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自查材料

大学生自查材料

时间:2022-02-26 13:06:20

大学生自查材料

大学生自查材料范文1

一、学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心得体会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我们党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坚定前行的宣言书。100年的风风雨雨,100年的励精图治。学习的“七一”重要讲话,为我们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作为一名地质九队的基层党员,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在各项工作中以“站排头,争第一”的精气神高质量完成,这是我们党员先进性的体现。我要立足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岗位,才能创亮点、出成绩。面对未来和挑战,我们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奋斗意志,坚定恒心韧劲,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为我们党的事业和中国石化的发展努力奋斗。

二、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指定学习材料收获和感悟

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充分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唯有自立自强、追求卓越,方能突破封锁和瓶颈,于危机中育新机。“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必须依靠自主创新,从而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更好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努力超越、追求卓越,锐意创新,开拓进取。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自我革新、自我净化、自我超越的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一路走到今天,就是因为她总是能打破陈规、破旧立新,持续创新体制机制,从而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进入新时代,党的创新优良传统不能丢,而是要继续发扬光大。打造世界创新高地,拼的就是创新。唯有坚持不断创新,方能培养高精尖人才,才能充分释放公司潜力,方能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实现与时俱进、走在前列。

三、对照党史学习教育目标要求查摆自身存在的不足

(一)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一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在理论指导实践上还有不足。理论学习上,能够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但是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上做得还不够,将理论学习成果应用于纪检监察工作实践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二是看齐意识仍需进一步增强。在实际工作中对照上级部门的一些具体规范和具体要求,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二)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方面。遵守政治纪律态度不坚决。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着对上级决策部署采取选择性执行的情况,在工作落实上凭自己的主观判断,觉得重要的就全力推进,觉得意义不大的就热情不高。

(三)在思想觉悟、能力素质、担当作为、道德修养、作风形象方面。一是不敢担当、不负责任问题。在面对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思想上有时存在畏难情绪,行动上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二是存在求稳怕乱思想,责任担当精神不足。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不愿意投入精力去触及难题和一些敏感领域,有时会有顾虑,怕得罪人、怕背包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大学生自查材料范文2

一、明确设问的目标

设问要有明确的考查目标和考查的内容领域。从考查目标上来看,材料分析题总体是要考查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学科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材料分析题还要关注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和发展潜力。在材料分析题设问的设置前,围绕着以上要考查的目标,应该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设问的问题要有考点支撑或依托,这些考点是《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规定的考点,不超标不超纲。

2.设问考查的内容应是重点内容。它们是《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的核心的内容,设问的考查要注重考查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人和事。

以2011年三明市初中毕业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学科第27题为例。

材料一 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在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指1863年元旦)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等的自由。”

――摘自《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重件?(2分)

(2)材料二的文献是美国哪位总统颁布的?这位总统深受美国人民尊重,请说出其中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判断,哪个国家的奴隶(农奴)在获得人身自由后生存状况更艰难?请引用上述材料加以说明。(4分)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和美国南北战争的内容,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作用、地位和影响十分突出,是初中历史课程的重点内容。此题的设问以《考试大纲》的这两个考点作为依托进行设问,其中第(1)问“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重件”和第(2)问“材料二的文献是美国哪位总统颁布的”都是考查学生对基础历史知识的掌握。第(2)问“这位总统深受美国人民尊重,请说出其中的原因”是考查考生对“国家统一和民主进步意识”的历史人文素养的认识。第(3)问“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判断,哪个国家的奴隶(农奴)在获得人身自由后生存状况更艰难?请引用上述材料加以说明”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运用历史学科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例题的设问围绕着要考查的目标进行命制,较好地体现了历史学科材料分析题的题型功能。

二、构建设问的框架

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设问一般由若干个小问题组成,问题与问题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不是几个问题之间松散的拼凑,而是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设问,设问与材料之间,设问与设问之间形成内在的逻辑关系。

我省中考历史答题时间只有一个小时,设问过多,会造成答题量太大,一般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设问一般不超过四问,这四问之间可以进行如下建构:

第(1)问难度低些,考查最基础、最重要的历史知识点,这一问要很具体,有考点可依托,让考生结合教材就能找到答案。

第(2)问要回归材料,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3)问要进一步推进材料,整合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第(4)问一般是要跳出教材或者跳出材料进行提升,这一问往往是带有总结性的或者是概括性的设问。

这样各个设问之间在考查考生的能力层次上呈梯度递进,形成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

以2010年三明市初中毕业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第26题为例。

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评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片(清明上河图)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代,已呈巅峰状态。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1)从材料一中你能感受到宋代社会的哪些信息?(2分)

(2)材料二中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是什么?(2分)列举两项宋代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2分)

(3)根据材料三坡的作品指出宋代的主要文学形式是什么?王安石的诗反映了宋代哪个节日的景象?(2分)

(4)概括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2分)

本题以宋朝为切入点,以《清明上河图》为依托,各设问之间围绕着“经济、政治与科技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设问,设问与设问之间在考查考生的能力上以小见大,从易到难,呈梯度前进,形成一种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

三、推敲设问的细节

1.考量设问的角度。

大学生自查材料范文3

一、理论依据

群体调查学习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认识论为基础的活动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特征的研究。并借鉴了史学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直接来源,认识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发生,也只有依赖于实践的推动才能发展。”从这一理论出发,借鉴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的认识过程也是活动的观点,我们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活动过程,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生主体发展的条件和基础。群体调查学习模式,能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历史认识活动,有利于学生主体的发展。

(二)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明显增长。他们精力充沛,充满热情,富于创造力,求知欲旺盛,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逐步加强。他们特别喜欢争论问题,愿意提出创见,往往不以现成答案为满足。在群体调查学习模式中,由学生自己搜集、分析历史材料,自己探索历史规律性的认识,并通过讨论交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这一学习体验过程,适应了中学生喜欢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索问题的心理特征,满足了中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历史学家常以社会调查的手段,获得民俗、传说、口碑等资料来证史。把这一史学研究方法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触摸历史,增进对历史的直接感受,把历史与生活、历史与学生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教与学的策略

(一)调查获取历史材料

学生要学习的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它不可能在实验室中再现,也不可能直接观察。人们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材料,但是历史和现实之间有着无法割断的联系,现实生活中总保留着历史的遗迹。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活动,从一些历史事件的当事人、知情者或目睹者那里了解当时的历史情况,搜集历史材料,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感到历史是真实的,从而引起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参加调查活动,得到教材中无法得到的材料,把活材料与教材的死文字结合起来,互相补充,引发思考,得到启发。我国古代教育家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调查获取历史材料;旨在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历史材料,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使学生学习搜集史料的方法。改变教材是知识唯一来源的传统教学观和学习观。

(二) 运用材料分析问题

调查作为一种活动方式,使学生获得了历史认识的依据——历史材料,而调查的目的不仅在于此,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运用这些材料分析问题。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智力在一切阶段上都把材料同化于转变的结构,从初级的行动升华到高级的运算结构,而这些结构乃是把现实在行动中或思维中组织起来,而不仅是对现实的描摹”。学生学习认识历史的过程就是同化的过程,要让学生把调查获取的历史材料纳入已有的图示中,必须对获取的材料进行分析和运用。运用历史材料分析问题的主要步骤是:(一)辨别材料,去伪存真。(二)弄清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问题。(三)进一步探索为什么?经过以上三个思维分析过程,首先让学生搞清楚问题“是什么”。进而思考“为什么”,再探索出历史规律性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懂得历史学习方法。实施方法:第一,让学生进行调查后的思考,使教师了解学生调查后对一些问题的想法和看法,目的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培养探究精神。也为教师提供教学依据。第二,组织课堂讨论,可先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调查情况,然后就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和探究性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教师要做好讨论的指导工作,精心设计讨论题;随时给学生补充一些史实材料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和创新思维。

