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旅游公司论文

旅游公司论文

时间:2022-03-03 06:11:05

旅游公司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财务指标;回归分析

一、前言

旅游业是市场前景非常好的新兴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势头最强及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但是,我国现有的旅游企业无论在规模方面,还是在竞争力方面,都无法跻身于世界前列,这就对我国旅游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当前世界的三大产业是旅游业和汽车行业以及石油行业,国内的旅游业是指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旅游服务的一系列相关行业,它包括游客的旅行方式、食宿提供以及各种旅游服务。

然而,因为旅游业的特殊性以及旅游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导致当前我国旅游企业存在当前的竞争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等的很多问题。所以旅游企业都在积极地寻找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过程中,不少旅游行业选择集团化上市之路以谋求更好的发展。但是,我国旅游业的现状是无论在规模方面,还是在竞争力方面,都无法跻身于世界前列,因此这就需要对我国旅游企业提出更好、更快发展的要求。因此,利用旅游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分析和评价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并且分析影响它的经营业绩的因素,对提高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中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之上,以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为主对其财务数据进行研究。其研究分析方法有:

(1)财务分析。依据财务数据,对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现状进行经营绩效及相关分析。

(2)对比分析。对旅游上市公司进行纵向时间上的经营绩效及其经营状况对比,和横向上对不同的旅游企业类型上的分析。

(3)回归分析。主要利用SPSS软件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和分析。本文主要以实证分析的方法,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我国旅游企业的经营绩效。

首先我们应当了解我国的旅游上市公司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发展水平滞后,上市公司数量少,整体效益滑坡,面临的制约因素多。其次确定指标然后对我国旅游上市公司进行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由于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中,关注着不同的评价目标。股东更关心的是企业的盈利情况和企业的成长能力,而企业的经营者则主要关心的是企业的运转情况和利润指标的完成情况,债权人更关心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所以结合一些参考资料在对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评价时应从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评价,文中选取了8个指标来反应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综合经营绩效。

本文采用旅游上市公司年报公开的财务数据然后对其进行经营绩效的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为了保证数据的代表性、结果的相对准确性和客观性,剔除了旅游上市公司中上市时间晚于2009年的上市公司。考虑到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为以A股上市公司为例的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研究,故剔除了上市标识为AB或B股的旅游上市公司所以本文最终确定了17家旅游上市公司作为本文研究的样本。

在模型的构建过程中首先使用SPSS对财务数据进行整体分析,总结出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总体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对2009-2013年我国旅游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平均值的统计分析。接下来利用EXCEL软件对2009-2013年我国三类旅游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分别进行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的平均值统计排名分析。最后为了更好地对不同类型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客观的分析,采用回归分析法,利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①选择原始变量。②用SPSS19.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找出了四个综合变量,记这四个因子分别为F1、F2、F3、F4,而且这四个因子彼此之间互不相关。

从统计分析结果可以得知:资产报酬率(X1),净资产收益率(X2)平均值分别为5.85%和8.83%,说明这段时期我国旅游上市公司整体资产盈利能力不高并且标准差较小说明我国各旅游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和净资产获利的能力偏弱。流动比率(X3)基本上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经营,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还是可以应付的,资产负债率(X4)为44.00%,说明企业有着很强的还债能力。总资产周转率(X5)平均值为0.53,低于企业设置的标准值,该指标反映了我国旅游上市公司平均销售能力一般,如果标准差较大,说明我国旅游上市公司销售能力差别较大。应收账款周转率(X6)平均值为96,大大高于企业设置的标准值,这个值越高,说明营运资金收回越快。我国旅游上市公司2009-2013年间的净利润增长率(X7)和总资产增长率(X8)平均值为5.33%和11.36%,说明了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稳步发展的趋势,但在这两项指标中,净利润增长率(X7)标准差值较大,说明我国旅游上市公司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经济现象。分析得到在偿债能力方面,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以强大的资金实力,使得偿债能力排名靠前,景点类旅游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维持平稳水平,抵抗风险能力比较好;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由于业务的繁多,体现出了较弱的偿债能力。在运营能力上,景区类自身具有有较多的供应商贷款,整体运营情况较好,排名靠前。

通过以上分析结果,得出了几点提升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建议。加大旅游营销力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观念,加强景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因而可以发挥政府的辅助作用。因此旅游公司才可以拥有宽松的市场环境,才可能把这种氛围传递给游客,进而使其实现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1)综合类。综合利弊,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一方面通过多元化经营,可以有效降低投资的风险,符合投资组合理论;但另一方面又有可能由于公司资源过度分散,无法将资源集中投入到利润最高的业务上来,从而无法实现公司收益的最大化。

(2)景区类。景区类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相比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较好,且其综合经营绩效水平在三类旅游上市公司中居中。

第2篇

论文关键词:黄山旅游,财务指标,发展特征

一、相关文献回顾

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对旅游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如戴学锋、李锦爱和徐涛、刘立亭、王素洁和刘海英、于莉探讨了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唐霞、胡敏静探讨了旅游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认为两者的关系并不显著;孙兆斌对股权结构与我国上市公司生产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股权集中度对公司效率有积极影响,而股权制衡度对公司效率具有消极影响;许陈生分析了我国旅游上市司股权结构和技术效率的关系认为,股权集中度对我国旅游上市公司技术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而股权制衡度、董事会持股比例和总经理持股比例对旅游上市公司技术效率的提高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原清兰(2008)指出旅游上市公司的股权特征,旅游上市公司治理对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意义重大,强调股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高莉.张伟(2008)采用主成因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对旅游上市公司竞争力进行具体分析。刘洁利(2009)针对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背景的一些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旅游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现状提出发展意见。

许多学者研究的对象都是旅游上市公司,对单个具体的旅游上市公司研究很少,本文主要研究黄山旅游发展状况、经营能力和发展特征。

一、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概况

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由黄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以其所属单位的净资产以独家发起的方式于1996年11月18日在中国安徽省黄山市成立的股份公司。

表一:黄山旅游股本数变化情况

时间

总股本

(万股)

原因

法人股

(万股)

流通 A股

(万股)

流通B股

(万股)

限售A股

(万股)

职工股

(万股)

1996年11-18

11300

发行前股本

11300

1996年11-22

19300

发行B股

11300

8000

1997年05-06

23300

发行A股

11300

3750

8000

250

1997年11-06

23300

其它上市

11300

4000

8000

1999年12-14

27890

送、转股

14690

5200

8000

1999年12-17

30290

送、转股

14690

5200

10400

2006年02-17

30290

股权分置

6708

10400

13182

2006年11-03

40235

送、转股

10062

10400

19773

2006-年11-08

45435

送、转股

10062

15600

19773

2007年08-02

47135

增发

10062

15600

21473

2008年08-04

47135

其它上市

11762

第3篇

关键词:中国旅游企业 股权融资 信息质量披露

一、引言

旅游上市公司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实现的企业组织形式,是中国旅游业在WTO背景下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也是我国旅游产业资本化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上市形式,可以有效的组织旅游业生产资源,充分实现规模经济并体现名牌优势。就现状来讲,我国旅游业外源融资需求十分迫切,利用资本市场筹资将成为旅游产业进入资本市场的主要动因所在(汝百乐)。因此研究旅游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及结构变得很有必要。下面我们对于旅游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影响进行讨论和研究。

二、文献综述

(一)所有权性质对旅游企业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

资金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持续推动力。融资成本优序融资理论(Myers,1984)认为企业的融资决策是在综合各种因素如控制权的分散与财务成本根据成本最小化的原则依次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该理论放到中国演变成了优序融资悖论,高晓红(2000)、黄少安等(2001)、阎达五等(2001)、陆正飞等(2004)专门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及配股融资行为进行了研究。从国内外文献来看许多学者从实证角度研究制度因素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Fama和French,1992;Gebhardt、Lee和Swaminathan(GLS),2001;叶康涛、陆正飞,2005;蒋海燕201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制度因素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披露环境和法律环境方面(Bososan,1997;Luzi和Lenz,2006沈艺峰等,2005;曾颖、陆正飞,2006)。孙铮(2005)和毛道维(2006)进一步实证检验得出重要结论:政府信用对增强企业的证券融资能力具有显著作用。蒋海燕分析了证券市场上112家民营上市公司,636家国有上市公司后指出相对于受到更多政府干预的国有公司,民营公司有更低的融资成本;而魏卉 杨兴全 吴昊旻(2011)在研究了2004—2006年1621家我国A 股上市公司后得出结论:相对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国有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较低。冯茜颖(2010)在研究A股上市公司后得出结论:在中国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机制的结构差异会对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产生影响,具体而言:越具有政府背景的公司,广义融资成本越高;政府机制矩越强,知识融资成本越低,要素融资成本越高。

而对于旅游企业,所有权性质的不同是否会对其股权融资成本产生影响,值得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三、公司治理机制对旅游企业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

樊纲和王小鲁(2010)提到我国市场经济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市场和行政力量同时作用于上市公司,两种力量对市场经济的影响程度亦有区别,进而使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很不平衡。这样就使不同地区的上市公司面临着明显的治理环境差异。魏卉,杨兴全和吴昊旻(2011)指出治理环境差异会显著影响不同地区上市公司的质量及其终极控制人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博弈。不同的产权主体作为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人,其行为特征与利益动机势必对股权融资成本产生不同影响。在旅游业,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上市公司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然而,作为旅游行业“领头羊”的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目前与美国运通等国际著名集团相比,在企业规模、管理水平、专业技术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陈秀顺 中国旅游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研究,2011.4)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供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到旅游业的兴盛与繁荣。然而,理论推导和人们的期望往往与现实有差距。一方面,我国旅游上市公司在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我国旅游上市公司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旅游上市公司的数量与旅游业发展很不匹配,旅游企业在我国股票市场上的表现也乏善可陈,严重影响到旅游上市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刘晓明(2010)指出,入世以来,我国中小旅游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现象,传统融资渠道,包括政府投资、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都对其有着明显欠缺,必须进行融资方式创新。

李康等(2003)认为由于国有股的控股地位,大股东可以从股权融资中获利而偏好股权融资。我国上市公司大多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有股“一股独大”造成内部人控制,经营管理者会从自身期望收益的角度决定公司策略,选择融资方式和安排融资结构,债权融资有硬约束,经营者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表现出厌恶债务融资的倾向,而股权融资能够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公司管理者的期望收益,所以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再融资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经营者的最优选择。杨鉴淞、邓茹(2010)通过分析,验证了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偏好于股权融资,并认为这是我国上市公司过度偏好股权融资的症结所在。

第4篇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对多元化经营和公司绩效关系领域的研究已经非常广泛。国外对该领域的研究较国内更早,对其关系有不同的主张:Berger、Ofek(1995)和Raghuram Rajan、Henri Servaes、Luigi Zingales(2000)等学者认为多元化经营使企业因受机会多样性的影响而资源投入转向无效,进而导致公司价值较少;Grant、Thomas和Jammine(1998)等学者认为存在一个边界值,多元化程度未超过该边界时其与企业绩效正相关,而超过该边界后,企业绩效和多元化呈负相关趋势;Villalonga(2004)等学者在对比美国商业信息跟踪序列和Compustat数据后得出:同一行业内多元化企业比非多元化企业产生更显著的溢价效应。

