创新.中国金融,2010(1)

信贷年中总结范文3

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已在地区经济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2010年末温州共有工业企业14.61万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640.21亿元,占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67.7%。生产总值和应交增值税均占全市生产总值和应交增值税的90%以上,吸纳了大约75%的就业人口。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产业以传统轻型工业为主向轻重工业协调发展阶段迈进,轻工业的行业优势进一步巩固

近年来,温州重化工业比重逐年提高,重工业增长明显快于轻工业,2003年温州重工业比重首次超过轻工业,轻重工业的比重由2001年的62.07:37.93演变为2010年的34.7:65.3。工业结构调整突出的表现是部分轻工行业的产业优势进一步凸显,轻工业总量最大的两个行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以及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2008年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87.21亿元、478.36亿元,两者占轻工业的比重为43.27%。

(二)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由于产业结构的规律性变迁,第三产业比重逐步提高,近几年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201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为45.9%,比2008年提升2.1个百分点。当前温州三次产业结构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过渡阶段,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其中商贸、金融、现代物流、通讯等生产业的发展有力推动,并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逐步推进。

(三)传统行业产业集群优势明显,行业集中度增强

温州市11个县(市、区)143个建制镇中,特色产业产品产值超过10亿元的达30多个,经济总量占全市产值的60%以上,如鹿城服装、乐清柳市电气、永嘉泵阀、瑞安汽摩配、平阳萧江塑编、苍南印刷等产品都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生产销售基地,显示了产业集群独特的竞争优势。2010年全市电气制造业、鞋革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共有11个行业产值均超过100亿元,全年工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75%左右。

(四)民营企业处于规模化发展阶段,小企业比重明显偏高

近年来,温州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发展有所加快,尤其是规模以上企业比重有所提高,2008年末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为5.1%,比2003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但是小企业比重仍然居高,尤其是个体户占比过高,2008年末的个体户占全部工业企业比重为77.3%。近年来,在温州本土很少出现新的一批有实力和影响力的民营企业。

(五)民营企业工业投资增长下滑,民营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2003-2007年这五年,温州工业投资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特别是2007年温州工业投资251.07亿元,增速比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快15.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9.1%,比2003年增加了14.5个百分点,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点。但2008年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温州市工业投资出现了显著的下滑态势。2008年温州工业投资额比2007年下降0.4%,为248.75亿元。2009年工业投资额为241.31亿元,同比下降2.9%。温州经济面临发展内生动力和后劲不足问题。

二、温州信贷结构变动趋势

2001年以来,温州信贷投放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增速在浙江省保持了前列。2010年温州本外币贷款增速达22.9%,新增人民币贷款988亿元,新增贷款占全省比重达到12%。

(一)温州信贷以短期贷款为主且占比不断提高

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始终是温州信贷投放主体,且短期贷款占比呈快速上升趋势,新增贷款以短期贷款为主,2010年末短期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高达76.43%,2010年新增短期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重达85.43%。温州银行业信贷以短期贷款为主是适应民营企业经营规模、经营方式、资金运营规律,符合民营企业贷款需求急、频度高、额度相对较小的特点。

(二)中小企业贷款占比相对稳定

2004年来,温州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04-2010年中小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比重相对稳定,在46%-49%之间波动。在比重相对稳定的同时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却波动明显,2006年中小企业贷款增速为27.39%,达到阶段性高点,但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在2007年、2008年货币政策适度从紧背景下,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却超过全部贷款增速。2010年,尽管实行的是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中小企业贷款增速却小于全部贷款增速。中小企业贷款增速与货币政策松紧呈反向运作保证了中小企业贷款占比相对稳定,同时也反映了温州民营经济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逐步从最初的家庭作坊式发展到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块状经济,但产业集中度不够高的事实。

(三)个人贷款占比不断提升且增长势头不减

近几年来温州信贷结构的突出变化是个人贷款快速增长。2006~2010年,温州个人贷款年均增速达40.8%,比全市各项贷款年均增速高出15个百分点,个人贷款在各项贷款中的占比也相应从2006年的31.6%上升至2010年末的47.1%。这一方面是由于一些温州民营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转型升级步伐缓慢,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未根本转变,影响了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转而通过企业主以个人名义进行融资。另一方面,温州个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个人贷款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此外,由于温州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银行机构对温州实行了信贷规模倾斜,个人贷款获取资金的渠道相对宽松。

(四)行业投向以制造业贷款为主1年第7期中旬刊

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7,2011(CumulativetyNO.450)信贷的行业投向反映了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和我市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近几年来新增贷款投向上看,温州新增贷款仍以制造业为主体,截至2010年末,温州制造业贷款余额1898亿元,占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35.27%,且制造业新增贷款在全部贷款增量中占比最大达37.6%。从近年来不同行业贷款增量的相对占比变化情况来分析,新增贷款有向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等第三产业倾斜的趋势。

(五)县域信贷投入相对不足

2001年来,温州县域贷款在全市贷款的占比相对较少,维持在38%左右。这与温州县域的经济总量不相匹配,2001-2010年县域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市的占比大约维持在58%。近年来温州县域贷款增速总体上小于全市贷款平均增长速度(除2003年、2009年两年县域贷款增速超过全市贷款平均增速以外)。但县域贷款也逐渐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2010年末,县域贷款占全市贷款的41.2%,县域贷款的增速达44.02%。

三、信贷结构发挥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先导作用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温州信贷持续扩张,但信贷结构调整步伐缓慢,信贷投入对温州民营经济的贡献度不断降低,贷款余额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1在逐年扩大。2009年末,贷款余额同GDP的比值达到了1.74,比2001年比值提高了0.97,这种增长模式缺乏可持续性。从信贷单一变量角度来看,要有效发挥信贷结构的调整导向作用来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仍面临较多体制、机制、功能等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体制方面的制约因素

产业导向政策引导产业升级后盈利性与民营企业投资预期收益不一致。民营企业作为一个“经济人”,追逐较高投资收益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由于利益驱动而使企业更加关注当前资本的比较收益率,而忽略产业政策的导向要求和产业升级后的预期收益率,加剧了温州信贷资金游离于制造业之外,影响了产业政策导向作用的有效发挥,导致温州本地工业的发展内在驱动力不强,影响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步伐。近年来,温州企业由于自身主营业务发展遭遇瓶颈,且一些行业的收益率远高于自身主业,因此一些企业加快多元化业务的扩张步伐,减少对自身原来主营业务发展的持续投入,造成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二)机制方面的制约因素

商业银行信贷经营机制转换与企业信贷负债经营投向不一致。信贷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功能发挥依附于商业银行自身信贷管理机制变革。但经济结构调整是个长期过程,尤其是部分经济增长薄弱环节的培育和发展需要一定时间,而商业银行的利润回报则要求在短期内实现。结构调整的长期性和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短期性存在矛盾。商业银行在信贷资金额度一定情况下,往往对客户实施行业的差异化信贷准入政策和贷款规模管理,一方面使得盈利能力强的行业、行业的龙头企业信贷过度集中,另一方面政府产业结构调整中重点扶持的一些行业因为盈利能力相对较弱、资金回收期长等问题使得信贷资金紧张。出于逐利和避险的经营要求,银行信贷结构调整进展相对较慢,进而影响其对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作用的发挥。当前,银行更加关注自身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而对企业资金实际用途缺乏贷前、贷后管理的自主性要求,同时企业信贷资金实际投向又难于掌控,且投向缺乏有效引导举措。

(三)功能方面的制约因素

产业自身盈利模式同产业的竞争力提升未达到一定程度,则信贷资金不具备对产业层次的自然提升功能。信贷结构优化作用的有效发挥要依托于产业自身盈利模式的变革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从目前温州产业发展来看,由于第二产业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的附加值低,产业自身盈利模式主要依托规模、投入的扩张,尚未根本从原来的价格竞争转变到以品牌、技术标准、研发能力等竞争力提升上来,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投向和效益的发挥,因此信贷结构变动对第二产业的梯度转移作用要强于对第二产业的产业层次提升作用,影响了对产业的提升和促进功能。

四、对策与建议

温州信贷投放有效促进了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梯度转移,产业辐射效应进一步增强。但也面临信贷投放中短期贷款占比过高制约民营企业升级步伐,县域信贷投入相对不足影响产业集聚效应发挥等问题。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有效发挥信贷在支持温州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政策引导。

(一)强化信贷投向管理和引导,加大对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中关键环节的信贷支持,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强化银行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重点强化对银行信贷资金实际流向的考核和检查力度,确保信贷流入实体经济。加大对先进制造业企业兼并重组、行业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提高温州民营企业的集群效应,提高产业集中度,从而促进民营中小企业的内部分工协作,提升民营经济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鼓励金融创新,进一步拓宽科技型企业、新兴产业的融资渠道,大力发展专利权、商标权、排污权等金融产品创新,引导企业转变发展理念。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研发的信贷投入,加大对这些民营经济薄弱环节的长期信贷投入,推动企业加强内部流程和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的关键期,应注重对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引导,盘活信贷存量,加大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县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以此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

(二)围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主线,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的内生增长动力,增强信贷资金对产业层次提升作用信贷结构变动对温州民营经济的结构调整步伐和发展水平有重要影响,但信贷增长未能带动温州民营经济呈现相应的发展,关键不在信贷结构本身,更多的是温州民营经济自身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政策着力点上应考虑从鼓励和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投入为着力点,转变为促进民营企业自身的整合提升、优化发展环境上来,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引导民营企业正确处理扩大生产和投资关系,鼓励民营企业扩大再生产,加大对技术改造投入。以大力发展温州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重点,培育民营经济新的增长点。

信贷年中总结范文4

关键词:流动性;风险管理;中信银行

一、引言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问题也一直是风险管理关注的重点。21世纪以来,中国银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信贷规模不断扩张,2013年出现的“钱荒”暴露出银行风险管理水平落后、流动性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的问题。中信银行作为中国发展较早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规模不断扩大,加强对资产流动性风险方面的管理的同时也存在资产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影响资产利用效率和银行的发展。本文将对中信银行资产方面的流动性风险进行剖析,并为加强中信银行资产流动性风险管理供建议。

二、中信银行资产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中信银行资产管理现状

第一,贷款增加带动资产增长。截止到2014年底,中信银行资产总额为人民币4.1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4976.22亿元,同比上升1367%。贷款余额为2.1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465.76亿元,同比上升12.45%。

第二,贷款资产质量下降,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截止到2014年底,不良贷款余额284.5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4.88亿元,上升4251%,不良贷款率1.30%,同比上升0.27个百分点。

第三,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总量增加,占比下降。截至2014年底,中信银行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共计人民币5384.86亿元,增幅为846%,从2013年的13.6%下降到2014年的13%,下降幅度为4.4%。

第四,证券投资资产有所增加。2014年度,中信银行证券投资金额共计人民币4158.7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96.7亿元,增长20.12%。债券投资利息收入139.92亿元,比上年增加2.38亿元,增长1.73%。

截至2014年末,上述资产项目占中信银行资产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1.7%、15.8%、13%、10%,中信银行贷款比重超过了资产的二分之一,现金资产和证券投资所占比重较小。

(二)中信银行资产流动性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1.贷款资产比例过高,贷款结构不合理

截至2014年末,中信银行贷款余额总计为人民币21,879.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1%。招商、中信、浦发、华夏、光大、民生、平安和兴业2014年底各股份制银行贷款占比依次为53.1%、51.7%、51.3%、49.5%、46.4%、45.2%、44.8%和36.2%。对商业银行来说,贷款和租赁是传统上流动性最差、盈利性最高的资产项目。如果银行的主营业务如果始终是贷款的话,一旦贷款不能在二级市场转让会导致流动性风险增加。

