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信贷业务

信贷业务

时间:2023-05-30 09:05:32

信贷业务

信贷业务范文1

商业银行循环信贷是指在一个信贷额度、一定期限内,客户支付一定的承诺费用以获得在有资金需求时银行可以立即向自己提供以循环信贷额度为限的资金,用以满足流动性需求。一旦银行与借款人签订了循环信贷协议,借款人就拥有银行的信贷承诺。银行在承诺期内履行对借款人按商定协议发放贷款的诺言,而借款人在承诺期可内多次提用,并且可反复使用已偿还的贷款,只要借款人在承诺期内任一时刻所使用的贷款不超过循环信贷额度即可。

循环信贷赋予借款人一种机动灵活的融资方式,使借款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自由的选择贷或不贷、贷多贷少,以求最合理的分配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循环信贷为借款人提供了一种信用支持,而借款人通常以银行的信贷承诺来支持自身在货币和资本市场上的信誉。这使借款人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信用等级,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从货币和资本市场上融资的成本。

另一方面,循环信贷赋予银行业务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大多数机构或公司借款人都是将循环信贷作为在货币和资本市场上融资的信用支持工具,银行实际上往往不需要动用任何资金就可以获得高佣金。由于银行循环信贷业务的对象一般是较为熟悉的客户,银行了解借款人的资信状况,降低了调查分析成本,有利于降低银行经营成本提高经营利润。但是,循环信贷对于银行也是一项高风险业务,在有效期内不排除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导致偿债能力受损的可能性,此时银行也必须按约履行义务,这无疑增加了贷款的风险系数,甚至可能严重影响银行资产的质量和经营管理。

二、商业银行循环信贷流动性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循环信贷业务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循环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循环信贷业务的风险主要有: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本文着重讨论循环信贷业务的流动性风险。

循环信贷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潜在不能支付现金需求的风险。循环信贷协议具有法律效应,当客户提出合乎协议要求的资金需求时,银行必须及时提供流动性;如果银行不能及时的向客户提供正常的流动性资金时,银行的行为属于违约行为,按照协议银行应该进行经济赔偿;此外,银行的信誉将受到损害,甚至由于流动性风险的传染性将影响整个银行业的稳定。

循环信贷使用过程中有两个因素将影响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第一,不同客户在短时期内频繁的使用循环信贷,这就提高了银行在这一时期的流动性风险,特别是如果短时期客户所需贷款量非常大。第二,银行因为客户不能偿还债务而扩大了信贷总量,这一因素是银行的流动性更大的威胁。当客户不能按时偿付任何一项循环信贷的利息或本金时,银行就会认为客户不能偿还债务,并使得客户的信用评级降至最低。而当借款人的信用级别降低时,借款人倾向于增加使用循环信贷来获得资金以偿还之前的债务。在借款人不能履行债务的情况下,借款人会利用每一种可以解决债务的途径,因此,循环信贷的使用将猛增。

三、对管理循环信贷业务流动性风险的政策建议

为了避免因流动性风险引起商业银行危机,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循环信贷业务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⑴加强资产流动性管理

商业银行应持有一定比例的流动性资产,主要是现金和易出售证券。当有流动性需求时,选择性出售流动性资产,收回现金,满足银行流动性需求。对于流动性资产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⑴流动性资产有即时变现市场;⑵流动性资产必须有合理稳定的价格;⑶流动性资产必须是可逆的,即当商业银行解决了流动性问题后,可以随时买回同等数量的流动性资产,以保持流动性资产的比例。最佳的流动性资产是国库券、在其他银行的存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回购协议下购买的流动性证券等。

⑵合理运用负债流动性管理

商业银行循环信贷业务是银行的授信业务,银行需要对借款人提供资金,而这些资金可以通过借入流动性资金来解决,即通过货币市场借款筹集流动性资金。借入流动性资金的来源主要包括大额可转让存单、回购协议、再贷款。

由于货币市场利率波动较大,负债流动性管理风险较大。银行通常在流动性最困难的时候采用此种管理方法筹集资金。由于借入成本的不确定性,这增加了银行盈利的不确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流动性降低,使其信用评级也会随之降低,存款人会开始提现,而处于贷款安全性的考虑,其他商业银行也不太愿意借款,这就可能使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加剧。

⑶加强循环信贷业务流动性的预期

信贷业务范文2

根据你局《关于召开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部门经理联席会议的通知》的要求,现将我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至200×年8月房地产信贷业务发展情况

我行个人住房贷款中大部分是自建房贷款,其次是住房二手楼贷款,住房一手楼贷款很少。自截止200×年8月末我行个人住房贷款(含个人商用房贷款)余额为×万元,比年初减少×万元。其中住房一手楼贷款(含商用房一手楼贷款)余额为×万元,比年初减少×万元,占个人住房贷款总额的×%;住房二手楼贷款(含商用房二手楼贷款)余额为×万元,比年初减少×万元,占个人住房贷款总额的×%;自建房贷款余额为×万元,比年初减少×万元,占个人住房贷款总额的×%。

年初至8月末个人贷款发放收回情况:年初至8月末全行只发放×笔个人住房贷款(住房二手楼贷款)共×万元。今年以来全行个人住房贷款共结清销户×户×万元。其中住房一手楼贷款结清销户×户×万元,住房二手楼贷款结清销户×户×万元,自建房贷款结清销户×户×万元。

二、我行个人住房贷款的资产质量情况

200×年8月末我行个人住房不良贷款余额为×万元,不良占比为×,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万元,不良占比比年初上升×个百分点,其中住房一手楼贷款不良余额为×万元,不良占比为×,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万元,不良占比比年初上升×个百分点;住房二手楼贷款不良余额为×万元,不良占比为×%,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万元,不良占比比年初上升×个百分点;自建房贷款不良余额为×万元,不良占比为×%,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万元,不良占比比年初下降×个百分点。

我行前8月新发生个人住房不良贷款共有×户×万元,其中住房一手楼贷款×户×万元,住房二手楼贷款×户×万元,自建房贷款×户×万元。

由此可见,我行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一手楼贷款虽然贷款余额占比小,但住房一手楼贷款不良余额较大,不良占比较高,风险较大。相较而言,我行自建房贷款不良占比较小,且比年初有所下降,而住房一手楼贷款和住房二手楼贷款的不良占比均比年初有所上升。

总体而言,我行200×年前8月在个人住房贷款不良余额比年初下降×万元,个人住房贷款累计收回×万元以及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只有×万元的情况下,不良占比比年初上升×个百分点。从贷款品种来看,全行现有三类个人住房贷款品种的不良占比均在×以上,住房一手楼贷款不良占比甚至高达×,均高于省农行规定的单个贷款品种不良占比不能超过×的比例。

三、我行个人住房贷款的主要风险分析

1.收入证明存在虚假现象,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第一还款来源风险明显。为取得住房贷款,借款人千方百计取得所在单位的虚假收入证明,很多单位也应借款人的要求出具不实证明,导致银行无法真正把握借款人的风险状况,第一还款来缺失,形成信贷风险。

2.信用环境、司法环境不尽人意,执行个人住房贷款抵押物往往遇到清收难,抵押物处置损失大,第二还款来源风险现显。对贷款抵押物清收要经过受理、审理、判决、申请执行、执行、拍卖抵押物归还贷款本息等一系列过程,持续时间长,难度大。同时,由于执法环境不佳,往往“赢了官司输了钱”。另外,由于部分房产评估中介机构为谋取利益出具不实房产价值评估书,个人住房贷款在发放时抵押物评估价就过高,导致抵押物拍卖价款不足以全额收回不良贷款本息,形成贷款损失。

3.信贷人员对业务、操作流程不熟悉,形成操作风险,甚至涉嫌假按揭现象。业务操作风险,直接导致我行住房贷款风险,教训十分深刻。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1.加强学习和培训,严格执行个人住房贷款规章制度。去年末,省行对所有个贷品种进行整合,编印了《个人信贷产品操作手册》,该手册不仅是办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规范性文件,更是个贷从业人员学习信贷规章制度的教科书。我行组织有关业务人员进行认真学习,熟悉个人住房贷款规章制度和房地产业务知识,了解相关行业信息,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

2.强化对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管理,加快不良贷款处置。

信贷业务范文3

造船行业既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大、创造就业机会多等特点,造船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稳定社会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主要造船国如日本、韩国等,都把造船业作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政府通过政策性融资等手段大力支持造船业的发展。我国造船业凭借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造船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下,近二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制造行业。

