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报纸职称论文

报纸职称论文

时间:2022-02-12 10:15:31

报纸职称论文

报纸职称论文范文1

关键词:职称信息化,改革,研究

 

1 引言

职称信息化工作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对于科技人才的培养与管理有着十分重要发意义。广西职称信息化工作于2007年启动,2008年在广西高校及柳州市进行了探索性开发试用,从职称申报的规范化、评审工作的无纸化、人才管理的科学化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在取得丰富经验后于2009年在广西区各个职称系列全面使用,这一工作的开展,使广西区职称信息化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2 传统职称申报评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职称申报评工作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个人申报成本高、时间长

以往职称申报过程需要申报者在计算机上填写申报材料并打印输出,原始佐证材料需要完整复印装订成册。为了保证材料填写的正确性,申报者需要花大量时间重复填写申报材料、打印申报材料,同时,需要花费不少的费用复印并装订材料佐证,这些对于申报者来说工作量十分巨大并且非常耗时。另一方面,对于那些第二次以上的申报者来说,以前的申报材料及佐证材料几乎需要重新填写和制作,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2.2 材料管理效率低

对于申报者上交的申报材料及佐证材料的管理,以往管理方法不够科学且效率十分低。每年广西区各类职称申报人员近10[1]万余人的职称申报人员,上交的申报材料及佐证材料可谓“堆积如山”,这给材料的管理以及后续的职称评审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材料管理工作成为了一项繁重的体力工作,工作为员需不断地把材料从架子上搬上搬下,并且需用专用设备将材料依次送给评委。这种材料的管理方式,需专门档案管理人员才能胜任,且极易出现材料破损、丢失等现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3 评审过程繁杂

由于申报者上交的全部都是纸质材料,这给评委会的评委的评审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面对申报人员厚厚的纸质材料,评委需逐一仔细查阅,并且采用纸质的方式认真记录。

申报人员的材料份数有限,评委没有时间查阅全部申报人员的申报材料,仅通过个别评委的介绍很难使得其他评委完全掌握申报人员详细的工作业绩、科研业绩等信息,加之申报人员的佐证材料均为复印件,评委有时很难辨别真伪,这些情况均严重影响了职称评审工作的公正与公平性。

评委投标采用纸质投标方式,效果低,计票工作十分繁重且容易出错,评委需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得到统计结果。

2.4 申报材料无法存档

职称评审工作结束,广西区各级职称工作部门需将职称申报材料如数退还给申报人员,这一工作不仅工作量大,并且造成职称管理工作部门没有申报材料存档的问题,使后续的核查工作无法进行。

2.5 相关统计工作十分困难

在职称评审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统计、报表打印等工作,例如,当年申报人数、各系列申报情况、高级职称申报情况、各市县的相关数据、通过率等,传统的采用纸质的人工方式统计速度慢、易出错。

2.6 与科技人才管理结合不够紧密

每进行一次职称评审工作,实际上是对科技人材队伍的一次管理过程,其工作蕴含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成果统计等诸多内容,这些信息对于科技人才管理意义十分重大,传统的职称评审工作所收集的信息,变成了“信息孤岛”。。

3 职称信息化工作的研究成果

职称信息化,是指在职称评审工作中,从个人数据申报、数据审核、数据管理、职称评审以及结果公布等过程,均以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为平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整个职称评审工作数字化,以实现个人申报材料的规范性、评审工作的公平性、评审结果的公开性以及人才管理的科学性。

广西依托高校及软件公司的技术实力,于2009年成功地实现职称信息化建设工作,其主要建设内容含盖了个人申报信息化、单位管理信息化、区系列职改管理信息化、县职改信息华、市职改信息化以及评委评审信息化六个子模块,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解决了以下几方面的难点问题。

3.1 佐证材料数字化

职称信息化的关键任务之一是解决申报人员佐证材料数字化问题之一,实现佐证材料数字化,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实现技术要求简单;使用者操作便捷;数字材料数据量大小限制;数字材料的阅读性。实现技术过于复杂必然操作复杂,数字材料数据量太大,对于每年近十万人的申报材料来说,存储容量非常巨大,最后数字化后的材料要满足一定的清晰度,以便评委阅读。

3.2 数据填写标准化

以往纸质材料申报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数据填写要求,申报人员填写数据过于随意,在年份、职称系列、申报职称、单位性质、科研成果级别、获奖级别、外语水平等,甚至单位名称填写中,均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造成申报人员信息不够准确,给职称评审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在职称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采用国家标准编码方式将必要的数据字典化,例如,民族、单位性质、党派、职称名称等,尤其是对国内核心期刊等进行了字典化,申报人员只需简单的选择操作就能完成数据录入工作,解决了以往数据不够准确的问题。。

3.3 单位公章数字化

申报人员材料的真实性首先由申报人员所在单位进行审核并在纸质材料上加盖公章,在职称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电子签章,单位在确认申报人员的申报数据无误的情况下,加盖本单位的电子签章报上级职改部门。

3.4 申报过程无纸化

申报人员利用个人申报信息化软件,将申报信息录入,确认无误后报送电子数据到单位职改部门即可,职改部门如果发现错误,将申报人员电子数据返回给申报者修改直至满足要求,整个申报过程实现了全程无纸化。

3.5 评审过程网络化

评审过程的网络化,很好地解决了申报人员材料只有小部分评委详细查阅的情况,通过网络,所有评委均能查阅所有申报人员的申报材料,使所有评委对申报人员均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实现评审过程网络化需解决数据流量问题,面对大量的申报人员的电子数据材料,网络响应时间、数据下载时间、网络无故障时间以网络故障恢复时间等网络性能,直接影响网络评审的质量,因此设计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职称评审网络十分重要。

3.6 信息安全规范化

信息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信息安全,没有安全保障的信息化建设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这一点在设计网络化评审中尤为重要。需依据国家信息安全标准从软件开发、网络设计、数据备份等多方面加以考虑,严防信息泄露等情况出现。

4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职称信息建设过程中,解决了不少重点难点问题,但也还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4.1 全程网络化问题

考虑职称申报人员所在的地域、工作单位等原因,实现个人申报信息化、单位管理信息化等子模块的网络化存在一定的因难,例如,广西一些偏远地区、山区的乡村级的中小学,没有建设单位计算机局域网络,即使有计算机网络也没有连入Internet,因此个人申报过程没有采用通行的网络软件架构,而是采用单机软件运行方式,申报者需使用软件将申报材料录入计算机,然后利用软件生成上报到单位的个人申报数据,并通过介质上交到单位职改部门。单位管理信息化子模块软件用于接受和审核个人申报数据,如果申报数据存在错误,需通知申报人员修改后重新报送。单位管理信息化子模块将单位所有申报人员数据导出,并通过介质上报至上级职改管理部门。

以上这种数据交互方式,极易造成数据片本混乱,给申报人员及管理人员带来一定的负担。另一方面,由于不是网络化申报,单位管理部门不会采用专用服务器来接收和管理申报人员数据,数据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

4.2 佐证材料制作问题

佐证材料的制作是一项费时费力且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扫描仪、数码设备等使用技巧,这些对于很多偏远落后地区的申报人员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由于设备和技术的缺乏,一些上报到评委会上的佐证材料效果不好,很难分辨,使评委难以准确评价申报人员的真实水平。

设计一套简单易用且具有统一的技术要求的佐证材料采集系统,将极大提高佐证材料采集的质量,为公正、公平地进行职称评审工作提供了基本保障。

4.3 评审功能简单化问题

在无纸化网络评审过程中,评审专家只能一个一个的查阅每位参评人员的评审材料,没有参评人员材料对比功能,并缺少了必要的记录功能,评委专家只能用纸笔记录参评人员的重要信息进行对比评审,给评审专家带来的一定的困难。

在设计呈现给评委专家信息时,可以对参评人员的重要数据进行必要的统计分析,以多种方式呈现给评委,使评委能在同一个屏幕上看到所有参评人员的最重要以及最基本的信息,以便进行必要的排序等工作。

4.4 评审网络安全性问题

为了确保评审网络的安全性,在评审过程中对网络进行了特殊的设计,例如,物理上与外网断开,数据库服务器备份等。但由于评委所使用的计算机由评委自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对连入评审网络的计算机进行必要的检测十分必要,但由于评委多达几百人,相关检测工作很难彻底有效的进行,可以采取网络杀毒的方式,对连入网络的计算机进行检测。另一方面,合理规划网络IP地址,可有效地分散网络流量,使网络更加平稳运行。

5 结束语

职称信息化工作是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职称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多年的有益的探讨和研究的基础上,广西职称信息化工作于2009年全面展开,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进一步做好职称信息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报纸职称论文范文2

廖芸芸

袁老师心情不好,因为丢了一张报纸。

报纸是在班上丢的。那天,班上出黑板报没有材料,袁老师便从学校的学校图书馆借了几张报纸。谁知,取回来的时候却少了一张。袁老师本以为是某个学生拿去看,忘了还,也没人吭声,才知道,报纸,报纸不翼而飞了。

“这张报纸只能是咱们班同学拿的,谁拿的,我就不信查不出来!”

其实,袁老师绝对不是那种 啬到一张报纸都斤斤计较的人。袁老师是很大方的,只是这张报纸是学校的,图书馆也催了好长时间,袁老师实在过意不去。况且,学校“教师奖惩条例”与评职称的积分中,有“教师保证学校图书资料完整”这一项。“教师奖惩”倒没什么,但或许因为这张报纸,评称时就会被扣分,而职称对一位教师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何况袁老师是这样一位年轻优秀的教师。

同学们七嘴八舌开了:“袁老师,你需要的是哪份报纸?我家或许有。”“袁老师,我白吧在机关,什么报纸都有。”“袁老师,你说是什么报纸,我可以去报社邮购”……袁老师有些感动,但他还是坚决地说:“你们都别说了。报纸不重要,我只希望拿了报纸的同学能给我一个解释,求了还是怎么了,我不怪你。我是你们的老师,教给你们知识,但更需要架你们做人的道理。”

一整天,班上都在议论那张报纸,也有许多同学向出黑板报的同学打听。看着袁老师急,大家也急。

当天夜里,班长王小明来到袁老师家中。

“袁老师,那张报纸……是,是我拿的。前些天见你要得不紧,我以为无关紧要……现在,我把它带来了……”

袁老师看了看报纸,沉默了片刻,说:“谢谢你这么晚还将报纸送来。快回去吧,学习要紧。”

出了老师家门,王小明很纳闷:自己准备的台词怎么一句也没用上?老师怎么一点也不怀疑他这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呢?而且,自己来时,怎么好象看到班上的“捣蛋鬼”张强正从老师家下来?