2014年中信银行按产品类型划分,贷款构成主要是公司贷款、个人贷款和票据贴现,各项贷款分别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为71%、26.1%、2.9%。以公司为主要贷款对象,在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资金难以收回的风险。

2.证券投资占总资产比率过低

银行资产项目除了库存现金、存放央行准备金及存放同业等属于一级流动性储备范畴之内且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以外,二级流动性储备主要是用银行的证券投资来衡量。证券类资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能够及时地在二级市场中变现,有效解决银行经营流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矛盾。中信银行与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投资占总资产比例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近两年部分股份制银行证券投资占比情况

图1 中信银行2011-2014年现金资产占比情况

由表1可以得知,中信银行近两年证券投资所占比例为9.5%和10%,与其他相比,证券投资占比低。中信银行证券投资占比增长率为5.26%,仅大于光大银行。流动性较好的证券投资资产的不足会增加中信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3.现金资产占比逐渐减少

本文的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准备金和存放同业款项等能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起到第一保证作用的资产。2014年底,中信银行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共计5384.86亿元,增幅为8.46%,存放同业款项共计1621.71亿元,同比下降36.16%,虽然中信银行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在增加,但存放同业款项在减少,导致中信银行的现金资产占比下降,流动性风险增加。中信银行2011-2014年的现金资产占比情况见图1。

(三)小结

从变现能力的角度而言,现金资产变现能力最好,其次是证券投资,最后是贷款。中信银行贷款占资产总额比率偏高,资产中大部分都是变现能力差的资产容易产生资金回收风险;证券投资与资产总额比率过低;现金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却逐年下降,资产的流动性减小。以上三种问题导致了中信银行资产结构单一,而资产业务结构的不合理将增加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为:①在中国,监管当局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的限制,商业银行不能够从事证券和保险业务,在总量和品种方面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条件。②银行贷款依赖的习惯及对证券投资的风险恐惧心理,导致单调的资产结构以及较差的流动性。③中信银行方面过于片面地追求规模的扩大和良好的经营业绩而乐于贷款,贷款的回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扩大了流动性风险。

三、加强中信银行资产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降低贷款比重,实现贷款多样化

资产过度集中于贷款本身就存在较大的风险,不仅仅是流动性风险,应将贷款在资产总额中的比重降到合理的水平,以分散风险实现资产多样化。从中信银行的贷款结构来看,贷款按期限划分的2014年、2013年短期和中长期贷款比率分别为55.7%:44.3%和57.1%:42.9%,14年的中长期贷款比重有所上升;按产品类型划分主要为公司贷款。维持较高的中长期贷款和公司贷款的比重是银行追求盈利性的目标要求但不得不牺牲一定的流动性。为保证流动性,银行必须调整贷款的内部结构,控制中长期贷款和公司贷款的比率,发展流动性较强的短期贷款和贴现贷款业务,并注重贷款流向的行业和地区多元化。

(二)发展证券投资业务

中信银行与其它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投资业务所占比例较低且增长缓慢。现阶段,各种期限长短不一的国债、公债、建设公债等政府债券是银行投资证券的理想对象。此种资金投放形式能为支持国家基础产业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能有效提高银行资产的三性。同时,监管当局应合理放宽投资限制。

信贷年中总结范文5

(一)模型设定我国的消费信贷

主要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贷款、信用卡消费贷款、个人旅游贷款、助学贷款等。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消费信贷可能遇到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其贷款风险多样,主要包括系统风险、经营风险、制度风险和信用风险。本文中定义当这些因素使得总的消费信贷风险超过一定经济条件下的承受能力时,就认为消费信贷是不安全的。本文在综合考虑消费信贷风险来源的基础上,从宏观上考虑消费信贷安全问题。由于经营风险和制度风险的防范主要依靠完善社会信用环境和银行内部的风险控制与管理制度以及贷款审查制度,难以定量研究。因此,本文中在对消费信贷安全进行量化时主要考虑由于社会动荡、出现金融危机等因素引起的系统风险,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借贷人无法按时按量偿还贷款所产生的信用风险。现有研究中专门针对消费信贷安全的定量研究较少,从宏观角度研究总体的消费信贷风险的就更少。本文以商业银行信贷理论、风险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以及预期收入理论的基础上,借鉴R.GastonGelos,RatnaSahay[13]对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的度量方法,构建了一个消费信贷安全综合指数(CDS)作为衡量消费信贷风险大小的指标。消费信贷安全综合指数CDS是指用不良贷款率(LGD)、房产价格指数(REPI)以及股价指数(SPI)的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指数。与现有研究相比,CDS综合反映了与消费信贷相关的系统风险和信用风险,即股票价格和住房价格会出现大幅下跌所带来的系统风险,以及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带来的违约风险。为了度量消费信贷规模对消费信贷安全的影响,以消费信贷安全综合指数为被解释变量来进行回归分析,选择消费信贷规模(CD)作为解释变量,利率也是影响消费信贷安全的一个重要影响影响,选择利率(IR)作为另一解释变量。Williams,Beranek和Kenkel[1]的研究表明失业率是导致贷款违约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但由于失业率的季度数据无法获得故未包含在模型中。从消费信贷期限上来分,我国的消费又可分为短期消费信贷和中长期消费信贷。1999年后,个人消费贷款快速增长,个人消费贷款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额的比例2005年为11.27%,2012年为9.85%。在各项消费贷款中,以住房贷款为代表的中长期个人消费贷款占绝大部分。2012年二季度中长期个人消费贷款占个人消费贷款的比例达到83.59%。实证中,为了具体分析不同期限的消费贷款对消费信贷安全的影响,本文分别采用总的消费贷款、短期消费贷款和中长期消费贷款数据构造不同的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

(二)数据说明我们选取的数据

是2007年第一季度至2012年第二季度的季度数据。分别以CD、LCD、SCD表示季度末总的消费性贷款增量、中长期消费性贷款增量和短期消费性贷款增量。其中CD由LCD和SCD加总计算得到,股价指数(SPI)采用的是上证综合指数,中长期消费性贷款增量(LCD)、短期消费性贷款增量(SCD)、利率(IR)、消费信贷不良贷款率(LGD)、房产价格指数(REPI)以及上证综指的数据都来源于中国金融和经济研究数据库。为了防止伪回归的出现,我们首先使用ADF方法对上述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在显著性水平为5%时,则消费信贷安全指数(CDS)是一阶单整(I1),在显著性水平为1%时,短期消费贷款增量(SCD)、长期消费贷款增量(LCD)、股价指数(SPI)、利率(IR)、房产价格指数(REPI)和不良贷款率(LGD)都是一阶单整(I1)。实证检验结果还表明,消费信贷安全指数的一阶差分(ΔCDS)是近似为标准正态分布的平稳变量,根据前面对消费信贷安全综合指数的定义,可知当ΔCDS小于某个临界值时,即ΔCDS<CDS=μΔCDS-1.645σΔCDS时,就认为消费信贷是不安全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引发的系统风险加大,消费信贷违约率上升时,消费信贷安全指数增量ΔCDS越小,引发危机的可能性也越大。对各变量进行差分处理,检验结果表明其一阶差分序列ΔIR、ΔREPI、ΔLGD、ΔSCD、ΔLCD、ΔCD及ΔSPI都是平稳的时间序列,若模型中变量之间具有协整性,则可在长期关系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相应的误差修正模型(ECM)来考察消费信贷安全与信贷规模、利率之间的短期关系。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利用Eviews6.0软件对模型采用OLS方法进行估计

本文首先对长期关系模型的设定是否合理进长期关系模型的估计结果行单位根检验,以保证为平稳序列。从实证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

1.模型中总的消费信贷增量变量(CD)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模型中中长期消费信贷增量(LCD)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而短期消费信贷增量(SCD)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都不显著,表明相比于短期消费信贷的波动,中长期消费信贷的波动对消费信贷安全的影响更为显著。事实上,我国目前消费信贷80%以上都是中长期贷款,虽然近年来我国以汽车贷款、旅游贷款等为代表的短期消费信贷增长迅速,但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仍然很大,且自2007年以来以平均增长率13.26%的增长率在增加。

2.消费信贷规模与消费信贷安全之间存在正向的协整关系

信贷规模越高消费信贷越安全,这表明我国的消费信贷目前正处于规模经济阶段。通过扩大消费信贷规模,一方面消费信贷种类结构、贷款人结构、贷款期限结构等获得改善,特别是消费信贷带来的消费习惯的改变使潜在的优质贷款人被不断的培养出来,从而在利润增加的同时风险被分散和降低,另一方面通过增加银行从事消费信贷的专业人员和采用控制风险的专业手段等提高管理效能,能不断降低由管理问题产生的经营风险。这些规模经济的获得可能会有一定的限度,当规模很大时,优质的贷款人资源挖掘殆尽,消费信贷的风险可能就会制约进一步的规模扩张,但在本文模型的实证中,我们发现把“规模的二次方”作为变量引入模型后,这个变量不显著,说明目前我国的消费信贷并没有达到规模扩张的上限。

3.模型中利率变量

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利率对消费信贷安全有显著影响。长期内,消费信贷安全与利率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利率提高消费信贷就越安全,这是因为模型中的利率采用的是央行的基准利率,当宏观经济处于繁荣期,央行往往通过调高基准利率进行调控,防止经济过热,而经济处于繁荣期时,居民收入上涨,消费信贷面临的风险会降低。当然,经济如果真的过热,就会存在经济下行甚至是大的金融风险爆发的风险,但这种风险很难进行预测和度量,故本文构建的综合指数只能反映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消费信贷面临的风险,因此利率与消费信贷是正向的关系。然后,对上述模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以期考察长期关系模型的残差序列的平稳性。由上述协整检验结果可知,以长期消费信贷增量(LCD)和利率(IR)为因变量的协整方程的残差序列在l%的显著性水平下不含有单位根,为平稳变量;同时包含短期消费信贷增量(SCD)、长期消费信贷增量(LCD)和利率(IR)为因变量的协整方程的残差序列在l%的显著性水平下也不含有单位根,为平稳变量,但此模型短期消费信贷增量(SCD)不显著;而以总的消费信贷增量为因变量的协整方程的残差序列即使在l%的显著性水平下也不含有单位根,表明其也是平稳变量。因此,消费信贷安全(CDS)与总得到消费信贷增量(CD)、中长期消费信贷增量(LCD)、利率(IR)之间都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消费信贷安全度会随着中长期消费信贷增速和利率的增加(降低)而增加(降低)。根据协整理论,如果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一定存在一个与之等价的误差修正模型,它能够将变量的短期关系和长期关系囊括在同一方程内。误差修正模型是用来对存在协整关系的变量起调节作用的模型,它的调节作用防止长期关系的偏离在规模或数量上的扩大。任何一组相互协整的时间序列都存在误差修正机制,反映短期调节行为。由于在模型中短期消费信贷增量(SCD)不显著,故在模型和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误差修正方程。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信贷年中总结范文6

我于年月起担任授信管理部副总经理,分管授信管理部的审查组、出账审核组工作,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公司授信业务审查;授信出账审查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制定公司授信业务的审查要点;负责对全行审查员业务培训和指导;负责市行贷审会组织协调工作;配合部门负责人完成本部门的工作,部门负责人交办的其它工作,向部门负责人负责。另外还主动担任了授信管理部的规章制度修订和全行客户经理培训的组织协调工作。