(二)国内文献 国内现有研究对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也存在较大的分歧:张翼、刘巍、龚六堂(2005)和艾健明、柯大钢(2007)等学者得出多元化程度与托宾Q值呈正相关、和ROA等会计绩效指标呈显著负相关的结论,认为中国的多元化战略并不能分散企业风险,反而会使得企业绩效减少;姜付秀、刘志彪、陆正飞(2006)和朱晓霞(2012)等学者认为多元化经营可以提高企业的绩效,且多元化经营可以降低企业受益的波动程度;祁黄雄、陆建广(2009)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得出不同类型的旅游上市公司应采取不同程度的多元化战略;黄海玉、黄文涛(2011)在多元化和绩效关系中引入效率过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饭店类和资源类旅游上市公司相关多元化和绩效呈显著正相关,但后者不是通过效率联结;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在相关多元化和效率效果叠加后与绩效显著负相关。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很多实证研究没有从不同视角区分绩效的内涵,也没有考虑不同绩效指标反映的是绩效的不同方面,而简单选择几个绩效指标(如托宾Q值、ROE等)笼统地判断多元化的效果,从而导致研究结果差异较大。考虑到上市公司绩效一般通过公司内部财务和外部市场价值反映,猜测不同种类的旅游上市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对其公司内部财务和外部市场价值可能分别会产生不同的效应。基于此,本文将从公司内部财务和外部市场价值角度选择合适的绩效指标,以期系统、综合地反映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和绩效的关系。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由于景区类旅游上市公司拥有资源垄断优势,凭借自然、人文景观就足够吸引旅游者观光消费,其多元化发展偏向于景区相关联的酒店服务业,但酒店服务业竞争激烈,承受该行业的行业风险还会产生企业内部资金利用的低效率;同时,考虑到该类公司有稳定的现金收入,企业采取多元化战略可能会被资本市场看好;饭店类旅游上市公司竞争激烈,扩张自身规模能够为公司带来一体化和专业化的效果,利用规模经济效应所带来的成本优势有助于其与同类企业竞争,而多元化势必会分散资金,难以使酒店类公司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因其业务拓展范围广,所受的行业风险最大,公司的整体绩效将会受各类业务的影响,如若没有一个核心产业作为现金牛业务,采取多元化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弊大于利。同时,结合上述文献,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从公司内部财务看,景区类、酒店类和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战略和绩效呈负相关;

假设2:从外部市场价值看,景区类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战略与绩效呈正相关,酒店类和综合楼呈负相关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样本为深沪两市上市的A股公司中的旅游上市公司,为了对景点类、酒店类、综合类三类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和绩效的关系分别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在33家旅游上市企业中剔除掉ST、PT公司以及财务数据异常的公司,最终选择了22家2007年至2012年的数据作为分析依据,其中景点类8家、酒店类6家、综合类8家,并将不同年份的横截面数据混合起来,获得138个有效样本。样本数据来源于国泰安金融数据库和各旅游上市公司网站等。

(三)变量选取和模型建立 本文选取如下变量,如表(1)所示。(1)因变量。纵观相关研究,旅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指标一般包括三类,即来自公司财务报表的数据、经济附加值EVA、资本市场公司市场价值等,考虑到数据的可得系和有效性,本文选取经营毛利率(ROS)、总资产收益率(ROA)、每股收益(EPS)以反映公司内部财务利润,选取托宾Q值、市净率(MBR)以从市场价值角度反映公司绩效。 (2)自变量。学者一般将以下几个指标用于衡量公司经营多元化,即行业个数(N)、总多元化指数(DT)、相关多元化指数(DR)、非相关多元化指数(DU)、赫芬达尔指数(HI)等。以上几个指标均可衡量多元化程度,但各有利弊:以行业个数衡量多元化水平的方法没有考虑到公司的战略选择;以熵指数衡量多元化水平能够测度公司各营业部门间的相关性,但是区分度不高;而用赫芬达尔指数衡量多元化水平能够发挥其指示性强的优点,即多元化程度越低,HI指越高,归核化程度越高。本文利用SPSS19.0对22家旅游公司的行业个数N和HI指数进行了正态性P-P图检验,结果显示HI拟合值紧贴正态分布基准直线,表明HI拟合程度较好,因此选取HI值作为自变量。(3)控制变量。在模型中加入控制变量可以有效界定多元化对绩效的影响,同时拒绝实证结果的其他解释,进而增强回归模型的正确性。本文在考虑共线性的条件下选择了企业成长性(GROWTH)和企业规模(ASSET)作为控制变量,以提高模型的解释程度。为了整体分析出多元化战略和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本文建立了以下多元回归模型:Y=b0+b1*X1+b2*X2+b3*X3+?着。其中Y表示企业经济绩效,可以从公司内部财务和外部市场价值两个角度分别表示:用托宾Q值和市净率MBR、每股收益EPS衡量表示通过外部市场价值反映的公司绩效水平;用营业毛利率ROS和总资产收益率ROA表示通过内部财务反映的公司绩效水平。X1为赫芬达尔指数HI,HI值越小,多元化程度越高;X2、X3分别为企业成长性(GROWTH)和公司年末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Ln(ASSET),二者均为控制变量;b1为X1的系数,当b1>0时,表明多元化程度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当b10表明企业成长能力与其经济绩效正相关,反之呈负相关;同理,b3为X3的系数,b3>0 表示企业规模和绩效水平呈正相关,反之呈负相关。?着为误差项,对计算结果无影响。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得出以下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检验结果:(1)从样本总体的角度看,托宾Q值从2007―2012年基本呈现上升的趋势最小值1.34,最大值4.74,说明旅游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还是取得了投资者的认可;从分类角度看,景区类和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托宾Q值分别为2.06和2.07,而综合类公司托宾Q值达4.36,可见投资者对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更为看好;(2)从样本总体看,自2007―2012旅游公司ROS基本保持在43%,可见旅游行业利润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而从分类角度看,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超过行业均值达48%,其余两类分别为43%和37%,综合类盈利能力最差;(3)旅游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较为集中,报表报告分部门收入占总收入10%以上的经营部门数平均值在6年间内保持在2.3左右,其中大部分年限经营部门数为1的有4家,其余公司经营部门数在2和4之间,表明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比较适中;从分类角度看,旅游上市公司经营部门数均值排名为:景区类(2.1)

(二)相关性分析 根据Pearson相关系数的检验结果,DBTR和托宾Q值、ROA、MBR、EPS、LIQU及HI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和ROS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N和HI在0.1水平(双侧)上相关系数为0.86,显著相关。因此为避免多重共线性给模型造成影响,将部分指标剔除后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三)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1)托宾Q值和MBR、EPS的回归分析。从表中模型回归系数来看,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HI指数与托宾Q值在0.0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标准化系数为0.419,t值为2.968,相关性为正,因此综合类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越高,HI指数越低,从市场价值角度反映的公司经营绩效也越低,与描述性统计分析结论一致。三类旅游上市公司成长性和公司规模与其市净率MBR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综合类上市公司HI指数和市净率在0.0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标准化系数为-0.425,相关性为负,即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越高,HI指数越低,市净率越高,投资价值越低,从市场价值角度反映的公司经营绩效也越低,与上述结论一致。从模型回归系数来看,景区类旅游上市公司HI指数与每股收益EPS存在显著相关性,其显著水平为0,标准化系数为-0.49,相关性为负,即景区类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越低,HI指数越高,企业EPS则越低,从外部市场价值角度反映的公司经营绩效越差,这与描述性统计分析一致。(2)ROS和ROA的回归分析。根据回归结果,酒店类和综合类旅游上市企业HI指数与营业毛利率ROS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景区类旅游上市公司HI指数和ROS在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标准化系数为0.389,相关性为正,即景区类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越高,HI指数越低,企业ROS值越低,从企业内部财务角度反映的公司经营绩效也越低,与描述性统计分析结论一致。从表中模型回归系数来看,景区类和酒店类旅游上市公司成长性与总资产收益率ROA分别在0.01的水平上和0.05的水平上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性为正,即景区类旅游上市公司成长性越强,则投资者对该公司的投资需求会增加,而综合类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和ROA没有显著性关系;景区类和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的HI指数和ROA均通过t检验,存在负的相关性,即两类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越高对应着较高的总资产收益率,从公司内部财务角度反映的公司经营绩效越好,这与描述性统计分析一致。

四、结论与建议

第5篇

一、更名组建国际旅行社的市场条件:

1.根据《江西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绘就的旅游蓝图,未来20年,江西省的旅游业将取得长足发展。到2020年,江西接待国内游客将由2000年的0.25亿人次提高到1.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将由129.6亿元提高到1500亿元左右,旅游创汇将由0.62亿美元提高到11.7亿美元。

2.按照《总体规划》要求,今后江西旅游业将着力推广最

具代表的三条金牌线路,它们分别是名山名水名城瓷都文化游:南昌(滕王阁)——九江(庐山)——景德镇——婺源;名山名城道教文化寻踪游:南昌(滕王阁)——龙虎山——龟峰——三清山;中华红色文化研习游:南昌(滕王阁)——井冈山——赣州——瑞金,以上三条金牌旅游线路设计合理,能够形成江西旅游的积聚效应。尤其对海外游客具有比较强的吸引力,上述线路推广以后,将极大地促进江西旅游业的发展,必将为全省旅行社行业的发展带难得的机遇,尤其对国际旅行社的运行注入了新的内涵。

3.2002年江西接待国内游客3269.52万人次,旅游收入185.14亿元人民币,接待海外游客24.09万人次,创汇7161.77万美元。南昌市近两年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分别为2001年接待国内游客447万人次,旅游收入27.16亿元人民币,接待海外游客4.2万人次,创汇2912.55万美元;2002年接待国内游客507.68万人次,旅游收入32.76亿元人民币,接待海外游客44840人次,创汇1642.96美元。随着南昌花园英雄城市的架构初步形成,南昌的旅游业正在不段升温,南昌旅游业的龙头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未来20年境外旅游人次和旅游创汇必将取得快速的增长。因此,更名组建江西南昌旅游集团五环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势在必行。

二、组建国际旅行社的资金条件

公司注册资金150万元人民币,由江西南昌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绝对控股,出资142.5万元人民币,占总出资额的95%。江西南昌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的注册资金为15810万元人民币,下辖滕王阁管理处、南昌宾馆、江西南昌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江西南昌五彩旅游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以及正在筹建中的上规模的旅游车队等,国际旅行社的成立一定能给集团公司带来较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三、组建国际旅行社的人员条件版权所有

更名组建的江西南昌旅游集团五环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下设

办公室、计调部、海外部、国内部、外联部、财务部等5部一室。员工13名,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包括总经理在内的4名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持有国家旅游局颁发的《旅行社经理资格证书》,公司的两名专职财务人员持有中级会计师职称,在旅游行业有近十年的从业经历,并具备较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及企业策划、营销运作的能力。

四、其它条件

公司选址于南昌市福州路165号,位于南昌市区商贸中心,交通便利,毗邻八一广场、省体育馆、省政府大院、人民公园和联通广场,周边遍布省级机关、大专院校等企事业单位,客源市场潜力巨大。公司营业面积90平方米,拥有传真机、直线电话、电子计算机(可与省、市旅游局联网)、打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以及1辆业务用车。

五、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6篇

【编者按】2014年12月25-26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主办、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承办的中国旅游研究院外设研究机构工作年会顺利召开,本届年会以“旅游发展与平台建设”为主题,会议期间中国旅游研究院14家机构分别汇报各自2014年度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本刊编辑部现将该些成果的摘要汇编如下以飨读者。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5.02.001

1.昆明分院:《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年度报告(2013-2014)》

为贯彻落实云南省“科教兴旅”战略,充分发挥旅游科研工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持和智力推动作用,中国旅游研究院昆明分院暨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携手部分云南高等大学研究单位,组织云南有关旅游专家、学者并邀请相关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业界的实际工作者共同参与,合力研究、编写和推出了《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年度报告(2013-2014)》。

《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年度报告(2013-2014)》全书分为五个章节。根据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形式和要求,分别从旅游产业运行、旅游市场发展、旅游开发建设与投融资、旅游改革发展与开放合作、旅游行业发展与管理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在认真梳理2013年的运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全面总结经验,客观评析存在的问题,用新视角、新观念和新方法预测了2014年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对当前云南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形成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为云南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2.旅游市场与目的地营销研究基地:《国家旅游形象——战略研究与中国实践》

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是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体现,旅游业也是国家文化交流与输出的重要载体。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旅游业要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创新发展理念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并举。发展旅游作为国家战略的定位越来越清晰,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国家旅游形象的战略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2013年9月,国家旅游局正式委托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开展“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推广战略”课题研究,本研究专辑是该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研究专辑从国家战略层面识别出国家旅游形象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入境旅游市场连续下滑、正面临严峻考验;外国游客入境过境旅游签证手续繁琐;国家旅游形象不够清晰、尚未形成品牌效应;国家旅游形象的营销推广投入不足、效果不够显著;旅游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形成等等。这些问题导致我国旅游在国家战略中的角色还尚未充分发挥。

以系统化和战略思维来研究和解决国家旅游形象的重大问题是本研究专辑的出发点和核心思路。本专辑在整理国内外关于国家旅游形象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旅游形象存在的具体问题,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入手,从地方旅游部门和国家目的地角度开展了国家旅游形象的概念和维度研究,开发出国家旅游形象的测量工具,分析了入境旅游市场的开发重点和潜在市场,并对营销策略运用、保障机制与措施等进行研究,最后研究借鉴了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西班牙、泰国、香港、台湾、法国等八个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开展旅游形象推广的经验。

本研究专辑既是关于国家旅游形象研究的一份比较系统化的学术成果汇编,也对我国塑造国家旅游形象的若干战略问题开展深入探讨,为提升我国国家旅游形象、打造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旅游强国贡献思路和策略。

3.旅游影响研究基地:《Tourism research in China: Insights from insiders》

Thi s paper pre sent s an up-to-da te and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tourism research by Chinese scholars residing in China, through analyzing Chinese journal publ icat ions and conduct ing interviews with members of the academic committee of the China Tourism Academy (CTA). There has been an imbalance in the type of research on tourism in China:most research has ref lected applied work whereas little priority has been given to theory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to this imbalance, tourism research in China still faces challenges such as the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earchers and the raising of the status of research on tourism to a level in line with research in other academic disciplines. Mastering cutting-edge research methods is also critical to helping China’s tourism scholarship.