接下来一个多星期,没人再提那张报纸。

直到职称评比公布,袁老师未能晋级,许多人便怀疑与那张报纸有关。

班会课。大家都低着头。袁老师很平静地说:“同学们,这次我未能评优晋级,不是因为那张报纸,是我确实没资格评上……今天,我要给你们看一样东西,请大家抬起头来——”

这时,袁老师捧出一叠报纸,声音有些颤抖:“上个星期,我一共收到了52张报纸……”

袁老师的眼里充满了泪水,台下52双明澈的的眼睛里也有异样的东西在闪烁。

报纸职称论文范文3

【关键词】文化 物态文化 报纸

探讨报纸与文化的关系,首先要进行概念上的界定。何为文化?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简单来说就是剔除了广义文化中的物质财富的部分。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将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一、报纸是一种物态的文化

文化从内部结构上可以分为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等几个层次。其中物态文化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它涵盖了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报纸作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自然也包含在物态文化之中。

当然,并不是任何物质都可以称之为物态文化。评判某一物质是否属于物态文化范畴的标准是该物质是否凝聚、体现、寄托着人的生存方式、生存状态、思想感情。从这一标准来看,报纸无疑是符合的。报纸的产生,本来就是为了满足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信息需求。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并且报纸也呈现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以《京报》为例,流行于明清时期的《京报》读者甚广,光绪年间曾流行一首竹枝词,反映普通人订阅《京报》的情形:“唯恐人疑不识丁,日来送报壮门庭;月间只费钱三百,时倩亲朋念我听。”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窥见,早在明清时期,报纸就已融入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而“时倩亲朋念我听”更是直观地表现了清光绪年间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与此同时,这种超个体性质的“生活方式”是融入了语言与心理结构,因为拥有共同语言与共同民族心理的社会较易形成其社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即文化,这种价值观念的形成本身就得益于传播,尤其是像报纸这样的大众传播。

从另一个更为直观的层面也可以印证报纸属于物态文化。在物质文化的概念中,有一个衍生的概念,即物质文化遗产,简单来说就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等价值的物质,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过去的物态文化。而现存的最早的报纸是分别收藏于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的两份“敦煌进奏状”,显然,他们都属于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从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中我们可以明确一点,即报纸属于物态文化的一部分。

二、报纸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

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对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报纸作为一种常见的物质产品,实质上是新闻把关人的把关行为发生之后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凝结,体现着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的特征,自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其所处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影响。这是因为,报纸是由人创造、生产出来的,在创造和生产的过程当中无论是版式、内容乃至发行方式,都是由创造者的主观思想和创作者依靠从受众市场那里得到的信息反馈来决定。而这两者又都受制于社会意识形态。报纸因其是一种面向大众的物质产品,它的存在自然要符合代表大众的当前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不同时期的报纸都会被打上时代的意识形态烙印。

以我国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为例。在版式的设计上,刊物的外形仿造了中国旧式线装书;在表达方式上,刊物多采用通俗浅显的中文,既有长篇连载,也有诗歌、小品、小故事,同时大量采用章回体和对话体;在封面设计上,有意将孔子等圣贤与西方耶稣基督相提并论……以上种种对华传教士时空上的迂回宣传,便是出于《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的中国化的大众定位,于是无论是版式还是表达方式都迎合了清朝时期中国特有的社会意识形态。

三、文化的传递者

当前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媒体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如果传统媒体无法在时效性上紧跟网络的步伐,那么终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于是,争抢时效性、抢发第一手消息成为了传统媒体的工作重点,也使得文化作用于现实的速度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一种新文化现象的出现,在经过各媒体传播后,被迅速传递到人群之中,从整体上来说,加快了文化更替的频率,促进文化发展。

徐宝璜在《新闻学》中称新闻纸重要之职务,表现为供给新闻、评论时事、补助商业、补助教育或称灌输知识。其中,供给新闻和补助教育正是文化传递的直接助推力。鲍振青在《余之中国新闻事业观》中称:“夫新闻纸之使命,非仅代人耳目,作政客之传单,实有知道改造之社会之责任。此外,发展文化,援助外交,监督政府等均新闻纸重要之使命也。”同样说明了报纸必须肩负文化传递这一历史使命。

总之,文化与报纸如同大树与种子,种子本身就是大树身体的一部分,报纸本来就属于物态文化层面;种子携带着大树所特有的基因,报纸折射着社会的意识形态;而种子,也要承担着大树繁衍生息的职责,就如报纸承担着传播文化的职能。■

参考文献

①蒋含平,谢鼎新:《简明中外新闻事业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②王天根:《晚清报刊与维新舆论建构》,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③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④郭镇之:《传播论稿》,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⑤徐宝璜,《新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报纸职称论文范文4

㈠申报人须提供的评审材料类别、数量:

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原件1份(A4纸型);

⒉《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简表》原件一式3份(A4纸型);

⒊使用“山东省卫生系列职称评审信息管理系统”打印的《申报评审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信息核对表》原件2份(A4纸型),其中1份装入呈报人档案,另外一份由呈报单位集中装订成册;

⒋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业绩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经单位审核后,由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代表性著作(限提交2部)、论文(限提交4篇)原件;代表性科研课题、科研成果或发明专利(限提交5项),其中,科研课题已立项或通过成果鉴定的应提交科研课题立项书或项目鉴定表原件,提交非标准原件的,课题承担人一页应有立项或鉴定部门的公章,科研成果获奖的应同时提交鉴定、获奖证书及获奖公报(或光荣册)原件;任现职以来获得的行政奖励、荣誉称号及专业学术团体兼职等证书、证明原件,每项不超过3件;

⒌学历或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学历(学位)证书丢失的,可提交本人档案中“毕业生登记表”复印件,复印件应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盖章、单位主管人事的负责人签字、主管部门审核盖章,上报材料时须同时携带呈报人的人事档案备查。学历证书复印件由呈报部门集中装订成册;

⒍现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原件及加盖公章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复印件,单位聘任文件或聘书原件;

⒎2010年度外语成绩的使用按照省人事厅《关于2010年度全国职称外语等级onclick=tagshow(event)href="tag.php?name=%BF%BC%CA%D4">考试成绩使用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人办发[2010]151号)要求执行。申报材料需提供有效期内的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或成绩单原件,符合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条件或放宽外语成绩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须提交《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免于职称外语考试审核表》或《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放宽外语成绩要求审核表》及相关证明材料原件;

⒏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成绩单)或有效免考证明原件;

⒐《“六公开”监督卡》1份;

⒑从事专业有行业资格准入要求的须提交相关资格证书原件,其中申报onclick=tagshow(event)href="tag.php?name=%C1%D9%B4%B2">临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还须提交反映个人最高学识水平的原始病历2份(不得拆装,并由所在单位审核盖章);

⒒设区的市级以上zhengfu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onclick=tagshow(event)href="tag.php?name=%D2%BD%C9%FA">医生晋升副主任onclick=tagshow(event)href="tag.php?name=%D2%BD%CA%A6">医师的,须到农村县(市)、乡医疗卫生机构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服务累计满1年,并提交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出具的卫生支农相关证明材料原件;

⒓继续医学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合格者可提交有关证书原件;

⒔有关援外、援疆、等证明材料原件;

⒕改系列申报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指同级别)的,须呈报《改系列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一式4份、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原件及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以及其他正常晋升须提交的材料。改系列申报高一级别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还须提交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的书面推荐报告、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满1年聘书原件。改系列申报,须具备相应专业执业资格。

㈡申报人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呈报部门应履行的手续及要求:

⒈各地各部门(单位)登录卫生厅网站onclick=tagshow(event)href="tag.php?name=%CF%C2%D4%D8">下载“山东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信息系统”及相应使用说明、填报要求等;

⒉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呈报部门对申报材料要认真审查,严格把关,并在申报材料的相应意见栏中签署推荐意见,负责人签字,加盖单位印章;

⒊对于申报破格晋升的材料,所在单位及呈报部门应按照破格申报条件认真审核。符合破格申报条件的,所在单位出具破格晋升推荐报告一式2份,由呈报部门核准签署意见,加盖印章;

⒋需委托代为评审的,按分级管理的原则,由相应的人事主管部门出具委托函;

⒌申报材料必须手续完备,内容齐全,字迹清晰,不得涂改、漏页、缺页,尽量采用打印,并按要求装入统一印制的评审材料袋内,实际材料件数与材料目录必须相符。评审材料袋封面上要清晰注明各种材料名称及数量、呈报部门、申报人姓名、工作单位、拟晋升职务、二级专业名称、材料分类(正常晋升、破年晋升、破学晋升、双破晋升、改系列晋升、改系列高一级晋升),材料箱规格为65×45×20cm;

⒍使用“山东省卫生系列职称评审信息管理系统”打印“呈报人员花名册”一式2份(加盖单位公章),将呈报人员《申报评审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信息核对表》及呈报人有效学历复印件各集中装订成册,与送审报告1份一并呈报(按前述要求盖章);

⒎评审收费按照省物价局等三部门《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费收费标准的通知》(鲁价费发[]235号)的规定执行。

三、有关表格填写要求

㈠申报表格中的项目不能漏填,无需填写或没有的填“无”,不能置空。

㈡申报材料中的“单位”、“呈报单位”一律使用法定全称。“所从事专业”须按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中规定的专业名称填写,如没有明确规定的,据实填写规范名称。

㈢“学历”应填报国家承认的学历。有效学历应填报与申报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学历(后学历须满三年)。获得国民教育学历的,分别填写为“研究生、大本、大专、中专、高中及以下”,1970-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前入学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学历填写“大学普通班”;2010-2011年入学并取得“山东省干部教育验印专用章”验印的学业证书,填写“省业余大学、大专”。

㈣“聘任时间及年限”中“聘任时间”填写第一次受聘现专业技术职务的时间,“年限”则填写聘任累计年限,年限计算到申报当年的年底。

㈤“任现职以来各年度考核结果”栏应按实际考核确定的等次填写。

㈥“科研课题、成果”栏的填写:

⒈要填写受聘现职以来的课题、成果和奖项;

⒉同一成果的不同奖项只填写最高奖项;

⒊“时间”填写证书落款时间,×年×月;

⒋“位次”填写:成果、受奖等系个人独立完成的填写“独立”;与他人合作完成的,采用申报人位次/合作人数的填法,如:申报人为第1位完成人,系3人合作完成的,填写:1/3,依此类推。主要完成人指前5位人员。

㈦“著作”栏的填写:

⒈要有选择性地提供任现职以来最能反映本人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代表作。要按代表水平由高到低依次递减的顺序填写,并在报刊呈报材料及要求

㈠申报人须提供的评审材料类别、数量:

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原件1份(A4纸型);

⒉《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简表》原件一式3份(A4纸型);

⒊使用“山东省卫生系列职称评审信息管理系统”打印的《申报评审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信息核对表》原件2份(A4纸型),其中1份装入呈报人档案,另外一份由呈报单位集中装订成册;

