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党性教育论文

党性教育论文

时间:2022-10-07 10:41:47

党性教育论文

党性教育论文范文1

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的集中教育活动

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坚持加强党的建设,开展党员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条成功经验,是保证党领导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已经开展过三次成规模的集中教育活动。一次是在改革开放后不久,我们党进行了一次党内整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一步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上来。一次是在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以后,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干部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增强在复杂形势下承受和抵御各种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密切联系群众,从1998年底到20__年底在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深入进行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第三次是在全国农村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这些集中性教育活动都取得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进党的事业的显著成效。

这次由党的十六大作出决定、十六届四中全会进行部署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来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以后,第一次在全党开展的集中性教育活动。同前三次集中教育活动相比,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二是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基本要求。显而易见,这是进入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的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教育活动。

坚持党的先进性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

党的十六大强调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全党同志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个论断明确地告诉我们,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围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进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先进性。这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为什么要强调坚持党的先进性呢?

首先,党的先进性是党的性质的集中体现。我们党从来就是一个由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先进部队。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对党的性质作了进一步表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个表述,首先重申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新世纪,不论形势发生什么变化,包括广大知识分子在内的中国工人阶级,仍然是与中国先进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的先进的阶级。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对此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同时,我们党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我们党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共同目标;我们党从来就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而且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的特点和优势。因此,从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看,把党的先锋队性质由“一个先锋队”表述为“两个先锋队”,符合执政后的党情,符合时代要求,也有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可以说,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先锋队性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新的丰富与发展。

坚持党的先进性,是由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的。“先锋队”是列宁建党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列宁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不仅仅是工人政党,而且指导思想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干部是一批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职业革命家,党员队伍是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其他阶级、阶层的成员要成为党员,首先要用工人阶级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自觉地为党的纲领和路线而奋斗,成为具有工人阶级觉悟的先进分子。所以,强调“先锋队”也就是强调先进性。先进性和阶级性都是坚持党的先锋队性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党性质的鲜明体现。

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党的先进性从来都是同党在各个时期的具体历史任务相联系的,而不是抽象的;从来都是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体现出来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建党时这个党是先进的,并不是以后就永远是先进的。同志曾经说过:“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论断,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又是对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因此,党只有紧跟时展的进步潮流,根据不同时期人民的利益要求,制定正确的理论、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

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两点:一是不能空谈党的先进性,而要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党的模范行为上。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面前,党的先进性无疑应当包含新的时代要求,要同先进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相联系,同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联系。这也就是十六大 报告指出的:“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党的先进性的要义。否则,党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党的执政地位也就无从巩固。

二是不能满足于党在历史上取得的辉煌,而要在与时俱进中体现党的先进性。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因此,党要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三个代表”,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就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做到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考察政党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并非任何政党都能做到这一点。在一个时期里也许可以做到,但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却不容易。如一些国家的工人阶级政党过去无疑是先进的,但是后来落后了,因循守旧,思想僵化,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结果被人民所抛弃。实践证明,任何政党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适者生存”。所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抓住坚持与时俱进这个关键,不断开拓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样,党才能始终站在时代潮流前列,立于不败之地。

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必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保持先进性,至少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做到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和中央领导集体能够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二是各级党组织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和充满活力的制度机制。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正确了,干部是一个决定性因素。有没有一个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这是一个重要问题。与此相联系的是有没有一个制度保障,有没有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制度机制。三是广大党员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仅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普通党员也要保持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和重要基础。离开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

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广大党员怎样才能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呢?我认为至少要坚持做到:

第一,要树立党员意识、执政为民意识。每一个党员干部,尤其是在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工作的干部,一定要树立执政为民意识,即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意识。要认识到我们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能把权力变成私人权利,甚至。有了执政意识,才能自觉提高执政能力。对于每一个共产党员来讲,都要有党员意识。要深刻理解共产党员是一个崇高的称号。这个称号凝聚了无数革命先烈作出巨大牺牲所赋予的理想,反映了我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也是对我们每一个党员的思想和行动提出的明确规范。牢记党员要求,履行党员义务,享有党员权利,就是党员意识。必须时刻牢记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树立党员意识,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中是个最普遍、最基本的要求,广大党员必须自觉增强党员意识,才能保持共产党员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第二,要保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增强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体现和运用。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人,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特别是我们正处在一个历史大转折的年代,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如果我们思想僵化,固步自封,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那就谈不上保持先进性。所以对每一个同志来讲,就是要坚持实践标准,尊重实际,尊重规律,把我们的思想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真正自觉地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为此,我们只有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才能在人民群众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要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觉悟和本领,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志、邓小平同志、同志都特别强调,共产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志反复强调,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一名党员,要认真贯彻党的宗旨,一要有为人民服务的觉悟和精神,二要有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为人民服务要有真本事,要增强党员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驾驭工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能力。

随着我国进入“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新阶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特别注重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实际问题,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想方设法带领困难群众解困致富。同时,生产生活困难的党员也要顾全大局,积极进取,学习新本领,实现再就业,努力在新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第四,要具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的宽广胸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志存高远,心底无私,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应有的精神境界。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成就,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十分珍惜党的团结统一,始终坚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党性教育论文范文2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性教育 大学生党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文化领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时汲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而凝练提出的理论成果。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意识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加上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给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带来许多新思考、新挑战。如何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重要性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符合时代要求。目前我们国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着价值观的“多元化”和“新旧交替”的现实,各族人民的思想文化、社会意识的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而网络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则加重了当代思想建设的艰巨性。面对新形势,我们党积极适应社会变化并创造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精神文明、增强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也是掌握话语主导权、占领话语制高点的时代要求。

曾经说过,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回答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这一问题的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国家当今和未来社会发展的兴国之魂,是当代社会价值观念培育的最集中表达,也是文化发展繁荣的本质要求,更是我们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高校是社会舆论宣传的主阵地,大学生党员更是舆论宣传的先锋队,需要依靠广大学生党员在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发展中发挥作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正是为了能在社会上更好地弘扬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树立道德风尚,使我们国家在思想和精神上强大起来。因此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就要适应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吸收社会优秀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既是时代的呼唤更是现实的要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丰富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内容。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1]p31-32。现在我们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党性教育的内容主要有理想信念教育、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和党的组织纪律教育,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性教育中,作为党性教育的现实内容,既丰富了党性教育的内容,也大大提高了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实际效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有利于广大学生党员正确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概念,以人为本是重要内容,这些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最需要突出和做好的便是“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丰富了党性教育的内容,在党性教育中树立以学生党员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从学生党员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悟党性教育的重要性与深刻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了学生党员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优秀的价值理念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得到体现,比如: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儒家倡导“天人合一”[2]p302,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就是“和谐”;中华民族历来崇尚“与人为善”,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就是提倡“友善”;等等。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广大学生党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就丰富了党性教育内容,实现党性教育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增强党性教育效果。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陈云曾指出:“增强党性修养,做合格的共产党员,这是每一个党员必须争取实现的,没有任何党员可以特殊,可以例外。”[3]p196党性教育是党组织为了提高党员的党性而进行的政治、思想、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增强党性是共产党员一辈子都不能放松学习的功课。对于大学生党员来说,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上的要求,要以党员的高标准自觉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就是要使我们国家在经济建设上越来越富强,政治建设上越来越民主,文化建设上越来越文明,社会建设上越来越和谐[4]p32。这与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完全一致的。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加强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追求,有利于充分发挥党性教育的价值引导功能,使广大学生党员对我们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进一步上升到文化价值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立足社会层面而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应当是什么样的社会,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大学生党员中进行社会层面的价值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党员进一步了解政治文明建设和市场经济,发挥党性教育在大学生党员对社会价值判断的指导作用。目前,一些学生党员对整个社会发展方向和社会发展问题在认识和判断上不是很明确,信心不足,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广大学生党员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把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所推崇的道德情操作为公民个人价值准则,表明我们党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而对于大学生党员来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则显得顺理成章。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融入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有利于广大学生党员正确认识和理解党组织,提升学生党员队伍道德素质,凸显党性教育的育人功能。大学生党员作为我们党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学生党员的道德情操修养决定了未来民族的精神气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对每位学生党员提出的时代要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途径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入大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内容。曾指出:“一致的行动,一致的意见,集体主义,就是党性。”[5]p417党性教育就是按照党性内容的要求对党员进行立场、观点、方法等的教育。党性教育主要内容是对党员进行马列主义的理论教育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思想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指导思想[6]p417。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党进行党性教育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都会有所不同,时代性特征明显。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让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思想上形成一种饥饿感。新的教育知识必然可以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使其自觉加入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之中,并将思想上的认识外化为实际践行。

过去,党性教育中不同程度存在理论上的单向灌输,学生党员简单而被动地接受以理想信念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我们应当抓住当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契机,不断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理论水平。在学生党支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学习交流会,在党课和民主生活会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讲座,号召广大学生党员阅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书籍并撰写心得体会,在学生党员中形成一股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风气。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到大学生党员的实践中。刘少奇曾指出:“共产党员要把无产阶级各种伟大的进步特征发展到最高度。每个党员要照着这一切特征来改造自己,要使自己具备这一切的优良特征。这就是本质的改造。”[7]p224-225广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强弱,既要靠党组织的理论教育,更要靠在生活实践中的锻炼培养。真实有效的党性修养必须从生活实际出发,在实践中锤炼,从实践中总结提高。在大学生党性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结合大学生党员的生活实际和成长成才规律来进行,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教育实践。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切合大学生党员的实际成长需求,采取多种方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党员充分了解其科学内涵和实际价值,从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信任感,使党性教育实践性增强,避免理论脱离实际。

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以学生党校、学生党支部、学生理论社团为依托,在大学生党员当中开展一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例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周”,寻找“我们身边的核心价值观”等活动。同时深入革命纪念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了解历史,正确看待社会,让大学生党员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性、实效性。

3.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模式。大学生党员在高校学生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理应得到重视,而这需要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模式的系统构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模式的构建既是合理应对复杂国际国内形势的要求,也是推动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序发展的要求,更是大学生人生过渡阶段的特殊要求。必须让大学生党员保持高度警惕性,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坚定党性立场,端正入党动机,正确认识现状,同时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高校应将党性教育贯彻到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始终,不断创新党性教育模式。一个科学、有效的教育模式应该包括教育目标、对象、内容、实施、评价等要素,为使党性教育的作用得到体现,应该从这几个要素出发,构建科学的党性教育模式。当前高校应充分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变目前高校党性教育不温不火、效果欠佳的现象,改变学生党员重发展轻培养[8]p39-40的教育模式,使党性教育的目标和对象更加明确,从内容上充实党性教育,规范大学生党员的行为;同时要创新党性教育评价机制,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充分发挥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三大优良作风,用好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敏感性这一特征,从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性教育模式构建的每一个环节,建立科学完善的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模式,为学生党员开展党性教育活动提供便利,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党性教育模式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评价体系,强化党性教育在大学生党员中的作用,从而保证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取得实效。

4.建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形势,各种文化相互交织,高校应积极转变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并且很好地与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结合起来。

高校应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加强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理论上的契合性,二者相互影响、关系紧密。在高校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是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陈云曾指出:“我们的学习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学习他们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背诵教条。”[3]p7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在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学生党员中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形势政策等教育,不断促使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深入人心,从而使广大学生党员一方面可以得到马克思理论的熏陶,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党员的理论与文化自信,弘扬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

高校应创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打造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网络平台。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给广大学生党员的生活学习带来了许多深刻的影响,学生党员获取相关信息、学习知识以及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便是来自网络,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占据网络宣传阵地,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网络教育平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贯穿于网络活动当中。一方面,高校可以开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知识网站、论坛等平台,给学生创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高校应当加大在微信、微博中的宣传力度,在网络上掀起学价值观的高潮。通过这些努力,既可以提高学生党员素质,增强先锋模范意识,又能使党性教育的效果大大提升。

大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优秀代表,对他们进行党性教育是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的形势下,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任务更加繁重,要求也会相应提高。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道德修养,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从而发挥党性教育的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出版社,2012.