(三)建立知识结构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教学论必须详细规定将大量知识组织起来的方式,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而将知识组织起来的最佳途径是建立知识结构。什么是结构?结构主义认为,现象有许多成分组成,这些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是结构。建立知识结构是群体调查学习模式不可缺少的教学策略之一。在调查活动中,学生了解的历史现象是某个历史问题的反映;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也是局部的认识。建立知识结构,把握对历史问题的整体认识,便于学生形成历史概念。建立知识结构的关键是分析挖掘各历史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转贴于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群体调查学习模式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主体的调查活动获取历史材料,并用有关材料分析历史问题,使学生独立探索、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在参与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群体调查学习模式,注重的是学生的主体活动和体验学习过程,强调的是探究问题、发展能力。学生通过调查活动;进入历史学习情境,又经过自己搜集材料、运用材料及课堂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参加了历史学习的全过程,独立自主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在各种学习活动的参与中树立学习责任感,掌握基础知识,在参与中接受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在参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调查活动设计

用群体调查的模式进行教学,能满足学生的主体体验,但青少年学生处于半成熟半幼稚时期,既有独立性又有依赖性,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调查活动主要步骤是:

1、确定调查题目

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确定内容;把其转化为可供学生调查的若干“小课题”,根据调查内容选择调查方法。一般常用的调查方法有人物访问、实地观察、搜集并分析书面材料等。不同的内容选择的调查对象、范围、方法各有不同。如:中国近代史部分《社会主义在探索中前进》、《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十年》等课,适宜采用人物访问的的方法,即访问那些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请他们谈出自己的感受,进而分析历史问题,确定调查题目后,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指导学生写出调查提纲。

2.做好调查记录

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记录,以便回去后作整理工作。在群体调查学习模式中,记录和整理调查资料,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这项工作做不好就会影响后面的学习过程。如果采用人物访问法进行调查,就要在记录中写明所得到的材料是被访问人亲身经历的还是听别人说的,如采用搜集书面材料的方法进行调查,就应该在记录中写明材料的出处,以便在后面整理、认识材料时辨别其可信程度。

3. 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调查活动的总结。调查后,学生经过对所获得材料的整理和分类分析。弄清哪些是文字材料,哪些是实物材料,哪些是口头材料。经过分析,去伪存真,从而形成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初步认识,并写出书面总结。

4. 调查后的思考

群体调查学习模式的核心是探究问题。学生参加了调查活动,有了亲身体验;引导学生进行调查后的思考,可以使学生的所调查的问题进行一番梳理,梳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建构自己对这段历史认识的过程,就是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调查后的思考可用问卷的方式进行,问题要有探究性,如:“调查后你有什么想法”?“调查后你怎么认识这个问题?”等,使学生的思考走向深入。

大学生自查材料范文4

关键词 英语 阅读材料 生词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12

How to Deal with the New Words Issues in English Reading Material

HUA Qian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Haihua College, Shenyang, Liaoning 110000)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China's education system, the English began to change our form of teaching in English teaching activities to guide students to read more English reading material, but there is a serious problem in this process, that is, English reading activities, reading materials, most of the students in English reading material in question will encounter new words, the problem is not a good solution would be if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and English reading quality produce serious effects, this article will issue new words solving perspectiv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English reading activities, reading materials on how to deal with the English words in depth study and discussion.

Key words English; reading material; new words issues

0 引言

英语阅读是英语教学活动中一个提升学生英语素质和语感的主要方法,但是在这一方法的应用活动中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生词问题,研究表明学生在同水平的英语阅读活动中,生词问题出现的几率是极大的,基本上学生在同水平的英语阅读活动中都会碰到不认识的生词,解决英语阅读材料中的生词问题就成为英语阅读效果提升的关键,对其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

英语阅读材料中的生词问题是我国英语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问题,其在我国英语教学活动产生之初就存在,可以说英语阅读材料中的生词问题贯穿了我国英语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在国内对这样一个英语教学活动普遍面临问题的研究较为火热,主要的研究人员和研究著作有阮小燕。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中生词处理策略调查研究、黄芳。英语阅读中的生词词意推测――从《英语阅读教程》谈起、宫丽。如何在英语阅读中猜测生词词义。

通过大量的相关文献查阅笔者发现在英语阅读材料中的生词问题解决上,研究人员的研究方向普遍集中在生词问题的具体解决策略的研究上,而没有对学生在面对生词问题时的心理,以及心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也没有对具体的解决策略进行分类,导致在英语阅读材料中的生词问题解决策略没有一个从整体上和学生心理上出发的研究。笔者在现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元认知策略、具体策略和社交策略三个角度出发对英语阅读材料中的生词问题进行系统的解决策略分析。

2 调查方法

2.1 调查对象

在英语阅读材料中生词的问题上,学生的处理方法因人而异,每个人对英语阅读材料中的生词都有自己的看法都有自己的处理方法,本文从英语阅读材料中生词的处理实际出发,从某大学中选取了64名大三的学生作为试验对象,其中男生有39人,女生有25人,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21岁。之所以要选择大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大三的学生普遍都参加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其考试成绩可以作为分组标准。本次调查的64名调查对象都参与过英语四级考试,依据其在英语四级考试中的成绩,调查对象被分为两组,四级成绩425分以上的实验对象被认为是英语水平较高,四级成绩425分以下的调查对象被认为是英语水平较低的。

同时在英语水平较高和较低两组调查对象中各选择五人作为个人访谈调查对象。

2.2 调查方式

2.2.1 问卷调查

根据英语阅读材料中生词存在的实际情况,调查人员以测量学生在英语阅读材料中面对生词时的处理策略为目的,设计了英语阅读过程中生词处理策略调查问卷,这一问卷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以填空的形式对学生在英语学习和英语阅读活动中的个人情况进行调查,第二部分以选择的形式呈现,主要调查学生在面对英语阅读材料中的生词时解决生词问题的方式。综合调查问卷显示的调查对象在面对阅读材料中的生词时,所选择的生词处理策略信息如表1所示。

2.2.2 个人访谈

通过对英语总体水平较高和英语总体水平较低的两组调查对象进行分组调查访谈来对学生在英语阅读活动中生词处理策略的认识和应用进行详细了解,访谈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学生个人在英语学习活动中的状态和对英语阅读的认识;第二、学生在面对英语阅读活动中出现的生词一般会采用什么样的生词处理策略,这些策略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其在具体的英语阅读活动中实践的效果怎么样;第三、学生对在英语阅读活动中出现生词的处理策略有什么样的看法;第四、学生在英语阅读的教学活动中对教师的英语阅读教学方式方法有什么样的看法,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训练方式又什么样的建议。

表1 学生生词处理策略的平均数

3 结果和讨论

3.1 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时,学生使用的生词处理策略

由之前的调查可以看出在英语阅读活动中,学生在面对生词时不同的学生会选择不同的解决策略,其中查字典和推测是两种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而相应的问同学等交际方面的解决策略使用频率最低。