4.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基地:《现代大众旅游》

该成果是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基地主任谢彦君教授于2014年4月出版的一本译著。全书包括9大部分主体内容,分别是旅游研究中的剪刀危机、全球旅游系统、后现代范式、不期而至的旅游研究者、解放神学、东南亚的白面孔、漫步哲思之路、旅游的语言、为现代大众旅游另谋出路。这是一部富有思想性的著作,对旅游现象的整体思考以及对旅游理论研究的系统梳理集成化地浓缩在一起,书中探讨了科学研究的种种话题,展现了后现代范式在旅游研究中的滥觞与发展,触及了旅游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社会和经济议题。同时,这也是一部充满批评意味的著作,批评构成了作品的特色,在目前实证研究在中国旅游学术界大行其道的情况下,作者从方法论层面所展开的批评的态度、角度和深度是我们难得的稀缺思想资源。总而言之,这是一部经典的旅游学著作,作者以其独特的思维与研究风格为技术导向占主流的国内旅游学术界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与研究范式。

5.饭店产业研究基地:《中国饭店集团化发展报告》

《中国饭店集团化发展报告2007—2013》是由中国旅游研究院饭店产业研究基地受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委托,从2007到2013年长期开展的追踪研究成果。本着记录历史、服务产业的宗旨,本报告以客观、理性的数据勾勒中国饭店集团化发展进程,同时为未来发展提出基础数据依据。

根据2007年9月召开的中国饭店集团联席会议决议,中国旅游饭店协会于2007年10—12月首次对在中国大陆具有影响力的21家饭店集团进行了相关调查,之后连续7年开展调查。2013年调查企业规模扩大到60家(实际有效数据企业44家),分别是(按拼音顺序排列):北京东方嘉柏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国宾友谊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首都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伦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贝斯特韦斯特(北京)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城市名人酒店集团、福建中旅饭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港中旅酒店有限公司、广东白天鹅酒店集团有限公司、广州碧桂园凤凰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广州岭南国际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海南海航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河南中州国际集团管理有限公司、湖南和一酒店连锁有限公司、湖南华天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华住酒店集团、锦江国际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凯莱国际酒店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开元酒店集团、凯悦国际酒店集团、康年国际酒店集团、雷迪森旅业集团有限公司、绿地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明宇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陵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山东蓝海酒店集团、山东银座旅游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旅游饭店管理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衡山集团饭店管理公司、深航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世纪金源酒店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国大酒店经营有限公司、四川锦江旅游饭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岷山集团有限公司、速伯艾特(北京)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万达酒店及度假村管理有限公司、维也纳酒店集团、厦门建发旅游集团有限公司、阳光酒店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远洲酒店集团、粤海(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宁波南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世贸君澜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调查采用自愿原则,按照中国旅游饭店协会要求设计相应调查项目下发饭店集团企业,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填写上报,数据在审核后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得到了中国主要饭店集团的相关数据。

饭店集团的规模、成长力、空间布局、运营业绩、品牌和管理体系、运营数据是饭店集团化实力及发展力的主要衡量指标。本调查基于上述要素将其分解为各项具体指标,共计6大类236个数据点,如饭店集团成员饭店数量、客房数量、饭店档次分布、地域分布、合同签订时间、品牌使用状况、国际化经营数据、外派经理构成、薪酬水平、培训、饭店集团组织机构、集团管控指标、信息系统采纳、集团化预定比例、网络预定比率、按照最高值和最低值计算的运营中的数据如出租率、平均房价、各项收入、成本率等。

根据以上指标,每年对当年我国饭店集团化发展的总体规模进行排名,同时对发展产业结构进行剖析,对发展中的进步进行追踪,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报告基于客观数据得出结论,分公开版和内部版两个部分。公开版在每年举办的“中国饭店集团化年会”上对社会公开发布,内部版在中国饭店集团30强(2014年扩大到60强)小型会议上公布并研讨。从2014年开始,本报告还收录了《中国饭店集团化年会》上的主旨发言、嘉宾研讨的主要观点,同时还对当年排名中的饭店集团进行案例分析,进一步获得发展中的质性研究数据。

以 2013年数据为例,报告对44家集团为代表的中国饭店集团在2013年度的业务活动进行了总结,发现在新的市场格局中,饭店管理集团“三分天下”(旅游饭店管理集团、国际品牌饭店管理集团、经济型饭店集团)的态势更加明显,呈现出快速扩张、市场分化以及收入下行压力较大等特征。

(1)旅游饭店集团营业收入下降较大,经济型饭店的营业收入不降反升。人力成本、能耗费用居高不下的压力仍在持续,旅游饭店集团成员饭店由于经营收入下滑,导致经营毛利率低于2012年水平;国际品牌饭店集团由于各项成本、费用的上涨不得不重新考虑在三、四线城市的布局;经济型饭店同样存在人力成本、能耗费用的上行压力,但租金上涨是经济型饭店的“痛点”,2013年租赁经营的数量占比逐渐减少。三个“阵营”的市场营销及行政等支出比例均有所下降。

(2)整体上呈规模快速扩张趋势,但旅游饭店集团规模扩张速度相对较缓。产业集中度继续提升,集团间的规模对比依然呈两级分化趋势;旅游饭店集团的国内规模扩张速度继续高于国际饭店集团的全球规模扩张速度,但在成员饭店和客房的绝对数量上,与国际品牌饭店集团的差距并未缩小;经济型饭店实现从租赁经营向特许经营的华丽转身。

(3)在品牌结构方面,2013年旅游饭店集团的多品牌发展战略得到进一步发展,高档(四、五星级)饭店占客房总数的半壁江山,其中部分集团虽然开始布局豪华市场但仍处于建设过程中,未见明显效果;中档饭店的集约化程度和品牌建设略有起色,但需经历市场考验;本土经济型饭店集团在市场上呈现出绝对优势。国际品牌饭店集团在国内不断丰富品牌谱系,但在三、四线城市的扩张面临挑战。

(4)在品牌支撑方面,由于2013年互联网企业快速发展,旅游饭店集团开始注重支撑平台(如中央预定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的搭建,但仍处在初级阶段,这些支撑平台的贡献率还有待提高,需向国际品牌饭店集团和经济型饭店集团借鉴和学习。(5)在空间“布局”方面,各饭店集团虽然在布局上有意向非总部所在地的城市进行扩张,但总体规划受多方因素的影响,难以执行或实现,最终仍然体现出布局的随意性和不合理性,较2012年未见明显变化。

(6)各集团规模成长性普遍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中档饭店显现出明显的向好趋势;品牌管理的稳定性,普遍好于往年,管理费收取较为顺利;对于企业管理制度,大部分旅游饭店集团正在由传统向现代缓慢过渡,远不及国际品牌集团和经济型品牌集团。

《中国饭店集团化发展报告》是国内延续时间最长、采集数据最全、涵盖企业数量最多的饭店集团发展研究报告,已经在学术界和产业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6.旅游安全研究基地:《泰安市旅游安全监管体系》

保障旅游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护旅游者基本权力的重要内容,旅游业关联度高、产业链条长、涉及环节多、抗风险能力弱,任何一个突发事件,都可能给旅游者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害,都可能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业遭受重大挫折,旅游业是泰安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泰安市委、市政府、市旅游局及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旅游安全,为了在《旅游法》实施后的新的形势下,提升泰安市旅游安全监管水平,泰安市旅游局与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安全研究基地就编制《泰安市旅游安全监管体系》达成合作协议,在不断征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三易其稿,完成了体系的编写。

《泰安市旅游安全监管体系》以新颁布实施的《旅游法》为主要依据,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总则,提出了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法律依据、监管原则、监管目标;第二章以旅游安全监管体制创新为主线,明确了泰安市旅游安全监管体系组成及各组成部门职责;第三章从旅游安全监管本质需求入手,系统的提出了旅游安全监管的范畴及主要内容;第四章从泰安旅游安全监管重要工作的角度,制定了日常安全监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旅游安全专项整治、考核问责等四大重点工作监管机制;第五章从行业安全监管角度,提出了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游交通业及高风险旅游项目的监管主体及职责、监管内容与要求、监管形式及手段等规范;第六章制定了旅游安全人才保障、科技保障、公共信息保障、文化保障等六大旅游安全监管保障措施。

《泰安市旅游安全监管体系》是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安全研究基地与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安全管理研究与合作的重要成果。专家团队在撰写过程中,认真研读“旅游法”与旅游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结合泰安市实际情况,分析、研究,历时半年,撰写了8万多字的《泰安市旅游安全监管体系》,此研究成果以《旅游法》的相关条款为依据,本着依法行政、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创新了泰安旅游安全管理体制与机制,构建与完善了泰安旅游安全监管体系,通过旅游行业安全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与制度化,进一步保障泰安市旅游业安全、健康、持续与高效发展。研究成果在理论上严谨、规范、有法可依;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易懂、标准、可操作性强。对于政府相关部分的安全监管提供了操作性规范,有利于打造“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品牌。

本研究成果为目前国内首个“市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旅游安全监管体系与规范,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7.武汉分院:《武汉城市圈在中三角旅游一体化中的定位及对策研究》

中三角是我国承东启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地带,有望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区域旅游一体化作为创新型区域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合理、有效地推进旅游一体化建设,是政、产、学、研共同追求的目标。随着中三角区域之间经济联系、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以及旅游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无论是政府、企业,都希望区域之间能够有效地整合资源,谋求共同发展,实现旅游资金、旅游信息、旅游者以及诸多要素在区域之间自由流动。开展中三角旅游一体化以及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定位研究,有助于推动中三角旅游一体化进程,发挥区域旅游整合效应;有助于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提升,提高武汉城市圈旅游空间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大武汉的复兴和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从而为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中部崛起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本课题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现有区域旅游一体化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归纳出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从区域旅游一体化的驱动力、主要内容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构建旅游一体化系统;继而对中三角旅游一体化的沿革、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认为中三角旅游一体化存在驱动力不足、规划不清、特色不显、发展不均、机制不活、核心不明等问题;提出中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取向以及战略重点。课题最后落脚武汉城市圈,结合武汉城市圈旅游在中三角旅游一体化中的优势,就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提出倡导并推动旅游发展联盟建设、积极组织编制旅游发展规划、以武汉为凝聚核,着力建设三大中心、牵头构建运行模式与平台、示范引领旅游标准化建设等对策建议。