[2]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3]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郭建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释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6]曲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

党性教育论文范文3

关键词:党性教育 科学化 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316-01

党校承担着干部教育培训的责任,其中党性教育是重要的内容。党性教育是围绕着理想信念教育这个中心展开。随着党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党性教育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面对党性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就需要采取科学化的教育模式,以提高党性教育质量。

一、党性教育所涵盖的教育内容

1.党性教育中要对科学理性教育予以强化

党性教育要富于科学精神,但不局限于技术技能意义上科学理性教育,而是在开展教育活动的时候,要从精神层面和理性层面开展教育,从实证的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索。在对党性教育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采用实证精神,就是基于科学的可验证性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对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以客观的态度对党性教育理论进行评价,可以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确保在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将事物的本质揭露出来。

以科学的精神探索,就是以质疑的态度进行探索,以研究的态度对待各种假设,并通过独立思考对建立在假设基础上所获得的结论提出“为什么”。多年以来,对于科学精神往往定位于自然科学,以此为工具进行探索[1]。事实上,科学精神中还包括人文精神,尝试着从实践出发针对所认识的事物进行检验,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2.党性教育中要对人文素养教育予以强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党性教育中要高度重视。人文精神是人类自我关怀,体现为人对尊严的诉求、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不同国度,人文精神有所不同。西方国家将人文精神定位于人的权利、人的自由平等和人格独立等等。中国的人文精神吸收了西方的相关思想,构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体系。中国对人的权利也给予了高度重视,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人权深入探索,并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不仅维护了人权,而且在国际上也得到了尊重。保障人权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地思想基础,对完善党的执政理念极为重要。

3.党性教育中要对公民意识教育予以强化

国民教育中,公民意识教育是重要的内容。将公民意识教育融入到党性教育中,就是对公民的法制观念予以强调、培育领导干部的诚信精神、帮助领导干部树立道德意识。法制社会环境中,党员干部要遵守法律法规,以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对法律要持有敬畏,以避免出现违法行为[2]。培育党员领导干部的诚信精神的重要性在于,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往往会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导致诚信一度遭到质疑,最终导致交易成本增加,不利于市场良性运行。将诚实守信纳入到党性教育中,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具备诚信精神。帮助领导干部树立道德意识,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成为社会的道德典范。在党性教育中,开展道德教育并不局限于简单的说教和宣传,而是要落实到实践中,以对整个社会起到带动作用。

二、党性教育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1.党性教育要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党性教育是具有复合属性的教育内容,重要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情感予以引导,用以指导他们的行为,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对党的忠诚度。党性首先是对党的一切行为的认同,如此形成了^念意识,落实到行为上,就使得党性得以外化。人的观念意识形成,“知”和“情”是两个重要的方面。“知”是对规律的思考与把握;“情”是将对事物的认识内化为主观感受。党性教育就是通过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予以引导,落实到实践中,而并不单纯是理论学习[3]。党性教育中,理论学习是重要的环节,但是,这并不是最终的目标,而是要运用理论知识积极地投入到思考中,结合实际进行自主研究,并在互动空间中充分交流。将情感教育纳入其中,就是让教育变得更为生动,形成轻松、互动的氛围,使得教育不再局限于理性化,而是做到了合情合理,令接受教育的党员领导干部有心悦诚服之感。

在党性教育中,要提高其效能,就要将教育从理解和认识层面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同时用实践行为对党性教育的内容产生认知,以发挥思想和情感的行为调整作用。

2.党性教育要注重党史教育和国情教育

2.1党性教育中要注重党史教育

党性教育中要注重党史教育,就是要运用党的历史扩展党性教育的空间,以历史人物充实教育内容,以理想信念作为教育的支撑,做到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让党员领导干部在党的历史经验中总结规律,接受教育[4]。

2.2党性教育中要注重国情教育

党性教育中要注重国情教育,要求教育内容包括经济形势教育和社会特征教育,让党员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存在的矛盾问题,以积极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实现中国伟大的复兴梦而努力。这就说明,党性教育通过延伸过渡到国情教育,实现了历史到现实转换。党员领导干部接受国情教育,就更能够激发起情感,对工作充满热情。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党性教育中,采用灌输的方法是难以获得良好效果的。采用科学化的教育方式,就是要求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教育的社会性、人文性和法制性,更为注重对思想引导。这就需要基于党性教育所涵盖的内容采取科学化的教育措施,以使党校的党性教育具有针对性,发挥时效性,使前来接受培训的学员得以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2]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强调 美好的生活属于你们 美丽的中国梦属于你们[N].人民日报,2015-06-02.

党性教育论文范文4

关键词:党校;教师队伍建设;有效策略

作为党员培训及政策宣讲的重要阵地,党校在基层发挥着“指路明灯”的作用,承担着党员培育与组织建设的重任。当前很多基层地区对党校建设不够重视,基层党校与地方学校功能与组织架构层面交叉,不利于发挥党校的教育功能。近年来随着党员教育工作逐步完善和丰富,这种教育方式严重阻碍了党校正常工作的开展。因此加强基层党校教师队伍建设与教育教学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予以重视。

一、党校教育的重要性

(一)增强党员的底线意识,坚定领导干部的初心使命

党校是基层党员提高政治觉悟、与时俱进保持思想先进性的重要阵地。党员在生活与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各种现实问题,在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时要始终坚守党员的底线意识,坚定初心使命,让自己的行为与党员的身份相匹配[1]。党校把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与现代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与政治敏锐性。党员时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以新时期优秀党员、时代楷模为标杆,实现自身价值。

(二)突出主业主课,激发党员建功新时代的热情

党校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业主课的作用,让基层党员能够紧跟时展趋势,了解我党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与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保障民生和稳定发展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从而激发基层党员干部建功新时代的热情[2]。党校要在主业主课教育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为党员岗位工作注入动力。

(三)紧跟政策导向,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党校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对学员富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教育意义,要始终紧跟政策导向,宣传当前党中央的相关政策与学习文件,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展的趋势和重点,从而使广大基层党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力量,为新时代中国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能在全民中起积极的带头作用,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当前党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个体缺乏实践经验,教学存在形式主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视,党校也在不断加紧培养专职教师队伍,吸引了一大批优秀教育工作者加入。但是从实际情况看,部分党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较多,很多教师直接从校园走进党校,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与基层工作相脱离,从而影响党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契合度,导致党校教育不接地气、流于形式,直接影响了基层党员学习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3]。

(二)科研能力不强,评价考核方式较单一

党校教育科研工作长期以来相对薄弱,科研成果大多以理论研究为主,缺乏实践指导性,这与党校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与基层联系不紧密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与教师缺乏科研能力、考核标准缺乏科学性有关[4]。当前党校教师的评价考核方式相对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理论学术研究层面,对教师发表的文章数量和质量有要求,但对其实践指导性要求较低。教师大多缺乏实践意识,不愿意深入基层,不了解现实社会生活存在的思想问题,科研理论成果浮于表面。

(三)工作缺乏热情,没有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

理论研究工作相对而言比较枯燥,教师长期面对枯燥的研究与学习往往会失去动力和积极性,导致理论水平下降、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脱节,降低了党校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党员教育工作,无论是日常开展“”,还是党史、廉政教育,都在不断与时俱进,并且对现实生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5]。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党校教育的重要性,增强职业认同感,坚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知识体系,紧跟政策文件精神,将新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增强基层党员的学习动力,提升党校教育的现实指导性。

三、党校教育教学现状

(一)培训形式僵化,教学活动不够丰富

基层党校教育普遍存在培训形式僵化的问题,大多党校以宣讲的方式为主,主张理论讲解和精神解读,在理论与实际结合及理论的现实指导分析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少。整个课程体系以理论为主,对实践的重视程度不足,甚至部分党校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教学,极大地限制了基层党员的能动性。实际上,党校教育不仅要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扩充基层党员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要明确理论的科学性与指导性,自觉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切实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践行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当前党校教育单一宣讲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应时展的需要,也不利于基层党员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增强党员自身的素养。

(二)党校课程内容理论性强,缺乏实践性

党校课程大多与时政、历史、党的精神及工作要求等内容相关,相对而言理论性较强。课程对个体的逻辑思维和抽象判断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学内容大多注重讲解理论,而忽略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地方党校实践性不足体现得更明显,如何有效突破实践性不足的桎梏是党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时展对党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三)党课学习时间碎片化,难以形成系统

党校学习作为一种非全日制的常态化教学,往往只能采取碎片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虽然能够充分利用基层党员的业余时间,实现课时学习的量化需求,却无法保证教学质量。随着现代科学不断进步,党校教育融入了线上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进一步打破了时空条件的限制,使党校教育呈现了碎片化的状态,如果不能同步提升对党校教育质量的监管和考核评价,必然导致党校教育质量下降。

四、提高党校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的策略

(一)加强研究教师挂职锻炼体制,增强教师的实践水平

要提高党校教育质量就必须注重提高党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环节。要想提升党校教育质量必须不断创新提高师资力量的方式方法,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确保贯彻执行“行知合一”的培养目标[6]。首先,党校要为教师提供挂职锻炼的机会,改变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要根据教师的教学工作安排与实际能力安排其参与基层锻炼,鼓励教师在基层实践锻炼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提高实践水平,扎根基层开展理论研究,提高研究成果的实践指导作用;其次,党校要注重提升教师的认知水平,改变教师高高在上的心态,让教师充分认识实践的重要性,珍惜挂职锻炼的时间,切实提高挂职锻炼质量;最后,党校要注重观察教师的心态,很多教师在基层工作的过程中往往感觉自己是“过客”,反正只是挂职体验,因此对于基层工作中出现的实际及思想问题视而不见,极大地影响了基层党员的形象,不利于教师知行能力的提升。党校要切实深入研究挂职锻炼体制,完善对挂职锻炼工作的监管,对于部分有思想问题的教师要及时干预和引导,从而提高教师基层实践水平,为其日后从事党校教育工作提供保障。