学生在阅读活动中遇到生词时,很少采取问同学的策略去解决。调查显示在国内的大学生中大部分的学生在英语阅读活动中,不喜欢用交际的方式去解决生词问题,也就说在阅读活动中学生很少采用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普遍认为查字典和推测能够解决自己在英语阅读活动中面临的生词问题。虽然在英语阅读活动中互相交流和合作学习对生词问题的解决有相当大的作用,但是学生普遍对这种策略兴趣不高。在调查活动中调查者为调查对象提供了五个解决英语阅读活动中生词问题的解决策略。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策略中查字典策略的使用频率最高达到了4.00,其次是推测3.27。而这一统计结果与访谈调查活动中调查对象的反映也是基本一致的,在访谈调查活动中十个调查对象有六个认为查字典是其常用的、相对有效的解决生词的策略,另外四个人则常用推测策略。两项调查的统计结果都显示当前学生在面对英语阅读活动中的生词问题时,过度依赖英语字典,学生普遍认为查字典是最简单有效的解决生词问题的策略。在没有字典可以查阅或者不想查阅字典的时候往往会采用推测的策略来解决生词问题。

3.2 英语总体水平不同的学生使用生词处理策略的差异

在调查活动中调查人员对调查对象的英语总体水平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是希望从调查对象的英语水平和调查对象面对英语阅读材料中的生词问题时采取策略之间发现一些关联。通过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实验对象在面对生词时采取的不同策略分析得出结论,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在英语阅读活动中面对生词问题时,大多数会选择查字典、忽略和推测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学生的英语水平越高,在英语阅读生词问题上这三种策略的使用频率就越高。这说明在英语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对学生面对生词时的策略选择有直接的影响,学生英语水平越高,其在面对生词问题时的策略应用程度就越高,应用的策略形式就越丰富。而英语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在英语阅读活动中面对生词问题时,相应的解决策略应用程度较低,相应的应用形式也较少。因为在英语阅读活动中学生的基本英语知识水平,对学生的生词策略应用有决定性的作用。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往往英语词汇量较小,这种情况下其对英语生词词义的推测就很难实现。所以在英语阅读活动中学生的基本英语水平是决定其生词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

4 解决英语阅读材料中生词问题的建议

4.1 提高社交策略的应用频率

从前文的调查中可以明显看出,学生在英语阅读活动中的五种策略中社交策略的使用频率是最低的,学生或出于维护自身颜面的目的或受自我封闭意识的影响,在英语阅读活动中面对生词问题时极少请教他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这一现象对英语阅读材料中生词问题的解决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在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合作学习是不仅是一种英语阅读知识的信息交互,而且是一种与书本一样的间接知识交互,这种知识交互本身带有学生自身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较为先进的阅读生词应对思想,是一种知识链的交互甚至是知识网络的交互。当前学生普遍应用的查字典策略是一种典型知识点的信息交互,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能了解到生词本身的意义,而不能对生词在英语阅读材料中的作用,以及这种类型的生词在英语阅读活动中出现的解决方法产生积极作用。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却可以做到这一点,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等社交策略不仅能够让学生明白这一生词的意义,而且能够让学生明白在这一类生词出现的阅读材料中如何对其进行词义推测。对这种策略的认识是一种经验积累的过程,如果由学生分开来单独进行,不仅无法保证其实现的质量,而且会大大浪费学生知识和知识应用能力学习的时间。

4.2 提高学生总体英语水平

从前文的谈话调查中可以清楚地发现,在英语阅读材料中生词问题的解决活动中,学生的总体英语水平对各种生词解决策略的应用都有影响,而且主要表现为学生的总体英语素质越高,其在英语阅读中运用策略解决生词问题的能力就越强,而学生的总体英语水平越低其在英语阅读活动中运用策略解决生词问题的能力就越弱。这种正相关的关系表明在英语阅读材料中生词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还是受学生英语总体水平的影响的。所以在英语阅读活动中生词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要落在学生总体英语水平的提高上。所以,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学生英语总体水平的提升上,要认识到学生的英语水平是英语阅读中生词问题解决的基础。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不仅能够直接提高学生的英语词汇积累量,进而降低英语阅读活动中出现生词的概率,而且学生英语总体水平的提高,能够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总体认识,在面对英语阅读材料中的生词问题时,能够有更多的推测目标词义的词汇、语法基础,能够很好地运用推测、忽略、总体评价等策略实现对生词问题的解决。

4.3 选择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大胆推测的意识

在英语阅读活动中,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生(下转第27页)(上接第25页)词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受英语阅读材料难度和阅读材料任务形式的影响。在阅读活动中阅读材料的难度过于简单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活动中也起不到对学生生词问题解决能力的锻炼。如果阅读材料的难度过高的话,就会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因为生词量过大,或者文意难以理解而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所以在阅读训练活动中,阅读材料的难度选择至关重要。要选择难度相对适中的阅读材料,既能保证对英语总体水平较高学生的英语能力训练,又能保证对总体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有推测词义能力的训练。在阅读活动中培养学生对生词大胆推测的意识,而不是出现生词以后马上就采取查字典的方式,让学生在英语阅读活动中摒弃畏难心理,敢于推测英语阅读材料中的生词词义、乐于推测英语阅读材料中的生词词义,只有这样,学生在英语阅读材料中的生词问题解决能力才能提高,英语材料中的生词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5 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针对英语阅读活动中阅读材料中出现的生词问题,不同的学生会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而在这些解决方式中,学生普遍认为社交策略对生词的解决没有实际意义,而从英语阅读活动的本质来看,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所以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对英语材料中生词的这种错误认识进行针对性改进教育。同时调查还发现在英语材料中的生词问题解决上,总体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应用解决策略的数量更多形式更丰富,而总体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则与之相反,所以在生词问题的解决上学生的总体英语水平是关键,只有提高学生的总体英语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英语阅读材料中的生词问题。

参考文献

[1] 吕小燕.高中英语阅读的生词处理教学研究[J].语数外学习(高中英语教学),2014.6:59.

大学生自查材料范文5

近年来,各有关单位出版、印制、发行了一批适应课程改革和教学要求的优质教辅材料,较好地满足了中小学生和教师的需要。当前中小学教辅材料市场存在品种繁多,部分教辅材料质量差、定价高,有些出版发行单位违规向中小学生和家长统一征订、搭售教辅材料等问题,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侵权盗版、非法出版和商业贿赂案件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教辅材料的出版发行秩序。中小学教辅材料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群众利益。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出版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此,各级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各类出版单位及其主管主办部门和各出版物印制企业、发行企业必须从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出发,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出版业科学发展,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二、明确管理任务。

《通知》所称中小学教辅材料是指与教材配套,供中小学生使用的各种学习辅导、考试辅导等方面的出版物,包括中小学教材同步练习类出版物,中小学生暑假、寒假作业类出版物,中小学习题、试卷类出版物,以及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供中小学生使用的学习辅导、考试辅导类出版物等。其介质形态包括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图书出版管理规定》、《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一)规范中小学教辅材料的出版。各出版单位出版中小学教辅材料必须符合资质要求,不具备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资质的出版单位,一律不得安排中小学教辅材料选题,不得出版中小学教辅材料。教辅类报刊要严格按照批准的业务范围出版,非教辅类报刊一律不得超越业务范围刊登教辅内容。出版单位要加强对作者专业背景的审核,作者情况须存档备案。出版发行单位必须严格规范对外合作行为。根据他人享有著作权的教材编写出版中小学教辅材料,必须依法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

(二)规范中小学教辅材料的印制。中小学教辅材料必须在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出版物印制企业印制,并应优先选择经国家认定的绿色出版物印制企业。印制企业承印中小学教辅材料,必须严格履行印制委托程序,必须事先核查委印单位是否具有中小学教辅材料的出版资质,委印手续是否有效和齐全,不得承印无出版资质和手续无效或不齐的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单位跨省印制中小学教辅材料,必须分别在出版单位所在地和印制企业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备案。