⒋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业绩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经单位审核后,由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代表性著作(限提交2部)、论文(限提交4篇)原件;代表性科研课题、科研成果或发明专利(限提交5项),其中,科研课题已立项或通过成果鉴定的应提交科研课题立项书或项目鉴定表原件,提交非标准原件的,课题承担人一页应有立项或鉴定部门的公章,科研成果获奖的应同时提交鉴定、获奖证书及获奖公报(或光荣册)原件;任现职以来获得的行政奖励、荣誉称号及专业学术团体兼职等证书、证明原件,每项不超过3件;

⒌学历或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学历(学位)证书丢失的,可提交本人档案中“毕业生登记表”复印件,复印件应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盖章、单位主管人事的负责人签字、主管部门审核盖章,上报材料时须同时携带呈报人的人事档案备查。学历证书复印件由呈报部门集中装订成册;

⒍现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原件及加盖公章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复印件,单位聘任文件或聘书原件;

⒎2010年度外语成绩的使用按照省人事厅《关于2010年度全国职称外语等级onclick=tagshow(event)href="tag.php?name=%BF%BC%CA%D4">考试成绩使用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人办发[2010]151号)要求执行。申报材料需提供有效期内的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或成绩单原件,符合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条件或放宽外语成绩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须提交《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免于职称外语考试审核表》或《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放宽外语成绩要求审核表》及相关证明材料原件;

⒏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成绩单)或有效免考证明原件;

⒐《“六公开”监督卡》1份;

⒑从事专业有行业资格准入要求的须提交相关资格证书原件,其中申报onclick=tagshow(event)href="tag.php?name=%C1%D9%B4%B2">临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还须提交反映个人最高学识水平的原始病历2份(不得拆装,并由所在单位审核盖章);

⒒设区的市级以上zhengfu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onclick=tagshow(event)href="tag.php?name=%D2%BD%C9%FA">医生晋升副主任onclick=tagshow(event)href="tag.php?name=%D2%BD%CA%A6">医师的,须到农村县(市)、乡医疗卫生机构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服务累计满1年,并提交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出具的卫生支农相关证明材料原件;

⒓继续医学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合格者可提交有关证书原件;

⒔有关援外、援疆、等证明材料原件;

⒕改系列申报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指同级别)的,须呈报《改系列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一式4份、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原件及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以及其他正常晋升须提交的材料。改系列申报高一级别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还须提交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的书面推荐报告、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满1年聘书原件。改系列申报,须具备相应专业执业资格。

㈡申报人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呈报部门应履行的手续及要求:

⒈各地各部门(单位)登录卫生厅网站onclick=tagshow(event)href="tag.php?name=%CF%C2%D4%D8">下载“山东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信息系统”及相应使用说明、填报要求等;

⒉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呈报部门对申报材料要认真审查,严格把关,并在申报材料的相应意见栏中签署推荐意见,负责人签字,加盖单位印章;

⒊对于申报破格晋升的材料,所在单位及呈报部门应按照破格申报条件认真审核。符合破格申报条件的,所在单位出具破格晋升推荐报告一式2份,由呈报部门核准签署意见,加盖印章;

⒋需委托代为评审的,按分级管理的原则,由相应的人事主管部门出具委托函;

⒌申报材料必须手续完备,内容齐全,字迹清晰,不得涂改、漏页、缺页,尽量采用打印,并按要求装入统一印制的评审材料袋内,实际材料件数与材料目录必须相符。评审材料袋封面上要清晰注明各种材料名称及数量、呈报部门、申报人姓名、工作单位、拟晋升职务、二级专业名称、材料分类(正常晋升、破年晋升、破学晋升、双破晋升、改系列晋升、改系列高一级晋升),材料箱规格为65×45×20cm;

⒍使用“山东省卫生系列职称评审信息管理系统”打印“呈报人员花名册”一式2份(加盖单位公章),将呈报人员《申报评审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信息核对表》及呈报人有效学历复印件各集中装订成册,与送审报告1份一并呈报(按前述要求盖章);

⒎评审收费按照省物价局等三部门《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费收费标准的通知》(鲁价费发[]235号)的规定执行。

三、有关表格填写要求

㈠申报表格中的项目不能漏填,无需填写或没有的填“无”,不能置空。

㈡申报材料中的“单位”、“呈报单位”一律使用法定全称。“所从事专业”须按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中规定的专业名称填写,如没有明确规定的,据实填写规范名称。

㈢“学历”应填报国家承认的学历。有效学历应填报与申报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学历(后学历须满三年)。获得国民教育学历的,分别填写为“研究生、大本、大专、中专、高中及以下”,1970-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前入学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学历填写“大学普通班”;2010-2011年入学并取得“山东省干部教育验印专用章”验印的学业证书,填写“省业余大学、大专”。

㈣“聘任时间及年限”中“聘任时间”填写第一次受聘现专业技术职务的时间,“年限”则填写聘任累计年限,年限计算到申报当年的年底。

㈤“任现职以来各年度考核结果”栏应按实际考核确定的等次填写。

㈥“科研课题、成果”栏的填写:

⒈要填写受聘现职以来的课题、成果和奖项;

⒉同一成果的不同奖项只填写最高奖项;

⒊“时间”填写证书落款时间,×年×月;

⒋“位次”填写:成果、受奖等系个人独立完成的填写“独立”;与他人合作完成的,采用申报人位次/合作人数的填法,如:申报人为第1位完成人,系3人合作完成的,填写:1/3,依此类推。主要完成人指前5位人员。

㈦“论文、著作”栏的填写:

⒈要有选择性地提供任现职以来最能反映本人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代表作。要按代表水平由高到低依次递减的顺序填写,并在报刊封面上依此顺序编号排列。一项内容不得在以上两栏中重复填写;

⒉必须是发表在具有全国统一刊号(CN、ISSN)报刊上的论文,公开出版的具有统一书号(ISBN)的著作;

⒊“时间”填写报刊或著作的出版时间:×年×月;

⒋“题目”的填写,先注明“论文”、“著作”,然后写文章名称。如“论文:《×onclick=tagshow(event)href="tag.php?name=%D2%A9%CE%EF">药物onclick=tagshow(event)href="tag.php?name=%D6%CE%C1%C6">治疗×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⒌“报刊或出版社”填写报刊或出版社的法定全称。

㈧《申报评审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信息核对表》中的“倾斜项目”,系指依据上级有关政策在职称评审工作中可以适当倾斜照顾的项目,如“”、“援疆”、“援外”、“卫生支农”等。

四、关于破格晋升问题

报纸职称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古往今来,在世界新闻事业发展的长河中,涌现出众多各式各样的报人,其中有的在新闻史课程教学中要浓墨重彩。然而在新闻史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应仅仅是介绍这些报人的职业历程,还应借鉴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教训,对学生进行教育,即教书勿忘育人。

一 生动再现报人的光辉形象——正面教育

在世界新闻事业的发展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报人,他们留给我们很多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在新闻史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对典型的人物进行生动详细的讲解,再现这些报人的光辉形象,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诸如邹韬奋,邵飘萍,范长江等。

邹韬奋,江西余江人,1895年出生于福建永安。1917年进入南洋公学电机工程系学习,1919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三年级,主修西洋文学。1921年毕业后到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当英文秘书。1923年,受聘担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负责编辑《教育与职业》月刊。1926年,任《生活》周刊主编。“九一八”事变后,他全身心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对日本侵略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他主编的《生活》周刊以团结抗敌御侮为根本目标,成为国内媒体抗日救国的一面旗帜。1932年7月,他成立生活书店,任总经理。生活书店团结了一大批进步作者,在全国各地建立了56家分支机构,先后出版发行数十种进步刊物和包括马克思主义译著在内的1000余种图书。wWW.133229.cOM1933年1月,他参加宋庆龄等发起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当选为执行委员。不久,被迫流亡海外。在两年多的流亡期间,他考察了英、美、法、德、意等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实现了思想上的升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1935年8月,他回到祖国后,旗帜鲜明地支持“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他的活动遭到国民党当局的忌恨,他创办的《大众生活》和《永生》杂志先后遭查禁被迫停刊。1936年11月22日,他因积极宣传抗日,与沈钧儒等7人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成为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之一。1944年7月24日,邹韬奋在上海病逝。临终前,他再次表达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9月28日,中共中央根据他生前愿望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中共领导人也亲题挽词,表示深切哀悼。毛泽东的题词为:“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朱德在挽联中热切地称他为“爱国志士,民主先锋”。邹韬奋,作为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伟大的爱国民主战士,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邹韬奋“舍己为公,用他的一支笔为革命利益奋斗一生的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里”。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二、深刻剖析报人的负面事件——反面教育

在新闻史课程教学中,教师还要深刻剖析报人存在的负面事件,对学生进行反面教育。美国报人赫斯特称得上是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

赫斯特,美国报业主。早年入哈佛大学。1887年接办其父的《旧金山考察报》。1895年来到纽约,购进一家陷入困境的报纸,更名为《纽约新闻报》后,增加插图、彩色专刊和大字标题,并以耸人听闻的手法,大量刊登犯罪、灾祸、丑闻等报道,因而被称为黄色新闻大王。赫斯特为追逐报纸利润,提升自己的形象:一方面在报纸上大量刊登黄色新闻,扩大报纸销量,引起其他一些报纸的效仿,降低了美国报纸的质量。另一方面,赫斯特意识到战争这种充满激情的题材对报纸发行必然有利,就不失时机地利用美国人的理想主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正义感,也利用了正在发展阶段的美国统治集团迫切需要扩张领土、扩大贸易和国外投资的愿望,极力在报纸上渲染西班牙对它占领下的古巴的暴行,以证明对西班牙宣战、匡扶正义的紧迫性和必要性。1898年,爆发得的美国对西班牙战争就是以赫斯特为主的美国报纸制造战争气氛,煽动战争情绪造成的恶果。

赫斯特经营报业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还有更大的政治野心。他加入民主党,利用报纸极力攻击共和党政府。1901年,肯塔基州州长哥贝尔遇刺身亡。《新闻报》为造成轰动效果,竟将此案的责任推到麦金莱总统身上。这一过火的报道给《新闻报》带来了噩运。同年9月,麦金莱总统也遇刺身亡。人们在凶手的口袋里竟然发现了一份《新闻报》,上面赫然登着恶意攻击总统的文章,人们更有理由确信,正是《纽约日报》这种煽动性的文章间接导致了总统的遇害。其他报社见此情景,认为机会到了,一齐抓住这件事大做文章,掀起一次猛烈抨击《新闻报》的狂潮从此,这份报纸便臭名昭著,美国众多读者纷纷放弃阅读《新闻报》,致使销售量直线下降,面临倒闭的危险,赫斯特终于受到惩罚了。他不得不将报纸改名为《美国人报》。