(二)丰富党校教师考核评价方式,增强其科研能力

党校要注重丰富教师的考核评价方式,从源头改变党校科研工作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提高党校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党校教师的科研能力。首先,党校要改变“科研看论文”的晋升标准,将理论指导实践的社会性工作纳入考核标准,使党校教师能够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7]。比如,参与某大型国企单位的党建工作,利用党校丰富的教师资源参与基础党建工作,一方面能够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让基层党员能够在工作之余接受更加科学全面的教育;另一方面能够丰富党校教师的考核评价方式,将基层党建活动纳入考核量化标准,让教师了解基层的同时,提高其实践指导意识,为科研提供更多论点和研究方向。其次,党校要通过完善的考核标准让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改变现有“论文至上”的标准,将更多精力投入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层面,增强教师理论学习过程中主动与实践融合的意识,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性作为科研的第一标准。最后,思想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更要符合和满足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注重科研成果的实践转化是党校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教师的科研能力直接关系着党校教育的水平,将更多科研能力转化为实践成果是党校的重要任务,要将实践成果应用于现实社会,从而形成更有感染力的教学成果,提高基层实践水平。

(三)加强教师的职业素养教育,增强其工作积极性

要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和素养必须注重教师职业素养教育,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与责任感,提高教师教学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当前基层党校积极性不足,强化职业素养教育是现实需求同样也是党员自我提升、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党校要强化教师教学工作自我认可的程度,除了适当提高党校教育工作待遇之外,还要加强社会对党校教师的认可,提高党校教师的社会地位,让他们能够得到足够的尊重。其次,党校要加强教师自身思想觉悟的教育,教师认可自己的工作可以增强对自身的要求,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思想,抵制社会中不良的思想,使党校成为“思想的净土”,为广大基层党员提供高质量的思想教育。最后,党校要加强教师的职业素养教育,让教师始终铭记自己的教育使命与职责,提升职业神圣感与责任感,与时俱进地提升专业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基层实践能力,切实提高专业教学水平,让基层党员能够通过党校学习进一步淬炼党性,锤炼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切实为新时展贡献力量。

五、提高党校教育教学水平的策略

(一)丰富教学活动,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党校教学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理论宣讲的弊端,让学员能够在课堂上了解更多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提高党校学习积极性,切实从课堂教学中获得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性的知识。比如在学习“提升县域地区干部的执政能力”专题教学时,教师要从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提高科学民主决策能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高危机管理能力、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增强改革创新本领等多个层面深入展开研究教学[8]。教师可以结合当地薄弱环节展开教学,也可以结合其他县域可借鉴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参加学习的县域干部能够从自己的工作实际出发,切实提高执政能力。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入多种教学方式,比如社会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及大数据平台筛选等,锻炼基层党员干部在复杂表象中分析本质的能力,丰富课堂表现形式,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更积极地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切实提高学习质量。

(二)强化实践与理论结合,践行“知行合一”教育理念

教学不是目的,让学员有效将所学知识融入日常工作才是最重要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实践和理论相结合,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让学员真正将党校所学内容融入本职工作,为其工作形成强有力的指导和保障。比如在学习生态文明建设时,要充分将本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政策和思想导向相结合,让学员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衡量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主旨,保证地方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思想路线开展,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党性教育常态化,锻造政治过硬的党员队伍

党校教育不能仅存在于党校中,也不能是阶段性、片段性的教育,而应该常态化、体系化。党校要按照“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总体布局设计课程,形成以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为主业主课,包括“当代世界”“形势与任务”报告、能力培训、知识培训的课程体系,形成完整有层次、有专题的架构,保证学员目标明确、思维清晰,确保教育质量。党校教育除了要完善自身教育体系外,还要推进教育常态化,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党校教育日常学习平台,强化教学力度和效果。通过“学习强国”教育平台将党课学习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基层党员队伍的政治觉悟。

六、结语

党性教育论文范文5

关键词:党性修养 党性教育 有效性 原则途径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227-03

1 党性教育及其有效性概念的研究

1.1 党性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党性?党性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还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邓小平同志号召:“所有共产党员,都要增强党性。”党性是无产阶级政党固有的本质属性,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本质的特征,是阶级性的升华。

一般来讲,党性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讲,党性是指党的性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任何一个政党都是代表着一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政治组织,代表着不同性质的不同阶级的利益,因此,一定阶级所具有的基本特性决定着它的党性。狭义的党性是指共产党员的党性,党性不仅作为一个政党的固有本性,体现在党的整体机制中,而且体现在每一个党员的思想、言论和行动中,党员是党的细胞,是党性最直接体现者;共产党员的党性,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党性是党的性质在党员身上的具体表现。

1.2 党性教育的概念

党性教育的概念是指党组织按照党性原则要求对党员进行思想灌输和规范其行为的活动。党性教育的本质和目标决定了其有效性在党性教育中处于核心关键地位。高等学校党员的党性教育旨在使广大党员自觉按照党性原则锻炼自己、改造自己,使自己具备无产阶级的优秀品质,成为高尚的、有道德、有益于人民的人。

1.3 党性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党性教育有效性是指党性教育这一作为价值课题的实践活动所能满足党性教育主体需要的程度。其首要主体是党组织。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以及需要的满足度,是衡量党性教育价值及其有效性的最高尺度,是通过党性教育来塑造特定“规格”的人,即党员干部来实现的。党性教育的有效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该活动及其结果对于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的维护,集中表现在执政党对社会的整合,包括机制整合、制度整合、组织整合。其二是预期培养的具有特定思想素质的人的实现程度。

2 独立学院加强党性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队伍中的优秀分子,大学生党员的作用发挥得好,起到先锋作用,则广大大学生就会对党充满信任;相反,则会损害党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加强独立学院党性教育与修养,是党员的核心任务,是作为合格共产党员的决定因素。高校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现状,决定了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必要性。

2.1 大学生党员的党性现状分析

大学生党员作为党组织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新生力量,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和党员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大学生党员的特殊地位,学生党员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党的形象,因此,更应该抓紧对大学生党员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确立牢固的社会主义思想信念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念。

当前,高校学生大多数都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迫切愿望,他们政治思想表现好,觉悟高,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有适应新形势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优势,然而,在党性修养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

第一,入党动机不够端正。

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是功利型的,不是把入党作为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实现自身价值的正确选择,而是作为一种实现个人利益的途径。

第二,不重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忽视理论学习。

部分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淡薄,容易受到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特别是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出现的新问题,缺乏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和认识,由此导致共产主义信念不坚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牢固。

2.2 大学生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迫切性

在新的历史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党员的先进性,面临着新的考验。在大学生党员中,有些党员把物质利益看的过重,有的学生党员推崇的是个人主义,重个人利益。因此,在此关键时期,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教育。

3 独立学院党性教育的内容及目标

3.1 独立学院党性教育的内容

党性教育成效有多大,与党性教育的内容设置是否合理有直接关系。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一种高等教育体制,其党性教育内容与公办高校并无多大区别。中共中央党校张志新等认为,高校党性教育的实施主要有以下六方面:学习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加强基础理论修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加强政治修养;践行党的宗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学习人类文明成果,加强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素质修养;坚持党的组织制度,加强纪律性修养;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加强优良作风修养等。[6]笔者认为,党史教育也应该成为党性教育的一项内容。现阶段大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认识还有一定不足,主要体现在党的发展史、奋斗史,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在这方面的认知欠缺更加突出,因此,加强党史教育有利于巩固大学生对于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树立更加清晰牢固的共产主义信仰。

此外,奉献教育、原则教育、模范教育、警示教育、道德教育、忠诚教育、权力责任教育等诸多方面亦属于党性教育的内容。这些内容更多的体现出党性教育中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层面的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在学好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保持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从而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2 独立学院党性教育的基本任务和目标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要求各级党组织努力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基层重要党组织,构建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建设目标是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和党员素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一名普通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需要一个艰苦的、长期的和自觉的党性锻炼与修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遵循正确的途径和科学的方法,善于学习,注重实践,健全监督机制。由此可以看出,独立学院大学生党性教育要完成党性修养与模范作用双重体现的基本任务。

中央党校也有学者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按照总书记在2005年保持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阐述的“六个坚持”和十七大精神,大学生党员队伍培养应该将以下方面作为党性教育的目标:坚定不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扎实提高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本领;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兢兢业业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身体力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9]另有观点认为,独立学院党性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党员形成坚定正确的政治观,科学的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共产主义的人生观,无私奉献的道德观[11]。总之,大学生党性教育的最终目标都不能偏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这个战略目标。

4 独立学院党性教育的有效度研究

党性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中的重要环节,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渠道。党性教育是一种信仰教育,是培养对党的忠诚,对党的事业的执着,对党员个人廉洁奉公的修养。指出:“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理论教育是根本,知识教育是基础,党性教育是关键,要坚持能力与增强党性相结合”。高校党性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党性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4.1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主流是良好的,多数党员都能自觉树立好形象,对整个学院的党性教育工作注入积极因素

第一,学生党员的素质与数量都有很大提高。以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为例,该校在校学生党员的比例一直处于同类院校的首位。2009年在校学生党员399人,所占在校生的比率不到5%,10年学生党员595人,所占在校生的比率达到7.4%,11年学生党员人数达到921,所占在校生的比率达到10%。

第二,绝大多数学生党员都是学生群体中的学习标兵,在历次的评优评先中都占据绝对比例。如我院某系一学生支部学生共43人,该支部内部形成了“比、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其成绩平均绩点达到3.633,也就是人均86分以上。最高绩点达到4.122以上(绩点是国内大学作为学生学习能力与质量的综合测评指标之一,一般统一的公式:绩点=分数/10-5),其中,有1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29名同学获得学院校内奖学金,获奖党员比例达到67%。这些学生党员不仅自身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而且积极带动班上同学共同进步,形成了我校良好学风氛围,受到社会及广大家长的肯定和赞扬。

4.2 在实践中,我们党性教育的有效程度仍不够显著,存在一定不足

调查显示,认为院系学生党组织民主生活形式丰富(包括“很丰富”)的调查对象,仅占一半,形式呆板、乏味是当前独立院校党组织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仅1/4的调查对象认为,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发挥良好,多数人认为党员偶尔能带好头,稍好于普通学生;2/3的调查对象认为,学生党员的理论和实践均不够;党员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多数认为是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不足和缺失导致的。具体表现在:

第一,对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未把党性教育列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一现象在独立学院中体现尤为明显;党性教育是党组织按照党性原则要求对党员进行思想灌输和规范其行为的活动。健全制度使党性教育变得常规和规范,进而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安排。良性的党性教育模式一般体现为锥型模式。在这种制度下,人,尤其是党务工作管理者的色彩在淡化。但随着党务工作者的升迁、更替,以及管理者的学科背景等都会对高校党性教育产生消极影响。

第二,党性教育迎接信息化的挑战。党性教育的信息化,不仅仅是指对党员管理的信息化,更需要党组织机构的信息化:在当今的时代,信息的发展已经由平面向立体多维空间发展。MSN、QQ博客、微博、信息无处不在,网络的双刃剑也对高校党性教育提出挑战。在网络面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对等的,也许一个不经意的事件,就会颠覆学生对以往形成的认识。这就需要党性教育者始终站在信息的前沿,了解问题不回避。

第三,高校内部管理机制,尤其独立学院组织机构和管理教育机制不健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负面影响,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其政治核心作用难以保证。党性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靠一两个部门完成的,使每个教职工都意识到对学生党员要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他们,从入党积极分子到预备党员再到正式党员,甚至离校后党性教育都要可持续性的发展,社会也应密切配合,使党性教育跨越时空,成为终身教育。

第四,学生党员对政治理论学习不够重视,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党员意识、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较淡薄;批评和自我批评力度不够;教育形式单一,较为模式化,缺乏创新性;重显性轻隐性;考察方式形式化,基层党组织重发展、轻教育,对党员教育的后效及延续性缺乏有效监控。

灌输是党性教育的重要方式,但理论的灌输与现实的衔接不够,大学生虽加入党组织,但也会受其他思潮影响,我们要大张旗鼓的去宣扬核心价值观、共产主义价值观,让广大党员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就会去占领”。党性教育说到底靠的是吸引而不是强迫,让党性教育的课堂成为有魅力的课堂,让大学生党员在这里自由的讨论,不抓辫子,不扣帽子,在心理、灵魂上征服学生。

党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不能回避所面对的问题,尤其表现为有效度方面的问题。

5 独立学院党性教育的基本原则和途径

总体看来,独立学校党性教育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多样性、科学性、时代性、规范性、系统性、方向性、理论联系实际、正面疏导为主等原则。

鉴于此,独立学院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需要从以下途径具体落实。

5.1 完善制度―― 构建好党支部基本框架,完善党组织管理的规章制度

高校应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好党支部的基本框架,提高整体驾驭力。独立学院必须加强院系两级党校建设,完善院系基层(学习型)党组织(支部)的建设和党支部组织生活管理制度,增强院系党组织在共青团员中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是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和保障,只有不断加强党支部的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党支部制度的执行效力,不断创新性地完善党支部制度,才能更好开展各项党建工作,提高党性教育的有效性。

党支部的制度建设,大体包括党务工作、党员教育管理、党内生活、集体领导等几大方面。为此,必须健全学生党支部的工作机制和责任体制,完善组织生活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理论学习制度、联系群众制度、组织发展制度、考核评估制度等,使学生党支部的活动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充分发挥制度的教育和引导功能。

5.2 完善形式―― 丰富党支部民主生活形式和党性教育活动方式

独立学院应将党性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党员的积极性,而不能仅仅拘泥于传统且过于枯燥的党课教育。

结合独立学院自身机制和学生党员的特殊性,党员教育活动可有以下方式开展。较为传统的形式,如党课理论教育、影视教育、征文比赛、先进模范报告会、形势报告等为多数支部所采用,但学生反应其过于模式化。在这些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可 开展更多形式的思想教育,如读书类活动,社会调查、参观学习活动,演讲竞赛、知识竞赛、黑板报比赛、墙报比赛等各类评比竞赛,党员形象或作风讨论会、时事座谈会,以及其他寓教于乐活动,如帮教活动、身教示范活动、回忆对比活动等多种形式。

此外,课堂上的思想教育对学生党员尤为重要,独立学院必须大力抓好教学环节,将党性教育融入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党的教育。

5.3 营造氛围―― 加强对党的知识宣传,营造良好的党性教育氛围

市场经济背景下,部分党员偏离了自我定位,产生了有损党的形象和人民利益的行为,无形中对大学生党员的言行规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传统、校风的综合体现,客观上营造了一种育人氛围。在一个精神向上、传统优良、校风文明的环境中,高校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就会自觉接受熏陶和感染。学院可借助节日、纪念日等,开展各类纪念活动,引导师生聆听历史,了解社会发展;组织时事报告会、国旗下的讲话和宣誓、军训等活动,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优化校园党性教育环境。同时,可在文化活动中强化学生的政治信仰,纠正信仰偏差,使校园文化建设与党性教育融为一体。

通过党建宣传栏、网络(党建专栏,网上论坛,完整的党员培养、发展、管理的网络系统)、黑板报、墙报、校园期刊等,实现党性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结合互动,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党性教育的有效载体,让每一位学生真正对党的知识了解熟悉,营造积极向上、良好的班级、学校、社会党性教育氛围。

5.4 实践落实―― 加强党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深入落实

党性教育的效果,需要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现。作为独立学院的学生党员,其党性发挥的核心场所是校园,通过校园,可大至社会或社区,小至班级或宿舍进行党。

作为大学生党员,可以通过校园各类渠道,建立校园党员服务站以及其他各大学生组织或协会,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节、校园学雷锋、校园服务月、校园志愿者、优秀党支部(团支部)、文明班级(宿舍)评比等活动,并深入社会,积极开展并参与公益性的社会服务活动,如敬老院、孤儿院学雷锋活动,社区志愿者服务,暑期三下乡活动等;同时,学生党员或党员组织,可适度深入学生班级和宿舍,通过建立班级党支部,联系人培养制度等,定期或不定期与班级同学进行交流谈心,发挥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模范和传帮带作用,用党员的良好形象来影响和感染普通学生,规范校园文明建设。

5.5 模范监督―― 建立学生党性教育档案,实行党员服务奖惩制度

大学生党员的各项活动,必须接受监督和批评,并进行自我批评。调动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能动性非常必要,“四自”教育―― 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是党员个人进行党性修养的有效方法。

党员评议活动,包括师生评议党员活动、党员自评、党风监评小组活动、党员考核活动、有效监督活动等,这些活动需要有效落实。如创先争优活动中的党员公开承诺,需要切实的监督落实,而非仅仅是书面承诺。此外,学院和系部网站上开通的“党建专栏”,可公布书记信箱或党委举报电话,对党员名单和党员情况进行实时公示,并接受党内外监督,或实行党员服务奖惩机制和激励机制,有效调动优秀党员的积极性和提高不合格党员的能动性。

党性教育是党组织按照党性原则要求对党员进行思想灌输和规范其行为的活动。重视党性教育,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的优良传统和一大优势。党性教育有效性是指党性教育这一作为价值课题的实践活动所能满足党性教育主体需要的程度。

加强高校党性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理论素质和综合能力,是进行自我完善、永葆党员先进性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大学生党员的使命;高校党性教育既是端正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我党长期执政的需要;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对于独立学院来说,面对与公办院校相同的任务,党性教育可确保独立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也是独立学院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当前,各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都十分注重党性教育,并取得一定成果。民办高校党性教育处于学校思想政治的核心作用,其有效性的增强无疑会推动整个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向前发展,让我们齐心协力,深入推进,共同促进民办独立学院党性建设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潮光,刁振强.大学生党建工作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陈瑞平,李福生.创新与实践:华南农业大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建论文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3] 吕澄,王虹.党支部活动方式与方法[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0.

[4] 倪海东.新时期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第二辑)[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5] 万福义.党员教育工作[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6] 张志新,甄小英.面对21世纪的党性修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4.

[7] 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新时期大学生党课读本[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 人民日报理论部.“六个为什么”:对若干重大问题的解答[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6.

[9] 党员干部党性修养读本编写组.党员干部党性修养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10] 李继力.党性教育有效性刍议[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9):46-48.

党性教育论文范文6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内教育”;党的思想建设; 历史传统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6)10-0061-04

“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 [1]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党之初的50多名党员,经过95年的风雨历程,发展成为拥有8800万党员的大党。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正是依靠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才得以实现“思想上的领导”。就“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包含的两大范畴而言,在对党内成员和对党外群众的思想教育中,“党内教育”尤其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巩固党的思想领导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历来保持着良好的“党内教育”的传统,同时,还善于结合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对的时代条件和任务要求,对党内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加以创新发展,使“党内教育”成为保障党完成“政治任务”、维护党自身“团结巩固”和“政治水平”的重要法宝。

一、中国共产党“党内教育”之“源”

“党内教育”作为一个特指的概念,第一次正式出现在1924年5月20日《中国共产党党报》的《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议决案》一文中,该文指出“党内教育问题非常重要”,“中央宣传部应当在党报上加重党内教育的工作”。[2]此时的党内教育主要是针对建党初期党内组成复杂、党员多为农民出身、只有少部分党员来自工人队伍、同时混杂着小资产阶级等不同阶级的成员、党员整体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不高的问题提出,意在强调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之后,很快意识到党内教育的重要性,在1929年12月《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提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为了红军的健全与扩大,为了斗争任务之能够负荷,都要从党内教育做起。不提高党内政治水平,不肃内各种偏向,便决然不能健全并扩大红军,更不能负担重大的斗争任务。因此,有计划地进行党内教育,纠正过去之无计划的听其自然的状态,是党的重要任务之一。”[3]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不在红军内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不肃清影响红军战士思想的各种思潮,红军是不可能完成战斗任务的,也不可能在思想上接受党的领导。在已经将“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到“生命线”地位的背景下,“党内教育”的作用得以凸显。究其本质,强调“党内教育”就是要使党和军队坚持无产阶级思想的领导,目的是要从教育上提高党内的政治水平、提高党员整体素质、增强党的战斗力。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初期,党的早期领导人和革命者,如刘少奇、、王稼祥、任弼时、彭真、等都对“党内教育”的问题发表过自己的看法。[4]如1933年12月在《对一九二四年的展望》中提出要“加紧党内教育,发展党内布尔塞维克的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自我批评,严格检查党的工作,纠正一切缺点与错误”。[5]任弼时1942年7月14日在《反对宗派主义》中指出,“反对宗派主义,从加强党内教育方面来说,除了理论思想教育外,主要的是进行党的组织原则的教育。”[6]但他们多从具体的教育方法上提出党内教育的问题,而在遵义会议之后,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党内教育”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思考与阐述。

1963年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从哲学的高度透彻地分析了为什么要开展“党内教育”的问题。“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7]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是无产阶级政党作为代表人民群众的先进阶级在思想上凝结的集体智慧结晶。这种“正确思想”无疑是一种对实践的正确认识,早在《实践论》中就分析了认识的两次飞跃,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是从物质到精神,第二次飞跃是从精神回到物质,把第一次飞跃中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理论、政策、计划和办法能否得到预期的成功。两次认识飞跃的具体过程既需要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一个先进阶级高屋建瓴地于实践中践行理性认识的结果,也需要这个先进阶级对实践中的经验进行理论的升华以回归到实践中去。观照中国的国情党情,这个先进阶级就是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这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就是党作为先进阶级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正是党在内部对全体党员不断进行先进理论的教育,才能够保证党在整体上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政治水平和正确的政治方向。