中国进出口银行作为重点支持大型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出口的政策性银行,支持船舶出口也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成立八年来,中国进出口银行始终把支持我国船舶出口作为出口信贷的工作重点之一。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进出口银行出口信贷业务累计对船舶出口发放贷款434亿元人民币,占同期放款总金额的23%;办理船舶出口的对外担保22.5亿美元,占担保总金额的74%;共计支持了包括超大型油轮、大舱口集装箱船、液化石油气船、化学品船、高速水翼船和自卸船等在内的各种出口船舶708艘,总吨位1767万吨,合同总金额121亿美元。同时,为贯彻国家鼓励国轮国造的政策,中国进出口银行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内销远洋船舶的建造也提供了少量的出口卖方信贷支持。目前,国内的大中型造船企业基本上都是我们的客户,中国进出口银行近年来对我国船舶出口的支持率已经达到90%,与广大造船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八年来,中国进出口银行对船舶出口提供的政策性金融支持,促进了造船工业及其上游行业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帮助相关行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我国船舶出口连续数年居世界船舶出口第三位的成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目前,我国造船业的发展既存在优势也面临困难。从优势来看,一是我国造船业技术力量较强,管理水平较高,不仅可以建造一般大型船舶,而且能够建造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造船的质量和服务都能满足船东的需求。二是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造船具有价格竞争优势。三是与其他国家一样,我国船舶出口得到了政府在出口退税和出口信贷等方面的支持。我国造船业虽然与韩国、日本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发展速度快,潜力巨大,发达国家的不少船东预言,未来世界船舶建造的主要市场将转到中国,中国很有希望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从面临的困难看,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造船业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世界船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市场船价降低,我国造船成本提高,船舶出口难度加大。船舶出口如不能保持稳定增长,或者出现下降趋势,势必极大地影响造船业的发展,并将对拉动经济增长和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产生很大影响。我们应该从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支持造船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中国进出口银行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我国船舶出口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使我国早日成为世界第一流的造船和船舶出口大国。

二、借鉴国际经验,运用出口买方信贷支持船舶出口

近年来,中国进出口银行在主要利用出口卖方信贷支持我国船舶出口的同时,借鉴国际同类机构的通行做法,为我国船舶出口提供了出口买方信贷支持。向船东提供出口买方信贷是国际上通行的船舶融资方式。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一般贷款相比,买方信贷具有期限长、利率低等特点,为造船企业、船东和融资银行所普遍接受。去年11月和今年4月,我们先后向挪威索莫盖斯有限公司和温特盖斯有限公司提供出口买方信贷,支持他们从我国进口四艘8删立方米液化石油气船和两艘1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船,反响很好,受到出口企业和国外船东的欢迎,这两笔贷款成为我们运用买方信贷支持我国船舶出口的有益尝试。

运用买方信贷支持船舶出口有两个明显的优势:一是向购买我国船舶的外国船东提供出口买方信贷,可以增强对船东的吸引力,提高我国出口船舶的竞争力。国外船东、船舶融资和中介服务机构普遍看好中国造船业的发展,他们希望能够在为船舶及相关贸易提供融资与服务方面加强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合作,并得到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支持。我们向挪威斯考根海运集团提供买方信贷后,在国际上引起积极反响,一些国际知名船运公司和船东对我们向船舶出口提供买方信贷等融资服务很感兴趣,纷纷前来咨询,表示愿意探讨具体的合作项目。事实证明,运用买方信贷支持船舶出口能够有效地增强我国造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二是让国外船东作借款人,可以解决国内造船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和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从船舶建造到出口收汇,整个过程所需资金量大、占用时间长,如果单纯使用出口卖方信贷,会加大船舶制造和出口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使企业承担一定的出口收汇风险。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也增加了船舶出口企业持续获得贷款和担保的难度。出口买方信贷免除了由造船企业直接承担的长期负债,不仅可以改善国内船厂的资产负债状况,解决他们贷款难及寻求担保难的问题,也解除了企业船舶出口后存在收汇风险的后顾之忧。

中国进出口银行运用出口买方信贷支持船舶出口有不少有利条件。首先是所需外汇资金有保证。建行初期,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外汇营运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曾通过为国外银团贷款提供担保的方式支持船舶出口。现在,国家外汇储备比较充裕,作为支持资本性货物出口的国家政策性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可以通过购汇等方式补充外汇营运资金,因此,运用买方信贷业务支持船舶出口所需的外汇资金来源充足。其次是贷款风险能够得到较好的控制。中国进出口银行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船舶出口融资业务,对中国船舶市场和造船企业的状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与国外著名船东和融资机构也有比较广泛的联系。目前,我们已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船舶出口信贷风险管理制度,船舶贷款的信贷资产质量也比较高,不良贷款比率低于其他行业的水平。在对船舶出口提供买方信贷时,我们可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加强对借款人、担保人的信用评估,控制和防范船舶建造风险。可以说,我国运用买方信贷方式支持船舶出口的条件已经成熟,只要各方共同努力,买方信贷应该也能够在我国船舶出口融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并逐步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船舶出口融资方式。中国进出口银行将同时发挥出口卖方信贷和出口买方信贷的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进一步加大对船舶出口的支持力度。

三、运用买方信贷支持船舶出口的几点意见

中国进出口银行运用出口买方信贷支持船舶出口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发展这项业务,加大利用买方信贷对船舶出口的支持。

一是充分利用中国进出口银行政策性金融业务品种齐全、功能强大等优势,为船舶出口提供“一站式”融资服务。根据企业的需要,在船厂交船前我们可提供出口卖方信贷,同时提供所需的履约和预付款等保函服务,满足企业在建造船舶中对资金的需求;在交船后根据船东及担保情况,或提供出口买方信贷,或继续提供出口卖方信贷,使造船企业和船东得到全方位的融资服务。我们鼓励造船企业积极利用出口买方信贷方式进行融资。

二是进一步加强与国外有关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为国内船舶出口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便利。中国进出口银行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请国外金融机构继续为我行出口买方信贷提

供担保,还可利用这些机构长期从事船舶融资的经验,借助它们广泛的客户网络,为国内企业提供国际市场的相关信息。此外,对采用国外船用设备和材料、在中国制造并出口的船舶,可探讨由中外双方分别提供出口信贷,进行联合融资。在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开展利用国外买方信贷进口国外造船设备的转贷业务,以支持国内造船企业更新设备,提高造船能力。要通过上述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扩大我国船舶建造项目订单的来源,为国内船舶出口企业争取更多的市场机会。

三是加强对船舶融资担保方式的调研,有效地控制船舶融资风险。目前,中国进出口银行船舶融资模式还主要建立在银行信用担保基础上,我们要借鉴国际经验,积极探索建立在船舶抵押担保基础上的融资模式,以降低船东的融资成本,有效地控制船舶融资风险,扩大买方信贷支持船舶出口的规模。此外,我们将借鉴国外有关金融及中介机构在控制船舶融资风险方面的成功经验,改善船舶融资的风险评估办法,更加有效地支持我国船舶出口。

信贷业务范文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即“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这意味着,无论是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诉讼代表人,还是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都有责任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并加以证明。只有法律规定无须证明的事实,当事人方可不负举证责任。因此银行作为债权人要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须提供充分有效的合法证据。如果银行不提供证据或提供的证据不充分、甚至无效,那么银行就会面临败诉的风险。

(一)有关当事人身份的证据

在银行信贷业务中往往会涉及多个当事人,如借款人、保证人、抵押人、人等等,这些人在贷款中的地位不是盲目指定的,而是根据其提供的身份证明(如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居民身份证、授权委托书、贷款卡等等)予以界定的。通过真实有效的身份证明,可以判断当事人的行为能力,从而确认其行为的有效性。以借款人为例,《贷款通则》第十七条规定,“借款人应当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或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可见,只有具有借款资格的借款人才能与银行发生受法律保护的借贷关系。这样,在信贷业务中,作为贷款方的银行必须具有相关当事人的身份证据,首先保证借款人主体资格合法。

(二)有关诉讼时效的证据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不行使达一定期间而失去诉讼保护的制度。即如果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权利行使期限内没有行使权利,那么该权利人丧失请求法院保护其权利的胜诉权。这样银行在时便要提供案件没有超过诉讼时效的证据,否则,法院会依法驳回银行的。

一般情况下,借款合同和借据就可以作为诉讼时效的证据。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就需要提供其它相关证据。当银行主张诉讼时效中断时,银行必须提出符合中断情形的证据即权利人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的相关证据,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注意收集并保存相关证据。实践中,银行主张诉讼时效中断的证据一般为“催收通知单”,这就需要保证该“催收通知单”的证据效力。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法释〔1999〕7号《关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借款人在催款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的法律效力问题的批复》认为,“……,对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信用社向

注1:中国工商银行法律事务部、《“四五”法制教育宣传读本》、P175

为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该债权债务关系应受法律保护。”

此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同类问题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因此用来证明诉讼时效中断的“催收通知单”,必须是经过债务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的。

(三)有关贷款担保的证据

为了保护银行债权,《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借款人应当提供担保。担保贷款包括保证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担保方式不同,法律要求亦不同。但无论是哪一种担保方式,债权人在向担保人主张担保责任时,都要提供相关的证据,以证明担保事实的存在。在银行信贷业务中,最常用的担保方式是抵押担保,对于抵押担保的相关证据,以下侧重从两个方面加以讨论。