三、客观看待报人的从业表现——正反教育相结合

在新闻史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客观看待某些报人的从业表现,如黄远生,带领学生一同分析他们所作所为中好的一面和差的一面,做到正反教育相结合。

黄远生,是民国初年著名的新闻记者。原名为基,字远庸,汉族,德化(今九江县)新合乡人。远生是他从事新闻工作时的笔名。1885年1月15日(光绪十年阴历十一月三十日)出生于江西德化(今九江瑞昌市)的一个书香世家。

黄远生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其“远生通讯”更是被视为当年中国新闻界的一大品牌,其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他的新闻思想,尤其是他提出的“四能说”更是给我们提供了好的借鉴。

然而,他的政治立场基本上是拥护袁世凯反对孙中山。1915年,袁世凯于筹备称帝之际,为了为自己造势,极力收买知名人士为之鼓吹。袁世凯看中了黄远生这位名震海内外的记者,便设法想将他揽在旗下。他强聘黄远生担任他御用的上海《亚细亚报》总撰述,黄远生心里虽然不愿意,但也不敢明确表态拒绝。然他到了紧要关头,始终不肯迁就。最终正义战胜了妥协。9月3日,他匆忙离开北京奔走上海。在途中他就在上海各大报刊刊出了《黄远生反对帝制并辞去袁系报纸聘约启事》,明确表示反对帝制,与袁世凯决裂。抵上海后,他又在《申报》和《时事新报》上连续9天刊登启事,宣布自己与曾担任的《申报》驻京通讯员及上海《亚细亚报》的撰述,一概脱离关系。但《亚细亚报》在出版广告中仍把他的名字列为总撰述,他只得又在《申报》广告栏连续7天声明与《亚细亚报》划清界限。为了躲避袁党的追逼,他干脆于1915年10月24日乘日轮离开上海经日本赴美。黄远生一到旧金山,当地的报纸便报道中国名记者yuan-yunghuang抵美的消息。yuan-yunghuang本来是“黄远庸”的音译,而“远”又与“袁”刚巧同音。华侨中反袁的人便奔走相告,说是袁世凯的本家来了。而当地国民党人又恶意宣传,使华侨都以为来的是袁世凯派到美洲鼓吹帝制的亲信。12月25日下午6时许,当黄远生在旧金山唐人街的广州楼内用餐时,中华革命党(国民党改组后的名称)美洲总支部负责人林森指派刘北海从背后枪杀了他,时年不满31岁。黄远生在新闻工作上取得的成绩我们有目共睹,但他悲惨的结局也值得我们深思。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新闻史课程教学中,我们以这一个个鲜活的报人为鉴,有利于帮助我们职业素养的养成。

注释:

报纸职称论文范文6

普利策新闻奖包括突发性新闻报道、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国内报道、国际报道、为公众利益服务等14个奖项,颁发给当年度在这些领域表现最为优异的美国报纸和合作报道的通讯社的新闻作品,以期通过获奖作品“深入”、“全面”、“启发性和洞察力”等特质,来呈现传统报业的高贵品质。它代表的是主流新闻媒介的价值取向和专业标准,也和美国报业传统的运作机制相关,即以经济自主确保政治独立,报纸作为有赢利倾向的自足组织,在确保编辑权和经营权分离、新闻和言论分离的前提下,以“客观性法则”为核心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作为行业的主导准则,在《第一修正案》的强大保护和“民主化市场社会”的有力支撑下,以主流报纸为代表的新闻业多年来一直具有广阔的运作空间和有利的运行环境,是美国社会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然而,全球化、市场化、商业化和新技术的共同作用,传统报业的生存环境已经几乎完全改变了。2009年11月,在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举办的为期一周的第三届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工作坊上,7位获奖记者面对的,却是新技术时代商业化、市场化导向下传统报业日渐式微的困境。在这个以“追求卓越的新闻”为目标的工作坊上,普利策新闻奖获奖记者们在与传媒学子和同行分享其新闻实践种种心得的同时,他们对新技术时代新闻业职业理念和运作模式的忧虑与反思,更加值得关注。

本届工作坊主论坛题为“社会变迁:新闻业何去何从”讨论的具体议题是“再谈记者天职:告知、娱乐还是赋权”这一话题从浸会大学新闻系学生英文报纸《The Young Reporter》的封面故事“变化中的新闻业面孔”开始,其中一个关键词是“公信力”――在日益商业化、处处充斥着感官化媒介内容的今天,传统新闻业的公信力如何保持

《克里夫兰报》和创作人联合会的专栏作家Connie Schultz获得了2005年普利策新闻奖的评论奖,她认为新闻业的公信力是靠自身的专业素养赢得的,“如果我们失去公信力,一定是我们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然而报业的问题在于缺少一个像电视那样的新闻报道模式――尽管这种被称作“电视联播网模式”的做法常常遭遇过度娱乐化的诟病,但是新闻业的确需要一种能长此以往保持公信力的专业规范。

可是,在今天这个数字化时代,究竟还有多少人在看报纸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感受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互联网上寻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信息或者娱乐。《皮卡尤恩时报》主编Jim Amoss是今年7位参与者中唯一两次获奖(1997年和2006年的普利策公共服务新闻奖)的记者,对于传统新闻业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很有信心。他认为人们上网看的东西,“90%的新闻内容也是由我们提供的”。关键问题在于互联网提供了世界范围内免费的信息消费,却没有一个经济模式在为记者着想。因有关美国南部民权运动的《种族斗争:传媒、民权运动与民主觉醒》一书获得2007年普利策历史类奖的Hank Klibanoff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认为“如果今天的互联网依靠新闻信息内容有所获利的话,那完全是因为绝大多数跟新闻采集加工有关的人力成本都是由传统新闻业而非网络来负担的”。

在Hank Klibanoff看来,网络言论形形、鱼龙混杂,远比互联网对传统报业的冲击更令人担忧。他在自己的从业经历中清楚地看到老百姓的从众心理,特别容易被舆论误导,不仅美国南部一波一波的偏见不断兴起和误导公众,“一个电台谈话节目主持人便可以轻易地让受众相信简化单一的事情,并因此而将受众引入歧途”。针对这类问题,曾任南加州大学安纳博格传播学院下属新闻学院院长的Michael Parks,以新闻从业者和新闻教育者的双重身份强调,新闻必须要有自身的专业标准,公众也需要更高的媒介素养,以达成现代社会民主所必须的公民素养之养成。

与Hank Klibanoff类似,Jim Amoss虽然没有将互联网看成传统报业强劲的竞争对手,但却有另外更值得他忧心忡忡的事情,那便是鉴于商业驱动下的新闻娱乐化趋势,造成了媒体报道的新闻和公众应该获得的新闻之间的差距。他认为报纸绝对不应该只为告诉读者去哪里吃喝玩乐而存在,报纸的存在有其更加高远的目标,那就是社会责任。

《纽约时报》驻巴基斯坦记者Jane Perlez是今年普利策国际新闻报道奖的获奖者。她也表达了对于新闻娱乐化的质疑:“我们从事的是非常严肃的职业,我们历尽艰辛竭尽全力从世界不同的地方把新闻带给读者。”她说,《纽约时报》有44名驻外特派记者,他们的工作目标就是给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这一使命从未改变。无论上世纪60年代《纽约时报》公开了政府关于越战评估的秘密文件,让公众意识到这场战争并非政府宣称的那样会很快结束;还是今年10月《华盛顿邮报》刊登了美军驻阿富汗南部指挥官的信件,对美国在阿富汗继续驻军提出质疑。这一切都充分体现出报纸最重要的社会职能,即社会批判性――对美国政治民主的促进,以及对国际事务的理解。她的同事,同样也是今年获奖的《纽约时报》摄影记者Damon Winter,也认为《纽约时报》的确是从事严肃新闻报道的一个良好平台。

然而,就是这张被视为传统新闻业典范的报纸,在2009年美国报纸发行量审计局截至9月底的统计中,显示其发行量在6个月当中下滑了7个百分点,更糟糕的是《洛杉矶时报》,它的发行量下降了11%(《华尔街日报》现在处于全美报纸发行量的第一位了)。当论坛主持人抛出这串数字时,曾担任过多年《洛杉矶时报》总编辑的Michael Parks回应道:以《纽约时报》来看,虽然报纸的发行量下降了,但是世界范围内的读者数量却增加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从这个意义上看,报业的问题似乎并非新闻业的问题。对于报业来说,需要的是“寻求新的商业模式”。在这位报业前辈看来,数码时代不仅改变了传统报业的商业模式,而且改变了人们获得新闻的渠道、时间和方式。但新技术带来的商业模式的改变并非只针对报业,也针对广播电视和有线电视新闻业,寻找新的商业模式也可能意味着新的机会,别忘了当年“CNN就是找到了一种全新的做新闻的方式,而且居然也赢利了”。

Hank Klibanoff认为,报业市场几乎是这个世界上最封闭的市场,也许有两点教训可以从商业中汲取,“尽管今天才意识到这一点或许为时已晚”:其一是报纸应该对自身价值和目标不断进行自我推广,就像奶制品公司不断向世人宣称自己产品的价值那样。“既然报纸对社会民主如此重要,又同时是一个赢利的企业,那么就应该提醒人们我们的价值是什么,我们为何如此重要”。其二,既然我们相信媒介之于社会的重要性,就不要怕被人们称为主流媒体,我们也更应该主动去了解读者的需要。当然,公众的需要和欲求是不同的,市场驱动的报纸营销势必会以满足市场欲求来逐利。但是Hank Klibanoff坚信严肃新闻应该有一席之地,“并非每个人都想要八卦和流言蜚语,这些内容网上有的是,那么就由它们去好了,但是必须要有地方能让人们知道严肃的新闻”。今年普利策解释性新闻奖得主、《洛杉矶时报》记者Julie Cart也觉得,在美国,现在主流媒体这个称呼似乎并不是什么好词儿,似乎这意味着过于严肃死板和不懂市场。“在我念大学的时候,我们被教导我们是把关人,我们决定什么是值得报道的新闻以及如何报道。等你毕业了,你开始得到一份新闻行业的工作,你的责任是严肃而重大的。而今天由于经济危机,开始有另外一些人在报纸行业里按照发行量、按照市场的需要来做决定,我认为这是十分危险的。有关新闻是什么的判断,应该交给那些受过这样训练的专业人士来做,我不认为市场应该影响到新闻编辑部的决定”。和Hank Klibanoff一样,Julie Cart也相信“我们从业的严肃的新闻业应该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有人喜欢八卦就让他们去吧,我们不应该为我们被称为主流媒介而羞愧”。