还提出了若干有效的“党内教育”的教育方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时期多次主持开展党内的整风运动,形成“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原则,将“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对党内出现的思想倾向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并进一步实现全党的团结。“整风运动”本身也是一种党内自我教育的方法,说明党本身要先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以形成无产阶级的意识,然后再用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党性原则统一全党思想。建国之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任务上。很快就认识到经历了长期的革命斗争,社会的各项事业都在恢复重建之中,提出“一方面要搞好政治思想工作, 一方面要搞好经济建设”,[8]并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对全体党员提出“两个务必”的要求。提倡在党内采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使“党内教育”的方法成为民主在教育方法上的体现,继而确立“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使党内教育成为解决党内思想问题的重要方式方法。

二、中国共产党“党内教育”之“流”

1.改革开放之后“党内教育”的演进。邓小平继承了提出进行“党内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向,但面对1978年的改革开放,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次全面的转型,于是提出“党内教育”要根据“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要求全面展开。首先,要加强对全党进行“改革开放”的教育和宣传,党员干部要率先认识到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命运转折的重大意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9]其次,面对改革开放后部分党员干部贪污腐化的状况,邓小平提出“党内教育”要增加“发扬艰苦奋斗光荣传统”的教育内容,党员干部要“恢复延安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等同志的榜样,在艰苦创业方面起模范作用”。 [10]260再次,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的法律制度还不是十分健全,党内出现了一些“钻空子”“无纪律”的不良现象,“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就成为了党内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邓小平旗帜鲜明地亮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大旗,一再强调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在着力经济发展的过程别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 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改进党的作风”。[10]358党内教育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内容”,目标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四有新人”。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已经预见到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政治、文化等领域将会出现许多始料未及的问题,意识形态领域也会受到西方各种思潮的涤荡和冲击。因此,邓小平在党内教育中强调“从实际出发”的方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建设,并且很快认识到“我们在革命时期所用到的方法和今天所用的方法是两回事情”,于是根据党面对的形势和问题调整了党内教育的思路,“我们现在要用经济的方法、政策的方法来解决政治的问题、社会的问题”。[10]320按照邓小平的思想逻辑,“用经济方法来解决政治问题”恰恰是坚持党的领导的体现,也就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内教育要完成的“政治”任务。

2.新世纪“党内教育”的继承与发展。进入新世纪之后,面对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世界文化激荡交融,国内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在论及“党内教育”时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讲政治”。这里的“讲政治”是对关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著名的“生命线”比喻更为全面和详尽的阐发。具体地解释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11]一方面清楚地看到党内教育在提高广大干部和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防止和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等方面发挥的实效,另一方面,强调党内教育是为民族和国家铸魂的重要方式,党就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精神引领者,是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精神力量会转变为物质力量,促进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随后,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化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思想建设提出的挑战,大力推进“党内教育”的理论创新,要求全党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党的思想建设,坚持以“求真务实”的原则统领党的思想建设,在实践中以“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推进全党进行“党内教育”,并提倡全面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

1989年发生的动乱使更加强烈地意识到“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缺乏一贯性、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的问题,并从中引出深刻的教训”。[12]之后在1999年,党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中逐步开展“三讲”教育活动,即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这是党自觉地应对国际国内形势提出的挑战,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解决新形势下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党内教育的有效探索。2000年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我们党务必做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通过“党内教育”的方式从现实的党情国情中,总结经验从而“生产”出的理论成果,也是新世纪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更是为党在新形势下进行党内教育指明了具体的方向。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为了更加积极地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2004年11月在全党范围内展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先进性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内容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要求党员明确认识到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身体力行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终身坚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人生理想,时刻保持作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立足工作岗位,以实干来落实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二是积极开展面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旨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新世纪的“党内教育”根据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更新和完善了党内教育的内容,提出了具有日常化特点的“教育活动”模式,在解决党内出现的思想上的新问题时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教育”之“创新”

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党内教育”的优良传统,并且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我党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着手,将“党内教育”传统的“运动模式”转变为“教育实践活动模式”和常态化的“学习模式”,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党内教育的具体措施。2013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4年“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2016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都是“党内教育”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组成部分的具体实践。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13]在新时期条件下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体党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14]的总要求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体现出党对“党内教育”的认识已经提升到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高度,更是体现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决心。2014年提出党员干部要努力做到“三严三实”,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党内教育”的方式对党员和领导干部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提出的具体要求。2016年中央又提出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学习教育,学习的对象从党员干部扩展到全体党员,学习的内容是党规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可以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者构成连贯的、有层次的、分阶段推进的“党内教育”活动,最终形成常态化与日常化相统一、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相统一、目标一致与侧重内容相统一的党内教育机制。此外,还着力于“五项建设”,即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希冀通过教育与制度结合的方式使党内教育真正发挥实效。

四、中国共产党“党内教育”的历史经验

从对中国共产党“党内教育”历史传统的梳理中可以看出,党内教育无疑是中国共产党保持自身先进性的必然诉求,它发挥着保障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作用,为党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第一,“党内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保持自身先进性的必然要求。马克思强调,“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依据的”,[15]44共产党人用来教育自身的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这正是共产党与以往政党根本的不同之处,也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之所在。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一刻也不放松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国情、党情和变化的世情相结合,用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教育党员,正是这种始终不曾间断的“党内教育”的实践,源源不断地将党的主张成功地转化为全体党员的意志,并团结凝聚全体党员于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之下,共同为实现党的目标和共产主义的理想而奋斗。另一方面,党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理论,结合具体的国情用“党内教育”的方式指导党制定“政治任务”,以保证党领导中国人民始终走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上。因此达到“在理论方面,共产党人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15]44

第二,“党内教育”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保障。这种“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思想”的保障和党的“领导”保障。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其自我教育与以往阶级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共产党人用以教育自身的是“社会历史的现实”和“社会发展未来的规律”。在实践的过程中,党不以任何教条教育自身,而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对现实的国情党情世情进行科学分析,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而在党内教育中以“思想”领导全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阶级的自我教育,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对党员纯理论的说教,而不涉及任何的实践问题。恰恰相反,党进行党内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使党在理论上始终保持先进性,使党员干部在实践中自觉实践共产党员的宗旨,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进而使党先进的思想理念落到实处。从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党内教育”实践的梳理中得以洞察,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事业不是自发进行的,而是需要中国共产党以思想上的“领导”保证建设事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才能够自觉地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

第三,“党内教育”是党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智力支持。马克思说过:“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6]理论一旦为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但社会主义思想仍然不可能自发地形成。因为,社会主义思想同任何科学的思想理论一样,并不是日常生活实践的产物,而是在汲取前人思想精华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社会主义运动和建设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同时,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问题仍然层出不穷,固守和僵化只能是死路一条。中国共产党要想能够在新时期及时对出现的新问题做出处理,就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对各个领域的新知识不断学习,坚持对全体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要想贯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党就必须首先进行先进理论的自我教育,使每位党员在实践中自觉成为党的理论的宣传员,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向人民群众证明党的先进性。然后,再根据不同阶层的人群,运用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如论证说理式、潜移默化式、实践参与式方法等,向人民群众“灌输”党的先进理论。为此,需要认真总结党在自身发展历史上坚持进行党内教育的宝贵经验,研究党的思想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提炼升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作为掌握了先进理论的执政党,必然要具备分析新情况,“生产”新理论的能力,从而使“理论”为人民群众接受,进而转变为“物质力量”,解决新问题。

结语

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一条历史上无人走过的路,但必定是通向全面解放的光明道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仅要向世界展示中国在党的带领下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果,也要向世界展示一个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屹立不倒的大党形象,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各种社会思潮争锋的时刻,有“雄厚的理论力量”和“丰富的政治经验”,在坚持不懈的“党内教育”过程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始终保持党的活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35.

[2]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第1卷)[G].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575.

[3]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94.

[4]倪洪章.党内思想政治工作概念的演绎考察[J].甘肃理论学刊,2013,(1).

[5]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57.

[6]任弼时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51.

[7]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0.

[8]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96.

[9]邓小平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70.

[10]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1]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4.

[12]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0.

[13].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党建研究,2013,(7).

[14].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75.

党性教育论文范文7

【关键词】党员;教育;主体作用

党员教育是党建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党的十以来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当前,国有企业的党员教育工作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企业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下降。过去,个人和家庭的各种社会需求大都靠企业解决,而现在企业已不再大包大揽。企业员工对家庭、亲戚、朋友等私人生活圈的依赖度正逐渐增高,对单位的归属感明显下降,部分党员的意识出现动摇,以至于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加强新形势下的党员教育,迫在眉睫。

振业集团现有党员110人,其中45岁以下党员90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党员91人,党员队伍中青年党员占多,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在信息来源多样化的全媒体时代,青年高学历党员早已不仅仅满足于信息的被动接受,其对通过信息传播实现说服目的的教育活动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正由受众主体转变为既是受众主体又是传播主体。这一转变,实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变化,是一种社会变革参与程度的本质性变化。振业集团党委充分尊重青年党员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善于通过有效地组织,让党员走上讲台,把话筒交给党员,让党员发出表现、表达自己诉求的声音,大大提高了党员教育的参与度、活跃度、结合度和持久度,党员取得较好效果。

一、在企业内部对党员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建立确保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的党员教育大格局

振业集团党委将党员教育贯穿基层党建工作的始终,充分重视党委中心组学习、三重一大决策、集体廉政谈话、“”、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党内谈心和党员思想汇报等党建工作的党员教育功能,在对上述党建工作的工作流程和考核体系的建章立制中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为提高党员教育水平奠定了制度基础。

二、针对本单位党员特点,围绕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创新党员教育形式

形式和内容是辩证统一体,党员教育形式的创新对提高党员教育效果有着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作用。

(一)振业集团针对党员受教育程度高、自学能力强,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表达意识特点,将党员教育培训定位于党组织的引导之下,调动党员自身积极性的主动性教育,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对党员实行激励和鞭策,促进党员教育目标的实现。例如支部学习会,将支部领导念文件,党员打瞌睡的死气沉沉的形式主义教育,改为支部党员广泛参与讨论学习形式。支部书记或党小组长成为会议的召集人,会前将学习文件发给党员自学,党员做好发言准备,会上进行发言讨论。在共享学习心得的同时,探讨问题,辩论分歧,达成共识,整个学习过程紧张而充实,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二)振业集团针对党员年轻人较多,朝气蓬勃,争强好胜的特点,在党员教育培训中引入竞技性项目,让党员在享受竞技性项目带来的快乐的同时,实现潜移默化教育。在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中,引入辩论赛等竞技性项目。辩论赛前各党支部摩拳擦掌,以党员为骨干围绕廉洁教育辩论主题组成辩论参谋团和辩论实战团,合理分工、查阅资料、交流意见,模拟演练,进行充分的准备。在准备过程中,党员通过潜移默化,实现自我教育提高。在辩论赛现场,双方的精彩辩论,在展现党员自身风采的同时,传播了廉洁理念,树立了遵章守纪工作意识,营造了廉洁文化氛围。