8.都市旅游研究基地:《上海旅游资源图志》

2008年5月开始长达三年的上海旅游资源调查工作。调查工作覆盖了上海所有的区县,被调查的旅游资源单体数量超过1000个。

调查工作内容包括对各个旅游资源单体进行实地考察、采集地理位置数据、摄录影像资料、了解开发保护状况和周边交通情况等。在调查工作开展期间,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家标准,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上海旅游资源调查的基本原则,调查依据和分类体系。

2010年11月6日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了上海旅游资源图志专家评审会。为了使上海旅游资源调查的成果能得到广泛的使用,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编辑了《上海旅游资源图志》一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水平特色项目“上海旅游资源与文化发展创新基地”、上海市地方本科院校“十二五”内涵建设和上海市旅游局给予了出版资助。

该套书籍分上中下三册,已经于2014年6月正式出版。

9.西部旅游发展研究基地:《中国西部入境旅游发展研究》

本书以中国西部入境旅游时空规律为研究对象,在时空分异、管理科学和人地关系等理论指导下,依据实证主义方法论,利用时空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市场调查分析、地图分析、文献与理论分析、数量分析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在作者先后主持完成的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旅游热点城市境外游客时空动态模式研究”(49571027)、“中国不同群体入境游客旅游行为模式研究”(40271037)和“中国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东—西递进空间演化机理研究”(40771058)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主持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旅游流与目的地耦合:因素及模型与机制研究—六大城市入境旅游为例”(41271158;2013-2016年)已取得成果,以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内蒙的入境旅游为基本研究省域,按照划分的五个旅游区:成渝旅游区、泛湄公河旅游区、陕甘新旅游区、青藏旅游区和宁蒙旅游区,以西部省区市的入境旅游为研究案例,从全国尺度、西部区域尺度和省区尺度等空间尺度,以入境旅游发展整体演进、入境旅游流集聚扩散、旅游产业要素演进、旅游目的地供需平衡演进、入境游客评价等为多维研究视角,系统梳理西部入境旅游近20年的发展和演进过程,对西部入境旅游五大空间区域进行比较分析,探求西部入境旅游目的地建设的路径优化和客流调控。主要内容包括西部入境旅游整体分析、西部入境旅游发展演进系统分析、西部入境旅游流集聚扩散分析、西部旅游产业要素分析、西部入境旅游供需平衡演进分析、西部入境游客旅游设施及服务评价分析以及西部入境旅游五大空间区域的入境旅游成长分析。

本书撰写的主要宗旨是深入、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时间断面入境旅游的客流演变规律、结构变化特征、空间分布等,从而揭示我国西部入境旅游的成长。本书对我国西部旅游经济、管理、扶贫具有很大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

我国西部入境旅游发展演变研究总体上较为薄弱。从改革开放之初开始,我国就一直致力于发展中国的入境旅游,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但“东快西慢,地域发展不平衡”一直是困扰我国旅游业大发展的“瓶颈”。学界和业界对西部入境旅游发展的关注不如对东部入境旅游的关注,对西部入境旅游发展演变的研究更是少见。

从时空视角研究西部入境旅游可丰富拓展旅游学理论。我国国土面积大,西部地区更是地域辽阔。从时空视角,系统、深入地研究我国西部地域入境旅游发展的客流规律、时空动态、旅游经济动态、空间集聚与扩散、旅游空间选择、旅游供需平衡状况、旅游空间格局以及演变规律趋势等,可丰富与拓展旅游学特别是旅游地理学理论。

形成本成果的基金项目由马耀峰教授主持,本出版项目得到国家出版基金资助(2014-F经济10)和陕西师范大学优秀著作出版基金资助。本书在撰写过程中,突出和强化了如下特点:(1)以西部泛湄公河、成渝、陕甘新、宁蒙和青藏旅游区等五大旅游区和12个省区市为研究案例地,以过去与现在的实地调查资料和成果为依托,建立样本点模型,从而尝试揭示整个西部入境旅游的时空动态规律和发展历程。(2)从西部入境旅游发展的时间序列中,选取1996年—2012年的时序尺度界面,反演出中国西部入境旅游的发展历程、变化趋势、节律,建立相应的模拟模型,借以分析其发展趋势与前景。(3) 对12个省区市研究案例地入境旅游的分析,撇弃传统侧重资源、现状讨论研究等内容,而是着重利用亲景度、竞争态等数量分析手段,以“瓶颈问题分析为导向”,研究各地域入境旅游存在的限制性关键因素,并提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建议。(4)充分利用丰富的实地市场调查资料、数据库信息,利用数学建模、地图分析、计算机处理、GIS等技术手段,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使定性和定量研究紧密结合,提高成果的科学性。(5)有效借用地图、图表等直观展示方法,以20幅彩色附图直观反映西部入境旅游的发展规律与演变特点,努力做到图文并茂。

10.台湾旅游研究基地:《海峡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模式、效应与路径选择》

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是民族国家的重要事务、海峡两岸共同发展的现实要求与必然趋势。本项目研究围绕如下方面对海峡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的诸多方面展开研究:

首先,在文献分析与现状调查基础上梳理两岸旅游互动与合作的发展脉络,思考两岸旅游互动新形势、两岸旅游关系与市场新走向、两岸旅游发展前景等,讨论两岸旅游合作发展存在和可能存在的主要障碍,寻找两岸旅游发展的共识性认知与话题。特别在充分调查基础上,分析“赴台旅游”开放后两岸旅游市场的发展演变、旅游意愿与消费需求、旅游市场规模与结构、产业要素组合、产业运行及其社会环境差异等基础性问题。重点从八个方面分析两岸旅游合作与产业对接的效应,分析了两岸旅游互动发展十大趋势。其次,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思考两岸特殊政治生态背景下两岸旅游合作的内在动力根源,从驱动机制、传播机制、执行机制、反馈机制、保障机制五个方面尝试性地构建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的动力机制模型。再次,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探讨了两岸旅游产业的合作模式、对接路径与渠道选择,思考两岸旅游发展宏观与微观层面的重点问题和原则。探讨了两岸旅游产业三个层面的对接、四大合作对接机制;多方面研究两岸合作对接的路径,特别是在旅游产品、旅游投资、旅游交流平台、旅游市场、旅游金融保险等方面的合作与对接。再次,以闽台、厦金为个案探讨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思考两岸旅游发展宏观与微观层面的重点问题和原则,并从业务角度和政策层面提出学者建言。最后,重点思考了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展及其对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的影响,特别是以“反服贸协议”为代表的突发事件对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进程的冲击与影响,提出在政治突发事件与特殊形势下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应该把握的重点与原则、政策与建议等。

通过研究,大致形成如下基本观点和立场:(1)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是两岸发展的历史选择与必然趋势,对两岸和平发展产生多层面的正向效应,不仅将推动两岸旅游经济的发展,还将对两岸发展民众交流了解、社会文化融合乃至国家统一有特殊贡献;(2)两岸旅游产业与社会的现实差异应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得到尊重并引起足够重视,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应成为两岸发展的常态;(3)两岸旅游与社会差异及其引发的管理“真空”、合作与对接障碍将使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模式、路径研究从各个层面推动两岸旅游合作发展;(4)两岸特殊区域旅游合作与产业对接研究将丰富旅游学理论、为区域合作研究与产业经济学提供新的理论思考,并将为全球范围内的区域合作和特殊政治背景下的产业发展提供海峡两岸的突出范例。

项目研究注重调查与访谈,特别注重对台湾局势及旅游发展状况的了解,注重研究成果的应用性与创新性;兼具理论与应用双重品质的创新性思考,对推动两岸旅游发展有理论价值、现实意义与社会政治价值。从现实应用层面将为两岸旅游发展乃至两岸特殊区域合作及其政策制订提供建议与策略,对推动两岸旅游发展乃至民族国家统一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政治价值;在学理上可回应全球化语境下的两岸特殊区域社会发展问题,为特殊政治背景下的产业合作与发展提供海峡两岸的突出范例,为区域合作研究与产业经济学提供新的理论思考。

11.旅游职业教育研究基地:《中国旅游职业教育年度报告2012》

《中国旅游职业教育年度报告2012》由国家旅游局人事司、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牵头,会同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6所旅游院校共同编写完成。《报告》由总论篇、分论篇和改革创新案例篇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总论篇包括旅游高职教育年度报告、旅游中职教育年度报告、旅游教育培训年度报告等4个部分;分论篇包括中国旅游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专题研究、中国旅游职业教育特色与品牌专业建设专题研究、中国旅游职业教育院校合作办学专题研究等7部分;案例篇则包括了16个鲜活的旅游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实例。可以说,本报告既有我国旅游职业教育的总体概览,也有热点部分的具体分析讨论,同时又不乏贴近实际的院校及企业提供的真实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了从总到分再到例证的研究思路。

《报告》的出版为全面深入研究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分析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为旅游职业教育从业者、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12.旅游标准化研究基地:《旅游标准学》

为了配合国家旅游标准化,规范旅游标准化活动,规范,旅游服务,将标准的科学性和系统思想植入旅游业,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普及旅游标准和标准化知识提供服务,使旅游业朝着规范化、高品质的方向发展,花了近三年的时间编写了《旅游标准学》(基础篇)。

本书的编写坚持P-D-C-A的循环理念,达到持续改进、不断优化本书体系的目的。

编写这本书的现实价值在于有效规范旅游服务标准,使得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行为能够标准化,借此提高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质量,促进我国旅游业可持续、高品质发展。

13 .边境旅游研究基地:《云南大百科全书·旅游卷》

《云南大百科全书·旅游卷》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部严格按照大百科体例编撰的旅游百科全书。全书包括概述、旅游发展、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企业、旅游市场、旅游管理、大事记八大板块,共计96万字、 2118个条目、1190幅图照。全书展示了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历史与重大事件、旅游资源价值与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企业发展与旅游市场格局、旅游政策法规与旅游行业管理等全貌,构建了云南旅游知识体系,反映了云南旅游发展最新成就,彰显了云南多彩的旅游魅力。《云南大百科全书·旅游卷》由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牵头,省内云南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昆明学院等院校参与,历时四年,138人撰稿,56人摄影,近百万字的宏大工具书,是《云南大百科全书》十七卷之一,也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系列出版的第一部旅游百科全书。

第7篇

关键词:

公司治理;西湖旅游景区;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7-0035-03

1 公司治理相关理论概述

1.1 公司治理的基本概念

对于公司治理的基本概念我国国内众多学者认为所谓的公司治理就是为了协调公司内部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在各个方面关系的一种制度,公司治理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来说公司治理是指为了明确公司内部不同的参与者之间权利和义务分配而设立的一种指导和控制公司健康运行的体系,公司治理体系对公司内部的关键事务的决策和处理有着明确的规则和相应的程序,同时也提出了公司运行的目标以及实现公司目标的具体手段和操作流程等。

广义的公司治理在包含了狭义公司治理的概念范畴之外,还包括了对公司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薪酬制度的分配、财务管理以及公司的战略决策、企业文化的建构等相关重要制度,公司为了实现企业的股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相关利益人员的共同利益而对企业的服务对象、功能、风险控制以及利益分配等有着一套完备的治理体系。

1.2 公司治理的基本模式

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模式对公司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治理的基本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来实现。

(1)按照公司治理所涉及的范围来划分可以将公司治理机制划分为内部治理模式和外部治理模式两种。公司内部治理模式是在以公司内部人为基础的前提下通过公司内部机构的设置和权力分配等途径来解决公司内部利益关系为主要责任的模式。而公司外部治理模式则是在外部市场为基础的前提下通过竞争、并购等相关外部手段来解决公司的治理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司内部治理模式和外部治理模式二者在公司的治理过程中是齐头并进的,公司在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对二者进行不同程度的利用和取舍,以实现公司的最佳运营。

(2)根据不同的国家所流行的公司治理模式可以将公司治理的基本模式划分为以下几种:在英美推行市场导向型的遵循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公司治理模式,日德则根据其公司股权的集中性和股东集中于银行的特征推行银行导向型的公司治理模式,东亚则推行协调大股东、经理层和中小股东之间利益家族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等。