(三)规范中小学教辅材料的发行。中小学教辅材料必须由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出版物发行企业发行。发行企业发行中小学教辅材料,必须从具有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资质的出版单位进货,并依法签订供销合同。中小学教辅类报刊发行严格实行一报一刊一个邮发代号。

(四)规范中小学教辅材料的市场。未经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出版、印制、发行中小学教辅材料;严厉打击非法出版、印制、发行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价格政策,科学确定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严禁出版单位采取高定价、低折扣形式推销中小学教辅材料。

(五)提高中小学教辅材料的质量。出版单位必须严格执行选题论证制度、稿件“三审”责任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确保中小学教辅材料的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印制企业要通过采用绿色原辅材料、改善印制设备、改进印制技术等,努力提高中小学教辅材料的印制质量,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往市场。发行、委印单位应对承印单位送交的中小学教辅材料进行质量验收,不许接收、发行不合格产品。

三、强化管理措施

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的管理,要以“治散治滥、打盗打非”为重点,明确措施,狠抓落实。(一)严格日常管理。各级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在中小学教辅材料的管理中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日常管理。

一是加强出版管理。要严格按照新闻出版总署审核批准的业务范围、办报办刊宗旨,核定出版单位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资质;严把审批关,严禁出版单位通过申请调整业务范围、报刊更名等方式涉入中小学教辅材料的出版发行;严禁任何形式的买卖书号、买卖刊号、买卖版号和一号多用等违法违规行为;定期对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单位进行综合评估,对评估不达标的取消其出版资质。

二是加强印制管理。加强对中小学教辅材料印制企业资质的审核,严禁出版单位委托不具有出版物印刷资质的企业印制中小学教辅材料;清理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行为和未经批准的印制企业擅自印制中小学教辅材料;加强对出版物印刷复制企业的监管,督促企业健全、落实五项制度;加大对印制质量的监管力度,定期检测和突击检测中小学教辅材料的印制质量;积极引导企业认真学习国家《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平版印刷》,抓紧进行绿色印刷环保认证,以绿色印刷工艺流程印制中小学教辅材料。

三是加强发行管理。加强对中小学教辅材料发行企业资质的审核,严禁出版发行单位委托不具有发行资质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发行销售中小学教辅材料;清理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行为和未经批准或未进行备案设立的发行站、工作站、图书代办站等擅自发行中小学教辅材料;加大对发行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把进货关,对进货渠道进行动态管理,对进货清单等相关财务票据进行查验,确保中小学教辅材料来源可靠;严禁出版发行单位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老师进行地下交易和一切形式的商业贿赂行为,严禁出版发行单位在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活动中违规收取费用或向中小学生和家长统一征订、搭售教辅材料。

四是加强质量管理。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报纸质量管理标准(试行)》、《期刊出版形式规范》、《书刊印刷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音像制品质量技术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书名页国家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加强对中小学教辅材料的质量检查,在每年春季和秋季组织对本地市场上中小学教辅材料的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印装质量进行专项检查,检查结果均向社会公布,对不符合质量规定和标准的中小学教辅材料,责令停止出版发行、全部召回销毁,并对有关单位给予警告处理,对问题严重的给予限期停业整顿处理或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

五是加强市场管理。要把打击侵权盗版和非法出版中小学教辅材料列为出版物市场监管重点,针对中小学教辅材料市场存在的问题,结合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每年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要严查出版物市场,特别是要严查校园周边出版物市场和出版物批发市场,从中发现、梳理案件线索,并追根溯源、一查到底。

六是实施细化量化管理。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将要出台的《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细化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印刷复制、发行、质量、价格、市场等方面管理措施,量化评估标准,进一步增强日常管理措施的可操作性。

(二)组织检查清理。坚持边检查边清理边规范,把集中治理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一是自查。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印制、发行单位要对照上述五项管理任务,组织对年以来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印制和发行情况进行自查,查清本单位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印制和发行的基本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迅速进行整改。二是检查。各市、县(市、区)新闻出版(版权)行政主管部门、“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协调相关部门对本地区中小学教辅材料的出版、印制、发行和市场进行检查,查处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三是督查。省新闻出版(版权)局、“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相关部门深入各市、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单位明察暗访,对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开展检查整改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听取工作进展汇报,通报明察暗访情况,就地指导工作,现场督促整改。

(三)结合改革治理。紧密结合当前深化出版社体制改革、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和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大力整合和优化出版资源。鼓励导向正确、经营规范、品牌优良、有竞争力的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单位,或整合进入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或发展成为“专、精、特、新”的出版发行企业。严格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制度,关停并转一批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不具备相应资质和违法违规经营的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单位。

(四)加大查处力度。各级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以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为准绳,坚决纠正和查处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查办一批重点案件,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绝不允许有法不依、姑息迁就,甚至搞地方和部门保护。要注重端窝点、打团伙,加大查处力度,对买卖书号、买卖刊号、买卖版号和一号多用的,在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中超越出版业务范围、发行中违规征订和搭售的,侵权盗版和非法从事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印制、发行活动的,该吊销许可证的一律吊销,该依法取缔的一律取缔,涉嫌商业贿赂的一律移交纪检监察部门查处,构成犯罪的一律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加强社会监督。要积极营造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深入揭露中小学教辅材料过多过滥的危害,积极宣传政府部门大力整治的决心和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积极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依法查处的重点案件。组织新闻媒体进行深入采访,开展舆论监督,公开曝光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印刷复制、发行中存在的问题。各级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要设立社会监督电话和网址,建立信息员队伍,广泛发动群众积极举报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要通过加大新闻宣传和发动群众举报,教育从业者,警示违规者,震慑犯罪者,鼓舞广大群众。

四、落实管理责任

中小学教辅材料问题涉及面广、危害严重,各级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各地“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版单位的主管主办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管理职责,健全责任追究制,使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取得明显成效。加强组织协调。为了确保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省新闻出版(版权)局、省“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和通报情况,加强工作指导和协调。

坚持属地管理制度。各市、县(市、区)新闻出版(版权)行政主管部门、“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化综合执法单位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强化管理责任,切实履行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印制、发行和市场监管职责,并形成长效机制,坚决纠正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彻底改变中小学教辅材料的泛滥状况。

坚持主管主办制度。《出版管理条例》明确要求“出版单位的主办单位及其主管机关对所属出版单位出版活动负有直接管理责任,并应当配合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督促所属出版单位执行各项管理规定”。作为出版单位的上级领导部门,出版单位与主管主办单位应是隶属关系而不是挂靠关系,主管主办单位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切实担负管理职责,制定有效措施,严禁所属的出版单位违规从事中小学教辅材料的出版发行。

五、近期工作安排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的管理,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要认真做好近期的相关工作,为建立长效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8月26日前,分别召开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图书和报刊出版单位、印刷发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传达《通知》精神,增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8月底前省新闻出版(版权)局将我省学习传达《通知》精神和贯彻《通知》的安排部署情况报送新闻出版总署。

(二)8月27日起,各市、县(市、区)新闻出版(版权)行政主管部门将文件精神迅速传达至辖区内各出版、印刷、发行单位,各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印刷复制、发行单位开展自查,检查和整改情况于9月10日前报送各市、县(市、区)新闻出版(版权)行政主管部门。

(三)9月10日起,各市、县(市、区)新闻出版(版权)行政主管部门、“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化综合执法单位协调相关部门,对本地区中小学教辅材料的出版、印制、发行和市场的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和整改情况于9月20日前报送省新闻出版局(版权)。

大学生自查材料范文6

《经济生活》模块知识在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中,无论是题量还是分值都占有较高的比例。具体数值如下:

说明:试题题量和分值已趋于稳定,客观题的题量控制在4道题,12~15题,且必有一题为计算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经济原理掌握程度;主观题11年和13年均为1道题,12年为2道题,但经济生活总分仍控制在30分,在高考必考的政治四个模块知识中,这一模块所占的分值超过三分之一,并明显带有时代性,紧扣时政热点,所以无论是平时教学还是高考复习,都必须加以充分重视,应在教学中融入时政热点分析。

二、客观性试题分析

《经济生活》模块试题在近三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其背景材料呈现形式多姿多彩,考查的特点也各有侧重。《经济生活》模块知识的高考试题,其客观题的材料背景在近三年中出现的主要形式有:基本经济学常识(事实)、社会经济热点材料、虚构经济现象及其他材料(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经济现象等)。主要考查的能力类型有:准确理解基本经济学知识的能力、分析背景材料并从中概括出或者演绎出相关经济学知识或经济学观点的能力。具体情况如下表:

说明:第一,试题背景材料以直接显性社会经济热点为主,也会穿插一些隐性热点材料,如虚构的具体情境。以史料为背景在近两年中没有出现,表明学科特色比较突出。可以预测未来高考试题的材料背景基本上以社会经济热点为主,具体变动可能在于表述形式不同而已。第二,试题材料中所蕴藏的考查能力虽然也有对基本经济学知识的理解,但仍然是以分析材料为主,而且以演绎出相关经济学知识、观点或措施为重点。这也应该是未来试题的基本考查走向。

三、主观性试题分析

1.主观题背景材料分析

一是依托当年发生的重大社会(国际或国内)热点,选取某些典型反映该热点问题的具体事实(也包括虚构的事例)或材料为试题的情境材料。但从所选取材料的切入口看,趋向于微观化:2012年的情境材料是中观性的(国民收入分配改革)、2011年和2013年的情境材料也是微观层面上的(对社会热点下某企业的分析)。

二是试题背景材料一般是由多个具体材料组合而成。2012年试题由图表加文字材料组合,2011年和2013年试题由表格加文字材料组合。从走势看基本稳定于“图+表格+文字”的结构组合。

三是试题材料所蕴藏的教育价值取向明确――符合时展潮流的主流价值观。2011年试题材料的价值取向是倡导自主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2012年试题材料的价值取向是倡导收入分配公平;2013年试题材料倡导文化体制改革,引导学生关注文化,注重文化创新。

四是图示所含的具体内容趋于细化。2011年试题中的图示内容只是1993年到2010年各年中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2012年试题中的图示内容不仅包括了1992年至2009年我国政府、企业与居民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比重,而且还加入了从1992年至2009年我国政府、企业与居民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比重不同变动曲线以及最低工资占人均GDP的比重。2013年试题中的图示内容则从多角度分析文化创新在各个方面的表现。

2.主观题设问、答案设置及考查特点的分析

(1)主观题设问的结构及考查特点分析

主观题设问的结构一般有限定条件加要求解决问题两大部分构成。不同的试题其外在设问形式不同,往往是通过限定条件的不同及要求解决的问题不同来表现。

近三年《经济生活》模块知识涉及的主观题,其设问结构趋于复杂:2011年试题的设问由材料条件加知识条件再加解答问题三部分构成(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2012年和2013年试题的设问同样既考查材料分析概括能力,又考查基础知识的运用,更高难度的是考查学生演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问所考查的能力要求也在提高,考查能力的立意已经非常明显。另外要求调用的知识要求也有所提高:2011年试题只要求调用自主创新的能力和企业经营的有关知识。2012年则要调用GDP、国民收入分配和收入分配公平以及财政的相关知识。

(2)答案设置及考查特点分析

高考试题答案的设置,对我们复习迎考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于不同的设问,其答案的撰写格式和要求也是不同的,其中蕴涵着不同的能力考查要求。

从试题答案的构成来分析,近三年高考试题已经趋于稳定:经济学理论知识加结合材料的分析再加考查结论的得出。但每年因试题设问的不同而略微有所差别。

2011年试题的第一设问要求是阐述道理的,所以答案由两部分构成:经济理论依据(企业的知识)加上试题材料的分析(自主创新的知识)。这样的答案结构,重点是考查学生有理有据地阐明道理的能力和分析概括材料问题的能力。第二设问则具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开放性较强,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2012年试题的设问要求是分析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的,所以答案由综述图表信息和分析措施两部分构成。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2013年试题的设问要求是分析该演艺公司取得成功的经济原因,所以答案主要围绕企业的经营展开,而每一部分的答案则由理论依据加材料分析再加分析结论构成。重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大学生自查材料范文7

紧扣材料 提取信息

材料解析题,顾名思义题目提供一定的材料,通过材料设计情境、提出问题、考查相关历史知识和能力。要做好材料解析题首先得紧扣材料,读懂、读透材料。

1. 紧扣材料第一步是粗读材料,提取宏观信息,理解命题的基本意图,考查的基本方向。每道材料解析题的设计,不管其材料多么新颖,设问多么开放,都不会脱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基本要求,都有其明确的考查意图。通过粗读材料和设问,要理解其意图,考虑这道题考查哪些基础知识、能力要求,从材料中可得到哪些认识等。如江苏省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第23题一组宣传海报,通过对海报的粗读,应该能基本理解本题的意图旨在考查苏联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这就确定了答题的大方向。

2. 紧扣材料还须对材料进行细读,提取有效信息,对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首先从材料主体内容找取有效信息。在找取每段材料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材料的含义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上(如5个“W”: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原因why、评价what),它们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所要用的重点。

当然,细读材料不仅要读材料的主体,也别忘了还要阅读材料的情境和出处,命题者对材料的情境和出处往往会作简要介绍,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提供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如江苏省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第25―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段关于战争评述的材料,如果注意到材料出自于《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就能够很轻松的知道这一改革的背景,更好地帮助解决第一个问题;再如江苏省2011年高考历史试题第21题材料一,如能注意到材料引自顾炎武《日知录・廉耻》,就能够知道其考查的历史背景是明末清初,从而对回答第一问“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有很大帮助。

联系课本 史论结合

近年来的高考材料解析题越来越注重提供新材料、构建新情境、提出开放性的新问题,但大多数材料题的设问,都要求“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考查范围不会超出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基本要求。尤其是部分图表类材料,包含的信息必须通过联系课本来解读。

如:

问: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表中民族资本主义C阶段出现的原因。

这里的联系一是指试题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的某方面主干知识的联系,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课本中直接“获得答案”,这既锁定了回答的正确方向又能使得回答问题的语言更加规范、简明和“专业”。

另外,现阶段的高考历史试题增加了不少开放性、判断性的问题,如:“你对……怎么看?”、“你对……认识如何?”等。其主要观点应该来自课本,这也进一步要求要注重联系课本。材料反映的问题和观点如果与课本一致的就用课本观点支持,反之,要用课本观点反驳!