1、抵押物的权属证明

抵押物权属证明的欠缺,会给抵押人逃脱还款义务留下可趁之机。因此银行在办理抵押贷款时,必须收集有关抵押物权属的证据。抵押物的权属证明一定要合法有效,具有可信的直接证明力。一般来说,这种权属证明都是由有证明该抵押物所有权行为能力的人出具的。实践中借贷双方为了简便贷款程序,往往由抵押人自己出具一份权属证明,内容大致为“证明该抵押物为我(公司、单位)所有,在你行抵押贷款。”我认为,这样的证明只能当作是一种权属声明,不能作为权属证据。试想一下,如果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写一张这样的字条作为权属证明,那么法律上所规定的所有权还有什么意义呢?若诉讼中,第三人对抵押物的所有权提出异议,并提供了充分有效的证据,而银行又无法提供相反的证据,该抵押行为便会因抵押人无权处分抵押物而导致无效。因此抵押物的权属证明也是

注1:中国工商银行法律事务部、《“四五”法制教育宣传读本》、P244

抵押行为有效的关键性证据。

如果提供的抵押物权属证明证明该抵押物为第三人所有的,还应具备第三人同意为借款人该笔贷款抵押担保的书面材料,从而防止第三人以自己不知情而借款人无权处分其财产为由,提出抗辩。

另外,当抵押物为住宅时,应特别注意该抵押物的所有情况,因为此时往往涉及夫妻共有或家庭共有,尤其2001年颁布的新《婚姻法》对夫妻财产自有和共有的情形作出了新的规定。这种情形下,债权人取得抵押物所有权的权属证明,要详细具体。如在个人住房贷款中,借款人以其所购买的住房作抵押向银行申请住房按揭贷款,若借款人借款时已婚,但其声称该住房为其个人所有的财产,无须其配偶方同意抵押时,银行工作人员一定要取得有效的相关证据以证明该房屋为其自有,证据必须有其配偶方的签字认可,为保证这一证据的有效性,本人认为最好由公证机关予以公证。

2、抵押行为证明

根据《担保法》,采取抵押担保方式的,抵押人和抵押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抵押合同。由此,经过抵押人签字确认的抵押合同或带有抵押条款的借款合同,便是抵押行为存在的证据。而抵押登记的相关证明材料是抵押行为存在的更有力的证据。

在银行债权的诉讼证据中,大多是以书证为主的,而作为证据的书面材料,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有疑义、异议而又无法确定的书面材料,是不被法院采信,不能作为断案的依据,因此银行在签订相关文件时,一定要认真仔细,以保证该文件将来的证据可信性。

二、由执行引发的思考

根据法律的规定,权利人可以依据有强制执行效力的文书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实践中,银行债权大都需要进入强制执行程序,由此便产生一些与执行相关的思考。

(一)抵押物为动产时的执行

企业在银行贷款时,经常会以其自有的机器设备等动产作抵押,而且银行为了保护这种动产抵押,往往依据《担保法》的规定,办理了动产抵押登记。在实际执行时,这些动产抵押物却很容易折损甚至灭失。

动产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动产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动产最大的特点便是流动性,而这一特点也是动产抵押的不安全因素之一。在动产抵押的强制执行中,基于动产的流动性,一方面该动产因自然磨损而贬值很大,甚至于达到报废;另一方面因抵押值不足,贷款依然无法清偿,而且产生了新的诉讼损失。

(二)抵押物为住宅时的执行

在信贷业务中,个人贷款大多以个人住宅为抵押,当贷款发生违约需强制执行抵押物时,问题便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三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查封、扣押、

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

注1:中国工商银行风险管理部、《资产风险案例选编》、P57

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由于法律规定必须保留被执行人的生活必需品,而住宅在某种程度上便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如何把握这一执行尺度,便成了贷款保证的关键。实践中,法院通常以抵押物即住宅是被执行人生活必需品为由裁定中止执行直至终结执行,这就使银行本来很安全的贷款成为不良贷款,严重危害了银行的合法利益。另外,由于这种情况的执行很复杂,存在一定难度,而且又没有相关的规定对“生活必需品”加以详细具体的说明,使法院有充分理由不予以受理银行的执行申请。于是当抵押物为住宅时,往往是胜诉后无法执行,最终出现诉讼中胜诉的银行在实际中却败诉的怪现象。

为此,在现有法律不完善的情况下,作为贷款方,银行更应该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利益。我认为,这种贷款关键是在业务操作过程中确保住宅抵押值充分。在个人贷款业务中,涉及住宅抵押的均规定了一定的抵押率,这不但是对房屋贬值风险的防范,也应是对执行风险的防范。如果房屋实际价值大于抵押值且超过部分充足,那么银行就可以用超过部分购买相应价值的房屋,从而保证抵押还款义务的履行,即以小房换大房的办法。这样,不但可以保留被执行人的生活必需品,而且银行的贷款也可以得到清偿。

(三)因司法机关造成的“执行难”

“执行难”一直是国有商业银行在取得金融纠纷案件胜诉后,面临的重要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往往面临“输了官司赔钱、赢了官司也赔钱”的局面,这对国有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管理极为不利。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资产风险案件胜诉后,真正裁决执行的很少,风险仍得不到降低;另一方面,债权人为追索到期债务,诉讼保全追索清偿,资产风险管理的费用大幅度上升,使做为债权人的国有银行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对违约者不,害怕失去时效,债权无法保护;提出诉讼,又担心只会加大成本、不见收益。成本与收益不成比例,国有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管理也就失去将金融纠纷诉诸法律保护的动力。以企业破产为例,破产企业的实有财产价值往往是低于财务报表帐面价值30%-50%左右的价格评估,财产处置后破产企业按支付破产费用、职工工资、社会保险、税金、债务的顺序清偿,一般没有剩余可供偿还债务的资金,在破产案件中,许多国有商业银行资产风险案件的债务受偿率是零。由此可见,尽管国有商业银行胜诉,但资产的风险却因为法院“执行难”无法得以降低,国有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管理的目的随之落空。然而,如果失去了法律作为最后救助手段,整个银行业务也就无法作到规范化、法制化,国有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管理就无法再对国有商业银行资产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为此,必须加大法院对案件判决的执行力度,对法院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合作给予规范引导。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贷风险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最大经营风险,为了适应法治社会的市场竞争,银行必须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合规经营。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客观上虽具有不可避免性,但风险有高低之分和大小之别。只要全社会高度重视,国有商业银行认真对待,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化解措施,真正做到未雨绸缪和防患于未然,就完全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的限度。增强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手段,是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的重要保证。建立健全社会法规体系,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逐步形成有法、知法、守法、执法和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良好社会经济金融秩序。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毋庸置

信贷业务范文5

一、国有企业不良信贷与原因分析

我国经济建设的几十年以来,我国许多国有企业积累形成了十分沉重的债务,这些严重的债务负担现在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的改革,也使得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难上加难,同时也使得国民经济潜藏着十分巨大的风险,直接限制了国有银行的现代化商业化进程。这些负担也成为近些年来严重阻碍银企改革的焦点问题。研究探讨阻碍银企深化改革的共同问题——如何形成国有企业不良贷款的原因,如何解决现存的各种不良贷款,对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投资体制方面的原因。第一,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投资项目决策失误会造成大量的国有企业的债务和银行的不良贷款,决策程序不合理造也是原因之一。由于市场销路等各种方面的原因,企业投资的各种项目非但不能发挥预期的效益,反而让企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经营上的原因,是企业的产生大量债务,银行产生大量坏账的根本原因。第二,在以往国家的投资拨款起主要融资方式的时候企业尚可没有多少债务,虽然由于投资的各项问题导致的项目失误很多,但是投资量是按照国家计划进行拨款,各种审计不十分严格,吃回扣现象较多。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普遍不高,使用结果不尽完善,使用资金量也偏高,造成了不少的资金浪费,从而出现了大量的企业债务和银行坏账。

(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主观方面的原因。第一,企业和银行之所以形成高负债和呆账坏账,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的低效率,没有能力积累自有资金,甚至吃原有的自有资金,再吃银行的贷款。第二,企业流动资金的补充投资也经历了一个拨款改贷款的体制转变,但没有形成企业自我积累和自我补充的机制。国有企业自有流动资金比重从1980年的近49%下降为1994年的2%左右。作为企业的所有者,国家不补充流动资金,而企业也不补充流动资金,意味着企业运营所需要的周转性物质财富,全部由银行的储户放弃本期消费而填支,日常生产经营的风险也转嫁给了银行和储户。

(三)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原因。第一,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也是企业负债率升高和银行呆账坏账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过去计划经济管理严格的时代,政府对商品价格的严格管制,使得企业的商品不能按照正常的市场价格出售,也不能按照正常的市场价格调节机制来调整自身的生产,从而出现一定的亏损。这种政策性的亏损,国家没有给予相当的补贴,企业其资金缺口只好用银行贷款来补充其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最后在企业资金结构中形成较高的资产负债。