2 西湖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现状及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2.1 西湖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当前西湖旅游景区的管理是集景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于一身,在“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原则之下实现西湖旅游景区的综合治理。当前西湖景区在管理模式方面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1)西湖旅游景区在所有权主体地位的缺失。西湖旅游景区在名义上是所有权归属于国家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国家的不同的下属部门具有一定的管理权力,因此难免造成了西湖旅游景区管理权的多极分化,西湖旅游景区所有权主体的长期缺失导致了管理多元化和收益分配混乱化,西湖旅游景区的治理在多个管理主体的施压下无法发挥自身的最佳优势,这不利于西湖旅游景区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集约化景区管理模式的顺利推行。

(2)西湖旅游景区受到高负债下的债权治理的软性约束限制。西湖旅游景区的开发资金主要是来自于国家政府的财务支持、社会赞助以及国际上的相关援助等,而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到西湖旅游景区的开发中去,对于国家性的财政支持西湖旅游景区不需担负任何的经济责任,西湖旅游景区的治理缺乏促使其追求经济利益的内在动力,因此这种只具有形式而不具有内在约束力的高负债形式对西湖旅游景区的管理而言不具有任何的压力,因此这就使得西湖旅游景区的管理依旧停留在比较传统的模式,不利于景区治理的现代化模式的转变。 (3)西湖旅游景区治理的行政性治理色彩过于鲜明。西湖旅游景区在景区经营、官方腐败的消费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激励,西湖旅游景区的管理中除了一些行政方面的压力外,没有其他的类似于企业绩效管理方面的利益压力,这种现状导致西湖旅游景区的治理缺乏一个革新的内在动力。因此改变西湖旅游景区的这种治理现状迫在眉睫,且对西湖旅游景区治理现状的改变和其长期可持续发展有着关键性的意义。

2.2 西湖旅游景区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1)西湖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落后现状迫需革新。

西湖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的落后是当前西湖旅游景区发展的薄弱环节,西湖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发展水平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入,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西湖旅游景区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湖旅游景区由于其所有权主体地位的缺失、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面临着革新的挑战,因此西湖旅游景区管理模式创新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理顺西湖旅游景区的治理体制、创造出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景区治理模式。

(2)西湖旅游景区的发展质量迫需提升。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旅游的质量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旅游消费群体的质量意识和旅游品味与日俱增,作为国内外旅游消费群体向往的西湖旅游景区应该根据消费市场的具体需求对自身的旅游质量进行更新提升,西湖旅游景区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应该突破其传统的解决方法如规模发展和大兴投资建设等,而应该通过西湖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创新来提升其旅游服务品质,通过西湖旅游景区旅游服务质量水平的提升来推进西湖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3 基于公司治理理论的西湖旅游景区管理模式创新

3.1 创新原则

(1)保护西湖旅游景区所有者利益原则。

西湖旅游景区在本质上其所有权是国家所有,中国全体人民是西湖旅游景区的所有者,而国家则通过对下级相关部门进行授权对西湖旅游景区进行管理,为了保护西湖旅游景区所有者国家的利益,西湖旅游景区不能采取过于追求经济利益的治理模式,而应该在保障景区所有者国家利益的前提下革新景区治理模式。

(2)保护西湖旅游景区相关利益主体原则。

一个有效的旅游景区内部治理模式不仅仅可以维护好景区所有者的利益,还可以使得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得到可靠的保障。因此西湖旅游景区可以在市场化模式运行的同时在维护好相关利益主体权益的前提下,再来考虑企业的资本收益最大化,将西湖旅游景区治理的社会责任执行到位,实现社会绩效的最优化和社会责任的落实到位。

(3)信息公开化原则。

一个科学可靠的信息披露制度对西湖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创新有着极大的辅作用,因此西湖旅游景区在治理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信息公开化的原则,给相关利益主体以及投资群体一个有效的信息获取路径,准确分析好西湖旅游景区运行的财务状况、业绩等,为西湖旅游景区相关管理者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

(4)可持续发展原则。

西湖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创新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在当前许多旅游景区的治理为了短期的目标而不惜浪费资源,不利于景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西湖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创新要在保护西湖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的生态循环运营。

3.2 基于公司治理理论的西湖旅游景区经济型治理模式

(1)西湖旅游景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分析。

任何旅游景区的建立需要国家政府在旅游资源、财务政策等方面的支持,除此之外,旅游景区的建立还需要诸多资金的支持,而这些资金的来源主要有股东以及外借资金的支持,资金问题解决后,就需要解决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等。如此综合分析,可以知道西湖旅游景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如下:政府赋予西湖旅游景区管理机构的经营权,并依靠其旅游资源入股西湖旅游景区的治理,政府还可以派遣代表进入西湖旅游景区的治理结构中对其进行相应的监督管理,西湖旅游景区的员工、消费者、债权人等军事西湖旅游景区的利益相关主体,并通过不同的形式从西湖旅游景区的经营过程中获得不同形式的报酬,而不同的利益主体的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就在彼此之间形成了相互制衡的关系。

(2)基于公司治理的西湖旅游景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经济型治理模式。

为了实现西湖旅游景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制衡,西湖旅游景区需要对其以往的行政型的治理模式,选择基于公司治理的西湖旅游景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经济型治理模式来对其进行管理,经济型的治理模式可以在“公司化”的前提之下,实现以市场为导向、利益相关者共同利益为目标等方面的科学决策。基于公司治理的西湖旅游景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经济型治理模式所强调的是:景区的治理不仅仅要关注景区所有者的权益,同时需要关注并平衡利益相关者如管理者、生产者、消费者以及社区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因此可以构建起基于公司治理的西湖旅游景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经济型治理模式结构如图1所示:

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经济型治理模式结构图

由图1可以看出,基于公司治理的西湖旅游景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经济型治理模式结构包括了西湖景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部分。首先在西湖旅游景区内部治理方面,西湖旅游景区管理的公司董事会是公司内部决策的关键所在,而对旅游决策整个执行过程的监督和评价则是由公司的外部董事来完成,而监事会则是对公司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的跟踪监督和评价等。其次对于西湖旅游景区的外部治理方面,由于西湖旅游景区的一部分股权是由一些银行掌控着,因此这些银行可以对西湖旅游景区的治理进行有效的监控评价,而政府对西湖旅游景区治理的参与持股,则可以为西湖旅游景区的治理运行打上一针强心剂,对公司的持续安全经营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

综上所述,基于公司治理的西湖旅游景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经济型治理模式可以在公司内部形成一种监督制衡的机制,有利于公司内部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平衡和激励,从而保障西湖旅游景区治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4 西湖旅游景区经济型治理模式实现路径

(1)强化西湖景区治理中董事会的监督职能。

建立独立的董事会制度是西湖景区实施经济型治理模式最佳的成本最低的治理手段,同时也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最佳的效果,强化西湖景区治理中董事会的监督职能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对西湖旅游景区治理董事会在责任方面的强化,董事会应该对西湖旅游景区所进行的各类投资方案等进行比较严格科学的审核评议,然后再进行科学的决策以实现责任的落实到位。二是完善西湖旅游景区经济型治理模式中董事会的构成体系,以保障各个利益相关主体利益的相互制衡和信息的沟通共享等。

(2)建立公司内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在当前经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之下,西湖旅游景区经济型的治理模式需要在公司内部有一个科学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来,从而实现公司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一个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通过采取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等方式来解决当前所存在的冲突问题等,同时辅之以动态的监控评价系统,以实现西湖旅游景 区经济型治理模式的顺利运行。

(3)构建景区治理模式咨询委员会。

在构建基于公司治理的西湖旅游景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经济型治理模式的同时可以考虑引入一个科学合理的景区治理模式咨询委员会,该景区治理模式咨询委员会可以综合组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形成一个综合性、多功能性的研究分析咨询团体,利用科学眼光对西湖旅游景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经济型治理模式进行实时的跟踪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预防性地处理西湖旅游景区将面临的一系列经营问题,从而推进西湖旅游景区经济型治理模式的更新完善。

(4)加强市场对西湖景区的外部治理。

加强市场对西湖旅游景区的外部治理主要可以从金融市场和需求市场两个方面的分析控制来着手。首先在金融市场方面可以引导作为债权人的银行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之下借助金融支持的优势条件为西湖旅游景区的重大决策提供相关的信息支持和对策建议,与此同时,银行还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参与到西湖旅游景区的治理过程当中去实现其内部监督的作用,在内部监督的前提下,西湖旅游景区可以受到相关投资者的监督和实时分析评价,从而对西湖旅游景区的治理形成一定的约束力。其次在需求市场方面可以从景区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中得到相关的革新建议。西湖旅游景区治理可以从需求市场对西湖旅游景区服务和产品的反馈中来对其治理模式进行分析反思,并逐步根据需求市场的情况逐步完善西湖旅游景区的治理模式。

(5)将竞争机制引入到西湖景区的治理中。

在市场化经济日益深入到社会各个角度的背景之下,我国旅游景区也面临着市场化改革的巨大挑战。在信息资源高度流通和共享的社会中西湖旅游景区无法在国家所提供的温室环境中取得更好的发展。由于旅游产品的公共性特征和技术方面的弱势使得旅游景区的治理面临着改革的必要性。因此,西湖旅游景区的治理需要接受市场化经济所带来的挑战,将竞争机制同时适当的途径逐步引入到西湖旅游景区的经济型治理模式当中去,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之下不断更新自身的治理模式和旅游产品服务质量,用创新的思维为西湖旅游景区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促进西湖旅游景区的经济型治理模式的现代化和市场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杨春丽,朱姝姗,张同健.旅游上市企业公司治理绩效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1,(21):88-89.

[2]王晨光,孔丽花.关于旅游企业公司治理与绩效的实证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报,2009,(9):73-75.

第8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遵循道德建设规律,针对长期以来影响旅游市场秩序的突出问题,以公司诚信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加大旅游诚信宣传为手段,以提升企业自律能力为保障,引导工作人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推动公司全体工作人员道德水平和群众满意度的进一步提升。

二、目标任务

公司在旅游服务过程中,严格执行旅游合同约定,严格按照公司服务承诺书执行;公司质检部负责旅游质量监督工作,设有旅游质量监督电话,实行旅游质量回访制度,消费者投诉渠道畅通;公司导游部管理制度健全,建有《导游奖惩制度》、《导游星级评定制度》;目前正在试行新的《导游日志》、《领队日志》,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进今后的旅游服务工作,从而旅游整体服务品质的提升。

三、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9月上旬)

按照市旅游局的文件要求,成立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领导小组,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做好活动开展宣传工作。公司该项活动领导小组的组长由公司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副总经理、工会主席担任,成员14人由公司工作人员担任。

(二)自查自纠(10月底前)

公司将针对自身开展的旅游团队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围绕诚信和公德两方面,进行自查自纠,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定期开展质量分析会,向全体职工通报,在公司范围内全力营造“规范经营、理性消费”、“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旅游消费整体环境。

(三)整改提高(11月底前)

公司按照市旅游局文件有关时间要求,将在今年11月底前,对本次活动进行情况汇总,收集梳理存在的问题,做好活动总结工作,将活动中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进行推广,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到统筹有力、推动有方、协调有序、整治有效,确保此次主题活动达到预期目的。

第9篇

九九年三月份,我从千层板林场调总场任场长助理兼森林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在总场协助主管场长分管公园管理处办公室、公园建设、项目开发、招商引资等工作,在公司主持行政全面工作。

一年来,在总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为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发展思路和见解,在公司经营管理工作中,团结带领公司一班人和全体职工,从零开始,从严要求,大胆管理,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圆满并超额完成了总场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经济指标。成绩的取得,是开发公司的同志们发扬塞罕坝艰苦创业的精神干出来的,也是与总场领导和科室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在这里我向他们表示感谢。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述职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一个新组建的公司的总经理,自己深知肩上担子的重量。要想把一个企业搞好,不论在政治理论、业务素质,还是在廉洁勤政等各个方面,都应该是表率,都要超出别人才行。为了达到这个要求,自己制订了学习计划,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些时间进行学习,包括政治、业务、经营管理、科技、历史、哲学等各个方面的书籍都涉猎到。一年来,我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邓小平文选》、《简明旅游百科全书》、《新合同法》等有关书籍,坚持记学习笔记。通过系统学习,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公司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九九年总场下达给森林旅游开发公司计划总收入100万元,实际完成163万元,占计划的163%,其中:门票收入117万元,林地资源补偿费43万元,其它收入3万元。计划利润60万元,实际实现利润86万元。招商引资项目完成七个,项目引资突破了总场下达的2000万元的指标。