年月经分行批准,担任授信管理部副总经理主持全部门的管理工作。主要职责除履行分管工作职责外,还承担对分行信贷管理部部门和市行领导负责,负责所辖城区支行信贷业务的正常健康运作;主持本部门全面工作,对上级行下达的各项计划指标和监测指标的完成情况负责;组织贯彻落实人行、银监会与总行有关信贷政策和管理规定,并组织制订实施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组织对支行和各经营单位的信贷业务考核;对向人行、银监会和上级行报送的信贷业务报表;对信贷业务的分析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按上级行授权权限对有关信贷业务进行审核,负责组织本行贷审会日常运作;组织管理本部门的日常工作,负责规划实施本部门人员职能分工、岗位配置和职责考核;组织信贷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上级行信贷管理部门和本行赋予的其他职责。

年本人主要管理工作为分管审查组和出账审核组的工作,主持全部门管理工作的时间较短,所以今年的述职主要对分管工作进行回顾和评估。就分管工作的岗位职责要求,本人基本上尽职地完成分管工作,保证了全行公司授信业务审查和出账审核工作顺利开展,配合分管贷后管理组和综合管理组的杨辽滨副总经理完成了授信管理部全部管理工作。现将本人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具体分管工作完成情况

全年组织47次贷审会,审查420个授信项目,授信项目总金额140亿元。其中:审议通过289个项目上,总金额122亿元;上报上级行项目64个,总金额70亿元。

审核办理3700笔出账业务,金额223.9亿元人民币,外币1.25亿美元。其中:贷款260笔,金额83.55亿元;贴现450笔,金额38.8亿元;国际贸易融资450笔,金额1.25亿美元;承兑2500笔,金额110亿元;保函80笔,金额8.3亿元。

二、完善基础管理工作

年是全行“规范管理深化年”,总行针对公司授信业务管理工作下发一系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本人立足于授信管理部的基础管理工作,主动承担了全部门基础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修订、增补工作。对提高授信管理部的基础管理工作,理顺内部业务流程,规范各项业务操作细则,明确各岗位责任等方面发挥一点作用。主要基础规章制度建设情况工作如下:

1、在上级行下发的各种零散信贷业务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吸收同业先进科学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我行现行管理框架,制定了《银行支行公司授信业务管理办法》,作为指导我行公司授信业务全流程管理的系统性法规,并在年进行了贯彻执行。

2、结合上级行对分支机构信贷管理部职能和岗位设置要求,信贷管理部及时修订了<<银行授信管理部组织管理框架和岗位职责>>,对信贷管理部的信用审查、贷后管理、数据统计、出账管理、系统维护、档案管理等管理模块进行明确的职能定位,落实各岗位管理人员,明确交叉辅助岗位,将本职岗位与对口管理、服务机构(部门)落实到具体的人员,明确部门内各岗位信息传递流程,将行内外由部门承担配合的工作指定到具体工作人员,实现授信管理部组织体系和信息传递的有序运行,实现了管理工作的落实到人。

3、通过总结上年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对我行上年信贷业务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依据总行下发下年年信贷指导意见,在对下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走势预测的基础上,我部及时下发《银行支行年授信业务指导意见》,从源头上指导一线客户经理进行业务开发,保证上半年我行信贷业务运行始终按照年初制定规划运行,实现了信贷风险管理工作风险前移、制度先行,保证我行全年信贷工作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监管政策下有序运行。

4、通过总结以往年度同行业在出账管理中发生操作环节风险,我行在上级行下发的出账管理要求基础上,对我行出账审核流程进行优化,明确了出账环节审核要求,通过相互制约的岗位控制操作风险,制定了《银行支行出账审核实施细则》,在各经营机构内建立独立的出账操作人员队伍,实现客户经理业务开发和出账操作环节的分离。对额度内频繁出账、低风险业务出账操作存在手续繁琐问题,及时下发《银行支行额度内出账集中处理的

通知》、对符合再转授权条件的经营机构进行《低风险业务再转授权通知》。5、针对当前各家银行依靠垒大户追求规模和对集团关联客户授信额度不能量化管理问题,防止对大客户的集中授信风险发生,及时规避集团客户的系统风险。制定了《银行支行公司客户授信额度测算管理办法》,以量化的数据模型测算我行对公司客户的授信额度上限测算方法,保证了我行对集团客户敞口授信总量理性控制。对总体债务超出我行所测算总体债务上限的客户坚决不进,对存量授信客户重新审定,对超出总体债务上限的客户制定逐步压缩计划。从源头和制度上防止对垒大客户和集团客户集中授信风险的发生。

6、依据“银行民营100”的指导思想,我行公司授信业务确定了“差别化”营销策略,将发展中小客户作为我行重要战略决策,制定了《银行支行中小客户授信业务操作指引》,作为中小客户开发、中小客户管理、中小客户决策全过程管理指导原则,有效地防范了我行公司业务授信风险的集中,促进了辽宁省中小客户发展,响应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

7、进一步制度化、程序化我行授信业务集体决策体系,起草了《银行支行贷审会条例》和《银行支行授信管理部联审会议事规程》,明确集体决策组织的委员组成、委员职责、议事程序、惩罚规定、考核管理,确定授信管理部联审会专家意见作为贷审会的参谋地位,在制度层面完善了我行授信决策体系,保证我行集体审议、集体决策授信风险要求的全面落实和贯彻。

8、通过现场调研、亲自操作感受和对授信业务操作细节分析,查找、筛选、逆向思维分析各业务操作细节存在风险隐患,及时下发十多个规范要求和通知。主要有:对公司业务部、资产保全部、筹备行公司业务上报规范性的通知、对人民币业务和国际业务规范性通知、规范保证金的证明、规范授信核保操作流程、规范保函业务操作流程、规范会计报表审计、规范抵押资产评估要求、规范贷款卡查询的要求、规范信贷管理系统录入要求、规范法人客户评级要求、规范保证金替换审批流程、规范了仓储场地现场勘查的操作、细化了调查报告撰写格式和产品价格确定依据等十五个规范性要求。

9、为了保证上述各项管理办法和规范性的要求贯彻执行,制定了《银行支行公司授信业务操作流程定量考核管理办法》,对客户经理业务开发管理实行量化全流程定量考核,将业务操作考核结果与客户经理的经营绩效挂钩,实现对客户等级认定的科学性,保证我行客户经理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计划在年全面推行实施。

10、通过分析研究我国历次宏观经济调控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结合我行现存业务发展模式,为了建立我行长效的信贷资产风险控制机制,草拟了<银行支行建立长效信贷风险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现已提交全行经营机构负责人讨论,拟作为指导我行未来五年信贷业务开展纲领性的指导思想。

三、主动参与总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新需求的完善工作年总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全面上线运行,在出账审核流程、授信审批、统计功能方面仍存在某些不完善的地方,本人以实事求是精神将工作发现或感觉到需进一步完善方面积极组织系统管理员向总行反映,并及时向总行报告我行的需求。

总行接受我行建议完善了批量处理快捷审批流程、完善了部分统计功能。

四、圆满完成接待上级行检查指导工作

年总行共派出五次检查、指导组对我行信贷业务进行检查指导,我主动参与接待总行检查组工作,并充分利用每次总行检查指导时机,全面地向检查组人员介绍沈阳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展示我行信贷业务管理工作,让总行业务管理人员了解我行信贷业务管理水平和信贷业务发展,认真接待、积级组织材料,取得检查组对我行信贷管理工作的基本认可。并将每次检查工作作为我行查找管理漏洞、完善管理工作、调整我行信贷业务结构有利时机。

五、准确把握政策脉搏,严防我行信贷业务的政策性风险

通过学习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认识到国家防止经济过热的货币政策的严肃性,及时提出了对我行追求规模扩张政策进行重新调整,确立了“以高效资产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组织审查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及总行下发的行业准入标准;提出对集团客户和股权关系复杂客户始终坚持审慎性放贷的原则,使我行在当前资金断裂“德隆系”公司中没有一笔敞口授信业务;对民营企业向重工业化转型中,有选择地支持实力强的物流民营客户,坚决回避在五大行业规模扩张过快的民营客户,如唐山建龙钢铁、工源水泥等客户;响应国家发展中小客户政策,将发展中小客户作为我行未来战略选择进行明确,全年我行累计新开发几十家中小客户,有力支持了沈阳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

坚决贯彻执行沈阳市银监局去年对我行检查发现的贷款(贴现)转保证金、贷款逆向操作、承兑业务量过大的问题,主动在信贷管理方面下发专项规定和要求,主动压缩承兑业务总量、杜绝了贷款转保证金、贷款逆向操作、票据贴现的不规范现象。

六、发挥领导作用,引导培育良好的工作氛围

年,通过日常工作交流感觉部门人员工作态度茫然、按部就班、缺少工作主动性和热情等问题。本人利用周例会机会向全部同志共同探讨了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态度决定工作结果、工作没有任何借口、你真的很不错等四个基本观点,从励志方面鼓励全部工作人员,振奋工作精神、端正工作态度,取得初步效果。

七、承担全行客户经理组织培训工作重任

年本人在主管行领导的授意下,主动承担起全行客户经理系列培训的组织领导工作,在年下半年信贷结构调整及公司业务开发放缓时期,组织全行客户经理进行一系列的信贷业务培训,取得阶段性成果。年此种培训还将深入开展下去。

八、理论体系上存在不足

1、对银行追规模扩张,银行资产质量及其风险减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年全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本人没有给领导提出前瞻性的合理化建议,主动回避异地客户、压缩大额授信客户、调减承兑余额,结果导致年新增了吴中仪表逾期贷款,出现沈阳公用发展贷款预警,下半年被动地按总行压缩承兑江票计划调整承兑汇票余额,影响了我行年下半业务正常开展,失去一部分低风险承兑业务。主要问题为:以前没有很好思考规模和效益、规模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对“资产质量是发展第一主题”理念的认识不深,对质量、规模、效益三者协调发展关系理解处于口头,没有落实到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不能勇于说不,失去很多可以主动回避风险的最佳机会。

2、对银行资本必须覆盖风险,进而限制银行过度扩张认识不充分。针对这一点知识,年以前本人头脑一直空白,缺少系统理论知识,每日仅研究具体授信项目的信用风险,很少从银行资本上思考银行的信贷规模到底可做到多大等深层次管理问题,特别是总行限制

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和商票贴现余额以后,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系统学习,明白银行信贷资源经营有限性,加深对我行存量信贷业务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必要性的认识,并能理性决策如何使我行有限信贷资源得到高效的运用。本人已初步理解了银行资本有限、资本必须覆盖风险、资本制约规模的基本概念。 3、对银行经营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互协调性以及信贷业务风险发生的滞后性及银行经营风险的反经济周期性认识不够,在年甚至年上半年还存在少许盲目乐观性,对总行调整政策没能做到及时接受,幸好在主管行指点下,认识到我行现在必须进行客户、定价、保证金等结构刚性调整的必要性。及时调整了风险控制的指导思想,实施了适度从紧的审查原则,保证了全行信贷结构调整工作在年顺利实施,最终保证我行经营效益提高,有力降低信贷风险,压缩了承兑总量和调减了大客户的授信总量。