如:江苏省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第23题一组宣传海报

问:图 ③为苏联工业化时期的宣传海报,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如果我们仅从材料本身看,无论如何都作不了判断,也说明不了理由,必须联系课本,从“斯大林模式”的特征着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不准确 ,忽视轻工业发展,轻 、重工业比例失调。”

看清问题  有的放矢

紧扣材料、联系课本只是为最后的解答作准备,答题才是最终的目标。答题是否准确、完美,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命题的意图,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审准审清问题。在好多设问中,都有一些引导性、限制性词语对问题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如“依据材料概括……”、“不得摘抄材料原句”、“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认识”、“ 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 “如何评价材料的观点”等。这些限制词语大体上代表了设问内容的本质含义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给予充分注意,以防“答非所问”。

2. 注意问题分值。材料解析题每个设问后的括号里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详尽一点,回答要更注重层次;分值小,回答要简约一点。从近几年高考试卷来看,如果分值为2分的,一般要求答1-2点(方面);分值为3分或6分的,一般要求答3点(方面);分值为4分的,则大多要求答2点(方面)。切不能置分值于不顾,不熟悉的问题就只言片语,自己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小也长篇大论。

3. 关注新史学观的应用。运用基本的史学理论观点甚至新史学观分析材料的本质和规律,这是历史阐释能力的更高要求,在近几年高考题中的考查逐渐呈上升趋势。

如:江苏省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第24题最后一问“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4分)

再如:江苏省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第22题(9分)

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请回答:

(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事实加以说明。(4分)

(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2分)

(3)运用上述视角认识的影响。(3分)

这些问题要求能理解并运用情境材料所阐述的新史学观点去回答问题并分析新的问题,而并非简单用通常的知识和观点作答。

4. 注意答案的层次性和扼要性。对于材料解析题的文字表达能力,历年高考试题的要求都是很高的,通过每年的参考答案的评分说明是不难看出这一点的。材料解析题的答案要求言简意赅,条理清楚,层次清晰,逻辑严谨,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另外,答案用语要规范和专业,准确使用“书面语言”和“考试语言”,不能滥用文学性的修饰语。

总之,要做好材料解析题,只要掌握解题技巧,认真落实好这三个步骤,无论命题者采用哪些材料、从哪个角度、哪个层面上提出问题,考生都能很好地应付自如,从而实现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成绩的目标。

大学生自查材料范文8

【关键词】初中历史 应考能力 题型解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08

初中历史学习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系统,首先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来展开的,学生记忆起来有规律可循,只要理出大的枝干和框架,学生的大脑里就会有系统的知识点,在做题时可以直接调动知识点,不用绞尽脑汁的苦想,大大提高了做题的效率。另外,初中的简答题内容也比较单一,所以在面对考试时学生只要审对题拿分其实很容易,而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在面对考试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一)善于审题

选择题一般来说是将几个相似、相近或者相反的选项放在一起以达到混淆答题者的目的,如果学生在审题的时候不认真,就很容易落入编题人设好的圈套。因此,在平日的训练里老师要培养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学生掌握了审题技巧,识破出题人的圈套和陷阱,做题时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呢?首先,老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在平日做练习题时老师可以以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起来审题,审题包括审题型、审题干、审题这几个方面,学生首先要明确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题目,明确出题人出此题的目的,另外要读懂题干,明确题目要求,是选正确项还是选错误项,是选做法还是选意义,明确题目要求后就要带着问题找答案,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会有很大的迷惑性,学生要根据题目要求逐一排除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老师还要培养学生形成规范的审题思路: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题目,出此题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哪一部分的知识掌握情况,题目要求选出什么样的答案,根据题目要求可以直接排除哪个选项。通过进一步审题,其他选项分别是因为什么被排除以及选择正确选项的原因,通过这一思路学生可以将题目进行透彻的分析,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下就能够掌握熟练的审题技巧。

(二)了解题型

了解题型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明白出题意图,迅速作出思考判断,以提高审题的效率。初中历史的选择题题型可归纳为:年代人物类,选择正误类,材料分析类等。年代人物类要求学生选择在某一时期,某一年生的事情或者是某个人的思想做法等,做这类题要求学生把四个选项发生的时间或者是涉及到的人物都写出来,根据题目要求直接选出符合的一项,这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选择正误类则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看明白题目要求是选出正确的一项还是错误的一项,避免出现南辕北辙的低级错误。材料分析类是初中历史选择题所占分值较大的也是较难审题的一类,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求学生会分析材料并能从选项中选出符合材料要求的一项,因为历史材料题会涉及到文言文,所以学生如果不能准确审题很容易出现理解误差,因此学生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功底,如果实在读不懂题目要求也要通过捕捉关键词来推测题意。

(三)学会检查

学会审题和了解题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和准确率,而学会检查则是为了保证答题的质量,避免出现低级错误,出现不该犯的错误。首先学生要养成检查的习惯,即使是平日里的训练也要坚持检查,考试的时候学生的大脑会保持长时间的兴奋和紧张,一旦做完题学生紧绷的神经也会放松下来,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利用剩余的时间进行检查,而如果学生在平日里就养成了检查的习惯,在做完题后学生依然能受习惯驱使进行检查。另外,在检查时不要轻易修改答案,如果这道题一眼就能看出是自己选错了,那么则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如果这道题在第一遍做的时候就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在检查的时候依然无法确定答案的话,那最好就不要因纠结而修改答案,人的第一感觉初始判断往往是大脑最深层的记忆,在记忆模糊的时候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往往是最可靠的。

二、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一)读材料

历史的简答题多是以历史材料为依托的,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作答,因此做历史材料题首先要学会读材料。阅读文言文材料时要学会抓重点,我们做的是历史试卷并非语文试卷,所以无需逐一分析材料中的所有字词,但要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材料的重点所在,并能迅速联系到课本所学知识,然后找到课本知识与材料的契合点从而明确答题方向。

(二)分析材料

分析材料是为了更透彻的理解问题,学生在作答材料题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对材料理解不透彻,只是根据问题照搬答案,而作材料题时往往都有题目要求是请结合材料进行作答,所以完全脱离材料照搬课本的现成答案的做法是得不到高分的。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学生应该对历史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出题人要求结合材料进行作答是为了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因此学生在答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材料,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来进行作答。

(三)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审题错误,学生在落笔作答之前一定要审清题目要求,看清题目是让回答什么问题,从哪几方面回答问题,很多学生看一眼问题就根据课本上老师画的标准答案全部抄上,以为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但实际上,历史材料题的问题都比较细致,不会出现那种太广泛片面的问题,所以学生在作答之前要审清题目要求,按照要求作答,不要漏掉要点但也不要多写一些与题目要求无关的答案。

(四)组织答案

大学生自查材料范文9

关键词:高职教育;装饰材料;教学改革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是一门集理论教学、工程实践为一体的课程,是本校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为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造价方向)学生打下基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繁荣,建筑装饰行业蓬勃发展,社会对建筑装饰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占装修造价50%~70%的装饰材料格外受重视。这对建筑装饰材料课程的学习及装修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一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但对专业接触少,对装饰工程案例了解更少,仅仅依靠课堂理论教学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只能死记硬背各种装饰材料的性能用途,材料的选用也只能停留在理论上,无法活学活用,学生的学习索然无味。因此,传统的装饰材料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装饰行业,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一、目前装饰材料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的教学方法占据课堂主要时间,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板书和语言描述为主。

2.在多媒体教学中,要用到的材料样品或建筑装饰工程实例资料的准备不完善。

3.教材老化,无法及时反映新材料、新规范、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

4.理论教学与装饰工程实践教学互动不够,存在脱节现象。

5.装饰材料的种类繁多,材料的品牌、规格、等级、性能指标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二、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1.课程教学计划调整与课程内容整合

随着建筑装饰行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强调建筑装饰材料基础理论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必须紧密结合当前典型的建筑装饰工程案例,讲解建筑装饰材料。与建筑装饰公司合作开发教学内容,以常用建筑装饰材料为主线,把装饰材料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以装饰公司的实际项目为依据,分项目进行教学。重组后的课程内容体现“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的原则,补充以往教材中装饰工程具体案例不够的现象。