三、为完成各项指标所作的主要工作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统一思想,发挥优势,抓班子带队伍

现在的森林旅游开发公司,是在原总场开发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的,它兼有森林公园行业管理和旅游经营管理的双重职能。针对公司领导班子新、人员新调配、职工思想复杂的现状,班子成员关心的是能否完成总场下达的100万元的经济指标,能否让职工拿上工资。在这种情况下,我和领导班子认真分析,找出开发公司的优势所在:一是总场的高度重视,选配了五名领导,领导力量在全场是最强的,二是公司共23名职工,有共产党员九名,接近一半,三是有在职和不在职曾经在领导岗位上工作过的副科级以上干部八人,还有新调入的部分骨干,这就是我们开发公司的优势,只要做好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一定会很好地完成总场下达的指标。班子形成共识后,提出了“我靠公司生存,公司靠我发展”的口号,制成大型牌扁,悬挂于公司正门,以此来增加全体职工的凝聚力,树立自信心。为了尽快使公司工作进入正常运转,我和书记逐个和部门经理及员工们谈话,做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各种思想问题,使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放手让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作用。

开发建设大旅游,兴办大产业,必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是当务之急。在公司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同时组织员工外出考察学习其他先进森林公园的公园建设、经营管理、导游接待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指导工作,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一举扭转了开发公司过去“收容队”的形象,不但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带出了一支团结、稳定、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二)建制度、严管理,全面推动各项工作

森林旅游开发公司建立伊始,我和班子成员一起,积极谋划公司的发展规划,制定公司年度工作思路和公司《管理办法》,通过多次与县里协调运作,制订了《门票管理办法》,组织公司各职能部门认真讨论、修改完善,提交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后,认真贯彻执行,经过一年的运行效果非常显著。有了制度加上严格的管理,使公司的各项管理工作从一开始就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在工作中,我特别注意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一年来,由于森林旅游开发公司工作刚刚起步,工作千头万绪,为了完成总场下达的各项任务,我一心扑在工作上,几乎没有完整地休息过一个星期天。公司全体员工们,也都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工作,尤其是遇有紧急任务,都能按时、按质完成。如在配合围场县县庆和‘99森林草原节首游式工作,由于工期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为了按期完成任务,公司通过认真部署、具体组织,临时抽调精干力量,仅用了十四天就圆满完成了筹备任务,完成公园山门停车场及百花坡停车场8300多平方米的建设任务,为‘99森林草原节首游式的成功举办创造了必备的条件,受到围场县领导及总场领导的好评。

(三)招商引资、扩大开放,实施资源开发带动战略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相当迅速。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旅游形势的需要,站在全场角度和我场兴建大旅游、大产业的角度上,严格按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统一部署,多方筹集旅游建设资金,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国家、集体、单位、个人一起上的方针,扩大开放,吸引资金。一年来,招商引资项目7个,吸引资金2000多万元,有效的促进了公园景区景点、基础设施、交通、通讯等方面建设都得到了很大改善,接待档次有了明显提高。

(四)、抓宣传、促开放,提高公园知名度

为了开发建设大旅游,公司制定宣传计划,大幅度增加资金用于宣传,通过电视台、报社等传媒大力宣传塞罕坝,还多次派员参加京、津等地举办的旅游促销会、项目洽谈会等活动,发放各种旅游宣传品,积极开展宣传工作。组建了塞罕坝森林旅行社,与北京、天津、石家庄、辽宁、山西等地的旅游机构进行联系与洽谈,建立业务关系。配合市旅游委、围场县政府组织举办了‘99木兰围场森林草原节活动,举行了首游式剪彩和“保护自然、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百人签名活动,举办了满蒙民俗风情歌舞和民族活动表演,推出了几条特色旅游线路。通过森林草原节活动,展示和宣传了塞罕坝森林草原、蓝天白云和浓郁的满蒙风情等主特色,为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还多次利用外出机会,多方联系、运作项目开发建设事宜,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抓规划、促落实,全面推进森林公园建设工作

1、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原则,总场决定由我作为负责人组织修订和完善《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今年六月份完成了修订工作,并聘请参加中国林学会森林旅游和森林公园分会塞罕坝学术讨论会的专家教授对总体规划进行评审、论证并获得了通过,在此基础上,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又委托省林勘院对规划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现已完成修订、编审工作。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加紧了森林公园基础设施的建设,新建成百花坡、黄花滩、滦河漂流等旅游景点。配合县庆修建了公园山门、百花坡和公司院内三处停车场,面积达8300多平方米。塞罕湖两个码头工程也已经全面竣工,蓄水后即可投入运营,创造经济效益。

3、公司的环境建设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总场的大力支持下,改造了公司大门,新建了花坛,按装了自来水和暖气,铺设了地板瓷,还更新了办公设备。使公司的环境和办公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较好地树立了公司的环境形象。

(六)组织实施两大综合治理工程,全面治理旅游环境

九九年四月份总场为了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创建“文明森林公园”活动,在全场范围内全面启动了“精神文明建设两大治理工程”,责成我担任两大治理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由开发公司和总场文明办共同组织实施。我和领导小组的同志们一起,开展宣传教育,在调查研究、摸清底数的同时,从清理大牲畜、场区环境卫生、清理外来户、绿化美化城区等九个方面全面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受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在旅游环境治理工作中,严格按照总场要求,经过外业清查测量,内业汇总制图,分年度摸清了所有使用林地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研究起草了《总场占用林地资源管理办法》,报经省局批复。在清查落实中,补办了占用林地合同等有关手续,规范了审批程序。经过前后近三个月的努力,场区面貌焕然一新,公园旅游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治理,使我场创建“文明森林公园”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几点体会

1、发挥政治优势,党政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是做好公司各项工作的保证。

2、领导班子团结,思想解放,勇于创新,制度严明,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

3、领导要想大事,做实事,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就能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如解决职工子女就学、家属就业问题,在公司虽算不上大事,但是个人就是大事。今年以来公司先后安排了六个长期岗位的职工家属和子女就业,还安排了十多个季节性的岗位,解决职工家属和子女就业。我还为公司职工子女联系学校,送走了两个大学生,职工们反响强烈,效果非常好。

五、公司几项主要工作思路的谋划

1、紧紧围绕总场确定的开发建设大旅游、大产业的总体思路,扩大开发开放范围和领域,走生态旅游开放带动的路子。统筹协调,各方参与,采取多种形式招商引资、外联,集资或实施股票上市等多种渠道,吸引开发建设资金,大力培育旅游市场。

2、加强环境资源保护。环境资源的保护是森林公园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准备建立一个具有综合职能的森林旅游派出所,履行环境资源保护和森林旅游治安管理等职能,确保我们这片绿色不被破坏,为开发建设大旅游、兴办大产业保驾护航。

3、在项目建设方面,启动塞罕湖水上游乐项目,招商建设旅游宾馆、建设湖心亭、购置水上游乐设施,搞整体综合开发,力争启动“商品一条街”工程。立足本场优势,扩大开发旅游商品,采取精加工、精包装,打出“塞罕坝”品牌的旅游纪念品。

4、继续加大旅游促销力度。利用报刊、因特网、举办旅游研讨会、制做音像制品、设立旅游驻外办事处等形式,大力宣传,提高公园知名度。

第10篇

旅游业被称之为朝阳产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点,它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提升就业率,另一方面还可以带动一方产业,甚至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开幕式的致辞时提到,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届时中国将接待入境旅游者2.1亿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80亿美元,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2.5万亿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11% 。在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处于旅游业“领头羊”地位的中国旅游类上市公司整体发展状况却是不佳的,一方面表现为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总共只有31家旅游行业上市公司,旅游板块变动频繁;另一方面表现为旅游行业上市公司尤其是酒店类及综合类旅游行业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均不佳。对于任何一个经济实体而言,效率都是其走向繁荣和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从效率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提升旅游行业上市公司的竞争力,促进旅游行业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对旅游行业上市公司效率进行研究的文献还是比较多的,比如说程露悬、黄福才(2010)采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旅游行业上市公司的规模效率进行测算,发现旅游行业上市公司规模效率较低,资本产出弹性小于劳动力产出弹性[1]。许海东、许陈生(2009)运用DEA方法对旅游行业上市公司的运营效率进行了测算,对所有公司进行分类排序,发现景区类企业技术效率最高的结论[2]。许陈生(2007)还对旅游行业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技术效率进行研究,发现两者呈倒U型关系[3]。但是,上述的研究,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只对规模效率进行研究,具有局限性,而技术效率包含规模效率;二是多采用DEA方法进行效率测算,但该方法要求企业的经营状况稳定,而旅游行业上市公司具有敏感性,易受外界影响,无法达到这一要求;三是鲜少有文献对造成旅游行业非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或者是只选取某一个因素,如股权结构进行研究,不全面。

企业技术效率的概念最初由英国人法瑞尔提出,指的是企业在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其实际产出与最大产出之间的比值,技术效率可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4]。技术非效率受到包括经济环境因素、市场因素、内部治理、财务水平等的影响。本文以2005年之前上市的旅游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测算技术效率值,并对造成技术非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一、样本的选择,模型的构建与指标的选取

1.样本的选择

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旅游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我国证监会CSRC行业指引的分类,将社会服务业中的K30 餐饮、K32旅馆、K34旅游3类视为旅游行业类上市公司。据此,截至2011年底,共有31家旅游行业类上市公司。剔除样本期间曾经ST、PT,主营业务变动的,2005年以后上市的公司,最后一共得到17家公司,7年的数据,共119个样本。

2.模型的构建

测度技术效率主要有两种方法:无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和有参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法(SFA),以往针对旅游行业类上市公司效率的测度,多采用的是DEA方法,但是该方法要求数据相差不大,不能存在异常点,这在现实中是很难做到的;同时,该方法未考虑随机因素的影响,不能直接检验个体技术效率差异的外生性因素。相对于DEA方法,SFA纳入经典白噪声项,能够充分考虑随机因素对前沿面的影响,在模型设定合理的情况下,基于面板数据的随机前沿模型估计结果要应用于DEA方法。[5]本文引用1995年Battese&Coelli提出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进行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3.指标的选取

(1)投入变量。主要是劳动力L和资本投入K。参照大多数学者的做法,以营业成本作为资本投入的变量,以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作为为劳动力的投入变量。

(2)产出变量。参照大多数学者的做法,以主营业务收入作为技术效率产出的变量。

(3)影响变量。影响企业技术效率的因素很复杂。本文主要从企业的内部治理,财务及战略角度出发,并参考了大多数学者在对银行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选择以下因素。从战略角度出发,选择旅游行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以赫芬达尔指数HI作为衡量依据,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Si为第i个业务单元收入占总的营业收入的比重。从财务角度出发,选择财务杠杆作为衡量依据,用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来表示,从企业的内部治理角度出发,选择股权集中度及高管薪酬进行衡量。另外添加企业的上市时间及企业盈利能力作为控制变量。

2.实证结果分析

从表2的结果可看出,=0.824,说明技术的无效率82.4%的成分来自于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而与随机误差项关联不大;同时LR统计量在1%的水平下显著,进一步说明了模型的设计是合理的。资本对产出的弹性为0.51,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为0.43。可以看出资本与劳动力的产出弹性相差不大,这与旅游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点是不符合的。但是本文选取的是旅游行业上市公司,一方面企业需要诸如客房、景区车辆等固定资产的投入;此外,与单纯经营酒店或者是旅行社的企业来说,其多元化现象比较严重,倾向进入资本密集型的房地产、高科技等行业;最后是旅游企业都是采用外雇员工的形式,本身的职工人数并不多,造成旅游行业资本驱动与劳动力驱动相差不大的局面。企业劳动力与资本的产出弹性之和小于1,说明旅游行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现阶段,旅游行业上市公司不应该盲目扩张,而应该调整自身的战略,专注于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1)技术效率测算结果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17家旅游行业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均值仅为0.767,低于前沿技术效率值1。说明企业没有充分运用已有的技术和资源,在经营战略、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