九、本人对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再认识

通过学习年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整政策和总行进行一系列产品结构、风险排查活动实施,回顾我国金融体系在历次宏观经济大调整时期的得失,结合本人近五年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实践。作为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部门的负责人,应牢牢地树立一个长期稳定的经营理念指导日常管理工作。即在强化“质量是发展是第一主题”理念基础上,坚持一个思想、保持三个理性、把握四个关系。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以效益为目的,以质量为前提,以规模为手段,坚决放弃片面追求规模的做法。保持三个理性,一是理性对待市场,即不为市场的起伏所左右,始终清醒地判断市场风险,做到进退自如,风险可控;二是理性对待同业,即在积极借鉴学习同业好的经验与做法的同时,坚决反对各种不计成本的非理性竞争行为;三是理性对待自已,即勇于并善于看清自已的问题,牢记历史教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把握四层关系,是指正确处理好管理与发展、质量与速度、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制度建设和管理团队建设等四方面的关系。

信贷年中总结范文7

截止6月末,支行各项存款余额21307万元,较年初增加2145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1344万元,较年初增加2527万元,存贷比例53%;不良贷款余额1.6万元,较年初下降0.9万元;办理银行承兑汇票金额8849万元;办理贴现金额5507万元;利息收入584万元,半年实现利润377万元,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信贷管理也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一、认真执行政策,严格按照规范化管理要求,切实加强信贷基础工作,确保各项指标圆满完成。

半年来,我行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总行会议和文件精神,适时分析形势,认真执行政策,从严监管企业,规范内部管理,切实防范风险,不仅提高了信贷管理水平而且为保证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经营责任考核指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贷款投放上,支行狠抓贷款投放风险管理,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一、⑴严格执行总行下达的《信贷风险控制指导意见》,进一步对信贷风险进行控制,对授信行为进行规范。严密了贷前调查、审查及审批手续,对信贷人员贷前调查的范围及要求,确保信贷调查材料真实有效。

⑵严格控制信贷风险,严格执行信贷风险防范控制管理体系,全面实行审贷分离,规范了贷审会,实行了贷审例会制,严格按照贷审会议事规程召开会议,明确各环节主责任人职责。

(3)扎实细致地开展贷后检查工作,定期和不定期地对企业经营状况和抵押物状况进行检查和分析,认真填报贷后管理表。

(4)切实做好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制定了五级分类的具体操作实施细则,对客户进行统一分类,从而提高了信贷管理的质量。

(5)对流动资金贷款、贴现贷款,承兑汇票在上报审批过程中严格执行总行要求的调查、审查、审批环节的统一格式,切实从源头上控制信贷风险。

(6)积极配合总行信贷处做好信贷检查工作,在检查中没有发现一例违规现象,信贷工作得到肯定和好评。

二、通过信贷杠杆作用,抢占市场份额,壮大资金实力,增强发展后劲。上半年,我支行继续围绕开拓信贷业务、开展信贷营销、积极组织存款等方面做文章,切实做好大户的回访工作,密切关注并掌握贷款单位的资金运行状况和经营情况;大力组织存款,积极开拓业务,挖掘客户。

1、上半年,我行信贷资金重点投放于优质企业和大中型项目,继续重点扶持信用好、经营好、效益好的优质企业,如中联巨龙水泥有限公司、亿人城建有限公司、利玛置业有限公司等,把这部份贷款投入作为我行调整信贷结构、分散信贷风险、抢占市场份额、维持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信贷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而且,通过优化信贷结构,信贷资金正确的投放,使我行的优质客户不断增加。既降低了经营风险,同时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上半年,我行坚持业务发展多元化,加快票据贴现业务的发展,重点增加对优质客户的信贷投放量,不仅降低了贷款总体风险度,而且带来了丰厚的利息收入,随着相对独立核算的实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今年一至六月份实现利息收入584万元,超过去年全年收息水平,实现利润377万元,有效地壮大了资金实力,增强了发展后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加大信贷营销力度,不断开拓业务空间,加快业务发展步伐。

1、上半年,我行在信贷业务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特别在汽车消费贷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行还特别注重加强银企合作,协调处理好银企关系。根据形式发展和工作实际的需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与企业互通信息,加强理解与配合,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的途径,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构筑新型银企关系。三月份,我行与市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举办了银企联谊活动,通过活动,加强了银企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建立了深层银企合作关系。

2、上半年,我行进一步提高对信贷营销的认识,不断推进文明信用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地抢占市场份额,建立稳固的客户群体,加大对个私经济、居民个人的营销力度,选择信用好、还贷能力强的个体企业和城镇居民做为我行信贷营销的对象,把信贷营销与绿色文明信用生态工程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的社会文明信用创建活动,打造我行独特的信贷营销品牌。

四、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业务操作有条不紊,提高办事效率,推进业务发展。我行在不断加强和改善日常信贷工作的同时,还注重加强信贷人员的业务学习,以便能在业务操作中得心应手,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做好信贷资料归档和各项结转工作,实行一户一档,建立完整系统的客户信息档案,以便于及时查阅和调用。对于信贷台帐和报表,能够完整、准确地反映数据,及时上报各项报表,做好信贷登记工作,及时提供信息。在搞好管理的同时,我行还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手段,积极开展优质文明服务,树立“窗口”形象,以服务留住储户、以热情吸引存款,始终以客户就是上帝的理念精神,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提高我行的对外形象,并以优质的服务促进业务的发展。

五、下半年工作思路

1、立足当前,抓好各项阶段性工作,在上半年打下的基础上,下半年全面启动。下半年,我们要做好信贷各项业务的安排和落实,对于上半年已有意向的项目,下半年力争做好、做实,例如要做好新港国际和华茵房地产的商品房按揭工作,做好大户回访工作,加强贷款企业的资金回笼款统计工作,巩固老客户,发展新客户,全面开展信贷营销工作,努力完成信贷业务各项指标任务。

信贷年中总结范文8

信贷投放是一个地区重要的金融资源,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1978-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和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数据,对内蒙古自治区的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内蒙古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与信贷投放之间存在双向的均衡关系,人均生产总值的增长带动了信贷的投放力度,同时在一定的滞后期内,信贷投放的多少也对经济的增长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信贷投放;人均生产总值;ADF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

【Abstract】

Credit is an important financial resources,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o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Inner Mongolia region in 1978-2013 regional PGDP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loan balance data,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of Inner Mongolia. Then the author came to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in Inner Mongolia there is a two-way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dit and PGDP. When PGDP growth, and so did the credit on the strength, at the same time, in a certain lag period, the size of the supply of credit has a strong role in promoting the economic growth.

【Key words】

credit availability; economic growth; ADF Test; Granger Causality Test

0 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金融已经成为经济的核心力量,金融资源的发展会对当地的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内蒙古自治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发展速度极快,连续几年增速都在中国前列,而在这些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中,金融信贷的作用不容小视。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改革,信贷投放在对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愈加明显。但是随着信贷投放量的增加也对社会的正常运转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房价过高,居民消费指数不稳定等。20世纪后期,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信贷投放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作用关系,许多学者也通过不同的分析方法对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相关的分析研究,其中既有理论的阐述,也有计量的模型分析,但是在结论上却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

1 文献综述

关于信贷投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个问题上,国内外学者的态度并不一致。Arestis, Demntrades(1997)发现在德国,信贷投放量的多少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并不存在反向的促进关系;在美国信贷投放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没有充分的数据能说明。Patrick(1996)认为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即信贷投放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经济增长也扩大了信贷投放。王小平等(2003)通过分析天水市的信贷情况,对我国西部地区的信贷投放情况与经济增长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时滞的影响下,经济增长的发展将会受到信贷持续萎缩的制约。付海龙(2009)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甘肃省信贷总量与经济总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信贷投放增加可以带动经济增长。通过信贷投放产业结构和期限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得出相比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工业贷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农业贷款和基建贷款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

陈红等(2010)运用湖北省1992-2008年信贷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多个指标数据进行了多元向量自回归以及协整分析,结果发现从短期来看,中长期的信贷投放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李成、袁静文(2007)分地区研究了信贷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将我国按地区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分别进行两者之间的协整分析,发现我国东部经济增长受信贷投放最大,中部次之,西部影响则较小,建议采用差异性的货币政策来发展中西部的经济。衡力(2013)发现河南省的经济增长与信贷投放呈现出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通过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以及协整分析最后得出,河南省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经济增长对信贷投放的影响较为显著,而信贷投放BING 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单克强(2011)将全国各省区作为研究对象,对各省区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发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信贷投放和经济增长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因果关系,仅仅是山东省的信贷规模表现出了对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原因。

可以看出,地区的差异性以及研究方法的不同会使学者对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很大的分歧,鉴于内蒙古自治区近十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2 实证分析

2.1 数据的搜集与处理

本文选取了1978-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地区人均生产总值(PGDP),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LOAN)两个指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地区人均生产总值表示经济增长水平,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表示信贷投放水平,所有数据来源于《内蒙古统计年鉴》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呼和浩特支行。

为了保证研究对象之间的可比性增强,对所有数据进行了指数化处理。同时考虑到时间的影响因素,我们以1978年为基期,将名义数据转换为实际数据,根据相应的居民价格消费指数对数据进行处理。以指数的形式表示两个指标,LnPGDP、LnLOAN分别表示指数化的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和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

2.2 单位根检验

文中选取的指标是两组时间序列,在做回归时,假如两组时间序列是非平稳序列,那么结果可能出现伪回归的情况,所以要对时间序列做平稳性检验。对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比较常见的方法是单位根检验,本文以ADF单位根检验法对LnPGDP 、LnLOAN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图1:

由上图可以看出,LnPGDP 、LnLOAN的ADF统计量在三个临界值的水平都接受了原假设,说明两组变量指标都是非平稳的序列。在对两组时间序列进行了一阶差分后,在5%的临界值水平下,两组变量均拒绝原假设,说明差分后的序列变为平稳序列。说明LnPGDP 、LnLOAN为一阶单整序列,两者存在协整关系。

2.3 协整检验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LnPGDP 、LnLOAN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假如其回归方程的残差是平稳序列,那么可以说二者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采用最小二乘法对LnPGDP 和LnLOAN做回归分析,得到线性方程;以LnPGDP为被解释变量,LnLOAN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LnPGDP=-6.50+0.94LnLOAN

R2=0.9868,F=2541.2

从方程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模型整体拟合度较高,可决系数R2高达98.68%;此外F值为2541.2说明方程较显著。再利用ADF检验对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图2,可以说明残差序列是平稳的,这就可以说明两个变量LnPGDP 和LnLOAN之间是协整的,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2.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内蒙古自治区的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与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那么到底二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我们对两组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如下图3:

由图3可以看出,在样本区间为1978-2013年的情况下,在95%的置信水平下,均拒绝了原假设,说明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是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格兰杰原因,而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也是地区人均生产总值的格兰杰原因,即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与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二者互为因果关系。

2.5 结论分析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1978-2013年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与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方面内蒙古自治区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与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同时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对人均生产总值的增长有直接的作用;另一方面,由格兰杰检验可以看出,人均生产总值与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人均生产总值的提高可以促进信贷的投放,同时信贷投放影响人均生产总值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有一定的滞后期。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环境与金融环境的不对称。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信贷的投放直接关系金融的发展方向,应该重视内蒙古自治区信贷市场的发展,不仅要加大内蒙古自治区信贷投放的总量,还要注重信贷投放的效率,以此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地区的经济结构,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信贷市场的发展,为信贷的发展提供完善的外部环境,带动内蒙古地区金融信贷市场的规范发展,使内蒙古自治区最终实现信贷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Slow.A contribution to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70.1(February):86-94.

[2]Dwight H.perkins,Steven Radelet,Donald R.Snodgrass,Malcolm Gillis,Michael Roemer."Economics of Development"[M].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 2005.