2.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人力资源

(1)请室内设计师、室内监理工程师和材料商来院讲座。在学生学习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期间,请室内设计师和室内监理工程师到学院学术报告厅讲座,要求全体装饰专业学生听取报告。报告内容为建筑装饰材料发展趋势;各种装饰风格常用材料的特点、规格尺寸;装饰材料的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请材料商家介绍材料运输、储存、销售、价格、客户特点等方面专业知识。

(2)请室内设计师、室内监理工程师做实践指导教师。在学生实习周期间,请他们参与学生实践的指导,在现场讲授与工程紧密结合的专业知识,回答学生疑问。

3.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物质资源

(1)组织学生到材料生产企业参观。本地区如有装饰材料的生产厂家,可组织学生进厂参观。在材料的生产过程中,了解产品的组成、加工方法、常见规格、适用范围、环保等方面知识。

(2)分组到建材市场调研。在实训周,指导教师首先布置调研内容,明确调研要求,介绍本地区规模大的装饰材料市场及其分布。利用1天时间,了解各建材市场主营建材档次、种类和交通路线。按照材料分类(例如装饰石材、装饰陶瓷、装饰板材、装饰塑料、装饰涂料、水电材料等)初定一个装饰材料市场,每组(5人左右)写出调研计划,然后,利用3天时间进行调研。在调研时,一是要注意安全,二是要注意方式方法,最好是以采购材料户主的身份去调研。在调查过程中,教师认真指导,如遇有疑问或特殊情况,应及时处理。调查结束后,利用半天时间对调查成果总结评比。每个调查小组需撰写调研报告和制作课件,并推荐1名代表在多媒体教室对全班同学进行陈述,各小组进行自评、互评。对班级中做得最好的前3名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把所有调研成果和感人的照片汇在一起,刻录成光盘,既可作为同学们学习过程的留念,还可作为全班同学以后工作的参考资料。

(3)收集完善施工工具和装饰材料样品。在学院现有建筑装饰材料样品室的基础上,结合装饰工地以及装饰材料市场,收集新的建筑装饰材料,充实实训室样品展示柜,分类展示各种小型装饰施工工具和各种装饰材料样品。为课堂理论教学提供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走进宾馆、商场、样板房。利用周末时间,激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查阅收集资料。在永川区宾馆、商场、样板房等不同类型的建筑中选择设计水平高、装修规范的场所,进行参观学习和拍照,加深对建筑装饰材料的认识和了解,更好地掌握装饰材料的色彩、质感、图案、规格和性质在满足功能需求和表现装修风格中所起的作用。

4.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在《建筑装饰材料》课程的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资源库的建设。

(1)建设优质视频资源。录制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设计名师、监理工程师的讲座视频;录制一线施工人员对常见装饰材料施工过程的视频;录制材料生产企业对材料的生产制造过程;录制材料销售商家对产品价格、性能介绍的视频。

(2)建设教学素材资源。建设教学素材资源,是教师组织教学,学生学习的基础。可建立校级、省级精品课程资源,收集整理教学标准、考试大纲、试题库、教学案例、实习实训项目、教学课件、PPT教案等。

(3)建立建筑装饰材料课程特色资源库。以专业为背景,收集本地区大中型装饰材料商场的分布、行车路线,装饰材料发展的动态和新趋势;开设建筑装饰材料的职业技能竞赛,以装饰材料方面的技能竞赛,推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

通过对《建筑装饰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对各类建筑装饰材料性能特点、尺寸规格、使用情况的亲身体会,提高学生对种类繁多的建筑装饰材料的感性认识和兴趣。通过调研活动锻炼学生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调查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提高职业能力,也为后续课程建筑装饰设计、建筑装饰施工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何隆权,邓军.基于研究性学习的高职建筑装饰材料教学探索[J].职教论坛,2009,(6):24-25.

[2] 郭洪武.室内装饰材料与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0,(3):55-58.

[3] 李小芬,赵甜.市场调查在建筑装饰材料教学中的重要性[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27-127.

[4] 张学文,王希鸿.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装饰材料课教学创新初探[J].剑南文学(下半月),2011,(7):214-215.

大学生自查材料范文10

一、了解材料解析题的特点

1.材料来源广泛,粗精并存

众多的历史典籍、历史文件、名人论著、统计资料、图表等都可以成为试题的来源。材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远远地超过了教材。在引用材料时,为了实现对考生信息处理能力的考查,材料要粗精并存,真伪难辨。所以,解析材料的过程,也就是考生对材料进行甄别、提取信息的处理过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总结出正确的结论及论点。

2.材料解析题的突出特点是新、不雷同

每一道材料解析题都具有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设计新问题的特点。它突出了对考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理解能力的考查,能够有效地考查学生驾驭史料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较高层次的历史学科能力,学生在材料题上的功夫能反映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

3.材料解析题的设问层次化、多元化

材料解析题所引用的几段材料或文献之间联系密切,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反映事物的本质,说明一个历史问题。在题的设问方面,环环紧扣,从多角度设计问题。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逻辑性强、条理清晰、文字表达准确,并言简意赅。

二、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与方法

有人认为材料解析题变化多端,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因而也就不好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认为,只要认真去观察、总结、实践,就会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1.正确地阅读、理解材料

通过阅读来理解材料是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前提条件。这一步骤大约需要两遍,第一遍粗读,大体了解时间、人物、事件。第二遍结合设问细读,依据每一个设问,到材料中去找相关的关键语句,并在材料中标出,重新阅读、理解,然后加以分析、概括、归纳作为答案。

2.学会领悟命题意图

命题者在设计材料题时,根据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进行设计,那么考生要通过阅读材料和设问,领会命题是想通过这道题考查哪些基础知识、基本观点、能力要求,从材料中可得到哪些认识,应该达到怎样的高度等。只有领悟了出题者的命题意图,我们才能做到解题时有的放矢。

3.有效地组织答案

对材料已阅读、理解了,对命题者的意图也揣摸了八九分,那么下边就该动笔组织答案了,应注意以下几个要领:

(1)看清分值,按分列点。依据设问的分数分布和评卷的可操作性原则,按分列点,分多则多写,分少则简写。如设问的分值是2分,则参考答案一般情况为1点或2点;分值是3分,则可能是1点或3点;分值是6分,则可能是2点或3点。

(2)语言要言简意赅。材料题不是问答题,一般设问什么就回答什么,分值一般不大,不可能用过多的语言。注意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论从史出,结论必须在材料中能找到依据,由此依据而得出。

(3)从多角度组织问题答案,保证答案的全面性,防止片面。对有些认识、评论之类的答案,要从正反两方面考虑,切忌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对历史背景的分析,要学会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去概括归纳,通过历史现象得出本质性的东西。

大学生自查材料范文11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 教学档案管理 问题 对策

教学档案是学校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它是在学校及教师在从事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电子载体等材料。它能够完整、准确、真实、系统地反映教学管理的全过程,直接为教学活动服务,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档案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1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1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中职学校教学档案归档范围应包括教学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材料,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综合类。主要包括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指令性、指导性文件;学校教学改革、培养目标、培养计划、专业设置方面的规定和办法,学校发展规划、实施计划及名种会议记录等。

(2)规章制度类。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学设备管理制度等。

(3)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类。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程建设、教案、试题库、教学实习、实习实训基地、毕业实习、教学质量检查、教师考核和教学质量测评等材料。

(4)学科、专业与实验室建设类。包括专业设置、学科设置及实验室建设的材料,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和精品课程的申报论证,评估及建设方面的材料以及申报国家重点学校的实验室论证、申报和审批材料、总结等建设性材料。