然而,事情真的可以这么简单么显然,缘自18世纪自由主义理念的美国报业“看门狗”职能,在今天已然非常不合时宜。传统的新闻业和市场的关系在于,经济独立使得报业得以摆脱政党干系,成为有可能具备独立意志的无冕之王和第四种权力。这便是为什么Michael Schudson将民主化市场社会的兴起视为现代报业发端的沃土,这也是为什么作为美国传统新闻业内在核心价值理念的新闻专业主义,产生于市场经济、民主政体和社会分工专业化这样的特定语境和历史场景。如果新闻业无法通过以满足公众知情权和促进社会民主为目标而进行的信息销售来润泽自身并持续成长,那么新闻业必然不是依附于政治就是依附于商业,其自身的独立性将无从谈起。更何况,传统新闻业秉持的专业理念的社会根基,本身就带有那个特定时代的天然缺陷。按照媒介学者詹姆斯库兰的说法,18世纪“主要的‘媒介’都是公共事务取向的报纸,相比较而言,21世纪初的媒介体系绝大部分让位给娱乐了。许多即使被称为‘新闻媒介’的,也只是分派一小部分的内容给公共事务”;而且那时“政府一般被认为是权力和主要的压迫来源的‘所在地’,经济权力却不在考量当中,媒介除了针对公共权力之外,不被认为需要对私人权力也进行抑制;更为令人担忧的是,今天的媒介自身已经成为巨大的利润机器,“它已经不能再被看作是独立于所有形式的权力了”,“现在已经不再仅仅是媒介与大生意是否相互妥协的问题了,而是媒介就是大生意”;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今天的新闻生产,那就是“一般而言,媒介针对公司的警觉要比针对公共机关权力滥用的警觉要少得多,因为他们自身就是公司的商业部门了”。

由此,传统新闻业珍视的“新闻业与商业的分离,已经逐步让位于‘报纸一体化’的概念:即发行、销售和编辑的所有努力都必须加以整合,所有这些环节都必须以新闻-信息的营销规划为指向”。而两种分别被称为“读者群理论”和“股东理论”的新闻生产运作的新思路,更进一步加剧了商业化市场化的影响――前者认为,为了在发行量普遍滑坡的报业市场上巩固住自己的读者群,报纸必须努力寻找现代读者最需要的东西,并且将这些内容提供给他们;而后者,在报纸越来越成为被华尔街牵引的利润机器的时候,市场导向只能是唯一的和必然的选择。

那么,在这个报纸不赚钱不行,只知道赚钱也不行的怪圈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又能做些什么呢英国政治学者约翰基恩指出,既然一定的市场确实能有效地打破政治专制、维系传播自由,而不受限制的市场又会限制传播自由,那么要打破市场自由和传播自由这一对结构性的矛盾,就要在宪法保障公民自由平等传播权力的基础上,发展多元的传播形态。在这个意义上,新技术可以被作为一种潜在的民主技术。尽管一方面,近期研究显示,互联网对传统报业报道新闻和时事以及作为公共论坛的功能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并有可能进一步加剧政治日益从公民日常生活中分化出来的趋势;另一方面,在日常体验中,网络言论的非理性和极端化也令人堪忧。但或者正因为如此,约翰基恩才格外强调传播自由的制度保障,以及以新技术为基础的媒介的公共服务模式的重要性――冲突、矛盾、差异及其公开表达,是构成现代公民社会的基础。而新闻,永远是其中最要紧的一环。

回到本次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工作坊最初的话题:如果人们非常轻易地就可以从网络上获取所有的新闻内容,比如可以在网上随处看到带给Damon Winter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的那些奥巴马竞选活动的精彩照片,谁还会去买纸质出版的报纸呢数字化是不是会带来传统报业的彻底消亡呢对于这样的疑问,Hank Klibanoff的回答是十分具有代表性和耐人寻味的:这种情况说不定有一天会发生,不过暂时来讲,目前还是传统新闻业在体现出高品质新闻报道的专业标准,网络自身的内容,在调查性报道、长篇特稿、深度报道和阐释性报道等方面,暂时还难以企及报业一直在实践的专业标准。不过,新闻业的目标是推动社会进步,报纸也好,网络也罢,“只要通过新闻报道能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我完全不介意它使用的是什么形式”。

可以说,不管技术如何发展,媒介形态如何改变,“通过新闻报道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这其中彰显的价值理念和专业目标,正是普利策留给新闻业伟大的精神遗产。■

(作者系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本文为作者入选国家教育部“2008年新世纪优秀人才奖励计划”的成果之一)

注释:

丹尼斯布里安:《普利策传》,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展江:《普利策新闻奖:“乌鸦嘴”的荣耀与误读》,/article.php id=3931;展江:《怎样解读美国新闻事业》,/article.php id=3843

文中所涉及工作坊参与者的发言,均为作者对现场录音事后进行的中文翻译和整理

Michael Schudson (1978). Discovering the News: A Social History of American Newspapers. NY: Basic Books.

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新闻学研究》第71期

詹姆斯库兰:《对媒介和民主的再思考》,载詹姆斯库兰、米切尔古尔维奇编,杨击译:《大众媒介与社会》第115页,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丹尼尔C哈林:《美国新闻媒介中的商业主义与专业主义》,载詹姆斯库兰、米切尔古尔维奇编,杨击译:《大众媒介与社会》第210~212页,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报纸职称论文范文7

根据市职称办工作部署,拟定于2012年9月召开我市环境保护专业工程师资格评审会,现将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2011年底在职在岗、符合省职称办有关规定和要求的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与用人单位订立聘用合同,现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

二、申报条件

申报者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大学本科毕业(学位)或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并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4年以上。

(二)获得相关专业的以下学历,经考核称职(合格),可认定为工程师资格:

1、博士研究生毕业(学位);

2、硕士研究生毕业(学位),从事专业工作3年以上。

三、报送材料内容

1、省职称办统一下发的《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表》一式3份,用16K纸打印。

2、2011年环境保护专业资格评审申报人员情况简介表一式十份(表一)、(破格人员写明破格条款)用A3纸打印。

3、徐州市环境保护专业中级技术资格评审情况一览表一式二份(表二)。

4、任现职以来的年度考核表(报人事部门存入个人档案的)。

5、任助工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总结要全面客观、实事求是,一般可分为五个部分:一是个人简历;二是主要工作业绩及奖励情况;三是参加过何种再教育;四是主要的论文、论著等;五是申报何种技术资格及申报理由)。

6、有关学历证书、职称计算机合格证、获奖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聘书、继续教育证书。

7、任现职以来的公开发表作为第一作者的本专业论文、著作2篇(仅凭录用通知书不认可)。

8、申报人所在单位人事组织部门出具的公示证明。

9、按资格条款中的能力、业绩成果材料分类装订。

10、申报专业(环境科研、监测、工程、管理)力求准确,申报材料书写清晰工整。

11、凡破格晋升人员必须按评审条件中的破格条件严格掌握,写出破格依据(注明破格条件的第几条、第几项)并提供晋升材料(在任职期间必须有1次考核为“优秀”)。

12、近期两寸照片一张。

13、计算专业技术资格时间为2011年12月底。

14、报送材料的1、2、3项不用装订,其它材料必须按顺序装订成册。封面请贴好“徐州市环境保护专业中级技术资格评审材料登记表(表三)。

四、其它事项及要求

1、报送材料中的复印件须经单位核实,盖章、经办人签名,并注明年月日。同时必须提供学历证书、资格证书和聘书及其它各类证书和业绩材料的原件以备审查。

2、如果发现有虚假行为的,取消当年的评审资格,两年内不允许参加技术资格评审。

3、符合申报条件人员,一律参加评委会组织的面试和答辩。面试、答辨未通过人员应视为不具备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当年不提交中评委会评审。

4、所学专业如不一致,专业技术人员可通过参加由相应专业技术系列中级评审委员会划定的选学科目(申报中级的,任选两门科目)的自学考试,合格后方可申报。

选学科目及考试课程为: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分析与监测、环境质量评价、工程制图、环境规划与管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环境化学、环保设备设计、环境法学。

5、按有关规定收取费用300元/人,其中工程师评审费200元/人、面试答辩及论文鉴定费100元/人,费用请交到市环保局财务审计处。材料接收之后费用一律不予退还。

报纸职称论文范文8

1阅读意识淡薄,阅读兴趣不浓

2014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主题是什么?2014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全国有哪些高职院校图书馆举办过哪些阅读活动?湖南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基本都是一头雾水搞不清楚,笔者只能对此苦笑。全国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领导和学生,对于世界读书日的主旨,能百分之百把握准确并且遵旨执行的确实是凤毛麟角。2009年4月23日,让我们在阅读中一起成长。2010年4月23日,让我们一起走向阅读社会。2011年4月23日,因为读书,所以快乐。2012年4月23日,阅读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2013年4月23日,拥抱春天,追逐梦想。2014年4月23日,地球与我。2014年的巴西世界杯足球赛,吸引了全国高职院校数以亿计的读者目光,地球与我这一“世界读书日“主旨,理应明确。我个人认为,人类生存的环境,动物绝种的危机,地球升温的气候,世界足球的赛事,汽车尾气的排放,雾霾天气的污染,温室效应的遏制,北极冰岛的消融,陆地面积的缩少,海洋平面的升起,海啸危机的加剧,海底珊瑚的消失,地震灾难的预兆,清朝灭亡的原因,原子弹核武的诞生,世界读书日的主旨,中国邵阳魏源的学术主题,这些都应当成为当今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学术研究课题。世界读书日的全称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叫做“世界图书日”,设立这个纪念日的意义在于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是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也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魏源的生日,2014年4月23日正好是魏源诞辰220周年。正是因为“世界读书日”,我们也就打开了4月23日出生的魏源的这扇学术大门。笔者认为,湖南的高职院校图书馆,还只是对“世界读书日”存有一知半解的概念理解,尚未发现隐藏在“世界图书日”背后的深厚的学术氛围,难怪阅读率下降,其中的魏源学术问题怕是三言两语无法说清楚。值得重视的是,在每年4月23日全球有100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图书宣传1.活动,而每年都有一个固定的主题,以确立每年世界图书日的主旨。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2009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国务院总理来到商务印书馆和国家图书馆,与编辑和读者交流读书心得。加重语气说,当前世界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战胜这场危机,不仅要靠物质的力量,还要靠精神的力量。战胜这场金融危机,从根本上还是要靠人,靠知识的力量和科技的革命。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时候,我们提倡读书更具有现实意义。