[3]王小平,贾锐,栾立冰,杜永强.西部地区信贷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个案研究[J].金融研究,2003.

[4]付海龙.甘肃省经济增长中的信贷投放问题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9.

[5]陈红,王伟.股票市场、中长期信贷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

[6]李成,袁静文,黄顺绪.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地区差异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7.

[7]衡力.河南省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

[8]单克强.我国信贷扩张与经济增长关系探讨[J].金融纵横,2011.

【作者简介】

信贷年中总结范文9

关键词:经济背离;挤出效应;信贷效率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4(9)-0016-05

2014年上半年,宁夏新增人民币贷款405亿元,创同期历史最好水平。截至2014年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4330亿元,同比增长17.9%,增速远高于宁夏上半年GDP7.4%的增速。金融与经济背离现象引起广泛关注。

一、金融和经济背离的理论解释

金融数据和经济数据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认为,金融是经济的先行指标。从历史数据上看,我国货币增速和经济增速表现得较为一致。但是2012年至2013年中期,我国出现货币增速持续增长,而经济增速却持续低迷的现象(见图1)。宁夏曾在2004至2005年以及2008年至2009年出现贷款增速与工业增加值增速不同步的现象。

金融和经济背离一个可能的解释是货币流通速度快速下降。易纲在《中国的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1984-1993》中论述到长期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错配,导致经济泡沫生成,货币流通速度变慢,特别是在泡沫临近不可持续和已经进入破裂状态下,货币层面的反应是周转速度不断变慢,总量虽然高企,但经济中并不感到资金的宽裕。

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看,经济不景气时,货币流通速度可能快速下降,引起社会资金面紧张,民营及中小企业融资难加剧。当前我国仍处于经济扩张和转型阶段,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比较旺盛。企业在有机会获得贷款、债券等融资时,往往倾向于把钱先拿到手上,在经济形势和预期不稳时更是如此。占有资金不仅可为债务清偿做准备,并可通过借给其他资金需求者获取收益,而且还可以在经济复苏时快速扩大再生产。与此同时,家庭预防性储备上升,购房、购车等资本性支出减弱。因此,经济不景气时,企业与家庭部门对持有货币的偏好上升引起货币沉淀,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按照数量方程式,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维持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需要的货币量提高,在货币供给不能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社会普遍感受到资金紧张(见图2)。

二、时滞的存在加深了金融和经济的背离

我们对2006年以来的各项贷款和工业增加值进行了时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滞后期为8个月时,两者相关系数最大。也就是说,贷款传导到实体经济的时间大约为8个月。同时,KL统计量的结果也为8个月,与时差相关分析完全吻合。此外,我们使用2000年以来的各项贷款和工业增加值进行了相同的分析,结果显示滞后期仍然为8个月,说明宁夏工业增加值与各项贷款之间的滞后关系是稳定的。

回顾2013年中期以来宁夏信贷投放的节奏和力度,可以发现尽管2013年全年信贷增长良好,但是二季度受全国流动性紧张影响,信贷增长低于2012年同期水平。2013年1-6月份新增贷款331亿元,同比少增27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1%,创2006年以来最低水平。三季度贷款增速开始回升,截至2013年9月末,宁夏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792.92亿元,同比增长15.1%。截至12月末,宁夏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910.15亿元,同比增长17.1%。

2013年二季度信贷增长偏弱,通过时滞的作用反映到实体经济上,正好对应2014年一季度经济增长乏力。若其他因素不变,即全国经济增长动力不出现新的不利冲击,按照宁夏工业增加值与各项贷款之间8个月的滞后关系推算,2013年7月以后信贷走强,将带动经济增速从2014年二季度开始回升。同时,随着2014年宁夏自治区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效应开始显现,宁夏经济数据与金融数据之间的背离将有所改观。

三、结构性因素是金融和经济背离的主因

(一)信贷产出效率下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宁夏贷款占GDP比重呈稳步升高态势,反映出宁夏贷款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大。同时,贷款占GDP比重高意味着贷款的产出效率低。宁夏贷款占GDP的比重为全国第五位,意味着贷款的产出率位居全国倒数第五位。从2013年的情况来看,全国1个单位的贷款产生0.79个单位的GDP,而宁夏1个单位的贷款只产生0.66个单位的GDP,全国只有5省区1个单位的贷款产生的GDP低于0.7个单位。

(二)借新还旧。美国经济学家明斯基按照债务与收入的关系将融资方式分为三种:一是对冲融资,融资主体能够以现金收入支付利息并偿还债务;二是投机融资,融资主体无法以现金收入偿还债务,但可以支付利息;三是庞式融资,融资主体不能偿还债务利息。后两种融资方式需要靠债务滚动(借新还旧)来防止资金链断裂。

2009年以来,受经济刺激政策的影响,宁夏整体债务率尤其是非金融部门(企业、居民和政府)债务率上升较快。居民部门杠杆率比较低,地方政府杠杆率在上升,但整体债务规模可控。因此,非金融部门债务率上升主要是企业部门债务率上升。2008年宁夏贷款比GDP为116.5,而2013年这一比率为152.4,五年上升了30%1。债务负担与融资需求互相推动。虽然社会净融资规模巨大,但形成增量部分的比例越来越低,很多信用投放是维持存量债务的存继。

(三)挤出效应。一些部门对资金价格不敏感,部分低效率企业占用大量信贷资源,挤占了其他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机会。在宁夏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和产能过剩行业。2014年6月末,房地产贷款余额达到673亿元(含个人购房贷款,不含住房公积金贷款),同比增长40.8%,远高于各项贷款余额的增长速度,占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比重达到15.5%。2014年6月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达到336亿元,占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比重达到7.8%。

四、信贷与经济数据的省际比较2

通过省际比较,除、贵州、青海和新疆四省区信贷增速与经济增速双双较高外,宁夏、黑龙江和吉林信贷增速远高于经济增速,经济与信贷数据表现出一定的背离。而其他省区则没有宁夏、黑龙江和吉林表现出的高低差距较大的现象。

(一)华北五省区信贷增速与经济增速差距相对较低。华北五省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总体信贷增速与经济增速差距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中东部七省区。其中,北京、天津发达地区信贷增速与经济增速水平差距更小,低于华北地区平均水平。2014年上半年,天津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幅10.3%,排名全国第4名,但是上半年信贷同比增幅为11.8%,排名全国第29名。天津与宁夏情况相反,信贷增速较低,但经济增速较高,其实质也是一种信贷增速与经济增速的背离。

从信贷资金使用效率上来讲,北京、天津相对发达的地区贷款与生产总值比例相对较高,高于华北地区平均水平,证明信贷对生产总值贡献率较低。但是,天津人民币贷款与生产总值比值依然低于宁夏。

(二)东北三省信贷增速与经济增速差距较大。东北三省(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上半年生产总值同比增速排名全国最后,但是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相对较快,东北三省信贷增速与经济增速差额较大,高于华北地区、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与西北地区相似,与宁夏情况更相似。

从资金使用效率来看,东北三省贷款与生产总值比值较低,仅次于中南部六省区,信贷资金使用效率较高,信贷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较高。

(三)中东部七省区信贷增速与经济增速差距最低。中东部七省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属于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七省区生产总值最高。七省区信贷同比增速与生产总值同比增速差距最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浙江生产总值同比增速略低于全国水平,但是,信贷增速总体也较低,两者差值低于中东部七省区平均水平。从信贷资金使用效率上看,中东部七省区人民币贷款与生产总值比例相对较低,信贷资金使用效率较高,对当地生产总值贡献率较高。

(四)中南部六省区信贷增速与经济增速与全国持平。中南部六省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信贷增速与生产总值同比增速相对较平稳,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六省区与全国平均水平差额方差最小。中南部六省区生产总值略低于中东部七省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排名居中,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信贷同比增速排名也相对居中,经济金融发展相对稳定,是经济与信贷数据最契合的地区。

从信贷资金使用效率上来讲,中南部六省区人民币贷款与生产总值比值最低,并且每个省区人民币贷款与生产总值比值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六省区信贷资金使用效率更高,信贷资金对生产总值贡献率更高。

(五)西南五省区信贷增速与经济增速差额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南五省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和)生产总值同比增速排名较前,其中,、重庆和贵州排名全国前三名。西南五省区信贷增速与经济增速平均差额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金融较东北地区、中东部地区和西北地区发展相对稳定,金融与经济背离程度较轻。从信贷资金使用效率上来讲,西南五省区人民币贷款与生产总值比值与全国水平持平,资金使用效率相对不高。

(六)西北五省区信贷增速与经济增速差额全国最高。西北五省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生产总值同比增值均高于或者等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青海、新疆和陕西分列全国第5-7名。在信贷同比增速中,甘肃、青海、新疆和宁夏排名前10名。西北五省区总体信贷增速与经济增速差额全国最高。除陕西外,其余四省区均高于西北五省区地区平均水平。

从信贷资金使用效率来看,西北五省区是唯一一个贷款与生产总值比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除陕西外,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均高于地区平均水平,尤其是宁夏排在全国第2名,信贷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信贷资金对生产总值贡献率不高。

(七)小结。综上所述,本文得出有以下几个结论:

一是经济发达的省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较稳定,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也较稳定,并没有出现显著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情况。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与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的差额也较低。比如:天津、江苏、山东、广东、湖南、湖北和重庆等省区。其中,天津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10.3%,位列全国第4位,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11.8%,位列全国第29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与信贷增速差额最小。而北京、上海和浙江等省区甚至出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也较低的情况。

二是部分省区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较高,但经济增长较弱。比如:宁夏、吉林和黑龙江等省区。上半年,宁夏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位列全国第23位,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17.88%,位列全国第9位。吉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位列全国第28位,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18.61%,位列全国第7位。黑龙江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4.8%,位列全国第31位,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16.11%,位列全国第13位。

三是宁夏经济增速低迷的主因在于产业结构对经济调整的适应力较弱。通过宁夏与吉林、黑龙江等省区对比发现,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宁夏经济增长与信贷增长的背离,主要原因在于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外部需求和内需的拉动力减弱,地区产业结构适应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能力较弱,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首先,投资乘数效应减弱。近年,宁夏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依靠投资,宁夏固定资产投资经常大于地区生产总值,当前房地产投资放慢和煤炭产业不景气,固定资产投资的乘数效应减弱。其次,进出口拉动力不足。尽管上半年宁夏的进出口总额增长较快,但由于绝对值较小,进出口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不到15%,整体上经济外向度低,对经济拉动作用有限。最后,消费外流的影响。由于产业结构和交通运输成本等原因,居民网购意愿强烈,这部分消费因流向区外而没有形成对本地经济的拉动力量。根据支付宝2013年度数据显示银川人均网购支出为7570.69元计算,城镇居民网购支出约占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总之,宁夏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较慢,第二产业增长绝对值不高,相对于一、三产业来讲较快。但第二产业以建筑业、重化工业和能源产业为主,受制于房地产投资放慢和煤炭产业不景气等因素影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

五、建议

(一)提高信贷资金利用效率,引导经济资源高效配置。宁夏信贷资金利用效率不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贷款投放结构与资金需求结构不匹配,一些低效经济部门占用过多金融资源,造成了有限信贷资源的浪费,经济运行效率不高。因此,政府部门应积极转变工作思路,以提高信贷资金利用效率为手段,优化经济资源配置。一是督促商业银行响应国家关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要求,禁止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严格限制对低水平、重复建设行业的信贷投入,对存量信贷实施有计划的退出,进一步扩大发放优质贷款的空间。二是鼓励金融机构配合政府的财政和经济发展政策,在经济困难时给予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必要的信贷支持和信贷优惠,稳定企业的资金链和现金流,避免企业大规模倒闭和大规模失业的出现。三是在经济转型升级自发性不高的情况下,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实体经济对银行信贷的承载能力,保持一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尤其要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城镇化节奏,将固定资产投资重心要逐渐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四是加快贷款周转,解开一些企业之间的债务担保链,有效疏导信贷资金流转中的梗阻。