(三)传播力决定影响力,阵地强才会影响大。振业集团从党员教育从不同工作岗位的党员中汲取的力量,壮大教育阵地。党员的主体力量来自企业的基层一线、中层管理和高策决策者的工作经历和实践,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企业经营管理中心工作相结合,有效避免党员教育与实际工作两张皮,能够起到一分钟抓住人、三分钟感染人、五分钟打动人和八分钟启发人的教育效果,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说服力,构筑起党员自我展示、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提升的平台,在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中凝聚共识、并将共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企业的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传递正能量。

三、将党员教育活动与企业管理中的教育培训活动相结合,拓宽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平台,提高党员教育水平

(一)将党员主体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有机结合作为支部党员教育考核的主要的指标,提高党员教育影响力。在市场经济中,资金、土地、劳动力和企业家的聪明才智是最基础的市场要素。党员则是企业中人力资源中的最优质的资产。党员的主体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程度和作用是衡量这部分最优质资产含金量的重要指标。集团党委将党员教育作为人力资源培训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党员标准考核体系在民主评议党员活动中对党员进行考核,考核体系根据直接领导评价、支部党员互评、单位群众评价,从行为和绩效两个方面对党员在党员教育中主体作用的发挥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核。通过对党员的主体作用在党员教育中的科学化考核,大大提高了党员教育在党员中的影响力。

党性教育论文范文8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创新

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是保证学生党员质量、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的重要一环,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中心环节。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众多学生中的骨干、模范和先进分子,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为了保证学生党员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在严格发展程序、提高入党门槛的同时,还要加强党员的后续教育,使学生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党的伟大形象。

近年来,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日益得到各高校的广泛重视,高校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最有生机和活力的群体,是青年中的积极分子。由于社会变化和社会观念的日益多元化,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面对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创新党员教育的途径,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责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创新意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潜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必然在大学生思想中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出来,尤其是对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不仅在学生党员的思想上会产生一定的波动,还会对党员的思想教育产生不良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当前高校党员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环境是比较复杂的。对此,我们如果仍采用原有的、老一套理论,势必会给学生党员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新形势下的环境,不断开创党建教育的新理念。

(二)学生党员的教育形式缺乏新意,教育途径单一。目前,高校学生党员的日常教育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两方面。理论学习多以党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开展,采用自学、讨论、讲座、座谈等方式,大多数的理论学习都是被动的,一般都是上面下发什么文件,下面就学习什么文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照本宣科。其组织形式不仅单一、老化,而且理论性非常强,加上缺乏深入指导,学习浮于表面,根本就不可能对所学内容有深刻的领会和掌握,导致某些学生党员积极性不高,大部分都是应付了事。虽然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党员了解社会、走进生活和锻炼动手能力,但由于有的学生党员自身素质在其中的作用发挥各不相同,使得部分学生党员得不到相应的锻炼,而且有的学生党员理论素养不高,在宣传党的理论、教育和引导其他同学方面缺乏号召力。

(三)学生党员理论素养不高,入党动机不纯。部分学生党员在入党时,入党目的和动机不正确,有的是为了满足父母对自己的要求,有的认为在入党后的各类评优评奖活动中可以获得比其他同学更多的机会和好处,有的认为在大学里入党能提高自己在毕业时的就业竞争力。总之,入党动机多种多样。这些学生党员通常对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缺乏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学习自觉性差,政治意识、组织纪律淡薄,缺乏政治热情,甚至有时不愿意参加党组织生活和参与党组织活动。

二、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途径

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要理论性和实践行相结合,不断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创新的科学魅力;要思想性和文化性相结合,不断彰显大学生党员教育创新的文化价值;要日程化和项目化相结合,不断优化大学生党员教育创新的实现目标;要内容化和人文关怀相结合,不断丰富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要多样化和精细化相结合,不断改进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形式。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出发:

(一)创新教育方式,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育,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虽然他们在入党前都参加过党校学习,由于受教育的时间短,年龄还比较小,因此所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还是有限的。虽然他们从形式上是入了党,但思想上对党的认识还很缺乏。因此,对他们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对此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校、院或系、班级三级理论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学习和讨论;第二,举办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培训班,将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纳入党组织的日常工作中,并逐步实现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有关理论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党员进一步帮助学生党员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念,增强政治鉴别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进行理论学习时,既可以结合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开设专题讲座,也可以邀请青年教师党员进行现身说法的教育,还可以组织观看针对性强、有教育意义的党课电教片或举办理论学习心得交流会等,从而增强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与政策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与思想道德素质。

(二)创新教育内容,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实践教育

社会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形式,通过实践教育,对增强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此,我们应立足实际,狠抓落实。首先,要将教育内容和专业学习相结合。近几年,很多高校都陆陆续续开展了支教扫盲、业务培训、送法下乡、科技扶贫、“三下乡”等实践服务队,这些都为地方经济的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其次,要将教育内容和时代的进步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充分体现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党员良好的精神风貌。再次,要讲教育内容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不部分高校都开展了利用节假日、假期等组织学生党员参观革命烈士纪念堂、烈士陵园、历史博物馆等,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通过组织学生党员参加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增长了才干,增强了党员的先进性教育磨炼了意志,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三)创新教育模式,重视大学生党员的网络教育。网络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利用和发挥信息网络,进一步丰富了高校学生党建教育的内容和党建工作的形式,优化了学生党建教育的手段,增强了学生党建教育的效果。对此,高校应当建立教育活动专题网站,各基层党总支建立主题网页,开展网上宣传教育、信息、调查研究和交流讨论活动。建立党员教育专门网站,占领网络阵地。通过网络阵地展示生动丰富的党组织活动图片、直播真实感人的党的先进人物报告录像。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还可以积极创建“网上党校”。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增强“网上党校”的吸引力和渗透力。开辟“学生党员论坛”、“支部书记论坛”、“入党积极分子论坛”等不同层面的论坛,吸引广大学生和教师在论坛中畅谈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以此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四)创新教育机制,加强大学生党员的行为规范。对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作为保证。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我们对学生党员的教育提出了三项内容:第一,教育要有计划、活动要有内容、工作要有总结。即在对党员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制定详细、可行、有效的计划,不管是短期计划、中期计划,还是长远计划,计划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先制订计划才有可实现的目标。其次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的内容要具体化、明确化,活动内容不能抽象,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泛泛而谈,要使学生学有所想、学有所感。最后是对工作进行总结,包括教育实施者的总结和学生党员的感想总结,只有这样让教育实施者发现不足、让学生学有所悟。第二,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谈心制度和坚持党课教育制度。坚持政治理论学习能坚定学生党员的信念,坚持民主生活会能增强党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坚持谈心制度能抵制不良风气对学生党员的冲击,坚持党课教育能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认识。第三,建立学生党员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学生党员汇报制度、建立学生党员档案、建立学生党员下班制度和建立入党联系人制度。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要将学生党员的基本情况、担任职务、兴趣爱好等内容进行记录,并定期将学生党员的学习成绩、奖惩情况、参加活动情况等内容写入档案当中。学生党员必须定期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并提交思想汇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生党支部可以选取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助理班主任工作,负责配合、协助辅导员、班主任管理班级。与此同时,学生党员要积极地将班级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及时吸收到党内来,充实党员力量。通过这些教育与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规范了学生党员的行为,增强了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起到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通过以上途径进行党员教育时,我们还应对他们的日常行为作出要求、进行规范。要求他们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注重品德修养、联系广大同学、遵守校纪校规、承担社会工作、开展公益服务和投身校风建设,从这几个方面让他们发挥模范先锋作用。只要能真正落实这些创新性的教育机制,才能使学生党员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增强他们的风险意识。

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从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高度出发,结合高校的工作实际,大胆创新,努力开拓新形势下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新思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质量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欧洪湛.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

[2]邓晓琳.大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1).

党性教育论文范文9

关键词:党课;教学内容;创新

中图分类号:C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100-02

党课是以上课讲授的形式定期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党性、党纪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重要途径。党课教育,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经常的有效的传统的教育形式,是加强基层党员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多年来,党课这种形式在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门课程,党课教学内容的构建必须围绕党课教育目标而展开,党课教育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党课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

一、现阶段高校党课教学的现状及不足

缺乏统一的“党课教育大纲”,导致党课教学内容构建不科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一门学科如果没有大纲指导,那么它的教学内容很难统一,直接导致教学目标或者教育效果参差不齐。目前我们还没有针对全党的、长期性的和阶段性的“党课教育大纲”,没有一套相对稳定的、权威的、全党通用的党课教材,更不用说针对不同职业、不同层次党员的分类党课教材了。这是制约党课教育的一个大问题[1]。

党课教学内容单一,缺乏新意,吸引力不强。部分高校将党课仅局限于学习党建知识、党的会议精神、组织决定、党报社论、领导讲话、上级文件等,而对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广大青年学生关心的热点、疑点和一些现实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就是说,党课教育的内容,严重脱离时展和党员的思想、工作与生活的实际。

党课没有进行分层施教,党课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不同需求。目前高校党课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入党积极分子,还有一部分是党员。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和思想觉悟是有差异的,要使党员和积极分子在思想上都有进步,就必须打破过去“一个计划”、“一个标准”、“一个主题”、“一刀切”、“一锅煮”的习惯做法,根据各个层次党员党性觉悟起点的差异性,搞好分层教育。搞好分类施教的关键是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合理设置内容。要依据年度教育任务,把先进性和广泛性、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上级教育与党员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增减改并,合理搭配。要注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根据形势变化合理的区分党课教育层次,使党课教育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不同需求。要用多样化的目标去引导不同层次的党员,把党课教育最终目标的先进性与阶段性的层次性有机结合起来,让不同层次的党员思想上都有进步,最终达到党员队伍和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2]。

党课教学缺乏专职师资队伍,授课教师对党课教学内容缺乏深入的研究。目前,各高校党课授课教师主要是党政领导及辅导员,部分讲座会邀请校内外领导专家主讲,党课授课教师人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主要是兼职党课授课,上级也没有相应的考核激励措施,因此党课所讲内容主要是按照党课教材照本宣科,在平时工作中很少有人花时间深入研究党课教学内容和怎么上好党课,大家只是忙于完成组织部门布置的党课任务,不考虑党课教育的实际效果。