2阅读态度淡漠,阅读素质低下

湖南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对纸质报刊的阅读态度不够敬畏。阅读态度淡漠,阅读素质低下,是导致阅读率下降的一大关键因素。湖南水电职院图书馆一楼的墙壁上赫然写着的座右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九个汉字,无法让湖南水电职院图书馆的师生醒脑醒心。来图书馆借阅的学生,穿戴不整齐,态度不尊敬,语言不温和,行为不谦恭,已经成了常事。读书无用论,尚商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崇拜明星主义,依然笼罩在高职院校图书馆上空。高职学生几乎无人不知周杰伦,却很少有人去提及中国的第一位总理。湖南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对纸质报刊的阅读态度不够悦己。阅读是一种习惯,一种愉悦,一种享受,一种境界。明代诗人于谦在《观书》一诗中写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经常阅读,自有一股缭绕身心的别致“书香”,就像不会枯竭的丰盛水源、盛开不败的鲜花绿柳。因此,阅读不能有太多的功利,它是心灵的一种需要,是充实生活、愉悦自己、引导灵魂前行的一种方式。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语无味。”由此可见,我们常说的阅读,主要是指人文方面的内容。个人的气质、品位,便取决于这种阅读。一个技术性的人才,如果没有专业之外的人文阅读,很难说他具有多高的文化修养与品位。

3阅读环境不佳,阅读服务不佳

良好的阅读环境,良好的阅读服务,能促进阅读的效果。宁静,明亮,舒适,温暖的阅览室,是高职学生的阅读天堂。高职学生不仅需要舒服的阅览环境,而且需要图书馆提供丰富的馆藏资源,譬如信息导航,最新期刊,电子文献,视频资料,论文档案,课题研究,音像影碟,报纸原件,一站式服务。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报刊阅读率下降的策略

1举办阅读活动,提高阅读兴趣

2012年11月1日上午,以“倡导全民阅读,共建文明湖南”为主题的湖南省第四届“三湘读书月”活动在长沙体育场启动。从2009年至2014年,湖南水电职院图书馆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三湘读书月”征文比赛活动,已经举办了六届以“阅读•悦读”为主题的读者之星演讲比赛,已经建立了24个漂流书屋。

2端正阅读态度,提高阅读素质

为保证高职学生在图书馆顺利阅读,一方面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阅读欲望,另一方面还要对其进行正确的阅读指导,引导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思想教育,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如何面对一个穿着拖鞋,穿着背心,穿着超短裙,穿着暴露装,烫着黄头发,吸着香烟,嚼着槟榔,说着家乡口音的学生,教育他安安静静地进入阅读的愉悦境界呢?我个人认为,阅读要懂得敬畏,要懂得敬重。要有敬畏之心,要有敬重之心。古人对待阅读的态度,是很敬畏的,将书本看得很神圣。古人读书之前要焚香净手,古人读书之时要正襟危坐。古人阅读多为纸质文本,最早还只能是携带不便的羊皮、竹简等。“敬惜字纸”,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传统美德。这一点值得今天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师生们继承发扬。敬畏古人圣贤,敬畏领袖英雄,敬畏先锋劳模,敬畏烈士生命,敬畏衣食父母,敬畏天地自然,敬畏道德良心,敬畏校风校训,敬畏纸质文本,要懂得敬畏的方面有很多。上善若水,求真致远,这是湖南水电职院的院训,是必须要懂得敬畏的。我个人认为,敬畏一词,应当写进每一位走进湖南水电职院图书馆的读者的内心深处。

3改善阅读环境,优化阅读服务

(1)加大力度投资馆藏建设,改善阅读环境。研究表明,图书馆的设施、空气的好坏与否大大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心理。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积极改善环境设施,为大学生读者提供良好舒适的阅读场所,以保证阅读效果。2014年湖南水电职院图书馆报刊阅览室已提供给读者更好的阅读服务,540种期刊集中摆放在期刊架上,160种报纸整齐摆放在报刊架上,12间阅览室配备了24台美的空调,一线岗位的图书馆馆员配备有联想电脑。

(2)加大力度宣传纸质报刊,激起阅读兴趣。做好纸质报刊的宣传工作,使读者对于馆藏文献的种类、名称、内容都有一定的了解,这就要求图书馆馆员熟悉并掌握藏书情况,不单单是一般性地了解数量、种类和名称,也必须了解纸质报刊的基本内容和一般用途;除此之外图书馆馆员还应适当掌握读者的阅读情况,了解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倾向。

(3)加大力度调整开放时间,满足读者需求。湖南水电职院原有开放时间是星期一至星期五,教师负责。星期六至星期天,学生管理员负责。“五一”长假和“十一”长假这些时间段怎么开放,是一大难题。经馆长同意,教师在征求学管员的意见后作出决定,凡是“五一”长假和“十一”长假在报刊室加班的同学,发双倍学管员工资。这样,既能提高学管员的管理积极性,又增加了假期报刊室的开放时间,也解决了长假中学生的阅读需要。

报纸职称论文范文9

按照《重庆市职称改革办公室关于开展年全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渝职改办〔〕40号)的统一部署,现就开展年全市卫生技术专业(含中医药技术,下同)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评审范围和对象

(一)卫生、中医药各个专业符合任职申报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根据《重庆市人事局关于实行“五个打破”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的意见》(渝人发〔2001〕126号)精神,上述专业申报人员,可不受单位所有制、地域界限和身份等限制。

(三)按照《重庆市人事局关于我市机关机构改革中分流到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渝职改办〔1998〕50号)有关规定,对机关机构改革中分流到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原评定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仍然有效(需确认和转评的应按有关规定履行和完善相关手续);原未评定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人员,可不受职称档次的限制,根据其学历和工作资历、业绩和实际工作水平,可以越级申报评定相当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四)按有关文件规定,除经批准办理了延长退休手续的人员可申报晋升职称外,凡所在单位申报推荐时已办理了退休手续(含提前退休、病退)的人员均不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

二、申报条件及标准

(一)学历和资历

申报卫生技术专业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执行人事部、卫生部《关于印发<临床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人发〔1999〕第92号)、《关于印发<预防医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的通知》(国人部发〔2005〕4号)、《关于印发<药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和<护理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的通知》(国人部发〔2005〕16号)规定,见市卫生局职改办编印的《卫生专业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试行)》合订本。申报中医药技术专业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执行《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职改字〔1986〕第20号)规定。任职年限计算到年12月31日止。

(二)外语、计算机

外语(医古文)条件按市职称改革办公室《关于调整完善全市职称外语考试有关规定的通知》(渝职改办〔2007〕53号)规定执行;计算机条件按照市职称改革办公室《关于调整全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考试有关规定的通知》(渝职改办〔2005〕99号)规定执行。

1981年12月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评聘副高及其以下级别专业技术职务,在2007年3月参加了职称外语考试不合格者,今年申报职称仍然有效。从2004年起,取消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合格证有效期限制:凡2000年参加全市(含全国)职称外语、计算机A级考试和2001年以来参加职称外语、计算机B、C、D级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者,其考试合格成绩继续有效。

(三)任期内年度考核均为合格

(四)论文

副高级2篇,正高级3篇,必须是国家统一书号或刊号的论文,第一或第二作者。

(五)执业资格

申报临床医学专业(含临床、口腔、公卫、中医、中西医结合)高级职务人员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注册。申报护理专业高级职务人员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取得执业护士资格并注册。凡变更、交叉申报上述专业者,须取得拟申报专业的《执业证书》,方可申报。

(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申报

1、有不符合以上五条款其中之一的,均不得申报。

2、医疗事故责任者三年内;医疗差错责任者一年内;受到行政处分者在处分时期内。

(七)破格推荐评审卫生技术专业高级职务任职资格条件

对不具备规定学历、资历,但能力和业绩突出、确有真才实学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破格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具体规定按照《关于卫生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工作中有关问题说明的通知》(渝卫职办〔2007〕41号)执行。

(八)对抗震救灾人员实行倾斜,按渝职改办〔〕40号执行(附件10)。

三、评审程序及评审内容

(一)评审程序

实行评审与答辩相结合的方法。材料审查—专业答辩—小组推荐—评委会表决。

(二)评审内容

1.查阅资料:学历及资历、外语及计算机、继续教育、工作经历及工作量、论文、科研成果、教学、年度考核、卫生支农。以上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获取,具体指标要求参阅《临床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药学专业高级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护理学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预防医学专业高级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中医药专业高级技术资格评审量化评分表。

2.答辩:答辩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学术动态、知识应用。具体指标要求参阅《临床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药学专业高级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护理学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预防医学专业高级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

四、申报程序

按重庆市职称改革办公室《关于下放高中级职称申报评审权限及简化资格考试发放程序的通知》(渝职改办〔2007〕12号)的规定执行:本人申请—所在单位审核推荐—主管部门审核—各级政府人事(职改)部门(或市级主管部门)资格审查并加盖公章—送相应专业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

破格申报者须由区县人事职改部门或市级主管部门先将申报材料及相关证明送市职称改革办公室核准后,再送卫生技术专业高级职务评委会参加评审。

五、报送材料及要求

(一)材料种类

1.《重庆市申报级专业技术职务送审名册》一式3份。按行政隶属关系,由市级主管部门或各区县(自治县)人事(职改)部门加盖公章(附件1)

2.《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2份(附件2)

3.《重庆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综合情况(公示)表》(附件3)。一律要求打印,并用A3纸复印:卫生技术人员一式17份,中医药技术人员一式19份

4.破格申报者需填报《破格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推荐表》1份(附件4)

5.行政领导兼任专业技术职务者,需填报《企、事业单位行政领导兼任专业技术职务审批表》1份(附件5)

6.任期届满考核和任现职以来近三年年度考核表各1份(单位提供)

7.担负有卫生支农服务任务的单位的申报者,需报送《重庆市卫生支农服务业绩考核鉴定表》1份(附件6)

8.任现职以来,最能代表本人工作能力和学术水平的论文(论著、学术报告)、科研成果、政治思想和业务工作总结各1份(本人提供)

9.申报人任职资格材料1套(一律报送复印件,由市级主管部门或区县人事职改部门审查原件,出具审查意见并用印后方为有效)

(1)学历、学位证书

(2)现任职务的任职资格证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人事(职改)部门下达的任职批文及聘书

(3)有效的职称外语(医古文)、计算机等考试合格证书。按渝职改办〔2005〕99号、〔2007〕53号,属免试范围者,应填报《职称外语(医古文)、计算机免试审批表》(见附件7)。属年龄免试者,需同时提交本人身份证;属翻译文章免试者,需同时提交原文和译文;属公派出国留学免试者,需出具有关出国留学证明

(4)《继续教育证书》或《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卡》,区县卫生局或市级主管部门验审并用印后方为有效。

(5)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口腔、公卫、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人员须提交《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护理专业须提交《护士执业证书》。

10、《委托评审函》1份(附件8)。

11、申报材料清单1份(附件9)

(二)材料要求

1.所在单位负责对申报人员的申报条件进行严格审核,认真把关,并清点申报材料,统一收集上报。11种材料中,除学术成果(含论文、科研成果、科研立项等)、执业资格、外语译文提供原件和复印件外,其余均提供复印件,复印件需加盖单位公章。