(二)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结构。一是引导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融资工具进行债务融资,从而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微企业腾出更多信贷资金。二是设立民间借贷登记中心。借鉴浙江温州民间借贷登记中心经验,通过地方立法对民间融资加以规范,设立地区性民间借贷登记中心,民间借贷信息,并登记以保障债权人权益,充分发挥民间借贷在企业融资中的作用。三是发展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支持中小微企业依托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开展融资,开展以股权、知识产权作为质押的融资服务。四是加大力度引进风险投资基金。针对初创期、成长期和衰退期的企业,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吸引风险投资基金来宁投资,支持企业在场外市场完成融资,完善直接融资市场。

(三)加强企业自身建设,优化融资环境。一是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向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转移,争取国家政策的扶持,打造本土特色的产业链,做大本地产业集群。二是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企业信用数据库,对守信用的中小企业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不守信用企业列入黑名单管理。三是规范中小企业财务制度。加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督促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为银行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经济增长内在动力。宁夏当前的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较高,重大项目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不足,因此,地方政府应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一是明确农业是稳增长的重要基础,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深入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着力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打造枸杞、酿酒葡萄、清真牛羊肉等特色品牌,不断提高综合效益。二是积极扶持有市场、有效益的工业企业。宁夏工业倚能依重特征明显,因此在继续做好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的同时,还应加大对一些有市场、有效益的工业企业的扶持,坚持不懈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是深入挖掘服务业的发展潜力。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大力发展旅游、文化、物流、信息等产业,切实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昌华.金融与实体经济继续背离[J].新世纪周刊,2013,(22):50。

[2]马光远.经济数据背离的政策解释学[J].西部论丛,2009,(7):16-17。

[3]伍志文,张琦.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背离:理论观点述评[J].上海经济研究,2004,(11):23-32。

[4]张平,苏治.增长模式转型与政策选择―2014年经济展望[J].现代经济探讨,2014,(1):5-12。

[5]张云,刘骏民.经济虚拟化与金融危机、美元危机[J].世界经济研究,2009,(3):33-37。

Thoughts on the Deviation between Finance and Economy

LI Ning WU Da YANG Guang

(Yinchuan Provincial Capital Sub-branch PBC, Yinchuan Ningxia 750001)

信贷年中总结范文10

与珠三角地区相比,粤东地区历来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全省占比较低,金融资源比较匮乏,信贷客户和信贷资产质量不高。今年以来,特别是实施“公司业务经营重心上移”、查字典网“公司业务营销和客户维护职能分离”和“信贷业务集约化审批”等信贷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后,为信贷资产结构的调整优化扫除了体制障碍,理顺了各信贷经营管理环节在信贷结构调整工作中的分工和协作关系。粤东地区业务总部和五市分行按照总行“控制信贷风险,调整信贷结构”的股改要求和省分行有关对公信贷“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客户、重点产品”的调整措施,积极改变和调整信贷营销策略,大力调整信贷资产结构,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一、五市分行对公客户贷款总体情况

1、贷款总量情况

粤东地区是非重点区域,五市分行对公信贷余额在全省占比一直较小,信贷资产质量较低。今年以来,五市分行根据我行股改要求和“控制信贷规模,防范信贷风险”的经营策略,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对哪些规模较小、效益低下、发展前景差、信用等级低、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实施信贷退出政策。至6月底,五市分行对公信贷余额为795069万元,比年初减少175077万元(剔除剥离对公客户不良贷款166116万元因素则减少8961万元),余额在全省的占比由年初的7.58降至6.67,为全省分行的信贷区域结构调整作出努力。

图表1、五市分行对公贷款全省占比情况表

单位:万元

20xx年底余额全省占比20xx年6月底余额全省占比余额变化占比变化

五市分行9701467.58y50696.67-175077-0.91

全省分行12800294100926254100-8740400

2、贷款质量情况

五市分行在加大信贷结构调整的同时注重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把加强信贷管理、降低不良贷款额和不良率作为信贷工作的首要任务。但由于几个贷款大户在上半年的经营状况出现较严重下滑,偿债能力有所下降,经办行将其贷款在6月底的信贷清分中列为次级类,如汕头经济特区房地产开发总公司5000万元贷款和南澳县风能开发总公司860万元贷款等,因此五市分行整体不良贷款压缩不多,信贷资产的提高不明显。6月底,五市分行对公客户不良贷款余额67194万元(按五级分类口径,下同),比年初减少162472万元,不良率为8.45,比年初下降15.22个百分点。剔除剥离因素,五市分行不良贷款额则比年初增加3644万元。

图表2、五市分行对公信贷资产质量分析表

单位:万元

贷款余额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不良合计不良率

03年底970146630357110123211031841002446322966623.67

04年6月底795069605171122703210523530910833671948.45

变化情况-175077-25186 12580-51-148791-13630-162472-15.22

二、贷款结构调整情况

1、区域结构分析。从区域分布变化情况看,粤东地区对公信贷资产逐步向总行确定的重点城市行汕头市分行和省分行确定的次重点城市行梅州市分行转移,这两分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也较好,不良率较低。据统计,6月底汕头市分行和梅州市分行的对公贷款余额分别为298834万元和269430万元,分别占粤东五市分行的38和34,其中,梅州市分行的占比比年初提高2个百分点,而不良贷款率较高的潮州市分行和汕尾市分行的占比均比年初下降1个百分点,逐步实现信贷资源向管理水平较高、信贷资产质量较好的重点发展地区倾斜的区域调整目标。

图表3、粤东五市分行对公客户贷款情况表

20xx年6月底单位:万元

贷款余额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不良合计不良率

汕头分行29883422468356194970137104546179586.01

梅州分行2694302266823545944781491132172892.71

揭阳分行15386812447714607463159764177147849.61

潮州分行43329285301014213312545781465710.75

汕尾分行2960880063029122158682250676.01

五市合计795069605171122703210523530910833671948.45

注:汕头分行为总行确定的重点城市行。

图表4、粤东五市分行对公客户贷款占比变化图

20xx年底占比20xx年6月底占比

2、行业结构分析。在信贷营销的行业选择方面,五市分行注重总行确定的重点行业特别是电力和交通运输业中的优质客户和重点项目的大力营销,并根据当地经济环境的特点和特色产业积极调整 优化信贷资产的行业机构,有效地规避行业风险。例如,汕头市的电力、运输服务业,梅州市的水泥、交通运输业,揭阳市的轻工、金属制品业,潮州市的水利、纺织服装业等。据统计,至今年6月底,五市分行的重点行业的信贷余额达456261万元,比年初增加19194万元,余额占比达57.39%,比年初上升12.33个百分点,主要是电力和交通运输业新增投入较多。而房地产开发经营及服务业、建筑业的贷款下降幅度较大,两行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共计减少87653万元,余额占比较年初下降6.63个百分点,其次是批发零售及商务服务业,贷款余额减少48938万元,余额占比下降4.06个百分点。

图表5、五市分行对公贷款的行业结构分析表

单位:万元

行业名称03年底贷款情况04年6月底贷款情况变化情况

贷款余额余额占比贷款余额余额占比余额变动占比变动

电力(含发电、供电)907069.35288812.941823.59

交通运输业18153718.71 091425.273776.56

仓储、装卸搬运等运输服务业958329.88?3911.21-66931.33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58492.66#4542.95-23950.29

教育、卫生431434.4598665.01-32770.57

重点行业小计43706745.05E626157.3919412.33

房地产开发经营及服务业11194511.54x5169.88-33429-1.66

建筑业815958.41’3713.44-54224-4.97

非金属矿采洗、制品业709387.31V1197.06-14819-0.25

金属矿采洗、冶炼压延33290.34310.21-1698-0.14

机械设备制造业149151.540951.52-2820-0.02

通讯、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127321.319471.50-7850.19

金属制品业132061.36y581.00-5248-0.36

工艺品制造业81550.84F480.58-3507-0.26

塑料橡胶制品业124211.282281.79070.51

纺织服装鞋帽皮毛羽绒制品129331.33w540.98-5179-0.36

食品饮料烟草制造业45210.47R850.66v40.20

造纸及纸制品33230.34’910.35-5320.01

医药制造业70820.73Y930.75-10890.02

农林牧副渔业及其加工服务业153861.59R540.66-10132-0.93

餐饮娱乐住宿业52390.54510.25-3288-0.29

旅游业22150.23y70.10-1418-0.13

批发零售及商务服务业921609.50C2225.44-48938-4.06

信息技术服务业45130.478060.48-7070.01

其他服务业195722.029662.01-3606-0.01

公共设施管理业59080.61F120.58-1296-0.03

广电音像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101441.053791.682350.64

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55790.58960.05-5183-0.53

其他行业152681.570891.65-21790.07

合计970146100y5069100-175077

注:省分行确定的重点行业为电力、交通(包括公路、铁路、民航、港口)、石油石化、电信、城建、汽车、文教卫生。

3、产品结构分析。今年以来,根据省分行“重点产品”的信贷营销策略,五市分行积极调整信贷产品结构,大力营销重点项目的基本建设贷款和资金实力较强、经营效益和发展前景良好的工商企业银行承兑汇票及贴现等中、低风险的信贷品种,并加大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和房地产业流动资金贷款等风险程度较高的流动资金贷款的回收力度,优化信贷产品结构,取得显著效果。据统计,今年6月底,五市分行固定资产贷款余额399554万元,余额占比较年初提高6.11个百分点,首次超过流动资金贷款。其中:基本建设贷款余额占比达47.12%,比年初提高7.86个百分点;住房开发贷款余额为17389万元,比年初减少7309万元,仅占固定资产贷款的4.35。而工业流动资金贷款、商业流动资金贷款和房地产业流动资金贷款三种流动资金贷款余额比年初共计减少114763万元,余额占比较年初共计下降6.87个百分点。

图表6、五市分行对公信贷产品变化分析表

单位:万元

产品核算项目名称20xx年6月底贷款余额余额占比20xx年底贷款余额余额占比余额变化占比变化

基本建设贷款37464047.128091939.26-62797.86

技术改造贷款75250.95 6182.13-13093-1.18

住房开发贷款173892.19$6982.55-7309-0.36

国家投资债权贷款00.00`00.06-600-0.06

科技开发贷款00.00100.15-1410-0.15

固定资产贷款小计39955450.25B824544.14-286916.11

工业流动资金贷款10563613.29735915.19-41723-1.90

其他流动资金贷款9374811.79?759.07W732.72

商业流动资金贷款739019.29544311.90-41542-2.60

公共企业流动资金贷款428455.39R8945.45-10049-0.06

房地产业流动资金贷款388374.88p3357.25-31498-2.37

建筑业流动资金贷款219972.7786413.98-16644-1.22

农业流动资金贷款540.01f30.07-609-0.06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75980.96g300.69?0.26