二、防范国有企业信贷风险的措施

如果不良贷款再持续不断的增长,一方面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负担会日趋加重,另一方面国有银行资金的现金流也会日趋紧张,最终压垮银行的各项业务,如此以来迟早将会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所以,针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应该采取相应措施给予解决,解决企业与银行大量坏账的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一)财政解决方式。目前,直接要求企业提高资金运营效率、提高利润来偿还多年积累的不良资产的贷款,这个虽然是根本的方式,但是调整空间则十分有限;同时,依靠国有银行自身提取有限的呆账准备金冲销历史长期形成的不良资产也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事实上,每年提取的呆账准备金大致仅仅能够冲销不良资产所负担的利息。因此,政府财政机构就要重视解决不良贷款的问题,可能需要拨出专项资金来大规模核销呆坏账,以及充实国有银行的资本金。政府财政,可以考虑在国民经济较快增长时期,适度调整释放通货膨胀的压力,一方面能够为部分有一定潜力的企业盘活资产创造比较宽松的外部金融环境,另一方面国家也可以利用通货膨胀压力的释放和物价的适度上扬增加非经济货币发行的收入,并以此作为冲销不良贷款的资金来源。

(二)企业和银行经济体制改革。财政方式从存量上可以较好缓解不良贷款问题,但是,这种方式不可经常性使用,而且这种方式化解银行的不良贷款也有一定负面作用。那么企业和银行的各项经济改革,不仅更有利于化解不良贷款的存量,也能在根本上解决企业与银行的自身经营问题,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也能逐步降低以往积累的不良贷款的总量。企业和银行的改革可以十分有效彻底的解决不良贷款问题,但如前所述,也需要对现有不良贷款存量进行适当延缓。对此,除了可以使用财政方式外,还须对不良贷款实施一定的必要的空间的位移和时间上的滞后。这种方式虽然看起来是不彻底的化解方式,但是却可以为企业和银行各项经济改革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金融条件。主要方式可以有出售债权、债务递延等等。所谓出售债权,即通过一家债权收购,将银行的不良债权以低于账面的面值折价出售给这家的公司,公司收购后可以继续在二级市场出售,也可以作其他相应的处置。这样以来,国有银行则减轻了大量的包袱,也可以集中精力按市场经济规律经营自身业务了。

(三)资本运作。应当看到,现在许多国有企业有非常大一部分比例的不良贷款占用在效率不高的各项资产上,造成资金使用率的低下。那么,考虑盘活现有资产的方式,以此来化解不良贷款问题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国有大中型企业,应积极增强市场观念,增强资本经营的能力,积极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无论是合并剥离还是兼并重组,都要重视银行各项贷款,根据债随物走的法律原则,以往的银行贷款由改制重组后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分担,并要求完善借款手续。

信贷业务范文6

关键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策略

一、引言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小微企业正如雨后春笋班,其数量越来越多,而在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是其发展的困境,应急迫切需要银行的支持。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小微企业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客户,它能为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利益收入。在现代社会里,商业银行开始认识到小微企业的巨大潜力,纷纷发展小微企业业务,但是在发展在那小微企业业务,由于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比较大,使得商业心银行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在发展小微信贷业务的过程中必须全面分析,积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二、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意义

小微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之一,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微企业数量也随之增加。小微企业的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同时政府也出台了许多政策来推动小微企业发展,由此可见,小微企业有着良好地发展市场前景。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有着重大意义。首先,小微企业可以作为商业银行的潜在客户,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可以拓宽企业的客户群,从而自身带来更多的利益收入;其次,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职责。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融资难是其发展的困境,由于小微企业缺乏发展资金,就会使得小微企业数量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人会失业,从而增加国家负担。而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可以更好地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扶持,从而实现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另外,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也能更好地优化银行自身结构,通过开展小微信贷业务,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尚特银行的盈利能力[1]。

三、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策略

(一)转变经营观念

相比一些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而言,小微企业无论是从资金还是技术方面都处于一定的弱势地位,也正是因为小微企业的这种弱势地位使得许多商业银行不重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银行自身的业务重点主要偏向于那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而商业银行要想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就必须积极转变观念,要明确小微企业市场定位,致力于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如台州银行开展的“小本贷款”,该银行始终坚持“小微企业的伙伴银行”的市场定位,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好的金融服务,也正是因为银行的这种经营理念,使得小微企业客户成为了该银行的业务主体,为银行自身带来了好的利益[2]。

(二)加大创新

随着小微企业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要认识到小微企业的潜在价值,纷纷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在现代社会里,小微企业信贷金融服务的对象多样化,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要想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就必须加大创新,为小微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从而增强小微企业对本银行的黏度。首先,要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要根据小微企业的需求,研发符合小微企业需求的特色产品,满足小微企业小、频、急的贷款需求;其次,要加大金融服务的创新,要拓宽融资渠道,努力满足小微企业各个方面的金融服务需求,要善于利用网络来拓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从而带给小微企业更好的服务。另外,要创新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流程。小微企业信贷有着小、频、急的特点,为了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需求,商业银行就必须优化信贷业务流程,从而满足小微企业信贷的需要[3]。

(三)加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过程中,专业的信贷业务人才至关重要,商业银行要想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就必须重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要细分小微信贷业务,设计不同的职能部门,从而内部人员中或者对外招引专业的人员进行任职;其次,要强化业务人员能力的培训,提高业务人员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了解,强化职业教育和服务意识的培养,从而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培养一直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队伍[4]。

(四)强化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在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过程中,由于小微企业经营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使得商业银行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因此在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积极都做好风险管理工作,要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去,全面提高风险管理能力,要积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从而降低信贷风险[5]。

四、结语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小微企业是一直具有重大潜力的客户,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小微信贷业务可以拓宽银行的客户群,为银行自身带来好的利益。同时,发展小微信贷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实现。但是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它自身经营风险较大,使得商业银行对其开展的信贷业务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要想更好地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就必须结合小微企业信贷的特点来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要加大金融创新,要积极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为从而带给小微企业更好的金融服务,推动银行自身更好发展。

作者:肖毅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分行

参考文献:

[1]韩炳旭.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J].商,2013,14:187.

[2]李静怡.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发展探析[J].浙江金融,2013,10:34-36.

[3]杨志新.大中型商业银行如何走出支持小微企业协调发展的信贷业务瓶颈[J].时代金融,2014,05:109-110+112.

信贷业务范文7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对策

Abstract:Since reforming and opening, rural economy have developed quickly and rural loan total have increased continuously,but Rural Credit Union on monopoly status of rural financial havenot been well as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especially in loan bussiness it have had outstanding problem.Through analysing problem of loan bussiness of Rural Credit Union,author gives out coutermeasure on high rate of non-performing loan and alone loan kind and defect internal controling system.

Key words:Rural Credit Union;loan business;coutermeasure

农村信用社(简称农信社)是由农民入股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地方性金融组织,服务对象是农民,服务区域在农村,服务目标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一、农信社信贷业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贷款不良率居高不下

农信社经历多次变革,积累了许多不良贷款,处于东部发达地区的情况稍好一点,中西部地区的有些农信社往往还行使着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导致农信社贷款不良率过高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政策的,社会经济环境、管理体制的原因。

在政策方面:由于农信社经历了多次变革,在计划经济时代,其以基层财政和政策金融机构双重职能为主,地方政府对信用社有较大的干预能力,形成了拨改贷和一些指令性的贷款。

在社会经济环境方面:中国的社会信用体系脆弱,金融信用缺失,在农村地区表现更为突出,许多人对金融信用缺乏认识,信用观念淡薄,出现了大量的“赖账户”。

在管理体制方面:由于农信社长期缺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有权人,造成产权约束缺位,经营管理缺少来自于财产所有者的监督,经营者能否维护农信社的利益取决于其个人是否忠诚、廉洁、敬业。

2.信贷内控制的不完善

长期以来由于农信社面向的借款大多数是相对分散的农民,借款额较小,在给谁贷款、贷多贷少的问题具有较大的主题随意性,缺乏完备的信贷内控制度,具体表现在:

(1)对贷款人审查不严,尤其是借款主题资格、贷款用途偿债能力以及信用状况的审查。出现了有不良贷款记录的人又在同一农信社第二次甚至第三贷款或提供担保。对于担保人的主体资格担保范围及期限审查不严,导致无效担保。

(2)贷款决策虽有集体审批,但贷款责任不清。现行农信社的贷款审批委员会基本由联社正、副主任和信贷、计划、财务、稽核等部门负责人组成,此中模式的贷审会存在一定的弊端;信贷部门的负责人既参与贷款调查又参与贷款决策,难以做到真正意义的审贷分离;审贷委员的决策一定程度上受到联社主任主观意愿的影响,主任说了算等问题仍然存在。