2.公示。各单位要对《重庆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综合情况(公示)表》予以公示,公示时间7天。未按规定公示和签字盖章的申报材料不予受理。

3.学术成果真伪鉴定

(1)学术成果真伪鉴定,由重庆市卫生局职改办负责,于报送材料时同时进行(免费)。

(2)鉴定内容:论文要求复印封面、版权页、目录和正文;科研成果要求复印获奖证书、研究报告、成果鉴定书等有关资料;科研立项要求复印立项申报书、立项批文、查新报告结论等资料。学术成果如系合作项目,须由该项目负责人(主编、主研、执笔)出具申报人所承担的部分或所起作用的书面证明,并加盖单位公章。

(3)鉴定办法:学术成果鉴定数量,报送材料时应由申报人明确拟鉴定的学术成果,并同时提交拟鉴定成果的原件(原件审核后退回)、复印件;复印件要求字迹清晰,经重庆市卫生局职改办鉴定并用印后,随其它申报材料送评委会。

4.执业资格鉴定:需出据原件和复印件,由重庆市卫生局职改办负责鉴定,于报送材料时同时进行(原件审核后退回)。

5.申报材料中涉及各种表格,除特定表格外,其余材料统一规格为A4纸;报送材料中所有复印件,均需市级主管部门或区县人事(职改)和区县卫生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鲜章。材料字迹潦草或复印件字迹不清影响辨认效果者,责任自负。

六、各单位在推荐申报工作中的职责

(一)材料审核:各单位负责申报材料的审核。

材料审核的内容及要求:查学历证明、任职资格及年限证明(任职资格评审表和资格证)、外语和计算机考试合格证、执业医师(执业护士)资格证、继续医学教育记分卡、学术成果等原件是否与本人情况相符,是否符合申报条件,审查完毕,在复印件上加盖公章。

(二)公示:各单位在申报前对《重庆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综合情况(公示)表》予以公示,公示时间7天。对公示中有举报的,推荐单位要认真查实,凡举报属实,属“申报材料”弄虚作假的,取消申报资格;属“主要业绩”弄虚作假的,需在推荐意见栏内予以更正说明。未按规定公示和签字盖章的申报材料不予受理。

(三)材料的收集归档申报:所有申报材料由单位派专人统一报送,高级职务申报材料按照《申报材料清单》的顺序清点,用牛皮纸标准档案袋按人分装,并在档案袋上张贴《申报材料清单》(附件9)。

七、报送材料时间、地点

(一)报送时间

7月10日-25日:市级各医疗卫生单位

7月26日-8月10日:区县、厂矿(市卫生局审批的厂矿企业医院)、学校及其他有关单位

凡逾期或由申报人员个人直接报送的材料一律不受理;申报材料经过重庆市职改办审查后,不再受理补充材料。

(二)报送材料地点

地址:重庆市卫生局职改办(渝北区松石路418号重庆市卫生局七楼719房间)

联系人:谢悦峰李永发谢春鹰联系电话:67706587 67706581 67706693

公交线路:

1.沙坪坝(土湾)—花园新村(205路公交车终点站下车)

2.杨家坪(方向)—花园新村(148路中级车终点站下车)

3.石坪桥—冉家坝(118路车东和春天站下车,途经上清寺、海关)

八、评审费

报纸职称论文范文10

关键词:张季鸾 文章报国 自由主义

如果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看,在阶级社会里,任何新闻机构都不可避免会带有阶级功利的色彩。就阶级属性而言,张季鸾可以看成是政治意识极为强烈的、纯粹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尽管声称主张"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主义",但在涉及到其阶级的根本利害时,他们总不免会左右摇摆不定。《大公报》公开反对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但又著论指责发动滥杀革命群众。《大公报》拥护过抗战,但也客观地报道了八路军的战绩,宣传过团结抗战的主张。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是张季鸾自由主义新闻思想的具体体现。

一、思想来源

1、张季鸾与自由主义的渊源

在欧洲,19 世纪后半叶,以边沁、密尔顿为代表的功利自由主义取代了洛克等人的古典自由主义。他们主张通过影响政府,在维护个人自由的同时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以求得个人自由与社会利益趋于一致,这与张季鸾的思想大致相同。

张季鸾的一生,以1926年创办新记《大公报》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他先后在《夏声》杂志、《民立报》、《民信日报》、《新闻报》等多份报刊工作过,虽以文笔好而声名鹊起,但事业多坎坷。邵飘萍在《实际应用新闻学》中写过:"《中华新报》为政学会之机关报,近亦注意于营业,其执笔之张一苇君,头脑极为清晰,评论亦多中肯,勤勤恳恳,忠于其职,不失为贤明之记者,且自身殊少党派之偏见,唯该报营业方面,似未得法,故销数仍未大增。"①这一时期,虽然张季鸾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还未完全形成,但已开始萌芽,对于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以做到客观公正有了明确的认识。早在日本留学时,他的好友井勿幕邀请他参加同盟会,他就回答说:"我是一个文弱书生,立志要当好一个新闻记者,以文章报国。我认为,做记者的人最好要超然于党派之外,这样,说话可以不受约束,宣传一种主张,也易于发挥自己的才能,更容易为广大读者所接受。"②后一个时期,张季莺主持新记《大公报》笔政,在中国报坛上纵横驰骋15年,达到事业上的巅峰。这一时期他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已成熟,并提出了"四不"主义的纲领,为自由主义报刊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和操作原则。

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求学成长经历,张季鸾的思想是非常复杂的,传统和自由的交织和影响,使他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鲜明而又独特。在《新民丛报》与《民报》论战时,张季鸾编辑报纸参与论战。这是他与自由主义的第一次接触,也立下了"言论报国"和"新闻自由"的志向。不到20岁的张季鸾,正是接受新思想与新事物的阶段。

2、《大公报》与自由主义的渊源

当时流行的报纸有两种,政党报纸和大众报纸。大众化报纸就是所谓的"廉价报纸",作为开现代报纸先河的角色,最集中地体现了西方报刊自由主义的那些普遍性的原则,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重要特征是:它们宣称自己不属于任何党派,是最具有独立品格和意志的、代表全体公民利益的民间报纸。

对于报纸的角色定位,是张季鸾首先要厘清的基本思想,也是改变"清末以来,言论衰微,未有今日之甚者"的根本之道。1926年,他往新记《大公报》的发刊词中写道:"报业天职,应绝对拥护国民公共之利益,随时为国民贡献正确实用之知识,以裨益国家。业言论者,。宜不媚强梁,亦不阿群众。"十年之后.他更叫确地概括;"夫报纸者,表现舆沦之工具,其本身不得为舆论。"③言下之意.就是报纸并非为一党一人之私有.而是服务于公共利益,并独立地提供新闻和言论。要实现这一角色定位,处方就是著名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四不主义。

张季鸾1936年发文纪念《大公报》复刊十周年时,对此有精练的概括:"同人自复刊以来,常以本报

之经济独L荩酱ㄈ酥矣谥耙底悦?。④经济独立是报纸得以自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张季鸾在阐发"本社同人之旨趣"时.已论述了"不卖"原则对于报纸保持独立的重要性。1936年5月提及华北局势刘报纸影响时,他看到的是广告发行皆受重要影响,而且"纸面之整理.新闻之充实,皆不能如计画以行"。⑤

二、国家中心论与自由主义

张季鸾其实是一个矛盾共同体,在他的身上,充满着矛盾。主张"国家中心论"曾经是《大公报》的另一大所谓的"罪状"。他把捧上了独裁的宝座,拥护以为领袖的国民政府为中心。其实,我们应该把"国家中心论"放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进行分析,它是在抗战救国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九一八"以后,尤其是在西安事变中,《大公报》宣扬的国家领袖地位,是在民族危机的背景下,激发民族主义,团结全国的精神和物质力量抗战建国的需要。在自由和权威的天平中,由于民族危机,《大公报》选择塑造权威人物带领救亡。

无论是拥护国民政府建设,还是拥护的国家中心地位,都有其历史合理性,即前者符合于国家统一的需要,后者符合于救亡的需要。加上当时的所有抗日力量都不能不拥有"拥蒋"的名义。八路军和新四军用的就是的番号。但《大公报》并不是一成不变地死抱住"国家中心论"不放,"拥蒋"实际上包括了很大的"抗日"成分,具有民族主义的色彩。因此在历史的背景下,"国家中心论"与自由主义并不矛盾。

三、启示

1.政治理想可以不同,施政理念可以不一,但要兼收并蓄,兼容并包。这是有利于政权改进与巩固的事情,并不可怕。

2.报纸要固守新闻专业主义的底线。新闻专业主义的特征是:新闻从业者是社会的观察者、事实的报道者;他们只服从于事实这一最高权威,受制于专业规范,而不接受在此之外的任何权力或权威的控制;传媒是独立的公共舆论机关,具有社会公器的职能,新闻工作必须服务于公众利益。

3.在"客观"与"敢言"间寻求公正。张季鸾说:"尽可能地剖析事实,衡量利害,不畏强权,不媚时尚,期以工整健实之主张,化全国各种感情思想上之歧界"。只会抱怨社会是幼稚;一味提出改良主张是徒劳;而在抱怨社会的同时提出自己的主张才是智慧,张季鸾与《大公报》做到了。

注释:

①吴廷俊:《新记史稿》,[M].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

②方汉奇:《百年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③张季鸾《大公报一万号纪念辞》

④张季鸾《本报复刊十年纪念之辞》(津沪《大公报》社评,1936年9月1日)

报纸职称论文范文11

关键词:美国政党报刊论战 专业化编辑 社论 新闻自由

美国政党报刊从1783年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到1860年林肯入主白宫止,历经70多年。美国报刊史学者将政党报刊分为三个时期:1783年~1801年是早期:1801年~1833年为中期;1833年~1860年进入晚期。在此期间的美国报刊冲突被称为美国政党报刊论战,特别是从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初,报刊论战尤为激烈,在美国报刊发展史上留下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当时的美国,围绕建国方略和联邦宪法等问题形成了全国性党派。即以汉密尔顿和亚当斯为首的联邦党和以杰斐逊和麦迪逊为首的反联邦党。联邦党人和反联邦党人各自创办报刊。成为自己政党的代言人,从而美国报刊分属两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约翰・芬诺编辑的支持联邦党人的《合众国公报》和菲利普・弗雷诺编辑的代表反联邦党人的《国民公报》。两派报刊由汉密尔顿和杰斐逊幕后操纵,为维护各自政党利益,经常在报刊上互相谩骂。论战不断升级。从笔战上升为谩骂攻击,再到街头殴斗,最终激化为持械决斗。1804年7月,美国联邦党领袖汉密尔顿――首任财政部长在报刊上发表了’攻击其政敌艾伦・伯尔――时任副总统的政治主张的言论导致两人之间发生决斗,汉密尔顿重伤而死。