服务业流动资金贷款32270.41X470.60-2620-0.20

其他贷款57940.73?50.99-3811-0.26

流动资金贷款小计39363649.51S549255.20-141856-5.69

单位消费贷款6670.0800.02G70.06

信贷年中总结范文11

关键词:股权结构;银行信贷周期性;贷款的期限结构

一、引言

Bernanke和Gertler(1989) , Kiyotaki和Moore(1997) , Bernanke、Gertler和Gilchrist(1999)系统地讨论了信贷约束的存在会放大经济波动,并据以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的顺周期特点,即企业投资水平依赖于其资产负债表状况,当经济处于下行阶段时,企业净值会减少,这会使企业信贷约束趋紧,银行收缩信贷,企业投资减少,这进一步会降低企业净值,银行信贷进一步趋紧,企业投资进而产出进一步减少,这样银行的信贷渠道会放大经济波动。大多数学者主要从金融摩擦的角度来解释商业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导致金融摩擦的原因可归为:信息不对称下外部融资溢价与企业净值正相关、债务合同有限执行力下贷款以企业净值为限、银行短视、银行资本充足监管、风险度量及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原则(潘敏等,2013 )。

我们不禁要问,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的周期性是否有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初步假设中国的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可能存在逆周期性,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找到银行微观层面的解释力?本文采用面板回归方法基于12家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可获得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上市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周期性以及股权结构对信贷量增速和信贷周期性的影响。从理论角度来说,实证研究商业银行信贷的周期性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确定金融体系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实际经济,或者说货币是否中性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从实践角度来说,检验商业银行的信贷特征对于货币政策的稳健和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余下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介绍计量方法和数据预处理;第三部分介绍实证结果;第四部分简要地回顾本文的主要结论。

二、计量方法与数据处理

(一)基本模型

由于每家银行的可得数据长度有限,银行的个体异质特征的动态变化难以进一步反映,因此本文的面板回归模型采用不变系数形式。为反映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的周期性和股权结构对信贷周期性的影响,本文的实证分析分别采用以下两个基本的回归模型进行回归:

在回归方程(1)中,dloani,t、dloani,t-1表示商业银行i在t期和t-1期信贷增速,∑1n=0gapt-n表示产出缺口及其一阶滞后项,作为经济周期的指示器,若产出缺口的系数为正,则表示商业银行信贷顺周期。bigi,t、statei,t、foreigni,t则分别表示商业银行i在t期最大股东持股比例、国有股比例和外资股比例,controli,t代表控制变量集,本文初步选取的控制变量包括银行的资产规模的对数形式{\mathop{\rm lna}\nolimits} i,t ,基本财务指标如流动性比率liquidi,t、资本充足率cari,t、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wroai,t、不良贷款比率blri,t,反映经营状况的利息收入iii,t,反映贷款集中度的前十位贷款客户贷款额占比bl10i,t,反映08年金融危机对银行信贷影响的虚拟变量crisisi,t,即当样本期间处于2008、2009、2010年时该变量取1,否则取0。μi则测量的是不可观测的截面异质因素的影响。在回归方程(2)中为反映股权结构对银行信贷周期性的影响,本文加入产出缺口分别与三种反映股权结构指标变量的交互项∑1n=0gapt-n*bigi,t、∑1n=0gapt-n*statei,t、∑1n=0gapt-n*foreigni,t。此外,为反映宏观基本面对银行信贷期限结构的影响,以及股权结构变动对银行期限结构周期性变化的动态特征,本文采用t期银行i中长期贷款占比longri,t衡量银行信贷的期限结构,并分别代替(1)、(2)方程中的贷款增速dloani,t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

(二)数据处理

本文原始数据由12家上市银行投放贷款数据、财务数据及宏观数据构成,其中前两者主要来源于上市银行在巨潮资讯网披露的历年银行年报,宏观数据来源于中经网宏观数据集,其中贷款增速dloani,t由历年贷款余额对数差分得到;利用各年度名义GDP、以2000年消费价格指数为基期的定基CPI指数计算年度实际产出,然后通过HP滤波分离出周期性成分用以表示产出缺口∑1n=0gapt-n;股权结构中bigi,t可以直接获取,而statei,t、foreigni,t由年报中股份变动情况表和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表计算得到;控制变量部分直接可以从年报中获取,其中为保持统计口径的一致,本文加权资产收益率wroai,t由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测度得到。此外,本文除了采用贷款量增速反映银行贷款的数量特征外,还分别采用longri,t和lri,t、sri,t反映银行贷款期限结构和价格特征。由于上市银行统计口径的不一致,且07年以后大部分银行年报中不再直接公布长短期贷款余额,反映银行贷款期限结构的longri,t则可以通过会计报表后的“发放贷款和垫款”和“流动性风险”等项目附注进行相应调整,其中,短期贷款定义为到期日在1年以下的贷款余额,中长期贷款则定义为到期日在1年以上的贷款余额。贷款价格的长短期利率lri,t、sri,t数据由上市银行年报中长短期贷款的平均利率得到,部分银行年报并未公布利率的期限结构,则采用银行贷款总额的平均收益率\成本率进行调整,当然经过处理的中长期贷款占比和长短期贷款利率的数据的质量相对于贷款总额增速数据的质量要差一些,这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健性,因而本文在稳健性分析部分对以期限结构和价格反映的贷款特征的实证分析进行了对比。

(三)估计方法

由于解释变量中存在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这会导致解释变量可能与随机误差相关的内生性问题,这样OLS估计的结果不再是无偏和一致的,因而本文按照潘敏等(2013)的做法,采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对(1)、(2)式进行估计。

三、实证结果

(一)样本描述性统计

包含12家上市银行2001-2013年度财务和经营数据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集样本容量为106,基本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

主要几家银行相应时间序列动态特征的描述统计显示,中国上市商业银行贷款贷款增速与宏观经济波动显著负相关;中国大股东和国有持股比例在大部分商业银行中存在递减趋势,而外资持股比例大致上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商业银行总体资产规模有所上升,资本充足率则趋于相对稳定,流动性比率和银行利息总收入则大致呈现上升态势。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由表2第2列可知,贷款量增速具有惯性,即商业银行当期信贷的投放与上期显著正相关,这足以验证动态面板回归的合理性。根据产出缺口的系数估计可知上市商业银行信贷量的投放具有显著的逆周期特点,这反映了中国的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会对冲经济周期波动,这可能源于政府和央行出于经济增长考虑的压力,但是商业银行会根据上一期的产出缺口作出顺周期的调整以相应调整贷款风险。就银行的股权特征而言,最大股东持股比例、国有持股比例的提高会对商业银行信贷增速具有微弱的促进作用,而外资持股比例的提高则会显著降。

低银行信贷增速。金融危机会倾向降低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增速,但作用并不明显,这可能是源于政府对信贷的直接干预。加入产出缺口与股权结构特征变量的交叉项后,如表2中3、4、5、6列所示,股权结构对上市商业银行信贷增速周期性的影响并不明显,相对来说只有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上升会强化信贷增速的顺周期性。另外由表2中最后三行可知,几种回归均拒绝了工具变量过度识别的Sargan检验,且残差自相关检验显示出解释变量内生性的问题在采用动态面板GMM估计后得到弱化。

四、结论

本文从信贷量、信贷价格(利率)和信贷的期限结构三个维度实证检验了上市商业银行信贷的周期性,并进一步探讨了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这种信贷周期性的影响。实证的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信贷总量增速和中长期贷款占比变化呈现出显著的逆周期特征,贷款利率则表现出较为显著的顺周期特征。就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信贷周期性的影响而言,大股东、国有、外资三方的持股比例对上市商业银行信贷量增速和中长期贷款占比周期性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并不表明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信贷周期性无关,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伴随着国有资本从强调股权到强调控制权这种趋势的转变,私有资本在商业银行的信贷周期性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贷款利率的维度来看,股权结构对信贷的周期性有一定影响,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上升会倾向弱化贷款利率的周期性,其他股权结构对利率周期性的影响并不显著。对于商业银行信贷周期性及股权结构在这种周期性中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本文的一个政策含义在于,商业银行能够根据经济波动状况和自身股权结构对信贷规模作出一定的逆周期调整,政策制定者在逆经济风向操作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相应缩减政策调整力度,避免政策本身成为经济波动的源头。此外,在商业银行审慎监管中当局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对经济波动的不同反应,以把握合适的监管幅度。(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Bernanke B, Gertler M. Agency costs, net worth, and business fluctuations[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9: 14-31.

[2] Kiyotaki N, Moore J. Credit Cycles[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7, 105(2): 211-248

[3] 潘敏 缪海斌 陈晓明.金融救市下的中国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行为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4(02):92-101.

信贷年中总结范文12

一、全行信贷业务基本情况

(一)各项贷款稳步增长

截止9月末,全行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92.92亿元,较年初增加19.95亿元,增幅11.53%,从五级分类来看,正常类贷款余额189.66亿元,占全部贷款的98.32%,关注类贷款余额2.44亿元,占全部贷款的1.26%,不良贷款余额0.8077亿元,占全部贷款的0.42%,其中的77.42%为次级类贷款。

(二)主要业务指标完成情况

1、到期贷款收回率实现控制计划。截止9月末,我行到期贷款收回率达99.87%,高于目标计划1.37个百分点。超额完成控制计划。

2、低效信贷客户退出任务完成全年任务的110%,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截止9月末,全行实际完成退出5户,金额3300万元,完成全年核定退出计划的110%。

3、银行承兑汇票余额控制在省行计划内。根据省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承兑汇票管理的通知》要求,我部切实加强了银行承兑汇票管理,截止9月末,全行银行承兑汇票余额44.32亿元,较年初增加8.41亿元,控制在全年计划(45亿元)以内。

4、不良贷款下降幅度较大,超额完成全年计划。截止9月末,我行不良贷款8077万元,较年初下降55216万元,超额完成全年不良贷款控制计划(63293万元)。

二、以来,我部以上级行信贷业务全流程管理为指导,深化信贷审批体制改革,狠抓新办法新制度落实,加强授信执行工作管理,全行信贷业务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取得新进展。

(一)深入推动信贷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信贷业务健康有效发展。

前三季度,我们严格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全行风险管理要求,从客户准入、授权授信及低效客户退出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对信贷结构调整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全行有效信贷投放快速增加,信贷客户结构持续向好。

1、坚持“有进有退、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认真落实客户名单制管理。一是加强行业信贷政策指导。年初,为适应宏观经济形势变化需要,把握信贷投向大局,切实从行业信贷政策上防止各行盲目营销,提高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管控能力,我们根据总行下发的行业信贷政策,结合我市各行业发展状况及客户特点,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进与退、保与压的具体界限,提高了行业政策管理的可操作性,有效控制了宏观经济波动形势下部分行业的信贷风险。二是深入实施法人客户名单制管理。根据总行下发的电网、火电等行业客户分类标准和客户分类名单,我们对已确定分类结果的,有针对性的制定差异化管理策略,加大对优质客户的支持和维护力度,同时,加大低效客户退出工作,保证退出质量,全面加快全行法人客户结构调整步伐。首先加大信贷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中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的企业新增贷款;其次加快退出落后产能客户和项目占用信用,按照工信部和省政府公布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和企业名单,深入排查、摸清底数,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化解风险。

2、严格客户准入,进一步加强法人客户评级授信管理。一是认真做好年度信用等级评定工作。4月份,根据省行《关于做好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的通知》的有关精神,我们对全行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进行了部署,首先进一步明确了评审程序和调查内容,对全行评级资料从行业政策、环评政策、财务状况、资料上传等方面进行了集中审查,保证了评审质量和效率;其次对于省行集中评审发现的问题,我不安排专人进行组织反馈工作,第一时间将初审问题发到各经营单位,指导各单位有针对性地做好补充反馈工作。今年,经我行集中审查,共审查评级材料331份,上报省行审批通过aaa级客户80家,aa+级客户116家,aa级客户122家,有效地优化了客户结构,为降低经营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科学调整授信管理策略。在严格授信额度核定管理的同时,积极推行了整体授信项下用信业务品种的组合管理,根据风险大小和风险控制难易程度,明确了客户授信的不同业务品种组合方案要求,积极引导了业务品种结构的优化,降低了信贷风险。