从时间跨度来看,企业技术效率值波动频繁,相较于2005年有了提升,但是增长幅度较为缓慢。这与当前旅游行业发展迅猛,但是旅游行业上市公司增速缓慢的情况是相符合的。在2008年企业的技术效率值最低,主要是因为2008年雪灾的影响,并且波及到了2009年。说明旅游行业上市公司较为容易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敏感。

从企业横向截面来看,最小值为0.222,最大值为0.955,个体差异较大。我们将企业分为酒店类、景区类及综合类三类,发现景点类企业包括峨眉山A、黄山旅游、桂林旅游、丽江旅游、大连圣亚、旅游6家,其均值为0.810,而酒店类包括华天酒店、锦江股份、新都酒店、东方宾馆及西安饮食5家,其均值为0.7498,其余综合类技术效率值为0.7545。这与当前旅游行业上市公司的发展情况是相吻合的。而综合类企业因为资源分散,酒店类企业因为市场竞争加剧都无法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

(2)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对技术效率影响变量的估计中,企业负债水平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控制变量企业上市时间也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企业多元化程度HI的影响系数为-0.28,HI值越高,说明多元化程度越低,而多元化程度与企业的技术效率呈现负相关关系。说明当前旅游行业上市公司来说,多元化生产未能带来企业效率的提升,需要企业谨慎思考,避免陷入多元化陷阱。

企业的股权集中度系数为-0.72,说明企业的股权集中度与技术效率呈现正向关系。旅游行业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平均值为0.5733,当前的股权集中度较为合适,不会出现大股东集权侵害小股东权益的现象;同时对于由于成本问题而产生的问题,企业股东能够很好地实施监督权。

企业的前三大高管薪酬系数为0.0017,说明企业高管薪酬与技术效率呈现负向关系。这说明当前旅游行业上市公司存在着激励不足的现象。而且在此情况下,企业高管缺乏足够的动力,出于自身利益,可能会做出损害公司权益的行为。

企业的盈利能力系数为-2.46,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与技术效率呈现正相关关系。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基于内部资本理论,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现金流,从而可以优先投资于那些高效益的项目,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的负债水平与企业的上市时间均没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解释如下:

综合以往的结果来看,负债融资能力对于不同的行业来说,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李国龙、张英杰(2010)对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效率情况进行测算,发现其技术效率与负债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6];厉效杰(2007)对我国水产业进行研究发现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7]对于我国旅游行业上市公司来说,其更倾向于从内部融资,获得内部融资的优势。而企业上市年限对企业技术效率影响不显著,主要是样本数据上市时间都差不多,大部分在2000年以前上市,差异不大。

四、建议

对于旅游行业上市公司来说,其当前的技术效率值与其他行行业相比是偏低的,如刘志雄、何忠伟(2009)对食品加工业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其均值在0.931左右。[8]针对旅游行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1.围绕核心竞争力,开展适度多元化战略。对于天生具有多元化特性的旅游行业上市公司来说,其多元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分散经营的风险,同时还能够享受多元化带来的市场,管理的协同。但是在当前情况下,面对高额利润的吸引,许多旅游行业上市公司选择进入高壁垒的IT、电子等行业,不仅不能够分散风险,可能还面临着由于多元化而产生的跨行业补贴、管理成本的增加等。因此,企业应当实施归核化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围绕核心竞争力,实施适度多元化战略。

2.适度提升高管薪酬。研究表明,当前的高管薪酬对企业的技术效率呈负效应。因此,需要企业适度地提升高管薪酬。基于企业的理论,在两权分立的情况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可能会做出损害企业效率的决策。又或者是为了提升业绩,陷入过度投资的误区。

3.适度的企业规模。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随着固定成本在后期的分摊,企业的平均成本减小,企业呈现规模经济的特性。当前,旅游行业处于规模效率递减阶段。这主要是由于旅游行业上市公司尤其是酒店类企业,盲目追求规模扩张所造成的。因此,对于当前旅游行业来说,应该着眼于管理水平的提升,而不是进行盲目的扩张。

参考文献:

[1] 程露悬,黄福才.中国旅游类上市公司规模报酬研究[J].旅游学刊,2010,(2):23-28.

[2] 许海东,许陈生.我国旅游上司公司的运营效率分析[J].商业现代化,2009,(2):241-242.

[3] 徐陈生.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技术效率[J].旅游学刊,2007,(10):34-39.

[4] 徐琼.技术效率与前沿面理论评述[J].财经论丛,2005,(2):29.

[5] 孙巍.效率与非生产率的非参数分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8-11.

[6] 李国龙,张英杰.煤炭行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与公司治理[J].云南大学学报,2010,(3):68-70.

[7] 厉效杰.关于我国水产业企业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J].南方经济,2007,(2):26-30.

[8] 刘志雄,何忠伟.中国食品加工业的技术效率及变化趋势[J].中国科技论坛,2009,(2):43-4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GL045)

第11篇

关键词:多元化; 发展特征; 旅游上市公司

Rumelt(1975)认为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就是企业存在相互独立的经营领域,同时这些领域的经营战略存在相关。Berry(1975)认为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就是企业经营所在行业数目的增加。Pitts和Hopkins(1982)将企业在不同行业同时经营的程度定义为多元化,并在度量时加强了对于多元化经营实质情况的主观考量。Berger和Ofek(1995)认为企业多元化是为了分散并减少总体风险、获得持续增长的一种经营战略。尹义省(1998)将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分为业务领域分布在多个行业的静态多元化和进入新的行业领域成长的动态多元化两种类型。Ansoff(1957)把协同作为企业战略的四要素之一,分析了基于协同理念的战略如何可以像纽带一样把企业多元化的业务有机联系起来,从而使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优势开拓新的发展空间。自Ansoff(1957)将协同理念引入企业管理领域以来,协同理论就成为企业采取多元化战略的理论基础和重要依据。Kanter(1989)则指出:追求协同是多元化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唯一理由。依绍华(2007)认为基于协同效应的相关多元化是企业多元化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协同方式包括资源或业务行为共享、市场与研发的共享、“相似”业务之间在知识领域的共享、企业品牌形象共享。有学者对深圳华侨城的“旅游+地产”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该公司经营业绩的持续提升,主要得益于该公司充分依据旅游业和房地产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产业的纵向一体化;这种相关多样化经营促进了企业内的资源共享,形成了有效的内部资本市场,同时分散了企业经营风险(王彩萍,2008)。王彩萍等则指出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较强的行业,旅游业与运输业、房地产业以及零售业等都存在着较强的关联性,财务协同效应和经营协同效应也有利于解释旅游业多元化经营的经济后果(王彩萍,徐红罡,2008)。祁黄雄和陆建广(2009)将旅游上市公司分为综合类、资源景点类、宾馆酒店类3类,并通过分析多元化战略与其经营业绩的关系,得出应根据旅游企业类型的不同来选择多元化战略。另外,国内学者还就旅游企业应否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王彩萍,徐红罡,2008;王海莉,2006)、如何实施多元化(依绍华,2007;祁黄雄,陆建广,2009;史常凯,2006)以及如何控制多元化风险(郑媛媛,2006)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但不可否认的是,现有文献对于我国旅游企业多元化发展的特征缺乏最基本的归纳与解释。因此,现有大多数的理论研究成果在指导我国旅游企业如何制定并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方面,缺乏较强的说服力。2方法设计

2.1单一产品或服务的确定目前,学者通常采用标准产业分类(Standard Industry Classification,SIC)法来确定单一产品或服务。SIC法由于具有层次性、层次相关性、同质性等特征,通常作为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定量研究工具,以此划分企业经营所在业务的种类。由于国情差异,本文选用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以下简称《行业分类国标》)作为标准产业分类 目前,国际上广为接受的对“产业” 概念的认识源于产业经济学者的定义:即产业是具有使用相同原材料、相同工艺技术或生产产品用途相同的企业的集合。而对于具有上述性质的企业之集合,依照我国的学术研究传统与民间习惯,我们常称之为“行业”。因此,“行业”的含义与“产业” 的含义本质上并没有差异。产业或行业分类既是产业研究的需要,也是产业管理的需要。虽然各国在各自的产业分类中没有将旅游产业或旅游行业作为一个产业单独列入,在其经济发展规划中往往都将旅游业(旅游产业或旅游行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也即,在管理实践上,各个国家视旅游业为实际存在的一个产业。在我国,关于旅游产业或旅游行业的界定尽管并未达成共识,但一般认为它是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种需要的综合性产业。。与SIC分类方法类似,《行业分类国标》以英文字母、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分别表示产业门类、大类、中类、小类。每一个小类(以四位数表示)即代表一个标准的单一产品或服务类型。从《行业分类国标》的结构来分析可以大致得出下列结论:从门类逐步到小类,产业间的相关性、同质性越来越强,在同一小类,可以认为是基本同质的。因此若企业处在同一四位数产业内经营,则可以认为该企业不存在多元化经营行为;反之,则存在多元化经营行为,而且跨产业数目越多,则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程度越高。

2.2企业业务多元化的测度目前企业多元化经营程度的度量方法主要有业务计数法和熵方法。业务计数法主要利用SIC方法测量企业经营业务的数量,这种方法的优势是简明方便,但劣势是忽视了不同业务单元在整个企业当中的比重。熵方法即多元化熵统计量法。Jacquemin和Berry(1979)认为采用熵方法能反映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三个特征,即企业经营业务的数量、各业务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以及各业务之间的相关程度。但该种方法的计算较为复杂。从操作简单起见,本文选取业务计数法计算企业多元化程度。具体而言,是基于Wrigley(1970)和Rumelt(1975)的研究方法,根据企业经营活动的相关性,把企业分为四种类型:①单一业务型企业(企业95%以上的经营收入来自单一产品或服务);②主导业务型企业(企业70%~95%的经营收入来自主导产品或服务);③相关业务型企业(主导产品或服务收入的比例低于70%,同时与其他业务存在相关);④非相关业务型企业(主导产品或服务收入的比例低于70%,而且与其他业务不存在相关)。其中,后三类企业都是多元化企业,其中主导业务型和相关业务型企业为低度多元化企业,而非相关业务型企业为高度多元化企业。基于此,本文认为,如果一个企业来自单一产品或服务的经营收入占企业总收入95%以下,则该企业即属于多元化企业。

2.3企业多元化扩张的方式根据Ansoff(1957)的协同理论,本文将企业多元化扩张分为技术协同、前向市场协同、后向市场协同和其他四种方式。前向市场协同是指企业进入其下游产业,后向市场协同是指企业进入其上游产业。从产业关联的角度来说,产业链是指产业依据前、后向的关联关系组成的一种网络结构。它强调企业甚至产业间的供给和需求关系,有关的经济活动、经济过程、生产阶段或经济业务按次序联结起来,产业上游到下游各相关环节间的供需链、企业链、空间链和价值链4个维度有机结合。如旅行社是酒店、景区类企业的分销商,酒店、景区类企业向旅行社供给产品,旅行社将这些产品打包再分销给旅游者。因此,在旅游产业价值链中,旅行社居于产业链的下游端。技术协同是指企业凭借已有业务与拟进入行业在业务生产、业务流程上的相似性,将已有业务的品牌、技术、管理优势迅速带入目标行业的一种多元化扩张方式。如在旅游饭店——物业管理的扩张方式中,物业管理作为目标行业并不是旅游饭店类企业原有酒店业务的上下游行业,但是企业能凭借原有饭店经营领域的管理经验,为拟进入的业务领域即物业管理的经营带来优势。以这种扩张方式表现的其他常见路径还有:旅游饭店——房地产开发经营、旅游饭店——正餐服务等扩张方式。