二、创新高校党课教学内容的必要前提

要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一是作为主管高校工作的教育行政部门,要注意将党建工作切实作为考核高校领导工作的重要方面,营造层层重视党建、层层抓党建的好局面;二是作为直接负责高校党课教育的党委组织部和党校要从师资、培训场地或机房、经费等方面对各院系党课教学的开展给予支持,确保各项党课制度的落实,要把党课工作作为各院系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确定下来,激发基层创新党课教学的积极性,增强党课教育的针对性。

要有高素质的党课师资队伍保障。高校组织部门要注重党课师资的选拔、培养和考核。如果没有一支专业的党课教育师资队伍,那党课教学内容创新无从谈起。党课教师必须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教学对象的思想特点。目前高校党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90后”的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只有掌握了学生的思想现状,结合学生思想特点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才能使党课教育收到实效。党课教师只有在真正掌握学生思想状况的基础上进行备课,才能提高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实现党课教育目标。高素质的党课师资的培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把落实党课教师的待遇和监督考核机制挂钩;二是实行竞聘上岗;三是党课教师要集体备课。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党课教育教学考核是党课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也是党课教育教学效果的集中体现,科学介理的考核方式,是完成党课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完善考核形式,实行开卷与闭卷相结介的考试方式。二是要完善考评内容,结合学员的结业考试成绩、平时思想汇报、考勤情况、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和学习笔记等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三是采取合理的激励机制,建立评优制度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

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体系是党课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党课内容创新的重要手段。一般而言,教学评价策略主要包括学生评分、同行评价、个别访问、课程档案和课堂评价等形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授课内容、课件制作、语言表达、教态教姿等方面,而最客观、最权威的评价策略应当来自学员和同行专家,最关键的评价指标应当来自授课内容。因此,应合理设计并实施教学评价制度,突出学员和专家的评价策略,强调授课内容评价指标,并把考评结果直接作为评优评职的重要条件,以此推动党课内容创新[4]。

三、创新高校党课教学内容的对策

(一)要制定科学的完善的党课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是党课建设的核心。党课教学大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不断的从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修订。教学大纲是党课教育教学开展的指导性文件,不是章节内容的简单堆砌,而是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规划。教学大纲除了对党课教育基本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外,还应根据时事发展加以更新,提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阐明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充分体现优化课内、强化课外、提倡师生互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并提出相应措施和办法[5]。

(二)党课教学内容要突出政治性和教育性

党课教学内容就是指在党课中向学生传授的思想和知识。科学的党课教学内容必须坚持党的知识教育原则。所谓党的知识教育原则就是指党课必须传授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基本理论,同时介绍党的历史、党的作用、党员应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内容。党课面对的是党员,在党校教育中必须坚持党性原则,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党的方针政策作为全部教学内容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党课教育应当旗帜鲜明地阐明政治观点,浓墨重彩地宣扬党的历史功绩, 完整准确地表述党的基本理论,系统全面地学习党的基本知识。

(三)党课教学内容设置要坚持分类指导、分层施教的原则

按照授课对象不同,高等学校党课涵盖四大层次,即启蒙党课、入党积极分子党课、预备党员党课、党员党课。各级各类党课课程应遵循顺序性、系统性、连贯性的原则,在内容上以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先进理论成果武装学生。启蒙党课重在对入党申请人宣传有关党建的基本理论,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和生活世界进行宣传,帮助申请人端正入党动机;入党积极分子党课则重在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入党积极分子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预备党员党课则是更为深入系统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加强理论武装,提高党性修养,增强他们践行党员宗旨的责任感和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意识;正式党员党课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党员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6]。

(四)党课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和新颖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校教育的最大特点,也是党课内容创新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党课内容好不好,关键就是看理论联系实际发扬得如何。坚持联系实际要做到既要联系客观实际,又要联系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即联系主观实际。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因此,党课教学内容要密切结合学生特点,紧紧围绕形势和任务、围绕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学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选题,要及时掌握改革进展情况、经济发展情况、反腐倡廉情况,及时跟踪和关注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特别是对一些突发性的热点问题更要及时进行跟踪,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推陈出新,及时将那些反映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时代精神的内容补充进来。要充分利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进行教育,使他们从好的方面找出差距,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并从反面教材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参考文献:

[1]周永学.关于加强党课教育的几点思考和建议[DB/OL]. .2009-6-29.

[2]刘电清.浅谈如何增强党课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DB/OL]. .2013-3-29.

[3]卢森焕,李卫东.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党课教学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164-165.

[4]赵红.高校党校党课内容改革创新研究[J].中共延边党校学报,2010(3):43-44

党性教育论文范文10

【关键词】党校;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

党的十以来,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是对推进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当前,社会思潮涌动,党员思想观念逐渐多样化,党校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和大熔炉作用尤为重要。针对当前党校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提高党校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对抓好党员思想政治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提高党校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党校政治理论教育的特点

当前县级党校教育主要针对县域内党员干部开展政治理论教育,让学习者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及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要基于准确把握其主要特点,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党校政治理论教育理论性强

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学习内容,政治理论教育与其它教学内容相同,都使学员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但是,党校教育有着独特的本质和特点,即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因此,政治理论课尤其要凸显理论性强的特点,表现在教员自身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在课堂上传授精髓。同时要避免枯燥乏味的说教,让学习者主动探究,深入了解理论知识,提高教育实效性。

(二)党校政治理论教育艺术性高

有异于其他高等学校教育,党校政治理论教育应该要有不同的教学手段,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一堂高效率的政治理论课程,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的艺术性,创新教学模式,与学员深入进行互动、交流,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中。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和熟练的教学技能,能够运用艺术的方式描述理论的本质,指导工作和实践。

(三) 党校政治理论教育时效性明显

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是与当时的国情、社情紧密相连的,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在不同时期是有不同涵义的,因此政治理论教育时效性明显。基于这一特点,要求教员要及时更新知识,扩大信息面,把握好课堂内容的时效度,从而准确把握形势,传达好文件会议精神。

二、提高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策略分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学员的不同需求和政治理论教育的特点,就如何提高党校政治理论教学实效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注重理论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结合

党校的政治理论教育应把思想教育摆在首位,至始至终牢记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武装人、引导人。思想是行动的指路标。思想教育具有在不知不觉中把理论转化为引导学习者改造主观世界的作用。我们在党校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坚持注重理论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将思想教育始终体现在政治理论教育当中,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政治理论知识,更有利于提高学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也是党校教育应该研究的主要课题。

(二)坚持知识串讲和专题探讨的统一

目前的党校政治理论教学,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要毫不遗漏地讲解教材内容很难实现。因此,教师要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探究,灵活把握教材内容,采用知识串讲的教学方式,让学习者从整体上来把握政治理论的知识点。同时,对于重点部分,可以开展专题探讨,解决理论中的硬骨头。在专题教育中,教师要突出问题导向,引导学习者通过大讨论、大碰撞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领会理论的内涵。坚持知识串讲和专题探讨的统一,是适应学员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需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的必要途径。

(三)加强理论教育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理论教学中的一条基本原则,这对于激起学员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在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加强理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并强调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够让学员认识到,政治理论教育不只是纯理论要求,它要解决的是现实当中的矛盾和难题,做到学有所用。不过,要贯彻这一原则,需要教师能正确把握政治理论教育在不同教学阶段上的不同要求,灵活地调入生活实际,如穿插运用最新发生的时事热点,增强政治理论教育说服力。

(四)加大与国际先进教育思想的交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传统的教育方式早已不能适应党员干部学习的需求,如何提高党校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已经是国际教育所关心的热点。因此,应从政治理论教育现状出发,加大与国际先进教育思想的交流,研析当今政治理论教育发展目标,实事求是地确定教育改革方向。同时,深入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创新,根据学员的需求,针对性地对学员进行学习实践指导。并在教学过程中举例国外的政治理论,与其对比分析,帮助学员清楚明白中西方政治理论且加以区分,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总之,要提高党校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增强党校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责任感,认真了解党校政治理论教育的特点。以此为前提不断重树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与实际联系,提升教学互动性,充分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不仅能够全面掌握政治理论知识,而且能很好的加以利用,体会到政治理论的巨大力量,从而为推进党的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l]姜丛.如何提高党校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J].大观周刊,2011(42).

[2]夏晓艳.如何加强党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J].沙棘(科教纵横), 2010(8).

党性教育论文范文11

关键词:文化建设;基层党建;措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32(C)-0042-02

一、高校基层党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和观念形态,它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激励性、感召性,能够发挥融合、导向、凝聚功能,起到耳闻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文化一经形成可以较长时间影响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从而决定人的言行。所以文化建设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文化建设在党建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而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离群众最近,做好其文化建设更有深远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功实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型,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新的执政思想,党的优秀执政文化在经历了“”后得到了重新塑造。以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基于对国内外形势、党的历史任务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在继承和发展了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了党的执政理论,把执政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进行了新的发展与整合,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理论建设的不断发展也要求必须加强文化建设以实现同步发展。

二、推进高校基层党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改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现状、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的需要

总体上说,高校基层党建文化建设工作状况是良好的,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但是,与"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一是从基层党组织角度看,有的战斗堡垒作用不强,在师生中的威信不高;有的对党员教育简单化,满足于开会、读报、学文件、查笔记;有的对党员管理松散化,制度执行不严格不规范;有的对党员监督力度不够,停留于“一团和气”、“做老好人”状态;有的对党员服务不到位,对党员的困难疾苦熟视无睹。二是从党员和党员干部来看,“部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教师、干部中的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没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缺乏说服力”;“有些学校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严重。”要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就必须认真研究高校基层党建特点,把握高校基层党建规律,使高校基层党建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的客观实际,推动高校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等工作的科学化进程。

2、推动高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迈入了大众教育阶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如何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调整专业设置以适应社会需求?如何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如何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率?如何处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之间的关系?如何构建和谐校园、优化育人环境?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党建工作的渗透,需要通过推进党建科学化以促进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保障的科学化和可持续化。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完成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任务的坚强基础和政治保障,高校基层党建科学化将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更好地引导党员、党员干部、党员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谐观,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维护稳定的实践中探索规律、运用规律、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并带领非党员教职工一同走教育、管理、服务、保障科学化之路,从而推动高校深化改革、规范管理、提升质量,实现长期持久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高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历史使命,完成这个使命的首要前提是解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问题。如何使“德育为先”落到实处,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永久性课题。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形势下,西方的文化思潮、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严峻挑战。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项任务的战斗堡垒,是发挥党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阵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使高校基层党建实现科学化,并且不断推进科学化进程。通过推进党建科学化,带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工作队伍、工作方法、工作手段等的科学化,促进党政干部、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思政人员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实效化。