3、强化风险前瞻性意识,继续做好潜在风险客户退出工作。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与去年相比有了显著变化,国务院、省政府都陆续下发文件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的企业新增贷款,为有效控制信贷客户潜在风险,今年我们继续通过直接锁定客户、直接监测、直接考核的方式,进一步加大了退出工作的管理力度。年初,在总结近年低效客户退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与各支行沟通,最终锁定低效客户5家,下达退出计划3000万元。同时,通过逐户查询、监测通报、检查考核等措施,及时掌握各行退出情况,推动了全行低效客户退出工作顺利进行。目前锁定的低效客户已经全部退出,金额3300万元,完成全年核定退出计划的110%。

(二)顺利完成c3上线,确保c3平稳运行。

总行将山东省分行作为信贷管理系统三期上线的唯一试点行,于1月15日切换运行,为确保c3成功上线运行,省行制订下发了《山东省分行信贷管理系统项目群投产业务操作方案》,并于1月5日召开信贷管理系统三期成功上线动员会。为配合省行做好c3系统成功切换平稳运行工作,我部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我部高度重视c3上线工作,严格按照上级行的各项工作要求,明确了各时间节点、各阶段、各环节、各部门工作任务、统一了工作方法和步骤 ,明晰了工作流程和职责分工,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工作步骤细化到每一个时间点、落实到每个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安排专人沟通联系,及时汇总问题反馈信息。为了把c3上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汇总反馈到上级行,我部安排专人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及时汇集各支行及客户部门反馈的信息和问题,并在第一时间向上级行反映,以便及时得到解决,确保c3运行平稳。三是认真组织信贷人员培训。为了c3平稳运行,上级行通过视频或现场方式多次组织c3操作人员培训,我部派c3操作人员参加上级行组织的每一期次的培训,并通过notes、操作提示、再培训等方式进行向下传达,确保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四是协助总行c3项目组完成系统运行调研工作。为了充分了解和掌握c3运行情况以及信贷操作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今年上半年,总行c3项目组多次到我行进行现场调研工作,我部均按照调研组的要求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组织支行客户部门准备好需要维护录入系统中的数据资料,并派专人全程陪同总行调研组人员进行现场操作和调研工作。

(三)授信执行工作落实到位。

加强授信执行管理是推进信贷业务经营战略转型及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今年以来,我部紧紧围绕“一个规划四个办法”开展授信执行工作。一是认真组织信贷人员参加“一个规划四个办法”业务培训。精心组织市行和支行全体信贷业务人员参加省行举办的“一个规划四个办法”视频培训班,并组织本部门和前台部门5人组到视频会现场参加培训,为下一步扎实开展信贷业务授信执行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二是精心组织召开贷后管理例会。6月24日,组织召开贷后管理例会,对西王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贷后管理定期分析报告进行了集中审议,查找风险点、议定工作措施、落实措施执行责任人。贷后管理例会的成功召开,为客户经理在以后的贷后管理中指明了工作重点,有效提高我行的贷后管理水平。

(四)强化信贷风险管理,提升信贷基础管理水平

1、规范审查行为,进一步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我部尽职履行审查职责。今年以来,按照《中国农业银行-年信贷发展纲要》工作要求,围绕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宏观政策导向,省行扩大了进一步扩大了对二级分行的信贷授权,全体审查人员在业务量增加的同时始终把“风险可控、效率优先”作为工作准则,较好地履行了岗位职责。同时,审查人员牢固树立服务宗旨,为经营行搞好服务,营造后台为前台服务、为全行服务的意识,做到把握重点、审查尽职、风险可控、优质高效,有力地促进了信贷业务高效、快速发展。

2、强化到期贷款的监测、管理,不断提高贷款到期收回率。到期贷款能否按期收回是评价各行信贷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各行信贷资产质量好坏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各级行高度重视贷款到期收回工作,将贷款到期收回率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内。为此,我们加强了对到期贷款的监测、预警和催收。一是及时贷款到期提示,风险经理督促经营行提前做好到期贷款的催收工作,尽可能提高到期贷款收回率。二是及时预警信息,提醒经营行对收回难度大、经营恶化的贷款客户及早做好清收或资产保全工作。三是加强对各行贷款到期收回率的监测。按季对全行到期贷款收回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并进行通报。通过对各支行贷款到期收回率情况进行深入比较分析,揭示了全行贷款到期收回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加强贷款到期管理和展期条件等方面的针对性措施,促使全行贷款到期收回质量不断提高。

三、加快风险经理制度改革、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加强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全行的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风险经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发挥信贷监管作用。

一是我部风险经理按月对被派驻行月度内信贷业务整体运行状况和贷款收回情况进行在线监测,剖析到期贷款收回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发送被派驻行行长、分管行长和客户部门;按季对客户部门信贷业务和客户经理贷后管理尽职履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较好地发挥了风险管控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二是建立风险经理例会制度。定期召开风险经理例会,由风险经理向例会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利用风险经理例会对风险经理进行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同时,为风险经理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经验信息的一个平台,进一步加强对风险经理管理工作。

(二)成功组织了两次专项风险评估工作。

为了贯彻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精神,上半年,在上级行指导和市行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完成了银行卡及电子渠道和信息技术专项风险评估工作,一是成功完成银行卡及电子渠道专项风险评估工作。我部作为银行卡及电子渠道专项风险评估工作的牵头部门,与电子银行部和其他相关部门通力合作,通过问卷调查、会议访谈和现场检查等形式,查找风险点、发现风险隐患,并针对性地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最终形成了银行卡及电子渠道专项风险评估报告。银行卡及电子渠道专项风险评估工作的成功开展,有效地提高了我行的银行卡及电子渠道风险防范能力,为我行银行卡及电子渠道业务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成功完成信息技术专项风险评估工作。信息技术专项风险评估工作由我部牵头,和信息技术部合作完成。信息技术工作专业性强、影响面广、是我行各项业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本次风险评估对象涵盖了机房、网络及各种前置系统,评估内容非常全面,包括信息科技治理架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开发测试、系统运行管理、应急管理、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等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情况;运行的重要信息系统、前置系统的安全状况;机房、网络通信、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设施的安全状况等。本次风险评估工作的成功实施,对于提高我行的信息技术管理水平、信息系统应急管理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维护能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完成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上线工作,强化操作风险管理。

2月,新的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成功上线,由于操作风险直接影响我行的风险资本的计量工作,我部高度重视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一是加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工作培训。今年2月,我部组织市行和支行全体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业务人员参加省行举办的视频培训班,并组织人员参加现场培训和业务操作指导,使业务操作人员充分认识到推广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意义,具备熟练应用操作风险系统系统开展工作的能力。二是及时录入操作风险事件和事项。我部安排专人管理操作风险信息系统,对于我行发生的操作风险事件和事项,及时通知并协助事发单位做好录入上报工作。三是做好系统的其他维护工作。我部按照系统维护的要求,按月维护关键风险指标和当前数据,按季做好操作风险分析报告工 作,并指导支行和市行各部门做好系统的月度季度数据录入维护工作。

(四)加强十二级分类管理,提高资产质量管理水平。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今年上半年,我部继续加强信贷资产十二级分类管理工作,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管理水平。一是加强风险经理培训工作,增强风险经理对资产风险分类的监控能力。对风险经理加强业务培训,使其掌握十二级分类的核心定义和要求,指导风险经理在对十二级分类审核时,不要过渡依赖十二级分类系统,要严格按照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核心定义进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二是组织引导支行做好风险分类自查工作。对信贷资产的十二级分类是动态和变化的,二季度,我部组织支行做好风险分类工作自查,指导支行根据债项主体和第二还款来源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客户的信贷资产十二级分类等级,使分类结果正确反映信贷资产风险状况。为我行的信贷资产方案制定、减值准备计提、经营绩效考核等提供正确的依据。三是配合银监局做好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偏离度检查工作。二季度,滨州市银监局对我行进行了信贷资产分类偏离度抽查工作,我部全力配合银监局对我行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检查工作,把银监局贷款偏离度检查作为对我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质量高低的一次重要检验。

(五)加强信贷基础管理工作,提高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质量

1、进一步加强对系统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积极参与省行、市行、人民银行、银监局等组织的综合调研活动,先后开展了政府融资平台、“两高一剩”行业、纺织行业、造纸行业等多项调研活动,对相关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督导,同时针对业务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解决建议,为上级行决策提供了依据。

2、积极配合总行集中审计工作,保证审计工作圆满完成。为迎接总行的集中审计,我行于自2月8日至3月8日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一次业务自查自纠活动,我部组织信贷条线各小组对我行信贷业务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检查,对信贷业务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及时纠改。5月初,总行审计组进驻后,我部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对检查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解决,保证了总行集中审计工作的圆满完成。

四、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

,我行信贷管理工作虽然做了大量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信贷风险防控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增强。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去年我国金融机构进行了创下历史纪录的信贷投放量,我行的信贷投放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今年,金融机构投放量虽然有所减少,但也维持在相对高位。信贷资金的大量投放,对我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风险防控的压力逐步加大。但目前我行信贷风险防控技术相对落后,风险控制手段比较单一,政策制度执行力仍然偏弱,提升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任重而道远。

2、授信执行环节仍然比较薄弱。一直以来,用信和贷后管理是我行信贷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授信执行中“重营销轻维护、重投放轻管理”的现象仍未根本改观。风险监测及检查表明,我行授信执行方面的问题仍然比较多,突出表现在放款审查环节落实不到位、合同使用不当、贷后检查流于形式、押品管理薄弱、档案管理混乱等。

3、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模式尚未确立,风险管理方式、方法急需创新。目前我行的全面风险管理尚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对于风险识别、计量、监控的手段单一,缺少有效的方法、技术和工具,目前仍处在主要依靠从业经验来判断、管控的粗放式风险管理阶段。

4、信贷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与目前业务发展需求情况相比,信贷人员队伍需进一步加强、壮大,尤其是客户经理需求缺口较大,在信贷人员的选拔、培养、储备等方面,应进一步加强。

五、下半年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

第四季度,我部将紧紧围绕“抓执行力建设,提升效率质量”,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信贷政策,以调整信贷结构为主线,以防范化解信贷风险为重点,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制度体系、优化操作流程、落实风险责任、强化基础管理,加快信贷退出和风险管理,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促进全行信贷及风险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

(一)明确信贷投放重点,不断优化信贷结构。第四季度我部将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明确信贷投向。一是提高抵质押贷款比重,降低风险资产。二是加大对创新能力强、产业前景好、有订单、有利于带动就业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加大对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过剩产能向外转移、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在支持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纳入信贷扶持的重点。加强对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个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三是积极研究、制定和落实有利于扩大消费的信贷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增加对消费贷款的投放。四是继续限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

(二)坚持风险排查工作,实施差异化的信贷管理策略。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信贷资产质量劣变的风险始终存在。我行将客户普查分类和风险排查工作相结合,明确战略合作、支持、维持、压缩、退出五类客户在授权授信管理、业务流程、担保管理等环节中不同的管理策略,实施对不同级别客户的差异化管理,增强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