(3)贷后检查流于形式,未能及时预警风险,建立有效的贷后退出机制。

3.信贷品种比较单一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对贷款营销品种也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近年来,各商业银行纷纷进行了信贷产品开发,相继推广了消费贷款、助学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等一系列信贷品种。而农信社信贷服务满足于传统方式,一方面贷款方式以抵押、担保为主,难以满足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金融服务还紧限于“柜台服务”和送货到田间地头,没有品牌,缺乏创新,没有把金融服务系统化。

二、加强农信社信贷业务发展的对策

近年来,农信社在信贷业务发展方面进行多项改革尝试,取得不错的成绩,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对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方面的改革还有很大的差距,针对信贷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来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其对策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盘活不良贷款

农信社在盘活不良贷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不良贷款比例仍居高不下,而且余下的这些不良贷款大部分都是难啃的骨头。这时根据各地实际的情况,可借鉴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贷款的做法,建立资产处置公司实行不良贷款的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对于问题贷款严重,亏损面较大的农信社,可采取集中处理模式,由省政府出资建立或由省联社直接成立一个单独经营机构,来统一处理农信社存在的不良贷款,这便于把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显得更加专业化,也可获得更多的法律支持,更好地把实施依法收贷不良资产,法院强制执行和集中拍卖,这也有利于借助政府的财政资源来帮助农信社核销不良贷款充实资本金。

2.加强贷款营销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贷款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农信社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利用浮动贷款利率在农信社试点的机遇,加强贷款营销,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改变观念,强化贷款营销意识

当前,在不少农信社干部职工存在一种认识,即:农信社资金十分紧缺,供不应求,在农村贷款业务方面基本没有竞争对手,因而加强贷款工作没有多大意义。这是对贷款营销的片面理解,应该改变观念,放弃贷款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偏见,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农村业务阵地。

转贴于

(2)深入调查研究,确定目标任务

农信社分布在全国各地,其目标市场,总的来说是农业或农村经济领域,根据各地具体情况不同,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提供适销对路的信贷产品。因此需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

(3)根据目标任务,选择营销策略

首先考虑市场进入策略,除柜台贷款业务外,通过横向联合,纵向深入,在农村时常形成一个庞大的营销网络;其次实行差异化市场营销策略,由于农信社的营销市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要向不同层次和不同地区的客户提供不同的贷款品种,提供个性化服务;最后采取市场竞争策略,面对同业竞争,要想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利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推出高质量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在提高服务质量和贷款效益上狠下工夫。

3.积极推出新的信贷产品

(1)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农户小额贷款是指以农户自然人为贷款对象,基于农户的信誉,在核定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不需抵押、担保的贷款,是农信社的一种创新产品。农户小额贷款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方法,而且农户小额贷款是针对农户放款且额度较小,本身具有分散风险的特点。

(2)农村农户联保贷款

农信社从2004年6月开始试点农户联保贷款,有效解决了长期困绕农民的贷款担保难问题。信用社根据当地村委的推荐,指派包片信贷员逐户上门走访、座谈、了解农户经营项目、发展计划、自有资金、尚缺资金数额以及个人社会信誉记录、经济状况、经营能力和和偿债能力等。通过审核,确定每个农户贷款额度。

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是签订联保贷款协议,所有参与联保小组的成员对联保小组其他成员贷款都要负连带责任,并接受其他组员和信用社的监督检查。

其次是每户签订借款合同,确立借款金额、期限、整个贷款一次核定,分次发放。

贷款发放后,划片包干落实到人,并明确责任,通过信息反馈来达到相互交流情况的目的,信贷员要坚持每月不少于一次上户查看农户生产记录。

(3)个体经济户等级授信贷款

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合理简化贷款手续,方便城区个体经济户贷款,湖南某县城区信用社在深入调查论证、多放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推出个体经济户贷款信用等级授信管理新业务。

贷款户的信用等级评定程序是:一是客户申报。由客户向信用社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反映信用等级评定标准的呈报审批表,向信用社提供呈报信用等级所必须的资料。二是信贷员(客户经理)调查。根据客户申报,信贷员按授信标准逐项调查,并承担该客户授信贷款额内的第一责任。三是信用社评审定级。四是联社复查评审。五是建档发证。

4.改进和加强农信社信贷管理

(1)加强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信贷内控机制是农信社防范道德风险、实行稳健经营的根本保证。农信社信贷管理必须确立内控先行的意识,农信社每办理一笔业务、每办理一件事情均要有内部制约,有统一、规范的业务操作规程。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的全过程均要完整、真实的记录,资料档案齐全,做到有案可查。

(2)建立严格的贷款管理责任及追究制度。原则上调查人员应当承担调查失误和评估失准的责任;审查和审批人员应当承担审查、审批失误的责任,并对本人签署的意见负责;贷后管理人员应当承担检查失误,清收不力的责任;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对重大贷款损失承担相应的责任。

(3)改革和完善现有的信贷审批机制。逐步建立审贷分离、专业审贷、独立决策的贷款审批委员会。对贷款审批委员通过贷款决议,联社主任可一票否决,但贷款审批委员会不同意发放的贷款,联社主任不能同意发放。联社、信用社信贷人员不得既参与贷款调查又参与贷款审批决策,要严格执行审贷分离。

(4)强化贷后管理,对信贷客户全面实施动态监测、动态预警及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郭庆平.银行业发展问题研究报告[ R].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8.

[2]马永伟.农村金融是建设新农村[J].中国金融的命脉, 2006,(7).

[3]王兰芳.农村信用社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海南金融,2002,(8).

[4]余志海.农村信用社加强信贷管理的对策[J].南方金融,2003,(11).

信贷业务范文8

众所周知,信贷业务是农发行的重要业务。信贷部门岗位多处一线,往往事关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得费力气、下功夫;有的常常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迫在眉睫、时不我待;有的时时矛盾多、难度大、问题复杂,得使出浑身解数。所以信贷岗位,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甚至风险性,是个“吃劲”的岗位。

人生需要历练,也需要磨难。

有的人没有经历过“吃劲”岗位的锻炼,没有经历过吃大苦、流大汗,经历虽然好看却不好用,最终成不了大器、干不了大事。

有的人不想、不敢到“吃劲”的岗位上去磨练,一怕吃苦受不了,二怕吃力干不了,三怕吃亏忍不了。这怕那怕,说到底是对“吃劲”岗位的价值和意义认知不足,源于身上的担当精神不够。

“吃劲”的信贷岗位——是大熔炉,可以锤炼意志。在信贷岗位上历练,啃的是“硬骨头”,接的是“烫山芋”,干的是苦活累活,打的是大仗硬仗,有时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样的事经历多了,我们也就成长成熟成才了。

“吃劲”的信贷岗位——是大学校,可以增强本领。在信贷岗位要面对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很多都是没有经历过的,得自己去悟去破解。在信贷岗位工作,往往现有的知识不够用,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赢得主动,在破解难题中不断总结提高,积累经验、丰富自己。

“吃劲”的信贷岗位——是大舞台,可以施展才干。在信贷岗位上干,需要几把“刷子”,有时还得用出“洪荒之力”。急难险重的关键处就是大舞台、大战场,让你的十八般武艺充分展现。

“吃劲”的信贷岗位——是大摇篮,可以培养才俊。战将起于硬仗,千里马出自原野。在信贷岗位上,是练就好干部的地方,在信贷岗位上历练过,必定比他人多一份底气和自信,多一份从容和淡定,多一份顽强和坚定。

就拿我自己来说,作为老员工中的年轻员工、年轻员工中的老员工,在信贷岗位上已摸爬滚打了整整十一年,在这十一年中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姑娘到目前的自认为碰到什么问题都能从容应对,这将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指引着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一路前行。

信贷业务范文9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防范

引言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有效与否,一方面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经营水平及市场竞争力,一方面影响着商业银行经营成败乃至全面金融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不规范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后果。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经济逐步深入背景下,银行业务逐步转型,既迎来了大量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实现金融体系的长期稳定,科学合理的信贷风险管理就将信贷资产作为银行主要配置资产的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可见,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与防范展开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1.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防范概述

信贷业务风险指的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期间由于遭受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影响,使得贷款难以按期对本金、利息进行回收而导致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收益形成损伤更或者是资金形成损失的可能性。就很大部分商业银行而言,在银行资产总额中信贷资产占据了很大的份额,开展好信贷业务风险防范工作,便意味着管理好了银行的很大一部分风险。就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主要特点出发,依据产生风险的原因及《新巴塞尔协议》标准,可将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信贷业务风险划分成三个种类,即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操作风险[2]。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防范属于就信贷业务而言的一种方法,风险防范是一个有着环节关联性的信贷业务活动过程,风险防范管理全面贯穿于商业银行全面环节,且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商业银行基础工作模式中,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控制与银行经营全面结合,是银行管理模式的重中之重,是银行基础工作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

2.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

2.1信贷风险控制信息系统缺失

即便我国商业银行均陆陆续续建立了特有的信贷风险控制信息系统,然而却存在质量水平不足,技术层次偏低等问题。具体而言:

(1)信贷风险控制系统风险控制功能不足,我国商业信贷风险控制信息系统相关信息数据大多经由会计核算系统导入,然而会计系统在应用期间通常做形式录入,并未能够很好的对信贷风险需求进行权衡,使得录入的相关信息数据简单、不严谨。

(2)信贷人员随意录入。信贷人员认为信息数据录入工作过于重复、琐碎,因此不认真对待,造成信息系统信息数据产生错误率高、关联度不足等问题,对信贷风险评定工作开展造成不利影响。

(3)信贷风险控制信息系统开发、运营难度加大。伴随信息系统的全面普及,商业银行各工作人员均会应用到,系统自然会被提出各式各样不同的需求,进而提升了信贷风险控制信息系统开发、运营难度。

2.2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经历了近些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构变得越来越健全,然而依旧存在一系列问题。产权未得到有效落实,责任模糊,经营遭受诸多行政干预,管理体系先进性不足。在国有行业银行中,银行的所有权经由国家行使,然而国家此概念缺乏具体性。国家凭借股东的身份将经营权交由银行经理层,由于形成了不同、多级的委托关系,使得商业银行相应受到的监管力度大打折扣。国有行业银行最高领导层通常通过国家政府行政委任,而并非通过股东代表大会选出,有着十分浓烈的行政色彩,董事会、监事会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股份制商业银行即便构建起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者等组成的治理体系,然而在实践中仍旧无法有效运转,责任缺乏明确性,管理缺乏先进性。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很大一部分依旧为国有单位占大头,使得经营发展脱离不了行政的影子。

2.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长时间以来,商业银行均面临内部控制水平不足,无法对内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的问题。商业银行内部制度不健全,具体而言:

(1)内部控制系统建设不及时。内部系统无法结合经验环境转变进行及时更新,内容较为落后,无法对新的风险状况予以适应。各环节内控诸如信贷业务、会计及信贷资金等相对独立,未进行很好的整合,无法对风险进行全面应对。

(2)内部监督管理力度不足。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独立性缺失,通常情况下审计人员直属高层领导,无法对上级进行有效监管。内部审计通常并非事先预防,总是在问题产生后再展开事后审查,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3)内部监管人员素质不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牵涉诸多方面内容,严苛要求审计人员一定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然而,我国行业银行一些内部监管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显然不足以满足内部审计要求,致使深层次内部监管工作有序开展受到不良影响。

2.4信贷管理流程落后

(1)授权模式僵化。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授权管理方面,大多结合授权区域行的管理能力、信贷规模等内容对额度进行确立,未能很好地对客户优劣及各类产品需求等进行关注。

(2)集体审议不够具体。我国商业银行所推行的是个人审批制与集体审议制进行结合的信贷业务审批模式,但是在分支机构具体实践时却不够具体。审议委员通常由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层出任,存在对信贷业务不熟悉的可能,从而无法提出有价值的审议意见;通常凡是信贷业务均要进行集体审议,未结合业务风险评级开展细分,极大提升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3)信贷人员管理不科学。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上岗资格评定制定,及组建高素质的技术型专家队伍。信贷人员极为缺乏,客户服务无法得到全面满足;基层信贷人员业务水平不足,观念落后,同时未有系统的组织培训,无法开展好瞬息万变市场环境下的信贷工作;依旧采取行政级别聘任的方式对审批人员进行选拨。

3.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防范

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经济逐步深入背景下,银行业务逐步转型,既迎来了大量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实现金融体系的长期稳定,科学合理的信贷风险管理就将信贷资产作为银行主要配置资产的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全面金融行业在时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运用先进技术不断优化信贷业务风险防范。如何进一步开展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防范工作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3.1改善信贷风险控制信息系统

(1)构建集中式数据库结构。重新制定信贷综合管理系统原本分布于每一分支机构的数据库,以构建起规模更大、更集中的数据库结构,诸如重新构造数据模型、重新改造应用体系结构等。

(2)与会计核算系统充分链接。对会计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进行系统整合,促进信贷风险控制信息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的充分链接。会计核算系统中录入的贷款资金变动、贷款情况等信息可直接共享于信贷风险控制系统中,且信息系统中记录更新一并与会计系统进行共享,实现两系统的信息互补与统一[4]。

(3)信贷业务操作全过程实现电子化。对信贷业务全面环节开展电子化控制、记录,改进信贷业务授信审批系统、贷后监督系统等操作步骤,强化操作运行便捷、稳定性。

3.2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1)对公司股权、信贷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对股权进行优化调整,一方面要自经济结构出发,推行客户授信管理对信贷结构进行调整。实现定量与定性分析、静态与动态、财务因素与非财务因素等的有机融合,对客户信用等级展开系统综合评估,做好信贷风险防范事前重点防范工作,全面改善商业银行客户群整体水平。

(2)构建系统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商业银行应当自绩效评价前提出发,构建员工与公司绩效连接于一起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起员工的工作主观能动性,促进企业文化与薪资福利的全面统一,健全稽核评定体系,促进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健康有序[5]。

(3)强化信贷管理人员素质。商业银行应培育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强化信贷管理人员素质,组建掌握先进技术,熟络信贷业务步骤、拥有风险管理知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增强商业商业信贷风险防范意识。

3.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1)完善贷款程序。商业银行内部信贷部门及信贷管理人员银行开展好贷款调查―贷款审查―贷款检查―贷款回收等各环节的把关工作,全面依据信贷调查程序进行。

(2)完善信贷审批会议制度。为了避免“一言堂”所引发的风险,在开展信贷审批过程中,应当从诸多方获得时间,对客户授信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凸显检查审核部门的监督作用[6]。

(3)完善信贷工作管理。结合经营合规化、文本标准化及操作规范化等要求对信贷业务管理规定、办法进行及时改进,成立银行防贷中心,实现对信贷流程中的法律等相关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3.4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1)强化企业中观、内部环境调查。商业银行应当对强化对企业的中观、内部环境调查,调查企业信贷程度、风险管理水平等内容,针对处于各个行业领域的企业制定相对应的信贷风险防范策略。

(2)强化与诸多方面的联系应用。商业银行应当有效借助信贷集中式台账系统、人民银行贷款卡咨询系统,与各执法部门诸如工商、法院、税务等进行积极互动,了解借款企业各方面信息,实现对信贷风险的有效转移与规避。

(3)强化信息获取渠道的开拓。商业银行应当开拓各式各样的信息获取渠道,合理利用银行同业相互的作用,对信贷风险进行共同防范。强化与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往来,对企业财务信息、发展水平、偿债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评估,构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机制,推出针对有效防范机制、策略。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经济逐步深入背景下,为商业银行带来了诸多的机遇及强有力的冲击。受行业特殊性影响,信贷风险难以避免,倘若银行在经营期间引发信贷风险,形成不良贷款,一方面会使得银行遭受极大的损失,一方面会对全面金融行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鉴于此,商业银行务必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清楚认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防范,全面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改善信贷风险控制信息系统”、“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等,积极促进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有序健康开展。(作者单位:1.兴业银行扬州城中支行;2.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

参考文献:

[1] 颜亮,饶河清.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10,(01):187-187.

[2] 蔡美珠.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操作风险及防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65-70.

[3] Robert A.Jarrow.Credit market equilibrium theory and evidence: Revisiting the structural versus reduced form credit risk model debate[J].Finance Research Letters,2011,(08):02-07.

[4] 郭亚东,沈世强,杨康贤.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防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4,(15):73-74.

信贷业务范文10

关键字:信贷资产转让;财务公司;重要意义

一、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内涵与开展方式

(一)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内涵

信贷资产转让是指金融机构(如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等)之间,根据协议约定转让在其经营范围内的、自主、合规发放尚未到期信贷资产的融资业务,其中,金融机构将其持有的信贷资产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并一次融入资金被称为信贷资产出让业务;金融机构受让其他金融机构出售的信贷资产并融出资金被称为信贷资产受让业务。

(二)信贷资产转让的开展方式

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分为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和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是指转让双方根据协议约定转让信贷资产,资产转让后,借款人向受让方承担还本付息的义务。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项下,债权人由出让方转让为受让方。这种转让方式也被称为“真实出售”。

回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是指转让双方根据协议约定在某一日期以约定的价格转让信贷资产,同时出让方承诺在约定的日期向受让方无条件购回该项信贷资产。由于回购型业务所转让的信贷资产在到期前就已由出让方购回,所以不办理贷款档案和法律文件的移交,付息的责任由出让方承担。

(三)我国大力发展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

目前我国大力发展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是一种买断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将信贷资产转移给一个特设目的主体(这种转移可以采用转让方式,也可以采用信托方式),由特设目的主体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者发行受益证券,以信贷资产的现金流支付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的方式。可以看出,信贷资产证券化区别于传统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之处即创新之处在于特设目的主体受让了该笔信贷资产以后,以该笔信贷资产的现金流为基础向投资者发行了受益证券。