(5)学生学籍类材料。包括在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籍变更、学习成绩、教育实习、实验实训实习材料及成绩、学生奖惩材料,学生入团、入党情况,学生参加各种大赛的情况,毕业生材料等。

(6)教材类。包括各专业征订教材的情况;自编、参编、主编教材的情况;优秀教材的比例、自编教材的比例、各科习题集、实验报告及实习实训指导书等。

(7)招生就业类。包括招生宣传材料和招生申报计划、上级主管部门的材料、新生录取材料、报到生的比例、年度招生的总结材料;毕业生就业率、就业情况反馈等材料。

1.2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特点

(1)来源渠道多、涉及面广泛。

教学档案来自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也包括上级各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学工作、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指令、规定及条例等。教学档案既涉及到上级有关部门,也涉及本单位的教研室、实验室、实训基地以及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等;人员涉及到各级领导干部、教师、教辅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学生等。

(2)形式多样。

由于教学活动的多样性,记录活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只有档案原始资料的多样性,才能如实反映多样性教学活动的面貌,才更具有档案的作用和价值。数学档案原始资料应包括纸质的、图片、音像、电子稿、光盘等。

(3)专业性强。

除普发的一般性文件外,教学内容是由名个不同学科、专业组成的。不同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采用不同的方案,实施不同的教学计划,设置不同的课程,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培养要求,实现不同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教学工作不同,显示出不同专业各学科的差异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2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档案材料的重视不够,没有普及教学档案管理意识

大部分基层管理人员、教师到学校领导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学校重视教学工作和其他管理工作,但对教学档案的管理投入欠缺,如机构和专兼职人员的配置,档案管理条件的完善,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投入不够。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中的授课计划、教案等相关文字材料、图片资料、证书文件等不能主动上交存档。造成档案材料采集困难。

2.2缺乏正规的指导和系统的规划。没有系统的管理。导致档案管理混乱

中职学校都存在档案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对各部门教学档案的管理缺乏正规的指导和系统的规划。管理人员和教师大多忙干日常的工作,相当一部分教学档案材料散存于他们个人手中,导致教学材料不齐全、不完整。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来学校进行教学评估时,为了补充档案材料的缺口,往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补全档案,这不仅造成很大的浪费,而且给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使得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失去了档案的真正意义。因为没有系统的管理,各部门各自为政,为了自身利用的方便将一些重要的文件的和材料自行保管,不移交档案管理部门,导致材料损坏或丢失而无法查找。

3加强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对策

3.1系统管理,完善档案管理机制

学校领导要重视教学档案的建设,要把教学档案工作提到学校党政领导的工作议事日程中去,把档案工作纳入教学工作计划,增加投入,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及时研究和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要突出教学学校日常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时调整档案工作的机构设置,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设置综合档案室,由一名校长负责统一管理全校档案工作。各管理部门就建立档案分室。教学档案分为校、教务科、教研室三级管理,校办为一级管理,教务科为二级管理,教研室与实验室为三级管理各部门要有一名领导分管档案工作,教务科档案管理由教务千事兼管,教研室与实验室档案管理由主任兼管。档案管理人员统一管理本部门、本系统的教学文件,并按期向学校综合档案室移交档案。

3.2明确责任,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不只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是全体人员的共同责任。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措施。规章制度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指导和落实,加大管理力度。

3.3组织检查,增强档案管理责任

大学生自查材料范文12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教学档案是学校教学活动的真实记录,它是在学校及教师在从事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电子载体等材料。它能够完整、准确、真实、系统地反映教学管理的全过程,直接为教学活动服务,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档案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1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1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中职学校教学档案归档范围应包括教学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材料,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综合类。主要包括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指令性、指导性文件;学校教学改革、培养目标、培养计划、专业设置方面的规定和办法,学校发展规划、实施计划及名种会议记录等。

(2)规章制度类。包括教学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学设备管理制度等。

(3)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类。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程建设、教案、试题库、教学实习、实习实训基地、毕业实习、教学质量检查、教师考核和教学质量测评等材料。

(4)学科、专业与实验室建设类。WWW.133229.COM包括专业设置、学科设置及实验室建设的材料,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和精品课程的申报论证,评估及建设方面的材料以及申报国家重点学校的实验室论证、申报和审批材料、总结等建设性材料。

(5)学生学籍类材料。包括在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籍变更、学习成绩、教育实习、实验实训实习材料及成绩、学生奖惩材料,学生入团、入党情况,学生参加各种大赛的情况,毕业生材料等。

(6)教材类。包括各专业征订教材的情况;自编、参编、主编教材的情况;优秀教材的比例、自编教材的比例、各科习题集、实验报告及实习实训指导书等。

(7)招生就业类。包括招生宣传材料和招生申报计划、上级主管部门的材料、新生录取材料、报到生的比例、年度招生的总结材料;毕业生就业率、就业情况反馈等材料。

1.2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特点

(1)来源渠道多、涉及面广泛。

教学档案来自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也包括上级各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学工作、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指令、规定及条例等。教学档案既涉及到上级有关部门,也涉及本单位的教研室、实验室、实训基地以及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等;人员涉及到各级领导干部、教师、教辅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学生等。

(2)形式多样。

由于教学活动的多样性,记录活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只有档案原始资料的多样性,才能如实反映多样性教学活动的面貌,才更具有档案的作用和价值。数学档案原始资料应包括纸质的、图片、音像、电子稿、光盘等。

(3)专业性强。

除普发的一般性文件外,教学内容是由名个不同学科、专业组成的。不同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采用不同的方案,实施不同的教学计划,设置不同的课程,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培养要求,实现不同的培养目标。各专业的教学工作不同,显示出不同专业各学科的差异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2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档案材料的重视不够,没有普及教学档案管理意识

大部分基层管理人员、教师到学校领导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学校重视教学工作和其他管理工作,但对教学档案的管理投入欠缺,如机构和专兼职人员的配置,档案管理条件的完善,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投入不够。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中的授课计划、教案等相关文字材料、图片资料、证书文件等不能主动上交存档。造成档案材料采集困难。

2.2缺乏正规的指导和系统的规划。没有系统的管理。导致档案管理混乱

中职学校都存在档案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对各部门教学档案的管理缺乏正规的指导和系统的规划。管理人员和教师大多忙干日常的工作,相当一部分教学档案材料散存于他们个人手中,导致教学材料不齐全、不完整。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来学校进行教学评估时,为了补充档案材料的缺口,往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补全档案,这不仅造成很大的浪费,而且给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使得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失去了档案的真正意义。因为没有系统的管理,各部门各自为政,为了自身利用的方便将一些重要的文件的和材料自行保管,不移交档案管理部门,导致材料损坏或丢失而无法查找。

3加强中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对策

3.1系统管理,完善档案管理机制

学校领导要重视教学档案的建设,要把教学档案工作提到学校党政领导的工作议事日程中去,把档案工作纳入教学工作计划,增加投入,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及时研究和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要突出教学学校日常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时调整档案工作的机构设置,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设置综合档案室,由一名校长负责统一管理全校档案工作。各管理部门就建立档案分室。教学档案分为校、教务科、教研室三级管理,校办为一级管理,教务科为二级管理,教研室与实验室为三级管理各部门要有一名领导分管档案工作,教务科档案管理由教务千事兼管,教研室与实验室档案管理由主任兼管。档案管理人员统一管理本部门、本系统的教学文件,并按期向学校综合档案室移交档案。

3.2明确责任,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不只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是全体人员的共同责任。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措施。规章制度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指导和落实,加大管理力度。

3.3组织检查,增强档案管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