这个时期,两派报刊相互诽谤谩骂并进行人身攻击。被美国著名新闻史学家莫特称为“新闻事业的黑暗时期”。并长期被新闻界人士所诟病。虽然美国政党报刊猖獗一时,极尽党同伐异之能事,但是我们应以辩证的眼光看待美国建国初期的政党报刊。正如专门研究美国初期报业的戴维・斯隆教授指出,我们不能用今天无党派偏见的新闻标准评价当时的报纸,因为它们的最高目标是为党派事业服务。斯隆认为,这种政党报刊得到了公众和新闻工作者的广泛认可,并为政党体制的稳定作出了贡献,而这种稳定对于这个新生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就新闻业本身的发展而言,美国政党报刊时期的论战,使得报刊既是论战的牺牲品,又是论战的受益者。本文将从后一个角度探讨政党报刊论战对美国新闻业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论战催生专业化编辑;产生报刊社论;深化对新闻自由的认识。

美国政党报刊论战的年代,新闻业最显著的变化是专业化编辑的诞生。建国之前的殖民地和独立战争时期,大多数印刷所是家庭经营。印刷商和一两个学徒工构成一个报馆。当时,印刷商办报是为了牟利,大多数办报者不是工匠就是商人,文化水平不高,写作能力差。办报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其他发行的报纸上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东抄西摘,鲜有独创。报馆一般不需要写稿人,即使需要,也是那些愿意做“报纸投稿人”又不索取稿酬的朋友帮忙。“当报纸从纯粹消息的机制变成公众舆论的载体和主导,变成政党相互斗争的政治工具时,就引起报纸行业内部组织的变化,在收集新闻和新闻之间又有了一个新的环节,这就是编辑。”美国政党报刊论战时期,由于国家政治形势和报刊业务更为复杂,报纸作为政党的舆论工具需要有人修改稿子,强化报纸的政治立场,于是专业化编辑应运而生。

编辑作为一个重要的职业出现在18世纪90年代。编辑作为报刊的负责人,不仅仅是印刷商,还是报纸的写作者和评论者。“编辑独自一人对报刊负责。他的观点,是他工作的指南;他可以采纳建议,但决不屈从于他人的授意:他可以把公众利益作为其目标,但公众的意愿决不应该成为他的准则。”约翰・芬诺是第一个具有这种特点的编辑。1789年4月15日,芬诺成为新创刊的《合众国公报》的编辑。芬诺进入出版业标志着新闻专业化发展的开始。教师出身的芬诺,打破了传统的以学徒工身份进入出版业的先例――此前的编辑和发行人大多出身于印刷所。芬诺成为把自己看做一个编辑而不是印刷商的第一人,即投身报纸的目的不像之前的印刷商是为了牟利,而是具有明确的政治意识。作为编辑,芬诺集“编”和“写”于一身,享有突出地位,并为这一职业树立了声望。此后其他人遵循此方向,乃至身兼数职的印刷商分为编辑、发行人、记者和排字工人等职位。美国新闻史学家莫特认为,编辑的产生,不能仅仅视为是业务或技巧的发展,更重要的,它是报纸成为政党代言人之后不同党派报纸之间论战所产生的必然结果。随着专业化编辑的产生,社论开始大量出现在报刊上。

报刊社论的产生

社论是编辑就某一重大问题发表的权威性评论,集中反映政党对重大事件的立场、观点和主张。因此,美国著名报人约瑟夫・普利策把社论比喻为“报纸的心脏”。最初,美国报刊中出现了评语,它是对大篇幅的新闻报道进行评注;之后,发展为编辑就某一特定的重大事件撰写的观点鲜明的短评;到18世纪90年代,由报纸编辑撰写的真正意义上的社论以各种专栏的形式出现在美国大多数报纸中,并对美国民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大多数读者所接受。在政党报刊论战的年代,报刊对政党事业的支持是其存在的首要目的,越来越多的编辑认同这种观点。因此,人们把报刊理解为党派斗争的重要部分。为了实现支持党派事业这一伟大目标,报纸编辑极力运用社论专栏说服读者支持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在不断升级的政治争论中,双方都坚信报刊的影响力,并努力运用报刊社论阐明其强硬的政治立场和观点,以此作为宣传政治主张、支配舆论的重要工具。所以,政党报刊论战使社论得以产生,并被广泛运用。

由于当时人们的政治思想还不成熟,在“不是朋友就是敌人”的信念支配下,认为只有一方是正确的,对立的一方在撒谎,由此导致报刊社论充斥着粗话谩骂。这种粗话谩骂之风长期受到读者的批评谴责,但这种谴责忽略了问题的另一面:政党报刊之间这种肆无忌惮的论战方式,促进了美国新闻自由和新闻事业的发展。如果当时让党派制定衡量新闻界的标准,18世纪90年代的报纸做了非常出色的工作。而且报人们在履行其伟大使命的过程中确立了一种观念:政治活动是值得新闻界关注的重大主题。从而激发了新闻界人士浓厚的参政意识,播下了新闻媒体日后被称为“第四权力”的种子。

新闻自由认识的深化

1789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明确规定,国会将不制定任何法律剥夺人民言论或出版自由,这表明报刊在宪法保护下享有充分的自由。但是年轻的共和国在面对如何实现宪法所赋予的言论出版自由的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严峻的考验。为此,两派政党报刊18世纪末就新闻自由的认识第一次进行了激烈的论战。在此期间,由于反联邦派报刊《曙光女神报》的编辑本杰明・富兰克林・贝奇在社论中公开批评政府,而于1789年6月26日以煽动诽谤性文字攻击总统和政府而被。但贝奇坚信这种政治迫害,不会使他放弃追求新闻自由和支持反联邦派的事业。随着1800年总统大选的临近,联邦派运用《煽动叛乱法》在全国范围内攻击各主要反联邦派报纸。反联邦派报纸《申特布里和诺森伯兰报》的编辑托马斯・库伯,在报纸社论中由于抨击联邦党政府的一些行政措施有悖宪法精神而遭到迫害。为此,库伯被判入狱6个月,罚金400美元。但他发誓将利用一切现有的合法手段捍卫新闻自由,决不屈服。当时,很多反联邦派报刊的编辑都面临直接或间接的。联邦派想以此迫使反联邦派报刊停止刊登反政府言论,但是反联邦派则坚信报刊批评和质疑政府是正当合法的,新闻自由是构建共和政府的基石。

针对政党报刊是否可以批评政府及政府官员,联邦派和反联邦派之间的论争一直持续至1800年――联邦派竞选总统连任败北,反联邦派杰斐逊竞选成功。1801年杰斐逊就任总统之后废除了《外侨与煽动叛乱法》。两派报刊就《外侨与煽动叛乱法》所产生的论战,把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基本原则付诸实践,深化了新闻界对新闻自由的认识:报刊可以自由表达意见,公开批评政府的行为。这些均表明报刊对政府行为提出异议是正当合法的,新闻自由观念在报刊实践中逐渐得到深化。

报纸职称论文范文12

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向纵深发展,各种报刊积极探索自己的合理定位,以便与市场经济对接。党报的改版、扩版已经形成潮流,并以其权威性、重要性、时效性等优势,抓住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题材,进行深度报道,形成了气魄大、气势大的特点。同时,晚报、生活报等都市类报纸,也以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等优势吸引读者,形成了受众面广、社会影响大的特点。

地方工人报既没有党报的权威性,又没有晚报、生活报的可读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夹缝”的地位,近年来发行量日趋萎缩,广告收入难以保障,有的甚至难以为继。这种状况的产生,不能不令人深思。要生存,要发展,要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地方工人报必须突破传统的办报思路,突出自己的特色,合理调整定位,积极主动地迎接市场挑战。

工人报的特色在哪里?有人说工人报姓“工”,是工会的机关报,受众主体是广大的工人群众,应当突出报道工会、工厂和工人阶级这个群体。笔者认为,仅有此是不够的,还应当从工人报产生的基础和存在的客观条件出发,探寻其更具体的特色。

工人报作为工会的机关报,它产生的基础应当是工会组织的存在和需要,也是工会组织产生的基础——工人阶级的存在和需要。工人报应当姓“工”,这毋庸置疑。但同时,我们还应当认识到,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是维权。也就是说,只有维权才是工会组织赖以生存的基础。

作为工会机关报的工人报,无论从履行工会机关报这一职责,还是从自己的广大受众——职工群众的需要来看,维权应当成为工人报区别于其他各类报纸的鲜明特色。旗帜鲜明地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旗帜鲜明地维护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和工会成员的合法权益,应当成为工人报高扬的一面旗帜。为此,我们在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专门在山东工人报开设了“权益”专版,对某些“侵权”行为有理有据地予以曝光,对某些“侵权”案例进行剖析,对读者提出的有关维权方面的法律问题予以解答。同时,还设立了维权热线电话,并打出了“您的事就是我们的事”这一口号,赢得了职工群众的广泛好评。许多读者,包括基层工会干部,提起山东工人报,几乎都称赞“权益”版很有特色,办到了他们的心坎上。高扬维权旗帜,既避免了过去那种沉溺于泛泛的、停留在一般层次上的工会工作的报道,又找到了报纸与读者的结合点,在市场严峻的挑战面前,应当说不失为一条工人报自己的独特生存之道。

工人报作为工会的机关报,应无条件地为党的中心工作和工会工作服务,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宣传的作用要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产生。所以,工人报要完成工会赋予的宣传任务,就必须了解读者、适应读者,并千方百计地吸引读者。这一十分浅显的道理,多年来许多地方工人报并没有很好地理解和把握。版面上,常见的是各种会议消息、工作报告、工作总结等,而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却很少,以至报纸的版面被一些读者戏称为“大简报”、“大传单”。这不仅严重违背了新闻规律,而且因为游离于读者的生活之外,令读者生厌。无论报纸想宣传的内容多么“丰富”,但读者减少,使宣传效果受到很大的局限,从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许多地方工人报发行量连年下降,也反映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近年来,山东工人报提出报纸“只有是职工的,才是工会的”(亦即只有使职工接受,对工会的宣传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把工会组织的广泛性和工人报内容的广泛性结合起来,适应读者需求,合理调整定位。一方面,坚持新闻规律,从新闻角度处理工会工作方面的报道,坚持“少而精”、“精而硬”的原则,以读者的眼光来衡量取舍稿件,杜绝泛泛的一般层次上的政论性文章。另一方面,拿出相当多的版面刊登贴近读者、贴近生活的稿子,让好的重要的社会新闻上一版甚至上头条。同时,专门开辟以社会新闻为主的综合新闻版,辅之以读者认可接受的家庭、养生、教育、医疗等各具特色、贴近读者、富于生活化的专版,让该软的内容切实软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