二、财务公司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重要意义

财务公司作为企业集团的内部金融机构,是集团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的有效平台,也是集团成员之间的资金纽带。财务公司在业务开展中以服务集团发展为宗旨,以加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目标,同时追求自身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及盈利性。因此,财务公司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既可以优化自身资产结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改善资产流动性,增加收益,又可以满足资金需求,降低集团的融资成本。同时,也促进财务公司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使信贷资产转让实现双赢局面。

(一)拓宽新渠道 降低整体费用

财务公司具有开发企业集团内部企业贷款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自身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或者资金额度较小无法满足集团成员企业的发展需要,导致集团成员企业直接向银行借款,相对增加了企业集团的整体财务成本。像葛洲坝集团每年需要流动资金约20亿元,而财务公司每年仅能提供6亿元左右,其他的大量资金需要从银行等方面得来。如果财务公司利用好自身信誉,开展信贷转让业务,拓宽企业集团的融资渠道,可以使财务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同业出让信贷资产缓解资金压力,盘活非流动性信贷资产,回收资金,加速资金的良性循环,为企业集团提供急需的资金支持,降低企业集团的整体费用。

(二)加速资金周转 提升运作效率

通过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把集团内企业的部分中长期贷款打包转让给银行,财务公司获取了新的资金来源,加速了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加强了财务公司的经营规模;同时财务公司可以将获得的资金投放到其他收益更高、集团重点发展的项目中,既满足了集团企业的资金需求,又增加财务公司的利润,同时降低了集团财务成本,一举三得,增强财务公司对集团的服务功能。

(三)改进经营理念 提高管理水平

通过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财务公司可以调整资产负债比例,压缩风险资产规模,使经营管理符合监管要求。同时财务公司也在这项业务开展过程中转变了经营理念,大胆创新,将放贷模式由传统的贷款-收回-再贷款转变为贷款-转让-再贷款的经营模式,打破了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还在与银行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到银行的很多规范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使财务公司向正规成熟的金融机构更近一步。

(四)优化信贷资产结构 规避金融风险

除了企业集团投向单一、资金运用渠道狭窄,信贷资金过于集中造成的资金风险外,信贷资产结构不合理也会造成一定的金融风险。财务公司出让的标的资产一般是金额较大的中长期贷款,这部分贷款合同占用资金量大,流动性差,由于期限较长,未来出现不确定性的可能也更高。对于财务公司来说,出让信贷资产仍能获得一部分收益、获得更大的业务量,也是调节信贷资产结构的重要手段,从而达到规避公司经营风险的目的。

(五)促进与银行合作 实现共赢

银行之所以愿意选择财务公司作为交易对手是因为:一是财务公司有持续的资金需求;二是财务公司手中掌握着大量集团内企业的优质贷款,这些贷款的借款企业行业一致、经营情况相仿,对整个资产包的考察相对比较容易;三是财务公司作为行业系统风险最小的金融机构,其信誉度超过了其他金融公司的一般企业,在回购型贷款转让业务中,财务公司通过回购义务为银行提供了可靠的担保,对银行具有相当的吸引力。银行与财务公司叙做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利率高于同期同业拆借利率,使银行在没有承担太大风险的情况下取得了较高收益。所以说,银行与财务公司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使银行与财务公司各取所需,各得其利,是一个双赢策略。

三、监管部门对财务公司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应采取的策略

(一)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

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将财务公司从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行为纳入到规定范畴之内。目前对财务公司从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行为进行规范的政策法规还处于空白。监管部门在规范这项业务的相关政策规定中,应对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概念进行严格界定,对财务公司开办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应具备的条件、遵循的经营规则、资产负债比例、监管具体要求等方面做出监管规定。除此以外,为加强行为规范的有效性,政策规定中还应对备案、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规模、资金用途以及对财务公司转让的信贷资产这四个方面内容着重做出限定。

(二)引导财务公司加强管理,规避风险

财务公司从事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风险有:政策风险、经营风险、信誉风险和价格风险。为了规避风险,监管部门应该积极引导财务公司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有效控制风险。

1、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要求财务公司在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前,按照公司治理的要求取得董事会的同意和授权,并针对这项业务的特点和风险情况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确定业务操作规程和各级人员的责任,提出风险防范和预警措施,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将风险防范的关口适当前移。

2、监督财务公司严格执行政策法规和内部控制制度

财务公司要在监管部门规定的规模、资金用途等范围内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不得违规开展业务。

3、支持财务公司与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按照银行先进管理模式提高财务公司信贷资产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不仅为财务公司顺利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创造条件,更为财务公司整体提升打好基础。

4、鼓励引入管理经验丰富的独立董事

鼓励引入具有金融风险管理经验丰富的独立董事,依靠其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对风险进行独立判断,帮助财务公司防范风险。

四、总结

财务公司积极介入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即可优化自身资产结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改善资产流动性,增加收益,又可满足集团的资金需求,降低集团的融资成本,同时,促进财务公司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有利于实现集团、财务公司、商业银行三方共赢,是一项值得大力发展及推进的业务,应在现有业务基础上努力提高业务流程的规范化、信息的透明化,为打造更为广大的信贷资产转让平台以及资产证券化创造条件。同时加强对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逐步完善财务公司风险管理的制度和文化。

参考文献

[1]朱根林.《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财务公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上海金融,2001年08期

[2]朱广德.《对发展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政策思考》,金融纵横2001年02期

[3]张平.《集团财务公司的运作与企业绩效》,改革与战略,2008年02期

[4]黄莹.《财务公司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探讨》中国金融家,2005年09期

信贷业务范文11

关键词: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个人信用制度

消费信贷,又称信用消费,是指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或商业企业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主要用来购买劳务、房屋和各种耐用消费品的信贷。消费者能够通过消费信贷的方式预支远期的消费能力,提升即期消费水平。1985年,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发放了深圳市首笔同时也是全国首笔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但之后十余年间发展一直缓慢,且业务品种只停留在单纯的住房消费信贷上。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3月颁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至此,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才开始蓬勃发展。同时,消费信贷业务品种也由之前的单一品种发展到如今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贷款、教育助学贷款、住房装修贷款、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等多种形式。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健全

个人信用制度,是指在对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利用、提供与维护管理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准则。它包括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评估制度等。也有人认为,它还包括个人违约风险预警机制及风险管理和风险转嫁制度。

征信数据的使用机构覆盖面窄,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大型商业银行才能分享这些数据,外资银行、保险公司、村镇银行等许多金融机构目前仍无法参与数据库的共享,亦没有财力和权力建立与之相应的大型中央数据库。

个人信用内容不全面,数据更新不及时。目前征信系统中只涉及到极少数的信用内容,大多为银行资信记录以及一些最基本的个人资料,使得数据不能够全面有效地反映个人资信状况,加之数据更新比较缓慢,银行在授信时无法完全信任这些数据。

相应的法律法规滞后。无论是对于征信机构的准入机制或是规范,还是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和个人违约的惩戒,法律法规的制定远远滞后于现实需求。

此外,居民信用意识不强、个人资信评估技术不高、征信机构发展缓慢等,均是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且城乡差距大

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均衡:截至2006年4月末,消费信贷余额前六名的省市分别为广东、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山东,其消费信贷余额占全国的比重高达66%,而西部十二省(区)市的消费信贷余额之和为3126.11亿元,仅占全国的13.8%。一方面是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银行开展此项业务时设置的门槛偏高,且倾向于那些收入较高的客户群,而忽视了欠发达地区消费潜力的开发以及消费对于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

在农村地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更为缓慢,原因如下:首先,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网点少,使得农民借贷极为不便;第二,由于农村经济落后于城市,加之商品流通渠道不畅,大多数银行都把信贷业务发展的重心放在为农民的生产提供资金上,对于农民的消费需求则不甚重视,消费信贷产品非常有限;第三,农民的消费信贷观念薄弱。总之,消费信贷在激活农村消费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

(三)缺乏有效的风险防范和风险转移机制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一直致力于加强制度建设,但是内部管理体系始终存在着缺陷。再加上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完善,使得商业银行在开展消费信贷业务时面临较大的操作风险,从而无法有效地加以防范与控制。

缺乏有效的抵押品变现市场,信用担保制度不完善。商业银行在发放消费贷款时,往往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品以降低银行受损时的损失程度,一旦消费贷款发生风险,银行通常会把贷款的抵押物作为第二还款来源。由于我国拍卖市场、房地产等二级市场尚不完善,抵押品变现费用很高,银行虽有最终处置权,却很难将其变现,贷款担保形同虚设。此外,我国担保机构缺乏,相关法律法规较少,《担保法》中多涉及公司贷款的担保行为,应用于消费信贷业务则操作性不强。

消费信贷风险转移机制欠缺,相配套的保险体系尚未形成。借款者个人的健康状况和还款能力的变化,商业银行往往很难把握。一旦借款者出现无力还贷的情况且未有任何风险转移的机制,那么所有的风险都要由银行自身承担,这对于银行开展消费信贷业务十分不利。