2.4样本的选取(1) 样本选取方法第一,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分类指引》(1999)关于上市公司的分类原则与方法,将上市公司经营业务中营业收入比重最高的业务所属产业作为该上市公司的行业类别;当公司某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50%,则将其划入该业务相对应的行业类别;当公司没有一类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50%时,如果某类业务营业收入比重比其他业务营业收入比重均高出30%,则将该公司划入此类业务相对应的行业类别。第二,按照《中国上市公司分类指引》的分类结构,旅游行业上市公司主要归属于餐饮业、旅馆业及旅游业三个子类。第三,为方便比较和考察公司多元化的发展,样本公司上市时间不迟于2000年、且在2000年~2009年期内保持持续经营。(2) 样本公司数量根据上述方法,入选的样本公司共18家(表1)。

3分析结果

3.1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发展的总体特征总体上来看,我国旅游上市公司业务多元化发展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扩张态势。首先,所有的样本公司都没有停止业务多元化的步伐。除峨眉山A等6家公司外,绝大部分的样本公司均在分析期内表现出明显的多元化扩张行为(表2)。表22002年~2009年旅游上市公司单一业务数量及变化公司20022009变化序号公司20022009变化中青旅27+510北京旅游56+1华侨城48+411东方宾馆45+1西安饮食37+412华天酒店45+1旅游36+313峨眉山A990零七股份25+314首旅股份770桂林旅游46+215黄山旅游660锦江股份24+216西安旅游550张家界24+217新都酒店440东方明珠1112+118国旅联合330资料来源:同表1。本表也可由表1各上市公司主导产品或服务组合计算得到。

其次,旅游上市公司平均的单一业务数量呈现递增趋势,且公司越来越倾向于经营多项单一业务。2002年,样本公司平均的单一业务数量为4.71个;到2009年,该数字上升为6.41,期间增长36%。在2002年,经营5个或以上单一业务的公司占样本公司总数的50%,而到2009年,该比例上升至约78%(表3)。在某种程度上来讲,2002年~2009年内,我国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扩张的速度甚至超过了美国500强上市公司1985年~1992年的多元化扩张步伐(表4)。

表3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多元化发展变化单一业务数量的总体变化年份20022009期间变化率公司平均的单一业务数量4.716.4136.09%单一业务数量之公司分布年份20022009期间变化率单一业务数量等于10.00%0.00%单一业务数量小于或等于222.22%0.00%-100.00%单一业务数量小于或等于338.89%5.56%-85.71%单一业务数量大于或等于550.00%77.78%55.56%单一业务数量大于或等于816.67%33.33%100.00%资料来源:同表1。

3.2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发展的类型特征根据公司主导产品或服务收入占年度经营总收入比重,可以得到样本公司多元化发展的类型。图1、图2、表5分别反映了样本公司2002年、2009年按主导产品或服务收入占比所得到的类型分布和2002年~2009年多元化发展类型的总体变化。

表5旅游类上市公司2002年~2009年业务类型数量的总体变化企业业务类型业务单一业务主导业务相关业务非相关2002年家数09722009年家数14112

由图1、图2、表5可知,旅游上市公司业务多元化发展在类型上表现出以业务相关为主的特征,且这一特征的变化在考察时间段内呈现加强趋势。在2002年,旅游上市公司的业务类型以业务主导型和业务相关型为主,而在2009年,业务相关型上市公司则占据了主导地位。事实上,华天酒店退出与其主业不相关的基础软件服务业务、北京旅游退出建材批发业务以及旅游退出贸易经纪与业务(如表1所示),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业务类型向相关业务发展的一种趋势。

3.3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扩张的路径特征通过对2002年~2009年18家公司业务组合进行归纳,可以总结出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主要涉足的业务(表6)。其中,旅游饭店、正餐服务、风景名胜区管理、旅行社等业务是旅游上市公司主要涉足的领域;而公司主导产品或服务的上下游行业或相关配套产业,如房地产开发经营、会展服务、公路旅客运输、百货零售、室内娱乐活动、内河旅客运输、物业管理和广告业等则是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的主要目标行业。

①峨眉山A等6家公司在2002年~2009年间无明显多元化扩张行为,故本表未予反映。

从样本企业前四大主要涉足的业务出发,可以归纳得出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扩张的路径特征,即这些公司的业务扩张大多采用的是后向市场协同和技术协同方式。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旅游上市公司业务的多元化扩张可归并为以下四种类型。第一类,以旅游饭店业务为基础,扩展进入相关业务领域。其中,部分公司采用技术协同方式进入正餐服务、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室内娱乐活动、百货零售(商场)、其他企业管理服务(酒店管理输出)、会展服务、其他道路运输辅助活动(停车场)等技术相关行业,而部分公司则通过后向市场协同方式进入汽车租赁、景观灯光设计等上游行业。第二类,以旅行社业务为基础,扩展进入相关业务领域。这一类型的公司主要采用后向市场协同方式进入旅游饭店、风景名胜区管理、旅游运输(公路旅客运输、内河旅客运输、出租车客运)等上游行业。另一种是通过技术协同方式进入广告业(旅游传媒)等技术相关行业。第三类,以风景名胜区管理业务为基础,扩展进入相关业务领域。这一类型的公司主要采用技术协同方式进入房地产开发经营等技术相关行业。第四类,以正餐服务业务为基础,扩展进入相关业务领域。这一类型的公司主要采用后向市场协同方式进入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瓶(罐)装饮用水制造等上游行业,而部分公司是通过技术协同方式进入快餐服务等技术相关行业。总的来看,在样本公司扩张路径的选择上,技术协同方式较市场协同方式占优势。这可能是因为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典型代表所具有的服务业特征以及旅游业与其他相关行业较好的技术相关性,使得技术协同扩张方式在扩张路径的目标行业的选择余地上所具有的优势,很好地被凸显出来。4结束语在旅游业快速发展尤其是我国中央政府与不少地方政府将其定位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学者都在探讨旅游业未来的战略发展问题。但官员和学者们似乎更关注旅游产业发展的宏观战略层面,比如近来学界所倡导的关于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的大讨论。但事实上,一个产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依靠行业内具体的企业组织去承载。从某种意义上讲,产业融合落实在企业组织层面,就是企业的多元化发展问题。由于旅游产业性质的使然,旅游企业天生就具有业务多元化的倾向。尽管在企业多元化是否能为企业带来价值提升这一问题上存有不同意见,但更多的实证分析更倾向于认同两者之间的正相关性(段正梁,周树雄,2012)。因此,唯有实施合理的业务多元化,国内旅游企业才有可能做大做强;也只有如此,旅游产业才能真正发展成为战略性的支柱产业。那么,旅游企业在做好现有主业的同时,应如何进行并实施其业务的多元化战略扩张?本文对于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发展特征的考量,对旅游企业的业务多元化发展应该具有一定的参考或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段正梁,周树雄.内生性视角下的多元化与旅游企业价值关系[J].旅游学刊,2012(2):6271.

[2]刘德强,陈俊芳.企业多元化的新模式:基于核心能力的虚拟经营[J].中国工业经济,2002(10):8388.

[3]祁黄雄,陆建广.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战略选择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09(4):119122.

[4]史常凯.旅游企业集团化扩张的动因及路径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6(2):139140.

[5]王彩萍.旅游企业的发展模式:华侨城的实践及启示[J].旅游科学,2008(1):6166.

[6]王彩萍,徐红罡.旅游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经济后果分析[J].旅游学刊,2008(7):1822.

[7]王海莉.归核化:旅游上市公司的理性选择[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235.

[8]依绍华.旅游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实施策略[J].经济管理,2007(15):7375.

[9]尹义省.中国大型企业多角化实证研究—兼与美国大公司比较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1998(3):112.

[10]郑媛媛.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风险及控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1):8183.

[11]Ansoff H I.Strategies for diversific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57(9):113124.

[12]Berger P G,Ofek E.Diversification’s effect on firm valu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5,37(1),3965.

[13]Berry C H.Corporate Growth and Diversification[M].Princeton: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5:371383.

[14]Chandler A D.Strategy and structure:chapters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industrial enterprise[M].MIT Press,1962:6770.

[15]Gort M.Diversification and Integration in American Industry[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2.

[16]Jacquemin A P,Berry C H.Entropy measure of diversification and corporate growth[J].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1979,27(4):359369.

[17]Kanter R M.When Giants Learn to Dance:A Touchstone Book[M].New York:Simon & Schuster,1989:312320.

[18]Montgomery C A.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4,8(3):163178.

[19]Pitts R A,Hopkins D H.Firm diversity: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2,7(4):620629.

第12篇

“模拟公司”源于德国,是先将课程学习的内容与所需的职业能力告知学生,并根据学习项目的要求设定相关工作岗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性格特点进行岗位应聘,然后将不同岗位的学生组合成多个分公司,并选举产生一名执行经理负责该公司的各项目学习与协调工作[1]。教师在各分公司产生后,将课程内容分解成多个具体的工作项目,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将学习过程融入实际项目工作过程中,要求各分公司模拟真实的情景,以项目为导向,通过目标明确、任务分解、课堂与实践地点一体化实践等环节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2]。

二、运用“模拟公司”法的教学设计

《旅行社业务》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综合实训课程,共64学时,一般在第三学年开设。《旅行社业务》教学内容主要是模拟真实旅行社经营活动与实践,使学生能综合运用管理学知识、导游服务技能来设计旅游线路、制定线路价格、销售旅游线路产品、进行旅游接待服务,培养学生的综合业务操作技能。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入阐述运用“模拟公司”教学法如何设计有效的《旅行社业务》教学。

(1)教学目标

首先,教学目标应注重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在模拟旅行社的情境下会增强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将现在的学生角色自然过渡为旅行社岗位角色,对职业装、职业礼仪和职业道德等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并能熟悉旅行社管理的规律规则,这种“寓教于练”的实训教学模式能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理念;第二,教学目标应实现多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了顺利完成工作,学生需要全面运用从相关专业课程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也提高了学生的职场综合素质;第三,教学目标应充分培养学生探究性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即将进入职场的大三学生至关重要。因此在完成各项实训任务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通过互联网进行大量的资料查找、分类、筛选、借鉴,最后获得学习成果。这个过程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性能力,达到“受之于鱼不如授之予渔”的教学目的。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计可根据旅行社的工作流程和常规内容划分为6大模块,包括:组建旅行社、人员招聘及管理、外联营销、计调业务、导游服务和财务管理。表1中详细介绍了每个模块的实训项目名称、内容以及具体知识点和技能。表1实训模块名称及内容(略)。

(3)教学方法

模拟公司教学方式是在“工作岗位”上学习,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模块2:人员招聘及管理可选用情境模拟教学法在课堂上模拟真实场景;对于兼具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模块4:计调业务,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对于模块3:外联营销,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把真实旅行社工作场景中的案例通过文本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组织课堂讨论;还可根据具体实训情况组合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和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组合和综合运用可以让每个学生能最大程度地获得操练和实践的机会。

三、“模拟公司”教学法的保障条件

(1)完善的课程设置

“模拟公司”的实训模块设计了真实职场中的各类典型的工作情景,学生为了顺利完成实训,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前导课程的设置就显得至关重要,例如知识类课程包括旅游地理、导游基础知识;技术类课程包括导游业务、旅行社经营管理;实训类课程包括旅游市场营销、模拟导游等。学生必须在大学第一、二学年完成这些课程的学习,在“模拟公司”里,他们才能够做到温故而知新,所学为所用。如果缺乏前导课程的学习,教师就需要进行大量的理论讲解,从而减弱了实训效果,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2)完备的实训条件

“模拟公司”就是模拟真实状态的工作环境,所以实训条件至关重要。首先,可以根据需要将传统教室改为小组式格局,为模拟公司分配一个集中的空间有利于开展各类专项业务活动,“模拟公司”之间也可以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其次,实训场所需要提供必备的办公设备,联网的电脑、复印机、打印机,使学生能够边“做”边“学”,反复进行办公设备和技能的操练。

(3)优秀的“双师型”教师

由于“模拟公司”所需知识的多学科性,要求教师必须掌握3门以上的专业课知识和技能,才能解决模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另外,对于教师具有职业岗位能力水平也有着更高的要求,除了能够讲授专业知识,又有旅游企业工作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