三、推进高校基层党建文化建设科学化的对策

党建文化建设科学化是指在党在自身建设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认识和把握党建客观规律并自觉运用这些规律指导党的各项工作,处理党的各项事务,避免主观盲目性,提高科学预见性,增强时代同步性。推进高校基层党建文化建设科学化,是指高校基层党建在科学化轨道上顺利运行并不断朝前迈进,运用党建规律、党建理论指导工作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党建工作质量不断提高,以适应党建形势不断发展的要求。推进高校基层党建科学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党组织的精心谋划,需要全体党员和党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笔者认为,在目前形势下,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应按照《决定》的总体部署,在“六个注重”上下工夫:

1、注重提升理论武装能力,推进思想理论建设的科学化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努力将自身建设成为真正的学习型党组织。要教育党员树立自觉学习、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带领党员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要善于在校园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善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善于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善于在师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宣传教育。要将理论学习制度化,思想教育规范化,使党员干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使党员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敏锐的政治鉴别力,确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坚定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2、注重提升综合素质,推进党员队伍建设的科学化

素质问题极为重要。党员干部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何,关系到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质量和在师生中的威信,关系到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发挥。目前,高校师生中的党员和党员干部整体素质是良好的,但是面对高校教育改革、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和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须进一步提升:一是要提升全体专兼职党务干部的素质;二是要提升已担任教学管理服务等部门领导职务的党员干部的素质;三是要提升所有普通党员的素质。素质提升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就有了坚实基础。要通过加强学习、强化修养、积极实践等途径提升党员和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实现党员队伍建设的科学化。

3、注重增强实效性,推进党内活动的科学化

为了履行工作职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开展各种党内活动,如专题学习、主题教育、主题实践、民主评议、党课教育、评比表彰等。党内活动的开展,既要一定的数量,更要确保质量。要保证党内活动的质量,实现党内活动的科学化,实效性问题是关键。增强党内活动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必须做到:一要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而开展,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主旋律;二要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主题;三要制定周密可行的计划;四要精心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五要严格纪律管理,确保党员参与率;六要及时掌握反馈的信息,总结经验,掌握活动的实际效果。这六点要求的实质是按照党内活动的客观规律来办事,力戒主观随意性。增强每次活动的实效性,就为党内活动科学化的推进增添了新的活力。

4、注重提升预防能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始终绷紧反腐倡廉这根弦,着力提升预防腐败的能力和廉洁教育的效果,做到防

患于未然,主要措施有:一是健全教育和管理党员的有效机制,从制度上设置防线;二是加强对党员的廉洁从政、廉洁从教教育,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学习宣传,加强警示教育,从思想意识上设置防线;三是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从文化氛围上设置防线;四是加强对党员权力运用的督促检查,从组织监督上设置防线;五是与党员签订廉政责任状,从组织约束上设置防线等。预防工作越严密、教育工作越细致,廉政建设就越有成效,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就越有保障。

5、注重提高创新能力,推进高校基层党建科学化不断上新台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源泉。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履行好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党员的光荣职责,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真正成为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必须树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念,注重提高创新能力,善于和敢于开拓创新,永不满足现状。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的领域非常宽广,如:对党员进行教育培训的具体内容与形式、对党员进行监督的具体形式与方法、对党员进行管理的具体方法与措施、为党员服务的具体做法、激励党员在高校稳定和发展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举措、带领党员为建设和谐校园增光添彩的具体途径等,都可以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就会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不断地迈上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作者简介:王淑玲(1970― ),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研究生学历,讲师,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许淑贤.建设和谐文化促进人的心理和谐.中共山西省委党报.2007(04).

党性教育论文范文12

关键词 新媒体 学生党员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1 新媒体对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有利驱动

1.1 实现了教育主客体间的良性互动

由于新媒体具有互动传播的特性,能够实现教育主客体之间的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而在过去,更多是以教师向学生党员单向传播的教育方式,使得党课培训方式单一乏味,影响了学生对学习党课知识理论的兴趣和理解,党课质量也难以保证。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沟通和资源交流,不仅为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便利,也增强了受教育者的自主性,使得党员教育过程更自由、更主动,将传统相对单向的受教育者僵化被动接收党员教育的过程转变为主动的思索,积极参与的自我教育的过程,不断提升和强化大学生党员教育的传播效果。①在学生党员教育过程中,充分融入新媒体教育的理念和手法,能够使得党员党性教育相关活动的开展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给学生党员更宽广的思考空间和更宽松的语言氛围,让教育活动的渗透性得以提升。

1.2 丰富了教育载体

融合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于一体,新媒体造就了高效便捷的信息交互平台,信息能得到即时有效的传播、突破了信息传递在时间、空间、地点上的各种桎梏,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工具的先进性,实现了信息交互的革命性跨越。党务工作者通过各种新媒体终端设备,可搜集、整理、总结、各种教育资源信息,传播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而学生党员则可通过新媒体的各种终端去获取相关信息资源,并能通过QQ、飞信、微信、BBS、微博等互联网信息产品向身边的朋友、同学实现二次传播和,由点及面的传播方式扩大了信息资源的散布范围和受众群体的覆盖面,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借助新媒体技术,能丰富完善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为学生党员教育提供全新的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平台。

1.3 提升了教育效果

3G时代各种信息技术的优势,承载大容量的内容,集文字、图片、音乐、多媒体、视频、通话、远程学习、交流、分享心得于一体,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热情。学习模式从传统的二元感官组合转变为“视、听、言、触、感”等多元感官组合,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②由于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通过新媒体的各种终端,使用者可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和资源,随时查阅、及时更新,一方面,让教育内容的传播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另一方面,也克服了在传统教育手段下,教育内容的单一繁冗和更新的滞后,有利于学生党员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 新媒体对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2.1 分化了传统教育方式的集中

传统教育的方式包括课堂教育、会议、主题报告、谈话等。传统教育的优势在于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和强化性。通过时间空间上的集中,传统教育以明晰化的教育主题培养浓厚的学习氛围,并以此激发学生党员之间以及学生党员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容易收到比较明显的教育效果。而新媒体不具有传统教育载体的集中,它不再受到时间、空间和地点的限制,具有极高的自由度和分散性,若传统的教育方被新媒体手段完全取代,学生党员过度依赖新媒体的新颖性、便捷性和自由性,则会极大地限制传统教育手段对大学生党员教育效果的发挥,逐渐形成学生党员对课堂教育、会议、谈话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漠视,甚至产生排斥和厌恶感,削弱了党员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2.2 影响了学生党员价值观的形成与巩固

纷繁复杂的新媒体环境对学生党员的价值观的形成与巩固造成了极大冲击。一方面,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量大、传播速度迅捷,然而这些信息真假难辨,一些消极的、负面的信息容易影响大学生党员的独立选择和判断,使一些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和世俗化。另一方面,新媒体具有虚拟性的特点,容易使大学生党员脱离监督,产生自我放纵的倾向,忘却社会责任和先锋模范意识,内心的道德约束感和角色意识被弱化。③

2.3 加大了舆论监管和引导的难度

实际生活中,有些人会利用新媒体具有开放性、隐匿性和虚拟性的特点,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或侵犯他人名誉权,对他人进行侮辱和骚扰等,造成媒介行为和道德行为的失范;一些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过多使用和依赖新媒介,往往会偏离学习目标、降低学习效率,甚而影响到周围的同学。④以互联网为例,通过BBS,微博等可以自由分享一些信息,特别是在匿名制下,这些信息的更具随意性,充斥着暴力、、乃至颠覆国家和政权等不良信息,这对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带来极大的破坏,也对广大学生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稳定形成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新媒体的开放性、自主性、自由性加大了舆论监管和引导的难度。

3 新媒体背景下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工作的完善

3.1 积极搭建新媒体党建工作平台

新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学生党员教育的过程中积极搭建新媒体工作平台是顺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教育工作者,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和巩固传统教育方式手段在学生党员教育活动开展中的应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审视新媒体作为传播工具的优劣势,并充分考虑大学生在信息媒介空前发达环境下的心理思想特点,积极探索利用新媒体工具做好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培养的新构思、新方法。在网站建设方面,加强党史、党员风采、支部活动、党建实务、时事热点等板块内容的建设,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红色网站。推进电子党报的建设,利用新媒体平台,将教育信息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多形态呈现,提供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通过手机、电脑、移动电视等信息终端将资源信息充分集成整合,把党员教育内容的政治属藏在新媒体的信息中,实现学生党员教育潜移默化的最优效果。尝试“红色资源”搜索引擎的建设,方便广大学生党员通过输入关键词即可找到相应的学习课件、视频、电子文档等。

3.2 提升新媒体背景下的教育主体的沟通素养

新媒体党建工作平台要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党建工作队伍。在社会思潮空前活跃以及利益诉求多元化的今天,必然会对高校学生的思想产生各种冲击,这就要求党建工作者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的政治方向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以及强烈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在学生党员中开展强有力的思想、组织和教育引导工作,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在学校得到贯彻落实。与此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党建工作者要使掌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学习新媒体的使用技巧以及培养利用新媒体的开展工作的职业素养,学会使用得体合理的网络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掌握新媒体舆情动态和组织议题,在深刻把握新媒体沟通特征和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新媒体舆论的话语权提升舆情敏锐性和鉴别力,专业化地组织和引导新媒体舆论,让宣传教育工作占领制高点。

3.3 注重利用新媒体打造党建活动的文化品牌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开展要不断提高党建活动的文化品牌。优秀的党建文化品牌是一种潜在的隐性教育力量,对学生党员具有强大的渗透力、感染力和凝聚力。提升党建活动的文化品牌,要充分把握党建活动的文化内涵,发挥新媒体各种传播介质作为文化载体的积极作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培养学生党员对党建活动文化品牌的信赖,有目的地将党员教育工作的内容贯穿在党建文化品牌建设中,让学生党员在良好的文化品牌氛围中受到教育、感染和熏陶。

3.4 优化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环境

新媒体手段作为传统教育方式的拓展和延伸,有利于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学生党员教育体系,然而新媒体在言论开放性、自由性方面的弊端,我们不能忽视。新媒体凭借发达的信息技术,让信息传播的门槛与成本不断降低,从而导致话语权向大众草根阶层分散和下移,公众在言论散布方面的失实、失范、失德乃至违法现象层出不穷。为此,舆情监管部门要加强公权力在大众传播领域的监管督导职能,完善相关立法,约束不合理的网络言论规则。作为学生党员个人,要坚决抵制和反对网络上各种影响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危害言论和错误信息,要旗帜鲜明地秉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净化网络环境,确保网络安全,积极营造文明、健康、绿色的信息传播环境,真正适应和融入新媒体时代,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拓宽了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优化了信息的传播和流通,由此也让虚拟社会的管理变得错综复杂,因此必须在新媒体的运营建设和舆情监管和引导上下足功夫,才能保证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取得最终成效。

注释

① 吴荣军,蒋义.刚略论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J].南方论刊,2011(2).

② 冼季夏.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员全程化教育工程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