(四)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

现阶段我国消费信贷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相似的产品,拥有鲜明特色的产品较少,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这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消费信贷业务品种研发与推广时不重视市场营销策略,缺乏有效的市场定位,从而不能为最有价值的客户提供其最需要、性价比最高的服务,并且导致商业银行在研发消费信贷产品时缺乏创新力。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对策

(一)完善个人征信体系

以目前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为基础,尽快建立一个覆盖全国各类金融机构的个人征信系统,利用现代电子网络技术实现同业间的数据共享。同时联合各相关政府部门与商业机构,信息互通,充实系统内信用内容记录,使之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个人资信状况。

借鉴他国成功经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估技术水平,建立适合我国应用的个人资信评估模型。例如可以参考国外常使用的5C评估指标,即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品(Collateral)和行业背景(Conditionofbusiness)。

加快征信的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征信机构的准入与操作,保护征信过程中的个人隐私,合理地解决征信过程中的各种争端,为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大力发展农村消费信贷

农村消费信贷的发展不仅能够为商业银行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还是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以及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为了使消费信贷业务在广大农村地区健康快速地发展,应该适当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与信用协会或信用合作社等信用共同体的合作,积极探索发展联合信用贷款。同时,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以农民的切实需求为出发点,推出真正为农民所需的消费信贷产品。商业银行还应进一步简化放贷手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借贷门槛,以方便农民贷款,使农民敢于贷款。

(三)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与风险转移机制

银行内部建立消费信贷风险管理体系。银行应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素质教育,从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管理三个环节入手,建立健全贷款管理责任制度、审贷分离制度和贷款检查制度,并将商业银行的利益与职员个人的利益捆绑起来,建立多层次的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建立完善的消费信贷担保制度。首先,完善《担保法》,应在《担保法》中增加消费信贷担保的相关条款。其次,加快培育规范的消费信贷二级市场,完善交易法规,降低交易费用,使商业银行在借款人无力偿还消费贷款的情况下,能迅速变现抵押物。再次,大力发展消费信贷担保公司,尤其是政府机构性质的消费信贷担保公司,对配合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而发生的消费信贷业务进行担保。

建立消费信贷商业保险制度。将消费信贷与商业保险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分散商业银行贷款风险,还能进一步推动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但在制定险种费率时要注意兼顾双方利益,不能因为费率过高而影响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

(四)改进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市场营销手段

首先,商业银行在经营战略上应该重视合理的市场细分与目标定位,并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与目标定位推出各种特色化产品,实行差别服务战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其次,要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信誉优良的消费贷款品牌,必要时可以尝试异业结合与品牌联合,选择合适的行销渠道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正确地运用4P——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战略,能够有力地推动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此外,银行应加速产品创新,实施业务扩张战略,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们转变消费观念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处于较低水平,一是受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的影响,二是受消费观念的影响。要消除老百姓消费的后顾之忧,让老百姓放心消费,就必须依赖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包括医疗、失业、教育及养老保障等各方面。同时,要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合理消费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的适度增长,是经济规模扩展与经济向更高层次进化的根本动力。要鼓励人们适度消费,把消费与劳动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真正成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参考文献:

1.谭燕芝,李兰.论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基于借鉴美国消费信贷的视角.消费经济,2008(6)

信贷业务范文12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积极影响

1.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可以得到提升。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中,中央限制了资金的价格利率,而由于商业银行的准入门槛很高同时还可以在政府的保护下获得巨额的存贷利差,因此商业银行一直近乎处于垄断地位。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市场是个开放市场,借贷双方来决定利率等因素,那么就会刺激商业银行也采取创新,推出更适合当下的信贷产品以获取市场占有率,从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2.拓展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服务渠道。互联网金融信贷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满足了客户的金融需求,客户也越来越注重服务质量和体验。为避免资金和客户的流失,商业银行会对当前的信贷业务进行拓展和创新,从而对自身渠道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消极影响

1.银行信贷业务主体地位受到冲击。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各种平台提供给借贷双方各种资金和信息资源,银行的信贷业务功能逐渐弱化,典型的例子有P2P平台提供的借贷服务,可以取代银行的相关功能。这会很快改变在传统借贷业务中银行的地位和作用,银行的中介作用会逐渐降低。2.信贷业务的收入利润减少。商业银行此前对个人和小微企业不够重视,忽略了这一贷款群体,使他们经常出现融资难等问题。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借贷平台,提供给了这一客户群体非常便捷的融资渠道。那些不能通过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倾向于选择更能满足他们对小额贷款要求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和产品,小额贷款的特点是发放期限短、金额小、灵活性强等。这就导致了银行的客户资源的流失,从而银行的传统放贷业务减少,随之也影响了通过利差银行可以获取的利益。3.突出了银行信贷业务流程的弊端。商业银行传统的贷款程序按照贷款业务操作规范要求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贷前调查、贷款审查和发放、贷后监督和本息回收。以上三个贷款阶段按照“审贷分离”制度的要求需要分为三个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相应环节因工作疏忽而带来的风险责任需要各自承担。这些是银行控制金融风险的重要保障和依据,但是在互联网金融机制下这些程序显得过于繁琐复杂,会对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产生阻碍。银行采取这些流程会发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这并不适用于互联网金融下的信贷业务。4.担保不再是风险控制最重要的手段。互联网金融依托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络借贷,在其监控之下有众多交易主体的资金流,对风险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无需银行的严苛复杂的信贷担保,这对银行来说是个很大的冲击。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产生影响的原因

(一)互联网金融信贷产品具有更广的创新空间由于需求的推动、技术的推动、制度的变革、风险的转嫁、成本的降低以及管制的规避都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相关机构对信贷产品的发展创新。而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使互联网借贷能够降低交易双方的交易成本、对交易流程进行简化同时又可以提高交易效率。另外,诸如P2P网贷平台这类的互联网产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和完善了我国金融市场上信贷产品的缺陷。因此,凭借其广大的发展空间,互联网借贷还有很多可以创新之处。(二)互联网金融可以解决信贷业务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中,借款人和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以在交易时,拥有充足信息的一方会选择对其有利的策略,这会产生逆向选择的问题。而互联网平台有开放性的优势,借贷双方可以进行有效的交流并且及时、有效地交换信息,从而能够避免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损失。例如,互联网金融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等就能获得客户的交易和行为的有关数据,并依此可以对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具体分析和预测,拥有客户信用评级的依据就可以相应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三)互联网金融可以降低信贷业务成本商业银行在对借款人进行专业监督和审查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成本,例如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场地成本等,另外风险评级以及信息维护等方面的费用也都归入这部分成本中,从而使客户的信贷交易成本增加。与之相比,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由于借款方能够参与其中、各部门协调性好并且中间成本低,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费用,因此商业银行出于劣势。

三、基于信贷业务的商业银行应对策略

(一)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商业银行需要的是金融和互联网方面的人才,复合型人才可以通过技术经验加强双方的信息资源共享的合作。同时通过系统的分析与考量,可以开发出适合本银行的软件系统和更多适应客户需求的产品。比如,银行通过与互联网金融机构合作,很多小微企业的信用记录就可以进入银行征信系统,小微企业也可以很方便快捷地拿到银行贷款了。(二)加入P2P网贷。商业银行可以参考其他互联网金融的网贷推出自己的网贷产品,而且会在专业性和安全性上具有明显优势,同时相较于其他网贷产品来说银行的网贷产品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三)变革贷款业务流程。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复杂使其办事效率低下,客户等待时间过长。因此商业银行应再造和重构贷款业务流程,在信贷业务中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设计新的业务模式。同时要简化贷款业务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并且,一定要重视小微企业的金融业务,因为在国家政策和改革的推动下其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他们是银行信贷业务的主要客户。(四)加强与互联网金融合作。商业银行要转变观念,参考互联网金融的信贷风险管控机制,拓宽银行业务渠道以增强竞争力。利用互联网金融在数据和平台上的优势,结合自身风险投资和人才的优势,与互联网金融合作共赢。(五)深入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在互联网时代,金融服务的成本越来越低,金融消费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因此,传统的商业银行借贷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商业银行要以客户为中心,提高自己的服务效率,留住老用户同时开发新用户。另外,银行需要对客户群体进行划分,比如说刚毕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他们的需求是尽量能以最小的代价贷得足够款项,以备不时之需和买房买车。那么银行可以针对这类人群开发相应的贷款产品,以迎合这类群体的需求。同时,银行可以与现有的大型企业集团深入合作关系,为其提供综合计划,从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四、结论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成长,创新出来许多金融产品满足客户的个性化、便捷、廉价和安全等的需求,同时也对商业银行的业务产生了冲击。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机遇,将传统商业银行借贷业务与互联网相融会贯通,依靠自身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和多年的庞大客户资源,提供更优质全面的信贷服务。

作者:贾凤涛 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哈尔滨市顾乡支行

[参考文献]

[1]牛海霞.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对策略[J].当代经济,2014(11):118-119

[2]张楠.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商业银行应对措施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1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